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微型气象监测仪

仪器信息网微型气象监测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微型气象监测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微型气象监测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微型气象监测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微型气象监测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微型气象监测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微型气象监测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微型气象监测仪相关的资讯

  • 出发吧,小旋风——泛测环境推出微型气象多参数传感监测仪
    大气污染受到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环境管理部门致力于不断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需要说清气象条件在污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清晰描述污染成因,准确评估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研究表明温度、湿度与O3和PM2.5的生成有正相关性,小风,逆温,大气稳定更是雾霾爆发的诱因。针对这些关键气象要素,泛测公司研发集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于一体的微型气象多参数传感监测仪。与Microcair™ 系列空气质量微站一样,Microwind™ 的M105型号气象微站继承了体积小巧、内置电池供电、安装运维方便、物美价廉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布点。 使用微型气象多参数传感监测仪进行密集布点后,大幅增加对气象条件的监测能力。相比传统气象站数量少,仅代表其周边有限空间范围,气象微站可以精细描绘城市、乡镇微气象场,特别适合城区、沿海、山地等复杂地形区域。 微型气象多参数传感监测仪,为大气污染研究和管控提供更详实的数据资料,势必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
  • 微型环境监测站-一款有求必应的超声波气象站#2022已更新
    微型环境监测站-一款有求必应的超声波气象站#2022已更新【品牌型号:天合环境TH-CQX5_天合环境气象设备口碑不错_是值得信赖选择的好设备】农业在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我国因为农业领域的显著成果,成为闻名世界的农业大国,这与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气候因素作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在农业生产中较难把控的一个因素,一、产品简介TH-CQX5超声波气象站是一款高度集成、低功耗、可快速安装、便于野外监测使用的高精度自动气象观测设备。该设备免调试,可快速布置,广泛运用于气象、农业、林业、环保、海洋、机场、港口、科学考察、校园教育等领域。与传统的超声波气象站相比,我司产品克服了对高精度计时器的需求,避免了因传感器启动延时、解调电路延时、温度变化而造成的测量不准问题。该设备创新性的采用五要素一体式传感器,可对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观测,可实现户外气象参数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通过数字量通讯接口将五项参数一次性输出给用户。二、产品特点1、顶盖隐藏式超声波探头,避免雨雪堆积的干扰,避免自然风遮挡2、原理为发射连续变频超声波信号,通过测量相对相位来检测风速风向3、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五要素一体式传感器4、标配GPRS传输5、两米碳钢支架,顶部无需法兰盘可直接套接传感器6、传感器外壳采用进口ASA材质,更有效对抗盐雾等环境,防护等级达到IP65以上三、技术参数1)风速:测量原理超声波,0~70m/s(±0.1m/s);2)风向:测量原理超声波,0~360°(±1°);3)空气温度:测量原理二极管结电压法,-40℃~85℃(±0.3℃);(北京市气象局校准证书)4)空气湿度:测量原理电容式,0~100%RH(±2%RH);(北京市气象局校准证书)5)大气压力:测量原理压阻式,300hPa~1100hPa(±0.02hPa);(北京市气象局校准证6)采集器供电接口:GX-12-3P插头,输入电压5V,带RS232输出Json数据格式,采集器供电:DC5V±0.5V峰值电流1A,7)传感器modbus、485接口:GX-12-4P插头,输出供电电压12V/1A,设备配置接口:GX-12-4P插头,输入电压5V8)太阳能供电、配置铅酸电池,可选配30W 20AH/50W 40AH/100W 100AH.充电控制器:150W,MPPT自动功率点跟踪,效率提高20%9)数据上传间隔:60s-65535s可调10)7寸安卓触屏,屏幕尺寸:1024*600 RGB LCD四、产品尺寸图五、产品结构图六、上位机软件介绍1、PC单机版数据接收、存储、查看、分析软件2、支持串口数据接收、处理、展示3、支持json字符串、modbus485等通信方式4、可自设置存储时间,modbus485采集模式下可自设置采集时间5、支持自助增加、删除、修改监测参数的协议、名称、图标等6、支持数据后处理功能7、支持外置运行javascript脚本
  • 船舶气象仪-一款有条不紊的微型气象传感器
    船舶气象仪-一款有条不紊的微型气象传感器#2022已更新【品牌型号:天合环境TH-Y6】雷雨大风天气对船舶航行安全会带来很大影响,船舶在大风浪区域航行,将出现较剧烈的摇荡运动、降速、航向不稳定,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操纵方面的困难,甚至出现难以预料的危险,而且大雨、暴雨会引起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行安全。一、产品简介山东天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微型气象仪的企业,一直致力于微型气象仪和气象环境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具有完整的生产链、实力雄厚的技术团队和全面的营销团队,我们研发生产的超声波风速风向仪、五要素微气象仪、六要素微气象仪和小型自动气象站等气象产品,已广泛应用到气象监测、城市环境监测、风力发电、航海船舶、航空机场、桥梁隧道等领域,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TH-Y6型六要素微气象仪原理为发射连续变频超声波信号,通过测量相对相位来检测风速风向。与传统的超声波风速风向仪相比,我司产品克服了对高精度计时器的需求,避免了因传感器启动延时、解调电路延时、温度变化而造成的测量不准问题。TH-Y6型六要素微气象仪创新性地将气象标准六参数(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力、压电雨量)通过一个高集成度结构来实现,可实现户外气象参数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通过数字量通讯接口将六项参数一次性输出给用户。二、产品特点1、顶盖隐藏式超声波探头,避免雨雪堆积的干扰,避免自然风遮挡2、原理为发射连续变频超声波信号,通过测量相对相位来检测风速风向3、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压电雨量六要素一体式4、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实时测量,无启动风速☆5、抗干扰能力强,具有看门狗电路,自动复位功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6、高集成度,无移动部件,零磨损7、免维护,无需现场校准8、采用ASA工程塑料室外应用常年不变色9、产品设计输出信号标配为RS485通讯接口(MODBUS协议);可选配232、USB、以太网接口,支持数据实时读取☆10、可选配无线传输模块,最小传输间隔1分钟11、探头为卡扣式设计,解决了运输、安装过程松动不准的问题☆三、技术参数1、风速:0~60m/s(±0.1m/s);2、风向:0~360°(±2°);3、空气温度:-40-60℃(±0.3℃);4、空气湿度:0-100%RH(±3%RH);5、大气压力:300-1100hpa(±0.25%);6、压电雨量:0-4mm/min(±4%)7、功率:1.08W8、生产企业具有ISO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9、生产企业具有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计算机软件注册证书☆四、产品尺寸图五、产品结构图六、注意事项1.传感器水平周围1米半径无遮挡,避免水滴飞溅影响2.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强机械振动源3.传感器安装上方应为开阔区域,雨滴应直接滴落至传感器,应免二次滴落和连续水流冲击
  • 世界首创的微型PM2.5室外监测仪问世
    近日,2013中国· 绍兴&ldquo 名士之乡&rdquo 人才峰会主要活动之一的绍兴市十大重点产品领域骨干企业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对接洽谈会在绍兴市区咸亨酒店举行。百余家绍兴十大重点产品领域骨干企业与来自海内外的人才面对面交流,寻求资本与项目的合作之道。  洽谈会现场气氛热烈,许多企业家围着海内外人才,咨询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记者在现场发现,今年的洽谈会上,环保项目最受关注。如东大水业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对应用于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进行攻关,来自美国塔尔萨大学的节能环保领域硕士王俊莅正巧带来了两个在美国已经产业化的环保产品,该产品可以提高水质且节能低碳,能提高水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方马上坐在一起进行商谈。  来自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硕士任环女士带来了&ldquo PM2.5室外监测仪器及系统&rdquo 项目,立即引起了前来参会的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办公室主任崔盈的注意,因为该公司目前正在攻关大型燃煤电站PM2.5污染控制高效技术装备的相关难题。任环告诉记者,现在的PM2.5监测设备往往体积较庞大,不便于携带,而她带来的这款产品,采用国际最前沿的高灵敏微纳气敏传感器及红外线纳米传感器等技术,开发出世界首创的微型PM2.5室外监测仪,并且精度相当高。任环说,随着微型PM2.5监测仪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后可能还会像一颗黄豆一样植入家用电器中,由外用转成室内民用,可以让大家监测到自己家居的空气质量。
  • 智易时代取得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CCEP证书
    智易时代取得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CCEP证书 2020年5月,智易时代正式获得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证证书(CCEP),证书编号CCAEPI-EP-2020-315。 鉴于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证证书是环境监测行业含金量十足的一项证书,已成为国内大多数环境在线监测仪器生产厂家综合实力的一种,并被ZHENGFU采购招投标等项目列入加分项,成为企业进行市场推广、参与招投标、提升企业影响力的利器。智易时代对下一阶段主打产品之一的ZWIN-AQMS06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认证工作尤为重视。在此次CCEP证书的申请准备工作中,研发部门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为确保产品监测数值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除大量单气测试以及模拟环境做混气测量外,还不断与进口高质量产品比对,搭建数据模型、修复BUG、更新算法;同时生产及质量等相关部门也开展了大量复杂而又细致的准备工作,ZUI大程度确保提交资料的准确性和正确性。细节决定品质,匠心铸就美好,ZUI终,此项认证,在公司团队各部门积极配合,高效协作下一举攻克。 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证,采用国际通行的“产品检验+工厂质量体系检查+认证后监督”认证模式,从设计水平、制造质量、加工能力、性能指标、质量保证、应用效果等多角度QUAN方位对环保产品做出综合全面的评价和结论,是我国各级环保管理部门、相关单位和用户对环保产品选购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GUAN方标志表明获准使用该标志的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同时,CCEP在实施认证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检测,还从企业的体系建设、产线成熟度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考察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 此次证书的取得不仅是对我司大气环境监测领域业务快速发展、潜心研发的肯定,也是对我司产品的稳定性、易用性和产线的完备性给予了充分肯定,更是激励我们继续推动公司的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 ZWIN-AQMS06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产品介绍:本产品是我公司推出的一款用于提供室外空气污染物实时、准确检测经济型产品,仪器可依据实际情况搭载多种高精度气体传感器,配置PM2.5、PM10、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等空气质量参数以及气象五参数,采用泵吸式采样方式进行监测,高精度、高准确度。 产品特点:① 气体、颗粒物分两路采样,气体又单独分路进气,避免互相干扰气体;② 采用插拔式支架固定风速、风向传感器,安装灵活、拆卸方便、不易破损、便于运输;③ 移动式热插拔SD卡,随时更新替换升级程序,支持本地查看数据,无需插拔SD卡,可远程升级程序;④ 实时监测:各项监测指标传感器JINGZHUN测量,快速输出,快速响应;集中监测:可实现多项监测指标同时进行;⑤ 人机界面:采用液晶屏显示,可直观动态显示各项监测数据、仪器工作状态,提供全中文菜单和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一键式开机运行,触摸屏显示,面板显示有气体种类、浓度、温度、IP地址、时间等;⑥ 模块化设计,航KONG插头连接,各部件独立运行,系统可靠性高;配置加热除湿装置; 产品参数:PM10测量范围:(0~1000)μg/m 3 ;PM2.5测量范围:(0~1000)μg/m 3 ;SO2测量范围 :(0~500)nmol/mol;NO2测量范围 :(0~500)nmol/mol;O3测量范围 :(0~500)nmol/mol;CO测量范围:(0~10)μmol/mol
  • 赛默飞GM-5000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助力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
    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领域的领军企业,赛默飞世尔科技具有超过40年的专业技术和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多种不同污染物及应用需求的监测设备以及全面的空气质量监测解决方案。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精度要求,赛默飞庞大的空气监测产品线能够满足客户对不同监测技术和精度等级的需求,在区域内形成有机的、高效的空气监测网络;监测数据能够实时上传,并以“一张图”的方式呈现在客户面前,区域空气质量状况以及监测网络运行状态尽在掌控。赛默飞丰富的空气质量监测产品赛默飞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Thermo ScientificTM 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是赛默飞基于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的应用而开发的一款适用于室外的小型化,高性价比,多参数连续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凭借科学的设计,专业的品质,稳定可靠的数据,一经问世便受到广泛关注。其与赛默飞多种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有机结合,为不同用户实现全方位立体科学的监测网络构建和大气污染精细化监管提供了有力工具,帮助客户实现更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监管目标。Thermo ScientificTM 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 GM-5000的主要技术特点01. 一台监测仪器实现多种污染物的监测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内部集成了不同电化学传感器、光学粒子计数器和PID传感器,能够实现SO2、NO、NO2、CO、O3、PM10、PM2.5、TVOC等多达8种污染物的同时监测,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多种不同参数配置。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传感器位置02. 传感器在最佳环境条件下运行众所周知,电化学传感器需要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运行,光学粒子计数器对颗粒物的测量受湿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仪器设计上应给予充分考虑来实现不同地域和季节的户外应用。GM-5000采用加热采样和冷却循环气路设计,加热采样能够去除高湿对颗粒物测量的影响,提高低温环境下样气温度;冷却循环气路通过控制风扇调节循环气体流速,从而使得仪器内传感器在最佳环境条件下运行。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内部气路03. 丰富的用户界面功能虽然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微型空气监测仪设计通常较为简单,但对于空气监测设备而言,用户交互界面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以直观的反映仪器监测数据和运行状态,且便于现场维护。鉴于微型空气监测仪安装方式多样的特点,GM-5000并未标配显示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方面的方式。用户的个人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可连接GM-5000内置Wi-Fi信号而登录用户界面,实现数据、校准和维护等操作。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用户界面04. 完备的质控程序尽管传感器技术有着运行成本低、应用简单等优势,但在数据精度和准确度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要想获得有效的监测数据,仪器的质量控制必不可少。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设计了多级校准模式,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除了基本的传感器筛选外,GM-5000在出厂前进行严格专业的校准操作,确定每一台仪器每一个传感器的零点、跨度、温湿度系数、交叉干扰系数。当GM-5000运送至安装现场,可结合标气校准、初始校准、月度自动校准和季度抽检等多种现场质控程序,保证其稳定运行。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出厂前校准程序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现场质控程序GM-5000的主要应用场景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是针对中国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及网格监管的需求,结合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对其应用方向的理解,特别设计开发的空气监测产品,适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的加密监测。基于仪器级别的科学设计可为实现监管的精细化,准确化及分析研究污染物来源及趋势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支撑。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加密网格监测;常规空气质量评价敏感区加密监测;道路交通空气质量加密监测;建筑施工场所扬尘颗粒物监测;工业园区及企业集群边界预警监测;科研院所污染分布及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研究。互动福利扫描二维码,免费下载GM-5000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产品手册结语赛默飞世尔科技始终致力于以高品质的产品来服务于空气质量监测行业,并将一如既往走在行业前列,倾听用户声音,提供更为丰富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简介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为50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7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苏州和广州等地运营。我们在全国还设立了8个应用开发中心以及示范实验室,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中国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拥有100多位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及70多项专利。创新中心专注于针对垂直市场的产品研究和开发,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6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 赛默飞GM-5000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助力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
