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工业工控智能仪

仪器信息网工业工控智能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工业工控智能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工业工控智能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工业工控智能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工业工控智能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工业工控智能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工业工控智能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工业工控智能仪相关的资讯

  • 胜利油田技检中心工控检测实验室获工信部授牌
    11月初,2023年第三届工控中国大会在江苏苏州召开,主题为“生态链接 智控未来 筑基新型工业化”。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代表中国石化承接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测评共性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石油石化行业分中心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授牌。近年来,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依托信息化运维和检测业务积累的宝贵经验,围绕智能油田建设需求,大力开展工控系统检测技术研究和实验室建设,并逐步建立完善工业控制系统检测评价体系。该中心将以本次授牌为契机,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做大做强工业控制系统检测评价业务,形成适用于石油石化行业上中下游各类工业控制系统的系列检测评价技术,为工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更好地服务智能油田和智慧石化建设。
  • 院士国家队提前亮相!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筹备会顺利召开
    p  2017年5月6日,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GIIC)/pp  及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会(AOPC)筹备会,在北京· 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赵雪燕秘书长主持了会议。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金国藩院士、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吕跃广院士、中国工程院郭桂蓉院士、中国工程院许祖彦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等十余位院士、百余位专家到场出席了会议。/pp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及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升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有效结合,受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信息学部院士的委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及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产学研合作协调部定于2017年6月4-8日,在北京召开“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2017年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GIIC)”,同期召开“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会(AOPC)”及“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高新技术交流展洽会暨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8d6ed9cb-e557-4a44-85a6-fe638486d0f3.jpg" title="1.jpg"/br//pp  大会组委会共主席吕跃广院士代表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对此次筹备会的召开表示祝贺。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GIIC)规模1000余人,目前有10余个国家百余位国外嘉宾,携带200余项成果和项目进行对接。同期在顺义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京洽会暨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展览面积超过三万平米,厂商800余家,200余场军民融合对接活动。活动主要是由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国际激光技术产业及应用协同创新联盟、国际光显示技术产业及应用协同创新联盟、中国工控装备及系统安全产业联盟、中国海洋信息网络联盟5大联盟作为支撑。/pp  同时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已经被工信部认定为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学会将围绕军民融合开展一系列的评估、评价工作。同时学会已成立“军民融合领导小组”,将依托上述五大联盟,以本次大会为平台,开展一系列在军民融合领域的学术交流、项目对接、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将以五大联盟为抓手,把工作做实、做好。/pp  组委会为了感谢大家对光电子?中国博览会一路以来的支持,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发挥光电子?中国博览会的平台作用,促进与业内人士的信息交流,此次筹备应运而生。/pp  吕跃广院士的报告让到场嘉宾更加充分地了解了光电子?中国博览会的定位、规模和进展以及它将起到的行业交流、推广作用。/pp  组委会以“开拓国际视野,联合全球精英,打造智能制造未来”和“助推军民融合,深挖市场机遇,脚踏实地促双赢”为宗旨,按照“跨界创新,互联融合”的新思路,将采取“京津冀联动”,以“一点多维”的形式全面推动成果转化和交流合作。/pp  2017年6月4日至6日,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主办的“2017年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a title="" target="_self" href="http://www.globaliic.com/"http://www.globaliic.com//a),本次大会由德国技术科学院Reiner Anderl院士,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Jay Timmons主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Magnus Breidne副院长,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郑南宁院士担任主席。/pp  光电子?中国博览会(PHOTONICS CHINA EXPO)(a title="" target="_self" href="http://www.cipeasia.com/"http://www.cipeasia.com//a)是全球最大规模的覆盖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交流与展示平台。2017年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高新技术交流展洽会,将于2017年6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盛大开幕,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地区裕翔路88号。让您真正领略:高新成果与新兴产业无缝对接,科技服务助推“中国制造2025”。/pp  strong2017光电子中国博览会超级队长开始招募,邀请您和您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组队”参观(满5人组队成功)/strong/pp strong 超级队长第1阶/strong/pp  团队成员5人,队长可立即获得大容量优盘一个/pp  strong超级队长第2阶/strong/pp  团队成员10人,队长礼品升级为超薄& 大容量移动电源/pp  我们将为您及您的队员提供专属以及快捷的参观之旅,提前收到入场证件、展会期刊等资料,团队尊享超级礼遇。添加微信号:youtiao8826,私信:“我要当队长+姓名、单位、手机”。/ppbr//p
  • 技术与产业对接的盛宴,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第九届光电子 中国博览会即将开幕
    p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热度高企,航空航天、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纷纷涉足智能制造。智能转型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将于2017年6月5日至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同期举办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PHOTONICS CHINA EXPO),此博览会是世界规模的覆盖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交流与展示平台,经过了九年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展示产品和品牌形象的国际平台,更是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交流与展示的行业盛会。将于2017年6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盛大开幕,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地区裕翔路88号。让您真正领略:高新成果与新兴产业无缝对接,科技服务助推“中国制造2025”。/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 跨界创新、互联融合——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span/strong/pp  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将于2017年6月5日至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白瑞楠副院长将带我们了解瑞典智能制造 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介绍制造流程智能化 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林诗万联合主席讲述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悉尼大学阿奇?约翰斯顿院士带我们领略工程与信息技术,创新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工程信息学院管理吉维卡· 奥弗彻罗瓦院长则会谈到行业4.0和数字化。/pp  随后将进行智能制造的高峰对话,华为集团、海信集团、三一集团、东旭集团、通鼎集团、中国移动、航天科工集团等行业巨头悉数到场,一同探讨智能工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共同搭建产学研用的大平台。接下来的中澳先进制造专场、欧洲项目推介专场、新能源新材料专场、国际协作创新合作专场、生物医药专场、光显示专场、国际机器人及先进制造专场、华夏幸福产业投资对接会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等分专题会场,将有100位国内外业界顶级专家现场做精彩报告,探讨智能工业全产业链发展趋势。/pp  组委会收集到了来自亚欧中心,美国,芬兰,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机构提交的180余项项目。涵盖信息技术,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学,信息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新材料。其中不乏产业化前期项目,如预测驾驶,高效水处理系统,加拿大废旧轮胎处理技术,新型回收再利用发电系统,人造金属骨骼材料,利用太赫兹技术的无损检测等。不少国外企业表示希望与国内单位加强沟通与合作,拓展共同利益,一同促进全球智能工业发展。/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八大主题展将资本引向技术,将技术推向市场/strong/span/pp  strong光电子· 中国博览会/strong经过九年累足成步,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覆盖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交流与展示平台,2017年将分设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技术主题展、光谱中国—光学仪器及测试测量设备主题展、激光工业设备主题展、光学制造主题展、红外与微波技术应用主题展、光通信与光传感主题展、机器视觉主题展、军民融合国防电子展等八大主题展,总展出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来自国内外千余家高校及企业参展,预计将有10万余名专业买家和观众到场参观采购。/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现场发布对接会专题推介,交流合作更对口/span/strong/pp  现场发布对接会借助专题推介的形式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分为军民融合项目发布会、国际创新实验室项目发布会、光电子新产品发布会等,您可以在对口的发布会上进行项目对接、现场洽谈和经验交流。/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重视专业观众,行业应用买家精准对接/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pp  今年尤其重视专业观众邀约,成功邀请了核兴航材、中国一汽、中车集团、航天五院、京东方科技集团、中国石化、中航工业、富士康、徐工集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东旭集团、华为、中铁集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等装备制造、军民结合项目及产品、安防、智能建筑、电子及半导体、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仪器仪表、新能源、新材料、无人系统及技术、科研/高校科技项目成果和投融资机构领域的专业观众,并进一步加大国际专业观众的邀约力度。/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同期全球光电子产业应用峰会盛况空前/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pp  “中国制造2025”、“宽带中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光通信领域制造了前所未有发展新机遇,光信息与光网络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2017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特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赵梓森院士、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中国电信科技委韦乐平主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余少华院士等专家作报告。圆桌会议“云时代与大视频驱动下的光网络”更是光通信最强大脑的碰撞。/pp  2017第六届红外微光光电子产业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暨红外微光技术应用产业联盟年会,邀请北京特种机电技术研究所王建华研究员、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部易华副总师、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龙副所长、中电科技第11研究所喻松林首席、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唐绍凡副总师、昆明物理研究所郑为建研究员等行业专家及用户单位代表针对红外微光技术、产业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及项目申报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pp  工业控制系统已成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中枢神经”,是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控装备及系统安全高峰论坛暨中国工控装备及系统安全产业联盟筹备会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院士、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吴世忠书记、国家电网公司辛耀中副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06所申世光副所长、中国石油规划总院袁维宁-副主任等知名院士、专家、企业家聚集一堂,以当前我国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为出发点,共同推进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业发展,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支撑中国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pp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成熟,市场空间的逐步形成,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大会除了前沿学术研讨,重点将围绕轨道交通、油田安全、智能电网、大型构件安全、煤炭安全、地质灾害安全等应用领域,展开研讨和需求对接,搭建国内该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Kenneth T V Grattan,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巍,牛津大学医学部高级研究员陈荣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祖源,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蔡文杰等专家都将带来精彩报告。嘉宾“对话”纵论行业热点话题,梳理共性难题的解决思路。/pp  新型光纤与400G技术及应用、城域融合超宽带光接入技术及应用、中国海洋信息网络联盟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光纤传感在铁路中的应用研讨会、2017年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工业应用研讨会、光纤传感器与安全物联网应用高端论坛、光纤传感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讨会等细分领域的精彩活动,定会给您带来不虚此行的震撼。/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2017年中国无人机系统及任务设备展览会及2017年全国无人系统大会/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pp  为推进我国乃至国际无人机技术与航空航天技术行业交流、加速拓展相关产品在工业与民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同时打造无人机军民融合应用市场,中国无人机系统及任务设备展览会将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区新馆E2馆举办,活动汇聚千余位行业专家、企业家、知名咨询机构及投融资机构,展览面积2万余平米,参展商200余家,另有任务载荷配套企业100余家,合作媒体100余家。/pp  并将举办无人机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及各个专场对接活动,包括:光伏运维对接专场、农业植保对接专场、物流业对接专场、任务载荷对接专场、警用无人机对接专场、增材制造/无人机材料对接专场、电力领域对接专场等。/pp  同期2017年全国无人系统大会将在北京临空皇冠假日酒店(顺义区天竺镇府前一街60号)举办,将在中国工程院樊邦奎院士、空军第八研究所刘永坚所长、 中国工程院吕跃广院士、中国工程院陈志杰院士、中国工程院龚惠兴院士、中国工程院杨小牛院士等大会主席的带领下,就无人机产业国家政策、发展状况与行业展望,无人机行业标准规范探讨、市场分析与预测,无人机安全问题与对策,无人机平台技术,无人机导航与控制技术,遥控与遥测技术,无人机机载任务设备技术和无人机产业化及应用等议题展开精彩研讨。/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现场回馈观众,提高参加体验/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pp  2017光电子中国博览会超级队长开始招募,邀请您和您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组队”参观(满5人组队成功)/pp   超级队长第1阶/pp  团队成员5人,队长可立即获得大容量优盘一个/pp   超级队长第2阶/pp  团队成员10人,队长礼品升级为超薄& 大容量移动电源/pp  我们将为您及您的队员提供专属以及快捷的参观之旅,提前收到入场证件、展会期刊等资料,团队尊享超级礼遇。添加微信号:youtiao8826,私信:“我要当队长+姓名、单位、手机”。/pp  2017年展会观众在线预登记通道现已开通。在线预登记地址:/pp  a href="http://www.cipeasia.com/Wxphone/Visit/index/type/1.html" target="_self" title=""http://www.cipeasia.com/Wxphone/Visit/index/type/1.html/a/pp  大会整体日程请关注:/ppa href="http://www.cipeasia.com/News/8222.html" target="_self" title=""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  http://www.cipeasia.com/News/8222.html/a/ppbr//p
  • 新品速递| 欧美克在线粒度检测控制系统助力工业4.0智能化
    近年来,从国家到各地政府再到企业层面,都在积极响应水泥、矿渣、石粉、煤粉等高污染行业超低排放以及“3060双碳战略”,大力推动工业技术改造和控制系统优化,切实有效地解决国内部分生产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以切实有效的进一步实现工业4.0智能化生产。为助力工业4.0智能化,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开发的OMEC At-line在线粒度检测控制系统于2022年7月1日正式面市发售。在线粒度检测控制系统发布会欧美克销售总监吴汉平(左);欧美克产品经理官泽贵(右)系统由创新的代表性取样装置、加样量精密可控的样品缩分装置,高性能干法激光粒度分析仪、避免堆料的二级回样装置及自动化控制总成和数据实时显示装置组成。该系统特色的二级采样下料设计,二级物料回收设计,测试窗口风刀式防污染自清洁设计,使得激光粒度仪的在线测试应用真正具备了数据响应快,免维护周期长,无需人工值守,远程或中心化控制和数据显示的能力。同时还具备离线样品手工进样验证的功能,消除了用户对数据准确性判断方面的顾虑。结合系统提供产线异常报警和可迭代升级的个性化数据解析及智控适配功能,使得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系统面板、远程电脑界面、手机小程序或用户DCS系统等多种渠道实时查看测试结果及趋势,并能快捷用于指导中控调机。欧美克在线粒度检测控制系统样品流程图水泥在线检测数据图OMEC At-line在线粒度检测控制系统兼容工业4.0智能化产线改造,优化生产工艺调整、减小产品质量波动、减少过粉磨的损耗、节省转产调机的时间和成本,大幅降低由系统污染或取样代表性不足等带来的粒径检测不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同时节省传统测试的人工和人为误差,能够为用户带来超出预期的价值。该系统应用遍及水泥、矿渣、石粉、煤粉等多种工业在线检测领域。系统主界面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明显提升,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节能提效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标准、服务和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欧美克将不忘初心,全心全力推进水泥、矿渣、石粉、煤粉等多行业粒度检测与控制技术的专业化、精细化;在国家倡导节能提效的大背景下,不断创新拓展,以更丰富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助力行业客户创新驱动、高值发展。
  • 「深度视觉」完成过亿元融资,创新算法架构,为多领域提供高效智能视觉检测方案
    36氪获悉,杭州深度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度视觉”)宣布完成过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通用技术创投领投,惠友资本、中关村发展启航投资、高通创投跟投。势能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领投方通用技术创投是通用技术集团的全资公司,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股权投资,具有明确的产业属性和布局能力,目前培育了一批上市公司和细分行业龙头。深度视觉创始人王帅林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等业务方面。深度视觉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工业领域高精度智能视觉检测方案供应商。深度视觉拥有智能AI相机&3D相机整机的自主研发能力、光学设计能力、多重算法库的研发能力、FPGA平台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研发能力及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其一体化检测设备已经应用于多个工业细分领域。深度视觉产品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完成产品自动化检测是企业智能化生产必备的能力,同时也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已达到139亿元,同时在光源、镜头、相机及分析软件上,国产品牌的占优趋势持续升高。深度视觉创始人王帅林表示,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制造业水平在不断提升,可以为视觉检测设备创造很多应用场景;同时国产厂家可通过快速迭代打造出超越国外产品的设备,解决行业痛点,这对国产品牌是一个好的市场机会。目前 工业领域的产品检测环节主要面临几类痛点:人工成本逐渐升高,招工难;产品复杂程度提高,人眼或常规检测手段效率降低;产品价值较高,出现漏检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等。深度视觉打造了多款一体化自动检测设备,用以对高反光、高曲率的产品进行检测,目前主要用于机加工及汽车领域,检测产品包括轴承、滚针、套圈及其他汽车零部件。王帅林告诉36氪:“机加工零件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环境并不是无尘的,很多时候零件会沾有灰尘、污渍或油泥,但其加工质量却是合格的,这就对检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机械零部件往往是大批量生产,检测准确度也会影响生产效率。”王帅林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曾在SEED、中国兵器等企业担任算法工程师,拥有丰富的FPGA、ISP算法开发经验。在技术上,深度视觉进行了图像采集-数据分析-设备一体化的产品布局。在图像采集层面,深度视觉进行了特殊的光源和光路的设计,以及光学透镜组的设计,解决了金属零件表面高反光带来的过度曝光问题,同时通过明场和暗场结合的方式,满足了机加工零部件及汽车零部件特殊位置的图像拍摄要求。在数据分析层面,与传统的视觉检测设备依靠工控机进行集中式运算不同,深度视觉采用了分布式运算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整台设备的算力更好的分配,完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目标进行多次检测,提高检测精度。深度视觉的分布式运算架构使相机拥有了边缘计算能力,一幅零件图像首先由相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结果以数据形式嵌入图像,并传至后方工控机,工控机综合相机的处理结果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王帅林表示,除了算法及检测逻辑的创新外,对机加工工艺的理解也十分重要,深度视觉需要充分理解工艺特性,判断出正常加工痕迹和缺陷,并以此来进行数据标定和建立算法库,这种know-how能力同样是企业的壁垒。从相关资料来看,深度视觉打造了滚动体智能外观检测机、磨加工内外圈外观检测机、车加工内外圈外观检测机、成品轴承外观检测机、电池壳外观检测机等多类型产品,每一类产品拥有多款不同型号。目前深度视觉的客户已经超过300家,其中包括舍弗勒集团、不二越、人本集团、五洲新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王帅林表示,目前深度视觉的产品年出货量为近千台,且均为直销渠道,这样可以使深度视觉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并快速迭代产品。此外,深度视觉也正在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在发展战略上,除了机加工市场和汽车零部件市场,深度视觉正在积极拓展纺织、医药等领域,并持续落地行业标杆客户,将检测设备和技术发挥出最大效能。投资者说:“深度视觉是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具备从相机、光场、算法到机械自动化等全套底层技术自研能力,其提供的AOI检测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在轴承和金属零部件领域得到全球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并在新能源领域也逐步打开局面。我国正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相信在王总的带领下,深度视觉能成为中国的‘基恩士’,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惠友资本投资总监杨扬“高通公司一直通过研发、投资、合作等方式持续引领AI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高通创投作为深度视觉最早的机构投资人已陪伴深度视觉三年有余。三年来,我们见证了深度视觉团队从初创走向成长,见证了深度视觉产品从轴承检测拓展至周边行业,也见证了AI在高精密智能制造中的巨大潜力。我们深切期待深度视觉能在AI技术上持续创新,在应用场景上持续发掘,不断取得进步。”——高通创投风险投资高级总监毛嵩“投资一年来,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团队的持续进化和公司的不断成长,在持续巩固金属表面缺陷检测优势的同时,在新能源、医药等方向陆续也有不错的落地,期待公司抓住产业数智化浪潮的际遇,继续稳扎稳打,做大做强。”——中关村发展启航投资合伙人马建平 “疫情的肆虐让机器替人、自动化及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提到更高的位置,深度视觉的自研相机、自研算法及整体解决方案,在轴承及其他金属制品行业得到客户认可,我们也相信团队的能力会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老股东祥峰投资执行合伙人夏志进
  • 【探秘】华南展激光创新技术及智能检测展示区有哪些亮点?
