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微型扭力传感器

仪器信息网微型扭力传感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微型扭力传感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微型扭力传感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微型扭力传感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微型扭力传感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微型扭力传感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微型扭力传感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微型扭力传感器相关的资讯

  • 兰光发布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 智能瓶盖扭力计新品
    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 智能瓶盖扭力计瓶装包装产品、吸嘴包装产品、软管包装产品的瓶盖锁紧、开启扭矩值大小,是生产单位离线或在线重点控制的工艺参数之一。瓶盖的扭矩值是否合适,对产品的中间运输以及最终的消费都具有很大的影响。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 Labthink全新一代“机械手”式全自动扭矩仪,专业测量瓶装产品瓶盖的锁紧、开启扭矩值大小,其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试验设备。产品特点:1、双重模式,创新机械手全自动测试:提供开启力和锁紧力双重试验模式创新的机械手全自动夹紧、开启、锁紧专利技术,避免人工操作误差,利于结果的精准度与重复性瓶盖夹持力、锁紧力,瓶盖旋转速度可自由设定调节机械手自动锁紧,锁紧值可自由设定,锁紧偏差<0.01 Nm,远优于人工锁紧过载保护、自动清零、故障提示等智能设计,保障操作安全手动测试、自动测试可自由选择2、超高测试精度,超低测试下限:准确且可重复性的测试0.005 Nm 以下超小扭矩值试样,分辨率高达0.0001 Nm 峰值自动保持,保证测试结果被准确记录峰值自动判断等多种模式,满足任意试样检测需求配件均采用世界知名品牌进口元器件,性能稳定可靠原装进口气动控制系统,具有超低故障率和超长使用寿命,保障测试精度3、全新• 专利• 智能,全触控操作系统:工业级触屏、一键式操作、直观的操作界面,可远程升级与维护中英双语操作界面,满足不同语言要求试验曲线实时显示,数据智能统计,方便快速查看检测结果具有数据自动存储、掉电自动记忆功能,防止数据丢失历史数据可进行快速查看、打印内置数据存储可达1200条,满足大数据量存储的需求全球通用的八种试验单位可自由切换多级用户权限管理,密码登录微型打印机和USB通用数据接口,方便数据输出和传递(可选)符合中国GMP对数据可追溯性的要求,满足医药行业需要(可选)兰光独有的DataShieldTM数据盾系统,方便数据集中管理和对接信息系统(可选)参照标准:GB/T 17876、ASTM D2063、ASTM D3198、ASTM D3474、BB/T 0025、BB/T 0034测试应用:基础应用:瓶装容器——适用于瓶装包装食品、药品(螺纹连接)的瓶盖锁紧、开启的扭矩值测试,如饮料瓶、药瓶等软管包装产品——适用于软管包装食品、药品、化妆品(螺纹连接)的瓶盖锁紧、开启的扭矩值测试,如眼药水瓶、护手霜、鞋油等扩展应用:螺纹锁紧、开启的扭矩值——适用于螺母与螺栓锁紧、开启的扭矩值测试(需特殊定制)保温瓶、保温杯产品——适用于保温瓶、保温杯(螺纹连接)的瓶盖锁紧、开启的扭矩值测试技术参数:传感器规格:5Nm(标配);20Nm、40Nm (可选)扭矩精度:示值±0.5%(传感器规格的10%-100%);±0.05%FS(传感器规格的0%-10%)扭矩分辨率:0.0001 Nm瓶身夹持范围:Φ5 mm~Φ170 mm 瓶盖夹持范围:Φ10 mm~Φ80 mm 瓶身高度:20mm~400mm试样夹持旋转:气动自动最大开启/锁紧扭矩:2 Nm(其他可定制)气源:空气(气源用户自备)气源压力:0.7 MPa(101.5psi)统计数量:0~999件(可任意设定)外形尺寸:550mm(L) x 365mm(W) x 1150mm(H)电源:220VAC±10% 50Hz / 120VAC±10% 60Hz二选一净重:39 kg产品配置:标准配置:主机、夹紧杆(4个)、夹紧块(1对)、标定组件(不含校验砝码)、Ф4mm聚氨酯管(2m)选购:微型打印机、专业软件、空压机GMP计算机系统要求、DataShieldTM数据盾备注:本机气源接口系Ф4mm聚氨酯管;气源用户自备创新点: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Labthink全新一代“机械手”式全自动扭矩仪,专业测量瓶装产品瓶盖的锁紧、开启扭矩值大小,其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试验设备。(1)双重模式,创新机械手全自动测试——提供开启力和锁紧力双重试验模式;创新的机械手全自动夹紧、开启、锁紧专利技术,避免人工操作误差,利于结果的精准度与重复性;(2)超高测试精度,超低测试下限——准确且可重复性的测试0.005 Nm 以下超小扭矩值试样,分辨率高达0.0001 Nm;(3)全新的全触控操作系统——工业级触屏、一键式操作、直观的操作界面,可远程升级与维护;中英双语操作界面,满足不同语言要求;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 智能瓶盖扭力计
  • 广东鼎诚CTO牛利:科研苦旅终有甘
    澎湃新闻:《科学中国人》肖贞林著牛利—《科学中国人》封面人物南迁记从长春到广州,从冰天雪地的东北到闷热潮湿的岭南,直线距离跨越3000公里以上,气温从零下一二十摄氏度到接近30摄氏度,最高时可以有四五十摄氏度的温差。还远不止于此,南北两地的环境差异、文化背景差异、饮食习惯差异,更有从科研院所到高校的体制差异,这些都是3年前摆在时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牛利面前的一系列难题。2018年,投入重金重建的广州大学为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科技创新战略,面向产业和经济社会主战场,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建设,布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他们投入5000余万元,并以牛利团队为基础筹建起广州大学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方向覆盖从基础科研到应用基础及工程技术、应用开发等整个链条。“说实话,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牛利坦率地讲,“但是科学研究之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挑战和突破局限的过程。广州大学地处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区域,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最优质的科研资源,能够打造更大的平台,为国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位想在科研路上有所作为的学者而言,恐怕都是难以拒绝的。”同时,在牛利看来,身为一支团队的带头人,同样也要为团队以及团队成员的未来发展承担责任,在关键的十字路口,知道带领团队往哪个方向走,这也是团队带头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所以,综合考虑之后,牛利带领着包括7名教授在内的17名成员加入广州大学并成为广州大学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骨干成员,开启了一段全新挑战的科研旅程。出生于1968年的牛利,博士毕业之后先后在芬兰、丹麦、日本等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与交流,饱经世界名校的熏陶与磨砺,对于长期钻研的分析化学领域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认知。他有着东北人基因里特有的幽默细胞,作为化学领域专家,在日常的交流、教学以及学术报告中,牛利经常能以通俗而风趣的语言,将深奥的化学学科介绍、知识应用等专业内容以大众化的方式呈现,让每一位听者“听得懂、听得乐”,从而对分析化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牛利的骨子里也拥有着东北人的直率和嫉恶如仇,尤其是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有一说一,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他欢迎百家争鸣,但从不会左右逢源,摧眉折腰。这种性格让他在无形中得罪了不少人,但也赢得了更多人的欣赏和尊重。对于自己的脾气,牛利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但从没想着去刻意改变:“管好自己,凡事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他之前所在的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个开放的实验室,也是2001年科技部正式承认的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和传统的集体,在过去的将近20年间,牛利带领着他的团队长期从事界面电化学、材料电化学、光电功能材料、化学传感、分析仪器化设计等方面研究工作。他经常风趣地介绍说“分析化学是万金油”,因为分析化学已经成为科学技术的眼睛,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任何一个分支学科都少不了使用分析化学去对物质进行分析和表征。“我主要从事的是材料化学的工作。要知道,整个化学所有的学科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材料,无论是小分子,还是大分子。”牛利耐心地解释道,“我们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些材料在界面上能有什么样的聚集行为,对界面带来什么样新的性能,能够产生及合成什么样的新材料。”分析化学除了建立分析方法之外,传感器件和仪器装备也是一个很好的出口。化学传感器是融电子科学、化学科学和材料科学为一体的高技术器件,它可将物理量、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并提供给集成的仪器进行信息分析和处理。因此,它不仅可广泛应用于环保、医疗、公共安全、工业过程控制、临床等领域,在基础研究中也占有独特的地位。对于我国的分析仪器行业来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度有很多核心部件做不了,只能接受被封锁或者被垄断的窘迫局面,这也是牛利和他的团队长久以来一直在寻求突破的课题之一。在10多年之前,牛利课题组针对在研制开发新型的传感器方面缺乏自主原创性的问题,开始了该领域的研究。他们以为新型化学传感器提供新材料为目标,以纳米结构复合材料为突破口,系统研究了纳米结构复合材料设计、合成、性能、微结构等特征,深入探索了基于导电聚合物、碳纳米、金属纳米、离子液体等新型纳米结构复合物材料的化学及电化学制备方法,并成功合成制备了多种新型纳米结构复合材料。这些新型的纳米结构复合材料显示了复杂、特殊的新性能,如高导电性、高生物兼容性、表面增强活性、荧光增强/淬灭特性、电催化活性等,从而为新型化学传感器的研发与制备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以此为基础,他们通过纳米加工与组装,如分子印迹、丝网印刷、喷墨打印等技术手段,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纳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组装后的宏观纳米复合体的化学传感特性,着力解决了高通量分析、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分析、实时在线监测分析、快速时间响应等复杂组分分析传感中的重要科学问题,成功制备出多种新型化学敏感材料,并与分析仪器化集成设计相结合,研发出了多种新型电化学检测/监测仪器设备,不仅为我国科学仪器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合成制备、衍生与掺杂、化学传感芯片的制备及筛选等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过去这些年里,牛利主持或者参与的项目先后获得了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侨界贡献一等奖,国家先进材料学会奖,广东省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创业青年长春贡献奖,以及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一系列的荣誉;与此同时,他也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吉林省杰出青年、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杰出专家等称号,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时也是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足见国内外同行及国家对于牛利辛勤付出的肯定与嘉奖。牛利团队的团建活动“最后一公里”记者第一次见到牛利是2019年夏天,在广州大学他不足9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斗室之内,一张办公桌、两台显示器、三个支架、一张小桌子、一张沙发,再放些实验用的设备器械,就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很难想象,这是一位科研中心主任的办公场所,就连广州大学的书记来过之后,也对牛利的工作环境深表歉疚,但是牛利却不以为然。“谁都喜欢宽敞明亮,靠山近海的环境,但对我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工作的场所而已,是不断产生新主意、新想法的地方。”牛利对于身外之物看得很淡,“我从东北来到这里,不是来享受的,而是来创造价值,比拼贡献的!”那个下午,牛利办公室的人来来往往,找他签字的、向他汇报工作的、和他协商事情的以及来请教的学生… … 牛利来到广州之后,比以前繁忙了很多。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成立3年来,致力于将基础研究成果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上,面向国民经济的主要应用领域,开展应用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在牛利的带领下,研究中已经打造出一支多学科融合的骨干研究团队,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向低调的他却也不无自信地表示:“其实,在本学科就广东地区而言,我们和中山大学及华南理工大学等名校比起来已经毫不逊色。如果你去我的实验室看看的话,我们很多高尖端的仪器设备在国内其他的高校中也是不常见的。至少几年下来,我们已经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根据2020年5月公布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最新数据显示,广州大学“化学”新增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为全国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在此之前,广州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就已经进入软科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化学和化工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牛利及其团队尽心竭力的付出。在国内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相结合方面,牛利是公认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两个问题:一个是探索分析化学中的基础性科学问题,另一个则是分析化学与工程结合的产业化问题,要确确实实为国民解决一些难题,创造更大的价值。在牛利看来,目前国内有太多的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的报告里面,高校科研同企业的工程严重脱节。高校只培养人才,产生思想,然而成果却很难转化成为市场生产力,两者之间总还相差着“最后一公里”,而他立志将这“最后一公里”的距离打通。拥有过研究院所和高校科研的工作经验,以及投身商海创业的三重经历是牛利的一个独特优势,这使他经常能够换位思考,他知道企业的难处在哪儿,会去主动结合企业的需求,做到知己知彼,量体裁衣。了解到这些之后,结合高校的研究方向和企业的需要,然后去做,深入之后,效果才会更明显,而不是只为了发表论文而去做一些纸面研究。从2003年以来,牛利带领着团队围绕分析仪器系统控制、工业化标准设计、模块化设计等方面,将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他一些辅助检测/分析联用,共同合作开发了多种电化学相关仪器设备,面向空气、水体、土壤、食品等各个不同的领域,陆续研制开发出多个系列的仪器产品,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垄断,实现了中国的分析化学领域的仪器设备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时至今日在国内已经拥有了包括北大、清华、南京大学等众多知名大学院校在内的数百家客户群体。来到广东之后不久,佛山市科技局就与牛利合作开展气体传感器件的成果转化项目;2020年年底,中山市翠亨新区投入重金建立起国内第一个科学仪器产业园,牛利创办的广东鼎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入驻园区的分析化学领域的创业公司,在那里,将建立起3条生产线,两条以科研仪器为主,一条以化学制剂管理控制为主,这其中承载着牛利的满腔心血和希望。牛利不是个夸夸其谈的人,在和他的对话中,类似“家国”“情怀”“远景”这样大字眼的词很少出现,他甚至自嘲“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就是想着把手上的成果转化出去,能够用自己擅长的知识面向社会的应用需求,尝试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谁都明白,产业化的道路上并非只有掌声、阳光和收益,也充满了泥泞、艰难和挫折。商场如战场,何况是在目前国内产业化相对不完善的环境下,难免伤痕累累。但是对于遭遇过的不公、非议与白眼,牛利却极少提及。过往20年中那些成功与失败的交错起伏让他已经能够自动屏蔽负能量的东西,更愿意将眼光放得更远,心胸放得更宽。而这一气度的形成,是经过了太多时间上的专注与坚忍,经过了太多世事的磨砺与淬炼后而成的。在分子影像分会成立大会上不做“贫困线下学者”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牛利一直把人才培养看作是团队乃至整个分析化学行业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我希望能激发出年轻人的自信和独立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发现新现象、新理论,使他们能够做出一流的成果,能够助力解决国计民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以发表论文作为最终科研目标。”随着生命、环境、新材料科学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光学、微加工、数据处理和模拟技术的引入,分析化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分析化学的突破将更加促进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及制药工业的实质性发展,其水平高低极大地影响国际贸易、医药和食品安全及其标准制定,分析检测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的质量,能从多方面拉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大湾区的平台上,牛利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合作者,组建团队、搭建平台、拓展领域、寻求共赢。