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动态年粘谱仪

仪器信息网动态年粘谱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动态年粘谱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动态年粘谱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动态年粘谱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动态年粘谱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动态年粘谱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动态年粘谱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动态年粘谱仪相关的论坛

  • 看专家如何解读直读光谱仪最新发展动态

    看专家如何解读直读光谱仪最新发展动态【前言】 1946年光电直读光谱仪(简称直读光谱仪)问世以来,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直读光谱分析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分析技术。它的应用不仅仅是金属及其合金元素含量的分析,而且已扩展到金属及合金加工行业进行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控制。它具有分析速度快、分析精度高、多元素同时分析等特点,并且采用固体样品,样品制作简单快捷,尤其是在钢铁企业、有色金属企业、铸造及机械加工企业炉前分析发挥了突出的优点。在我国直读光谱的数量估计高达上万台,从事直读光谱分析的人员达也数万人之多。因此作为直读光谱仪的用户,随时了解直读光谱仪的技术现状及市场发展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直读光谱分析在新仪器开发、分析方法研究及标准样品研制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使大家深入了解直读光谱仪检测器、光源、光学系统以及自动化系统,在其金属材料质量控制中发挥的优势作用。有哪些新的技术应用和发展,这里收集了一些直读光谱生产商负责人及技术专家,对直读光谱新技术进行分析和解读,供大家分享。我们可以从中进一步了解直读光谱最新发展动态。

  • 转个“广告贴”:直读光谱仪的行业发展动态

    聚光寿淼钧:直读光谱仪的行业发展动态原文见论坛资讯: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527/132042.shtml  光谱技术是一门历史久远的传统技术,从1666年牛顿第一个色散实验开始,就注定了它的不朽。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光电直读光谱仪成为光谱技术重要发展领域,成功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产业,为近现代的材料科学及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光电直读光谱仪于1946年问世,到目前已经将近70年,光电直读光谱分析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分析技术,几乎所有的钢铁企业、有色金属企业、铸造及机械加工企业,以及其他采用金属及其合金进行加工的行业都利用光电直读光谱仪进行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控制。  近5年来的直读光谱仪行业的形态,有点像汽车产业的发展势态:国外产品及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新技术的研究和整合活动处于低谷,迫于国内产品的竞争压力,部分厂商推出一些低成本低性能的产品,在一些传统的高端产品上,受制于成熟的技术平台和产品构架,会做一些小的改进和模块整合,以获得少量的差异化,没有革命性技术平台和产品结构的改进 而国内的产品和技术虽然涉足行业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但真正有所发展的,也就十年时间左右,而获得较大发展的,恰恰是最近5年的时间里。国内产品技术仍处于追随阶段,品牌影响力还不够,要想获得发展,必要提升技术和性能等级,达到国际同等的层次,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才能使国内外达到合理的平衡竞争状态,最终惠及客户以及行业发展。何等相似的产业格局,促使我们思考直读光谱的发展变化及国产直读光谱该何去何从?国产直读光谱仪想要崛起,光靠产品供应商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产业上下游提供相应的环境支持以及用户意识形态的支持。  在技术方面,近年来CCD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几乎所有进口品牌推出了CCD产品,我司于5年前推出国内第一款CCD全谱直读光谱仪产品M5000,目前已经得到市场验证认可,累计销售额已超亿元。CCD和PMT是业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人认为这两个技术不能简单评判哪种更好,而是各有各的优势和局限性。PMT有着噪声低、动态范围大等特点,应用比CCD要久远的多,但既然CCD能够进入光谱分析领域,一定程度上代替PMT,一定有其特有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就在于全谱测量上,它为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谱线选择更灵活,背景和干扰的评判更准确等。CCD已经成为光谱分析仪器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一点已经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但任何一种新技术取代旧技术都需要一个过程。CCD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噪声和读出速度,如果这两点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PMT很可能会退出直读光谱市场。目前,ICP仪器上CCD通过制冷很好的解决了噪声的问题,基本取代了PMT,在直读光谱领域,CCD一定会获得相同的成绩。  在光源技术上,国外数字火花光源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国内还有不少光谱仪采用传统的LC输出,或用简单的LC组合切换来组成类似的有限数字化逻辑控制光源,但这些都不能避免电容精度差,温漂大而导致光源稳定性差的问题。我司的M5000所使用的数字光源是采用N组高频电源组成的全数字逻辑控制光源,可形成任意激发波形。这是当前主流的数字化激发光源。这项技术对于直读光谱分析意义重大,它可以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提供最佳的激发条件,从而获得最好的分析结果。遗憾的是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许多技术资料还停留在70年代,我司在光源应用方面已经开展了近5年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的工作可做,后续国产同行们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针对不同的激发对象,研究合适的激发条件,使光谱仪分析性能获得进一步提高。  除了火花/电弧光源数字化之外,激光诱导激发源(LIBS)也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项激发技术。LIBS不仅可以直接分析火花/电弧光源所擅长的金属导电固体样品,还可以分析其他固体、液体甚至气体样品,制样方便,分析速度快,同时还能够实现微区分析和在线检测,是应用前景很广的一项光源技术。目前该技术还有一些技术难点需要攻克,但不久的将来,LIBS一定会获得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光谱仪整体功能和软件上,国外仪器近几年发展不大,仅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了优化,如界面整体风格的美化、操作模式的改变和中文操作软件发布等。相比较国产仪器在这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步。我司推出的M5000在这几年一直致力于改善客户体验,例如硬件上的易维护设计,软件上增加的曲线现场扩展、质控、牌号识别、智能分析、维护提醒等一系列有助于提高客户使用便捷性的功能。我个人认为能否踏踏实实做好一款软件恰恰是一个仪器厂商能否用心做产品,做好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志,广大仪器厂商应该更多的从用户使用便利性方面好好打造。  当前中国大大小小有十来家直读光谱仪生产厂家,但在国内接近3000台直读光谱仪的市场容量,国产产品仪器仅仅只占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客户都集中在中低端。一方面,部分厂商,用低价获得销路,但低价使得企业的正常利润受到损害,无法实现良性发展,导致产品品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用户对国产设备的信任进一步降低,使得用心做产品,有优秀产品的一些厂商面临很大的阻力去让用户信任国产产品,这是这个急功近利时代的悲哀。另一个悲哀是:部分优秀的国产直读光谱仪虽然已经完全满足当前冶金等高端用户的实际分析需求,但由于品牌影响力不够,客户长期使用进口直读光谱仪的习惯等原因,这些高端客户还是太过迷信进口产品 与此同时,一些进口二三线品牌也推出了一些与国产优秀产品价格差不多的低端型号,来参与竞争。尽管这些进口低端产品的性能品质远不如国产同价位产品,但由于打着进口品牌的旗号,还是获得相当部分迷信进口产品的用户。改变需要过程,实现光谱仪器的中国梦还任重道远,如果直读光谱仪各厂家之间能改变思维,在竞争中合作,让一部分厂商精心打造产品,而一部分厂商好好经营渠道,是否能获得厂商与厂商之间、厂商与用户之间的共赢?是否比随便低价丢给用户一个粗制滥造的产品更加对客户负责,对社会负责?希望大家共同托起国产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明天。  (作者:聚光科技原子光谱研发总监 寿淼钧)

  • DMA(动态粘弹谱仪)的另一种名称"固体流变仪",需要交流请进入.

    中国流变学会主办的中国流变网(www.rheology.cn),特色栏目有:信息报道,流变学,仪器展台,专家咨询,交流专区等.您将会找到您想要的,并和流变学专家学者进一步交流,当然涉及到:动态粘弹谱理论的介绍和动态粘弹谱仪或固体流变仪",除了固体测试,也可以了解更多的在熔体和溶液的应用.大家可以在交流专区进行方便及时的交流:计算流变学、流动稳定性、泡沫、乳胶和表面活化剂、食品和生物材料流变学、材料加工流变学”、微结构模型、纳米流变学和微观流体、非牛顿流体流变学、聚合物熔体、聚合物溶液、固体和复合材料、悬浮体和胶质”、应用流变学、流变仪器和实验方法等方面

