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动物蛋白质仪

仪器信息网动物蛋白质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动物蛋白质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动物蛋白质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动物蛋白质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动物蛋白质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动物蛋白质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动物蛋白质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动物蛋白质仪相关的资讯

  • 珀金埃尔默与国家蛋白质中心共同举办 “蛋白质功能技术研讨会”
    2017年5月23日,全球生物技术领先企业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Inc.)公司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北京(凤凰中心)共同举办了“蛋白质功能技术研讨会”,凤凰中心坐落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配备了国际顶尖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包括来自珀金埃尔默的多模式检测、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同时也为园区内其他企业提供了开放性的专业研究平台。此次研讨会旨在服务现有客户,辐射园区客户,拓展应用范围、推动新技术交流。 技术研讨会主要以从元素、分子、细胞到动物的蛋白质研究整体解决方案为主线,由珀金埃尔默应用技术专家姚继军博士、刘治东分别对细胞中的金属元素检测新技术以及分子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应用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应用技术专家王瑜与石晓月针对高内涵和小动物活体成像中的肿瘤、肝病、传染性疾病等方向做了应用案例分享。 整个研讨会互动热烈,参会的听众对新技术及新应用很感兴趣,既提出了不少实验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也讨论了进一步实验设计的前瞻性问题。 通过此次技术研讨会,加强了珀金埃尔默公司与广大用户的沟通与交流,现有用户对于珀金埃尔默公司的整体解决方案有了更加深刻和系统的了解。
  • AOAC通过了Sprint真蛋白质快速测定仪用于肉类产品的蛋白质快速测定方法
    CEM 公司&mdash &mdash 全球领先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供应商,近日宣布AOAC(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已经通过了Sprint蛋白质快速测定方法为官方正式方法2011.04,该方法依据蛋白质标签技术适用于猪肉、牛肉和家禽的原料肉和加工肉以及肉制品的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测定。 &ldquo 我们非常高兴AOAC①国际协会能够认可并通过这些方法&rdquo ,CEM公司总裁兼CEO Michael J. Collins说,&ldquo 这确实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非常有价值,可以广泛地应用在食品领域,但一直缺少官方认可。现在,随着这个方法的被公众的普遍接受,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公司享受到Sprint带来的省时、准确、高效和绿色环保。 在该方法的批准进程中,CEM 公司的Sprint蛋白质快速测定仪被作为该方法研究的指定仪器。方法有效性和准确性的验证过程建立在蛋白质含量在9%-40%之间的牛肉、猪肉及家禽肉和肉制品等具有广泛代表性产品蛋白含量数据之上。 Sprint 采用了iTAG这种专门的、无毒的蛋白质标签溶液,该溶液可以和原料肉、加工肉中蛋白质的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及N末端结合并自动计算出蛋白质含量。一体化、操作简便的Sprint机器可以在2分钟内快速测出多种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该方法比传统的凯氏定氮法更加安全,无需高温以及强腐蚀性化学试剂。2009年,Sprint蛋白质快速测定仪基于它的绿色环保的反应条件,被美国国家环保局(US EPA)授予&ldquo 总统绿色化学挑战者奖&rdquo 。 目前,Sprint 蛋白质快速测定仪广泛应用于乳品、谷物蛋白含量的检测并作为标准方法得到AOAC和AACC认可: AOAC Method 967. 12 液态奶、花色奶、调味乳饮料、咖啡伴侣、黄油等; AOAC Method 930. 33 冰激凌、速冻甜食、雪糕等; AOAC Method 930. 29 全脂奶粉、脱脂奶粉、营养强化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等; AACC② Method 46-14B 适用于谷物、宠物食品、动物饲料等。 ①AOAC------Association of Analytical Communities(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的缩写.是一个拥有127年历史的非营利性科学组织,在分析结果领域赢得了世界的信任,是美国食品生产领域的权威标准机构.经AOAC批准通过的方法,对于方法结果的准确性是一种认可,对采用AOAC方法的厂家生产产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信任。②AAC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美国谷物化学师协会标准是由美国谷物化学师协会)的简称,负责制订的谷物分析与测试方法标准。AACC标准自1922年问世以来,一直是谷物科技领域的重要检验依据。此外用这些方法分析的结果还常常被用作诉讼或司法的依据。 参考 http://www.cem.com/{e_BASE}page74.html更多详情,请联系培安公司:电话:北京:010-65528800 上海:021-51086600 成都:028-85127107 广州:020-89609288Email: sales@pynnco.com网站:www.pynnco.com
  • 上海生科院就蛋白质项目已购6400万仪器
    相关新闻:四川质监局2178万检测仪器大单揭晓        新疆质监局3400万仪器大标公布结果        泉州质监局2000万元采购仪器设备   2012年10-11月,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采购项目所需的货物和服务,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目前,该项目各批次的中标结果都已公布,据不完全统计,采购金额已高达94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为5891万元。此外,上海中招招标有限公司也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采购项目进行过一次招标采购,采购金额为500余万元。  以下为2012年上海生科院蛋白质研究项目采购仪器概况:招标编号包号货物名称数量(台/套)中标厂商及金额定标日期OITC-G120303481高通量自动化蛋白质真核表达系统1有效投标商不足3家,废标2012年11月06日2高通量自动化克隆构建系统13光镊系统1OITC-G120304111-1自动化结晶溶液配置机器人1北京华康枫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美元1,584,221.002012年11月27日1-2自动化晶体观察机器人22-1蛋白纯化仪5上海达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元395,000.002-2蛋白纯化仪53高通量自动化蛋白质真核表达系统1上海达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元930,000.004原子力显微镜1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美元340,000.00OITC-G120304241-1单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2台北京脑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美元2,969,000.002012年11月28日1-2双光子显微镜1台1-3转盘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1台1-4超高分辨率显微镜1台1-5单分子荧光超高分辨率显微镜1台OITC-G120304251高通量自动化蛋白质真核表达系统1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美元470,000.002012年11月28日2高通量自动化克隆构建系统1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美元440,000.00OITC-G120304261高通量自动化蛋白质纯化系统1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美元990,000.002012年12月05日2自动化蛋白质结晶机器人2北京博瑞微晶科技有限公司美元210,000.00OITC-G120304571-1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1北京华康枫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美元1,127,078.00 2012年12月13日1-2液相电喷雾三级四极杆-高分辨混合型质谱仪1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采购项目  采购人名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采购人地址:上海市岳阳路320号  采购人联系方式:021-54920155  采购代理机构名称:上海中招招标有限公司  采购代理机构地址:上海市中山南路268号新源广场1号楼502室  招标公告日期:2012年11月13日  定标日期:2012年12月4日  招标编号:STC12A191  第01包:小动物化学发光荧光成像系统  中标人名称: 台湾冷泉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中标金额: USD20.5万元  第02包:小鼠独立通气笼盒  中标人名称: 深圳市泓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 RMB282万元  第03包:洗笼机  中标人名称: 深圳市依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 USD14.9800万元  采购用途: 科研  评委委员会成员名单:韩思道,姚黎明,李立声,詹玉龙,陈浩杰。  招标代理机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胡玮  联系电话:021—51156622*5021  上海中招招标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4日
  • 投资7亿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建成
    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mdash &mdash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日前通过工艺测试,进入开放试运行阶段,预计于今年年底正式面向多用户、多领域开放。25日,记者走进基本建成的国家蛋白质研究中心,见识了国际一流的研究设施和紧锣密鼓开展科研的研究团队:  高通量自动化克隆构建系统,中心自主设计了五套大型自动化装置,将软件控制、硬件设备和生物应用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整个大规模蛋白表达过程的自动化(包括克隆、蛋白表达和纯化),达到全球生物自动化一流水平,从传统手工一人次一天10个基因克隆提升到一天1000个基因克隆,极大地提高了生物实验效率。  自主研发高精度激光双光镊系统,光镊采用激光辐射压对微米级粒子进行捕获,并通过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实现压纳米级位移和压皮牛级力的测量。这些技术有望在蛋白质折叠、RNA聚合酶合等研究领域提供单分子层次的信息。在仪器研发方面,为拓展仪器性能,还将结合单分子荧光技术和高精度激光光镊,有望提升蛋白质科学领域的仪器自主研发能力。  尽管仍处于紧张建设筹备中,科研活动早已紧锣密鼓地开展。截至2013年底,中心科研项目共计31项,年度新增13项,其中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1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中心成立伊始,许琛琦研究组即在阐明人体免疫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证明钙离子能够改变脂分子功能来帮助T淋巴细胞活化,提高T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的敏感性,从而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周界文研究组在研究重要离子通道蛋白p7的精细空间结构以及p7与抑制剂金刚烷胺类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将大大推动新一代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手段的研发。周兆才研究组研究发现原癌蛋白质YAP的一个天然拮抗剂蛋白&mdash &mdash VGLL4,并在蛋白质晶体结构解析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针对YAP的多肽类抑制剂,为以胃癌为代表的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途径。雷鸣、张荣光研究组的研究论文首次在原子水平上解析了端粒酶的结构,第一次从原子层面对脊椎动物端粒酶复合物中蛋白质-R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描述。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在保障上海设施高效运行的同时,定位于蛋白质科学研究,研究内容涵盖染色质结构与功能的调控、跨膜分子信息传递、非编码RNA以及结构生物学新技术和方法研究等学科领域,着重开展蛋白质多尺度结构分析、蛋白质动态结构研究、蛋白质修饰与相互作用研究、设备自主创新与集成研究和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等五大领域的研究。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将围绕蛋白质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我国生物医药、农业等产业发展需求,保障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部署的蛋白质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建设高通量、高精度、规模化的蛋白质制取与纯化、结构分析、功能研究等大型装置,实现技术与设备的集成化、通量化和信息化,提供全面和完整的技术与条件保障,打造开放、协作、创新的国际一流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为我国的蛋白质科学基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背景介绍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于2010年12月破土动工,总投资约7亿元,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承建,并依托上海设施同步筹建&ldquo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rdquo 。迄今,已有逾10位诺贝尔奖得主到访,对蛋白质中心表现出浓厚兴趣。
  • 活细胞蛋白质标记与成像研究获进展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光遗传学与合成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杨弋、朱麟勇、陈显军团队在活细胞蛋白质标记与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在《细胞发现》发表。 人造荧光蛋白及荧光探针。华东理工供图生物过程可视化一直吸引着科学家的好奇心。不同类型的荧光成像工具可以帮助科学家观察生命体中多种生物事件的发生过程,其中最著名的是荧光蛋白标记技术。荧光蛋白及其衍生技术经历了近30年的飞速发展,为生物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作出了极大贡献,但伴随着显微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荧光蛋白的性质已经难以适应新型仪器的成像要求。相比之下,基于蛋白质标签和激活型荧光团的荧光标记工具凭借其理化性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该团队针对自催化蛋白质标签SNAP-tag,设计开发了高信噪比的青色人造荧光蛋白SmFP485。SmFP485的荧光产生十分迅速,避免了荧光蛋白生色团成熟导致的延迟,因此可以用于实时监测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研究团队随后对SmFP485的结构进行了解析,探究了人造荧光蛋白的荧光激活原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化学进化方法设计出一系列光谱覆盖绿色到近红外波段的人造荧光蛋白,它们均具有高亮度和高信噪比特点,特别是其在近红外波段的亮度已远超现有成像工具,能够对活细胞以及活体动物中的蛋白质表达、蛋白质降解、蛋白质组装、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运输进行原位实时标记与成像。最后,研究团队在多色人造荧光蛋白的基础上,采用蛋白质与荧光团共进化的方法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光谱涵盖青色到近红外波段的钙离子遗传编码荧光探针,实现了对哺乳动物细胞中钙离子震荡的实时监测,为荧光探针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荧光载体。综上,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人造荧光蛋白,它们具有荧光产生迅速、亮度高、信噪比高、光谱范围广等优点,为活细胞以及活体动物中蛋白质的可视化提供了有力工具,同时也为荧光探针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 科学家绘制世界最大蛋白质图谱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上万种新的蛋白联结,约占蛋白联结总量的四分之一。  为了揭示蛋白质是如何构建细胞与机体,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筛选了不同生物的细胞,这些细胞从变形虫到蠕虫到老鼠到人类,来源十分广泛。  这项蛋白质科学的壮举,是来自七个国家的三个研究小组合作的结果,由多伦多大学唐纳利中心的Andrew Emili教授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EdwardMarcotte教授领导,发现了成百上千种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其中细胞内蛋白质的接触作用大约占四分之一。  一个蛋白联结的缺失都会致病。图谱已经帮助科学家锁定病变蛋白。这些数据将通过开放数据库的访问提供给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  虽然十几年前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无疑是生物学中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然而这只是人们对细胞工作的深入了解的开始。基因只不过是一幅模板,而它的复制品——蛋白质,担任了细胞运转的主要工作。  蛋白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许多蛋白质结合形成所谓的分子机器并在细胞活动中扮演关键角色,例如合成新的蛋白质,或者是回收旧蛋白,再造新蛋白。但是人类细胞中有上万种蛋白质,其中的大部分我们仍旧不知道它们的作用。  于是有了Emili 和Marcotte的图谱,团队使用最先进的方法,可以提取细胞内数千个分子机器并分析其蛋白构成。然后他们建立了一个类似于社交网站的网络,通过探知未知蛋白与已知蛋白的联结,推知未知蛋白质的功能。例如,未知蛋白与“杂活儿工”蛋白有联结,那么这个未知蛋白极可能也具有细胞修复功能。  今天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收集了九个物种分子机器的信息,分别包含了面包酵母、阿米巴虫、海葵、苍蝇、蠕虫、海胆、青蛙、老鼠和人类,并由此可以绘制出一个生命树图。这个新的图谱将蛋白质结合体数目扩大到已知的十倍有余,并可以让我们观察到它们如何随着时间进行进化的。  “对于我来单单是此项研究的规模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我们已知的每个物种的蛋白联结已达到到原先所知的三倍。我们现在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以非常可靠的预测,所有动物具有超过一百万种蛋白质相互作用,这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进步。”Emili说,他也是疾病管理生物标记方面的安大略研究会主席、分子遗传学教授。  研究发现,自从十亿年前原始细胞出现之后,动物生命出现在地球上以前,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协作关系一直保持不变。  “就蛋白质分布而言,人类与其他物种通常是相同的,这不仅印证了我们拥有共同祖先,也对在基因组学的基础上研究多种疾病以及这些疾病如何存在于不同物种中有实际意义。”Marcotte说。  在确定人类疾病的可能原因方面,人们已经证明这个图谱是有用的,例如一种新发现的分子机器名为Commander,由十二个单一的蛋白质组成。人们曾发现一些智力障碍患者的机体里具有编码Commander某些组分的基因,但并不清楚这些蛋白质的机制。  由于Commander存在于所有动物的细胞里,研究生FanTu正在破坏蝌蚪中的蛋白质部件,揭示了胚胎发育阶段脑细胞位置异常,并为复杂的人类起源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  “有了成千上万种蛋白质相互作用,我们的图谱会帮助人们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人类疾病的多种联系,这是我们未来几年的研究方向。”Emili博士总结道。
