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核酸电泳

仪器信息网核酸电泳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核酸电泳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核酸电泳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核酸电泳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核酸电泳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核酸电泳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核酸电泳相关的解决方案。

核酸电泳相关的论坛

  • 【转帖】核酸电泳的指示剂与染色剂

    指示剂 核酸电泳常用的指示剂有溴酚兰和二甲苯青及银染色.溴酚兰在碱性液体中 呈紫兰色,在0.6%、1%、1.4%和2%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溴酚兰的迁移率分别与1Kb、 0.6Kb、0.2Kb和0.15Kb的双链线性DNA片段大致相同.二甲苯青的水溶液呈兰色,它在 1%和1.4%琼脂糖中电泳时,其迁移速率分别与2Kb和1.6Kb的双链线性DNA大致相似.  指示剂一般与蔗糖、甘油或聚蔗糖400组成载样缓冲液.载样缓冲液的作用有①增加样 品密度,使其比重增加,以确保DNA均匀沉入加样孔内.②在电泳中形成肉眼可见的指 示带,可预测核酸电泳的速度和位置.③使样品呈色,使加样操作更方便.染色剂 核酸电泳后,需经染色后才能显现出带型,最常用的是溴化乙锭染色法,其 次是银染色.  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是一种荧光染料,EB分子可嵌入核酸双链的碱基对 之间,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红色荧光.根据情况可在凝胶电泳液中加入终浓度为 0.5ug/ml的EB,有时亦可在电泳后,将凝胶浸入该浓度的溶液中染色10~15min.琼脂 糖凝胶EB染色,肉眼可见核酸电泳带,其DNA量一般5ng,当溴化乙锭太多,凝胶染 色过深,核酸电泳带看不清时,可将凝胶放入蒸馏水浸泡30min后再观察.  银染色液中的银离子(Ag+)可与核酸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然后用还原剂如甲醛 使Ag+还原成银颗粒,可把核酸电泳带染色黑褐色.主要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染色. 也用于琼脂糖凝胶染色.其灵敏度比EB高200倍.但银染色后,DNA不宜回收.来源:生命经纬

  • 哪里可以做核酸测序和毛细管电泳

    大家好,现在北京有哪几家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做核酸或者蛋白质测序的,和哪里能做毛细管电泳。拜托大家给我推荐几个,高校研究所都可以。

  • 【每周读报】基于核酸适配子毛细管电泳分析技术的肝癌诊断新方法

    以下转自http://gi.cmt.com.cn/detail/253665.html基于核酸适配子毛细管电泳分析技术的肝癌诊断新方法 目的 在前期工作中我们筛选出一批针对肝癌血清特异的核酸适配子。毛细管电泳是一种微量分析技术。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核酸适配子与血清结合程度的分析方法,为适配子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新方法。  方法 人工合成5’端FAM标记的核酸适配子;将等差梯度浓度的适配子溶液进行毛细管电泳,以确定适配子的合适用量;将合适用量的适配子与等差梯度体积的肝癌混合血清孵育后进行毛细管电泳,以确定血清标本的合适用量;以适配子的合适用量为中心,将梯度浓度的适配子分别与合适用量的肝癌混合血清和正常混合血清孵育及检测,确定最佳的适配子用量;重复性试验分析毛细管电泳检测适配子与血清结合程度的精确性;以最佳的适配子用量与血清用量为条件进行临床标本检测,评价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本研究以适配子AP-HCS-9-90为模型,确定的最佳适配子用量为0.9pmol,合适的血清标本用量为1ml,毛细管电泳检测适配子与血清结合程度的重复性良好。以上述优化条件检测了41例肝癌血清标本和34例正常血清标本。适配子与血清孵育后毛细管电泳可显示A、B、C三个峰。肝癌血清标本的A、B、C峰面积分别为77949±158035、1328940±1882435、49909±9481,正常血清标本的A、B、C峰面积分别为15273±21043、377308±680039、50178±6868,两组间以B峰面积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t=3.009, P=0.004),A峰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13, P=0.016),C峰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8, P=0.891)。B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诊断肝癌的敏感度为82.9%,特异度为79.4%,准确度分别为8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诊断模型,诊断价值可进一步提高,AUC为0.885,诊断肝癌的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82.4%,准确度为86.7%。  结论 成功创建起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核酸适配子与血清结合程度的检测方法,并在基于核酸适配子的肝癌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价值。

  • 【资料】电泳技术

    电泳技术发展简史 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Рейсе首次发现电泳现象。他在湿粘土中插上带玻璃管的正负两个电极,加电压后发现正极玻璃管中原有的水层变混浊,即带负电荷的粘土颗粒向正极移动,这就是电泳现象。 1909年Michaelis首次将胶体离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称为电泳。他用不同pH的溶液在U形管中测定了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电泳移动和等电点。 1937年瑞典Uppsala大学的Tiselius对电泳仪器作了改进,创造了Tiselius电泳仪,建立了研究蛋白质的移动界面电泳方法,并首次证明了血清是由白蛋白及α、β、γ球蛋白组成的,由于Tiselius在电泳技术方面作出的开拓性贡献而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48年Wieland和Fischer重新发展了以滤纸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方法,对氨基酸的分离进行过研究。 从本世纪50年代起,特别是1950年Durrum用纸电泳进行了各种蛋白质的分离以后,开创了利用各种固体物质(如各种滤纸、醋酸纤维素薄膜、琼脂凝胶、淀粉凝胶等)作为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方法。 1959年Raymond和Weintraub利用人工合成的凝胶作为支持介质,创建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极大地提高了电泳技术的分辨率,开创了近代电泳的新时代。30多年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仍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对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使用最普遍,分辨率最高的分析鉴定技术,是检验生化物质的最高纯度:即“电泳纯”(一维电泳一条带或二维电泳一个点)的标准分析鉴定方法,至今仍被人们称为是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鉴定的最后、最准确的手段,即“Last Check”。 由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毛细管电泳技术,是化学和生化分析鉴定技术的重要新发展,己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4.2 电泳的基本原理 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都具有可电离基团,它们在某个特定的pH值下可以带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极性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电泳技术就是利用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 电泳过程必须在一种支持介质中进行。Tiselius等在1937年进行的自由界面电泳没有固定支持介质,所以扩散和对流都比较强,影响分离效果。于是出现了固定支持介质的电泳,样品在固定的介质中进行电泳过程,减少了扩散和对流等干扰作用。最初的支持介质是滤纸和醋酸纤维素膜,目前这些介质在实验室已经应用得较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多肽、糖等通常用滤纸或纤维素、硅胶薄层平板为介质的电泳进行分离、分析,但目前则一般使用更灵敏的技术如HPLC等来进行分析。这些介质适合于分离小分子物质,操作简单、方便。但对于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则分离效果较差。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引入大大促进了电泳技术的发展,使电泳技术成为分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最初使用的凝胶是淀粉凝胶,但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电泳主要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装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电源和电泳槽。电源提供直流电,在电泳槽中产生电场,驱动带电分子的迁移。电泳槽可以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两类。垂直板式电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常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蛋白质的分离。电泳槽中间是夹在一起的两块玻璃板,玻璃板两边由塑料条隔开,在玻璃平板中间制备电泳凝胶,凝胶的大小通常是12cm ? 14 cm,厚度为1mm~2 mm,近年来新研制的电泳槽,胶面更小、更薄,以节省试剂和缩短电泳时间。制胶时在凝胶溶液中放一个塑料梳子,在胶聚合后移去,形成上样品的凹槽。水平式电泳,凝胶铺在水平的玻璃或塑料板上,用一薄层湿滤纸连接凝胶和电泳缓冲液,或将凝胶直接浸入缓冲液中。由于pH值的改变会引起带电分子电荷的改变,进而影响其电泳迁移的速度,所以电泳过程应在适当的缓冲液中进行的,缓冲液可以保持待分离物的带电性质的稳定。

