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塑料瓶垂直度仪

仪器信息网塑料瓶垂直度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塑料瓶垂直度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塑料瓶垂直度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塑料瓶垂直度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塑料瓶垂直度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塑料瓶垂直度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塑料瓶垂直度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塑料瓶垂直度仪相关的资讯

  • 被扔掉的塑料瓶可以回收再利用么
    分析塑料瓶循环利用产品中的环状低聚物海洋塑料污染是当前全球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为构建塑料资源循环体制,全球大力推进塑料的3R、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等。日本塑料瓶的循环利用率达84.6%,高于欧美水平,经回收的塑料瓶被重复用于塑料瓶(瓶to瓶)、薄片、纤维等(※1)的生产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是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反应制成。原料单体熔融聚合,熔融纺丝形成聚酯纤维产品,熔融聚合后,固相聚合成型,形成塑料瓶(图1)。环状低聚物是PET的副产物,它会引起透明度、光亮度等外观瑕疵,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浓度管理。塑料瓶在固相聚合过程中环状低聚物减少,因此,塑料瓶比纤维产品中的环状低聚物浓度低(※2)。塑料瓶循环利用分为化学循环和机械循环两种。化学循环(图2)是指将塑料瓶粉碎、分离、清洗、去异物,经化学分解成原料单体,将重新缩聚产生的缩聚物作为再生PET树脂使用。机械(原料)循环(图3)是指将塑料球化物作为再生PET树脂使用。循环利用的纤维产品在化学循环中恢复成原料单体,因此它与纯纤维产品中的环状低聚物浓度并无区别,而采用机械循环,它的环状低聚物浓度会变低。此实验参考日本环境省制定的“关于确保指定采购产品等的显示可靠性的指导方针”(※3),利用溶解再沉淀法,提取使用塑料中回收的聚酯纤维的衣物、使用纯聚酯纤维的衣物、以及机械循环中塑料瓶中含有的PET环状低聚物,然后通过日立HPLC进行分析。高效液相色谱仪Chromaster方法及HPLC测定条件环状低聚物的前处理方法及HPLC测定条件塑料瓶循环利用产品中的环状低聚物测定实例参考文献1) PET瓶循环利用年度报告2019, PET瓶循环利用推进协议会.2) 塑料瓶循环利用产品中的环状低聚物浓度评价, Tri News 2010, vol.050.3) 关于确保指定采购产品等的显示可靠性的指导方针(2014年3月版) 日本环境省.公司介绍: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日立集团旗下日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本公司秉承日立集团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始终追寻“简化客户的高科技工艺”的企业理念,通过与客户的协同创新,积极为教育、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面科学仪器和前处理设备,以及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广大的日立客户,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沈阳等十几个主要城市设立有分公司、办事处或联络处等分支机构,直接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专业优质的各类相关技术咨询、应用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从而协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其目标,共创美好未来。
  • 药品塑料瓶包装密封性能检测方案解析
    在药品包装领域,塑料瓶因其轻便、耐腐蚀、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然而,塑料瓶的密封性能直接关系到药品的保存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对药品塑料瓶包装的密封性进行检测是确保药品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将解析药品塑料瓶包装密封性的检测方案。首先,药品塑料瓶包装密封性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瓶内外压力差或真空度变化来判断瓶体的密封性能。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水检法、压力差法、真空衰减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生产条件来确定。水检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通过将塑料瓶完全浸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来判断瓶体的密封性。这种方法适用于初步筛选和现场检测,但无法定量分析密封性能。压力差法是通过在塑料瓶内外施加不同的压力,检测瓶体是否漏气来判断密封性。这种方法可以定量分析密封性能,但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人员操作。真空衰减法是通过在塑料瓶内部形成真空,检测真空度的变化来判断密封性。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需要专门的真空衰减仪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生产规模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对于小规模生产或现场检测,可以选择水检法;对于大规模生产或要求较高的检测,可以选择压力差法或真空衰减法。其次,药品塑料瓶包装密封性检测的设备选择也非常重要。不同的检测方法需要不同的检测设备,如LEAK-01负压法密封性测试仪,LSST-01泄漏与密封强度测试仪等。在选择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精度、稳定性、操作简便性等因素。最后,药品塑料瓶包装密封性检测的操作流程也需要严格控制。无论是哪种检测方法,都需要进行标准化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综上所述,药品塑料瓶包装密封性检测是确保药品安全的关键环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严格控制操作流程,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研究发现矿泉水塑料瓶含雌激素成分
    研究发现矿泉水塑料瓶含雌激素成分 不利于健康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报道,目前塑料包装方兴未艾,塑料瓶装矿泉水更是琳琅满目,如果你认为瓶装矿泉水是干净的话,那么现在就该重新考虑了。据德国歌德大学的水中生态毒物学系的马丁瓦格勒和乔格奥尔曼研究发现,塑料瓶装饮用水含有雌激素化学成分,不利健康。  科学家通过分析市场上正在销售的矿泉水,发现有雌激素化学成分从塑料包装中渗透到饮用水中。而且,这些化学成分在活的生物体内确实能发挥作用,能加快新西兰田螺晶胚的发育。  此发现首次证实从塑料包装中渗透出来的化学成分具有雌激素的实际功能。此研究发现发表在世界第二大学术出版巨头Springe最新出版的《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杂志上。  为了查明包装材料中的化学成分是否渗透到了食品中,科学家检测了德国在售的20个品牌的矿泉水,其中9种为玻璃瓶装的,9种是塑料瓶装的,另外二种为纸和塑料膜的复合材料包装的。科学家从这些产品中抽取水样品,之后用这些样品水做新西兰田螺的繁育实验,以确定此外源雌激素的来源和功能,结果发现有60%的样品包含有雌激素化学成分,其中33%的玻璃瓶装水包含有雌激素,而包含有雌激素的塑料瓶装水则高达78%。而且,玻璃瓶装水所含雌激素成分比塑料瓶装水少。此外,二种复合包装的饮用水品牌也都含有相当多的雌激素成分。  通过新西兰田螺繁育实验,科学家发现放在塑料瓶中繁育的田螺数量是玻璃瓶中的二倍。这些结果证明矿泉水中所含的人工合成的雌激素污染来自塑料包装所渗透的化学物质。
  • 4020公示稿 药典玻璃容器垂直轴偏差和圆跳动仪要求
    4020公示稿 药典玻璃容器垂直轴偏差和圆跳动仪要求2024年6月国家药典委发布了“4020玻璃容器垂直轴偏差和圆跳动测定法-第三次公示稿”。此标准将会体现在2025版中国药典的药包材部分。此标准是在2015版YBB药包材标准上YBB00192003-2015《垂直轴偏差测定法》修订而来,同时参考了国家GB标准《玻璃瓶罐垂直轴偏差试验方法》GB/T 8452-2008 与ISO标准《Glass bottles — Verticality — Test method》ISO 9008-1991的标准。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增加了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应该算是国内较为完善的药包材玻璃容器垂直轴偏差和圆跳动测定方法。此次标准修订,与原标准有几点差异,三泉中石在此加以说明:测试方法:这次改动增加了圆跳动测试的定义,原来圆跳动测试因为是针对安瓿瓶的测试,因此只体现在药包材玻璃安瓿瓶标准内。此次是将其与垂直轴偏差仪器独立成为一个新标准。定义:此次标准上对两种测试都给了定义,垂直轴偏差系指玻璃瓶绕瓶底中心轴旋转一周时,瓶口的中心绕瓶底中心轴所作圆的直径的二分之一。圆跳动系指玻璃安瓿绕瓶底中心轴旋转一周时,丝外径的最大变化量。为满足新老标准要求,三泉中石的电子轴偏差测量仪ZPY-60U兼顾了垂直轴偏差和圆跳动两种测试模式,一机两用减少了检测费用,同时电子轴偏差测量仪ZPY-60U以其高精度和多功能性,成为质检中心、瓶厂、瓶用户及科研单位检测瓶垂直度偏差的理想选择。电子轴偏差测量仪不仅适用于药品玻璃容器,同样适用于安瓿瓶圆跳动检测。测试原理:ZPY-60U电子轴偏差测量仪采用的测试原理,是通过将瓶底固定在水平板的旋转盘上,使瓶口与测量装置(如千分表)接触,旋转360°后读取最大值和最小值,二者之差的一半即为垂直轴偏差数值。其设计巧妙地利用了三爪自定心卡盘的高同心度特性,配合一套可以自由调节高度和方位的高自由度支架,确保了对各类容器瓶身和瓶肩等关键部位的垂直度偏差进行精确检测。测试结果:根据“4020玻璃容器垂直轴偏差和圆跳动测定法”要求,垂直轴偏差测定时,使瓶口与测量装置接触旋转360°,读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或直接读取垂直轴偏差数值;圆跳动测定时,应将测量点(距瓶口约3 mm处)与测量装置接触,旋转360°读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此次较为明确的指出了测量位置,ZPY-60U电子轴偏差测量仪能够准确找到测量位置,自动计算测量结果,测试精度高达0.001mm,满足测量要求(标准要求测量数值精确度应不小于0.1 mm)。适用范围:ZPY-60U电子轴偏差测量仪的适用范围极为广泛,不仅包括啤酒瓶、西林瓶、输液瓶等玻璃容器,还涵盖了安瓿瓶、化妆品瓶、矿泉水瓶、饮料瓶等塑料瓶,满足了不同行业对瓶容器垂直度偏差测定的需求。作为专业从事药品包装玻璃容器检测仪器的行业制造商-济南三泉中石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紧跟国家标准的要求,也参与部分国家药包材标准的制定工作。利用自身在药品包装检测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行业应用经验,为标准的制定工作提供数据和理论的支持,为国家标准体系的建立添砖加瓦。
  • 日本用塑料瓶研制辐射探测仪
    日本研究人员利用回收饮料瓶的塑料制成能够测知辐射的传感器,可用于辐射探测仪,有望让成本下降90%。  京都大学助理教授中村秀人(音译)与帝人公司合作研究,设计出一种以PET材料制成的传感器,可用于制造小型辐射探测仪和较大型号的辐射值读数测量仪。  PET,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广泛用于塑料饮料瓶。研究人员利用饮料瓶制成一种塑料树脂,发现这种材料遭到辐射时会发出荧光,且强度好、柔韧、成本低,可用作辐射探测仪中的传感器。  当前,日本市场上传感器原材料大多从法国圣戈班公司进口,价格较贵。  帝人公司公关部估计,传感器售价大约1万日元(约合130美元),比市场现有产品便宜九成,最早会在下个月供应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  帝人公司销售主管石井彻(音译)告诉路透社记者,“我们的目标是在9月底制成最终成品”、即辐射探测仪,9月、10月供政府部门和企业试用,随后逐渐供应公众。  日本东北部3月地震和海啸后,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不少民众争相购买辐射探测装置。
  • 扬子石化研究院签订UL94水平垂直燃烧仪采购合同
    莫帝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日前同扬子石化研究院签订Firemaster UL94 水平垂直燃烧测试仪合同,7月初将投入使用。  Firemaster UL94 水平垂直燃烧仪,设计为对设备和器具部件材料的可燃性能试验,众多应用于最终用途的测试指标如易燃性能、燃烧速率、火焰蔓延、燃烧强度及产品的阻燃性能均可被检测。 其可检测的标准为以下:  水平燃烧测试:UL HB、IEC 60695-11-10、IEC 60707、ISO 1210、GB/T 2408  50W 垂直燃烧测试:UL94 V0、V1、V2、IEC 60695-11-10、ISO 1210、GB/T 2408  500W垂直燃烧测试:UL94 5VA、5VB、IEC 60695-11-20、ISO 9770、GB/T 5169.17  薄膜材料垂直燃烧测试:VTM-0、VTM-1、VTM-2、ISO 9773  泡沫材料水平燃烧测试:HF-1、HF-2、HBF、ISO 9772、GB/T 8332  客户简介:  扬子石化研究院系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科研开发机构,成立于1984年,建有博士后工作站,拥有以引进为主、较为完备的相关科研开发试验设施、仪器装置及塑料加工中试生产线,为江苏省烯烃聚合与加工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中国石化塑料技术中心之分部。  研究院定位于具一定核心竞争技术、全面服务扬子石化生产和发展,集科研、开发和生产于一体的现代石化专业研究院。下辖有机化工研究所、合成树脂研究所、塑料加工应用研究中心、油品应用研究所和信息研究室五个研究开发部门。  研究开发领域包括聚烯烃新品开发与塑料加工应用、聚烯烃与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化工工艺、催化剂及产品开发、油品加工应用、分析测试与物性表征、石化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模拟应用等。
  • 使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瓶装水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纳米塑料
