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糖蛋白质检测

仪器信息网生物糖蛋白质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生物糖蛋白质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生物糖蛋白质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生物糖蛋白质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生物糖蛋白质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生物糖蛋白质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生物糖蛋白质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生物糖蛋白质检测相关的资讯

  • 复旦大学杨芃原团队建立糖蛋白质/糖链质谱定量新方法
    糖是组成生命体的四大类重要分子之一,糖蛋白质是由糖链与肽链中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以糖苷键共价连接而成的蛋白质。糖蛋白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在很多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蛋白质的折叠、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炎症反应等。同时,糖基化修饰在疾病中,特别是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许多疾病诊断标志物及治疗的靶标都是糖蛋白质。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和电喷雾质谱(ESI-MS)为代表的生物质谱技术,因具有快速、灵敏、可提供结构信息等优点,已成为糖蛋白质组和糖组分析的重要工具。  由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团队撰写的综述文章“质谱技术在糖蛋白质组学与糖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发表于2016年第3期的《国家科学评论》。这篇综述论文系统介绍了近年来以质谱为核心的糖蛋白质组和糖组的研究策略和方法,以及该领域重要的生物和临床发现。重点讨论了国内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研究团队在糖蛋白质和糖链的分离富集、糖链的衍生,糖链和糖蛋白质的质谱碎裂技术,糖链及糖蛋白质序列组成分析的软件技术等方面的进展,并分析了基于质谱技术的糖蛋白质组和糖组研究的关键问题,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杨芃原教授团队在基于质谱的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他们发展了一系列糖蛋白质/糖链富集和质谱定性的新方法,建立了基于复合纳米材料的富集新方法,基于新的共价反应的富集新策略,以及基于协同富集思路的富集新流程 建立了一系列糖蛋白质/糖链的质谱定量新方法,提出了酶促去糖链过程中的标记定量新方法和糖蛋白质组在蛋白质水平、糖基化程度水平及糖链水平的同时定量新方法等 开发了高通量糖蛋白质质谱检索的新算法等。这些工作提升了中国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的研究水平,为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 孙士生:用糖蛋白质组学破译癌症的密码
    p  作为一名生长在齐鲁大地、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青年学者,即便在海外求学多年,孙士生始终心系国家、情牵母校。伴随着时代的召唤,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的孙士生毅然回到母校西北大学,希冀将他在美国掌握与研发的先进技术应用到西北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以期为母校、为西北地区乃至为整个中国的科研水平真正实现与世界一流接轨尽一份力。br//pp  “在我看来,在西部地区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好处及空间,这里受到的外界诱惑和干扰应该会相对少一些,这份安静其实对于基础科学研究颇有助益。”对于未来,“我将继续在自己擅长的方向——糖蛋白质组学和生物标志物发现研究领域开展前沿研究”,为破译人类癌症的密码贡献力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孙士生这样表示到。/pp  和糖蛋白的缘分/pp  2005年本科毕业后,孙士生进入西北大学攻读研究生,并在那里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pp  “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对糖蛋白比较感兴趣。这个领域研究的人还比较少,但其实相当重要。当时教科书上关于糖蛋白的介绍还非常有限,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注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没想到有一天还真的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孙士生回忆说。/pp  糖蛋白是被聚糖共价修饰的一类蛋白质,糖蛋白上的寡糖链与肽链中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侧链以糖苷键共价连接.糖蛋白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真核微生物和各种病毒表面,种类繁多,功能广泛。其中N-连接的糖链合成起始于内质网,完成于高尔基体。其整个合成和分解过程受到各种酶类的特异催化和精确调控。其主要生物学功能为细胞或分子的生物识别,如人类ABO血型和精卵结合过程 另外,受体蛋白、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等亦均属糖蛋白。/pp  近年来,科学界逐渐认识到,糖蛋白与很多疾病如感染、肿瘤、心血管病、肝病、肾病、糖尿病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有关。再者,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及糖脂可“脱落”到周围环境或进入血循环,它们可以作为相关组织或细胞异常的标志为临床诊断提供信息 患某些疾病时体液中的糖蛋白亦常有特异性或强或弱的改变,这些糖蛋白的发现和应用将有助于疾病诊断或预后的判断。/pp  读研伊始,孙士生从事的是生物芯片方面的研究,“后来因为参与一个糖芯片检测流感病毒宿主范围的项目,我有幸进入了糖蛋白的研究领域,或许这就是缘分吧”,孙士生说。/pp  2011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后,孙士生选择前往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Dr. Hui Zhang实验室做博士后,继续从事糖蛋白质组的方法学和生物标志物发现研究。/pp  Dr. Zhang建立了经典分析糖蛋白方法,这在世界上属于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权威。他所领导的实验室,有着很多国际前沿的技术和研究。有幸在这样的实验室工作,孙士生深觉受益匪浅。/pp  “在国外,感触比较深的一点是,国外做科研,比较强调原创性。在美国,张老师会说,这个领域已经有人在做,而且做得不错,我们应该选择一些新的领域去探索。很多学者认为别人没做过的研究会更困难,其实不然,正是因为没人做过,发挥的空间才会更大”。/pp  糖蛋白组学意义重大/pp  在美多年,孙士生所做的诸多研究也产生了不小的国际影响力。/pp  孙士生介绍说,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日益成熟和规模化,蛋白翻译后修饰谱成为了新的研究焦点。蛋白糖基化修饰作为最重要、最普遍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主要参与细胞间识别、调控、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细胞转化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而系统高通量的糖蛋白质组研究方法是蛋白糖基化分析的基础。在美期间,他在Dr. Zhang建立的经典分析糖蛋白方法基础上,通过改变分析策略,创建了一种全面系统分析N-糖蛋白质组的新方法。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肿瘤标记物筛查,蛋白抗体、病毒以及其他各种生物样品中的蛋白糖基化分析。同时,孙士生还建立了一些其他基于质谱分析的糖蛋白质组学新方法。/pp  在蛋白质组/糖蛋白质组学在疾病生物标记物和致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方面,孙士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他与合作者将蛋白质组/糖蛋白质组相关方法学成功应用于各种临床样本分析中。其应用范围包括:人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HIV)及其感染的细胞和宿主,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唾液,肝癌细胞系和HCC病人血清,前列腺癌细胞系、组织和血清,卵巢癌细胞系和组织、肺癌细胞系模型和肾衰竭动物模型。/pp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博士后期间作为样本制备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了美国临床蛋白质组肿瘤分析(CPTAC)项目。我所在的实验室是全美参与此项目的五个核心实验室之一。在此项目中,我一直负责实验室内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标准流程的制定,样品制备,质量监控和问题解决。目前已顺利完成本轮所有临床样本的蛋白质组和糖蛋白质组图谱的解析,其中蛋白质组的研究成果已在Cell杂志发表”,孙士生说。/pp  回国的“青年千人”/pp  梁园虽好,终非故土。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多年后,孙士生最终选择回到西北大学,并在2017年顺利获得了中组部 “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的资助。/pp  “我选择回西北大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母校的热爱。这儿有我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有着悠久历史的西北大学近年来综合实力也在蒸蒸日上”,孙士生指出,西北大学学术氛围相对自由,对青年学者没有设置太多限制,“选择西北大学,也有这方面的考量。”/pp  回到母校后,孙士生希望能将本人所学,特别是他在糖蛋白质组学及新的肿瘤标志物发现等领域所积累的研究经验及学术成果服务于祖国,同时将母校建设的更好。/pp  展望未来,孙士生表示,他将继续致力于糖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的开发并将其应用于新的生物标志物发现、致病机制研究和蛋白糖基化调控机制研究中。他已针对这些设想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pp  孙士生表示,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在癌症、早老性痴呆等人类重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糖类作为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参与各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然而系统糖生物学研究包括系统的糖链解析、高通量的糖蛋白和糖脂分析等才刚刚起步:“在中国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必然会大有可为。”/ppbr//p
  • 复旦大学杨芃原团队等创建精准N糖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p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杨芃原团队、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贺思敏团队、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研究员黄超兰团队合作研究,创建了基于质谱的高通量糖基化肽段分析方法pGlyco2.0,为精准N糖蛋白质组学提供了新技术。今天,相关研究成果以《pGlyco2.0:基于综合质控和一步质谱法的精准N糖蛋白质组学糖肽分析方法》为题发表于《自然· 通讯》。/pp  据悉,杨芃原、贺思敏和黄超兰为共同通讯作者。杨芃原为该文的Lead Contact。/pp  糖基化是最复杂的蛋白后修饰之一。与其他蛋白后修饰相比,糖基化不但会产生宏观不均一性(每个蛋白上可能有多个后修饰位点),更会产生海量的微观不均一性(每个位点上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种不同的后修饰基团)。此外,糖链本身的离子化效率很低。这些因素的结合使得糖基化分析的通量和质量远低于蛋白质组学的常规分析水平。/pp  这项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和测试质谱条件,开发基于阶梯能量的一步质谱采集法,提高了糖肽鉴定的通量和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pGlyco2.0糖肽检索引擎,从糖链、肽段、糖肽三个层面对糖肽数据库检索进行精确质控,从而大幅提升了N糖蛋白质组学分析的通量和质量。/pp  同时,研究人员首次将重标元素应用于糖肽鉴定准确度分析,为该领域的质控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及标准。/pp  专家表示,这项研究报道了目前最大的糖基化数据集:在1%的假阳性率下,在小鼠的五个脏器种鉴定到了超过一万条N糖肽。/pp/p
  • 云唐仪器|食品蛋白质检测仪可快速准确检测奶粉中蛋白质含量
    【山东云唐*新品推荐YT-Z12T】云唐仪器|食品蛋白质检测仪可快速准确检测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点击此处进入客服在线咨询优惠专区。山东云唐专业厂家自主研发生产农药残留检测、食品安全检测、植物生理等仪器仪表,品质保障,价格实惠,售后无忧,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山东云唐智能让诚信为高质量发展护航,我们将努力提供更卓越的产品质量和更人性化的售后服务给广大客户,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云唐仪器|食品蛋白质检测仪可快速准确检测奶粉中蛋白质含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蛋白质检测仪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对于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准确检测,食品蛋白质检测仪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详细介绍食品蛋白质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优势及其在奶粉蛋白质含量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蛋白质检测仪在奶粉蛋白质含量检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它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如Kjeldahl法、Lowry法等,食品蛋白质检测仪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检测,从而满足现代化生产线上对奶粉质量监控的需求。其次,仪器具有高度的准确性。通过精确的光电测量和荧光检测技术,食品蛋白质检测仪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因人为因素或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此外,食品蛋白质检测仪还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使得检测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在奶粉蛋白质含量检测中,食品蛋白质检测仪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奶粉作为婴儿成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来源,其蛋白质含量直接影响到婴儿的健康状况。因此,对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食品蛋白质检测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为奶粉生产厂家提供及时、可靠的质量监控手段。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助于他们选择合适的奶粉产品,为婴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此外,食品蛋白质检测仪还可以用于奶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奶粉生产过程中,通过定期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奶粉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食品蛋白质检测仪还可以用于奶粉产品的批次管理和追溯,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追溯。  总之,食品蛋白质检测仪在奶粉蛋白质含量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为奶粉生产厂家提供及时、可靠的质量监控手段,还能为消费者选择合适的奶粉产品提供有力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食品蛋白质检测仪将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贡献力量。
  • 大会报告:糖蛋白的最新分析技术与研究进展
    仪器信息网讯,2010年5月15日,蛋白质组数据处理暨全国生物质谱学术交流会”在云南省丽江市召开。会议为期两天,主要讨论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应用、数据挖掘和生物质谱等方面的现状及其进展。在所有的大会报告中,除一些关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的大会特邀报告外,第一天的专家报告集中讨论了糖蛋白组的最新分析技术与研究进展,第二天的报告集中讨论了蛋白质数据处理技术,包括蛋白质组生物数据库及分析平台的构建、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等方面。  作为会议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糖蛋白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多重要功能,关于其的最新研究进展已受到国内外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在本次大会上,南京大学的梁亮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李岩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张延研究员等多位专家学者作了关于糖蛋白最新研究进展的报告,本文对关于糖蛋白研究的部分报告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报道:  报告题目:应用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的方法筛选癌症分子标记物  报告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李岩博士李岩博士  李岩博士在报告中表示,目前分子标记物研究主要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样品的复杂性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应对其建立高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通读、高重复性的分析检测方法。糖蛋白在分子标志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大部分分泌蛋白、跨膜蛋白、和细胞表面蛋白是糖基化蛋白,他们涉及大量的生物学功能,并且,美国FDA已批准的生物标记物几乎全是糖蛋白。  在其报告中,分别通过糖蛋白质组学糖组学的方法对分子标记物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  在糖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其分别采用多维色谱-质谱法(MALDI-TOF/TOF)和SRM-MS对糖蛋白进行了定量检测 在糖组学研究中,其表示,现有的糖组学方法不能用于临床样本检测,而新方法有待确立,李岩博士通过凝集素-抗体反应方法检测了糖的motif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对糖蛋白质组学和糖组学方法的分析比较,其建立了适用于临床的检测方法,对于在前列腺中发现可能的分子标志物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帮助。  报告题目:用于糖蛋白富集的团队硼亲和方法研究  报告人:南京大学梁亮博士梁亮博士  梁亮博士在报告中首先提到,糖蛋白(包括糖肽)的富集是糖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目前用于糖蛋白富集的主要方法有凝集素亲和法、肼化学法、亲水作用色谱法和硼亲和色谱法等。和其他些方法比较,硼亲和方法虽具有显著的优点,但也有两个明显的缺点:(1)在中性pH下的亲和能力极弱,必须在碱性pH下才能与顺式二羟基化合物结合,这造成了操作上的不便,增加了样品变性的危险 (2)在碱性pH时取代硼酸带负电,与样品及样品基体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因而导致专一性的下降。  为了同时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其科研团队提出了“团队硼亲和”的原理以及相应的方法。该方法要求分子团队成员在分子的另一端带上氨基,通过与环氧开环形成多孔整体材料,分子团队固定到整体材料的表面。该方法只需要一步反应即可制备得到所需的整体柱,操作十分简单,对操作者和环境友好。制备得到的整体柱可以直接应用于生理样品中的核苷等生物分子的专一性富集。最近,其科研团队提出了构建团队硼亲和的另一个绿色化学路线:分子自组装法。分子团队成员在分子的另一端带为噻吩或巯基,利用在金表面的分子自组装,一步反应即可得到团队硼亲和材料。利用该方法,制备了团队硼亲和磁性纳米颗粒和团队硼亲和MALDI靶板,其优异的亲和力和专一性得到验证,成功实现了在中性pH条件下对糖蛋白的专一性富集和纯化。利用团队硼亲和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微萃取探针,通过MALDI-TOF MS检测,在生理pH条件下,存在于浓度高100倍的非糖蛋白基体中的糖蛋白能被专一性地萃取。  报告题目:蛋白质的O-糖基化修饰研究  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张延研究员张延研究员  糖链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细胞内50%以上的蛋白质都有糖链修饰。糖链参与了细胞识别、细胞分化、发育、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等各种重要生命活动。按糖链与氨基酸的糖苷键结合方式的不同,真核生物中蛋白质糖基化可分为N-糖基化修饰和O-糖基化修饰,蛋白质的O-糖基化修饰中最主要的O-GalNAc修饰。  张延研究员通过对O-GalNAc糖基转移酶的糖基化修饰特性进行研究,利用UDP-GalNAc衍生物糖探针的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质谱及多肽蛋白质芯片技术,建立了一种高通量发现蛋白质O-糖基化的新策略。
