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热管空气预热器

仪器信息网热管空气预热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热管空气预热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热管空气预热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热管空气预热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热管空气预热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热管空气预热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热管空气预热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热管空气预热器相关的资讯

  • 多通道近位抽取高精度脱硝氨逃逸在线分析系统技术应用
    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氨逃逸分析的意义/span/strongbr//pp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压力日趋紧张,环境污染已严重危害到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河北、山东、北京等地被持续的大范围雾霾天气所笼罩,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为了降低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雾霾、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及酸雨现象,我国要求使用燃煤的工厂(主要是火电厂和水泥厂)安装脱硝装置,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pp  国内外应用较多且工艺成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烟气脱硝,均需要向烟气中喷入还原剂氨,使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氮。/pp  为了保证氮氧化物充分反应,提高脱硝效率,需要实现还原剂氨注入量的最优化。如果喷氨过多,则会产生氨逃逸,造成更严重的危害:/pp  1.逃逸的氨与烟气中的SOsub3/sub反应生成NHsub4/subHSOsub4/sub,当后续烟道烟温降低时,NHsub4/subHSOsub4/sub就会附着在空气预热器表面和飞灰颗粒物表面。/pp  2.NHsub4/subHSOsub4/sub可以沉积并积聚在催化剂表面,引起催化剂的失活。/pp  3.NHsub4/subHSOsub4/sub在低于150℃时,以液态形式存在,腐蚀空气预热器,并通过与飞灰表面物反应而改变飞灰颗粒物的表面形状,最终形成一种大团状粘性的腐蚀性物质。/pp  4.这种飞灰颗粒物和在空气预热器换热表面形成的NHsub4/subHSOsub4/sub会导致空气预热器的压损急剧增大。/pp  5.逃逸的氨导致飞灰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使得飞灰不能作为建材原料而得到利用。/pp  所以,脱硝工艺喷氨量的控制,既要保障脱硝效率最高,又不能过量喷氨造成新的危害,需要对氨逃逸进行实时准确的在线分析。作为脱硝工艺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监测设备,氨逃逸的准确稳定测量,对提高工业效率和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氨逃逸分析的现状/span/strong/pp  目前电力行业脱硝工艺基本上已经装配了氨逃逸在线分析系统,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些氨逃逸在线分析系统往往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pp  1.氨逃逸数据为0或某个固定值,或只有仪表自身噪声信号,没有真正检测出逃逸氨,给性能验收和环保验收带来麻烦。/pp  2.增大或减少喷氨量,氨逃逸数据无变化,没有趋势相关性,无法为电厂控制喷氨流量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为了NOx达标排放可能会喷氨过量,造成氨水浪费和形成大量铵盐对后面设备造成严重腐蚀。/pp  3.传统氨逃逸不能随时通标气进行验证,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pp  通过对这些氨逃逸设备实地调研分析,发现这些设备主要采用原位测量方式,将设备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安装在烟道上,采取对射的方式。这种测量方式会有以下几种影响:/pp  1.测量点位置粉尘量大,激光透射率不足,导致无法测量。/pp  2.为了解决透射率不足无法测量的问题,很多原位式分析仪采用斜角安装方式,即在烟道一角采取对射安装。这种方式测量的氨逃逸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反映烟道截面的真实状况,同时粉尘对测量仍然会造成影响。/pp  3.测量精度和测量下限与光程相关,光程越长,测量精度和测量下限越好。采用斜角安装方式测量光程短,测量下限和精度不够,无法满足氨逃逸精确测量的需求。/pp  4.现场振动和热膨胀因素,会造成激光对射不准,影响正常使用。/pp  5.无法通标气标定和验证。/pp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原位式脱硝氨逃逸分析仪在实际使用中遇到了众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一些企业将国外进口的分析仪进行改造,自己设计加工样气室,采用抽取式去除粉尘,抽取样气进入样气室测量,但是由于自身不掌握TDLAS核心技术,在改造过程中存在诸多技术问题及测量光程不够等因素,也没有取得良好的测量效果。/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多通道近位抽取高精度测量技术应用/span/strong/pp  针对上述问题和现状,北京大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基于自身掌握的TDLAS核心技术,将多通道近位抽取及多次反射高精度测量技术应用于氨逃逸在线分析,成功解决上述问题,并得到了广泛应用。/pp  一、采用高精度多次反射长光程技术/pp  鉴于脱硝工程中氨逃逸对环境和设备的巨大危害,环保部对脱硝工艺中氨逃逸量有严格的规范。环保部2010年1月发布的环发[2010]10号《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以及2010年2月发布的标准HJ562-2010《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皆要求SCR氨逃逸控制在2.5mg/msup3/sup(干基,标准状态)以下。因此,脱硝工程中的氨逃逸量极低(ppm量级),这对氨逃逸分析仪的测量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pp  目前测量氨逃逸通常采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朗伯-比尔定律(Beer-Lambert’s law),依据朗伯-比尔定律,当单色光穿过均匀气体介质时透射光强和入射光强的关系, 如方程(1)、(2)所示:/pp style="margin-left:13px text-indent:21px line-height:150% text-autospace:none"span style="font-size:21px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仿宋"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noimg/f1b1356f-e59a-4815-a181-8722c53bd3d8.jpg" title="公式.png"/ /span/pp  其中,P 为气体的压力;/pp  T 是样品气体的温度;/pp  Xabs 是被测气体在样品气体中的摩尔百分比;/pp  L 为光程长度;/pp  S 为吸收谱线的强度;/pp  fn为吸收谱线的线型函数。/pp  由公式可知光程长度越长,气体的吸收强度越强,所得到信号的信噪比越好,也就是说测量光程越长,测量精度越高。大方科技自主开发多次反射高温样气室,激光在样气室中多次反射,如图1为多次反射技术样气室中光路轨迹仿真图,光程可达30米,极大的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检测下限。通过光程的提高,很大程度的解决了传统氨逃逸光程短、测量精度不足的问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noimg/5c6248b5-acb0-4782-b0e4-1b81f607f144.jpg" title="图1.png"/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图1.大方科技多次反射技术样气室中光路轨迹仿真图/span/pp  二、多通道近位抽取测量技术应用/pp  针对原位式氨逃逸在线分析系统受烟尘和烟道震动影响等因素,大多数氨逃逸在线分析系统已采用抽取式技术路线,将烟气抽出经过预处理后进行测量,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目前已有的抽取式氨逃逸在线监测系统多采用单点取样,将一根取样探杆沿烟道长边中心位置插入至烟道核心区域,虽然和传统的原位式氨逃逸分析仪安装在烟道角落位置相比,目前单点核心区域抽取更具代表性,但对于大型机组烟道尺寸很大(通常长边可达13米以上)的情况下,烟道内流场分布复杂,截面上氨逃逸浓度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准确的代表烟道中氨逃逸的浓度,需要实现多点测量。如果单点测量是一台通用测量设备,那么多点测量则是一台高端设备,满足高质量、高要求用户的需求。/pp  大方科技在抽取式技术路线基础上,通过产品小型化、外置过滤装置、减震安装装置设计、近位恒温控制、流路控制等成功实现多通道近位测量技术。近位测量实现取样气体从取样探杆出来直接进入分析气室,不需要伴热管线,减少了系统的响应时间,降低氨气吸附的风险,降低伴热管线堵塞及损坏的可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取样点的位置和取样探杆的长度可根据现场情况设计,既可实现同一烟道多点同时测量,也可以实现多烟道多通道测量,且每个取样点可独立反吹。通道数量可以1~6任意扩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noimg/9f23d8c0-cf6c-42b2-ac42-dc46822639d5.jpg" title="图片2.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图2.大方科技近位抽取氨逃逸在线分析系统主机实物图/span/pp  大方科技率先开展氨逃逸的多点取样测量,成功实现了两点、三点、四点以及网格取样的应用,测量准确有代表性,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pp  三、复杂烟气工况高温近位抽取预处理技术应用/pp  由于我国燃煤种类及燃烧工艺的复杂多样性,烟气具有高温、高湿、高腐蚀、高粉尘的特点,且每家的工况环境各异,这给氨逃逸的在线监测带来了不确定性。氨分子极易溶于水且具有极强的吸附性,因此要求整个系统中不能存在冷点,也不能降温除水,需要在高温下完成测量。由于烟气中存在大量的粉尘,要求预处理系统既能够将粉尘过滤掉,避免造成光学器件的污染,又不能堵塞,加大现场的维护量。烟气中含有SO3、NH3等腐蚀性气体,且湿度大,要求整个烟气流路需要做防腐处理。所以,开发适合我国烟气工况,且适应强的氨逃逸在线分析系统,其首要难点之一是烟气预处理系统的开发。/pp  针对上述复杂工况,大方科技结合自身在烟气预处理多年摸爬打滚的经验,成功开发了稳定可靠的近位抽取预处理系统。抽取气体直接进入气室,不需要经过伴热管线,烟气接触的流路全程高温伴热250℃以上无冷点,避免氨气吸附和损失,保证样气真实性。系统滤芯采用碳化硅过滤器,在高温下不会与SO2、NH3等腐蚀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且滤芯采用后置安装,无需专业工具拆卸,更换和清理极其方便。每个通道皆具有自动反吹控制,反吹间隔和反吹时长根据工况设置,有效避免滤芯堵塞。/pp  对于氨逃逸监测而言,复杂的烟气工况环境是造成故障率攀升的主要原因。所以,预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是氨逃逸监测设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大方科技近位抽取式预处理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稳定性,结合多次反射长光程技术的应用,保障了测量结果的准确,为合理喷氨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图3为大方科技氨逃逸在线分析系统现场趋势图,红色为喷氨量曲线,黄色为氨逃逸曲线,当系统的喷氨量发生变化时,氨逃逸数据曲线也相应地变化,从图上看喷氨量和氨逃逸曲线趋势一致,相关性高,为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noimg/f84c9423-8972-473b-83c6-2c3ca3349309.jpg" title="图3.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图3.大方科技氨逃逸在线分析系统现场趋势图/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供稿来源:北京大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spanbr//span/p
  • 【众瑞小课堂】关于固定污染源废气检测过程中,异常情况处理方式探讨
    固定源废气监测是污染源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监测受行业类别、污染物处理方式、生产设备工艺设计、操作人员水平、监测仪器等问题影响较大,监测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异常情况,为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为环境执法提供依据,排除和处理这些异常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固定源废气监测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燃煤锅炉含氧量过高、风量无法比对、烟尘含量为负值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异常情况排除处理方法。1 燃煤锅炉含氧量过高?01核实锅炉运行工况,检查锅炉仪表盘及煤质分析报告,确认生产负荷是否达到设计能力的75%以上,排除锅炉运行负荷低和煤质差导致的含氧量偏高。02对比仪器测定风量和锅炉的额定风量,确定是否是进风量过大与锅炉不匹配原因造成。03检查锅炉炉墙、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引风机前后、风道是否存在密封不严等漏风现象,排除锅炉本身设计缺陷导致的含氧量过高现象。也可以通过现场分段排查,如在锅炉燃烧后进除尘器前、除尘器进脱硫脱硝前、脱硫脱硝排入大气后分别监测烟气含氧量,排除各工段有无漏风现象。04与锅炉工沟通排除操作导致的锅炉燃烧状况不理想不均匀、调节不合理情况引起的含氧量偏高。2 风量无法比对?01确认采样位置的合理性,是否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设置位置是否满足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直径,和距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的要求。若现场位置确实有限,采样断面与弯头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监测断面是否满足烟道内流速>5m/s,大型燃煤电厂烟道排气筒若监测断面选择不合理很多会出现流速过低无法比对的情况。02与厂家联系,查看排气筒管道设计图纸,确认监测断面实际截面积,认真核对监测断面烟道直径及壁厚保温层扣除问题。03提前收集资料了解被监测工况企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大致范围,以确定适合的监测方法。在现场监测过程中应选择与工况企业排放气态污染物浓度适合的标准气体校准监测仪器,避免出现高浓度校标后出现的传感器浓度误差。04气态污染物浓度值明显过低的情况排除应做好烟道内含湿量的测定,根据待测污染物种类选择合适的采样方式,如采样流量点位选择(观察监测仪器测定气态污染物时的实时流量是否大于0.7L/min,监测点负压大于监测仪器抽气泵吸力时会导致烟道内气体无法进入传感器而监测结果偏低);吸收液瓶材质是否对待测组分存在吸收、颜色(是否需要遮光低温保存等)、发泡率(是否均匀)、阻力(当采样流量为0.5L/min时,其阻力应为5±0.7kpa)等;伴热管的温度范围(SO2采样时伴热管温度应保持在120℃,NOX采样时伴热管温度应保持在140℃等);检查气体收集装置有无漏气现象。3 烟尘含量为负值?01选择滤筒前是否进行过针孔检查、质量筛选和失重处理。针孔检测可采用灯泡法检查滤筒是否有针孔;质量筛选以规格25mm×70mm的玻璃纤维滤筒,质量在(1.0±0.2)g为宜。失重处理可按照《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规范,将滤筒预先在400℃高温箱中烘烤1h,冷却至室温并称至恒重后使用。滤筒称重还应考虑冷却时间与干燥器内放置滤筒多少、放置方式以及烘干时间的影响。02排气筒中颗粒物浓度太低,采样时间、采样体积又不够引起的称量误差。按照《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要求锅炉颗粒物原则上每点采样时间不小于3min或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的总采气量不少于1m3,但是目前实际操作过程中类似于水泥厂、大型火电、热电厂由于除尘设施均采用了静电除尘和袋式除尘结合的复合除尘设备,除尘效率基本上都达到了99.9%以上,若按照规范的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采样,经常会出现颗粒物浓度为负值的情况。这就要求实际监测过程应结合实际污染物排放情况,适当延长采样时间加大采样体积来降低测定误差。03超低排放趋势下的监测手段更新。根据大型(热电火电)电厂超低排放标准即烟尘不超过5mg/m3;二氧化硫不超过35mg/m3;氮氧化物不超过50mg/m3,现有监测部门配发的传统三合一(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监测仪器根本无法针对超低排放的锅炉特别是烟尘在5mg/m3以下机组开展现场监测,必须立即配发专门针对超低排放的采样仪器,才能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众瑞仪器ZR-3260D型 低浓度自动烟尘烟气综合测试仪高负载、低噪声大流量抽气泵(可达100L/min)ZR-D09ET型 高湿低浓度烟尘采样管钛合金材质,具备加热功能
  • 卓越黑科技!FLIR高性能红外热像仪进军sai车领域
    在当今的sai车道上,发动机预热系统成为越来越宝贵的资产,甚至是一项竞争优势。许多职业sai车手都认识到这项技术的价值,因为它有助于防止发动机磨损、避免在跑道上性能低下,甚至可避免直接经济损失。Hot Products Engineering,是一家美国预热发动机制造商。今天小菲就来说下,他们是如何利用FLIR高性能红外热像仪拍摄热图像,展示其发动机预热产品的价值。# 预热发动机#预热发动机是每位sai车手上sai道之前必须执行的步骤之一。后来,由于许多sai车规则(小型sai车、短程高速sai车等),这项步骤仅意味着启动引擎并加速发动机。然而,即便没有噪音、危险和发臭等问题,冷启动sai车发动机也常常是一种糟糕的选择。因为冷启动涉及金属间摩擦、不完全燃烧和使用昂贵的sai车燃油来预热发动机。预热发动机是每位sai车手上sai道前必须完成的步骤对于这个问题,普遍接受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发动机预热系统,这种方法是利用小巧又安静的发生器产生的廉价无铅汽油平稳升温并维持恰好的温度。Pete Davis(拥有美国国家实验室30余年的精密工程经验)创立了Hot Products Engineering Inc.,开始设计并为sai车比sai供应预热产品。如今,他的各系列Hot Head发动机加热器为世界各地的sai车队所采用。为了更好地展示发动机加热器的功效,他们使用FLIR高性能红外热像仪进行拍摄记录。发动机预热器的优势sai车发动机只有在特定温度下才会达到峰值功率。发动机预热器将确保发动机总是维持在那一温度的极窄范围内,以便发动机从一开始就能达到峰值功率,这一理想温度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sai车类型。发动机温度非常影响sai车性能,比如发动机加热不足会造成与低温有关的发动机故障,甚至导致sai车手无法完成比sai。此外,冷启动会引起发动机严重磨损,而预热能减少发动机磨损,直接为sai车队节省昂贵的重新组装费用,还能完全消除代价高昂的冷态活塞卡住的风险。# 发动机加热器的运行状况#在沿短程高速sai车跑道的实验装置中,FLIR高性能红外热像仪用于捕获Hot Head DragPro竞sai上的发动机加热器。FLIR高性能红外热像仪生成的热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温度如何平稳上升并准确维持在57℃和99℃之间。得益于多年在国家实验室工作的背景和积累的经验,Hot Products Engineering的创始人Pete Davis对热成像的强大功能再熟悉不过:“我以前曾在研究与开发环境中使用红外热像仪研究热图像,因此我知道热像仪能观测到肉眼不可见的东西。”FLIR高性能红外热像仪生成的热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温度如何平稳上升并准确维持在57℃和99℃之间因此,当Pete Davis创办一家专门制造发动机预热系统公司时,他清楚热成像能够向职业sai车手展示预热系统的价值。Pete Davis继续道:“我们正不断开拓发动机预热系统的新市场,因此我们需要尽力让客户了解我们产品的价值。热成像在这方面很有帮助,我们十分依赖采用FLIR高性能红外热像仪捕获的热图像。以往我们不能很好地展示产品功效的可视内部信息,直到我们采用了FLIR高性能红外热像仪。此外,FLIR热像仪拍摄的热图像有助于我们树立科技公司的形象。”# 发动机预热的原理:线性热膨胀#我们需要预热发动机的一切原因都可用线性热膨胀的概念来解释。发动机是由数种不同的材料制成,比如活塞由某种类型的铝合金制成,汽缸由另一种铝合金制成,活塞环由铸铁或钢制成,气门由钢、不锈钢或钛制成,导架由另一种材料制成。一旦发动机启动,这些部件来回滑动时,会因摩擦和燃油燃烧而生热。没有一种材料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它们在受热或冷却时以不同的速率膨胀或收缩。预热器加热600cc sai车发动机的热图像这种材料和温度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可以预测的且呈线性。当冷的发动机刚开始启动时,活塞先升温和膨胀。热量从活塞传递到活塞环,然后传递到汽缸壁。如果加速发动机,产生多个燃烧循环,过早增加摩擦频率,活塞膨胀的速度比汽缸要快得多。如果活塞和汽缸之间空间不足以容纳膨胀,发动机将受损,称之为“冷咬死”。在开始驾驶前预热发动机能够让发动机中的部件慢慢膨胀并保持稳定。一旦发动机变热,发动机部件尺寸的变化就不那么剧烈,损坏发动机的风险要小很多。# FLIR高性能红外热像仪#FLIR高性能红外热像仪能提供高速、高分辨率的热成像,易于使用且配置灵活,可以无损测试(NDT)、应力制图,能分辨小至1mK的温差。其还具有捕获温度快速变化和测得运动目标精确温度读数所需的灵敏度、空间分辨率、帧速和积分时间的功能。FLIR高性能红外热像仪还能够通过目标激发并观察目标面上的热力差异来检测内部缺陷。总之,FLIR高性能红外热像仪可执行各种高级检测工作。对于FLIR高性能红外热像仪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吗?联系我们让FLIR专业人员为您详细解析吧~新品免费试用目前,Teledyne FLIR正在进行一场2021年终新品免费试用的活动,无论是FLIR A50/A70研发套件,还是FLIR A50/A70图像流/智能传感器热像仪,亦或是FLIR Si124-PD:局部放电检测声像仪,还有FLIR Si124-LD:压缩空气泄漏检测声像仪,以及FLIR E96 高级热像仪都在此次活动当中哦~当然如果您想试用其他产品,小菲也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所以,小伙伴们赶紧联系我们,我们将安排专人上门为您演示!
