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色谱理论

仪器信息网色谱理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色谱理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色谱理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色谱理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色谱理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色谱理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色谱理论相关的解决方案。

色谱理论相关的论坛

  • 色谱理论之塔板理论

    色谱理论之塔板理论

    来源:药品质量研究对于色谱的分离,相信绝大多数的色谱工作者都能信手拈来各种分离的方式。但是对于色谱的基础理论,相信很多小伙伴都跟小编一样,在毕业的那一刻就还给老师了。那么今天,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重新梳理回忆一下当年校园的那些“你侬我侬”外的学习基础。 塔板理论作为色谱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至今延用不衰,为广大色谱工作者所承认。塔板理论是1941年马丁(Martin)和辛格(Synge)建立的,它是一个半经验理论,并初步揭示了色谱分离过程。塔板理论将色谱分离过程比作蒸馏过程,将连续的色谱分离过程分割成多次平衡过程的重复(类似于蒸馏塔塔板上的平衡过程);假想色谱柱由许多块塔板组成,在每个理论塔板内的空间由流动相和固定相两部分占据。[align=center][img=,232,323]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54557128_5738_1610895_3.jpg!w232x323.jpg[/img][/align]为简化起见,塔板理论有如下假设:(a)在每一个平衡过程间隔内,平衡可以迅速达到;(b)流动相进入色谱柱是脉动(间歇)过程,每次进入柱中的体积为一个塔板体积;(c)所有组分开始都集中在第零号塔板上,且组分沿色谱柱方向的纵向扩散可忽略;(d)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都为常数,与组分在塔板中浓度无关。[align=center][img=,84,28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55387985_2923_1610895_3.jpg!w84x281.jpg[/img][/align]根据上述假定,在色谱分离过程中,该组分的分布可计算如下:开始时,若有单位质量,即m=1(例1mg或1μg)的该组分加到第0号塔板上,分配平衡后,由于k=1,即n[sub]s[/sub]=n[sub]m[/sub]故n[sub]m[/sub]=n[sub]s[/sub]=0.5。当一个板体积(lΔV)的流动相以脉动形式进入0号板时,就将流动相中含有n[sub]m[/sub]部分组分的流动相顶到1号板上,此时0号板固定相中n[sub]s[/sub]部分组分及1号板[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中的n[sub]m[/sub]部分组分,将各自在两相间重新分配。故0号板上所含组分总量为0.5,其中液固两相各为0.25而1号板上所含总量同样为0.5。液固相亦各为0.25。以后每当一个新的板体积流动相以脉动式进入色谱柱时,上述过程就重复一次(详细的分配过程见下表)。[align=center][img=,500,34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55564313_9465_1610895_3.jpg!w690x477.jpg[/img][/align]按上述分配过程,对于n=5,k=1,m=1的体系,随着脉动进入柱中板体积流动相的增加,组分分布在柱内任一板上的总量(液固两相中的总质量)见下表:[align=center][img=,690,46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56266653_4218_1610895_3.jpg!w690x464.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464,68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56437610_3828_1610895_3.jpg!w464x680.jpg[/img][/align]由塔板理论可建流出曲线方程:[align=center][img=,690,14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57002942_7014_1610895_3.jpg!w690x147.jpg[/img][/align]m为组分质量,Vr为保留体积,n为理论塔板数。 当V=Vr 时,C值最大,即:[align=center][img=,412,15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57126069_3254_1610895_3.jpg!w412x156.jpg[/img][/align]由流出曲线方程可推出:[align=center][img=,276,7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57243282_3260_1610895_3.jpg!w276x78.jpg[/img][/align]而理论塔板高度(H)即:[align=center][img=,260,15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57374972_2248_1610895_3.jpg!w260x156.jpg[/img][/align]从上两式可以看出,色谱峰W越小,n就越大,而H就越小,柱效能越高。因此,n和H是描述柱效能的指标。由于死时t0包括在t[sub]r[/sub]中,而实际的t[sub]0[/sub]不参与柱内分配,所计算的n值较大,H很小,但与实际柱效能相差甚远。所以,提出把t0扣除,采用有效理论塔板数n[sub]eff[/sub]和有效塔板高H[sub]eff[/sub]评价柱效能。[align=center][img=,432,21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57524259_7355_1610895_3.jpg!w432x214.jpg[/img][/align]塔板理论用热力学观点形象地描述了溶质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平衡和分离过程,导出流出曲线的数学模型,并成功地解释了流出曲线的形状及浓度极大值的位置,还提出了计算和评价柱效的参数。但由于它的某些基本假设并不完全符合柱内实际发生的分离过程,例如,纵向扩能解释造成谱带扩张的原因和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也不能说明为什么在不同流速下可以测得不同的理论塔板数,这就限制了它的应用。 [b]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b](a)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 [i]n [/i]越大(塔板高度 [i]H [/i]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b)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c)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i]K[/i]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d)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

