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纳米气泡检测仪

仪器信息网纳米气泡检测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纳米气泡检测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纳米气泡检测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纳米气泡检测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纳米气泡检测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纳米气泡检测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纳米气泡检测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纳米气泡检测仪相关的资讯

  • Nature子刊:灵敏度堪比PCR,且更加迅速的纳米气泡检测
    当前的 COVID-19 大流行,证明了高精度快速检测病原体的能力对于疾病的治疗和疫情的控制至关重要。但对传染病病原体的快速且高灵敏的检测诊断的需求实际上并未得到满足。数字免疫分析具有单分子检测和绝对定量的优点,在近二十年里得到了显著进步,与传统免疫分析相比,其灵敏度提高了上千倍。然而,数字免疫分析的检测过程非常复杂,这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以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为标签的新型数字免疫分析方法,存在着步骤繁多、芯片制备难度高、需要先进的成像技术辅助等问题,因此,多数还停留在实验室开发阶段。近日,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秦真鹏团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Digital plasmonic nanobubble detection for rapid and ultrasensitive virus diagnostic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数字等离子体纳米气泡检测(简称DIAMOND)的简化数字免疫分析新技术,通过激光和金纳米颗粒,实现快速、精准的病毒检测。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测试中,仅需30分钟即可获得检测结果,检测灵敏度可达1个病毒RNA拷贝/微升。秦真鹏表示,DIAMOND 技术同样可以用于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等病毒的快速精准检测。例如,通过 PCR 检测新冠病毒样本,通常需要2-4个小时才能获取检测结果,而使用 DIAMOND 技术,检测时间缩短到了30分钟,而且检测灵敏度与 PCR 相当,是抗原检测灵敏度的上百倍。研究团队将该技术应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检测,将鼻拭子样本与附着了 RSV 病毒抗体的金纳米探针混合,如果样本中有 RSV 病毒,那么金纳米颗粒上的抗体就会与病毒表面的蛋白结合,并在病毒表面大量累积。然后将检测样本注入微毛细管中,在两束激光照射下,脉冲激光激活金纳米颗粒,并让其产生等离子体纳米气泡,结合了病毒的金纳米颗粒会产生更大的等离子纳米气泡,没有病毒的金纳米颗粒则产生微小的等离子体纳米气泡。通过探测激光的光吸收信号即可判断样本中是否有病毒存在。在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实验中,仅需30分钟,即可完成检测,且具有良好的检测特异性,检测灵敏度可达1个病毒RNA拷贝/微升。
  • 科学家研发出用于快速和超灵敏病毒诊断的数字等离子体纳米气泡检测新技术
    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目前来说对疾病的快速和灵敏诊断仍然是一个迫切且未满足的需求。数字免疫分析技术由于其单分子检测和绝对定量的能力,在近些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复杂的操作步骤限制了其应用。  近日,美国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题为“Digital plasmonic nanobubble detection for rapid and ultrasensitive virus diagnostics”的文章,研发出用于快速和超灵敏病毒诊断的数字等离子体纳米气泡检测新技术。  等离子体纳米气泡是指短脉冲激光激发纳米颗粒产生的蒸汽气泡,放大其固有吸收,可通过二次探测激光进行检测。等离子体纳米气泡的寿命为纳秒,对纳米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大小、形状、浓度和聚集状态)十分敏感。该研究利用等离子体纳米气泡这些特性设计了一个光射流装置,使纳米颗粒的悬浮液在微毛细管中流动,使用两束激光同步激活纳米颗粒并检测等离子体纳米气泡。由于等离子体纳米气泡是瞬态事件,且激光脉冲之间没有串扰,创建了约16pL的微尺度“虚拟检测区”,并以无间隔的方式对“开”和“关”信号进行计数,以此对检测目标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将此方法应用于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1拷贝/µL)。  该研究提出的数字等离子体纳米气泡检测方法具有一步操作、单纳米颗粒检测、在室温下能够直接检测完整病毒、无需复杂液体处理等优点,是一种快速、超灵敏的诊断技术。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9025-w
  • 重大突破:最小纳米气泡有望革新医学成像和药物递送技术——颗粒与健康会议日程抢先看
    美国莱斯大学生物工程团队开发出一种超小且稳定的菱形气泡,约50纳米大小。它是一种气体填充的蛋白质结构,可自由浮动,有望彻底改变超声成像和药物递送。与目前太大而无法有效穿过生物屏障的微气泡或纳米气泡不同,这种气泡被认为是迄今最小的医学成像结构。微气泡在超声成像和超声介导的基因或药物递送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它们可作为造影剂,在分子水平提供有关靶向生物标志物或细胞类型的相关信息。但目前的微气泡体积太大,直径约为1-10微米,这一点限制了它们在一些组织中的有效性。相比之下,新气泡可穿透组织。研究表明它们能够到达淋巴结中重要的免疫细胞群。这为以前无法进入的细胞成像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淋巴组织的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大型纳米结构队列聚集在细胞内,在先天免疫反应的激活中起着关键作用,表明它们在免疫疗法、癌症预防、早期诊断和传染病治疗中具有潜在用途。这一突破为超声介导的疾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影响未来的医疗实践和患者的预后。研究对治疗癌症和传染病具有显著意义,因为淋巴结驻留细胞是免疫疗法的关键靶标。微纳米气泡等颗粒在健康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有望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福祉和创新。为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趋势,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颗粒学会于7月23-24日举办第五届“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网络会议,并特别设立“颗粒与健康”专场。点击图片直达会议页面会议特邀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委会秘书长、全国微细气泡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娟分享《基于同步辐射等技术微纳米气泡性质研究》,特邀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侯曙光、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高原分享药物制剂质量控制与表征测量技术,特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安立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所副所长高峡分享微纳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相关分析测试技术。会议日程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微纳技术检测及应用”系列标准宣贯会通知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新时代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是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颗粒分技术委员会(SAC/TC168SC1)和全国微细气泡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4)秘书处所在单位,同时,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纳米技术委员会(ISO/TC229)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纳米电工产品与系统技术委员会(IEC/TC113)、国际标准化组织微细气泡技术委员会(ISO/TC584)对口单位。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及《2024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相关要求,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拟于5月30日~31日在北京举办“微纳技术检测及应用”标准宣贯会,旨在为纳米技术、颗粒技术和微细气泡技术标准化工作搭建沟通平台,深化标准化交流合作,加强标准化宣传,同时也为从事检测工作的科研和技术人员增进对标准制定、检测标准方法、标准应用等工作的了解提供广阔的平台,促进检测标准化的发展,提升业界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会议组织单位主办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协办单位: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会议时间及地点会议时间:2024年5月30日~31日(会议30日09:00开始)注册时间:2024年5月29日15:00-17:00 2024年5月30日08:00-09:00会议地点:北京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会议日程*日程尚在更新中,以现场最终日程为准扫码报名主讲老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 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专家▣ 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颗粒分技术委员会(SAC/TC168SC1)专家▣ 全国微细气泡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4)专家▣ 纳米技术、颗粒表征、微细气泡等相关技术标准首席起草人参会对象▣ 各省市、各行业和地方从事纳米技术、颗粒表征、微细气泡标准化研究和管理人员▣ 2024年有新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的起草团队人员▣ 2024年拟申请新标准制修订项目的起草团队成员▣ 国际标准拟注册及在册专家及项目团队成员注册费及缴费方式▣ 请参加会议人员在线填写以下参会回执▣ 会议费用为1200元/人(主要用于邀请讲课教师及相关标准资料购买)▣ 本次会议食宿费用自理▣ 请于开会前将会议费汇到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备注“标准宣贯会议费+参训人姓名”,并邮件zhoul2024@nanoctr.cn告知汇款结果▣ 会议费为电子发票,邮件到参会代表报名时提供的邮箱账户名称: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开 户 行: 建设银行北京中关村分行账 号:1100 1007 3000 5926 1021展位招商▣ 会议诚招展商,面向本次参会代表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全体师生,提供三天的展示▣ 展商费用为10000元/席(设6席)会议联系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周老师 18311283997 zhoul2024@nanoctr.cn 高老师 010-82545672 13811507217 gaoj@nanoctr.cn
  • 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在美丽的常州盛大召开
    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10月18日在苏州成立,微纳米气泡研究和应用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专委会的成立旨在加强微纳气泡基础研究和应用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推动微纳气泡领域在环境、农业、生物、健康、浮选、分离等领域的发展。目前专委会已批准成立了7个示范性基地。2021年10月22~25日,我们在美丽的常州西太湖再度相约、遇见泡泡,大会聚集了国内一批勇于钻研、乐于分享、兴趣浓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们,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微纳米气泡更好地造福人类而不懈努力”! 会议期间,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委会秘书长李兆军研究员发表致辞;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胡钧研究员分析了2020-2021微纳气泡领域的研究进展;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院士带来了微气泡在水质强化处理中的若干应用研究进展;常州大学冯胜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张立娟研究员、同济大学李攀副教授等微纳气泡领域的专家们做了精彩报告,并现场回答了参会者们提出的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术氛围浓厚。 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此次会议的赞助商,在会议现场展示了PIXSCOPE浸入式探头和PIXCELL流通管两个规格的PBM微气泡监测系统,并做了现场演示。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聚集到海菲尔格展台,询问PBM微气泡监测系统的原理,详细了解我们展示的微气泡监测系统,对PBM的高分辨率的成像效果以及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赞叹不已。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唐远旺做了“PIXACT气泡图像及颗粒度原位在线实时检测最新进展”的报告,惊艳全场!专家学者们纷纷提问,感谢海菲尔格科技将如此高端的PBM微气泡监测系统引入中国,PBM是我们微气泡研究过程中的眼睛,可以为微纳气泡的研究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PBM微气泡监测系统是为工业过程中在线分析气泡悬浮液和泡沫体系而专门设计,可以实时监测到:气泡计数、气泡浓度、气泡流动速度、气泡尺寸分部、平均气泡尺寸(长度平均直径、面积平均直径、体积平均直径)、标准偏差、索特平均直径、累积分布(D10、D50、D90等),是引领微纳气泡研究的新航标。微纳米气泡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展现出诸多新颖的特性,从而在污水处理、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工业清洗、医学成像、矿物浮选、泡沫分离以及医疗健康等方面迅猛发展。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PBM微气泡监测系统等在线实时测试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会为中国的微气泡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3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在成都大邑圆满落下帷幕