  • 沃特世发布糖蛋白表征分析新技术
    沃特世将通过新型UPLC和UPLC-MS分析工作流程为蛋白糖基分析带来革命性转变 新型RapiFluor-MS标记试剂和样品制备方案将极大提升对蛋白N-糖进行分析和表征的速度、灵敏度以及简便性 华盛顿特区,2015年1月27日 – 沃特世(Waters?)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今日隆重发布用于糖蛋白表征分析的开创性新技术。此技术将在WCBP 2015大会上介绍给公众,其内容包括新型GlycoWorks?RapiFluor-MS N-糖分析试剂盒、Waters?ACQUITY UPLC?、ACQUITY? UPLC FLR检测器和ACQUITY QDa?检测器,它们将帮助科学家们准确分析游离N-糖,使分析速度、灵敏度和简便性提升到更高水平,为科学家们提供前所未有的详细结构信息。 此项新型技术系列能够实现快速糖基释放和标记,可将工作流程中的样品制备时间从一天缩短至一小时以内;使表征和研发分析中的质谱检测灵敏度提升至当前方法的100至1000倍;还可为常规实验室提供简便可靠的方案支持,即使没有MS专家,也能顺利完成分析。“我们今天推出的新型技术为蛋白糖基分析带来了开创性的分析方法,它的出现意味着科学家们将能够对游离N-糖进行前所未有的监测和表征分析,”沃特世消耗品业务部门副总裁Mike Yelle说道,“这些全新的工作流程承担了过去专业且复杂的操作,实现了流程一体化,使科学家们和实验室在成功的道路上更近一步。” 大部分的生物治疗性蛋白质都是糖蛋白,且这些蛋白质上的特异性多聚糖群体是关键的品质属性,可对其功能、稳定性和治疗安全性概况产生影响。提交至监管机构的新药申报材料中必须包含其所含糖基侧链的详细结构信息,以及能够证明这些糖蛋白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保持糖型谱图一致的信息。 支持糖蛋白工艺开发、监测和批量放行 对于从事生物治疗药物工艺开发、监测或批量放行研究的科学家们而言,全新的RapiFluor-MS标记技术与沃特世ACQUITY UPLC H-Class系统和QDa检测器的完美结合将开创游离N-糖谱图监测的新时代。沃特世所提供的试剂和方案在速度和灵敏度方面都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将为用户带来更加简便的常规MS分析,ACQUITY QDa检测器可生成前所未有的详细信息,分析人员通过这些质量数数据即可轻松确认糖型。科学家们无需再依靠质谱专家和高分辨率的LC-MS仪器,即可对糖型分析进行方法开发、转换和执行过程中频频出现的问题作出确切的解答。此套工作流程可帮助生物制药组织更轻松地诊断问题、加快决策制定,更快速地将实验室中的分子变成药物推向临床领域。 对使用荧光检测技术的分析人员而言,将此款新型试剂盒与ACQUITY UPLC和ACQUITY UPLC FLR检测器联用时,样品制备时间可从一天缩短至一小时以内,同时荧光灵敏度也将得到有效提高。 支持蛋白糖基表征分析 蛋白糖基表征包括对连接到糖蛋白的所有多聚糖(无论其浓度有多低)进行鉴别,以及对这些多聚糖的分子结构进行确证。要高效地完成这项工作,需要UPLC-MS-MS仪器能够应对分析中的各项难题。 沃特世UNIFI?蛋白糖基分析应用解决方案于2013年推出,是更广泛的沃特世UNIFI生物制药平台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它配有高分辨率的UPLC/QTof-MS系统,可对生物制药研发实验室中以及受高度监管的后期开发和QC组织中的蛋白糖基侧链进行定性和监测。 现在,凭借RapiFluor-MS标记提供的高灵敏度,研究人员将获得更大的光谱和质谱响应值,这将有力促进低含量峰的准确质量数确认,提高MS/MS多聚糖碎裂性能,实现确定性更高的糖型指认。 此外,我们还推出了RapiFluor-MS葡聚糖校准曲线标准品和多聚糖性能测试标准品(基于混合IgG),用以支持系统性能的基准测试和执行基于葡聚糖单元数(GU)的蛋白游离糖基分析研究。沃特世公司率先将基于GU的葡聚糖校准曲线标准品保留时间归一化方法实现了商业化,此方法最初由来自爱尔兰国家生物工艺研究培训所(NIBRT)的Pauline Rudd教授提出。这种基于GU的方法使多聚糖的分析更加稳定,可以更轻松地在仪器之间和实验室之间实现UPLC-MS检测分析的转换。沃特世正在与Rudd教授及其在NIBRT的团队合作,开发全新的GU数据库,期望能够促进GU和GU+准确质量数多聚糖分配,这项工作将作为联合海报的主题于本年度的WCBP会议上展示。 更多信息: 有关GlycoWorksRapiFluor-MS N-多聚糖试剂盒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waters.com/glycans。 关于沃特世公司 (www.waters.com) 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通过提供实用、可持续的创新,使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水质监测、消费品和高附加值化学品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 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 2014年沃特世拥有19.9亿美元的收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 ### Waters、RapiFluor-MS、ACQUITY、ACQUITY UPLC、UNIFI、QDa和UPLC是沃特世公司的商标。
  • 质谱检测新策略助力深度解析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糖蛋白APP的糖基化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s,AD)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渐进性记忆损伤,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精神症状。我国现有1000多万AD患者,是世界上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个数字还在急剧增加,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AD患病人数将超过4000万,给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患者家庭带来极大负担。阿尔兹海默症主要特点为病人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产生和累积。Aβ形成的前体蛋白APP(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是一种高度糖基化修饰的糖蛋白。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蛋白稳定表达,蛋白加工剪切,细胞间的靶向识别及相互作用等生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基化对APP的加工及Aβ的产生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精准判定APP糖基化修饰信息,对深入理解app蛋白在AD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和疾病早期诊断方法开发上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张延课题组与严威课题组联合开发了一种基于质谱多碎裂方式组合靶向完整O-糖肽的质谱解析方法(Targeted MS combined Multi-fragment strategy,TMMF)。 该方法精准描绘出APP蛋白的O-糖基化修饰位点和糖链结构。为从蛋白质糖基化修饰水平理解app的分子功能与AD的发病机制,发现AD治疗靶点以及开发AD早期诊断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成果以“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O-glycosylation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 using targeted and multi-fragmentation MS strategy”为标题发表在国际著名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期刊(BBA-General Subjects)上。(生物谷Bioon.com)
  • 计量院高通量蛋白质检测技术获重大突破
    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闪亮登场中国计量院高通量蛋白质检测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高通量蛋白质分离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的突破给我们很大鼓舞,但这只是我们大规模系统集成研究的一部分,我们正在着力于系统后续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套集成系统将为蛋白质组的分析提供一个完整规范的平台。”谈起不久前通过项目鉴定的《高通量蛋白质分离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和取得的成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生物、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科学仪器研究室主任刘新志显得踌躇满志。  随着全球性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一个以蛋白质和基因调节为研究重点的后基因组时代已经拉开序幕。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直接阐明生命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机制。伴随人类基因组研究而发展的蛋白质组学则是研究细胞内各种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将成为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并将有力推动生物产业的持续性高速发展。  “蛋白质组研究是一门极为年轻的科学,从诞生到蓬勃发展也不过七八年历史,我国的研究时间也只有六年而已。但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刘新志说。  蛋白质组研究对生命科学、化学分析、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等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是通过蛋白质发挥作用,蛋白质组学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不仅可直接产生新的药物,更重要的是可减少对新药开发研制的盲目性,大大加速和简化新药研制的过程 通过对疾病不同阶段蛋白质组的研究,还可帮助诊断和防治疾病。目前,蛋白质组学已成功用于肿瘤、糖尿病、艾滋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蛋白质组研究的核心技术分为两个部分:蛋白质分离技术和蛋白质鉴定技术。实验数据表明,现阶段依赖质谱分析的蛋白质鉴定技术的发展水平远高于蛋白质分离技术的发展水平。但对大分子、复合物、细胞的分离纯化是进行更详尽的生物鉴定和工程化应用所必需的重要步骤,如果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蛋白质分离,后续的鉴定也无法进行。所以,蛋白质组研究的瓶颈来自于蛋白质分离技术的限制。”刘新志打了一个比喻:“蛋白质鉴定技术好比一条宽敞的高速路,但通往这条高速路的必经路——蛋白质分离技术就好比一条小胡同,这条小胡同严重影响了车辆的快速通行。”  据介绍,目前蛋白质分离技术主要有两种——双向电泳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这两种传统技术与生俱来的缺点是很难分解出难溶性蛋白,而且不能分解出不溶性蛋白。要打通这条小胡同,就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方法、研制一种新的装置,能够有效地分离出难溶性蛋白和不溶性蛋白,并且要实现高通量快速分离。”刘新志介绍。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完成的《高通量蛋白质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课题在解决蛋白质的快速分离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建立了以反向加样连续自由流电泳(FFE)分离方法为核心的高通量蛋白质分离检测技术中最为关键的高稳定度自由流电泳(HSFFE)装置。“该装置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解决了两种传统的分离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蛋白混合物中有效地分离出可溶性蛋白、难溶性蛋白、不溶性蛋白,实现了对这三种蛋白的完全分离 其次,装置的通量高,速度快,能够满足蛋白质快速分离鉴定的需要。”刘新志说。  专家认为,该装置是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实用大型地基液相制备电泳装置,主要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技术水平。同时,该课题的实施具有技术上的前瞻性和集成创新性,对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这项成果降低了我国在同类仪器设备上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该装置不仅可以为我国的蛋白质组基础研究提供技术支撑,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产业的生产环节,如生物制药。同时,还能应用于医学临床,如疾病预防和临床监测。正如一位资深的生物学家所说:“其应用范围几乎可以遍及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各个领域。”  “虽然这套装置本身已经可以作为独立的产品应用于相关领域,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以该装置为核心的高通量完整蛋白质分离、酶解消化、肽段分离和质谱鉴定接口的大规模系统集成,以保证蛋白质组的分析可以在一个连续自控的系统中规范化完成。到时候,我们的装置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刘新志信心十足。
  • 了解糖蛋白结构异质性和相互作用:来自native Mass的见解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Current Opinion in Structural Biology上的文章,Understanding glycoprotein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and interactions: insights from native mass spectrometry,通讯作者是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系的Carol V . Robinson教授。  蛋白质糖基化的过程会产生具有多种组成、连接和结构的聚糖,这些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哺乳动物的主要两类糖基化修饰为 N糖和粘蛋白型O糖(图1 a,b)。N-聚糖的分支结构、单糖延伸、岩藻糖基化和唾液酸化是主要特征 粘蛋白型O-聚糖根据其核心结构分为四类。解读聚糖异质性对于了解糖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高分辨率nMS在完整水平上提供聚糖组成的全景图,并且将糖蛋白结构的异质性与相互作用的化学计量和功能联系起来。这篇文章集中讨论了利用nMS阐明糖蛋白结构异质性和生物分子功能的最新进展。  图1 糖基化特征可以用native MS方法表征  一、描绘糖型组成异质性  糖蛋白的主要特征包括聚糖占据、N-聚糖分支/延伸、岩藻糖基化和唾液酸化。通过native MS 和糖蛋白组学的方法表征人胎球蛋白糖型,native MS确定全局宏观和微观异质性,而糖蛋白组学描述了位点特异性糖基化信息,可以根据特定于位点的信息对蛋白native MS谱中每种糖型的详细组成进行注释(图1c)。  使用凝集素的亲和纯化质谱(AP-MS)有助于靶向分析糖蛋白上具有感兴趣结构的糖型。例如,特异性识别α1-3岩藻糖残基的凝集素 (AAL),揭示了人类α1-酸糖蛋白(AGP)上的 α1-3岩藻糖残基的化学计量 使用与糖基β1-6分支相互作用的凝集素PHA-L,表明 β1-6 分支在所有 AGP 糖型上的普遍存在。  外切糖苷酶处理在糖组学中广泛用于区分具有不同键的单糖残基。一项最近的工作使用了α-神经氨酸酶、β-半乳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α-岩藻糖苷酶的组合外切糖苷酶,揭示了 AGP 在完整糖蛋白水平上核心和触角岩藻糖基化的化学计量。对于同时具有 N-连接和 O-连接聚糖的高度糖基化生物治疗药物,例如依那西普、使用外切糖苷酶、内切糖苷酶和蛋白酶的综合酶处理对于全面了解糖蛋白的整体异质性至关重要(图2)。  图2 (a) 依那西普的结构 (b) 唾液酸酶(一种外糖苷酶)和PNGase F(一种内糖苷酶)处理的依那西普的native MS。  2、描绘结构异质性  蛋白质O-糖基化在许多细胞表面蛋白质中普遍存在,如 SARS-CoV-2 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 (S-RBD),该蛋白具有核心 1 和核心 2 粘蛋白型O糖。最近的一项突破将软着陆 MS 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相结合,能够对单个聚糖的构象和结构进行成像。  以前的报告表明,N-聚糖分支和核心岩藻糖基化受到糖基化位点局部构象的限制,远离蛋白质表面的唾液酸化和末梢岩藻糖基化被认为受蛋白质骨架结构的影响较小。随着 nMS 分辨率的进步,通过比较位点特异性和全局异质性直接重新审视这一假设是可行的。如果每个位点上的糖基化事件是独立的,那么全局异质性应该与位点特异性信息一致。对于核心岩藻糖基化IgG和携带简单 N糖的人胎球蛋白,位点特异性糖基化完美地解释了整体异质性。然而,最近对高度分支和唾液酸化的 rhEPO 和 S-RBD 的研究表明,糖基分支上唾液酸化打破了native MS 和糖蛋白组学数据之间的这种相关性。因此,这些情况表明唾液酸化并非完全独立于所有糖基化位点。  3、破译N聚糖生物合成途径 监测N-聚糖宏观和微观异质性提供了对其生物合成途径的见解。N-聚糖分支由一系列N-乙酰胺基葡萄糖转移酶催化,它们将单糖依次连接到糖基的不同分支上。对敲除了个别N-乙酰胺基葡萄糖转移酶基因的细胞表达的糖蛋白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糖基的生物合成偏好。除了N聚糖的分支合成以外,岩藻糖基化过程也可以通过native MS揭示。人类AGP最多能携带11个岩藻糖, 用连续的外切糖苷酶消化和native MS来区分 AGP 上的核心和分支岩藻糖基化N-聚糖,揭示了岩藻糖基化在完整糖蛋白水平上的联系和化学计量(图3)。  图3 (a)人AGP结构。(b)外切糖苷酶处理可区分AGP上N糖的核心和分支岩藻糖基化。(c) 外糖苷酶消化的AGP的native MS揭示了在完整糖蛋白水平上岩藻糖基化的联系和化学计量学。  四、将糖的异质性与糖蛋白相互作用联系起来  通过保留完整的蛋白质与配体/药物的复合物,nMS 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化学计量和动力学提供了信息。AGP 与抗凝药物华法林的研究表明,单岩藻糖基化可减弱蛋白质-药物相互作用(图4)。  图4 (a)人 AGP在其疏水袋中特异性结合抗凝药物(华法林)。 (b) 将 AGP-华法林复合物的native MS绘制为华法林浓度的函数 (c)华法林浓度和与华法林结合的非岩藻糖基化AGP或单岩藻糖基化AGP的百分数的对应曲线。非岩藻糖基化为蓝色,单岩藻糖基化为红色。 (d) 不同糖型解离常数的比较表明,N-聚糖分支和岩藻糖基化降低了 AGP 对华法林的亲和力。  native MS的分辨率革命已经使糖组学、糖蛋白组学和top-down MS之间建立了联系,以揭示糖基的宏观异质性。未来,蛋白质糖基化的数学模型和多组学方法的整合将为我们理解“不可解析”的糖蛋白复合物提供新的思路。