牛利的学生们自然也是他的“合作者”,他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不遗余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把自身的强项发挥到极致,发挥到最大,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牛利强调,分析化学需要综合性的人才,知识面要广,动手能力要强。解决实际问题是分析化学的硬道理,真才实学必须经历长期的积累。所以,作为导师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把握立身之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牛利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叫作“不做贫困线下的学者”,寄语着他对当代的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期望。这里的“贫困线”不仅仅指的是物质上的收入,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和气度上的追求,不做人云亦云、蝇营狗苟的事,要保持一名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底线和风骨。牛利表示,每个学生都应该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人,在科学研究上要成为一匹有独立钻研能力的奔驰骏马,而不是唯命是从、唯唯诺诺的绵羊。多年的科研和创业经验让牛利明白,一定要培养出一支能够体现独立思想的、有创新能力的强大团队来。“我作为团队的带头人可以设计很多路线,但是要把想法变为现实,光靠我一个人肯定是不可能的,需要团队成员的协同完成。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团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工作。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团队,过去的几年中,我们能够连续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牛利很欣慰自己拥有了一支“上下齐心,三军用命”的团队。尽管已经成为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出色的团队之一,但是牛利依然追求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在他的团队里,既有一起并肩作战十多年的“老战友”,也有师从于他的年轻后生,对待团队成员,牛利展现出他特有的亲和力和向心力。他明白作为一个团队的核心,想要获取凝聚力,不仅在于本身的学识如何,更重要的是在品性上让人信服。牛利对于团队成员给予绝对的信任,一方面给予他们科研方向、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的悉心指导,另一方面总是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思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或许是在国外多年熏陶的缘故,他的团队管理模式很开放,严谨中尽力创造一种自由的氛围和空间。与学生在一起牛利对于学术界的论资排辈和尸位素餐深恶痛绝,所以他对待自己的团队成员或者年轻的学生,特别重视对研究氛围和学术氛围的营造,从来不搞“一言堂”,在科研过程中,他经常与年轻人一起头脑风暴,平等地讨论科学技术问题。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团队追求的是“没有权威,没有领导,集思广益”的氛围,谁对谁错用数据说话。这种团队之间的开放协作、良好沟通与知识共享,使团队凝心聚力,解决起技术问题来更加快捷明朗,也就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牛利表示,分析化学的发展是综合而烦琐的,工程技术和产业化进程需要多代人的积累,而任何急功近利的、贪大的行为都是不科学的。所以,他对于很多现实中的炒作、夸大与虚假的宣传非常反感。作为战略新兴材料的石墨烯由于具有极好的电学、力学、热学以及光学性能,使其迅速成为国际先进材料研发的新热点,引发了国内外科研人员的跟踪研究,而牛利团队其实是国内最早开展石墨烯研究并取得成果的团队之一。但是他强调,任何研究内容都必须以实际应用为出口,其特殊性必须依附于市场,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所以,成本控制及工艺流程简单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正因为如此,牛利坦言,作为工业技术,石墨烯要实现产业化,仍有许多未能克服的困难。尽管国内外已经发布一些研究结果,将石墨烯用于电池电极材料、电容器器件构造、力学增强材料、导热薄膜等应用领域,但这些领域的研究还有诸多科学及工程技术问题亟待解决。然而,市场上过分的炒作却导致了大家对眼前的材料期望值过高,很多企业都想分一块石墨烯市场的“蛋糕”,于是出现了很多鱼目混珠标榜着石墨烯概念的成果、产品、项目和公司。牛利对此不满,也充满无奈,这种局面让这样一位在中国最早研究石墨烯的学者“不再想聊石墨烯的话题”了,“说得再好,不如做得好!我们需要有扎扎实实做出真正成果的科研,我现在更愿意提新型的碳纳米材料,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年,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并且得到了一些工业进展,是很值得期待的”。牛利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绊脚石横亘于斯,但是它们阻止不了牛利和他的团队前进的坚定步伐和一往无前的雄心。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牛利率直、坚定、不言放弃,一旦认准了目标,就会努力去拼,是一个永远追求领先一步的人,他把这种性格自然地带入他的科研工作中。“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牛利已经不满足于跟跑和并跑,他更希望做领跑者。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牛利的团队在短短3年时间里已经发展壮大成为拥有7名教授、7名副教授、5名讲师、9名博士后、7名博士和37名研究生的70多人的庞大队伍。“毕竟一群‘东北佬’千山万水地来到岭南不容易,希望我们能够在新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花儿来。”忆当年,看今朝,牛利笑着言道,“几年前的各种不适应现在已经不成问题,唯一略有遗憾的是在广州看不到雪了。不过这也难不倒我们这些搞化学的,圣诞节的时候我们用白色的吸水树脂堆了一个大雪人,也算是略解乡愁吧。”科研是一段苦旅,但是牛利明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去想这一路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坚持,终会迎来雨过天晴,苦尽甘来。2021年年初,牛利团队入驻中山产业园,2600平方米的场地全部重新规划,正在整体装修阶段,从办公室窗户望出去,正是深圳的宝安机场,每一天从这里起飞的飞机不计其数,它们直冲云霄飞往世界各地,也让记者想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古话,而这句话用在牛利和他的团队身上也颇为妥帖。“欢迎到我们这里来看看,为未来,搏到底!”牛利向记者发出了邀请,也向全天下的科研工作者发出了邀请。牛利教授简介牛利,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FRSC)、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负责人、广州市杰出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化学传感分析、材料电化学、光谱电化学及分析仪器化设计等。设计合成多种新型基于碳纳米、离子液体、金属纳米粒子及导电聚合物为主体的纳米结构复合材料,面向环境水体、土壤、海洋、食品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发多种电化学分析传感器件,结合电子工程和软件工程技术,研制多种新型分析检测/监测仪器设备。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nal. Chem.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他人引用150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撰写中英文专著4部。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80余次。
  • 天门市筹建省级微型电量传感器检测机构
    记者从天门市质监局了解到,经湖北省质监局批准,天门市开始筹建湖北省微型电量传感器计量检定中心,这是全省唯一的省级微型电量传感器检测机构,也是天门市首个省级高科技检测机构,计划在天门市建立首个国家级计量基准。  此项目由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市电工仪器仪表研究所共同组织筹建。据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微型电流传感器是应用在电子式电能表、继电保护装置,电子测量仪器上的一种电子元器件,使用范围广泛,随着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智能电网”等重点工程的进展,在国内年需求量达10亿只以上,天门市也有数家企业从事此项产品的生产。微型电流传感器在出厂后和使用中必须进行校准,而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量值,该市质监局邀请中国计量院、国家电网武汉高压试验研究院、国家电工仪器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开展技术攻关,旨在填补我国微型电流传感器量值溯源的空白,目前已完成关键技术的研发。天门市筹建省级微型电量传感器计量检定中心后,可凭借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建成国内唯一的微型电量传感器检测机构,抢占微量电量传感器这一产品的至高点,打造天门高科技“城市名片”,进一步提升天门对外影响力,促进天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壮大微型电量传感器产业集群,优化天门招商引资工作环境和平台。
  • 湖北省筹建微型电量传感器计量检定中心
    12月22日,记者从天门市质监局了解到,经湖北省质监局批准,天门市开始筹建湖北省微型电量传感器计量检定中心,这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微型电量传感器检测机构,也是天门市首个省级高科技检测机构,计划在天门市建立首个国家级计量基准。  此项目由天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天门电工仪器仪表研究所共同组织筹建。据天门质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微型电流传感器是应用在电子式电能表、继电保护装置,电子测量仪器上的一种电子元器件,使用范围广泛,随着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智能电网”等重点工程的进展,在国内年需求量达10亿只以上,天门市也有数家企业从事此项产品的生产。微型电流传感器在出厂后和使用中必须进行校准,而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量值,天门质监局邀请中国计量院、国家电网武汉高压试验研究院、国家电工仪器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开展技术攻关,旨在填补我国微型电流传感器量值溯源的空白,目前已完成关键技术的研发。天门市筹建省级微型电量传感器计量检定中心后,可凭借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建成国内唯一的微型电量传感器检测机构,抢占微量电量传感器这一产品的至高点,打造天门高科技“城市名片”,进一步提升天门对外影响力,促进天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壮大微型电量传感器产业集群,优化天门招商引资工作环境和平台。
  • 船舶气象仪-一款有条不紊的微型气象传感器
    船舶气象仪-一款有条不紊的微型气象传感器#2022已更新【品牌型号:天合环境TH-Y6】雷雨大风天气对船舶航行安全会带来很大影响,船舶在大风浪区域航行,将出现较剧烈的摇荡运动、降速、航向不稳定,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操纵方面的困难,甚至出现难以预料的危险,而且大雨、暴雨会引起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行安全。一、产品简介山东天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微型气象仪的企业,一直致力于微型气象仪和气象环境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具有完整的生产链、实力雄厚的技术团队和全面的营销团队,我们研发生产的超声波风速风向仪、五要素微气象仪、六要素微气象仪和小型自动气象站等气象产品,已广泛应用到气象监测、城市环境监测、风力发电、航海船舶、航空机场、桥梁隧道等领域,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TH-Y6型六要素微气象仪原理为发射连续变频超声波信号,通过测量相对相位来检测风速风向。与传统的超声波风速风向仪相比,我司产品克服了对高精度计时器的需求,避免了因传感器启动延时、解调电路延时、温度变化而造成的测量不准问题。TH-Y6型六要素微气象仪创新性地将气象标准六参数(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力、压电雨量)通过一个高集成度结构来实现,可实现户外气象参数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通过数字量通讯接口将六项参数一次性输出给用户。二、产品特点1、顶盖隐藏式超声波探头,避免雨雪堆积的干扰,避免自然风遮挡2、原理为发射连续变频超声波信号,通过测量相对相位来检测风速风向3、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压电雨量六要素一体式4、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实时测量,无启动风速☆5、抗干扰能力强,具有看门狗电路,自动复位功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6、高集成度,无移动部件,零磨损7、免维护,无需现场校准8、采用ASA工程塑料室外应用常年不变色9、产品设计输出信号标配为RS485通讯接口(MODBUS协议);可选配232、USB、以太网接口,支持数据实时读取☆10、可选配无线传输模块,最小传输间隔1分钟11、探头为卡扣式设计,解决了运输、安装过程松动不准的问题☆三、技术参数1、风速:0~60m/s(±0.1m/s);2、风向:0~360°(±2°);3、空气温度:-40-60℃(±0.3℃);4、空气湿度:0-100%RH(±3%RH);5、大气压力:300-1100hpa(±0.25%);6、压电雨量:0-4mm/min(±4%)7、功率:1.08W8、生产企业具有ISO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9、生产企业具有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计算机软件注册证书☆四、产品尺寸图五、产品结构图六、注意事项1.传感器水平周围1米半径无遮挡,避免水滴飞溅影响2.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强机械振动源3.传感器安装上方应为开阔区域,雨滴应直接滴落至传感器,应免二次滴落和连续水流冲击
  • 滨松推出扁平型微型光谱仪FT系列,内置高灵敏度CMOS图像传感器
    滨松微型光谱仪FT系列 C13053MA滨松新型微型光谱仪FT(扁平型)系列为封装在小且薄盒子的多色仪,其内部集成了光学元件、图像传感器以及驱动电路。使用时可通过光纤将测量光导入光谱仪,后通过USB接口传输测量结果。而该光谱仪也不需要任何外部电源,可直接通过USB总线供电。产品外形(80*60*12 mm)该产品使用了石英透射光栅,因此具备高通量的优点,而内部没有运动部件,则保证了测量能够连续稳定地进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FT系列内置了高灵敏度的CMOS图像传感器,其灵敏程度与CCD保持了相同的水平,且同时具有电源功耗低的优点。微型光谱仪FT系列连接示例该产品的光谱响应范围在500到1000nm,可应用于食品酸甜度分析、塑料分类以及膜厚测量等。另外,其还具有可用于短时间积分的触发功能,亦可胜任对脉冲发射的光谱测量。在软件方面,滨松除了拥有免费软件能够进行测量条件、获取保存数据、画图等等的设置以外,DLL函数规格也是完全公开的,因此用户可以创建自己原始的测量软件程序。点击按钮,查看产品详细信息:欢迎关注滨松中国官方微信号
  • 非侵入性微型传感器可测人体pH值,或有助于诊断癌症
    据最新一期《化学科学》杂志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更准确测量pH值的微型传感器,或有助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包括癌症在内的一系列疾病。 多伦多大学士嘉堡分校化学系助理教授张晓安称,在活生物系统中实时检测pH值,对于探测和理解pH值失衡导致的相关疾病至关重要。如低pH值与囊性纤维化、局部缺血以及癌症的病理状况密切相关。pH值信号可用于诊断疾病及监测治疗效果,了解人体组织内的pH值在何时何地发生显著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可进行深入、精确的探查,同时又确保不入侵组织的新方法。 张晓安团队使用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开发的微型传感器,可以非侵入方式在原子水平对分子进行非常详细的观察。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完成了对卵母细胞(鱼卵细胞)的传感器测试。 pH值是对质子(附着于其他分子的微小带电粒子)活性的测定。质子活性很难在组织中测量,因为质子移动迅速,难以用常规核磁共振的时间尺度来捕获分子位置。利用核磁共振测量pH值的主要挑战在于,在不同的质子化状态(附着或不附着)对分子进行精细成像。既有核磁共振技术无法对不同质子态的实时测量提供足够的精度。 张晓安团队研发的传感器,则通过一种缓慢的质子交换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该探测器可减缓质子运动,并观察不同状态下的质子,从而使测量变得更为灵敏和精确。该传感器虽为医疗成像设计,但亦可扩展到环境科学、生物学乃至食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等其他应用领域。
  • 上海微系统所制备出微型光电一体化集成钻石量子磁传感器
