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热防护板法导定仪

仪器信息网热防护板法导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热防护板法导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热防护板法导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热防护板法导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热防护板法导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热防护板法导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热防护板法导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热防护板法导定仪相关的论坛

  • 防护热板法导热仪升级改造——计量单元电功率和护热温度的超高精度PID控制

    防护热板法导热仪升级改造——计量单元电功率和护热温度的超高精度PID控制

    [color=#990000]摘要:本文针对客户提出改进保护热板法导热仪测量精度和测试规范性的要求,给出了防护热板法导热仪升级改造技术方案。升级改造方案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超高精度双通道PID控制器分别用于控制计量单元和护热单元温度,二是计量单元和护热单元温度控制采用无超调PID控制,三是采用多只热电偶构成的高灵敏度温差热电堆。通过此升级改造,可大幅度提高保护热板法导热仪的测量精度和测试规范性。[/color][align=center]~~~~~~~~~~~~~~~~~~~~~~~~~~~~~~~~~~~~~~~~~~~~~~~~~~~~~~~~~~~~~~~~~~~~~~~[/align] [size=18px][color=#990000][b]一、背景介绍[/b][/color][/size]在低导热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测试中,最常用的测试方法是稳态保护热板法。目前在市场上依据保护热板法的导热仪非常普遍,但国产导热仪普遍存在测量精度差和导热仪制作不规范的问题。最近有客户提出对已购置的国产防护热板法导热仪进行技术升级,以提高测量精度和规范化操作水平,具体技术要求如下:(1)样品热面温度要求以10的整数倍温度进行精确控制,配合相应的样品冷面温度控制,使得样品厚度方向上的温差可准确恒定控制在10、20和30℃的其中一个数值上。由此保证样品导热系数测试边界条件的一致性。(2)护热单元(侧向护热单元和底部护热单元)对计量单元的温度跟踪,要求采用标准测试方法GB/T 10294中规定的温差热电堆,温差热电堆至少由五对以上的热电偶组成,由此保证将计量单元的漏热降低到最低限度。本文将针对上述客户要求,提出防护热板法导热仪升级改造技术方案。[b][size=18px][color=#990000]二、升级改造方案[/color][/size][/b]升级改造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size=18px][color=#990000]2.1 超高精度双通道PID控制器[/color][/size]为了实现既要满足计量单元电加热功率和温度高精度控制要求,又要实现PID控制、运行操作简单化和具有较低的制作成本。我们提出了的升级方案是采用超高精度的双通道PID控制器代替目前所用的普通PID控制器(调节器)。这种新型PID控制器具有以下特点:(1)PID调节器的模数转换(A/D)直接升级到24位,大幅提高采集精度。(2)PID调节器的数模转换(D/A)精度升级到16位,大幅提高控制输出精度。(3)采用双精度浮点运算提高计算精度,并将最小输出百分比降低到0.01%,充分发挥数模转换的16位精度。(4)独立的超高精度双通道控制功能,可分别用于计量单元和护热单元的温度控制。[size=18px][color=#990000]2.2 无超调PID 控制方法[/color][/size]在防护热板法导热仪中,所测材料一般为低导热系数的隔热材料,在计量单元的温度控制中一旦产生温度振荡或超调,如图1所示,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设定温度点。因此,在升级改造方案中,计量单元和护热单元的温度控制都采用了无超调的PID控制方法,由此可减少不必要的控温时间。[align=center][img=01.无超调PID控制示意图,600,4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72247501334_6415_3221506_3.png!w690x547.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 无超调PID控制示意图[/align][size=18px][color=#990000]2.3 高灵敏度温差热电堆[/color][/size]按照标准测试方法GB/T 10294中的规定,如图2所示,在计量单元和护热单元之间的狭缝两侧布置直径小于0.1mm的热电偶组成的温差热电堆。[align=center][img=02.温差热电偶布局示意图,690,38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72248262325_3650_3221506_3.png!w690x383.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2 温差热电偶布局示意图[/align]为了提高护热单元温度对计量单元的温度一致性,温差热电堆至少要由五对热电偶组成以高分辨率的检测护热单元与计量单元之间的温差。热电堆的温差输出信号作为超高精度PID控制器第二通道的采集信号。由此,通过高灵敏温差热电堆和PID控制器的超高精度电压信号检测能力和温度控制能力,可大幅度减小计量单元的漏热,从而提高导热系数测量准确性。[size=18px][color=#990000][b]三、总结[/b][/color][/size]通过上述升级改造技术方案,可完全实现用户提出的技术改进要求,在保证计量单元温度和样品冷热面温差为任意设定值的前提下,可大幅减少护热温度不一致所引起的热损失,有效提高导热系数测量精度。同时所采用的无超调PID控制方法可有效缩短测试时间。[align=center]~~~~~~~~~~~~~~~~~~~~~~~~~~~~~~~~~~~~~~~~~~~~~~~~~~~~~~~~~~~~~~~~~~~~~~~[/align]

  • 热时间常数的定义及其在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仪器中的应用

    热时间常数的定义及其在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仪器中的应用

    [color=#990000]  摘要:为了彻底深入了解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过程中国际标准方法ISO 8302和A-S-T-M C177对热稳定测试间隔时间的界定,本文从热时间常数的定义着手,进行了详细的推导,揭示出热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以及防护热板法热稳定性判断的整个详细过程,通过此详细过程的结果指出国际标准ISO 8302和国家标准中存GB/T 10294在的错误,并对国际标准中的热时间常数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最后采用MapleSim仿真模拟计算结果验证了修正公式的正确性。[/color][color=#990000]  关键词:热时间常数,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间隔,数值模拟,MapleSim [/color][hr/] [color=#ff0000]由于文中含有大量公式,无法在此进行编辑、排版和准确显示。文中的详细内容将用图像方式展示,如有阅读上的不便,可下载附件中的PDF格式原文,敬请原谅![/color][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81034505053_5413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81035314653_5711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81036008623_5996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81036261683_9679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81036432303_8716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81036589933_9767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81037127804_7333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

  • 【分享】GB 10294-2008 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由于本人传到资料中心的GB 10294-2008附件不能打印且几次上传修改都发生错误,只好发在这里了,给大家带来不便请原谅。[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38358]GB 10294-2008 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pdf[/url]

  • 单样品和双样品形式防护热板法导热仪的区别及其应用注意事项

    [color=#990000]  摘要:针对防护热板法单样品和双样品这两张测量模式的导热仪,从热损防护角度定性的详细介绍了这两种测量模式的区别、工程实现难度和适用范围。同时还介绍了判断防护热板法导热仪在护热方面是否标准规范以及测试能力的几个条件。[/color][color=#990000]  关键词:防护热板法,导热仪,单样品,双样品,温差探测[/color][color=#990000][/color][b][color=#990000]1. 概述[/color][/b]  根据被测样品的数量形式,稳态防护热板法导热仪一般分为单样品和双样品测量模式,如图1-1所示。[align=center][img=,690,25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192208526790_9940_3384_3.png!w690x255.jpg[/img][/align][color=#990000][/color][align=center]图1-1防护热板法导热仪样品结构形式。(a)双样品模式;(b)单样品模式[/align]  由上图可知,在双样品模式下,两块完全相同的平板样品位于计量板和护热板的两侧。稳态时,计量板产生的热量分为两部分分别流经两个样品进入不同的冷板。在理想情况下,流经每个样品的热量为总热量的一半Q/2,样品的热面温度Th大于样品冷面温度Tc,两个样品的冷面温度相等Tc1=Tc2=Tc,计量板侧向热损Qg=0。  在单样品模式下,则只需要一块样品,将双样品模式下的另一块样品用隔热材料代替。稳态时,计量板产生的热量全部流经样品进入冷板。在理想情况下,流经样品的热量为总热量Q,样品的热面温度Th大于样品冷面温度Tc,底部护热板温度与样品热面温度相同Th1=Th,计量板侧向热损Qg=0。  从上述双样品和单样品两种测量模式可以看出,两种模式的整体结构和边界保证条件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单样品模式在减少了一块样品的同时,增加了底部护热功能。因此在单样品模式中,由于只使用一块样品,这就对样品的一致性(材质、密度、湿度、尺寸、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平整度等)可以放低要求,导热仪整体结构和实际样品测量操作都变得相对简单,这使得在实际测试中这种单样品模式应用十分广泛。  尽管单样品模式看似比双样品模式简单,但在实际仪器制造和测试应用中,两者有着巨大区别。本文将根据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在双样品和单样品模式防护热板法导热仪制造及其测试应用中的经验,详细介绍两种模式防护热板法的区别、工程实现的难度和适用范围。[b][color=#990000]2. 区别[/color][/b]  防护热板法普遍应用于低导热隔热材料和制品,但防护热板法的导热系数测试下限并不是可以无限制的低。  单样品与双样品模式防护热板法一样,在测试超低导热系数(或大热阻)样品时会遇到相同的难题,而单样品模式则更严峻。量化的数值分析将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进行详细介绍,本文仅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  单样品导热仪所面临的更严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的基本原理基于一维稳态传热,边界条件是绝热,其技术核心是热防护,即对中心计量板进行全方位的护热,使计量板上产生的热量尽可能全部垂直穿过样品,形成一维稳态热流测试条件。从图1-1所示的样品测试结构图可以看出,对于双样品结构,护热重点在于侧向热防护,而对于单样品结构,则除了侧向护热外,重点则是计量板的底部热防护,这是因为薄板式计量板的底部面积要大于其侧面面积,计量板底部容易产生更大热损。因此,在高精度防护热板法导热仪中,一方面是采用双样品测量模式,最大限度减少热损通道;另一方面是采用圆形计量板形式,除了考虑加热均匀性易实现外,圆形结构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侧面热损面积。  (2)由于单样品模式中增加的底部护热功能使得热防护面积增大,如果采用相同能力的温差探测器进行热防护控制,单样品模式下的热损控制精度就要比双样品模式下的热损精度差好几倍。这也就是说,单样品模式要达到双样品模式同样的热损控制精度,就需要大幅度提升温差探测器的灵敏度。  (3)如果要达到双样品模式中的相同温度梯度,对于单样品模式则仅需要一半的加热功率。同时,由于护热作用,只需很小的热量就可以使计量板达到设定温度下的稳定状态,对于超低导热系数的大热阻样品所需的热量就更小。无论是单样品模式还是双样品模式,防护热板法装置的热损属于固定的系统误差,计量板产生的热量越小则对应热损占总热量的比例就越大,相应的测量误差就越大,这种情形在多层隔热材料、真空绝热板和真空玻璃这些超级隔热材料导热系数测量中表现的非常明显。由此可见,对于超低导热系数或大热阻样品的测试,无论是单样品还是双样品防护热板法,都面临着需要解决超高灵敏度的温差测量难题。对于单样品防护热板法这种技术难度更大,需要将温差探测器灵敏度提升的更高。[b][color=#990000]3. 计量板侧面积与横截面积之比[/color][/b]  为了更直观的认识防护热板法中侧向热损的发生位置和面积大小,本文将进行简单的公式计算以将热损情况和严重程度进行全面展示。  对于防护热板法装置,热损都发生在计量板与样品不接触的表面上,在计量板这些表面处以热量会以导热、辐射和对流的传热形式形成热损。由此,这些热损处的表面积越大,所产生的热损就会越多。  对于双样品防护热板法导热仪,热损发生面为计量板的侧表面。对于单样品防护热板法导热仪,热损除了发生在计量板的侧表面之外,还会发生在计量板的底部表面上。这里具体计算出计量板侧表面积和底部面积的大小区别,以便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对于圆形计量板,底部面积与侧表面积之比为:[align=center][img=,340,6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192210042720_7230_3384_3.png!w690x128.jpg[/img]   [/align]  式中:r表示圆形计量板半径;l表示圆形计量板厚度。  对于正方形计量板,底部面积与侧表面积之比为:[align=center][img=,340,6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192210380363_3665_3384_3.png!w690x128.jpg[/img][/align]  式中:D表示正方形计量板的边长;l表示正方形计量板厚度。  一般而言,计量板无论是半径还是边长,都大于样品厚度,为保证形成一维稳态热流测试条件,通常它们的比例关系至少为8~10倍(实际往往远大于这个比例),那么对应的面积比例范围就是2~5倍。对于圆形计量板,面积比例范围为4~5倍,而对于正方形计量板,面积比例范围则为2~2.5倍,由此可见圆形计量板的面积比例更大。[b][color=#990000][/color][color=#990000]4. 结论[/color][/b]  综上所述,看似单样品模式是对双样品模式的一种简化,但由于单样品模式中增加了底部护热功能,这使得单样品相对于双样品模式,单样品模式要达到双样品模式相同的测量精度则会面临更高的技术要求,工程实现和保证测量精度的难度更大。因此单样品模式并不是高精度测量的首选模式,普通的单样品模式防护热板法导热仪只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导热系数较大的隔热材料,如大于0.03W/mK,或热阻小于1m^2K/W。  (2)一些双样品制样困难、对称的一维稳态温场建立比较困难的情况,但导热系数和热阻范围要满足上述要求。  在有些实际应用中,因为众多因素的限制,只能应用单样品模式的防护热板法装置进行导热和热阻的测试,这种情形主要表现在隔热复合材料、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测试表征中。在目前的防护热板法应用中,针对这些超级隔热材料和制品,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普遍现象就是导热系数测量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很差,主要原因就是在测试这些超级隔热材料时热损问题会被明显的凸显出来。针对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和关键技术,我们将专文进行量化描述。[b][color=#990000][/color][color=#990000]附录:判断防护热板法导热仪在护热方面是否规范的几个条件[/color][/b]  护热技术是防护热板法导热仪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温差探测技术则是护热技术的核心,随着测量精度和测试温度范围的提升,会给温差探测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制造难度更大,故障率愈高。  目前很多防护热板法导热仪,为了降低制造难度和仪器的故障率,普遍都规避了标准测试方法中规定的使用温差探测技术(如热电堆温差探测装置),而改为采用铂电阻等精度较高的温度传感器直接进行温度测量和控制来进行护热。但由于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远不如由许多只热电偶构成的热电堆温差探测器,从而造成测量误差很大。这种误差在普通隔热材料导热系数(0.03W/mK以上)的测试中并不明显,但在超低导热系数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0.03W/mK以下)的测试中,误差明显增大的现象则会十分突出。  因此,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条件来判断防护热板法导热仪在护热方面是否规范,同时这也是判断测量能力的一种简单方法。  (1)是否采用了温差探测器。双样品模式下,计量板的侧向护热是否采用了温差探测器,一般都是采用多只热电偶组成的热电堆温差探测器。热电偶数量越多,温差探测器越灵敏,护热效果越好。  (2)单样品模式中底部护热温差探测器采用了多少只热电偶。单样品模式下,除了要求具有与双样品模式下相同的侧向护热温差探测器之外,还要求底部护热温差探测器装置的灵敏度要更高,所用的热电偶数量更多,往往会是成倍的增加。  (3)温差探测器多数采用的是热电偶组成的热电堆,探测器越灵敏,需要的热电偶数量就越多,越多的热电偶使得流经热电偶丝进行传热的漏热量增大。  (4)热电偶制成的热电堆式温差探测技术不可能无限制提高灵敏度,这主要是因为在工程实现上难度很大,除非采用高灵敏度温差探测的新技术和新手段。