    激光是光、机、电、材料及检测等多学科的综合技术,激光制造系统与智能技术相结合可构成高效自动化加工设备。激光和增材制造产业是“20+8”产业集群之一。深圳作为激光和增材制造产业的集聚区,已初步形成覆盖材料、器件、软件、设备和应用服务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体系,在多模块连续光纤激光器、高功率激光切割头、电池焊接装备等产品类别处于国内一流行列。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国家鼓励和支持激光技术在制造业中为主,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到2025年,围绕3C电子、新能源、新型显示等优势领域,将打造一批“激光+”和“3D打印+”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建成若干检验检测、试验验证、应用研发等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源头创新、智能制造、创新应用的产业发展生态。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将致力于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技术跨越发展,提升“基础与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与系统-应用于服务”的激光产业链整体创新效能。主办方精心打造“激光创新技术及智能检测展示区”,携手通快、MKS、普雷茨特、TOPTICA、滨松光子、奥创、光惠、蓝菲、德擎,集中展示激光创新技术、工业智能检测技术及核心部件,内容包括光源和先进激光器件、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检测仪器和设备等,应用于激光加工制造的AOI缺陷检测、产品表面及外观检测、零件的几何尺寸和误差测量等。现场通过各类演示模式及配合专人讲解,帮助终端客户方便快捷地寻找激光深度应用和智能检测技术方案。2022华南国际智能制造、先进电子及激光技术博览会(LEAP Expo)旗下成员展:2022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Laser South China)将于11月15-17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6号馆)举行。应高交会宝安会场组委会邀请,并经政府批准,LEAP Expo成为第二十四届高交会的成员展,充分共享高交会的影响力和资源,共同推进产业跨界协同及合作。为深圳发展“20+8”产业集群献力。立即点击下方链接或扫描二维码注册参观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更有超多参观福利等你来拿走!https://ezt.exporegist.com/LEAP22?invitecode=yqxx激光创新技术及智能检测展示区展品抢先看1. 通快(中国)有限公司通快集团(TRUMPF)成立于1923年,作为德国政府顾问单位参与发起了德国工业4.0 战略,是德国工业 4.0 首批创立成员。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高科技企业,为全球提供高性能工业级激光发生器,产品适用于多个行业。当前,通快在华的核心业务是机床与激光技术,为包括汽车、电池、消费电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高端智能制造业提供金属加工整体解决方案,同时通快还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供应极紫外(EUV)光刻机光源的厂商。【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超短脉冲激光器TruMicro 6000 系列-展品亮点得益于板条放大技术,TruMicro 6000 系列超短脉冲激光器能够将激光脉冲线性增强到很高的脉冲能量。-展品类别光源及先进激光器件-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应用解决方案详情OLED 切割、切孔:针对 OLED 的超短脉冲激光切割、切孔工艺,绿光与紫外版本通快激光产品凭借其多年积累的稳定性,良好的光束质量,在各行业的巨大装机量中经验丰富的售后团队,已成为面板工厂对于此工艺的不二之选。Micro LED 剥离、巨量转移:随着 5G、VR/AR 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对于大尺寸显示的更高需求,Micro LED 凭借其高亮、低功耗、快反应时间、潜在高分辨率激发了越来越多工业开发量产投资。动力电池极片切割:在极片切割的应用中,激光这种“无接触”加工方式相比五金刀具有着低成本、少维护、节约材料的优势。同时,随着制造工艺的升级,极片切割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质量要求越来越高。2. MKS/Newport 理波公司Newport 是 MKS Instruments光电解决方案事业部的一个品牌。Newport产品组合由全方位的解决方案组成,包括精密运动控制、光学平台和隔振系统、光电仪器、光学和光机组件。如需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newport.com.cn【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晶圆检测 & MicroLED 加工与修复-展品亮点高性能空气轴承平台-展品类别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激光智造设备,工业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3D打印/增材制造,激光加工服务。-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加工站-应用解决方案详情多样化的超精密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专注于半导体行业紧凑型多轴精密控制系统设计。3. 普雷茨特激光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普雷茨特于1971年在德国巴登巴登成立,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和代表处,是一家高度创新的传感器和光学探头的德国制造商。光学传感器深入消费电子、半导体、玻璃、汽车、医疗等行业,时刻挖掘高精度在线测量的精度极限,拓宽离线检测的多种可能性。Precitec监控系统可为在24/7全天候运行的许多工业生产领域提供帮助。焊接过程中记录的测量数据用于100%质量控制。立即发现生产错误,可以及时纠正。数据存储与组件ID相结合可实现一致的可追溯性。【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LWM激光焊接监控器-展品亮点LWM激光焊接监控器在量产过程中实时监控质量波动-展品类别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激光智造设备,工业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集成电路,新能源/电池,医疗/生物技术,汽车工程,模具/工具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应用解决方案详情激光焊接实时监控系统LWM是-种应用在连续生产中的实时监控系统。它能够实时在线反馈焊接质量和生产相关的信息。激光功率、焦点位置、焊缝深.度以及保护气体供应和流量大小都能被检测到。除了局部焊接缺陷,比如熔合不充分外,LWM还可探测诸如焊接接口毛刺等组件缺陷和加紧装置上的缺陷。LWM通过对等离子体、热辐射和激光光束背反射基于时间的变化来实时监控焊接的质量。在焊接过程中,LWM会比较收到的信号和参考值,然后将偏差实时报告给焊接设备。4. 杭州奥创光子技术有限公司奥创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级超快激光器及其核心器件研发、生产与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目前拥有约一万平方光学洁净室和办公区。【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30W紫外飞秒激光器-展品亮点最大单脉冲能量200µJ;最大平均功率30W;500fs-10ps连续可调;343nm紫外波长输出-展品类别先进激光材料,光源及先进激光器件,激光智造设备,激光加工服务,创新技术展示-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集成电路,新能源/电池,医疗/生物技术,汽车工程,玻璃/塑料/陶瓷,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光学,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用解决方案详情Orientation-30-UV系列紫外飞秒激光器采用奥创自主研发的固体放大方案,强化版本的激光器可提供30W的平均功率,脉冲宽度500fs-10ps,最大可输出200μJ的单脉冲能量,可实现50KHz~1MHz重复频率连续可调,24小时功率波动小于等于1%,采用高效的三次谐波产生技术输出343nm紫外波长光,全系标配burst功能,支持1-10个burst输出。5.TOPTICA PhotonicsTOPTICA成立于1998年,位于慕尼黑(德国)附近,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领先的激光光电子公司之一。20年来 TOPTICA一直致力于为科学和工业应用开发和制造高端激光系统。我们的产品包括半导体激光器,超快光纤激光器,太赫兹系统,光学频率梳和高精度波长计等。TOPTICA的系统主要用于生物光子学,工业计量学和量子技术等高端应用。TOPTICA以提供市场上波长范围覆盖最广的单频半导体激光器而闻名,即使在特殊波长也能提供大功率激光器件。TOPTICA的半导体激光器具有出色的相干性,宽调谐范围和理想的光束质量。目前,OEM客户,科学家和十几位诺奖获得者都认可TOPTICA激光器的世界级规格,以及它们的高可靠性和长使用寿命。TOPTICA的300名员工以开发定制系统为荣。通过与几所大学和研究所的密切合作,最新的科学发现经常被纳入商业产品中。凭借全球分销网络,TOPTICA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卓越的服务。【应用领域展品剖析】产品1-应用解决方案主题PICOFYB-展品亮点节约成本的工业级光纤种子源激光器-展品类别激光智造设备-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光学,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用解决方案详情PicoFYb 1030/1064经济高效的工业级光纤种子激光器较长的使用寿命:TOPTICA 专有的 SESAM 锁模技术产品2-应用解决方案主题TopWave 266-展品亮点工业级连续波 UV 激光器-展品类别激光智造设备-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光学,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用解决方案详情工业连续波紫外线激光器基于超过15年提供高性能变频系统的经验,TOPTICA开发了新型TopWave 266。该工业级连续波深紫外激光系统在266 nm处提供300 mW输出功率,具有出色的功率稳定性和最高的可靠性。6.上海蓝菲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美国Labsphere Inc. Inc.(蓝菲光学)于 1979 年成立, 美国总部位于美国 N ew Hampshire 州的 N orth Sutton 市, 隶属于英国豪迈集团, 是世界上最早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生产积分球及以积分球为核心的光电 检测 仪器 和解决方案提供 商,在 30 余年的发展历程中 Labsphere 始终保持在全球光源计量、照明 测量 、 辐射 定标 、反射率透射率测试及光学漫反射涂料领域内的领先地位, Labsphere 已为众多光学领域客户专业设计并提供多种用途的 光电测量 系统,此外Labsphere 还具备极其丰富的定制经验,可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 。为了更好服务亚洲市场,Labsphere 已于 2009 在上海设立了全资子公司 上海蓝菲光学仪器有限公司。上海蓝菲 为亚洲客户提供销售,售后服务并拥有自己的漫反射材料喷涂中心;公司还拥有自己的研发设计团队 根据国内客户的需求推出有针对性的方案。【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激光功率测量系统-展品亮点‍激光功率测量系统以精确和可重现的方法测定被校准或发散的激光-展品类别激光智造设备,工业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创新技术展示-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汽车工程,照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照明工程,光学,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用解决方案详情激光功率测量系统以精确和可重现的方法测定被校准或发散的激光或激光二极管。激光积分球专门设计用于激光,是测量光辐射束总功率的理想选择。该系统可为350到1700nm波长区域内的激光提供光功率从几nW到几百W的激光功率测量。7.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日本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简称滨松集团)是全球光子技术、光产业的领导者。自1953年成立以来,滨松集团将超过15000种光电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医疗、高能物理、宇宙探测、精密分析、工业计测、民用消费等领域。多种产品以其优异质量著称并享有高市场占有率,如光电倍增管系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T- smils LD 加热系统-展品亮点带温度实时监控的平顶光输出的激光二极管(LD)加热系统-展品类别先进激光材料,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激光智造设备,工业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激光加工服务-应用领域微电子/半导体,医疗/生物技术-应用解决方案详情T-smils是一个带温度实时监控的平顶光输出的激光二极管(LD)加热系统。由“ SPOLD”激光器(即滨松的LD照射光源系列),控制单元和测温单元组成。T-smils适用于非金属焊接,纳米银浆烧结、锡焊、芯片封装、玻璃封接等。特点:模块化设计;内置温度监控模块:对加工点精确地温度监控;内置通信模块:实现整机与电脑、机械臂之间的通信;激光器:光纤输出,30W、75W、200W、360W可选。8.光惠(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光惠(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是全球高亮度光纤激光器及应用工具集成方案领先者,脱胎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GW LaserTech LLC,公司创始团队为专注光纤激光器研发近20年的海外博士,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是上海市技术千人专家。目前公司拥有员工近300人,其中硕博学历研发人员比例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引领了基于双向976nm泵浦技术的高效、高亮度激光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YLPS- Weld- 1500- A-展品亮点可以在-10-50℃正常满功率运行,搭配自主研发枪头,操作简易,体积更小。-展品类别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激光智造设备,激光加工服务,创新技术展示-应用领域新能源/电池,医疗/生物技术,汽车工程,金属/钣金,模具/工具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光学-应用解决方案详情光惠激光新一代智能风冷激光手持焊机搭配光惠自主研发“不怕热”的焊接头,独特的球面光学技术,重量减轻35%,一体化设计,焊缝完美无变形,可以在-10-50℃范围正常使用,操作简便,内置55组应用工艺数据包,根据应用场景智能化选用彻底解决工艺摸索问题,全铝合金机身,重量≤45kg,较第一代减轻30%提升了征集移动的可靠性,多重安全保障,除急停按钮外,单独安全电路设计彻底解决漏电的可能性。9. 广州德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德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激光加工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最前沿的激光制造检测及控制技术的研发和生产。针对激光焊接质量监控等相关应用,先后开发了激光焊接缺陷检测系统,激光焊接熔深测量系统,激光焊接表面重构等激光焊接质量检测系统。德擎光学秉持“德勤至上,光控未来”的企业理念,以科技创新为自我追求,以诚实守信为原则为客户提供服务、创造价值。【应用领域展品剖析】-应用解决方案主题激光过程诊断系统-焊接缺陷检测(ALPAS-WDD)-展品亮点能在线检测产品焊接质量变化,实时监控产线制程状态的稳定性-展品类别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激光智造设备,工业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创新技术展示-应用领域消费电子,新能源/电池,汽车工程,家电/电器-应用解决方案详情激光焊接过程中产生金属蒸汽、激光反射以及熔池热辐射等信号。这些辐射的光信号能反映焊接的状态以及过程有无缺陷的产生;缺陷检测系统(WDD)利用光电传感器将焊接过程中产生光辐射转成电信号,通过检测系统对该辐射光信号的分析,可以获得焊缝缺陷信息,从而达到缺陷检测与质量控制的目的。组团观展,好礼相送看完以上这些展品,你是不是蠢蠢欲动了呢?如果你是来自消费电子、微电子、半导体、新能源、PCB、5G、医疗、锂电等激光加工应用领域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研发人员、采购人员,赶快注册来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现场身临其境,更多业内知名企业等你来会,还有更多精彩活动等你参与,五人及以上组团报名可享更多优惠礼包。2022知名参展品牌欲知更多展会详情及实时动态,敬请关注官方微信号:慕尼黑上海光博会。
  • 六大公募解读《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多个领域迎利好
    近日,工信部、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从先进设备更新行动、数字化转型行动、绿色装备推广行动、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四个方向出发,共部署十二项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对实体经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等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哪些行业、细分领域将迎利好?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六位公募基金经理,他们分别是方正富邦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策略投资部行政负责人兼基金经理汤戈,鹏扬基金副总经理、股票首席投资官朱国庆,光大保德信基金股票研究部总监、光大中国制造基金经理崔书田,博时基金行业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兼基金经理黄继晨,国泰工业母机ETF基金经理苗梦羽,创金合信兴选产业趋势基金经理张小郭。  受访基金经理认为,《实施方案》是前期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在工业领域的具体落地性方案,使设备更新在工业领域的落地更加有章可循。同时,推动工业设备及产业结构向着更高端、智能、绿色、安全的新型工业化方向发展。  《实施方案》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都带来积极影响,相关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设备、老旧设备装置更新等领域获不少投资人士看好。  指引国内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方向  中国基金报:《实施方案》部署12项重点任务,七部门发文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有哪些积极意义?  朱国庆:继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后,《实施方案》于4月9日印发,体现了对于工业领域生产力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高度重视。  首先,工业领域空间大、潜力足,能够扩大有效投资。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达4.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社会设备投资的70%以上。若2027年实现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将扩大有效投资。  其次,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生产设备进行数控化升级,提升生产服务设备智能化水平,加速产业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最后,有利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027年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新型设备通常更加节能高效,有助于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黄继晨:首先,《实施方案》为国内工业领域的设备更新指引了方向,未来产业趋势将聚焦于高端设备的升级和落后低效设备的替代,明确了设备更新过程中数字化和绿色化的重要性。  其次,《实施方案》为设备更新制定了量化指标,有助于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有效推进以及相关重点产业低能效产能有序地退出,最终提升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及安全生产水平。  最后,以设备开支为抓手带动经济循环,既是对需求端的刺激,也是对供给端的优化。设备行业的增长也将进一步拉动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以及配套产业。  张小郭:一方面,《实施方案》明确了本轮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总体要求、具体任务以及相关的支持和保障措施;另一方面,明确了通过推动本轮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以实现现有产能的更新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的目标,以及通过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本质安全水平提升,使工业设备及产业结构向着更高端、智能、绿色、安全的新型工业化方向发展的产业导向。  苗梦羽:《实施方案》专门针对工业这一领域的设备更新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落地方案,对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这四大任务涉及的细分行业、重点环节、行动目标等都给出了指引,并且明确了财税、金融、资源保障等措施的形式。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工业设备更新加速落地,实现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能升级的目标。  对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影响积极  中国基金报:《实施方案》对实体经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等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朱国庆:第一,《实施方案》将提振投资、扩大内需,发挥拉动实体经济作用。第二,参考历史上设备更新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实施方案》的出台在经济稳增长的同时,有利于扭转市场对国内行业需求的悲观预期,提振资本市场情绪,明确行业投资方向。第三,有助于工业设备市场景气度的改善以及企业报表的加速修复,有望驱动上市公司实现“戴维斯双升”。  张小郭:对实体经济来说,我国是工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30%,体量巨大。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在刺激设备更新需求的释放,推动产能更新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也会对整体经济形成较强的拉动效应。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也是我们经济结构脱虚向实、构建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在总量和结构层面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资本市场来说,工业领域的设备更新政策,会带来设备端更新需求的积极释放,也会带来相关产业供给端产能的优化升级,有望在供需两端促进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而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投资机会。  对上市公司来说,《实施方案》明确了在财税和金融支持、要素保障和标准引领方面提供相关保障措施,有利于降低制造企业在更新设备、提升产能质量、落实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方面的投资成本,以形成更优质、高效、节能的生产能力,从而增强制造企业的竞争实力。另外,落实设备更新政策,也会为相关产业链公司带来更多的业务需求,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成长。  黄继晨:对于实体经济而言,有助于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循环和供给侧优化,最终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刺激需求、优化供给后,有助于引导资金投向产业升级所鼓励的方向。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龙头企业有可能获得相应资金和政策支持,继而加速自身产能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进程,最终强化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崔书田:设备更新将成为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力点,下游需求厂商通过设备更新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强化企业竞争优势。设备生产厂商的需求扩容、产品升级,驱动其业绩增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数字经济、绿色能源、  设备更新等领域迎利好  中国基金报: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是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重点方向,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哪些行业、细分领域将迎利好?  朱国庆:《实施方案》更新行动可以总结为两个方向: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和升级高级设备。  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将直接拉动现有产品需求,从而利好相关行业上市公司的产品销售和实现库存出清,重点关注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建筑、交运等传统行业。  升级高级设备将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与行业再结合,实现设备升级,助力企业更新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产品,新产品的需求和应用也将大幅提升,关注航空、光伏、生物等高科技行业的机会。  具体机会包括:一是数字经济为值得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其中尤其在于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目前在数字智能装备层面表现积极,加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数字经济领域有望成为重要投资主线;二是以工业母机、自动化机器、大飞机(包括航空发动机及总装集成能力)、试验检测设备为代表的先进设备领域;三是与民生相关的老旧设备装置更新,如老旧管网更新等;四是工程机械层面有望迎来景气反转,如挖掘、起重等机械。  崔书田:最直接受益的是机械设备行业,利好的细分领域比较多,如工程机械、机器人、机床,以及专用设备的能源机械、农业机械、包装机械、安全设备等。  黄继晨:有三方面机会值得关注:一是设备更新聚焦高端化和高效化,关注存量换新+国产替代,轨交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工业母机、电梯、科学仪器等是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的重点方向;二是数字化聚焦自动化水平和数控化率的提升,流程工业生产设备、煤机设备、工业软件等领域值得关注;三是绿色化聚焦节能降碳,零部件的升级和国产替代值得关注。  张小郭: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政策的落地,会带来多方面的投资机会,机械设备、制造服务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能源、电力电网等相关板块尤其值得重视。  机械设备领域如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通用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等板块,自动化智能化领域如工业自动化控制、工业互联网、数字工厂、智能仓储、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板块,制造服务业领域如检测服务、油气开采服务等板块,绿色能源领域如光伏、风电、锂电等板块,电力电网领域如电网智能化、电表等板块,都有望迎来利好。  另外,石油、化工、冶炼、建材等行业中高耗能、高污染的板块也有望在本轮设备更新中迎来产能结构的优化和生产成本的改善。  汤戈:横向对比机械各细分板块的存量替换需求,通过各机械细分板块的设备生命周期来推算,我们认为机床、锅炉、油气设备、纺织设备、工程机械、铁路设备等受到更新需求带动弹性较强,设备更换需求相对于2023年的弹性均位于100%以上,其中机床弹性居首。  高端化方面  工业母机、科学仪器、船舶等受益  中国基金报:《实施方案》提出,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电动自行车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在高端化方面,哪些子板块受益较多?  朱国庆:《实施方案》覆盖面较广,或致力于较为广泛的产业设备更新,这既是对传统制造的降本增效,也是对各类前沿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延伸,有望改善当下制造业产能过剩,尤其是低端产能明显过剩的现状。高端化方面,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船舶等子板块受益较多。  崔书田:设备高端化方面,高端数控机床、新能源锂电光伏设备明显受益。高端数控机床仍是我国制造业“卡脖子”的重点领域,尤其在航空、航天、模具制造等行业应用,国产化率还比较低,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更新有望加速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替代节奏。新能源锂电光伏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更新升级先进设备,有助于企业加速技术迭代,抢占新能源技术高地。  苗梦羽:《实施方案》提出要“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因此,工业母机可能是受益较大的方向之一。  黄继晨:两个子行业值得关注:一是工业母机,一方面,机床高端化任重道远,数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产业链仍有较大国产替代的空间,这些需要优质的国产供给来满足。二是科学仪器,国内高端的电子测量仪器、质谱仪、色谱仪等国产化率较低,技术有待突破,设备更新方案给予的教育设备补贴将为科学仪器公司带来订单。  张小郭:高端化既包括对现有落后低效设备的替代,也包括高端先进设备的更新升级。落后低效设备替代方面,高端的工业母机、数控系统、检测设备、自动化设备、仪器仪表、液压零部件、电机、智能工厂、智能仓储等子板块受益较多;高端先进设备的更新升级方面,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设备如锂电设备、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等子板块,以及航空、高铁、船舶等相关产业链受益较多。  汤戈: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母机,更新需求迫切且作为基础生产资料将同时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二是工程机械,工程机械朝着电动化转型的方向迈进,叠加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需求复苏;三是检验检测设备,围绕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智能化方面  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等迎利好  中国基金报:《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推动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在智能化方面,利好哪类上市公司?  朱国庆:受益环节主要有:一是工业机器人、工控等自动化设备公司。这是制造业产线升级的核心硬件,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近几年国产机器人依托锂电、光伏等中国优势行业,产品竞争力提升,但与外资品牌仍有差距,未来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是以传感器、仪器仪表为代表的流程装置公司。这是智能制造实现精准控制与数据传输的必要前提,现在该领域的国产化率仍较低,尤其是传感器此前大多进口,采购价格昂贵且周期较长。目前国内品类齐全、优质高效的供应商依然较少,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三是工业软件、智能检测类公司。智能制造的实现是硬件、软件产品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优秀的工业软件和智能检测是实现采购、生产、销售闭环的重要载体。  汤戈:一是通用智能装备,如工控、工业机器人和注塑机;二是空港设备,如数字化机场建设和前期推迟的设备采购有望在今年逐步修复;三是物流装备、传感装备。  崔书田:设备智能化方面,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数字基建等相关公司迎接利好。随着智能工厂的建设推进,工业机器人、工控、传感器等智能制造装备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推动工厂智能化水平再上台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智能工厂提供支持。  黄继晨: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以定制化需求为主导,包括流程工业自动化、工厂自动化产线升级与控制、数控系统、工业软件等。  张小郭:智能化方面,在工业机器人、数控系统、工业互联网等自动化、智能化相关产品方面具有较强产品力的公司,以及具有较强的智能工厂和智能仓储集成能力的公司受益最大。  绿色化改造方面  关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链  中国基金报:《实施方案》提出,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以能效水平提升为重点。在绿色化方面,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朱国庆:整体而言,明确受益的有两大方向,一是大型设备“绿色化”,工程机械、船舶等向低排放标准、电动化等清洁能源转型;二是高耗能的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提升能效,以及工程机械、船舶等大型设备“绿色化”。  以工程机械为例,电动化趋势在叉车、高空作业平台这两个品类已经非常明确,但是,挖掘机、起重机等品类发展节奏还比较慢,面临着价格高、充电难、技术配套不充分等现状。未来伴随技术成熟度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电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优势有望体现,电动化替换节奏有望加快。  高耗能设备绿色化改造、能效提升方面,对于钢铁、建材等高碳排放行业的生产设备进行绿色化改造升级。同时,对重点用能设备比如锅炉、电机、空压机、换热器等产品能效升级。  崔书田:设备绿色化改造方面,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的机会值得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5%左右的预期目标,高耗能的行业如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面临降低能耗压力,必须加快设备绿色化改造,才能满足降低能耗的要求,有望带动各行业领域生产设备、节能设备、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的更新需求。  汤戈:《实施方案》提出,推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推动石化化工老旧装置安全改造、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装备。具体来看,一是流程工业,新型工业化、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发展方向等多次被提及,石化、冶金、有色等流程工业更新意愿更强。二是绿色化转型,推动工业等各领域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  黄继晨:在传统高能耗领域,如钢铁、冶炼、化工等领域的设备升级改造值得关注。对这些企业而言,降低设备能耗有望带来生产成本的显著下降。在政策支持下,业主方会有更强的意愿来加速设备的升级改造,从而刺激需求侧的上修。  张小郭:节能环保相关产业链,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等绿色能源以及先进储能等值得关注。
  • 2022西安工业测量展览会|2022工业测量展|2022西安数字制造技术展