    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领域的领军企业,赛默飞世尔科技具有超过40年的专业技术和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多种不同污染物及应用需求的监测设备以及全面的空气质量监测解决方案。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精度要求,赛默飞庞大的空气监测产品线能够满足客户对不同监测技术和精度等级的需求,在区域内形成有机的、高效的空气监测网络;监测数据能够实时上传,并以“一张图”的方式呈现在客户面前,区域空气质量状况以及监测网络运行状态尽在掌控。赛默飞丰富的空气质量监测产品赛默飞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Thermo ScientificTM 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是赛默飞基于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的应用而开发的一款适用于室外的小型化,高性价比,多参数连续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凭借科学的设计,专业的品质,稳定可靠的数据,一经问世便受到广泛关注。其与赛默飞多种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有机结合,为不同用户实现全方位立体科学的监测网络构建和大气污染精细化监管提供了有力工具,帮助客户实现更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监管目标。Thermo ScientificTM 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 GM-5000的主要技术特点01. 一台监测仪器实现多种污染物的监测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内部集成了不同电化学传感器、光学粒子计数器和PID传感器,能够实现SO2、NO、NO2、CO、O3、PM10、PM2.5、TVOC等多达8种污染物的同时监测,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多种不同参数配置。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传感器位置02. 传感器在最佳环境条件下运行众所周知,电化学传感器需要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运行,光学粒子计数器对颗粒物的测量受湿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仪器设计上应给予充分考虑来实现不同地域和季节的户外应用。GM-5000采用加热采样和冷却循环气路设计,加热采样能够去除高湿对颗粒物测量的影响,提高低温环境下样气温度;冷却循环气路通过控制风扇调节循环气体流速,从而使得仪器内传感器在最佳环境条件下运行。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内部气路03. 丰富的用户界面功能虽然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微型空气监测仪设计通常较为简单,但对于空气监测设备而言,用户交互界面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以直观的反映仪器监测数据和运行状态,且便于现场维护。鉴于微型空气监测仪安装方式多样的特点,GM-5000并未标配显示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方面的方式。用户的个人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可连接GM-5000内置Wi-Fi信号而登录用户界面,实现数据、校准和维护等操作。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用户界面04. 完备的质控程序尽管传感器技术有着运行成本低、应用简单等优势,但在数据精度和准确度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要想获得有效的监测数据,仪器的质量控制必不可少。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设计了多级校准模式,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除了基本的传感器筛选外,GM-5000在出厂前进行严格专业的校准操作,确定每一台仪器每一个传感器的零点、跨度、温湿度系数、交叉干扰系数。当GM-5000运送至安装现场,可结合标气校准、初始校准、月度自动校准和季度抽检等多种现场质控程序,保证其稳定运行。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出厂前校准程序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现场质控程序GM-5000的主要应用场景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是针对中国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及网格监管的需求,结合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对其应用方向的理解,特别设计开发的空气监测产品,适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的加密监测。基于仪器级别的科学设计可为实现监管的精细化,准确化及分析研究污染物来源及趋势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支撑。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加密网格监测;常规空气质量评价敏感区加密监测;道路交通空气质量加密监测;建筑施工场所扬尘颗粒物监测;工业园区及企业集群边界预警监测;科研院所污染分布及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研究。互动福利扫描二维码,免费下载GM-5000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产品手册结语赛默飞世尔科技始终致力于以高品质的产品来服务于空气质量监测行业,并将一如既往走在行业前列,倾听用户声音,提供更为丰富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简介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为50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7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苏州和广州等地运营。我们在全国还设立了8个应用开发中心以及示范实验室,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中国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拥有100多位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及70多项专利。创新中心专注于针对垂直市场的产品研究和开发,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6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 Aeroqual和上海迪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联手发布AQX微型空气监测仪
    深度融合,精耕中国——Aeroqual和上海迪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联手发布AQX微型空气监测仪 6月1日,在上海展览馆盛大举行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上,Aeroqual与合作伙伴上海迪勤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迪勤科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联手发布AQX微型空气监测仪——集成了享誉世界的Aeroqual臭氧传感器的空气监测产品。外交部南南合作促进会上海办事处主任洪涌清、上海市虹口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万建辉、新西兰贸易发展局(NZTE)商务官苏曼曼(Sherry Su)等领导和嘉宾出席见证了签字仪式和AQX发布会。签字仪式上,苏曼曼女士代表新西兰贸易发展局(NZTE)登台致辞,她表示非常高兴见证上海迪勤与Aeroqual自2014年起的良好合作关系,这次战略合作签约标志双方的合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祝福双方的合作关系能“再上一层楼”。迪勤科技CEO刘思坦致辞时回顾,在过去七年,迪勤科技与Aeroqual联手在许多地区构建了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在城镇空气质量管理、污染预警预报、污染源排查、单点污染源控制等方面发挥了切实作用,为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刘思坦先生说,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年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在进一步扩大到街道乡镇、工业园区、交通路边站的同时,也对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迪勤科技与Aeroqual依托在环境监测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联合开发了AQX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助力形成高时空分辨的动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力支撑污染防治攻坚,以实现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迪勤科技还将积极布局碳监测、碳中和领域,助力我国环境质量与碳排放实现“双达标”。Aeroqual首席执行官Mark Templeton(马克坦普尔顿)先生从新西兰发来致辞。Mark用中文向现场各位嘉宾亲切问候。他评价这份战略合作协议“肯定了Aeroqual支持中国推行‘蓝天保卫战’等政策的承诺,并建立在我们与上海迪勤的长期合作关系之上。”他同时也简要评价了AQX这款新产品:“集成了Aeroqual享誉业界的臭氧传感器模块,构建了一台高性价比的多参数空气质量监测仪,提供准确的实时监测数据和污染警报。”关于AQX的应用前景,Mark接着说:“AQX的推出,连同我们与上海迪勤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为环保部门、工业园区、生态或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各种终端用户提供更可靠的空气质量数据。更好的数据将使决策者能够采取更明智的行动,保护他们的社区。”Mark乐观地展望了双方合作对于帮助监测和改善中国空气质量的前景:“我们对Aeroqual的未来、与上海迪勤持续合作的未来以及整个中国空气质量监测的未来很乐观。我们期待着发挥我们所长,生产基于高性能前沿技术的空气监测系统,帮助控制和减少空气污染,让中国人民呼吸更自如地呼吸。”Aeroqual在生态、科研、卫生、商用等领域的合作伙伴联祥环保、点将科技和对中工业也派代表出席并见证了这场仪式。随着AQX的新品发布,以及Aeroqual与上海迪勤的又一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相信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入,并能够更好地用他们的技术和产品服务于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守护着我们每日呼吸的清洁空气,在十四五期间及更远的未来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赛默飞发布赛默飞 GM-5000微型空气质量连续监测仪新品
    GM-5000微型空气质量连续监测仪Thermo Scientific 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是一款适用于室外的,高性价比,多参数连续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仪器采用光学及电化学传感器技术,结合赛默飞领先的空气质量监测产品设计经验,旨在为您提供多样并适合的空气污染物监测方案,帮助您实现更精细,更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监管目标。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可按照区域网格设计进行高密度安装,作为传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有效补充,对污染物进行加密监测,污染物变化趋势跟踪,动态溯源,异常事件捕获,预警预报数据支撑等应用领域,有助于提高城市各级环境监管和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城市大气污染监管和防治的精细化水平。气体样品继续通过一个小的风扇和过滤器,并进入气态传感测量室进行测量; 测量不仅包含颗粒物PM2.5,PM10,和气态污染物(NO2, SO2, O3, CO)的浓度数据,日志文件还包括样品流的温度,压力,相对湿度,样品流速,日期、时间戳等。 所有测量结果通过3G/4G 模块及当地WiFi 传输至仪器嵌入式计算机上运行的网络服务器; 并且可以在运行标准 web 浏览器的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手机上实时显示。测量数据也会记录在仪器内部的SD 卡上, 供以后下载。 主要功能特点 实时连续监测空气中的常规污染物SO2、NO2、CO、O3、PM10和PM2.5 采用加热主动采样和冷却循环气路设计,为传感器提供更优的工作环境 同时监测环境温度、湿度和压力,并对污染物监测数据进行补偿 4G通讯模块实现实时数据传输 仪器内置Wi-Fi功能,可实现操作者与仪器的交互 通过浏览器登录仪器用户界面,直观显示仪器测量数据和运行状态 仪器内置SD卡可存储一年数据记录 可使用标准气体对仪器进行校准,也可通过与标准空气站进行比对校准 防水机箱直接应用于户外,提供多种现场安装方式 应用领域: 城市生活区网格监测,跟踪评价居民日常活动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道路交通、路边站建设:跟踪评价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等对环境气质量的影响 传统空气站周边范围加密监测,对周边污染物来源进行趋势捕捉和动态溯源,为执法监管区域细化提供数据支撑。 工业园区,重要监管企业边界加密监测,对园区污染物变化趋势及周边空气质量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学校,社区,商业楼宇等环境健康监测 科研院所污染分布及空气质量模型研究等 技术参数检测量程(最大浓度)NO2:20ppmSO2: 50ppmO3: 20ppmCO: 500ppmPM2.5:1500μg/m3PM10: 1500μg/m3检测限(2σ)NO2: 30ppbSO2: 40ppbO3: 30ppbCO: 0.025ppmPM2.5:1.0μg/m3PM10: 1.0μg/m3相应时间(T90)120S(所有传感器)线性5%满量程(所有传感器)零漂1%满量程(所有传感器)重复性2.5%满量程(所有传感器)分辨率10ppb气体流量1.5L/min读数显示更新10S读数显示平均时间120S数据存储间隔1分钟-1小时(技术平均值)存储容量500000(约1年数据)存储内容记录条目、浓度、温度、先对湿度、气压、日志、日期、时间诊断数据关键电压数据读取通过网络浏览器交流电源100-240VAC,50-60Hz操作环境-10℃至45℃;15%-90%HR;非冷凝存储环境-20℃至70℃尺寸406mmH*305mmW*152mmD重量5kg创新点:1. 科学的产品设计加热采样和冷却循环气路设计,为传感器提供稳定优良的工作环境;防水机箱使仪器直接在户外安装和运行;2. 连续精确监测实时监测传感器运行环境(温度,湿度,压力等)运行状态,并对污染物监测数据进行补偿;标准气体校准和co-location比对校准相结合,完备的质量控制程序;监测数据可视化,用户可直接通过与仪器交互查看,下载仪器监测的实际数据;3. 值得信赖的品牌和服务赛默飞在空气质量监测领域的丰富经验;专业团队为仪器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赛默飞 GM-5000微型空气质量连续监测仪
  • 看,风云气象卫星正俯瞰全球大气氨气污染
