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味精设备

仪器信息网味精设备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味精设备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味精设备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味精设备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味精设备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味精设备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味精设备相关的解决方案。

味精设备相关的论坛

  • 使用未经检定或者校准的仪器、设备、设施的”中“未经检定”,是否包括“超过检定有效期”的行为?

    [b][size=16px] [/size] [/b][size=16px][b]《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第13条第1款第2项“使用未经检定或者校准的仪器、设备、设施的”中“未经检定”,是否包括“超过检定有效期”的行为?如果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未经检定或校准,执法部门应依据《计量法》对机构处罚,还是依据该《办法》对机构处罚?[/b][/size][size=15px][color=#00000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检定周期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仅对“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未经检定或校准”的监督管理,不属于《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调整范畴。[/color][/size]

  • 关于总局39号令中“使用未经检定或者校准的仪器、设备、设施”规定的相关问题

    [font=PingFangSC-Regular][size=16px][color=#2a52e1][b]? 网友提问:[/b][/color][/size][/font][font=PingFangSC-Regular]请问:《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第13条第1款第2项“使用未经检定或者校准的仪器、设备、设施的”中“未经检定”,是否包括“超过检定有效期”的行为?如果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未经检定或校准,执法部门应依据《计量法》对机构处罚,还是依据该《办法》对机构处罚?[/font][font=PingFangSC-Regular][size=16px][b][color=#2a52e1]? 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回复:[/color][/b][/size][/font][font=PingFangSC-Regular]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检定周期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仅对“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未经检定或校准”的监督管理,不属于《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调整范畴。[/font]

  • 味精可怕吗?

    人体能够体验到的基本味道之中,有一种叫作“鲜”。而在烹饪食物时添加鸡精或味精可以让食物口感更鲜美,但究竟放鸡精好还是味精好,却说法不一。但大多数人告诉你:鸡精更好。  很多人对味精有成见,却对鸡精情有独钟,认为鸡精是以鸡肉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仅有营养,而且安全。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味精并没有那么可怕  在北京一些超市调味品货架前,记者随机询问购买者“鸡精和味精哪个更好”时,大多数购买者会给出“鸡精更好”的答案,却对味精有特别的看法。  很多消费者都认为,味精是化学合成物质,不仅没什么营养,常吃还会对身体有害。  “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质后纯化得到的。”科普作家、食品工程博士、《吃的真相》作者云无心说,亚洲人很早就利用鸡汤、骨头汤、海带汤等浓汤作为调味品来为食品“增鲜”。  其实,味精本身是一种氨基酸,天然存在于粮食、豆类和鱼肉类当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杜松明介绍,味精即谷氨酸单钠结晶而成的晶体,是以粮食为原料,经谷氨酸细菌发酵生产出来的天然物质。  “谷氨酸是一种普遍的氨基酸,主要以络合状态存在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如蘑菇、海带、西红柿、坚果、豆类、肉类以及大多数奶制品。”杜松明说。  据了解,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但是,被束缚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不会对味道产生影响,只有游离的谷氨酸才会成为谷氨酸盐,而产生“鲜”味。  “适当食用味精对人体无害。我国目前尚没有味精的每日参考摄入量标准。”杜松明说,国内文献中尚无纯粹观察味精对人体的影响的研究,缺乏大量的人群研究资料的证据。  有些人吃了含味精过多的菜之后,会觉得口渴,“一方面是味精中含有钠,另一方面,味精放得多的菜里,盐一般也放得多。”杜松明解释道。  “凡是增鲜调味品都含很多钠。用不是不可以,但要少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鸡精里也有味精  为什么更多的人选择鸡精?鸡精由哪些成分构成?  在超市的货架上,大部分鸡精的包装上都形象地画着一只肥鸡,或者写着“用上等肥鸡制成”“真正上等鸡肉制成”。  “但它并不像想象那样主要由鸡肉制成。”范志红表示, 鸡精的主要成分通常是食盐、麦芽糊精和味精,其中味精的数量通常会超过真正来自天然食品的成分,比如鸡肉粉或鸡骨粉、鸡蛋提取物、其他肉类提取物等。  优质产品和廉价产品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正在于这些天然提取物的含量比例。廉价品通常含有更大比例的盐和味精,而高品质的鸡精会有更多来自鲜鸡的成分。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李斌指出,这其中,味精占到总成分的40%左右,盐占到10%以上。  鸡精中还含有不少糊精和淀粉,并加入抗结剂,主要用于黏结和造粒,让颗粒松散,不容易吸潮结块,便于使用。  “不过,鸡精的味道再逼真,也只是一种调味品,不能与鸡肉的营养同日而语。”范志红说。  鸡精的成分复杂,一般而言,“香”味更浓郁一些。李斌表示,鸡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鲜,主要还是其中味精的作用。  “但和味精一样,鸡精在食物中只是作为增鲜和调味目的,用量只占食物的千分之几。”李斌说。选鸡精还是味精  在实际生活中,作为增鲜和调味,选择味精还是选择鸡精,“这主要看烹饪对象和每个人的口味要求。”李斌说。  范志红介绍,两者生产原料、工艺方法、产品成分及风味明显不同。味精是一种很纯的鲜味剂,水解植物蛋白质经加工也可制得味精。鸡精则是多种呈味物质配合而成的混合物,它既有味精的鲜味,又有其他呈味物质的鲜味。  由于鸡精中同样含有一定的味精,因此它与味精的安全性差不多,同样应注意不要长时间高温加热。  “不仅如此,鸡精中所含的水解植物蛋白、水解动物蛋白同样不耐高温,所以鸡精也应该在炒菜起锅前加入,不要放得太早。”李斌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鸡精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食盐,如果在炒菜和做汤时用了鸡精,用盐量一定要相应减少。  总之味精、鸡精虽然都是增强鲜味的产品,实际成分和用法却有一定的差异。 范志红表示,一般来说,植物性食品选择鸡精风味更自然一些,而动物性食品选择味精即可达到自然的口味。  “由于它们都不是以提供营养为目标的食物,所以不用去考虑其营养价值的高低。”范志红说。【来源:生活中的化学】