  • 『理论』色谱过程动力学

    色谱过程动力学研究物质在色谱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如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谱带展宽的机理,从而为选择色谱分离条件提供理论指导。用严格的数学公式表述色谱理论需要根据溶质在柱内的迁移过程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各种因素,列出相应的偏微分方程组,求出描述色谱谱带运动的方程式。其数学处理相当复杂,方程组的求解也非常困难。在实际研究中,通常要进行适当的条件假设并作简化的数学处理。在此仅作简单介绍。  1. 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把气液色谱柱当作一个精馏塔,沿用精馏塔中塔板的概念描述溶质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并引入理论塔板数(the number of theoretical plates)N和理论塔板高度(theoretical plate height)H作为衡量柱效的指标。  根据塔板理论,溶质进入柱入口后,即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对于正常的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的次数在数千次以上,最后,"挥发度"最大(保留最弱)的溶质最先从"塔顶"(色谱柱出口)逸出(流出),从而使不同"挥发度"(保留值)的溶质实现相互分离。  理论塔板数N可以从色谱图中溶质色谱峰的有关参数计算,常用的计算公式有以下两式:分式中:b1/2为半峰宽;w为峰底宽(经过色谱峰的拐点所作三角形的底边宽)。理论塔高度H与理论塔板数N和柱长的关系如下: H=l/N[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8620]相关附件[/url]

  • 色谱柱理论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2244]色谱柱理论[/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upfile/20051223145827.doc]色谱柱理论[/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upfile/2005122314592.rar]色谱柱理论[/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upfile/20051223145915.doc]色谱柱理论[/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upfile/20051223145925.doc]色谱柱理论[/url]

  • 【原创】新手入门-色谱基础理论4:塔板理论

    其他讲座资料看[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etail.asp/threadid/1679222/forumid/25/year/2009/query/search] 学习[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跟yuen72老师入门[/url]10个人跑步,4个人8m/s,6个人不动。平均速度是3.2,这个大家知道。但是这样跑下去,人会分成两批。为什么进入色谱柱的组分,分成固定相中的部分和流动相中的部分后,却同时流出色谱柱,成为一个色谱峰呢?这是因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为什么进样的时候是一个浓度相等的体积,出来的时候就成了高斯分布的扣钟形呢?为了解释这个原因,1942年英国科学家Martin和Synge发表了著名的有关塔板理论的论文,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并因此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什么是塔板理论?塔板理论是由以下四个假设构成的。1、在柱内一小段长度H内,组分可以在两相间迅速达到平衡。这一小段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H。2、流动相(如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进行的,而是脉动式,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积(ΔVm)。3、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0号塔板上,而且试样沿轴(纵)向扩散可忽略。4、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是常数,与组分在某一塔板上的量无关。这四条假设严格讲都是不成立的。但我们知道科学需要适当进行抽象和简化,因此这样略有偏差的简化是可以接受的。偏差带来了误差,为了消除这些误差,1956年荷兰人Van Deemter提出了速率理论,对塔板理论做出了修正。塔板理论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它是分析色谱问题的主要出发点之一。这四条假设必须牢记在心,并在色谱出现问题的时候用来解释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当你做到这些,你就可以自豪的说:我,色谱已经入门了。

