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智能诊断测试仪

仪器信息网智能诊断测试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智能诊断测试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智能诊断测试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智能诊断测试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智能诊断测试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智能诊断测试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智能诊断测试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智能诊断测试仪相关的资讯

  • 清华新冠肺炎智能诊断系统进入临床试用阶段 有望降低临床一线诊断压力
    p  当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基数庞大,给临床一线诊疗带来巨大压力,疫情波及地域广泛,基层医院缺乏经验,面临严峻挑战。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日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尤政院士、临床医学院董家鸿院士领导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成功通过应用测试,进入临床试用阶段,有望为上述难题提供解决方案。/pp  据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为清华大学首批应急攻关项目之一。在两位院士的带领,以及武汉市两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领导和专家鼎力支持下,组建了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北京精诊科技公司等单位合作的医研企融合创新团队,经过10个昼夜的奋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研发获得初步成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7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3b6de724-c87a-416d-9c71-9aa61238663a.jpg" title="1581571037575.jpg" alt="1581571037575.jpg" width="450" height="277"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演示界面/pp  据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同步实现智能化影像诊断、临床诊断及临床分型三大功能。该系统包括三大模块,其中影像诊断模块主要基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诊病例的珍贵临床资料的大数据分析,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该疾病的CT影像特征,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的智能识别。临床诊断模块则依据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结合影像与流行病学、症状及关键检验数据等临床信息,实现智能诊断。临床分型模块通过智能判读呼吸功能参数,“自适应”判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重程度。/pp  该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疑似病例的胸部CT筛查、依据指南进行临床与影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显著提升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效能,有望大幅降低临床医师及影像医师的工作负荷,同时使患者可获得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同时,该系统可赋能基层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提升基层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水平,促进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对这一新发传染病诊疗水平的同质化。再者,该系统能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精准分型,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分类救治,合理化分配医疗资源。/ppbr//p
  • 智能手机新作用:可以诊断皮肤癌
    智能手机可以诊断出人类是否患有皮肤癌。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获得这一功能呢?很简单,只要查看一下我们平常熟悉的应用程序UTHealth即可。事实证明,以智能手机为基础的显微镜在癌症诊断方面拥有光明的未来。皮肤科教授理查德吉安泰说:“该技术可以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使用常规显微镜的地区广泛应用。”  当然智能手机的准确度并不如光学显微镜那么高。光学显微镜成功诊断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概率是90% 但是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智能手机检测出黑素瘤的概率只有60%。研究人员认为,智能手机的微显微镜可以用三毫米塑料镜片来制造,这一组件的价格只有14美元。  科学家利用新产品对1021例皮肤病人进行了诊断。据悉,科学家成功诊断出136例癌症,其中包括94例鳞状细胞癌和15例黑色素瘤。
  • 顺义区经信局智能制造诊断服务走进海光公司
    为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顺义区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安排,区经信局2021年智能制造咨询诊断服务首先选择了海光公司。3月16日,诊断专家组来到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总部,开启为期两天的“会诊”式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工作。  诊断专家组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机构的专业人士组成。在两天的时间内,专家组通过会议研讨、现场调查、信息收集、交流互动等方式,在战略规划、数据互通、装备自动化、研发管理、物流供应链等多个维度为海光公司进行了相关诊断与咨询。经过专家组的指导后,海光公司对自身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更加充满了信心,刘海涛总经理表示,海光将以此次诊断为契机,持续推进公司智能制造能力提升,为顺义区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顺义区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致力于打造成首都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智能制造发展高地,实现“十百千”和“三个一批”计划目标。到2022年培育“十”家以上北京市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重点推进“百”家本区优势骨干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展望到2025年,实现智能制造“千”亿级产业规模,推动重点行业示范工厂生产效率提高50%
  • 陈万涛研究员团队研发肿瘤蛋白标志物智能诊断仪器
    在创新和转化的原则指导下,项目组基于前期团队研究明确的多个口腔癌组织特异性蛋白标志物,率先在国内外成功研发了一款国产肿瘤组织蛋白标志物免疫组化图像智能诊断仪器。该仪器经过人工智能训练、建模和再优化,最终实现了从“高通量数字化—自动阅片—自动癌巢识别和分割—全片蛋白标志物表达判读和定量诊断”等环节的全链条智能定量系统。用户工作站简介口腔颌面部癌智能分子分型仪器(专家系统) 开发和应用本工作站的独特优势在于融合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工程学、生物学、数学和机械学等多学科领域,实现了协同合作的交叉创新。此外,它也是智能与医疗的有机整合体现。工作站的成果直接服务于临床医生,为肿瘤分子分型、转移诊断、疗效预测、以及预后预测等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 我国学者在人工智能辅助新冠肺炎影像诊断方面取得进展
    图1 面向新冠肺炎影像诊断的自适应注意力深度学习网络AANet图2 AANet网络相比Deep-COVID等主流深度学习方法,病症定位精准度大幅提升,热点图(saliency map)颜色深度与病症位置匹配度显著提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973087、61773127、62073086)资助下,广东工业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团队谢胜利、何昭水、吕俊等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新冠肺炎影像诊断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面向COVID-19肺炎X影像诊断的自适应注意力网络(AANet: Adaptive Attention Network for COVID-19 Detection From Chest X-Ray Images)”为题,发表在《IEEE神经网络与学习系统汇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IEEE TNNLS)。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560709。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造成巨大损失并引发世界性健康危机(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指出,截至2021年10月19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240940937例,死亡4903911例)。在新冠肺炎防治方面,快速准确诊断新冠肺炎患者是遏制新冠病毒传播,阻止病毒扩散的关键环节。其中,新冠肺炎诊断的依据主要有核酸检测和医学影像检测,但一些患者核酸检测需2次,甚至有直到第5次才显示阳性的情况。因此,临床上影像检测是新冠肺炎诊断至关重要的手段且被列入《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指南(第五版)》。  在传统影像诊断中,医生需要结合自身经验逐一查阅影像,主观性强且时间和准确性难以保证,易产生错误判断,在应对爆发性流行病(如新冠肺炎)诊断过程中受到限制。近年来,虽然深度学习等AI技术在影像诊断中取得较好进展,提高了影像诊断速度、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在新冠肺炎影像诊断中,存在病灶边界不清,病灶形态多样且不规则等问题,致使已有的深度学习技术直接应用于新冠肺炎影像诊断时面临着无法准确定位、病灶放射学特征难以检测等挑战。针对以上问题,广东工业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团队基于注意力机制、可变形卷积理论和方法,提出了“面向新冠肺炎快速影像检测”的自适应注意力深度学习网络AANet(如图1所示)。其分别通过“注意力机制模块”克服因影像病灶边界不清等导致的病症难以准确定位问题,通过“自适应可变形卷积模块”克服因病灶影像形态多样且不规则等导致的新冠放射学特征难以检测问题,从而实现新冠肺炎病症影像的快速检测和准确定位(如图2所示),在新冠肺炎公开数据集COVIDx dataset中的检测准确率高达97%(比国际主流方法Deep-COVID、COVID-Net等提高6%以上)。
  • 英研发早期诊断糖尿病新仪器:诊断方法简易无痛
    牛津研发出早期诊断糖尿病新仪器  中新网1月6日电 据美国媒体报道,通常在儿童或者年轻时被诊断出患有甲型糖尿病的人必须注射胰岛素,并且要小心饮食,以便控制血糖。诊断这种疾病通常需要提取血样,这对很多青少年来说是一种可怕的经历。英国的研究人员说,他们研发出了一种简易无痛初步诊断法,只要提取病人呼吸的样本就可以。  据估计,每年有多达8万名儿童患上甲型糖尿病,如果不治疗,这种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死亡,因此早期发现极为重要。  糖尿病的症状之一是病人呼出的气体带有甜味,牛津大学著名化学教授盖斯· 汉考克说,这是因为病人血液中累积的一种叫做酮类的化学物质所导致的。  他说:&ldquo 这种甜味是一种特殊酮类的气味,叫做丙酮,处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阶段的病人呼吸中通常带有这种气味,被医生用来作为诊断依据。&rdquo   英国研究人员说,他们研发出一种便携式的呼吸分析仪器,可以探测出病人呼吸中非常少量的丙酮。  牛津医学诊断公司首席执行官伊恩&bull 坎贝尔说,研发这个仪器并不容易,因为人的呼吸中带有百万种化合物的分子,而这个仪器要测试出其中的一种。  他说:&ldquo 我们让病人往这个仪器里吹气,提取我们想要测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滤过其余部分,然后把我们想要的分子放进测量空穴。&rdquo   汉考克教授参与了这个仪器的研发,他说,市面上有类似的分析仪器,不过只能放在桌上,很重。  汉考克说:&ldquo 我们的目的是把它做成便携式仪器,可以拿起来,简单地往里面吹气就行了。&rdquo   研究人员说,在一年之内,这种新型分析仪器就可以在医生诊所里投入使用,不久还可能会有更小型的供个人使用的仪器。  可是,研究人员指出,这种呼吸分析仪只能用来做初步检测,要确诊还必须通过适当的血液检查。
  • 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电子变压器测试仪,有望打破国外垄断
    记者21日从常州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由软件算法、硬件驱动、智能治具构成的电子变压器测试仪,实现测试频率2MHz到5MHz的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高频段电子变压器测试领域空白。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机器人产业学院莫琦副教授介绍,这是国内唯一可测试20赫兹到5兆赫兹宽频条件下电子变压器参数的测试仪,可在千兆网卡、变压设备、微型电机等应用场景进行使用。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样机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电子行业发展迅猛,预计到2023年,仅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将达2.1万亿元。而电子变压器作为电子行业基本的元器件之一,其性能参数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安全性等指标,电子变压器测试成为电子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广泛的应用于消费电子、国防军工、医疗器械等领域中。但多年来,高精度测试仪市场被国外垄断。因此,2年前,我们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就开始自主研发高频、高效化的电子变压器参数测试仪。”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薛子盛说。薛子盛告诉记者,2年来,由多学科师生组成的科研团队,针对20Hz~5MHz测试信号源、宽频条件下自动平衡电桥、矩阵式治具智能扫描、自动平衡电桥频率拓展等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如,20Hz~5MHz测试信号源技术,系统采用基于模拟乘法器可控增益放大电路,将信号源的电平调节分段实现,并采用放大-衰减的方法降低噪声,为电桥的平衡奠定了基础;宽频条件下自动平衡电桥技术,采用新型矢量合成技术产生高精度误差信号源,保证电桥的稳定平衡。记者了解到,该测试仪能够在20Hz-5MHz宽频带范围内,实现宽频条件下电子变压器性能参数的高精度自动测试,样机在四川长虹器件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瑞博电气有限公司试用报告显示:最快可达到13ms的测量速度,且能保证测试的稳定性,同—产品的重复测试值一致性好,大大提高了批量测试效率,而且在高速测试的同时,能够保证测试的稳定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我们正在加快该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今后形成量产后,将有望打破国外垄断,有效解决我国相关产业实际测试情景人工误差大、测试耗时长等问题。”莫琦说。