  • 防护热板法导热仪间隙温度不平衡传感器的指标设计

    防护热板法导热仪间隙温度不平衡传感器的指标设计

    [color=#cc0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超低导热系数和大热阻样品材料,如各种真空绝热板、多层防辐射屏隔热材料和大厚度多层复合隔热材料等,同时考虑单样品和双样品两种测量模式,设计计算了防护热板法装置对温度不平衡传感器的灵敏度要求,并最终给出设计指标和相应的技术改进。[/color][color=#cc0000]  关键词:防护热板法,温度不平衡,传感器,灵敏度[/color][align=center]~~~~~~~~~~~~~~~~~~~~~~~~~~~~~~~~~~~~~~~~~~~~~~~~~~~~~~~~~~~~~~~~~~~~~~~[/align][b][color=#cc0000] 1. 概述[/color][/b]  针对不同被测材料类型,防护热板法导热仪一般分为单样品和双样品两种测量模式,如图1-1所示。[align=center][img=,690,25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232126417209_8902_3384_3.png!w690x255.jpg[/img][/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图1-1 防护热板法导热仪样品结构形式。(a)双样品模式;(b)单样品模式[/align][align=center][/align]  防护热板法的测量原理就是采用护热手段保证计量板发出的热量全部通过被测样品而达到一维稳定状态,因此护热手段是保证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量准确的核心。防护热板法中的护热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等温绝热原理,即各种护热板的温度要与计量板温度一致,从而减少计量板上的热量以各种传热方式进行散失。  温度不平衡传感器是检测计量板与各个护热板之间温度差的探测装置,传感器探测到的温差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护热板温度变化使得温度不平衡传感器的输出值最小,从而构成闭环控制回路形成有效的护热控制。温度不平衡传感器的输出值越小,说明护热板与计量板之间的温差越小,护热效果就越好。  由此可见,温度不平衡传感器的灵敏度是防护热板法装置护热效果好坏的重要评判依据。由于诸如安装和可靠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植入在计量板和护热板之间的温度不平衡传感器不可能无限制提升灵敏度,灵敏度需要根据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要求、所用控制器和数据采集器的分辨率以及测试温度范围等因素进行优化和设计,以选择合适的温度不平衡传感器灵敏度。  本文主要针对超低导热系数和大热阻样品材料,如各种真空绝热板、多层防辐射屏隔热材料和大厚度多层复合隔热材料等,来设计计算防护热板法测试中温度不平衡传感器的灵敏度要求,并同时考虑单样品和双样品测量模式下防护热板法装置对温度不平衡传感器的要求,最终给出设计指标和相应的技术改进。[b][color=#cc0000]2. 建模[/color][/b]  针对图1-1所示的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结构,首先进行了建模。无论是单样品还是双样品模式,防护热板法装置都是圆形或正方形的轴对称结构,所以建模只考虑了正方形结构。另外为了便于更直观的进行分析和说明问题,本文只描述了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的部分建模分析内容,即仅介绍了基于导热传热的建模分析,在实际建模分析中还需要针对对流和辐射传热进行建模,分析模型如图2-1所示。  在图2-1所示的护热分析模型中,同时兼顾了单样品和双样品测量模式。当隔热材料更换成样品,底部护热板温度控制在冷板温度时,则是双样品测量模式。  在图2-1所示的护热分析模型中,只考虑了侧向护热和底部护热所引起的漏热问题,而温差探测器的指标设计也只要依据这两方面的考虑,并未考虑狭缝处样品内的传热漏热影响。在双样品测量模式中,只考虑侧向护热时狭缝中温度不平衡传感器技术指标。而在单样品测量模式中,还需另外考虑底部护热板与计量板之间的温度不平衡传感器技术指标。[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232132159957_5150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232132165728_1784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232132168894_1769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232132173004_918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232132177185_3520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232132182949_3584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232132187076_4077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232132191686_5352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9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232132196851_8619_3384_3.png!w690x975.jpg[/img][/align]  (5)在无法提高仪表测量和控制分辨率时,可以设法增大热电堆中的热电偶数量,如将8对热电偶增多到16对热电偶构成8对的温差热电堆,温度不平衡精度可以提高到0.5℃,但这种改进效果十分有限,同时也带来其他严重问题。目前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已经开发出新型的温度不平衡传感器,可以将现有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升到40~50的水平,比现有热电偶式热电堆的灵敏度搞出2个量级,由此可以用五位半控制器很轻易的实现0.01℃和更高水平的温度不平衡精确控制。  (6)另外一个提高和保证测量精度的途径,就是降低侧向护热的热交换面积,采用薄加热器形式。这种思路经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针对多层辐射隔热材料和真空绝热板进行的测试验证了可行性,由此相继建立了A-S-T-M C1044和A-S-T-M C1114标准等。但由于薄加热器很难制作应用到高温,薄加热器形式的防护热板法设备主要应用于温度不高的导热系数测试。  (7)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大热阻和超低导热系数的测试,很多都是采用稳态热流计法这种相对法,而热流计法导热仪中的热流计在超低导热系数测试中的低热流测量时误差巨大,而且还无法对热流计进行校准以及采用超低导热系数的标准材料进行校准,而真正的热流计校准则是采用防护热板法设备,由防护热板法提供精确的可控热量。[b][color=#cc0000]5. 参考文献[/color][/b]  (1) Zarr R R, Flynn D R, Hettenhouser J W, et al. Fabrication of a guarded-hot-plate apparatus for use over an extended temperature range and in a controlled gas atmosphere. Thermal Conductivity, 2006, 28: 235.  (2) Zarr R R. Assessment of uncertainties for the NIST 1016 mm guarded-hot-plate apparatus: extended analysis for low-density fibrous-glass thermal insul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2010, 115(1): 23.[align=center]~~~~~~~~~~~~~~~~~~~~~~~~~~~~~~~~~~~~~~~~~~~~~~~~~~~~~~~~~~~~~~~~~~~~~~~[/align]

  • 【原创大赛】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实验室间比对方案设计

    【原创大赛】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实验室间比对方案设计

    1. 概述 随着保温隔热材料在各个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体现保温隔热材料性能的导热系数指标也逐渐成为重要的测试和考核参数,使得测试保温隔热材料导热系数的防护热板法测试仪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众多机构和实验室采用多种型号的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仪器对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测试评价。但在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设备的应用中,出现以下问题: (1)同一保温隔热材料产品经不同实验室采用不同防护热板法设备测试后出现不同测试结果。 (2)同一保温隔热材料产品经不同实验室采用相同防护热板法设备测试后出现不同测试结果。 (3)一台防护热板法设备测试同一材料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温度区间出现不同测试结果。 由此可见,由于设备、人员、环境条件和操作方法等不同存在不同的测试误差。也就是说,不同实验室和不同防护热板法设备之间,甚至同一防护热板法测试设备,存在不同“测量不确定度”造成的测试数据差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这些差异严重影响了保温隔热材料产品的性能评定,很多时候甚至会误导材料研制、使用和设计部门对材料的客观准确认识以及正确使用。 由于目前国内外防护热板法测试设备缺失相应的计量校准和溯源,防护热板法测试设备仅能通过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提供的有限标准参考材料来进行室温附近的校准,无法实现较宽泛范围内的防护热板法测试设备的校准。鉴于此种特殊情况,国内外测试机构和实验室一般都采用一些性能稳定的材料来进行实验室比对测试。 按照GB/T 27043-2012“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规定,所谓实验室比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者指定不确定度范围的同种测量仪器复现的量值之间进行比较的过程。测试设备实验室间比对的目的是确定实验室能力,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和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而关键是要对最终比对结果进行评价。在实验室间比对过程中,应特别考虑各参加实验室所声明的测量不确定度。在国内的以往实验室间比对中,对各实验室测试设备测量不确定的认识严重不足,几乎只注重比对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而完全忽略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虽然多个实验室进行了测试给出了结果,但没有提供各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报告,使得实验室间比对工作只有组织和实施而缺少正确合理的评价,不知道结果之间相差多大为合理,多大为不合理,甚至于一味地追求结果的一致性,忽视了比对实验的真正目的。 由此可见,要提高保温隔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应统一测试结构和实验室的防护热板法测试设备的检定和校准工作,正确运用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量值传递工作,做好计量标准考核和管理工作。 其实,针对目前国内防护热板法测试设备缺失相应的计量校准和溯源的现状,防护热板法测试设备的测量不确定评定,不仅仅适应于计量机构和国际量值比对,同时更适用于各级检测实验室、校准实验室和质检机构。 因此,为了规范检测机构测试标准的运行,提高测试管理水平,保证保温隔热材料测试数据的准确可靠,客观、公正和科学反映检测机构和实验室综合技术水平,应开展各实验室防护热板法测试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开展各实验室之间防护热板法测试设备比对,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以便各实验室在参加比对工作中共同遵守。 此次保温隔热材料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实验室间比对只在国内少数几家具有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设备的重要机构和实验室内进行,通过实验室间比对,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的: (1)识别实验室防护热板法测试设备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与诸如不适当的检测或测试程序、人员培训和监督的有效性、设备校准等因素有关; (2)建立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3)识别实验室间各防护热板法测试设备的差异; (4)确认各实验室声称的导热系数测量不确定度; (5)评估防护热板法的性能特征——通常被称为协作试验; (6)增强实验室客户的信心; (7)根据比对的结果,帮助参加实验室提高能力; (8)用于导热系数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赋值,以及评定其用于导热系数检测或测量程序时的适用性。2. 基本原则2.1. 实验室间比对参与实验室的动机 此次保温隔热材料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实验室间比对的主要目的是在国内有限范围内建立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此次比对并不具有通常意义上的实验室合格评定和能力验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实验室间比对识别实验室防护热板法测试设备存在的问题、识别实验室间各防护热板法测试设备的差异和明确各自实验室导热系数测量不确定度,为改进措施的实施提供明确的方向。因此,这就需要参与比对的机构和实验室具有不怕暴露自身问题的态度,能客观真实的进行比对实验和展示比对结果,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这个技术领域的发展。 总之,此次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实验室间比对,以及今后的其他热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参数的比对,都属于自发组织、自愿参加,大家一起努力来提高整个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水平。2.2. 实验室比对的组织 在进行比对时要事先制定比对计划,针对比对目的和方法,包括采用的传递标准、仪器设备的要求、数据的处理及报告、比对结果的评价及利用等环节,策划好比对方案。特别要根据比对项目的目的,确定具有相当技术能力的主导实验室和一定数量符合条件的参比实验室。组织比对时应着重考虑以下三点: (1)比对方法首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规定的相关程序。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特定方法,但应通过适当途经(例如协作实验)确认。如果参比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实验人员差异较大,或者对比对方法有歧义,则应事先对实验条件作更为详尽的说明,以便排除可能产生的干扰并识别真实差异。 (2)比对参考(指定)值通常由高等级的实验室(例如国家、大区或省市计量院)给出,也可由主导实验室和参比实验室共同协商提出。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是自行组织的人员比对、设备比对或者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室间比对。这时无法确定参考值,往往只能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可接受性往往可以用En值来判断。如果差异显著,则很难确定出错在哪一方。 (3)鉴于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均要参与最终比对结果的评判,所以在比对前应列出不确定度的主要分量、评定方法,并给出相应的置信水平和自由度。2.3. 实验室比对的路线 在传统的实验室间比对过程中,典型的比对路线如图 2‑1所示,A表示主导实验室,B、C、D、E、F、G表示参比实验室。在圆环式中,传递标准首先由主导实验室A按规定程序进行校准,得出数据后传递给参比实验室B,经B校准后依次传递给其他实验室,最后由G返回到A进行复校,以验证传递标准的示值变化是否正常。该方式适用于传递标准稳定性好、便于搬运的情况。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221657_556704_3384_3.jpg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图2‑1 实验室比对传递线路图 在星形式中,传递标准首先由主导实验室A按规定程序进行校准,得出数据后传递给参比实验室B,经B校准后直接返回A复校,以验证传递标准的示值变化是否正常。若变化在允许范围内则比对有效,可取A前后两次的平均值与B比较,计算出A、B两个实验室的差异。若差异在允许的范围内,表明符合要求;若差异显著,则应检查是否存在系统偏差。依此类推,逐次比对到G。该方式也适用于多台传递标准从A出发同时进行比对,即使某一台传递标准出问题,也只影响某一个实验室的比对结果。 花瓣式由三个小的圆环式组成, 在按圆环方式进行了两个实验室的比对后,将传递标准返回主导实验室A复校,以及时验证在此过程中传递标准示值的变化

  • 【资料】不锈钢导轨防护罩之七大特点

    不锈钢导轨防护罩的特点:  1、不锈钢导轨防护罩具有密封好,能防铁屑、防冷却液,防工具的偶然事故。坚固耐用,运行平稳,噪音小,外形美观。可对机床生产厂带来完美外观。是机床不可缺少之零件。  2.不锈钢导轨防护罩适宜高速运动机床导轨防护既平稳又无振动噪音。  3.不锈钢导轨防护罩不但保护机床导轨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机床精密度。  4.不锈钢导轨防护罩每一节护板同时平行拉开,并同时平行缩回,运行自如。  5.不锈钢导轨防护罩不会使机床导轨脱节,没有撞击声,既美观又提高了机床导轨的使用寿命。 6不锈钢导轨防护罩在原密封胶条的基础上又加盖了一层不锈钢盖板,防止铁屑高温烧伤胶条擦入轨面拉伤机床导轨。