    同期举办: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采购商大会批准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部主办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陕西省振兴装备制造业领导小组联合主办单位:中国工业电器协会电炉及工业炉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组织单位:陕西省机械工业协会、四川省机械工业协会、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承办单位:西安三联执行单位:上海赛贸会展有限公司地址:西安国际会展中心 时间:2022年3月17-20号随着工业的需求面不断扩大与深入,企业对产品质量检验的设施与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升检测手段、完善检测设备是检测从业人士身负的重任和义务。如何有效的进行过程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提升产品质量,促使企业发展、赢得市场、获得利润的核心。企业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仅靠方向性的战略性选择是不够的。任何企业间的竞争都离不开“产品质量”的竞争,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企业终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消失。而产品质量作为最难以控制和最容易发生的问题。为迎合这一契机,在得到国内外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22第6届中国(西安)国际工业控制及仪器仪表展览会”将于2022年3月17-20日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为期4天,展会汇聚众多工业控制品牌、仪器仪表产品、围绕工业仪器技术与设备、物理测试与材料试验机、分析仪器、计量与测试技术为主要展出内容,汇集了各地检测设备制造商及代理商带来的高端技术和先进手段与设备,为西部地区业界提供高效的商务合作及交流平台。太仓庄正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帝悦精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江苏长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江苏磐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昆山欧思克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苏索利得物联网有限公司、昆山欧思克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苏州益耕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汉测测量设备有限公司、苏州稳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普费勒精密量仪有限公司等近300家相关行业企业前来参展。“2022第6届西安工业测量及数字制造技术展”作为2022欧亚工博会重要要组成部分,大会预设6大室内展馆、2大室外展馆,合计展出面积100000平米,可容纳近5000家企业前来参展。重点展示金属切削机床、五金机电、钣金加工、激光切割、工具测量设备、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智能装备及精密部件、动力传动与流体液压、智慧物流、军民融合及航空航天等内容,聚集高端装备制造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制造服务资源,展示创新、绿色、开放发展的新成果,促进实体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同期举办中国西部制造智能发展论坛暨第三届陕西工业经济发展大会、第三届陕西民营经济与制造业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国西部工业信息化发展论坛、第六届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西部峰会、首届工业微程序大赛等系列重点活动。展览范围:一、工业控制与零部件:控制装置及专用控制器、工厂自动化系统、传感器和测量设备、无线传感器网络设备和应用、定位器、通讯设备和零部件、执行器、控制阀、元件模块和辅助设备、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元件、质量控制和检测设备、自动化元器件二、控制系统:控制技术、测量及调整设备技术、网络\工业数据通讯、电动机、机架系统、传感系统、驱动装置、工业无线通讯、嵌入系统、光电技术、电力供应、电气开关工业网络(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技术与设备)、安全自动化(监控组态软件、安全监控系统、机器视觉、故障诊断)、基于PC的自动化、工控机,工业计算机、工业电源、人机界面、控制装置及专用控制器、变频调速、电气传动、运动控制(伺服系统、步进系统、运动控制总线等)、可编程控制器(PLC)、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及装备、楼宇自动化三、仪器仪表:仪器仪表及测试测量:过程控制仪器仪表、环保类仪器仪表(城市供水、污水处理过程检测仪表等)、检测类仪器仪表、测量仪器、质量控制和检测设备、计量分析类仪器仪表、研发和管理技术、测量投影仪、影像量测仪、二次元量测仪、三坐标测量仪、测量机、测试仪、工业体视/ 光学 / 电子显微镜、温度、流速、流量、压力、物位、及其参数计量、各类变送器、测试、显示、记录仪器仪表。
  • 中国传感器之殇——褪色的智能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智能少不了传感器/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的源头,它无处不在。智能最前端所需要的态势感知,基本都是要从传感器开始。无论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还是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再庞大的智能系统,都要从传感器的针尖上开始。/pp style="text-indent: 2em "医疗器械界的奇兵——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四百多个传感器;鼎鼎有名的波士顿机器人大狗,能够自如地翻跳腾跃,则需要1300个传感器。/pp style="text-indent: 2em "日本著名的马桶品牌骊住Lixil,正在推出的智能马桶,马桶盖背面安装了图像传感器,可以自动识别粪便形状,整个马桶通过70多个传感器,自动检测并与云端相连,可以实现慢病大健康管理。而博世公司推出的工厂协作机器人助手APAS,内置了上百个传感器,以便可以迅速感知人的状态。/p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智能产品,其实都是有共性的。/p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个世界的数字化步伐,半步都不能离开小小的传感器。/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40px height: 27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bdfb750d-86ef-4930-b040-13c9f2f48f33.jpg" title="1000.jpg" alt="1000.jpg" width="540" height="277"//pp/pp style="text-indent: 2em "图1 传感器的数量/pp style="text-indent: 2em "然而在中国战略性、支撑性的产业版图上,却几乎找不到传感器的位置。当新基建如火如荼建设的时候,传感器——这一至关重要的支撑,却几乎被人忘在脑后。这个画面大概如此,当所有光鲜的客人要步入大厅的时候,脚后跟却都被夹在门外。这种尴尬的局面,迟早是要痛得大声喊出来的。/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两栖物种 传感器六大怪/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广泛使用的传感器,它属于以小搏大的工业门类,是通向其他产业的基础。但传感器也是一个很独特的行业。很多传感器都具有两栖属性:一方面,传感器的核心是芯片,会追随摩尔定律,有着快速进化的大脑;另一方面,它同时也与敏感材料、机械器件在一起,受到机械定理的许多制约。这是种独具特色的产业,使得传感器必须经过细心呵护,才能发展得很好。然而在中国,传感器却成为一个令人惊讶的“六大怪”行业。/pp style="text-indent: 2em "传感器的第一怪:容量不小,而国内头部玩家却很小。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700亿元,估计有1700多家企业。除了歌尔、瑞声靠着苹果手机强大的出货量,体量达到百亿级,在声学传感器领域已经占住地盘。而其他领域,如手机、汽车、工控、可穿戴、物联网等,基本上都是国外品牌的市场。在消费电子、安防之外的领域,产值超过1个亿的企业并不多,只有郑州汉威、宝鸡麦克、南京高华等跑在前面,其他国内传感器企业,基本都属于土豆俱乐部。/pp style="text-indent: 2em "传感器的第二怪:种类繁多,但这个市场很隐蔽。国外成型产品及在研种类有3万多种,我国有2万多种。这些数量未必精确,但传感器无疑是一个庞大类别的产品。而这种产品,却很少为业界之外的人所知晓。其实手机、汽车、工业测量、智能装备等都是应用传感器的大户。而这几年风生水起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都离不开小小的传感器。当然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可以说人工智能跑得再快,脚上穿着还是传感器的鞋。/pp style="text-indent: 2em "传感器的第三怪:民品最怕断供,军工不怕价高。军用传感器已经高度自主化,主要是由于军品采购可以不计成本。而如果要到民用市场来竞争,那是既要拼规模,也要有高性价比。如果功耗小一点,成本小一点,那就可赢者通吃。因此民用市场的突破还很艰难,也无法从军工市场获得支撑。两条隧道,各通一边,没有打通。而民用仪表传感器高度依赖国外。日本横河跟重庆川仪有一家合资公司,生产横河川仪的仪表。日本横河提供的谐振式压力传感器,这是最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国内攻关一直未能攻克。这家合资厂也只能依赖日本的传感器。/pp style="text-indent: 2em "传感器的第四怪:中国制造虽以成本著称,但传感器的成本优势还没有国外明显。中国目前生产大部分都是低端传感器。而我国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传感器芯片进口更是达90%以上。中国生产成本也很高,收入才几千万,如何舍得投入几千万建生产线?现在很多传感器厂家,还都是单干,手工装配很多。因为产量上不去,有的1个月的产量也就5000只,根本谈不上规模效益。而博世、欧姆龙等早就把工厂设立在中国,成本优势同样巨大。/pp style="text-indent: 2em "而且,美德日品牌企业对中国传感器市场虎视眈眈,对市场份额看得很紧。中国一有进步,就会被国外品牌降价挤压。2010年日本欧姆龙一个开关要接近400元,而现在随着中国品牌的逐渐崛起,现在只需要60元。灵活降价,坚决保卫市场份额,是国外厂商常见的营销手段。这种方法,一直将国产品牌压制在面黄肌瘦线附近,很难翻身。/pp style="text-indent: 2em "传感器的第五怪:市场巨大,融资最难。本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热,传感器终于应该迎来咸鱼翻身。但是,没有。这是一个投资人不待见的市场。由于国内对这个产业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投资界一直处于冷淡期。这跟产品隐蔽,做大做强比较难,是有关系的。而国家对这个产业的“冷处理”的态度,自然也影响了投资基金的判断。/pp style="text-indent: 2em "传感器的第六怪:本是国之重器,奈何落地沦为小萝卜头。传感器作为感知的第一道防线,是人类社会走向智能的关键源头。然而这个行业一直得不到重视。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科委主持的课题研究中,在讨论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的过程中,“传感器技术”引起了巨大的分歧。但因为体量太小,最终还是被切掉。这一晃,四十年都过去了,情况几乎没有变化。虽然最近两三年有些鼓励发展传感器的政策陆续出台,但一无力度二无资金,基本也就是草草地走了过场。/pp style="text-indent: 2em "传感器其实就是互联万物的五官,是眼睛,是耳朵,是各种触觉。尽管如此重要,却无人重视。传感器六大怪,本身就是一大怪事。这可真是一根扎心的刺。/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惊人的利润/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国内,传感器并不容易挣钱。由于芯片不能自主,工艺研发投入巨大,再加上红海竞争激烈,中国传感器的利润一直被压得很低。根据国内40家传感器企业上市公司的财报,将近40%的企业利润率低于5%;而利润为负就有6家。/pp style="text-indent: 2em "都说制造业利润低,传感器看来也是其中的一种。不过,不挣钱,并不是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pp style="text-indent: 2em "日本基恩士传感器公司,可以说是日本最挣钱的公司。2019年营业额接近360亿人民币,而利润,则达到了惊人的180亿。利润率居然超过50%,而且常年如此。传感器这种在中国几乎无法建树的行业,被日本做成了真正的摇钱树。/p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家以纯设计(Fabless)起家的传感器公司,主要是设计和销售传感器、测量系统、激光刻印机等。从产品开发策略来看,它从来不定制产品,坚持完全“以我为主”的标准化产品研发。这种策略,维持了产品研发的规律性,而定制产品则会有很大的周期不确定性,经常导致企业失去灵活性。为了不断开发新品,基恩士采用了广泛的研发信息源,促使产品的多样化。而从产品系列而言,则采用了深度嵌套的产品组合。既有传感器产品,更有在传感器基础上做好的测量系统,成为测量领域的领头羊。/pp style="text-indent: 2em "国内像海康威视、大华等领头羊,都是走大型工程。虽然也挣钱不少,但其实跟传感器也没有太大关系。即使是以气体传感器起家的郑州汉威,这几年也是重点聚焦在水务、环保等总包工程。传感器事业板块,不过只是这家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之名而已,从体量而言则基本就是无足轻重。/pp style="text-indent: 2em "传感器主要用在电子产品、工控与测量、设备等几个板块。而传感器的发展,最早是来自工业自动化的推动。但在中国最黯淡的,也就是工控与测量这个分支了。最典型的可以算是上海威尔泰仪表公司了。这家企业以核电为入手点,进入到传感与仪表领域的,属于纯正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来看,这家公司上市已经14年,但最近一年收入大约在六千万元。不得不说,经营惨淡。要知道,另外一家巨头公司霍尼韦尔公司,其传感与物联部门在全球的营收将近60亿元。/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设计软件没人管/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工业软件是中国制造的软肋,传感器更是如此。而传感器的设计软件,也是非常隐蔽的匕首。这几年MEMS传感器非常火爆,每个手机中都有几个,如感知加速度的。而一般的汽车至少也有十多个。德国博世、美国博通、荷兰恩智浦等都是业界巨头。中国只在麦克风的MEMS传感器扳回一个角,做得很好。/pp style="text-indent: 2em "然而MEMS传感器的设计,需要两款很专业的CAD软件。一个是 IntelliSuite,这是美国1991年创立的,这也是最早的MEMS专用CAD设计画图软件。/pp style="text-indent: 2em "另外一家ConventorWare也是美国公司。中国很多传感器企业几乎都在用,能占据中国80%的市场。当年在国内承担863计划MEMS研究项目的30个研究小组,全部都使用这种软件。它在MEMS传感器的位置,跟6月份哈工大被断供的Matlab软件在科学计算中的地位,基本一样。而在中国,几乎没有这种软件。不幸的是,这款软件在2017年被泛林LAM收购;而LAM是美国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这都是美国政府最容易动刀子的断供之地。/pp style="text-indent: 2em "工业软件,非常的细分了。如果不深入到行业中去,很多软件都是隐藏而不可见。这种处境,倒是跟传感器一模一样。传感器和工业软件,似乎都穿着隐身衣。而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工业软件,其实暗地封锁着中国制造的诸多命脉。传感器设计软件,就是其中一道令人紧张的暗穴。没有软件,这些传感器很难被设计出来。/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几乎全是卡脖子/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中国,消费类电子的传感器,由于市场的拉动,近十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工业级的传感器,卡脖子情况比芯片还厉害。围绕着控制与测量,尤其是仪器仪表传感器,几乎100%进口。/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仪表的变送器两大巨头,都是“国外芯”。重庆横河川仪年产归谐振变送器30万台,传感器用的是日本横河的;北京远东罗斯蒙特,每年30万台金属电容变送器,用的是美国罗斯蒙特的传感器。可以说,这两家占据中国70%以上市场的龙头企业,基本就是给日本和美国打工。其他企业情况也一样,苏州恩德斯豪斯E+H一年大约5万台,用的是德国E+H;而国内品牌的龙头企业 ,用的基本都是德国FirstSensor。要命的是,这家公司,在今年3月被美国传感器巨头泰克连接公司所收购 。这对于中国的仪表,实际上非常的凶险。今后是否还能买到德国传感器芯片,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p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意味着,石化、医药等流程行业广泛使用的变送器,其中的传感器除了用日本横河和美国罗斯蒙特的芯片,原本用德国的公司的现在也要依赖美国公司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 "其他行业也基本是类似的状况。根据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传感器发展蓝皮书》的统计,汽车传感器、高端化学类气体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环境检测传感器,对国外进口依赖度都是在95%以上。至于海洋传感器,用于移动观测平台的自动浮标、水下滑翔机,以及海上浮标等,则是100%进口。/pp style="text-indent: 2em "国人非常关心的PM2.5值,其测量仪基本都是采用仪表巨头美国热电公司的产品。它内部所使用的微量振荡天平,通过测量滤膜上微小颗粒的质量而引起振荡管的频率变化,来测试空气颗粒物的浓度。以精密测量的传感器作为基础,热电公司的一台PM2.5测量仪,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也只有国家级测量站,才用真正用得起这种仪表。而直到最近,这种技术才被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毕业博士所创立的天津同阳公司,基本攻克。这是一种很幸运的进展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 "传感器的卡脖子方式,与绝大部分其他工业产品都不一样。它就像一个漫山遍野的地雷阵,分散而隐蔽。要逐项对这一类卡脖子短板进行突破,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要逐个突破,也基本不现实。/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历史上的动摇/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传感器与通信、计算机被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但本来处于战略要冲的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位置,基本一直被边缘化。/p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在中国,是有过历史上的动摇。据国内信息化老前辈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专家参与了国家科委主持的“信息技术发展政策”课题的研究与起草相关政策。当时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 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技术和软件四大技术得到专家们一致的同意。问题出在“传感器技术”,大家意见不一致。/pp style="text-indent: 2em "图2 中国信息技术的构成/pp style="text-indent: 2em "从理论上说,大家都同意,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传感器,信息技术就不完整了,体系上无法自洽。但是,从行业营业额来看,当时的传感器产业太小了,不要说与通信产业这样的大产业比,就是和当时的软件这样的“小产业”比,也不在一个量级上。如果并列在文件中,非常难以落笔。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忍痛割爱”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 "可以说,信息技术刚刚起步,作为支点之一的传感器,从一开始就被边缘化。这种偏差,意味着中国的信息化,一直就是瘸腿的信息化。而进入数字化时代,工业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这种瘸腿就更加明显。然而,这种历史上的动摇所形成的隐形偏差,历经四十年,越发畸形,而且直到至今,也未能得到纠正。/pp style="text-indent: 2em "现在,应该是回到原点,重塑根基的时候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 "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小记/pp style="text-indent: 2em "芯片卡脖子,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到处都是大投资。但中国的卡脖子,其实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只出现在某一个节点上。要说卡脖子,中国制造几乎就是长颈鹿的脖子,到处都是卡点。许多不同的卡脖子技术,底层有着更为隐蔽的交错关系。传感器的芯片,并不需要太高的纳米制程,像当前最热的传感器的微机电系统MEMS,它需要的制程甚至可以用微米级完成。以举国之力,狂热的投资,都要去解决华为手机芯片,或者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问题,既不科学,也不理性,更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产业市场。/pp style="text-indent: 2em "跟芯片卡脖子是卡在明处完全不同,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地位,基本就是一个黑户口,无人关注。这才是传感器产业最令人担心的地方。/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数字经济已经是庞然大物,目前占GDP的比重约为35%,总量超过30万亿元。传感器正是数字经济的最基本的支点。然而在这座庞大宫殿的入口处,守门的哨兵,却依然在昏睡中。/p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是智能大门的缺失。传感器就像无处不在的小伤口,随时都可能作痛。传感器之殇,中国不可承挡。/ppbr//p
  • 辽宁:大力推进工业软件发展,给予最高项目支持1000万!
    近日,辽宁省政府为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软件发展,制定并印发了《辽宁省加快发展工业软件产业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提出:一、鼓励自主技术研发支持聚焦工业典型应用场景需求,开展底层和源头技术协同攻关,重点突破工业设计、工业仿真、工业控制、数字孪生、智能算法、工业机理模型、工控安全等关键技术。对国家立项的工业软件类重大项目,按照国家规定的地方配套资金要求给予支持。对列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省科技计划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二、鼓励首版次应用支持在辽研发工业软件首版次产品并在重点行业应用,给予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三、鼓励引进转化成果支持创新主体引进转化技术,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对引进国际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按成果在辽转移转化年度技术服务合同实际成交额的5%,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对引进省外工业软件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按成果在辽转移转化年度技术服务合同实际成交额的2%,给予最高100万元资金支持。四、鼓励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制造业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采购工业软件或对原有工业软件改造升级,按项目实际投入额的5%,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支持工业软件自主开源项目,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五、鼓励建设产业服务体系支持引进和新建国家、省级开源平台,鼓励建设工业软件适配、验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按项目实际投入比例,给予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对运营服务绩效突出的平台,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六、鼓励企业、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支持工业软件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依据新开拓国内市场规模,给予单个项目最高300万元资金支持。依据新开拓国际市场规模,给予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支持组织和承办省级以上有影响力的工业软件类展会、峰会、论坛、赛事等大型活动,鼓励省内工业软件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专业展会,按相关规定给予展位费补助。链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加快发展工业软件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
  • 江西省发布工业设备更新需求清单,众多仪器设备在列
    202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工业领域落后低效设备替代,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和试验检测设备。工业既是各类设备的供给方,也是设备的需求方,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主战场、主阵地,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江西省工业设备更新需求清单》,覆盖了15个重点行业和绿色低碳领域。在电子信息行业中,清单着重指出了对光刻机、镀膜设备、清洗设备以及先进检测与测试设备的更新需求;对于装备制造业,清单聚焦分析检测环节,明确提出了对高可靠性、高效率的三坐标测量机、光谱仪、硬度计、超声波探伤仪等各类分析、检测设备的迫切需求;在石化化工领域,清单则强调了更新服务年限长、已老化的生产设备,包括反应釜、精馏塔、换热器、储罐,以及老旧落后的分析和检测仪器等设备;此外,清单还关注到了航空领域的设备更新需求,包括激光扫描设备、数据采集分析设备等;在食品行业,清单特别提到了色选仪的更新需求;而在医药行业,清单则强调了药品检验检测等辅助生产设备的更新与升级。江西省工业设备更新需求清单如下:一、重点行业(一)电子信息光刻、镀膜、清洗、电镀、感光、蚀刻、印刷、插件、贴片、焊接、雕刻、切割、水压、排胶、烧结、堆叠、烧附、滚磨、检测与测试设备。(二)有色金属1.有色金属现有矿山自动化开采装备;2.铜冶炼炉绿色化升级装备,高精度、高性能铜板带及线丝制造设备,高性能铜箔制造装备,高性能终端应用铜产品制造设备,高品质、高性能铜加工材制造设备。3.钨绿色冶炼工艺装备;4.稀土冶炼MVR蒸发设备;5.铝型材挤压机、表面处理设备、切割机等生产设备;6.高性能硬质合金材料制造设备。(三)装备制造业1.生产加工环节: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磨床和加工中心等减材制造设备;高效率、高精度的折弯机、冲压机、锻造机、铸造机等等材制造设备;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增材制造设备;同时具有减、等、增材两项以上制造功能的加工设备等。2.过程衔接环节:高效率、低能耗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拆卸机以及传送带、分拣机、打包机、堆垛机等各类过程设备。3.分析检测环节:高可靠性、高效率的三坐标测量机、光谱仪、硬度计、超声波探伤仪等各类分析、检测设备。4.生产配套环节:高效率、低能耗的切割、焊接、拉拔、挤出、喷涂、装配等各类工艺的设备及其附属设备。(四)新能源P型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线改造提升为新一代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传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改造提升为高压实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五)石化化工1.服务年限长、已老化的生产设备,包括反应釜、精馏塔、换热器、储罐,以及老旧落后的分析和检测仪器等设备;2.重点产业集群内、石化化工主要产业链化工企业的设备;3.节能、节水、智能、环保、安全等设备。(六)建材1.水泥立磨、生料辊压机终粉磨设备,水泥原、燃材料替代及协同处置设备,水泥粉磨设备;2.智能配料系统、高效搅拌机以及精准温度和湿度调控装置;高效滤尘和闭环废水回收设备、隔音罩和其他减震降噪设备;轻量化搅拌车、电动或混合动力搅拌车、全自动装车机;3.机制砂短流程破碎设备,变频电机;4.建筑陶瓷干法制粉设备,大面积陶瓷板生产设备;利用尾矿、废弃物等生产的轻质发泡陶瓷隔墙板等生产设备;精细陶瓷制粉设备、陶瓷球、陶瓷阀门、陶瓷螺杆等精密成型的陶瓷部件生产设备;5.玻纤池窑拉丝生产设备;玻纤布及玻纤增强塑料制品生产设备;6.超薄玻璃、微晶玻璃生产设备;一窑多线平板玻璃生产设备。(七)钢铁1.高品质铁精矿绿色高效智能化生产装备;2.黑色金属矿山尾矿充填采矿装备;3.180平方米及以上带式烧结机;4.有效容积1200立方米及以上炼钢用生铁高炉;5.公称容量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6.公称容量100吨(合金钢50吨)以上电弧炉;7.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大于等于6.0米、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大于等于5.5米;8.钢铁、焦化、铁合金行业超低排放设备;9.钢结构焊接、切割、剪板等加工设备。(八)航空航空锻铸件自动淬火、小件半集成(自动化)设备、激光扫描设备、打磨抛光设备、数据采集分析设备;热压罐、复材加工设备、龙门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等设备。(九)食品1.谷物加工(1)糠粞分离、碎米分离、稻壳打包设备、色选仪;(2)米浆制备、米粉生产线。2.肉制品加工(1)5G工业工控机、卤煮罐、自动灌装设备;(2)鲜食冷却设备3.烘焙制造(1)烤炉、卧式和面机、辊印成型系统。(2)甜甜圈全自动生产线、披萨全自动生产线、酱料全自动生产线。4.多行业通用设备(1)投料机、码垛机、除尘机、金属检测机、粉碎机;(2)开盒机、灌装机、包装机、装箱机、灭菌设备、变压设备、ERP系统数字化企业生产追溯设备。(十)纺织服装1.智能化、连续化纺纱成套装备(清梳联、粗细联、细络联及数控单机,喷气涡流纺、高速转杯纺等短流程先进纺纱设备)2.节能型喷气织机、高速剑杆织机;应用互联网,实现织造设备辅助工艺设计系统。3.智能化印染生产线、针织物连续漂染生产线、新型印染生产线数字化监控系统、数控化印染主机装备。4.应用RFID技术,具有自动化缝制单元、模板自动缝制系统;智能吊挂系统、柔性整烫系统等在内的智能化服装生产线;自动缝制单元、自动吊挂线、全成型针织等自动化设备。5.新型数控装备(高速数控无梭织机、自动穿经机、自动验布机、全成形电脑横机、全成形圆纬机、高速电脑横机、高速经编机、细针距圆纬机等)。6.大容量黄化机、烘干机、全自动纤维打包机、高效气体吸附塔、先进的工业丝成套设备。(十一)医药化学原料药绿色节能安全生产线、仿制及创新药制剂生产线设备 中药材前处理设备,中药材饮片炮制生产线设备,中药提取、浓缩、干燥、灭菌设备、中药制粒、制丸、压片、胶囊填充系列制剂设备 血浆制品、抗血清制剂、高分子蛋白产品制造设备;医学影像等有源器械产品生产设备;血液透析类产品生产线、丁晴手套、外科内窥镜等高值耗材生产设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设备;药品检验检测、制药用水、空气净化系统等辅助生产设备;医药包装物流智慧云仓库。(十二)现代家具1.智能化数控生产线改造及相关设备:成型设备、剪切设备、压力设备、焊接设备、冲床、折弯设备、喷涂设备、切割设备、起重设备、污水处理设备、转运设备、机械手等;2.数字化改造相关软件:ERP管理系统,数智咨询数字化软件等;3.绿色化改造相关设备:油改水自动喷涂设备、无尘化改造设备、生产废水(含磷废水)处理设备等。(十三)船舶吊装设备、钢材加工设备、精密加工设备、焊接设备和管理体系软件设备。(十四)民爆数码电子雷管、现场混装炸药、包装炸药炸药生产设备,小品种民用爆炸物品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十五)日用陶瓷原料制备设备,成型设备,烧成、烤花设备,模种制备设备。二、绿色低碳领域(一)能效达到先进水平、节能水平的电动机、变压器、工业锅炉、压缩机、通风机等重点用能设备;(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减污降碳、再制造等领域的先进适用设备;(三)工业共性通用和重点行业先进适用的节水设备。(四)动力电池回收产线技术升级改造设备。 扩展阅读:共计1464项!江西省发布工业设备更新项目及融资需求清单
  • 智能制造装备十二五发展路线图发布 精密仪器在列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路线图  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智能制造装备将面向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求,以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为目标,以突破九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为支撑,以推进八项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以提升八类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在国民经济六大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广。经过5~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需求。具体是:  一、九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  1.新型传感技术——高传感灵敏度、精度、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传感技术,采用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的传感技术(如量子测量、纳米聚合物传感、光纤传感等),微弱传感信号提取与处理技术。  2.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不同结构的模块化硬件设计技术,微内核操作系统和开放式系统软件技术、组态语言和人机界面技术,以及实现统一数据格式、统一编程环境的工程软件平台技术。  3.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工业过程多层次性能评估技术、基于海量数据的建模技术、大规模高性能多目标优化技术,大型复杂装备系统仿真技术,高阶导数连续运动规划、电子传动等精密运动控制技术。  4.系统协同技术——大型制造工程项目复杂自动化系统整体方案设计技术以及安装调试技术,统一操作界面和工程工具的设计技术,统一事件序列和报警处理技术,一体化资产管理技术。  5.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在线或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自愈合调控与损伤智能识别以及健康维护技术,重大装备的寿命测试和剩余寿命预测技术,可靠性与寿命评估技术。  6.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嵌入式互联网技术,高可靠无线通信网络构建技术,工业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异构通信网络间信息无缝交换技术。  7.功能安全技术——智能装备硬件、软件的功能安全分析、设计、验证技术及方法,建立功能安全验证的测试平台,研究自动化控制系统整体功能安全评估技术。  8.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多维精密加工工艺,精密成型工艺,焊接、粘接、烧结等特殊连接工艺,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精确可控热处理技术,精密锻造技术等。  9.识别技术——低成本、低功耗RFID芯片设计制造技术,超高频和微波天线设计技术,低温热压封装技术,超高频RFID核心模块设计制造技术,基于深度三位图像识别技术,物体缺陷识别技术。  二、八项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  1.新型传感器及其系统——新原理、新效应传感器,新材料传感器,微型化、智能化、低功耗传感器,集成化传感器(如单传感器阵列集成和多传感器集成)和无线传感器网络。  2.智能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分散型控制系统(FCS)、大规模联合网络控制系统、高端可编程控制系统(PLC)、面向装备的嵌入式控制系统、功能安全监控系统。  3.智能仪表——智能化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热量、工业在线分析仪表、智能变频电动执行机构、智能阀门定位器和高可靠执行器。  4.精密仪器——在线质谱/激光气体/紫外光谱/紫外荧光/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板材加工智能板形仪、高速自动化超声无损探伤检测仪、特种环境下蠕变疲劳性能检测设备等产品。  5.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焊接、涂装、搬运、装配等工业机器人及安防、危险作业、救援等专用机器人。  6.精密传动装置——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速精密齿轮传动装置,高速精密链传动装置,高精度高可靠性制动装置,谐波减速器,大型电液动力换档变速器,高速、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直线电机、丝杠、导轨。  7.伺服控制机构——高性能变频调速装置、数位伺服控制系统、网络分布式伺服系统等产品,提升重点领域电气传动和执行的自动化水平,提高运行稳定性。  8.液气密元件及系统——高压大流量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高转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智能润滑系统、智能化阀岛、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高性能密封装置。  三、八类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  1.石油石化智能成套设备——集成开发具有在线检测、优化控制、功能安全等功能的百万吨级大型乙烯和千万吨级大型炼油装置、多联产煤化工装备、合成橡胶及塑料生产装置。  2.冶金智能成套设备——集成开发具有特种参数在线检测、自适应控制、高精度运动控制等功能的金属冶炼、短流程连铸连轧、精整等成套装备。  3.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集成开发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成形、加工、装配生产线及具有加工工艺参数自动检测、控制、优化功能的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成形加工生产线。  4.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集成开发基于计算智能与生产物流分层递阶设计、具有网络智能监控、动态优化、高效敏捷的智能制造物流设备。  5.建材制造成套设备——集成开发具有物料自动配送、设备状态远程跟踪和能耗优化控制功能的水泥成套设备、高端特种玻璃成套设备。  6.智能化食品制造生产线——集成开发具有在线成分检测、质量溯源、机电光液一体化控制等功能的食品加工成套装备。  7.智能化纺织成套装备——集成开发具有卷绕张力控制、半制品的单位重量、染化料的浓度、色差等物理、化学参数的检测仪器与控制设备,可实现物料自动配送和过程控制的化纤、纺纱、织造、染整、制成品等加工成套装备。  8.智能化印刷装备——集成开发具有墨色预置遥控、自动套准、在线检测、闭环自动跟踪调节等功能的数字化高速多色单张和卷筒料平版、凹版、柔版印刷装备、数字喷墨印刷设备、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CTP)及高速多功能智能化印后加工装备。  四、六大重点应用示范推广领域  1.电力领域——重点推进在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中实现燃烧优化、设备预测维护功能,在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实现安全控制和特种测量功能,在重型燃气轮机中实现快速启停和复合控制功能,3MW以上风电机组的主控功能,变桨控制功能,太阳能热电站实现追日控制功能,在智能电网中实现用电管理、用户互动、电能质量改进、设备智能维护功能。  2.节能环保领域——重点推进在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智能化除尘装备、污水处理装备上推广应用,实现各种再生原料的高效智能化分选、除尘设备和污水处理装备的自动调节与高效、稳定,在地热发电装备中实现地热高效发电建模与控制功能。  3.农业装备领域——重点推进在大型拖拉机及联合整地、精密播种、精密施肥、精准植保等配套机具成套机组,谷物、棉花、油菜、甘蔗等联合收获机械,水稻高速插秧机等种植机械装备上的应用,实现故障及作业性能的实时诊断、检测和控制,实现作业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  4.资源开采领域——重点推进在煤炭综采设备、矿山机械上应用,实现综采工作面设备信息与环境信息的集成监控、安全环境预警、精确人员定位等功能,在天然气长距离集输设备中实现全线数据采集和监控、运行参数优化、管道泄漏检测定位、站场无人操作或无人值守以及中心远程遥控功能,在油田设备中实现井口关键参数检测、数据处理及集中监测功能。  5.国防军工领域——重点推进专用机器人、精密仪器仪表、新型传感器、智能工控机在航天、航空、舰船、兵器等国防军工领域的应用。  6.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重点推进在挖掘机、盾构机、起重机、装载机、叉车、混凝土机械等施工装备上应用,实现远程定位、监测、诊断、管理等智能功能,在机场和码头建设领域推广应用,实现机场行李和货物的自动装卸、输送、分拣、存取全过程的智能控制和管理,集装箱装卸的无人操作与数字化管理。