  • 【综述】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insimg/4a14f65e-cb82-47d8-87d5-ea4b0d204756.jpg" title="sss_56a5b6877c56c.jpg"//pp  1、蛋白质组和基因组br//pp  蛋白质组是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1,其英文为“proteome”。 有关蛋白质组的系统研究是蛋白质组学,英文为“proteomics”。基因组是生命体中全部基因的集合体,其英文为“genome”。有关基因组的系统研究是基因组学,其英文为“genomics”。 “proteome”和“proteomics”是由Marc Wilkins 及其同事于20世纪90年代初参照基因组和基因组学两个英文单词而创造出来的2。蛋白质组学是研发、利用、改进各种技术手段研究蛋白质组或在细胞某一生理通路中相关蛋白质集合的组成、结构、功能、代谢的一门新兴科学。/pp  基因决定蛋白质的水平,然而,蛋白质的水平分为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mRNA只包含前者,后者则是由mRNA被翻译所实现,而在翻译过程中通常伴随对蛋白质功能和活性起至关重要的修饰过程,如糖基化、泛素化等3。通过研究蛋白质组学,可以获取蛋白定位与修饰的定性信息和相关定量数据,丰富认知蛋白质表达水平和相关蛋白作用,对了解生命复杂活动有更深更全的认识。/pp  2、蛋白质组的发展背景/pp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传统生物学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并取得瞩目成就,其中三个重要点彪炳史册,也促使传统生物学获得质的转变。/pp  第一 基因、表达序列标记(EST, expressed sequence tag)、蛋白质序列数据库的成长。细菌、酵母、线虫、果蝇的全部基因序列逐渐明了,甚至后来人类基因组计划也顺利告捷 其它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也不断在探索。人们把已经掌握的基因分门别类地建立了序列数据库。/pp  第二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易获取的浏览型生物信息工具层出不穷,这种免费的网页式数据库可以让我们从其中获得所需的特殊的物质结构,如蛋白质结构中的结构域和模体等。/pp  第三 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的发展。通过不同荧光标记的DNA样本同时与微阵列反应,形成不同荧光的现象,大幅提高Northern blot 的效率4。/pp  3、蛋白质组学分类/pp  蛋白质组学分类可有不同原则。/pp  根据蛋白质来源可分为植物蛋白质组学、动物蛋白质组学、微生物蛋白质组学。植物蛋白质组学是以来源于植物或与植物相关蛋白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植物发生、生长、调节、凋谢等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功能、代谢、结构等的体系。同理,动物蛋白质组学是以来源于动物或与动物相关蛋白质为研究对象,最重要的一大内容就是研究人类相关蛋白质。微生物蛋白质组学是以来源于微生物或与微生物相关蛋白质为研究对象。/pp  根据研究目的和阶段不同可分为结构蛋白质组学、表达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结构蛋白质组学主要分析蛋白质大分子的多级结构形态,包括氨基酸顺序、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并着重于研究其共性结构特征和特殊功能基团 也是用于建立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网络图谱并解释某些特定蛋白表达对细胞产生特定的作用5。表达蛋白质组学是以经典蛋白质组技术如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为方法着重于研究细胞内蛋白质表达过程及结果的体系3。功能蛋白质组学是以细胞内单一同种蛋白质功能体现、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其他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为研究目的,研究和表述选定蛋白质,探明有关蛋白的修饰和信号转导通路,疾病机制或蛋白-药物作用关系3。/pp  根据研究内容,还可分为组成性蛋白质组学、差异显示蛋白质组学、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学。组成性蛋白质组学是鉴定某个体系的蛋白质并阐述其翻译后修饰的特性。差异显示蛋白质组学又名比较蛋白质组学,是对重要生命过程或人类重大疾病进行生理、病理体系或过程的蛋白质表达比较。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学则是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绘制某体系蛋白质作用网络图谱8。/pp  4、白质组学研究工具/pp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主要有四个。/pp  第一,蛋白质、表达序列标记(EST, expressed sequence tag)、基因序列数据库的建立与成熟 也可以说是生物信息学。因为蛋白质组学中所用的大多数技术所获得的数据通常都是高通量、高复杂度的,只有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才能对蛋白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确定。/pp  第二,质谱(MS)技术。其将样品分子离子化,根据离子间质荷比的差异分离并确定质量,实现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首先,质谱技术能准确测量高达100kDa的完整大分子蛋白质,其准确度和特异度比SDS-PAGE还要高。其次,质谱技术也能准确测量从蛋白质分解下来的多肽。最后,它还可以测定多肽的氨基酸顺序,即多肽测序4。现有三条途径,一是肽链质量图谱,二是串联质谱途径,三是联合途径7。其中一种较理想的技术平台是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技术,可分析疏水性蛋白质、pI过高或过低蛋白质、低分子量蛋白质( 25 000)和未经处理的样品中许多被掩盖的低浓度蛋白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蛋白质的分子量、PI、特殊修饰位点等参数8。/pp  第三,能将MS数据与数据库中特异的蛋白质顺序匹配的软件。它是快速、特异地将第一和第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分析方式。/pp  第四,蛋白分析分离方法。通过蛋白分析分离方法可以简化蛋白复合物,同时产生不同蛋白质差异比较方法。普通的蛋白质分析分离方法包括1D-SDS-PAGE、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毛细管电泳(CE)、等点聚焦电泳(IEF)等。其中二维凝胶电泳如2D-SDS-PAGE是目前蛋白质组学中分离单一蛋白质的广泛应用方法。当然,多维分析分离方法是最理想的分离蛋白质和多肽的方法,譬如,离子交换液相色谱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形成的分离系统是分离多肽混合物的有力方法4。/pp  5、白质组学的应用/pp  蛋白质组学原则性应用包括四个方面4:组成性应用、蛋白质表达模型、蛋白质网络图谱、蛋白质修饰图谱。组成性应用是指运用质谱及其相关技术将目的蛋白质按相关标准定性或定量地纳入蛋白质数据库,在此过程中研发相应技术的应用。蛋白质表达模型是指研究在生理或病理状态目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定位并表达情况,同时研究细胞在暴露物理、化学、药物等因素下蛋白质表达状况。蛋白质网络图谱是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组成结构、表达功能、调节控制间作用情况。蛋白质修饰图谱是探明蛋白质的修饰定位及修饰后功能表现。/pp  当然,蛋白质组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疾病、食品、植物、药品等等。/pp  蛋白质组学在疾病中应用方向主要是发现新的疾病标志物,以探明疾病发生机制、发展变化,为治疗途径提供思路。Brea等利用双向电泳串联质谱技术,差异比较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和粥样硬化血栓性梗死患者各12例的血清蛋白,发现触珠蛋白相关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等蛋白质在粥样硬化血栓性梗死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9。/pp  蛋白质组学在食品中应用方向主要是检测食品中过敏源检测、鉴定食品成分等,也给食品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3。李明云等优化了相应的试验条件,并将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相关技术引入大黄鱼肝脏蛋白质分析中,得到了较清晰的大黄鱼肝脏蛋白双向电泳图谱。/pp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中应用方向主要是植物群体遗传、环境信号应答与适应机制、植物组织器官、植物亚细胞等7。其中,如果研究的植物是农作物如棉花、马铃薯、水稻等,就可以简单地视作蛋白质组学在农业中的运用了。Chang等对玉米强制缺氧和低氧研究,发现低氧处理的效应不仅是氧气含量过低诱导增加糖酵解酶,通过质谱鉴定了46个相关蛋白质10。/pp  蛋白质组学在药品中应用方向主要是药物研发、药物作用机制、耐药机制、药物毒理学等。在对紫杉醇类药物抗癌作用研究中,Bauer等对乳腺癌复发患者进行紫杉醇类药物治疗后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a-防卫素可作为预测该类药物治疗乳腺癌治疗作用的生物标记物11。/pp  6、展望/pp  蛋白质组学在短短30年间发展迅猛,渗入到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对保证人类生存质量和良性繁衍有重大作用。但其思路不开阔,技术高效性、灵敏性、特异性仍有待提高,应用普及度低,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研发,基因组学丰富度低是制约蛋白质组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瓶颈。不过,相信随着物理技术和化学方法的不断发展,研究水平的深入,蛋白质组学会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得到更进一步地丰富。/pp  参考文献:/pp  1.诗,吕建新主编《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第2版/pp  2.Pandey A, Mann M. Proteomics to study genes and genomics [J] Nature,2000,405(6788):837-846./pp  3.尹稳、伏旭、李平《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生物技术通报 2014年第1期/pp  4.aniel C. Liebler《Introduction to Proteomics》:1-13/pp  5.英超,党源,李晓艳,等. 蛋白质组学及其技术发展 [J]. 生物技术通讯,2010,21(1):139-144./pp  6.鑫《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与应用进展》[J]. 国际免疫学杂志 2006年5月第29卷第3期:156-159/pp  7.宇,荆玉祥,沈世华《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J] 植物生态学报,2004,28(1):114-125/pp  8.ore LE,Pfeiffer R,Warner M,et al. Identification of biomarkers of arsenic exposure and metabolism in urine using SELDI technology . Biochem Mol Toxicol , 2005,19(3):176./pp  9.rea D,Sobrino T,Blanco M, et al. Usefulness of haptog lob in and serum amyloid A proteins as biomarkers for atherothrombotic ischemic stroke diagnosis confirmation [J]. Atherosclerosis,2009,205:561-567./pp  10.ng,W.W.,L.Huang,M.Shen,C.Webster,A.L.Burlingame& J.K.Roberts.2000.Patterns of protein synthesis and tolerance of anoxia in root tips of maize seedlings acclimated to a low oxygen environment,and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s by mass spectrometry.Plant Physiology,122:295~318./pp  11.er JA,Chakravanhy AB,Rosenbluth JM,et al.Identification of markers of taxane sensitivity using proteomic and genomic analyses of breast tumors from patients receiving neo-adjuvant paclitaxel and radiation[J].Clin Cancer Res,2010,16(2):681-690./ppbr//p
  •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不容小觑的仪器集群
    【科技日报】探秘蛋白质的&ldquo 前世今生&rdquo &mdash &mdash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印象图为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核磁共振分析系统。  生活中的乌云总是不期而至。一位正值花季的美国女孩,突然被告知患上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癌症。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她所患癌症的亚型发生率极低。  在患同一大类癌症的人群中,只有2%的人所患亚型和她一样。幸运的是,针对这一亚型恰好有一种特效药。经过不到3个月的治疗,她痊愈了。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主任雷鸣用这个真实的案例,向科技日报记者生动阐释了精准医疗的未来图景。但并非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和那位女孩一样幸运。在人类通往精准医疗的道路上,蛋白质科学研究将扮演什么角色?身为国家大科学工程之一的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ldquo 上海设施&rdquo )对推进蛋白质科学研究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为回答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近日走进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一探究竟。  不容小觑的&ldquo 仪器集群&rdquo   和以往走进的国家大科学工程相比,上海设施没能在视觉上给人造成强大冲击。  &ldquo 我们这里主要是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生命科学研究的仪器集群,以至于在立项之初,是否将上海设施列入大科学工程都存在争议。&rdquo 雷鸣说道。  可别小瞧这里的&ldquo 仪器集群&rdquo 。上海设施自2014年5月试运行以来,前来参观的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国际知名专家对设备的先进性纷纷&ldquo 点赞&rdquo 。  雷鸣回忆道,十多年前,我国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虽然已取得一批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但整体上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蛋白质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008年被批准立项,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项目。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分为上海和北京两部分,上海设施以建设蛋白质结构解析能力为主。  围绕从生物体的空间尺度和生命过程的时间尺度来研究蛋白质,上海设施构建了由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核磁分析系统、集成化电镜分析系统、蛋白质动态分析系统、质谱分析系统、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分子影像系统和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组成的9大技术系统,具备规模化蛋白质制备、多尺度结构分析、多层次动态研究、修饰与相互作用分析以及数据库与计算分析5大能力。  史蒂夫· 哈里森是雷鸣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的导师。参观上海设施后,史蒂夫感觉非常震撼,对雷鸣很年轻就有机会参与如此重大的项目表示赞赏和羡慕。收获羡慕之余,雷鸣多次被问道:&ldquo 在如此先进的科研平台上,你们能做出哪些世界一流的工作来?&rdquo   独一无二的蛋白质&ldquo 智能工厂&rdquo   每一个蛋白质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自己的脾气秉性。要把它研究透彻,需要时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句话叫&ldquo one protein,one career&rdquo ,意为一个教授一辈子只能研究透一个蛋白质。&ldquo 我主要研究端粒,从评上教授到现在,也只解析了数十个蛋白质的结构。&rdquo 雷鸣说道。  要摸清蛋白质的&ldquo 脾气&rdquo ,首先是要获取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想见到蛋白质的&ldquo 真身&rdquo ,就必须打破细胞。而细胞一旦被打破,里面90%的蛋白质就同时被破坏掉了,踪迹难觅。  找到目标蛋白质后,保存也是个难题。相对于&ldquo 皮实&rdquo 的基因,蛋白质要&ldquo 娇气&rdquo 得多。记载遗传信息的基因就像是张可以随意摆放的卡片,没有变性的担忧。蛋白质则不同,一旦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就会有变质的风险。  在传统的生物学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手持移液枪,往装有不同液体的瓶瓶罐罐里添加试剂是常见的场景。在上海设施的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里,这一幕正在被自动化的机器操作所取代。  高通量克隆构建实验室的中心区域是一个用玻璃超净间封闭起来的自动化机械操作平台。操作台外有一台集成软件的计算机负责&ldquo 发号施令&rdquo 。科研人员启动预设程序后,白色的机械臂在平台的各个自动化仪器间来回挪动,轻巧地把一个个96孔板放置到指定的板位上。各个自动化仪器的板位分别可执行加液、振荡、离心、清洗等生物实验操作。  传统手工操作,一个人每天最多克隆十几个基因。眼前的这套自动化系统,一天可以克隆960个基因,生产效率相当于一个数百人规模的基因克隆企业。&ldquo 我们希望把自动化概念引入科研中,重复劳动让机器来做,科研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真正的科学问题。&rdquo 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主管邓玮告诉记者。  上海设施自主设计和研发应用流程的这套系统,如同&ldquo 智能工厂&rdquo 一般,能独立完成一整套从分子生物学到细胞生物学的全部实验操作。  &ldquo 集成化程度越高的自动化设备,出错的几率就越高。针对完全陌生的样品,我们这套系统的可靠性能达到70%,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果了。&rdquo 雷鸣表示。  五线六站 透视蛋白质内部结构  蛋白质并不是由松散的氨基酸随机排列组合而成,每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有自己特定的空间结构。结构决定着蛋白质的功能。  肌红蛋白是哺乳动物心肌和骨骼肌中贮存和分配氧的胞内蛋白质。1960年,英国科学家肯德鲁(John Kendrew)首次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来自抹香鲸的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这一发现,使他成为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之一。  大多数人都有医院照X光的体验,X射线衍射法相当于是给结晶后的蛋白质拍X光,拍出的是一幅蛋白质晶体原子尺度的三维结构图。  在建筑外观呈鹦鹉螺形状的上海光源里,有5条光束线和6个专用实验站(五线六站)用于蛋白质科学研究。五线六站包括4个X射线实验站和两个红外光谱实验站,它们构成了上海设施的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和动态分析系统。  记者来到五线六站时,上海光源处在停光检修期,复合物晶体线站负责人秦文明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为第二天的复工做好准备。排成一长溜的设备间和操作间由厚重的屏蔽门把守,机器的轰鸣声给人置身工厂车间的感觉。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副主任张荣光,是五线六站的负责人。2009年回国之前,他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工作近20年。阿贡的APS(先进光子源)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同步辐射中心之一,采用X射线衍射法在半小时内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曾是阿贡的骄傲。在五线六站,这一时间被缩短为几分钟。  &ldquo 我们安装了先进的衍射仪和探测器,收集全套数据最快只需36秒,接着使用自建的软件系统,不到5分钟就能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给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rdquo 张荣光表示,五线六站不仅配备了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在实验方法和自动化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和提升。  过去,科研人员带着蛋白质晶体样品来到线站做实验非常忙碌。因为不能确定收到的数据是否有用,针对同一个晶体样品,要反复不停收集多套数据,带回去做进一步分析。  &ldquo 现在很快就能看到结果,一次可以带上一批样品来线站做实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我们的目标是,用户带到线站上来的是晶体,带回去的是蛋白质的结构。&rdquo 张荣光说道。  核磁共振拼搭蛋白质结构&ldquo 积木&rdquo   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在纯化后都能顺利结晶。结晶了的蛋白质也可能由于晶体质量等原因,难以被X射线&ldquo 看清&rdquo 。此外,同步辐射产生的X射线能量很高,小一点的晶体在被它探测时有&ldquo 粉身碎骨&rdquo 的风险。  在晶体学力所不及的领域,同样借助X射线设立的生物小角线站能弥补一二。事实上,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表现得更为&ldquo 动态&rdquo 和&ldquo 真实&rdquo 。小角线站负责人李娜介绍,小角散射技术能快速捕捉到溶液状态下蛋白质的瞬时结构。只需要秒量级,甚至毫秒量级的时间,就能看见两个分子是否形成复合物。  分辨率不高是小角散射的不足之处。张荣光进一步解释说,就像从远处看两个人的位置关系一样,能看清他们是靠在一起,但具体是手牵手,还是脚靠脚,就不得而知了。要在溶液状态下看清原子尺度的细节和运动,就要靠核磁系统了。  离开五线六站,记者来到了上海设施的核磁共振实验室。蓝色塑胶地板上,分布着5台白色圆柱状的&ldquo 大家伙&rdquo 。其中,体型最大的900兆核磁共振谱仪是目前国内在使用的最高场强的超导磁体设备之一。为了方便把样品放入仪器顶部,还专门搭建了高约四五米的扶梯。  和光束线站、电镜等设施的直接成像相比,核磁共振扫描得到的是&ldquo 间接&rdquo 信息&mdash &mdash 蛋白质分子里每2个氢原子之间的相对距离,据此勾勒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对此,核磁系统技术主管刘志军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一个坐着的人,如果能测算出他的头、手、脚等部位两端的距离,就能画出他的大致轮廓。  &ldquo 也可以理解为,核磁共振扫描得到的是一盒子拼插积木,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积木一块块地搭建起来,难点就在于不知道这些积木分属于哪个部位,是头还是脚,需要先指认,再通过计算来还原成三维结构。&rdquo 刘志军说。  为了&ldquo 指认&rdquo 方便,刘志军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构建一个大的数据库。理想状态是,核磁共振扫描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后得到的实验信息,可以去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如果有类似的&ldquo 片段&rdquo ,就可判断出这块&ldquo 积木&rdquo 属于哪个部位,再进一步去还原。&ldquo 搭积木的效率高低,取决于已知信息的多少,还原蛋白质三维结构也是如此&rdquo 。  蛋白质研究为药物研发铺路  蛋白质(protein)的概念最早由瑞典化学家永斯· 雅各布· 贝采利乌斯在1838年提出。&ldquo protein&rdquo 源自希腊文&ldquo protos&rdquo ,意为&ldquo 第一的,首要的&rdquo 。其时,人们对于蛋白质在机体中的核心作用并不了解。  一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在美国的教科书里,蛋白质被认为都长着一副橄榄球的模样,为细胞提供黏稠度是它主要甚至唯一的功能。随着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和首个原子尺度的蛋白分子三维结构图的精准呈现,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大幕开启,人们开始逐渐摸清蛋白质的&ldquo 长相&rdquo 和&ldquo 秉性&rdquo 。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在构建细胞结构、生物催化、物质传输等方面,蛋白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体新陈代谢几乎离不开的催化剂&mdash &mdash 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  然而,和DNA测序、基因组研究的耳熟能详相比,蛋白质研究似乎略显低调。事实上,蛋白质研究可视作基因研究的姊妹篇。雷鸣以肺癌为例说道,过去肺癌病人都用一种药物治疗,现在看来并不科学。尽管结果都表现为肺癌,但从分子尺度分析,发病机理千差万别。  上游致病的基因多种多样,不同基因组会产生数百种或数千种蛋白质组合,形成不同特质的癌细胞。每一种组合背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为基因的表达方式错综复杂,同一个基因在不同条件、时期可能会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如何找到精准的治疗靶点成为棘手的难题。  &ldquo 通过测序能知道多少种基因有病变,分析出主要矛盾是哪个,但基因检测只能用于诊断,给不了治疗的药物,下一步需要借助于蛋白质科学研究,为生物制药提供对症的&lsquo 靶点&rsquo 。在未来,精准医疗有望给每一种不同亚型的癌症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物。&rdquo 雷鸣表示。