    近日,挪威科技大学与南开大学合作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Nanoplastics in Commercially Bottled Drinking Water Using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的研究论文。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表面拉曼增强光谱(SERS)衬底,该衬底可增强纳米颗粒的拉曼光谱信号,通过对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测试发现,粒径越小拉曼光谱信号增强因子越高。使用该SERS衬底,对经100 纳米滤膜过滤后瓶装水进行了检测,通过与标准谱图比对,发现瓶装水中的纳米塑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浓度高达108 个/毫升。全文速览微纳塑料作为新型污染物,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而作为微纳塑料研究的基石,检测分析方法一直是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粒径更小的纳米塑料。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三角孔隙阵列SERS衬底,该衬底可增强纳米塑料的拉曼信号。通过对不同粒径(50,200,500,1000 nm)的PS纳米塑料测试,发现粒径越小,拉曼光谱信号的增强因子越高。对于50 nm的PS纳米塑料检测限为0.001%,约为1.5×1011 个/毫升。使用该衬底,检测了市售的瓶装水,瓶装水经100 nm滤膜过滤后,滴加在衬底上,可直接检测到拉曼光谱信号,经过与标准谱图的比对,发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该塑料主要为瓶身材质,浓度约为108 个/毫升。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且灵敏的纳米塑料检测方法。引言微纳塑料由于其独特物化性质,分析检测一直是微纳塑料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拉曼增强由于其可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及纳米颗粒的拉曼光谱信号进行增强,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纳米塑料的检测。但目前关于SERS测试纳米塑料多集中于实验室内的加标样品,对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的研究仍然很少。本研究通过合成一种新型的三角孔隙阵列衬底,测试了其对PS纳米塑料的增强效果,并检测分析了市售瓶装水中纳米塑料的赋存。图文导读阵列合成Figure 1. A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fabrication process for the triangular cavity arrays (TCAs). First, close-packed polystyrene (PS) nanospheres are self-assembled on a silicon substrate (i). A thin silver (Ag) film is deposited over the nanospheres (ii), which are then tape stripped away, leaving Ag nanotriangle arrays (iii). A gold (Au) film is then deposited over the entire substrate (iv). An adhesive epoxy is applied on the top of Au and then peeled off, transferring two metals Ag and Au sitting in a complementary arrangement side-by-side on epoxy (v). Simply removing of the Ag parts using chemically etching, revealed gold triangular cavity arrays as shown in (vi).图1展示了该拉曼衬底的合成示意图,首先将一层500 nm的PS纳米微球平铺在硅胶板上,然后在表面添加一层Ag,去除掉纳米微球后,形成了Ag纳米三角阵列,再添加一层150 nm的Au薄膜,之后添加一层粘合剂环氧树脂,在紫外线照射下固化后剥离掉带着两层金属的环氧树脂,再去除孔隙中的Ag后,形成最终的三角阵列衬底。阵列表征Figure 2.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SEMs) of the corresponding processing steps in Figure 1 to fabricate gold TCAs substrate: (a) Close-packed PS nanospheres that corresponds to step i in Figure 1 (b) Ag triangle arrays after removing of PS nanospheres that corresponds to step iii in Figure 1 (c) Top-view of morphology after depositing Au layer that corresponds to step iv in Figure 1 (d) Au TCAs arrays after removing of Ag parts that corresponds to step vi in Figure 1. Scale bar in a-d: 250 nm. (e) Patterned gold TCAs over large area, scale bar in e: 1 µm.图2为经过图1合成的衬底的扫描电镜图,分别表示了衬底在不同合成阶段的扫描电镜图。从图中可清楚的表明于实际合成的衬底与图1中的示意图完全吻合。PS纳米颗粒测试Figure 3. (a) Raman spectra of PS nanoplastics with different sizes on Au TCAs substrates at concentration of 1%. (b) Enhancement factor (EF) as a function of PS size. (c) Raman spectra of 50 nm PS nanoplastics with concentrations varying from 1% to 0.001% on TCAs substrates and on plain glass substrate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 (control line). (d-g) Raman mapping images of 50 nm PS nanoplastics on Au TCAs substrate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from 1% to 0.001%. Scale bar in d-g: 200 nm.图3展示了不同粒径的PS纳米微球的增强测试,在50、200、500和1000 nm四个粒径中,50 nm的PS微球增强因子最高,随着粒径增加,增强因子变低。此外,还对50 nm的PS微球的不同浓度做了分析测试,发现在0.001%仍可检测到清晰的信号,特征峰1003 cm-1的信噪比为88。瓶装水前处理Figure 4. (a) Schematic of sample preparation from commercially bottled drinking water. (b-d) SEM images of an extracted sample that drop-casted on a silicon wafer after drying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Scale bar: (b) 300 µm (c) 5 µm (d) 200 nm.图4为瓶装水的处理过程和SEM结果。在采购瓶装水后,取100 mL过100 nm的滤膜,对过滤后的水样进行SEM检测,从图中可看出,在扫描电镜下,存在大量的颗粒物,经过不同倍数的放大,粒径小的可低至几十纳米。同时,采用去离子水做了过程空白对照,在扫描电镜下,无颗粒物检出,排除了实验过程中外部的污染。瓶装水检测Figure 5. (a)Schematic of sample preparation from bottled drinking water. (b) Raman mapping image of sample extracted from bottled drinking water on TCAs substrate. Scale bar: 500 nm. (c) Raman spectra of sample extracted from bottled drinking water on TCAs substrate (red line) and plain glass substrate (brown line), and PET film (purple line). (d) Finite track length adjustment (FTLA) concentration/size image for NTA of sample extracted from bottled drinking water on TCAs substrate: indicating mean size of nanoplastics is ca. 130.8 ± 58.0 nm.图5为瓶装水的拉曼检测结果,将过滤后的瓶装水直接滴加在衬底上,经过拉曼检测后,可鉴别出1620和1760 cm-1两个峰,与PET纳米塑料标准品和PET膜进行对比,可知瓶装水中的颗粒物为PET,在检测空白和过程空白中均无信号。此外,水样还进行了NTA测试,平均粒径约为88.2 nm(三个平行样品的平均值),浓度为1.66×108 个/毫升。小结通过合成新的SERS衬底,可实现对纳米塑料的拉曼信号的增强,纳米塑料的粒径越小增强因子越高,且该衬底的灵敏度高,可对过滤后的水样直接检测,同时还可重复使用。瓶装水的检测结果表明塑料瓶身是水样中纳米塑料的主要来源。
  • 上海今森发布UL94水平垂直燃烧测试仪KS-50D新品
    水平垂直燃烧测试仪/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KS-50D一、设备设计标准:KS-50D水平垂直燃烧测试仪/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 是依据UL94、ASTM D 5025 /ASTM D 5207/、IEC60695-11-3(5VA、5VB级材料,火焰功率:500W)、IEC60695-11-4(V-1级材料,火焰功率:50W )、GB2408-2008、IEC60695-11-10/20、GB5169、GB11020、IEC60695-11-2GB、GB∕T 5169.16-2017、/GB2408/ ISO 9772:2001/ISO10093-1998/ GB/T8332-2008等标准规定的模拟安全试验项目。二、设备符合标准水平燃烧测试: UL HB、IEC 60695-11-10、IEC 60707、ISO 1210、GB/T 2408; 50W 垂直燃烧测试 UL94 V0、V1、V2、IEC 60695-11-10、ISO 1210、GB/T 2408; 500W 垂直燃烧测试: UL94、5VB、IEC 60695-11-20、ISO 9770、GB/T 5169.17; 薄膜材料垂直燃烧测试: VTM-0、VTM-1、VTM-2、ISO 9773; 泡沫材料水平燃烧测试: HF-1、HF-2、HBF、ISO 9772、GB/T 8332。三、设备概述:KS-50D水平垂直燃烧性试验仪 是采用标准的燃烧本生灯(Bunsen burner)和特定燃气(甲烷/丙烷或天然气等),按一定的火焰高度和一定的施焰角度对呈水平或垂直状态的试品进行定时施燃(单次或若干次),以试品点燃的持续时间和试品下的引燃物是否引燃来评定其燃烧性。KS-50D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能对设备防护外壳和相应的材料或V-0、V-1、V-2、HB、5V、HF-1、HF-2、HBF级材料、泡沫塑料的可燃性进行定级评定。适用于照明设备、低压电器、家用电器、电机、工具、仪表等设备以及电气连接件等电工电子产品及其组件部件的研究、生产和质检部门,也适用于绝缘材料、工程塑料或其它固体可燃材料行业。四、设备的主要性能特点:①配备U型管压差计,直接放置在设备表面,方便美观,易于操作。②为了方便单人操作,配置线控开关,可以自动控制试验开始、余焰时间、余灼时间等。③采用自动打火装置,方便试验自动进行。④本生灯灯头可以调节0-45度燃烧角度,并配有相应角度指示。⑤照明灯具采用标准防爆灯具,实验时保证不与外界连通,符合标准实验要求。⑥配有水平燃烧夹具、垂直燃烧夹具和柔性试品夹具,柔性夹具采用优质导轨,均可上下、前后、左右调节。自动或者手动控制,可以保证若干次试验可以连续自动进行。⑦采用进口时间继电器和计数器,其他元器件采用国产ming牌。五、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项目名称主要参数本生灯灯头直径9.5mm± 0.5mm从空气入口处向上长度约100mm燃烧器角度0~45° (手动调节,带刻度)引燃铺垫板医用棉花施燃气体98%甲烷标准气或者37MJ/m3± 1MJ/m3天然气或丙烷燃气焰温梯度从100℃± 2℃~700℃± 3℃用时54s± 2.0s或者按照定制标准要求(需用温度校准装置验证)试验时间和持燃时间1s~999.9s(数显可预置)重复施燃次数1~9999次(数显可预置)温度校准验证装置 (选件)进口仪表自动控制或手动秒表控制,配&phi 9mm,10± 0.05g标准铜头温度校准验证用热电偶(选件)Ø 0.5mm,K型,进口绝缘式耐高温铠装热电偶外型尺寸0.75立方机型:宽1220mm× 深600mm× 高1300mm箱体材料不锈钢或铁板喷涂排气孔Ø 100mm输入电源AC 220V 50HZ 5A注:以上参数为机电控制型普通款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的数据,如需智能型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请点击此处:KS-50B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六、设备校准证书:七、操作注意事项:1. 试验结束后应关掉电源开关和气瓶总阀,确认无燃烧物冒火,才可离开现场。 2. 转子流量计在每次实验结束后,需将其旋钮转到zui小,以防止下次启动燃气时转子迅速跳动从而影响其寿命。 3. 排风机在试验和校准期间不可启动。每次校准和试验后,立即打开玻璃门和排风机以便清除试验室中所有的烟气。4. 甲烷(至少98.0%纯度),具有标称热值100Btu(热化学能)每立方英尺或37.3MJ/m3)或8.9千卡(热化学能)每立方米。提供试验火焰的气体可以是甲烷,丙烷,丁烷 ,这些可燃气体可以提供燃烧器所需火焰是可以互相替换的。丙烷的技术等级要有至少98%的纯度,要有至少94+/-1MJ/m3(在25℃)热量值,丁烷的技术等级要有至少99%的纯度, 要有120+/-3MJ/m3(在25℃)热量值。无论何种情况,燃气应为使得试验火焰可校准的等级。 5. 至少每30天一次和罐装甲烷气换罐或任何燃气设备改变时,应对喷灯的火焰进行校准。如果使用的燃气不是标准所要求甲烷等级.每天即将试验前应校准喷灯火焰。6. 每次试验之前当喷火管垂直且喷灯远离试样时,要检验气体火焰以保证其总高度为20±1mm,如校准时建立的那样。如果不改变设定,火焰从蓝色变亮,这表示气罐燃气耗尽和某些供应商会添加到气罐中的浓度枯竭指示材料(例如丙烷)在燃烧。在这种情况下,气罐应标上空的标志,然后退回重新装气。如果不改变设定,总的火焰是蓝色的,蓝色的内焰高度不是20±1mm,气罐中的燃气可能压力过低。供气表上的压力达到0.065~0.138MP证明为足够维持所需的火焰。如果气罐在室温下不能保持上述范围内的压力,则该气罐不能使用。注:本公司所有大型设备质保期均为一年,终身免费维护。上海今森公司可按照不同客户不同的需求,量身定制不同的产品。购买本产品之前,请来电咨询具体产品参数及价格。创新点:我司生产的这款UL94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与上一代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在试验机械部分配备6个按键的遥控器,试样位置可用遥控器自动定位UL94水平垂直燃烧测试仪KS-50D
  • 研究|具有各向异性和高垂直热导率的高效热界面材料
    01背景介绍随着集成电路和电子器件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功率密度电子设备的有效散热已成为确保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热界面材料通常被用来填补散热器和发热元件之间的间隙,以消除由非流动空气产生的高界面热阻。聚合物基材料因其轻质、电绝缘和高机械强度而被广泛用作导热材料。遗憾的是,由于分子构型无序,其固有热导率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一种可行的策略是将高导热填料与柔性和绝缘聚合物相结合,从而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研究人员已经创造性地将各向异性的导热填料有序排列以获得具有优良各向异性导热性的TIM。由于导热路径最短,各向异性填料在基体厚度方向上的有效垂直排列以构建连续的传热路径,并进一步提高垂直透面导热系数,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人们已提出了电场或磁场、流动剪切力、定向冻结法和化学气相沉积等几种有效的策略来构建垂直取向结构以提高TIM的透面导热性。然而,垂直结构排列的二维填料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热导率增强。一维材料在其一个自由度的定向方向上可以达到最大的性能。近年来,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因其高导热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TIMs的导热填料,其中一维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各向异性导热系数较高,轴向导热系数和径向导热系数分别约600 W/m K和小于10 W/m K,一维材料可以在特定方向上发挥最大的性能。02成果掠影四川大学陈枫教授团队采用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通过熔融挤压法制备了高取向度的短碳纤维(CF)/烯烃嵌段共聚物(OBC)复合材料,可提供高导热性、适度的电绝缘和良好的柔韧性。由于CF/OBC复合材料中CF的高取向度(f0.9,f是CF/OBC复合材料中CF的取向度),在 30 vol%的CF负载下表现出 15.06 W/m K的贯通面热导率,同时实现了良好的电绝缘(~10-9 S/m)和低压缩强度(2.62 MPa)。TIM测量的结果表明,垂直排列的CF/OBC显示出高效的散热能力,相比于随机结构温差可达 35.2°C,可用于冷却高功率LED器件。研究成果以“An efficient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with anisotropy orientation and high through-plane thermal conductivity”为题发表于《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03图文导读(a)具有垂直排列结构的CF/OBC复合材料的制备流程图;(b)CF的SEM图;(c)CF的拉曼光谱图;(d)挤出的长丝;(e)垂直排列的CF/OBC复合材料。(a)丝状物的横截面和(b)垂直排列的CF/OBC复合材料的SEM图;(c)垂直排列和(d)平行排列的2D-WAXS图案,CF含量分别是1,5,10,15,20,30 vol%时,平行排列样品的2D-WAXS图,虚线标记了CF的(002)平面的环;(e)相应的方位角整合的强度曲线。(f)不同CF含量样品中(002)平面的取向度;(g)纯OBC、CF和10 vol% CF/OBC的一维XRD图;(h)从表面和横截面的X射线方向的说明;(i)表面和(j)横断面的三维XRD图。CF/OBC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a)垂直、平行和随机样品的热导率;(b)随机、平行和垂直排列时30 vol% CF/OBC的比较;(c)各向异性随着CF含量的增加而增加;(d)反复加热和冷却循环后30 vol% 垂直的CF/OBC的典型热导率值;(e)各向异性热导率 30 vol% CF/OBC在不同温度下的各向异性热导率;(f)CF/OBC的电绝缘性能;100℃的条件下(g)示意图、(h)红外图和(i)样品顶部的温度。CF/OBC的机械性能。(a)打结的长丝;(b)弯曲和(c)扭曲的柔韧性;(d)平行排列和(e)垂直排列的CF/OBC块体的抗压应力-应变曲线;(f)比较平行结构和垂直结构之间的抗压强度随CF含量增加的变化。30 vol%的CF/OBC切片用于界面热管理。用于LED芯片散热测试系统的红外图像(a)加热和(b)冷却;(c)原理图和(d)中心区域的平均温度与运行时间的关系。