  • 【转帖】2006年全球3G发展动态

    2006年全球3G发展动态 供稿人:宋凯 供稿时间:2007-2-28 2005~2006年,全球3G(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继续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截至2006年4月底,全球使用3G技术的用户已经达到了2.448亿,占全球移动用户总数的10%。在主要的3G技术体系中,由于CDMA 2000具有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初期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占全球移动用户市场的76.6%,WCDMA系统在2004年之后,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技术上的后发优势逐渐显现出来,用户增长逐步加快。目前,全球WCDMA用户数占全球3G用户总数的23.4%。 到2006年5月底,全球共颁发了156张3G许可证。实际由公司持有的有效3G许可证有148张。从商用网络的数量来看,到2006年5月,全球共有281个3G商用网络,其中WCDMA网络有108个(包括30个HADPA网络)、CDMA 2000 1x EV-DO网络有37个、CDMA1X网络有136个。 从总体来看,全球3G商用网络持续增加,3G业务日趋丰富,3G用户稳步增长,并呈现出用户结构成熟化、消费平民化和服务形式娱乐化的特征,全球3G市场已经从起步阶段进入到跨越式发展期。一、各国和地区3G发展现状(1) 全球3G发展重心在欧洲 欧洲目前已经拥有超过3000万WCDMA用户,占据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据咨询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最新发布的研究数据,2007年西欧将有20%的移动用户成为3G用户,2010年以后将达到50%的比例。在部分竞争激烈的国家,如英国、瑞典和意大利的3G市场有望在2009年实现普及。欧洲发展3G市场的特色之一是以数据卡业务启动3G市场,纷纷推出了针对企业用户的WCDMA数据卡业务和话音业务,并且竞争激烈。其次是主打3G视频业务牌,充分体现3G网络特点。 (2)北美3G应用有所突破 北美的3G发展一直以来都处在一种渐进发展的状态中,然而这种局面近期得到改观,3G的应用在美国呈现一种爆发之态,多家运营商相继宣布3G计划,加速发展高速数据网络。其中GSM发展又特别引人瞩目。据GSM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区,2005年GSM用户数相比上一年增加了42.4%,在2005年底达到了8000万,GSM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接近50%,已经与CDMA并驾齐驱。究其原因,其一,GSM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给运营商、设备商和终端提供商带来了强大的规模经济优势,使GSM终端和网络的价格比CDMA低不少,吸引了运营商转向GSM;其二,美洲地区大多处于从模拟的TDMA向数字移动技术的过渡时期,向GSM演进的自然性也促使很多运营商选择了GSM技术。 (3)亚太地区3G发展稳中求变 日本是全球最早提供3G业务的国家,截至2006年4月底,日本第三代手机用户数量已经突破5000万。2G时代对市场的培养、丰富的业务内容以及牢固的产业链模式是日本3G成功的关键。从目前来看,日本3G发展不会单纯依靠收取通话费的经营方式,而是将手机发展成综合性的移动终端,增加手机的各种附加功能,通过开发和推广手机上网获取信息、购物和结算等多种衍生服务来创收。 韩国已经过渡到3G时代。截止到2005年6月,韩国3G用户已经达到3465.17万人,主要运营商是SKT、KTF和LGT。韩国3G业务主要是基于CDMA20001X EV-DO技术标准,由于韩国在2G时代CDMA系统建设已经十分完善,所以市场与系统的平滑过渡成为韩国3G成功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多种多样的增值服务也为韩国3G业务的推广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二、3G技术标准演进势头强劲在CDMA 2000标准方面,2005年10月, Verizon Wireless与高通合作进行了业界第一次CDMA2000 1xEV-DO版本网络和手机的端对端呼叫,这表明CDMA 2000 1xEV-DO版本技术已经成熟。与此同时,CDMA发展组织也在积极地考虑发布EV-DO版本B标准,通过在更广泛的频段内动态分配多重射频载波,大幅度提高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的数据吞吐量。 在WCDMA标准方面,其演进版本HSDPA技术商用准备已经完善。高通和北电于2005年1月26日合作在法国成功完成了业内第一次商用网上基于HSDPA的端对端呼叫测试。三、通信设备制造商积极培育3G市场爱立信在全球范围内是3G网络首屈一指的设备提供商。2005年至今,爱立信针对中国3G市场频频出招,先是2005年5月份与中兴签署TD-SCDMA的战略合作,紧接着又在南京建立了TD-SCDMA研发中心。这表明爱立信将中国视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诺基亚一直是3G设备领域的第一梯队。它在亚太地区占据着WCDMA市场第一的份额。2006年与西门子合资后,不仅进一步增加WCDMA领域的实力,而且在TD-SCDMA领域也将得到更多的话语权,对未来3G市场的掌控能力进一步凸显。 朗讯科技近期在HSDPA领域十分活跃,其HSDPA网络获得了美国最大的无线运营商Cingular的采用。针对中国市场,朗讯积极推进其HSDPA技术。朗讯与阿尔卡特合并后,其3G技术优势使得阿尔卡特在中国市场上也具备了与爱立信、诺基亚等第一梯队平起平坐的实力。 NEC在3G领域的主要市场集中在日本和欧洲,近来NEC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亚太地区的WCDMA以及HSDPA市场上,前不久日本总部对NEC通讯中国追加了2.25亿美元的投资,为进一步在3G到来之前打下设备基础。在HSDPA领域,最近NEC的网络在英国、中国香港地区得到应用。针对即将启动的TD-SCDMA市场, NEC选择烽火科技作为合资公司伙伴,进入TD-SCDMA市场。 华为在WCDMA以及CDMA2000领域进一步扩展其海外市场份额,其中标范围集中在东南亚以及南美洲国家。近期华为在HSDPA领域也开始发力。随着华为海外市场的开拓,其关注重点不仅在南美、中东、俄罗斯这些竞争还不算太激烈的国家,而且也开始向高利润的欧美市场进军,其市场应用也从CDMA2000、WCDMA设备扩展到了3G终端以及HSDPA等后3G领域。 中兴通讯在3G领域一直保持着其在CDMA领域的先发优势,最近,中兴将其WCDMA的研发人员调整到了4000人,而其他两大标准的投入均为1000人。中兴的战略调整表明了其将全面进军3G的三大标准领域。 近日UMTS论坛指出,2007年将是一个3G市场迅猛发展的年头,预计全球使用各种技术的3G用户数将在2007年底一举超过2.75亿。到2010年底,全球3G用户数将接近8亿,其中使用WCD-MA的用户数将占到用户总数的75%。UMTS论坛还称,到2010年,全球所有手机用户(包括使用2G和3G技术)将超过40亿,几乎是目前数量的两倍,而且未来几年印度、中国以及东欧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移动市场将得到迅猛发展。参考资料www.c114.netit.sohu.comwww.cww.net.cn

  • 国外仪器仪表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国外仪器仪表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1、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在重视高档仪器开发的同时,注重高新技术和量大面广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注重系统集成,不仅着眼于单机,更注重系统、产品软件化。随着各类仪器装上CPU,实现了数字化后,软件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今后的试验机仪器设计归纳成一个简单的公式:仪器=AD/DA+CPU+软件,AD芯片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在经过软件处理变换后用DA输出。2、新技术的普遍应用。普遍采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数字信号处理(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及表面贴装技术等。3、产品开发准则发生变化。从技术驱动转为市场驱动,从一味追求高精尖转为"恰到好处"。开发一项成功产品的准则是:满足用户明确的需求;用最短的时间投放市场;功能与性能要恰到好处。结合我国仪器仪表的现状和国外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后,目前应该制定出一套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发展方案。以下几大类仪器仪表是我们应该优先发展的:1、工业自动化仪表: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仪表、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全面扩大服务领域,推进仪器仪表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完成自动化仪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5年内数字仪表比例达到60%以上;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软件的商品化。例如冲击试样缺口电动拉床。2、科学测试仪器:重点发展过程分析仪器、环保监测仪器仪表、工业炉窑节能分析仪器以及围绕基础产业所需的汽车零部件动平衡、动力测试及整车性能检测仪、大地测量仪、电子速测仪、测量型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其他试验机、实验室仪器等新产品。产品以技术含量叫高的中档产品为主,到2005年在总产值中占50%~60%,冲击试样缺口手动拉床。3、电工仪器仪表:重点发展长寿命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特种专用电测仪表和电网计量自动管理系统。到2005年,中低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要达到95%;到2010年,高中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4、环保仪器仪表:重点发展大气环境、水环境的环保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到2005年技术水平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60%,到201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5、仪器仪表元器件:“十五”及2010年以前,尽快开发出一批适销对路、市场效果好的产品,品种占有率达到70%~80%,高档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通过科技公关、新品开发,使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末水平,部分产品接近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 浅谈动态计量的内容和发展