  • 色谱理论之速率理论

    色谱理论之速率理论

    [b]速率理论[/b]来源:药品质量研究 上一篇的塔板理论是否让人云里雾里呢?小编也觉得好难,云里雾里的。话说,朦胧美,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适当了解一下,朦胧美也挺好。今天,我们就再来一个塔板理论的姐妹篇——速率理论。1956年荷兰学者van Deemter等在研究气液色谱时,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他们吸收了塔板理论中板高的概念,并充分考虑了组分在两相间的扩散和传质过程,从而在动力学基础上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该理论模型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液相色谱都适用。Van Deemter方程的数学简化式为:[align=center][img=,365,15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46591602_6515_1610895_3.jpg!w365x155.jpg[/img][/align]式中:u为流动相的线速度;A,B,C为常数,分别代表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系数、传质阻力系数。该式从动力学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柱效)的各种因素! 任何减少方程右边三项数值的方法,都可降低H,从而提高柱效。1、涡流扩散项A在填充色谱柱中,当组分随流动相向柱出口迁移时,流动相由于受到固定相颗粒障碍,不断改变流动方向,使组分分子在前进中形成紊乱的类似“涡 流” 的 流动,故称涡流扩散。[align=center][img=,507,31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47177044_6900_1610895_3.jpg!w507x318.jpg[/img][/align]从图中可见,因填充物颗粒大小及填充的不均匀性,同一组分运行路线长短不同,流出时间不同,峰形展宽。从图中可见,因填充物颗粒大小及填充的不均匀性,同一组分运行路线长短不同,流出时间不同,峰形展宽。A=2λdp dp :填充物平均颗粒的直径; λ :填充不均匀性因子; 展宽程度以A表示;上式表明,A与填充物的平均直径dp的大小和填充不规则因子λ有关,与流动相的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性质无关。为了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使用细而均匀的颗粒,并且填充均匀是十分必要的。固定相颗粒越小 (dp↓),填充的越均匀, A↓,H↓,柱效N↑,则由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色谱峰较窄。对于空心毛细管柱,无涡流扩散,即A=0。(这里提一点,对于核壳色谱柱,由于颗粒均匀度较高,加之较短的扩散路径,A项通常较小)2.1 分子扩散项B/u(纵向扩散项)[align=center][img=,336,25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47454072_421_1610895_3.jpg!w336x256.jpg[/img][/align] 纵向分子扩散是由浓度梯度造成的。组分从柱入口加入,其浓度分布的构型呈“塞子”状。如图所示。它随着流动相向前推进,由于存在浓度梯度,“塞子”必然自发地向前和向后扩散,造成谱带展宽。分子扩散项系数为: B=2γDg; B:分子扩散项系数; γ:阻碍因子(扩散阻止系数) , 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素- 弯曲因子,它反映了固定相颗粒的几何形状对自由分子扩散的阻碍情况; D :组分在流动相中扩散系数;(cm2s-1);影响B项的因素:(1)组分保留时间:保留时间长,色谱峰扩张就越显著(2)载气性质:载气分子质量大,Dg小,Dg反比于载气密度的平方根或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采用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载气(氮气),可使B项降低,Dg随柱温增加而增加,反比于柱压。(3)弯曲因子γ γ:填充物的存在造成扩散阻碍而引入的的校正系数。(区分:λ是由填充物的不均匀性造成的)2.2 液相色谱的纵向扩散项[align=center][img=,301,20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48030565_8964_1610895_3.jpg!w301x201.jpg[/img][/align] 当试样分子在色谱柱中被流动相携带前进时,由分子本身运动所引起的纵向扩散项同样引起色谱峰的扩展。它与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Dm成正比,与流动相 的线速u成反比。 由于分子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比在气体中要小4-5个数量级,因此在液相色谱法中当流动相线速度大于0.5cm.s-1。可忽略纵向扩散项的影响。3、传质阻力项Cu 由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以气体为流动相,液相色谱以液体为流动相,它们的传质过程不完全相同,现分别讨论之。(l)对于气液色谱,传质阻力系数C包括[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传质阻力系数Cg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Cl两项,即:[align=center]C=Cg+Cl[/align][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移动到固定相表面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有的分子还来不及进入两相界面,就被[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带走;有的则进入两相界面又来不及返回[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这样,使得试样在两相界面上不能瞬间达到分配平衡,引起滞后现象,从而使色谱峰变宽。对于填充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传质阻力系数Cg为:[align=center][img=,428,25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48187781_7175_1610895_3.jpg!w428x254.jpg[/img][/align]上式中k为容量因子。由上式看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传质阻力与填充物粒度则的平方成正比、与组分在载气流中的扩散系数见成反比。因此,采用粒度小的填充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气体(如氢气)做载气,可使Cg减小,提高柱效。液相传质阻力系数C1为:[align=center][img=,690,21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48308983_6727_1610895_3.jpg!w690x210.jpg[/img][/align] 由上式看出,固定相的液膜厚度df薄,组分在液相的扩散系数D1大,则液相传质阻力就小。降低固定液的含量,可以降低液膜厚度,但k值随之变小,又会使C1增大。当固定液含量一定时,液膜厚度随载体的比表面积增加而降低,因此,一般采用比表面积较大的载体来降低液膜厚度,但比表面太大,由于吸附造成拖尾峰,也不利分离。虽然提高柱温可增大Dl,但会使k值减小,为了保持适当的Cl值,应控制适宜的柱温。将上面式总结,即可得气液色谱速率板高方程。气液色谱速率板高方程 :[align=center][img=,690,18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48435200_3378_1610895_3.jpg!w690x180.jpg[/img][/align]这一方程对选择色谱分离条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它指出了色谱柱填充的均匀程度,填料颗粒的大小,流动相的种类及流速,固定相的液膜厚度等对柱效的影响。(2)对于液液分配色谱,传质阻力系数(C)包含流动相传质阻力系数(Cm)和固定相传质系数(Cs),即:[align=center][img=,404,16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48562979_312_1610895_3.jpg!w404x166.jpg[/img][/align] 其中Cm又包含流动的流动相中的传质阻力和滞留的流动相中的传质阻力,即:[align=center][img=,532,24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49132996_9123_1610895_3.jpg!w532x246.jpg[/img][/align]式中右边第一项为流动的流动相中的传质阻力。当流动相流过色谱柱内的填充物时,靠近填充物颗粒的流动相流速比在流路中间的稍慢一些,故柱内流动相的流速是不均匀. ωm是由柱和填充的性质决定的因子。ωsm是一常数,它与颗粒微孔中被流动相所占据部分的分数及容量因子有关。[align=center][img=,443,25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49286701_4982_1610895_3.jpg!w443x256.jpg[/img][/align]综上所述,对液液色谱的Van Deemter方程式可表达为:[align=center][img=,690,19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2/201802111349446231_9582_1610895_3.jpg!w690x194.jpg[/img][/align]该式与气液色谱速率方程的形式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液液色谱中纵向扩散项可忽略不计,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是传质阻力项。速率理论的要点: (1) 组分分子在柱内运行的 多路径与涡流扩散 、浓度梯度所造成的分子扩散及传质阻力使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平衡不能瞬间达到平衡等因素是造成色谱峰扩展、柱效下降的主要原因。(2) 通过选择适当的固定相粒度、载气种类、液膜厚度及载气流速可提高柱效。(3)速率理论为色谱分离和操作条件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阐明了流速和柱温对柱效及分离的影响。 (4) 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如载气流速增大,分子扩散项的影响减小,使柱效提高,但同时传质阻力项的影响增大,又使柱效下降;柱温升高,有利于传质,但又加剧了分子扩散的影响,选择最佳条件,才能使柱效达到最高。