    期待已久的2023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汇聚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对微纳米气泡兴趣浓厚、勇于专研、乐于分享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们,经过三天的如火如荼的交流探讨,在成都大邑圆满落下帷幕。会议现场各位专家领导做了关于微纳米气泡研究和应用等方面的相关口头报告,并与参会人员现场进行交流互动,茶歇期间参会代表还认真观看了现场的墙报展示,学术氛围浓厚,为共同推进微纳米气泡事业的向前发展而努力!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携带芬兰Pixact多台样机现场进行了演示,吸引了大批对微纳气泡监测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前来驻足观看,与工程师进行沟通交流。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Pixact 气泡监测 (PBM) 系统专为在线分析工业过程中的气泡悬浮液和泡沫而设计。测量基于悬浮液的直接光学成像和先进的图像分析。PBM气泡监测系统是为在线测试气泡变化过程和颗粒分布情况而设计,其结合了在线原位显微镜技术和高级图像分析技术。PBM气泡监测系统实时提供过程的显微镜图像数据,可以对气泡生成变化过程进行表征,例如尺寸分布、形态和数量等。同时测试系统专利的图像分析算法在图像数据中检测晶体和其它颗粒,产生实时的特征数字化信息。PBM气泡监测系统获得的实验结果可以有效地帮助优化气泡工艺、控制过程参数以及排查过程故障。PBM气泡监测系统可以被安装到各种应用场合,包括实验室小型浮选柱、工厂级别大型浮选机、各类浮选柱等。每秒钟获得的图片包含成百上千个气泡,提供的是有代表性的测试结果。用实时相机可视化观察晶体及颗粒悬浮液(可放大、暂停等)。图像实时分析,帮助下一步过程提供决策信息。在线监测(直接在样品溶液体系中测试),并实时提供气泡及颗粒的粒度、粒径、形状等。节约时间,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PIXCELL测试流通管多安装在生产过程管线或专门的采样管线上。当悬浮体系流过流通池,流通池上的成像装置实时获取悬浮体系的颗粒图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尺寸、不同长度、不同安装法兰的PIXCELL流通池,我们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服务。PIXSCOPE测试探头PIXSCOPE探头大多安装在反应釜和反应罐中。探头的所有光学组件,包括:相机、光学镜片和照明系统都经过选择和优化,以确保最优的图像质量,甚至是在暗黑和超浓悬浮体系中也可以得到理想的测试结果。PIXSCOPE探头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灵活的安装机制,我们提供不同的探头直径、长度、安装法兰等供用户选择,适用于烧杯、小型反应釜、中试反应釜、车间反应釜等多种不同场合。探头顶端浸入溶液体系中,液体流过探头顶端的测试狭缝时,通过透射照明的方式拍摄体系图像。PBS气泡尺寸监测系统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国内外选矿厂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选矿厂的检测与控制系统也要求实现稳定控制、监督控制、最优控制。浮选过程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合格的最终精矿品位、尽量提升有用成分的回收率、减少药剂消耗和提高浮选效率。浮选过程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括:药剂的加药量、基于泡沫信息的综合检测分析技术、浮选矿浆pH值、浮选槽液位、充气量等。浮选过程中要添加的药剂主要有: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目前,浮选系统的加药还是以人工为主,人工加药难免会造成较大误差和药剂浪费,达不到精准加药,国内外的选矿厂都在研究自动加药系统,以期实现高精度的药剂自动添加。浮选泡沫体是由大量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灰度值不同的矿化气泡组成的,包含大量与浮选过程变量及浮选结果有关的信息,浮选泡沫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在浮选过程控制上的应用,显著地提高了工艺指标和自动化程度。PBS气泡尺寸监测系统是基于以上两个技术难点和检测要求应运而生的,在PBM气泡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进样系统和自控系统,测试结果可用于表征浮选机的刮泡量、判断所给药剂量是否合适、评定精矿的品味和回收率,该系统已在矿物浮选领域有成熟应用。PBS气泡尺寸监测系统的测试结果包括:气泡/泡沫图像和亮度气泡/泡沫数量气泡/泡沫浓度气泡/泡沫流动速度气泡/泡沫粒度分布(平均粒径、累计分布(D10、D50、D90等))气泡/泡沫粒度变化趋势气泡/泡沫稳定性
  • 科学家研发出用于快速和超灵敏病毒诊断的单纳米颗粒检测技术
    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目前来说对疾病的快速和灵敏诊断仍然是一个迫切且未满足的需求。数字免疫分析技术由于其单分子检测和绝对定量的能力,在近些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复杂的操作步骤限制了其应用。  近日,美国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题为“Digital plasmonic nanobubble detection for rapid and ultrasensitive virus diagnostics”的文章,研发出用于快速和超灵敏病毒诊断的数字等离子体纳米气泡检测新技术。  等离子体纳米气泡是指短脉冲激光激发纳米颗粒产生的蒸汽气泡,放大其固有吸收,可通过二次探测激光进行检测。等离子体纳米气泡的寿命为纳秒,对纳米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大小、形状、浓度和聚集状态)十分敏感。该研究利用等离子体纳米气泡这些特性设计了一个光射流装置,使纳米颗粒的悬浮液在微毛细管中流动,使用两束激光同步激活纳米颗粒并检测等离子体纳米气泡。由于等离子体纳米气泡是瞬态事件,且激光脉冲之间没有串扰,创建了约16pL的微尺度“虚拟检测区”,并以无间隔的方式对“开”和“关”信号进行计数,以此对检测目标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将此方法应用于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1拷贝/µL)。  该研究提出的数字等离子体纳米气泡检测方法具有一步操作、单纳米颗粒检测、在室温下能够直接检测完整病毒、无需复杂液体处理等优点,是一种快速、超灵敏的诊断技术。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9025-w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 利用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实现零件的操纵和装配
    工业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和组装,但是在微观尺度上,大多数组装技术只能将微模块简单的排列在一起,很难将其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不易分散的实体。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连庆研究员领导的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利用激光产生和控制的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将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微小零件装配在一起。这些微小零件是通过PμSL 3D打印技术(摩方精密,nanoArch S130)制备而成。在这项研究中,表面气泡充当芯片上的微型机器人。这些微型机器人可以移动、固定、抬起和放下微型零件,并将它们集成在一起,形成紧密连接的实体。以燕尾形零件的装配过程为例(图1),气泡机器人首先将带有榫舌的微型零件抬起,而后另一个移动微气泡机器人将带有卯眼的微型零件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原先的微气泡在激光关闭后缓慢消失从而使得榫舌结构插入卯眼中。用此方法装配的微型零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运动而不会分离。类似地,将不同类型的零件整体组装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例如齿轮、蛇形链条和车辆,然后由气泡微型机器人驱动它们以执行不同形式的运动。这种组装技术既简单又有效,有望在微操作、模块化组装和组织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工作以“Integrated Assembly and Flexible Movement of Microparts Using Multifunctional Bubble Microrobots”为题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https://doi.org/10.1021/acsami.0c17518 图1. 装配过程和实验系统示意图。A) 燕尾形零件的装配过程。B) 系统的示意图。 当激光照射在非晶硅表面时,由于光热效应,在固液界面处会产生一个气泡,并可在激光的控制下进行移动。当气泡产生在微模块的底部时,气泡可将微模块抬起。本研究利用气泡产生过程快而溶解过程慢的特点,先控制一个气泡将微零件抬起,然后利用第二个气泡移动另一个微零件。当第一个气泡缓慢消失时,第一个零件缓慢落下,两个微零件能够装配在一起。利用气泡对微零件的三维操作能力,将二维组装变为三维装配。利用不同形状的微零件,可以得到齿轮(图2)、链条(图3)和小车(图4)等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在气泡的驱动下可以进行多种灵活的运动。图2. 齿轮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 图3. 链条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图4. 小车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 总而言之,该研究利用微小气泡作为机器人,对微零件进行抬起、移动、固定等操作,并利用气泡机器人的三维操作能力,将多个零件装配成整体,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尺度操作和装配技术。(以上相关介绍内容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代利国博士提供)上述研究工作涉及的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由摩方精密提供,因此摩方公司就这一创新型成果对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补充访谈,以下为部分内容:1、BMF:请问利用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来操纵微型零件有哪些优势?潜在的应用有哪些?代博士: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可以对单个的零件进行多种形式的操作,特别是可以控制微模块的三维姿态,这是其相比于其他微纳操作技术的优势。其可以用于操作细胞、颗粒和微模块等,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都有应用前景。2、BMF:请问在这次研究中,为什么采用微尺度3D打印的制备方式?代博士:我们设计的零件包含各式各样的微米尺度接头,比如燕尾形的榫舌和卯眼等,其中最小细节尺寸30μm,并且这些结构有尺寸配合的要求。摩方公司的3D打印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我们的要求,尺寸和形状都可以按照设计进行灵活加工,误差也在可控范围内。此外,面投影光刻3D打印技术可以批量化快速制作零件,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邀请函 | 2021年年会暨第三届微纳气泡专委会年会
    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定于2021年10月22日-25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2021年年会暨第三届微纳气泡专委会年会。会议地点:常州西太湖明都国际会议中心会议时间:10月22日-25日报告主题:微纳米气泡的直观表征方法李亚威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门应用专家,201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曾工作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欧洲某知名仪器系统有限公司,长期从事生物颗粒表征、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及稳定性研究的相关工作,具有丰富的生物颗粒表征工作经验。