  • 吃顿外卖=千亿个塑料颗粒下肚!每人每周摄入的5g「微塑料」
    每人每周吃下5g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 微塑料(Microplastic),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在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释放,特别是食物用途的塑料制品。纳米塑料(Nanoplastics)则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微塑料,尺寸在1μm以下,体积小到可以穿过细胞膜。虽然不会有人直接吃塑料,但食物的包装——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等,则会将大量的微塑料直接送入人们的口中。微塑料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被忽视,但对健康的危害却是积年累月的。 去年4月20日,来自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化学家Christopher Zangmeister团队开展的一项新研究,以食品级尼龙袋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成分的产品作为样本,探究微塑料的来源及释放情况。事实上,以这两种成分为主的塑料用品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比如烘焙衬垫和一次性外带咖啡杯的内衬塑料薄膜。 结果显示,在普通的外带咖啡杯中放一杯100℃的水,静置20min后,研究者在每升水中能检测到万亿个塑料纳米颗粒。也就是说,当你享用喝一杯500ml的热咖啡或热奶茶时,将有5千亿个塑料纳米颗粒进入你的身体内! DOI: 10.1021/acs.est.1c06768 不仅如此,其实早在婴儿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摄入微塑料。据Nature Food上刊登的研究Microplastic release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polypropylene feeding bottles during infant formula preparation估计,在使用聚丙烯塑料瓶制备的每升婴儿配方奶粉中,婴儿可能摄入多达1600万个微塑料颗粒。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备婴儿配方奶粉的标准,将聚丙烯婴儿奶瓶消毒、风干,然后倒入加热到70℃的水。在摇晃瓶子一分钟后,他们过滤了液体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分析,发现了数以百万计的微塑料颗粒。仅装瓶1分钟就能检测到,证实了微塑料产生的即时性。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冲奶粉使用的水温会极大地影响释放的污染颗粒的数量。当水温从25℃上升到95℃,每升释放的微塑料颗粒从60万增加到5500万个。也就是说,水温越高,释放的量就会越多。 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0-00171-y 由于人们不断地吃外卖、喝咖啡、吨瓶装饮料,微塑料自然也不停地被摄入进人体内。 加拿大的Kieran D. Cox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美国人饮食为基础,根据食物消费种类以及不同种类食物所含有的微塑料数量,估算出每人每年会吃掉5万个微塑料颗粒,如果算上漂浮在空气中、被呼吸吸入的微塑料,那么每人每年吃掉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在7.4万-12.1万之间。按照重量计算的话,每人每周大约吃掉5g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 还真是活到老,吃塑料到老呢。以每周5g塑料颗粒计算,人这一辈子估计要吃下一个乐高玩具,想想还有点小刺激(bushi)。 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的存在! 2019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健康志愿者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到了微塑料。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粪便样本都检测出微塑料呈阳性,每10克人类粪便中平均有20个微塑料颗粒。 如果光是“吃下去,拉出来”的简单关系,微塑料倒不值得担心。然而,实际并非如此。随着大量研究的开展,科学家们陆续在人类切除的结肠标本,甚至胎盘组织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 更令人担忧的是,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这表明微塑料可能随着血液流经全身,对各器官造成影响! DOI: 10.1016/j.envint.2022.107199 研究者在22名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中检测到了5种最常见的塑料成分,分别是PET、PS、PE、PMMA和PP。 5种最常见的塑料成分及其来源 在严格控制了采样、样品准备及分析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塑料污染后,研究者在近8成志愿者的血液里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77%,17/22),平均下来,每个志愿者每毫升血样里有1.6ug的微塑料。 测出比例最高的为PET,在50%的志愿者血液中都检测到这种物质的存在,血液浓度最高为2.4ug/ml,提示大部分人体内都含有瓶装水释放的微塑料。 其次为:PS(36%)、PE(23%),最高血液浓度分别为4.8ug/ml及7.1ug/ml,这两类塑料主要应用在保鲜膜、一次性泡沫饭盒、塑料杯等,表明来自食物包装的微塑料也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并且进入的量不容小觑。 最后是PMMA,仅在5%的志愿者血液中发现,在所有志愿者血液中均未检测到PP的存在。 这项研究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考虑到血液循环在体内四通八达,为各器官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代谢废物,不难想象微塑料也随着血流流经全身。“在血液样本中发现微塑料存在”的事实,也说明了人体清除微塑料的速度是低于从外界摄入的速度。 进入血液的微塑料可能通过肾脏过滤或胆汁排泄的方式排出体外,也可能通过有孔的毛细血管沉积在肝脏、脾脏等器官。换句话说,微塑料早已无孔不入,甚至遍布全身。 肠道疾病患者粪便中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是健康的1.5倍 微塑料究竟会对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这才是人们更为关心的话题。 此前,已有动物实验证明,微塑料可以扰乱内分泌系统,导致出生缺陷,减少精子的产生,引发胰岛素抵抗,并损害学习和记忆。此外,科学家们还观察到了由于微粒刺破和摩擦器官壁而引起的物理损伤迹象,例如炎症。 DOI: 10.1098/rstb.2008.0281 为了进一步探究微塑料对人类的影响,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家们还构建了模拟消化道的体外系统,探究微塑料颗粒是否会干扰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结果显示,微塑料的存在会对脂肪吸收带来健康上的负面影响,即当脂肪与微塑料颗粒一起摄入时,脂肪的生物利用度会随之增加,导致更多的脂肪进入血液(这可能就是外卖越吃越胖的原因之一)。此外,该研究中还显示微塑料会影响微量营养素吸收、增加小肠渗透性,以及促进某些细菌繁殖等。 现阶段,有关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试验有限,但已初见端倪。2021年12月,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期刊上的一项学术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的微塑料比健康对照组多,表明这些微塑料可能与疾病的发展过程存在相关性。 研究团队从不同地区的50名健康人和52名IBD患者中获取了粪便样本。分析结果表明,IBD 患者的粪便中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是健康受试者粪便的1.5倍。患者体内的微塑料含量越高,疾病相关的腹泻、直肠出血和腹部绞痛症状就越明显。 具体结果为: ①IBD患者和健康人粪便中微塑料的浓度分别为41.8和28.0个/g dm,IBD患者的粪便中每克的微塑料颗粒比健康人的多1.5倍左右。 ②该研究共检测到15种微塑料,以PET(用于瓶子和食品容器)和PA(聚酰胺;用于食品包装和纺织品)为主,主要形态分别为片状和纤维状。 ③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人员发现,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并且经常暴露在灰尘中的患者,其粪便中含有更多的微塑料。 该研究首次表明 IBD 患者粪便中微塑料(MPs)的浓度与健康人存在显著差异,且IBD患者粪便中微塑料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这一结果提醒人们,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可能不容小觑。 然而,“微塑料”是否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风险仍存在巨大未知,亟需更多相关学术领域的探究,以应对其未知风险。 众所周知,塑料降解速度很慢,通常会持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这也增加了微塑料被摄入并累积在许多生物体和组织中的可能性。为了避免人类的五脏六腑变成“塑料制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量在生活中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及时治理塑料污染,别让地球被塑料“攻陷”之后再追悔莫及。
  • 垂直流净化工作台可改善工艺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大成品率
    ??垂直流净化工作台可广泛适用于医药卫生、生物制药、食品、医学科学实验、光学、电子、无菌室实验、无菌微生物检验、植物组培接种等需要局部洁净无菌工作环境的科研和生产部门。对改善工艺条件,保护操作者的身体健康,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品率均有良好的效果。也可连接成装配生产线具有低噪声、可移动性等优点。它是一种提供局部高洁净度工作环境通用性较强的空气净化设备。 垂直流净化工作台的优点是操作方便自如,比较舒适,工作效率,预备时间短,开机10分钟以上即可操作,基本上可随时使用。在工厂化生产中,接种工作量很大,需经常地工作时,超净台是很理想的设备。超净台由三相电机作鼓风动力,率145~260W左右,将空气通过由特的微孔泡沫塑料片层叠合组的“超级滤清器”后吹送出来,形连续不断的无尘无菌的超净空气层流,即所谓“效的特殊空气”,它除去了大0.3μm的尘埃、**和**孢子等等。超净空气的流速为24~30m/min,这已足够防止附近空气可能袭扰而引起的污染,这样的流速也不会妨碍采用酒灯或本生灯对器械等的灼烧**。工作人员就在这样的无菌条件下操作,保持无菌材料在转移接种过中不受污染。但是万一操作中途遇到停电,暴露在未过滤空气中的材料便难以幸免污染。这时应迅速结束工作,并在瓶上作出记号,内中的材料如处增殖阶段,则以后不再用作增殖而转入生根培养。如为一般性生产材料,其丰富也可弃去。如处生根过,则可留待以后种植用。
  • 鉴知1064nm手持拉曼穿透不透明包装的系列测试报告之:塑料包装篇
    普通拉曼可以穿过透明及半透明包装进行检测,但对纸包装、深色玻璃及有色塑料等不透明包装中的样品普通拉曼无法进行直接检测。鉴知RS1500手持式物质识别仪采用1064nm激光光源,结合特殊的光路设计和智能识别算法,有效提高了包装穿透能力,可以对上述不透明包装中的样品进行有效检测。 本系列测试使用RS1500手持式物质识别仪对多种不透明包装中的样品进行测试,并与普通785nm拉曼的测试进行比较。本篇为系列二:塑料包装篇 回顾:系列一 纸包装篇 【塑料包装测试篇】塑料是一种很常见的包装材料,本测试使用包装为常用的白色PE塑料瓶、彩色HDPE塑料瓶及编织袋。 白色PE塑料瓶透光性较差,会干扰普通拉曼的检测。彩色HDPE塑料瓶的颜色会带来荧光干扰,同时瓶壁一般较厚,穿透难度更大。编织袋厚度较薄但有颜色且完全不透明,普通拉曼透过编织袋直接检测时往往受到荧光干扰。这些因素给普通拉曼的直接检测带来诸多难题。 检测设备及方法检测设备1064nm手持拉曼:RS1500手持式物质识别仪785nm手持拉曼:RS1000手持式物质识别仪检测样品不透明PE塑料瓶内的乙醇彩色HDPE塑料瓶内的乙醇编织袋内的蔗糖测试方法使用RS1500及RS1000分别隔着3种塑料包装,对塑料包装内的乙醇、蔗糖进行直接检测,观察并分析检测结果。检测结果1、不透明PE塑料瓶RS1500:报出乙醇,谱图见下方红色曲线,与乙醇标准谱图(蓝色曲线)一致。RS1000:未报出,谱图见黑色曲线,混合物分析结果显示为聚乙烯和乙醇。图1.不透明PE塑料瓶测试结果 2、彩色HDPE塑料瓶RS1500:报出乙醇,谱图见下方红色曲线,与乙醇标准谱图(蓝色曲线)一致。RS1000:未报出,谱图见黑色曲线。图2.彩色HDPE塑料瓶测试结果 3、编织袋RS1500:报出蔗糖,谱图见下方红色曲线,与蔗糖标准谱图(蓝色曲线)一致。RS1000:报出蔗糖,谱图见黑色曲线,特征峰强较弱。图3.编织袋测试结果结果分析 RS1500可检测到3种塑料包装内的不同样品并正确报出,RS1000可穿透编织袋测到包装内的蔗糖。RS1000直接检测白色塑料瓶时,由于采集乙醇信号的同时采集到了塑料包装的信号,导致没有直接报出,但通过混合物分析可正确识别出聚乙烯材料和包装内的乙醇。测试彩色HDPE塑料瓶时,由于瓶壁厚且颜色鲜艳,具有较强荧光,仅RS1500可穿透该包装获得乙醇的拉曼信号(图2红色曲线)。编织袋是化工制药企业原辅料的一种常见包装,RS1000能正确报出包装内蔗糖,但由于其有颜色且不透光,导致荧光信号强,获取到的谱图信息不如RS1500清晰丰富。但总的来说二者都可帮助制药企业在不打开编织袋包装的情况下,实现原辅料的快速无损鉴别。
  • SW-CJ-2D垂直流净化工作台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一、用途   垂直流净化工作台用途:广泛适用于医药卫生、生物制药、食品、医学科学实验、光学、电子、无菌室实验、无菌微生物检验、植物组培接种等需要局部洁净无菌工作环境的科研和生产部门。也可连接成装配生产线具有低噪声、可移动性等优点。它是一种提供局部高洁净度工作环境通用性较强的空气净化设备,它的使用对改善工艺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大成品率均有良好效果。 二、使用方法 垂直流净化工作台的优点是操作方便自如,比较舒适,工作效率 ,预备时间短,开机10分钟以上即可操作,基本上可随时使用。在工厂化生产中,如果工作量很大,需长时间地工作时,超净台是很理想的设备。超净台由三相电机作鼓风动力,功率145~260W左右,将空气通过由特殊的微孔泡沫塑料片层叠合组的“超级滤清器”后吹送出来,形成连续不断的无尘无菌的超净空气层流,即所谓“ 有效的特殊空气”,它除去了大 0.3μm的尘埃等。超净空气的流速为24~30m/min,这已足够防止附近空气可能袭扰而引起的污染,这样的流速也不会妨碍采用酒精灯或本生灯对器械等的灼烧。工作人员就在这样的无菌条件下操作,保持无菌材料在转移接种过程中不受污染。但是万一操作中途遇到停电,暴露在未过滤空气中的材料便难以幸免污染。这时应迅速结束工作,并在瓶上作出记号,内中的材料如处于增殖阶段,则以后不再用作增殖而转入生根培养。如为一般性生产材料, 极其丰富也可弃去。沪净双人单面净化台特征:1、采用了任意定位移门系统2、外壳采用彩钢板一体成型,工作台面为SUS304拉丝不锈钢,耐腐蚀、易清洗3、照明和杀菌系统安全互锁4、数显式液晶控制界面,更具人性化设计5、垂直准闭合式台面,操作室下降流气幕的形成,可有效防止外部气体投入和操作区洁净6、配置有HEPA高效空气过滤器,设有初效过滤器进行初步过滤,可有效延长高效过滤器使用寿命7、符合各项医疗器械设备安全要求