  • 什么是未经定型的专用检测仪器设备?

    老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5.4.10中不明白什么是“未经定型”的。。。这次监督评审还是按老的来的,但是发现去年内审居然没含有特定要求,都按照CL01内审了整改时候准备提交附加内审,发现不理解未经定型

  • 【分享】味精使用九不宜!

    (一)用量不宜过多。每人每天公斤体重不应超过120毫克。一岁以内婴儿,以不吃味精为好。烹调中只放一点点就能达到增鲜的目的。  (二)炒菜时不宜放入过早。  炒菜一般应在菜肴快熟时或者刚出锅后加入,因为这时菜温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相反,在高温时加用,当温度超过120℃时味精中的谷胺酸钠就会变成焦化的谷胺酸钠,焦化的谷胺酸钠既没有鲜味,还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油炸食物一般温度高于120℃。  (三)不宜在碱性强的食品中使用。  谷胺酸钠中的钠活性甚高,容易与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胺酸二钠,失去调味作用,所以碱性较强的海带、鱿鱼等菜肴不宜加味精。  (四)在酸味菜肴中,不宜用味精。  因为味精遇酸性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加入味精也没有用。  (五)分娩三个月内的母亲和婴幼儿所食的菜肴不宜加入过量的味精。  因为味精中的谷胺酸钠通过乳汁或食物进入婴儿体内,会与婴幼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不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谷胺酸锌并随尿液排出,导致婴幼儿缺锌。  (六)做凉拌菜时不宜又加酱油又加味精。  因为那样鲜味会消失。  (七)作馅料时不宜使用。  作馅料时放入味精,不论是蒸或煮,都会受到持续的高温,使味精,使味精变性,失去调味的作用。    (八)凉拌菜不宜直接加味精,要先用开水化开。  味精在70℃以上才能充分溶化。凉菜温度低,直接加入味精不易溶解,如果事先用少量温开水化开,再浇到凉菜上,稍加翻拌,效果很好,并且拌凉菜使用粉状味精比晶体颗粒味精容易化开和拌匀,调鲜效果更好。  (九)对特别鲜美的原料(如蘑菇、香菇、鸡、牛、产于河海之中的鱼虾以及特别新鲜的蔬菜)也不宜用味精。  因为它们含有SI-观苷酸成份,本身具有一定鲜味,加味精反而口味不佳。