    [font=宋体]校准实验室在学习[/font]CNAS-CL01-A025[font=宋体]:[/font]2022[font=宋体]《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校准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是可能又会看到附录中[/font]A1.1[font=宋体]相关概念提到“现场校准”、“远程校准”、“在线校准”,应该不陌生,但是最近在和同事交流发现大家对在线校准和动态校准理解上有一定出入,认为平时实验室管路中压力表拿到计量院送检,就是静态校准,那如果溯源机构老师来实验室,在管路中串联标准器,就是动态校准或者叫在线校准。[/font][font=宋体]这样看来,难道在线校准和动态校准是一个意思?[/font][font=宋体]再看[/font]A025[font=宋体]中[/font]A1.1[font=宋体]中的[/font]c[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在线校准是对处于运行状态下的测量设备进行的校准,如流体输送管道上安装的流量计、工作状态下的电能表等。在线校准的校准条件与被校设备的使用(工作)条件相同,在线校准时应考虑测量标准对测量回路的影响,比如信号回馈对设备的影响。[/font][font=宋体]在此并没有提及动态校准,可见并不是一个意思,也不在[/font]CNAS[font=宋体]认可领域中属于经常性接触的范畴。[/font][font=宋体]那么我们在“[/font][url=http://jjg.spc.org.cn/resmea/view/index][font=宋体][color=windowtext]国家计量规范全文公开系统[/color][/font][/url][font=宋体]”中搜索看看,“动态”所涉及的检定规程、型评大纲、[/font] [font=宋体]其他计量技术规范共计[/font]24[font=宋体]条,“在线”所涉及的检定规程、型评大纲、[/font] [font=宋体]其他计量技术规范共计[/font]14[font=宋体]条,基本全部是化学领域的。[/font][font=宋体]大家从某一个熟悉规范中可以看出动态和在线的不同,侧重点,这个也是一种学习领悟最快的方式。[/font][font=宋体]动态校准可以认为是确定计量器具示值动态变化极限特性的一组操作,并以校准结果方式给其动态变化极[/font][font=宋体]限特性重新赋值,也称动态特性校准或动态计量。动态校准则仅仅关注的是计量器具,校准结果仅仅是对其示值变化的极限特性量值进行重新赋值。与示值变化无关的特性量值不在此例。[/font][font=宋体]之所以这里要说清楚,是[b]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b][/font][b]2021[font=宋体]—[/font]2035[font=宋体]年)中的四、强化计量应用,服务重点领域发展:[/font][font=宋体](十三)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描述中提到[/font][/b][font=宋体][back=yellow]传感器动态校准[/back][/font][font=宋体]等数字计量设施建设。[/font][font=宋体]那么再看文献资料可见,目前动态领域在我国发展较慢,仅在航天军工领域居多,也是发展需求需要,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经验和积累,也是我们从中学习找文献找老师方向渠道。[/font][font=宋体]实验室计量中,经常会有在线校准,因为体积庞大或者不可以拆卸等原因。现场校准就要考虑人机料法环测等诸多方面,尤其是环境设施以及方法符合性。故溯源机构一般都会有机构实验室内和现场计量的作业规程或作业指导书,一般我们客户也会发现,证书报告给予的不确定度会大一些,比能力表或者溯源在计量院内的。[/font][font=宋体]那么动态校准或计量,意义在于随时间变化的量值是否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我们去检测检验机构或者科研院所,他们的试验装置实际就是仿真装置,模拟实际情况的一种设备,比如冰箱开关门试验机,比如耐磨试验机,比如空调性能实验室等,静态计量已经满足不了实际工作仿真的需求,需要计量人员按照客户需求去完善计量规程,制定可行的动态计量方案或校准规范。[/font][font=宋体]大家在动态计量、在线计量以及远程计量上都有需要学习的地方以及挖掘新机遇新想法的途径。这里,必然来自客户企业的需求才是解决问题和提升我国科技工业发展以及计量事业发展的重要来源,帮助解决“测不了,测不到,测不准”的问题,才是王道。[/font]

  • 未来,光电直读光谱技术该走向何方?——全面解读光电直读光谱仪最新发展动态

    光电直读光谱未来发展走势、技术该走向何方?你如何看待其前景?1、 您认为目前光电直读光谱仪在应用当中仪器本身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2、 除了文中提到的技术发展趋势外,您认为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技术发展趋势还体现在哪些方面?3 、请谈谈目前光电直读光谱仪在痕量元素分析、非金属元素分析、夹杂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4 、据您了解,除了传统的应用领域外,光电直读光谱仪还将有哪些新的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欢迎各位品读“光电直读光谱仪最新发展动态”原文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0909/067662.shtml

  • 动态图像仪与静态图像仪的发展

    动态图像仪与静态图像仪的发展一、图像法基本原理 根据在测量过程中颗粒是否运动,颗粒图像分析技术可分为静态颗粒图像分析仪与动态颗粒图像分析仪两种。 图像法是颗粒分析中唯一具有形貌分析能力的方法,可进行球形度,长径比等参数的分析统计,对某些行业有重要的意义。 颗粒在图像仪上成像,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是像素,每个像素有特定的尺寸。图像粒度仪就是通过统计每个颗粒在图像中所占的像素的多少,然后计算出它的面积,进而求出等面积圆的直径。准确的图像法测量都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图像获取,获得高质量额颗粒图像;二是图像处理,要有高效而准确的图像处理算法。二、我国动态图像仪的发展 静态图像仪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研发推出,由于静态颗粒图像仪取样的颗粒数有限,影响统计的代表性,以及存在颗粒数取向误差。上世纪末国外开始研发态图像仪,如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等不同品牌产品相继推出。我国上海理工大、天津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也跟着研究过,但直到2007济南微纳才首次研发出国内第一台动态颗粒图像分析仪Winner100。并通过了济南市科技局的鉴定,专家评定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静态图像仪与动态图像仪的对比Winn99E显微颗粒图像仪是济南微纳研制的一款静态图像仪。使用过程是把少量样品放在载玻片上,用相应的分散介质分散均匀后。把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将物镜调至相应的放大倍数,让颗粒在镜头内显示清晰为止,即可观察颗粒的大小分布与形貌特征。也可以通过软件在电脑屏幕上直接观察颗粒的大小分布与形貌特征,通过图像分析,包括:灰度图、自动二值化、收缩、膨胀、消除边界黑点、消除颗粒粘连、消除空心、颗粒分析8种操作。软件会自动完成一系列图像处理操作,并进行颗粒的分析。静态图像分析仪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直观的观察样品的形貌,在小颗粒分布及形貌分析上更占优势。虽然静态颗粒图像仪有观测直观、数据丰富,但是取样量少、测试代表性不强。但是静态图像仪的市场价格比较便宜,在行业应用也比较普遍。 Winner100D动态颗粒图像仪,测样原理是由湿法激光粒度仪的循环系统配备先进的高速摄像系统,动态进样采集,通过软件分析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粒径分布数据。 Winner100D在winner100的原理基础上,创新设计出封闭式大远景深远心光路,配合约束式平槽样品窗,大大提高颗粒清晰度。Winner100D已经解决了动态图像仪对运动图像易出现拖尾现象,成像质量也差,看不清颗粒形貌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款产品软件中增加了颗粒圆形度(磨圆角)的计算模块,对颗粒圆形度的分析符合美国石油天然气标准:API_RP58.并且适应应用此版图的地质、磨料、石油天然气等行业规范、此计算模块为国内唯一,对于以上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此外,winner100D还是第一台应用了样品窗自清洗装置的颗粒测试设备,延长样窗寿命,但换洗频次大大降低,甚至可以终身不需拆洗。动态颗粒图像仪比较静态颗粒图像仪而言,测量的颗粒数目要更多,取样好代表性强;并且在介质中分散流动中进行测量,分散效果好,无需后续软件进行分割处理(注:图像分割算法再好结果也会损失颗粒信息)。动态颗粒图像仪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的智能、快捷,操作简单,也是图像技术发展主要方向。四、图像技术的领先发展动态图像仪对微小颗粒而言,成像光路系统放大倍率越大,其景深也就越小,这一点严重制约动态颗粒图像仪的发展,如何将流动中的颗粒约束到一个平面上,这是动态颗粒图像仪最关键部分。目前国内外现有的方式借鉴了细胞测量中的流体聚焦技术----鞘流技术,即将待测颗粒样品流入鞘液中,鞘液对其进行约束,从而获得清晰的颗粒图像。这种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颗粒聚焦问题,但是其制备鞘液比较复杂,成本也很高,测量时间也较长,而且的关键部件鞘流池如果有大的颗粒很容易发生堵塞现象,清理疏通也都很费时费力。Winner100、Winner219采用新技术对动态颗粒进行平面约束,使得颗粒在流动的过程中都能够保持在一个平面内流动,从而获得清晰的颗粒图像,且操作简单方便。其中Winner219采用静态动态双模式进行测量,采用同一光路,只需更换测量平台即可进行方便切换。静态图像测量模式平台采用二位运动控制精密平台,可选择上部光源或者背部光源进行打光,制备好样品后,将样品放置于平台上即可进行自动化测量,采集图像完毕后软件会自动进行图像拼接,能够将样品拼接成完整图像,从而使得测量结果更加智能精确可靠。动态图像测量模式下,更换为动态颗粒测量平台(液路循环系统),颗粒在约束平面内流动的过程中进行拍照测量,简单实用,易于操作。Winner219全自动颗粒图像仪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图像仪器,也是机械视觉技术工业实用化的经典之作。随着技术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微纳将会在技术上自我超越,研发出更高端的图像仪器。