  • 大连化物所叶明亮团队开发出一种位点特异性糖型的高稳健蛋白质组分析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研究组(1809组)叶明亮研究员团队和空军军医大学聂勇战教授团队等合作,开发了一种位点特异性糖型的高稳健蛋白质组分析系统,对278例临床样本进行N-糖基化蛋白质组的规模化分析,筛选并验证了可诊断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的新型蛋白质糖基化类生物标志物,为 N-糖基化蛋白质组的规模化分析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肿瘤标志物基本上都是糖蛋白质。蛋白质糖基化的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是还没有在特定蛋白质、特定位点上的特定糖型(即位点特异性糖型)的疾病标志物。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高稳健的位点特异性糖型蛋白质组学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自动化方法富集生物样本中的N-完整糖肽,然后采用微流LC-MS/MS系统检测N-完整糖肽,并利用团队开发的Glyco-Decipher软件鉴定和定量位点特异性糖型。科研人员使用该系统分析了200多个样品,发现其富集特异性保持在88.1%到91.7%之间,展现了稳定的糖肽富集性能。在10个批内/批间的质量控制样本中,N-完整糖肽、糖基化位点和糖蛋白的鉴定数目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7%,并且定量N-完整糖肽的Pearson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909。经过长时间分析超过200份大队列样本后发现,每个质量控制样本依然能稳定地鉴定到平均1900条完整的N-完整糖肽。因此,该系统具有高灵敏、高稳健的N-完整糖肽鉴定性能,为 N-糖基化位点特异性糖型的规模化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工具。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且存在较长的潜伏期,导致诊断迟、转移快和治疗效率低等问题。临床上现有的胃癌血清标志物有CEA、CA125、CA72-4和CA19-9等,由于它们对胃癌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较差,难以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研究人员将该系统应用于探究胃癌患者血清中蛋白质N-糖基化的变化,筛选用于胃癌诊断的新型位点特异性糖型生物标志物。团队首先采用发现蛋白质组学策略,对含140例受试者的发现队列和70例受试者的验证队列分别进行N-糖基化蛋白质组的全面分析,共鉴定到来自971种糖蛋白上的21711种位点特异性糖型。通过差异分析和构建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到四个位点特异性糖型作为候选生物标志物;它们对胃癌患者均展现了优异的诊断性能,尤其是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AUC值大于0.91,而传统胃癌血清标志物CEA的诊断AUC值则小于 0.67。随后,团队利用该系统并采用靶向糖基化蛋白质组学分析策略,在含有另外78例受试者的靶向验证队列中,验证了这四个位点特异性糖型对胃癌和早期胃癌优异的诊断性能。特别是发现带有 SLe 抗原的四天线糖链结构位点特异性糖型对胃癌的诊断性能远优于同位点上的其他糖型,说明位点特异性糖型是一类很有潜力的疾病标志物。叶明亮团队长期致力于位点特异性糖型分析方法的发展,在糖肽的分离和富集方面发展了O-GlcNAc糖肽的可逆酶促化学标记策略(Angew. Chem. Int. Ed.,2022)、自动化的N-完整糖肽富集方法(Anal. Chem.,2021)、O-糖肽二次酶切策略(Anal. Chem.,2023)、同时富集和鉴定N-和O-完整糖肽的分析方法(Anal. Chem.,2023);在糖肽的谱图解析软件方面,分别发展了O-糖肽的检索策略O-search(Anal. Chem.,2019;Anal. Chem.,2023;Bioinformatics,2022)和N-糖肽质谱谱图的解析软件Glyco-Decipher(Nat. Commun.,2022)。目前,Glyco-Decipher软件可以从github.com上下载,由于其解析灵敏度高、界面友好,已经被很多课题组和生物公司采用。相关成果以“Robust Glycoproteomics Platform Reveals a Tetra-Antennary Site-Specific Glycan Capping with Sialyl-Lewis Antigen for Early Detection of Gastric Cancer”为题,发表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1809组博士研究生刘璐瑶、刘蕾和助理研究员王龑。该工作的糖肽富集、微流LC-MS/MS系统方面工作得到大连化物所二十八室梁鑫淼研究员、郭志谋研究员和西北大学边阳阳教授的支持。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资助。(文/图 刘璐瑶、刘蕾)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306955
  • 沃特世将在WCBP推出业内首台蛋白质、多肽、多聚糖分析平台
    1月28日,沃特世公司(NYSE:WAT)在2013年生物精神病学世界大会(WCBP 2013)专题报告会上再次强调了他们将推进生物治疗表征技术的承诺。更具体地说,沃特世在当天推出了一款扩展的使用UNIFI的生物制药解决方案平台,新的ACQUITY 平台性能卓越,可利用 LC (UPLC)CSH130 C18 和 XSelect™ HPLC CSH130 C18 色谱柱分析肽图并可运用三GlycoWorks™ 试剂盒进行多聚糖标记和样品制备。   这些创新表明沃特世持续专注于为正在研发生物治疗药物和生物仿制药物的科研人员及相关的合作实验室或机构开发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些新产品将进一步促进常规化学疗法的分析,特别是除精细蛋白和多肽水平结构分析外的糖蛋白的多聚糖修饰成分分析。在整个研发制造过程中运用更快、更精确的糖基化知识,生物制药企业能够更大程度地获得分子水平上的关键性质量控制。这也是达到更好监管生物治疗药物安全、有效这一目标的内在需求所要求的。  沃特世集成UNIFI的生物制药解决方案平台  该生物制药解决方案平台汇集了HPLC/MS表征技术和UNIFI的科学信息系统,是第一个可进行完整的蛋白质质量分析,肽图绘制和常规生物分离的平台。今天,沃特世扩展的解决方案已可支持一个网络工作组实验室中的混合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和光学检测仪器的运行。该UNIFI的部署能力基于系统可指导生物制药公司调节或不调节实验室环境,并在整个生产和质量体系控制的全程灵活地采用高分辨率的UPLC和高性能质谱进行生物分离和分析。  最新发行的多聚糖应用工作手册扩展了该平台的功能,可通过荧光检测器支持常规的多聚糖检测和分析。结合高性能UPLC的HILIC(亲水作用色谱法)分离,沃特世的校准标准物质和试剂,以及NIBRT/沃特世 GlycoBase 3+ UPLC 多聚糖单元参考数据库可对多聚糖进行定性、定量和定型。  爱尔兰国家生物处理研究与培训学院(NIBRT)教授Pauline Rudd率领的研究小组开发的GlycoBase 3+ 数据库是世界首个多聚糖色谱保留值的资料库,采用葡萄糖校准单元表示,涵盖了与现代生物治疗糖蛋白相关的多种不同结构的多聚糖类型。  当前基于UNIFI的生物制药解决方案平台具有的特点是:  ACQUITY UPLC H-Class和H-Class生物系统具有生物惰性流路并附带自动混合的四元溶剂处理技术,在执行高分辨率的生物分离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沃特世的肽、蛋白质和多聚糖色谱柱分离技术,利用生物分子的特性设计选择性并通过QC测试来确保达到预期结果   沃特世提供的生物制药的分析标准物质和试剂确保了SEC(尺寸排阻色谱法)及多聚糖分离校准系统、系统整体质量的检查标准、肽图和释放多聚糖流程的准确性   Xevo G2-S Q-T质谱仪,一款高灵敏度、定性定量精确的台式质谱系统配备了沃特世专利的StepWave™ 离子光学技术,一种独特的离轴离子源技术,可为质谱提供顶级的灵敏度和优良的重现性   UNIFI科学信息系统,一种交互、工作流驱动的数据平台可进行灵活的仪器控制,先进的数据处理及出具综合性报告,通过GxP的实验室兼容性可实现工作站内的常规部署或工作组的实验室配置   GlycoBase 3+数据库,史无前例的色谱保留位置资料库记录了与一系列生物治疗药物相关联的以葡萄糖为单元的多聚糖结构。
  • 计量院《高通量蛋白质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1月22日,《高通量蛋白质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验收鉴定会在中国计量院召开。此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验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的重视,国家科技部条财司条件处郑健博士,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技术发展处姚泽华副处长,计量院段宇宁副院长、科发部及生能环所的相关人员参加了验收会。会议由姚泽华副处长主持,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福全研究员为组长的8位专家对该项目进行验收鉴定。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食品安全等领域需求的不断涌现,蛋白组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各项相关分析技术的必备手段。一直以来,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的发展受限于蛋白质分离手段的滞后,目前完整蛋白质的分离主要依赖于双向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不能满足复杂蛋白质混合物的有效分离 FFE技术(反向加样连续自由流电泳)的出现能较好地解决蛋白质组研究的两大难题:蛋白质组的复杂程度和现有检测手段的低通量。  《高通量蛋白质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课题建立了以FFE分离方法为核心的高通量蛋白质分离检测技术中最为关键的“高稳定度自由流电泳(HSFFE)”装置,为高通量完整蛋白质的酶解、肽段分离和质谱鉴定接口的大规模系统集成奠定了基础,也是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实用大型地基液相制备电泳装置。该装置通过对自适应高压稳定电源、腔体热交换工艺、速率调整机构、应力同步机构等关键技术的完成,实现了高通量蛋白质制备分离 装置的整体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一些技术方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于改变我国蛋白质组分离长期以来依靠国外技术装备的现状,将发挥重大作用。  科技部条财司郑健博士谈到,科技部一直比较重视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工作,近几年来在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的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已经到了一个新高度。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改变了我国在蛋白质分离技术研究方面依赖国外进口仪器设备的现状,希望计量院能进一步加强现有产品、现有装置、现有成果的工程化和应用方法的研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下一步我国的仪器创新发展获得更大的进步。  姚泽华副处长祝贺项目组出色完成了任务,他谈到,质检总局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是突发的、紧急的,又极具推动力的,如:08年的三聚氰胺,推动了国产仪器液相色谱的发展 09年的H1N1流感,又推动了国产的红外测温仪的发展。而计量院在此方面的研制开发一直是非常及时和有效的。该课题是计量院近年来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发方面所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希望计量院能够继续研制出更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产科学仪器装置,为我国进出口的产品贸易提供良好的支撑,满足国家社会更多更广泛的需求。  该项目的研制成功不仅增强了我国生命科学的系统创新能力,而且具有普及性强、性能价格比高和市场容积率高的优点,尤其是该系统的结构模块化、系统单元相对独立的特点,有效避免了国外仪器设备固有的售后维修困难问题,具有较好的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潜力。
  • 多种不同蛋白质检测可用肉眼完成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noimg/25452d8d-5c44-49d3-96f1-7743a7eb2248.jpg"//pp  日前,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马琳博士的光诱导的自组装机理在传感器阵列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利用光诱导的碲化镉(CdTe)量子点的自组装现象,同时完成了10种蛋白质的可视化识别区分。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材料化学杂志B》上。/pp  研究人员以两种不同发射波长的碲化镉量子点为传感单元,基于光引发的自组装原理,构建了多通道荧光传感器阵列,根据碲化镉量子点荧光颜色及强度的变化,实现了10种不同种类蛋白质的同步可视化区分检测。该传感器阵列构建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专业仪器或技术人员,在一台单一激发波长的紫外灯辅助下,即可肉眼完成蛋白质的识别检测,省时,省钱,提高工效,非常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pp  该传感器同样可以识别变性后的10种蛋白质与人尿液中的8种蛋白质,证明其在大分子空间构象识别及医学临床检测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此外,这项研发成果还可以实现多种生化物质的同步快速检测,可以运用到糖类、金属离子等的检测中。/pp/p
  • 沃特世在WCBP2013年会上推出业界首个应用于蛋白质、多肽及寡糖分析的综合平台
    沃特世在WCBP 2013年会上推出业界首个可应用于蛋白质、多肽及寡糖分析的LC/MS综合平台  全新表面带电杂化颗粒色谱柱以及寡糖制备GlycoWorks工具包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生物制药平台解决方案  美国华盛顿DC - 2013年1月28日  沃特世公司(NYSE:WAT)今日在WCBP 2013研讨会上再次强调其将加大对推进生物药物表征研究技术的投入。沃特世今日宣布了UNIFI生物制药平台解决方案,用于肽图分析的全新ACQUITY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CSH130 C18色谱柱和XSelect™ HPLC CSH130 C18色谱柱,以及用于寡糖标记和样品制备的配套GlycoWorks™ 工具包。  上述创新产品表明,沃特世一直致力于为生物创新药物研发公司、生物仿药物研发公司以及相关CRO公司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新推出的产品不但进一步优化了常规生物药物分析技术,而且使对糖蛋白的分析更加深入与便捷。在对糖蛋白的全面分析中,取得详细的蛋白质一级结构仅仅是第一步,还需进行更加全面的修饰寡糖分析。而随着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对蛋白糖基化知识越来越深入的认知,生物制药公司对糖基化蛋白药物的结构表征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并且这也是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并最终确保生物药物的安全有效。  沃特世UNIFI生物制药平台解决方案  新一代UNIFI作为以科学数据体系为框架的生物制药解决方案平台,以UPLC/MS数据为基础,可对完整蛋白质、肽图以及寡糖进行分项以及综合分析。而且,在沃特世所提供的拓展解决方案中,能够为网络实验室工作组内的多个四级杆飞行时间(Q-Tof) 质谱和光学检测仪器提供控制、记录及分析支持。配备了UNIFI的系统的生物制药公司能够在整个研发和质量控制机构中都能灵活地完成高分离度UPLC生物分离和高效质谱分析工作。  最新发布的寡糖分析工作流程进一步扩充了平台性能,使其可用于支持应用荧光检测的日常游离寡糖验证和糖谱分析。结合高效UPLC HILIC (亲水作用色谱) 、沃特世提供的校准标准品与试剂、以及NIBRT/沃特世GlycoBase 3+ UPLC 寡糖数据库,不但可使使用单位在寡糖验证、定量及糖谱分析方面信心十足,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GlycoBase 3+ 数据库是由爱尔兰国家生物工艺研究培训所(NIBRT)Pauline Rudd教授的科研团队研发,是首个寡糖色谱保留数据库,以多聚葡萄糖校准数据为单位显示,涵盖了现代生物药物糖蛋白的各种寡糖结构。  UNIFI生物制药平台解决方案的特点:ACQUITY UPLC H-Class 和 H-Class Bio系统采用颇具特色的生物惰性材料和Auto-Blend Plus™ 四元溶剂管理技术,为高分离度生物分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沃特世为多肽、蛋白质和寡糖分离,分别提供适合的色谱柱,良好的质量控制又保证了实验结果的重现性 沃特世分析标准品及试剂覆盖了生物药物分析的众多方向,如SEC(体积排阻色谱技术)分析、游离寡糖的分析校准、完整蛋白质谱分析、肽图分析,以及游离寡糖制备实验流程的系统查验标准品 高灵敏度精准质量兼具定性和定量功能的台式高分辨质谱系统——Xevo G2-S Q-Tof 质谱仪采用了沃特世独有的StepWave™ 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独特的离轴离子传输技术,可使质谱分析具备稳定性、重现性和高灵敏度 UNIFI科学信息系统,一个可以灵活控制仪器、处理先进数据并生成复杂报告的交互式工作流程驱动数据的先进平台,符合GxP实验室相关规范,使得例行的工作站或工作组实验室配置部署成为可能 GlycoBase 3+数据库,首个含有游离寡糖色谱保留数据的资料库,以多聚葡萄糖校准数据为单位显示,并涵盖大量生物药物的多种寡糖结构。  沃特世表面带电杂化颗粒技术色谱柱  沃特世全新CSH130颗粒技术色谱柱为UPLC和HPLC在肽图和蛋白组学上的应用提供独特非常好的灵敏度。ACQUITY UPLC CSH130 C18及XSelect™ HPLC CSH130 C18色谱柱为多肽分析纯化、UPLC/LC/LC-MS分析数据带来了全新的标准,目前上市的产品有不同粒径及柱规格。  该色谱柱创新引入沃特世用于表面带电杂化颗粒的合成方法,使得填料颗粒表面均匀带有弱的正电荷。该填料技术使得色谱柱在与弱酸调节剂(如甲酸)共同使用时,表现出更好的分离度与灵敏度——其性能与采用对MS信号抑制性离子对添加剂(如三氟乙酸TFA)的标准LC-MS方法的分离性能相当,质谱信号更加出色。  沃特世UNIFI生物制药平台解决方案在寡糖分析、生物仿制药比较性研究、肽图分析上的应用优势在WCBP 2013的系列海报中进行了展示。  GlycoWorks系列消耗品  沃特世全新推出的GlycoWorks系列消耗品包含用于寡糖分析制备全过程各个步骤所需要的不同试剂和耗材以及配套的实验方法,从样品制备、荧光标记、SPE净化和相应的标准品,到具体操作方法和故障处理指南。  此产品线包含2种GlycoWorks产品,分别用于高通量需求和单次分析,均包含一套荧光标记组件。每套制备组件中包含:配有多种可供选择的糖苷酶,用于游离寡糖富集和净化的HILIC SPE产品,一套配合方法验证、开发和故障排除的标准品。GlycoWorks 2-AB标记组件包含用于游离寡糖标记过程的四种反应试剂。  沃特世支持游离寡糖分析的其它消耗品包括:经过专门质量检测的高分离度UPLC BEH寡糖分析色谱柱,经过2-AB标记的右旋葡聚糖水解物标准品,和一套经过2-AB标记的人IgG寡糖标准品。  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  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通过提供实用、可持续的创新,使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全球水质监测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  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  2012年沃特世公司拥有18.4亿美元的收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  ###  Waters、ACQUITY UPLC、UPLC、UltraPerformance LC、XSelect、Xevo、UNIFI、GlycoWorks、AutoBlend Plus、Stepwave、Q-Tof和CSH是沃特世公司商标。  沃特世联系方式  媒体联系  Brian J. Murphy,  公共关系  +1 508-482-2614  brian_j_murphy@waters.com  叶晓晨  电话:021-61562643  xiao_chen_ye@waters.com
  • 完整蛋白质鉴定:基于UNIFI的沃特世生物制药系统
