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光电近接传感器

仪器信息网光电近接传感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光电近接传感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光电近接传感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光电近接传感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光电近接传感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光电近接传感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光电近接传感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光电近接传感器相关的资讯

  • 四方光电扬尘传感器荣获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应用创新奖
    p  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组织的首届“SIA感知领航优秀项目征集”活动评选结果本周出炉,四方光电激光扬尘传感器PM3006,通过采用独特的激光散射测量技术,实现了室外扬尘在线监测、大气网格化监测、室外公共场所等户外极端工况下空气品质中PM2.5、PM10和TSP多参数的同时准确测量,并在国内外多个项目中得以成熟应用,经过专家组的评选,最终荣获“应用创新优秀项目奖”。/pp  我国室外扬尘及网格化监测领域,早期多采用称重法和β射线吸收法的监测仪,该设备无法实现在线实时监测,投入费用昂贵且后期维护成本高,无法大批量得到应用。而民用净化器中大量应用的激光粉尘传感器,又因为存在无法满足室外-30~70℃全天候的温度环境,及无法满足建设工地等实际使用场景经常喷洒降霾的水雾影响或者下雨潮湿的高湿环境要求而难以得到使用。在户外环境下使用民用空气净化器上的传感器,室外的高温和低温都容易使传感器损坏,水雾也经常被误判为雾霾而造成爆表。同时与国家大气环境监测网提供的PM2.5/PM10/TSP的多项数据对比,民用激光粉尘传感器由于激光功率小、采样流量小,导致PM10计数率很少,因此PM10的分辨率很低,很多厂家只能根据PM2.5的数值按照比例计算出PM10和TSP,这样的监测数据存在严重失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c279e9b9-a525-43ca-82b0-f5bb97aa49c7.jpg" title="图1.png" alt="图1.png"//pp  通过对激光散射探测技术(LSD)近10年的技术积累和对应用市场客户真实需求的把握,四方光电研制出了扬尘传感器-PM3006,其采用宽温型大功率线型激光光源、API粉尘自动识别技术、先进的流道设计实现抗污染、大流量车规级采样装置、高湿度环境的水雾去除装置等,开创新的低成本实现了对室外扬尘的准确测量,PM2.5和PM10的实时监测数值与β射线吸收法监测设备,准确测量的相关性可以达到0.9以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e1766e01-f47b-4bc6-a759-1aa4ccc14219.jpg" title="图2..jpg" alt="图2..jpg"//pp  扬尘传感器PM3006得以成功量产并批量应用积累的经验,为进一步满足用户差异化的使用需求,四方光电进一步开发出了可以搭配气泵使用的扬尘传感器PM3003S,及完全不受流量变化而影响测量精度的扬尘传感器PM3006S-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4b7c34ab-586e-4207-bf4f-c1c59ad862b1.jpg" title="图4 (2).jpg" alt="图4 (2).jpg"//pp /pp  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设计及计量的需求,四方光电在核心传感器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在线扬尘监测模组,方便客户更容易及更快速的实现监测系统的设计,大大缩短开发周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3d17b26d-18cb-40e4-9c30-8e13cb82cb7b.jpg" title="图5.jpg" alt="图5.jpg"//pp  自2003年创立至今,四方光电始终坚持核心技术创新之路,除光散射探测(LSD)之外,公司还掌握了非分光红外(NDIR)、超声波(Ultrasonic)、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热导(TCD)、激光拉曼(LRD)等核心气体传感技术,形成了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两大类产业生态,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空气质量监测(室内、室外、汽车)、固定和移动污染源监测、工业过程节能减排监测、健康医疗和智慧计量等领域。/p
  • 四方光电激光扬尘传感器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p  根据“两会”期间公布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 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br//pp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十三五”规划的全面收官之年,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攻坚“深水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作为一直以来的重点和难点,扬尘污染治理已然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完成与否的关键点之一。/pp  扬尘治理,需对症下药 而把脉问诊,监测为先。高性能的扬尘传感器对实现扬尘全面监测、精准治理、降低成本等多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扬尘传感器的需求及应用现状/strong/span/pp  行业发展初期,扬尘监测设备多基于β射线吸收法,然而受仪器体积较大、成本高昂等因素掣肘,量大面广的需求无法得到真正满足。/pp  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粉尘传感器,在民用室内检测应用中,经历了从采用LED光源和扩散式采样,用于粉尘浓度变化的趋势检测,到升级为激光光源和风扇采样,可以精确检测PM2.5数值的创新发展过程。然而针对室外扬尘监测还需要PM10和TSP的精准监测要求,则无法得到满足。/pp  因此,能够同时准确测量PM2.5/PM10/TSP、体积小、购买和维护成本低成为了扬尘监测设备配套传感器面临的主要挑战。/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室外扬尘颗粒物监测的技术难点/strong/span/pp  ① 与β射线原理的设备保持较高的线性相关性/pp  国站监测设备采用的是β射线原理,其他的扬尘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必须要与其保持高度一致性,但由于原理上的差异,要做到这一点,传感器需要采用更高性能的器件,有效提升颗粒物识别的能力。/pp  ② 满足室外-30℃~70℃的工作温度要求/pp  温度对传感器激光管的影响非常大,然而室外温度范围更宽,夏天在太阳下暴晒,温度可能会到达70℃ 冬天北方严寒地区最低温度可能达到零下30℃。这就要求传感器在此温度下不仅能够正常工作,还要确保检测的准确性。/pp  ③检测精度不受水雾影响/pp  由于室外环境经常会遇到凝霜与露水的情况,这些水汽进入到传感器后会严重影响到传感器的测量值,甚至会造成传感器永久损坏。/pp  ④长期使用,精度不受积灰影响/pp  扬尘传感器工作在室外,大颗粒的灰尘经过传感器采样风道内会受到重力影响附着在传感器内部,长期使用,会使得灰尘在传感器内部大量堆积,影响到测量准确性。/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四方光电激光扬尘传感器的技术特点/strong/span/pp  四方光电基于创新的光散射技术研究,陆续推出红外粉尘传感器、激光粉尘传感器等系列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室内、室外及车内检测等领域。/pp  在此基础上,四方光电针对扬尘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以及不同地方标准需求,推动技术革新升级,成功研发扬尘颗粒物传感器PM3003S及 PM3006。/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578caa97-49a6-4d7e-9c5f-e5fc398bc203.jpg" title="222_副本.jpg" alt="222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1:PM3006S(左)及 PM3006(右)激光扬尘传感器/pp  strong1、 扬尘颗粒物智能识别技术(API技术)/strong/pp  PM3003S,PM3006采用了独特的API(Auto Particle Identification,自动颗粒识别)技术,在多种尘源下进行标定,根据检测到的颗粒物分布进行自动判断,确保PM2.5、PM10和TSP的检测精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580px height: 393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bb9423a3-a58f-4a20-924e-5ae69424f42a.jpg" title="11.jpg" width="580" height="393" border="0" vspace="0" alt="1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8ddb10c0-114d-496b-bd0c-6b33eaad613f.jpg" title="22.jpg"//pp  strong2、 高温、恒功率、线型激光管/strong/pp  PM3003S、 PM3006激光扬尘传感器采用了工作温度在-30~70℃的恒功率、线型光源,其光功率高达100mW,相比点光源高出20倍以上,原始信号更强,大大提升了颗粒物的识别效率。同时对光源采用了恒功率控制,保证原始信号的稳定输出,确保测量的稳定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e6860d1a-bc80-4215-b684-13ef739fa43c.jpg" title="33_副本.jpg" alt="33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2:室外扬尘传感器与民用粉尘传感器光源差别,左:高功率线型光源,右:低功率点光源/pp  strong3、 自带除水雾装置,不受水汽影响。/strong/pp  四方光电研制的PM3003S、 PM3006激光扬尘传感器前端配套了除湿装置,防止室外环境中细小的水珠进入检测气室,消除水汽对扬尘传感器的精度影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0c10a2cf-ddd2-450c-bf4b-330c21a12571.jpg" title="44_副本.jpg" alt="44_副本.jpg"//pp  strong4、 创新结构设计,长效防积灰。/strong/pp  PM3003S、 PM3006激光扬尘传感器通过流体力学仿真对采样风道进行了长效防积灰结构设计,经过实际验证,可以减少室外环境对传感器检测精确度的影响,降低后期维护成本。/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efa66063-7146-489b-88b2-af426b89892a.jpg" title="66.jpg" alt="66.jpg"//pp  我国室外扬尘网格化监测经历了早期的β射线吸收法,到采用民用净化器大量应用的激光粉尘传感器的过程。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民用的激光粉尘传感器不仅不能满足-30~70℃室外环境温度的全天候使用要求,同时还必须面对监测场所,特别是建设工地经常喷洒降霾的水雾影响,或者下雨潮湿的气候环境等。这种环境下,水雾经常被判断为严重雾霾造成爆表。同时网格化室外粉尘监控希望得到局部的可以与国家大气环境监测网数据具备的PM2.5/PM10/TSP的多项参数对比, 民用激光传感器由于激光功率小,采样流量小, PM10分辨率很低,无法提供准确的PM10, 通常采用根据PM2.5的数字进行比例计算,造成PM10监测数据失真。四方光电研制的PM3003S、 PM3006激光扬尘传感器通过采用宽温型大功率线型激光光源、API粉尘自动识别技术、先进的流道设计实现抗污染、大流量车规级采样机构、高湿度环境的水雾去除装置等,低成本地实现了对室外扬尘粉尘与β射线吸收法达到0.9相关系数的高精度测量。/ppbr//p
  • 高端传感器处于高增长“临界点”
    国内企业目前在成熟的国内企业目前在成熟的传感器传感器产品上已经占据了成本和技术优势,在高端的产品领域(光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传感器、GIS传感器等)国内企业已经突破了技术门槛,处于推广前期,一旦成功突破市场,将迎来又一次高速增长。产品上已经占据了成本和技术优势,在高端的产品领域(光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传感器、GIS传感器等)国内企业已经突破了技术门槛,处于推广前期,一旦成功突破市场,将迎来又一次高速增长。传感器由于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除国际一线厂商霍尼韦尔,博世,意法半导体,MEAS等公司具有较为全面的传感器品类,其余公司基本集中于某一细分领域,例如ABB的主要传感器产品适用于电力行业,飞思卡尔产品则是在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领域,Vishay集中于工业称重领域。国内公司中情况也是如此,汉威电子的产品主要为气体传感器,孝感华工高理的产品主要为温度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方面,2011年中国市场容量在1100万只左右,汉威电子作为国内气体传感器的龙头,销售了650万只,国内市场占有率60%左右,公司坚持“聚焦专业细分市场”的发展战略,通过多年努力,已经掌握半导体类传感器、催化燃烧类气体传感器、电化学类传感器、红外光学类气体传感器的生产技术并批量化生产,是目前国内唯一能生产以上四大类气体传感器的企业,气体传感器技术方面保持国内领先。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主要用于检测、监控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和特种气体。公司表示将深耕气体传感器市场,并大力培养和拓展燃气监控领域的市场,预计未来三年传感器在燃气领域的市场将有每年1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由于气体传感器占整个传感器市场的比重不足3%,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公司不满足于仅在气体传感器领域拓展,转而开拓温度等传感器市场。公司近年研发生产热释电传感器,2011年销量就已经达到300 多万支,贡献收入约500 万元,如业务拓展较为顺利,预计未来几年均能实现100%以上的增长。  温度传感器方面,华工新高理则是国内最大的厂商,目前其温度传感器的产能在7亿只以上,在家用空调传感器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预计 70%,公司建有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公司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LG、三星、美的、格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均为公司的核心客户,由于变频空调等产品对传感器的需求是传统产品的2-3倍,预计未来传感器在家电市场仍将保持10%-20%稳定的增长。公司通过近年来的技术研发向高端市场拓展,积极进入车用传感器市场,由于汽车温度传感器价格在6元左右,远高于家电传感器产品,如果公司产品能通过中高端品牌汽车厂商认证,并形成批量出货,其盈利前景将非常可观。  高端传感器领域里,我国正处于技术门槛已经突破,市场门槛即将突破的阶段,部分公司在光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传感器、GIS传感器等领域取得一定的突破,例如苏州固锝的加速传感器、中航电测的热敏传感器,但尚未形成规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我国的传感器行业将获得高速成长。
  • 上海微系统所制备出微型光电一体化集成钻石量子磁传感器
    近日,上海微系统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微纳加工技术制备了一种基于氮空位(NV)色心的微型光电一体化集成钻石量子磁传感器。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5月9日以“Amicrofabricatedfiber-integrated diamond magnetometer with ensemble nitrogen-vacancy centers”为题发表在当期的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 钻石,不仅可以作为珠宝装饰品,更是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新型量子材料。氮空位缺陷——NV色心,是钻石晶体结构中最常见的点缺陷,由氮原子取代碳原子和相邻空穴而形成,利用其在磁场中的量子顺磁共振效应及荧光辐射特性可以进行精密磁测量。NV色心在常温下也具有稳定的量子态,可以在非制冷的室温下工作。同时,钻石量子磁传感器以其高空间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生物兼容性等技术优势,在近场微观磁共振、磁异常探测、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小型化、集成化、便携化是钻石量子传感器取得实际应用的重要条件。该团队基于晶圆级微机电工艺平台,利用标准微纳加工技术,制备出钻石量子磁传感器的核心——钻石芯片。芯片内部集成了微波辐射结构,实现了原位微波量子态操控。采用金属热压键合技术实现了钻石单晶与硅晶圆的异质集成,确保了机械稳定性。钻石芯片耦合带有梯度变化折射率透镜的光纤模块,实现了“光进光出”的工作模式,大大缩小了探头尺寸,实现了钻石磁强计探头的高集成度。并进一步指出,采用双频共振技术可以同时进行磁场和温度场的同步实时测量,不仅通过温漂抑制提高了磁场测量的信噪比,还确保了传感器的温度稳定性。 该团队提出的制备工艺可以在晶圆级进行拓展,具有批量化制备的潜力,为建立高一致性、高灵敏度的可穿戴传感器阵列提供了可能性。目前钻石量子磁传感器整体尺寸仅有20×15×1.5 mm3,灵敏度达到2.03nT/√Hz。同时,该钻石磁传感器可以对小于0.5 mm(甚至更小)的目标区域进行近距离测量,具有在心磁、脑磁等弱磁信号探测场景的应用潜力,为后续实用化的可穿戴生物磁传感器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单位为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谢非,通讯作者为武震宇研究员和陈浩副研究员。该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C070302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B3202500)、中科院科研仪器装备研制(YJKYYQ20190026)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63/5.0089732
  • 四方光电NDIR二氧化碳传感器,拥抱全民新风时代!