  • 【转帖】给味精正名

    【转帖】给味精正名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6/201106030843_297658_2185349_3.jpg流言: 听说味精吃多了不好,所以我们家现在完全不吃味精了,我们做饭都用鸡精和蘑菇精的!真相: 味精在都市传说中具有许多危害,这些“危害”在不同的传说版本中也不尽相同。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除了这些都市传说,很重要的原因是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但事实并非如此。

  • 你会正确使用味精吗

    味精的好处是给菜增加了一道味:鲜!不好的是他对人大的身体发展不好,比如肚子里有宝宝的妈妈们和正在长身体的童鞋们,就要少吃…… 味精又称味素,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温中使用味精,鲜味 剂谷氨酸钠会转变为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虽然对人体无害,但是焦谷氨酸钠没有鲜味,会使味精鲜味丧失。还有如果在碱性环境中,味精会起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叫谷氨酸二钠的物质。所以要适当地使用和存放。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是一种无嗅无色的晶体,在232°C时解体熔化。谷氨酸钠的水溶性很好.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温中使用味精,经科学家证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对人体影响甚微。还有如果在碱性环境中,味精会起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叫谷氨酸二钠的物质。所以要适当地使用和存放。

  • 【分享】提醒:味精使用九不宜

    (一)用量不宜过多。  每人每天公斤体重不应超过120毫克。一岁以内婴儿,以不吃味精为好。烹调中只放一点点就能达到增鲜的目的。  (二)炒菜时不宜放入过早。  炒菜一般应在菜肴快熟时或者刚出锅后加入,因为这时菜温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相反,在高温时加用,当温度超过120℃时味精中的谷胺酸钠就会变成焦化的谷胺酸钠,焦化的谷胺酸钠既没有鲜味,还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油炸食物一般温度高于120℃。  (三)不宜在碱性强的食品中使用。  谷胺酸钠中的钠活性甚高,容易与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胺酸二钠,失去调味作用,所以碱性较强的海带、鱿鱼等菜肴不宜加味精。  (四)在酸味菜肴中,不宜用味精。  因为味精遇酸性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加入味精也没有用。  (五)分娩三个月内的母亲和婴幼儿所食的菜肴不宜加入过量的味精。因为味精中的谷胺酸钠通过乳汁或食物进入婴儿体内,会与婴幼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不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谷胺酸锌并随尿液排出,导致婴幼儿缺锌。  (六)做凉拌菜时不宜又加酱油又加味精。  因为那样鲜味会消失。  (七)作馅料时不宜使用。  作馅料时放入味精,不论是蒸或煮,都会受到持续的高温,使味精,使味精变性,失去调味的作用。  (八)凉拌菜不宜直接加味精,要先用开水化开。  味精在70℃以上才能充分溶化。凉菜温度低,直接加入味精不易溶解,如果事先用少量温开水化开,再浇到凉菜上,稍加翻拌,效果很好,并且拌凉菜使用粉状味精比晶体颗粒味精容易化开和拌匀,调鲜效果更好。  (九)对特别鲜美的原料(如蘑菇、香菇、鸡、牛、产于河海之中的鱼虾以及特别新鲜的蔬菜)也不宜用味精。  因为它们含有SI-观苷酸成份,本身具有一定鲜味,加味精反而口味不佳。

  • 【讨论】可乐 + 味精 = 春药?

    【讨论】可乐 + 味精 = 春药?