    目的以单克隆抗体完整蛋白的UPLC/MS分析为例,展示UNIFI&trade 科学信息系统这个平台在精确质量测定、数据处理和报告方面的强大功能。背景生物治疗药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药监部门还是生物制药企业,有效剖析单克隆抗体(mAb)尤为重要。在同一软件平台中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并同时满足审计追踪的要求,是符合法规要求的重要因素。蛋白质药物会发生翻译后修饰,如糖基化等,由于糖基化在生物系统中有几项重要的功能,因此,准确鉴定抗体药物的糖基化情况是蛋白药物监管指导原则中的一部分。为确保生物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快速、准确地对糖蛋白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ACQUITY UPLC H-Class Bio系统的高分辨生物分子分离能力与Xevo G2 Tof 高质量精度的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相结合,为生物药物分析实验室提供了常规分析用的UPLC/MS系统。基于UN IFI的完全一体化分析平台突破了以往采集、处理色谱及质谱数据的局限性,并可自动生成报告。每个mAb分析都会产生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组,需要对各种不同的糖基化修饰进行阐释,以便对最终产品进行综合鉴定。这个步骤会限制其它高通量分析过程的效率,并且很难实现自动化。基于UN IFI的完全一体化分析平台突破了以往采集、处理色谱及质谱数据的局限性,并可自动生成报告。解决方案为解决数据分析耗时长的问题,促进治疗用单克隆抗体(mAb)的数据处理,基于UNIFI的生物制药系统解决方案专门配置了完整蛋白分析方案。这是一个完整的方案:采集了UPLC/MS数据后,以高通量方式进行全自动的数据处理和结果标注,得到的数据结果可在导出后进行数据管理。曲妥珠单抗的UPLC/MS分析以全自动的方式进行,使用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分别用作流动相液A和B。为成功进行色谱分离,色谱柱的温度必须设定至80 ° C。这套完整的生物制药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如下要素:ACQUITY UPLCH-Class Bio系统,ACQUITY UPLC BEH300 C4 色谱柱和Xevo G2 Tof质谱系统,UNIFI科学信息系统用于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报告。完整蛋白分析报告可显示不同的报告内容,用户可以自主设置具体的报告内容:TIC色谱图;原始质谱数据、去卷积处理后的数据和棒状质谱图;及LC/MS数据分析结果的总表(图-1)。该详细视图为在特定质量范围及以本方法设定的参数范围内的去卷积处理后数据。去卷积图谱反映了抗体药物的几个主要的糖型,与葡萄糖残基数量和岩藻糖基化程度对应。另一个报告的格式是表格,该表列出了完整单克隆抗体(mAb)的质量测定结果和不同糖型(图-2)。报告还列出了曲妥珠单抗不同糖型的质谱峰的测量值以及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并列出了TIC色谱图的色谱保留时间。这样一种完整的LC/MS分析方法使用户可灵活运用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并进行快速而有效的数据管理。总结本应用通过单克隆抗体(mAb)完整蛋白分析应用展示了基于UNIFI的生物制药系统解决方案的强大功能。现代仪器系统和先进的分析技术突破了生物制药企业以往的限制,能够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高效而经济的UPLC/MS分析方法,结合UNIFI科学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报告,不仅可满足法规的要求,还有助于完整蛋白鉴定。UPLC/MS平台可覆盖从详细的蛋白结构鉴定到复杂的数据管理整个过程。
  • CEM 世界食品博览会推出全新的蛋白质检测系统
    CEM 世界食品博览会推出全新的蛋白质检测系统 &mdash &mdash 蛋白质标签技术比标准方法更准确 (Matthews, North Carolina) CEM公司,创新性微波实验仪器的杰出全球供应商,在芝加哥举办的世界食器展上,很高兴向大家宣布Sprint TM快速蛋白质分析仪的诞生。Sprint TM蛋白质分析仪采用的iTAG TM蛋白质标签技术可以在两分钟内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准确的蛋白质检测结果在食品及宠物食品行业非常重要,这些行业由于一些添加剂中含氮水平估算而导致的错误的蛋白质测量结果。这种错误的测量是由于在面粉和米中添加三聚氰胺而引起。 &ldquo 在全球化资源化和经济发展的时代,好的食品生产商已经意识到保证食品的安全和纯正比以往更为重要&rdquo ,Michael J. Collins, CEM公司CEO说。&ldquo Sprint TM将蛋白质组学应用到食品科学,为公司提供最准确地蛋白质的检测。通过给真正的蛋白质贴上标签,Sprint TM可以进行准地区分,而不会由于氮的干扰而受到欺骗,这在食品科学领域是一项不可思议的重要突破。&rdquo 凯氏定氮法和杜马斯法现在常常用来食品行业中进行蛋白质检测,测量样品中的总氮含量,然后依据氮含量来计算蛋白质含量。如有添加剂,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这些添加剂和污染物产生的蛋白质检测结果高于事实上的蛋白质。Sprint TM的蛋白质标签技术根本不测氮,而是直接找到蛋白质,产生一个准确的蛋白质测量结果。 这个方法已经得到了AOAC和AACC的认证,对食品和添加剂等广大行业非常有用。 这套系统操作简便,自动均匀化样品,添加标签溶剂,轻轻一触键,便可得到检测结果。 除此之外,整套系统相比较凯氏定氮和杜马斯方法更安全、快速、有益于环境。凯氏定氮法要采用硫酸加热到高温,在员工检测过程中,检测完以后处置上都会产生安全和健康问题。 &ldquo CEM的优势在于其优秀的研发能力和强大的研发队伍,尤其在非常重要的实验应用方面提供解决方案&rdquo ,Collins继续说道,&ldquo 我们在成分检测及生物科学方面的专长使得我们在扩大产品线的同时,使我们的知识成一种资本,这种机会并不是很多。从我们目前得到的各行业的反馈来看,这些反馈都是相当积极并令人鼓舞的。&rdquo 真蛋白质测定仪 蛋白质分析仪详情请浏览我们的中文网页:www.pynnco.com,或英文网站:www.cem.com, 或来电咨询:010-65528800,感谢您对我们CEM的关心和支持。
  • 科学家用质谱实现大规模标准化蛋白质检测
    日前,由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证实了大规模、标准化蛋白质检测的可行性,这是验证疾病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的必要条件。这项刊登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上的最新论文表明,科学家们开发的一种靶向性蛋白质检测方法具有系统地、可靠地检测人类蛋白质组的潜力。  论文主要作者、癌症蛋白质组学专家 Amanda Paulovich 博士和同事们开发的这项技术,可同时准确地检测许多不同样本中成百上千种蛋白质的丰度。来自西雅图、波士顿和韩国等其他地区的实验室重现了人类乳腺癌细胞中 319 种蛋白质的检测结果,证实这种方法可跨越实验室和国界实现标准化。  Paulovich 表示:&ldquo 这种方法有潜力彻底改变我们检测人类蛋白质的方式。利用全球资源对所有人类蛋白质进行标准化定量设立一些新标准,无疑将能提高临床研究的可重现性,其将对转化新型治疗和诊断带来巨大的影响。&rdquo   作为所有生物功能的执行分子机器,蛋白质掌控着早期疾病和疾病进程的信号传导。探求癌症生物标记物&mdash &mdash 细胞中的蛋白质指纹有可能促使开发出一些测试方法,更早期地检测疾病,早在癌症形成之前鉴别出个体的特殊风险,以及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然而没有标准化和可重现的方法来检测它们的水平,验证新发现的候选生物标记物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每个有前景的生物标记物都必须在临床试验中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这就要求研究人员能够检测数百到数千个患者样本中每个候选标志物的丰度。由于将任何一种候选标记物转化至临床应用的机率都极其的低,鉴别一种具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记物必须对大量的蛋白质进行测试。  Paulovich 表示:&ldquo 现在,你还不能对大多数的人类蛋白质进行大规模检测。在我们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获得DNA分子全目录10多年之后,仍然不能够采用一种标准化定量方法在各种通量模式下对人类蛋白质组开展研究。&rdquo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Paulovich 和同事们利用了一种称作为多反应检测质谱法(MRM-MS)的敏感性靶向蛋白质检测技术。这种质谱法并非是全新的技术,多年来全球的临床实验室利用它来测量药物代谢产物和与先天性代谢缺陷有关的一些小分子。最近,Paulovich和其他研究人员开始利用它来检测人类蛋白质。  采用研究人员开发的这种方法,每天每台仪器能够对最少 20 个临床样本中的 170 种蛋白质进行高度特异性地、精确地、多路定量分析 任何其他的现有技术都没有这种能力。  由于质谱技术是针对性的,这意味着研究人员能够调整设备寻找癌细胞或其他样品类型中特殊的蛋白质亚群,相比于非针对性策略,它可以在更低的水平上检测微量血液样本或活检标本中目的蛋白质的存在。  研究的主要作者、Paulovich 实验室分析化学家 Jacob Kennedy 说:&ldquo 我们的目标是用这一技术来取代当前采用的一些非常老旧的技术。&rdquo   当前,研究人员通常是采用 Western blotting、ELISA 或是免疫组化(IHC)技术来检测临床样本中的蛋白质水平。这些方法往往无法在实验室之间重现结果,从而很难验证适用于临床的候选生物标记物,它们不适用于一次检测大量的蛋白质和样本。  Paulovich 和同事们通过分析乳腺癌细胞生成的 300 多种已知蛋白质验证了他们的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MRM-MS 可以重现及扩展以往采用其他技术进行乳腺癌研究所生成的观察结果。  该研究证实了,MRM-MS 能够以一种标准化方式一次检测许多的蛋白质,为开展国际性的、有组织的研究工作定量人类蛋白质中的每种蛋白奠定了基础。  原文检索:  Jacob J Kennedy,Susan E Abbatiello,Kyunggon Kim,Ping Yan,Jeffrey R Whiteaker,Chenwei Lin,Jun Seok Kim,Yuzheng Zhang,Xianlong Wang,Richard G Ivey,Lei Zhao,Hophil Min,Youngju Lee,Myeong-Hee Yu,Eun Gyeong Yang,Cheolju Lee,Pei Wang,Henry Rodriguez,Youngsoo Kim,Steven A Carr& Amanda G Paulovich. Demonstr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ed assays to quantify human proteins. Nature Methods, 08 December 2013 doi:10.1038/nmeth.2763
  • 用亲和色谱法和四维蛋白质组学法系统鉴定血液中与顺铂结合的蛋白质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J Proteome Res.上的文章,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s Binding with Cisplatin in Bloo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a Four-Dimensional Proteomic Method,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的杜支凤教授。以顺铂为代表的铂类抗癌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癌症肿瘤,如胃肠道癌、头颈部癌和卵巢癌等。在静脉滴注后,这些药物水解形成活性分子,与DNA结合并抑制DNA链的合成与复制,最终致使细胞死亡。然而,由于铂与硫醇的高亲和力,大多数铂在静脉注射后会与血液中的蛋白质结合;例如,人血清白蛋白 (HSA) 是含量最丰富的血清蛋白,也是血液中铂类药物的主要结合蛋白;另外,在红细胞中负责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 (HB) 也被发现与铂结合,因此,有必要研究铂类药物在血液中的蛋白结合行为。先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利用质谱方法可以实现对高丰度蛋白质的可靠鉴定;然而,由于高丰度蛋白的干扰,占总蛋白的 80% 以上的低丰度蛋白则很少被鉴定。此外,由于缺乏足够信息,以及在胰蛋白酶消化过程中还原和烷基化剂的使用导致蛋白上的铂化位点无法被确定。更重要的是,目前排除假阳性结果的唯一方法是根据铂化肽的特征同位素模式,人工对比理论同位素和实验同位素,从而导致鉴定过程非常耗时并且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可靠、高效的方法来鉴定血液中铂类药物的结合蛋白质组。在血液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免疫亲和层析常用于消耗高丰度蛋白并富集低丰度蛋白。它有利于低丰度蛋白的鉴定和定量,从而可以提高血液中的蛋白质组覆盖范围。除了色谱分离外,离子淌度质谱 (IM−MS) 根据离子的迁移率差异进行分离,同样有助于低丰度蛋白质的分析。在金属化蛋白的鉴定中,金属化肽和游离肽的同位素分布模式明显具有差异,这有助于确定这些肽是否与金属药物结合。已经开发了一些数据处理软件程序来自动分配金属药物在已知蛋白质上的结合位点,如智能数字注释程序 (SNAP) 算法和 Apm2s 。本文结合高丰度蛋白分离和4D蛋白质组学方法 (IM-MS) ,系统、全面地鉴定了血液中顺铂的结合蛋白,并利用铂化肽的特征同位素模式和相似性算法来消除假阳性的识别。如图1所示,首先用超滤去除游离药物,然后使用多亲和去除柱分离血液样本中的高丰度和低丰度蛋白;用FAIMS Pro界面的nano-LC−MS/MS进行消化和分析;用MaxQuant对铂化的多肽和蛋白进行鉴定,用相似性算法Apm2s排除假阳性结果。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平行反应监测 (PRM) 的方法测定了血浆中多肽与顺铂的结合率。本研究为系统鉴定血液中金属药物的结合蛋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鉴定出的蛋白可能有助于了解铂类抗癌药物的毒性。图1 铂化蛋白的分离和鉴定以及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测定顺铂与多肽之间的结合率的示意图本研究采用顺铂与人血浆的反应混合物建立了一种分析方法。为了与文献进行比较,样品的制备方法与文献中的制备方法相同1。选择CID作为碎裂方式,结果表明,从低丰度部分共鉴定出212个蛋白,从高丰度部分共鉴定出169个蛋白。在低丰度部分,共鉴定出1192个游离肽和208个铂化肽。其中,154个铂化肽被排除为假阳性结果,如文中表S1所示。高丰度部分的游离肽数和铂化肽数分别为1124个和169个,其中,144个铂化肽被排除为假阳性,如表S2所示。低丰度结合蛋白的鉴定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高丰度蛋白的干扰,很少发现低丰度蛋白与铂的结合。本研究在高丰度蛋白被消耗后,从29个蛋白中共鉴定出54个铂化肽。APOA4中铂化肽的理论和实际质谱如图2所示,前体离子和铂化产物离子表现出特征的同位素峰。图片显示了关键的碎片离子的质谱图,用于分配铂化位点。在鉴定出的铂化蛋白中,CERU、FETUA、ITIH1和B4E1Z4有4个或更多的含铂肽,这表明铂可以与这些蛋白质的多条肽段结合。虽然低丰度蛋白只占血液中蛋白的一小部分,但它们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对于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不可或缺。例如,CERU可以将Fe2+氧化为Fe3+,并在铁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B4E1Z4与补体激活相关。顺铂与这些蛋白的结合是否会对其功能产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图2 从低丰度蛋白部分鉴定出的铂化蛋白APOA4。(A)铂化肽的理论(左)和实验质谱(右);(B)铂化肽的MS/MS和指示铂化位点的关键碎片离子的质谱图高丰度结合蛋白的鉴定IGHG1中一个铂化肽的理论和实验质谱如图3所示,其前体离子和铂化产物离子表现出特征同位素峰。根据关键的碎片离子确定了铂化位点。在已鉴定的蛋白中,ALBU(白蛋白)和CO3(补体C3)有4个或更多的含铂多肽。HSA负责血液中药物和小分子的运输,CO3在补体系统的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高丰度蛋白与顺铂的结合已被用于提高肿瘤化疗的疗效和选择性,而新发现的高丰度结合蛋白有助于相关研究。与低丰度组分鉴定的铂化蛋白相比,大部分与低丰度组分蛋白不同,两个组分中仅共同检测到FETUA和CFAH作为铂化蛋白,这表明亲和层析对高丰度蛋白和低丰度蛋白的分离效果较好。图3 从高丰度蛋白部分鉴定出铂化蛋白IGHG1。(A)铂化肽的理论(左)和实验质谱(右);(B)铂化肽的MS/MS和指示铂化位点的关键碎片离子的质谱图IM−MS分离铂化肽异构体如图4所示,通过nano-LC−IM−MS/MS成功分离了低丰度蛋白组分中FETUA的铂化肽异构体。同分异构体a和b是典型的铂化肽,由质谱图的同位素模式显示,它们被很好地分离。它们的MS/MS不同,根据关键碎片离子,异构体a和b的铂化位点分别被划分为M和H/T。这个例子显示了IM−MS对复杂样品的分辨能力。图4 用nanoLC−IM−MS/MS分离的低丰度蛋白组分中FETUA的铂化肽异构体。(A)m/z=764.67提取离子色谱和异构体a、b的质谱,理论质谱见中间;(B)异构体的MS/MS和关键碎片离子的质谱图结合蛋白的铂化位点在本文的两项研究中,His 和 Met 是首选的铂结合位点。此外,D、E、S和Y也被发现是铂结合位点。这也是合理的,因为血清蛋白的供氧氨基酸已被证明是顺铂的动力学首选结合位点。很少有Cys残基被鉴定为结合位点,这可能是由于没有还原和烷基化。肽的半胱氨酸常形成二硫键,不经还原和烷基化就无法识别,因此,序列覆盖率会很低。在未来的研究中,应使用替代还原剂来提高肽序列覆盖率。生物信息学分析 为了揭示铂化蛋白质的定位、功能和途径,将从高丰度和低丰度部分中鉴定的蛋白质组合起来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分析。如图5A所示,GO分析表明大部分结合蛋白位于细胞外区域,发挥蛋白结合、金属离子结合、酶抑制剂等功能;因此,镀铂蛋白的定位证实了鉴定的可靠性。此外,这些蛋白质参与内肽酶活性、免疫系统过程、补体激活、炎症反应和凝血的负调节。为了阐明所涉及的途径,对鉴定的蛋白质进行了KEGG途径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最显着的富集途径是补体和凝血级联途径(图5B)。补体和凝血级联途径已被证明在造血干/祖细胞的动员中发挥关键作用,这对造血具有重要意义。顺铂的血液学毒性与其在补体和凝血级联途径中与血液蛋白的结合之间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图5 (A)通过GO 分析确定的铂化蛋白的定位、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B)铂化蛋白的富集途径血液蛋白与顺铂的结合率 由于未检测到一些铂化肽的游离形式,因此仅使用高丰度组分中的13种肽进行亲和力研究。可靠地计算了属于五种蛋白质的六种铂化肽的结合率。PRM分析中这些肽的信息见表S5,定量结果见图6。其中,富含组氨酸的糖蛋白的一种肽与顺铂的结合率最高,这可能是由于顺铂对含组氨酸和带负电荷的生物分子的高亲和力。Apoa1 蛋白的一个肽与顺铂的结合率最低。在本研究中可以确定结合率的铂化肽数量较少,这主要是由于某些肽的质谱响应低以及某些肽存在氧化形式。因此,这些肽的结合比率不能通过 PRM 方法确定。然而,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根据属于同一蛋白质的肽的质谱计数粗略估计某种蛋白质的丰度,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高丰度肽与铂的结合率。图6 根据PRM分析多肽与顺铂的结合亲和力顺铂与血液蛋白的结合与其药代动力学、活性、毒性和副作用密切相关。然而,血液蛋白质组的复杂性限制了低丰度结合蛋白的鉴定。在本研究中,基于亲和色谱和nanoLC-IM-MS/MS 的 4D 蛋白质组学方法被用于分离低丰度和高丰度蛋白质并分析这两个部分。基于铂化肽的特征同位素分布和相似性算法,排除了假阳性鉴定。结果,共有 39 种蛋白质被鉴定为铂化蛋白质,这比之前研究中的数量要高得多。随后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结合蛋白位于细胞外区域,主要参与内肽酶活性、免疫系统过程、补体激活、炎症反应和凝血的负调控。最显着的富集途径是补体和凝血级联,这可能与顺铂的血液学毒性有关。高丰度部分的 PRM 分析表明,富含组氨酸的糖蛋白中的肽与高丰度组分中的顺铂的结合率最高。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人类血液中与顺铂结合的蛋白质组,并计算了顺铂与血液蛋白的结合率。这种方法虽然在数据分析方面比较耗时,但它可以识别复杂系统中金属药物的低丰度结合蛋白,并且可以准确测量药物与血液蛋白的结合率。
  • 恒美-食品中蛋白质检测仪减少人工操作-新品
    点击了解更多产品详情→食品中蛋白质检测仪 食品中蛋白质检测仪是一种高效、精确、可靠的检测设备,对奶粉的检测有着重要的帮助。首先,蛋白质检测仪可以准确地测定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确保奶粉的营养成分符合标准。其次,蛋白质检测仪可以检测奶粉中是否含有过量的添加剂或有害成分,如三聚氰胺等,从而确保奶粉的安全性。 此外,食品中蛋白质检测仪还可以检测奶粉的质量和纯度,确保奶粉的品质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望。因此,蛋白质检测仪在奶粉生产和质量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奶粉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另外,食品中蛋白质检测仪还具有高效、自动化的特点,可以大幅度提高奶粉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通过蛋白质检测仪检测奶粉的过程,可以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人为误差的发生,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准确性。此外,蛋白质检测仪还具有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可以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奶粉生产企业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质量控制数据和方案。因此,蛋白质检测仪在奶粉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成为奶粉生产企业的必备设备和核心技术。