    近日,上海微系统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微纳加工技术制备了一种基于氮空位(NV)色心的微型光电一体化集成钻石量子磁传感器。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5月9日以“Amicrofabricatedfiber-integrated diamond magnetometer with ensemble nitrogen-vacancy centers”为题发表在当期的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 钻石,不仅可以作为珠宝装饰品,更是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新型量子材料。氮空位缺陷——NV色心,是钻石晶体结构中最常见的点缺陷,由氮原子取代碳原子和相邻空穴而形成,利用其在磁场中的量子顺磁共振效应及荧光辐射特性可以进行精密磁测量。NV色心在常温下也具有稳定的量子态,可以在非制冷的室温下工作。同时,钻石量子磁传感器以其高空间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生物兼容性等技术优势,在近场微观磁共振、磁异常探测、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小型化、集成化、便携化是钻石量子传感器取得实际应用的重要条件。该团队基于晶圆级微机电工艺平台,利用标准微纳加工技术,制备出钻石量子磁传感器的核心——钻石芯片。芯片内部集成了微波辐射结构,实现了原位微波量子态操控。采用金属热压键合技术实现了钻石单晶与硅晶圆的异质集成,确保了机械稳定性。钻石芯片耦合带有梯度变化折射率透镜的光纤模块,实现了“光进光出”的工作模式,大大缩小了探头尺寸,实现了钻石磁强计探头的高集成度。并进一步指出,采用双频共振技术可以同时进行磁场和温度场的同步实时测量,不仅通过温漂抑制提高了磁场测量的信噪比,还确保了传感器的温度稳定性。 该团队提出的制备工艺可以在晶圆级进行拓展,具有批量化制备的潜力,为建立高一致性、高灵敏度的可穿戴传感器阵列提供了可能性。目前钻石量子磁传感器整体尺寸仅有20×15×1.5 mm3,灵敏度达到2.03nT/√Hz。同时,该钻石磁传感器可以对小于0.5 mm(甚至更小)的目标区域进行近距离测量,具有在心磁、脑磁等弱磁信号探测场景的应用潜力,为后续实用化的可穿戴生物磁传感器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单位为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谢非,通讯作者为武震宇研究员和陈浩副研究员。该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C070302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B3202500)、中科院科研仪器装备研制(YJKYYQ20190026)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63/5.0089732
  • Parrot推微型多光谱传感器 可兼容任意民用无人机
    2月18日消息,Parrot宣布推出高科技微型多光谱传感器Sequoia。据了解,Sequoia是一款能够“测定不可见光”的多光谱微型传感器:它通过拍摄红外线校准图像以采集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数据。Parrot无人机搭配Sequoia,能够让所有农业相关从事人员获取“大数据”。  据介绍,Sequoia 能从四个不同光谱波段记录农作物图像的多光谱传感器,内置64GB存储器,可记录光照条件并自动校准四个多光谱传感器的独立亮度传感器,同时内置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测量元件(IMU)。  同时,Sequoia可搭配任意款民用无人机使用,其尺寸与GoPro传感器相当。  而搭配Sequoia 的无人机单次航行即可覆盖数百公顷,因而能够拍摄极为精细的农作物影像,识别农场哪些区域需要特别关注,通过探测养分缺乏状况改善施肥模式,可以预防和检测生物胁迫(由生物引起)从而优化使用农药,以及分析氢气压力威胁的变化以控制对农作物的灌溉,更重要的是通过分理并利用农事指标预测农作物产量。  Parrot创始人兼CEOHenri Seydoux表示:“我们开发Sequoia的初衷是为了向农业领域提供一款精准的多光谱解决方案。它不仅需要融合先进技术,且要能够兼容市面上的固定翼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  目前,Parrot将外在增长策略放在商用无人机市场内领先公司的所有权权益,尤以精准农业为甚。2012年Parrot收购专业无人机公司senseFly、2013年收购航空绘图公司Pix4D,2015年对数据处理和农艺公司MicaSense与Airinovin作出的重大投资。而Parrot计划进一步融合先进软件解决方案及针对不同农作物品种的传感器技术,以成为精准农业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院:在微型柔性机器人触角传感器领域取得新进展
    柔性微型机器人在体积、重量上都远小于传统的刚性机器人,可以胜任诸如狭小地形探测、灾害救援等很多大型机器人难以完成的工作。但是在触觉感知能力上,微型机器人由于带负载能力弱、尺寸小,其通常无法直接搭载商用传感器和应用传统感知解决方案来获得感知能力,必须通过与微型机器人的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特殊设计,定制微型机器人的传感器。因此如何在微型机器人驱动力弱、功率密度低、结构尺寸小的限制下实现机器人对外界环境的触觉感知,对赋予微型机器人实用化和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图1.(a)昆虫触角系统的解剖示意图;(b)安装仿生触角的微型机器人;(c)仿生触角感受器的传感原理;(d)仿生触角在机器人主动感知中的应用示意图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院张旻、王晓浩团队受自然界中昆虫触角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的自供电仿生触角传感器(SBA),用于微型机器人的自主环境感知,辅助微型机器人进行障碍躲避和地形预判。该仿生触角主要由感受器、硬质导线和执行器单元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模拟了昆虫触角中的机械/接触化学感受器、神经纤维和肌肉纤维(图1),完成接触感知、信号传导和驱动工作。仿生触角感受器由银纳米线包覆的多孔弹性体(ACES)为原材料制成,文中探究了ACES的制备工艺、导体性能和摩擦电性能。当感受器部分与外界环境中的物体进行接触时,与外界物体之间形成单电极式摩擦纳米发电机进行信号输出,反映感受器与外界环境的接触状态以及接触物的材料属性。执行器单元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骨架和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构成,赋予仿生触角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自由度,使得感受器部分可以进行自主检测动作,实现主动感知。单个仿生触角的重量约为70mg,并在体积和集成性上与微型机器人相匹配。图2.基于仿生触角的微型机器人感知系统图3.(a)仿生触角在水平面上的主动感知(在避障过程中,机器人通过读取墙壁上预设的材料指令完成预设路线的行进);(b)不同接触材料对应的开路电压信号 图4.(a)仿生触角在竖直面上的主动感知;(b)不同地形对应的开路电压信号输出研究团队进一步设计了基于仿生触角的微型机器人感知系统(图2)。通过仿生触角的水平扫掠运动,微型机器人能够主动收集墙壁上预先设置的“材料指令”,使机器人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移动(图3)。通过仿生触角的垂直摆动动作,感受器能够区分平面、边缘和斜坡/台阶地形,使微型机器人具有判断地形通过性的能力,保证微型机器人在复杂地形行驶的安全性(图4)。相关成果以“用于微型机器人触觉感知的摩擦纳米发电机自供电仿生触角”(Self-Powered Bionic Antenna based on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for Micro-Robotic Tactile Sensing)为题发表于《纳米能源》(Nano Energy)上。论文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张旻副研究员,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朱德宽。
  • 海洋光学研发出基于CMOS传感器的微型光谱仪
    海洋光学研发了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基于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的光谱仪。该光谱仪特别适宜于嵌入 OEM 设备中。虽然 STS 的体积很小,只有40mm x 42mm x 24mm,但是它的功能表现丝毫不逊于大型系统。主要特色:低杂散光的全光谱分析、高信噪比(1500:1)和典型1.5纳米 (FWHM) 光学分辨率。STS 是可见-近红外光谱应用的理想选择,诸如对 LED 的光谱光度及颜色测量和样品的透射、吸收测量。并且它还是 OEM 应用的理想选择,特别是需要在线监视一条或多条光谱线,又需要高重复性、稳定性的结果的应用环境中。  STS 光谱仪有350-800纳米和650-1100纳米两种标准配置。大批量的 OEM 客户还能自订波长范围,入射孔径和其他光学配件。与其他微型光谱仪不同的是,STS 自带有内嵌的光闸以实现暗背景测量。单独定价的操作软件提供了包括光闸控制等全方位的光谱采集与分析功能。客户也可以根据需要来订制 STS 操作软件。  STS 的核心是一个1024像素的 CMOS 探测器,它位于一个交叉结构的 Czerny Turner 光具座内。该光具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特别设计的准直镜和聚焦镜,以及每毫米600条刻线密度的光栅。其光学设计和先进的 CMOS 探测器提升了 STS 的性能,使之与昂贵的大型光谱仪相比毫不逊色。例如,STS 拥有14位 A/D,功耗仅为0.75w,通过定制的入射孔径,完全能够实现小于1.0纳米(FWHM)的光学分辨率。 这也是 STS 如此吸引人的原因所在。
  • 遥感卫星大型传感器测试用大孔径积分球均匀光源
    背景图1 卫星遥感在制造用于卫星和望远镜的传感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表征传感器的辐射性能,并建立到达传感器的光与传感器的数值输出之间的关系。 某国家航天局需要一套积分球均匀光源系统,用于在大型传感器的开发中进行校准测试。 开口尺寸需要1.5 米才能使发光面完全覆盖整个设备。另外还要求控制外部温度,确保可靠的长期使用。图2 成像传感器Labsphere(蓝菲光学)解决方案图3 蓝菲光学研发的大孔径积分球均匀光源图4 最大的辐亮度为此开发的系统需要大的积分球,获得超大开口端和总共 37 个灯以实现测试所需的均匀性和光谱辐射。Labsphere(蓝菲光学) 善于定制产品的开发,该系统具有以下独特功能:通过两个侧面安装的电动活塞自动调节高度;稳定性好,具有调平千斤顶工业脚轮;包含软件和硬件的完全集成的计算机系统;可控制灯产生的热量:开口周围的定制散热器,用于吸收大部分热量开口处的手动百叶窗,用于保护用户和设备免受测试后过热的影响后半球隔热罩,防止意外伤害三个温度探头来监测积分球内部的热量三个外部鼓风机连接到积分球周围的通风口具有带宽和 FOV 滤光片的可拆卸硅探测器;具有热电冷却功能的可拆卸 InGaAs 探测器;更新了具有附加功能的 HELIOSense 软件。特点先进的热重定向系统,可防止组件和材料损坏并保护用户免受意外伤害;高度可调和开口端缩孔器,可以灵活地对各种不同的传感器系统进行测试;具有针对客户应用程序优化的软件,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可用性;可控制和获得宽光谱,通过 Labsphere(蓝菲光学) 的 HELIOSense 软件微调光谱辐射、色温和波长分布;满足所有光谱要求, 97% 以上的均匀性提供覆盖可见光和红外带内辐射度;照度 (lux)176,737光谱辐射度(W/m2-sr)1,605面均匀性 (100% Power)97.32%面均匀性(10% Power)95.08%角度均匀性 (±10°)99.5%角度均匀性 (±45°)99.2%短期(5s) 稳定性99.995%长期(30s) 稳定性99.994%硅探测器非线性度0.42%InGaAs 探测器非线性度0.37%最高外部温度39.5°C总灯功率17,680W
  • 量子半导体器件实现拓扑趋肤效应,可用于制造微型高精度传感器和放大器
    科技日报北京1月22日电 德国维尔茨堡—德累斯顿卓越集群ct.qmat团队的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开发出一种由铝镓砷制成的半导体器件。这项开创性的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上。由于拓扑趋肤效应,量子半导体上不同触点之间的所有电流都不受杂质或其他外部扰动的影响。这使得拓扑器件对半导体行业越来越有吸引力,因为其消除了对材料纯度的要求,而材料提纯成本极高。拓扑量子材料以其卓越的稳健性而闻名,非常适合功率密集型应用。新开发的量子半导体既稳定又高度准确,这种罕见组合使该拓扑器件成为传感器工程中令人兴奋的新选择。利用拓扑趋肤效应可制造新型高性能量子器件,而且尺寸也可做得非常小。新的拓扑量子器件直径约为0.1毫米,且易于进一步缩小。这一成就的开创性在于,首次在半导体材料中实现了微观尺度的拓扑趋肤效应。这种量子现象3年前首次在宏观层面得到证实,但只是在人造超材料中,而不是在天然超材料中。因此,这是首次开发出高度稳健且超灵敏的微型半导体拓扑量子器件。通过在铝镓砷半导体器件上创造性地布置材料和触点,研究团队在超冷条件和强磁场下成功诱导出拓扑效应。他们采用了二维半导体结构,触点的排列方式可在触点边缘测量电阻,直接显示拓扑效应。研究人员表示,在新的量子器件中,电流—电压关系受到拓扑趋肤效应的保护,因为电子被限制在边缘。即使半导体材料中存在杂质,电流也能保持稳定。此外,触点甚至可检测到最轻微的电流或电压波动。这使得拓扑量子器件非常适合制造尺寸极小的高精度传感器和放大器。
  • 会议规模“暴增” 第十六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正式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9月23日,第十六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SCCS2023)于山东济南正式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家组主办,济南大学承办,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雷磁)、临沂大学、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共同协办。本次大会以“化学传感赋能新时代”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化学传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吸引了近千人注册参会,会议规模“暴增”。会议现场济南大学副校长黄加栋主持开幕式济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宗明致辞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曾宪文致辞山东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处长王钟伟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副理事长 刘长宽致辞大会主席 谭蔚泓院士致辞开幕式由济南大学副校长黄加栋主持,济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宗明、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曾宪文,山东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处长王钟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长常务副理事长刘长宽、大会主席潭蔚泓院士分别致辞。三十多年来,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第十五届会议采取线上会议形式的特别经历,本次会议重回线下,相比第十四届参会人数增长近60%,盛况空前!在济南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组委会汇集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和年轻的学者,将共同围绕化学、材料、化学与环境、生物医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进行学术交流,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分析化学和生物传感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致辞嘉宾纷纷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吴海龙教授宣读获奖名单致辞结束后,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第三届中国化学传感器雷磁终身成就奖和中国化学传感器雷磁杰出成就奖。化学传感器专家组组长吴海龙宣读获奖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长期从事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研究,开辟了环境科学与毒理的学术方向,为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做出了突出贡献,被特别授予中国化学传感器雷磁终身成就奖!中国化学传感器雷磁终身成就奖获奖人:江桂斌院士(中)湖南大学教授张晓兵、南京大学教授龙亿涛、广州大学/中山大学教授牛利荣获中国化学传感器雷磁杰出成就奖。中国化学传感器雷磁杰出成就奖获奖人:张晓兵教授(右三)、龙亿涛教授(左四)、牛利教授(左三)短暂的开幕式结束后,迎来了大会报告环节。在济南大学教授魏琴和临沂大学教授李雪梅共同主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潭蔚泓,南京大学教授龙亿涛,湖南大学教授张晓兵,广州大学/中山大学教授牛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阳和崂山实验室/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唐波分别作大会特邀报告。济南大学教授 魏琴主持报告临沂大学教授 李雪梅主持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报告题目:《分析技术在新污染物研究中的应用》新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且现阶段尚未被有效监管。江桂斌的报告结合国家对新污染物的管理政策及自身科研监测经历,介绍了质谱仪器法进行风险评估及模型的构建,并表示质谱仪器在新污染物领域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新污染物的评估还需结合各种新技术综合分析,实现长期稳定监测。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谭蔚泓报告题目:《功能核酸与膜蛋白》功能核酸是指具有特异性识别靶标物质或催化功能的核酸序列,核酸适体可以作为医疗判断和药物治疗的分析工具,是功能核酸的一种。潭蔚泓利用CelI-SELEX技术创造了500多个的核酸适体,用于“点亮”癌症,为靶向治疗提供判断依据,尤其在乳腺癌上,实现了重大疾病分型治疗,对未来医疗领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南京大学教授 龙亿涛报告题目:《孔道限域的电化学传感》龙亿涛对纳米孔道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介绍,其测量信息从智能测序DNA到现在可以进行人工聚合物分析,且机制解析和应用创造也变得丰富智能化。纳米孔道需要多维限域测量界面、高时空分辨测量系统和智能数据算法结合,最终实现多物理场耦合增强、时序信息获取和瞬态行为高通量原位解析。湖南大学教授 张晓兵报告题目:《荧光探针结构调控与精准成像研究》张晓兵从探针原位检测、探针抗干扰性能、探针响应特异性三个角度出发,提出基于氢键驱动的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有序组装策略,首次提出疏水疏脂染料概念;发现富电子葱衍生分子的长余辉发光特性和机制,提出有机余辉共振能量转移精准分析新方法,实现清醒活体的长余辉成像;针对临床成像分析探针稳定性及生物标志物专一性问题提出分子探针构建新策略,发展精准成像分析技术。广州大学/中山大学教授 牛利报告题目《柔性传感器件》采用柔性传感器制备的可穿戴设备既是国家战略需求,又是国民生活需求,具有万亿规模的市场。牛利以大量科研案例介绍不同材料之间的差异,在不同领域产品上选择灵敏、可弯折等特点的柔性材料,尤其在医学和生理过程上,具有便捷、快速测定的价值。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田阳报告题目:《神经分子的识别与生物传感》生物传感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利用特定生物分子的识别作用,实现对目标分子的灵敏响应。田阳采用电化学开路电位法、光激发-电输出检测法和光激发活体拉曼法对小鼠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同时记录并对比,拉曼首发现缺氧时线粒体O2-爆发受酸敏感离子通道1a 调节,并导致Ca2+超载,电化学首次发现导致缺氧时线粒体中过量的Ca2+几乎都来自细胞外Ca2+的流入,实现了良好的检测平台构建,目前可在活体小鼠上稳定检测2个月以上。崂山实验室/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唐波报告题目:《基于微流控的跨尺度分析》微流控技术具有不同的芯片结构,便于联用多种控制和分析技术为不同尺度的样品分析提供了强大工具。唐波介绍道,微流控芯片可用于单颗粒、单分子分析,用来构建单颗粒限域,创建复合光场等。此外,微流控芯片还可以用于单细胞分析和类器官分析,用于辅助药物机理研究及靶向药物指导。为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大会报告后,23日下午,组委会设置了化学传感器领域相关的7个分会场,相比往届有大幅增长;并开设墙报展供参会者之间学习、交流。本次大会为期2天,24日将为与会者带来更多精彩报告!仪器信息网将在后续报道中呈现更多分会场报告内容。本次会议得到众多厂商的支持,同期举行了小型仪器展览,仪电科学仪器、海能、赛默飞、德国札纳等众多国内、外仪器厂商代表向参会者分享各自企业的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厂商展位掠影墙报展一览部分分会场现场
