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磺隆高效分析

仪器信息网磺隆高效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磺隆高效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磺隆高效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磺隆高效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磺隆高效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磺隆高效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磺隆高效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磺隆高效分析相关的资讯

  •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16种磺酰脲除草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16种磺酰脲除草剂蔡麒、黄静、Yap Swee Lee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介绍 磺酰脲类除草剂品种的开发始于70年代末期。1978年Levitt 等报道,氯磺隆(chlorsulfuron)以极低用量进行苗前土壤处理或苗后茎叶处理,可有效地防治麦类与亚麻田大多数杂草。紧接着开发出甲磺隆,随后又开发出甲嘧磺隆、氯嘧磺隆、苯磺隆、阔叶散、苄嘧磺隆等一系列品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由芳香基、磺酰脲桥和杂环三部分组成,在每一组分上取代基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生物活性和选择性的极大变化。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活性极高,属于超高效除草剂。这类除草剂用量很低,其用药量由传统除草剂的公斤级降为以克为单位。此类除草剂发展极快,已在各种作物地使用,有些已成为一些作物田的当家除草剂品种。而且,新的品种还在不断地商品化。 随着除草剂的大量应用和新品种的不断开发,带来了相应的环保问题。主要表现为除草剂的毒性问题、残留问题、生态问题、环境污染等问题。由于磺酰脲类农药的高效性,微量即可产生良好除草效果,但若使用不当就会对环境和其他作物产生危害。有些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品种,如氯嘧磺隆、绿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等在土壤中主要通过酸催化的水解作用及微生物降解而消失,土壤的温度、pH值、湿度、有机质含量对水解作用及微生物降解均有很大影响。 本文介绍了使用沃特世公司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和串联质谱(MS/MS)分析16中磺酰脲除草剂的分析方法。 2004年沃特世(Waters)推出的ACQUITY UPLC,使用了具有1.7&mu m 颗粒粒径固定相的色谱柱,可以在高压下使用(最大压力 15,000 psi)。高压与极细颗粒的结合提供了快速、高分离度的分离,提高了灵敏度,减少了基质干扰。 2008年沃特世推出的Xevo TQ MS是新一代的串联四极杆质谱,改进了离子源的设计,改善了离子化效率,提高了灵敏度。Xevo TQ MS由于采用了专利的Scanwave技术和MS、MS/MS快速切换技术,大大改善了传统四极杆在进行MS Scan和Daughter Scan灵敏度低的问题,并且增加了实验选择性。 使用UPLC/Xevo TQ MS分析16种磺酰脲除草剂方法仅需要6分钟,而常规HPLC分析时间需要超过40多分钟的,因此UPLC更快的运行速度不仅提高了仪器的高通量,也减少了方法的开发时间。 超高效液相色谱ACQUITY UPLC 以及新一代串联四极杆质谱仪Xevo TQ MS实验部分 色谱条件 系统: ACQUITY UPLC 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色谱柱: ACQUITY UPLC BEH C18,1.7um, 2.1x50mm P/N: 186002577 流动相A: 10mM AcNH4&bull H2O (含0.1%甲酸) 流动相B: 乙腈(含0.1%甲酸) 流速: 0.5mL/min 柱温: 35 ˚ C 进样体积: 5 µ L 分析总周期: 6 min UPLC梯度 质谱条件 MS系统: Xevo TQ MS 串联四极杆质谱仪 离子化模式: ESI+ 毛细管电压: 1.0Kv 源温度: 150 ˚ C 雾化气温度: 450 ˚ C 雾化气流速: 800L/h 锥孔气流速: 50L/h 碰撞气流速: 0.18ml/min 多反应监测条件如表1所示 表1:ES+模式下16种磺酰脲除草剂MRM离子对参数 结果和讨论 图1给出了16种磺酰脲除草剂在UPLC中的分离色谱图。6分钟可以完成16种磺酰脲除草剂的分析,与普通 HPLC 40min-50min 的分析时间相比,缩短了将近7倍,大大增加了实验室样品的通量,同时节约了试剂成本和人力成本。分析时间大大缩短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高效的分离能力。从TIC色谱图上可以得到14种基线分离的色谱峰,另外两种由于极性相似度非常高,没有基线分离,但是通过质谱MRM通道可以完全分开,因此本方法在寻求快速分析的同时,兼顾了色谱分离的要求,降低基质影响的效果。 图1:16种磺酰脲除草剂TIC图 图2,图3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卞嘧磺隆(Bensulfuron)和环氧嘧磺隆(Oxasulfuron)在浓度范围1-200ng/mL的标准曲线,本标准曲线是用溶剂空白以及相应浓度标准检测绘制的。 图 2. 卞嘧磺隆(Bensulfuron)标准曲线 表 3. 环氧嘧磺隆(Oxasulfuron)标准曲线 表2给出的是16种磺酰脲除草剂1ppb的信噪比(Peak to Peak)和 1,5,10,50,200ng/ml的线性相关系数。 表2. 磺酰脲除草剂的1ppb信噪比和线性相关系数 图4给出的是最低检测限浓度(0.01ng/ml)附近的化合物谱图。从分析结果来看,仪器的标准检测限除苯磺隆外基本可以达到0.01ng/mL甚至更低。 图4. 16种磺酰脲除草剂0.01mg/mL谱图 结论 ACQUITY UPLC系统提高了磺酰脲除草剂分析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同时运行时间显著缩短。现在科学工作者们已经跨越了传统HPLC限制的障碍,可以使用UPLC将分离化学延伸和扩展到更多应用中。
  • 高校测试中心如何再铸辉煌?——第二十届教育部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年会在扬州大学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4月16日,由高校分析测试研究会主办、扬州大学承办的第二十届教育部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年会在扬州大学虹桥专家楼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议现场 扬州大学胡效亚副校长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处长曾艳女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王顺昌先生、教育部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理事长冯建跃教授、教育部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前理事长郁鉴源教授发表了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测试中心的主任、仪器厂商代表共计约100人参加了此次年会。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会议。扬州大学胡效亚副校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曾艳副处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王顺昌副理事长教育部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理事长冯建跃教授教育部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前理事长郁鉴源教授    会议主要围绕“新时期高校分析测试中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开讨论。 报告人: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主任董林教授报告题目:从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的发展历程看高校分析测试中心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报告人:华中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宋武林教授报告题目:成长中的华中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高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筹建了一批分析测试中心。在最初的十年中,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曾经辉煌一时,对各学校科研成果的取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高校分析测试中心遭遇发展危机,危机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近年来,随着国家“211”、“985”工程的实施,院系内纷纷成立重点实验室,其仪器设备的数量和性能都大大提高,测试中心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散失,资金和人员投入也日见不足;对此,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主任董林教授笑称为“三催(摧)现象”,即“211”、“985”工程“催生”了一批高校测试中心,同时也“摧残”、“摧毁”了一批老牌高校测试中心。  (2)国内民营及外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兴起,使得高校测试中心对外服务也面临挑战。  如何应对危机,重铸高校测试中心曾经的辉煌?年会上各测试中心主任各抒己见,分享经验与成果,共探出路。  各位主任的发言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明确测试中心的定位 实施不同的运营模式  高校测试中心由于各校情况不同,定位也不尽相同。  对于大部分的高校测试中心而言,测试中心是科研测试服务的公共大平台,也是大型仪器的培训教学中心。在当前的形式下,测试中心的功能不能仅限于测试服务,而是应该融入到各学科的科研中,更大地发挥仪器设备的“价值”,如清华大学测试中心、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等综合性高校测试中心在学校中就扮演这样的角色。  对于某些测试中心,地处经济发达地区,校外检测需求较多,测试中心特成立公司负责此项业务,利用学校的研究实力为第三方检测服务,如大连理工大学测试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就采用此种模式。  此外,高校测试中心也在力图寻求政、产、学、研的合作,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心的发展,如华中科技大学测试中心就与武汉消防局成立“火灾鉴定实验室”、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与南京高淳县技术监督局合作建立“科技检测平台”等。 (2)改革测试中心的管理 作好服务工作  高校测试中心管理首要就是人员的管理,对此各测试中心都尝试了多种不同的管理及激励制度,例如,竟聘上岗、岗位流动、调整考核办法等,调动测试中心人员的积极性欲责任感。  此外,质量管理也很重要,高校测试中心虽然有着强大的科研实力,但是与其他的国家质检机构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相比,质量管理还有差距。近年来,各高校测试中心也纷纷参加资质认证工作、参加比对活动等,从而加强测试中心的质量管理。  服务是测试中心的根本,如何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是各测试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首先,针对高校特点,测试中心实验室不能重复简单的低水平的测试服务,而应在方法、技术储备、标准研究等方面下功夫,提升服务水平;其次,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常常占用休息及节假日时间,测试中心要与之配合,采取相关的措施,例如,测试中心实施仪器24小时开放、测试管理人员轮流值班等。  近期,国家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高度重视,并且“211”、“985”三期也实施在即,这些都给测试中心“再铸辉煌”带来的机会,希望各测试中心能够在抓住机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在研讨会上,针对不少主任提到的所拥有的仪器设备多为进口仪器,其配件和服务贵、运营成本高的情况,仪器信息网负责人唐海霞女士向大家发出倡议:高校测试中心应更多地关注国产仪器设备和厂商。国产仪器设备近几年发展很快, 不少国产仪器完全能满足高校测试中心教学和一般的分析测试需求,并具有运营成本低,服务及时的优势。研讨现场  此外,各位测试中心主任还就仪器维修、耗材试剂购买、危化品及废旧试剂处理等进行了讨论。会议同时增选清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林金明教授、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王京宇教授、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主任董林教授为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理事会成员。  年会上,岛津公司、FEI、布鲁克等厂商代表介绍了各自公司的仪器产品;同期还举行了小型的仪器展。  会后,参会代表参观了扬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实地考察并交流经验。(对于扬州大学测试中心,本网“100家实验室专题”曾有报道。链接:“100家实验室”专题:访扬州大学测试中心)参观扬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 第二十六届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年会隆重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2年8月20日,第二十六届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年会在历史名城镇江顺利召开,会议由江苏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连科学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协办。大会现场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方式,现场与会嘉宾超300位。八月的镇江,热情似火,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分析测试机构的300多位专家代表相聚于兆和皇冠假日酒店,就新时代下高校分析测试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中如何充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会议现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国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桂斌院士致辞江桂斌院士介绍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举办的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1)、BCEIA金奖以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技术奖(CAIA)等情况。虽然在疫情大背景下举办,BCEIA 2021仍然在人数等方面创造了新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于 1989 年设立了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仪器奖。二十年来,共有三百余台国产分析测试仪器获此殊荣,有力地推进了国产分析测试仪器的发展,并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经国家奖励办同意,该奖项自 2019 年起正式定名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简称“BCEIA金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分析测试科学奖(简称CAIA奖)是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我国分析测试领域唯一的社会团体奖项。自1993年设奖以来,对加强分析测试领域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推动技术进步与成果转化、提升我国分析测试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大学校长 颜晓红致词颜晓红首先对于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所有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他介绍到江苏大学(原江苏理工大学的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是为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指示,1960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分设独立建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是一间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高校。颜晓红还特别提到,仪器设备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人员水平、服务机制等对大学的科技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此次大会为高校分析测试机构从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有利于高校分析测试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简短的开幕式后,本次会议进入到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国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桂斌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海舟院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一级巡视员乔东、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处长曾艳、江苏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李艳肖分别带来精彩的报告。《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工作报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 李景虹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简称:高校分析测试分会)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分支机构,同时接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其宗旨是推动全国高等学校科技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科技事业、教育事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当前高校分析测试分会拥有会员单位130家,其中985高校49家、211高校83家,且近两年新增会员单位达到11家。李景虹院士从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定位,以及其在实验室管理研究交流、实验室资质认定、分析测试标准化、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新污染物治理——从基础研究到国家战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国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桂斌院士新污染物可以定义为任何人工合成或自然存在的化学品或微生物,其环境赋存可引起显著的已知或可疑的毒性作用与健康危害。报告介绍了新污染物从最初的基础科学研究问题发展为国家重要战略的历史及其最新工作进展。基于此,江院士提出几点思考,包括新污染物治理需要平衡化学品使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平衡化学品使用与人民美好生活展望的需求。江院士也呼吁国家设立“新污染物治理研究专项”,并制定符合我国化学品生产和行业特点的化学品风险管理评估技术体系,强化批准机构及生产企业主体追溯的全链条责任,提高管理层、学术界与公众对新污染物的认知水平。《标准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王海舟院士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定意义上说,标准就是“规矩”;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大战的技术继承,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委、工信部、国标委一系列战略咨询研究项目构建了标准化的三个理论,包括:1.熵减理论;2.矩阵式结构理论;3.多维交织链网构型理论。报告主要介绍了标准化的基础理论、定义与认知等内容,王院士还以高速列车车轮车轴部分高通量表征科学试验创新方法标准为例,进一步说明了完善优化事实标准不断链提升了工艺与试验技术能力,保障了数据链的有效性,有力支撑了高速列车车轮车轴的评价。《检验检测行业管理及发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一级巡视员 乔东报告从检验检测行业管理信息、机构信息以及与高校分析测试机构相关信息进行介绍。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约5.2万家,且检验检测机构的数量近十年保持着10%的增长速度;尽管在2021年疫情大背景下,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从业机构数量也以近10%的增长速度发展。不仅如此,规模以上(年收入1000万元)检验检测机构的体量也以10%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但行业中96.31%为小微型企业(人员少于100人)。报告最后,乔东向高校分析测试机构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如:大力推动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开放度、合理协调高校分析测试机构的人员关系等。《高校检验检测机构现状与发展》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处长 曾艳报告主要从高校检验检测机构现状、近两年高校评审组工作以及改革与发展探讨等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介绍。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全国有国家资质认定证书的机构共3000余家,由31个行业评审组管理,国家级高校检验检测机构119家。高校检验检测机构涉及24个专业领域,主要为材料、化工、药品、环境、水质等。不仅如此,报告还对高校检验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情况、业务开展情况、科研项目情况、产出论文等方面进行了盘点。《江苏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工作介绍》江苏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李艳肖江苏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2007年,是材料科学、化学化工、生命科学、医药科学、医药技术、食品科学、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工作的支撑平台,也是科学研究的公共平台,更是服务区域经济的共享平台。当前该中心共有人员16人,拥有微观分析、磁共振、X射线衍射、色谱质谱、成分分析以及分子光谱等六大平台,固定资产达5000万元。李艳肖报告中还介绍了江苏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开展工作的最新进展。