  • 张玉奎院士、张丽华研究员团队蛋白质组学最新成果:N-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分析新方法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和张玉奎院士团队,蛋白组组学分析最新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团队发展了N-磷酸化肽段高选择性富集新方法,并结合肽段的高效分离和高灵敏度鉴定,实现了N-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分析。  与研究相对深入的发生在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侧链氨基上的蛋白质O-磷酸化修饰相比,发生在蛋白质组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上的N-磷酸化修饰,由于P-N酰胺键具有较高的吉布斯自由能,且易发生水解,目前仍缺乏有效的N-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方法,制约了人们对其生物学功能的认识。  团队研制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亚二微米硅球,并通过在硅球表面键合双二甲基吡啶胺双锌分子,在中性条件下实现了N-磷酸化肽段的高效、高选择性、快速富集 通过基于该材料的on-tip富集方法和液质联用分离鉴定的结合,不仅从HeLa细胞中鉴定到3384个N-磷酸化位点(目前最大的哺乳动物N-磷酸化数据集),而且还发现N-磷酸化位点附近亮氨酸高度表达 建立的N-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不仅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而且也为推动精准医学、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文章链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 蛋白质组:解码生命“天书”
    人类和老鼠的外貌可说是天渊之别,但实际上他们却有着近99%相同的基因组。何以&ldquo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rdquo ?正是蛋白质放大了他们基因上的细微差别。 日前,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全面启动。&ldquo 基因组学中微小的差异,在蛋白质组学中可以被千倍甚至几近万倍地放大。&rdquo 亚太蛋白质组组织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 初表示,这一计划的实施将对基因组序列图进行&ldquo 解码&rdquo ,进而全景式揭示生命奥秘,为提高重大疾病防诊治水平提供有效手段。 解码生命的&ldquo 密钥&rdquo 提起蛋白质,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生物体内一种极为重要的高分子有机物,约占人体干重的54%。 不过,&ldquo 蛋白质组&rdquo 一词却鲜有人了解。其实,蝴蝶由卵变虫、成蛹、再破茧成蝶,幕后&ldquo 操盘者&rdquo 并非基因组,而是蛋白质组。&ldquo 1994年澳大利亚科学家率先提出蛋白质组这个概念,指某个时刻、某个组织、器官或个体中所有蛋白质的集合。&rdquo 贺福初说。 科学家们之所以对蛋白质组产生浓厚兴趣,还要从人类基因组计划说起。2003年4月,耗资27亿美元、经由6国科学家历时13年奋战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以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绘制完成为标志,画上了句号。 没想到,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mdash &mdash &ldquo 科学界曾经认为,只要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就能了解疾病的根源,但是错了&rdquo 。国际蛋白质组组织启动计划主席萨姆· 哈纳什说,事实上,我们此时只了解10%的基因的功能,剩下的90%仍是未知的。 &ldquo 人类基因组计划并不像事前所预期的那样,能够逾越蛋白质这一生物功能的执行体层次,揭示人类生、老、病、死的全部秘密。基因组序列只是提供了一维遗传信息,而更复杂的多维信息发生在蛋白质组层面。&rdquo 贺福初表示。 就 人体而言,各个器官的基因组是一样的,而它们之所以形态、功能各异,正是其结构与功能的物质基础&mdash &mdash 不同的蛋白质组在&ldquo 操盘&rdquo 。&ldquo 就像蛹化蝶,无论形态如 何变化,基因组是不变的。&rdquo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小红说,人的每一种生命形态,都是特定蛋白质组在不同时间、空间出现并发挥功能的 结果。比如,某些蛋白质表达量偏离常态,就能够表征人体可能处于某种疾病状态。 &ldquo 无论是正常的生理过程还是病理过程,最直接的体现是蛋白质以及它们的集合体&mdash &mdash 蛋白质组。&rdquo 上述专家们表示。&ldquo 生,源于基因组;命,却一定由蛋白质组决定。只有蛋白质组才能根本阐释生命。&rdquo 贺福初说。 独辟蹊径的&ldquo 中国画卷&rdquo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形之际,已有科学家提出解读人类蛋白质组的想法。其目标是,将人体所有蛋白质归类,并描绘出它们的特性、在细胞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科学》杂志在2001年,也将蛋白质组学列为六大科学研究热点之一,其&ldquo 热度&rdquo 仅次于干细胞研究,名列第二。 不过,严峻的现实挑战,让这一想法迟迟停留在&ldquo 纸上谈兵&rdquo 阶段。&ldquo 生物蛋白质数的差别大概是基因数差别的三个数量级左右,人类基因总数大概2万多个,人体内的蛋白质及其变异、修饰体却是百万级的数量。&rdquo 贺福初表示。 不仅如此,人类基因组图谱只有一张,而蛋白质组图谱每个器官、每个器官的每一种细胞都有一张,且在生理过程和疾病状态时还会发生相应改变。工程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但困难并未阻挡住科学家们对其探索的脚步。1995年,首先倡导&ldquo 蛋白质组&rdquo 的两家澳大利亚实验室分别挂牌成立蛋白质组研究中心。随后欧美日韩等国均有行动。 1998年初,从事基因组研究的贺福初敏锐地嗅到这朵夜幕后悄然盛开的&ldquo 莲花&rdquo ,逐渐将精力投入到这个新兴领域。 2001年,&ldquo 基因组会战&rdquo 尚未鸣金,《自然》、《科学》杂志即发出&ldquo 蛋白质组盟约&rdquo 。同年秋,&ldquo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rdquo 开始孕育。 2002 年4月,贺福初在华盛顿会议上阐述&ldquo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rdquo 。同年11月,&ldquo 人类血浆蛋白质组计划&rdquo &ldquo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rdquo 正式启动,贺福初担任&ldquo 人类 肝脏蛋白质组计划&rdquo 主席。其后两年间,德国牵头的&ldquo 人类脑蛋白组计划&rdquo 、瑞士牵头的&ldquo 大规模抗体计划&rdquo 、英国牵头的&ldquo 蛋白质组标准计划&rdquo 及加拿大牵头的 &ldquo 模式动物蛋白质组计划&rdquo 相继启动。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种以生物系统为单元的研究策略酝酿之初饱受诟病。贺福初回忆,在华盛顿,中国人提出蛋白质组计划必须按生物系统(如器官、组织、细胞)进行一种战略分工和任务分割,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议四起。 &ldquo 要想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全景式分析人类蛋白质组的宏大目标,必须以人体的生物系统作为研究单元和分工的规则。这个策略,10年来合者渐众,不过目前仍存争议,中国的先见之明可能得在下个10年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rdquo 贺福初坦陈。 定位疾病的&ldquo GPS&rdquo 历经10余年的努力,以贺福初为代表的中国蛋白质组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向世界交了一份漂亮答卷: 成功构建迄今国际上质量最高、规模最大的人类第一个器官(肝脏)蛋白质组的表达谱、修饰谱、连锁图及其综合数据库; 首次实现人类组织与器官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全面对接; 在 炎症诱发肿瘤等方面,发现一批针对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潜在药靶、蛋白质药物和生物标志物。如,2008年,张学敏课题组首次发现炎症和免疫的 新型调控分子CUEDC2,可作为肿瘤耐药的新标志物,从而为克服癌细胞耐药提供了原创性的药物新靶点和治疗新思路。2010年,周钢桥课题组&ldquo 逮到&rdquo 肝 癌的易感基因,为肝癌的风险预测和早期预警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生物标记。2012年,张令强课题组研制出世界上首个能特异性靶向成骨细胞的核酸递送系 统,提供了一种基于促进骨形成的全新骨质疏松症治疗途径,向解决骨丢失无法补回这一医学难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4年,张令强课题组首次在国际上揭示 泛素连接酶Smurf1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并且导致病人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子&hellip &hellip 上述几项成果均发表于国际顶级的《科学》、《自然》系列杂志。 还没来得及分享这一喜悦,激烈的角逐又让他们绷紧了神经。日前,英国《自然》杂志公布美国、印度和德国等合作完成的人类蛋白质组草图。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成果有助于了解各个组织中存在何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与哪些基因表达有关等,从而进一步揭开人体的奥秘。 &ldquo 尽 管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确实是蛋白质组学领域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贡献。&rdquo 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直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指 出,虽然中国在蛋白质组的一些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国外有些团队正快马加鞭,我们不得不警醒,否则很快将被甩出第一阵营。 6 月10日,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全面启动实施。&ldquo 蛋白质组,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发现新型诊断标志物、治疗和创新药物,可以全面提高疾病防 诊治水平。这个项目完成后,将揭示人体器官蛋白质组的构成,一旦哪一部位出现异常即可实现&lsquo GPS定位&rsquo ,进而找到针对性的诊断措施、干预措施和预防措 施。&rdquo 记者了解到,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第一阶段,将全面揭示肝癌、肺癌、白血病、肾病等十大疾病所涉及的主要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组,了解疾病发生的主要异常,进而研制诊断试剂以及筛选药物。这将在2017年左右完成。 &ldquo 这是真正的原始创新,也是中国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rdquo 贺福初强调说。
  • 孙士生:用糖蛋白质组学破译癌症的密码
    p  作为一名生长在齐鲁大地、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青年学者,即便在海外求学多年,孙士生始终心系国家、情牵母校。伴随着时代的召唤,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的孙士生毅然回到母校西北大学,希冀将他在美国掌握与研发的先进技术应用到西北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以期为母校、为西北地区乃至为整个中国的科研水平真正实现与世界一流接轨尽一份力。br//pp  “在我看来,在西部地区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好处及空间,这里受到的外界诱惑和干扰应该会相对少一些,这份安静其实对于基础科学研究颇有助益。”对于未来,“我将继续在自己擅长的方向——糖蛋白质组学和生物标志物发现研究领域开展前沿研究”,为破译人类癌症的密码贡献力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孙士生这样表示到。/pp  和糖蛋白的缘分/pp  2005年本科毕业后,孙士生进入西北大学攻读研究生,并在那里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pp  “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对糖蛋白比较感兴趣。这个领域研究的人还比较少,但其实相当重要。当时教科书上关于糖蛋白的介绍还非常有限,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注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没想到有一天还真的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孙士生回忆说。/pp  糖蛋白是被聚糖共价修饰的一类蛋白质,糖蛋白上的寡糖链与肽链中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侧链以糖苷键共价连接.糖蛋白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真核微生物和各种病毒表面,种类繁多,功能广泛。其中N-连接的糖链合成起始于内质网,完成于高尔基体。其整个合成和分解过程受到各种酶类的特异催化和精确调控。其主要生物学功能为细胞或分子的生物识别,如人类ABO血型和精卵结合过程 另外,受体蛋白、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等亦均属糖蛋白。/pp  近年来,科学界逐渐认识到,糖蛋白与很多疾病如感染、肿瘤、心血管病、肝病、肾病、糖尿病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有关。再者,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及糖脂可“脱落”到周围环境或进入血循环,它们可以作为相关组织或细胞异常的标志为临床诊断提供信息 患某些疾病时体液中的糖蛋白亦常有特异性或强或弱的改变,这些糖蛋白的发现和应用将有助于疾病诊断或预后的判断。/pp  读研伊始,孙士生从事的是生物芯片方面的研究,“后来因为参与一个糖芯片检测流感病毒宿主范围的项目,我有幸进入了糖蛋白的研究领域,或许这就是缘分吧”,孙士生说。/pp  2011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后,孙士生选择前往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Dr. Hui Zhang实验室做博士后,继续从事糖蛋白质组的方法学和生物标志物发现研究。/pp  Dr. Zhang建立了经典分析糖蛋白方法,这在世界上属于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权威。他所领导的实验室,有着很多国际前沿的技术和研究。有幸在这样的实验室工作,孙士生深觉受益匪浅。/pp  “在国外,感触比较深的一点是,国外做科研,比较强调原创性。在美国,张老师会说,这个领域已经有人在做,而且做得不错,我们应该选择一些新的领域去探索。很多学者认为别人没做过的研究会更困难,其实不然,正是因为没人做过,发挥的空间才会更大”。/pp  糖蛋白组学意义重大/pp  在美多年,孙士生所做的诸多研究也产生了不小的国际影响力。/pp  孙士生介绍说,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日益成熟和规模化,蛋白翻译后修饰谱成为了新的研究焦点。蛋白糖基化修饰作为最重要、最普遍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主要参与细胞间识别、调控、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细胞转化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而系统高通量的糖蛋白质组研究方法是蛋白糖基化分析的基础。在美期间,他在Dr. Zhang建立的经典分析糖蛋白方法基础上,通过改变分析策略,创建了一种全面系统分析N-糖蛋白质组的新方法。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肿瘤标记物筛查,蛋白抗体、病毒以及其他各种生物样品中的蛋白糖基化分析。同时,孙士生还建立了一些其他基于质谱分析的糖蛋白质组学新方法。/pp  在蛋白质组/糖蛋白质组学在疾病生物标记物和致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方面,孙士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他与合作者将蛋白质组/糖蛋白质组相关方法学成功应用于各种临床样本分析中。其应用范围包括:人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HIV)及其感染的细胞和宿主,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唾液,肝癌细胞系和HCC病人血清,前列腺癌细胞系、组织和血清,卵巢癌细胞系和组织、肺癌细胞系模型和肾衰竭动物模型。/pp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博士后期间作为样本制备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了美国临床蛋白质组肿瘤分析(CPTAC)项目。我所在的实验室是全美参与此项目的五个核心实验室之一。在此项目中,我一直负责实验室内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标准流程的制定,样品制备,质量监控和问题解决。目前已顺利完成本轮所有临床样本的蛋白质组和糖蛋白质组图谱的解析,其中蛋白质组的研究成果已在Cell杂志发表”,孙士生说。/pp  回国的“青年千人”/pp  梁园虽好,终非故土。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多年后,孙士生最终选择回到西北大学,并在2017年顺利获得了中组部 “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的资助。/pp  “我选择回西北大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母校的热爱。这儿有我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有着悠久历史的西北大学近年来综合实力也在蒸蒸日上”,孙士生指出,西北大学学术氛围相对自由,对青年学者没有设置太多限制,“选择西北大学,也有这方面的考量。”/pp  回到母校后,孙士生希望能将本人所学,特别是他在糖蛋白质组学及新的肿瘤标志物发现等领域所积累的研究经验及学术成果服务于祖国,同时将母校建设的更好。/pp  展望未来,孙士生表示,他将继续致力于糖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的开发并将其应用于新的生物标志物发现、致病机制研究和蛋白糖基化调控机制研究中。他已针对这些设想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pp  孙士生表示,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在癌症、早老性痴呆等人类重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糖类作为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参与各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然而系统糖生物学研究包括系统的糖链解析、高通量的糖蛋白和糖脂分析等才刚刚起步:“在中国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必然会大有可为。”/ppbr//p