  • “精准诊断,守护健康”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4月14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在浙江湖州召开。此次大会主题为“精准诊断,守护健康”,围绕IVD产品技术路线研判、感染与自身免疫病、疾病标志物、自身免疫检测、抗体检测、图像智能诊断等主题奉献了诸多精彩的大会报告,并举行《标记免疫分析》新书发布会及预售仪式,吸引了全国数百位来自医院、体外诊断企业专家、学者参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现场会议伊始,浙江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陈瑜,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刘成雁,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先后致欢迎辞。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陈建魁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高艳红担当主持。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陈瑜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 刘成雁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 颜光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任医师 陈建魁(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 高艳红(右)随后,大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3位报告嘉宾分别作精彩大会主旨报告。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会长宋海波介绍了体外诊断产品按预期用途、功能、习惯的划分以及体外诊断试剂临床使用基本状况。针对体外诊断产品技术路线问题,他表示,企业应正确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技术路线和产品方向,提高产品线扁平化与产品覆盖面;深耕细分领域,明确产品发展战略定位;进行化繁为简式创新;应注重国际化布局;应高度重视关键上游原材料的研发;须抓住“机遇营销”的合理转化。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会长 宋海波报告题目:《产品技术路线的正确选择》人体免疫系统具有一种复杂而强大的防御机制,免疫健康是耐受性和免疫力之间微妙平衡。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在《感染与自身免疫病》的报告中分享了感染与炎症/自身免疫、肿瘤发病机制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病发病和自身免疫现象与感染密切关联,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类,其机制包括:表位扩散、隐匿抗原呈递、旁观者激活及交叉抗原效应。由于获得性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与病原体和自身成分中的常见分子发生交叉反应,分子模拟很容易促进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现象或自身免疫的新发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李永哲报告题目:《感染与自身免疫病》中国已有2000余IVD企业,2022年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而根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医生大约有70%的临床决策受到体外诊断(IVD)结果的影响。因此,IVD测量准确性会大大影响人类的生命质量,建立计量溯源性是IVD标准化的关键环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李红梅介绍了体外诊断试剂及其标准化研究和AD等疾病诊断标志物的计量溯源技术与方法,并分享了β样淀粉酶系列标志物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利钠肽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肺癌标志物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和大分子物质标志性计量技术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 李红梅报告题目:《AD等疾病标志物临床检验标准化研究进展》大会主旨报告后,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主编的《标记免疫分析》新书正式发布,并举办新书预售仪式。《标记免疫分析》新书预售仪式合影颜光涛主任在会上介绍了新书《标记免疫分析》的摘要、主要概况,包括IVD市场概况、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沿革、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材料与重要元器件以及荧光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电化学发光/液体活检/拉曼化学发光/微流控免疫检测等免疫分析技术。同时,颜光涛主任还介绍了免疫学检验技术发展趋势并分享了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成果与奖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 颜光涛报告题目:《标记免疫分析技术》14日下午,大会分会场一和大会分会场二同时召开,多位报告嘉宾分享了精彩报告。大会主旨报告-分会场一广州易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杨淑伟报告题目:《神经系统自身抗体检测进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刘明军报告题目:《炎症性肠病的筛查和诊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秀茹报告题目:《自身免疫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上海交通大学 陈万涛报告题目:《肿瘤蛋白标记物免疫组化图像智能诊断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王昌敏报告题目:《肺癌七种自身抗体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大会主旨报告-分会场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王雅杰报告题目:《多维传染性疾病临床检验体系建设和医防结合工作模式探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李智勇报告题目:《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对疗效评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夏勇报告题目:《微流控在临产检验中的研究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刘向祎报告题目:《脓毒症早期预警指标-HBP》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国军报告题目:《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心脑同患疾病中临床意义及试剂盒研制》专题会一 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郑冰报告题目:《自身免疫性肝病检测技术发展及应用》专题会二 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刘明军报告题目:《hs-cTnl及其在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专题会三 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高艳红报告题目:《“智慧医疗、检验先行”—智慧实验室发展趋势与展望》大会合影大会掠影(一)大会掠影(二)
  • 安捷伦Dako和Amgen合作开发分子诊断测试
    日前,安捷伦旗下癌症诊断部门Dako,宣布与和生物制药公司Amgen合作开发一个新项目,利用Dako 的IQFISH杂交缓冲液进行分子诊断测试。  &ldquo 我们很高兴与Amgen继续合作,特别是在分子领域,&rdquo 安捷伦的诊断和基因组学业务副总裁和总经理 Jacob Thaysen说,&ldquo 我们正兴奋地扩大合作项目。&rdquo   Dako在2012年推出的尖端IQFISH杂交缓冲,将诊断测试周期由17个小时减少到 3.5小时。与传统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相比,该方法的荧光信号强度明显不同、信号强度更高,使病理学实验室第一次运行基于DNA杂交分析的速度更快速。对于病理学家、肿瘤学家、最终病人来说,这是一巨大进步。  伴随诊断测试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两家公司的合作提供一种匹配特定疗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了医疗成本,患者将从中受益。  安捷伦Dako一直贯彻与制药行业大公司合作的重要发展战略,早前与默克公司达成了一项框架协议协议,合作开展癌症治疗。(编译:刘丰秋)
  • 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在药包材检测仪器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在药包材检测仪器中,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应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药品包装安全的重要守护者,它在保障药品质量和患者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的重要性安瓿瓶作为一种常见的药品包装容器,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药品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健康。因此,对安瓿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作为专业的检测工具,通过模拟安瓿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承受的力量,测试其折断强度,从而判断其是否能够承受外部压力而不折断。这一测试过程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安瓿瓶的质量问题,还能为药品包装设计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二、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的应用价值1. 保障药品安全:通过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的测试,可以确保药品包装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降低因包装问题引起的安全风险。对于抗压强度不足、物理性能不稳定的安瓿瓶,测试仪能够及时发现并提醒生产者进行改进,从而避免药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因包装问题而受损。2. 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能够精确测量每个安瓿瓶的折断力,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这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一致的产品质量能够提升企业的信誉和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期望。3. 提高生产效率: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的设计通常注重易操作性,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大量样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这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快速高效的检测过程能够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三、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与其他药包材检测仪器的关系在药包材检测仪器中,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与其他类型的检测仪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药品包装质量检测体系。例如,药包材耐冲击性能测试仪用于测试药品包装材料的抗冲击性能,而撕裂度仪则用于评估包装材料的耐撕裂性能。这些仪器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应用范围,共同确保药品包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在与其他检测仪器的配合使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药品包装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综合使用多种检测仪器来全面评估包装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这有助于生产企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优化包装结构,提高药品包装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四、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的发展趋势随着药品包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未来的安瓿瓶折断力测试仪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动化和精确化的发展趋势。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测试仪能够实现对安瓿瓶折断力的更精确测量和更快速分析;同时,通过集成更多的功能模块和智能化控制系统,测试仪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自动化检测和数据管理。
  • SYSTESTER发布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新品