  • 【原创大赛】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基本性能的验证与考核

    【原创大赛】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基本性能的验证与考核

    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会采用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仪器来进行测量,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仪器一般都来自不同的渠道,有购置的商品化设备,有定制的设备,有自行研制的设备等。这些设备在验收和正式使用前,都需要进行测量装置的基本性能验证与考核,以保证测试设备符合标准测试方法的要求和达到测量不确定度要求。为了系统和有效的进行验证与考核,根据国标GB/T 10294-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其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制订了以下验证和考核内容。1. 仪器中与试样接触面的平整度考核 在任何操作条件下,工作表面的平整度均应优于0.025%。如下图所示,假定一个理想平面与板的表面在P点接触,表面上任何其他点B与理想平面的距离AB与A点到参考接触点P的距离AP之比应小于0.025/1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72222513288_01_3384_3.jpg表面偏离真实平面 工作表面的平整度用四棱尺或金属直尺检查,将尺的棱线紧靠被测表面,在尺的背面用光线照射棱线进行观察,可容易地观察小到25 的偏离,大的偏离可用塞尺或薄纸测定。 2. 测试仪器电气连接和自动控制器考核 将薄的、低热阻的试样装入装置内,并让整个装置在室温中与实验室空气热平衡,所有温度传感器指示的温度应很接近室温,检查每个温度传感器的噪声,用欧姆表检查所有电器的绝缘状况。 在加热单元的金属面板与计量单元或防护单元加热器的一条引线之间,加上加热单元加热器预期的最大工作电压(应无电流流过)。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接地、屏蔽、电气绝缘正常,则温度传感器的读数不会产生波动。在装置工作温度的两端重复上述检查。在低于室温时,降低电气绝缘的一个常见的原因是湿度。在高温下,电气绝缘也会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检查不平衡检测仪表和所有自动化控制仪器的噪声及漂移。 3. 温度测量系统考核 把装有试样的放护热板组件密封于空气调节箱内,调节冷却单元的温度为其使用范围内某一适当值。把箱体内部的环境温度控制到同一温度。 不向加热单元的计量加热器和防护加热器施加电功率。此时加热单元的温度必须与冷却单元温度一致,差异应在测量系统的噪声范围内。此外,防护单元温度与计量单元温度不平衡亦应在不平衡检测仪表的噪声范围内(这种均温布置也能用于检查热电堆)。可能产生错误结果的原因是由于空气调节箱的设计不良,装置的绝缘不良或温度传感器的布线和连接不当造成。 4. 护热温度不平衡误差考核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72223030430_01_338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72223042493_01_338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72223072425_01_338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72223084997_01_3384_3.jpg 不平衡检测装置的噪声和漂移必须小于在最恶劣试验条件下允许的最小不平衡电压值。 5. 热防护装置边缘热损失考核 当试样的厚度和热阻为最大,而试样的温差为最小时,边缘热损失使测量的误差最大。 检查时放入厚度和热阻接近最大设计值的试样,以设计的最小温差进行测定。测量防护单元的输入功率,它不应比理想一维条件下防护单元流过试样的热流量所需的功率相差太多。 然后必须用试验检验边缘热损失对测得的热性质的影响。可能时,唯一的直接方法是改变环境温度,观察防护单元加热器的功率和测定的热性质的变化。这项信息有助于确定任何形式的试样(均质的或非均质的,各向同性或非各向同性等)的环境温度允许漂移的范围。 当不可能改变环境温度时,确定边缘绝热或防护是否满足要求的有效方法是:在埋入试样边缘中心的薄金属片上焊上热电偶测量试样边缘中心的温度Te。 (Te-Tm)/ΔT 值应小于0.1,此处Tm 是试样的平均温度, ΔT是试样两侧的温差。本方法仅适用于均质材料。要得到最高准确度时,此值应小于0.02。 6. 装置工作面的热辐射率测量 按照标准测试方法的要求,在工作温度下,所有面板的工作表面的总半球辐射率应大于0.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222317_556774_3384_3.jpg 7. 线性试验 装置讲过以上检查,满足要求后,装入一个(或一对)由热稳定的并且导热系数与温度成线性关系的材料制作的试样,如欧盟和美国标准机构的导热系数标准参考材料。在给定的平均温度下,以不同的温差如10K、20K 和 40K 测量导热系数,其结果应与温差无关。 以不同的平均温度重复这种检查。如果结果不理想,这有可能是边缘热损失和不平衡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合适的联合影响。 8. 综合性能检查 所有上述检查满足后,至少应对两套曾在国家认可的实验室标定过的,热性质稳定的材料进行测定。每套试样应在运行的温度范围内两个典型的平均温度下进行测定。所有测定宜在标定的90天内进行。若测定结果有差异,应详细研究其产生原因,采取恰当的措施将其消除。

  • 采用MapleSim软件进行缩短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时间的温度控制方法仿真模拟计算研究

    采用MapleSim软件进行缩短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时间的温度控制方法仿真模拟计算研究

    [color=#cc0000]摘要:防护热板法是低导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的经典方法,尽管防护热板法测量精度高,但相应的测试时间长,被测样品的热面温度很难准确控制在设定点温度上,不利于材料导热系数重复性测量结果在相同温差下进行对比,更无法满足大批量隔热材料快速测量的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对防护热板法计量加热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的技术路线,采用MapleSim软件模块化的动态数值模拟计算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通过动态模拟计算结果可以直观的看到测试时间大幅度的缩短,同时本文还通过模拟计算结果介绍了在大热阻材料防护热板法测试中较低的加热功率会使得漏热现象更加明显,需要大幅度提高温差探测的灵敏度。  关键词:缩短时间,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加热方式,数值模拟,MapleSim[/color][hr/][b][color=#cc0000]1.引言[/color][/b]  防护热板法作为一种经典的稳态方法,多用于防隔热材料和组件的热阻和导热系数测试中。防护热板法的测试模型就是通过周边防护手段使得计量热板中的热量只向被测样品方向进行一维传递,并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因此在防护热板法测试中,计量热板中加热器的加载电功率控制及其测量是整个测试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技术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载的电功率要非常稳定,特别是达到一维热流稳态后,加载的电功率要求是稳定值,电功率的波动会对测量结果带来直接误差。  (2)对于任何被测样品,加载的电功率最好能将样品热面温度控制在一个整数值左右。结合同样受控的样品冷面温度,由此可以保证样品厚度方向上冷热面之间的温差基本都是固定值,从而提供可重复且一致的样品温差,有利于样品的重复测试结果对比,这对于非均质和各向异性隔热材料尤为重要。  (3)防护热板法作为一种稳态法,原理上就存在测试时间较长的特点,样品的热阻越大或导热系数越小,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就越长。为此希望采用更新的技术手段缩短达到稳定的时间,提高测试效率,这点在真空隔热板和大厚度隔热材料测试中的需求十分迫切。  目前国内外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量装置中大多数还是采用直流恒流加热方式,以期首先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要同时满足上述三方面的要求还十分困难。尽管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发展多年并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防护热板装置中计量加热器的温度控制和功率测量方面还未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因为对计量加热器采用PID控制往往会使得加载功率波动较大而造成很大的测量误差。国内外现有防护热板法装置大多采用上述折中方法,即根据经验找出热面温度设定点与加热功率的经验关系,在测试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恒定电流直接加载到计量加热器上。这种加热控制方式尽管可以保证计量加热器上加热功率的稳定和准确,但随之带来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样品热面温度无法准确恒定在设定温度点上,总是与设定温度点(一般为整数)存在较大偏差,每次测量的热面温度都不一样。这非常不利于对样品的重复性测试考核,特别是对低导热样品的测试评价尤为明显。  (2)这种恒定功率加热方式往往伴随着漫长的热场稳定时间,对低导热大热阻材料的测试耗时往往以天为单位计算。  为了同时满足加热功率稳定准确和热面温度准确控制在设定温度上,并大幅度降低热场稳定时间,满足用户大批量样品的测试需求,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对防护热板法计量加热器的自动化控制以及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的技术路线,采用MapleSim软件模块化的动态数值模拟计算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通过动态模拟计算结果可以直观的看到测试时间大幅度的缩短。2.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中的加热方式  依据以下一维稳态传热的傅立叶公式,要实现样品导热系数的测量,只有两个可用来进行控制的变化参数,一个是热量Q,另一个是温差ΔT。[align=center] λ=(Q×d)/(A×ΔT)[/align]  由此,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中建立一维稳态的加热方式基本可分为恒功率加热方式和恒温加热方式两种。  (1)恒功率加热方式是指样品冷面保持恒定温度,样品的热面则采用一恒定的电功率进行加热,对于固定的样品尺寸而言就是采用恒定的热流密度进行加热,即使得Q/A为恒定值。这种加热方式所带来的结果是就是样品热面温度并不受控,即样品冷热面温差ΔT并不会控制在指定值上。  (2)恒温加热方式是指样品冷面保持恒定温度,样品的热面也通过加热保持一恒定温度,也就是将样品冷热面温差ΔT控制在指定值上。但这种控温方式带来的问题就是相应的热流密度Q/A存在波动而很难准确测量。  上述这两种加热方式适用于防护热板法测量装置中的所有加热部件,需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对研制或定型中的测量装置进行考核评价,希望装置中所有加热部件的加热功率在达到稳态时都可以精确测定。[b][color=#cc0000]3.典型材料测试模型和数值模拟计算软件3.1.典型材料[/color][/b]  在防护热板法加热方式数值模拟计算中,选择了三种典型材料以期覆盖绝大多数被测材料类型,以下分别为三种材料在室温下的热物理性能参数。  (1)NIST 1450d标准参考材料  NIST 1450d标准参考材料参数如表3-1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 3-1 标准参考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color][/align][align=center][img=,690,11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29560486_6248_3384_3.png!w690x119.jpg[/img][/align]  (2)真空隔热板(VIPs)  真空隔热板的参数如表3-2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 3-2 真空隔热板热物理性能参数[/color][/align][align=center][img=,690,10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30567848_7200_3384_3.png!w690x108.jpg[/img][/align]  (3)大厚度高热阻复合隔热材料  大厚度高热阻复合隔热材料是一种"蒙皮+隔热材料+空气隙+树脂板"形式的多芯夹层结构,如图3-1所示,其作用是起到隔热和隔声功能。[align=center][img=大厚度高热阻复合隔热材料分层结构,690,24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34368816_4277_3384_3.png!w690x240.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1 大厚度高热阻复合隔热材料分层结构[/color][/align]  大厚度高热阻复合隔热材料的整体最大厚度为130 mm,其中蒙皮和树脂板厚度保持不变,而隔热材料和空气隙会根据不同材料及其组合而发生变化。其中蒙皮为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内饰板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隔热材料为玻璃纤维类低密度隔热材料。这里我们选择了最大热阻结构设计以计算最大热阻时的加热稳定时间,即空气层设计为10 mm厚,使得低导热隔热材料的厚度尽量大以实现最好的隔热隔声效果。高热阻复合隔热材料中各分层材料室温下的热物理性能参数如表3-3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3-3 大厚度高热阻复合隔热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color][/align][align=center][img=,690,26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31455126_6783_3384_3.png!w690x268.jpg[/img][/align][b][color=#cc0000]3.2. 防护热板法测试模型[/color][/b]  为了计算分析方便,防护热板法测试模型为正方形单样品形式,如图3-2所示。整体护热板面积尺寸设计为500 mm×500 mm,计量热板尺寸设计为250 mm×250 mm,材质都为纯铝。室温和冷板温度都设为25℃,并且假设上述三种样品材料和冷热板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在室温附近不发生变化。[align=center][img=防护热板法测试模型,690,31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33320326_368_3384_3.png!w690x315.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2 防护热板法单样品测试模型[/color][/align][b][color=#333399]3.3. 模拟计算分析软件[/color][/b]  在传热学中可以使用很多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一般常用的多为有限元分析软件,如ANSYS、COMSOL、SOLIDWORKS等。但对于本研究中涉及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模拟计算分析,有限元法则显着笨重和繁琐,一个物理量动态变化全过程的计算分析往往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为此,我们选择采用基于语言的MapleSim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分析,这种模型化的软件因为是基于物理基本模型和解析解,所以更适合动态模拟计算,十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一个物理量动态变化全过程的计算分析。  有关数值模拟计算软件在材料热物理性能测量方法和测试技术中的应用,我们将撰文进行专门介绍。[b][color=#cc0000]4.模拟计算结果[/color][/b]  采用MapleSim软件分别对上述三种典型材料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计算中设置的初始温度为25℃,样品冷面温度也设置为25℃,冷热面温差控制在20℃。[b][color=#cc0000]4.1. 标准参考材料1450d两种加热方式计算结果[/color][/b]  (1)恒功率加热方式计算结果  为将样品冷热面温差控制在20℃整数上,模仿实际测试中选择的加热功率1.375 W,对于纯样品的模拟计算结果如图4-1所示,对于带10mm厚铝质冷热板的模拟计算结果如图4-2所示。图中红线为恒功率加热过程中样品热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蓝线为样品内部温度变化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lign=center][img=,690,37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55066033_5181_3384_3.png!w690x378.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 4-1 单纯参考材料1450d样品恒功率加热方式模拟计算结果[/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99][img=,690,39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56342530_4622_3384_3.png!w690x395.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 4-2 带铝质冷热板和参考材料1450d样品恒功率加热方式模拟计算结果[/color][/align]  从这些曲线可以看出,对于纯样品的恒功率测试,从第3个小时开始进入稳态;而对于带10mm厚铝质冷热板和样品,则要从第40小时才能开始进入热面温度为45℃的稳定状态。由此给出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结果就是,采用恒功率加热方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金属冷热板的热稳定上,而花费在被测样品上建立稳态所需要的时间并不长。  (2)恒温加热方式计算结果  恒温加热方式是直接将样品冷热面温差控制在20℃整数上,即使得热面温度为45℃。对于纯样品和带铝质冷热板时的模拟计算结果没有差别,如图4-3所示。图中红线为恒问加热过程中样品内部热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蓝线为样品内部温度变化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这些曲线可以看出,基本在40分钟后样品就开始进入热流为1.375 W的稳定状态,这显然要比恒功率加热方式能让样品更快的进入稳定状态,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稳定时间不受金属冷热板的影响,这在工程实现中也有重要意义。[align=center][img=,690,38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57020259_343_3384_3.png!w690x388.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4-3 参考材料1450d样品恒温加热方式模拟计算结果[/color][/align]  从上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恒温加热方式中样品内部的温度变化速率要明显快于恒功率加热方式,这主要因为热量传递是以温差为动力的,而恒温加热时样品是在设定温差下进行热量传递和累积,同要实现相同温差传递的恒功率加热方式相比,恒功率加热则首先必须消耗很多时间来使得金属冷热板达到冷热面温度,并建立样品冷热面之间同样的温差,这也是恒功率加热时内部温度变化速率缓慢的原因。  (3)恒温加热方式中不同温度时的计算结果  由于恒温加热方式是采用温差为动力使得样品内部热流和温度变化速度加快,会使得样品可以很快达到热平衡。这等同于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电压等同于温差,电流等同于热流,电压越大相应的电流也就越大。  为了验证这种现象,在恒温加热方式中在样品热面加载不同的温度45、245、445和645℃,每个温度点恒温加热时间都为2小时,模拟计算结果如图4-4所示。为便于观察,图中将纵坐标放大后进行了显示。从图中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热面温度的不断增大,样品达到稳定的时间并没有缩短,而是略有延长。这种与实际试验中的结果并不相同,这可能是样品内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而引起。[align=center][img=,690,39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57200767_4264_3384_3.png!w690x396.jpg[/img][/align][color=#333399][/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4-4 不同恒温温度加热时的样品内部温度变化速率对比[/color][/align]  恒温加热方式目前常用在稳态热流计法导热系数测试过程中,这主要是由于其中的热流测量采用了独立的热流传感器,而无需精确测量加载在电加热器上的电功率并换算成热流量。大量测量试验证明恒温加热方式的稳态热流法导热系数测试的时间要大大小于稳态防护热板法,如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出品的高温热流计法导热系数测试系统基本可以在不到48小时内完成室温-1000℃范围内10个整百度温度设定点下导热系数的连续测量,试验耗时基本与上述理论计算值接近。[b][color=#cc0000]4.2. 真空隔热板两种加热方式计算结果[/color][/b]  真空隔热板(VIPs)是目前隔热材料中导热系数最低的材料,很薄真空隔热板可以具有很大的热阻。我们选择真空隔热板进行模拟计算就是为了观察防护热板法测试这类大热阻样品时的消耗时间。  (1)恒功率加热方式计算结果  为了将样品冷热面温差控制在20℃整数上,模仿实际测试中选择合适的加热功率0.15375 W,然后分别对纯真空绝热板样品和加上两块10mm厚冷热板后的测试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如图4-5和图4-6所示。图中红线为恒功率加热过程中样品热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蓝线为样品内部温度变化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这些曲线可以看出,对于纯粹的真空绝热板样品,约在30个小时后样品进入稳定状态,而增加了铝质冷热板后,则样品则会从第350小时(将近15天)后开始才进入热面温度为45℃的稳定状态,这基本上是无法接受的测试时间。[align=center][img=,690,39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57513448_487_3384_3.png!w690x395.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4-5 单纯真空绝热板样品恒功率加热方式模拟计算结果[/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99][img=,690,39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58139761_1197_3384_3.png!w690x396.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4-6 带铝质冷热板和真空绝热板(30mm厚)样品恒功率加热方式模拟计算结果[/color][/align]  上述模拟计算结果也再次证明了恒功率加热过程中大量加热时间消耗在了金属冷热板的稳定上,对于真空绝热板这种超低导热系数和大热阻材料而言,采用经典的防护热板法需要漫长的测试时间,这也是极少看到有机构采用防护热板法进行真空绝热板测试的主要原因。  (2)恒温加热方式计算结果  恒温加热方式是直接将样品冷热面温差控制在20℃整数上,即使得热面温度为45℃。对于纯真空绝热板样品和带铝质冷热板时的模拟计算结果没有差别,如图4-7所示。图中红线为恒问加热过程中样品内部热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蓝线为样品内部温度变化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这些曲线可以看出,从第7小时开始样品进入内部热流为0.15375 W的稳定状态,显然要比恒功率加热方式能让样品更快的进入稳定状态而具有实际意义。同样,另外重要的一点是稳定时间不受金属冷热板的影响。[align=center][color=#333399][img=,690,39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58395005_4648_3384_3.png!w690x393.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4-7 真空绝热板(30mm厚)样品恒温加热方式模拟计算结果[/color][/align]  由上述针对真空绝热板防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所进行的两种加热方式模拟仿真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针对大热阻样品的测试,只有恒温加热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接受,但存在的问题则是很难准确测量加热稳态时的加热功率。为了规避这个难题,目前业界普遍采用的是稳态热流计法,即采用独立的热流计来测量流经样品的热流密度,但代价是降低测量精度。这是因为热流计精度较差,还需要采用防护热板法装置进行校准,但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效提高测试效率。[b][color=#cc0000]4.3. 大厚度高热阻复合隔热材料两种加热方式计算结果[/color][/b]  为了说明问题,将复合结构隔热材料简化为单一固体材料构成的大厚度高热阻样品,其总厚度为130mm,导热系数为0.02W/mK,总热阻为6.5m^2K/W。  (1)恒功率加热方式计算结果  为了将样品冷热面温差控制在20℃整数上,模仿实际测试中选择合适的加热功率0.1923 W。经过模拟计算后分别到纯样品和带金属冷热板样品的结果如图4-8和图4-9所示。[align=center][img=,690,39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58567443_1378_3384_3.png!w690x39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4-8 单纯复合材料样品恒功率加热方式模拟计算结果[/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333399][img=,690,39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59113998_3826_3384_3.png!w690x394.jpg[/img][/color][/align][color=#333399][/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4-9 带铝质冷热板和复合隔热材料(130mm厚)样品恒功率加热方式模拟计算结果[/color][/align]  图中红线为恒功率加热过程中样品热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蓝线为样品内部温度变化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这些曲线可以看出,对于纯粹的复合材料样品,约在150个小时后样品进入稳定状态,而增加了铝质冷热板后,则样品则会从第400小时后开始才进入热面温度为45℃的稳定状态,这些显然要比真空绝热板稳定时间还要长很多。  (2)恒温加热方式计算结果  恒温加热方式是直接将样品冷热面温差控制在20℃整数上,即使得热面温度为45℃,模拟计算结果如图4-10所示,其中有无金属冷热板对模拟计算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align=center][img=,690,39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51959396346_372_3384_3.png!w690x392.jpg[/img][/align][color=#333399][/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4-10 大厚度高热阻复合隔热材料(130mm厚)样品恒温加热方式模拟计算结果[/color][/align]  图4-10中红线为恒温加热过程中样品内部热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蓝线为样品内部温度变化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这些曲线可以看出,从第30小时开始样品进入内部热流为0.1923 W的稳定状态,显然要比恒功率加热方式能让样品更快的进入稳定状态而具有实际意义,可见对于大厚度高热阻复合材料的测试,每个温度点导热系数测试耗时基本也要在1~2天左右。[b][color=#cc0000]5.分析和结论[/color][/b]  针对三种不同热阻范围的典型隔热材料,利用MapleSim软件对恒功率和恒温两种加热方法的模拟分析可以发现:  (1)恒功率加热时材料内部的温度场变化比较缓慢,热量在材料内部传递是一个由加热面逐渐扩散到内部的缓慢的过程。但恒功率加热方法简单,并且由于功率值恒定,而稳态时加热功率和温度波动较小,所以精度比较高。加上这种加热方式工程上易于实现,使得恒功率加热是目前国内外防护热板法导热仪中最常用的加热方法。  (2)恒温加热时材料内部温度场变化比较快,热量可以快速的由加热面传递到材料的内部并达到稳定,稳定时间要远小于恒功率加热法,而且样品热面温度可以准确控制在设定点温度上以保证样品厚度方向上的温差为规定常数,这些在低导热材料防护热板法测试中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一般恒温加热方法普遍采用PID控制技术实现,但PID控制热面温度稳定时,加热功率并不是连续恒定不变,而且还存在波动,实现准确测量对控制系统硬件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3)目前国内外大多数防护热板法导热仪基本都采用的是恒功率加热方式,主要是由于没有很好解决PID恒温加热方式中的加热功率准确控制和测量这两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高热阻(大厚度和超低导热系数)材料的测试,样品热面温度控制过程中的过冲超调,温度过冲后回调非常缓慢,因此对PID算法的要求也非常高以避免过冲超调,否则体现不出恒温加热方式的优越性。  (4)由于恒功率和恒温加热方式各具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相应的技术难题。为了扬长避短,对于高热阻(如真空绝热板)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有些导热系数测试仪器采用了达到稳态时间更短的恒温加热方法以满足工业生产质量品控需要。但为了规避热流测量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则采取了牺牲精度保速度的策略,即采用热流计法在一维传热回路中介入独立的热流计来测量热流密度。这种热流计法充分发挥了恒温加热方式的特长,但存在热流计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另外,热流计需要采用防护热板法进行校准,特别是对于高热阻导热系数测试中的低热流密度的测量误差较大,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粗放式检测。  (5)从上述三种典型隔热材料模拟计算中可以看出,对于高热阻材料的导热系数测试,达到稳态时的热量非常小。这也就是说由于材料的隔热性能太优异,使得只要加载很小的热量就能达到设定的冷热面温差,而这种小热量则对防护热板法护热装置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计量热板所需热量小,热板防护装置引起的温度不平衡会使得漏热效应显著提高,同时也对温差探测器提出更高灵敏度要求。如在上述标准参考材料测试中稳态时的热量为1.375 W,对于这种热量下的可接受的漏热百分比所对应的护热能力,如果应用在上述真空绝热板和高热阻复合材料测试中稳态时的热量中(0.15375 W和0.1923 W),那么相同的护热能力所带来的漏热误差将由于热量降低10倍而使得误差增大10倍。另外,高热阻小热量防护热板法中的漏热问题在单样品测试中特别显著,对于大尺寸样品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单样品测量中护热面积为整个样品的横截面加四周侧面,具有巨大的护热面积和漏热通道,而这在双样品测试中则只存在较小面积的四周侧面护热,这也是高精度防护热板法装置普遍采用双样品模式进行测量的原因。因此,为了减小单样品高热阻材料防护热板法测试中大面积漏热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温差探测器的灵敏度,并尽可能减少温差探测器引线数量避免带来相应的引线漏热问题。[align=center]~~~~~~~~~~~~~~~~~~~~~~~~~~~~~~~~~~~~~~~~~~~~~~~~~~~~~~~~~~~~~~~~~~~~~~~[/align]