  • 新品发布:PBS气泡尺寸监测系统
    新品发布:PBS气泡尺寸监测系统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国内外选矿厂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选矿厂的检测与控制系统也要求实现稳定控制、监督控制、最优控制。浮选过程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合格的最终精矿品位、尽量提升有用成分的回收率、减少药剂消耗和提高浮选效率。浮选过程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括:药剂的加药量、基于泡沫信息的综合检测分析技术、浮选矿浆pH值、浮选槽液位、充气量等。浮选过程中要添加的药剂主要有: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目前,浮选系统的加药还是以人工为主,人工加药难免会造成较大误差和药剂浪费,达不到精准加药,国内外的选矿厂都在研究自动加药系统,以期实现高精度的药剂自动添加。浮选泡沫体是由大量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灰度值不同的矿化气泡组成的,包含大量与浮选过程变量及浮选结果有关的信息,浮选泡沫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在浮选过程控制上的应用,显著地提高了工艺指标和自动化程度。PBS气泡尺寸监测系统是基于以上两个技术难点和检测要求应运而生的,在PBM气泡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进样系统和自控系统,测试结果可用于表征浮选机的刮泡量、判断所给药剂量是否合适、评定精矿的品味和回收率,该系统已在矿物浮选领域有成熟应用。PBS气泡尺寸监测系统的测试结果包括:气泡/泡沫图像和亮度气泡/泡沫数量气泡/泡沫浓度气泡/泡沫流动速度气泡/泡沫粒度分布(平均粒径、累计分布(D10、D50、D90等))气泡/泡沫粒度变化趋势气泡/泡沫稳定性
  • 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仪工程样机苏州问世
    11月21日,苏州丽纳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四代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仪工程样机发布会在花桥国际创新港举行。据悉,这是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仪样机,作为生命科学研究工具及精准医疗进步的基石。丽纳芯首席技术官朱博士讲解新一代检测仪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飞速发展, 小型化、高速度、大通量的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芯片的制作已经实现,并使得检测芯片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近年来在业内被充分公认,低成本、规模化是固态纳米孔测序仪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丽纳芯作为苏州昆山高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公司,拥有纳米孔芯片的核心工艺、生产技术。据悉,丽纳芯作为中国首个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仪开创者,在2022年12月发布了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第四代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Lsmart-SP1原理样机。2023年3月发布了搭载Lsmart-SP1专有纳米孔芯片 Cell-231 以及配套试剂,研制了第二代Cell -241芯片,作为生命科学研究工具已应用到动物、植物、微生物、环境、人类以及临床等研究中。日前发布的Lsmart-SP1工程样机所对应的目标产品是一款Ipad 大小手持式纳米孔基因检测仪,无需扩增,便可以直接读取结果出具报告,将其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工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环境、人类、临床等研究以及临床医学包括肿瘤早筛、伴随诊断、病原微生物检测、疾病预后分析、基因测序等。一经商业化,可打破基因测序仪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成为我国第一台高通量、高集成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及临床医学的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仪。丽纳芯CEO谭博士表示:“丽纳芯开创了中国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高通量、集成化、低成本、小型化、移动式、超快速、检测灵敏性代入‘单分子识别’时代。丽纳芯作为国内第一个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商业化敢为人先的团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仪首先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工具,在动物、微生物、植物、环境、人类、临床研究等发挥着高精尖的作用,其次在临床医疗领域包括有精准预防、早期筛查、精准诊断、癌症早筛、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临检快速报告等发挥巨大优势。”在发布会上,丽纳芯首席技术官朱博士对新一代检测仪工程样机的原理、系统构成、检测过程以及检测数据进行了讲解和展示,丽纳芯也共享阶段性数据。该样机能够以“基于电压反馈控制”方式,自动化地完成检测全过程。从现场演示情况来看,整个过程除加入待测样本之外,无需其他人工操作,具有非常高的自动化程度。中国乃至全球,生命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而生命经济的核心就是基因测序技术,国家级人群基因组学研究是精准医学的基石,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第一个人类的基因组,从1990年到2003年,由2000名科学家历时13年,花费38亿美金才完成,图谱中包含了人类染色体的近30亿个碱基对的核苷酸序列,由于高度重复的DNA块组成,当时技术的局限,这份图谱仍留下了约8%的空白区,这部分的测序难度非常大。1975年至今,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测序时间从13年缩短到5小时,测序金额从38亿美金降低到1000元人民币,自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各国纷纷推出国家级大规模人群基因组测序项目。以英国为例,2012年12月,英国启动10万人基因组计划,历时5年半的时间才完成7万多例全基因组测序。谭博士表示:“二代每台每天能完成60例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未来实现国家级大规模人群基因组测序,只需数百元、几小时、高集成、高通量即可完成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应该不是梦想”。据了解,丽纳芯制定了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步在已推出样机的框架基础上,研发团队进一步的优化开孔电流噪声,电流稳定性,数据分析算法,流体芯片开孔率等问题,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在2024年7月左右,推出面向生命科学研究市场的国内首款固态纳米孔基因检测仪产品。在此基础之上,再用两1-2年左右的时间,推出面向临床医学市场的高通量、高集成的检测仪,立足于清晰的技术路线,经过后续优化,仪器最终检测准确率可达到99%以上。突破将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至百元人民币左右,数小时内完成大规模检测全过程的目标。
  • 预制菜包装密封性测试仪首选真空负压气泡法原理介绍
    一、引言随着预制菜市场的不断发展,包装密封性测试已成为保障食品品质和安全的重要环节。真空负压气泡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测试方法,因其准确、高效的特点,逐渐成为预制菜包装密封性测试的首选方案。本文将详细介绍真空负压气泡法的原理及其在预制菜包装密封性测试中的应用。二、真空负压气泡法原理真空负压气泡法是一种基于压力差或真空度变化的测试方法,用于检测包装的密封性。该方法的原理在于,通过模拟包装在不同环境下的压力变化,观察包装内部是否出现气泡,从而判断包装的密封性是否良好。在测试过程中,首先将预制菜包装放入一个密封的测试腔体内,然后通过抽真空的方式使腔内形成负压。随着负压的增加,如果包装存在微小的泄漏点,空气将通过这些泄漏点进入包装内部,形成可见的气泡。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和位置,可以准确地找到包装的泄漏点,进而判断其密封性能是否合格。三、真空负压气泡法在预制菜包装密封性测试中的应用真空负压气泡法在预制菜包装密封性测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首先,该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包装中可能存在的泄漏点,帮助生产厂家及时发现并改进包装问题。其次,通过调节负压的压力,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和密封要求,使得测试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真空负压气泡法还具有操作简单、测试成本低廉等优点,使得其在预制菜包装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四、预制菜包装密封性测试仪的选择与使用在选择预制菜包装密封性测试仪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首先,要确保测试仪具有准确的测试精度和可靠的稳定性,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测试仪应具备简单易懂的操作界面和友好的用户体验,方便用户进行快速、高效的测试操作。此外,测试仪的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也应纳入考虑范围。在使用预制菜包装密封性测试仪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首先,要确保测试环境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外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其次,要正确放置预制菜包装,使其与测试仪的测试腔体紧密贴合,避免漏气现象的发生。同时,要根据实际测试需求,合理设置负压的压力和测试时间等参数。五、结论真空负压气泡法作为一种先进的预制菜包装密封性测试方法,具有准确、高效、操作简单等优点,在预制菜包装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选择适合的预制菜包装密封性测试仪,并遵循正确的操作规范,生产厂家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包装问题,保障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未来,随着预制菜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食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真空负压气泡法将在预制菜包装密封性测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168万!华南理工大学纳米流式检测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ZJ-ZFG-2023062项目名称:华南理工大学纳米流式检测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68.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68.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标的名称数量(单位)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具体详见采购需求)最高限价万元(人民币)1纳米流式检测仪1套主要用于:1、纳米颗粒粒径分布的高分辨快速表征;2、基于单颗粒计数的纳米颗粒浓度测定;3、纳米载药系统的多参数定量表征;4、生物纳米颗粒多参数生化功能同时分析。168本项目只允许采购本国产品。本项目采购标的所属行业为:工业合同履行期限:在合同签订后(45)天内完成供货、安装和调试并交付用户单位使用。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联系方式:文老师020-87112962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广州中经招标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寺右一马路18号泰恒大厦14楼1409室联系方式:陈小姐、庄小姐 020-87385151、020-37639369、020-87371812、020-87372296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陈小姐、庄小姐电话:020-87385151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刘连庆研究员:利用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实现