  • 动态世界中的计量——2016年世界计量日主题发布

    2016年世界计量日主题于日前发布,确定为Measurements in a Dynamic World(动态世界中的计量)。 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这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国际单位制和保证测量结果一致的政府间协议。100多年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对保证国际计量标准的统一、促进国际贸易和加速科技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1999年,第二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把每年的5月20日确定为“世界计量日”。

  • 【转帖】动态疲劳试验技术和动态疲劳试验机的发展历史

    最早的静态试验机是机械式,如英国早在1880年已生产了杠杆重锤式材料试验机,在1908年又生产了螺母、螺杆加载的万能试验机(电子万能试验机的雏形),这些试验机可进行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和扭转等验,约在90年前,瑞士Amsler公司开发了液压万能试验机,这种试验机较机械式操作简便、输出力大、结构简单、体积紧凑,能完成材料的各种静态力学性能试验。 仅仅了解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破坏是因为疲劳破坏。根据国外统计,失效的机器零件中50%-90%为疲劳破坏。因此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疲劳强度的研究。 疲劳问题的产生可追溯到19世纪初叶,产业革命以后,随着蒸汽机车和机动运载工具的发展以及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运动部件的破坏经常发生。破坏往往发生在零部件的截面突变处。破坏处的名义应力不高,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有时还低于屈服极限。 对疲劳现象首先系统研究的实验者是德国人A.Whler(沃勒),他自1847年起,在担任机车车辆厂厂长和机械厂厂长的23年中,对金属疲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1850年,德国人A.Whler(沃勒)设计了第一台用于机车车轴的疲劳试验机(亦称A.Whler疲劳试验机),用来进行全尺寸机车车轴的疲劳试验。以后他又研制出多种型式的疲劳试验机,并首次用金属试样进行疲劳试验。他在1871年发表的论文中,系统论述了疲劳寿命和循环应力的关系,提出了S-N曲线和疲劳极限的概念,确立了应力幅是疲劳破坏的决定因素,奠定了金属疲劳的基础。因此公认A.Whler(沃勒)是疲劳的奠基人,有“疲劳试验之父”之称。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Gerber W.(格伯)研究了平均应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提出了Gerber抛物线方程,英国人Goodman J.(古德曼)提出了著名的简化直线—Goodman图。1884年Bauschinger J.(包辛格)在验证Whler疲劳试验时,发现了在循环载荷下弹性极限降低的“循环软化”现象,引入了应力—应变迟滞回线的概念。但他的工作当时人们并不重视,直到1952年Keuyon(柯杨)在做铜棒试验时才把它重新提出来,并命名为“包辛格效应”。 20世纪初叶,开始使用金相显微镜来研究疲劳机制。1903年Ewing J.A.(尤因)和Humfery J.C.W.(汉弗莱)在单晶格铝和多晶格铁上发现了循环应力产生的滑移痕迹,指出了疲劳变形是由于与单调变形相类似的滑移所产生。1910年Bairstow(拜尔斯托)研究了循环载荷下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测定了迟滞回线,建立了循环硬化与循环软化的概念;并且还进行了程序疲劳试验。在此时期,英国人Gough H.J.(高尔)在疲劳机制的研究上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还进行了弯—扭复合疲劳试验,研究了弯—扭复合应力下的疲劳强度;并在伦敦出版了一本巨著《金属疲劳》。 1929年美国人Peterson R.E.(彼特逊)对尺寸效应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提出了应力集中系数的理论值。1929年—1930年英国人Haigh B.P.(海夫)对高强钢和软钢的不同缺口效应做了合理解释。 1945年美国人Miner M.A.(迈因纳)在对疲劳损伤积累问题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将Palmgren J.V.(帕姆格伦)1924年提出的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公式化,形成了著名的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法则(简称Miner法则)。在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的CepeHceH C.A.(谢联先)还提出了常规疲劳的设计计算公式,奠定了常规疲劳设计的基础。 1952年美国国家航空管理局刘易斯研究所的Manson S.S.(曼森)和Coffin L.F.(科芬),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表达塑性应变与疲劳寿命关系的Manson—Coffin方程,奠定了低周疲劳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使用电子显微镜,给疲劳机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纪元。 用概率统计方法处理疲劳试验数据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1949年Weibull W.(威布尔)发表了对疲劳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著名方法。1959年Pope J.A.(波普)指出疲劳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统计学应用于疲劳试验和疲劳设计,1963年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上午E9委员会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了《疲劳试验与疲劳数据的统计分析指南》(ASTM STP91A)一书。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出现了高速响应的永磁式力矩马达,5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已喷嘴挡板阀为先导级的电液伺服阀,使电液伺服系统成为当时响应最快,控制精度最高的伺服系统。1958年美国勃莱克布恩等公布了他们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工作,为现代电液伺服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60年代各种结构的电液伺服阀的相继问世,特别是以穆格为代表的采用干式力矩马达的级间力反馈的电液伺服阀的出现和各类电反馈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电液伺服阀的性能,电液伺服技术日臻成熟,电液伺服系统已成为武器和航空、航天自动控制以及一部分民用技术设备自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液伺服动态疲劳试验机,在此背景下随着电液伺服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由于它既能进行动态的高低周疲劳试验、程序控制疲劳试验,也能进行静态的恒速率、恒应变、恒应力控制下的试验和各种常规的力学性能试验,还可进行断裂力学试验,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部分的振动和冲击试验,也可以对广义范围上材料或构件的疲劳寿命、裂纹扩展、断裂韧性性能测试、实际试件的安全性评价、工况模拟等,因此有着其它任何种类的试验机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是国际疲劳界最推崇的材料试验设备。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研制出了能够模拟零部件服役载荷工况的随机疲劳试验机。20世纪70年代,国外已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液伺服疲劳试验装置来进行随机疲劳试验。20世纪90年代,已经出现了上下位机结构的全数字的伺服控制器,闭环控制计算速率达到了6kHz,数据传输采用100Mb以太网卡(Ethernet),可以完成控制模式的平滑无扰切换、多通道的协调加载以及各种工况谱的实验室再现。 低周疲劳Manson—Coffin方程、电子显微镜以及电液伺服动态疲劳试验机的出现被国际疲劳研究界认为是疲劳研究的三大贡献,电液伺服动态疲劳试验机由于采用了闭环控制技术,从而在试验中可以模拟实际使用工况,大大促进了疲劳试验的发展。

  • 【在线讲座96期】定向蛋白质组发展动态,火热报名中……(2011年8月23日 14:30)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3_632025_2334537_3.gif【在线讲座96期】定向蛋白质组发展动态主讲人:郭立海 AB SCIEX活动时间:2011年8月23日 下午 14:3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3_632025_2334537_3.gif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参加及审核人数限制:限制报名人数为120人,审核人数100人。3、报名截止时间:2011年8月23日下午14:304、报名参会:http://simg.instrument.com.cn/meeting/images/20100414/baoming.jpg5、参与互动:本次讲座采取网络讲堂直播模式,欢迎大家积极发言提问。 *参会期间您还可以将有疑问的数据通过上传的形式给老师予以展示,并寻求解答*6、环境配置:只要您有电脑、外加一个耳麦就能参加。建议使用IE浏览器进入会场。7、参加奖励:报名且参与讲座的人将每人奖励5--50分不等的奖励。8、提问时间:现在就可以在此帖提问啦,截至2011年8月22日9、会议进入:2011年8月23日14:00点就可以进入会议室10、开课时间:2011年8月23日14:3011、特别说明:报名并通过审核将会收到1 封电子邮件通知函(您已注册培训课程),请注意查收,并按提示进入会议室!为了使您的报名申请顺利通过,请填写完整而正确的信息哦~http://simg.instrument.com.cn/webinar/20110223/images/zb_11.gif注意:由于参会名额有限,如您通过审核,请您珍惜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按时参加会议。如您临时有事无法参会,请您进入报名页面请假。无故不参会将会影响您下一次的参会报名。快来参加吧:我要报名》》》快来提问吧:我要提问》》》

  • 出售一台 光谱动力SD375动态分析仪II

    出售一台 光谱动力SD375动态分析仪II

    出售一台 光谱动力SD375动态分析仪II美国产SPECTRAL DYNAMICS SD375 DYNAMIC ANALYZER II联系 王铁柱请站短联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9/201109020829_313686_2366614_3.jpg