  • 输液玻璃瓶轴偏差测试仪:守护安全的关键工具
    输液玻璃瓶轴偏差测试仪:守护安全的关键工具在医药包装领域,输液玻璃瓶作为直接关联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容器,其品质控制至关重要。输液玻璃瓶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普通输液瓶、西林瓶(即硼硅玻璃注射剂瓶)、安瓿瓶等,它们广泛应用于医院、诊所及家庭护理中,用于盛装各类药液、注射液及营养液,确保药物安全、稳定地输送到患者体内。输液玻璃瓶的重要性与多样性输液玻璃瓶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还需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承受运输、存储及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物理应力。其独特的设计,如瓶肩的强化结构、瓶口的密封设计等,均旨在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轴偏差测试的必要性与意义轴偏差,即瓶身或瓶口在垂直方向上的偏移量,是衡量输液玻璃瓶制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过大的轴偏差不仅影响包装的美观度,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导致密封不严、药液泄露、瓶身破裂等严重问题,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药品的有效性。因此,对输液玻璃瓶进行轴偏差测试,是确保药品包装质量、维护患者健康权益的必要环节。输液玻璃瓶轴偏差测试仪的工作原理与应用为精准高效地检测输液玻璃瓶的轴偏差,济南三泉中石实验仪器的玻璃瓶轴偏差测试仪应运而生。该仪器通过巧妙的设计,将瓶底加持固定在水平旋转盘上,确保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瓶口则与高精度千分表接触,随着旋转盘的匀速旋转360°,千分表实时记录瓶口在垂直方向上的最大与最小偏移量。二者之差的1/2即为该瓶的垂直轴偏差数值,这一数值直接反映了瓶身的垂直度精度。玻璃瓶轴偏差测试仪采用的三爪自定心卡盘,以其高同心度特性确保了测试的准确性;而自由调节高度和方位的支架系统,则赋予了测试仪广泛的适用性,能够轻松应对不同尺寸、形状及材质的瓶容器,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等,覆盖了从食品饮料、化妆品到药品玻璃容器等多个行业。广泛适用,助力品质管控输液玻璃瓶轴偏差测试仪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它不仅适用于各类医疗用玻璃瓶的检测,还可延伸至食品饮料行业的矿泉水瓶、饮料瓶,以及化妆品行业的各类包装瓶等。对于质检中心、瓶厂、瓶用户及科研单位而言,这款仪器是检测瓶垂直度偏差、提升产品质量、保障市场信誉的重要工具。总之,输液玻璃瓶轴偏差测试仪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和广泛适用性,成为了现代包装质量检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更是守护患者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 三管齐下解决塑料污染危机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生产了3.53亿吨塑料废物,超过2/3被送往垃圾填埋场或焚烧;1/5的废物管理不善,被随意倾倒在陆地或水中。OECD预测,到2060年,塑料废物将增至每年10亿多吨,必须采取有效政策阻止这一趋势。  nature 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改变可能就在眼前。去年3月,联合国环境大会批准了一个历史性协议:在2024年底前制定一项全球塑料条约。科学家正在调查减少塑料生产、使用和处置的最佳政策;也有研究人员专注于利用技术来改善塑料的回收利用,或创造出新型塑料。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政策中心主任史蒂夫弗莱彻说,上述三大解决方案缺一不可。  评估最佳政策  朴茨茅斯团队根据科学论文、行业报告、新闻文章和专家意见等,审查了全球130多项与解决塑料污染有关的政策,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政策的监督几乎为零”。弗莱彻表示,如果没有太多关于什么政策有效的证据,怎么能制定一项致力于减少全球塑料污染的全球条约?  全球塑料政策中心研究员安塔娅玛奇指出,一个有效政策的例子是,2016年安提瓜和巴布达禁止销售或使用塑料购物袋,一年后垃圾填埋场丢弃的塑料数量减少了15%。有几个因素促成了这一成功,包括明确的实施计划、公众支持、严厉的惩罚措施——罚款1100美元以及最高6个月的监禁等。  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预防海洋塑料项目2020年的一项分析显示,实施良好的干预措施可能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他们发现,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40年,每年将产生约2.4亿吨管理不善的塑料垃圾(高于经合组织给出的数据)。如果减少塑料生产、打击塑料废物的国际出口、用纸张等材料代替塑料,以及扩大各种回收方法的规模等8种干预措施都能发挥其最大潜力,到2040年,管理不善的塑料废物将降至每年4400万吨,与不采取行动相比减少约80%。  竞逐回收新技术  在法国克莱蒙费朗的一家工厂内,Carbios公司正在测试一项技术——使用转基因酶来分解常见的PET塑料。公司计划在此基础上创建世界上首个酶回收塑料工厂,预计今年开始建设,并于2025年竣工。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哈尔阿伯尔团队创造了一种分解塑料瓶的蛋白质,这是一种特殊的酶变体,能够将PET塑料在一周内分解,某些情况下,分解时间仅为24小时。  根据Carbios首席科学官阿兰马蒂的说法,使用该公司的酶,一个20立方米的生物反应器可在100小时内降解10万个塑料瓶,他们计划于2025年竣工的工厂每年将分解5万吨PET塑料。  但基于酶的回收仍有局限性。首先这项技术仍然很昂贵,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今年开展的一项研究估计,目前酶回收PET的成本可能是传统回收的4倍左右;其次,酶回收方法目前似乎仅限于PET和聚氨酯,并不适用于聚烯烃等其他塑料。  设计下一代塑料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杰里米鲁特巴彻认为,解决危机的一种方案是设计出全新的塑料。2022年,鲁特巴彻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植物不可食用的部分,研制出了一种类似PET的新型可回收塑料,其制作工艺简单且坚固耐热,潜在用途广泛——从包装材料和纺织品,到制药与电子产品。  新一代塑料通常被统称为生物塑料,它们的原材料来自植物、可降解生物材料,降解后也不会产生有毒残留物。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大类生物塑料:聚羟基链烷酸酯(PHA)和聚乳酸(PLA),主要用于食品包装、餐具和纺织品等领域。  据估计,生物塑料目前仅占每年生产的4亿多吨塑料的1%,尽管生产生物塑料产生的碳排放低于生产原始塑料,但大规模生产生物塑料也很昂贵。
  • 微塑料分析新技术及其应用
    TED-GC-MS“热萃取热脱附 - 气相色谱 - 质谱”法是GERSTEL与德国联邦材料研究所(BAM)共同研发并且申请专利的微塑料检测新技术,可以对微塑料做到全面定性、准确定量、快速检测。TED-GC-MS 分析分两步:样品首先在热重分析仪 (TGA) 中进行热萃取,然后气态分解产物被捕获在固相吸附层上。随后,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TDU-GC-MS)分析固相吸附剂。这个技术的优势在于:1. 热萃取和热脱附分开,降低了GCMS被污染的风险,提高了仪器稳定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维护工作2. TGA样品量大,可达100mg,提高了样品的重现性和检测准确性。3. 检测时间快,仅需几小时,可用于对环境样品做快速筛查4. 通过GC-MS可以实现定量分析TED-GC-MS: 热重分析(TGA)耦合热脱附-气质联用(TDU-GC-MS)TGA的样品制备简单,并且样品容量大自2014年以来,德国联邦材料研究所的Braun博士带领的团队,已经发表了数篇文章,下面是最新文献的总汇:01Determination of tire wear markers in soil sampl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a roadside soil(2022)“土壤样品中轮胎磨损标记物的测定及其在路边土壤中的分布”轮胎磨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众所周知,道路排放的颗粒物对邻近区域的影响可达100米。这里首次应用热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TED-GC-MS) 通过检测丁苯橡胶 (SBR) 的热分解产物来测定土壤样品中的轮胎磨损,无需额外富集。TED-GC-MS测定丁苯橡胶的标准偏差均小于 10%, 是一种合适的分析工具,无需使用有毒化学品、富集或特殊样品制备即可确定土壤样品中的轮胎磨损。02Development of a Routine Screening Method for the Microplastic Mass Content in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Effluent (2022)“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微塑料质量含量常规筛查方法的开发”对经过三级处理的市政污水处理厂 (WWTP) 出水中的微塑料 (MP) 进行了调查。通过应用分级过滤方法(500、100 和 50 μm 网孔尺寸)采集1立方米的代表性样品体积。首次通过热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 (TED-GC-MS) 检测微塑料质量分数,而无需进行先前需要的额外样品预处理。测试了用于评估 TED-GC/MS 数据的不同类型的量化方法,其准确性和可行性已在实际样品中得到验证。在出水样品中鉴定出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聚合物质量含量在5到50mg/m3 之间变化很大。TED-GC/MS测定1 mg滤渣中检出聚合物的峰面积;50、100 和 500 表示分馏过滤后以 µ m 为单位的分数粒径截止值。03Smart filters for the analysis of microplastic in beverages filled in plastic bottles (2021)水样中微塑料的高效收集与检测食品中微塑料 (MP)的出现,如塑料瓶装饮料,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现有的分析方法侧重于确定粒子数量,需要复杂的采样工具、实验室基础设施和通常耗时的成像检测方法。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展示了智能过滤坩埚作为采样和检测工具的开发。过滤并干燥滤出的固体后,可以通过热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 (TED-GC-MS) 来直接测定样品中微塑料的质量含量。新的过滤坩埚允许过滤粒径小至5 μm的微塑料。 结果显示,所测塑料瓶装饮料中微塑料含量低于0.01 μg/L到 2 μg/L,具体取决于饮料瓶类型。几种塑料瓶类型中的饮用水,可乐以及苹果汽水样品中测到的微塑料含量04Evaluation of thermoanalytical methods equipped with evolved gas analysis for the detection of microplastic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2020)“评估几种逸出气体分析的热分析方法,用于检测环境样品中的微塑料”在这项工作中,比较了四种热分析方法,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 其中之一是热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TED-GC-MS),这是近年来建立起来的一种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法。 此外,还应用了热重分析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TGA-FTIR) 和热重分析与质谱 (TGA-MS) 相结合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该领域不太常见,但仍在其他研究领域使用。 最后,应用了微型燃烧量热仪 (MCC),这是一种尚未用于微塑料检测的方法。结果发现,TED-GC-MS 是最适合基质未知、微塑料种类和含量未知的样品的方法。 TGA-FTIR 是一种可靠的方法,适用于具有已知基质和定义种类的微塑料的样品。TGA-MS 可能会在未来为检测 PVC 颗粒提供解决方案。MCC 可用作一种非常快速和简单的筛选方法,用于识别未知样品中标准聚合物的潜在微塑料负载。用于通过 TED-GC/MS 检测 PE、PP、PS 和 PET 的定性和定量物质列表。使用三种 TGA 方法的实验室间测试样品的目标值和结果, TED-GC-MS的结果最好。05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fractionated filtration for sampling of microplastics in water(2019)“开发和测试用于水中微塑料采样的分馏过滤技术”采样、样品制备和检测的协调是获得环境中微塑料 (MP) 可比数据的关键。本文开发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水体的采样技术,该技术考虑了环境中不同的塑料特性和影响因素。给定微塑料质量浓度的人工水和废水处理厂的处理过的废水都用于验证衍生的采样程序、样品制备。使用热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TED-GC-MS) 对微塑料进行分析。在给定微塑料质量浓度的人工水中,回收率范围为80%至110%,具体取决于不同的微塑料类型和大小等级。在处理过的废水中,我们发现了不同尺寸等级和数量的聚乙烯和聚苯乙烯。06Automated thermal extraction-desorp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spectrometry: A multifunctional tool for comprehensive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rs and their degradation products(2019)“自动热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一种用于全面表征聚合物及其降解产物的多功能技术”自动化TED-GC-MS代表了一种用于综合分析聚合物的新型灵活多功能方法,类似的聚合物表征以前只能通过多种独立分析方法的组合来实现。三个例子证明了这一点:第一个是木塑复合材料的分析,其中聚合物和生物聚合物(木材)的分解过程可以通过使用顺序分馏收集清楚地区分吸附剂。其次,通过与参考材料比较确定未知聚烯烃共混物的重量浓度,展示了定量的应用。第三是环境样品中微塑料浓度的测定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分析必需品。结果表明,TED-GC-MS校准曲线对最重要的微塑料前体显示出良好的线性,甚至可以成功分析复杂的基质材料(悬浮颗粒物)。六个选定降解产物峰的样品质量归一化的重复性积分结果。平均值显示为一条直线。四种化合物的RSD约为 6%,两种化合物的RSD约为 12%。纯 PE 的 TED 色谱图 (m/z = 55),放大了三萜(C31H62;MW = 434.8)保留时间附近的区域,叠加了 m/z = 434 的质量碎片离子。PE/PP 混合物参考样品的 TED 色谱图(上)和未知样品的色谱图(下);标记了 PE 和 PP 的特定峰,用于确定重量比。悬浮物基质 (SPM) 中 PE(左上)、PP(右上)和 PS(下)的特定降解化合物的线性回归。07Analysis of polyethylene microplastic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using a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thod (2015) “使用热分解法分析环境样品中的聚乙烯微塑料”直径小于5毫米的小聚合物颗粒称为微塑料,通过聚合物碎片和工业生产进入环境。需要一种方法来识别和量化各种环境样品中的微塑料,以生成可靠的浓度值,这对于评估环境介质中的微塑料是必要的。通过热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 (TED-GC-MS) 来直接测定样品中微塑料的质量含量。与热解气相色谱质谱 (Py-GC-MS) 等其他色谱方法相比,TGA中可以使用相对较高的样品质量(比Py-GC-MS 中使用的样品质量高约200倍)。聚乙烯 (PE) 是微塑料最重要的代表之一,被选作识别和量化的示例。土壤中PE的校准曲线的线性达到了约 0.99 ,该方法的相对误差从约为10%。土壤中 PE 的校准曲线达到了约 0.99 的 R2 因子,该方法的相对误差从约为 10%
  • 仪器情报,科学家提出高密度垂直晶体管制备表征新技术!
