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航空插头连接器

仪器信息网航空插头连接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航空插头连接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航空插头连接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航空插头连接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航空插头连接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航空插头连接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航空插头连接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航空插头连接器相关的资讯

  • 直播干货:全球5G连接器龙头安费诺为什么会选择摩方3D打印
    2020年5月26日下午2点,摩方材料联合安费诺集团在南极熊平台上开展了一场直播,主题为“高精密3D打印技术在5G通讯领域的创新应用”,本场直播由摩方材料周建林先生和安费诺王翔先生主讲。目前直播已经可以回看视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回放下面南极熊就带大家以图文的形式来回顾一下本场直播的部分内容,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次直播的两家公司背景以及两位主讲人。摩方材料是高精密3D打印领域全球领导厂商,安费诺(Amphenol)是连接器领域的全球领导厂商。摩方材料周建林的分享主要围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周总展示了当前3D打印技术在5G领域的一些应用案例,主要包括5G天线、5G散热器、滤波器等。而摩方材料与安费诺的合作,主要是聚焦在5G通讯连接器方面,5G连接器主要承载光信号和电信号的转化任务,其不但要实现大量数据的高速传输,而且还在朝着小型化、精密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在壁厚、公差、介电常数、耐高温等方面也有着比较苛刻的要求。根据Bishop&Associates统计的数据,2020年5G通信连接器的市场空间高阿达575亿元。以前,5G连接器的加工方式以开模注塑和机加工为主,而现在摩方材料的高精密3D打印成为新的加工方式。目前,主要用于满足结构验证、功能验证、工程阶段等1000件以下的制造需求,如果进入量产阶段,还是需要用到注塑工艺。直播中,周总将摩方高精密3D打印与常见的光固化3D打印技术以及模具生产、CNC机加工等工艺进行了对比,对比内容主要包括交期、质量、费用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摩方的高精密3D打印技术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此时,你可能会很感兴趣,究竟摩方材料的高精密3D打印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周总引出了摩方材料工业级PμSL(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的原理。该系统主要包括光源、成型、运动三大部分组成。摩方材料做了很多的技术改进,使其可以达到1μm~10μm的高分辨率,打印幅面可以达到100mm*100mm,此外还能支持50℃加热打印工艺以适应更多的打印材料。目前,摩方材料nanoArch工业级系列3D打印系统主要有5款设备,分别是nanoArch P130、S130、P140、S140Pro、P150。直播中周总主要介绍的是S140 PRO这款设备,同时也是用在5G领域中最多的一款。摩方材料还开发了一系列专用的3D打印材料,可以覆盖工程应用、生物应用和功能材料。周总重点解析了其中的HTL(耐高温树脂)、HKE(高强度韧性树脂)两款材料。目前,除了本次联合直播的安费诺外,还有20多家知名的连接器企业与摩方材料建立了合作。最后,周总列举了摩方材料合作的4个高精密3D打印的应用案例,包括:精密连接器、内窥镜、青光眼导流钉、微流控芯片。3D打印在这些高精密部件的制造中发挥了其优势。随后,安费诺集团的王翔先生介绍了安费诺的业务情况,并分享了公司在研发连接器的过程中是如何从采用快速开模转向摩方高精密3D打印的。安费诺是一家综合性的国际企业,其产品覆盖航空、汽车、移动终端、IT数据、移动网络、连接器等领域,2019年营收高达82亿美元(约585亿人民币)。这样的一家国际巨头,为何会选用摩方材料的3D打印服务,王翔在直播中表示,目前安费诺旗下的4个大通讯生产厂、6个研发与生产点都在与摩方材料进行合作,而且一致满意。探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摩方材料解决了他们在研发、制样过程中的难题,不但打印的样品精度等参数完全满足要求,而且制造周期与快速开模相比大幅缩短,大大提高了其研发部门的效率,并降低了试错成本。此外,王翔还列举了多个安费诺与摩方材料的案例,并对双方未来的合作提出了期许和展望。更多精彩直播细节,请观看视频回放。直播中,有3位幸运观众各获得摩方材料3D打印的高精度模型一个:(转载自:南极熊3D打印)
  • 插头插座12月起将实施新版标准
    8月29日,CQC发布有关插头插座产品强制性认证执行新版标准的公告。根据公告的要求,插头插座实施CCC认证所依据的标准将于2013年12月1日起由GB 2099.2-2012《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2部分:器具插座的特殊要求》替代GB 2099.2-1997。与GB 2099.2-2012配套使用的通用标准为GB 2099.1-2008。  根据公告的要求,2013年8月29日至2013年12月1日期间,申请人可自愿选择按照新版标准或者旧版标准申请认证 自2013年12月1日起,应采用新版标准实施认证并出具新版标准认证证书。对于已按旧版标准获得强制性认证的器具插座产品,认证委托人应于本决议发布之日起、下一次跟踪检查之前,提交转换新版标准产品认证证书的申请,送样进行新、旧版标准差异试验项目的检测。试验合格后,换发新版标准产品认证证书。旧版标准认证证书转换工作应于2014年12月1日前完成,逾期未完成转换的认证证书,CQC将予以暂停,2015年2月28日仍未完成转换的证书,将予以撤销。
  • 金工分享-汽车连接器金相样品的制备
    今日试样制备方法分享之汽车连接器金相样品的制备,详情如下:难点:1. 连接器内部多材质、多结构,切割前必须镶嵌以固定结构件2. 连接器外壳多为聚合物塑料,且都有突出的边沿,切割夹具固定困难3. L型连接器,短边的切割位置非常靠近边缘,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切割损耗一、样品尺寸及切割位置二、连接器的连接位置预镶嵌以固定结构件步骤: • 先倒入环氧树脂,再倒入固化剂 • 单方向地缓慢搅拌约2min • 倒入连接器一端 • 重新锁闭连接器,静置2h以上 耗材: • EpoQuick环氧树脂和固化剂 • 固化时间:2h透明度:透明邵氏硬度:80 • 放热峰值温度:110℃体积/重量混合比:5:1三、制备1. 切割机与切割片的选择 切割机:10in手动砂轮切割机METCUT-10 轴承转速: 2865rpm/min 切割能力:90mm 切割片:10in金刚石切割片CD-10-01,厚度1.5mm 冷却液:水基切割冷却润滑液CC-01样品夹具:左右手快速夹具 操作方式:Z轴手动直切负载显示:安培表2. 用快速夹具固定样品3. 以L型的2021493A02为例4. 用P1200#砂纸在METPOL-A型自动研磨抛光机上手动研磨2min,去除橡胶、塑料等聚合物的切割痕迹以上就是有关汽车连接器样品切割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其他材料的制备方法,欢迎联系可脉检测的工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技术服务。
  • 快速驱动连接器行业创新创造之高精密3D打印
    5G通讯和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市场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作为信号传输和互联关键元器件的连接器,提出了比以往更大的技术挑战,要满足大容量数据传输和高速高密度连接,微型化、精密化和集成化的连接器创新势在必行,对微型精密加工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行业背景连接器是系统或整机电路单元之间电气连接或信号传输必不可少的关键元器件,也是许多设备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电子元件和电子电路中沟通的桥梁,通过对电信号快速、稳定、低损耗、高保真的传输以保证设备完整功能的正常发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军工、通讯、汽车、消费电子、工业等领域。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大陆的转移,全球连接器的生产重心也同步向中国大陆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接器生产基地。中国连接器制造整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连接器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中国成为全球连接器市场最有发展潜力、增长最快的地区。由于我国连接器行业起步较晚,连接器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技术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目前,连接器高端技术和高端产品基本由泰科,安费诺和莫仕等行业国际巨头垄断,少数国内企业虽然也生产高端连接器产品,但相对于国际巨头而言规模仍较小,国内大多数中小规模的连接器生产企业不具备自主开发设计能力。国内整体技术水平仍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在国际竞争中技术上处于相对劣势。随着以5G通讯技术、汽车和消费电子为代表的各个应用领域对连接器功能性要求不断提高,微型和精密以及集成化的连接器创新势在必行,对应的微型精密加工的需求也迫在眉睫。市场概况连接器作为电路系统电气连接必需的基础元件之一,是终端应用产品的一个组件,因此,终端应用的发展是推动连接器市场快速增长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连接器行业发展趋势与下游终端应用行业发展保持着非常明显的一致性。据统计,2018年全球连接器市场将达665亿美元,2018年中国地区连接器市场规模为209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42%,占据了全球31.4%的市场份额,是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市场。随着5G通信、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发展,未来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下游应用领域对连接器的要求不断提高,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企业更容易获得竞争优势,市场份额不断向龙头企业集中。从1980年到2016年间,全球前十大连接器厂商市场份额有38%上升至59%,2017年前十大厂商市场份额达到61%,其中泰科、安费诺、莫仕三家厂商市场份额超过30%,几乎垄断了高端连接器市场。国内巨头立讯精密,中航光电,航天电器和得润电子等都在布局高端连接器市场,为了抢占5G通讯和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市场先机,将视加大产品快速创新为一种常态和战略,从而来缩小和国外连接器巨头的技术差距。高精密3D打印在连接器行业的应用随着5G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以及消费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具有大容量数据传输和高速高密度连接等功能性要求的连接器要求越来越多,相应的精密加工技术需求也越来越急迫。尤其对于一些复杂精密微型化的连接器开发,传统CNC和开模注塑等传统加工方式都存在着加工周期长和成本高等问题。从下面摩方高精密3D打印和CNC以及注塑成型对比图中可以用看出,高精密3D打印技术在加工精密连接器方面具有精度高、成本低、和周期短等明显优势。下图是深圳摩方公司3D打印设备加工的微型精密连接器,产品大小为5.65mm*2mm*2.8mm,其中最小pin间距是0.14mm,最小壁厚为0.1mm,公差要求±10~25μm。CNC和开模很难低成本快速加工成型,深圳摩方公司的nanoArch S140和nanoArch P140精密3D打印设备不到1小时就可以加工出高质量合格的产品,最快一天内实现交付。连接器巨头行业客户的一段访谈通讯技术从2G发展到现在的5G,对应的基站数量呈几何级数的上升。目前我国的4G基站数量是339.3万座,根据一些消息各大运营商在这次5G的升级中大约需要5倍的5G基站,大约是1500万座。相应的传输速率也是需要几何级数的提高,这就对基站的小型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基站体积的不断减小,更多的塑胶和金属结构设计也越来越逼近机械加工的极限,这就给传统的快速模开发方式带来了挑战,不但需要考虑结构的可行性,同时还要考虑在加工中会遇到的不可知的困难。有了摩方精密3D打印技术,加工类问题可以放到最后一并解决,而且在确认投入是有效的前提下,公司会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攻克加工上的难题,而不是在初始开发阶段患得患失。从客户访谈中可以看出,摩方的高精密3D打印技术,可以满足精密连接器加工的设计验证需求,且已经在早期结构设计验证阶段,起到关键作用。3D打印的精密塑料零件,60μm薄壁、230μm圆孔,达微注塑零件水准深圳摩方提供的高精密3D打印加工技术非常契合连接器行业微型化、精密化和集成化的研发需求,目前已和欧美日以及国内连接器行业巨头进行了深入广泛合作。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插头插座将自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新版3C认证标准
    2013年8月29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发布有关插头插座产品强制性认证执行新版标准的公告。根据公告的要求,插头插座实施3C认证所依据的标准将于2013年12月1日起由GB 2099.2-2012《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2部分:器具插座的特殊要求》替代GB 2099.2-1997。与GB 2099.2-2012配套使用的通用标准为GB 2099.1-2008。  根据公告的要求,2013年8月29日至2013年12月1日期间,申请人可自愿选择按照新版标准或者旧版标准申请认证 自2013年12月1日起,应采用新版标准实施认证并出具新版标准认证证书。对于已按旧版标准获得强制性认证的器具插座产品,认证委托人应于本决议发布之日起、下一次跟踪检查之前,提交转换新版标准产品认证证书的申请,送样进行新、旧版标准差异试验项目的检测。试验合格后,换发新版标准产品认证证书。旧版标准认证证书转换工作应于2014年12月1日前完成,逾期未完成转换的认证证书,CQC将予以暂停,2015年2月28日仍未完成转换的证书,将予以撤销。  下表列出了新旧版本标准的差异及新版标准的补充试验(检查项目)。序号标准条款GB 2099.2新旧标准差异补充试验(检查)项目GB 2099.2-1997GB 2099.2-201218 标志采用GB 2099.1-1996第8章采用GB 2099.1-2008第8章。增加了中性极、接地极、带电极的符号。修改了保护接地符号标志、型号。做补充检查29 尺寸检查采用GB 2099.1-1996第9章及GB1002-1996,没有不接触规的测试GB1002-2008增加了插座带电极插套到插合面距离的要求,增加了插座的部分通规,增加了两极双用插座圆插部分,增加了不接触规的测试。做补充试验310 防触电保护采用GB 2099.1-1996第10章采用GB 2099.1-2008第10章,增加了图9探针的检测等内容,且GB1002-2008尺寸要求变化,对防触电保护产生影响。做补充试验413 固定式插座的结构采用GB 2099.1-1996第13章采用GB 2099.1-2008第13章,由于GB1002-2008尺寸要求变化,从而影响插座结构。做补充试验519 温升采用GB 2099.1-1996第19章采用GB 2099.1-2008第19章,GB1002-2008尺寸要求变化,有可能影响插座结构,从而影响温升。若确认插套结构变化,则做补充试验620 分断容量采用GB 2099.1-1996第20章采用GB 2099.1-2008第20章,GB1002-2008尺寸要求变化,有可能影响插座结构,从而影响分断能力。若确认插套结构变化,则做补充试验721 正常操作采用GB 2099.1-1996第21章采用GB 2099.1-2008第21章,GB1002-2008尺寸要求变化,有可能影响插座结构,从而影响正常操作。若确认插套结构变化,则做补充试验827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通过密封胶的距离采用GB 2099.1-1996第27章采用GB 2099.1-2008第27章,GB1002-2008尺寸要求变化,有可能影响插座结构,从而影响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若确认插套结构变化,则做补充试验928 绝缘材料的耐非正常热、耐燃和耐电痕化采用GB 2099.1-1996第28章GB2009.2-2012相对与GB2099.2-1997在本章节增加了“就本试验而言,器具插座视为固定式插座”,移动式插座对将载流部件保持在位的绝缘材料需进行750℃灼热丝试验,固定式插座对将载流部件保持在位的绝缘材料需进行850℃灼热丝试验。若先前判为移动式插座,则做补充试验  GB 2099.2-2012详情参见:http://www.xmtbt-sps.gov.cn/download.asp?id=6178