  • 英国豪迈子公司科尔康的气体检测仪及监测方案荣获两项工业大奖
    p2015年12月,由工业界的知名媒体“工业360”主办的2015年度最佳产品、最佳解决方案和年度最佳工厂评选活动最终揭晓。英国豪迈的a href="http://www.halma.cn/product/crowcon"气体检测品牌科尔康/a(a href="http://www.crowcon.com.cn"crowcon.com.cn/a)凭借其多功能显示型a href="http://www.crowcon.com.cn/index.php?m=content& c=index& a=show& catid=13& id=229"固定式气体检测仪Xgard Bright/a荣获了环境与安全类的最佳产品;由科尔康设计安装的a href="http://www.crowcon.com.cn/index.php?m=content& c=index& a=show& catid=23& id=235"中国首套电池行业的N-甲基吡咯烷酮的浓度监控系统/a则荣获了自动化/仪器仪表/系统集成类的最佳解决方案。/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科尔康荣获工程师选择奖" src="http://www.halma.cn/sites/default/files/field/image/201601050101.jpg"/br/科尔康的固定式气体检测仪Xgard Bright荣获的环境与安全类最佳产品奖。/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科尔康荣获最佳解决方案奖" src="http://www.halma.cn/sites/default/files/field/image/201601050102.jpg"/br/科尔康的N-甲基吡咯烷酮浓度监控系统荣获的自动化/仪器仪表/系统集成类最佳解决方案奖。/ppbr//pp“2015年度工厂360工程师选择奖”的评选活动采取了网上投票的方式,历时一个半月,吸引了包括西门子、艾默生、福禄克等知名国际品牌在内的近百家企业报名参赛。Plant360主动邮件推送更是覆盖百万级的制造业的工程师人群。最终,科尔康以绝对优势的投票结果荣获工程师选择大奖。您可以查看完整的“a href="http://plant360.cn/?p=6058"2015工厂360年度最佳榜单/a”。/ppbr//pp此次评选活动的主办媒体“工业360”是一家以整合式数据营销为核心的工业类大型门户网站,旗下拥有工控网、仪器仪表网、化工网、机械网、物流与包装网、制药网等12大行业门户网站和170多个产品应用及热点专题类子网站。/ppbr//pp“工业360”旗下品牌工厂360(Plant360)于2015年9月特举办2015年度最佳产品、最佳解决方案和年度最佳工厂评选活动,为构建智能工厂树立标杆,推广支撑工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相关的先进产品和解决方案。/ppbr//ppstrong关于科尔康和英国豪迈:/strongbr/英国科尔康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是安全和环境监测产品领域的领导者,专门从事开发、制造和销售创新、可靠并具有成本效益的易燃和有毒气体检测仪器。公司成立于1970年,总部位于英国牛津的阿宾登,并在荷兰、美国、新加坡、印度、中东和中国设有分公司。科尔康的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服务于石油、天然气、石化、公用市政、水清洁与污水处理、消防、建筑等其他因气体或蒸汽意外泄漏有可能产生爆炸或毒气威胁的行业。/ppbr//pp科尔康是英国豪迈(Halma)的子公司,隶属于豪迈的医疗设备事业部。1894年创立的英国豪迈如今是安全、医疗、环保产业的投资集团,是伦敦证券交易所中唯一在过去30多年股息年增长 5%的上市公司。集团在全球拥有5000多名员工,近50家子公司,在中国的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和沈阳设有区域代表处,且在上海、北京、保定、深圳等地建立了多家工厂。/ppbr//ppstrong市场合作联系人:/strongbr/李凤凤(Kate Li)br/科尔康中国区市场经理br/电话:010-67870335 x 104br/邮箱:kate.li@crowcon.com/p
  • 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智能化生产中的应用
    引言随着我国工业持续发展,工业主导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工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动能也逐渐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与此同时,随着5G网络时代的到来,人民的生产生活将愈来愈智能化。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高工业生产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国家经济增长再创新的高度。我国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仍然是工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点,未来工业智能化的发展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工业智能化的迅速发展,具有便捷性、精确性、迅速性、智能化等优点的机器视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各领域,其作为一种现代化检测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机器视觉技术涉及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光学、自动化等多个领域。机器视觉通过光学设备和传感器获取到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然后将图像信息转化成数字化信息,进而通过计算机分析数据显示在电子屏幕上或者通过控制单元指导机器完成任务。机器视觉偏重于信息技术工程化和自动化,但又构建在计算机技术视觉效果方法论的基础上,它的重点是感知目标物体的位置信息、大小形态、颜色信息及存在状态等数据信息。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生产智能化中的应用,分析机器视觉的优点及现如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性的方法,进而剖析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智能化生产上的发展趋势及方向,期望能为现代化的智能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借鉴。1 机器视觉的研究与发展机器视觉的概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先应用于“机器人”的研制。通过机器视觉传感器采集图像信息并处理,进而通过计算估计下一步的位置来控制机器人运动。20世纪50年代:机器视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图像的简单分析和识别上,像字符,工件、图片的分析和处理等,多用于航天、工业的制造与研究。20世纪60年代:利用计算机程序从数字图像中提取出诸如立方体、楔形体、棱柱体等多面体的三维结构,提出基于机器视觉的多面体零件特征提取技术,进而为识别三维物体和三维计算机视觉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这个时期才有人首次提出较为完整的机器视觉理论,也陆续出现了一些视觉应用系统.简单的视觉应用系统小部分的代替人工生产,让工业生产逐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机器视觉技术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随着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的不断涌现。机器视觉技术也不断和其他技术相结合,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机器视觉也逐渐被人们熟知和应用,使其工业生产中掀起新的生产浪潮。20世纪90年代:机器视觉技术开始应用于零部件的装配。同时,这一时期有人提出将机器视觉和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机械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非接触测量。这一技术的实现让众多机械零件表面的检测得到了应用,代替了人工检测,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让众多工人的双手和双眼从工厂生产中解放出来。21世纪:现如今,机器视觉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很多企业借助机器视觉的优点将其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现如今的时代是智能化的时代,现代工厂的生产也不断追求自动化以及机械化,倡导将传统的人工生产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产业已经在工业生产智能化方面做的相当出色。机器视觉技术作为工业智能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也不断的被人们改进。由此可见,机器视觉技术一步步地发展到现阶段,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各个领域都大规模是使用,尤其在工业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的机器视觉技术相对起步较晚,相比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在技术、算法等方面努力跟进。2 机器视觉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工业机器人是现代科技的主要代表技术,工业机器人以其方便精确,省时省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服装、汽车、食品、等行业。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高标准、高效率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其中让笔者印象深刻的就是京东自动化机器人仓库,硕大的仓库里面成千上万的机器人不停地在货架之间来回运动,将物品分类、投放、运输。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机器视觉具有如下功能。(1)定位和控制。现代工厂生产要求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目标物并确认其位置。然后使用机器视觉进行定位,并引导机械手臂去准确地抓取。(2)识别。主要利用机器视觉获取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状态的目标和对象,用于跟踪和收集数据。一般的机器识别系统借助照相机完成。(3)检测。检测生产线上产品的质量,这也是取代人工最多的环节。在工业领域,主要检查包括尺寸大小检测,瓶子外观缺陷检测,瓶口缺陷检测,残次品检测等。(4)高精度检查。在工业生产中,一些精密的电子设备零件需要较高的精度,例如计算机、手机上高度集成的电子电路板,有些可达到精度0.01mm甚至μm级,人眼无法识别这些小的元器件,因此必须使用机器来完成。(5)分拣与搬运。现代工业生产与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都会有一些分拣的工作,而传统利用人力进行分拣工作的方式存在较大局限,但视觉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及工作精确度,进而解放了人们的双手。机器视觉系技术在机器人的应用中起到一个核心内容的作用。机器视觉中最关键的一项就是:怎样让机器人对运动目标物进行准确识别。视觉系统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加入视觉系统技术,可以使机器人对目标物进行实时的运动跟踪与检测,进而准确的确定目标物的位置与方向,确保机器人对其的准确定位。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工作主要分为4个部分:相机定位、图像分析与处理、目标物状态识别及机器人的动作操控。先利用相机定位对目标物建立运动坐标系,获取物体坐标;然后将获取的目标物分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状态识别以图像分析为基础,对目标物的状态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根据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结果操控机器人的动作行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是现代工业相对于传统工业的伟大进步与发展,其解决了传统工业成本高、效率低、耗时长等缺点,将人们双手解放出来,让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更加自动化、智能化。3 机器视觉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大多倾向机械一体化,例如,薯片的生产,从土豆的清洗,到最后薯片的装袋、封口,都不需要人为参与。当然有的人要说这样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人情味,但是我想说机械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或许将是未来所有工业生产的大趋所示,其优点不在赘述。那么,怎么才能控制机械化生产呢?这就要用到机器视觉技术来控制机器生产。机器视觉控制器,因其具备出色的处理能力,可在10s以内高速完成最多128个点的检测,强大的处理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可运行的算法以及视觉系统做出决策的速度。为了减少图像处理的时间,一些工厂现在使用同构处理来运行视觉算法。另外,现在的一些机器视觉控制器还具有用于网络连接的专用以太网端口以及用于连接外部数据存储器的端口。通过工厂连接功能,工作人员可以实现在办公室检测产品生产,查看图像,还可以实时回放,极大的方便了工厂的生产。这种直接进行工业一体化生产的方式在慢慢的取代传统生产方式,相信在未来的工业发展中,一大部分工厂将利用机器视觉控制实现工厂一体化生产。4 机器视觉在工业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在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目标检测多种多样,市场需求相对较大。比如,检测机械零件大小是否达标、辨别条形码或包装条码、测试商品的外表缺陷、瓶口缺陷、打印缺陷等等。这些应用均需大批量测试,并且都是高精度的测试,人眼识别在这些检测中处于劣势,如果仅仅通过人工,耗时可想而知。在啤酒瓶的生产过程中,瓶子大小以及外观是否有缺陷等这些都需要经过质量检测。一些工厂一天就会生产成千上万的啤酒瓶,如果都利用人工来处理,是让人无法胜任的。而且一般人眼一直盯着同样的物体检测,时间长了,会造成视觉疲劳,进而导致残次品率高,工作效率低下。不仅如此,一些工厂还要花费大量成本聘请人力检测,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化生产。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用机器检测代替了传统的人工,大批量检测可以快速完成,加快了工厂的产品生产速度;另外,减少了工厂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使工业生产不在受限于人眼识别的缺陷,提高了工业检测的精度和效率,使工业生产更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5 机器视觉中的关键技术通俗来说,机器视觉的作用是代替了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利用照相机和照明设备获取图像信息,然后传送给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将图片进行颜色、亮度处理,然后将图像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最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分析。机器视觉中的两大关键技术:图像采集和图像分析与处理。(1)图像采集图像的获取是机器视觉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他是后续图像处理的保障。利用摄像头进行图像捕捉,摄像头的选择因功能而异;有时,图像的质量优劣还与光线强度有关,因此,会添加照明功能辅助图像采集。图像采集工作涉及到图像传感器的使用,一般灵敏度高、像素大、动态范围大、功耗低的图像传感器较受人们欢迎。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传感器是CCD,其灵敏度高、读取噪声低,因此在图像传感器占据一定的市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像采集有数码相机、手机、各式各样的摄像头、多媒体等,图像采集的速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面图像的处理以及机器的控制。(2)图像分析与处理图像分析一般利用数学模型对图像的色彩、透明度、色差进行分析,进而提取出有用的图像信息。主要包括图像信息识别与读取、图像的存储、图像数据变换、图像分割、模型匹配以及解释。图像分析步骤如图1所示。图1 图像分析步骤对于分析好的图像信息,下一步就需要进行处理。一般的图像处理方法是数字处理,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去噪、增强、复原、提取特征等。图像处理所需的硬件有数字图像采集器以及图像处理计算机,主要的图像处理操作,还是要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来完成。涉及的算法有傅里叶变换、正余弦变换、沃尔什变换,微分计算、滤波处理等。图像是机器获取和信息交流的主要来源。通过图像的获取、分析与处理,将外界信息转化成可供计算机分析的数字信号,进而通过分析系统传输给控制系统,发出下一条动作的指令,控制机器完成任务。6 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发展趋势机器视觉技术的优点:可以利用机器进行非接触测量,可以利用机器实现在人无法工作和到达的区域完成对目标物的检测;机器比人眼对光更加敏感,可检测人眼看不见的红外及微弱光检测测量,解决了人眼的缺陷,扩大了人眼的视觉范围;机器不会产生疲劳,可以长时间的稳定工作,机器视觉可以进行长时间工作、分析、处理与操纵;利用了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资源,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现代化工业生产带来可观利益。现在科技技术发展较迅速,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也相对成熟,但是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当工业生产车间现场的噪声很大时,机器视觉系统往往会受到干扰,会造成设备灵敏度的降低或设备的损坏;另外工业生产现场有的处于高温,有的处于低温,这就要求机器设备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图像的采集有时还会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当光线昏暗时,就会影响目标物图像的提取、识别及分析,进而有可能造成生产产品次品率上升,影响生产的精度及效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机器性能,进行有效的图像识别,使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智能化生产中得到高效的利用,是当下研究的关键。(1)研发出高效率的图像处理软件和硬件。图像采集部分的快慢主要依赖于硬件的速度,高质量的硬件可有效减轻主机的负担,提高系统的对图像的分辨效率、采集效率、图像处理的速度及处理分析效率。高质量的软件也尤为重要,质量高的软件可以让机器的命令执行速度更加高速有效。(2)开发适用性强、高效、稳定、实时的智能算法。智能、高效、稳定化的智能算法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分析处理速度,并且改善复杂环境下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差的缺点,使系统有较强的即时性、鲁棒性、稳定性、抗干扰性以及环境适应性。7 结语由此可见,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制造有着广泛的需求,在工业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机器视觉技术的利用可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次品率;另外,还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机器视觉技术的优点如此之多,因此,对制造业领域智能化的发展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现在的机器视觉技术还有待提高,许多技术难题还亟待解决,当下任务应着力解决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生产上的智能化、自动化应用,以便以后全面投入工业领域生产,进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出贡献。本文作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孙郑芬 吴韶波
  • 高效链接供需两端,开启智能制造新篇章,2022华南激光展圆满闭幕
    11月17日,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成员展——2022华南国际智能制造、先进电子及激光技术博览会(简称:LEAP Expo)终于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圆满闭幕啦!LEAP Expo下辖慕尼黑华南电子展、慕尼黑华南电子生产设备展、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及同期举办的中国(深圳)机器视觉展暨机器视觉技术及工业应用研讨会(VisionChina深圳),华南电路板国际贸易采购博览会共同亮相第二十四届高交会。五展联动,且依托高交会平台,为智能制造相关业界同仁们奉献了一场能够饱览技术、了解趋势、沟通商贸、促进合作的秋季盛宴。2022 LEAP Expo大数据80000平米展示面积1100家参展商及品牌LEAP Expo通过十多个特色展区,联合产业优质企业,集中呈现了表面贴装、点胶注胶及材料、线束加工、电子组装自动化、机器人及智能仓储、质量控制、元器件制造、半导体、传感器、电源、无源元件、连接器、测试测量、PCB、汽车电子、激光智造技术及装备、光源和先进激光器件、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工业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激光加工服务、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机器视觉核心部件和辅件等多个板块的新品及技术研发成果,同时配套智慧汽车、ADAS与自动驾驶、电动车驱动与充电技术、5G+工业互联网、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医疗电子、碳中和碳达峰、点胶与胶粘剂技术、电子制造技术、半导体领域扇出型封装、3C柔性制造、数字化工厂、汽车线束加工、激光技术聚焦行业应用、机器视觉与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PCB企业供应链管理、安全生产等热门话题举办不同主题的行业论坛与活动,为专业观众带来丰富参展体验。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路王斌先生表示:“华南地区是备受关注的制造业核心地。激光技术相比许多传统制造技术更具成本效益。华南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激光技术的市场需求量猛增,其中3C和电子行业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应用场景。华南激光展不仅是展示激光技术、设备和器件,更是联动激光产业链的供应端和应用终端,提供更多创新前沿的激光解决方案,希望能促进垂直市场的合作、产生实际效能。”整合行业资源,推动智能制造开启新篇章激光技术以其优异性、高效率等特性正不断帮助汽车、电子、医疗、新能源、PCB、通信、家电、照明等行业实现制造工艺升级。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激光产业的大国,激光产品国产化实现了大跃进,为国内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强大武器。高交会作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集中展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成果及先进技术。今年高交会携手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链接多方行业资源,为满足激光产业链企业的成果展示、产品发布、接洽贸易等需求提供了更高端的商贸平台,也为广大华南地区的激光技术潜在用户寻找个性化的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拓宽了通道。展会现场各知名品牌展商大放异彩,充分呈现激光技术在消费电子、半导体、锂电、医疗、智能检测等重点终端应用场景的创新发展。大族激光每年都有参与华南激光展,而今年,大族激光带来的是国内领先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款半导体封测领域明星产品——“悍狮”系列高速高精度全自动半导体焊线机。现场引来一片驻足咨询。集团品牌推广运营部部门负责人叶创波说到,“这款产品适合于目前主流封装形式,包括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技术与工艺水平接近或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他还表示:“大族激光在去年做了一次大的组织调整,分拆出100+个产品中心,相当于服务于100+个行业客户。公司加大了推广力度,期望着能在行业重点展会亮相,华南激光展也是我们期待的一大盛会。从现场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人流和展商质量都超预期。”可应用于微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医疗/生物技术的复合式二维平台是隐冠半导体推出的二维机械导轨+空气轴承复合式运动平台。公司总经理吴立伟向前来咨询的买家介绍道:“该平台其采用模块化、正交性等设计理念,包含YG的MZT模块和复合式XY台模块。MZT模块集成在复合式XY台模块之上,能实现X、Y、Z和T轴4自由度的高精度、高刚度直线和旋转运动。MZT模块的垂向采用了独特的大行程磁浮重力补偿技术,降低了垂向电机的载荷,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垂向运动性能和寿命。同时,复合式XY台模块采用驱动质心匹配、柔性龙门以及轻量化设计技术,具有降低对对高精度机械导轨的偏质心冲击,提高运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的能力,并具有对Y1及Y2电机轻微平移不同步的修正功能。”上海隐冠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立伟:“我们很感谢主办方周密的组织。隐冠半导体这次带来了很多先进技术产品,希望通过华南激光展这个平台服务于华南地区的客户,对展会的期望很大,收获也颇丰。”提到3D打印,不得不推出创鑫激光的MFSC 300W 3D 打印单模连续光纤激光器,产品基于模块化设计,拥有极佳的光束质量和极高的稳定性。创鑫激光技术主管钟相进表示,“这款激光器激光功率连续可调,采用光纤配 QBH/QCS头输出,可配合激光加工头与机器人、机床等进行系统集成,已经在3D 打印、精细切割、薄板焊接、3C 焊接等有广泛应用。”深圳市创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主管钟相进:“参加本次展会,不仅和同行、老客户进行了交流,也结实了很多新客户。华南激光展在这个行业以及整个华南地区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力的,对创鑫激光的宣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部长夏早兵介绍到:“我们的新一代光束可调激光器RFL-ABP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填补了国产光纤激光器光束模式可调技术的空白。运用锐科研发的定制化光纤合束器,可以实现高斯光斑、环形光斑、混合光斑等不同模式输出,根据加工要求,任意切换。同时,纤芯、环芯功率可独立调节,实现纤芯/环芯任意功率比。”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部长夏早兵:“因为近一两年的疫情影响,展会还是受到比较大的阻碍,今年也是经过了千辛万苦参加了华南激光展。我们希望借这个平台,整合上下游,了解更多的客户需求,让行业内的人能把激光应用得更好;同时参展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应用在新能源焊接切割方面的一些新产品。“飞博激光销售总监冷学鹏向观众热情地推荐了手持焊专用光纤激光器,“这款激光器是针对焊接市场研发设计的激光器。电光转换效率大于40%,节能稳定。可搭配10米输出光缆,操作更加灵活。配备的输出头轻而短,且小巧,节省更多集成空间。速度快效率高,焊接能力强。无耗材,焊缝光滑细腻,不易变形。操作灵活、简便,可满足多角度、多位置焊接。”上海飞博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冷学鹏:“这次飞博激光带了很多款新产品包括升级迭代的产品,在和客户朋友们沟通交流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感兴趣。我们觉得这次参展机会非常好,华南激光展为我们逐渐打开更大的市场领域,比如精密加工、精密焊接,甚至是医疗、科研等新兴领域。”顺应制造升级需求,打造激光特色展区近年来,激光核心零件、激光器、激光设备等都国产化方面频频传来傲人进展,国内制造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技术跨越发展,提升“基础与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与系统-应用于服务”的激光产业链整体创新效能,华南激光展精心打造“激光创新技术及智能检测展示区”,涵盖激光创新技术、工业智能检测技术及核心部件,现场为来自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智能检测等终端应用买家讲解或演示光源和先进激光器件、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检测仪器和设备等、应用于激光加工制造的AOI缺陷检测、产品表面及外观检测、零件的几何尺寸和误差测量等技术方案。光惠激光此次特地带来新一代智能风冷激光手持焊搭YLPS- Weld- 1500- A。公司市场专员赵振程自豪地表示:“这款产品配光惠自主研发的“ 不怕热”的焊接头,独特的非球面光学技术,重量比其他同类型焊接头减轻35% ,一体化的设计可以有更好的送丝效果, 焊缝完美无变形,机器可以在-10-50 ℃正常运行,操作简单内置55组应用工艺数据包,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智能化选用,彻底解决工艺摸索问题,而且是全铝机身,重量仅有45kg,较第一代重量减轻30%,提升了征集移动的可靠性。另外还配备了多重安全保障,除急停按钮以外,单独安全的电路设计彻底解决了漏电的可能性。”他还表示:“本次参展总体体验感觉比较良好,对展位人流量比较满意,有很多客户也了解过我们的产品。同时主办方在我们参展期间,对我们也给予了较多的支持和帮助。”助力初创企业,技术人才两不误疫情常态化给不少初创企业造成了冲击,面临着运营及人才缺乏的困境,而激光初创企业往往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发现他们的“伯乐”。今年,11家初创企业看准了华南激光展的资源整合优势,齐聚展会“Start-ups初创专区”,通过华南激光展不仅借机展示了与汽车、微电子、医疗等终端应用领域适配的涵盖光学元件、光学模组、光学系统及仪器、激光腔体、激光器、激光打标机、激光切割机、激光焊接机、激光打标机、激光清洗机等种类丰富的产品,更是推出了人才招募计划,吸纳了不少目光。秉持着光学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使命,成立于2018年的麓邦,在液晶微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且成为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企业。这次展会现场,也不时有观众前来咨询他们的液晶维纳技术。据麓邦透露,该技术在航空航天、激光雷达、激光加工、VR/AR、医美医疗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谈到这次参展,麓邦销售经理周芬京表示:“此次展会,不乏有各地过来的光学专业观众过来指导交流,对我们麓邦的产品非常赞赏。希望下一届展会能办得更好,引导更多行业相关的专业观众,帮助麓邦把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广的领域。”浙江法拉第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依托北大-温州激光与光电子联合研发中心产-学-研模式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法拉第总工程师刘珍峰称:“我们的窄线宽法拉第激光器产业化后,铯钟的频率稳定性指标有了量级的提高,为铯钟的国产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供需配对,一键触达核心资源同时,除了展台交流外,华南激光展现场专设商贸配对区,联合行业协会、媒体及相关业界机构共同邀请了由消费电子、微电子、工业电子等应用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近百个买家团莅临参观,基于展前供需双方线上填写的采购及配对需求,特邀有采购意向的决策层与展商一对一线下开展贸易洽谈,旨在促进产业上下游的无缝对接、满足终端应用需求、帮助展商拓展商机、获取意向订单、提高参展效率。电子终端应用代表华为:“我是来自3C行业的,主要是来看一下3C的检测技术,包括激光类、射线类。看到有中图仪器的检测类的产品,以及大恒激光,锐科等。总体来说比较满意,展会内容也很广,收获很大。”智睿国际:“慕尼黑主办的展会一直都有参加,人气很旺。我们是做智能家居的,类似于通过语音控制小米家电。参加展会主要是想观摩学习一下,同时我们公司也会使用大族激光的激光打标。疫情下能举办展会实属不易,希望华南激光展能越办越好。”深挖激光技术热点,同期论坛输送工艺养分展会同期举办华南国际光子智能制造及应用技术大会,分设《激光工艺赋能消费电子创新制造研讨会》和《激光技术助力半导体制造,合力打造中国芯》两个主题,邀请激光、光电、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核心代表、技术学者、院校专家等汇聚一堂,与观众分享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技术难点等,探讨话题涉及激光技术在3C产品制造中的应用、激光加工设备用于手机盖板精细化切割的工艺难点、超快激光加工OLED柔性材料、柔性显示面板生产中的激光切割解决方案、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应用、紫外激光在晶圆划片中的应用、超快激光用于晶圆的精密切割、准分子激光在半导体光刻及退火中的应用、激光精密打标用于半导体芯片及器件的标识、激光技术在钻通孔中的应用、激光技术用于半导体晶圆清洗、不同激光器在半导体芯片及材料方面的加工工艺革新等。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支持华南激光展的展商、观众以及各合作方,你们的真诚付出与奉献成就华南激光展的收获满满,更是成就了展会新老朋友的相识与相聚。华南激光展始终致力于促进激光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合作,为华南地区制造业升级献力、为国内智能制造发展添砖加瓦。希望展会的举办能为激光人增添信心,在外部客观因素冲击行业的影响下,积极应对挑战,坚定不移努力提升技术及核心竞争力,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未来发展新格局。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相信四个月后,我们又能在上海相聚咯~~2023年3月22-24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慕尼黑上海光博会等你来逛!