  • 红外气体分析仪技术之焦炉煤气脱硫为什么要选择负压脱硫?
    国内外对焦炉煤气的脱硫工艺分为正压脱硫和负压脱硫二种。某公司焦炉煤气净化一开始采用HPF正压脱硫工艺,但脱硫效率低,且正压脱硫需将煤气冷却,送入脱硫塔进行脱硫、脱氰,经过脱硫后,煤气进入硫铵单元,又需对煤气进行预热,煤气经过冷却、预热存在较大的能源浪费,不利于节能降耗生产,对此该公司将正压脱硫工艺改为负压脱硫工艺,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防爆型)Gasboard-3500对脱硫效果进行监测,项目运行3年来,脱硫效率提高,节能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一、正、负压脱硫工艺对比1、正压脱硫工艺 从鼓风机来的约55~60℃的煤气,先进入预冷塔,用循环水冷却至30℃左右,然后进入脱硫塔。预冷塔用冷却水自成循环系统,从塔底排出的热水经循环泵送往冷却器,用循环冷却水换热后进入预冷塔顶部喷洒用于冷却煤气,预冷循环水定期进行排污,送往机械化澄清槽,同时往循环系统中加入剩余氨水予以补充。 从预冷塔来的煤气进入脱硫塔底部与塔顶喷淋的脱硫液逆向接触,脱除H2S、HCN后由塔顶溢出去往硫铵单元。 从脱硫塔底排出的脱硫液经液封槽进入反应槽,再由脱硫液循环泵送出,一部分经过冷却器冷却后与另一部分未冷却液体混合后经预混喷嘴送入再生塔底部,同时在再生塔底部鼓入压缩空气,使脱硫液在塔内得以再生,再生后的脱硫液于塔上部经液位调节器流至脱硫塔循环喷洒使用,上浮于再生塔顶部扩大部分的硫泡沫利用液位差自流入硫泡沫槽,产生的硫泡沫用泵送至离心机离心分离,滤液返回反应槽,硫膏装袋后外销。 脱硫所用成品氨水由蒸氨每班送至脱硫反应槽加入脱硫液循环系统。 2、负压脱硫工艺 电捕来的约25℃煤气进入填料脱硫塔底部,与塔顶喷洒下来的再生溶液逆向接触,吸收煤气中的H2S和HCN(同时吸收煤气中的NH3,以补充脱硫液中的碱源)。脱硫后煤气进入鼓风机单元。脱硫塔底吸收了H2S、HCN的循环液,经脱硫液泵进入再生塔底预混喷嘴(脱硫液温度高时,部分进入板框式换热器进行冷却),与压缩空气剧烈混合,形成微小气泡后进入再生塔底部,沿再生塔上升过程中,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再生。再生后的脱硫液于再生塔上部经液位调节器进入U型管后,进入脱硫塔顶分布器,循环喷淋煤气。 上浮于再生塔顶部扩大部分的硫磺泡沫利用液位差自流入硫泡沫槽,产生的硫泡沫用泵送至板框式压滤机,滤液进入放空槽后,由放空槽自吸泵送至脱硫塔底继续循环使用,硫膏装袋后外销。脱硫所用成品氨水由蒸氨每班送至脱硫塔底,加入脱硫液循环系统。 3、正、负压脱硫运行指标对比 在同等煤气发生量情况下,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防爆型)Gasboard-3500对正负压脱硫工艺的脱硫效果进行对比监测,再综合脱硫工艺各方面运行参数,可得出正压脱硫与负压脱硫运行指标如下。 由上表可知,负压脱硫较正压脱硫,脱硫塔入口煤气温度降低了6℃,脱硫液温度降低了5.5℃,脱硫液温度的降低,有利于挥发氨(游离氨)浓度的提高,挥发氨浓度提高了5.2g/L;副盐浓度由300g/L以上降低至250g/L以下,降低了52.8g/L,副盐浓度的降低有利于脱硫效率的提高,脱硫效率由86.3%提高至99.0%,提高了12.7%。 二、正、负脱硫工艺特点对比1、 温度变化 正压脱硫位于鼓风机后,进入脱硫工段的煤气温度约55~60℃,而脱硫反应适宜温度为25~35℃左右,脱硫工段后为硫铵工段,而硫铵工段适宜吸收反应温度为50~55℃,因此煤气经正压脱硫进入硫铵工段需对煤气现冷却再加热,存在较大的能源浪费。 负压脱硫位于电捕后,鼓风机前,进入脱硫工段的煤气约25℃,满足脱硫吸收、再生要求,而经过风机后的煤气直接进入硫铵工段,避免了对煤气冷却和预热,温度变化梯度更加合理,节约了冷能和热能,降低了系统能耗。 2、游离氨浓度 HPF法脱硫是以氨为碱源的湿法氧化脱硫,吸收过程为化学反应,即通过吸收煤气中的氨(或外加氨水),增加氨的浓度提高对硫化氢、氰化氢等物质吸收效率,脱硫液中游离氨的浓度越高越有利于脱硫反应。 正压脱硫经过预冷后煤气温度一般在30℃左右,负压脱硫煤气温度为25℃左右,其脱硫液温度较正压降低5℃左右,脱硫液温度低有利于氨的吸收、溶解,同时避免了正压条件下预冷喷洒液的直接接触吸收煤气中的氨。因此,负压脱硫工艺有效提高了游离氨(挥发氨)浓度,游离氨浓度由正压脱硫的4~6g/L提高至负压脱硫的10~12g/L,达到较高的吸收效率,进而提高了脱硫效率。 3、设备投资 负压脱硫与正压脱硫设备上相比,脱硫工段不再用预冷塔及其配套的循环喷洒泵、换热器等设备,硫铵工段不再用预热器,节约大量设备投资,占地面积减少近80m2。 负压脱硫根据工艺特点,不用反应槽,节省两个约150m3的反应槽,占地面积减少约120m2。 4、环保效益 负压脱硫再生尾气回收至煤气系统内,减轻对大气污染的同时,尾气中的氧气、氨气等有效组分进入脱硫吸收塔内,参与脱硫吸收、解离反应,进一步增强了脱硫效率。 三、负压脱硫经济经济效益 负压脱硫较正压脱硫减少预冷塔、预冷喷洒泵、预冷换热器、反应槽等设备;减少煤气冷却消耗循环冷却水量150m3/h;节省硫铵预热器蒸汽量1t/h(冬季)。因此负压脱硫较正压脱硫节省成本为: 1)降低循环消耗成本:节约循环水量为150m3/h,按0.5元/m3、年运行360天计,则年节约循环冷却水成本为150×24×360×0.5=64.8万元。2)降低蒸汽消耗:节约蒸汽量为1t/h,蒸汽按150元/t、冬季按120天计,则年节约蒸汽消耗成本为1×24×120×150=43.2万元。 3)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减少预冷塔、循环泵、换热器、反应槽等设备及工程投资费用约500万元。按设备折旧费用计,年降低投资费用50万元。 则年降低成本为:64.8+43.2+50=158万元。另外,脱硫效率的提高,降低了脱硫后煤气中硫化氢含量,进一步降低燃烧时二氧化硫排放量,环保效益显著。 四、结论 1、负压脱硫较正压脱硫减少预冷系统、反应槽等设备,投资费用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 2、负压脱硫较正压脱硫较好地利用了煤气温度变化梯度,避免煤气经过冷却再加热,降低了循环冷却水及蒸汽消耗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3、负压脱硫入口煤气温度、脱硫液温度较正压脱硫降低约5℃,挥发氨浓度提高至10g/L以上,提高了对硫化氢的吸收,进而提高了脱硫效率。 4、负压脱硫再生尾气全部并入煤气负压系统,实现了脱硫尾气“零”排放,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大气污染。 5、负压脱硫较正压脱硫效率显著提高,降低了煤气中硫化氢含量,进而减少燃烧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来源:微信公众号@工业过程气体监测技术)
  • 一石化企业成立新能源流体及热管理液联合实验室
    2024年6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专家判断,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大关。同时强调,发展电动汽车,不要让司机有后顾之忧。产研协同&ensp 共建联合实验室当前,冷却液“新国标”推行在即,将为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新国标”基础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所属企业,国家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通州)法人单位——中公高远(北京)汽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公汽检”)与统一股份全资子公司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统一”)成立新能源流体及热管理液联合实验室,旨在延续“新国标”技术路线的一致性、前瞻性,持续护航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发展,全面、快速、安全解决新能源车主的后顾之忧。技术信赖&ensp 联合实验室瞄准尖端“本次合作,是我们在新能源及热管理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我们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中公汽检董事长叶慧海在致辞中表示,“统一在行业内率先部署低碳和新能源,并在五年时间里走出了独特的低碳发展之路,成绩斐然,已成为行业知名的低碳润滑领导者。而在新能源热管理液方面,统一与交通运输部公路院、中公汽检已是多年合作伙伴,并于不久前共同起草了新能源汽车冷却液的新国标,已然走在了行业尖端。本次与统一共建联合实验室,也是基于统一的低碳发展理念和新能源热管理液方面的技术积累”。叶慧海 中公高远(北京)汽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未来,新能源流体及热管理液联合实验室将依托双方的优势资源,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瞄准尖端、推动技术创新,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探索新能源及热管理液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双向赋能&ensp 推动新国标不断变革向前实施企业自愿减排以来,统一依托T-lab低碳润滑实验室率先打造一系列低碳、安全、性能可靠的液冷解决方案。在“新国标”咨询、起草、验证期间,统一有幸承担多个阶段的测试样品,紧密配合,并将统一在国际减排认证体系中的经验赋予研发过程。张旸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旸表示,“由公路院牵头,组织业内主流的新能源主机厂、电池企业及统一等国内外冷却液龙头企业,共同制订‘新国标’,统一积极配合公路院,先后参与了电车热管理系统需求调研,研发并提供低电导率冷却液试验样品,并完成了多车型、多场景、多工况的行车路试。为“新国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次中公汽检与统一基于多年良好的技术信赖以及发展趋势的高度认同,成立联合实验室,对持续护航新能源领域健康发展,推动冷却液技术不断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联合实验室的启用,将为统一带来更强的研发能力以及更多的新能源热管理液成果,为统一竞争国内市场与全球市场带来更大的技术优势,还将进一步巩固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市场的领先局面,助力自主品牌迈向更高层面的竞争领域。
  • 安东帕受邀参加2021第九届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
    6月24-25日,由中冷协汽车热系统分会、嘉之道汽车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在上海完美落幕。安东帕中国受邀参加,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机厂、零部件、科研院所等业内专家伙伴共襄盛举。后疫情时代,汽车行业面临新需求和新挑战,从节能、续航到舱内舒适度、智能化等关键问题,都绕不开整车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开发与设计优化。关于哪种制冷剂合适的讨论从未停歇。但人们从未讨论过谁是合适的OCR (按一定比例搭配的制冷剂与润滑油)测量供应商——安东帕在线传感器测量系统强大可靠、无需维护且易于集成,用户可以实时获取空调系统中的油浓度比率信息。安东帕汽车热管理解决方案丨L-Sonic 6100/L-Dens 7400安东帕在线声速传感器L-Sonic 6100,可为传统制冷剂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针对使用CO2的空调系统,安东帕也能提供合适的传感器技术:高度精确的在线密度传感器L-Dens 7400。这两种类型的传感器均可连接到二次表mPDS 5。安东帕在线声速传感器L-Sonic 6100安东帕在线密度传感器L-Dens 7400二次表mPDS 5产品优势概览: 实时获取油浓度信息,不必等待实验室结果 优化了测量原理,有利于提高测试效率 避免人为错误和采样错误 客户定制化解决方案 制冷剂使用不受限制(包括CO2) 数十年的浓度测量经验 全球400多套已安装系统安东帕以自己在浓度测量领域长期的应用专业知识为基础,帮助用户选择正确的传感器技术,并在集成过程中提供工程支持。安东帕提供定制的汽车热管理测量解决方案,开发适合用户的内部浓度公式,操作人员无需将时间耗费在测量点定义上。这将让工厂进一步受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图集
  • 复合相变材料与液冷耦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
    HS-TGA-103热重分析仪主要由加热系统、称重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在测试过程中,样品被放置在加热系统内,通过温度控制系统进行升温。同时,称重系统监测样品的质量变化,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通过测量样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热重分析仪能够揭示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动力学行为等信息。复合相变材料与液冷耦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南昌大学 刘自强】复合相变材料与液冷耦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上海和晟 HS-TGA-103 热重分析仪
  • 工程热物理所在集成先进热管理的零排放太阳能分光谱发电技术研究中获进展
    能源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以清洁的可持续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是最有效措施之一。太阳(6000 K)和太空(3 K)相对地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热源和冷源。针对太阳能,科学家开发出光伏、光热发电等技术。光伏发电由于成本低、布置简单等优点,成为太阳能发电市场的主力。而传统光伏电池只能利用与其带隙能匹配的小部分太阳光谱能,大部分光谱能以热能形式损失掉。这些损失掉的能量使光伏电池温度大幅增加,降低了光伏效率,并大幅减少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提升光伏电池全光谱利用效率和对电池进行有效的热管理,成为制约光伏领域发展的瓶颈。 近些年发展的利用大气窗口向太空散发热量的日间辐射冷却技术为光伏电池热管理提供了新途径。研究人员采用多节电池及聚光分光谱技术,一方面改进光谱与带隙能的匹配性以减小电池热化损失,另一方面将分离的光谱能通过热电材料加以利用,提高全光谱的利用效率。新型的热管理技术降低光伏电池温度,并为热电材料提供低于环境温度的冷端温度。该技术可以高效开发来自太阳和太空的清洁电力,理论上不会产生任何排放并且不需要额外能量输入。该技术在低聚光比条件下可以达到高聚光比条件下传统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且能够24小时运行并实现夜间0.4%的等效发电效率(基于AM1.5太阳辐照度),颇具潜力。 该成果以工程热物理所为第一单位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欧盟地平线2020科技创新计划专项行动、南京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支持。 工程热物理所在集成先进热管理的零排放太阳能分光谱发电技术研究中获进展
  • 烟气分析仪的日常保养维护,这些很重要
    一、烟气分析仪日常维护保养计划之--例行检查。 每次使用烟气分析仪都要对仪器进行检查,检查事项有:1、开机前,检查电缆和气管连接是否正常,有无破损或松落。(注意:需要在MD3干燥器冷凝出水口安装排水管,以免冷凝物腐蚀仪器)。 2、开机后,检查气路是否畅通,排查冷凝物是否堵住排水管。 3、开机后检查仪器的气密性,确保烟气不会在气路中泄漏。(检查仪器的气密性,可以堵住进气口,若仪器的采样流量示值在2min内降至零,表明气密性合格。) 4、开机预热后,用手接触MD3干燥器上端,感受MD3内置冷却器是否制冷,或者待仪器正常运行后观察MD3蓝色指示灯是否正常闪烁。 5、开机预热后,观察MD3蠕动泵是否转动,是否正常排水。 6、开机预热后,观察仪器主机上的显示屏读数是否正常,仪器内部泵及风扇是否转动。 7、如果仪器配有加热管,需检查加热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8、对于便携式烟气分析仪,每次测量完毕关机之前,按照烟气分析仪说明书上的要求通入清洁的环境空气冲洗仪器。 二、烟气分析仪日常维护保养计划之--定期保养: 1、清理:对仪器进行定期清洁,特别是探针、前置过滤器、采样管、蠕动泵头、冷凝物排水管,确保气路通畅。 2、更换污损严重的部件,如过滤芯、蠕动泵头等。 3、烟气分析仪安装部位是否需要紧固,会不会有松落的危险。仪器自身需要紧固的部件。 4、定期(约6个月)校准传感器。
  • 万测集团受邀参加2018年汽车及内燃机热管理技术交流会
    2018年8月27日-8月29日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换热器分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散热器委员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空调委员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冷却水泵机油泵分会主办的“2018年汽车及内燃机热管理技术交流大会”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办。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换热器分会会员企业受邀参加。 万测集团是一家流体压力检测和力学性能测试解决技术方案提供商,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空调、换热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工程机械等领域的流体测试和控制技术。拥有国际领先ptm系列油系脉冲试验机、水系脉冲试验机、气体脉冲试验机;btm系列高低压耐压爆破试验机、高低温耐压爆破试验机、高低压水压试验机;ltm系列气密性试验机、水检气密试验机、产线气密性试验机;vtm系列真空试验机;vem系列体积膨胀试验机;拉力试验机、摆锤冲击试验机、落锤冲击试验机、液压试验机、疲劳试验机、冷热循环试验机、内部腐蚀试验机和非标流体试验机等检测设备。 我们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主要应用于客户汽车管、塑料管、尼龙管、合金管、航空管、复合管、换热器、蒸发器、冷凝器、散热器、中冷器、油冷器、暖风芯体、水箱、油箱、滤清器等产品测试。主要客户有比亚迪汽车、江淮汽车、长安汽车、南京汽车、野马汽车、中汽检测、华测检测、谱尼测试集团、瀚海检测、sgs检测、伟世通、翰昂汽车零部件、邦迪集团、清华大学苏州汽研院、南汽研究院、宁波天普、重庆溯联、川环科技、浙江银轮机械、上海银轮热交换器、陕西科隆能源、陕西泰德汽车空调、中科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煤科工集团、中国船舶工业、中航工业沈阳兴华航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我们将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一如既往的提供具有深度、广度的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成为您可信赖的首选合作伙伴。
  • 宁波材料所在Janus气凝胶实现季节适应性热管理温度调节方面获进展
    进入21世纪,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加速了能源的消耗,进而引发了不必要的能源危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极端天气。其中,基于空调的空间制冷和供暖等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年约占全球能源消耗的12%。在发达国家,建筑系统能耗的占比甚至提高到40%以上。尽管已经采用了传统的隔热材料和相关的加热-冷却设备,但是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开发具有非能耗或者低能耗的新型热调节材料和技术。   其中,辐射调节被认为是一种直接、高效、有前途的方式,通过吸收输入的阳光调节内部环境温度,进而实现节能。辐射调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理/化学改性和合成的材料、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有效的功能配合。然而,生物相容性和多功能性对材料要求非常高。同时,复杂的制备工艺和多层结构设计也限制了辐射调控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为此,合理设计和制造热调节材料至关重要,它可以通过可调节的物理或化学结构显著提高冷却或加热性能。   之前的工作中,已经通过反向聚合在织物表面设计了由聚吡咯和全氟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组成的超疏水仿生类黑素体分级纳米球织物,实现了人体热管理温度调节和光热蒸发应用(Nano Lett. 2022, 22, 9343-9350)。但是在材料稳定性和季节适应性温度调节方面仍有不足。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智能高分子材料团队陈涛研究员、肖鹏副研究员通过免冻干的方法,设计了由光热MXene-CNF层和CNF层组成的Janus结构气凝胶(JMNA),该气凝胶能够实现可切换的热调节,将被动辐射冷却和加热集成到一个材料系统中,以适应多变的环境。   基于良好的机械性能,Janus气凝胶可用作季节适应性辐射热调节的智能屋顶。当CNF层暴露于外部环境时,外层高反射率和内层低红外发射率的结合使得夏季能够有效地进行被动辐射冷却。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季,MXene-CNF层可被用作外层,有效将阳光转化为可观的热能。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CNF层高红外发射率进一步传递到内部环境,从而产生显著的被动辐射加热。Janus结构气凝胶简单的制造方法和合理设计为开发可扩展的气候适应性热调节材料提供了一条替代途径。   该工作以“Engineering Structural Janus MXene-nanofibrils Aerogels for Season-Adaptive Radiative Thermal Regulation”为题发表在Small,2023,2302509(DOI:10.1002/smll.202302509)。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3295)、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No.2023133)、宁波市科技局项目(2021Z1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交流项目(M-0424)、宁波市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2021S150)及中科院王宽诚国际交叉团队(GJTD-2019-13)等项目的资助。
  • 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优化的系统扩散性和UPLC性能
    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优化的系统扩散性,优化的UPLC性能 目的为证实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可使柱外谱带扩展达到最低,从而使进行高分离度及高通量UPLC分离时的分离效果更佳。以下将通过杂质分析以及弹道梯度说明这些改善的重要性。背景已证实在多种应用中,采用填装亚2-_m颗粒的色谱柱能够改善色谱分离的峰容量以及分离度,从而大幅度提高分离度以及通量。然而,为使一项指定分离所可能达到的分离度达到最大,需要使系统扩散性达到最小。属于进样器后系统流路的任何液体管路或连接均可导致柱外谱带展宽。包括进样阀、溶剂预热装置、连接管路、配件、及光学流通池。许多供应商已尝试改善UHPLC系统的扩散性,但收效甚微。虽然可减小扩散性,但仍无法达到最佳从而可获得窄孔UPLC色谱柱(内径2.1 mm)的全部优点。这些色谱柱要求较低的流速,这使得分析每份样品时的投资回报率更高,从而可在足够的分离度下进行高效分离.解决方案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可减小柱外谱带分布。新设计的UV检测器流通池的光学路径与先前的ACQUITY UPLC的光学路径相同,可获得同样高的灵敏度;另外,已重新设计流体管路以及连接,以使谱带扩散进一步减小。必须使用溶剂预热器以使可导致柱上分散效应的温度梯度减至最低。因此,溶剂预热器的体积应足够小,以确保使样品簇(sample plug)以最小的扩散度到达色谱柱头部,而且即使在高温及高流速下也可提供极佳的溶剂加热性能。根据您实验室的需求,可在两种样品管理器(Sample Manager)中选择一种来构成ACQUITYUPLC I-Class系统。不管是使用固定定量环式(SM-FL)还是流通针式(SM-FTN)进样器,均已通过采用小体积的针头端口、连接管路、及内部阀门通道使由进样器所导致的扩散性减至最低。通常,固定环式进样器的设计可使柱外谱带扩展程度更小,这是由于其减小了注射器流动路径的体积。通过对每一组件进行优化,已使柱外谱带扩展较之任一其他市售LC系统显著降低。表1总结了在使用多种系统(包括UHPLC系统)后所获得的谱带扩展数值。ACQUITY UPLC家族在保持超高效分离的整体性方面的性能优于所有其他系统,其中ACQUITYUPLC H-Class系统的谱带扩展减少至9 _L,而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则减少至低至5.5 _L。降低的系统扩散性可直接导致ACQUITY UPLCI-Class系统的分离度增加。分离可以达到弹道梯度,同时保持典型分析梯度中的分离度。图2说明对丁卡因进行杂质分析的结果。采用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及购自供应商B的UHPLC系统,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分离,结果ACQUITY UPLC I-Class的分离度显著更佳。供应商B的系统按其建议安装有光路长度为60 mm的流动池,结果发现其产生了明显的谱带扩展,以至于测不到肩峰。小结ACQUITY UPLC I-Class系统具有不可比拟的性能,可用于当今最具挑战性的分离任务。不管您的实验室需要增加分离时的分离度还是需要增加样品通量,它灵活的系统构造都可使得UPLC色谱柱上的柱外谱带扩展最低,从而获得最佳的分离性能。 联系人:张林海沃特世公司市场部86(21) 61562642lin_hai__zhang@waters.com 周瑞琳(Grace Chow)泰信策略(PMC)020-83569288grace.chow@pmc.com.cn