  • 求书《色谱模型理论导引》

    求书《色谱模型理论导引》,科学出版社的,林炳昌老师编写的,很好的制备色谱理论书,那里有电子版,拿出来分享一下吗,

  • 色谱基础理论

    虽然从事色谱分析已经有2年了,但是其实笔者的基础知识一直不是很扎实,尤其是踏板理论,我一直搞不太明白。最近再想一个问题,同样的分析条件下,从氮气换成氦气或氢气为什么可以提高柱效,有没有老师能用踏板理论或者别的来解释下

  • 色谱理论 2 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1.色谱图和峰参数Ø 色谱图(chromatogram)——样品流经色谱柱和检测器,所得到的信号-时间曲线,又称色谱流出曲线(elution profile)。Ø 基线(base line)——经流动相冲洗,柱与流动相达到平衡后,检测器测出一段时间的流出曲线。一般应平行于时间轴。Ø 噪音(noise)——基线信号的波动。通常因电源接触不良或瞬时过载、检测器不稳定、流动相含有气泡或色谱柱被污染所致。Ø 漂移(drift)——基线随时间的缓缓变化。主要由于操作条件如电压、温度、流动相及流量的不稳定所引起,柱内的污染物或固定相不断被洗脱下来也会产生漂移。Ø 色谱峰(peak)——组分流经检测器时响应的连续信号产生的曲线。流出曲线上的突起部分。正常色谱峰近似于对称形正态分布曲线(高斯Gauss曲线)。不对称色谱峰有两种:前延峰(leading peak)和拖尾峰(tailing peak)。前者少见。Ø 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T)——T=,用以衡量色谱峰的对称性。也称为对称因子(symmetry factor)或不对称因子(asymmetry factor)。《中国药典》规定T应为0.95~1.05。T<0.95为前延峰,T>1.05为拖尾峰。Ø 峰底——基线上峰的起点至终点的距离。Ø 峰高(peak height,h)——峰的最高点至峰底的距离。Ø 峰宽(peak width,W)——峰两侧拐点处所作两条切线与基线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W=4σØ 半峰宽(peak width at half-height,Wh/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Wh/2=2.355σØ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σ)——正态分布曲线x=±1时(拐点)的峰宽之半。正常峰的拐点在峰高的0.607倍处。标准偏差的大小说明组分在流出色谱柱过程中的分散程度。σ小,分散程度小、极点浓度高、峰形瘦、柱效高;反之,σ大,峰形胖、柱效低。Ø 峰面积(peak area,A)——峰与峰底所包围的面积。A=×σ×h=2.507 σ h=1.064 Wh/2 h2.定性参数(保留值)Ø 死时间(dead time,t0)——不保留组分的保留时间。即流动相(溶剂)通过色谱柱的时间。在反相HPLC中可用苯磺酸钠来测定死时间。Ø 死体积(dead volume,V0)——由进样器进样口到检测器流动池未被固定相所占据的空间。它包括4部分:进样器至色谱柱管路体积、柱内固定相颗粒间隙(被流动相占据,Vm)、柱出口管路体积、检测器流动池体积。其中只有Vm参与色谱平衡过程,其它3部分只起峰扩展作用。为防止峰扩展,这3部分体积应尽量减小。V0=F×t0(F为流速)Ø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t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的时间。Ø 保留体积(retention volume,VR)——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流出溶剂的体积。又称洗脱体积。VR=F×tRØ 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t'R)——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也称折合保留时间(reduced retention time)。在实验条件(温度、固定相等)一定时,t'R只决定于组分的性质,因此,t'R(或tR)可用于定性。t'R=tR-t0Ø 调整保留体积(adjusted retention volume,V'R)——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V'R=VR-V0或V'R=F×t'R3.柱效参数Ø 理论塔板数(theoretical plate number,N)——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N取决于固定相的种类、性质(粒度、粒径分布等)、填充状况、柱长、流动相的种类和流速及测定柱效所用物质的性质。如果峰形对称并符合正态分布,N可近似表示为:N=()2=16()2=5.54()2N为常量时,W随tR成正比例变化。在一张多组分色谱图上,如果各组分含量相当,则后洗脱的峰比前面的峰要逐渐加宽,峰高则逐渐降低。用半峰宽计算理论塔数比用峰宽计算更为方便和常用,因为半峰宽更易准确测定,尤其是对稍有拖尾的峰。N与柱长成正比,柱越长,N越大。用N表示柱效时应注明柱长,如果未注明,则表示柱长为1米时的理论塔板数。(一般HPLC柱的N在1000以上。)若用调整保留时间(t'R)计算理论塔板数,所得值称为有效理论塔板数(N有效或Neff)。