大会报告环节分别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国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桂斌院士、中山大学欧阳钢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崧教授主持。大会报告主持人参展商掠影本次会议为期两天,除大会报告外,会议还设置了五个平行分论坛,主题分别聚焦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管理与资质认定、科学试验创新方法标准化、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测试与学术前沿交叉之能源材料、分析测试与学术前沿交叉之环境催化。与会嘉宾合影会议期间隆重举办了第一届“信立方杯”高校分析测试技术培训微课大赛颁奖典礼。颁奖典礼荣幸的邀请到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吕弋教授担任主持人。第一届“信立方杯”高校分析测试技术培训微课大赛(简称:微课大赛)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联合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仪器信息网和仪课通平台共同举办,旨在贯彻教育部启动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升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分析测试技术培训技能,有效支撑高校人才培训发展的需求。本届微课大赛总计收到61个视频作品,来自21所高校的22个会员单位。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学术奖励评审委员会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从专业性、创新性、视频内容、视频呈现等四个方面,对申报的培训课程视频进行评审,经过形式审查、函评和会议评审,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仪器信息网同时举行大众网络投票,4.7万人的41万票评选出“最受欢迎主讲老师”10名。颁奖环节中参赛老师对本届微课大赛赞不绝口,多次强调提交的参赛作品经过了认真的准备策划,准备过程本身也是对以前工作的回顾和提炼,很好地促进了实验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的提升。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吕弋教授主持颁奖典礼“最受欢迎讲师奖”奖项颁发(颁奖嘉宾: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海霞(右一)、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艳凤(左一))三等奖奖项颁发(颁奖嘉宾:重庆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周小元教授(左一)、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编辑部副主任刘丰秋(左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实验中心主任刘文齐(右一))二等奖奖项颁发(颁奖嘉宾: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艳凤(左一)、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张兆国教授(右一) )一等奖奖项颁发(颁奖嘉宾: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处长董林教授(左一)、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海霞(右一))一等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分析中心杨海军作为获奖代表发言关于微课大赛更多信息欢迎查看: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3iWEIKE附:第一届“信立方”杯高校分析测试技术培训微课大赛获奖名单
  • 【应用分享】“黄金战士”—中药姜黄的33种农残测定分析
    姜 黄姜黄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等功能,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含有大量色素和挥发油类成分,这些成分会造成GC-MS/MS分析中目标物保留时间漂移、干扰大、严重污染色谱柱等问题,从而导致分析结果误差过大、回收率不达标,其中六六六类化合物干扰较为明显;同样也会造成LC-MS/MS分析中目标物响应变低、丢峰等问题,其中地虫硫磷和甲拌磷砜干扰较为明显。纳谱分析推出的HLB-C中药农残专用柱,特别适用于重色素和重油脂的中药材农残测定。今天,我们来看看姜黄项目的前处理效果吧。适用范围本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20版2341第五法中的固相萃取法二,适用于含色素、挥发油类成分的中药材的农残检测。实验步骤一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1 混合对照品配制精密量取禁用农药混合1 mL,置20 mL量瓶中,加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1.2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用内标溶液的制备取磷酸三苯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溶解并制成每1 mL含1.0 mg的溶液,即得。精密量取适量,加乙腈制成每1 mL含0.1 μg的溶液。1.3 空白基质溶液的制备取空白基质样品,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处理制成空白基质溶液。1.4 基质混合对照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空白基质溶液1.0 mL(6份),置氮吹仪上,40 °C 水浴浓缩至约0.6 mL,分别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10 μL、20 μL、50 μL、100 μL、150 μL、200 μL,加乙腈稀释至1 mL,涡旋混匀,即得。二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直接提取法)提取:精密称取5 g样品(3号筛),加氯化钠1 g,加入50 mL乙腈,匀浆处理2 min,离心后分取上清液,残渣再加50 mL乙腈,匀浆处理1 min,离心后,合并两次提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3~5 mL左右,加乙腈定容至10 mL,摇匀,置冰箱冷藏2 h,取出离心1 min,取上清液至新的离心管内,放置至室温待净化。三 / 净化GC-MS/MS净化:SPE柱:SelectCore HLB-C中药农残专用柱 500mg/6mL净化:取SelectCore HLB-C固相萃取柱 500mg/6mL,加乙腈5ml活化,再取上述姜黄提取液1mL置已活化的SelectCore HLB-C固相萃取柱中,收集样品液,待所有样品液进入柱体填料后,取5mL乙腈洗脱,合并样品液与洗脱液,即得。GC-MS/MS测定:基质加标配制:取上述净化后的样品液与洗脱液的混合液40 ℃氮吹至0.6 mL加入混合对照溶液,乙腈定容至1 mL,再加入0.3 mL磷酸三苯酯溶液,混匀,过0.22 μm尼龙针式过滤器,上机分析。样品溶液配制:取上述净化后的样品液与洗脱液的混合液40 ℃氮吹至1 mL加入0.3 mL磷酸三苯酯溶液,混匀,过0.22 μm尼龙针式过滤器,上机分析。LC-MS/MS净化:SPE柱:SelectCore HLB固相萃取柱500mg/6mL净化:量取上述姜黄提取液4 mL,过SelectCore HLB固相萃取柱500mg/6mL,收集全部净化液,混匀,即得。LC-MS/MS测定:基质加标配制:精密量取过固相萃取柱后的溶液1 mL氮吹至0.6 mL加入混合对照品液,乙腈定容至1 mL,再加入0.3 mL水,混匀,过0.22 μm尼龙针式过滤器,上机分析。样品溶液配制:精密量取过固相萃取柱后的溶液1 mL加入0.3 mL水,混匀,过0.22 μm尼龙针式过滤器,上机分析。四 /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岛津GC-MS-TQ8040 NX)4.1 色谱条件色谱柱:NanoChrom BP-50+MS,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为60 ℃,保持1 min; 以10 ℃/min升温至160 ℃; 再以2 ℃/min升温至230 ℃ 最后以15 ℃/min升温至300 ℃, 保持6 min;载气:高纯氦气(纯度99.999%);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恒压模式:146 kPa;进样量: 1 μL4.2 质谱条件 电离方式:电子轰击电离源(EI);电离能量:70 Ev;接口温度:250 ℃;离子源温度:250 ℃;监测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溶剂延迟:10 min五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岛津LC-MS 8045)5.1 色谱条件色谱柱:ChromCore C18-MS Pesticides, 2.6μm, 2.1×100mm流动相:A:0.1%甲酸水溶液(含有5 mmol/L甲酸铵) B:乙腈-0.1%甲酸水溶液(含有5 mmol/L甲酸铵)=95:5流速:0.3 mL/min柱温:40 ℃进样量:2 µL梯度:时间(min)流速(mL/min)流动相A(%)流动相B(%)00.3703010.37030120.30100140.3010014.10.37030160.370305.2 质谱条件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正离子扫描监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接口电压:4.5 kV雾化气:氮气3.0 L/min加热气:干燥空气10.0 L/minDL温度:250 ℃加热模块温度:400 ℃接口温度:300 ℃干燥气:N2 10 L/min六 / 注意事项GC-MS/MS:内吸磷、灭线磷和久效磷参考LC-MS/MS分析结果;LC-MS/MS:地虫硫磷参考GC-MS/MS分析结果,采集条件参考下表;水胺硫磷参考GC-MS/MS分析结果;如遇个别目标物回收率低于60%可将上柱净化量增加到5 mL七 / 实验结果姜黄基质加标GC-MS/MS部分化合物分析结果谱图姜黄基质加标LC-MS/MS部分化合物分析结果谱图表1 姜黄中33种农药残留的测定添加回收结果(%)八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姜黄使用SelectCore HLB-C 500mg/6mL中药农残专用柱处理对其色素类成分、挥发油吸附良好,有效地减轻了样品中色素和挥发油成分对GC-MS/MS柱前端的污染和基质中干扰物对目标物的影响;并且使用SelectCore HLB 500mg/6mL固相萃取柱处理的姜黄LC-MS/MS基质加标液中化合物出峰良好,搭配上述解决办法可以有效解决姜黄中农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实验效率,为姜黄的农药残留实验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 欧盟修订/制定食品中甲磺隆残留限量
    今年1月,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就多种植物及动物源性食品中甲磺隆的最大残留限量提出修订/制定意见。具体如下:亚麻子中的最大残留限量由现行的0.05mg/kg修订为0.02mg/kg,大麦、燕麦、稻米、黑麦和小麦中的最大残留限量由现行的0.05mg/kg修订为0.01mg/kg,牛、绵羊和山羊三种动物的肉、脂、肝、肾和奶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修订为0.01mg/kg。  对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出口企业:一是详细了解EFSA修改意见的详细内容,尽快核实输欧亚麻子、牛羊肉等产品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是否使用了甲磺隆,且所使用的剂量是否有超标风险 二是联系检验检疫部门,对上述输欧产品中甲磺隆残留量加大检测力度,确保产品符合要求,避免退运或召回贸易风险 三是推进生产工序升级和优化,同时做好动植物用药监控工作,减少产品中甲磺隆的残留量。
  • 欧盟修订氟胺磺隆允许使用条件
    3月3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EU) No 287/2012号法规,修订 (EU) No 540/2011号指令中氟胺磺隆(triflusulfuron)的允许使用条件。将氟胺磺隆的纯度要求修改为≥ 960 g/kg,允许使用条件修改为"仅限作为除草剂",新法规将自公布20天后生效,适用于所有欧盟成员国。
  • 黄爱龙教授团队发表新冠病毒研究最新成果
    新冠病毒全球蔓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已有多种新冠肺炎疫苗用于人群预防性接种,有效控制了中重型发病率。然而,多种新冠病毒突变株的出现增强了病毒传染能力并导致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血浆、已研发的中和抗体甚至一些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产生耐性,发生突破性感染。因此,针对新冠病毒多种突变株研发新型的广谱性抗体药物十分必要。  近日,由黄爱龙教授牵头,新冠病毒应急攻关团队在金艾顺教授带领下,分别与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BSL-3实验室、上海科技大学杨海涛研究组和武汉病毒研究所张波研究组多学科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Potent SARS-CoV-2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with protective efficacy against newly emerged mutational variants”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了靶向新冠病毒野生型的超强有效中和抗体,对α突变株和β突变株等目前流行的多种新冠病毒突变株依然表现出强劲的中和能力。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些超强中和抗体的抗病毒活力,并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超强中和抗体潜在的抵抗突变株逃逸的中和作用机制。  经过黄爱龙教授、金艾顺教授等重庆医科大学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共获得超过209株的RBD特异性抗体,鉴定出超过100余株的假病毒中和性抗体,其中中和活力最强的3个抗体(58G6、13G9和510A5)对目前常见的多种假病毒或活病毒突变株,包括B.1.1.7(α)株和B.1.351(β)株表现出超级强效的中和能力,体内发挥强大的阻断性保护作用,展现出巨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冷冻电镜结构解析发现其中2株抗体(58G6和13G9)与S蛋白三聚体上的 “up”状态的RBD完全结合;58G6结合于RBD的S445-463和S470-495空间结构区域,13G9仅结合S470-495空间结构区域,这些结构分析结果阐释了我们的中和抗体对突变毒株耐性的潜在机制,也为后期抗体药物应用和突变毒株抵抗中和抗体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该项目研究团队发现了对新冠病毒多种突变株具有广谱中和活力的超强抗体,在体内体外实验中证明了其具有强效保护作用,另外还成功解析了中和抗体耐受突变株的潜在作用机制,这些中和抗体对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突变株的防治具有转化应用的潜在价值。  该研究团队发现的中和抗体得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团队协助鉴定。同时,获得美国La Jolla Institute for Immunology和Coronavirus Immunotherapeutics Consortium (Supported by the COVID-19 Therapeutics Accelerator, a 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Wellcome and MasterCard initiative)协助评价。  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以后,黄爱龙教授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启动了新冠病毒应急攻关,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药物研发课题组迅速搭建了抗体筛选技术平台。该平台提高了筛选有效的中和抗体候选药物的工作效率,仅6天就能筛选到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极大的缩短了筛选时间,为今后抗体药物和试剂研发提供了高效技术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  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后李婷婷、王应明、助理研究员韩晓建,复旦大学博士后谷陈建、南京大学与上海科技大学共同培养博士生郭航天以及武汉病毒研究所张化俊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金艾顺教授、复旦大学谢幼华教授、上海科技大学杨海涛研究员和武汉病毒研究所张波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得到重庆医科大学新冠病毒应急攻关项目资助。
  • 欧盟建议修改除草剂酰嘧磺隆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2011年7月20日,欧盟建议修改除草剂酰嘧磺隆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l 将其在猪肉、脂肪、肾脏、肝脏和可食用的内脏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由0.01 mg/kg修改为0.02 mg/kg   l 在牛肉、脂肪、肝脏、可食用内脏和牛奶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由0.01 mg/kg修改为0.02 mg/kg   l 牛肾脏中由0.01 mg/kg修改为0.15 mg/kg   l 将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秸秆中限量标准设定为0.05 mg/kg,  l 新鲜草饲料中限量标准为1.5 mg/kg,  l 干草中限量标准为0.05 mg/kg。
  • 深圳市华溶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乔迁盛典隆重举行
    2023年5月24日,深圳市华溶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乔迁盛典在深圳沙井隆重举行。深圳市华溶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祝锦敏先生,苏州易科新创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辉先生,深圳市易瑞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海博士,沈阳药科大学唐星教授、毛世瑞教授、寸冬梅教授、付强教授、朴洪宇博士,中国药科大学吴正红教授、孙春萌教授、丁杨教授,中山大学徐月红教授,深圳技术大学&华溶仪器首席科学家丁平田教授,山东大学黄桂华教授、徐东教授等,广州新济药业有限公司 执行总裁陈航平博士,湖南慧泽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木林女士,杭州百诚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季垚杰先生,安士集团总经理邱科先先生,哈药集团副总裁姜海涛博士,广东省药学会秘书长宓庆宁先生,深圳市芮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程章先生,华谱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春先生,仪器信息网副总经理陈艳凤女士,广州仪器协会会长陈义康先生,药融圈董事长王波先生,以及来自辽宁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北京民康百草、上海智同医药、山东诺明康、广州国标等与华溶仪器共建联合实验室的企业代表,北京万隆和、上海协烁、山东汇海龙盛、河南联硕、福建药典、杭州德屹、广东东锐、湖南安谱、南京星文、海南海森等华溶仪器的优秀代理商代表,及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企业家代表,参加了本次乔迁盛典,共同见证了本次乔迁庆典暨剪彩揭牌仪式这一荣耀时刻。  华溶仪器董事长祝锦敏先生携华溶仪器全体员工,以广东传统的乔迁祭拜仪式,开启乔迁庆典的前奏,金猪旺财、喜气盈门。  在一片喜庆欢快的氛围中,嘉宾陆续入场,专家老师、药企同仁、华溶员工等纷纷在签到墙上签名、合影留念。  一场盛世鼓舞,正式拉开乔迁庆典的帷幕,领导嘉宾上台致辞,传递内心的喜悦、表达真诚的祝福。  深圳市华溶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至欢迎辞,对莅临现场的各位贵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讲述了华溶从7个人的小集体发展到今天80多人的团队,历经6年的风风雨雨,感谢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特别感谢华溶的第一个用户,安士制药(中山)有限公司,让华溶在中国医药大地播下了第一粒种子。华溶公司服务300多家医药相关单位,与大学院校、医药开发公司等建立了14个联合实验室,并有幸聘请到崔福德教授、丁平田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将工业药剂技术传授给每一位制药从业人员。他表示华溶公司将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开发出更优质的产品,以服务经营理念立足市场,将华溶打造成行业知名品牌。未来,华溶公司将在更大的领域与各界朋友共同携手、共谋发展、为中国工业药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华溶董事长祝锦敏先生  沈阳药科大学唐星教授致贺辞,他表示很荣幸受邀参加华溶公司的乔迁盛典,华溶自2017年成立至今,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飞快 公司产品不断更新,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十分精湛 华溶一直追求创新,不断进取。乔迁象征着新的开始,象征着公司发展进入崭新的阶段,祝愿华溶在新的办公地点事业蒸蒸日上,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安士集团总经理邱科先先生致贺辞,首先代表华溶仪器的广大用户和合作伙伴,对华溶的乔迁表示热烈的祝贺,祝愿华溶仪器在新的起点上,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他表示安士集团作为华溶的第一批用户,也是华溶的忠实用户,见证了华溶仪器锐意创新,一步一个脚印所取得的成就。华溶溶出仪助力安士集团完成了2个一致性评价项目并取得批文,取得2个美国ANDA批文,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充分证明华溶仪器的可靠性及具备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他相信,华溶在新的起点上定会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仪器信息网副总经理陈艳凤女士致贺辞,表示很高兴受邀参加华溶的乔迁典礼,对华溶的发展壮大表示祝贺。华溶独具慧眼,在仪器领域选择了非常好的细分赛道,溶出仪领域极具发展前景,华溶在业界具备良好的客户口碑和合作伙伴基础,期待华溶未来能孵化出更多更好的医药产品线,构建完整产品生态链。希望能与华溶有更多的合作交流,助力华溶的市场推广和产品营销。祝愿华溶仪器成为国际溶出度仪领域的第一品牌。  药融圈董事长王波先生致贺辞,表示从创立新企业到国产知名溶出品牌,这一路华溶默默坚持多年,厚积薄发,药融圈有幸见证和参与了华溶颠覆式发展,从商业策划到宣传品牌,到直播推广,再到线下活动等一系列陪伴服务,生物医药领域的国产设备进口替代还需要更多“华溶”出现。  广东省药学会秘书长宓庆宁先生致贺辞,表示有幸受邀参加、共同见证华溶仪器的乔迁之喜,祝福华溶仪器开启新的篇章。希望未来能与华溶有更多的合作机会,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增进友谊,共同发展。愿华溶继续砥砺前行,推动工业药剂技术大发展,过去的华溶战功赫赫,未来的华溶必将更加辉煌。  狮子是祥瑞之物,所到之处遍洒吉祥财运和平安福气。在华溶盛大乔迁庆典现场,迎来6头威风凛凛的瑞狮前来助兴,并由苏州易科新创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辉先生、湖南慧泽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木林女士、深圳市芮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程章先生、广州新济药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航平博士、杭州百诚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管理部总监季垚杰先生、广州仪器协会会长陈义康先生,6位嘉宾共同为睡狮点睛启灵。  生菜也叫生财,象征着财源广进、财运亨通。由苏州易科总经理徐辉先生、华溶仪器董事长祝锦敏先生、余丽梅女士共同进行了舞狮采青,接财纳福,寓意朝气蓬勃、欣欣向荣。  吉时将近,在喜庆的氛围中,华溶仪器董事长祝锦敏先生、苏州易科总经理徐辉先生、沈阳药科大学唐星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孙春萌教授、深圳技术大学丁平田教授、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徐东院长,6位领导上台参加隆重的剪彩仪式。在礼炮声和众多嘉宾的鼓舞声中,10点10分,寓意十全十美,6位领导手持吉祥金剪,共同为华溶剪出一条蓬勃发展之路。  剪彩仪式结束,大家跟随瑞狮一同走向办公楼大门,由余丽梅女士和潘东环女士共同为大家开财门。寓意着开门大吉、财源广进,让我们一起迈向财富未来。  接下来就是见证历史性的一刻,为华溶乔迁进行揭牌。大家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共同等待,揭牌仪式由华溶员工刘理相、陈汉、刘思梅、杨红霞、王艳玲、杨晓丹、方丽群、祝锦图、朱亚东、顾琤10位同事共同完成,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之下,10位同事为我们揭开神秘面纱,“华溶仪器”映入眼帘,祝福华溶公司未来蒸蒸日上,驾长风、破巨浪,勇往无前。  跟随着瑞狮旺场祈福,在华溶公司领导同事的带领下,大家有序参观华溶公司。从研发中心到生产车间,从办公大厅到产品展示厅,再到实验中心,嘉宾们感受到了华溶公司文化的魅力和华溶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华溶未来发展的迅猛之势。华溶已经实现质的飞跃,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华溶乔迁新址,意味着新的开始。新征程、新起点、新思路、新开拓,华溶仪器,将不畏艰难、坚持创新,为中国工业药剂技术大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 黄本立院士深度评析我国原子光谱分析——访厦门大学黄本立院士
