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色谱峰法

仪器信息网色谱峰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色谱峰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色谱峰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色谱峰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色谱峰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色谱峰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色谱峰法相关的解决方案。

色谱峰法相关的论坛

  • 色谱法不对称峰

    色谱法中不对称峰产生原因有色谱柱本身填装问题,筛板堵塞堵塞或填料塌陷,具体是怎么影响的?

  • 【原创大赛】色谱柱超载与色谱峰形状发生前伸的讨论

    【原创大赛】色谱柱超载与色谱峰形状发生前伸的讨论

    [align=center][font=宋体]色谱柱超载与色谱峰形状发生前伸的讨论[/font][/align][font=宋体] [/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概述[/font][/align][font=宋体]色谱峰形状发生前伸,往往是色谱柱超载的表现。色谱工作者需要注意这种说法未必一定正确,超载的色谱图,未必一定发生前伸的情况。[/font][font=宋体]理解色谱峰形发生前伸的基本原理更加重要。[/font][font=宋体] [/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分配等温曲线[/font][/align][font=宋体][font=宋体]待测组分在色谱柱内运行时,待测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建立溶解[/font][font=宋体]-挥发或者吸附-解析的平衡。在一定温度下,色谱系统达到平衡时,描述组分在两相之间的浓度关系的曲线为分配等温曲线。[/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典型的分配等温曲线分为三种类型:([/font][font=宋体]1)线性;(2)Langmuir型;(3)反Langmuir型。三种等温曲线对色谱峰保留的影响,如图1所示:[/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img=,690,45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22238021385_2852_1604036_3.png!w690x453.jpg[/img][/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宋体]1 分配等温曲线对色谱峰形的影响[/font][/font][/align][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一、线性等温线[/font][font=宋体]在线性等温曲线的色谱体系之下,目标物质的分配系数与浓度无关,组分在色谱柱内浓度分布呈现出高斯分布的状态,在色谱柱出口最终获得完全对称的色谱峰。[/font][font=宋体]这种情况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出现的几率不高。[/font][font=宋体]二、[/font][font=宋体]Langmuir型等温线[/font][font=宋体]在此状况下,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目标物质的分配系数逐渐减小,即物质更加容易存在于流动相中,随之带来的现象是色谱峰拖尾。[/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在气[/font][font=宋体]-固色谱系统中,固定相与待测组分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过程。在色谱柱超载的情况下,目标物质浓度增加并且不断吸附于固定相的表面,造成固定相吸附能力减弱。待测物质在色谱柱内谱带的后半部分物质分子的保留变弱,物质分子逐渐向谱带前端部分集中,最终导致色谱峰发生拖尾现象。[/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例如采用氧化铝色谱柱分析烃类物质、分子筛色谱柱分析永久气体等场合下,容易观察到色谱峰拖尾。并且此时提高进样量,使色谱柱[/font][font=宋体]“超载”,最终获得的色谱峰仍然是拖尾的,如图2所示。[/font][/font][align=center][font=Calibri][img=,690,52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22238120010_9504_1604036_3.png!w690x527.jpg[/img] [/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Calibri]2 [/font][font=宋体]氧化铝色谱柱分析纯丙烯谱图[/font][/font][/align][font=宋体]三、[/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反[/font][font=宋体]Langmuir型等温线[/font][/font][font=宋体]在此状况下,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目标组分的分配系数逐渐增加,即物质更容易存在于固定相中,随之带来的现象是色谱峰前伸。[/font][font=宋体] [font=宋体]在气[/font][font=宋体]-液色谱系统中,固定相与待测组分的主要作用是分配过程。在色谱柱超载的情况下,目标物质浓度增加并不断溶解于固定相中,使得固定相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待测物质在色谱柱内谱带的后半部分物质分子的保留变强,物质分子逐渐向谱带后半部分集中,最终导致色谱峰发生前伸现象。[/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可以简单的理解这个问题[/font][font=宋体]——当目标物质大量溶解至固定相之后,固定相的物理-化学性质更加接近目标物质,导致目标物质更加容易溶解在“改性的固定相”中,即色谱系统的分配系数变大。[/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常见的气[/font][font=宋体]-液色谱系统,随着进样量的增加,某物质的色谱峰由基本对称逐渐变得发生前伸,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例如某些常规有机溶剂纯度的分析谱图。[/font][/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 [img=,690,64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22238204220_3610_1604036_3.png!w690x640.jpg[/img][/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font=宋体]3 Rtx-WAX色谱柱分析苯乙烯纯度谱图[/font][/font][/align][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小结[/font][/align][font=宋体]色谱系统超载是否一定会导致色谱峰前伸,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过来说,色谱图中出现前伸峰,未必一定代表出现了色谱柱超载。[/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