    工业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和组装,但是在微观尺度上,大多数组装技术只能将微模块简单的排列在一起,很难将其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不易分散的实体。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连庆研究员领导的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利用激光产生和控制的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将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微小零件装配在一起。这些微小零件是通过PμSL 3D打印技术(摩方精密,nanoArch S130)制备而成。在这项研究中,表面气泡充当芯片上的微型机器人。这些微型机器人可以移动、固定、抬起和放下微型零件,并将它们集成在一起,形成紧密连接的实体。以燕尾形零件的装配过程为例(图1),气泡机器人首先将带有榫舌的微型零件抬起,而后另一个移动微气泡机器人将带有卯眼的微型零件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原先的微气泡在激光关闭后缓慢消失从而使得榫舌结构插入卯眼中。用此方法装配的微型零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运动而不会分离。类似地,将不同类型的零件整体组装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例如齿轮、蛇形链条和车辆,然后由气泡微型机器人驱动它们以执行不同形式的运动。这种组装技术既简单又有效,有望在微操作、模块化组装和组织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工作以“Integrated Assembly and Flexible Movement of Microparts Using Multifunctional Bubble Microrobots”为题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https://doi.org/10.1021/acsami.0c17518图1. 装配过程和实验系统示意图。A) 燕尾形零件的装配过程。B) 系统的示意图。 当激光照射在非晶硅表面时,由于光热效应,在固液界面处会产生一个气泡,并可在激光的控制下进行移动。当气泡产生在微模块的底部时,气泡可将微模块抬起。本研究利用气泡产生过程快而溶解过程慢的特点,先控制一个气泡将微零件抬起,然后利用第二个气泡移动另一个微零件。当第一个气泡缓慢消失时,第一个零件缓慢落下,两个微零件能够装配在一起。利用气泡对微零件的三维操作能力,将二维组装变为三维装配。利用不同形状的微零件,可以得到齿轮(图2)、链条(图3)和小车(图4)等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在气泡的驱动下可以进行多种灵活的运动。图2. 齿轮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 图3. 链条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图4. 小车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 总而言之,该研究利用微小气泡作为机器人,对微零件进行抬起、移动、固定等操作,并利用气泡机器人的三维操作能力,将多个零件装配成整体,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尺度操作和装配技术。(以上相关介绍内容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代利国博士提供)上述研究工作涉及的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由摩方精密提供,因此摩方公司就这一创新型成果对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补充访谈,以下为部分内容:1、BMF:请问利用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来操纵微型零件有哪些优势?潜在的应用有哪些?代博士: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可以对单个的零件进行多种形式的操作,特别是可以控制微模块的三维姿态,这是其相比于其他微纳操作技术的优势。其可以用于操作细胞、颗粒和微模块等,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都有应用前景。2、BMF:请问在这次研究中,为什么采用微尺度3D打印的制备方式?代博士:我们设计的零件包含各式各样的微米尺度接头,比如燕尾形的榫舌和卯眼等,其中最小细节尺寸30μm,并且这些结构有尺寸配合的要求。摩方公司的3D打印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我们的要求,尺寸和形状都可以按照设计进行灵活加工,误差也在可控范围内。此外,面投影光刻3D打印技术可以批量化快速制作零件,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E N D ——
  • 预包装螺蛳粉密封性测试仪首选真空负压气泡法原理介绍
    在食品包装领域,预包装螺蛳粉作为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方便食品,其密封性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保质期和食品安全。真空负压气泡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密封性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检测预包装产品的密封完整性。以下是关于真空负压气泡法原理及其在预包装螺蛳粉密封性测试中的应用介绍。真空负压气泡法原理真空负压气泡法是一种通过在包装内部形成负压环境来检测密封性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负压形成:将预包装螺蛳粉的包装袋放入一个密封的测试腔体内,然后通过抽真空的方式使腔内形成负压。观察气泡:随着腔内负压的增加,如果包装袋存在微小的泄漏点,空气会通过泄漏点进入包装内部,形成可见的气泡。泄漏点定位: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和位置,可以准确地找到包装袋的泄漏点。压力控制:测试过程中,负压的压力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和密封要求。真空负压气泡法的优势直观性:通过直接观察气泡的产生,可以直观地判断包装的密封性。高灵敏度:该方法能够检测到微小的泄漏点,确保包装的密封质量。操作简便:设备操作简单,易于学习和使用。适用性广:适用于各种材质和形状的包装袋,包括塑料、铝箔、纸塑复合等材料。在预包装螺蛳粉密封性测试中的应用质量控制:真空负压气泡法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包装的密封问题,提高产品质量。产品检验:在出厂前对预包装螺蛳粉进行密封性测试,确保消费者获得的产品质量可靠。研究与开发:在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利用该方法可以评估不同包装材料和设计对密封性的影响。结论真空负压气泡法作为一种高效、直观的密封性测试方法,非常适合用于预包装螺蛳粉等食品的密封性检测。它能够帮助生产企业确保产品的密封质量,延长保质期,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真空负压气泡法及其相关设备将继续在食品包装质量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利用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实现零件的操纵和装配
    工业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和组装,但是在微观尺度上,大多数组装技术只能将微模块简单的排列在一起,很难将其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不易分散的实体。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连庆研究员领导的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利用激光产生和控制的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将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微小零件装配在一起。这些微小零件是通过PμSL 3D打印技术(摩方精密,nanoArch S130)制备而成。在这项研究中,表面气泡充当芯片上的微型机器人。这些微型机器人可以移动、固定、抬起和放下微型零件,并将它们集成在一起,形成紧密连接的实体。以燕尾形零件的装配过程为例(图1),气泡机器人首先将带有榫舌的微型零件抬起,而后另一个移动微气泡机器人将带有卯眼的微型零件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原先的微气泡在激光关闭后缓慢消失从而使得榫舌结构插入卯眼中。用此方法装配的微型零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运动而不会分离。类似地,将不同类型的零件整体组装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例如齿轮、蛇形链条和车辆,然后由气泡微型机器人驱动它们以执行不同形式的运动。这种组装技术既简单又有效,有望在微操作、模块化组装和组织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工作以“Integrated Assembly and Flexible Movement of Microparts Using Multifunctional Bubble Microrobots”为题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https://doi.org/10.1021/acsami.0c17518图1. 装配过程和实验系统示意图。A) 燕尾形零件的装配过程。B) 系统的示意图。 当激光照射在非晶硅表面时,由于光热效应,在固液界面处会产生一个气泡,并可在激光的控制下进行移动。当气泡产生在微模块的底部时,气泡可将微模块抬起。本研究利用气泡产生过程快而溶解过程慢的特点,先控制一个气泡将微零件抬起,然后利用第二个气泡移动另一个微零件。当第一个气泡缓慢消失时,第一个零件缓慢落下,两个微零件能够装配在一起。利用气泡对微零件的三维操作能力,将二维组装变为三维装配。利用不同形状的微零件,可以得到齿轮(图2)、链条(图3)和小车(图4)等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在气泡的驱动下可以进行多种灵活的运动。图2. 齿轮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 图3. 链条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图4. 小车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 总而言之,该研究利用微小气泡作为机器人,对微零件进行抬起、移动、固定等操作,并利用气泡机器人的三维操作能力,将多个零件装配成整体,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尺度操作和装配技术。(以上相关介绍内容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代利国博士提供)上述研究工作涉及的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由摩方精密提供,因此摩方公司就这一创新型成果对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补充访谈,以下为部分内容:1、BMF:请问利用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来操纵微型零件有哪些优势?潜在的应用有哪些?代博士: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可以对单个的零件进行多种形式的操作,特别是可以控制微模块的三维姿态,这是其相比于其他微纳操作技术的优势。其可以用于操作细胞、颗粒和微模块等,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都有应用前景。2、BMF:请问在这次研究中,为什么采用微尺度3D打印的制备方式?代博士:我们设计的零件包含各式各样的微米尺度接头,比如燕尾形的榫舌和卯眼等,其中最小细节尺寸30μm,并且这些结构有尺寸配合的要求。摩方公司的3D打印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我们的要求,尺寸和形状都可以按照设计进行灵活加工,误差也在可控范围内。此外,面投影光刻3D打印技术可以批量化快速制作零件,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 Nature Communications:低温AFM助力六方氮化硼气泡中的氢分离研究进展
    在原子尺寸容积内存储微量气体是科研中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研究。其中,阻隔材料的选择是影响气体存储的重要因素:该材料必须形成气泡来包覆存储的气体,且必须在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更重要的是材料本身不能与存储气体有任何的化学或者物理的相互作用。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王浩敏研究员课题组就这项研究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实现六方氮化硼气泡中的氢分离的工作。单层六方氮化硼(h-BN)是一种由硼氮原子相互交错组成的sp2轨道杂化六边形网格二维晶体材料。在所有现已发现的范德瓦尔斯(van der Waals )单原子层二维材料(2D Materials)中,h-BN是的缘体,因此其被认为是纳米电子器件中理想的超薄衬底或缘层材料。此外,h-BN还拥有高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使得它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超薄抗氧化涂层。研究表明,h-BN在1100 ℃以下都能很好地发挥其稳定的抗氧化功效。图1. 通过等离子体技术从烷中提取氢气到h-BN夹层中形成气泡同石墨烯类似,h-BN的六边形网格在结构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可以阻止任何一种气体分子或原子穿透其平面,却对直径远小于原子的质子无能为力。这一有趣的特性使之能够被很好地应用于“选择性薄膜”、“质子交换膜”等能源领域。而在本文报道的研究中, 王浩敏研究员团队则巧妙地利用h-BN这一特性,结合等离子体技术,对碳氢化合物气体(烷、乙炔)、氩氢混合气进行了“氢提取”,并将其稳定地存储在h-BN表面的微纳气泡中(图1)。图2. a: 六方氮化硼光学显微镜照片;b: 六方氮化硼34K与33K温度下的低温原子力显微镜形貌图,当温度34K时存在气泡(图中亮色部分);c: 六方氮化硼气泡不同温度下的高度,当温度33K时气泡消失低温原子力显微镜的测量结果(图2)证实了被六方氮化硼气泡包覆的气体确实是氢气。文章中,作者使用了一套attoAFM I低温原子力显微镜,显微镜可以在闭循环低温恒温器attoDRY1100(attoDRY2100系列)内被冷却到低的液氦温度。在特定的测量温度下,原子力显微成像结果可以帮助研究者证实在33.2 K ± 3.9 K温度的时候气泡消失,证实了被包覆气体的消失。由于该转变温度与氢气的冷凝温度(33.18K)接近,该实验结果可以证明氢气气体存在与六方氮化硼气泡内。该工作成功地在六方氮化硼内存储了氢气,为未来氢气的存储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图3. 低温强磁场原子力磁力显微镜以及attoDRY2100低温恒温器 低温强磁场原子力磁力显微镜attoAFM/MFM I主要技术特点:-温度范围:1.8K ..300 K-磁场范围:0...9T (取决于磁体, 可选12T,9T-3T矢量磁体等)-工作模式:AFM(接触式与非接触式), MFM-样品定位范围:5×5×5 mm3-扫描范围: 50×50 mm2@300 K, 30×30 mm2@4 K -商业化探针-可升PFM, ct-AFM, SHPM, CFM,atto3DR等功能 参考文献:Haomin Wang et al, Isolating hydrogen in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bubbles by a plasma treatment, Nat. Commun., 2019, 10, 2815.
