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原收法结构分析

仪器信息网原收法结构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原收法结构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原收法结构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原收法结构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原收法结构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原收法结构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原收法结构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原收法结构分析相关的论坛

  • 圆二色谱蛋白质分析结构软件

    新手,测定完某酶的圆二色谱,希望计算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等二级结构的百分含量,但是苦于没有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软件如selcon3等,希望哪位前辈或仁兄能够共享?非常感谢。

  • Olis DSM 20 CD分光光度计 圆二色cd光谱仪 用于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折叠分析

    [align=left][img]https://www.bihec.com/olisclarity/wp-content/uploads/sites/7/2020/04/img_5e95c7819d226.png[/img][/align][align=left]小,现代,模块化。[/align][align=left]DSM 20 CD围绕我们的减法双光栅蜂鸟单色仪构建。对于想要最接近“传统” CD的Olis客户,这是首选模型。[/align][size=24px][b]应用领域:[/b][/size][align=left]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蛋白质折叠分析,核酸,RNA和DNA研究,所有手性分子研究。[/align][align=left][b]技术指标:[/b][/align][list][*]直接获取 abs(L)和abs(R)[*]单光束和双光束吸收度和圆二色性[*]标准范围:170 – 700 nm替代范围:500 – 1700 nm[*]无校准,无漂移,基线平坦[*]线性超过5个数量级[*]减法双光栅蜂鸟单色仪用于均匀测量光束(对于异质样品(例如膜蛋白和晶体)更适用)[*]椭圆形镜壳中可产生臭氧的150W氙弧灯;由Olis员工或实验室成员轻松实施的其他来源替代[/list][align=left][b]可升级以支持:[/b][/align][list][*]带有单个或多个位置Peltier电池座的散热研究[*]CD停止流[*]磁性CD使用1.4特斯拉永久磁铁[*]荧光检测CD[*]扫描吸光度和固定波长停止流[*]扫描荧光和固定波长发射停止流[/list]

  • 【分享】晶体结构分析及其发展

    范海福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物质的各种宏观性质源出于本身的微观结构。探索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是凝聚态物理、结构化学、材料科学、分子生物等许多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晶体结构分析,是在原子的层次上测定固态物质微观结构的主要手段,它与上述众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其本身而言,晶体结构分析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小分支。这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晶态物质对X-射线、电子、以及中子的衍射效应来测定物质的微观结构。晶体结构分析服务于许多不同的学科,因而许多学科的发展都对晶体结构分析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晶体结构分析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它本身的发展又对所服务的学科起着促进作用。 晶体结构分析是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创站的最重要学科之一。它奠基于物理学的几项重要进展。其中包括1895年W. C. Roentgen发现X-射线,1912年M. von Laue发现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1927年C. J. Davisson和G. P. Thomson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以及1931年E. Ruska建造第一台电子显微镜。上述几项重大的物理学进展使人类掌握了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内部结构的手段,它们分别获得1901、1914、1937和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1901年伦琴获得的诺贝尔奖还是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通过研究物质内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晶体结构分析有力地促进了各相关学科的发展。晶体结构分析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自身和不断扩大应用的过程。诺贝尔将的年谱记录了晶体结构分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展示了它与其他学科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丰硕成果。 晶体结构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这就是以X-射线衍射为代表的衍射分析方法和以电子显微术为代表的显微成像方法。电了显微成像也可以认为是两上相继的电子衍射过程。因此,可以说衍射分析是晶体结构分析的核心。用衍射分析方法测定晶体结构的理论依据,在于晶体结构同它的衍射效应之间存在着互为Fourier变换的关系。这里说的衍射效应,是指从晶体向各个方向发出的衍射的振幅和相位。从衍射实验可以记录下各个方向上衍射波的振幅。但是在目前以及可见的将来,还不容易找到有普遍意义的实用方法来记录由晶体发出的衍射波的相位。因此要想从衍射效应的Fourier变换解出晶体结构,必须先设法找回"丢失了的"相位。这就是晶体学中的"相位问题",它一直是研究晶体结构分析方法的关键问题。 紧接着Laue发现X-射线衍射,Bragg父子 (W. H. Bragg和W. L. Bragg) 就迅速建立了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晶体结构的实验手段和理论基础。这使人类得以定量地观测原子在晶体中的位置。为此他们两人同获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晶体结构分析最初用于一些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对碱金属卤化物结构的研究导至W. L. Bragg提出原子半径的概念。不久Bragg又将晶体结构分析应用于研究硅酸盐以及金属和合金。硅酸盐晶体结构分析的工作为硅酸盐结构化学提供了最早的实验基础,而有关金属和合金的工作则作物理冶金、金属物理、以及相平衡图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有关工作深入到原子的层次。 晶体结构分析在研究无机化合物上取得成功,引起人们对有机物尤其是生命物质内部结构的兴趣。英国从二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有机物晶体结构。但是过了十年多仍未见有重大的突破。原因是当时的分析技术和方法还很原始。于是迎来了三、四十年代晶体结构分析方法和技术大发展的时期。如前所述,晶体结构分析中所谓"相位问题"。早期的晶体结构分析用以解决相位问题的方法是所谓尝试法。其要点是:先根据已尼掌握的线索猜想出一个结构模型,再从这个模型计算出相应的一组理论衍射强度,然后同实验所犁衍射强度作比较并据此对模型进行修改。。上述步骤须经多次反复,直至理论和实验的衍射强度得以吻合。用这样的"方法"来测定晶体结构,说明科学试验却更像艺术创作。它显然适应不了测定复杂的晶体结构的需要。早在二十年代后期,英国的W. L. Bragg和J. M. Cork为解决相位问题分别提出了所谓重原子法和同晶型置换法。重原子法的大意是:假定晶体中含有少数原子序较大的原子,即所谓重原子,而且它们的位置是已知的,这时就可以计算出重原子对相位的贡献并以此代替由全体原子贡献的相位。用这样的相位配以由实验测得的衍射振幅就可以近似地计算出一幅代表晶体结构的电子密度图。同晶型置找法的要点则是如果能够制备出待测晶体的重原子衍生物,而且衍生物的晶体与母体晶体是"同晶型"这时如果已知重原子的位置,就可以根据母体和衍生物两者在衍射强度上的差异来推算相应的衍射相位。这两种方法后来在一系列有机物以及蛋白质的晶体结构分析中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但是它们的诞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未发挥很大的作用。原因是它们都依赖于已知的重原子位置而当时还没有便确定重原子位置的方法。1934年,美国的A. L. Patterson提出用衍射振幅的平方为系数以计算Fourier级数,从而绕开相位问题。Patterson指出,这样一个级数是晶体中电子密度分布函数的自卷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从中提取出有关晶体中原子位置,首先是重原子位置的信息。这个用衍射振幅平方计算的Fourier级数后来被称作Patterson函数,相应的分析方法称作Patterson法。经过几年发展之后,Patterson法和以它为基础的重原子法、同晶型置换法等就成了X-射线单晶体结构分析中用以处理相位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再加上实验技术和结构精修技术的改进,晶体结构分析达到了一个机关报的不平并终于打开了有机物和生命物质的大宝藏。 美国L. Pauling领导的小组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测定了一系列的氨基酸和肽的晶体结构,从中总结出形成多肽链构型的基本原则并在1951年推断多肽链将形成a-螺旋构型或折叠层构型。这是通过总结小分子结构规律预言生物大分子结构特征的非常成功的范例。为此Pauling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英国D. Hodgkin领导小组测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化学物质的晶体结构,其中包括青酶素和维生素 。她因此获得196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美国W. N. Lipscomb研究硼烷结构化学的工作获得197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所有这些获奖工作都是以晶体结构分析为研究手段。可以说,没有晶体结构分析本身在理论和技术上的长期积累,就不会有上面几个诺贝尔奖。 英国的J. D. Bernal早在三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用X-射线衍射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但是真正取得进展是在W. L. Bragg主持Cavendish实验室之后。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原来在E. Rutherford主持下,英国剑桥大学的Cavendish实验室是国际上原子物理学的研究中心。随着学科的发展、国力的变化、加之剑桥大学本身的局限,及至1938年W. L. Bragg接任时Cavendish的地位已开始下降。Bragg上任后果断地顺应了形势,主动放弃了"原子物理国际中心"的地位,改而抓住当时物理学上的两项新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用于生物以及雷达技术用于天文学。这一举措使英国得以在创建分子生物和射电天文学上"领导世界新潮流"。 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中,有两项出自Cavendish实验室。第一项是1953年J. D. Watson和F. H. C. Crick根据X-射线衍射实验建立了脱氧核糖核酸 (DNA) 的双螺旋结构。它把遗传学的研究推进到分子的水平。这项工作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另一项是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测定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晶体结构的工作。它始于三十年代,前后延续了二十多年并牵涉到为数众多的科学家。这两个蛋白质的晶体结构终于在1960年被测定出来。这项工作不仅首次揭示了生物大分子内部的立体结构,还为测定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提供了一种沿用至今的有效方法--多对同晶型置换法。它以原有的同晶型置换法为基础,但是在实验技术和分析理论上都加入了崭新的内容。作为这项工作的代表人物,J. C. Kendrew和M. F. Perutz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看到成就的辉煌,不由得也想起探索的艰辛:1947年,战后的英国,科研经费拮据。为了给正在从事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的J. C. Kendrew和M. F. Perutz寻求资助,W. L. Bragg找到英国医学研究委员分 (MRC)。他告诉MRC的主管:"…如果能获得资助,我们的研究结果会有助于在分子层次上了解生命的运作。不过,即便如此,要想在医学上产生任何一点效益,大概还得有一段很长的时间"。MRC当时的主管承担了这一风险,建立了一个只包含Kendrew和Perutz两个人的MRC研究小组。这一慷慨的支持,过了十五年之后才开始得到回报。顺便说一句:那个MRC小组现在已经变成拥有上百名学者的、世界著名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Kendrew和Perutz两人之后由于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而获诺贝尔奖的还有美国的J. Deisenhofer和德国的R. Huber和H. Michel。他们因测定了光合作用中心的三维结构而获得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

