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白酒消费者分析

仪器信息网白酒消费者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白酒消费者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白酒消费者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白酒消费者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白酒消费者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白酒消费者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白酒消费者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白酒消费者分析相关的资讯

  • 勾兑的年份酒年龄成谜 老酒装新瓶糊弄消费者
    中国作为酒业生产和消费大国,自然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充分必然带来单位利润的走低,为获得高利润,酒业企业必须寻找到新的“营销点”,因此,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年份”风愈刮愈烈。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抽样调查,销售额前100名的白酒企业中,有近60%推出了年份酒,年销售额不低于50亿元。这一切源于,酒的年份与商业价值挂钩,酒的年份越长,售价越高,越受到消费者追捧。  年份酒已然成为白酒行业的利润发动机。  但是,受制于白酒的年份鉴定存在技术困难,“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掌握这样的技术手段”,我国还没有这方面通用的检测标准和强制性规定,也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检测酒中的陈酿比例以及检测陈酿的年份。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白酒分会会长马勇坦承:“拿不出证据来证明某一种白酒不够年份。”“企业也拿不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百分之百够年份。”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酿酒科学与酶技术中心主任徐岩教授如是说。  稀缺原酒支撑50亿天量?  一般而言,年份酒指的是酒的窖藏时间。徐岩指出,但实际上,所有的酒在出厂前为了保证统一的品质都需要进行勾兑,年份酒也不例外,年份老酒是否与标识相符、所占比例高低,由于缺少统一的国家标准和产品溯源制度,导致我国年份酒市场日趋混乱。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末的年份酒市场相对纯净,‘十五年陈酿’‘三十年陈酿’确实是年份酒的酒龄标志 但发展到今天,全国已注册的白酒企业多达7000多家,每家酒厂都具备生产年份酒的能力,光是百强酒企一年就能卖掉50亿元年份酒。”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说道。  如此大规模的年份酒原酒从何而来?  除了四川、贵州等地少数老字号酒企外,酒龄在30年以上的陈酿酒即使有一些也应该早就卖完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统购统销制度,“每年用于酿酒的粮食是有指标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陈年酒存放,量也不会太大,根本支撑不了如今(年份酒)的市场盛况。”吴向东说。  贵州董酒一位离职老工人亦告诉记者,由于盲目扩大生产、恶性竞争,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贵州省内的多数酒厂基本上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只剩下茅台酒厂等极少数企业挺过了那一劫。昔日八大名酒之一的“董酒”也是在那一轮盲目扩张后因资金链问题而全面停产的。这一段历史,记者日前在采访贵州茅台酒厂董事长季克良时也得到印证。  然而,十几年后的2003年至2009年间,大批号称十年、十五年的年份酒涌进白酒市场。“按生产时间和储存期推算,这些酒都是在1993年至 1999年期间开始酿造的,当时多家酒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那么多陈酿酒哪里来的?”面对年份酒市场乱象,这位酒厂老工人连声叹息。  年份酒“年龄”多大?  对于年份酒市场乱象,马勇没有回避。“一些不规范酒厂,建厂没几年就推出了5年、10年乃至30年、50年的年份酒。他们大都从外面购买少量年份稍长的原酒,用陈年的原酒做引子,大部分用的是存放一两年的新酒,标签标注的却是时间最长的原酒年份。甚至有些胆子大的酒厂干脆把当年生产的酒打上年份酒的标牌,想标哪年就标哪年。”马勇无奈地表示,“市场上还有一些消费误导,比如‘只有酱香型白酒才能酿造年份酒’,也是个别企业在为自己的利益说话,消费者对年份酒市场越看越迷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白酒行业资深人士还透露,个别品牌淡化一个原有的著名品牌,改推一个全新的品牌,相同的酒价格翻番卖,“老酒装新瓶,糊弄消费者”。  白酒行业所面临的“年份”尴尬也困扰着大酒企。吴向东所经营的华致酒行是五粮液年份酒的独家代理商,也时常遇到消费者对五粮液年份酒产生的质疑。“为此,我特意请教过(五粮液)唐桥董事长和五粮液的勾兑师。得到的答复是:为了保证酒的品质,五粮液的年份酒和世界其他烈性名酒一样,是勾调而成的。以15年五粮液为例,可能不全是15年酒龄的原酒,但所用原酒的年份绝不会少于15年。”  面对质疑,五粮液为何不挺身而出证明自己的清白呢?对此,五粮液方面认为,15年前,五粮液就是全国产量最大的白酒企业,“每年留那么一两千吨原酒不算什么。现在年份酒产量一年也不到1000吨,有什么可质疑的?”  “不是大品牌酒厂不想证明清白,确实是拿不出科学数据、第三方公证(证据)来。”马勇一语道破个中玄机。年份酒在国际上一直作为体现酒的价值的重要指标,但国内近几年才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具备生产年份酒的企业可以进行产品的自我溯源,而有些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就“很难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是百分之百够年份的酒。”徐岩补充说。  与此同时,受制于白酒的年份鉴定存在技术壁垒,国家还没有通用的检测标准和强制性规定,也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检测酒中的陈酿比例以及检测陈酿的年份。  日前,记者先后联系了北京、广东、江苏等地的官方产品质检中心,但没有一家检测机构明确有能力承担白酒年份酒鉴定的检测任务。  代表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总裁唐桥  建议由四川省政府设立名酒专管机构,对四川省所有酒业实施统一管理,并逐步向全国推行,实施全国统一的管理。同时,建议参照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第105号文件《关于食品标识中配料和产地标注问题的意见的函》的形式,出函对第七条内容进行补充完善,细化食品产地的标注内容,不笼统称为“产地”。依法委托加工的,可标注“加工地”字样 只在当地包装的,可标注“包装地”字样,以此与生产基地相区别。  全国人大代表、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  白酒市场的混乱,根源就在于管理无法可依。希望有关部门召集法律专家、酒类专家和酒类企业等专业机构进行研究,制定一个合理、合法并有指导作用的酒类管理法规。只有对酒类管理进行立法,才能标本兼治。
  • 德国啤酒砷超标 近六成消费者很淡定
    德国啤酒享誉世界,每年产量达100亿升,其中相当部分销往国外。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些德国啤酒因生产中使用的过滤物质被砷污染。但研究人员同时说,啤酒中砷含量不高,“不太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7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化学学会全国会议上公布了上述发现,但他们没有说明受污染的啤酒品牌。研究人员认为,消费者不必为此担忧,因为这些德国啤酒的“砷含量依然处于低水平”.此前也有报告显示,意大利等至少6国的啤酒砷含量比德国啤酒还高。  研究人员对140份德国啤酒样本进行了砷和铅等物质的检测。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砷的限值是每升0.01毫克,而一些啤酒样本中的砷含量已超过这一限值。  德国啤酒含砷的原因何在?研究人员分析了麦芽、啤酒花等原料以及生产环节,结果发现,一种被称为硅藻土的过滤物质或许是罪魁祸首。硅藻土在啤酒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是滤去原液啤酒中的酵母蛋白质和啤酒花树脂等悬浮微粒,以使酒液清亮透明。领导研究的穆罕默德科尔汉说:“我们发现,硅藻土或许就是啤酒砷污染的主要来源。检测表明,一些硅藻土样本会释放出砷。”  但科尔汉同时说,这种过滤技术只让啤酒的砷含量“略微增加,饮用这些啤酒不太可能让人患病”.与砷问题相比,“酒精中毒的风险是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  德国啤酒一向被视作世界啤酒之王,发生砷超标,消费者会怎样看待?  在本报发起的“德国啤酒砷超标,对此你的反应是?”的调查中,有57.1%的受访者将票投给了“淡定,或因外国标准定得严才会略超标”,同样也有57.1%的受访者选择了“关切,望厂商能改进工艺进一步保障产品安全”,另外还有14.3%的受访者表达了“其他”意见,比如说,研究人员判定这部分德国啤酒砷超标的依据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砷标准,不够科学,因为人饮用啤酒的量肯定小于饮用水的量,不应该简单地把饮用水标准硬套给啤酒,而应以专门针对啤酒定的标准来衡量是否超标。
  • 岛津特色口味物质鉴定分析系统,助力白酒品质提升
    中国白酒特有的纯粮固态蒸馏工艺,使得白酒组成非常复杂。粮食中的淀粉经堆积糖化、窖池发酵,转化为基酒中丰富的微生物代谢产物。 酱香型白酒古法酿造过程中采用七次蒸馏取酒的坤沙工艺,又使得发酵的过程不断深入,风味物质不断累积。基酒窖藏经历岁月的洗礼,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继续着它的化学变化,老熟、生香、生酯,最终被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白酒特有的空杯留香现象表明白酒中存在大量非挥发性成分,是影响白酒口感的重要物质,共同构成了白酒口味的骨架成分,而这些成分用气相色谱等传统的技术手段是难以分析的。相比于挥发性物质,白酒中非挥发性物质含量低,无论在提取、定性与定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中国白酒特有的纯粮固态蒸馏(图片来自网络) 以茅台等知名品牌白酒为研究对象,基于岛津液相色谱-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仪LCMS-QTOF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开发口味物质鉴定分析系统,该系统将应用于白酒香型鉴别、名优白酒真假鉴别及口感调制等领域。 白酒口味物质鉴定分析系统 岛津公司与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程劲松主任团队通力合作,联合推出白酒口味物质鉴定分析系统(专利申请号:202110118801.8)。该系统基于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LCMS-QTOF和三重四极杆型液相色谱质谱LC-MS/MS,分别开发了液相色谱质谱高分辨MS/MS特征质谱图库和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检测方法包。 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仪(左)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右) 口味物质鉴定系统可对白酒样品进行高分辨质谱数据采集和定性识别,可与白酒MS/MS特征质谱图库进行检索匹配打分。白酒分析系统预制口味物质内标法工作曲线,使用者仅需购买7-羟基香豆素和水杨酸两种内标物,即可实现半定量,降低了检测成本。每种化合物下提供1~6个MRM离子对条件,供不同香型白酒检测时进行优选。 45种口味物质MRM检测色谱图(250 µg/L) 白酒口味物质鉴定系统包括氨基酸、醛类、生物碱、腺苷、有机酸和酯类等共计45种口味物质的中英文名称、分子式、结构式、CAS编号、保留时间和二级质谱图。白酒口味物质分析系统采用LCMS-TQ配合ESI电离源,建立上述口味物质的定量测定方法,包括化合物的分离条件、色谱柱和MRM质谱检测条件。 白酒MS/MS特征质谱图库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高分辨MS/MS特征质谱图库和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检测方法包,无需设置优化分析方法参数,可快速鉴定出不同香型白酒中普遍存在的45种口味物质及其半定量结果,用科学方法提供客观的评价结果。该系统将应用于白酒香型鉴别、名优白酒真假鉴别及口感调制等领域。
  • 白酒标准体系2014将全面修订
    2月16日,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宋全厚、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熊正河等到四川进行白酒产业标准体系工作调研。国家酒检中心包括钟杰在内的核心专家与调研工作组开展座谈,交流探讨了现有白酒相关标准急需要明确的六大问题。  白酒标准体系2014将全面修订  (1)关于年份酒标准:成品酒一般需利用不同贮存期的酒进行组合调味才能获得舒适的口感,并不是贮存时间越长就越好。因此,在白酒行业广泛宣传并使用年份酒概念时,必须准确给出&ldquo 年份酒&rdquo 的定义,否则将无的放矢   (2)白酒产品按生产工艺分为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和固液结合法白酒三类,促进了固液结合法白酒的发展,尤其是液态法白酒的发展,这是白酒工业的进步,部分名优酒厂建议不宜将将固液结合法白酒及液态法白酒纳入配制酒类   (3)白酒感官术语需要细化,补充丰富香型感官术语描述,思考如何用贴切消费市场的语言表达&ldquo 香气、口感和风格&rdquo ,具体化、形象化,让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4)规范市场流通中白酒产品的宣传语,探讨白酒工业术语之外的词语是否能够用于广告,例如:年份、原浆等,这些模糊概念会让行业和消费者陷入愈加迷糊的状态   (5)白酒标准的宣贯解释不足,尤其是宣传面窄,无法有效对接消费者,造成喝酒的人不懂酒的基本知识的现状   (6)由于白酒涉及不同地域、香型,白酒相关标准繁杂,系统性不强,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很好地从原辅料、酿造生产、贮存运输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条管理,应对标准进行系统梳理。  会后,全国白酒标准化委员会郭新光主任表示,2014年白酒标准体系将进入全面修订。白酒标准体系2014将全面修订
  • 解读|GB/T10781.1-2021《白酒质量要求 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1年第3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GB/T10781.1-2021《白酒质量要求 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本标准代替GB/T10781.1-2021《浓香型白酒》,实施日期为2022年4月1日。本次修订是本标准的第三次修订。白酒尤其是低度浓香型白酒在贮存一段时间后,在自然条件下,总酸和总酯发生可逆的平衡反应,酸类和酯类是白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酸酯含量的变化将会影响白酒风格。本次修订重点解决白酒产品在贮存期间酸酯平衡的科学、客观表达问题。  标准主要变化内容如下:一、标准修订主要工作过程2013年-2015年:白酒标委会联合浓香型白酒分委会开展一系列标准基础研究工作,包括实验室方法比对与验证、样品征集与普查、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等,并完成报批工作。2016年-201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两次针对《浓香型白酒》(报批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2018年-2020年:国家标准委组织开展食品质量标准清理工作,厘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推荐性国家标准关系,以质量提升为目的,明确提出构建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对应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为切实发挥国家标准技术引领作用,按照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原则,根据各方反馈意见,白酒标委会和浓香型白酒分委会组织相关方多次针对标准报批稿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2021年3月,《白酒质量要求 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二、主要修订内容1、标准名称按照推荐性国家标准清理复审工作具体要求和结论,白酒系列产品标准全部整合,并从标准名称中明确本标准为质量标准。因此本标准名称修改为“白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 浓香型白酒”。《白酒质量要求》拟分为以下几部分:——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第2部分:清香型白酒;——第3部分:米香型白酒;——第4部分:酱香型白酒;——第5部分:豉香型白酒;——第6部分:凤香型白酒;——第7部分:特香型白酒;——第8部分:浓酱兼香型白酒;——第9部分:芝麻香型白酒;——第10部分:老白干香型白酒;——第11部分:馥郁香型白酒;… … 同时为增强文化自信和准确表达白酒内涵,将白酒的英文译文修改为“baijiu”,便于国际交流。2、引言增加了引言部分,对白酒在贮存期间中酸酯平衡的客观规律进行描述,反映产品的自然本质属性,有利于相关方准确理解和使用本标准。3、术语和定义从原料、糖化发酵剂、发酵容器、工艺特征等四个方面,系统总结白酒生产工艺特征, 对包括浓香型白酒在内传统白酒的定义进行完善,丰富内容。由于己酸乙酯与浓香型白酒风格之间的关系尚未有明确的研究结论,因此在“浓香型白酒”定义中取消了“以己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的描述,以正确引导产品开发。4、产品分类以40%vol为分界,将产品分为高度酒和低度酒,同时解决原标准中高低度酒界限模糊的问题 。5、感官要求本次修订从定义中明确浓香型白酒生产采用泥窖发酵,从感官特征上应具有浓郁的窖香,充分反映浓香型白酒产品的特点,有利于正确引导消费者品评与欣赏浓香型白酒的特殊风味。6、理化要求白酒产品在出厂后一段时间,酸酯发生可逆平衡反应,为反映这一客观规律,除酒精度和固形物外,本标准按产品生产日期1年内(含1年)和1年后分别提出要求,这也是首次在国家标准中以理化指标方式明确表达出我国传统白酒具有动态的生命力,并且与原标准总酸和总酯折算后相比,提高了酸酯总量的要求。7、删除了食品安全要求为彻底厘清食品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的关系,科学合理地构建食品质量国家标准体系,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了食品质量国家标准清理工作,明确食品质量标准不再涉及食品安全指标和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强制性标准,无论本标准是否引用,生产企业均应执行并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8、标志本标准在报批公示阶段,根据监管部门的意见,增加了预包装产品应标识产品类型为“固态法白酒”,有利于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正确理解产品信息。本标准实施之前(2022年4月1日),生产企业仍可执行原标准(GB/T 10781.1-2006),在标准实施过渡期间,应合理安排包装材料的使用计划,顺利完成产品新旧标签的衔接,在本标准正式实施后,采用本标准为执行标准的产品,应在标签中标示“固态法白酒”。《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历时5年,初步解决了白酒产品酸酯平衡科学表达问题,下一步白酒标委会将按照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体系构建总体目标,从酿造微生态、风味骨架成分、感官评价等不同维度深入开展白酒品质表达标准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标准内容。白酒标委会联合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将适时在行业内开展本标准宣贯工作。