  • 首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蛋白质组学的兴起带动了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质谱技术的进步则拓宽了蛋白质组学研究问题的广度。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兴起,特别是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产生的数据规模越来越大。依靠简单的手工处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问题的需求,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算法与软件工具来自动处理大批量的蛋白质组数据已经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这就是“计算蛋白质组学”(Computational Proteomics)。  仪器信息网讯 为了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国计算蛋白质组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前沿动向,推动计算技术在蛋白质组研究中发挥更加切实的作用,2010年11月10-11日,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的“首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150余位从事计算蛋白质组学及其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现场  会议主办方代表贺思敏研究员在会上表示:一般来说,计算蛋白质组学以计算技术为主要手段,是基于质谱技术的规模化蛋白质表达分析,也包括结构与功能的高通量分析。近年来,随着“精密蛋白质组学”概念和LTQ Orbitrap等技术的诞生,计算蛋白质组学的的研究发展迅速。  从2005年开始美国相继举办了3次蛋白质组学研讨会,欧洲也陆续开展了3次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其他国家会议也相继设立蛋白质组学的专题会议。同时,国际上专业的学术期刊也相继刊载了蛋白质组学的综述文章,这标志着计算蛋白质组学已经取得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首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也正是应运而生。  在我国,一些从事生化领域研究的专家几乎从不“上岸”,而部分毕业于信息领域的专家又从不“下水”,当然也存在着一批学者教授属于“两栖”作战,这样的研究现状不利于计算蛋白质研究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次研讨会也是为了促进计算技术与生化领域的专家交流沟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贺思敏研究员  同时,大会还邀请了20多位计算蛋白质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涉及质谱数据分析、蛋白质鉴定、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定量、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定位、蛋白质结构、蛋白基因组学等。上海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报告题目:糖蛋白结构的质谱数据库  目前,通过各种技术构建专业性强、针对性明显的糖链结构数据库已经引起了关注。杨芃原教授的研究基于生物质谱的数据分析,建立了蛋白质糖基化位点以及糖链结构数据库。并开发了一套糖蛋白鉴定和糖链结构确立的理论算法,并将理论算法在我们创建的软件GRIP(Glycopeptide Reveal & Interpretation Platform)中全部实现。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进行通量化的糖蛋白结构质谱分析,展现了比较好的应用前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张凯中教授报告题目:利用串联质谱技术解析多糖结构  张凯中教授主要介绍了生命科学中蛋白糖结构及其和串联质谱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张凯中教授表示,蛋白质中糖结构的变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转录后修饰;蛋白质被酶处理后,经色谱分离,可用串联质谱解析其多糖结构。基于糖肽序列从头测序算法,张教授通过分析花生类蛋白质中的多糖结构得到了一种多项式时间算法简单模型,实践表明,该方法更具启发性。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关慎恒教授报告题目:利用稳定同位素代谢标记研究哺乳动物动态蛋白质组的数据处理平台  据关慎恒教授介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与稳定同位素标记是目前用于研究蛋白周转的主要工具。关慎恒教授利用稳定同位素代谢标记,通过测量小数组织中的1000多个蛋白的代谢常数,建立了复杂生物体系蛋白代谢周转组动力学的试验和信息处理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处理无标定量、SILAC。氢氘交换的实验数据。华大基因张勇先生报告题目: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组学到基于质谱仪的蛋白质组学--华大基因的生物信息学  张勇先生介绍到,对于海量数据的信息分析和挖掘成为华大基因立足世界基因组领域的根本。除了测序仪,质谱仪无疑成为蛋白质组领域的高通量仪器。目前,华大基因通过利用海量数据的信息学分析从而识别关键要素,发挥了高通量、低成本的仪器特性。华大基因也逐步从 DNA、RNA水平,向蛋白质水平研究发展。。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马斌教授报告题目:利用质谱和同源数据库进行全蛋白测序  马斌教授首先谈到了,蛋白质数据库搜索和传统同源查找时遇到的问题,并分别给出了“分两步走”和“兼听则明”的两个解决办法。另外,串联质谱(MS/MS)的在该领域的应用仍然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马斌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算法和自动化软件(CHAMPS),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大于99%的序列覆盖率和100%的蛋白质序列准确性。中科院计算所孙瑞祥副研究员报告题目:电子转运裂解质谱特征及其在蛋白质鉴定中的应用  孙瑞祥研究员指出,近10年内,肽段或完整蛋白质在质谱仪中的裂解技术-电子捕获裂解(ECD)与电子转运裂解(ETD)逐渐发展起来。其中,目前市场上ETD主流仪器的供应商主要有赛默飞世尔、布鲁克、安捷伦、ABI、日立等公司。ECD和ETD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鉴定和“自顶而下”的完整蛋白质裂解研究中已经展示出了诱人的前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明亮研究员报告题目: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处理新方法和平台发展  叶明亮研究员介绍到,在蛋白质组学数据处理方法和平台方面分别发展了针对非修饰肽段和磷酸化肽段鉴定的数据筛选方法。此外,还发展了一种结合二级质谱(MS2)和三级质谱(MS3)图谱以及正伪数据库检索的自动磷酸化肽段鉴定方法。该方法结合了MS2和MS3的高灵敏度和可信度,可以自动的对磷酸化肽段进行鉴定而无需进一步的人工验证。参会者合影留念  另外,为了使参会人员能够获得有关蛋白质组质谱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同时了解到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本次会议还安排了质谱技术与蛋白质组学基础培训,共有72人注册参加了此次培训课程,培训现场提问的听众络绎不绝,气氛十分活跃。培训人员与专家交流探讨
  • 青年才俊上演计算蛋白质组学头脑风暴——记CNCP 2016新技术
    记第四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CNCP-2016)新技术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8月10日-11日,第四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CNCP-2016)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盛大召开。(相关新闻:第四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CNCP-2016)在大连开幕)。本届研讨会邀请了26个大会报告,报告嘉宾是来自国内外的计算蛋白组学领域专家和奋战在第一线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嘉宾中的绝大多数是首次登上CNCP讲坛。报名参加本届会议的人员首次超过了200人。CNCP2016C参会代表合影张丽华研究员为研讨会致开幕辞  本届会议的开幕式只有简短的5分钟,没有领导讲话,没有任何仪式,充分体现了会议的简洁办会特色。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丽华研究员致欢迎词,她提到:“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在业界享有很高盛誉。每次会议的演讲嘉宾都是由会议发起者和主办方——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贺思敏研究员、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徐平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研究员等资深学者以及往届会议报告人鼎力推荐的。本次研讨会的26个报告将由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青年才俊精彩呈现。相信在这两天的会议中,大家不仅能够收获知识,也能收获友谊。”研讨现场  CNCP-2016会议邀请的26个报告多数都是最近一两年的研究成果,部分还没有发表,新技术频繁现身,特别是在交联质谱技术与蛋白质复合体,蛋白质相互作用、翻译后修饰技术、蛋白质鉴定数据处理、定量蛋白质组技术等领域报告较多,下面对这26个报告的内容逐一进行简介总结。  UCI(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黄岚博士 报告题目《Developing Cross-Linking Mass Spectrometry (XL-MS) Strategies to Define Interaction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of Protein Complexes》  了解蛋白质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和结构动力学对于揭示病理的分子学细节非常有帮助。交联质谱(XL-MS) 是目前研究大量多亚基蛋白复合物PPIs的重要技术,而精确的肽段鉴别是XL-MS分析一直以来面临的挑战。为了促进这方面的研究,黄岚博士研究组研发了DSSO 及一系列含亚砜(sulfoxide-containing)可分裂质谱交联剂以揭示蛋白质复合物表面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者通过这些(MS-cleavable reagents)质谱可分裂试剂在多级串联质谱上建立了实用的XL-MS工作流,快速、准确的鉴别交联肽段去研究体内和体外的PPIs。同时,研究者也研发了新的定量XL-MS途径,用以分析多种生理条件下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和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动态变化。据介绍,该课题组最近研发了新的羧基交联剂DHSO主要用来与酸性氨基酸反应,反应中需要DMTMM共同作用。 这样可以得到更广的蛋白相互作用信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谭丹博士 报告题目《Trifunctional Cross-Linker for Mapping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and Comparing Protein Conformational States》  该研究组最近有一项研究工作围绕一种含生物素标签的赖氨酸富集交剂Leiker,谭丹博士在报告中详细展示了课题组的相关研究,研究表明Leiker能够有效改进蛋白质化学交联质谱技术(CXMS)。研究组将以Leiker为交联剂的CXMS用于E.coli全细胞裂解液的分析,发现了3656种相互作用,是之前已有研究方法的10倍。Leiker CXMS比BS3得到的信息要立体很多,能得到更全面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研究者还将Leiker为基础的CXMS用于RNA结合位点鉴定与定量,该方法能够深入揭示蛋白质构象变化。在将Leiker CXMS用于大肠杆菌和秀丽线虫裂解液中的研究中,分别鉴定出3130和893个互补赖氨酸对,并各自发现了677和121种PPIs。Utrecht University (荷兰乌德勒支大学) 刘凡博士 报告题目《Charting the Cellular Interactome by Proteome-Wide Cross-Linking Mass Spectrometry》  据刘凡博士介绍,针对交联数据分析的n-square和交联肽段低效裂解这两大难题,该研究组建立了一种新XL-MS工作流-质谱可分裂交联剂法。该法是一种混合MS2-MS3裂解途径与专用的交联搜索数据库结合的方法。研究者将质谱裂解交联剂DSSO应用于测定每个交联肽段的前体质量,解决了n-square问题。交联裂解前体离子可通过质量差异确定数据的MS3采集方向,这些工作都可以在Oribitrap Fusion 和 Lumos Tribrid质谱上完成。这种采集途径提高了MS3实验的成功率,能够解决低效裂解问题和显著改善数据质量。与先前方法相比,报告中介绍的新方法包含以下三个优势。1)能够完成整体蛋白组数据库的交联鉴别 2)包括多种翻译后修饰的交联鉴别 3)在MS2和 MS3水平都有高质量范围。该研究组将此新XL-MS方法用于多种复杂样本,包括大肠杆菌裂解物、HeLa裂解物、排阻色谱分馏的HeLa细胞核提取物与细胞器。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从每种样本得到成千上万个交联点。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刘超博士 报告题目《Development of the Cross-Linked Peptides Identification in Large Scales》  由于检索空间过于庞大,蛋白组范围内交联肽段(双肽)的鉴定一直都是一项挑战。刘超博士和其团队考察了用于大范围交联肽段鉴定的普通搜索工具的应用效果,并开发了一种新的计算软件技术pLink 2.0。此技术比先前技术有三方面的改进:1)提高了双肽中单同位素鉴定的精度 2)由肽段索引升级为离子索引 3)引入机器学习(SVM在线训练)。该团队研究表明,通过使用离子索引pLink2.0检索人类数据库,在一小时以内可以完成5000张谱图的检索。干湿结合方法在人库检索1万张二级谱图仅用时不到2分钟。将pLink 2.0与美国西雅图研究人员研发的Kojak相比较,pLink2.0的分析速度约为Kojak的6倍,在精度方面也有一定优势。pLink2.0支持可碎裂交联,可减少可搜索空间和减少谱图数目。华中师范大学 万翠红博士 报告题目《Mapping Conserved Metazoan Protein Complexes with Biochemical Fractionationand LC/MS/MS》  对多蛋白复合物的了解对于生理进程探索非常重要。然而,对多蛋白复合物种类的分布特别是大规模网状图的发现比较困难。万翠红博士研究组通过高分辨生化分离与定量质谱直接分析了可溶性多蛋白复合物的组成,分析C.elegans、D.melanogaster、M.musculus、S.purpuratus和人类的可溶性细胞提取物。研究组采用以人类为中心的综合计算分析,鉴别出2153种蛋白,并新鉴定出7699种成对相互作用和981种共复合作用。这些相互作用能够反映后生动物生理过程相关的核心生理基础。重建的生理作用网有助于深入了解特殊的分子生物机理以及动物细胞的进化。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郑勇博士 报告题目《Scaffold Protein-Mediated Dynamic Assembly of Protein Complexes in Normal and Cancer Cells》  很多细胞表面受体通过催化多组分蛋白复合物的形成开始信号传导过程。这个过程通过与受体结合的scaffold蛋白来传导。然而,目前这种scaffold的生物学基本原理仍不明晰。针对这个问题,郑勇博士研究组通过以IP-MRM为基础的方法,根据Shc1复合信号跟踪其空间和实时变化。研究人员进一步将这种方法与生化和基因技术结合,研究组发现Shc1以特殊的方式对EGF有即时的反应,包括明显的磷酸化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人员成功发现Shc1与一种抑制蛋白产生相互作用,是一种快速绑定蛋白基团能够激活促有丝分裂/存活通路,蛋白复合物围绕Shc1的装配变化在细胞间非常显著。对EGFR/Shc1复合物蛋白组分析能为以pTyr为基础的致肿瘤信号导致的乳腺癌提供诊断依据。暨南大学 张弓博士 报告题目《High-Throughput De Novo Proteome Identification Aided by Translatome Sequencing》  De novo肽段序列鉴定能够避免依赖数据库的检索法的缺点,但由于由于没有背景库,无法评估FDR,且极易受到干扰信号误导,因此长期以来无法应用于复杂样品的大规模鉴定。张弓教授介绍了研究团队研发的利用翻译组测序数据作为蛋白质de novo鉴定质量控制新方法,使肽段de novo鉴定能首次应用在蛋白质组复杂样品的实用化鉴定。研究人员在HCD质谱上应用此方法检测三种肝癌细胞(Hep3B, MHCC97H, MHCCLM3),单次实验鉴定出12000-13000种蛋白质,其灵敏度几乎达到了翻译组测序的水平 而用6种搜库软件鉴定到的真阳性蛋白并集也才7000-8000种。只能用新策略鉴定的4000余蛋白中随机挑选几十个进行MRM验证,几乎都能验证成功。这证明翻译组指导的de novo鉴定效能很高,能鉴定到大量搜索库法无法鉴定到的肽段和蛋白。De novo鉴定的大规模化可引致一系列新的蛋白质组应用。上海生命科学院 李辰博士 报告题目《De Novo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Single Amino-Acid Variant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issues》  肿瘤蛋白质组-基因组学研究非常关注变异的发现。单核苷酸的多变性(SNPs) 数据库能够给单个氨基酸变体(SAVs)的检测提供依据。李辰博士在报告中介绍了一种在蛋白组水平发现SAVs的新方法。该法基于de novo算法,肽段的可能候选者可被鉴别并与理论蛋白数据库比较。在人类肝癌(HCC)组织中,研究者成功的应用此方法鉴别和定量已知和新的突变蛋白。在肝组织当中,在细胞核内的突变比较低,突变在内质网和线粒体的富集比例较高。这种新方法为病人提供了高通量的定制检测途径,可能为潜在临床生物标志物发现和机理研究提供帮助。中山大学 肖传乐博士 报告题目《Improving Peptide Identification for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by Incorporating Translatomics Informatio》  目前很多数据库检索方法是利用谱学数据而忽略能用于肽段鉴定的生物系统的其他信息。最近,转录物组RNA-seq的界面信息能提高肽段鉴别的灵敏度已经证实。与转录物组信息相比,翻译物组体现出与蛋白质的关系更为紧密,所以其可能对肽段鉴别更有效。在此报告中,肖传乐博士介绍了该研究组设计的高灵敏度肽段鉴定手段IPomics,其以翻译组学信息为主要蛋白鉴定参考。方法得到的推荐蛋白质优先性整合进了新的评分功能。与Mascot和pFind相比,IPomics方法蛋白质鉴定准确度更高,并能够增加整体肽段的鉴定率、谱学信息利用率,并已经利用LC-MS/MS数据集在人类和小鼠蛋白鉴定取得了显著效果。华大基因(BGI-Shenzhen) 闻博 报告题目《Protein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based on Multiple Search Engines》  闻博在报告中介绍了团队有关以多搜索引擎为基础的蛋白鉴定和定量软件的研究进展。目前,串联质谱技术产生的质谱数据解析率往往不高,不同蛋白质鉴定软件由于谱图预处理、打分算法不同等原因导致对同一个数据的解析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虽然有一些开源的软件可以通过精巧的运算将多个鉴定引擎的鉴定结果整合起来取得与单引擎相比更好的鉴定效果,但由于操作往往较为复杂、下游软件比较缺乏等原因,故没有在蛋白鉴定与定量中推广开来。为了促进多引擎整合方法在蛋白鉴定和定量中的应用,该研究组研发了一种多引擎综合鉴定的开源软件IPeak和同重同位素(如iTRAQ、TMT)标记定量软件IQuant,并将IQuant升级到IQuant2。IQuant2采用精妙的算法和mzIdentML标准,整合多引擎搜索结果进行蛋白质定量。在分析水稻蛋白样品(用Q-Exactive分析)和人细胞系蛋白(用TripleTOF 5600分析)样本时,与单个引擎定量结果相比,IQuant2定量的蛋白能提高28.8%,检测的差异蛋白数量能提高多大40%。多引擎搜索不但能够提高蛋白鉴定效果,也能提高蛋白定量效果。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葛峰博士 报告题目《GAPP: a Proteogenomic Software for Genome Annotation and Global Profiling of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in Prokaryotes》  葛峰博士在前期蓝细菌的蛋白基因组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用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注释和翻译后修饰全局发现的蛋白基因组分析软件GAPP。该软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高效,具备初步生物信息学知识的研究者就能应用该软件进行原核生物的蛋白基因组数据的深度分析,利用该软件可以高效完成原核生物的全蛋白质组解析和翻译后修饰的全局发现的工作,该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将有助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的精准鉴定,并有望成为原核生物基因组注释的一项标准流程。今后研究组还将根据用户的要求和体验继续对该软件进一步升级。复旦大学 周峰博士 报告题目《Genome-Wide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in Human Hematopoiesis》  蛋白质组学样品分析需要高分辨分离平台,周峰博士研究组搭建了一种长色谱柱三维蛋白组学定量分析平台(GWPQ), 整套系统完全在线和实现操作自动化。研究者将在此平台建立的蛋白质组学方法与Ribosome profiling相比较,水平相当,在分析模型样品时有80%的重叠。研究者还用此方法开展了人体造血相关细胞的研究,二代测序与应用该平台的蛋白质组方法重叠率达到92%。研究团队利用此方法比较了人体最重要的造血干细胞和红细胞发育中14502个基因蛋白表达变化和17127个基因mRNA表达变化。mTORC1信号极大的促进了红细胞进化中线粒体蛋白的翻译,线粒体和mTORC1的遗传和药理学干扰削弱了体内和体外的红细胞生成。该研究支持了线粒体理论机理,可能与线粒体疾病和老化相关的血液缺陷有关。