    “燃烧、畜禽养殖等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氨气的排放。别看氨气在大气中含量很少,却是大气中最重要的碱性气体,在地球生物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由氨气生成的PM2.5对全球公共健康损失估值在每年百亿美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周敏强说。周敏强和中国气象局张兴赢研究员的团队一起紧密合作,基于最优估计理论研发了一套氨气浓度的反演算法,成功应用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D)的观测光谱,获得了风云气象卫星首幅大气中氨气浓度的全球分布图,并与搭载在欧洲METOP—A 卫星上红外大气探测干涉仪(IASI)的氨气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论证了风云卫星氨气观测资料的可靠性。这项研究对于未来利用国产卫星发展实现对全球微量大气化学成分的高精度定量遥感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这个成果近期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主办的SCI Q1学术期刊《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上。周敏强告诉记者,氨气(NH3)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微量气体,它可与酸性气体快速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硝酸铵等二次气溶胶,是雾霾期间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污染成分。同时,铵盐气溶胶还会通过散射影响太阳辐射,从而破坏地球辐射收支平衡,引起地球气候变化,因此亟须实现对其的全球监测。“然而以往的地基观测难以满足,尤其是极地、沙漠、海洋、森林等地的数据长期属于空白状态。”“利用氨气红外波段的特征吸收光谱,可以通过遥感的手段进行氨气浓度全球探测。”周敏强说,随着红外高光谱探测技术的发展,欧美相继发射了多颗搭载有高光谱红外观测仪器(如IASI,CrIS)的卫星。我国的风云三号系列气象卫星(FY3)从其第四颗卫星开始(D、E、F)也搭载了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HIRAS),为国产卫星实现氨气全球探测提供了可能。《大气科学进展》Adv.Atmos.Sci.2024年第3期封面风云3DHIRAS周敏强介绍说:“我们基于最优估计理论研发了一套NH3柱浓度的全物理反演算法。这套理论结合HIRAS载荷的仪器响应函数和观测光谱,通过分析氨气的红外吸收特性,选择960—970cm-1作为反演窗口。采用哥白尼大气化学模式结果作为初始值,在反演氨气时进行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地表温度等干扰参数的同步反演。”“基于开发的反演算法获得了风云3D卫星HIRAS仪器的首幅大气NH3柱全球分布图。”张兴赢告诉记者,结果表明,HIRAS探测仪可以很好地捕捉全球NH3高值区,例如印度、西非、中国东部等存在大量NH3排放的地区。HIRAS与欧洲卫星上搭载的IASI的NH3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0.28—0.73),两者相差在其反演误差范围内。该研究证明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风云气象卫星已经具备了定量探测全球氨气浓度的能力。2020年1月FY—3D/HIRAS卫星观测的全球白天NH3柱总量浓度分布图张兴赢指出,当前HIRAS/FY3D在海洋上和高纬度地区还存在反演精度低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海洋上NH3的浓度低,传感器捕捉到的NH3信号弱;在高纬度地区地表温度低,热对比度小,导致光谱噪声大。未来研究者将进一步改进反演算法,引入神经网络算法弥补现有最优估计算法的不足,提升反演精度并提高海洋和高纬度地区的有效观测数据。升级后的算法还将拓展应用于FY—3E、3F等卫星。
  •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154.32万元采购颗粒物监测仪,气象站
    详细信息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2023年中央预算气象探测地面观测经费备品备件购置(第一批)项目(二次)公开招标公告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3-06-19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2023年中央预算气象探测地面观测经费备品备件购置(第一批)项目(二次)公开招标公告 2023年06月19日 15:56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2023年中央预算气象探测地面观测经费备品备件购置(第一批)项目 品目 货物/专用设备/专用仪器仪表/气象仪器/地面气象探测仪器设备/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设备 采购单位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行政区域 河北省 公告时间 2023年06月19日 15:56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3年06月20日至2023年06月27日每日上午:9:00 至 12:00 下午:12:00 至 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登录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http://www.hebpr.cn//)自主网上报名,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并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 开标时间 2023年07月10日 10:00 开标地点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开标大厅系统(http://hbbjm.hebpr.gov.cn:9090/BidOpening) 预算金额 ¥154.32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池璐、焦浩东 项目联系电话 0311-68052257 采购单位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采购单位地址 石家庄市裕华区槐中路253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王伟 0311-67108970 代理机构名称 石家庄亿通招标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石家庄市新石北路368号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池璐、焦浩东 0311-68052257 项目概况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2023年中央预算气象探测地面观测经费备品备件购置(第一批)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登录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http://www.hebpr.cn//)自主网上报名,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并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3年07月10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YTZB-2023-091 项目名称: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2023年中央预算气象探测地面观测经费备品备件购置(第一批)项目 预算金额:154.32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154.32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购置自动气象站备品备件1批,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套,辐射站备品备件1批,大气颗粒物监测仪2套(PM2.5和PM10各1套),气溶胶滤纸12套,能见度仪2套,自动土壤水分探测器5套、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1套、观测场风塔1套、小气候站备件1批。 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后60天内完成供货、安装、调试工作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本项目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落实中小微企业、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采购政策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3年06月20日 至 2023年06月27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2: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登录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http://www.hebpr.cn//)自主网上报名,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并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 方式:其他 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3年07月10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3年07月10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开标大厅系统(http://hbbjm.hebpr.gov.cn:9090/BidOpening)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潜在投标人登录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http://www.hebpr.cn//)自主网上报名,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并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网上发布后即认为所有潜在投标人领取了招标文件(包括补遗澄清文件、修改文件)及相关资料等,潜在投标人如未及时下载相关文件、资料,或未获取到完整的文件、资料,导致投标被否决或不利于中标的,自行承担一切后果。潜在投标人请及时关注公告发布媒体发布的更正公告。 投标文件递交方法:1.本次招标为电子招投标,投标文件采用数据电子文件,投标人可通过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在线参与开标。2.投标人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完成电子投标文件的递交,在线递交电子投标文件前,投标人应当使用投标客户端及CA为投标文件加密。(编制投标文件需使用河北CA,未办理CA的投标人,需进行企业CA注册。具体事宜可联系0311-66635531)。 发布媒体:中国政府采购网、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槐中路253号 联系方式:王伟 0311-67108970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石家庄亿通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石家庄市新石北路368号 联系方式:池璐、焦浩东 0311-68052257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池璐、焦浩东 电 话: 0311-68052257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颗粒物监测仪,气象站 开标时间:2023-07-10 10:00 预算金额:154.32万元 采购单位: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石家庄亿通招标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2023年中央预算气象探测地面观测经费备品备件购置(第一批)项目(二次)公开招标公告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3-06-19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2023年中央预算气象探测地面观测经费备品备件购置(第一批)项目(二次)公开招标公告 2023年06月19日 15:56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2023年中央预算气象探测地面观测经费备品备件购置(第一批)项目 品目 货物/专用设备/专用仪器仪表/气象仪器/地面气象探测仪器设备/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设备 采购单位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行政区域 河北省 公告时间 2023年06月19日 15:56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3年06月20日至2023年06月27日每日上午:9:00 至 12:00 下午:12:00 至 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登录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http://www.hebpr.cn//)自主网上报名,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并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 开标时间 2023年07月10日 10:00 开标地点 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开标大厅系统(http://hbbjm.hebpr.gov.cn:9090/BidOpening) 预算金额 ¥154.32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池璐、焦浩东 项目联系电话 0311-68052257 采购单位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采购单位地址 石家庄市裕华区槐中路253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王伟 0311-67108970 代理机构名称 石家庄亿通招标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石家庄市新石北路368号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池璐、焦浩东 0311-68052257 项目概况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2023年中央预算气象探测地面观测经费备品备件购置(第一批)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登录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http://www.hebpr.cn//)自主网上报名,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并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3年07月10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YTZB-2023-091 项目名称: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2023年中央预算气象探测地面观测经费备品备件购置(第一批)项目 预算金额:154.32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154.32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购置自动气象站备品备件1批,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套,辐射站备品备件1批,大气颗粒物监测仪2套(PM2.5和PM10各1套),气溶胶滤纸12套,能见度仪2套,自动土壤水分探测器5套、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1套、观测场风塔1套、小气候站备件1批。 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后60天内完成供货、安装、调试工作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本项目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落实中小微企业、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采购政策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3年06月20日 至 2023年06月27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2: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登录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http://www.hebpr.cn//)自主网上报名,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并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 方式:其他 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3年07月10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3年07月10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开标大厅系统(http://hbbjm.hebpr.gov.cn:9090/BidOpening)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潜在投标人登录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http://www.hebpr.cn//)自主网上报名,下载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并及时查看有无澄清和修改。网上发布后即认为所有潜在投标人领取了招标文件(包括补遗澄清文件、修改文件)及相关资料等,潜在投标人如未及时下载相关文件、资料,或未获取到完整的文件、资料,导致投标被否决或不利于中标的,自行承担一切后果。潜在投标人请及时关注公告发布媒体发布的更正公告。 投标文件递交方法:1.本次招标为电子招投标,投标文件采用数据电子文件,投标人可通过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在线参与开标。2.投标人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完成电子投标文件的递交,在线递交电子投标文件前,投标人应当使用投标客户端及CA为投标文件加密。(编制投标文件需使用河北CA,未办理CA的投标人,需进行企业CA注册。具体事宜可联系0311-66635531)。 发布媒体:中国政府采购网、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槐中路253号 联系方式:王伟 0311-67108970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石家庄亿通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石家庄市新石北路368号 联系方式:池璐、焦浩东 0311-68052257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池璐、焦浩东 电 话: 0311-68052257
  •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上面搭载了哪些科学仪器?