  • 黑科技再现?全球首款搭载微型分子光谱传感器的智能手机问世
    美国当地时间1月6日上午,长虹控股公司总经理李进在CES展会现场发布全球首款分子识别手机—长虹H2,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搭载小型化分子光谱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可实现果蔬糖分、水分,药品真伪,皮肤年龄,酒类品质等检测,成为随身携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集成终端。  在发布会上,李进称,随着长虹H2的发布,物质识别门槛被突破,手机行业有望迎来新的革命。  行业观察人士则认为,智能手机搭载小型化分子光谱传感器,其意义将不亚于当年GPS传感器搭载到手机所引发的位置服务革命。  传感器成就H2黑科技  早在2013年,长虹控股公司董事长赵勇提出面向物联网的“新三坐标”智能战略,并表示,智能终端正式进入“传感器”时代。  手机作为至关重要的智能终端,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无数传感器的作用。如今,可以通过GPS传感器实现各种位置服务,也可以通过温度,湿度,压力等传感器探测当前环境,还能通过运动、睡眠等传感器管理我们的健康。但是对于纷繁的物质世界,手机似乎无能为力,“能办周天之事,却难辨周天之物”正是对当前手机功能的最佳写照,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台手机能够通过传感器具备物质识别的能力,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随着长虹H2的发布,这个缺憾将被弥补。据了解,长虹将实验室级别光谱仪的能力和精度整合进可供人们日常携带和使用的手机中,有效提高用户的日常生活质量。以药品和食品为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假药占到全球药品交易量的10%,假药致死的现象屡有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同样严峻,近期俄罗斯爆发的假酒事件震惊普京,已造成72人死亡。如何才能识别真假?长虹H2手机只要轻轻一扫即可辨别。  那么,这是如何实现的呢?据李进介绍,在APK程序的控制下,H2手机向所搭载的小型化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传感器发出指令对被测物体进行“近红外吸收光谱”的数据采集,并将光谱数据传输至云平台进行分析、计算、处理,得出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手机将数据化和图形化的结果呈现给用户,并向用户给出相应建议及推荐,H2手机即可直接识别到物质的分子属性。  由于世间万物大部分都是由分子所构成,理论上长虹H2都能识别。而这种分子层级的识别直达万物本质,远非肉眼所能比拟。例如在挑选水果时,只要在水果表面一扫,水果的糖分,水份,维他命等营养含量一目了然,并计算出综合指数供用户参考。再比如,测试人的胖瘦,通过长虹H2一扫,用户的体脂率将立即呈现,是胖还是瘦一目了然。此外,酒类的原料成分、工艺的过程控制、品质等都可以通过长虹H2轻松检测。当然,这些只是冰山一角,理论上长虹H2能识别世间万物。  数据运营实现信息实时感知  “万物互联”正在成为智能手机新的风口。长虹股份公司总经理兼通信公司董事长刘体斌表示,以传感器为主体的物联网控制、交互和协同技术,实现手机与其他智能终端的广泛联接、协同、交互、共享,长虹已将手机带入物联网时代。  据了解,长虹H2手机实现了跨终端、跨领域的“泛联接”和“大协同”,完成海量用户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感知、收集、内容交互及服务协同,形成一个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生态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和服务,H2以“智能光谱传感终端”为物质分子信息感知平台,通过后台“智能光谱分析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再将分析结果实时回传到手机并提供多项运营服务的功能。这不只是简单的联接与控制,而是涵盖日常生活状态的实时感知与内容协同。
  • 第十五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15th SCCS) 第一轮通知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承办、江苏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协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15th SCCS)定于2021年11月5~8日在湖南长沙召开。大会主题是:化学生物传感新时代会议将邀请在化学生物传感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海内外科学家做大会报告,举行化学生物传感技术重大、前沿领域的专题研讨会。与会科技人员将交流展示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研究工作中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和新仪器。会议将设置青年优秀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湖南大学诚挚欢迎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同仁与研究生踊跃参加。一、会议主题1、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2、化学与生物传感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3、纳米技术与化学生物传感器:4、传感阵列、生物芯片和微流控芯片;5、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化、系统集成及产业化:6、分析仪器研发论坛:7、其他。二、会议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汪尔康院士、姚守拙院士、陈洪渊院士、高福院士、尹伟伦院士、张玉奎院士、江桂斌院士、赵进才院士、程京院士、董绍俊院士、杨秀荣院士、赵宇亮院士、李景虹院士、樊春海院士 、马立人、章宗穰、沈国励、王柯敏、汤志东、金利通、张国雄、唐海霞主席:俞汝勤院士、谭蔚泓院士副主席:吴海龙、蒋健晖、鞠熀先、章宗穰、沈国励、庞代文、张晓兵、袁 若委员(以拼音为序):白玉、曹忠、柴雅琴、陈卫、陈焕文、楚霞、邓安平、董川、段忆翔、傅英姿、范清杰、方群、方晓红、冯锋、郭玉晶、何品刚、何晓晓、何治柯、胡效亚、宦双燕、黄承志、黄卫华、黄岩谊、江云宝、晋卫军、金健余、孔继烈、李根喜、李建平、李长明、练鸿振、刘宝红、刘国栋、刘买利、刘倩、刘志洪、龙忆涛、卢小泉、陆祖宏、逯乐慧、马铭、毛兰群、缪煜清、聂舟、牛利、裴仁军、秦伟、邱建丁、任斌、邵元华、申大忠、双少敏、孙立贤、唐波、田阳、王春霞、王景、王桦、王建华、王家海、王建秀、王荣、王宗花、汪海林、魏琴、吴朝阳、吴旭明、吴再生、夏帆、夏兴华、夏之宁、肖丹、谢青季、邢婉丽、徐静娟、许丹科、严秀平、羊小海、阳明辉、杨朝勇、杨海峰、杨黄浩、杨荣华、杨云慧、叶邦策、殷传新、由天艳、袁若、张凡、张新荣、张学纪、张文、赵书林、朱俊杰、周翠松、周飞艨、周一歌、庄乾坤、卓颖组织委员会主席: 蒋健晖副主席: 张晓兵、吴海龙、尹双凤、王双印、聂舟、楚霞、袁荃、羊小海委员: 陈卓、陈四海、袁林、刘艳岚、邱丽萍、曾泽兵、宋国胜、黄晋、宦双燕、李昆、雷春阳、汪凤林、庞新宇秘书:易娅莎、丁杨三、征文要求1、作者应提交论文详细摘要的电子版,其中包括题目、作者、单位、主要结果与讨论、主要参考文献。文献纸型为A4,上下页边距均为2. 5厘米,左右页边距均为2. 0厘米。中文题目为二号黑体居中,作者姓名为五号未体居中,两位作者姓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在联系人的右上角标注星号*。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名和邮编为小五号宋体居中,两端加圆括号。空1行后以小五号宋体打印摘要文本。参考文献部分的中文为小五号宋体,英文则为小五号 Times NewRoman.文末所附英文题目为四号 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作者为五号 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两位作者姓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单位地址、城市、邮编为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两端加圆括号。摘要正文用小4号字宋体,图表不宜过多且大小适中,图题、图注、图中横纵坐标的数字、表题、表注均用小五号宋体。除中英文题目、作者及单位地址部分外,摘要正文部分(含图表及参考文献)采用分两栏排版。论文摘要不宜过于简略,但全文不超过2页(含图表及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请参考附件。2、海报大小为1. 2米(高)*0. 9米(宽)。3、应征论文通过会议专用网站:http://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19 注册上传。截稿日期为2021年9月5日。4、已在刊物上发表或在全国学术会议报告过的论文不在应稿之列,请勿投寄。四、会议日程11月5日全天报到晚上学术委员会、刊物编委会联席会议11月6日上午开幕式、大会报告下午分会报告、墙报展晚宴11月7日上午分会报告、墙报展下午大会报告、分会报告11月8日上午大会报告、颁奖及闭幕式下午会议结束五、厂商赞助及产品陈列欢迎国内外分析仪器公司、厂商赞助会议的召开并到会介绍和展示产品。产品展示包括“大会介绍”、“会议摘要集插页介绍”、“展台展示”和“分发资料”四种类型。赞助厂商可选择种类或多种方式展示并介绍产品。请拟赞助的国内外厂商早日与组织委员会联系。六、注册缴费会议注册费:2021年10月5日前缴费现场缴费(可刷卡)教工、职员15001800学生(凭学生证)11001200付款方式:湖南大学银行账号和税号户 名:湖南大学账 号:593 757 349 624开户行:中国银行长沙市湖南大学支行银行联行号:104551004627税 号:12100000444885399T请务必在汇款备注栏注明:单位+姓名+sccs2021,并将汇款凭证的扫描件发至:sccs2021@163.com。 会议现场报到时请出示学生证。七、住宿信息八、交通信息九、会议相关事宜请访问网页:http://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21,或与湖南大学会务组联系:庞新宇 (15073158118)或联系组委会邮箱:sccs2021@163.com.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2021年03月20日
  • 连续三届赞助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雷磁”助推中国化学传感器事业发展
    2023年09月23-24日,第十六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SCCS2023)在美丽的泉城济南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家组主办,济南大学承办,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雷磁)、临沂大学等单位共同协办。会议主题是“化学传感赋能新时代”,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化学传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是化学与生物传感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会议同期颁发了“中国化学传感器成就奖”学术奖项。该奖项的奖励基金由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仪电科仪)赞助支持,自2019年首届至本届已是第三届,该奖项的设立旨在奖励在我国化学生物传感器科研领域取得优秀成果,并对我国化学生物传感器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科研工作者。第三届“中国化学传感器雷磁终身成就奖”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中国化学传感器雷磁杰出成就奖”分别颁发给湖南大学教授张晓兵、南京大学教授龙亿涛、广州大学/中山大学教授牛利。大会期间,本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经理许佰功作了《“雷磁”电化学传感器及仪器技术发展》的主题报告,与现场嘉宾共同探讨了关于电化学传感器现状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雷磁”是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自主品牌,创建于1940年,是中国pH计和玻璃电极的诞生地,也是国内分析仪器的重要发源地。“雷磁电化学分析仪器”自2008年起连续获得“上海名牌产品”称号,“雷磁”自2013年起连续获“上海市著名商标”,雷磁“L系列电化学仪器、ZDJ-5B系列自动滴定仪”等先后通过“上海品牌”认证。“雷磁”拥有丰富的科学仪器产品线,涵盖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分析仪器、滴定仪/水分仪、水质分析仪、在线水质监测仪器、化学试剂和系统集成等众多门类。在专业专用型电化学传感器方面,“雷磁”研制出众多满足特殊应用场合的不同功能、材料和结构的专业专用型电极,为用户带来了更多高性能智能化的产品体验,是电化学行业的头部领军企业。上海仪电科仪将继续围绕市场,做好产品,做好品牌,做好服务,做好合作,不断地向高端、高品质发展。在科学仪器展览活动中,上海仪电科仪(雷磁)展示了引领L系列、智能T系列、超凡F系列和经典系列实验室台式和便携式等多款电化学仪器,最新款滴定仪ZDJ-4D和全新升级版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器等一系列产品,以及包括pH电极,电导率电极,溶解氧电极、温度电极、参比电极、金属电极、滴定专用电极等系列电化学传感器,“雷磁”根据具体的行业应用和操作习惯,不断推陈出新,优化配方和工艺,改进电极的性能和结构,适应新的应用场景,用持续创新向业界展示中国科学仪器企业的实力和风采。
  • 移动传感分析让分析化学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1月8-9日,第十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成都都江堰举行。本次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现代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牛利研究员做了题为《移动设备上的传感分析》的报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现代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牛利研究员  智能移动设备近年来发展迅速,不仅市场占有率急剧增长,而且其功能愈来愈多样化。它们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通讯设备,它们可以帮你监测环境质量,还可以是你的医疗助手,也可以随时变身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日用品。在这些引人注目的变化背后,离不开传感技术的默默支持。在此次报告中,牛利研究员介绍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分析检测需求,国内外研究人员所开发的各类基于传感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分析检测方法。   据介绍,目前有很多研究者致力于将智能移动设备作为传感装置的探索,将其应用于不同的分析检测领域。依照其实现方式的不同,可将基于智能移动设备的分析检测方法分为三类:一是以智能移动设备内置的传感器为基础,配合相关的应用,直接对一些物理量或人体特征进行检测 二是以智能移动设备内置的传感器为基础,配合相关的检测附件,再加上相关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处理算法,对被测对象进行检测 第三种是采用独立的外部便携式检测设备,两者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通信方式传递数据,或将智能移动设备内置的传感器与外部传感器相结合,实现更加复杂的检测功能。无论是采取哪种方式,新型的、高效的微型化传感器件都是移动分析检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利表示,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传感器的微型化、移动化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已经有一些商业化分析应用产品研制成功,并投入市场。如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有:Runtastic 公司的心率检测应用,通过智能手机上的摄像头采集皮肤颜色变化来监测人的心率 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开发了一款 iPhone 应用程序,可以运用呼吸的音频算法来测量肺活量 在 iOS 设备底部连接便携式的酒精传感器件,可以准确地检测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 根据反射式光学技术检测手指的血容量随着心脏功能的变化,可以获得用户心率、血液氧含量和呼吸频率等方面的信息。其他相关的应用还有皮肤含水量测试仪、超声波成像系统、智能家用血压计、便携式脑部扫描仪、手机听诊器、移动尿检实验室等。   在环境监测方面,也有不少基于移动设备和传感器的新应用。如墨迹推出的空气果(编者注:从公开消息渠道显示,截止9月23日销售2000台),采用了使用激光散射技术的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PM2.5、二氧化碳、温湿度等数据 Alima内部嵌入了独特的气流响应传感器,可以将VOC、颗粒物、温湿度等数据结果和建议发送到移动设备上 另外还有紫外线强度监测、室内电磁辐射监测、水体氯气含量光分析、土壤中TNT光学检测、环境光芯片显微镜、鱼塘水体远程监控及无线传感网络等应用。   此外,还有一些特别的创新应用,如台湾Opaike公司推出激光演示器应用,通过在耳机插孔中插入一个精细的小光钉,即可用作演示文档翻页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研究人员基于手机的惯性传感器将普通的Adroid智能手机变成了移动的3D扫描仪……   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移动检测系统有着许多优点,因为电化学分析方法本身具有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并且许多方法便于自动化,可用于连续、自动及遥控测量。   在报告最后,牛利研究员介绍了自己的课题组所做的一些电化学传感器研究工作,以及这些研究成果与移动设备的联接应用。如无线数据传输电化学系统、人体酒精含量电化学传感芯片、便携式双酚A电化学检测系统、多通道电位分析系统、毒害气体电化学传感分析,以及与其他单位合作推出的智能家居化学传感系统等。   虽然,目前这些产品销售并未显示出良好业绩,有些应用甚至给人以“无厘头”的感觉;但是,随着移动设备和传感器结合越来越紧密,产品、应用也会越来越完善,类似当年只能接、打电话的“大哥大”,最终能进化成今天功能繁多的“智能手机”;今天的智能移动设备与传感器结合之路,谁能说就一定没有“春天”?