  • 【史料】晶体结构分析及其发展(范海福)

    物质的各种宏观性质源出于本身的微观结构。探索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是凝聚态物理、结构化学、材料科学、分子生物等许多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晶体结构分析,是在原子的层次上测定固态物质微观结构的主要手段,它与上述众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其本身而言,晶体结构分析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小分支。这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晶态物质对X-射线、电子、以及中子的衍射效应来测定物质的微观结构。晶体结构分析服务于许多不同的学科,因而许多学科的发展都对晶体结构分析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晶体结构分析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它本身的发展又对所服务的学科起着促进作用。 晶体结构分析是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创站的最重要学科之一。它奠基于物理学的几项重要进展。其中包括1895年W. C. Roentgen发现X-射线,1912年M. von Laue发现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1927年C. J. Davisson和G. P. Thomson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以及1931年E. Ruska建造第一台电子显微镜。上述几项重大的物理学进展使人类掌握了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内部结构的手段,它们分别获得1901、1914、1937和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1901年伦琴获得的诺贝尔奖还是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通过研究物质内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晶体结构分析有力地促进了各相关学科的发展。晶体结构分析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自身和不断扩大应用的过程。诺贝尔将的年谱记录了晶体结构分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展示了它与其他学科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丰硕成果。 晶体结构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这就是以X-射线衍射为代表的衍射分析方法和以电子显微术为代表的显微成像方法。电了显微成像也可以认为是两上相继的电子衍射过程。因此,可以说衍射分析是晶体结构分析的核心。用衍射分析方法测定晶体结构的理论依据,在于晶体结构同它的衍射效应之间存在着互为Fourier变换的关系。这里说的衍射效应,是指从晶体向各个方向发出的衍射的振幅和相位。从衍射实验可以记录下各个方向上衍射波的振幅。但是在目前以及可见的将来,还不容易找到有普遍意义的实用方法来记录由晶体发出的衍射波的相位。因此要想从衍射效应的Fourier变换解出晶体结构,必须先设法找回"丢失了的"相位。这就是晶体学中的"相位问题",它一直是研究晶体结构分析方法的关键问题。 紧接着Laue发现X-射线衍射,Bragg父子 (W. H. Bragg和W. L. Bragg) 就迅速建立了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晶体结构的实验手段和理论基础。这使人类得以定量地观测原子在晶体中的位置。为此他们两人同获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晶体结构分析最初用于一些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对碱金属卤化物结构的研究导至W. L. Bragg提出原子半径的概念。不久Bragg又将晶体结构分析应用于研究硅酸盐以及金属和合金。硅酸盐晶体结构分析的工作为硅酸盐结构化学提供了最早的实验基础,而有关金属和合金的工作则作物理冶金、金属物理、以及相平衡图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有关工作深入到原子的层次。 晶体结构分析在研究无机化合物上取得成功,引起人们对有机物尤其是生命物质内部结构的兴趣。英国从二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有机物晶体结构。但是过了十年多仍未见有重大的突破。原因是当时的分析技术和方法还很原始。于是迎来了三、四十年代晶体结构分析方法和技术大发展的时期。如前所述,晶体结构分析中所谓"相位问题"。早期的晶体结构分析用以解决相位问题的方法是所谓尝试法。其要点是:先根据已尼掌握的线索猜想出一个结构模型,再从这个模型计算出相应的一组理论衍射强度,然后同实验所犁衍射强度作比较并据此对模型进行修改。。上述步骤须经多次反复,直至理论和实验的衍射强度得以吻合。用这样的"方法"来测定晶体结构,说明科学试验却更像艺术创作。它显然适应不了测定复杂的晶体结构的需要。早在二十年代后期,英国的W. L. Bragg和J. M. Cork为解决相位问题分别提出了所谓重原子法和同晶型置换法。重原子法的大意是:假定晶体中含有少数原子序较大的原子,即所谓重原子,而且它们的位置是已知的,这时就可以计算出重原子对相位的贡献并以此代替由全体原子贡献的相位。用这样的相位配以由实验测得的衍射振幅就可以近似地计算出一幅代表晶体结构的电子密度图。同晶型置找法的要点则是如果能够制备出待测晶体的重原子衍生物,而且衍生物的晶体与母体晶体是"同晶型"这时如果已知重原子的位置,就可以根据母体和衍生物两者在衍射强度上的差异来推算相应的衍射相位。这两种方法后来在一系列有机物以及蛋白质的晶体结构分析中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但是它们的诞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未发挥很大的作用。原因是它们都依赖于已知的重原子位置而当时还没有便确定重原子位置的方法。1934年,美国的A. L. Patterson提出用衍射振幅的平方为系数以计算Fourier级数,从而绕开相位问题。Patterson指出,这样一个级数是晶体中电子密度分布函数的自卷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从中提取出有关晶体中原子位置,首先是重原子位置的信息。这个用衍射振幅平方计算的Fourier级数后来被称作Patterson函数,相应的分析方法称作Patterson法。经过几年发展之后,Patterson法和以它为基础的重原子法、同晶型置换法等就成了X-射线单晶体结构分析中用以处理相位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再加上实验技术和结构精修技术的改进,晶体结构分析达到了一个机关报的不平并终于打开了有机物和生命物质的大宝藏。 美国L. Pauling领导的小组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测定了一系列的氨基酸和肽的晶体结构,从中总结出形成多肽链构型的基本原则并在1951年推断多肽链将形成a-螺旋构型或折叠层构型。这是通过总结小分子结构规律预言生物大分子结构特征的非常成功的范例。为此Pauling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英国D. Hodgkin领导小组测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化学物质的晶体结构,其中包括青酶素和维生素 。她因此获得196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美国W. N. Lipscomb研究硼烷结构化学的工作获得197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所有这些获奖工作都是以晶体结构分析为研究手段。可以说,没有晶体结构分析本身在理论和技术上的长期积累,就不会有上面几个诺贝尔奖。英国的J. D. Bernal早在三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用X-射线衍射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但是真正取得进展是在W. L. Bragg主持Cavendish实验室之后。