    4月16日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丙遥二十八运载火箭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该星将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气象、农业农村等领域遥感应用,对提高卫星资源综合应用效能、促进环境保护事业意义重大。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科研卫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主要配置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宽幅成像光谱仪等有效载荷。卫星利用主动激光、高光谱、多光谱、高精度偏振等多种手段综合观测,可实现对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气体、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以及陆表、水体等环境要素大范围、连续、动态、全天时的综合监测。卫星入轨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大气环境综合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作物估产及农业灾害等应用能力,推进卫星遥感数据在生态环境、气象、农业农村等方面应用,有效解决各行业部门对外国遥感数据的依赖。  国家航天局负责该卫星工程组织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和发射许可审批,生态环境部(牵头)、中国气象局、农业农村部等用户部门按分工负责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负责地面系统建设和运行,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卫星系统和运载系统抓总研制,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场及测控系统组织实施。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16次发射。
  • 索引: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系统——一款实惠物美的农业环境监测仪@2023动态已更新
    索引: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系统——一款实惠物美的农业环境监测仪@2023动态已更新型号:FT-NQ12 品牌:风途科技一、产品简介FT-NQ12农业气象站是一款高度集成、低功耗、可快速安装、便于野外监测使用的高精度气象观测设备。该设备由气象传感器,采集器,太阳能供电系统,立杆支架,云平台五部分组成。免调试,可快速布置,广泛运用于气象、农业、林业、科学考察等领域。二、产品特点1.低功耗采集器:静态功耗小于50uA2.标配GPRS联网、支持扩展蓝牙、有线传输3.七寸安卓触屏,版本:4.4.2、四核Cortex&trade -A7,512M/4G4.支持modbus485传感器扩展5.太阳能充电管理MPPT自动功率点跟踪6.三米碳钢支架,两节螺纹旋接7.短信报警,超限后向指定的手机上发送短信8.ABS材质防护箱,耐腐蚀、抗氧化,防水等级IP66三、技术参数1.采集器供电接口:GX-12-3P插头,输入电压5V,带RS232输出Json数据格式,采集器供电:DC5V±0.5V峰值电流1A,2.传感器modbus、485接口:GX-12-4P插头,输出供电电压12V/1A,设备配置接口:GX-12-4P插头,输入电压5V3.太阳能供电、配置铅酸电池,可选配30W 20AH/50W 20AH/100W 100AH.充电控制器:150W,MPPT自动功率点跟踪,效率提高20%4.数据上传间隔:1分钟-1000分钟可调5.屏幕尺寸:1024*600 RGB LCD6.部分传感器参数名 称 测量范围 分 辨 率 准 确 度 风 速 0~30m/s 0.01m/s ±(0.1+0.03V)m/s 风 向 0~360°(16方向) 1/16 3°(1.0m/s) 空气温度 -40-80℃ 0.1℃ ±0.3℃(25℃) 空气湿度 0-100%RH 0.10% ±3%RH 大气压力 30-110Kpa 0.01Kpa ±0.02Kpa(相对) 雨量 ≦4mm/min 0.01mm ±0.2mm 光照 0-18.8W LUX 1lux 5% 二氧化碳 500-5000PPM 1PPM ±50PPM±读数的3% 土壤温度 -40~80℃0.01℃±0.5℃土壤湿度 0-100%0.01%±3%土壤电导率EC0-20000us/cm10us/cm±5%土壤PH(探针)3-90.1≤5%/year四、云平台1.CS架构软件平台,支持手机、PC浏览器直接观测、无需额外安装软件。2.支持多帐号、多设备登录3.支持实时数据展示与历史数据展示仪表板4.云服务器、云数据存储,稳定可靠,易于扩展,负载均衡。5.支持短信报警及阈值设置6.支持地图显示、查看设备信息。7.支持数据曲线分析8.支持数据导出表格形式9.支持数据转发,HJ-212协议,TCP转发,http协议等。10.支持数据后处理功能11.支持外置运行javascript脚本
  • 两颗“世界之首”生态环境监测科研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7月25日,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轨投入使用,标志着全球首颗具备主动激光二氧化碳探测能力的卫星在北京正式交付。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等相关单位共同签署了卫星《在轨投入使用证书》。此外,由生态环境部参与研制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一并投入使用。作为世界首颗采用激光主动探测手段的高精度大气环境遥感卫星,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可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气体、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以及陆表、水体等环境要素,开展大范围、连续、动态、全天时综合监测,并首次实现了全球全天时1ppm(百万分之一)高精度二氧化碳柱浓度探测。发布的首批应用成果,包括首个高精度全球全天时二氧化碳柱浓度分布图、首个全球二氧化氮柱浓度遥感图、全球臭氧柱浓度遥感图、全球PM2.5产品分布遥感图等20余项产品。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又称“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可探测植被生物量和植被生产力,同时满足地理测绘、灾害评估、农情遥感等需求。该卫星实现了对森林植被高度、生物量、叶绿素荧光的定量遥感探测,提升了我国和全球森林碳汇监测能力。发布的首批应用成果,包括海南岛叶绿素荧光空间连续产品、东北虎豹公园生物量反演产品、京津冀地区冬季小麦产量和夏季玉米生物量等20余项产品。两颗卫星在轨投入使用,对于推动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动态监测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有效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柱浓度和分布,探测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提升全球温室气体、生物量高精度定量化遥感监测能力,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气象局采购187万元大气成分检测仪器设备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2016年度大气成分观测业务样品分析、站网巡检和标校技术服务中标公告  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受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的委托,就2016年度大气成分观测业务样品分析、站网巡检和标校技术服务项目(项目编号:ZQC-T16022 )组织采购,评标工作已经结束,中标结果如下:  一、项目信息  项目编号:ZQC-T16022  项目名称:2016年度大气成分观测业务样品分析、站网巡检和标校技术服务  项目联系人:张夏虹  联系方式:010-68400081  二、采购人信息  采购人名称: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采购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北区32号楼  采购人联系方式:李月 010-68407292  三、项目用途、简要技术要求及合同履行日期:  大气成分观测业务样品(包括气溶胶、温室气体、反应性气体、酸雨及降水化学等)的分析与处理,对大气本底站、大气成分站、沙尘暴站和环境气象观测站(国家级)的仪器设备运行情况等进行巡检和仪器设备的标校等服务(详见招标文件第八章)。  四、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  采购代理机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南区19号楼  采购代理机构联系方式:张夏虹 010-68400081  五、中标信息  招标公告日期:2016年06月03日  中标日期:2016年06月24日  总中标金额:187.0 万元(人民币)  中标供应商名称、联系地址及中标金额:  供应商名称:北京华云东方探测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7号富海国际港1601室  中标金额:壹佰捌拾柒万元整(¥ 1,870,000.00)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  张仁健、高辉、王誉天、戴玉华、李杨  中标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服务要求:  服务项目 服务费用  气溶胶滤膜化学成分分析 254100元  气溶胶大流量样品采样与分析 21780元  反应性气体大流量样品采样与分析 72600元  干湿沉降降水pH值及电导率 36500元  干湿沉降可溶性离子成分采样与分析 24000元  温湿气体Flask玻璃瓶、采样罐以及配套的前后处理 401440元  温室气体标准气体标校 10000元  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仪(TEOM)标校 315000元  颗粒物监测仪(GRIM180)标校 117000元  太阳光度计(CE318)标校 130500元  反应性气体(分析仪)标校 54000元  臭氧观测仪标校 15000元  NO/SO2/CO标气标校 13080元  大气本底站巡检 189000元  大气成分站巡检 90000元  沙尘暴站巡检 90000元  酸雨站巡检 36000元
  • 中国首颗碳卫星成功发射 大面积光栅让“地球体检师”想测就测
    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科院声像中心 任晖摄  我国二氧化碳监测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已上升到25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且依然呈上升趋势,地表温度也在逐年升高。温室效应正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精确监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已成为有效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和应对的迫切要求。阿拉斯加冰川过去30年消融的景象,图片来自网络  本次发射的碳卫星作为我国首颗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实验卫星,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以大气二氧化碳遥感监测为切入点,利用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等探测设备,通过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验证系统,定期获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大气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将优于4ppm,使我国在大气二氧化碳监测方面跻身国际前列。  碳卫星是国家科技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我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能力部署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立项实施。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总体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负责卫星系统,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有效载荷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二氧化碳反演验证系统的研制、建设和运行。  负责本次发射任务的为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本次发射还搭载发射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自主安排研制的1颗高分辨率微纳卫星和2颗高光谱微纳卫星。  小卫星肩负大使命工作人员在低温实验室进行仪器调试,图片来自网络  22日凌晨3时22分,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它成为巡游在地球上空700公里的第三位全球二氧化碳“体检师”。碳卫星将在宇宙中跳起“华尔兹舞步”,不断变换观测模式,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监测,并借助模式同化和反演技术,最终形成全球碳排放情况的“体检报告”。  “小卫星肩负大使命。”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说。监测全球二氧化碳分布情况,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积极行动,也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而且,“知己知彼”,才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掌握主动权,发出“中国声音”。  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不是想测就能测  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不是你想测,想测就能测。目前为止,只有美国和日本发射了自己的碳卫星。美国OCO-2卫星,图片来自网络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本就非常低。碳卫星总设计师尹增山介绍,从2011年到2016年年底,经过近六年研制,我国碳卫星探测精度达到了优于4ppm(百万分比浓度)。