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动扭矩传感器

仪器信息网动扭矩传感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动扭矩传感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动扭矩传感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动扭矩传感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动扭矩传感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动扭矩传感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动扭矩传感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动扭矩传感器相关的资讯

  • “高端装置扭矩速度测量”重大仪器项目启动
    2月28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mdash &mdash &ldquo 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rdquo 项目启动会,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ldquo 中国计量院&rdquo )召开。会议由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主持,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越薇、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宋淑英等领导及项目监理组、总体组、技术专家委员会、用户委员会和管理办公室等近百人参加了本次启动会。  图1: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在启动会上讲话  启动会上,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介绍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设立背景和目标定位,要求&ldquo 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rdquo 项目组瞄准产品开发目标,积极推进产业化 更加关注产品的知识产权 按照项目管理办法,落实好法人负责制的各项要求 严格进行项目经费管理,并希望相关项目参与单位加强协作,潜心开发,实现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同时他对该项目利用信息化系统的创新管理方式表示肯定,并希望其能够得到进一步推广运用。  图2:项目总体组组长、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宋淑英讲话  项目总体组组长、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宋淑英对与会领导、专家对中国计量院科技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她指出,&ldquo 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rdquo 项目是近年来中国计量院在重大仪器方面获得的第3个国家支持项目。作为项目牵头单位,中国计量院将继续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与各项目参与单位团结协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我国摆脱高端测量仪器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作出应有贡献。  图3:项目负责人、中国计量院力学与声学研究所所长张跃汇报项目总体情况  项目负责人、中国计量院力学与声学研究所所长张跃研究员就项目背景、总体目标、任务分解、预期成果及进度和经费安排等相关情况进行了汇报。项目办公室汇报了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各任务负责人分别汇报了任务的研究内容、考核指标、实施方案、进度及经费安排等。  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展开热烈讨论,对项目进行点评,并提出实施意见建议。  高端动力装备在装备制造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各种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核心组成部分,例如,风力发电机组、大型舰船推进系统、高速列车动力系统及转向架、航空发动机、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动力装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突出的作用,同时也代表了我国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  而目前,我国大量的扭矩和速度参数测量系统,包括功率、最大扭矩、最高车速、加速度等,尤其是高端测量仪器依赖进口,并无法在国内溯源,严重制约了我国自主动力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的可靠计量、研发与应用,从而制约了我国高技术含量、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工业产品的自主研制和生产,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制需求迫切。  该项目总体目标为:开展高端动力装置机械功率关键参数扭矩和速度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攻克扭矩标准装置中高精密空气轴承支撑部件的核心技术及双天线雷达测速收发模块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动力装置的扭矩测量仪器(20kNm扭矩标准机)、高端动力装置速度测量仪器(双天线雷达测速仪器)和加速度计动态特性校准装置,填补国内空白,达到高端动力装置扭矩测量和速度测量的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项目研制成果将有望为我国高端动力装备扭矩与速度等功率测量建立可靠的计量溯源体系,并将在仪器开发、产业化示范、节能减排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4:启动会现场  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单位为国家质检总局,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并负责其中4个任务,任务承担单位还包括清华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湖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与长沙普德利生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项目起止时间为2012年10月至于2016年9月。主要包括12个任务:20kNm高准确度扭矩标准装置的研发、高准确度大质量参数测量装置的研制、高精度宽量程多普勒雷达测速技术的研究及其测量装置的研制、加速度计动态特性计量技术的研究与校准装置的建立、空气轴承支撑技术的研发、无扰动质量参数自动测量技术的研发、加速度计动态模型及参数辨识的研究、测速测距雷达测速仪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空气轴承支撑技术在高准确度扭矩标准机及船舶装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安全气囊加速度计校准装置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以及双天线雷达测速仪在高铁行业的应用研究等。
  • 全自动饮料瓶防盗瓶盖扭矩测试仪相较于手动扭矩仪的优势在哪里
