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圆柱弯曲测试仪

仪器信息网圆柱弯曲测试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圆柱弯曲测试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圆柱弯曲测试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圆柱弯曲测试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圆柱弯曲测试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圆柱弯曲测试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圆柱弯曲测试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圆柱弯曲测试仪相关的论坛

  • 弯曲强度测试

    弯曲强度测试

    我们的产品是木塑地板,在使用过程主要是发生中间开裂,因此我们对产品进行测试也是模拟现实的开裂情况,进行三点弯曲测试。我们测试样品是从产品中截取75mm,宽度为162mm,厚度为30mm的样品,我们测试的跨距为130mm。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9/201209121516_390446_1962295_3.jpg现在我们的测试方法是与ASTM D790的方法不同的,因为我们样品厚度为30mm,按美标规定跨距为厚度的16倍即480mm,我们产品宽度仅为162mm,那是无法实现的,故我们只能取130mm为跨距。另外我们的应变应该是超过D790规定的使用范围5%。因此我们现在测试的数据主要关注最大力量值和最大力位移,同时确保测试样品的尺寸一致,来判断产品的弯曲性能。问题:1.这样测试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我知道假如跨距不够的话,会产生较大的剪切应力,因此测出来的弯曲强度是不准确的。请问还有其他影响吗?2.我想尽量接近D790的测试方法,请问有什么方法吗?总的来说我不想改变样品的厚度。。。3.本来这个产品应该是用四点弯曲来测试的,但实际上三点弯曲的跨距都无法实现,就不要说四点弯曲了。4.D790说明应变超过5%要采用四点弯曲来测试,但四点弯曲测试的应变假如也超过5%那应该怎么办呢?5.ASTM方法里面有很多规定的条件,比如跨距,应变率等等,请问他们是怎样确定这些数值的?有相关的文献吗?

  • 小塑料片的弯曲测试

    你好。现在我们单位要采购一个弯曲测试的机器,要求对1.5平方厘米的柔性塑料片进行1万次的弯曲测试,弯曲半径最小为5毫米。请问有相关的设备可以购买吗?

  • 【原创大赛】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负荷及刚度的检测

    【原创大赛】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负荷及刚度的检测

    摘 要 从速度对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负荷测试的影响、预载荷施加量对弹簧负荷测试的影响、弹簧刚度测试时弹簧变形量测试范围对弹簧刚度测试的影响几个方面分别进行实验并分析,确定了弹簧负荷以及刚度测试时的速度为(5mm/min~100 mm/min);确定了预载荷的施加量为(0.2N~0.5N);确定了弹簧刚度测试时的变形范围。 关键词: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负荷、刚度、指定变形量、指定高度。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以下简称弹簧)在我国大量运用,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负荷及刚度检测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因此在对弹簧负荷测试过程中的运行速度,以及在弹簧在指定变形量负荷测试时预载荷施加量,弹簧刚度测试时弹簧变形量的范围没有具体规定。但在弹簧负荷测试过程中, 快速压缩时自动采集的数据与慢速压缩或静止压缩采集的数据差别很大,另外,预载荷量的大小对指定变形量下弹簧负荷的测试也有影响。弹簧刚度的测量是在载荷的基础上进行的,测量刚度的办法是测量出弹簧的特性线,然后进行分析,而螺旋压缩弹簧的特性线是直线,其刚度就是特性线的斜率。但实际上弹簧的特性线不是理想的直线,这是由于弹簧的工作圈数有限、弹簧节距及其它几何参数的不均匀等原因使特性线的起始及结尾部分有些弯曲,所以测试弹簧的刚度应避开弯曲的部分,因此,必须对弹簧刚度测试时的变形量范围作出规定。本文将从弹簧测试时速度、预载荷对弹簧负荷测试的影响以及变形量范围范围对弹簧刚度测试的影响几个方面讨论。1:弹簧负荷的测量 在弹簧的负荷测试过程中,有两种方式:一种为指定变形量下的负荷(如图1),另一种为指定高度下的负荷(如图2)。在两种方法测试过程中,运行速度都会对弹簧负荷的测试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而在指定变形量下的负荷测试,必须先确定弹簧的自由高度才能对弹簧负荷进行进一步的测试,而在弹簧的生产过程中,每支弹簧的自由高度不一样,若对每一支弹簧都先进行自由高度的测试,不仅工作量繁琐,而且容易产生错误,因此在现有的微机控制电子式弹簧试验机程序编写中,都是先对弹簧施加一个预载荷,先测试出弹簧的自由高度,再进行弹簧指定变形下的负荷的测试。在此过程中,预载荷量的大小就对弹簧自由高度以及负荷的结果产生影响。

  •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

    旋转弯曲试验机旋转杆弯曲疲劳试验在各种类型的标本具有高测量精度和舒适的操作主页 / 测试机器 / 标准测试机器 / 旋转弯曲试验机旋转弯曲试验机由hler根据DIN 50113设计,用于对线材、圆形试样和棒材等试样以及凸轮轴等适当部件进行动态疲劳试验。旋转弯曲试验机用于质量和材料控制。?旋转弯曲试验机UBM 8应用旋转弯曲试验机UBM 8用于根据DIN 50113在试样上进行疲劳试验,例如弯曲力矩高达约50纳米的线材、圆形试样和棒材。特征桌面设备试样由钢丝绳起重机加载,通过提升系统上的可调弹簧在试样上产生扭矩高测量精度:头部的旋转轴承设计成具有非常低的摩擦,以便不会扭曲所施加的弯矩。灵活性:承载样品的头部连续可调;这样,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样品。自动测试程序:从动头安装在滚轮滑轨上。这样,由弯曲引起的样品长度变化得到补偿。此外,当样品断裂时,滚轴滑座分离样品碎片,保持断裂模式。如果出现样品断裂、滑移、破裂检测或达到预设的应力循环次数,机器会自动停止。在测试之前和测试过程中,转数可在50至3400 rpm之间连续调节,并受到主动控制。?录像询问?旋转弯曲试验机UBM 9应用旋转弯曲试验机UBM 9用于根据DIN 50113在弯曲力矩高于50纳米的样品如线材、圆形样品和棒材上进行疲劳试验。特征独立设备试样由钢丝绳起重机加载,通过提升系统的可调重量在试样上产生扭矩转数:从100到6000 rpm连续可调舒适的操作:弯矩由可移动的砝码连续调节。通过直观设计的触摸屏,可以完成和读取所有必要的测试设置。其中,可以设置弯矩和载荷循环的极限值。高测量精度:由于弹簧夹头的概念,样品被安全地夹住。它保证夹紧力不会因振动而松动,从而防止打滑。加载的试样零件与夹具没有任何接触。弯曲和松弛时试样长度的变化得到了补偿,从而防止了试样的轴向扭曲。安全:头部和旋转样品由防护罩覆盖。保护罩配有安全开关,只有在电机停止时才能打开。?录像[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1/202311062332058204_7034_1602049_3.png[/img]

  • 【分享】三点弯曲法试验

    三点弯曲实验用于测定倒装焊封装中胶和芯片界面的断裂韧度.三点弯曲用于Lead frame material 和 Moulding compound界面结合强度三点弯曲试验测试焊接接头强度三点弯曲试验是测试BGA焊点可靠性的常用力学试验手段三点弯曲或四点弯曲试验用于PCBA有铅或无铅焊点机械性能可靠性测试三点弯曲度试验硅晶圆柔韧性薄型硅样品的三点弯曲试验三点弯曲PCB测试三点弯曲用于陶瓷基板强度测试三点弯曲测试芯片强度三点弯曲或四点弯曲测试LCD,TFT和 Color Filter的强度三点弯曲度试验单晶硅和多晶硅强度四点疲劳弯曲用于手持电子产品表面贴装元件可靠性测试四点弯曲测试3D芯片机械粘接强度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曲试验塑料材料的三点弯曲试验金属材料的三点弯曲试验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在各学科的应用等等,太多了,请大家补充啊

  • 【原创】四点弯曲的应用

    三点弯曲法的PBGA封装实验测试三点弯曲实验用于测定倒装焊封装中胶和芯片界面的断裂韧度.三点弯曲用于Lead frame material 和 Moulding compound界面结合强度三点弯曲试验测试焊接接头强度三点弯曲试验是测试BGA焊点可靠性的常用力学试验手段三点弯曲或四点弯曲试验用于PCBA有铅或无铅焊点机械性能可靠性测试三点弯曲度试验硅晶圆柔韧性薄型硅样品的三点弯曲试验三点弯曲PCB测试三点弯曲用于陶瓷基板强度测试三点弯曲测试芯片强度三点弯曲或四点弯曲测试LCD,TFT和 Color Filter的强度三点弯曲度试验单晶硅和多晶硅强度四点疲劳弯曲用于手持电子产品表面贴装元件可靠性测试四点弯曲测试3D芯片机械粘接强度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曲试验塑料材料的三点弯曲试验金属材料的三点弯曲试验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在各学科的应用等等,太多了,请大家补充啊,,,,,,,,,,,,,,,,,,,,,,,,,,,,,,,,,,,,,,,,,,,

  • 【求购】求助!可以测试铝箔弯曲回弹试验的仪器

    大伙知道哪里有生产可以测试铝箔弯曲回弹性能的试验仪器吗?铝箔厚度在10um以下,由于客户对铝箔进行冲压,生产成波形翅片,因此需要评价材料在此冲压条件下成形性能。我们需要在一定的压力下(仪器可以调节施加压力),将铝箔片冲压成V形,卸载施加压力后,可以测得铝箔回弹距离。试验仪器有点类似GB/T 15825.5-1995 金属薄板成形性能与试验方法 弯曲试验 国标中图1所示仪器。