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原来在E. Rutherford主持下,英国剑桥大学的Cavendish实验室是国际上原子物理学的研究中心。随着学科的发展、国力的变化、加之剑桥大学本身的局限,及至1938年W. L. Bragg接任时Cavendish的地位已开始下降。Bragg上任后果断地顺应了形势,主动放弃了"原子物理国际中心"的地位,改而抓住当时物理学上的两项新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用于生物以及雷达技术用于天文学。这一举措使英国得以在创建分子生物和射电天文学上"领导世界新潮流"。 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中,有两项出自Cavendish实验室。第一项是1953年J. D. Watson和F. H. C. Crick根据X-射线衍射实验建立了脱氧核糖核酸 (DNA) 的双螺旋结构。它把遗传学的研究推进到分子的水平。这项工作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另一项是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测定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晶体结构的工作。它始于三十年代,前后延续了二十多年并牵涉到为数众多的科学家。这两个蛋白质的晶体结构终于在1960年被测定出来。这项工作不仅首次揭示了生物大分子内部的立体结构,还为测定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提供了一种沿用至今的有效方法--多对同晶型置换法。它以原有的同晶型置换法为基础,但是在实验技术和分析理论上都加入了崭新的内容。作为这项工作的代表人物,J. C. Kendrew和M. F. Perutz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看到成就的辉煌,不由得也想起探索的艰辛:1947年,战后的英国,科研经费拮据。为了给正在从事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的J. C. Kendrew和M. F. Perutz寻求资助,W. L. Bragg找到英国医学研究委员分 (MRC)。他告诉MRC的主管:"…如果能获得资助,我们的研究结果会有助于在分子层次上了解生命的运作。不过,即便如此,要想在医学上产生任何一点效益,大概还得有一段很长的时间"。MRC当时的主管承担了这一风险,建立了一个只包含Kendrew和Perutz两个人的MRC研究小组。这一慷慨的支持,过了十五年之后才开始得到回报。顺便说一句:那个MRC小组现在已经变成拥有上百名学者的、世界著名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Kendrew和Perutz两人之后由于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而获诺贝尔奖的还有美国的J. Deisenhofer和德国的R. Huber和H. Michel。他们因测定了光合作用中心的三维结构而获得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

  • 【转帖】结构疲劳分析技术新进展

    作者:安世亚太 雷先华 众所周知,疲劳累积损伤是导致航空产品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结构失效往往给航空器带来灾难性后果,因而在现代航空产品设计中通常要求进行较为准确的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由于疲劳的形式和影响结构疲劳的因素都非常繁多,因而并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疲劳寿命预测算法,多数算法都只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能获得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预测结果。现代疲劳分析软件通常需要在通用疲劳算法的丰富性和先进性(核心)、有限元应力应变计算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基础)、以及针对特殊疲劳问题进行处理的方法多样性和完整性(全面)等方面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方能较好地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下面我们以安世亚太高级疲劳分析软件Fe-safe为例,简要阐述其在这些方面的新进展。

  • 西交大前沿院纳米结构与纳米能源材料课题组招收TEM博士后

    正在组建实验室,需要招人,压力大。请大家轻拍。西交大前沿院纳米结构与纳米能源材料课题组招收TEM博士后纳米结构与纳米能源材料课题组工作主要涉及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电子能量损失谱,电子全息,纳米及能源材料的微结构分析,功能氧化物及强关联材料的物理性质与微结构关联性研究。先根据工作需要,招聘博士后3~5名。研究方向:先进电子显微方法及在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应聘条件; (1)获得物理、材料或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 (2)有丰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经验,有球差校正电镜表征经验者优先, (3)在一流的实验室从事过科研工作,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或著作2~3篇, (4)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2、岗位待遇:。 (1)5~10万元年薪+0~5万个人年终奖励(优秀者可获得最高15万元/年), (2)提供50-60平米住房居住, (3)优秀者在博士后期间可送美国著名大学或国家实验室合作交流。3、应聘材料 (1)一封cover letter, (2)详细的个人简历,包括完整的学习、工作经历,主要研究工作,完整论文清单, (3)三位推荐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初选合格者将受邀来我校参加面试4、联系方式联系人:何佳清博士http://jiaqinghe.tripod.comE-mail:jiaqinghe@gmail.com课题组组长何佳清教授简介:何佳清博士2004年获得武汉大学和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电子显微镜专家Knut Urban教授和王仁卉教授。博士毕业后2004-2008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后加入美国西北大学,被聘为研究助理教授,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电镜中心主任,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何佳清博士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JACS(11篇),Nature或Nature姊妹期刊(4篇), Advanced (Functional/energy) Materials (4篇), Nano Letters(3篇),Angew.Chem, ACS Nano,Energy andEnvironmental Science (各1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20多篇,文章被引用超过700次,研究成果还被三十多个传统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报道和转载。何佳清博士曾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口头报告,也被多所美国和中国大学和研究所特邀做学术报告。此外,何佳清博士还受邀担任许多国际上著名材料物理类杂志的长期审稿人,如PRL, PRB,APL,Nanotechnology, Journal of electron microscopy,Microscopyand Microanalysis等15种期刊。