研究者用模式生物小鼠实验验证了线粒体在血红细胞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找到了全新控制血红细胞发育的通路。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张会博士 报告题目《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Glycoproteins》  已有不少实验证明,糖蛋白的变化与很多疾病相关。张会博士介绍了糖蛋白的生物合成、结构和功能以及分析糖蛋白的最新方法。糖蛋白的分析是蛋白质分析中最复杂的一种。研究者常把糖和蛋白分开分析,如已有的SPEG(固相提取糖基位点肽)法。该研究组建立了N-糖蛋白数据库,该库可用于检索已鉴定蛋白、通过精确质量数检索候选肽段、鉴定糖蛋白源等。该研究组最近还建立了分析N-linked糖链,糖基化位点,糖基化位点特异糖链,及O-linked糖链分析方法和软件,并探索了用糖基化酶推测多糖的方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于龙博士 报告题目《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of N-Linked Glycansby Using Two-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糖蛋白糖链的纯化合物对糖链的结构分析、精准检测以及功能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糖链纯化合物仍处于严重匮乏的状态。来自大连化物所的于龙博士介绍了该团队根据自身优势,采用纯化制备方法来获取N-糖链纯化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解析的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者首先介绍了糖链的结构特点并对其分离分析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这些难点问题,研究者结合课题组的材料优势,构建了以二维亲水作用色谱分离体系为核心的糖链纯化制备流程,该流程包括糖蛋白糖链的释放、富集、二维分离、质谱表征以及核磁结构分析等技术单元。在二维色谱分离体系中,第一维度主要根据糖链的羟基数量而实现不同聚合度糖链的分离,第二维度主要用于同分异构体的分离。由于串联质谱技术并不能得到糖链准确的结构信息,因此,研究者目前正在探索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准确结构的分析。以现有的糖链纯化合物为基础,研究者接下来将分别在功能、结构和定量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以拓展糖链样品库的应用。青岛大学 李磊博士 报告题目《Ultra-Deep Tyrosine Phosphoproteomics Enabled by a Phosphotyrosine Superbinder》  酪氨酸磷酸化网络应用在蛋白组学中不容忽视,如何找到pY尤为重要,但之前方法需要大量抗体才能富集pY。为解决业内这一问题,李磊博士研究组做了不少相关研究,团队研发的Superbinder(超亲体)易于制备,能够有效减轻实验室经济负担。研究者合成了pTyr1和pTyr2两个肽段,比较了SH2 superbinder法与其他几种方法的效果,又增加了Ti4+IMAX的去噪功能,证明其能有效富集pY。与抗体相比,src和grb2超亲体都能有效发现更多pTyr位点。研究者还应用superbinder富集方法进行了Tyr 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如探索人细胞磷酸化蛋白不同功能分类和Tyrosine kinase (TK)的生物活性等。该项研究是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邹汉法团队、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李顺成团队多方合作完成的。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陈悦博士 报告题目《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hort-chain Lysine Acylations with Mass Spectrometry and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赖氨酸是细胞内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靶点。最近,除了赖氨酸乙酰化以外还有一些短链酰基化修饰逐渐被发现。在陈悦博士的早期研究工作中,他从细致的质谱分析中发现了组蛋白赖氨酸丙酰化和丁酰化,两种新的短链酰基化修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两类短链酰基化修饰都是广泛存在的,并可以被特定的酶所调控。最近最新的研究表明赖氨酸丁酰化在Bromo domain识别和精子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质谱信息中隐藏的其他新的修饰,研究者设计了PTMap软件,用来分析非限定性搜索,得到了一些可靠的新蛋白质修饰鉴定,包括琥珀酰化,巴豆酰化,羟基丁酰化等。在定量研究方面,该团队比较关心蛋白质修饰丰度,因为普遍使用的相对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解释蛋白质修饰的生物学意义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质谱分析得到的离子峰强度并不能直接比较来计算蛋白质修饰的丰度。研究者针对此问题开发了稳定同位素标记为主的新的蛋白质修饰丰度定量方法,可以直接比较离子峰强度,通缩计算得到每个位点上赖氨酸位点丰度,准确性和重现性都很好。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赖仞博士 报告题目《Mite Allergen Diversity Identification by Proteomics Coupling with Pharmacological Testing》  螨虫、马蜂、牛虻和蟑螂等带有很多种过敏原,一些过敏甚至会导致死亡。过敏的标准治疗方式就是利用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现在很多机构希望把过敏原纯化出来进行过敏治疗,因此对过敏原发现和提取纯化都有更多要求。屋尘螨(HDM) 是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赖仞博士希望结合蛋白质组学、药理和病理学手段来进行过敏原的多样性研究。过敏原蛋白组学研究一般是将分离提取出的过敏原与病人血清进行IgE反应。赖仞研究组将蛋白组学技术和二维免疫印迹法结合,从粉尘螨提取物中鉴定出分属于12个组群的17种过敏原,由Edman降解、质谱分析和cDNA克隆等技术鉴定出其一级结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抑制测试、免疫印迹、粒细胞活化试验、皮肤点刺试验测定,该研究组发现了8种新的尘螨过敏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邵晨博士 报告题目《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Urinary Biomarker Discovery Using Proteomic Approaches》  邵晨博士对业内目前围绕尿蛋白质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据介绍,现在很多科研和医疗开始倾向于做尿液,因其具有易得性和稳定性,且含有丰富蛋白信息。邵晨博士研究组曾通过二维液相与串联质谱鉴定做了一些尿中蛋白质组的研究,尿液蛋白质组可以包括其他体液70%的蛋白质。研究组也通过3DLC-MS/MS鉴定出尿液中的6400多种蛋白,并发现与尿蛋白重合率最高的是脑组织中的高表达蛋白。尿蛋白能够反映很多远端的变化,如帕金森症和脑肿瘤等脑部疾病。在肾脏病中,肾小球损伤病人的肾小球会失去过滤功能而造成尿蛋白显著上升。目前很多研究发现尿蛋白中的生物标记物与一些疾病相关,主要集中在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现,如膀胱癌和急性肾损伤的标志物已获FDA批准,也有在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中的相关发现。其中,肺癌的研究比较成熟且已进入临床阶段。厦门大学 钟传奇博士 报告题目《Investigation of Signaling Pathway Using 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 Proteomics》  研究组希望用质谱鉴定动态相互作用蛋白,而实际上这种蛋白随着时间变化非常快,很难用常规质谱方法做到定量。最近出现的蛋白定量新技术SWATH-MS(DIA的一种)具有可以进行多个样品之间的定量且定量精度很高的优点。DIA与DDA不同之处在于,DIA是把所有的母离子都打碎,而DDA只是随机地选择母离子进行二级分析。虽然SWATH-MS有众多的优点,但是其数据分析是领域内难点。钟传奇博士介绍了其课题组开发的Group-DIA软件,可以同时对SWATH-MS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者利用SWATH-MS分析TNFR1复合物,以及后续利用Group-DIA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个TNFR1复合体上的新蛋白。钟传奇博士还在报告中举研究实例介绍了DIA的应用效果,证明了SWATH-MS是在信号通路中鉴定动态蛋白的有效方法。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王秀杰博士 报告题目《Ubiquitously Expressed Genes Participate in Cell Specific Functions via Alternative Promoter Usage》  王秀杰博士通过生物信息方法比较了小鼠胚胎干细胞和分化的体细胞的转录组差异,发现104个在胚胎干细胞和体细胞中普遍表达的基因可以产生110个在胚胎干细胞中特异表达的转录本(SATS转录本)。这些SATS转录本在胚胎干细胞中的表达受到Oct4, Sox2,Nanog等关键多能因子的调控,其中61.8%SATS蛋白以不同的ORF编码蛋白。干扰SATS转录本的表达可以影响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水平,提示SATS转录本在决定胚胎干细胞特性方面的重要功能,也表明广谱表达的基因可以通过SATS转录本参与细胞类型特性的功能调节。王秀杰博士还介绍了发生在RNA的6位N原子甲基化修饰m6A修饰)的形成机制研究及对mRNA的稳定性与翻译的影响,RNAm6A修饰也是影响转录组进而导致蛋白质组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方科技大学 田瑞军博士 报告题目《Proteomics toolbox for profiling intercellular signaling》  田瑞军博士研究团队做了很多体系中特定环境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在不断探索如何用尽量少的样品做出更多的功能分析。为此,团队建立了SISPROT样品前处理方法,用于蛋白质组学样品前处理,样品经过SISPROT前处理可直接用质谱进行分析。此方法的优化过的消化时间仅需15min,其与质谱联用在分析10万个细胞耗时22小时,能够定量近90000个肽段,近8000个蛋白。另外,研究者还进行了免疫刺激的两种信号模型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王方军博士 报告题目《New Chemical Isotope Labeling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trategies for Intact Proteins Analyses》  整体蛋白质分析可以区分不同蛋白质异构体,但是与Bottom-up相比难度较大,国际上进行相关研究的团队也相对较少。王方军博士研究团队不断探索整体蛋白高效色谱分离和质谱表征新技术新方法,目前对30K以下整体蛋白的分析表征已经有相对完善的解决方案。该研究团队利用浙江好创生物的密闭性可调气氛离子源,消除了三氟乙酸(TFA)的离子抑制效应,同时实现了高效色谱分离和高灵敏度质谱检测,在对大肠杆菌提取蛋白质样品进行分析时有效质谱信号提高了95%。另外,他们以二甲基化同位素标记原理对整体蛋白进行高效同位素标记和定量分析,目前已经能够在一次实验中实现约3000个蛋白质异构体的准确定量分析。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赵群博士 报告题目《Ionic Liquid Based Sample Preparation Strategy for Efficient Proteome Analysis》  膜蛋白在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信号传导等过程发挥着重要生物学功能。但由于具有组成复杂、疏水性强和丰度低等特点,不易分析。目前很多研究者致力于探索能更有效分析膜蛋白的溶解体系。膜蛋白溶解体系需要具备强溶解能力、较好的酶活兼容性和容易去除等特点。该研究组发现了离子液体体系非常适合膜蛋白分析,在探讨了离子液体结构对膜蛋白质的增溶机理之后,筛选出C12离子液体,并与目前主流增溶体系(SDS、尿素、Rapigest、SDC等)分析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相同浓度下的C12比SDS有更加优秀的溶解能力,更保持了更好的酶活兼容性。研究组在C12离子液体基础上进行HeLa细胞膜蛋白的蛋白组学分析,鉴定出12234个蛋白,包含3785个膜蛋白和1916个跨膜蛋白质。研究者还建立了以C12离子液体为基础的i-FASP前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扩大蛋白质组鉴定及定量的覆盖度、准确度和精密度。上海交通大学陶生策博士报告题目《Protein Microarrays for Systems Biology: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陶生策和他的团队长期致力于蛋白质芯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蛋白质芯片具有通量高、样品用量少、高灵敏度等优势,目前该实验室有酵母、大肠杆菌和人类的蛋白质芯片。陶生策博士以结核菌蛋白芯片为例介绍了高密度蛋白芯片的构建,目前全国很多机构都在使用这种芯片。该研究组将蛋白质芯片应用于砷蛋白的鉴定,发现了360个ATO,为指导ATO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提供指引,建立的流程也可用于其他药物靶标蛋白的全局性发现。研究者利用蛋白芯片寻找胃癌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过程中采用1400个医学样品,找到了7个胃癌生物标质物。  尹沛源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based Metabolomics Strategies Towards Clinical Applications》  目前的代谢组学研究正在从样品走向临床诊断应用。针对LC/MS代谢组学在临床中的应用难题,大连化物所代谢组学中心建立完善了新一代的代谢组分析技术,即样本导向的拟靶向方法。该分析法具有线性范围比较宽,重复性好,数据处理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临床样本的研究。围绕拟靶向代谢组技术,研究组开发了系列数据处理软件,实现自动化的离子融合,离子对筛选等过程,简化了拟靶向方法建立的流程,使之更易于推广。同时,研究组发展了QC校正算法,使得拟靶向代谢组方法能够一次性实现多批次样本分析,每批次样本容量近300例,一次性完成千例以上样本的分析,同时多批次样本间数据稳定性,重复性均符合代谢组研究需要,为大批量代谢组临床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工具。  Thermo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李静博士 报告题目《Orbitrap based Clinical Proteomics for Precision Medicine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本报告中李静围绕如何实现和推动蛋白质组学的临床转化与应用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综述。每年文献报道的通过蛋白质组学发现的潜在癌症标志物均超过千种,但是通过最终验证、审批、并用于临床的仅仅只有卵巢癌标志物OVA1一个。为了跨越蛋白质组学从研究到临床的巨大鸿沟,多个实验室都开始致力于简单易用、高自动化、高重复性的蛋白质组分析流程的建立,比如Matthias Mann、Hanno Steen等研究组就分别针对血浆、唾液和尿液临床样本建立了快速的蛋白质组分析流程,为蛋白质组学临床转化指明方向。同时,在下游临床检测方面,李静介绍了美国针对临床检验新技术采用的兼顾监管和鼓励创新的LDT模式,以及一系列基于质谱检测的生物标志物LDT项目,包括Xpresys Lung、TG等,并针对生物标志物临床检测,指出了质谱取代免疫学方法的四个方向,全面展示了蛋白质组学和质谱技术的临床应用潜力。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瑞祥致闭幕辞  在为期两天的26位邀请嘉宾的精彩报告之后,中科院计算所的孙瑞祥博士为本届研讨会致闭幕辞。孙瑞祥博士首先代表所有参会者感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丽华老师团队为会议提供的精心安排与服务。孙瑞祥博士将会议的简短开幕和闭幕仪式比作会议报告的“假阳性时间”,本届会议的“FDR(错误检出率)”极低,CNCP今后也将延续这一风格。另外,孙瑞祥博士还表示,第五届CNCP计划在2018年的下半年召开,并向大家发出报告嘉宾推荐邀请。最后,孙瑞祥博士祝愿我国的科研人员在国际计算蛋白组学领域能做出更出色的成绩。编辑:郭浩楠
  • 李灵军团队新成果:CIU与AIU两种去折叠方法在蛋白质构象表征中的比较研究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上的文章,Comparing Selected-Ion Collision Induced Unfolding with All Ion Unfolding Methods for Comprehensive Protein Conformational Characterization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李灵军教授和南开大学的李功玉教授。近年来,离子迁移质谱(Ion mobility−mass spectrometry, IM−MS)不断发展,成为了探究生物分子结构和稳定性的有力工具。IM-MS实验中测量得到的漂移时间可以转换为与分析物的大小或形态相对应的碰撞截面值(CCS)。碰撞诱导去折叠(collision-induced unfolding, CIU)通过将碰撞能量(CE)应用于气相分析物,研究其在去折叠过程中CCS值的变化,从而提供更多的结构细节。尽管电荷分离的CCS分布代表了气相中丰富的结构信息,但预测具有最接近native状态结构的蛋白质离子电荷态仍然存在困难。另一种方法是记录所有蛋白质电荷状态的四极杆无选择全离子去折叠方法(all ion unfolding, AIU)。如图1所示,本文中作者首先比较了四极杆选择对去折叠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数据质量。然后,作者引入了一种CCS积累方法,用一个新的CCS参数——CCSacc(accumulated CCS)进行去折叠数据解析,该参数对所有观察到的电荷状态的数据进行汇总,以更好地区分气相中蛋白的结构和构象。作者发现,使用这种CCSacc方法生成的去折叠差异图更稳健,对nESI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电荷状态的变化具有更高的耐受性。此外,作者观察到用于比较的整体信号强度的增加,使去折叠指纹图谱质量得到改善。另外,这种CCSacc方法保留了电荷分离的CIU信息,也可以按需提取。图1.AIU和CIU工作流程比较图2a展示在不同的碰撞电压下,HSA的CCSacc的分布。CCSacc是综合的气相离子特征,以红色表示。通过CCSacc特征可以分析每个离子对结构的贡献,有助于全面了解现有的HSA结构异质性。通过计算HSA的CCSacc数据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去折叠指纹图谱,将其与HSA的两种主要电荷态进行比较(图2c)发现,如果只分析单个电荷状态数据,而不将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合并,就会导致信息丢失。CIU50值揭示的构象稳定性信息也显示了累积指纹图谱与单电荷态指纹图谱的差异,进一步强调了考虑所有电荷态结构信息的必要性。(图3)图2.CCSacc结构分析AIU指纹图谱结合CCSacc数据处理可以更全面地阐明蛋白质变体之间的构象差异。为了证明这一点,作者获取了BSA和HSA的AIU数据,然后提取CCSacc数据,用CIUSuite软件进行定量分析。总的来看,基于CIU50的构象稳定性比较和基于RMSD的整体去折叠指纹图谱比较都清楚地表明,AIU和CCS的累积能够提供更全面的结构信息,并对生物相似性蛋白的细微结构差异进行全面表征。图3.利用CCSacc全面比较HSA和BSA结构最后,作者将CCSacc应用于唾液化的糖蛋白bovine transferrin(bTF),快速分析糖基化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图4a显示了bTF的非变性质谱图以及相应的漂移时间热图。先前的糖链研究证明,转铁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糖型的异质性蛋白,作者的非变性质谱数据(图4a)也明确支持多种糖型的存在。接下来,作者在AIU操作模式下追踪bTF的逐步去折叠行为(图4b-e)。图4f展示了通过CCSacc获得的累积去折叠指纹图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四种不同的构象主导了bTF去折叠过程。CCSacc弥补了不同离子种类观察到的结构差异。此外,构象特征CCS分析和相应的基于CIU50的稳定性分析表明,CCSacc主导的数据与传统CIU分析中常用的最丰富的电荷态所得数据不匹配。这些差异应该主要源于离子种类的贡献,而不是最丰富的离子种类,结果突出了在溶液中使用单一电荷态作为整个蛋白质种类的结构特征时存在的潜在偏差和/或结构损失。图4.通过CCSacc探究唾液酸化糖蛋白的结构CCSacc策略可以更好地维持蛋白质的天然构象,并降低由于仪器条件或溶液中蛋白质电荷态变化造成的影响。在提高去折叠指纹图谱的信噪比并丰富拓扑结构信息的情况下,该策略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参考文献:Ashley Phetsanthad, Gongyu Li, Chae Kyung Jeon, et al. Comparing Selected-Ion Collision Induced Unfolding with All Ion Unfolding Methods for Comprehensive Protein Conformational Characteriz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 2022.