  • 我国装备工业呈智能化发展 仪器仪表有望持续增长
    2016年,我国装备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十三五”各项新政策的实施、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等积极因素,也有国内外需求持续低迷、企业面临的困难超出预期等不利因素。目前,机械工业延续分化走势,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增加值均呈上升趋势,主要通用机械产品则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我国装备工业将呈现出新的发展形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将成为增长亮点。装备工业下行压力减小生产出口增速平稳回升  2015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依旧缓慢,新兴经济体扩张偏弱,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尽管经济运行整体平稳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受汽车等主要行业市场下行波动及需求低迷影响,前8个月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低位徘徊。9月和10月,汽车等行业快速回升,装备工业增速也实现企稳回升。1~10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低于全国工业同期水平,不足2014年同期的一半。预计全年我国装备工业增速将继续回升,但在投资需求收缩和外贸形势压力下,回升幅度有限,2015年全年增速在5.5%左右。出口方面,1~10月出口和交货值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累计同比下降2.15%,10月下滑幅度略有减小,同比下降4.32%。预计全年出口形势仍将严峻,出口和交货值累计同比降低幅度在2.5%左右。2016年,在“十三五”开局一系列政策刺激下,我国装备工业下行压力将减小。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但随着我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及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逐步深入实施和加快落实,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国内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此带动下,2016年全年我国装备工业将加快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加速回升,全年有望保持在7%左右。出口方面,“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把装备工业作为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同时因2015年出口基数下降,2016年我国装备产品出口增速有望加快回暖,出口和交货值将实现同比增长,预计全年累计增幅在5%左右。  机械工业延续分化走势  机械工业延续分化走势。2015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运行面临较大困难,主要指标增速创出新低,总体呈低迷走势,部分行业表现分化。1~10月,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专用设备制造增长3.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增长7.3%,仪器仪表制造增长5.7%。主要通用机械产品如泵、齿轮、气体压缩机、风机等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金切机床产量同比下降8.2%,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9.8%,金属成形机床下降6%;工程机械产量全线下滑,挖掘机、装载机产量分别同比下降24.5%、28.9%;火电、风电等传统发电设备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但风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15.8%;大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大幅增长32.3%,中型拖拉机增长7.2%,但小型拖拉机产量同比下降15.5%。2016年,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机械工业仍将经受严峻考验。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机械工业下行态势也将逐渐企稳,加上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积聚,部分结构调整起步较早的企业、行业和地区将加快回升。同时,一些机械行业将延续增长分化走势:工程机械、重型机械、矿山机械、石化设备、常规发电装备等传统投资类产品以及机床、交流电动机、低压电器、电线电缆、中小型普通农机产品等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将延续下降趋势,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装备、文物保护装备、现代物流设备等将加快增长。  智能制造继续加速高端装备创新发展 智能制造继续加速发展。2015年以来,智能制造受到前溜未有的政策重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重点部署智能制造,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等,重点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中德智能制造和工业4.0合作迈入实际性阶段,经常性工作机制正式建立。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及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电网等智能装备和产品的应用不断拓展,需求规模呈快速扩大的态势。2016年,随着“十三五”将智能制造提高到新的高度,各领域智能制造推进路线进一步明确,以及中德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国家将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改造、基础数据全方位共享及关键智能装备和产品、核心部件不断突破,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端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新型制造体系。并进一步依托智能制造创新产业业态和发展模式,培育出行业的新增长点。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出现新起色。2015年,为应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装备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高端装备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逐步提高。《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作为政府引导推动的五个工程之一,提出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目的是集中资源,统筹推进,突破瓶颈,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2016年,高端装备创新发展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愈发明显。我国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和支撑平台,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重大专项为抓手,以产业化应用为目标的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将加快布局,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核心部件研制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批首台(套)高端装备将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生产生活和国防建设相关领域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将取得突破,带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构建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国内有效需求持续低迷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  国内有效需求持续低迷。受国内外需求疲软影响,装备产品订单普遍减少,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总体价格水平延续了近几年的下行态势。2015年1~9月,装备产品累计价格同比下降1.2%,降幅进一步扩大。全社会总体环境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企业投资意愿相对较弱。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4742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继续回落。其中,制造业投资148458亿元,同比增长8.3%;装备制造业投资59480亿元,同比虽增长10.4%,增速也比1~9月提高0.3个百分点,但全国工业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仅同比增长4.1%,与此同时,8、9、10月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49.7%、49.8%、49.8%,连续三个月低于50%。因此,2016年仍需关注我国装备制造业国内有效需求低迷问题。出口仍面临一定压力。当前国际经济复苏道路依然曲折,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仍然偏弱,从制造业PMI来看,美国等仍在底部徘徊,欧洲和日本虽然近期复苏势头较为稳定,但扩张力度偏弱,基础并不牢固。各国产业间竞争仍然激烈,我国在国际市场面临的贸易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抑制我国外贸增速的负面因素得以延续。装备制造企业出口遭遇技术性、绿色环保、标准等贸易壁垒的倾向增多。同时,从制造业出口订单来看,自2014年10月以来,出口订单指数一直在50%以下,且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10月为47.4%,同比已降低了2.5个百分点。尽管国内政策有望推动我国装备产品出口增速加快回暖,但国外的环境形势对出口仍将形成较大压力。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一是成本压力增大,利润空间减小。2015年1~9月,装备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2%,但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78%,管理费用增长则达到6.69%,应收账款同比增长6.5%,导致企业利润总额同比降低0.03%,而且企业面临的要素成本、环境成本、社会负担等都在不断增加。二是产成品库存逐月走高,1~9月同比增长6.83%,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三是融资压力不断加大,虽然今年央行已多次降准、降息,但银行惜贷与部分企业不愿贷并存,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成本高、制造商担保融资负担重等问题较为突出,目前,不少民营造船企融资成本已高达8%~12%,企业融资困难,进而导致不少业新船订单流失。2016年我国装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仍将面临较大的困难。部分行业亟待加快结构调整?2015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部分行业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仍有部分行业低端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加剧。在“十三五”重点推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发展等环境形势下,这些行业亟待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我国,作为智能制造领域主要行业之一的工业机器人,主要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等中低端产品为主,大多是三轴和四轴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领域的六轴或以上的?端工业机器人市场则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许多企业盲目投入,到处圈地组装,低水平重复建设,出现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倾向,全国40多个园区、800多家企业中,能够真正实现自主高端制造及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
  • 书豪仪器 | 8月28日-8月31日相约2023 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展览会
    2023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展览会2023年8月28日-8月31日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昆山书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昆山书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以实验室仪器、光学分析仪器及其软件研发、生产、销售为主导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书豪仪器成立于2012年,书豪产业化大楼建筑面积约12300平方米,具有约3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智能化的生产车间,并成立苏州市原子发射光谱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书豪仪器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先后通过江苏省企业信用贯标,江苏省知识产权贯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昆山市研发机构”等荣誉。公司授权知识产权52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公司具备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核心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研发能力。已成功研发多项应用于材料成分检测技术产品,有空心阴极光谱仪、火花直读光谱仪、全谱直读光谱仪;油液监测系列产品包括:油料光谱仪PO100、PO200、PO300;铁磁磨损仪PQ100、PQ200、PQ300;分析式铁谱仪PA300;铁量仪PF100。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高水平的光谱技术研制型人才,打造了一个专业的光谱开发平台,配备了各类先进的开发设备,为项目技术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的软硬件保障。公司将一如既往的坚持高端科学分析仪器自主创新,在细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达成替代进口设备的里程碑进程。企业荣誉设备功能、技术参数、应用范围、相关标准01油料光谱分析仪油料分析光谱仪是基于原子发射光谱原理研发设计的一款用于油液分析的旋转石墨盘电极油料分析光谱仪,主要由高能量电弧激发电源系统、旋转圆盘及棒电极激发装置系统、Pashen-Runge(帕型龙格)全息凹面衍射光栅分光系统、高精度CCD电子测控系统、专业开发的计算机分析软件系统组成。产品特点:1、满足ASTMD6595(NB/SH/T0865-2013),ASTMD6728标准;2、恒温:仪器配备恒温系统,恒温温度为38℃±0.1℃3、检测时间:样品测试速度快,单次检测时间35秒4、微量元素检测范围:0-5000ppm5、检测精度高,检出限为1ppm;检测重复性<±10%6、无需气体及其他化学试剂辅助激发,油样无需预处理,直接置于样品杯中即可测试产品技术参数:1、同步分析24种元素(Al、Ba、B、Ca、Cd、Cr、Cu、Pb、Mg、Mn、Mo、Ni、P、Si、Ag、Na、Sn、Ti、V、Zn、Fe、K、Li、Sb),并对油样中微量金属元素、污染物及其添加剂的元素成分进行准确测定2、采用高性能CCD光学系统3、光栅焦距:500mm/400mm4、谱线范围:(190~800)nm5、设备一体式内置工业控制计算机,方便随时专场使用6、设备具有排风结构,防止交叉污染7、内置自主研发光谱分析专家系统,具有数据管理、趋势分析和预测功能,可用于分析判断设备/装备的当前工作状况,并对未来工作状况作出预测,从而为装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提供有效的依据。应用领域:军事、各部队、航空、铁路、远洋船队、矿山、炼油厂、电厂、油料回收、制造厂、商业实验室任何用到润滑油的、且精度要求高行业。02铁磁指数仪(铁磁磨损分析仪)PQ铁磁指数仪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内置一个灵敏的电磁线圈,当油液放入磁场中时,油液中的铁磁性磨粒会引起磁场强度的变化,线圈电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铁磁性磨粒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便捷和快速检测润滑油、液压油和润滑脂中铁磁性金属屑含量数据,从而判断机械磨损状况。仪器特点:1、适用标准:ASTMD8184;2、采用专利的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稳定性好,灵敏度高;3、油样传送、测量自动进行、10秒即可测量一个数据;4、油样无需处理,可直接注入油瓶中进行测量;5、中文及图形界面,用户操作使用方便;6、可输入任意数字及字母,方便用户给文件命名。产品技术参数:1、分辨率:1PQ;2、测试时间:7秒;3、重复性:±4PQ或±1%(取更大值);4、测量范围:0PQ~15000PQ;5、可测量最小值:5PQ;6、电源:24Vdc±10%;7、内置工控机,windows操作系统;8、触摸显示屏:5.7英寸,无硬件按钮;9、专用的分析软件,中文操作界面;10、测试数据通过网线可以将PQ值传输到PQ专用分析软件中,实时查看磨损趋势;11、外接打印机,实时打印;12、尺寸:370mm*222mm*140mm;13、重量:3.8Kg。应用领域:可分析各种在用矿物油,合成油,液压油,齿轮油及润滑脂等样品中的铁磨粒含量。03双联分析式铁谱仪铁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就是用铁谱仪把混于润滑油(或液压油)中的磨屑和碎屑分离出来,并按其尺寸大小依次、不重叠地沉淀到一块透明的基片上(即制作谱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以进行定性分析(指对磨粒的形态特征、尺寸大小及其差异等表面形貌及成分进行监测和分析)。利用加装在铁谱显微镜上的光密度计,还可以对谱片上大小磨粒的相对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也可用计算机对磨屑进行图像处理,以获取磨屑的有关参数。摩擦学的研究表明,磨粒的类别和数量的多少及增加的速度与摩擦面材料的磨损程度及磨损速度有直接的关系;而磨粒的形态、颜色及尺寸等则与磨损类型、磨损进程有密切关系。因此铁谱分析法在判断磨损故障的部位、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及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能发挥全面的作用。产品特点:1、符合ASTMD7690、SH/T0573标准;2、一旦油样准备好并插入,操作自动进行,操作员可做其他工作;3、方便直观的按键操作;4、可调整控制样本流速,保证一致的谱片沉积和重复性;5、在小于20分钟的时间内同时制作2个谱片;6、透明谱片方便检测,可区分金属、有机物和非金属颗粒;7、颗粒按其磁化系数和大小进行排列,便于对颗粒进行迅速分析;8、极少发生颗粒堆积,便于观察对反映机器状态重要的颗粒;9、油中水分对谱片制作几乎无影响。产品技术参数:1、符合ASTMD7690、ASTM7684和SH/T0573标准;2、制谱通道:双通道同步制谱;3、显示屏:配有工业级智能显示屏;4、油样输送:流量范围10-30ml/h;5、测量范围:0μm~800μm;6、测量分辨率:1μm;7、单次分析样品量:1ml;8、输油导管尺寸:外径2.6毫米,内径1.8毫米;9、输送方式:气压式;10、铁谱基片尺寸(mm):60×24×0.17;11、内置废液收集装置,真空泵将废液抽取至废液瓶,避免挥发有害的有机蒸汽,保护操作人员健康;12、配置高分辨率双光路光学显微镜,1600万像素拍摄系统,台式电脑;13、尺寸:395mm*355mm*335mm;14、重量:13.5kg。应用领域:双联分析式铁谱仪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机器系统的磨损监控和润滑油油品评定,也可用来进行磨擦状态及磨损机理的研究,是实现机器工况监测和进行微粒磨擦学研究的重要仪器。04铁量仪PF100铁量仪会产生一个小的交变磁场,检测因铁磁性材料(如铁和钢)的微小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磁场变化。经过工厂校准,将每个单位质量的油的总颗粒量表示为百万分之的数值。产品特点:1、适用标准:ASTMD8120;2、主要是用来检测从气缸磨擦油中提取的油样中的金属颗粒;3、简单的图形用户界面;4、快速测量铁磁性磨损颗粒的ppm浓度值;5、每个样品测试时间小于3秒;产品技术参数:1、测量范围:0-2500ppm;2、样品量:5ml试管;3、测试时间:4、工作温度:5至40°C;5、显示分辨率:5ppm;6、额定输入电压/电流:24V直流/0.3A;7、尺寸:220mm*220mm*75mm;8、重量:1.1kg。应用领域:PF100铁量仪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机器系统的磨损监控和润滑油油品评定,也可用来进行磨擦状态及磨损机理的研究。
  • 华丽回归,助力智能制造,探索激光新应用,2022华南激光展盛大开幕
    11月15日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终于,终于,终于不负众望如约而至了!!!这一天,虽然等了两年,但是,今年展会以新身份、新面貌再次回归业内视野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成员展——2022华南国际智能制造、先进电子及激光技术博览会(简称:LEAP Expo)于11月1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盛大开幕。而作为LEAP Expo成员展之一,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简称:华南激光展)与LEAP Expo旗下成员展慕尼黑华南电子展及慕尼黑华南电子生产设备展,并与同期举办的华南电路板国际贸易采购博览会、中国(深圳)机器视觉展暨机器视觉技术及工业应用研讨会(VisionChina深圳)共同亮相高交会。LEAP Expo为制造业不同细分领域的专业观众集中呈现了表面贴装、点胶注胶及材料、线束加工、电子组装自动化、机器人及智能仓储、质量控制、元器件制造、半导体、传感器、电源、无源元件、连接器、测试测量、PCB、汽车电子、激光智造技术及装备、光源和先进激光器件、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工业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激光加工服务、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机器视觉核心部件和辅件等多个板块的新品及技术研发成果,联合产业优质企业,助力高交会在智能制造领域主题的呈现与技术展示。联动大湾区,响应“20+8”产业集群目标聚焦消费电子、半导体、锂电、医疗、智能检测等应用领域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中国最具活力和最国际化的地区之一,有着完整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产业集群协同效应日益凸显。在以“内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推动下,深圳处于内外循环交汇的重要位置,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今年,深圳提出“20+8”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着力推动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海洋产业等增加值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工业母机等产业短板加快补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现代时尚等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也是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注入强劲动力。华南激光展立足大湾区,背靠华南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市场资源,深度剖析先进激光器,诠释未来激光新应用。展会汇聚了多家知名企业,为大家呈现智能检测、激光材料与配件、激光器、激光设备与控制系统等激光智能制造上下游产业链一站式采购平台,携手大族、华工、二十三所、通快、MKS、隐冠半导体、韵腾、热刺、创鑫、普雷茨特、光惠、锐科、步波、泰德、华日、飞博、汉立、汇乐、圣德科、中图仪器、滨松、佳能、永新、凌云光、凯普林、 镭宝、Ekspla、长飞光坊、炬光、奥创、晨锐腾晶、灏克、大科激光、卓镭、嘉强、东露阳、Light Conversion、仪景通、盛镭、德擎、诺派、贝尔金、星汉、铟尼镭斯、鼎鑫盛、易安锐、视百科、睿达、日月新、斯派特等激光产业链内知名企业,联袂演绎激光技术在消费电子、半导体、锂电、医疗、智能检测等重点终端应用场景的加工展示与创新发展。激光+智能制造,跨界融合看激光创新技术及智能检测展示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通过跨界融合打开了智能制造升级的新出口,加速中国制造2025的进一步落地。深圳是国内激光和增材制造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已初步形成覆盖材料、器件、软件、设备和应用服务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体系。今年深圳出台的行动计划中指出“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到2025年,围绕3C电子、新能源、新型显示等优势领域,将打造一批“激光+”和“3D打印+”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建成若干检验检测、试验验证、应用研发等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源头创新、智能制造、创新应用的产业发展生态。华南激光展顺势而为,为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技术跨越发展,提升“基础与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与系统-应用于服务”的激光产业链整体创新效能,精心打造“激光创新技术及智能检测展示区”,携手通快、MKS、普雷茨特、TOPTICA、滨松光子、奥创、光惠、蓝菲、德擎集中展示激光创新技术、工业智能检测技术及核心部件,内容包括光源和先进激光器件、激光加工控制及配套系统、检测仪器和设备等,应用于激光加工制造的AOI缺陷检测、产品表面及外观检测、零件的几何尺寸和误差测量等。现场通过各类演示模式及配合专人讲解,为消费电子、微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程、医疗等下游用户带来激光深度应用和智能检测技术方案。Start-ups初创专区氛围热烈,企业前景看好作为创业浓度强、创业氛围好的城市-深圳,指引着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深圳人社部门为了中小企业的创业之路更加顺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了更好地赋能初创企业,匹配专业领域买家或企业技术人才。本届华南激光展携手慕尼黑上海光博会,推出“初创企业助力计划”,发挥平台优势,帮助初创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提供宣传渠道,寻找合适人才。麓邦、久渡科技、康克科技、法拉第、佛山帕科斯、蓝溪华兴光电、中辉激光、光缘实业、杰昇精密五金、长春飞鹰、广东艾莫讯等11家初创规模的企业齐聚“Start-ups初创专区”,纷纷拿出了各自专注领域的引以为豪的展品向专业观众解说,应用领域广泛,产品种类繁多,甚至已经远销海外,涵盖光学元件、光学模组、光学系统及仪器、激光腔体、特种光纤处理设备及高功率光纤器件、保偏光纤产品、高端激光器、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老化系统、半导体激光器测试系统、半导体激光器、高功率皮秒激光器、激光打标,激光焊接、激光清洗控制、精密机械零部件、激光切割机、激光清洗机等。可以说这些初创企业都是“未来之星”,期待他们在激光市场中能继续发光发热,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创造更多技术可能,甚至引起行业变革。头脑风暴,探索激光工艺赋能消费电子创新升级随着全球消费电子产业迅速发展,消费电子产品朝着集成化、精密化、智能化的方向升级,电子产品的内部构建也愈发精巧,对制造过程中的高效率、高精度、热影响区小、无污染等要求越来越高,激光工艺的发展正为消费行业的精密加工带来了更优的解决方案。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对激光工艺的需求既是生产制造升级的需求,也为华南地区的消费电子创新智造提供持续动力。华南激光展开幕当日,《激光工艺赋能消费电子创新制造研讨会》同期举办。针对激光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制造行业的创新应用和解决方案展开话题讨论,深度探索消费电子智能制造中对激光工艺需求和难点,促进激光技术的技术革新和设备升级。大会为消费电子领域用户寻找新技术、了解行业先机、与业内专家近距离交流提供了一个绝佳平台。浩浩荡荡买家团,商贸配对不可少为进一步帮助展商拓展商机、获取意向订单、提高参展效率,华南激光展主办方联合行业协会、媒体及相关业界机构共同邀请了由消费电子、微电子、工业电子等应用领域人士组成的专业买家团,莅临参观展会,更在展会现场专设商贸配对区,基于展前供需双方线上填写的采购及配对需求,特邀有采购意向的决策层与展商一对一线下开展贸易洽谈。2022华南激光展,作为第二十四届高交会智能制造系列展之一,依托于高交会的平台优势,以推动“激光+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为目标,深挖激光产业链先进技术产品,配套同期论坛、商贸配对等丰富同期活动,以期汇聚更多行业优质资源、精准对接垂直领域核心业务,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商贸平台。明日会议预告目前,5G、智能汽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类芯片的旺盛需求,正成为驱动半导体制造业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核“芯”技术而带来的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以及当前因为芯片短缺问题而导致的生产停滞问题,都在促使国内芯片制造业奋力图强!而在半导体芯片的制造及封装测试过程中,激光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从晶圆的光刻到切割划片,从清洗到钻孔,激光已经成为半导体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工具。本次研讨会雅时国际商讯、《激光世界》杂志将联合华南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围绕“激光技术在半导体芯片制造中的应用”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逛展那么累怎能不奖励自己?别忘了明天前往6H44展位参与幸运大抽奖活动精美礼品等你来拿走!速速来试试好运吧!此外,观看展会云直播且转发朋友圈也有好礼相送啦!
