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病并发症监测仪

仪器信息网病并发症监测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病并发症监测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病并发症监测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病并发症监测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病并发症监测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病并发症监测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病并发症监测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病并发症监测仪相关的资讯

  • 糖尿病并发症套餐式检测仪
    成果名称糖尿病并发症套餐式检测仪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怡成生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联系人孙红霞联系邮箱hongxsun@iccas.ac.cn成果成熟度□研发阶段 &radic 原理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合作开发 &radic 其他成果简介:本项目创新性将高特异和高灵敏的纳米超分子探针技术与生物传感器技术和微纳器件加工技术相结合,针对糖尿病并发症三个重要监测指标:血清总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和钾离子,开发相应的快速检测试条,并研制了可检测上述试条的 &ldquo 套餐式&rdquo 快速检测设备(检测时间&le 10min,标准偏差&le 15%,误差&le 20%),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有效预防和及早发现并发症提供了便利。应用前景:成果的主要用途: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三个重要监测指标:血清总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和钾离子进行检测,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预防和及早发现并发症。适用领域:该成果属于医疗器械领域,适用于医院床旁检测及糖尿病患者家庭日常监测。市场预测: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1亿人左右。糖尿病人几乎都伴随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脏损伤、失明、足部溃疡等并发症。但我国市场上除血糖仪产品外,罕见用于糖尿病并发症检测的快速检测产品,因此本项目成功实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非常巨大。在经济效益方面,以3%糖尿病患者拥有本项目开发的糖尿病&ldquo 套餐式&rdquo 快速检测微系统计算,每台系统售价500元,单是检测系统的销售额就达到15亿元;以每台系统每年消耗传感器试条10支、平均价格5元/支计算,每年试条/试纸的销售额达到1.0亿× 3%× 10× 5元=1.5亿元。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国家发明专利:[1] 微量尿蛋白检测方法和试剂盒, 201310027719.X[2] 微量尿蛋白检测方法、系统和试剂盒, 2013100227507.1[3] 钾离子浓度检测方法、系统和试剂盒,PCT/CN2013/077335奖励:&ldquo 基于纳米超分子可控组装的检测探针设计及临床应用&rdquo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奖,二等奖。(2014年)
  • 科研人员发现帕金森认知功能障碍并发症预测手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但是帕金森病患者中,有认知功能障碍并发症患者的特点尚不十分明确。  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网站消息,京都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帕金森认知功能障碍并发症预测手段,研究成果于近日刊登在美国国际学术杂志《Movement Disorders》网站上,题为:Lower circulating lymphocyte count predicts APOE ε4-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 in Parkinson’sdisease。  研究团队运用帕金森病进展标记物研究项目(Parkinson‘s Progression Markers Initiative,PPMI)数据,发现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的帕金森病患者,其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可准确预测患者后期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并且这一预测功能仅限于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的帕金森病患者,而未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的帕金森病患者,其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与认知功能障碍无关联性。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预示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脑内炎症的风险。基于前期研究成果,研究团队认为在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的帕金森病患者中,APOE ε4等位基因与脑内炎症可能共同引发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该项研究探索了帕金森认知功能障碍并发症的预测手段,为认知功能障碍并发症的提前介入治疗提供了参考。  原文链接:  https://www.jst.go.jp/pr/announce/20211014/index.html  注:本文摘编自国外相关研究报道,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 日本开发出感光仪器检测糖尿病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最新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数分钟内检测血液中与糖尿病发病有关的多种糖化蛋白质的新方法,这有助于轻松评估糖尿病患病风险。  羟甲赖氨酸等糖化蛋白质随年龄增加而积累,被称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AGEs在体内积累可引发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因此可以作为糖尿病的指标。利用现有技术虽然能够检测出某一种糖化蛋白质在血液中的浓度,但是却无法同时检测多种糖化蛋白质。人体内AGEs的浓度在短时间内难以变动,更适宜作为健康诊断的指标使用。  日本东洋大学副教授宫西伸光等发明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利用半乳糖凝集素易与AGEs结合的特性,设计一种感光仪器,观测AGEs与半乳糖凝集素结合前后的光学变化,从而计算出AGEs的浓度。
  • 预防代替治疗|《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发布|看好家用血压检测仪等需求提升
    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多方联合制订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发布,针对高血压诊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评论:1、诊断标准调低将增加高血压患病人群数量此次标准下调体现了高血压预防与诊治的防线前移,加强了初始预防的理念,减少因重视不足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可能性。中国现有约3亿高血压病患者,新标准实施后患者数量将会有明显的提升,原本的亚健康人群将会有一部分纳入高血压病患人群,诊治思路从“治已病”开始向“治未病”转换。2、预防代替治疗利好前期治疗与预防,有利于总体医疗费用下降。调低血压诊断值,使纳入高血压范围的人群增多,用于前期治疗的费用可能略有增高,但用于后续治疗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梗、肾功能不全等治疗的高额费用有望降低。3、看好家用血压检测仪、降压药及相关原料药等常规高血压防治手段的需求提升。我们认为患病人群的扩大将有效提升患病人群对于前期预防性、常规性防治手段的需求,建议关注家用血压检测仪、具备相关药品和原料药生产的企业。相关公司:华海药业、天宇股份、普洛药业、美诺华;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风险提示: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生产风险、产品质量风险、临床指南落地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疫情相关风险等。
  • 新型DNA检测可一次筛查50多种遗传病
    澳大利亚、英国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DNA测试技术,可比现有测试方法更快、更准确地识别一系列难以诊断的遗传性神经和神经肌肉疾病。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测试能正确诊断出亨廷顿舞蹈症、脆性X综合征、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肌阵挛性癫痫、运动神经元疾病等。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测试能检测出由基因中异常长的重复DNA序列(短串联重复序列扩展障碍)引起的50多种疾病。  短串联重复序列扩展障碍可家族遗传,通常涉及肌肉和神经损伤,以及全身其他并发症,也有可能危及生命。  澳大利亚加文医学研究所临床神经学家Kishore Kumar表示,目前对重复序列扩展障碍的基因检测可能都是在“碰运气”。  “当患者出现症状时,很难判断他们可能患有50多种重复序列扩展障碍中的哪一种,所以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家族史来决定对哪些基因进行检测。”Kumar指出,相关检测可能持续数年也找不到与疾病有关的基因,这对病人及其家人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研究人员表示,新的检测方法将彻底改变这些疾病的诊断方式,一次DNA测序就能检测出所有相关疾病,并给出一个明确的基因诊断,帮助患者避免多年不必要的肌肉或神经活检,或抑制免疫系统的高风险治疗。尽管重复序列扩展障碍无法治愈,但更快的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更早识别和治疗疾病并发症。  研究人员介绍,新检测方法使用的是从血液中提取的单一DNA样本,并通过纳米孔测序技术扫描病人的基因组。他们对纳米孔设备进行了编程,研究已知与这些疾病有关的大约40个基因,并阅读致病的长而重复的DNA序列,扫描患者基因中异常长的重复序列。  加文医学研究所基因组技术负责人Ira Deveson表示,得益于纳米孔技术,这种基因测序设备已经从冰箱大小缩小到订书机大小,成本大约1000美元,而主流的DNA测序技术需要数十万美元。研究团队希望这能使其顺利进入病理实验室。  该团队预计,他们的新技术将在未来两年到五年内应用于临床诊断。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m5386
  • 蒙特利尔大学开发纳米器件提高癌症的治疗与监测
    这个装置表明的金纳米粒子改变检测仪器中光线的颜色。检测到的颜色反映了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图片:蒙特利尔大学  中国科技网10月27日报道(张微)甲氨蝶呤是一个常用但有潜在毒性的抗癌药物,蒙特利尔大学开发的一个小型设备可以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测量病人血液中的甲氨蝶呤。该设备与目前医院里正在使用的设备一样精确,但成本却是目前设备的十分之一。  这个纳米设备有一个光学系统,可以迅速判断病人使用甲氨蝶呤的最佳剂量,同时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这项研究在蒙特利尔大学化学系的Jean-Franç ois Masson 和Joelle Pelletier领导下完成。  甲氨蝶呤多年来一直用于治疗某些癌症及其他疾病,因为它能够阻止酶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这种酶活跃在DNA的合成前体,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繁殖。&ldquo 虽然在治疗癌症方面有效,但甲氨蝶呤也有剧毒,会损害患者的健康细胞,因此需要密切监控患者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rdquo Jean-Franç ois解释道。  &ldquo 直到现在,医院一直使用的监控装置是一个笨重,昂贵的平台,需要有经验的人员,因为需要操作许多样品&rdquo ,Masson说。  精度相同但比当前医院使用的设备便宜10倍的这个装置,包含了一个光学系统,使它能够迅速识别治疗癌症所需剂量的甲氨蝶呤,将药物副作用最小化。图片:蒙特利尔大学  &ldquo 新设备的测量精度与在蒙特利尔Maisonneuve Rosemont医院应用的设备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是准确的,不仅测量准确,而且我们的设备,花了不到60秒就产生了结果,而现有设备用时30分钟。&rdquo Masson说。  除了实时产生结果,由Masson设计的设备小巧便携,只需要小样本的就可以进行检测化验。&ldquo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预见该设备放置在医生的办公室甚至在病人的床边,给病人最佳剂量的药物,使病人获得个性化的治疗,同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风险。&rdquo Masson说。另一个非常大的好处是,&ldquo 传统设备需要投资约10万美元,新的移动设备可能会少十倍,成本约1万美元。&rdquo
  • 我国成功研发手足口病检测试剂
    记者从近日在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举行的硕世生物疾病防控论坛上获悉,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同时检测引起手足口病的多种肠道病毒的试剂,已由硕世生物科技公司研发成功,将在今年投入使用。这种试剂能在2—3小时内对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进行检测,为快速诊疗提供有效依据。手足口病硕世生物科技公司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但其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少数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由于婴幼儿难以准确表述症状,对医院的诊断带来极大挑战,因此早期筛查和确诊成为手足口病目前研究的热点。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等,其中主要以 CoxA16型以及EV71型肠道病毒为主。目前,实验室检测广泛使用的核酸检测,多数是基于一步法实时荧光PCR技术,仅能对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在不同的反应管分别进行单一指标的检测。  硕世生物科技公司自主研制的“肠道病毒CoxA16型/EV71型/通用型核酸检测试剂盒(三重实时荧光探针PCR法)”应用一步法实时荧光PCR技术,实现了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快速排查是否感染高致死率的EV71型、CoxA16型还是其他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该试剂的研发成功不仅提高了手足口体外诊断的效率,降低了检测的成本及检测时间,还对了解病情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快速检测I型糖尿病纳米芯片问世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出一种廉价的便携式微芯片,可以在Ⅰ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症状之前,快速检测出那些高风险人群。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芯片不仅能高效广泛地预诊出糖尿病人,还有助于提高全世界的糖尿病护理水平,帮人们更好地研究疾病历史,开发新疗法。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7月13日的《自然· 医学》网站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3日报道,目前的糖尿病主要分两种&mdash &mdash Ⅰ型和Ⅱ型。二者都有高血糖特征,但病因和治疗方法都不同。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类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健康组织,使身体停止制造胰岛素。当病人自己的抗体攻击胰腺的胰岛素生产细胞时,这种病就开始了。自抗体只出现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中,而在Ⅱ型中没有,新方法就是通过这一点来区别它们。  研究人员开发的微芯片利用纳米技术来检测Ⅰ型糖尿病,能把Ⅰ型和Ⅱ型快速区别开来。原有老方法用放射性材料来检测自身抗体,需要几天时间,每次花几百美元。相比之下,微芯片不用放射性材料,几分钟就能出结果,每个芯片预计成本约20美元,可测试15次以上。而且微芯片用血量更少,不用抽血,只需指尖采血即可。  他们用该芯片对一些志愿者进行了测试,诊断出了哪些人患有糖尿病,而哪些人没有。此外,这种方法对Ⅰ型糖尿病高风险者,如病人的亲戚也有利,因为医生能在他们显出症状之前,跟踪监测他们的自抗体水平。  &ldquo 自抗体就是个&lsquo 水晶球&rsquo 。&rdquo 论文高级作者、斯坦福大学露西尔· 帕卡德儿童医院儿科内分泌学副教授布莱恩· 费尔德曼说,&ldquo 即使你现在还没有糖尿病,如果你血液里有和糖尿病有关的自抗体,患病的风险就高,有了多种自抗体后,风险就超过90%了。&rdquo   十年前患Ⅰ型糖尿病的似乎只有儿童,患Ⅱ型糖尿病的似乎只有肥胖中年人。由于差异明显,人们常省掉实验室检测,因为老方法昂贵而困难。但现在,约1/4的糖尿病儿童是Ⅱ型,越来越多的成人糖尿病是Ⅰ型,其原因尚不清楚。人们需要更好的检测技术,因为现在病情已变。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如果对Ⅰ型糖尿患者实施早期积极治疗,可能遏制自身免疫攻击胰腺,让他们保留一定的胰岛素制造能力。费尔德曼说:&ldquo 在那些高风险者发病之前,这种方法有很大可能找到他们,让他们开始早期治疗,提前预防糖尿病或并发症。&rdquo   目前,斯坦福大学已为该芯片提出了专利申请,研究人员正在筹备成立一家公司,在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后就把它推向市场。