    近日,由于上海某隔离酒店使用了回风+新风混合进行空气调节,全建筑通风系统仅一个通风道,导致病毒通过空气循环在公共空间内传播,多人交叉感染,引发大家关注。疫情当下,新风系统的运行状态不容忽视,从公共建筑,到家居环境,四方光电用传感守护,让您的一呼一吸更加舒适、健康、智能!室内空气品质大多数人超过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品质与人类健康的相关性日益明显。场所内人员的活动造成CO2浓度持续升高,高浓度二氧化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节能降碳 绿色发展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绿色建筑概念深入人心。新风系统运行时,如何在引入新鲜空气的同时确保建筑物提高能源效率,成为产业密切关注的问题。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第5.3.8条明确规定,应根据室内CO2浓度检测值增加或减少新风量。JGJ/T440-2018《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规定,新风系统宜对室内外的CO2、PM2.5浓度实施监测,并宜根据CO2浓度进行新风量的控制。实时监测建筑内CO2浓度,可以使新风系统调节室内空气质量时提高能效,降低运维成本,营造智能、高效的室内环境。室内环境要求从体感舒适到呼吸舒适,新风空调应运而生,二氧化碳传感器在新风空调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四方光电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您的侦“碳”先锋已上线!四方光电是国内较早从事红外气体传感器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公司的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于2004年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总体上已达到先进技术水平,在低成本、长寿命、微型化、低功耗、快速响应、高可靠性等诸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核心关键部件均为自主研发生产,质量保障,成本可控。四方光电二氧化碳传感器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NDIR技术,满足RESET TM Air认证要求,寿命长达15年以上,全温度量程范围内保证精度,抗振动性能好,可广泛应用于新风系统、新风空调、新风控制器、二氧化碳变送器、空气质量检测仪等领域。四方光电NDIR CO2传感器满足±(30ppm+3%读数)精度要求
  • “高精准分子识别有机半导体光电双模智能嗅觉传感器”项目启动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为牵头单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高精准分子识别有机半导体光电双模智能嗅觉传感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上海召开。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领导、中科院重任局领导、项目咨询专家组、项目和课题单位管理部门、项目核心成员等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项目咨询专家组由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刘云圻院士、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吉林大学卢革宇教授、海关学院谢秋慧教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研究员、复旦大学邓勇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刘欢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尤睿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段国韬教授组成。   会上谢晓明所长代表项目牵头单位对与会领导及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各位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可行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并表示将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并取得创新成果。项目负责人兼课题三负责人付艳艳研究员、课题一负责人马骧教授、课题二负责人黄佳教授,分别就项目和具体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及推进计划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汇报。   项目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本项目的总体实施方案,并着重指出在未来研究过程中,项目团队各课题承担方应紧密合作,强化协同机制,确保项目各关键节点把控及整体研究目标顺利实现。此外,专家组聚焦课题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点及项目实施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等方面,共同提出了针对性指导意见。经专家质询答疑、技术指导和综合评议,项目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论证。
  • 董事长专访 | 四方光电熊友辉:引领气体传感器核心技术,解决环保产业关键问题
    导 读在作为环保产业年度重要展示平台的“环博会”上,四方光电现场展示了烟气排放监测、发动机排放气体监测、室外扬尘监测、油烟监测、温室气体监测、工业过程在线气体监测等气体成分及流量测量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满足碳排放监测要求的烟气分析解决方案首次亮相,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环保产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突破口。四方光电将如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达成?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四方光电又将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布局与规划?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接受了环保在线记者专访。四方光电董事长 熊友辉博士深耕气体传感器创新领域,构筑核心技术“护城河”  熊友辉博士告诉环保在线记者,四方光电长期专注于气体传感器的科技创新,从创立的2003到2011年,四方光电主要发展基于核心气体传感器的工业过程和环境监测气体分析仪器,并逐步启动民用气体传感器产业配套 2012到2020年,四方光电积极发挥核心技术及质量体系的优势,发力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汽车电子等领域,逐步形成了智能气体传感器与高端气体分析仪器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2003年,四方光电成功开发基于电调制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该产品于2004年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此后该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针对双光束NDIR 气体传感器测量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甲烷(CH4)存在水汽(H2O)、二氧化碳(CO2)等的较强干扰,同时测量低端分辨率不高的缺点,公司通过对微流量芯片-微流量红外探测器-微流红外气体传感器(micro-flow NDIR)的深度开发,已经成为在技术上可以与国际上气体分析仪器巨头并肩的厂家之一。微流红外气体传感器项目也于2020年获得工信部强基工程-传感器“一条龙”示范项目。通过十余年的持续创新,目前四方光电已形成了包括光学(红外、紫外、光散射、激光拉曼)、超声波、MEM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MOX)、电化学、陶瓷厚膜工艺高温固体电解质等原理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通过使用上述一种或多种技术组合,四方光电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多种产品。  熊友辉博士表示,当前四方光电的环境监测气体分析仪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烟气、尾气监测领域。其中烟气监测领域产品包括红外(紫外)烟气传感器模组、红外(紫外)烟气分析仪、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及船舶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主要检测对象是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氧气(O2)、颗粒物(PM)的浓度,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炼钢厂、垃圾焚化厂等产生污染气体的工业企业等固定污染源及大型船舶等移动污染源。在尾气监测领域,公司采用高性能双光束NDIR检测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HC) 采用微流红外、非分光紫外(NDUV)、紫外差分(UV-DOAS)技术直接检测氮氧化物(NOx),而不需要采用复杂且昂贵的NOX转换器。依托NDIR核心技术积累,发力温室气体监测市场正当时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展大会上代表中国提出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宣言,也为环保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目标”,熊友辉博士向记者介绍,在碳中和产业中的温室气体在线监测领域,四方光电具有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目前在碳中和监测控制领域具有较多应用场景。四方光电在碳中和领域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对多种温室气体的总量(温室气体成分分析仪器+气体流量)计量。  在二氧化碳(CO₂)的气体检测方面,四方光电有两种不同用途的CO2传感器:一种是四方光电采用NDIR热电堆红外技术开发的民用/车载用的扩散式CO2传感器,一种是四方光电全资子公司-湖北锐意自控采用微流红外、双光束红外(热电堆或者热释电)等技术开发的高端CO2传感器。前者主要用于绿色建筑和智能座舱中的暖通空调(HVAC)控制,确保在舒适安全条件下的节能减排,通过智能化降低建筑和车辆的碳足迹 后者主要用于工业、农业过程中CO2排放总量的高精度测量,用于碳排放的核查和交易。后者的精度要求显著高于前者,价格比前者也高两个数量级。  当然,碳中和领域对气体的监测不仅仅是CO2气体浓度,而是多种温室气体的总量(成分+流量)计量。京都议定书中规定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CO₂)之外,还有甲烷(CH₄)、氧化亚氮(N₂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四方光电全资子公司湖北锐意自控的微流红外、双光束红外、TDLAS等气体传感器技术可以应用在对工业污染源的上述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监测 同时公司具备的超声波、差压等原理的气体流量传感器可以用于温室气体流速和体积的监测。公司以工业用气体传感器技术平台、分析仪器及工信部沼气工程物联网专项为基础,为大中型沼气工程、生物质燃气工程、煤层气瓦斯气综合利用工程等诸多领域提供了包括测量CH4和CO₂等气体质和量的计量装置,这些装置是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碳交易的基础数据。随着碳减排逐渐成为一些国家的自愿行为,以及碳核查基于的MRV(可测量、可报告、可检验)原则,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线监测系统的需求将呈现增长趋势。  我国已经安装了大量的CEMS系统用于环保监测, 主要是对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粉尘颗粒物(PM)的监测。碳中和政策出来后,需要增加CO2、CO等“碳”的测量指标,由于CO含量较低,因此微流红外传感器成为测量CO2+CO参数的最佳选择。同时用于碳交易还需要更加准确的烟气流量传感器配合,目前大量的CEMS系统采用皮托管差压原理测量流速并测算流量,由于是“点式”测量,准确度与气体分析仪器的精度相差巨大,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的高精度烟气流量传感器,例如超声波、红外相关法、静电法等原理的新型烟气流量计。协同气体传感器技术平台,新产品层出不穷    熊友辉博士表示,碳中和关系到产业链的方方面面,从原材料和能源的开采到产品进入市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控制碳排放,这也让气体环境监测仪器有了广阔的市场。比如,烟气分析仪是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烟气成分较为复杂,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氧气(O2)等,随着排放标准越来越低,对烟气分析仪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次四方光电全新推出的烟气分析仪Gasboard-3000UV,集公司多种核心气体传感技术于一体:基于UV-DOAS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气体分析技术测量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微流NDIR技术测量一氧化碳(CO)、甲烷(CH4),双光束红外NDIR测量二氧化碳(CO2)等。结合公司超声波气体流量测量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公司正在积极开发超声波烟气流量计,因此可以一站式满足国内碳排放的监测要求。  在室外空气品质监测领域,记者看到四方光电也在持续发挥技术优势,推陈出新。问及此次室外扬尘监测传感器展区产品时,熊友辉博士向记者介绍了产品开发的初衷以及创新应用对产业链的推动作用:我国室外扬尘网格化监测经历了早期的β射线吸收法到采用民用净化器大量应用的激光粉尘传感器的过程。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民用的激光粉尘传感器不仅不能满足-30~70℃室外环境温度的全天候使用要求,同时还必须面对监测场所,特别是建设工地经常喷洒降霾的水雾影响,或者下雨潮湿的气候环境等。这种环境下,水雾经常被判断为严重雾霾造成爆表。民用激光传感器由于激光功率小,采样流量小,PM10分辨率很低,无法提供准确的PM10, 通常采用根据PM2.5的数字进行比例计算,造成PM10监测数据失真。在这种背景下,四方光电通过采用宽温型大功率线型激光光源、API粉尘自动识别技术、先进的流道设计实现抗污染、大流量车规级采样装置、高湿度环境的水雾去除装置等,研制出了扬尘传感器PM3006系列产品,低成本地实现了对室外扬尘粉尘与β射线吸收法达到0.9相关系数的高精度测量。凭借长期的技术积淀、良好的产品性能,目前四方光电室外扬尘监测传感器PM3006系列已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市场,多款搭载PM3006系列的扬尘监测类产品,获得了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CPA) 在海外市场,同样也取得了当地权威机构的测试认证。在韩国多款搭载PM3006的户外监测类产品,获得了韩国环境部授权的三大认证机构(KTR/ KECO/ KCL)的最高等级1级认证。目前,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并出口到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内外知名企业认可。  最后,四方光电熊友辉博士告诉记者,四方光电也将不忘初心,依托在气体传感器及分析仪器方面的技术积累,开发出更多的优质产品 也将持续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为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关于四方光电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光电”)是一家从事智能气体传感器和高端气体分析仪器的科创板上市企业(股票代码688665)。公司2003年成立于武汉“光谷”,形成了包括光学(红外、紫外、光散射、激光拉曼)、超声波、MEM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MOX)、电化学、陶瓷厚膜工艺高温固体电解质等原理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拥有100余项国内外专利,产品广泛应用于空气品质、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安全监测、健康医疗、智慧计量等领域。  四方光电建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湖北省气体分析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公司积极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先后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信部物联网发展专项、工信部强基工程传感器“一条龙”、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的支持,被国内外行业权威机构列为中国气体传感器主要厂商和代表性企业,并荣获中国物联网产业联盟“最具影响力物联网传感企业奖”。  四方光电作为中国气体传感器的龙头企业,凭借长期的技术沉淀、严格的质量体系及国际化视野,已经成为诸多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配套供应商。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出口至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朝着传感器领域的国际品牌迈进。
  • 华东理工自主研制界面光电分析装置 可用于超灵敏光电生物传感器构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18580eb5-c78e-4baa-a5ae-f6bc8e181e94.jpg" title="149034298047758_meitu_5.jpg"//pp 对界面上电荷传输信息的精准获取,是深入认识生命活动与光电能量转化过程的基础,可应用在超灵敏光电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和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提高等方面。/pp  刚刚获得2016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功能化界面电荷传输过程中的电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及其应用”项目,所研究的正是这一领域。/pp  针对界面光电分析化学基础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华东理工大学龙亿涛、花建丽、应佚伦、马巍、武文俊等老师,经过10年的努力,取得了多项成果:在研制界面光电分析装置上,通过设计与制备结构可控的光电分子,聚焦功能化动态界面电荷传输过程,发展了高时空分辨的“电化学—纳米光谱”单纳米粒子动态界面传感新方法,应用于纳米粒子界面电荷传输的动态、原位、实时、高通量分析 提出纳米孔道电化学限域效应,建立纳米孔道单分子界面分析技术,实现了对多尺度界面单分子动态结构研究,为功能化复杂界面电荷传输新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pp  据介绍,该获奖团队目前正在以筹建中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界面光电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为依托,通过构建新型功能化动态界面,对单分子水平和单颗粒水平上的电荷传输机制进行探索。/ppbr//p
  • 柯力传感领投点联传感天使轮 开拓精密测量传感器市场
    2023年7月,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柯力传感”)与深圳点联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点联传感”)正式签署协议,完成天使轮投资。柯力传感是此次点联传感天使轮融资的领投方。   深圳点联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2022年,是由多名清华大学博士领衔的高层次人才硬核团队,精密仪器专业出身,专注传感检测研究15年。   点联传感在精密光学系统、高速硬件电路以及综合检测算法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基础,依托底层高速高精度CMOS激光测量传感器技术框架,逐步拓展对射式、反射式以及同轴共聚焦的产品矩阵,实现对工业品形位尺寸的精密检测与定位,提高生产效率与性能。未来,点联传感将在产学研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名校传感器成果转化平台,立志解决中国工控及其他领域中高端传感器卡脖子问题。据悉,柯力投资点联传感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当前国内精密测量传感器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是一个确定性的发展机会,是柯力布局传感器行业的重要市场方向。   第二、高精密测量传感器有一定的技术壁垒,需要依赖技术型团队才能打造升级产品,形成品牌。点联传感团队是由多名精密仪器专业出身的博士组成,专业技术能力强。   第三、通过柯力投资与赋能,可以快速提升点联传感的客户拓展能力,整体价值实现1+1>2。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在向高精度、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升级。高精度工控传感器是制造装备的基础要素,柯力传感对点联传感的投资与赋能,将助力其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国内外一流传感器品牌,同时,也将加速柯力从单一物理量传感器向多物理量传感器融合的步伐与进程。
  • 化学传感器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第十六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分会报告
    2023年9月23-24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学组(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SCCS2023)于山东省济南市举办,两天时间里,湖州师范学院教授王桦(冯路平代讲)、华中科技大学副研究员闫凯、江苏大学副教授殷秀莲、南京大学教授毛亮、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余登斌、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张志阳在分会场带来了关于化学传感器在环境领域中应用的精彩报告湖州师范学院教授 王桦(冯路平代讲)报告题目:《纳米医学与环境智能传感监测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冯路平介绍道,医学与环境标志物传感的基体材料包括:微纳通道结构的介孔导电材料可用于吸储液体中的标志物,可折叠柔性聚合物用于包埋标志物敏感的导电探针并印制功能电极,改性石墨烯Jet ink打印导线用于连接探头以及微型电化学处理器及信号输出装置,最后通过电聚合、分子自组装、功能涂覆、溶胶-凝胶法等技术将功能材料修饰于微电极上制成高通量芯片探头。通过该技术可研发出智能标志物传感探针,用于对人体健康及水中环境污染物实现在线监测华中科技大学副研究员 闫凯报告题目:《新型光电化学传感体系的构建及其分析应用》闫凯基于环境分析和生物分析的技术发展要求,以光电极性能优化、传感装置小型化、多目标物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搭建为目标,在基于近红外光电活性增强的半导体材料构建高性能光电化学传感体系、构建非铂阴极单室PFC用于自供能光电化学检测、基于图案化刻蚀导电基底构建比率型多目标物传感平台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实现用电催化、光催化和酶催化来降解污染物。江苏大学副教授 殷秀莲报告题目:《基于图像模式识别的三维荧光光谱库技术及其在水体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殷秀莲教授对自己的研究介绍道,利用三维荧光技术进行多维数据获取,取得每种污染物28个浓度样本,共28×4张EEM图谱图像,其中5×4张作为测试样本,定性识别准确率为100%。该方法为荧光光谱数据库建立和EEM数据分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所提出的特征获取、特征提取及谱检索技术,对其他的光谱数据库建立有借鉴意义。此外,为AI大模型在荧光光谱分析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准备基础,在水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帮助。南京大学教授 毛亮报告题目:《海水中氚的食物链传递风险》毛亮教授从核设施和核污染等热点问题出发,结合氚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和内在机制,研究了氚在海洋中的生物效应。他介绍道,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杜氏蓝藻会通过光合作用使氚水快速转化为有机氚,并经过食物链暴露使丰年虾体内有机氚含量上升,最后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毛亮教授的研究对当下核废水污染问题极具意义,他总结道,核污染中的氚危害不能仅看海水中浓度,更要关注其化学效应。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余登斌报告题目:《水体综合毒性比色检测新方法开发》基于水体检测任务的需要和国家环境政策导向,发展各种水体毒性检测新方法对检测多场景水体必不可少。余登斌介绍道,根据电化学检测原理,分别研发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绿脓杆菌分泌的大量绿脓菌素构建了免外加媒介体的水体毒性比色检测方法;利用电致变色普鲁士蓝阴极和生物阳极构建了水体毒性可视化检测传感器;基于E. coli-BQ快速颜色反应实现了水体毒性比色/电化学双信号检测和智能手机辅助RGB模型检测;基于容解性不大的铁盐稳定释放下Fe3+生物合成普鲁士蓝指示剂成功构建了水体毒性比色/电化学检测及酶标仪辅助的高效检测方法。同时,他还提到,新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全面、快速灵敏等特点,并支持在线监测。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 张志阳报告题目:《面向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的光学纳米传感方法研究》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是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海岸带污染物情况复杂,环境分析难度大,基于此,张志阳团队发展光学纳米分析原理与技术,为海岸带生态安全与健康提供支撑。他以样品检测案例介绍道,针对污染物,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开发高灵敏纳米比色传感器/阵列和表面增强拉曼传感器,可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鉴定及讲解分析。最后,张志阳提出展望,未来将强化交叉学科,进一步探究传感原理在环境检测上的应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未来,电化学传感器将朝着更灵敏、更稳定、更耐用的方向发展,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远程监控,同时将探索更多的应用领域,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 打造磁场“火眼金睛”,中国电科9所研制MEMS磁通门传感器
    近日,中国电科9所突破从器件设计到材料制备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高性能的MEMS磁通门传感器。MEMS磁通门传感器作为一种高精度弱磁场传感器,能够感应到外界微弱的直流或低频磁场,被广泛应用于定位跟踪、航空航天、地磁探测和电流检测等领域,且长期以来依赖进口。为填补该领域技术空白,9所技术团队瞄准微型化集成、薄膜磁心材料、MEMS制备工艺、测试优化方案等方面,持续创新突破,成功研制高性能MEMS磁通门传感器。未来,技术团队将进一步优化其结构、制作工艺、磁心材料、电路匹配,使MEMS磁通门传感器不仅能满足各种场合对小尺寸、高精度、低功耗、高鲁棒性等的要求,还可以满足高集成度、高匹配性、低成本的要求,为各领域的磁测量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九所首条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生产线全面投产使用
  • 上转换发光生物传感器获国家发明专利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精密光电测控研究与发展中心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上转换发光生物传感器”发明专利证书,这表明该仪器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上转换发光生物传感器通过检测以纳米或亚微米红外上转换发光颗粒为标记物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上检测带与控制带上的发光信号而实现样品中被检物的定量检测,是一种基于上转换发光技术的光学生物传感器(简称“UPT生物传感器”),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度高、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等优点。自2003年起,上海光机所紧跟国际先进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发展动向,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上海科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与技术优势,开展了基于上转换发光技术的光学生物传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其中上海光机所负责UPT生物传感器的研制。经过6年多的潜心研究,上海光机所解决了诸如试纸条表面上转换颗粒分布的精确定量测量、微弱光电信号的提取与处理、功能带自动搜寻定位算法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四代UPT生物传感器,已有100多台仪器成功应用于新疆、青海、云南、内蒙古、甘肃等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的现场检测,国境口岸反生物恐怖现场快速检测,2008年奥运会安保等多中场合。  自本世纪初以来,上海光机所精密光电测控研究与发展中心大力拓展光学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使光学生物传感器发展成为该中心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除UPT生物传感器外,该中心还研制成功了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定量金标免疫分析仪等生物医学快速检测仪器,至今共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本中心与合作单位提出的“多重检测UPT生物传感技术”已作为子课题列入2008年启动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目前,该中心科研人员与相关企业合作,正在积极推进UPT生物传感器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预计明年初UPT生物传感器将在乙肝、人C反应蛋白、甲胎蛋白等疾病标志物的快速诊断中得到实际应用。
  • 新型有机薄膜传感器或可替代外部光谱仪?
