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量子力能量仪

仪器信息网量子力能量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量子力能量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量子力能量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量子力能量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量子力能量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量子力能量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量子力能量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量子力能量仪相关的论坛

  • 【转帖】美国理学家首次实现原子间单量子能量交换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3日报道,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物理学家首次在两个分隔的带电原子(离子)之间建立了直接运动耦合,实现了原子之间的单量子能量交换。这一技术简化了信息处理过程,可用于未来的量子计算机、模拟技术和量子网络中。相关研究发表在2月23日的《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解释说,他们让两个铍离子在电磁势阱中震荡进行能量交换,这一交换中是以最小能量单位——量子来进行的。这意味着离子被“耦合”在一起,表现出像宏观世界中如钟摆、音叉那样的“和谐震荡”,做重复的来回运动。实验利用了一种单层离子势阱,并将其浸在液氦浴中冷却到零下269摄氏度。离子之间相隔40微米,漂浮在势阱表面。势阱表面装有微小电极,让两个离子靠得更近,以便产生更强的耦合作用。超低温度可以抑制热量,避免扰乱离子行为。研究人员在势阱上放了震荡脉冲来检测铍离子频率。  研究人员还用激光制冷减弱两个离子的运动,再用两束反向紫外激光束将一个离子进一步冷却到静止状态,调节势阱电极间的电压,就开启了耦合作用。经测量,离子的能量交换每155微妙仅有几个量子,而达到单个量子交换时频率更低,间隔为218微秒。从理论上讲,离子之间这种能量交换过程能一直持续,直到被热量打断。  “首先,一个离子轻微震动而另一个静止,然后震动传给了另一个离子,它们之间的能量运动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论文第一作者、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坎顿·布朗说,“我们可以调节耦合作用,影响能量交换的速度和程度,还能控制耦合作用的开启或终止。”用电极电压来调整两个离子的频率,让它们离得更近,耦合作用就开始了。当两个离子频率最接近时,耦合作用最强。由于正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它们之间倾向于互相排斥。耦合使每个离子都具有了两个电子的特征频率。  在未来的量子计算机中,上述技术可用于解决量子系统的复杂问题,破解当今使用最广的数据加密编码。不同位置的离子直接耦合可以简化逻辑运算,有助于校正运算过程错误。该技术还可能用于量子模拟,以解释复杂量子系统如高温超导现象的原理机制。  研究人员还指出,类似的量子交换作用可以用来连接不同类型的量子系统,如离子和光子,在未来的量子网络中传递信息,如势阱中的离子可以在超导量子比特(昆比特)和光子比特之间作“量子转换器”。

  • 【分享】我国能量天平质量量子基准研究取得核心技术突破

    4月29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能量天平质量量子基准研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该课题通过“能量天平”方案,开展对普朗克常数测量和质量量子基准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能量天平法测量普朗克常数装置,使我国首次具备普朗克常数测量和千克基准稳定性绝对测量能力,成为国际上第四个可以独立测量普朗克常数的国家,步入国际计量前沿研究行列。 计量基准的准确与否,需要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的保证。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计量准确度日益提高的要求,20世纪下半叶开始,国际计量界已陆续研制了一系列量子计量基准代替沿用多年的实物计量基准,来复现和保存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质量单位“千克”是目前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物理量中唯一依靠实物基准保存和复现的一个物理量。实现质量基准的量子化——用某种量子计量基准来代替尚在使用的国际千克原器这一实物基准,重新准确定义质量单位,是国际计量界经典计量难题中最后的堡垒。 为解决这一难题,目前已有多个先进国家计量院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若干种解决方案。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现代计量基准研究”的支持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

  • 暗能量淡出 反引力亮相——科学家提出宇宙加速膨胀新解

    暗能量淡出 反引力亮相——科学家提出宇宙加速膨胀新解

    科技日报 2012年04月03日 星期二本报记者 常丽君 综合外电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4/201204031347_358918_1644522_3.jpg 1998年,科学家发现宇宙的膨胀有一个加速度,因此提出了暗能量的假设,作为这种加速度的动力。但直到现在,人们也不清楚这种暗能量到底是什么。对一些科学家而言,与其说它是个答案,不如说它是个问题。有人说暗能量只是标准宇宙模型中的专用概念,缺少其他物理含义,他们一直在为宇宙的加速膨胀寻找新解释,而替代暗能量的另一种假说就是反万有引力,这种反引力来源于隐藏在虚空中的反物质。 宇宙巨洞的反物质 宇宙巨洞(Cosmic voids)是指宇宙大尺度结构上的物质稀薄区域,含有很少或完全不包含任何星系。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学院科学家马西莫·维莱特说:“人们能清楚地观察到宇宙巨洞,这是我们宇宙中最大的组成结构。但它们是否真是空的?还是包含了具有反引力性质的反物质?”他在近期出版的《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上发表论文,提出在这些巨大的空洞中可能隐藏着反物质,反物质和物质由于万有引力互斥作用而分离开来。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物质带有正引力荷,反物质带有一种假设的负引力荷,而万有引力的相互作用是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因此物质和反物质之间存在万有引力互斥作用。 根据维莱特的计算,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引力互斥非常强,足以造成宇宙的加速膨胀,从而不再需要暗能量和暗物质。 这种假设在理论上能解释一些无法用暗能量来解释的观察现象:宇宙的膨胀速度并不均匀。最近,科学家观察到一种运动异常的“局部层”,是包括银河系及其他附近星系的宇宙部分,这一局部层的速度和宇宙其他部分明显不同。 天文学家已经找到了3种推动局部层运动的因素:一是附近稠密的室女星系团的吸引力;二被认为是人马座星系团的吸引力,但这一点还不太确定;第三正是造成这种“局部速度异常”的力,因为这种力并没有朝向任何明显的结构。它和前两种吸引力明显不同,很可能是反引力。为了证明这一点,维莱特指出,位于局部层和吸引区之间的Leo Spur星系,相对于这种运动好像是静止的。因此第三种力可能是来自相反方向,对局部层的作用是推斥而不是吸引。据他推测,在某个巨洞中存在一种合理的反物质,由于互斥的万有引力作用,造成了局部速度异常。 这样一来,反物质可能作为一种类似暗能量的东西,在宏观尺度上,大量的反物质巨洞会推动宇宙膨胀而不需要暗能量,甚至可能连大爆炸也不需要。这一新理论还暗示了,我们的宇宙具有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正像标准宇宙模型所预期的那样。 量子真空的虚粒子 在过去几年中,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物理学家德拉根·哈杜科维克也在研究一种被忽略的宇宙部分:量子真空。他认为,量子真空中有一种万有引力荷,来源于虚粒子和虚反粒子之间的引力互斥。 此前,他已经论证了这种反引力能解释包括暗物质效应在内的一些观察现象,还暗示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无需大爆炸的循环宇宙中。此外,这一假设还能帮人们进一步了解黑洞的性质,判断中微子物质。他发表在《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上的最新论文还证明,量子真空还能解释宇宙的加速膨胀,也不需要暗能量。 “量子真空是60多年前提出的理论预测,现在已有明显的实验证据证明量子真空存在。而物质和反物质之间存在万有引力互斥作用,这一假设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已提出。”哈杜科维克说,“我决定把量子真空这一事实和反粒子的负引力荷这一假设结合起来,结果令人吃惊,基于这种框架很可能解释宇宙的加速膨胀。” 哈杜科维克的解释和马西莫·维莱特的理论相似,量子真空中的万有引力来自正反物质之间的引力互斥。物质带有正引力荷,反物质带有负引力荷,同样是同性相吸,异性相斥。不同的是,维莱特认为,带负引力荷的反物质存在于巨洞中,而不是量子真空。尽管量子真空中不含有真实的物质和反物质,但虚粒子和虚反粒子会成对地刹那生灭,变成万有引力双极子。 “如果粒子和反粒子有着相反的万有引力荷,当万有引力场足够强时,就能将虚粒子对转化为真实的粒子对。”哈杜科维克说,“这并非新提出的假说,而是施温格量子场论的结论。” 哈杜科维克也计算了量子真空中的万有引力双极子的能量密度,是宇宙常数的某个数量级,或者说是造成宇宙加速膨胀的力的某个数量级。宇宙大约在达到目前大小的一半时,开始加速膨胀,只比标准宇宙模型预测的略早一点。但哈杜科维克的量子真空模型和标准宇宙模型之间也有明显不同:前者预测膨胀的加速度在减小,而后者预测加速度在增大,这种差异使得二者预测的宇宙命运截然不同。 实验检验有难度 “科学家认为,暗能量是均匀一致地遍布于宇宙中,这样才能解释宇宙的整体加速。但它既无法解释局部层强大的反引力效应,也不能解释局部巨洞的极度虚空和银河系以外的某些性质。”维莱特说,“而提出在局部巨洞中存在反物质的暗斥力,解释了所有这些情况。而且从整体上讲,隐藏在全部宇宙巨洞中的反物质,也解释了整个宇宙的加速膨胀以及其他宇宙特征,不需要暗能量,也不需要各种离奇的大爆炸之初。” 维莱特设想通过反引力透镜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他的观点。“基本上,如果我们有一张高质量的远离巨洞的星系群三维图,就能更容易分析它们中的某些星系在视线轮廓上是否有被缩小的情况,这表示它们和间隔巨洞中的大型反物质体在一条直线上。”但这种实验会很困难,因为同时还有一种干扰效应,会让辐射状星系看起来严重扭曲:由于异常运动会影响红移检测,也会使星系群的视线轮廓收缩,而反引力透镜会让它更加缩小,要把这两种情况区别开是非常困难的。 哈杜科维克也表示,量子真空结合反物质的负万有引力荷假设,有望解释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观察现象,不需要引入暗物质和暗能量、膨胀的神秘机制,以及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AEGIS实验将通过反氢原子揭示反物质是否带有负引力荷,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也在研究电子偶素(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组成的类原子系统)的万有引力性质。如果这是真的,将开启新一轮的科学革命。”

  •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刚刚发布了区域销售工程师(北京+电测量仪器)-北京市职位,坐标北京市,速来围观!