    【科学背景】垂直晶体管(VFET)是一种源极和漏极垂直对齐,电流垂直流过晶圆表面的晶体管架构。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高密度集成电路需求的增加,垂直晶体管因其能够在不增加芯片面积的情况下实现高密度堆叠的特点,成为了研究热点。然而,实现高密度垂直晶体管具有相当大的挑战,主要归因于垂直结构与传统横向制造工艺的不兼容性。具体来说,传统的平面工艺使用的物理粒子如光子、反应离子或物理/化学气相,只能在晶圆平面内生成多个结构,而无法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大规模制造。此外,制造垂直晶体管需要复杂的多层沉积和图案化步骤,这使得工艺复杂且产量低。有鉴于此,湖南大学邹旭明、刘渊、廖蕾教授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物理系Chunhui Rita Du教授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High-density vertical sidewall MoS2 transistors through T-shape vertical lamination”的最新论文。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通过T形层压方法实现高密度垂直侧壁晶体管的新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先在平面基板上预制横向晶体管,然后使用定制设计的T形印章将其干释放并层压到垂直基板上。这一技术克服了平面工艺与垂直结构之间的不兼容性,使预制的晶体管可以在不损坏或退化的情况下与垂直基板完好接触。通过这一技术,研究团队在0.035 μm² 的小面积内垂直堆叠了60个MoS2晶体管,达到理论上的1.7 × 10¹ ¹ cm-2的器件密度。此外,他们还提出了两种可扩展制造垂直侧壁晶体管阵列的方法,包括同时在多个垂直基板上层压,以及在同一垂直基板上多周期逐层层压。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法为实现高密度垂直晶体管和垂直电子器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替代途径,开辟了高密度集成电路的新维度。 【科学亮点】(1)实验首次使用T形层压方法,将预制的横向晶体管转移到垂直基板上,实现了高密度垂直侧壁晶体管。这一技术突破克服了传统平面工艺与垂直结构之间的不兼容性,使得横向晶体管可以在垂直基板上无损层压。(2)实验通过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结果,展示了这一技术的有效性和潜在应用:步骤一:在平面基板上预制横向MoS2晶体管。通过常规批处理工艺制造横向晶体管,以确保其性能和质量。步骤二:使用定制设计的T形PDMS印章进行层压。通过干层压技术,将预制的横向晶体管从平面基板转移到垂直基板上。干层压过程中产生的低应变确保了晶体管与垂直基板完好接触,无损坏或退化。结果一:通过SEM、STEM和电气特性表征验证了层压后晶体管的完整性和功能性,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二:实现了在0.035&thinsp μm² 的垂直面积内垂直堆叠60个MoS2晶体管,相应的理论器件密度达到了1.7&thinsp ×&thinsp 10¹ ¹ &thinsp cm⁻ ² 。实验展示了在小面积内实现高密度垂直器件堆叠的可能性。步骤三:提供了两种可扩展制造垂直侧壁晶体管阵列的方法:一是同时在多个垂直基板上进行层压,二是使用多周期逐层层压在同一垂直基板上进行堆叠。结果三:展示了在不同基板上制造大规模垂直侧壁晶体管阵列的可行性,进一步拓展了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 【科学图文】图1:基于MoS2的垂直侧壁晶体管的垂直层压工艺和表征。图2:MoS2晶体管的电气特性表征。图3:可扩展的垂直侧壁晶体管制造。 图4:高密度垂直器件的逐层垂直集成。【科学结论】本文通过创新的T形层压方法,成功克服了传统横向制造工艺与垂直结构的不兼容性,为高密度垂直侧壁晶体管的制造开辟了新途径。传统上,晶体管的制造依赖于平面处理技术,而垂直方向的器件堆叠则面临着工艺复杂度和低产量的挑战。本文所提出的T形层压方法不仅保留了传统制造的高效性和成本效益,还在垂直方向上实现了多器件的紧密堆叠,大大提升了器件密度和集成度。此外,本文的成功实验验证了干层压过程中的低应变特性,确保了晶体管与垂直基板的良好接触和稳定性,从而在器件性能和一致性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一技术创新不仅对垂直电子器件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还为未来集成电路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通过在小尺寸区域内成功堆叠多个MoS2晶体管,并展示出极高的器件密度,本文为实现更小型化、更高性能的电子设备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原文详情:Tao, Q., Wu, R., Zou, X. et al. High-density vertical sidewall MoS2 transistors through T-shape vertical lamination. Nat Commun 15, 5774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0185-4
  • 基于高精度3D打印的垂直U型环太赫兹超材料
    由于能够对太赫兹电磁波产生有效的调制,近年来,太赫兹电磁超材料受到了科研界极大的关注。太赫兹超材料的单个单元的特征尺寸一般为几十微米,传统的加工主要基于MEMS微纳加工工艺流程。然而,这些工艺流程通常都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并且是多工序且高耗费的。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与不足,西交大张留洋老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纳3D打印结合磁控溅射沉积镀膜的太赫兹超材料制造工艺:以基于垂直U型环谐振器的三维太赫兹超材料为原型,采用高精度微纳3D打印设备nanoArch S130(BMF摩方精密)对模型进行加工,随后通过磁控溅射沉积镀金属膜赋予该结构功能性。该成果以“3D-printed terahertz metamaterial absorber based on vertical split-ring resonator”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期刊。原文链接:https://aip.scitation.org/doi/10.1063/5.0056276 图1 基于垂直U型环的太赫兹超材料制备工艺示意图。采用面投影微立体3D打印工艺(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在硅片表面制造树脂超材料模型,然后通过磁控溅射在树脂模型表面沉积覆盖金属铜膜。插图为基于垂直U型环的太赫兹超材料的模型剖视图。图1所示为所提出的基于垂直U型环的太赫兹超材料制造工艺流程示意图。首先,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超材料的数字模型,将该数字模型转化为STL格式就可以输入3D打印设备进行打印制造。打印所采用的树脂材料为一种耐高温的光敏树脂(High-temperature resistance photosensitive resin, HTL)。为了加强所打印的垂直U型环结构和硅片界面处的粘附性,在U型环和硅片表面之间额外打印了一层树脂基底。在树脂模型制造完成之后,采用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在树脂模型的表面沉积铜膜。所使用的3D打印设备(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的光学精度为2 μm,最小打印层厚为5 μm。所采用的加工工艺主要依赖于3D打印技术,这使得整个制造过程相当的简单和高效。图2 所制造的垂直U型环太赫兹超材料扫描电镜照片与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测量所得吸收谱。(a)垂直U型环局部阵列。(b)单个垂直U型环照片。(c)与(d)分别为测量和仿真所得的分别在x极化和y极化入射下超材料的吸收谱。 制造的超材料阵列的总体尺寸为9.6 ×9.6mm,一共包含了30×30个单元结构。从电镜图中可以看出,所选用的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可以很好地完成设计的微结构的成型。THz-TDS测量结果表明,在x极化下,超材料在0.8 THz处达到了96%的近一吸收,而在y极化下没有出现吸收峰,这与仿真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图3 高Q值三维太赫兹超材料传感研究。(a)传感分析物的示意。(b)谐振峰频率随传感分析物的厚度而变化。(c)加载不同折射率分析物时的超材料吸收谱 (d)超材料传感折射率灵敏度。(e)加载乳糖与半乳糖粉末时的测量结果。(f)吸收峰频率的偏移。 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了样品的传感特性。分析得出,随着传感物厚度的增大,频移逐渐加大,当厚度大于100μm时得到了最佳的效果。计算得到传感器的灵敏度为S = 0.5 THz/RIU,品质因数为FOM = 95.9。所制造的垂直U型环超材料的高度为75μm,适用于检测具有一定厚度的分析物。因此,该研究选择了典型的乳糖和半乳糖粉末作为分析物来验证垂直U型环传感器的传感能力。如图3 (e)所示,在样品表面加载乳糖和半乳糖粉末后,吸收峰的中心频率分别变为0.5335 THz和0.7603 THz,频移分别为0.2665 THz与0.0397 THz,获得了有效且明显地频移,验证了样品在折射率传感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 基于高精度3D打印的垂直U型环太赫兹超材料
    由于能够对太赫兹电磁波产生有效的调制,近年来,太赫兹电磁超材料受到了科研界极大的关注。太赫兹超材料的单个单元的特征尺寸一般为几十微米,传统的加工主要基于MEMS微纳加工工艺流程。然而,这些工艺流程通常都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并且是多工序且高耗费的。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与不足,西交大张留洋老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纳3D打印结合磁控溅射沉积镀膜的太赫兹超材料制造工艺:以基于垂直U型环谐振器的三维太赫兹超材料为原型,采用高精度微纳3D打印设备nanoArch S130(BMF摩方精密)对模型进行加工,随后通过磁控溅射沉积镀金属膜赋予该结构功能性。该成果以“3D-printed terahertz metamaterial absorber based on vertical split-ring resonator”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期刊。 图1 基于垂直U型环的太赫兹超材料制备工艺示意图。采用面投影微立体3D打印工艺(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在硅片表面制造树脂超材料模型,然后通过磁控溅射在树脂模型表面沉积覆盖金属铜膜。插图为基于垂直U型环的太赫兹超材料的模型剖视图。图1所示为所提出的基于垂直U型环的太赫兹超材料制造工艺流程示意图。首先,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超材料的数字模型,将该数字模型转化为STL格式就可以输入3D打印设备进行打印制造。打印所采用的树脂材料为一种耐高温的光敏树脂(High-temperature resistance photosensitive resin, HTL)。为了加强所打印的垂直U型环结构和硅片界面处的粘附性,在U型环和硅片表面之间额外打印了一层树脂基底。在树脂模型制造完成之后,采用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在树脂模型的表面沉积铜膜。所使用的3D打印设备(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的光学精度为2 μm,最小打印层厚为5 μm。所采用的加工工艺主要依赖于3D打印技术,这使得整个制造过程相当的简单和高效。图2 所制造的垂直U型环太赫兹超材料扫描电镜照片与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测量所得吸收谱。(a)垂直U型环局部阵列。(b)单个垂直U型环照片。(c)与(d)分别为测量和仿真所得的分别在x极化和y极化入射下超材料的吸收谱。 制造的超材料阵列的总体尺寸为9.6 ×9.6mm,一共包含了30×30个单元结构。从电镜图中可以看出,所选用的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可以很好地完成设计的微结构的成型。THz-TDS测量结果表明,在x极化下,超材料在0.8 THz处达到了96%的近一吸收,而在y极化下没有出现吸收峰,这与仿真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图3 高Q值三维太赫兹超材料传感研究。(a)传感分析物的示意。(b)谐振峰频率随传感分析物的厚度而变化。(c)加载不同折射率分析物时的超材料吸收谱 (d)超材料传感折射率灵敏度。(e)加载乳糖与半乳糖粉末时的测量结果。(f)吸收峰频率的偏移。 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了样品的传感特性。分析得出,随着传感物厚度的增大,频移逐渐加大,当厚度大于100μm时得到了最佳的效果。计算得到传感器的灵敏度为S = 0.5 THz/RIU,品质因数为FOM = 95.9。所制造的垂直U型环超材料的高度为75μm,适用于检测具有一定厚度的分析物。因此,该研究选择了典型的乳糖和半乳糖粉末作为分析物来验证垂直U型环传感器的传感能力。如图3 (e)所示,在样品表面加载乳糖和半乳糖粉末后,吸收峰的中心频率分别变为0.5335 THz和0.7603 THz,频移分别为0.2665 THz与0.0397 THz,获得了有效且明显地频移,验证了样品在折射率传感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基于高精度3D打印的垂直U型环太赫兹超材料
    由于能够对太赫兹电磁波产生有效的调制,近年来,太赫兹电磁超材料受到了科研界极大的关注。太赫兹超材料的单个单元的特征尺寸一般为几十微米,传统的加工主要基于MEMS微纳加工工艺流程。然而,这些工艺流程通常都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并且是多工序且高耗费的。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与不足,西交大张留洋老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纳3D打印结合磁控溅射沉积镀膜的太赫兹超材料制造工艺:以基于垂直U型环谐振器的三维太赫兹超材料为原型,采用高精度微纳3D打印设备nanoArch S130(BMF摩方精密)对模型进行加工,随后通过磁控溅射沉积镀金属膜赋予该结构功能性。该成果以“3D-printed terahertz metamaterial absorber based on vertical split-ring resonator”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期刊。原文链接:https://aip.scitation.org/doi/10.1063/5.0056276 图1 基于垂直U型环的太赫兹超材料制备工艺示意图。采用面投影微立体3D打印工艺(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在硅片表面制造树脂超材料模型,然后通过磁控溅射在树脂模型表面沉积覆盖金属铜膜。插图为基于垂直U型环的太赫兹超材料的模型剖视图。图1所示为所提出的基于垂直U型环的太赫兹超材料制造工艺流程示意图。首先,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超材料的数字模型,将该数字模型转化为STL格式就可以输入3D打印设备进行打印制造。打印所采用的树脂材料为一种耐高温的光敏树脂(High-temperature resistance photosensitive resin, HTL)。为了加强所打印的垂直U型环结构和硅片界面处的粘附性,在U型环和硅片表面之间额外打印了一层树脂基底。在树脂模型制造完成之后,采用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在树脂模型的表面沉积铜膜。所使用的3D打印设备(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的光学精度为2 μm,最小打印层厚为5 μm。所采用的加工工艺主要依赖于3D打印技术,这使得整个制造过程相当的简单和高效。图2 所制造的垂直U型环太赫兹超材料扫描电镜照片与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测量所得吸收谱。(a)垂直U型环局部阵列。(b)单个垂直U型环照片。(c)与(d)分别为测量和仿真所得的分别在x极化和y极化入射下超材料的吸收谱。 制造的超材料阵列的总体尺寸为9.6 ×9.6mm,一共包含了30×30个单元结构。