    德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有机薄膜传感器,它能以全新的方式识别光的波长,分辨率低于1纳米。研究人员称,作为一款集成组件,这种新型薄膜传感器未来可替代外部光谱仪,用于表征光源。这一技术已经申请专利,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  光谱学被认为是研究领域和工业领域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光谱仪可以确定光源的颜色(波长),并在医学、工程、食品工业等各种应用领域用作传感器。目前的商用光谱仪通常“体型”较大且非常昂贵。  现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IAP)和德累斯顿应用物理与光子材料综合中心(IAPP)的研究人员与该校物理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薄膜传感器,能以一种全新的方法识别光的波长,而且,由于其尺寸小、成本低,与商用光谱仪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未来或可成功替代后者。  新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下:未知波长的光激发薄膜内的发光材料。该薄膜由长时间发光(磷光)和短时间发光(荧光)的器件组成,它们能以不同方式吸收未知波长的光,研究人员根据余辉的强度推断未知输入光的波长。  该研究负责人、IAP博士生安东基奇解释说:“我们利用了发光材料中激发态的基本物理特性,在这样的系统内,不同波长的光激发出一定比例的长寿命三重和短寿命单重自旋态,使用光电探测器识别自旋比例,就可以识别出光的波长。”  利用这一策略,研究人员实现了亚纳米光谱分辨率,并成功跟踪了光源的微小波长变化。除了表征光源,新型传感器还可用于防伪。基奇说:“小型且廉价的传感器可用于快速可靠地确定钞票或文件的真实性,而无需任何昂贵的实验室技术。”  IAP有机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小组负责人约翰内斯本顿博士说:“一个简单的光活性膜与光电探测器结合,形成一个高分辨率设备,令人印象深刻。”
  • UL Solutions为四方光电颁发基于UL60335-2-40标准的亚太地区首张A2L冷媒传感器
    2024年6月14日,UL Solutions为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颁发基于UL60335-2-40标准的亚太地区首张新型环保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的认证证书。授证仪式在四方光电技术中心报告厅举行,UL Solutions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全球总经理 Karine Johnfroe、亚洲区总经理许洁、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等双方代表2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仪式前,UL Solutions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全球副总裁兼总经理Karine Johnfroe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向四方光电表达了祝贺。亚洲区总经理许洁表示:“四方光电作为亚太地区首个获得A2L冷媒传感器UL认证的企业,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四方光电在技术创新方面卓越表现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其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贡献的认可。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四方光电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使命,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成功推出了A2L冷媒传感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四方光电的A2L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能够保证A2L冷媒的安全高效使用,对推动制冷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四方光电的这一成就不仅为中国制冷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更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 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发表讲话,他表示:“UL Solutions作为全球著名的的独立认证机构,一直致力于通过科学和创新推动世界向更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四方光电取得认证不仅要感谢四方光电A2L冷媒传感器研究和产业化团队的创新开发和精诚合作,更感谢UL Solutions的认证测试团队在过去几个月里专业而高效的工作。六年前,四方光电就开始从事A2L冷媒泄露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并进行过NDIR红外、热导、超声波等各种原理的可行性研究,最终选择NDIR 技术作为首要研究内容,开发了AM4203RM-R454B/ R454C等产品。这次A2L冷媒泄漏监测传感UL认证证书的获得,体现了四方光电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高质量产品的产业化能力,这也将大大加快四方光电A2L冷媒泄露传感器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传感器作为工业装置供应链中重要部件,其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四方光电正在努力打造传感器领域的国际品牌,非常需要UL Solutions的支持和协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UL Solutions保持紧密合作,把四方光电更多的智能传感器产品推向世界。” 随后,UL Solutions 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亚洲区总经理许洁为四方光电颁发了A2L冷媒传感器UL60335-2-40及CSAC22.2 N0.60335-2-40认证证书。 此次证书的获得不仅彰显了四方光电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四方光电在冷媒监测传感器产品领域的地位。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推动全球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UL Solutions为四方光电颁发基于UL 60335-2-40标准的亚太地区首张A2L冷媒传感器认证证书
    2024年6月14日,UL Solutions为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颁发基于UL 60335-2-40标准的亚太地区首张新型环保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的认证证书。授证仪式在四方光电技术中心报告厅举行,UL Solutions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全球总经理 Karine Johnfroe、亚洲区总经理许洁、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等双方代表2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仪式前,UL Solutions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全球副总裁兼总经理Karine Johnfroe通过远程视频连线表达了祝贺。UL Solutions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亚洲区总经理许洁表示:四方光电作为亚太地区首个获得A2L冷媒传感器UL认证的企业,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四方光电在技术创新方面卓越表现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其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贡献的认可。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四方光电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使命,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成功推出了A2L冷媒传感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四方光电的A2L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能够保证A2L冷媒的安全高效使用,对推动制冷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四方光电的这一成就不仅为中国制冷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更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发表讲话,他表示:UL Solutions作为全球著名的独立认证机构,一直致力于通过科学和创新推动世界向更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四方光电取得认证不仅要感谢四方光电A2L冷媒传感器研究和产业化团队的创新开发和精诚合作,更感谢UL Solutions的认证测试团队在过去几个月里专业而高效的工作。六年前,公司就开始从事A2L冷媒泄漏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并进行过NDIR红外 、热导 、超声波 等各种原理的可行性研究,最终选择NDIR技术作为首要研究内容,开发了AM4203RM-R454B/ R454C等产品。这次A2L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UL认证证书的获得,体现了四方光电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高质量产品的产业化能力,这也将大大加快四方光电A2L冷媒泄漏传感器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传感器作为工业装置供应链中重要部件,其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四方光电正在努力打造传感器领域的国际品牌,非常需要UL Solutions的支持和协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UL Solutions保持紧密合作,把四方光电更多的智能传感器产品推向世界。随后,UL Solutions 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亚洲区总经理许洁为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颁发了A2L冷媒传感器UL 60335-2-40及CSA C22.2 No.60335-2-40认证证书。此次证书的获得不仅彰显了四方光电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四方光电在冷媒监测传感器产品领域的地位。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推动全球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VOC快检利器——光离子化气体传感器(PID)!!
    提起VOC检测,可能环境的小伙伴比较熟悉,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光离子化气体传感器(PID)方法检测VOC。1、什么是VOC?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是在室温以气态分子的形态排放到空气中的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总称。VOC 所涵盖的有机物种类繁多而且其组成成分多样,主要有:氯化物、苯类化合物、氟利昂化合物、有机醇、有机酮、有机醚、有机醛、有机酯、有机胺、有机酸以及石油烃化合物等。VOC及所形成的二次污染物不仅本身具有较强毒性对人们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且VOC作为臭氧和PM2.5的前体也影响着大气质量,是复合型空气污染的主要“贡献者“之一。2、VOC的检测方法检测VOC常见的方法有PID检测、GC-FID及GC-MS检测,其中GC-FID和GC-MS都是用来检测VOC气体总值的,在混合气体环境中不能检测出单独某一种VOC气体。GC-FID与GC-MS也可以测出具体某一种VOC气体成分,但价格昂贵,且体积大。其中PID传感器体积小、价格低廉、工作条件简单、能耗低,更适合作为便携式检测器。表1 VOC检测方法参数GC-MSGC-FIDPID使用方式氦气瓶氮气瓶、氢气瓶、空气瓶便携式重量非常重较重很轻尺寸体积非常大体积较大很小检测范围(ppm)更宽0~500000~10000数据线性全范围线性较好全范围线性较好低浓度线性良好选择性无选择性无选择性低能量灯增加选择性检测气体VOC气体VOC气体VOC气体、某些无机气体样品破坏检测破坏检测无损检测可回收操作使用极为复杂较为复杂简便简洁检测费用极其高高极低检测速度极其慢慢极快3、什么是PID?对于仪器分析的小伙伴,可能对GC-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与GC-MS(气质联用仪)使用更清楚,我们今天重点讲一下PID(光离子化检测器)。光离子化气体传感器(简称PID)由紫外光源和气室构成。PID 中激发待测气体离子化的源头就是电离室中的紫外灯,被测气体到达气室后,被紫外灯发射的紫外光电离产生电荷流,气体浓度和电荷流的大小正相关,测量电荷流即可测得气体浓度。紫外发光原理与日光灯管相同,只是频率高,能量大。图1 PID传感器结构PID工作原理:1、在真空玻璃腔内充入高纯稀有气体例如惰性气体。2、用可透紫外光的窗口将玻璃腔体密封。3、外加电磁场进行激发。4、在外加电磁场的作用下,被电离气体产生电流,进而被检测到。图2 PID传感器工作原理4、PID传感器类型与品牌调研PID传感器可以按照紫外灯能量、寿命及检测气体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类型。表2 PID传感器类型紫外灯能量(eV)9.6eV10.6eV11.6eV紫外灯寿命6个月12~24个月6个月检测气体种类114250300在VOC快检领域, PID传感器品牌几乎都是进口仪器公司,国产采用PID技术的检测设备仅镁汇科技一家企业。表3 PID传感器品牌品牌典型产品英国阿尔法AlphasensePID-A1英国离子科学Ion Science Ltd.FirstCheck F Ex6000,世界上首台PPB级PID检测器的多组分气体检测仪美国贝斯兰Baseline–MOCONPID-TECH FirstCheck F Ex6000MeiHui镁汇科技PID-GH,专注PID研发可替代进口品牌PID配件5、PID的国产替代通过分析比对,可以看出采用PID技术的检测设备与动辄花费大几十万的GC-FID、GC-MS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但便携快捷而且设备成本低。表4 国产配件与进口配件对比类型价格货期特点进口配件国产3~5倍15~90天更新换代快国产配件进口1/3~1/52~5天精准定制进口仪器进口备件具有价格贵、费用高、购买周期长。一旦PID的氘灯损坏或者其他配件缺失,将存在一定时间的空白等待期,将会严重影响到VOC检测工作的检测进度。解决办法无外乎有两个:1、增加进口配件的储备与存储,但会增加资源浪费与资金压力;2、寻找进口配件的国产可替代化。 6、PID进口替代优选之品镁汇科技PID-GHSensor的外型设计可以与主要品牌的PID传感器进行互换,其可以安装在任何便携式和固定气体检测仪。可进口替代相同规格的PID传感器光源与其他易损配件。图3 0~200ppmPID的线性范围其不同配件的测量范围最小为0-2ppm,检出限0.5ppb。最大测量范围0-10000ppm,最小检出限为1000ppb。传感器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质保2年。氘灯能量为10.6eV,紫外灯管寿命6000h。其他配件一年,并且提供其他配件的购买。图4 PID主要配件图综上所述,目前国内PID气体传感器有了较大发展,对已知气体可以实现快速实时检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转载自公众号:实验室仪器分析
  • 第11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日程
    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第三轮通知  各位参会代表:  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好消息!金秋时节,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定于10月22-25日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华天大酒店召开。现将有关与会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大会学术安排  10月22日:全天报到  10月23日:大会开幕式,大会报告  10月24日:大会报告,闭幕式  10月25日:代表离会或参加考察  二、大会报告安排  1、陈洪渊 院士 南京大学 细胞图案化与细胞传感研究  2、张玉奎 院士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色谱分离与蛋白质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3、庄乾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NSFC) 国家自然基金委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与项目资助情况  4、杨秀荣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双偏振干涉测量技术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基于功能化脱氧核酸实时无标检测小分子  5、周飞艨 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南大学电化学和光谱学方法用于生命体系中动态过程研究  6、王柯敏 湖南大学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DNA聚合酶检测新方法  7、周道民、章宗穰 美国Second-Sight公司,上海师范大学 生物医学植入器件的刺激电极和传感电极  8、陶农建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USA Plasmonic-Based Electrochemical Current and Impedance Imaging and Applications  9、鞠熀先 南京大学 纳米生物传感新策略  10、钟传健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inghamton Biomolecular Recognition with Functional Nanoprobes  11、庞代文 武汉大学 量子点标记多靶单病毒示踪研究流感病毒侵染动态过程  12、谭蔚泓 湖南大学 生物传感的基石:分子识别  三、会务安排  1. 报到  报到时间:10月22日8:00—22:00, 会议代表在报到处确认注册后,领取代表证、会议指南、论文集、就餐券、纪念品等。  报到地点:芙蓉华天大酒店,地址:长沙市湖南省 芙蓉区五一大道176号  电话:(0731)84401888。  2. 住宿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住宿费用自理,住宿费标准:芙蓉华天大酒店单人间,标准间:268元/间 银河大酒店双标间:160元/天,豪华双标:200元/天。  四、会议注册  与会代表的食宿统一安排,差旅、住宿费用自理。注册费包括资料费、会务费和餐费等,报到时以现金交付。会议代表每位900元(在读研究生代表每位600元,注册时请出示学生证件)。  五、会议日程安排  请见本通知附件及会议网站,如有疏漏、问题或希望调整,望及时反馈,谢谢!  六、会议联系方式  会议主页(http://huiyi114.cn)  联系人:吴海龙 庞新宇  联系方式:0731-88821848 传真:073188821848  E-mail:cbsc@hnu.edu.cn  七、会议考察  会议协助旅行社安排三条考察线路,费用自理。  八、友情提示  1. 由于参会代表较多,会务组无法安排接送,对此我们深表歉意。  2. 提供交通信息如下:  (1)、从火车站乘坐 113路(或 7, 118, 104, 105, 111, 117, 12), 乘2站在 曙光路口站 下车 或沿五一路步行约10分钟   (2)、从高铁火车站乘148路公交车至终点火车站,乘坐 113路(或 7, 118, 104, 105, 111, 117, 12), 乘2站在 曙光路口站 下车 或沿五一路步行约10分钟 打出租车约25-30元。  (3)、从机场乘坐机场大巴到终点站:民航大酒店,步行横穿五一路人行通道即到。打出租车约70元。  