  • 3D打印微针生物传感器用于糖尿病的持续监测
    糖尿病是一种流行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连续血糖监测可加强糖尿病管理,通过及时了解血糖水平波动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可减少住院次数并节约医疗费用,减少无效药物的使用从而挽救生命。微针系统在糖尿病的持续和实时监测方面有着巨大的前景,其可在不触及痛点的情况下到达真皮,并且可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已有不少研究者开发出了用于糖尿病监测的微针生物传感器。然而,这些传感器的血糖检测范围仍然有限,这使得对血糖水平高的患者的监测不准确,且对实时的葡萄糖浓度的反映不够灵敏。此外,目前尚未有相关传感器将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计数电极集成在同一芯片中。近日,北京大学崔悦课题组首次展示了集成微针生物传感装置对糖尿病的连续监测。该装置采用3D打印工艺、电镀工艺和酶固定化步骤制造。将该装置插入小鼠皮肤真皮层,对正常或糖尿病小鼠皮下葡萄糖水平的监测具有准确的传感性能。检测结果与商业血糖仪的检测结果水平相当。这项研究有望为糖尿病的监测和治疗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皮下电子设备的基础研究开辟道路。相关研究结果以“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diabetes with an integrated microneedle biosensing device through 3D printing”为题发表于《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378-021-00302-w图1 微针生物传感器件整体方案及材料表征。其中使用了不同设备打印了不同尺寸的锥形微针阵列,如图e, f所示。图e中的微针高度约为0.8 mm,底部直径为0.4 mm,间距为0.2 mm。(SprintRay Technology Ltd., China)图f中的微针高度约为0.5 mm,底部直径为0.1 mm,间距为0.4 mm。(nanoArch S140, 摩方精密)该工作设计并使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nanoArch S140, 摩方精密;MoonRay, SprintRay Technology Ltd.)打印了9×9的微针阵列,单个微针的结构为锥形。微针阵列确保工作电极和皮肤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通过减小器件尺寸,形成稳定的传感器-皮肤界面。微针生物传感器采用双电极结构,包括普鲁士蓝涂层的Au工作电极和Ag/AgCl计数器/参比电极。每个电极占据一定的微针阵列,使用磁控溅射在微针表面镀上Au或Ag,Ag/AgCl层由Ag层的氯化作用得到,Au电极上的普鲁士蓝涂层采用电镀工艺制得。最后,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传感器的Au工作电极上。整个传感器构建完成后,将微针插入小鼠皮肤真皮层。在皮下葡萄糖的存在下,工作电极上的酶促反应产生H2O2,从而产生电流信号响应。该生物传感装置在缓冲溶液、等离子体和模拟ISF中显示出可靠和稳定的葡萄糖检测,微加工和电化学镀步骤使传感器能够线性和灵敏地检测葡萄糖,且检测范围得到拓宽。进一步地,将传感器插入小鼠皮肤真皮层,传感器在小鼠进食或被注射胰岛素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连续实时监测皮下葡萄糖水平。图2 微针阵列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及其检测H2O2的性能。图3 生物传感装置在不同环境下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图4 用生物传感装置对不同溶液中的葡萄糖进行体外传感。图5 用生物传感装置对小鼠皮下葡萄糖进行体内监测。
  • 许国旺团队合作成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通过血液代谢标志物检测与发现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国旺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团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家睿团队合作,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12-羟基花生四烯酸(12-HETE)和2-哌啶酮(2-piperidone)适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尤其适合早期筛查。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b2ace437-6b49-465c-af3b-35195092e4ec.jpg" title="11111.jpg" alt="1111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通过血液代谢标志物的检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糖尿病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造成社会、财政和医疗系统负担不断加重。国际糖尿病联合会预计,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高达7亿人。中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高居全球首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成年人视力降低和致盲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活质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目前的筛查和诊断仍依赖于视网膜成像,该方法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大,且依赖专业眼科医生的操作及对视网膜图像的判读,不利于大规模的快速筛查。因此,探索一种快速、高效、简便的体外诊断技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有重要价值。/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本项研究共纳入905名受试者的血清样本,基于多平台代谢组学数据,全面揭示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异常的代谢特征和紊乱的代谢通路。通过多变量/单变量统计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并验证了一个新型组合标志物(12-HETE和2-piperidone),实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快速、精准的体外诊断,其灵敏度高达80.5%~89.4%、特异性高达91.9%~93.3%,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0.928-0.946。该组合标志物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也表现出明显优势,其灵敏度高达81.6%~92.9%、特异性高达90.1%~93.3%、AUC=0.925-0.958,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只需要进行血液检测就可快速及早发现病变原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液检测提供了可靠、高效、便捷的新方法。/pp style="text-indent: 2em "点击链接了解原文:a href="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001714" target="_blank"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001714/a/p
  • 复旦王慧君:基因测序为新生儿遗传病检测提供便利
    &ldquo 我国开展儿童遗传病的研究正是最好的时候,由于基因测序技术蓬勃发展,为新生儿遗传病的检测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手段&rdquo 。日前,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发育与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的王慧君副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为儿童遗传病提供有效手段  1990年,住在美国加州的阿丽克西斯和她的双胞胎弟弟诺亚因患多巴反应性肌张力失常遗传病,经常突然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但当时医生无法确定病因。孩子的父亲后来成为美国LifeTechnologies公司的首席信息官,因此了解到了基因检测技术。于是,他们与LifeTechnologies公司客户Baylor医学院取得联系,为自己的一双儿女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发现,他们体内的一个叫SPR的基因出现了突变。SPR基因编码了一种酶,而这种酶被认为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失常有关。王慧君说,这是利用基因检测为儿童遗传病查找病因、对症下药的最经典的案例了。SPR编码的酶可以促进两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医生针对发生缺陷的酶用药,阿丽克西斯的咳嗽和呼吸症状消失了,如今他们也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能运动了。  王慧君说,&ldquo 基因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医疗观念,基因测序市场呼之欲出,在儿童遗传病的诊断治疗上,作用更加积极有效。&rdquo   近些年,国内新生儿死亡率持续下降,而出生缺陷问题却日益凸显。先心病、神经发育障碍、遗传性代谢病、重要脏器结构畸形等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是导致儿童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出生后即可出现的、已知病因的遗传病高达3500种。一方面,一些遗传病的表型(如智力发育障碍)是在发育中逐渐显现的,另一方面,遗传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异质性,这些因素增加了对遗传性疾病进行诊断的难度。  &ldquo 目前,迅速发展起来的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对全基因组进行序列分析,对于已有明确治疗方法的遗传病,可以尽早诊断并指导临床进行早期治疗,有效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对于尚无治疗方法的遗传性疾病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规范化治疗,改善预后&rdquo 。王慧君进一步强调指出,对新生儿期某类常见、特定的表型进行相关目的基因测序分析,而全基因组、特别是外显子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为临床上指向性不明确的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手段。  建立遗传病检测数据分析平台  王慧君很早就开始关注儿童遗传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行儿童遗传性疾病的分子基因诊断,并采用模式生物对新突变进行功能学研究。她在973项目中,承担着&ldquo 先天性心脏病形成、发展和干预的基础&rdquo 研究课题,并先后到美国哈佛大学儿童医院分子基因诊断实验室和美国Baylor医院分子和人类遗传学系进行了短期访问。她说自己有两大收获。一是未来主导分子诊断发展的方向就是高通量、低成本,快速出结果,并指导临床治疗 二是要尽快建立一个分子诊断平台,为临床医生提供服务。  据介绍,Baylor医学院拥有全球最大的遗传诊断实验室,有大批分工合作的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王慧君描述说,这个诊断实验室就像一个开放的平台或者相当于一个工厂,其理念是首先让医院各科室的医生都了解基因检测对于诊断的效用,由医生们提出需求并对检测内容&ldquo 下单&rdquo ,再由实验室建立相应的检测技术。&ldquo 在美国,这些实验室是由CLIA/CAP认证的。目前该实验室一个月可以完成200多例全外显子组的临床病例检测,样本来自世界各地。&rdquo 王慧君说。  中国需要遗传咨询认证人才  目前,王慧君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建立了儿童发育与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简称&ldquo 中心&rdquo ),在以下三大方面进行着基因检测诊断的布局。首先,医院购置了最好的设备,以IonTorrent建立的高通量测序平台,用于科研和临床分析使用 其次,复旦大学儿童医院将&ldquo 中心&rdquo 的基因数据与波士顿儿童医院实验平台的数据进行对比,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ldquo 由于人种不同,遗传病的突变基因存在很大差异,我们也希望尽早建立国内独有的儿童遗传病基因数据库&rdquo 王慧君说。其三,对医院26个科室的医生进行基因测序技术的知识普及和培训,让大家了解基因检测能够为诊断带来更加快速和准确的信息,帮助临床进行疑难病例的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量测序取得的DNA数据的变化实在太多,也非常复杂,对于结果需要反复和多角度的判断,尤其是面向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的解释,需要专业人员的沟通解释,王慧君说,美国有专门的遗传咨询师职业。他们是由那些具有医学背景和基因检测知识的人才,通过遗传咨询师执业认证后取得进行这类咨询的资质。这些专业咨询师对基因检测报告进行全面解读,他们面对的人群是医生和患者,&ldquo 这一职业刚刚兴起,准入门槛并不高,但真正进入的人却很少。&rdquo 王慧君解释到。执业遗传咨询师要具备广泛的社会知识,要了解病患心理,懂得语言表达,并以最恰当的方式将疾病的信息传递出去。  &ldquo 现在我们缺少的是能够了解基因技术,又对临床有着深刻认识,同时,也善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患家属做疾病知识介绍的遗传咨询师&rdquo 。王慧君认为,基因检测技术日趋成熟,未来在应用上不断普及将涉及更多的社会伦理问题,因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至关重要。遗传咨询师是这个市场出现不可缺少的环节。她希望,中国能够早日建立起遗传咨询师执业规范,培养更多的人才,使得基因检测技术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造福人民。
  • 基因检测:让癌症治疗模式从“一刀切”转向“量体裁衣”
    p  1999年,54年的王女士(化姓)被诊断出晚期卵巢癌、腹部广泛转移,经过常规的化疗后,医生认为她只有2-3年的寿命。/pp  目前,针对卵巢癌并有特别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法。通过基因检测发现,王女士卵巢癌细胞的“驱动基因”与肺腺癌基因相似,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遂利用“同药异病”治疗办法,将针对肺腺癌的药物,用到王女士的卵巢癌治疗上。/pp  通过先进的靶向药物治疗,江苏省人民医院将王女士的寿命延长至5年以上。如今王女士的病情仍比较稳定。/pp  据了解到,基因检测,让癌症患者的治疗模式从“一刀切”转向“量体裁衣”的精准治疗。/pp  “个体化基因检测能为每个患者建立‘个体基因数据库’,提供治疗的重要靶点,预测疗效、药物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患者复发风险。”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束永前教授表示。/pp  据介绍,类似王女士这样,通过基因检测查找出肿瘤的“驱动基因”,从而采用对应的靶向药物治疗、患者进而延长生存年限,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pp  什么是驱动基因?据较早提出该概念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教授提出,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基因称为驱动基因,驱动基因决定了这个癌症的最主要的原因。当驱动基因突变后,就会把癌细胞“驱动”起来。/pp  一旦通过基因检测找到驱动基因,就可以通过针对该基因的药物进行治疗,可谓事半功倍。/pp  束永前教授介绍说,目前基因检测技术已应用到肺癌、肝癌、肾癌、肠癌、乳腺癌等多个领域,目前最适合的是肺癌患者。/pp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显示,包括吴一龙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已经在肺癌“驱动基因”研究上有了很大突破,目前全球已发现了十多种与肺癌相关的“驱动基因”,使得不少肺腺癌的病人大大延长了寿命。例如,原本按照常规治疗,最多只有10个月寿命的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后使用靶向药物,可以延长寿命9-10年以上。/pp  不过,目前基因检测的费用之高,仍然是不少患者体验该技术的“拦路虎”。据介绍,目前基因检测的费用为1.6万左右,治疗后每天的药物价格也不菲。“不过,随着科学发展,未来两三年内或将会降价,基因检测也将成为临床检测的主要手段。”/pp  束永前教授提到,国家卫计委也在酝酿出台规范,未来使用靶向药物之前,必须要进行基因检测。/pp  据了解,目前国内只需要5毫升的血,就可以一次就能检测肿瘤患者的400-500个基因,从而发现疾病的驱动基因,进行精准治疗。/pp  不过,中国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院士同时提醒,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检测出癌症的驱动基因,即便检测出来,其数据也还要再经过详细的分析才能应用。/p
  • 重磅!华中科技大学等再发《Nature》,研发出“颅内生理信号监测黑科技”!