  • 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强劲来袭
    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强劲来袭 “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强劲来袭,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Hiferg Technology全自动化在线监测家族再添新势力。法国CORDOUA Technology是一家致力于先进的纳米体系颗粒尺寸及Zeta电位表征的制造商,拥有独特的专利和创新的技术,与IFPEN法国石油学院,KIT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以及ICS查尔斯萨德龙学院等有紧密的合作,是全球非接触式原位监测和分析纳米尺寸材料的先进制造商。 “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以广为熟知的DLS动态光散射技术为基石,集成了稳定的光学单元、灵敏的APD检测器和灵活的非浸入式探头,结合专用的分析软件和数学模型,开发出性能卓越的、针对各类纳米体系中颗粒尺寸的原位监测系统。“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不但保持了传统DLS动态光散射仪器的高灵敏度(粒径范围0.5 nm ~ 10μm)和宽适应性(样品浓度1ppm ~ 40%,视样品而定),还开创性地采用了非接触远程式探头,将DLS技术带入原位过程监测的广泛应用场景,增加了创新的时间关联功能: &bull 时间分辨率:200 ms;&bull 时间切片,可选取监测曲线中的任意时间段进行粒径分析;&bull 高速原始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处理;数据可调用不同算法进行再分析&bull 流体动力学分析。相较于传统的实验室检测,“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的原位过程监测具备众多优势:&bull 超低延时,无需频繁采样,原位监测纳米颗粒的变化过程;&bull 操作简便,非接触式远程式探头,无需批量稀释,无需样品预处理(视样品而定);&bull 适用于各种高温(500-1000度),低温,磁场,高压(100bar),超临界,流动相等应用的过程表征 和动力学监控&bull 方便快捷的和第三方设备连用,如反应釜,SAXS,SANS,HPLC,Microfluid Chip,NMR等…..&bull 测试灵活,可根据样品浓度及透光性调整工作距离和散射角;&bull 适用性好,配备背散射技术,原浓或深色的不透明样品同样适用;&bull 集成化程度高,无运动部件,减少维护,使用成本低;&bull 人性化设计,可更换探头,一机多能,一机多用。“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可广泛应用于纳米级悬浮体系、各类脂质体、聚合物合成、结晶成核、纳米金属、原油萃取、凝胶质量改进、生物学研究和细胞分析等等,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道达尔,赛诺菲,罗地亚、欧莱雅、CRPP、ENSPCI、INRS、陶氏化学、ARABLAB都是我们的用户。除了“Vasco Kin原位纳米粒度监测仪”外,法国CORDOUAN还提供如下实验室检测设备:&bull AMERIGOTM纳米粒径及Zeta电位分析仪 AMERIGOTM是一款创新的分析仪,用于表征纳米颗粒悬浮液的颗粒尺寸和Zeta电位。 粒度范围:0.5 nm~10 µ m Zeta电位范围:-500~500 mV 样品浓度范围:0.0001%~10%(w/%)&bull VASCOTM纳米粒径分析仪 VASCOTM是一款使用了专利背散射系统的纳米粒径分析仪,可测量无稀释的深色、原浓样品。 粒径范围:0.5 nm~10 µ m 样品浓度范围:0.0001%~40%(%vol)&bull WALLISTM Zeta电位分析仪 WALLISTM是一款基于LDE高级激光多普勒电泳技术的高分辨率Zeta电位分析仪,用于纳米颗粒和胶体的电荷表征,是研究胶体悬浮液的稳定性和纳米颗粒的电泳性能的理想工具。 Zeta电位范围:-500~500 mV 样品浓度范围:0.0001%~10%(w/%)
  • 北航冯林课题组:基于多模态声驱微气泡的多功能微对象操控研究
    现代生物技术常常利用可调节的三维操控手段来实现在生物学领域和医学领域中对微纳米尺度的生物样品的控制与应用,例如细胞分析、细胞微手术和药物递送等。其中,为了提高潜在生物医学应用效率或满足一些涉及到复杂技术的应用需求,迫切需要在微流控装置中对微对象实现可控的多功能操控,如运输、捕获、旋转等模式。然而,固定的设计和驱动模式使其难以在一个单一的设备有效地实现多功能切换。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仿生与微纳研究所冯林副教授等研发了一种基于声驱微气泡的模态可切换的多功能微操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微流控芯片内实现可控且高效的微对象运输、三维旋转和公转等操控模式(图一)。图一基于声驱振荡微气泡阵列的多模态操控系统示意图通过采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40,摩方精密),研究团队设计制造了一种带有底面微孔阵列(直径100μm、深度100μm)的微流控芯片。由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当液体通入微流道并流过底面微孔时,可以形成具有近似尺寸的微型气泡。当超声发生装置所形成的超声信号传递到微流道中,可以激励微型气泡膜振荡形成声微流。图二声驱微气泡的理论模态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基于所设计结构内气泡界面的相对灵活性,该装置可以在仅调节驱动频率而不改变压电换能器数量与气泡阵列设计的情况下切换微型气泡的振荡模式,进而实现对单独或群体生物样本的多功能操控(图三)。由于声场的驱动特性,该装置可以有效操控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不同生物样本,包括微颗粒、细胞、绿眼虫、螺旋藻等。此外,利用平面外旋转模式的运动特点,研究团队实现了对细胞样本的三维重建,从而实现多视角的形态学复现与基本参数的测量估计。该系统所提出的声学操控方式具有多功能性、可控性、高效性以及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在进一步促进细胞研究和治疗等应用层面具有很大潜力。图三不同控制模态下微对象的运动及定量分析该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 2019YFB1309700)及北京新星科技计划项目(No. Z191100001119003)支持,以“Versatile acoustic manipulation of micro-objects using mode-switchable oscillating bubbles: transportation, trapping, rotation, and revolution”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Lab on a chip》。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1LC00628B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4
  • 190万!深圳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纳米流式检测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OITC-G220290088项目名称:深圳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纳米流式检测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9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9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项目名称数量简要技术规格是否允许采购进口货物预算金额(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万元人民币)1纳米流式检测仪1套详见项目需求否190190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的 60 个日历日内交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厦门大学颜晓梅团队通过纳米流式细胞仪在单囊泡水平上分析细胞外囊泡DNA
    2022年4月4日,厦门大学颜晓梅团队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IF=26)在线发表题为“Analysi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 DNA at the single-vesicle level by nano-flow cytomet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纳米流式细胞仪 (nFCM) 可以检测直径小至 40 nm 的单个 EV 和 SYTO 16 染色后 200 bp 的单个 DNA 片段,用于研究单个囊泡处的 EV-DNA。通过同时对单个颗粒进行侧向散射和荧光 (FL) 检测并结合酶处理,本研究表明:(1) 裸 DNA 或与非囊泡实体相关的 DNA 大量存在于由细胞培养物制备的 EV 样品中(超速离心培养基);(2) 单个 EVs 中 EV-DNA 的数量表现出很大的异质性,DNA 阳性 (DNA+) EVs 的数量在 30% 到 80% 之间变化,具体取决于细胞类型;(3) 外部 EV-DNA 主要定位在相对较小的 EVs 上(例如,HCT-15 细胞系100 nm),外部 DNA+ EVs 的分泌可以通过抑制外泌体分泌途径显著减少;(4) 内部 EV-DNA 主要封装在相对较大的 EV 的管腔内(例如 HCT-15 细胞系为 80-200 nm);(5) 双链 DNA (dsDNA) 是外部和内部 EV-DNA 的主要形式;(6) EVs 中未发现组蛋白 (H3),EV-DNA 与组蛋白不相关,(7) 基因毒性药物诱导 DNA+ EVs 的释放增加,外部DNA+ EVs和内部DNA+ EVs的数量以及单个EVs中的DNA含量均显着增加。这项研究为深入了解 DNA 与EV的关联提供了直接和确凿的实验证据。细胞外囊泡 (EVs) 是由几乎所有细胞类型分泌的纳米级膜囊泡,通过将蛋白质、核酸和脂质从供体细胞转移到受体细胞来介导细胞间通讯。最近的研究表明,EV中存在基因组 DNA、线粒体 DNA 甚至病毒 DNA。通过 DNA 的包装和水平转移,EV 在维持细胞稳态、调节免疫反应和调节肿瘤进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基于 EV 中的 DNA (EV-DNA) 开发了用于肿瘤诊断的液体活检测试。尽管已经认识到 EV-DNA 的生物学意义,但对 EV-DNA 的探索较少,许多基本特征仍存在争议,例如 DNA 是否与所有或部分 EV 亚群相关?EV-DNA 是否位于内腔和/或 EV 表面?DNA含量和EV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EV-DNA 是单链 DNA (ssDNA) 还是双链 DNA (dsDNA)?对 EV-DNA 的研究通常通过从 EV 分离物中提取 DNA,然后进行丰度、片段长度和序列评估来进行。通过将 DNase 酶消化与 Fragment Analyzer 系统相结合,研究了 DNA 的相对丰度和定位(管腔内或与 EV 表面相关)。为了阐明 EV-DNA 在 EV 亚群之间的异质性,对分离的 EV 进行 DNA 分析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或不对称流场-流分馏已经进行。尽管批量分析能够识别不同 EV 亚群中的 DNA,但结果可能存在争议,因为 EV-DNA 无法与无细胞 DNA 区分开来。由于 EV 的大小和货物含量差异很大,因此迫切需要单粒子技术来破译 EV-DNA 的巨大内在异质性,并将 EV-DNA 与游离 DNA 或其他污染物区分开来。然而,EV 的纳米级粒径(大多数大小100 nm)和 EV-DNA 的低含量使其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细胞外囊泡 (Evs) 的分离和表征(图源自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在过去的十年中,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高灵敏度的纳米流式细胞仪(nFCM)。它已实现对单个 EV、病毒、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和金纳米粒子的光散射检测,分别小至 40、27、24 和 7 nm。对于荧光 (FL) 检测,检测到单个 R-藻红蛋白分子的信噪比为 17,有机染料的检测限确定为三个 Alexa Fluor 532 分子。在本研究中,尝试通过将酶消化与 nFCM 相结合,在单囊泡水平上分析外部和内部 EV-DNA。研究了 DNA+ EV 的百分比以及 DNA 含量分布与 EV 大小、ssDNA 和 dsDNA 之间的区别、EV-DNA 和组蛋白的关联以及抗癌药物治疗后 DNA 含量的改变。通过同时对单个颗粒进行侧向散射和荧光 (FL) 检测并结合酶处理,本研究表明:(1) 裸 DNA 或与非囊泡实体相关的 DNA 大量存在于由细胞培养物制备的 EV 样品中(超速离心培养基); (2) 单个 EVs 中 EV-DNA 的数量表现出很大的异质性,DNA 阳性 (DNA+) EVs 的数量在 30% 到 80% 之间变化,具体取决于细胞类型; (3) 外部 EV-DNA 主要定位在相对较小的 EVs 上(例如,HCT-15 细胞系 100 nm),外部 DNA+ EVs 的分泌可以通过抑制外泌体分泌途径显著减少; (4) 内部 EV-DNA 主要封装在相对较大的 EV 的管腔内(例如 HCT-15 细胞系为 80-200 nm); (5) 双链 DNA (dsDNA) 是外部和内部 EV-DNA 的主要形式; (6) EVs 中未发现组蛋白 (H3),EV-DNA 与组蛋白不相关,(7) 基因毒性药物诱导 DNA+ EVs 的释放增加,外部DNA+ EVs和内部DNA+ EVs的数量以及单个EVs中的DNA含量均显着增加。这项研究为深入了解 DNA 与EV的关联提供了直接和确凿的实验证据。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ev2.12206