  • 【原创大赛】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传热模型的有限元仿真和验证

    【原创大赛】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传热模型的有限元仿真和验证

    [color=#cc0000][size=18px]摘要:本文特别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径向导热系数,开展了测试方法研究。在不破坏电池和只有电池圆周外表面的边界条件下,分别采用了恒温和恒流两种测试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测试模型和解析表达式,并通过有限元仿真来验证了测试模型和解析表达式的准确性,为测试仪器的设计提供了有效指导,为在其他规格锂电池热性能测试中的推广有重大意义。[/size][/color][hr/][size=24px][color=#cc0000]1. 问题的提出[/color][/size][size=18px]  锂离子电池有多种规格和外形尺寸,所以锂电池的热性能参数测量会涉及多种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设备。我们首先选择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热性能测试开展研究,特别是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技术开展研究,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size][size=18px]  (1)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见的电池类型之一,应用十分广泛,而圆柱形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技术并未成熟,国内外都还处于阶段,所报道的各种测试方法误差较大,无法满足电池热模型和热管理的需求。[/size][size=18px]  (2)锂电池的圆柱形结构非常特殊,特别在径向方向上只有一个圆周面,在不破坏电池条件下进行热性能测试,则只有一个圆周外表面能用来进行产生相应的测试边界条件,这往往是热性能参数测试技术中难度最大的测试。如果能够在圆柱形电池径向方向实现热性能参数测试,并能够达到满足的测量精度,则可以将测试技术很容易推广应用到棱柱形和袋装电池。[/size][size=18px]  (3)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中的自热热量通常是最低的,要低于棱柱形和袋装电池中的热量。同样,所研究的测试方法如果能够在热量较低的圆柱形锂电池上获得满意的测量精度,则可以在棱柱形和袋装电池的高热量测量中得到更高的测量精度。[/size][size=18px]  (4)另外,通过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技术的研究,可以尝试实现锂电池热性能测试仪器的多功能化、模块化、快速化和低造价。[/size][size=18px]  本文将特别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径向导热系数,开展测试方法研究。在无损电池和只有电池圆周外表面的边界条件下,建立相应恒温和恒流两种测试模型和解析表达式,并通过有限元仿真来验证测试模型和解释表达式的准确性,预期为测试仪器的设计提供有效指导。[/size][size=24px][color=#cc0000]2. 圆柱形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解析模型[/color][/size][size=18px]  根据圆柱形锂电池的内部结构和传热方向,圆柱形锂电池的径向传热方式都是一个典型的径向圆周四散方式,因此采用柱坐标形式来描述圆柱形电池的测试模型,如图2-1所示,而其他形式的测试模型都无法准确描述圆柱形电池的传热方式。对于一个半径为R、高度为H的圆柱形锂电池,其径向导热系数测试的边界条件只能产生在r = R处的圆周外表面上。[/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250,31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46574960_9557_3384_3.png!w533x664.jp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8px][color=#cc0000]图2-1 圆柱形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模型[/color][/size][/align][size=18px]  如果假设圆柱形电池的上下两个端面为绝热面,那么电池外表面上的边界条件无外乎传热学中的三类边界条件,即恒定温度、线性升温和交变温度。由于被测电池尺寸相对较大,而且交变温度这种第三类边界条件的较难实现和解析模型非常复杂,因此我们只针对恒定温度和线性升温这第一和第二类边界条件开展相应的测试方法研究。[/size][size=18px]  对于图2-1所示的柱坐标径向加热情况,热量仅沿径向流动。因此,温度分布在空间上是一维的,热流也是一维热流,并假设径向导热系数是均匀的,并且在较小的温度区间内与温度无关。[/size][size=18px][color=#cc0000][b]2.1. 第一类边界条件:恒温测试解析模型[/b][/color][/size][size=18px]  第一类边界条件是表面温度恒定,也就是在测试过程中,起始温度为T0的电池突然放置在温度Ts的环境中,而且此环境温度要高于起始温度T0,并保持恒定不变,由此热量通过电池径向进行传递,而在电池两个端部处于绝热状态。[/size][size=18px]  以第一类边界条件进行的恒温测试,这里假设圆柱形电池是一个无限长棒传热模型,电池内的热传导方程为:[/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690,12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51382180_6133_3384_3.png!w690x128.jpg[/img][/size][/align][size=18px]  其中T(r,t)是电池内坐标r处在时刻的温度,ρ、kr和Cp分别是电池的密度、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那么方程(1)的解为:[/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690,1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52022891_578_3384_3.png!w690x100.jpg[/img][/size][/align][size=18px]  特征值λn由方程J0(λn)的根获得,J0表示第一类0阶贝塞尔函数。[/size][size=18px]  当加热时间足够长之后,方程(2)可以简化为:[/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690,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52313819_8684_3384_3.png!w690x75.jpg[/img][/size][/align][size=18px]  其中αr=kr/(ρCp)为径向热扩散系数。对方程(3)两端去对数后,得:[/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690,6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53086401_7706_3384_3.png!w690x69.jpg[/img][/size][/align][size=18px]  由此可见,方程(4)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线性方程,通过其斜率m中包含着感兴趣的径向热扩散系数。对于圆柱形电池这种柱状坐标内的热传递,此时A1=1.6021,λ1=2.4048,那么方程(4)的斜率为:[/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690,5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53455432_5404_3384_3.png!w690x53.jpg[/img][/size][/align][size=18px]  由此,可以通过测量获得内部温升变化数据,经过对数转换后得到一条直线,由此直线的斜率就可以通过方程(5)计算得到电池的径向热扩散系数。[/size][size=18px]  在测试过程中不允许破坏圆柱形锂电池,因此在实际测试中并不能在电池内部上插入温度传感器获得T(r,t)测量值,但可以采用热流传感器在电池外表面获得热流随时间变化曲线。同样,通过对此恒温加热过程中的热流密度变化曲线取对数,其对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也是一条斜率为方程(5)的直线。具体推导过程不再详述。[/size][size=18px]  在此恒温测试过程中,电池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为:[/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690,3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54129544_7533_3384_3.png!w690x39.jpg[/img][/size][/align][size=18px]  其中A代表电池圆周侧面受热面积,q(t)代表热流计检测的热流密度,m代表圆柱形电池的质量,dT/dt代表升温速率。[/size][size=18px]  假设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比热容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常数,那么在圆柱形电池从起始温度投入到环境温度T0中并最终达到稳定,则有:[/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690,5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54434347_7090_3384_3.png!w690x58.jpg[/img][/size][/align][size=18px]  这样,通过得到的径向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结合圆柱形电池密度ρ的单独测量值,则可以计算得到径向导热系数kr:[/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690,3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54588515_1777_3384_3.png!w690x39.jpg[/img][/size][/align][size=18px][color=#cc0000][b]2.2. 第二类边界条件:线性升温测试解析模型[/b][/color][/size][size=18px]  第二类边界条件是表面温度线性升温,也就是在测试过程中,电池外表面加载恒定热量来加热电池,并假设在整个加热过程中恒定热量不会随时间发生损失。另外由于圆柱形电池是轴心对称结构,电池四周侧面加热形式会使得电池轴心线上是一个绝热状态。由此,电池内的热传导方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为:[/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690,20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55152111_5660_3384_3.png!w690x209.jpg[/img][/size][/align][size=18px]  其中θ(r,t)是高于起始温度T0的温升θ(r,t)=T(r,t)-T0,T(r,t)是电池内坐标r处在时刻t的温度,ρ、kr和Cp分别是电池的密度、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size][size=18px]  由于只有恒定热流进入系统,没有任何热损失,这个测试模型并没有一个稳定的解,从理论上讲,电池温度会随着时间不断上升。实际上,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大,辐射等效应会限制电池温度的无限升高,而电池的热性能测试只在相对较低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辐射等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θ(r,t)的表达式可以通过电池的平均温度(用θm(t)表示)必须随时间线性上升而导出。已经证明,对于这种表面温度线性变化的瞬态问题,由θ(r,t)减去θm(t)得到的子问题有一个解,该解包括稳态分量s(r)和指数衰减瞬态分量w(r,t)。[/size][size=18px]  平均温升θm(t)可通过考虑电池质量的总比热容来确定。通过使用线性叠加和特征函数展开来解决剩余的子问题,最终的解被导出为:[/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690,15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55468233_8537_3384_3.png!w690x155.jpg[/img][/size][/align][size=18px]  方程(10)表明,在电池中任意处的温升有三个分量:第一即随时间线性增加的分量,其斜率与比热容成反比;第二是一个随时间不变的空间变化项,与径向导热系数成反比;第三是指数衰减项,其时间常数与径向热扩散系数成反比,当时间常数足够大之后,也就是说加热时间足够长,第三项的指数衰减项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此时电池内部温度变化进入了准稳态过程。一般来说,对于第二类边界条件的传热问题,基本上都是一个准稳态问题。[/size][size=18px]  在测试过程中探测的是电池表面(r=R)温度,在进入准稳态过程后,那么方程(10)可以改写为:[/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690,6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56126333_2457_3384_3.png!w690x63.jpg[/img][/size][/align][size=18px]  由此可见,在进入准稳态过程后,电池表面的温升随时间变化将是一个以时间为变量的线性函数。对于这种恒定热流径向加热的测量方法,如果电池密度可以单独测量,并假设在小的温度范围内密度不随温度发生变化,那么就可以利用此线性温升函数的斜率和截距同时测定电池的比热容和径向导热系数。[/size][size=24px][color=#cc0000]3. 有限元仿真模拟[/color][/size][size=18px]  从上述获得的不同边界条件时的表面温度解析表达式,可以采用恒温和恒流两种不同测试方法来实现对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测量。依据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仪器设计和实施具体测试试验前,还需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计算,一方面是验证测试模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确定被测电池样品之外其他辅助测量部件对测试模型的影响,由此对测试仪器设计、具体试验方法和校准修正进行指导。[/size][size=18px]  在有限元仿真模拟中,选择了与电池热性能相近的各向同性塑料类材料。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有准确和可溯源的材料,另一方面是可以采用其他测试方法(如瞬态平面热源法和热流计法等)对这些材料进行准确测量以便于对比。所选材料为ABS塑料,其密度为1020kg/m3,导热系数为0.2256W/mK,比热容为1386J/kgK。有限元仿真为随时间变化的瞬态形式,起始温度为20℃,总加热时间为600s。[/size][size=18px][color=#cc0000][b]3.1. 恒温加热测试方法的模拟[/b][/color][/size][size=18px]  在恒温加热测试的仿真模拟中,为缩小瞬态仿真的计算量,根据圆柱形电池的轴对称性取圆柱形电池的四分之一进行仿真。仿真对象完全按照18650圆柱形电池尺寸设计(直径26mm,高度65mm),考虑到要在电池表面安装薄膜热流计,设计了一个厚度为0.1mm的纯铜圆筒来代表实际测试中紧贴电池表面的绝缘膜和薄膜热流计等,最终设计的测试仿真模型如图3-1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200,44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48153976_8892_3384_3.png!w323x715.jp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8px][color=#cc0000]图3-1 有限元仿真模型[/color][/size][/align][size=18px]  当圆柱形电池从起始温度20℃开始在表面温度突然提升至25℃后,在电池整体达到温度稳定后降温至20℃。对于这个完整的加热过程,仿真结果如图3-2所示,显示了仿真计算得到的电池轴心温度和电池表面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3-3显示了表面热流密度变化曲线及其对数形式的对比。[/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690,40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48451495_7520_3384_3.png!w690x407.jp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8px][color=#cc0000]图3-2 恒温加热方法有限元仿真结果:电池轴心温度和表面热流密度变化曲线[/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8px][color=#cc0000][img=,690,40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49029885_9003_3384_3.png!w690x407.jpg[/img][/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8px][color=#cc0000]图3-3 恒温加热方法有限元仿真结果:表面热流密度变化曲线及其对数形式[/color][/size][/align][size=18px]  从图3-3可以看出,电池表面热流密度曲线的对数形式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为0.005323。根据方程(5),则可以计算得到径向热扩散系数为1.556×10-7m2/s,与仿真计算的理论值1.596×10-7m2/s相差了2.5%。同样,对获得的表面热流密度按照时间进行积分,根据方程(7),则可以计算得到比热容为1378J/kgK,与仿真计算的理论值1386J/kgK相差了0.6%。根据仿真得到的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则可以计算的电池径向导热系数为0.2186W/mK,与理论值0.2256W/mK相差了3.1%。[/size][size=18px]  从上述仿真结果可以明显看出,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量结果的误差主要来自径向热扩散系数,这是因为在仿真计算的测试模型中考虑了铜制薄膜所带来的影响。如果不考虑铜制薄膜而只对电池本身进行仿真,径向热扩散系数的相对误差为1.3%,比热容的相对误差为0.1%,径向导热系数的相对误差为1.3%。[/size][size=18px]  通过以上恒定温度测试方法的仿真模拟,可以得到以下结论:[/size][size=18px]  (1)证明了恒定温度测试方法的有效性,证明了用方程(5)可测量径向热扩散系数,用方程(7)可测量比热容,以及最终准确得到径向导热系数,并具有很高精度。由此可以实现只需检测圆柱形电池表面热流变化就可以同时测量电池的径向热扩散系数、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size][size=18px]  (2)恒定温度测试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加热温度可以任意设定,即可以在一个较窄的温度区间内(如1℃范围)测试相应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并通过温度的台阶式不断升高来覆盖较大温度范围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测量。另外,这个能力一方面可以用来测量整个被测样品内部相变过程中的热性能,另一方面可用来代替绝热量热计进行电池热失控测量。[/size][size=18px]  (3)通过仿真发现,在测试仪器设计和实际测试过程中,要考虑除电池之外的其他部件(如薄膜热流计、加热膜、均热膜和绝缘膜等)对测量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测试过程中,要进行修正和校准,以最大限度消除这些影响。[/size][size=18px]  (4)恒定温度测试方法中,测量径向热扩散系数的误差较比热容的误差略大,虽然都可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而比热容的测量精度更高。[/size][size=18px]  (5)这种恒定温度测试方法的另一个特点是测试时间较长,一个温度步长的测量就需要近40分钟,如果采用多温度步长来覆盖较宽的温度区间,则需要更长测试时间。[/size][size=18px][color=#cc0000][b]3.2. 恒流加热测试方法的模拟[/b][/color][/size][size=18px]  在恒流加热测试方法的仿真模拟中,同样采用图3-1所示的仿真模型,但边界条件是恒流加热方式。当设定加热功率为0.3W时,仿真结果如图3-4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8px][color=#cc0000][img=,690,46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49223050_1234_3384_3.png!w690x468.jpg[/img][/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8px][color=#cc0000]图3-4 恒流加热方式有限元仿真结果[/color][/size][/align][size=18px]  图3-4所示的仿真结果显示了电池中心轴线和外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为了便于观察还显示了内外温度差。从内外温差曲线可以看出,在开始加热的400s后,温差曲线开始保持恒定不再变化,完全进入了准稳态过程,400s以后的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呈现出线性状态。线性拟合400s后的表面温升曲线,得到一个标准的线性方程θ(R,t)=0.0237t+3.0094。由方程(11)可以得到:[/size][align=center][size=18px][img=,690,6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70856479346_3131_3384_3.png!w690x66.jpg[/img][/size][/align][size=18px]  根据已知的热流密度Q、电池半径R和密度ρ,则可以同时获得电池的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分别为0.2376W/mK和1400J/kgK。[/size][size=18px]  将仿真模拟的计算结果与设定值比较可以发现,仿真结果得到的导热系数偏差约5%,比热容则偏差约1%。这种偏差主要是由于代入计算的0.3W加热功率并没有完全用来加热电池,部分功率用于加热了铜膜。[/size][size=18px]  对仿真测试模型进行更改,去掉铜膜,使0.3W加热功率完全作用在电池上,此时得到的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分别为0.2269W/mK和1380J/kgK,与设定值相比误差在0.5%左右,完全与设定值吻合。[/size][size=18px]  通过上述恒定热流测试方法的仿真模拟,可以得到以下结论:[/size][size=18px]  (1)证明了用方程(11)描述准稳态过程中电池表面温升是合理的,由此实现了只需检测电池表面温度变化就可以同时测量电池的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size][size=18px]  (2)需要注意的是,用方程(11)得到的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是整个温升范围内的平均导热系数和平均比热容,并不是某一个温度点下的热性能数值。由于整个温升区间较小,认为在此温度区间内导热系数和比热容是常数。[/size][size=18px]  (3)测试仪器设计和实际测试过程中,要考虑除电池之外的其他部件(如加热膜、均热膜和绝缘膜等)对测量的影响,这些部件因自身热容会损耗掉一部分加热功率。因此,在实际测试过程中,要进行修正和校准,以最大限度消除这些影响。[/size][size=18px]  (4)径向导热系数测试对上述其他部件的影响最为敏感,比热容测试则并不敏感,这就是径向导热系数准确测量的难度所在。[/size][size=24px][color=#cc0000]4. 结论[/color][/size][size=18px]  特别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技术开展了研究,建立了简单易操作的测试方法,并用有限元仿真对测试方法进行了验证,整个研究工作得出以下结论:[/size][size=18px]  (1)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建立了恒温和恒流两种测试时模型和相应的测试方法。有限元仿真模拟证明了这两种测试方法都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完全可以应用在实际测试中,这对锂离子电池的热性能测试有着重要意义。[/size][size=18px]  (2)建立的两种测试方法,都可以通过一次升温试验就可以获得径向导热系数、径向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数值。特别是恒温测试方法还可以进行宽温区范围的热性能参数随温度变化的测量,甚至可进行整个相变过程中的热性能测量。[/size][size=18px]  (3)建立的等温测试方法,已经基本具有了常用的加速绝热量热仪的功能,可代替和补充加速绝热量热仪进行电池的热失控检测。[/size][size=18px]  (4)建立的两种测试方法简单且易于实现,试验操作方便,非常适合电池性能考核中其他变量的加载,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热性能检测。[/size][size=18px]  (5)圆柱形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上的突破,可将恒温和恒流两种测试方法推广应用到其它规格锂离子电池的热性能测试中,可进行各种加载条件和各个方向上的锂电池热性能测试。[/size][size=18px]  (6)所研究的恒温和恒流两种测试方法原理简单,边界条件易于实现,非常有利于低价仪器化和模块化,以及与其他测试仪器的集成。[/size][align=center]~~~~~~~~~~~~~~~~~~~~~~~~~~~~~~~~~~~~~~~~~~~~~~~~~~~~~~~~~~~~~~~~~~~~~~~[/align]