  • 工信部公布一批行业标准,53项涉及环境试验箱及试验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公布《船舶生产钢质托架安全要求》等183项行业标准,分三批正式实施,实施日期列于表中。  其中机械行业标准95项、制药装备行业标准5项、汽车行业标准11项、航空行业标准7项、船舶行业标准4项、化工行业标准8项、石化行业标准15项、冶金行业标准3项、黄金行业标准7项、轻工行业标准20项、包装行业标准1项、电子行业标准7项。  本次发布的行业标准中,需要用到环境试验箱对物件测试评价的标准有19项,其中机械行业标准12项、汽车行业标准、船舶行业标准、化工行业标准、石化行业标准、轻工行业标准、包装行业标准、电子行业标准各1项。  需要用到试验机对物件测试评价的标准有38项,其中机械行业标准18项、汽车行业标准8项、航空行业标准1项、船舶行业标准1项、化工行业标准2项、石化行业标准4项、轻工行业标准3项、包装行业标准1项。  摘录本次发布的行业标准一览表中涉及环境试验箱及试验机部分标准内容如下:表1本次发布涉及环境试验箱的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主要内容实施日期机械行业28JB/T13538-2018电磁屏蔽用镀金属层导电粉体本标准规定了电磁屏蔽用镀金属层导电粉体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电磁屏蔽用镀金属层导电粉体。2019-05-0129JB/T13539-2018敞开式光栅传感器本标准规定了敞开式光栅传感器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式与基本参数、功能、要求、环境适应性、连续运行试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等。本标准适用于以由一系列等间距刻线的光栅为检测元件的敞开式光栅传感器。2019-05-0130JB/T13540-2018磁性角度编码器本标准规定了磁性角度编码器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式与基本参数、功能、要求、电气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等。本标准适用于以圆磁环、旋转齿轮或霍尔器件为角度测量基准,准确度等级为± 5″级、± 10″级、± 20″级及± 50″级的磁性角度编码器。2019-05-0131JB/T13541-2018磁性旋转编码器本标准规定了磁性旋转编码器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式与基本参数、功能、要求、电气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等。本标准适用于以圆磁环、齿轮或霍尔器件为测量基准、用于旋转运动测量的磁性旋转编码器。2019-05-0133JB/T13543-2018球栅线位移测量系统本标准规定了球栅线位移测量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基本功能、要求、环境适应性、试验与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等。本标准适用于机床、仪器等的坐标线位移检测与测量,由球栅线位移传感器和球栅数字显示仪表相连组成球栅线位移测量系统。2019-05-0169JB/T13564-2018微电机石墨尼龙垫圈本标准规定了微电机石墨尼龙垫圈的术语和定义、规格和标记、要求、检验项目、检验规则和标志与包装。本标准适用于微电机用石墨尼龙垫圈2019-05-0174JB/T13568-2018LED节能灯具用开关本标准规定了LED节能灯具用开关的安全、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LED节能灯具中的,借助人体动作或由人激发传感器去操动开关(或借助开关系统)接通和断开LED节能灯具电源的,额定电压直流不超过250V和交流不超过480V、额定电流不大于30A的开关。本标准适用于由人通过触摸、按压等方式操作操动件,或者靠激发传感器(可在实体上或电气上与开关结合在一起,也可分开配置)操作的开关。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类似开关也可参照本标准。2019-05-0175JB/T13569-2018园林工具开关本标准规定了园林工具的电源开关的安全、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装在园林工具中的,借助人体动作去操动开关接通、承载和断开工具电源,调节工具转速或改变工具旋转方向的,额定电压不超过480V、额定电流不大于63A的开关。本标准适用于由人通过操动件操作,或者靠激发传感器(可在实体上或电气上与开关结合在一起,也可分开配置)操作的开关。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类似开关也可参照本标准。2019-05-0176JB/T13570-2018灯具开关电子控制装置本标准规定了灯具开关电子控制装置的安全、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灯具、穿戴器具中的,借助人体动作或由人激发传感器去操动开关控制装置(或借助开关组成)接通、控制调节(包括灯具亮度等)和断开灯具及器具电源的,额定电压直流不超过250V和交流不超过480V、额定电流不大于30A的控制装置。本标准适用于由人通过触摸、滑动、按压等方式操作操动件、触摸屏,或者靠激发传感器(可在实体上或电气上与开关结合在一起,也可分开配置)操作的控制装置。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类似灯具控制装置也可参照本标准。2019-05-0177JB/T13571-2018延长线插座用开关本标准规定了延长线插座用开关的安全、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装在延长线插座、转换器插座、PDU排插和其他类似设备中的,借助人体动作去操动开关接通和断开延长线插座电源的,额定电压不超过交流480V、额定电流不大于30A的开关。本标准适用于由人通过操动件操作,或者靠激发传感器(可在实体上或电气上与开关结合在一起,也可分开配置)操作的开关。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类似开关也可参照本标准。2019-05-0193JB/T13574-2018电气绝缘用树脂基活性复合物环氧滴浸树脂本标准规定了电气绝缘用环氧滴浸树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低挥发的电气绝缘用双组份环氧滴浸树脂。2019-05-0194JB/T13575-2018电气绝缘用树脂基活性复合物环氧连续沉浸树脂本标准规定了电气绝缘用环氧连续沉浸树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电气绝缘用双组份环氧连续沉浸树脂。2019-05-01汽车行业111QC/T1099-2018汽车主减速器总成可压缩弹性隔套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主减速器总成可压缩弹性隔套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总质量不大于10000kg的汽车主减速器用隔套。2019-01-01船舶行业122CB/T4488-2018船舶生产钢质托架安全要求本标准规定了船舶修造过程中所用钢质托架(本标准中特质门式钢质托架、框架式钢质托架两种型式的钢质托架)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中的安全要求和管理职责。本标准适用于船舶(含海洋结构物)修造过程中、钢结构等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钢质托架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其他用途钢质托架可参照使用。2019-01-01化工行业125HG/T20696-2018纤维增强塑料化工设备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化工行业中纤维增强塑料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管理。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缠绕成型、接触模塑成型的地上整体纤维增强塑料化工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包装及运输、安装、使用及维护。2019-01-01石化行业144SH/T3540-2018钢制冷换设备管束防腐涂层及涂装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钢制管壳式热交换器和空气冷却器管束表面防腐蚀涂层、涂装及验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用管壳程工作温度不超过300℃的管束内、外表面的防腐蚀涂层及涂装。2019-01-01轻工行业164QB/T5175.3-2018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试验方法第3部分:光照试验本部分规定了手表外观件佩戴环境光照试验的试验准备、氙弧灯方法、紫外灯方法和试验结果。本部分适用于手表玻璃,以及金属及合金、金属陶瓷、塑料、橡胶、皮革等材料制造的表壳、表盘、后盖、表带、带扣等手表外观件的光照试验。氙弧灯方法适用于模拟在日光照射环境下的试验。在不具备氙弧灯方法试验装置的情况下,可使用简易的紫外灯方法。2019-01-01包装行业176BB/T0077-2018包装用双向热收缩型聚酯薄膜本标准规定了包装用双向热收缩型聚酯薄膜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双向拉伸工艺而制得,可单独使用或同其它薄膜复合使用的薄膜材料。2019-01-01电子行业181SJ/T11720-2018高性能计算机刀片式服务器计算刀片机械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刀片服务器计算刀片及计算刀片机箱外观和结构、安全、噪声、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可靠性等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刀片服务器计算刀片的设计、制造和测试。2018-10-01表2本次发布涉及试验机的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主要内容实施日期机械行业25JB/T13535-2018电磁屏蔽吸波片本标准规定了电磁屏蔽用固态片状吸波材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识、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频率范围为10MHz~40GHz的吸波片。2019-05-0135JB/T13545-2018闭式宽台面单轴多点压力机静载变形测量方法本标准规定了闭式单轴多点宽台面高速超精密压力机静载变形测量方法的术语和定义、整机刚度测量方法、滑块挠度测量方法和工作台挠度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闭式单轴多点宽台面高速超精密压力机。2019-05-0148JB/T6723.1-2018内燃机冷却风扇第1部分:金属冷却风扇技术条件本部分规定了内燃机金属冷却风扇的产品分类、代号和型号规格、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部分适用于外径不大于750mm的水冷式、风冷式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冷却系统用金属冷却风扇总成。2019-05-0149JB/T6723.3-2018内燃机冷却风扇第3部分:冷凝式内燃机冷却风扇技术条件本部分规定了冷凝式内燃机冷却风扇的分类、命名、技术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部分适用于冷凝式内燃机带发电机及不带发电机两种冷却风扇。2019-05-0151JB/T7762-2018内燃机气缸盖垫片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气缸盖垫片的术语和定义、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固定式和船用等中小功率内燃机的气缸垫。2019-05-0156JB/T13552-2018柴油机热冲击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柴油机热冲击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验准备、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水冷柴油机。2019-05-0158JB/T13554-2018内燃机曲轴弯曲疲劳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曲轴弯曲疲劳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件抽样、试验装置、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方法、试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内燃机曲轴曲拐的台架弯曲疲劳试验。2019-05-0164JB/T13559-2018袋式除尘器滤料高温拉伸性能测试方法本标准规定了袋式除尘器滤料高温拉伸性能测试方法的原理、仪器、测试温度、测试程序、测试报告。本标准适用于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滤料高温拉伸性能的测试。2019-05-0165JB/T13560-2018袋式除尘器用滤料耐折性能测试方法本标准规定了袋式除尘器用滤料耐折性能测试方法的原理、仪器、测试程序、测试报告。本标准适用于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用滤料耐折性能的测试。2019-05-0169JB/T13564-2018微电机石墨尼龙垫圈本标准规定了微电机石墨尼龙垫圈的术语和定义、规格和标记、要求、检验项目、检验规则和标志与包装。本标准适用于微电机用石墨尼龙垫圈2019-05-0178JB/T2300-2018回转支承本标准规定了回转支承的符号、分类和标记、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港口机械、建筑机械及其他需要两部分相对回转运动的机械用回转支承。2019-05-0179JB/T5939-2018工程机械铸钢件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工程机械产品用铸钢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碳钢铸件和低合金钢铸件。2019-05-0180JB/T5940-2018工程机械高锰钢铸件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工程机械用高锰钢铸件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承受不同冲击负荷的耐磨损高锰钢铸件。2019-05-0181JB/T5941-2018工程机械有色合金铸件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工程机械产品中有色合金铸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砂型、金属型、熔模铸造的铜基、铝基、锌基合金铸件。2019-05-0182JB/T5942-2018工程机械自由锻件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自由锻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工程机械产品锻件、胎模锻制造的碳素钢、优质碳素钢和合金结构钢锻件。2019-05-0183JB/T5943-2018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工程机械产品中焊接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手工电弧焊、埋弧焊和气体保护焊的焊接件。2019-05-0184JB/T5944-2018工程机械热处理件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工程机械产品中热处理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的热处理件。2019-05-0188JB/T6031-2018工程机械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工程机械产品中模锻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模锻制造的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锻件。2019-05-01汽车行业104QC/T788-2018汽车踏板装置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制动踏板和离合器踏板的术语和定义、性能要求、试验相关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机械铰接式金属制动踏板和离合器踏板,其他类型的踏板装置可参照执行。2019-01-01105QC/T311-2018汽车液压制动主缸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液压制动主缸总成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性能要求、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串联双腔液压制动主缸总成,其它型式的制动主缸可参照执行。2019-01-01106QC/T564-2018乘用车行车制动器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行车制动器总成的术语和定义、性能要求、试验相关要求、试验准备、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GB/T15089规定的M1类车辆用行车制动器总成及摩擦衬片(块)总成。2019-01-01107QC/T1096-2018乘用车用扭转梁后桥疲劳寿命台架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用扭转梁后桥的疲劳寿命台架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乘用车用扭转梁后桥。2019-01-01108QC/T1097-2018乘用车用前桥水平模块疲劳寿命台架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用前桥水平模块的疲劳寿命台架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内燃机为动力且匹配麦弗逊悬架的乘用车用前桥水平模块,匹配其它结构形式悬架的乘用车用前桥水平模块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019-01-01109QC/T491-2018汽车减振器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减振器性能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M、N、O类汽车悬架用减振器,驾驶室悬置用减振器及其它类减振器部件可参照执行。2019-01-01110QC/T1098-2018汽车离合器用粉末冶金盘毂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用粉末冶金盘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用粉末冶金盘毂。2019-01-01111QC/T1099-2018汽车主减速器总成可压缩弹性隔套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主减速器总成可压缩弹性隔套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总质量不大于10000kg的汽车主减速器用隔套。2019-01-01航空行业114HB8542-2018航空配重用钨基高密度合金规范本标准规定了航空配重用钨基高密度合金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订货文件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航空配重用W-Ni-Cu系钨基高密度合金毛坯。2019-01-01船舶行业122CB/T4488-2018船舶生产钢质托架安全要求本标准规定了船舶修造过程中所用钢质托架(本标准中特质门式钢质托架、框架式钢质托架两种型式的钢质托架)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中的安全要求和管理职责。本标准适用于船舶(含海洋结构物)修造过程中、钢结构等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钢质托架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其他用途钢质托架可参照使用。2019-01-01化工行业124HG/T20545-2018化学工业炉受压元件制造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工业管式炉受压元件材料选择和材料复验要求,轧制炉管、离心铸造炉管、管件的制造和检验规定,受压元件焊接和焊后热处理规定,受压元件的检验、无损检测和耐压试验的规定。本标准适用于直接火焰加热的化学工业管式炉受压元件的制造、检验和验收。不适用于有耐火衬里的受压筒体、封头和元件,如气化炉、二段转化炉、冷壁集合管等。2019-01-01125HG/T20696-2018纤维增强塑料化工设备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化工行业中纤维增强塑料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管理。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缠绕成型、接触模塑成型的地上整体纤维增强塑料化工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包装及运输、安装、使用及维护。2019-01-01石化行业133SH/T3074-2018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的材料、设计、结构、制造、检验、验收以及表面处理、运输包装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同GB150.1《压力容器》中钢制压力容器部分。2019-01-01138SH/T3417-2018石油化工管式炉高合金炉管焊接工程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管式炉用高合金炉管(含管件)焊接工程的材料、焊前准备、焊接、无损检测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管式炉用合金含量为18Cr-8Ni及合金含量更高的奥氏体不锈钢、铁镍基合金和镍基合金轧制炉管及管件及离心铸造炉管或静态铸造管件的焊接、检验和验收,焊接方法为焊条电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埋弧焊。2019-01-01141SH/T3429-2018石油化工管式炉用铸铁预热器工程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管式炉空气预热系统铸铁板翅式预热器的设计、材料、制造、检验与试验、验收、包装与运输、现场储存、安装与维护以及文档资料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管式炉用烟气与空气换热的铸铁预热器。2019-01-01142SH/T3430-2018石油化工管壳式换热器用柔性石墨波齿复合垫片本标准规定了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的材料、设计、制造、检验、验收、运输和包装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公称压力为1.0Mpa~6.4MPa,工作温度-196℃~450℃的管壳式换热器管箱、壳体、外头盖法兰和浮头盖用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2019-01-01轻工行业165QB/T4595.7-2018合页第7部分:三维可调型本部分规定了可调型合页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部分适用于可以调节3个方向间隙、调节量不小于1.0mm的建筑门窗用合页。2019-01-01166QB/T5280-2018玻璃门铰链本标准规定了玻璃门铰链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无框平开玻璃门的合页及固定夹,其他型式玻璃门的合页及固定夹可参考使用。2019-01-01171QB/T5285-2018不锈钢真空气压壶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真空气压壶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及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存放冷热水的日用不锈钢真空气压壶。2019-01-01包装行业176BB/T0077-2018包装用双向热收缩型聚酯薄膜本标准规定了包装用双向热收缩型聚酯薄膜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双向拉伸工艺而制得,可单独使用或同其它薄膜复合使用的薄膜材料。2019-01-01附件:183项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6342021.doc
  • 岛津液相色谱仪荣获2010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
    2011年4月26日,在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隆重颁布了第五届&ldquo 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rdquo 评选结果,岛津公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Nexera UHPLC LC-30A荣获2010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色谱类)奖。 Nexera UHPLC LC-30A 该产品的创新点在于与常规液相兼容,在实现超快速、高分离分析的同时具有出色的扩展性,是面向未来的UHPLC。全面提高所有基本性能,不仅实现了常规&bull 快速&rarr 超快速&bull 高分离分析,还为绿色LC、自动化系统等不断扩大的应用提供出类拔萃的性能。最高工作压力达到130MPa,配合1.6&mu m粒径的Shim-pack XR-ODS超快速分析柱使用,大幅度提高分析工作效率。并且在宽流量范围内实现超高压分析,是前所未有的真正全能LC。配备具有微反应器技术的低容量超高效混合器,同时使用微容量预热器等将延迟体积降至极限,从而在保留卓越的保留时间重现性的同时实现超快速梯度洗脱。自动进样器具有超快速进样(仅10秒)以及极低交叉污染的特点,更具有重叠进样功能进一步缩短分析周期,是与各种液质联用仪完美匹配的前端液相色谱系统。 本届新品评审专业委员会邀请了超过60位业内资深专家按照严格的评审程序,对入围的新品进行网上评议,并且首次邀请20位资深用户参与了评审。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