  • 生态环境部公布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弄虚作假查处典型案例
    今年4月以来,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全国集中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检察机关建立信息线索共享、联合检查机制,强化部门间和部门内部的合作联动,查处了多起以篡改、伪造监测数据为主要手段逃避生态环境监管的环境违法犯罪案件。2021年5月8日,生态环境部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布《生态环境部公布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弄虚作假查处典型案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有效震慑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生态环境部组织整理了第二批6个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弄虚作假查处典型案例。这些案件中,有自动监测设备运维人员向排污单位传授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方法,有排污单位负责人纵容、指使单位人员篡改、伪造监测数据。上述违法行为,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相关属地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司法机关密切配合,依法对相关单位和人员予以严惩。生态环境部对天津市津南区生态环境局、江苏省镇江市丹阳生态环境局、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生态环境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浙江省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在办理案件中的突出表现提出表扬。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包括:一、天津中天海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案2020年8月14日,天津市津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对天津中天海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海盛公司)运营的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黄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黄台污水厂)自动监测设备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化学需氧量自动监测设备设置为厂家模式,在该模式下可通过人为修改计算参数,将实际超标的自动监测数据修改为达标。8月20日,津南区执法支队联合天津市总队对黄台污水厂再次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自2019年11月8日至2020年8月14日上午,该厂化学需氧量自动监测设备持续存在显示值与实际值不一致的情况。经调查证实,黄台污水厂自动监测设备运维人员周某,违规私自将自动监测设备厂家模式下调整参数的方法透露给该厂厂长赵某。赵某依该方法多次修改设备参数,致使该厂化学需氧量自动监测数据严重失真。中天海盛公司总经理于某在得知上述情况后不仅未加以制止,还在赵某离职后指使王某继续按上述操作方法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于2021年1月18日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于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判处周某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判处赵某、王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二、江苏镇江丹阳龙江钢铁有限公司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案2018年6月,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江苏省开展“回头看”工作期间,发现江苏镇江丹阳龙江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江公司)烧结厂废气自动监测数据涉嫌造假。经查,为降低生产成本,逃避环保监管,龙江公司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卓某多次授意烧结厂厂长李某、副厂长曹某,要求自动监测设备运维公司南京月半口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吴某透露系统管理员账户密码、传授篡改方法,指使工人修改烟气自动监控设备斜率和截距值,篡改自动监测数据,导致二氧化硫排放自动监测数据严重失实。原丹阳市环境保护局对该公司处罚款100万元。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于2021年1月18日以污染环境罪,判处龙江公司罚金人民币800万元;判处卓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2万元;判处李某、龙江公司环保部门负责人张某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判处曹某、吴某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三、安徽马鞍山安徽盘景水泥有限公司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案2021年4月7日,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对安徽盘景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景公司)检查时发现,该公司3号水泥生产线窑尾烟气自动监测设备工控机显示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浓度实测值,均低于分析仪显示测量值,而数采仪数据与工控机一致。经查,盘景公司为使上传至生态环境部门自动监控系统平台的污染物浓度达标,违规修改自动监测设备工控机软件量程参数,导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自动监测数据分别减小了75%、50%,与实际排放的污染物浓度严重不符。生态环境部门监测结果显示,3号生产线窑尾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超过其排污许可证规定的许可排放浓度限值1.36倍。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责令该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并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该案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四、福建南平绿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案2020年10月,福建省污染源监控平台(以下简称省平台)连续收到绿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康公司)废水自动监测设备故障的预警信息。鉴于短时间内触发预警的频次超出合理范围,省平台遂通知南平市浦城生态环境局开展突击检查。经查,绿康公司污水处理负责人为隐瞒向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超标排放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的事实,多次擅自断开自动监测设备采样管路,将设备进样管插入装有达标水样的量杯内,未按要求采集、分析实际外排废水,并将所谓“达标”数据上传,导致生态环境部门监控平台接收的自动监测数据严重失真。负责自动监测设备运维的福光水务(南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光公司)知情但未制止绿康公司故意干扰环境监测活动正常开展的行为,也未及时向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南平市浦城生态环境局责令绿康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并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绿康公司和福光公司的4名涉案人员被刑事拘留,公安机关已将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五、吉林延边畜牧延北屠宰加工有限公司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案2020年7月24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在对延边畜牧延北屠宰加工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自动监测站房地下采水口本应放在取水槽内的采样头,被放在一个装有未知液体的塑料桶内,正常采样过程被干扰,涉嫌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经查,该公司污水处理负责人金某为避免自动监测设备采样头堵塞,使用其他水管将污水总排口取水槽内污水抽到塑料桶内,再将采样头放置其中。生态环境部门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对站房地下排水口污水和塑料桶内液体分别进行取样监测,结果显示两处水样的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浓度均未超标,但塑料桶内污染物浓度远低于实际排放浓度。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责令该公司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限制生产,处罚款10万元;依法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金某行政拘留5日。六、浙江杭州临安三信粘扣带有限公司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案2021年4月,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通过杭州市企业环保码智能服务与监管平台,发现临安三信粘扣带有限公司多次出现自动监测数据超标后迅速回落且排放量加大的现象,存在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的重大嫌疑。该局立即启动行刑衔接机制,实行环保、公安互动驻点办公模式,锁定数据和视频证据,共享情报、联合研判。经过两个部门10天的联合侦查,基本掌握了该公司环境犯罪的有关证据。5月10日,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经调查,该公司因产能提升导致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浓度升高,超过该公司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此污水处理站班长杨某与公司相关负责人胡某伙同操作工王某,多次采用清水稀释排放和将采样管拔出插入清水瓶的方式干扰自动监测设施采样。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依法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3名相关责任人已被刑事拘留。
  • 数字化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长沙站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数字化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长沙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年度活动/pp  为了进一步推动食品工业供给侧改革,实施食品智能装备与信息化融合,推动湖南及中部地区农业深加工以及食品工业的产业升级,由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主办,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CFIIU)、SAP中国、滕燊嘉诚(上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控网承办,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湖南平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协办的“数字化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长沙站”会议于2018年5月23日在长沙茉莉花酒店隆重召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图片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db6939eb-3e28-4b50-8326-51b19e4c1099.jpg"//pp  来自加加、青岛啤酒、新希望、旺旺、华润怡宝、湖南湘粮、华文食品、玉峰食品、胡南阿瑞、小洋人、湖南优卓、洽洽食品、大族激光、西门子(中国)、立德激光、中商网络等百家国内知名食品企业高层与食品工业数字化专家共同探讨食品行业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之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图片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65417f67-ea3c-4ab1-aee5-d4c86b8c58b8.jpg"//pp  宁乡经开区党工委副主席、管委会主任戴中亚致欢迎辞。戴主任对与会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就宁乡经开区园区现状及优势做了详细的介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图片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b9aea618-1f5a-4309-87b9-e831b71177ac.jpg"//pp  会议由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崔林主持,并做了题为“中国食品工业及数字化现状”的发言,通过食品工业发展现状、数据采集分析、战略管理运营等方面,就食品行业的信息化路径、数字化供应链等业务模式创新、如何帮助食品行业企业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pp  SAP大中华区消费行业首席顾问孙昊发表了“新消费、新机遇,驱动企业数字化创新”的主题演讲。SAP通过6大双模数字化企业基础技术支柱为企业打造大消费产业共享数字化创新,运用SAP Leonardo支撑大消费产业共享数字化创新“数字化供应链”同时赋能“供应链响应能力”,利用数字化核心与创新系统双轮驱动赋予企业全新动能。/pp  SAP中国资深方案架构师聂兰华分享了“数字时代下的精准营销和敏捷运营”内容。SAP通过企业原始数据采集、线上线下数据整合、外部数据和第三方数据的增强,达到优化营销、优化内容和优化供应链的目的。/pp  “云时代的数字化应用变革”由滕燊嘉诚(上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陈银国演讲。滕燊嘉诚(上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信息化解决方案及专业服务,包括行业软件开发与应用、SAP系列产品实施与服务、企业大数据商务智能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等解决方案。基于云的经销商门户管理通过计划管理、合同管理、进销存管理和订单管理四大管理来提高效率、扩展管理渠道。/pp  绝味食品信息经理葛舟发表了“绝味食品平台战略信息化规划思考”的讲演。通过供应链系统的升级、全面新建覆盖,新零售端信息化建设以及供应链与销售端打通、海外IT服务与协同的需求的结合来满足主营业务的需求,丛业务价值链层面、品牌矩阵层面和服务系统层面实现绝味大数据的融通,结合集团需求和服务体系共享的IT需求来共同完成绝味业务发展的信息化建设。/pp  以创新、节能、绿色为主题的“如何在食品行业中打造最佳的真空技术解决方案”由派亚博销售总监黄洪波演讲。派亚博柔性化生产创新解决方案在食品行业中主要涉及开袋、高速分拣、装箱和码垛,在高速分拣中配置的海绵吸具可以抓取多种不同形状物体。/pp  来自科隆测量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的技术经理范嵘发表题为“测量仪器推动食品工业数字化变革”的演讲。通过充气冰淇淋的实例,在双弯管科式质量流量计和P& ID 控制,可精确地直接测量质量。期间还分享了质量流量计在灌装机、饮料行业混合车间、淀粉生产、蔗糖等方面的案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9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f6c664c1-ef6f-433b-a0db-61549695f49e.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与会人员参观绝味食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50.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4d232f9d-a6c5-4bf1-93d4-d6d47ccf3a5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参会人员参观优卓牧业/pp/p
  • 全球院士共话智能工业创新——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盛大开幕
    p  2017年6月5日,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参会代表2000余人。来自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澳大利亚、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等百余位国外嘉宾,携带近200余项成果和项目到会,围绕信息技术、新能源、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疗等六大领域进行交流。通过“大会交流、专场对接、B2B对接、技术展示”多种形式开展高新技术成果转移和合作,促进国际合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85631afc-aab9-487d-8b86-9ddb1900ee6d.jpg" title="1.jpg"//pp  中国工程院吕跃广院士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主席柴天佑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大会共主席白瑞楠副院长、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联合主席/大会共主席林诗万先生、悉尼大学/大会共主席阿奇?约翰斯顿院长、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研究科学家/大会共主席卫钢先生、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大会共主席刘建德副校长、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吉维卡· 奥弗彻罗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大会共主席姜景山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大会共主席夏建白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大会共主席王立军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大会共主席刘明院士、大会共主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魏毅寅副总经理、原中国驻悉尼总领馆科技参赞靳志勇先生、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赵雪燕秘书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王映明副理事长等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355b56d-6c62-44c8-bbe3-28bba6d0a579.jpg" title="2.jpg"//pp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大会共主席白瑞楠副院长进行了开幕致词。在2006年的2月9号,中国国务院出台了《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首次提出创新的理念。时任白瑞楠副院长就在北京,时任瑞典科学院的研究员。他认为,中国正在进行非常广泛的国际知识的分享及交流,中国通过积极的、以及具有建设性的在这些领域进行发展,能够吸引并且提供相应的知识资源,为双边的交流提供机遇并且在研究领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大约在十年前,他们提出了发展纲要,今天在此共同见证如何将技术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转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1879dee2-3568-4713-9514-c733d67497cb.jpg" title="3.jpg"//pp  大会主席柴天佑院士则在致辞中提到,信息技术、能源及使能技术会引起工业革命,智能制造对于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但我们目前还面对着诸多科学及技术方面的难题,这就需要来自学界以及产业界的合作,及不同国家的合作。此次会议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智能制造国际项目的对接以及合作,在会议的筹备期间我们得到了来自驻美、驻欧、驻澳等国家和地区大使馆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我们还邀请了相关国家的机构,致力于搭建国际对接合作的平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31d1c011-8c72-4e47-b642-f1b9ba2d4ed9.jpg" title="4.jpg"//pp  与此同时本月6号到8号,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PHOTONICS CHINA EXPO)也将于2017年6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盛大开幕。展览面积三万平米,将会有800家企业发布合作需求。柴天佑院士希望所有的与会者可以利用此次大会的契机,在学术交流、产业对接、成果转化以及项目合作等方面充分参与,集群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为智能制造战略的发展做出贡献。/pp  大会主席德国工程院院长赖因哈特?胡特尔院长因家庭原因,无法到会,特发来视频向大会顺利召开表示祝贺。/pp  大会报告时段,本次大会邀请到来自美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五位智能制造领域专家分别带来精彩报告。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白瑞楠副院长的报告题目是“瑞典智能制造” 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制造流程智能化” 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林诗万主席的报告题目是“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阿奇?约翰斯顿的报告题目是“工程与信息技术,创新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工程信息管理学院吉维卡· 奥弗彻罗瓦院长的报告题目是“行业4.0和数字化:愿景和实施”。智能制造是重振经济的引擎,到场嘉宾纷纷表示从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报告中获益匪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fedb84f2-fb1b-4f10-9d6c-d0a368e1f536.jpg" title="8.jpg"//pp  接下来的智能制造领军企业高峰对话环节,由新华网的葛振斌总监主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魏毅寅副总经理、中国移动集团政企行业解决方案部赵毓毅总经理、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李剑副总裁、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旭集团)王忠辉副总裁、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通鼎集团)蔡文杰总经理、阿里巴巴IoT事业部吕海军总监、长虹集团管符欣信息化主管,北方夜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志宏副总经理等行业巨头的领导悉数到场,一同探讨智能工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共同搭建产学研用的大平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7097610-36d1-4f42-832c-ef5f0c1cf585.jpg" title="9.jpg"//pp  组委会收集到的项目来自亚欧中心,美国,芬兰,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机构,涵盖信息技术,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学,信息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新材料。其中不乏产业化前期项目,如预测驾驶,高效水处理系统,加拿大废旧轮胎处理技术,新型回收再利用发电系统,人造金属骨骼材料,利用太赫兹技术的无损检测等。不少国外企业表示希望与国内单位加强沟通与合作,拓展共同利益,一同促进全球智能工业发展。/pp  下午进行了中澳先进制造专场、欧洲项目推介专场、新能源新材料专场、国际协作创新合作专场、生物医药专场、光显示专场等分专题会场,将有100位国内外业界顶级专家现场做精彩报告,探讨智能工业全产业链发展趋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ba573990-07cf-45ae-86e6-c251a81c88f8.jpg" title="10.jpg"//pp style="text-align: left "  明日将继续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的中日项目专场,在昌平区三一集团总部举办国际机器人及先进制造专场,并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华夏幸福产业投资对接会。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5caf86b2-714c-454e-8411-b9408ce09d86.jpg" title="11.jpg"//pp  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PHOTONICS CHINA EXPO)也将于2017年6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盛大开幕,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地区裕翔路88号,入口是7号门。让您真正领略:高新成果与新兴产业无缝对接,科技服务助推“中国制造202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37c830a4-3267-41cd-8d4c-aa71fb48fded.jpg" title="12.jpg"//pp  光电子· 中国博览会经过九年累足成步,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覆盖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交流与展示平台,2017年将分设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技术主题展、光谱中国—光学仪器及测试测量设备主题展、激光工业设备主题展、光学制造主题展、红外与微波技术应用主题展、光通信与光传感主题展、机器视觉主题展、军民融合国防电子展等八大主题展,总展出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来自国内外千余家高校及企业参展,预计将有10万余名专业买家和观众到场参观采购。/pp  今年尤其重视专业观众邀约,成功邀请了核兴航材、中国一汽、中车集团、航天五院、京东方科技集团、中国石化、中航工业、富士康、徐工集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东旭集团、华为、中铁集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等装备制造、军民结合项目及产品、安防、智能建筑、电子及半导体、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仪器仪表、新能源、新材料、无人系统及技术、科研/高校科技项目成果和投融资机构领域的专业观众,并进一步加大国际专业观众的邀约力度。/pp  现场发布对接会借助专题推介的形式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分为军民融合项目发布会、国际创新实验室项目发布会、光电子新产品发布会等,您可以在对口的发布会上进行项目对接、现场洽谈和经验交流。/ppbr//p
  • 正业科技2023年实现营收7.58亿,2024年重点投入工业检测智能装备和新能源光伏产业
    近日,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业科技)公布了2023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正业科技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58亿元,同比下降23.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117.65%。2023年末,正业科技总资产19.52亿元,同比增长8.00%。正业科技提到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2023年,影响全球经济的各种事件此起彼伏,俄乌冲突持续胶着、巴以冲突爆发,地缘政治危机加剧对国际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国内民间投资更加谨慎,行业下游客户投资需求放缓,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受上述因素影响,虽然公司全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总体业绩完成不达预期。2023年度,正业科技新增子孙公司、新增项目投资较多,长短期有息负债规模增加较快,财务费用增长较快。正业科技创立于1997年,2014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为景德镇市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上市企业,主要向锂电池、PCB、平板显示、光伏等行业领域制造厂商提供工业检测、自动化、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新材料等产品及服务,与鹏鼎控股、TTM、健鼎科技、宁德时代、ATL、比亚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华星光电、维信诺等众多行业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23下半年,正业科技获批“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2D/3DX射线无损检测装备产业链广东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在延续2022年至今的“工业检测智能装备+新能源”的双轮驱动战略基础上,2024年将重点推进以下方面的工作:在“工业检测智能装备”板块,聚焦工业检测智能装备主航道,围绕“光学检测+自动化控制”核心技术,持续深耕“锂电、平板显示、PCB”三大行业,加快锂电行业X射线3D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维持在国内锂电池检测市场中的领头地位。同时,持续加强市场开发力度,做大在其他行业的市场规模,开辟第二、第三市场,实现多元化应用,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在新能源光伏产业板块,进一步完成新能源产业战略布局:(1)光伏组件及异质结电池片项目第一期1GW的光伏组件已在2023年正式投产。项目第一期剩余1GW光伏组件及1GW异质结电池片进展计划延后,政府代建厂房预计推迟至2024 年5月份交付。1GW光伏组件产线预计在厂房交付后个月内到厂安装,1个月后进入调试期,1GW异质结电池片产线在厂房交付后开工建设,9个月内建成投产、投产后3个月内达产。(2)2023年9月份公司开始在景德镇高新区投资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该项目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19,445.35kWp,预计2024年度将完成全部投资建设。
  • 自动与智能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主要依托于声、光、电、磁等原理内容,从而实现对被检测物体内部缺陷以及不均匀性问题的全过程检测与分析,已成为很多工业生产中用来控制质量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兴起,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无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优化和创新,逐渐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图像化等方向发展,并逐步应用到相关行业领域。在即将召开的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特别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无损检测技术相关的分享,部分报告预告如下:吉林大学 张建海副教授《极端工况下材料服役性能原位测试技术》点击报名张建海,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教授,目前担任吉林省材料服役性能测试国际联合中心副主任,致力于极端工况材料服役性能试验装备与原位测试技术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科研、军委科技委装备预先研究等项目的支持下,重点开展了极端工况材料服役性能试验装备和材料力学性能原位测试技术。开发了超高温双轴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装备和超声、电磁等原位测试设备等10余套,发表 SCI/EI 检索学术论文20余篇;公开发明专利10余项。耐高温材料及其制品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特种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重要领域。因其制造或服役环境常伴有高温环境,及复杂载荷的作用,耐高温材料及其制品极易出现性能退化、裂纹萌生与扩展等情况,常常引发恶性事故。张建海副教授将在报告中重点讲述围绕极端工况下材料服役性能和点焊焊接高温熔核成型过程,开展超声无损在线检测技术研究,实现高温制造或服役工况下损伤缺陷与材料力学性能参数与快速精确测试的工作。大连交通大学 赵新玉副教授《曲面叶片几何量测量和缺陷检测》点击报名赵新玉,大连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协会理事,超声检测专委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等纵向课题;主持完成中国中车、中国特检等企业科研课题10余项;并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重点科研任务。曾研发设计多通道超声自动扫描和声场测量系统、高频超声显微系统、64通道超声相控阵系统、双机械手超声检测系统、ITO镀膜高精度激光刻蚀设备等,已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军工产品检测中获得应用。报告摘要:航空发动机叶片是典型复杂曲面结构,为实现叶片的自动化超声检测,提出基于曲面点云数据重建的自动化检测轨迹规划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7轴联动复杂曲面自动扫描成像;叶片点云采用线激光轮廓仪配合工件旋转轴自动扫描获取,数据拼接整理后采用数据拟合方法获得曲面轮廓方程,基于曲面上的曲线方程规划加减速扫描轨迹,进一步对各扫描轨迹点进行多轴运动分解,获得包括六轴机械手和工件旋转轴在内的各轴轨迹;实际检测实验表明,轨迹规划算法可以实现叶片自动扫描,获得清晰C扫描图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樊俊铃高级工程师《航空复合材料构件超声自动化检测技术及应用》点击报名樊俊铃,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损伤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一级专家。承担、参与国家科工局、工信部、装发、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等各类预研课题10余项,主管、参与完成多个型号的结构强度验证工作,承担我国多型军民机结构试验的无损检测与评估任务,在损伤检测和结构强度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长期从事业务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荣获集团公司航空报国奖个人三等功等多项奖励。报告摘要:针对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人工超声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结果可靠性低等技术瓶颈问题,重点开展了超声换能器设计、超声无损检测仿真、超声信号降噪与多模式成像、无损检测自动化系统研制等技术研究,突破了超声仿真分析、专用传感器设计、信号分析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多通道、宽带宽阵列传感器,自主开发了复合材料构件阵列超声自动化检测系统,有力的支撑了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缩短检测周期,保证了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可靠性。北京科技大学 黎敏教授《高品质钢内部质量高精度检测与三维全息表征》(点击报名)黎敏,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导。主要开展先进检测技术、工业大数据分析等研究工作。独立负责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参与鞍钢、首钢、核动力研究院等10余项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2本,专利8项,转件著作权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2013年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报告摘要:利用高频超声显微技术对高品质钢内部质量进行三维扫描检测,并通过超声信号特征提取、深度聚类、点云重构等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对高品质钢内部的夹杂、缩孔和裂纹等微观缺陷及凝固组织实现高通量表征。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 吴少波高级工程师《机器视觉技术及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点击报名吴少波,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机器视觉组长,研究方向是钢铁机器视觉,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少波同志多年从事钢铁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承担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等多项科研任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0余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的“铁包自动化热检”课题首次实现了铁包全内衬厚度和全外壳温度的热态在线准确测量,负责了“银亮材直径在线测量和分拣系统”、“喷射锭面及中间包测温系统”、“液固相线检测系统”等项目的研发和应用实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报告以钢铁智能制造为背景,结合报告人及团组的工业实践,介绍机器视觉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及在钢铁行业中的典型应用,包括生产质量检测和生产物流检测两大方面,其中生产质量检测包括晶粒度级别、组织类别、表面质量、渣液位、形貌、尺寸、温度等生产质量相关的检测;生产物流检测包括工件/炉包/机车标识、生产工具、关键工况等生产物流相关的检测。钢研纳克 刘光磊高级工程师《管材表面缺陷自动智能检测技术及应用》点击报名刘光磊,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损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无损检测方法技术研究及自动化无损检测仪器装备研发等工作。主要参研的国家科研课题5项,参研制修订的标准6项,研发成果获省部级奖3项,获得授权的专利5项。报告摘要:管材表面缺陷自动检测常用超声、涡流、漏磁、磁粉等检测方法。针对采用常规检测方法不能有效检测短小裂纹、凹坑、划伤、结疤、异物碾压等难题,重点开展了CCD视觉检测技术的相机、镜头、光路配置、二维三位成像技术、相机景深自动校准技术及独特的缺陷检测算法,开发具有高性能、高处理速度、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视觉检测技术和装备,从而实现管材表面缺陷在线智能检测、分类和记录,有效解决人工目视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精确度低的问题。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为了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和行业交流,促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10月13-14日组织召开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会议开设射线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自动及智能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新技术四大专场,邀请无损检测领域专家老师围绕无损检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研制、相关应用等方面展开报告,欢迎大家在线参会交流。一、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二、支持单位:吉林大学、钢研纳克三、参会指南:1、点击会议官方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DT)进行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2年10月14日。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5、会议联系人:高老师(微信号:iamgaolingjuan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
  • 深视智能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专注工业传感器研发生产
    近日,深圳市深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基金领投、高瓴创投追投。深视智能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工业传感器研发生产。公司深耕行业多年,现产品线围绕3D工业传感器推出线激光、点激光、点光谱、纠偏、高速相机等产品,部分性能参数实现世界领先,已逐步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标杆。现如今,深视智能凭借专业的综合性研发平台、成熟的生产品控体系、高质量的本地化服务,已成长为国产品牌领导者,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批量导入国内外消费电子、锂电、光伏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并陆续赋能半导体、面板、汽车、轨交、食品等行业。
  • 工业4.0拉动MES系统升级,电子制造迈向智能化
    p  电子产品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近十年,我们目睹了全球电子产品的大放异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出货量巨大。Gartner数据显示,目前手机、电脑和平板的全年出货总量接近25亿台,巨大的出货量也造就了电子制造庞大且复杂的供应链体系。而中国作为电子产品制造大国,更是占据了全球70%的产能,其中手机制造产能高达32%。这意味着电子产品的加工和组装工厂绝大部分都在中国。/pp  电子制造业体量庞大,在人工成本低廉的发展初期,高密度人工就能满足重复组装、测试的需求,而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用工成本急剧增加,而电子产品的价格却未出现相应的上涨,因此利润变薄,企业急需寻找有效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缩减生产成本,将工厂自动化和MES系统引入电子生产制造为电子产品厂商开启一扇“智能制造”之窗,苹果、富士康等国际公司已经开始引入自动化设备。此外,中兴、美的、海尔、格力等国内厂商也已经启动自动化升级的进程,德国英飞凌的制造工厂已经采用MES系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59" height="284" title="1212.png" style="width: 484px height: 242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2fcb5dda-832e-46c4-8dba-cc688489f4a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于网络)/ppstrong  工业4.0拉动MES系统升级/strong/pp  MES系统是服务于工厂生产执行层的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层的计划系统与生产过程的工业控制系统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工业4.0旨在通过应用物联网等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制造业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的智能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以及合作伙伴。工业4.0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参考标准,智能制造需要MES系统的创新升级才能实现。/pp  工业4.0促使MES深度融入企业运营的环节。在智能制造工厂中,MES系统对每一个与制造相关的指令能够精确调度、发送、跟踪、监控其中可能影响生产的过程,是实现车间制程智能化的基本技术手段。同时,MES系统还会收集、整合整个智能工厂中的业务数据,通过工业大数据的分析,使全产业链实现可视化,达到生产最优化、流程最简化、效率最大化成本最低化和质量最优化。另外,与传统MES系统相比,未来的MES系统不仅在于提供实时数据,而且需要对实时指令进行及时自我学习和柔性调度。/pp  strongMES系统打通电子产品智能工厂的各个环节/strong/pp  电子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众多创业者的目光,小米、华为、OPPO/VIVO等智能手机品牌的席卷式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量奇迹,但是它们不得不承认,高销量的背后也隐藏着利润微薄的尴尬,加上电子产品的功能日益复杂,致使生产制造企业背负巨大的制造流程优化压力,因此,电子制造向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MES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设备的集中控制管理,完成生产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pp  在电子制造流程中,电子产品零部件种类繁多,尺寸大小不一,在时下推崇超薄超小电子产品的大背景下,电子产品生产组装更加困难。这也决定了电子产品组装、生产的流水线多且对自动化水平要求较高,MES系统可以为电子生产制造企业打造一个全面、可靠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可以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通过MES系统中这些模块的有效协作,可以让电子制造企业的计划层和控制层实现沟通,凭借信息技术提供精确的实时数据,并最终达到优化管理活动和生产活动的目的。/pp  未来,智能工厂不仅意味着技术和生产过程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整个管理和组织结构的调整,MES系统在协同制造方面将超越目前内部个人和组织范畴,而扩展至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连接,在制造智能方面将不限于收集、分析与展现,而将进一步实现现场实时分析、协同智能决策,及时调整制造执行过程,MES系统让工厂变得更加智能,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智能生产。/pp strong 选对MES系统,电子制造企业才会走得更快/strong/pp  全球的电子制造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电子产品已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MES系统也随着电子产品的优化而迭代升级,从传统单一的生产管理系统衍生出适合电子制造不同细分领域的MES系统,数据显示,到2020年,MES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31亿元,未来保持年均18%的复合增速。/pp  在MES系统品牌、种类繁多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电子制造厂商需要对各个应用场景进行相应的优化匹配,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管理、动态质量过程控制、数据采集、SPC质量分析和工序计划调度交由合适的MES系统调控,实现人与机器的良好互动,才能实现优化自身生产制造流程,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除了市面上已有的MES系统,电子制造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MES系统,这样有助于企业深入总结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找出其中的痛点,对症下药切实解决企业生产制造的问题,更快速打造最合适的MES系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601" height="399" title="2333.jpg" style="width: 433px height: 301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557e34d4-861d-4847-86f2-7a907ac98adb.jpg"//pp  电子制造行业经过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已经具备了巨大的存量市场,但是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崛起,新需求会快速出现,新的驱动力也会快速形成,MES系统的发展和采用会对电子制造在市场竞争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如此众多的MES厂家,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甄别?什么样的MES系统既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又能与工业4.0/智能制造理念相一致?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打造具有4.0特点的MES系统?为此,2017年8月29日,励展博览集团联合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在NEPCON South China 2017 (第23届华南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期间,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2017 电子制造业智能工厂与MES高峰论坛。论坛讨论内容涉及“工业4.0与MES的发展”、“智能制造背景下MES的发展方向”、“电子制造行业MES应用实践案例”、“智能工厂MES选型与实施指南”“电子制造业智能工厂案例研究与分析”等热点行业话题。本次论坛将聚焦电子行业MES系统的最新发展和创新实践,探讨电子行业MES 系统解决方案,为行业用户提供一次与业界专家、知名厂商、行业同仁面对面交流的机会!/pp  除此之外,在NEPCON South China展会现场,观众将有机会接触到从SMT、电子制造自动化、焊接与点胶喷涂到测试测量等在电子制造环节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同期举办的CS Show与AUTOMOTIVE WORLD CHINA,一站式打通电子制造产业上下游,将为业内人士搭建有效沟通的高效平台,期待您的参与。/pp/p
  • 江苏省明确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及仪器品类,组织供需对接