    [size=16px][color=#ff0000][b][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87671.html]立即投递该职位[/url][/b][/color][/size][b]职位名称:[/b]区域销售工程师(北京+电测量仪器)-北京市[b]职位描述/要求:[/b]主要职责:1、负责北京及周边区域市场新客户新市场开拓和维护;2、制定销售目标并分解落实到月度;3、维护老客户关系。4、熟悉并学习仪器专业产品知识。任职资格:1、统招本科以上学历,理工科专业2、3年以上高校、科研仪器销售经验;3、快速学习能力;4、敏锐的商业嗅觉;5、能承担出差工作;6、熟练使用office软件。BASE地点:北京,灵活居家办公。总部合肥高底薪+提成+任务完成奖,薪资可谈,最好做过锁相放大器、电测控类相关产品的[b]公司介绍:[/b]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全球范围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等单位提供核心关键器件、高端仪器装备、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公司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大型科学仪器、关键核心器件的研制领域深耕十余年,多项技术、产品突破国际封锁和禁运,并获得“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87671.html]查看全部[/url][align=center][img=,178,1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60948175602_3528_5026484_3.png!w178x176.jpg[/img][/align][align=center]扫描二维码,关注[b][color=#ff0000]“仪职派”[/color][/b]公众号[/align][align=center][b]即可获取高薪职位[/b][/align]

  • 【分享】量子物理百年回顾

    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进展应当包含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大爆炸、遗传密码的破译、生物进化理论和其他一些读者喜欢的课题。在这些进展当中,量子力学深层次的根本属性使得它处在一个最为独特的位置。它迫使物理学家们改造他们关于实在的观念;迫使他们重新审视事物最深层次的本性;迫使他们修正位置和速度的概念以及原因和结果的定义。  尽管量子力学是为描述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的抽象原子世界而创立的,但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无比巨大。没有量子力学作为工具,就不可能有化学、生物、医学以及其他每一个关键学科的引人入胜的进展。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全球经济可言,因为作为量子力学的产物的电子学革命将我们带入了计算机时代。同时,光子学的革命也将我们带入信息时代。量子物理的杰作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科学革命为这个世界带来了的福音,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量子力学既不象广义相对论那样来自于对引力与几何关系的光辉洞察力,也不象DNA的破译那样揭开了生物学一个新的世界的神秘面纱,它的起源不是一步到位的,是历史上少有的天才荟萃在一起共同创造了它。量子的概念如此的令人困惑以至于在引入它以后的20年中几乎没有什么根本性的进展,后来一小撮物理学家花了三年时间创立了量子力学。这些科学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所困扰,甚至有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失望。  或许用下面的一段观察资料能最好地描述这个至关重要但又难以捉摸的理论的独特地位:量子理论是科学史上能最精确地被实验检验的理论,是科学史上最成功的理论。量子力学深深地困扰了它的创立者,然而,直到它本质上被表述成通用形式75年后的今天,一些科学界的精英们尽管承认它强大的威力,却仍然对它的基础和基本阐释不满意。  今年是马克斯• 普朗克(Max Planck)提出量子概念100周年。在他关于热辐射的经典论文中,普朗克假定振动系统的总能量不能连续改变,而是以不连续的能量子形式从一个值跳到另一个值。能量子的概念太激进了,普朗克后来将它搁置下来。随后,爱因斯坦在1905年(这一年对他来说是非凡的一年)认识到光量子化的潜在意义。不过量子的观念太离奇了,后来几乎没有根本性的进展。现代量子理论的创立则是斩新的一代物理学家花了20多年时间的结晶。  您只要看一下量子理论诞生以前的物理学就能体会到量子物理的革命性影响。1890年到1900年间的物理期刊论文基本上是关于原子光谱和物质其他一些基本的可以测量的属性的文章,如粘性、弹性、电导率、热导率、膨胀系数、折射系数以及热弹性系数等。由于维多利亚型的工作机制和精巧的实验方法的发展的刺激,知识以巨大的速度累积。  然而,在同时代人看来最显著的事情是对于物质属性的简明描述基本上是经验性的。成千上万页的光谱数据罗列了大量元素波长的精确值,但是谁都不知光谱线为何会出现,更不知道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对热导率和电导率的模型解释仅符合大约半数的事实。虽有不计其数的经验定律,但都很难令人满意。比如说,Dulong-Petit定律建立了比热和物质的原子重量的简单关系,但是它有时好使,有时不好使。在多数情况下同体积气体的质量比满足简单的整数关系。元素周期表尽管为化学的繁荣提供了关键的组织规则,但也无任何理论基础。  在众多的伟大的革命性进展中,量子力学提供了一种定量的物质理论。现在,我们原则上可以理解原子结构的每一个细节;周期表也能简单自然地加以解释;巨额的光谱排列也纳入了一个优雅的理论框架。量子力学为定量的理解分子,流体和固体,导体和半导体提供了便利。它能解释诸如超流体和超导体等怪异现象,能解释诸如中子星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这种现象里气体中所有原子的行为象一个单一的超大原子)等奇异的物质聚集形式。量子力学为所有的科学分支和每一项高技术提供了关键的工具。  量子物理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原子层次的物质理论:量子力学;正是它我们才能理解和操纵物质世界。另一个是量子场论,它在科学中起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作用,稍后我们再回到它上面来。 旧量子论  量子革命的导火线不是对物质的研究,而是辐射问题。具体的挑战是理解黑体(即某种热的物体)辐射的光谱。烤过火的人都很熟悉这样一种现象:热的物体发光,越热发出的光越明亮。光谱的范围很广,当温度升高时,光谱的峰值从红线向黄线移动,然后又向蓝线移动(这些不是我们能直接看见的)。  结合热力学和电磁学的概念似乎可以对光谱的形状作出解释,不过所有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然而,普朗克假定振动电子辐射的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从而得到一个表达式,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完美。但是他也充分认识到,理论本身是很荒唐的,就像他后来所说的那样:“量子化只不过是一个走投无路的做法”。  普朗克将他的量子假设应用到辐射体表面振子的能量上,如果没有新秀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量子物理恐怕要至此结束。1905年,他毫不犹豫的断定:如果振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那么产生光的电磁场的能量也应该是量子化的。尽管麦克斯韦理论以及一个多世纪的权威性实验都表明光具有波动性,爱因斯坦的理论还是蕴含了光的粒子性行为。随后十多年的光电效应实验显示仅当光的能量到达一些离散的量值时才能被吸收,这些能量就像是被一个个粒子携带着一样。光的波粒二象性取决于你观察问题的着眼点,这是始终贯穿于量子物理且令人头痛的实例之一,它成为接下来20年中理论上的难题。  辐射难题促成了通往量子理论的第一步,物质悖论则促成了第二步。众所周知,原子包含正负两种电荷的粒子,异号电荷相互吸引。根据电磁理论,正负电荷彼此将螺旋式的靠近,辐射出光谱范围宽广的光,直到原子坍塌为止。  接着,又是一个新秀尼尔斯• 玻尔(Niels Bohr)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1913年,玻尔提出了一个激进的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处于包含基态在内的定态上,电子在两个定态之间跃迁而改变它的能量,同时辐射出一定波长的光,光的波长取决于定态之间的能量差。结合已知的定律和这一离奇的假设,玻尔扫清了原子稳定性的问题。玻尔的理论充满了矛盾,但是为氢原子光谱提供了定量的描述。他认识到他的模型的成功之处和缺陷。凭借惊人的预见力,他聚集了一批物理学家创立了新的物理学。一代年轻的物理学家花了12年时间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开始时,发展玻尔量子论(习惯上称为旧量子论)的尝试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接着一系列的进展完全改变了思想的进程。