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  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组委会  2011年10月 10日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会 议 程 序 初 步 安 排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全天 报到注册时间内容地点08:00-22:00注册芙蓉华天大酒店18:30-晚餐 (自助餐) 21:00-学术委员会会议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天 上午时间内容地点07:00-早餐 08:20-08:50会议开幕式主持人:章宗穰 芙蓉华天大酒店---华天全厅08:50-09:20合影酒店正门前 主持人:杨秀荣、王柯敏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09:20-09:45PL1陈洪渊 院士南京大学细胞图案化与细胞传感研究09:45-10:10PL2张玉奎 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色谱分离与蛋白质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10:10-10:35PL3庄乾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NSFC)国家自然基金委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与项目资助情况10:35-11:00PL4杨秀荣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双偏振干涉测量技术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基于功能化脱氧核酸实时无标检测小分子11:00-11:25PL5周飞艨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南大学电化学和光谱学方法进行生命体系中的动态过程研究11:25-11:50PL6王柯敏湖南大学基于氧化石墨烯的DNA聚合酶检测新方法11:50-12:15PL7周道民、章宗穰美国Second-Sight公司,上海师范大学生物医学植入器件的刺激电极和传感电极 12:10-午餐 (自助餐) 14:00-18:00报展 I(尺寸为 高120厘米、宽90厘米)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天 下午第一分会场: 主持人:李根喜、于聪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4:00-14:20IL1李根喜南京大学基于蛋白质电化学研制的若干生物传感器14:20-14:40IL2于 聪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核酸诱导的小分子探针的集聚及自组装14:40-15:00IL3郑建斌西北大学生物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研究15:00-15:20IL4王进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流控芯片细胞分析15:20-15:30OP1贾能勤上海师范大学基于有序介孔材料的生物传感应用15:30-15:40OP2李钟卉南京大学基于蛋白质芯片的雌激素受体药物多靶点筛选方法15:40-15:50OP3赵伟洁浙江大学基于多孔硅光子晶体的微流控体系实现细胞的实时非标记分析15:50-16:00OP4赖国松湖北师范学院基于银沉积电化学溶出分析的高灵敏多通道免疫传感 16:00-16:10茶歇 主持人:叶邦策、袁若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6:10-16:30IL5袁 若西南大学电化学蛋白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16:30-16:50IL6叶邦策华东理工大学生物纳米传感器设计及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16:50-17:10IL7胡乃非北京师范大学可开关的生物电催化与生物传感17:10-17:20OP5董俊萍上海大学基于硅钼酸柱撑水滑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17:20-17:30OP6李珏瑜浙江大学HA修饰对细胞捕获的影响17:30-17:40OP7甘 峰中山大学基于镍纳米线的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研究17:40-17:50OP8汪庆祥漳州师范学院基于一步电沉积壳聚糖-ZrO2-CeO2复合膜的DNA电化学传感器17:50-18:00OP9陈建平漳州师范学院基于富勒烯衍生物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18:00-18:10OP10李周敏南京大学基于纳米银生物探针的IgE可视化检测方法的研究 第二分会场: 主持人:由天艳、朱俊杰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4:00-14:20IL8朱俊杰南京大学量子点功能化与电化学生物传感14:20-14:40IL9蒋兴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基于微纳尺度技术传感器的应用研究14:40-15:00IL10许丹科南京大学生物微阵列芯片检测新方法的研究15:00:15:20IL11由天艳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纺碳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5:20-15:30OP11刘清君浙江大学中华蜜蜂化学感受蛋白阻抗传感器的研究15:30-15:40OP12孙兆辉华侨大学基于石墨烯增敏的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15:40-15:50OP13荆 莉华东师范大学基于链接反应的碳纳米管功能化及其应用15:50-16:00OP14曹 忠长沙理工大学钆掺杂纳米二氧化钛修饰平板金电极测定火腿肠中微量亚硝酸根 16:00-16:10茶歇 主持人:施国跃、王坤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6:10-16:30IL12牛 利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石墨烯纳米组分电化学传感器应用16:30-16:50IL13王 坤江苏大学基于介孔TiO2修饰电极实现多巴胺的选择性测定16:50-17:10IL14施国跃华东师范大学新型复合纳米材料的电催化行为研究及其在活体分析中的应用17:10-17:20OP15吴 硕大连理工大学虾中4-己基间苯二酚的高灵敏电化学检测17:20-17:30OP16崔 亮厦门大学基于变构探针设计的荧光偏振技术用于小分子的高灵敏检测17:30-17:40OP17彭 晖华东师范大学PEDOT修饰的微通道硅电极用于多巴胺、抗坏血酸及尿酸的同时测定17:40-17:50OP18孙芳洁大连理工大学基于YSZ和Au敏感电极的混合电位型NO2传感器的特性17:50-18:00OP19赵 路南京师范大学氯霉素复合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电化学研究18:00-18:10OP20羊小海湖南大学一种基于G四聚体自身猝灭能力的新型单标记DNA探针用于Hg2+及半胱氨酸的检测 第三分会场: 地址:主持人:杨黄浩、屠一锋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4:00-14:20IL15王振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合成与应用14:20-14:40IL16何治柯武汉大学规模合成水溶性低毒量子点用于疾病诊断及可视化检测14:40-15:00IL17杨黄浩福州大学基于切刻内切酶的荧光型核酸适体传感器用于放大检测蛋白质15:00-15:20IL18屠一锋苏州大学 基于纳米增敏电化学发光的氧传感技术15:20-15:30OP21姜大为华东师范大学氮掺杂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15:30-15:40OP22王 颖南京大学一种新颖的基于银纳米粒子荧光增强的适配体传感器15:40-15:50OP23张 妍福州大学多壁碳纳米管表面茶碱印迹材料的制备与吸附性能15:50-16:00OP24代 昭天津工业大学固相有机合成对基于无机纳米材料的荧光DNA探针微结构的控制作用 16:00-16:10茶歇 主持人:冯锋、赵睿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6:10-16:30IL19赵 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尿液中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层层自组装相互作用16:30-16:50IL20徐静娟南京大学新型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研究16:50-17:10IL21冯 锋山西大同大学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用鸡蛋黄抗体IgY测定转铁蛋白17:10-17:20OP25姜 晖东南大学CdSe纳米颗粒的电化学发光动力学及其检测应用17:20-17:30OP26李 慧南京大学聚合纳米银荧光探针检测人IgE的新方法17:30-17:40OP27李 娟福州大学以氧化石墨烯为平台研究多肽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17:40-17:50OP28王 荣上海师范大学基于TPAA载体的Fe3+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17:50-18:00OP29陈荣生武汉科技大学核壳结构TiO2/C纳米纤维阵列的制备、微观结构及电化学行为18:00-18:10OP30杨海峰上海师范大学钯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电催化性能研究 时间内容地点14:00-18:00报展 I(尺寸为 高120厘米、宽90厘米) 18:30-20:00欢迎晚宴 20:30-专业委员会和刊物编委会联席会议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上午时间内容 地点07:00-早餐 8:00-12:00报展 II (尺寸为 高120厘米、宽90厘米) 第一分会场: 地址:主持人:双少敏、张文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08:00-08:20IL22张 文华东师范大学双酶传感器对大鼠血清与腹腔巨噬细胞内葡萄糖和胆固醇的同时检测08:20-08:40IL23双少敏山西大学基于酶固定的新型抗坏血酸传感器的研究08:40-09:00IL24王利兵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种测定双酚A的弛豫开关免疫传感器09:00-09:20IL25王升富湖北大学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对蛋白质损伤的监测研究09:20-09:30OP31刘文娟山西大学基于酶固定的新型抗坏血酸传感器的研究09:30-09:40OP32韩根亮甘肃省科学院传感技术研究所碳纳米管增强的谷氨酸生物传感器09:40-09:50OP33艾仕云山东农业大学基于石墨烯-纳米金-锁核酸修饰的分子信标及酶催化放大反应的电化学microRNA传感器的设计09:50-10:00OP34李 臻浙江大学用于微生物快速检测的微通道免疫分析芯片 10:00-10:10茶歇 主持人:夏兴华、何品刚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0:10-10:30IL26夏兴华南京大学生物分子的界面行为及生物传感 10:30-10:50IL27杨小弟南京理工大学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修饰电极间接测定生物体液中的铝10:50-11:10IL28何品刚华东师范大学基于重氮功能化直立碳纳米管阵列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于凝血酶的检测11:10-11:20OP35丁应涛漳州师范学院基于靛蓝胭脂红为杂交指示剂的高选择性电化学DNA传感器11:20-11:30OP36胡涌刚华中农业大学伪狂犬病毒抗体磁性免疫传感器的研制11:30-11:40OP37刘志敏河南工业大学基于石墨烯-纳米金复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于马拉硫磷的测定11:40-11:50OP38高峰安徽师范大学A DNA Sensor Based on FRET between Fluorescent Silica Nanoparticles and Gold Nanoparticles11:50-12:00OP39张旋漳州师范学院空心球状CeO2–ZrO2–壳聚糖在金电极表面的一步电沉积及DNA传感分析应用12:00-12:10OP40嵇海宁等湖南大学基于纳米金颗粒增强/猝灭荧光效应的多目标物检测及其逻辑门操作 第二分会场: 地址:主持人:刘松琴、李景虹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08:00-08:20IL29李景虹清华大学石墨烯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08:20-08:40IL30刘松琴东南大学掺氮碳空心微球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质08:40-09:00IL31胡文平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自组装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分子器件的研究?09:00-09:20IL32宋世平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生物传感器与生物芯片在现代分子诊断学中的应用?09:20-09:30OP41陈旭北京化工大学新型石墨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09:30-09:40OP42何婧琳长沙理工大学结合金纳米的层层自组装膜用于致癌基因c-myc蛋白的检测09:40-09:50OP43丁亚平上海大学基于石墨烯氧化钴萘酚膜修饰玻碳电极的L-色氨酸电流型传感器09:50-10:00OP44杨园园西南大学基于聚甲基丙烯酸-聚咔唑杂化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手性电化学传感器 10:00-10:10茶歇 主持人:杜丹、杨荣华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0:10-10:30IL33杨荣华湖南大学茎部可控核酸探针设计策略10:30-10:50IL34徐国宝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核酸测定?10:50-11:10IL35杜丹华中师范大学磷化蛋白phospho-p5315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11:10-11:20OP45龚静鸣华中师范大学纳米增效型固相提取剂在典型环境污染物的净化和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11:20-11:30OP46华亮上海师范大学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芦丁和抗坏血酸的同时检测11:30-11:40OP47王海霞山西大学基于β-环糊精接枝的磁性纳米共聚物修饰电极对色氨酸的化学传感器研究11:40-11:50OP48费俊杰湘潭大学葡萄糖氧化酶在-环糊精共价键修饰SWCNTs/CTAB复合膜中的直接电化学及电催化11:50-12:00OP49亓秀娟福州大学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检测痕量铜离子传感器的研制12:00-12:10OP50马嘉悦等湖南大学基于大孔/中空碳球修饰玻碳电极的硝基苯高灵敏电化学传感研究 第三分会场: 地址:主持人:杨朝勇、赵书林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08:00-08:20IL36杨朝勇厦门大学An Agarose Droplet Microfluidic Approach for Highly Efficient Single Molecule mpl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ptamer Selection08:20-08:40IL37赵书林广西师范大学基于CdTe/CdS量子点与金纳米粒子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测定三聚氰胺08:40-09:00IL38肖丹四川大学金纳米颗粒的绿色制备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09:00-09:20IL39李向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表面等离子共振法研究β淀粉样蛋白和金属离子相互作用09:20-09:30OP51秦利霞华东理工大学CdTe/ZnS 量子点的表面修饰及在细胞中的应用09:30-09:40OP52徐章润东北大学PDMS气动喷射混合器用于微流控芯片量子点合成09:40-09:50OP53卢丽敏江西农业大学基于电聚合荧光素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09:50-10:00OP54张海娟浙江大学基于离子液体修饰的多孔硅光学气体传感器 10:00-10:10茶歇 主持人:谢青季、卢小泉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0:10-10:30IL40卢小泉西北师范大学Photoelectrochemical Study Based On The Functionalized-Metalporphyrin10:30–10:50IL41谢青季湖南师范大学生物传感和生物燃料电池研究10:50-11:10IL42徐景坤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基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抗坏血酸氧化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开发和农业应用11:10-11:20OP55汪海燕华东理工大学基于纳米通道传感技术对老年痴呆症致病蛋白的结构特性研究11:20-11:30OP56马 巍华东理工大学选择性识别糖-蛋白作用的荧光传感器11:30-11:40OP57余 刚湖南大学交流电沉积自组装金铂和金钯合金纳米线及传感性能11:40-11:50OP5, 8邬建敏浙江大学基于多孔硅的光学传感器研究11:50-12:00OP59魏广芬山东工商学院基于压缩传感的气体传感器检测技术新框架12:00-12:10OP60张晓兵湖南大学新型荧光化学生物探针研究 12:10-午餐(自助餐) 时间内容地点8:00-12:00报展II (尺寸为 高120厘米、宽90厘米)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下午 主持人:谭蔚泓、鞠熀先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5:00-15:25PL8陶农建Arizona StateUniversity,USAPlasmonic-Based Electrochemical Current and Impedance Imaging and Applications15:25-15:50PL9鞠熀先南京大学纳米生物传感新策略15:50-16:15PL10钟传健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inghamton Biomolecular Recognition with Functional Nanoprobes 16:15-16:40PL11庞代文武汉大学量子点标记多靶单病毒示踪研究流感病毒侵染动态过程16:40-17:05PL12谭蔚泓湖南大学生物传感的基石:分子识别 17:05-18:00会议闭幕式主持人:吴海龙总结、颁奖、下一届代表发言 18:30-晚餐 (自助餐)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全天时间内容地点06:20-早餐 市外考察: 7:00 出发选项项目备注1.市外考察I韶山 (1天)详见会议网站2.市外考察II凤凰 (2天)详见会议网站3.市外考察III张家界 (3天)详见会议网站4.市内考察长沙市内 附件:报展目录.doc
  • 工业智能传感器企业志奋领科技获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