  • 化学传感材料与分析仪器化集成研究获新成果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牛利课题组经过5年研究,在“基于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化学传感器件及其分析仪器化集成设计”研究上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为我国科学仪器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介绍,化学传感器是集电子科学、化学科学和材料科学于一体的高技术器件,它可将物理量、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并提供给集成的仪器进行信息分析和处理。因此,它不仅可广泛应用于环保、医疗、公共安全、工业过程控制、临床等领域,在基础研究中也占有独特的地位。  有关专家认为,新型化学传感器及微型化、集成化方面的研究将是未来5~10年应重点关注的科学研究领域之一。特别是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及微加工、微芯片技术的使用,将对新型化学传感器的开发起主导作用。  牛利课题组于2004年开始了该项目的研究。他们以为新型化学传感器提供新材料为目标,以纳米结构复合材料为突破口,系统研究了纳米结构复合材料设计、合成、性能、微结构等特征,深入探索了基于导电聚合物、碳纳米、金属纳米、离子液体等新型纳米结构复合物材料的化学及电化学制备方法,并成功合成制备了多种新型纳米结构材料。这些新型的纳米结构复合材料显示了复杂、特殊的新性能,如高导电性、高生物兼容性、表面增强活性、荧光增强/淬灭特性、电催化活性等,从而为新型化学传感器的研发与制备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以此为基础,他们通过纳米加工与组装,如分子印迹等技术手段,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纳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组装后的宏观纳米复合体的化学传感特性,着力解决了高通量分析、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分析、实时在线监测分析、快速时间反应等复杂组分分析传感中的重要科学问题,成功制备出多种新型化学敏感材料,并与分析仪器化集成设计相结合,研发出了多种新型电化学检测/监测仪器设备,不仅为我国科学仪器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合成制备、衍生与掺杂、化学传感芯片的制备及筛选等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第十六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SCCS2023)第二轮通知
    第十六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SCCS2023)第二轮通知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学组(专业委员会)主办,济南大学承办,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雷磁)、临沂大学、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共同协办的第十六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SCCS2023)定于2023年09月22~24日在美丽的泉城济南召开。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化学传感赋能新时代”,旨在促进化学与生物传感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会议将邀请在化学与生物传感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国内外科学家做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并举行相关前沿领域的专题研讨会。与会科技人员将交流展示化学与生物传感研究工作中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和新仪器。会议将颁发第三届中国化学传感器雷磁终身成就奖、中国化学传感器雷磁杰出成就奖和中国化学传感器雷磁青年成就奖三大奖项。会议同时还将设置青年优秀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  济南大学诚挚欢迎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同仁与研究生踊跃参加。同时热忱欢迎有关企业对大会进行赞助或进行产品展示,会议期间将为赞助商和参展单位提供展位,开展相关仪器、设备、技术及产品展示和宣传活动。  一、会议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  1.会议主席  主 席:谭蔚泓院士、刘买利院士、吴海龙教授  副主席:魏琴、颜梅、张晓兵、袁若、鞠熀先、蒋健晖  2.学术委员会  顾 问:汪尔康院士、姚守拙院士、俞汝勤院士、陈洪渊院士、谭蔚泓院士、张玉奎院士、董绍俊院士、江桂斌院士、唐本忠院士、杨秀荣院士、赵宇亮院士、李景虹院士、樊春海院士、刘买利院士、顾宁院士  委 员 (以拼音为序):  曹忠、柴雅琴、陈焕文、陈义、崔华、楚霞、戴志晖、邓春晖、邓安平、邓兆祥、董川、段忆翔、方群、方晓红、冯锋、郭玉晶、韩达、何品刚、何彦、何晓晓、何耀、何治柯、胡效亚、宦双燕、黄承志、黄卫华、黄岩谊、蒋健晖、蒋兴宇、江云宝、晋卫军、金建余、鞠熀先、孔继烈、匡华、李根喜、李攻科、李剑锋、李建平、李娟、李长明、李正平、练鸿振、梁高林、林金明、刘宝红、刘国东、刘倩、刘志洪、龙亿涛、卢小泉、陆祖宏、逯乐慧、马铭、毛兰群、缪煜清、聂宗秀、聂舟、牛利、庞代文、裴仁军、秦伟、邱建丁、渠凤丽、任斌、任吉存、邵元华、申大忠、双少敏、孙佳姝、孙立贤、孙育杰、唐波、田阳、王春霞、王景、汪海林、王宏达、王桦、王建华、王家海、王建秀、王柯敏、汪乐余、王荣、王树涛、汪夏燕、王伟、王宗花、魏琴、吴朝阳、吴海龙、吴旭明、吴再生、夏帆、夏兴华、夏之宁、肖丹、谢青季、刑婉丽、徐静娟、许丹科、许国旺、严秀平、颜晓梅、羊小海、阳明辉、杨朝勇、杨海峰、杨黄浩、杨荣华、杨云慧、叶邦策、叶明亮、殷传新、由天艳、袁荃、袁若、张春阳、张凡、张丽华、张书圣、张先恩、张晓兵、张新荣、张学记、张艳、张忠平、张文、赵书林、朱俊杰、周翠松、周飞艨、周欣、周一歌、庄乾坤、卓颖、左小磊  3.组织委员会  主 席:刘宗明  副主席:黄加栋、魏琴、颜梅、刘宏、贺铭、吴海龙、杨海峰  委 员:孙国新、仲倩、陈国柱、李村成、李辉、崔琳、于京华、罗川南、吴丹、周伟家、孙德辉、王斌、逯一中  秘书长:马洪敏  秘 书:任祥、高中锋、李玉阳、高超民、张彦、朱沛华、王欢、张晶、王雪莹、范大伟、孙晓君、胡丽华、张诺、匡轩、赵佩妮、孙元玲、贾洪英  二、征文范围及投稿  征文范围: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生命分析化学、纳米技术与化学生物学、生物芯片和微流控技术、环境与食品安全、化学传感器微型化和系统集成、生物传感器产业化和分析仪器开发。  征文要求:  1、投稿全部通过会议网站进行提交: https://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23  2、截稿日期为 2023年 8 月10日。  3、作者应提交论文详细摘要的电子版,其中包括题目、作者、单位、主要结果与讨论、主要参考文献,并用下划线注明参会人员。论文摘要不宜过于简略,全文不超过 2 页(含图表及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请参考会议网站-下载中心里的投稿模板。  4 、已在刊物上发表或在全国学术会议报告过的论文不在应稿之列,请勿投寄。  5、墙报尺寸为 1.2 米 (高) *0.8 米 (宽)。  三、会议地点及日程  会议地点:山东省济南市鲁能希尔顿酒店及公寓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2888号  四、报名注册及缴费  1、参会请通过会议网站进行报名: https://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23  2、会议注册费:  3、付款方式:  1)银行转账  单位名称:山东源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龙奥支行  银行账号:8112 5010 1240 0879 600  汇款请务必注明:单位+姓名+SCCS2023,并将汇款凭证的扫描件和回执表一起发至组  委会邮箱:sccs2023ujn@163.com。  2)扫码支付  手机微信/支付宝扫描二维码进入支付页面缴费。扫码支付时请务必在添加付款备注中填写单位、姓名及电话等信息,并将支付凭证和回执表一起发至组委会邮箱  3)现场缴费:  现场可刷卡、现金及微信支付。会议现场报到时请出示学生证。  4、领取发票  网站报名及回执中请注明发票信息及类型,提前缴费的开具电子发票,会务组会发送到联系人邮箱, 会议现场注册的签到处领取纸质发票。  五、住宿信息  本届会议协议酒店鲁能希尔顿酒店及公寓,房型信息和协议价格如下:  高级单间(数量较少):480元/间 (含单早) 高级标间:580 元/间 (含双早)。  注:  a) 协议酒店房间一律通过发送参会回执至会务组邮箱进行预留,现场至酒店前台缴纳住宿费用并开具住宿发票,回执请见附件,如满房将通知自行预定其他酒店。  b) 建议以课题组为单位统计好房间类型和数量后由一人提交住宿信息。  c) 酒店房间数量有限,优先安排邀请报告及提前缴费注册的代表,请务必尽早提交住宿信息。  d) 因协议原因,会场周边酒店无协议价格,会务组仅提供周边住宿信息参考,不安排房间预定,请参会人员自行网上预定,为方便会务组服务,也请将住宿信息同回执一起发送。  e) 附周边酒店信息  (1) 银座佳驿精致酒店(济南英雄山立交桥店):市中区望岳路788号,距会场约530米  (2) 希岸轻雅酒店(济南鲁能领秀城店):市中区二环南路3388号,距会场约1.1公里  (3) 汉庭酒店(济南英雄山路鲁能领秀城店):市中区英雄山路306号,距会场约1.1公里  (4) 蓝海大饭店(英雄山路店):市中区英雄山路228号,距会场约2.1公里  (5) 济南英雄山路亚朵酒店:市中区英雄山路165号,距会场约2.3公里  六、交通信息  1.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 济南市鲁能希尔顿酒店及公寓(打车约50分钟,费用约180 元)   2. 济南西站——济南市鲁能希尔顿酒店及公寓(打车约 25 分钟, 费用约70 元)   3. 济南东站—— 济南市鲁能希尔顿酒店及公寓(打车约40 分钟,费用约110 元)   4. 济南站—— 济南市鲁能希尔顿酒店及公寓(打车约20分钟,费用约30元)   七、厂商赞助及产品陈列  欢迎国内外分析仪器公司、厂商赞助会议的召开并到会介绍和展示产品。产品展示包括“大会介绍”、“会议摘要集插页介绍”、“展台展示”和“分发资料”四种类型。赞助厂商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展示并介绍产品。请拟赞助的国内外厂商早日与组织委员会联系。  八、会议联系人  会议相关动态请关注群内信息、访问网页:https://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23,或与济南大学会务组联系。  魏琴(13505418998)、马洪敏(13791133111)、任祥(18954128369)、李玉阳(13475312276)、  高中锋(17867192258)、王欢(15689703337),或联系组委会邮箱: sccs2023ujn@163.com。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  2023年7月12日
  • 第十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盛大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1月8日,成都都江堰,第十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盛大开幕。本届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西南大学承办,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科学院俞汝勤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关亚风教授、化学传感器执行主编沈国励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院长余孝其教授主持,四川大学校长助理郭勇教授致欢迎辞,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海龙教授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长宽先生分别讲话。此次会议盛况空前,相比上一届规模扩大3成,学术报告及参会人员都超过预期。  第十二届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开幕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余孝其 主持开幕式  四川大学校长助理 郭勇 致欢迎辞  郭勇代表承办方,向与会专家和代表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予以支持的专家、教授和积极参与服务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28年前的11月,首届化学传感器暨第三届离子选择性电极学术交流会在成都召开 今天,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再次在成都召开,感谢大家对四川大学的信任!希望会议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涯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同学们在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坚持奋斗!期待专家们报告精彩、与会代表深入探讨,让参会各方更好地了解、合作,促进我国化学传感器科技领域的发展。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吴海龙 讲话  吴海龙就近年化学传感器专业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作详细介绍。回顾了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 成立30周年来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化学传感器领域后继有人和欣欣向荣的新面貌。特别介绍了近些年专业委员会所取得的突出成绩,2014年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2012年,《化学传感器》刊物被得到新闻出版总署认可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列为“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刘长宽 致辞  刘长宽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学术大会共收到390多篇论文,创下历史之最!这代表了中国化学传感器行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本次会议将安排13个大会报告 共设3个分会场,安排42个分会邀请报告、60个口头报告,还有逾260篇论文以墙报形式进行交流,并将开展青年优秀论文和优秀报展评奖活动。  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 关亚风 主持学术报告大会  湖南大学院士俞汝勤  报告题目:《化学传感器早期学术活动回眸及对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思考》  俞汝勤从早期组织离子选择性电极读书会的那一刻开始,到今天第十二届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的举办,让与会代表沉浸在中国化学传感器的学术交流史话中,中间虽有很多的困难但更有不懈的追求 抒写了化学传感器领域学术交流的精彩篇章,留下了中外学术交流史上的一段段佳话。俞汝勤院士精彩的报告,和与会代表一起分享与殷晋尧先生访问欧洲的往事,告诫青年学子要学好中文。也带着与会代表一起走进剑桥牛顿故地,去深刻理解分析化学发展未来,要重视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建设。  上午,大会还安排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牛利作《移动设备上的传感分析》报告,以犀利的言语点评国内外不同类型传感器在移动APP、移动检测产品(大部分指手机或PAD)中的应用情况,如,比较靠谱的皮肤含水量测量,也有奇葩的鬼魂电磁场探测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逯乐慧作《纳米探针的设计及应用》报告,介绍了新型纳米造影剂探针和黑色素为载体的成像探针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黄国贤作《Biosensing with Novel Fluorescent Agents-Construction of Biosensors for Antibiotics》报告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樊春海作《纳米探针的设计及应用》报告 西南大学材料能源学部教授李长明作《纳米生物传感》报告。  分会场  下午,大会将组织3个分会场,共安排22个特邀报告和27个口头报告。如,《生物分子界面行为与生物传感》(南京大学夏兴华)、《生物样miRNAs定量检测》(华东理工大学 叶邦策)、《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南京大学 朱俊杰)、《激光诱导荧光新型生物传感器》(四川大学段忆翔)、《双电位电致化学发光生物分析》(南京大学 徐静娟)、《高阶化学传感与多维校正》(湖南大学 吴海龙)、《纳米材料制备及生物传感应用》(武汉大学 何治柯)等。  9日的学术报告同样让人充满期待!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关亚风研究员、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蔚泓教授、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鞠幌先教授、武汉大学庞代文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蒋兴宇教授、中南大学周飞艨教授等将继续进行大会邀请报告。还有3个分会场的20个特邀报告和33个口头报告。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 分析仪不离传感器 微电子智能化为主