  • 【原创大赛】计量技术人员现场检定过程中的人员防护

    [font=宋体][b]摘要:[/b][/font][font=宋体]计量工作涉及计量人员、测量标准、配套设施、测量方法、被测对象、环境条件等诸多方面。当一些计量器具不满足实验室检定条件时,我们就要进行现场检定。其中医疗器具也包括在内。相较于一般的计量检定,医疗器具的检定除了要严格执行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还要加强个人的安全防护。这主要是因为医疗器具存在诸多的危险源和不安全因素,一旦个人防护不到位,可能会遭到病菌的感染,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甚至是生命安全。在医疗器具现场检定中,如何做好个人防护,这点尤为重要。[/font][font=宋体]医用计量器具的日常检定十分重要,[/font][font=宋体]在新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21版)明确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予以记录”。同时依据WS/T 654—2019《医疗器械安全管理》明确规定了医用仪器设备的检测、溯源要求,并规定了检测、溯源周期。经统计,计量器具准确度的提高,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font][font=宋体]器具的[/font][font=宋体]检测[/font][font=宋体]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医用计量器具往往存在着患者的诸多分泌物、病菌,医用药物的残渣。检定人员一旦防护不到位,健康很容易受到威胁。[/font][font=宋体]在2020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的宁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护人员冲锋在一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医护人员就像是战士,而他们手中的医疗器具就是他们的武器。而作为医疗器具检定人员的我们,则是在背后默默的为他们提供武器保障的战友。在疫情期间进行医疗器具的检定,不仅是生理上的挑战,更是心理上的挑战。如何创造一个安全的检定条件,在执行规程的基础上做好个人防护,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font][font=宋体][b][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个人防护问题[/font][/b][font=宋体]1.1在医疗机构提供的固定场所执行检定[/font][font=宋体] 对血压计、心电图机等医疗机构能够提供检定场地,集中进行检定时。当不具备专业实验室条件时,应注意房间内能够保证正常的通风,让室内空气流动。因为不会接触到病人和医护人员,在开窗通风的情况下,只需带好一次性手套,避免皮肤直接和医疗器具接触。对待检定的仪器设备,采用酒精消毒后进行检定。工作完成后要对标准器进行消毒工作,手部进行简单的清洗即可,使用过的手套需扔进医疗废弃垃圾桶。对于检定多参数监护仪等器具,器具固定在病床旁不方便移动,不满足集中检定的条件时,需进入到病房进行现场检定。根据病房的防护等级不同,防护准备工作也会随之调整。[/font][font=宋体]1.2进入一般病房[/font][font=宋体]一般病房接触到的病人大多都是病情不是很严重的常见病,也会接触到医护人员,检定过程中需要戴好口罩和手套。在检定医疗器具时,应避免直接和病人有面对面或者肢体上的接触,也要尽量避免触碰到患者的生活物品等。如有医疗器具正在被患者使用时,可以由医护人员配合摘下,消毒后再进行检定。工作完成后要把口罩和手套消毒后扔进医疗废弃垃圾桶,并用酒精对全身进行消毒。[/font][font=宋体]1.3进入感染科病房[/font][font=宋体]进入感染病房进行检定工作时,所接触到的医疗器具可能都会有患者的病菌附着在上面,以及他们病床旁所能接触到的物品。开始检定前首先要检查是否佩戴首饰,手上是否有明显的破损或者伤口,然后需要佩戴口罩,手套,头套,穿上隔离衣(白大褂),对病人正在使用的器具检测时,要先对器具进行酒精消毒,检定过程中切勿用肢体直接接触医疗器具,也要避免触碰到患者常用的生活物品,以免感染。工作完成后,要对全身进行酒精消毒,然后脱下隔离衣,手套,口罩,头套。之后再次进行全身衣物的酒精消毒和手部的着重清洗。脱下的防护装备应扔进医疗废弃垃圾桶,隔离衣要进行高温消毒煮洗,并进行紫外线消毒。[/font][font=宋体]1.4进入重症监护(ICU、CCU)病房[/font][font=宋体]ICU是一个"三集中"的特殊的护理单元,一是集中了各科急危重病人 二是集中了众多先进的监护仪器,急救设备及生命支持装置,三是集中了最新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再进入病房前,先进行自身消毒和标准器消毒,然后佩戴头套,口罩,一次性手套,鞋套,隔离衣。因为病人都是危重病人,身上使用的监测仪器会比较多,在检定过程中要小心仔细,避免触碰被检器具以外的物品。检定完成后,先进行全身消毒,然后脱下防护装备并扔进医疗废物垃圾桶,再次全身消毒并对手部着重消毒清洗。[/font][font=宋体]1.5进入手术室[/font][font=宋体]在进入手术室前,需要对标准器进行消毒,全身进行酒精消毒,按医院要求更换符合进入手术室的服装。然后佩戴好双层的手套,一次性帽子,护目镜,防渗口罩,防护面罩。检定前应注意检查手术室内的消毒灯是否关闭,应在确认消毒灯关闭的条件下开展检定工作。在检定过程中避免触碰被检器具以外的物品。检定完成后,先进行全身和标准器的消毒工作。然后脱下防护装备,扔进医疗废物垃圾桶,再次进行全身消毒并对手部着重清洗。[/font][font=宋体]在[/font][font=宋体]执行[/font][font=宋体]现场检定的过程中,[/font][font=宋体]应[/font][font=宋体]按照被检医院的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个人防护。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的区域,我们会严格按照当地疫情防控的最高标准来做好个人防护。身着隔离服,戴好头套,护目镜,口罩,手套,脚套等。当结束工作回到单位,[/font][font=宋体]需[/font][font=宋体]进行酒精消毒,对自己的配套的衣物、手套、标准器等进行全面地消毒。为了更便利地对使用过的设备进行消毒,还可以将其放置在紫光消毒房间内,将其隔离消毒一段时间。[/font][b][font=宋体]2、[/font][font=宋体]加强器具消毒[/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在正式开始现场检定工作之前,需要对相应的器具进行酒精消毒并通风放置一段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传播。在检定过程中,再次对每个即将被检定的器具进行消毒,检定完成后对标准器,连接器,手套进行消毒,防止医疗器具间的病毒传播。当现场检定不具备单独房间工作,被检计量器具无法移动,无法替换,需要进入病房检定时。在检定完成时,还要及时对被检的计量器具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出现病房间有交叉传染的风险。[/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3.对含有化学物质的医疗器具检定[/b][/font][font=宋体]就化学物质的毒性而言,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都称毒物。毒物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毒物的含义是相对的,一方面,物质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作用于人体才具有毒性,另一方面,任何物质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可能出现毒害作用。在人体内,含有一定数量的铅,汞。但不能因为这些物质的存在就判断是否中毒。[/font][font=宋体]水银血压计在医院临床使用十分常见。水银血压计易碎不稳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水银泄露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通过皮肤接触后会渗透到血液中,再沉淀到骨髓里,皮肤接触汞可引起接触性皮炎,产生红斑丘疹。在检定过程中,不仅要穿着隔离衣(如白大褂),还要佩戴口罩和手套,以免接触到不合格的血压计泄露出的水银。还要尽量避免触摸计量器具以外的物品,工作完成后应第一时间消毒双手和更换口罩。[/font][font=宋体][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移液器[/color][/url][/color][/url]的实验室检定,用于检验科,接触血液、血清等液体检测样本,检定前需消毒。可采用医用酒精泡,结合85℃烘干(连高温消毒)的方式。(使用85℃烘干主要防止高温条件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移液器[/color][/url][/color][/url]塑料件老化变形)。检定时应使用专用天平,试验人员带手套。[/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4.后疫情时代,应如何进行现场检定[/b][/font][font=宋体]疫情已经逐渐趋于稳定,防疫工作也进入到了常态化。去医院现场检定,仍然会接触到很多病毒和细菌,也会接触到医院病房里各种各样的病人,常态化的个人防护也必不可少。不仅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也要保证病人的安全。[/font][font=宋体](1) [/font][font=宋体]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不跳过任何一个环节。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font][font=宋体](2) [/font][font=宋体]工作期间不佩戴首饰,手上有损伤或伤口尽量不参加检定。[/font][font=宋体](3) [/font][font=宋体]每次现场检定都要保证标准器的消毒工作。[/font][font=宋体](4) [/font][font=宋体]现场检定的地点要尽量避免人多并可以保持通风的房间。[/font][font=宋体](5) [/font][font=宋体]被检计量器具仍要进行简单的消毒工作。每次检定完成都要进行手部消毒。[/font][font=宋体](6) [/font][font=宋体]检定完成后,要对现场进行简单消毒、通风等工作。 [/font][font=宋体](7) [/font][font=宋体]回到单位后,应及时消毒个人衣物及物品,确保细菌不会带到单位。[/font][font=宋体](8) [/font][font=宋体]使用过的防护装备,应扔进医疗废物垃圾桶并集中处理。[/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5 结束语[/b][/font][font=宋体]医疗计量器具的现场检定,只有在准确有效的情况下,才能够让医生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更加有把握。患者的各项指标通过准确的数据显示出来,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和对今后治疗的方向能有准确的判断。只有准确的医疗计量检定,才能够有效的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可见医学计量的重要性。在检定中做好个人防护,不仅可以有效的完成计量检定工作,还可以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可靠。[/font][font=宋体]为了[/font][font=宋体]不影响医疗器具在医院使用的正常运转,也不影响医生的工作。[/font][font=宋体]我们还要调整好被检医疗器具之间替换的衔接。避免出现医疗器具过于集中等待检定,而病房或医生没有医疗器具使用的情况。[/font][/font]