  • 深度洞察!现代航空器噪声管理的挑战与应对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噪声监测系统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和预警,使得噪声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市场更加广阔。为了解当前噪声监测技术进展、应用成效、行业状况及挑战机遇,向大家展现当前噪声监测市场现状,仪器信息网开展了“噪声监测现状与市场动态”主题约稿活动,本篇文章为北京爱唯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回稿内容。现代航空器噪声管理的挑战与应对文章作者: Envirosuite 公司中国区商业代表—祖明目录前言1. 现代航空器噪声管理的挑战 1.1 噪声主体责任人是谁1.2 如何与社区、航司以及环境执法部门沟通 1.3 如何科学合理减噪2. ICAO 附件 16 和《航空器噪声管理平衡方法指导》2.1 《航空器噪声管理平衡方法指导》2.2 航空器噪声管理的跨领域要素 —— 社区参与3. 第四代航空环境容量管理4. Envirosuite ANOMS 机场噪声和运行管理系统 4.1 ANOMS 精确监测和管理机场噪声问题4.2 高效融合各方数据4.3 ANOMS 很好地履行了 ICAO 第 A39-1 号决议,暨社区参与4.3.1 建立空域宽容和理解以加强社会许可4.3.2 视觉化呈现机场噪音等值线、绘制噪音事件图并识别投诉源4.3.3 公开透明的平台功能,与社区建立良好关系5. EMU 3700 噪声监测系统6. 技术实施单位介绍关于 Envirosuite ( EVS )前言航空器噪声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机场数量、规模和航班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航空器噪声的影响越来越强。自20世纪60年代噪声首次成为航空问题以来,航空业一直在努力寻找减少其影响的方法。航空业十分重视减噪工作,持续的工程创新使现代飞机产生的噪声比20世纪60年代的飞机减少了75%。图1. Major reductions in aircraft noise levelsICAO Symposium on Aviation and Climate Change,"Destination Green", ICAO Headquarters, Montreal, Canada, 14-16 May, 2013尽管行业内近年来一直在噪声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机场噪声依然困扰着机场附近的居民,对噪声的担忧依然是机场发展的最大阻碍,并成为投诉的主要原因。&bull 英国伦敦Heathrow国际机场就因噪声长期影响居民睡眠遭到起诉;&bull 韩国首尔金浦国际机场周边3万多居民难忍航空器噪声影响日常生活,对国土海洋部提起的集体诉讼获得胜诉;&bull 由于每天约510次航班量引发的大量噪声,希腊政府主动将旧的雅典国际机场改建成公园,将新机场迁往居民相对分散的斯巴达地区;&bull 美国政府专门通过《国家公园领空法案》限制航空噪声以回应民众诉求。1. 现代航空器噪声管理的挑战对于机场管理者来说,现代航空器噪声管理面对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噪声主体责任人是谁&bull 飞机是产生噪声的主体,但民众都是在投诉机场;&bull 环境执法要求机场负责。1.2 如何与社区、航司以及环境执法部门沟通&bull 噪声事件总是无法及时捕捉;&bull 已采用搬迁或颁发噪声补偿款形式处理噪声干扰,但民众还是在不停抱怨;&bull 如何科学合理地与社区民众进行沟通;&bull 与航司沟通的方式与措施;&bull 环境执法部门关注哪些信息。1.3如何科学合理减噪&bull 机场航线规划已固定无法改变;&bull 航线管理隶属于空管部门而不是机场,空管部没有噪声管理职能;&bull 建议的管控措施如何执行与验证。2022年6月5日,我国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后,对噪声管理制定了更加科学严谨的管理要求,如:1. 明确单位和个人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的权利;2. 受到噪声侵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侵权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3. 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范围和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范围应当向社会公布;4. 声环境质量改善规划实施方案应当向社会公开;5. 约谈的整改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6. 增加规定,制定噪声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应当征求有关专家和公众等的意见。空域的重新规划、不断变化的社区敏感度和监管限制正在日益影响机场运营和发展。现在,机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与周围社区合作,以了解和管理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周边民众对噪声的担忧以及投诉往往成为机场发展的最大阻碍。对于机场管理者,对噪声问题的关注已不仅仅是噪声暴露问题,还必须保持机场运营的同时实现周边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以获得社会认可。这需要通过准确、无懈可击的数据为噪声管理行动计划提供有效支持。2. ICAO附件16和《航空器噪声管理平衡方法指导》1968年,第16届ICAO大会指示ICAO理事会制定与航空器噪声有关的国际规范和相关指导材料,列入航空器噪声的说明和测量方法以及对机场附近社区所关切的飞机造成的噪声的适当限制等材料;“机场附近航空器噪声特别会议”(1969年11月25日至9月17日,蒙特利尔),促使ICAO理事会于1971年8月通过了第一版附件16-航空器噪声,这是适用于新飞机设计的第一个环境标准。下图2.为ICAO附件16发展历程。图2. 2.1 《航空器噪声管理平衡方法指导》2001年9月,ICAO提交大会决议A33-7,2004年批准和发行《航空器噪声管理平衡方法指导》 Doc 9829,从4个方面对机场噪声进行管理控制,见下图3。(1)从源头控制,规定各类航空器噪声限值及测量、评定要求,根据飞机生产年代和类型不同,制定不同噪声限值,逐步淘汰高噪声飞机;(2)土地使用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和航空器噪声不相容的土地使用远离航空器噪声影响区,鼓励和航空器噪声影响相容的土地使用安排在机场周围;(3)减噪运行程序,优先跑道、优先航路措施,避免或减少在噪声敏感区上空飞行;减噪起飞程序、减少油耗和地面噪声的连续下降进近程序;(4)运行限制,限制或禁止高噪声飞机起降、限制或禁止使用噪声影响大的跑道、飞机运行时段限制、架次限制等管理措施。图3. Doc 98292.2 航空器噪声管理的跨领域要素 —— 社区参与ICAO第40届会议提出了航空器噪声管理的跨领域要素——社区参与。具体见下:执行委员会由国际机场理事会(ACI)和民用飞航服务组织(CANSO)提交)A40-WP/2601EX/1042/8/19议程项目15:环境保护—一般规定、航空器噪声和当地空气质量— 政策和标准:噪声管理决议如下: ICAO第A39-1号决议国际机场理事会和CANSO欢迎ICAO理事会提出的建议,即在A40-WP/57号文件所建议的ICAOA39-1号决议案文中,提及社区参与和ICAO第351号通告《社区参与航空环境管理》。此外,国际机场理事会和CANSO建议调整决议的措辞,纳入社区参与作为平衡做法的跨领域要素— 修改以下划线黑体表示:“鉴于ICAO制定的噪声管理平衡做法包括确定机场的噪声问题,然后通过探索四个要素来分析可用于降低噪声的各种措施,同时辅之以一个跨领域要素—社区参与,即:&bull 从源头上降低噪声;&bull 土地使用规划和管理;&bull 减噪运行程序;&bull 运行限制,目标在于以成本效益最高的方式解决噪声问题;&bull 社区参与是一个跨领域要素,应该支持上述四个支柱,目标是确定尽可能包括社区反馈意见在内的实际解决方案。3. 第四代航空环境容量管理在持续长期增长需求的背景下,机场建设总体规划包含了大量基础设施投资,以支持活动和乘客数量的增长。许多情况下,机场经济发展面临的限制不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是机场可管理的环境容量,以及由此产生的受影响社区容忍程度。这个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每个机场都有独特的挑战,主要集中在:&bull 法定/合规义务,法律规定的环境义务,报告或数据透露的科学合理性要求,捕捉/管理/回应投诉的要求;&bull 操作限制,例如某些飞行行动限制,如宵禁、环境阈值限制,政府政策影响等;&bull 社区/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公众对环境数据质量的信任,对环境问题的关切,投诉处理,区域扩建或空域变化与社区协商机制等;&bull 基础设施能力/复原力和扩容能力,需要从现有的基础设施中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率,受天气/延误影响时的运营弹性等。机场需要持续延伸环境容量,通过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能力,建立消除影响和容忍构建的均衡计划,从而应对这一战略问题,业内称之为“第四代航空环境容量管理”,见下图4。图4. 第四代航空环境环境容量管理ICAO关于这一主题的指导意见载于附件16第一卷第四部分和Doc 9184 《机场规划手册》第 2 部分——土地使用和环境控制。 其目的是为机场、周边社区和环境生态的需求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4. Envirosuite ANOMS机场噪声和运行管理系统EnviroSuite Limited (ASX: EVS) 根据数十年的噪声管理及与社区互动和支持企业成长的经验,帮助全球各地270多家机场提升了空域环境容忍度。30多年来,通过与ICAO及全球各地机场合作,Envirosuite 制订出个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第四代及后期航空环境容量管理需求,旗舰软件产品 ANOMS 机场噪声和运行管理系统(Airport Noise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Systems,ANOMS)更是在该领域拥有无可比拟的世界领先地位。4.1 ANOMS精确监测和管理机场噪声问题ANOMS是世界领先的机场噪声监测系统、机场噪声报告和机场航迹管理技术软件,提供24/7全天候的噪声监测和强大的分析和报告功能,以实施和跟踪噪声消减计划和程序,并建立社区支持。ANOMS具有丰富的功能,可高度配置,满足整个机场用户的特殊业务需求,为全球最大、最繁忙的机场,以及具有噪声问题的机场提供服务。其系统功能概述如下表:1. 噪声影响评估&bull 实时显示噪声敏感点声级&bull 输出噪声监测报告&bull 借助互联网让公众了解机场噪声影响2. 投诉处理和分析&bull 实时反映可能受到的航空器噪声污染情况&bull 机场当局通过查看相应监测点的声级及雷达数据,确定投诉事件的真实性,并分析其是否由航空器飞越所引起,明确产生投诉的原因,找出违规飞行航班&bull 将投诉处理结果公示于网站上供投诉者和公众查看3. 违规飞行发现&bull 高噪声飞机及违规航班的飞行是机场噪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bull 监测并减少此类违规飞行,找出违规飞行的航班(包括高噪声机型)并采取相应措施4. 噪声预测等值线图的修正&bull 相容性规划是减少机场周边航空器噪声影响的主要方法&bull 对现有噪声预测等值线图进行修正,使等值线图更能反映机场未来的噪声影响5. 减噪措施决策技术依据,及效果验证&bull 科学的降噪措施依据支撑&bull 实施情况的检查及其有效性的验证,包含机场运行限制措施、机场减噪飞行程序以及加装隔音窗、拆迁等被动降噪措施ANOMS由高精度航班轨迹技术支持的 24/7 机场噪声监测系统为基础,在降噪、利益相关者参与、航班跟踪和程序执行方面拥有成熟的专业知识,以支持机场的监管合规。图5. ANOMS客户端关联航线轨迹4.2 高效融合各方数据ANOMS 支持融合范围广泛的各种数据来源,如收集噪声和气候数据的环境监控装置,提供实时航班信息的 SkyTrak 无源雷达,各类型第三方数据来源包括噪声实时测量数据、地图,卫星图像,气象和投诉信息等,以及包括雷达和航班计划系统、NMTs、AODBs、AWOS、Metar 和 ATIS等。随着机场业务的扩展,其他的数据源也可以方便地加入,例如ADS-B雷达数据,飞机注册数据等。ANOMS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报告,提供对机场运行及其环境影响的全面了解。系统将噪声监控网络与雷达和飞行系统连接起来,对以下方面的洞察:&bull 噪声暴露,了解每架飞机进出机场的噪声水平;&bull 航线合规,识别哪些飞机在飞行以及在哪里飞行,并检测哪些飞机不符合规定的飞行程序;&bull 运行和空中交通管制报告,了解实际情况,以制定未来的政策和计划;&bull 投诉处理,记录每个社区查询,并自动编辑一个回复,以确定是哪架飞机引起了投诉;&bull 社区关系,分析数据以报告趋势,准确了解运营是如何变化的,以帮助设定社区期望并建立理解。管理和报告环境影响导致运营受限和发展受限的可能ANOMS是您真实信息的来源,具有绝对完整性的数据(图6)。图6. ANOMS具有绝对完整性的数据4.3 ANOMS很好地履行了ICAO第A39-1号决议,暨社区参与机场噪音是很严重的问题,面对环境影响议题时,邻近社区居民越来越强烈的表达反对之声,并且要求限制机场发展。ICAO第A39-1号决议提出“纳入社区参与作为平衡做法的跨领域要素”,ANOMS帮助全球各地的机场很好地履行了此项决议。我们每年管理着1800万则投诉的机场噪音和飞机航迹科技。ANOMS软件确保了高可用性、数据完整性和灵活性,帮助机场团队轻松分析运营所需信息,为机场噪声管理与社区沟通互动提供各类信息和建议。4.3.1 建立空域宽容和理解以加强社会许可通过高精准地主动与机场邻近社区互动,以及与社区透明交流,以便能提升他们对空域的理解和容忍度。图7. ANOMS加强与社区的沟通4.3.2 视觉化呈现机场噪音等值线、绘制噪音事件图并识别投诉源我们的演算法专为辨别可能的噪音源头而设计,该算法考虑了一系列因素,如飞机跟踪和机场噪声事件。图8. ANOMS视觉化呈现飞行器噪声事件4.3.3 公开透明的平台功能,与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可建立公开透明的的交流平台和邻近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并且管理社区之中的意见,作为未来机场扩增计划的基础。图9. ANOMS公开的操作平台5. EMU 3700噪声监测系统EVS 的EMU3700 是适用于任何环境的全天候实时噪声监测设备,EMU3700能够捕获准确的噪音和天气数据,为EVS Aviation航空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实时、准确的可视化数据分析与见解。。硬件单元可部署在机场运营区内或周边社区的任何地方,以满足机场环境监测的需求。产品符合AS/NZS 62368-1 CE & FCC等安全性和合规性标准,独立IEC61672:2013 1级型批认证。6. 技术实施单位介绍关于Envirosuite(EVS):EnviroSuite Limited (ASX: EVS) 帮助那些正在寻求管理其经营环境答案的企业。我们具有前瞻性思维,并努力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为希望智能运营的客户引领潮流,以加速其业务、环境和人员之间的可持续未来。Envirosuite起源于1990年,是一个由空气质量和气象咨询(Pacific Environment)、实时和预测技术(Envirosuite)以及世界领先的航空创新(EMS Bruel & Kjaer)相结合的实体;几十年来,一直处于环境智能解决方案的最前沿,从事专业科技服务,致力于面向全球提供环境咨询,监测,预测管理和自动化报告解决方案。得益于我们的传统和DNA,今天的Envirosuite是全球领导者,拥有智能监测管理空气质量、噪声、水和振动的能力;在全球五个地区设有十多个办事处,拥有 250 多名员工,随时准备将环境智能的力量推向世界。Envirosuite 以自主开发的软硬件为平台,向客户提供实时监测,分析报告,溯源预测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环境管理解决方案。在世界各地拥有400多个环境管理项目经验,服务于全球200多个机场。2020年收购专业的环境噪声监测公司EMS Brüel & Kjæ r后,EVS成为横跨空气质量、水务监管和环境噪声监测三大专业领域的公司。我们的愿景:应用环境智能的力量,使工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社区繁荣发展。我们的使命:致力于创造世界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从环境数据中获得切实可行的见解,让我们的客户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 浅析6种航空器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航空器复合材料缺陷和损伤有层板分层、脱胶、裂纹、气泡、夹杂、侵蚀、不恰当固化、芯材变形、基体开裂等。此外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产生表面划伤、表面裂纹、进水、穿透穿孔、芯材压坏、冲击损伤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这些缺陷和损伤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复合材料中的缺陷可能表现为一种类型,也可能多种并存。它们的产生和存在将降低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甚至造成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有的存在于表面,肉眼可见。有的产生于材料内部,必须要借助无损检测方法才能识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31bce36b-6d02-4c4a-a919-76c44871d2c6.jpg" title="航空.jpg" alt="航空.jpg" width="45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目视检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目视检查是发现材料表面损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发现划痕、剥落、表面开裂、龟裂、近表面的分层、严重的脱粘等。配合使用高强度手电、纤维镜和内窥镜等可以先行判定损伤发生的区域。然而它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无法彻底检查内部损伤的类型、程度、尺寸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敲击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敲击法是用硬币、小锤等轻质硬物敲击材料表面,声学反馈可以显现材料内部是否存在损伤。敲击法可有效地检测2mm厚复合材料层板的脱粘、脱层等损伤,并且该方法尤其适用于蒙皮结构, 蜂窝结构的损伤检测。人工敲击法虽然成本低、速度快,但依赖于操作者主观经验,人为因素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消除人为因素发展出了自动敲击法。其原理是通过采集分析敲击后的振动信号,与无损伤区域的频谱特征进行比较来识别损伤。自动敲击法设备简单,成本低,使用简便、快速精确,不受周围环境影响。但它无法检测微小损伤,如裂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3、超声无损波检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由于复合材料本身及缺陷能够影响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因此通过检测衰减信号或者回波信号可以确定损伤所在的区域和尺寸。超声波能够检出航空器复合材料板分层、孔隙、裂纹和夹杂等。超声波检测,设备便携便于操作,能够精确检出损伤发生的区域和尺寸。但操作者须经专门培训,对于不同类型的缺陷还需使用不同的探头和耦合剂,而且对于航空器上经常使用的薄壁结构或者复杂部件难以检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4、微波无损检测技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微波无损检测原理与超声波无损检测类似,但由于微波相比超声波穿透性能良好,在复合材料中衰减小。对复合材料结构中的孔隙、疏松、基体结构开裂、层板分层和脱胶等缺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准确检出复合材料内部较深处的缺陷。微波无损检测操作方便,无需耦合剂。相比于射线,微波对人体无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5、射线无损检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目前射线检测主要采用胶片照相法,其原理是当X射线照射被检工件时,损伤区域对射线吸收率与正常区域不同,比较两者间差异来判别损伤位置。射线检测对复合材料中的孔隙、夹杂(特别是金属夹杂)具有良好的检出能力。并且可以提供直观的检查图像结果。但它不能检出与射线垂直方向上的裂纹,并且设备复杂,操作人员须经安全防护,必须经过相关专业培训。/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也被广泛用于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是利用X射线在材料内不同的衰减系数为基础,采用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从而重现每个断层图像的方法。