  • 【分享】量子力学的历史和发展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它们是在二十世纪头30年发生的 物理学革命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并且也是这场革命的主要标志和直接的成果,量 子论的诞生成了物理学革命的第一声号角。经过许多物理学家不分民族和国籍的国际 合作,在1927年它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它不仅是人类洞察自然所取得的富有 革命精神和极有成效的科学成果,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 说相对论作为时空的物理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以往的时空观念,那么量子论则很大 程度改变了人们的实践,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又一次深化。它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 系的重要修正,影响到人类对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的看法。 量子论的创立经历了从旧量子论到量子力学的近30年的历程。量子力学产生以前 的量子论通常称旧量子论。它的主要内容是相继出现的普朗克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 光量子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热辐射研究和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十九世纪中叶,冶金工业的向前发展所要求的高温测量技术推动了热辐射的研究。 已经成为欧洲工业强国的德国有许多物理学家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德国成为热辐 射研究的发源地。所谓热辐射就是物体被加热时发出的电磁波。所有的热物体都会发 出热辐射。凝聚态物质(固体和液体)发生的连续辐射很强地依赖它的温度。一个物体 被加热从暗到发光,从发红光到黄光、蓝光直至白光。1859年,柏林大学教授基尔霍 夫(1824—1887年)根据实验的启发,提出用黑体作为理想模型来研究热辐射。所谓黑 体是指一种能够完全吸收投射在它上面的辐射而全无反射和透射的,看上去全黑的理 想物体。1895年,维恩(1864—1928年)从理论分析得出,一个带有小孔的空腔的热辐 射性能可以看作一个黑体。实验表明这样的黑体所发射的辐射的能量密度只与它的温 度和频率有关,而与它的形状及其组成的物质无关。黑体在任何给定的温度发射出特 征频率的光谱。这光谱包括一切频率,但和频率相联系的强度却不同。怎样从理论上 解释黑体能谱曲线是当时热辐射理论研究的根本问题。1896年,维恩根据热力学的普 遍原理和一些特殊的假设提出一个黑体辐射能量按频率分布的公式,后来人们称它为 维恩辐射定律。普朗克就在这时加入了热辐射研究者的行动。 普朗克(1858—1947年)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曾祖父和祖父曾在哥廷根大学 任神学教授,伯父和父亲分别是哥廷根大学和基尔大学的法学教授。他出生在基尔, 青年时期在慕尼黑度过。17岁进慕尼黑大学攻读数学和物理学,后来转到柏林大学受 教于基尔霍夫和赫尔姆霍茨(1821—1894年)等名师。1879年,他以《论热力学第二定 律》的论文获博士学位。他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基尔大学任教并从事热力学研究。18 88年11月,他作为基尔霍夫的继任人到柏林大学讲授理论物理学。 他的研究方向从热力学转向热辐射,就是到柏林后才开始的。开始时他用热力学 方法研究黑体辐射理论。他假定空腔壁是由具有相同频率的电谐振子组成的,用热力 学方法处理这种谐振子集。1899年,他得到了一个和维恩辐射定律一致的关系式。同 年年底他得知库尔鲍欧(1857—1927年)和鲁本斯(1865—1922年)在 9月份发表的实验 报告,维恩以及他自己的辐射定律在高频部分与这实验相符,而在低频部分则与实验 偏离。他不得不尝试修改自己的公式,他得到了一个,仍然不好。 正当他继续修改自己的辐射公式时,1900年6月英国物理学家瑞利(1842—1912年) 发表论文批评维恩在推导辐射公式时引入了不可靠的假定。他把统计物理学的能量均 分定理用于他的一个以太振动模型,导出了一个新的辐射公式。同年10月 7日,鲁本 斯夫妇走访普朗克,并告诉他瑞利的辐射定律在低频部分与他的实验相符,在高频部 则与实验相差甚大。普朗克受到启发,立即用内插法导出了一个在高频趋近维恩公式 而在低频则趋近瑞利公式的新的辐射定律。10月19日,他在德国物理学会的会议上以 《论维恩辐射定律的改进》为题报告了自己的结果。鲁本斯当晚进行了核验,证明普 朗克的新公式同实验完全相符。鲁本斯深信普朗克公式与实验曲线的精确一致绝非巧 合,在这个公式中一定孕育着一个新的科学真理。于是鲁本斯在第二天就把这一结果 告诉了普朗克。普朗克受到极大的鼓舞,并决定寻找隐藏在公式背后的物理实质。 普朗克又回到他的谐振子模型,而且这次他把出发点从热力学转到统物理学。但 是他回避了能量均分定理。他把玻尔兹曼原理运用于线性谐振子热平衡时的能谱分布 问题上,导出了振子热平衡时的能谱分布公式。若想使新得到的这个公式能说明实验 曲线,则这公式必须与以前用内插法得到的公式具有同一形式。而要得到这样的统一, 则要求新公式中所包含的振子的能量值必须是一系列不连续的量。而这是与古典物理 学关于能量是连续的观点尖锐对立的。普朗克尊重实验事实,于是提出一个大胆的、 革命性的假设:每个带电线性谐振子发射和吸收能量是不连续的,这些能量值只能是 某个最小能量元e的整数倍,而每个能量元和振子的频率成正比。后来人们称e为“能 量子”,称 h为“普朗克常数”。1900年12月2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的会议上 以《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为题报告了自己的结果。 量子论就这样随着二 十世纪开始由伟大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把它带到我们这个世界来。 虽然在围绕原子论的争论过程中,玻尔兹曼(1844—1966年)在反驳唯能论时说过 “怎么能说能量就不像原子那样分立存在呢?”这样的话,马赫(1838—1916年)曾经 表明化学运动不连续性的观点,但真正把能量不连续的概念引入物理学的是普朗克。 因为能量不连续的概念与古典物理学格格不入,物理学界对它最初的反映是冷淡的。 物理学家们只承认普朗克公式是同实验一致的经验公式,不承认他的理论性的量子假 说。普朗克本人也惴惴不安,因为他的量子假设是迫不得已的“孤注一掷的举动”。 他本想在最后的结果中令h→0,但却发现根本办不到。他其后多年试图把量子假说纳 入古典物理学框架之内,取消能量的不连续性,但从未成功。只有爱因斯坦最早认识 到普朗克能量子概念在物理学中的革命意义。

  • 请问能量过滤像的原理?

    想问一下能量过滤像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我有一个样品,是GaAs基上SK模式生长InAs量子点,在生长InAs的过程中掺入了少量的AlAs,我想知道AlAs是在InAs量子点之中还是之外,也就是说我想知道AlAs比较具体的分布情况,我的样品中AlAs的含量较少,作能量过滤像是否可行?或者还有别的比较好的方法?

  • 量子计算机出现了,分析仪器会量子化吗?——5月加2钻石币

    雷锋网快讯,中国科学院5月3日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世界首台10比特光量子计算机研发成功。[align=center][img]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503/5C93BAFAD9CC234398C76294158143B49BF42BF4_size38_w600_h450.jpeg[/img][/align][align=center]图为发布会现场[/align]这项世界领先的量子计算机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并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一同攻关。这台具有10个量子位的光量子计算机克服了以往同类型量子计算机的量子位数目受限和低采样率的问题,计算机采用的架构还具有继续增加量子位数目和提高采样率的能力。今天在上海,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宣告问世。在光学体系上,该研究团队在2016年已实现国际最高水平的十光子纠缠操纵。今年,在这一基础上,又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品质量子点单光子源构建了世界首台在性能上能够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通过发展全局纠缠操作,成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和完整的测量。最新实验测试表明,该原型机的“玻色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之前所有类似的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运行速度快10-100倍。[align=center][img]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503/57549A27AA08E359E8008616BDA8057B2DD08C7C_size79_w600_h402.jpeg[/img][/align][align=center]图为光量子实验室照片[/align]业内进展方面,D-Wave已于2017年发布了具有2000个量子位的量子退火计算机2000Q。但由于D-Wave这一类型的计算机只能执行“量子退火”一种算法,它的应用受到限制,即便业内也对D-Wave是否是真正的量子计算机有诸多争议。MIT于2016年制造出了具有5个量子位的原子阱量子计算机,并成功用Shor算法进行了因数分解实验。谷歌也于2016年7月表明了自己要建立世界上第一台超高性能量子计算机的愿景,不过目前还未看到后续进展。目前的量子计算机还不能完成传统计算机所能完成的各种任务。存储和计算原理不同,传统计算机的每一位只能传输“0”或“1”中的某一个,而量子计算机可以传输和计算“0”或“1”的叠加态,然后对同样处在“0”或“1”叠加态的结果进行测量,以一定概率的概率得到结果,并配合反复测量,得到传统的非叠加态结果。但某一些特定的运算,利用量子计算机的计算特点可以很快解决,比如对大数进行因子分解的Shor算法(可以用于破解传统计算机加密)、量子退火算法(对复杂优化问题进行最值求解)、Grover量子搜索算法(在很大的集合中寻找指定的元素),传统计算机进行类似的计算,所需时间与任务复杂度成几何级数增加,甚至几乎不能计算,但量子计算机所需的时间仅仅是线性增加而已。[url=http://www.ifeng.com/][img]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img][/url]

  • 【分享】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分享】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隧道效应目录 定义 概述 原理 发现者 用途 隧道二极管 隧道巨磁电阻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隧道效应   tunnel effect编辑本段定义  由微观粒子波动性所确定的量子效应。又称势垒贯穿 。考虑粒子运动遇到一个高于粒子能量的势垒,按照经典力学,粒子是不可能越过势垒的;按照量子力学可以解出除了在势垒处的反射外,还有透过势垒的波函数,这表明在势垒的另一边,粒子具有一定的概率,粒子贯穿势垒。理论计算表明,对于能量为几电子伏的电子,方势垒的能量也是几电子伏 ,当势垒宽度为1埃时 , 粒子的透射概率达零点几 ;而当势垒宽度为10时,粒子透射概率减小到10-10 ,已微乎其微。可见隧道效应是一种微观世界的量子效应,对于宏观现象,实际上不可能发生。  在势垒一边平动的粒子,当动能小于势垒高度时,按经典力学,粒子是不可能穿过势垒的。对于微观粒子,量子力学却证明它仍有一定的概率穿过势垒,实际也正是如此,这种现象称为隧道效应。对于谐振子,按经典力学,由核间距所决定的位能决不可能超过总能量。量子力学却证明这种核间距仍有一定的概率存在,此现象也是一种隧道效应。   隧道效应是理解许多自然现象的基础。编辑本段概述  在两层金属导体之间夹一薄绝缘层,就构成一个电子的隧道结。实验发现电子可以通过隧道结,即电子可以穿过绝缘层,这便是隧道效应。使电子从金属中逸出需要逸出功,这说明金属中电子势能比空气或绝缘层中低.于是电子隧道结对电子的作用可用一个势垒来表示,为了简化运算,把势垒简化成一个一维方势垒。   所谓隧道效应,是指在两片金属间夹有极薄的绝缘层(厚度大约为1nm(10-6mm),如氧化薄膜),当两端施加势能形成势垒V时,导体中有动能E的部分微粒子在E<V的条件下,可以从绝缘层一侧通过势垒V而达到另一侧的物理现象。   产生隧道效应的原因是电子的波动性。按照量子力学原理,有能量(动能)E的电子波长=(其中,——普朗克常数;——电子质量;E——电子的动能),在势垒V前:若E>V,它进入势垒V区时,将波长改变为λ′=;若E<V时,虽不能形成有一定波长的波动,但电子仍能进入V区的一定深度。当该势垒区很窄时,即使是动能E小于势垒V,也会有一部分电子穿透V区而自身动能E不变。换言之,在E<V时,电子入射势垒就一定有反射电子波存在,但也有透射波存在。编辑本段原理  经典物理学认为,物体越过势垒,有一阈值能量;粒子能量小于此能量则不能越过,大于此能量则可以越过。例如骑自行车过小坡,先用力骑,如果坡很低,不蹬自行车也能靠惯性过去。如果坡很高,不蹬自行车,车到一半就停住,然后退回去。  量子力学则认为,即使粒子能量小于阈值能量,很多粒子冲向势垒,一部分粒子反弹,还会有一些粒子能过去,好像有一个隧道,故名隧道效应(quantum tunneling)。可见,宏观上的确定性在微观上往往就具有不确定性。虽然在通常的情况下,隧道效应并不影响经典的宏观效应,因为隧穿几率极小,但在某些特丁的条件下宏观的隧道效应也会出现。编辑本段发现者  1957年,受雇于索尼公司的江崎玲於奈(Leo Esaki,1940~)在改良高频晶体管2T7的过程中发现,当增加PN结两端的电压时电流反而减少,江崎玲於奈将这种反常的负电阻现象解释为隧道效应。此后,江崎利用这一效应制成了隧道二极管(也称江崎二极管)。 1960年,美裔挪威籍科学家加埃沃(Ivan Giaever,1929~)通过实验证明了在超导体隧道结中存在单电子隧道效应。在此之前的1956年出现的“库珀对”及BCS理论被公认为是对超导现象的完美解释,单电子隧道效应无疑是对超导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 1962年,年仅20岁的英国剑桥大学实验物理学研究生约瑟夫森(Brian David Josephson,1940~)预言,当两个超导体之间设置一个绝缘薄层构成SIS(Superconductor-Insulator- Superconductor)时,电子可以穿过绝缘体从一个超导体到达另一个超导体。约瑟夫森的这一预言不久就为P.W.安德森和J.M.罗厄耳的实验观测所证实——电子对通过两块超导金属间的薄绝缘层(厚度约为10埃)时发生了隧道效应,于是称之为“约瑟夫森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确立了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当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时必须要考虑上述的量子效应。例如,在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时,当电路的尺寸接近电子波长时,电子就通过隧道效应而穿透绝缘层,使器件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已成为微电子学、光电子学中的重要理论。编辑本段用途  隧道效应本质上是量子跃迁,电子迅速穿越势垒。隧道效应有很多用途。如制成分辨力为0.1nm(1A)量级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Si的(111)面上的大元胞。但它适用于半导体样品的观察,不适于绝缘体样品的观测。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启发下,1986年开发了原子力显微镜(AFM),其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利用金刚石针尖制成以SiO2膜或Si3N4膜悬臂梁(其横向截面尺寸为100μm×1μm,弹性系数为0.1~1N/m),梁上有激光镜面反射镜。当针尖金刚石的原子与样品的表面原子间距离足够小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悬臂梁在垂直表面方向上产生位移偏转,使入射激光的反射光束发生偏转,被光电位移传感器灵敏地探测出来。原子力显微镜对导体和绝缘体样品都适用,且其分辨力达到0.01mm(0.1A),可以测出原子间的微作用力,实现原子级表面观测。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1_624047_1602049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811517289_01_1602049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8115172816_01_1602049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8115172825_01_1602049_3.jpg[/img]