    分析仪器是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无论在工业过程控制、设施农业、生物医学、环境控制、食品安全乃至航空航天、国防工程等领域,均迫切需要各类新型传感器作为信息摄取源的小型化、专用化、简用化、家庭化的新一代分析仪器,实现更灵敏、更准确、更快速、更可靠地实时检测,以迅速改变我国分析仪器的落后状况。  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传感器产业也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它以其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为世人瞩目。  几十年来,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促进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多学科、多种高新技术的交叉融合,推动了新一代传感器的诞生与发展。例如:我国重点开发的MEMS、MOMES、智能传感器、生物化学传感器等以及今后将大力开发的网络化传感器、纳米传感器均是多学科、多种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的新一代传感器。  微型化是建立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基础上的,目前已成功应用在硅器件上形成硅压力传感器(如上述EJX变送器)。微电子机械加工技术,包括体微机械加工技术、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LIGA技术(X光深层光刻、微电铸和微复制技术)、激光微加工技术和微型封装技术等。  MEMS的发展,把传感器的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可靠性水平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传感器的检测仪表,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内置微处理器,或把微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及相关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A/D或D/A、存贮器、网络通讯接口电路)等封装在一起完成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注:MEMS技术还完成了微电动机或执行器等产品,将另作文介绍)网络化方面,目前主要是指采用多种现场总线和以太网(互联网),这要按各行业的特点,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近年内最流行的有FF、Profibus、CAN、Lonworks、AS-Interbus、TCP/IP等。  除MEMS外,新型传感器的发展还有赖于新型敏感材料、敏感元件和纳米技术,如新一代光纤传感器、超导传感器、焦平面陈列红外探测器、生物传感器、纳米传感器、新型量子传感器、微型陀螺、网络化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模糊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等。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正在形成热点,不同于一般信号处理,也不同于单个或多个传感器的监测和测量,而是对基于多个传感器测量结果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综合决策过程。有鉴于传感器技术的微型化、智能化程度提高,在信息获取基础上,多种功能进一步集成以致于融合,这是必然的趋势,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也促进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定义概括:把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同类或不同类传感器所提供的局部数据资源加以综合,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加以互补,降低其不确实性,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从而提高系统决策、规划、反应的快速性和正确性,使系统获得更充分的信息。其信息融合在不同信息层次上出现,包括数据层(像素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决策层(证据层)融合。由于它比单一传感器信息有如下优点,即容错性、互补性、实时性、经济性,所以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应用领域除军事外,已适用于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海洋监视、地震观测、建筑、空中交通管制、医学诊断、遥感技术等方面。  近年来,传感器正处于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转型的发展阶段。新型传感器的特点是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而且可导致建立新型工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 传感有情 相约桂林——第十三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圆满闭幕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7年11月7日下午,为期两天的第十三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13th SCCS)进入尾声。闭幕式上,数百位参会代表重聚会场3层银河厅,聆听六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主办方颁发“优秀口头报告奖”及“优秀报展奖”,同时宣布下届化学传感器大会的承办单位。/pp style="text-align: left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大会报告环节/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left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852ade74-e251-4816-a83d-539fdb01fbfb.jpg" title="卢小泉.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报告题目:功能纳米材料界面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报告人:天津大学 卢小泉教授/strong/span/pp  重金属离子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并且危害人体健康。团队基于可视化传感器设计理念,开发了一系列常见重金属离子可视化检测的策略,如氧化石墨烯负载Au/Fesub3/subOsub4/sub纳米颗粒超灵敏度检测汞离子 氧化石墨烯负载的Pd纳米颗粒超灵敏度检测汞离子高选择性、超灵敏度、快速化检测金离子 高选择性、超灵敏度可视化检测三价铬离子等策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af5853b8-a8e7-4aff-b9f5-976fdc68b928.jpg" title="孙立贤.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题目:功能材料与化学传感器/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孙立贤教授/span/strong/pp  由于低维纳米粒子属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之间的过渡区域,内部原子存在有序-无序结构,因此低维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壳层结构,与体相材料的完全长程有序不同,导致低维纳米材料出现一系列特有的现象和性质。团队以纳米多孔材料如 MOFs、多孔碳为基体,复合金属纳米粒子、导电聚合物等材料,设计制备了新型多功能复合材料,用于传感器的研究,表现出良好的性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f33cfcc0-fc27-4d51-a594-72949aea68bd.jpg" title="逯乐慧.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题目:有机纳米探针的设计及应用/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人: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逯乐慧研究员/span/strong/pp  黑色素广泛分布在人体的毛发、皮肤、肝脏的器官中,其主要成分为聚多巴胺。聚多巴胺能有效包裹在几乎任何材料的表面,团队利用这一特性,开发了新型聚多巴胺成像纳米探针,成功应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此外,团队开发了针对卵巢癌的诊断试剂盒,实现卵巢癌的及时、简便、快速诊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b4147ef0-d2a6-4419-9c70-4c89e52bd6f8.jpg" title="张晓兵.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题目:高性能荧光生物成像探针的研究/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人:湖南大学 张晓兵教授/span/strong/pp  过去几年团队采用了双敏感团策略、FRET机理以及跨键能量转移机理,构建了一系列比率型探针用于各类目标物的成像研究。如开发一系列双光子及近红外荧光成像探针,提高了成像分辨率及组织成像深度 利用具有分子内质子转移性质的HPQ化合物开发固态发光荧光成像探针,用于蛋白水解酶、碱性磷酸酯酶活性的检测及原位成像研究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dab9bc85-b5b4-4987-ab9c-3d75b7b1f6b0.jpg" title="牛利.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题目:电化学传感及分析仪器设计/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人: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牛利研究员/span/strong/pp  团队针对电化学分析及传感技术方法现存问题,围绕环境分析、生物分析、食品分析等领域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研制开发了多种用于有毒有害气体、水体离子监测、生物检测芯片、食品抗氧化分析等多种具有明显实际应用前景的实用化电化学及光电化学传感器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abd5f0ac-74bf-43e5-8f08-9d03827dddba.jpg" title="吴海龙.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题目:高阶化学传感与复杂体系精准定量/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人:湖南大学 吴海龙教授/span/strong/pp  吴海龙教授以团队相关研究工作为基础,结合三维荧光光谱(EEMs)、LC-DAD、LC-MS等多维多通道传感响应,着重报告化学多维校正策略及其在生命、环境、食品、医学等领域的高效定量分析应用,如人体液样中兴奋剂和抗癌药物及其代谢药物含量、环境废水中有害成分含量等快速定量分析。/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闭幕式环节/strong/span/pp  本次会议共安排口头报告41个,墙报展示146篇。两天的会议中,组委会特别安排报展集中参观讨论时间,邀请专家评委对口头报告和大会墙报评审打分,评选出优秀口头报告奖9名,优秀报展奖17名,现场颁发证书与奖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b13381ef-c163-4cfa-ad1b-a8685a98a2e2.jpg" title="IMG_0916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俞汝勤院士、章宗穰先生、沈国励先生颁发大会优秀口头报告奖/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bfb29e42-730a-4839-b248-72ef9852a0de.jpg" style="" title="三等奖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28d21075-eb36-444b-ad6f-66a0bd577ad9.jpg" style="" title="二等奖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3d3d9fc-b62e-40dc-b7b0-e96bce67db01.jpg" style="" title="一等奖.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依次颁发大会优秀报展奖(一等级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strong/span/pp  最后,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宣读本次大会纪要,回顾两天学术交流取得的累累硕果。吴海龙教授宣布,下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将由大同大学承办,于2019年在美丽大同再次召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bc3283ae-10cc-47f8-a138-ef1ff0a62927.jpg" title="吴海龙.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宣读纪要/span/strong/p
  • 第十四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14th SCCS)第三轮通知
    p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山西大同大学承办,山西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和江苏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14th SCCS)定于2019年8月15~18日在山西大同大学召开。大会主题:创新时代的化学生物传感技术,旨在促进本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交流。/pp  大会将邀请俞汝勤院士(湖南大学)、陈洪渊院士(南京大学)、高福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谭蔚泓院士(湖南大学)、李应福教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王柯敏教授(湖南大学)、刘晓麒教授(美国普渡大学、山西大同大学)、鞠熀先教授(南京大学)、毛兰群教授(中科院化学所)、王建华教授(东北大学)、张晓兵教授(湖南大学)和袁若教授(西南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莅临,进行大会邀请报告。/pp  会议将颁发首届中国化学传感器SKLCBSC终身成就奖、中国化学传感器SKLCBSC杰出成就奖和中国化学传感器SKLCBSC青年成就奖三大奖项。三大奖项候选人由两位或两位以上中国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委员提名产生 中国化学传感器奖励委员会将在2019年6月20日-7月20日期间组织推荐评选工作。会议同时还将设置青年优秀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pp  山西大同大学诚挚欢迎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同仁与研究生踊跃参加。/pp  strong一、会议主题/strong/pp  1、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评述 /pp  2、化学与生物传感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 /pp  3、纳米技术与化学生物传感器 /pp  4、传感阵列、生物芯片和微流控芯片 /pp  5、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化、系统集成及产业化 /pp  6、分析仪器研发论坛 /pp  strong二、会议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strong/ppstrong  学术委员会/strong/pp strong 顾 问:/strong汪尔康院士、姚守拙院士、陈洪渊院士、高福院士、尹伟伦院士、张玉奎院士、程京院士、董绍俊院士、杨秀荣院士、赵宇亮院士、马立人教授/pp  strong主 席:/strong俞汝勤院士、谭蔚泓院士/pp  strong副主席:/strong吴海龙、章宗穰、王柯敏、沈国励、鞠熀先、庞代文、蒋健晖/pp  strong委员(以拼音为序):/strong/pp  曹忠、柴雅琴、陈卫、楚霞、邓安平、董川、段忆翔、樊春海、范清杰、方群、方晓红、冯锋、郭玉晶、何品刚、何晓晓、何治柯、胡效亚、宦双燕、黄承志、黄卫华、黄岩谊、江云宝、蒋健晖、晋卫军、鞠熀先、孔继烈、李根喜、李建平、李景虹、李长明、练鸿振、刘宝红、刘买利、刘志洪、龙亿涛、卢小泉、陆祖宏、逯乐慧、毛兰群、缪煜清、聂舟、牛利、裴仁军、秦伟、邱建丁、任斌、邵元华、申大忠、双少敏、孙立贤、唐波、田阳、王春霞、王桦、王建华、王家海、王建秀、王荣、王宗花、魏琴、吴朝阳、吴荣坤、吴旭明、吴再生、夏帆、夏兴华、夏之宁、肖丹、谢青季、邢婉丽、徐静娟、许丹科、严秀平、羊小海、阳明辉、杨朝勇、杨海峰、杨黄浩、杨荣华、杨云慧、叶邦策、殷传新、由天艳、袁若、张凡、张文、张晓兵、张新荣、张学纪、张文、朱俊杰、周翠松、庄乾坤、卓颖/pp  strong组织委员会/strong/pp  strong主 席:/strong冯锋、董川、吴海龙/pp  strong副主席:/strong袁若、杨海峰、双少敏、赵建国、白云峰、解海、马琦/pp  strong三、征文要求/strong/pp  1、论文模板请参照“下载中心”里的“14thSCCS_论文模板”。/pp  2、墙报大小为1.2米(高)* 0.9米(宽)。/pp  3、应征论文通过会议专用网站:/pp  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1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http://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19/span/a注册上传、在线提交。截稿日期延迟至2019年6月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30/strong/span日。/pp  4、已在刊物上发表或在全国学术会议报告过的论文不在应稿之列,请勿投寄。/pp  strong四、厂商赞助及产品陈列/strong/pp  欢迎国内外分析仪器公司、厂商赞助会议并到会介绍和展示产品。/pp  产品展示包括“分会场报告”、“会议手册插页介绍”、“展台展示”和“分发资料”四种类型,详情见“参展邀请函”。/pp  strong五、会议日程/strong/pp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d77b0e48-209a-4185-af11-c9b5e52c4bd5.jpg" title="2019-06-15_214207.png" alt="2019-06-15_214207.png"//pp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rong六、注册缴费/strong/ppstrong  会议注册费:/strong/pp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e0d17a69-3fd9-4043-bddb-05463ae4f7cc.jpg" title="2019-06-15_214313.png" alt="2019-06-15_214313.png"//pp  strong付款方式:/strong/pp  银行转账单位名称:山西大同大学/pp  纳税识别号:1214000040599404X4/pp  开户行:农行大同金穗支行大同大学分理处/pp  银行账号:291001040000826/pp  地址及电话: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405号0352-7563398/pp  请务必在汇款备注栏注明:单位+姓名+SCCS2019,并将汇款凭证的扫描件发至: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1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http://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19/span/a。 