Ø 理论塔板高度(theoretical plate height,H)——每单位柱长的方差。H=。实际应用时往往用柱长L和理论塔板数计算:H=,H有效=。4.相平衡参数Ø 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K)——在一定温度下,化合物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K=。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离子交换色谱法为选择性系数 (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渗透参数。但一般情况可用分配系数来表示。在条件(流动相、固定相、温度和压力等)一定,样品浓度很低时(Cs、Cm很小)时,K只取决于组分的性质,而与浓度无关。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色谱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得到的色谱峰为正常峰;在许多情况下,随着浓度的增大,K减小,这时色谱峰为拖尾峰;而有时随着溶质浓度增大,K也增大,这时色谱峰为前延峰。因此,只有尽可能减少进样量,使组分在柱内浓度降低,K恒定时,才能获得正常峰。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样品中K值大的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K值小的组分则滞留时间短,先流出色谱柱。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差越大,越容易分离,因此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是色谱分离的前提。在HPLC中,固定相确定后,K主要受流动相的性质影响。实践中主要靠调整流动相的组成配比及pH值,以获得组分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及适宜的保留时间,达到分离的目的。Ø 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k)——化合物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量之比。k=。因此容量因子也称质量分配系数。分配系数、容量因子与保留时间之间有如下关系:k===K=,t'R=k t0。上式说明容量因子的物理意义:表示一个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t'R)是不保留组分保留时间(t0)的几倍。k=0时,化合物全部存在于流动相中,在固定相中不保留,t'R=0;k越大,说明固定相对此组分的容量越大,出柱慢,保留时间越长。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不同点是:K取决于组分、流动相、固定相的性质及温度,而与体积Vs、Vm无关;k除了与性质及温度有关外,还与Vs、Vm有关。由于t'R、t0较Vs、Vm易于测定,所以容量因子比分配系数应用更广泛。Ø 选择性因子(selectivity factor,α)——相邻两组分的分配系数或容量因子之比。α== (设k2>k1)。因k=t'R/t0,则α=,所以α又称为相对保留时间(《美国药典》)。要使两组分得到分离,必须使α≠1。α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性质、柱温有关,与柱尺寸、流速、填充情况无关。从本质上来说,α的大小表示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平衡分配热力学性质的差异,即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5.分离参数Ø 分离度(resolution,R)——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之差与平均峰宽的比值。也叫分辨率,表示相邻两峰的分离程度。R=。当W1=W2时,R=。当R=1时,称为4σ分离,两峰基本分离,裸露峰面积为95.4%,内侧峰基重叠约2%。R=1.5时,称为6σ分离,裸露峰面积为99.7%。R≥1.5称为完全分离。《中国药典》规定R应大于1.5。Ø 基本分离方程——分离度与三个色谱基本参数有如下关系:R=××其中称为柱效项,为柱选择性项,为柱容量项。柱效项与色谱过程动力学特性有关,后两项与色谱过程热力学因素有关。从基本分离方程可看出,提高分离度有三种途径:①增加塔板数。方法之一是增加柱长,但这样会延长保留时间、增加柱压。更好的方法是降低塔板高度,提高柱效。②增加选择性。当α=1时,R=0,无论柱效有多高,组分也不可能分离。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选择性:a. 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及pH值;b. 改变柱温;c. 改变固定相。③改变容量因子。这常常是提高分离度的最容易方法,可以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来实现。k2趋于0时,R也趋于0;k2增大,R也增大。但k2不能太大,否则不但分离时间延长,而且峰形变宽,会影响分离度和检测灵敏度。一般k2在1~10范围内,最好为2~5,窄径柱可更小些。