  • 蛋白质新冠疫苗 有望开启新冠免疫新时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渴望接种新冠疫苗的部分人员来说,由于容易出现急性免疫反应和血液循环问题,他们对一些基于信使RNA(mRNA)和病毒载体技术的疫苗心存担忧。尽管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疫苗是安全的,但它们与潜在的严重副作用(如心脏炎症和血栓)有关,因此,接种一种完全由蛋白质制成的疫苗或是他们的希望。  英国《自然》杂志在11月8日的报道中指出,美国诺瓦瓦克斯公司和其他生物技术公司的基于蛋白质的新冠疫苗即将上市。这些基于蛋白质的新冠疫苗尽管进度缓慢,但制造简单、成本低廉、副作用较少,因此,不仅有望填补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空白,且能进一步遏制新冠疫情的发展势头,“有望开启新冠免疫新时代”。  优点颇多  《自然》杂志报道指出,尽管蛋白质疫苗尚未广泛应用于对抗新冠病毒,但到目前为止,后期临床试验数据看起来很有希望:与其他类型的新冠疫苗相比,蛋白质新冠疫苗能在副作用更少的情况下提供强保护作用。  上个月发表的一份预印本论文称,在今年年初完成的一项有3万人参与的研究中,诺瓦瓦克斯疫苗针对新冠病毒的保护率为90%以上,不过,当时德尔塔变异毒株还未肆虐。位于成都的疫苗制造商三叶草公司报告其蛋白质疫苗针对新冠病毒的保护效力虽然略低,但该疫苗是在德尔塔变异毒株肆虐的人群中开展的。研究显示,这两种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可与mRNA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相媲美。  此外,这些蛋白质疫苗看起来也很安全。目前世界各地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大约50种基于蛋白质的新冠疫苗都没有引起任何重大副作用。通常由mRNA或病毒载体疫苗引起的许多反应,如头痛、发烧、恶心和发冷等,在基于蛋白质的替代品中也不常见。  进展缓慢  尽管基于蛋白质的新冠疫苗有诸多优点,但其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从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研究人员就预计,基于蛋白质的疫苗的设计将比其他疫苗技术更慢。  很多生物制药公司知道如何利用哺乳动物、昆虫或微生物经过基因改造的细胞大规模生产纯化蛋白质,但这一过程包含许多步骤,每一步都必须优化。疫苗开发咨询专家克里斯蒂娜曼德尔说:“这必然导致进展缓慢”。  美国Dynavax Technologies首席执行官伊恩斯彭斯也表示,结果表明,使用蛋白质制造的新冠疫苗“并非不合格,只不过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该公司为三叶草疫苗公司生产佐剂。  此外,不同蛋白质疫苗之间的功效可能差异巨大。目前正在测试的大多数基于蛋白质的疫苗都基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帮助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某些版本制造而成。不同疫苗产品部署刺突蛋白的形式大相径庭:一些疫苗使用单一蛋白,另一些则使用三联体;有些使用完整的刺突蛋白,另一些只使用刺突蛋白的片段。此外,一些蛋白自由漂浮,另一些则被包装成纳米颗粒。而且,主要候选蛋白质疫苗依赖不同的佐剂,每种佐剂都以自己的方式刺激免疫系统,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的疫苗反应。  葛兰素史克全球首席卫生官托马斯布鲁尔表示,所有这些都可能转化为不同的疗效和安全性,“最终哪种疫苗会胜出,时间和第三阶段试验结果将给我们最终答案”。  开启新时代  据悉,在经历了数月延迟后,诺瓦瓦克斯的高管表示,他们准备在年底前向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其蛋白质疫苗监管所需要的材料。此前该公司已向世卫组织、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欧盟等提交了相关材料。而且,11月1日,印度尼西亚首次授予该公司疫苗紧急使用权。  无独有偶,三叶草公司以及印度Biological E公司也将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内向本国政府提交类似的文件。  《自然》杂志称,如果这些疫苗获批,它们将减轻抵制现有疫苗的人的恐惧,填补全球疫苗接种空白。到目前为止,低收入国家只有不到6%的人接种了新冠疫苗。基于蛋白质疫苗容易制造、成本低廉,而且不需冷冻或冷藏保存,这些优势有助于缩小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免疫差距。  防疫创新联盟项目和创新技术负责人尼克杰克逊说:“世界需要这些基于蛋白质的疫苗,以惠及那些弱势群体”。诺瓦瓦克斯公司和三叶草公司都承诺明年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捐赠数亿剂疫苗。  据悉,防疫创新联盟已投资10多亿美元研发基于蛋白质的疫苗,目前有五种基于蛋白质的新冠疫苗处于积极研发当中,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三叶草公司、诺瓦瓦克斯公司和韩国生物科学公司生产的产品,杰克逊说:“蛋白质疫苗将会开启新冠免疫新时代”。  疫苗行业资深人士、三叶草公司科学顾问拉尔夫克莱门斯说,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mRNA等疫苗带来了速度优势,但现在基于蛋白质的疫苗正在迎头赶上,它们将提供更多的功能,比如,填补疫苗接种空白,保护整个世界免受新冠病毒困扰等,“我认为它们会占上风”。
  • 我国开发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解析软件
    中科院计算所究团队与董梦秋实验室合作,成功开发了定量蛋白质组学数据解析软件,用计算方法排除干扰信号的影响、提高肽段和蛋白质的定量准确度并对每个定量值进行准确性评价。  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是现代生物学技术的生长点之一,用于测量复杂生物体系中蛋白质及其翻译后修饰在不同条件下的丰度变化,是研究蛋白质功 能和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工具。已有的定量软件往往不能有效排除干扰信号,定量值的计算方法有待完善,而且缺乏准确性评价,致使输出结果&ldquo 鱼龙混杂&rdquo ,引起 的假阳和假阴两方面的困扰都比较严重。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开发者研究了几百个可疑定量值的原始质谱图和色谱图数据,找原因、攒经验,充分挖掘肽段的质谱、色谱信号特点以及从肽段定量到蛋白 质定量的方法,灵活应用各种组合和统计算法,建立了一整套非常细致的数据分析流程。为了验证软件的性能,董梦秋实验室的同学通过轻重SILAC或 14N/15N标记哺乳动物细胞或细菌,从10:1到1:10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14套标准样品,产生了14套测试数据集。 测试结果表明,定量结果的准确性明显超过定量蛋白质组学领域的两个主流软件Census和MaxQuant,主要表现在输出的非数比值数目(即 不能定量的部分)占总比值数目的0.01&ndash 0.5%,远低于Census的MaxQuant的对应比例2.5&ndash 10.7%和 1.8&ndash 2.7%;Census和MaxQuant输出了许多不准确结果,其定量值的标准差是软件的1.3&ndash 2倍;给出了肽段和蛋白质定量比值的置信区 间,而Census和MaxQuant没有准确性评价。目前,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和北京市政府的资助。
  • 蛋白质含量测定新方案——排除假蛋白氮(NPN)的干扰
    不法商人添加非法添加物的根本原因是,本来劣质产品中蛋白质含量就很低,需要添加用凯氏定氮法查不出的含氮物质充数。因为现行的凯氏定氮蛋白质测定方法局限于:只能测试总有机氮含量,而非特定的蛋白质中氮含量,因此,方法缺陷被不法商人所投机利用,使伪劣产品蒙混达标。 传统上,蛋白质的测定一直采用凯氏定氮法。该法的误区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把低价氮氧化并转为氨盐,再通过氨盐中氮元素的量换算成蛋白质的含量。凯氏定氮针对有机氮化合物,主要是指蛋白质,aa,核酸,尿素等N3-化合物。非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如三聚氰胺等,在凯氏定氮过程中,被同样消化成(NH4)2SO4,造成蛋白值虚高,我们统称这些化合物为假蛋白氮(NPN)。 从食品安全控制可靠性上考虑,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直接测试食品中的真蛋白质含量。因为,如果能够一次直接测定食品中真蛋白质含量,那么就堵住了市场监管上的漏洞,使伪劣产品无所遁形。因此添加假蛋白质物质,如三聚氰胺等就毫无意义了。区别蛋白质与NPN的意义在于可以获得真实准确的蛋白质含量。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厂商只能提供达标产品。这对需要进行蛋白质检测行业如食品、饲料及蛋白研究和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呼吁中国国家有关部门将真蛋白质检测尽快纳入预防性安全监控标准。 1.食品行业的蛋白质问题 监控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所有流程节点,包括原料采购、浓缩、勾兑、干燥、储存等。如假劣奶粉的危害就在于产品未达到国家蛋白标准限定,但在&ldquo 国标&rdquo 的凯氏定氮法检测后通过检测,其原因就在于搀加大量的NPN,造成蛋白质含量虚高。所添加的NPN大部分是化工产品,严重威胁食品安全。 2.饲料行业的蛋白质问题 饲料行业同样面临NPN造成的危害。例如最近引起社会关注的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含氮量达66%,白色无味,与蛋白粉外观相似,是被不法厂商大量使用的NPN。与&ldquo 瘦肉精&rdquo 、&ldquo 苏丹红&rdquo 等少数违禁添加剂一样,损害动物机体健康,并最终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内。三聚氰胺高温下会形成氰化物,长期或反复接触对肾脏器官形成巨大损害。 3.其他研究领域的蛋白质问题 植物原料中NPN的含量随季节、地域及品种变化很大。精确检测蛋白质含量,排除NPN干扰对于保证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CEM 公司的真蛋白质SPRINT分析仪,是目前唯一的真蛋白质测试仪,其主要特点: 1.直接测量&ldquo 真蛋白质&rdquo ,而非总氮含量 2.所有类型样品检测(液体、固体、粉末状、奶油、肉类、坚果类、谷物、种子等); 3.测量时间只需两分钟;全自动操作,无需有经验的化学家; 4.对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剂,不会产生错误的蛋白质测量结果,精确性和准确度等优于凯氏定氮法; 5.对非氮蛋白质的测定无需校准,直接测量; 6.无需化学试剂;相比目前的检测方法,具有更低的操作成本;http://www.analyx.com.cn/products/list.asp?classid=122
  • 百家实验室:访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4月,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中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mdash &mdash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为:上海设施)通过工艺测试,正式进入开放试运行阶段。近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拜访了上海设施及同步筹建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以下简称为:上海中心),一睹这一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先进水平和创新风采,上海中心科研项目高级主管汪利俊博士及行政事务主管高馨热情接待了我们。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建筑群  为了形成国际一流的蛋白质科学研究体系,并为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提供&ldquo 利器&rdquo ,2008年11月,&ldquo 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rdquo 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项目分北京设施、上海设施两部分,其中北京设施以蛋白质组学研究为主,而上海设施以结构生物学研究为主。  两年后的2010年12月,上海设施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动工建设,总投资7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而今历经3年多建设,上海设施/上海中心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于今年年底正式面向多用户、多领域开放。  据介绍,上海设施配备了蛋白质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以及由上海设施的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规模化、系统化技术装备体系。目前,上海设施由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五线六站、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质谱分析系统、核磁分析系统、电镜分析系统、分子影像系统、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动物设施等平台组成,可为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蛋白质机器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全面和完整的技术与条件保障。  在各大平台中,最令上海设施团队自豪的是几项创新:其中一项是将蛋白质表达实现了从&ldquo 手工作坊&rdquo 到&ldquo 智能工厂&rdquo 的转变。目前,在科研界和制药业对于各种蛋白样品的需求日益强烈,但蛋白表达是一个公认复杂、高成本、耗时和资源占用的过程。上海设施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自主设计了五套大型自动化装置,将软件控制、硬件设备和生物应用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大规模蛋白表达过程的自动化(包括克隆、蛋白表达和纯化)。高通量自动化克隆系统  整个流程实现了自动化,从大规模PCR扩增开始,依次自动进行重组质粒的构建、细胞生长、诱导表达、蛋白表达(构建了大肠杆菌、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三种表达体系),最终完成蛋白纯化及蛋白性质表征。以克隆过程为例,实验效率从传统手工一人次一天10个基因克隆提升到一天1000个基因克隆。  第二项创新则是分子影像系统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激光双光镊系统。据悉,设备的所有零部件都购自现成。光镊采用激光辐射压对微米级粒子进行捕获,并通过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实现亚纳米级位移和亚皮牛级力的测量。依靠这套系统,激光是&ldquo 镊子&rdquo ,能研究蛋白质如何折叠、变形,以及大分子生物酶的工作原理。高精度激光双光镊系统  第三项创新则是上海设施团队基于平台开发的相关研究方法。有了最先进的仪器,没有相应的研究方法也是枉然。为此,上海设施/上海中心的年轻PI们除了从事科学研究外,方法开发也是他们工作的重点。  以核磁系统分析平台为例,上海设施目前拥有5台核磁共振波谱仪,其中有国内第一台最高磁场强度的核磁共振设备(布鲁克900M NMR),主要用来测试蛋白质的溶液结构。上海中心PI周界文带着研究人员开展了核磁共振新技术的开发和新方法的研究。目前新方法的主体研究已完成,正进入软件测试阶段,对推广核磁共振技术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依托高场强核磁共振设施进行大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测定过程将更加可行。布鲁克900M 核磁(左)、安捷伦800兆核磁(中)、安捷伦600兆核磁(右)布鲁克600兆核磁(左)、安捷伦700兆核磁(右)核磁系统分析平台一览  同样,上海设施的质谱分析系统平台也很强大,拥有赛默飞、AB SCIEX、安捷伦、沃特世等主流质谱品牌的仪器13台,是全国目前最大、质谱仪器种类最全的质谱分析平台之一。这个实验室在上海中心PI黄超兰的主持下,已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国内其他实验室尚不具备的研究手段,吸引了全国各地甚至美国的诺奖获得者的研究组等多家科研单位前来合作,在短短半年间已有超过70多个合作项目在进行。赛默飞质谱系统(2台 Q Exactive、1台LTQ Orbitrap XL、1台LTQ Orbitrap Elite、1台 LTQ Orbitrap Elite-ETD)AB SCIEX质谱系统(左上:QTRAP 6500、左下:Triple TOF 5600+、右:MALDI-TOF/TOF 5800)安捷伦质谱系统(1台 6530Q-TOF、1台6550 ifunnel Q-TOF、1台6490 QQQ)沃特世质谱系统(左:Xevo TQ-S 右:Synapt G2-Si HDMS)质谱分析系统平台一览(左:FEI TitanKrios 300kV 球差矫正透射电镜 右上:FEI TF20 场发射冷冻透射电镜 右下:FEI T12 冷冻透射电镜)电镜分析系统平台一览(左上:ZEISS Cell Observer SD 转盘式激光共聚焦 左下:NIKON N-SIM 超高分辨率显微镜 右上:LEICA SP8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右下:OLYMPUS FV1200MPE 双光子显微镜)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平台一览  此外,上海中心还自主研发了一套科研物资管理系统(e-Supply),所有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都可通过ID登录系统下单购买实验试剂、耗材,资金从课题组经费账户中扣除,而上海中心则能以&ldquo 团购&rdquo 方式,拿到最优的价格。并且上海设施还为供应商提供了库存仓库,供应商只需付较少的费用就可以把上海设施常用的试剂、耗材存于此,这样也极大方便了研究人员,省去了试剂耗材运送的时间。现该系统已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除管理上海中心物资外,还兼管筹建中的上海科技大学的物资,不久有望在中科院其他研究院所推广。科研物资管理系统(e-Supply)供应商在上海设施库存的商品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机房  上海设施不仅仅是一个供科学家使用的科研平台,更是一个具有强大科研能力的科学中心。目前,上海中心有PI 14位,仅在上海设施试运行期间,上海中心各研究组就已获得了包括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在内的多项重大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自然》、《癌细胞》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陆续发表。  许琛琦研究组在阐明人体免疫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证明钙离子能够改变脂分子功能来帮助T淋巴细胞活化,提高T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的敏感性,从而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  周界文研究组在研究重要离子通道蛋白p7的精细空间结构以及p7与抑制剂金刚烷胺类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将大大推动新一代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手段的研发。  周兆才研究组研究发现原癌蛋白质YAP的一个天然拮抗剂蛋白&mdash VGLL4,并在蛋白质晶体结构解析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针对YAP的多肽类抑制剂,为以胃癌为代表的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途径。  雷鸣、张荣光研究组的研究论文首次在原子水平上解析了端粒酶的结构,第一次从原子层面对脊椎动物端粒酶复合物中蛋白质-R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描述。  未来,上海设施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科学家开放,旨在让上海设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与价值。(撰稿:杨娟)  附录: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及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网址 http://www.sibcb-ncpss.org/  http://www.ncpss.org
  •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正式亮相,贝克曼助力蛋白科学研究!
    中国,上海——2014 年5月29日——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将于2014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该系统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设计的五套大型自动化装置组成,将软件控制、硬件设备和生物应用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整个大规模蛋白表达过程的自动化。由贝克曼库尔特科学事业部提供的系统核心-Biomek系列自动化工作站,分别在高通量克隆构建,高通量原核细胞、昆虫细胞以及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及蛋白表达,高通量蛋白质纯化等研究领域,为该中心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强有力平台和技术支持。观看央视专题视频采访,敬请点击:http://news.cntv.cn/2014/05/25/VIDE1400996168085191.shtml 关于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事业部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事业部一直致力于改善全世界人类的健康。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为广大科研、商业实验室的生命科学研究工作者们提供先进的仪器系统、试剂和世界级的技术服务与支持,不断促进生物学科研的新技术发展。作为离心机和流式细胞仪的行业领导者,贝克曼库尔特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是毛细管电泳、颗粒表征和实验室自动化的创新者,其产品主要用于最前沿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贝克曼库尔特全球网站www.BeckmanCoulter.com和中文官方网站www.beckmancoulter.com.cn。更多详情,欢迎您联系: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Tel: 021 3865 1000 / 010 6521 3000Fax: 021 5830 6850 / 010 6515 6025www.beckmancoulter.com.cn
  • 谁是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领域世界第一牛人?