  • 白酒并购潮或将来袭 小型企业将陆续被淘汰
    受宏观经济下行加上三公消费限令等政策的影响,白酒行业业绩下滑严重,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不过产业调整并没有影响业内业外并购的热情,白酒业受到各方资本青睐。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几年白酒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小型白酒企业将陆续被淘汰,行业内并购和重组将成为白酒业发展的大趋势。  白酒业绩下滑严重  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白酒上市公司普遍度过了异常困难的2013年,整体业绩承压明显。从几家酒企已经发布的业绩快报来看,这些上市公司去年的净利润普遍下滑严重,水井坊和酒鬼酒都出现巨亏。  水井坊2013年前三季度水井坊的净利润为0.35亿元,这意味着第四季度水井坊亏损范围为1.59亿至1.95亿元。若考虑水井坊2013年获得的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其白酒业务的下滑幅度更大。同样亏损的还有酒鬼酒,公司预计2013年净利润亏损6800万元至7800万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13.72%至115.74%.对酒鬼酒而言,高端酒"受创"是酒鬼酒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比较2012年年报和2013年半年报可以发现,在2012年,中高端产品线--酒鬼酒系列的营业收入一度高达13.7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83.68%.不过去年上半年,酒鬼酒系列的营业收入就下滑到2.958亿元。  不仅是酒鬼酒,已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仍在继续。沱牌舍得1月29日发布业绩预减公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13年年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将减少80%到100%.金种子酒预计2013年业绩下滑60%到80%.洋河股份预计201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不超过20%.泸州老窖的营业收入也在激烈的竞争中,从同比正增长变成同比下滑,净利润下滑21.55%.  政策对高端白酒的打压和费用增加成为业绩下滑主要因素。水井坊、酒鬼酒和沱牌舍得纷纷表示,受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影响,白酒尚处于深度调整期,公司高档酒销售下滑。公司导入新的消费产品要增加推广力度,造成销售费用大增,从而导致净利润减少。  而据商务部公布2013年白酒上半年数据也显示,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2402.13亿元,同比增10.71% 累计实现利润399.09亿元,同比增长0.57%,利润增速出现大幅下滑,并呈现逐月下降态势。  产能过剩集中爆发  业内人士表示,2013年还只是白酒行业调整的元年,未来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将进入最艰难时期,面临更深层次的调整。  "2014年白酒会更冷,届时白酒产能扩张问题将变得更加明显,而这一周期性的调整时间最短三年,最长则要达到五年。"泸州老窖总裁张良在2013年11月29日举办的中国白酒东方论坛上表示。五粮液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朱中玉也同样在会上表达了对目前白酒行业"产能过剩和投资过剩"的看法。  根据《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行业将实现酿酒总产量8120万千升,其中白酒行业预计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4300亿元。但在"十二五"开局年的2011年,中国的白酒产量就高达1025.6万千升,提前完成了既定产量额。也就是说,在2011年,中国的白酒产量已经提前4年,超额完成了2015年的规划目标。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刘员表示,从总量上看,白酒行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况已经非常突出。  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了对白酒产能过剩的担忧。他说,"黄金十年白酒行业的高增长、高赢利成了疯狂的代名词,酒厂、投行纷纷投资扩建白酒产能,但前几年白酒业高增长、高盈利掩盖了白酒产能过剩,众多的白酒产量被转移到经销商手中,白酒产业库存严重。"  同时,出于GDP、税收及社会就业增长考虑,地方政府成了白酒产量飞速增长的最大推手。以全国几个白酒主要产区为例,四川省制定的白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宜宾、泸州两个白酒千亿产业基地,到2015年末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 湖北省政府则提出将在宜昌、荆州和襄阳三市做大做强稻花香、枝江、白云边等优势企业,以该三市为中心,打造成鄂西北白酒"金三角" 贵州省白酒重镇仁怀市,提出要争取在2015年确保全市白酒产量(较"十一五"末)翻两番,白酒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相比于2010的水平超过4倍)。  白酒行业资深经理人晋育锋也表示,"过去几年在高增长背景下,包括茅台镇、四川宜宾、泸州、湖北等几个重要的白酒产区盲目投资,这些产能都会在2014年集中释放,新的大周期即将来临。"  "白酒行业产能规划明显冒进,品牌企业产能扩张速度极快,到2014年酒产能集中释放后,白酒行业过剩局面难以避免,特别是中高端白酒产能过剩压力尤大。受此影响,白酒企业不仅产量增速下滑,收入和利润增速仍将放缓,亏损面继续增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中小酒企将现倒闭潮  行业寒冬的应对之策,各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押宝"中低价位的产品,这也正是行业内专家所共同认为的"白酒消费应回归理性".同时年轻消费者开始被白酒企业纳入主攻消费对象,低度酒、时尚白酒、小包装酒概念被炒热。  2013年7月,五粮液高调推出五粮特曲精品、五粮特曲、五粮头曲新品,售价定为200~500元/瓶之间。其中,各品牌自然是看到了中端市场庞大的消费空间,同时,企业也希望通过增加大众消费来弥补高端需求的减少。  2013年年底,西凤酒推出100毫升装、价格在15元/瓶-18元/瓶之间的西凤小酒,西凤古酒营销中心将负责新产品的推广。至此,西凤酒正式形成全线覆盖高、中、低端市场的产品体系。同时,西凤酒集团推出一款名为"凤翔烧"的新品颇受瞩目,它的价位在50元/瓶以下。  白酒营销专家铁犁表示,一线酒企产品的价格回落,给二三线酒企产品的销售和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过去的行业发展中,所处行业地位不同,一二三线酒企的产品价格也就有所差别。如今具有品牌优势的一线酒企价格下行,势必会对二三线酒企产生冲击。市场和渠道方面都有,因为同等价位下,消费者或更倾向于选择大品牌的产品,商超及经销商也更愿意和一线酒企合作。"  目前我国白酒生产企业约有1.8万家,其中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仅有8000余家,而称得上规模企业的不足2000家。铁犁表示,随着白酒行业的调整,一大批生产落后、结构不优质的中小型白酒企业将被淘汰,一些小品牌将受到一线品牌和地方强势品牌的市场挤压,市场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而此前,在1998年~2004年的上一次酒行业低谷中,大批小酒厂纷纷转产或倒闭,一些风光一时的酒企走向没落,典型的如以秦池、孔府家为代表的山东军团。  肖竹青也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白酒市场整体在萎缩,各大酒企今年首要任务就是抢份额,竞争的加剧必然淘汰一大批企业。县级酒厂、边缘化酒企、基酒厂这三类酒企将最先受到冲击。  "以往县级酒厂靠一个县级,市场能做到几千万,靠一个地级市场做到几个亿,但随着一二线酒企将渠道、服务下沉到县城、乡镇,县级酒厂将直面一二线酒企的竞争,其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一线酒厂、区域龙头酒厂都有着自己的核心市场,在某一区域占绝对领导的地域。如西凤在陕西、洋河在江苏都有几十亿的年销售额,抗风险能力强。边缘的酒企抗风险能力弱,缺乏忠诚的消费者,品牌影响力弱,受冲击也很大。基酒厂随着今年产能大爆发也将面临倒闭潮。"肖竹青说。  白酒业并购提速  "白酒行业确实需要死掉一大批企业,才能形成类似全球白酒巨头帝亚吉欧模式的多品牌运营商。"铁犁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未来三年到五年将是白酒行业的整合期,白酒行业或许会经历一场"大浪淘沙",白酒行业间的并购成为一个趋势和常态。  "白酒行业排名前十位企业的市场总额仍偏低,未来行业性整合必会出现。一个规范性、成熟发展的产业,其前十大企业的产销额应占到总额的70%至80%,而我国白酒行业前十位企业的市场额度目前尚不到20%,行业处于调整期也为并购创造较好的条件。"铁犁说。  实际上,在2013年白酒行业并购潮已经开始涌起。2013年7月,帝亚吉欧并购水井坊。2013年8月,五粮液注资河北永不分梨酒业。同年8月,泸州老窖华北基地在河北开工。2013年9月娃哈哈与贵州政府签订协议,注资150亿元,投资酒业。同年9月,天津荣程集团与泸州合江县政府签订协议,投资120亿元白酒项目。10月,中国平安集团入股宜宾红楼梦酒业,注资5亿元。  肖竹青表示,未来白酒行业进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阶段。随着白酒行业持续调整,白酒行业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白酒的消费市场改变。2014年,白酒行业并购大潮持续进行,并且持续加快,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白酒行业资深营销人士舒国华称,日前食药监局要求加强白酒质量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从目前看,有3000家小白酒企业将收到死亡通知书,白酒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铁犁还认为,酒行业目前估值较低,各方资本忙着来抄底,这说明各方看中了酒业未来的潜力。未来并购重组路径,既有同业整合,也有业外资本的投资重组,并购重组也将深刻地改变着白酒行业的品牌格局。"未来并购重组主要有三种主体,一是行业上市公司及区域龙头企业,如茅台、五粮液等 二是业外资本,如娃哈哈、中粮、投资机构等 三是外国资本,如帝亚吉欧。1亿~10亿规模的酒企或将成为首轮被兼并重组的对象。"  ■2013年白酒行业并购大事记  1帝亚吉欧全资收购水井坊  事件回顾:7月23日,全球饮料企业帝亚吉欧通过其官网表示,中国当局已批准其以2.33亿英镑收购中方伙伴持有的剩余47%的股份,因此,帝亚吉欧将成为四川成都水井坊集团公司的全资股东,后者为上市白酒生产企业水井坊的母公司。  声音:帝亚吉欧亚太区总裁顾斯霆表示,作为水井坊的控股股东,帝亚吉欧将一如既往与水井坊的中方管理层一起,致力于将水井坊打造成一个领先的白酒国际品牌,对白酒业务在中国的长远前景充满信心。  2五粮液控股"永不分梨"  事件回顾:8月5日,五粮液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河北永不分梨酒业有限公司、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在邯郸市临漳县投资设立河北永不分梨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共同建设河北临漳白酒灌装工业园。此次新成立的河北永不分梨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五粮液出资2.55亿元,占股51%.  声音:五粮液董事长唐桥表示,这是公司转型的又一战略举措,也是公司实施对外合作"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战役。永不分梨新公司的成立,是五粮液发力中低端产品的创新举措。  3钢铁巨头进军白酒业  事件回顾:9月28日,民营钢铁巨头天津荣程集团与泸州市合江县政府正式签署合江县10万吨白酒基地项目投资协议。据悉,荣程集团10万吨白酒生产基地项目位于合江县的泸州食品工业园区,总投资约120亿元,主要包括年产10万吨白酒、码头、酒庄和健康养生中心等四个项目。  声音:荣程集团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注册了白酒品牌和商标,并且将收购当地的酒厂来获取白酒生产的相应资格。发展酒业是荣程集团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还将实现全国布局。  4统一牵手泸州老窖  事件回顾:10月13日,泸州老窖集团与台湾统一集团旗下世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在泸州建立清香型白酒酿造基地,初步规划年产清香型白酒4万吨,预计总投资额将达30亿元。  声音:世华企业相关人士表示,此前公司已有自己的白酒品牌,并且产品已经进入大陆市场,跟泸州老窖合作是希望在生产方面进一步提升。另据了解,该企业此前已有打算将泸州老窖的产品引入台湾市场,而此次双方共同打造清香型白酒基地,业界猜测或与此有关。  5平安集团"输血"红楼梦酒业  事件回顾:10月23日,中国平安集团与宜宾红楼梦酒业正式签署协议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合作的内容包括,平安集团投资共计5亿元,帮助红楼梦酒业在品牌、渠道建设及技改等方面进行改造。  声音:红楼梦酒业董事长文万彬表示,根据协议,平安信托将分期以5亿元现金方式入股红楼梦酒业,完成后其将持红楼梦酒业25%的股份,而红楼梦酒业不会丧失控制权。在目前发展趋势下,红楼梦酒业将有望在3到5年内完成上市。  6娃哈哈150亿进军白酒业  事件回顾:2013年11月5日,娃哈哈集团与贵州省仁怀市政府签订白酒战略投资协议,入驻仁怀市白酒工业园区,一期投资额或高达150亿元,参与仁怀市中小型酱香酒生产企业优化整合,其首款酱香酒--领酱国酒也已亮相。  声音:宗庆后表示,当前中国的白酒行业进入发展低谷,而中国又有着悠久的酒文化,行业的振兴与传承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加入。同时,当地政府也希望能有一家有实力的企业整合本土资源,再培养出一个全国知名的酱香酒品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娃哈哈集团就选择在这个时机,进入白酒行业。
  • 百年悬疑一朝破解 科技揭中国白酒海外受宠之谜
    有种说法,外国人很少喝白酒,但外国人却很喜欢喝白酒,这句话其实一点都不矛盾。  如果是二锅头和伏特加,老外选的肯定是伏特加,如果是五粮液和伏特加,那么五粮液胜算的概率就很大,如果是二锅头和五粮液,那五粮液绝对胜出。道理很简单,老外们中国白酒喝的少并不是真的不喜欢喝,而是不太敢喝!  在老外眼里,中国的好东西很多,很有异国风味,还有些神秘,问题就出现在这个神秘上,神秘都是有趣的,神秘的中国功夫很精彩,神秘的中国文化很有趣,但是如果这个神秘是要喝进肚子里那就另当别论的,看看异国风情的都是不会得针眼,要是喝了不知什么来路的东西那可就有小命隐患了!  五粮液之所以能被国际市场认可和青睐,成为老外眼中中国白酒的首选和代言,靠的就是公开透明,让人喝的明白,近十年来,五粮液集团投入巨资,购置了大量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和设备。目前,公司共有各种规格的色谱仪30余台。其中,日本岛津CC一14B型气相色谱仪、美国色谱——质谱联用仪、5890型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先进的设备构成的高水准质量检测体系,对出产的每一个品种、每一个批次的五粮液及其系列酒进行全面的技术分析和检测。这种做法,不仅让消费者喝的舒服,更喝的明白。  从这个角度讲,光谱分析揭开了五粮液的一层秘密,却书写了五粮液一段传奇。  五粮液采用这种方式,彻底从根本上打消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白酒原料和品质上的怀疑,这不仅是一种营销手段,更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打消了传统中国白酒企业固步自封,宁可放弃海外市场,不愿迎合国际客户需求的局面。其实公布白酒成分并不会导致配方的泄露,仅仅是让不熟悉中国白酒的人打消担忧。五粮液采取这一措施之后,效果十分显著,五粮液系列产品赢得了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近几年来,五粮液系列产品在质量方面顾客抱怨、投诉为零,国外连锁集团的巨头更是纷至沓来,千里迢迢到宜宾大量采购五粮液,除了五粮液是中国白酒的典型代表之外,五粮液公认的产品质量和国际领先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凭借着长期稳定、可靠的质量,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出口一直占中国名优白酒出口的90%以上,被国际消费者誉为“中国的国际名片”,按照国际通用的CSM分值区间标准,五粮液顾客满意指数均达到了很满意水平。  此外采用光谱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对五粮液自己质量监控也十分有帮助,科技化信息化更给了五粮液质量管理科学的支持。  老外独爱五粮液给中国白酒企业很多启示,要真想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技术、意识、态度,真是一个都不能少。
  • 最高法:消费者知假买假不影响维权