  • 【转贴】有“魅力”的技术----电泳

    电泳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检测手段,与其它先进技术相配合,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可使人们用较少代价获得最优效益。比如它对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食品、能源、环境和疾病等一系列迫切问题,都有积极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电泳技术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重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电泳是指混悬于溶液中的样品(有机的或无机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电荷颗粒,在电场影响下向着与自身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的现象。众所周知,目前最先进的电脑和最精巧的机器人,也难以和蚂蚁的精巧 程度相比。而且蚂蚁还能传宗接代,更是现代技术所望尘莫及的。而蚂蚁的这些特性与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分不开的。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可降解成片段,还可进一步降解成核苷酸;蛋白质(包括酶和同工酶)多肽和氨基酸等都具有可电离的基团,基团在溶液中能吸收或者给出氢离子,从而成为电荷粒子;又由于电荷粒子的多少不等以及具有相同电荷的分子又有大有小,于是在不同的介质中,在电场影响下,它们移动的速度也不相同了。人们利用这种特性,用电泳的方法对上述物质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或者将一定的混合物分离成各个组份以及作少量电泳制备。因为电泳技术的这种独特功能,所以就成了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析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理论研究、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工业生产、国防科研、法医学和商检等许多领域。   在医院临床检验中,利用电泳技术分析血清中的酶及同工酶,可以诊断肾病的综合症、心绞痛、肝硬化、肝癌、多发生骨髓瘤、恶性肿瘤、乙型肝炎、慢性肝炎等疾病;分析血色素组份,可以判定血细胞的正常与异常;;测定体液中可能存在微生物、原虫的特异性抗原成份,在抗原成份分离的基础上,寻找所需的单克隆抗体等等。   在公安、政法侦审工作中,利用电泳技术检测的结果,对确定案件性质、提供侦察线索和犯罪证据等,常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一直用作案现场留下的污迹与嫌疑分子的血型相核对的方法,遇到了一个以上的嫌疑分子是同样的血型时,这种方法就失灵了。然而利用电泳技术可以从人的体液和其他组织的样品中分离出代表一个人的独特基因组成的一系列谱带,从而能比较准确地鉴别罪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农业国,电泳技术在农业领域用途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杂种优势的预测,杂种后代的鉴定,不同品种的区别,亲缘关系的分析,雄性不育系的鉴定,遗传基因的定位,植物抗性的研究等许多方面。在促进“新的绿色革命”中电泳技术正显示出强大的威力,特别对解决种子质量,鉴别假劣种子方面可建奇功。它较传统的生态方法有更多优点:一是速度快,准确可靠;二是不需大面积土地,只需在实验室直接分析种子或幼苗;三是不受环境影响;四是花钱少,成本低,技术比较容易掌握。总之,电泳方法省时省工省钱,效果好。   电泳技术还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环境保护等方面,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电泳技术的广泛使用,促使各大专院校和中等专科学校急切培养大批电泳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所以电泳又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科研手段。   一九八四年九月,美国在航天飞机上首先使用电泳技术提炼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胰岛素β细胞,为全世界上百万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电泳技术在太空的应用,更使它一时身价百倍,由于太空无重力作用,电泳液中不存在冷热对流现象,从而不影响分离效果。被分离的物质纯度高,成本低,如治疗血栓病的尿激酶,在太空生产,产量可以提高四百倍,售价可降低百分之九十,美国每年患血栓病的人有一百多万,只此一项即可节约几亿美元。   电泳技术的强大生命力使人们对它刮目相待,它正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创造出许多奇迹,比如治疗氨今无法治疗的疾病,创造新的工业生产方法和消费品,增加抗旱和抗病虫害的作物等等,人们称它是一种有“魅力”的技术。

  • DNA的快速电泳

    SuperBuffer(100X)简介主要用途DNA的快速电泳,取代传统的TAE和TBE。产品介绍SuperBuffer是一种革命性的超快高分辨核酸电泳液,由于其产热低,故可以以高达20-25V/cm的电压电泳,并且分辨率比传统电泳液更高。该产品能彻底替代TAE、TBE等传统DNA电泳液。主要特点1:快速工作电压可高达20-25v/cm,比TAE和TBE的5-8V/cm(见分子克隆手册)高2-4倍,电泳时间只有使用TAE或TBE时的1/4。分辨率要求不高的定性检测(如PCR检测和酶切检测)可以在十分钟内完成。2:高分辨快速电泳防止了DNA的扩散,用0.5%的胶得到的电泳分辨率与用2-3%的胶(TAE或TBE电泳)得到的相当(效果图见www.tiandz.com网站相关内容)。3.不影响后续的杂交,回收和连接等反应。4.节约成本,0.5-1%的胶适合于分离大小在100bp-50kb之间的DNA,不需要高浓度胶。本产品能反复使用数次。5.销售价格与市售国产TBE更便宜,产品有粉剂、预配液两种规格供客户选择。物理特性无色液体,4度或常温保存二:SuperBuffer(100X)的使用SuperBuffer(100X)必须在使用前用水稀释100倍,其后的使用方法跟TAE或TBE的使用完全一样。如果使用高电压则有以下建议。1.琼脂糖胶浓度分离从100bp到50kb的DNA片段均可使用0.5-1%的胶并能得到较高的分辩率。使用SuperBuffer电泳时由于可以高压电泳,胶浓度似乎越低电泳效果越好,也许是因为电泳速度越快,小片段DNA的弥散现象越轻,速度对小片段DNA弥散的影响超过了胶浓度对它的影响,故不必靠高浓度的胶来提高分辨率。使用高浓度的胶反而会使电泳时间加长,得不偿失。2.EB染色如果使用20-25V/cm电压,最好不要把EB加入上样液中,否则EB很容易在高压下与DNA分离。建议在倒胶前将EB直接加入琼脂糖中, EB的最佳终浓度为0.4 -0.5μg /ml。原理上SuperBuffer与EB以外的其它核酸染料(如SYBR Green)兼容,但天泽基因暂时没有进行相关实验,有待用户自己实验验证。3.样品的离子强度SuperBuffer比TAE和TBE对样品离子强度更敏感。如果待测样品(如酶切产物,PCR产物)的离子强度与DNA分子量对照(如DNA ladder)的离子强度不同,则离子强度低的泳动稍快,估算得到的DNA分子大小可能稍有误差。如果需要准确估计,建议电泳使分子量标准和待测样品的盐浓度一样(在分子量标准中加酶切或PCR缓冲液)。4:电泳液用量与电压的关系 如果电泳槽的容量在100-200ml左右的(迷你型电泳,电极距离10cm左右),可以使用200-250V电压进行电泳。电压如果超过20V/cm,则电泳时间不宜超过三十分钟 (在此电泳条件下,电泳三十分钟足够将0.1-5kb的DNA分开)。如果电泳槽的容量为600ml或更大,22.5V/cm(按正负两极距离)电泳一小时以上一般没有任何问题。5:SuperBuffer的重复使用SuperBuffer缓冲液最多可重复使用4-5次左右(如果电泳槽的容量为600ml的话);重复使用前最好将其搅拌混匀并放置片刻,以恢复其缓冲能力。随着重复使用次数增加,相同电压下DNA电泳速度会稍微加快,但分辨率变化不大。6:电流电压降低现象若在电泳时发生电流或电压逐渐下降的现象,请检查电泳仪是否设置了电流上限或功率上限,如果有上限设置,需将其调高使之与电泳电压匹配。如果原因不明,请与仪器生产厂家联系。部分电泳仪器做最高使用电压为200V。7:与RNA变性胶, 碱变性胶,脉冲电泳和PAGE的兼容性天泽基因没有进行相关兼容性实验。