    近日工业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提供商「志奋领科技」宣布完成近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顺为资本领投、怡合达联合投资。势能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研发方面,公司将持续扩建底层研发团队,支撑光电底层器件和芯片、光学研发,同时建设精密光学等5个实验室,升级智能化车间、提升产能;二是业务方面,持续升级公司各部门业务流,新增6个外地办公室,形成能支撑200家核心经销商、4万家用户的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速度,提供更全面的工业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志奋领科技成立于2010年,主要聚焦工业级智能传感器的开发,面向3C电子、新能源、半导体制程、医疗电子和服务机器人行业,提供包括高精度定位、图像识别、精密测量以及避障安全在内的精密智能和AI传感解决方案。近年来,工业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大刺激着工业传感器市场的爆发,其中智能传感器作为工业领域的重要器件之一,可广泛应用于3C电子、锂电/光伏、智慧物流、半导体、医疗检测、工程机械等领域,国产替代需求显著增长。据MarketsandMarkets报告数据,全球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206亿美元(约1380.4亿人民币)增长到2026年的319亿美元(约2137.6亿人民币),从2021年到2026年期间,该市场预计将以9.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但一直以来,全球工业传感器市场主要被欧姆龙OMRON、松下Panasonic、西克SICK、基恩士KEYENCE等国外品牌占据,加之他们在半导体新材料与核心技术专利的布局积累,我国工业智能传感器市场的国产化率较低,约30%左右,面临着缺乏核心技术、低端产品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挑战。在志奋领科技创始人&CEO唐可信看来,工业智能传感器除了做好底层技术之外,还需要提升品牌力,构建销售网络。他表示,公司成立最初以代理德国工业传感器品牌为主,2011年成立了明治传感器(meijidenki)品牌,与中国台湾SCAN公司战略合作,形成了最初的产品线,并在2014年开始自主研发工业光电传感器产品。如今,志奋领科技已构建精密定位传感器、深度学习、精密测量传感器、安全避障传感器四大产品线,覆盖14个品类和93种不同系列。其中,公司最为核心的是精密定位传感器和精密测量传感器两大品类。例如,在动力电池制程中,明治传感器可以提供动力电池极片的厚度测量、颜色识别、单双张检测、微米级激光纠编、涂层厚度测量产品,基于深度学习的瑕疵、划痕检测,智能读码和安全防护的AI传感方案,同时还可以支持禁铜场景、耐高温感应以及干燥强酸环境等特殊场景应用的传感器定制化服务。唐可信谈道,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拥有领先的光电技术、AI底层研发力、工业级传感器研发能力、光学正向设计能力、精密工艺平台支撑力,覆盖芯片、算法、材料、光学和精密工程等方面,其产品能更好应对恶劣的工业环境。此外,志奋领科技的封装工艺能很好提升产品的一致性,保证产品在工业现场的稳定使用。“与同行相比,我们是一家理念驱动,能击穿底层和拥有正向研发能力的工业级传感器企业,我们的差异化是不仅能提供高品质、高精度、智能一体化的工业传感器产品,还能提供一站式的用户体验。”唐可信说。这一系列能力的实现与志奋领科技的团队息息相关。公司团队规模将近300人,研发人员占比超30%,核心团队来自西门子、华为、英特尔、霍尼韦尔、伊顿、西克、基恩士等知名企业,汇聚了一批业界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工业传感领域拥有20年产业及技术经验。如今,志奋领科技已拥有超120余项核心专利,在深圳和长沙设有研发中心,年产能达千万只。其中,仅今年,明治传感器出货量将超600万只,全球代理商已超过200家,客户遍布在60个国家及地区,合作客户达1.6万家以上。许多知名制造商、供应商和集成商均使用公司产品以确保所生产的产品符合用户的质量要求,这些用户包括苹果、华为、富士康、三星、比亚迪、ATL、三一重工等企业。营收方面,2021年公司收入持续增长,已实现近亿元营收,其中60%以上来自3C电子和新能源市场,预计今年总营收将增长120%。同时,志奋领科技的国际市场也在快速发展,2021年国际市场营收占比将近20%。体系方面,志奋领科技正在全面提升新产品开发上市、生产制造发货、销售服务的业务流,通过主流程的梳理,明晰各部门的权、责、分工。“清晰明确的业务流是志奋领科技成为行业破局者的重要保障。”唐可信说。“尽管疫情对供应链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我们正在通过建立安全库存来缓解供应链压力。”唐可信提到,从另一方面看,疫情也加速了智能制造领域的无人化和自动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将利好行业成长。接下来一年,志奋领科技将基于自研芯片、实验平台和工艺体系,陆续推出微米级激光位移、精密TOF测距光电、高精度光纤放大器、颜色传感器、智能读码器和视觉传感器、IO-link系列传感等产品,进一步升级产品的一体化、高精度、易操作和经济性等特点。此外,公司还将基于客户需求,加快定制化产品的开发,为工业领域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顺为资本投资副总裁马艳新表示:“工业传感器是自动化领域的底层器件,是智能制造的感知基础。工业传感器需求场景的碎片化、使用安装等多样化,初创企业冷启动难、规模化难、品牌化难。我们很高兴看到志奋领经过多年积累,已在规模化和品牌化上取得突破,期待公司能抓住发展契机,在工业传感器领域持续精进,成就国产工业传感器领先品牌。”怡合达董事长金立国表示:“志奋领作为国产传感器主流供应商,一直非常重视产品建设,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新产品的设计研发,也在品牌塑造和海外市场推广上持续发力。依托中国完善的产业链的优势,在确保产品品质同时又能很好的解决产品的交付问题。我们相信,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随着其产品线不断丰富和性能的稳定,志奋领将在这条赛道上走得更远更坚实。”
  • 上海仪电实现超大力值传感器国产化!突破材料、工艺及传感器结构等瓶颈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力传感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设备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控制。力标准机是力值量传的标准设备,能够确保各行业力值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开展超大力值的力传感器研究,构建超大力值试验能力,有助于提升我国大力值传感器领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行业整体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能力。上海仪电旗下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面向工业领域超大力值测量及应用需求,于2019年承担起上海市工业强基专项“超大力值传感器和100MN力标准测力机研制及应用”项目。验算建模,力标准机主体设备一次吊装成功!100MN力标准机装置的总重量约500吨,其中最重的结构件约80吨,四根方立柱的长度近12米,约30吨/根,需从20米高的安装孔中垂直吊装进入场地,并直接安装就位。不仅安装难度极高,而且由于结构件重量重、长度长,吊装存在较大安全风险。项目研发团队通过反复验算、建模,并结合实地测量,最终确定了安装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方案。2021年1月25日,随着四辆巨型运输车抵达自仪院松江分院,项目迎来了最为重要的建设环节——力标准机主体设备吊装。在项目研发团队、安装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全力配合保障下,主体设备仅用2天就一次吊装就位,确保了安装过程的安全可控。驻守现场,保障国际首台套设备研制进度!2021年初,在100MN标准测力机建设调试阶段,项目调试进程遇到了挑战。为保障设备研制进度,自仪院项目研发团队、安装技术人员迎难而上,连续两个月驻守现场展开了持续调试。在一次调试中,在回程卸压到3000吨时,突发液压无法正常卸载,问题非常棘手。调试人员尝试通过松动管路密封卡套螺帽,实现液压缸的卸荷。刚松开3圈时油液四射,调试人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浑然不顾全身淋满了液压油,当即先控制住了液压油管。最终查明原因是由于狭小的阀芯被堵塞进而导致回油不畅,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最终,项目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100MN标准测力机一次性满负荷加载试压试验,为项目后续落地应用争取了宝贵时间。突破瓶颈,关键核心技术获多项国外发明专利!自仪院充分发挥转制科研院所的经验优势,项目研发团队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陆续突破了材料研制难关、传统热处理工艺、传感器结构优化等多个瓶颈。其中,“精度检测方法技术”获得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多项国际发明专利。2020年6月,新研制的金属材料试制的测力传感器性能测试结果不理想。项目团队开始通宵达旦分析讨论,终于找出问题在于采取的热处理制度不能满足传感器的要求。分析结果指明了努力方向,经过艰苦攻关,最终制成的测力传感器性能得到了大幅改善,这意味着在传感器材料和热处理工艺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自2019年开始,项目历时4年时间,成功研制70MN超大力值传感器,以及国际首台套100MN力标准测力机装置,综合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从2023年起,项目研制的超大力值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及测量系统装置已经在国内钢厂几十条热轧或冷轧生产线现场进行了国产化替代应用,并走向海外市场。通过持续完善改进,产品已达到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同等技术水平。
  • 无锡中科光电“基于激光光散射谱技术的智能传感器的产业化”项目 入选国家火炬计划
    近期,科技部印发了2014年度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和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清单。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基于激光光散射谱技术的智能传感器的产业化”成功入围国家火炬计划创新性产业集群项目。 本项目产品创新采用双波长三通道探测技术,发射20mJ高能量双波长激光,其中355nm激光因波长与细颗粒物直径相仿,散射截面大,回波信号强,特别适合灰霾等细颗粒物的探测;同时,532nm波长是人眼最敏感的波段,这一波长的颗粒物消光与大气能见度息息相关,其测量结果与视觉主观感受基本一致。接收望远镜收集颗粒物和云等对激光的后向散射回波,通过355nm回波信号以及532nm的垂直和平行偏振信号,分析颗粒物消光和退偏振特性,再结合其它信息,反演出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和边界输送通量。解决了微脉冲雷达霾层穿透能力差、回波信号弱、反演精度低的缺点,同时提高了对细颗粒物的探测能力,最小可探测粒径达5nm。 注: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科技攻关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成果及其他科研成果为依托,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 形成产业为目标,择优评选并组织开发的具有先进水平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及较好经济效益的高科技项目。其重点发展领域是: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与信息、光 机电一体化、新能源、高效节能与环保。
  • 哈希最新推出ORBISPHERE K1100冷光法溶解氧传感器
    ——用于电厂中溶解氧监测的一款新的传感器  HACH公司最新发布一款新产品,那就是应用在电厂中的ORBISPHERE K1100冷光法溶解氧传感器。该传感器为电厂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技术来监测溶解氧。这种新技术不需要使用膜和电解液,具有无与轮替的测量精度,不受过程变化的影响。   ORBISPHERE K1100的响应时间很短,可以采用2秒钟的测量频率,并可以以这种测量频率连续运行12个月。专为最小化漂移而设计,该传感器是目前市场上最稳定、校准周期最长的传感器。  维护工作非常简单,不需使用化学品,每年维护一次即可。具有无与伦比的精度,精度值为0.8ppb,检测限为0.6ppb,该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也有所延长,因此优化了所有者的总成本。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ORBISPHERE K1100的信息,请点击查询,或者咨询您所在区域的HACH代表处。
  • 海洋光学革命性的产品 -- Spark光谱传感器问世
    p  上海2015年8月27日电 -- 全球安全、健康和环境科技的领军集团 -- 英国豪迈旗下的海洋光学(oceanoptics.cn)发布了新一代超小型光谱传感器 Spark,该光谱传感器采用全新的色散分光光学设计,体积小巧、易于集成,相较传统的 RGB 光电二极管,Spark 带来了更新颖的技术,能提供全光谱信息,从而帮助用户进行各种光谱测试,开拓新的应用领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insimg/eea7a82c-07a2-4232-8a33-1daa0bfe380a.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海洋光学的超小型光谱传感器Spark/strong/pp  随着微型光谱仪应用市场的不断壮大和深入,对体积更小、检测速度更快及价格更低的光谱仪需求越来越大。Spark 的问世将开创出一个灵活的、低价的光谱仪应用市场,能够激发上千种奇特的小型化应用。/pp  Spark 光谱传感器能输出高达1024个数据点的光谱,可用于各种光谱测试,比如颜色、吸收、散射和荧光测试等应用,可用于教育和工业领域。Spark 小巧的体积,使得它能胜任多种应用 --可以集成到手持式设备,用于生物医学、环境和质量控制(QC)相关的应用 也可以集成做在线过程监控,或者安装在无人机上等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insimg/cbaa7ff0-ca07-4d5e-ab2b-2a12576df83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Spark光谱传感器的三种版本/strong/pp  Spark 目前提供三种版本产品:一种标准即插即用型号,以及两种嵌入式,为 OEM 优化的型号。其中体积最小的型号 Spark-DET,重量小于1 g,是市面上最小的光谱设备之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insimg/78557531-6bbb-45c1-bcd0-7f91e81396e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Spark光谱传感器用于基础颜色测量/strong/pp  作为一种全新的光谱传感器,Spark 不同于之前海洋光学发布的微型光谱仪(比如 STS 微型光谱仪),是海洋光学第一款采用非光栅分光技术的设备。Spark 体积非常小巧紧凑,同时它在可见光区域内具有全光谱测量的优点,对于有 OEM 量产需求的客户和设备集成商是理想选择。/p
  • 立仪科技获数千万A轮融资,专注研发光谱共焦传感器
    3D工业视觉传感器供应商立仪科技获得浩澜资本独家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市场拓展、新品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立仪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精密光学检测的公司,旗下有光谱共焦传感器等产品。公司的点共焦传感器已经量产,且服务多家头部客户;线共焦产品原型机已打样,正研发商业量产版本。主流的3D工业视觉的技术路线包括线激光、光谱共焦、条纹结构光、TOF、双目等技术路线。光谱共焦传感器是目前市场精度最高且能应用于各种特性的表面和复杂形状测量场景的新型传感器,其市场主要被基恩士等国外厂商占据,但国产率较低。光谱共焦传感器的原理是通过使用特殊的透镜及光学系统,拉开不同颜色光的焦点分布范围,形成特殊放大色差,使其根据不同的被测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会对应一个精确波长的光聚焦到被测物体上。通过测量反射波的波长,就可以得到被测物体到透镜的精确距离。光谱共焦目前正处于技术迭代周期。激光技术的研发目前已逐渐见顶,而市场对测量传感器的需求越来越广,市场需求正从人工监测向自动化监测产品发展。与传统的激光相比,光谱共焦技术精度较高,且材料适应性更广,稳定性更高。立仪科技创始人兼CEO刘杰波表示:“我们之前曾做过三维激光扫描研究,过程中意识到激光扫描很难完成一些对高精度扫描有需求的测试任务,便开始向光谱共焦转向。”目前,立仪科技有点共焦位移和线共焦位移两类传感器产品,产品型号超百种。点共焦传感器上,立仪科技在拿到天使轮融资后,于2019年完成点共焦原型产品的量产。至今,公司的点共焦已经迭代到第三代,进入华为、三星、苹果供应链。除在产品设计上有着多项创新外,公司还开发了为国外禁止出口的激光干涉光谱共焦校准仪等专用仪器工装,且工艺经过量产验证,能帮助产品更好生产。在性能上,其传感器可以做到光强提高200%,线性度提高200%,反射干扰降低50%。价格上,产品售价比国外产品低。产品示意图公司2020年开始研发线共焦产品,目前已有原型机,是已能完成三维形状物体的扫描,具有精度高材料适应性好、无盲区、效率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新能源、3C等领域。本轮融资完成后,立仪科技也将集中精力,研发商业化量产版本线共焦产品。未来,公司还将继续研发高光谱+AI传感器和光纤传感器。
  • 第十三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会议指南(大会日程安排)
    第十三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  会议指南  (初稿)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协办单位: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师范大学  江苏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等  2017年11月  广西桂林  组织机构  大会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顾问:汪尔康院士、姚守拙院士、陈洪渊院士、张玉奎院士、程京院士、董绍俊院士、杨秀荣院士、谭蔚泓院士、马立人教授  主席:俞汝勤院士  副主席:吴海龙章宗穰王柯敏沈国励鞠熀先庞代文  委员(以拼音为序):  曹忠关亚风范清杰何品刚胡效亚黄杉生蒋健晖晋卫军鞠熀先  孔继烈李根喜李景虹陆祖宏卢小泉毛兰群缪煜清牛利庞代文  邱建丁邵元华沈国励孙立贤王建秀王利兵王柯敏王荣魏琴  吴国强吴海龙吴荣坤吴霞琴吴旭明夏兴华肖丹谢青季徐静娟  羊小海杨海峰杨黄皓杨荣华叶邦策殷传新由天艳袁若张晓兵  庄乾坤  组织委员会  主席:孙立贤周怀营  副主席:吴海龙袁若杨海峰吴荣坤徐华蕊徐芬王仲民马传国  委员:褚海亮邹勇进向翠丽张焕芝张坚苗蕾闫二虎彭洪亮黄鹏儒  秘书:于芳韦思跃  参会须知  尊敬的来宾:  欢迎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祝您在参会期间工作顺利,身心愉快,敬请注意以下事项:  1.本会议指南为参会代表们提供了本次会议的相关信息,供参会时参考。未尽事宜、日程与议程变更及临时活动,请留意会场临时通知。  2.出席会议各项活动时,请佩戴代表证。  3.请在会场内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会场禁止吸烟、大声喧哗。  4.会议代表凭会务组统一分发的餐券在指点地点用餐。餐券只能在会议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使用,餐券遗失不补,结余不退。如自行安排餐饮,费用自理。  5.参加会议各项活动请量力而行,并注意随身财物安全。  6.遇有紧急情况或特殊问题,可与会务组工作人员联系: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工作职责褚海亮13367739152报到现场闫二虎13788589330会场韦思跃13649430852接待/住宿张焕芝18877317790墙报/展台/奖状夏永鹏15507838038餐饮于芳15907884599收费和收据发票   交通信息  1.起点: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漓江大瀑布酒店(约1小时30分钟/30.4公里)  乘坐机场大巴在民航大厦站下车,在安新小区北口站换乘2路在漓江剧院站下车,步行420米至漓江大瀑布酒店。(备注:机场打车费用约130元)  2.起点:桂林北站——漓江大瀑布酒店  乘坐100路在阳桥站下车,步行430米至漓江大瀑布酒店。(备注:打车费用约25元)  3.起点:桂林西站——漓江大瀑布酒店  乘坐22路在十字街(解放西路)站下车,步行1000米至漓江大瀑布酒店。(备注:打车费用约45元)  4.起点:桂林站——漓江大瀑布酒店  乘坐11路在阳桥站下车,步行430米至漓江大瀑布酒店。(备注:打车费用约15元)  5.起点:桂林汽车客运总站——漓江大瀑布酒店  乘坐10/11路在阳桥站下车,步行430米至漓江大瀑布酒店。(备注:打车费用约10元)  6.杉湖大酒店与漓江大瀑布酒店紧挨着,步行3~5分钟。  一、会议基本事项  会期:2017年11月5日—8日  报到时间:2017年11月5日08:00——22:00  会议开始时间:2017年11月6日上午08:30  地点:桂林漓江大瀑布酒店  早餐用餐地点:桂林漓江大瀑布酒店和杉湖大酒店  午餐、晚餐用餐地点:2017年11月6日晚宴设在漓江大瀑布酒店2楼中堂  其他时间午餐、晚餐均在好吃堡自助餐餐厅(凭餐卷)  (漓江大瀑布酒店出门左转往前走100米)  开幕式及大会报告会场:桂林漓江大瀑布酒店(3楼银河厅)  第一分会场:(3楼银河厅)  第二分会场:(4楼漓江厅)  第三分会场:(12楼独秀厅)  第四分会场:(12楼清湘书屋)  墙报及仪器展览时间:2017年11月5日10:30-18:30  2017年11月6日08:30-18:30  2017年11月7日08:30-18:00  (特别是6日的17:30-18:20,第一批墙报作者必须参与)  7日的13:50-14:30,第二批墙报作者必须参与)  地点:2楼中堂  墙报分两批展示(会务组提供材料,协助张贴墙报):  第一批墙报(P1-P73)参会者报道后马上张贴,展览时间为11月5日和6日,11月6日晚上6点之前撤下   第二批墙报(P74-P145)参会者于11月6日晚上8点之前张贴好,展览时间为11月6日和7日,7日晚上6点之前撤下。  二、会议议程(初步安排)2017年11月5日星期日全天报到注册时间内容地点08:00-23:00注册桂林漓江大瀑布酒店大堂18:00-20:00晚餐(自助餐)好吃堡自助餐餐厅21:00-会议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地点:2楼象山厅圆桌会议2017年11月6日星期一上午主会场地点:3楼银河厅时间内容08:30-08:50会议开幕式开幕式议程主持:孙立贤教授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领导致欢迎辞;2.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致辞;3.