  • 【原创大赛】文献综述和评论:圆柱形锂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系数测试技术

    【原创大赛】文献综述和评论:圆柱形锂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系数测试技术

    [b][color=#999999]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ment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for Anisotropic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ylindrical Lithium Battery[/color][/b][color=#cc0000]摘要:本文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整体导热系数测试方法,评论性概述了近些年的文献报道,研究分析了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的特点,总结了圆柱形锂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系数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热分析仪器市场化角度提出了迎接这些挑战的技术途径和新方法。[/color][hr/][size=18px][color=#cc0000]1. 问题的提出[/color][/size]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是所有类型锂离子电池中功率密度最高的,在设计、制造、应用和质量及安全性管理中,圆柱形锂电池会涉及到多种规格形式,如图1-1所示。[align=center][img=,690,31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757079468_491_3384_3.jpg!w690x312.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1-1 各种规格的圆柱形锂电池[/color][/align]  圆柱形锂电池通常采用螺旋电极组件,由于在径向传导路径中电极和电解质层之间存在大量轴向上没有的界面,这使得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在径向和轴向之间存在着近两个数量级的差异。导热系数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的热物理性能参数之一,测试就需要覆盖上述不同规格电池和不同方向的导热系数,这使得准确测试评价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严峻挑战:  (1)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众多,但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特殊外形特征,首先要需要找出合理的测试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对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热管理尤为重要。  (2)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这就要求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和仪器还需具备各向异性的测试能力。同时,由于圆柱形锂电池一般都是密封结构,不允许在电池内插入温度传感器等探测器,测试只能采用无损形式。由此可见,圆柱形锂电池的各向异性和无损检测,明显增大了测试技术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甚至还需开发有些新型测试技术,如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技术。  (3)由于圆柱形锂电池导热系数测试涉及到不同形状和方向,这就要涉及不同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和设备。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是希望能对测试方法进行优化和开发测试新技术,从而实现用尽可能少的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以尽可能多的满足其他规格锂电池的导热系数测试需求。  (4)由于锂离子电池还涉及其他热性能参数和表征参数,如比热容和热失控等,这样就要求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和仪器能与其他热性能参数测试仪器集成在一起,使得测试仪器具备多功能性,在一台测试仪器上可实现多个参数的测试。  本文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首先对近几年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测试技术进行评论性综述,然后在对这些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更适合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测量的实用方法。[size=18px][color=#cc0000]2. 圆柱形锂电池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综述[/color][/size]  尽管有些文献针对圆柱形锂电池导热系数测试进行了研究和报道,但出于适用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的考虑,我们只关注那些对整体圆柱形锂电池进行的非破坏性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圆柱形锂电池是标准的圆柱形结构,对于径向和轴向导热系数,目前比较有效的测试方法基本采用的都是圆柱形结构的准稳态法,测试模型如图2-1所示。[align=center][img=,400,29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6399747_8057_3384_3.jpg!w690x502.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1(a)径向加热和(b)轴向加热情况的几何模型[/color][/align]  在上述测试模型中,假设圆柱形锂电池的成分均一,以简化操作和计算。径向测试模型是在圆柱形电池外表面加载恒定热流或加热电池使外表面温度呈线性变化,如图2-1(a)所示,在圆柱形电池的轴线上(z向)呈绝热状态。  同样,对于轴向导热系数测试,如图2-1(b)所示,只在圆柱形电池的顶部加载恒定热流或使顶部表面温度呈线性变化,而电池底部采取绝热措施,由此可以形成与图2-1(a)相同测试模型,而这个测试模型则是典型的一维准稳态测试模型。  为了实现图2-1所示的准稳态测试模型,径向导热系数测试装置的基本结构设计为如图2-2所示形式,并且整个装置放置在真空器皿中以减少热损失。[align=center][img=,690,22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758104291_4532_3384_3.jpg!w690x221.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2带柔性加热器、薄膜热流计和测温热电偶的径向导热系数测量装置示意图[/color][/align]  为了减少附加热容的影响,加热器、热流计以及绝缘层尽可能采用薄膜形式,由此所有温度和热流测量都在电池外表面进行。无论是径向还是轴向导热系数测量,用低导热隔热材料包裹整个测量装置以避免热量散失,以尽可能满足测试模型无热损的假设。  实际上,图2-1所示的准稳态测试模型是一种传统的测试方法,常被用于测量柔性和颗粒状隔热材料的高温导热系数。在标准的准稳态法测试过程中,需要测试绝热面的温度(如圆柱形样品的轴心温度)。在恒定热流加热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样品的加热面和绝热面温度将达到相同的升温速率,传热方向上样品内外温度差将趋于相同,这种状态称之为准稳态。通过温差测量,很容易获得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  但对于圆柱形锂电池,不允许在电池中心插入测温传感器,只能在电池的外表面进行各种测量,这就为测量带来了难题。[color=#cc0000]2.1. Jain团队的研究工作[/color]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美国德克萨斯大学Jain团队的Drake在读博期间开展了专项研究[1],开发了一种新颖的测试技术并进行了报道,测量装置与图2-2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少了薄膜热流计。测试过程中,通电控制加热膜温度线性升温,经过一段时间后,整个电池的温度变化进入准稳态过程,热电偶测量的电池表面温度也逐渐呈线性升温,希望通过此升温曲线来测定相关热性能参数。  另外,Drake等人针对测试模型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仿真模拟,报道了数学表达式与有限元模拟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如图2-3所示,计算了电池外表面、轴心线和径向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变化。[align=center][img=,690,30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758273600_4573_3384_3.jpg!w690x304.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3 径向数学模型与有限元热模拟的比较[/color][/align]  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Drake等人认为在进入准稳态后,通过测量圆柱形电池外表面温度变化直线段的截距和斜率,来分别得到电池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由此分别对26650和18650电池的径向和轴向导热系数以及比热容进行了测量,测试曲线如图2-4和图2-5所示,锂电池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测试结果如表2-1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1 26650和18650电池的测量热物理特性[/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10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758408130_440_3384_3.png!w690x105.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500,38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0067070_2731_3384_3.jpg!w690x538.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4 26650锂电池径向和轴向热物理性能测量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模型比较[/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500,39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0230306_5883_3384_3.jpg!w690x541.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5 18650锂电池径向和轴向热物理性能测量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模型比较[/color][/align]  按照Drake等人提出的测试方法,圆柱形锂电池的不同方向测量可以得到不同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因为比热容没有方向性,所以不同方向测试得到的比热容应该相同,由此可以检验测试方法的准确性。而Drake等人报道了对于26650锂电池的测试结果,轴向试验测得的比热容为1605J/kgK,径向试验测定的比热容为1895J/kgK,相差将近15%。  Drake等人的报道称这一“微小”差异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由于径向实验中的温度测量是在电池的中心位置进行,因此它没有考虑电池端部存在的金属接线片。当在轴向测试中考虑金属突片时,由于与构成电池电解质的有机溶剂相比,金属的比热容较低,所以测得的比热容稍低。所以报道认为轴向测量的比热容被认为更准确,因为考虑了翼片。  另外,Drake等人的报道还进行了简单的不确定度分析,结论是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总测量不确定度估计为5%左右。  在Drake博士的研究工作基础上,Jain团队又开展了研究改进工作[2]。Drake博士的圆柱形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模型是进入电池的是不随时间变化恒定热流,但由于包裹的隔热材料以及薄膜形式的加热器等对热量吸收,使得真正进入电池的热流实际上可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新的研究修改了解析模型以解决这些热量损失,得出了更广义的可变加热热流条件下的电池表面温升表达式,并重新定义的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以提高径向导热系数测量准确性。  此次研究分别对两种均质材料delrin和丙烯酸树脂和26650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测试,重新定义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并未沿用前期Drake博士报道的测试方法,而是采用试验得到的样品表面温升曲线,并结合灵敏度分析和参数估计方法来计算得到导热系数。  此次研究采用了如图2-2所示的测量装置,即在Drake博士的测试装置中加入了薄膜热流计,以检测加载恒定热流后真正进入圆柱形锂电池中的热流大小,测试结果如图2-6所示,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有随时间变化的明显热损。[align=center][img=,690,26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0415554_2764_3384_3.jpg!w690x26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6(a)输入电池热流随时间的变化;(b)输入电池热流、热损及其总和随时间的变化,虚线表示加载给薄膜加热器的恒定热流[/color][/align]  为了真正有效的评价改进后的测试方法,采用了瞬态平面热源法对delrin和丙烯酸样品的导热系数进行单独测量并进行的对比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2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2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比较[/color][/align][align=center][img=,500,10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7306073_4151_3384_3.png!w690x151.jpg[/img][/align]  在Jain团队的这次改进性研究中,参数估计计算中只估计了导热系数这一个参数,并未对比热容进行参数估计,理由是参数估计过程中要先计算出比热容,然后再根据此比热容来估计导热系数,而比热容的误差会对导热系数带来较大影响。因此,此次研究中电池比热容数据采用了量热计独立测量结果,delrin和丙烯酸树脂比热容则由瞬态平面热源法测得。  Jain团队的这次改进性研究报道了径向导热系数测量的不确定度为7%,从表2-2所示测量结果来看,两种方法相差了9~15%,导热系数越小则测量误差越大。[color=#cc0000]2.2. Spinner等人的研究工作[/color]  为了对圆柱形锂电池做更深入的研究,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Spinner等人分别采用了解析、量热测量、数值和试验四种方法对商用18650锂离子电池的热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3]:  (1)第一种方法是根据随时间变化的导热方程式得出的径向导热系数的解析表达式,然后依据自然对流加热和冷却锂电池的实验测量值,采用参数估计方法得到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  (2)第二种方法是采用自制的简易量热仪测试出锂电池的比热容。  (3)第三种方法是采用径向导热方程解析表达式,结合图2-2所示的恒定热流试验测量结果,采用数值差分和参考估计方法得到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  (4)第四种方法完全采用了Drake等人的轴向导热系数测试方法[1]。根据电池表面温度准稳态变化曲线,通过截距和斜率计算得到轴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  在第一种径向导热系数测试中,将一个表面粘贴有热电偶的锂电池放置在一个具有初始温度的密闭腔室内,等锂电池和腔室初始温度都达到稳定后,使腔室温度阶越升高或降低到一个新的温度,通过表面对流传热形式对锂电池进行加热或冷却,测温热电偶在整个过程中检测电池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这是一个典型的圆柱形样品侧面对流热交换模型,Spinner等人根据此传热模型建立了电池表面温度变化解析表达式,然后采用参数估计技术并结合试验测试得到的表面温度变化数据,计算得到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分别为0.55±0.23W/mK和972±92J/kgK。  