  • 中药动态提取发展

    中药动态提取发展经历了动态提取、动态逆流提取、动态循环连续逆流 提取三个阶段。 一、动态提取阶段 相对于浸渍法来说,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法均属于动态提取。 煎煮法是将药材饮片或粗粉置煎煮器中,加水使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 96 第二篇中草药成分的提取技术间,加热至沸,并保持沸腾状态至一定时间的提取方法。药材饮片和粗粉表面有效成分的浓度差是依靠水的沸腾搅拌作用而实现的,一般比浸渍法提取效果好。如果在夹层锅、多能提取罐等提取设备上增设搅拌器、泵等,可实现强制循环,提高提取效率。但由于煎煮法多采用水为溶剂,温度较高,仅适用于有效成分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 渗漉法也属于动态提取,是将药材粗粉置于渗漉器内,溶剂连续地从渗滤器的上部加入,渗油液不断地从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方法。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将渗漉法分为单渗漉法、重渗漉法、加压渗漉法、逆流渗漉法等。其中单渗漉法所用溶剂较多;重渗漉法中一份溶剂能多次利用,溶剂用量较单渗漉法减少,同时渗漉液中有效成分浓度高,不必再加热浓缩,可避免有效成分受热分解或挥发损失,成品质量好,但所占容器较大,操作麻烦,较为费时;加压渗漉可使溶剂及浸出液较快通过粉柱,使渗源顺利进行,提高浸出效果,提取液浓度大,溶剂耗量小;逆流渗源法是药材与溶剂在浸出容器中沿相反方向运动,连续而充分地进行接触提取的一种方法,属于动态逆流提取。回流法是用乙醇等具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将浸出液加热蒸馏,其中挥发性溶剂气化后又被冷凝,重新流回浸出器中浸提药材,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提取完全的方法。回流法可分为回流热浸法和回流冷浸法。回流法较渗漉法的溶剂耗量小,溶剂能循环使用,但回流热浸法溶剂只能循环使用,不能不断更新,而回流冷浸法溶剂既可以循环使用,又能不断更新,故溶剂用量少,浸提较完全。由于回流法需连续加热,浸提液在浸出器中受热时间较长,故不适用于受热易破坏的药材成分的浸出。二、动态逆流提取阶段 螺旋式逆流提取装置螺旋式逆流提取采用动态原理,使药材颗粒扩散界面周围的药物有效成分迅速向溶剂中扩散,使扩散界面内外始终保持较高的浓度差,同时应用逆流原理以实现各提取工作段内药材颗粒扩散界面内外维持较均匀的浓度差。 逆流提取装置,由投料斗、进料螺旋输送器、回转式提取滚筒、出渣螺旋输送器组成。原料经粗粉碎、浸润后从提取机组投料斗投入,由进料螺旋输送器强制推入回转式提取滚筒内,滚筒缓慢旋转,固定在滚筒内壁上的螺旋带将物料从机组前端向后缓慢推进,同时提取溶剂从机组末端的进液管进入提取筒内,由滚筒后端穿过移动的物料向前端流动,固液两相物质在这种逆向运动中充分接触,从而将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药渣经出渣螺旋输送器强制推动至出渣口而排出机组,出渣螺旋同时对药渣进行挤压,将药渣中残留药液挤出药材组织,减少药渣中残留药液含量。 97 中草药成分提取分离与制剂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实用手册 98 第二篇中草药成分的提取技术螺旋杆式连续逆流提取设备是动态提取、逆流提取、煎煮提取工艺的结合,在保留多种传统工艺优点的同时,创造了这些传统工艺所无法达到的诸多优点:提取速度快,有效成分提取充分,提取收得率高;溶剂耗量少,药液浓度高,减少了蒸发浓缩等后续处理工序;滚筒内药材颗粒移动速度可调节,从而可根据药材特点调节提取时间的长短;药材在温和的动态环境下进行提取,加热温度较低,有效成分破坏较少,使药液中杂质含量少;属于连续式生产,处理能力大。 动态温浸提取设备动态温浸提取设备是利用机械强制循环方式,使溶剂在提取罐内自上而下连续循环,流动浸出,促使固、液两相产生较高的相对运动速度,扩散边界层变得更薄,加快了药材中溶质向溶剂中的扩散。动态温浸工艺流程见图。 图动态温浸工艺流程:—动态温浸罐;—夹套管加热器;—泵;—溶剂储罐;—冷凝管;—冷却器;—溶剂中间槽动态温浸工艺具有以下特点:浸出温度较煎煮法低,既可预防药材内淀粉、胶体物质过度糊化、膨胀,影响溶质渗出,又可避免因其大量浸出而造成分离、浓缩困难;药材表面积大,增加溶质溶解、扩散的速度;浸出时间短,固、液两相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加,扩散界面层更新快,溶质扩散平衡时间短;溶质流失少。 99 中草药成分提取分离与制剂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实用手册苗青以麻黄碱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了煎煮法和动态温浸提取法的提取效果:一份采用煎煮法,加倍量水,煎煮次,每次,合并三次提取液,测得麻黄碱含量为);另一份用动态温浸工艺,加倍量水,浸提温度为,提取两次,第一次,第二次,合并提取液,测得麻黄碱的含量为)。五味子乙醇相同溶剂用量,回流法提取两次,每次0,测得五味子乙素含量为);动态温浸提取两次,每次,同法测得五味子乙素的含量为11)。由于连翘酯苷性质不稳定,遇酸、遇热易分解,任延久等对其进行了动态提取研究;以溶剂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采用2正交表进行试验,筛选出的最佳动态提取工艺条件为0倍量水,1连续动态提取0。与传统煎煮法比较,动态提取(粗粉)法连翘酯苷含量为)3),而煎煮法为)3)。可见动态温浸提取具有扩散传质过程快、温度低等优点,可避免因浸出时间过长而导致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等。

  • 【资料】全球药研动态09年1-6期汇总

    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信息中心、上海数图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全球药研新动态》简报,是业界在第一时间获知全球药物研发动向。 特奉上2009年度1-6期汇总,详情可下载附件~[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68280]全球药研新动态2009年1-6[/url]

  • 关于空气站质控用便携式零气发生器和动态校准仪的疑问

    最近在采购空气站质控设备,遇到很多不懂的地方请教大家,考察的便携式的质控设备有API和airQrate,第一个问题,API零气发生器有T751和痕量式T751H,T751不含碳氢去除器,其他参数都满足要求,不知道碳氢不去除对设备的干扰大吗,会不会对质控结果有很大影响,如果选T751H不只是价格高很多,重量也加了一倍。第二个问题,API的动态校准仪为T751和痕量式T751U,T751的臭氧发生器最低发生浓度为100ppb,T751U最低发生浓度为3ppb,请问这个最低浓度是动态校准仪实际输出的最低浓度吗,还是可以经过动态校准稀释部分继续稀释到更低的浓度。T751和T751U都可以用作空气站臭氧分析仪的校准吗,是否也都是可以和热电49i-ps一样用作臭氧传递标准。还一个问题是airQrate精度怎么样,可以达到质控要求吗?

  • 动态光散射中光子相关谱测量系统的空间相干性问题

    动态光散射中光子相关谱测量系统的空间相干性问题

    动态光散射中光子相关谱测量系统的空间相干性问题王少清娄本浊陶冶薇任中京(济南大学理学院济南250022)提要:利用光干涉的简化模型讨论了动态光散射中光子相关谱测量系统的空间相干性要求的物理本质。利用相干面积概念对光子相关谱测量系统空间相干性判据的几种常见表述进行了规范。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简明判据。关键词:光子相关谱;动态光散射;空间相干性;相干面积;信噪比On the Spatial Coherence Problem of a 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um Measurement System in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Wang Shaoqing Lou Benzhuo Tao Yewei Ren Zhongjing(Science School of Jinan University Jinan 250022)Abstract:Using a simplified model of light interference,we discussed the physical essence of the spatial coherence demand on a 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um measurement system in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By using the concept of “coherence area”,we standard-ized three familiar statement about the spatial coherence criterion on a 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um measurement system.In the end,we brought forward a general and compendious criterion.Key words:photon correlation;dynamic light scattering;spatial coherence;coherence area;signal-noise ratio动态光散射是研究大分子和亚微米颗粒在液体中动态行为的最有效方法。通过测量悬浮液中散射粒子产生的散射光中的微小频移和角度依赖性,可以获得表征高分子结构的丰富信息,也可以获得纳米微粒的平均流体力学半径和粒度分布。随着激光、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光散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散射光的频移很小(1-106Hz) ,用传统的光谱分析法难以分辨,所以在动态光散射实验中采用光子相关谱法来获得散射光的频移。图1给出光子相关谱测量的基本实验装置。由激光器1发出的激光经聚焦后照射在样品池2中的散射粒子上,粒子的散射光经光学系统3后进入PMT(光电倍增管) 4 ,PMT 的光电脉冲经过甄别/ 放大系统5 进入相关器6 ,由相关器对光电脉冲进行相关处理后将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7 进行数据处理,得所需的信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5/201305281050_441881_388_3.jpg在光子相关谱测量中,PMT 输出信号1的信噪比(输出信号中涨落部分与噪声部分之比) 大小是测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PMT 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大小又主要由测量系统的空间相干性来决定。对于光子相关谱测量系统空间相干性优劣的判别标准,不同的文献有各种不同的表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表述分别为:(1)PMT的接受面积为一个相干面积;