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领导讲话;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致辞08:50-09:10合影及茶歇大会报告主持人:俞汝勤、汪尔康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09:10-09:40PL01汪尔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水质检测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研究09:40-10:10PL02董绍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基于新型能源的自供能生物电化学传感器10:10-10:40PL03俞汝勤湖南大学化学计量学与传感技术促推分析化学数学化、信息化及研究范式转换10:40-11:05PL04鞠熀先南京大学生物传感中的信号放大策略11:05-11:30PL05袁若西南大学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构建新方法进展11:30-11:55PL06樊春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DNA纳米结构与生物传感器12:00-午餐2017年11月6日星期一报展、仪器展8:30-18:30第一批墙报展2楼中堂8:30-18:30仪器展3楼银河厅门口走廊分组报告2017年11月6日星期一下午第一分会场:地点:3楼银河厅主持人:杨海峰、肖丹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4:00-14:20IL01肖丹四川大学几种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14:20-14:40IL02杨海峰上海师范大学基于拉曼探针构筑的生物化学传感14:40-15:00IL03翟艳玲青岛大学荧光光谱电化学器件构建及在分析传感中的应用15:00-15:20IL04王宗花青岛大学新型比率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15:20-15:30OP01杨盛(杨荣华)长沙理工大学细胞自助式原位信号放大与超灵敏荧光成像分析15:30-15:40OP02戚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腐蚀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及评价15:40-15:50OP03陈玉凤湖南大学化学调控凝胶的形成:构建仿生细胞外基质的三维人工细胞成像平台15:00-16:00茶歇主持人:黄昊文、吴再生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6:00-16:20IL05黄昊文湖南科技大学基于金纳米簇模拟酶构建高灵敏度可视化分析检测乳腺癌抗原的生物传感方法16:20-16:40IL06吴再生福州大学核酸探针与分子诊断16:40-17:00IL07叶邦策(尹斌成)华东理工大学DNA分子机器及生物成像分析17:00-17:10OP04李春艳湘潭大学近红外碱性磷酸酶荧光探的构建及生物成像研究17:10-17:20OP05曹宇扬州大学多级孔Cu-BTC超灵敏传感器用于非电活性有机磷农药检测17:30-18:20第一批报展集中参观讨论时间主持人:袁若张晓兵要求报展作者站在报展前与与会代表面对面集中讨论,同时评比优秀墙报奖(各10)第二分会场:地点:4楼漓江厅主持人:陈卓、王赪胤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4:00-14:20IL08陈卓湖南大学基于石墨纳米囊的拉曼生化分析14:20-14:40IL09周翠松四川大学皮摩尔级单碱基错配的可视化识别14:40-15:00IL10王赪胤扬州大学自驱动自传感微悬臂传感器15:00:15:20IL11陈时洪西南大学基于功能化聚芴衍生物的超灵敏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检测Cu2+15:20-15:30OP06刘剑波湖南大学基于三棱柱DNA纳米结构的多目标检测及其级联酶固定研究15:30-15:40OP07张培盛湖南科技大学高选择性荧光探针设计及生物成像研究15:40-15:50OP08刘松杨湖南大学红细胞膜包被的团聚体颗粒作为微反应器用于NO的催化产生15:50-16:00茶歇主持人:朱志、王建秀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6:00-16:20IL12朱志厦门大学生物传感的信号转化与放大新策略16:20-16:40IL13王建秀(衣馨瑶)中南大学卟啉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的SPR研究16:40-17:00IL14苏磊北京科技大学荧光金纳米簇的刻蚀化学及分析新方法研究17:00-17:10OP09吴国强深圳市凯特生物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临床电解质分析用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应用17:10-17:20OP10邵娜北京师范大学银纳米颗粒比色法用于碱性磷酸酶及卵巢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17:30-18:20第一批墙报面对面交流第三分会场:地点:12楼独秀厅主持人:王桦、刘宇明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4:00-14:20IL15王桦曲阜师范大学金银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化学生物传感应用14:20-14:40IL16刘宇明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在火星大气探测中的潜在应用14:40-15:00IL17王文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表面波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15:00-15:20IL18孟子晖北京理工大学功能化光子晶体检测有机磷的研究15:20-15:30OP11周建华中山大学Plasmonicbiosensingbasedonwell-definedmetalnanostrucutres15:30-15:40OP12吴一萍上海师范大学金纳米花的可控合成、组装、敏化和SERS检测应用15:40-15:50OP13努尔古丽· 喀日新疆大学卟啉及其络合物在光波导传感器中的应用15:50-16:00茶歇主持人:汪正、余堃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6:00-16:20IL19汪正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光谱用于元素分析研究16:20-16:40IL20余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化工材料研究所钯镍合金薄膜型氢传感器研究16:40-17:00IL21袁智勤北京化工大学荧光贵金属纳米簇制备及其分析应用17:00-17:10OP14漆奇北京艾立特科技有限公司功能材料特性分析的标准化研究17:10-17:20OP15曹成河西学院含腙氟离子检测试剂的开发与性能研究17:30-18:20第一批墙报面对面交流第四分会场:地点:12楼清香书屋主持人:曹忠由天艳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4:00-14:20IL22曹忠长沙理工大学基于二氧化锡中空微球的硫化氢气体传感器研究与应用14:20-14:40IL23由天艳江苏大学基于碳纳米点复合材料的传感器研究及应用14:40-15:00IL24邓健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高倍率长循环寿命的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15:00-15:20IL25黄磊上海师范大学印制式气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15:20-15:30OP16陈佳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基于功能化核酸的光学传感新方法用于几种生物标志物的检测15:30-15:40OP17杨治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纳米金功能化BiOI薄膜的信号抑制光电传感器检测硫酸盐还原菌15:40-15:50OP18王佳明新疆大学四苯基卟啉锰光波导气体传感器在气体检测方面的应用15:50-16:00茶歇主持人:杨占军、刘万卉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6:00-16:20IL26刘万卉烟台大学智能制剂与化学生物传感16:20-16:40IL27刘继锋天津科技大学多肽自组装结构在生物催化与分子识别中的应用16:40-17:00IL28杨占军扬州大学无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方法研究17:00-17:10OP19张如月石河子大学基于纳米多孔金膜和环糊精的双信号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双酚A测定17:10-17:20OP20王银芳上海师范大学基于铂镍纳米立方体-鲁米诺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17:30-18:20第一批墙报面对面交流时间内容地点18:30-20:30晚宴2楼中堂20:30-22:00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和刊物编委会联席会议2楼象山厅分组报告2017年11月7日星期二上午第一分会场:地点:3楼银河厅主持人:李平、魏琴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08:00-08:20IL29魏琴济南大学功能化纳米界面的组装及其在传感与能源催化领域的应用08:20-08:40IL30李平山东师范大学活体内活性氧的荧光成像研究08:40-09:00IL31谭亮湖南师范大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的多方法检测09:00-09:20IL32王旭东复旦大学Fully-reversiblehydrogenperoxideopticalsensorwithfastresponse09:20-09:30OP21王新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钯合金氢气传感器定量关系研究09:30-09:40OP22王丹丹上海中医药大学ABioluminescentSensorRevealsthatCarboxylesterase1isaNovelEndoplasmicReticulum-derivedBiomarkerforLiverInjury09:40-09:50OP23郑来宝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对巯基苯硼酸功能化银纳米粒子的比色传感器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09:50-10:00OP24许钬福州大学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的新方法10:00-10:10茶歇主持人:谢青季、黄行九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0:10-10:30IL33谢青季湖南师范大学基于电子转移短程效应的高敏电分析10:30-10:50IL34黄行九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纳米环境电分析化学中的晶面效应10:50-11:10IL35刘英菊华南农业大学基于纳米生物双重模拟酶的免疫传感器对微囊藻毒素的检测11:10-11:20OP25严正权曲阜师范大学可视性阳离子比色传感材料及其功能化试纸的设计制备与应用11:20-11:30OP26胡校兵上海第二工业大学Disposableelectrochemicalaptasensorbasedoncarbonnanotubes-V2O5-chitosannanocompositefordetectionofciprofloxacin11:30-11:40OP27陈建湖南科技大学基于FRET机制的荧光纳米粒子传感器11:40-11:50OP28张雨上海师范大学可见光驱动检测多巴胺的纳米Au/P25复合材料光电化学传感器12:00-午餐第二分会场:地点:4楼漓江厅主持人:陈显平、杨大驰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08:00-08:20IL36陈显平重庆大学Multi-scaleModellingBasedSelectionof2DGermaniumMonosulfideChemicalsensors08:20-08:40IL37杨大驰南开大学电化学法设计铜钯纳米拓扑结构提高氢气传感器的稳定性和气敏性08:40-09:00IL38刘锴清华大学基于二氧化钒相变的新型驱动器件09:00-09:20IL39葛广波上海中医药大学Isoform-specificenzymmaticbiosensors:designstrategiesandbiomedicalapplications09:20-09:30OP29李雪萌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学院金纳米棒-二硫化钨复合结构在氨气检测上的应用初探09:30-09:40OP30韩海涛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海岸带水体不同形态铁电化学传感器09:40-09:50OP31冯德芬广西民族大学基于MOFs@CdS和SiO2@Au复合物之间能量转移的增强型敌百虫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09:50-10:00OP32邹立伟上海中医药大学Ahighlyselectivenear-infraredfluorescentprobetodetectdipeptidylpeptidaseIVinlivingsystems10:00-10:10茶歇主持人:张友玉、王家海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0:10-10:30IL40王家海广州大学纳米孔传感器10:30-10:50IL41张友玉湖南师范大学纳米探针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10:50-11:10IL42杨光明红河学院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的制备与应用11:10-11:20OP33张丙青湖北工程学院基于TiO2光阳极的无酶葡萄糖光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11:20-11:30OP34姜晖东南大学电位敏感和电位分辨型纳米电化学发光传感器11:30-11:40OP35蔡光旭山东卓越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微型化和集成化11:40-11:50OP36张姣陕西科技大学液晶型非标记免疫传感器检测天蚕素B12:00-午餐第三分会场地点:12楼独秀厅主持人:只金芳、魏琴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08:00-08:20IL43只金芳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基于微生物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水体生物毒性检测技术的开发08:20-08:40IL44薛中华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相关重要离子和分子的可视化及电化学传感08:40-09:00IL45万逸海南大学基于丙酮酸激酶与便携式荧光仪超灵敏检测微生物09:00-09:20IL46黄晋湖南大学核酶探针用于细胞内传感09:20-09:30OP37付菲西南大学基于肽聚糖稳定的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共振光散射检测溶菌酶09:30-09:40OP38王鹏山东卓越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手持式血气分析仪测试芯片的研制09:40-09:50OP39李雨晴长沙理工大学基于三角形金纳米片的复合膜修饰电极高灵敏检测L-色氨酸09:50-10:00OP40李圣凯西南大学基于双倍输出的目标物转换策略以MoS2纳米花作为模拟过氧化无酶构建ECL适体传感器检测MUC110:00-10:10茶歇主持人:陈卫、何治柯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0:10-10:30IL47陈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三维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气体传感性能研究10:30-10:50IL48何治柯武汉大学一步法合成Rox-DNA功能化CdZnTeSQDs及其在葡萄糖可视化检测中的应用10:50-11:10IL49汪洪武肇庆学院新型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11:10-11:20OP41陈丽英仪器信息网互联网+仪器助力化学分析学科发展11:20-11:30OP42卢莹安徽农业大学基于交流阻抗技术的可再生型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11:30-11:40OP43曾卫佳西南大学Hemin为电化学可再生共反应促进剂用于构建高灵敏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12:00-午餐2017年11月7日星期二报展、仪器展13:50-14:30第二批报展集中参观讨论时间主持人:袁若张晓兵要求报展作者站在报展前与与会代表面对面集中讨论,同时评比优秀墙报奖(各10)2017年11月7日星期二下午大会报告及闭幕式主持人:卢小泉、樊春海地点:3楼银河厅时间类型报告人单位报告题目14:40-15:05PL07卢小泉西北师范大学卟啉及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研究15:05-15:30PL08孙立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功能材料与化学传感器15:30-15:55PL09逯乐慧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有机纳米探针的设计及应用15:55-16:20PL10张晓兵湖南大学高性能荧光生物成像探针的研究16:20-16:45PL11牛利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电化学传感及分析仪器设计16:45-17:10PL12吴海龙湖南大学高阶化学传感与复杂体系精准定量17:10-17:30茶歇17:30-会议闭幕式主持人:吴海龙1.化学传感器杂志执行主编讲话;2.会议优秀论文和优秀报展论文颁奖;3.会议总结(组委会);4.下一届会议承办单位代表发言18:30-晚餐2017年11月8日星期三全天时间内容地点:06:30-早餐  报展目录  报展:  2017年11月6日8:30-18:30  2017年11月7日8:30-14:30  (特别是6日17:30-18:20和7日13:50-14:30,所有墙报作者都必须参与)  地点:2楼中堂  