  • 三分钟教你如何选购实验室防护装备

    护目镜实验中,时刻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是实验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但是实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样品飞溅等,很可能会伤及到眼睛。有一副好的防护镜,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好的防护镜既要起到保护眼睛,具有一定的防冲击能力,也要保证能清晰的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变化,如有一定的透明度,骤热骤冷不会雾化,有机溶剂腐蚀等。口罩整日置身实验室中,所戴口罩必须舒适实用,不同实验不同环境所要求的口罩也不尽相同。一般在实验室中,可戴无纺布口罩,或活性炭口罩;实验中涉及到有气味或粉尘颗粒等,可选密封性比较好的3M防尘口罩;当然如果涉及到恶臭味或毒性实验室时,请务必佩戴防毒面具。手套3实验中,常会用到酸、碱或腐蚀性药品,配戴手套,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实验受到外部污染,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手部受到污染。根据实验用途不同,所接触的环境不同,所选择的手套类型也不尽相同,如PE或PVC手套,厚度适中,触觉灵敏,一般用于精密实验操作;如乳胶或丁腈手套,伸缩性好,触觉灵敏,不易打滑,适用于精密实验及普通实验的操作;如作业手套,根据不同的材质和性能,可适用于油类、溶剂类、药品类等的操作。白大褂白大褂不仅是职业的象征,也有隔离防护作用。好的白大褂,要求面料质感好,做工考究,美观大方,不起球,吸汗透气,穿着舒适,也可根据需要加入导电纤维等辅助功能。

  • 适用于锂电池保护板的国产场MOS管:HC160N10L

    [b][font=Arial][size=20px]各位好!今日给大伙儿详细介绍一款适用锂电池保护板的国内[/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国产[/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MOS管:HC160N10L [/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封装[/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SOT23-3[/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 [/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100V 10A [/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开启电压:[/size][/font][font=Arial][size=20px]1.6V。[/size][/font][/b][font=Arial]MOS管[/font][font=Arial]HC160N10L[/font][font=Arial]是一款[/font][font=Arial]100V[/font][font=Arial]漏源工作电压,[/font][font=Arial]10[/font][font=Arial]a电流,SOT-23封裝的[/font][font=Arial]沟槽型[/font][font=Arial]MOS管。前一阵子南京鼓楼区一户住户在家里电池充电造成火灾事故三人悲剧的事,大伙儿记忆力犹在,最近全国各地也愈来愈高度重视电瓶车充电难题,实际上电瓶车冲电的重要一环便是锂电池保护板。[/font][font=Arial]锂电关键由两块组成,锂电芯和锂电池保护板[/font][font=Arial]PCM。锂电芯等同于锂电的心,而锂电池保护板关键由维护集成ic(或管理方法集成ic)、MOS管、电阻器、电容器和PCB板等组成。电瓶车锂电能一切正常工作中,非常大水平上归功于锂电池保护板。[/font][b][font=Arial][size=20px]而锂电池保护板的关键功效:[/size][/font][/b][font=Arial]1过充电保护, 2过流保护, 3过电流维护,4过充放电维护, 5一切正常情况。而在锂电池保护板中关键的便是维护集成ic和MOS管。[/font][b][font=Arial][size=20px]MOS管在锂电池保护板中的功效是:[/size][/font][/b][font=Arial]1、检测过电池充电,2、检测过充放电,3、检测电池充电时过电电流,4、检测充放电时过电电流,5、检测短路故障时过电电流。所以说锂电是不是安全性,关键就靠MOS管来检测,除开检测大家还必须锂电中的MOS管有下列作用:1、充电电池CELL长命化,2、环境因素的限定,3、蓄电池充电时的过电电流检测与蓄电池充电操纵用输出功率[/font][font=Arial]场效应管[/font][font=Arial]的停留电流。[/font][font=Arial]锂电池保护板一般采用[/font][font=Arial]100V[/font][font=Arial]MOS管,在这儿给大伙儿详细介绍下[/font][font=Arial]惠海半导体[/font][font=Arial]的加强型[/font][font=Arial]MOS管:[/font][font=Arial]HC160N10L[/font][font=Arial]。那麼为什么采用[/font][font=Arial]惠海半导体[/font][font=Arial]的[/font][font=Arial]HC160N10L[/font][font=Arial]呢?[/font][font=Arial]惠海半导体[/font][font=Arial]给大伙儿共享下[/font][font=Arial]HC160N10L[/font][font=Arial]的说明书,顺便给大伙儿解释:【[font=Arial]原厂技术支持 需方案和DEMO资料联系庞工15323519289 [/font]】[/font][font=Arial][img=HC160N10L.jpg,658,337]https://26829063.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xJSwhgYo4MD-5gMwkgU40QI.jpg[/img][/font][font=Arial]如上图所述所显示,[/font][font=Arial]HC160N10L[/font][font=Arial]的主要参数,适用作负荷电源开关或脉冲宽度调制运用,特性阻抗值也较为低,并且[/font][font=Arial]惠海半导体[/font][font=Arial]MOS管已具有屏蔽掉栅输出功率和超结输出功率MOSFET特点生产工艺,其一部分商品的送检主要表现,能够与海外的MOS管相差无异,例如一样用在锂电池保护板中,价钱适度的[/font][font=Arial]HC160N10L[/font][font=Arial]为适合。[/font][font=Arial]惠海半导体[/font][font=Arial]MOS管[/font][font=Arial]原厂直销[/font][font=Arial]。[/font][font=Arial][/font]

  • 【转帖】X射线防护原则

    X射线防护原则 第一节 X线防护的目的   一般来讲。X线的医用给人类带来的利益远远大其其危害。但若用之不当。亦可造成潜在性危险,X线防护的基本任务就是保障X线工作者和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提高x线防护的效益,促进x线工作的发展。 ICRF将辐射损伤分为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效应,并假定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和剂量之间存在着线性无阈的关系;非随机性效应可能存在着剂量的阈值,只要将接受剂量控制在阈剂量以下,即可避免非随机效应的发生。因此,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第二节 X线防护原则   一、剂量限制体系   剂量限制体系,是ICRP在1977年提出的,它包括辐射实践的正当化,防护水平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三条原则,它是一切电离辐射的基本防护原则,同样也适用于X线。 (一)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任何电离辐射照射的实践,都要经过论证,认为该项实践是必要的,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实践所致放射危害相比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凡是不能带来纯利益的照射就不能进行,这称之为正当化。   为了实现X线实践的正当化,在对每一病人确定X线检查及治疗时,应综合分析、权衡利弊,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二)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由ICRP所建议的剂量限制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在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素的条件下,要求所有的照射应当保持在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这个要求包括增加防护水平达到达样的程度:即进一步改善条件,所能降低的照射与所需需作出的进一步努力相比是没多大意义的。这种要求通常被称为防护水平的最优化。   一般纯利益公式可写成: B=(V—P)-(x十Y) 式中, B——辐射实践的纯利益; V——辐射实践的毛利益; P——该实践的基本成本; X——某防护水平(w)的防护代价; Y——某防护水平实践代来的危害代价。 最优化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纯利益。由于V、P是一定值,所以(V—P)为一常数。而防护代价和危害的代价均为防护水平w的函数。 正当化要求纯利益B>o。最优化要求纯利益达到最大,即: X(w)十Y(w)=最小 式中, X(w)——防护水平为w时的防护代价; Y(w)——防护水平为w时的辐射实践代来危害的代价; w——代表某一防护水平,如屏蔽厚度,可供选择的防护设备方案等等。 当由w所表示的防护水平,对任何满意的水平可能连续变化时,上式所表示的最小值可以通过微分而得到: dX/dw= -dY/dw (3.4.3) 因为当X、Y和w都与集体剂量S有关,所以最优化问题可被表示为: dX/ds= -dY/ds (3.4.4) 公式(34.4)表示,当减少单位集体剂量当量所花的防护代价与减少单位集体剂量当量所减少的危害代价相等时,防护就达到了最优水平。这就是所谓把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如果不加分析地片面追求降低剂量,不满足最优化条件,不能使纯利益达到最大,就不能认为是合理的了。因此,在许多最优化的实际评价中,防护水平的提高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有当由防护水平A提高到防护水平B满足下式要求时才可进行。 XB—XA/WB—WA≦YB—YA/WB—WA 例如,在某些检查中,可用中速稀钻荧光屏来代替标准钨酸盐荧光屏。假若危害的代价可用Y=aS来表示,这里a是给单位集体剂量当量所指定的货币值。最优化评价进行如下: 假设荧光屏有一确定的寿命,并且知道集体剂量的减少量(检查次数×每次检查减少的剂量),那么,减少一个希的代价即可被确定。假若这个数值低于所指定的货币值M,使用稀化荧光屏的措施是可以接受的。 为了维持和改进辐射防护水平(例如废片数量的减少),质量保证程序是一重要手段。这样的程序所花费的代价应与集体剂量的减少和设备的寿命的延长相平衡。例如对x线设备防护性能的监测及为安全操作而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可使废片减少,设备寿命延长,这些措施所花费的代价,对剂量的降低是值得的。 (三)个人剂量限值 能够满足正当化和最优化两项原则的照射,对x线工作或及公众并不一定提供足够的防护,因此ICRP规定了工作者及公众个人剂量当量限值。 二、防护外照射的一般方法 X线管是一种可控制的外照射源。当X线机工作时,机房内外就成为具有一定照射量的辐射场。场内人员所接受的剂量大小,除取决于辐射场本身的性质外,尚与受照时间、离源的远近及屏蔽的程度有关。欲减少场内人员所受的照射,可尽量缩短受照时间、尽量增大与X线源的距离,在人和X线源之间加屏蔽等方法。因此把时间、距离、屏蔽称之为防护外照射的基本方法。 (一)缩短受照时间 我们知道,个人累积剂显与受照时间有关,所受照射的时间愈长,个人累积的剂量就愈大。在某些情况下,常常通过缩短受照射的时间,来限制个人所接受的剂量。因此,一切人员应尽可能减少在X线场内停留的时间。X线工作者,在进行X线检查时,要作好暗适应,尽量缩短照射时间,拍片时要优选投照条件,不出废片。在进行X线治疗时,要熟练、迅速、准确等。 (二)增大与X线源的距离 当人员与X线管焦点之间的距离近大于焦点大小时,可将X线管焦点视为点光源。若忽略空气对X线的吸收,则可认为照射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因此,若距离增加一倍,则照射量减少到原来的1/4倍。所以,当X线机工作时,应使一切人员(除被检查外)尽量远离X线源。 (三)屏蔽防护 在利用X线进行诊断和治疗,欲减少X线工作者及被检者和患者的受照剂量,单靠时间和距离两个因素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只能在不影响诊断和治疗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照射时间。离X线源的距离又受到产生X线的设备和使用目的的限制。因此要进一步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需利用屏蔽防护。 屏蔽就是在X线源与人员之间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X线的屏蔽物,从而减弱或消除X线对人体的危害。如X线机荧光屏内的铅玻璃,X线机房墙壁,放射科医生使用的铅橡皮手套、铅橡皮围裙、铅玻璃眼镜、铅防护椅等防护用品,以及隔室透视、隔室照像等等防护设施。 一般在X线防护的实际工作中,时间、距离、屏蔽这三个因素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合理调节。 三、固有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的原则 为了对医用X线进行有效的防护,重点应放在对X线机本身的固有安全防护和X线机房的固定防护设施上,因而对X线工作者和被检查的个人防护用品应作为上述固有安全防护设施的辅助手段。充分发展和使用防护性能好的X线设备。 四、X线工变者和被检者防护兼顾的原则 医用X线是用于医疗目的照射。因此,在X线辐射场中,受到照射的有X线工作者、被检者,有时还有教学实习人员和陪伴人员等。在设计防护设施时,必须全面照顾,不能只有利于X线工作者,而忽视其他人员的防护。例如,在设计透视防护隔离室时,应选择铅当量高、产生散射线少的防护材料。 五、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度 X线检查时虽然被检查者个体所受照射量一般来说不算高,但检查额度很高,致使全民的剂量负担很大。因此,欲降低X线诊断对全民的辐射危害,应从合理地降低个体受照剂量和减少检查频度(指不必要的照射)两个方面来加以控制。这都要求尽量使用先进x线设备及技术,并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 实验室防护手套的选择,请严肃点儿 (实验与分析原创)