    黄本立院士,1925年9月生于香港。60多年来,一直从事原子光谱分析研究,是国内外著名的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学者,在其科研生涯中多项闪亮的“第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原子光谱分析的发展历程:  1957年第一个创立一种可测定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新型双电弧光源,被国外学者誉为“最完善的”双电弧光源;  1960年在我国建立第一套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了国内首批原子吸收论文;  1984年成为我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  1988-1989年在国内首次以该研究方向招收一批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一大批光谱分析的骨干师从于他;  1991年其小组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  1993年成为我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院士;  2000年发表了不用一氧化碳的镍蒸气发生法;  ……  黄本立院士主持、参加过多项国家、中科院、省市等重大研究项目,如,1985年主持“光谱感光板测光自动化”课题、1993年主持“ICP进样方法及其过程的研究”、1995年主持“流动注射在原子光谱分析中应用的技术、新方法” ……  黄本立院士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先进工作者、优秀专家等称号。黄本立院士  2010年6月22日,仪器信息网编辑来到厦门大学采访了黄本立院士,请黄本立院士回顾与展望了我国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及仪器的发展。原子光谱分析:如何挑战发展“瓶颈”?  近年来,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发展快速,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成为研究热点,于是,在分析界就有不少人转到这些热点上去。像原子光谱这样一些“传统”的技术似乎被冷落了,出现了“Atomic Spectroscopy:A dying horse?”、“原子吸收技术已经没什么可发展的了”、“原子荧光在国外很少人用”等诸如此类的论调。  生命科学离不开原子光谱分析  黄本立院士谈到,“其实,人体含有或摄取周期表上的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和气体元素,而这些元素对生命有何影响和如何实现这些影响却还远没有被完全了解,因而最近在生命科学‘omics’圈子里出现了‘金属组学’(metallomics)这个新成员。再如蛋白组学,大约30%的蛋白质含有金属,也要知道哪些蛋白质含有哪些金属、含有多少等。”  “而众所周知,原子光谱分析(广义的,包括光学光谱、X射线谱和质谱)则是检测几乎所有这些元素的最佳方法之一。因而我们今天还大谈原子光谱分析,并不是在这生命科学‘王国’的疆土里‘水土不服’、‘拉肚子’而说‘胡话’,而是原子光谱分析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加强“联用技术”、“自身建设”  黄本立院士谈到如何突破原子光谱分析发展的“瓶颈”时说到,“由于进行原子光谱分析是要把样品气化、原子化、激发或离子化,然后令产生的辐射或离子进入仪器,才能进行检测;这样,除了能耐高温的简单分子如CN、NO、OH等之外,要获得较大分子的信息是很难的。这个问题对于只要测定元素成分和含量的分析如冶炼工业里的炉前分析、测定矿石中一些元素的含量等是算不了什么的,但是对大分子特别是生物分子的研究却是一个‘瓶颈’,甚至对元素的化合形态分析也是这样。”  “要克服这个‘瓶颈’,就要与其他分离方法如色谱、电泳等结合起来,这就是‘联用技术’。由于一般都把不同的方法用连字号(hyphen) 连接起来,所以它的英语名称就称为‘hyphenated technique’,例如HPLC-ICPAES、CE-AAS等。当然,原子光谱本身也要进行‘自身建设’。”原子吸收:怎样突破技术“局限”?  黄本立院士介绍原子吸收发展历史时说到,“虽然原子吸收(AAS)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4年Fraunhofer 研究太阳光谱中的多根暗线时,但是作为一种‘down to earth’的地球上使用的分析技术,它一般还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Sir Alan Walsh发表的相关文章开始算。在这里必须指出,Wollaston在1802年就已经发现了太阳光谱中有几根暗带,他以为那是几种颜色的分界线。而Fraunhofer用的自制光谱仪比Wollaston所用的分辨率高很多,他发现了570多根暗线,并把它们用拉丁字母标示出来。而现代最先进的光谱仪可观察到数以千计的暗线。可见仪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  原子吸收:国产光谱仪器的“大佬”  “在AAS分析方面中国‘跟’得不算太慢,1966年我们科研小组在物理学报上发表了国内第一篇AAS研究论文,所用的仪器是自己在实验室里组装的。不久就出现了国内生产的火焰AAS仪器,包括国产空心阴极灯。从此在国内不少实验室中都可以看到国产AAS仪器的倩影。国产AAS仪器所占的国产光谱仪器市场份额,如果以台数算,很可能是‘大哥大’。”  “因为AAS仪器的价格相对便宜,并且完全能够满足一般行业的需求,适合中国国情,所以,中国用AAS仪器的人很多,并且国产原子吸收光谱仪器不但在国内有市场,还可以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  原子吸收“大有可为”  火焰原子吸收技术本身确有其局限性,例如,耐热(难熔)元素(refractory elements)形成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后,很难离解成原子,需要更高温度,一般要用国人不大愿意用的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国内瑞利公司推出掺氧的空气-乙炔焰,这将是个突破性进展。所以,黄本立院士指出,原子吸收在突破其局限性方面仍“大有可为”:  1、“血铅仪”等专用仪器市场前景看好  原子吸收可针对环境、食品等样品中As、Cd、Pb等有害元素分析而设计成专用、现场、便携仪器。例如,2009年屡屡爆发的血铅超标事件,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政府非常重视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对环保监测部门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的促进了对现场、快速检测仪器的需求,而原子吸收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原子吸收专用仪器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2、“石墨炉”是目前原子吸收技术研究热点  “可以如此认为,我国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目前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外同类仪器的水平;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技术水平还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  石墨炉原子吸收速度略慢、价格也相对较贵,但其检出限可与ICP/MS相媲美,而价格则相差一个数量级,所以,未来研究热点可能集中在降低石墨炉电源功率、研发新型石墨材料和新型石墨管以及背景扣除技术等方面。  3、“联用技术”是目前原子吸收应用热点  原子吸收光谱将所有的“东西”变成原子状态,这是其主要的特色,也是其局限性所在,需要与其它方法,如色谱、电泳、质谱等结合起来,即联用技术,原子吸收作为最后的检测技术。我国ICP光谱:还有哪块“石头”没搬开?  虽然我国生产或正在研发ICP光谱仪的厂家很多,但可以说,我国ICP光谱仪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存在产品质量不过关,对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黄本立院士有何看法?对国产ICP光谱仪生产厂家又有何建议呢?  大型光栅,几乎都是进口的,使我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光栅是光谱仪器的核心部件,光栅刻划集精密机械、光学技术等于一身。上世纪50年代后期,长春光机所就已经在王大珩先生倡导和领导下开始光栅刻划的研究工作,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进行光栅刻划研究的几个国家之一。说到这里,黄本立院士谈到,“这是我国光谱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纪念意义的技术,是令人兴奋的事。可惜的是,目前,如中阶梯光栅等大型光栅以及全息光栅,我们自己没有,几乎都是进口的,使我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谈到ICP光谱仪的关键技术,黄本立院士还提到,我国新一代激发光源和离子化源研究工作有待加强,例如,辉光放电、强电流短脉冲等光源都可以进一步研发。  软件做不好,仪器做的再好,它的“亮点”也显现不出来  黄本立院士还着重强调,“我国光谱仪器的软件跟不上国际先进水平,尤其不能满足高级研发用户的需求。我国熟悉仪器技术、分析方法、甚至使用过这个仪器的软件开发的人才非常少。另外,部分中国用户也存在不是很成熟的问题,提出的要求不‘精确’也影响了我国分析仪器的研制。可以说,软件做不好,仪器做的再好,它的亮点也显现不出来。分析仪器软件开发需要继续下大功夫。”  样机是“雕刻”出来的、不是“制造”出来的  “仪器制造商‘搭建’的样机质量好,但大批量生产的商品机性能不稳定。”黄本立院士将其生动的形容为,“样机是‘雕刻’出来的、不是‘制造’出来的,大批量生产则行不通。因为‘搭建’样机,无论是材料还是各种部件,厂商都会采用最好的。  “而批量生产时,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机械加工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导致制造出来的商品机性能不够稳定。并且,发射光谱仪器的分辨率、通光本领等性能与原子吸收仪器相比,要高出很多。而质谱仪的性能就更不用说了。”原子荧光:其“中国现象”可否复制?  中国开始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奋斗,AFS已成为我国少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超过进口的分析仪器。目前,在中国每年销售的原子荧光仪器总量大致在1500~2000台,其中,国产仪器所占市场份额超过90%。但也存在如何进一步发展等问题。我国原子荧光发展的经验及其对其它国产分析仪器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极具“中国特色”的原子荧光光谱仪  黄本立院士一直关注我国AFS的发展,据其介绍,在2006年国际分析科学大会(ICAS 2006,莫斯科)上,就曾做过题为“原子荧光的中国现象”的报告。在分析仪器市场当中,原子荧光光谱仪可以说是一款极具中国特色的分析仪器。  第一,国产AFS仪器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与AFS技术相关的专利大部分为中国人所掌握;  第二,尤其在As、Hg、Se、Sb等元素的检测方面,AFS在仪器价格和使用成本上都大大优于ICP-MS等仪器,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情况;  第三,中国有一批认真钻研、发展快速的AFS仪器生产企业,如,吉天、海光、瑞利等,他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四,中国在AFS技术应用领域拓展方面做了大量有序的工作,已经建立了40多项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使得原子荧光在地质、冶金、食品、环境、电子产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其他国家,例如美国环保总署只有一个与AFS相关的测汞标准,可以说,标准与分析仪器发展密切相关。例如,英国PSA公司也做AFS仪器,但其测定元素范围没有中国AFS仪器测定的多。  关于推进原子荧光国际化的两点建议  目前,我国AFS发展也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国内用的多,国外用的少,也就是说AFS仪器国际化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对此,黄本立院士对我国AFS仪器厂商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  1、发展原子荧光专用仪器  首先要想办法让国外的分析界同行接受AFS,AFS在某些元素检测方面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以及测定结果准确等特点,因此可专注发展原子荧光专用仪器。例如,可根据欧盟RoHS指令要求测定的几个元素,发展专门测定某一种元素(例如汞)的AFS仪器。食品、电子产品、玩具等产品都需要此类仪器,相信此类仪器一定可以销售的好。  2、不要抱着氢化物发生、氢火焰“不放”  黄本立院士认为,目前我国的AFS仪器差不多全是基于氢化物发生和氢火焰上的,能测定的元素也就只能局限在“氢化物元素”(hydride forming elements)范围内。这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性。是否可以考虑其它的原子化器和进样方式?黄本立院士以其所做的研究为例说到,他们用ICP为原子化器,以强流短脉冲为普通空心阴极灯供电为光源,测量铕的离子荧光,其灵敏度竟超过以激光为光源的灵敏度;这里虽然需要ICP原子化器,成本会升高,但我们可以想办法进行简化,例如降低功率等。仪器人的“呼声”: 如何推进我国科学仪器自主研发?  年龄对一位科学家来说,意味的不是衰老,而是经验的丰富和资历的深厚。黄本立院士虽然已是85岁的高龄了,但他一直关心着我国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科学仪器研制后备人才培养等问题。  仪器研制需专门投入,政府导向加大国产仪器支持力度  目前,发展科学仪器已经是国家战略发展的一种需要,国家对科学仪器越来越重视。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战略目标和资金投入方面,迫切需要国家与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引导与具体支持,应该在不同部门设立不同层次、不同数量的科学仪器研发专项经费,大力支持一些重点项目。  近来,我国中西部地区药检、疾控部门大宗科学仪器招标的新闻不断,由此,黄本立院士指出,“招标中仪器的性能参数、指标等是否有必要列的那么高?国产仪器是否能满足需求?这种政府导向也是对国产仪器支持的一方面。”  奖励或提升体系、评价方法或机制,应按不同的学科设置不同的标准  “以分析化学为研究方向,发文章的顶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也不超过10,而其中进行分析仪器研发,因其所做的是实用性研究工作,更不易发表文章。这影响了中国进行分析化学、尤其是仪器研发人才的发展。”  “科研院校里奖励或提升体系、评价方法或机制,应该按照不同的学科设置不同的标准。”  科学仪器后备人才培养迫在眉睫:用仪器的人多,做仪器的人少,培养周期长  “在厦门大学召开的第27届化学会学术年会上,所做的与分析仪器研发有关的报告,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已经很久没有‘新人’出现了。” 黄本立院士谈到。  科学仪器研发所需的人才,既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求有跨学科的、较广泛的专业知识,必须专门培养。但这些年由于对科学仪器事业发展重视不够,有些高校把已经办了十几年的分析仪器专业撤销,或并入别的专业,我国已经多年没有系统的培养科学仪器研制人才了。  要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科学仪器事业,就需要合理规划学科布局,加强专业适用人才的培养。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留得住。只有在全国形成振兴科学仪器事业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形成培养、留住人才和吸引国外人才的优势。采访现场  黄本立院士兴致勃勃的与采访编辑畅谈了2个多小时,对于原子光谱仪器,如AAS、ICP、AFS,我国国产仪器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未来研究热点、国产仪器厂商发展等进行了深刻评析,使编辑获益良多。 后记  60多年来,黄本立院士一如既往,一直奉献于原子光谱分析的研究,在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激光光谱分析的理论、方法、应用和仪器装置等方面为我国的原子光谱事业的开创、发展以及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的成绩和贡献。  85岁高龄的黄本立院士,仍然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交谈过程中,爽朗的笑声一直不断,其温和、执着、严谨的态度,给编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于毕生钟爱的原子光谱分析事业,黄本立院士最为关心的是我国原子光谱仪器的自主研发和未来发展前景,“不能总是‘小来小去’,要做大型的原子光谱,如ICP、ICP/MS等。但也不能全面铺开、大范围的撒钱,要有重点的支持几个项目。”  编辑:刘丰秋  附录:黄本立院士简介  黄本立,1925年9月生于香港,1945—1949年就学于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1950年在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后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参加工作,1984年获批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我国以原子光谱为研究方向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1986年调厦门大学任化学系教授至今,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科院长春分院及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东北大学、五邑大学名誉教授,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兼职教授;中国化学会25届理事长,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中国光谱学会副理事长,《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分析化学》、《化学进展》、《分析科学学报》等11种国内期刊顾问或编委,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等6种国际期刊顾问或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析与环境化学学科评审组成员,何梁何利基金科学奖学科(专业)组评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常务委员。  60年来一直从事原子光谱分析研究,1957年提出的新型双电弧光源多次为国内外专著及论文所引用和一些实验室所采用,上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首次建立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发表了国内首批原子吸收论文;所主持的“光谱感光板测光自动化”课题1985年获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975年起从事感耦等离子体(ICP)光谱分析研究,参加过多项获奖工作(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2次,国家科委及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三等奖2次,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所研制的新型雾化-氢化物发生装置获中国专利。所主持的“ICP进样方法及其过程的研究”1993年获中科院长春分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流动注射在原子光谱分析中应用的技术、新方法”研究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获厦门大学第七届“南强奖”个人一等奖。主持研究的强电流微秒脉冲供电(HCMP)空心阴极灯激发原子/离子荧光分析,改善了包括一些稀土元素在内的多种元素的检出限;HCMP技术获专利,并获福建省2001年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先生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逾二百篇,主持或参与编著科技专著有“An Atlas of High Resolution Spectra of Rare Earth Elements for ICP-AES” (RSC, 2000) 等近十部。应邀作过国际会议大会报告9篇,特邀报告20篇。曾以学习会、培训班等方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光谱分析骨干和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研究生22名,指导博士后9名。1998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获“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2003年获“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分析化学》出版黄本立院士90华诞专辑