    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个司法解释旨在加大保护消费者权益力度,统一食品药品纠纷案件的司法裁判尺度。总共18条的司法解释将于今年3月15日起施行。  据了解,近年来,食品药品纠纷案件已成为全国法院民事审判中社会关注度高、涉及范围广的案件类型。法院受理的此类案件呈小幅上升趋势。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显示,2010年~2012年,全国法院受理的食品药品民事纠纷案件共计13216件,占各类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的6%。其中,2011年受理4513件,同比上升9.59% 2012年受理4623件,同比上升2.44%。  “这些行为给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迫切需要加大制裁力度,有效遏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同时引发法律上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说,“虽然对不法行为人进行行政处罚、刑事处罚能收到积极效果,但并不能代替民事处理,广大消费者通过民事诉讼维权的情况增多。”  司法解释对如赠品不合格能否索赔,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承担何种责任,网购遭受损失网络交易平台如何担责,如何认定“霸王条款”等诸多司法审判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认为,司法解释使现行法律规范更加严密,为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更全面和严格的保护。它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了倾斜性保护,在民事责任认定规则、侵权责任主体范围和形式等方面都作出了专门规定,为受害消费者提供了更便利和有效的救济渠道。  司法解释明确了“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主张消费者权利。其中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司法解释为遏制食品认证机构进行虚假认证,规定“食品认证机构故意出具虚假认证,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食品认证机构因过失出具不实认证,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文章转载自:新华社
  • 面对白酒行业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白酒作为传统制造行业,历史悠久,工艺成熟。白酒工艺是以粮谷为原料,曲药作糖化发酵剂,经蒸馏取酒、贮存勾调而成。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白酒市场竞争随之加剧,人们对白酒品质要求提高,白酒品质与生产原料、关键工艺的控制、原产地、贮藏年份等息息相关,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白酒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随着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新标准的不断出台更新,市场监督的力度增大,白酒安全也备受关注。因此,为保障白酒酒质与安全,需要做到从白酒生产源头到出厂的全过程控制,白酒检测作为重要控制手段,探索快速检测分析方法,有利于提高白酒企业效益,促进白酒发展。 红外光谱是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波谱,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红外光谱一般分为3个区域:近红外区(12500~4000cm-1)、中红外区(4000~400cm-1)和远红外区(400~10cm-1)。红外光谱技术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检测过程中具有分析高效、结果精准、数据无损等特点,其技术实质上是利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红外光谱技术应用领域范围广,涉及了医药、石油、化工、食品等,在食品行业中,常使用的主要是中红外光谱技术和近红外光谱技术,一般应用于糖类、脂肪、蛋白质、淀粉、总酸、总酯等的检测。 红外光谱技术因在检测过程中快速、简便的特点,非常有利于白酒的快速检测分析,近年来也有诸多探索将其应用于白酒行业中。 中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中的应用研究  中红外光谱技术不仅具有与近红外光谱相同的特性,还具有吸收峰窄、分子选择性好、信息图谱全等优势,在医药、食品行业的品种鉴别、成分鉴定等各方面被广泛研究应用。 白酒常规理化指标检测 白酒的常规理化指标检测对于白酒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酒精度能够直接区分高度酒或低度酒,利于消费者辨识;总酸、总酯的含量多少既能衡量基酒酒质好坏,又能把控白酒贮存条件。酸类、酯类、醇类等作为白酒重要的质量指标,对白酒的风味影响极大,酸类作为协调成分及呈味物质,适量可减少及掩盖白酒的杂味和苦味;酯类作为重要风味成分,在浓香型酒中数量多、影响大。白酒常规理化指标检测越精细,对白酒的质量把控越有利,但白酒生产体量大、关键环节多,探索建立快速检测方法,有助于白酒酒质提升,助推白酒发展。 白酒质量安全指标、真假酒鉴别、香型识别等方面的检测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白酒安全问题也倍受关注。甲醇、氰化物、糖精钠等作为白酒食品安全指标,需要在白酒生产各个环节对其进行严格把控。 甲醇因为与乙醇沸点相近,在白酒生产过程中难以分离,乙醇生成时会伴随产生少量甲醇,因此,建立快速检测白酒中甲醇的分析方法非常有必要。随着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白酒利益的扩大化,市场上假酒越来越多,这不仅不利于白酒企业发展,而且有损消费者利益。 真假酒鉴别目前最成熟的方法是感官检验,但在理化分析方面也有所研究,例如清香型和浓香型白酒的红外光谱图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且不同种类白酒干燥物的指纹特征明显,从而能直观的评价白酒品质与真伪。 衰减全反射(ATR)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可以实现茅台酒真假鉴别的快速检测,该方法简化了流程、缩短了时间。此外,利用红外光谱对白酒香型进行快速识别有利于优化白酒生产工艺,使白酒划分更加科学规范化,也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 总结与展望 从目前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检测中研究进展可以看出,白酒及酿酒原料、酒醅、曲药的常规理化指标等研究报道较多,但红外光谱在白酒中的应用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中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这与中红外光谱图提取的是图谱本身峰型的特征有关,光谱会受到乙醇和水的影响;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综合质量评定相关研究较少,例如红外光谱检测风味物质与感官评定联动、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曲药、酒醅理化指标等方面,目前少有研究应用。 红外光谱技术因为检测快速、操作简单、样品无损等优势,在酒行业势必会有更广泛的利用,特别是中红外光谱技术,光谱清晰度高、图谱库丰富,为其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有望将红外光谱技术贯穿白酒生产全过程,以此提高白酒综合质量,缩短耗时,减少人力,提高效率,增加企业效益。布鲁克的近、中、远红外和拉曼光谱仪在整个行业中都无与伦比。我们的产品组合包括紧凑、便携的常规设备以及功能强大的研究级光谱仪。我们的解决方案涵盖了从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到太赫兹应用的整个光谱范围。 Bruke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具有以下特点: 1.数据具有高度准确性和稳定性 2.操作简便快速上手 3.维护需求低 4.运行成本低 5.助您快速收回成本布鲁克光谱源于德国,仪器质量及光谱质量高度稳定,为您进行质量控制及产品研究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测量手段。
  • 质监:白酒是否勾兑尚无检测方法
    连日来,古井贡采购大量酒精用于勾兑白酒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古井贡酒公告中称,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公司部分低端产品采用固液法生产,即不排除勾兑了食用酒精,不过,古井贡并未明示这些低端产品具体是哪些。针对天津酒类市场上出售的各种“原浆酒”“年份酒”,专家表示,在现有技术下,很难检测出白酒到底是勾兑的还是酿造的。   新闻背景  古井贡发公告承认  部分低端酒为勾兑  近日有媒体爆料称,古井贡酒酒精采购额达4600万元,这些酒精可能用于勾兑白酒。对此,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告中,承认购买酒精的传闻属实。古井贡表示,公司在酿酒工艺上采用两种方式,其中古井贡酒及年份原浆系列均按照传统工艺纯粮固态发酵,而部分低端产品采用固液法生产,酒精勾兑符合国家标准。不过,到底哪些品种、价位的产品为勾兑而成,该公司并未告知消费者。  市场现状  “年份酒”“原浆酒”  多数未标生产工艺  昨日,记者走访天津各大超市和烟酒卖场发现,古井贡生产的白酒在多处卖场有售。在北城街和城厢西路交口附近的一家卖场,古井贡公司生产的“古井玉液”白酒,酒精度为50%,规格为500ml,标注原料为“水、小麦、高粱、大米、糯米、玉米”, 售价仅为8元,并未明示采用何种工艺生产。而河西区大沽南路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出售的“古井酒”浓香型白酒,酒精度为45%,规格为500ml,售价为58元,同样未明示工艺。  记者采访中发现,市场上销售的“年份酒”“原浆酒”种类繁多,价格从十几元到上千元不等,多数都未标注生产工艺。  专家观点  现有仪器技术难查  白酒制作工艺年份  据质监部门相关技术人员介绍,目前,对白酒的检测主要针对与人体安全相关的一些物理、化学指标,比酒精度、总酸、总酯、固形物、甜蜜素等,对于白酒到底是勾兑的还是酿造的,仪器很难检测出来,而所谓“原浆酒”“年份酒”到底窖藏了多少年,目前的技术也根本无法检测。“不少企业生产的‘年份酒’只是个概念。”专家介绍,对于什么是合格的“年份酒”,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规定。相关机构很难拿出证据来证明某一种白酒是否达到其所标注的年份,这给一些企业“打擦边球”提供了可乘之机。  业内人士表示,“年份酒”“原浆酒”市场混乱,降低了酒企的经营信誉和消费公信力,短期可能获利,但从长远看,一个缺乏诚信的市场环境,将极大地伤害消费者的感情,最终使商家的经营走进死胡同。
  • 国井集团投入3000万建立白酒质量检测室
    国井集团副总裁张辉在鲁酒质量宣言旗上签字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下社会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之前白酒&ldquo 塑化剂事件&rdquo 也让消费者更加关注白酒质量。今天,&ldquo 品味山东 质量鲁酒&rdquo 第三届全国媒体巡礼鲁酒质量行活动的记者也带着消费者关注的问题来到淄博市高青县的国井集团。  夏天是酒厂的传统停工期,大众网记者在参观生产车间时发现,所有的制酒设备都是不锈钢制成。国井集团总工程师张锋国告诉大众网记者,目前国井集团已经将全部的制酒设备改进为不锈钢材质,从根本上杜绝了消费者所担心的塑化剂问题。  大众网记者还了解到,从2005年起,国井集团陆续改进发酵工艺和设备,目前所有设备都采用不锈钢材质,杜绝了消费者所担心的塑化剂问题,并陆续投入3000万元用于建立检测室,用于检测各个生产环节。目前国井集团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已经被全世界的酒类机构所认可。  张锋国告诉大众网记者,为了能够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国井集团从原料开始把关,严格检测包括高粱、玉米等在内的原材料的农药残留,杜绝不合格的原料。制曲、发酵、储存等各个环节也都接受了严格检测,以确保所有的出厂产品都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另外,全国领先的微生物菌种研究,也使得国井集团能够生产出更为优质的产品。  最后,国井集团副总裁张辉在3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代表的见证下,签下了质量宣言。向消费者保证,生产质量过硬的白酒产品。
  • 酱香白酒“新国标”征求意见
    近日,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和委员会旗下酱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白酒质量要求第4部分: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国标),对酱香型白酒进行了重新定义,对其生产流程、理化要求、感官要求都重新进行了梳理。 新标准明确,酱香型白酒以粮谷为原料,采用高温大曲等为糖化发酵剂,经固态发酵,固态蒸馏、陈酿、勾兑而成的,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具有酱香特征风格的白酒。 新国标规定,酱香型白酒不再根据产品酒精度分为高度酒和低度酒,而是根据酱香型白酒的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及行业内已达成的共识,按照糖化发酵剂分为大曲酱香型白酒、麸曲酱香型白酒和混合曲酱香型白酒3种不同生产工艺类别,并要求按此3类标注产品类型。 标准起草组的专家介绍说,传统大曲酱香型白酒以糯高粱为制酒原料,以小麦为制曲原料,以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且在生产全过程均不使用外源性的微生物和酶。麸曲酱香型白酒的研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生产工艺逐渐成熟和完善,在原料使用和处理上,以高粱为主,也可加入小麦等其他谷物原料,并且原料需经破碎。麸曲一般以麦麸为载体,接种纯种微生物(霉菌、酵母、细菌等)进行培养,目前麸曲生产中也可采用其他载体进行接种,如淀粉质原料。在麸曲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还可同时使用麸曲和酶制剂以稳定和提升产品质量。混合曲酱香型白酒包括两种生产方式:一种是直接将大曲酱香型白酒 和麸曲酱香型白酒按一定比例勾兑而成,且大曲酱香型白酒的体积占比不应小于总量的30%;第二种生产方式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高温大曲和麸曲同时作为糖化发酵剂,或者高温大曲与外源性的微生物和酶同时使用。 采用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关键工艺特征之一,高温大曲以小麦为原料,在发酵过程其品温超过60摄氏度,高温大曲在制酒生产中,起到投料、生香和发酵等作用,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动力。 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等16部门发布关于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的通知, 其中提出“加快推动消费品标准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新国标结合酱香型白酒行业发展实际情况,能更好引导消费者直观地认知酱香型白酒的产品特性,以消费者易于理解的感官术语描述酱香型白酒典型产品的香气特征。
  • 解开浓香型白酒的风味密码—基于现代分离技术与分子感官评价揭示浓香型白酒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
    2022年3月,北京工商大学白酒化学团队在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Q1, IF:4.556)在线发表了题为“Uncover the flavor code of strong-aroma baijiu: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velation of aroma compounds in strong-aroma baijiu by means of modern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molecular sensory evaluation”的综述文章。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01826)、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XZ202001ZY0017N)和四川省固态酿造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项目(2021ZYD0102)资助。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技术学院赵东瑞副教授为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王俊山为第一作者。白酒是中国的国酒,在中国的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20年,白酒行业销售总收入达到5836.39亿元。浓香型白酒是四种基本香型白酒之一,因其香味怡人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对浓香型白酒中微量成分及其对浓香型白酒香气轮廓影响的研究已逐渐展开。本研究主要介绍了浓香型白酒的工艺流程,综述了近年来浓香型白酒中微量成分的研究进展,特别是香气化合物对浓香型白酒香气特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为浓香型白酒的研究方向提供思路,为今后相关标准的完善和白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综述亮点本文概述了浓香型白酒的流派和生产工艺。对白酒中微量成分的提取(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总结了近年来浓香型白酒中微量成分的研究历程和研究进展,为浓香型白酒的研究方向提供思路。综述结论截至目前,在浓香型白酒中共检测出861种化合物,其中有141种化合物被认为是浓香型白酒的主要香气成分。根据分子感官科学的结果,有32种香气化合物被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关键香气化合物,包括酯类、醇类、芳香族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使浓香型白酒具有协调浓郁的风味。未来,我们应继续完善和丰富白酒感官组学的研究手段和工具,构建浓香型白酒香气轮廓,稳定白酒的品质,这将为相关标准的完善和白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图文赏析图文摘要图1. 2014年至2020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年产量、年销售额、年利润变化趋势。图2. 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示意图。图3: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发酵工艺和蒸馏工艺。图4:浓香型白酒的关键香气化合物。欢迎阅读原文 https://doi.org/10.1016/j.jfca.2022.104499本文转载自 科学私享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所使用的搅拌吸‍‍附子Twister‍‍‍热脱附设备介绍最新热脱附仪TD3.5+GERSTEL热脱附进样的多样性:可以对多种样品进行分析,包括固态样品、吸附剂、用于SBSE的搅拌棒Twister、液态(微型瓶)、薄膜固相微萃取TF-SPME、以及同时热脱附TF-SPME和SBSE气相色谱-闻嗅技术介绍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所使用的嗅觉检测口ODP哲斯泰“风味,香气和气味分析”整体解决方案:多种风味化合物萃取技术(LLE/HS/DHS/SPME/TF-SPME/SBSE)+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GC-O-MS)+Aroma Office 2D