  • 【原创】新手入门-色谱基础理论8:速率理论的应用

    【原创】新手入门-色谱基础理论8:速率理论的应用

    其他讲座资料看[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etail.asp/threadid/1679222/forumid/25/year/2009/query/search] 学习[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跟yuen72老师入门[/url]速率理论给出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载气流速将影响理论塔板高度H,从而影响整个色谱柱的柱效n。这个关系就是:H = A + B/u + Cu如果把它看做一个H关于u的函数,那么它的图像应该是这样的:[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3/200903260037_140584_1641581_3.jpg[/img]可以看到,曲线左边类似一个反比例函数或双曲线,比较陡峭;右边类似一条直线,比较平缓。同时,可以看到,理论塔板高度H有一个最小值,显然,此时的流速应该是这根色谱柱的最佳流速。

  • 【原创】新手入门-色谱基础理论7:速率理论

    【原创】新手入门-色谱基础理论7:速率理论

    其他讲座资料看[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etail.asp/threadid/1679222/forumid/25/year/2009/query/search] 学习[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跟yuen72老师入门[/url]如前所述,根据塔板理论,分离度R与载气流速应该完全没有关系。但事实上载气流速对分离度的影响很大,过高或过低的载气流速严重影响色谱峰的分离。因此,在1942年Martin和Synge发表塔板理论论文,195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很快研究人员对此提出了疑问,并指出了塔板理论四个假设的不足。让我们在这里重温并分析这四条假设:1、在柱内一小段长度H内,组分可以在两相间迅速达到平衡。这一小段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H。显然,达到平衡的传质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在零时间达到平衡。为了缩短这个平衡时间,我们在选择固定液的时候,一个最主要的要求就是[B]粘度小[/B]。粘度小可以带来低的传质阻力,当然同时也有助于固定液的图渍和色谱柱装填。2、流动相(如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进行的,而是脉动式,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积(ΔVm)。这条假设显然并不成立,但据此分析,为理论推导提供了可能。3、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0号塔板上,而且试样沿轴(纵)向扩散可忽略。显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纵向扩散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气体分子热运动是很剧烈的。4、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是常数,与组分在某一塔板上的量无关。在高浓度下,溶质分子在溶剂中所占比例大到不能忽视的时候,会改变溶液的性质,从而不能保持稳定的分配系数K。同时,高浓度下溶质可能透过溶剂(固定液)与担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发生深度吸附。对固体固定相而言,更容易发生饱和吸附。1956年,荷兰人Van Deemter针对塔板理论的这些不足,经过严格的计算,提出了速率理论。主要分析了传质和扩散两方面因素,造成载气流速u对理论塔板高度H的影响。由于推导过程如此麻烦和深奥,我们放弃其推导过程,这里仅仅给出结论:[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3/200903250011_140377_1641581_3.jpg[/img]这个公式说明,色谱柱的理论塔板高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载气流速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情况,将受到三方面的影响,即: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项 和 传质阻力项。

  •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课件

    第2节 色谱理论基础[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6861]色谱理论基础[/url]

  • 【专题讨论第五期】色谱理论的学习

    【专题讨论第五期】色谱理论的学习

    [center]【专题讨论第五期】色谱理论的学习[/center][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2/200912122031_189707_1612824_3.jpg[/img][/center][color=#DC143C]=======================================================================================================液相色谱【专题讨论】系列对液相色谱中的诸多专题进行讨论,希望能从各个专题讨论中多听见解,多吸取经验从而规范和完善我们的色谱操作技术,提高对色谱分析的认识,打造我们更年轻更专业化的队伍。同时,邀请色谱版块专家、版主积极参与,研讨和解答版友提出的问题,共同建设我们学习交流的平台。=======================================================================================================[/color]相信大家都对色谱操作都轻车熟路,那么您的色谱理论掌握的怎样呢?对色谱术语的理解都很准确吗?本期的讨论有:1.您觉得色谱理论学习很重要吗?2.您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常联系理论做出判断吗?反向色谱分离机制、速率理论、塔板理论、流动相选择等。3.您对色谱理论哪方面的学习感兴趣?那些方面比较模糊?谈谈自己做液相和学理论的感受吧。

  • 【求助】气相色谱理论塔板数时高时低

    同一台气相色谱仪,同样的实验条件,同一个样品,同一个人操作,前一针理论塔板数为9000多,后一针理论塔板数只有2000多,理论塔板数一直这样时高时低,请问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啊?

  • 【原创】新手入门-色谱基础理论5:塔板理论的结论

    【原创】新手入门-色谱基础理论5:塔板理论的结论

    其他讲座资料看[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etail.asp/threadid/1679222/forumid/25/year/2009/query/search] 学习[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跟yuen72老师入门[/url]还记得高斯分布和塔板理论的流出曲线方程么?让我们温习一下:[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3/200903220834_139943_1641581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3/200903220834_139944_1641581_3.jpg[/img]很明显,他们是同一类函数。因此他们的指数应该是统一的。我们把流出曲线方程变化到标准方程,来看看有什么结果。首先统一指数部分:[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3/200903220850_139945_1641581_3.jpg[/img]第一:让分子部分参数统一,即:平均值u = 保留体积(时间)Vr 。也就是说,色谱流出曲线最大值的横坐标等于保留体积(时间)。第二:让分母部分参数统一,即:[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3/200903220855_139946_1641581_3.jpg[/img],由于高斯曲线宽度W为4σ,因此色谱峰宽W与理论塔板数之间存在关系:[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3/200903220858_139947_1641581_3.jpg[/img]其次,让我们来看看系数部分,显然系数应该是色谱流出曲线的最大值,也就是色谱峰高h。它和进样量m成正比,和保留体积Vr成反比,和理论塔板数n成正比。这个叙述正确么?从表面看是正确的,但需要深入分析。