    在化学实验室,手,尤其手指是实验人员受伤率最高的部位。实验中大家常会接触各种化学品,如强酸、强碱溶液,毒性较强的化学物质,同时还会接触到高温物体,如正在电炉上加热的器皿或从马弗炉取出的熔融样品等,都会造成皮肤的伤害,轻者皮肤干燥、起皮、刺痒,重者出现红肿、水疱、疱疹、结疤等。但是一般情况下实验室工作人员只使用单一的塑胶手套和织布手套,对手部的保护不够,因此正确选择和使用手套是预防手部伤害的重要措施。咱们今天对几种类型的防护手套、用途和材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为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在选用手套时提供一些帮助。一般而言,手部在化学实验室中容易遇到的危害主要有三类:1.化学物质以及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剂在开启和使用时易对手部造成伤害。如强酸、强碱落到皮肤上即产生烧伤,且有强烈的疼痛。接触氢氟酸气,可出现皮肤发痒、疼痛、湿疹和各种皮炎,石油烃类如汽油对皮肤有脂溶性和刺激性,使皮肤干燥、龟裂,个别人会起红斑、水疱。2.高温物体在取用时会对手部造成烫伤。 3 在装配或拆卸玻璃仪器装置时,出现破损会对手部造成割伤。手套种类一次性手套用于保护使用者和被处理的物体,使用于对手指触感要求高的工作,如实验室或清洁工作。可用乳胶、丁腈橡胶或PVC制成。化学防护手套防止化学浸透。用多种合成材料制成,如乳胶、PVC、丁腈、丁基合成橡胶、氯丁橡胶等。织布手套织布手套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涤纶、锦纶以及棉花制成的一般用途手套,配有凯芙拉尔(Kevlar)材料、大力马(Dyneema)材料以及钢材料的耐切割手套;小比列天然胶乳和莱卡纱并加入其他纤维制成的弹力手套;以及由热泡沫或振动泡沫等材料制成的特殊用途手套(可分为超清洁手套和无菌手套。)一般用途手套用于防磨损、刺穿、切割等,适用于搬运、处理物品等,常使用针织布、皮革或合成材料。防热手套可隔热,用于高温工作环境,常使用厚皮革、特殊合成涂层、绝缘布、玻璃棉。手套材质与级别分类天然橡胶(乳胶)天然橡胶乳胶手套通常没有衬里,并有多种款式,包括清洁款式和无菌款式。这些手套能针对碱类、醇类,以及多种化学稀释水溶液提供有效地防护,并能较好地防止醛和酮的腐蚀。聚氯乙烯(PVC)防化学腐蚀能力强,几乎可以防护所有的化学危险品。加厚和处理后的表面(如毛面)也能防一般性的机械磨损,加厚型还可防寒。使用温度为-4℃~66℃。丁腈橡胶丁腈橡胶手套通常分为一次性手套、中型无衬手套及轻型有衬手套,这种手套能防止油脂(包括动物脂肪)、二甲苯、聚乙烯以及脂肪族溶剂的侵蚀。还能防止大多数农药配方,常用于生物成分以及其他化学品的使用过程。氯丁橡胶与天然橡胶的舒适度相似,但对于石油化工产品、润滑剂却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另外还具有很强的抗老化性能,抗臭氧和紫外线。丁基橡胶丁基橡胶仅作为中型无衬手套的材料。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PVA)可作为中型有衬手套的材料,因此这种手套能针对多种有机化学品,如脂肪族、芳香烃、氯化溶剂、碳氟化合物和大多数酮(丙酮除外)、酯类以及醚类提供高水平的防护和抗腐蚀性。 根据手套的材质和制作工艺而定,手套分为A级、B级和C级,A级是最好的质量手套。在包装装箱前,必须经过100%的漏气检验,有针眼的手套将被剔除。按等级划分的话A级的手套针眼率最低,B级和C级的针眼率则依次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就越低,给实验使用者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表1和表2列出了各种材质手套的优缺点以及防化性能,可以作为选择手套的参考。表1和表2列出了各种材质手套的优缺点以及防化性能,可以作为选择手套的参考。表1 各种手套的优缺点材质优点缺点天然橡胶成本低、物理性能好,重型款式具有良好的防切割性,以及出色的灵活性。对油脂和有机化合物的防护性较差,有蛋白质过敏的风险。易分解和老化。丁腈橡胶成本低、物理性能出色、灵活性良好,以及耐划、耐刺穿、耐磨损和耐切割性能出色。对很多酮类、一些芳香族化学品以及中等极性化合物的防护性能较差。PVC成本低,物理性能不错,过敏反应的风险最低。有机溶剂会洗掉手套上的增塑剂,在手套聚合物上产生分子大小不同的“黑洞”,从而可能导致化学物质的快速渗透。PVA非常坚固,高度的耐化学性;良好的物理性能,具有良好的耐划破、耐刺穿、耐磨损和耐切割的性能。当接触到水和轻醇时会很快分解;与很多其他耐化学性手套相比不够灵活;成本高昂。氯丁橡胶抗化性良好。对油性物、酸类(硝酸和硫酸)、碱类、广泛溶剂(如苯酚、苯胺、乙二醇)、酮类、制冷剂、清洁剂的抗化性极佳。物理性能中等抗钩破、切割、刺穿,耐磨性不如丁腈橡胶或天然橡胶。不建议使用于芳香族有机溶剂,价格较高丁基橡胶灵活性好,对于中级极性有机化合物,如苯胺和苯酚、乙二醇醚、酮和醛等,具有出色的抗腐蚀性。对于包括碳氢化合物、含氯烃和含氟烃等的非极性溶剂的防护性较差;成本昂贵。皮革手套对冷、热、火花飞溅、磨损、割、刺穿可进行一般性防护布手套用于一般性防护

  • 实验仪器设备防护的一般原则

    1、仪器设备的防护性能应有针对性。如是否与腐蚀性介质接触;有无机械磨损现象;承受什么负荷;安装在什么环境中;对仪器的外观有何要求,等等。   2、 绝对不被侵蚀的材料和防护层是不存在的。所以,必须考虑用在仪器上的那些材料和防护层,当经受侵蚀时,允许被侵蚀的程度怎么样。对于检测仪器来说,如圆柱体压缩法可塑仪上的钢梁锈蚀后将影响弹性限度,从而影响可塑性指标测定的准确度。   3、要解决仪器的防护问题,可以从选用防护材料、采取防护层工艺措施和改进仪器结构等三方面着手。   4、 应尽可能地改善仪表安装位置。如能安装在室内,则不安装在室外;能安装在阴凉干燥处,则不安装在日光曝晒、潮湿阴暗处,等等。   5、 为了保护仪器的精度,应尽量不采用隔离器或其它隔离装置的方式防护仪器。   6、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解决仪器的防护问题,同样要求既达到良好的防护性能,又能做到经济合理、就地取材、因陋就简的节约原则。

  • 【转帖】放射防护

    放射性的来源扔天然的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两类。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经常受到这两种放射性的照射,天然放射性即木底照射是不可避免的,而人工放射性的应用产生了放射性危害,因而引起放射性防护问题。 一、放射性的危害必及防护的必要性   随着放射同位素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放射性对机体造成的损害随着放射照射量的增加而增大,大剂量的放射性会造成被照射部位的组织损伤,并导致癌变,即使是小剂量的放射性,尤其是长时间的小剂量照射蓄积也会导致照射器官组织诱发癌变,并会使受照射的生殖细胞发生遗传缺陷。放射性对人体的影响主极随机效应和非随机效应。随机效应(stochastic effect)指放射性对机体至癌或遗传效应的发生几率,此发生几率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而随机性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如放射性致癌、放射性诱发各种遗传疾病均属随机性效应。非随机性效应(non-stochastic effect)是机体受照射后在短期内就出现的急性效应,以及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现的发育功能低下、白内障和造血机能障碍等等。其严重程度随受照射剂量不同而变化,存在着明确的剂量阈值,这种效应是随着受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有越来越多的细胞被杀死而产生的。ICRP第60号出版物把非随机性效应改称为确定性效应。放射性防护的目的就在于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其达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放射性物质可以从体外或进入体内放出射线,对人体造成损害。就外照射而言,由于各种射线穿透能力不同,γ射线照射对机体的危害大于β射线,而β射线的危害性又大于α射线。受照射部位不同,受害程度出不同,对某种放射性同位素蓄积率高的组织或器官,必然受害严重,如[32P]对骨骼系统危害较大,[125I]和[131I]主要危及甲状腺器官等。但是,由于射线与机体作用可产生电离,射线这种电离本领的大小,决定了当放射性物质进入了体内,对机体造成内照射的情形下,α射线由于射程很短,其危害性大于β射线和γ射线的危害,而β射线的内照射危害又大于γ射线。放射防护的必要性在于保护操作者本人免受辐射损伤,防止了必要的射线照射,保护周围人群的健康和安全,做好放射性污物、污水的收集与处理,避免环境污染,保证实验能够正常进行,取得的结果可靠。在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时,一定要考虑放射防护问题,“预防为主”,合理的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避免不必要的射线照射,减少人群的剂量负担。 二、放射防护的三原则   国际放射放护委员会(ICRP)1977年第26号出版物中提出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这三项原则构成的剂理限制体系。 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   在进行任何放射性工作时,都应当代价和利益的分析,要求任何放射实践,对人群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比起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来,应当是很小的,即效益明显大于付出的全部代价时,所进行的放射性工作就是正当的,是值得进行的。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使放射性和照射量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照射,要求对放射实践选择防护水平时,必须在由放射实践带来的利益与所付出和健康损害的代价之间权衡利蔽,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净利益。最优化原则又称为ALARA原则,健康代价(曲线A) 正比于总剂量,当总剂量较小时,放射防护代价(曲线B)很高,且随剂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曲线A和B代价之和有一最小值,这就是最优化键康代价与防射代价之和Wo。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于促进社会公众集体安全的卫生保健,它是剂量限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原则。 3.个人剂量限制   在放射实践中,不产生过高的个体照射量,保证任何人的危险度不超过某一数值,即必须保证个人所受的放射性剂量不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ICRP规定工作人员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制为50毫希沃特*(mSv),广大居民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0.1rem)。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中,对工作人在民年剂量当量限值,采用了ICRP推荐规定的限值,为防止随机效应,规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50mSv(5rem),公众中个人受照射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5mSv(0.5rem)。当长期持续受放射性照射时,公众中个人在一生中每年全身受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不应高于1mSv(0.1rem),且以上这些限制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个人剂量限制是强制性的,必须严格遵守。各种民政部下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是不可接受的剂量范围的下界,而不是可以允许接受的剂量上限。即使个人所受剂量没有超过规定的相应的剂量当量限值,仍然必须按照最优化原则考虑是否要进一步降低剂量。所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不能作为达到满意防护的标准或设计指标,只能作为以最优化原则控制照射的一种约束条件而已。 北京华瑞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转摘

  • 化学清洗工程中的安全及防护知识!

    锅炉化学清洗工程是在锅炉系统中进行一系列工业规模的化学操作过程,因此要特别注意安全及防护工作。搞好安全的关键是对全体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与防护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所有要使用的化学药品的性质,熟悉工艺条件和系统设计线路,了解环保的各项有关规定,以及在发生任何大小事故的时候知道如何采取急救措施。除此之外,在系统设计和制订方案时,都必须考虑安全及防护的问题,预先作好相应的工作,以免任何事故的发生。下面就化学清洗工程中的安全及防护知识作一些介绍。 第一节化学清洗中使用的几种药品的毒性 (1)盐酸: 氯化氢的水溶液就是盐酸。氯化氢Hcl是无色气体,具有剧烈的臭味,沸点为-85℃,熔点为-110℃,密度为1.3,比空气略重。氯化氢在空气中形成白色的氢氯酸烟雾,极易溶于水。工业盐酸中氯化氢的含量一般不低于27%,通常为31%,室温下就有氯化氢气体逸出。工业盐酸以合成酸质量最好。其他工业中回收的盐酸,价格虽然便宜,但一般含有较多杂质,如铁、铅、砷等金属离子。使用这种酸时,需严格进行成分分析,只有当所有有害杂质的含量均不超过国家标准(或排放标准)时才允许使用。 盐酸引起危害的原因主要是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产生盐酸烟雾所致。它对上呼吸道有剧烈的刺激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当浓盐酸被稀释到较低浓度时,基本无明显危害,刺激性和腐蚀性都很小,对人体是安全的。操作浓盐酸时应戴口罩和橡皮手套,避免和皮肤接触或溅入眼睛。当浓盐酸接触皮肤时,用水冲洗1~2分钟后,再用2~3%重碳酸钠(NaHCO3)溶液清洗。万一溅入眼睛,必须立刻用大量水(最好是蒸馏水)冲洗,然后用0.5%重碳酸钠溶液清洗,严重者要及时送医院诊治。

  • 【原创】关于屏蔽防护

    对外照射的防护通常采用下述3种防护手段:一是时间防护;二是距离防护;三是屏蔽防护。关于物质屏蔽防护,有必要介绍一下。 射线与物质发生作用,可以被吸收和散射,即物质对射线有屏蔽作用,可以使用阻挡材料来阻挡实施防护。在放射源与人员之间设置能减弱放射性辐射的材料构成的屏障,从而使透过屏障的照射量率降低到适当的水平。由于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适应的范围以及其可靠性都是有限的,屏蔽防护是广泛应用于辐射防护领域,并形成为一种专业理论和实践技术。 在使用屏蔽防护时应注意,不是随便在存在人员与辐射源之间加一道屏蔽,就能有效阻挡射线。由于各种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各不相同,不同射线在物体中的穿透能力有别,屏蔽方法也不相同,屏蔽体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性,在选择屏蔽材料需依据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性质和数据进行估算,若选择不当会达不到防护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屏蔽而达到的防护效果与辐射源强度、受保护人员与辐射源的距离,工作时间、防护材料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在选择屏蔽材料时还要考虑材料经济、易于获得和易于就地取材,故选择屏蔽材料时必须考虑下述必要因素:材料的性质和密度、用途的广泛性、防护的均匀性、防护的持久性、价值等,以及拟设屏蔽场所的空间特性及所屏蔽线束的能量,如果需要的话,还应考虑其光学透明性。 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水泥混凝土、含铅材料(包括铅玻璃、含铅胶皮等)、铁、贫化铀、钨等。铅虽然价高和柔软,但因其原子序数高,密度大,在低能防护体、活动防护体以及在位置和空间不允许体积太大的防护体的设计制造时,是常用的防护材料。混凝土是最普遍用作高能辐射的固定防护体,例如作为墙体、天棚和地板等。铁的普遍使用不仅在于其防护特点,同时还包括其强度、韧性、抗腐蚀性以及为了特殊设计需要的其它特性。贫化铀和钨的使用比用铅可节约更多的空间,而含铅材料大多用在个人屏蔽上。 对于γ射线和X射线,用原子序数高的物质(例如铅)效果较好;对β射线则先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例如有机玻璃)阻挡β射线,再在其后面用高原子序数的物质阻挡激发的X射线;对中子的屏蔽可以使用富含氢原子的材料(例如水和石蜡);对α射线的屏蔽很容易,在体外,它基本上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它的内照射危害特别严重。