主持人:袁若张晓兵编号题目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作者单位P1钯纳米粒装饰硅纳米线及其氢气传感器的应用高敏KoreaAdvanced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P2基于多孔碳纳米微球构建4-氨基苯酚电化学传感器李阳王海波信阳师范学院P3项链状纳米粒子在饮料检测中的应用向媛杨海峰上海师范大学P4基于电纺丝修饰CuO葡萄糖传感器徐汀文颖上海师范大学P5高粘、柔性SERS条以及快速检测应用汪丹王丰,杨海峰上海师范大学P6离子液体辅助的二氧化锡为基底制备的平面钙钛矿膜用于无标记的光电化学传感器裴建英吴一萍,杨海峰上海师范大学P7基于聚合物纳米粒子修饰碳纳米管构建化学传感器与性能研究许升刘晓亚江南大学P8基于金/无规共聚物组装体系的分子印迹传感涂层赵伟刘晓亚江南大学P9磁珠辅助的催化发夹组装和双供体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用于核酸检测羊小海湖南大学P10热线半导体型传感器气敏响应机理研究高健高健郑州大学P11Determinationofcatechinsbasedonnitrogendopedgraphene/Au@Ptcore-shellnanomaterialsmodified陈显兰红河学院P12一种集核酸提取、等温扩增、结果判读的一体化A群轮状病毒快速诊断纸芯片叶辛方雪恩,孔继烈复旦大学P13垂直定向ZnO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表征蒋建朋蒋建朋西安邮电大学P14基于聚左旋多巴/MWCNTs复合材料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卫志强杨晖河南科技大学P15鳞状细胞癌抗原和癌胚抗原在免疫层析分析装置上的同时检测刘燕毛勋西北大学P16基于酶促金属化信号放大的碱性磷酸酶液晶生物传感器字琴江周川华云南大学P17基于三维多孔类石墨烯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对氨基苯酚电化学检测冯岩龙郭慢丽华南师范大学P18快速响应的双光子荧光探针用于细胞内内源性甲醛成像辛芳云敬静,张小玲北京理工大学P19NiO/ZnOp-n结酶生物传感用于海水有机磷检测赵明岗赵明岗中国海洋大学P20基于目标循环及核酸纳米结构信号放大的miRNA非标记电化学测定熊梅赵晶瑾广西师范大学P21基于解磷定/二硫化钼量子点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有机磷的检测尹文青彭娟宁夏大学P22基于Ir/MnO2标记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免疫传感器的研制马玉洪杨云慧云南师范大学P23DetectionofFourTetracyclineVeterinaryDrugsinMilkBasedonFluorescentAptasensorandCatalyticHairpinAssemblyReaction周琛YongxinLi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P24基于石墨烯量子点构建银离子的比率传感平台雷翠华朱树芸曲阜师范大学P25α-取代丙烯酸酯模板分子工程用于多硫化氢快速荧光成像郭敬儒杨盛,杨荣华长沙理工大学P26基于二硫化钼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有机磷张慧佳彭娟宁夏大学P27基于7,7,8,8-四氰基喹啉甲烷与氧化石墨烯的谷胱甘肽电化学传感研究袁柏青袁柏青安阳师范学院P28一种用于高效光动力治疗的硅基纳米材料王荣贵陈惠,孔继烈复旦大学P29硫化铅纳米晶基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高灵敏检测甲胎蛋白沙海峰贾能勤上海师范大学P30基于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光电化学适体传感器测定土霉素封科军封科军惠州学院P31DNA纳米机器构建及其分析应用郑姣何治柯武汉大学P32近红外成像介导的协同光动力学/化学癌症治疗的前药设计刘红文张晓兵湖南大学P33海胆状氧化酶活性钴酸镍微球的制备及其比色检测对苯二酚的应用宋亚文赵明岗,陈守刚中国海洋大学P34基于酶致碱式碳酸铜矿化的高灵敏比色免疫分析黎波赖国松湖北师范大学P35多壁碳纳米管和金纳米粒子修饰的辛基酚可抛式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李海玉张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P36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活性的简便灵敏免标记荧光检测李雪君张亮亮广西师范大学P37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铝纳米锥阵列及其生物传感应用张力周建华中山大学P38基于BSA-AuNCs/AChE高灵敏度荧光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罗庆娇邱萍南昌大学P39双亲聚合物改性碳纳米管在亚硝酸盐检测的应用朱晓洁刘晓亚江南大学P40基于片状Fe:TiO2复合Bi2S3纳米材料的光电适配体传感器检测卡那霉素陈全友谭学才广西民族大学P41金三角-量子点复合物在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的应用王瑛姝婷周建华中山大学P42聚L-甲硫氨酸修饰电极测定碘刘旭孙登明,高慧淮北师范大学P43基于卟啉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判别33种茶叶原产地尹桥波付海燕中南民族大学P44磁珠辅助的催化发夹组装和双供体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用于DNA的检测方红梅羊小海,王柯敏湖南大学P45一种快速检测苯硫酚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应用高倩曾荣今湖南科技大学P46可视化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分析陈俊华陈俊华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P47凝集素微阵列芯片在活细胞表面糖基化合物靶标筛选中的应用田荣荣ZhenxinWang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P48AnenhancednonenzymaticelectrochemicalglucosesensorbasedonPddopedCumodifiedelectrode李崭虹Zhi-GangZhu上海第二工业大学P49Polyacrylamide-PhyticAcid-PolydopamineConductingPorousHydrogelforEfficientRemovalofWater-SolubleDyes赵珍LinaMa,ZhenxinWang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P50基于3D石墨烯-普鲁士蓝构建的电化学尿酸传感器李鹏威贾能勤上海师范大学P51基于二氧化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对SF6分解产物的气敏特性研究褚继峰杨爱军西安交通大学P52一种基于双波长快速区分和检测GSH与Cys/Hcy的荧光探针杨贇山曾荣今湖南科技大学P53碳量子点荧光探针及其对丙酮的选择性检测赛丽曼黄磊上海师范大学P54基于无定型配位聚合物的近红外碱性磷酸酶纳米荧光探针的构建周东叶李春艳湘潭大学P55基于氟硼吡咯的近红外半胱氨酸荧光探针的构建江文丽李春艳湘潭大学P56介孔纳米金修饰的高灵敏拉曼免疫探针黄亚齐林大杰,王舜温州大学P57金纳米颗粒催化增长增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用于microRNA的高灵敏检测聂文艳王青,王柯敏湖南大学P58血红蛋白的电化学检测侯嘉婷韩国成桂林电子科技大学P59基于多孔纳米花结构的Co3O4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胡婧婷胡婧婷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P60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表面增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探索王阳阳周建华中山大学P61基于金纳米颗粒的裂开型脱氧核酶探针用于细胞内microRNA的放大检测吴亚楠黄晋,王柯敏湖南大学P62基于金/银合金的比率型SERS纳米探针用于细胞内一氧化氮的成像分析司艳美李继山湖南大学P63双通道电化学分析系统对β-淀粉蛋白寡聚体和纤维丝的同步测定于妍妍于妍妍徐州医科大学P64类石墨烯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用于亚硝酸盐的高灵敏安培检测杨玫郭慢丽华南师范大学P65一种新型咔唑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制备及高效识别铝离子(Ⅲ)的性能研究张献张献齐鲁工业大学P66光子晶体水凝胶传感器陈千山吴朝阳湖南大学P67基于功能核酸的液晶生物传感研究蒋婷婷吴朝阳湖南大学P68葫芦脲与叠氮基共功能化石墨烯用于构建超灵敏电致点击化学传感器韦天香韦天香,戴志晖南京师范大学P69化学计量学辅助液相色谱全扫描质谱同时检测奶粉中多种雌激素孙小东吴海龙湖南大学P70基于聚亚甲基蓝颗粒的唾液隐血可逆检测罗崇岱周建华中山大学P71基于多功能血红素/G-四链体纳米线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铅离子卿敏袁若,张进西南大学P72比率型双光子荧光纳米探针用于细胞内pH检测于欣艳李继山湖南大学P73微波辅助制备碳量子点荧光及其应用于茶多酚含量的检测吴春莲韦庆益华南理工大学P74基于Ag/Au核壳纳米颗粒修饰单壁碳纳米管的比率型SERS探针用于细胞内核酸内切酶的检测分析覃小洁李继山湖南大学P75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颗粒/四苯基卟啉纳米复合材料用于镉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刘静李继山湖南大学P76SilverNanoclusterswithEnhancedFluorescenceandSpecificionRecognitionTriggeredbyAlcoholSolvents:AHighlySelectiveFluorimetricStrategyforIodideIonsinUrine冯路平HuaWang曲阜师范大学P77MesoporousSilver?MelamineNanowiresFormedbyControlledSupermolecularSelf-Assembly:ASelectiveSolid-StateElectroanalysisforProbingMultipleSulfidesinHyperhalineMediathroughtheSpecificSulfide?ChlorideReplacementReactions刘敏HuaWang曲阜师范大学P78基于交替三线性分解的二阶标准加入法建模液相色谱-质谱数据用于检测血浆中抗癌药:克服基质干扰和基质效应胡勇吴海龙湖南大学P79LC-MS结合二阶校正方法快速测定面膜中非法添加的15种糖皮质激素龙婉君吴海龙湖南大学P80三维荧光结合二阶校正方法测定辣椒中三种罗丹明类染料的含量常月月吴海龙湖南大学P81化学计量学辅助HPLC-DAD快速测定蜂胶中十八种多酚类物质刘倩吴海龙湖南大学P82可实时再生的共反应促进剂控制增强苝四甲酸/过硫酸根体系用于电化学发光分析雷燕梅袁若西南大学P83HPLC-DAD结合二阶校正方法同时测定中成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的11种非甾体抗炎药王童吴海龙,俞汝勤湖南大学P84基于炔基的比率型SERS纳米传感器用于活细胞和组织中Caspase-3的检测吕梦李继山湖南大学P85化学计量学辅助HPLC-DAD策略用于同时定量分析中药川穹的中6种活性成分肖蓉吴海龙湖南大学P86生物素化抗体-无机盐杂化纳米花三维ELISA用于甲胎蛋白的快速高效检测刘宇澄何治柯武汉大学P87基于SBA-15/氧化苏木精/青霉素酶/nafion修饰玻碳电极的青霉素电化学传感器罗晴谭学才广西民族大学P88Ag纳米粒子/壳聚糖/石墨烯修饰电极与HIV相互作用的研究弓巧娟弓巧娟运城学院P89基于ATP促进目标物循环的新型荧光检测法检测MicroRNA-21文智斌袁若,柴雅琴西南大学P90基于功能化β环糊精—二茂铁主客体识别复合物构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谢西月袁亚利,袁若西南大学P91基于DNA酶剪切循环驱动的DNA镊子来构建高效酶级联放大的可再生传感器寇贝贝袁亚利,袁若西南大学P92基于p型硫化铅量子点猝灭富勒烯-纳米金包二硫化钼构建光致电化学传感器李孟洁袁若,柴雅琴西南大学P93Fully-reversiblehydrogenperoxideopticalsensorwithfastresponse丁龙江Xu-dongWang复旦大学P94基于卟啉锰同时作为猝灭剂和模拟酶构建光致电化学适体传感器黄廖静袁亚利,袁若西南大学P95Anactivity-basednear-infraredfluorescentprobefornativehumanalbuminanditsbio-imagingapplicationinlivingcells金强葛广波上海中医药大学P96一步法构建基于分子印迹-丝网印刷电极的可抛式农残快检传感器刘江李迎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P97生物质炭基NiCo2O4的制备及室温下NH3气敏性研究吕贺史克英黑龙江大学P98级联放大的高灵敏CEA荧光适体传感器研究杨文婷许文菊西南大学P99基于Ni3N-Co3N纳米棒阵列的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尤超熊小莉四川师范大学P100基于红绿蓝模型的金纳米团簇可视化检测汞离子邓文清熊小莉,黄科四川师范大学P101金团簇纸片氢化物发生-顶空固相萃取荧光可视化测锌代蕊黄科,熊小莉四川师范大学P102非标记型荧光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鸟嘌呤及其衍生物的检测陈敬华陈敬华福建医科大学P103液相色谱-单级质谱结合数学分离用于食品中8种塑化剂的同时绿色定量分析方焕吴海龙湖南大学P104荧光素@ZIF-8复合材料的比率荧光传感器用于铜离子的检测刘楠汪莉江西师范大学P105COFs@罗丹明-B复合材料的比率荧光传感器检测银离子蔡可莹宋永海江西师范大学P106人血清白蛋白-染料结合的荧光自助放大策略用于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检测齐鹏邹振,杨荣华长沙理工大学P107基于3D氮掺杂石墨泡沫构建的无支撑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H2O2和葡萄糖张玉李迎春石河子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P108基于Ce@ZnO中空微球修饰的光纤气体传感器用于室温下丙酮气体的检测张路李迎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P109P110多孔分层Co3O4/CuO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室温NOx气敏特性研究刘思宇李丽,史克英黑龙江大学P111电化学传感器中引入肖特基势垒:一种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的新策略王兴涛赵明岗,陈守刚中国海洋大学P112石墨烯量子点-核酸适体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用于癌胚抗原检测研究文为文为,王升富湖北大学P113Au修饰SnO2超薄纳米片的水热法合成及其低温甲醛气敏性能张乐喜张乐喜,别利剑天津理工大学P114钌硅纳米粒子表面增强的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超灵敏检测伏马菌素B1张修华张修华,王升富湖北大学P115基于铜纳米簇和核酸外切酶信号放大的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用于miRNA21的超灵敏检测王升富王升富湖北大学P116构建新型双光子比率型荧光探用于快速检测SO2衍生物杨晓光杨盛,杨荣华长沙理工大学P117杂交链式反应的生物条形码放大技术检测CEA吴媛晋晓勇宁夏大学P118基于银片和上转换纳米颗粒间能量转移原理检测鱼精蛋白和胰蛋白酶陈洪雨张友玉湖南师范大学P119光电化学检测用无定型a-MoSx/RGO异质膜宋文波宋文波吉林大学P120一种脂滴定位的聚集发光荧光探针对碱性磷酸酶的检测以及成像应用李雅倩李海涛湖南师范大学P121卤键在分子识别中的应用李丽丽晋卫军北京师范大学P122化学修饰的DNA荧光探针用于乳腺癌细胞中miRNA-21的检测和抑制李静黄晋*,王柯敏*湖南大学P123基于碳点及I-的类酶催化反应构建双信号传感器用于尿样中I-的检测王海燕张友玉湖南师范大学P124氧化镁/中空碳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CO2吸附性能研究焦成丽江河清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P125运用CCD荧光传感技术对DNA在2D界面上的游走过程进行跟踪与监测闫安杜民,李春艳福建医科大学P126基于P型BiOCl/TiO2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毒死蜱罗燕妮谭学才广西民族大学P127基于染料-钴纳米片的荧光传感器用于焦磷酸根检测与细胞成像黄伟涛黄伟涛湖南师范大学P128银-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中的应用任晓慧李欣哈尔滨工业大学P129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线检测传感器黄家怿黄家怿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P130离子液体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与2,4,6-三氯苯酚选择性识别研究卢星李蕾浙江师范大学,嘉兴学院P131制备碳量子点-分子印迹复合材料分析硝磺草酮陈立钢陈立钢东北林业大学P132基于双发射碲化镉量子点介孔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用于三聚氰胺的可视化检测张靓陈立钢东北林业大学P133制备碳化氮分子印迹复合材料检测奶粉中金霉素王尚书陈立钢东北林业大学P134分子印迹-碳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其对蜂蜜中土霉素的检测刘浩驰丁兰吉林大学P135氮氧化物化学电阻气体传感器进展与讨论赵将赵将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P136ApH-resolvedcolorimetricbiosensor:thenewdimensionformultipletargetsdetection郝楠KunWang江苏大学P137基于纳米金/碳量子点的荧光适体传感器用于ATP检测刘帅王慰郑州轻工业学院P138基于碳量子点和核酸适体的多巴胺检测传感器魏星姜利英郑州轻工业学院P139荧光素/铜纳米簇复合物比例荧光探针用于比率和可视化检测盐酸吗啉王本乾桂日军,王宗花青岛大学P140一种基于双金属和氧化石墨烯/硫堇复合物生物传感用于尿酸的测定高小惠桂日军,王宗花青岛大学P141用于L-组氨酸检测的酶扩增DNA-铜纳米簇荧光探针研究王星星何婧琳,曹忠长沙理工大学P142基于蚀刻引发电化学发光恢复构建氰化物传感器冯莹莹池毓务福州大学P143基于铜离子调控纳米金氮化碳复合物蚀刻与发光性能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吴海山池毓务福州大学P144碳量子点纳米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细胞色素c成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张海娟邱洪灯中科院兰州化物所P145肿瘤标志物化学传感分析及药物运输的研究郭英姝张书圣临沂大学第十三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会议指南20171025-chl(1).pdf
  • 我国研发成功新型电化学发光纳米生物传感器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感器和光学元件都将趋于小型化和集成化。有机低维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新颖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传感、纳米光子学领域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日,据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报道,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利用高比表面积的一维纳米材料,制备出一种更加灵敏的电化学发光纳米生物传感器。该项研究也为低维纳米材料制备生物传感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从细菌到人,所有生物都在使用&ldquo 生物分子开关&rdquo 来监测环境。此类&ldquo 开关&rdquo ,即由RNA或蛋白制成、可改变形状的分子。这些&ldquo 分子开关&rdquo 的诱人之处在于:它们很小,足以在细胞内&ldquo 办公&rdquo ,而且非常有针对性,足以应付非常复杂的环境。受到这些天然&ldquo 开关&rdquo 的启发,纳米生物传感器应运而生。  据中科院相关人员介绍,生物传感器是用固定化的生物体成分,如酶、抗原、抗体、激素等,或者是生物体本身的细胞、细胞器、组织等作为传感元件制成的传感器。按所用分子识别元件的不同,生物传感器可分为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组织传感器、细胞器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等 按信号转换元件的不同可分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半导体生物传感器、测热型生物传感器、测光型生物传感器、测声型生物传感器等。其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于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响应时间短、所需样品少、对活细胞损伤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食品检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如今,纳米技术的介入更是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其表现出奇异的化学、物理性质。例如常见的碳纳米材料,特别是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就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表面性能及独特的电化学性质。此前,研究人员就曾用琼脂糖将葡萄糖氧化酶和连接了二茂铁的单壁碳纳米管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实现了对葡萄糖的快速灵敏检测。碳纳米管的引入还能够显著提高电化学敏感膜中电活性物质的氧化还原可逆性,同时消除了溶解氧对测定的干扰。纳米材料应用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后,不仅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性能,而且提升了传感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它对生物分子或细胞的检测灵敏度,检测时间也得以缩短,与此同时还实现了高通量的实时分析检测。  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传感器交叉融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纳米生物传感器涌现出来,如量子点、DNA、寡核苷配体等纳米生物传感器。未来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集成多功能、便携式、一次性的快速检测分析机器,它可以广泛用于食品、环境、战场、人体疾病等领域的快速检测。例如,食品和饮料中病原体或者农药残留成分的快速灵敏检测 环境中污染气体或者污染金属离子等远程检测和控制 人体血液成分和病原体的快速实时检测,以及战场生化武器和爆炸物的快速检测。  但是与此同时,新一代纳米生物传感器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如更高灵敏度、特异性、生物相容性、集成多种技术、检测方法简化、制备工艺、批量化生产、成本效益等。对此,这一生物传感器的研发课题组专家表示,分子自组装加工工艺简单可控,可以实现快速复制,而且成本较低,对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高灵敏度、低成本、一次性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而生物分子自组装技术更值得关注,它具有天然的生物兼容性、优异的结合性能,或将成为生物传感器发展的另一个全新领域。
  • 打造智能传感产业大平台、大中心、大生态,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展会盛况直击!