    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品牌:【SYSTESTER】济南思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适用范围:气体透过率测定仪主要用于包装材料气体透过量测定工作原理:压差法测试原理型号:气体透过率测试仪(又称:薄膜透气仪,透氧仪,气体渗透仪,压差法透气仪,等压法透气仪,氧气透过率测试仪等,气体透过量测定义,药用复合膜气体透过率测试仪,人工智能技术仪,氧气渗透仪,济南思克,OTR透氧仪)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采用真空法测试原理,用于各种食品包装材料、包装材料、高阻隔材料、金属薄片等气体透过率、气体透过系数的测定。 可测试样:塑料薄膜、塑料复合薄膜、纸塑复合膜、共挤膜、镀铝膜、铝箔复合膜、方便面包装、铝箔、输液袋、人造皮肤;(红外法)(电解法)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气囊、生物降解膜、电池隔膜、分离膜、橡胶、轮胎、烟包铝箔纸、PP片材、PET片材、PVC片材、PVDC片材等。试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空气、氦气、氢气、丁烷、氨气等。 GTR系列 药用复合膜气体透过率测试仪,人工智能技术【济南思克】技术指标:测试范围:0.01~190,000 cm3/m2?24h/0.1MPa(标准配置)分 辨 率:0.001 cm3/m2/24h/0.1MPa试样件数:1~3 件,各自独立真空分辨率:0.1 Pa控温范围:5℃~95℃ 控温精度:±0.1℃ 试样厚度:≤5mm 试样尺寸:150 mm × 94mm 测试面积:50 cm2试验气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氦气等气体(气源用户自备)试验压力范围:-0.1 MPa~+0.1 MPa(标准)接口尺寸:Ф8 mm 外形尺寸:730 mm(L)×510mm(B)×350 mm(H) 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产品特点:真空法测试原理,完全符合国标、国际标准要求三腔独立测试,可出具独立、组合结果计算机控制,试验全自动,一键式操作高精度进口传感器,保证了结果精度、重复性进口管路系统,更适合极高阻隔材料测试进口控制器件,系统运行可靠,寿命更长进口温度、湿度传感器,准确指示试验条件一次试验可得到气体透过率、透过系数等参数宽范围三腔水浴控温技术,可满足不同条件试验系统内置24位精度Δ-Σ AD转换器,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使结果精度高,范围宽嵌入式系统内核,系统长期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嵌入式系统灵活、强大的扩展能力,可满足各种测试要求多种试验模式可选择,可满足各种标准、非标、快速测试试验过程曲线显示,直观、客观、清晰、透明支持真空度校准、标准膜校准等模式;方便快捷、使用成本极低廉标准通信接口,数据标准化传递可支持DSM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能实现数据统一管理,方便数据共享 (选购) 标准配置:主机、高性能服务器、专业软件、数据扩展卡、通信电缆、恒温控制器、氧气精密减压阀、取样器、取样刀、真空密封脂、真空泵(进口)、快速定量滤纸 执行标准:GB/T 1038-2000、ISO 15105-1、ISO 2556、ASTM D1434、JIS 7126-1、YBB 00082003 其他相关:系列一:透氧仪,透气仪, 透湿仪,透水仪,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药用复合膜气体透过率测试仪,人工智能技术,7001GTR透气仪系列二:包装拉力试验机、摩擦系数仪、动静摩擦系数仪、表面滑爽性测试仪、热封试验仪、热封强度测试仪、落镖冲击试验仪、密封试验仪、高精度薄膜测厚仪、扭矩仪、包装性能测试仪、卡式瓶滑动性测试仪、安瓿折断力测试仪、胶塞穿刺力测试仪、电化铝专用剥离试验仪、离型纸剥离仪、泄漏强度测试仪、薄膜穿刺测试仪、弹性模量测试仪、气相色谱仪、溶剂残留测试仪等优质包装性能测试仪!注:产品技术规格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SYSTESTER思克保留修改权与最终解释权!创新点:1.以边缘计算为特点的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赐予了仪器更高的智能性;2.赋予仪器高度自动化、智能化;3.外观设计独到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
  • 国内首款智能一体式手套完整性测试仪GIT-WLAN
    智能一体式手套完整性测试仪GIT-WLAN内置锂电池,无需外接电源,充电方便;具有微电脑控制,LCD显示数据功能。与传统笨重的手套检漏仪相比,GIT-WLAN结构精巧,轻量化设计,单手即可轻松提起,使用更方便。 GIT-WLAN通过先进的WIFI功能,与PC端无线连接,无线传输检测数据,使用更灵活方便。PC端在线检测,可同时检测多个手套,无需拆卸手套;支持离线检测,离线检测需配置手套检测支架。 手套完整性测试仪软件具有多种测试设置程序,可对多种手套进行测试。满足21CFR part 11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认证要求。 应用先进的射频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手套编号,读取测试结果。 内置专用充气泵为手套/袖套充气,无需外接气源;全自动监控测试过程中充气密封圈和手套内的压力。 GIT-WLAN智能一体式手套完整性测试仪依据GB/T 25915.7-2010/ISO 14644-7:2004标准研发,完全符合法规要求。应用广泛 智能一体式手套完整性测试仪GIT-WLAN压力检测范围广,涵盖所有手套检测压力,适用于无菌检查隔离器、RABS系统、无菌分装、无菌生产等手套检漏。
  • 血液测试可检测肺癌 GENSIGNIA 将推微创诊断性测试
    简单的血液测试可检测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mdash &mdash 大型临床验证研究结果已刊发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  鉴于高清影像诊断肺癌的效果迫切需要改善,GENSIGNIA 计划推出微创诊断性测试  伦敦、米兰和圣迭戈2014年1月14日电 /美通社/ -- 总部位于伦敦的私营分子诊断公司 GENSIGNIA Ltd (在加州圣迭戈设有实验室)携手意大利米兰国家癌症研究中心 Istituto Nazionale dei Tumori (INT)(国立肿瘤研究所)的 IRCCS 基金会 (Fondazione IRCCS) 今天宣布,微 RNA 特征分类器 (MSC) 的肺癌测定法(简称 MSC 肺癌测定法)取得了积极的临床验证结果,该结果已经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上。该结果首次证明,血液检测可以显著降低高清影像诊断中较高的假阳性率,尤其是目前推荐用于扫描重度吸烟者是否患有癌症的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LDCT 或螺旋 CT)方法。上述测定法灵敏度较高,在确诊时间上较 LDCT 最多早两年。INT 癌症基因组学博士、教授、主任 Gabriella Sozzi 将于1月8日在圣迭戈 AACR-IASLC 肺癌分子起源 (AACR-IASLC Molecular Origins of Lung Cancer) 大会的全体会议上公布该研究结果的细节。GENSIGNIA 打算2014年首先在美国推出肺癌诊断性测试。  在对比 LDCT 和观察疗法的随机肺癌筛查试验(意大利多中心肺癌检测 [MILD] 试验 INT)中,该机构提前收集了939名重度吸烟者的血液样本,这些样本用于验证24微 RNA 表达特征测定方法 -- MSC 肺癌测定法的诊断性能,并证明该方法的临床效用。来自 MILD 试验的重度吸烟者并未罹患癌症(n=870),也并未确诊罹患肺癌(n=69),在此次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检查。MSC 肺癌测定法证明,确定肺癌存在的总敏感度为87%。在所有受试者中,MSC 肺癌测定法在肺癌确诊率和致死率上的阴性预测值 (NPV) 分别为99%和99.86%,表明该测试在准确识别无肺癌受试者方面具有高特异性。正因如此,MSC 肺癌测定法将 LDCT 确定未罹患肺癌的重度吸烟者存在疑似肺部肿瘤的假阳性率降低了五倍。  意大利米兰 Istituto Nazionale dei Tumori 胸外科主管、外科手术主任 Ugo Pastorino 博士表示:&ldquo MSC 肺癌测定法结合 LDCT 扫描结果将假阳性率降低了五倍,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这降低了重复 LDCT 扫描或其他不必要的侵入性诊断复查的假阳性率和潜在的副作用。&rdquo   该肺癌相关性研究开创了此类研究的先河,利用提前从大型随机肺癌筛查试验中收集的血液样本对生物标志物进行临床验证。除了显著降低假阳性率之外,MSC 肺癌测定法的表现与肺癌阶段和距离利用 LDCT 检测癌症的时间(至多两年)无关。这表明 MSC 肺癌测定法可以提高诊断和早期检测的潜在效用。  INT 癌症基因组学博士、教授、主任 Gabriella Sozzi 表示:&ldquo 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微创分子诊断测定法,量化了可在血液中自由循环并可显示肺癌存在的特效微 RNA 的表达。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使用这种测定法作为改善提早发现肺癌的工具。&rdquo   全球大概有11亿烟民,美国则拥有大约1900万重度吸烟者,他们每天至少吸一包烟。LDCT 被推荐用于筛查高危人群中的肺癌患者,主要是重度吸烟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由 NCI 资助的全国肺癌筛查试验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NLST) 2011年6月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上,该试验结果显示,与每年进行一次胸部 X 光检查相比,LDCT 筛查将有大于或等于30年烟龄(pack-year=表示20支烟/天/年)以及戒烟后时间小于等于15年的高危人群的死亡率相对降低20%,在 NLST 中,24.2%的被筛查受试者被视为肺癌阳性,大多数阳性受试者接受了额外的测试。当发现阳性筛查结果时,96.4%的 LDCT 结果被视为&ldquo 假&rdquo 阳性。因此,考虑到筛查大量高危人群的成本、LDCT 筛查相关的潜在危害以及 LDCT 出现的较高的假阳性率,这些因素突显出需要利用其它生物标记来提高诊断效率。  GENSIGNIA 创始人兼执行主席 Gabriele Cerrone 表示:&ldquo 利用螺旋 CT 扫描筛查重度吸烟者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但是由于假阳性率很高,这种方法的成本效益受到了质疑。MSC 肺癌测定法结合螺旋 CT 扫描显著降低了假阳性率,这避免了为确定诊断而进行的更多检查和扫描,大大节省了全球医疗体系的开支。&rdquo   肺癌简介  国际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 指出,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据估计本世纪将有多达十亿人因吸烟而死。在美国,肺癌是第二大癌症,但是美国癌症协会表示,迄今为止肺癌在癌症死因中居于首位。美国死于肺癌的人数多于死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总人数。肺癌的症状通常不会显现,除非已经进入不可治愈的晚期。即使真的出现了肺癌的症状,患者往往误以为是其他病症,例如感染或吸烟导致的慢性病,这常常会延误诊断。因此,8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确诊后两年内死亡。  微 RNA 和 MSC 肺癌测定法简介  微 RNA (miRNA) 是小的非编码核糖核酸 (RNA),可以调节基因活性,在癌症中有异常表达。他们是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向血液循环主动释放的特定组织和疾病分子,包于外来体内或与核糖核蛋白复合物有关,以防止其降解。凭借尺寸小、稳定性强等优点,微 RNA 可以在生物体液中被测定,例如血浆和血清,可用作循环生物标记。Sozzi 和 Pastorino 博士报告了两个独立的 LDCT 筛查研究中的受试者的基于血浆的微 RNA 特征的开发和验证过程。这证明,24个循环的微 RNA 的实时 RT-PCR 的定量测定在肺癌上具有诊断和预后意义(Boeri 等,2011年)。这种生物标记测定旨在为早期发现肺癌创造可能,从而在 LDCT 或胸部 X 光检查做出假阳性诊断后避免不必要的检验的费用和并发症。
  • 关于召开 2017 石化化工行业设备润滑管理与智能诊断技术交流会的通知
    p  各有关单位:/pp  润滑运维是石化化工企业转动设备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石化化工装置的润滑不良将直接产生动设备的磨损、高温、振动、渗漏等机械故障问题,并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当前,部分石化化工企业的设备润滑管理仍处于粗放管理阶段,随着企业精益管理理念的深入,加强设备润滑管理是石化化工企业精益管理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加快提升我国石化化工企业设备精益润滑管理水平,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定于 11 月 28 日至 11 月 29 日在广州市召开“2017石化化工行业设备润滑管理与智能诊断技术交流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pp  一、会议主题/pp  本次会议将围绕石化化工企业设备润滑管理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润滑制度规范化、润滑剂选型合理化、润滑周期视情化、故障诊断分析数据化、污染与漆膜控制科学化等方面进行技术交流。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润滑管理专家做主题报告,分享全球领先的智能润滑管理与技术,也将邀请石化化工生产企业、科研院所、润滑油供应商、润滑装置供应商等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pp  二、会议组织机构/pp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pp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pp  承办单位: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pp  国际合作:国际机器润滑理事会(ICML)/pp  美国 NORIA 润滑管理咨询公司/pp  协办单位:中国企业润滑管理高峰论坛组委会/pp  《润滑与密封》杂志社/pp  支持媒体:我要测网 a href="http://www.woyaoce.cn" _src="http://www.woyaoce.cn"www.woyaoce.cn/a /pp 仪器信息网 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 _src="http://www.instrument.com.cn"www.instrument.com.cn/a /pp  三、会议时间和地点br//pp  报到时间:2017 年 11 月 27 日/pp  会议时间:2017 年 11 月 28 日-11 月 29 日/pp  会议地点:保利假日酒店(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揽月路 99 号)/pp  四、参会代表/pp  石化化工生产企业的设备主管,设备部、装备部、机动部(处、科、室)负责人员,设备可靠性工程师,设备完整性工程师,润滑工程师,液压专工,企业油品管理员等 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代表 润滑油供应商、润滑装置供应商等。/pp  五、其他事项/pp  1、会议联系人/pp  (1)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pp  联系人:高海婷/pp  电话:020-32387277,13928739516/pp  邮箱:ght01@gti-oil.com,传真:020-32389648/pp  (2)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pp  联系人:李淼/pp  电话:010-84885154,13811664727/pp  邮箱:1226550234@qq.com,传真:010-84885057/pp  2、本次会议收取石化化工生产企业参会代表 1800 元/人,设备厂商参会代表 2800 元/人 费用包含会务费、资料费、专家演讲费、场地设备费、餐费。/pp  3、请各单位参会人员填写回执,于 11 月 15 日前发电子邮件或传真至联系人处。/pp  附件:参会回执/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7 年 10 月 18 日/ppbr//p
  • 测试仪器发展的四大阶段