会议现场报到时请出示学生证。/pp  strong七、交通信息/strong/pp  会议期间将提供会场到国宾大酒店往返班车定时接送。/pp  酒店及会场交通信息(详见附图):/pp  1.云冈国际机场——国宾大酒店、雁北宾馆 (机场打车约30分钟,费用约40元) 云冈国际机场——伊达豪特快捷酒店大同大学店(机场打车约20分钟,费用约30元) 云冈国际机场——美乐嘉商务酒店(机场打车约20分钟,费用约30元) /pp  2.大同站火车站——国宾大酒店、雁北宾馆(公交约30分钟,乘坐70路在铁牛里站下车,步行150米至国宾大酒店,打车费用约15元) 大同站火车站——伊达豪特快捷酒店大同大学店(公交约30分钟,乘坐70路在大同大学东站下车即到,打车费用约20元) 大同站火车站—美乐嘉商务酒店(公交约30分钟,乘坐70路在曹夫楼社区东站下车,步行900米至美乐嘉商务酒店,打车费用约20元)。/pp  strong八、住宿信息/strong/pp  本届会议协议酒店和房型信息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822a2864-6b98-47e7-b490-0eff7e87ba87.jpg" title="2019-06-15_213734.png" alt="2019-06-15_213734.png"//pp strong 九、会议相关事宜/strong/pp  会议相关事宜请访问网页: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1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http://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19/span/a,负责人联系方式:/pp  秘书组:王海雁(13994437518)、鲍雅妍(15635205006)/pp  会务组:卢珍(13593019498)/pp  广告招商组:解海(15935242209)/pp  或联系组委会邮箱:a href="http://sccs2019@163.com"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ccs2019@163.com/span/a (标明主题:口头报告、会议论文、厂商赞助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ef20c667-966c-4a6c-86b6-763583e2f795.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酒店及会场交通示意图)/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9年6月15日/p
  • 第十四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14th SCCS)第一轮通知
    p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学术委员会主办,山西大同大学承办,山西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江苏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14th SCCS)定于2019年8月15~18日在山西大同大学召开。大会主题是:创新时代的化学生物传感技术,旨在促进本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交流。/pp  会议将邀请在化学生物传感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海内外科学家做大会报告,举行化学生物传感技术重大、前沿领域的专题研讨会。与会科技人员将交流展示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研究工作中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和新仪器。会议将设置青年优秀报告奖及优秀墙报奖。山西大同大学诚挚欢迎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同仁与研究生踊跃参加。(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可点击下图进入会议专题网站/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19/" target="_blank"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54f9d064-acb7-4343-b53b-633182eefe2a.jpg" title="2.png" alt="2.pn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151px " width="600" vspace="0" height="151" border="0"//a/ppstrong/strong/ppstrong/strong/ppstrong/strong/ppstrong  一、会议主题/strong/pp  1、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评述 /pp  2、化学与生物传感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 /pp  3、纳米技术与化学生物传感器 /pp  4、传感阵列、生物芯片和微流控芯片 /pp  5、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化、系统集成及产业化 /pp  6、分析仪器研发论坛 /pp  7、其他。/ppstrong  二、会议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strong/pp  学术委员会/pp  顾 问:汪尔康院士、姚守拙院士、陈洪渊院士、高福院士、尹伟伦院士、张玉奎院士、程京院士、董绍俊院士、杨秀荣院士、赵宇亮院士、马立人教授/pp  主 席:俞汝勤院士、谭蔚泓院士/pp  副主席:吴海龙、章宗穰、王柯敏、沈国励、鞠熀先、庞代文、蒋健晖/pp  委员(以拼音为序):/pp  曹忠、柴雅琴、陈卫、楚霞、邓安平、董川、段忆翔、樊春海、范清杰、方群、方晓红、冯锋、郭玉晶、何品刚、何晓晓、何治柯、胡效亚、宦双燕、黄承志、黄卫华、黄岩谊、江云宝、蒋健晖、晋卫军、鞠熀先、孔继烈、李根喜、李建平、李景虹、李长明、练鸿振、刘宝红、刘买利、刘志洪、龙忆涛、卢小泉、陆祖宏、逯乐慧、毛兰群、缪煜清、聂舟、牛利、裴仁军、秦伟、邱建丁、任斌、邵元华、申大忠、双少敏、孙立贤、唐波、田阳、王春霞、王桦、王建华、王家海、王建秀、王荣、王宗花、魏琴、吴朝阳、吴荣坤、吴旭明、吴再生、夏帆、夏兴华、夏之宁、肖丹、谢青季、邢婉丽、徐静娟、许丹科、严秀平、羊小海、阳明辉、杨朝勇、杨海峰、杨黄浩、杨荣华、杨云慧、叶邦策、殷传新、由天艳、袁若、张凡、张文、张晓兵、张新荣、张学纪、张文、朱俊杰、周翠松、庄乾坤、卓颖/pp  组织委员会/pp  主 席:冯锋、董川、吴海龙/pp  副主席:袁若、杨海峰、双少敏、赵建国、白云峰、解海、马琦/pp  委 员:会议筹备各组组长、校办主任、校医院院长/pp  秘 书:王海雁、刘洋、鲍雅妍、陈泽忠、秦君/ppstrong  三、征文要求/strong/pp  1、作者应提交论文详细摘要的电子版,其中包括题目、作者、单位、主要结果与讨论、主要参考文献。文献纸型为A4,上下页边距均为2.5厘米,左右页边距均为2.0厘米。中文题目为二号黑体居中,作者姓名为五号宋体居中,两位作者姓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在联系人的右上角标注星号*。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名和邮编为小五号宋体居中,两端加圆括号。空1行后以小五号宋体打印摘要文本。参考文献部分的中文为小五号宋体,英文则为小五号Times New Roman。文末所附英文题目为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作者为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两位作者姓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单位地址、城市、邮编为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两端加圆括号。摘要正文用小4号字宋体,图表不宜过多且大小适中,图题、图注、图中横纵坐标的数字、表题、表注均用小五号宋体。除中英文题目、作者及单位地址部分外,摘要正文部分(含图表及参考文献)采用分两栏排版。论文摘要不宜过于简略,但全文不超过2页(含图表及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请参考附件。/pp  2、海报大小为1.2米(高)*0.9米(宽)。/pp  3、应征论文通过会议专用网站:http://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19注册上传。截稿日期为2019年6月15日。/pp  4、已在刊物上发表或在全国学术会议报告过的论文不在应稿之列,请勿投寄。/ppstrong  四、会议日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15d9e38d-7067-4b40-a1cc-9c064900bd1c.jpg" title="1.png" alt="1.png" width="400" height="218"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18px "//ppstrong  五、厂商赞助及产品陈列/strong/pp  欢迎国内外分析仪器公司、厂商赞助会议的召开并到会介绍和展示产品。产品展示包括“大会介绍”、“会议摘要集插页介绍”、“展台展示”和“分发资料”四种类型。赞助厂商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展示并介绍产品。请拟赞助的国内外厂商早日与组织委员会联系。/ppstrong  六、注册缴费/strong/pp  会议注册费:/pp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7b60899d-3dc1-455d-94dc-143eeb3685d6.jpg" title="2.png" alt="2.png" width="600" height="100"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100px "//pp  付款方式:/pp  银行转账单位名称:山西大同大学/pp  纳税识别号:1214000040599404X4/pp  开户行:农行大同金穗支行大同大学分理处/pp  银行账号:291001040000826/pp  地址及电话: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405号0352-7563398/pp  请务必在汇款备注栏注明:单位+姓名,并将汇款凭证的扫描件发至:http://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19。 会议现场报到时请出示学生证。/ppstrong  七、住宿信息/strong/pp  本届会议协议酒店和房型信息如下:/pp  1.国宾大酒店:标准双间/标准单间:350元/间(含早) 高级双间/高级单间:350元/间(含早) /pp  2.伊达豪特快捷酒店(大同大学店):标间:152元/间(含早) 豪华单间:169元/间(含早) /pp  3.美乐嘉商务酒店:标间:196元/间(含早) 豪华单间:216元/间(含早)。/pp  注:/pp  a) 请登陆网上注册系统提交住宿信息 /pp  b) 建议以课题组为单位统计好房间类型和数量后由一人提交住宿信息 /pp  c) 请务必注明住宿时间,未注明的按会议日期执行,产生的额外费用由参会者个人承担 /pp  d) 由于会议期间正值大同旅游旺季,房费或有上调,请务必在2019年6月 15 日前提交住宿信息。/ppstrong  八、交通信息/strong/pp  1.云冈国际机场——国宾大酒店(机场打车约50分钟,费用约50元) 云冈国际机场——伊达豪特快捷酒店大同大学店(机场打车约30分钟,费用约35元) 云冈国际机场——美乐嘉商务酒店(机场打车约30分钟,费用约35元) /pp  2.大同站火车站——国宾大酒店(公交约30分钟,乘坐70路在铁牛里站下车,步行150米至国宾大酒店,打车费用约10元) 大同站火车站——伊达豪特快捷酒店大同大学店(公交约50分钟,乘坐70路在大同大学东站下车即到,打车费用约10元) 大同站火车站—美乐嘉商务酒店(公交约50分钟,乘坐70路在曹夫楼社区东站下车,步行941米至美乐嘉商务酒店,打车费用约18元)。/ppstrong  九、会议相关事宜/strong/pp  会议相关事宜请访问网页:http://www.instrument.com.cn/cs/sccs2019,或与山西大同大学会务组联系:王海雁(13994437518),鲍雅妍(15635205006),陈泽忠(15735207167),刘洋(13633517829),秦君(17735212721)或联系组委会邮箱:sccs2019@163.com。/pp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学术委员会/ppbr//p
  • 海洋光学革命性的产品 -- Spark光谱传感器问世
    p  上海2015年8月27日电 -- 全球安全、健康和环境科技的领军集团 -- 英国豪迈旗下的海洋光学(oceanoptics.cn)发布了新一代超小型光谱传感器 Spark,该光谱传感器采用全新的色散分光光学设计,体积小巧、易于集成,相较传统的 RGB 光电二极管,Spark 带来了更新颖的技术,能提供全光谱信息,从而帮助用户进行各种光谱测试,开拓新的应用领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insimg/eea7a82c-07a2-4232-8a33-1daa0bfe380a.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海洋光学的超小型光谱传感器Spark/strong/pp  随着微型光谱仪应用市场的不断壮大和深入,对体积更小、检测速度更快及价格更低的光谱仪需求越来越大。Spark 的问世将开创出一个灵活的、低价的光谱仪应用市场,能够激发上千种奇特的小型化应用。/pp  Spark 光谱传感器能输出高达1024个数据点的光谱,可用于各种光谱测试,比如颜色、吸收、散射和荧光测试等应用,可用于教育和工业领域。Spark 小巧的体积,使得它能胜任多种应用 --可以集成到手持式设备,用于生物医学、环境和质量控制(QC)相关的应用 也可以集成做在线过程监控,或者安装在无人机上等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insimg/cbaa7ff0-ca07-4d5e-ab2b-2a12576df83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Spark光谱传感器的三种版本/strong/pp  Spark 目前提供三种版本产品:一种标准即插即用型号,以及两种嵌入式,为 OEM 优化的型号。其中体积最小的型号 Spark-DET,重量小于1 g,是市面上最小的光谱设备之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insimg/78557531-6bbb-45c1-bcd0-7f91e81396e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Spark光谱传感器用于基础颜色测量/strong/pp  作为一种全新的光谱传感器,Spark 不同于之前海洋光学发布的微型光谱仪(比如 STS 微型光谱仪),是海洋光学第一款采用非光栅分光技术的设备。Spark 体积非常小巧紧凑,同时它在可见光区域内具有全光谱测量的优点,对于有 OEM 量产需求的客户和设备集成商是理想选择。/p
  • 【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无源无线传感与智能微系统分场活动成功举办
    11月5日-7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3年世界传感器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无源物联网技术联合创新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承办了无源无线传感与智能微系统分场活动,来自政产学研用各界千余人次参会。会议邀请了加拿大工程院沈卫明院士、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王继芬副主席、郑州市政府陈立志副秘书长致辞。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意大利国家应用物理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国内外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沈卫明院士在致辞中阐述了智能微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尚存技术挑战,强调了智能微系统发展离不开产业通力合作,共同探索新场景新模式。河南省和郑州市政府领导在先后致辞中强调了学术交流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源泉,倡导各界加强交流,启迪智慧,推动无源无线与智能微系统的发展。来自中国科学院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钟红恩、意大利国家应用物理研究所主任Anna MIGNANI分享了航空航天、食品分析等场景下对于无源无线传感器的需求以及痛点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清华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赵嘉昊介绍了智能微系统集成化关键技术和最近研究进展,提出智能微系统未来向微型化和系统化发展,基于先进封装技术,实现低功耗、高密度、异质异构集成。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志强教授介绍了智能感知和数据智能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加持,将会为每一座城市带来更加智能化的社会治理方式。电子科技大学李建教授介绍了无源标签通过集成感知能力、通信能力和标识能力,将在泛在感知、泛在智能的数字化场景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上海交通大学文玉梅教授介绍了基于RFID的无源自采能技术,通过采集环境中的射频能,转换为电能供传感器工作,实现了传感器终端的去电池化,解决了基于有线或电池的传感器终端存在的难以维护的行业痛点。最后,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所长肖善鹏作了题为《无源无线智能微系统 构筑数实融合新时代》主题演讲,从无源化、无线化、集成化、智能化等方面,阐述了智能微系统变革的方向,并介绍了无源无线智能微系统融合创新实践。会上同步发布了《先进感知技术白皮书(1.0版)》,中国移动携手产业上下游共同探索传感前沿和传感融合最新的代表性技术,旨在更好的服务产业,加快先进感知技术的研究突破和落地应用。与会专家就智能微系统技术、产品及应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充分研讨,一致希望共同推动我国物联网传感器与智能微系统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共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深度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携手构筑数实融合新时代。
  • 传感器能为城市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做什么?