    据说“可乐加味精”就等于春药!这么唾手可得的新鲜玩意,听起来就特别给力。怎么样,想干点什么不?呸,拔除你脑子里的邪恶的想法吧。这种山寨“春药”,其实一点都不给力。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4/201104120854_288327_2185349_3.jpg流言: 可乐加味精就等于春药!有人还言之凿凿,“试用过这个配方,确实能够激发性欲,只是程度不一等等”。有人分析称,主要作用在味精。这东西摄入多会引发副作用,产生与“春药”类似的迷幻效果。

  • 【讨论】味精中前处理方法是什么

    我这段时间正在做一个仲裁的味精样品,以前味精我只用湿法消化,但这次他们要求用湿法和干法各做一遍.于是发生了奇怪的事:用湿法消化后萃取上机铅很低,但干法消化后萃取上机却超出标准两倍.开始我以为是湿法消化过程中由于样品糊过一次可能损失了,后来连续作了几遍都是很低,但干法两个平行样的平行性特好,我也做了两边都是这样.萃取的操作应该没问题,因为带了个标准一起萃的.而且我还从市场上买了一个味精做,情况也是如此,干法的结果很接近标准限量,但湿法却很低.按说市场上的味精应该是合格的呀.大家作味精时又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帮帮我呀.别告诉我带个标准,好像没有味精标准品噢,况且别的标准品和味精性质不一样,即使作出结果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 味精、鸡精,我们到底该不该用?6

    味精的安全性针对味精安全性的研究很多,但并没有发现过它能产生危害,特别是1999年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委托中国中医研究院对味精进行了大鼠毒品实验,分别用人类用量的100倍、50倍、25倍,发现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这个实验结论充分表明食用味精是安全的。那么在中式的日式的这样的高温烹饪下,味精会不会安全?国际食品添加剂委员会,第十九届委员会议总结20年的科学研究结论,在1988年前后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使用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是完全安全可靠的。针对网上一些文章信息说吃味精掉头发、过敏性鼻炎、皮肤病、甚至高血压等。其实在我们吃的食物中几乎都含有谷氨酸钠,都有谷氨酸和呈味的氨基酸,如果确确实实存在这样的过敏人群的话,那他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吃不了。所以,不管味精、鸡精,造成过敏的可能性或风险几乎是不存在的。

  • 做凉菜不要放味精

    [color=#3e3e3e]做凉菜忌放味精。在温度为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不易溶解且味道不均匀。[/color]

  • 【分享】鸡精、味精

    鸡精、味精 谷氨酸钠,食用香精,呈味核苷酸二钠 谷氨酸钠(增味剂) 您可能会有这种经验——往鸡汤中加一些盐,味道会更加鲜美。这是因为鸡肉当中富含谷氨酸这种氨基酸,您又放了一些氯化钠盐进去,便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制造了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 副作用: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摄入过多时,对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有抑制,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 呈味核苷酸二钠(增味剂) 常与谷氨酸钠并用,其用量约为味精的2%~10%,并有“强力味精”之称。

  • 谷氨酸钠99.0%的味精

    某标明为含谷氨酸钠99.0%的味精,挑选出其园粒状的结晶溶于水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该味精()。 A、纯度较高 B、掺有明矾 C、掺有白砂糖 D、掺有食盐