  • DNA的快速电泳

    SuperBuffer(100X)简介主要用途DNA的快速电泳,取代传统的TAE和TBE。产品介绍SuperBuffer是一种革命性的超快高分辨核酸电泳液,由于其产热低,故可以以高达20-25V/cm的电压电泳,并且分辨率比传统电泳液更高。该产品能彻底替代TAE、TBE等传统DNA电泳液。主要特点1:快速工作电压可高达20-25v/cm,比TAE和TBE的5-8V/cm(见分子克隆手册)高2-4倍,电泳时间只有使用TAE或TBE时的1/4。分辨率要求不高的定性检测(如PCR检测和酶切检测)可以在十分钟内完成。2:高分辨快速电泳防止了DNA的扩散,用0.5%的胶得到的电泳分辨率与用2-3%的胶(TAE或TBE电泳)得到的相当(效果图见www.tiandz.com网站相关内容)。3.不影响后续的杂交,回收和连接等反应。4.节约成本,0.5-1%的胶适合于分离大小在100bp-50kb之间的DNA,不需要高浓度胶。本产品能反复使用数次。5.销售价格与市售国产TBE更便宜,产品有粉剂、预配液两种规格供客户选择。物理特性无色液体,4度或常温保存二:SuperBuffer(100X)的使用SuperBuffer(100X)必须在使用前用水稀释100倍,其后的使用方法跟TAE或TBE的使用完全一样。如果使用高电压则有以下建议。1.琼脂糖胶浓度分离从100bp到50kb的DNA片段均可使用0.5-1%的胶并能得到较高的分辩率。使用SuperBuffer电泳时由于可以高压电泳,胶浓度似乎越低电泳效果越好,也许是因为电泳速度越快,小片段DNA的弥散现象越轻,速度对小片段DNA弥散的影响超过了胶浓度对它的影响,故不必靠高浓度的胶来提高分辨率。使用高浓度的胶反而会使电泳时间加长,得不偿失。2.EB染色如果使用20-25V/cm电压,最好不要把EB加入上样液中,否则EB很容易在高压下与DNA分离。建议在倒胶前将EB直接加入琼脂糖中, EB的最佳终浓度为0.4 -0.5μg /ml。原理上SuperBuffer与EB以外的其它核酸染料(如SYBR Green)兼容,但天泽基因暂时没有进行相关实验,有待用户自己实验验证。3.样品的离子强度SuperBuffer比TAE和TBE对样品离子强度更敏感。如果待测样品(如酶切产物,PCR产物)的离子强度与DNA分子量对照(如DNA ladder)的离子强度不同,则离子强度低的泳动稍快,估算得到的DNA分子大小可能稍有误差。如果需要准确估计,建议电泳使分子量标准和待测样品的盐浓度一样(在分子量标准中加酶切或PCR缓冲液)。4:电泳液用量与电压的关系 如果电泳槽的容量在100-200ml左右的(迷你型电泳,电极距离10cm左右),可以使用200-250V电压进行电泳。电压如果超过20V/cm,则电泳时间不宜超过三十分钟 (在此电泳条件下,电泳三十分钟足够将0.1-5kb的DNA分开)。如果电泳槽的容量为600ml或更大,22.5V/cm(按正负两极距离)电泳一小时以上一般没有任何问题。5:SuperBuffer的重复使用SuperBuffer缓冲液最多可重复使用4-5次左右(如果电泳槽的容量为600ml的话);重复使用前最好将其搅拌混匀并放置片刻,以恢复其缓冲能力。随着重复使用次数增加,相同电压下DNA电泳速度会稍微加快,但分辨率变化不大。6:电流电压降低现象若在电泳时发生电流或电压逐渐下降的现象,请检查电泳仪是否设置了电流上限或功率上限,如果有上限设置,需将其调高使之与电泳电压匹配。如果原因不明,请与仪器生产厂家联系。部分电泳仪器做最高使用电压为200V。7:与RNA变性胶, 碱变性胶,脉冲电泳和PAGE的兼容性天泽基因没有进行相关兼容性实验。

  • DNA的快速电泳

    SuperBuffer(100X)简介主要用途DNA的快速电泳,取代传统的TAE和TBE。产品介绍SuperBuffer是一种革命性的超快高分辨核酸电泳液,由于其产热低,故可以以高达20-25V/cm的电压电泳,并且分辨率比传统电泳液更高。该产品能彻底替代TAE、TBE等传统DNA电泳液。主要特点1:快速工作电压可高达20-25v/cm,比TAE和TBE的5-8V/cm(见分子克隆手册)高2-4倍,电泳时间只有使用TAE或TBE时的1/4。分辨率要求不高的定性检测(如PCR检测和酶切检测)可以在十分钟内完成。2:高分辨快速电泳防止了DNA的扩散,用0.5%的胶得到的电泳分辨率与用2-3%的胶(TAE或TBE电泳)得到的相当(效果图见www.tiandz.com网站相关内容)。3.不影响后续的杂交,回收和连接等反应。4.节约成本,0.5-1%的胶适合于分离大小在100bp-50kb之间的DNA,不需要高浓度胶。本产品能反复使用数次。5.销售价格与市售国产TBE更便宜,产品有粉剂、预配液两种规格供客户选择。物理特性无色液体,4度或常温保存二:SuperBuffer(100X)的使用SuperBuffer(100X)必须在使用前用水稀释100倍,其后的使用方法跟TAE或TBE的使用完全一样。如果使用高电压则有以下建议。1.琼脂糖胶浓度分离从100bp到50kb的DNA片段均可使用0.5-1%的胶并能得到较高的分辩率。使用SuperBuffer电泳时由于可以高压电泳,胶浓度似乎越低电泳效果越好,也许是因为电泳速度越快,小片段DNA的弥散现象越轻,速度对小片段DNA弥散的影响超过了胶浓度对它的影响,故不必靠高浓度的胶来提高分辨率。使用高浓度的胶反而会使电泳时间加长,得不偿失。2.EB染色如果使用20-25V/cm电压,最好不要把EB加入上样液中,否则EB很容易在高压下与DNA分离。建议在倒胶前将EB直接加入琼脂糖中, EB的最佳终浓度为0.4 -0.5μg /ml。原理上SuperBuffer与EB以外的其它核酸染料(如SYBR Green)兼容,但天泽基因暂时没有进行相关实验,有待用户自己实验验证。3.样品的离子强度SuperBuffer比TAE和TBE对样品离子强度更敏感。如果待测样品(如酶切产物,PCR产物)的离子强度与DNA分子量对照(如DNA ladder)的离子强度不同,则离子强度低的泳动稍快,估算得到的DNA分子大小可能稍有误差。如果需要准确估计,建议电泳使分子量标准和待测样品的盐浓度一样(在分子量标准中加酶切或PCR缓冲液)。4:电泳液用量与电压的关系 如果电泳槽的容量在100-200ml左右的(迷你型电泳,电极距离10cm左右),可以使用200-250V电压进行电泳。电压如果超过20V/cm,则电泳时间不宜超过三十分钟 (在此电泳条件下,电泳三十分钟足够将0.1-5kb的DNA分开)。如果电泳槽的容量为600ml或更大,22.5V/cm(按正负两极距离)电泳一小时以上一般没有任何问题。5:SuperBuffer的重复使用SuperBuffer缓冲液最多可重复使用4-5次左右(如果电泳槽的容量为600ml的话);重复使用前最好将其搅拌混匀并放置片刻,以恢复其缓冲能力。随着重复使用次数增加,相同电压下DNA电泳速度会稍微加快,但分辨率变化不大。6:电流电压降低现象若在电泳时发生电流或电压逐渐下降的现象,请检查电泳仪是否设置了电流上限或功率上限,如果有上限设置,需将其调高使之与电泳电压匹配。如果原因不明,请与仪器生产厂家联系。部分电泳仪器做最高使用电压为200V。7:与RNA变性胶, 碱变性胶,脉冲电泳和PAGE的兼容性天泽基因没有进行相关兼容性实验。

  • [分享]电泳技术发展简史

    电泳技术发展简史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Рейсе首次发现电泳现象。他在湿粘土中插上带玻璃管的正负两个电极,加电压后发现正极玻璃管中原有的水层变混浊,即带负电荷的粘土颗粒向正极移动,这就是电泳现象。1909年Michaelis首次将胶体离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称为电泳。他用不同pH的溶液在U形管中测定了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电泳移动和等电点。1937年瑞典Uppsala大学的Tiselius对电泳仪器作了改进,创造了Tiselius电泳仪,建立了研究蛋白质的移动界面电泳方法,并首次证明了血清是由白蛋白及α、β、γ球蛋白组成的,由于Tiselius在电泳技术方面作出的开拓性贡献而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48年Wieland和Fischer重新发展了以滤纸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方法,对氨基酸的分离进行过研究。从本世纪50年代起,特别是1950年Durrum用纸电泳进行了各种蛋白质的分离以后,开创了利用各种固体物质(如各种滤纸、醋酸纤维素薄膜、琼脂凝胶、淀粉凝胶等)作为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方法。1959年Raymond和Weintraub利用人工合成的凝胶作为支持介质,创建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极大地提高了电泳技术的分辨率,开创了近代电泳的新时代。30多年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仍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对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使用最普遍,分辨率最高的分析鉴定技术,是检验生化物质的最高纯度:即“电泳纯”(一维电泳一条带或二维电泳一个点)的标准分析鉴定方法,至今仍被人们称为是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鉴定的最后、最准确的手段,即“Last Check”。由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毛细管电泳技术,是化学和生化分析鉴定技术的重要新发展,己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电泳的基本原理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都具有可电离基团,它们在某个特定的pH值下可以带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极性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电泳技术就是利用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电泳过程必须在一种支持介质中进行。Tiselius等在1937年进行的自由界面电泳没有固定支持介质,所以扩散和对流都比较强,影响分离效果。于是出现了固定支持介质的电泳,样品在固定的介质中进行电泳过程,减少了扩散和对流等干扰作用。最初的支持介质是滤纸和醋酸纤维素膜,目前这些介质在实验室已经应用得较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多肽、糖等通常用滤纸或纤维素、硅胶薄层平板为介质的电泳进行分离、分析,但目前则一般使用更灵敏的技术如HPLC等来进行分析。这些介质适合于分离小分子物质,操作简单、方便。但对于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则分离效果较差。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引入大大促进了电泳技术的发展,使电泳技术成为分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最初使用的凝胶是淀粉凝胶,但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电泳主要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