    近日消息,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七部门共同印发《江苏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江苏省重点更新的仪器品类,如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等。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将围绕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医疗等重点行业,组织省内装备制造业企业开展设备更新产品供需对接。加快发展装备再制造,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再制造发展竞争力。江苏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升级为重点,坚持市场化推进、标准化引领、软硬件一体化更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15%以上,重点行业落后低效设备更新基本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左右,重点用能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到2027年,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5%,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重点行业先进产能比重大幅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装备高端跃升行动  1.加快替代落后低效设备。深入开展重点行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排查,针对工业母机、工程机械、农机、电力装备、基础零部件、仪器仪表、纺织、化纤、电动自行车等行业,加快更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一定年限的机床、铸造设备、锻造设备等;工程机械、农机行业更新冲、剪、弯成形机床以及机加设备、焊接设备、涂装设备、热处理设备、表面处理设备等;电力装备行业更新变压器铁芯智能生产设备、高效电机定转子冲片、机座等模具和电线电缆数字化生产线等;基础零部件行业更新先进铸造设备、精密锻造设备、高效冲压设备、先进钣金设备等;仪器仪表行业更新数控加工设备、检定装备等;纺织、化纤行业更新化纤新材料成套装备、短流程纺纱织造装备、新型非织造布装备、绿色印染装备等;电动自行车行业更新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化喷涂和烘干设备、电动或气动装配设备、绝缘耐压测试仪、循环充放电测试仪等。(责任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加快推广高端先进设备。针对航空、光伏、集成电路、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鼓励企业适应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趋势,更新升级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重点推动民用航空行业围绕大飞机配套系统与部件、航空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机载系统等领域升级改造电子元器件检测验证平台、金属成分检验检测设备等;光伏行业更新应用大热场单晶炉、高线速小轴距多线切割机、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真空蒸镀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光伏环境测试仪等设备 集成电路行业更新先进封装测试设备等;动力电池行业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柜等设备 新能源汽车行业更新一体化压铸成型、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焊点检测等设备。(责任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3.加快升级试验检测设备。聚焦石化化工、医药、船舶、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在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 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责任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4.加快扩大优质设备供给。围绕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医疗等重点行业,组织省内装备制造业企业开展设备更新产品供需对接,强化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鼓励企业抢抓政策机遇,立足市场需求持续强化产品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工业母机、机器人、医疗装备、农机装备、电力装备、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设备等优质、高效设备供给。加快发展装备再制造,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再制造发展竞争力。(责任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赋能行动  5.推进设备数字化改造。组织编制“1650”产业体系“智改数转网联”行业实施指南,引导企业以设备数据采集为重点,通过部署传感器、射频识别、网关等数字化工具和设备,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微改造”“轻改造”,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购置工控核心产品、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和智能检测装备等数字化生产设备,加快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改造,进一步提升生产设备数字化水平。(责任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6.推进设备智能化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聚焦关键环节和典型场景,推动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支持企业在建设智能车间的基础上,融合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造一批智能工厂。鼓励重点集群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建设一批“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争创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到2027年,新增智能车间3000个、智能工厂1000家。(责任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  7.推进设备网络化联接。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持续加大企业外网建设力度,高质量建设“双千兆”网络,确保工业互联网外网“万兆入园、千兆进企”。聚焦设备互联互通、工厂网络安全等需求,利用工业PON、TSN、工业无线等技术加快推进企业内网改造,建设一批企业级、行业级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实现生产要素的广泛互联和数据互通。加快推进云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建设,不断提升算力供给能力。到2027年,全省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达到60%左右。(责任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  (三)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8.提升重点工艺装备绿色化水平。深入实施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对标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标杆水平、环保绩效A级水平,鼓励企业应用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和高效环保设施。围绕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工序产品能效水平,创建一批能效“领跑者”企业。钢铁行业主要对高炉、转炉、电弧炉、精炼炉、特种冶炼装备、焦炉、轧制线及配套设备等进行更新改造;建材行业主要对水泥、玻璃、玻璃纤维等领域开展减污降碳改造,推广协同处置、全氧燃烧、原燃料替代等先进适用的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有色金属行业主要对绿色环保铜冶炼、再生金属冶炼、废旧有色金属分级分选等关键装备进行更新改造;家电等重点轻工行业加快二级及以上高能效设备更新,加快提升重点行业工艺装备绿色化水平。到2026年,工业重点领域产线(装置)能效全部达到基准水平以上。(责任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  9.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水平。有序推进工业领域节能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遴选一批高效节能装备,聚焦锅炉、电机、变压器、空压机、换热器、泵等重点用能设备,加快更新换代和改造提升,积极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推动各领域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责任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  10.提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主要工业固废产生行业为重点,更新改造工业固废产生量偏高的工艺,升级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面向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纺织、造纸、皮革、食品等已出台取(用)水定额国家标准的行业,推进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改造工业冷却循环系统和废水处理回用等系统,更新一批冷却塔等设备。(责任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本质安全提升行动  11.推动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引导化工、钢铁、有色、粉尘涉爆企业加快实施老旧装置更新升级和工艺流程优化改造,妥善化解老旧装置工艺风险大、动设备故障率高、静设备易泄漏等安全风险。到2027年,累计更新达到设计年限或未规定设计年限但实际投产运行时间超过20年的化工装置150台(套)以上;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完成70台(套)以上固定式浇铸炉和40套钢丝绳深井提升系统装置设备更新改造;钢铁企业炼铁工序和煤气柜操作区操作系统更新改造20家以上;重点粉尘涉爆企业设施设备更新400家以上,铝镁金属粉尘企业工艺改造100家以上。对轻工、纺织等重点行业使用年限较长和环保、安全、职业卫生、技术指标落后的老旧生产装备,组织各地按年度、分行业制定更新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民爆行业,推动“自动化减人、机器人替人”,完成无人化生产线改造。(责任部门:省应急管理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2.推广应用先进安全应急装备。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全社会层面推动安全应急监测预警、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改造升级与配备。围绕工业生产安全事故、地震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城市内涝灾害、城市特殊场景火灾、紧急生命救护、社区家庭安全应急等重点场景,推广应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责任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应急管理厅)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加大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财政支持力度,落实江苏省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以及中小微制造企业设备购置更新改造贷款担保等政策。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银行机构单列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信贷计划,合理确定贷款利率。落实国家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税收优惠政策。(责任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委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税务局、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  (二)强化先进标准引领。严格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能源效率强制性标准。执行消费品质量标准,制定全省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提高质量安全治理水平。围绕我省产业特点,加快制定完善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储能、光伏、电动自行车等产业发展急需标准。积极推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责任部门: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三)完善要素保障支撑。鼓励各地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要素资源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涉及用地、用能等纳入优先保障范围。建立技术改造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优化技术改造项目手续办理流程,对不新增用地、用能和排放的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探索实施节能审查、环评告知承诺制。围绕设备更新改造衍生的复合型技能岗位需求,强化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为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提供有力支撑。(责任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  (四)加快技术攻关突破。推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大关键设备和软件攻关力度,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和自主创新产品“迭代”等机制,持续开展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和推广活动,强化制造业中试能力支撑,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新模式应用政策,定期编制发布“两新”目录,加快国产设备和软件的推广应用与迭代升级。(责任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加强工作统筹,做好国家层面的汇报争取和工作衔接。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的组织实施,与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二)总结推广经验。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强对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的跟踪调度,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积极报送具有示范效应的特色做法和政策举措,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择优向国家推荐并因地制宜在省内宣传推广。  (三)强化通报激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季度对各设区市工业投资、技术改造投资情况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在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申报等方面予以优先推荐支持。  (四)做好政策宣贯。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公共服务平台等渠道,及时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工作信息,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提高政策的使用率和转化率,切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海洋光学:光谱仪设计向着小型化、工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满足目前各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光谱分析仪器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不论是分子光谱还是原子光谱都涌现了一系列创新的成果,特别是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太赫兹、超快光谱、荧光相关光谱、高光谱等相关技术彰显了极具诱惑的市场活力,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 2023)中,近50位专家报告充分彰显了光谱创新潜力,纷纷展示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从仪器整机到关键部件;从系统集成到方法开发;从大型科研仪器,到用于现场的便携、手持设备;从实验室检测设备,到过程分析技术……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些创新成果,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专家、用户、厂商之间的合作交流,会议主办方特别策划《光谱创新成果“闪耀”iCS2023》网络专题成果展,集中展示本次光谱会凸显的创新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仪器、部件、技术、方法、应用等。海洋光学应用主管 卢坤俊本次会议中,海洋光学应用主管卢坤俊分享了《海洋光学微型光谱仪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典型应用》(点击回看 )引发行业关注。报告中,他介绍了海洋光学公司及客户合作模式,并分享了海洋光学微型光谱仪在蛋白浓度过程监控,DNA浓度过程监控,眼科用固化材料固化过程表征,溶解氧浓度监控,分子诊断以及特殊医疗光源光电性能表征等典型应用。会后,我们邀请海洋光学向大家简单介绍他们在光谱技术及仪器研发应用方面的系列成果。1、典型仪器新品2023年,海洋光学更新了微型光纤光谱仪产品线,推出了新的ST,SR,HR三个系列的光谱仪组合,对应从迷你体积,通用型号,到高分辨率/灵敏度的产品特点,其中SR和HR系列又分为2,4,6三个版本,分别对应不同的分辨率和灵敏度等级。全面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其中ST为超小型的代表产品,是海洋光学USB系列的约1/4,而且大幅提升了其紫外波段的响应。整体设计紧凑,同时兼具高速光谱采集和高信噪比,是空间有限的应用场景理想的选择。应用领域广泛,包括DNA浓度测试以及颜色测量等,既能够满足单独使用,更可以用于在线设备和手持仪器开发。其中SR6为光谱仪产品家族中新增的一个型号,将面阵探测器融合在通用型号的小巧机身中,可以提供高的光谱信号响应,同时电路和结构设计进行了对应的升级,改善了热稳定性,对于实验室或者温度波动较大的工业应用来说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2、解决方案ST光谱仪由于其突出的体积优势和紫外灵敏度提升,非常容易集成于在线设备中,用户使用ST集成了在生物制药纯化线上的紫外浓度检测设备,体积更加小巧,能够满足同时多点多波长的紫外检测,通过PAT的方式,满足了QbD的理念。SR光谱仪提供了比之前产品更加优秀的信噪比水平,因此在吸光度的测试中可以体现更好的性能,进一步的提升使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测试吸光度时线性度,提供更加准确的结果,目前生命科学行业的研究中,进行产物快速测量时通常使用紫外吸光度方法测量其浓度,使用新的光谱仪开发的浓度测量设备可以实现更快的测试速度和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3、未来发展计划光谱小型化、工业化仍旧是海洋光学看好的方向,无论是紫外可见波段还是近红外波段,光谱类的分析仪器提高了实验室的科研能力,而光谱在工业化上的应用则真正惠及每个人的生活。海洋光学布局在微型光纤光谱仪上,在未来,一方面设计在小型的基础上,提供更高的性能,让科研学者在没有合适工具的情况下,使用小型光谱仪设计自己的助手;在工业自动化方向,会提供更多智能化,适合工业生产线使用的光谱仪,以提高的工业水准和质量水平。同时我们也会更近一步,在未来同时提供基于光谱仪的解决方案,应用于消费电子,医疗检测和金属回收等领域,助力工业生产降低污染,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以达成更高的效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4、合作需求海洋光学非常期待同各行业的专家合作,光谱设备实现工业应用时通常会隐去“光谱”的特征,因此需要与技术专家和开发者紧密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方法。同样,“产学研用”一体化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方向,希望同各大高校研究所的产学研转化基地沟通,通过光谱技术帮助科研进步,帮助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共赢。
  • 上海印发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梳理材料研制仪器目录,发布20项仪器供给清单
    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的专项行动》。到2027年,实现上海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规模累计达2000亿元,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5%、77%,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市级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突破1500个,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在重点领域先进设备更新行动中,检测设备进生产线中提到:“形成一批仪器仪表、智能检测装备标志性创新产品,面向重点领域制造过程关键环节检测需求,示范推广智能检测装备优秀应用场景。支持新材料急需关键仪器装备自主化,引导技术能力强的新材料研发、检测单位应用创新检测仪器装备。梳理制定新材料研制急需关键仪器装备目录。发布20项以上创新科研仪器重点产品供给清单,支持高校及科研机构更新置换先进科研仪器设备。”新材料中试服务进基地中提到,“到2027年建成12个中试基地,实现50个以上中试项目落地……每年支持10项左右新材料应用认证项目,支持比例不超过认证委托合同及检测委托合同金额的30%,单个产品支持金额最高100万元。”全文如下:上海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的专项行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7号)部署和《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工信部联规〔2024〕53号)要求,推动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加速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制定本专项行动。到2027年,实现本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规模累计达2000亿元,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5%、77%,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市级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突破1500个,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一、重点领域先进设备更新行动(一)创新重点产品进清单。围绕智能制造装备、能源装备、专用装备、重大装备等高端装备领域推出50类标志性产品,发布后定期更新。推动安全应急监测预警、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等加快升级改造。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海工、汽车制造、能源装备、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推动创新产品应用,推进创新替代计划,提高创新设备投资规模占比5个百分点。(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各区政府)(二)智能制造设备进工厂。到2027年打造500个智能制造示范场景。围绕智能制造全场景建设,实施“高端机床+”,“机器人+”,推动企业基于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传感器与控制装备、智能仓储物流装备、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创新零部件装机配套,引导材料、元器件、零部件、专用软件企业与整机企业有机结合,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发挥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合作案例带动作用,大力推进优质基础产品市场应用。(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三)检测设备进生产线。形成一批仪器仪表、智能检测装备标志性创新产品,面向重点领域制造过程关键环节检测需求,示范推广智能检测装备优秀应用场景。支持新材料急需关键仪器装备自主化,引导技术能力强的新材料研发、检测单位应用创新检测仪器装备。梳理制定新材料研制急需关键仪器装备目录。发布20项以上创新科研仪器重点产品供给清单,支持高校及科研机构更新置换先进科研仪器设备。(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教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四)医疗设备进医院。支持创新医疗器械研发,通过创新医疗器械应用示范项目,加快创新医疗器械临床应用,支持创新医疗器械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取得国家医保耗材编码、符合本市可另收费耗材目录管理规定的产品,企业可直接申请挂网采购,实施一门受理,提高审核效率。列入本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的医疗器械产品可按规定直接入院使用。发布20项以上创新医疗设备重点产品供给清单,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申康中心、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医保局、各区政府)(五)新材料中试服务进基地。到2027年建成12个中试基地,实现50个以上中试项目落地。鼓励中试基地提供公共中试服务,公开新材料中试基地的专业场地、专业设备等服务能力信息。将园区中试基地的服务企业数量、成果转化数量等指标,纳入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鼓励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具有CNAS认可资质的材料研发、生产、检验检测单位等,带头应用关键急需仪器装备。每年支持10项左右新材料应用认证项目,支持比例不超过认证委托合同及检测委托合同金额的30%,单个产品支持金额最高100万元。(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六)创新芯片进设备。加大关键行业关键芯片的规模化应用,打造创新高端芯片。支持车规芯片、服务器芯片、手机及个人PC主控芯片、工控MCU、FPGA、单北斗芯片和高端模拟芯片等相关芯片的首次应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创新芯片应用比例不断提高。(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各区政府)二、技术改造设备焕新行动(七)推动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产能提升、产品升级,到2027年,本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累计达到4000亿元,设备更新约占50%。对投资2000万元以上符合条件的技改项目优先给予贷款贴息和融资租赁补贴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银行贷款项目,连续三年每年给予贷款利息50%,累计最高2000万元的支持;对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项目,给予不超过融资租赁合同设备投资额5%,最高2000万元的补贴;对特别重大项目给予核定项目投资10%,最高1亿元的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政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新贷”“技改贷”“设备担”等专属产品。(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委金融办、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各区政府)(八)加强技改项目要素资源保障。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零增地”技改项目,探索“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承诺备案制;对不影响质量、安全的非关键环节,采用容缺后补、甩项后置等方式,推进全流程在线办理,压减审批周期。市区重点产业技术改造项目纳入环评审批“绿色通道”,采取技术评估提前介入、申请材料容缺受理、公示和审查同步开展等方式,压缩审批时间。(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审改办)(九)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由审改、发改、经信、规划、环保、建设、金融等部门组成的技改协调工作机制,强化市区协同,加强准入、审批、建设、验收等统筹。建立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库,将清单库、资源库、政策库所涉及信息叠加,建立清单化滚动推进机制,对接低息贷款、产业补贴、加速折旧、进口设备免税等政策,研究“一企一策”支持方案,加快设备更新进度。(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审改办、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管理局、市税务局、各区政府、重点产业园区管委会)三、数字经济赋智赋能行动(十)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研发与推广。聚焦重点行业,对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等重大研发项目,放宽新增投资额度及支持比例,支持比例最高为项目新增投资的30%,支持金额原则上不高于1亿元。鼓励以用促研,对采购使用本市重点软件产品的用户单位,按照软件销售金额予以一定补贴。(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区政府)(十一)元宇宙应用场景建设。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空间计算、云端渲染、数字人、图形图像引擎等领域,推动一批创新产品研发应用。围绕工业、文商旅、教育、医疗健康、协同办公等重点行业应用需求,形成一批城市信息模型、建筑信息建模、数字孪生、数字沙盘仿真、空间计算、扩展现实等行业级解决方案。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开展元宇宙应用场景“揭榜挂帅”,力争到2027年年均向社会开放20个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局、各区政府)(十二)智能工厂领航计划。加快高水平智能工厂建设,到2027年培育不少于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3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加快推动全市规上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开展智能工厂评估诊断,结合六大重点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不同特点,一业一策、分级分类、有序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以智能工厂建设有效带动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依托智能工厂领航计划及智能工厂标杆建设专项,对智能工厂能级和产值规模提升明显的项目进行阶梯奖励,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集成批量化、规模化更新。(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各区政府)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十三)打造绿色标杆。引导企业围绕设备数字化、生产网络化、能源低碳化和生产洁净化实施工艺升级和设备提标改造,到2027年累计培育500家绿色工厂。支持产业园区运用技术数字技术推动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智慧管控、资源循环利用,加快分布式光伏、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绿色微电网等能源智慧管控系统建设,力争到2027年累计培育30家绿色园区。持续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核定项目投资20%,最高1000万元的支持。(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各区政府)(十四)推动能源和用能设备绿色低碳更新改造。加快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开展工业企业“百一”行动,通过推广节能高效产品、淘汰落后设备、优化节能管理等综合措施,实现年节能量1%。推动更新改造300万千瓦电机及其系统,加快推动本市石化化工、钢铁行业流程优化和提质改造。到2027年累计节能量50万吨标煤,新增光伏装机50万千瓦,储能应用规模20万千瓦。推动2万个存量自用非智能充电桩升级替代。新建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25,将小散老旧数据中心纳入产业限制和淘汰目录,力争改造后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4。推动IT设备及配套系统10万千瓦容量的更新,能效提升20%以上。实施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和分类更新改造。(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十五)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发展汽车零部件、航空发动机、船舶机械、精密仪器等产品领域高端智能再制造,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探索在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再制造业务。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培育壮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实现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能力达到5万吨/年以上。发展设备二手市场,建立鉴定、评估、分级等标准,推动二手设备交易平台规范建设和运营。(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五、创新产品扩大应用行动(十六)加大“三首”支持力度。加快推动自主安全可控的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和市场推广。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不超过创新产品合同金额30%,最高2000万元的支持。每年支持不少于30项首台套装备、15个首版次软件产品、10项首批次新材料。(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各区政府)(十七)创新产品推荐目录推广应用。到2027年,市级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突破1500个,加强创新产品在重大工程、国有投资项目建设单位的推广应用,优先采购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内的创新产品。用好编审委员会工作机制,发挥各行业主管单位在推进创新产品应用中的作用,鼓励国企加大创新产品采购比例。发布可视化创新产品标志,打造成为上海制造名片。购买列入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的首次投放市场的产品,对符合条件的银行贷款项目,连续三年每年给予贷款利息50%,最高500万元的支持。鼓励支持创新产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对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项目,给予不超过设备投资额30%,最高500万元的支持。对创新性特别强的产品给予不超过市场合同金额30%,最高2000万元的支持。(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各区政府)(十八)强化创新产品核心竞争力。聚焦产业基础、重大装备关键技术,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和重点研发任务等政策,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在人工智能、5G-A、工业互联网、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探采等领域滚动发布应用场景创新任务,对标杆性示范项目按照规定给予不超过20%,最高80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区政府)六、质量和标准提升行动(十九)增强产品质量可靠性。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支持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提高企业质量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检验检测新技术应用研究,支持试验检测设备升级换代,推动重点产业检验检测能力升级。通过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促进重点行业创新产品可靠性提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到2027年,新增2家国家级试验检测类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形成2个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开展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实践,建设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选树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最佳实践。(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二十)强化重点领域标准提升。推进行业标准高端化,加强制造、医疗、检测等领域专用设备关键标准研制,建立健全中试标准体系,推动创新高端装备规模化应用。推进行业标准数字化,研制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软件标准以及人工智能、元宇宙、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等新兴数字领域标准,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行业标准绿色化,完善绿色产品、工厂、工业园区、供应链、数据中心等绿色制造体系标准,持续更新节能、节水、废弃物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储能等标准,构建集基础通用、碳减排、碳清除和市场化机制的低碳标准体系。到2027年,新增培育“上海标准”10项。(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政府)(二十一)推动标准国际化跃升。建立完善国际标准一致性跟踪转化机制,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健全标准国际化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支持重点行业标准走出去。支持国内机构和企业。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内国际衔接。到2027年,牵头制定修订新的国际标准50项。(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政府)
  • 近红外技术助力茶叶加工迈向智能制造工业4.0
    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是茶区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我国茶叶初制加工主要靠人的经验 “看茶做茶”,如“一看二闻”、“手抓成团、松手不散” 或为基于设备温度、时间、转速的简单过程控制,导致制茶省力而不省心,品质风味稳定性差。传承经验的数字化问题,已成为制约茶叶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发展的产业技术瓶颈。/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在线近红外茶叶品质检测系统、机器视觉智能感知系统进入示范推广阶段/strong/span/pp  近日,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董春旺博士牵头,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光学技术支撑提供平台支持下,我国在茶叶加工品质检测技术上取得突破,多方合作研发了在线近红外茶叶品质检测系统、机器视觉智能感知系统,并在自动生产线集成应用。经实验测试,对茶鲜叶、萎凋叶水分检测绝对误差为± 0.5%,对红茶发酵品质适度判别正确率为100%,近红外光谱检测时间小于1min,而机器视觉检测时间仅为1.4s。/pp  本成果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对红茶加工过程中在制品水分、发酵品质的快速无损伤检测,将人工制茶经验进行量化、数字化及可视化呈现,为后续茶叶品质风味的精准加工和定向调控,以及专家决策和智能管控技术的实现,扫清了关键技术障碍。目前成套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进入示范推广阶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96px height: 2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42d16117-3823-4847-9287-7961a6421e86.jpg" title="茶叶.jpg" alt="茶叶.jpg" width="296" height="200" border="0" vspace="0"/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ccc17f6f-9444-46c4-b256-5d78d1ec55fd.jpg" title="02.jpg" alt="02.jpg" width="311" height="200" border="0" vspace="0"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11px height: 200px "//pp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是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茶叶科研机构,多年来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与精力。本次近红外茶叶在线检测项目就是中茶所在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领域的一次可行性探索,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2466)、中央级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1610212018005)、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的资助,相关数据发表在SCI REP(10.1038/s41598-018-26165-2)SAPA(0.1016/j.saa.2018.07.029)、JFPE(10.1111/jfpe.13428)等国际SCI学术期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5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10c37884-65a1-4c7b-94ac-527af95f6057.jpg" title="微信图片_20200421110249.png" alt="微信图片_20200421110249.png" width="600" height="25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0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a3ab48b-36bf-45ab-ac07-612b77ea2119.jpg" title="微信图片_20200421110329.png" alt="微信图片_20200421110329.png" width="600" height="207" border="0" vspace="0"//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产学研用”合作共筑科技成果转化/strong/span/pp  作为一家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研发及提供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近年来在近红外光谱检测领域的突出表现,以及其在食品检测、农牧业、环境保护、加工制造等行业的应用与实践成果,与中茶所等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将中茶所董春旺博士的前期探索性研究形成理论积累和数据模型,并在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近红外系统上做了较好的集成及产业化应用。/pp  据了解,此次项目旨在解决茶叶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实时在线检测问题,通过在萎凋、烘干等环节加装在线检测设备,以确保生产者能通过数据具象化的方式,直观实时观测到加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同时,本项目还在发酵环节加装了检测设备,尝试建立茶叶中一些内容物的检测模型,并分析茶叶内容物的变化与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br//pp  本次项目的成功,不但对于茶叶制造行业工业化转型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同时也为类似的传统制造行业转型提供了具有正向参考意义的范本。/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近红外技术助力茶行业完成工业4.0转型/strong/span/pp  此次所采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光谱测量技术与化学计量学学科有机结合的新兴技术,凭借其便携、准确、成本低、无损环保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检测技术之一。/pp  该项目总体由硬件及模型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含近红外光谱仪的架设安装及网络传输部分,模型部分包含茶叶在萎凋、发酵、烘干等各环节的水分含量模型,萎凋、发酵环节中茶叶内容物(茶多酚、茶色素、儿茶素等)的模型,以及迅无锡迅杰光远与中茶所等合作构建的茶叶定性判别模型。/pp  在同一批次,茶叶发酵的不同时间点,分别采集样品,获得样品的近红外检测光谱、理化数据,并将不同时间点的各样品都制成成品茶,由大师感官评定,并将感官评定分数与前期获得的光谱及理化数据相关联,建立模型,寻找最佳发酵时间的拐点,以达到降低能耗、优化工艺、稳定品质的目的。并通过以上一系列工作,最终将原有大师经验评定的方式,升级为可视化、数字化、可控制的参数指标。/pp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制茶过程,不仅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直观了解制茶过程中茶叶内部水分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还可以直接通过数据结论对制茶过程进行有效调整和干预,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的品控水平,并实现制茶的标准化。尤其在发酵环节,该项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更快地弥补人工判别发酵程度的不足,让发酵环节更加科学合理。/pp  如今,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也在逐渐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本项目在近红外制茶行业的应用,一方面证明了近红外技术在传统工业广泛的应用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制茶行业的工业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行性路径。随着试点产线的顺利运行,后续,中国茶叶研究所将协同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大该技术在制茶行业的相关合作和投入,逐步扩大近红外检测技术在制茶行业应用的推广,稳步提升我国制茶工艺的工业化水平。/pp style="text-align: right "(来源:迅杰光远)/p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印发 提及仪器仪表