  • 【新品推荐】ZetaView x30系列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隆重登场
    生物纳米颗粒(比如细胞外囊泡、外泌体、病毒或类病毒颗粒)在生命科学和纳米药物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纳米颗粒跟踪技术(NTA)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检测溶液中颗粒的大小以及浓度,并让研究人员能够亲眼看到他们所测的样品颗粒在溶液中的运动轨迹。2022年5月26日德国ParticleMetrix公司在法国的里昂ISEV2022年会(2022年5月25-29日)上隆重宣布最新一代的ZetaView x30系列产品诞生,除了具有常规的NTA功能外,还新增加了12位荧光检测通道和共定位分析功能,以其更方便的操作和超快的检测速度又将进一步助力研究人员对EV-抗体偶联物的荧光检测。ZetaView x30适用于各类生物纳米颗粒0 x 耗材5 x 更快的切换10 x 更快的清洗12 x 荧光通道∞ x 统计学数据主要特点• 扫描式NTA:无需额外配件,即可自动在样品池内的11个检测位置依次完成测试,并自动评估样品和数据质量;• 直观的软件:红绿信号指示可以帮用户直接判断当前浓度的样品是否可以测试。• 全新的固定式样品池模块设计:进一步增强了仪器稳定性,进一步保障仪器高效稳定地测试。• 功能一体化:可一次性完成样品的粒径、浓度、zeta电位和荧光测试。• 自动校准&自动聚焦:光学部件可通过仪器软件实现自动校准与优化,节省了用户的实验准备时间,完全避免了可能产生的用户主观偏差。• 荧光分析:仪器配备了超灵敏的CMOS相机和更多的荧光滤光片,具有更高的荧光检测灵敏度,进一步增强了仪器的荧光检测与分析能力。• 快速测试:60秒即可分析2000多个样品颗粒。• 无需高成本耗材:除进样所需的注射器之外,无其他耗材。• 易于维护:新的固定式样品池模块使仪器清洗更加简单便捷。• 无需校准:测试方法是客观的,仪器无需再校准多荧光NTA(F-NTA)Particle Metrix提供从单激光到多激光的一系列PMX-X30设备,新增加了12位的荧光检测通道,各设备均可实现不同激光波长之间、散射光模式与荧光模式之间的一键切换。PMX-X30系列设备的固定式样品池模块设计,既进一步增强了仪器的稳定性和测试的可靠性,又进一步简化了仪器清洗过程,提高了测试效率。 新增加的共定位分析功能(C-NTA)ZetaView 配备了高精度的激光器,还可以实现仪器部件的快速切换。这也是它能完成生物标志物共定位检测这一极具挑战性工作的必要条件。例如一种细胞外囊泡,用不同浓度的两种膜染料Cell MaskTM Green和Cell MaskTM Red进行染色,通过ZetaView TWIN的动画视频可以看到不同荧光通道之间的快速切换。主要应用生物纳米颗粒:• 细胞外囊泡• 外泌体• 脂质体&胶束• 蛋白质聚集体• 病毒&类病毒颗粒(VLPs)• 药物载体• 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 低浓度样品:• 纳米气泡• 纳米金属• 微量样品• 量子点德国Particle Metrix是一家专业研发和制造表征胶体特征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仪器公司。广泛应用于外泌体、病毒颗粒、纳米气泡、微塑料等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的检测工作中。尤其是在外泌体研究中,作为国际细胞外囊泡协会(ISEV)要求的外泌体鉴定必备技术之一,ZetaView以极其简单的操作,提供准确的NTA数据,为用户的外泌体研究工作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持。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作为Particle Metrix公司的中国区代理,我们为用户提供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及全面的技术和应用支持。
  • “秒杀”全场全球最快的纳米及Zeta仪
    2013全球科学仪器盛会PITTCON贝克曼库尔特发布全球顶尖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 2013年3月18日贝克曼库尔特发布最新一款高效能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每年一度的全球最大型科学仪器展---美国费城PITTCON上,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发布一款多通道高效能的 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DelsaMax系列。该系列当前共推出DelsaMax Pro 及 DelsaMax Core 两个型号。该系列采用当前最尖端的并行测量技术,一次加样即可同步进行纳米粒径测量与Zeta电位分析,而且测量时间仅需1秒钟!最新的DelsaMax系列被赞誉为“最小的样品量,最快捷的分析,成就最极致的结果”。这又将是一项划时代的贡献! DelsaMax PRO 于3月18日至21日在PITTCON的2403展位展出。 DelsaMax PRO 堪称为全球最快的同步分析仪,仅需45微升即可在短短1秒钟内获得纳米粒径与Zeta电位的结果,完全不可思议却又成为事实! DelsaMax CORE 分析仪利用独立的动态和真正的静态光散射检测器,测量从0.4纳米至10,000 纳米的颗粒大小与分子量,样品量低至1uL。系统温控范围为-15º 和150º C。 DelsaMax ASSIST 样品辅助处理系统,可强制充入惰性气体以消除样品池中可能存在的小气泡的影响,使样品更稳定,数据更可靠。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delsamax.com。 关于Beckman Coulter公司,请访问:www.beckmancoulter.com。
  • 药品铝塑泡罩密封性检测仪的应用重要性
    药品铝塑泡罩密封性检测仪的应用重要性在现代制药行业中,药品包装不仅承载着保护药品免受外界污染、保持药品稳定性的重任,还直接关系到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其中,药品铝塑泡罩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包装形式,以其优良的阻隔性、美观性和便于携带的特点,成为了众多药品,尤其是固体口服制剂的首选包装材料。药品铝塑泡罩通过铝层的高阻隔性和塑料层的韧性相结合,有效阻止了氧气、水分、光线及微生物的侵入,从而延长了药品的保质期。为什么要对药品铝塑泡罩进行密封性测试?尽管药品铝塑泡罩在设计上已经充分考虑了密封性能,但在实际生产、运输及储存过程中,由于材料缺陷、加工不当、环境温湿度变化等因素,仍有可能导致包装密封性受损。一旦密封失效,外部空气、水分及微生物就可能侵入包装内部,引发药品氧化、受潮、变质甚至污染。因此,对药品铝塑泡罩进行严格的密封性测试,是确保药品质量与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测试目的与意义三泉中石的药品铝塑泡罩密封性检测仪MFY-05S,主要目的在于评估药品铝塑泡罩包装的实际密封效果,确保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有效阻隔外界环境,保护药品不受污染。通过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包装密封性问题,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药品铝塑泡罩密封性检测仪的色水法原理在密封性检测中的应用在众多密封性检测方法中,色水法因其操作简便、直观有效而广受欢迎。该方法利用真空室中放置的含有色水(如亚甲基蓝溶液)的环境,通过对真空室抽真空,使试样内外产生压差,模拟包装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压力变化。在释放真空后,观察试样的形状恢复情况及色水是否渗入包装内部,以此判断试样的密封性能。具体操作为:首先,将待测药品铝塑泡罩样品放置于装有亚甲基蓝溶液的真空室中,确保样品完全浸没或部分接触色水。随后,启动真空泵对真空室进行抽气,使室内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若包装存在泄漏,内外压差将驱动色水渗入包装内部。待达到预定真空度并保持一段时间后,释放真空,观察并记录样品的形状恢复情况、是否有色水渗入及渗入程度。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准确判断药品铝塑泡罩的密封性能是否符合要求。药品铝塑泡罩密封性检测仪的应用重要性防止污染与变质:药品铝塑泡罩作为药品的直接包装,其密封性直接关系到药品是否会受到外界空气、水分、光线及微生物的污染。MFY-05S药品铝塑泡罩密封性检测仪,能够准确评估泡罩包装的密封性能,确保药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免受污染,保持其原有的质量和疗效。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有效隔绝外部环境对药品的影响,延缓药品的氧化、分解等化学反应过程,从而延长药品的保质期。这对于需要长期储存的药品尤为重要。综上所述,药品铝塑泡罩密封性检测仪及其所采用的色水法原理,是保障药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作为专业从事药品包装玻璃安瓿检测仪器的行业领先者-济南三泉中石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紧跟国家标准的要求,也参与部分国家药包材标准的制定工作。利用自身在药品包装检测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行业应用经验,为标准的制定工作提供数据和理论的支持,为国家标准体系的建立添砖加瓦。
  • IVIS视角 | 姜黄外泌体样纳米囊泡用于结肠炎治疗