也就是说,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超过百万分之四时,碳载荷就会发现。  如何发现?实际上,碳卫星对二氧化碳浓度采用的是“间接测量”法。大气在太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分子会呈现光谱吸收特性,碳卫星通过精细测量其光谱吸收线,可以反演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但这根线非常窄。要获取高精度的大气吸收光谱,就要依靠碳卫星的主载荷——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二氧化碳探测仪核心的技术指标和难点就是要同时实现高光谱分辨率和高辐射分辨率,这就如同检查人的指纹,普通仪器只看得到纹理,而二氧化碳探测仪可以把指纹放大一百倍,精细测量每条指纹的宽度和深度。  “要达到这么精细的分辨率,必须要有大面积光栅。”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郑玉权告诉记者,为突破这项关键技术,科研人员从最基础的制造全息光栅所需的高精度曝光系统研究出发,一点点攻克技术难关,最终在碳化硅基底上制造出高精度衍射光栅,并在航空校飞试验中进行了验证。  碳卫星探测仪上的大面积衍射光栅,能够探测2.06µm、1.6µm、0.76µm三个大气吸收光谱通道,最高分辨率达到0.04nm,这样的分辨率,在国内光谱仪器的研制上也尚属首次。  说起研制过程,郑玉权感慨颇多。六年的载荷研制,是预研攻关和工程实施的结合。他们从“无”到“有”,实现技术突破 又迎头赶上,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反正,遇到问题的彷徨、解决问题的艰辛和最终找到答案的欢乐,我们全尝遍了。”  碳卫星上的“配角”  将为研究雾霾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碳卫星上的“配角”——云与气溶胶探测仪也不可小觑。气溶胶,通俗点说,就是大气中的尘埃。探测仪可以帮忙排除探测时云和气溶胶的影响,提升二氧化碳探测数据的可靠性。碳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杨忠东表示,从设计能力上来讲,这款探测仪可以为研究雾霾提供重要数据支撑。碳卫星载荷系统,图片来自网络  “碳卫星本身,就肩负着‘创新’使命。”李加洪说。作为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身上,至少有四项大胆的技术创新——大面积光栅、多模式定标、敏捷姿态调控以及复杂的反演验证系统。“我们碳卫星的整体水平,比日本的还要高。虽是‘后发’,但我们已经实现了‘并跑’。”  技术上的卓越,并非这颗碳卫星的唯一追求。在大约半年的在轨测试之后,碳卫星将正式开始两年半的工作——让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到碗里来。“我们将按照应用需求,对后期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共享和服务。”李加洪透露,科技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已经制定了碳卫星数据管理办法。碳卫星数据将加载到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向国内各类用户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在国际合作方面,这些数据也会向地球观测组织(GEO)共享,这也是中国对GEO的实质贡献。  “一颗卫星远远不够。”不过,让杨忠东欣慰的是,六年来,他们不仅收获了这颗卫星,还了解和掌握了二氧化碳高精度遥感监测仪器的制备过程。“要满足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我们还要更多碳卫星。”第一颗有了,后续的,也就不再遥远。
  • 中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 搭载“利器”帮助监测雾霾
    从中国科学院获悉,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射升空。  据中科院空间中心副主任、碳卫星工程副总指挥龚建村介绍,该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能力,对充分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已经上升到25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并依然呈上升趋势,地表温度也在逐年升高。温室效应正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精确监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已成为有效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和应对的迫切需求。  本次发射的碳卫星作为我国首颗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实验卫星,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以大气二氧化碳遥感监测为切入点,利用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等探测设备,通过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验证系统,定期获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大气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将优于4ppm(百万分比浓度),使我国在大气二氧化碳监测方面跻身国际前列。  碳卫星是科技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我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能力部署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 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立项实施。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总体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负责卫星系统,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有效载荷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二氧化碳反演验证系统的研制、建设和运行。  负责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此外,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自主安排研制的1颗高分辨率微纳卫星和2颗高光谱微纳卫星,有效载荷由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43次飞行。  “千里眼”如何“看”二氧化碳?——详解我国首颗碳卫星  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这是我国首颗、全球第三颗专门用于“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卫星。  太空中怎么能“看”到二氧化碳?“看”到了二氧化碳又有什么用?这颗卫星还带了哪些“高精尖”科技?记者采访相关专家,揭开碳卫星的神秘面纱。  “千里眼”看颜色识气体  从厚厚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中,识别出哪些气体是二氧化碳,还要画出一张张“动态图”——碳卫星需要安上特制的“千里眼”。  本次发射的碳卫星,搭载了一台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这台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利用分子吸收谱线探测二氧化碳浓度。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通过看“颜色”来识别二氧化碳气体。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玉权解释,太阳光经过空气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对许多精细的颜色有了不同程度吸收。通过光学仪器对这些色彩进行非常精准的测量,可以反向推算出二氧化碳分子数量,从而得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碳卫星项目要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监测精度优于4ppm(百万分比浓度),即是说,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超过百万分之四时,“千里眼”就必须发现。  长春光机所助理研究员蔺超说,长春光机所为此制造了大面积衍射光栅,相当于在头发丝的宽度上划出200余条形状和直线度要求很高的刻线,“这样的精密元件,如同细密梳子,才能过滤出更为精细的色彩”。  地面观测点也能搜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据,为什么还要发射卫星?碳卫星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杨忠东说,全球二氧化碳地面观测站点总共仅有数百个,难以满足监测需求,只有用卫星俯瞰,才能绘制二氧化碳分布的全景图。  “碳排放”要有中国数据  掌握全球的二氧化碳分布状况有什么用?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说,在碳排放数据上知己知彼,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面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必然选择。碳排放的量化监测是各国最终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技术基础,在所有的碳排放量监测手段中,目前只有星载高光谱温室气体探测技术既能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进行高精度探测,又能获取全球各区域的气体浓度分布数据。  正因如此,各发达国家纷纷研发专用卫星。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一颗由日本2009年发射,一颗由美国2014年发射。  李加洪介绍,我国发射的碳卫星通过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验证系统,定期获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使我国在大气二氧化碳监测方面跻身国际前列。  “持家先要有账本,这个‘账本’就是我们自己监测到的碳排放量。” 李加洪说。  “高精尖”未来有望测雾霾  碳卫星上除了搭载二氧化碳探测仪,还有另一件“利器”——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这台探测仪可以测量云、大气颗粒物等辅助信息,为科学家精确反向推演二氧化碳浓度剔除干扰因素。  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虽然不是“主角”,但可能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杨忠东说,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能监测大气中的颗粒物,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并为研究PM2.5等大气污染成因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研究人员表示,具体如何监测雾霾,要等碳卫星传送回第一份数据后再做分析判断。  此外,碳卫星实现全球观测,是卫星平台频繁调整姿态、“翩翩起舞”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科研人员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技术跨越发展。
  •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再亮“利剑” 新型无人机搭载气体检测仪
    p  近日,为全面推动热点网格精细化管理,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再亮“利剑”——利用新型无人机开展热点网格排查。/pp   2016年以来,环境保护部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划分为若干个面积3Km× 3Km的网格,并定期进行监控分析。在此过程中,无人机的广泛使用,极大提升了监管执法能力。/pp  新型无人机不受起降场地限制 白天夜晚均可飞行/pp  此次排查工作,卫星中心启用了国内新型无人机航空遥感平台。/pp  “新型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采用高性能锂电池作为动力,具有噪声低、震动小和飞行平稳等优点。”卫星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新型无人机的有效航时达120分钟,有效解决了此前电动无人机普遍存在的航时短的问题。”/pp  同时,新型无人机采用垂直起降的方式,不受起降场地限制,白天夜晚均可飞行。在完成预定规划航线后,无人机还能自动精准垂直降落于起飞地点,大大提升了监管执法的效率。/pp  助力实现对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化进行动态监测/pp  “好马配好鞍。要想获取热点网格区域内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关键还要靠机载的气体检测仪。”卫星中心工程师李营介绍。/pp  据介绍,此次新型无人机搭载的气体检测仪,主要针对PM2.5、PM10、NO2、SO2、CO、O3等主要污染物。/pp  检测仪能在不同高度监测污染物浓度,以分析网格内污染物的水平及垂直分布、扩散规律,探寻网格内主要污染物类型。/pp  “通过新型无人机搭载气体检测仪,获取热点网格区域内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我们就实现了对主要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动态监测,形成了无人机大气环境立体监测能力,也为网格污染物管理与控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的精准性。”李营表示。/pp  已形成支撑监测监管能力/pp  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卫星中心多次配合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利用无人机对大气污染重点区域开展环境执法检查,支撑服务环境监督执法行动。如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督查行动、专项行动等。/pp  “可以说,卫星中心目前已建立无人机空域使用申请与保障协调、作业方案规划、飞行任务实施、数据获取和处理、报告编制等工作流程,形成了无人机支撑环保监测和监管业务化工作能力。”相关负责人指出。/p
  • 搭上我国首颗二氧化碳监测卫星,这些科学仪器厉害了!