它能够显示出每一个断层上的结构和组份的分布情况,可以克服一般X射线检测造成的影像重叠和模糊,利用CT扫描技术可在一定范围内精准检出损伤尺寸,但其设备庞大复杂,不适合外场使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6、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分析被检对象的红外辐射特性,当被检工件内部存在缺陷或损伤时,将改变其表面温度分布,通过红外热成像可检出损伤位置。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厚度较薄复合材料的检测,可检出分层、脱粘、夹杂等,结果直观,快速、精准、可靠,效率高。但它要求材料表面热传导率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航空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选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适用于航空器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有技术很多,但由于不同类型的检测技术对不同缺陷的检出灵敏度差别很大,同时还与材料类型、材料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缺陷损伤所处位置等有关。应当充分考虑检测效率,检测成本,设备可达性,对航空器适航性的影响等。所以不可能采用单一类型检测技术判别航空器复合材料中的缺陷类型、位置、尺寸。应当根据材料中可能存在的缺陷类型以及缺陷所处的大概位置、方向等因素选择多种适当的方法进行综合检测。另外,必须严格依据飞机结构修理手册或者维护手册的规定来实施无损探伤。比如SR20飞机维护手册中就规定对可疑区域(包括明显的损伤),应当首先使用目视法和敲击法来进行预先检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127, 127, 127) "i以上内容摘自:孙延军.航空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及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3):2-3./i/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FHCL/" target="_self"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f898e092-409e-4c76-8a6a-7dacc74c5e44.jpg" title="1920_420cl.jpg" alt="1920_420cl.jpg"//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为进一步促进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表征与检测技术交流,span style="color: rgb(227, 108, 9) "strong仪器信息网将于2020年6月15日举办“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主题网络研讨会/strong/span,邀请领域内杰出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复合材料力学与物理性能、损伤与破坏、宏微观多尺度模拟、疲劳特性等方面带来精彩报告,并为参会人员搭建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学术交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27, 108, 9) "strong报告日程更新中/strong/span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FHCL/" target="_self"span style="color: rgb(227, 108, 9) "(点击免费报名/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7, 108, 9) "听会)/span/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pic/d3fa6168-5270-47d4-b9d8-3276bf1473ff.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227, 108, 9) "strong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官网报名(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FHCL/apply.html?temp=0.9525740171262658" target="_self"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227, 108, 9) "span style="color: rgb(227, 108, 9) "点击报名链接/span/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报名成功,通过审核后您将收到通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3、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ppbr//p
  • 首套航空物探遥感综合勘查系统通过验收
    近日,国家“863”计划课题“航空物探遥感多方法综合勘查系统研制与集成”完成验收。该课题隶属“十一五”资源环境领域“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重大项目。  航遥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课题组组长熊盛青介绍,课题组研制出的国内首台宽视场彩色面阵航空数码相机等5套仪器,为综合勘查系统集成奠定了基础。而由多套设备集成的4套航空物探与遥感综合勘查系统目前已应用于地质矿产勘查。如首套全部国产化的航空磁、伽马能谱综合勘查系统已完成13000多千米飞行距离的试生产。  其中,航空伽马能谱勘查可在放射性物质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该仪器研制者、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葛良全介绍,新的勘查仪在灵敏度上有较大提高,能在地表1吨岩石中勘查到1克放射性铀。据悉,去年3月18日,日本福岛地震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气中未检测到放射性物质的结果便出自这台仪器。  熊盛青说:“新的系统具有快速、经济、灵活、参数多、精度高等特点,能广泛应用于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油气资源调查、地下水勘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同时,6套专业软件系统也在课题中完成。其中,自主研发的航空高光谱矿物识别系统已在新疆柯坪和甘肃柳园地区圈定了8处成矿有利区。此外,内蒙古大井坡航空物探动态试验场的建成也是该课题的重要成果。熊盛青表示,下一步通过与高校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有望为我国打造航空地球物理野外科研基地。  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则强调:“课题研制了优秀产品,今后还需要在产业化和向全国推广等方面下足功夫。”
  • 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采购航空燃油燃烧器
    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简称中航工业动力所,代号六O六所),始建于1961年8月,首任所长为刘苏少将,是国内大中型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中心,先后研制11种型号的涡喷、涡扇发动机。昆仑、太行两大发动机的成功研制,走出了一条中国自主创新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更实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历史上的伟大跨越。近年来所产品研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改革调整进一步深化,研制能力和手段得到大幅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所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新的历史机遇期,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确立了“突出主业,做大做强军机、民机、燃机‘三大主业’;拓展领域,围绕产品的全价值链发展,围绕主业的相关多元化发展,围绕核心技术的体系发展;提升能力,不断夯实设计能力、研保能力、人才支撑、管理创新‘四个平台’;和谐发展,全面建设一流科研队伍、一流产品服务、一流管理体系、一流研制手段、一流工作生活环境的‘五个一流’现代化和谐研究所,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  今年,莫帝斯所提供的美国MarlinEngineering FAA NEXGEN燃油燃烧器,中标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该类项目测试项目。美国MarlinEngineering FAA NEXGEN燃油燃烧器,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认可的NexGen航空燃油燃烧器之一,可适用于众多航空材料燃油燃烧测试。由于FAA之前所认可的Park DPL 3400、Lennox Model OB-32, 以及Carlin Model 200 CRD 均已经停产,FAA发展了下一代航空燃油燃烧器NexGen燃烧器。NexGen燃烧器采用了上一代燃烧器的操作原理,同时可以精确的测量输入气体及燃油的试验参数,同时仪器可便于FAA未来的升级。通过配置不同的试验装置,可满足众多航空燃油燃烧测试标准,如座椅燃烧测试、隔热隔音材料耐烧穿试验、货舱衬板耐烧穿试验、软硬管组件、电动引擎装置及电气连接件的防火试验等。可满足的标准为FAR 25.853、FAR25.855、FAR25.855、FARs 25.863、FARs 25.867等,同时可满足国内MH/T 6086、HB 7263、MH/T 6041、GB/T 25352、HB 7044等测试方法。
  • 助力航空大学&哈工大航煤实验,放飞航空飞天梦
    助力航空大学&哈工大航煤实验 放飞航空飞天梦-----整装待发,扬帆起航 由我公司开发的微形小尺寸高压平流泵(柱塞泵),成功得到航空航天类客户的认可,专为工业配套客户量身定做,缩减体重,缩减占用空间。 新推出微型尺寸的平流泵,特别适宜工业配套客户选择使用,如微通道反应器,模拟移动床,催化评价装置。我们可以提供两种小尺寸规格给用户选择,一种是平流泵外壳尺寸110×110×260mm,重量3公斤,是常规正常平流泵外壳尺寸的1/2大小。另外一种外壳尺寸370×145×152mm,重量7KG,是常规正常平流泵外壳尺寸的2/3大小,常规平流泵外壳尺寸规格是370×240×152mm,8KG。 三为科学SANOTAC流体输送技术,诠释的“尽善尽美,精细入微”的品牌价值观,与其竞品形成差异化,受到业内高校以及广大科研用户的广泛认可。 这一批平流泵产品整装待发,就是发往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用于精确输送航空煤油,做流动换热,喷射实验,模仿航空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得到最佳的实验参数,正可谓助力航空大学&哈工大航煤实验,放飞航空飞天梦。 三为科学专业致力于耐腐蚀、高精度、低脉冲高压平流泵(恒流泵)的研究;能为您解决酸碱腐蚀性溶液长期泵液过程中,对输送设备的腐蚀问题,提供耐腐蚀性输送系统。 SANOTAC能为您解决泵液不连续不稳定问题,提供稳定、连续的输送液体设备。 能为您解决泵液流量不准问题,提供精确流量的输送液体方案。 能为您解决泵的压力脉动高造成基线不稳的问题,提供低脉动输送系统。 平流泵按流量范围区分有:0.001-10ml/min、0.01-50ml/min、0.01-200ml/min以及0.01-300,0.1-1000ml/min,1-10000ml/min等不同型号。 平流泵按压力范围区分有:0-2Mpa、0-10Mpa、0-15Mpa、0-30MPA,0-42Mpa。 按平流泵的泵头的材质区分有:316L不锈钢、PEEK材料、PTFE聚四氟乙烯,钛金属材料,哈氏合金等供您选择。
  • 祝贺普洛帝在线颗粒计数器成功入选某航空科技公司
    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航空业作为连接世界的桥梁,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日益严格。某航空公司,凭借其前瞻性的视野和不懈的创新精神,经过多家评估后的严格筛选,最终选择了普洛帝在线颗粒计数器,以进一步提升其航空安全和服务质量。 普洛帝在线颗粒计数器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精准度,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该设备采用先进的双激光技术和图像处理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计数液体中的微小颗粒,为航空公司的油液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航空公司的发动机油液是其“心脏”的血液,油液中的微小颗粒会对发动机造成严重的磨损和损害。普洛帝在线颗粒计数器的应用,使得航空公司能够实时监控油液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从而极大地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此外,普洛帝在线颗粒计数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特点,也极大地提高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航空公司能够更加精准地安排维护和检修计划,减少了因油液问题导致的设备磨损,提升了设备使用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某航空公司的这一重要选择,不仅是对普洛帝在线颗粒计数器技术的高度认可,更是对科技创新在航空业中重要作用的深刻诠释。展望未来,某航空公司将继续携手普洛帝,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提升航空设备安全和质量,为航空事业提供更加有价值、可靠的服务保障。
  •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苏彬主任视察三思纵横
    2009年11月19日,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苏彬主任专程从广州赶往深圳,参观考察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黄志方董事长的陪同下,苏彬主任参观了三思纵横现代化的办公楼和生产车间,与黄志方董事长共同探讨了公司中期及长期的发展规划,对于三思纵横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取得的优异成绩,苏彬主任表示了由衷的肯定与钦佩,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生产现场与三思纵横总工程师钱正国的交流中,苏彬主任对公司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以及试验方法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有益的意见。 作为黄志方董事长的老朋友,苏彬主任表示将倾全部之力支持和协助三思纵横的发展,携手打造中国试验机行业的第一企业,苏彬主任当场决定再次出任三思纵横的材料试验高级顾问,每年为三思纵横提供至少两次的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 苏彬主任与黄志方董事长亲切合影 背景介绍: 苏彬博士,德国工学博士、加拿大博士后、美国ASME高级会员、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长期在国外、国内从事新材料制备加工工艺,性能表征测试及计算机模拟工作,以第一者发表论文40余篇,受到SCI和EI大量报道。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成立于1956年,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是我国唯一的面向航空的综合性材料研究院,也是中国最大的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之一。航空材料研究院主要从事航空工业在研和未来飞机、发动机、直升机先进材料、工艺、检测评价技术研究。同时还承担其它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领域先进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并将其研究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为国防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航空材料研究院下设2个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1个研究室、3个生产中心,拥有5个控股公司,还设有研究生部和博士后站。具有多学科(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