    俗话说:文无第一,如果非要整出个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领域世界第一牛人,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注定是一件有争议的事。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准业内人,我就本着无知者无畏的革命精神,说一下我自己心目中的第一牛人:Ruedi Aebersold。  考虑到科学网的大多数网友对蛋白质组学并不了解,先简单科普一下,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一词,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 基因组学(genomics)两个词的组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995年(也有1994,1996年之说)Marc Wikins首次提出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1,1997年, Peter James(就职于有欧洲MIT之称的瑞士联邦工学院(ETH))又在此基础上率先提出蛋白质组学的概念2。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又进一步催生了N多的各种各样的组学(omics),两者的诞生的发展,也使系统生物学成为可能,本文的主人公Ruedi Aebersold与Leroy Hood一起于2000年在美国西雅图创办了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SB),该所的建立不但标志着系统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此句话貌似不靠谱,参见文后14楼的评论),也带动了包括蛋白质组学在内的多种组学的发展,当然各种组学的发展也同时促进了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尽管日本也于2000年在东京建立了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但是同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东京的这个所,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世界影响都无法和西雅图的那个系统生物学领域的麦加相提并论。闲话少叙,我之所以认为Ruedi Aebersold是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领域世界第一牛人,是基于如下原因:  Ruedi Aebersold对蛋白质组学的最大贡献可谓是同位素代码标记技术(ICAT),现在这一蛋白组定量技术自从1999年在Nature上发表以来,该技术已世界广泛应用,该论文迄今(截至2013年1月11日)已被引用了近3000次。Web of Science的检索结果显示,蛋白组学领域迄今已经至少有超过10万篇论文发表,按照被引用次数排名,该论文位居第三位。有意思的是,被引用次数排第四位的是Ruedi Aebersold和另外一位牛人Mathias Mann(下面会介绍)于2003年发表在Nature上的有关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的综述论文,迄今也已被引用近2800次。而引用次数排第一和第二的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并算不上是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领域的,蛋白质组学仅仅是他们使用的工具,他们的影响也在这个领域之外。蛋白质组学领域,最重要的专业协会应该算是HUPO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 最重要的专业会议也当属HUPO世界大会,Ruedi Aebersold曾获HUPO含金量最高的成就奖,他本人也经常是HUPO世界大会的分会主席或大会特邀报告人。当然Aebersold还获得了包括美国质谱协会(ASMS)大奖在内的许多专业大奖。可能有人会列出另外的自己心中的第一牛人(如上述的Mathias Mann),但Ruedi Aebersold无疑至少是领域内公认的前几位的世界级牛人。另外,顺便说一下德国马普所的Mathias Mann(其在丹麦首都也有实验室),Mann和Aebersold可谓是蛋白质组学领域的双子星座,都是该领域的顶级牛人,Mann发表的论文有多篇都在蛋白质组学领域被引用次数前10位,不少被引用次数都上千次。上述的Mann和Aebersold两人能在Nature发表综述论文也说明了他们的江湖地位。Aebersold和Mann所发表的论文总被引次数分别超过了5万和3万次,这个数字在世界所有领域都是惊人的。另外,Mathias Mann在蛋白质组学最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发明了蛋白质组体内标记技术SILAC3,这种技术与Ruedi Aebersold发明的ICAT已及另外一种标记iTRAQ是公认的应用最为广泛的蛋白质组学定量标记技术。  今年年近花甲的Ruedi Aebersold是世界蛋白质组学的开拓者之一,现在在上述的ETH的工作,和最早提出蛋白质组学Peter James在同一个大学。作为土生土长的瑞士人,Ruedi Aebersold是在2004年底、2005年初才开始在ETH全职工作的,可谓是瑞士的大海龟。Ruedi Aebersold此前在西雅图的ISB和华盛顿大学工作,作为ISB的元老和共同创办人,Ruedi Aebersold现在还是ISB的兼职教授,发表论文时也还署ISB地址。Mann和Aebersold都是欧洲人,现在又都致力于将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应用到临床,尽管蛋白质组学已有十多年发展历史,现在最大的一个瓶颈可以说在基本无法应用到临床,现有的技术,对于临床应用而言,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太高(无法高通量、检测成本太贵)。这一块硬骨头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够啃得动的,需要从临床样品制备、质谱技术到数据分析都要有突破甚至革命性的创新,我很期待,也相信Mann和Aebersold有能力最终使蛋白质组学(尤其是基于此的生物标志物鉴定技术)应用到临床。  我国在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领域在世界上最出名的无疑非贺福初莫属,贺福初的名字在国内搞蛋白质组学应该都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头衔很多(如将军、院士),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新年伊始他又多了一个牛头衔:万人计划中的科技领军人才。贺的工作和学术水平,我不熟悉,不敢评头论足。他的文章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是发表在Cancer Research一篇论文,迄今已有126次,但并非是蛋白质组学领域。在蛋白质组学领域,他的被引次数(含自引)最高的论文是2007年发表在蛋白质组学顶级期刊MCP的文章4,迄今已有105次引用。蛋白质质谱领域,我国在世界上最出名的学者估计要数复旦大学的杨芃原了,他的被引用次数最高的一篇论文,是2005年发表在化学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的文章5,迄今已被引用70次,杨芃原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我国在蛋白质组学目前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是南开大学王磊(澳大利亚海归、长江学者)2007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论文6,迄今被引次数已经超过500次。  蛋白质质谱仪主要生产商Thermo Fisher(即原来的Finnegan), 最近新出了本挂历,这本特别的挂历上列了13位在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领域的牛人,上述的Ruedi Aebersold和Mathias Mann都在之列,其余11位简单介绍、列表如下。姓 名工作单位主要贡献Richard D. Smith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1990年首次用三重四级杆质谱Top-down(自上而下)分析完整蛋白John Yates III美国Scripps研究所SEQUEST MS/MS数据库搜索程序Joshua Coon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发明了电子转移解离技术(ETD)Neil Kelleher美国西北大学Top-down蛋白质组学Kathryn Lilley英国剑桥大学蛋白质组学定量技术Pierre Thibault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应用生物质谱和蛋白质组学到细胞生物学Michael MacCoss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Albert Heck荷兰Utrecht大学基于质谱的结构生物学Catherine Costello美国波士顿大学HUPO前任主席,质谱技术发展及应用Alexander Makarov德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生物质谱全球研发总监领导研发Orbitrap质谱仪Donald Hunt美国弗吉尼亚大学FT-MS and ETD  简单的说,上述13位世界级牛人都来自欧美,没有一位来自亚洲,也没有一位华人。我不知道以Ruedi Aebersold代表的上述牛人是如何炼成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是欧美版的“百人”计划,也不是“千人”计划,更不是“万人”计划而“计划”出来的。网上的公开信息表明:Ruedi Aebersold除了在国际专业协会和期刊有学术兼职外,没有任何行政职务,就是一普通教授,但是这不妨碍他成为蛋白质质谱与蛋白质组学领域世界第一牛人。
  •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1.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研究意义和背景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研究等。尽管现在已有多个物种的基因组被测序,但在这些基因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目前功能基因组中所采用的策略,如基因芯片、基因表达序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等,都是从细胞中mRNA的角度来考虑的,其前提是细胞中mRNA的水平反映了蛋白质表达的水平。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从DNA mRNA 蛋白质,存在三个层次的调控,即转录水平调控(Transcriptional control ),翻译水平调控(Translational control),翻译后水平调控(Post-translational control )。从mRNA角度考虑,实际上仅包括了转录水平调控,并不能全面代表蛋白质表达水平。实验也证明,组织中mRNA丰度与蛋白质丰度的相关性并不好,尤其对于低丰度蛋白质来说,相关性更差。更重要的是,蛋白质复杂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或迁移、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则几乎无法从mRNA水平来判断。毋庸置疑,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直接阐明生命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机制。蛋白质本身的存在形式和活动规律,如翻译后修饰、蛋白质间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构象等问题,仍依赖于直接对蛋白质的研究来解决。虽然蛋白质的可变性和多样性等特殊性质导致了蛋白质研究技术远远比核酸技术要复杂和困难得多,但正是这些特性参与和影响着整个生命过程。 传统的对单个蛋白质进行研究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后基因组时代的要求。这是因为:(1) 生命现象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影响的,必然涉及到多个蛋白质。(2) 多个蛋白质的参与是交织成网络的,或平行发生,或呈级联因果。(3) 在执行生理功能时蛋白质的表现是多样的、动态的,并不象基因组那样基本固定不变。因此要对生命的复杂活动有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必然要在整体、动态、网络的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研究。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上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它是以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其活动方式为研究对象。可以说蛋白质组研究的开展不仅是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里程碑,也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虽然第一次提出蛋白质组概念是在1994年,但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甚至更早,尤其是80年代初,在基因组计划提出之前,就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蛋白质组计划,当时称为Human Protein Index计划,旨在分析细胞内的所有蛋白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被搁浅。90年代初期,各种技术已比较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各国科学家的讨论,才提出蛋白质组这一概念。 国际上蛋白质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不论基础理论还是技术方法,都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相当多种细胞的蛋白质组数据库已经建立,相应的国际互联网站也层出不穷。1996年,澳大利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组研究中心:Australia Proteome Analysis Facility ( APAF )。丹麦、加拿大、日本也先后成立了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在美国,各大药厂和公司在巨大财力的支持下,也纷纷加入蛋白质组的研究阵容。去年在瑞士成立的GeneProt公司,是由以蛋白质组数据库“SWISSPROT” 著称的蛋白质组研究人员成立的,以应用蛋白质组技术开发新药物靶标为目的,建立了配备有上百台质谱仪的高通量技术平台。而当年提出Human Protein Index 的美国科学家Normsn G. Anderson也成立了类似的蛋白质组学公司,继续其多年未实现的梦想。2001年4月,在美国成立了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研究组织(Human Proteome Organization, HUPO),随后欧洲、亚太地区都成立了区域性蛋白质组研究组织,试图通过合作的方式,融合各方面的力量,完成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uman Proteome Project)。2.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策略和范围 蛋白质组学一经出现,就有两种研究策略。一种可称为“竭泽法”,即采用高通量的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分析生物体内尽可能多乃至接近所有的蛋白质,这种观点从大规模、系统性的角度来看待蛋白质组学,也更符合蛋白质组学的本质。但是,由于蛋白质表达随空间和时间不断变化,要分析生物体内所有的蛋白质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另一种策略可称为“功能法”,即研究不同时期细胞蛋白质组成的变化,如蛋白质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表达,以发现有差异的蛋白质种类为主要目标。这种观点更倾向于把蛋白质组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的手段和方法。 早期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指蛋白质的表达模式(Expression profile), 随着学科的发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充。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已成为蛋白质组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和巨大挑战。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已被纳入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畴。而蛋白质高级结构的解析即传统的结构生物学,虽也有人试图将其纳入蛋白质组学研究范围,但目前仍独树一帜。3.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可以说,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既是技术所推动的也是受技术限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技术方法水平的高低。蛋白质研究技术远比基因技术复杂和困难。不仅氨基酸残基种类远多于核苷酸残基(20/ 4), 而且蛋白质有着复杂的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和糖基化等,给分离和分析蛋白质带来很多困难。此外,通过表达载体进行蛋白质的体外扩增和纯化也并非易事,从而难以制备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组学的兴起对技术有了新的需求和挑战。蛋白质组的研究实质上是在细胞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大规模的平行分离和分析,往往要同时处理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因此,发展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的研究技术平台是现在乃至相当一段时间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主要任务。当前在国际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平台的技术基础和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3.1 蛋白质组研究中的样品制备 通常可采用细胞或组织中的全蛋白质组分进行蛋白质组分析。也可以进行样品预分级,即采用各种方法将细胞或组织中的全体蛋白质分成几部分,分别进行蛋白质组研究。样品预分级的主要方法包括根据蛋白质溶解性和蛋白质在细胞中不同的细胞器定位进行分级,如专门分离出细胞核、线粒体或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蛋白质成分。样品预分级不仅可以提高低丰度蛋白质的上样量和检测,还可以针对某一细胞器的蛋白质组进行研究。 对临床组织样本进行研究,寻找疾病标记,是蛋白质组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但临床样本都是各种细胞或组织混杂,而且状态不一。如肿瘤组织中,发生癌变的往往是上皮类细胞,而这类细胞在肿瘤中总是与血管、基质细胞等混杂。所以,常规采用的癌和癌旁组织或肿瘤与正常组织进行差异比较,实际上是多种细胞甚至组织蛋白质组混合物的比较。而蛋白质组研究需要的通常是单一的细胞类型。最近在组织水平上的蛋白质组样品制备方面也有新的进展,如采用激光捕获微解剖(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 方法分离癌变上皮类细胞。3.2 蛋白质组研究中的样品分离和分析 利用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量通过双向凝胶电泳的方法将各种蛋白质区分开来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它在蛋白质组分离技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何提高双向凝胶电泳的分离容量、灵敏度和分辨率以及对蛋白质差异表达的准确检测是目前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国外的主要趋势有第一维电泳采用窄pH梯度胶分离以及开发与双向凝胶电泳相结合的高灵敏度蛋白质染色技术,如新型的荧光染色技术。 质谱技术是目前蛋白质组研究中发展最快,也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技术。它通过测定蛋白质的质量来判别蛋白质的种类。当前蛋白质组研究的核心技术就是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即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将蛋白质分离,然后利用质谱对蛋白质逐一进行鉴定。对于蛋白质鉴定而言,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精度是三个关键指标。一般的质谱技术难以将三者合一,而最近发展的质谱技术可以同时达到以上三个要求,从而实现对蛋白质准确和大规模的鉴定。3.3 蛋白质组研究的新技术 做过双向凝胶电泳的人一定会抱怨它的繁琐、不稳定和低灵敏度等缺点。发展可替代或补充双向凝胶电泳的新方法已成为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最主要的目标。目前,二维色谱 (2D-LC)、二维毛细管电泳 (2D-CE)、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 (LC-CE) 等新型分离技术都有补充和取代双向凝胶电泳之势。另一种策略则是以质谱技术为核心,开发质谱鸟枪法(Shot-gun)、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 (CE-MS)等新策略直接鉴定全蛋白质组混合酶解产物。随着对大规模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视,发展高通量和高精度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技术也被科学家所关注。此外,蛋白质芯片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并已经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应用。3.4 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组数据库是蛋白质组研究水平的标志和基础。瑞士的SWISS-PROT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种类最多的蛋白质组数据库。丹麦、英国、美国等也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蛋白质组数据库。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已给蛋白质组研究提供了更方便有效的计算机分析软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质谱鉴定软件和算法发展迅速,如SWISS-PROT、Rockefeller大学、UCSF等都有自主的搜索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最近发展的质谱数据直接搜寻基因组数据库使得质谱数据可直接进行基因注释、判断复杂的拼接方式。随着基因组学的迅速推进,会给蛋白质组研究提供更多更全的数据库。另外,对肽序列标记的从头测序软件也十分引人注目。4. 蛋白质组学发展趋势 在基础研究方面,近两年来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已被应用到各种生命科学领域,如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在研究对象上,覆盖了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范围,涉及到各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如信号转导、细胞分化、蛋白质折叠等等。在未来的发展中,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领域将更加广泛。 在应用研究方面,蛋白质组学将成为寻找疾病分子标记和药物靶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对癌症、早老性痴呆等人类重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蛋白质组技术也有十分诱人的前景,目前国际上许多大型药物公司正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蛋白质组学方面的应用性研究。 在技术发展方面,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将出现多种技术并存,各有优势和局限的特点,而难以象基因组研究一样形成比较一致的方法。除了发展新方法外,更强调各种方法间的整合和互补,以适应不同蛋白质的不同特征。另外,蛋白质组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也将日益显著和重要,这种交叉是新技术新方法的活水之源,特别是,蛋白质组学与其它大规模科学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交叉,所呈现出的系统生物学(System Biology)研究模式,将成为未来生命科学最令人激动的新前沿。