    我国首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即将发射升空,它将用慧眼一探全球二氧化碳变化的秘密。  “我国还没有这么复杂观测模式的民用卫星,它通过5种观测模式的组合,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探测,卫星装载的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有2000多个通道,光谱解析度极高,卫星研制难度极大。”碳卫星首席应用科学家卢乃锰告诉记者。  利用光谱吸收特性一探究竟  与以往的气象卫星不同,碳卫星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利用分子吸收谱线探测二氧化碳浓度。“大气在太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分子会呈现光谱吸收特性,通过碳卫星对二氧化碳光谱吸收线的精细测量,就可以反演出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卢乃锰说。  反演验证系统是获取卫星数据后计算出二氧化碳和气溶胶分布状况的关键环节,也是卢乃锰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技术关键。通俗来讲,太阳的光谱是确定的,如果已知二氧化碳浓度等大气状况,根据模型,计算出卫星应该观测到的光谱,是正演 而根据卫星获取的数据,由模型反算出二氧化碳浓度,就是反演。  “以往气象卫星所涉及到的反演问题,大多集中在红外和微波谱段,而碳卫星所涉及到的是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的反演问题,机理不同,难度加大。这需要考虑云与气溶胶、气压、温度、反照率等多因素的影响,重新设计全新的反演验证系统。我们集中国内优势单位联合攻关,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卢乃锰说。  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介绍,该项目后期还追加了航空遥感实验和地面观测反演。前者就是把二氧化碳探测仪放在飞机上先采集数据,让研究者在碳卫星发射前就能熟悉相关数据处理和反演方法,积累经验,确保碳卫星获取数据后及时开展应用。  会跳华尔兹会翻筋斗,还能斜看竖看盯着看  卢乃锰给记者展示了一段碳卫星工作的模拟视频。“大家看到卫星在天上翩翩起舞,觉得很美,但搞卫星的人通常一听到这种需求就心惊肉跳,万一转过去转不回来了,怎么办呢?”他说,这种敏捷观测对卫星技术要求极高。  这颗卫星为什么需要不停旋转?这就涉及到其复杂的观测模式。碳卫星可以斜着看、竖着看、盯着看。斜着看,就是耀斑观测模式,利用太阳在海面的镜面反射提高信噪比,获取海面上空的二氧化碳数据 竖着看即天底观测模式,利用地面的漫反射特性开展地面二氧化碳的观测 盯着看,就是卫星在飞行过程中,始终瞄准一个特定目标进行观测,完成既定任务。除此之外,碳卫星还要观测太阳和月亮,进行对日、对月定标。  卢乃锰说,这相当于只有一只眼睛的卫星需要不停转换角度来完成对不同方向的观测。所以卫星要不断地调整姿态,就像跳优美的华尔兹。  这种复杂和高难度的“跳舞”观测,让碳卫星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全球二氧化碳分布信息。“日本的GOSAT(2009年发射的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的有效观测点只有300多个,我们在设计时加大了卫星的扫描宽度,增加了采样点,使得有效观测点比他们多了一个数量级。”卢乃锰说。  搭载二氧化碳和气溶胶两个探测仪  除了模块化卫星平台,高标准的载荷设计也是碳卫星研制的一大难点。碳卫星搭载了两个遥感仪器。一个是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另一个是多频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  “几十纳米的带宽在肉眼看来就一个颜色,要在这上面布置2000多个通道,也就是要再精细分辨出2000多种颜色,这对光学仪器的材料和工艺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卢乃锰说。  碳卫星项目要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监测精度优于4ppm(百万分比浓度),也即是说,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超过百万分之四时,碳载荷就必须发现。为此,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制造出200×200毫米的大面积光栅,填补了这一领域国内技术空白。  将会形成全球碳排放报告  我国的碳卫星大气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可达到1-4ppm,比日本GOSAT监测精度高,与美国OCO-2相当。  在发射成功并经过半年的在轨测试后,碳卫星将正式投入运行,16天完成一个回归周期,每两到三个月,完成一次全球有效覆盖。碳卫星获取的信息经过解析和处理,就会形成不同地区碳排放报告。  “要用好这颗星需做好四件事。”卢乃锰说,第一是卫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卫星定位、光谱定标、辐射定标等工作 第二是此前强调的数据反演 第三是模式同化技术 第四是数据共享。  在这颗碳卫星基础上是否有安排后续业务星的计划?卢乃锰说,虽然这颗星还没有发射,但它的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到很多碳监测的技术中,诸如风云气象卫星等国家空间对地观测卫星上,也都已经或正在考虑装载二氧化碳观测仪器。只是国家863计划走在了前面。  “科技部特别强调碳卫星数据向国内外共享,目前已经制定了数据管理办法,将适时对外发布。碳卫星数据将加载到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除向国内各类用户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外,还将通过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GEOARC)发布专题报告。在国际合作方面,将向地球观测组织(GEO)共享,作为中国对GEO的实质贡献 通过中欧‘龙计划’合作将与欧空局开展深度研究。”李加洪透露,前段时间,NASA主动提出合作, 随着中国、欧洲碳卫星的跟进,希望以后形成多卫星联合观测,进一步实现对外开放、数据共享。
  • 卫星网络将实时监测空气污染
    近期,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脉东翼陷入了空气污染漩涡。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大气科学家Gabriele Pfister说,确定污染源并逐时了解其动态是非常复杂的。据《科学》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定于4月7日发射的传感器,将为Pfister提供一幅更清晰的动态画面。Pfister和其他观测者急切等待着安装在商业通信卫星上的对流层排放:污染监测仪器(TEMPO)成功发射。它将停留在北美上空3.6万公里处,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TEMPO是组成第一个专门监测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空气污染情况网络的3个静止轨道仪器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已于2020年发射并运行至今的韩国对地静止环境监测光谱仪(GEMS)和将于2024年发射的欧空局哨兵4号卫星(Sentinel-4)。从前,科学家需要每天从轨道上拍摄一次观测快照,有了TEMPO,他们就能获得北美大部分地区每小时的观测图像。TEMPO的传感器可以检测到阳光照射大气分子时在特定波长下被吸收以及反射的光的微小差异。它将在2.1乘4.5公里的精细网格面积上,测量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醛以及气溶胶等污染物,帮助科学家追踪其来源。TEMPO可以帮助空气质量不达标地区改善公共卫生警报预测。比如,丹佛地区在努力控制的与哮喘和其他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升高有关的近地面臭氧层污染。目前Pfister都是依靠计算机模型、卫星、地面观测站的零散数据来估计污染水平的,她希望TEMPO能填补盲点,改进二氧化氮(臭氧的来源之一)来源的模型。但这3颗卫星组成的网络仍有一个很大的盲点——南半球。哈佛大学大气科学家Daniel Jacob表示,尽管理论上该网络几乎覆盖了全球,但这些仪器是为了放大追踪北半球情况而制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国家的局限性。
  •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再添利器
    4月16日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升空。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一颗科研卫星,生态环境部为该卫星牵头用户,卫星和运载火箭系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   该卫星将在国际上实现CO2的主动激光探测和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被动结合探测,能够对气态污染物、云和气溶胶以及水生态、自然生态等环境要素进行大范围、全天时综合监测,同时可支撑开展气象、农业农村等行业的遥感监测应用工作。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运行于705km的太阳同步轨道,星上搭载了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等5台有效载荷,整星重量约2.8吨,设计寿命8年。其中,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在国际上采用双体制激光技术探测气溶胶和CO2,通过主动方式对大气CO2柱总量进行精细化探测,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CO2浓度变化信息和气溶胶散射系数廓线、消光系数廓线、光学厚度、边界层高度等垂直分布信息,弥补以往被动观测的不足。高精度偏振扫描仪与多角度偏振成像仪联合观测可获取云和气溶胶多个角度的偏振信息,用于反演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时空分布信息,观测幅宽大于1800km,此外,还可通过与大气探测激光雷达载荷的协同观测与应用,实现近地表细颗粒物的定量探测。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可获取O3、NO2和SO2等气态污染物浓度信息,幅宽大于2300km,具备每天一次的全球覆盖能力。宽幅成像光谱仪可获取光谱范围从可见光至长波红外(0.415-12μm)的陆表和大气多光谱信息,观测幅宽大于2300km,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75m。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CO2和大气污染物遥感监测能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实现全球范围CO2的主动激光高精度、全天时探测,探测精度达到优异水平,可为CO2分布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精准的遥感数据支撑;在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方面,具备对全球细颗粒物(PM2.5)、气态污染物、云和气溶胶的定量化遥感监测以及对工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大气污染源的大范围、高动态遥感监测能力,可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在水环境遥感监测方面,可实现内陆大型水体水华、水质、水生植被以及近海海域赤潮、溢油、水质等的定量化遥感监测;在自然生态遥感监测方面,可实现生态系统关键参数的定量化遥感反演,为全国和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等业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将为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还将牵头组织研制发射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与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组网观测,进一步提升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遥感监测能力,为支撑国家“双碳”战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遥感监测数据支撑。
  • 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等随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4月16日2时16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上装载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自主研发的三台载荷——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图片来源:新华社(郑斌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首批启动的综合探测卫星,由国家生态环境部牵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科研卫星,也是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它装载了包括EMI、DPC、POSP在内的五台遥感仪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主被动结合、多手段综合的探测体制,能够大幅提升全球碳监测和大气污染监测能力。卫星在轨应用后将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气象和农业等多领域定量遥感服务能力,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推动航天强国建设。EMI仪器具有2600千米观测幅宽,最小可探测光谱波长间隔0.6纳米,通过对多种气体吸收光谱“指纹”信息的准确识别,可实现单日覆盖全球,对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甲醛等污染气体开展监测。DPC仪器获取的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时空分布信息和POSP仪器通过穿轨扫描获取的高精度大气气溶胶参数,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DPC和POSP 的“偏振交火”探测方案,可实现对PM2.5、灰霾等颗粒物污染的定量观测,以满足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环境监测、遥感数据高精度大气校正等应用需求。此次合肥研究院承担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载荷于2021年3月完成正样交付,2022年2月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试验队进入发射场以来,不辱使命,奋力攻关,圆满完成了发射前各阶段测试任务。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应用标志着我国在大气遥感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载荷开机运行后,将与2021年9月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组网运行,增加我国大气环境卫星观测频次,提高重访能力和全球覆盖能力,为我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 智易时代发布ZWIN-EC06恶臭在线监测仪新品
    ZWIN-EC06恶臭在线监测仪产品介绍 恶臭在线监测仪是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用多年大气环境监测经验,依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专门针对垃圾处理、污水站、固定污染源、厂界等容易产生异味的场所,自主研发生产的一款恶臭浓度在线监测仪;ZWIN-EC06恶臭在线监测仪整套设备由供电单位、采样单元、样气过滤单元、传感器检测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和传输单位组成。可同时监测包括恶臭在内的六种气体、外加PM2.5、PM10、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等多项参数指标;工业级高精触摸屏,完美显示当前浓度值,内置大容量存储芯片,可轻松存储长时间数据,并通过专用接口数据导出;兼容TCP、IP、MODBUS等通信协议,即可无线数据上传对接当地环保局,也可有线远传组网;恶臭在线监测仪集气体采样、粉尘过滤、实时浓度显示、智能计算、GPRS无线数据上传为一身,并免费开放基准线调整、零点调整、数据修正、标气校准、时间调整等实用功能,是一款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专业化恶臭在线监测系统;可广泛适用于垃圾处理厂、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化工园区、医药车间、城市街道、厂界等行业; 产品性能指标:产品名称恶臭在线监测仪产品型号ZWIN-EC06产品描述集成对于OU、NH3、H2S和TVOC的恶臭在线监测设备主要技术标准规范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监测组份OU、H2S、NH3、TVOC、气象5参、可扩展环境适应性环境温度(-20~40)℃相对湿度 90%RH电压(220±22)VAC电源频率(50±1) Hz防护等级:IP53测量范围OU:5 ~ 1000H2S: 0 ~ 3 ppmNH3: 0 ~ 50 ppmTVOC: 0 ~ 50 ppm (异丁烯)甲硫醚:0~10ppm甲硫醇:0~10ppm二甲二硫:0~10ppm二硫化碳:0~10ppm苯乙烯:0~10ppm三甲胺:0~10ppm重复性≤ 10 % (OU: ≤ 15 %)准确度±10 % (OU: ±20 %)响应时间(T90)≤ 60 s 产品特点:? 多参数可以选配,功能强大? 国外原装进口四电极气体传感器,性能稳定,分辨率高? 智能化拔插式气体模组设计,维护方便? 集成简单,可拓展空气质量微型站监测因子、气象五参数? 数据和国控站数据一致性好? 体积小、重量轻、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方便产品二次开发? 液晶显示具备数据存储功能创新点:本产品为智易时代首个专用于恶臭监测领域的产品,并且可同时监测包括恶臭在内的六种气体、外加PM2.5、PM10、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等多项参数指标。