  • 液相色谱的问题解决:方法开发,峰形不正,干扰峰

    [color=#3e3e3e] 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方法来检测食物样品中的苯二甲酸,此法是先对样品进行皂化处理,然后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来分析。经皂化后,基体的酸性非常强。在所有分析方法中,是液相色谱(LC)法最好,还是离子交换色谱法更加适合呢?[/color][color=#3e3e3e][/color][color=#3e3e3e]  解答:对于如苯二甲酸的酸性样品,离子对色谱法是可取的,离子交换色谱法也是可行的,但我选择了从一种较为传统的技术开始。通常我喜欢使方法简洁一些。方法越是简单,引出的问题也就越少。因此,我从反相色谱法开始研究,它使用低pH值的流动相。(如果你决定用离子对或离子交换色谱法,在本节的末尾部分我就这两种方法如何进行添加了一些论述。)[/color][color=#3e3e3e]  从15或25cm×4.6mm,5um的C-8或C-18色谱柱开始。我比较喜欢用新型的碱灭活硅烷作为柱填料,而不喜欢旧型的色谱柱,因为碱灭活硅烷对拖尾较不敏感,并且在较宽的pH范围内稳定。为了在离子抑制的环境下操作,流动相的pH值应低于酸的pKa1-1.5个pH单位。苯二甲酸的第一个pKa为2.9,则需要在pH=1.4-1.9的环境下操作。一般情况下,除非你知道色谱柱在什么环境下是稳定的,否则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pH〈2的环境下操作。我从pH=2.0开始,用25mM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流动相的水溶液部分,同时用乙腈或甲醇作为有机溶剂。在这些条件下,苯二甲酸未能充分离子化而得不到好的峰形,并且表现得像中性化合物。因为芳香烃的特性,所以用UV检测在255nm应该有可能。[/color][color=#3e3e3e]  我较喜欢用搜索梯度来准确本身的流动相强度,正如以前的“液相色谱的确问题解决”和参考文献2所述。用有选择地逐步处理作为方法开发,开始时用90%有机溶剂作为起点,然后有机溶剂含量逐渐下降10%,直到得到合理的保留时间为止。在样品注射前可调节其pH值,使之与流动相的pH值接近。[/color][color=#3e3e3e]  低pH值流动相中的离子抑制比在高pH值流动相中的有更多优点。低pH值时,苯二甲酸的离子化受到抑制,所以会表现得像中性分子而其保留时间可预测且得到可接受的峰形。低pH值也抑制固定相中硅醇基团的离子化,这有助于减少峰拖尾。所有的反相色谱柱在3〈pH〈7的范围内是稳定的,而较新型的色谱柱可在2〈pH〈8甚至更宽的范围内操作。[/color][color=#3e3e3e]  如果你想在高pH值下操作,你应该知道pH值大于8时柱填料中的碱性硅会溶解。有些色谱柱比其它色谱柱稳定一些,较高的pH值下,封尾的色谱柱比没有封尾的色谱柱更加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当用有机缓冲液(如柠檬酸)替代无机缓冲液(如磷酸盐)时色谱柱的稳定性得到改善。一种选择是使用聚合物反相色谱柱。这些聚合物色谱柱对pH值不敏感,但它们趋向于产生比硅胶色谱柱较低的理论塔板数和较宽的峰。[/color][color=#3e3e3e]  你提议的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在高pH值分离的另一个可能。离子交换相附着在聚合物小球上,具有你寻找的pH值稳定性,但与相应的反相色谱柱比较,其理论塔板数较低。[/color][color=#3e3e3e]  [b]峰变形[/b][/color][color=#3e3e3e][/color][color=#3e3e3e]  [/color][color=#3e3e3e]问题:上一部分就苯二甲酸开发分析方法时,我们发现了如果制备苯二甲酸标准溶液时用水代替甲醇则其峰形得到改善。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我们使用的流动相是20:80(V/V)的甲醇-5mM磷酸盐缓冲液,并加入10mM四戊铵溴化物作为离子对。[/color][color=#3e3e3e]  解答:这样的结果是由注射入太大量的过强的溶剂引致的。图1解析了这个问题。图1a所示是变形峰,是将30ul样品注射入流动相的结果,样品用乙腈溶解,而流动相是含乙腈18%的水溶液。图1b所示的是正常峰,是用流动相作为注射溶剂溶解相同的样品。如果样品用不同于流动相的溶剂溶解,当被注射入时,样品溶液与流动相混合,并被稀释。如果注射的溶液比流动相强度大,则样品像在较强溶剂中一样会立即移动,并且较快地通过色谱柱,正如图1a所示,其保留时间比较短。当注射入的溶液与流动相混合时,有些分子与流动相的混合比其它分子更快,则它们穿过色谱柱的速率将发生改变,则谱带发生变形。如图1a所示,峰变形现象对较早洗脱的峰影响较大。解决将注射溶液量减至最少的问题的关键是使稀释在瞬间发生或者用强度不大于流动相的溶剂来溶解样品。较弱的溶剂在色谱柱中将样品浓缩,因此得到的峰往往是比注射入较强溶剂时更窄。[/color][color=#3e3e3e]  因此作为一般规律,如果样品溶于比流动相强的溶剂,则注射体积应少于25ul。注射容积取决于注射溶剂与流动相之间到底存在多大的差异,此差异很容易凭经验判断――只是等体积地增加注射的量直到峰开始变形,然后返回两个单位就可以了。