    仪器信息网讯 日前,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部署了节能降碳十大行动。《行动方案》中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行动方案》在重点任务方面,部署了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钢铁行业、石化化工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等10方面行动27项任务。其中,在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中重点提到,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全文如下: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二、重点任务(一)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1.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合理控制半焦(兰炭)产业规模。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及各类燃煤设施。2.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合理调控石油消费,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除石化企业现有自备机组外,不得采用高硫石油焦作为燃料。(二)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1.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2.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3.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进度滞后地区要实行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提高比例要求。加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2024年底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三)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2.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国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四)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2.加快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高压低压蒸汽、驰放气、余热余压等回收利用,推广大型高效压缩机、先进气化炉等节能设备。到2025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4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1亿吨。3.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加快推广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先进工艺。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有序推进蒸汽驱动改电力驱动,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五)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2.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3.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铜锍连续吹炼、竖式还原炼镁、大型矿热炉制硅等先进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六)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鼓励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综合利用。到2025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2.严格新增建材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陶瓷、平板玻璃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基础原材料制品化、墙体保温材料轻型化和装饰装修材料装配化。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3.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优化建材行业用能结构,推进用煤电气化。加快水泥原料替代,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篦冷机等节能工艺和设备。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50%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4—2025年,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0万吨。(七)建筑节能降碳行动1.加快建造方式转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强化绿色设计和施工管理,研发推广新型建材及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智能建造,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推动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长2000万平方米以上。2.推进存量建筑改造。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窗(幕墙)、外墙(屋顶)保温、照明设备、电梯、老旧供热管网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加快供热计量改造和按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量化目标和改造时限。实施节能门窗推广行动。到2025年底,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较2020年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提高30%、20%。3.加强建筑运行管理。分批次开展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督查检查。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严格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探索推广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合理调配用电负荷。(八)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1.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加快国内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鼓励交通枢纽场站及路网沿线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2.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动开展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3.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重点行业清洁运输。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货运配送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到2025年底,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分别较2020年增长10%、12%,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4.5%。(九)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严格实施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探索能耗定额预算制度。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每年要将机关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低5%、7%、6%。2.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清单管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加快淘汰老旧柴油公务用车。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煤炭消费占比降至13%以下,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增锅炉、变配电、电梯、供热、制冷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先进水平占比达到80%。(十)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1.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与2021年相比,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0.5个百分点以上,在运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0个百分点以上,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2.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循环利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处置供需对接。开展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建立重要资源消耗、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再生原料消费等基础数据库。三、管理机制(一)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等政策,细化分解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统筹考核节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加强节能降碳形势分析,实施能耗强度降低提醒预警,强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进展评估。压实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考核。(二)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节能审查源头把关,切实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作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建立重大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按机制上收个别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审查,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开展重点领域能效诊断,建立健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至重点用能单位。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电绿证进行抵消。(四)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统筹运用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执法、特种设备监察、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到2024年底,各地区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五)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与节能降碳目标管理相适应的能耗和碳排放统计快报制度,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夯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原料用能等统计核算基础。积极开展以电力、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四、支撑保障(一)健全制度标准。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适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制度,强化激励约束,实施能源消费全链条管理。完善全国碳市场法规体系。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强制性节能标准制修订,扩大标准覆盖范围。按照相关行业和产品设备能效前5%、前20%、前80%水平,设置节能标准1级、2级、3级(或5级)指标。(二)完善价格政策。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有序推行两部制热价。(三)加强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扩大有效投资。鼓励各地区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升。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节能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四)强化科技引领。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用,集中攻关一批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倡导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积极培育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五)健全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用能权跨省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有序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夯实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做好与碳市场衔接,扩大绿电消费规模。(六)实施全民行动。结合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对能源浪费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参与节能降碳的新风尚。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锚定目标任务,加大攻坚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把握工作节奏,在持续推动能效提升、排放降低的同时,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调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生态环境部要加强“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降碳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细化落实方案,强化部署推进。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 四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任务都在这里——
    1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同时,提出了“十四五”、“十五五”两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3%以上;“十五五”期间,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本次碳达峰实施方案特别关注于建材行业,要求2030年前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涉及目标,国家对于建材行业还有哪些具体要求?仪器信息网为您梳理—— 2021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要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逐步开展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开展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绩效评估。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中明确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于建筑行业而言,加强产能置换监管,加快低效产能退出,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合理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因地制宜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电力、天然气应用比重。鼓励建材企业使用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推广节能技术设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现节能增效。2022年7月,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该方案进一步细化,明确建材行业中水泥行业减碳政策。要求严格执行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政策,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全氧、富氧、电熔等工业窑炉节能降耗技术应用,推广水泥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低阻旋风预热器、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等节能降碳装备。到2025年,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下降3%以上。到2030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突破玻璃熔窑窑外预热、窑炉氢能煅烧等低碳技术,在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改造建设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实现窑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产业化示范。2022年11月,根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结合《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国家制定《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细化建材行业对于碳达峰目标的具体实施策略,确保2030年前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重点任务摘录如下: (一) 强化总量控制:发挥能耗、环保、质量等指标作用,引导能耗高、排放大的低效产能有序退出。鼓励建材领军企业开展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和行业空间布局;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大对过剩产能的控制力度;动全国水泥错峰生产有序开展,有效避免水泥生产排放与取暖排放叠加。(二) 推动原料替代:逐步减少碳酸盐用量。强化产业间耦合,加快水泥行业非碳酸盐原料替代,在保障水泥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电石渣、磷石膏、氟石膏、锰渣、赤泥、钢渣等含钙资源替代石灰石比重,全面降低水泥生产工艺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快提升固废利用水平,提高混合材产品质量。提升玻璃纤维、岩棉、混凝土、水泥制品、路基填充材料、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生产过程中固废资源利用水平;推动建材产品减量化使用。减量使用高碳建材产品,开发低能耗制备与施工技术,加大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力度。(三) 转换用能结构:加大替代燃料利用。支持生物质燃料等可燃废弃物替代燃煤;加快清洁绿色能源应用,有序提高平板玻璃、玻璃纤维、陶瓷、矿物棉、石膏板、混凝土制品、人造板等行业的天然气和电等使用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实现精细化能源管理。(四) 加快技术创新:加快研发重大关键低碳技术。突破水泥悬浮沸腾煅烧、玻璃熔窑窑外预热、窑炉氢能煅烧等重大低碳技术;加快推广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每年遴选公布一批节能低碳建材技术和装备,到2030年累计推广超过100项;以数字化转型促进行业节能降碳,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窑炉优化控制等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全链条生产工序清洁化和低碳化。探索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技术加强对企业碳排放在线实时监测。(五) 推进绿色制造:构建高效清洁生产体系,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工厂,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价和认证;构建绿色建材产品体系;将水泥、玻璃、陶瓷、石灰、墙体材料、木竹材等产品碳排放指标纳入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加快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材,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集群。《方案》还明确了关键低碳技术推广路线图: 到2025年前,重点研发低钙熟料水泥、非碳酸盐钙质等原料替代技术,生物质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燃料替代技术,低温余热高效利用技术,全氧、富氧、电熔及“火-电”复合熔化技术等。重点推广水泥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低阻旋风预热器、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岩棉电熔生产、石灰双膛立窑、墙体材料窑炉密封保温等节能降碳技术装备。 到2030年前,重点推广新型低碳胶凝材料,突破玻璃熔窑窑外预热、水泥电窑炉、水泥悬浮沸腾煅烧、窑炉氢能煅烧等重大低碳技术,实现窑炉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在检验检测方面,《方案》特别提出,要健全标准计量体系。加强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标准制定,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对行业碳达峰工作的支撑作用。推动建材行业建立绿色用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基于绿证的绿色能源消费认证、标准、制度和标识体系。有效引导企业实施碳减排行动。推动建材行业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加强低碳标准国际合作。
  • NIC 应用方案研发的最新进展 - 环境空气监测方案
    强大而成熟的研发团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重要的保证。NIC 应用方案研发的最新进展环境空气中三种类型的汞分别是气态元素汞 (GEM)、活性气态汞 (RGM) 和颗粒结合汞 (PBM)。无论环境空气中的哪一种汞类型,我们都有一系列产品来满足您的分析需求。‍‍使用 NIC AM-6F 连续监测 GEM‍‍GEM的主动手动采样(NIC SK-1000A)&测量(NIC WA-5F)除了连续监测外,研究人员还可以选择手动采样并使用 CVAAS 或 CVAFS进行测量。 GEM 测量可以通过加热管解吸,将金汞齐中的汞释放并还原为气态元素汞 (GEM), 用UV 253.7nm 的原子光谱( CVAAS 或 CVAFS)直接检测。使用金汞齐进行取样被证明是最理想的,因为它仅对汞具有高度选择性。 NIC 设计了一套紧凑的采样套件 SK-1000A,包括用于采样的金汞齐捕集采样管、采样泵、套管和其他确保GEM采样设置的附件。‍‍‍‍‍‍‍‍‍使用 NIC EMP-Gold+ ‍‍‍‍‍‍‍‍‍‍对 GEM 进行现场主动采样和测量‍‍‍‍‍‍‍‍‍‍‍‍‍ ‍‍‍‍‍‍‍‍‍‍仪器的便携性和现场测量对于任何环境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使用电池供电的 EMP-Gold+,用户可以对环境空气中的 GEM 进行现场连续、原位采样,并在现场进行低至超痕量级的测量。可充电电池确保了 EMP-Gold+ 的最佳便携式体验——真正的即拿即走的汞监测仪。‍‍‍‍‍‍使用 MA-3000 ‍‍直‍‍接汞分析仪直接测量 PBM‍‍‍‍PBM 在环境空气中汞的占比很少。然而,它对于汞地球循环的环境研究起着至非常重要的作用。PBM 的常见采样为直接在PTFE 或石英纤维纸过滤膜上进行。总 PBM 的分析和测量是通过常规的酸消解化学样品制备,然后用冷蒸气原子吸收光谱法 (CVAAS) 进行测量。或者,采用直接热分解-金汞齐CVAAS 汞分析技术,即直接汞分析技术,可以更轻松、更简单、更快速地进行PBM 测量‍‍。联络我们无论您的汞分析应用需求是什么,我们都会为您提供帮助。了解NIC其它应用数据:‍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984/solution.htm‍
  • 听说烟气分析无价值,你可能用了假分析仪!