  • 【分享】电泳技术发展简史

    电泳技术发展简史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Рейсе首次发现电泳现象。他在湿粘土中插上带玻璃管的正负两个电极,加电压后发现正极玻璃管中原有的水层变混浊,即带负电荷的粘土颗粒向正极移动,这就是电泳现象。1909年Michaelis首次将胶体离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称为电泳。他用不同pH的溶液在U形管中测定了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电泳移动和等电点。1937年瑞典Uppsala大学的Tiselius对电泳仪器作了改进,创造了Tiselius电泳仪,建立了研究蛋白质的移动界面电泳方法,并首次证明了血清是由白蛋白及α、β、γ球蛋白组成的,由于Tiselius在电泳技术方面作出的开拓性贡献而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48年Wieland和Fischer重新发展了以滤纸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方法,对氨基酸的分离进行过研究。从本世纪50年代起,特别是1950年Durrum用纸电泳进行了各种蛋白质的分离以后,开创了利用各种固体物质(如各种滤纸、醋酸纤维素薄膜、琼脂凝胶、淀粉凝胶等)作为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方法。1959年Raymond和Weintraub利用人工合成的凝胶作为支持介质,创建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极大地提高了电泳技术的分辨率,开创了近代电泳的新时代。30多年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仍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对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使用最普遍,分辨率最高的分析鉴定技术,是检验生化物质的最高纯度:即“电泳纯”(一维电泳一条带或二维电泳一个点)的标准分析鉴定方法,至今仍被人们称为是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鉴定的最后、最准确的手段,即“Last Check”。由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毛细管电泳技术,是化学和生化分析鉴定技术的重要新发展,己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电泳的基本原理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都具有可电离基团,它们在某个特定的pH值下可以带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极性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电泳技术就是利用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电泳过程必须在一种支持介质中进行。Tiselius等在1937年进行的自由界面电泳没有固定支持介质,所以扩散和对流都比较强,影响分离效果。于是出现了固定支持介质的电泳,样品在固定的介质中进行电泳过程,减少了扩散和对流等干扰作用。最初的支持介质是滤纸和醋酸纤维素膜,目前这些介质在实验室已经应用得较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多肽、糖等通常用滤纸或纤维素、硅胶薄层平板为介质的电泳进行分离、分析,但目前则一般使用更灵敏的技术如HPLC等来进行分析。这些介质适合于分离小分子物质,操作简单、方便。但对于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则分离效果较差。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引入大大促进了电泳技术的发展,使电泳技术成为分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最初使用的凝胶是淀粉凝胶,但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电泳主要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

  • 【专家讲座】:9月8日 第一讲:神奇的毛细管电泳

    【专家讲座】:第一讲:神奇的毛细管电泳【讲座时间】:2016年09月08日 10:00【主讲人】:屈锋,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西南大学本科毕业;1994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毕业;1997年北京大学博士毕业;1998至2000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和美国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SMU)生命科学系博士后。屈锋教授2001年开始毛细管电泳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方法开发及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分析应用。研究方向: 生物医学分析检测 1)毛细管电泳的生物分析方法学;2)核酸适配体筛选机理; 3)蛋白质分析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4)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近5年,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出版《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适配体》、《核酸适配体手册》译著。【会议简介】毛细管电泳是微量、高效分析技术,其分析模式多样,分析成本低,应用领域广泛。近年来,毛细管电泳在生物、医药、食品、环境、材料、农残等领域的生物大分子、药物分子,手性分子及细胞、微生物和纳米材料分析的应用越来越多,受到广泛关注。本讲将介绍毛细管电泳的发展背景,技术原理,分析仪器;影响毛细管电泳的关键因素;毛细管电泳的特点和优势;毛细管电泳的生物分析研究应用。-------------------------------------------------------------------------------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报名截止时间:2016年09月08日 9:304、报名参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1135、报名及参会咨询:QQ群—290101720,扫码入群“色谱”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69030_2507958_3.gif

  • DNA的快速电泳

    SuperBuffer(100X)简介主要用途DNA的快速电泳,取代传统的TAE和TBE。产品介绍SuperBuffer是一种革命性的超快高分辨核酸电泳液,由于其产热低,故可以以高达20-25V/cm的电压电泳,并且分辨率比传统电泳液更高。该产品能彻底替代TAE、TBE等传统DNA电泳液。主要特点1:快速工作电压可高达20-25v/cm,比TAE和TBE的5-8V/cm(见分子克隆手册)高2-4倍,电泳时间只有使用TAE或TBE时的1/4。分辨率要求不高的定性检测(如PCR检测和酶切检测)可以在十分钟内完成。2:高分辨快速电泳防止了DNA的扩散,用0.5%的胶得到的电泳分辨率与用2-3%的胶(TAE或TBE电泳)得到的相当(效果图见www.tiandz.com网站相关内容)。3.不影响后续的杂交,回收和连接等反应。4.节约成本,0.5-1%的胶适合于分离大小在100bp-50kb之间的DNA,不需要高浓度胶。本产品能反复使用数次。5.销售价格与市售国产TBE更便宜,产品有粉剂、预配液两种规格供客户选择。物理特性无色液体,4度或常温保存二:SuperBuffer(100X)的使用SuperBuffer(100X)必须在使用前用水稀释100倍,其后的使用方法跟TAE或TBE的使用完全一样。如果使用高电压则有以下建议。1.琼脂糖胶浓度分离从100bp到50kb的DNA片段均可使用0.5-1%的胶并能得到较高的分辩率。使用SuperBuffer电泳时由于可以高压电泳,胶浓度似乎越低电泳效果越好,也许是因为电泳速度越快,小片段DNA的弥散现象越轻,速度对小片段DNA弥散的影响超过了胶浓度对它的影响,故不必靠高浓度的胶来提高分辨率。使用高浓度的胶反而会使电泳时间加长,得不偿失。2.EB染色如果使用20-25V/cm电压,最好不要把EB加入上样液中,否则EB很容易在高压下与DNA分离。建议在倒胶前将EB直接加入琼脂糖中, EB的最佳终浓度为0.4 -0.5μg /ml。原理上SuperBuffer与EB以外的其它核酸染料(如SYBR Green)兼容,但天泽基因暂时没有进行相关实验,有待用户自己实验验证。3.样品的离子强度SuperBuffer比TAE和TBE对样品离子强度更敏感。如果待测样品(如酶切产物,PCR产物)的离子强度与DNA分子量对照(如DNA ladder)的离子强度不同,则离子强度低的泳动稍快,估算得到的DNA分子大小可能稍有误差。如果需要准确估计,建议电泳使分子量标准和待测样品的盐浓度一样(在分子量标准中加酶切或PCR缓冲液)。4:电泳液用量与电压的关系 如果电泳槽的容量在100-200ml左右的(迷你型电泳,电极距离10cm左右),可以使用200-250V电压进行电泳。电压如果超过20V/cm,则电泳时间不宜超过三十分钟 (在此电泳条件下,电泳三十分钟足够将0.1-5kb的DNA分开)。如果电泳槽的容量为600ml或更大,22.5V/cm(按正负两极距离)电泳一小时以上一般没有任何问题。5:SuperBuffer的重复使用SuperBuffer缓冲液最多可重复使用4-5次左右(如果电泳槽的容量为600ml的话);重复使用前最好将其搅拌混匀并放置片刻,以恢复其缓冲能力。随着重复使用次数增加,相同电压下DNA电泳速度会稍微加快,但分辨率变化不大。6:电流电压降低现象若在电泳时发生电流或电压逐渐下降的现象,请检查电泳仪是否设置了电流上限或功率上限,如果有上限设置,需将其调高使之与电泳电压匹配。如果原因不明,请与仪器生产厂家联系。部分电泳仪器做最高使用电压为200V。7:与RNA变性胶, 碱变性胶,脉冲电泳和PAGE的兼容性天泽基因没有进行相关兼容性实验。