    在快速发展的饮品行业中,瓶盖扭矩的精准控制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至关重要。传统的手动扭矩测试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因此,全自动饮料瓶防盗瓶盖扭矩测试仪的出现,无疑为行业带来了一场跨越性的升级。相较于传统的手动扭矩测试方法,全自动饮料瓶防盗瓶盖扭矩测试仪具有以下显著优势:提高效率:自动化测试仪可以连续不断地进行测试,无需等待手动操作的间隔时间,显著提高了测试效率。准确性:全自动测试仪通过精密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施加和测量扭矩,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数据记录与分析:全自动测试仪通常配备有数据记录功能,能够自动记录每次测试的结果,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减少人力成本:自动化设备减少了对操作人员的依赖,降低了人力成本,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和测试中,这一优势尤为明显。标准化测试:全自动测试仪按照预设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测试,保证了测试过程的一致性,避免了手动测试中可能出现的主观判断和操作差异。提高安全性:自动化设备减少了操作人员与测试样品的直接接触,降低了工伤的风险。易于操作:全自动测试仪通常配备有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简化了操作流程,使得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能轻松进行测试。扩展功能:一些全自动测试仪还具备扩展功能,如与计算机连接进行更复杂的数据分析,或者与其他生产线自动化设备集成,实现更高效的生产流程。环境适应性:自动化设备通常设计得更加坚固耐用,能够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和条件。维护简便:虽然全自动测试仪的初始投资可能较高,但长期来看,由于减少了人为操作和提高了测试效率,维护成本相对较低。综上所述,全自动饮料瓶防盗瓶盖扭矩测试仪通过其自动化、高精度、易于操作和数据分析等优势,为饮料瓶盖扭矩测试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 强强合作 万测长城共同研发5万牛米高精度扭矩标准机
    秋高气爽,凉风习习,万测集团与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隆重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强强合作,共同研发国内首台50000Nm高精度标准扭矩机。50000Nm标准扭矩机主要用于检定和校准扭矩传感器,而扭矩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造船等领域中的发动机的监控和管理,双方合作研发的50000Nm标准扭矩机,将达到0.05%的准确度,将对我国在发动机领域赶上国外先进水平做出突出的贡献。
  • “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
    2月28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会,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召开。会议由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主持,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越薇、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宋淑英等领导及项目监理组、总体组、技术专家委员会、用户委员会和管理办公室等近百人参加了本次启动会。 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在启动会上讲话  启动会上,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介绍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设立背景和目标定位,要求“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组瞄准产品开发目标,积极推进产业化 更加关注产品的知识产权 按照项目管理办法,落实好法人负责制的各项要求 严格进行项目经费管理,并希望相关项目参与单位加强协作,潜心开发,实现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同时他对该项目利用信息化系统的创新管理方式表示肯定,并希望其能够得到进一步推广运用。  项目总体组组长、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宋淑英对与会领导、专家对中国计量院科技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她指出,“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是近年来中国计量院在重大仪器方面获得的第3个国家支持项目。作为项目牵头单位,中国计量院将继续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与各项目参与单位团结协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我国摆脱高端测量仪器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作出应有贡献。  项目负责人、中国计量院力学与声学研究所所长张跃研究员就项目背景、总体目标、任务分解、预期成果及进度和经费安排等相关情况进行了汇报。项目办公室汇报了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各任务负责人分别汇报了任务的研究内容、考核指标、实施方案、进度及经费安排等。  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展开热烈讨论,对项目进行点评,并提出实施意见建议。  高端动力装备在装备制造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各种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核心组成部分,例如,风力发电机组、大型舰船推进系统、高速列车动力系统及转向架、航空发动机、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动力装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突出的作用,同时也代表了我国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  而目前,我国大量的扭矩和速度参数测量系统,包括功率、最大扭矩、最高车速、加速度等,尤其是高端测量仪器依赖进口,并无法在国内溯源,严重制约了我国自主动力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的可靠计量、研发与应用,从而制约了我国高技术含量、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工业产品的自主研制和生产,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制需求迫切。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总体目标为:开展高端动力装置机械功率关键参数扭矩和速度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攻克扭矩标准装置中高精密空气轴承支撑部件的核心技术及双天线雷达测速收发模块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动力装置的扭矩测量仪器(20kNm扭矩标准机)、高端动力装置速度测量仪器(双天线雷达测速仪器)和加速度计动态特性校准装置,填补国内空白,达到高端动力装置扭矩测量和速度测量的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项目研制成果将有望为我国高端动力装备扭矩与速度等功率测量建立可靠的计量溯源体系,并将在仪器开发、产业化示范、节能减排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单位为国家质检总局,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并负责其中4个任务,任务承担单位还包括清华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湖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与长沙普德利生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项目起止时间为2012年10月至于2016年9月。主要包括12个任务:20kNm高准确度扭矩标准装置的研发、高准确度大质量参数测量装置的研制、高精度宽量程多普勒雷达测速技术的研究及其测量装置的研制、加速度计动态特性计量技术的研究与校准装置的建立、空气轴承支撑技术的研发、无扰动质量参数自动测量技术的研发、加速度计动态模型及参数辨识的研究、测速测距雷达测速仪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空气轴承支撑技术在高准确度扭矩标准机及船舶装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安全气囊加速度计校准装置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以及双天线雷达测速仪在高铁行业的应用研究等。
  • 泉科瑞达NJY-02H全自动瓶盖扭矩仪支持的最小旋转速度是多少?