  • 【全球@视野】磁性元件与铁氧体材料国际标准现状与发展动态

    中国钢铁新闻网2007年6月11日报道:磁性材料按化学组成分金属磁性材料和非金属磁性材料(铁氧体材料)两大类。其应用极为广泛,涉及到电子信息、机电、汽车、冶金、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生物医学等各应用领域。在电子信息中,无论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工业产品还是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仪器仪表和现代军事装备中等均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及元器件,并在这些设备、装备和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世界各国一直致力于磁性材料与元器件的研究及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磁性材料、元器件的各种系列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1958年成立了IEC/TC51“磁性元件与铁氧体材料”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电子和通讯设备用磁性元件及相关附件、测量和试验方法,电感器、电子变压器、微波铁氧体器件以及各种铁氧体材料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IEC成立了IEC/TC68“磁合金与磁钢”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磁合金和磁钢专业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目前已发布涉及磁性材料分类、金属软磁、永磁的电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标准14个。我国在1989年成立了与IEC/TC51相对口的CSBTS/TC89“全国磁性元件与铁氧体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磁性元件与铁氧体材料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定工作;于1997年成立了与IEC/TC68相对口的CSBTS/TC228“全国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磁合金和磁钢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修)定工作。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对国际标准的趋同的需要,了解国际、国外先进国家标准的现状和发展动态,推动我国磁性材料与元器件的标准化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对磁性元件与铁氧体材料的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现状及发展动态作一简单介绍。

  • 【原创】仪器仪表发展动态2

    二、仪器仪表发展特点1 新技术的应用。就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一样,仪器仪表在提高检测控制技术指标上是永远的追求。而使用最新的技术是仪器仪表不变的方向,目前EDA(电子设计自动化)、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 、CAT(计算机辅助测试)、DSP(数字信号处理)、ASIC(专用集成电路)及SMT(表面贴装技术)等被仪器仪表广泛应用。 现代仪器仪表作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改造物质世界的第一手工具,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的最基本工具。人类很早就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发现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微观和宏观世界研究成果及大量高新技术如微弱信号提取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激光技术,超导技术,纳米技术等均成为仪器仪表和测量控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仪器仪表不仅本身已成为高技术的新产品,而且利用新原理、新概念、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最新科技术成果集成的装置和系统层出不穷。2 产品结构变化,注重性能价格化。测量控制仪器仪表大量采用新的传感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及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产品,不断向微小型化、智能化发展,从目前出现的芯片式仪器仪表和芯片实验室等看,单个装置的微小型化和智能化将是个体产品长期发展趋势。从应用技术看,微小型化和智能化装置的嵌入式连接和联网应用技术得到重视。在重视高档仪器开发的同时,注重高新技术和量大面广,也就是通常所说“多功能,大集成”。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注重系统集成,不仅着眼于单机,更注重系统、产品软化,随着各类仪器装上了CPU,实现了数字化后,软件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 今后的仪器归纳成一个简单的公式:仪器=AD/DA+CPU+软件,AD芯片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经过软件处理变换后用DA输出。而软件将成为仪器仪表的另一个核心。3 产品开发准则发生了变化。从技术或市场驱动转为技术和市场共同驱动,从一味追求高精尖转为“恰到好处”。开发一项成功产品的准则是——使用最合理的技术,满足用户明确的需求;采用最直接的开机技术,能用最短的开发时间投放市场;功能与性能要恰到好处。产品开发准则的另一变化是收缩方向,集中优势。集中自己又是的技术开发出最为适用的产品,开发不再是单独社会个体的职责,而是全社会力量的结合。4 生产技术注重专业生产,不求大全。生产过程采用自动测试系统。目前多数组建自动测试系统,生产线上一个个大的测试柜,快速地进行自动测试、统计、分析、打印出结果。世界是一个大工厂,而生产也将不局限在某个生产实体的工作,而是很多优势实体的综合。这就是分工合作的优势。最终的生产是自己的设计理念,将社会上优秀的产品组合成满足用户需求的仪器仪表,并对产品进行组装。三、仪器仪表发展趋势 国际仪器仪表发展极为迅速,仅以科学仪器中的分析仪器为例,世界分析仪器市场年销售总额由2000年256亿美圆到2002年增至316亿美圆,年增长11%以上,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3~4倍。近10几年来国际仪器仪表发展的主要趋势是:随着集成芯片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仪器仪表中的进一步渗透,使电子仪器在传统的时域与频域之外,又出现了数据域测试。DSP芯片的大量问世,使仪器仪表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大大加强;微型机的发展,使仪器仪表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图象处理功能;现场总线技术使仪器仪表的远程控制操作成为可能,Internet和Internet技术也将仪器仪表开发引入控制领域。 像所有的科学学科一样,现代仪器仪表产品将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跨学科的综合设计、高精尖的制造技术使它能更高速、更灵敏、更可靠、更简捷地获取被分析、检测、控制对象的全方位信息。 未来,而更高程度的智能化应包括理解、推理、判断与分析等一系列功能,是数值、逻辑与知识的结合分析结果,智能化的标志是知识的识别、表达、应用与分析。而利用高速发展信息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虚拟仪器、网络仪器将与智能仪器成为仪器仪表发展的三叉戟。利用物理学的新效应和高新技术及其成就开发新型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传感器技术和测试仪器仪表。仪器仪表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光学、热学、电化学、色谱、波谱类分析技术都已从经典的化学精密机械电子结构、实验室内人工操作应用模式,转化为光、机、电、算(计算机)一体化、自动化的结构,并正向更名副其实的智能系统发展(带有自诊断自控、自调、自行判断决策等高智能功能)。 由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高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科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测量控制仪器仪表所测控的既定区域不断向立体化、全球化甚至星球化发展,仪器仪表和测控装置已不再呈单个装置形式,它必然向测控装置系统、网络化方向发展。仪器仪表技术虽然呈现多向发展,但其关键技术主要还是表现为:(1)微分析技术即分析仪器的微型化和微量化,其共性技术有微控技术、微加工技术、微检测技术、微光源、微分光光学系统、微传感器等,应用上述技术的微分析仪器如:微流控制芯片、芯片实验室、微[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等。(2)生物、化学传感器包括新型传感技术在分析仪器中的应用,将生物芯片技术,新型化学传感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分析仪器的研制。(3)成像技术包括广义成像,纳米级超高分辨成像,信息处理等,具体的领域有:核磁共振技术、图像自动分析及综合技术、成像光谱技术、近场光学成像技术。(4)仪器的联用技术通过信息分离、专用软件接口技术,实现多种科学技术间的联用以实现复杂系统的痕量成份分析、结构分析、形态分析等综合分析,如:色谱-质谱联用、色谱-光谱联用等。多台仪器、多个实验室结合的综合分析管理系统(LIMS,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已经推广应用;仪器可以上网、制造厂商进行远距诊断、指导正确使用或提出维修指导,各同类仪器用户或相同分析工作用户直接进行数据、情报共享,仪器的远程校准和量值溯源等已指日可待。分析仪器在生物、环保、医学等有关人的生存、发展领域的应用日新月异,现代高科技军事方面的发展也促进了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应用拓展,灵敏、准确的现场毒物检测、生命保障任务也大大扩大了分析了仪器的应用领域。而仪器仪表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国内外AOAC发展动态及实施现状”网络主题研讨会诚邀您免费参加!

    “国内外AOAC发展动态及实施现状”网络主题研讨会诚邀您免费参加!

    经过130多年的发展,AOAC已成为一个倍受国际瞩目的、致力于食品和农业领域的分析方法验证和认可的国际组织。AOAC已被国际认可为金标准的颁布者和验证者。其工作宗旨为提供世界范围内可信赖的分析检测方法。我要测网将于2018年8月24日举办“国内外AOAC发展动态及实施现状”网络主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中国区主席梁成珠博士及原山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贾俊涛博士作大会报告。同时,我要测网邀请了有代表性的仪器公司的专家进行大会报告。欢迎行业同行参与![color=#ff0000][b]免费报名链接:[url]https://www.woyaoce.cn/webinar/meetings/aoac2018/[/url][/b][/color][align=center][b][color=#ff0000]会议日程[/color][/b][/align][align=center][b][img=,690,30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151514038039_5032_3224499_3.png!w690x307.jpg[/img][/b][/align][align=center][b][b][color=#ff0000]参会指南[/color][/b][/b][/align][align=left]一、如何报名[/align][list][*]1、登录我要测网,点击“国内外AOAC发展动态及实施现状”网络主题研讨会官方页面进行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18年8月24日。[*]3、为使更多用户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与交流,“国内外AOAC发展动态及实施现状”网络主题研讨会不收取注册及参会费用。[/list]二、参会条件[list][*]1、“国内外AOAC发展动态及实施现状”网络主题研讨会将在我要测网成熟的网络会议平台上举办,报告人的PPT和讲解将实时传送给所有参会者,参会者也可通过文字向报告人提问,报告人在报告结束后统一进行解答,交流效果与传统会议相比毫不逊色。[*]2、参与网络会议前所未有的简单和方便,无需任何差旅费用和时间,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网络带宽超过128K。[/list]三、参会方式[list][*]1、报名参会并通过审核后,您将会收到邮件通知,并在会前一天收到提醒参会的短信通知。[*]2、会议当天进入我要测网络讲堂首页([url=http://www.woyaoce.cn/webinar]www.woyaoce.cn/webinar[/url]),点击“进入会场”,填写报名时手机号,即可登录会场参会。[/list]