  • 实验分析仪器--质谱仪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结构原理及特点

    [b]1.基本原理[/b]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APCI)的结构与电喷雾电离源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APC喷嘴的下游放置一个针状放电电极,通过放电电极的高压放电,使空气中某些中性分子电离,产生H[sub]3[/sub]O[sup]+[/sup]、N[sub]2[/sub][sup]+[/sup]、O[sub]2[/sub][sup]+[/sup]和O[sup]+[/sup]等离子,溶剂分子也会被电离,这些离子与分析物分子进行离子-分子反应,使分析物分子离子化,这些反应过程包括由质子转移和电荷交换产生的正离子,质子脱离和电子捕获产生的负离子等。图1是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的示意图。[img=image.png,500,299]https://i3.antpedia.com/attachments/att/image/20220126/1643167215913880.png[/img]图1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示意图[b]2.技术分类[/b]大气压化学电离源是一种场电离离子源,在常压下采用直流等离子体(DC plasma)作为初级的离子源,使得一般在负压下进行的离子-分子反应或电子-分子反应进行电离。[b]3.技术特点[/b]大气压化学电离源主要用来分析中等极性的化合物。有些分析物由于结构和极性方面的原因,用ESI不能产生足够强的离子,可以采用APCI方式增加离子产率,可以认为APCI是ESI的补充。APCI主要产生的是单电荷离子,所以分析的化合物分子量一般小于1000Da。用这种电离源得到的质谱很少有碎片离子,主要是准分子离子

  • 【求助】结构分析软件

    新手问:能不能把电子衍射算出的d值用X射线粉晶软件分析和构造出可能的晶体结构?发现了好多粉晶结构分析软件如CHEKCELL, FullProf2000V3.2等,都不熟悉,不知能不能用来分析电子衍射数据。。如果不能,是不是只有人工计算的方法找出未知结构?

  • 实验分析仪器--质谱仪电子轰击离子源结构原理及特点

    [b]1.基本原理[/b]电子轰击离子源(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EI)是一种通过高能电子轰击样品分子,使样品分子电离的一种离子源。在高真空条件下,电流通过灯丝,灯丝发射电子,电子由电场加速获得70eV的能量,并在电离盒内与样品分子碰撞,使待测样品分子发生电离。被电离的样品分子在离子源的推斥和引出电极的作用下离开电离盒,进入质量分析器。[b]2.技术分类[/b]电子轰击离子源属于电子轰击类离子源,是一种硬离子源。[b]3.技术特点[/b]电子轰击离子源可以较好地电离气体、挥发性化合物和金属蒸气。该离子源结构较为简单,工作稳定,电离效率高,离子化过程产生的离子碎片情况较为固定,有利于物质鉴定。因此,该离子源还被广泛使用在商业化仪器中,如[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GC-MS[/color][/url]等。[img=Compress_1.jpg,800,600]https://i5.antpedia.com/attachments/att/image/20220126/1643167292344561.jpg[/img]图1 电子轰击离子源示意图

  • 【原创】检验员培训-仪器分析法

    第一章 紫外分光光度法一、原理 可见光、紫外线照射某些物质,主要是由于物质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对辐射的吸收,而产生化合物的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分光光度法或称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它是以朗伯──比耳定律为基础。朗伯—比耳定律 1 A = lg—————————= ECL T式中 A为吸收度; T为透光率; E为吸收系数,采用的表示方法是(E1% 1cm),其物理意义为当溶液浓度为1%(g/m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数值; 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 L为液层厚度,cm。二、使用范围 凡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在特定吸收波长处所测得的吸收度,可用于药品的鉴别、纯度检查及含量测定。三、仪器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其应用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紫外光区、400~850nm的可见光区。主要由辐射源(光源)、色散系统、检测系统、吸收池、数据处理机、自动记录器及显示器等部件组成。本仪器是根据相对测量的原理工作的,即先选定某一溶剂(或空气、试样)作为标准(空白或称参比)溶液,并认为它的透光率为100%(或吸收度为0),而被测的试样透光率(或吸收度)是相对于标准溶液而言,实际上就是由出射狭缝射出的单色光,分别通过被测试样和标准溶液,这两个光能量之比值,就是在一定波长下对于被测试样的透光率(或吸收度)。本仪器可精密测定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有色物质或在适当条件下能与某些试剂作用生成有色物的物质。 使用前应校正测定波长并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四、仪器的校正 1.波长的准确度试验 以仪器显示的波长数值与单色光的实际波长值之间误差表示,应在±1.0nm范围内。 可用仪器中氘灯的486.02nm与656.10nm谱线进行校正。 2.吸收度的准确度试验 3.杂散光的试验 4.波长重现性试验 5.分辨率试验

  • 【分享】L我国结构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教授。

    【分享】L我国结构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教授。

    卢嘉锡 (1915-)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04/200704021421_47573_1618547_3.jpg[/img]卢嘉锡 男,1915年10月出生于厦门市,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他早年设计的等倾角魏森保单晶X射线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数图,载入国际X射线晶体学手册,称为“卢氏图”。在非线性光学晶体新材料探索研究中,提出了性能敏感结构的新概念。组织多学科的队伍,发现了优秀的新型无机类芳香性紫外倍频晶体低温相硼酸钡(BBO),含四个过渡金属原子,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两个网兜状福州模型,而后又提出了一种新双氮分子络合活 《论语》中有曾子“三省”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今日名言有了新论:吾日三省吾身,为四化大局谋而不忠乎?与国内外同行交流而乏创新乎?奖掖后进不落实乎?  你道“新三省论”者何人?我国结构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教授。  时时谦虚地三省论自己的卢老,确是为四化谋而忠的人。家贫励志。少年卢嘉锡天资聪慧,未满十三便进厦门大学预科,不及弱冠已大学毕业。留学英美,设计出CP因子倒数图,竟被国际X射线结晶学界誉为“卢氏表”,并普遍应用几十载,直至近年被电子计算机所取代。  1945年末归国,呕心沥血,培育出一批英才,1956年已列我国首批最年轻的一级教授行列。六十年代初,亲手创建福州大学和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并领导该所获取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研究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乃结构化学领域中高深的基础理论,国际上少有人搞。一旦突破,将深深惠及国计民生。于是,卢嘉锡于1971年便提出化学模拟生物固氮设想,之后又和蔡启瑞教授分别提出固氮活性中心的原子簇模型与厦门模型。于是,我国学者关于固氮活性中心的原子簇模型设想,早于西方发达国家四年。  “十年动乱”之后,他又率领物构所的研究人员开始了过渡金属原子簇的研究,合成和表征了几十种原子簇化合物并获得中科院科研成果一等奖。他指导组织研究的“BBO”(低温相偏硼酸钡)荣获中科院科持成果特等奖,被誉为建国以来的中国人按自己科学思想创造的“中国牌”晶体材料,并震动了全世界。