从电镜图中可以看出,所选用的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30,摩方精密)可以很好地完成设计的微结构的成型。THz-TDS测量结果表明,在x极化下,超材料在0.8 THz处达到了96%的近一吸收,而在y极化下没有出现吸收峰,这与仿真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图3 高Q值三维太赫兹超材料传感研究。(a)传感分析物的示意。(b)谐振峰频率随传感分析物的厚度而变化。(c)加载不同折射率分析物时的超材料吸收谱 (d)超材料传感折射率灵敏度。(e)加载乳糖与半乳糖粉末时的测量结果。(f)吸收峰频率的偏移。 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了样品的传感特性。分析得出,随着传感物厚度的增大,频移逐渐加大,当厚度大于100μm时得到了最佳的效果。计算得到传感器的灵敏度为S = 0.5 THz/RIU,品质因数为FOM = 95.9。所制造的垂直U型环超材料的高度为75μm,适用于检测具有一定厚度的分析物。因此,该研究选择了典型的乳糖和半乳糖粉末作为分析物来验证垂直U型环传感器的传感能力。如图3 (e)所示,在样品表面加载乳糖和半乳糖粉末后,吸收峰的中心频率分别变为0.5335 THz和0.7603 THz,频移分别为0.2665 THz与0.0397 THz,获得了有效且明显地频移,验证了样品在折射率传感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 长春光机所等研制出高灵敏度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子实验室的于伟利与罗切斯特大学郭春雷研究团队合作,针对基于钙钛矿多晶薄膜的光电探测器性能易受晶界和晶粒缺陷的影响问题,采用空间限域反温度结晶方法,合成了具有极低表面缺陷密度的MAPbBr3薄单晶,并将该高质量的薄单晶与高载流子迁移率的单层石墨烯结合,制备出了高效的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近几十年来,光电探测器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到光通信、环境监测、生物检测、图像传感、空间探测等领域。甲基铵卤化铅钙钛矿(CH3NH3PbX3, X=Cl,Br,I)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钙钛矿材料,因其具有直接带隙、宽光谱响应、高吸收系数、高载流子迁移率、长载流子扩散系数等优点,逐渐成为制备光电探测器的前沿热点材料。目前,基于钙钛矿多晶薄膜的光电探测器性能距预期仍有一定距离,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载流子在界面的传输易受晶界和晶粒缺陷的影响。许多研究组尝试将钙钛矿多晶薄膜与高迁移率二维材料相结合来提高器件的性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钙钛矿多晶晶界带来的负面影响尚未解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该研究团队利用空间限域反温度结晶方法生长出的MAPbBr3薄单晶具有亚纳米表面粗糙度且没有明显的晶粒界畴,可以结合高质量钙钛矿单晶合成技术和单层石墨烯转移技术制备高性能的垂直结构光探测器。所制备的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在室温下具有较高的光电探测率(~ 2.02× 1013 Jones);在532 nm激光照射下,与纯钙钛矿MAPbBr3单晶薄膜的光电探测器相比,钙钛矿-石墨烯复合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的光电性能(光响应度、光探测率和光电导增益)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载流子超快动力学研究证明,该器件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高质量钙钛矿单晶的钙钛矿载流子寿命增长和石墨烯对自由电荷的有效提取及传输。相关结果已发表在Small(DOI: 10.1002/smll.202000733)上。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该研究将钙钛矿单晶材料和二维材料石墨烯有效结合在一起,利用二者在载流子产生、输运方面的协同优势,实现了器件性能的提升,展现了器件结构及能带设计对器件性能的调控能力,为制备高性能钙钛矿光电探测器提供了新思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48f51961-fad3-4042-8faa-7cbd8255f9d8.jpg" title="高灵敏度钙钛矿单晶-石墨烯复合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jpg" alt="高灵敏度钙钛矿单晶-石墨烯复合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jpg"//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strong高灵敏度钙钛矿单晶-石墨烯复合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strong/ppbr//p
  • 行业提示:谨防塑料产品变身“危险品”
    近日,宁波鄞州1家企业报检了1批塑料洗手液瓶,宁波鄞州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在现场检验时发现塑料瓶壁内部的填充物是一种油状液体,经核查证实该液体不是普通溶剂,而是危险化学品——无味煤油。  无味煤油是一种高闪点易燃液体,属于第三类危险化学品,并且具有一定毒性。该类煤油如在封闭的坏境内燃烧,甚至会引起爆炸,长期小剂量接触无味煤油,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等。企业为满足客户对产品的美观要求,在不了解无味煤油相关性能的前提下,为防止瓶壁内部颜色褪色而采用无味煤油填充,使产品在运输和储存中存在着易燃等严重的安全隐患。根据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和运输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无味煤油的包装必须符合III类包装。  塑料卫浴类生产企业在设计生产产品时,为了色彩、造型美观,往往会在产品内部填充水、白油等液体。对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生产企业:要加强学习,注重产品安全,企业负责人在更改产品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之前,必须掌握相关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了解其相关要求,如不能确定,可以找相关实验室进行鉴定 要加强合同评审,不能唯客户要求是从,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要理解并吃透具体条款的适用范围和附加说明,不能盲目听从客户要求,谨防产品“变身” 塑料卫浴产品在生产、使用、废弃和回收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监管重点。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的收集,在选择原材料时,充分考虑环保要求,不断加强应对技术壁垒的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
  • 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浙江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新时代中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许多动人故事、先进经验。在近日揭晓的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评选中,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与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从全球250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这一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世界各地都在努力寻找创新方法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改善地球环境。‘地球卫士’们正在带头推动这项工作。他们带来了解决塑料污染的希望,并提醒我们保护自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关负责人表示。“蓝色循环”模式自2020年开始在浙江探索,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吸纳沿海群众参与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联合塑料应用企业,并设立“蓝色联盟共富基金”进行价值二次分配,实现生态保护与增收富民“双赢”。“目前,浙江全省已有6300多名群众和渔民、10180艘船舶及230多家企业共同参与‘蓝色循环’模式,共收集海洋废弃物约10936吨,其中塑料废弃物约2254吨,减少碳排放约2930吨,有效改善了近岸海域环境。”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说。以创新绿色行动防治“白色污染”、保卫蓝色海洋,“蓝色循环”新模式,是新时代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实践。这一新模式是怎样运行的?破解了塑料污染治理的哪些难点,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效?下一步怎样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怎样从海洋收集到岸上?渔民将海洋塑料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带回港口集中处理,群众捡拾海滩塑料废弃物动力提升“起网了!”东海浙江省温岭市海域,“浙岭渔休00003”号渔船上,转轮嘎嘎作响,渔网缓缓收起,温岭市石塘镇小沙头村渔民郭文标和同伴飞快地分拣从海底打捞上来的鳗鱼、鳐鱼、螃蟹等。渔网里,还混杂着一些一次性塑料餐盒、塑料袋、废弃渔网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不能扔回大海,必须带回岸上集中处理。”在海上打了一辈子鱼、皮肤晒得黝黑的郭文标说,“现在海里的塑料废弃物比以前少多了,海洋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在小沙头村,有个“小蓝之家”。“小蓝之家”是“蓝色循环”模式中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储存站点,主要负责海洋塑料废弃物的统一回收、分类、打包。郭文标和50多名渔民、沿海群众组成收集队,通过河口拦截、岸滩捡拾、渔网打捞等途径回收废弃物,再销售给专注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蓝景科技。“海岸和海洋更干净了,出海更安全了,老百姓还有钱赚!”郭文标笑容满面。“如今,渔民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郭文标说,“满载而归的渔民不但把新鲜的渔获送到市场,还常常把塑料盒、塑料瓶、塑料袋等塑料废弃物送到‘小蓝之家’,既有船上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也有作业时捞起的海洋废弃物。”治理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塑料制品是海洋垃圾中占比最大、最有害和最持久的部分,至少占海洋垃圾总量的85%。联合国将预防和大幅减少海洋垃圾,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指标。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海岛4350个,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海洋塑料污染任务重、压力大。郎文荣说:“为有效破解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难、高值利用难、长效治理难等难点痛点,浙江省构建了‘市场化垃圾收集—国际化认证增值—高值化资源利用’的治理体系,打造了具有内驱力、可持续、可复制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模式运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保障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再生、再制造、再销售等全环节可视化追溯,从而为海洋塑料的国际化认证增值及高值化资源利用奠定基础。”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谢焕表示,“‘蓝色循环’模式实现了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的高溢价、高收益,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是这一模式得以可持续运转的关键。”下午时分,温岭市石塘半岛金沙滩公园里,身着“蓝色循环”字样蓝色马甲的李启明,一手拿着长柄垃圾钳,一手拿着编织袋,将散落在沙滩上的塑料瓶夹起来,放入袋里。他胸前还佩戴着用于上传现场视频的记录仪。最近两年,“蓝色循环”模式带动了海洋塑料价格上涨,今年54岁的李启明在水产品加工厂打工之余,时常到海边捡拾塑料瓶。李启明算了一笔账:“现在一个塑料瓶差不多能卖两毛钱,夏季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能捡到几百个瓶子,一个月下来能赚一两千块钱。”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减少海洋塑料废弃物,李启明参与“蓝色循环”模式尝到甜头,干劲十足。在台州市路桥区黄礁岛,74岁的渔民陈夏方近来也多了一份收入。“每天用空闲时间在海岸线上捡拾塑料废弃物,送到‘小蓝之家’,一个月大约能增加700元收入。”陈夏方说。怎样从废品变为资源?已建15个“小蓝之家”,集中收集、称重、分拣、转运海洋塑料废弃物温岭市石塘镇四新社区上箬路477号,箬山“小蓝之家”,3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堆满大袋的各类废弃塑料瓶。两名分拣员正熟练地将塑料瓶进行分类、压缩、打包、称重。“这份在家门口的工作,既能增加收入,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58岁的分拣员林云琴说。她是苍岙村村民,主要从事渔获批发,去年开始在“小蓝之家”兼职工作。她和同事将塑料瓶分为4类之后,再投入压缩机械,压缩成每个重30多公斤的“塑料瓶砖”。这些“塑料瓶砖”随后被运往现代化工厂处理,变为塑料颗粒。傍晚时分,李启明将捡拾的两大袋塑料瓶运到箬山“小蓝之家”。“小蓝之家”负责人张文祥将塑料瓶放到秤上称重,在“蓝色循环”手机应用程序上登记,生成可溯源的二维码。按流程完成一系列操作后,张文祥按高于一般废弃塑料瓶的价格,支付了收购费用。能有这样的高溢价,李启明和其他一线塑料废弃物收集者们佩戴的视频记录仪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视频等可溯源证据,‘蓝色循环’模式生产的塑料颗粒才能得到国际认证组织确认为‘海洋塑料’的认证,才能产生高溢价。”蓝景科技运维人员刘家安说。目前,在浙江省台州市、宁波市、舟山市,已建立了15个“小蓝之家”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储存站点,其中台州已有11个。通过“小蓝之家”对海洋塑料废弃物预处理,其体积减小70%,大幅降低了后续运输处置成本。“台州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制定了专门工作方案,‘约束’与‘激励’并举,保障‘蓝色循环’模式可持续地运行。”谢焕介绍,台州围绕一线收集人员历史守信记录、日常管理、垃圾收集作业管理、环保培训记录等,构建信用评价服务体系,持续从事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并且信用评价为“优良”的人员,可获得产业链增值效益再分配和社会保险服务。“蓝色循环”模式能够建立发展,离不开浙江数字技术的深厚家底。先进数字技术使得海洋塑料能够全环节可视化追溯,整个流程清晰可见。为防止并非海洋塑料的塑料废弃物混入“蓝色循环”,蓝景科技为一线收集者配备了视频记录仪等工具,用以记录塑料废弃物的来源地等信息;此外,还在近海岸线设置“电子围栏”,确保塑料废弃物来源于距海岸线3公里范围内,超出这一区域则不会被认定为海洋塑料废弃物。怎样从资源变为产品?海洋塑料废弃物历经3道工序,变为再生海洋塑料粒子,用于生产纺织品、包装、汽车零部件等海洋塑料废弃物变为高品质再生海洋塑料粒子,才能实现高值化利用。这其中需要经历哪些步骤?记者走进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威立雅华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实地探访“蓝色循环”模式收集的海洋塑料新生的全过程。