    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old/uploadfile/20107/2010727105215645.jpg" width="600" height="40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祝贺黄本立先生90华诞/pp  黄本立先生1925年9月21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新会。先生1945-1949在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1986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86年调厦门大学任教至今,是我国著名的光谱化学家。先生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 “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2-2003年获“福建省优秀专家”和“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获“原子光谱分析终身成就奖”称号,2011年被授予“日本分析化学会荣誉会员”,2013年获“第八届全国健康老人”称号,2015年获厦门大学“南强杰出贡献奖”。培养了多名原子光谱/质谱博士和博士后。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等十多种国内期刊编委或顾问,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1985-1995)、Analytical Sciences(2000-)等多种国际期刊顾问编委等。/pp  黄本立先生年幼时,父母早逝,家道中落,又碰上旧中国受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虽生活颠沛流离,却毫不气馁,辗转广东、香港、广西、广东奋发求学,最后考入岭南大学,靠半工半读,克服困难,完成学业。在岭南大学他不但学业成绩优异,获得助学金、奖学金,得到了众多老师、同窗好友的帮助,而且得到冯秉铨先生和高兆兰先生的亲身指导。临近广州解放时,岭南大学有些老师跑到香港或设法出国去了,冯秉铨先生和高兆兰先生说:“We will stay here to do our job and do it well.”老师的教导重锤般地敲击着黄本立年轻的心灵,让他深受感动并牢记心头。强烈的爱国热忱使黄本立等不及毕业,毅然放弃了赴美留学的机会,和几位同学一起踏上了北上“革命”的道路,来到急需理工科人才的东北重工业基地,融入到新中国建设的洪流中。/pp  1950年3月初,黄本立到了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前身)。当时东北的钢铁、冶炼、地质勘探等产业部门急需快速、准确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而这种技术在刚建立的新中国基本上是空白。黄本立毅然地投身到急需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中去。起初,在实验条件十分缺乏的情况下,黄本立修复、调整废旧小型摄谱仪,并使用过期很久的感光板,配合研究所建立了电解锌、电炭刷石墨等的光谱分析法。1952年起,黄本立先后研究建立了球墨铸铁、黄铜等的定量分析方法,把光谱分析推广到工厂去。他为抚顺钢厂试制了一台电花激发光源,这可能是我国第一台自制光谱分析用的电花光源。1955年,黄本立转向了矿石矿物分析,发展并改善了国外常用的一种半定量方法—“数阶法”,提出“数阶法”半定量分析中的“接线法”和“内标法”,这在当时国内主要用照相摄谱法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1957年,黄本立创立了一种可测定粉末样品中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双电弧光谱分析光源,被国外专家誉为“最完善的双电弧光源”。/pp  1954年,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根据当时国内光谱分析研发、推广和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急迫需求,邀集国内高校、科研单位、产业部门的相关人员一起“学习”光谱分析的原理、仪器装置、技术和方法,即光谱学习会。黄本立当时负责编写照相(感光)材料测光部分教材。没想到光谱学习会与会代表竟达60余人,其中不少人已是副教授、高等技师、系主任、化验室主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好比是我国光谱分析事业的火种,对其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1960-1963年黄本立又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开办的光谱物理训练班的教学,为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光谱分析科研、教学、应用等方面的重要骨干。/pp  正一头扎进光谱分析研究之中的黄本立,遇上了“文革”清理阶级队伍,他也没能逃过一劫。黄本立被怀疑是“九国特务”而被隔离审查达9个月之久。在审查期间,他饱受各种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痛苦,熬不过时也曾想一死了之,但是一转念又想这样如何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不忘思考光谱分析。每当“看管人员”看见时而在冥思苦想、时而挥笔疾书时,都以为黄本立是在想问题、写交代 而实际上,他是在琢磨光栅公式、考虑“光量计”用的双金属温度补偿的设计。他算出了一个有三位数的三角函数表,用这个表把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出来。这些数据的一部分被用到后来出版的《发射光谱分析》一书中。/pp  虽历经磨难,但却矢志不渝。黄本立从“牛棚”出来,在“靠边站”时期,研制成了国内第一台钽舟无焰原子吸收装置。他还密切关注当时国际上刚刚上市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新型光源,努力积极收集研究资料,为后来ICP新型光源的大发展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975年起黄本立从事ICP新型光源光谱分析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和中科院重点科研项目,从事环境分析方法研究和我国第一批固体环境标准参考物质的ICP-AES定值分析工作,以及松花江水系环境背景值及环境保护的研究。所研制的新型雾化–氢化物发生装置,使用样品量和一般的雾化器一样、但可同时测定氢化物元素和非氢化物元素,并使氢化物元素的测定灵敏度提高了20倍。/pp  上世纪 80年代中期,黄本立先生一家响应中科院关于支援特区建设的号召,应厦门大学时任校长田昭武院士和吴存亚教授之邀调到了厦门大学。在厦门大学要从零开始,凭着对光谱事业的执着和惊人的毅力,黄本立团结着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科研人员不足,他利用刚批准成立的厦门大学分析专业博士点招收博士生,并争取了多名留学博士回国做博士后 没有仪器,黄本立向自己熟悉的仪器厂商要了一台人家退货的ICP原子荧光仪,修好给研究生做实验,同时争取到价值数十万美元的大中型光谱仪和一些其他仪器的捐赠,为在厦门大学开展光谱分析研究工作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他领导的研究小组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建立了一个比较有规模的等离子体原子光谱实验室,并与分析化学教研室的其它实验室一起联合发展成为“厦门大学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对厦门大学现代分析科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pp  上世纪80年代末,黄本立和他的学生们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使氢化物发生法可以不必使用硼氢化物并便于实施自动化。该项成果于1991年在国际光谱会议上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同行们的诸多关注和追踪研究。时光荏苒,到了上世纪90年代,黄本立指导学生开展强电流微秒级脉冲(HCMP)供电的空心阴极灯原子/离子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使普通的商品空心阴极灯(HCL)的离子谱线发射强度比常规脉冲供电时提高了几个数量级,而原子线的强度也有所提高。后来又将这一技术改进后用到短脉冲辉光放电离子源-质谱仪器上,获得了很大成功。此项工作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数次作特邀报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重视 文章发表后,被国际上许多科学家采用,并有国际知名教授Harrison教授、Hieftje教授等先后专程到实验室参观与访问。/pp  2003年,年近80岁的黄本立先生代表我国化学、物理和光谱三个学会在西班牙申办第35届国际光谱会议(CSI),为我国第一次赢得了CSI的举办权。2007年,CSI XXXV在厦门成功举办,为国内同行创造良好的交流合作机会,使得他们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参加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同时推动我国谱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科技进步。/pp  当下,耄耋之年的黄本立先生身体健康状况依然良好,思维敏捷,他还在为光谱分析默默地奉献着。他仍然每天坚持上班,阅读大量文献,还会把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发给后辈。他也常常和课题组老师讨论学术问题,应邀出席学术会议并做报告或给学生做专题性讲座。近四年来,他每年给参加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的营员做讲座,一次又一次鼓励青年学生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勇于挑战权威,勇于追求真理”。(厦门大学王秋泉、林峻越 供稿)/p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仪器信息网曾于2010年采访了黄本立院士,黄院士回顾与展望了我国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及仪器的发展。/span  /pp  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00727/045574.shtml" target="_blank" title="" style="color: rgb(192,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strong黄本立院士深度评析我国原子光谱分析——访厦门大学黄本立院士/strong/span/a/ppbr//p
  • 农业部进一步加强高风险农药管控 氯磺隆等7种农药列入禁限用范围
    12月9日,农业部发布第2032号公告,决定对氯磺隆等7种农药采取进一步禁限用管理措施,这是农业部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出台的又一有力举措。  公告显示,自2013年12月31日起撤销氯磺隆所有产品和甲磺隆、胺苯磺隆单剂的登记 自2015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自2015年7月1日起撤销甲磺隆和胺苯磺隆的原药及复配制剂登记 自2017年7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保留甲磺隆的出口境外使用登记,企业可在2015年7月1日前,申请将现有登记变更为出口境外使用登记。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停止受理福美胂和福美甲胂的农药登记申请,停止批准新增登记 自2013年12月31日起,撤销农药登记证,自2015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自该公告发布之日起,停止受理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的登记申请,停止批准新增登记 自2014年12月31日起,撤销在蔬菜上的登记,自2016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蔬菜上使用。  据了解,此公告生效后,我国禁用的农药品种将达到38种,限用的农药品种将达到21种。
  • 加拿大拟修订胺苯磺隆在芜菁甘蓝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据加拿大卫生部消息,10月22日加拿大卫生部发布PMRL2013-83号通报,有害生物管理局提议修订胺苯磺隆在芜菁甘蓝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修订内容如下表:食品类别最大残留限量(ppm)芜菁甘蓝0.05  原文链接:http://www.hc-sc.gc.ca/cps-spc/pest/part/consultations/_pmrl2013-83/pmrl2013-83-eng.php
  • 【参赛邀请函】第三届“信立方杯”高校分析测试技术培训微课大赛
    为了促进分析测试专业技术的普及、提高和发展,促进分析测试培训技能提升,进一步推动仪器分析技术应用发展,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联合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本次比赛。2024年第三届“信立方杯”高校分析测试技术培训微课大赛已经开始,诚挚邀请参加本次比赛! 一、大赛介绍 “信立方杯”高校分析测试技术培训微课大赛(简称微课大赛)是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简称高校分会)联合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仪器信息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 共同举办的活动。旨在贯彻教育部启动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升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分析测试技术培训技能,促进高校分析测试专业技术的普及、提高和发展,有效支撑高校人才培训发展的需求。同时,为录制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分析测试技术系列“培训课程,挖掘储备高校分析测试平台优秀讲师人才。二、大赛主办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三、参赛对象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及科研院所单位老师及实验室人员。 四、参赛要求:参赛作品为5分钟以内的课程教学视频:1、专业性:课程内容是否体现分析测试行业的专业性;课程是否起到辅导专业实验的作用等;2、创新性:课程内的实验关键技术和主要技术指标是否有独特之处,具有参考价值;3、逻辑性:课程内容无科学性或政策性错误,主次分明,凸显关键知识点或技能;4、视频呈现:课程内容元素呈现完整、图文并茂;语音清晰、流利,无杂音,声画同步;课程内容寓教于乐,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不枯燥。五、大赛奖励 由高校分会和仪器信息网联合颁发证书优秀作品一等1名:10000元+优秀作品证书优秀作品二等2名:5000元+优秀作品证书优秀作品三等3名:2000元+优秀作品证书十佳主讲老师10名:500元京东卡+证书六、大赛收益1、经验凝练,价值彰显:参与微课大赛不仅是一次分析测试技能的展示,更是对分析测试工作中宝贵经验与成功案例的深度提炼,更好的体现分析测试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特价值。2、跨界交流,技术碰撞:微课大赛平台是连接分析测试领域同仁、专家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与业界精英进行面对面的技术交流,激发思维火花,拓宽技术视野,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与发展。3、荣耀时刻,台前风采:在每年高校分析测试分会的年会上,颁奖仪式见证了荣耀时刻,从分析测试的幕后工作者到万众瞩目的台前获奖者,让分析测试工作的成就得到最隆重的认可与表彰。4、传道授业,启迪未来:优秀老师成为仪课通平台的授课讲师——传播知识、启迪未来。课程将面向更广泛的受众,为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5、案例典范,职称助力:参赛的优秀作品将被推荐至“科研仪器案例库”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官方背书。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专业能力与创新思维,更为职称评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6、激励,潜能无限:自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在分析测试领域的资深学者与行业领军人物,组成专家评审团。评审团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课程内容专业性、创新性、视频内容和视频呈现等维度打分。根据得分评出优秀作品一等、二等、三等,优秀作品将获得奖金与获奖证书的双重奖励。七、大赛日程安排 1、报名阶段:6月1日-8月31日 参赛报名、作品征集及上传2、评选阶段:9月1日-10月30日 大众网络投票及专家评审3、公布阶段:11月11日 公布比赛结果八、报名咨询报名联系:黄女士17600646530(同微信)邮箱:huangyh@instrument.com.cn详情查看官方网站:第三届“信立方杯”高校分析测试技术培训微课大赛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wkds2024/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8月9日第三届“信立方杯”高校分析测试技术培训微课大赛邀请函8.13.pdf
  • 2008全国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会议在南宁隆重召开(图文)
    由中国分析测试中心主办、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承办的“2008全国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会议”于5月30日在美丽的绿城南宁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新形势下测试中心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来自全国各省市分析测试中心的主任及广西科技厅领导等5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唯一一家媒体参加并对本次会议进行全程报道。 会议现场 会议由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主任黄志标先生主持,广西科技厅纪检组组长奉明芳先生首先致辞,介绍了广西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美好的发展前景规划,随着北部湾经济开发区钢铁基地的建成,广西的经济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王顺昌先生围绕如何使测试中心快速走向市场化这个主题发表了讲话,他主要强调了三点,一是分析测试中心的规模要上去,二是要冲破地域限制放手去开拓市场,三是所采用的标准要被外界所认可。他还以热电公司和飞世尔公司的合并为例,阐述了资源整合所能带来的诸多益处;以ITS、SGS为例,说明了大规模的测试中心所能产生的惊人的经济效益。 为了使参会代表能更亲密地面对面交流经验,本次会议采取圆桌式会议的形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各地代表踊跃发言,争相介绍自己所在测试中心自上届会议后一年多以来的发展情况,总结先进经验、探讨解决今后发展中将要面临的问题。 国家建材分析测试中心办公室主任张继军先生首先发言,他介绍了该中心如何从1995年的低谷走出并逐渐走向市场化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该中心目前人员310人,借奥运工程的东风,2007年的测试收入为1亿元。但随着奥运工程的结束,业务量将会有20%的降幅,如何完成2008年1.05亿元的经济目标,是他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值得乐观的是,中心领导已经预见到这一情况,也已经从严抓质量管理和进行人员储备、实验室储备等方面着手,为两年后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准备。 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院长鞠福龙先生在发言中介绍,该院自2004年以来,实现了检测项目、检测样品数、年测试收入、设备投入、检测能力等“10个10倍增长”,2007年测试收入为1000万元,设备和人员条件居东三省首位。 随后,重庆科技检测中心副主任方明先生和雷光旗先生分别做了发言,据他们介绍,“检测超市”目前是理事会的模式,各检测机构是以会员的形式加入“检测超市”,在管理上难度较大,所以接下来的计划是注册一个企业实体,以便招商引资,并为进驻该“超市”的检测机构统一进行市场拓展宣传和规划。王顺昌先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并建议,“超市”不只是要设在重庆,还可以在西安、武汉等其它城市建立这样的“超市”,彻底打破现有体制的模式和地域限制,并打算过段时间后专程前往重庆就此事讨论一次。 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陈江韩先生介绍说,该中心近一年来主要是在技术前瞻方面下功夫,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借此提高中心的技术水平;在海空货运(物流)检测方面取得了较大的业务增长点;面向企业开展设备故障诊断方面的业务,建立了设备故障诊断实验室;针对一些没有专门设立环境监测站的新区进行环境检测方面的业务等。 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史庆南先生在发言中介绍,该中心主要进行3个方面的检测:食品检测、黄金饰品检测、有毒射线检测。目前检测业务已走向市场,但由于云南的检测市场有限、有许多检测项目还是政府指令性质等原因,使得该中心的市场化进程困难较大,史主任希望能通过本次会议学习其他测试中心的经验,以便进一步思考探索边远地区测试中心的发展之路。 另外,上海分析测试中心邵力主任、北京理化测试中心孙广利书记、江苏理化测试中心姚义刚主任、贵州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谭红主任等也在会上分别做了汇报发言,整整一天的讨论时间似乎还是嫌短,在下午5点多钟讨论即将结束时,虽然会场外电闪雷鸣、大雨磅礴,但会场内却仍是热情洋溢、意犹未尽。在各位代表的提议下,经过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领导讨论决定,下届会议将于2009年在山西举行,由山西省分析测试中心负责承办。
  • Molecular Devices 2013高效克隆筛选用户研讨会成功举办
    随着生物制药(抗体,蛋白和疫苗等)在新药研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及细胞株和菌株在生物工业和生物药物生产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哺乳动物细胞系和微生物细胞株筛选和建立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方法在细胞和微生物克隆的挑选上往往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因为人工操作而带来误差,导致重复性低,准确性差。Molecular Devices提供了大规模地对哺乳动物细胞,细菌、真菌、酵母、链霉菌及藻类进行有效地自动化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细胞进行后续的生长监控的解决方案。  秉承着分享的精神,一直致力于将推广和介绍生命科学领域当前最新技术的Molecular Devices,为广大的克隆筛选用户提供一个探讨克隆筛选新技术、分享克隆筛选技术在药物研发和菌株优化的使用经验以及应用技巧的平台,于9月中旬,在上海成功举办了&ldquo 2013 高效克隆筛选用户研讨会&rdquo ,70位克隆筛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本次用户会议,会议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互动积极。   嘉宾签到  大会现场   Molecular Devices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江滔先生,致欢迎词,并对Molecular Devices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以及克隆筛选领域十多年的的发展经验进行了简短的介绍。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生医与医材研究所,正研究员,周民元博士为大家介绍&ldquo 高产哺乳动物细胞系筛选系统在生物治疗研发中的应用&rdquo 的相关实验和技术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孙际宾博士,为大家做题目为:认知和发展工业菌株的综合性方法&mdash &mdash 系统生物技术的讲座   Molecular Devices公司克隆筛选系统应用科学家,Pallavi Tawde博士,与大家讲解ClonePix 2 & QPix筛选平台的应用及实验技术分享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亮,为大家介绍高通量荧光筛选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经验。   诺和诺德(中国)研究发展中心,高级科学家陈海滨博士,讲解高通量自动化克隆挑选技术在酶定向进化中的应用。   Molecular Devices公司克隆筛选系统产品经理黄国庆,为大家介绍ClonePix 2 & QPix筛选技术的核心价值及新产品信息。  与会专家和学者对此次高效克隆筛选用户大会提供的交流和互动平台表示非常欢迎,也感谢Molecular Devices让他们了解到国内外目前最新的克隆筛选的技术和应用 同时,对Molecular Devices公司的高通量克隆挑选产品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并对应用MD的克隆挑选产品和服务能够成功解决科学研究以及生物药物开发以及筛选中的实际问题充满信心。
  •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参加微课大赛的5大理由!