    当前,临床上监测颅内压等关键生理指标的技术,通常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有线传感器植入患者颅内。这种方法存在一定风险,如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等。尽管现有的无线电子传感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风险,但由于它们的体积较大(例如,传统电子元件的截面积往往超过1平方厘米),因此不适合通过微创注射方式植入。此外,由于无线电子传感器不能在体内自然降解,患者还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来移除它们。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这些无线传感器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华中科技大学臧剑锋教授、姜晓兵教授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晓东教授团队携手合作,研发出一种创新型可注射超声凝胶传感器。该传感器有望克服传统有线传感器存在的感染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等问题,同时避免现有无线电子传感器体积过大、无法体内降解等临床应用挑战。相关研究成果以"Injectable ultrasonic sensor for wireless monitoring of intracranial signals"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杂志。传感器结构与制备:这种名为"超声超凝胶"的传感器是由双网络交联的水凝胶基质和内部周期性排列的空气孔道组成,体积仅为2×2×2mm³ 。这种可注射传感器是研究团队采用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40,精度:10 μm)加工模具后,经水凝胶翻模制备而成。经过计算机模拟结构优化,该特殊结构在8-10MHz频段具有声学带隙,对入射超声波有很强的反射能力。图1. 可注射、可降解的超凝胶超声传感器设计原理。(a)基于超声反射的超凝胶无线颅内生理传感器示意图。(b)超凝胶样品及穿刺针照片,比例尺2 mm。(c)超凝胶结构显微镜照片,比例尺500 μm。(d)照片显示超凝胶浸泡在37度的PBS溶液中一个月后开始降解。(e)超凝胶工作原理示意图。(f)变形导致超凝胶反射峰值频率偏移示意图。(g)超凝胶能带结构图。(h, i)带隙中心频率随晶格常数(h)及占空比(i)变化曲线图。(j, k)超凝胶变形前后声场(仿真)分布。多功能凝胶传感器:研究团队设计了三种功能凝胶传感器用于检测不同参数。压力凝胶采用双交联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凝胶,灵敏度可达5.7 kHz/mmHg,分辨率0.1 mmHg;温度凝胶由温敏性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凝胶构成,温度检测范围28-43℃,分辨率0.1℃,灵敏度80kHz/℃;pH凝胶则利用质子化聚乙烯醇/壳聚糖凝胶,可检测pH 2-8的范围,分辨率0.5 pH单位,灵敏度256 kHz/pH单位。这些凝胶均采用生物相容性且可降解材料制成,注射入体约1个月后可自然降解,无需再次开颅取出。同步读取与算法:研究团队提出了同步读取多个凝胶传感器的新方法。通过检测各个凝胶的反射频率变化,结合先进算法,可高效分离压力、温度、pH等多种因素的耦合影响,实现对复杂生理环境的全面监测。图2. 超凝胶超声传感器体外测试表征。(a)温度及pH响应超凝胶示意图。(b)超凝胶及纯水凝胶照片(顶部)与超声图像(底部),比例尺2 mm。(c)超凝胶结构显微镜照片,比例尺500 μm。(c, d)超凝胶与纯水凝胶超声反射信号时域对比(c)与频域对比(d)。(e)压力超凝胶与商用压差计压力测试对比。(f)压力超凝胶校准曲线。(g) 温度超凝胶与商用温度计温度测试对比。(h) 温度超凝胶校准曲线。(i) pH超凝胶与商用温度计温度测试对比。(j) pH超凝胶校准曲线。(k) 压力超凝胶反映临近血管模型内流速。动物实验结果:在大鼠和猪的动物实验中,这一凝胶传感系统展现出媲美商用有线临床设备的检测精度,且在耗能、无热效应等方面表现出极大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验猪体内,它甚至能检测到微小的呼吸引起的颅内压力细微波动(约1 mmHg),而同步植入的有线压力传感器则无法监测到如此精细的变化。图3. 活体大鼠传感实验及生物相容性表征。(a)实验装置配置照片。(b)超凝胶植入在大鼠颅内的磁共振图像,比例尺2 mm。(c)大鼠佩戴外部超声探头照片。(d)超凝胶与临床有线颅内压探头测试大鼠颅内压力变化曲线。(e, f) 超凝胶与商用有线温度探头测试大鼠颅内温度变化曲线。(g)超凝胶24天内多次监测大鼠颅内压变化。(h) H&E染色脑组织切片照片显示超凝胶降解过程。(i) 免疫荧光染色照片显示超凝胶存续期间炎症情况。图4.实验猪无线颅内压原位监测。(a)实验方案配置示意图。(b)超凝胶及临床有线颅内压探头植入后猪头部照片。(c) 猪腰椎穿刺位置照片。(d)超声图像照片显示超凝胶植入猪颅内位置。(e) 超凝胶、商用压差计以及临床颅内压探头测量猪颅内压随腰椎注射生理盐水变化曲线。(f)体积测试管液面高度照片显示猪颅内压随呼吸起伏。(h) 超凝胶、商用压差计以及临床颅内压探头测量猪颅内压随呼吸变化曲线。临床颅内压探头难以测量微小颅内压变化。总结: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型的植入式无线传感技术,该技术基于超凝胶材料变形所引发的超声波频移效应,能够精确地监测颅内各种生理参数,如颅内压、温度、pH值以及血液流速等。相较于目前市场上的植入式传感器,超凝胶传感器在尺寸、多参数分离监测能力以及可生物降解特性上展现出明显优势。这项技术不仅有望应用于颅内生理参数的监测,还能够扩展至人体其他部位的无创检测,从而为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这种微型且可自然降解的传感器通过微创注射即可使用,大幅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便捷性,并为智能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日本东北大学与岛津制作所成功开发新冠病毒检测法—呼气组学解析系统
    次最新开发新冠病毒呼气检测法-基于呼气组学发展的未来医疗 News研究要点日本东北大学和岛津制作所成功开发了利用自然呼出气为样本的新冠病毒检测法“呼气组学”注1。“呼气组学”是分析呼出气体中的病毒、源于生物体的蛋白质、代谢产物的最先进技术。将来,此种技术不仅能应用于新冠,还能应用于个性化医疗、远程、居家健康检查、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未病先防等,揭开呼气医疗的新篇章。 News研究概要目前亟需有助于新冠病毒快速且高灵敏、高准确度的诊断,发病期及症状的评估,重症化风险的判断,预后及并发症的预测与诊断的检测方法。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研究科、老龄研究所基于和岛津的共同研究,投入开发了“针对新冠病毒防治对策的呼气组学解析系统”(图1)。该研究研发出了基于利用自然呼出气体(呼气)的非侵入式呼气组学解析法的检查系统,代替传统鼻、口(咽)取样的检查方法。 图1. 基于呼气组学的新冠传染防治项目 本解析法的优点除了采样简便,还有多样化的解析结果。此外,本方法除了对各种传染病有效,也能应用于心血管和肺部疾病、生活方式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癌症等健康管理、未病先防等方面。呼气医疗未来还将在远程医疗等领域一展身手,我们以建立基于呼气医疗的未来医疗为目标(图2)。 图2.基于呼气医疗的个性化未来医疗 本研究获得了日本文部科学省针对新冠传染防治对策项目以及内阁官房新冠防治AI模拟试验项目的支持。News研究内容新冠疫情的恶化大大限制了社会经济活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了维持社会经济活动、医疗能力并阻止感染扩大,针对新冠病毒快速且高灵敏、高准确度的诊断,发病期及症状的评估,重症化风险的判断,预后及并发症的预测与诊断是目前的紧要课题。 此次,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研究科、老龄研究所基于和岛津制作所的共同研究,在令和二年文部科学省一次补正预算(强化国立大学研究基础)新冠传染防治项目下研究出“针对新冠病毒防治对策的呼气组学解析系统”,并于2020年5月在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设立了“呼气组学研究中心”,开展新冠病毒诊断法的研究。 呼气组学是利用质谱仪注2检测气溶胶注3作为主要的精密检测方法,以“对受试者的非侵入性”、“所得信息的丰富性”见长(图1)。若使用日本东北大学开发的高性能气溶胶收集装置,受试者自己在安静状态下呼吸5分钟,即可得到1毫升左右的呼出气冷凝液注4。若居家即可收集呼气样本,就可以建立有助于在早期发现作为感染扩大主要原因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以及有助于在早期预测及预防新冠发病和重症化的检查体系。 呼气组学不仅能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还能获得发病时间及症状的评估,重症化风险的判断,预后及并发症预测相关的信息。呼气组学也能应对新冠病毒以外的其他病毒,由于可同时测定多种病毒,所以对新冠疫情结束后的其他传染病防治也有作用。 News今后发展日本东北大学和岛津制作所将把呼气组学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传染病以外的疾病诊断、健康检查等医疗保健领域,以此发展未来的呼气医疗。此外,通过构建包括呼吸、环境和基因组(基因)等各种组学分析信息的数据库,呼气医疗不仅能诊断心血管、肺部疾病、生活方式病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癌症等,还能有助于居家健康管理和健康检查,通过远程医疗来推进开发有助于于未病先防和延年益寿的个性化医疗(图2)。 岛津制作所为了将与日本东北大学合作研发的检查系统推向社会实际应用,將致力于“研发可自动进行从预处理到质量分析、数据分析工程的完整系统”,“横向部署针对全国各地主要医院和检查机构的检查系统,并建设传染病防控网络”。 注1. 组学:从整体角度分析代谢物、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技术。样本形态无特别限制,例如鼻、咽拭子,唾液,血液,尿液、粪便等。环境组学可以分析灰尘和污垢(污水)。在呼气组学中,会收集呼出的气体,气溶胶注3中的病毒蛋白和基因组,源自受试者的炎症介质和能量代谢物,并实现全自动化的高速、超灵敏的组学分析。 注2. 质谱仪:一种通过将样品转换成离子并按尺寸(质量)筛分来鉴定和定量分析样品中所含成分的设备。通过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可以分析如蛋白质等各种生物分子,且可以一次分析多种成分。随着近年来的高速化和高灵敏度化,其应用范围也在扩大。 注3. 气溶胶:漂浮的微米级液体或固体微粒。 注4. 呼出气冷凝液:通过对呼出气体进行冷凝收集的液体样品。包含病毒蛋白, RNA基因组和生物代谢产物。
  • 钟南山领衔新发论文:新冠病毒最长潜伏期24天 检测不能过分侧重于发烧
    p  2020年2月9日,以钟南山院士为通讯作者的30多位专家院士在在预印版平台medRxiv 上发表未经同行评议的题为“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span/strong”的研究论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83d38ba5-021f-4de1-b10f-30d4e95c31d7.jpg" title="1.jpg" alt="1.jpg"//pp  文章作者涵盖了包括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广州市呼吸卫生研究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黄冈市主要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与治疗学系/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等在内的所有一线抗疫前线。李兰娟院士所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是参与者。/span/strong/pp  这项研究收集了:从发病到2020年1月29日,在全国31个省,552所医院,确诊的1099例2019-nCoV ARD病人。是目前为止,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数量最多,分布最全/span/strong的病人临床特征,将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最全面的中国经验,向世界发布!/pp  这篇刚刚预印发布的论文中,钟南山及其研究团队分析了1099病例后,得出最新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只有43.8%在早期表现出了发热症状,但住院后出现发热症状的占87.9%。/pp  他们还在论文中指出,strong检测新冠感染患者病例,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strong。/pp  钟南山团队还在论文中披露如下研究结论:/pp  一些感染患者中却存在正常的放射学表现,仅靠CT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准确率为76.4% /pp  疾病潜伏期中位数只有3天,最长达到了24天,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pp  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传播中起了作用,这也意味着粪口传播也是有可能的… /pp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1、接触史/strong/span:483(43.95%)人是武汉当地居民。武汉以外地区26.0%的患者最近没有前往武汉或与武汉人联系。有野生生物接触史占1.18%,最近到武汉旅行史占31.30%,与来自武汉的人有接触记录占71.80%。/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2、潜伏期/span/strong:中位潜伏期为3.0天(最长24天)。/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3、年龄/span/strong:中位年龄为47.0岁(IQR,35.0至58.0),女性为41.9%。0.9%的患者年龄在15岁以下。2019-nCo可以发生在整个年龄段。/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4、临床症状/span/strong:发热(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而腹泻(3.7%)和呕吐(5.0%)很少见。25.2%的患者至少患有一种基础疾病(即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907fd5e3-664a-471c-aa4d-fc6975826a53.jpg" title="微信图片_20200210142017.jpg" alt="微信图片_20200210142017.jpg"//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5、临床检查/span/strong:840名患者的入院CT,76.4%表现为肺炎。最常见的是毛玻璃样混浊(50.0%)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0%)。入院时,有82.1%和36.2%的患者患有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378c5c4e-cdcf-445b-8c0e-704566d21e41.jpg" title="微信图片_20200210142023.jpg" alt="微信图片_20200210142023.jpg"//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6、治疗/span/strong:患者接受氧气疗法38.0%、机械通气6.1%、静脉内抗生素57.5%和奥司他韦疗法35.8%。此外,有5例严重病例采用了体外膜氧合ECMO。/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7、住院期间并发症/span/strong: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79.1%),其次是ARDS(3.37%)和休克(1.00%)。/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8、临床预后/span/strong:有5.00%患者进入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2.18%和1.36%。/pp  strong实验数据/strong/pp  在实验数据方面,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样本。/pp  包括截至1月29日,来自31个省级行政区的552家医院,共计1099例患者样本。/pp  对潜伏期定义为:从接触传播源到出现症状的时间。/pp  流行病学特征(包括近期接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都是从电子病历中提取。/pp  放射学评估,则包括胸部X光或计算机断层扫描。/pp  实验室评估,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液化学、凝血测试、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降钙素、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pp  2019-nCoV ARD的严重程度,即是否重症,根据国际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来确定。/pp  主要的复合终点是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或死亡。次要终点包括死亡率,从症状发作到复合终点的时间及其每个组成部分。/pp  他们也在论文中指出,由于临床观察仍在进行中,因此未将固定时间范围(即28天内)应用于这些终点。/pp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统计方法/strong/span/pp  论文中,根据美国胸科协会入院指南,将患者分为严重和非严重的2019-nCoV ARD。/pp  其中,连续变量以均值和标准差,或中位数和四分位距(IQR)表示。分类变量被总结为每个类别中的计数和百分比。/pp  检验方面,连续变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适当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pp  对于住院病例中复合终点的风险和潜在风险因素的分析,采用的是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其中恢复是竞争风险。/pp  灵敏度分析,则是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pp  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接触史、年龄、异常的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展。/pp  此外,他们还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例如性别和吸烟状况纳入了最终模型。/pp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重新审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人口及临床特征/strong/span/pp  在论文分析样本的截止时间1月29日,所有1324名患者中,222人(16.8%)有疑似诊断,因此被排除在外。/pp  由于原报告的不完整性,缺少3例患者的核心数据集(包括临床结果和症状),因此报告从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中筛选出了1099例2019-nCoV ARD患者,如下图所示。/pp  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如下表所示。/pp  2.09%是医疗工作者 1.18%的患者有接触野生动物史 31.30%有近期到过武汉 71.80%有接触过武汉人。/pp  武汉市本地居民483例(43.95%)。武汉以外地区26.0%的患者最近没有去过武汉或与武汉人接触。/pp  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为0至24.0)——要比此前研究发现的更短。/pp  在本次研究中,联合全国多中心确诊1099例例患者数据来看,潜伏期最短为0天,最长可达到24天,中位数据为3天。/pp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最长“24天”的潜伏期,也引发一定争议。/pp  2019-nCoV ARD的诊断跨越整个年龄谱。中位年龄47.0岁(IQR, 35.0 ~ 58.0岁),女性占比41.9%,年龄在15岁以下的患者占0.9%。/pp  发烧(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而腹泻(3.7%)和呕吐(5.0%)很少见。25.2%的患者至少有一种潜在的疾病(即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pp  但他们发现,在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早期,只有43.8%表现出了发热症状,因此也得出结论:检测新冠感染患者病例,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pp  入院时分别将926例和173例患者分为非严重组和严重亚组。两组之间的年龄差异很大。/pp  此外,与非严重病例相比,重症病例中任何潜在的疾病明显更为常见(38.2% vs. 22.5%, P 0.001)。/pp  两组患者的暴露史无明显差异(P 0.05)。/pp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入院时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strong/span/pp  论文展示了患者入院时的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840名病人在入院时接受了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其中76.4%表现为肺炎,这也意味着,仅靠CT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准确率为76.4%。/pp  926例重症患者中的221例(23.87%),和173例非严重患者中的9例(5.20%),并没有放射学异常表现,而是通过症状和RT-PCR阳性结果确诊(P 0.001),所以在诊断方面,需要多管齐下。/pp  严重病例在胸部X光及电脑断层摄影上的影像异常较非严重病例更为明显(P 0.05)。/pp  入院时,82.1%的患者淋巴细胞减少,36.2%的患者血小板减少。总体来说,33.7%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pp  大多数患者表现出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情况较少见。/pp  与非严重病例相比,严重病例具有更显着的数据异常,即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所有P值均小于0.05)。/pp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治疗和并发症/strong/span/pp  总体而言,分别有38.0%、6.1%、57.5%和35.8%的患者开始接受氧疗、机械通气、静脉注射抗生素和奥司他韦治疗。/pp  18.6%的患者使用了全身性皮质类固醇,重症组比非重症组更多(44.5% vs 13.7%, p 0.001)。/pp  5例重症患者采用体外膜氧合,非重症患者未采用体外膜氧合(P 0.001)。/pp  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79.1%),其次是ARDS(3.37%)和休克(1.00%)。严重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严重病例(94.8% vs. 72.2%,P 0.001),如下表所示。/pp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 strong临床结果/strong/span/pp  进入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00%、2.18%和1.36%。这相当于67例(6.10%)患者达到复合终点,如上表所示。/pp  单变量竞争风险模型的结果表明, 严重肺炎病例白细胞计数大于4000 /mm3,胸部X光检查间质异常与复合终点相关。/pp  最后,他们也在论文中总结称,严格及时的流行病学措施,对于遏制疾病的迅速蔓延至关重要。/pp  钟南山团队也表示,他们也在继续努力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蛋白酶抑制剂,瑞德西韦,干扰素)来治疗这种新出现的急性呼吸道感染。/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  /span/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xxgzbd"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进入仪器信息网特别专题:“抗击新冠疫情 仪器人在行动”" style="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点击进入仪器信息网特别专题:“抗击新冠疫情 仪器人在行动”/span/strong/a/p