  • 【分享】 中国将调整味精行业标准

    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理事长石维忱近日透露:将调整中国味精行业标准,在明后两年逐步取消加盐加糖的百分之八十味精,以彻底杜绝不法厂商掺杂使假的漏洞,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石维忱在此间举行的“健康生活,美味中国”媒体见面会上说,这是针对中央电视台“三一五”曝光国内某些厂商产销不合格味精而做出的决定。他们将通过行业协会和国家质量监督局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不合格味精流入市场。    中国发酵协会常务理事、梅花味精集团总工程师刘森芝称,百分之八十味精是早期为降低销售价格,扩大消费量制定的行业标准。通常是在发酵生产出味精之后,分装时加入百分之二十的盐,有的厂家为适合南方人偏甜口味加糖。但现在有些小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加入过量盐和糖,欺骗消费者,影响市场价格。    他强调,味精成分是广泛存在于人体中的谷氨酸钠。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对味精进行的生化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作为食品是极其安全的”。即使高温条件下,味精也只是不显鲜味、失去营养价值但对人体无害。    刘森芝提供辨别假冒伪劣味精的方法是:观察味精的透光度,形状。透明、规则的长发型晶状体;发乌的其它形状的则均是其他物质;味精有涩的味道,而掺加其他物质的会有甜味或咸味。    他说,味精是有鲜度的,百分之九十九纯度的无盐味精鲜度最高;目前味精鲜度没有相关标准,鲜度只能靠人的味觉来感知,不可用百分比表示鲜度;凡标明味精鲜度百分比的肯定是误导消费者。    因此他建议,应选购经国家监督部门审核合格、实力强,信誉好的公司生产的品牌、包装上印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的产品;此外,最好选择晶体味精,因为晶体味精不易掺假,其晶体应洁白均匀、无杂质结块、流动性好。

  • 味精、鸡精,我们到底该不该用?3

    鸡精和鸡粉的不同之处 我们以同一品牌的鸡精鸡粉作为参考,在鸡精配料表的第一项,清楚的列明了含有“谷氨酸钠”即味精(配比一般在40%左右),而鸡粉的配料表中则更多的是香料,从这一点上轻而易举地把鸡精和鸡粉区别开来——鸡精着重于提鲜,鸡粉着重于提香。现在对这三者来个总结:味精: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是一种鲜味剂。主要用于增加菜肴鲜味,透明呈长粒状。鸡精:既有鸡肉香味,又有味精鲜味的复合调味料。主要用于增加菜肴鲜味,淡黄色呈粒状。鸡粉:具有鸡肉香味的复合调料。主要用于增加菜肴香味,淡黄呈粉状。通过以上介绍您清楚了吧:味精就是一种鲜味剂,用它来增鲜,鸡是鸡的味道,鱼是鱼的味道;而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料,既有味精的鲜,又有鸡肉鸡骨等添加物的香。哪个更好,就看你个人的口味选择了。

  • 味精的物理特性

    很奇怪,有些味精在80℃下溶解后,温度下降后溶液变成浑浊的了,而有些就不会浑浊???麻烦各位给我解析一下机理,谢谢!!:)

  • 味精、鸡精,我们到底该不该用?1

    味精的主要成分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是以粮食为原料,以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成的产品。而人体的味觉器官中存在着氨基酸特异性受体,因而当味精被人们食用后,刺激位于舌部味蕾的氨基酸受体,就能使人们感到可口的鲜味,从而使味精发挥增进食欲的作用,并且诱导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味精进入肠道被吸收而分解成的谷氨酸,是人体需要的氨基酸之一,参与机体组织的形成与修复,参与各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在肝脏中参与糖代谢以及肝脏的解毒过程,降低血液中有毒的氨的浓度;在大脑中参与蛋白质及糖的代谢,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脑及神经中枢的功能。因此,味精对人体健康是有一定益处的。现在,国际粮农与卫生组织已将味精列为推荐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 味精、鸡精,我们到底该不该用?4

    现状流言——听说味精吃多了不好,所以我们家现在完全不吃味精了,我们做饭都用鸡精和蘑菇精的!原因—味精在都市传说中具有许多危害,这些“危害”在不同的传说版本中也不尽相同。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除了这些都市传说,很重要的原因是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