    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与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信立方杯”高校分析测试技术培训微课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点击图片直达官网)组委会为各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老师梳理了不得不参与微课大赛的5个核心理由:一、深度复盘与专业能力的全面绽放 微课大赛不仅是个人分析测试技能的舞台,更是一个深度复盘工作、提炼成功案例的契机。它让参赛者有机会全面展示分析测试工作的价值、专业性及个人风采,借助大赛的高曝光度,有效传播并彰显教师与高校在分析测试领域的卓越专业能力。二、权威引领与科研合作的新契机大赛汇聚了全国各大高校的资深学者与行业领军人物作为专家评审团,他们的认可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为后续科研合作搭建了坚实的桥梁。在专家面前展示作品,不仅能够获得宝贵反馈,还能为未来的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奠定基础。颁奖仪式在院士、分会领导及行业同仁的见证下隆重举行。三、行业影响力与人才吸引的双重效应微课大赛作为分析测试领域的重要活动,能够吸引广泛的社会关注,包括在校学生及行业内外的人才。参与大赛不仅能够提升个人及所在单位的行业影响力,还能有效激发年轻人对分析测试行业的兴趣,促进专业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四、荣誉加冕与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获奖是对参赛者专业能力与培训成果的高度认可,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肯定,更能在职业生涯中成为重要的加分项。它有助于提升职业竞争力,为未来的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职业发展路径铺平道路。 五、教育数字化的先行探索与实践创新在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大背景下,微课大赛作为教育创新的实践平台,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参与大赛,就是成为这一战略的积极倡导者与推动者,共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微课大赛融合专业展示与教学创新,引领分析测试教育新风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的老师、参与院校的老师及获奖老师对微课大赛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认可: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吕弋老师:通过微课大赛让大家看到分析测试中心工作的专业性,它不是仅仅的做实验、出数据的一些工作,体现了分析测试工作的高水平和教书育人的担当。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张莉老师:微课作品不仅仅是一个5分钟的参赛作品,也是老师们工作经验与思考的凝结。也为仪器培训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这种形式深受同学们的好评。第一届微课大赛一等奖获奖者,清华大学杨海军老师:微课,极佳的新型培训方式!它的形式与我们实验室的《带着问题学习磁共振》的系列模块更加匹配,即“你提出一个问题,我用十分钟为你解答”。我们实验室有扎实的磁共振基础功底,我们可以创造许多具有科学价值和科学趣味的微课视频。我们也微课将原本文字形式的上机操作作业指导书逐步更新为微视频形式。第三届微课大赛参赛指南参赛对象: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及相关实验室人员参赛形式:参赛作品为5分钟以内的视频作品要求:课程设计面向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学生和一线科学仪器操作人员;内容涉及分析测试技术中的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及新应用,包括地质与资源能源、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医学与药学、生态与环境、食品与农业、社会安全公共服务等领域。评审规则:邀请来自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在分析测试领域享有盛誉的资深学者与行业领军人物,共同组成了一个10余位的专家评审团。这些专家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评审团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据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创新性、视频内容和视频呈现等方面对每个参赛作品进行打分。根据每个作品的平均分从高至低为优秀作品一等1名、优秀作品二等2名、优秀作品三等3名。十佳主讲老师评选结果由数万名大众用户投票和专家评审分数共同决定!大赛奖励大赛报名: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直达官网报名第三届微课大赛官网: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TFo 扫描二维码报名咨询:黄女士 17600646530
  • “第11届亚洲分析科学学术会议”隆重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8月24日,“第11届亚洲分析科学学术会议(ASIANALYSIS XI)”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据悉,“ASIANALYSIS XI”由中国教育部、亚洲分析化学会、中国化学会共同主办,南京大学承办,共计300余位来自国内外分析化学及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学术会议。“第11届亚洲分析科学学术会议”会议现场  “ASIANALYSIS XI”为期三天(8月24日-26日),与会代表将围绕生物分析、电分析化学、热分析、原子及分子光谱、质谱、分离科学、传感器技术、环境化学、食品及医药分析等领域的技术前沿与应用进展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交流彼此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会议同期还将举行“第七届中法生物分子界面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应用研讨会”、“第二届分析化学亚洲网络会议”等一系列相关活动。  大会开幕式由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鞠熀先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副校长潘毅、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大阪大学的Hitoshi Watarai教授分别致辞,纷纷对大会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南京大学副校长潘毅教授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大阪大学Hitoshi Watarai教授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鞠熀先教授  此次学术会议共设4个大会报告、80个邀请报告、31个口头报告,同时,此次学术会议还设置了学术墙报展,将展示168个海报。  开幕式后,Christian Amatore 教授、汪尔康院士、Joseph Wang教授、张玉奎院士分别作精彩的大会报告。Christian Amatore 教授(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France)报告题目:Coupling amperometry an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for monitoring exocytosis of single vesicles  Christian Amatore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阐释单囊泡水平分泌机理的电化学和光学记录两种方法。其中,电化学记录方法能够达到非常精确的时间分辨率(几十微秒),但是该方法最大的不足是,只有当融合过程开始之后才开始记录信号。与之相反的是,光学记录法可以在囊泡胞外分泌之前就开始记录,但是其时间分辨率较差,约为100毫秒。Christian Amatore教授及其课题组将电化学方法记录与光学记录法的优点相结合,进行了单细胞水平的检测。汪尔康院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报告题目:Biomimetic nanopore  汪尔康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目前源于蛋白质离子通道的纳米粒子及其应用实例。目前,这种纳米粒子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纳米粒子和固态纳米粒子,后者有着更强的稳定性,并且易与更多的化学基团衍生化。在pH小于3、离子强度低的缓冲溶液中,该锥形固态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离子电流,并且可以选择性区分阳离子生物分子。Joseph Wang教授(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A)报告题目:Nanomotor-based biosensing: nanoscale motion transduction and isolation  Joseph Wang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一种新的Nanomotor,该Nanomotor是基于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目标生物分子的选择性捕获、分类和传输所导致的速度和距离的变化。其中,生物分子的不同的运动转换方式代表了不同核酸、蛋白质及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张玉奎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报告题目:New sample prepration methods for proteomic study  蛋白质数量巨大,并且其随着空间与时间的变化,其含量、物理化学性质变化非常大,所以蛋白质的复杂性给蛋白质组学的深入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张玉奎院士及其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蛋白质分离方面的新技术,其报告中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分离鉴定新技术和新方法。参会人员合影  分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我们能够准确测量微量的组成成分或污染物。它还使我们能够跟踪由于添加微量物质或引入微量污染物的原料和产品的物化性质的变化的和生理作用。因此,分析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产品创新的最好手段。  而“亚洲分析科学学术会议”是亚洲地区每两年一届举办的分析科学学术会议,是行业内的大型、国际水准的系列会议。其为分析科学家、实验室管理者、仪器研制专家、仪器生产商们提供一个探讨和交流分析科学最新进展的平台。
  • 教育部认定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在各地推荐基础上,教育部审核认定了首批20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近日发文公布。  教育部发文称,创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教育部党组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旨在引导广大教师持续向黄大年同志学习,以团队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使崇敬典型、争做先进成为教育系统的常态。自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各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扎实推进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深入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涌现了一批成绩突出的团队。  下一步,教育部将推动各地各校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抓手,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坚持正确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推动高校教师团队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实行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制度,推动高校教师团队将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支持高校教师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高校教师团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知识价值增加,推动高校教师团队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为治国理政服务。三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将宣传、教育、治理并举,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完善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加强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完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四是建立教师团队可持续发展机制。开展学术交流和研修培训活动,展示成绩,交流经验,比学赶超,提升团队建设水平。联合中央媒体进行集中宣传,讲好师德故事、宣传育人事迹、弘扬科研精神、展示服务成绩、彰显团队特色,强化感召引领。在重大教育改革试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将团队创建情况作为重要观测指标,在教学奖励、科研立项、人才计划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不断提升团队建设水平。附: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所在高校团队名称团队负责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黄大年刘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张远航清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张作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孙郁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师团队王宁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文秋芳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团队程娟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教师团队张立峰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教师团队张宏科北京邮电大学无线新技术研究所教师团队张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教师团队王根厚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教师团队谢广元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营教师团队赵秀海中央财经大学法学教师团队陈华彬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师团队栗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教师团队王庆国华北电力大学“热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徐进良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教师团队王静康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教师团队蹇锡高东北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教师团队张化光吉林大学化学教师团队于吉红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教师团队史宁中东北林业大学林木资源高效利用教师团队李坚复旦大学病原生物学系医学微生物学教师团队闻玉梅上海交通大学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教师团队孔海南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教师团队李国强华东理工大学工科化学系列课程创新教育教师团队刘洪来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朱美芳华东师范大学“生命· 实践”教育学研究教师团队李政涛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教师团队靳庆鲁南京大学国土与生态安全遥感教师团队李满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崔铁军河海大学疏浚教育和研究教师团队倪福生合肥工业大学决策科学与信息系统技术教师团队杨善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教师团队姚克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教师团队韩家淮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教师团队李术才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汪东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蒋有录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生态站教师团队于丹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教师团队鲁友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教师团队龚一鸣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谢峻林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教师团队马敏中南大学重金属污染防治教师团队柴立元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陈江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教师团队肖海鹏华南理工大学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教师团队曹镛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教师团队廖强西南大学油菜教师团队李加纳四川大学化学工程教师团队钟本和王辛龙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师团队何川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教师团队刘盛纲西安交通大学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教师团队单智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学教师团队张涌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教师团队王喆之长安大学机械工程教师团队马建兰州大学大气科学教师团队黄建平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密码保密管理教师团队孙宝云外交学院外交学重点学科教师团队王春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王华明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安全与对抗教学团队王越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教师团队曹喜滨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团队教师团队杨德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师团队高存法南京理工大学“光电成像与信息处理”教师团队陈钱西北工业大学“自主水下航行器”教师团队徐德民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舞蹈教育教师团队马云霞中南民族大学民族药学教师团队梅之南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马忠仁大连民族大学气体放电与技术教师团队刘东平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教师团队金征宇华北科技学院矿业工程教师团队陈学习华侨大学东方管理教师团队张向前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教师团队宋献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教师团队席南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智能感知通信创新教师团队李向阳防灾科技学院土木工程教师团队薄景山北京工商大学食品添加剂教学科研教师团队孙宝国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教师团队黄民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师团队刘慧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教师团队邹统钎天津工业大学纤维新材料创新教师团队肖长发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制造教师团队赵相宾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师团队王海英天津医科大学药理学教师团队余鹰河北工程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师团队孙玉壮河北工业大学化工过程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教师团队李春利河北地质大学公共管理教师团队尚国琲河北农业大学作物学教师团队马峙英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教师团队张靖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团队李粉霞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刘俊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常明昌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焊接及成形教师团队董俊慧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数学教学科研蒙汉双语教师团队阿拉坦仓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建设教师团队林木西中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师团队魏敏杰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教师团队许光文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师团队孙玉华沈阳农业大学设施蔬菜栽培与生理教师团队李天来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教师团队姜会林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教师团队李玉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教师团队穆钢北华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时君友东北农业大学蔬菜学教师团队李景富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团队段虹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教师团队姜洪池上海中医药大学“骨健康服务”教师团队王拥军上海大学“无人艇”教师团队罗均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教师团队陈佩杰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工程教师团队庄松林上海海洋大学远洋渔业国际履约教师团队陈新军扬州大学动物传染病学教师团队刘秀梵南京林业大学“科技鲁班”教师团队周定国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病诊疗技术与社会服务创新”教师团队孔祥清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教师团队金万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教师团队刘青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工业应用教师团队王晓勇南京财经大学开放经济与产业发展教师团队张为付南京邮电大学微纳器件与信息系统创新团队王永进南京师范大学动物多样性与动物资源利用教师团队杨光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催化与微生物发酵教师团队郑裕国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教师团队刘鸿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控制技术教师团队金文兵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教师团队程知群中国计量大学生物计量与检验检疫教师团队俞晓平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教师团队瞿佳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教学教师团队范永升安徽大学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应用朱满洲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学专业教师团队张正竹安徽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师团队高正礼安徽医科大学药学教师团队陈飞虎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教师团队王心晨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学教育与交流教师团队孙绍振福建农林大学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创新教师团队魏太云福建医科大学天使之师教师团队姜小鹰江西理工大学区域特色有色金属高效利用及资源循环教师团队徐志峰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周利生江西财经大学红色文化资源教学科研开发利用教师团队陈始发东华理工大学核能安全与辐射监测技术及仪器创新教师团队汤彬青岛大学系统与控制教师团队于海生山东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创新教师团队于振文青岛农业大学农业机械教师团队尚书旗山东师范大学分析化学教学科研教师团队唐波山东中医药大学“科教协同,传承与创新并重”中药学教师团队张永清滨州医学院精准医学研究教师团队田梗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念坚定,勇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教师团队王岳喜河南大学地理学教师团队秦耀辰郑州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教师团队左其亭黄淮学院土木工程教师团队陈秀云河南农业大学人兽共患病教学科研教师团队张龙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轨道交通技术教师团队张中央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管理学教师团队王金台三峡大学电气工程教师团队李咸善武汉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柴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黄红发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教师团队刘世红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邓颖玲吉首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教师团队刘少英长沙理工大学智能电网协同创新育人教师团队曾祥君湖南农业大学作物学教师团队官春云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周小李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学科教师团队钟南山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教师团队莫雷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教师团队黎明华南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教师团队廖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学科教师团队江世宏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教师团队罗深秋广东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谢胜利广西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教师团队胡大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物传感与智能仪器教师团队陈真诚广西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师团队谭国鹤海南大学法学教师团队邹立刚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教师团队卢代富重庆邮电大学信息通信理论与技术教师团队王汝言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专业群教师团队赵计平四川农业大学兽医学教师团队程安春成都理工大学核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葛良全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教师团队黄尚军四川警察学院涉藏警务教师团队陈真贵州理工学院资源勘查工程教师团队宋建波贵州师范大学地理学教师团队周忠发云南大学化学教师团队陈景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师团队朱有勇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宁平西南林业大学林学教师团队胥辉西藏大学生态学教师团队刘星西北大学基础地质教师团队赖绍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部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教师团队刘加平陕西科技大学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教师团队张美云西安理工大学激光雷达教师团队华灯鑫延安大学生态环境创新教师团队刘长海兰州理工大学西北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师团队朱彦鹏天水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郭昭第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演变与环境修复教师团队李希来宁夏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师团队王盛宁夏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师团队秦毅新疆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教师团队贾殿赠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教师团队马依彤石河子大学新疆优势资源化工利用教师团队张金利
  • 萃取浓缩姜黄中的有效成分?看看步琦如何给出高效的解决方案!