  • 家具投诉每月超百 消费者维权难在检测
    摘要:现如今,检测成为一些商家卡住消费者维权的“绊脚石”。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往往以需出具质量检测报告为由,让消费者维权陷入两难,毕竟,自己检测家具不但要花费用,而且家具检完即报废。在纠结中,有消费者就此作罢。  今年达芬奇事件的曝光,使家具行业被置于聚光灯下,引来消费者日益关注。近日,记者陆续接到市民反映所买家具有问题,但却难以维权的情况。  现如今,检测成为一些商家卡住消费者维权的“绊脚石”。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往往以需出具质量检测报告为由,让消费者维权陷入两难,毕竟,自己检测家具不但要花费用,而且家具检完即报废。在纠结中,有消费者就此作罢。  记者昨日了解到,今年以来,广州12315平均每月关于家具投诉就超过100宗,其中部分是针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不处理的情况。广州家具市场众多,有关专家建议,可由政府引导,家具市场推广商户的先行赔付制度,反过来督促商户诚信经营。  投诉:买家具遭忽悠难退货  日前,记者就接到许多消费者投诉,反映购买家具遭受忽悠,却难以退货。  今年60多岁的唐阿姨称,今年6月,她在康王路一大型家具城的专柜买了一套沙发,花了3900元。当时商家保证是真皮,假一赔十,还说“是促销价不能开发票”。谁料到,唐阿姨把沙发买回去后坐了大约3个小时,大腿周边就发红发痒,皮肤过敏,到医院花了400多元治疗。  不久后,唐阿姨找商家要求退货,而商家却要她检测证明沙发不是真皮才能退。  “都不知道怎么办好。如果真的要走检测这条路,还要费力费钱啊。”唐阿姨无奈之下,只好找工商部门处理。  “我要的是公道,不是钱的问题!”另一名消费者马先生比较较真,他此前买了一整套卧室家具,包括床、床头柜、书柜等,花费3万多元,但这些家具一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而对此,商家坚称质量没问题,要求马先生出具不合格的检测报告,才能处理。  马先生几经波折找市质检院进行甲醛检测,花费800多元,结果显示甲醛超标2倍多。凭着这份检测报告,加上工商的协调,对方最终同意退款95%。  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获取的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该中心共接家具类咨询295宗、申(投)诉664宗、举报20宗,分别占总量的0.40%、1.92%和0.27%。这意味着,平均每月投诉就超过100宗 而投诉主要指向: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不处理、商家未能按时送货上门、订购的家具货不对板等问题。  走访:家具销售不够透明  实际上,近几年广州家具产品的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不高。与消费者的投诉相对应的是,今年4月,市质监局对广州生产的家具产品组织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43批次产品,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率仅为55.8%,有6批次(占不合格总数25%)板式家具甲醛释放量超标,有关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了不合格人造板和劣质胶粘剂 有15批次(占不合格总数62.5%)木制柜稳定性项目不合格,厂家为节省材料而使用过薄的后背板,致使抽屉拉出或门打开后产品重心不平衡。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中心有关人士也表示,近几年广东省家具的平均合格率是70%―80%。  记者了解到,目前家具产品未列入国家强制“三包”期限的产品目录,实行经营者与消费者自行约定的“三包”期限,而这也使家具消费出现了一些模糊地带。对于家具是否可包退换、是否检测合格等,很多商家并没有十分公开透明告知。一些卖家会以促销等为理由,不出具发票,而检测合格书也要求在买家确定购买后才出示,消费者事先并不完全知情。  近日,记者走访了香江家居城、美克美家等家具卖场。在一家家具店,记者询问一张白色皮质飘边一米八大床是什么料子的皮,销售人员起初称是“进口黄牛皮”,但后来改口称“全部产自深圳”,并笑称“怎么可能从法国运床垫和床到广州来”。她看见记者显露出不放心的神情,连忙说:沙发能提供五年维修保证,床垫能提供20年质量保证,但没有明确售后发现问题是否能退换。  在“美克美家”家居装饰店的伊森艾伦品牌区,记者提出要查看家具的质量保证书,店员则回答目前商场中没有保证书,都在总部,但只要买了家具,他们就会将保证书复印件一并寄到。买家认为家具有质量问题,如何处理?店员称,买家若发现问题,自行检测后提出意见,由第三方公证后走法律途径解决。  难点:商家推脱责任,消费者伤不起  “如果家具维权都要通过自行检测的环节,那可是相当麻烦。”试过家具检测的马先生的这份感慨,道出了家具维权者的难处。一般普通市民并不知道家具检测的途径,即使知道,也会考虑到费用后果等而举步不前。  记者了解到,在广州比较权威的家具检测机构有广州质检院和广东质检院,后者的家具检测中心设在顺德。  昨日记者致电广州市质检院建材消防业务部,工作人员表示,该部门只按国家标准受理家具有关理化性能、力学性能等方面检测,比如甲醛含量、稳定性等40个小项左右,至于是否真皮、是否实木,没能力检测。  市质检院工作人员介绍,以检测家具甲醛含量为例,由于仪器都很大型,不能外出服务 一般需要消费者自行将家具运到质检院,填单缴费,确认委托,质检院将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一份检测报告,收费是500元/次。另外,也可以通过空气检测法,但这种缺乏说服力,除了家具会散发甲醛,房间室内也涂料也可能有甲醛,影响因素太大,一次收费也要800元。工作人员还特意提醒,“家具检测环节比较复杂,需要切片检测分析,这边裁一点那边裁一点,检完后都不像样了,等于报废”。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达芬奇等事件的曝光,各方面意识加强,近期个人送检家具的情况有所增加,主要检测家具是否红木、黄花梨等名贵木材,甲醛情况等,中高档的家具居多。  “不过,一般人不会选择这样做,除非需求十分迫切,或者有十足的检出问题的把握。”该负责人介绍,个人检测维权,还要证实是哪个厂家或商家生产、销售的,以保证其对结果的认可。 一些经历过家具维权的消费者向记者说明了难处:一旦怀疑家具有问题,商家往往会要求自己提供证明不合格的检测书,这样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第一,检测需要自己把家具运到检测中心,而且成本不低,有的家具才花两三千元,检测一件起码要几百元 第二,家具检测完后,等于报废,如果最后检测结果合格,或者商家还是不认账,那么自己损失就更加惨重。就这样,在检与不检的纠结中,事情越拖越久,有的消费者也就此作罢。  昨日,市消委会秘书长李永强坦言,当前家具投诉反映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维权比较困难,有些商家在销售时过分夸大情况,消费者发现问题回去找商家,商家总以各种理由推脱,比较常见的就是要求买家出示报告。“这种情况下,其实商家才应该出示证明家具合格的报告,如果拿不出来,就证明有问题”。  支招:可尝试推广先行赔付制度  检测维权,让一些普通家具消费者大叹“伤不起”,如何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 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表示,近年来广州乃至广东的家具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整体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但的确还有改进、提高的余地。  王克建议,可学习顺德等地的做法,由政府引导,行业、市场进行牵头,推广先行赔付制度。也就是说,各大市场管理者,可要求入驻的商户签订先行赔付公约,缴纳几千元到一二十万元不等的保证金,设立独立账号确保专款专用。一旦消费者投诉有家具质量问题时,商户如果不配合,消费者可以向市场投诉,市场如确定商户存在如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问题,可直接从商户缴纳的保证金中取款,现行赔付消费者,再由商户进行善后。  这种先行赔付制度的推行,大大约束了商家的经营行为,解决了消费者投诉难、理赔难、赢了“官司”后执行难等头疼的问题,对保护消费者利益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反过来督促商家诚信经营。据介绍,作为“中国家具商贸之都”的顺德乐从,在2008年就开展集体诚信品牌建设,其中先行赔付基金是一大亮点,在推行一年后家具投诉量降低了50%。  解答:商家若不能提供合格证明 应主动送检分清责任  销售家具时是否该出示检测合格报告?出现问题,如需再检测,费用由谁承担?  广州市工商局指出,根据《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因此,家具店销售家具时,应当提供或公示其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这种证明可以是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也可以是有检测能力的厂家出具的自检合格证明。建议商家尽可能提供权威机构的检测合格证明,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另外,鉴于家具产品检测后报废无法继续使用,而检测费又较高,消费者与经营者往往无法达成送检协议,属于《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办法》第27条规定的“难以检测、鉴定”的情形,经营者应当按规定提供该款家具近期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的合格报告、商品供货合同等证明自己无过错的证据,不能提供这些证据而经营者坚持认为自己无过错的,可以由经营者先行垫付样品费、检测费等费用,将样品送权威机构检测后根据检测结果来分清责任。  提醒:消费者应重视事前维权  “有些市民买了家具,发票没要,检测合格书没看,导致事后维权很困难。”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提醒市民,重视事前维权,在购买家具时,要求商家在单据上注明家具的名称、型号、颜色、材质等相关信息,并注明送货时间、“三包”期限及其他口头承诺,要做到“白纸黑字”,保留好相关单据及宣传资料,为事后维权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消费者发现家具存在质量问题后,建议先与商家或厂家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消委会投诉或向工商等行政部门申诉,亦可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 欧盟消费者组织呼吁食品原产地标示更清晰
    1月24日,欧洲消费者组织(BEUC)公布一份调查报告,指出欧盟消费者购买食品时的一项关键标准是产品的原产国。BEUC依据该调查报告,要求对肉类、牛奶、未加工食品、构成某食品50%以上的配料进行更系统的食品原产地标示。  BEUC会长莫尼可• 戈扬斯指出,生产者不遗余力地想使消费者相信其食品具有某特殊区域特征(如以希腊文标示的德国羊乳酪,标示有意大利国旗的中国大陆番茄酱)。此类营销方式属于不诚信行为,会误导消费者,应当予以制止。  BEUC于2012年7月在奥地利、法国、波兰、瑞典,对各国人口代表性样本实施调查。结果显示,平均70%的欧洲消费者关注食品的原产地,将其作为购买食品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奥地利为77%、法国71%、波兰66%、瑞典61%)。  许多消费者认为原产国标签含义不清。例如,针对新鲜肉类,消费者无法确定标签标示的原产国指的是动物出生地、饲养地还是屠宰地。事实上调查也表明,样本消费者中有63%希望知晓其所购产品的原产国或明确原产地,只有小部分消费者满足于仅标示欧盟原产或非欧盟原产。  BEUC食品政策官员在新闻简报中指出,消费者并不满足于仅仅了解产品是否原产于欧盟内部。在某些国家(如奥地利、法国),消费者甚至希望知道食品明确的原产地区。多数消费者将食品原产地与质量和安全相挂钩,有许多人也希望支持本地企业、农业和经济。  BEUC据此建议更新欧盟食品标签立法,相关立法内容包含在关于向消费者提供食品信息的第1169/2011号条例中。BEUC建议对1169/2011号条例第26(5)和(6)条款所列的所有食品种类(如所有肉类、配料用肉类、牛奶、乳制品配料用牛奶、未加工食品、单一成分产品、食品中含量超过50%的配料)实施强制性原产国标签规定。BEUC强调了现行的牛肉原产规则(即所谓“原产”包括出生、饲养和屠宰地),并指出猪肉、家禽肉、绵羊和山羊肉也应适用同样规则。另外,食品主要配料的原产地应定义为原料的种植地(如蛋糕所用面粉的原产地应为小麦收割地)。  调查报告详情可参见:  http://www.beuc.org/Content/Default.asp?  欧盟目前有立法规定,橄榄油、鱼(罐头和预制品除外)、牛肉、非欧盟原产新鲜或冷冻家禽、葡萄酒、大多数新鲜水果和蔬菜、蜂蜜和鸡蛋等须强制性加施原产地标签。然而,对于许多其它食品则不要求原产地标示,即所有此类其它食品的原产地标示是自愿性的。 1169/2011号条例由欧洲议会和理事会于2011年10月25日通过,规定了包装上食品信息形式和内容的基本要求。条例内各条款将于2014年12月13日生效。  该条例将强制性原产地标签实施范围扩大到新鲜猪肉、羊肉、山羊肉、家禽肉以及标示可能误导消费者的产品(如用丹麦猪肉制作,在英国生产且被标示为英国产品的香肠)。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条例将强制性原产地标示实施范围扩大至新鲜、冷冻、冰冻猪肉、家禽肉、绵羊和山羊肉,但标签上须标示的信息内容仍有待确定(如动物出生地、饲养地或屠宰地),因此BEUC呼吁此类标示信息内容可参照目前牛肉的标示要求。  条例还规定,如果生产者自愿声明了食品原产地,则必须告知消费者食品主要成分是否来自不同原产地。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此类主要成分原产地(如种植地或最后实质性加工所在国家)的认定还仍在讨论之中。  1169/2011号条例要求欧洲委员会拿出一系列报告和研究,调查这些措施的实际影响,以及将强制性标示规定扩大到配料用牛奶和肉类等食品的可行性。  2013年,欧盟将决定食品原产地标示的关键规则,BEUC呼吁欧盟立法应使原产地标示更有意义且更易查看。  1169/2011号条例详情可参见:  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ONSLEG:2011R1169:20111212:EN:PDF
  • 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兼香型白酒分技术会员会成立大会召开
    2010年3月18日,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兼香型白酒分技术会员会成立大会在安徽口子酒业隆重举行。 兼香型白酒标委会的成立,是中国白酒文化、白酒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响应国家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华 夏 酒 报中国酒业风向标,对消费者权益进行更全方位的保护,更有利于相关部门对兼香型白酒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增强兼香型白酒的市场竞争力,为兼香型白酒的发展打造技术与标准平台。 口子酒业作为兼香型白酒分标委秘书处单位,口子窖作为兼香型白酒的典范代表,以“香浓馥郁典雅”为最大特点,以优雅的酱香和浓郁的窖香为主题香韵,舒适的粮香和口子特有的曲香加以修饰和衬托,将白酒不同香型的香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 这是对白酒技术的创新性继承,也更加适应现代人科学饮食的需要。
  • 家具类投诉每月超过百宗 消费者维权难在检测
    今年达芬奇事件的曝光,使家具行业被置于聚光灯下,引来消费者日益关注。近日,记者陆续接到市民反映所买家具有问题,但却难以维权的情况。  今年达芬奇事件的曝光,使家具行业被置于聚光灯下,引来消费者日益关注。近日,记者陆续接到市民反映所买家具有问题,但却难以维权的情况。  现如今,检测成为一些商家卡住消费者维权的“绊脚石”。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往往以需出具质量检测报告为由,让消费者维权陷入两难,毕竟,自己检测家具不但要花费用,而且家具检完即报废。在纠结中,有消费者就此作罢。  记者昨日了解到,今年以来,广州12315平均每月关于家具投诉就超过100宗,其中部分是针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不处理的情况。广州家具市场众多,有关专家建议,可由政府引导,家具市场推广商户的先行赔付制度,反过来督促商户诚信经营。  投诉:  买家具遭忽悠难退货  日前,记者就接到许多消费者投诉,反映购买家具遭受忽悠,却难以退货。  今年60多岁的唐阿姨称,今年6月,她在康王路一大型家具城的专柜买了一套沙发,花了3900元。当时商家保证是真皮,假一赔十,还说“是促销价不能开发票”。谁料到,唐阿姨把沙发买回去后坐了大约3个小时,大腿周边就发红发痒,皮肤过敏,到医院花了400多元治疗。  不久后,唐阿姨找商家要求退货,而商家却要她检测证明沙发不是真皮才能退。  “都不知道怎么办好。如果真的要走检测这条路,还要费力费钱啊。”唐阿姨无奈之下,只好找工商部门处理。  “我要的是公道,不是钱的问题!”另一名消费者马先生比较较真,他此前买了一整套卧室家具,包括床、床头柜、书柜等,花费3万多元,但这些家具一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而对此,商家坚称质量没问题,要求马先生出具不合格的检测报告,才能处理。  马先生几经波折找市质检院进行甲醛检测,花费800多元,结果显示甲醛超标2倍多。凭着这份检测报告,加上工商的协调,对方最终同意退款95%。  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获取的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该中心共接家具类咨询295宗、申(投)诉664宗、举报20宗,分别占总量的0.40%、1.92%和0.27%。这意味着,平均每月投诉就超过100宗 而投诉主要指向: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不处理、商家未能按时送货上门、订购的家具货不对板等问题。  走访:  家具销售不够透明  实际上,近几年广州家具产品的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不高。与消费者的投诉相对应的是,今年4月,市质监局对广州生产的家具产品组织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43批次产品,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率仅为55.8%,有6批次(占不合格总数25%)板式家具甲醛释放量超标,有关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了不合格人造板和劣质胶粘剂 有15批次(占不合格总数62.5%)木制柜稳定性项目不合格,厂家为节省材料而使用过薄的后背板,致使抽屉拉出或门打开后产品重心不平衡。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中心有关人士也表示,近几年广东省家具的平均合格率是70%—80%。  记者了解到,目前家具产品未列入国家强制“三包”期限的产品目录,实行经营者与消费者自行约定的“三包”期限,而这也使家具消费出现了一些模糊地带。对于家具是否可包退换、是否检测合格等,很多商家并没有十分公开透明告知。一些卖家会以促销等为理由,不出具发票,而检测合格书也要求在买家确定购买后才出示,消费者事先并不完全知情。  