    仪器仪表是信息的源头, 是人类获取有关自然界知识、 认识世界的工具。 信息高速公路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础结构,奠定了它在人与自然的逻辑关系中的桥梁和纽带的地位。 测试仪器位于信息高速公路与自然之间的环域, 是信息高速公路中信息的重要来源。 纵观仪器技术的发展,其历经了模拟仪器、 数字仪器、 智能仪器和虚拟仪器等几个主要阶段,如图。( 1)模拟仪器:20世纪 50 年代以前, 电测量技术主要是模拟测量, 此类仪器的基本结构是电磁机械式, 主要是借助指针来显示测量结果。( 2)数字仪器:20 世纪 50 年代, 数字技术的引入和集成电路的出现, 使电测仪器由模拟式逐渐演化为数字式, 其特点是将模拟信号测量转化为数字信号测量, 并以数字方式输出最终结果, 适用于快速响应和较高准确度的测量。 这类仪器目前相当普及, 如数字电压表、 数字频率计等。( 3)智能仪器:出现于 20 世纪 70年代, 是现代测试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含有微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试仪器, 测量结果具有存储、 运算、 逻辑判断及自动操作、自动控制等功能, 即具有一定智能作用, 故将其称之为 “ 智能仪器” 。 智能仪器将传统数字仪器中控制环节、 数据采集与处理、 自调零、 自校准、 自动调节量程等功能改由微处理器完成, 从而提高测量精度和速度。( 4)虚拟仪器:这一概念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提出,但真正得以实现则是在 PCI、 GPIB、 VXI、 PXI 等总线标准出现之后才变为可能, 并随着卡式仪器、 VXI 总线仪器、 PXI 总线仪器等的推出而得到迅速发展。 虚拟仪器是在计算机基础上通过增加相关硬件和软件构建而成的、 具有可视化界面的仪器。 虚拟仪器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仪器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软件在仪器的开发和使用的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了软件就没有虚拟仪器。 它基于 “ 软件就是仪器” 的思想, 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和扩展传统仪器的功能,真正实现由用户自己设计和定义满足自己特殊要求的仪器。以太网的发展为基于网络的测试系统提供了平台, 也成就了 LXI [12 - 13] 的诞生。 2004 年 9 月 VXI 科技公司和安捷伦联合推出一种新的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总线规范—LXI。 LXI 标准用以太网作为系统的骨干, 无需 VXI 或 PXI 方式的机箱。 LXI联盟于 2005 年 10月通过了 IEEE1588 协议, 为 LXI 网络化虚拟仪器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标准。 未来的总线将会向专业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 因此, 在 LXI 仪器还未完全占领市场之前,VXI、 PXI 和 USB等都将成为市场的主流总线技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和仪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结合, 基于Internet 的远程测控是现代测试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以 Internet 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成熟以及它与仪器技术的结合, 为仪器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遇, 可以肯定, 网络化测试技术的时代已经来临。
  • 数亿元D+轮融资!微远基因将建分子诊断试剂仪器基地,持续发力病原精准诊断赛道
    近日,微远基因宣布成功完成数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由科泉基金领投,天心基金跟投。本轮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推动病原分子精准诊断产品的研发与IVD化,加速整体解决方案在全国顶级医疗机构的落地开展。同时,微远基因将新建先进的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生产基地。微远基因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基因诊断领域与感染精准医疗,着力构建基于基因组学,影像组学与EMR大数据的感染性疾病AI诊断体系,为临床提供感染精准诊断综合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已建成超过10,000㎡的研发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产品GMP生产基地,并在北京、上海、广州、郑州、成都等多地设有检测中心和分支机构。公司已累积了超过40万例的病原宏基因组学大样本数据,并参与了如新冠病毒等重大病原的早期发现鉴定工作。微远在多个分子诊断技术平台上砥砺创新,拥有多款自主研发的仪器和试剂。在病原精准诊断领域,根据不同临床场景与需求推出适宜产品:基于随机测序的病原宏基因组技术(mNGS)检测产品IDseq Prime,基于随机测序和探针靶向测序(mNGS+tNGS)的产品IDseq Ultra和基于探针捕获靶向测序(tNGS)的产品 IDseq Focus。2022年来,公司接连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了从“检测试剂-测序仪-分析软件”的全流程资质认证。微远基因具有丰硕的研究转化成果与完整的知识产权布局,已累计发表高分 SCI 文章超70篇,已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近50项,及软件著作30项。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卓越的质量管理水平,微远连续三年满分通过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组织的mNGS室间质评考核,并于2024年3月顺利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病原宏基因组学检测(mNGS)项目复评审。微远基因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武汉同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等顶级临床院所建立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进行医学转化研究与宏基因组学平台共建。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多项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并联合多学科知名专家成立中国病原宏基因组解读联盟,推动该技术的规范化应用。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微远基因先后获评专精特新企业、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先锋企业50强等,并连续五度荣登中国未来医疗100强。微远基因作为参与单位,荣获2023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近期由科技部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中,微远基因作为项目参与单位,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本轮融资助力下,微远将进一步布局前沿分子诊断技术在各类感染场景中的应用,把研发重点放在产品上,把服务重心放在医院内,串联起感染诊断的前哨监测与大众检测,加速推进病原宏基因组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在医院内实现本地化运行,从病原、药物、宿主三个维度持续推进mNGS 2.0时代。“我们深深明了,每一份珍贵样本的背后,都有一位亟待救治的病患。”微远基因将秉持长期主义,为行业可持续良性发展,为感染精准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尽到应有的企业责任与产业担当。关于科泉基金科泉基金成立于2022年,该基金由地方国控建设集团创建,由南京中益仁投资担任基金管理人,优先投资方向为当地政府鼓励引进的新兴产业,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关于天心基金天心基金成立于2023年,由园区融发集团天环公司发起设立,是园区践行“投出去、引进来”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财务投资与产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赋能本地产业发展,重点关注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基金管理人弘卓资本拥有人民币和美元双币管理经验,资产管理规模累计达到近200亿元人民币,投资范围涵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IDseqTM for ID doctors。微远专注于病原NGS感染诊断,为临床提供三种病原NGS检测产品:基于随机测序的病原宏基因组技术(mNGS)检测产品 IDseq Prime、基于随机测序和探针靶向测序(mNGS+tNGS)的产品 IDseq Ultra、基于探针捕获靶向测序(tNGS)的产品 IDseq Focus。同时致力于提供三种检测产品的本地化方案,助力感染精准医学诊断。
  • “精准诊断,维护健康”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峰会分会场集锦
    仪器信息网讯 4月19日下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峰会中的“大专院校专场”、“临床检验专场”、“流式细胞专场”三个分会场同时召开,多位报告嘉宾分享了精彩报告。分会场报告一: 大专院校专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光涛担任论坛主席,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赵美萍、赣南医科大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钟田雨主持会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科带头人关秀茹报告题目:《免疫监测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其结局取决于病原体毒力及机体免疫力抗衡,抗胞内菌、抗病毒和抗真菌感染等由细胞免疫主导清除病原体,患者细胞免疫异常易出现感染反复、严重感染或临床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差等情况,影响患者预后。免疫监测是一种用于检测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状态的方法。通过动态监测患者免疫功能水平,量化评估免疫状态,为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重要依据。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周江报告题目:《新时代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当今世界形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这其中,人才是关键,教育是根本。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报告以北京大学的化学和基础医学这两个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学科为例,重点介绍北京大学在基础学科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教育实践,包括建立“核心课程 + 跨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实践训练”等多样化和开放探索的专业培养体系,以及多元化的培养方案、“注重基础、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能力导向为核心的考核评估体系、以及队伍建设、相关成果等。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员/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黄飙报告题目:《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进展及其临床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可以多指标检测的优点,近年来时间分辨已经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时间分辨已经发展到了与化学发光一样的全自动管式检测,克服了以前只可以批量检测的不足。另外发展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的 POCT,灵敏度和特异性好于胶体金和荧光免疫层析。除此之外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免除了洗涤分离过程,可以在3 分钟得到准确的结果,所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发展出不同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在此平台上研发出许多新的标志物检测,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三亚学院健康医学院副院长李艳报告题目:《新医科背景下高校与体外诊断行业产教融合模式》体外诊断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医学院校中医学检验技术与生物技术(体外诊断方向)专业与体外诊断产业的紧密合作,对于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新医科的提出是应对全球健康挑战,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医学人才。报告从新医科背景下的教育需求、体外诊断试剂企业的角色以及产教融合模式的构建三方面进行论述。分会场报告二:临床检验专场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李永哲担任论坛主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名誉主任孙桂荣、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李智勇主持会场。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李永哲报告题目:《自身免疫病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人体免疫系统具有一种复杂而强大的防御机制,免疫健康是耐受性和免疫力之间微妙平衡。感染与炎症 / 自身免疫、肿瘤发病机制密切关联,发病共性机理为“遗传—感染—免疫”分子机制。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病发病和自身免疫现象与感染密切关联,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类,其机制包括:表位扩散、隐匿抗原呈递、旁观者激活及交叉抗原效应。由于获得性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与病原体和自身成分中的常见分子发生交叉反应,分子模拟很容易促进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现象或自身免疫的新发病。COVID-19感染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免疫系统受到过度刺激,导致自身免疫病;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络(NETs)也可以作为自身抗原的来源,导致自身免疫病。COVID-19 感染可引发自身免疫现象或自身免疫病症状,已有千篇以上新冠以自身抗体研究报道,包括抗磷脂抗体 ( 血液高凝状态或发生血栓 )、抗 I 型 IFN 抗体 ( 重症男性高于女性 )、抗 MDA5 抗体 ( 抗 MDA5 阳性皮肌炎综合征 ) 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医师刘兴党报告题目:《骨转移标志物(BTMs)应用和质量控制》介绍骨代谢标志物的分类,成骨和破骨转化标志物演变发展,各个骨转化标志物的定义,检测的注意事项和临床价值。并对它们在科研方面的价值给予简要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王昌敏报告题目:《科技创新助力肿瘤诊疗 -- 肿瘤检验诊断模型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检测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目前检验科涉猎数千项,通常某一疾病需联合多项血清学检测综合分析,因而疾病诊断的风险评分模型应运而生。应用评分模型于实验室提出“血清学诊断建议”,不仅为临床提供有效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也是检验医学提现临床价值的突破性改变。然而但不同疾病、不同检测平台、不同医院个体所研究的模型差异性较大,如何选择合适的评分模型应用于实践并评估改进也是重中之重。本课程通过介绍几种常见肿瘤的评分模型,探讨血清学风险评估模型的选择及应用,为检验科未来临床价值突破提供发展方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主任刘向祎报告题目:《尿 11-脱氧血栓烷B2 检测》均相酶免疫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液相均相体系的竞争性免疫反应。主要原理是酶标记半抗原和非标记半抗原具有相同的与限量抗体竞争结合。集合“抗原和抗体”及“酶和底物”两种系统优点于一身 , 主要用于小分子分析物的免疫检测。