  • 走近大科学工程: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图为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核磁共振分析系统。  走近中国大科学工程  生活中的乌云总是不期而至。一位正值花季的美国女孩,突然被告知患上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癌症。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她所患癌症的亚型发生率极低。  在患同一大类癌症的人群中,只有2%的人所患亚型和她一样。幸运的是,针对这一亚型恰好有一种特效药。经过不到3个月的治疗,她痊愈了。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主任雷鸣用这个真实的案例,向科技日报记者生动阐释了精准医疗的未来图景。但并非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和那位女孩一样幸运。在人类通往精准医疗的道路上,蛋白质科学研究将扮演什么角色?身为国家大科学工程之一的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ldquo 上海设施&rdquo )对推进蛋白质科学研究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为回答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近日走进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一探究竟。  不容小觑的&ldquo 仪器集群&rdquo   和以往走进的国家大科学工程相比,上海设施没能在视觉上给人造成强大冲击。  &ldquo 我们这里主要是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生命科学研究的仪器集群,以至于在立项之初,是否将上海设施列入大科学工程都存在争议。&rdquo 雷鸣说道。  可别小瞧这里的&ldquo 仪器集群&rdquo 。上海设施自2014年5月试运行以来,前来参观的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国际知名专家对设备的先进性纷纷&ldquo 点赞&rdquo 。  雷鸣回忆道,十多年前,我国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虽然已取得一批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但整体上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蛋白质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008年被批准立项,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项目。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分为上海和北京两部分,上海设施以建设蛋白质结构解析能力为主。  围绕从生物体的空间尺度和生命过程的时间尺度来研究蛋白质,上海设施构建了由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核磁分析系统、集成化电镜分析系统、蛋白质动态分析系统、质谱分析系统、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分子影像系统和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组成的9大技术系统,具备规模化蛋白质制备、多尺度结构分析、多层次动态研究、修饰与相互作用分析以及数据库与计算分析5大能力。  史蒂夫· 哈里森是雷鸣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的导师。参观上海设施后,史蒂夫感觉非常震撼,对雷鸣很年轻就有机会参与如此重大的项目表示赞赏和羡慕。收获羡慕之余,雷鸣多次被问道:&ldquo 在如此先进的科研平台上,你们能做出哪些世界一流的工作来?&rdquo   独一无二的蛋白质&ldquo 智能工厂&rdquo   每一个蛋白质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自己的脾气秉性。要把它研究透彻,需要时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句话叫&ldquo one protein,one career&rdquo ,意为一个教授一辈子只能研究透一个蛋白质。&ldquo 我主要研究端粒,从评上教授到现在,也只解析了数十个蛋白质的结构。&rdquo 雷鸣说道。  要摸清蛋白质的&ldquo 脾气&rdquo ,首先是要获取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想见到蛋白质的&ldquo 真身&rdquo ,就必须打破细胞。而细胞一旦被打破,里面90%的蛋白质就同时被破坏掉了,踪迹难觅。  找到目标蛋白质后,保存也是个难题。相对于&ldquo 皮实&rdquo 的基因,蛋白质要&ldquo 娇气&rdquo 得多。记载遗传信息的基因就像是张可以随意摆放的卡片,没有变性的担忧。蛋白质则不同,一旦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就会有变质的风险。  在传统的生物学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手持移液枪,往装有不同液体的瓶瓶罐罐里添加试剂是常见的场景。在上海设施的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里,这一幕正在被自动化的机器操作所取代。  高通量克隆构建实验室的中心区域是一个用玻璃超净间封闭起来的自动化机械操作平台。操作台外有一台集成软件的计算机负责&ldquo 发号施令&rdquo 。科研人员启动预设程序后,白色的机械臂在平台的各个自动化仪器间来回挪动,轻巧地把一个个96孔板放置到指定的板位上。各个自动化仪器的板位分别可执行加液、振荡、离心、清洗等生物实验操作。  传统手工操作,一个人每天最多克隆十几个基因。眼前的这套自动化系统,一天可以克隆960个基因,生产效率相当于一个数百人规模的基因克隆企业。&ldquo 我们希望把自动化概念引入科研中,重复劳动让机器来做,科研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真正的科学问题。&rdquo 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主管邓玮告诉记者。  上海设施自主设计和研发应用流程的这套系统,如同&ldquo 智能工厂&rdquo 一般,能独立完成一整套从分子生物学到细胞生物学的全部实验操作。  &ldquo 集成化程度越高的自动化设备,出错的几率就越高。针对完全陌生的样品,我们这套系统的可靠性能达到70%,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果了。&rdquo 雷鸣表示。  五线六站 透视蛋白质内部结构  蛋白质并不是由松散的氨基酸随机排列组合而成,每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有自己特定的空间结构。结构决定着蛋白质的功能。  肌红蛋白是哺乳动物心肌和骨骼肌中贮存和分配氧的胞内蛋白质。1960年,英国科学家肯德鲁(John Kendrew)首次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来自抹香鲸的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这一发现,使他成为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之一。  大多数人都有医院照X光的体验,X射线衍射法相当于是给结晶后的蛋白质拍X光,拍出的是一幅蛋白质晶体原子尺度的三维结构图。  在建筑外观呈鹦鹉螺形状的上海光源里,有5条光束线和6个专用实验站(五线六站)用于蛋白质科学研究。五线六站包括4个X射线实验站和两个红外光谱实验站,它们构成了上海设施的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和动态分析系统。  记者来到五线六站时,上海光源处在停光检修期,复合物晶体线站负责人秦文明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为第二天的复工做好准备。排成一长溜的设备间和操作间由厚重的屏蔽门把守,机器的轰鸣声给人置身工厂车间的感觉。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副主任张荣光,是五线六站的负责人。2009年回国之前,他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工作近20年。阿贡的APS(先进光子源)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同步辐射中心之一,采用X射线衍射法在半小时内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曾是阿贡的骄傲。在五线六站,这一时间被缩短为几分钟。  &ldquo 我们安装了先进的衍射仪和探测器,收集全套数据最快只需36秒,接着使用自建的软件系统,不到5分钟就能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给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rdquo 张荣光表示,五线六站不仅配备了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在实验方法和自动化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和提升。  过去,科研人员带着蛋白质晶体样品来到线站做实验非常忙碌。因为不能确定收到的数据是否有用,针对同一个晶体样品,要反复不停收集多套数据,带回去做进一步分析。  &ldquo 现在很快就能看到结果,一次可以带上一批样品来线站做实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我们的目标是,用户带到线站上来的是晶体,带回去的是蛋白质的结构。&rdquo 张荣光说道。  核磁共振拼搭蛋白质结构&ldquo 积木&rdquo   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在纯化后都能顺利结晶。结晶了的蛋白质也可能由于晶体质量等原因,难以被X射线&ldquo 看清&rdquo 。此外,同步辐射产生的X射线能量很高,小一点的晶体在被它探测时有&ldquo 粉身碎骨&rdquo 的风险。  在晶体学力所不及的领域,同样借助X射线设立的生物小角线站能弥补一二。事实上,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表现得更为&ldquo 动态&rdquo 和&ldquo 真实&rdquo 。小角线站负责人李娜介绍,小角散射技术能快速捕捉到溶液状态下蛋白质的瞬时结构。只需要秒量级,甚至毫秒量级的时间,就能看见两个分子是否形成复合物。  分辨率不高是小角散射的不足之处。张荣光进一步解释说,就像从远处看两个人的位置关系一样,能看清他们是靠在一起,但具体是手牵手,还是脚靠脚,就不得而知了。要在溶液状态下看清原子尺度的细节和运动,就要靠核磁系统了。  离开五线六站,记者来到了上海设施的核磁共振实验室。蓝色塑胶地板上,分布着5台白色圆柱状的&ldquo 大家伙&rdquo 。其中,体型最大的900兆核磁共振谱仪是目前国内在使用的最高场强的超导磁体设备之一。为了方便把样品放入仪器顶部,还专门搭建了高约四五米的扶梯。  和光束线站、电镜等设施的直接成像相比,核磁共振扫描得到的是&ldquo 间接&rdquo 信息&mdash &mdash 蛋白质分子里每2个氢原子之间的相对距离,据此勾勒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对此,核磁系统技术主管刘志军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一个坐着的人,如果能测算出他的头、手、脚等部位两端的距离,就能画出他的大致轮廓。  &ldquo 也可以理解为,核磁共振扫描得到的是一盒子拼插积木,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积木一块块地搭建起来,难点就在于不知道这些积木分属于哪个部位,是头还是脚,需要先指认,再通过计算来还原成三维结构。&rdquo 刘志军说。  为了&ldquo 指认&rdquo 方便,刘志军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构建一个大的数据库。理想状态是,核磁共振扫描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后得到的实验信息,可以去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如果有类似的&ldquo 片段&rdquo ,就可判断出这块&ldquo 积木&rdquo 属于哪个部位,再进一步去还原。&ldquo 搭积木的效率高低,取决于已知信息的多少,还原蛋白质三维结构也是如此&rdquo 。  蛋白质研究为药物研发铺路  蛋白质(protein)的概念最早由瑞典化学家永斯· 雅各布· 贝采利乌斯在1838年提出。&ldquo protein&rdquo 源自希腊文&ldquo protos&rdquo ,意为&ldquo 第一的,首要的&rdquo 。其时,人们对于蛋白质在机体中的核心作用并不了解。  一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在美国的教科书里,蛋白质被认为都长着一副橄榄球的模样,为细胞提供黏稠度是它主要甚至唯一的功能。随着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和首个原子尺度的蛋白分子三维结构图的精准呈现,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大幕开启,人们开始逐渐摸清蛋白质的&ldquo 长相&rdquo 和&ldquo 秉性&rdquo 。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在构建细胞结构、生物催化、物质传输等方面,蛋白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体新陈代谢几乎离不开的催化剂&mdash &mdash 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  然而,和DNA测序、基因组研究的耳熟能详相比,蛋白质研究似乎略显低调。事实上,蛋白质研究可视作基因研究的姊妹篇。雷鸣以肺癌为例说道,过去肺癌病人都用一种药物治疗,现在看来并不科学。尽管结果都表现为肺癌,但从分子尺度分析,发病机理千差万别。  上游致病的基因多种多样,不同基因组会产生数百种或数千种蛋白质组合,形成不同特质的癌细胞。每一种组合背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为基因的表达方式错综复杂,同一个基因在不同条件、时期可能会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如何找到精准的治疗靶点成为棘手的难题。  &ldquo 通过测序能知道多少种基因有病变,分析出主要矛盾是哪个,但基因检测只能用于诊断,给不了治疗的药物,下一步需要借助于蛋白质科学研究,为生物制药提供对症的&lsquo 靶点&rsquo 。在未来,精准医疗有望给每一种不同亚型的癌症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物。&rdquo 雷鸣表示。(原标题:探秘蛋白质的&ldquo 前世今生&rdquo &mdash &mdash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印象)
  • CEM 真蛋白质快速测定仪“全国征询合作伙伴”活动正式启动
    CEM SPRINT 真蛋白质快速测定仪,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蛋白质检测,不受&ldquo 三聚氰胺&rdquo 、&ldquo 皮革奶&rdquo 影响的创新性检测方法。经大量实验证明,SPRINT&ldquo 真蛋白质&rdquo 测量结果不受皮革奶影响,欢迎相关乳制品厂家、研究机构与培安公司合作,共同探讨真蛋白质检测方法。 皮革奶简介 皮革奶是是用皮革水解蛋白生产出来的乳制品,这是一种类似于三聚氰胺的物质,加入到乳制品中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蛋白含量。&ldquo 皮革奶&rdquo 的毒害就出在这个&ldquo 皮革水解蛋白&rdquo 上,它是利用皮革厂制作服装、皮鞋之后剩下的下脚料甚至是动物毛发等物质,经过水解提炼而成的一种粉状物,因其蛋白含量较高,故而被称为&ldquo 皮革水解蛋白粉&rdquo 。中国农业部发出2011年安全检测计划文件,要求各地除要检测三聚氰胺外,还要严格检测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 皮革奶的主要添加物,皮革水解物的主要成分是皮革水解蛋白,而劣质水解蛋白的生产原料主要来自制革工厂的边角废料。制革边角废料中含有重铬酸钾和重铬酸钠。用这种原料生产水解蛋白,重铬酸钾和重铬酸钠自然就被带入产品中,被人体吸收。食品专家介绍,皮革水解物主要添加的食品是乳与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作用是增加蛋白质含量量。也就是说这又是一种类似于三聚氰胺的物质,而它与三聚氰胺的不同之处在于,皮革水解物的检测难度比三聚氰胺更大,轻则关节疏松重则死亡。长期食用将致癌。 CEM SPRINT真蛋白质检测仪简介 CEM SPRINT&mdash 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真蛋白质快速测仪,诞生于2007年,2008年获IFT创新奖,2009年获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该仪器采用了生命科学领域的iTAG&ldquo 蛋白质氨基酸分子标签&rdquo 技术,这项技术可以给蛋白质贴上&ldquo 标签&rdquo ,提供一种在样品中直接测量真蛋白质含量的手段。 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1.直接测量&ldquo 真蛋白质&rdquo ,而非总氮含量; 2.所有类型样品检测(液体、固体、粉末状、奶油、肉类、坚果类、谷物、种子等); 3.测量时间只需两分钟;全自动操作,无需有经验的化学家; 4.对&ldquo 三聚氰胺&rdquo 、&ldquo 皮革水解蛋白&rdquo 等非法添加剂,不会产生错误的蛋白质测量结果,精确性和准确度等优于凯氏定氮法; 5.测量过程无需校准,直接测量; 6.无需危险化学试剂,相比目前的检测方法,具有更低的操作成本。 更多详情,请联系培安公司:电话:北京:010-65528800 上海:021-51086600Email: sales@pynnco.com网站:www.pynnco.com
  • 案例分享 | Monolith分子互作仪助力蛋白质脂化修饰研究
    研究背景蛋白质脂化在几乎所有与膜相关的生物学途径中都起着核心作用,例如细胞信号传导、蛋白质分泌、细胞死亡和免疫。然而,由于脂化是高度可变的,可逆的,并且经常与其他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相互交叉影响,大多数蛋白脂化的生理功能仍然不明确,常见的功能缺失诱变方法对于探索蛋白质脂化往往效果不佳。研究内容2023年8月,浙江大学生研院林世贤课题组在 Nature Chemical Biology(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发表了题为“Computational design and genetic incorporation of lipidation mimics in living cells”的研究成果,报告了一种设计脂化模拟的计算方法。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工程系统,用于将这些脂化模拟物整合到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几乎任何所需的蛋白质位置。这项研究策略能够实现数百种蛋白质脂化的功能获得研究,促进了卓越治疗候选药物的创造。在该研究中,为了证明基因编码脂质模拟物在设计和合成治疗候选药物中的效用,研究人员使用Monolith分子互作仪检测了人血清白蛋白HSA和脂质模拟改造的多肽药物GLP-1变体之间的相互作用。GLP-1-K20-4HexyF和GLP-1-K20-4OctyF对HSA的Kd值分别为2.31 μM和0.58 μM,分别比GLP-1-K20-HepoK的15 μM增加了6.5倍和25.9倍。相比之下,野生型(WT) GLP-1未检测到结合,表明增强的结合是由脂质模拟介导的。图:MST分析多肽药物GLP-1变体对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亲和力https://doi.org/10.1038/s41589-023-01400-8IF: 14.8 Q1技术优势Monolith系列仪器可以直接检测带有荧光标记(如CY5)的多肽与其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检测经过荧光标记的蛋白与无荧光的多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检测不依赖于分子量的改变,样品用量少,仅需10分钟就可获得精确的Kd值。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trong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仪器信息网讯/span/strong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 蛋白质组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可以高通量的分析正常及病理条件下机体、组织、细胞或亚细胞成分中全部蛋白质,对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上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的整体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蛋白质组之间在表达数量、表达水平和修饰状态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可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特异性蛋白质,对病变相关蛋白的研究可以为探索病毒本身及其感染机制提供信息,且这些蛋白还可能作为疾病诊断潜在的生物标志和治疗的药物靶点。/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蛋白质组概念的提出及常用技术/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蛋白质组(proteome)这一概念由Wilkins和Williams等在1994年首次提出,以它作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产生和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从整体上分析组织,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表达水平与翻译后修饰,探索蛋白质的功能及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蛋白质组学中对蛋白表达分析方面的研究应用较多的技术有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基于2-DE将其重复性和精确性加以改进的双向差异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difference electrophoresis,2D-DIGE),以及对筛选到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快速精确鉴定的串联质谱技术(mass spectrometry,MS),其中质谱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核心技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在质谱技术中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um,MALDI-TOFMS)是分析多肽和蛋白质混合物的主要方法,此外,使用标记的氨基酸在细胞中进行稳定同位素标记(stable-isotope labeling by amino acids in cell culture,SILAC) 是一种鉴定和定量病毒感染后细胞蛋白中表达差异的有效方法。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病毒学中的应用有助于病毒感染及病毒宿主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蛋白组学技术在及其感染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案例/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病毒寄生于宿主细胞中,需要不断地适应和改变宿主的环境。他们能够编码多种多功能蛋白质,这些蛋白能与宿主蛋白发生一系列的相互作用以完成病毒的各种功能。目前,许多病毒的基因组已完成测序,但由于受到病毒影响而发生相应改变的宿主蛋白组、宿主蛋白翻译后修饰等还未被完成阐明。近年来,高通量技术的兴起,如基于质谱技术的定量或半定量蛋白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依托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飞速发展,不仅促进了病毒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加快了对于病毒相关的宿主蛋白鉴定。今后相关研究数据仍会急速增加,这需要更加先进的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更全面地了解病毒感染过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案例1: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冠状病毒研究中的蛋白组学技术/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ARS基因组的基因产物包括20多种蛋白质,据报道,有研究学者首次应用DIGE技术分析了SARS-CoV感染的Vero E6细胞,鉴定出355个在SARS-CoV感染后表达发生变化的蛋白,其中186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为理解SARS-CoV的感染和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对感染SARS-CoV的BHK21细胞进行SILAC定量分析及进一步功能分析表明,BAG3可以抑制SARS-CoV的复制。