近日,记者走访了香江家居城、美克美家等家具卖场。在一家家具店,记者询问一张白色皮质飘边一米八大床是什么料子的皮,销售人员起初称是“进口黄牛皮”,但后来改口称“全部产自深圳”,并笑称“怎么可能从法国运床垫和床到广州来”。她看见记者显露出不放心的神情,连忙说:沙发能提供五年维修保证,床垫能提供20年质量保证,但没有明确售后发现问题是否能退换。  在“美克美家”家居装饰店的伊森艾伦品牌区,记者提出要查看家具的质量保证书,店员则回答目前商场中没有保证书,都在总部,但只要买了家具,他们就会将保证书复印件一并寄到。买家认为家具有质量问题,如何处理?店员称,买家若发现问题,自行检测后提出意见,由第三方公证后走法律途径解决。  难点:  商家推脱责任,消费者伤不起  “如果家具维权都要通过自行检测的环节,那可是相当麻烦。”试过家具检测的马先生的这份感慨,道出了家具维权者的难处。一般普通市民并不知道家具检测的途径,即使知道,也会考虑到费用后果等而举步不前。  记者了解到,在广州比较权威的家具检测机构有广州质检院和广东质检院,后者的家具检测中心设在顺德。  昨日记者致电广州市质检院建材消防业务部,工作人员表示,该部门只按国家标准受理家具有关理化性能、力学性能等方面检测,比如甲醛含量、稳定性等40个小项左右,至于是否真皮、是否实木,没能力检测。  市质检院工作人员介绍,以检测家具甲醛含量为例,由于仪器都很大型,不能外出服务 一般需要消费者自行将家具运到质检院,填单缴费,确认委托,质检院将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一份检测报告,收费是500元/次。另外,也可以通过空气检测法,但这种缺乏说服力,除了家具会散发甲醛,房间室内也涂料也可能有甲醛,影响因素太大,一次收费也要800元。工作人员还特意提醒,“家具检测环节比较复杂,需要切片检测分析,这边裁一点那边裁一点,检完后都不像样了,等于报废”。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达芬奇等事件的曝光,各方面意识加强,近期个人送检家具的情况有所增加,主要检测家具是否红木、黄花梨等名贵木材,甲醛情况等,中高档的家具居多。  “不过,一般人不会选择这样做,除非需求十分迫切,或者有十足的检出问题的把握。”该负责人介绍,个人检测维权,还要证实是哪个厂家或商家生产、销售的,以保证其对结果的认可。 一些经历过家具维权的消费者向记者说明了难处:一旦怀疑家具有问题,商家往往会要求自己提供证明不合格的检测书,这样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第一,检测需要自己把家具运到检测中心,而且成本不低,有的家具才花两三千元,检测一件起码要几百元 第二,家具检测完后,等于报废,如果最后检测结果合格,或者商家还是不认账,那么自己损失就更加惨重。就这样,在检与不检的纠结中,事情越拖越久,有的消费者也就此作罢。  昨日,市消委会秘书长李永强坦言,当前家具投诉反映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维权比较困难,有些商家在销售时过分夸大情况,消费者发现问题回去找商家,商家总以各种理由推脱,比较常见的就是要求买家出示报告。“这种情况下,其实商家才应该出示证明家具合格的报告,如果拿不出来,就证明有问题”。  支招:  可尝试推广先行赔付制度  检测维权,让一些普通家具消费者大叹“伤不起”,如何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 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表示,近年来广州乃至广东的家具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整体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但的确还有改进、提高的余地。  王克建议,可学习顺德等地的做法,由政府引导,行业、市场进行牵头,推广先行赔付制度。也就是说,各大市场管理者,可要求入驻的商户签订先行赔付公约,缴纳几千元到一二十万元不等的保证金,设立独立账号确保专款专用。一旦消费者投诉有家具质量问题时,商户如果不配合,消费者可以向市场投诉,市场如确定商户存在如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问题,可直接从商户缴纳的保证金中取款,现行赔付消费者,再由商户进行善后。  这种先行赔付制度的推行,大大约束了商家的经营行为,解决了消费者投诉难、理赔难、赢了“官司”后执行难等头疼的问题,对保护消费者利益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反过来督促商家诚信经营。据介绍,作为“中国家具商贸之都”的顺德乐从,在2008年就开展集体诚信品牌建设,其中先行赔付基金是一大亮点,在推行一年后家具投诉量降低了50%。  解答:  商家若不能提供合格证明  应主动送检分清责任  销售家具时是否该出示检测合格报告?出现问题,如需再检测,费用由谁承担?  广州市工商局指出,根据《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因此,家具店销售家具时,应当提供或公示其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这种证明可以是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也可以是有检测能力的厂家出具的自检合格证明。建议商家尽可能提供权威机构的检测合格证明,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另外,鉴于家具产品检测后报废无法继续使用,而检测费又较高,消费者与经营者往往无法达成送检协议,属于《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办法》第27条规定的“难以检测、鉴定”的情形,经营者应当按规定提供该款家具近期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的合格报告、商品供货合同等证明自己无过错的证据,不能提供这些证据而经营者坚持认为自己无过错的,可以由经营者先行垫付样品费、检测费等费用,将样品送权威机构检测后根据检测结果来分清责任。  提醒:  消费者应重视事前维权  “有些市民买了家具,发票没要,检测合格书没看,导致事后维权很困难。”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提醒市民,重视事前维权,在购买家具时,要求商家在单据上注明家具的名称、型号、颜色、材质等相关信息,并注明送货时间、“三包”期限及其他口头承诺,要做到“白纸黑字”,保留好相关单据及宣传资料,为事后维权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消费者发现家具存在质量问题后,建议先与商家或厂家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消委会投诉或向工商等行政部门申诉,亦可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 国务院要求升级油质对应污染 专家称消费者买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  加快炼油企业升级改造  会议指出,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日益增加。为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会议决定:  (一)在已发布第四阶段车用汽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ppm)的基础上,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尽快发布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ppm),过渡期至2014年底 2013年6月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2013年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汽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过渡期均至2017年底。  (二)加快国内炼油企业升级改造,确保按照汽、柴油标准升级实施时间如期供应合格油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要首先如期完成改造任务。加快汽车发动机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  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  (三)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并完善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政策。  (四)加强油品质量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企业要向社会公开产品质量承诺。  分析  油品升级 油企会否借机涨价?  连日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雾霾天气,机动车尾气被认为是重要污染源。记者采访发现,我国汽油品质偏低,升级缓慢。因此,提升汽油品质,成为治理雾霾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提升汽油质量意味着增加成本,油企是否会借机涨价?  【观点1】 油品升级成本要消费者买单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昨日表示,从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表态来看,基本上确立的标准就是“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也就是说迟早是要消费者买单的。油品升级过程中的成本,最终是要消费者承担。  据卓创资讯粗略估算,三大油企升级国四汽柴油的成本投入保守估计500亿-600亿元,成本上涨约为0.12-0.15元/升。  不过林伯强指出,一个国家的油品标准选择与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环境容量相关,此外要看消费者在价格上的接受程度。他认为,中国消费了世界一半的煤炭,煤炭的污染问题比油品要严重得多,把钱花在煤炭治理以及工业污染治理上的效果要好得多。中国的煤炭使用成本太低,污染严重,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是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的使用比例。目前,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使用比重中占70%。  新京报记者 钟晶晶  【观点2】 油品价格必须接受外部监督  提升油品质量固然可喜,然而由此增加的成本谁来承担?目前,我国多个城市已经进行油品质量升级,有的油价随之上涨,有的尚未涨价。2012年5月,北京油品升级至国五标准,价格暂未上调 同年4月,南京油品升级到国四,93号汽油价格每升上涨了0.33元。  “提升油品质量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油品质量低,企业难辞其咎。”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企业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涨价,应该从减员增效中找利润,而不是一味地向消费者转嫁成本。  广东省油气商会会长姚达明告诉记者,国内三大石油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应该担负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油品升级过程中,适当控制高标准油品的涨价幅度,因为其价格已经比较高了。  中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认为,一些发达国家提升油品标准时,往往会对炼油企业予以财税政策倾斜,为此高标准油品价格不会明显上涨,甚至会持平或走低,以鼓励民众使用高标准油品,我国可以借鉴此类做法。  东方油气网油品分析师程瑞锋认为,鉴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炼厂布局有差异等因素,油品升级可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率先推进,待时机成熟后,进一步推广。目前,部分加油站存在不同标准油品混合销售、以次充好的现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这些环节的质量监管。  专家指出,油品价格不能想涨就涨,必须接受外部监督,将账本摊出来,增加了多少成本,哪些部分由消费者承担,要讲清楚,必要时启动听证会等程序,以增加其透明度。据新华社电
  • 美国消费者组织要求禁用窗帘绳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近日收到一份代表消费者团体、安全顾问和法律顾问的九个组织的请愿,要求颁布一项强制性措施,当可以使用无线替代物时禁用任何窗帘绳,以及当没有无线替代物时,要求所有窗帘绳通过监护人设备使用,不可被儿童接触。请愿书声称强制性规则十分必要,因为自愿性标准无法充分减少与窗帘绳有关的受伤风险。  请愿者表示,基于CPSC数据,1985年至2012年期间,窗帘绳已导致324名儿童死亡,122名儿童受伤。请愿者进一步认为,虽然首个自愿性标准ANSI/WCMA A100.1-1996解决了一些与外部绳索有关的风险,但该方法仍未解决勒住和窒息风险。据悉,该自愿性标准最初于1996年发布,随后CPSC因罗马帘和升降窗帘卷边的内绳仍存在危险而发布召回,因此规则在2002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进行了更新。请愿者认为,这些努力取得的成功有限,于2012年11月28日发布的最新版本ANSI标准虽然增加了政府和消费者对解决该风险的压力,却仍未能充分解决可接触窗帘绳带来的勒住的风险。  利益相关方可在9月13日之前就请愿提交评论。
  • 家居产品检测费用高 消费者望而却步
    家居产品检测费用高 消费者维权难   家住北京柏林爱乐小区的刘女士最近很烦恼,刚装修好的房子,因为地板味道太呛人而迟迟不能入住。与地板厂家进行多次交涉后,厂家表示,只要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地板质量不过关,就给予刘女士相应的赔偿。但是,刘女士经过咨询后得知,若想检测地板质量,必须先支付2000多元的费用。她盘算了一下,如果检测后发现地板相关指标合格,那么这笔费用就只能自己出了。于是,她只好打了退堂鼓。据记者了解,像刘女士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家居产品环保不过关,消费者维权时困难重重。家居产品质量检测费用为何居高不下?选择什么样的检测机构才能让人放心?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检测费用有些高 消费者望而却步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技术人员小丛告诉记者,每种产品检测的项目和收费都不一样。以地板为例,可检测其甲醛含量、耐磨性、含水率和强度等10个项目,如果这些项目都进行检测,费用在4500元左右 检测单个项目,如甲醛,也须800元。  小丛表示,这些收费标准都是经物价部门核准的,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确实有点儿高,并且检测结果对消费者维权不一定有利。因为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较多,经常是由几种装饰材料叠加而引起的。另外,检测收费较高,是因为这些检测仪器、设备的投入再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支出都很大,比如,检测地板需要恒温恒湿实验室、耐久性能实验室等,哪一个检测科室的投入都得在几十万元以上。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在检测费用上设置一定的门槛,可以减少检测的随意性,避免浪费人力、财力。  北京市木材家具质量监督检验站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现在各家检测机构的业务量都不多,主要是收费偏高造成的。为了不让大批设备和人员闲置造成更大的损失,最近他们还在考虑降低检测费用的可能性,计划把地板单项甲醛检测收费从800元降到600元,其他项目的收费标准也打算适当下调。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宋广生建议消费者,为了节省检测费用,消费者在遇到地板或家具有质量问题而维权时,不一定要检测太多项目,比如说想测含水率就别检测耐磨性,这样可省下不少钱。另外,产品质量检测市场应该放开,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进来,这样相关费用也会有所下降。  检测方法不同 结果也有差异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消费者想就家具产品的环保问题进行维权时,厂商常常以“你的环保检测不权威”“检测方法不对”等作为理由,并拿出产品“合格”的检验报告,由此导致双方达不成一致。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宋广生对记者表示,目前,与消费者健康安全相关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主要有两部:一部是《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另一部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室内环境,检测方法要求是日平均法,一般是把房间封闭12小时以上再进行检测。而用于新建住房和装饰装修以后进行工程验收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则要求通风以后封闭1小时进行室内环境检测。“封闭12小时和封闭1小时的室内环境质量必然会出现差异,这是造成检测结果不一致,或者双方不认可的主要原因。”宋广生表示。  据宋广生介绍,国家标准《家具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中,主要对人造板材家具的甲醛含量和木制家具中的油漆重金属含量进行限定。所以,如果家具板材和油漆检测合格,即使出现室内环境污染,生产厂家也会以产品检测合格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宋广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要在合同中明确表明,即使家具材料符合环保标准,一旦出现成品家具污染室内环境时,生产厂家也应承担责任。  认清CMA认证找正规检测机构  针对北京现在检测家居产品、室内空气质量的机构众多的现状,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选择时一定要找正规的具有CMA认证的检测机构,并且采用标准的检测方法。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选择检测机构前,要先看其有没有CMA认证,然后查对认证附表中允许该单位进行检测的范围和项目名称,超范围检测项目无效。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未取得CMA计量认证证书的单位,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无法律效力。  据介绍,CMA是“中国计量认证”的英文缩写,获得计量认证证书的检测机构才可在其出具的检测报告上使用CMA计量认证标志。检测机构若想拿到 CMA认证标志,必须具备严格的审批条件,比如计量标准经检测合格 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计量检测人员取得计量检测员证 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等等。目前北京市场上各类标榜可以进行质量检测的机构很多,但真正持有CMA认证的机构加起来不会超过10家。  特别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有些公司打出免费检测空气质量的招牌吸引消费者,其实,他们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推销空气治理产品,因此,可信度较低。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有关规定,环保检测机构不得从事影响检测公正性的工作,也就是说,检测机构不得从事环保治理工作。