为了评估测量准确性,在第二种方法中采用了量热法分别测量18650锂电池、铝和特氟隆的比热容作为对比,每次测量都将选取四个样品捆绑在一起以增加总热容来提高测量精度,测量结果如表2-3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3通过量热法获得的比热容与文献报道的铝(6061型)、特富龙和18650 LiCoO2电池的比热容值进行比较[/color][/align][align=center][img=,690,1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0568202_6586_3384_3.png!w690x136.jpg[/img][/align]  在第三种径向导热系数测试中,首先对照测试了具有与18650电池相似几何形状的特富龙圆柱体,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分别为0.232±0.003W/mK和1203±8J/kgK。然后对18650电池进行了九次不同恒定热流测试,九次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平均值分别为0.300±0.015W/mK和814±19J/kgK。  从第三种技术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得到的比热容数据814±19J/kgK要比量热计测量结果896±31J/kgK低了近9%。因此,Spinner等人放弃了比热容测量,直接采用量热计的比热容测量结果,而直接参数估计径向导热系数这一个参数,这样得到的导热系数为0.219±0.020W/mK,认为此结果是最佳估计。但对于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考核,如采用其他方法准确测量特富龙的导热系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在第四种轴向导热系数测试中,测得的轴向导热系数为21.9±1.7W/mK,但并未给出比热容测量结果。  将Spinner等人的结果与Drake等人的结果相比可以看出,除径向导热系数测量结果相近之外,轴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测量结果相差巨大。[color=#cc0000]2.3. Murashko团队的研究工作[/color]  为了对运行期间圆柱形锂电池的热性能(热扩散系数和发热量)实现在线测量,Murashko团队提出了另外一种测试方法并开展了研究[4][5]。  测试模型如图2-7(b)所示,圆柱形电池应视为无限长圆柱。为了这个目的,如图2-7(a)所示在圆柱形电池的两个端部都使用了纤维棉进行隔热。分别通过使用PT100温度传感器和热流传感器(GHFS)对电池表面的温度和热流进行测量。[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35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1134074_869_3384_3.jpg!w690x358.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7 (a)具有隔热、GHFS和PT100传感器的圆柱形电池;(b)无限长的圆柱体[/color][/align]  对于圆柱形锂电池的热性能的测量,是将圆柱形电池当作有内热源的圆柱体样品来对待,针对内热源圆柱体传热模型,建立了表面温度和表面热流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测试获得的电池表面温度和热流,采用参数估计的方法逆向求解出径向导热系数、径向热扩散系数、比热容和电池发热量。分别进行了两次不同的测试,连个测试结果如表2-4和表2-5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4 首次测试后的热参数计算结果[/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13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1256908_6402_3384_3.png!w690x13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5 第二次测试后的热参数计算结果[/color][/align][align=center][img=,690,13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1383511_9614_3384_3.png!w690x135.jpg[/img][/align]  从上述两次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所采用的方法很难同时测定比热容和径向导热系数,径向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的误差巨大,但可以用于测量圆柱型电池的比热容。[color=#cc0000]2.4. 其他研究工作[/color]  厦门大学的黄键等人在2020年报道了他们针对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各向异性测试的研究工作[6],测试方法是ASTM D5470稳态恒定热流法和CFD仿真模拟相结合,通过不同尺寸和形状的上下热流计来测试夹持在上下热流计之间不同摆放形式的圆柱形锂电池。对于圆柱形锂电池的轴向导热系数测试,如图2-8所示,采用了小直径的铜棒热流计,上下结构的铜棒热流计将直立放置的圆柱形锂电池夹持在中间,电池上下顶面分别控制在不同温度以在电池轴向形成稳定的温度梯度,由此来测量轴向导热系数。[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3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1511307_5360_3384_3.png!w690x31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8 轴向导热系数测试;(a)测量装置,(b)装置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如图 2-9所示,对于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量,还是采用稳态法,只是加大了上下铜棒热流计的尺寸,并是上下热流计的端面形状与圆弧形电池外表面贴合,以保证在电池的直径方向上性能稳定的温度梯度。从图 2-9可以看出,这种仪器结构测试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径向导热系数。[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24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2037589_4119_3384_3.png!w690x240.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9 径向导热系数测试;(a)测量装置,(b)装置结构正视图,(c)侧视图[/color][/align]  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量了316不锈钢导热系数(14.494W/mK),然后将316不锈钢制成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形状,再放置到上述两台测试仪器进行测试以考核测量精度。轴向测试结果偏差为-0.649%,径向测试结果偏差为2.394%。  在随后的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轴向导热系数测试中,电池顶部温度控制在125.7℃,底部温度控制在31.3℃,在温差近94.4℃情况下测得的轴向导热系数为11.5W/mK。在径向导热系数测试中,测得结果为4.324W/mK。  这种测试方法能否准确测量圆柱形锂电池的各向异性导热系数非常值得商榷,主要问题是在测试径向导热系数过程中,上下铜热流计和圆柱状电池的布置结构非常容易使热量寻找最短路径进行传递,如从电池外壳传热,这势必一方面增大了传热量,另一方面缩短了热传递路径,这两方面的作用都会使得导热系数测试增大。而且,这种上下形式的传热结构,并不是真正的电池径向传热,所得到的导热系数也不是真正的点尺寸径向导热系数。  加州理工学院的Bhundiya等人针对18650和26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也开展了测试研究[7]。测试前先将被测电池拆解,使用镍铬合金线通电加热柱状电池中心轴线来测量锂电池的径向导热系数,对于18650锂电池导热系数的测量结果为0.43±0.07WmK,对于22650锂电池导热系数的测量结果为0.20±0.04W/mK。明显可以看出他们的两个测量结果均远大于Drake等人的报告值(0.20±0.01W/mK和0.15±0.01W/mK)[1],而且整个测试装置非常简陋,被测电池外围并没有采取热防护而存在对流热损,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基本在10%以上,最重要的一是测量接触压力与实际不符而带来较大热阻,二是没有采用已知导热系数材料进行考核验证。尽管测试结果对比相差较大,但至少又一次证明了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中层间接触热阻的影响非常明显,也可能证明了不同厂家锂电池因不同制造工艺不同而使得径向导热系数出现较大差别。[size=18px][color=#cc0000]3. 分析和评论[/color][/size]  纵观上述国内外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系数的测试研究,呈现出十分混乱的局面,研究思路不是十分清晰和有效,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最直观的表现是导热系数各向异性测量结果非常差,稍微有点作用的是对比热容的测量,由此反而说明了比热容测量对各种误差影响因素并不敏感。  (2)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径向导热系数测试,已经建立了恒定热流法测试模型,也推导出了非常漂亮的相应数学表达式,但在具体试验中并没有很好的应用。可能是各种边界条件的影响太大,使得无法直接使用相应的数学表达式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采用的各种参数估计方法并没有提高测量精度。  (3)在热性能测试过程中,数学模型并不能准确描述实际测量装置的各种变化和边界条件,因此在热性能测试中最要的一个环境就是对测试方法进行仿真模拟计算,验证测试模型的准确性和量化各种边界条件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校准方法。这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关键,而上述国内外的研究都没有涉及,由此使得现有的国内外研究对提高测量精度显着无能为力,从而盲目的采取了更多的其他方法做着努力,但基本没有效果。  (4)在上述国外的测试研究中,出现了很多常识性错误。最典型的错误就是热性能参数测量绝对不能在真空环境下进行,企图用真空条件来降低对流和辐射热损的影响,其效果往往会被真空下空隙型接触热阻同时增大的负面影响给覆盖掉,真空下测试势必会增加加热膜、薄膜热流计和热电偶之间的接触热阻,这也是上述国外研究中测量误差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如果真空度控制不稳定或者不控制,孔隙型接触热阻的变化也会给测量带来较大的波动。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总体有以下两点收获:  (1)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各向异性热性能的测试,做了有效的尝试。特别是针对非破坏式的测试方法方面,证明了只测量电池表面温度变化来确定各向异性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可能性,这种证明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和解决锂离子电池热性能测试难题有着重大意义。  (2)通过近些年的努力,针对电池热性能的测试,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不管使用什么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最终都需要一是符合工程要求进行非破坏性检测,二是最终测量的准确性都需要采用可比较的测试方法和手段进行对比考核。[size=18px][color=#cc0000]4. 新方法的提出和研究[/color][/size]  通过上述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各种测试方法的综述和分析,可以看出真正有实际工程意义的测试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非破坏式测量,即不能拆解锂电池来进行测量,否则会改变电池的各种性能特征和边界条件。  (2)表面测量方式,即所有测试加载都发生在圆柱形电池的外表面,目前报道相对成功的是在电池表面加载恒定热流。  在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中,边界条件分为三类,即第一类边界条件是恒定温度,第二类边界条件是恒定热流,第三类边界条件是交变温度或热流。由此可见,对于不能拆解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完全可以可以采用这三种边界条件测试模型进行径向导热系数测量。上述综述中常用的方式是第二类边界条件,这也就是说还可以采用第一和第三类边界条件对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进行测量。  由此,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采用第一类边界条件的测试方法对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技术开展了研究,建立恒温测试模型,推导了相应的表面温度解析表达式,并用有限元仿真模拟验证了测试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也验证了恒定热流测试模型的准确性。  通过研究发现,采用第一类边界条件的恒温测试方法能更准确的测量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并同时能测量得到比热容和径向热扩散系数。更重要的是恒温测量方法可以很容易的推广应用到棱柱形和袋装锂离子电池的热性能和热失控测试,可以作为目前常用的加速量热计测试技术的一种重要补充。[size=18px][color=#cc0000]5. 参考文献[/color][/size][1] Drake, S. J., et al. “Measurement of Anisotropic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ylindrical Li-Ion Cell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 252, 2014, pp. 298–304.[2] Ahmed M B , Shaik S , Jain A . Measurement of radial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 cylinder using a time-varying heat flux metho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2018, 129:301-308.[3] Spinner, Neil S., Ryan Mazurick, Andrew Brandon, Susan L. Rose-Pehrsson, and Steven G. Tuttle. 2015. “Analytic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mmercial 18650 LiCoO2 Lithium-Ion Battery.”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62 (14).[4] Murashko K A , Mityakov A V , Mityakov V Y ,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entropy change profile of a cylindrical lithium-ion battery by heat flux measurement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6, 330(oct.31):61-69.[5] Murashko K , Mityakov A V , Mityakov V Y , et al. Heat flux base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parameters of the cylindrical Li-ion battery: Uncertainty analysis[C]//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EPE'17 ECCE Europe), 2017 1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2017.[6] Huang, Jian, et al.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of Anisotropic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18650 Lithium Battery.”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vol. 1509, 2020, p. 12013.[7] Harsh Bhundiya, Melany Hunt, and Bruce Drolen, “ Measurement of the Effective Radial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18650 and 26650 Lithium-Ion Battery Cells”, The Thermal and Fluids Analysis Workshop (TFAWS) 2018 Proceedings.[align=center]~~~~~~~~~~~~~~~~~~~~~~~~~~~~~~~~~~~~~~~~~~~~~~~~~~~~~~~~~~~~~~~~~~~~~~~[/align]