  • 专家称味精并没有那么可怕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4/12/20141231620485340.jpg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4/12/20141231620322690.jpg人体能够体验到的基本味道之中,有一种叫作“鲜”。而在烹饪食物时添加鸡精或味精可以让食物口感更鲜美,但究竟放鸡精好还是味精好,却说法不一。但大多数人告诉你:鸡精更好。很多人对味精有成见,却对鸡精情有独钟,认为鸡精是以鸡肉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仅有营养,而且安全。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味精并没有那么可怕在北京一些超市调味品货架前,记者随机询问购买者“鸡精和味精哪个更好”时,大多数购买者会给出“鸡精更好”的答案,却对味精有特别的看法。很多消费者都认为,味精是化学合成物质,不仅没什么营养,常吃还会对身体有害。“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质后纯化得到的。”科普作家、食品工程博士、《吃的真相》作者云无心说,亚洲人很早就利用鸡汤、骨头汤、海带汤等浓汤作为调味品来为食品“增鲜”。其实,味精本身是一种氨基酸,天然存在于粮食、豆类和鱼肉类当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杜松明介绍,味精即谷氨酸单钠结晶而成的晶体,是以粮食为原料,经谷氨酸细菌发酵生产出来的天然物质。“谷氨酸是一种普遍的氨基酸,主要以络合状态存在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如蘑菇、海带、西红柿、坚果、豆类、肉类以及大多数奶制品。”杜松明说。据了解,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但是,被束缚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不会对味道产生影响,只有游离的谷氨酸才会成为谷氨酸盐,而产生“鲜”味。“适当食用味精对人体无害。我国目前尚没有味精的每日参考摄入量标准。”杜松明说,国内文献中尚无纯粹观察味精对人体的影响的研究,缺乏大量的人群研究资料的证据。有些人吃了含味精过多的菜之后,会觉得口渴,“一方面是味精中含有钠,另一方面,味精放得多的菜里,盐一般也放得多。”杜松明解释道。“凡是增鲜调味品都含很多钠。用不是不可以,但要少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鸡精里也有味精为什么更多的人选择鸡精?鸡精由哪些成分构成?在超市的货架上,大部分鸡精的包装上都形象地画着一只肥鸡,或者写着“用上等肥鸡制成”“真正上等鸡肉制成”。“但它并不像想象那样主要由鸡肉制成。”范志红表示, 鸡精的主要成分通常是食盐、麦芽糊精和味精,其中味精的数量通常会超过真正来自天然食品的成分,比如鸡肉粉或鸡骨粉、鸡蛋提取物、其他肉类提取物等。优质产品和廉价产品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正在于这些天然提取物的含量比例。廉价品通常含有更大比例的盐和味精,而高品质的鸡精会有更多来自鲜鸡的成分。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李斌指出,这其中,味精占到总成分的40%左右,盐占到10%以上。鸡精中还含有不少糊精和淀粉,并加入抗结剂,主要用于黏结和造粒,让颗粒松散,不容易吸潮结块,便于使用。“不过,鸡精的味道再逼真,也只是一种调味品,不能与鸡肉的营养同日而语。”范志红说。鸡精的成分复杂,一般而言,“香”味更浓郁一些。李斌表示,鸡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鲜,主要还是其中味精的作用。“但和味精一样,鸡精在食物中只是作为增鲜和调味目的,用量只占食物的千分之几。”李斌说。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4/12/20141231620224090.jpg选鸡精还是味精在实际生活中,作为增鲜和调味,选择味精还是选择鸡精,“这主要看烹饪对象和每个人的口味要求。”李斌说。范志红介绍,两者生产原料、工艺方法、产品成分及风味明显不同。味精是一种很纯的鲜味剂,水解植物蛋白质经加工也可制得味精。鸡精则是多种呈味物质配合而成的混合物,它既有味精的鲜味,又有其他呈味物质的鲜味。由于鸡精中同样含有一定的味精,因此它与味精的安全性差不多,同样应注意不要长时间高温加热。“不仅如此,鸡精中所含的水解植物蛋白、水解动物蛋白同样不耐高温,所以鸡精也应该在炒菜起锅前加入,不要放得太早。”李斌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鸡精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食盐,如果在炒菜和做汤时用了鸡精,用盐量一定要相应减少。总之味精、鸡精虽然都是增强鲜味的产品,实际成分和用法却有一定的差异。 范志红表示,一般来说,植物性食品选择鸡精风味更自然一些,而动物性食品选择味精即可达到自然的口味。“由于它们都不是以提供营养为目标的食物,所以不用去考虑其营养价值的高低。”范志红说。