  • 琼脂糖预制胶高压快速电泳试剂盒使用方法

    琼脂糖预制胶高压快速电泳试剂盒使用方法

    [font=宋体][size=10.5000pt]琼脂糖预制胶电泳试剂盒是一种非常适合核酸[/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PCR[font=宋体]实验、酶切反应实验等的一种可以直接进行核酸凝胶电泳实验的试剂盒,电泳实验效率大大提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此款琼脂糖电泳试剂盒跟其它琼脂糖试剂盒有区别,因此使用方法也有一些区别,不需要再四处采购琼脂糖、核酸染料、电泳液和[/font]loading buffer[font=宋体]等试剂;而且琼脂糖预制胶是经过核酸染料预染的,既不用进行繁琐的制胶,也不用电泳液染色或后染色,即开即用;再加上配备的高压快速电泳液,电泳速度远远快与传统的[/font][font=Calibri]TAE[/font][font=宋体]或[/font][font=Calibri]TBE[/font][font=宋体]电泳液。[/font][/size][/font][img=,519,39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7/202007101051212160_1649_3880864_3.jpg!w519x396.jpg[/img][font=宋体][size=10.5000pt]使用方法:[/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1.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在低温条件下高压快速电泳有时会有结晶析出,请[/font]65[font=宋体]℃水浴加热溶解,用去离子水稀释[/font][font=Calibri]100[/font][font=宋体]倍,用作电泳液,倒入电泳槽中。本产品配置的电泳液可重复使用两三次,如果大电泳槽次数更多。[/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2.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取出琼脂糖凝胶,剪刀剪开,标签面即孔突出面朝上,公测端为负极,放入高压快速电泳液中,没过胶面[/font]1mm[font=宋体],如有孔内有气泡,设法除去。[/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3.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在[/font]DNA[font=宋体]样品中加入[/font][font=Calibri]1μl[/font][font=宋体]的[/font][font=Calibri]6[/font][font=宋体]× [/font][font=Calibri]loading buffer[/font][font=宋体]混匀,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移液器[/color][/url][/color][/url]将混合液缓慢加入凝胶加样孔,同时加入[/font][font=Calibri]Marker[/font][font=宋体]。[/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4.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开启电源,红色为正极,黑色为负极,注意[/font]DNA[font=宋体]样品有负极向正极电泳移动。[/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5.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根据迁移距离及指示剂迁移的位置,判断是否终止电泳。[/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6.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电泳完毕,关电源,将凝胶放在成像仪中观察电泳条带及其位置,并与[/font]Marker[font=宋体]比较被扩增产物的大小。[/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以上是德晟琼脂糖预制胶电泳试剂盒的具体使用方法以及在高压快速电泳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小细节,虽然与其他试剂盒相比也一些差异,但是在核酸[/font]PCR[font=宋体]或者酶切反应等对分辨率要求不高的实验中,是非常适合的,而且省去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font][/size][/font]

  • 电泳仪电源使用推荐

    简单的说,电泳仪电源一般可分为两类:精简型和多用型,精简型均为双稳型,而多用型都是三稳(三恒)型。无论有几种稳定功能,电泳仪电源在实际工作时只能稳其中一种参数,至于稳哪一种参数,要看电泳仪电源的设定以及电泳仪的等效负载电阻而定。市面上销售的电泳仪电源,按电压分为高压1500~5000V、中压500~1500V、低压500V以下三种;按电流分为大电流500mA~2000mA、中电流100~500mA、小电流100mA以下三种;按功率分为大功率200~400W、中功率60~200W、小功率60W以下三种。从电压的角度来看,用于核酸(琼脂糖)水平电泳、PCR电泳、DNA回收、印迹转移等实验只需最高电压300V;用于蛋白垂直电泳、种子纯度电泳、醋酸纤维膜电泳等需要使用最高电压600V左右的电泳仪;用于DNA测序(SSR分子标记)、等点聚焦电泳、双向电泳等要求最高电压3000V;用于DNA测序电泳(AFLP分子标记)要求最高电压3800V。电泳仪电源输出的所有参数根据其型号的不同都有一个特定的工作范围,如果实际需要超过这一范围,就应当选择能够满足使用的另外型号的电泳仪电源。因为高、低压电泳仪内部结构特征不同,由于高压电泳仪常附加着多功能,而且高压电泳仪决不能空载运行(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内部器件损坏),导致操作上难易程度的不同等。因此,选用合适规格的电泳仪很重要。用户如果需要一台电泳仪电源带几个电泳槽工作时,首先要确定总电流不要超过仪器的最大范围,其次各电泳仪之间是并联的,因而每个电泳仪的电压都是相同的,总电流为各电泳仪电流之和。使用时注意不能超出电泳仪电源额定的范围。

  • 请教一个关于用毛细管电泳看蛋白和核酸的结合的问题

    我现在在做蛋白和核酸的结合.我的蛋白和核酸可以结合. 蛋白是400多KDa的 核酸很小, 是30bp的dsDNA. 我现在的检测条件下只跑蛋白是可以跑出来的, 当我蛋白和核酸一起跑的时候, 也会在跟只跑蛋白在差不多的位置出峰. (我用的双波长检测,蛋白和核酸分别标记,所以都能看到.)问题就是,一起跑的时候, 出的所有峰, 都是既有蛋白又有核酸, 不管我加的比例是多少.我就很困惑. 如果我加的核酸量很小的话,不是应该有很多游离的蛋白吗,就是说应该有的蛋白峰对应的地方是没有核酸出峰才对的啊, 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峰呢, 我什么地方理解错了吗?~ 请大家帮忙.谢谢~~~~!BTW, 我用的是bare fused silica capillary, 是CZE, 不是凝胶的 谢谢~~~

  • 【分享】电泳仪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

    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都具有可电离基团,它们在某个特定的pH值下可以带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极性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电泳技术就是利用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

  • 【分享】生物化学实验讲义1-电泳技术

    生化实验讲义(理论部分)--电泳技术   4.1 电泳技术发展简史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Рейсе首次发现电泳现象。他在湿粘土中插上带玻璃管的正负两个电极,加电压后发现正极玻璃管中原有的水层变混浊,即带负电荷的粘土颗粒向正极移动,这就是电泳现象。1909年Michaelis首次将胶体离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称为电泳。他用不同pH的溶液在U形管中测定了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电泳移动和等电点。1937年瑞典Uppsala大学的Tiselius对电泳仪器作了改进,创造了Tiselius电泳仪,建立了研究蛋白质的移动界面电泳方法,并首次证明了血清是由白蛋白及α、β、γ球蛋白组成的,由于Tiselius在电泳技术方面作出的开拓性贡献而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48年Wieland和Fischer重新发展了以滤纸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方法,对氨基酸的分离进行过研究。从本世纪50年代起,特别是1950年Durrum用纸电泳进行了各种蛋白质的分离以后,开创了利用各种固体物质(如各种滤纸、醋酸纤维素薄膜、琼脂凝胶、淀粉凝胶等)作为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方法。1959年Raymond和Weintraub利用人工合成的凝胶作为支持介质,创建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极大地提高了电泳技术的分辨率,开创了近代电泳的新时代。30多年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仍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对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使用最普遍,分辨率最高的分析鉴定技术,是检验生化物质的最高纯度:即“电泳纯”(一维电泳一条带或二维电泳一个点)的标准分析鉴定方法,至今仍被人们称为是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鉴定的最后、最准确的手段,即“Last Check”。由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毛细管电泳技术,是化学和生化分析鉴定技术的重要新发展,己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4.2 电泳的基本原理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都具有可电离基团,它们在某个特定的pH值下可以带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极性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电泳技术就是利用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电泳过程必须在一种支持介质中进行。Tiselius等在1937年进行的自由界面电泳没有固定支持介质,所以扩散和对流都比较强,影响分离效果。于是出现了固定支持介质的电泳,样品在固定的介质中进行电泳过程,减少了扩散和对流等干扰作用。最初的支持介质是滤纸和醋酸纤维素膜,目前这些介质在实验室已经应用得较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多肽、糖等通常用滤纸或纤维素、硅胶薄层平板为介质的电泳进行分离、分析,但目前则一般使用更灵敏的技术如HPLC等来进行分析。这些介质适合于分离小分子物质,操作简单、方便。但对于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则分离效果较差。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引入大大促进了电泳技术的发展,使电泳技术成为分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最初使用的凝胶是淀粉凝胶,但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电泳主要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装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电源和电泳槽。电源提供直流电,在电泳槽中产生电场,驱动带电分子的迁移。电泳槽可以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两类。垂直板式电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常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蛋白质的分离。电泳槽中间是夹在一起的两块玻璃板,玻璃板两边由塑料条隔开,在玻璃平板中间制备电泳凝胶,凝胶的大小通常是12cm 14 cm,厚度为1mm~2 mm,近年来新研制的电泳槽,胶面更小、更薄,以节省试剂和缩短电泳时间。制胶时在凝胶溶液中放一个塑料梳子,在胶聚合后移去,形成上样品的凹槽。水平式电泳,凝胶铺在水平的玻璃或塑料板上,用一薄层湿滤纸连接凝胶和电泳缓冲液,或将凝胶直接浸入缓冲液中。由于pH值的改变会引起带电分子电荷的改变,进而影响其电泳迁移的速度,所以电泳过程应在适当的缓冲液中进行的,缓冲液可以保持待分离物的带电性质的稳定。为了更好的了解带电分子在电泳过程中是如何被分离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电泳的基本原理。在两个平行电极上加一定的电压(V),就会在电极中间产生电场强度(E),L是电极间距离。在稀溶液中,电场对带电分子的作用力(F),等于所带净电荷与电场强度的乘积。这个作用力使得带电分子向其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分子会受到介质粘滞力的阻碍。粘滞力(F’)的大小与分子大小、形状、电泳介质孔径大小以及缓冲液粘度等有关,并与带电分子的移动速度成正比,对于球状分子,F’的大小服从Stokes定律,即:

  • 琼脂糖凝胶电泳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一、凝胶制备1. 微波炉溶解琼脂糖时,胶液沸腾冲溢出三角锥瓶微波炉加热时胶液可能发生剧烈沸腾,(1)总液体量不宜超过三角锥瓶的50%容量。(2)2%以上胶液设置中火加热。 (3)胶液剧烈沸腾时,停止加热,移开三角锥瓶,请戴上防热手套,小心摇动三角锥瓶,然后再次加热,胶液沸腾直至胶液清澈,保证琼脂糖完全溶解。 2. 琼脂糖电泳图像背景模糊不清:琼脂糖没有完全溶解会造成电泳图像背景模糊不清。完全溶解的琼脂糖胶液清澈,三角锥瓶内壁应没有粘附琼脂糖颗粒。 3.加热后水分蒸发,如需要应加入热的蒸馏水,补足到原来的重量,摇匀。 二、电泳1. DNA条带模糊,拖尾。 (1)DNA降解。避免核酸酶污染。 (2)DNA上样量过多。减少凝胶中DNA上样量。 (3)电泳缓冲液陈旧:电泳缓冲液多次使用后,离子强度降低,pH值上升,缓冲能力减弱,从而影响电泳效果。建议经常更换电泳缓冲液。 (4)电泳条件不合适。电泳时电压不应超过20 V/cm,温度<30℃,巨大DNA链,温度应<15℃,核查所用电泳缓冲液是否有足够的缓冲能力。 (5)DNA样含盐过高。泳前通过乙醇沉淀去除过多的盐。 (6)有蛋白污染。电泳前抽提去除蛋白。 (7)DNA变性。电泳前勿加热,用20 mM NaCl缓冲液稀释DNA。[/c

  • 【转】毛细管电泳原理及分析策略

    【转】毛细管电泳原理及分析策略

    毛细管电泳原理及分析策略一、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电泳是指电解质中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电荷相反方向迁移的现象。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指离子或带电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迁移速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由于毛细管内径小,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大,易于散热,因此毛细管电泳可以减少焦耳热的产生,这是与传统电泳技术的根本区别。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5/201205142034_366964_2019107_3.jpgHPCE实际上包含电泳、色谱及其相互交叉的内容,是分析科学中继高效液相色谱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它使得分离分析科学从微升级水平进入到纳升级水平,并使得细胞的分析,乃至单分子的分析成为可能。尤其是对样品珍贵,取样极少的生物大分子,毛细管电泳具有绝对的优势。其突出特点是:(1)所需样品量少;(2)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3)分离模式多,开发分析方法容易;(4)溶剂用量少,经济、环保;(5)应用范围极广。毛细管电泳技术可用于分离分析多种组分,如核酸/核苷酸、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糖类/糖蛋白、酶、碱氨基酸、微量元素、小的生物活性分子等的快速分析,以及DNA序列分析和DNA合成中产物纯度测定等,还可用于碱性药物分子及其代谢产物、无机及有机离子/有机酸、手性化合物、单细胞分析、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和病毒的分析。毛细管电泳依分离模式不同,可分为: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CC/MCKC)、毛细管凝胶电泳(CGE)、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亲和毛细管电泳(ACE)、毛细管电色谱(CEC)。下面以最常用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为例,探讨毛细管电泳原理及分析策略。

  •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醋酸纤维素薄膜是由醋酸纤维素加工制成的。醋酸纤维素薄膜作为是电泳支持体 有以下优点:①电泳后区带界限清晰;②通电时间较短(二十分钟至一小时);③它 对各种蛋白质(包括血清白蛋白,溶菌酶及核糖核酸酶)都几乎完全不吸附,因此无 拖尾现象;④对染料也没有吸附,因此不结合的染料能完全洗掉,无样品处几乎完全 无色。它的电渗作用虽高但很均一,不影响样品的分离效果,由于醋酸纤维素薄膜吸 水量较低,因此必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电泳,并使用较低有电流避免蒸发。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已经广泛用于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球蛋白,脂蛋白,糖蛋 白,甲胎蛋白,类固醇及同工酶等的分离分析中,尽管它的分辨力比聚丙酰胺凝胶电 泳低,但它具有简单,快速等优点。根据样品理化性质,从提高电泳速度和分辨力出 发选择缓冲液的种类,pH和离子强度。选择好的缓冲液最好是挥发性强,对显色或紫 外光等观察区带没有影响,若样品含盐量较高时,宜采用含盐缓冲液。例如血清蛋白 电泳可选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或硼酸缓冲液;氨基酸的分离则可选用pH7.2的磷酸 盐缓冲液等。电泳时先将滤膜剪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纸条。在欲点样的位置用铅笔做 上记号,点上样品,在一定的电压,电流下电泳一定时间,取下滤膜,进行染色。不 同物质需采用不同的显色方法,如核苷酸等物质可在紫外分析灯下观察定位,但许多 物质必须经染色剂显色。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染色后区带可剪下,溶于一定的溶剂中进行光密度测定。也 可以浸于折射率为1.474的油中或其他透明液中使之透明,然后直接用光密度计测 定。它的缺点是厚度小,样品用量很小,不适于制备。

  • 毛细管区带电泳发展史

    电泳是电解质中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电荷相反方向迁移的现象。利用这种现象对化学和生物化学组分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可以实现电泳分离技术的仪器称为电泳仪。从20世纪30~40年代起,相继发展了多种基于抗对流载体的电泳仪(如纸电泳仪和凝胶电泳仪等)。传统电泳仪由于受到焦耳热的限制,只能在低电场强度下进行电泳操作,分离时间长,效率低。20世纪80年代初,小径毛细管被用于电泳仪,由此产生了毛细管电泳仪。毛细管电泳仪是分析科学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仪[/color][/url]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使分析科学从微升级进入到纳升级水平,不仅使单细胞乃至单分子分析成为可能,也使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分析有了新的转机。  1809年,发现电泳现象,即在湿粘土中插上带玻璃管的正负两个电极,加电压后,带负电荷的粘土颗粒向正极移动,正极玻璃管中原有的水层变混浊。  1909年,将胶体离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现象称为电泳。用不同pH的溶液在U形管中测定了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的电泳移动和等电点。  1937年,发明U形管移动界面电泳仪。将蛋白质混合液放在两段缓冲液之间,两端施以电压进行自由溶液电泳,次将人血清提取的蛋白质混合液分离出白蛋白和α、β、γ球蛋白。  1948年,重新发展了纸电泳仪,对氨基酸的分离进行研究。  1959年,利用人工合成的凝胶作为载体,创建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极大地提高了电泳的分辨率,开创了近代电泳的新时代。  1967年,首先在3mm内径的毛细管中作自由溶液的区带电泳。  1974年,用200~500μm内径的毛细管作区带电泳分离。  1981年,用75μm内径的石英毛细管在3万伏高压下实现40万理论塔板数的分离效率,这一工作被认为是现代毛细管电泳发展的里程碑。随后毛细管电泳的研究急速升温,许多大科学家也开始参与研究。  1984年,使用含表面活性剂的背景电解质,开辟了毛细管电泳另一个重要分支-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  1987年,结合传统的等电聚焦电泳和凝胶电泳原理,实现了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和毛细管凝胶电泳。  1988年,实现了微量制备的可能性,提取和分离了50μmol的蛋白质、肽和寡核苷酸等。  20世纪80年代末,毛细管电泳的研究非常活跃,90年代起在技术和应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  1989年,推出批毛细管电泳仪。  1990年,改进和应用了紫外检测器。  1992年,激发诱导荧光检测器诞生,毛细管电泳技术得到不断改进和更新,灵敏度和分辨率均达到预期的分离效率。