在读者的问题中,样品溶于甲醇,但甲醇比流动相强得多,所以他得到变形的较宽的峰。当他用水代替甲醇时,则样品溶液弱于流动相,峰形就得到了改善。在离子对色谱法中,总是用流动相作为样品溶剂以减少基线后移现象。[/color][color=#3e3e3e][/color][color=#3e3e3e]  [b]干扰峰[/b][/color][color=#3e3e3e]  问题:在反相LC分离法中,怎样避免溶剂前置峰对分析峰产生的干扰呢?[/color][color=#3e3e3e][/color][color=#3e3e3e]  解答:有些化合物不具保留性,在开始分离时就被洗脱下来,避免这些物质的干扰的最好的方法是增加待分析化合物的保留时间。通常如果保留因子(k)大于1,则其色谱法和分离效果都会比较好。利用溶剂前沿作为规则可估计出k的值。色谱图的第一个峰通常是溶剂前沿峰或杂质峰,此峰的洗脱时间为色谱柱的死时间(t0),此时间表示一个在色谱柱中不保留的化合物通过色谱柱的时间。紧跟着死时间出来的是与色谱柱作用很小,并且很难从溶剂前沿和其它化合物的杂质峰中分离开来的物质。为了获得k值大于1,被检测的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必须是死时间的两倍以上。例如,图1b中9.03min处的峰,其k值大约为1。[/color][color=#3e3e3e]  你可以通过使用较弱的溶剂来增加保留时间。对于反相LC,弱溶剂一般是水或缓冲溶液。每改变溶液中的有机溶剂含量的10%,则保留时间大约变化3倍。为了获得期望的保留时间,你可以利用这个“3倍规则”来估计需要改变多少有机溶剂。[/color][color=#3e3e3e]  如何开始?[/color][color=#3e3e3e][/color][color=#3e3e3e]  问题:就反相LC分离而言,我看了很多关于选择初始条件的文献,但总体来说觉得很混乱,C-8好还是C-18好呢?我需要一根长为15cm的色谱柱还是25cm的色谱柱呢?我应该用乙腈还是甲醇那一种作为有机溶剂呢?就初始条件的选择你能给我一些指引吗?[/color][color=#3e3e3e]  解答:让我们单独地分析每一个参数吧。首先,C-8好还是C-18好,又或者是其它固定相更好呢?就大多数的应用而言,你选择任何一种固定相都只有很少的差异。对于某些物质,C-18比C-8更具保留性,所以极性较小的样品选用C-8柱比较适合,同时,极性越强的物质在C-18柱中的保留性就越强。对大部分物质而言,这样选择色谱柱是正确的。填料物质的特性是一个更重要的选择。新型的、洁净的、碱性去活硅(B型)有利于新方法的开发。在我的经验中,这些固定相比旧型的固定相总是产生更好的峰形和更少的拖尾。我坚信,你为色谱柱付出多少就有多少收获--$200一根的色谱柱不可能给你$400一根的色谱柱的运行水平。当然例外是存在的,但对大部分情况而言,当你在方法的开发上花费了数千美元并在分析上花费了数万美元时,色谱柱的分离能力有可能很差吗?[/color][color=#3e3e3e]  色谱柱长度是另一个反复选择的内容。大部分微粒的分离需要8000-10000的塔板数,填充5um微粒的15cm长的色谱柱或含有3um微粒的7.5-10cm长的色谱柱对实际样品会产生这个塔板数。所以仅从塔板数来看,长为15或25cm的色谱柱都是合适的。我比较喜欢用15cm×4.6um,3.5-um的色谱柱,因为它们能在流速为2ml/min,同时柱压为2500psi的条件下操作。较长的25-cm的色谱柱对于相同的柱压要求较低的流速。较长的色谱柱产生大约3倍的通过时间,这是因为柱长和流速大约影响整个分析结果的30%。使用一根新型的7.5cm×4.6um,3.5-um的色谱柱是另一个选择。这些色谱柱在大约一半的时间内产生与15cm的色谱柱相近的塔板数。你必须使用较短的、小微粒色谱柱避免产生柱外带加宽现象。你也可以使用窄孔柱(1-2mmi.d.),但他们也对由柱外因子引起的带加宽非常敏感。[/color][color=#3e3e3e]  最后,有机溶剂也是经常选择的内容。溶剂应该与水完全混溶,与分析物及色谱柱均不起反应,粘度低,适用于所使用的检测器。最常用的三种溶剂是乙腈、甲醇和四氢呋喃。四氢呋喃是平时最坏的选择―操作时令人感觉不适,化学不稳定(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形成过氧化物),平衡速度慢。甲醇是基本无毒的,并且对于检测波长高于220nm的物质是一个好的选择。然而,我的第一选择是乙腈,因为我的实验开发的许多方法都是需要在低波长检测的。[/color][color=#3e3e3e]  总而言之,我喜欢的初始条件是15cm×4.6mm,5um的C-8或C-18色谱柱,流速为2ml/min,乙腈-水或乙腈-缓冲溶液作为流动相。我也成功使用过7.5cm×4.6mm,3.5-um的色谱柱。这些色谱柱中的任何一根都会提供一个好的出发点,因为它们对于大部分的分离而言都提供了足够多的塔板数,能在较低波长下检测,并且移动速率快。说到这,我认为使用长为15或25cm的C-8或C-18色谱柱,选择乙腈或甲醇作为流动相,这里的任何一个组合都是非常可行的―这就是你的选择。[/color][color=#3e3e3e][/color][color=#3e3e3e]  [b]结论[/b][/color][color=#3e3e3e]  为一个新方法选择初始条件,包括选择色谱柱、流动相和注射溶剂。虽然这些因素的许多组合都是可行的,但使用低pH值的流动相、反相色谱柱以及与流动相相似的注射溶剂,会给你开始的成功带来最大的可能。[/color]