    烟气分析在化肥、水泥生产、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火力发电、垃圾处理等行业占有重要地位,不同行业烟气成分不同,但主要是含SO2、NOx、CO、CO2、O2等的气体。烟气分析仪已成为这些行业用来保证安全,稳定,高效生产的有力装置。水泥生产 在新型干法水泥烧成系统控制中,窑尾炯室和预热器筒出口烟气成分(NOx、CO、O2及SO2)含量分析极为重要。 根据分析结果,中控操作员能较准确地判断窑内的烧成温度、窑内通风、反应气氛(一般要求为氧化气氛)等状况,并作及时调整。如:根据窑尾烟室的 NOx值来加、减煤;通过 CO值及O2值来判断窑内通风状况,据此可以增、减窑尾主排风机转速或开、关三次风管闸板开度来调整窑内通风状况;还可根据 SO2)的大小及时调整窑况,防止窑尾结皮过重。特别是在窑况波动时,这些数据对窑操作员做出准确判断尤其重要。石油化工 在石油化工行业,因为石油炼制属于高耗能行业,所以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成为炼油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对于燃烧炉烟气来说,通过烟气组成分析,可以了解加热炉的燃烧情况,从而可以优化操作条件,使燃料达到最佳燃烧值;对于催化剂烧焦烟气的分析来说,通过对烟气组成的测定,可以计算出催化剂的碳氢比,了解催化剂的结焦情况,根据这些数据对装置进行优化操作,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烟气分析是炼油行业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钢铁冶金 对于冶金行业,在转炉烟道上安装在线烟气分析仪,实时分析转炉烟气成分(包括CO、CO2、N2、Ar2、O2、H2、CH、He等)和温度等信息,用于探测转炉炉内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连续动态控制,称为转炉烟气分析动态控制,习惯上也常称为炉气分析动态控制。它是区别于副枪动态控制的一种方法,能完成烟气定碳(也称为炉气定碳)、温度预报、喷溅预报及控制等功能,可提高转炉终点命中率,实现转炉炼钢的全程动态控制。火力发电 燃煤电厂锅炉在贡献方便的电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SO2、NO等,脱硫脱销已经成为一项排放总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大量的在线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CEMS在燃煤锅炉安装使用,这些装置的可靠准确运行以及对这些装置的监督管理十分重要,因此烟气分析仪也成为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环境执法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垃圾处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成为一个严重问题。用填埋的办法处理垃圾,要占用大量土地,同时由于许多垃圾不容易分解,会造成对环境的长久污染。焚烧是处理垃圾的较好方法,燃烧后留下的残余物很少。 垃圾焚烧会产生有毒的二恶英,但是研究表明,二恶英的产生需要一定温度,通过控制燃烧温度可以控制二恶英的产生。我国许多地方要建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方面处理垃圾,一方面利用余热,提供清洁能源。垃圾焚烧排放的废气成分非常复杂,通常需要分析的气体成分有HC、SO2、NO、NO2、NH3、CO、CO2、H2O、O2等。 与此同时,以烟气分析仪为气体分析单元的多组分在线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既能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分析,也可以广泛用于其他垃圾焚烧工厂。 总之,烟气分析仪用途广泛,对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工作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针对《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 年)》提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四方仪器自控近期重磅推出了全新升级产品——烟气分析仪(低量程在线型)Gasboard-3000Plus,该款产品采用先进的非分光红外技术(NDIR),以低量程、低成本、低维护和高精度的“三低一高”独特优势,树立了行业烟气分析仪性能标杆,为有排放监测需求的工业企业和烟气分析科研机构带来了更优选择,也为能源、环保部门真正落实我国节能减排政策送来了得力工具。
  • 欧世盛发布全自动加氢反应仪欧世盛H-Flow新品
    H-Flow是一款基于连续流动微反应加氢技术的全自动加氢反应仪。仪器采用清华大学专利微反应加氢技术,将高纯氢气与连续流动的反应物在装有催化剂微填充床内反应,结合全流程自动控制、在线实时检测、样品自动采集能功能,让加氢反应从此变得安全、高效、节能。仪器适用于实验室内加氢工艺开发及催化剂快速筛选,同时,高通量版可实现通风橱内加氢产品公斤级定制生产。全自动加氢反应仪主要特点l 可搭载高压高纯氢气发生器,无需配置氢气钢瓶l 整个加氢过程全流程控制,避免批次间差异l 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从高压反应釜10小时以上,缩减到2-3分钟)l 主动式安全保护方案与被动式报货措施,使仪器工作更加安全可靠l 200℃反应温度、10MPa系统压力,适用于更广泛的加氢应用l 从mg到kg加氢反应体系,适用于加氢方法开发、快速催化剂筛选及公斤级生产l 体积小,可放置在通风橱内工作l 搭载在线紫外-可见、近红外检测器,实时监测反应结果 技术参数型号H-Flow-S05H-Flow-S30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3~7ml150ml催化剂颗粒0.1~1mm反应压力10MPa反应温度室温~200℃预热器温度室温~200℃液体进料流速0.1~5 ml/min0.1~30 ml/min液体进料精度±1%FS液路伴热温度室温~100℃氢气进料速率5~100sccm100~1000sccm氮气进料速率5~100sccm100~1000sccm报警器通风橱上安装氢气浓度报警器 应用领域氢化还原反应硝基还原反应N-、O-去苯基化反应去卤素反应氢化去硫反应亚胺还原反应去重氮化反应腈类化合物还原反应烯烃和炔烃的饱和反应创新点:放弃加氢反应釜,放弃氢气钢瓶,实现本质安全,快速条件筛选,公斤级生产,全自动气液分离,可视智能化控制软件,工艺条件可直接放大至千吨级全自动加氢反应仪欧世盛H-Flow
  •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 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      &ensp &ensp 2024年5月23日    &ensp &ensp (本文有删减)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二、重点任务(一)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1.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合理控制半焦(兰炭)产业规模。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及各类燃煤设施。2.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合理调控石油消费,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除石化企业现有自备机组外,不得采用高硫石油焦作为燃料。(二)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1.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2.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3.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进度滞后地区要实行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提高比例要求。加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2024年底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三)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新建和改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2.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等工序衔接技术。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全国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与2023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四)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严控炼油、电石、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氯乙烯产能,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新建和改扩建石化化工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用于置换的产能须按要求及时关停并拆除主要生产设施。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2.加快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高压低压蒸汽、驰放气、余热余压等回收利用,推广大型高效压缩机、先进气化炉等节能设备。到2025年底,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4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1亿吨。3.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加快推广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先进工艺。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有序推进蒸汽驱动改电力驱动,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热。(五)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铜、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2.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3.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广高效稳定铝电解、铜锍连续吹炼、竖式还原炼镁、大型矿热炉制硅等先进技术,加快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50%;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六)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鼓励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综合利用。到2025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2.严格新增建材项目准入。新建和改扩建水泥、陶瓷、平板玻璃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基础原材料制品化、墙体保温材料轻型化和装饰装修材料装配化。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3.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优化建材行业用能结构,推进用煤电气化。加快水泥原料替代,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篦冷机等节能工艺和设备。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50%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4—2025年,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1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00万吨。(七)建筑节能降碳行动1.加快建造方式转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强化绿色设计和施工管理,研发推广新型建材及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智能建造,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推动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长2000万平方米以上。2.推进存量建筑改造。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窗(幕墙)、外墙(屋顶)保温、照明设备、电梯、老旧供热管网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加快供热计量改造和按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量化目标和改造时限。实施节能门窗推广行动。到2025年底,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市供热管网热损失较2020年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提高30%、20%。3.加强建筑运行管理。分批次开展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督查检查。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严格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探索推广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合理调配用电负荷。(八)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1.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加快国内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鼓励交通枢纽场站及路网沿线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2.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动开展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3.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重点行业清洁运输。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货运配送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到2025年底,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分别较2020年增长10%、12%,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4.5%。(九)公共机构节能降碳行动1.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管理。严格实施对公共机构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探索能耗定额预算制度。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每年要将机关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低5%、7%、6%。2.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实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清单管理。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加快淘汰老旧柴油公务用车。到2025年底,公共机构煤炭消费占比降至13%以下,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增锅炉、变配电、电梯、供热、制冷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先进水平占比达到80%。(十)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1.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与2021年相比,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0.5个百分点以上,在运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0个百分点以上,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的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2.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循环利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处置供需对接。开展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建立重要资源消耗、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再生原料消费等基础数据库。三、管理机制(一)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落实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等政策,细化分解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统筹考核节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加强节能降碳形势分析,实施能耗强度降低提醒预警,强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进展评估。压实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考核。(二)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节能审查源头把关,切实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作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建立重大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按机制上收个别重点行业特大型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强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审查,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开展重点领域能效诊断,建立健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至重点用能单位。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电绿证进行抵消。(四)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统筹运用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执法、特种设备监察、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强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到2024年底,各地区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五)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与节能降碳目标管理相适应的能耗和碳排放统计快报制度,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夯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原料用能等统计核算基础。积极开展以电力、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四、支撑保障(一)健全制度标准。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适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制度,强化激励约束,实施能源消费全链条管理。完善全国碳市场法规体系。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强制性节能标准制修订,扩大标准覆盖范围。按照相关行业和产品设备能效前5%、前20%、前80%水平,设置节能标准1级、2级、3级(或5级)指标。(二)完善价格政策。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有序推行两部制热价。(三)加强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扩大有效投资。鼓励各地区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升。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节能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四)强化科技引领。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用,集中攻关一批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倡导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积极培育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五)健全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用能权跨省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碳排放配额管理。有序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夯实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做好与碳市场衔接,扩大绿电消费规模。(六)实施全民行动。结合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对能源浪费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参与节能降碳的新风尚。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锚定目标任务,加大攻坚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把握工作节奏,在持续推动能效提升、排放降低的同时,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调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生态环境部要加强“十四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降碳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细化落实方案,强化部署推进。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 四部门发文:确保2030年前这一行业实现碳达峰,涉及认证、检测
    关于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22〕149号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工程院、银保监会、能源局、林草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局),有关协会,有关中央企业:现将《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2年11月2日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建材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工业领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切实做好建材行业碳达峰工作,根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结合《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围绕建材行业碳达峰总体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总量控制为基础,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关键,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二)工作原则。坚持统筹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公共服务,加强建材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保障有效供给,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坚持双轮驱动。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完善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节能降碳积极性。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节能低碳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为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夯实基础、增强动力。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分类施策,以排放占比最高的水泥、石灰等行业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循环利用优势,加大力度实施原燃料替代,实现碳减排重大突破。(三)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持续推广,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十五五”期间,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确保2030年前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二、重点任务(一)强化总量控制。 1.引导低效产能退出。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一步提高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通过综合手段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发挥能耗、环保、质量等指标作用,引导能耗高、排放大的低效产能有序退出。鼓励建材领军企业开展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和行业空间布局。鼓励第三方机构、骨干企业等联合设立建材行业产能结构调整基金或平台,进一步探索市场化、法治化产能退出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防范过剩产能新增。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大对过剩产能的控制力度,坚决遏制违规新增产能,确保总产能维持在合理区间。加强石灰、建筑卫生陶瓷、墙体材料等行业管理,加快建立防范产能严重过剩的市场化、法治化长效机制,防范产能无序扩张。支持国内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3.完善水泥错峰生产。分类指导,差异管控,精准施策安排好错峰生产,推动全国水泥错峰生产有序开展,有效避免水泥生产排放与取暖排放叠加。加大落实和检查力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企业依法依规执行错峰生产的积极性。(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推动原料替代。4.逐步减少碳酸盐用量。强化产业间耦合,加快水泥行业非碳酸盐原料替代,在保障水泥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电石渣、磷石膏、氟石膏、锰渣、赤泥、钢渣等含钙资源替代石灰石比重,全面降低水泥生产工艺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快高贝利特水泥、硫(铁)铝酸盐水泥等低碳水泥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研发含硫硅酸钙矿物、粘土煅烧水泥等材料,降低石灰石用量。