  • 改变发射针结构延长热场发射电子源的使用寿命

    大束科技发明并提供了一种发射针结构、热场发射电子源及电子显微镜,涉及电子显微镜技术领域,解决了氧化锆等低逸出功材料团易从发射针上脱落,影响电子源寿命的技术问题。该发射针结构位于电子源中发射电子,其包括针本体和低逸出功材料团,针本体的周壁上设置有容纳部,低逸出功材料团在烧结过程中形成有嵌入容纳部内的结合部位,且结合部位与容纳部的配合结构将低逸出功材料团夹固于针本体上。本发明的发射针结构能够将低逸出功材料团更为牢固的固定在针本体上,既能够增加储备氧化锆的数量,也能够增强低逸出功材料团与针本体结合的强度,防止低逸出功材料团脱落,延长了热场发射电子源的使用寿命。大束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以自主技术驱动的电子显微镜核心配件研发制造商及配套服务商。 目前公司主要生产电子显微镜的核心配件离子源、电子源以及配套耗材抑制极、拔出极、光阑等销往国内外市场,此外,还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电子显微镜以及电子枪系统等的维修服务,以及其他技术服务和产品升级等一站式、全方位的支持。在场发射电子源(电子显微镜灯丝)、离子源以及电镜上的高低压电源、电镜控制系统研发制造等领域等均具有优势。大束科技致力于成为电子显微镜行业上游配件的研发制造供应商;未来将在满足本土市场的同时,进军国际高端电子显微镜市场。

  • 实验室分析仪器--质谱仪器真空系统结构分析

    真空系统能够使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在低气压状态下工作,待测离子不会因与残存气体分子发生碰撞而散射,有利于分辨率和灵敏度的提高。常用旋片式机械泵、涡轮分子泵和钛离子泵串联组成真空系统,使离子源区气压约为10-3~10-5Pa,分析器区气压约为10-4~10-Pa,检测器区气压为10-10-2Pa以上。为防止残存有机物和反油污染离子源和分析室,在前级机械泵与涡轮分子泵接口处、离子源与分析室接口处设置液氮冷阱。亦可用旋片式机械泵和油扩散泵(加去除烃分子的捕集器)串联组成抽真空系统,并在油扩散泵与质谱仪之间加可自动控制的隔板,一旦停电隔板将自动关闭,既可防止反油污染质谱仪,又可维持质谱仪的真空在一定时间内变化不大。[b]1)油扩散泵[/b]优点:价格便宜、使用寿命长。缺点:抽速慢、耗时长,往往需要一小时以上才能达到所需要的真空要求。[b]2)涡轮分子泵[/b]优点:仅需十几分钟就可以达到所需的真空度,既无反油危险,噪声本底也小。缺点:价格昂贵、使用寿命短。[img=f90a81ec3d9887cd55167161ab7ac95.jpg]https://i2.antpedia.com/attachments/att/image/20220126/1643179791717997.jpg[/img]涡轮分子泵结构图[b]3)离子泵[/b]在排气量较小时,离子泵是最佳选择,它不但无污染,而且使用寿命长,极限真空比涡轮泵还高。要求超高真空的静态真空质谱仪都选用涡轮泵和离子泵。真空系统是影响质滤器及检测器功能的重要因素。质谱仪根据离子不同质荷比进行分离,需将离子引入某种电场和/或磁场中,利用电场和/或磁场分离离子,要求离子具有较大的平均自由程,与其他离子、背景气体分子等的碰撞概率最低。研究表明,压力为10-6Torr时可确保质滤器中扰动碰撞次数少于1

  • 电子衍射数据结构分析软件

    我的样品XRD结果都是圆缓峰而无尖峰,认为是由于结晶颗粒太小,于是用TEM多晶电子衍射得到一组d值。想用这些d值构建出可能的晶胞结构,什么的软件能做到这点?在http://www.crystalstar.org/Soft/上发现了好多粉晶分析的软件,如chekcell 等,有人熟悉它吗?哪一个能从d值构建晶胞结构?先谢了!

  • 新手推荐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导学

    弟兄们,好东西与大家共分享哦,好了就顶[color=fuchsia][b]送给刚接触[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的朋友们[/b][/color],下面内容基本上把AAS比较重要的知识都包含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分析法导学一、 基本要求掌握[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元素的特征谱线,描述吸收峰形状的参数,吸收峰变宽的原因,峰值吸收系数与吸收系数。了解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之间的关系,定量的依据。掌握[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了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结构、流程及类型。掌握分析条件的选择依据,应用领域,定量分析方法;干扰的类型与抑制方法。二、 基本概念与重点内容A 基本原理1. 共振线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吸收光谱 激发态基态 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产生共振吸收线(也简称共振线); 发射光谱2。元素的特征谱线 1)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 基态第一激发态: 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 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3)利用特征谱线可以进行定量分析。2. 吸收峰形状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吸收线。 ¨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左右范围的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由:It=I0e-Kvb , 透射光强度 It和吸收系数及辐射频率有关。 以Kv与n 作图:3. 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中心频率nO(峰值频率) :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 中心波长:λ(nm), 半宽度:ΔnO4. 吸收峰变宽原因(1)照射光具有一定的宽度。 (2)多普勒变宽(温度变宽) ΔVo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高。 (3)劳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碰撞变宽)ΔVL 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量发生稍微变化。 劳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 赫鲁兹马克变宽:同种原子碰撞。在一般分析条件下ΔVo为主5. 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光谱通带0.2mm。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线的半宽度:10-3mm。如图所示: 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的强度变化仅为0.5%。灵敏度极差; 若将原子蒸气吸收的全部能量,即谱线下所围面积测量出(积分吸收)。则是一种绝对测量方法,现在的分光装置无法实现。 谱线的积分吸收与基态原子数目成正比,即与原子浓度成正比。 6.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7.吸收系数与峰值吸收系数8.用峰值吸收系数k0代替kl的条件B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的结构与原理1.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结构流程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基本上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组成。2.锐线光源 什么是锐线光源?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分析中为什么要使用锐线光源?3.原子化装置类型 原子化器有火焰原子化器和无火焰原子化器两种。4.火焰原子化器与原子化过程 5.火焰类型:6.火焰原子化器的火焰温度选择: (a)保证待测元素充分离解为基态原子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温火焰; (b)火焰温度越高,产生的热激发态原子越多; (c)火焰温度取决于燃气与助燃气类型,常用空气—乙炔,最高温度2600K能测35种元素。5.无火焰原子化器的特点与原子化过程6.无火焰原子化过程7.狭缝宽度与通带C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法实验条件的建立 1.需要选择的分析条件 (1)分析线;(2)狭缝宽度;(3)工作电流;(4)原子化条件的确定;(5)检测进样量。 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法的干扰类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法的干扰主要有光谱干扰、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背景干扰。3.光谱干扰光谱干扰主要来自光谱通带由多条吸收线参与吸收或光源发射的非吸收的多重线产生干扰和样品池本身的分子发射或待测元素本身的发射线的影响。4.物理干扰物理干扰是由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粘度、表面张力等)发生变化,物理干扰出现在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主要影响试样喷入火焰的速度、雾化效率、雾滴大小等。使喷雾效率下降,致使出现在火焰原子化器中的原子浓度减小,导致测定误差。 可通过控制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组成尽量一致的方法来消除。5.化学干扰化学干扰是指在溶液或火焰气体中发生对待测元素有影响的化学反应,导致参与吸收的基态原子数减少。背景干扰是一种分原子性吸收,多指光散射、分子吸收和火焰吸收。化学干扰效应的消除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加入缓冲剂、保护剂、稀释剂等或采用预先分离的方法。6.特征浓度(含量)7.检测限8、[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方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9.标准曲线法 10.标准加入法