“‘塑料瓶砖’来到这里的第一步,是要先清洗。”记者跟随威立雅华菲总经理宋平,来到塑料回收厂的清洗线。“‘塑料瓶砖’在这里拆包后,投入机器中,进行整瓶清洗,去除掉瓶体上的油渍、污泥、尘土等杂质。”塑料瓶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在颜色、材质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如果采取‘大锅烩’的处理方式,很容易导致回收再生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清洗过后的塑料瓶还要经过自动光学分选设备和人工分选,剔除颜色和材质不符合后续加工工艺的杂瓶。”宋平介绍,材质、颜色、品质均一的瓶子被破碎后,就得到优质的冷洗瓶片。废弃塑料瓶在威立雅华菲的第二站,是热洗分选生产线。在这里,瓶片被高温清洗,进一步去除杂质,光学分选设备也将进行更精细的分选。“不同于陆地上的废弃塑料,海洋废弃塑料由于受海水浸泡的影响,可能色值偏黄、部分降解,物理性能降低。因此,需要依靠高品质的清洗工艺,去除瓶片表面和内部的高盐分。”宋平说。以针对性药剂配比实现精准清洗,高温搅拌蒸煮去除海盐、果糖、胶水等,高速摩擦机清除附着物,连续式4道浅水漂槽漂洗残留杂质……一道道严格工序,为后续高附加值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进行到这一步,原本脏兮兮的海洋废弃塑料瓶,已经变成纯度接近100%的瓶片,但仍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杂质含量小于控制值,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宋平说。管道交错,机器轰鸣,造粒设备正源源不断地“吐”出塑料粒子。“这是第三道工序——符合要求的瓶片送入挤出机熔融,经过双级过滤后,切割成大小均匀的再生塑料粒子。”宋平介绍,最后出厂前,实验室还会对颗粒进行测试与检查,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满足技术特性的产品,才能对外销售。离开厂区,来到智能仓库,传输机上,一包包再生塑料粒子上下腾挪,整装待发。这里是海洋废弃塑料瓶在威立雅华菲的最后一站,再生塑料粒子被下游制造商购入后,经过进一步加工,广泛用于纺织品、包装、汽车零部件、数码产品等的生产。通过“蓝色循环”模式收集的海洋塑料,在这里实现了新生。“海洋塑料废弃物变废为宝,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威立雅华菲运营总监付现伟介绍,截至目前,威立雅华菲处理的来自“蓝色循环”模式的废弃海洋塑料瓶,已经达到约1000万个。“塑料的制造原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生产1吨再生海洋塑料粒子产生的碳排放,比生产1吨原生塑料粒子减少1吨多。因此,一些重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中外企业,更青睐海洋塑料粒子,以满足企业碳减排需求。”付现伟说。怎样既保护生态又增收富民?经过国际认证的海洋塑料粒子,比传统再生塑料有更大升值空间近年来,不少制造企业积极履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愿意采购一些价格更高的再生海洋塑料粒子以替代原生塑料粒子。但其中一个关键难点在于,怎样解决海洋塑料溯源难、材料再生认证难等问题?为此,“蓝色循环”模式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物联网技术的可视化追溯系统。走进位于台州市椒江区的海洋废弃物系统指挥和运维中心,记者看到,这里展示的手机壳、洗发水瓶、收纳箱等海洋塑料再生产品上,都印有一个专属二维码。“比如这本笔记本,二维码就在外壳的右下角。”蓝景科技运维总监方敏介绍。记者掏出手机扫二维码,结果显示:这本笔记本含12.13克海洋塑料,可减少15.78克碳排放。“如果想了解从塑料瓶变成笔记本外壳的全部环节,可以点击‘可视化追溯’。”方敏说。记者点开“可视化追溯”,看到里面详细记录了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储存、转运、再生、制造的各个环节——塑料瓶拾捡于椒江区海门街道外沙路,经过收集储存和货车转运,在浙江省一家科技公司制作成再生海洋塑料粒子,再被运往广东省一家公司制作成笔记本。每个环节不仅有相关人员姓名、处理地点和时间等文字信息,还包括现场的图片、视频及区块链电子联单。“‘蓝色循环’模式依托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对塑料废弃物‘从海洋到货架’的全生命周期实现全程可视化追溯,进行碳标签、碳足迹标定,并经过国际权威认证机构认证,有力推动海洋塑料废弃物变废为宝、价值提升,既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又实现了海洋塑料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说。付现伟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以海洋塑料废弃物为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售价要比同类产品高数倍,经过国际认证的海洋塑料粒子,比传统再生塑料有更大升值空间。”“‘蓝色循环’模式下生产的海洋塑料粒子,最高已卖到了1吨3万元,价格是同类型新生塑料的3倍多。”这让方敏和同事们倍感振奋。高回馈是“蓝色循环”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蓝景科技联合国际环保认证机构、产业链龙头企业等,组建“蓝色联盟”组织,提取海洋塑料高值利用溢价的20%,设立“蓝色生态共富基金”,用于支付前端废弃物回收人员的工资、意外保险、大病医保等。一线收集人员平均月增收约1200元。目前已为渔民累计发放1.2亿元绿色金融贷款。“‘蓝色循环’模式,用‘高收益’解决了‘无人收’的问题,用‘高信用’解决了‘价值低’的问题,用‘高回馈’解决了‘可持续’的问题。”郎文荣说,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的“蓝色循环”模式,促进海洋数字治理、资源循环、共同富裕融合发展,得到了沿海群众的欢迎和国际社会的认可。“近年来,我国在推进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沿海各地建立健全‘海上环卫’制度并探索出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说,“浙江‘蓝色循环’模式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不但为我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提供了示范案例,也为解决全球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这一热点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郎文荣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蓝色循环’模式的复制推广,深化完善市场参与机制,积极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打造更多高值转化治理模式,培育绿色新增长点。同时,努力深化拓展国际合作,为世界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共同守护蓝色家园。”
  • 研究表面微塑料可在摄入两小时后进入大脑
    奥地利科学家发表在《纳米材料》杂志上的一项对小鼠的新研究表明,微塑料颗粒在被摄体内后,仅2小时即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这说明几乎无处不在的微小塑料可能比以前想象的更令人担忧。血脑屏障是一个由血管和组织组成的网络,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屏障,只允许水、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全身麻醉剂进入大脑,同时有助于阻止毒素和有害物质进入大脑。研究人员在6只小鼠身上进行了研究,他们使用了3种尺寸的聚苯乙烯制成的微塑料,分别是9.5微米、1.14微米和293纳米,并根据大小对微小的颗粒进行了不同的荧光标记,在模拟消化液中对其进行了短时间的预处理。其中3只小鼠口服了这些微塑料颗粒,并在摄入后2—4个小时被实施安乐死。结果,摄入仅2小时后,研究小组就检测小鼠大脑中塑料的存在。这表明,一些微塑料颗粒能在较短时间内穿透肠道和血脑屏障。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卢卡斯肯纳表示,在大脑中,塑料颗粒可能会增加炎症、神经紊乱,甚至是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使用计算机模拟,该团队绘制了一种微塑料颗粒转运机制,即在膜表面胆固醇分子的帮助下进入大脑。他们希望新模型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微塑料颗粒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并用于未来的研究。此前,科学家在全球多地动物体内发现了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颗粒,甚至在人类胎盘中也发现了它们。这种颗粒可通过装在塑料瓶和食品包装中的饮用水进入人体。新研究为微塑料颗粒几乎无处不在添加了新证据。
  • 微塑料检测技术,解决微塑料难题!
    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常见化学成分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相关研究表明,微塑料在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可通过食物链不断向上一级传递,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将不可避免成为微塑料的摄入和蓄积体。随着各方对微塑料的关注日益增多,微塑料的相关科学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如何精准快速的识别微塑料,对微塑料领域的研究至关重要。多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水陆空环境与生物体等各类样品中的塑料微粒含量、大小、成分等进行科学分析,开展各类型的科研课题研究、环境本底调查,为我国环境微塑料污染防控与监控和常规产品检测等提供技术依据。为了了解当前微塑料检测分析技术和应用进展,加强沟通交流,7月27日-28日,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第四届环境新污染物检测网络会议,在28日的下午,以“微塑料的检验检测”为主题的会议专场,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与大家分享当前针对该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等。“微塑料的检验检测”专场日程如下:07月28日微塑料的检验检测14:00--14:30“流域-近海-大洋”微塑料观测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蔡明刚厦门大学 教授14:30--15:00岛津GCMS在环境新型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王子君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产品专员15:00--15:30污水处理厂微塑料的去除行为解析与探讨安立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15:30--16:00传感器在渔业环境中新污染物检测应用吴立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嘉宾介绍:蔡明刚 教授厦门大学蔡明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基于海洋学视角的开阔海域污染物传输动力学过程研究,及其作为新型示踪剂在海洋科学上的应用。研究海域涉及我国南海等边缘海、全球大洋及两极海区,课题组近10次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个人系中国第3、5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先后入选福建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CSC中德合作团队项目等人才计划。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Deep Sea ResearchⅠ、Marine Chemistry等环境、海洋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12项,获得多项省部级奖项。 主要科研与应用成果如下:1)开展我国主要边缘海和极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时间序列变化和储量估算,提出全球变化背景下边缘海POPs海/气交换与垂直传输的海洋生物泵调控机制。2)较早开展大洋海水中细颗粒微塑料研究,发现南海存在数量可观的微塑料。3)利用氟利昂等污染物开展海洋学过程的示踪与人为碳估算,取得创新性成果,组装了国内第1套海水超痕量氟利昂/六氟化硫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分析系统,获批多项发明专利,分析精度达到国际同类水平。4)构建和应用海湾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估算技术及其系统,提出基于长时间序列观测的沿海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计量统计学方法。5)建立基于工业化生产的雨生红球藻培养技术和配方,搭建了微藻多级培养系统并研发新型LED藻类培养设备,拥有多项专利,服务于企业生产并产生实际效益。王子君 产品专员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毕业于天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具有丰富的分析仪器产品经验,擅长环境应用解决方案。安立会 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安立会(1975 -),博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与合成环境污染物的水生态毒理效应、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近年重点关注环境塑料垃圾与微塑料对生态系统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致力于塑料污染来源及其控制对策,为开展我国环境微塑料的管控措施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吴立冬 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吴立冬,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百人计划”,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和快检方法等国标方法审评专家。受邀成为“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杂志编委(IF 12.545),Agriculture Communications 和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杂志青年编委,Micromachines杂志(IF 3.523)专题主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标准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2022年获得了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创新奖(朱良漪青年创新奖)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一等奖(排名第一)。主要从事水产品危害物快速检测方法及渔业环境智能化监测器件研发。迄今,吴立冬博士在Informat(IF 24.7)、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16.7)、ACS nano、Food Chemistry、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Anal. Chem等杂志发表80多篇论文,申请专利22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国际专利2项),授权7项(已转让2项)。免费报名点击:第四届环境新污染物检测网络会议: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pollutant2023/诚邀您的参与!