  • 部分有关毛细管电泳的书籍

    1. 《毛细管电泳导论》,林秉承 著,科学出版社, 1996年简介:毛细管电泳是90年代最重要的分离分析手段之一,也是当今分析化学和分析生物化学界公认的前沿课题。毛细管电泳已在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医学药物、环境保护和食品法检等领域中显示出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也是人类进入纳米时代的一种富有潜在价值的技术。本身系作者1992年为第一期大连毛细管电泳学习班所写讲义《高效毛细管电泳导论》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从内容、形式到逻辑都作了重大的调整,篇幅也增加了一倍。全书共13章,分别阐述毛细管电泳的理论、技术、各种操作模式、软件及其在核酸、蛋白、肽、糖、手性化合物和谱图有机分子及无机离子等的分离分析中的应用。本书集中了作者所领导的实验室四年多来在一系列相关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的主要结果。本书可供生命科学及化学各相关领域中的分析、检验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辅助教材。2. 《高效毛细管电泳》,邓延倬 何金兰 编著,科学出版社, 1996年简介:高效毛细管电泳是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食品化学、环境化学及医学和法医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书共分八章,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第一章叙述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二章阐述基本原理;第三至七章介绍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内壁涂层与进样技术,毛细管电泳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器;第八章评述毛细管电泳在各类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本书内容丰富,材料新颖,可供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医学工作者和相关专业师生参考3. 《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陈义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年简介: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毛细管电永研究的原理、方法及其重要应用,具体内容涉及基本理论、仪器构成、分离条件选择、毛细管制作、电渗控制、手性他离以及离子、蛋白、DNA、糖、缀合物、颗粒物质和单细分析等,着重介绍如何利用毛细管电泳进行研究的思路与策略,可供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糖生物学、各种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细胞学等生物或生命科学以及医药、食品、环境、公安侦破、农业、化学和化工等不同领域中的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生、教师、大学生、技术员和实验员参考。

  • 【分享】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离、分析技术,它是凝胶电泳技术的发展,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补充。该技术可分析的成分小至有机离子、大至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可用于分析多种体液样本如血清或血浆、尿、脑脊液及唾液等,HPLC分析高效、快速、微量。 电泳迁移不同分子所带电荷性质、多少不同,形状、大小各异。一定电解质及PH的缓冲液或其它溶液内,受电场作用,样本中各组分按一定速度迁移,从而形成电泳。电泳迁移速度(v)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E为电场强度(E=V/L,V为电压,L为毛细管总长度)。u为电泳淌度。 电渗迁移电渗迁移指在电场作用下溶液相对于带电管壁移动的现象。特殊结构的熔合硅毛细管管壁通常在水溶液中带负电荷,在电压作用下溶液整体向负极移动,形成电渗流。带电微粒在毛细管内实际移动的速度为电泳流和电渗流的矢量和。分析化学博客-jl2~d d&6}8eE4B3q5T I5U0 分离分析类型B[D hv,m cF2Z0 根据其分离样本的原理设计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b[ _0]&uL+\$C0①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laryzoneelectrophoresis,CZE);②毛细管等速电泳(capillary chromatography,CITP);③毛细管胶速电动色谱(micelle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MECC);④毛细管凝胶电泳(capillary gelelectrophoresis,CGE);⑤毛细管等电聚焦(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CIEF)。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为HPCE的基本操作模式,一般采用磷酸盐或硼酸盐缓冲液,实验条件包括缓冲液浓度、pH值、电压、温度、改性剂(乙腈、甲醇等),用于对带电物质(药物、蛋白质、肽类等)分离分析,对于中性物质无法实现分离。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CC)为一种基于胶束增溶和电动迁移的新型液体色谱,在缓冲液中加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胶束剂,利用溶质分子在水相和胶束相分配的差异进行分离,拓宽了CZE的应用范围,适合于中性物质的分离,亦可区别手性化合物,可用于氨基酸、肽类、小分子物质、手性物质、药物样品及体液样品的分析。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采用先导电解质和后继电解质,构成不连续缓冲体系,基于溶质的电泳淌度差异进行分离,常用于离子型物质(如有机酸),并因适用较大内径的毛细管而可用于微制备,但本法空间分辨率较差。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IEF)用于具兼性离子的样品(蛋白质、肽类),等电点仅差0.001可分离的物质。毛细管凝胶电泳(CGE)依据大分子物质的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主要用于蛋白质、核苷酸片段的分离。此外,还有毛细管电色谱(CEC)及非水毛细管电泳(CNACE),用于水溶性差的物质和水中难进行反应的分析研究。CZE和MECC用得较多,本文以两种方法为例来说明HPLC的原理。

  • 【原创大赛】用全自动核酸分析系统Qsep100检测比较实验样本

    【原创大赛】用全自动核酸分析系统Qsep100检测比较实验样本

    Qsep100全自动核酸分析系统,基于毛细管电泳原理。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又叫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利用带电性不同的粒子在电场中迁移,在泳动过程中物质的各组分被分离。被分离物质的迁移率取决于分子的结构、形状和电荷数量等因素,同时受溶液pH值、离子强度、粘度和两性电解质因素的影响。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分析方法之一。Qsep100全自动核酸分析系统,能代替传统的凝胶电泳,无需制胶,无需接触到核酸染料,无需照胶,PCR产物直接上样,全自动;仪器会自动生成电泳峰图,和凝胶电泳图。很大节省了我们实验室的工作量,并且提高了我们对PCR产物研究的精度,以及提高了我们检测PCR的标准化。 这个仪器的使用很简单,只需简单几个步骤即可完成设置,进行检测。我今天检测两个样本的扩增相同引物,目的是首先检验PCR体系中有无,有效的扩增;在有扩增的基础巡航比较两个样本的大小,下面为大家介绍下机器的使用和分析流程。第1步,打开机器电源,通过数据线与电脑连接,在电脑上插入机器密钥(一个类似U盘的东西,为了保证使用者的数据不被他人随意乱动,设计了密钥,不使用密钥无法打开程序),打开程序,进行设置;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9/201209120921_390351_1908808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9/201209120922_390352_1908808_3.jpg第2步,设置新的检测Project(此步骤的目的类似建立一个文件夹将本次所做的DATA存储在这里),将机器与电脑连接,这是仪器画面呈现彩色,将待检样本和Buffer放入指定位置;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9/201209120923_390353_1908808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9/201209120923_390354_1908808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9/201209120924_390355_1908808_3.jpg 第3步,插入卡夹(内含一个毛细管,产物都在卡夹中进行电泳并检测),卡夹与机器连接,卡夹图片呈现彩色,这是我们可以看到机器和卡夹的图片都变成彩色,这也就说明机器是正常待机状态,可以正常使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9/201209120925_390356_1908808_3.jpg第4步,选择检测的方式(一个类似检测程序一样)和我的2个检测样品的位置(给检测样本定位,这样才好确认吸取检测样本进行检测),点击RUN;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9/201209120926_390357_1908808_3.jpg第5步,点击RUN后,机器为您自动检测,所选位置的样本,并把相应样本的数据(电泳峰图和模拟的凝胶电泳图),保存到你选择的路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9/201209120926_390358_1908808_3.jpg第6步,对所得的2个样本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用自建的Maker对所得样本进行大小计算,或者对几个样本之间进行比较;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9/201209120930_390359_1908808_3.jpgSample A计算得出273bp,从峰看此体系扩增产物比较特异,20bp前面那个峰通过判断是杂峰,不计算如内。