  • 【分享】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分类号】 4071068403 【标题】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时效性】 有效 【颁布单位】 卫生部 【颁布日期】 841224 【实施日期】 841224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 卫生监督、检疫 【文号】 【名称】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题注】                 全文               1.引 言   1.1本标准的宗旨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并提高放射防护措施的效益;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放射工作的发展。   1.2从上述宗旨出发,对电离辐射源的使用必须将其产生的照射给予适当限制,从而防止发生对健康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并将随机性损害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1.3本标准适用范围   1.3.1使用电离辐射源或产生电离辐射的一切实践活动。   1.3.2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接受电离辐射照射需加控制的一切实践活动 。   1.4在1.3所列范围内进行与防护有关的设计、监督、管理时,必须遵从以下基本原则。   1.4.1实践的正当化:产生电离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要经过论证,或确认该项实践是值得进行的,其所致的电离辐射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拟议中的实践不能带来超过代价(包括健康损害代价和防护费用的代价)的净利益,就不应当引进该项实践。   1.4.2放射防护最优化: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以放射防护最优化为原则,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从而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1.4.3个人剂量的限制:个人所受照射的剂量当量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1.5凡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均应设立专职防护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放射防护工作,按有关规定上报防护监测数据或资料,并接受该地区放射卫生防护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1.6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加强安全和放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并定期进行考核,使他们自觉遵守有关放射防护的各种标准和规定,有效地进行防护并防止事故的发生。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要经过放射防护部门的考核,领取合格证后才可以从事放射工作。   1.7各省、市、自治区及有关部门,可根据本标准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 2.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2.1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这一年内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二者的总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 射和医疗照射。   2.2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限制要考虑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性效应。同时满足以下两种限值:   2.2.1为了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剂量当量不 得超过下列限值。 眼晶体 150mSv(15rem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 500mSv(50rem)   2.2.2为了限制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50mSv(5rem)。当受到不均匀照射时,有效剂量当量应满足下列不等式:  ∑T WT HT ≤50MSv(5rem)  式中:    HT——组织或器官(T)的年剂量当量,mSy (rem)    WT——组织或器官(T)的相对危险度权重 因子(见附录F)    ∑T WTHT ——称有效剂量当量,用HE 表示   2.3放射工作人员一年中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量,不应超过附录B列出的年摄入量限值(ALI)。   2.4为了便于监测和管理,推导出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导出浓度。见附录B。在不超过年摄入量限值和符合2.6款的基础上,其浓度可依据实际的摄入量而增减。   2.5在内外混合照射的情况下,满足下列不等式和2.2.1及2.6的要求可以认为不会超过所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剂量限值。       HE         Ij   (---------)+∑----≤1          -1    ALIj     50mSv• 年   式中:     HE——外照射的年有效剂量当量               -1     ∑T WT HT ,mSv年                       -1    Ij ——放射性核素j的年摄入量Bg年    ALIj——放射性核素j的年摄入量限值,Bg          -1         年          -1     50mSv年 ——放射工作人员有效剂量当 量限值   2.6在一般情况下连续3个月内一次或多次接受的总剂量当量不要超过年剂量限值(2.2至2.5段)的一半。   2.7放射工作条件的分类:为了便于管理,将放射工作条件分成三种 甲种工作条件:一年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有可能超过15mSv(1.5rem)。对于这种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要有个人剂量监测,对场所要有经常性的监测,建立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和场所监测档案。   乙种工作条件:一年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很少可能超过15mSv(1.5rem)。但有可能超过5mSv(0.5rem)。对于这种工作条件的场所,要定期进行监测。要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受照射剂量档案。   丙种工作条件:一年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很少可能超过5mSv(0.5rem)对于这种工作条件的场所,可根据需要进行监测,并作记录.。   2.8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少数工作人员接受超过年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对这种照射必须事先经过周密的计划,由本单位领导及防护负责人批准,其有效剂量当量在一次事件中不大于100mSv(10rem),一生中不大于250mSv(25rem)并满足2.2.1款的要求。接受这种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应有医学观察并详细记入个人剂量和健 康档案。   2.9从事放射工作的孕妇、授乳妇(仅指内照射而言)及16~18岁的实习人员,不应在甲种工作条件下工作,不得接受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   2.10从事放射工作的育龄妇女所接受的照射,应严格按均匀的月剂量率加以控制。  2.11未满16岁者,不得参与放射工作。

  • 安防产品系列四头部防护

    安防产品系列四头部防护

    [align=center][color=#333333]安防产品系列四 [/color][color=#333333]头,耳,足部防护[/color][/align][align=left]实验室中,人体有三个部位的防护可能大家平时关注的不多,但实际对这三个部位的防护却必不可少。这三个部位便是头部,耳部和足部。[/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b]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品介绍——头部PPE,耳部PPE,足部PPE。[/b][/align][align=left][img=,355,14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91437325651_9515_3389662_3.png!w355x149.jpg[/img][/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b]头部PPE[/b][/align][align=left]大家都知道,在实验过程中会接触各种不同的试剂,仪器甚至是明火。为了防止不小心使长发沾染试剂或卷入仪器中等意外发生,在实验室中是禁止长发披肩的。所以长发必须盘起来,中短发最好带上防护发网。[/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此外除了出于对自己安全防护的目的之外,在做分子细胞或微生物实验中也建议佩戴发网,以防止身上携带的外来颗粒污染样品。[/align][align=left][img=,144,15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91438065799_2706_3389662_3.jpg!w144x154.jpg[/img][/align][align=left][b]货号 92630535[/b][/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b]耳部PPE[/b][/align][align=left]实验室里有些仪器会发出噪音,长时间在实验室里使用该类仪器建议佩戴耳塞,以保护我们的耳膜。[/align][align=left][img=,136,1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91437472560_1350_3389662_3.jpg!w136x136.jpg[/img][/align][align=left][b]货号 92631304[/b][/align][align=left]由于每个人的耳道长的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佩戴之前要分别耳塞的好坏以及了解正确的佩戴方法。[/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b]如何鉴别好坏:[/b][/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1.慢回弹效果,弹性太大,防噪音耳塞膨胀时压迫外耳道皮肤,可引起耳胀、耳痛等不适;弹性太小则不能与外耳道紧密接触,隔声效果降低。所以必须观察耳塞的回弹速度,回弹时间越长则质量越好。[/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2.柔软度,柔软度直接影响到耳塞佩戴的舒适程度。[/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3.表面质感,有些耳塞摸起来黏黏的,戴在耳朵里还会粘住耳道的皮肤,应尽量避免购买。最好的鉴别方式就是把两只耳塞紧紧地粘在一起再分离,看他们分离的时间,越快越好,蜡丸与硅树脂耳塞除外。[/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b]佩戴方法:[/b][/align][align=left][img=,690,75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91438353049_6009_3389662_3.jpg!w690x752.jpg[/img][/align][align=left][b]足部PPE[/b][/align][align=left]安全鞋是安全类鞋和防护类鞋的统称,一般指在不同工作场合穿用的具有保护脚部及腿部免受可预见的伤害的鞋类。[/align][align=left]根据不同的场合配备有不同的安全鞋,对于我们科研实验室或工业车间场所,主要使用的防护鞋种类是防刺穿防护鞋,防砸防护鞋,防油防护鞋以及防化鞋/靴。[/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防刺穿防护鞋用于足底保护,防止被各种尖硬物件刺伤。[/align][align=left]防砸防护鞋的主要功能是防坠落物砸伤脚部。防护鞋的前包头有抗冲击材料。[/align][align=left]防油防护鞋用于地面积油或溅油的场所。[/align][align=left]防酸碱鞋(靴)具有防酸碱性能,适合脚部接触酸碱等腐蚀液体的作业人员穿用的鞋(靴)。[/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img=,256,25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91439110608_3607_3389662_3.jpg!w256x256.jpg[/img][/align][align=left][b]安全鞋[/b][/align][align=left]防砸防刺穿防静电[/align][align=left][img=,256,25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91439368839_4435_3389662_3.jpg!w256x256.jpg[/img][/align][align=left][b]防化靴[/b][/align][align=left]耐油、耐酸碱[/align][align=center][color=#3e3e3e] [/color][/align][align=center][b][color=#3e3e3e]详情请询国药试剂销售部[/color][/b][/align]地址:上海市宁波路52号电话:021-63219651邮箱:[email=sj_office@sinopharm.com][color=#0000ff]sj_office@sinopharm.com[/color][/email]中国试剂网:[url=http://www.reagent.com.cn][color=#0000ff]www.reagent.com.cn[/color][/url][img=,197,10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291439494645_3917_3389662_3.png!w197x106.jpg[/img]

  • 【分享】核辐射防护原则——内外兼防

    发生核事故或放射事故,特别是有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时,总的防护原则是“内外兼防”,具体包括两方面:一、体外照射的防护原则1.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2.尽可能远离放射源;3.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具体措施:当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烟尘通过时,要及时进入建筑物内,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 避开门窗等屏蔽差的部位隐蔽。二、体内照射的防护原则避免食入、减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区逗留。清除污染,减少人员体内污染机会。具体措施:如果核事故释放出放射性碘, 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服用稳定性碘片。服用量成年人推荐为100毫克碘, 儿童和婴儿应酌量减少,但碘过敏或有甲状腺疾病史者要慎用。远离核辐射详细操作指南:1.进入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2.穿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3.要特别注意,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食品等。4.如果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撤离出污染区的人员,应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进行监测和处理。5.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员应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洗淋浴。核能外泄:内外照射可伤人核能外泄又称为核熔毁,主要发生在核电站,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剂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也能造成生物伤亡。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放射医学专家杨宇华主任医师指出,核泄漏发生后,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内,引起内辐射,而γ(伽马)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福岛核电站泄漏后,周边测得的辐射量昨天已降至100微西弗/小时以下,不到致死或者严重致病的当量剂量。“人不可能乖乖地一直待在原地接受辐射。”杨宇华指出,由于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已迅速组织撤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损害程度。急性初期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称急性放射病。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的辐射损伤,称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见于接受过量射线的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难者,主要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变等。其中,核辐射导致的全身外照射损伤主要出现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疲劳、发热和腹泻。“假愈期”患者持续时间长短不同,症状有所缓解。严重的发展到了极期则有感染、出血和胃肠症状。经恰当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而局部照射损伤是随受照剂量的不同,在受照部位可能出现红斑、水肿、干性脱皮和湿性脱皮、起水泡、疼痛、坏死、坏疽或脱发等症状。局部皮肤损伤通常持续几周到几个月,严重者常规方法难以治愈。不过,外照射多见于核电站工作人员。体内污染引起的内照射一般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 除非摄入量很高,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国外发生的核辐射致病事件中,患者多表现为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也越大。4000毫西弗/次辐射可致死“当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核燃料中的有效成分是铀-235,铀-235同样也是原子弹中的核炸药,那么核电站会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呢?专家指出,绝没有这种可能性!这是因为,核燃料中铀-235的含量约为3%,而核炸药中的铀-235含量高达90%以上。核燃料引不起核爆炸,正像啤酒和白酒都含有酒精,白酒因酒精含量高可以点燃,而啤酒则因酒精含量低不能点燃一样。

  •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Radiological standards for X-ray diffraction and fluorescence analysis equipmentGBZ115-2002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放射防护标准和放射防护安全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生产和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075 密封放射源分级 GB4076 密封放射源一般规定 GB8703 辐射防护规定 ZBY226 X射线衍射仪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荧光分析仪 X-ray diffraction equipment and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equipment X射线衍射仪 利用X射线轰击样品,测量所产生的衍射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以确定样品的微观结构的仪器。 X射线荧光分析仪 利用射线轰击样品,测量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种类与含量的仪器。 以下把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荧光分析仪统称为分析仪。3.2 闭束型分析仪和敞束型分析仪 enclosed-beam analytic analytical equipment and open-beam analytical equipment 闭束型分析仪 以结构上能防止人体的任何部分进入有用线束区域为特征的分析仪。 敞束型分析仪 结构上不完全符合闭束型分析仪特征的分析仪,操作人员的某部分身体有可能意外地进大有用线束区域。3.3 射线源 radiation source 本标准中,射线源特指X射线管或能便样品受激后发出特征X射线的密封型放射性核素源(以下简称密封型源)。3.4 联锁装置 interlocking device 分析仪的一种安全控制装置,当其中相关的组件动作时可以发出警告信号,或能够阻止分析仪进入使用状态,或使正在工作的分析仪立即关停。3.5 有用线束 primary radiation 来自射线源并通过窗、光栏或准直器射出的待用射线束。3.6 受照射部件 exposed components 分析仪中受到有用线束照射的部件,如:源套、遮光器、准直器、连接器、样品架、测角仪、探测器等。3.7 源套 radiation source housing 套在射线源外部的具有一定防护效能的壳体,分为密封源套和X射线管套。3.8 防护罩 protective enclosure 敞束型分析仪中,用来屏蔽源套和所有受照射部件的一种防护设备。在防护罩的侧面,通常装有可以平移的防护窗,调试、校准等操作结束后,关闭防护窗,能够有效地防止人员受到有用线束和较强散射线的照射。3.9 遮光器 shutter 安装在有用线束出口处的可以屏蔽有用线束的器件。