  • 布鲁克进军生物测试领域又一成果,传染病检测得力助手
    在第 32 届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大会上,布鲁克公司 (Nasdaq: BRKR) 宣布其市场领先的 MALDI Biotyper (MBT) 取得进一步进展平台,并推出基于其专有 LiquidArray 技术的新型多重 PCR 传染病检测。 布鲁克通过在高精度 FluoroCycler XT 热循环仪上推出的 FluoroType 分枝杆菌 PCR 检测进一步扩展了其分枝杆菌产品组合。 FluoroType 分枝杆菌使用强大的 LiquidArray 技术,在一次测试中将 31 种临床相关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与培养物区分开来。这进一步扩大了布鲁克在结核病和分枝杆菌领域的广泛产品组合,包括鉴定、分化和抗生素耐药性测试。  布鲁克还利用其 LiquidArray 技术进行 FluoroType STI PCR 测定,该测定可在一次测试中检测临床样本中 7 种性传播病原体的 9 个靶标。该检测可在适用于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中可靠地检测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两个物种的两个独立基因。 FluoroType STI 在 GenoXtract 提取系统和 Fluorocycler XT 热循环仪上得到验证。  西班牙奥维耶多中央阿斯图里亚斯大学医院医学实验室负责人兼微生物学服务负责人 Fernando Vazquez 先生评论说:“性传播感染 (STI) 是一个重大的医疗保健问题,可能导致受影响人群的严重并发症。综合征检测有利于防止引起 STI 的病原体传播,并有助于指导适当的治疗。布鲁克的 FluoroType STI 检测使用 LiquidArray 技术,在单个试管中覆盖了七种引起 STI 的病原体,其中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分别被两个独立的基因靶标覆盖。根据我们实验室的表现,强烈建议在微生物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中使用 FluoroType STI 检测性传播病原体。”  Bruker Microbiology & Diagnostics 总裁 Wolfgang Pusch 博士补充说:“随着两种新的 LiquidArray 检测的推出,我们将继续在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检测方面引入颠覆性创新。 LiquidArray 多重实时 PCR 是一种用于临床实验室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第二代综合征面板格式。 FluoroType STI 将 LiquidArray 技术广泛覆盖到 STI 测试中。 FluoroType 分枝杆菌扩展了我们经世卫组织认可的分枝杆菌产品组合,并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 LiquidArray 多路复用。两种检测方法都可以通过单管提供广泛的结果,从而提高临床信心。”  MALDI Biotyper siriusIVD 系统支持工作流程,通过培养板的蛋白质组指纹以及阳性血培养物进行快速、几乎通用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微生物鉴定。新的 MBT Compass HT IVD 软件为 MALDI Biotyper 提供了更高的样品通量,作为最快的 MALDI 微生物鉴定系统,96 个样品点的系统获得结果的时间约为 5 分钟,还支持多仪器支持。高通量实验室现在可以识别多达 600 个样品/小时/仪器。  IVD-CE 标记的 MALDI Biotyper 参考文库已得到进一步增强,因为标准 MBT IVD 文库已扩展了 393 个新物种,现在涵盖了 4,194 个物种。它可以通过涵盖 182 种分枝杆菌的 MBT 分枝杆菌体外诊断模块和涵盖五种高致病性物种的 MBT 体外诊断文库扩展来补充。总之,IVDMALDI Biotyper 为 4,381 个物种提供了几乎通用的识别能力,包括 12,000 多个非常高质量和精心策划的参考条目。
  • ACCSI 2015科学仪器研发成果转化推进研讨会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4月22日,2015(第九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5)在北京举行。为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届年会特别增设了&ldquo 科学仪器研发成果转化推进研讨会&rdquo 分论坛。会议由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联合ACCSI 2015主办方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共同举办。会议现场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副主任孙月琴主持会议  会议特别邀请了科技部的相关负责人为大家分析解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还有来自清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多位院士课题组的骨干科研人员,以及来自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师范大学、和鑫生技公司的研究人员介绍了最新的仪器技术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陈宝明  2014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案,并报送全国人大开始审议。这是我国近20年来首次修订该法案。新法案会给科技成果转化打开怎样的新局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宝明在报告中从法案修订的背景意义、修订当中的若干考虑、以及主要突破点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介绍。并重点对新法案当中对于产学研的合作形式、人员交流、奖励机制、金融支持、科技中介服务等方面做了细致介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激光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激光工程技术研究部副部长 张申金  张申金介绍了中科院理化所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DUV-DPL)的研制、相关前沿装备研发以及前沿应用的主要进展。中科院理化所拥有KBBF晶体生长技术,并发明了其关键使用技术&mdash &mdash 棱镜耦合器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研制实用化、精密化DUV-DPL的国家。目前,课题组已成功研发了177.3 nm 固定波长和170~232 nm宽调谐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并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发出多种光源与前沿装备的对接技术,研制成功9类9台基于DUV-DPL技术的国际前沿装备。当前,课题组正在进一步研发高精准、短波长(170nm)、窄线宽(~0.88pm)、大功率(100mW)的新型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光源,并于近期首次实现基频源8倍频最短波长167.75 nm和164.83 nm倍频输出。张申金表示欢迎大家使用DUV-DPL,开拓其应用领域。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系主任 谭峭峰  谭峭峰介绍了光学设计在光谱仪器研发中的重要作用及典型案例。采用恰当的光学设计可以提升仪器性能,减小仪器体积,使得仪器更加简便易用。据介绍,课题组通过光学设计,成功开发了折叠光路长光程差分吸收光谱仪,该仪器体积小、易便携,能在狭小空间内完成测量任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还有通过光路设计改进的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用于高分辨率大气成分监测仪,实现了CH4、N2O、O3等10余中大气成分探测。另外课题组还研发了基于超环面的反射式原子吸收光谱仪光路设计,实现无色差、高通量、光谱范围达190nm~900nm,分辨率达0.1nm 采用双抛物面镜设计了消像差的中阶梯交叉色散光路,主波长268.9nm处分辨率可达7pm。和鑫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长 郭菁菁  郭菁菁介绍了和鑫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穿透式X光管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人类癌症治疗、动物癌症治疗、低辐射医疗影像、非破坏性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据介绍,和鑫生技成立于2007年,接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Dr.Seitz所创立的NanoDynamisc-88实验室的X光技术转移与专利授权,在台湾进行产品的研发与量产,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开发穿透式X光管技术的公司。和鑫生技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发展核心技术为主,目前在人类癌症治疗、动物癌症治疗、低辐射医疗影像、非破坏性检测等领域积极寻求合作对象。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 张学典  张学典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在光电传感器技术研究及仪器产品开发应用方面的进展情况。其在医疗影像领域的相关成果有:胶囊内镜导航技术,单细胞操纵、测序和实时成像技术、医学影像高分辨、超高速成像技术,以及正在开展的3D可视微创手术系统研发、太赫兹人体安检系统等。波谱仪器方面的研发成果有:基于光谱技术的水质检测仪器开发、太赫兹波谱技术及其应用、手持式拉曼光谱仪、高性能光谱仪器关键分光及接收部件研发等。接下来,课题组将继续推进胶囊内镜机器人、太赫兹核心器件研制、高分辨超高速成像等方面的技术开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孙红霞  孙红霞介绍了针对糖尿病并发症&ldquo 套餐式&rdquo 快速检测试剂及仪器的研发情况。据介绍,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1亿人左右,糖尿病人几乎都伴随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脏损伤、失明、足部溃疡等并发症。但我国市场上除血糖仪产品外,罕见用于糖尿病并发症检测的快速检测产品。课题组将高特异和高灵敏的纳米超分子探针技术与生物传感器技术和微纳器件加工技术相结合,针对糖尿病并发症三个重要监测指标:血清总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和钾离子,开发相应的快速检测试条,并研制了可检测上述试条的 &ldquo 套餐式&rdquo 快速检测设备(检测时间&le 10min,标准偏差&le 15%,误差&le 20%),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有效预防和及早发现并发症提供了便利。  此外,在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郭非介绍了李玉德教授课题组在毛细管光学元件方面的研究情况。据介绍,课题组在国内首次研制了适合衍射实验站一次聚焦光源的锥形单毛细管,在国际上首次研制了适用于高压XAFS的毛细管X光透镜,解决了金刚石的衍射干扰和DAC对低能X射线的吸收。同时针对目前航空航天工业的合金类材料的焊接件、精密仪器仪表和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小钢珠、工程常用的细线径圆柱螺旋弹簧等材料残余应力检测中的难点,课题组开发了相应的毛细管透镜,并取得了成功应用。  除了在此次研讨会的报告中展示的仪器成果,为了更好地推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科学仪器研发企业的科技合作交流,研讨会主办方还特别印制发行了《ACCSI 2015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 科学仪器研发成果集》,以便于推介、宣传和企业选用,该成果集共包括来自15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48项仪器成果转化项目。
  • 浙大邬建敏团队成果:糖尿病肾病的尿液多组学诊断
    糖尿病肾病(DKD)作为糖尿病的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已成为慢性肾脏疾病及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诱因。然而,仅根据临床信息进行DKD诊断存在高达49.2%的错误率。因此,开发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对于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在微量蛋白尿出现之前,许多糖尿病患者可能已经经历了肾功能的早期下降。随着肽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的深入,对DKD的病理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这些发现为早期诊断DKD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浙江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研究所邬建敏团队,通过整合代谢组学和肽组学数据,成功构建了一个尿液多组学分析平台,显著提升了DKD早期诊断和病情判评估的准确性。进一步结合机器学习,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逐步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外部验证队列中展示出卓越的分类性能:健康对照组(HC)的准确率为89.9%、2型糖尿病(T2DM)为75.5%、早期DKD为69.6%、显性DKD为75.7%。此外,该模型还能以87.5%的准确率区分尿微量白蛋白浓度异常的T2DM患者。  基于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糖尿病肾病诊断研究2023年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Theranostics[THERANOSTICS 2023 13(10):3188-3203.]  原文链接  https://www.thno.org/v13p3188  DKD诊断的三步预测模型
  • 国家发文:这类环境监测仪器鼓励企业自主研发!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噪声监测工作,深入支撑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部日前组织编制了《关于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噪声监测工作的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不断完善,监测与评价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得到有效保证,监测信息发布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对噪声污染防治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污染问题的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在完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方面,《意见》指出,要依法规范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生态环境部组织建立声环境监测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规划国家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声环境管理需要,组织布设城市功能区、区域、道路交通等各类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确保点位设置的科学性、代表性、全面性。并且,要做好功能区监测站(点)核定以及严格功能区监测站(点)管理。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组织本行政区域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布设和点位规范性评估核定工作,要严格履行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自核、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复核两级评估核定程序。《意见》特别强调:要推进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生态环境部门于2023年底前,其他地级城市生态环境部门于2024年底前,按有关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分别完成本行政区域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并与国家和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联网。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市)开展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2025年1月1日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开展城市及各类功能区昼、夜间达标率评价。并鼓励支持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利用功能区自动监测数据,结合区域、道路交通以及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公共场所等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和噪声源排放监测数据,应用空间信息化技术,绘制并发布城市噪声地图,加强对城市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噪声污染特征和变化规律分析,有效支撑对噪声污染的分时段、分区域精准化管控。同时,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组织开展噪声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与传递,强化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设备手工比对监测,保障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承担噪声监测的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噪声监测仪器检定,定期进行校准。此外,《意见》就强化噪声监测科研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强多部门、多学科联合技术攻关,加强噪声监测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研究开发,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简易式、便携式噪声监测仪器设备。推进噪声污染溯源、噪声源定位与特征识别等先进技术手段应用,提高噪声监测智能化水平。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2.关于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3.《关于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铁路局综合司中国民用航空局综合司
  • 揭秘PM2.5监测仪 探访灰霾监测站(图)