  • ICP-OES 5110同步垂直双向观测(SVDV)分析测定锂原材料、重金属、牛奶等
    安捷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Agilent 5110 同步垂直双向观测 (SVDV) ICP-OES 具有独特的智能光谱组合 (DSC) 技术,可以实现同步的水平和垂直测量。配合使用垂直炬管与速度更快且无需气体吹扫的 VistaChip II CCD 检测器,5100 ICP-OES(也称作 ICP-AES)能够以一半的氩气用量来运行zui具挑战的样品,速度可提升 55%,并且不影响任何分析性能。应用领域:地质、环保、化工、医药、食品、冶金、农业等七十多种元素及部分非金属元素定性定量分析应用案例:1,锂离子电池因具有容量大、体积小、工作电压高、比能量高等突出优点而成为电源材料研究开发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电子电器设备的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便携式笔记本、照相机、摄像机等电源,并在电动汽车、储能电池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中游电池各个组成部件再到下游的应用领域都需要采用合适的检测手段进行元素的组成分析和杂质控制,这些元素的含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和价格。Agilent 5110ICP-OES为锂电池应用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完整的解决方案。使用 Agilent 51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OES) 分析锂原材料 碳酸锂中多种杂质元素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加标回 收率均在 94%-104% 之间,且 2.5 h 稳定性实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 小于 2%,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对多品牌,多批次碳酸锂中的杂质元素进行分析.2,使用同步垂直双向观测(SVDV)并配备集成式高级阀系统(AVS 6)六通切换阀的Agilent 5110 ICP-OES测定了利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螯合剂溶液提取的土壤样品中的微量营养元素Cu,Fe,Mn,Zn,Co,Ni及重金属Cd和Pb.结果表明,将垂直等离子体的稳定性与水平观测等离子体的灵敏度优势相结合的5110 ICP-OES,既可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线性,同时可以获得所有元素优异的方法检测限.由该方法通过验证后获得的加标回收率处于目标值的±10%以内,证明了所开发方法的准确度.配置的高级切换阀系统大大缩短样品分析时间并使氩气消耗量减少近50%.3,牛奶中的元素组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养殖环境的情况。牛奶在为人类提供营养的同时,也可能将有毒金属带入人体。分析牛奶类产品中高浓度营养元素和痕量有毒元素对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分析环境污染而言都非常重要。传统的水平观测ICP-OES仪器可达到有毒元素所要求的低定量限,但无法准确测定高浓度常量元素。以往研究表明,向标样和样品中添加铯(Cs)内标和Cs离子抑制剂有助于测定高浓度Na和K等元素。能够达到宽范围测定的另一个途径是使用双向观测(DV)ICO-OES仪器,用水平观测测定痕量元素,用垂直观测测定营养元素。 2021年9月5日,贵州某大型第三方购买我们的安捷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OES 5110,性能优异,客户非常满意,验收成功!(校正谱图见下图) 辛苦工程师在周日加班加点给客户安装培训~谱标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多样需求,灵活应对,旨在提供优质的实验室仪器、耗材、解决方案及专业的技术服务。
  • 国家药典委发布关于鼓励参与塑料类药包材标准调研的通知
    日前,国家药典委发布通知,鼓励相关单位参与塑料类药包材标准调研。原文如下:各相关单位:国家药典委员会委托有关单位牵头起草《中国药典》塑料类药包材通用技术要求,现拟对部分产品的材料、工艺、检验检测等信息进行调研,以便结合调研情况开展标准制订工作。请相关单位按要求填写调研表(见附件1-4),并于2022年10月15日前,将调研表WORD版和盖章后的扫描件电子版一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反馈至联系人(见附件5)。同时,为增强药包材标准研究用样品的代表性,补充征集部分研究用样(见附件6)。请相关单位配合提供符合要求的样品及有关资料,并于2022年10月15日前邮寄或直接送至“样品寄送地址”。我委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参与调研以及后续标准制定研讨工作,为科学制定药包材标准提供技术支撑。附件: 1:药用塑料瓶及组件产品调研表.docx 2:口服固体药用塑料复合膜及袋调研表.docx3:口服固体药用塑料硬片调研表.docx4:滴眼剂用塑料瓶及组件调研表.docx 5:各课题联系人及联系方式.pdf6:复合膜样品征集信息表.xls
  • 微塑料污染进入人体 专家说是否威胁人类健康尚不明确
    p  短短60秒内,全球就能卖出100万个塑料瓶,200万个塑料袋。/pp  人类平均每年制造800万吨塑料废物,然而,这些急速增加的塑料要等1000多年才能降解。等不及降解,它们很快就会碎裂成被称为“微塑料”的微小碎片,无处不在:海平面以下四五公里,极圈的海冰里,瑞士的高山上,水龙头里,鱼类体内,甚至你桌上的啤酒和盐罐里??/pp  现在,它还出现在了人体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0dd7986-7878-483a-944b-afebdd54e8fb.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科学家观察海水中的微塑料 图据纽约时报/pp  据《纽约时报》报道,正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联合胃肠病学周10月22日的学会上发布了一项新研究,该研究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中不同种类的微塑料。/pp  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对动物的危害已经说得不少,但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361c2bd5-6190-4800-930c-995d846a6c6c.jpg" title="2.jpg" alt="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遭到塑料污染的海洋 图据每日邮报/pp  strong研究首次确认微塑料进入人体/strong/pp  “塑料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以太多方式暴露在塑料中,但我个人根本没有想到每个样本都能检测出微塑料。”该研究的第一作者,维也纳医药大学胃肠病学家菲利普· 施沃布尔表示,“研究结果令人震惊。”/pp  过去十多年来,微塑料——长度小于0.5毫米的碎片,已经成为环境研究学者的主要忧虑之一。海洋生物学家一直警告海洋微塑料污染的危害,海洋生物体内已检测出高含量微塑料。不只是海洋,陆地水源也被严重污染。去年,全球83%的水龙头样本中检测到微塑料。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美国,94%的水龙头水样本都被污染。/pp  研究人员早就怀疑,微塑料终会进入人体。/pp  “这是第一个关于人体内微塑料的研究。”施沃布尔及其团队研究人员想确认人体内是否存在任何微塑料。他们从芬兰、意大利、日本、波兰、俄罗斯、英国、奥地利和荷兰8个国家分别选择了一名志愿者。这些年龄33到65岁的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饮食控制,最终提供粪便样本供研究。/pp  结果,8个样本均发现了微塑料,而且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大小从0.05~0.5毫米不等,比头发丝还小几倍。其中最常见的为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两者皆为塑料瓶和瓶盖的主要成分。/pp  根据这个研究,施沃布尔估计,全球50%的人口体内都有微塑料,不过,这还需要进一步做更大样本的研究进行确认。/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acd36e5-4a7b-4e6f-8d8c-f0ba4f613dc0.jpg" title="3.jpg" alt="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随处可见的塑料污染 图据美国新闻周刊/pp  strong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暂未明确 微塑料进入人体,到底有什么危害呢?/strong/pp  海洋里,多达114种水生物种的体内发现了微塑料。研究表明,它们和塑料的遭遇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都不可避免地吃进了各种塑料。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pp  但微塑料是否对人类造成健康威胁,到底造成什么程度的威胁目前尚不明确。/pp  研究人员指出,肠道内的微塑料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免疫反应,或帮助有毒化学物和病原体的传播。但鉴于此次研究的样本量小,很难做太多结论。这次实验中发现的微塑料因为体积够大而不太可能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平均每10克粪便中含20个微塑料颗粒,这种污染浓度相对算低。/pp  不过,据CNN报道,当微塑料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微粒后,很可能被人体循环系统吸收,进而进入人体器官。此外,这些塑料在制造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化学物。“当浓度足够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能伤害甚至杀死细胞。细胞可能会被成功替代,也可能不会,蛋白质及DNA都可能受到伤害。”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弗兰克· 凯里称。/pp  伦敦国王学院环境健康科学家斯蒂芬妮· 怀特也指出,“这些大体积微塑料的更大威胁是,它们是否在人体内留下相关化学污染,并且在人体组织内逐渐累计起来。”/ppstrong  微塑料污染的来源相当广泛 人体内的这些微塑料到底从哪来的?/strong/pp  人类每年平均制造800万吨塑料废物,这些废物从海岸地区进入海洋。在阳光和海浪的共同作用下,这些塑料废物变成小颗粒,污染海洋,进入海洋生物体内。陆地上,微塑料也无处不在。合成纤维衣服上的纤维,尤其是聚酯和丙烯酸,会通过洗衣机排水进入淡水系统。/pp  “绝大多数实验参与者都喝瓶装水,鱼类和海产品的食用也比较普遍。”施沃布尔称,“很可能食物在加工和包装的各个步骤都受到了微塑料污染。”/pp  不管是食用已经受了污染的食物,或者无意识吃下食品包装上的微小塑料都可能造成人体内的微塑料污染。一份研究曾预测,经常吃贝类的人每年可吃进1.1万片微塑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7bd0afb-8949-435a-acd1-de9ec53e5675.jpg" title="4.jpg" alt="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微塑料被发现进入人体 图据Getty Images/pp  “在人体内发现那么多种不同的聚合物,这说明污染来源非常广泛。”伦敦国王学院环境健康科学家斯蒂芬妮· 怀特也表示。此次实验有两名参与者并没有吃海产品,依然检测出微塑料。/pp  “如果人类不改变现状,塑料污染程度会进一步恶化。”施沃布尔强调,人类需要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提高回收再利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d73036b6-c761-4b9c-b207-8e85ee9e09e6.jpg" title="5.jpg" alt="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塑料污染问题严重 图据美国新闻周刊/pp  关于塑料的危害强调已久,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已经在陆续开展,很多国家已经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美国很多城市计划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及其他一次性塑料制品。今年,欧洲议会还投票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微塑料。到2025年,欧盟国家一次性塑料瓶的回收率将达到90%。但这种程度的努力,被质疑为杯水车薪。/ppbr//p
  • 水质垂直剖面系统在水库的应用
    导言分层是基于物质密度的分离和分层—当水被加热时,它的密度会降低,因此当地表水被太阳加热时,这种分层就会出现在我们的供水水库中。这种情况每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但在较为温暖的月份会更加明显和持续。虽然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避免水质问题。分层水库的一个问题是,沉淀到底部的较冷的水无法循环到表面,因为它实际上被“困”在较暖的水下面。这阻止了水变成含氧的更新,因此降低了溶解氧(DO)的水平。在这种低DO环境中,像锰和铁这样的金属很容易从它们在沉积物中的固态变成溶解态,进入水柱,然后进入处理厂,见图1。有些处理厂有处理溶解金属的设备处理水源水中的溶解金属,但肯定不是全部。如果它们处于溶解状态,会产生显著的味道和气味问题,并在供应系统中氧化,导致水体感观问题分层造成的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是藻华的形成。温暖的地表水促进了藻类的生长,稳定的环境使藻类聚集在水库的最佳水体区域内并促使`茁壮成长。蓝藻尤其令人担忧,因为它不仅会产生味觉和气味问题,还会产生对人和动物有害的毒素.图1中显示了水库的分层、相对溶解度和金属在缺氧环境中的溶解情况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曝气器,它将水层混合,使整个水柱的温度相近,水变得均匀,含氧量均化。虽然消除了分层的问题,使用曝气混合器费用昂贵和需要高强度维护量,需要分层水质数据的来判断曝气机使用的时间,水层位置和工作模式.水质垂直分析系统(VPS)的应用一个垂直水质分析系统VPS是位于水库表面的固定浮标。如图2所示,浮标上安装了多参数水质测量仪,并定期将其降低到水库通过不同的水层收集多点的数据。采集的数据包括温度、浊度、pH、DO、总藻、蓝绿藻。然后,我们就可以实时查看数据,将其作为一组图表,从上到下监控水库的水质变化趋势.图2中显示垂直水质剖面VPS仪器安装在浮标上,以及EXO主机和传感器水库水质分层的曝气混合在墨尔本的供水系统中,几个主要的饮用水储备水库都有季节性的曝气装置。它们可以防止在夏季发生分层,从而降低由铁和锰引起的脏水事件的风险。近年来,墨尔本水务公司在几个水库里安装了垂直剖面系统(VPS),增加了详细的实时水质数据.休格洛夫水库是墨尔本最大的水库之一,容量96GL,最大水深75米。从历史数据看,在一年中较温暖的月份里,水库需要定期、持续的机械混合。.来自休格洛夫水库垂直水质剖面(VPS)的数据,形成的模型可以预测水库在不同环境和曝气运行条件下的响应,控制增氧机运行周期和工作模式。完成水库的分层区域充分混合,维持一个间歇运行,节约能源。图3.增氧机稳定运行6个月(当前运行,显示最佳混合) 图4.连续运行曝气器3个月,然后在接下来的3个月以12小时的开关周期运行总结试验期间水库垂直水质剖面VPS的水质数据,有效监控水库水体的水质分层的变化趋势.垂直水质剖面的温度数据指导曝气机间歇操作,充分实现了水体的混合,避免产生水质问题.YSI的水质剖面仪能实现的水体剖面的自动准确定位,完成重现性的水体剖面深度定位的水质参数测量.EXO2的传感器监测水库水体剖面的原位水质数据,充分反映湖泊的水质变化,垂直系统能满足水库(垂直水柱的不同水深)的数据变化的测量的需要,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 葛利云教授团队:用餐/饮水是人类摄入大气沉积微塑料的途径之一
    微塑料(MPs)带来的人类健康风险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对人类接触途径和强度知之甚少。此前,人们发现这些塑料微颗粒只会积聚在废水、河流和海洋中。2020年6月12日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首席研究员、环境科学家贾尼斯布拉尼(Janice Brahney)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道中表明,这些塑料污染物遍布美国西部11个国家公园和野生保护地区,其中包括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落基山国家公园,而尤以落基山国家公园的数量最多,预计这种塑料微颗粒会在世界各地发现。这样表明塑料已经无处不在,它能进入大气循环、伴随降雨,遍布人迹罕至之地。大气中无处不在的微塑料以及随后在遥远的陆地和水生环境中的沉积,应当引起广泛的生态和社会关注。由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最近发表的来自温州医科大学葛利云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在用餐/饮水活动中会摄入大气沉积的MPs,并且饮食中大气沉积的MPs的摄取量大于直接来自食物来源的MPs。“有几项研究试图量化全球塑性循环,但没有意识到大气层的边缘。我们的数据显示,塑料循环最先发现在全球水循环,但也有着大气、海洋和陆地的生命周期。”葛利云说。该项研究主要成果为:吸入大气中的MPs(微塑料)是人类主要的MPs接触途径,而另一重要暴露途径是日常饮食的沉积物中吸入MPs 餐饮场所中MPs多达105种,其中90%小于100µm的碎片是非晶态碎片的大气沉积MPs 典型的工作生活场所每年约有1.9 ×105至1.3 ×106个微塑料,通过大气沉积在饮食上被摄入,沉积在饮食中的大气层MPs的接触强度在室内高于室外 饮食中摄入大气MPs比从食物来源摄入高2-3个数量级 覆盖和清洗餐具可减少饮食中大气沉积MPs的暴露。葛利云教授团队一直从事新型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的迁移转化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Photochemical & Photobiological Sciences、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 and Biotechnolog等发表多项成果,为新污染物的降解处理技术、环境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行为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微塑料是尺寸为5~100 mm的塑料颗粒,其体积较小、毒性大,随着食物链的传递,影响生物体营养膳食、生长发育、繁殖生存。为了保护和修复水体环境,对水体中微塑料进行收集、检测和去除尤为重要。从水体样品中收集微塑料和准确鉴别种类,是分析和去除微塑料的基础。”葛利云说。2022 年8月,葛利云团队授权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海洋微塑料检测取样装置(ZL2022 2 2262030.2)。该专利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解决了微塑料样品测试结果准确性不足的问题,海洋微塑料检测取样装置包括外壳体和控制室,外壳体设有进水道,控制室内设有发电装置、锂电池、电机和控制器,控制器与发电装置、电机和锂电池电性连接。这种海洋微塑料检测取样装置可以获取多组样品,提高样品的准确性,还可以利用水流作用进行充电,提高在待测水域的使用时间,满足不同条件下的海水取样工作。吃进去的微塑料对健康有害吗?面对处处存在的微塑料污染,很多人会困惑,吃进去的微塑料对健康有多少危害。作为温州市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葛利云教授在今年温州市两会中汇报道,“微塑料是否会产生危害,主要考虑两点,一是微塑料本身没有毒性,但它会携带环境毒素 二是微塑料的环境累积不可逆,它可能在某些局部产生超高浓度,并经由食物链富集,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同时也建议大家:“从风险规避的角度出发,建少吃大型食肉类海鱼,用岩盐替代海盐,不要重复使用纯度较低的塑料瓶(如饮料瓶)装油性食物,少吃塑料盒装的地沟油概率高的外卖。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