    成果名称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单位名称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系人王宁联系邮箱wangning@watertek.com成果成熟度□正在研发 □已有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radic 可以量产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合作开发 &radic 其他成果简介:本项目的需求比较复杂,指标较高,技术实现难度较大,因此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主要如下所示:(1)大规模FPGA 的电路设计及逻辑实现为了实现本项目的各项功能需求和技术指标,尤其是对高速数据的处理,采用大规模FPGA 势在必行。本项目的FPGA选用XILINX公司高端大容量Virtex-6系列的器件。Virtex-6系列的器件是XILINX公司的新一代高端FPGA产品,具有大容量和高速的优点,并且内部的硬核还能实现PCI-E 接口功能。板卡通过FPGA 的PCI-E 接口实现同加固便携计算机的数据通信。(2)200MHz 采样速率的AD 采集和DA 输出的实现鉴于AD采集和DA输出都需要达到200MHz的较高速率,因此系统采用FPGA来实现对ADC 和DAC 进行控制。为了实现高速接口速率,ADC和DAC都选用LVDS接口器件,FPGA的LVDS接口的收发速率都超过500MHz,能够轻松实现200MHz 的速率要求。(3)高速布线技术由于本系统具有高速数字接口(如:PCI-E 接口、DDR3 接口等)和高速模拟量接口(如:ADC、DAC 等),需要较高的PCB 布线技术。为了保证PCB布线的质量,PCB设计采用外包的方式进行。由具有丰富PCB设计经验的专业公司和专业设计人员进行PCB设计,既能保证PCB设计的质量,又能保证开发进度。(4)PCI-E 技术PCI-E 接口是本系统中FPGA 和处理器之间的主要数据传输通道,在实现时需要同时保证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和实时地命令传输。在硬件上,在便携计算机上带有PCI-E 接口插槽;功能板设计成PCI-E 板卡结构,功能板上的PCI-E 接口由功能板上的FPGA 自带的硬核模块实现。在软件上,需要考虑PCI-E 接口传输消息的优先级,优先传输具有实时要求的控制命令,从而保证控制命令的快速响应。对于高速大容量数据的传输,需要采用DMA的方式进行处理,尽量降低数据传输过程对处理器的占用,使处理器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方面的工作。(5)大容量高速数据存储技术。本项目对数据存储的要求主要有2 个方面:1)高速数据的连续存储;2)大容量数据的存储。针对这2项要求分别进行设计。(1)高速数据的连续存储。在最高采样速率200MHz,12bits 分辨率存储时,每秒钟产生的数据约为300MB。对采样数据进行实时压缩,经过验证,对于1553B 的采样数据一般的压缩率约为3:1~4:1,这里按照压缩率3:1 计算,经过压缩后需要存储的数据约为100MB/s。数据需要通过PCI-E接口传输给便携计算机进行存储。单路PCI-E接口的最大传输速率约为250MB/s,完全能够满足100MB/s 的传输要求。数据传输给便携计算机后,由便携计算机将数据写入存储器中。经过调研,普通机械硬盘的连续写速率50MB/s,不能满足要求。采用SSD 固态硬盘,连续写速率150MB/s,能够满足100MB/s 的连续写速率要求。以采用SSD 固态硬盘容量240GB 进行计算,能够连续存储约40 分钟的数据。(2)大容量数据的存储。为了能够保存更多的数据,除SSD固态硬盘外,系统还要挂接1块大容量机械硬盘,容量为2TB。在系统空闲时,可以将SSD 固态硬盘中存储的数据转移存储到机械硬盘中,使系统能够再次进行高速数据的连续存储。2TB容量的机械硬盘能够存储超过5小时的数据,能够满足存储约2小时数据的要求。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主要针对的是4Mb/s速率的1553B总线测试,兼顾标准1Mb/s速率的1553B总线测试。结合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此次设计的产品在标准故障注入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创新,通过对高速采样数据的压缩和存储,能够实现对录取数据的波形回放等功能,这些功能在性能验证、故障分析和故障诊断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4Mb/s速率的1553B总线是国内部分研究机构提出的标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测试设备。本课题研制的设备填补了我国在4Mb/s速率的1553B总线测试方面的空白,满足了用户的迫切需求,获得了用户好评。应用前景: &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从2010年6月设计定型以来,已经累计生产和销售近百套,主要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等行业的科研、生产和测试部门。&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主要用户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多个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多个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多个研究院/研究所中航集团的多个研究所的多个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多个研究院/研究所在&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应用过程中,用户对该系统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肯定,有些用户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该系统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和建议。根据用户的反馈,公司组织人员对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出系统的不足并投入人力加以改进。随着客户群的增加,客户的需求也在增加,当前&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测试对象已经从设计初期的5种,增加到了10种。当前&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不但能够实现对ARINC429、MIL-STD-1553B等传统航空总线的测试,还能实现对UART、隔离IO、CAN总线等通用接口实现测试。2012年,随着公司主要投资项目&ldquo 新一代航空总线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rdquo 的启动,针对新一代航空总线的故障注入产品的研发将会启动。2012年,&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对象从航空、航天、国防等行业进一步扩展,将会辐射到工业和民用等各个领域,生产和销售超过100套。一、经济效益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项目从2009年8月立项进行研发,2010年开始形成研发产品及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截止到2011年底累计新增销售收入2007万元,基于此技术其中签订技术性合同近850万元并形成技术收入,此项技术收入按收入额的5%缴营业税,缴7%城建税和3%的教育费附加,新增利润额缴15%的企业所得税,余下的壹千多万元是产品收入缴17%的增值税及其他税种,此项技术、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行业的设计、测试、生产部门,用于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设备的设计评估、调试、检测等环节,使用单位应用此技术、产品提到了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到表明在单位时间内产品数增加、单位成本降低;通过应用这项技术使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销售价格提高;两个相同投入的生产者,生产率低的一方,意味着生产成本高,那么产品就不得以较高的价格出售,无法同生产率高的一方竞争,必然被淘汰掉,而生产率高的一方,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产品依然可以获得利润更具竞争力,此项技术的应用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为社会填补了技术空白,提高了社会生产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带动了本企业相关产品的的研发与销售,新增企业的利润,为国家多缴了税金。&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已经应用到了我国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许多科研、生产和测试部门,增强了这些部门的设计验证能力,促进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进步,具有战略深远的意义。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行业的设计、测试、生产部门,用于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设备的设计评估、调试、检测等环节。在&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研制成功之前,国内现有的故障注入产品种类很少,已有的产品功能单一,基本上只能实现有限的特定功能。市场现有的德国TechSAT公司的ADS2产品内部集成的FIBO功能,只能模拟信号连接线之间的物理层故障,其工作方式针对信号线。另外一些故障注入产品,只能够实现部分协议层的故障注入功能功能。国内外尚没有1种能够同时实现物理层、电气层和协议层的故障注入设备。国内外现有的故障注入产品,都是针对单一总线的专用产品,不能实现对多总线系统的综合测试。&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研制成功,大大提升了故障注入产品的的性能,为我国航空、航天等行业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验证手段。&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主要点和优势如下:1、同时实现物理层、电气层和协议层的故障注入操作,能够对多台设备进行协同控制;2、实现物理层和电气层任意波形噪声的产生和叠加;3、采用非侵入式故障注入方案,使用时不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行更改;4、故障注入过程可定量参数,可重复实现;5、支持高级编程方式,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故障活动,组成故障序列执行,支持自动测试过程;6、支持外部触发方式,通过多类型故障注入设备和通用测试平台协同工作的应用,实现系统级故障注入。当前&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已经应用到了我国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许多科研、生产和测试部门,增强了这些部门的设计验证能力,促进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进步。三、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北京市&ldquo 十二五&rdquo 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以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创制为切入点,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其战略导向性、全局带动性和内源驱动性作用,强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与这一方针密切相关,完全符合北京市发展建设规划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范畴。旋极公司2008年营业收入5860万元人民币,上交税金485万元;2009年1.03亿人民币,上交税金768万元;2010年1.82亿人民币,上交税金1159万元;2011年2.99亿人民币,上交税金1979万元。2008年-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77.67%,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127.08% 。本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国际领先,适用领域从军事到民用,从工业制造到高科技行业。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各行业的设计、测试、生产部门,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化条件非常良好。前期的项目起步阶段,核心团队从技术研发人员、销售团队等共有30余人,每年可为社会提供30-50个就业岗位,在拉动就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综上所述,本项目必将为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实用新型专利:数据处理中心专利号:ZL 2013 2 0409762.8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总线数据录取系统 专利号:ZL 2013 2 0403846.0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叁等奖
  • 科学仪器 筑梦航空|仪器周刊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仪器周刊第14期,本期由主播小鱼为大家带来一周资讯要闻。近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多项令人振奋的进展,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拉开序幕,为后续关键技术延展和空间站组装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5月15日,在经过漫长的“奔火”和环绕火星的旅途后,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携“祝融号”首辆火星车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首次留下了中国印迹。在中国人探究宇宙奥秘的路上,众多科学仪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期仪器周刊,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随着航天器升空的科学仪器们。1、“天问”携“祝融”着陆火星,13种科学仪器全程护航!5月15日,经过漫长的“奔火”和环绕火星的旅途后,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携“祝融号”首辆火星车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首次留下了中国印迹。天问一号由三部分组成: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这其中着陆器并不负责携带仪器。而在轨道器与巡视器上面,总共携带了13部仪器。其中,7种仪器在火星上空的轨道器上,他们分别是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矿物光谱探测仪、火星磁强计、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另外6种分布在巡视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祝融号”火星车上,分别是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以及地形相机。我们来分别看看它们都有什么作用:环绕器上两台不同分辨率的相机,主要是用来拍摄火星表面的形貌及起变化,探究火星的地貌及其地质构造。其中高分辨率相机来自长春光机所,能在400km高度上实现2米的分辨率,总重量仅不到43KG。在轨道器和火星车上的次表层探测雷达,则主要用来研究火星表面及一定深度的内部结构,用来对火星表层、次表层地质分层结构与组成类型以及搜寻水冰分布等研究。其中天问一号轨道器上面的雷达穿深几百米,能达到7.5米的精度。而祝融火星车上的雷达,工作在两个频段上,一个能探测10至100米深度,米级精度 另外一个探测10以内深度,厘米级精度,相比美国毅力号火星车的雷达性能优越的多。而在轨道器和火星车上的火星矿物光谱探测仪、表面成分探测仪以及多光谱摄像机则主要用于研究火星表面物质组成,开展表面矿物组成分析。表面成分探测仪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负责总体研制,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上海光机所和长春光机所负责了部分组件的研制。结合了主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探测和被动短波红外光谱探测技术,同时在原子尺度上和分子尺度上对物质成分开展分析,对着陆区的火星表面元素、矿物和岩石等开展高精度的科学探测。除了对火星的地表土壤等进行研究之外,天问一号还要对其表面气候以及大气电离层等进行研究。轨道器上的离子和中性粒子分析仪和能量粒子分析仪就是主要用来分析火星大气以及太阳风对其影响的。而祝融上还有个气象测量仪,就是测温、测风、测气压,再加上麦克风,到时候大家可以听一听火星的声音。最后,磁强计搭载在轨道器上,测量火星周边磁场情况,努力绘出火星的磁场图。综上,通过这十三台仪器,天问一号虽然是中国第一次成功入轨的火星探测器,携带的仪器设备还是挺完善的,把MRO、MAVEN、火星快车等欧美多次发射的轨道器主要功能一次性都给办了。相关新闻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517/580347.shtml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309/574490.shtml 2、天和升空 科学仪器助力打造中国“太空实验室”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个舱段,中国空间站工程在今明两年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预计于2022年前后,天宫空间站才能正式建成,成为长期有人照料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划重点,中国空间站未来将成为一个大号的太空实验室。所以,天和号上搭载的实验设备是非常多的。据介绍,未来空间站将由天和、问天、梦天三个主要的舱段舱组成,其中问天、梦天都是专门的实验舱,在这些舱体内科共安排了10余个科学实验柜,每个实验柜都是一个高功能密度的太空实验室。同时,空间站舱外还安排了若干暴露实验平台,同时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飞行。未来,这些重大设施可支持在轨实现9个学科领域30余个研究主题的科学研究,预计可滚动实施近千项实验项目。我们这次先关注随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的两个实验柜: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和医学样本分析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无容器是利用外界物理场产生的作用力来抵消物体的重力,从而使物体处于一个无接触、无容器的状态。无容器材料实验柜通过静电悬浮技术实现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温度可达3000℃,可进行金属、非金属等无容器加工研究,揭示地面重力环境难以获知的材料结晶、玻璃化、凝固、形核机理,获得先进材料的空间制备技术和生产工艺关键条件,指导地面材料加工工艺的改进与发展。无容器材料柜的组成如图所示(有图),主要由无容器实验平台、真空与加压模块、实验电控模块等组成。其中,无容器实验平台上集中布局了科学实验腔以及半导体激光器、 CO2激光器、脉冲激光器、单波长测温仪、全景相机、高速相机等多种观察与物性测量设备,支持空间材料样品无容器加工实验和热物性测量。真空/加压模块为科学实验腔提供实验开展需要的真空实验环境或惰性气体压力保护环境。医学样本分析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包括两部分,其中的航天医学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太空离心机和太空医学样本冷藏箱。主要功能包括提供体液样品的的离心分离功能;提供4摄氏度低温冷藏功能;提供基于芯片实验室技术的人体体液样本中病毒核酸等生化指标在轨检测分析功能。其中太空离心机,由湘仪经过三年的开发与测试研制完成。高微重力实验装置则支持开展需要高微重力水平的实验,包括相对论物理与引力物理研究、微重力流体动力学及材料科学研究、惯性和加速度传感器研究等。该实验装置通过悬浮实验台提供 10-5m/s2~10-4m/s2量级的高微重力环境。除了这些科学实验柜之外,天和还搭载了不少仪器设备,用于空间站和航天员的保障工作。其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研究员团队研制的双通道气相色谱仪已于4月29日随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截至目前,运行状态良好,已开始下传检测数据。双通道气相色谱仪是空间站环控生保分系统的重要部组件,用于舱内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其双通道独立工作,一次采样可同时分析50多种有机组分,也可与质谱仪联用,是保障航天员在轨安全生存不可或缺的产品。该仪器研制历时8年,经过原理样机、工程样机、初样和正样阶段,最终成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实现了关键器部件的国产化,为中国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为我国深空探测分析检测保障设备的研制积累了技术。相关新闻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520/580730.shtml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514/580172.shtml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511/579852.shtml