    一、产品概述NJY-02H全自动瓶盖扭矩仪是山东泉科瑞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专业设备,主要用于测量瓶装产品锁紧、开启扭矩值的大小。该设备广泛应用于瓶装包装产品、吸嘴包装产品、软管包装产品的瓶盖锁紧与开启扭矩值的测定,是生产单位离线或在线重点控制的工艺参数之一。二、旋转速度参数最小旋转速度: NJY-02H全自动瓶盖扭矩仪支持的最小旋转速度为10r/min。这一速度设置确保了测量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同时满足了不同产品的测试需求。三、其他关键技术参数测试量程:设备提供多种量程选择,标配为5N.m,同时可选20N.m和40N.m量程,以满足不同产品的测试需求。精度等级:达到0.5级,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扭矩分辨率:高达0.001N.m,提供了精细的扭矩值测量能力。瓶身与瓶盖夹持范围:瓶身夹持范围从Ф5mm至Ф170mm(直径),瓶盖夹持范围从Φ10mm至Φ80mm(直径),覆盖了广泛的包装产品。驱动方式:采用双电机+气缸驱动,一只电机上下移动找瓶盖位置,气缸负责夹紧瓶盖,另一只电机负责开启与旋紧,提高了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四、产品特征双重试验模式:提供开启力和锁紧力双重试验模式,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高精度与稳定性:采用国际品牌力矩传感器和进口高速采样芯片,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自动化操作:机械手自动锁紧瓶盖,锁紧值可自由设定,且锁紧偏差小于0.01Nm,远优于人工锁紧。智能识别与夹持:仪器配有瓶盖识别传感器,能够自动识别并夹持瓶盖,提高了测试效率。便捷操作:配备5寸触摸屏操作界面,独立菜单设计,操作便捷直观。安全保护:传感器自保护功能,保护力矩可人工设置,确保用户仪器操作安全。五、附加功能数据记录与打印:标配微型打印机,具有数据查询、统计、打印功能,方便用户记录和分析测试结果。专业软件支持:可选配专业GMP计算机软件,提供数据溯源、多级权限管理、审计追踪、电子签名等功能,满足更高层次的数据管理需求。综上所述,泉科瑞达NJY-02H全自动瓶盖扭矩仪以其精准、高效、自动化的特点,在包装产品瓶盖扭矩值测量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支持的最小旋转速度为10r/min,确保了测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 兰光发布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 智能瓶盖扭力计新品
    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 智能瓶盖扭力计瓶装包装产品、吸嘴包装产品、软管包装产品的瓶盖锁紧、开启扭矩值大小,是生产单位离线或在线重点控制的工艺参数之一。瓶盖的扭矩值是否合适,对产品的中间运输以及最终的消费都具有很大的影响。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 Labthink全新一代“机械手”式全自动扭矩仪,专业测量瓶装产品瓶盖的锁紧、开启扭矩值大小,其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试验设备。产品特点:1、双重模式,创新机械手全自动测试:提供开启力和锁紧力双重试验模式创新的机械手全自动夹紧、开启、锁紧专利技术,避免人工操作误差,利于结果的精准度与重复性瓶盖夹持力、锁紧力,瓶盖旋转速度可自由设定调节机械手自动锁紧,锁紧值可自由设定,锁紧偏差<0.01 Nm,远优于人工锁紧过载保护、自动清零、故障提示等智能设计,保障操作安全手动测试、自动测试可自由选择2、超高测试精度,超低测试下限:准确且可重复性的测试0.005 Nm 以下超小扭矩值试样,分辨率高达0.0001 Nm 峰值自动保持,保证测试结果被准确记录峰值自动判断等多种模式,满足任意试样检测需求配件均采用世界知名品牌进口元器件,性能稳定可靠原装进口气动控制系统,具有超低故障率和超长使用寿命,保障测试精度3、全新• 专利• 智能,全触控操作系统:工业级触屏、一键式操作、直观的操作界面,可远程升级与维护中英双语操作界面,满足不同语言要求试验曲线实时显示,数据智能统计,方便快速查看检测结果具有数据自动存储、掉电自动记忆功能,防止数据丢失历史数据可进行快速查看、打印内置数据存储可达1200条,满足大数据量存储的需求全球通用的八种试验单位可自由切换多级用户权限管理,密码登录微型打印机和USB通用数据接口,方便数据输出和传递(可选)符合中国GMP对数据可追溯性的要求,满足医药行业需要(可选)兰光独有的DataShieldTM数据盾系统,方便数据集中管理和对接信息系统(可选)参照标准:GB/T 