  • 【分享】量子隧穿的电子首次被观察到

    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说,他们最近首次测量到通过量子通道“逃离”原子的电子,而且发现每个电子“逃离”的速度极为惊人。电子带负电荷,在带正电荷的原子核的吸引下被束缚在原子内部。就经典物理学而言,如果电子没有在一段时间内获得足够的能量,它就无法“逃离”原子核的束缚。但量子力学可以提供另一种方法,电子可以直接通过量子通道逃脱出来。科学家比喻说,这好比站在一座山前的人们需要到达山的另外一边,通常情况下只能翻越山岭,但量子世界里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即通过“隧道”直接抵达山的另一边。量子通道在微观世界普遍存在,但这一现象迄今仍未被观测到,原因是原子在失去电子后迅速从外界环境又找回新的电子进行补充,其过程过于短暂,任何传统方法都无法测量。不过,近年来光学研究的进步,为观测这一现象提供了有力工具。德国马克斯• 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弗伦克• 克劳兹介绍说,光学研究已经迈进了阿秒(1阿秒为百亿亿分之一秒)领域,这为测量电子通过量子通道“逃离”提供了方法。克劳兹领导的研究人员用两种精心设计成同步的阿秒级激光脉冲——紫外线脉冲和红外线脉冲——攻击氖原子,紫外线脉冲通过提升电子能量为电子“逃离”氖原子做好准备,但这一能量不足以使电子按照经典物理学描述的方式脱离原子。然后研究人员在红外线脉冲中设计3个峰值,以抵消来自原子核的吸力,这就给电子提供了3个“逃离窗口”。不过,由于所选用的脉冲是阿秒级的,因此“逃离窗口”开启时间非常短暂,只有通过量子通道的电子才有可能成功“逃离”。结果发现,在这3个“逃离窗口”都能够测量到从原子“逃离”出来的自由电子,这就证明了单个电子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逃离”,也进一步证明量子通道确实存在。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7年4月9日

  • 【前沿科技】科学家首次观测到从量子通道逃离出的电子

    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说,他们最近首次测量到通过量子通道“逃离”原子的电子,而且发现每个电子“逃离”的速度极为惊人。 电子带负电荷,在带正电荷的原子核的吸引下被束缚在原子内部。就经典物理学而言,如果电子没有在一段时间内获得足够的能量,它就无法“逃离”原子核的束缚。但量子力学可以提供另一种方法,电子可以直接通过量子通道逃脱出来。科学家比喻说,这好比站在一座山前的人们需要到达山的另外一边,通常情况下只能翻越山岭,但量子世界里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即通过“隧道”直接抵达山的另一边。 量子通道在微观世界普遍存在,但这一现象迄今仍未被观测到,原因是原子在失去电子后迅速从外界环境又找回新的电子进行补充,其过程过于短暂,任何传统方法都无法测量。不过,近年来光学研究的进步,为观测这一现象提供了有力工具。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弗伦克克劳兹介绍说,光学研究已经迈进了阿秒(1阿秒为百亿亿分之一秒)领域,这为测量电子通过量子通道“逃离”提供了方法。 克劳兹领导的研究人员用两种精心设计成同步的阿秒级激光脉冲——紫外线脉冲和红外线脉冲——攻击氖原子,紫外线脉冲通过提升电子能量为电子“逃离”氖原子做好准备,但这一能量不足以使电子按照经典物理学描述的方式脱离原子。然后研究人员在红外线脉冲中设计3个峰值,以抵消来自原子核的吸力,这就给电子提供了3个“逃离窗口”。不过,由于所选用的脉冲是阿秒级的,因此“逃离窗口”开启时间非常短暂,只有通过量子通道的电子才有可能成功“逃离”。 结果发现,在这3个“逃离窗口”都能够测量到从原子“逃离”出来的自由电子,这就证明了单个电子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逃离”,也进一步证明量子通道确实存在。来源:新华网

  •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今日正在招聘,仪器研发产品经理,坐标,高薪寻找不一样的你!

    [b]职位名称:[/b]仪器研发产品经理[b]职位描述/要求:[/b]岗位职责:1、负责对市场情况、客户需求进行调院,形成需求报告,记录需求池;2、负责分析研究竞争对手及竞品,形成竞品分析报告;3、负责整理与规划电测量仪器产品的研发需求,形成电测量产品的研发需求文档;4、负责跟中产品研发进展,树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迭代需求,规划产品发展方向。任职要求:1、具有两年或以上仪器产品经理经验;2、熟悉基础的电子学原理,熟悉如示波器、频谱仪、信号源等常规电测量仪器;3、熟悉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等知识;4、具有电测量仪器研发产品经理经验者优先。[b]公司介绍:[/b]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全球范围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等单位提供核心关键器件、高端仪器装备、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公司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大型科学仪器、关键核心器件的研制领域深耕十余年,多项技术、产品突破国际封锁和禁运,并获得“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73027]查看全部[/url]

  • 物理学家通过研究光量子发现制约时空新条件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20113/2c27d720c896107a1fef0f.jpg两个十分特殊的光量子【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科技大学的罗伯特-雷米洛夫(Robert Nemiroff )和他的同事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一直在致力于研究一种光量子,它已随着一束名为“GRB”γ射线(科学家在1989年有过跟踪记录)的出现,在宇宙中穿梭了有70亿光年之远的距离。而恰是这些光量子,成为了新的制约时空的关键要素。据了解,“GRB”射线在爆发时释放出了一些高能量光量子,继而这些光量子就以光的速度开始了在宇宙中的穿梭旅行。而这些光量子的其中两个吸引了物理学家的关注,物理学家认为,这两个光量子几乎在相同的时间中留下了同一个空间,也就是说这两个光量子在同样的时间点到达了同一个地方。而这并不是因为时空的团块结构,或者它们穿梭了很长的距离,因此十分神秘。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对此现象进行解释,他们认为,这种现象也许是因为一种光量子的高能时标,而随着光量子在宇宙中的分散,对速度和光的能量依赖就恰好出现了一个新的上限。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由于对这两个光量子抵达时间的测量存在差别,因此实际上会给时空团块结构的新制约条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当光量子仅有普朗克长度的500分之一时,时空的结块结构就变得十分有意义了。因为,这样就会给量子重力理论加上一些新限制。而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最近研究表示,,虽然这些光量子的体积非常的小,但是它们在宇宙中穿梭的速度却与事实上所记录的速度有很大差别。由于关于科学家对光量子现象的不同研究,因此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也推理出不同观点,有些科学家认为,也许随着光量子的逐渐清晰,事实上时空也不会再继续。而相反,这些光量子的体积却小的惊人,它们的组成元素则就更加微小了,经研究测量,它们的组成元素也许仅有10-35普朗克长度。从该理论来看,光量子不仅拥有着十分高的能量,同时还有着近似普朗克长度的波长。这就意味着,这些光量子更易于同所谓的时空“团块”相混合。虽然这些光量子的速度有微小的下降幅度,但是由于它们已经穿梭了很长的距离,因此所带来的效果仍然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而罗伯特—雷米洛夫和他的同事也将会在今年的美国天文社会的会议上探讨所谓的时空结块的新制约条件。(尚力)