作为 TXA2 的稳定代谢产物,11-dhTXB2 的量与 TXA2 直接正相关,是实验室评价血小板活性的可靠生物标志物。分会场报告三:流式细胞专场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崔巍担任论坛主席,北京电力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贾兴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闫存玲主持会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朱明清报告题目:《流式细胞术的进展》流式技术目前已成为血液肿瘤诊断和免疫功能监测的重要工具。这些年,流式技术的硬件在采样和分析速度、检测的参数和智能化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而伴随的应用方面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副院长/检验科副主任王卉报告题目:《基于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精细化分析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的专家共识解读》报告从“为什么要做精细化分析免疫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精细化分析免疫细胞亚群的检测指标与方案、免疫细胞亚群参考区间的选择和应用”三个角度进行讨论。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院长助理/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检验科主任兼中心实验室主任宗金宝报告题目:《流式细胞术与细胞免疫功能分析》报告介绍了流式细胞术及流式细胞仪的最新进展,以及国内外仪器在国内的使用现状。同时还介绍了流式细胞术在细胞免疫学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包括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新的淋巴细胞亚群分组及补充,详细介绍 Tc1、Tc2 等、Th1、Th2、Th7等,B1,B2 等,NK1、NK2、NKreg,巨噬细胞,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 MDSC,树突状细胞等在临床应用探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流式细胞检测中心副主任朱杰报告题目:《免疫监测在器官移植后的临床应用》主要阐述器官移植后如何利用免疫细胞功能及各亚群鉴别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和感染及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同时对于抗排斥药物的使用与机体免疫抑制之间平衡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主任王雅杰报告题目:《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在新冠肺炎等传染病诊疗中重要性探讨》细胞免疫又称细胞介导免疫,是清除细胞内寄生微生物的最为有效防御反应,也是排斥同种移植物或肿瘤抗原的有效手段。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不仅一些古老传染病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变迁,如已被控制的某些传染病又死灰复燃,重新肆虐人类,如结核病、白喉、流脑、乙脑等;新的病原体还层出不穷,给传染病的发现、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细胞免疫在传染病发生发展、疾病康复中发挥作用,本讲座围绕细胞免疫功能监测在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性疾病诊疗中重要性进行探讨。
  • 哈工测评|新老机型比比看系列 ——【HQ多通道电化学测试仪】
    哈工测评|新老机型比比看系列 ——【HQ多通道电化学测试仪】作为拥有70多年历史的水质分析仪器专业制造公司,在进入中国的20多年间,哈希秉承“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中国用户在差异化、专业化、智能化方面的需求为宗旨,与智慧水务形成联动,减少资源占用,践行低碳环保理念。在产品研发设计上,也始终朝着绿色化、集成化、智慧化、低运维量的方向发展。不断努力开发满足中国本土需求的产品。本期哈工对比的是多通道化学测试仪,从设备操作、数据储存等多方面比较两款机型,看看新机型在哪些方面为您带来更大价值,让您的水质检测工作更加高效准确。HQ多通道电化学测试仪包括电池舱在内的全设备防水防尘,内置校准及故障诊断标准流程。同时升级到高对比度屏幕,实现简单直接的校准及故障排除操作,省时省力。HQ还新增单机版DO便携式操作仪表和三通道便携分析仪表,保证产品的测量精准性及准确性。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END
  • 用于HIV和HCV诊断测试,罗氏cobas 6800/8800 获WHO资格预审
    通过WHO资格预审,确保医疗匮乏地区病人获取高质量IVD诊断罗氏近日宣布, 基于cobas6800/8800系统cobasHIV - 1和cobas HCV 丙肝病毒测试系统已经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格预审。WHO帮助监管机构和采购者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确定符合高质量标准和产品是安全的,适合他们的预期用途。这有利于那些将体外诊断(IVD)作为必不可少的有效诊断和监测治疗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增加获得诊断检测和监测艾滋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提供了更广泛的患者生活在偏远设置可靠的解决方案。因为没有准确的诊断,适当的疾病管理可能会被推迟。cobas6800cobas8800  创新诊断解决方案改善疾病诊断,cobas血浆分离卡适用偏远地区对于那些不能容易地获得医疗设施的地方,简化血液样本收集和运输可以促使提高可靠的诊断的能力。比如cobas hiv- 1测试系统中的cobas血浆分离卡可以在那些医疗设施缺乏的偏远地区,用于收集处理干血浆样品。“我们专注于改善病人和疾病管理最需要的地方。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卫生保健提供者更有效地消除感染,” 罗氏诊断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inecker说。“自2014年我们推出了全球访问计划,这些创新的诊断解决方案在那些高疾病负担的国家得到了改善。我们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做,世卫组织给与的资格预审将会使得更多世界各地的人们将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诊断。”致力于加快和提高HIV消除进程罗氏致力于帮助国家扩大艾滋病毒消除项目和达到2030年目标的95%的艾滋病毒携带者知道他们的艾滋病毒状况 95%的艾滋病病毒试验呈阳性的人在治疗 和95%的人在治疗在抑制病毒载量。罗氏还努力帮助实现2030年肝炎消除目标的新的慢性乙肝和丙肝病例减少90% hepatitis-related死亡减少65%和80%的符合条件的慢性乙肝和丙肝感染患者接受治疗。
  • 干式生化分析仪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干式生化分析仪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生化分析是临床诊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样品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是否为固相化学反应,可以将生化分析分为湿化学法(普通)和干化学式生化分析。随着临床对急诊生化检验结果在报告时间上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临床生化检验技术的快递发展,急诊生化检验技术逐渐从传统的湿化学向干式生化发展。湿化学,即普通的化学反应,则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液态试剂和样品,混合后发生的化学反应。干化学,采用多层薄膜的固相试剂技术,只要把液体样品直接加到已固化于特殊结构的试剂载体,即干式化的试剂中,以样品中的水为溶剂,将固化在载体上的试剂溶解后,再与样品中的待测成分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进行分析测定。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因其检验快速、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各种场合的生化检测,广泛适用于小型医院,大、中型医院的门急诊,体检中心、社区、农村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都某公司的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在这次武汉的疫情中,曾上榜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推荐的新冠肺炎急需医疗设备目录。其具有智能便携、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样本量小、测试准确、免维护等优点,可在12分钟内得到检测结果,杜绝交叉污染,高效助力隔离病区以及急诊病例的诊断。 干式生化分析仪中的冻干试剂,有效期长达一年。保存温度为2-8摄氏度,方便保存运输。冻干珠分装的体积一般在1-100μl之间。现阶段,对于冻干珠生产的一大技术难点在于点液:1、微量点液:常见的点液量从1微升到100微升。人们平常所熟悉使用的普通泵,很难在这么微量的范围持续稳定点液且保证一致性。2、高精量点液:冻干珠小球对点液的精度及形状要求较高。实验室进行操作时,由于人工一致性问题及设备简单,往往在精度和一致性方面难以掌控。如果采用普通泵,在微量点液时,泵的可控性及精度不好,极易造成小球形状大小不一,成球形状不好,或者小球落到液氮表面时炸开变成多个微球。液体量少时不能成形状一致的圆球,量多时容易分离变成多个小球。如果最终产品冻干珠的成球形状不一致,大小不一,会影响到后续分装到试剂盘/卡、检测工艺及检测结果。为解决上述微量流体高精准点液问题,广州飞升精密设备有限公司(www.ascendgz.com) 的技术团队自2010年开始专注研发微量(微升级别及纳升级别)流体控制系统, 重点在微升级别及纳升级别的微量点液,以领先的微量流体泵技术为基础,推出ds228桌面式液氮冻干珠系统,最小点液量可到1微升。 DS228液氮冻干珠系统DS228系统具有微量(1微升),高精度(0.5%),高效率,高度的圆球一致性,及自动化连续生产的技术优势,是生化制药公司冻干珠小球的首选系统。广州飞升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流体精量控制系统及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其专业技术团队,服务了台湾地区, 深圳,成都,天津,宁波,珠海,上海,厦门等地区的生物工程、制药、医疗器械领域的知名公司或大学研究院, 为中国及亚洲地区客户提供了行业技术领先的点液、划线、喷涂、灌装等微量流体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 医学诊断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天瑞诊断完成亿元B+轮融资
    近日,医学诊断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天瑞诊断宣布完成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无锡国联国康基金、鼎祺金马基金、盈诚信资本旗下江苏疌泉临港产业并购基金联合领投,无锡合盛投资跟投,老股东金雨茂物持续加码。  据了解,本轮融资将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临床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及应用。包括:临床质谱全自动样品前处理仪器注册及量产、临床质谱诊断试剂研发及注册、临床质谱AI报告系统研发及优化。  天瑞诊断CEO杨毅表示:“非常感谢无锡国联国康基金、鼎祺金马基金、盈诚信资本旗下江苏疌泉临港产业并购基金、无锡合盛投资以及老股东金雨茂物对公司的支持和认可。临床质谱在精准定量、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多组分同时检测等方面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优势明显,是临床检验的“金标准”,将逐步普及并广泛应用。作为精准医疗的一大利器,临床质谱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迅猛,市场份额和临床应用逐年递增,临床质谱是下一个千亿级IVD蓝海市场。本轮融资将加快公司临床质谱新产品的研发步伐,推动质谱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我们相信,这些基于临床质谱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功,一定会造福广大百姓。”  天瑞诊断是国内领先的医学诊断整体解决方案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总部地址位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凭借独具特色的“精准医疗智能诊断+互联网服务平台”商业模式成为精准医学诊断行业创新者。  天瑞诊断集团总部(无锡)载体面积3000平方米+,目前旗下拥有无锡、镇江、扬州、盐城、淮安等数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所属的精准医学实验室平台,可提供包括生化、免疫、质谱、微生物、分子病理、科研等在内的千余项检验项目,其中特色项目百余项。依托这些平台,天瑞诊断与全国上百家二、三级医疗机构展开精准诊疗方面合作,包括提供第三方检验服务,合作共建精准医学中心,临床科研服务等。2020年公司旗下「镇江天瑞精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扬州天瑞国信医学检验实验室」、「盐城天仪医学检验实验室」先后通过当地卫健委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验收,核准成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三方定点医疗机构。  据了解,天瑞诊断已展开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建立了位于江阴临港科创园的100万人份临床质谱试剂产业基地,拓展了临床液相质谱自动化前处理仪器研发和生产,临床质谱诊断系列试剂研发与注册,医学诊断AI大数据分析中心等多项功能,相信以高新技术为龙头,产品服务为纽带,天瑞诊断将成为临床高效液相质谱技术平台研发、IVD仪器及试剂产品和医学诊断AI一体化的临床质谱领域精准医学诊断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 LIBS成像作为新的诊断工具已进入临床诊断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近几年,对人体组织内的元素失衡分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某些生理组织的元素分部信息有助于进行更完善的医学诊断,并且对指导医生对疾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为了更好的了解金属元素在生物组织中的作用,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可以识别和定量生物组织生理环境中金属元素的方法。/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在病理学实验室中,相关专家常用一种被称为色度检测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相应的染色及标记物质。但此类方法存在诸多限制,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灵敏度差,且一次只能检测一种元素,还仅限于某些金属。因此,这种方法正逐渐被更先进的分析技术所取代,如电子显微镜与能量分散X射线联用分析(TEM-EDX)、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区扫描分析(SXRF)或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LA-ICP-MS)。尽管这些技术在灵敏度或空间分辨率等方面拥有较高的性能,但其设备较为复杂,且样品需要进行特别处理使它们难以用于常规的医疗诊断。/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医院副教授B. Busser团队近几年一直在合作开发用于生物医学中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成像。