  • 2022宁波国际电子元器件产业展览会
    2022中国(宁波)国际电子元器件产业展会时间:2022年 5 月 12-14 日展会地点: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同期举办:2022宁波国际照明展览会规模:6大展馆50000平方 参展企业1200家 专业观众50000+主办单位:宁波电子行业协会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工合金分会 支持单位: 宁波市磁性材料商会宁波磁性材料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中心浙江省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制造创新中心浙江省磁性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服务综合体承办单位:宁波万众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展会背景电子元器件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支撑,汽车电子、互联网应用产品、移动通信、智慧家庭、5G、物联网、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成为中国电子元器件市场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带动了电子元器件的市场需求,也加快电子元器件更迭换代的速度,对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企业要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抓住机遇,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元器件研发,把中国电子元器件的生产技术提升到新的高度。2022国际电子元器件产业展览会分别于2022年5月12-14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22年7月13-15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22年12月1-3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是专注于电子元器件行业国际性、专业化的展会平台,汇聚众多电子元器件具有影响力的参展商,完整展示电子元器件产业链,打造深度的技术交流平台,通过行业趋势解读、政策导向与技术分享,充分挖掘行业发展新需求,共同开拓市场新机遇。展示范围: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器、电位器、电感器、电子管、散热器、集成电路、被动元件、敏感元器件、无线技术、存储器件、机电元件、连接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声器件、激光器件、电子显示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电池、电源、开关、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继电器、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各类电路、压电、晶体、石英、陶瓷、印刷电路用基材基板、电子胶(带)制品、EMI/EMC电磁兼容技术等;开关、连接器、接插件及线束展区:电子开关、拨动开关、船形开关、按扭开关、微动开关、旋转开关、键盘开关;端子连接器、防水连接器、防爆连接器、导线连接器、圆形连接器、线缆连接器、射频同轴连接器、矩形连接器、光纤连接器、音频连接器、家用电器连接器、军用连接器、电子连接器、电力连接器、特种连接器、工业连接器、印制电路连接器、重载连接器;插头、插座、开关、端子、端子、连接器接触器、硅胶按键、IC圆孔插座、插针、排针;接线端子、绝缘护套、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等;电子线材:电源线、音视频线、电脑周边线、汽车插叛头线、线材、线束、扎线、 电磁线、护套线、视线、高温耐热电线等;尼龙扎线带、配线槽、配线标志、接线头、接线端子、线扣、电线固定头、固定座等各类配线器材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胶粘材料、散热材料、防水材料、焊接材料、防静电材料、介电材料、半导体材料、压电与铁电材料、导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气体绝缘介质材料,纳米材料、绝缘材料、电子五金件、电工陶瓷材料、敏感材料、封装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电子精细化工材料、电子轻建纺材料、电子锡焊料材料、PCB制作材料、光电子材料、电磁波屏蔽材料、电子功能工艺专用材料、电子化学材料及部品等;电子生产设备:线束和连接器生产设备、线圈生产设备、元器件制造设备、表面贴装技术、焊接技术、点胶注胶、涂层设备、测试测量和质量保证、机器人、运动控制、驱动技术、洁净室技术、LED制造设备、材料加工、有机和印刷电子产品、电池和电能存储生产技术、PCB及电路载体制造、电子专用工具等;电子仪器仪表、测试测量及电子生产自动化技术:电子仪器仪表、电子在线测试仪器、电子生产自动化技术产品、环境测试设备仪器、气候环境模拟试验设备、机械环境模拟试验设备、可靠性试验设备等;展示交流1.与全球电子制造、配套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的电子制造配套企业共同成长。 2.获得范围、高密度的强势宣传,拓展更多的商业机会。 3.与国内外同行业领导厂商同台展示、切磋技术。 4.接触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业界人士及用户企业最终决策者、实力买家和研发工程师。信息交流这意味着要知道如何与观众的多样化交换信息,展前、展中、展后、更有效地与观众进行对话,直接与他们建立联系。 1.考虑有效的展台风格及布局,便于更多的产品展示,并专注观众视觉焦点着重展示,让观众消息交流方便。 2.制定观众邀请计划,吸引观众莅临展台。不仅发送电子邮件来邀请客户,还可以通过展品快讯发送邀请。 3.展览期间约见重要客户,并创建一个充实的预约日程。 4.准备展品文档,如演示 PPT、视频和小册子,并可为海外观众提供外语版本。专业观众及买家1.消费类、计算机、通讯、工控与自动化、照明、航空航天、军工等行业的采购订单大量涌向展会现场。 2.智能终端、汽车与汽车电子、新能源、电力、医疗、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轨道交通等新的行业也从四面八方汇聚展会现场,寻求合作。 3参观观众50%以上是从事采购和研发工作。 4.团体参观的买家主要包括:中国电子集团、福群集团、比亚迪集团、创维集团、康佳集团、中兴通讯、华为集团、TCL 集团、 天马微电子、珠海格力电器、三星电子、深圳长城开发、富士康科技集团、美的集团、盈科、惠而浦、万和、富信、德力、亚艺 电子、步步高集团以及各个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宣传推广1.数百家行业媒体通过其官网和优质数据库,同时发布展商的最新展品。 2.行业优秀媒体长期对展会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报道。 3.展会档期各大门户网站对展会进行重点的专题报道。 4.广播电台、电视台多时段、多频率的对展会现场进行全方位报道。新闻发布 利用NBIECE的独特宣传能力,有计划的进行企业宣传。 1.展前,未雨绸缪的发布新闻稿、展品技术新闻稿。 2.展中,充分利用组委会邀请的众多媒体资源,更多的做企业品牌,形象推广。 3.展后,做好会后回顾工作,在行业、协会、媒体等渠道进行广泛传播。增值服务1.市场推广服务:门票、新品、微博微信、展商专访及报道、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会、买家洽谈活动、会刊、现场广告。 2.除常规方式外,NBIECE还拥有一支专业的队伍协助您充分利用展会平台进行市场推广。参展流程1、参展企业确定面积及选定展位;2、填妥参展申请回执(合同)并签字盖章,然后将该表传真或扫描至承办单位;3、展位选定后,企业3个工作日内须将参展费用汇入指定帐户,否则不予保留所选展位;4、组委会将于展前一个月将参展商手册寄给参展单位;5、大会会刊将免费为参展企业刊登企业简介(200字内)。 大会组委会:宁波万众展览服务有限公司TEL:+86-21-62963333FAX:+86-21-62966328联系人:张先生 19921817222微信同号邮箱:shll1688@vip.sina.com展会预定:联系人:杨女士 17717968860(微信同号) 3571565401展会官网:www.eci-expo.com
  • 航空旅行和传染病那些事儿
    随着航空旅行的迅速发展,全球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被进一步缩小,在方便各个国家和地区交流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传染病跨境传播的风险。2019年9月,某旅行团乘机经福建省泉州市至缅甸曼德勒市旅行,乘机经泉州入境时一名旅客发热,经海关现场流调采样后送实验室检测,该旅客血清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基孔肯雅热阳性病例。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境外的传染病并不遥远,航空旅行可以迅速连接地球上任意两点,这为传染病的迅速传播创造了条件。比如多年前沙特阿拉伯的中东呼吸综合征传到了韩国,寨卡病毒迅速在美洲传播,在航空旅行日益发展的今天,有时我们离传染病甚至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如何降低航空旅行传播传染病的风险呢?我们首先要了解航空旅行传播传染病的途径有哪些。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01呼吸道传播 病原体存在于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中,易感者吸入时被感染,如新冠肺炎、麻疹、流感等。02消化道传播 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等,于进食时被感染,如伤寒、霍乱等。03接触传播 与被病原体污染的体表、水或土壤接触时被感染,或接触感染者体液被感染,如埃博拉病毒病、钩虫病等。#2航空旅行应注意自我保护出行前做好准备 01了解目的地疫情信息 可以在世卫组织网站、海关总署网站、筑牢口岸检疫防线公众号查询,也可就近到国际旅行保健中心咨询如目的地为传染病流行国家或地区,最好在疫情完全控制后再行前往02 做好旅行防护准备比如前往中东和非洲等疟疾肆虐的地区,就必须带好蚊帐等防蚊用具在前往黄热病等可通过疫苗接种防控传染病的流行国家或地区前,应按要求接种疫苗 03评价自我健康状况在出行前,应避免在发热等健康不适、甚至感染传染病的疾病状况下航空旅行既保障自我有一定的防护力,也确保自己不会将已感染的传染病传染给他人出行过程中注意安全 01 注意个人卫生多用流动的清洁水洗手,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 02 保持适当社交距离避免与陌生人密切接触,有效防止传染病传播。 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尤其在新冠肺炎得到有效控制之前,飞行过程中尽量使用医用防护口罩,与邻座的人错峰就餐,避免呼吸道传染病传播。 04 注意饮食卫生养成饮用开水的习惯,不食用未经烹饪的菜肴,如生肉、沙拉、生海鲜等,避免消化道传染病传播。05 注意防虫驱蚊飞行过程中发现蚊虫,及时告知乘务人员进行灭蚊杀虫处置。#3出现症状如何处置在国外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在国外就近就医,避免耽误病情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告知乘务人员,并配合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在入境过程中出现症状时 应如实向海关申报,接受海关询问,配合海关工作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检测等卫生检疫相关工作。在入境后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旅行史。祝君在冬日暖阳中健健康康航空旅行平平安安回家!
  • “地沟油”华丽转身 成航空燃料“新宠”
    中国“地沟油”能否成为全球化生物燃油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将成为业界和公众关注的下一个焦点。  新闻回放  荷兰航空公司洲际航线首次使用“地沟油”燃料  6月19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首度启用一架以生物燃料为动力的波音777-200型客机执飞洲际航线,目的地是巴西里约热内卢。据新华社报道,该公司使用的生物燃料,正是以餐厨废油即俗称的“地沟油”为原料提炼、加工而来。  荷航曾经于去年9月开始利用以生物燃料为动力的客机执飞阿姆斯特丹至巴黎的短途航线,这些生物燃料和此次执飞洲际航线的客机的燃料一样,都是以餐厨废油为原料提炼、加工而来的。  核心关注  “地沟油”成为航空燃料“新宠”  据搭乘该航班的荷兰基础设施与环境国务秘书约普阿斯玛透露,从2013年起荷兰政府官员的公务出行将尽可能多地搭乘生物燃料航班,同时“也包括政府自己的飞机”。据了解,此前一天,加拿大航空公司在一架空客A319客机上也采用50%以“地沟油”为原料提炼的生物燃油进行了首次从加拿大多伦多到墨西哥的长途洲际商业飞行。  据悉,此次两家公司的生物燃料均采用生物燃料和标准航空煤油以各自50%的方式来实现可持续飞行。其中生物燃料是由用过的烹饪油,二手食用油,即餐厅、小吃店和其他食品加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油脂。  “我们认为,为了减少飞机航行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绿色航行,使用生物燃料是有效的方法。”荷航部门总经理卡米尔厄尔林斯向媒体介绍说,“我们知道使用餐厨废油并非万全之策,所以我们还将持续关注其他生物燃料。我们确信未来市场上将会有更多的生物燃料可供选择,燃料价格也就会下降,为我们大规模使用生物燃料提供可能。”  根据欧盟相关要求,荷兰航空运输业应在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而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则为自己定下了至2020年将单位里程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的目标。  中国或成为“地沟油”原料主产地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地沟油”变身生物燃料技术标准日臻完善和成熟,“地沟油”若想在航空业大面积使用并实现市场化,原料的供应将成为关键。中国被认为是有丰富“地沟油”原料的产地。  研究人员表示,从现有技术看,生物柴油是地沟油的很好归宿。变身后,除了可用作能源产品,如车用柴油、锅炉燃油等,还可用作高档的化工原料,如增塑剂、环氧甲酯生产原料等。那么,1吨地沟油能转化为多少生物柴油呢?根据湖南省林科院的研究显示,理论上转化1吨原料可以获得将近1吨的生物柴油产品。  2011年,负责为荷航提供生物燃油的SkyNRG公司曾专门通过代理公司到青岛一家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民营企业考察,中国“地沟油”能否成为全球化生物燃油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将成为业界和公众关注的下一个焦点。  专家解读  “地沟油”安全性不亚于普通航空燃料  对于使用“地沟油”提炼的生物柴油,中国民航学院教授李晓津认为这种燃油在安全性上不逊于普通的航空燃料,而且还将成为民航业的发展趋势。  据专家介绍,从现在来看,使用地沟油这种生物燃油,从安全上来说是没问题的,可以保障航空飞行的正常运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许多实验工作,特别是考虑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天气、气温、气压,特殊情况下生物燃油能不能燃烧还得做很多实验,但是从长远来看,使用生物燃油确实可以更好的保证我们民航业的发展。  成本达普通燃料3倍但环保效益更高  目前从实际应用来看,荷兰皇家航空公司采取了50%“地沟油”燃料,50%化石燃料进行混合。而且地沟油燃料采购并不便宜,这种新型燃油的价格是普通飞机燃油的3倍之多。  价格高,为什么还要用?其实,荷兰人考虑更多的是一笔环保账。根据欧盟要求,航空公司必须减少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地沟油”燃料恰恰能实现这样的要求。中国民航学院李晓津教授解释说,飞机在飞行的时候要大量消耗航空煤油,而使用生物燃油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要强于航空煤油。  有资料显示,在0号柴油中,若以10%的比例添加生物柴油,在汽车行驶同样里程之后,所排放出的污染气体比不添加生物柴油时减少50%左右。此外,燃用生物柴油的车辆尾气中有毒有机物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仅为石油柴油的十分之一,颗粒物只有石油柴油的五分之一,且生物柴油没有铅及有毒物质的排放。  我国发展生物航煤还有几道门槛  加拿大航空和荷兰航空两家的生物燃料采用的原料都是烹饪油“地沟油”。对此,不少国内的业内人士憧憬,这或为中国的“地沟油”问题提供解决渠道。然而一位长期研究生物航煤的专家表示:“我国的地沟油根本就没有回收渠道,更何况,油料本身都没有经过分类,沉淀物过多,利用成本太高,燃料来源与经济性问题依然是生物航煤大规模发展的门槛。”  新闻延伸  云南出台全国唯一“地沟油”管理指导意见  今年“五一”前夕,云南省《做好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成为全国目前唯一一个关于地沟油管理方面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区域示范、特许经营、限定行业、鼓励应用、分步推进”的指导方针,有序推进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的推广使用,有效解决地沟油出路问题。  4月底出台的《指导意见》共有十一条,内容涵盖了地沟油、生物柴油的监管及政策措施。其中明确规定,“地沟油只能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统一交售给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用于制取生物柴油。地沟油禁止用于生产食用油、饲料油,禁止跨省运输和流通,以彻底切断地沟油回流餐桌饮食品市场的通道。”并提出,“到2015年,争取全省地沟油制生物柴油产量、应用量达到5—10万吨,初步实现地沟油制生物柴油规模化、产业化。”
  • 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圆满落幕!