    萃取浓缩姜黄中的有效成分姜黄,一味活血类中药,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作为药用植物出现在《日华子本草》中,记载其具备治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扑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等功效。现代药学研究发现,姜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姜黄素(Curcuma longa L.),一种天然生物活性化合物。提纯的姜黄素在现代医学中常用于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突变、抗高脂血症,同时具备减少胀气、降低血糖、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功能。正因为姜黄素的多种优点,其提取和纯化也吸引了许多中药研发课题组。瑞士步琦作为一家样品前处理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出高效的解决方案。我们于 2021 年 5 月发布了针对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与浓缩的工业级旋转蒸发仪——R-220 Pro Extraction,这是一款集浓缩与萃取为一体的旋转蒸发仪(点击这里了解更多)。今天我们会以姜黄素为例,把 R-220 Pro Extraction 与传统浸泡萃取做对比,带大家了解这款独特旋转蒸发仪卓越的处理效率。1设备工业级旋转蒸发仪 R-220 Pro Extraction实验室级旋转蒸发仪 R-300真空泵 V-600真空泵 V-300冷却循环水机 F-105冷却循环水机 F-314加热干燥箱2试剂与样品95% 乙醇 8L姜黄原料 2kg3前置处理步骤把姜黄原料放入加热干燥箱内,设置 50-60℃,干燥 24 小时,取出碾碎至小块(图1)。▲ 图1:干燥姜黄块4传统浸泡萃取法取干燥姜黄块 250g,放入 4L 95% 乙醇中(图2),整个浸泡过程持续 3 天,温度为室温。浸泡完毕后通过纱布和滤纸过滤,然后使用 R-300 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浓缩参数如表1。表1:使用旋转蒸发仪 R-300 进行浓缩:参数条件水浴锅温度50 °C冷却循环水机温度5 °C旋转速度90 rpm真空度常压 → 150 → 90 mbar总时长2 小时▲ 图2:使用传统浸泡法萃取姜黄素5使用 R-220 Pro Extraction进行萃取与浓缩为了方便对比,我们采用和传统浸泡法一样的样品与溶剂比例,即把 250g 干燥姜黄块放入 R-220 Pro Extraction 的萃取池(图3),然后在蒸发瓶内倒入 4L 95% 乙醇(图4),萃取完毕后切换至浓缩模式。萃取过程的参数请参考表2,浓缩过程的参数请参考表3。表2:使用 R-220 Pro Extraction 进行萃取:参数条件水浴锅温度55 °C冷却循环水机温度5 °C旋转速度85 rpm真空度常压 → 200 → 150 → 100 → 90 → 80 mbar萃取循环10 次循环 (1 次循环 = 45 min) 表3:使用 R-220 Pro Extraction 进行浓缩:参数条件水浴锅温度55 °C冷却循环水机温度5 °C旋转速度85 rpm真空度80 mbar总时长0.5 小时▲ 图3 和 图4:使用 R-220 Pro Extraction 进行萃取和浓缩6萃取率计算其中:W = 萃取物被浓缩至完全干燥后的重量(g)7结果表4:传统浸泡和 R-220 Pro Extraction 处理效率对比:萃取方法萃取溶剂 [L]萃取与浓缩时间Hours萃取率%Yield传统浸泡法47428.7R-220 Pro Extraction4831.4根据表4 的结果,与浸泡法相比,R-220 Pro Extraction 的萃取率更加高,此外,使用 R-220 Pro Extraction 的提取和浓缩所需的时间比传统浸泡法少得多。事实上,如表4 所示,R-220 Pro Extraction 的提取时间为 8 小时,而传统浸泡法的提取时间为 74 小时。8结论步琦 R-220 Pro Extraction 作为专为天然产物设计的循环萃取浓缩装置,在萃取率和处理时间上都远胜传统的冷热浸泡法。为了方便对比,我们将本次的萃取样品与溶剂比例控制为一致;实际上,在真实的应用环境中,我们完全可以添加更多的姜黄在 R-220 Pro Extraction 的萃取池内,实现更高比例的样品和溶剂比。在保持高萃取率的同时,实现节省溶剂的目的。
  • 扬帆起航,铸就辉煌—德国耶拿沈阳分公司成立庆典暨2017无机分析新技术交流会成功召开
    2017年6月13日,德国耶拿沈阳分公司成立庆典暨2017无机分析新技术交流会,在沈阳北约克维景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 来自质检,环保,农业,水文,石化,地质,疾控,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200多位分析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分析工作者,参加了本次庆典与技术交流会。 庆典开始,通过一段新颖的沙画表演讲述了德国耶拿公司近200年的发展历程,今天,德国耶拿沈阳分公司的成立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耶拿中国、耶拿沈阳将扬帆起航-铸就辉煌! 庆典首先由德国耶拿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赵泰先生为庆典开幕致辞,同时非常荣幸的请到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辽宁省分析测试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成雁院长,辽宁省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辽宁泽明环保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恒民先生分别为庆典致辞添彩。 德国耶拿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赵泰先生,辽宁省分析测试科学研究院 刘成雁院长,辽宁省分析测试协会 吕深山 秘书长,辽宁泽明环保检测有限公司 赵恒民董事长,哈尔滨质检院 马占峰总工及德国耶拿沈阳分公司销售主管邓泽伟经理六位领导经理为沈阳分公司成立开幕剪彩,并由赵泰总经理、刘成雁院长为沈阳分公司揭牌。 最后由德国耶拿沈阳分公司销售主管邓泽伟代表沈阳分公司致谢。值此沈阳分公司成立之际,也迎来了行业同仁们的祝贺。同时,为感谢专家、用户的支持与爱护,特设置颁发了“独具慧眼奖”、“忠实耶果奖”、“最佳长情奖”三个奖项,及大屏幕摇红包、抽奖互动环节,万元红包、折叠自行车、护眼灯等丰厚大奖。在热烈的庆典气氛中、在广大用户的见证下,德国耶拿沈阳分公司隆重成立。 在庆典活动后,2017无机分析新技术交流会-沈阳站,在分公司成立庆典活动的喜庆氛围中开始,首先由耶拿ICP-MS 产品专家,高尔乐博士,重点介绍了ICP-MS产品的发展、整体设计理念,PQ MS业内最高灵敏度等核心技术特点,让ICP-MS为更多分析工作带来便利。黑龙江省区域经理吴奋国先生就ICP-OES发展现状中面临的分析问题重点讲解分享高灵敏度耶拿PQ系列ICP-OES的产品优势。 下午,在愉悦激动的抽奖活动后,由产品经理崔贺女士,对有着“原子吸收划时代技术革命”的连续光源原子吸收技术做了深入的介绍,固体进样与新技术、新应用---高分辨率连续光源原子吸收联用,独一无二的分析能力;王兰芬博士讲解分享拉曼光谱仪的最新应用;董丽燕女士介绍了微波消解仪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产品经理吴萧韫女士讲述食品安全与耶拿生命科学产品! 通过交流会,参会老师们充分感受到德国耶拿公司 “品质造就非凡”的理念,耶拿公司自创立至今,不断推出多项创新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仪器分析性能,而且给分析工作带来诸多便利! 此次会议得到了辽宁省各行业专家老师们大力支持!在此向所有关注耶拿、支持耶拿的朋友表示感谢。耶拿公司一定会继续秉承自己的最高宗旨:提供品质非凡、精度优异、技术领先、持久耐用的产品,为各行业的分析工作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
  •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来敦煌举办年会并开展“爱心图书,点亮人生”活动
    献爱心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实事,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分析仪器分会继在2012年会为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徐国平总经理以个人名义于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九河白族乡捐助的&ldquo 天美希望小学&rdquo 举行了&ldquo 助一臂&rdquo 捐款活动,在2013年会上见证了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的朱新勇董事长以个人出资在腾冲县光明镇自治村建立&ldquo 盛瀚希望小学&rdquo 的挂牌仪式之后,今年在2014年会上秘书处再次发扬关爱社会活动,倡议在&ldquo 敦煌市转渠口九年一贯制学校&rdquo 建立一所《中国分析仪器行业爱心图书馆》。 倡议书受到了会员的积极响应,为了不造成捐书目录的重复,秘书处和敦煌团市委联系,在他们的协助下得到了近两千册青少年需求的图书目录,秘书处将目录分割成若干单元给各个会员单位,许多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将秘书处指定的图书凑齐并及时的快递到敦煌,有的单位还号召全体员工献爱心捐书和学习用品,这次活动有36家会员单位参与,共捐助图书2221本,总价值近4万余元,这次捐赠的图书的质量是敦煌历年来最好的,敦煌团市委马东洋书记在8月27日分会的年会上给每个捐书的单位授予了捐赠证书,敦煌团市委并在9月初以&ldquo 爱心图书,点亮人生&rdquo 为主题在敦煌市转渠口学校举办了赠书仪式,并建立&ldquo 分析仪器青年图书室&rdquo 。捐书单位: 北京北分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晟泰科环境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成都仪器厂杭州天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分析测试百科网北京浩天晖科贸有限公司北京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北分仪器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夏科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西克麦哈克(北京)仪器有限公司河北冀雅电子有限公司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星鲨仪器有限公司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武汉永盛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计量测试研究所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川北真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析仪器》杂志社石油化工科技装备中心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堀场汇博隆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 敦煌团委书记马东洋在年会上授予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高玉清牌匾: 敦煌团市委书记马东洋将图书授予学校:
  • 鞠熀先:我国生命分析化学正待“整体跨越”——访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鞠熀先教授
    生命分析化学是随着生命科学发展以及当今人类健康需求而兴起的研究领域。如今,高灵敏、高通量、快速、自动化的生命分析化学新原理、新方法与新技术研究,已成为21世纪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的重要方向,是生命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原始性创新的重要基础。  早在1992年,刚刚从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鞠熀先教授就开始将生命分析化学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乃至后来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分析化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担任“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现在的“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伴随着近20年研究工作的发展,鞠熀先教授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有幸采访了鞠熀先教授,所谈话题涉及“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鞠熀先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的情况,以及其对于生命分析化学最新研究进展、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鞠熀先教授“多年来,实验室取得了众多成果,成果转化有待突破”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包括于2004年成立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年来该实验室科研成果的应用、产业化情况如何呢?鞠熀先教授对于生命分析化学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又有哪些想法呢?  鞠熀先教授首先介绍了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定位、研究方向等。实验室立足于分析化学,定位于以生命物质为对象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即抓住从生命体系中提取信息这个“核心”,聚焦于生命物质及其相互作用的测试方法学的基础研究。  目前,实验室形成了如下四个研究方向:(1)生命分析新方法的共性基础——生物分子界面行为 (2)生命分子的功能与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生物分子识别 (3)高灵敏高通量生命分析的关键技术——微纳尺度生物分析 (4)生命分析化学的重要应用——疾病标志物甄定与检测。  “实验室多年来形成了众多的研究成果,非常想产业化,尤其是我们第四个研究方向的成果——疾病标志物甄定与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应用中将有很大的市场前景。”鞠熀先教授现已发表的300多篇论文中有100多篇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相关课题于1999年开始启动,至今已经进行了12年的研究。该研究发展了肿瘤诊断方法学、诊断系统,研制出多个全新的、有针对性的标志物检测芯片和传感器,建立了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快速诊断检测方法。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经过血清检测,并与当前临床检测通用方法检测结果进行了比对,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肿瘤标志物多通道电化学检测仪  “但是,临床诊断技术的产业化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和不断的投入,而一些国内的相关生产企业更多的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资金投入上也有一定的困难。”  据鞠熀先教授遗憾地介绍,“这些成果还没有商品化。一是因为没有已获得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来生产推广 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医院、病人们更多的信任进口仪器的检测结果。”  但是,鞠熀先教授仍是信心满满的说道,“相信总有一天,那些好的、经受了考验的技术成果一定会产业化的。”“第一次承担973项目,期待生物检测技术基础研究取得突破”  2009年7月,由鞠熀先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973项目“仿生分子识别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的基础研究”立项,课题组随即展开工作;2010年3月,该项目启动会在南京召开。该项目的重大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目前进展如何?鞠熀先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他的主要工作都有哪些呢?  据鞠熀先教授介绍,该项目以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警为导向,结合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纳米科学、光电子学和分析化学等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通过分子设计,发展核酸适体、分子印迹材料和纳米生物探针等仿生分子识别体系,开展仿生分子识别方法在生物医学应用的基础研究。  该项目拟解决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分别是:(1)仿生分子识别体系的弱相互作用规律及其识别探针的设计与筛选;(2)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甄定及致癌分子机制;(3)高灵敏仿生分子识别成像与传感方法及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基础。  该项目所设置的“5”个课题是:(1)仿生分子识别体系识别机制的基础研究;(2)核酸适体分子识别体系的设计与生物标志物甄定;(3)分子印迹识别体系与纳米生物探针的构建与性能研究;(4)基于仿生分子识别的传感与成像方法研究及其系统设计;(5)仿生分子识别体系用于癌症早期诊断与预警的基础研究。  2011年8月该项目举行了中期总结汇报会,专家们对该项目的前期执行情况一致表示肯定。两年来,项目组共发表246篇论文,其中57.5%的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大于5的刊物(142篇),申请专利14件,获授权专利4件,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5项,并出版英文专著1部。项目紧紧围绕仿生分子识别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甄定与检测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提出了利用仿生分子识别体系弱相互作用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新原理,发展了一系列理论分析方法 建立了核酸适体通用筛选平台;获得了能够特异结合乳腺癌细胞、胃癌细胞、肝癌细胞、和乙肝病毒核心蛋白、肝癌相关蛋白等肿瘤标志物的核酸适体;构建了多种纳米识别探针及其生物传感与成像分析方法,实现了对多种癌症标志物或癌变细胞的快速检测。微流控电致化学发光检测仪  另外,鞠熀先教授谈到,这个项目是他第一次承担的“973”项目,也是他第一次担任首席科学家。作为首席科学家,鞠熀先教授承认,身上的压力很大,项目最初提出的科学目标要实现、主要研究任务要完成,需要及时了解各课题组的工作进展,想办法使各课题组围绕研究主题开展工作,向着一个方向“走”。  在该项目中,鞠熀先教授另一个自豪的事、也是最大的亮点就是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优秀人才。项目申请时整个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40岁,只有鞠熀先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经过两年的时间,项目组有3位研究骨干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获省部级人才项目,研究队伍得到了快速发展。鞠熀先教授谈生命分析化学5大发展趋势  生命科学30年来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正赋予生命分析化学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那么,生命分析化学领域目前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又如何呢?  目前文献以及一些新闻资讯中,生物分析化学与生命分析化学两种叫法都存在,而两者之间的分别还有很多人不是很清楚。关于此点,鞠熀先教授首先介绍,“生物分析化学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是很通用的名称,但现在我们更多的提生命分析化学。生物分析化学主要发展生物物质检测方法学,而生命分析化学的范围更广,它还包括生命体系、生命过程中各种成份、结构单元间相互作用、识别及其信号提取的研究。”  最后,鞠熀先教授从5个方面为我们归纳了近年来生命分析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1)生命物质与界面行为基本问题的研究是生命分析化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生命过程大都发生在“界面”上。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已经拓展到多尺度仿生功能界面的构建与表征;生物分子的界面行为及构效关系与生物传感;时空限域体系中生物分子的界面行为;智能仿生界面的构建与界面生物分子电子传递、能量转换与生物能的利用等。  (2)新型生物探针设计与生物分子定量动态分析研究。生物分子探针定量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生命分析化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  (3)微流控生物分析芯片系统研究。微流控技术是当前正在急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和科技前沿领域之一,其微型化、集成化和便携化方面的优势也将为生命分析化学众多领域提供最为有效的手段。  (4)生物复杂体系分析。当前各种组学研究已经兴起。其中,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当今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而高效样品制备、高分辨分离、高灵敏检测、高通量鉴定和时空分辨表征是复杂体系分析的重要发展趋势。  (5)高灵敏、高通量、时空分辨的疾病诊断方法学研究。新药研制,疾病诊断、预警、治疗和发病机制,生命过程的揭示与生命分析化学密不可分;而分离检测方法与技术的进步则对生物靶标的鉴定与发现、生物药物分子的纯化和制备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也是当今国际该领域的热点和重点。研究具有高灵敏、高通量、动态化的生命分析化学新原理、新方法已成为推动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极富挑战性的重要发展方向,分析方法学的研究将成为科技界特别关注的主题。创新研究群体在2011年9月召开的“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合影  后记  采访中,鞠熀先教授多次提到生命分析化学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困难,他也多次与国内的相关生产企业打过交道,鉴此,鞠熀先教授指出:  (1)国内相关企业一定要有耐心,眼光要放长远。例如,厦门一家由美国华人创办的生物技术公司,其2001年建立,但直到2008年公司才开始盈利,也就是说该公司曾有7年的时间是不挣钱的,但现在该公司每年有几个亿的收入。  (2)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规模小,相互间重复生产、恶性竞争。例如,江苏的一个县生产同类分析仪器的注册公司达数十家,结果是公司收入、利润越来越少,进而不能更新产品,更不要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相关政策应更加严格,例如注册公司时,注册资金额、拥有的创新产品技术的数量等应有所限制。  (3)国内企业应该加强新产品的自主研发。自主研发并不是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还要借助科研机构的技术平台,发挥企业懂市场、懂管理的优势,做好产学研合作。目前国家在科技研究方面投入大、项目多,但是企业也要加大投入。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鞠熀先教授简介  鞠熀先,1964年11月生,江苏靖江人。1986、1989、1992年分别获南京大学理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1996-1997年为加拿大Montreal大学博士后,1993年聘为南京大学副教授,1999年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05任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2008年任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副主任,2009年任“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任“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鞠熀先教授曾为爱尔兰国立大学、德国Potsdam大学和Münster大学短期访问教授。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年成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该群体于2008、2011年以优秀成绩两次获得延续资助),2007年被遴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选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成为“973”计划《仿生分子识别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的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分子诊断与生物分析化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免疫分析、细胞分析化学、纳米生物传感和临床分子诊断。发表论文372篇(SCI刊物323篇,3.0刊物199篇,5.0刊物110篇,其中Anal. Chem. 32篇);专利21件(15件授权),中英文专著、教材7部(其中Elsevier和Springer出版社各1部),应邀为国外6部专著和国内3部著作撰写专章各1篇;论文被SCI刊物他人引用6933次(单篇最高226次,他人与自引共7669次),h-index为49。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梁树权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奖、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称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一等奖(合作)1项等。  兼任《Electroanalysis》、《Sensors》、《Anal. Lett.》、《中国科学:化学》、《Chin. J. Chem.》,《分析化学》6个SCI刊物编委,以及《Curr. Trends Biotechnol. Pharmacy》、《Am. J. Biomed. Sci.》、《World J.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World J. Critical Care Medicine》、《World J.Clinical Pediatrics》、《World J. Methodology》、《Current Chemical Research》、《SRX Chemistry》、《分析科学学报》、《药学学报》、《中国肿瘤外科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传感器》、《分析试验室》和《中国无机分析化学》等18个学术刊物的编委。  已培养博士36人、硕士37人、博士后5人(两位留学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4人(晋升教授13人)。目前研究组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留学博士后1人、高级访问学者4人,在读博士生11人、硕士生14人。
  • 珠江河畔齐论道,广州塔下谱新章 第十一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为推动全国药物分析学学科的高水平发展,2022年7月29日至31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主办,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七月羊城,热情似火,来自国内1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医院的500多位代表相聚于珠江宾馆,就目前药物分析学科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探讨。本次大会以“创新驱动、交叉融合、智慧药分”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推动药物分析学科发展,着眼于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积极服务“健康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会议开幕式由第十一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执行主席江正瑾教授主持,暨南大学副校长叶文才教授以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理事长、大会主席、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分别为大会致辞。为期两天的会议设置了药物分析新方法、中药分析、生物药物分析、分析药理学、交叉药分等系列主题专场,共计135位药物分析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聚焦于药物分析热点和难点问题,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盛宴。从古方探索到生物医药研究技术新进展,从药物分析到药学分析,内容涵盖自主创新、交叉融合、人工智慧等多个范畴。会议强调以创新驱动建设智慧药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持续引领药分学科发展,为药物分析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成果和工作经验交流平台,对推动我国药物分析学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大会共收到150余篇论文摘要,评选出海军军医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5个优秀组织奖,16个青年报告奖,11个优秀墙报奖,其中青年报告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7个、优秀墙报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1个。大会闭幕式由本次大会共同执行主席中山大学谢智勇教授主持,全国药物分析大会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贺浪冲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发言,对药物分析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设想;最后,他宣布第十二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将于2023年在重庆由西南大学承办。至此,本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圆满落幕! 奋进新征程,争创新辉煌。经过全国药物分析同行的凝心聚力、不断耕耘,药物分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门技术蜕变成为一门科学,发展为药学学科中的“眼睛学科”。全国药物分析大会在学术交流、学科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十一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是新征程、新起点,借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春风,药物分析学科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发展得更快!