    植物外泌体样纳米囊泡(plant exosome-like nanovesicles,PELNVs)是源于植物真核细胞的多泡体,通过后者与质膜融合释放到细胞外的一种膜性小囊泡。与此同时,来源于药用植物的姜黄(Curcuma longa)作为一种中药,常用于降血脂、抗肿瘤、抗炎等疾病,姜黄素作为从姜黄中所提取的一种天然疏水多酚,姜黄外泌体样纳米囊泡除了具有相应药理作用外,还兼具纳米载体的独特形态与组成特征,相比哺乳动物来源和人工合成的纳米囊泡,姜黄植物外泌体纳米囊泡具有来源广泛、价廉易得、功能丰富等优势,因此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IBD发病率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已逐渐成为我国消化科的常见病。发展IBD诊疗新技术、新方法,将为IBD的综合防治提供有效依据,研究人员受姜黄药物价值的启发,进一步研究了姜黄外泌体样纳米囊泡在IBD治疗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作者首先将植物姜黄用萃取器均质,然后采用蔗糖梯度超离心法获取姜黄外泌体样纳米囊泡(TDNPs),并通过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质谱分析等方式对TSNPs 1和TDNPs 2做出相关比较(图1)。图1. TDNPs的分离、纯化与表征接下来,作者研究了TDNPs 2的靶向性,使用IVISense™ DiR 750 (XenoLight™ DiR)标记TNDPs,灌胃结肠炎小鼠。通过Perkinelmer的IVIS成像系统对消化道、肠系膜淋巴结(MLN)和重要器官(心、肝、脾、肺和肾)进行成像,发现与PBS组、TDNPs 1治疗组的小鼠相比,TDNPs 2治疗组的小鼠结肠中有强烈的DIR信号,证实了TNDPs 2优先作用于炎症结肠部位(图2)。图2. TDNPs 2优先作用于炎症结肠部位随后在TDNPs 2优先定位于炎症结肠的条件下,进一步研究了TDNPs 2对DSS诱导结肠炎的影响,通过构建小鼠结肠炎模型,使用炎症探针通过化学发光成像进行监测。Lcn-2作为一种有吸引力的肠道炎症生物标志物,被用来监测肠道炎症的进展。作者通过研究Lcn-2在DDS、DSS+TDNPs 1、DSS+TDNPs 2三组中的水平变化,证实了TDNPs 2可减轻DSS诱导的结肠炎。IVIS生物发光结果显示,DSS组和DSS+TDNPs 1治疗组小鼠的腹部显示较强的生物发光信号,表明消化系统内存在严重的炎症反应。相反,虽然DSS+TDNPs 2治疗组的小鼠腹部仍有部分生物发光信号,但强度远低于DDS组和DSS+TDNPs 1治疗组小鼠。作者同时还评估了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 、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和氧化应激相关蛋白HO-1的表达水平,证实了TDNPs 2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图3)。同时作者评估了TDNPs 2是否能够加速结肠炎的快速消退。通过体外伤口愈合试验,证实了TDNPs 2处理的细胞具有最快修复创面的速度,能够显著缓解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及促进炎症的快速消退。图3. 口服TDNPs 2可减轻DSS引起的结肠炎随后该团队为满足潜在临床应用,首先评估了TDNPs 2对Caco2细胞的毒性,通过MTT、ATPLite、细胞凋亡、活化caspase-3/7等证明了TDNPs 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接下来,通过H&E染色对肝脏等器官进行组织学分析,证实了TDNPs 2在体内的生物安全性。最后作者研究了TDNPs 2是否影响NF-κB信号通路,NF-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在调节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姜黄素是一种NF-kB抑制剂,具有广泛的性能。作者通过检测NF-κB p65依赖的荧光素酶活性、磷酸化NF-κB p65表达和p65转位到细胞核的共聚焦成像,表明了TDNPs 2可以抑制LPS对NF-κB通路的激活。同时为了研究TDNPs 2在体内对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采用NF-κB-RE-Luc转基因小鼠对NF-κB进行了研究。通过采集重要器官(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肺)和结肠并成像。IVIS生物发光结果显示,心肝脾肺肾的生物发光信号相似,表明NF-κB在这些器官中的活性相似。相反,结肠的生物发光信号,TDNPs 2治疗组较DSS组明显降低。表明了TDNPs 2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图4)。图4. TDNPs 2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参考文献Oraladministration of turmeric-derived exosome-like nanovesicles withanti-inflammatory and pro-resolving bioactions for murine colitis therapy. JNanobiotechnol 20, 206 (2022).https://doi.org/10.1186/s12951-022-01421-w
  • PerkinElmer食品中纳米颗粒检测方案亮相首届全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与应用学术大会
    2017年11月23日,“第一届全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与应用学术大会”在北京京仪大酒店开幕。此次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与技术应用分会、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学会承办。本次会议围绕国内外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检测技术、食品行业所面临的政策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开展交流。 PerkinElmer作为大会赞助商,参与此次大会,并由PerkinElmer公司北方区技术支持经理姚继军博士带来了备受关注的食品中纳米颗粒检测方案。姚继军博士做报告随着纳米材料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也引发了越来越多针对其安全性的争议,目前对此的研究仍在起步阶段。环境领域的纳米颗粒可能会在植物体中迁移蓄积从而进入食物链,食品领域中纳米颗粒可能会通过人体的生物屏障,其在人体内蓄积会产生风险。因此目前很有必要对纳米颗粒在植物体中的迁移和在食品中的检测,从而对其风险进行评估。目前这也是研究的一个热点。 想更了解纳米颗粒在植物体中的迁移和在食品中的检测,请点击下载资料: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168/down_836005.htm关于珀金埃尔默:作为全球领先的科学仪器和服务提供商,珀金埃尔默公司致力于为创建更为健康的世界而不懈努力。我们的业务涉及环境健康、食品安全、生命科学、实验室服务和大数据信息化等领域。我们在全球拥有9000名专业技术人员,时刻准备着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各项科学难题。我们在分析检测、医学成像、信息技术和一站式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深入的市场洞察力,可协助客户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而不懈探索。2016年,珀金埃尔默年应收达21亿美元,为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 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公司的信息,请访问全新上线的珀金埃尔默中文官方网站。珀金埃尔默中国:珀金埃尔默进入中国近40年,拥有员工约1200多人。公司亚太区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北京、成都、广州、沈阳、武汉、青岛、南京、西安、乌鲁木齐、昆明设有分公司,维修网点遍布全国各个省市。主要产品与服务包括环境健康、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等所使用的分析仪器及学术机构或新药开发所需要的生命科学仪器。结合国内市场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中国的信息,可访问全新上线的珀金埃尔默中文官方网站。
  • 国家纳米中心在肿瘤外泌体microRNA高灵敏检测方面取得进展
    p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在肿瘤外泌体microRNA高灵敏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Thermophoretic Detection of Exosomal microRNAs by Nanoflares”于 2020年3月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20, DOI: 10.1021/jacs.9b13960)。/pp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含有蛋白质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纳米尺度(30-150 nm)脂质囊泡,通过运输活性分子参与细胞通讯,是肿瘤液体活检的靶标之一。microRNA是一种长度约为22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microRNA会被包载在外泌体中,参与肿瘤增殖与转移,是新型肿瘤诊断标志物。现有的外泌体microRNA检测方法面临外泌体microRNA含量低、样本消耗量高以及需要RNA提取等挑战。因此,发展微量样品中外泌体microRNA的高灵敏检测新方法对癌症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pp  在前期工作中,孙佳姝课题组利用热泳富集与核酸适体标记,实现了细胞外囊泡表面蛋白组测量和癌症分类(Nat. Biomed. Eng. 2019, 3, 183-193, J. Am. Chem. Soc. 2019, 141, 9, 3817-3821, Adv. Mater. 2019, 31, 1804788)。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结合纳米耀斑(nanoflare)与热泳的检测新方法,实现了0.5 μL血清样本中外泌体microRNA的高灵敏检测,检出限低至0.36 fM,接近qRT-PCR。纳米耀斑通过被动输运进入外泌体后,可以特异性识别靶标microRNA并产生荧光信号。外泌体在热泳作用下快速汇聚,有效放大其中纳米耀斑产生的荧光信号,提高外泌体microRNA的检测灵敏度。临床血清样本中,外泌体肿瘤相关microRNA表达信息可以用于ER+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常规检测手段相比,该方法灵敏度高,样本消耗量小,排除了非外泌体microRNA的干扰,为外泌体microRNA检测与癌症早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新工具。/ppbr//p
  • 过程工程所开发出邻域纳米结构生物传感膜
    葡萄糖检测和实时连续监测,对于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以及制糖和发酵过程中的可控生产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以葡萄糖氧化酶(Gox)、普鲁士蓝(PB)、电极为核心的葡萄糖生物传感设备颇具前景。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具有邻域纳米结构的新型三维(3D)介孔生物传感膜,提高了葡萄糖生物传感设备中传感区域面积、PB利用率以及底物对传感区域可及性,具有优异的灵敏度和长期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由于PB形成速率快且极易团聚,使其在电极上的合成和分布难以控制,导致PB高密度无序堆积,形成传感区域面积小、PB利用率低且空间位阻大的逐层分布传感结构,传感灵敏度低且稳定性差。   针对上述问题,万印华团队以单宁酸-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铁(TA-APTES-Fe)三元涂层作为结构导向剂,调控PB的固定化位置和组装速率,分别通过配位和共价作用将PB和GOx相邻固定在3D介孔碳纳米管(CNTs)膜电极中,制备出具有邻域纳米结构的介孔生物传感膜。与逐层纵向分布的生物传感器相比,新型传感膜将传感区域从2D平面扩展到3D介孔膜电极中,从而提高了PB的利用率以及葡萄糖和过氧化氢(H2O2)对传感区域的可及性。同时,这一结构拉近了级联传感单元间的距离,从而缩短H2O2到达传感界面的扩散距离,有效抑制H2O2向主体溶液中的扩散,降低其无效耗散。实验数据表明,在流通模式下,新型传感膜的灵敏度高达31.2 μA mM-1,可稳定连续监测蔗汁中的葡萄糖浓度长达8小时无电流响应漂移。   针对生物传感器污染问题,该团队基于PB的pH响应多酶活性,提出了利用GOx-PB级联反应依次产生微气泡和芬顿氧化来模拟“疏松-降解”膜清洁过程。原位产生的微气泡带来的剪切作用有助于疏松膜表面污染层,进而增加自由基对污染物的可及性,从而实现被污染的生物传感膜的自清洁。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图1.受细胞膜上电子传递链结构启发,开发具有邻域纳米结构的三维介孔生物传感膜示意图。图2.生物传感膜“疏松-降解自清洁机制”示意图。