  • 全自动稀有样品核酸提取仪

    全自动稀有样品核酸提取仪

    [img=,257,26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6/201706301258_01_3194653_3.png[/img]Aurora全自动核酸提取系统采用专利SCODA( Synchro-nous Coefficient of Drag Alteration)电泳DNA操作技术,从具有挑战性的样品中浓缩和纯化DNA.SCODA根据DNA的物理特性选取长的带电聚合物(而非通过其其化学性质或化合物亲合力分离DNA).因此,系统可提供卓越的污染物排斥.此外,Aurora系统可从单一样本中提取高达100倍浓度,从几百分子到100微克的DNA.可高效稳定地纯化提取核酸和蛋白,尤其适合珍贵样品、低生物质低丰度样品、土壤、环境等各类型难提取样品的提取. 产品特征电泳纯化高分子量DNA的提取低生物量和严重抑制样品处理样品成本为零,适合低通量样品处理宏基因组学/NGS/光学测绘/单分子测序应用应用领域生命科学研究土壤与环境农业生物技术法医学 技术参数样品处理时间:2-4小时,样品盐度60%DNA / RNA片段大小: 500 nt RNA,300 bp - 50 kb DNA,可扩展到1Mb污染物抑制: 10-50,000X2产量: 60 uL 该系统避免了研磨、匀浆等传统方法的费力、耗时、低效等诸多缺点,通过非机械过程直接从环境样品,细胞提取物,或带电泳插头的琼脂糖中回收完整的高纯大片段DNA。DNA提取缓冲液、DNA凝胶柱可用于进行后续的克隆,归档,光学标测,或PCR、测序等遗传分析。系统可从至多5毫升稀释裂解液或洗出液中提取核酸,回收低生物质样品包括沉积物,土壤,苔原,和水样中的微量核酸。系统还可净化商业试剂盒受污染洗脱液,提高样品利用率,并无缝对接到现有的工作流程中.

  • MPI-A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

    技术参数 1.MPI-A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多功能化学发光检测仪: * 测量动态范围:大于5个数量级 * 测量精度优于0.05% 2.MPI-A/B型多功能化学发光检测器: * 波长范围:300—650nm * 灵敏度:SP1000A/Lm 3.MPI-A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电化学分析仪: * 电位范围:-10V—10V * 电流范围:±250 mA * 参比电极输入阻抗:10E12Ω * 灵敏度:1x10E-12—0.1A 共16个量程 * 输入偏置电流:50pA * 电位增量:1mV * 扫描速率:0.0001—200V/S * 测试方法: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计时电流法(CA) 计时电量法(CC),控制电位电解库伦法(BE),开路电压—时间曲线(OCPT) 4.MPI-A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毛细管电泳高压电源: * 输出电压:0—20KV * 输出电流:0—300uA 技术文章 1.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2.Analyt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of tris(2,2''-bipyridyl) ruthenium and its derivatives 主要特点 1.用于药物、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及核酸检测分析 2.用于蛋白质与药物、核酸相互作用研究。 仪器介绍 电化学发光检测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毛细管电泳分析中的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它将毛细管的分离技术与电化学发光检测相结合,可在临床分析及医药、病毒、免疫等科学试验中大大简化分析的技术难度,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MPI-A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系结合毛细管电泳分离和电化学发光检测于一体的多测试界面、多分析参数、多控制部件系统集成仪器。它可同时对被测样品实现毛细管电泳在线分离、电化学发光实时检测,并同步显示化学发光信号、电化学电位扫描信号、电化学电极电流信号及毛细管电泳电流信号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 关键词: PCR 电泳 原理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时间一般为48h以内,有些最好于当日电泳检测,大于48h后带型不规则甚致消失。一.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 PCR反应的关键环节有①模板核酸的制备,②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③酶的质量及活性 ④PCR循环条件。寻找原因亦应针对上述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模板:①模板中含有杂蛋白质,②模板中含有Taq酶抑制剂,③模板中蛋白质没有消化除净,特别是染色体中的组蛋白,④在提取制备模板时丢失过多,或吸入酚。⑤模板核酸变性不彻底。在酶和引物质量好时,不出现扩增带,极有可能是标本的消化处理,模板核酸提取过程出了毛病,因而要配制有效而稳定的消化处理液,其程序亦应固定不宜随意更改。酶失活:需更换新酶,或新旧两种酶同时使用,以分析是否因酶的活性丧失或不够而导致假阴性。需注意的是有时忘加Taq酶或溴乙锭。引物:引物质量、引物的浓度、两条引物的浓度是否对称,是PCR失败或扩增条带不理想、容易弥散的常见原因。有些批号的引物合成质量有问题,两条引物一条浓度高,一条浓度低,造成低效率的不对称扩增,对策为:①选定一个好的引物合成单位。②引物的浓度不仅要看OD值,更要注重引物原液做琼脂糖凝胶电泳,一定要有引物条带出现,而且两引物带的亮度应大体一致,如一条引物有条带,一条引物无条带,此时做PCR有可能失败,应和引物合成单位协商解决。如一条引物亮度高,一条亮度低,在稀释引物时要平衡其浓度。③引物应高浓度小量分装保存,防止多次冻融或长期放冰箱冷藏部分,导致引物变质降解失效。④引物设计不合理,如引物长度不够,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等。Mg2+浓度:Mg2+离子浓度对PCR扩增效率影响很大,浓度过高可降低PCR扩增的特异性,浓度过低则影响PCR扩增产量甚至使PCR扩增失败而不出扩增条带。反应体积的改变:通常进行PCR扩增采用的体积为20ul、30ul、50ul。或100ul,应用多大体积进行PCR扩增,是根据科研和临床检测不同目的而设定,在做小体积如20ul后,再做大体积时,一定要模索条件,否则容易失败。物理原因:变性对PCR扩增来说相当重要,如变性温度低,变性时间短,极有可能出现假阴性;退火温度过低,可致非特异性扩增而降低特异性扩增效率退火温度过高影响引物与模板的结合而降低PCR扩增效率。有时还有必要用标准的温度计,检测一下扩增仪或水溶锅内的变性、退火和延伸温度,这也是PCR失败的原因之一。靶序列变异:如靶序列发生突变或缺失,影响引物与模板特异性结合,或因靶序列某段缺失使引物与模板失去互补序列,其PCR扩增是不会成功的。二.假阳性,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带1.假阳性出现的PCR扩增条带与目的靶序列条带一致,有时其条带更整齐,亮度更高。引物设计不合适:选择的扩增序列与非目的扩增序列有同源性,因而在进行PCR扩增时,扩增出的PCR产物为非目的性的序列。靶序列太短或引物太短,容易出现假阳性。需重新设计引物。 靶序列或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这种污染有两种原因:一是整个基因组或大片段的交叉污染,导致假阳性。这种假阳性可用以下方法解决:①操作时应小心轻柔,防止将靶序列吸入加样枪内或溅出离心管外。②除酶及不能耐高温的物质外,所有试剂或器材均应高压消毒。所用离心管及样进枪头等均应一次性使用。③必要时,在加标本前,反应管和试剂用紫外线照射,以破坏存在的核酸。二是空气中的小片段核酸污染,这些小片段比靶序列短,但有一定的同源性。可互相拼接,与引物互补后,可扩增出PCR产物,而导致假阳性的产生,可用巢式PCR方法来减轻或消除。2.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带PCR扩增后出现的条带与预计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者同时出现特异性扩增带与非特异性扩增带。非特异性条带的出现,其原因:一是引物与靶序列不完全互补、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体。二是Mg2+离子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及PCR循环次数过多有关。其次是酶的质和量,往往一些来源的酶易出现非特异条带而另一来源的酶则不出现,酶量过多有时也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其对策有:①必要时重新设计引物。②减低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③降低引物量,适当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④适当提高退火温度或采用二温度点法(93℃变性,65℃左右退火与延伸)。3.出现片状拖带或涂抹带 PCR扩增有时出现涂抹带或片状带或地毯样带。其原因往往由于酶量过多或酶的质量差,dNTP浓度过高,Mg2+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循环次数过多引起。其对策有:①减少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②减少dNTP的浓度。③适当降低Mg2+浓度。④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