  • 安捷伦金牌赞助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
    安捷伦金牌赞助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  2011年4月15-18日,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在美丽的花园之城杭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盛状空前,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区和国家共计约1000名蛋白质组学工作者参与了本次会议。  作为大会唯一的金牌赞助商,安捷伦公司通过对大会全面、积极的参与再次表达了对祖国蛋白质组学事业的支持与关注,同时也以其先进的技术及解决方案再次证明了安捷伦公司在蛋白质组学领域的进步与实力。  4月15日中午进行的新产品暨新技术交流活动中,安捷伦公司液质联用及蛋白质组学应用工程师陶定银博士为大家进行了题为《安捷伦Chipcube Q-TOF系统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精彩技术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将IMER技术与安捷伦公司的Chip-cube Q-TOF系统进行联用,发展了蛋白质的集成化技术包括蛋白质的在线酶解、肽段的HPLC-Chip在线捕集以及在线分离和Q-TOF 6520检测和鉴定;同时陶博士也为在场听众详细介绍了安捷伦最新单克隆抗体-糖链芯片(mAb-Glyco-Chip)巧妙的原理构造及突出的应用优势等。创新的技术与精彩的内容赢得在场用户的热烈关注,现场讨论气氛浓厚。来自某著名研究单位的资深专家在会上这样评价安捷伦HPLC-Chip/MS系统:&ldquo 安捷伦将芯片液相色谱技术与质谱技术相结合,这一创新为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dquo   随后进行的第一届中欧论坛会议中,来自美国东北大学的著名教授Billy Wu先生与在场专家交流了题为《Detection of Protein Glycosylation by a Novel LC-MS Approach》的精彩内容。报告着重介绍了使用安捷伦6520 QTOF进行普通及突变的糖蛋白的鉴定研究工作。研究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蛋白点突变能够将原本高甘露糖构造的糖基化模式改变为 更为复杂的糖链模式。源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蛋白突变常见于很多癌症患者,因此该法对于发现潜在癌症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Billy Wu教授做专题报告  傍晚隆重举行的由安捷伦公司赞助并冠名的千人开幕晚宴无疑为当天的活动画上了完满的句号。安捷伦公司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事业部销售经理赵影女士代表公司进行了开幕致辞,同时对长久以来彼此支持的广大蛋白质组学用户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在古典乐器与现代节奏交融、高雅旋律与民族艺术贯通的丰富文艺节目中,代表们在进行了学术交流之余,也充分感受到了身心的放松,席间充满喜庆与祥和。                  安捷伦公司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事业部销售经理赵影女士致辞  4月16日的会议报告中,来自Genor BioPharma Co., Ltd, (Wison Group)的高级总监George Wang博士为大家带来题为《Protein biologics characterization using HPLC-chip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的精彩报告。王博士与大家分享了基于安捷伦HPLC-chip/MS方法进行糖基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传统的糖蛋白分析方法由于样品前处理等步骤所限,通常需要3-5天的分析周期,而最新mAb-Glyco-Chip-MS方法在10-30分钟内便可实现全部分析,在快速、灵敏、准确、耐用的基础上,还可极大幅度地降低研发成本,该法在生物医药及单克隆抗体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George Wang博士做专题报告  4月17日晚大会闭幕式顺利召开,在安捷伦冠名并颁奖的大会奖项中,共计产生六个优秀青年学者报告奖及十个优秀墙报奖,安捷伦公司大中华区学术业务发展经理舒放先生同组委会领导一起为获奖者颁奖并祝贺。                       优秀青年学者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颁奖  在本次会议的展览区域内,安捷伦公司的展台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在热带雨林的主题环绕下,以橘红色调亮相的安捷伦展台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成为本次会议关注人数最多与好评指数最高的展台。展台内展出了包括2100生物分析仪、3100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仪、最新1260液相色谱仪、6540超高解析度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D-Q/TOF)以及6490超高灵敏度三重四级杆质谱在内的众多蛋白质组学相关方案产品,充分展示了安捷伦公司蛋白质组学从样品前处理到数据采集分析再到最终给出生物学解释的&ldquo Sample in, Results out&rdquo 的完整解决方案;同时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展示了安捷伦公司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实现全面整合的系统生物学流程与解决方案。                            安捷伦展台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NYSE: 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18,500名员工为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安捷伦2010财政年度的业务净收入为54亿美元。了解有关安捷伦科技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 大会报告: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仪器信息网讯,2010年5月15日,蛋白质组数据处理暨全国生物质谱学术交流会”在云南省丽江市召开。会议为期两天,主要讨论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应用、数据挖掘和生物质谱等方面的现状及其进展。在所有的大会报告中,除一些关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的大会特邀报告外,第一天的专家报告集中讨论了糖蛋白组的最新分析技术与研究进展,第二天的报告集中讨论了蛋白质数据处理技术,包括蛋白质组生物数据库及分析平台的构建、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等方面。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发展迅速,其相应的方法学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一系列新技术融入了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当中,极大的促进了这门学科的发展。在本届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刘斯奇研究员、复旦大学的张祥民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研究员等专家的报告介绍了许多应用到蛋白质组学之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本文作简要概述:  报告题目:基于质谱的线粒体GST蛋白质组定性和定量分析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刘斯奇研究员刘斯奇研究员  刘斯奇研究员在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线粒体GSTs蛋白质组”的概念,系统地研究了属肝线粒体中的GSTs。可采用亲和色谱法及SDS-PAGE富集GST蛋白,使用MALDI Tof/Tof MS 和LC tandem MS/MS鉴别蛋白。研究结果表明,属肝线粒体中存在5种GSTs,分别为GSTA3, GSTM1, GSTP1, GSTK1 以及GSTZ1。  为了对线粒体GSTs的相对丰度进行定量分析,其采用了质谱结合免疫印迹的综合分析方法:利用质谱对GSTs进行定性分析时,根据质谱谱图的多反应监测(MRM)推断GSTs结构 使用重组的GST蛋白作为标准物,建立了蛋白浓缩物的线性回归方程和胰蛋白酶GST多肽的MS/MS强度,同时,通过校准估算出了鼠肝线粒体中的GSTs含量。通过对特定GSTs抗体的强度识别,使用免疫印迹对GSTs进行了定量分析 获得了GST重组蛋白的5种单克隆抗体,将其用于GST浓度校准和免疫印迹强度分析 通过免疫印迹分析获得的定性分析结果基本与MRM数据获得的结果一致。  报告题目:蛋白质水平的色谱分离与生物质谱鉴定新方法研究  报告人:复旦大学张祥民教授张祥民教授  张祥民教授在报告中表示,蛋白质的分离鉴定有更多困难。一方面,蛋白质分子量大,结构与构型上的变化导致分离效率下降,对色谱填料的孔径、分布与非特异性吸附等因素有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蛋白质鉴定需要先进行酶解以得到质谱鉴定信息。  在报告中,他给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法,通过对液相色谱分离系统的优化,在实际蛋白质样品考察优化了系统的分离性能,构建了液相色谱分离蛋白质鉴定方法与平台。研制了蛋白水平富集预柱,并将其应用于蛋白质捕集。在离子交换色谱柱和反向色谱优化选择上,实现了蛋白质分析所需的高分辨分离。色谱分离组分点样至靶板上,利用发展的快速酶解技术完成蛋白质酶解,再通过MALDI-TOFTOFMS或LC-LTQMS进行蛋白质鉴定。该方法使得蛋白质的理论分离能力达到5000个以上,蛋白质组分能够得到浓度信息,质谱鉴定可以同时利用肽指纹图谱PMFs信息和串级序列信息,使得蛋白质鉴定的可靠性大为提高。  报告题目:基于离子液体的新型膜蛋白质组预处理及分离鉴定技术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研究员张丽华研究员  膜蛋白质存在于细胞内环境、细胞与细胞外环境的界面,对执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信息转换、细胞识别、代谢调节、免疫应答等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深入开展膜蛋白质组学研究对于揭示细胞功能、寻找药物靶点以及研制癌症治疗药物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膜蛋白质具有疏水性强、溶解性差、易沉淀、难酶解、含量低等特点,因此在采用通常用于可溶性蛋白质组分离鉴定的方法对膜蛋白质组进行研究时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张丽华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要提高膜蛋白质组的分析能力,必须发展可显著改善膜蛋白质组溶解性,又不影响后续分离鉴定的新方法。她在近期研究工作中,采用离子液体作为膜蛋白质组的增溶剂,并结合纳升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对鼠脑和人肝内质网提取的膜蛋白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不仅可以提高膜蛋白的溶解性,而且不用影响后续酶解过程中酶的活性。此外,在样品进入质谱鉴定前,易于在除盐步骤去除,不会影响质谱鉴定。与其他膜蛋白质组研究中常用的增溶剂相比,离子液体在膜蛋白质组样品预处理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 大会报告:蛋白质组数据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仪器信息网讯,2010年5月15日,蛋白质组数据处理暨全国生物质谱学术交流会”在云南省丽江市召开。会议为期两天,主要讨论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应用、数据挖掘和生物质谱等方面的现状及其进展。在所有的大会报告中,除一些关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的大会特邀报告外,第一天的专家报告集中讨论了糖蛋白组的最新分析技术与研究进展,第二天的报告集中讨论了蛋白质数据处理技术,包括蛋白质组生物数据库及分析平台的构建、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等方面。  蛋白质组数据库被认为是蛋白质组知识的储存库,包含所有鉴定的蛋白质信息。而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是识别新型生物标记物模式的有效手段。质谱仪检测的数据含有大量潜在信息,因此,建立完善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库,开发实用性强的数据处理软件工具,以及提供良好的蛋白质组数据分析、处理方对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本次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贺思敏研究员、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段会龙教授、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谢红卫教授等专家学者作了关于此方面最新研究进展的报告,本文作简要报道:  报告题目: 蛋白质组数据分析软件pFind系统新进展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贺思敏研究员贺思敏研究员  pFind系统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自2002年开始持续研发的蛋白质组数据分析软件,可以替代同类国际主流软件,已安装在国内多家蛋白质组学重点研究单位,并在ABRF组织的国际评测以及核心岩藻糖化修饰位点鉴定等科研实战中表现出色。  贺思敏研究员在报告中首先介绍pFind系统不同于国际同类软件的核心算法设计和系统实现,然后介绍pFind系统近期在开放式修饰类型发现、高精度一级质谱分析、新型碎裂方式串联质谱分析、肽序列从头测序、标记定量分析以及并行加速系统研制等方面的进展,最后介绍了pFind系统的下一步研究设想。  报告题目:构建心血管蛋白质组生物医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  报告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段会龙教授段会龙教授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以高分辨率质谱技术为基础的心脏蛋白质组研究是发展心血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段会龙课题组通过对心血管医学和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医学信息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构建了心血管生物医学数据库,重点在心血管蛋白质组数据集成、处理和分析,生物医学数据库体系构建、数据共享和发布等诸多关键技术上进行突破。  该课题组目前已完成了如下工作:  (1)心血管蛋白质组数据体系结构:构建了以蛋白质组信息为主体的数据库体系结构,以心脏线粒体蛋白质组为基础建立了核心数据集,该核心数据集包含了1663种心脏线粒体蛋白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2万7千多个生物质谱谱图。  (2)心血管蛋白质组数据库搜索引擎:初步建立了数据搜索引擎,可通过蛋白、肽段序列等信息对相应的生物质谱谱图进行检索,实现了与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 (EBI) 的IPI蛋白质数据库间的数据关联。  (3)心血管生物医学数据库平台:研究和开发了相应的数据库网络公共平台。该网络平台的首个版本将在2010年末面向全世界发布,通过对心血管生物医学数据信息和资源的实时共享,服务于全世界心血管研究群体。  报告题目:大规模蛋白质组研究中的质谱数据定量分析方法  报告人: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谢红卫教授谢红卫教授  谢红卫教授利用一系列大规模定量分析的数据集,包括稳定同位素标记和进行重复实验的无标记定量数据,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研究,目前取得了很大的结果:  (1)总结了无标记和稳定同位素标记定量数据分析的典型流程,并且结合实际的数据分析结果,初步研究了各种分析流程优势和问题。  (2)针对丁来那个信息提取问题,利用重复实验数据集,比较优化了其关键步骤。  (3)利用实际实验数据,初步研究了同位素分布实验误差和质荷比误差等对定量分析参数选择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4)针对定量计算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索引文件和基于hash表的信息检索方式,将定量计算的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10。  (5)设计了一种可逆的色谱保留时间对齐模型,大大缩短了无标记定量数据处理中色谱保留时间对齐的计算复杂度。  (6)提出了一种以信号强度为参量的差异分布模型,能够提高差异检验的灵敏度。  (7)开发了无标记定量软件LFQuant、标记定量软件SILVER,已经无鉴定定量分析工具XICFinder。其中SILVER能够支持自定义标记方法,提供了图形化界面。LFQuant速度和定量精度等性能经过了多次优化。  报告题目:多层次蛋白质磷酸化分析中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明亮研究员叶明亮研究员  叶明亮研究员在报告中提到,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蛋白质磷酸化的分析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节点蛋白质的磷酸化、生物体内的所有蛋白质的磷酸化(即磷酸化蛋白质组)、生物体内的所有激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磷酸化调控网络)。不同层次的分析有不同的目的,样品的复杂度也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  在节点蛋白质的磷酸化分析方面,为实现对某一感兴趣蛋白质中磷酸化位点的全面分析鉴定,发展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目标-伪数据库用于数据检索,来高覆盖率、高可靠鉴定简单蛋白样品中的磷酸化位点信息的方法。并且从搜库耗时上,允许用多种低特异性的酶来提高简单蛋白样品的序列鉴定的覆盖度,从而更加全面的鉴定样品的磷酸化位点信息。  在磷酸化蛋白质组层次上要实现在保持较高可信度和灵敏度的情况下对海量质谱数据以及检索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针对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中磷酸化肽段鉴定难,假阳性率高,主要依赖于人工验证的现状,发展了一种结合MS2和MS3图谱以及正伪数据库检索的自动磷酸化肽段鉴定方法。该方法结合了MS2和MS3的鉴定信息,提高了磷酸化肽段鉴定的灵敏度和可信度,可以自动的对磷酸化肽段进行鉴定而无需进一步的人工验证。利用这种方法,结合磷酸肽的多维分析已经可以从人肝组织中鉴定超过8000个磷酸化位点。最近,其课题组还发展了一种基于分类筛选的磷酸化肽段鉴定方法,该方法结合了MS2/MS3方法的高可信度,并且考虑了部分不易发生中性丢失的磷酸化肽段的鉴定,进一步提高了磷酸化肽段鉴定的灵敏度。  在磷酸化调控网络层次主要是揭示激酶与底物蛋白质上磷酸化位点的对应关系,叶明亮研究员表示,这是该课题组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已经在与合作者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模拟构建磷酸化网络图。
  • 食品奶粉蛋白质检测仪维护周期是多久
    食品奶粉蛋白质检测仪维护周期是多久,食品奶粉蛋白质检测仪的维护周期并不是固定的,因为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设备的使用频率、环境条件、操作人员的维护意识等。然而,一般来说,为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定期进行以下维护和检查:日常清洁:每天或每次使用后,应对设备进行清洁,去除样品残留和灰尘。这有助于保持设备的卫生和准确性。定期检查: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包括设备的各个部件、连接线、电源等。确保所有部件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没有损坏或磨损。校准: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制造商的建议,定期进行校准。校准是确保设备测量准确性的关键步骤。更换耗材:如果设备使用耗材(如过滤器、灯源等),应按照制造商的建议定期更换。软件更新:如果设备有软件支持,定期检查并更新软件,以确保设备具有最新的功能和修复任何已知的问题。具体来说,维护周期可能因设备型号、制造商和使用环境而异。因此,建议参考设备的用户手册或联系制造商以获取更具体的维护建议。此外,为了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建议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要求。同时,建立设备维护记录,以便跟踪设备的维护历史和性能变化。
  • 从前2小时,现在3分钟,蛋白质检测就要这么“快准稳”!