  • 清华教授南京造出热分析仪器 10所高校下订单
    昨天(11月8日),六合区经济开发区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董洪标创办的欧优科学仪器南京有限公司传来喜讯:经过一年的研发,公司成功推出智能高精度材料热分析仪器,打破该领域进口产品一枝独秀的局面,获得中北大学、中科院、清华大学等10家高校订单。  据悉,欧优公司主要研发材料热分析仪器系列产品,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冶金、塑料和高分子材料等行业材料热分析和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此次推出的首个新型分析仪器,采用直接接触式测温系统,确保热传感器与样品之间的热阻最小,可直接测量样品的真实温度,温度控制精度在0.1℃以内,超过进口仪器测量准度,而且,由于完全是自主研发,价格比同类进口产品便宜一半。  11月8日,六合经济开发区欧优科学仪器南京有限公司2013产品发布会暨&ldquo 现代热分析技术的现状与未来&rdquo 学术研讨会在六合区阿尔卡迪亚国际酒店隆重举行,欧优科学仪器南京有限公司的最新产品EC1000系列DSC热分析仪器正式发布。江苏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张锦道,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黄志臻,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夏太寿,南京市科委知识产权综合处副处长吴留成,六合区区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赵小华等领导及来自国内21所知名院校、7所科研机构、6家企业的嘉宾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赵小华在发布会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六合经济开发区对南京&ldquo 321&rdquo 入选人才的孵化成果,并表示,六合经济开发区将继续提供优惠的人才政策和优良的人才环境,并竭诚为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欢迎海内外人才来六创新创业。随后,中国金属协会秘书长赵沛,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白晨光,江苏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张锦道,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中国焊接学会副理事长吴毅雄,国家千人计划、欧优科学仪器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洪标与六合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高红进行了新品揭幕仪式。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十数家高校及科研机构与欧优举行了签约仪式。  欧优科学仪器南京有限公司由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ldquo 欧盟第七框架协议研究项目&rdquo 首席科学家、&ldquo 国家千人计划&rdquo 特聘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南京&ldquo 321&rdquo 人才计划入选者董洪标,与园区企业南京超州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于2012年11月。欧优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目前主要产品为材料热分析仪器系列产品。本次新品发布会后,预计明年销售额将超过500万元人民币。
  • 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开园庆典隆重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8月16日上午,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开园庆典仪式在江苏昆山隆重举行。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在国家科技部、江苏省、昆山市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开始建设,2010年产业园首期已经竣工并于5月投产使用。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历经三年建设,总投资数亿元的现代化园区占地100亩,产业园分为第一期和第二期,首期总建筑面积约34,000平方米,投资逾亿建设的10层高智能化研发大楼以及工业别墅厂房目前已完工投入使用。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闫增序先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闫成德先生、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先生、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主任陈舜琮先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刘长宽先生、昆山市市委书记张国华先生、昆山市市长管爱国先生、昆山市副市长黄健先生、昆山市玉山镇党委书记朱凤泉先生等行业协会及政府的领导出席此次庆典仪式。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也参加了庆典活动。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一期大楼开园庆典仪式现场天瑞仪器董事长刘召贵博士  天瑞仪器董事长刘召贵博士首先致辞,在致辞中,刘召贵博士说到,“八月的昆山红红火火,天瑞仪器也红红火火迎来了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的开园庆典。四年前,天瑞仪器从南国深圳移至昆山;三年前,天瑞大厦建成 今天,天瑞仪器迎来了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的开园。天瑞仪器是一家承载着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所有天瑞人都把‘做世界最好的仪器,做世界最好的仪器公司’作为抱负。”最后,刘召贵博士以岳飞的诗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来表达天瑞人的决心。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闫增序先生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闫增序先生代表行业协会祝贺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开园,其表示,天瑞仪器从深圳到昆山,四年的历程将天瑞仪器打造成为中国分析仪器的一支强劲力量,从X荧光光谱仪发展到多元化的分析仪器产品。通过产业园的成立,希望天瑞仪器做出更多更好的分析仪器产品,早日真正实现“中国人能够用上中国的分析仪器,世界能够用上中国的分析仪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先生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先生对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启动运营表示祝贺,丁辉先生说到,天瑞仪器历经20多年的发展,从一家默默无名的公司,发展成为产值达数亿元,享誉国内,能与国外同行竞争的知名分析仪器公司。天瑞仪器公司振兴民族工业、推动国产分析仪器产业发展、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与勇气值得大家认真思考与学习。相信在刘召贵博士的带领下,天瑞仪器的事业将越来越红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闫成德先生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闫成德先生祝贺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开园,闫成德先生表示,天瑞仪器经过20多年艰苦创业,专注于XRF的研发与生产,形成我国最完善的XRF研发体系及完善的销售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这个成绩令中国分析仪器人欢欣鼓舞。相信不久的将来天瑞仪器会有更多的产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开园既是里程碑,也是新的挑战的开始。最后,闫成德先生祝愿天瑞仪器再创辉煌!昆山市市委书记张国华先生  昆山市市委书记张国华先生代表昆山市政府祝贺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开园。在致辞中,张书记说到,天瑞从一间房到一层楼、一栋楼,再到今天的一个园,经历了里程碑式的快速发展。希望天瑞公司以产业园开园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企业自主研发投入,通过核心技术的攻关、专利和标准的制定、知名品牌的创造及营销网络的控制,牢牢掌握行业的话语权和竞争的主动权,努力实现市场占有率的大幅提升。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揭幕揭幕典礼上的礼花炮  随后,在擂鼓声和礼炮声中,闫成德先生、闫增序先生、丁辉先生、张国华先生、管爱国先生、黄健先生、朱凤泉先生及刘召贵博士,共同为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揭幕。参观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照片墙参观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XRF生产线参观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来料检测车间  庆典结束后,在刘召贵博士的带领下,与会嘉宾参观了天瑞仪器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参观过程中,宽敞明亮、秩序井然的生产车间,配备完善的应用研发中心实验室,精细的来料检验系统,高效的生产线,以及可视工作管理系统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记:  参观完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笔者有两点印象深刻,一是天瑞仪器董事长刘召贵博士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不怕挑战与创新的精神以及整个公司所折射出的激情四射的企业文化;二是昆山市政府对天瑞仪器的发展所提供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正如刘召贵博士所言,4年前昆山市市委书记“昆山会给你一个全新感觉”的一席话,使得天瑞下定决心从南国深圳迁移至江苏昆山,此后,昆山市政府给予了天瑞仪器许多政策上的扶持。最近风险投资机构的加入更使得天瑞进入了加速发展的轨道。如果说前者是天瑞仪器能够从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自己产业园的内因,那么昆山市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及金融资本的介入则为天瑞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众所周知,分析仪器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行业,技术的突破需要时间,但是如果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同时,中国分析仪器企业再充分发扬企业家精神,真抓实干,并巧借资本市场的东风,则发展将更加迅速,也将出现更多的“天瑞”。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国产仪器企业将真正成为中国分析仪器市场上的主力军!  关于天瑞仪器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江苏天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8年12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总部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江苏省昆山市清华科技园,是一家专业从事光谱、色谱、质谱三大系列分析测试仪器研发、生产、销售的国际化高科技企业。  关于昆山市  昆山市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新兴工业城市,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这里兴办了5000多个项目,注册外资超过2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20亿美元!并创造了占中国千分之四的GDP,综合实力稳居中国百强县(市)首位,当之无愧为中国最富有的县级城市!   附录: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专题页面  http://www.skyray-instrument.com/cn/about/chanyeyuan.html  天瑞仪器在仪器信息网的展位  http://skyray.instrument.com.cn
  • 三十而立,乘风而上——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30周年大会隆重召开
    三十年风雨无阻,三十年锐意进取!三十载征程,我们共同走过!三十载成就,我们共同创造!从初创时期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协会始终肩负着推动分析测试行业发展的使命,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仪器信息网讯2024年5月25日,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30周年大会在观澜湖高尔夫度假酒店隆重召开!大会热烈庆祝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成立30周年,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书记、驻会副主席石兴中,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会长吴惠勤,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会长李世敏、荣誉会长杨万颖、执行会长杨国武出席会议,并对协会成立30周年表示祝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江桂斌院士发来了亲笔贺信。协会秘书长刘雅主持会议。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书记、驻会副主席石兴中致辞石兴中副主席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做为市级5A级社会组织多年来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并表示作为该协会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深圳市科科协将继续加强对我市科技社团的业务指导,鼓励相关科技社团围绕深圳20+8产业发展组织相关活动并给予更多经费支持,并要求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继续加强政治站位,增强内部组织机制规范化建设,凝聚科技工作者,服务深圳、湾区及全国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会长吴惠勤致辞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吴惠勤会长在讲话中表示,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是与省协会一脉相连的兄弟伙伴,希望未来双方有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会长李世敏致辞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刘雅主持协会理事会、监事会、学术委员会及11个专业委员会上千名专家参加了当天会议,极大地促进了协会不同领域专家之间的交流,加强相关领域企业、高校及机构的深度合作,推动分析测试技术行业创新发展。协会的三十年,是披荆斩棘、拼搏奋进的三十年;是协会成员共同缔造的三十年。会上,协会会长李世敏宣读了“关于表彰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30周年功勋人物的通知”,对为协会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的10名功勋人物进行了表彰,并为功勋人物颁发证书和授牌。杨万颖荣誉会长宣读了 “关于表彰2023年度协会优秀会员单位的通知”,并为10家优秀会员单位授牌。协会珠宝首饰与新材料测试专委会主任委员、深圳技术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陈丽琼教授分享了该专业委员会近年发动行业专家举办学术活动、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成功经验。陈丽琼主任委员表示,优秀专委会的荣誉是种认可,也是一种责任,愿意与协会其他10个专业委员会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再创辉煌。做为2023年度优秀会员单位代表,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刚总经理感谢协会长期为会员单位提供专业的平台以及周到细致、高效优质的服务,表示将与协会更广泛深度地合作,共同推动科学仪器与实验室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功勋人物合影优秀会员单位代表合影此外,通过现场全体参会人员投票,评选并颁发了“最受行业用户关注企业”“最受行业用户好评产品”等证书和牌扁,同时颁发了年会突出贡献单位、最佳合作单位牌匾。协会杨国武常务副会长分别为相关单位及机构颁发证书。获奖单位合影大会表决并通过新任生化测试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尧总工程师、认证咨询专委会主任委员詹松坤部长,并颁发了聘书。理事会合影为庆祝协会成立30周年,协会组织举办了丰富的学术活动,既秉承了协会学术引领的优良传统,又增添了喜庆氛围。24日全天召开第二届深圳国际安全健康测试学术会议;25日上午举办“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大讲堂”,下午协会11个专业委员会分别举行了分会场学术会议、圆桌讨论会议及新进委员聘书颁发仪式,并就专委会自身领域建设进行了热烈讨论,为分析测试行业的发展积极献言献策。本次大会立足深圳、幅射湾区,设有食品农产品、环境、医学、珠宝首饰与新材料等特色学术专场及可持续发展主题等100多个学术主题,1500多名高素质一线分析测试骨干工作者及实验研究人员参会。两天的会期,也为专家们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进行了交流互动。协会年度大会已连续举办11年,形成了科研院校居前展开应用研究、检测机构居中连接技术服务、企业居后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及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的初步机制。第二届深圳国际安全健康测试学术会议现场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大讲堂大会现场三十而立,乘风而上!在新的三十年的起点上,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将不惧风雨,乘风破浪,立足湾区,面向世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积极创新,为分析测试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第三届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隆重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在线分析仪器工业应用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和推广,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与北京雄鹰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于2010年11月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现场  本届论坛是继1997年、2007年“第一、第二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举办之后的又一次行业盛会。围绕 “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的论坛主题,组委会特别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的在线分析仪器与环保监测专家和厂商作了精彩的报告和讲座,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在线分析仪器领域的新观念、新知识和新进展。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煤化工、中化集团等下属企业及市政环保等用户及厂商代表4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仪器信息网作为特约媒体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黄步余先生主持,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承德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吴幼华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李跃光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秘书长、北京化工学会自动化仪表专业委员会范忠琪高级工程师、浙江大学吕勇哉教授、浙江大学金钦汉教授、浙江大学王树青教授、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王道福总经理、美国AMT公司叶楠博士出席了本次论坛。黄步余先生主持会议闫承德理事长 吴幼华秘书长李跃光秘书长 刘长宽秘书长吕勇哉教授 范忠琪高级工程师 金钦汉教授 王树青教授王道福总经理 叶楠博士出席论坛的特邀嘉宾  简短的开幕式之后,论坛进入大会报告环节。浙江大学吕勇哉教授作了“信息时代在线分析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探讨”的大会报告。他在报告中表示,分析仪器涉及多门学科和工程技术,如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系统、数学、计算机、半导体、信息、网络与通信、微电子、精密加工和优化控制等,这些已成为分析仪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动力;分析仪器科学与技术是度量一个国家“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应用涉及众多的科学和工程领域。目前,在线仪器的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包括“传感技术、可靠性技术、采样系统、动态性能、智能化、数字化、嵌入式、系统集成技术、材料和加工技术”等多个方面。  最后,他对在线分析仪器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大型关键工业装置的成套自动化系统装备和友好环境为目标,研发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端在线分析仪器,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重视相关特种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培育若干特种材料的研究和批量生产;更新精密加工设备和建立完善的加工与质量管理系统;在线分析仪器可靠性、自诊断、容错和无限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实施;在线分析仪产品和企业生命期的研究和策略;建立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的实质性联盟;强化制造商与用户的合作;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实现海内外并购、技术引进和合作,从而实现引进集成和创新;以及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等。朱卫东先生  南京分析仪器厂有限公司朱卫东先生在其“在线分析仪器与分析系统集成应用技术的探讨”的报告中介绍了在线分析仪器、在线分析系统与分析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样品取样处理系统的发展、基本组成及功能要求,介绍了在线分析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其集成技术的应用。其在报告中重点探讨了在线分析仪器及分析系统集成应用技术的技术难点与发展动态:特殊复杂样品的取样及处理技术、复杂组分及微量分析的在线应用,计算机及自动化技术对在线分析系统智能化、网络化管理的应用。金义忠先生  重庆凌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金义忠先生作了“在线分析系统工程应用协调运行的综合研究”的报告。该报告以批判性质疑的角度,揭示出行业内许多产品技术的真实性;以多维度的前沿技术新方法,探索在线分析工程应用技术的专业知识。为此,其新设计了工程应用“协调运行”的技术概念,他表示,综合协调或运行会成为解决在线分析系统技术冲突、增强适应性、追求最终理想解放的新方法。  美国AMT公司叶楠博士则在报告中介绍了在线分析仪器在厂级实时优化和先进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她表示,在过去的十到二十年,AMT公司的专家一直关注着在线/离线分析仪器取得的进步。她在报告中介绍了先进过程控制与实时优化技术的历史,以及他们在工业中应用情况,同时详细的阐述了在线/离线分析技术对于先进过程控制技术(APC) 和实时优化技术(RTO)发展的重要影响。陈英斌先生  聚光科技有限公司陈英斌先生作了“在线气体分析仪在流程工业中的典型应用”的报告,其简要介绍了聚光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近况,详细介绍了聚光科技推出的在线分析仪器,如LGA-4100原位式激光气体分析仪、LGA-4500旁路式激光气体分析仪、LGA-4500IC激光微量气体分析仪,以及这些技术在流程工业中的典型应用。  此外,为了促进在线分析仪器厂商与用户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能较好的推广新产品和新技术,大会同期举办了在线分析仪器展览会,逾30家厂商参加了展览会;为了回顾分析仪器的近六十年来发展历史,反映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历程,展会上设立了“分析仪器回顾展台”;为了解决大家平时遇到的技术难题与更好的促进代表们的学术交流,大会还设立了“在线分析应用技术专家咨询服务台”,并举办了“在线分析仪器与实时优化技术交流座谈会” 。  欲了解更多,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的后继报道。
  • 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拟入围名单的公示