  • 【求助】气相色谱 出峰发现问题!!

    气相色谱 出峰发现问题!!我使用的仪器是GC2010气相色谱,一直在分析油脂脂肪酸组成,近端时间不知道峰的保留时间突然前移了。以前在十四分钟出峰,后来突然到十分钟出峰,这两天九分钟就出峰了,所有的分析条件都没改变。不知道哪位大侠能帮忙解决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衬管污染会不会造成保留时间前移?

  •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干扰峰来源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干扰峰来源

    [size=15px][/size][size=15px]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干扰峰是广大色谱工作者甚为头疼的事情,本文通过对干扰峰的来源进行分类,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探究,供参考,便于后期快速解决同类问题。对于液相色谱法中的干扰峰,简单归纳为3类:试剂/溶剂、器材以及液相系统。下面对每一类干扰峰来源做简单的分析。[/size][b][size=15px]一、试剂/溶剂[/size][/b][size=15px][/size][size=15px]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试剂主要是有机溶剂、各种盐类及水。有机溶剂一般多为购买的色谱级,所以出现问题的几率较小。但是分装出的有机溶剂,由于多次使用,被污染的概率较大,因此引入干扰峰的几率较高。其次是水,水中的杂质是干扰峰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是大家极易忽视的问题。采集波长较低的检测方法,建议使用高品质水,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水质带来的问题。再次是各种盐类,这也是色谱干扰峰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2所示,与图1相比,如图2加入磷酸二氢钾后,16.5min处出现干扰峰。对于无机盐引入的干扰峰,在方法开发初期一般就会给眼关注,寻找解决方案。方法确定后,盐的品种及级别也同时确定,因此盐对方法的影响基本可控。[/size][size=15px]水和无机盐引起的干扰峰,比较快捷的解决方案是安装鬼峰补集柱,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此类干扰。如果使用离子对试剂,则需选择不影响离子对试剂的鬼峰补集柱。[/size][img=,603,6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81055083308_9090_3005249_3.png!w603x617.jpg[/img][b][size=15px]二、器材[/size][/b][size=15px][/size][size=15px]干扰峰来源的第二个方面是流动相配制及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接触的各种器材。[/size][size=15px]首先是流动相配制过程中接触的器材,包括烧杯、玻璃棒、pH计、滤杯、滤膜、流动相瓶等。烧杯、玻璃棒是配制流动相首先接触的器材,因此建议配制流动相的烧杯、玻璃棒专用。滤杯实验人员只要清洗干净一般不会带来污染。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过滤含有离子对的流动相,建议增加清洗次数,避免清洗不干净污染后续流动相。因此,对滤杯的清洗应该建立基本的洗涤规程,保证实验人员对使用的器材清洗到位。滤膜也是干扰峰引入源头之一。如图3所示,乙腈经过有机系滤膜过滤后,在梯度洗脱中会引入较大干扰峰。鉴于色谱级试剂厂家已经过膜,且多数仪器都有脱气机,所以建议无需再对甲醇、乙腈等纯有机相过滤。流动相瓶引入干扰峰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温度高,纯水相容易滋生细菌。后续的流动相瓶使用人员清洗不到位,所以导致引入干扰峰。因此流动相瓶的清洗要建立严格的洗涤规程。[/size][size=15px]再次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接触的器材。前处理过程中接触的器材主要包括容量瓶、滤头、注射器及进样瓶。容量瓶的清洗同流动相瓶、过滤装置一样,要建立良好的清洗规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移液器[/color][/url][/color][/url]材以及滤头、注射器,多为塑料制品,其化学惰性较玻璃制品差,因此容易引入干扰峰。如下图4、图5、图6所示案例,此方法检测波长为210纳米,溶剂为正己烷-异丙醇(90:10),溶剂分别接触[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移液枪[/color][/url][/color][/url]枪头、一次性吸管、一次性注射器后,均引入不同的干扰峰。[/size][size=15px][img=,612,81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81056561551_79_3005249_3.png!w612x815.jpg[/img][/size][size=15px]进样小瓶若为一次性使用,一般不会引入干扰峰。如果进样瓶反复清洗,多次使用,则应建立清洗规程并对其清洗干净程度进行确认。[/size][b]三、液相系统[/b][size=15px][/size][size=15px]与前两类干扰峰相比,液相系统干扰峰的解决更加困难。液相系统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此类问题解决过程耗费时间长,而且要求实验人员有很高的色谱素养。对此类问题来源主要归结为三类:强保留物质、离子对污染和管路滋生细菌。[/size][size=15px]首先是强保留物质的干扰,其主要特征是宽峰。此类问题多数发生在等度洗脱中,梯度洗脱主要出现在高比例有机相处。这是由于强保留物质在当次进样中未洗脱出,在后续进样洗脱出来所致。如图7中9分钟处的色谱峰。[/size][size=15px][img=,604,68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81058092812_7861_3005249_3.png!w604x682.jpg[/img][/size][size=15px][size=15px]对于此类干扰峰,可通过延长采集时间或增加洗脱强度来消除对后续样品的干扰。至于如何延长采集时间,可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size][/size][size=15px][size=15px]N=5.54*(tR/Wb/2)^2(1)[/size][/size][size=15px][size=15px]由公式(1)推导可知[/size][/size][size=15px][size=15px]tR=Wb/2 *(N/5.54)^(1/2)(2)[/size][/size][size=15px][size=15px]N-塔板数,在等度洗脱中N对所有峰相同[/size][/size][size=15px][size=15px]tR-保留时间[/size][/size][size=15px][size=15px]Wb/2-色谱峰半峰宽[/size][/size][size=15px][size=15px]由公式(2)推知, tR2= tR1* W2b/2/W1b/2。积分结果显示,图7中,7min处的色谱峰W1b/2=0.12min,9min处的宽峰W1b/2=0.32min,由此可推知,图7中9min处的宽峰保留时间tR2= 7* 0.32/ 0.12=18.6min。图8为延长采集时间的图谱,20min处即为图7中9min处的色谱峰,与公式推导结果基本接近。延长采集时间后,后续图谱干扰峰消失。尽管按照此公式计算会有一定误差,但这足以让色谱工作者对其进行预判,设置合理的采集时间。[/size][/size][size=15px][size=15px][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系统干扰峰第二个方面是离子对、螯合剂这种难以洗脱的试剂对液相系统的污染。此类污染物多半是由于使用完毕含有离子对、螯合剂之类的流动相后,对系统的冲洗不彻底所致。此类污染物主要对一些采集波长较低的方法产生干扰,普遍表现是基线噪音大或者干扰峰,但随着方法的运行会逐渐趋于正常。[/font][/size][/size][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系统干扰峰第三个方面是系统滋生细菌。对于系统滋生细菌,多数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液相系统使用完毕都会用有机相冲洗保存。目前很多方法流动相A都是水相,虽然水相每日都会新配制,但如果由滤头到比例阀这一段管路长时间在水相中就会滋生细菌。随着时间的运行,梯度洗脱中会逐渐的产生干扰峰。此类问题虽然比较隐蔽,但比较容易解决,只要每日对放置纯水相的通道用有机相冲洗即可避免此类问题。[/color][/size][/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以上是对干扰峰来源的简单分析。然而对于干扰峰的产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其还与具体色谱条件有关。同一种试剂,在方法A中产生干扰,但在方法B中可能完全没有干扰。因为采集波长,有机相初始比例及最终比例等因素,都可能会对干扰峰的出现产生影响。实际工作中,色谱工作者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识别判断干扰峰属于哪一类。由于找不清问题根源,所以也就难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color][/size][/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简单分享一下解决干扰峰的经验:[/color][/size][/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首先,判断干扰峰是来自系统还是供试品。此时需要运行两次采集:只运行梯度与正常进样。如果只运行梯度,未进样品,依然有干扰峰,这种情况下多半是系统所致,此时解决方向应针对液相体系,而不是针对供试品。鉴于有些型号的仪器,如果不进样,不会执行进样动作。因此,对于此类仪器,建议执行正常进样与减少进样量两次采集,根据干扰峰的大小来判断是系统原因还是供试品原因。[/color][/size][/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其次,调查仪器使用记录,与实验人员交流。查看仪器使用记录,了解近期运行哪些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流动相组成。查看完相关记录后,再跟实验人员交流,了解其操作过程。比如,对于A通道滋生细菌问题,通过仪器使用记录发现,出现干扰峰的仪器近一周都是在运行同一个方法。实验记录显示,此方法的流动相为0.1%的磷酸水溶液,因此可能是系统滋生细菌所致。但实验人员告知,每天晚上都会用有机相冲洗色谱柱,不可能滋生细菌。再次询问得知,实验人员每晚的冲洗是切换成C通道执行,而A通道却一直在0.1%的磷酸水溶液中。因此,切换通道冲洗系统这种不规范操应尽量避免。[/color][/size][/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第三,采取单因素试验解决问题。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逐步找到干扰峰的来源。此类做法看似比较费时费力,但却让色谱工作者对各类色谱问题产生原因有理性认知,增强了色谱工作者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后期问题的解决排查。[/color][/size][/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333333]最后,对单因素排查出的解决方案进行验证,将问题重现。如果根据单因素变量找到的解决方案无法将问题重现,很有可能排查出的影响因素并不是问题真正的根源,需继续排查。能够重现问题,问题才算解决,方可将其关闭,不再研究。[/color][/size][/font][size=15px][/size][size=15px][/size]