  • 酱香型白酒有了专业技术委员会
    12月23日,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酱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贵州贵阳举行。  据介绍,近几年来酱香型白酒取得了长足发展,企业规模化、工业化生产已经逐步代替了传统作坊式生产,因而无论从产量还是品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飞跃。然而,作为白酒行业重要分支的酱香型白酒,在其发展中却面临着几个瓶颈问题:一是标准体系不完善,至今没有统一的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二是行业无序竞争严重,许多民营和家庭作坊式企业无标生产情况较为突出,假冒伪劣行为时有发生,对行业潜在的危害较大;三是行业科技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一些重要的科研课题还需加强,如高档酱香型白酒产能的提升,节能降耗新技术与清洁化生产的推进,陈酿酒的系统鉴别,食品安全体系的系统构建等问题亟待解决。  此次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酱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旨在建立规划酱香型白酒标准体系、开展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和科学研究,最终达到规范企业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保护合法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高酱香型白酒的国际竞争力。
  • 白酒塑化剂行业标准两月内出台
    原标题:白酒塑化剂行业标准两月内出台 指标拟大幅放宽  白酒塑化剂无标准可依的局面,有望在中国终结。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近日出席某白酒品牌会时透露, 由国内外近十家食品检验权威机构、科研机构、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制定的白酒塑化剂指标将在两个月内出台,如果没有意外,相比于目前执行的临时标准,将有较大幅度放宽。  “原来的标准是根据食品容器相关标准中所规定的最大迁移量所得出的限量值,不能用做食品中的塑化剂含量限定,完全照搬过来是不科学的。”马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台湾发生塑化剂污染事件后,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卫生部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也就是消费者通常所说的塑化剂列为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设定了其物质在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的临时限量。  除了整个食品行业以外,中酒协也曾参照国内外食品产品塑化剂相关技术标准,对全国白酒产品塑化剂残留含量做了大量调研、检查和查证工作。业内并传出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起草白酒中的相关塑化剂含量标准,但制定过程很复杂,此项工作因此被搁浅。直至去年年底,媒体曝光酒鬼酒中检出塑化剂,进而引发整个白酒行业塑化剂地震,致使曾经暴利的白酒业盛况急转直下,一度变得萎靡不振,业界纷纷将希望寄托于塑化剂标准能够及早制定,随后相关部门从今年2月1日起让所有蒸馏酒进口商都必须提交塑化剂检测报告,成为进口烈酒进入中国市场的一道新门槛。  “当时采用标准只是一个排查人为添加的限量值,主要依据为《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9685-2008中所规定的最大迁移量所得出的限量值,我们这次真正要做到产品中的限量值,会参照中国香港、欧盟和世界食品卫生组织等机构的塑化剂限量标准来制定国内白酒塑化剂指标。”马勇透露,与上述采用的食品容器标准不同,即将出台的白酒行业塑化剂标准将比之前提出的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的标准有较大放宽。  而这一点也被指责为变相为国内白酒行业塑化剂超标“开绿灯”,对此马勇强调称,不是所有的有害物质都要制定标准,有些物质不一定好,但是含量很低,或是偶尔出现,不对人体构成较大风险,所以不用制定标准。“塑化剂对人体不造成任何风险,只是考虑到现在社会对塑化剂关注度很高,这次才制定了这个白酒塑化剂指标,而且其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限量值,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标准。”马勇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则表示,从食品安全角度看,塑化剂并非酒企人为添加,没有必要制定标准,此次出台行业标准,只是迫于安抚消费者,让酒企吸取教训,因此相比于容器标准放宽也在情理之中。
  • 酒鬼酒否认停产 拒绝塑化剂超标白酒召回
    被曝塑化剂严重超标的酒鬼酒11月27日晚间公告,针对媒体报道的《酒鬼酒今起全面暂停生产》,公司澄清称,目前公司未全面停产,曲酒(基酒)生产正常,未停产,已排查至包装环节,并称正对可能导致塑化剂超标的设施彻底更换,将于11月30日前完成整改工作。  此前接受央视采访时,酒鬼酒总经理夏心国表示,初步锁定塑化剂可能肇事的三大“元凶”:包装线上的小塑料导管、塑料酒瓶塞,以及曾临时使用的塑料输酒管。  酒鬼酒方面表示,停产之后,灌装机中的小塑料导管将更换成不锈钢材质,目前不锈钢材质的导管已经在定制当中,未来塑料瓶塞也有可能换成软木塞,待更换设备后再恢复生产。公司方面还表示,目前并没有产品召回的计划。  记者从部分经销商处获悉,目前酒鬼酒滞销严重,退货无门。在酒鬼酒公司的所在地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多位经销商对外称,酒鬼酒公司曾派人摸底经销商手中50度酒鬼酒的存货量,此前被媒体送检的酒鬼酒正是这一种。经销商猜测,这一举措或是召回的先兆。  对此,夏心国昨日明确表示,公司尚未有产品召回的计划。“不召回的原因是想集中精力把风险排查和整改工作做到位。”夏心国说,“公司方面已经派出大量销售员工去跟经销商沟通,大部分经销商也都能理解。”一些经销商同时表示,塑化剂事件发生后起初几天,酒鬼酒的销量急剧下降,几乎没有人来拿货。但这几天以来,已有一些消费者前来购买,酒鬼酒的销量正逐步回升。  11月27日下午,在酒鬼酒召开的电话会议上,面对众多问题,该公司董秘张儒平不正面回答,并多次表示,如果质监局有要求,一定会回应。他表示,公司并没有全面停产,只有50度酒鬼酒有塑化剂。  对于投资者最关心的“退货问题”,张儒平表示,经销商如果要退货,公司会收,若不退,公司不予处理。因为质监局没有塑化剂的具体要求。  张儒平表示,初步估计,被检出塑化剂超标的50度酒鬼酒市场存货金额约5000万元,目前没有产品召回计划。他同时承认,塑化剂风波对公司今年年底和明年第一季度销售造成影响。  资深酒业观察研究人士孙延元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白酒内塑化剂人为添加的可能性很低,所以对于其来源,最终只能追溯到塑料管等容器方面,酒鬼酒公布的答案应该是正确合理的。  “酒鬼酒公司此时选择停止生产线,这种暂避锋芒的行为是明智的。”孙延元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酒鬼酒内含有塑化剂的事实已经被确认,任何的辩驳对于如今酒鬼酒所处的形势起不到任何有利作用,甚至会有反效果。  “消费者需要的是公司改正错误的事实证据。”孙延元说,酒鬼酒如今进行整改,并将导管换成不锈钢材质的行为,就是在补救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显然,酒鬼酒含有塑化剂事件对产品品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众多消费者也会因为这场“塑化剂风波”保持观望态度。  “酒鬼酒现在要做的就是休整和等待。”孙延元进一步告诉记者,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十分敏感,只有公司积极改正,把好质量关口,向消费者进行承诺,才是平稳度过这次危机的正确措施
  • 白酒塑化剂拷问食品检测公信力
    酒鬼酒高层的一句话,搅得塑化剂的风波高潮不断。检测机构却在悄然地改变独立第三方的游戏规则,在必须出具产品企业介绍信的前提下,酒业检测已经毫无公信力可言。谁来保证老百姓的食品安全?  2012年12月12日,北京下起了今冬的第二场雪。贵州茅台一干高管邀请一帮专家在遥远的贵阳召开座谈会。台下聚光灯闪烁,贵州茅台的名誉董事长季克良语气颇为激动地说:“只有疯子才会给白酒添塑化剂!”  贵州茅台高管跟专家在聚光灯下为塑化剂辩解的同时,12日上午10点多,《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来到位于朝阳区霄云路的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下称“国家质检中心”),国家质检中心人员正协同工商执法人员(从着装上辨认)在进行茅台酒样检测的相关工作。记者看到被送检的产品正是棕色瓶53度茅台酒,500ml,人民大会堂特供陈酿,记者听到工作人员称,该酒市场价一瓶4300元。  季克良有“茅台教父”之称,在贵州茅台工作了几十年,一场由张裕“农残”延伸出来的白酒塑化剂风波正在扩大化,酒鬼酒高层一句“塑化剂”是全行业问题,民众开始将“围剿”塑化剂的方向瞄准了最高端的茅台。季克良的怒火背后是白酒行业的巨大利益。正值岁末之际,进入了白酒行业的传统销售旺季,塑化剂犹如一枚炸弹,白酒销售遭遇冷冬。  近期,因酒鬼酒被曝出塑化剂事件,白酒股哀鸿遍野,全面下跌。自11月16日至12月3日,整个白酒板块个股走势惨不忍睹,就连行业龙头之一的五粮液也受累已经累计下跌超10%,其中洋河股份跌幅超过5%,老白干酒、沱牌舍得跌幅超过4%。据万得资讯数据统计,从11月19日酒鬼酒曝出塑化剂至12月10日,白酒板块全线暴跌14.6%。  贵州茅台送检事件发展到现在,俨然成了酒类行业的一出“年末大戏”,颇有你方唱罢我才登场。这背后要么是早已有之,如众多低端白酒系勾兑而成 要么是标准缺失,如张裕“农残”事件风波中涉及的多菌灵和甲霜灵虽未盖棺定论,但却发现了国家酒类行业对这类物质标准的缺失。  酒鬼酒已被国家质检中心确认含有塑化剂,无论是“农残”事件还是塑化剂事件,不过是引发市场低迷的“催化剂”,白酒跟红酒行业粗犷式发展的黄金时代和高增长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在检测机构日益缺乏公信力、行业缺乏监管标准的情况下,谁来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权益?  两份异同的检测报告  11月29日,网友“水晶皇”发博文称,其在香港茅台专卖店购买了一瓶53度飞天茅台,并送至香港当地一家检测中心进行检验。此消息一出,茅台股价应声下跌,截至12月7日收盘跌破200元,市值缩水逾265亿元。  12月9日21点28分,水晶皇在博客上贴出了茅台香港送检报告的打印版本图片,报告内容显示,香港检测机构根据GB/T21911-2008的国家标准,对送检的贵州茅台产品进行了6种塑化剂组分的检测,这瓶送检茅台中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即DEHP,塑化剂的一种)含量为3.3mg/L,超过了我国卫生部规定的食品中最大残留量1.5mg/kg的1.2倍。  水晶皇此后还在其博客上表示,报告只针对送检的一瓶茅台酒样品 检测只是个人的行为,并没有第三方公证,也不作为任何的投资建议 建议中国的权威检测机构做出相关的检测 他个人会将检测结果通知香港的消费者委员会和食物安全中心。  随后,水晶皇继续发文称,送检行为与任何机构无关,作为投资者,或潜在的投资者,消费者等,都有知情权,但他们现在都还不知道真相。其自称,自己送检的检测机构得到“香港实验所认可计划”认可,也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它出具的化验报告,得到多国的认可,也包括中国。  在网友“水晶皇”公布其自费送检茅台超标1.2倍之后,茅台于12月10日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产品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三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均符合卫生部关于DBP、DEHP 和DINP 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3mg/kg、1.5mg/kg 和9.0mg/kg)的要求。  根据卫生部2011年6月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食品中DEHP最大残留量不得超过1.5mg/kg。  自酒鬼酒被确认含塑化剂后,质检部门已部署进一步对全国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深入排查,要求企业认真查明可能导致白酒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原因,从源头抓紧进行整改,包括采取调整工艺设备、更换接触材料和产品包装等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坚持从严监管,发现任何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严格查处。  企业自检合格,他人送检超标,消费者究竟该信谁?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言辞激烈:“塑化剂本来不是问题,有人想利用大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关切心理,把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利用和放大食品安全问题,制造公众恐慌,打击白酒行业,损害投资者利益,从中牟利。”  “水晶皇”为何会想到检测,是不是做空环节中的一环?检测的目的又是什么?“水晶皇”为什么要送抵香港的检测机构检测,香港的检测机构是否权威有效,为什么不选择国内的检测机构?  专业检测机构打太极  2012年12月11日,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来到国家质检中心,该中心负责收样的工作人员对记者称,现在送检酒样,需要出具生产企业的介绍信。否则,只能按盲样散酒给您做检测,因为我们没法核实您送来酒样品牌的真伪性。  国家质检中心这位负责收样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就算是有生产企业的介绍信,该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上也不会写明样品品牌的信息,只能写样品一、样品二进行编号,这些都是三四个月前开始实行的新规定。该工作人员还称,现在对酒类的检测,出具检测报告需要两个月以后才能出检测结果。  而记者查看了国家质检中心的官网称,委托检验时间一般为7~10个工作日,如需要提前,可办理加急检验手续。但为何现在酒类却需要如此长的周期,国家质检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记者称,“他们有很重的国家任务,没有时间做此类检测。”并推荐记者在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家认监委”)网站,去其他被国家认监委认证有资格检测酒样的机构,并称被认监委认证的机构同国家质检中心一样具有权威性。  12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国家质检中心,一位自称是国家质检中心办公室主任的女士接待了记者,她称,对于送检的流程只针对送检人,跟记者没什么好说的。  记者称有样品要送检,该女士称,需要提供厂商的介绍信,若提供不了的话,就没办法写样品信息(相当于散酒盲检)。当记者问到,这个规定是什么时候出的,她称让记者去网上查一下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记者再问什么问题,她以不接受采访拒绝回答。  记者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称“质检总局”)的网站上,并没有查到国家质检中心工作人员所称的规定,随后记者又打电话到质检总局的多个办公室询问该规定,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若按国家质检中心工作人员所称,他们是在三四个月前才开始要求,提供生产企业介绍信的才可以检测的新规定,开始时间约为2012年8月前后,那时正值本刊以国家质检中心的检测结果为依据,证明张裕葡萄酒含有“农残”。  事件发生后,张裕公司在北京召开公开的媒体沟通会,国家质检中心主任宋全厚在此会上向媒体声称,“检测结果因为是委托检验,最终的一些数据、发布,结果,肯定是谁拿到报告谁处理,样品来源,要由送样人来决定,检验报告最后的用途是委托人,按照国家质检的方法,把样品,数据监管这是我的责任,但谁发布谁负责。”  11月16日,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爆发,有媒体将酒鬼酒送到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天祥”)检测得出,酒鬼酒中的塑化剂含量竟然超标高达260%。据该媒体报道称,当初他们想送检酒鬼酒,首先和国家质检中心联系检测,虽然无数次沟通,几经曲折之后,国家质检中心同意以白酒样品检测。但是,国家质检中心最终以没有酒鬼酒作为生产企业,开具的带有公章的检测介绍信为由拒绝检测。  后因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上海天祥也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11月19日,上海天祥就此事在网上发布了澄清声明称,“由于上海天祥没有参与样品的抽取,也不确定样品的来源和抽取方法,以及样品在送达前的保管方式,这些程序由客户实施,并且由客户自行负责。”  标准缺失监管企业难  在张裕“农残”风波和酒鬼酒塑化剂被爆出后,生产企业都在第一时间对作为独立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发出质疑。首先,认为检测机构检测的产品不一定为该厂家生产,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其次,质疑检测机构是否为国家认可的权威的检测机构。因此,作为独立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在这些质疑声中也不再独立,都在第一时间发出声明,声称只对样品负责。  自此,便有了记者采访的国家质检中心,现在对于送检酒样以及送检人的身份都变得谨小慎微了。可以说,国家质检中心现在只对生产企业的检测开放,并不是作为独立第三方对社会公众的检测开放。  就国家质检中心要求送检人提供生产企业介绍信的规定,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中兆律师事务所苏占军律师,他称,鉴定机构是中介机构,以向社会提供鉴定服务为己任,并藉此生存。对送上门来的生意予以拒绝,令人费解。众所周知,鉴定机构合法执业的前提,有赖于许可证的获得及延续。如果它的许可证因接受民间的委托而受到威胁,那么很难有鉴定机构再做这样的傻事。  苏律师称,实际上,中国法律对鉴定申请没有前述那样的限制性规定 相反,中国法律对单方委托鉴定是持积极态度的。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允许产品质量争议当事人单方委托鉴定(第二十八条)。  苏律师还称,在诚信严重的当今,要求怀疑一方提供被怀疑对象出具同意鉴定的文书,是件很滑稽的事情。这无疑弱化了公众对产品质量的社会监督功能,并与《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精神背道而驰。  关于网友“水晶皇”在香港检测的效力问题,苏律师称,这要看在什么层面用。对怀疑者而言,在国内无法送检的情况下,境外的检验结论支持了他的事实主张与判断,这就足够了。要求另一方同意这一结论,没有必要,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矛盾的双方。此外,公众相信谁的说法,是公众的理性,他们自有取舍,相信谁更有公信力。因此,所谓的效力问题,是个伪问题。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检验鉴定机构在执业、职业操守方面,似乎更值得公众信赖。  2011年6月,台湾发生塑化剂污染事件后,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卫生部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为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设定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的临时限量,其目的是排查在食品中人为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中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限量标准。  而张裕“农残”事件产生的社会意义,就是促使国家监管机关尽快出台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2012年11月16日,卫生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了2012年第22号令。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对于白酒送检,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首先体现了大众以及市场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如果酒类生产企业能够正视危机,积极改正,而国家的监管部门能够尽快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公众的监督也是推动酒类行业设立相关标准的良好契机。