  • PL GPC软件查看色谱柱理论塔板数

    柱效一般用理论塔板数来判断,理论塔板数需要用一个单分散物质进样并计算,我们可以认为溶剂峰是吸收了大气中单分散杂质而出的峰,所以可以用溶剂峰积分来计算理论塔板数,PL软件具有计算理论塔板数的功能,具体步骤如下:在GPC offline软件中打开file:///C:/Users/wen/AppData/Roaming/Foxmail/FoxmailTemp(527)/Catch(04-09-18-32-32).jpgreciewer选择最近做的一个样品在工具栏用file:///C:/Users/wen/AppData/Roaming/Foxmail/FoxmailTemp(527)/Catch8A69(04-09-18-32-32).jpg积分工具积分一个峰型对称、峰宽相对较窄并且基线无其他峰干扰的溶剂峰:选择peak summary选项卡在column length中填入相应的柱长(PL色谱柱一般是预柱50+主柱300*n,n为主柱数量),plates per Metre 50%就是理论塔板数了(PL色谱柱说明书上会有写新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file:///C:/Users/wen/AppData/Roaming/Foxmail/FoxmailTemp(527)/CatchC485(04-09-18-32-32).jpg另外,可以选择一个稳定的样品或者单标作为质控样品,测试结果与以前的结果对比看是否有较大差异,这样来判断仪器、色谱柱、标准曲线是否稳定,根据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重新标定标准曲线,如果重新标定曲线结果也不好,可以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分析是否需要更换色谱柱

  • 【分享】色谱基本理论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5838]色谱基本理论[/url]

  • 【讨论】液相色谱用到了多少个理论?

    [b][color=#000000][size=3]液相色谱除了用到色谱理论,你知道它还用了其它多少个理论吗?(使用时的检测理论也算)[img]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2.gif[/img][/size][/color][/b]

  • 【原创大赛】从速率理论看色谱柱分离效率

    速率理论是1956年由荷兰学者VanDeemter提出,后经美国人Giddings修改完善,英国人Golay推广应用到毛细管柱上,该理论表述了分离过程中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多种途径,其核心是速率方程(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或范式方程)H=A+B/u+Cu 式中,H为理论塔板高度,u为载气的线性流速,A为涡流扩散项,B/u为分子扩散项,Cu为传质阻力项。下面将分别从速率方程中的三个因子分别进行分析:1. 涡流扩散A 当色谱柱内的组分随流动相经过固定相颗粒流出色谱柱时,如果固定相颗粒不均匀,则组分在穿过固定相空隙时必然会碰到大小不一的颗粒而不断改变方向,由于流经途径不同使得同一时间进入色谱柱的样品流出时间不同,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扩散。涡流扩散的大小可用下式表示: A=2λdP式中,λ为填充不均匀因子,dP为固定相平均颗粒直径。 涡流扩散的存在,造成色谱峰展宽。在填充柱中,固定相颗粒大小是影响涡流扩散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颗粒细,有利于填充均匀,但是过细时可能造成流动相通过色谱柱时压力增加,不便操作。一般减小涡流扩散的方法是选择细而均匀的颗粒,采用良好的填充技术和尽可能使用短柱。目前气质联用所使用的色谱柱为开管毛细管柱,由于这种色谱柱是空心柱,不存在固定相颗粒对于流动相的影响,因此使用开管毛细管色谱柱的涡流扩散项为0。2. 分子扩散B/u 分子扩散又称纵向扩散,是由于组分在柱的轴向(即流动相前进方向)上形成浓度梯度,样品,沿轴向进行扩散。分子扩散项造成的谱带展宽程度可以表示为:B/u=2γDm/u式中,γ为弯曲因子,反映固定相对分子扩散的阻碍;Dm为样品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填充柱的弯曲因子一般在0.6~0.8左右,开管毛细管柱为1。 样品的扩散程度主要与样品的扩散系数、载气的种类和流速大小、温度、柱长等有关。样品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越小,扩散越小;载气的流速越大,样品分子在柱子内部滞留的时间就越短,扩散越小;温度越高,扩散越严重。欲使纵向分子扩散减小,应该选择球状颗粒、适当增加载气流速、选择分子质量较大载气作为流动相(扩散系数小),同时采用短柱和较低柱温。3. 传质阻力Cu 由于溶质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扩散、分配、转移的过程并不是瞬间达到平衡,这使得某些组分与固定相作用被保留,某些组分不被保留或保留较小,保留小的组分很快被流动相带走,由于传质过程造成的峰展宽称为传质阻力。气相色谱的传质阻力项分为固定相传质阻力和流动相传质阻力。 一般采用薄的液膜厚度、小的载体颗粒、低黏度的固定液、较高的柱温和较低的载气流速有利于减小传质阻力。 速率理论为柱型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速率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如何降低涡流扩散、分子扩散和传质阻力从而降低理论塔板高度,有大量研究和应用。为操作条件的选择,流速的选择,柱温的选择,为色谱柱的填充提供理论指导。 由于目前GC-MS使用的是开管毛细管色谱柱,因此速率理论可以简化为H=2Dm/u+Cu。从式中可以看到流速过小分子扩散项会增大,传质阻力项减小,而流速过大分子扩散项减小,传质阻力项增大,对最后的理论塔板高度都会有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合理的流速值,过大或过小都打不到最好的分离效率。而从上面的表述可以看出较低的柱温,较厚的膜厚都是有利于降低理论塔板高度,提高分离效率。而在理论塔板高度一定的情况下,较长的色谱柱会增加理论塔板数,提高分离度。