  • 【转帖】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普朗克

    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1858.4.23.―1947.10.3.姓名:马克斯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生于基尔。1867年,其父民法学教授J.W.von普朗克应慕尼黑大学的聘请任教,从而举家迁往慕尼黑。普朗克在慕尼黑度过了少年时期,1874年入慕尼黑大学。1877~1878年间,去柏林大学听过数学家K.外尔斯特拉斯和物理学家H.von亥姆霍兹和G.R.基尔霍夫的讲课。普朗克晚年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这两位物理学家的人品和治学态度对他有深刻影响,但他们的讲课却不能吸引他。在柏林期间,普朗克认真自学了R.克劳修斯的主要著作《力学的热理论》,使他立志去寻找象热力学定律那样具有普遍性的规律。1879年普朗克在慕尼黑大学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基尔大学任教。1888年基尔霍夫逝世后,柏林大学任命他为基尔霍夫的继任人(先任副教授,1892年后任教授)和理论物理学研究所主任。1900年,他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由于这一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他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普朗克早期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热力学。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此后,他从热力学的观点对物质的聚集态的变化、气体与溶液理论等进行了研究。  2.提出能量子概念  普朗克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提出著名的普朗克辐射公式,创立能量子概念。  19世纪末,人们用经典物理学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时候,出现了著名的所谓“紫外灾难”。虽然瑞利、金斯(1877—1946)和维恩(1864—1928)分别提出了两个公式,企图弄清黑体辐射的规律,但是和实验相比,瑞利-金斯公式只在低频范围符合,而维恩公式只在高频范围符合。普朗克从1896年开始对热辐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导出了一个和实验相符的公式。他于1900年10月下旬在《德国物理学会通报》上发表一篇只有三页纸的论文,题目是《论维恩光谱方程的完善》,第一次提出了黑体辐射公式。12月14日,在德国物理学会的例会上,普朗克作了《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激动地阐述了自己最惊人的发现。他说,为了从理论上得出正确的辐射公式,必须假定物质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不是连续地、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只能取某个最小数值的整数倍。这个最小数值就叫能量子,辐射频率是ν的能量的最小数值ε=hν。其中h,普朗克当时把它叫做基本作用量子,现在叫做普朗克常数。普朗克常数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物理常数,它标志着物理学从“经典幼虫”变成“现代蝴蝶”。1906年普朗克在《热辐射讲义》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他的工作,为开辟探索微观物质运动规律新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普朗克对物理学的兴趣在上了中学以后有了新的发展。他的老师缪勒在讲到能量守恒原理的时候给他们讲述了一个辛辛苦苦把一块沉重的砖头扛上屋顶去的泥瓦匠的故事。缪勒说:泥瓦匠在他扛砖的时候所做的功并没有消失,而是原封不动地被储存起来,也许能储存很多年,直到也许有那么一天,这块砖头松动了,以致于落在下面某一个人的头上。缪勒讲得很生动,这使能量守恒原理"宛如一个救世福音"响彻了普朗克的心田。从此,这一原理深深扎根在普朗克的脑中,它成了普朗克日后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1874年,普朗克中学毕业了。但在选择今后的努力方向时却陷入了踌躇,因为除物理学之外,他还对音乐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甚至比他对物理学的兴趣来得更早,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专业音乐家的钢琴和管风琴演奏水准了。他喜欢舒伯特的《摇篮曲》、《美丽的磨坊女郎》,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还有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等等。对于家教甚严、办事循规蹈矩、一丝不苟的普朗克来说,音乐是他唯一能放纵自己的感情,使自己的思想不受任何约束的领地。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外表严谨但追求内心自由和思想解放的民族,普朗克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人,他渴望在音乐的殿堂里纵横驰骋。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还是选择了物理学。至于音乐,可以作为业余爱好。因为他认为做一个科学家应该比做一个艺术家更有价值。  上大学以后,普朗克渐渐将他在物理学上的兴趣锁定在纯理论的领域,也就是理论物理学。他的物理学老师约里对此十分不解,因为他认为物理学已经是一门高度发展的、几乎尽善尽美的科学,也许,在某个角落还有一粒尘屑或一个小气泡,对它们可以去进行研究和分类。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已经建立得足够牢固的了,经典理论物理学也已接近于十分完善的程度。约里的观点代表了当时科学界对物理学普遍的错误看法,但普朗克却不是那种轻易改变主意的人,走物理学乃至走理论物理学的道路是他认真考虑的结果,他不会让任何东西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如果你相信你能承担对之所负的责任的话,就不让任何东西阻挡你前进  因仰慕赫姆霍茨和基尔霍夫这两位物理学家的大名,普朗克在大学最后一年转到柏林大学学习。但两位老师蹩脚的讲课却使普朗克大失所望,不过他没有泄气,而是靠自学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他不但自习两位老师的课程,也自修了克劳修斯的《热力学》,正是从克劳修斯的热力学理论出发,他开始了热辐射问题的研究。  在研究中,柏林大学维恩教授1894年提出的"维恩公式"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1900年提出的"瑞利公式"这两个完全相反的公式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尝试了经典物理学的所有理论和方法,试图提出一个新的公式来代替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公式,但没有成功。为了寻求科学真理,他决定采取孤注一掷的行动--跳出经典物理学,从新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1900年10月19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他的新公式,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普朗克公式"。12月14日,他在物理学会的另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这个公式的理论基础,即著名的"能量子假说"。在这个假说中,普朗克放弃了传统的物质运动绝对连续的观念,提出辐射过程不是连续的,而是以最小份量一小"包"一小"包"地放射或吸收,这一小包不能再分成更小的包,就象卖水果糖,最少只能一块一块地卖,而不能半块半块或分成更小的块卖,这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就叫"能量子"。这一天,后来被人们认为是量子论的"生日"。由于量子概念随后成了理解原子壳层和原子核一切性能的关键,这一天也被看作原子物理学的生日和自然科学新纪元的开端。当然,提出能量子假说的普朗克也被人们尊称为"量子论的奠基人"。  成名之后的普朗克在谈到自己是如何成为一个科学家的时候,曾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必须要有信仰。"普朗克所说的信仰实际上就是对科学、对研究事业的执着的爱和对寻求科学真理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信仰使人成功,但信仰一旦变成固执的行动的话也会妨碍一个人前进的脚步。普朗克本质上根深蒂固的保守意识曾使他在提出石破天惊的理论并得到了其他人的发展以后,却固执地要将跳出经典物理学旧框框提出的新理论重新纳回经典物理学的旧框框中去。  普朗克的墓在哥庭根市公墓内,其标志是一块简单的矩形石碑,上面只刻着他的名字,下角写着:尔格秒。 他的墓志铭就是一行字:h=6.63×10^-34JS,这也是对他毕生最大贡献:提出光量子假说的肯定。

  • 【分享】科学家成功研制量子记忆体 或建造超高速计算机

    科学界认为,量子通信具有远远超过传统光纤网络的优势,但由于量子的不稳定性,目前还无法做到使其在网络中长时间传输。据美国科学杂志近日报道,加拿大和德国科学家日前在超低温环境下成功制造出了一种量子记忆体,这对于量子的稳定传输具有重大意义。此项研究由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展开。科学家发现,在具有量子纠缠现象的光量子之间,即使相隔相当遥远的距离它们仍保持有特别的关联性,即当其中一颗光量子因被操纵(例如量子测量)而状态发生变化时,另一颗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变化。与光纤网络相似,通过纠缠态粒子在量子网络上传输的信息需要“住”的地方以进行复杂计算或构建高尖端网络,就像电脑内存一样。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掺杂稀土离子并冷冻至华氏-454度(约-270摄氏度)的铌酸锂晶体,成功实现了存储和再现纠缠态光量子,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制造出了一种量子记忆体。研究人员表示,虽然和我们传统的电脑及网络功能的复杂性相比,这种存储和再现单个光量子的能力看上去还相当简陋,但这确实是实现不会泄密的通信系统以及建造超高速高能量子计算机之路上的首个巨大进步。

  • 【转帖】量子点的“战争”不可避免

    量子点的“战争”不可避免随着现在一种被称为量子点的纳米材料越来越多地受到电子以及生命科学产业的重视,分析人士担心在量子点技术领域复杂的专利权问题将引发一场昂贵且没有赢家的法律战争。 纽约市雷克斯研究公司的副总裁Matthew Nordan认为,“在未来三年内很有可能会发生一场针对量子点技术的法律大战。” 然而,有专家称,也许有方法可以避免这些无谓的法律战争。 Stephen Maebius是美国华盛顿纳米科技行业法律顾问公司Foley & Lardner公司的主席,他表示“研究量子点的那些公司可以通过专利交换的方式来避免由诉讼引起的干扰,把原本花在长达数年官司的百万美元投入到研究中去。” 量子点是半导体纳米微晶体,大小只有十亿分之一米,仅仅由10个原子组成。这种材料在吸收了少量的光线后能够发出明亮的荧光。科学家们能够改变量子点吸收的光线颜色,然后再对量子点的体积和结构进行调整就能让这种材料散发出颜色极为精确的荧光。例如,直径大于6纳米的硒化镉量子点能够发出红色的荧光,而直径小于3纳米的硒化镉量子点则会发出绿色的荧光。 量子点能够帮助科学家们对细胞和器官的行为成像,而成像细节级别在价值5亿美元的全球生物探测试剂市场中是前所未有的。生命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传统的光燃料分子是作为分子标签使用,帮助科学家们监测细胞与器官生长、发展,而它们通常在几秒钟内就会失去发光能力。而量子点的发光时间却更长,让研究者们能够实时监测细胞与器官在死亡与健康情况下的表现。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达德地区的Quantum Dot(量子点)公司刚成立不久,它已经和诸如Genentech,, Roche 和GlaxoSmithKline几个业界巨头开始合作。 量子点还能够通过吸收光线产生电子。美国科罗拉多州戈尔登地区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五月份一期的《纳米快讯》中解释说,这将使新的太阳能系统性能提高到现有最好的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两倍。目前我们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吸收光线中的一个光子,然后,最多把它转换成一个电子,而剩下的能源就被白白浪费掉。而量子点能够将太阳光中的单个高能量光子转换成多达三个电子。这意味着,理论上来说基于量子点的太阳能电池能够将太阳能中65%的能量转换成为电能,而今天最好的电池也只能够达到33%。 纳米技术法律与商业周刊的一位编辑John Miller解释说:“现在一些公司注册的专利含盖范围很广,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半导体纳米晶体,有的公司甚至在专利申请书上仅仅描述像硒化镉这样特殊的材料。” 和Quantum Dot公司一样,另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地区的Nanosys公司声称,拥有量子点领域中除Quantum Dot独家关键专利外的所有专利。 Quantum Dot公司的执行总裁 George Dunbar表示,“如果有人阻止我们获得知识产权,那我们一定会把他们揪出来。” 然而,几家研究量子电的公司针对这些排他主义性宣言已经想出了几个对策。 纽约州托伊地区Evident科技公司的总裁Clinton Ballinger说:“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关专利重叠的声明,我们感觉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好像是跨进了新的领域。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在这片雷区探索,但是我们觉得手中好像有一份地图在指引我们前进。在那里我们几乎没有束缚。” 例如,Evident公司发布了第一个利用非重金属制成的量子点。 “日本和欧洲都十分反对使用镉,而大多数的量子点都是由镉或铅制” Ballinger说,他还指出美国很快也会开始限制这些金属的使用。 Nordan强调说“在量子点技术领域,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诉讼,而不是专利授权。这就像是笼罩在这一领域上空的一片黑云一样,而在诸如富勒烯这类的领域中,你所听到的大多是竭尽全力的诉讼大战,而不是专利交换授权,和平相处。正确的解决办法是专利交换授权,专利交换在信息产业领域的运行非常成功,但是你必须把自己的骄傲抛在脑后。” 虽然以生命科学应用为目的出售量子点是明显的事实,但是Ballinger认为针对量子点技术的法律大战并不会出现。他说“我们完全接受专利授权,这是理智之选。” Dunbar并没有排除采用专利交换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但是他认为:“只有和那些财务状况稳定的公司进行交易时,专利交换才有用。而据我所知,目前达到这一标准的公司并不多。” 转载出处:中国科技信息网