    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指导,上海士研管理咨询为主办单位,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航空工业庆安集团有限公司为协办单位,并由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中国航空学会预测与健康管理分会、四川省航空宇航学会为支持单位,航空工程进展作为学术媒体支持的“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于2023年12月14日在西安成功召开,并于12月15日圆满落幕。本届会议以“数智发展,开源创新”为主题,邀请300位来自全球飞机制造商、航空公司、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系统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材料供应商、第三方检测单位、计量检测设备供应商,科研院校实验室的行业同仁共同参与,促进产学研交流。12月14日上午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招商二局副局长张吉晔就“航空城检测行业未来发展展望”做重要发言。随后大会正式开始,首先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力学与工程计量研究所副所长王喜阳分享了“极值力学计量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所长唐珊珊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演讲了“航空复合材料制件制造准确度的评价方法”; 航空工业综合所航空工业特级专家、副总师及检测部部长王俊涛围绕“数字射线成像检测缺陷自动识别技术”分析其特点和应用;短暂茶歇过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四研究所静电防护领域总师袁亚飞介绍了“飞机沉积静电测量传感器研制及部署策略研究”; 赛峰航空测试台公司区域销售高级经理胡小草以“航空发动机测试及绿色科技”展开相关演讲。下午大会围绕“科技引领计量检测技术的智能化和数字化”主题展开。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健康管理专业一级技术专家杨宇(李嘉欣代)向我们介绍并分析了“面向典型航空结构的机器视觉损伤检测技术”; Polyworks Shanghai西部销售负责人刘甲梁结合公司产品技术分享了“用于数字驱动决策的数字化连接3D测量”;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理化计量部副部长李洪美(吴欣欣代)分析“民用航空发动机测试计量关键技术”; 雷尼绍(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计量产品业务拓展经理张勇以“测量技术创新,推进航空智能制造”展开精彩演讲;Creaform形创中国区战略客户经理何其彧就“便携式及自动化3D扫描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演讲分享;新拓三维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军介绍了“系列光学测量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试验验证中心先进测控室副主任、研究员齐晓燕从民用飞机的角度介绍了“民用飞机测试技术应用及要求”。大会第二天围绕“创新计量检测技术赋能飞机制造全流程效率提升”展开讨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长聘教授周正干介绍了“复杂形面航空复合材料大部件超声检测技术及装备”; 上海麦睿菱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圣斌围绕“相对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疲劳研究室主任张彦军围绕“飞机结构疲劳单机跟踪分析方法研究”展开分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主任设计师、研究员董林渊分享了“民机伺服作动系统动刚度测试”;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精密测量技术方向技术专家、研究员胡成海围绕“基于机器视觉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技术与应用”展开演讲;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刘贞报介绍了“飞行控制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龙兴(杭州)航空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越梅(李义代)详细阐述了“民用航空器系统型号检查核准书(TIA)的颁发和管理”; 沃特拜试验装备研发(江苏)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邢立侠(张瀚代)结合案例分享了“先进疲劳测试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洋以“国产激光跟踪测量仪技术与应用”为演讲主题;深圳技术大学先进材料测试技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所副总师李泽仁介绍了“太赫兹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本次大会同期进行了颁奖盛典,以嘉奖为航空计量检验检测作出贡献的企业,祝贺以下公司: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2023年度最佳第三方检测机构奖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年度杰出贡献奖苏州长菱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航空航天可靠性第三方检测机构杰出贡献奖邦盟泓稻计量检测有限公司——年度最具影响力计量测试中心看见数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年度最佳全自动三维测量创新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2023年度最佳测量服务商奖至此,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再次特别鸣谢以下合作伙伴对本次峰会的大力支持,感谢我们各界的媒体的关心和支持!
  • 中国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成立
    歼11战机配备的光学红外探测器。  近日,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中航工业导弹院挂牌成立。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部长魏金钟与中航工业导弹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松柏共同为实验室揭牌,标志着该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  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的设立评审会由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主持召开。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重点实验室的设立申请报告,考察了实验室现场,一致通过了该实验室的设立申请。  红外探测器技术是导弹院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多年来,导弹院重视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于2005年成立了院级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手段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研究领域走在国内前列,开发出30多种各类短波、中波、长波红外探测器,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发表高质量论文90多篇,申请国家或国防发明专利40多项。  红外探测器是各类红外仪器设备的“眼睛”,广泛应用于众多的民用和军事领域。该实验室的成立,搭建了开放的红外探测器技术研究平台,必将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进而促进我国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
  • 中国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
    近日,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中航工业导弹院挂牌成立。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部长魏金钟与中航工业导弹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松柏共同为实验室揭牌,标志着该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  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的设立评审会由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主持召开。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重点实验室的设立申请报告,考察了实验室现场,一致通过了该实验室的设立申请。  红外探测器技术是导弹院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多年来,导弹院重视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于2005年成立了院级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手段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研究领域走在国内前列,开发出30多种各类短波、中波、长波红外探测器,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发表高质量论文90多篇,申请国家或国防发明专利40多项。  红外探测器是各类红外仪器设备的“眼睛”,广泛应用于众多的民用和军事领域。该实验室的成立,搭建了开放的红外探测器技术研究平台,必将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进而促进我国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
  • “地沟油”变“航空油”靠谱吗?
    打破砂锅  让中国消费者闻之色变的地沟油在别人眼里却可以“飞上天”。7月中旬左右,2000吨产自上海的废弃油将被荷兰航空的技术人员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开始它们的“飞天之旅”。请关注—  废弃油变身航空燃油上天的消息迅速引起网民关注,“地沟油”变“航空油”到底靠不靠谱?中国公司是否具有完整“变油”技术?废弃油“上天”能否阻击地沟油“上桌”?  废弃油“飞上天”可行吗?  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废弃油中含有大量的动物油脂,这些油脂在经过提纯、化学反应等特殊处理后,可以加工成为0号生物柴油,这一工艺在上海中器、绿铭等企业均可完成 进一步处理后,可使其燃烧值等指标达到飞机燃料油的标准,生产成为航空生物煤油。  据悉,上海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与荷兰皇家航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绿铭将为荷兰皇家航空提供由废弃油转化成的“0号生物柴油”1万多吨,不久后第一批油即将发货,经过荷兰公司的技术再处理后变为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  荷兰航空旗下的某生物燃油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德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从去年开始荷兰方面已经在中国积极寻找废弃油原材料的供应,且对来自中国很多样品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非常满意。目前公司主要关注中国的大中型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比较多、食用油消费量高,废弃油的产量也相对较多。除了中国,公司还从北美以及欧洲其他国家进口废弃油原材料。  而荷兰航空并不是唯一一家将废弃油“飞上天”的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英国已有航空公司尝试了将动物油脂转化为航空燃油,并进行了试航 2011年,英国汤姆森航空公司也尝试将飞机其中一个引擎中的燃料,改变成废弃油处理成的燃料油,实现了试航成功 2012年6月,荷兰航空的“废弃油”航班也开始执飞洲际航线。  中国飞机为何不能“喝”“地沟飞机油”?  中国公司炼地沟油为何不“喂”中国飞机?中国地沟油只能通过出口“上天”吗?是否因为炼油成本过高公司不愿干?还是技术问题?一时间,网民质疑声四起。  记者采访后发现,没有实现大规模推广,主要和三个方面原因有关:  其一,技术成熟度不够。德克介绍,从“0号生物柴油”到航空生物煤油需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这一步工艺要求较高。记者发现,目前我国已有不少环保公司能将废弃油处理成“0号生物柴油”供船舶、汽车等作为燃料油使用,但将“0号生物柴油”升级为可供飞机直接使用的航空生物煤油,技术并不成熟。  其二,转化成本较高。目前来看废弃油“上天”尚处于试验阶段,因成本过高而没有大规模推广。德克介绍,航空生物煤油的燃烧值和普通燃油基本相同,但生产成本较高,此前一直为传统燃油的三倍左右 现如今公司进口大量的废弃油原料,和合作方共同努力降低成本,但成本也仍在传统燃油之上。  其三,原料不足。“有了纯熟的技术,也难以让废弃油大量‘上天’。”绿铭执行总裁张英文表示,在很多城市,与“无本万利”的收油“游击队”相比,生物柴油处置企业收购原料的价格不具备吸引力,因此一些小餐饮企业将废弃油纷纷倒卖给了“游击队”最终回流餐桌,正规企业反而“吃不饱”。  德克也表示,非法收购者收购地沟油的价格比合法的厨余垃圾回收公司高,所以生物质燃料公司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如果我们能保证稳定便宜的地沟油原料供应,那么生物燃料的价格就能大幅下降,并更具有竞争力。”  “上天”消灭“上桌”,能否实现?  网友纷纷说,如果废弃油都“上天”了,能实现大规模推广,岂不是地沟再无油可捞?到那时,地沟油就真的能消失无踪影。  专家认为,为了让废弃油“上天”而非“上桌”,政府和企业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最关键的就是从源头上管控,保障正规生物柴油转化企业的原料供应。近段时间以来,上海、北京等各地纷纷开始了新尝试。例如,对废弃油的产生和回收进行“全程监控”,在餐馆后厨安装摄像头,为储油桶装上GPS设备等,借以减少废弃油“入地沟”再“上桌”的可能性。  同时,网友说,应借鉴国外经验,出台更多的相关政策法规来打击地沟油的非法收购,让“游击队”不敢收油。此外,还可以给予生物质燃料企业更多的支持和补贴。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就能提高从餐饮单位收购废弃油的价格,与“游击队”打起价格战。  “如果废弃油都能‘上天’,既能使地沟油远离中国人的餐桌,也同时生产出清洁的生物燃料供给航空业,提升其环保性。这对中国的政府、老百姓、餐饮安全和航空业来说,都是共赢的。”德克说。  张英文表示,公司打算先与国际上相关企业合作,提供废弃油原料,进行利润分成 等到时机成熟时,就可以形成一个合资企业,将技术引进国内。“我们估计在今年国庆前后引进这样的技术,到时国内航空公司也能购买并直接使用我们的油了。”
  • GBC高端原子吸收光谱仪Ultra Z进入中国航空市场
    堪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终极水平的 GBC公司的Avanta Ultra Z 系统,日前已经由照生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鉴定正式商业销售合同以及技术合作协议,标志着GBC公司的高端原子吸收光谱仪开始为中国的航空事业提供准确的分析技术和服务。该系统集合了横向加热、纵向塞曼、石墨炉实时彩色观察系统、燃烧头自动旋转、超脉冲背景校正等尖端光谱分析技术,此前已经应用于疾病控制、钢铁工业等领域。北京青云航空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将使用Avanta Ultra Z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准确的材料分析和测量。
  • 投资千亿元 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近期出台
    国产岷山军用发动机  记者日前从有关渠道了解到,备受各界瞩目的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日前已经上报国务院,并有望于近期出台。  根据已有信息,该专项预计投入至少千亿元资金支持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与制造,这是迄今为止所有重大专项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  业内人士预计,高达千亿的专项研发资金如果能落实到位,将有效弥补国产飞机发动机自主研发制造能力不足这一长期短板。而随着专项的实施,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对于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板块的整合预期,也将进一步增强。  政策落地在即  “我们已经开始准备报项目了。”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该专项由工信部而非早先认为的科技部牵头制定。按照工信部等有关部委要求,目前有航空发动机业务的相关企业正在积极准备项目申报,希望能争取到更多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预计最先投入到基础研究与材料领域,随后会向生产制造环节逐步倾斜。”  这意味着,从去年开始酝酿的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出台时间已经愈发临近。去年11月,两院院士师昌绪向国务院建议,将航空发动机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今年6月传出消息,由师昌绪牵头提出的“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工程咨询研究报告”封笔,航空发动机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已经板上钉钉。  长期以来,飞机制造领域受到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困扰。今年7月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航空装备产业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第一个项目,明确提出要突破航空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化。  今年9月4日-6日,国务委员马凯、工信部部长苗圩、国资委主任王勇、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等一同前往陕西,调研了包括西安航空发动机在内的多家航空企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领导首次带队对中国航空工业进行为期3天的调研,足以说明国家的重视程度。  “目前业内普遍预期专项资金规模是1000亿元甚至更高,我们现在都等着方案最终出台。”