    日前,省环保厅发布消息称,明年包括岛城在内的全省17市都将开展 PM2.5监测,并公布监测数据。灰霾监测中最重要的数据PM2.5到底是如何出炉的?11月24日,记者探访了岛城首家灰霾监测站,揭开PM2.5的神秘面纱。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岛城已具备PM2.5的监测能力,并逐步在全市建设PM2.5监测网络。  PM2.5采样器,大颗粒被拦在瓶子里,小颗粒被导入仪器。  PM2.5数据分析仪器编号为BAM-1020监测仪,产地为美国。  上午,记者跟随市环保局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来到位于环保崂山分局顶层的岛城首个灰霾监测站。这里除配备常规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仪器外,还增加了挥发性有机物、有机碳、元素碳、气溶胶粒径、黑碳、大气稳定度仪等灰霾监测专用仪器,可以对大气能见度、气溶胶特性、气溶胶质量浓度等项目实施连续监测,同时对臭氧等反应性气体进行监测。“我们建设灰霾监测站的目的,就是丰富青岛的监测系统,建成一个立体性的全方位监测站。”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这诸多功能之中,就包括监测PM2.5。  分析PM2.5数据的仪器被编号为BAM-1020监测仪,产地为美国,大小就像一个鞋盒子。这台仪器还有一台“室外机”,就是采样仪器。PM2.5的采样器顶部有一个圆斗形的进气口,下方有一个玻璃瓶子,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大颗粒被拦在瓶子里,小颗粒就导入下面的仪器里。  这套仪器可以24小时监控分析空气中的PM2.5情况。记者在现场看到,10时25分,PM2.5监测仪的监测数据为0.04毫克/立方米。这个数据代表什么意思?“根据国家最近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二类区域(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的PM2.5限度浓值为0.075毫克/立方米,所以说,现在这个数据是达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灰霾什么程度算污染?尚缺标准  我国现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1982年制定并发布实施的,现在随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NOx(氮氧化物)和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显著增长,臭氧和PM2.5污染加剧 ,可在现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并没有将PM2.5的监测纳入其中。  根据山东省环保厅此前宣布称,明年包括岛城在内的全省17市都将开展 PM2.5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对外公布。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实的情况是,岛城已经具备了监测PM2.5的能力,可没有相应国内PM2.5空气质量标准支撑,什么程度算污染也就无法衡量,如果发布的单纯是数据,那普通市民很难看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眼下国家环保部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这其中虽然将PM2.5的监测方法、浓度限值进行了明确,可新标准即便通过,也拟在2016年才全面实施,新标准暂时还无法指导岛城如何公布PM2.5监测结果。  “环保厅要求各地市监测PM2.5一事,市环保局还没有接到相关文件,具体细节还不清楚。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监测能力,一定会根据省厅的要求进行监测、及时公布数据。”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认为,现行标准缺失的确会对山东的监测造成一定困扰,但PM2.5逐步面向公众,不再神秘的趋势是不能改变的。  “现在缺乏的是国标,这不是青岛市环保局能决定的。既然山东率先在全国迈出了公开PM2.5这一步,那么更期盼诸如标准之类的‘软件’能跟上。”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认为。  小知识:PM2.5的来源及危害  PM ,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科学家用 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 ,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它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能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 复旦中山检验升级RAAS激素质谱检测方法,助力原醛症精准诊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郭玮教授团队开发了三合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激素质谱检测方法,有效简化了RAAS激素的检测流程,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1] ,受到业内广泛关注。RAAS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RAAS由一系列激素及相应酶组成,在调节人体血压、水、电解质平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肾素作为一种酶直接催化血管紧张素原向血管紧张素I转化,临床中常用的肾素活性即为血管紧张素I的生成速率。RAAS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多种高血压综合征具有关键的指示作用,尤其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也被称为原醛)。原醛是由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等病变引起的醛固酮自主分泌过多,导致潴钠排钾和体液容量扩张的一种综合征,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之一。原醛在新诊断高血压中的发生率超过4.0%,在难治性高血压人群中占比更高达17-23% [2] 。图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原醛患者多以高血压起病,而普通降压药物往往效果不佳,手术或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药物才是原醛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此外,原醛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会增加高血压靶器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研究发现过量醛固酮会增加代谢综合征和心脏重塑风险。因此,对高血压特别是难治性高血压及新诊断高血压人群进行RAAS激素筛查,对高血压精准诊疗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国内外原醛的诊疗指南均将RAAS激素的检测作为重要的筛查、诊断和定位手段 [2] 。精益求精——从逐一击破到一网打尽中山医院检验科利用质谱平台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分别开发了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即检测血管紧张素I的生成速率)、血管紧张素II的质谱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临床广泛好评,但是上述三种激素的分开检测导致了较高的检测成本和繁琐的工作流程。为了优化RAAS激素检测,中山医院质谱团队利用多种酶抑制剂共同作用,升级开发了三合一RAAS激素检测方法。该方法只需经过一次样本前处理,便可同时准确定量检测醛固酮、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II。三合一RAAS激素检测三合一RAAS激素检测方法采用离子源正负离子切换模式,同时兼顾了三种不同类型化合物的不同电离模式,从而获得较优响应。该检测方法具有以下优势:更经济:减少固相萃取板的用量,减少操作人员数量,直接降低耗材和人员成本。更方便:检测三种激素只需一次样品前处理,简化操作流程,也减少了样本用量。更快速:仪器检测一个样本只需5 mins,同时得到醛固酮、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II的检测结果,提高了分析通量。更稳定:全新设计的孵育体系,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三种激素同时检测,简化流程,减少了人为影响因素,有利于方法的稳定性。图2 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色谱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遵循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依托LC-MS(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平台,在类固醇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治疗药物监测等检测项目的研发与临床转化上,取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本实验室的RAAS激素质谱检测是实验室自建方法(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LDT)的典型代表。LDT项目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并且具有自我更新迭代的巨大优势。在临床不断增加的新需求面前,LDT作为常规商品化检测项目的有益补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山质谱团队将一如既往地利用好质谱LDT的诸多优势,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致力于让临床在准确结果前满意,患者从技术创新中受益。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发布 增加抗原检测阳性为诊断标准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结合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特点和感染者疾病特征,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重点修订内容如下:一、对疾病名称进行了调整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考虑,疫情早期新冠病毒致病力较强,临床上大部分有肺炎表现。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奥密克戎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后,病毒致病力减弱,感染人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咽痛等,仅有少部分感染者会进展为肺炎。因此,“新冠病毒感染”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疾病特征。二、不再判定“疑似病例”随着诊断手段的日益丰富和诊断效率的不断提高,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可通过核酸和抗原检测等实现及时、快速、准确诊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符合疾病特点但病原学检测较长时间不能明确的情况。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更好实现快速收治,十版方案不再判定“疑似病例”。三、增加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标准抗原检测对于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性。随着抗原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检测准确性的不断提高,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传染性较强的感染者,能够通过抗原检测得到及时诊断。且考虑到多数感染者居家治疗,抗原检测操作简便,方便感染者进行快速自我检测。因此,十版诊疗方案在诊断标准中增加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四、进一步优化“临床分型”从疾病临床表现来看,普通型一般代表了疾病最常见的典型表现。新冠病毒早期致病力较强,相当数量感染者出现典型的肺炎表现,因此,在临床分型上采用了“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分类方式。随着病毒不断变异,特别是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以来,病毒致病力逐渐减弱,疾病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发生肺炎的比例大幅降低。为更好体现疾病特点,十版方案对临床分型进行了调整,主要根据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五、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随着乙类乙管措施的实施,新冠病毒感染者可根据病情救治需要选择居家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各类医疗机构均可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为此,十版方案因时因势调整收治策略,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六、进一步完善了治疗方法一是将我国已经批准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纳入新版诊疗方案,进一步丰富抗病毒治疗手段。二是进一步完善了重型、危重型病例诊断标准和预警指标,对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例进行科学准确判定,同时将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加入重症高危人群,将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监测指标等加入重症早期预警指标。三是进一步强化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疾病共治理念,强调要加强感染者基础疾病相关指标监测,并针对基础疾病给予相应治疗,更加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恢复健康。四是进一步优化了儿童病例临床表现和救治相关内容,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了儿童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完善了儿童重型病例早期预期预警指标,对儿童感染者可能出现的急性喉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特殊情况提供了治疗方案。五是进一步完善了中医治疗相关内容。加强了对重型、危重型病例中医药救治指导,增加随症用药方法,更加贴合临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儿童病例中医药治疗方案,增加针灸治疗方法,结合部分患者恢复期咳嗽明显等情况,提供了相应的中医治疗措施。七、调整“出院标准”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实行后,不再强化对感染者的隔离管理,而是可按乙类传染病予以诊断治疗。为此,十版方案不再对感染者出院时核酸检测结果提出要求,而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疾病或其他疾病诊疗及健康恢复状况等进行综合研判。当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没有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等情况时,可考虑出院。八、调整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所有医疗机构都有接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可能,我们在十版诊疗方案中对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使感染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一是进一步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同时,指导就诊患者和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提供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二是加强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班室等区域清洁消毒和通风。三是根据暴露风险落实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四是规范处理医疗废物,落实患者转出或离院后的终末消毒。附相关资料: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附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pdf
  • 48.14万!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年水质检测仪器采购
    项目概况 受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委托,福建省正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对[350100]FJZFZB[GK]2021006、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年水质检测仪器采购项目货物类采购项目组织公开招标,现欢迎国内合格的供应商前来参加。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年水质检测仪器采购项目货物类采购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zfcg.czt.fujian.gov.cn)免费申请账号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按项目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2-02-22 09:3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350100]FJZFZB[GK]2021006 项目名称: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年水质检测仪器采购项目货物类采购项目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预算金额:481400元 包1: 合同包预算金额:481400元 投标保证金:4814元 采购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品目号品目编码及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允许进口简要需求或要求品目预算(元)1-1A02100401-电化学分析仪器色度仪2(台)否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招标内容及要求2320001-2A02100402-物理特性分析仪器及校准仪器浊度仪2(台)否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招标内容及要求560001-3A02100401-电化学分析仪器氰尿酸检测仪2(台)否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招标内容及要求320001-4A02100401-电化学分析仪器PH计2(台)否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招标内容及要求80001-5A02100401-电化学分析仪器ORP测定仪2(台)否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招标内容及要求34001-6A02100402-物理特性分析仪器及校准仪器采样泵3(台)否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招标内容及要求150000 合同履行期限: 合同签订后 (30) 天内交货 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包1 (1)明细:财务状况报告、依法缴纳税收和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要求(采购文件其他地方要求与本条款要求不一致的,以本条款要求为准) 描述:根据《福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通知》(榕财采〔2021〕52号)“四、简化资格证明材料”的规定,(1)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可自行选择是否提供资格承诺函 (格式详见附件),若按附件内容要求提供资格承诺函,无需在投标文件中提交财务状况、缴纳税收和社保资金缴纳证明材料,采购人有权在签订合同前要求中标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核实中标人承诺事项的真实性。投标人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作出虚假承诺,承诺不实的,属于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依法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2)若不提供本承诺函的,应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3)投标人可刪减承诺事项,如刪去承诺第 1 项的,则应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供财务状况报告。(如项目接受联合体投标,对联合体应提出相关资格要求;如属于特定行业项目,供应商应当具备特定行业法定准入要求。) 三、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进口产品,不适用。节能产品,适用于(合同包1),按照(财库〔2019〕19号)节能清单执行。环境标志产品,适用于(合同包1),按照(财库〔2019〕19号)环境标志清单执行。信息安全产品,适用于(合同包1)。小型、微型企业,适用于(合同包1)。监狱企业,适用于(合同包1)。促进残疾人就业 ,适用于(合同包1)。信用记录,适用于(合同包1),按照下列规定执行:(1)投标人应在(填写招标文件要求的截止时点)前分别通过“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查询并打印相应的信用记录(以下简称:“投标人提供的查询结果”),投标人提供的查询结果应为其通过上述网站获取的信用信息查询结果原始页面的打印件(或截图)。(2)查询结果的审查:①由资格审查小组通过上述网站查询并打印投标人信用记录(以下简称:“资格审查小组的查询结果”)。②投标人提供的查询结果与资格审查小组的查询结果不一致的,以资格审查小组的查询结果为准。③因上述网站原因导致资格审查小组无法查询投标人信用记录的(资格审查小组应将通过上述网站查询投标人信用记录时的原始页面打印后随采购文件一并存档),以投标人提供的查询结果为准。④查询结果存在投标人应被拒绝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相关信息的,其资格审查不合格。四、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2-01-26 15:50至2022-02-15 23:55(提供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每天上午00:00:00至11:59:59,下午12:00:00至23:59: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招标文件随同本项目招标公告一并发布;投标人应先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zfcg.czt.fujian.gov.cn)免费申请账号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按项目下载招标文件(请根据项目所在地,登录对应的(省本级/市级/区县))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操作),否则投标将被拒绝。 方式:在线获取 售价:免费五、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2-02-22 09:30(北京时间)(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 地点: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466-3号大自然文化创意园2号楼6层0591-87867581 - 开标室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七、其他补充事宜 /八、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 址:福州市台江区群众路95号 联系方式:87119597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 名 称:福建省正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466-3号大自然文化创意园 联系方式:0591-87867581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张威 电   话:0591-87867581 网址:zfcg.czt.fujian.gov.cn 开户名:福建省正丰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 阴沟肠杆菌的发病机制与预防治疗及研究进展!