  • 科学家在量子气体中观察到“第二声”

    证实了70年前朗道提出的温度波理论2013年05月17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常丽君 科技日报讯(记者常丽君)“第二声”也叫温度波或熵波,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目前只在超流液氦中才能观察到。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6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和意大利特兰托大学物理学家合作实验,在量子气体中也观察到了这种温度波的传播,证实了列夫·朗道70年前假设的理论。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一些液体会变成超流体而失去摩擦力。此外,超流状态下液体的导热性能极高,会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温度波的形式来传输能量。由于这种波很像声波,因此也被称为“第二声”。为了解释超流体的性质,物理学家列夫·朗道1941年发展了双流体力学理论,他假设低温下的液体包含超流液和普通液体两部分,后者随着温度下降而逐渐消失。 迄今为止,人们只能在液氦和超冷量子气体中观察到超流动性。另一种超流系统是中子星,在原子核中也发现有超流现象的证据。超流性与超导性密切相关,后者是在低温下表现的零电阻现象。 超冷量子气体是把几十万个原子在真空容器中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获得的,利用激光能够对此状态下的粒子进行高精度地控制和操纵,因此是观察量子力学现象,如超流动性的理想模型系统。“十多年来,虽然这一领域已有大量研究,但要在量子气体中探测到第二声现象还很困难。”因斯布鲁克大学实验物理学院、奥地利科学院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所的鲁道夫·格里姆说,“然而到最后,证明它却容易得让人惊讶。” 在实验室中,格里姆的量子物理学家小组准备了由30万个锂原子构成的量子气体,用调制激光束给雪茄烟形的粒子云加热,然后观察到了温度波的传播。“虽然在超流氦里只产生了一个熵波,但我们的费米子气体也显出了一些热膨胀,由此形成了可检测的密度波。”格里姆解释说,这也是研究人员第一次在量子气体中检测到超流体的不同部分。“在我们之前还无人做到这一点,这填补了费米子气体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缺口。” 该研究是因斯布鲁克物理学家与意大利科学家长期合作的成果。特兰托大学玻瑟—爱因斯坦凝聚中心小组领导之一是列夫·皮塔伊夫斯基,他也是列夫·朗道的学生。他们修改了朗道关于第二声理论的描述,使之与实验中近乎一维的几何波形更加适应。鲁道夫·格里姆说:“利用这一模型,解释实验的检测结果变得更加容易。这一成果代表了我们合作的顶峰。” 总编辑圈点 这是一种完全缺乏黏性的物质状态,如果将其放置于环状的容器中,由于没有摩擦力,它可以永无止尽地流动。它能以零阻力通过微管,甚至能从碗中向上“滴”出而逃逸。这种超流状态下的液体,导热性能极高,会以“第二声”的形式来传输能量。尽管探测“第二声”非常困难,但证明它却相当容易。此次在量子气体中观察到它,是否意味着,这种神奇的超流体现象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呢? 《科技日报》 2013-5-17 (一版)

  • 【分享】量子论与原子结构

    【分享】量子论与原子结构

    量子论与原子结构[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5189]量子论与原子结构[/url]理论物理第二卷量子论与原子结构吴大猷, 1977目录:甲部:1 黑体辐射2 爱因斯坦之光量子理论与波-质点之二象性3 固体比热与量子论4 氢原子的Bohr理论5 Bohr理论之改进(Sommerfeld理论)6 空间量子化与Zeeman效应7 对应原理8 古典力学对于量子论之应用9 爱因斯坦的跃迁理论10 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11 Boltzmann, Bose-Einstein与Fermi-Dirac统计:在量子论的应用乙部:1 原子光谱的经验结果2 电子自旋3 自旋-轨道交互作用与光谱线的精细结构4 Zeeman效应:弱磁场与强磁场5 Pauli原理与元素周期表6 多电子组态的原子能级7 超精细结构与核矩8 Stark效应9 原子与离子之Thomas-Fermi电位10 单电子原子:非Coulomb场之能量11 X-射线光谱12 量子论所遭遇的困难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9/200809010253_106589_1611921_3.jpg[/img]

  • 美研发出新型固态量子冰箱

    可将比自身大得多的物体冷却至极低温2013年03月29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陈丹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他们最新研制的一款固态量子冰箱,这款制冷机利用了微型和纳米结构的量子物理学原理,可将一个比自身体积大得多的物体冷却到极其低的温度。 “这是我见过的最让人吃惊的结果之一。”项目负责人乔尔·乌洛姆说,“我们利用纳米结构的量子力学来冷却铜块,而铜几乎是这种制冷元件重量的100万倍。这是纳米或微电机装置可用来操纵宏观世界的一个罕见例子。” 更重要的是,这款量子冰箱原型的外形尺寸不过几英寸(1英寸=2.54厘米)大小,研究人员可以将任何合适的物体放置在制冷区,待冷却好以后再取走,使用方式与通用的厨房冰箱别无二样。其冷却能力却与一台能为林肯纪念堂(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这样规模的建筑物降温的窗式空调相当。 这项技术有望提供一个紧凑、便利的制冷方式,使先进传感器的温度能够低于标准的低温学温度——300毫开尔文(MK),从而提高其性能,以用于量子信息系统、望远镜摄像机或寻找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而在以往,这样的低温条件通常要使用液态氦才能制造出来。 据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上的论文描述,这款量子冰箱的制冷元件由48个利用特定材料制成的微小“三明治”组成,可以将一块边长2.5厘米、厚3毫米的铜板从290毫开尔文冷却到256毫开尔文,制冷过程历时约18小时。 制冷元件中的“三明治”结构为一层普通金属、一层1纳米厚的绝缘层和一层超导金属。当施加电压时,最热的电子会从普通金属层经过绝缘体层“隧穿”到超导金属层。普通金属层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耗尽被冷却物体的电子能量和振动能量,达到制冷效果。 该研究团队此前已经演示过这种基本的冷却方法,但现在已能够将其应用于冷却较大的物体。并且,他们开发了一种显微机械加工工艺,可以将冷却元件“贴”在铜板或其他物体上,制冷完毕后又能够方便地移除。 目前,将温度降低至低于300毫开尔文需要复杂、庞大而昂贵的设备。研究人员希望以此建造更为简单、紧凑的替代品,以便更容易地为先进传感器降温。(陈丹) 《科技日报》(2013-3-29 二版)