  • 【求助】(已应助)管弯曲的文献

    1.铜管弯曲成形加工中确定回弹量的方法工程技术 机械仪表 金属压力加工 刘贤波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70 2.文章: TP2铜螺旋管裂纹产生原因分析期刊:《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09年03期) 作者:尚延伟, 赵梅春, 陈伟锋单位:浙江省绍兴市制冷配件检测中心,绍兴 3125003.小型铜管弯曲件的自动化加工 【作者】 汤漾平 段正澄 冯清秀 【作者单位】 华中理工大学 【文献出处】 锻压技术 , FORGING & STAMPING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1998年 06期 4.薄壁铜管弯曲中常见缺陷与预防措施

  • 【分享】塑料弯曲试验方法

    1.概述(塑料拉力试验机) 弯曲试验主要用来检验材料在经受弯曲负荷作用时的性能,生产中常用弯曲试验来评定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塑性变形的大小,是质量控制和应用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弯曲试验采用简支梁法,把试样支撑成横梁,使其在跨度中心以恒定速度弯曲,直到试样断裂或变形达到预定值,以测定其弯曲性能。 2.试验原理 弯曲试验在《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9341-2000》)中使用的是三点式弯曲试验。三点式弯曲试验是将横截面为矩形的试样跨于两个支座上,通过一个加载压头对试样施加载荷,压头着力点与两支点间的距离相等。在弯曲载荷的作用下,试样将产生弯曲变形。变形后试样跨度中心的顶面或底面偏离原始位置的距离称为挠度,单位mm。试样随载荷增加其挠度也增加。弯曲强度是试样在弯曲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力,单位MPa。弯曲应变是试样跨度中心外表面上单元长度的微量变化,用无量纲的比或百分数(%)表示。3.试验方法 3.1试验应在受试材料标准规定的环境中进行,若无类似标准时,应从GB/T2918中选择最合适的环境进行试验。另有商定的,如高温或低温试验除外。 3.2测量试样中部 的宽度b,精确到0.1mm; 厚度h,精确到0.01mm,计算一组试样厚度的平均值h。剔除厚度超过平均厚度允差±0.5%的试样,并用随机选取的试样来代替。调节跨度L,使L=(16±1)h ,并测量调节好的跨度,精确到0.5%。 除下列情况外都用上式计算: 3.2.1对于较厚且单向纤维增强的试样,为避免剪切时分层,在计算两撑点间距离时,可用较大L/h比。 3.2.2对于较薄的的试样,为适应试验设备的能力,在计算跨度时应用较小的L/h比。c、对于软性的热塑性塑料,为防止支座嵌入试样,可用较大的L/h比。 3.3.3试验速度使应变速率尽可能接近1%/min,这一试验速度使每分钟产生的挠度近似为试样厚度值的0.4倍,推荐试样的试验速度为2mm/min。 试样应对称地放在两个支座上,并于跨度中心施加力,如图所示:4.结果计算和表示 4.1弯曲应力是试样跨度中心外表面的正应力,按式(1)计算,单位MPa。 σf=3FL/2bh2 (1) 式中:F——施加的力,N;L——跨度,mm;b——试样宽度,mm; h——试样厚度,mm。 4.2弯曲模量的测量,先根据给定的弯曲应变εf1=0.0005和εf2=0.0025,按式(2)计算相应的挠度s1和s2: si=εfiL2/6h(i=1,2) (2) 式中:si——单个挠度,mm;εfi——相应的弯曲应变,即上述的εf1和εf2值;L——跨度,mm;h——试样厚度,mm。 4.3弯曲弹性模量或弯曲模量Ef,单位MPa,根据式(3)计算: Ef=(σf2-σf1)/ (εf2)-( εf1) (3) 式中:εf1=0.0005,εf2=0.0025,, σf1——挠度为s1时的弯曲应力, MPa; σf2——挠度为s2时的弯曲应力,MPa。5.试验影响因素: 5.1试样尺寸 横梁抵抗弯曲形变的能力与跨度和横截面积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厚度对挠度影响更大。同理,弯曲试验如果跨度相同但试样的横截面积不同,则结果是有差别的。所以标准方法中特别强调(规定)了试样跨度比,厚度和试验速度等几方面的关系,目的是使不同厚度的试样外部纤维形变速率相同或相近,从而使各种厚度之间的结果有一定可比性。在《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9341-2000》)中规定了跨度L,使其符合式(4): L=(16±1)h (4) 同时规定若选用推荐试样,则尺寸为:长度l=80±2;宽度b=10.0±0.2;厚度h=4.0±0.2。当不可能或不希望采用推荐试样时,须符合下面的要求: 试样长度和厚度之比应与推荐试样相同,如式(5)所示: l/h=20±1 (5) 试样宽度应采用表1给出的规定值。表1 与厚度相关的宽度值b mm 公称厚度hb±0.51)热塑性模塑和挤塑料以及热固性板材织物和长纤维增强的塑料1)含有粗粒填料的材料,其最小宽度应在20~50 mm 之间5.2试样的机械加对结果有影响。 有必要时尽量采用单面加工的方法来制作。试验时加工面对着加载压头,使未加工面受拉伸,加工面受压缩。 5.3加载压头圆弧半径和支座圆弧半径 加载压头圆弧半径是为了防止剪切力和对试样产生明显压痕而设定的。一般只要不是过大或过小,对结果影响较小。但支座圆弧半径的大小,要保证支座与试样接触为一条线(较窄的面)。如果表面接触过宽,则不能保证试样跨度的准确。 5.4 应变速度 试样受力弯曲变形时,横截面上部边缘处有最大的压缩变形,下部边缘处有最大的拉伸变形。所谓应变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上下层相对形变的改变量,以每分钟形变百分率表示,试验中可控制加载速度来控制应变速度。随着应变速率和加载速度的增加,弯曲强度也增加,为了消除其影响,在试验方法中对试验速度作出统一的规定,如《GB/T 9341-2000》规定了从表2中选一速度值,使应变速率尽可能接近1%/ min,这一试验速度使每分钟产生的挠度近似为试样厚度值的0.4倍,例如符合推荐试样的试验速度为2mm/min。一般说来应变速率较低时,其弯曲强度偏低。 表2 试验速度推荐值1)厚度在1 mm至3.5 mm之间的试样,用最低速度 试验速度一般都比较低,这是因为塑料在常温下均属粘弹性材料,只有在较慢的试验速度下,才能使试样在外力作用下近似地反映其松弛性能和试样材料自身存在不均匀或其他缺陷的客观真实性。 5.5试验跨度 弯曲试验大多采用“三点式”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在受力过程中,除受弯矩作用外,还受剪力的作用。故采用“三点式”方式进行测试,对于反映塑料材料的真实性能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因此,国内外有人提出采用“四点式”方式进行测试。目前进行工作较多的还是采用“三点式”方式,用合理的选择跨度和试样厚度比(L/h)来达到消除剪力影响的目的。 试样跨度与厚度比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L/h=10;另一种是L/h=16。从理论上讲,最大正应力与最大剪应力的关系是τmax/σmax=1/2(L/h),由此可以看到随着跨度比的增大,剪应力应减小。从式中看出,L/h愈大,剪力所占的比愈小,当L/h=10~4时,其剪力分配为5~12.5%。可见剪力效应对试样弯曲强度的影响是随着试样所采用跨度与试样厚度比值的增大而减小的。但是,跨度太大则挠度也增大,且试样两个支承点的滑移也影响试验结果。 5.6环境温度 和其他力学性能一样,弯曲强度也与温度有关。试验温度无疑对塑料的抗弯曲性能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耐热性较差的热性塑料。一般地,各种材料的弯曲强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但下降的程度各有不同。 5.7试样不可扭曲,表面应相互垂直或平行,表面和棱角上应无刮痕、麻点。6.结论 从以上的试验过程来看影响其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严格把握好试验的每个步骤。