  • 气相色谱切阀TCD出现不正常峰

    气相色谱切阀TCD出现不正常峰

    求问各位大神,岛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采用三阀四柱分析N2,CO,CO2CH4,CH3OH。其中TCD检测器在切换六通阀时,出现2个很大的噪音峰,请问各位大神,这是什么原因。我附上TCD出峰图,2.5min处2个峰为切阀带来的峰。以及一张色谱气路图片,91实际为切换的六通阀。[img=,690,38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031152421590_3824_5134609_3.png!w690x387.jpg[/img][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031145379784_1355_5134609_3.jpg!w690x517.jpg[/img]

  • 关于气相色谱法内标物峰面积的问题

    [color=#444444]我最近在做顶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检测溶残苯和2-甲基四氢呋喃时,用的1,4-二氧六环做内标,配制方法如下:量取20μl内标物溶DMSO定容与100ml容量瓶中,作为内标物贮备液。从工作对照液贮备液移取1.0ml到50ml容量瓶中,加5.0ml内标物贮备液,定容。称取约2g样品于10ml容量瓶中,加1.0ml内标物贮备液,定容,平行六份。在计算结果时发现理论上浓度相同的内标物在工作对照液中的峰面积平均约为2700,RSD小于2.0%,而在样品溶液中的平均峰面积却约为3300,RSD小于2.0%。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啊?[/color]

  • 【讨论】两色谱峰的分离度对两色谱峰面积之和的影响

    由【求助】测有关物质色谱条件的专属性试验问题 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1025/2882558/想到的1、两杂质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时的峰面积之和与两色谱峰部分重合时的峰面积之和,在使用自身对照法时它们所占的比例是一样的吗?2、用于校正归一法时,我觉得两峰应该完全分离,你觉得的呢?

  • 【实战宝典】液相色谱法检测氢琨时目标峰旁边为何有分叉峰?

    [b][font=宋体]问题描述:液相色谱法检测氢琨,开始进标液时峰型正常,一段时间后峰拖尾,再过一段时间峰开叉;且目标峰跟溶剂峰不能完全分离;降低流动相中有机相比例后开叉峰变成了响应值较低的单峰,怎样解决?[/font][font=宋体]解答:[/font][/b][font=宋体]([/font]1[font=宋体])以通过重新配制标准溶液或者更换新色谱柱的方法排除标准溶液不稳定或者色谱柱性能下降导致的色谱峰异常。[/font][font=宋体]([/font]2[font=宋体])通过调整流动相比例延长氢琨的保留时间,如果出峰过早的话,没有保留的物质或者保留较差的物质很容易在该保留时间段对目标物出峰产生干扰。[/font][font=宋体]([/font]3[font=宋体])降低有机相后,分叉峰会变成小峰,很可能就是有杂质组分干扰测定。可以通过进一步优化色谱条件,例如改变流动相比例、更换流动相等,使得干扰组分与待测组分达到基线分离。[/font][font=宋体]([/font]4[font=宋体])另外,仪器被污染也可能会出现杂质峰的干扰,适当时可以对色谱柱或者仪器进行清洗或维护。[/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领取更多《实战宝典》请进:[url]http://instrument-vip.mikecrm.com/2bbmrpI[/url][/back][/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 [/back][/color][/font]

  • 关于色谱峰峰高的问题

    请教各位老师,做色谱分析时,色谱峰的峰高一般在什么范围比较合适呢?比如外标法测含量时,DAD检测器,那对照品的峰高多少合适呢?太浓了肯定不行,太稀呢?有没有谁研究过啊?药典或法规有提到过这样的问题吗?