    pspan style="font-family: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氮/蛋白质检测是化学实验室最繁琐的检测项之一。在食品、肥料、土壤、谷物、化工等诸多行业,氮元素的检测工作日益增多,人工成本也在上涨。为此,中国首款自动化程度高、效率更快的杜马斯定氮仪“应势而生”。海能D100杜马斯定氮仪将样品检测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分钟!/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247, 150, 70) "更多介绍请查看视频/span/ppbr//p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A0E875594A7FC5CF9C33DC5901307461&siteid=D9180EE599D5BD46&autoStart=false&width=600&height=490&playerid=2BE2CA2D6C183770&playertype=1"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247, 150, 70) "br//span/ppbr//pp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microsoft=""海能D100定氮仪是基于杜马斯燃烧法研制开发的一款快速高效、精确、低成本、无污染的氮/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仪器。其原理是将样品在900℃~1200℃高温下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NOx、COx、Hspan style="font-size: 11px "2/spanO以及HX等气体,其中的干扰成分COx、Hspan style="font-size: 12px "2/spanO以及HX被吸收剂所吸收,剩余的氮氧化物被还原剂全部还原成分子氮,随后分子氮的含量被热导检测器检测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47, 150, 70) "是优势,更是用户所需!/span/strong/pp  1、快速/pp  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单个样品测试时间仅需3-4分钟即可得出分析结果。/pp  2、准确/pp  高灵敏度的TCD检测器,能够直接快速的分析样品中所有形式的氮,氮元素被完全检测,测试结果更精准 。/pp  3、自动/pp  内置120位自动进样器,实现高通量连续自动进样,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干预,大大降低了整个实验的人工成本,同时测定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数倍。/pp  4、环保/pp  无需添加腐蚀性化学试剂,无废液、无有害气体排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47, 150, 70) "应用是最终目的!/span/strong/pp  杜马斯定氮仪广泛应用在食品、药品、谷物、乳制品、肥料、车用尿素、饲料、植物、烟草等相关产品和有机物中氮/蛋白质的测量领域。同时拥有方法上的诸多优势,未来使用杜马斯方法测定样品中的含氮量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p
  • 威斯康星大学葛瑛教授荣获HUPO2021蛋白质组学临床转化奖
    仪器信息网讯 HUPO国际大会(Human Proteome Organization World Congress)是全球蛋白质组领域的盛会。日前,HUPO 2021颁布了蛋白质组学的五大奖项,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Nicolle H. Packer获蛋白质组学杰出成就奖、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Paola Picotti获蛋白质组学科学发现奖、威斯康星大学葛瑛获蛋白质组学临床转化奖、丹麦Evosep公司Nicolai Bache and Ole Vorm共同获得科学技术奖、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Stephen Pennington获杰出服务奖。其中蛋白质组学临床转化奖的获得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葛瑛教授曾获2020年美国质谱年会Biemann奖,也当选为2020年度最具影响力分析化学家。葛瑛博士,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细胞与再生生物学和化学教授葛瑛博士过去十年致力于临床和转化蛋白质组学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心脏疾病。她通过创造性地将质谱/蛋白质组学与心脏生物学/医学相结合,在精准医学的基础研究和转化/临床研究之间架起桥梁。她的研究是高度跨学科的,跨越了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的传统边界,以期实现真正的“从实验室到临床”。葛教授团队使用基于高分辨率质谱技术的自上而下蛋白质组学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手术心脏组织样本,发现许多不同的基因突变会导致相似的心肌蛋白变化,并详细分析了患者和正常人的心脏蛋白质特征。研究团队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接受矫正手术以修复心脏血流受损的患者中收集了患病心脏组织的样本。尽管潜在的遗传突变有所不同,葛瑛团队发现患者心脏的许多关键肌肉蛋白有非常近似的蛋白质指纹图谱,表明这些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具有共同的信号途径。虽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但这些关键肌肉蛋白质磷酸化改变很可能导致心脏失调,从而导致心肌增厚。这对心脏病医生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这证明可以用研发一种共通的疗法治疗这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而不是针对患者个别基因突变的治疗方法。该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基因突变并不总是足以解释疾病。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对健康有最终影响,但在疾病期间,人体的蛋白质可能会以微妙但相应的方式改变。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可能比其基因更好地反映了患者的疾病,并且如果我们可以在蛋白质水平上检查患者的样本,则可以帮助我们提供精准医学治疗。葛瑛教授近期重磅科研成果:2021年7月,威斯康星大学葛瑛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上发表了最新的成果,题为“Structural O‑Glycoform Heterogeneity of the SARS-CoV‑2 Spike Protein Receptor-Binding Domain Revealed by Top-Down Mass Spectrometry”。该研究利用自上而下蛋白质组学方法,提供了刺突糖蛋白不同O-糖型的高分辨率蛋白质解析图,为揭示其 O-聚糖的功能作用奠定了强大的分子基础。这种蛋白质解析方法可用于揭示新出现的 SARS-CoV-2 S-RBD 变体以及其他O-糖蛋白的结构O-糖型异质性。(点击了解更多)2020年9月23日,葛瑛教授的一项新研究成果“Distinct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genotypes result in convergent sarcomeric proteoform profiles revealed by top-down proteomics”发布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该团队使用基于高分辨率质谱技术的自上而下蛋白质组学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手术心脏组织样本,发现许多不同的基因突变会导致相似的心肌蛋白变化,并详细分析了患者和正常人的心脏蛋白质特征。(点击了解更多)2020年8月6日,葛瑛教授团队和化学系金松(Song Jin)教授团队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Nanoproteomics enables proteoform-resolved analysis of low-abundance proteins in human serum”发表于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纳米材料的蛋白质组学新方法,将功能化的超顺磁性纳米颗粒(NPs)与自上而下蛋白组学质谱分析结合,在有效地从血清中富集心脏肌钙蛋白I(cTnI)(cTnI是一种心脏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同时也能很好的去除血清白蛋白。该研究成果将在蛋白组学研究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揭示cTnI的分子指纹图谱,便于精准医疗研究。(点击了解更多)点击下方图片即可了解更多葛瑛教授团队的研究近况:http://ge.crb.wisc.edu/
  • 赛默飞质谱仪推动Nature报告的蛋白质组学突破性进展
    加州圣何塞(2011年2月5日)- 世界领先的科学服务商赛默飞世尔,今天宣布Thermo Scientific质谱仪持续推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这一点由权威杂志Nature和Nature Methods近期的出版文章得以证实。Thermo Scientific质谱仪系统凭借其独特的功能,在10月2日至11月6日近一个月内出版的14篇重要文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ldquo 短期内出版的大量重要文章中均使用Thermo Scientific质谱仪,这表明我们在蛋白质组学的关键性挑战中提供了领先的技术,&rdquo 赛默飞世尔科技分析仪器部的首席技术主管,Ian Jardine说道。&ldquo 例如,很多研究者都开始享受最新Thermo Scientific Orbitrap Elite组合质谱仪的超高分辨率和速度带来的优势,极大丰富了从top-down蛋白质组学实验中获得的信息。&rdquo 在这些文章中,Thermo Scientific离子阱、三重四极杆和以Orbitrap为基础的质谱仪用于推动蛋白质组学中的重要进展:提高大规模top-down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产生的信息量,提高同量异序标记方法的定量准确性,提高糖蛋白质组学效率,并加速目标定量研究的步伐。举例如下:Mapping intact protein isoforms in discovery mode using top-down proteomics(《使用top-down蛋白质组学绘制研究模式下的完整蛋白质亚型》)是目前出版的最为成功的大规模top-down蛋白质组学研究文章。作者提出一种四维方法,采用Orbitrap EliteTM 和Thermo Scientific LTQ FT质谱仪在液相色谱(LC)时间尺度上,将分离能力和蛋白质组覆盖率提高了20倍。MS3 eliminates ratio distortion in isobaric multiplexed quantitative proteomics(《MS3减少同位素标签的多元定量蛋白质组学实验中的比率失真》)提出一种方法,可提高同位素标签实验定量数据的精确性。作者采用Thermo Scientific LTQ Orbitrap Velos质谱仪实现三级裂解(MS3),以减少同量异序离子的干扰。Gas-phase purification enables accurate, multiplexed proteome quantification with isobaric tagging(《气相纯化利用同位素标签记实现准确的多元蛋白质定量》)一文提出一种方法,当使用同位素标签定量时可以减少干扰并提高结果。作者使用LTQ Orbitrap VelosTM质谱仪的电子转移解离(ETD)功能,减少母离子的电荷数。一旦电荷减少,离子之间的m/z不再重叠,因为在定量时不再彼此干扰。Nature是一本出版最前沿研究的国际周刊,根据2010年期刊引证报告(Thomson Reuters, 2011),它是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多学科科学期刊。虽然大部分科学期刊都是专注于某个领域,而Nature是极少数出版一系列科学领域原创性研究文章的期刊之一。欲了解更多赛默飞世尔科技质谱信息,请登录:http://www.thermo.com.cn/ms 。赛默飞世尔科技蛋白质组学应用专题:http://www.thermo.com.cn/proteomics。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 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120亿美元,员工约39000人。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过程控制行业。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trade Lab Services三个首要品牌,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 赛默飞: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的亮点研究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和国际的迅速传播引发了全球卫生紧急情况。仪器信息网在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组学研究成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重点,对于病理、毒理学、药物动力学等具有重要价值,相关高水平学术期刊大量报道了科研人员利用组学技术开展的病毒致病病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对于此次疫情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基于此,仪器信息网推出了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omics2020" target="_blank"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亮点研究及技术进展”/strong/span/a专题,为广大业内专家及用户介绍基于蛋白组学或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中的研究应用及技术进展,增强业界专家与仪器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技术文章,谨以此致敬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以及幕后深耕的研究学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从2019年底由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高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出现及其在中国和国际的迅速传播引发了全球卫生紧急情况。住院患者的总死亡率在2.3%至11%之间。本文介绍了strong基于蛋白组学或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研究的应用及技术进展/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1.靶向蛋白定量方法研究新冠病毒感染蛋白动态变化/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trong1.1 Orbitrap Eclipse高灵敏度平行反应监测靶向定量新冠病毒蛋白/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最近,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了赛默飞Orbitrap Eclipse检测SARS-CoV-2病毒蛋白肽段序列,作为潜在的诊断工具,利用easy1200液相和Eclipse质谱使用靶向方法-平行反应监测(PRM)追踪病毒感染Vero细胞样本中几种SARS-CoV-2蛋白的肽段变化。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作者最初研究了SARS-CoV-2蛋白PRM实验的检测限,主要是核衣壳(NCAP),这是最丰富的病毒蛋白,因此是比较好的候选测试项目。/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Orbitrap Eclipse 的PRM结果显示对该蛋白灵敏度可达到amol级别(大约为0.9pg)。粗略计算表明,这种灵敏度水平应足以检测理论上与约10000个SARS-CoV-2颗粒相对应的蛋白质量。其他SARS-CoV-2蛋白也被发现是PRM靶向方法的良好候选蛋白。/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参考文献: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23.057810v1)/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1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3b037340-0003-46f0-a617-942d85139408.jpg" title="图片 1.png" alt="图片 1.png" width="600" height="417"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 Orbitrap Eclipse靶向PRM监测SARS-CoV-2病毒蛋白肽段序列/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此外,作者还进行了整体蛋白质组学分析,在60-90分钟分析时间内,共鉴定出6500种相关蛋白质。这表明蛋白质组学可以用来研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蛋白质组,也是未来新兴的研究工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2.蛋白质组学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的调控机制研究/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strong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2.1 Orbitrap 高分辨质谱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蛋白揭示感染机制/span/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另外一篇研究关于SARS-CoV-2病毒的基因组有29811个核苷酸,编码28-29个蛋白质。它编码的蛋白质之一是蛋白质E,它是一种包膜蛋白,一种有助于形成病毒油泡的结构蛋白。一旦病毒进入细胞,它还将有其他的功能,例如,它附着在蛋白质上,有助于打开和关闭其基因,当E蛋白干扰时,模式可能会改变。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据报道,蛋白质E与寄主细胞中的溴多胺蛋白结合,Bromodomain 4(BRD4)是BET亚家族蛋白,通过识别乙酰化组蛋白提供了一个招募平台作用,与非组蛋白靶点相关,除与病毒蛋白复合外,还参与NFKB信号转导、Myc调控。此外,BRD4还与其它bromodomain蛋白存在协同作用,其中一些还可能执行泛素化功能。/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另有一位作者使用QE HFX质谱描述了BRD4相互作用蛋白的分子表型,使用了经BET抑制剂、与BRD4结合的化合物以及可能的其他bromodomain蛋白处理的人类B细胞系蛋白质组。已鉴定的蛋白定位于SARS-CoV-2病毒感染细胞的相互作用重编程途径和复合物中,如下图所示。(A proteomic model of SARS-COV2 infection by comparing the interactomes of BRD4 with BET-inhibition and SARS-COV2 viral proteins – implications for re-purposing approved drugs or ubiquitin-mediated degradation of select candidates)/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2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74611d77-e12d-4700-b696-f209d44d255a.jpg" title="图片 2.png" alt="图片 2.png" width="600" height="422"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图.蛋白组学分析SARS-CoV-2病毒感染细胞后BRD4相关互作蛋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2.2. Q Exactive HF质谱非标定量技术监控病毒感染细胞实时变化/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另一篇研究通过使用Q Exactive HF质谱进行鸟枪法蛋白质组学研究,重点是获得SARS-CoV-2感染的相关信息,确定病毒颗粒抗原产生的最佳条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为了做到这一点,作者用SARS-CoV-2感染Vero E6细胞(MOI 0.01和0.001)。然后他们用LFQ(非标记定量方法)方法在几天内监测感染的实时变化。他们鉴定了3220个Vero细胞蛋白和6个SARS-CoV-2蛋白,其中细胞27388个和病毒94个特异肽段(FDR 1%)。病毒蛋白水平在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表明,SARS-CoV-2蛋白合成在感染后持续增加,在感染第3天左右达到最大值。为了评估MS获得的病毒图谱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病毒的产生,作者通过qPCR在同一时间点测量了SARS-CoV-2 RNA分子。他们观察到最丰富的病毒蛋白产量的变化,反映了SARS-CoV-2 RNA分子数量的变化,证实可以使用基于MS的LFQ非标定量监测SARS-CoV-2感染动力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参考文献:(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7.046193v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5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edfb0017-9692-44d5-877c-18107180805b.jpg" title="图片 3.png" alt="图片 3.png" width="600" height="352"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图. Q Exactive HF质谱进行鸟枪法蛋白质组学研究SARS-CoV-2感染的相关蛋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trong2.3 SILAC和TMT结合多重增强蛋白质动力学方法监控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变化/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来自法兰克福大学医学病毒学研究所的Jindrich Cinatl教授和歌德大学医学院的Christian Mü nch教授团队发表的题为“SARS-CoV-2 infected host cell proteomics revealpotential therapy targets” 的最新论文。在本篇工作中,作者建立了感染SARS-CoV-2的Caco-212细胞模型,运用一种新颖的多重增强蛋白质动力学(multiplexed enhanced protein dynamicsme,mePROD)方法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能够在高时间分辨率下确定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变化,加速确证病毒致病性相关的生物途径以及寻找潜在的药物靶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对感染细胞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该策略取决于是否有合适的允许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模型,以及对蛋白质进行时间感染特征分析的敏感蛋白质组学方法。为了探究潜在的抗病毒药物,作者建立了一个针对SARS-CoV-2高度兼容的细胞模型,在病毒感染24小时后就能迅速见到细胞致病作用(cytopathogeniceffect,CPE)(图1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研究人员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的2h、6h、10h和24h,分别用定量PCR技术测量上清液中的病毒RNA拷贝数,发现感染后SARS-CoV-2 RNA数量不断增加(图1B)。这表明病毒在细胞中经历了完整的复制周期,成功建立了功能性的SARS-CoV-2细胞培养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研究细胞中SARS-CoV-2生命周期的不同步骤。/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5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74c24851-b71a-4b76-ad3e-48c2c19512b4.jpg" title="图片 4.png" alt="图片 4.png" width="600" height="255"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3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42389b8-9ba3-40e5-a6e4-5384db45b276.jpg" title="图片 5.png" alt="图片 5.png" width="600" height="323"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图. SARS-CoV-2 在细胞内快速复制模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A, 病毒感染24小时后的细胞形态变化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B, 细胞上清液中病毒RNA拷贝数的增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为了确定SARS-CoV-2感染的时间分布,如下图所示,作者用SARS-CoV-2单次感染Caco-2细胞后培养2-24小时,并通过mePROD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即联用新蛋白代谢标记(SILAC)和串联质量标签(TMT)两种标记方法,进行蛋白差异分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首先,将SARS CoV-2病毒与Caco-2细胞孵育一定时间,在收集样品前两小时,将培养基更换为重标SILAC培养基以标记新合成蛋白质 带有部分SILAC标记的蛋白酶切成肽段,经TMT11plex试剂标记后通过high-pH反相分级,最后借助Easy nLC 1200-Q Exactive HF高分辨质谱平台进行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用以表征宿主和病毒基因表达变化。/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8ae32504-08dc-4038-a16f-50dfdab799cd.jpg" title="图片 6.png" alt="图片 6.png" width="600" height="32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mePROD蛋白质组学分析流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在三个重复中,我们分别定量到大约4,200种和7,000种蛋白质的相对翻译速率和相对蛋白质水平。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在感染6小时后实验组首次从对照组中分离出来;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两组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下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b35166bd-e928-43eb-bf4f-efb68c04e26e.jpg" title="图片 7.png" alt="图片 7.png" width="600" height="455"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图.PCA分析结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与SARS-CoV–1病毒类似,许多RNA病毒会降低宿主细胞的蛋白合成;但是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体翻译率变化不大,仅在感染10小时后最大降低了23%(下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48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279f4d2-43c0-4ed1-8af4-000f7abb60d5.jpg" title="图片 8.png" alt="图片 8.png" width="300" height="486"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图, 不同时间点的整体翻译速率(N=3)/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作者将用对所有定量到的病毒蛋白的平均水平作为参照,计算宿主蛋白与其的距离,对最相关的前10%的蛋白进行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宿主细胞本身翻译模式的广泛重塑,可能解释了如何避免总体蛋白质合成发生重大变化(如下图所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40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0a705a5-e243-4531-af41-7c8c827accb6.jpg" title="图片 9.png" alt="图片 9.png" width="300" height="408"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图.前10%蛋白的通路分析结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在本篇研究中,通过对SARS-CoV-2感染对宿主细胞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分析,确定了由SARS-CoV-19感染调节的宿主细胞通路,并揭示了药物抑制病毒在人体细胞中复制的相关靶通路。感染过程中细胞功能发生了重大调整,SARS-CoV-2重塑了翻译、剪接、碳代谢和核酸代谢等重要细胞代谢途径,并对这些途径相关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行测试。结果揭示了SARS-CoV-2的细胞感染情况,并鉴定出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这些结果也将指导开发COVID-19的治疗方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3.Orbitrap高分辨质谱针对新冠病毒糖蛋白结构研究进展/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trong3.1. Orbitarp Fusion质谱结合冷冻电镜解析SARS-CoV-2 S糖蛋白多糖结构/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来自CCRC的Robert Woods实验室。通过大量实验生成了在SARS-CoV-2 S糖蛋白上发现的聚糖的三维结构。整个研究基于报道的S蛋白使用赛默飞冷冻电镜cryo_EM 分析3D结构和相关的糖组学数据(利用Orbitarp Fusion 质谱结合分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他们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以观察多糖的微观异质性对表位暴露的影响。模糊位置为聚糖结构。M9型(绿色),M5型(深黄色),混合型(橙色),复合型(粉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33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def92f5e-20fe-4269-b50d-36aa139f3bf9.jpg" title="图片 10.png" alt="图片 10.png" width="300" height="33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图. SARS-CoV-2 S糖蛋白聚糖结构和多糖微观异质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trong3.2. Orbitrap Fusion Lumos质谱绘制新冠病毒SARS-CoV-2 S蛋白糖基化图谱/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的刺突蛋白(Spike蛋白)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是病毒结合和进入宿主细胞的关键调节因子,也是研发抗体及相关药物的关键靶点。该蛋白的位点特异性N-糖基化修饰(包含糖基化位点以及糖链信息)分析对于了解其功能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2020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团队在生物学预印本bioRxiv在线发表文章“Site-specific N-glycosyla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Recombinant SARS-CoV-2 Spike Proteins using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针对该蛋白的位点特异性N-糖基化修饰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实验流程如下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83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bffa430-0704-4b8e-aa77-7392ed0df0aa.jpg" title="图片 11.png" alt="图片 11.png" width="600" height="283"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图.利用orbitrap质谱分析新冠病毒S蛋白N-糖基化流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通过使用Orbitrap Fusion Lumos质谱技术的整合糖蛋白质组学新方法,绘制了新冠病毒SARS-CoV-2重组表达蛋白的所有糖基化修饰位点以及位点特异性的N-糖链组成图谱,如下图所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81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2d19678f-d802-4f1a-9b6e-0b0d883f4334.jpg" title="图片 12.png" alt="图片 12.png" width="600" height="816"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图. S糖蛋白位点特异性N糖基化位点修饰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4.蛋白质组以及代谢多组学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病人血清生物标志物/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trong4.1多组学方法研究新冠肺炎轻重症患者血清中蛋白和代谢物生物标志物/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合作团队对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的蛋白质和代谢物分子进行系统检测,利用多组学方法研究重症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种蛋白和代谢物分子变化(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VID-19 Patient Sera)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并找到了一系列生物标志物,有望为预测轻症患者向重症发展提供导向。a href="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07.20054585v1" target="_blank"(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VID-19 Patient Sera)/a/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实验对99例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清样本进行了安全处理和质谱分析。根据现行临床诊断标准,这些血样被分为对照(健康)组、普通流感组、新冠感染轻症组、新冠感染重症组。运用QE HF质谱对样本的进行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分析,对血清样本中的蛋白和代谢物的相对浓度进行了广泛全分析,从而揭示了重症患者体内多种独特的分子调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1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268f6506-b9d2-4d2f-bdad-5f084133fc34.jpg" title="图片 13.png" alt="图片 13.png" width="600" height="211"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图.蛋白质组学结合代谢组学围绕新冠肺炎患者队列进行分析流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与对照(健康)组、普通流感组和轻症组相比,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样本中出现了93种特有的蛋白表达和204个特征性改变的代谢分子。其中50种蛋白,与患者体内的巨噬细胞、补体系统、血小板脱颗粒有关。研究团队还发现,在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体内,有100多种氨基酸及100多种脂质均出现显著减少。见下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d26783c-de7b-44cf-912b-dca3f55ae057.jpg" title="图片 14.png" alt="图片 14.png" width="600" height="458"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图.COVID-19感染后重症患者体内的巨噬细胞、血小板、补体系统的作用通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基于orbitrap质谱技术和机器学习分析方法,短时间内整合蛋白质组、临床、生物、代谢组、计算等多学科数据筛选出重症患者特征性的22个蛋白质和7个代谢物,有望可以辅助现有的诊断分析手段,实现更精准、高效的治疗。/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这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白衣天使和医学研究者就是勇敢的战士。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我们整理了基于Orbitrap超高分辨质谱多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和亮点研究,谨以此文致敬白衣天使和深耕医学研究的学者们,默默付出,勇敢向前,愿望早日完成胜利。/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 "投稿来源:赛默飞色谱与质谱/ppbr//ppbr//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