  • 【转帖】环境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动态

    摘要本文对空气、废气以及地表水、污水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构成和技术关键,以及在线自动分析仪的技术原理、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重点讨论了SO2、NOx、O3、CO、PM10、烟尘等空气或废气自动分析仪以及水质常规五参数、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氨氮、总氮、磷酸盐、总磷和UV等水质自动分析仪。 关键词空气和废气地表水和污水自动监测系统自动分析仪在线 1、前言目前,我国重点城市已在利用建立的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系统开展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日报或预报工作。2000年,开始实施130个城市的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系统的建设项目。与此同时,随着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度的实施,各地相继开始建设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重点废气排放源和重点污水排放源)。自1999年以来,国家已先后在七大水系的十个重点流域建成了42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黑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等省也相继建成了10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目前,国家环保总局正利用世行贷款启动重点流域30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项目。 2、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系统 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的自动“测-控”系统。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的自动监测系统一般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式。湿法的测量原理是库仑法和电导法等,需要大量试剂,存在试剂调整和废液处理等问题,操作繁琐,故障率高,维护量大。该法以日本为主,但自1996年起,日本在法定的测量方法中增加了干式测量原理,湿法现已处于淘汰阶段。 干法基于物理光学测量原理,使样品始终保持在气体状态,没有试剂的损耗,维护量较小。干法以欧美国家为主,代表了目前的发展趋势。 2.1系统的结构 干法监测子站主要由样品采集、空气自动分析仪、气象参数传感器、动态自动校准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以及条件保证系统等组成。 2.1.1大气污染物自动分析仪 SO2自动分析仪:基于SO2分子接收紫外线(214nm)能量成为激发态分子,在返回基态时,发出特征荧光,由光电倍增管将荧光强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压/频率转换成数字信号送给CPU进行数据处理。当SO2浓度较低,激发光程较短且背景为空气时,荧光强度与SO2浓度成正比。采用空气除烃器可消除多环芳烃(PAHs)对测量的干扰。 NOx自动分析仪:NO与O3发生反应生成激发态的NO2*,在返回基态时发射特征光,发光强度与NO浓度成正比。NO2不与O3发生反应,可通过钼催化还原反应(315℃)将NO2转换成NO后进行测量。如果样气通过钼转换器进入反应管,则测量的是NOx,NOx与NO浓度之差即为NO2。 O3自动分析仪:利用O3分子吸收射入中空玻璃管的254nm的紫外光,测量样气的出射光强。通过电磁阀的切换,测量涤除O3后的标气的出射光强。二者之比遵循比尔-朗伯公式,据此可得到O3浓度值。 PM10自动分析仪(β射线法):仪器利用恒流抽气泵进行采样,大气中的悬浮颗粒被吸附在β源和盖革计数器之间的滤纸表面,抽气前后盖革计数器计数值的改变反映了滤纸上吸附灰尘的质量,由此可以得到单位体积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浓度。 对自动分析仪的自动校准通过动态自动校准系统完成,该系统包括动态自动校准仪、零气发生器、标准气源。

  • 全面解读光电直读光谱仪最新发展动态——访光电直读光谱仪主流厂商产品负责人及技术专家

    火花源光电直读原子发射光谱仪,通常简称为光电直读光谱仪,主要由激发光源、分光系统、信号测量转换系统等三大部分组成。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光电直读光谱仪于1946年问世,我国于1965年引进第一台光电直读光谱仪用于钢铁分析。如今,光电直读光谱分析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分析技术,具有样品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分析精度高、多元素同时分析等特点,几乎所有的钢铁企业、有色金属企业、铸造及机械加工企业,以及其他采用金属及其合金进行加工的行业都利用光电直读光谱仪进行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控制。据介绍,当前中国有数以万计的光电直读光谱仪应用于金属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预计从事光电直读光谱分析的人员达数万人之多。  为了让广大仪器用户深入了解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技术现状及市场发展趋势,2011年4-7月间,仪器信息网编辑对纳克、斯派克、岛津、赛默飞世尔科技、烟台东方、超谱(代理德国OBLF产品)、布鲁克、牛津仪器、北分瑞利、无锡金义博、盈安科技等国内外光电直读光谱仪主流厂商的产品负责人或技术专家进行了联合采访。光电直读光谱仪技术发展趋势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光电直读光谱分析在新仪器开发、分析方法研究及标准样品研制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将来,会有哪些新的技术应用于光电直读光谱仪,从而进一步发挥其在金属材料质量控制中的优势作用。采访中,各位产品负责人及专家分别就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检测器、光源、光学系统以及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发展等谈了自己的看法。  (1)检测器:PMT是一种经典成熟的技术,而CCD正处于飞速的发展变化之中  检测器作为光谱仪的核心部件,其技术的发展进步往往引领着光谱仪的发展。采访中多家厂商认为电荷耦合元件(CCD)技术的应用是光电直读光谱仪的一个技术发展方向,采用CCD将会降低光电直读光谱仪的生产成本及减小仪器体积。其次CCD最大的优点是全谱,可以很方便地增加检测元素的种类。此外,斯派克王彦彪先生认为CCD具有良好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牛津仪器的诸炜先生表示CCD型光电直读光谱仪可以实现激发样品时自动完成波长校准,不再需要定期进行校准。金义博叶反修先生认为采用CCD技术可实现模块化、易于校准、抗振动。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19/20119910147854.jpg北京纳克副总经理高宏斌、斯派克直读光谱仪产品部门经理王彦彪、岛津PDA专家于晓林  和传统的光电倍增管(PMT)技术相比,CCD发展较晚,作为新型检测器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CCD没法如PMT那样每个通道都做优化。其次,CCD在应用中为了降低暗电流需要降温,这与光学系统需要恒温相矛盾”,岛津公司于晓林先生指出。斯派克王彦彪先生和布鲁克Andreas Kunz先生表示:“CCD目前还无法应用一些高速采样技术,因而在痕量元素分析方面性能不及PMT。”超谱公司李丹戈先生表示:“CCD的信噪比不如PMT,其次如何保证多块CCD的一致性,以及处理多块CCD之间的接收空白区,也是一个问题。”此外,“当前CCD技术已经可以满足中端分析应用水平,但在短波元素分析、低含量元素分析、短期分析精度和长期精度方面和PMT还是有差距”,纳克高宏斌先生介绍道。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19/20119910248423.jpg赛默飞世尔中国区销售经理裴雷、超谱公司(代理OBLF产品)副总经理李丹戈、烟台东方总经理赵珍阳  虽然目前CCD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大家认为CCD在光电直读光谱仪中的应用是值得期待的。布鲁克Andreas Kunz先生表示:“PMT到现在已经发展60多年了,是一种经典成熟的技术。而CCD技术正处于飞速的发展变化之中,可以预期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很快会应用于CCD当中,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会促使CCD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盈安科技王德春先生表示:“近些年CCD器件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能够满足一般的分析要求,针对细分市场,各种特殊用途的CCD不断产生。”烟台东方赵珍阳先生则表示:“CCD与PMT结合是目前解决全谱检测并满足微量和痕量分析的最优选择,但同时满足两种类型检测器的采样控制和系统的完美结合目前仍然是该类仪器的制造难点。”  (2)激发光源:从源头上提高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性能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19/20119910322956.jpgBruker Elemental GmbH总经理Andreas Kunz、利曼中国(代理布鲁克产品)总经理黄林玉,牛津仪器直读光谱部中国区销售经理诸炜  目前大多数光电直读光谱仪器都采用了“数字化光源”,超谱公司李丹戈先生介绍说:“这里的‘数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将模拟信号转换为表示同样信息的数字信号’,它只是相对于模拟电路光源激发能量不可控制而言。数字化光源,其触发电压、关断时间都是可控的,因此激发能量稳定,并且呈周期性的变化,因而从源头上提高了光电直读光谱仪的精度。”斯派克王彦彪先生表示:“数字化光源是一个发展趋势,其最大的优势是免维护,另外信号输出的稳定性和之前的模拟光源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数字化光源的应用,赛默飞世尔裴雷先生认为:“目前光电直读光谱仪中耗时最长、最不稳定的是激发光源,虽然现在采用数字化光源,但并未实现完全可控。已有一些厂商在尝试利用激光光源做激发源,虽然稳定性可控,但要求激光的能量非常高,满足条件的激光器存在着体积大、造价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  (3)光学系统:保证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同时,实现光学系统设计越来越小型化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19/20119910357195.jpg北分瑞利发射事业部技术经理王彦东、无锡金义博董事长叶反修、盈安科技AES产品销售经理王德春  北分瑞利王彦东先生和应用工程师张军峰先生谈到,“传统的光谱仪光学系统采用帕型-龙格结构,体积比较大;而且光学系统对环境要求比较严格,粉尘、温度等对其都有影响”。斯派克王彦彪先生和烟台东方赵珍阳先生均表示:“光电直读光谱仪体积减小,环境适应性的增强,将会促进光电直读光谱仪在线控制生产过程,以及进行现场作业。”  布鲁克Andreas Kunz先生认为:“随着光学技术不断发展,将会实现光学系统设计越来越小型化,但灵敏度和分辨率依然很好。”牛津仪器诸炜先生表示:“光学系统的分辨率首先取决于光栅的分辨率,而光栅的分辨率只是与光栅的刻线总数及光谱级次成正比,所以采用大刻线数的光栅,即使焦距较短,依然能很好的满足光电直读光谱仪分辨率的要求。”  (4)自动化系统:实现全分析过程的标准化,缩短分析周期  岛津公司于晓林先生介绍说:“随着钢铁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装备大型化、生产高速化的不断发展,全自动分析设备逐渐成为冶炼过程品质管理和控制的主要手段。自动化系统在国外发展比较早,一是人工成本高;二是人员管理困难。在我国随着国家钢铁行业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自动化系统也逐渐被大家接受。这个市场很大