  • 【求助】安捷伦气相色谱 阀切换 出峰问题

    【求助】安捷伦气相色谱  阀切换 出峰问题

    本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初学者 请教各位大虾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阀切换是的出峰问题色谱柱 PQ和 5A TCD 检测器 He 载气要分析的气体 CO CO2 Ar CH4 H2 (30.09 : 2.04 : 5.07 : 3 : 59.8 vol)设计的思路是 首先PQ 和 5A串联, 等H2 Ar 在检测器上出来后,进行阀切换 变为并联 此时将CO CH4 憋在5A 柱子里,CO2检测到 然后再进行阀切换 两根柱子并联 CH4 CO 出来 现在遇到的问题是第二次阀切换后 出现莫名其妙的鬼峰 而且CO的峰行也不对称。[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4/201004082206_210704_2030534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4/201004082210_210705_2030534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4/201004082212_210707_2030534_3.jpg[/img]

  • 水质 萘酚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出峰问题

    在水质 萘酚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走标准曲线的时候,只出一个峰,同时不能确定是1-萘酚还是2-萘酚。我是按照标准的初始设置的,等浓度梯度洗脱。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拜托各位大佬

  • 【求助】色谱峰分叉及峰展宽的问题

    1保护柱与色谱柱之间出现了死体积,导致色谱峰分叉,但同样的情况在测定浓度较低的样品室,分叉现象却不明显甚至无分叉现象的发生,请问其中的原因.2为何 正相色谱中,样品溶液的溶剂与了流动相略有偏差时就会产生峰展宽现象(柱效严重下降),而反相色谱却很少发生?峰展宽现象.只有当溶剂是甲醇或乙醇是才偶尔发生,为什么?

  • 【求助】气相色谱仪器出峰发现问题,怎么解决?

    气相色谱仪出峰不正常,怎么解决? 气相色谱仪型号9790,FID检测器,今天在进样的时候发现溶剂和样品峰特别小,只有几十毫伏。正常的时候,溶剂峰都出到1000多毫伏,样品峰也在600毫伏左右。哪些因素引起的,如何解决?

  • 【原创】色谱进阶-谱图的数据处理3:色谱峰的检出办法

    其他讲座资料看[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etail.asp/threadid/1679222/forumid/25/year/2009/query/search] 学习[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跟yuen72老师入门[/url] 工作站或者数据处理机如何检测色谱峰?山洪来了的时候,如何判断山洪经过水库?这个好办,只要查看水库水位记录,发现水位上涨到一定程度,比如高于55m,那么就说有山洪到来。早期的数据处理机也是这么干的。1977年,计算机开始出现之后,就被用来做色谱数据处理机了。这个时候,采用的峰检出办法就是“水平门限法”。什么叫“水平门限”?就是说来自检测器的电信号,数值超过一定值,就认为色谱峰开始了,低于这个值,就认为色谱峰已经结束了。这么做合适么?不太合适。有的色谱峰很低,因此这个门限值不能设置的太大。就算色谱峰挺高,设的高了积分面积也不合适。这时候万一基线波动超过了这个值,就会被认为色谱峰到来。那该怎么办?好办,用“统计门限法”,要求连续若干个数值超过门限,才算色谱峰开始,连续若干的低于门限,才算结束。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基线波动的影响。这样就合适了么?还是不太合适。色谱基线并不是总在0点,用久了经常偏离0点,这个门限不得已就要不停的换来换去的,好麻烦。考虑到这一点,现代色谱工作站和数据处理机广为采用的“一阶导数法”出现了。一阶导数和曲线的高低无关,只研究曲线的斜率变化情况。一阶导数就是曲线的斜率变化规律曲线。色谱峰来的时候,基线必然上升,一阶导数必然增加。当一阶导数值超过某一个设定值的时候,就判定为色谱峰开始了。随着色谱峰的升高,一阶导数自0点开始从增大到减小,到达色谱峰顶部变为0,然后开始下降到负值后慢慢上升,出峰结束后回到0点。结束的时候,一阶导数值的绝对值低于出峰的设定值,就认为已经结束。而且这个方法非常容易判断峰顶位置。看来这个方法比较合适。真的合适么?色谱峰形状良好当然挺合适,要是分离情况不好呢?事实上一阶导数法也是有缺陷的,它对肩峰、峰拖尾等情况很难处理。峰型拖尾的时候,起点和终点的判断标准应该是不一样的。肩峰的时候,色谱峰的斜率可能并不出现上升,就像“溜肩”了。这该如何处理?两种办法,一种,利用2阶或多阶导数。另一种,对一阶导数法进行适当的修正。目前主流都是采用修正的一阶导数法来做色谱峰检出,极少数采用2阶导数法。岛津、安捷伦、PE等公司,从老式的数据处理机到目前的工作站,都是一阶导数法。当然,他们出于各自不同的理由,对一阶导数法中的相同的各个参数给出了部分不同的名称,但应用都是一样的。因此,利用一个,就可以研究并了解所有这些主流的工作站或处理机的工作原理,并学会如何操作它们来得到合理的峰检出和面积积分。