    阴沟肠杆菌的发病机制与预防治疗及研究进展!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是肠杆菌目肠杆菌科肠杆菌属的一种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粪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检出,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 一、菌株简介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粪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检出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但可作为条件致病菌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阴沟肠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越来越重要的病原菌,其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等由于阴沟肠杆菌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和Amp C酶耐药情况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致病病因 阴沟肠杆菌是肠杆菌科肠杆菌属的成员之一。该菌为革兰阴性粗短杆菌,宽约0.6~1.1μm,长约1.2~3.0μm,有周身鞭毛(6~8条鞭毛)动力阳性,无芽孢无荚膜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就能生长,形成大而湿润的黏液状菌落,在血琼脂上不溶血,在伊红-亚甲蓝琼脂(EMB)为粉红色且呈黏稠状。在麦康凯(MacConkey)琼脂上为粉红色或红色,呈黏稠状。在SS琼脂上若生长则呈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黏稠状在糖类发酵中:乳糖、蔗糖山梨醇、棉子糖、鼠李糖、蜜二糖均阳性,不能产生黄色色素。鸟氨酸脱羧酶试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吲哚(-)。阴沟肠杆菌具有O,H和K三种抗原成分。大多数菌株的培养物煮沸100℃ 1h后能强烈地与同源O血清发生凝集。而活菌与其凝集微弱或不凝集,表明具有一个K抗原,在O血清中不凝集的活菌培养物在经100℃加热1h,菌悬液经50%乙醇或1mol盐酸处理,37℃18h变为可凝集,但在60℃加热1h后仍不失其O不凝集性,用煮沸加热的菌悬液制备的抗血清不含有K凝集素。由阪崎建立的阴沟肠杆菌抗原表由53个O抗原群、56个H抗原及79个血清型所组成。 ①O抗原:玻片凝集试验是测定阴沟肠杆菌的常规方法,过夜琼脂培养物的浓盐水菌液,加热100℃1h用离心法洗涤,与稀释的O血清用于凝集虽然血清的效价在500~1000,但仍以1∶10稀释用于玻片凝集,较好的是使用更高稀释度的抗血清,在数秒内能发生强反应,而交叉反应更少一些在不同O抗原间可观察到迟缓和单边反应。虽然大多数O抗原群能用适度稀释的未吸收血清进行测定,但经常需要使用吸收的群特异血清测定特异O抗原。 ②H抗原:测定H抗原,常规方法是试管凝集试验,使用动力活泼的过夜肉汤培养物,培养基以含有0.2%葡萄糖的胰酶大豆肉汤和浸液肉汤培养后在肉汤培养物中加入等量的0.6%甲醛盐水,未吸收的本菌效价10000~20000的血清通常稀释1∶10001∶100稀释的H血清0.1ml置于一小试管中,然后加入甲醛溶液1.0ml处理的肉汤培养物试验小管在50℃水浴1~2h后读取结果。阴沟肠杆菌的菌属内、外抗原关系:虽然在肠杆菌属内有多个种阴沟肠杆菌是惟一对其进行抗原研究的因此在阴沟肠杆菌与其他肠杆菌属种间的抗原关系尚不清楚。以往曾报道过大多数阴沟肠杆菌是可用克雷伯氏菌荚膜血清分型的,阪崎的研究证明阴沟肠杆菌产生的黏液不是真正的荚膜,在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间没有明显的O抗原和K抗原关系。 三、发病机制 作为革兰阴性细菌内毒素起着致病作用除此之外该菌对消毒剂及抗生素有强烈的抵抗能力这是渐增多的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它能很快获得对抗生素,尤其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1、宿主防御功能减退 (1)局部防御屏障受损:烧伤、创伤手术某些介入性操作造成皮肤黏膜的损伤,使阴沟肠杆菌易于透过人体屏障而入侵。 (2)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或后天性受破坏(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影响),如放射治疗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感染等均可造成机会感染。 2、为病原体侵袭提供了机会 各种手术、留置导尿管静脉穿刺导管内镜检查机械通气等的应用使得阴沟肠杆菌有了入侵机体的通路从而可能导致感染 3、阴沟肠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阴沟肠杆菌既可产生ESBIs,又可产生Amp C酶导致其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浙江省144株阴沟肠杆菌的药敏检测显示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氨曲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在55%以下,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敏感率也只有60%左右仅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达98.61%,其中高产Amp C酶菌株占24.31%,产ESBLs菌株占36.81%。 4、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1)广谱抗菌药物可抑制人体各部的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调 (2)对抗生素敏感的菌株被抑制,使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细菌的传播和引起患者发病。近年来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容易筛选出高产Amp C酶的阴沟肠杆菌,导致耐药菌的流行。 四、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体上类似于其他的兼性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可表现为皮肤、软组织呼吸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和其他的器官的感染: 1、败血症多发生在老人或新生儿中,有时伴有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在成人和儿童中常伴发热,并多有寒战患者热型不一,可为稽留热间歇热弛张热等可伴低血压或休克患者多表现为白细胞增多,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偶尔报道有血小板减少症、出血黄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大多同时有皮肤症状如紫癜、出血性水疱、脓疱疮等。 2、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一般均有严重基础疾病尤以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支气管肺癌为多感染者常已在使用抗生素并常有各种因素所致的免疫能力低下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应用、化疗放疗等。诱发因素:以安置呼吸机最多鵻,其他有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胸腔穿刺动静脉插管、导尿全身麻醉等可有发热甚至高热多有咳痰,痰液可为白色、脓性或带血丝但在老年人中症状较少甚至无症状。可有呼吸急促,心动过速。感染可以表现为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胸腔积液。休克和转移性病灶少见。X线表现不一可以是叶性支气管炎性、空隙性或混合性,可以为单叶病变多叶病变或弥漫性双侧病变等。 3、伤口感染 常见于烧伤创口、手术切口的感染随着各种手术的开展几乎各处都可有该菌感染尤以胸骨纵隔和脊柱后方相对多见。 4、软组织感染 在社区中感染的常见形式,如指甲下血肿摔伤后软组织感染。 5、心内膜炎危险度最高的是中心静脉置管、人工瓣膜术后、心脏手术后等。 6、腹部感染 由于该菌的迁徙或肠道穿孔到达腹膜或其他脏器而发病。胃肠源性的感染中该菌渐受重视,尤其在肝移植相关性感染者中更为多见其他如肝的气性坏疽,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败血症胆石淤积所致间歇梗阻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鵻不伴腹水或穿孔的继发于小肠梗阻后的腹膜炎等。 7、泌尿道感染 从无症状性细菌尿到肾盂肾炎均有报道。 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阴沟肠杆菌可引起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等。 9、眼部感染 眼部手术是常见诱因,白内障手术多在老年人中进行,因而成为此类感染常见原因。 并发症:并发症常见感染性休克或DIC,此外可引起肺脓肿脑脓肿等。 诊断:根据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可判断感染发生的部位,细菌培养到阴沟肠杆菌为确诊依据应注意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可不典型。阴沟肠杆菌感染应注意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相鉴别确诊需培养或涂片检测到阴沟肠杆菌。 鉴别诊断:阴沟肠杆菌败血症需与伤寒或副伤寒进行鉴别。 五、治疗 1、病原治疗 阴沟肠杆菌既存在ESBLs问题又存在Amp c酶的问题故耐药情况严重。阴沟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奥格门汀)、头孢呋辛的敏感率较低均在25%以下对氨曲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他唑西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也不高,仅在35%~55%之间在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和耐药机制检测报告选药,避免滥用抗生素。如果阴沟肠杆菌产生ESBLs则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钠等和头霉素类抗生素也可选用但如需加用大剂量喹诺酮类抗生素应根据各地的药敏情况来选择;如果阴沟肠杆菌产生Amp C酶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如果阴沟肠杆菌同时产上述两种酶,则应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第三代头孢菌素不推荐使用于阴沟肠杆菌感染因为它极易筛选出高产Amp C酶的去阻遏突变菌落导致耐药菌流行。 2、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加强护理尤其是口腔的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心、肺、肾功能等。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人血白蛋白(白蛋白)和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鵻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正确治疗严重创伤、烧伤等基础疾病有助于保护和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对于肿瘤或白血病患者在放疗或化疗的同时加强支持治疗,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有利于提高免疫功能,从而减少阴沟肠杆菌内源性感染的机会。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等。中毒症状严重、出现感染性休克及DIC者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可给予短期(3~5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防治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 六、预防 预后:早期合理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如伴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病死率达21%~71%提示阴沟肠杆菌感染者预后较差。 预防: 1、加强劳动保护,避免外伤及伤口感染保护皮肤及黏膜的完整与清洁。 2、做好医院各病房的消毒隔离及防护工作,勤洗手防止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慢性带菌的医护人员应暂调离病房并给予治疗。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注意防止菌群失调。出现真菌和其他耐药菌株的感染时应及时调整治疗。 4、在进行各种手术、器械检查、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等技术操作时,应严密消毒,注意无菌操作。 5、积极控制、治疗白血病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各种易导致感染的慢性疾病。 七、最新研究 人要是发胖,哪怕喝凉水都会长肉。”不少减肥的人士会有这种感慨。究竟什么导致肥胖?我国科学家发现肥胖直接“元凶”阴沟肠杆菌上海交大教授发表的一篇学术成果显示,一种叫做阴沟肠杆菌的肠道细菌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这也是国际上首次证明肠道细菌与肥胖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上海交大教授赵立平实验室的一项研究给“胖友”们带来福音。他们通过临床实验发现,一种叫做“阴沟肠杆菌”的肠道条件致病菌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研究显示,服用FOS黄金双歧因子有益于肠道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双向调理肠道平衡,清理宿便,排出毒素垃圾,保持肠道健康,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肥胖症。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ISME Journal。 欢迎访问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我科研团队研发出帕金森病分子影像学新标志物
    7月9日,记者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获悉,该院特聘教授叶克强、神经精神医院教授张振涛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丹创新研发了一种帕金森病的PET分子影像学标志物,首次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为研发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找到可靠评估指标。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  张振涛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神经元内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形成路易小体。临床上一直缺乏针对路易小体的示踪剂,因此当前帕金森病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缺乏客观的生物标志物。  上述研究开发的针对路易小体的PET示踪剂,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叶克强介绍,帕金森病表现为震颤、强 直、运动迟缓、睡眠障碍、抑郁、感觉障碍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7%。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帕金森病患病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预计到205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将达到500万人。  然而对于这一疾病,当前仅能对症治疗,无法延缓疾病的进展。目前,帕金森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缺乏客观依据,难以早期发现临床前期患者,也缺乏可靠指标监测疾病的进展。大多数患者在临床诊断时神经损伤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多数患者在疾病中晚期,因运动障碍及运动并发症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如何对帕金森病进行早期诊断,采取合理措施推迟甚至预防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一直是困扰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  上述研究开发的对路易小体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
  • 我国首个冰雪运动护具检测仪器研发成功