  • 影响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因素

    影响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因素

    影响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因素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涉及两个基本过程:①试样中被测元素转化为自由原子的化学过程;②蒸气相中自由原子对辐射吸收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比物理过程更复杂,影响化学过程的因素比影响物理过程的因素更多。1 原子化过程的影响在推到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关系式A=Kc时,假定了一个基本条件: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蒸气相中的原子数N与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c成正比,N=βc,为此要求被测元素的原子化效率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是一定的。准所周知,在实际分析工作中所遇到的试样类型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元素,在不同的试样内,由于基体特性各异和其他共存元素的相互影响,其原子化效率各有不同,有时甚至差别很大。原子化效率对实验条件非常敏感,在原子吸收这类高温动态测量中,实验条件的变动性导致原子化效率的改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影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测定一种试样中某一元素的最佳条件,未必适用于另一种试样中同一元素的测定,必须针对具体分析对象,寻求某一元素测定的最佳条件。现在商品原子吸收光谱仪器中,厂家为用户所提供的预先储存在数据库内各元素的分析条件,多半都是用纯溶液样品得到的,只能作为选择实际分析样品分析条件的参考。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原子吸收仪器自动控制系统的日益完善以及横向加热石墨炉和STPF技术的应用等,为获得稳定的原子化条件提供了可能性。化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关影响化学过程的因素。2 辐射吸收过程的影响从光源的发射线考虑,在原子发射线中心频率V0的很窄的△V频率范围内,kv随频率的变化很小,可以近似地认为kv→k0,。当空心阴极灯光源的发射线远小于原子吸收线的宽度时,如下图所示,测得的吸光度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峰值吸光度。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1143_573671_2352694_3.png随着空心阴极灯的灯电流增大,由于自吸和多普勒变宽效应增强,使光源发射变宽,对于低熔点金属Cd,Zn和Pb等元素空心阴极灯,光源发射线和原子吸收线宽度几乎达到同一数量级,使测得的峰值吸光度明显地降低,导致校正曲线严重弯曲。下图使用不同灯电流时所得到的镉校正曲线。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1144_573672_2352694_3.png在入射辐射中,若含有非吸收辐射,如连续背景辐射、空心阴极灯内稀有填充气体与支持材料以及其他杂质发射的辐射等,它们都可能出现在光谱通带内。当不存在非吸收辐射时,吸光度A=lgI0/I,当存在非吸收辐射i0时,吸光度A’=lg(I0+i0)/(I+i0),A’小于A0。i0在整个入射辐射中所占比例越大,A’比A小的越多。i0和I0比例一定时,I值越小,即吸收介质内分析原子浓度越高,i0的影响越大。非吸收辐射i0的存在,使测得的吸光度减小,校正曲线弯曲。从吸收谱线轮廓考虑,在通常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条件下,分析原子浓度都很低,共振变宽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吸收介质的分析原子浓度高时,同种分析原子相互碰撞引起谱线共振变宽,使峰值吸光度减小。随着分析原子浓度增大,对峰值吸光度的影响增大,因此,造成校正曲线在高浓度区弯向浓度轴。这是导致校正曲线非线性化的重要因素。在建立峰值吸收的定量关系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1141_573669_2352694_3.png时,假定吸收谱线轮廓主要由多普勒变宽效应决定。事实上,吸收谱线轮廓不仅受多普勒变宽效应的影响,还与碰撞变宽,特别是洛伦茨变宽有关。在有些情况下,多普勒变宽与洛伦茨变宽是同一数量级,不能忽略其影响。洛伦茨变宽还引起吸收谱线轮廓的频移与非对称化,使得测定的吸光度不能代表峰值吸收,而是中心波长两侧的吸光度,其值低于峰值吸光度,导致校正曲线的非线性化。谱线的精细结构是影响吸光度测量的又一可能的因素。这些相差很小的谱线精细结构常常是简并的。对于很重和很轻的元素,其波长差超过了线宽,在这种情况下,测定的吸光度是精细结构内各组分的混合吸光度,而非单一纯组分的吸光度,故导致校正曲线的弯曲。当用锐线光源进行峰值吸收测量时,谱线的精细结构对吸光度测定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下表列出了某些元素共振线的同位素移值。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1145_573673_2352694_3.png从吸收介质内原子浓度考虑,在推到吸收关系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1142_573670_2352694_3.png时,认为入射辐射密度pv是不变的。很显然,只有在吸收层很薄或分析原子浓度很低时才是这样,这说明原子吸收光谱法主要用于痕量和超痕量元素分析。当被测元素的浓度高时,引起吸光度下降,校正曲线弯向浓度轴。由此可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校正曲线线性范围不会很宽,一般是1-2个数量级。在通常的原子吸收条件下,可以忽略激发态原子和元素电离的影响,但对于低电离电位元素,特别是在高温下,不能忽略电离对基态原子的影响。电离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一定温度下,随元素浓度增加而减小。元素电离的影响如下图所示,电离效应导致校正曲线弯向纵轴。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1145_573674_2352694_3.png