  • 味精、鸡精,我们到底该不该用?5

    误解原因——味精与“中餐馆并发症”196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吃中餐的奇怪经历,大致是说开始吃中餐之后15到20分钟,后颈开始麻木,并开始扩散到双臂和后背,一般持续两个小时左右。这篇文章引发了世界性的对于味精的恐慌,被称之为“中餐馆并发症”,后来有一些针对“中餐馆并发症”的研究,但是无法证实它的存在。不过,基于“没有证实不代表不存在”的莫须有怀疑精神,这个故事很快广为流传,但是针对它的研究也就没有人关注了,加上复合调味品的发展,市场营销手段的需要,很快味精就被赋予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危害。那味精到底有没有危害,食用到底安不安全呢?

  • 【讨论】味精中锌的测定

    这几天做了几个味精中的锌,发现了问题,以前前辈都是直接定容做,我也这样做了一下:将样品直接用水或3%硝酸稀释100倍,直接上icp测定,结果锌和铁的含量都很低,锌0.5ppm,铁3-5ppm,但采用微波消解定容,发现锌含量在10-50ppm之间,铁含量也很大,超过国家标准的限量,采用干灰化法,先炭化,再灰化4h,加1ml硝酸,小火灼干,再灰化2h,定容后和微波消解的结果比较接近,这么说这个味精中锌含量真的很大,不知各位同仁做的如何??

  • 【讨论】你现在吃的是鸡精还是味精?

    鸡精与味精的营养与安全分析40年前一位美籍华裔医师投书《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轻松笔调描写自己最近去一家中国餐馆大快朵颐,结果回家后出现麻木、心悸、虚弱等症状,他怀疑祸首是师傅在菜肴中放了太多“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的中文名称就是“味精”,它从此成为民众健康公敌,人见人嫌。这种在1908年问世、1950年代之后大为风行的调味圣品,一夕之间被贴上 “毒素”的标签,餐饮业与食品工业大受冲击,中餐馆尤其是众矢之的;味精引发的种种症状,干脆称之为“中国餐馆症候群”。 不过时至今日,味精危害健康的迷思一直没有医学定论。1987年与1995年的两次大规模研究,主其事者分别是世界卫生组织与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都显示只要不是大量摄取,味精对人体健康并无负面影响。纽约大学营养学教授奈索斩钉截铁地说:没有任何临床证据显示味精有害健康。  另一方面,味精也没有真正从美国人的餐桌上绝迹,而是化身为“自溶酵母”、“水解大豆蛋白”、“蛋白质浓缩物”等名目,继续做为各种调味料、罐头汤汁、饼干、酸奶的必备成分,发挥点石成金的功效。  许多国家的餐厅与食品业者,更一直是味精的忠诚支持者。从泰国的金山是拉差辣酱、加勒比海岛国的Goya Sazon、哥斯达黎加的Salsa Lizano、英国的Marmite酵母酱,到日本的丘比沙拉酱,都含有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源自瑞士、营销全球的“美极”(Maggi)系列调味品,也有多种产品含谷氨酸钠。  味精的主要功能在于它能产生“鲜味”,作为一种氨基酸,当味精被人们食用时,刺激位于舌部味蕾的氨基酸受体,就能使人感受到可口的鲜味。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盐和味精等调味品的需要,某种程度上只是味觉上的一种习惯,并非真正的身体需要;而且越是血压高的人,味觉越不灵敏,越是要求味道的浓重,所以,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为了从根本上使血压得到控制,就应少吃盐和味精。  在使用味精时应特别注意温度,不要过早地放入味精,因为谷氨酸钠在120℃以上会发生化学变化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仅鲜味减退,还有轻微的毒性,所以味精一般应在出锅前加入。另外,味精忌和碱或小苏打同用,以免其中的谷氨酸钠变成谷氨酸二钠而失去鲜味。

  • 味精、食盐和鸡粉的使用

    早些年,味精和食盐使用普及;近些年,鸡粉由于味鲜,且含有盐分,使用逐渐普及化,貌似有代替味精和食盐的功效?生活中的你,日常怎么使用味精、食盐和鸡粉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