  • “量子力学在哪?你正沉浸其中”——看量子力学在真实世界中的10大应用

    新视野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20/081345461188203_change_chd2882_b.jpg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20/081345461188218_change_chd2883_b.jpg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依靠天生的直觉来认识自然界运行的原理。虽然这种方式让我们在很多方面误入歧途——譬如,曾一度坚信地球是平的。但从总体上来说,我们所得到的真理和知识,远远大过谬误。正是在这种过程虽缓慢、成效却十分积极的积累中,人们逐渐摸索总结出了运动定律、热力学原理等知识,自身所处的世界变得不再那么神秘。于是,直觉的价值,更加得到肯定。但这一切,截止到量子力学的出现。 这是被爱因斯坦和玻尔用“上帝跟宇宙玩掷骰子”来形容的学科,也是研究“极度微观领域物质”的物理学分支,它带来了许许多多令人震惊不已的结论——例如科学家们发现,电子的行为同时带有波和粒子的双重特征(波粒二象性),但仅仅是加入了人类的观察活动,就足以立刻改变它们的特性;此外还有相隔千里的粒子可以瞬间联系(量子纠缠):不确定的光子可以同时去向两个方向(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更别提那只理论假设的猫既死了又活着(薛定谔的猫)…… 诸如以上,这些研究结果往往是颠覆性的,因为它们基本与人们习惯的逻辑思维相违背。以至于爱因斯坦不得不感叹道:“量子力学越是取得成功,它自身就越显得荒诞。” 直到现在,与一个世纪之前人类刚刚涉足量子领域的时候相比,爱因斯坦的观点似乎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共鸣。量子力学越是在数理上不断得到完美评分,就越显得我们的本能直觉竟是如此粗陋不堪。人们不得不承认,虽然它依然看起来奇异而陌生,但量子力学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已经为人类带来了太多革命性的发明创造。正像詹姆斯·卡卡廖斯在《量子力学的奇妙故事》一书引言中的所述:“量子力学在哪?你不正沉浸于其中吗。” 一、陌生的量子,不陌生的晶体管 美国《探索》杂志在线版给出的真实世界中量子力学的一大应用,就是人们早已不陌生的晶体管。 1945年的秋天,美国军方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真空管计算机ENIAC。据当时的记载,这台庞然大物总重量超过30吨,占地面积接近一个小型住宅,总花费高达100万美元。如此巨额的投入,注定了真空管这种能源和空间消耗大户,在计算机的发展史中只能是一个过客。因为彼时,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已在加紧研制足以替代真空管的新发明——晶体管。 晶体管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同时扮演电子信号放大器和转换器的角色。这几乎是所有现代电子设备最基本的功能需求。但晶体管的出现,首先必须要感谢的就是量子力学。 正是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领域获得的突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尤金·瓦格纳及其学生弗里德里希·塞茨得以在1930年发现半导体的性质——同时作为导体和绝缘体而存在。在晶体管上加电压能实现门的功能,控制管中电流的导通或者截止,利用这个原理便能实现信息编码,以至于编写一种1和0的语言来操作它们。此后的十年中,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制作和改良了世界首枚晶体管。到1954年,美国军方成功制造出世界首台晶体管计算机TRIDAC。与之前动辄楼房般臃肿的不靠谱的真空管计算机前辈们相比,TRIDAC只有3立方英尺大,耗电不过100瓦特。今天,英特尔和AMD的尖端芯片上,已经能够摆放数十亿个微处理器。而这一切都必须归功于量子力学。 二、量子干涉“搞定”能量回收 无论怎样心怀尊敬,对于我们来说,不太容易能把量子力学代表的理论和它带来的成果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听起来就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而此“能量回收”就是个例子。 每次驾车出行,人们都会不可避免地做一件负面的事情——浪费能量。因为在引擎点燃燃料以产生推动车身前进的驱动力同时,相当一部分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失,或者直白地说,浪费在空气当中。对于这种情况,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试图借助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干涉原理来解决这一问题。 量子干涉描述了同一个量子系统若干个不同态叠加成一个纯态的情况,这听起来让人完全不知所谓,但研究人员利用它研制了一种分子温差电材料,能够有效的将热量转化为电能。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的厚度仅仅只有百万分之一英尺,在其发挥功效时,不需要再额外安装其他外部运动部件,也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研究团队表示,如果用这种材料将汽车的排气系统包裹起来的话,车辆因此将获得足以点亮200枚100瓦灯泡的电能——尽管理论让人茫然,这数字可是清楚明白。 该团队因此对新型材料的前途充满信心,确定在其他存在热量损失的领域,该材料同样能够发挥作用,将热能转变为电能,比如光伏太阳能板。而我们只需知道,这都是量子干涉“搞定”的。 三、不确定的量子,极其确定的时钟 作为普通人, 一般是不会介意自己的手表是快了半分钟,还是慢了十几秒。但是,如果是像美国海军气象天文台那样为一个国家的时间负责,那么这半分半秒的误差都是不被允许的。好在这些重要的组织单位都能够依靠原子钟来保持时间的精准无误。这些原子钟比之前所有存在过的钟表都要精确。其中最强悍的是一台铯原子钟,能够在2000万年之后,依然保持误差不超过1秒。 看到这种精确的能让人紊乱的钟表后,你也许会疑惑难道真的有什么人或者什么场合会用到它们?答案是肯定的,确实有人需要。比如航天工程师在计算宇宙飞船的飞行轨迹时,必须清楚地了解目的地的位置。不管是恒星还是小行星,它们都时刻处在运动当中。同时距离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一旦将来我们飞出了所在星系的范围,留给误差的边际范围将会越来越小。 那么,量子力学又与这些有什么关系呢?对于这些极度精准的原子钟来说,导致误差产生的最大敌人,是量子噪声。它们能够消减原子钟测量原子振动的能力。现在,来自德国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通过调整铯原子的能量层级来抑制量子噪声程度的方法。它们目前正在试图将这一方法应用到所有原子钟上去。毕竟科技越发达,对准时的要求就越高。 四、量子密码之战无不胜篇 斯巴达人一向以战斗中的勇敢与凶猛闻名于世,但是人们并不能因此而轻视他们在谋略方面的才干。为了防止敌人事先得知自己的军事行动,斯巴达人使用一种被称作密码棒的东西来为机密信息加密和解密。他们先将一张羊皮纸裹在一根柱状物上,然后在上面书写信息,最后再将羊皮纸取下。借助这种方式,斯巴达的军官能够发出一条敌人看起来显得语无伦次的命令。而己方人员只需再次将羊皮纸裹在同等尺寸的柱状物上,就能够阅读真正的命令。 斯巴达人朴素的技巧,仅仅是密码学漫长历史的开端。如今,依靠微观物质一些奇异特性的量子密码学,已经公开宣称自己无解。它是一种利用量子纠缠效应、基于单光子偏振态的全新信息传输方式。其安全之处在于,每当有人闯入传输网络,光子束就会出现紊乱,每个结点的探测器就会指出错误等级的增加,从而发出受袭警报;发送与接收双方也会随机选取键值的子集进行比较,全部匹配才认为没有人窃听。换句话说,黑客无法闯入一个量子系统同时不留下干扰痕迹,因为仅仅尝试解码这一举动,就会导致量子密码系统改变自己的状态。相应的,即便有黑客成功拦截获得了一组密码信息的解码钥匙,那他在完成这一举动的同一时刻,也导致了密钥的变化。因而当合法的信息接收者检查钥匙时,就会轻易发现倪端,进而更换新的密钥。 量子密码的出现一直被视为“绝对安全”的回归,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拥有1000多年前那部维京时代海盗史的挪威人,已经打破了量子密码无解的神话。借助误导读取密码信息的设备,他们在不尝试解码的条件下,就获得了信息。但他们承认,这只是利用了现存技术上的一个漏洞,在量子密码术完善后即可趋避。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21/00241d8fef0e119d09d706.jpg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21/00241d8fef0e119d09d707.jpg 五、随机数发生器:上帝的“量子骰子” 所谓的随机数发生器,并不是老派肥皂剧中那些奇幻神秘的玩意。它们借助量子力学,能够召唤出真正的随机数。不过,科学家们为什么要不辞劳苦地深入量子世界来寻找随机数,而不是简单轻松地抛下硬币、掷个骰子?答案在于:真正的随机性只存在于量子层级。实际上只要科学家们收集到关于掷骰子的足够信息,那么他们便能够提前对结果做出预测。这对于轮盘赌博、彩票甚至计算机得出的开奖结果等等,统统有效。 然而,在量子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

  •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诚聘低温工程师,坐标,你准备好了吗?

    [b]职位名称:[/b]低温工程师[b]职位描述/要求:[/b]岗位职责:1、负责低温科研仪器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2、负责低温科研仪器的运行和维护工作;3、负责低温系统的升级和定制化改造;4、负责设计方案、工艺文件的归档整理。任职要求:1、硕士以上学历,凝聚态物理和低温物理、材料、电子、半导体等相关专业,超导、磁学和低温等方向优先;2、有过低温设备设计、搭建经验,有过PPMS、MPMS、SQUID、低温STM等低温测量仪器使用经历优先;3、有过湿式、干式制冷设备使用经验,有稀释制冷机使用经验者优先;4、具备低温以及真空的相关知识,熟悉低温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5、熟练使用CAD和Solidworks等软件制图;6、具备一定的机械、材料、传热、流体力学模拟仿真等专业知识。[b]公司介绍:[/b]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全球范围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等单位提供核心关键器件、高端仪器装备、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公司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大型科学仪器、关键核心器件的研制领域深耕十余年,多项技术、产品突破国际封锁和禁运,并获得“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73029]查看全部[/url]

  • 【云唐】atp测量仪是什么仪器

    [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070915305401_3453_5604214_3.jpg!w690x690.jpg[/img]  ATP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环境中ATP(三磷酸腺苷)浓度的仪器。ATP是生物体内能量转换的重要分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因此,ATP测量仪通常被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ATP测量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荧光素酶和荧光素的反应。荧光素酶能够催化ATP与荧光素发生反应,产生荧光信号。荧光信号的强度与ATP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来推算ATP的浓度。  ATP测量仪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因此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方面,ATP测量仪可以用于检测水、土壤、空气等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食品安全方面,ATP测量仪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在医疗卫生方面,ATP测量仪可以用于检测医疗器械、手术室、病房等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为医疗卫生提供有效的监测手段。  除了以上应用领域,ATP测量仪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生物研究、制药工业等。在生物研究方面,ATP测量仪可以用于研究细胞代谢、微生物生长等方面的问题。在制药工业方面,ATP测量仪可以用于检测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ATP测量仪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监测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ATP测量仪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提高和扩大,为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 各位高手,请教内滤效应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区别,如何判断

    如题:如何通过实验判断内滤效应与共振能量转移的区别呢?1 因为所测试剂确实在量子点发射峰位置有吸收,,但是又不存在受体荧光增强的现象;(就光谱重叠而言)2 荧光寿命也没有变化;(共振能量转移是不是一定伴随荧光寿命变化)3 浓度大约在试剂浓度10μM的大小。(据说内滤效应是在较大的浓度下,那个大浓度大概是什么数量级呢)4 内滤效应是直接降低了激发光强还是降低了发射光呢,如果是降低了发射光,是不是也属于能量转移呢(我看到有人曾经说内滤效应也是能量转移,可以这样说嘛)非常感谢