  • 【原创大赛】GB/T 232-2010 金属弯曲-通过已知弯曲角度求弯曲压头位移的方法及EXCEL计算表

    【原创大赛】GB/T 232-2010 金属弯曲-通过已知弯曲角度求弯曲压头位移的方法及EXCEL计算表

    本帖原本是为了应助本论坛“[color=#333333]惊蛰321[/color]”坛友的求助帖 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137084,后来一看原来在《JGJ/T 27-2014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 18-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YB/T 5126-2003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 弯曲和反向弯曲试验方法》等标准里面,都有要求对试件进行特定角度进行弯曲试验,心想全国这么多土建实验室,应该会有很多人能用得上,就新开一贴好了。 参见“[color=#333333]惊蛰321[/color]”坛友的求助帖,在GB/T 232-2010 附录B,是通过测量弯曲压头位移测定弯曲角度的方法,但是实际试验中,反而是要按规范要求已知的弯曲角度(如90°),去求得位移距离。因此本帖就按GB/T 232-2010 附录B的方法,推算已知弯曲角度求弯曲压头位移的公式,并编辑成EXCEL计算表(见以下附件)。计算表界面如下:[align=center][img=,671,54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070308057373_5680_1618939_3.jpg!w671x542.jpg[/img][/align][align=left] 本计算表的数据都用CAD画图实际验证过,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大家使用中发现需要改进的留言。也可以用本表中推算的求位移的公式自己改进。[/align] 花絮:这计算表上个礼拜天就开始做了,本以为有GB/T 232-2010 附录B现成的计算公式,反推回去是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发现用这个附录B的公式反推回去,演变成求解一元四次方程的大型灾难现场,折腾几天后反推出来一条很长的公式。长到写满了一页A4纸,把我自己也搞懵逼了[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2.gif[/img],最后才想起此路不通应该用三角函数求解,翻箱倒柜把荒废多年的几何三角函数找出来求出这公式。 另:制作过程也看到14年已经有前人用VB做了这么一个程序,参见《金属材料弯曲试验压头位移与角度关系的程序编制》https://www.doc88.com/p-7406216056279.html。对于里面的一些试验建议大家也可以参考。但是他程序设计的支辊直径是固定的50mm,不能改变支辊直径,如果其他试验室弯曲夹具不是50mm支辊就用不了,就是这点不太方便。

  • 弯曲性能质量控制样品用于实验室质量管理时,测试结果异常处理方法

    [b][color=#FEFEFE][back=#7030A0]背景[/back][/color][/b]某实验室在使用塑料弯曲性能质量控制样品,对弯曲性能测试项目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时发现,自测出的弯曲强度结果为29MPa、弯曲模量结果为1400MPa,而采购的塑料弯曲性能质量控制样品的定值为:弯曲强度33MPa、弯曲模量结果为1900MPa,自测结果的弯曲强度差异3MPa、弯曲模量差异500 MPa。该实验室使用的塑料弯曲性能质量控制样品(以下简称“弯曲质控样”)来源于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此弯曲质控样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符合GB/T9341-2008及CNAS-GL003:2018《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要求,定值试验采用GB/T9341-2008及CNAS-GL29:2010《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因此,可将弯曲质控样的定值视为准确值,排除样品质量原因,主要考虑为测试设备或测试方法的差异。[b][color=#FEFEFE][back=#7030A0]异常排查[/back][/color][/b]通过与该实验室的测试人员现场交流,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工程师发现该实验室的测试设备与方法存在一些异常,现场修改软件参数与校正传感器后,该实验室测得的弯曲强度为31MPa左右,模量为1700MPa左右。现场修正部分数据差异,剩余偏差主要考虑弯曲工装夹具差异导致,还需进一步排查异常原因。通过现场交流及观察,排查该实验室测试人员操作手法、设备工装是否正常、测试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测试样品及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初步锁定测试异常主要是在人员、设备和样品上,具体反馈结果如下表1所示:[align=center]表1 异常因素排查反馈表[/align][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YjlmYWEyNGYxNTk5MzRlZmNkZTllMmNiOWZiODVkZjgsMTcwODY1MzgxMzM1NA==[/img][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ZmZiMTcyMDBiN2Q1ZWMyOTU4Yjc4ZDc2MDA3MTRjMzEsMTcwODY1MzgxMzM1NA==[/img]通过现场排查,异常主要表现在:1、测试人员放样不统一,由于弯曲设备缺少放样定位块,每次放样位置不统一,与水平线发生偏移导致放样歪斜,测试出现偏差;2、力值传感器有偏差,测试的样品力值与我中心差异3%-5%左右;3、仪器夹具异常,主要为上压头和下支座接触面为滚轮式设计,受力会滚动导致卸力,且下支座是扣在仪器底座的制作孔洞里,为镶嵌式结构,无其他固定件进行加固,导致下支座可以左右摆动,出现偏移;4、实验室现场环境管控范围较宽,当天温度26℃,历史温度记录达28℃-30℃。[b][color=#FEFEFE][back=#7030A0]异常处理[/back][/color]1、测试人员放样不统一[/b]弯曲放样无定位块,且弯曲下夹具无固定装置,左右摇摆松动,放样位置需要反复确认,且容易出现放样位置不统一的情况(前后位置偏移、水平偏移),造成数据的重复性差,如下图1、图2所示,不同人员放样位置存在差异。[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NWVmN2JjYTNkNmIzOWIxMDAzOTZlZDU2ODJlYzBlYTksMTcwODY1MzgxMzM1NA==[/img][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YmZjMmU4YzUwNDUyZDljYTljY2U5MjQ3MTU3NDM3NTksMTcwODY1MzgxMzM1NA==[/img][align=center]图1:放样位置偏离水平线[/align][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ODNkYTM2YjdkNDAwMTE1OTgwZWExZGRiY2ZiNDRmYzEsMTcwODY1MzgxMzM1NQ==[/img][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YTg5ZGZlNzJjNWNkMTVhYWY4MzliNzNjYTJhZGUzN2MsMTcwODY1MzgxMzM1NQ==[/img][align=center]图2:放样位置平行水平线[/align]由于设备设计无法加装放样定位块,只能选择在居中位置标记记号线,固定放样位置,使样品能与水平线平行,不出现明显偏移的情况。[b]2、传感器力值偏差[/b]传感器力值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弯曲强度与模量的计算,在日常测试过程中由于环境振动、电压波动、传感器波动及老化等因素影响,传感器力值会出现一定区间波动情况,正常传感器波动不大于1N,超过一定程度会极大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受场地、工具因素限制,现场仅使用1 kg和5kg砝码对设备进行验证和校准,校准前后力值差异如下表2所示:[align=center]表2:砝码校准前后力值差异[/align][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ZWRkOTgyNDE4ZGRhZDYzYjFjYzMxZjMwOWRjMDBjNmUsMTcwODY1MzgxMzM1NQ==[/img][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YzBmYjZiY2I2MGIzMjZlOGY1NWJlNGMyZTYxYWYyODMsMTcwODY1MzgxMzM1NQ==[/img]由表可知,力值校准前仪器的力值示值偏小在3%-5%,同一批样品校准前后测试差异,使用1kg和5kg砝码初步进行校正后且修改软件参数后测试数据有明显提升,但是测试数据仍存在不稳定的情况。[b]3、工装夹具偏差[/b]GB/T 9341标准中对于弯曲工装夹具有明确要求,如下图6所示,弯曲上压头和下支座为固定块,且上压头半径R1为( 5.0±0.1)mm,下支座半径R2根据测试样品的厚度不同有不同要求:样品厚度≤3mm时,底部支座半径R2要求为(2.0±0.2)mm、样品厚度>3mm时,底部支座半径R2要求为(5.0±0.2)mm。[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Yjk2YWJkYmZhNjk1M2Q0MmYwODI2ZGIzZDJmMmUyYWEsMTcwODY1MzgxMzM1NQ==[/img][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NDQ2Mzk2MTcyNmJhZTA5NTE2MjRiN2NiNzA2ODI5ZWQsMTcwODY1MzgxMzM1NQ==[/img][align=center]图3:工装夹具(GB/T 9341)示意图[/align]该实验室设备工装夹具为滚轮式设计,如下图4、图5所示,测试过程下压受力会出现滚动泄力的情况,且设备下支座半径为2.0mm左右,不适用于测试厚度>3mm的样品(该实验室自测样品厚度为4.0mm),与测试标准GB/T 9341要求不符合。[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NzQwODY3NTcyOTA1YTc1Y2Q2MjA1MDk1NDM1ZWFlNDMsMTcwODY1MzgxMzM1NQ==[/img][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MjIyN2RkMmYyNzFiOTQxYmY5YTcxODkzNjI1OTgwMWYsMTcwODY1MzgxMzM1NQ==[/img][align=center]图4:该实验室工装夹具示意图[/align][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MWFlODJjNDMxZDFmNWIxYzVkMjkxZWQ5ZjRjZDYxNjAsMTcwODY1MzgxMzM1NQ==[/img][align=center]图5:下支座尺寸示意图[/align]测试过程中,由于滚轮式夹具的泄力作用,测试曲线会出现明显的下降阶梯,如下图6所示,测试曲线出现明显异常,力值出现阶梯式下降,导致测试结果偏低。[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ZDc0YjE3YjEwMGE4ZjEzYzMyYWVhMjFjODFkMjI2ZWMsMTcwODY1MzgxMzM1NQ==[/img][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YmJkNjVlZDQzNDcxOWE4Mjk1ODdkMzQyZjMxYTQxZjcsMTcwODY1MzgxMzM1NQ==[/img][align=center]图6:测试过程滚轮泄力产生的阶梯图例[/align]由于夹具工装现场无法进行改善,建议实验室购买一套新的夹具进行替换。此外,设备的下底座为镶嵌式结构,没有固定栓,导致设备下底座可以一定幅度的转动,测试过程中的仪器振动容易导致下底座出现水平偏移,从而造成测试偏差,建议实验室后期进行加固处理。