    日前,广东省东莞市宏图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图仪器”)参与筹建的冬奥会指定实验室——河北质检(HQI) 冰雪装备检测实验室通过验收,成为2022年冬奥会科普形象展示窗口之一。据悉,该实验室是国内首个服务冬奥会冰雪产业的综合性质检服务平台。  众所周知,冰雪运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且冬季人体活动灵敏度下降,运动过程中如果不做好防护,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选择合适的护具可以有效避免运动损伤,从而降低运动危险系数。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冰雪运动热持续升温使得运动护具需求上升。《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的数据显示,进入2022年以来,冰雪运动装备交易额同比增长135%,其中冰雪运动护具品类交易额增长达41%。业内人士指出,冰雪运动已成为全民健身新时尚,冬奥加持让冰雪运动装备更受欢迎,其中,冰雪运动护具销量的增长也反映出消费者对体育运动中的安全保护意识正不断增强,如何检测护具的保护效果便成了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  价格或与安全性成正比  2月25日,记者浏览电商平台发现,目前市面上冰雪运动护具种类多样,价格在几十元到几千元,对于初入雪场的“小白”来说,选购护具是一道不小的坎。“我在电商平台选购滑雪运动护具的时候发现价格差别很大,很好奇这些产品的差别具体在哪里,一起滑雪的朋友在选护具时也都有这个疑惑。”消费者王女士对记者说。  对此,记者采访了宏图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华,他说:“以头盔为例,目前有3C认证的头盔最低价格在两百元左右,低于这个价格的头盔安全性是没有保障的。在3C认证的基础上,如果头盔使用了碳纤维等特殊材料,可能价格会上升到五百元以上,再往上可能就是品牌因素了。但护膝护肘等冰雪运动护具与头盔不同,目前这个领域存在一些空白,暂时没有3C认证和统一标准。知名品牌的护膝护肘等冰雪运动护具靠运动员背书来证明它的可靠性,因此会在成本里多增加一部分赛事赞助的费用。”专家指出,检测技术与统一标准的空白给消费者选购相关产品增加了一些难度。  检测方法不完全通用  那么此前冰雪运动护具是如何检测的呢?  李建华介绍,在去年的五项冰球运动护具国家标准发布前,国内冰雪运动护具产品标准尚属空白,因而很多企业引用其他运动(如轮滑)的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来检测冰雪运动护具,但实际上,不同运动方式有着很大区别,检测方法并不能完全通用。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理事长张培生告诉记者,运动形式决定了护具的技术指标。专业标准工作者依据护具的使用范围、使用环境以及运动类型等因素,将使用情境和性能要求转化为对应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指标,并通过专用检测设备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比如,轮滑运动中对护膝护肘等护具的耐磨性、冲击强度和韧度就有比较高的要求,而冰球运动是对抗性较强的集体竞技项目,对护具的要求还要有冲击吸收、耐穿透、抗切割、佩戴系统稳定性等更多技术指标。  记者了解到,目前,宏图仪器已经研发出冰雪运动专用的护具检测仪器。在本次冬奥会开始前,宏图仪器已向国家冰雪实验室交付了四款运动防护测试设备,分别是护膝摩擦试验机、撞击强度试验机、护膝撞击能量吸收试验机和模拟手腕试验机。这四款测试仪器成功交付的背后是专家突破的无数难点。  “冰雪运动所用的护膝护腕等护具,国内并无相关检测要求及检测设备。”李建华介绍说,“我们查阅了较为严格的欧洲相关标准要求,解读产品关键性能参数及测试要求,组织结构工程师及软件工程师共同开发了护膝护腕类检测设备。以护膝撞击能量吸收试验机为例,在试验时需要仪器模拟出成年人跌倒在雪地硬物上这一情景。通过护膝吸收碰撞能量的数据采集和计算,来评判护膝抗能量缓冲的性能。但要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必须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测试设备采用重锤冲击模拟人跌倒时膝盖所受到的冲击,然而在测试重锤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难免会损耗一部分能量。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如何将损耗能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便成了研发工作组必须攻克的难点。”李建华对记者说,“在进行大量自由落体实验后,我们选择使用一种特殊低摩擦轴承,它的摩擦系数与普通工业用轴承不同,合理控制了能量的损耗范围。当摩擦系数过大时,我们的测试程序会相对提高理论测试高度,用多出来的测试高度抵消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损耗。”  抓取碰撞时的瞬时速度和能量并实时显示出来也是研发工作组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撞击碰撞往往都是在几毫秒的时间完成,行业内常规做法是用示波器来抓取时间,再用时间计算速度,但耗时长,而且无法实时显示速度数值。”李建华介绍,宏图仪器所研发的上位机测试软件,拥有独立的采集系统,不仅能实时显示测试速度,还能测试能量和加速度值及作用时间。“通过对照组的数据对比,得出护膝吸收能量值,从而测试出护膝安全系数。这是传统的PLC抓取技术不能替代的,依靠这项技术,可以说我们在国际都处于一个领先地位。”  张培生指出,冰雪运动护具专用检测设备和技术的成功研发有利于保障冰雪运动爱好者的人身安全,促进护具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据悉,宏图仪器开发的冰雪运动护具检测仪器现已交付SGS试验室、TUV实验室、新加坡Intertek以及深圳天祥检测试验室用于“实战”检测。  标准、市场和产品多维度发力  专家认为,如果把测试技术看作方法,国家标准看作理论,想要促进一个产品的健康发展,需要同时从理论与方法两方面下手。  据悉,2021年底,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委托,中国文体用品协会组织和制定的16项冰雪运动用品国家标准中包含的5项冰球运动护具标准已经正式发布;滑雪运动头盔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冰雪运动护具系列的第1部分)的国家标准也通过了项目报批,将于近期发布。“2022年,我们把滑雪运动护具系列的护胸护背、护臀、护腕护手、护肘护膝和护脸安全要求和实验方法五个部分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列为协会标准重点工作优先开展和完成。”张培生说。  张培生对记者说:“在进行标准制定组织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正在依据运动防护用具制造(C2444)的范畴组建运动护具专委会,这样协会可以从标准、市场、产品多维度发力,更好地开展运动护具国家标准制定、宣贯和认证认可工作,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推进产品升级换代,规范行业自律。这一系列的举措对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展开和保障运动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 关于寨卡病毒病的11个常见问题
    p  strong哪里存在寨卡病毒?/strong/pp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pp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pp  strong人们如何染上寨卡病毒?/strong/pp  人们会在被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染上寨卡病毒——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pp  strong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如何?/strong/pp  寨卡病毒往往会引起轻微病症。人们在受到感染的蚊子叮咬后几天内会出现症状,多数寨卡病毒病病人会出现轻微发热和皮疹。另有一些人可能还会出现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疲劳感。这些症状通常在2-7天后消失。/pp  strong寨卡病毒可能有哪些并发症?/strong/pp  由于在2007年之前并没有记录发生大型寨卡病毒疫情,因此目前对这一疾病并发症的了解甚少。/pp  2013-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首起寨卡病毒病疫情,当时还同时出现了登革热疫情,国家卫生当局在此期间报告称,吉兰–巴雷综合征出现非正常上升。正在对这一影响开展回顾性调查,包括寨卡病毒和其它可能因素发挥的潜在作用。2015年当巴西首次出现寨卡病毒疫情时也同样观察到吉兰–巴雷综合征上升情况。/pp  2015年,巴西当地卫生当局在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相同时间也观察到出生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有所上升。除其它可能因素外,卫生当局和机构目前正在调查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然而,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任何可能关联之前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和研究。/pp  strong孕妇是否应当关注寨卡病毒?/strong/pp  卫生当局目前正在调查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与其婴儿罹患小头症之间可能存有的关联。在得到更多了解之前,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格外注意自我保护,防止蚊虫叮咬。/pp  如果已怀孕并且怀疑可能染有寨卡病毒病时,就请你在怀孕期间去看医生,并接受密切监测。/pp  strong什么是小头症?/strong/pp  小头症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这是由于婴儿在子宫或者在怀孕期间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和儿童通常会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大脑发育困难。/pp  小头症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 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存有其它毒素 以及怀孕期间出现风疹感染。/pp  strong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strong/pp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治愈办法或者疫苗。/pp  strong寨卡病毒病如何得到诊断?/strong/pp  对大多数得到寨卡病毒病诊断的病人而言,这种诊断以病人症状和近期病史为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可通过血液检测法做出实验室确定诊断。/pp  strong我应如何去做来保护自己?/strong/pp  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pp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 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 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 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pp  strong我是否应当避免到存在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strong/pp  旅行者应当不断了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情况。如存有疑虑,就请征求当地卫生和旅行部门的意见。/pp  要保护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个人都应当采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pp  根据现有证据,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寨卡病毒病问题上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作为一项预防性措施,有些国家政府可能会根据自己对已有证据和当地危险因素的估计,对其本国民众提出公共卫生和旅行建议。/pp  strong世卫组织在做什么?/strong/pp  为帮助各国防范寨卡病毒并做出应对,世卫组织与卫生部合作,提高发现这一病毒的实验室能力,对临床保健和感染者随访提出建议(与国家专业协会和专家合作),并鼓励各国对病毒的蔓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开展监测并做出报告。/pp  世卫组织还与已经报告发生寨卡病毒疫情的国家和其他合作伙伴开展协调,调查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的潜在关系以及其它问题。/p
  • 张家界:个体营养检测分析仪在永定区投入使用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检查.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6670ba35-2cd2-44dd-9b09-3ad0089888f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px"医护人员在为一名孕妇进行营养检测分析/span/pp 近日,张家界市唯一一台个体营养检测分析仪,正式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妇幼保健院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共进行孕期检测超过百例,得到孕妈妈的一致认可。/pp  个体营养检测分析仪是一台用于所有孕前、孕中及产后女士的个体营养检测分析仪器,整个过程轻松无创。通过该仪器检测,可获得身体成分多项指标,比如准妈妈的体重变化是否正常、身体成分如何变化等等,在与膳食及运动相结合,评估其膳食营养是否均衡,能否满足个体需求,检测后,医院专家会针对个体不同情况给出个性化运动及膳食指导方案,促进孕妇及胎儿体重合理增加,有效减少和预防疾病及产后肥胖,减少产伤,加快产后恢复,减少胎儿发育异常等。/pp  此仪器的引进不仅能让准妈妈们可以定期到该院做营养检测分析及指导,还能提高医生对准妈妈的准确诊断,进一步提高了医疗质量,从而使妇女们有效的预防相关疾病和并发症,提高孕产妇健康。/p
  • 新思路:迷你胎盘+大脑类器官将如何揭开精神疾病的根源
    它们漂浮在普通的实验室培养皿中,不会比普通的米色小扁豆更引人注目;它们往往如此脆弱,如果温度或“食物”或周围的空气偏离“完美理想区”就会萎缩死亡。科学家们之所以要精心伺候着这样的“类器官”——微型版本的肾、心脏、肠道,甚至大脑—— 是因为这可都是由人类干细胞构建产生的,它们的脆弱可能会耗费数月的工作。Lieber脑发育研究所的生物学家Jennifer Erwin却无意“娇惯”她培养出来的类器官: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干细胞生成的人类胎盘。尽管构建这样类器官颇具挑战性,她打算让它们接受缺氧、应激激素、以及其他条件的攻击——用于模拟妊娠并发症。妊娠并发症会增加胎儿大脑发育的风险,甚至有可能导致后期出现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智力残疾等疾病。如果这些实验能行得通,Erwin下一步计划将胎盘类器官与大脑类器官共同培养!弄啥咧?这样,当迷你胎盘遭受生理困扰时,她将能够检测迷你大脑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收集有关这些疾病如何出现的线索 —— 比如基因是否过度活跃?还是不活跃?神经元是否形成了太少的突触?或是太多?—— 理想情况下,甚至找出阻止它们的方法。实验结果可以填补科学对大脑发育理解的巨大空白。多年的研究表明,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经历压力,则会增加孩子患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神经发育障碍的机会。“在某些情况下,风险是两到四倍,”神经科学家,Lieber研究所所长Daniel Weinberger博士说。相比之下,遗传变异只会增加一小部分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但“复杂的怀孕”和“精神分裂症”之间是大脑的“黑匣子”。通过测定胎盘窘迫如何影响大脑类器官,Erwin希望她能够了解真实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什么。人体类器官被用于了解疾病如何发展,筛选药物等等。迷你肾脏和肠道几乎没有受到生物伦理学家什么异议。但大脑类器官,如大脑本身,具有不同的伦理地位,这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比如到底应该允许大脑类器官发展到什么程度、需要哪些道德考虑,以及它们是否会变得有意识......可能没有任何人明确。波士顿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的生物伦理学家Jeantine Lunshof说:“我认为建立和研究这种[胎盘/大脑]类器官模型存在着很强的科学和伦理原因。”他曾为George Church的哈佛医学院实验室提供建议。“据我所知,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测试胎盘功能障碍对发育中大脑的影响。这是一个如此巨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你找到可以导致预防或治疗的线索,那将是一个了不起的医学和道德贡献。”这并没有消除这项研究计划所具有的“推动研究极限边界的性质”。Lieber研究所隶属于但独立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并不缺乏全尺寸的人类大脑。通过与四名体检医师达成的协议,研究所每年收到大约500个大脑,现在大约有3,000个。它位于巴尔的摩北部霍普金斯科技园区一座11年历史的玻璃钢建筑中,看起来就像无数的生物医学研究所——基因组测序仪和蔡司显微镜在初创公司中无处不在。但该研究所与其他实验室有一处显著区别。在这里,由工作人员推着、穿梭于走廊中的灰色膝盖高的小车的盖子上用魔术记号笔标记的潦草字迹中警告说,里面的干冰“不供公众使用。”干冰是为了保持运输中的大脑冷却。平时这些大脑保存在28个冰柜里,在一个裸露的,混凝土地板的房间里。设置在门上的数字温度计显示负80摄氏度以下的读数。这些大脑让Weinberger和他的同事们在了解妊娠问题如何导致精神分裂症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医疗记录表明哪些脑供体有精神分裂症,有时还有哪些母亲有怀孕问题 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诸如糖尿病,缺氧,营养不良和感染等产科并发症会增加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但是这对于妊娠问题何以迫使大脑发育偏离如此之彻底以至于最后导致严重的精神障碍,却无法回答。这就是Erwin的胎盘+大脑类器官切入的地方。像其他类器官研究人员一样,Erwin从成人细胞开始——在她的研究中,包括脑健康的捐赠者和精神分裂症死亡的人。轻轻地剥离一小块硬脑膜(这是覆盖大脑的坚韧膜),并解离硬脑膜的细胞,她和她的同事进行遗传重编程,使他们不再是硬脑膜细胞,而是恢复到类似胚胎的状态——当它们是干细胞、能够发育成任何身体的特化细胞时的状态。然后,科学家将这些诱导的多能干细胞暴露于生物化学物质中,从而将它们推向新的发育途径:成为胎盘细胞。就像宏观版本一样,细胞自发组织起来。“类器官有分层的三维结构,”Erwin说。“而不是一大坨。”胎盘类器官的基因组与其细胞来源的成年人相同。因此,它也与其胎盘相同。Erwin在一个“摇床”中培养类器官,这是一个在培养箱内来回轻轻摇动的小培养皿,摇动以保持良好的营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需要大约10天才能发育成类似于真实器官的胎盘类器官,用以模拟对外界攻击的响应。一旦发育成类器官,Erwin会施于压力条件。例如在一项测试中,她通过在含有5%氧气而不是标准20%的空气中生长类器官来模拟怀孕缺氧。根据初步结果,类器官会形成微小的绒毛,突出的手指样结构伸出来寻找维持生命的氧气——就像真正的胎盘一样,缺氧会使绒毛长入子宫壁。其他计划的攻击包括大量的应激激素,流感病毒和其他已知会增加精神分裂症风险的因素。很快,Erwin计划构建大脑类器官,并在与胎盘类器官相同的培养皿中让它们生长,两种类型的类器官用一层仅允许生物化学物质通过的膜分隔开。如果一切顺利,实验应该会展示对胎盘类器官的攻击如何影响大脑的类器官。因为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细胞产生的类器官,具有与细胞来源人相同的引起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变异,所以类器官是测试基因和环境(这里指经过胎盘过滤的环境)如何相互作用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理想方式。“只有很少的疾病异常是单纯由基因作为唯一的风险因素的,”Weinberger说。恰恰相反:正确的环境可以使本来可能导致疾病的基因沉默,而错误的环境不仅会释放,而且实际上会加剧基因的致病效应。在2018年对2,03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中,Weinberger及其同事发现了一些之前被认为会增加精神分裂症风险的基因的奇怪现象。“当你查看这些基因时,它们不一定是关于大脑的,相反,它们在胎盘中高度表达。妊娠中的并发症越多,在350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中的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越高。”与人们预期不同的是,这些高度表达的基因中几乎没有一个与神经元的经典功能相关。相反,它们会影响总体的细胞功能,如运行产生能量的线粒体和输出蛋白质。Weinberger称这个模型为第一个“连接生命早期相关并发症,遗传风险和精神疾病”的机制。这种连接就是胎盘。如果Erwin的胎盘/脑器官配对成功,它将有望解释胎盘中数百个基因的活性升高如何影响大脑发育,有时强烈到足以导致20年后的精神分裂症。 Weinberger说,这种方法“开辟了胎盘医学的新篇章。”
  • 国信证券:基因检测的蓝海,液体活检正迅速崛起