(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按职责分工负责)5.加快提升固废利用水平。支持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废弃物。鼓励以高炉矿渣、粉煤灰等对产品性能无害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超细粉生产利用,提高混合材产品质量。提升玻璃纤维、岩棉、混凝土、水泥制品、路基填充材料、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生产过程中固废资源利用水平。支持在重点城镇建设一批达到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B级及以上水平的墙体材料隧道窑处置固废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6.推动建材产品减量化使用。精准使用建筑材料,减量使用高碳建材产品。提高水泥产品质量和应用水平,促进水泥减量化使用。开发低能耗制备与施工技术,加大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发展新型低碳胶凝材料,鼓励固碳矿物材料和全固废免烧新型胶凝材料的研发。(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转换用能结构。7.加大替代燃料利用。支持生物质燃料等可燃废弃物替代燃煤,推动替代燃料高热值、低成本、标准化预处理。完善农林废弃物规模化回收等上游产业链配套,形成供给充足稳定的衍生燃料制造新业态,提升水泥等行业燃煤替代率。(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能源局、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加快清洁绿色能源应用。优化建材行业能源结构,促进能源消费清洁低碳化,在气源、电源等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条件下,有序提高平板玻璃、玻璃纤维、陶瓷、矿物棉、石膏板、混凝土制品、人造板等行业的天然气和电等使用比例。推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建材行业燃煤加热、烘干炉(窑)、燃料类煤气发生炉等用煤。引导建材企业积极消纳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高于本区域最低消纳责任权重,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能源局、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9.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实现精细化能源管理。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严格执行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加强对现有生产线的节能监察和新建项目的节能审查,树立能效“领跑者”标杆,推进企业能效对标达标。开展企业节能诊断,挖掘节能减碳空间,进一步提高能效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加快技术创新。10.加快研发重大关键低碳技术。突破水泥悬浮沸腾煅烧、玻璃熔窑窑外预热、窑炉氢能煅烧等重大低碳技术。研发大型玻璃熔窑大功率“火-电”复合熔化,以及全氧、富氧、电熔等工业窑炉节能降耗技术。加快突破建材窑炉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加强与二氧化碳化学利用、地质利用和生物利用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建设一批标杆引领项目。探索开展负排放应用可行性研究。加大低温余热高效利用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加快气凝胶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11.加快推广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每年遴选公布一批节能低碳建材技术和装备,到2030年累计推广超过100项。水泥行业加快推广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烧成、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等节能技术装备,玻璃行业加快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等技术,陶瓷行业加快推广干法制粉工艺及装备,岩棉行业加快推广电熔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石灰行业加快推广双膛立窑、预热器等节能技术装备,墙体材料行业加快推广窑炉密封保温节能技术装备,提高砖瓦窑炉装备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12.以数字化转型促进行业节能降碳。加快推进建材行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窑炉优化控制等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全链条生产工序清洁化和低碳化。探索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技术加强对企业碳排放在线实时监测,追踪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建立行业碳排放大数据中心。针对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碳排放特点,提炼形成10套以上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绿色低碳系统解决方案,在全行业进行推广。(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 关键低碳技术推广路线图2025年前:重点研发低钙熟料水泥、非碳酸盐钙质等原料替代技术,生物质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燃料替代技术,低温余热高效利用技术,全氧、富氧、电熔及“火-电”复合熔化技术等。重点推广水泥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低阻旋风预热器、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岩棉电熔生产、石灰双膛立窑、墙体材料窑炉密封保温等节能降碳技术装备。2030年前:重点推广新型低碳胶凝材料,突破玻璃熔窑窑外预热、水泥电窑炉、水泥悬浮沸腾煅烧、窑炉氢能煅烧等重大低碳技术,实现窑炉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五)推进绿色制造。13.构建高效清洁生产体系。强化建材企业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工厂,协同控制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制定“一行一策”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价和认证,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在水泥、石灰、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加快实施污染物深度治理和二氧化碳超低排放改造,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到2030年改造建设1000条绿色低碳生产线。推进绿色运输,打造绿色供应链,中长途运输优先采用铁路或水路,中短途运输鼓励采用管廊、新能源车辆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车辆,厂内物流运输加快建设皮带、轨道、辊道运输系统,减少厂内物料二次倒运以及汽车运输量。推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淘汰国四及以下厂内车辆和国二及以下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按职责分工负责)14.构建绿色建材产品体系。将水泥、玻璃、陶瓷、石灰、墙体材料、木竹材等产品碳排放指标纳入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扩大绿色建材产品供给,提升绿色建材产品质量。大力提高建材产品深加工比例和产品附加值,加快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高端化转型。加快发展生物质建材。(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15.加快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材,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集群。持续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宜居绿色低碳城市。促进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提升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改造中使用绿色建材,特别是节能玻璃、新型保温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的比例,到2030年星级绿色建筑全面推广绿色建材。(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细化工作措施,着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全面统筹推进建材行业碳达峰各项工作。各地区要高度重视,明确本地区目标,分解具体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结合本地实际提出落实举措。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做好各项工作支撑。大型建材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结合自身实际,明确碳达峰碳减排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逐年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低碳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二)加大政策支持。严格落实水泥玻璃产能置换办法,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对弄虚作假、“批小建大”、违规新增产能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加大对建材行业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加大绿色建材采购力度。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支持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建材企业碳减排项目和技术、绿色建材消费等提供融资支持,支持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基金。加强建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研究将水泥等重点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强化与产业和环保政策的协同。实行差别化的低碳环保管控政策,适时纳入重污染天气行业绩效分级管控体系。加强建材行业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审查,充分发挥其源头防控作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健全企业碳排放报告与信息披露制度,鼓励重点企业编制绿色低碳发展报告,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健全标准计量体系。明确核算边界,完善建材行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加强碳计量技术研究和应用,建立完善碳排放计量体系。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碳排放限额标准,修订重点领域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提高行业能效水平。加强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标准制定,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对行业碳达峰工作的支撑作用。推动建材行业建立绿色用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基于绿证的绿色能源消费认证、标准、制度和标识体系。研究制定水泥、石灰、陶瓷、玻璃、墙体材料、耐火材料等分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有效引导企业实施碳减排行动。推动建材行业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加强低碳标准国际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能源局、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建材行业碳达峰碳减排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战略咨询、技术支撑、政策建议等作用。整合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资源,建设建材重点行业碳达峰碳减排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排放核算、测试评价、技术推广等绿色低碳服务。加快“双碳”领域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推动建材行业节能降碳设施向公众开放,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定期召开行业大会,加大对建材行业节能降碳典型案例、优秀项目、先进个人的宣传力度,全面动员行业力量,广泛交流经验,形成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合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生态环境部、中国工程院按职责分工负责)
  • 博赛德科技参加浙江省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交流会
    2018年3月15日,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在杭州举办了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交流会。各市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共计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1月份环保部印发的《2018年重点地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进行了解读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如何保证整个过程中的数据质控,成为了所有参会专家及老师重点关心的问题。 北京博赛德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在现场介绍了针对《2018年重点地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的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方案分为实验室VOCs 手工监测方案和大气自动站VOCs 自动监测方案两种,并且还BCT大家关心的整个采样、分析过程中的质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释。 此次会议,北京博赛德技术人员还给大家展示了整体解决方案中的部分采样设备,并在现场与各位专家、参会代表BCT如何开展实验室VOCs 手工监测以及大气自动站VOCs 自动监测等工作进行了交流探讨。包括实验室VOCs 手工监测要求的采样(包括自动采样方案、手动采样方案)、实验室分析、数据质控、数据报送等。尤其是对于实验室VOCs 手工监测要求的PAMS、TO15、醛酮类共计117种VOCs的分析,北京博赛德提出了一次进样直接分析117种物质的方法、设备配置、条件、参数等,获得了现场各位参会专家及老师的认可。 北京博赛德科技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VOCs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从采样、前处理、预浓缩、到分析检测,从实验室,在线监测,到应急响应,从污染源到环境大气,均有一整套成熟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VOC的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全面,从而为我国的环境治理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大气VOC解决方案简介实验室手工监测方案 考虑到手工监测的准确性和自动化,采样系统我们推荐使用1900多通道罐采样系统,ENTECH 1900是全新一代的在线空气采样系统,它按照预先设定的流速或者触发参数把空气采集到Silonite涂层的真空采样罐中,然后把罐子拿到实验室里用GC/MS或者GC/MS/FID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它彻底摒弃了质量流量计与电磁阀的使用,消除了泵阀中弹性密封材料等对样品造成的污染,同时消除了MFC 20%以下低量程测量时的巨大误差。Silonite涂层的惰性化流路大大减小了罐体表面的吸附,提高回收率,减少潜在残留。 众所周知,空气中的VOCs含量非常低,要想正确识别出这些物质并检测出正确含量,BCT必须采用合适的浓缩系统。作为行业标准,7200大气预浓缩进样系统在7100三级冷阱预浓缩及水管理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全新的提升,质量流量计的摒弃,使得采样体积更加精确,分析数据更加准确。7200全新的Silonite-D惰性涂覆技术涂覆整个流路,以减小组分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机率,并保证了VOC及轻SVOC物质的完全回收。其出色的除水、除CO2技术确保了极性及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的超强分析,惰性的可加热管路结合不同的冷阱配置,可实现C2-C18之间化合物的回收。 使用苏码罐系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关系到BCT终分析数据的准确性,那BCT是配气系统,配气系统可能带来的误差甚BCT高达20%以上。我们推荐使用4700高精度稀释仪,它摒弃了质量流量计(MFC),消除了MFC测量带来的各种误差,尤其是低流速时的测量误差以及不同MFC通道之间的误差;同时也避免了因为MFC平衡造成的标气的大量浪费。整套系统可以BCT配合,可以一次进样直接分析117种VOCs,包含13种醛酮类物质: 大气自动站在线自动监测方案 大气自动监测方案不同于实验室方案,它要求设备更加稳定、可靠、少维护和少消耗。为此北京博赛德特推出BCT-7800A PLUS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这套系统采用BCT先进的3级多层毛细柱捕集技术对样品进行浓缩,精确地将大气中C2BCTC18范围内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进行捕集、浓缩并自动进样到GCMS中进行检测、分析。整个过程无需复杂的液氮或电子制冷,使得系统更加稳定、可靠,便于维护,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382.00万元采购真空泵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 真空泵 开标时间: 2022-04-21 09:30 采购金额: 382.00万元 采购单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采购联系人: 杜旭光 采购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 新华招标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 何艺 代理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详细信息 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第四次)招标公告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3-30 招标文件: 附件1 附件2 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第四次)招标公告 【信息时间:2022-03-30 16:43 】 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第四次)招标公告 项目概况 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第四次)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绵阳市涪城区高水中街29号院内获取招标文件,并于 2022年04月21日09 点 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1.招标编号:XHTC-HW-2021-1621 2.项目名称: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第四次) 3.预算金额:382万元 4.最高限价:382万元 5.采购需求:本项目拟采购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1套,其部件主要包括:收集罐、循环罐、气密电离腔室、静电计、流量计,压力计/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进气管道、真空增压泵、真空泵、预热器、催化反应器、空气冷却器、冷凝器、分子筛床、气动阀、手动阀、气动阀供气小型静音空压机、真空烧结炉、模块等;其整体主要包括设备机架壳体、具有系统健康监视与故障预判功能的自动化运行控制系统、与源项系统相连接的管道、现场焊接施工、安装调试等内容。交付地点为四川省绵阳市采购人指定地点。其余具体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 6.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530天内完成供应商现场出厂验收;采购人通知供应商入场安装之日起190天内完成系统终验收与交付。 7.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五)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3.1投标人单位及其现任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没有行贿犯罪记录; 3.2截至投标截止时间,投标人不是“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 网站中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投标人、投标人不是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中被财政部门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投标人且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条件的投标人; 3.3不属于被列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不良记录行为供应商名单的供应商及其法定代表人名下的其他企业且在禁止期内; 3.4不属于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同时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不属于为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再参加该采购项目的其他采购活动;; 3.5其他特定资格要求:/。 三、获取招标文件 1.时间:2022年03月31日至2022年04月07日(提供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3:3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2.地点:绵阳市涪城区高水中街29号院内 3.方式: 3.1现场获取:投标人委托经办人持下列资料获取招标文件: (1)“供应商信息登记表”(请投标人在公告附件中自行下载并填写此表); (2)单位介绍信加盖公章(自然人获取招标文件的无需提供单位介绍信); (3)加盖单位公章的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自然人参与的无需盖章); (4)标书款转款凭证; (5)投标人开票基本信息和发票邮寄地址(电子档)。 以上资料无误后,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向投标人提供招标文件。 3.2远程获取: 投标人将下列资料扫描件发送至采购代理机构的电子邮箱,并电话告知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 (1)“供应商信息登记表”(请供应商在公告附件中自行下载并填写此表); (2)单位介绍信加盖公章(原件扫描件,自然人获取招标文件无须提供单位介绍信); (3)加盖单位公章的经办人身份证扫描件(自然人参与的无需盖章); (4)标书款转款凭证; (5)供应商开票基本信息和发票邮寄地址(电子档)。 以上资料无误后,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向投标人提供采购文件。 注:未获取招标文件并登记备案的供应商不得参加本次项目投标。 4.售价:人民币300元。 获取文件的费用直接汇款到以下账户: 户名:新华招标有限公司 开户行: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学园支行 银行账号:6232593799004158427 注:此账号只针对本次项目,请在汇款备注中注明缴费单位名称(单位对公账户转款的除外)。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2年04月21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 地点:绵阳市涪城区高水中街29号院内本项目开标厅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优先购买节能产品政策、优先购买环境标志产品政策、强制购买节能产品政策、优先采购无线局域网认证产品政策、《财政部关于开展政府采购信用担保试点工作方案》。 2.本项目不接受进口产品。 3.投标文件必须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送达开标地点。逾期送达或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不予接收。本次采购不接受邮寄的投标文件。 4.本公告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招投标信息网(http://ztbxx.caep.ac.cn/)上发布。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绵山路64号 联系方式:杜旭光 0816-2490106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新华招标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东路39号西金大厦8层810室 绵阳分处地址:绵阳市涪城区高水中街29号院内 联系方式: 何艺18989289707(获取文件咨询)、张晟18989289710(采购文件咨询)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张晟 电话:18989289710 邮箱:wuruoning@xhtc.com.cn 附件: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第四次)--供应商信息登记表.docx 附件: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第四次)--采购需求.pdf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真空泵 开标时间:2022-04-21 09:30 预算金额:382.00万元 采购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新华招标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第四次)招标公告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3-30 招标文件: 附件1 附件2 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第四次)招标公告 【信息时间:2022-03-30 16:43 】 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第四次)招标公告 项目概况 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第四次)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绵阳市涪城区高水中街29号院内获取招标文件,并于 2022年04月21日09 点 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1.