    p  近日,工信部、国家标准委共同组织制定并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以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指导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以下为指南全文。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28470e18-f993-4f54-a1ef-41d090899ded.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工业和信息化部/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关于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的通知/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工信部联科〔2018〕154号/span/p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关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有关中央企业、行业协会,有关单位:/pp  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指导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现予印发。/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工业和信息化部/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8年8月14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2018年版)/span/strong/pp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pp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pp  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装备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p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strong一、总体要求/strong/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一)指导思想/strong/span/pp  进一步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快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深化智能制造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标准对制造业的整体支撑作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二)基本原则/strong/span/pp  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中提出的“统筹规划,分类施策,跨界融合,急用先行,立足国情,开放合作”原则,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全面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加快标准制(修)订,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推广。同时,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间的技术标准交流与合作,开展标准互认,共同推进国际标准制定。/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三)建设目标/strong/span/pp  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制定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基础共性标准,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标准,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智能生产等智能工厂标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智能服务标准,人工智能应用、边缘计算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工业无线通信、工业有线通信等工业网络标准,机床制造、航天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大型船舶设计工艺仿真与信息集成、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运行系统等行业应用标准,带动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工作。推动智能制造国家和行业标准上升成为国际标准。/pp  到2018年,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pp  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strong二、建设思路/strong/span/pp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按照“三步法”原则建设完成。第一步,通过研究各类智能制造应用系统,提取其共性抽象特征,构建由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组成的三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而明确智能制造对象和边界,识别智能制造现有和缺失的标准,认知现有标准间的交叉重叠关系 第二步,在深入分析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综合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各维度逻辑关系,将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生命周期维度和系统层级维度组成的平面自上而下依次映射到智能特征维度的五个层级,形成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工业网络等五类关键技术标准,与基础共性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共同构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第三步,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分解细化,进而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指导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标准立项工作。/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strong/span/pp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指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pp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三个维度对智能制造所涉及的活动、装备、特征等内容进行描述,主要用于明确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需求、对象和范围,指导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69e999c9-14b7-45ea-b883-8b32d12690b4.jpg" title="2.jpg" alt="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 1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1. 生命周期/strong/span/pp  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原型研发开始到产品回收再制造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可进行迭代优化,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等特点,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构成不尽相同。/pp  (1)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的所有约束条件以及所选择的技术来对需求进行构造、仿真、验证、优化等研发活动过程 /pp  (2)生产是指通过劳动创造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过程 /pp  (3)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pp  (4)销售是指产品或商品等从企业转移到客户手中的经营活动 /pp  (5)服务是指提供者与客户接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包括回收等。/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2. 系统层级/strong/span/pp  系统层级是指与企业生产活动相关的组织结构的层级划分,包括设备层、单元层、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pp  strong(1)/strongstrong设备层是指企业利用传感器、仪器仪表、机器、装置等,实现实际物理流程并感知和操控物理流程的层级 /strong/pp  (2)单元层是指用于工厂内处理信息、实现监测和控制物理流程的层级 /pp  (3)车间层是实现面向工厂或车间的生产管理的层级 /pp  (4)企业层是实现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层级 /pp  (5)协同层是企业实现其内部和外部信息互联和共享过程的层级。/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3. 智能特征/strong/span/pp  智能特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使制造活动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一个或多个功能的层级划分,包括资源要素、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系统集成和新兴业态等五层智能化要求。/pp  (1)资源要素是指企业对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及其数字化模型所在的层级 /pp  (2)互联互通是指通过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实现装备之间、装备与控制系统之间,企业之间相互连接及信息交换功能的层级 /pp  (3)融合共享是指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协同共享的层级 /pp  (4)系统集成是指企业实现智能装备到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过程的层级 /pp  (5)新兴业态是企业为形成新型产业形态进行企业间价值链整合的层级。/pp  智能制造的关键是实现贯穿企业设备层、单元层、车间层、工厂层、协同层不同层面的纵向集成,跨资源要素、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系统集成和新兴业态不同级别的横向集成,以及覆盖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的端到端集成。/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strong/span/p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包括“A基础共性”、“B关键技术”、“C行业应用”等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标准体系各部分的组成关系。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19fcc1f-42e0-461b-92c0-cc146bea2988.jpg" title="3.jpg" alt="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2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pp  具体而言,A基础共性标准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五大类,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最底层,是B关键技术标准和C行业应用标准的支撑。B关键技术标准是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智能特征维度在生命周期维度和系统层级维度所组成的制造平面的投影,其中BA智能装备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资源要素,BB智能工厂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资源要素和系统集成,BC智能服务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新兴业态,BD智能赋能技术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融合共享,BE工业网络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互联互通。C行业应用标准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最顶层,面向行业具体需求,对A基础共性标准和B关键技术标准进行细化和落地,指导各行业推进智能制造。/p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中明确了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需求,与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具有映射关系。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块化设计规范为例,它属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中B关键技术-BC智能服务中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它位于生命周期维度设计环节,系统层级维度的企业层和协同层,以及智能特征维度的新兴业态。其中,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三个维度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映射关系及示例解析详见附件2。/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strong/span/p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由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向下映射而成,是形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A基础共性”、“B关键技术”、“C行业应用”三个部分,如图3所示。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73eeadb-c50e-41c5-a66b-b231643b6a2f.jpg" title="4.jpg" alt="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3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三、建设内容/span/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一)基础共性标准/strong/span/pp  基础共性标准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解决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问题,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五个部分,如图4所示。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8dfce4d-fac0-40e0-bedf-99ae0b46c421.jpg" title="5.jpg" alt="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4 基础共性标准子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1. 通用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术语定义、参考模型、元数据与数据字典、标识等四个部分。术语定义标准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为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参考模型标准用于帮助各方认识和理解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对象、边界、各部分的层级关系和内在联系。元数据和数据字典标准用于规定智能制造产品设计、生产、流通等环节涉及的元数据命名规则、数据格式、数据模型、数据元素和注册要求、数据字典建立方法,为智能制造各环节产生的数据集成、交互共享奠定基础。标识标准用于对智能制造中各类对象进行唯一标识与解析,建设既与制造企业已有的标识编码系统兼容,又能满足设备互联网协议(IP)化、智能化等智能制造发展要求的智能制造标识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2. 安全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和人因安全三个部分。功能安全标准用于保证控制系统在危险发生时正确地执行其安全功能,从而避免因设备故障或系统功能失效而导致生产事故,包括面向智能制造的功能安全要求、功能安全系统设计和实施、功能安全测试和评估、功能安全管理等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用于保证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信息系统及其数据不被破坏、更改、泄露,从而确保系统能连续可靠地运行,包括软件安全、设备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防护及评估等标准。人因安全标准用于避免在智能制造各环节中因人的行为造成的隐患或威胁,通过合理分配任务,调节工作环境,提高人员能力,以保证人身安全,预防误操作等,包括工作任务、环境、设备、人员能力、管理支持等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3. 可靠性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工程管理、技术方法两个部分。工程管理标准主要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可靠性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与监督,包括智能制造系统及其各系统层级对象的可靠性要求、可靠性管理、综合保障管理、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等标准。技术方法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智能制造系统及其各系统层级开展具体的可靠性保证与验证工作,包括可靠性设计、可靠性预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增长、可靠性评价等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4. 检测标准/strong/span/pp  strong主要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方法等两个部分。测试项目标准用于指导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在测试过程中的科学排序和有效管理,包括不同类型的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一致性和互操作、集成和互联互通、系统能效、电磁兼容等测试项目标准。测试方法标准用于不同类型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的测试,包括试验内容、方式、步骤、过程、计算分析等内容的标准,以及性能、环境适应性和参数校准等。/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5. 评价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指标体系、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实施指南等四个部分。指标体系标准用于智能制造实施的绩效与结果的评估,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能力成熟度标准用于企业识别智能制造现状、规划智能制造框架与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水平提供过程方法论,为企业识别差距、确立目标、实施改进提供参考。评价方法标准用于为相关方提供一致的方法和依据,规范评价过程,指导相关方开展智能制造评价。实施指南标准用于指导企业提升制造能力,为企业开展智能化建设、提高生产力提供参考。/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二)关键技术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和工业网络等五个部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1. 智能装备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识别与传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设备、智能工艺装备等七个部分,如图5所示,其中重点是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标准。主要规定智能传感器、自动识别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信息模型、数据字典、通信协议、接口、集成和互联互通、优化等技术要求,解决智能生产过程中智能装备之间,以及智能装备与智能化产品、物流系统、检测系统、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之间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的问题。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aa8a32a-4026-41f2-bb3f-10cec1a98bf8.jpg" title="6.jpg" alt="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5 智能装备标准子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1)识别与传感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标识及解析、数据编码与交换、系统性能评估等通用技术标准 信息集成、接口规范和互操作等设备集成标准 通信协议、安全通信、协议符合性等通信标准 智能设备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管理标准。主要用于在测量、分析、控制等工业生产过程,以及非接触式感知设备自动识别目标对象、采集并分析相关数据的过程中,解决数据采集与交换过程中数据格式、程序接口不统一的问题,确保编码的一致性。/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2)人机交互系统标准/span/pp  主要包括工控键盘布局等文字标准 智能制造专业图形符号分类和定义等图形标准 语音交互系统、语义库等语音语义标准 单点、多点等触摸体感标准 情感数据等情感交互标准 虚拟显示软件、数据等VR/AR设备标准。主要用于规范人与信息系统多通道、多模式和多维度的交互途径、模式、方法和技术要求,解决包括工控键盘、操作屏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交互模式,语音、手势、体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设备等多维度交互的融合协调和高效应用的问题。/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3)控制系统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控制方法、数据采集及存储、人机界面及可视化、通信、柔性化、智能化等通用技术标准 控制设备集成、时钟同步、系统互联等集成标准。主要用于规定生产过程及装置自动化、数字化的信息控制系统,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编程自动控制器(PA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等相关标准,解决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控制方法、通信、集成等问题。/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4)增材制造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典型增材制造工艺和方法标准 设计规范、文件格式、数据质量保障、文件存储和数据处理等模型设计标准 增材制造设备接口标准 增材制造材料、设备和零部件性能的测试方法标准 增材制造服务架构、服务模式等服务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能制造系统中增材制造相关技术、方法,确保增材制造与智能制造各环节、要素的协调一致及效能最优。/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5)/strong/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工业机器人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集成安全要求、统一标识及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等通用技术标准 数据格式、通信协议、通信接口、通信架构、控制语义、信息模型、对象字典等通信标准 编程和用户接口、编程系统和机器人控制间的接口、机器人云服务平台等接口标准 制造过程机器人与人、机器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生产线、机器人与生产环境间的协同标准。主要用于规定工业机器人的系统集成、人机协同等通用要求,确保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规范性、协同作业的安全性、通信接口的通用性。/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6)数控机床及设备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智能化要求、语言与格式、故障信息字典等通用技术标准 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物理映射模型、远程诊断及维护、优化与状态监控、能效管理、接口、安全通信等集成与协同标准 智能功能部件、分类与特性、智能特征评价、智能控制要求等制造单元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数字程序控制进行运动轨迹和逻辑控制的机床及设备,解决其过程、集成与协同以及在智能制造应用中的标准化问题。/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7)智能工艺装备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成形工艺和方法标准 工艺术语、工艺符号、工艺文件及其格式、存储、传输、数据处理标准 成形工艺装备接口标准 工艺过程信息感知、采集、传输、处理、反馈标准 工艺装备状态监控、运维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能制造系统中铸造、塑性成形、焊接、热处理与表面改性、粉末冶金成形等热加工成形工艺装备相关技术、方法、工艺,确保成形制造与智能制造系统的协调一致。/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智能装备标准建设重点/strong/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识别与传感标准。/strong/span标识及解析、数据编码与交换、系统性能评估等通用技术标准 信息集成、接口规范和互操作等设备集成标准 通信协议、安全通信、协议符合性等通信标准 智能设备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管理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控制系统标准。/strong/span控制方法、数据采集及存储、人机界面及可视化、通信、柔性化、智能化等通用技术标准 控制设备集成、时钟同步、系统互联等集成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工业机器人标准/strong/span。集成安全要求、统一标识及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等通用技术标准 数据格式、通信协议、通信接口、通信架构、控制语义、信息模型、对象字典等通信标准 编程和用户接口、编程系统和机器人控制间的接口、机器人云服务平台等接口标准 制造过程机器人与人、机器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生产线、机器人与生产环境间的协同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数控机床及设备标准。/strong/span智能化要求、语言与格式、故障信息字典等通用技术标准 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物理映射模型、远程诊断及维护、优化与状态监控、能效管理、接口、安全通信等集成与协同标准 智能功能部件、分类与特性、智能特征评价、智能控制要求等制造单元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智能工艺装备标准。/strong/span成形工艺和方法标准 工艺术语、工艺符号、工艺文件及其格式、存储、传输、数据处理标准 成形工艺装备接口标准 工艺过程信息感知、采集、传输、处理、反馈标准 工艺装备状态监控、运维标准。/pp  strong2. 智能工厂标准/strong/pp  主要包括智能工厂设计、建造与交付,智能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和集成优化等部分,如图6所示,其中重点是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智能生产和集成优化等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设计、建造和交付等建设过程和工厂内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及其系统集成等业务活动。针对流程、工具、系统、接口等应满足的要求,确保智能工厂建设过程规范化、系统集成规范化、产品制造过程智能化。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d35ea79-85e2-4bba-b8e6-d2e7cfa91494.jpg" title="7.jpg" alt="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6 智能工厂标准子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1)智能工厂设计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智能工厂的基本功能、设计要求、设计模型等总体规划标准 智能工厂物联网系统设计、信息化应用系统设计等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虚拟工厂参考架构、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生产过程模型和组织模型等系统建模标准 达成智能工厂规划设计要求所需的工艺优化、协同设计、仿真分析、设计文件深度要求、工厂信息标识编码等实施指南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的规划设计,确保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2)智能工厂建造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建造过程数据采集范围、流程、信息载体、系统平台要求等建造过程数据采集标准 满足集成性、创新性要求、促进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建造过程项目管理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建设和技术改造过程,通过智能工厂建造过程的控制与约束,确保智能工厂建设质量、建设周期、建设成本等预定目标的实现。/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3)智能工厂交付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交付内容、深度要求、流程要求等数字化交付标准 智能工厂各环节、各系统及系统集成等竣工验收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建设完成后的验收与交付,确保建成的智能工厂达到预定建设目标,交付数据资料满足智能工厂运营维护要求。/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4)智能设计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基于数据驱动的参数化设计、专业化并行/协同设计、基于模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定义MBD、制造和检验)标准以及产品设计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试验方法设计、试验数据与流程的管理、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验证、试验结果反馈等试验仿真标准。主要用于规定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和仿真,以及产品试验验证过程仿真的方法和要求,确保产品的功能、性能、易装配性、易维修性,缩短新产品研制和制造周期,降低成本。/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5)智能生产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计划仿真、多级计划协同、可视化排产、动态优化调度等计划调度标准 作业文件自动下发与执行、设计与制造协同、制造资源动态组织、生产过程管理与优化、生产过程可视化监控与反馈、生产绩效分析、异常管理等生产执行标准 质量数据采集、在线质量监测和预警、质量档案及质量追溯、质量分析与改进等质量管控标准 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设备维修维护、基于知识的设备故障管理、设备运行分析与优化等设备运维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制造环境下生产过程中计划调度、生产执行、质量管控、设备运维等应满足的要求,确保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和敏捷化。/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6)智能管理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供货商评价、质量检验分析等采购管理标准 销售预测、客户关系管理、个性化客户服务等销售管理标准 设备可靠性管理等资产管理标准 能流管理、能效评估等能源管理标准 作业过程管控、应急管理、危化品管理等安全管理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危害项目指标等健康管理标准 环保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能力描述、环保闭环管理等环保管理标准 基于模型的企业战略、生产组织与服务保障等基于模型的企业(MBE)标准。主要用于规定企业生产经营中采购、销售、能源、工厂安全、环保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模型和管理要求等,指导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确保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和精益化。/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7)智能物流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物料标识、物流信息采集、物料货位分配、出入库输送系统、作业调度、信息处理、作业状态及装备状态的管控、货物实时监控等智能仓储标准 物料智能分拣系统、配送路径规划、配送状态跟踪等智能配送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制造环境下厂内物流关键技术应满足的要求,指导智能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确保物料仓储配送准确高效和运输精益化管控。/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8)集成优化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虚拟工厂与物理工厂的集成、业务间集成架构与功能、集成的活动模型和工作流、信息交互、集成接口和性能、现场设备与系统集成、系统之间集成、系统互操作等集成与互操作标准 各业务流程的优化、操作与控制的优化、销售与生产协同优化、设计与制造协同优化、生产管控协同优化、供应链协同优化等系统与业务优化标准。主要用于规定一致的语法和语义,满足通用接口中应用特定的功能关系,协调使能技术和业务应用之间的关系,确保信息的共享和交换。/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智能工厂标准建设重点/span/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智能工厂设计标准。/strong/span智能工厂参考模型、通用技术要求等总体规划标准 智能工厂信息基础设施设计、物联网系统设计和信息化应用系统设计等工厂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虚拟工厂设计参考架构、虚拟工厂信息模型和虚拟工厂建设要求等虚拟工厂设计标准 达成智能工厂规划设计要求所需的仿真分析、工艺优化、工厂信息标识编码和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等实施指南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智能工厂交付标准。/strong/span交付内容、深度要求、流程要求等数字化交付标准 智能工厂各环节、各系统及系统集成等竣工验收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智能生产标准。/strong/span计划仿真、多级计划协同、可视化排产、动态优化调度等计划调度标准 作业文件自动下发、协同生产、生产过程管理与优化、可视化监控与反馈、生产绩效分析、异常管理等生产执行标准 质量数据采集、在线质量监测和预警、质量档案及质量追溯、质量分析与改进等质量管控标准 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设备维修维护、基于知识的设备故障管理、设备运行分析与优化等设备运维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集成优化标准。/strong/span虚拟工厂与物理工厂的集成、业务间集成架构与功能、集成的活动模型和工作流、信息模型、信息交互、集成接口和性能、现场设备与系统集成、系统之间集成、系统互操作等集成与互操作标准 各业务流程的优化、操作与控制的优化、销售与生产协同优化、设计与制造协同优化、生产管控协同优化、供应链协同优化等系统与业务优化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3. 智能服务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服务和网络协同制造等三个部分,如图7所示,其中重点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和运维服务标准。主要用于实现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分散化制造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各自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协同,解决了综合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类资源,提供各类规范、可靠的新型服务的问题。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0685663-9aef-47ef-af5d-bfc4038d52f0.jpg" title="8.jpg" alt="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7 智能服务标准子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1)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span/pp  主要包括通用要求、需求交互规范、模块化设计规范和生产规范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企业实现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以模块化设计为基础,以接近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和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2)运维服务标准/span/pp  主要包括基础通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知识库、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企业开展远程运维和预测性维护系统建设和管理,通过对设备的状态远程监测和健康诊断,实现对复杂系统快速、及时、正确诊断和维护,全面分析设备现场实际使用运行状况,为设备设计及制造工艺改进等后续产品的持续优化提供支撑。/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3)网络协同制造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实施指南、总体框架、平台技术要求、交互流程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企业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通过高度集成企业间、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相关技术方法,实现生产制造与服务运维信息高度共享、资源和服务的动态分析,增强柔性配置水平。/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智能服务标准建设重点/strong/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strong/span通用要求、需求交互规范、模块化设计规范和生产规范等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运维服务标准。/strong/span基础通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知识库、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网络协同制造标准。/strong/span实施指南、总体框架、平台技术要求、交互流程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4. 智能赋能技术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工业云、边缘计算等部分,如图8所示,其中重点是人工智能应用标准和边缘计算标准。主要用于构建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态体系,提升制造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41f5cf5-1a95-47e7-b9e6-0f6b321ae332.jpg" title="9.jpg" alt="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8 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子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1)人工智能应用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场景描述与定义标准、知识库标准、性能评估标准,以及智能在线检测、基于群体智能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协同研发群智空间、智能云生产、智能协同保障与供应营销服务链等应用标准。主要用于满足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的智能化发展需求,指导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生命周期环节中的应用,并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2)工业大数据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平台建设的要求、运维和检测评估等工业大数据平台标准 工业大数据采集、预处理、分析、可视化和访问等数据处理标准 数据质量、数据管理能力等数据管理标准 工厂内部数据共享、工厂外部数据交换等数据流通标准。主要用于典型智能制造模式中,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水平。/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3)工/span/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业软件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产品、工具、嵌入式软件、系统和平台的功能定义、业务模型、技术要求等软件产品与系统标准 工业软件接口规范、集成规程、产品线工程等软件系统集成和接口标准 生存周期管理、质量管理、资产管理、配置管理、可靠性要求等服务与管理标准 工业技术软件化方法、参考架构、工业应用程序(APP)封装等工业技术软件化标准。主要用于促进软件成为工业领域知识、技术和管理的载体,提高软件在工业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营销服务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指导工业企业对研发、制造、生产管理等工业软件的集成和选型,帮助工业企业开展工业技术软件化,对工业知识进行有效积累。/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4)工业云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业云资源和服务能力的接入与管理等资源标准 能力测评规范、计量计费、服务级别协议(SLA)等服务标准。主要用于构建工业云生态体系,指导工业云平台的设计和建设,规范不同工业云服务的业务能力,提升工业云服务的设计、实现、部署、供应和运营管理水平,指导开展各类工业云服务的采购、审计、监管和评价活动。/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5)边缘计算标准/span/pp  主要包括架构与技术要求、计算及存储、安全、应用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智能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创新,解决制造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用于智能制造中边缘计算技术、设备或产品的研发和应用。/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建设重点/strong/span/pp  人工智能应用标准。场景描述与定义标准,知识库标准,性能评估标准,以及智能在线检测、基于群体智能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协同研发群智空间、智能云生产、智能协同保障与供应营销服务链等应用标准。/pp  边缘计算标准。架构与技术要求、计算及存储、安全、应用等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5. 工业网络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体系架构、组网与并联技术和资源管理,其中体系架构包括总体框架、工厂内网络、工厂外网络和网络演进增强技术等 组网与并联技术包括工厂内部不同层级的组网技术,工厂与设计、制造、供应链、用户等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互联技术 资源管理包括地址、频谱等,但智能制造中工业网络仅包括工业无线通信和工业有线通信,如图9所示。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bdbbbf4-685a-40d3-b754-6d1914a40033.jpg" title="10.jpg" alt="1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9 工业网络标准子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1)工业无线通信标准/strong/span/pp  针对现场设备级、车间监测级及工厂管理级的不同需求的各种局域和广域工业无线网络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2)工业有线通信标准/strong/span/pp  针对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布缆的工业有线网络标准。/pp  工业网络标准建设重点/pp  工业无线通信标准。针对现场设备级、车间监测级及工厂管理级的不同需求的各种局域和广域工业无线网络标准 /pp  工业有线通信标准。针对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布缆的工业有线网络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三)行业应用标准/strong/span/pp  依据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同时兼顾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优先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并逐步覆盖智能制造全应用领域。行业应用标准体系如图10所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6e36eb49-21b3-4cb8-bdd3-35383350d62b.jpg" title="11.jpg" alt="1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10 行业应用标准子体系br//pp  发挥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在行业应用标准制定中的指导和支撑作用,优先制定各行业均有需求的设备互联互通、智能工厂建设指南、数字化车间、数据字典、运维服务等重点标准。在此基础上,发挥各行业特点,制定行业亟需的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射频识别标准等。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的机床制造和测试标准等。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标准、航天装备数字化双胞胎制造标准等。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的大型船舶设计工艺仿真与信息集成标准、海洋石油装备互联互通和运维服务标准等。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标准、车载信号系统标准、高速动车组智能工厂运行管理标准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运行系统标准等。电力装备领域的存储管理标准、数据智能采集标准、监测诊断服务标准等。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农机装备智能工厂平台化制造运行管理系统标准等。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医疗设备质量追溯标准等。其他领域的标准包括:家电行业空调产品信息集成数据接口标准,石油石化行业智能设备互联互通标准,纺织行业智能装备网络通讯接口、系统集成与互操作标准,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智能工厂标准,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高端工程机械可靠性仿真与协同制造标准等。/p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与机械、航空、汽车、船舶、石化、钢铁、轻工、纺织等制造业领域标准体系之间不是从属关系,内容存在交集。交集部分是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行业应用标准。例如,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用于指导船舶相关产品设计、制造、试验、修理管理和工程建设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船舶行业相关标准主要涉及到船舶制造环节中的互联互通等智能制造相关内容。/p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strong四、组织实施/strong/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加强统筹协调。/strong/span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积极发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的作用,开展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及规划。充分利用多部门协调、多标委会协作、军民融合等工作机制,凝聚各类标准化资源,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实施动态更新。/strong/span实施动态更新完善机制,随着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和行业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智能制造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两年滚动修订《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加快标准研制。/strong/span基于“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完善智能制造标准绿色通道,加快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推动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加强宣贯培训。/strong/span充分发挥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学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培训、宣贯工作,通过培训、咨询等手段推进标准宣贯与实施。用标准引领行业实现智能转型。/pp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智能制造标准化国际论坛,组织中外企业和标准化组织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等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工作,积极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供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研究成果。/pp  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pp  附件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及示例解析/pp  附件3: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ppbr//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