LIBS技术是通过激光脉冲聚焦于样品表面的产生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作用于样品中不同元素会产生特定的光学响应,再使用光谱检测器进行收集和分析。使用LIBS技术扫描样品表面,提取元素信号,就可以获取对应区域的元素信息(图1)。该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可以在大气压力下工作,工作速度快(高达100 Hz),简单易用且与光学显微镜可完全兼容。/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此前,利用LIBS分析医学标本时,存在一定的限制,其原因是医学标本通常使用甲醇处理后嵌入石蜡(FFPE),FFPE 预分析程序也是是当前处理和储存人体组织的黄金标准。从技术角度来讲,LIBS技术分析嵌入石蜡的人体组织极具挑战性,因为检测过程中,激光会消融石蜡,需要分析激光对石蜡的消融程度。但最近该团队转换思维,通过LIBS直接检测人体,通过多元素的成像技术研究正常皮肤与皮肤癌患者皮肤的不同,同时还对皮肤肉芽肿、色素性淋巴结和皮肤疤痕等疾病进行检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49acda9c-ff90-4b65-8a38-24ca2f4e94a6.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trong图 1:LIBS 成像技术概述。/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a) LIBS成像仪器主要部件的示意图。(b) 组织活检的典型单射光谱,覆盖270-340纳米,用于检测Mg、Si、Fe、Cu、Al和Na,以及覆盖190-230nm的光谱,用于在组织活检的不同区域检测P和Zn。(c)嵌入石蜡的皮肤组织样本的LIBS图像示例。/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目前,该技术可实现20 μm分辨率、ppm级别的灵敏度和100 Hz的采集率,仪器简单且可以和组织学直接互补,这些优势使LIBS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医学临床诊断工具极具吸引力。因此,B. Busser团队正在将这项LIBS技术应用到临床诊断中,并在诊断肺病的可行性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对某些特定职业或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作者,他们吸入的某些无机颗粒导致各类肺部疾病,这些疾病属于" 尘肺病" 。尘肺病从某种意义来说,其原因都是灰尘,但其又分为矽肺、石棉肺、铍中毒、铁中毒、硬金属肺病等。一些病例的初期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特发性肺病(病因不明者),如结核病或肺纤维化中,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多多少少都与吸入的无机颗粒有关。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临床医生需要在人体肺活检中进行金属的原位成像,以评估患者肺部中的有害金属元素是否与特定职业或环境的接触有关。/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在呼吸医学临床实践中,B. Busser团队在获得每位患者的同意后,对几种疾病患者的肺部组织进行了活体LIBS多元素分析,确定了患者肺部的几种外源元素(如Be、Ti、Si、Al或Cr),这些元素在肺部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浓度范围,这些患者为该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数据。基于这些初步的重要发现,该团队启动了第一个国家多中心联动的临床试验项目,旨在评估LIBS成像作为呼吸系统疾病常规诊断测试的可行性。这项临床试验项目涉及法国五所大学医院,将招募100名患者。招募患者工作正在进行中,迄今为止,已有约1/4的志愿患者已经使用了LIBS技术分析了其肺部元素的基本含量。同时,该团队海域与格勒诺布尔大学医院法医研究所合作,创建了样本生物库和相关数据库,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迄今已合法收集了60多具尸体的肺标本数据。/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此外,B. Busser团队还利用LIBS多元素分析技术将过去诊断错误的特发性肺病患者,重新诊断为职业病(因接触二氧化硅而引起的肺气肿 见图2)。为了符合临床研究规范,LIBS成像在医学诊断中的优势只有在对数百名患者的肺标本进行分析后才能证明。这样的挑战将需要大量的时间、工作人员和资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f9452311-a973-4cae-b53d-73ccfbddded9.jpg" title="2.jpg" alt="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trong图2:人体肺样本分析示例,从肺气肿的患者获得。/strong(a) 肺的组织学图像。(b) Si 和 Mg 的相应 LIBS 多元素图像。在此示例中,使用 Mg(红色像素)作为表示组织的内部。(b)图显示了肺组织中二氧化硅(黄色像素)浓度非常高,患者在过去职业病史中,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进行了一年的喷砂。/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BS 是一个可靠的分析工具,B. Busser团队坚信:它有极大的可能性成为未来的诊断工具,为临床医生提供补充信息来源,以更好的了解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疾病来源和发病机制。/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trong参考文献:/strong/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1. L. Rinaldi, G. Barabino, J.P. Klein, D. Bitounis, J. Pourchez, V. Forest, D. Boudard, L. Leclerc, G. Sarry, X. Roblin, M. Cottier, and J.M. Phelip, Dig. Liver Dis. 47, 602–607 (2015)./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2. A. Al-Ebraheem, E. Dao, K. Geraki, and M.J. Farquharson, J. Phys. Conf. Ser. 499, 012014 (2014)./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3. Y. Koga, T. Satoh, K. Kaira, M. Koka, T. Hisada, J. Hirato, B. Altan, M. Yatomi, A. Ono, Y. Kamide, Y. Shimizu, H. Aoki-Saito, H. Tsurumaki, K. Shimizu, A. Mogi, T. Ishizuka, M. Yamada, and K. Dobashi, Environ. Health Prev. Med. 21, 492–500 (2016)./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4. V. Motto-Ros, L. Sancey, X.C. Wang, Q.L. Ma, F. Lux, X.S. Bai, G. Panczer, O. Tillement, and J. Yu, Spectrochim. Acta B 87, 168–174 (2013)./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5. L. Sancey, V. Motto-Ros, B. Busser, S. Kotb, J.M. Benoit, A. Piednoir, F. Lux, O. Tillement, G. Panczer, and J. Yu, Sci. Rep. 4, 6065 (2014)./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6. L. Sancey, S. Kotb, C. Truillet, F. Appaix, A. Marais, E. Thomas, B. van der Sanden, J.P. Klein, B. Laurent, M. Cottier, R. Antoine, P. Dugourd, G. Panczer, F. Lux, P. Perriat, V. Motto-Ros, and O. Tillement, ACS Nano. 9, 2477–2488 (2015)./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7. B. Busser, S. Moncayo, J.-L. Coll, L. Sancey, and V. Motto-Ros, Coord. Chem. Rev. 358, 70–79 (2018)./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8. R. Gaudiuso, N. Melikechi, Z. A. Abdel-Salam, M. A. Harith, V. Palleschi, V. Motto-Ros, and B. Busser, Spectrochim. Act. B 152, 123–148 (2019)./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9. S. Moncayo, F. Trichard, B. Busser, M. Sabatier-Vincent, F. Pelascini, N. Pinel, I. Templier, J. Charles, L. Sancey, and V. Motto-Ros, Spectrochim. Act. B 133, 40–44 (2017)./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10. B. Busser, S. Moncayo, F. Trichard, V. Bonneterre, N. Pinel, F. Pelascini, P. Dugourd, J.-L. Coll, M. D’Incan, J. Charles, V. Motto-Ros, and L. Sancey, Mod. Pathol. 152, 1–7 (2017)./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11. The MEDICO-LIBS clinical trial is registered in the clinicaltrials.gov website (NCT03901196)./p
  • 丹纳赫携手黑石集团竞购强生旗下临床诊断部门
    路透纽约11月7日 - 熟悉情况的消息人士透露,医疗保健综合企业Danaher 已经携手黑石集团(百仕通) ,出价收购强生(Johnson & Johnson) 旗下的Ortho临床诊断部门。该部门主要生产血液筛查设备和实验室血液测试仪器,售价可能超过40亿美元。  消息人士指出,与Danaher-黑石银团展开争夺的其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包括:贝恩资本 凯雷集团 BC Partners CVC Capital Partners和Leonard Green & Partners LP结成的联盟。  该人士周四称,强生在9月底收到针对该部门的最初收购提议,并希望在11月11日前有新一轮的出价。消息人士要求匿名,因为此事仍在保密状态。  黑石、BC Partners、凯雷集团以及CVC不愿发表评论。强生、Danaher、贝恩资本和Leonard Green暂时未回应置评要求。  部分消息人士称,强生最初希望该业务售价最高达到50亿美元,但潜在买家目前对该业务的估值比较接近40亿美元。  强生待售部门的年营收约为20亿美元。该部门的测试技术被认为比较过时,也不如分子诊断技术利润高。  强生在1月时表示,将寻找代替该业务的战略选择,并警告这一过程可能耗时一至两年。路透此前的报导称,强生已经委托摩根大通 负责安排出售该业务事宜。
  • 先声诊断首张基因分型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试剂盒获批
    近日,先声诊断CYP2C19试剂盒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国械注准20233400263),这也是国内首个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药物基因组(PGx)检测的获证试剂盒,可用于指导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如氯吡格雷)的临床精准用药。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在死亡原因中占比增速甚至远超过恶性肿瘤。在中国,据推算现有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达3.3亿,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研究发现,约30%的患者不能将氯吡格雷充分代谢成为其活性成分,也就不能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究其原因和CYP2C19基因有关。  21世纪,基因检测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荧光定量PCR、数字PCR、基因芯片、Sanger测序、NGS等技术均不同程度地应用于临床检验领域。事实上,临床诊断正在向"组学"方向(多基因、多位点)发展 另一方面,能够进入临床应用的都是基因意义明确、指南规定、临床可治疗的位点组合,因而临床急需一种能够承接同时检测多基因、多位点的分析检测技术,并拥有检测通量灵活,灵敏度高、成本低、简单易行的特点,应对临床的广泛需求。近些年,飞行时间质谱多基因检测技术快速发展,它结合了质谱技术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芯片技术的高通量和低成本特性,能够精确分辨A、T、C、G碱基之间的质量差异,适用于多种基因变异类型检测,在药物基因组学、肿瘤基因突变检测、肿瘤液体活检、遗传病筛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这种多基因多位点检测平台尚未见临床应用。而从基因角度探讨基因的遗传变异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正是药物基因组学(PGx)的领域。先声诊断“人CYP2C19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是目前国内已获批CYP2C19检测试剂盒中唯一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产品,基因分型准确率超过99.7%,可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用药指导,并通过1800+例正在服用或将要服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患者样本的验证。  先声诊断CEO任用表示:“药物基因组检测的应用在欧美已经比较成熟,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先声诊断在药物基因组学领域布局比较早,我们希望帮助广大患者匹配最佳药物选择、优化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并降低医疗支出,用精准医疗为更多人带来获益。”
  • 看不见的“针”让诊断更精准