  • 婴儿洗衣液安全指标存空白 消费者选购“犯迷糊”
    近几年,婴儿洗衣液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作为洗衣液产品细分的类型,一直以来都受到妈妈们的高度关注。不过,近日,据国内媒体《消费者报道》称,其选择了市面上6款婴儿洗衣液产品,针对安全性指标送到广东省权威部门进行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有的婴儿洗衣液与其“中性”的宣传并不符,其中贝亲婴儿衣物清洗剂PH值达10.4,接近标准要求上限。这一消息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疑虑,记者发现目前国内婴儿洗衣液安全指标存在 “空白”,消费者选购也容易“犯迷糊”。  建议用中性洗衣液  本次被送检的婴儿(宝宝)洗衣液产品包括蓝月亮、惠氏、绿伞、五羊、爱护和贝亲6个品牌,针对两项安全性指标PH值、总五氧化二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全部产品符合标准《衣料用液体洗涤剂》要求,但贝亲婴儿衣物清洗剂(浓缩)的PH值高达10.4,接近标准中PH10.5的上限。  6款婴儿洗衣液安全性检测结果显示,蓝月亮宝宝专用洗衣液PH值7.7,惠氏衣物清洁剂PH值为6.6,绿伞宝宝洗衣液PH值为7.5,五羊宝宝抗敏洗衣液PH值为7.7,爱护婴儿抑菌洗衣液PH值为7.3,贝亲婴儿衣物清洁剂为10.4!不过,总磷检测结果都小于0.1显示合格。  对此,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马兆利告诉记者,PH值是衡量酸碱度的,PH值越高含碱度越大,现有标准PH值范围是小于等于10.5,但是婴幼儿的皮肤非常脆弱,“我们建议新标准增加PH值接近中性(PH值为7),通过技术的手段使洗衣液的PH值尽量接近中性,以达到对婴儿皮肤的安全和保障。”  记者看到,在强调“温和”的贝亲婴儿衣物清洗剂在其产品包装上标明“婴儿尿布、内衣洗涤更适用”,那么PH值高达10.4的碱性是否与“温和”理念相悖呢?  贝亲公司对于测试结果称,该婴儿洗衣液产品的PH值符合标准的要求,并且产品外包装并未标示“中性”二字。而关于温和安全,贝亲主要是从对人体保护和环境保护两方面设计的 从人体保护方面,产品做过严格的皮肤安全测试 从环境保护方面,产品不含磷盐和氮素及荧光剂。  消费者选购多是看品牌  昨日,记者在多家超市采访年轻的父母发现,他们一般选购婴儿洗衣液多是看品牌,至于产品的实际功能并未过多关注。“基本都是选大品牌的,觉得可以信赖,至于里面的成分还真是搞不懂。”昨日,在崂山区妈妈好孩子里市民吴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而大多数的消费者和她一样,基本是看品牌而不看具体说明。记者在货架上选取了多个产品仔细对比包装发现,这些婴儿洗衣液对于很多问题都是语焉不详,“温和配方”、“贴心呵护”等字眼成为了主要的宣传用语。现场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没有消费者问很专业的问题,基本都是比较下价格、品牌什么的,我们也不用怎么推销,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衣物洗涤都很讲究。”  记者了解到,从国际趋势上看,衣物洗涤已经越来越关注婴幼儿、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需求,但目前中国还尚未推出婴儿洗衣液国家或行业标准。此前国内外通行的《衣料用液体洗涤剂》标准中,除去PH值、总磷含量之外,对于洗涤剂残留、去除甲醛、化学添加、刺激性等项目并无明确规定。文章转载自:齐鲁网
  • 白酒质量监管加强 酒企现液相/气质采购需求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印发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7个方面的企业责任和要求,并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过强化生产许可、加强监督检查、开展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管,促进白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知指出,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修订工作已启动,明确将控制塑化剂指标等新问题列入审查细则,从原辅料到生产过程全环节质量安全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审查细则修订发布后,企业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换证时,必须遵照执行。  此外,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对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抽样检验,发现白酒中塑化剂高于风险评估值的,立即责令企业停产整顿,彻查原因。各地要对本行政区域白酒生产企业和小作坊进行一次普查和专项检查。  通知还要求企业要切实承担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做好白酒中塑化剂污染控制工作:一是继续排查整改。根据本企业生产实际,切实排查原因,特别是整改后产品仍检出塑化剂的,必须进一步查明来源,全面彻底整改,不留隐患。不得使用含有塑化剂的管道、容器、包装物等接触酒。二是严把原料关。自产原酒的企业,应加强原辅材料中塑化剂的检测和控制 外购原酒的企业,所采购原酒的塑化剂含量要低于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风险评估值。三是严格生产过程监管。结合生产加工全过程,评估所有可能导致溶出塑化剂的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塑化剂对白酒的污染。四是加强成品控制。企业要确保出厂成品中塑化剂低于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风险评估值。一旦发现成品中的塑化剂高于风险评估值的,一律不得出厂销售,立即停产整顿,继续排查原因,并向所在地食品监管部门报告。  在之前的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要求企业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包括分析天平(0.1mg)、分光光度计(或光电比色计)、气相色谱仪(标准中不需检测单体物质可不要此仪器)、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比重瓶或酒精计、比色管,并未对塑化剂检测能力和设备提出要求,大多数白酒生产企业也未配备相关设备,而目前对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气相色谱&mdash 气质联用法和液相色谱法,其中气相色谱&mdash 气质联用法为国家标准《GB/T 21911-2008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规定的方法。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白酒中塑化剂监管的加强,及塑化剂指标控制将被列入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预计将使白酒生产企业加强塑化剂检验能力建设,气质联用仪及液相色谱仪等的销量将因而增长。  在2013举办的四川省白酒业年会上,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白酒分会秘书长宋书玉表示,全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总额2000万元以上企业)共有1290户,而其中四川省有规模以上白酒企业273户,这些企业具备一定的采购能力。撰稿:魏昕  声明:此为仪器信息网研究中心的研究信息,未经仪器信息网书面形式的转载许可,谢绝转载。仪器信息网保留对非法转载者的侵权责任追讨权。如需进一步信息,请联系刘先生,电话:010-51654077-8032。   附: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通知原文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食药监食监一〔2013〕244号  2013年11月28日 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近年来,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直把白酒作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加强专项整治,白酒产品质量总体稳定可靠。但是,目前白酒生产仍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如个别地方白酒生产许可管理不严,企业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液态法白酒或固液法白酒冒充固态法白酒、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即&ldquo 塑化剂&rdquo ,以下简称塑化剂)污染及制售假冒伪劣白酒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白酒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白酒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督促企业切实保障白酒质量安全,促进白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白酒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从源头保障白酒质量安全  (一)严格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生产许可条件组织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白酒生产许可有关规定和条件组织生产,保证生产条件持续符合规定。在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前提下,进行生产许可的延续、变更、注销等。不准倒卖、出租、出借白酒生产许可证,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生产许可证。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修订工作已启动,明确将控制塑化剂指标等新问题列入审查细则,从原辅料到生产过程全环节质量安全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审查细则修订发布后,企业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换证时,必须遵照执行。  (二)切实控制白酒中塑化剂污染。企业要切实承担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做好白酒中塑化剂污染控制工作:一是继续排查整改。根据本企业生产实际,切实排查原因,特别是整改后产品仍检出塑化剂的,必须进一步查明来源,全面彻底整改,不留隐患。不得使用含有塑化剂的管道、容器、包装物等接触酒。二是严把原料关。自产原酒的企业,应加强原辅材料中塑化剂的检测和控制 外购原酒的企业,所采购原酒的塑化剂含量要低于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风险评估值。三是严格生产过程监管。结合生产加工全过程,评估所有可能导致溶出塑化剂的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塑化剂对白酒的污染。四是加强成品控制。企业要确保出厂成品中塑化剂低于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风险评估值。一旦发现成品中的塑化剂高于风险评估值的,一律不得出厂销售,立即停产整顿,继续排查原因,并向所在地食品监管部门报告。  (三)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白酒。企业要切实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安全管理、贮存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质量安全问题可追溯。加强对原辅料和成品在贮存、运输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严禁使用甲醇、工业酒精等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白酒。购进的食用酒精必须符合《食用酒精》(GB 10343-2008)标准,严禁把甲醇当作食用酒精生产加工白酒。  (四)严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企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特别是不准违法违规使用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等食品添加剂 采用固态法生产的,不准使用香料香精等食品添加剂勾兑生产白酒。  (五)加强白酒出厂检验。企业要严格白酒出厂检验,落实出厂检验记录制度。严格按照白酒强制性标准和企业明示标准,进行产品出厂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出厂销售。要依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 2757-2012)等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确保甲醇、氰化物等安全指标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企业不具备氰化物自检能力的,可委托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企业一旦发现产品中出现甲醇或氰化物等安全指标不合格的,要立即停产、彻查原因、召回产品,并向所在地食品监管部门报告。  (六)严格规范白酒标签。企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GB 10344-200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 2757-2012)等标准规定,标注白酒标识。不准将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标注为固态法白酒。使用食用酒精勾调的白酒(液态法白酒),其配料表必须标注食用酒精、水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得标注原料为高粱、小麦等。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食用酒精等勾调而成的白酒(固液法白酒),其配料表必须标注使用的液态法白酒或食用酒精等内容,不能仅标注为高粱、小麦等。不准虚假标注产品执行标准和配料表等强制标示内容,不准生产无标识、标识不全或标识信息不真实的白酒,不准生产标注&ldquo 特供&rdquo 、&ldquo 专供&rdquo 、&ldquo 专用&rdquo 、&ldquo 特制&rdquo 、&ldquo 特需&rdquo 等字样的白酒。  (七)建立质量安全授权人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人。企业要建立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授权人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或者授权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全权负责白酒质量安全,并以书面文件形式授权其对白酒产品质量安全负责,承担白酒原辅料使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和产品出厂签字放行责任,确保白酒质量安全。  二、强化监督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一)强化生产许可。严格审核白酒生产企业资质,达不到许可条件要求的,一律不予许可。企业的许可和变更,要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必须做到工作文件清晰、程序合法。严禁白酒生产许可证的跨省转移。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对不能持续满足许可条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必须依法关停,强制退出。建立和完善白酒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促进企业依法生产、诚信经营、优胜劣汰。  (二)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白酒生产企业的专项监督检查,对企业原辅料采储、生产环境条件、生产记录、出厂检验、销售记录等各环节全面检查,监督企业持续满足生产许可条件,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对于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要加大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力度,发现违法问题要坚决依法查处。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照各地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特别是白酒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的具体规定,切实加强对白酒加工小作坊的监管,落实监管责任。  (三)开展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依法组织开展监督抽检工作,对发现白酒中甲醇、氰化物等重要安全指标不合格的,要立即责令企业停产整顿,召回产品,彻查原因,依法处理。要将白酒标签标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作为监督抽检的重点。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风险评估结果,加强对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抽样检验,发现白酒中塑化剂高于风险评估值的,立即责令企业停产整顿,彻查原因。加大风险监测范围与频次,及早发现、处置食品安全问题。开展白酒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风险交流,对风险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通报,尤其是白酒主产区要主动向地方政府报告,促进监管工作落实和责任履行。  (四)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依法查处白酒生产销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白酒的行为,严厉打击使用工业酒精等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白酒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白酒的黑窝点黑作坊。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 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配合,组织联合打击行动,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坚决防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行为的发生。  三、完善目标措施,落实监管责任  (一)明确目标任务。各地食品监管部门要将加强白酒的监管作为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在机构改革期间要统筹协调和明确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职责、任务,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加强本行政区域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具体实施方案,要对本行政区域白酒生产企业和小作坊进行一次普查和专项检查,确定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明确人员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白酒生产加工集中的地区,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二)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社会共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监督、协调和引导作用,推动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积极开展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自律、引导市场消费等方面工作,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白酒质量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开办白酒质量安全科普类专题栏目等。鼓励和支持消费者参与白酒质量安全监管,畅通投诉渠道,落实有奖举报,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加强舆论监督,对制售假冒伪劣白酒违法行为公开曝光。  (三)加强检查督导。结合当前白酒质量安全隐患,工作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检查和解决,对本地区域性问题及重要案件要及时报告总局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注重收集、汇总和分析工作情况,不断查找薄弱环节,及时发现新情况、制定新举措、解决新问题。要善于结合食品药品监管新体制,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白酒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请各地于2014年6月底前将本地白酒质量安全监管情况报总局,总局将适时对各地白酒监管工作进行检查督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3年11月28日
  • 香兰素"误检"难解消费者隐忧
    闹得满城风雨的洋奶粉“添香”风波,昨日有了新变化。“是我们的失误,检测结果基本上不含香兰素。”昨日,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食品科技学院的徐书记向媒体表示,此次检测报告存在失误。   与此同时,7月11日,美赞臣公关人员周小姐致电《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相关产品已经送往权威机构检测,会给消费者一个权威的检测结果”。  湖南机构玩“失误”  针对“添香”事件,7月10日晚间,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就美赞臣、惠氏等品牌部分奶粉样品对香兰素检测结果发布说明:“本次送检样品中未检出香兰素,造成送检样品错判的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误判了色谱分析图谱,因此,本批次委托检测样品结果均无效。”  尽管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否认了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但在没有权威报告出来之前,消费者心中还是不禁要打一个问号,美赞臣、惠氏等洋奶粉的有关产品中到底有没有违禁添加。  而同日,长沙市工商部门也表示,对事件已组织进一步的调查,如发现这些洋品牌奶粉中确实含有违规添加剂,将采取必要的行动。  尽管乳企矢口否认,但一位奶粉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在相关部门规定不允许添加之前,因为对一些香精香料含量的规定存在模糊地带,而香兰素可以改善奶粉的香味、浓稠度,使奶粉又香又浓,让婴儿产生依赖感,一些奶粉企业确有添加香兰素的做法。  处罚轻致问题频出  且不论湖南检测中心承认“检测有误”,上述乳企产品是否安全的,但似乎可以预见的是,若某品牌的奶粉真出了问题,将又是一轮形式上的道歉和召回,这看似已成乳企通行的做法。而在该做法中,消费者的利益如雨中飘萍般屡屡被肆意侵犯,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相比之下,乳企遭受的惩罚代价却小之又小,最后甚至不了了之。  记者发现,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除了肇事公司三鹿垮掉,责任人被判刑,此后虽然奶粉安全事件频频曝出,却再无出现“第二个三鹿”。  据记者统计,2008年之后,受到最重处罚的要数2011年被曝出致癌奶的蒙牛,然而处罚也仅仅停留在“传说”上,不论是处罚人员的名字,处罚的力度,还是处罚涉及的范围,都让人雾里看花,最终仅以“高层有关人员受到免职和处分”草草收场。除了道歉之外,更没有对市面上是否流入致癌奶有更明确的说明。  “拿贝因美猪骨粉事件来说,消费者打了数月官司,得到的结果就是将原来的奶粉退掉,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贝因美付出的代价,只不过是那一罐奶粉钱。”资深奶业专家、广州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光明碱水奶事件处理方式同样如此。昨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消费者去超市退光明问题奶时,被客服人员予以拒绝。  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奶,王丁棉认为,消费者维权之所以很难得到保障,一是取证难,问题奶的危害性需要长期积累才会显现 二是大企业为挽回品牌形象,常常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平息事态 三是相关法律还不够健全,在消费者权益上无法提供有力全面的支持。  “国务院要求五年健全相关机制,正是针对目前有关机制缺失和法律漏洞提出的。”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  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维权成本高是消费者面临的最大困境,如贝因美猪骨粉事件,消费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结果厂家同意退货,而精神赔偿没有得到任何支持。宋亮建议,在合适的时候对乳企进行惩罚性处罚,但是要考虑国情和时机,不然可能适得其反。相比惩罚机制,建立奖励机制也同样重要。而王丁棉表示,美国惩罚性处罚是值得借鉴的,但是考虑国情、背景等因素,照搬惩罚性处罚不一定适合中国,但是必须严惩。
  • 白酒塑化剂或是瓶盖橡胶垫惹的祸
    连日来,媒体报道,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可影响发育,甚至导致肝癌。对于白酒中为何含有塑化剂,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白酒塑化剂有可能是瓶盖橡胶垫惹的祸。  董金狮表示:“白酒中塑化剂的来源很大可能性是来自酒瓶盖里面的橡胶垫,如果垫子是采用国家已禁用的聚氯乙烯,就会出现塑化剂溶入酒中的现象。”我国规定,塑化剂禁止添加到食品中,但可以使用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以增加材料的弹性、塑性、透明度、改变其性能。但不排除企业人为因素,因为添加塑化剂可增加白酒的黏稠度,让酒显得更有质量。此外,自来水管道、瓶盖等包装也可能是白酒含塑化剂的原因。  “白酒等食品含塑化剂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董金狮说。据了解,白酒行业塑化剂超标现象由来已久,甚至有的企业产品超标10多倍。酒业协会曾就此专门开会讨论,但因白酒行业检验的国家标准里,没有塑化剂检验这一项,所以并没有形成相关规定。董金狮建议,相关部门和企业都应该对白酒行业塑化剂问题加以重视,给消费者一个交代。质检部门应该对整个行业进行检查,如果确实是普遍现象,则应将白酒行业塑化剂检验列入国家标准并严格执法。
  • 全国浓香型白酒技术委员分会正式成立
    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12月26日,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一次委员大会在五粮液集团召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四川技术监督局、宜宾市政府、五粮液集团、剑南春集团等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我国的白酒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而宝贵的民族遗产。改革开放后,白酒工业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浓香型白酒,在龙头企业五粮液的带领下,成为中国白酒中发展最快、最大的酒种。目前,浓香型白酒已成为我国数量最多、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白酒主体酒种。2007年,全国白酒产量达到493.95万升,其中70%以上都是浓香型白酒。在出口方面,浓香型白酒更是独领风骚,仅五粮液集团一家的出口量就占到了整个白酒行业出口量的90%以上。  此次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的成立,是国标委制订的“标准以企业为主导,面向国际竞争”宗旨的结果,反映了国家标准委对浓香型白酒产业的重视,是浓香型白酒行业发展面临的契机。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人民群众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也对食品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浓香型白酒行业新面临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加剧了国际间的产业竞争,技术标准作为产业竞争的重要手段,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的制高点。  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由25名委员组成,其中包括来自五粮液集团、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剑南春集团的成员。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国春任主任委员,五粮液股份公司总经理陈林任秘书长,秘书处承担单位为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浓香型白酒领域的国家标准制度修订工作。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将围绕食品质量安全、产品质量、技术安全、环境友好、工艺规范、健康绿色等目标系统开展浓香型白酒标准研究制定,使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更加符合国家政策和消费者的要求,起到规范产业行为,促进白酒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作用 同时,通过这个平台,提高浓香型白酒标准化水平,加快我国白酒标准国际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市场。
  • 拉曼光谱快速检测白酒中的非法添加“甜蜜素”
    2019年底曝出的酒鬼酒“甜蜜素”非法添加事件至今仍疑云重重,这是继2012年“塑化剂”事件之后,白酒业面临的又一个质量安全事件。“塑化剂”事件对整个白酒行业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此次“甜蜜素”事件的影响也将难以估计。由于结论迟迟未定,公众猜测纷纷,该事件的不良影响还在继续发酵。如果在事件初始,有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白酒中是否有非法添加这一争议可立即获得结果,那么究竟是质量事件还是蓄意诽谤将得到最直接的证据支持。鉴知技术的拉曼光谱方法正适用于此场景,此方法可在半小时内检测完30个白酒样品,单个样品的平均检测时间仅1分钟。什么是甜蜜素?甜蜜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化学名称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它属于食品添加剂,常用于蜜饯、糕点、调味料等食品中,国标对其适用范围和最大允许使用量有明确限制。甜蜜素在配制酒中是允许使用的,但是在传统发酵生产出的白酒中,则是不允许添加的,属于非法添加剂。我国关于白酒产品的国家标准对于各种香型的白酒产品中也都有明确规定,不允许白酒产品添加任何甜味剂物质。此外,甜蜜素对人体是否存在危害目前仍无定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中甜蜜素被归类在3类致癌物清单,即属于“对人类致癌性可疑,尚无充分的人体或动物数据”。甜蜜素非法添加仍时有出现但近年的食品安全抽检中,白酒、红酒中检出甜蜜素的情况仍时有出现,是酒类的主要抽检项目之一,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关于公开征求2020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意见的公告》中,此项亦被列入其中。国家抽检一般采用GB 5009.97-2016中规定的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或者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白酒中的甜蜜素进行定量检测。这种检测方法成本高操作复杂,需要实验室大型设备,一个样品需要专业人员耗时3-4小时才能完成检测。并且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有机试剂,废料处理难。这给基层监管机构的检测带来很多阻碍和不便。白酒中甜蜜素的快速检测方法鉴知技术的拉曼光谱方法正是在此情况下专项开发的成果,实现了白酒中甜蜜素的简单快速检测。整个流程操作简单,30个样品在30分钟内即可迅速得出检测结果,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且节省了检测成本。未知白酒样品检测之后,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自动比对,通过特征峰和特有算法,即可立即得出样品中是否含有甜蜜素的结论。便携拉曼光谱设备近年在食品安全快检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鉴知技术的RT5000食品安全检测仪利用拉曼光谱的特异性识别,专注于提供多目标物、非特异性痕量筛查的食品安全现场快速解决方案。除白酒中的甜蜜素外,还可检测农药残留、非食用化学物质、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兽药残留、保健品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六大类100余项物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为监管人员提供有效工具!【鉴知技术简介】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鉴知技术”,是一家以光谱检测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安检、食品、药品、毒品、医疗等诸多领域,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先进的产品和更快捷的物质识别方案。鉴知技术公司源自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建的“清华大学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院”,历经10余年的孵育,公司的核心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利累计申请数达140余件。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及中国专利优秀奖,相关产品获得了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证书、中国科学仪器年度优秀新品奖、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之“创新成果奖”等。【延伸阅读】“鉴知”首次亮相——访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球从威视到鉴知 150余项专利技术铺就拉曼发展之路乳品中三聚氰胺拉曼快检 全流程只需5分钟同方威视拉曼光谱检测出某壮阳保健品中含有非法添加他达拉非类物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