  • 速率理论对气相色谱柱分离效率的指导意义

    速率理论是1956年由荷兰学者VanDeemter提出,后经美国人Giddings修改完善,英国人的Golay推广应用到气相色谱仪毛细管柱上,该理论表述了分离过程中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多种途径,其核心是速率方程(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或范式方程)H=A+B/u+Cu 式中,H为理论塔板高度,u为载气的线性流速,A为涡流扩散项,B/u为分子扩散项,Cu为传质阻力项。 下面将分别从速率方程中的三个因子分别进行分析:1. 涡流扩散A 当色谱柱内的组分随流动相经过固定相颗粒流出色谱柱时,如果固定相颗粒不均匀,则组分在穿过固定相空隙时必然会碰到大小不一的颗粒而不断改变方向,由于流经途径不同使得同一时间进入色谱柱的样品流出时间不同,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扩散。涡流扩散的大小可用下式表示:A=2λdP 式中,λ为填充不均匀因子,dP为固定相平均颗粒直径。 涡流扩散的存在,造成色谱峰展宽。在填充柱中,固定相颗粒大小是影响涡流扩散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颗粒细,有利于填充均匀,但是过细时可能造成流动相通过色谱柱时压力增加,不便操作。一般减小涡流扩散的方法是选择细而均匀的颗粒,采用良好的填充技术和尽可能使用短柱。目前气相色谱仪-质谱仪联用所使用的色谱柱为开管毛细管柱,由于这种色谱柱是空心柱,不存在固定相颗粒对于流动相的影响,因此使用开管毛细管色谱柱的涡流扩散项为0。2. 分子扩散B/u 分子扩散又称纵向扩散,是由于组分在柱的轴向(即流动相前进方向)上形成浓度梯度,样品,沿轴向进行扩散。分子扩散项造成的谱带展宽程度可以表示为:B/u=2γDm/u 式中,γ为弯曲因子,反映固定相对分子扩散的阻碍;Dm为样品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填充柱的弯曲因子一般在0.6~0.8左右,开管毛细管柱为1。 样品的扩散程度主要与样品的扩散系数、载气的种类和流速大小、温度、柱长等有关。样品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越小,扩散越小;载气的流速越大,样品分子在柱子内部滞留的时间就越短,扩散越小;温度越高,扩散越严重。欲使纵向分子扩散减小,应该选择球状颗粒、适当增加载气流速、选择分子质量较大载气作为流动相(扩散系数小),同时采用短柱和较低柱温。3. 传质阻力Cu 由于溶质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扩散、分配、转移的过程并不是瞬间达到平衡,这使得某些组分与固定相作用被保留,某些组分不被保留或保留较小,保留小的组分很快被流动相带走,由于传质过程造成的峰展宽称为传质阻力。气相色谱仪的传质阻力项分为固定相传质阻力和流动相传质阻力。 一般采用薄的液膜厚度、小的载体颗粒、低黏度的固定液、较高的柱温和较低的载气流速有利于减小传质阻力。 速率理论为柱型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速率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如何降低涡流扩散、分子扩散和传质阻力从而降低理论塔板高度,有大量研究和应用。为操作条件的选择,流速的选择,柱温的选择,为色谱柱的填充提供理论指导。

  • 【理论派】保留时间不同,能判断色谱柱的优劣吗?

    【背景】好多人不屑于理论,说是纸上谈兵——于事无益,空耗时月。我则不然,偏独爱于理论推测,然后导出一个结果预期。然后,根据实际的实验结果,和结果预期互为对比,互为印证。以期能发现点什么。君不见,如今最火的科学研究方法,都是于一系列的现实中抽象出来理论,再把理论应用于对实践的指导,从而创造了蓬勃生机的现代科学体系的么?因此,给自己冠名以理论派,牢骚已毕。【正题】现有两根色谱柱,同样规格,同样型号,同样批次的填料;在同一台液相上,用同一个流动相,同样的色谱条件,用同一个进样瓶里的对照......(妈呀,累死我了)假如,完全平衡后,A柱的主峰保留时间为3min,B柱的主峰保留时间为6min,我能得出结论:B柱的质量优于A柱的质量吗?欢迎赐教!

  • 色谱填料是如何做到高理论板数的呢?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化工工业装置用的填料一般每米理论板数仅为1~5块,但是气相色谱30m长的柱理论板数却能达到几万、几十万块理论板,这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些填料有什么不同呢?大家都来说说吧

  • 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比理论值偏大

    我用液相色谱分析农药制剂含量,按配制的小样加入的原药量理论值应该是0.2%,但是用液相色谱分析结果为0.27%,请教高手分析可能原因,谢谢

  • 【求助】色谱理论的几个问题

    改错题:(要求写出理由)1、GC法分离时,选择固定液分离试样时,如果选择的固定液极性越大,则分离的效果就越好。2、采用HPLC法分离时,洗脱时间与流动相的洗脱程度成反比。一般来说,当洗脱液的极性变大时,可缩短分析时间。3、对于难分离组分来说,运用程序升温的效果一般来说会比恒温色谱要好。4、程序升温主要是用于沸点范围大的样品分离,但其分离时的峰容量则与恒温色谱基本相同。5、评价色谱分离效果时,分离度只是表示理论上的分离效果,实际分离效果要用真实分离度来表示。[color=#DC143C]大家答题,版主给加积分奖励 by水中月[/color]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