招标编号:XHTC-HW-2021-1621 2.项目名称: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第四次) 3.预算金额:382万元 4.最高限价:382万元 5.采购需求:本项目拟采购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1套,其部件主要包括:收集罐、循环罐、气密电离腔室、静电计、流量计,压力计/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进气管道、真空增压泵、真空泵、预热器、催化反应器、空气冷却器、冷凝器、分子筛床、气动阀、手动阀、气动阀供气小型静音空压机、真空烧结炉、模块等;其整体主要包括设备机架壳体、具有系统健康监视与故障预判功能的自动化运行控制系统、与源项系统相连接的管道、现场焊接施工、安装调试等内容。交付地点为四川省绵阳市采购人指定地点。其余具体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 6.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530天内完成供应商现场出厂验收;采购人通知供应商入场安装之日起190天内完成系统终验收与交付。 7.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五)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3.1投标人单位及其现任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没有行贿犯罪记录; 3.2截至投标截止时间,投标人不是“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 网站中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投标人、投标人不是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中被财政部门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投标人且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条件的投标人; 3.3不属于被列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不良记录行为供应商名单的供应商及其法定代表人名下的其他企业且在禁止期内; 3.4不属于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同时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不属于为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再参加该采购项目的其他采购活动;; 3.5其他特定资格要求:/。 三、获取招标文件 1.时间:2022年03月31日至2022年04月07日(提供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3:3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2.地点:绵阳市涪城区高水中街29号院内 3.方式: 3.1现场获取:投标人委托经办人持下列资料获取招标文件: (1)“供应商信息登记表”(请投标人在公告附件中自行下载并填写此表); (2)单位介绍信加盖公章(自然人获取招标文件的无需提供单位介绍信); (3)加盖单位公章的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自然人参与的无需盖章); (4)标书款转款凭证; (5)投标人开票基本信息和发票邮寄地址(电子档)。 以上资料无误后,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向投标人提供招标文件。 3.2远程获取: 投标人将下列资料扫描件发送至采购代理机构的电子邮箱,并电话告知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 (1)“供应商信息登记表”(请供应商在公告附件中自行下载并填写此表); (2)单位介绍信加盖公章(原件扫描件,自然人获取招标文件无须提供单位介绍信); (3)加盖单位公章的经办人身份证扫描件(自然人参与的无需盖章); (4)标书款转款凭证; (5)供应商开票基本信息和发票邮寄地址(电子档)。 以上资料无误后,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向投标人提供采购文件。 注:未获取招标文件并登记备案的供应商不得参加本次项目投标。 4.售价:人民币300元。 获取文件的费用直接汇款到以下账户: 户名:新华招标有限公司 开户行: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学园支行 银行账号:6232593799004158427 注:此账号只针对本次项目,请在汇款备注中注明缴费单位名称(单位对公账户转款的除外)。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2年04月21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 地点:绵阳市涪城区高水中街29号院内本项目开标厅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优先购买节能产品政策、优先购买环境标志产品政策、强制购买节能产品政策、优先采购无线局域网认证产品政策、《财政部关于开展政府采购信用担保试点工作方案》。 2.本项目不接受进口产品。 3.投标文件必须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送达开标地点。逾期送达或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不予接收。本次采购不接受邮寄的投标文件。 4.本公告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招投标信息网(http://ztbxx.caep.ac.cn/)上发布。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绵山路64号 联系方式:杜旭光 0816-2490106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新华招标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东路39号西金大厦8层810室 绵阳分处地址:绵阳市涪城区高水中街29号院内 联系方式: 何艺18989289707(获取文件咨询)、张晟18989289710(采购文件咨询)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张晟 电话:18989289710 邮箱:wuruoning@xhtc.com.cn 附件: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第四次)--供应商信息登记表.docx 附件:氚工艺尾气净化系统(第四次)--采购需求.pdf
  • 湿法脱硫产生二次颗粒物的机理与治理方法
    p  湿法脱硫是中国燃煤烟气主要的脱硫方法,中国绝大多数的燃煤电厂,工业燃煤锅炉、采暖热水锅炉、烧结机、玻璃窑使用这种方法脱硫,每年脱除的二氧化硫高达数千万吨,大大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因而减少了酸雨和在大气中碱性物质与二氧化硫合成的硫酸盐颗粒物。/pp  但是,近年来,各地逐渐发现,大气中硫酸盐颗粒物在PM2.5中所占的比例显著升高,经常成为非采暖季大气中PM2.5的主要成分,很可能就是采暖季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从逻辑上讲,因为燃煤烟气大规模地脱硫,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降低了,在大气中合成的硫酸盐会大大降低。那么大气中这么多的硫酸盐是哪里来的?莫非是什么设备把硫酸盐排到了大气中?/pp  我们在一个燃煤烟气污染治理可行性研究的调查工作中发现,湿法脱硫工艺产生了大量极细的硫酸盐,排放到大气中。而同一时期,很多专业人士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某省的一位专业环保官员告诉我,这种湿法脱硫工艺产生的烟气颗粒物,还有一个俗称,叫“钙烟”。/pp  那么湿法脱硫工艺是如何产生极细的硫酸盐的?我下面试图用科普方式来解释。/pp  燃煤烟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当然还有一些次要颗粒物,如汞等重金属。一些特殊的燃煤或固体燃料的燃烧过程如烧结机和垃圾焚烧,还会产生其它的污染物,如氟化氢、氯化氢、二恶英等,篇幅所限本文暂不涉及。/pp  大部分燃煤烟气污染物减排的主要任务就是除尘(去除颗粒物)、脱硫(去除二氧化硫)和脱硝(去除氮氧化物)。/pp  一般来说,在烟气污染物减排过程中脱硝是第一道工艺,因为除了低温脱硝工艺外,一般的脱硝工艺采用锅炉内(900~1100℃)的高温脱硝方法——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或者锅炉外(300~400℃)的中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加氨水或尿素水作为还原剂。氨逃逸就在此时发生,氨逃逸量与氨喷射和控制技术有关,同时也与要求氮氧化物脱除的排放上限成反比。在技术相同的情况下,要求排放的氮氧化物越少,氨的使用量就越多,逃逸量也就越多。氨逃逸会在湿法脱硫环节惹麻烦。/pp  脱硝后,就开始进行烟气的换热降温,以回收烟气中的热量。一般先通过省煤器,将锅炉的进水加热,而后再经过空气预热器,将准备进入到锅炉里燃烧煤炭的空气加热,经过这两道节能换热过程后,烟气的温度下降到100℃左右,就开始进入第二道工序,除尘,即去除颗粒物,一般采用静电除尘或袋式除尘工艺。如果设计合理,设备质量合格,一般情况下,静电除尘器可以将烟气中的颗粒物浓度降至5毫克/立方米以下,袋式除尘器甚至可以将烟气中的颗粒物浓度降至1毫克/立方米以下。今天,除尘技术已经非常成熟。/pp  烟气经过除尘后,就开始了第三道减排工艺,脱硫。湿法脱硫是现在中国普遍采用的脱硫方法。大部分湿法脱硫工艺是使用脱硫塔,把大量的水与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粉或生石灰粉(生石灰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后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混合,形成石灰石或熟石灰碱性乳液,从脱硫塔的上部喷洒,这些液滴向脱硫塔下滴落 在风机的作用下,含有大量二氧化硫的酸性烟气则从下向上流动,碱性乳液中的石灰石或熟石灰及其它少量的碱性元素(如镁、铝、铁和氨等)与二氧化硫的酸性烟气相遇,就生成了石膏(硫酸钙)及其它硫酸盐。由于石膏在水中的溶解率很低,因此,收集落到塔底的乳液,将其中的石膏分离出来,剩下的就是含有大量可溶性硫酸盐的污水,这些硫酸盐包括:硫酸镁、硫酸铁、硫酸铝和和硫酸铵等,需要去除这些硫酸盐后,污水才能排放或重新作为脱硫制备碱性乳液的水使用。/pp  中间插一段儿:恰恰这些含有硫酸盐的污水的处理现在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这些污水的处理耗资巨大,因此有很多燃煤企业或将这些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到河流中,或者不经处理重新作为制备脱硫碱性乳液的水使用 前者严重地污染了水体,后者则将这些可溶盐排放到了空中(原因在下面解释)。我曾经去过一家企业考察燃煤锅炉,锅炉的运行人员告诉我们,锅炉污水零排放。一同考察的专家们讽刺到,污水中的污染物都排放到空中了。这个燃煤企业实际的做法是不对湿法脱硫产生的废水中溶解的硫酸盐做去除处理,而是将溶有大量硫酸盐的废水反复使用,还美其名曰,废水零排放。废水是零排放了,可溶性的硫酸盐倒是全都撒到天上了,每立方米的燃煤烟气中,有好几百毫克的硫酸盐,全都变成PM2.5了。还不如不做烟气脱硫处理呢!这就是经过几年的大规模燃煤烟气处理,大气中的PM2.5没有大幅度下降的原因!/pp  接下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乳液都落到了塔底。因为进入到脱硫塔里的烟气温度很高,于是将大量的乳液液滴蒸发。越到脱硫塔的底部,烟气的温度就越高,乳液液滴的蒸发量就越大。不幸的的是,越到底部,乳液液滴中所含的硫酸盐也就越多(如果反复使用未经处理的含有大量硫酸盐的废水,则硫酸盐就更多了),由于乳液液滴的蒸发速度很快,一些微小液滴中的可溶性硫酸盐来不及结晶,液滴就完全蒸发,因此析出极细的硫酸盐固体颗粒,平均粒径很小,大量的颗粒物直径在1微米以下,即所谓的PM1.0。当然乳液中最大量的固体还是硫酸钙(石膏),不过其不溶于水,硫酸钙颗粒的平均粒径比较大。/pp  这些含有硫酸钙颗粒和可溶盐的盐乳液的蒸发量非常巨大。对应一台100万千瓦的燃煤发电机组,在烟气脱硫塔中这些盐溶液的蒸发量每小时会达到100吨左右。因此,析出的极细颗粒物数量巨大。/pp  这些极细的颗粒物随着烟气向脱硫塔上部流动,大部分被从上部滴落的液滴再次吸收和吸附(于是这些极细的颗粒物在脱硫塔中被反复地吸收/吸附和析出),但仍有可观的残留颗粒物随着烟气从塔顶排出。需要说明的是,颗粒物的粒径越小,残留的就越多。/pp  有人会有疑问,从塔顶喷洒的液滴密度很大,难道不能将这些极细颗粒物都洗掉?遗憾的是,不能。早先锅炉的烟气除尘就用过水膜法,即喷射水雾除尘,除尘效果很差。道理很简单,同样的颗粒物重量浓度,颗粒物的粒径越小,颗粒物的数量就越多,从水雾中逃逸的比例就越大。/pp  烟气出了脱硫塔后,在早先的燃煤烟气处理工艺中,就算完成烟气处理工艺了,烟气经过烟囱排放到大气中,当然,那些在湿法脱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二次颗粒物——硫酸盐们,也随着烟气排放到大气中。其中石膏颗粒物粒径较大,于是就跌落在距烟囱不远的周围,被称为石膏雨。那些粒径较小的可溶盐,则随风飘向远方,并逐渐沉降,提高了广大地区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烟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常常达到几百毫克/立方米,比起脱硫前烟气中的颗粒物,增加了好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有人讽刺,湿法脱硫把黑烟(烟尘)和黄烟(二氧化硫)变成了白烟(硫酸盐)。/p
  • 欧世盛发布欧世盛EMC-3 双通道全自动催化剂 评价装置新品
    EMC-3 双通道全自动催化剂评价装置适用于催化剂研发与筛选阶段反应,可为您节省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该装置以微反应技术为核心,全自动流程控制为基础,保障气液固反应效率。这款全自动、紧凑型、具有创新控制技术的系统能够提供催化剂测试所需要的各种配置与选项。通过一套交互式软件控制系统进行一系列实验,实时获取高精度、高重现性的结果。EMC-3 双通道全自动催化剂 评价装置特点:关键技术:基于清华大学微反应器技术的气液混合器,能够控制气泡达到微米级,气液混合效率更高,传质速度是普通300倍,反应效果更好。双通道同时评价:日平均评价10-20种催化剂配方,同时根据用户需求扩展4、6、8通道同时评价。交互式系统管理软件:多任务管理模式,可视化操作界面,全流程控制,数据参数可追溯,一套软件可实现多台评价装置同时运行。反应参数更改:可通过触摸屏快速更改气液流速、反应压力、温度。一机两用:催化剂筛选及催化剂寿命评价,筛选速度快,效率高。系统平衡时间:数分钟,死体积小,不易反混,副产物少。重复性:重复性好。体积小:可将仪器放入通风橱内,节省实验室空间。输送粘性反应物或纳米颗粒悬浊液:加装双注射高压恒流输液泵,适用于粘性反应物或纳米颗粒悬浊液输送。系统压力调节器:全自动背压阀。全自动气液分离器,分离罐体积5mL。预留100位样品自动采样接口,可设置采样间隔时间,自动完成样品采样。预留在线红外、在线紫外、在线液相、在线气相接口,可根据应用需求,在线实时检测评价结果。技术参数:型 号EMC-3反应单元材 质316L反应器通道数双通道(标配)反应压力≤10Mpa反应温度室温~500℃预热器温度室温~500℃液路伴热温度(选装)室温~200℃供液单元液路数量2路(可根据应用需要扩增)液体流速0.01~3ml/min液体精度±1% F.S.供气单元气路数量3路(可根据应用需要扩增)气体流速5~100sccm气体精度±1% F.S.气液分离单元气液分离器体积5mL出液滞后体积1mL检测液体体积±0.1mL创新点:基于清华大学微反应器技术;体积小可放置通风橱,节省实验空间;系统平衡时间数分钟,死体积小,不易反混,副产物少;双通道同时评价;欧世盛EMC-3 双通道全自动催化剂 评价装置
  • 珀金埃尔默推出全新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新一代软件解决方案
    2020年11月16日,科学仪器行业领军企业珀金埃尔默向市场推出其重磅新品——超高效液相色谱仪LC 300TM平台及其配套的SimplicityChromTM软件。LC 300结合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稳定耐用及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的优异性能,其配套的新一代软件解决方案Simplicity Chrom将用户友好程度提升至全新台阶,易学易用的界面可让操作者轻松控制仪器并进行数据分析。这款全新产品可帮助众多行业的实验室提升效能、简化检测流程,实现便捷操作,满足质量及法规要求。 “无论是食品添加剂检测,药物辅料纯度的检测,或是化妆品中防腐剂成分的检测,科研人员都需要高端且易用的分析技术。我们全新的液相色谱解决方案能够游刃有余地满足实验室所期待的速度、检测能力和操作便捷性,同时具备卓越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以满足各行业日益严苛的法规要求,”珀金埃尔默全球副总裁及应用市场业务总经理Suneet Chadha表示。全新的LC 300液相色谱仪可提供超精确的梯度性能和极低的扩散体积,为食品、制药和化学领域客户提供快速精准的结果。LC 300系统自动进样器带有集成的柱箱和预热器,以及高清晰的彩色LCD显示屏,无需登陆色谱数据系统(CDS)软件,即可显示关键状态结果。该多功能平台具有多种检测器组合,并支持市场上主流网络版工作站的驱动程序。仪器配套的SimplicityChrom CDS软件是在开展了大量的用户体验和界面研究后构建,可提供高度直观和定制化的工作流,旨在提高生产力和简化结果分析,并拥有21 CFR Part 11合规功能,帮助节省时间、精力和投资。该软件还可根据耗材使用和维护需求主动发出预警,从而尽可能地缩短宕机时间。最后,新的LC 300平台可以实现快速安装,与珀金埃尔默的应用产品组合、标准操作规程、耗材和OneSource实验室服务一起,客户可以快速构建或转换他们的方法,满足法规要求的同时,实现高效生产。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我们始终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我们与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凭借深厚的市场知识和技术专长,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察。在全球,我们拥有13,0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创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生活质量,并维持全球人民的健康和长寿命。2019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9亿美元,客户遍及190个国家,并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了解更多信息,请通过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或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实践与创新结合,催化剂评价实验装置助力学生实现突破
    在化工领域的学习和实践中,催化剂评价实验装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加实际操作经验,还能深入了解催化剂的性能和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我们的催化剂评价实验装置,具备先进的功能和设计,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灵活性和安全性兼备的实践平台。 作为催化剂评价实验装置的核心部分,固定床管式反应器是模拟真实工业反应条件的理想选择。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需求进行规格定制,使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到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复杂环境。同时,反应器的样品加热炉设计方便灵活,可以轻松更换不同的反应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验设计和开发的机会。 为了确保操作安全和温度控制的准确性,我们的实验装置配备了超温超压报警系统和高精度的程序控温技术。学生可以放心进行实验操作,并深入了解温度对催化反应的重要性。此外,实验装置的管式反应器设计合理,可装填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帮助学生们理解各类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催化剂选择的能力。 除了基本实验功能外,我们的实验装置还配备了一些创新功能,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通过扫描装置二维码,学生可以观看实验装置的动画演示,动画内容包括催化剂评价实验装置及模拟流体在预热器及反应器内的流动形态。配备的全流程语音讲解可以深入解读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从而提高学生对催化反应过程的理解。此外,动画截图展示了设备不同角度含播放进度条的截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装置的操作过程。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的装置配备了配套软件系统。该系统可进行网上题库建立、试卷制作和考试成绩统计。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建立题库,自主选择题型、权重和分值,并轻松生成试卷。考试成绩能够自动统计,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反馈。 我们的实验装置采用工业一体机进行控制和数据显示,让学生提前接触工业控制相关知识。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化工工艺控制技术。此外,我们还配备了实验辅助系统,提供操作截图和分步式操作视频指导学习。学生们可以通过装置自带的操作终端观看分步式操作视频,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端APP随时随地学习实验指导视频,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催化剂评价实验装置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实习实践教学,它在化工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数据可以为催化剂开发、催化反应工艺优化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我们的实验装置,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实践能力,还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的催化剂评价实验装置通过先进的功能和创新的设计,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灵活和安全的实践平台。它不仅满足了学生的知识点要求,还能帮助他们在实习实践中获得真实而深入的体验。我们相信,通过实践和探索,学生们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化工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又一重磅文件发布!检测认证行业再迎利好
    关于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22〕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生态环境厅(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厅、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现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6月23日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工业能效提升,是产业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提效作为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降碳举措,统筹推进能效技术变革和能效管理革新,统筹提高能效监管能力和能效服务水平,统筹提升重点用能工艺设备产品效率和全链条综合能效,稳妥有序推动工业节能从局部单体节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积极推进用能高效化、低碳化、绿色化,为实现工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能效基础。(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明显提升,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节能提效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标准、服务和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重点产品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尽其用、效率至上成为市场主体和公众的共同理念和普遍要求,节能提效进一步成为绿色低碳的“第一能源”和降耗减碳的首要举措。二大力提升重点行业领域能效聚焦重点用能行业和用能领域,分业施策,分类推进,加快技术推广,强化对标达标,系统提升能效水平。(一)推进重点行业节能提效改造升级。深入挖掘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节能潜力,有序推进技术工艺升级,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实现行业能效稳步提升。针对机械、造纸、纺织、电子等行业主要用能环节和设备,推广一批关键共性节能提效技术装备,加快提升行业能效。鼓励企业加强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公辅设施改造等。专栏1 重点行业节能提效改造升级重点方向钢铁行业:通过产能置换有序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提高废钢使用量,加快烧结烟气内循环、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回收、铁水一罐到底、薄带铸轧、铸坯热装热送、副产煤气高参数机组发电、余热余压梯级综合利用、智能化能源管控等技术推广。石化化工行业:加强高效精馏系统产业化应用,加快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重劣质渣油低碳深加工、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高效换热器、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利用等推广。有色金属行业:加强铝用高质量阳极、铜锍连续吹炼、大直径竖罐双蓄热底出渣炼镁、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等应用,加快多孔介质燃烧、短流程冶炼等推广。建材行业:加强全氧、富氧、电熔等工业窑炉节能降耗技术应用,实施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生产线节能技术综合改造,推广水泥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低阻高效旋风预热器、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等,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机械行业:加强先进铸造、锻压、焊接与热处理等基础制造工艺与新技术融合发展,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锻、异质材料焊接、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激光热处理等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产业化应用。造纸行业: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广热电联产,推进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木浆、非木浆等植物纤维原料制浆生产线,推广低能耗蒸煮、氧脱木素、宽压区压榨、污泥余热干燥等技术装备及高效节能通用用能设备。纺织行业:发展化学纤维智能化高效柔性制备技术,推广低能耗印染装备,应用低温印染、小浴比染色、针织物连续印染等先进工艺。电子行业:强化行业集聚,加快谐波治理及无功补偿技术改造单晶炉、多晶硅闭环制造、先进拉晶、节能光纤预制及拉丝等研发应用。(二)推进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绿色升级。持续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发布名单及典型案例,加强绿色设计、运维和能源计量审查。引导数据中心扩大绿色能源利用比例,推动老旧数据中心实施系统节能改造。支持制造企业加强绿色设计,提高网络设备等信息处理设备能效。推动低功耗芯片等产品和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推动电源、空调等配套设施绿色化改造。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指数据中心总耗电量与信息设备耗电量的比值)优于1.3。专栏2 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绿色升级重点方向数据中心:加快液冷、自然冷源等制冷节能技术应用,鼓励采用分布式供电、模块化机房及虚拟化、云化IT资源、高温型IT设备等高效系统和设备,推广高压直流供电、集成式电力模块等技术,发展智能化能源管控系统。