  • 实验室防护手套的选择,请严肃点儿

    实验室防护手套的选择,请严肃点儿

    一般而言,手部在化学实验室中容易遇到的危害主要有三类:1.化学物质以及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剂在开启和使用时易对手部造成伤害。如强酸、强碱落到皮肤上即产生烧伤,且有强烈的疼痛。接触氢氟酸气,可出现皮肤发痒、疼痛、湿疹和各种皮炎,石油烃类如汽油对皮肤有脂溶性和刺激性,使皮肤干燥、龟裂,个别人会起红斑、水疱。2.高温物体在取用时会对手部造成烫伤。3 在装配或拆卸玻璃仪器装置时,出现破损会对手部造成割伤。手套种类手套种类手套种类一次性手套用于保护使用者和被处理的物体,使用于对手指触感要求高的工作,如实验室或清洁工作。可用乳胶、丁腈橡胶或PVC制成。化学防护手套防止化学浸透。用多种合成材料制成,如乳胶、PVC、丁腈、丁基合成橡胶、氯丁橡胶等。织布手套织布手套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涤纶、锦纶以及棉花制成的一般用途手套,配有凯芙拉尔(Kevlar)材料、大力马(Dyneema)材料以及钢材料的耐切割手套;小比列天然胶乳和莱卡纱并加入其他纤维制成的弹力手套;以及由热泡沫或振动泡沫等材料制成的特殊用途手套(可分为超清洁手套和无菌手套。)一般用途手套用于防磨损、刺穿、切割等,适用于搬运、处理物品等,常使用针织布、皮革或合成材料。防热手套可隔热,用于高温工作环境,常使用厚皮革、特殊合成涂层、绝缘布、玻璃棉。手套材质与级别分类天然橡胶(乳胶)天然橡胶乳胶手套通常没有衬里,并有多种款式,包括清洁款式和无菌款式。这些手套能针对碱类、醇类,以及多种化学稀释水溶液提供有效地防护,并能较好地防止醛和酮的腐蚀。聚氯乙烯(PVC)防化学腐蚀能力强,几乎可以防护所有的化学危险品。加厚和处理后的表面(如毛面)也能防一般性的机械磨损,加厚型还可防寒。使用温度为-4℃~66℃。丁腈橡胶丁腈橡胶手套通常分为一次性手套、中型无衬手套及轻型有衬手套,这种手套能防止油脂(包括动物脂肪)、二甲苯、聚乙烯以及脂肪族溶剂的侵蚀。还能防止大多数农药配方,常用于生物成分以及其他化学品的使用过程。氯丁橡胶与天然橡胶的舒适度相似,但对于石油化工产品、润滑剂却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另外还具有很强的抗老化性能,抗臭氧和紫外线。丁基橡胶丁基橡胶仅作为中型无衬手套的材料。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PVA)可作为中型有衬手套的材料,因此这种手套能针对多种有机化学品,如脂肪族、芳香烃、氯化溶剂、碳氟化合物和大多数酮(丙酮除外)、酯类以及醚类提供高水平的防护和抗腐蚀性。 根据手套的材质和制作工艺而定,手套分为A级、B级和C级,A级是最好的质量手套。在包装装箱前,必须经过100%的漏气检验,有针眼的手套将被剔除。按等级划分的话A级的手套针眼率最低,B级和C级的针眼率则依次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就越低,给实验使用者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表1和表2列出了各种材质手套的优缺点以及防化性能,可以作为选择手套的参考。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302218_558155_1987954_3.png手套选择与注意事项手套选择的合适与否,使用的正确与否,都直接关系到手的健康。在选择与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的手套要具有足够的防护作用;2.使用前,尤其是一次性手套,要检查手套有无小孔或破损、磨蚀的地方,尤其是指缝;3.使用中不要将污染的手套任意丢放;4.摘取手套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防止将手套上沾染的有害物质接触到皮肤和衣服上,造成二次污染;5.不要共用手套,共用手套容易造成交叉感染;6.戴手套前要洗净双手,摘掉手套后要洗净双乎,并擦点护手霜以补充天然的保护油脂;7.戴手套前要治愈或罩住伤口,阻止细菌和化学物质进人血液;8.不要忽略任何皮肤红斑或痛痒、皮炎等皮肤病,如果手部出现干燥、刺痒、气泡等,要及时请医生诊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302218_558156_1987954_3.png【来源:实验与分析】

  • 买防护口罩哪种好

    我们实验室想买防护口罩,买三种,一般性的、防酸性气体的、防有机气体的,买哪3M和斯博瑞安哪个牌子好,什么型号好些?谢谢大家土豆:一个贴不要同时在两个版块发,因为另外一个版块回帖较多,而且也给你的贴加分了,所以我只好锁定这个了,希望理解。

  • 【分享】X射线防护原则

    第一节 X线防护的目的   一般来讲。X线的医用给人类带来的利益远远大其其危害。但若用之不当。亦可造成潜在性危险,X线防护的基本任务就是保障X线工作者和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提高x线防护的效益,促进x线工作的发展。 ICRF将辐射损伤分为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效应,并假定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和剂量之间存在着线性无阈的关系;非随机性效应可能存在着剂量的阈值,只要将接受剂量控制在阈剂量以下,即可避免非随机效应的发生。因此,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并将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 分享一篇介绍不错相当详细的关于实验室防护手套选择的资料

    分享一篇介绍不错相当详细的关于实验室防护手套选择的资料

    在化学实验室,手,尤其手指是实验人员受伤率最高的部位。实验中大家常会接触各种化学品,如强酸、强碱溶液,毒性较强的化学物质,同时还会接触到高温物体,如正在电炉上加热的器皿或从马弗炉取出的熔融样品等,都会造成皮肤的伤害,轻者皮肤干燥、起皮、刺痒,重者出现红肿、水疱、疱疹、结疤等。但是一般情况下实验室工作人员只使用单一的塑胶手套和织布手套,对手部的保护不够,因此正确选择和使用手套是预防手部伤害的重要措施。咱们今天对几种类型的防护手套、用途和材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为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在选用手套时提供一些帮助。一般而言,手部在化学实验室中容易遇到的危害主要有三类:1.化学物质以及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剂在开启和使用时易对手部造成伤害。如强酸、强碱落到皮肤上即产生烧伤,且有强烈的疼痛。接触氢氟酸气,可出现皮肤发痒、疼痛、湿疹和各种皮炎,石油烃类如汽油对皮肤有脂溶性和刺激性,使皮肤干燥、龟裂,个别人会起红斑、水疱。2.高温物体在取用时会对手部造成烫伤。3 在装配或拆卸玻璃仪器装置时,出现破损会对手部造成割伤。手套种类一次性手套用于保护使用者和被处理的物体,使用于对手指触感要求高的工作,如实验室或清洁工作。可用乳胶、丁腈橡胶或PVC制成。化学防护手套防止化学浸透。用多种合成材料制成,如乳胶、PVC、丁腈、丁基合成橡胶、氯丁橡胶等。织布手套织布手套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涤纶、锦纶以及棉花制成的一般用途手套,配有凯芙拉尔(Kevlar)材料、大力马(Dyneema)材料以及钢材料的耐切割手套;小比列天然胶乳和莱卡纱并加入其他纤维制成的弹力手套;以及由热泡沫或振动泡沫等材料制成的特殊用途手套(可分为超清洁手套和无菌手套。)一般用途手套用于防磨损、刺穿、切割等,适用于搬运、处理物品等,常使用针织布、皮革或合成材料。防热手套可隔热,用于高温工作环境,常使用厚皮革、特殊合成涂层、绝缘布、玻璃棉。手套材质与级别分类天然橡胶(乳胶)天然橡胶乳胶手套通常没有衬里,并有多种款式,包括清洁款式和无菌款式。这些手套能针对碱类、醇类,以及多种化学稀释水溶液提供有效地防护,并能较好地防止醛和酮的腐蚀。聚氯乙烯(PVC)防化学腐蚀能力强,几乎可以防护所有的化学危险品。加厚和处理后的表面(如毛面)也能防一般性的机械磨损,加厚型还可防寒。使用温度为-4℃~66℃。丁腈橡胶丁腈橡胶手套通常分为一次性手套、中型无衬手套及轻型有衬手套,这种手套能防止油脂(包括动物脂肪)、二甲苯、聚乙烯以及脂肪族溶剂的侵蚀。还能防止大多数农药配方,常用于生物成分以及其他化学品的使用过程。氯丁橡胶与天然橡胶的舒适度相似,但对于石油化工产品、润滑剂却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另外还具有很强的抗老化性能,抗臭氧和紫外线。丁基橡胶丁基橡胶仅作为中型无衬手套的材料。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PVA)可作为中型有衬手套的材料,因此这种手套能针对多种有机化学品,如脂肪族、芳香烃、氯化溶剂、碳氟化合物和大多数酮(丙酮除外)、酯类以及醚类提供高水平的防护和抗腐蚀性。根据手套的材质和制作工艺而定,手套分为A级、B级和C级,A级是最好的质量手套。在包装装箱前,必须经过100%的漏气检验,有针眼的手套将被剔除。按等级划分的话A级的手套针眼率最低,B级和C级的针眼率则依次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就越低,给实验使用者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表1和表2列出了各种材质手套的优缺点以及防化性能,可以作为选择手套的参考。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232214_556999_2771427_3.jpg手套选择与注意事项手套选择的合适与否,使用的正确与否,都直接关系到手的健康。在选择与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的手套要具有足够的防护作用;2.使用前,尤其是一次性手套,要检查手套有无小孔或破损、磨蚀的地方,尤其是指缝;3.使用中不要将污染的手套任意丢放;4.摘取手套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防止将手套上沾染的有害物质接触到皮肤和衣服上,造成二次污染;5.不要共用手套,共用手套容易造成交叉感染;6.戴手套前要洗净双手,摘掉手套后要洗净双乎,并擦点护手霜以补充天然的保护油脂;7.戴手套前要治愈或罩住伤口,阻止细菌和化学物质进人血液;8.不要忽略任何皮肤红斑或痛痒、皮炎等皮肤病,如果手部出现干燥、刺痒、气泡等,要及时请医生诊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232215_557000_2771427_3.jpg手套消毒 手套消毒方法一般用环氧乙烷或伽玛射线。两种消毒方法各有利弊,环氧乙烷存在解析问题,同时会在包装袋形成残留,而环氧乙烷是强致癌物,对长期佩带此类手套的实验人员造成极大伤害;伽玛射线过照射会引起橡胶硬化,同时也存在会出现照射不全面的现象,橡胶的硬化使手套的弹性大大降低,使手套在使用过程中的破损率极大提高,增加了使用者的不安全系数。 所以这里建议大家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非无菌条件下,尽量佩戴检查型手套,即常规的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对有过敏的实验人员建议佩戴丁腈手套,同时丁腈手套的耐腐蚀能力比乳胶好,在拿取腐蚀性药品或试剂时建议佩戴丁腈手套来提高安全系数。购买手套时有些公司已经推出在无尘车间生产的乳胶和丁腈检查手套,这样的手套一般能满足广大实验人员的需求,大家按自己需要进行选择,一切从安全出发。 实验室工作人员了解了防护手套的类型、用途及材质,可以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套,从而对手进行有效的防护。分享感谢实验与分析不错的资料!!!(本文由实验与分析编撰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何及时检测、防护核辐射

    2011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左右,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导致位于福岛的核电站发生爆炸。为此日本政府在一天的时间内紧急疏散了17万人,核电站方圆20公里范围内划定为疏散区。此次核泄漏也引发了周边国家的恐慌和忧虑。由此,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核安全的关注,人们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两次核事故仍是记忆犹新,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时至今日,仍有受辐射影响而导致畸形的胎儿出生。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州三哩岛(TMI)核电站事故。三哩岛压水堆核电站发生了堆心熔毁的严重事故,一座反应堆大部分元件烧毁,一部分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持续了36小时,给人们留下终生不灭的印象。而此次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故,美国核专家表示,将成为历史上最严重的三大核事故之一。http://www.tayasaf.com/UploadFiles/201131710215254.jpgSAPHYDOSE-γ-I γ x辐射个人剂量计http://www.tayasaf.com/UploadFiles/2011317102123838.jpgMI-2000C个人剂量仪核辐射、核污染对人体危害极为巨大,专家表示人体接受核辐射剂量超过4000 mSv 即死亡,  2000-4000 mSv时就会导致骨骼和骨密度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内出血、呕吐、腹泻症状。在发生核事故或核爆炸时,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核辐射、核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对此上海核安全专家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时表示,核有两个概念:一是射线,如果穿的衣服有防核辐射的功能,是可以起到防护作用的。具体而言,射线防护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密闭式防护服,主要针对重度核污染的区域。 http://www.tayasaf.com/UploadFiles/2011317102210547.jpg防核服http://www.tayasaf.com/UploadFiles/2011317102219252.jpg核污染隔热服http://www.tayasaf.com/UploadFiles/2011317102227896.jpg抗核生化服一类是半封闭式防护服,这类防护服主要应用于工矿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局部射线的防护,如: http://www.tayasaf.com/UploadFiles/2011317102236988.jpg通风防核服http://www.tayasaf.com/UploadFiles/2011317102327866.jpg核气溶胶防护服http://www.tayasaf.com/UploadFiles/2011317102335838.jpg核污染及病毒防护服二是核素,日本这次核污染是核素飘散。针对核素在空气中的飘散,戴个专门的防护口罩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泰亚赛福”的一款K810鸭嘴形复合口罩、防毒口罩、9332P3折叠式防尘口罩,具有高滤效、低阻力的特点,密封舒适,能有效阻绝空气中非油性微粒及有害粉尘。辐射源的及时发现与检测是预防核辐射的关键由于核辐射不同于其他工业污染,具有无色,无味,人体器官无法感知的特点,所以核辐射的及时发现与检测,成为防治工作的关键。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辐射的污染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乘坐10小时的飞机,就要承受0.03 mSv辐射量,做一次X射线医学检查就会有0.1-0.2mSv累积量,尤其是一些特定的车间厂矿,由于使用的设备器材的原因,往往会存在辐射超标的问题。由于辐射一旦进入人体就会累积下来,当这种累积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明显的病变,此时再去防治,为时已晚。所以选用精密的检测设备极为重要。目前国内除了国防部门,能够提供此类高精尖检测设备的机构还不多,北京泰亚赛福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世界领先的检测仪器集成供应商之一,供有十几个品牌,三十多款世界顶级辐射检测设备,如:该公司所代理的原产于芬兰的RDS-30辐射测量仪,是目前在国内比较畅销的一款产品,具有体积小,测量范围广,精确度高的特点,深受客户好评。

  • 【转帖】中国通过首个食品防护国家标准 或于2010年发布

    中新网12月24日电 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消息,日前,由国家认监委组织制定的《食品防护计划及其应用指南 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审定,为解决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因不正当逐利和恶性竞争故意污染食品等非传统性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预防应对措施。据了解,该指南有望于2010年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成为中国首个食品防护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立足于指导食品生产企业预防产品和生产过程受到人为蓄意破坏和故意污染,指导企业做好防范来自于外部的蓄意破坏行为外,还指导企业通过完善措施、程序,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情绪不稳定员工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跟踪受到处罚、降职、辞退等员工的情况。强调企业建立健全内外部沟通机制,形成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消除发生蓄意破坏的不稳定因素。  针对故意污染的“行业潜规则”问题,标准指导企业收集和识别本行业故意污染信息,建立合格供应商的评价机制,降低原辅料被故意污染的风险;同时企业内部采取措施预防在加工环节出现故意污染食品的行为;企业若发现故意污染具有行业普遍性,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等。  审定委员会专家认为,《食品防护计划及其应用指南 食品生产企业》结合了中国食品生产企业实际,汲取了国外经验,是对中国现有食品管理体系标准的必要补充和完善,也适用于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标准的制订自主创新,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截止到2009年10月,已有6000多家出口食品企业初步实施了食品防护计划。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