  • 液压弯曲试验机

    液压弯曲试验机 液压弯曲试验机是用来进行金属材料—钢筋、棒材、管材、板材等材料的弯曲试验,测定其弯曲塑性变形能力。全面满足GB/T23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及GB/T244《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等相关标准要求。http://www.kx4u.net/upload/file/images/20111126004555.jpg■特点◎ 液压弯曲试验机采用卧式结构,工作台面适中,操作方便;◎ 采用液压加载,活塞速度快,试验效率高;◎ 支承辊转动支承件采用铜套,其与滚动轴承相比刚度高,承载能力大;◎ 调节支承辊距丝杠放置于支承辊后侧,可防止铁屑、氧化皮落入,以免损坏丝杠。■主要技术指标最大推力(kN)200工作行程(mm)400最大工作压力(Mpa)20弯心直径(mm)φ6-φ200(用户选择)圆试样直径(mm)φ6-φ50板试样厚度×宽度(mm)(10-40)×50功率(kW)2.2外形尺寸(W×D×H)(mm)1340×710×1050

  • 圆度仪圆柱度仪改造帮助企业节约仪器成本

    真圆度仪 圆柱度仪这些圆度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使用时间长了机械主件及相关的电气部分都会出现各种障碍。在出现的各种故障的时候我们会通过维修改造的方法来继续完善利用这些仪器。今天汇智就给大家总结了在真圆度仪 圆柱度仪的仪器改造 应对的一些策略。 圆度仪是用于测量工件圆度误差的一种精密圆度圆柱度测量设备 ,此类设备属机电一体化产品 ,主要由机械与电气两大部分组成。其中 ,关键部件是仪器的主轴与传感器 ,但这两部分均属耐用精密部件 ,故障率较低 ,绝大多数设备故障出现在仪器的电气部分。针对电气故障 ,提出几点具体做法。 首先对圆柱度仪圆度仪进行分析与测试,由于电子元器件存在一个使用寿命问题 ,超过一定的期限 ,电气性能下降 ,故障率上升 ,此时有针对性的维修 ,将陷入困境 ,不但故障频繁 ,有时因技术已落后连配件都难以买到 ,事倍功半。由于圆柱度仪的主轴使用寿命大大超过电气部分 ,因电气故障报废或闲置整台仪器均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此时最佳维修办法是实行技术改造。方法是 :利用现有圆柱度仪一切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如仪器主轴、基座、工作台、传感器等 ) ,去掉已老化的电气等部分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研制与之配套的部分 ,这样 ,改造成本将远远低于购买一台性能相当的新设备 ,而各项性能指标与新设备相当。通常 ,使用时间不超过十年的设备 ,可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 ,十年以上的设备 ,则应考虑技术改造。

  • 直播回顾 | 塑料弯曲性能培训干货笔记

    2月24日晚,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推出的“高材计划系列课”第二期如约上线,本次直播为大家分享主题为[b]《塑料弯曲标准解读及比对操作培训》[/b]的报告(点击文末[b]“阅读原文”[/b],直达直播课回放)。[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OWM0MDU1ODU5ZjlkMTlmYzEwOTkyZjEwYzZlYjZmZGUsMTYxNDMwMzY4MzYyMg==[/img]唐工首先为大家解读了GB/T 9341-2008中的相关术语及其应用范围,通过各种材料在加横梁或加挠度计时测得的弯曲模量,分析了扰度计对弯曲模量的影响;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影响弯曲性能的影响因素,如[b]样品外观、尺寸测量、跨度调节、预应力选择、支座和压头[/b]等。同时,国高材分析测试终于将于3月向报名塑料弯曲性能实验室比对的实验室发放测试试样,借此直播课的机会,唐工通过上机实操,向参与本次比对的实验室,进行了弯曲性能测试辅导,希望各实验室都能获得准确的结果。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是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也是高分子材料产业唯一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级创新型研发机构,[b]致力于打造高分子材料产业制造公共服务及创新平台[/b],为企业提供从前期市场调研到最终制品评估检测的全过程技术服务。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2021年将继续举行实验室比对活动,需要报名参加的实验室请通过以下方式报名。[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Mjg4ODVkYzY1ZGI4ZTNkYzYxYjE4NmNhZDhmMjE1MDQsMTYxNDMwMzY4MzYyMw==[/img]课程结束后,唐工还在直播间内就部分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疑,以下为问答干货记录。[color=#FFFFFF][back=#54C1DA]现场互动[/back][/color][b]问:为了测试的严谨性,是不是每根样条都需要计算一遍跨度,并调节设备?答:[/b]跨度虽然是参与结果计算的一个参数,但是也是有范围的,即跨度等于15-17倍的厚度的平均值。只要在范围内,不需要每根都去调节设备。[b]问:注塑样条要每根都测量尺寸吗?答:[/b]注塑样品的尺寸一致性较高,不需要每根都测量,允许一组样品用相同的尺寸。但是从成品或半成品经机加工获得的样条是需要每根都测量的。[b]问:老师,我们是用成品上裁样测试的,样品厚度只有2mm,跟供应商的测试结果不一致。是什么原因?答:[/b]涉及供需双方测试对标,需要注意很多因素,比如样品制备过程是否相同,成品注塑过程中物料流动可能具有方向性,裁样位置、方向是否相同。另外2mm厚度的样品按照标准推荐用1mm/min的速度,2mm半径的支座,双方是否都按照标准或者按照协调的条件。

  • 火焰法测铜曲线弯曲

    火焰法测铜,曲线弯曲,是什么原因?下面的图片是测试数据,各位朋友帮忙看一下,不胜感激[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142041128439_4734_3536189_3.png[/img]

  • 【分享】弯曲性能试验

    弯曲性能主要是用来检验材料经受弯曲负荷作用时的性能,它也是质量控制和应用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主要表征材料的刚性。它也是力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国家标准GB/T 9341中,对弯曲样条的长、宽、厚有明确的规定,并且规定样条的跨度和样条厚度之比为16±1。推荐使用弯曲样条的尺寸为80×10×4mm。弯曲性能包括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等。

  • 拍摄小安瓿(外弯曲面)标签方法探索

    拍摄小安瓿(外弯曲面)标签方法探索

    因为工作或交流需求,有时候我们很需要拍摄一些小安瓿、外弯曲面(圆柱面)上的标签,包括无缝气瓶瓶肩上的钢印,注意是照片而不是视频。大家应当能想像,这些弯曲面很不好拍摄。至于说拍成多张照片拼图,更不是一般实验猿能够胜任的。[img=,690,86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3/201803021508078950_4327_1838957_3.jpg!w690x867.jpg[/img]有人建议用“全景模式”拍。试了试,这种模式向外拍摄很不错,向内就不方便了,拍安瓿或钢瓶时不是变形就是断片儿。感觉全景模式首先要求被摄面要大一些才好。[img=,690,81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3/201803021759211241_560_1838957_3.jpg!w690x817.jpg[/img]请大家试试:有没有好的方法,能将外弯曲面拍到同一张照片上来?

  • 【讨论】关于不同的万能实验机弯曲模量

    不知各位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用不同的万能实验机做出来的弯曲模量结果有时是不一致的,越硬的材料结果相差越大,同一个厂家的机器,软件硬件设置完全一致,同一个人打样,同一个人测试,同样的测试条件.....都试了,还是未找到原因,(塑料性能测试),请高手给指点一下.

  • 火车轮毂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

    火车轮毂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火车轮毂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技术咨询13581584194Wheel Hub Test StandApplication: Rotating bending test at constant load amplitude to identify the fatigue strength under rotating bending stresses on wheel hubs, spindles, flanges and bearing. Specification: Dynamic Load ±10 kNm, testing at a frequency of up to 60 Hz. Power consumption: max. 3 kW. Abort criteria: Frequency difference, digitally and highly accurate. Advantages: Testing at high frequencies, extremely low cost for testing and maintenance.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机,适合于适用于汽车车轮的弯曲疲劳试验,试验机符合QC/ T 221-1997的要求。特点☆  车轮轮辋旋转,旋转速度可在30~750r/min之间任意设定;☆ 采用由伺服电机、减速器、滚珠丝杠、测力计、力传咸器、调心轴承、调心轴承限位机构、位移测量装置、位移传感器等构成的加载机构;☆ 轿车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机采用工控机闭环控制,具有自动检测和手动调试两种功能,计算机显示各种试验参数。☆ 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布局合理,安装方便,美观大方。主要技术指标●最大试验弯矩:800Nm;●示值精度:20%FS起≤±1%;●基础臂长:810mm;●试验转速:100~800r/min;●转速精度:±1%;●被测车轮直径:12吋~26吋;●外形尺寸:L1800mm×W900mm×H1600mm;●功率:7~11kW;●重量:3.0t;●工作方式:手动装卸车轮,自动检测;●试验次数:0~200万次可任意设定;●控制方式: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控制,自动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并用图表等方式在屏幕上输出;自动判定试验是否失效,如车轮不能承受载荷至所要求的循环次数,设备自动停机;达到循环次数后的失效判断由人工色渗法或无损探伤发判断。试验结果由激光打印机打出。●力传感器精度:±0.5%F.S;●位移传感器精度:±0.1%F.S;●温度传感器精度:±1%F.S;●电源:三相AC380V。Railway Wheel Set Test StandApplication: Rotating bending test at constant load amplitude to identify the fatigue strength under rotating bending stesses on railway wheel sets. Specification: Dynamic Load ±200 kNm, testing at a frequency of up to 60 Hz. Power consumption: max. 3 kW. Abort criteria: Frequency difference, digitally and highly accurate. Advantages: Testing at high frequencies, extremely low cost for testing and maintenance.主要技术参数  1. 适用范围:12—24″  2. 工作电压:380V 50HZ  3. 整机功率:不大于11KW  4. 最大弯曲力矩:1000Kg/M  5. 测试速度:600—1800RPM  6. 驱动机:伺服控制  7. 圆盘直径:Ф1000mm  8. 圆盘驱动器:变频调速  9. 刹车系统:激磁式刹车  10. 力矩产生:离心式  11. 控制系统:PLC控制  12. 人机界面荧屏  13. 实验报告打印  14. 主轴对心:自动  15. 转速稳定性:±1%  16. 负载稳定性:±2.5%  17. 安全变为量显示:键入式设定  注:该机适用标准为日本JWL.VIA.台湾ARTC.美国SAE.SFI.德国TüV 之标准 POWER ROTATING BENDING.pdfRailway Wheel Test System.pdf附件 Railway Wheel Test System.pdf (551.