  •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课程连载

    第1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分析概述1.1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研究的历史1.1.1 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现象的初步认识1.1.2 技术突破和在分析化学上的应用1.1.2.1 空心阴极灯的发明1.1.2.2 近代常用技术的出现1.2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的简单介绍1.2.1 复习吸光光度法的原理1.2.2 分光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1.2.3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1.2.4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的结构1.2.5 仪器各基本组成部分作用1.3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的基础知识和概念1.3.1 光的知识1.3.2 朗伯—比尔定律1.3.3 光谱的分类1.3.4 三种原子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光路图对比1.3.5 灵敏度、检出极限、精密度、准确度1.3.5.1 灵敏度1.3.5.2 检出极限CL1.3.5.3 精密度1.3.5.4 准确度1.4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的优缺点1.4.1 选择性强1.4.2 灵敏度高1.4.3 分析范围广1.4.4 抗干扰能力强1.4.5 精密度1.4.6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分析法也有如下缺点:1.5 近年研究展望第2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分析的基本原理 2.1 原子核外电子结构 2.2 原子能级 2.3 跃迁方式 2.3.1 吸收跃迁 2.3.2 自发发射跃迁 2.3.3 受激发射跃迁 2.4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的理论分析 2.4.1 吸收光谱的特征波长和吸收线数目 2.4.2 吸收谱线的轮廓 2.4.2.1 自然宽度(Natural width) 2.4.2.2 多普勒变宽效应(Doppler broading)2.4.2.3 压力变宽(碰撞变宽) 2.4.2.4 自吸变宽 2.4.3 吸收谱线的强度 2.5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的实际测量 2.5.1 吸收线 2.5.2 积分吸收系数和原子浓度之间的关系瓦尔西峰值吸收法 2.5.3 校正线的形状和影响它的因素 2.5.4 实际的测量 第3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仪[/color][/url]3.1 概述 3.2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3.2.1 单光束系统 3.2.2 双光束系统 3.2.3 双光束双通道 3.3 光源 3.3.1 空心阴极灯 3.3.1.1 空心阴极灯的构造 3.3.1.2 空心阴极灯的发射机理 3.3.1.3 空心阴极灯内的充入气体 3.3.1.4 空心阴极灯的供电 3.3.1.5 空心阴极灯的使用 3.3.2 无极放电灯 3.3.3 连续光源 3.3.3.1 氘灯 3.3.3.2 蒸气放电灯 3.3.4 其它光源 时间分解火花 火焰 3.4 原子化器 3.4.1 原子化器的吸收光路 3.4.2 火焰原子化法 3.4.3 石墨炉原子化 3.4.4 石墨炉原子化反应机理 3.4.5 氢化物发生及其原子化 3.4.6 其他原子化法 金属器皿原子化法 粉末燃烧法 阴极溅射原子化法 电极放电原子化法 等离子体原子化法 激光原子化法 闪光原子化法 应用高频感应加热炉的方法 应用高温炉的方法 l 粉末燃烧原子化法 3.5 样品引入系统 3.5.1 气动雾化器 3.5.2 超声波雾化器 3.6 单色器 3.6.1 立特鲁(Littrow)型和艾伯特(Ebcrt)型光栅单色器 293.6.2 闪耀光栅 3.6.3 单色器的参数指标 3.6.3.1 单色器的色散率 3.6.3.2 单色器的分辨率 3.7 测量和读出装置 3.7.1 检测器 第4章 干扰 4.1 电离干扰4.2 物理干扰 4.3 光谱干扰 4.3.1 在光谱通带内有一条以上的吸收线4.3.2 在光谱通带内有非吸收线存在 4.3.3 谱线重叠 4.3.4 分子吸收 4.3.5 光散射 4.3.6 试样池发射4.4 化学干扰 4.4.1 化学干扰的产生 4.4.2 消除化学干扰的方法 4.4.2.1 化学分离 4.4.2.2 提高火焰温度 4.4.2.3 采用对消干扰效应的方法来消除干扰 4.4.2.4 改良基体 4.4.2.5 加入释放剂 4.4.2.6 加入保护剂 4.4.2.7 加入缓冲剂第5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技术5.1 样品的预处理 5.1.1 样品的溶解 5.1.2 样品的分离和富集5.1.2.1 萃取法5.1.2.2 螯合萃取 5.1.2.3 离子缔合物萃取 5.1.2.4 离子交换法 5.1.2.5 其它富集方法 5.2 测定条件的选择 5.2.1 分析线的选择 5.2.2 狭缝宽度 5.2.3 空心阴极灯电流 5.2.4 原子化条件的选择 5.2.4.1 火焰 5.2.4.2 喷雾器的调节 5.2.4.3 石墨炉原子化法中原子化温度的确定5.3 分析方法 5.3.1 标准曲线法 5.3.1.1 非吸收光的影响5.3.1.2 共振变宽 5.3.1.3 发射线与吸收线的相对宽度 5.3.1.4 电离效应 5.3.2 标准曲线法 5.3.3 标准加入法 5.3.4 稀释法 5.3.5 内标法 5.3.6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间接分析法 5.3.7 试样的污染及预防措施第6章 元素各论 6.1 概述 6.1.1 碱金属6.1.2 碱土金属 6.1.3 有色金属 6.1.4 黑色金属 6.1.5 贵金属 6.1.6 稀有和分散元素 6.1.7 难熔元素 6.1.8 间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法 6.2 元素各论 6.2.1 铝 6.2.2 锑 6.2.3 砷 6.2.4 钡 6.2.5 硼6.2.6 镉 6.2.7 钙6.2.8 铜 6.2.9 锗 6.2.10 金 6.2.11 碘 6.2.12 铁6.2.13 铅 6.2.14 镁 6.2.15 汞 6.2.16 镍 6.2.17 铂 6.2.18 硅 6.2.19 银第7章 AAS在各个方面的应用 7.1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分析的应用 7.2 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7.2.1 钢铁分析 7.2.1.1 试样的前处理 7.2.1.2 各元素的测定举例 7.2.2 铜合金 7.2.3 铝合金 7.2.4 铅合金 7.2.5 锆合金7.3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7.3.1 水泥分析 7.3.1.1 试样的前处理 7.3.1.2 各元素的测定 7.3.2 玻璃分析 7.3.2.1 试样的前处理 7.3.2.2 各元素的测定 7.3.3 石油分析 7.3.3.1 汽油中的铅 7.3.3.2 润滑油中的金属 7.3.4 电镀液的分析 7.3.5 食盐电解液中杂质的分析 7.3.6 聚合物中无机元素的分析 7.3.7 煤灰的分析 7.3.8 大气污染物的分析 7.4 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7.4.1 水质分析 7.4.1.1 陆水分析 7.4.1.2 海水分析 7.4.1.3 废水分析 7.4.2 岩石、矿物的分析 7.4.2.1 试样的前处理 7.4.2.2 各元素的测定举例7.5 在农业中的应用 7.5.1 植物分析 7.5.1.1 试样的前处理 7.5.1.2 各元素的测定举例 7.5.2 肥料分析 7.5.2.1 试样的前处理 7.5.2.2 各元素的测定举例 7.5.3 土壤分析 7.5.3.1 交换性阳离子的测定 7.5.3.2 微量金属 7.5.4 食品和饲料的分析 7.5.4.1 试样的前处理 7.5.4.2 各元素的测定举例7.6 在生物化学和药物学中的应用 7.6.1 体液和组织 7.6.2 体液成分的分析 7.6.2.1 试样的前处理 7.6.2.2 各元素的测定 7.6.3 内脏和其它试样的分析 7.6.3.1 试样的前处理 7.6.3.2 各元素的测定 7.6.4 药物分析 7.6.4.1 试样的前处理 7.6.4.2 各元素的测定