  • 在线水份(水分)测量仪

    在线水份测量仪简介:(在线、非接触、实时测量固态物料的含水率) 在烟草、木材(纤维板、刨花板)、化工(洗涤剂、肥皂粉、化肥)、造纸、化纤、粮食(油菜籽、谷物)、饲料、茶叶、食品(面粉、淀粉、奶粉、大豆粉)、冶金(烧结料、石英沙、水泥)等工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快速而连续地在线测定和控制固体物料的含水量,物料水分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相当重要的监测和控制参数之一。例如,在烟草生产过程中,烟丝或烟叶含水量是最重要的一个工艺参数,在线连续测定和控制烟丝或烟叶的含水量,对于提高卷烟成品的质量,降低能耗和提高生产效率均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数字化在线水份测量仪”将传感器和数字信号处理两部分集成在一起,使用发光二级管数字面板直接显示固体物料的百分比含水量。利用光谱吸收原理制成的水份仪,与其它测定水份的仪器相比较,它具有如下特点:1、非接触测定,对传送线没有影响,对操作也不带来麻烦。2、可连续测定行进中的和静止的物料含水量,特别适用于在线监测。3、既可独立测定水份,也可输出信号,可供记录,并可组成自动反馈控制系统。4、仪器采用密封结构,能在粉尘较大的环境下工作,安装简单,使用方便。5、采用数字电路进行信号处理,可长期稳定地工作。 技术特性水份测试范围: 0∽50%1、安 全 性 : 绝缘电阻500MΩ2、精 确 度 : ±0.2%3、重 复 性 : ±0.1% 4、稳 定 性 : 每180天校准一次5、使用温度范围: 0∽+40℃6、阻 尼 : 采样次数用户可自调7、输 出 信 号 : RS485 8、电 源 : 220V±10% 50Hz9、功 耗 : 50W工作原理水份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比耳—朗伯定律,即光线经过固体物料反射后的强度与固体物料中的水份浓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水分子吸收的能量随着水份浓度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从固体物料反射的光辐射能量则随着吸收的增加而减少。水份仪可在化验室中测定固体物料的含水量(静态测量),也可用在车间在线测定固体物料的含水量(动态测量)。

  • 计量仪器ZT

    我国计量仪器和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更严重的是,国外对一些敏感计量仪器限制进口,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发展。例如:我国激光参数计量测试仪器的发展较为落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激光参数计量测试仪器的专业研发单位和供应商很少,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物科公司等少数几家,且研发工作处于十分零散的状态。其提供市场的计量测试设备也较片面,绝大多数只能用于较传统的激光产品的计量测试,对于新型激光器和激光产品常常不能提供有效的计量测试。表现在:(1)现有计量检测仪器无法对某些激光输出参量进行计量检测。目前对于激光脉冲宽度、峰值功率、脉冲激光瞬态功率—时间曲线等重要参数,国内尚没有研发出成型的计量检测仪器,对于此类激光参数难以进行计量检测。(2)现有计量检测仪器不适用于某些激光器的工作状态。对于目前大量使用的高脉冲重复率、高平均功率的激光器,国内现有的计量检测仪器难以适应其工作状态。具体而言,国内现有的激光能量计量仪器绝大部分仍是单脉冲测量仪器,在激光器重频工作状态下根本无法进行测量;少量可测重频激光的能量计,其最高使用频率也仅20~40Hz,对于很多高达百Hz乃至数千Hz的激光输出也不适用;在此种情况下国内一般只能使用激光功率计进行平均功率检测,而这种检测方式无法评估激光输出的脉冲能量的稳定性,同时此类激光往往有较高的输出峰值功率,一般激光功率计在测量时极易受到损伤。又如蓝光DVD使用的半导体激光器的测试仪器,国内外产品普遍采用光电探测器作为激光接受器,但国内探测器一般仅在632.8nm进行校准,且没有给出探测器的光谱响应度曲线,致使国产激光功率测量仪器无法准确测量蓝光DVD使用的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3)现有计量检测仪器的量限难以满足一些激光参数的测试要求。目前激光应用的领域十分广阔,某些应用(如激光测距、制导等)需要对极其微弱的光信号(低至10-14~10-15J)进行检测校准,而另一些应用(如万瓦级激光加工机、化学激光器等)又需要对极高的激光输出能量功率(10KW、1MJ)或极高的峰值功率进行检测。国内现有的激光计量检测仪器其测量下限一般仅在10-9W或10-8J量级,测量上限也仅在数千瓦和数百焦尔量级,无法满足上述应用的计量检测需求。同时,我国国产的激光测数计量测试仪器在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上也远远落后于国际仪器行业的发展水平。当国外先进的激光计量检测仪器在5~10年前,早已全面实现智能化,而向虚拟化、网络化仪器发展的今天,国产激光计量测试仪器大部分仍然停留在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化仪器阶段,仅少量的发展至智能化仪器水平,落后国际水平至少15年。国产激光参数计量测试仪器不仅在测量性能上落后于国际水平,在使用功能上亦远远逊色。进口仪器在智能化的基础上利用仪器本身具备的数据处理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测量数据表达形式,直观友好的人机界面,同时通过仪器具备组网功能,依靠主控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协调多台仪器进行多参数协同测试,利用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算法对获得的原始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并给出用户习惯的数据表达方式。而国产仪器绝大部分功能单一,根本不具备基本数据处理能力和联机能力。近年来,国外激光参数测量仪器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国内传统的激光参数计量检测产品在性能指标、功能多样性、技术水平、工作可靠性、使用便捷程度等方面均存在较明显差距,仅仅依靠价格优势,勉强抵抗国外产品对我国激光参数计量测试仪器市场的冲击。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每年进行校准的激光参数计量检测仪器的情况看,进口仪器设备所占比重已由1995年的不到10%,迅速增长到50%左右。目前激光产品研究和使用单位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几乎很少考虑采购国产测试仪器,国产仪器正受到进口仪器猛烈的冲击。在扫描探针显微镜方面(SPM),国内对SPM的研究应当说是比较早的,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士首先研制出我国

  • 所有打着“量子”旗号进行营销的日常生活产品,全部为虚假宣传。(央视)

    周知!售价在60元以上的量子能量袜子;标价198元,宣称“逆龄10岁不是梦”的量子保湿喷雾;美容、抗衰也是“量子”概念产品泛滥的重灾区。其实,这些打着“量子”招牌的所谓高科技产品,和量子这个概念并无关系。专家表示,由于量子态所需的极端苛刻环境与高昂的经济成本,截至目前量子科技没有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所有打着“量子”旗号进行营销的日常生活产品,全部为虚假宣传。(央视)

  • 【转贴】人类医学史的新篇章--量子光能治疗系统

    记者日前获悉,一种被誉为奈尔斯量子光能终极版的新型治疗系统在前不久正式问世。该系统通过发射620-760nm之间的红色电磁波,并通过科技手段将其聚强,对人体全身进行照射。穿透深度可达15mm,通过光量子的光电磁反应和光化学作用,深层作用于人体的血管组织、淋巴组织、神经末梢、皮下组织等部位并与人体细胞产生一系列光生物刺激作用,从而影响人类已知的9982个基因中111个基因的表达,最终增强人体细胞能量,促进细胞的增殖和抗氧化能力,增强细胞的新陈代谢的抗凋亡能力,有效清除体力自由基,增强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彻底改善全身血液微循环等,从而对伤口愈合、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亚健康等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 该系统是奈尔斯量子光能治疗系统在经过4年的临床后推出的增强型,与原型相比较具有光照剂量更强、光生物学作用更强、治疗范围更广、治疗效果更好等特点。

  • 科学家造出低于绝对零度的量子气体

    中国科技网讯 据《自然》杂志网站1月3日报道,德国物理学家用钾原子首次造出一种低于绝对零度的量子气体。科学家称这一成果为“实验的绝技”,为将来造出负温度物质、新型量子设备打开了大门,有助于揭开宇宙中的许多奥密。 18世纪中期,开尔文男爵威廉·汤姆森定义了绝对温度,在此规定下没有物质的温度能低于绝对零度。气体的绝对温度与它所包含粒子的平均能量有关,温度越高,平均能量越高,而绝对零度是气体的所有粒子能量都为零的状态,这是一种理想的理论状态。到了上世纪50年代,物理学家在研究中遇到了更多反常的物质系统,发现这一理论并不完全正确。 慕尼黑路德维格·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物理学家乌尔里奇·施奈德解释说,从技术上讲,人们能从一条温度曲线上读出一系列温度数,但这些数字表示的只是它所含的粒子处于某个能量状态的概率。通常,大部分粒子的能态处于平均或接近平均水平,只有少数粒子在更高能态上下。理论上,如果这种位置倒转,使多数粒子处于高能态而少数粒子在低能态,温度曲线也会反过来,温度将从正到负,低于绝对零度。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沃尔夫冈·克特勒也曾证明,在磁场系统中存在负绝对温度。 施奈德和同事用钾原子超冷量子气体实现了这种负绝对零度。他们用激光和磁场将单个原子保持晶格排列。在正温度下,原子之间的斥力使晶格结构保持稳定。然后他们迅速改变磁场,使原子变成相互吸引而不是排斥。施奈德说:“这种突然的转换,使原子还来不及反应,就从它们最稳定的状态,也就是最低能态突然跳到可能达到的最高能态。就像你正在过山谷,突然发现已在山峰。” 在正温度下,这种逆转是不稳定的,原子会向内坍塌。他们也同时调整势阱激光场,增强能量将原子稳定在原位。这样一来,气体就实现了从高于绝对零度到低于绝对零度的转变,约在负十亿分之几开氏度。 克特勒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物理教授,他称此最新成果为一项“实验的绝技”。在实验室里,反常高能态在正温度下是很难产生的,而在负绝对温度下却会变得稳定——“就像你能把一个金字塔倒过来稳稳的放着,而不必担心它会倒。”克特勒指出,该技术使人们能详细研究这些反常高能态,“也可能成为创造新物质形式的一条途径。” 德国科隆大学理论物理学家阿希姆·罗施说,如果真能造出这些物质系统,它们会表现出奇特的行为。根据和他的同事计算,正常情况下原子云受重力影响会被向下拉,如果一部分云处于负绝对温度,某些原子就会向上运动,明显违背重力作用。 负绝对温度气体还能模拟“暗能量”。暗能量是推动宇宙加速膨胀、抵抗万有引力内向拉力的力量。施奈德指出,在他们生成的气体中,相互吸引的原子也有向内坍塌趋势,但负绝对温度却能遏制它们向内运动而保持稳定。这种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奇特现象如今也能在实验室看到,值得宇宙学家进一步研究。(常丽君) 《科技日报》(2013-01-05 二版)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