17876、ASTM D2063、ASTM D3198、ASTM D3474、BB/T 0025、BB/T 0034测试应用:基础应用:瓶装容器——适用于瓶装包装食品、药品(螺纹连接)的瓶盖锁紧、开启的扭矩值测试,如饮料瓶、药瓶等软管包装产品——适用于软管包装食品、药品、化妆品(螺纹连接)的瓶盖锁紧、开启的扭矩值测试,如眼药水瓶、护手霜、鞋油等扩展应用:螺纹锁紧、开启的扭矩值——适用于螺母与螺栓锁紧、开启的扭矩值测试(需特殊定制)保温瓶、保温杯产品——适用于保温瓶、保温杯(螺纹连接)的瓶盖锁紧、开启的扭矩值测试技术参数:传感器规格:5Nm(标配);20Nm、40Nm (可选)扭矩精度:示值±0.5%(传感器规格的10%-100%);±0.05%FS(传感器规格的0%-10%)扭矩分辨率:0.0001 Nm瓶身夹持范围:Φ5 mm~Φ170 mm 瓶盖夹持范围:Φ10 mm~Φ80 mm 瓶身高度:20mm~400mm试样夹持旋转:气动自动最大开启/锁紧扭矩:2 Nm(其他可定制)气源:空气(气源用户自备)气源压力:0.7 MPa(101.5psi)统计数量:0~999件(可任意设定)外形尺寸:550mm(L) x 365mm(W) x 1150mm(H)电源:220VAC±10% 50Hz / 120VAC±10% 60Hz二选一净重:39 kg产品配置:标准配置:主机、夹紧杆(4个)、夹紧块(1对)、标定组件(不含校验砝码)、Ф4mm聚氨酯管(2m)选购:微型打印机、专业软件、空压机GMP计算机系统要求、DataShieldTM数据盾备注:本机气源接口系Ф4mm聚氨酯管;气源用户自备创新点: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Labthink全新一代“机械手”式全自动扭矩仪,专业测量瓶装产品瓶盖的锁紧、开启扭矩值大小,其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试验设备。(1)双重模式,创新机械手全自动测试——提供开启力和锁紧力双重试验模式;创新的机械手全自动夹紧、开启、锁紧专利技术,避免人工操作误差,利于结果的精准度与重复性;(2)超高测试精度,超低测试下限——准确且可重复性的测试0.005 Nm 以下超小扭矩值试样,分辨率高达0.0001 Nm;(3)全新的全触控操作系统——工业级触屏、一键式操作、直观的操作界面,可远程升级与维护;中英双语操作界面,满足不同语言要求;C612M全自动瓶盖扭矩测量仪 智能瓶盖扭力计
  • 可乐瓶盖开启扭矩仪采用手动还是自动扭矩测试仪精度更高
    在选择可乐瓶盖开启扭矩仪时,用户可能会面临手动和自动扭矩测试仪之间的选择。每种类型的测试仪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势,精度也因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质量而异。手动扭矩测试仪优点:成本效益:通常价格较低,适合预算有限的用户。便携性:手持式设计,便于携带和现场测试。操作简单:易于使用,不需要复杂的设置或编程。缺点:一致性:依赖于操作者的技巧和力量控制,可能导致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较低。疲劳因素:长时间操作可能导致操作者疲劳,影响测试精度。数据记录:需要手动记录数据,可能存在记录错误的风险。精度考量:手动扭矩测试仪的精度受限于操作者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因此精度可能较低。自动扭矩测试仪优点:重复性:自动设备提供更高的测试一致性和重复性。精度:精密的机械设计和电子测量系统可提供更高的测试精度。自动化:自动完成测试过程,减少人为误差。数据管理:自动记录和分析数据,提高效率并减少错误。缺点:成本:价格通常高于手动测试仪。维护:可能需要专业的维护和校准。精度考量:自动扭矩测试仪通常具有更高的精度,因为它们通过精密的机械和电子系统来控制测试过程。精度比较在选择扭矩测试仪时,精度是关键考虑因素。虽然手动扭矩测试仪具有成本优势和便携性,但自动扭矩测试仪在精度、重复性和数据管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自动设备通过减少人为干预,提供更一致的测试结果,这对于质量控制和产品一致性至关重要。结论如果预算允许,并且需要高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的测试结果,自动扭矩测试仪是更好的选择。对于需要频繁进行大量测试的生产环境,自动扭矩测试仪可以提供更高的效率和更可靠的数据。然而,如果测试需求较少,或者预算有限,手动扭矩测试仪也可以满足基本的测试需求。在选择时,应考虑具体的测试需求、预算限制和长期投资回报,以确定最适合的扭矩测试仪类型。