    2021年11月1-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承办的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展览会在河南省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本次展览会近10000平展出面积,近200家国内外企业积极参展,展览会将以传感器研发创新为核心,以传感器系统集成与应用为切入点,涉及传感器应用、标准发展和相关元器件,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企业同台展示传感器产业生态圈。松下作为中国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行业领军者,通过精研传感器科技、精化传感器生产进一步占领传感器产业发展高地,现场展示CMOS型微型激光位移传感器HG-C、接触式数字位移传感器HG-S、超高速・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 HL-C2等最新成品和技术。西门子作为世界500强,这次参展的产品主要有压力、温度、流量,分析表等。在行业中应用广泛,比如石化、冶金、电力、水行业等。易福门展示的产品有位置类的:电感式接近开关,光电开关,激光测距传感器;过程类的:液位、压力、流量、温度传感器;以及R360移动控制器,安全光幕,安全继电器、振动传感器等新产品。万可现场展示了丰富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工业接口模块及采用笼式弹簧连接技术的轨装式接线端子等创新产品,可满足物流行业智能化发展对设备的自动化及电气连接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电子测试测量行业的佼佼者,福禄克公司的6个事业部联合参展,将携众多重量级产品亮相此次展会。届时用户将有机会近距离的了解到福禄克高端产品,同时现场将会有专家为用户答疑解惑。作为大会东道主的汉威科技集团,本部坐落于河南郑州。本届大会上,汉威携各类优质高效的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案、物联网解决方案及其行业垂直应用等在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 1003 展位上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嘉宾驻足。产品介绍,应用交流,使得这抹蓝色成为现场最具人气的展台。目前高通除了展示汉字库信息处理芯片以外,有6000多家应用案例,在这个应用案例的过程当中,接触到各行各业,高通并做了很多终端的产品和部件,如今物联网已经遍布全世界,而且物联网的应用会越来越广。现场直播逛展环节世界传感器大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依托“一会、一赛、一展”等系列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权威的院士专家和知名的企业关注郑州,聚集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郑州共识,促进了人才成果、项目研发机构、技术标准等创新资源的聚集共享,大会已经成为国内外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的知名盛会。
  • 科技部重大专项“激光高温湿度传感器研发”启动
    9月19日,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面向复杂工况的激光高温湿度传感器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召开。该项目牵头单位——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宣布:将用两年时间,突破包括湿度大动态范围自适应测量技术在内的4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工作温度在20℃~350℃的激光高温湿度传感器并最终实现产品化和工业化推广应用。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65a533d-af10-4879-9e93-fcc6b8f4c5f8.jpg" title="1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项目启动会现场/pp  “激光高温湿度传感器研制及产业化”项目的主要任务是研发面向复杂工况条件的激光高温湿度传感器。该类激光湿度传感器基于TDLAS技术(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简称)实现湿度的测量。19日上午举行的启动仪式上,该项目专家组负责人、我国著名激光和非线性光学专家、中科院院士姚建铨言简意赅地介绍了TDLAS技术的基本原理:即基于每种气体存在吸收特定波长光的现象,通过特殊波长的激光光源照射气体,气体吸收使之强度变弱,判断变弱程度计算气体浓度。相比于传统测量方式,在高温环境下使用该技术进行湿度测量,具有无交叉干扰、测量范围大、精度高、实时测量等优势,可实现高温湿度实时监测。该传感器一旦研制成功,可提升我国高温湿度监测水平,提高环保排放测算准确性、工业过程节能减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29a5385-e382-4fc9-9137-e4a0196ea234.jpg" title="2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科院院士姚建铨担任该项目技术专家组组长/pp  启动仪式上,来自科技部、航天科技集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参加了该活动。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的专家介绍了项目研制及产业化相关政策并同时表示,开展该仪器专项研制就是要解决我国环保、工业过程控制等多个领域高温湿度准确测量的难题。“高温环境下湿度测量,其准确性直接影响环保领域计算排放总量或工业生产领域过程控制效率。以环保领域为例,工业锅炉排放的污染物浓度测算需要测量烟气湿度。因此,烟气含湿量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排放总量,影响国家环保指标考核。” 高温湿度测量如此重要,但其技术实现的难度却非常大,正因为如此,该项目于今年8月获批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申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b8a8bca-d7e5-4b8a-9dae-a47cb33ad7d1.jpg" title="3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项目组负责人、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在汇报项目实施方案/pp  根据国家重大专项研发的相关要求,此次启动仪式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由项目牵头单位——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技术专家组和用户委员会汇报项目具体实施方案。此前,航天易联已经开展四年 TDLAS技术研发,具备相关基础,并于2016年6月开展高精度TDLAS湿度测量技术的成果评价,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该公司负责人李刚在汇报中对研究背景、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科研团队及研究基础、预期成果、项目研究周期等做了详尽汇报。据他介绍,项目组将围绕测量环境湿度大、工况干扰因素多(腐蚀气、静电、烟尘、液滴等)、缺乏高温高湿标定技术及恶劣工况下器件可靠性等关键问题,突破湿度大动态范围自适应测量技术、复杂工况多波长测量控制技术及激光器温度电流控制技术,研制工作温度20℃~350℃的激光高温湿度传感器,开展示范应用改进优化,达到烟道气、废气、锅炉汽等高温湿度实时测量的目的,实现最终传感器产品化、产业化。/pp  来自环境监测、无线电、仪表仪器等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组和由电力、环保、航天、石化等行业用户组成的用户委员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审阅论证材料并进行质询,同时针对产品示范应用阶段提出了相关建议。经过项目组答疑,专家组和用户委员会讨论后认为:方案目标准确,内容翔实,技术路线可行,一致同意该方案通过评审,建议尽快组织实施,围绕典型代表性工况开展更具针对性的设计开发、示范应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e5c3f041-6316-4495-ae98-f28eafd252ed.jpg" title="4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与会嘉宾了解TDLAS产品/pp  据了解,该项目研发是航天易联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的强强联合。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控股公司,具有四年TDLAS技术研发基础,拥有三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承担项目传感器研制和产业化工作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在半导体激光器研发领域一直处于我国领先行列,为本项目研制小型化半导体激光器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控制研究,擅长信号处理、仪器设计,为本项目开发核心算法和测量技术 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在环保仪器设备领域有近二十年的科研开发经验,为本项目现场测试、示范应用推广提供有力支撑。/pp  在项目实施方案中,研发团队提出:将在两年时间内,将本项目开发的激光高温湿度传感器应用在便携式烟道气参数测量仪、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和工业过程气湿度分析仪器中,开展5项示范应用,解决我国环保、工业过程控制等多个领域高温湿度准确测量难题。同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发明专利3项,文章1~3篇,标准1项。完成传感器质量体系文件,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开展产业化推广,项目完成后三年内实现年销售500套,年销售额2500万。/p
  • 第十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盛大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1月8日,成都都江堰,第十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盛大开幕。本届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西南大学承办,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科学院俞汝勤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关亚风教授、化学传感器执行主编沈国励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院长余孝其教授主持,四川大学校长助理郭勇教授致欢迎辞,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海龙教授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长宽先生分别讲话。此次会议盛况空前,相比上一届规模扩大3成,学术报告及参会人员都超过预期。  第十二届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开幕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余孝其 主持开幕式  四川大学校长助理 郭勇 致欢迎辞  郭勇代表承办方,向与会专家和代表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予以支持的专家、教授和积极参与服务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28年前的11月,首届化学传感器暨第三届离子选择性电极学术交流会在成都召开 今天,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再次在成都召开,感谢大家对四川大学的信任!希望会议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涯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同学们在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坚持奋斗!期待专家们报告精彩、与会代表深入探讨,让参会各方更好地了解、合作,促进我国化学传感器科技领域的发展。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吴海龙 讲话  吴海龙就近年化学传感器专业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作详细介绍。回顾了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 成立30周年来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化学传感器领域后继有人和欣欣向荣的新面貌。特别介绍了近些年专业委员会所取得的突出成绩,2014年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2012年,《化学传感器》刊物被得到新闻出版总署认可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列为“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刘长宽 致辞  刘长宽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学术大会共收到390多篇论文,创下历史之最!这代表了中国化学传感器行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本次会议将安排13个大会报告 共设3个分会场,安排42个分会邀请报告、60个口头报告,还有逾260篇论文以墙报形式进行交流,并将开展青年优秀论文和优秀报展评奖活动。  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 关亚风 主持学术报告大会  湖南大学院士俞汝勤  报告题目:《化学传感器早期学术活动回眸及对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思考》  俞汝勤从早期组织离子选择性电极读书会的那一刻开始,到今天第十二届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的举办,让与会代表沉浸在中国化学传感器的学术交流史话中,中间虽有很多的困难但更有不懈的追求 抒写了化学传感器领域学术交流的精彩篇章,留下了中外学术交流史上的一段段佳话。俞汝勤院士精彩的报告,和与会代表一起分享与殷晋尧先生访问欧洲的往事,告诫青年学子要学好中文。也带着与会代表一起走进剑桥牛顿故地,去深刻理解分析化学发展未来,要重视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建设。  上午,大会还安排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牛利作《移动设备上的传感分析》报告,以犀利的言语点评国内外不同类型传感器在移动APP、移动检测产品(大部分指手机或PAD)中的应用情况,如,比较靠谱的皮肤含水量测量,也有奇葩的鬼魂电磁场探测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逯乐慧作《纳米探针的设计及应用》报告,介绍了新型纳米造影剂探针和黑色素为载体的成像探针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黄国贤作《Biosensing with Novel Fluorescent Agents-Construction of Biosensors for Antibiotics》报告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樊春海作《纳米探针的设计及应用》报告 西南大学材料能源学部教授李长明作《纳米生物传感》报告。  分会场  下午,大会将组织3个分会场,共安排22个特邀报告和27个口头报告。如,《生物分子界面行为与生物传感》(南京大学夏兴华)、《生物样miRNAs定量检测》(华东理工大学 叶邦策)、《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南京大学 朱俊杰)、《激光诱导荧光新型生物传感器》(四川大学段忆翔)、《双电位电致化学发光生物分析》(南京大学 徐静娟)、《高阶化学传感与多维校正》(湖南大学 吴海龙)、《纳米材料制备及生物传感应用》(武汉大学 何治柯)等。  9日的学术报告同样让人充满期待!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关亚风研究员、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蔚泓教授、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鞠幌先教授、武汉大学庞代文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蒋兴宇教授、中南大学周飞艨教授等将继续进行大会邀请报告。还有3个分会场的20个特邀报告和33个口头报告。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第十五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圆满落幕!
    2021年11月13-1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或称专家组)主办,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联合承办,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雷磁)、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长沙崇胜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15th SCCS)在湖南大学胜利举行。会议以“化学生物传感新时代”为主题,共安排了236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包括16位大会邀请报告、176位分会场邀请报告和44位口头报告,内容涉及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生物分析化学、纳米技术与化学生物学、环境分析化学、传感阵列、生物芯片和微流控芯片、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化、系统集成及产业化、分析仪器研发等热点领域。鉴于近期全国疫情反弹,多个省市相继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为保障各位参会代表的健康和安全,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形式举行。然而,会议的规模和影响力却没有因此而降低。会议为期三天,首日安排了开幕式及大会报告,第二日、第三日分别有6个和5个分会场同时进行,最后还有简短的闭幕式。会议开幕会议致辞大会邀请报告掠影作为领域内科技人员交流、学习化学生物传感、生物分析化学研究工作中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和新仪器的重要平台,会议开幕即吸引超千人在线观看,会议期间实时在线听众多维持在1000-1200人之间,最高时达1800人。此外,会议还增设了仪器信息网视频号同步直播,首日约3000人次点播听会。本次会议规模超过历届,成为我国化学生物传感技术领域的又一次学术盛会。千位专家学者齐聚线上会议报告结束后,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魏琴教授、颜梅教授进行承办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申请汇报。魏琴教授(左)、颜梅教授(右)闭幕式中,吴海龙教授首先对以章宗穰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工作者,为我国化学传感器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谢意。并讲到,SCCS系列学术会议几乎与起源于1983年在日本福冈召开的国际化学传感器系列会议同步,从最初的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学术交流会到现在的SCCS,可谓见证了我国化学传感器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之前平均每三年一届,近四年为每两年一届,至今已举办十五届学术会议。前十四届均取得了圆满成功,本着既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精神,继续办好本届会议。吴海龙教授在闭幕式中讲话吴海龙教授表示,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湖南大学以张小兵院长、化学国重室庞新宇副主任为代表的会议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大量辛勤付出,感谢袁林教授等的认真筹备、精心安排。最后,祝贺第十五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查看更多关于会议精彩内容,请点击本次会议专题报道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15thSCCS
  • 上海测振自主研发成功水下600米电涡流传感器
    近日,由上海测振自主研发的YDYT9800一体化电涡流传感器成功试用负600米深海作业。YDYT9800一体化电涡流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测量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的距离,它是一种非接触线性化计量工具,被广泛应用在机械、航空、汽车、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其中,深海作业对电涡流传感器的壳体、探头、接头、电缆等都有非常高的品质要求。电涡流传感器在深海作业过程中,因所处环境较为恶劣,极有可能出现个类故障,造成经济损失甚至重大事故。上海测振的技术研发团队经多次试验,最终攻克超高水压密封、高腐蚀环境、复杂电磁干扰等难题,通过微型封装技术把前置器内置探头内部,完成探头与前置器融为一体化方案,可满足深海领域的使用环境要求。作为深海领域传感器的代表作,YDYT9800一体化电涡流传感器采用耐腐蚀、耐水解的壳体、探头、接头、电缆等,防水及密封性能强,可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此外,还具有安装使用方便、非接触测量等优势,是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可对厚度、速度、位移、转速、应力、表面温度、材料损伤等进行持续不间断的测量。当前传感器国产化需求加重,国内传感器正在趋向技术化、创新化、自主研发化路线发展。YDYT9800一体化电涡流传感器的成功研发,正表明了我国传感器技术在不断突破,同时也将助推我国深海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关于上海测振:上海测振自动化仪器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测振”)成立于2006年,专业从事研发和生产振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转速传感器以及工业监控保护仪器,具有自营进出口贸易权。主要经营的产品有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及其配套仪器仪表四大类,包括四十多个不同型号,其中YD9200A、CZ9300、YDYT9800、YD260、YD280为国内首次推出。产品覆盖军工、重工、科研、教育等各个领域,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黎明航天发动机集团、大连华锐重工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