  • 【疯子讲色谱】色谱法基础知识与理论〖第一讲〗

    [size=4][B]色谱法基础知识与理论〖第一讲〗[/B][/size]作者:疯子哥[B]一.色谱的产生/发展[/B]1.色谱的诞生:色谱法是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T.Tswett在分离植物色素的技术而创立的。当时的色谱不限于管壮而且还发展了纸色谱和薄层色谱。2.GC的创立:1952年英国生物学家Martin创立了GC3.HPLC的建立: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GC和LC的基础上发展了HPLC4.不断壮大:近年来色谱的发展更加的迅速,有色谱与质谱、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连用[B]二.色谱分析的原理:[/B]色谱分析是根据欲测组分在互不相溶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吸附能力、分配系数或其他亲合作用性能差别而分离的。色谱法的实质就是将物质分离开来。[B]三.色谱法的分类:[/B]1.按两相的状态分:⑴[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GC),包括:气固(GSC)、气液(GLC),主要有毛细管和填充柱色谱法以及裂解色谱法⑵液相色谱(LC),包括:液固、液液、离子交换色谱、空间排阻色谱、离子对色谱⑶薄层色谱(TLC):吸附薄层色谱、分配薄层色谱、离子交换薄层色谱⑷毛细管电泳色谱(HPCE)⑸超临界流体色谱(SFC)2.按分离的机理分:吸附色谱(AC)、分配色谱(PC)、离子交换色谱(IEC)、空间排阻色谱3.按展开程序分:迎头分析色谱法/顶替色谱法/洗脱色谱法4.按操作的形式分类法柱层析色谱法/纸层析色谱法/薄层层析色谱法

  • 【原创】色谱进阶-谱图的数据处理7:峰定性

    其他讲座资料看[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etail.asp/threadid/1679222/forumid/25/year/2009/query/search] 学习[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跟yuen72老师入门[/url]定性,通常是指确认未知物质的组成。对于色谱,则一般指确认色谱峰的归属,因为色谱本身不具备定性能力。而对于色谱的数据处理,这里的定性则是在已经知道峰归属的条件下,如何在多次分析的保留时间有微弱变化的情况下,仍然确保正确的对色谱峰进行归属。例如,正常标定色谱,乙烷色谱峰出在5.2分钟。再次标定时,乙烷峰出在了5.1分钟。事实上,在标定和分析中,由于各种原因,组分的保留时间发生微弱的变化是很常见的。那么对于很机械的数据处理机和工作站,是如何确认保留时间变化了的色谱峰,是新组分,还是原组份呢?色谱工作站是用允许偏差来控制峰定性的。例如,设定乙烷的出峰时间为5.2分钟,对5.2分钟左右一定允许偏差内的色谱峰,都认为是乙烷。例如这个偏差设置为0.2分钟,那么在5.0至5.4分钟内的色谱峰,都认为是乙烷。我们都知道,偏差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绝对偏差,另一种是相对偏差。因此,色谱工作站一般都提供两种方法进行峰定性,即:绝对偏差法和相对偏差法。有时候,绝对偏差法也被称为时间带法。这个时候,工作站利用色谱出峰时间的绝对偏差来进行峰定性。前面的例子就是绝对偏差法。绝对偏差法比较灵活,可以单独为每一个色谱峰设置允许偏差,因此被广泛采用。相对偏差法也被称为时间窗法。这个时候,工作站利用色谱出峰时间的相对偏差来进行峰定性。例如,前面的例子设置为允许偏差为2%,则在5.2±2%的范围内的峰,都被认为是乙烷。即从5.1至5.3分钟内的色谱峰,都被认为是乙烷。相对偏差法一般只能设定一个允许偏差值,所有的色谱峰都利用这一个相对偏差来定性,因此灵活性较差。但由于色谱出峰时间越晚,则保留时间变化的可能就越大,而且设置起来方便快捷,因此用相对偏差法来定性也普遍。当采用相对偏差法定性的时候,保留时间小的色谱峰允许偏差很小,因此正常的进样时间误差可能会超过允许偏差,造成定性失误。为此,一些工作站为相对偏差法同时设置了一个小的绝对偏差,例如GC-2010工作站,设置为0.02分钟。在相对偏差之外,另外给了0.02分钟的绝对偏差,确保保留时间小的色谱峰正常定性。例如0.1分钟出峰的色谱峰,2%的允许偏差,自0.08-0.12分钟内的峰,都被认定为该组分。是否有了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法,色谱峰就能够被正确定性呢?如果有多个色谱峰进入了允许的偏差范围内,如何确定哪一个色谱峰是特定组分?还是所有色谱峰都是这样一组特定组分?色谱峰的允许误差范围,能不能出现重叠?色谱峰落在重叠范围内的时候,如何确定是哪个特定组分?在没有特定说明,允许偏差范围也没有发生重叠的时候,所有色谱峰都被认为是一个特定组分,或者说是组分群。例如设定碳四组分保留时间为4分钟偏差1分钟,则3-5分钟内的所有色谱峰都被认为是碳四组分。落在两个组分设定偏差的重叠范围内时,通常以前面的峰来定性。例如a组分设定为3.5-4.5分钟,b组分设定为4-5分钟,那么在4-4.5分钟内的组分,会被认定为a组分。即使在3.8分钟已经认定了一个色谱峰为a组分,仍然会把后面的峰认定为a组分。对于复杂样品,组分很多,这样定性就经常会发生问题。因此很多工作站提供更多的功能给峰定性。例如,设置标识峰。在一组保留时间接近的色谱峰中,设置一个标识峰,则认定在此时间范围内面积最大的色谱峰认定为标识峰组分,其他色谱峰则按照设定保留时间与标识峰前后关系进行识别。总之,工作站对于色谱峰的定性,主要有相对和绝对法两种,并采用其他一些技术进行辅助。要正确进行这个工作,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通过实践测试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 你的气相色谱峰“身材”好么?