  • 中国碳卫星观测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中国碳卫星联合欧洲哨兵卫星对中国唐山地区开展相关监测(2018年5月6日)示意图。中科院大气所供图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TanSat)研究团队联合芬兰气象研究所团队,最近首次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碳排放,这也是中国碳卫星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监测,从而实证中国碳卫星具有城市级别碳排放监测的能力。在中欧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支持下,中芬研究团队这次合作研究还通过使用欧洲哨兵卫星(Sentinel-5P)同步开展二氧化氮观测及对比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论文10月25日在专业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在线发表。 中欧卫星协同观测计算和排放清单结果一致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研究团队指出,应对或减缓全球变暖,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为活动,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40%以上。与化石燃料使用有关的排放尤其局限于当地,城市地区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贡献者,占全球排放量70%以上。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体造成较大影响,但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2021年仍然增加了5%。与此同时,科学家在计算人为排放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该团队认为,利用碳监测卫星进行全球人为排放的监测更具优越性,碳监测卫星直接观测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但仅凭单一二氧化碳要素的观测,定量区分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源来自于人为排放还是自然过程是一个难点问题。化石燃料燃烧为二氧化碳人为排放之主要来源,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伴随排放二氧化氮,即人为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具有较强的同源性,因此,理论上通过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同步监测,就可以有效计算人为碳排放。本次联合研究应用中国碳卫星二氧化碳观测数据和欧洲哨兵卫星的二氧化氮观测数据,选取中国唐山(2018年5月6日)和日本东京(2018年3月29日)两个案例,定量计算出人为碳排放和二氧化氮的相关性。该计算结果和排放清单给出的结果一致,论证了通过联合应用中国碳卫星和欧洲哨兵卫星的协同观测,可以对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排放比例进行定量监测,证实了中国碳卫星可以定量识别城市人为碳排放。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空间监测人为活动碳排放的能力。中国碳卫星及其观测数据逐步走向世界中科院大气所介绍说,中国碳卫星全称为“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目标是实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简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高精度监测,为碳排放科学研究提供卫星观测数据。2016年12月,中国碳卫星成功发射并在轨运行,成为世界第三颗温室气体卫星。中国碳卫星是一颗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星上搭载有主载荷“高光谱分辨率大气二氧化碳探测仪”(ACDS)和辅助载荷“云和气溶胶偏振成像仪”(CAPI)。其中,主载荷利用对地球反射的近红外/短波红外太阳辐射,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探测。中国碳卫星第一版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科学数据产品于2017年10月对全球发布;第二版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科学数据产品将精度提升至1.47ppm(体积百万分比)的国际先进水平精度;基于第二版科学产品,中国碳卫星获得全球二氧化碳通量的数据产品。2020年初,中国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与欧洲空间局签署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推动中国碳卫星加入欧洲空间局第三方卫星数据应用计划,也表明中国碳卫星及其观测数据开始逐步走向世界。本次研究在该协议的支持下,中芬团队联合使用中国碳卫星和欧洲哨兵卫星,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碳卫星的监测能力。中国下一代碳卫星已论证设计即将研制在中国碳卫星即将迎来发射运行6周年纪念日之际,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研究团队透露,中国下一代碳卫星的论证设计工作已经开始,卫星研制工作也即将启动。中国新一代碳卫星将在秉承第一代卫星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探测能力,以应用需求与科学需求为出发点。其目标测量将以城市为重点,以高定量、高时频、高分辨探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从城市中心到郊区的梯度,以提高碳排放量估算的准确性。该团队表示,中国下一代碳卫星将是一个天基系统,希望每天可多次覆盖一个城市或者碳排放点源,同时将具备协同开展二氧化氮观测能力,以更好地用于对人为碳排放量进行独立测算。
  • 中国碳卫星观测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TanSat)研究团队联合芬兰气象研究所团队,最近首次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碳排放,这也是中国碳卫星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监测,从而实证中国碳卫星具有城市级别碳排放监测的能力。在中欧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支持下,中芬研究团队这次合作研究还通过使用欧洲哨兵卫星(Sentinel-5P)同步开展二氧化氮观测及对比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论文10月25日在专业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在线发表。中欧卫星协同观测计算和排放清单结果一致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研究团队指出,应对或减缓全球变暖,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为活动,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40%以上。与化石燃料使用有关的排放尤其局限于当地,城市地区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贡献者,占全球排放量70%以上。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体造成较大影响,但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2021年仍然增加了5%。与此同时,科学家在计算人为排放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该团队认为,利用碳监测卫星进行全球人为排放的监测更具优越性,碳监测卫星直接观测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但仅凭单一二氧化碳要素的观测,定量区分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源来自于人为排放还是自然过程是一个难点问题。化石燃料燃烧为二氧化碳人为排放之主要来源,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伴随排放二氧化氮,即人为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具有较强的同源性,因此,理论上通过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同步监测,就可以有效计算人为碳排放。本次联合研究应用中国碳卫星二氧化碳观测数据和欧洲哨兵卫星的二氧化氮观测数据,选取中国唐山(2018年5月6日)和日本东京(2018年3月29日)两个案例,定量计算出人为碳排放和二氧化氮的相关性。该计算结果和排放清单给出的结果一致,论证了通过联合应用中国碳卫星和欧洲哨兵卫星的协同观测,可以对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排放比例进行定量监测,证实了中国碳卫星可以定量识别城市人为碳排放。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空间监测人为活动碳排放的能力。中国碳卫星及其观测数据逐步走向世界中科院大气所介绍说,中国碳卫星全称为“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目标是实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简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高精度监测,为碳排放科学研究提供卫星观测数据。2016年12月,中国碳卫星成功发射并在轨运行,成为世界第三颗温室气体卫星。中国碳卫星是一颗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星上搭载有主载荷“高光谱分辨率大气二氧化碳探测仪”(ACDS)和辅助载荷“云和气溶胶偏振成像仪”(CAPI)。其中,主载荷利用对地球反射的近红外/短波红外太阳辐射,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探测。中国碳卫星第一版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科学数据产品于2017年10月对全球发布;第二版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科学数据产品将精度提升至1.47ppm(体积百万分比)的国际先进水平精度;基于第二版科学产品,中国碳卫星获得全球二氧化碳通量的数据产品。2020年初,中国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与欧洲空间局签署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推动中国碳卫星加入欧洲空间局第三方卫星数据应用计划,也表明中国碳卫星及其观测数据开始逐步走向世界。本次研究在该协议的支持下,中芬团队联合使用中国碳卫星和欧洲哨兵卫星,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碳卫星的监测能力。中国下一代碳卫星已论证设计即将研制在中国碳卫星即将迎来发射运行6周年纪念日之际,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研究团队透露,中国下一代碳卫星的论证设计工作已经开始,卫星研制工作也即将启动。中国新一代碳卫星将在秉承第一代卫星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探测能力,以应用需求与科学需求为出发点。其目标测量将以城市为重点,以高定量、高时频、高分辨探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从城市中心到郊区的梯度,以提高碳排放量估算的准确性。该团队表示,中国下一代碳卫星将是一个天基系统,希望每天可多次覆盖一个城市或者碳排放点源,同时将具备协同开展二氧化氮观测能力,以更好地用于对人为碳排放量进行独立测算。
  • 车载移动设备与碳卫星携手监测京津冀CO2
    p  由中科院大气所开展的“追踪CO2——京津冀地区冬季CO2浓度强化观测”工作6日结束。这次监测,不但实现了在汽车上移动监测CO2,而且还在国内首次用车载移动监测与碳卫星“携手”完成了天空地立体监测。/pp  此次监测工作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京津冀城市群高时空分辨率碳排放监测及应用示范”支持下开展的。项目组成员将高精度、微型化的CO2监测仪器安装在汽车上,分别在晴好天气和高碳排放天气条件下,沿京津冀主要线路移动监测。/pp  去年12月29日上午,CO2移动监测正式开始。记者乘监测车随科研人员前往河北雄安。微型的CO2监测仪器就安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底端,它可以即时把监测数据通过网络传到北京中科院大气所的数据监测后台中。监测车既走国道、乡村级公路,也走高速公路 既去城市,也去农村,通过GPS定位系统准确记录车辆经过地区的CO2浓度情况。/pp  项目组此次共在8条线路开展了移动监测工作,包括北京市内、北京门头沟区灵山、天津、承德、张家口、唐山、保定、雄安8个方向。/pp  据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大气所曾宁研究员介绍,此次移动监测还与我国发射的碳卫星监测相结合。比如上个月29日在对北京市内移动监测时,在中午13时30分左右,碳卫星正从北京上空经过。碳卫星采用了目标模式,临时改变倾角,对地面汽车移动监测的地区做重点监测。“这样把两方面的数据结合,会让我们的监测更加准确。”/pp  据了解,利用这次监测,科学家获得了京津冀地区更加全面的CO2浓度数据,这为准确识别碳排放源进而规划科学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提供独立可靠的CO2第三方碳监测数据做了有益探索。/p
  • 全球碳盘点,卫星来帮忙
    为什么要做碳盘点?将每一项减碳措施的效果明确化,把每一项减排措施的贡献算出来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目前,国际社会已逐步达成“温室气体减排是抑制全球增温最有效途径”这一共识。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建设了节点遍布全球的温室气体地基观测网络,包括如世界气象组织组建的全球大气地面观测网(GAW)、美国、欧洲和加拿大等国家分别建立的温室气体观测网络以及我国由国家大气本底站、国家气候观象台和国家及省级应用气象观测站等组成的中国温室气体观测网等。通过这些观测网络,人们可以得到自然排放的温室气体状况。 但这对于“双碳”目标还远远不够。确定温室气体减排的情况,以及确定各国承诺的减排指标是否达到并不容易。有几个问题亟待弄清: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总量是多少?属于人为排放的有多少?各个国家的排放量是多少?将每一项减碳措施的效果、剩余碳排放、如何实现碳中和等明确化,将每一项减排贡献真实透明地测算出来,就是碳盘点的具体任务。 在全球碳计划2020年报告中,人类活动、大气、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结果,包括五方面内容,即大气中CO2浓度及增量、化石燃料和工业排放、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等。 其中,人类活动碳排放是全球碳盘点的核心任务。为了探明人类工业活动产生的碳排放,还必须确定并区分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吸收和释放了多少CO2,需要监测火山爆发、森林砍伐、火灾等自然释放和土地利用变化排放的CO2等。碳中和目标以及全球碳盘点的现实压力,就是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来监测大气CO2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来源,高分辨、高精度估算全球碳通量。 为了准确评估世界各国的温室气体减排情况,提高我国碳排放量评估的主动权,维护我国在全球碳盘点中的核心利益,建立自主可控的全球温室气体监测体系势在必行。 这其中,卫星遥感技术能派上大用场。卫星碳盘点有多“火”?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明确提出,将在2025年形成星座业务化运行,支撑2028年全球碳盘点 基于传统地面站点的观测数据,难以准确了解温室气体的源汇变化特征和机制。而卫星遥感具有客观、连续、稳定、大范围、重复观测的优点,也正在成为新一代、国际认可的全球碳盘点方法。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明确提出,将在2025年形成星座业务化运行,支撑2028年全球碳盘点。 迄今,国际上欧洲、日本、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相继发射了具备大气CO2浓度观测能力的卫星。日本于2009年成功发射GOSAT卫星,这是第一颗专门用于大气温室气体CO2和CH4探测的卫星,至今运行良好,后续的GOSAT系列卫星则致力于实现更高精度、更强空间覆盖能力。美国在温室气体遥感探测方面走在国际前列——2021年12月,美国白宫发布了《美国空间优先框架》,明确美国将优先支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卫星遥感计划,通过政府、私营和慈善机构之间的合作,利用地球观测数据支持美国和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危机。 中国近年来在温室气体卫星遥感探测方面也是突飞猛进。2016年12月,首颗碳卫星发射,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大气二氧化碳观测实验卫星,其数据在全球大气CO2浓度、叶绿素荧光监测等方面取得系列重要成果。2018年5月,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搭载的温室气体监测仪GMI的主要功能是定量监测CO2和CH4的全球浓度分布变化。 同时,我国还在不断酝酿新的卫星计划。未来计划发射的风云三号08星上搭载的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通过对近红外、短波红外谱段连续高精度、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和高采样率观测,实现全球大气温室气体的高精度定量反演。