鼓励数据中心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优化减配冗余基础设施,自建余热回收设施。 通信基站:推进硬件节能技术应用,采用高制程芯片、利用氮化镓功放等提升设备整体能效。逐步引入液体冷却、自然冷源等新型散热技术。加强智能符号静默、通道静默等软件节能技术应用。推广室外小型智能化电源系统在基站的应用。结合市电情况优化备电蓄电池配置。通信机房:加快推广机房冷热通道隔离、微模块、整机柜服务器、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在满足业务安全需求下,推广不同供电保障等级的节能技术方案。推广机房机柜一体化集成技术,以及新风、热交换和热管技术等自然冷源利用技术。积极开展机房能效实时监测管理。(三)推进跨产业跨领域耦合提效协同升级。鼓励钢化联产、炼化集成、煤化电热一体化和多联产发展,推动不同行业间融合创新,实现协同节能提效。利用钢铁、焦化企业副产煤气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推动炼化、煤化工企业构建首尾相连、互为供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的产业链。推动工业固体废物高值高效资源化利用,以高炉矿渣、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的超细粉替代水泥混合材,减少水泥、水泥熟料消耗量。推动利用工业余热供暖,促进产城高效融合。三持续提升用能设备系统能效围绕电机、变压器、锅炉等通用用能设备,持续开展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加大高效用能设备应用力度,开展存量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四)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行动。鼓励电机生产企业开展性能优化、铁芯高效化、机壳轻量化等系统化创新设计,优化电机控制算法与控制性能,加快高性能电磁线、稀土永磁、高磁感低损耗冷轧硅钢片等关键材料创新升级。推行电机节能认证,推进电机高效再制造。推动使用企业开展设备能效水平和运行维护情况评估,科学细分负载特性及不同工况,加快电机更新升级。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五)实施变压器能效提升行动。引导变压器关键材料生产、零部件供应、整机制造企业协同开展绿色设计,加强立体卷铁芯等结构设计与加工工艺技术创新。针对可再生能源电站、轨道交通、数据中心、船用岸电、电动汽车充电等新兴应用场景,推广应用高效节能变压器。鼓励电网企业、工业企业开展在网运行变压器全面普查,制定能效提升计划并组织实施。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达到80%以上。(六)实施锅炉能效提升行动。推动开展锅炉系统能效在线监控、在线诊断、协同优化、主辅机匹配调控等技术改造。加快推进锅炉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效节能锅炉产业化。鼓励生产企业提供高效节能锅炉及配套降碳、环保等设施的设计、生产、安装、运行等一体化服务。(七)实施用能系统能效提升行动。开展重点用能设备系统匹配性节能改造和运行控制优化。加快应用高效离心式风机、低速大转矩直驱、高速直驱、伺服驱动等技术,提高风机、泵、压缩机等电机系统效率和质量。推动高效节能炉排、配套辅机、热网泵阀、储热器、能量计量系统等高效锅炉配套系统规模化应用。加强能效标识符合性审查,禁止企业生产、销售不符合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的用能设备及其系统。四统筹提升企业园区综合能效推动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强全链条、全维度、全过程用能管理,协同推进大中小企业节能提效,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综合能效水平。(八)强化工业能效标杆引领。全面开展对标达标,在重点用能行业遴选发布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及其能效指标,通过树立标杆、宣传推广、政策激励,引导行业企业赶超能效“领跑者”。以重点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能效标杆水平为起点,合理设定更高的能效指标,引导领军型、创新型骨干企业全面采用先进前沿工艺技术装备,探索打造超级能效工厂,树立国际领先的能效标杆。到2025年,在重点用能行业遴选100家能效“领跑者”企业,探索创建10家超级能效工厂。(九)强化工业企业能效管理。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制定实施节能计划,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设立专职能源管理岗位等。落实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定期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诊断和能效对标达标,鼓励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发布能源利用状况年度报告。组织开展能源计量审查,督促企业完善能源计量体系,按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定期开展器具检定校准等。(十)强化大型企业能效引领作用。支持大型企业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推进节能提效工艺革新和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鼓励通过项目合作、产业共建、搭建联盟等市场化方式,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能效管理,引导能效提升。鼓励大型企业带头执行企业绿色采购指南,强化采购中的能效约束。鼓励签订节能自愿协议,实施供应链能效提升倡议,开展节能自愿声明和自我承诺等。(十一)强化中小企业能效服务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应用节能提效技术工艺装备,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对标创建绿色工厂。分行业领域推动完善中小企业能效合作服务机制,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各类节能服务,宣传推广节能提效改造案例。鼓励中小企业专注主业、深耕细作、强化创新,在节能提效技术装备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十二)强化工业园区用能管理。引导石化化工、纺织、陶瓷等行业生产企业向园区转移,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共建共享能源等基础设施。在工业园区因地制宜推广集中供热供气、能源供应中枢等新业态,充分释放电厂、工业余热等供热能力,发展长输供热项目,有序替代管网覆盖范围内燃煤锅炉。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和园区创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内部应用新能源车辆和封闭式管道进行运输。五有序推进工业用能低碳转型加强用能供需双向互动,统筹用好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不同能源品种,积极构建电、热、冷、气等多能高效互补的工业用能结构。(十三)加快推进煤炭利用高效化、清洁化。有序推动煤炭减量替代,推进煤炭向清洁燃料、优质原料和高质材料转变。加快应用煤炭清洁高效燃烧、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按照“以气定改”原则有序推进工业燃煤天然气替代。引导企业有序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十四)加快推进工业用能多元化、绿色化。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鼓励通过电力市场购买绿色电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十五)加快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低碳化。在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及其他行业加热、烘干、蒸汽供应等环节,推广电炉钢、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替代工艺技术装备,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稳妥有序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低温热源进行电气化改造。鼓励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满足电能替代项目的用电需求。到2025年,电能占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六积极推动数字能效提档升级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能效提升的赋能作用,推动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确执行的能源管控体系,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十六)提高数字化节能提效技术水平。推动5G、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节能提效领域的研发应用,积极构建面向能效管理的数字孪生系统。发挥5G应用产业方阵、“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等平台作用,深入挖掘5G赋能工业领域节能提效的典型案例和场景并加以推广。推动企业深化能源管控系统建设,通过能量流、物质流等信息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实现以能效为约束的多目标运行决策优化等。鼓励企业基于能源管控系统探索实施数字化碳管理,协同推进用能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管理。(十七)提高能效管理公共服务能力。结合行业、企业能效提升实际需求,加大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解决方案供给力度。鼓励地方发挥好现有能效管理与服务平台作用,面向工业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用能数据采集、跟踪与核算等服务。发挥好现有能效数据认证平台作用,提供数据认证、可信交互、能效标识认定及核验服务,有效提升能效数据的应用价值。(十八)提高“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创新能力。面向重点行业领域探索“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测试认证,逐步完善重点行业数字能效提升全景图,打造解决方案资源库。推动重点用能设备、工序等数字化改造和上云用云。推广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以能效管理为对象的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融合创新模式。专栏3 数字能效提档升级重点方向“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解决方案:面向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推动企业实施管网运行和重点用能设备节能优化、能源管理可视化和在线优化等,围绕工艺优化、过程管控、质量提升、运维服务、产业链协同等环节,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能效提升”解决方案,形成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和实施路径。“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集成创新应用:高质量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电子等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为行业流程再造、跨行业产业耦合、跨区域协同、跨领域配给等节能提效与绿色低碳发展需求提供数据支撑,深化标识在各环节的应用创新,打造一批典型应用标杆,推动企业、园区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节能提效与绿色转型。七持续夯实节能提效产业基础着力提升节能技术装备产品供给水平,大力发展节能服务,积极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培育制造业绿色竞争新优势。(十九)加大节能技术遴选推广力度。以应用为导向,遴选发布国家工业和通信业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推荐目录以及典型应用案例,加快推广节能提效新技术装备。鼓励地方、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以及重点企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实施技术交流、业务培训、标准宣贯和供需对接等。鼓励地方和行业积极探索革新性节能提效技术的精准识别、快速推广新机制。(二十)加大节能装备产品供给力度。聚焦高效电机、高效变压器、余热余压余气利用设备等高效节能装备,打造一批节能装备生产基地,提高节能装备供给能力和质量。大力发展高效光伏、大型风电、智能电网和高效储能等新能源装备。鼓励电商平台搭建节能产品供需对接平台,推广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家用电器、高效照明产品及系统、绿色建筑材料等。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完善绿色产品认证采信机制。(二十一)加大专业化节能服务力度。积极发挥专业化节能服务机构作用,为工业企业、园区提供节能咨询、设计、评估、监测、审计、认证等“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推动服务内容由单体设备、单一工序环节向整个能源系统转变。组织开展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利用计量手段帮助企业节能降碳。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典型服务模式。(二十二)加大节能新技术储备力度。加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特种非晶电机和非晶电抗器等电机核心元器件研发。开展高牌号取向硅钢片、特高压直流套管、非晶态合金、环保型绝缘油等变压器用材料创新和技术升级。加快研发高效低氮燃烧器、智能配风系统等高效清洁燃烧设备和波纹板式换热器、螺纹管式换热器等高效换热设备。加快推动能源电子产业技术进步和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储能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应用,探索氢能、甲醇等利用模式。八加快完善节能提效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工业节能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强化节能监督管理和诊断服务,夯实工业能效提升基础。(二十三)持续加强工业节能监察。聚焦重点行业、重点设备、新型基础设施等用能领域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强化各地节能监察队伍和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常态化日常监察水平,推动监察结果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工业节能监察效能。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按要求配备专业化监察机构和人员,培育专业化第三方检验测试队伍。加大对政府部门、节能监察执法机构、重点企业等人员培训力度,通过业务培训、比赛竞赛、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专业水平。(二十四)深入开展工业节能诊断。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工业园区等,组织实施专项节能诊断服务,挖掘节能潜力,提出节能改造建议。分行业领域培育一批节能诊断服务市场化组织及专家团队,编制发布节能诊断服务指南和标准,提高对主要工艺环节、重点用能系统的诊断水平,完善节能诊断数据平台。鼓励各地建立节能诊断改造项目库,跟踪实施进展,强化诊断结果应用。(二十五)健全完善工业节能标准体系。立足产业发展实际、节能提效技术革新需求,推动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技术规范、运行测试、监测管理等领域节能标准,扩大节能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诊断、监测与服务等配套标准。完善标准动态更新机制,不断提高能效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加严格的企业节能标准。(二十六)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挖掘存量项目节能降碳潜力,动态调整完善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从高定标、分类指导,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不合理用能。综合考虑产品单耗、能源产出率、产业链定位、绿色低碳水平等因素,探索建立“白名单”制度。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新建、扩建项目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严控磷铵、黄磷、电石等行业新增产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电解铝、氧化铝、煤化工产能,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严控新增炼油产能。综合发挥能耗强度、质量、安全、环保等约束性指标作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九保障措施(二十七)加强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国资、市场监管等部门间加强协同,形成合力。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区工作方案,有序有效抓好任务落实,协同推进节能降碳。发挥行业协会、智库、第三方机构等桥梁纽带作用,以及中央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工业能效提升和绿色低碳发展。(二十八)加强政策引导。落实好能耗“双控”制度,做好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对能耗强度降低达到国家下达的激励目标的地区,其能源消费总量在当期能耗双控考核中免予考核。统筹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等渠道促进工业能效提升。落实节能节水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整合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惩罚性电价等差别化电价政策,建立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二十九)加强金融支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为节能降碳效应显著的重点项目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在工业绿色发展项目库建立节能提效专项,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拓展绿色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发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应用。(三十)加强宣传交流。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平台,深入开展多形式宣传教育,鼓励社会各方广泛开展专题交流培训等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行节能优先、效率至上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巩固拓展多双边国际合作,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加强工业能效提升政策、技术、标准等沟通交流。鼓励节能技术装备服务企业“走出去”,开展能效合作项目,推广中国实践、技术、经验和标准,助力全球工业能效提升。
  • 沃特世于Pittcon会议庆祝ACQUITY UPLC问世十周年,ACQUITY QDa和ionKey/MS锁定未来
    ACQUITY QDa和ionkey/MS拓展LC/MS局限:为色谱分离添加质谱检测性能,为质谱检测添加色谱分离性能芝加哥,2014年3月3日——沃特世(Waters)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今天庆祝了ACQUITY UltraPerformance LC(UPLC)系统问世十周年,该技术重新定义了分离科学并书写了色谱技术历史新篇章。此外,沃特世还在Pittcon会议上首次发布了新型ionKey/MS系统,另辟蹊径的使质谱系统获得更高的灵敏度、稳健性和易用性。同时,全球第一款将高质量质谱数据融合进色谱分离的质谱检测器ACQUITY QDa也于Pittcon首次亮相。“2004年我们重新定义了分离科学。高效液相色谱(HPLC)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无法满足更加快速地分析更多的样品并获得更佳结果的应用需求。ACQUITY UPLC在2004年面市改变了整个实验室科学和分析科学行业。”沃特世公司总裁Art Caputo如是说。在过去的的十年中,ACQUITY UPLC不仅在科学层面上,而且还从商业层面对全世界的实验室产生了深远影响。ACQUITY UPLC在1.7μm颗粒技术水平上进行分离的创新能力与其在15000 psi压力下进行工作的能力相结合,为分析测试开启了新的篇章。ACQUITY UPLC的尖锐谱峰提高了离子化效率。分离度和稳健性的增强提高了分析质量和重现性,并大大减少了分析时间,运行时间相比HPLC技术缩短高达10倍。事实再次证明一台产量极高的ACQUITY UPLC系统完全可以取代多台HPLC进行工作。ACQUITY UPLC已被证实是实验室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节能,使用更少的溶剂并产生更少废液。与HPLC技术相比,使用ACQUITY UPLC的实验室每年可节省大约222升溶剂。依次类推十年便可节省5500万升溶剂,为沃特世客户节约超过五亿美元成本。ionKey/MS系统重新定义质谱性能新型ionKey/MS系统是一种使质谱获得卓越灵敏度、稳健性和易用性的新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从生物分析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到食品安全和环境分析等方面。通过与沃特世ACQUITY UPLC M-Class系统和Xevo TQ-S质谱仪配合使用,沃特世ionKey/MS系统将UPLC分离集成到质谱仪中,显著提高了灵敏度,使科研人员能够获得无以伦比的化合物分离和检测体验。ionKey/MS系统于3月2-6日举行的Pittcon会议与展览上由沃特世推出。沃特世正在加紧生产ionKey/MS系统,以便尽快供应给世界范围内的科研人员。“ionKey/MS将会改变世界对LC/MC的认知。借助ionKey/MS,每一位科研人员都能够进行市面上最灵敏的LC/MS分析,从而消除诸多变量并简化用户操作,”沃特世分离技术部门副总裁Ian King博士说,“这将对减少必需培训和简化标准化操作产生巨大影响。利用ionKey/MS系统,我们已经使科研人员能够减少溶剂和样品使用量。这样一来,通过降低成本、减少溶剂使用和分析所需的上样量实现了更加环保、高尚和经济的运营。”除了灵敏度提升,科研人员还高度赞扬了ionKey/MS的即插即用特性。科研人员不必再苦于应付易损接头与色谱柱,也不必再担心柱外扩散和随之而来的无法避免的差异性与谱带展宽。ionKey/MS系统中设计有iKey微流分离单元,科研人员仅需几秒钟即可将其插入到质谱仪的离子源中,并且通过转动iKey即可连接流路与电路并将其锁定到位。已经体验到ionKey/MS系统强大功能的科学家之一是来自于致力于药物研发、生命周期管理和实验室服务的国际CRO公司PPD Laboratories(www.ppd.com)的科学主管Rand Jenkin博士。“我坚信,易用性极强并具有优秀微流性能的ionKey/MS一类系统将会成为未来常规和高级LC/MS分析的主流。”ionKey/MS系统的iKey微流分离单元的尺寸只有智能手机般大小,其中包含流体接头,电子元件、ECI接口、色谱柱加热器、eCord智能芯片技术,以及150微米内径的的1.7μm UPLC级颗粒色谱柱,可靠并可重现的执行数百次UPLC分离,而不会性能降低的情况。除了存储iKey设备的规格、填料类型、序列号、制造和QC历史,独特的eCord芯片还可捕获和记录如下信息,例如操作者姓名、仪器名称、样品组名称、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进样时间、总进样数量、观测到的背压和操作温度——这些使用数据记录都与该iKey设备相关联,并利用沃特世Empower色谱数据软件和MassLynx质谱软件进行读取。对于这一级别的色谱,ionKey/MS系统可节省大约90%的溶剂且灵活易用,将彻底改变您实验室的现状。ACQUITY QDa检测器——一键启动质谱检测ACQUITY QDa检测器的推出实现了沃特世公司20年前将色谱与质谱技术整合一体,帮助每个分析工作人员无论是否有质谱操作经验都能轻松获得质谱数据的愿景。ACQUITY QDa检测器为分离科学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是继几十年前首个PDA检测器问世以来色谱检测领域最突出的飞跃。ACQUITY QDa检测器是一款为色谱分离提供高质量质谱信息的小型、易用且实惠的质谱检测器。质谱信息大大地提升了对化学物质鉴定的能力,这对实验室进行方法开发、样品分析、化学合成和纯化都十分重要。ACQUITY QDa检测器使分析化学家仅需轻触按键,就能自行获取其所有样品的质谱信息,如同获取PDA数据一样简单。ACQUITY QDa检测器利用质谱信息对化合物进行准确鉴定,补充了诸如PDA检测器等光学检测器的不足。此外,ACQUITY QDa检测器扩展了色谱分离的样品检测限,可对没有UV响应的化合物以及光学检测无法检出或定量的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这款检测器简化了实验室工作流程,不必再运行额外检测或转向耗时的替代技术,从而提升了每次分析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对样品化合物的可靠鉴定。ACQUITY UPC2升级新型柱温箱沃特世现发布了首款专为ACQUITY UPC2系统设计的柱温箱,加快方法开发速度并添加色谱柱筛选功能。此款柱温箱可容纳八支色谱柱,长度范围为50mm至250m,内径范围为2.1mm至8.0mm。通过筛选不同种类键合相的色谱柱,优化柱长、背压设定以及流速以加快方法开发速度,并提高放大到制备型色谱的效率。柱温箱利用再循环空气/强制对流对色谱柱室进行加热,最高可设定温度达90摄氏度。柱温箱最多支持八套被动式预热器、预柱和分析柱。而且,柱温箱还提供八个eCord位置,从而确保捕获有价值的进样数据、色谱柱类型和数据。 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通过提供实用、可持续的创新,使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全球水质监测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2013年沃特世拥有19亿美元的收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
  • OGT-01顶空气体分析仪检测乳粉包装残氧量中密封垫贴的重要性
    引言乳粉作为一种常见的婴幼儿食品,其包装的密封性和残氧量的控制对于保持产品质量和延长保质期极为关键。OGT-01顶空气体分析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检测包装内部气体成分的设备,而密封垫贴在这一检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密封垫贴的作用确保密封性:密封垫贴可以确保乳粉包装与检测仪器之间的密封,防止外部空气进入,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防止样品污染:使用密封垫贴可以避免检测过程中乳粉样品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减少污染风险。操作简便性:密封垫贴的使用简化了检测操作,使得整个检测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操作细节样品准备:选取代表性的乳粉包装样品,并确保包装完好无损。仪器准备:将OGT-01顶空气体分析仪预热并校准至待测状态。密封垫贴的使用:清洁乳粉包装的检测区域,确保无油污或其他污染物。将密封垫贴紧密贴合在乳粉包装的检测区域,确保无气泡和缝隙。将OGT-01的探头放置在密封垫贴上,进行气体抽取和分析。数据记录:记录检测到的残氧量数据,并与标准或规定值进行比较。注意事项密封垫贴的质量:选择适合乳粉包装材质的密封垫贴,确保其密封性能。操作规范:遵循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环境控制:检测应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避免温度和湿度的波动影响检测结果。结论密封垫贴在OGT-01顶空气体分析仪检测乳粉包装残氧量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还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通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为乳粉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