    作为经常摆弄仪器的“行内人”,大家在做实验的同时,或多或少也有着对色谱峰的审美,也就是通常大家说的,这峰出的“不好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气相色谱峰的身材问题,怎么才能做出“好看”的峰形呢? 理想情况下,经色谱分离的峰应该为高斯分布曲线,即对称峰。但实际上当一个样品谱带沿着色谱柱前进时,由于浓度差等原因,样品分子会向谱带两侧扩散,从而使色谱柱出口处的样品谱带比柱入口处宽,且可能产生不对称的峰,就是谱带展宽。谱带展宽的程度主要用柱效来表示,色谱峰越对称,峰越窄,柱效越高。 影响谱带展宽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分为柱内和柱外两种。柱内因素是指色谱柱本身的性能,如柱活性大小、固定相是否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柱效是否够高、样品是否超载等等。柱内因素导致谱带展宽的因素则主要是指街头的死体积、进样口和检测器死体积等。在气相色谱中,柱外因素导致谱带展宽的程度要比柱内因素小得多。色谱峰除了会变大、变宽,向圆头峰、平头峰的出现也时有发生,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聊聊。峰面积变大 导致色谱峰峰面积变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方法参数设置:a. 分析条件的改变,如环境温度升高,分流比变化等。分流比变小,峰面积变大。b. 数据处理机问题。比如重新开机后,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c. 方法设置参数变化,如积分参数变化;d.手动进样时进样技术不好。②仪器因素:a.载气流速控制不好,流速增大或柱前压力调节阀异常,可能出现这种情况;b. 分流口被污染;c.程序升温过程中升温重复性不好,柱温控制不良;③色谱柱因素:a. 色谱柱类型不适合分析该样品,导致固定液流失;b. 柱温过高超过了色谱柱固定液的温度上限,导致固定液流失;柱温太靠近色谱固定液的温度下限,导致样品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比发生变化;c. 色谱柱用了段时间,未老化,柱性能变差甚至有之前的样品残留物,可能导致这样情况;d.柱温未达到平衡就开始进样; 解决方案 测定时色谱峰面积变大的现象,在确认没有改变色谱条件和方法参数的前提下,首先要考虑进样问题。如果是手动进样,要提高进样技术,进样量要准确、稳定。如果是自动进样,则维护、改善进样系统,保证进样器正常工作;其次,考察仪器因素。要观察载气压力是否稳定、柱前压调节阀是否有问题;测定分流口和隔垫吹扫口排出的载气,排出气是否减少,必要时调整分流比或清洗分流口。另外,要记录升温过程(柱温,如有程序升温的进样口也要考察)的温度变化,控温精度是否正常;柱温的控制是否正常尤其重要。如有问题,需要维修温控系统的电路部分。 当然,色谱柱的因素也必须考虑。色谱柱的固定液类型是否适合分离该样品,柱温是否合适等。如果色谱柱不合适,更换色谱柱。如过色谱柱用了很久,没老化,就老化后再做;如果老化色谱柱,柱性能仍不能恢复,那么得更换新的色谱柱。平头峰 色谱图中出现平头峰,首先要考虑进样量是否过大,导致信号过大,信号超过记录仪的最大测量值,不再上升出现的平头峰,包括进样量过大及浓度太大等;还可能是检测器灵敏度选择太高,离子化检测器所用静电计输入达到饱和,记录仪滑线电阻或机械部分故障。 解决方案一旦遇见平头峰,应该从以下来解决:①减少进样量,或对样品进行合理稀释,或进样时加大分流比;②适当调节检测器信号衰减,改变记录仪量程;③增大色谱仪上衰减倍数,减小灵敏度。当然,在色谱分析时,定量的依据是色谱峰响应大小与组分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对有些试验而言,主要考察的是杂质量,所以有时为了能准确检测出有关杂质化合物的量,往往会通过增大供试品溶液浓度,提高杂质的信号响应值来进行试验,这时供试品主峰就可能会出现平头峰,因杂质峰的响应值与主成分峰的响应值相差太大且无关,因此不必关注此类主成分平头峰,对杂质首选自身标准品对照定量法,实际试验中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圆头峰色谱分析中出现圆头峰,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①进样量过大,超过检测器的线性范围(ECD检测时尤其如此);②检测器受固定相流失及样品中高沸点成分、易分解组分及腐蚀性物质的污染;③记录仪灵敏度过低;④载气系统可能存在泄漏。 解决方案针对色谱图中出现圆头峰,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减少样品溶液进样量或将样品稀释后再进样,或增大分流比来进样;②清洗检测器,如果污染物仅限于高沸点物质,则通常可将检测器加热至最高使用温度后,再通入载气就可清除,要注意加热的温度不能损坏检测器的绝缘材料;如果加热法不适宜,也可以用丙酮等溶剂从进样口注入(每次可注入几十微升)进行清洗,在污染程度较轻时是有效的;若以上方法都不能解决污染问题,则应将检测器卸下,选择既能溶解污染物又不损坏检测器的溶剂,用注射器注入测量池进行彻底清洗;③适当调节记录仪灵敏度;④查看载气气路压力,仔细检查是否存在泄漏,这种情况一般伴随着保留时间或响应值的变化。

  • 色谱峰放大比例

    请教一下,在做有关物质检测时,面积归一化法,色谱峰放大比例多少合适?我不清楚为什么这个公司都喜欢面积归一,而且严格规定主峰高要在700到1300,颠覆了之前有关物质检查的理念。最头疼的是色谱峰放大比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