  • 动态血糖监测仪在中国诞生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目前糖尿病检测领域的国际领先技术,以前掌握此技术的只有美国。而今天由中美合作的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中国问世,并已获得SFDA的准字注册。雷兰便携式皮下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能够以便捷、无痛的方式记录患者的血糖变化,形成全天24小时的连续血糖图谱,真实地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环境条件下血糖的变化,特别是发现目前临床检测方法不能捕捉到的夜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其有效工作时间不少于72小时。 系统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系统的微型针状葡萄糖传感电极直径只有约0.2毫米,不需借助任何辅助器具即可无痛直接刺入皮下,整个系统非常轻便,携带方便。该产品独特的专利技术填补了目前国内市场的空白。雷兰动态葡萄糖监测仪的特点是:每3分钟记录一个血糖平均值,每昼夜记录480个血糖值。佩带期间,每天只需要测一次指血。监测结束后由专业人员或医生将数据经专用软件下载到电脑中,形成一张连续、详细的血糖图谱,使患者的各项日常活动对血糖变化的影响一目了然(包括饮食、胰岛素、用药及运动等各种事件)。连续血糖图谱有效地解决了在糖尿病治疗中血糖监测盲点的问题。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解决方案:从图谱上了解血糖的波动特点,帮助医生及时有效地调整胰岛素或用药的剂量及疗法等,使患者血糖得到更好控制,接近正常,并能够帮助减少直至杜绝低血糖的发生。有效应用的直接结果是延缓并发症,而在恶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同时,用于强化治疗过程,能够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为患者最大限度的节省医疗费用。比之传统血糖检验方法,雷兰系统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在筛选、诊断早期糖尿病和孕产期糖尿病方面有所助益。有助提高医学界对糖尿病预防、诊断和控制的能力

  • 【原创】仪器仪表发展动态1

    我的说明:公司近期要出版一本内部刊物,我通过学习,写了本文,由于知识的匮乏,无法达到预计的效果,现拿出来供大家消闲,不要见笑为是!作为一个从事仪器仪表工作的技术员,有必要知道仪器仪表的发展方向,知道仪器仪表技术之风往哪个方向吹,本文将介绍仪器仪表的发展状况及趋势。仪器仪表的发展伴随着物理、化学、数学、电子、机电、自动化和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得以前进,仪器仪表主要经历了从手工仪器、传统仪器到智能仪器、虚拟仪器和网络化仪器五个发展阶段。而传统的仪器又分有三个阶段:电子管模拟仪器、晶体管模拟仪器和集成电路模拟仪器。从仪器仪表的结构上讲,仪器仪表完成三个基本功能:信号采集与控制;信号分析与处理;测得结果表达与输出。上述三个基本功能的完善程度是衡量仪器仪表发展阶段的标志。一、仪器仪表发展概况手工仪器是仪器仪表发展的原始形态,集体的体现形式为通用的量衡具器,比如各种玻璃仪器就是典型的代表。其发展轨迹多数已经无从可考,但可以断定其是17-19世纪,以及20世纪初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无论如何,它只完成了信号采集和一些过程结果表达的基本任务,至于分析处理以及最终结果换算都得靠人工来完成。 传统仪器是伴随电子技术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1904年,第一只电子管的出世,使仪器的发展进入另一个阶段。仪器仪表已经不仅仅具有原始仪器的功能,而且具有了基本的信号的处理和分析。但是,无论是电子管、还是晶体管仪器,都不能直接输出结果。随着数字芯片的出现于是智能仪器出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各种数字仪器得以问世,把模拟仪器仪表的精度、分辨力与测量速度提高了几个量级,仪器仪表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实现测试自动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点。而且检测技术也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传感器和基本物理化学理论得到深入挖掘,也为智能仪器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世纪60年代中期,测量技术又一次取得了进展,随着中规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计算机也随之诞生。计算机的引入,使仪器仪表的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个别电量的测量转变成测量整个系统的待征参数,从单纯的接收、显示转变为控制、分析、处理、计算与显示输出,从用单个仪器仪表进行测量转变成用测量系统进行测量。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仪器仪表中的进一步渗透,使电子仪器在传统的时域与频域之外,又出现了数据域(Data domain)测试。在数据的处理上出现了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仪器仪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测试测量功能。但是计算机和测试单元还是分立的单元,并没有形成一种整体。20世纪80 年代,由于微处理器被用到仪器中,仪器前面板开始朝键盘化方向发展,过去直观的用于调节时基或幅度的旋转度盘,选择电压电流等量程或功能的滑动开关,通、断开关键已经消失。测量系统的主要模式,是采用机柜形式,全部通过IEEE-488总线送到一个控制品上。测试时,可用丰富的BASIC语言程序来高速测试, 不同于传统独立仪器模式的个人仪器已经得到了发展。仪器仪表变成了智能化的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集成的仪器。20世纪90年代,总线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给仪器仪表打上深深的烙印,仪器仪表与测量科学进步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这个进展的主要标志是仪器仪表智能化程度的飞跃性提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将更深刻地影响仪器仪表的设计;DSP芯片的大量问世, 使仪器仪表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大大加强;微型机的发展,使仪器仪表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图像处理功能的增加十分普遍;VXI总线得到广泛的应用。虚拟仪器(NI)就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灵活高效的软件能够创建完全自定义的用户界面,模块化的硬件能方便地提供全方位的系统集成,标准的软硬件平台能满足对同步和定时应用的需求。这也正是NI近30年来始终引领测试测量行业发展趋势的原因所在。只有同时拥有高效的软件、模块化I/O硬件和用于集成的软硬件平台这三大组成部分,才能充分发挥虚拟仪器技术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以及出色的集成这四大优势。网络化仪器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测试系统的成本,实现了远程测控、资源共享、测试设备远程诊断与维护。测控网络正由原来的集中模式转变为分布模式,成为具有开放性、可互操作性、分散性、网络化、智能化的测控系统。另外,高精度测量、非接触测量和高效率测量也是测量仪器的重要发展方向。而现在的系统集成技术是网络化仪器的必经之路,也是网络化仪器的起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基于Intenet的测控系统即网络化仪器,是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

  • 计量发展研究现状及研究水平—— 从静态测量到动态测量

    从非现场测量到现场在线静态测量使科学研究从定性科学走向定量科学,实现了人类认识的一次飞跃。现在乃至今后,各种运动状态下、制造过程中、物理化学反应进程中等动态物理量测量将越来越普及,促使测量方式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现代制造业已呈现出和传统制造不同的设计理念、制造技术,测量已不仅仅是最终产品质量评定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产品设计、制造服务,以及为制造过程提供完备的过程参数和环境参数,使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和检测手段充分集成,形成一体的具备自主感知一定内外环境参数(状态),并作相应调整的“智能制造系统”,要求测量技术从传统的非现场、事后测量,进入制造现场,参与到制造过程,实现现场在线测量。

  • 2014年12月食品标准法规动态汇总

    2014年12月食品标准动态http://mmbiz.qpic.cn/mmbiz/GnnTib8oQtKDphy3px9opOcj3dwVAJypJ6sV0G7mU3vTArWTc9icpYic49Y4RzT2rU1mxJ9K5JPdmIicIic3IovO9aA/02014年12月食品法规动态http://mmbiz.qpic.cn/mmbiz/GnnTib8oQtKDphy3px9opOcj3dwVAJypJiaZaZZ0wwXpjKz7LvuiaWyPia2cd9Yl1TK0tfkKAfk6dTUsHTKdzjbSFA/0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