  • 【求助】句子结构分析

    这是EDQM关于分析方法验证中的一段话,最后一句话(有红色标记的)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请帮忙分析一下这个句子的结构:The analytical procedures described in a monograph of a pharmacopoiea are considered to be validated. In this case it should be made sure that all reference materials needed are available and the required system suitability tests are performed. [color=#DC143C]Nevertheless, it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that a pharmacopoeial monograph is only considered validated (related substances test) when it is applicable to the control of the listed impurities (specific source material, see Ph Eur).[/color]

  • 结构分析

    我们在方法考察的时候发现有未知峰产生,对主成分和未知峰进行质谱分析,主成分分子量为385,未知杂质为355,后面对两个成分进行碎裂,主成分的碎片分子量分别为124,130,158,170,295,未知杂质的碎片分子量有124,144,170,172,295,麻烦帮忙分析下这个碎片有可能是什么结构,主要是未知杂质的。[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7/202007080852582830_1898_3860760_3.png[/img]

  • 【原创】Topspin结构分析工具中文版手册

    因为核磁实验室开发需要,最近翻译了几本关于topspin下的手册。鉴于国内目前还没有相似的资料,故把这些文献提供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共同提供国内的核磁应用水平。由于结构分析工具这本手册内容比较多且复杂,翻译过程中带过来的错误也比较多。希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另外,前面的一维和二维基本实验和现在的结构分析工具两本手册没有经过布鲁克公司的授权,请大家在使用的时候注意,本人不负任何责任。祝大家好运。[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58610]Structure Analysis Tool[/url]

  • 未知晶相的结构分析

    最近做了一种多金属复合氧化物,但用XRD进行分析时发现,样品与现有的PDF卡片都对不上,所以怀疑是否产生了新的晶相,如果想要分析未知晶相的结构,应该怎么做,或者什么仪器可以做到?谢谢大家!原始数据文件已上传至附件。基本元素是 Te、V、Mo、Nb、O

  • [资料] 滴定分析的知识结构

    【篇名】 滴定分析的知识结构【作者】 陈常兴. 【刊名】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06期【机构】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临沂276002. 【关键词】 滴定分析. 知识结构. 【摘要】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J.S.B runer)提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这既有助于学生简明地掌握知识,又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迁移,对相互关联的未知事物迅速做出预测。”笔者力图构建滴定分析的知识结构,以期对滴定分析的教学改革进行积极的探讨。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它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对化学本身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对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医药卫生和学校教育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许多专业中,特别是在药学、检验专业中,分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8469]滴定分析的知识结构[/url]

  • 【免费分享】功能与智能材料结构演化与结构分析-电子书

    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欢迎大家看完后讨论~~作者:王中林、康振川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功能与智能材料结构演化与结构分析-内容简介本书从键合、分子轨道、配位出发,将原子尺度晶体结构基础与化学相结合,论述了氧化物功能材料中的一系列晶体结构系统,把结构演化与稀土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混合价相联系,总结和探讨了功能和智能材料的性能与结构的本质联系和演化规律,从而为开发新型材料提供了基础。又从理论与实际方法上论述了分析、研究、表征这些功能材料原子分辨结构、化学和价结构分析的现代电子衍射和电子显微学方法;本书可作为材料科学、物理学、材料现代测试分析技术等专业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和大学教师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也是从事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书。本书英文版已被美国、法国的多所高等院校选用作为研究生教材。【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结构与结构演化 1 结构 键合和性能   1.1 晶体结构   1.2 结构、键合和性能   1.3 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   1.4 同型性和多型性   1.5 结构和化学键   1.6 配位场理论   1.7 配位场稳定化能  1.8 过渡金属的配位多面体  1.9 分子轨道理论  1.10 能带理论  1.11 混合价化合物和功能材料  1.12 结构转变和稳定性  1.13 材料的性能   1.14 结构和性   1.15 功能材料   1.16 小结  2 氯化钠及金红石相关结构系统  2.1 岩盐结构  2.2 具有氯化钠结构的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2.3 金红石结构及其衍生结构  2.4 金红石结构的特性  2.5 金红石相关结构的演变  2.6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和结晶体学剪切面  2.7 小结 3 钙钛矿及相关结构关系 4 萤石型和相关结构系统 5 软化学:从结构单元通向材料工程之路第二篇 结构表征 6 结构分析用电子晶体学 7 功能材料的结构分析 8 功能材料的化学和价结构分析 附录A 物理学常数、电子波长与波数附录B1 晶体学结构系统附录B2 计量晶体学数据的FORTRAN程序附录C 几种晶体结构的电子衍射花样附录D 计算机TEM中单价损EELS谱的FORTRAN程序参考文献中英文主题词对照索引材料索引后记

  • 【求助】如何分析未知化合物的成分结构

    本人有一白色粉末,是从消泡剂水溶液中,50度把水烘干后得到的。不知道其有什么元素组成,不知其结构。请问大家应该做哪些测试来分析它的成分和结构。欢迎大家多发表意见,共同讨论。谢谢!

  • 【原创】水团簇结构对紫外光谱分析有影响吗?

    【原创】水团簇结构对紫外光谱分析有影响吗?

    [size=3]水是紫外光谱分析最常用的溶剂,很多资料上的说明都标明水可以用于180nm以上的光谱分析。但是,最近看了一些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处理过程都会影响到水的团簇结构,同时会影响到水在190-300nm对光的吸收,影响的程度还相当大,例如,水磁化处理可以使水的吸光度提高20%以上,见下图、资料及网页。这些主要是摘自研究水团簇结构的论文,处理方法有:磁场处理、电场处理、有机溶剂处理、电解质处理、加热处理等,也就是磁场、电场中,加入有机质、无机盐,加热等都会影响水的团簇结构,从而影响其光谱吸收性能。研究单位有天津大学、吉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back=#ffffff][color=#000000]华南农业大学等[/color][/back]。由此想到,水团簇结构对光谱吸收影响那么大,会不会影响分析测试结果呢?我想一定有影响的,某些情况下可能还是分析测试误差的主要来源,只不过还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有兴趣的版友也许可以就此申请个课题(应该是可以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级别的项目了),进一步研究一下。[/size][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6/201006171641_225339_1633752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6/201006171641_225340_1633752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6/201006171642_225341_1633752_3.jpg[/img][size=3][b]纳米材料对水团簇的影响 [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AHNY200836008.htm[/url][/b][/size]

  • 【资料】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分析

    详细介绍了广东省连州电厂石灰石/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系统的流程、设备、吸收塔内部结构、防腐措施等设计情况,同时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91451]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分析[/url]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