对感染病人的血清蛋白质组分析,有助于返现可用于病毒感染的诊断、预后及治疗的生物标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案例2: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研究中的蛋白质组学技术/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据报道,研究学者利用2-DE技术筛选H9N2感染人源细胞系后不同时间点的差异表达蛋白,运用质谱技术鉴定到22种蛋白,主要包括细胞骨架蛋白、RNA加工途径相关蛋白和代谢相关蛋白等,其中表达差异显著的蛋白主要参与细胞骨架网络的构成。这些蛋白的鉴定有助于理解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中的复制及其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案例3: 揭示新型寨卡病毒宿主因子的蛋白质组学技术/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寨卡病毒(ZIKV)是一种与登革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有关的黄病毒,具有单链RNA基因组,编码多蛋白,共翻译和翻译后加工成三个结构蛋白,前体膜和包膜以及七种非结构蛋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据报道,有研究学者使用人类神经前体细胞和神经细胞 SK-N-BE2 进行整合蛋白质组学方法,以表征细胞在病毒侵染后的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变化,并使用亲和蛋白质组学来鉴定ZIKV蛋白的细胞靶标。通过亲和纯化结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技术(AP-LC-MS / MS)鉴定与人SK-N-BE2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表达的10种ZIKV蛋白中的每一种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和相关复合物,研究鉴定到了386种 ZIKV 相互作用蛋白、ZIKV 特异性和泛黄病毒活性相关的宿主因子,这些宿主因子已知与神经元发育、视网膜缺陷和不育相关。由此,相关论文作者绘制了神经元细胞中的ZIKV蛋白-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此外,研究还分析确定了在 ZIKV 感染后特异性上调或下调的1,216个磷酸化位点,表明病毒感染引起基本信号传导通路为 ZIKV 感染引起的增殖停滞提供了新的见解。/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当前,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对病毒感染前后的蛋白表达图谱进行鉴定,进一步对病毒感染引起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和验证,探索其在病毒感染中的潜在作用机制、寻找病毒的作用靶标,为病毒的预防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途径。 /span因此,在继病毒感染细胞的差异蛋白质组分析后,为更能反映真实的变化规律,更到位的解释病毒感染和致病机制,进行病毒感染宿主机体的差异及功能蛋白质组分析将是研究发展的趋势。/ppbr//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trong参考文献:/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董 书 伟 ,荔 霞 ,刘 永 明 ,等 .蛋 白 质 组 学 研 究 进 展 及 其 在 中 兽 医 学 中 的 应 用 探 讨 [J ] . 中 国 畜 牧 兽 医 , 2 0 1 2 , 3 9 (1 ) : 4 5 ~ 4 9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Liu H.Advances of SARS-Cov genome[J].Journal of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03,2(11):1~4./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Liu N,Song W,Wang P,et al.Proteomics analysis of diferen- tial expresion of celular proteins in response to avian H9N2vi- rus infection in human cels[J].Proteomics,2008,8(9):1851~ 1858./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Pietro S ,Alexey S , Haas D A , et al. An orthogonal proteomic survey uncovers novel Zikavirus host factors[J]. Nature, 2018./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ppbr//p
  • 转录组测序结合蛋白质组分析探索蝾螈再生奥秘
    来自德国及美国等处的研究人员针对基因组特别大,难以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动物,提出了以转录组测序与蛋白质组分析联合以解析功能基因的策略,并以蝾螈进行实验,开辟了组织及器官再生研究的新思路。该研究成果已发表近期的《Genome Biology》杂志上。 蝾螈是一种在侏罗纪中期演化的有尾两栖动物,目前存活的约有400种。红色斑点蝾螈虽然小,但其组织工程学技艺却令人惊叹。蝾螈在失去了组织,包括心肌、中枢神经系统元件甚至眼睛的晶状体后仍能再生。一般来讲,动物的再生组织的能力是所有多细胞动物所共有的古老程序,因此,医生们一直希望蝾螈的这种能力依赖于基础遗传学程序,而该程序潜伏在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所有动物中,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再生医学中利用蝾螈的再生机制。 然而蝾螈的基因组十分庞大,比人类基因组大十倍,要从头获得蝾螈的全基因组序列不容易。因此研究者们将目光转向基因表达所产生的RNA,他们利用454新一代测序技术对蝾螈的转录组进行了研究。经过从头组装N. viridescens的转录组,获得了超过120,000个RNA转录本,约有15,000个转录本编码蛋白质,其中有826个转录本是蝾螈所特有的。这些转录本中包含了不同器官所有再生阶段的转录本,这些转录本中的一部分与其它生物相似。通过对蝾螈胚胎和幼体的心脏、四肢、眼睛、尾、肝脏、脾脏等组织中再生过程表达的蛋白的分离以及质谱分析方法,对这些蛋白进行分类及与转录本的比对。 通过454新一代测序结果与质谱技术的结合,发现了500多个其它生物中从未被发现的肽段,接下来会进一步探索这些蛋白是否与再生能力相关。这项研究不仅为目前科学家们提供了两栖类动物的基因数据,更为基因组测序困难的动物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Genome Biol. 2013 Feb 20 14(2):R16. A de novo assembly of the newt transcriptome combined with proteomic validation identifies new protein families expressed during tissue regeneration.Looso M, Preussner J, Sousounis K, Bruckskotten M, Michel CS, Lignelli E, Reinhardt R, Hoeffner S, Krueger M, Tsonis PA, Borchardt T, Braun T.
  • 遗传发育所在植物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研发方面获进展
    蛋白质磷酸化是在激酶催化下将磷酸基团转移到底物蛋白质上的可逆过程,是能够调控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且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翻译后修饰,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适应以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度解析磷酸化蛋白质组,是探讨磷酸化如何参与这些生物学过程以及筛选与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关键磷酸化靶点的有效手段。然而,与动物相比,植物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深度解析在技术上更具挑战性。这是由于植物细胞具有致密的细胞壁和大量的色素以及其他次生代谢物。前者增加了蛋白质提取的难度,而后者干扰了磷酸肽富集的效率和特异性。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汪迎春研究组通过探索一系列的实验条件,研发出高效的植物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新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脱氧胆酸钠高效抽提植物蛋白,同时消除常规方法中导致样品损失和灵敏度降低的两个步骤,即在蛋白酶消化前的样品净化和在磷酸肽富集前的脱盐处理,在色素与其他干扰分子共存的情况下进行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地磷酸肽富集。 科研人员应用这一方法,在拟南芥、水稻、番茄和衣藻等绿色生物的组织中高效纯化磷酸化蛋白质组(单针质谱可鉴定约11,000个磷酸位点)。由于该技术主要面向高等植物及其他绿色生物(如衣藻),且操作简便,降低了实验所需的人力和试剂费用,因此命名为GreenPhos。GreenPhos可定量分析不同植物的磷酸化蛋白组,分析深度深、定量重复性高,有望成为植物磷酸化蛋白组学的通用技术。研究人员应用该技术,深度解析了拟南芥响应不同时长盐胁迫的差异磷酸化蛋白质组,发现了包括剪接体蛋白和一些激酶响应盐胁迫的磷酸化事件。 11月27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DOI:10.1016/j.molp.2023.11.010)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GreenPhos工作流程及多种绿色生物磷酸化蛋白质组鉴定结果
  • 首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蛋白质组学的兴起带动了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质谱技术的进步则拓宽了蛋白质组学研究问题的广度。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兴起,特别是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产生的数据规模越来越大。依靠简单的手工处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问题的需求,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算法与软件工具来自动处理大批量的蛋白质组数据已经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这就是“计算蛋白质组学”(Computational Proteomics)。  仪器信息网讯 为了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国计算蛋白质组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前沿动向,推动计算技术在蛋白质组研究中发挥更加切实的作用,2010年11月10-11日,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的“首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150余位从事计算蛋白质组学及其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现场  会议主办方代表贺思敏研究员在会上表示:一般来说,计算蛋白质组学以计算技术为主要手段,是基于质谱技术的规模化蛋白质表达分析,也包括结构与功能的高通量分析。近年来,随着“精密蛋白质组学”概念和LTQ Orbitrap等技术的诞生,计算蛋白质组学的的研究发展迅速。  从2005年开始美国相继举办了3次蛋白质组学研讨会,欧洲也陆续开展了3次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其他国家会议也相继设立蛋白质组学的专题会议。同时,国际上专业的学术期刊也相继刊载了蛋白质组学的综述文章,这标志着计算蛋白质组学已经取得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首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也正是应运而生。  在我国,一些从事生化领域研究的专家几乎从不“上岸”,而部分毕业于信息领域的专家又从不“下水”,当然也存在着一批学者教授属于“两栖”作战,这样的研究现状不利于计算蛋白质研究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次研讨会也是为了促进计算技术与生化领域的专家交流沟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贺思敏研究员  同时,大会还邀请了20多位计算蛋白质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涉及质谱数据分析、蛋白质鉴定、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定量、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定位、蛋白质结构、蛋白基因组学等。上海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报告题目:糖蛋白结构的质谱数据库  目前,通过各种技术构建专业性强、针对性明显的糖链结构数据库已经引起了关注。杨芃原教授的研究基于生物质谱的数据分析,建立了蛋白质糖基化位点以及糖链结构数据库。并开发了一套糖蛋白鉴定和糖链结构确立的理论算法,并将理论算法在我们创建的软件GRIP(Glycopeptide Reveal & Interpretation Platform)中全部实现。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进行通量化的糖蛋白结构质谱分析,展现了比较好的应用前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张凯中教授报告题目:利用串联质谱技术解析多糖结构  张凯中教授主要介绍了生命科学中蛋白糖结构及其和串联质谱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张凯中教授表示,蛋白质中糖结构的变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转录后修饰;蛋白质被酶处理后,经色谱分离,可用串联质谱解析其多糖结构。基于糖肽序列从头测序算法,张教授通过分析花生类蛋白质中的多糖结构得到了一种多项式时间算法简单模型,实践表明,该方法更具启发性。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关慎恒教授报告题目:利用稳定同位素代谢标记研究哺乳动物动态蛋白质组的数据处理平台  据关慎恒教授介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与稳定同位素标记是目前用于研究蛋白周转的主要工具。关慎恒教授利用稳定同位素代谢标记,通过测量小数组织中的1000多个蛋白的代谢常数,建立了复杂生物体系蛋白代谢周转组动力学的试验和信息处理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处理无标定量、SILAC。氢氘交换的实验数据。华大基因张勇先生报告题目: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组学到基于质谱仪的蛋白质组学--华大基因的生物信息学  张勇先生介绍到,对于海量数据的信息分析和挖掘成为华大基因立足世界基因组领域的根本。除了测序仪,质谱仪无疑成为蛋白质组领域的高通量仪器。目前,华大基因通过利用海量数据的信息学分析从而识别关键要素,发挥了高通量、低成本的仪器特性。华大基因也逐步从 DNA、RNA水平,向蛋白质水平研究发展。。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马斌教授报告题目:利用质谱和同源数据库进行全蛋白测序  马斌教授首先谈到了,蛋白质数据库搜索和传统同源查找时遇到的问题,并分别给出了“分两步走”和“兼听则明”的两个解决办法。另外,串联质谱(MS/MS)的在该领域的应用仍然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马斌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算法和自动化软件(CHAMPS),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大于99%的序列覆盖率和100%的蛋白质序列准确性。中科院计算所孙瑞祥副研究员报告题目:电子转运裂解质谱特征及其在蛋白质鉴定中的应用  孙瑞祥研究员指出,近10年内,肽段或完整蛋白质在质谱仪中的裂解技术-电子捕获裂解(ECD)与电子转运裂解(ETD)逐渐发展起来。其中,目前市场上ETD主流仪器的供应商主要有赛默飞世尔、布鲁克、安捷伦、ABI、日立等公司。ECD和ETD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鉴定和“自顶而下”的完整蛋白质裂解研究中已经展示出了诱人的前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明亮研究员报告题目: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处理新方法和平台发展  叶明亮研究员介绍到,在蛋白质组学数据处理方法和平台方面分别发展了针对非修饰肽段和磷酸化肽段鉴定的数据筛选方法。此外,还发展了一种结合二级质谱(MS2)和三级质谱(MS3)图谱以及正伪数据库检索的自动磷酸化肽段鉴定方法。该方法结合了MS2和MS3的高灵敏度和可信度,可以自动的对磷酸化肽段进行鉴定而无需进一步的人工验证。参会者合影留念  另外,为了使参会人员能够获得有关蛋白质组质谱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同时了解到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本次会议还安排了质谱技术与蛋白质组学基础培训,共有72人注册参加了此次培训课程,培训现场提问的听众络绎不绝,气氛十分活跃。培训人员与专家交流探讨
  • 第十期蛋白质组学技术与应用高级培训班通知
    p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pp  第十期蛋白质组学技术与应用高级培训班/pp  蛋白质组学是揭示生命现象和规律的必由之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重要战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蛋白质组学发展,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于2017年8月22-25日在北京举办“第十期蛋白质组学技术与应用高级培训班”。培训班由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等从事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线专家亲自授课,通过技术讲座结合实验操作,展示应用实例,现场解答科研疑问,帮助学员拓展研究思路,提升科研水平,增加职业竞争力。/ppstrong  一、主办单位/strong/pp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北京(凤凰中心)/pp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BPRC)/pp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KLP)/pp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pp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简称“凤凰中心”)/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BPRC)坐落在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国家科技基础设施,也是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执行总部、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pp  凤凰中心/BPRC拥有高通量、高分辨率、高精度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和以高性能“天河”超级计算机为核心的生物信息学平台,保持着全覆盖鉴定蛋白质组最快的世界纪录,最快可在1天内解析20个生物样本的蛋白质组。另外,在以院士领衔,入选“千人计划”、国家杰青、北京市科技新星为骨干的专家团队带领下,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多功能立体显微镜、流式分选仪、模式生物构建、抗体药物筛选等配套的蛋白质功能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技术体系结合,可提供样本制备、色谱分离、质谱分析、数据处理的一站式优质服务。我们愿与从事蛋白质组学、蛋白质功能、生物信息学、转化医学和蛋白质药物研发等相关创新研究的有识之士一起,推动生命科学新发现、新技术、新产品的涌现,实现“创造历史,引领世界”的梦想。/ppstrong  二、培训内容/strong/pp  (一)技术讲座/pp  生物质谱仪的创新性应用 孙佳楠/pp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样本制备技术 姜 颖/pp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分离技术 张养军/pp  生物质谱及其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 秦伟捷/pp  蛋白质组信息学 朱伟民/pp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杨 靖/pp  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研究技术与应用 徐 平/pp  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应万涛/pp  生物质谱技术在神经肽组学中的应用 贾辰熙/pp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与应用 王 建/pp  蛋白质组学数据的知识发现 李 栋/pp  参观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北京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pp  (二)实验演示观摩(每项半天时间)/pp  1、样本制备/pp  样本制备为蛋白质组分析的重要步骤,是获得高质量数据的前提。此部分将重点介绍各种常见样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收集和总蛋白提取方法,和细胞分离、亚细胞器分离、高丰度蛋白去除、除盐等样本前处理方法,以及蛋白酶切、蛋白质和肽段分离的常用方法。/pp  2、Label-free样本无需标记/pp  直接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蛋白质酶解肽段进行质谱分析,通过比较质谱信号强度,来分析不同来源样本蛋白量的变化。与标记定量技术相比,其技术优势就在于蛋白质不需要昂贵的同位素标签进行标记,所需样品总量少,且不受样品数量的限制。随着质谱以及定量算法和定量软件的发展,Label free定量方法越来越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期介绍1:Label-free 蛋白质组学非标记定性和定量技术,2:基于Label-free双反相色谱串联平行反应监测靶向定量蛋白质组方法。/pp  3、液质联用质谱仪鉴定蛋白/pp  液质联用(LC-ESI-MS)技术是针对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复杂样本的最佳鉴定手段之一。反相HPLC连接纳升级的电喷雾离子源,以线性离子阱质谱作为手段,能够高效、准确、灵敏地连续鉴定。本期介绍实现最佳鉴定效果的关键:液相分离条件和质谱仪参数的设置以及搜库技巧等。/pp  4.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定量技术/pp  数据非依赖性采集( 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定量技术,将整个质谱扫描质量范围分为若干窗口,依次对每个窗口的所有离子进行碎裂,采集全部子离子信息。该技术无需指定目标肽段,扫描点数均匀,利用谱图库即可实现定性确证和定量离子筛选,同时可实现数据回溯。/ppstrong  三、时间和地点/strong/pp  报到:8月21日全天,凤凰中心/BPRC。/pp  培训:8月22-25日凤凰中心/BPRC(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38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pp  住宿: 北京梧桐苑商务酒店(东方金沙酒店)准四星,预订电话:010-61777200(请说明参加本次培训班)/ppstrong  四、培训费用/strong/pp  (一)讲座/pp  即日起至8月20日注册:每人2000元,学生1500元。/pp  (二)实验演示观摩/pp  即日起至8月20日注册:每人1000元/项/半天,学生800元/项/半天。/pp  网上注册地址:http://111.198.139.71/training1/cn//pp  学生报到时须持学生证。/pp  培训费用包含:培训资料、培训期间的午、晚餐。住宿费用自理,请自行联系酒店登记住宿。/ppstrong  五、注意事/strongstrong项/strong/pp  1. 住宿:北京梧桐苑商务酒店(紧邻凤凰中心大楼),预订电话:010-61777200(预定时请说明参加此次会议)/pp  2. 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学员可以享受中心提供的技术服务优惠政策。技术服务项目请看网站:/pp  http://www.bprc.ac.cn/guidance/list.php?catid=27/pp  http://www.ncpsb.org/服务/蛋白质分析/ppstrong  六、汇款信息/strong/pp  帐 号:0200004909200041055/pp  账户名称: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pp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北京市永定路支行/pp  注:汇款时请务必注明学员姓名、单位和“蛋白质组学培训班”字样。汇款后将汇款凭据传真至中心,或将扫描电子版发送至邮箱bprctrain@163.com,以确保汇款安全到账。/ppstrong  七、联系方式/strong/pp  联系电话:注册:周建平(010)61777015/pp  咨询:董微(010)61777010/pp  电子邮件:bprctrain@163.com/pp  通信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38号(102206)/ppbr//p