    报告摘要  液体活检临床意义大,市场空间广阔  检测血液中的CTC和ct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称为液体活检。该技术能够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满足对患者高频监测的需求,并具有相比于穿刺活检成本低的优点。因此研发进展迅速。未来有望应用在肿瘤早期筛查、肿瘤患者动态监测、以及个性化用药指导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液体活检海外进展迅速  液体活检CTC技术相对成熟。一代CTC技术在2004年获得FDA批准用于临床,是行业的金标准。为了解决一代CTC技术灵敏度不高且无法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等缺点,二代CTC及ctDNA技术在海外蓬勃发展。目前二代液体活检技术还有有待成熟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认为获得CLIA Lab认证的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成长。  液体活检市场潜力大  JP摩根和高盛预测液体活检在全球及美国的市场潜力将分别达到230亿美元和140亿美元,该市场需要5-15年才能完全成熟。我们认为液体活检针对存量肿瘤患者检测将早于肿瘤早筛落地。为此,在同时考虑我国肿瘤发病率、液体活检适应症、未来市场渗透率、未来检测单价、以及患者年平均检测次数等因素后,我们预测液体活检5-10年内在我国市场潜力约为200亿元。  具有技术及先发优势的企业值得关注,推荐丽珠集团与益善生物  液体活检符合临床技术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大,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技术相对成熟的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与国内大型二三级医院和肿瘤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获取患者数据,从而走向强者恒强。在此,我们看好参股CYNVENIO获得海外最新液体活检技术的丽珠集团(000513)以及国内拥有液态活检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企业益善生物(430620)。  催化剂及风险提示  催化剂为液体活检技术逐渐成熟,被海内外监管机构认可或者医保覆盖 风险在于研发进展不达预期。  液体活检介绍及临床意义  肿瘤患者血液中存在少量循环肿瘤细胞以及由坏死癌细胞释放的少量循环肿瘤DNA。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TC和ct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被称为液体活检。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肿瘤患者组织样本只有手术活检和穿刺活检两种。相比于传统的活检方法,液体活检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单、能重复取样等有点。美国著名的肿瘤中心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主任医师兼首席医疗官约瑟?巴塞戈(Jose Baselga)称:“这(液体活检)可能永久改变活检方式,包括对治疗方案的响应、抗药性的出现,将来甚至还能用于早期诊断。”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将”液体活检“列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美国《临床癌症进展(Clinical Cancer Advance)》报告中也认为液体活检技术在今后十年有望得到广泛应用。我们提示投资者关注该领域的进展,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循环肿瘤细胞与循环肿瘤DNA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至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通过监测CTC类型和数量变化可以实时评估肿瘤动态与治疗效果,有望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  循环肿瘤DNA(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是人体血液系统中带有的来自肿瘤基因组的DNA片段。主要来源为坏死的肿瘤细胞、凋亡的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排体。这些肿瘤DNA往往含有肿瘤基因组所特有的基因突变,因此也可以被用对患者肿瘤动态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有助于医生制订精准医疗方案。  液体活检技术迅速崛起  基础科研领域,CTC及ctDNA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领域,CTC与ctDNA也是一大热点。目前全球与CTC和ctDNA相关的临床实验已经分别达到747和例。综合以上数据,液体活检技术正在迅速崛起。  液体活检的临床意义  液体活检可以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  对肿瘤组织取样并进行基因分析是精准治疗的基础。临床上获取患者肿瘤组织样本只有手术活检及穿刺活检两种方法。转移期肿瘤患者体内可能有多个肿瘤病灶,具体到从哪个病灶获取肿瘤组织样本是一大问题。  临床研究表明,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呈现很强的异质性,即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肿瘤细胞,不同肿瘤细胞的基因型不同,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在临床诊断上,获取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综合信息是精准医疗的基础。以上图为例,假设肾癌患者体内有3个肿瘤病灶(1为原发位点,2、3为肺转移位点),不同位点之间的肿瘤细胞基因型是不同的。无论穿刺活检获得哪个病灶的肿瘤组织,所得到的信息都是片面的。但是每个病灶的肿瘤细胞或者肿瘤DNA都可能进入血液循环,通过液体活检收集CTC或者ctDNA能够获得患者体内肿瘤基因或者蛋白表达的全面信息,能够更加精准的指导个性化用药。  液体活检可以实现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高频监测  肿瘤细胞在药物作用下会自我进化从而产生抗药性。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化是导至抗药性的根本原因,临床上需要对患者体内肿瘤基因变化进行高频监测才能做到及时准确用药。手术和穿刺活检一年内最多只能做2-3次,尤其是重症患者往往还不能进行手术或者穿刺。因此现有的临床采样技术不能满足高频检测的需求。但CTC和ctDNA通过简单的静脉抽血即可获得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及DNA的信息,可以有效的满足高频监测的需求。  上图表示的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疗流程。在标准诊疗流程中,医生会在手术及药物治疗前通过穿刺活检对患者肿瘤诊断与分型,在药物治疗之间依靠CT、MRI等影像学检测来判断患者是否应答。但是穿刺活检在检测频次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影像学检测判断药物有效性有较强的滞后性。液体活检有望改变未来的诊疗流程,通过不断的高频监测随时发现患者体内肿瘤的变化,提高医生用药的精准度。  液体活检可以减低医疗成本  根据美国Medicare对肺癌穿刺活检开支分析,普通穿刺的开支为$8,869。约20%的穿刺活检会导至并发症,穿刺活检与并发症治疗的开支将达到$37,745。对医疗保险来说,平均每次穿刺活检的成本为$14,634。但一代CTC技术Medicare报销额度为$369。,二代CTC与ctDNA技术开支约在$800-1000。由于是抽血检测,一般不会产生并发症。从成本的角度,医疗保险有较大的动力推动液体活检的CTC与ctDNA技术对穿刺活检技术的替代。  液态活检海外的发展现状  液态活检包含了CTC与ctDNA技术,其中CTC相对于ctDNA研究更深入,临床产品更成熟。  CTC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在1896年,澳大利亚学者Ashworth在一例转移性肿瘤患者血液中首次观察到从实体肿瘤中脱离并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并率先提出了CTCs的概念。不过长时间以来CTCs的检测并未在肿瘤病人的防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检测技术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上世纪末以来CTCs检测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随之带来的是CTCs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第一代CTC技术:CellSearch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CTC技术采用的是磁珠捕获法。能够捕获CTC的磁珠早在1983被Immunicon公司发明。其后Immunicon不断完善该技术并发展出了特定CTC染色技术。公司在1993-2003年完成一系列的临床实验后,其CTC检测系统Cellsearch于200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临床检测。强生(Johnson&Johnson)下属子公司Veridex在2008年收购了Immunicon的CTC业务,并将其发展至今。CellSearch系统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临床用的CTC检测系统。该系统于2012年获得我国CFDA进口器械注册,从而成为国内唯一用于临床的CTC检测系统。由于其在临床使用的唯一性,Cellsearch系统是目前CTC检测的金标准。  CellSearch系统简介及基本性能  Cellsearch系统是由特制具有细胞保存功能的真空采血管(Proprietary CellSave Preservative Tubes)、CTC检测试剂盒(CELLSEARCH Circulating Tumor Cell Kit)、自动样品处理系统(Automated CELLTRACKS AUTOPREP System)、数据读取分析系统(CELLTRACKS ANALYZER II System)组成。其中样品处理系统与CTC检测试剂盒必须联用,属于封闭系统。  在临床检测中,标准操作是抽取患者7.5mL血液,通过Cellsearch系统检测其中含有的CTC数量。临床数据表明,正常人和良性疾病患者CTC含量极少,而转移期患者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在血液中分布含有不同数量的CTC。通过检测CTC的数量能够帮助医院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为此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CTC临床应用  CTC是一个良好的肿瘤预后标志物。肿瘤预后标志物是指能够帮助医生揭示患者未来复发风险或者死亡风险的检测指标。以FDA批准的CellSearch检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例,临床实验数据表明7.5mL血中CTC数量大于等于5(阳性)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大幅低于CTC数量小于5(阴性)的患者。医生一般对阳性患者采用更加激进的治疗方案。  此外,CTC还是一个良好的药物敏感性标志物。若CTC阳性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转为阴性,则证明该药物对患者有效,不然医生则考虑采用其他的治疗方案。反之,若CTC阴性患者在治疗过程转为阳性,则证明患者肿瘤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医生需要及时的更换药物,以达到精准医疗的目的。  虽然CellSearch系统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被美国国家医保Medicare所认可。但该系统只是属于第一代的CTC技术,其缺点在于:1. 检测的灵敏度不够高。部分癌症转移期患者,由于其血液中CTC含量过低,或者其CTC本身发生变化而不能被CellSearch系统所捕获,因此该检测存在假阴性率较高的问题。2. 无法对CTC深入分析。CellSearch系统只能对捕获并标志CTC的数量,而不能对CTC进行包括基因测序、蛋白表达、药物敏感性检测等更细致的分析。针对以上缺点,新一代的液体活检技术在美国不断的发展。  第二代CTC检测技术前沿  为了提高CTC检测的灵敏度和发展对捕获CTC细胞进行后续分析的能力,在研的二代CTC检测采用了多种技术路线。由于这个领域尚处于新兴阶段,新的技术和新的公司层出不穷,下表进行了简要的概括。  与一代技术不同的是,二代CTC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方面均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方面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公司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实现对CTC的捕获。目前还很难判断哪一种技术路线将成为行业标准。我们认为获得CLIA Laboratory认证的公司技术相对成熟。CLIA认证使得公司能够更早切入临床诊断市场对教育医生并积累患者数据,这类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成长。  ctDNA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948年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存在ctDNA。癌症患者的ctDNA则发现于1977年。1994年发现肿瘤患者的ctDNA与其体内肿瘤细胞基因突变类似。直到2000年以后,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ctDNA的突变检测技术不断成熟,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  ctDNA相比于CTC是一项更加早期的技术,暂时还没有FDA认证的成熟产品。大部分研究还处于科研领域。  从当前研究角度将,ctDNA在临床应用潜力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到肿瘤早期筛查、肿瘤动态监测、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评估肿瘤异质性及复发风险等作用。从已有的临床实验来看,ctDNA的检测平台一般为二代基因测序与数字化PCR,适应症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皮肤癌等常见肿瘤。  若比较CTC与ctDNA技术,我们认为他们都属于“液体活检”的范畴,其共同点为灵敏度高、可高频次监测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突变、成本低、适用于大多数肿瘤等。不同点为CTC检测的是肿瘤细胞,而ctDNA检测是肿瘤DNA的片段。细胞能提供比DNA片段更多的信息,例如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染色体变异水平,肿瘤基因突变等,而ctDNA只能提供肿瘤基因变异的信息。CTC与ctDNA的发生机理可能不同,CTC为转移的肿瘤细胞,其基因型可能与肿瘤转移组织更类似。ctDNA同时来自于原发肿瘤细胞与转移肿瘤细胞的衰亡,其基因型可能介于两者之间。从临床角度,同时检测CTC和ctDNA所得到的信息可能是互补的。从技术角度,CTC从患者血样的Buffycoat中提取,ctDNA从血浆中提取,同时检测CTC与ctDNA技术上不存在难度。两种液态活检技术共存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液体活检市场容量分析  海外市场规模预测  海外对液体活检的市场前景较为看好。J.P摩根将液体活检分为早期筛查、诊断分型、药物伴随检测、患者病情检测4个细分领域,全球市场潜力预计为230亿美元。高盛也将液体活检应用分为4个领域,预计其在美国的市场潜力达到140亿美元。从时点上,我们与海外机构一致,认为该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成熟到最终实现其市场潜力还需要5-15年时间。其中针对存量患者的肿瘤诊断分型、药物伴随检测以及病情监测相对成熟,技术有望在5-10年内大规模推广 针对健康人群的肿瘤早期筛查技术还有待完善,该市场可能在10-15年后成熟。  国内市场规模预测  我们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来估算液体活检在国内的市场容量:  1.由于针对存量患者的液体活检技术相对成熟,我们暂时只考虑该技术对存量肿瘤患者的应用。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5年内诊断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数约为749万。  2.液体活检临床实验的适应症广泛,如前所述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常见肿瘤均可用液体活检技术进行诊断与监测。在我国存量肿瘤患者中,适合使用液体活检技术的肿瘤病人至少为542万人,占比达到72%。我们保守预计液体活检的目标患者人数为500万人。  3.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的医疗水平差异很大。而且医保经费紧张,短期内是不太可能覆盖这种新的检测技术。因此,我们保守预计该技术在未来5-10年的市场渗透率为50%。  4.目前一代CTC系统CellSearch在医院终端每个CTC检测价格为4000-5000元。随着未来越来越多二代CTC与ctDNA技术的介入,检测的终端价格有望降为2000元。  5.CTC与ctDNA不仅仅是诊断与预后检测,同时也能对肿瘤变化及耐药突变进行动态监测。我们假设每个患者一年平均进行4次检测。  综上,我们预计我国液态活检的市场容量为500万(目标患者)*50%(渗透率)*2000(终端价格)*4(年检测次数)= 200 亿元。  液体活检市场的催化剂及潜在风险  监管机构与医保的认可是股价的催化剂  液体活检技术在海外迅速发展。一方面,直接参与的新兴小公司众多。显示出创业者及背后的风险资本对该领域的看好。其中技术领先的公司如Cynvenio、Biocept、Adaptive Biotechnologies等已经获得了美国FDA第三方诊断实验室的认可,显示出监管机构对液体活检技术临床价值的认可。另一方面,基因测序龙头公司如Illumina、Life Tech、Foundation Medicine等纷纷通过战略合作或者自主研发等方式进入液态活检技术领域。海外公司的市场行为显示液态活检将是较为明确的技术发展趋势。掌握了高效CTC及ctDNA技术的公司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众多VC资本与产业资本进入液体活检将促使技术与市场的成熟。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是监管机构的认可和医保的覆盖。这将快速提升液体活检的市场渗透率及投资者的关注程度,从而成为股价上行的催化剂。  风险来自于研发进度不达预期  从风险角度,液态活检短期内还是一个技术推动的领域。技术进展或者研发不达预期是主要的市场风险。但考虑液态活检是未来肿瘤样本捕获的技术发展方向,该领域的长期风险是可控的。  相关标的介绍  丽珠集团(000513):参股CYNVENIO获得海外先进技术  公司参与美国CYNVENIO B轮融资,获得其18.03%股权,并将在国内推广CYNVENIO的CTC技术。CYNVENIO公司成立于2008年,专门从事肿瘤液体活检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其技术能够同时检测CTC和ctDNA,并且诊断实验室已经获得CLIA认证,在美国开发液态活检技术的公司里面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国内二代CTC技术还属于市场空白领域,公司凭借海外技术在我国推广精准检测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在药品销售领域,公司NGF、亮丙瑞林、艾普拉唑三个新产品随着全国招标结束将进入放量周期。高管股权激励已经对未来三年业绩作出明确要求,业绩目标落地的确定性较高。我们认为公司在单抗药物以及精准医疗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布局,值得投资者关注。  益善生物(430620):国内拥有液态活检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企业  公司致力于灵敏特异、操作简便的个体化医疗靶标检测试剂的研发及产业化。历时六年独立研发了拥有完全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CanPatrol CTC检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CTC 型别和数量的变化指导肿瘤个性化用药。公司目前在广州和北京拥有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资质的检验所,同时上海与成都医学检验所分别处于资质验收及筹建阶段。近期公司拟定向增发募集1.7亿元用于CTC产品的研发及市场推广。我们认为益善在国内液态活检领域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有望快速与众多知名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推广肿瘤液体活检技术,市场前景看好。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