2022年4月发射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际首颗搭载CO2探测激光雷达的卫星。卫星还要掌握哪些“本领”?不仅能“看”,还要能“算” 当前卫星遥感可以探测大气CO2浓度,但是对于决策部门而言,更想了解大气CO2的来源并提取出其中来自人类活动排放的部分。这对卫星遥感系统而言是一项挑战。 利用卫星开展生态系统碳汇估算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基于温室气体浓度探测的同化反演的“自上而下”方法、基于生态过程模型模拟的“自下而上”方法以及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模型方法。然而,各种方法的碳源汇估算均存在不确定性。 总体来说,全球碳源汇的巨大不确定性既源于碳循环模式的理论和认知缺陷,又包括缺乏精细时空分辨率的观测数据。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共同发起了全球碳计划,其关键是准确量化全球碳循环格局和变率。我国于2010年启动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6年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中,摸清生态系统碳循环均为核心任务之一。2017年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参数立体观测与反演”,其核心任务是研制覆盖全球、参数完备、时空分辨率精细、连续一致的碳循环关键参数产品,共包含24种全球碳循环关键参数的长时间序列空间观测产品。这些丰富的碳循环关键参数产品,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动态精细评价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除了提高观测数据质量与数量,还需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大量多源的观测资料,协同地面和遥感技术手段,降低模型不确定性,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型估计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准确性。 我们认为,全球碳同化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联合同化卫星和地面大气CO2浓度、站点通量数据、遥感地表参数等数据,同时优化生态系统和人为源碳通量是全球碳同化系统的发展趋势。2016年,南京大学发展了全球碳同化系统,能更好地揭示不同地区陆地碳汇的时空分布和年际变化,该系统已经具备了业务运行能力。 由于人为源碳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混合,如何利用碳同化系统优化计算人为源碳排放,是科学家们力图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需求。发展区域高分辨率碳同化系统同化大气浓度观测数据,是进行人为源碳排放优化估算的有效手段。下一代碳卫星有多“高大上”?中国的碳卫星监测解决方案正在部署中 全球碳盘点不仅需要卫星遥感提供高时空分辨率大气CO2等观测数据,更需要通过观测系统与同化反演系统集成,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CO2的溯源解析数据,如人为碳排放、生态系统碳源汇等。 尽管卫星探测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是任何单独一颗卫星都无法满足CO2和CH4全球探测的需求。根据科学目标将多颗卫星组成一个虚拟的卫星星座,开展多颗卫星组网观测是满足快速增长的全球业务化观测需求的有效途径。 同时,第二代碳卫星的核心目标是服务于全球碳盘点的清单校核,不仅要求卫星载荷系统提供宽幅、高分辨率、高精度的观测能力,还需要通过同化反演系统,监测碳通量,并区分和量化人为碳排放。 为了满足全球温室气体清单校核需求,对中国下一代碳卫星在温室气体清单校核需求目标、科学产品技术指标以及卫星组网观测能力需求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监测CO2、CH4、CO、NO2、SIF、气溶胶和N2O七种要素,并能达到较高精度;针对不同尺度设计了传感器相应的空间分辨率,在全球和热点区域分别对应2公里×2公里,0.5公里×0.5公里的空间分辨率,并且具有1天的时间分辨率,幅宽达1000公里,以满足观测需求。这对载荷研制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如何在工程技术上平衡光谱分辨率、信噪比、空间分辨率与幅宽的制约关系存在巨大挑战。在碳卫星观测要素的遥感反演算法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前载荷工程研制能力,初步确定了下一代碳卫星载荷技术指标,包括设计了NO2、O2A,弱CO2、强CO2、CH4五个吸收带,波长范围在0.4纳米至2.385纳米之间,光谱分辨率最高能达到0.12纳米。 尽管下一代碳卫星比第一颗碳卫星有巨大的飞跃和进步,但卫星成像监测也受到轨道、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连续动态观测且分辨率不高,仅凭卫星遥感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因此,必须结合地基监测、航空遥感等多源数据,才能实现点源、城市、国别尺度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精确估算。目前,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机构正在组织和实施大范围地基温室气体观测任务,已初步建成、并正在逐步完善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络,温室气体卫星星座与地基网络的协同,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成效的科学评估与碳排放核算提供了重大机遇。 科学家提出,为了实现面向碳盘点的卫星监测目标,需要优先部署如下7个方面任务:开展下一代碳卫星研发与运行,服务于全球和重点区域碳监测需求;针对中国下一代碳卫星及载荷指标特点,结合国内外多源卫星数据,开展高精度碳监测卫星遥感科学关键技术研究和共享产品研发;面向全球碳盘点的需求,开展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高时效性的碳排放清单的卫星校验方法研究;面向重要点源目标碳排放卫星监测的需求,推进重要点源碳排放卫星监测技术;面向全球碳盘点和国家碳中和需求,发展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长时间序列的全球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技术;面向全球碳盘点和国家碳中和需求,发展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长时间序列的全球土地利用碳排放监测技术;围绕全球碳盘点和国家碳中和战略对空间信息技术的需求,推进碳卫星科学计划项目集成与国际合作。 面向全球碳盘点和中国双碳目标需求,需要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碳同化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实现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高时频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监测,并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人为源碳排放和生态系统碳源汇科学数据,阐明大气温室气体的来源、并有效区分与量化人为源和自然源的通量贡献,建立全球、国家和热点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和验证支撑技术体系。
  • 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在轨测试阶段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p  2016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7年8月31日,中国气象局在京组织召开了碳卫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评审结论表明,碳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全部工作,卫星各项功能、性能指标符合研制任务书的要求,取得圆满成功。br//pp  碳卫星在轨测试工作由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牵头组织,先后完成了对日定标、对月定标测试,敦煌辐射校正场、北京地面观测站、芬兰地面观测站同步观测试验,以及与美国二氧化碳监测卫星OCO-2交叉比对试验等在轨测试项目。br/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全球大气二氧化碳观测实验卫星,碳卫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星地一体化多模式卫星观测平台、星载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技术与多谱段云与气溶胶偏振探测技术。全球二氧化碳探测仪研制难度高、技术复杂,具有高光谱定标精度高、辐射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填补了我国天基高光谱温室气体测量的空白,其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br/  碳卫星是国家科技部“863”对地观测与导航领域重大项目,中科院负责工程组织实施和卫星系统研制工作,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承担工程大总体任务,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承担卫星平台研制任务、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承担卫星有效载荷研制任务。br/  后续,碳卫星将转入业务化运行和科学应用阶段。根据科技部关于碳卫星的数据政策,全部观测数据将向全球公开发布,为国际碳研究提供新动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fb25262a-c324-474d-96c2-88e4254c58fd.jpg" title="1.jpg" style="width: 502px height: 288px " width="502" vspace="0" hspace="0" height="28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碳卫星在轨示意图和部分COsub2/sub定标曲线/strong/p
  • 自然资源部发布 《海洋饱和软黏土强度的测定 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法》等多项行业标准报批稿
    按照自然资源行业标准制定程序要求和计划安排,自然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制定了《海洋饱和软黏土强度的测定 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法》等10项行业标准,并于2024年1月18日予以公示。其中4项标准涉及在线监测设备、便携设备等。一、《海洋饱和软黏土强度的测定 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法》(报批稿)规定了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测定饱和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仪器及组件要求、仪器标定方法、试验步骤与要求和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等,适用于海洋原状或重塑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的室内或野外现场测定。二、《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水文气象观测系统建设规范规范》(报批稿)规定了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水文气象观测系统的选址、观测要素、系统组成、仪器安装、试运行管理、接收岸站的要求,适用于在海上油气生产设施上新建或升级改造的水文气象观测系统。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水文气象观测系统的观测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水文要素应包括但不限于:流向、流速、水位、水温、波向、波高、波周期、潮高等;b)气象要素应包括但不限于: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能见度等。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水文气象观测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器、定位装置、方位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气温和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波潮仪、能见度传感器、流速流向传感器、水温和盐度传感器、卫星通信系统、供电系统、防雷系统等。三、《海洋岸(岛)基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运行维护技术要求》(报批稿)规定了海洋岸(岛)基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运行维护管理基本要求、检查维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及运行维护记录等内容,适用于海洋岸(岛)基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海洋岸(岛)基水质自动监测站用于海岸(岛)边海洋水质监测,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及通讯网络集成的综合性监测系统。主要由站房、分析单元、采配水单元、控制单元、通讯单元和辅助设备等组成,其核心设备为在线分析仪器,可以定期或长期、在线、自动、连续地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监测数据。四、《走航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报批稿)本文件规定了走航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注、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走航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的设计、生产、试验和检验。走航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以海上移动载体为使用平台,在规定航速范围内,利用可回收的测量探头进行海水温度、电导率和压力剖面测量的仪器。
  • 崂应发布崂应2092型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新品
    崂应2092型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 一、产品概述 本仪器是全天候户外自动监控终端,它是由数据采集平台和数据传输平台组成,数据采集平台可扩展多种传感器,实现不同的空气污染物监测功能。用户可根据监测大气颗粒物浓度选配切割器(PM2.5、PM10)。其采用钢质材料,能够适应全天候复杂环境,具备电子兼容A级设计,以及IP55防尘、防溅水设计,功能完善、体积小巧、系统集成度高、坚固耐用,可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可靠工作。设备带有机箱内部温度控制系统,可工作在外部环境温度为(-30~50)℃,适用范围广。二、执行标准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653-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三、产品特点模块化设计,故障率低,便于维护,扩展性强智能化设计,具备故障报警以及故障自诊断功能可选配不同的切割器头对PM10和PM2.5浓度进行实时测量采用β射线吸收法直接测量颗粒物质量浓度,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无需修正,全天候实时提供精确数据仪器采用采样和检测同位置检测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移动纸带所带来的测量误差采用DHS(动态加热系统)加热采样入口气体并具有动态温湿度补偿功能,符合国家标准,可以保证对半挥发性硝酸盐和有机物的精确测量采用优质的检测器,测量稳定,安全可靠,数据准确采样数据自动记忆,停电后自动保存当前数据,来电后仪器能够继续采样支持多种方式的数据远程运输,包括:WIFI、ZIGBEE、3G、4G、ADSL、光纤等不锈钢材质机壳,能够适应全天候复杂环境,具备电子兼容设计,以及IP65防尘、防水设计海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可存储长达365天的数据量采用外国原装进口抽气泵,流量稳定,寿命长先进的温湿度补偿算法,修正温湿度对测量的影响,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 说 明:1、以上内容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因产品升级或有图片与实机不符, 请以实机为准,本内容仅供参考。创新点:1)采用β 射线吸收法直接测量颗粒物质量浓度,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无需修正,全天候实时提供精确数据。2)采用DHS(动态加热系统),加热采样入口气体并具有动态温湿度补偿功能,符合国家标准,可以保证对半挥发性硝酸盐和有机物的精确测量。3)野外作业级防护,不锈钢材质机壳,具备电子兼容设计,以及IP65防尘、防水设计,能够适用全天候复杂环境。4)模块化设计,故障率低,便于维护,扩展性强。5)智能化设计,具备故障报警以及故障自诊断功能。6)可选配多规格切割器,对PM10和 PM2.5浓度进行实时测量。7)颗粒物监测采样和检测同位置,从根本上解决了移动纸带所带来的测量误差。8)采用国外原装进口抽气泵,流量稳定,使用寿命长。9)内置4G数据传输模块(DTU),可进行数据上传,数据传输符合《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 212-2017)。10)可实现气象五要素的实时监测,标配温度、湿度、压力传感器,可选配风向、风速传感器等。崂应2092型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