一位买方航空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参照“十一五”有关重大科技专项政策,预计专项方案中除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相关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外,或还将通过制定相关采购管理办法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  弥补长期短板  在整个飞机制造过程中,航空发动机投入最大、研制周期最长、技术难度最高,是影响整个飞机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因此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国内飞机制造业木桶上的一块短板。  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早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国内航空发动机以引进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改进或仿制。目前专注于该行业的重量级科学家也普遍认为,专利引进或测绘仿制的发动机型号过多,延续时间过长,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和束缚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造成国产飞机普遍动力不足。  一般说来,航空发动机分为商用和军用两类。目前世界上商用和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基本被通用、罗罗、普惠等几家国际巨头垄断。早期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导致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几乎一片空白,无论是2016年将要投入使用的C919干线大飞机,还是ARJ21支线客机,配装的都是进口发动机。  “只有狠下决心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精选几个有重大意义和带动作用的军民用发动机,走完自主研制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完成从测绘仿制向自主研制的战略转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认为。  除了通过专项解决技术短板外,中国证券报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中航工业集团通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正在着力解决困扰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的人才问题。今年9月,北航和中航工业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签署《航空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协议》。一个月后,发动机控股公司再次与北航签署“航空发动机高级人才定制班联合培养协议”。北航已于今年9月份完成了首届定制班36人的招生。  整合预期增强  航空发动机专项实施在即,业内人士对即将出现的巨大市场机会,普遍持有乐观态度。  波音公司在其最新的市场报告中预测,未来20年中国机队将扩大到目前规模的三倍。  目前,设计生产一台航空发动机,主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单元体及主要部件、整机制造等几个主要领域。A股相应的上市公司有航空动力整机集成)、中航动控(发动机控制系统)、中航重机(结构铸锻件)、成发科技[7(传动)和钢研高纳(涡轮盘)等相关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专项方案的逐步落实,上述公司除将获得专项资金支持外,受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的拉动,公司业绩也将逐步提升。  除此之外,在第九届中国航展上,航空动力实际控制人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将作为中航工业此次参展的唯一发动机单位。  在上述上市公司中,除钢研高纳外,其余四家全部为中航工业系公司。其中航空动力、中航动控和成发科技分别定位为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资产的主机、控制和传动整合平台。  在中航工业各大业务板块中,发动机业务板块资产证券化率相对较低,因此业内人士预期,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的推出,除了给相关上市公司注入业绩增长动力外,也将进一步加快中航工业发动机业务板块资产证券化的步伐。  2012年4月,中航工业集团成立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整合了旗下发动机技术研究和型号研制的4个主机所(中航工业动力所、动研所、涡轮院、贵航发动机所)。  招商证券分析师刘杰认为,航空动力虽然去年暂停重组,但其作为发动机整机业务上市平台的定位没有变化,未来不排除再次启动的可能。随着研究所的逐步改制,未来这一块优质资产将成为资产重组新的整合对象。  中航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今年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未来中航工业旗下的大量研究院类资产,将成为下一步重组重点。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吴献东认为,中航工业有很大一部分业务划归研究院所,研究院所属于事业单位,其资产归财政部管辖,事业单位资产要上市首先得转换成企业资产,这个转换过程非常复杂。但科研院所一旦转成企业后,将很容易注入上市公司。  而随着发动机重大专项的展开,有猜测说今后发动机业务会从中航工业独立出来,单独成立一家发动机公司。对此,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有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这一可能性为零。  该人士认为,目前全世界所有航空发动机企业严格来说都没有独立的,美国的GE、欧洲的赛峰和罗罗尽管以发动机业务为主,但旗下也有其他业务。从经营角度讲,航空发动机业务不适宜独立,因为航空发动机投入和回报周期很长,通过业务组合有助于发动机业务发挥长周期优势。发动机技术密集度高,很容易转移到其他相关行业开拓市场,以大集团的形式存在,正好可以发挥这种优势。  “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杨伟说过非常著名的一段话: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长,应该先行,但是决不能离开飞机独行。航空发动机今后的趋势是飞发一体,统一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不可能独立。”该人士表示。
  • 航空叶片三坐标自动测量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p  航空发动机叶片几何形状复杂、尺寸跨度大、加工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决定其成为了航空发动机中加工制造的难点,同时也对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质量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技术已逐步从定性检测到定量检测,从接触式检测到非接触式检测,从传统手工检测到自动数字化检测,从二维比对检测到多自由度组合检测,从单一规格大批量检测到多规格小批量检测。航空发动机叶片质量检测方法众多,如标准样板法、自动绘图测量法、光学投影测量、电感测量法、坐标测量法、激光测量法、机器视觉测量法等,其中,三坐标检测凭借通用性强、重复性好、稳定性强、检测精度高等优势在航空叶片制造企业中被广泛应用,但此种方法要求测量时处于恒温环境下且采样效率较低。本文将介绍和评析航空叶片三坐标自动测量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基于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CMM)提出一种改进型航空叶片自动测量与控制系统。/pp style="text-align: left "strong  1 叶片三坐标自动测量研究现状/strong/pp  (1)基于CAD数模的自动测量/pp  基于CAD数模的三坐标测量是产品设计、加工、测量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突破。CMM的测量能力和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量软件的功能,测量软件决定了CMM可采用的测量方式以及应用范围。目前很多叶片测量软件都具备基于CAD模型脱机编程功能,比如海克斯康PC-DMIS、蔡司Calypso等,并能读入多种文件格式,如IGES、DXF、STL及VDA等格式,也可以兼容UG、Pro/E或CATIA等CAD格式文件。/pp  CMM可实现基于CAD数模的叶片自动测量,待测点的分布和采集、测量路径优化及测量程序生成是自动测量中的关键问题。杨雪荣等结合ARCO CAD测量软件,实现了对基于CAD数模零件进行自动测量 周保珍等基于UG CAD提出了沿待测点矢量方向测量的方法,并给出了自动生成DMIS测量程序的方法步骤 刘勇等在前人的成果上基于UG CAD数模给出了叶片自动测量路径规划系统的操作流程 S.G.Zhang等基于CAD数模特征,在CMM平台上设计了一套检测过程规划原型系统,能极大减少判断探针方向的时间 Hui-Chin Chang等基于汽轮机叶片CAD数据库,系统通过简单三角函数计算在短时间内能自动生成无碰撞检测路径,并输出DMIS格式文件。/pp  在对三坐标测量系统进行研究总结后,测量程序生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pp  ①脱机编程。此方法根据待测件的几何特征和公差要求,用DMIS语言手动编写测量程序,以指导CMM自动测量。但此方法对操作人员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编程所需时间长。/pp  ②自学习编程。此方法适合没有CAD数模和设计图纸的情形下,操作较为简单便捷,适合产品大批量测量。在手动测量一次后,三坐标测量软件系统会自动记录测头运动和操作并保存为测量程序,对相同批次的产品可实现自动重复测量。但此时测量软件需要与CMM联机才能完成程序的编制,CMM其他任务将会被占用。/pp  ③自动编程。此方法将CAD数模导入到CMM测量软件中,将工件坐标系(即测量坐标系)与理论坐标系进行对齐后,检测员基于CAD模型进行测量路径规划,测量软件系统按照GD& T设计要求,自动生成DMIS程序,动态虚拟模拟路径无误后自动保存。也可利用三维软件二次开发功能、C#编程语言或VB编程语言等工具,根据三维软件生成的测量前置文件(包含测量点信息和测头信息)开发格式转换程序,直接生成DMIS格式文件,大幅提高测量效率。/pp  在无图纸的情况下实现叶片的批量测量,可基于光学扫描仪完成叶片初始点云数据的采集,然后利用Geomagic Design Direct设计软件进行逆向建模,获取初始CAD模型,并导入PC-DMIS测量软件中,以引导CMM进行测量路径自动规划。基于CAD数模的交互自动编程较手工编程而言,效率更快、更清晰直观、方便验证,而且也便于对测量点进行采集和编辑。目前,基于CAD数模自动测量已被国内外先进的CMM测量软件普遍采用。/pp  (2)自动定位夹具/pp  目前,由于航空叶片形状复杂且规格繁多,检测时并没有与之兼容的通用定位夹具。国内很多航空叶片制造企业基于三坐标检测普遍都采用简单支撑固定的方式,以降低制造成本,而且每次只能对单个叶片进行测量,每次都需要对待测叶片进行装夹和粗定位,导致叶片检测效率极低。/pp  针对以上难点,不断开展叶片专用夹具研究,叶建友等提出了柔性相变材料夹具为叶片自动化测量提供保障。定位件和夹紧体位置灵活可调,一套柔性相变材料夹具能装夹一定尺寸范围内任意形状的零件。但该夹具存在准备周期长、刚性不足、手工操作繁琐等问题,同时,仍只能对单一叶片实现定位夹紧,在提升检测效率方面效果并不显著。容器里相变材料反复进行固液态两相变换,膨胀和收缩不可避免,势必影响到夹具的装夹精密度和稳定性。/pp  陈林等设计了一套叶片测量气动专用夹具,利用榫根底面、侧面及内径相面进行6点定位并对底平面实现磁力夹紧,有利于实现叶片测量自动化。该套夹具具有刚性强、定位精准、操作简单等特点,但对于具有轴颈型榫根或枞树型榫根的叶片无法实现固定支撑,且仍只能对单一叶片进行测量。/pp  通过研析现有文献和对叶片企业的实地调研,针对航空叶片夹具设计提出参考规则:①夹具在对工件进行装夹时,能保证工件位置的正确性 ②基于某一特征,夹具可对同一规格叶片进行多片装夹定位 ③夹紧操作不能损伤叶片 定位要可靠 夹具系统稳定性强,操作简便快速 ④使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时,夹具必须保证探针对于待测叶片的空间可达性且不发生碰撞 ⑤夹具应避免使用吸铁等带有磁性的材料,避免工件或探针收到磁性作用而影响测量结果。/pp  (3)自动测量系统/pp  当前,国内很多叶片加工企业在检测环节没有实现模块化和系统化,特别是在信息共享和自动控制方面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①测量数据过度离散化,可追溯性较差 ②测量过程人机交互多,自动化程度低 ③工序质量控制能力弱,产品报废率高。/pp  在工业4.0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海克斯康集团推出了自动化、智能化的测量系统。整个自动化测量系统分为几个物理单元:三坐标测量机、自动控制系统及管理软件、料架系统、零件识别系统、机器人系统、机器人外围系统及安全防护系统。通过信息系统把各单元串联起来,形成有效的集成单元,对测量信息高效管理,并对工序过程进行有效的数据反馈,明显提升生产效率。/pp  智能化作为自动化的高级应用,智能测量系统在工业4.0中扮演重要角色,雷尼绍公司推出搭载第二代REVO多传感器五轴测量系统的大型龙门式三坐标测量机有如下特点:①分辨率提高近20倍 ②可加载不同的测量模块 ③不仅可以测量大工件大尺寸,也可以测量大工件小尺寸 ④采用螺旋扫描,采集点的效率高。/pp  (4)叶片三坐标自动测量发展趋势/pp  三坐标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测量行业的进步和变革,也对三坐标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航天航空领域,面向智能制造的高精度动态实时测量技术和飞机大尺寸数字化测量关键技术不断被讨论和研究,其中航空叶片三坐标测量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是:①自动化、智能化 ②实时监控、可视化 ③高速、高精度、高稳定性。/ppstrong  2 叶片自动测量夹具设计/strong/pp  (1)叶片检测现状/pp  以叶片的叶型测量过程为例,无锡某航空叶片企业的检测过程需要的人机交互操作较多,如待检叶片信息的输入,待检叶片的装夹及粗定位、抽调对应的测量程序、PDF文件名及保存路径的输入等,该企业现有检测流程如图1所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212bc28d-9c34-4158-a4cf-746818aaacd4.jpg" title="1.jpg" style="width: 420px height: 298px " width="420" vspace="0" hspace="0" height="29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1 现有叶型检测流程/pp  在检测过程中,若没有及时的人机交互,CMM就会停机等待操作指令。由于该检测流程仅面向单个叶片,检测效率极其低下,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叶片检测需求。/pp  针对上述实际问题有以下解决方案:①增加三坐标测量机以及检测人员数量 ②增强企业叶片数控加工系统的可靠性 ③引进全过程自动化在线控制检测系统 ④优化叶片现有三坐标测量机夹具。/pp  方案①中通过增加检测设备和人力投入显然不符合企业低成本的要求,在设备维护和人员管理上也会耗费巨大 方案②虽然可以改善叶片加工稳定性和精度,减少了叶片检测的任务量,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短期内很难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对企业资金能力、技术能力、检测环境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施难度大 方案③为目前先进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可以实现100%检测并实现零废品率,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中小型企业生产规模小,一次性投入太大 方案④是建立在现有设备和人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叶片检测夹具来实现叶片测量效率的提升,显然这个方案更加适用于中小型企业。通过对该企业CMM检测过程的实地调研,来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具体改进后的叶片叶型检测流程见图2。/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c306372c-5a40-443d-bdcd-097232cca3b8.jpg" title="2.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467px " width="500" vspace="0" hspace="0" height="467"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2 改进后叶型检测流程/pp  通过电子扫描槍对该待检测叶片工序流转卡进行扫描获取叶片ID号,系统自动在产品工艺数据库中根据叶片ID号检索相关加工工序信息。选择检测对应工序名后,系统自动从该数据库中检索对应工序的测量程序文件地址,从FTP服务器下载测量程序到Calypso测量软件指定文件夹,并保留待检测叶片相关信息至指定文本文件作为该叶片自动保存地址。运行Calypso软件并调取对应测量程序,叶型测量完成后调取Blade Pro分析软件的同时运行自动保存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捕捉到系统保存窗体的弹出并获取文本文件中保存地址和名称,实现测量报告的自动命名和保存。生成的PDF文件自动上传到FTP服务器,作为该企业的工艺资料储备。生成的TXT文件经过自动转换后导入MySQL工艺数据库,可实现测量数据的精确查询和SPC分析。对于在可控范围内的测量数据,在逆向工程中进行特征数据提取实现叶片三维建模,以指导无图纸工件进行CMM测量路径规划,并生成测量程序完成自动化测量。/pp  (2)自动测量夹具方案/pp  由于该企业三坐标测量机叶片专用夹具一次只能对单一叶片进行装夹定位,针对燕尾型榫根叶片叶型测量,提出一种多片自动测量专用夹具,该装置主要由夹具体、气缸、气缸座、基座、定位销钉、夹紧块、带有9个楔形块结构的矩形轴组成,单元结构如图3所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fc8a2889-a955-437c-b2af-0bea51b52c36.jpg" title="3.jpg"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180px " width="300" vspace="0" hspace="0" height="180"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3 夹具单元结构/pp  该夹具能实现9片叶片联装联测,由原本单个支撑工位线性地扩展成9个联测装夹工位。该工装夹具利用蔡司Calypso和PDFFactory配合连续测量,并最多保存9份检测报告,缓解企业CMM检测能力不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pp  采用两个定位销钉和一个紧固螺钉连接夹具体与基座 9个夹具体线性分布在基座上,保证间隔不干涉叶片装夹 矩形轴两端均采用滑动副,并带有9个楔形块,楔形块和夹紧块配合形成滑动副。/pp  夹具装夹方式是:夹具体楔形面和燕尾型榫根楔形面配合,模拟叶片装配状态,限制了榫根5个自由度 用定位销钉对榫根侧面进行定位,限制了榫根1个自由度 通过启动气缸推动矩形轴移动,从而使楔形块推动夹紧销钉向上移动,实现对9片叶片同步进行装夹。单个榫根装夹图如图4所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4b836cd9-4fe9-4d79-92e2-9ea4889a0a04.jpg" title="4.png"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213px " width="300" vspace="0" hspace="0" height="213"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4 单个榫根装夹/pp  以榫根楔形面的中分面(即通过发动机轮毂盘轴线的径向面)工件测量坐标系的XOZ平面,以给定值来确定XOY平面和YOZ平面,以此建立工件测量坐标系(见图5),且该坐标系与建立CAD数模的理论坐标系保持一致。/pp  在对9片叶片进行检测路径规划时,只需要在DMIS文件中在第一片叶片工件坐标系基础上连续偏置一个固定值即可得到其他叶片的工件坐标系。/pp  该夹具具有以下特点:①定位装置尺寸链短,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小 ②多叶片可同步装夹和拆卸,实现批量测量 ③采用气动夹紧,实现自动夹紧测量。/pp  /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bacf711e-9ee3-41e0-843f-949e80d69dc4.jpg" title="5.png" style="width: 310px height: 167px " width="310" vspace="0" hspace="0" height="167"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5 建立叶片工件坐标系/ppstrong  小结/strong/pp  本文对航空叶片自动化测量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论述,总结了基于CAD数模的检测路径规划方法和DMIS文件生成方法和自动测量夹具设计基本准则,结合相应实例对叶片自动检测系统未来趋势做了总结阐述,并针对某航空叶片企业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案,提出了改进型叶型测量夹具,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ppbr//p