    7月2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拟入围名单的公示,共有199所高校拟入选。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和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以教师团队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持续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教师函〔2023〕2号),在部委院校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推荐、专家评审基础上,拟确定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现进行公示。名单如下:序号所在高校团队名称团队负责人1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学教师团队屠鹏飞2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商法学教师团队王利明3清华大学大气复合污染治理教师团队贺克斌4北京交通大学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高自友5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生命周期工程教师团队崔素萍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惯性技术创新教师团队房建成7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师团队胡海岩8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健康材料教师团队徐福建9北京工商大学数字商科教师团队黄先开10北京邮电大学多频微波通信技术教师团队刘元安1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低碳节能环保教师团队宇波12中国农业大学养分资源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教师团队张福锁13北京农学院现代园艺学教师团队段留生14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医学免疫学教师团队黄波15北京师范大学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师团队方维海16北京语言大学区域国别研究协同创新教师团队罗林17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教师团队樊勇1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教师团队赵忠秀19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社会安全风险防控教师团队霍宏涛20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脑科学教师团队李小兵21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与法治人才培养教师团队罗智敏22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保护控制” 教师团队毕天姝23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设备技术教师团队张春芝24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辛秀兰25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王凯2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油高效清洁转化教师团队徐春明2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空间治理与美丽中国建设教师团队白中科28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系统与处理器芯片教师团队孙凝晖29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融合与国家治理”教师团队胡正荣30南开大学智能科技教师团队方勇纯31天津大学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教师团队邾继贵32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发展与健康教师团队白学军33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杨阳34河北大学白洋淀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教师团队王洪杰35华北理工大学钢铁冶金全流程技术协同创新教师团队张福成36河北农业大学蔬菜遗传育种教师团队申书兴37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教师团队丛斌38石家庄铁道大学“铁兵铸魂,为国筑道”交通工程装备教师团队杨绍普39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王道远40山西大学激光光谱技术教师团队贾锁堂41太原理工大学先进成形与智能装备教师团队黄庆学42山西工程职业学院钢铁智能冶金技术教师团队郝赳赳43内蒙古农业大学乳酸菌与发酵乳制品教师团队张和平44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稀土合金材料智能焊接教师团队乌日根巴乙拉45大连理工大学低碳能源动力教师团队宋永臣46沈阳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师团队但菲47渤海大学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教师团队励建荣48鲁迅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创新教师团队赵璐49吉林大学仿生科学与农业工程教师团队韩志武50延边大学湿地与生态教师团队朱卫红51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师团队王健52东北师范大学光电功能材料教师团队刘益春53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师范教育学专业教师团队于志晶54黑龙江大学现代俄语理论与实践教师团队孙淑芳55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端装备超精密测量、控制与信息处理技术教师团队谭久彬56哈尔滨工程大学极端海洋环境与舰船力学教师团队张阿漫57东北农业大学大豆高值化加工技术与应用教师团队江连洲58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教师团队王传宽59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教师团队杨宝峰6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传承创新教师团队杨炳友61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教师团队刘钊62上海交通大学薄板结构制造研究所教师团队林忠钦63上海理工大学能源动力低碳技术教师团队张华64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科教师团队符杨65华东师范大学“以体育人”体育教育教师团队季浏66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教师团队胡开宝67上海财经大学财政与国家治理教师团队范子英68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教师团队王迁69上海戏剧学院中国编剧学教师团队陆军70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绿色印刷与包装教师团队顾萍71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教师团队罗玉梅72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罗振革73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王守仁74东南大学城市设计教师团队王建国7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教师团队朱荻76南京理工大学智能毁伤与防护教师团队何勇77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安全工程教师团队林柏泉78常州大学绿色合成与化学制造教师团队史一安79河海大学水环境模拟与生态修复教师团队华祖林80江南大学益生菌与营养健康教师团队陈卫81南京林业大学林业装备及智能化教师团队周宏平82江苏大学食品无损检测与智能加工装备教师团队邹小波83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师团队沈其荣84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师团队胡志斌85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教师团队孔令义86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教师团队程天君87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理论与政策教师团队曹宝明88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端纺织教师团队陆锦军89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康养+”老年服务教师团队薛茂云90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路智能运维教师团队都国雄91浙江大学岩土工程长期服役性能与调控教师团队陈云敏92浙江工业大学工业催化教师团队李小年93浙江理工大学纤维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陈文兴94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文艺批评教师团队洪治纲95温州大学生态环境学科教师团队赵敏96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团队成军97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教师团队汪焰98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团队郑亚莉9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安全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刘乃安100安徽理工大学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教师团队郭永存101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师团队杨文明102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教师团队陈月萍103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师团队夏宁邵104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师团队叶为民105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学学科发展研究教师团队黄汉升106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与设计创新教师团队吕品昌107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教师团队黄路生108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教学教师团队刘红宁109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及配套数字化制造教师团队彭晓兰11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教师团队李华军111山东科技大学复杂系统安全控制技术教师团队周东华112济南大学先进材料制造及应用教师团队程新113曲阜师范大学卓越体育人才培养教师团队曹莉114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教师团队彭红枫115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检测教师团队刘丹赤116东营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团队周连兵117河南理工大学矿山安全工程教师团队魏建平118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学术传承创新教师团队许二平119河南师范大学动物生物学教师团队陈广文120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师团队肖龙12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与水环境保护教师团队雷恒122华中科技大学“机器人化智能制造”教师团队丁汉12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产勘查教师团队焦养泉124武汉纺织大学先进制造与纺织装备教师团队梅顺齐125武汉理工大学特种功能复合材料教师团队董丽杰126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刘三女牙127湖北大学生物催化与酶工程教师团队马立新128黄冈师范学院黄梅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师团队段友芳12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理论经济学教师团队李小平130湖南大学电能变换与控制创新教师团队罗安131中南大学有色冶金智能自动化教师团队阳春华132湖南科技大学产业创新与区域发展教师团队刘友金133湖南农业大学蔬菜学教师团队邹学校13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农林生物质绿色低碳加工教师团队吴义强135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病证诊断创新与应用教师团队彭清华136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传承发展与伦理学理论创新教师团队向玉乔137湖南工商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师团队邓联荣138南华大学医教研协同创新教师团队张灼华139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年健康服务教师团队姜娜140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传承与创新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陈鸿俊141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教师团队欧阳波仪142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基础数学教师团队朱熹平143华南农业大学水稻发育与基因工程教师团队刘耀光144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师团队蒋义国145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急诊内科学教师团队张忠德146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教师团队王恩科147深圳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明仲148广州大学数学教育教师团队张景中149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安全防灾应急教师团队马宏伟150桂林理工大学关键金属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教师团队刘希军151广西师范大学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教师团队孙杰远152海南医学院热带病原生物学教师团队吕刚153重庆大学电网装备安全与自然灾害防御教师团队蒋兴良154重庆邮电大学工业物联网与自动化教师团队王平155重庆交通大学智慧桥梁教师团队周建庭156重庆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师团队黄爱龙157西南大学教育学领域“职业教育融通与课程教学统整”教师团队朱德全158重庆师范大学最优化与控制教师团队杨新民159西南交通大学智能牵引供电教研教师团队高仕斌160电子科技大学雷达探测与成像教师团队杨建宇161西南石油大学天然气开发教师团队张烈辉162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健康与矿山生态修复教师团队董发勤163四川农业大学畜牧学教师团队吴德164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穴位效应传承创新教师团队梁繁荣165西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财务与会计教师团队马永强166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蜀绣文化与技艺传承创新教师团队朱利容167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川藏地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教师团队蒋永林168贵州大学山地农业病虫害治理教师团队陈祥盛169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教师团队曾柱170贵阳学院乡村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教师团队阮朝辉171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武陵山区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团队张华琦172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热能工程教师团队王华173云南财经大学地方财政与公共治理教师团队伏润民174云南警官学院反恐怖与边境社会安全教师团队孙学华175西藏农牧学院藏药资源与开发利用创新教师团队兰小中176西藏大学边境安全信息传输与处理教师团队董志诚177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团队李浩178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化系统工程教师团队管晓宏179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空天结构技术创新攻坚教师团队张卫红180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教师团队刘云贺18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科技研究所教师团队段宝岩182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煤炭绿色开采教师团队来兴平183西安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开发教师团队周德胜184陕西科技大学皮革工程教师团队马建中185长安大学公路隧道工程教师团队陈建勋186延安大学延安精神铸魂育人教师团队高布权187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教师团队马乃祥188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师团队蔺宏良189兰州大学放射化学与核环境教师团队吴王锁190甘肃农业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利用教师团队师尚礼191西北师范大学简牍与丝绸之路文明教师团队田澍192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发电技术教师团队易志军193新疆大学多模态信息检测与智能处理教师团队贾振红194塔里木大学塔里木大学果树学教师团队吴翠云195新疆农业大学寒旱区水利工程教师团队侍克斌19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群教师团队王林197空军工程大学军用飞行器与动力工程教师团队李应红198火箭军工程大学导弹自动测试与故障诊断教师团队胡昌华199国防科技大学空间电子信息技术教师团队黎湘
  •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岛津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
    2018年11月30日,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岛津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春晖园会议中心隆重举办。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黄业茹主任,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室董亮主任,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曹磊部长等出席了此次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董亮主任主持本次会议。会议现场传真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室董亮主任主持本次会议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是国家环保部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环保部唯一的国家级测试中心,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的职能是配合国家环保部,着重解决我国环境分析测试领域中的关键性和综合性问题,开发环境分析测试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技术。岛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科学仪器厂商,始终秉承“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的经营理念,不断钻研领先时代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科学技术,开发生产具有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近年来,环境保护是我国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环境分析测试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双方围绕着环境热点问题,与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在环境大气、水质、土壤和固体废物等环境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的合作研究,为了更深入的交流,岛津公司与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成立合作实验室,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为环境事业及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黄业茹主任为揭牌仪式致辞,她在致辞中说到,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与岛津的合作始于1996年,双方在二十多年来进行了多方位的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本次揭牌仪式意味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期盼着下一阶段双方在环境合作方面有新的突破,开发出新方法。本次合作实验室为技术骨干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实现人才快速成长。致辞的最后,她祝愿了本次揭牌仪式圆满成功。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黄业茹主任为揭牌仪式致辞 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曹磊部长为揭牌仪式致辞,他首先代表岛津公司对长期以来支持和帮助岛津公司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随后他说到最近几年,分析技术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层出不穷。特别是质谱技术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宽泛。为了促进尖端领域的合作研究与开发,2015年10月岛津制作所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质谱中心,与中国的研究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今后质谱中心也将成为岛津中国与环境领域实验室合作的新平台,不断地与国内环境领域实验室,合作研发更多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应用技术和分析方法。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曹磊部长为揭牌仪式致辞 致辞结束后,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黄业茹主任和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曹磊部长共同为合作实验室揭牌,为在环境事业上共同的愿景与战略的实施翻开了新篇章。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黄业茹主任和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曹磊部长共同为合作实验室揭牌 揭牌仪式结束后,进入了学术研讨会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清华大学以及岛津公司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做了相关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张庆华研究员做了题为“极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对极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难降解,生物富集,毒性以及大气长距离迁徙四大特征进行了介绍,并对极地持久性有机物的的可能性来源做了深刻的解析。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张庆华研究员做了题为“极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的报告 来自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的齐丽博士做了题为“我国环境空气二噁英质量标准参考限值制定的方法学探索“的报告。她在报告中从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以及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等四个方面对与会者进行了分享。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的齐丽博士做了题为“我国环境空气二噁英质量标准参考限值制定的方法学探索“的报告 来自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的许鹏军博士,做了题为“短链氯化石蜡GC×GC-ECNI-MS分析技术及全生命周期环境运移研究“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对CPs全生命周期涉及的化工及资源化产业做了介绍。随后又对CPs的使用和处置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来自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的许鹏军博士,做了题为“短链氯化石蜡GC×GC-ECNI-MS分析技术及全生命周期环境运移研究“的报告 来自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的郭婧工程师做了题为“电镀废水企业周边环境中PFOA/PFOSs残留特征及趋势性变化研究“的报告。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的郭婧工程师做了题为“电镀废水企业周边环境中PFOA/PFOSs残留特征及趋势性变化研究“的报告 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的潘晨松博士做了题为“创新高分辨液质联用QTOF助力多残留高通量检测和未知物鉴定“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高分辨液质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基于准确的色谱保留时间,ppm级的质量准确度,真实同位素峰形和高分辨MRM特征碎片离子检测,对环境污染物高通量筛查具有可靠性高,灵敏,快速高通量的特点,同时具有未知物定性的能力。岛津QTOF具有稳定性好,准确度高,灵敏度高和速度快等特点,非常适合于环境污染物的高通量检测和未知物鉴定。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的潘晨松博士做了题为“创新高分辨液质联用QTOF助力多残留高通量检测和未知物鉴定“的报告 来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任海霞博士做了题为“基于热解析-GC/MS的颗粒中有机物在线检测技术及应用“的报告。她在报告中从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Q-TAG仪器研发及可靠性评价以及应用Q-TAG测量煤燃烧和大气PM2.5的有机物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任海霞博士做了题为“基于热解析-GC/MS的颗粒中有机物在线检测技术及应用“的报告 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的姜啸龙产品经理做了题为“岛津GCMS定制分析系统在环境分析测试领域的应用“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到岛津GCMS定制分析系统——为环境分析保驾护航。两种全新技术助力环境污染物分析。Smart EI/CI源技术,无需更换离子源即可完成EI和CI离子化模式的切换,可以得到基于分子量的相似度检索定性结果。该复合源EI模式下灵敏度高,可轻松应对常规分析。ChemoPower公司全新的解谱技术,依据专利熵最小算法,可以滤除实际样品的复杂背景干扰或从未分离的质量色谱图中提取单一组分的准确质谱图信息,直接与NIST数据库中的质谱图比对,可用于各类样品中痕量、共流出及未知化合物的GC-MS和LC-MS数据解析。相较于传统解卷积软件,无需预先了解或设定分辨率、敏感度、峰形、保留时间差别、背景扣除等参数和信息。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的姜啸龙产品经理做了题为“岛津GCMS定制分析系统在环境分析测试领域的应用“的报告 其他专家学者发表传真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