  • 高速粗铝线焊接强度测试仪 拉脱力测试设备

    [color=#ff6600]问[/color]:贵阳董副总,从事粗铝线的客户想采购焊接强度测试仪,寻找焊接强度测试仪,希望推荐比较好的焊接强度测试仪厂家?[color=#ff6600]答:[/color]小编为了方便大家想采购焊接强度测试仪,给大家推荐一下科准测控的焊接强度测试仪,方便大家做想采购焊接强度测试仪时候的参考:科准测控制造厂是一家以研发制造焊接强度测试仪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型企业,主要经营疲劳拉伸力焊接强度测试仪、电脑式焊接强度测试仪、芯片焊接牢固度焊接强度测试仪。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焊接强度测试仪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封装、SMT焊接器件、0402元件、晶片、光电子元器件、ic焊点、金丝键合研究所材料力学研究、材料可靠性测试等应用领域,是Bond工艺、SMT工艺、键合工艺等不可缺少的动态力学检测仪器,能满足包含有:金属、铜线、合金线、铝线、铝带等拉力测试、金球、铜球、锡球、晶圆、芯片、贴片元件等推力测试、锡球、BumpPin等拉拔测试等等具体应用需求,功能可扩张性强、操控便捷、测试高效准确。可根据要求定制底座、夹具、校验治具、砝码和测试工具满足各种不同尺寸的样品。科准测控有限责任公司以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欢迎朋友莅临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b]焊接强度测试仪设备特征:[/b]1、采用测试工位自动模式,在软件选择测试工位后,系统自动到达对应工作位。2、每项传感器采用独立防碰撞及过力保护系统。3、三个工作传感器,采用独立采集系统,保证测试精度。4、软件自动生成报告及存储功能,支持MES系统。5、荷重单位显示N、Ib、gf、kgf可自由切换。6、人性化的操作界面,人员操作方便。7、每项测试工作采用独立安全限位及限速功能。8、智能数据分析软件,自动记录并计算多点测试数据的Cpk值,可记录单点测试的力值、时间曲线。9、根据客户测试需求,非标定制各种精密测试夹具,有效确保用户测试数据的真实性。[b]焊接强度测试仪产品优势:[/b]1、电脑自动选取合适的推拉刀,无需人手更换2、采用进口传动部件结合独特力学算法,确保机台运行稳定性及测试精度。3、多功能精密四轴自动控制运动平台,采用进口传动部件,确保机台的高速、长久稳定运行。4、旋转盘内置三个不同量程测试传感器,满足不同测试需求,避免因人员误操作带来的设备损坏。5、优异的可操控性,左右双摇杆控制器,可自由摆放手感舒适,操作简单便捷。6、 强大分析软件进行统计、破断分析、QC报表,测试数据实时保存与导出,方便快捷。7、机载统计数据按照等级,平均值,标准差和CPK分布曲线显示测试结果。8、弧线形设计便于调整显微镜支架。9、显微镜光源为双光纤LED,冷光源,不发热,可随意弯曲。10、XY平台,可以根据要求定制,满足更广泛的测试范围。11、图像采集系统,快速简单的设置,安装在靠近测试头位置,以便帮助更快地测试。提高测试自动化速度。[b]设备成功案例:[/b]在上海、河南、安徽、北京、嘉善、苏州、昆山、四川、江苏、厦门、徐州、浙江、陕西、深圳等地区均有科准测控焊接强度测试仪的相关成功案例,欢迎大家前往实地考察。[b]设备常见系列:[/b]1、常用类型:自动焊接强度测试仪、功率强大焊接强度测试仪、全自动焊接强度测试仪、单柱焊接强度测试仪、数显焊接强度测试仪.....2、常见型号:mfm1000焊接强度测试仪、dage焊接强度测试仪、fm1200焊接强度测试仪.....3、试验功能:剪切力、钝化层剪切力、推力、拉力、粘合力.....[b]测试机的采购渠道:[/b]1、线下:可以找直接生产厂家定制、经销商可以批发代理。2、线上:京东、淘宝、知乎商家、抖音等合法线上渠道3、电话:直接拨打厂家销售人员的电话或者400电话,免费服务热线等方式[b]品牌有哪些?[/b]目前焊接强度测试仪市场的常用及认可品牌有(非官宣):科准测控、克拉克、德瑞茵、达格、力新宝、博森源.....等厂家及品牌[b]采购前需要注意的事项:[/b]一般在采购一个产品之前,先找到正规靠谱的生产厂家,然后需要咨询价格以及详细了解焊接强度测试仪的维修手册、维护、板卡驱动、夹具定制、拉力测试耗材、操作原理、相对湿度、力值显示售后服务等条件,可以找供应商提供焊接强度测试仪的产品图片、效果图、彩页、案例图、视频综合进行参考,对各方面都满意后,就可以直接下单采购了。上述内容就是关于焊接强度测试仪的全面解析介绍,从原理到怎么使用、校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仅供您参考了解,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各位用户及同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如需要详细了解其他相关封装测试设备,可以拨打我们的电话,了解更多!

  • 【原创】圆度仪圆柱度仪常见故障与排除

    圆柱度仪圆度仪常见故障分两大部分,即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故障。机械部分的故障多发生在轴系上,特别是静压和气静压轴系更易出毛病。一. 圆柱度仪液静压轴系的维护与修理1) 圆柱度仪静压轴系寿命长,能较长期保持其精度。但是必须有适当的维护制度,定期清洗和换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重视维护工作是延长轴系寿命和保持轴承精度的极重要的措施。由于维护和使用不当,静压轴承可能出现划伤或咬粘,这时应细心的将主轴打出或将工作台卸下来,检查事故原因。首先检查油路是否堵塞,然后再检查支撑面的损伤情况,根据损伤情况拟定修复方案。只要轴承的封油面没有大面积或严重损伤,油腔未穿通,一般都可修理后继续使用。2) 圆柱度仪主轴和轴承的修理方法:圆柱度仪主轴一般采用优质材料,硬度较高。当发生咬粘时,主轴表面上常常粘附有轴承材料,形成高出原表面的损伤表面。出现划伤时,伤痕一般很浅,通常采用修复的方法而不是更换新的主轴,修理时将主轴一段装卡在车床卡盘中,另一端用尾架顶住。旋转起来以后,先用细油石修去突出的表面,和原来轴的表面齐平。然后用可长式研环或铸铁长板研磨器将主轴外圆研光滑,达到轴转动时用手触摸无突出的感觉即可。如果损伤较严重,可将主轴再精磨一次,按新的尺寸配做轴承。二、圆柱度仪电气系统常见故障与排除1) 圆柱度仪电气系统工作不正常首先检查信号电缆是否牢固,联接是否正确,是否有损坏,是否按规程操作微机及配套设备。如果微机出现死循环。可以采用热启动方法再次启动微机。2) 圆柱度仪保险丝易断检查电源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电压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检查保险管的电流值是否在规定范围内。3) 圆柱度仪电源不能接通关断电源开关,按电源电缆联接图检查联接情况,看联接是否牢固,保险丝是否熔断。

  • 直播 | 塑料弯曲标准解读及比对操作培训,还有开工红包雨在等你!

    [color=#3B2F2C]塑料的弯曲模量是表征塑料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从宏观角度来说,是衡量物体抵抗弯曲变形能力大小的尺度;从微观角度来说,这是原子、离子或分子制件键合强度的反映。精确测定才能作为材料研发、改性的依据,才能适应生产使用和科研技术发展的需要。[/color]塑料弯曲性能测试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常见的项目,主要考察材料的韧性。目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中有数百家具有对塑料产品弯曲性能测定的能力。为了验证各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水平,帮助实验室发现塑料弯曲性能日常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将于2021年3月举行“塑料弯曲性能”实验室比对。[u][color=#78ACFE]【通知】塑料弯曲性能实验室间比对报名通知[/color][/u][img]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NzdjM2ZlYWFlYmExYjA5MDdmMTAzNjMwMjIyM2I1ZDQsMTYxMzk3ODI4ODUwMg==[/img]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凭借多年资深橡塑材料检测经验,推出了“高材计划系列课”,2月将进行[b][color=#D82821]《塑料弯曲标准解读及比对操作培训》[/color][/b]直播课程,通过[b][color=#D82821]“技术专家讲解+实验室现场操作演示+弯曲比对”[/color][/b]的培训和实操,帮助各实验室更准确的掌握塑料弯曲测试的操作方法,加深对测试标准的理解,保证测试方法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实现消除弯曲测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以达到统一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b][color=#4D3D39]课程名称[/color][/b]《塑料弯曲标准解读及比对操作培训》[b][color=#4D3D39]开课时间[/color][/b]2021年2月24日20:00-21:00[b][color=#4D3D39]课程内容[/color][/b]1. 弯曲标准解读2. 弯曲术语和定义3. 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4. 实验室现场实操演示5. 讲师答疑,弯曲比对宣讲[b][color=#4D3D39]课程讲师[/color]唐瑛[/b],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分析测试中心资深技术支持经理,8年先进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工作经历,3年品质管理经验,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力学、热学、阻燃性能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曾参与国家标准修订6项,为客户提供专业技术培训100余次。[b][color=#4D3D39]培训对象[/color][/b][list=1][*]对材料弯曲性能术语理解不深入人员[*]以报名参加塑料弯曲实验室比对人员[*]希望精进材料测试技术人员[/list][b][color=#4D3D39]听课方式[/color][/b]评论区获取课程直播间地址。[b][color=#4D3D39]听课赢豪礼[/color][/b]进入直播间,培训中开启红包雨活动。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脱胎于高分子新材料制造企业——金发科技,独特的基因赋予了其对于高分子新材料制造业全面深入的洞察力和系统专业的问题解决能力,经过[b][color=#D82821]近30年[/color][/b]的发展,汇集了高分子新材料性能研究、测试方法解读、测试项目开发、测试开展、实验室管理、培训等领域的资深专家。不同于高校的基础研究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单纯出具报告,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b][color=#D82821]依托于强大的研发能力、人才队伍和产业基因优势[/color][/b],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助力高分子材料制造企业突破开发中遇到的分析表征手段单一、国产高端设备不足、测试评价欠缺方法、研发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等瓶颈问题,为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 【原创】压力容器焊接弯曲试验图解

    【原创】压力容器焊接弯曲试验图解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件的弯曲试验主要用来测试产品焊逢弯曲时是否产生裂纹和其他缺陷.遵循的标准为GB4744-2000和GB/T232-1999[size=4][font=黑体]1.焊接试板的制备[/font][/size]试板长L=300mm, 宽=250mm.具体形状见图一.[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9/200809012104_106714_1622447_3.jpg[/img](图一)[size=4][font=黑体]2.弯曲试件的样品制备:[/font][/size]弯曲试件分为面弯,背弯和侧弯.取样数量见图二,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9/200809012127_106717_1622447_3.jpg[/img](图二)[size=4][font=黑体]3.弯曲试样的加工尺寸.[/font][/size](1)背弯和面弯的加工尺寸见图三.[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9/200809012201_106718_1622447_3.jpg[/img](图三)(2)侧弯的加工尺寸见图四,[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9/200809012204_106719_1622447_3.jpg[/img](图四)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