    小分子探针是一类特殊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低分子量,可以与特定生物分子相互作用,通过物理富集或化学反应形成可测量的信号变化,以实现对特定生物目标的定位或调控。由于小分子探针分子量小、渗透性强,能够轻易地穿透细胞膜,因此这类探针常用于研究疾病在细胞水平的分子机制。  诊断疾病、寻找病灶、药物研发……如今,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应用,小分子探针都已成为科学家和医生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不久前,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黄维院士、李林教授、潘思骏副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邵慧琳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化学会评论》上,发表了关于小分子探针的最新综述,讨论了具有新功能的小分子探针结构和设计的最新进展,以及小分子探针与生物成像、蛋白质组学和其他新兴技术的集成发展。  通过融合其他新兴技术,小分子探针在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出令人振奋的应用潜力,有望进一步推动药物研发和临床诊断向个性化、精准化方向深入发展。  具备多重优势,成为疾病研究和诊断的有力工具  小分子探针是一类特殊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低分子量,可以与特定生物分子相互作用,通过物理富集或化学反应形成可测量的信号变化,如放射性信号、荧光信号等,以实现对特定生物目标的定位或调控。由于小分子探针分子量小、渗透性强,能够轻易地穿透细胞膜,因此这类探针常用于研究疾病在细胞水平的分子机制。  在实际研究中,小分子探针被用于跟踪生物分子的活动、检测细胞中的特定反应或研究特定的生物过程。例如附着荧光标签的小分子探针,可以帮助科学家直观地观察细胞内的特定分子如何移动并与其他分子互动,这使得小分子探针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小分子探针合成简单、特异性高、生物相容性好且稳定性高,具有使用灵活、成本较低的特点,这些优势使其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有力工具。”潘思骏介绍,在疾病研究方面,小分子探针可用于研究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信号通路和调控机制,阐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在药物研发领域,小分子探针可用于发现潜在药物靶点,筛选先导化合物,以及评估候选药物的靶点亲和力、选择性、脱靶效应等性质,从而提高辅助药物的临床转化成功率;在临床诊断方面,小分子探针可以用于检测疾病标志物、分析药物靶点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新兴技术加持,功能和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分子探针的功能及应用范围不断拓宽,一方面兼具成像和组学能力的双功能探针开始涌现,另一方面融入其他新兴技术的小分子探针也展现出更完善的分析能力。  根据功能的不同,小分子探针主要分为成像探针和组学探针两大类。其中成像探针主要是与细胞和生物体中的目标分子相互作用以产生可视化信号,组学探针则是结合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新兴组学技术,对目标分子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作用网络和功能图谱进行解析。近年来,同时具备成像和组学能力的双功能探针的出现,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准确、全面的信息,极大提升了小分子探针的适用范围和准确性。  同时,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荧光染料、亲和标签、生物正交化学、可逆共价基团、光激活基团等,小分子探针还开发出许多新功能。黄维介绍,结合生物正交化学,小分子探针实现了多个目标分子的同时标记和共定位分析;新型稳定同位素标签和定量质谱分析方法的创新,提高了组学分析的准确性和通量,加速了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采用双光子、近红外、长余辉等多种各具优势的成像策略,可以提高小分子探针在组织深度和分辨率方面的能力;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实现海量数据分析,优化探针设计,并从复杂图像中提取关键信息。  黄维提出畅想,未来,结合柔性电子传感技术,小分子探针还有可能发展为穿戴或便携式的诊断仪器,创造全新的主动健康管理方式,这一策略有望推动小分子探针在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提升临床转化率  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科学家们对小分子探针持积极态度,认为其具备优良的分子特异性和生物相容性,因而在转化医学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例如在个性化医疗领域,小分子探针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治疗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检测方法,帮助医生通过活体成像、组织活检、血液检测等临床试验技术,设计个体化手术与药物治疗方案,并能通过实时疗效监测来迅速优化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但与所有新兴技术一样,小分子探针在临床转化过程中也面临挑战。潘思骏表示,首先,在不影响生物活性的前提下,设计和制造高度特异性的小分子探针是一个技术难题。其次,在临床试验中,小分子探针必须满足严格的生物安全性要求,包括毒性评估、代谢排除和潜在不良反应。此外,临床试验的复杂性也制约了小分子探针的应用,因为临床试验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患者的招募和数据分析也很复杂。最后,小分子探针的研发周期长,包括实验室的化学合成和生物实验过程,以及临床样本的测试与验证过程,同时其市场化也需要医学界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充分的认可和信任。  黄维表示,要进一步提升小分子探针的临床转化率,还需加强基础研究,深入了解小分子探针的机制和性能,确保探针在复杂的临床组织和血液样本检测中具备真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跨学科的合作也非常必要,融合不同学科的新兴技术优势,有望加速解决小分子探针在临床转化中面临的难题。黄维认为:“我们可以采用小分子探针和分析技术的协同发展策略,即通过同时构建新型探针和与之相匹配的临床分析技术,直接对人体或血液、腹水等临床易得样本进行特征图谱分析,为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找到更多精准化和个性化解决方案。”
  • 苏州医工所在卵巢癌术前精确诊断研究中取得进展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妇科恶性肿瘤,依据其细胞来源可分为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和非上皮性卵巢癌。其中,EOC发病人数占原发OC的90%。EOC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其预后差,五年生存率仅为35%。与之相对地,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Borderline Epithelial Ovarian Tumors,BEOT)具有更低的恶性潜能和更好的预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2%。从治疗方式来看,EOC患者需要肿瘤细胞减灭术,并辅以新辅助化疗,而BEOT患者通常可进行保守治疗,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与卵巢功能。因此,术前准确地区分二者,对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目前术前鉴别BEOT与EOC主要由放射科医生利用多参数MRI影像判断,该方法依赖经验、主观性强、耗时且准确率不高。科研人员前期开发出一种基于影像组学的诊断方法,虽然诊断精度有所提升,但该方法需人工勾画病灶区域,依然存在主观、耗时等问题,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智能诊断领域取得成功,其具有客观、智能等优点,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现有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医学影像智能诊断存在不足:(1)未能充分挖掘不同模态影像间的内在联系;(2)未能充分探索同一模态影像中不同扫描切片间的内在联系。  为此,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高欣团队博士简俊明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模态注意力(Modality-based Attention,MA)模块和上下文多示例池化层(Contextual MPL,C-MPL)的多示例卷积神经网络MAC-Net(图1)。MA模块主要用于多参数MRI(多模态影像)融合,效仿临床医生,自适应地赋予各模态单独的权重,从而生成更智能高效的多参数MRI表示。C-MPL用于扫描切片间空间关系的建模,当对某一扫描切片内重点区域进行预测时,会同步考虑相邻连续多个扫描切片信息,实现单一模态影像中扫描切片间空间及内容相关关系利用率的提升。  研究表明,MAC-Net在BEOT和EOC鉴别问题上表现良好,准确率可达87.9%,优于当前主流多示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方法,放射科医生无需精确勾画肿瘤边界,只需要确定肿瘤区域的最上和最下层面位置,便可实现全自动分类模型构建及预测,具备较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另外,MAC-Net具有较强的适配性能:(1)图像适配性:MAC-Net可用于多参数MRI融合,并可延伸至多模态影像(如CT、PET等)融合;(2)疾病适配性:MAC-Net不仅适用于卵巢癌,还可拓展用于诸如肺癌、肝癌、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的自动诊断中。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 浅析高分辨率光学链路诊断仪(OCI)测试大插损光纤链路损耗
    武汉东隆科技有限公司自研的高分辨率光学链路诊断仪(OCI)是基于光频域反射技术(OFDR),单次测量可实现从器件到链路的全范围诊断,并且能轻松测试出光纤链路损耗情况。据了解,光频域反射技术(OFDR)测试插损方式是依据事件点两侧瑞利散射信号幅值差异,其高分辨率特性可以定位到厘米级损耗点。通常高分辨率光学链路诊断仪(OCI)插损测量动态范围为18dB,反射式测量方式动态范围为9dB。当待测链路中累积损耗超出9dB时,超出部分瑞利散射信号会被设备底噪淹没,给测试带来误差。针对上诉情况,本文借助光纤环形器测试出大插损光链路单向累积损耗。首先,测试样品为可调光衰减器,借助环形器测试大插损装置如图1,将光纤环行器2端口接到OCI设备DUT口上,1端口和3端口分别与可调衰减器进出口连接。OCI设备输出光从环形器2端口进入,3端口输出,经过待测样品后进入端口1,最后从端口2返回OCI仪器。图1.借助环形器测试大插损装置示意图OCI测试整个光链路结果如图2,距离-回损曲线在2.95719m位置出现最大回损峰值,对应整个光传输链路。由于OCI仪器默认显示为反射式测量,而本链路中借助环形器是透射式测量,所以实际链路长度为显示距离的两倍5.91438m。同时,该位置积分回损为-25.69dB,是环形器和可调光衰减器单向累积损耗总和。图2.OCI测试环形器连接可调光衰减器结果图第二,使用OCI单独测试光纤环形器,损耗测试装置如图3。图3.环形器损耗测试装置示意图图4.OCI测试环形器结果图测试结果如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回损曲线在1.86088m位置出现最大回损峰值(实际光纤环形器光链路长度为3.72176m),回损为-2.55dB,是环形器单向累积损耗总和。可调光衰减器插损为23.14dB (=25.69dB -2.55dB)。第三,使用功率计测试可调光衰减器插耗,测试装置如图5,测得可调光衰减器插耗为23.33dB,OFDR测量结果与功率计测量结果仅相差0.19dB。图5.功率计测试可调光衰减器损耗装置示意图改变可调光衰减器插损,按照上诉方法分别用OCI和功率计测试可调光衰减器插损值,下表为10次测量可调光衰减器插损值对比表。从对比表可以看出OCI和功率计测试可调光衰减器插损对比误差不超过0.3dB,且OCI测试值均比功率计测试值大,这是由于功率计测试链路时,比OCI测试链路多一个FC法兰。因此,借助光纤环形器,高分辨率光学链路诊断仪(OCI)可以透射式测量大插损链路总体损耗,测试结果和功率计测试结果对比准确。不同于OCI反射式测量光纤链路分布式损耗,OCI透射式测量光链路损耗是测试整个光纤链路的累积损耗总和。OCI透射式测量插损准确性依赖OCI测试回损(RL)的动态范围,动态范围高达60dB以上时,可实现超出动态范围的大插损光链路损耗测量,进一步扩展OFDR设备使用场景。
  • “精准诊断,维护健康”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峰会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4月19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峰会在湖北省襄阳富力皇冠假日酒店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为“精准诊断,维护健康”, 围绕前沿基础研究、临床热点分享和产品研发等内容奉献了诸多精彩的大会报告,会议吸引了全国数百位来自医院、体外诊断企业专家、学者及行业相关人士,现场座无虚席。大家共同围绕标记免疫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推动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及体外诊断行业进一步发展。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峰会现场会议伊始,湖北省检验学会主任委员孙自镛、襄阳市科技局书记习德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原副司长王树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先后致欢迎辞。由襄阳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部主任程正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高艳红担当主持。湖北省检验学会主任委员孙自镛襄阳市科技局书记习德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原副司长王树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随后,大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林金明、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宋海波、颜光涛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统计室主任姚晨、中国科学计量院首席研究员李红梅先后作了主题报告,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院长王华梁、高艳红副主任担任主持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林金明报告题目:《微流控疾病诊断技术新进展》微流控芯片是本世纪极具代表性的前沿性技术之一, 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自然科学领域。近十几年来,其在有机合成、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环境监测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自微流控技术面世以来,以其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和便携化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细胞分析领域。基于微流控技术和免疫检测开发的微流控免疫芯片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和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激素检测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微流控芯片技术也是 POCT 设备集成化、小型化的基础核心,高度契合 POCT 产品发展趋势,因此 POCT 成为微流控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成熟的领域。本次报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微流控技术在疾病诊断领域的一些新进展。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宋海波报告题目:《IVD 活跃度、行业发展、上市企业指数 研究思路》体外诊断是众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支撑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检验、病理、输血等工作之所需,因此其创新能力、市场和需求活要、资本要素支持信心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涉及实验医学学科建设和体外诊断的健康发展。如何评判上述要素的因果关系,如何正确科学的诠释上述要素的准确含义和定义?为此开展指数研究对实验医学体外诊意义重大。体外诊断创新、发展、上市指数即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非常必要的深远意义。该研究数据丰富、精准、充分,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报告题目:《医研校企联合教学 - 共建标记免疫分析未来》免疫诊断作为体外诊断市场的主流,经过了 60 多年的技术发展。标记免疫分析是免疫诊断的基本技术,是将多种标记示踪技术和高度灵敏性和医学免疫学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随着行业发展和技术迭代,免疫诊断技术的种类及应用场景不断增加,同时临床科室和检验科室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在这一背景下,本报告充分解读国际国内免疫诊断市场,系统剖析免疫诊断未来发展趋势和国内免疫诊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以期加强“医、研、校、企”的沟通协作,推动标记免疫分析体外诊断的快速发展,构建标记免疫分析的美好未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统计室主任姚晨报告题目:《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设计要点》报告从统计学角度解读了 CDE 颁布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中国科学计量院首席研究员李红梅报告题目:《心脑血管与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标准化技术发展与挑战》心脑血管与肿瘤标志物标准化技术在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早期发现与有效治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分析科学与技术及医学工程学的不断进步,标志物临床检验标准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高准确度计量溯源技术与标准物质的研制是标准化研究的重点,其中,研究建立溯源至 SI 单位的高纯度、高稳定性大分子标志物的高端校准标准、复杂血清基质中高灵敏高选择性的定值技术方法,及被测量定义与临床检验目标物的一致性评价是标志性技术难题。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脑血管与肿瘤大分子标志物临床检验标准化技术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展望。