  • 千人大会精彩预告:超微及纳米颗粒分析表征技术百花齐放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超微及纳米颗粒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要充分发挥超微及纳米颗粒的潜能,离不开对其精准、高效的分析表征技术的支持。这些技术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深入理解纳米颗粒的结构、形貌、成分及性能,为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优化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为促进超微及纳米颗粒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交流,推动纳米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颗粒学会将于2024年7月23-24日举办第五届“颗粒研究应用与检测分析”网络会议,特设“超微及纳米颗粒分析表征”专场。点击图片直达报名页面 会议特邀上海理工大学蔡小舒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级工程师郭玉婷、刘忍肖,以及HORIBA、丹东百特、安捷伦资深工程师,分享颗粒粒度、形貌、浓度、成分、Zeta电位等多元化表征技术及相关国家标准。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蔡小舒《纳米颗粒和微纳气泡的粒度、形貌和浓度测量新方法》(点击报名)蔡小舒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到颗粒测量、两相流在线测量、燃烧检测诊断、排放和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等测量方法、技术和应用的研究。先后负责了两机重大专项项目、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仪器重大专项项目和面上项目、科技部等纵向项目,欧共体项目、通用电气全球研发中心、日立估算研究中心、美国电力研究院和德国、捷克、波兰等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发明专利20多项。 曾任中国颗粒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上海颗粒学会等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理事长等,担任4个SCI刊物副主编、编委和多个国内学术刊物编委,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名誉主席,主席等。纳米颗粒的粒度和形貌是表征纳米颗粒的最重要参数,也是纳米颗粒应用的最主要参数。对于不同的应用,对纳米颗粒的粒度和形貌有不同的要求。而对于微纳气泡,其粒度和数量浓度以及随时间变化等参数是最重要参数。在纳米颗粒的制备中,一些纳米颗粒的浓度非常高,对其进行稀释可能会影响体系的平衡,破坏了纳米颗粒的结构。为满足对纳米颗粒粒度和形貌表征,微纳气气泡的粒度和数量浓度测量的需要,以及直接测量高浓度纳米颗粒的要求,蔡小舒团队发展了图像动态光散射纳米颗粒粒度快速测量方法,偏振图像动态光散射纳米颗粒形貌及形貌分布测量方法,后向动态光散射高浓度纳米颗粒粒度测量方法和多波长消光法微纳米气泡粒度和数量浓度测量方法等。根据这些方法研制的仪器都采用笔记本电脑供电,可以方便携带到任何需要测量的场合进行测量。本报告将介绍这些测量新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实例。HORIBA(中国)应用工程师 李倩《颗粒表征关键技术新进展》(点击报名)李倩现任HORIBA粒度产品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粒度仪的方法开发以及技术支持,熟练掌握仪器特性及使用维护,为不同应用领域的粒径测试用户开发和优化粒径测试方法、提供解决方案,在半导体、能源、材料、环境、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颗粒表征对产品的研究开发和质量控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据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测量工具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客户用颗粒表征结果指导自己的研究或生产,本次报告为大家介绍 HORIBA 颗粒表征技术以及相关产品的最新进展。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宁辉《动态光散射测试功能的延伸》(点击报名)宁辉博士为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具有十几年产品研发和产品应用的研究经历,是一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颗粒表征技术专家。对于纳米材料的相关应用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态光散射技术是一种基于检测颗粒的布朗运动来获取样品的粒径信息的颗粒表征手段。基于传统的动态光散射技术,结合更多的光学和分离手段,可以拓展动态光散射的应用领域和检测能力。在这个报告中,宁辉将介绍动态光散射流动模式,进行高分辨率的粒径测试;窄带滤光片的应用及其对于荧光样品的测试,及其VV和VH模式对于各向异性样品的测试。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级工程师 郭玉婷《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纳米颗粒国家标准制定及应用研究》(点击报名)郭玉婷为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全国标准化教育标准化工作组 (SAC/SWG27)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纳米技术委员会(ISO/TC229)WG2和WG3工作组专家,从事纳米技术标准化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研究工作,主持制定六项国家标准,参编《纳米技术标准》书籍,发表多篇科技论文,参与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一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产品的广泛使用,纳米颗粒的检测成为纳米技术应用和潜在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使用高时间分辨模式检测、分析速度快、所需样品少、颗粒浓度检出限低,可同时测量稀溶液中纳米颗粒的成分、粒径、粒径分布、数量浓度及溶解离子浓度等。郭玉婷所在实验室牵头制定了单颗粒ICP-MS检测水相中无机纳米颗粒的国家标准,开展了纳米产品和生物组织等复杂基质中纳米颗粒的检测研究。本报告将介绍国家标准内容,交流相关研究进展,以推广该方法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工程师 董硕飞《应用单颗粒(sp)ICP-MS法对环境样品中的颗粒物进行定量检测》(点击报名)董硕飞为安捷伦资深原子光谱应用开发工程师,于2012年获得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地球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美国和法国做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金属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其作为环境污染物的分布和传输机制。在2017年加入安捷伦全球市场开发团队后,主要从事ICP-MS新应用方法开发工作,以合作研究的形式开展颗粒物在复杂基体中的分离、检测方法研究,以及应用元素指纹图谱法和同位素示踪法进行源解析等方面的研究,并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30多篇。应用单颗粒(sp)ICP-MS技术对纳米颗粒物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近些年趋于成熟,特别是在环境研究领域被更多的研究人员接受。本报告概述(sp)ICP-MS技术对降尘、海水、底泥和土壤中的纳米颗粒物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案,同时拓展该方法对单细胞中的元素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微塑料颗粒进行分析的应用案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忍肖《量子点材料及产品特性测试方法开发与标准化》(点击报名)刘忍肖主要从事典型纳米材料(量子点、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特性参数测试方法开发,针对产业应用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研制,迄今作为负责人/技术骨干共研制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18项、国家标准物质6项、主导2项VAMAS国际比对、发表学术论文18篇、参编专著3部。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十三五、十四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标准研制项目等。担任国家标准委审评中心标准审核专家、国际标准化组织纳米专业领域ISO/TC 229、IEC/TC113技术专家,担任全国纳米标委会(SAC/TC279)委员观察员、全国颗粒分委会(SAC/TC168/SC1)委员观察员、全国纳米光电显示技术标准工作组(SAC/TC279/WG10)委员兼秘书长等。量子点作为一类最典型的代表性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量子尺寸效应并展现出优异的光学特性,现已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信息显示等产业领域,尤其促生了纳米光电新型显示技术产业的革新升级。本报告针对量子点材料关键特性参数测试分析方法开发、纳米光电显示技术产业应用所关注的量子点部品应用性能评测技术开发、体系性技术标准研制等进行介绍。以上仅是部分报告嘉宾的分享预告,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会议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articuology2024/
  • 我国POPs检测电学纳米器件研究获系列成果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与传感器件研究中心刘锦淮研究员、黄行九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电学纳米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它具有毒性高、化学稳定性强等特点。传统检测方法复杂,检测仪器体积大、成本高,因而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效应,研制具有现场实时检测功能的纳米传感器件,简化检测程序,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基于纳米传感器件灵敏度与晶粒尺寸的相关效应,智能所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了纳米颗粒组装的多层多孔纳米结构二氧化锡(SnO2)空心球、SnO2/多壁碳纳米管纳米复合物和珊瑚状SnO2等纳米结构材料。基于上述独特结构纳米材料的传感器对艾氏剂、滴滴涕等POPs具有高的灵敏度和短的检测时间。  这作为一种新的POPs检测方法,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英国物理学会在其网站对智能所研究团队的工作作了特别报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对POPs的选择性,研究人员还将β-环糊精修饰到多壁碳纳米管上制作成电导式传感器,对多氯联苯具有非常好的选择性,相关成果已被英国《材料化学杂志》(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作为底封面文章发表。此外,研究人员利用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强大负载能力,制作电容传感器对多氯联苯进行检测,发现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关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项目的大力支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