  • 中国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成立(图)
    11月17日,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中航工业航材院挂牌成立。  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评审会由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主持召开,由多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认真听取了航空重点实验室的设立申请报告,审查了相关支撑资料,并对航空重点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专家组高度评价了钛合金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实力,经过严格质询和深入讨论,专家组一致通过了钛合金科技重点实验室的设立申请。  据了解,作为钛合金航空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航材院钛合金研究室一直是国内航空钛合金领域的领导者,其部分成果的技术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钛合金航空重点实验室主要定位于开展创新性、探索性的前沿科学研究,以逐步扭转我国航空钛合金领域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的局面。“中航工业和基础院多年来一直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钛合金航空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点实验室的成立也为我们带来了品牌效应,可以极大促进航材院航空钛合金材料研制和应用研究工作。”  钛合金是飞机和发动机的重要结构材料,因其优异的比强度及抗腐蚀等性能被大量作为航空器的承力构件,其应用程度也是衡量航空装备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惠松晓教授表示,近年来,我国在钛合金领域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多个关键项目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扩大钛合金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范围打下了坚实基础。
  • 中航工业噪声与动强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揭牌
    中航工业强度所航空噪声与动强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日前通过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的验收。  在验收会上,该所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文超从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目标、专业设置、人员配置、成果绩效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向验收委员会详细汇报了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验收委员会在仔细听取了工作汇报,参观考察了重点实验室现场,审阅了相关资料后认为:该实验室已按要求完成建设,符合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验收大纲的要求,试运行表明达到了实验室建设的预期目标,建议批准该重点实验室投入正式运行。  该所所长孙侠生表示,实验室正式运行后,一定按照重点实验室的要求,更加重视前沿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力争取得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使该所在学术进步、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等方面迈向新的台阶,为航空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的研制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副部长冷毅勋和该所所长孙侠生为航空噪声与动强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揭牌。
  • 航母战斗力形成耗时“漫长” 航空试验是关键
    国庆前夕,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然而,笔者搜集了目前世界主要航母从第一次海试到正式服役再到形成战斗力的时间,研究了这些航母的“成长历程”,发现航母从下水到形成战斗力实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试航到服役一般需3年  航母是一支现代强大海军的支柱,规模庞大,技术复杂。一艘航母要形成强大战斗力需过很多关:建造、下水、舾装、试航改进、服役、建成战斗群……单就试航而言,它就要经历三大阶段:建造和改装时期的“工厂试航” 部队服役前的“役前试航” 最后到整个航母编队完成战力整备前的“编队试航”。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共有21艘现役航空母舰,其中美国占11艘。从这些航母的试航时间来看,一艘航母从试航到服役大概需要3年。  战后美国航母的发展是从福莱斯特级大型航空母舰开始的。以开工最早的“福莱斯特”号为例,其于1952年开始建造,两年半后,即1954年底试航,又过了不到1年,即1955年10月开始服役。  1956年,美国开始建造“小鹰号”航母,历时3年半。从下水试航到服役用了1年时间。其后的几艘小鹰级航母的建设速度逐渐减慢,直到降至两年半,从试航到服役通常都只用1年多的时间。但建造尼米兹级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时,情况有所不同,该级别航母是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的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10万吨左右。第一艘该级别的航母“尼米兹号”从试航到服役用了3年的时间,其后建造的9艘航母,除了“亚拉伯罕林肯”号用了1年9个月的时间,其他都用了2—3年的时间。  航空试验是关键  航母建造的快慢与一国的军工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也和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同样级别的航母,制造第一艘所用时间一般也会较之后的航母要长。但每艘航母需要经历的考验是一样的。  航行试验主要是验证航行的品质,同时也是为在实际航行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航母是否存在设计问题,能否抵挡海上风浪的影响,是否具备服役条件……试航中所获得的数据是航母改进提高的关键所在,对航母生存能力、作战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而航空试验更重要。航空母舰是“航空”和“母舰”的组合,能否完成战机和航母的密切配合,舰载机的起降训练十分重要。它主要包括舰载机接近航母试验、舰载机着陆模拟试验、着舰试验、起飞试验和舰载机载重试验等。  各航母大国对航空试验极为重视。为实现真正完美的战斗起降,苏-27K完成了80次飞行验收,米格-29K完成了74次着舰试验和13次试飞验收。法国“戴高乐”号通过海试就发现了很多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而将飞行甲板加长4米。  此外,人的因素也是舰载机的关键。美国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认为,航母执行任务很大程度上依赖海上的空中力量,而舰载机飞行员在顺利完成航母上起飞和降落之前,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各国往往采用“先陆地后海上”的方式进行训练。美国拥有大批舰载机飞行员,有众多地面基地和十余艘航母可供进行起降训练,还有一套海军官兵成熟的训练模式,在航母建造期,他们就开始跟班作业。但即使如此,美国航母服役后仍然需要在两三年内才能形成战斗力。  服役不代表形成战斗力  即使航母交付部队了,也不意味着它就能马上开赴前线作战,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按国际的规律和惯例,从服役到形成战斗力要5—8年时间。  现代航母平台集动力系统、起降和弹射系统、舰载机、舰用武器系统、通讯指挥系统、预警平台等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子系统于一体,组成一个完整的海上作战平台。作为大型水面舰艇,交付科研、试验、训练使用后,不仅舰上各类装置、电子系统、武器系统等需要调试,军舰内部各个系统之间需要磨合,与编队中其他舰艇的协同需要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等也需要较长时间完成。  此外,航空母舰从来都不单独行动,要形成航空母舰战斗群才能行动。这些陪同船只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等。它们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和对其他舰只以及潜艇的保护。此外,舰队中还有潜艇做侦察和反潜任务以及供给舰只和油轮以扩大整个舰队的活动范围。  据了解,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在执行任务时,一般配属4—8艘水面作战舰只、1—2艘潜艇和1—2艘后勤辅助舰船,组成航母战斗群。包括两艘导弹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一艘护卫舰、两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和一艘补给舰。根据具体任务,还可能增配运兵船、两栖攻击艇和货船。  其他国家海军的航母编队结构各有不同,但都纳入了一系列核心战力。这些战力包括空中防御、反潜作战和实施对陆攻击的巡航导弹。
  • 地沟油变身航空燃料首次试飞成功
    中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前段时间,有关各地非法回收地沟油,再重新端上餐桌的报道层出不穷,地沟油一时间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然而今天,地沟油再次成为新闻的主角,只不过这次地沟油出现倒不是反面角色。  今天凌晨5点43分,加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东方航空空客320型飞机正式在上海试飞,由动植物油脂、地沟油构成的新燃料真的能保证飞机像传统燃料一样平稳运行吗?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试飞进展非常顺利。飞行之前,中国民用航空局对飞行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颁发了特许飞行许可。5点43分,机组驾驶这架绿色的航班由机场起飞,在批准的领空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技术飞行测试后,于7点08分平稳降落,一共飞行了125分钟。试航使用了1.7吨生物航煤。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负责人宣布,中国自主研发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试飞成功。  机长刘志敏:这次试飞非常满意,起飞的动力非常好。  事实上,用地沟油制造出来的生物航煤,飞行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硫,远远低于矿物燃油。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刚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试飞首先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航煤在商业客机应用上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中石化也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  另外,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也可以解决餐饮废油流向餐桌危害健康的后顾之忧。  目前,生物航煤在国内真正商用还需要时间,成本还比较高。
  • 西藏航空食品企业首次通过两大管理体系认证
    近日,西藏检验检疫局质量认证中心向西藏空港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颁发了西藏航食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认证证书。  西藏航食是西藏航空系统内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认证的单位。今年9月,西藏检验检疫局质量认证中心组成审核组,对西藏航食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符合性审核,并到航空餐食生产加工的作业现场进行了实地审核检查。审核组认为西藏航食两个体系满足符合性、适宜性和运行持续有效的要求,同意推荐认证注册。  对两个体系的审核,将不断提升西藏航食的企业管理水平和航空食品安全的生产管理能力。西藏航食表示今后将继续按照各体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优质、满意的航空食品。
  • 2012年度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开始申报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166号)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社会力量设奖,自2007年设立至2011年已评选5次,共有136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91项。获奖项目被收入国家奖励办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年鉴》,优秀获奖项目可由中国航空学会推荐到国家奖励办或中国科协参加推荐国家科技奖。  2012年度评选活动按照《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进行。现将申报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学会科技奖奖励范围限定在民用航空科学技术和军民通用航空科学技术领域,奖励在完成以下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1.在航空及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和航空产品开发中,完成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取得成果   2.在航空科学基础性技术(含技术基础及质量管理)研究中取得成果   3.在为航空事业决策科学化及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的软科学研究中取得成果   4.在航空科学技术普及中取得成果。  二、申报条件  1.技术研究成果应经过鉴定、验收等相应评价,并经过二年以上的实际应用,证明技术先进、质量稳定、效益明显   2.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公开出版或在全国性或国外学术刊物发表,为同行所公认,对学科发展或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   3.技术发明成果应取得发明专利   4.科学普及成果应有广泛社会效益的相应证明   5.决策科学类项目研究成果应被决策者采纳并付诸实施,经过实践证明正确可行   6.不存在成果权属、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方面的争议   7.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应为中国航空学会会员   8.凡涉及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及其完成人,不应申报和被推荐本奖 已解密或者不保密的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项目及其完成人可申报和被推荐本奖,但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并提供相应的解密或不涉密证明材料   9.凡已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不再申报或被推荐本奖   10.以往申报过本奖而未获得奖励的项目,如无实质性新进展,不再申报。  三、申报材料  1.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2.附件材料,根据项目类别要求提供,如技术评价证明、应用证明、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权威机构的查新报告等   3.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协调一致证明。只有一个主要完成单位或主要完成人均在同一个单位时可不提供。  特别注意事项:请准确选择项目类别,并按不同类别要求填写申报书和提供附件材料。必须严格按照推荐书填写说明如实、全面填写推荐书内容,除推荐书中有明确规定的栏目外,不得留空。各类支撑材料不得插入推荐书中,应注明编号后放在附件中。附件需编制目录,按编号顺序装订。每个申报项目需同时提供纸质与电子文档。  四、申报途径  通过以下单位或个人推荐:  1.学会挂靠或依托单位   2.学会分支机构:专业分会、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   3.省、自治区、直辖市航空学会   4.学会单位会员   5.学会理事或资深会员6人以上。  五、申报时间  请将纸质申报材料2份(其中原件1份)及相应电子文档(邮件或光盘)1份,于2012年4月5日至4月15日报到中国航空学会奖励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2号院中国航空学会  邮编:100012  联系人:肇晓兰 010-84924389  王晓舟 010-84923943  传 真:010-84923942  电子信箱:jiangli@csaa.org.cn  六、《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及“填写说明”等有关文件资料可从中国航空学会网站“科技奖励”、“管理条例”栏目查阅、下载,网址:http://www.csaa.org.cn/a/gyxh/guanlitiaoli/2012/0203/653.html。  七、学会可以为申报项目组织技术评价,需要者请于2012年3月15日前与学会奖励办公室联系。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