  • 罗氏诊断2017收入增长5% 免疫诊断业务大幅增长
    p  2018年2月1日,罗氏(Roche)宣布,其2017年诊断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这得益于其集中式和即时健康解决方案业务中免疫诊断产品销售的实力增长。/pp  截至12月31日罗氏诊断部门的财年收入为120.8亿瑞士法郎(合129.3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14.7亿瑞士法郎。诊断部门报告第四季度营收为32.8亿瑞士法郎,比2016年第四季度的31.1亿瑞士法郎上涨4%。/pp  罗氏公司在2017年的总收入为533.0亿瑞士法郎,比2016年的505.8亿瑞士法郎上涨了5%。/pp  罗氏公司首席执行官Severin Schwa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2017年,我们取得了重大进展,新推出的药品和测试带动了这两个部门的良好增长。”/pp  在罗氏诊断公司内部,集中式和护理业务点解决方案的收入从去年同期的67亿欧元增长了7%至71.8亿瑞士法郎。综合血清学工作解决方案推动增长,免疫诊断收入增长13%,临床化学收入增长3%。/pp  罗氏公司表示,2017年,在其集中式和护理点解决方案业务范围内,最终确定了Cobas e 801的血清学筛查组合,使实验室能够覆盖全自动仪器的全方位血清学测试。该公司表示,自推出以来,已有900套Cobas e 801模块投放市场。/pp  罗氏公司的分子诊断产品收入从2016年的18.5亿瑞士法郎增长4%至19.2亿瑞士法郎。人乳头瘤病毒筛选收入增长15%,血液筛查收入同比增长1%。在病毒学产品中,罗氏的分子诊断业务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销售额增长持平,艾滋病毒病毒学检测的强劲增长弥补了2016年HCV销售下滑的业务。/pp  该公司的组织诊断收入比2016年的9.14亿瑞士法郎增长了11%,达到10.2亿瑞士法郎,这主要得益于先进染色法(收入增长了11%)和原色染色法(收入增长了12%)。在组织诊断业务中,伴随诊断业务收入增长了13%。/pp  罗氏表示,其糖尿病护理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3%至19.7亿瑞士法郎,相比2016年的20.2亿瑞士法郎下滑,反映了市场条件的挑战,尤其是在北美地区。/pp  在地区方面,亚太地区的销售总体增长了15%,诊断部门的中国销售额增长了21%。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销售额增长了3%,拉丁美洲的销售额增长了12%,但北美地区销售额持平/pp  Roche Diagnostics首席执行官罗兰· 迪格尔曼(Roland Diggelmann)在公司财报的网络广播中表示,2017年是诊断部门销售总额超过120亿瑞士法郎的第一年。他说,该公司的临床诊断业务实现了“高于市场”的同比增长7%。/pp  Diggelmann表示,罗氏诊断公司在糖尿病检测业务方面继续面临报销和定价的压力,2016年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的报销削减正在扩展到私人支付市场,影响业绩。/pp  尽管2017年病毒学检测销售额呈现平稳增长,但2016年直接抗病毒类似物的出现推动了Roche大量的HCV检测,因此,该公司预计2017年将成为有类似形势出现。/pp  总体而言,罗氏报告的净收入为88.3亿瑞士法郎,较2016年的97.3亿瑞士法郎下降9%,原因是品牌价值和无形资产减值。核心每股收益为15.34瑞士法郎,比2016年的14.53瑞士法郎上涨了6%。/pp  2017年,罗氏制药部门收入从391亿瑞士法郎增长5%至412.2亿瑞士法郎。/pp  该公司表示,预计到2018年,整体销售额将回归到个位数增长,预计核心每股收益将以高位数增长。该公司预计,排除美国税收立法变化的影响,核心每股收益将大体上与销售额一致。/p
  • 如何洞见捕捉分子诊断新风向?6月30日2021皖江分子诊断高峰论坛见分晓!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赛道,是一条增长潜力强劲,颇受各界关注的产业链——分子诊断。相比于发展成熟的免疫诊断、生化诊断等技术,分子诊断处于快速成长期,是体外诊断领域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特异度强等优势。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 年- 2019 年,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由 25.4 亿元增长至 132.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31.63%,增速约为全球的 2.6 倍。在政策利好、精准医疗需求推动下,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病毒检测的带动下,分子诊断行业发展提速,相关产品呈现井喷式出现。行业发展欣欣向荣,呈现出的新趋势值得业内人士重点关注。临床潜力进一步释放,从肿瘤伴随诊断拓展至肿瘤早筛在临床端,分子诊断可应用于感染性疾病检测、肿瘤个性化诊疗、血液筛查、产前筛查、遗传病诊断、药物代谢基因组学等领域。其中,分子诊断在传染性疾病检测、肿瘤诊疗等赛道的应用潜力将进一步加大。感染性疾病检测是分子诊断最为成熟的赛道,其中病毒性肝炎检测市场份额占比高,HPV 检测在近年快速兴起。2020 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成为了新的增长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能快速诊断多重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也能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鉴别。《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需和其它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相鉴别。2021 年 3 月 1 日,国家卫健委医管局印发《2021 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指出,呼吸道感染病原谱复杂,部分可引起流行,应提高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率。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迎来风口,多家企业在近期发布了相关新品。此外,分子诊断在肿瘤个性化诊疗的临床应用也逐渐增多,且正在从肿瘤伴随诊断拓展至肿瘤早筛场景。未来分子诊断在临床端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高端分子诊断技术备受关注,多技术并存在技术端,PCR 是目前主流的分子诊断平台,应用成熟,市场份额大,国内获批的分子诊断产品中,基于 PCR 技术的超过 90%。新冠疫情下,核酸检测需求驱动 PCR 仪成倍增长。PCR 仪器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 10 亿人民币左右上升到超过 30 亿人民币,国产份额从 2019 年的 30% 上升到 2020 年的 70% 以上。同时,在疫情中,我国建立了大量 PCR 实验室,不仅可以防控疫情,还可在肿瘤防控、慢病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 PCR 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PCR 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绝对定量的数字 PCR技术。数字 PCR 具备检测灵敏度高、定量结果更准确、更直观等多项优势,可加快推动临床分子诊断技术进入精准定量时代。NGS、单分子纳米孔测序、核酸质谱等高端分子诊断技术也备受关注,未来分子诊断市场将呈现 PCR 与 NGS、核酸质谱、单分子纳米孔测序等多技术并进的局面。实验室耗材需求应势上升,国产化加速实验室耗材作为保证试剂质量稳定、可靠的关键,在近年得到了行业的高度关注。随着分子诊断等行业规模不断扩张,实验室耗材需求随之上升,产品品质和性能重要性程度也不断提高。此前,我国实验室耗材严重依赖进口,市场长期被 Corning、Thermo Fisher、VWR 等企业垄断,占据我国市场90%份额。随着我国自主研发实力增强,实验室耗材国产化趋势日益明显,国内代表企业也开始加码发力,出现诸如洁特生物、硕华生命、耐思生物、博日科技等一批优质的国产企业,行业内存在的原料不规范、产品质量差、污染、仪器耗材不匹配等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分子诊断产品成研发热点,获批产品不断增加在产品端,分子诊断是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创新研发聚集地。统计显示,2021 年第一季度,我国境内共有 10 款体外诊断产品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中 5 款为分子诊断产品。MSL、MRD、TMD 等创新分子诊断产品也正在成为研发热点,有望进一步加大我国在全球分子诊断市场的竞争力。同时,2020 年我国开展多场全民核酸检测,大幅推动小型化、自动化、便捷化设备发展。最近IPO上市的博日科技也推出了全自动核酸处理工作站、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分析系统等多款自动化分子诊断系统。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博日科技发力高端分子诊断毋庸置疑,分子诊断领域已经成为体外诊断行业黄金赛道,前景可期。经过多年发展,行业内也涌现众多优秀的企业。成立于 2002 年的杭州博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博日科技」)凭借着在 PCR 领域的先发优势,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分子检测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据调研显示,2020年,公司的国内销量以18.5%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PCR设备市场的第三位,而海外销量在中国出口PCR设备的公司中排名第一。博日科技致力于打造“仪器+试剂+耗材”全产业链布局,累计获得 73 项专利,40 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公司于 2002 年获得中国荧光定量 PCR 检测系统注册证,实现 PCR 领域里程碑式突破。目前,公司拥有实时荧光定量 PCR 分析仪、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基因扩增仪、核酸提取试剂盒、PCR 试剂盒等多款产品,销往全国 34 个省市和全球 121 个国家和地区。长久以来,博日科技始终坚持产品持续更新迭代,以增强市场竞争力。2021 年 3 月,博日科技率先推出“集结号”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分析系统。该一体化实验分析系统涵盖“样本前处理+核酸提取+荧光定量 PCR”,实现全程自动化,24 小时可处理 768 个样本,可保证实验高效性、结果稳定性和检测灵活性。5 月,博日科技全新发布“全自动核酸处理工作站”,该产品集样本加载、信息录入、核酸提取、PCR 体系构建为一体,采用高纯度核酸提取系统及高精度移液分液系统,快速、高效、准确完成核酸提取。“集结号”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全自动核酸处理工作站截至目前,博日科技围绕分子诊断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及其医学诊断、畜牧水产、科学研究、食品安全、海关疾控等应用领域,累计发布了近 500 种纯化及检验等系列化试剂。针对国内耗材缺乏核心技术、市场规模偏小、进口垄断市场等行业痛点,2020 年博日科技开启高端产品线新布局,投资 4.59 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安徽博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博日生物」)生产基地,项目占地 42 亩,建筑面积约 35000 平方米,引入 ERP、SRM、WMS 等信息化、自动化管理软件,提升公司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博日生物一期建设总面积 13000 平方米,建成符合 GMP 要求的 10 万级洁净厂房,引进高端品牌注塑机 60 多台并搭配中央供料系统,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可形成年产 160 万套分子诊断配套耗材、600 万套实验室通用耗材和 40 万套微流控芯片的生产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期建设将打造年产能 4 亿人份的核酸检测试剂盒、核酸提取纯化试剂盒、免疫检测试剂盒和蛋白重组酶生产线。目前,博日生物生产基地已建成,未来有望大力提升国产高端耗材及试剂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国内高端耗材及试剂的进口替代进程。2021皖江分子诊断高峰论坛:唤醒新势能,开启新征程6 月 30 日,安徽博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竣工仪式将在安徽铜陵举行,同时还将举办 2021 皖江分子诊断高峰论坛。安徽博日生物有限公司竣工仪式2021皖江分子诊断高峰论坛该论坛由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政府、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主办,博日科技、博日生物、华大共赢产业基金承办,论坛以“唤醒新势能,开启新征程”为主题,将邀请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宋海波、博日科技董事长兼博日生物董事长贺贤汉、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院长张宏、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杜文斌、中国疾控中心副所长万康林、华大共赢总经理刘宇、瑞康医药副董事长张仁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体外诊断分会朱耀毅理事长等多位行业专家,就分子影像、数字 PCR 技术、传染病病原体诊断、体外诊断出海等热点话题和行业发展新动向进行探讨,把握行业跳动脉搏。论坛议程:届时大咖云集,风云际会,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共探分子诊断前沿技术,诚邀您莅临本次会议。扫码报名参加,联系电话:0571-8777-4319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