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报告告诉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前景可期
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简称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简称ESR),是研究电子自旋能级跃迁的一门学科,是直接检测和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的现代分析方法。即将召开的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2022)中的顺磁共振(EPR/ESR)专场,仪器信息网共邀请了四位来自不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为大家深度解析顺磁共振技术及其应用。 (点击报名)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 杨海军《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6K超低温系统的自主研发和应用》 (点击报名)杨海军,博士,高工,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波谱分会理事长。1994年至2011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和化学系分获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长期致力于开发顺磁共振新技术和展开其在探究有机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在国产磁共振仪器应用推广方面展开工作。多次获得“清华大学实验室创新基金”资助,2019年获得全国电子顺磁波谱会“徐元植顺磁共振波谱学奖”优秀青年奖等。主持并参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已经授权专利9项。论文它引2500余次,H Index为30。本次会议中,杨海军高工将就《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6K超低温系统的自主研发和应用》进行报告,分析相关研究的主要优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项目研究员 李骥堃《半导体催化材料机理研究中的顺磁共振》 (点击报名)李骥堃于2008年在北京大学取得物理学学士学位,2014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取得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20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应用各种和分子磁性质相关的波谱学,如电子顺磁共振(EPR)、穆斯堡尔(Mössbauer),表征催化过程中的中间体,探究反应机理。相关工作发表科研论文与专著章节20余篇。2021年6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实验室任项目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及其在光催化与环境光化学中的应用。李骥堃研究员本次将就《半导体催化材料机理研究中的顺磁共振》进行报告。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EPR应用工程师 方勇《布鲁克顺磁共振新进展》 (点击报名)方勇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具有新颖结构及性质的(元素)有机双自由基物种的合成及表征,并负责课题组内一台布鲁克EMXplus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的常规测试、简单维护及谱图解析。2020年年底博士毕业以后,随即加入布鲁克担任EPR应用工程师一职,目前主要致力于向具有不同行业基础和学术背景的顺磁用户推广EPR的多方面应用,同时针对用户各异的研究需求协助提出基于顺磁共振的高效解决方案,助力于他们的研究工作和生产活动。方勇博士本次报告将介绍布鲁克顺磁共振近期在软硬件方面的一些技术革新和功能完善,主要包括具有提高谱图信噪比及时间分辨率优势的Rapid Scan-EPR技术,以及面向不同动态机制下的液体样品CW-EPR谱图的模拟/拟合的SpinFit Liquids软件模块,展示应用实例,进行功能说明。杭州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蒋敏《基于EPR的LMCT反应机理研究》 (点击报名)蒋敏,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 20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付华教授。2007年至2014年就职于清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磁共振实验室,负责电子顺磁共振、核磁共振等仪器的维护,谱图解析等。2018年8月至今,以副研究员身份加入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现阶段主要致力于利用顺磁共振探索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方法学,自由基化学,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相关文章发表在 J.Am.Chem.Soc., Angew.Chem.Int.Ed., Org.Lett., Chem.Eur.J., J.Org.Chem., Chem.Commun., RSC Adv., Adv. Synth.Catal., Sci. Rep.,等期刊上。本次蒋敏研究员将深度解析《基于EPR的LMCT反应机理研究》。会议报名链接: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