    山东省济南市,2017年8月,首批100辆出租车装上了能监测PM2.5和PM10的传感器,使得济南成为全国首个利用出租车进行大气监测的城市。同年10月,又有200辆出租车加装道路走航监测设备。在北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科研楼三层楼顶,一排排精密仪器正在不停运转,一组组数据被精确记录。传感器测试观测室里多台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大气污染物传感器正在进行性能比对,这些数据将为改进传感器性能提供基础依据。从济南到北京,从车载传感器到传感器测试观测室,新型低成本大气传感器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之一。作为生态环境部直属科研单位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近年来正在不断投入开展大气传感器的相关研发,为城市大气污染监测与溯源提供更精细的技术工具和数据依据。始于需求 源自基层大气传感器应用始于基层,源自2013年的一个电话。“我们从2013年开始研究城市网格化监测和大气传感器的应用,其需求来源于2013年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个电话。”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高健告诉记者。2013年,全国首次开展城市空气质量六项参数监测,也就是这一年,太原市夏季出现了严重的臭氧污染。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太原市政府找到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团队。但当时的太原只有4个监测点位,很难全面代表整个城市的污染状况。无奈之下,高健团队利用手动采样的方法在太原布设了60个监测点位,没想到效果很好,整个城市的污染地图被很好地呈现出来。从那时起,高健带领团队开始寻找便捷、低成本、有一定精度的传感器产品,来替代成本高、耗人力大但精度高的手工方法。2013年—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开始出现类似产品,“微型站”开始成为“标准站”的有效补充。2016年,高健团队组织了包括国内外十余个品牌的大气传感器评测工作,为时一年的细致评测后,发布了研究论文,阐述了大气传感器的适用条件、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案。在大气污染防治应用方面,大气传感器也迎来了井喷,针对工地、企业、园区、港口等目标场景的固定式应用,逐渐发展到无人机搭载、船载、车载等移动方式。例如济南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全面建成1000余个微站,在市、区县、街镇三级大气污染联防联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济南市大气污染治理向公里级网格化精细监管、快速精准溯源、联动高效治理的转变。目前,环保无人机搭载传感器设备在全国多个工业园区进行污染源位置排查、环境应急监测,锁定排放源,联动环境应急处置。船载传感器也已在江苏、上海等地示范应用,监测内河、港口等重点区域的空气质量,补全移动源监管的重要环节。小小传感器 能解大问题每个城市有各自的“基因”,决定了人与路的关系。道路是城市的血管,密集处往往是人口聚居地,是商业发达区域,是各类污染排放聚集区。在济南,从你身边经过的出租车,或许不是寻常的出租车,它可能装载着传感器。这些设备从出租车的外观上是看不出来的,因为设备藏身在车灯里。别看传感器体积小,它能弥补固定环境监测器械分布不均匀的缺陷。“在项目初期,我们考虑可以利用出租车的覆盖范围广、监测结果不受人为干预的特点,在车顶上安装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污染情况,通过与现有的空气监测站等定点大气网格化监测数据相互补充、相互校准的方式,获得监测区域的大气质量数据,高效促进大气污染源头治理。”高健告诉记者。每3秒一组数据;定位精度小于20米,精准治理;300辆车每天合计行程超过 6.9万公里,数据超过360万组,平均每天可覆盖95%以上的主城区机动车道路……这些数据弥补了定点大气网格化监测的不足,依托传感器的有力支撑,可以实现城市毛细血管的净化与疏通。获取数据只是第一步,治理才是关键。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从出租车传感器上获取的实时数据,精准锁定哪些地方有道路扬尘污染,从而进行精准治理,既节约时间,也节约了成本。在安徽省亳州市,除市区所有出租车外,还投入了近百辆装有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小型车辆,做到了监管全覆盖。相关人员一旦发现手机云图上出现颜色异常,就会第一时间在微信群里反映,通知对应的部门和执法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数千辆出租车安装并应用了这一传感器。“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研究,把传感器做精、做好,利用传感器体积小、成本低的优势,帮助城市更好地解决当地空气污染问题。”高健表示。新型传感器 面向新需求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考验。数据准确、参数齐全的新型传感器正在走上舞台。大气传感器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支撑,更是要通过多参数、全方位的监测,提升我们对城市污染来源和影响的科学认识。近年来,高健团队并没有停止对传感器技术前沿的探索。“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关键是要锁定最合适的产品和技术,解决科学需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沈毅成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将新型的粒径谱传感器、黑碳传感器应用于走航监测中。新型的测量参数能够帮助我们区分道路扬尘、柴油车、汽油车尾气和城市本底污染,实现街区尺度的颗粒物来源解析。”目前,济南市的微站网络和走航出租车搭载的PM2.5传感器已经全部升级成为粒径谱传感器,能够将颗粒物的浓度细分成31个粒径区间,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颗粒物对PM2.5、PM10的相对贡献。“更加先进设备不断走出去,多元化的数据不断传回来,大数据赋能智慧环保已经到来。”沈毅成表示。
  • 大热门?国外微型光谱仪最新研发与投资进展
    利用光谱扫描食品、药品成分,并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数据分析的微型光谱仪正在兴起,而这类小型仪器亦有希望在医疗、健康诊断领域发挥作用。目前,在国外有数种此类产品正在研发之中。TellSpec检测巧克力  TellSpec,由创业者Isabel Hoffman与来自英国约克大学的数学教授Stephen Watson共同研发。TellSpec使用了拉曼光谱技术,同时包括一个云端算法与一个手机应用,手持设备大小为8.5cmx5.5cmx1.6cm,重80g。当按住机身上的按钮,TellSpec会向待测食物发出一束5mW低功率激光,并利用内置光谱仪对反射回来的激光进行测量,随后会将数据通过移动设备或电脑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利用其分析引擎获取食物中的成分,最终将结果传回设备。据称,TellSpec能在20秒内完成分析。在2013年11月,TellSpec还没有可正常工作的产品原型时,就已经成功的在美国第二大众筹平台Indiegogo上筹得19万美元,远超其10万美元的筹款目标。目前,研发团队正在致力于光谱仪的微型化及降低产品价格。TellSpec获得的投资(注:网页空白处为youtube视频,因此国内访问时无法显示)  在发出本文之前,我们又查询了一下TellSpec的筹款情况,发现它已获得38.6万美元投资。SCiO光谱仪的三代原型样机,可以发现变得越来越小  由Consumer Physics公司研发的SCiO光谱仪也在不久前登录美国最大众筹平台Kickstarter开始筹资。SCiO内置了光谱传感器,通过LED光源来扫描物体,促进分子振动,通过波长反射数据来进行检测。数据的反馈也非常方便,SCiO创建了一个云数据库,能够对上传数据进行比对,最终通过应用程序呈现给用户一个准确的数据。该仪器预计售价150美元(约合人民币940元),能够扫描各种材料的分子信息,主要用于检测食物和药品的成分,让用户自行掌握食品、药品健康。如果一切顺利,它预计将在2015年正式上市销售。SCiO检测水果样品并在安卓手机上生成检测结果SCiO检测水果样品并在安卓手机上生成检测结果  在实际测试中,用SCiO尝试扫描一块奶酪,手机端应用程序检测出了奶酪包含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热量等物质,非常方便。但当使用SCiO扫描西红柿时,传感器并不能识别它,所以无法生成一个标准的西红柿养分信息。相对来说,扫描蛋白质是最困难的,其次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则是最为简单的,但传感器目前还无法完美解决类似西红柿果肉这样的类透明材质,这是需要下一步解决的问题。拿在手中的SCiO  研发人员表示,SCiO具有很大潜力,最终成品将具备识别生熟、变质的功能,通过建立强大的数据库,甚至可以识别出包含不良添加剂的牛奶(如臭名昭彰的三聚氰胺)。当然,SCiO如果要做到精准、权威,不仅仅要在传感器上下功夫,数据也不能仅仅来源于用户收集,还需要一个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资质,这是开发人员可以努力的方向。SCiO公司还计划开发软件API,让第三方人员能够添加更多数据库,帮助消费者来扫描更多产品,包括检测酒品的酒精含量、化妆品成分、奢侈品真伪等等。  Consumer Physics的CEO Dror Sharon认为,SCiO与TellSpec的不同之处在于:&ldquo 首先,我们有一个完整的、多学科的团队 其次,我们自己拥有传感器技术,他们只能用别人的 最后,他们使用了不同类型的光谱和交换,这会花他们很多时间来实现。&rdquo SCiO获得的筹资  我们也查询了一下SCiO的筹款情况,发现它在筹款还未正式开始的情况下,就已获得86.7万美元投资。Jack Andraka的拉曼光谱仪设计方案  在2013年ISEF大会上,因研发早期胰腺癌纳米试纸检测法而出名的美国少年研究人员Jack Andraka也曾展示了一种用于探测爆炸物、环境污染甚至可以检测癌症的手持式拉曼光谱仪。普通的拉曼光谱仪体积庞大而且售价接近10万美元,仅高能量激光器就要花费4万美元。Andraka的设计是利用现成的激光指示器,并用iPhone的摄像头代替光谱仪上的光电探测器,达到和传统的拉曼光谱仪比较接近的结果,但只要15美元,只有手机的大小。综合编译:魏昕
  • 指尖大小的小型光谱仪即将开启新应用——滨松微型光谱仪C12666MA
    大概5年前,拇指大小的小型光谱仪(MS系列)上市发售并显著拓宽了光谱仪的应用。滨松公司现在已经研发了比以前更小的低成本微型光谱仪。该微型光谱仪是一个只有5克重量的超小模型。尽管性能和我们现在的小型光谱仪(MS系列)大部分相同,但是微型光谱仪更加紧凑坚固,且价位低廉。应用包括仍存在巨大的未开发市场的消费电子领域。为了更多了解微型光谱仪的研制背景、潜在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我们采访了参与研发产品的4名成员。滨松微型光谱仪C12666MA 世界上最小的光谱仪你们是如何着手把一个指尖大小微型光谱仪的想法转化为产品的? Shibayama:光谱仪的通常形象是安装在实验室工作台上的一个大设备,但我们坚持研发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尽可能小的高度便携可移动产品。大约10年前,我们发布了掌上电脑大小的小型光谱仪(TG系列),大概5年前,发布了拇指大小的小型光谱仪(MS系列)。然而客户仍要求我们让它们尺寸更小价位更低。因此,我们着手工作并研发这种新的微型光谱仪。 Yokino:与宽度小于75px的小型光谱仪(MS系列)相比,微型光谱仪大概2厘米宽,在体积和重量上比MS系列的小型光谱仪小和轻约50%。这种新型微型光谱仪的封装用是金属制作的,而MS系列是塑料封装。具体来说,我们换了一个高度可靠和坚固的密封封装(见注)。这让我们在保持与MS系列相同性能的同时大幅的降低了成本和尺寸。注意:密封封装是金属-金属或者玻璃-金属焊接的气密性封装,能够保护内部组件并隔绝湿度。 客户尺寸更小的需求背后有什么背景吗? Ito:考虑到尺寸和价格,传统光谱仪主要用于测量和工业应用,不用在个人或者私人层面。然而,市场上小型光谱仪(MS系列)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概念,我们随之开始研究更小更便宜的光谱仪。但在尺寸和价位方面需要更进一步,以使它们在消费电子市场得到广泛应用。 Hikita:小型光谱仪可以内置在紧凑设备中。例如,我们将看到室内与智能手机或医疗设备相连接的新应用。 Yokion:考虑到室内和室外使用,我们决定采用高坚固、可靠的金属来制造密封封装,而不使用水分可以穿过的塑料封装。 市场上有类似产品吗? Hikta:是的,只考虑尺寸,有类似产品。然而严格来说,它们并不相同,因为我们的微型光谱仪让光线从狭缝通过,而竞争产品使用光纤传导光。 Ito:所以如果你规定相似产品为允许直接输入光的光谱仪,那么我们的产品是世界上最小的,并且具有高性能。我们的产品很可能在市场上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采用MEMS和图像传感器制造技术实现紧凑尺寸和高性能相比目前的产品,你们如何能使其尺寸更小? Shibayama:通过重新审视光学设计和组成部分,优化MEMS技术并简化结构,我们实现目标。此微型光谱仪包括三个部分,一个光线可以进入的狭缝,一个光谱衍射光栅和一个探测光的图像传感器。我们利用MEMS技术制造这些部分,因此MEMS技术是我们可以制作更小的微型光谱仪的主要因素。更具体地说,我们利用MEMS干法刻蚀技术形成让光通过到达图像传感器的狭缝,还使用了称为纳米压印的精细成型技术形成衍射光的光栅。 Yokino:在光谱仪尺寸和性能特点间有一种权衡关系。当尺寸变得更小,分辨率和性能都下降。我们的微型光谱仪采用光在光谱仪内部反射一次后再衍射的方法,并在尺寸和性能方面都具有尽可能好的表现。 降低成本过程中你们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 Shibayama:小型光谱仪(MS系列)使用一个玻璃透镜作为光传输的介质。如果玻璃本身的尺寸精度可以保持,玻璃能够提供为光谱仪所要求的精度。然而,玻璃透镜的成本高,所以我们不得不放弃玻璃镜片并找到满足要求的低成本替代品。 Yokino: MS系列的小型光谱仪通过纳米压印在玻璃上形成一个光栅。然而,如果纳米压印失败,玻璃透镜将无法使用,造成的问题成本更高。所以我们重新评估将光栅作为独立单元制造来代替在玻璃透镜上形成光栅的可能性。这将减少生产光栅的玻璃,在降低成本上也是有效的。 微型光谱仪中使用了何种型号的传感器? Yokion:微型光谱仪使用一个集成了入射狭缝的图像传感器。此类型传感器可使光谱仪减小到指尖大小。入射光经光栅衍射后,短波长光到达入射狭缝位置很近。如果狭缝和传感器是分离的,需要极高精度的定位,否则会降低光谱性能。和传感器集成的狭缝不存在此定位问题。 Shibayama:我们还给集成了入射狭缝的图像传感器增加了截止滤波片(见注)。在生产小型光谱仪(MS系列)时,我们在金属接线的玻璃接线板上安装图像传感器,并在此玻璃接线板上制造截止滤波片。但是对于微型光谱仪,我们不用玻璃而是利用中空来传导光,所以用这种方式为图像传感器制造截止滤波片是不可或缺的工序。 Ito:除了接收光的基本功能,由于具有入射狭缝和截止滤波片,图像传感器还有其他价值。我们的独特优势是同时具有图像传感器技术和MEMS技术。注:截止滤波片是能够去除多重反射光和衍射光等杂散光分量的滤波片,却不影响被测光。 为客户应用开发提供理想性能参数你们预期此微型光谱仪具有何种应用? Ito:我们目前收到有关颜色的应用需求,比如便携式色度计和打印材料的颜色检测等。从小型光谱仪(MS系列)到微型光谱仪也增加了与定点医护工作相关的手持医疗设备的咨询。使用小型、低价、高可靠性的防潮封装证明是成功的。 Hikita:我们的立场是帮助客户开发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光谱仪应用。因此我们认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客户提所需性能参数以使光谱仪应用成为现实。 你们可以定制生产设计来满足客户需求吗? Ito:我们首先验证客户所需性能参数和预计数量,如果需要大量产品,我们之后会提出符合要求的设计。当收到产品需求,初始阶段我们的工程师会讨论研究。 你们可以举一个和客户讨论的具体例子吗? Hikita:比如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监测仪的讨论。如果一个产品能够利用光来诊断葡萄糖水平,这将解除患者巨大负担。为了使这种产品成为现实,我们首先验证必须的特性参数,之后做必要协调和调整。 Yokino:我们在去年九月份举办的科技展览——2013光子展览上介绍了微型光谱仪,收到了来自参观者的积极反馈。我们准备了与智能手机相连接的概念模型来验证诸如颜色分析等应用,引发在光谱分析和其他应用中使用的特定讨论。通过向客户展示模型本身并引导他们联想实际中如何应用,我们获取了重要的结果。 Ito:光子展览上有很多对微型光谱仪与智能手机相耦合感兴趣的客户。也有一些特别的咨询,比如是否能够用于调整剧场照明或者在教学中是否能够教导孩子光波长。小型尺寸引发人们思考,它是否可以用于此处呢也同样激发人们关于新应用的想象。大多数情况下,是先有一个目标应用,再生产满足此应用的产品,但是微型光谱仪却更可能是创造新应用。你可以它称为反向工作的现象。不去管它究竟能完成什么,我认为它确实拓展了未来可能性。 从今年三月份官方发布后,反响如何? Hikita:官方发布前,去年底我们已经能够提供样品,销售了大约100个样品,其中很多被国外购买。一些客户评价,尽管外形小巧,仍然可以保证精确测量。还有其他诸如此类的积极反响。 Ito:今年9月份,我们的新13号大楼将在主要工厂投入生产。我们将在那里做产品研发并建立车载装置和移动终端大规模生产系统,比如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光谱仪,同时提出解决日渐增加的客户需求。(工厂现已投产) 你们从这里预测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Shibayama:尽管微型光谱仪现在已经做到可以放到指尖上的尺寸,我们仍接到来自客户做到更小更薄的需求。目前反射光束一次的方法已经达到此尺寸的极限,所以为了满足更多的需求,我们不断地把新的想法融入设计来开发更小的设备。 Hikita:直到现在我们都采取只提供硬件,把电路和软件开发留给客户。但是如果我们也为客户解决这些额外的请求,我们的产品将会更易使用。我是负责模块开发领域,所以我们现在准备提供包含必要电路的软件和模块产品,而不仅仅是设备级。 滨松微型光谱仪MS系列和新型微型光谱仪C12666MA比较规格MS系列光谱响应范围340 to 780 nm640 to 1050 nm340 to 750 nm光谱分辨率(FWHM, 最大值)15 nm20 nm14 nm总像素数256 pixels256 pixels256 pixels测量条件Ta=25 ℃典型值 Ta=25 ℃ (特殊说明除外)典型值 Ta=25 ℃ (特殊说明除外)重量5g9g9g大小20.1 × 12.5 × 10.1 mm27.6 × 16.8 × 13 mm27.6 × 16.8 × 13 mm 更多滨松微型光谱仪信息,敬请点击表格按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