  • 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第二轮通知
    蛋白质组学与转化医学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  (第二轮通知)  为积极促进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增进国际间合作交流,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和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IFP)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组委会及浙江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定于2011年4月15日—1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  一、会议安排  本届会议设有大会报告、分会(专题)报告和墙报三种形式。大会将邀请蛋白质组学及相关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和教授作大会报告或专题报告,会议规模约1000人左右。  拟邀请大会报告人:路甬祥、陈 竺、沈 岩、饶子和、王红阳、贺福初  Roger Y. Tsien (诺贝尔奖获得者,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A)  John Yates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USA)  Ruedi Aebersold (Institute of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Switzerland)  Matthias Mann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chemistry, Germany)  Amos Bairoch (Swiss Institute of Bioinformatics, Swiss)  Christopher M. Overal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同时将邀请Profs. Gilbert Omenn, Henry Rodriguez, Daniel Chan, Julio Celis, PeipeiPing,秦钧, 刘斯奇, 杨芃原, 郑树森, 钱小红等  大会安排2011年4月15日上午举行“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论坛”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4月15日下午举办“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   4月16-17日召开“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  4月15-16日中午举办蛋白质组学培训班。  会议同时举办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领域相关的仪器、设备、试剂和新技术的展览、展示会。  二、会议议题 蛋白质组学与转化医学 组织/器官蛋白质组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定量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新技术新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 信号转导与调控 计算蛋白质组学 植物蛋白质组 代谢蛋白质组 临床蛋白质组 抗体及芯片 模式动物蛋白质组 结构蛋白质组  三、会议语言  英文  四、会议组织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  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IFP)   承办单位: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 浙江大学   主 席:贺福初,Ping Peipei,段会龙  学术委员会   主 席:John Yates (TSRI, USA)  Ruedi Aebersold (ETH-IMSB)   委 员: (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陈正军 陈志南 丁建平 高友鹤 何大澄 贺福初 李亦学 梁宋平 刘斯奇  刘银坤 钱小红 强伯勤 秦 钧 饶子和 施 前 施蕴渝 汪尔康 王红阳 杨芃原 杨晓明 张学敏 张玉奎 赵晓航  组织委员会   主 任:贺福初   副主任:杨芃原 杨晓明 秦 钧   委 员:(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陈志南 丁建平 高友鹤 何大澄 贺福初 李 明 梁宋平 刘斯奇 陆满晴 潘全威 钱小红 秦 钧 饶子和 施 前 王东根 徐 平 杨芃原 杨晓明 杨秀荣 张先恩 张玉奎 甄 蓓   秘 书 长:钱小红   副秘书长:甄 蓓 施 前  秘书处   北京昌平区科学园路33号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联系人: 甄 蓓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邓 宁 浙江大学  张雪莉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电 话:010-80705188 传 真:010-80705155   E-mail:cnhupo@163.com   会议网站:www.cnhupo-congress.cn  http://61.50.138.116/bprchy/cn  媒体支持  仪器信息网 生物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五、征文范围及要求(参照模版)  投稿论文收录入会议论文集,大会将组织优秀论文评选。参加会议代表将授予继续教育学分10分。  凡未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均可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征文范围:有关蛋白质组学及相关领域近年来研究的学术成果,以英文论文摘要形式投稿。  稿件要求:每篇论文摘要按正式发表论文要求撰写,300字以内,使用Word软件撰写。文责自负。(参照模版)  字体要求:标题—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  作者—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拟作报告者请在其姓名下方划一横线。  注:大会报告幻灯片一律要求英文准备  单位、地址、邮编、E-mail—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居中  摘要—Times New Roman五号  参考文献—Times New Roman五号  投稿方式:请登录 http://61.50.138.116/bprchy, 点击会议注册, 阅读注册须知, 在页面下端点击 “已阅读完注册须知,点击开始注册”, 进入注册界面. 红字显示选项为必填项. 用户ID请使用有效邮箱信息. 您可以登录网站修改您的个人信息及摘要信息. 注册之后,您可以根据需要提交会议摘要, 并进行酒店预订等.  E-mail:cnhupo@163.com  截至日期:论文摘要投稿截至日期为2011年3月15日  六、报到时间  2011年4月14日  七、会议注册费(国内代表)  2011年1月20日前注册:1200元(人民币)/位(在读学生:900元/位)  2011年1月20日后注册:1400元(人民币)/位(在读学生:1100元/位)  技术培训费(与注册费一并交纳):200元(人民币)/位  八、注册须知  1.请与会代表携带本人身份证,学生代表需携带学生证。已交费代表请带好汇款凭证,以备核对。  2.注册代表权益:  正式代表和学生代表,可以参加会议组织的所有活动、注册费包括会务费、资料礼品费、会议安排旅游、4月15日—17日中晚餐及4月14日晚餐费用。  九、会议地址和住宿宾馆   会议地址:浙江杭州 第一世界大酒店(浙江杭州萧山区湘湖路92号)   酒店电话:086-0571-83866888   住宿安排:浙江杭州 第一世界大酒店  五星:标准间480元/天,单人间480元/天  四星:标准间350元/天,单人间350元/天  十、学术发言及证书登记  大会和分会发言及壁报交流的参会代表,请在注册当日(2011年4月14日)将报告材料或壁报资料(国际标准大小1.0m×1.2m(宽×长))交至大会学术组,报告材料须为Powerpoint文件,一律要求英文准备,存储于USB闪盘之中,大会提供笔记本电脑和幻灯放映设备,不接受个人电脑接入。如有特殊需求,请提前与大会会务组联系。  所有参会代表可登记领取学分证书。  十一、退费说明  已交费的参会代表因个人原因不能参会或其他原因需要退款,请提前与会务组联系。退费原则:2011年3月15日前退还所交款项的80%,3月15日~4月1日退还所交款项的50%,4月1日及以后恕不退款。  十二、会后旅游  湘湖半日游:湘湖被誉为西湖的“姊妹湖”,横跨8000年的古文明。湘湖旅游度假区规划总面积51.7平方公里,恢复湖面7.5平方公里。“湘湖八景”在生态湘湖、文化湘湖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湘湖生态系统,形成飞鸟禽鱼的乐园,营造出一处湘湖古越文化氛围。  具体旅游安排以会议第三轮通知为准。  十三、联系方式  会议网址:http://www.cnhupo-congress.cn  http://60.191.25.30/bprchy  大会会务组:  电 话:010-80705188(学术) 80705166(招商)  传 真:010-80705155  E-mail:cnhupo@163.com  地 址:北京昌平区科学园路33号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邮 编:102206  *请注明:“蛋白质组学大会”  注册费汇至:  帐 户:中国人民解放军62032部队  开户行:北京工商行永定路支行  帐 号: 0200004909008520585  * 务必注明:蛋白质组学大会*(汇款前请先打电话联系,汇款后将汇款凭据传真至我处,以确保汇款安全到帐)  十四 、附件  附件:论文摘要模板.doc  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  秘书处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 循环肿瘤细胞(CTC)蛋白质表达分析系统
    p  早前,美国ProteinSimple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款可以对循环肿瘤细胞、外泌体等微量样本进行蛋白质表达水平定量检测的Milo系统。一经推出,此产品立即获得《The Scientist》杂志年度创新产品第一名、生物通2016年度生命科学十大创新产品奖、中国仪器协会年度创新新产品奖等。它的发明人之一Kelly Gardner博士也获得MIT Technology Review 35岁以下创新人才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400" height="284" title="1.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84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89d84ca-1b3f-49c0-b5b1-82a689442e01.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循环肿瘤DNA发展起来的液体活检,对于肿瘤病人无痛诊断及靶向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国科学家在CTC富集、DNA测序和DNA分析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CTC蛋白质研究一直因为检测灵敏度问题停滞不前,影响CTC在肿瘤诊断及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pp  美国ProteinSimple Milo系统的推出解决了这一问题。最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Milo系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证实在一次普通的抽血后(2-4 ml血液),可对血样中罕见的CTC进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以检测其中一组与癌症相关的蛋白质。/pp  实验方案如下:科学家们从乳腺癌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循环肿瘤细胞,然后将循环肿瘤细胞接种到Milo芯片western blot细胞捕获孔中。微流体设备裂解细胞,让其内容物流出,之后进行电泳将蛋白质根据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然后在凝胶中原位捕获蛋白,再进行抗体孵育杂交,最后通过荧光信号值进行定量,检测了癌症蛋白标志物的含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045381e-1f3a-40c1-a07f-82df916660d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片来自Nature Communications)/pp  这项研究检测的蛋白靶标有12个,包括已被用于癌症分型(如ER、HER2、EGFR)、循环肿瘤细胞鉴定(如EpCAM、panCK、CK8)、白细胞标记(如CD45)的蛋白和普遍表达于哺乳动物细胞的蛋白(GAPDH、β-tubulin、mTOR、ERK-1/2、eIF4E)。研究者计划将这一名单继续扩大,以便最终能够更精确地对癌细胞进行分类,选择针对的靶向治疗药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0121d8a-3a5f-4b8b-9f0f-453af71e6bed.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片来自Nature Communications)/pp  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my Herr表示:“微流体设计是本研究的关键。我们能够将每个阶段所需的功能整合在一起。这样,我们才能很快、很快地开展每一步。如果慢一点,细胞中的蛋白质将弥散,变得无法检测。”/p
  • 云唐仪器|食品蛋白质检测仪可快速准确检测奶粉中蛋白质含量
    【山东云唐*新品推荐YT-Z12T】云唐仪器|食品蛋白质检测仪可快速准确检测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点击此处进入客服在线咨询优惠专区。山东云唐专业厂家自主研发生产农药残留检测、食品安全检测、植物生理等仪器仪表,品质保障,价格实惠,售后无忧,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山东云唐智能让诚信为高质量发展护航,我们将努力提供更卓越的产品质量和更人性化的售后服务给广大客户,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云唐仪器|食品蛋白质检测仪可快速准确检测奶粉中蛋白质含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蛋白质检测仪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对于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准确检测,食品蛋白质检测仪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详细介绍食品蛋白质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优势及其在奶粉蛋白质含量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蛋白质检测仪在奶粉蛋白质含量检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它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如Kjeldahl法、Lowry法等,食品蛋白质检测仪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检测,从而满足现代化生产线上对奶粉质量监控的需求。其次,仪器具有高度的准确性。通过精确的光电测量和荧光检测技术,食品蛋白质检测仪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因人为因素或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此外,食品蛋白质检测仪还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使得检测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在奶粉蛋白质含量检测中,食品蛋白质检测仪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奶粉作为婴儿成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来源,其蛋白质含量直接影响到婴儿的健康状况。因此,对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准确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食品蛋白质检测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为奶粉生产厂家提供及时、可靠的质量监控手段。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助于他们选择合适的奶粉产品,为婴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此外,食品蛋白质检测仪还可以用于奶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奶粉生产过程中,通过定期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奶粉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食品蛋白质检测仪还可以用于奶粉产品的批次管理和追溯,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追溯。  总之,食品蛋白质检测仪在奶粉蛋白质含量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为奶粉生产厂家提供及时、可靠的质量监控手段,还能为消费者选择合适的奶粉产品提供有力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食品蛋白质检测仪将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贡献力量。
  •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公开招聘技术人员
    p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简称:上海设施,网址:http://www.ncpss.org/)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上海设施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西部(上海市海科路333号)。/pp  上海设施旨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蛋白质科研设施,同时拥有国际一流的蛋白质科学设施平台以保障国内外科研用户的高效实验平台及高质量科研设施的需求;聚集培养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特别是蛋白质研究的人才,提升国家蛋白质研究能力;进而促进我国蛋白质基础研究的飞跃发展。上海设施将立足于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及相关研究领域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创新实力,成为兼具蛋白质科学研究、技术及成果的转化、集成和应用平台的国家级的重要科学研究单元。/pp  上海设施现因工作扩展的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运行管理人员2名和复合激光显微镜系统流式细胞仪技术员1名。受聘者将有机会接受此技术的全面培训。/pp strong 一、招聘岗位名称及人数:/strong/pp  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pp  开放仪器运行管理员1名/pp  哺乳系统运行管理员1名/pp  复合激光显微镜系统:/pp  流式细胞仪技术员 1名/pp strong 二、岗位职责:/strong/pp  strong开放仪器运行管理员岗位职责:/strong/pp  1. 负责设施多台晶体学生物仪器对外开放及技术支持;/pp  2. 负责设施多台对外开放蛋白相互作用仪器的技术支持;/pp  3. 负责用户课题的预约和机时的统计;/pp  4. 负责系统备品备件的预算、采购执行、仓库管理及报销等工作;/pp  5. 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pp strong 哺乳系统运行管理员岗位职责:/strong/pp  1. 负责哺乳细胞自动化蛋白表达筛选系统的项目运行;/pp  2. 负责设施动态光散射仪的对外开放及技术支持;/pp  3. 负责设施静态光散射仪的对外开放及技术支持;/pp  4. 负责超速离心机对外开放及维护;/pp  5. 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pp strong 流式细胞仪技术员岗位职责:/strong/pp  1. 主要负责荧光激发细胞分选仪的操作、管理服务及样品制备;/pp  2. 负责流式细胞仪的操作,用户培训和技术支持;/pp  3. 负责普通荧光显微镜的操作、管理服务及技术支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及日常维护;/pp  4. 参与并协调系统公共行政事务(如预算、采购、预约系统等),与设施相关职能部门对接,收集整合系统宣传信息,与设施宣传对接;/pp  5. 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pp strong 三、任职条件:/strong/pp  strong开放仪器运行管理员和哺乳系统运行管理员任职条件:/strong/pp  1. 生物学相关专业,硕士或以上学历;/pp  2. 能熟练掌握哺乳动物细胞实验的优先;/pp  3. 有生物仪器管理运行经验优先;/pp  4. 熟练掌握蛋白表达及纯化试验优先;/pp  5. 具备自动化生物运行经验优先;/pp  6. 具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工作精神;工作积极主动,具有团结奉献精神,乐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pp  7. 为人诚实,工作认真踏实、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善于团队合作;/pp  8. 身体健康,能长期稳定工作。/pp  strong流式细胞仪技术员任职条件:/strong/pp  1. 生物学相关专业,硕士或以上学历;/pp  2. 掌握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有流式、显微镜理论及操作基础,能熟练操作显微镜相关的中小型仪器;/pp  3. 具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工作精神;工作积极主动,具有团结奉献精神,乐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pp  4. 为人诚实,工作认真踏实、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善于团队合作;/pp  5. 良好的英文文献阅读和理解能力;/pp  6. 身体健康,能长期稳定工作。/pp strong 四、招聘方式及程序/strong/pp strong /strong1. 应聘材料:/pp  (1)《附件: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11/ueattachment/b344f994-0a67-469c-b76a-16c42f66aa14.docx"应聘人员信息登记表.docx》(见附件);/a/pp  (2)应聘函,包括对应聘岗位的理解、认识及工作设想等;/pp  (3)个人简历(包括联系电话、电子邮箱);/pp  (4)有关材料: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及学位证书复印件、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pp  2. 资格审查/pp  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初审者,将另行通知面试时间和地点。/pp  3. 请将上述材料的电子版或扫描件发至hr-ncpss@sibcb-ncpss.org(请在应聘材料和邮件主题栏注明应聘岗位和姓名,按如下格式:“姓名—应聘部门—应聘岗位”),本岗位招满前有效。/pp  4. 谢绝来电来访,应聘材料恕不退还,招聘单位将予以保密。/pp  5. 上述岗位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面试、决定聘任的程序和方法进行。/pp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