  • 瓶盖全自动扭矩仪较手动扭矩仪可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检验精确度吗
    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科研实验中,扭矩测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瓶盖扭紧度的检测,还是其他机械部件的扭矩测试,精确的扭矩仪都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的关键。近年来,全自动扭矩仪以其高效、精确的特点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动扭矩仪,成为行业的新宠。那么,全自动扭矩仪相比手动扭矩仪,在试验效率和检验精确度方面究竟有哪些提升呢?1. 试验效率的提升:全自动扭矩仪:通过自动化操作,可以连续、快速地进行大量瓶盖的扭矩测试,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它适合于生产线上的在线检测,能够实时监控瓶盖扭矩,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手动扭矩仪:操作依赖于人工,每次测试都需要手动设置和调整,速度相对较慢,更适合小批量或实验室环境下的测试。2. 检验精确度的提高:全自动扭矩仪:由于其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的可能性,因此通常能够提供更高的测试精确度。它能够精确控制扭矩的大小和测试速度,确保每次测试的一致性。手动扭矩仪:虽然也能提供准确的测试结果,但其精确度受到操作者技能和经验的影响。重复性测试可能会因操作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3. 数据记录和分析:全自动扭矩仪:通常配备有数据记录系统,能够自动记录每次测试的扭矩值,并生成详细的报告。这有助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手动扭矩仪:可能需要手动记录测试数据,这增加了数据记录的复杂性和出错的可能性。4. 应用场景的适应性:全自动扭矩仪:更适合大规模生产环境,能够与生产线无缝集成,实现连续生产。手动扭矩仪:更适合小规模生产或研发实验室,用于对特定样本进行精确测试。综上所述,瓶盖全自动扭矩仪较手动扭矩仪在试验效率和检验精确度方面有显著优势。它能够快速、连续地进行大量测试,并提供精确的测试结果。然而,选择哪种类型的扭矩仪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对于需要高效率和精确度的生产环境,全自动扭矩仪是更合适的选择。而对于小规模生产或研发实验室,手动扭矩仪可能更为适用。
  • 青岛市质量协会发布《轮胎滚动阻力试验机(测力法和扭矩法) 校准规范》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按照《青岛市质量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青岛市质量协会团体标准《轮胎滚动阻力试验机(测力法和扭矩法)校准规范》(T/QAQ 007—2023)已经完成相关工作程序,现予以发布。青岛市质量协会2023年9月20日                                                              关于发布《轮胎滚动阻力试验机(测力法和扭矩法)》团体标准的公告.pdf
  • 二锅头瓶盖开启力为3-5NM的扭矩合理吗
    引言在繁华的酒类市场中,二锅头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亲民的价格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其瓶盖的开启力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使用便捷性,还涉及到产品的密封性和防伪特性。扭矩的物理意义扭矩是力与力臂(力的作用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的乘积,它描述了使物体绕轴旋转的能力。在瓶盖开启力的上下文中,扭矩越大,开启所需的力越大。瓶盖扭矩的考量因素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开启力应适中,既不能太紧导致难以开启,也不能太松影响密封性。密封性要求:瓶盖需要提供足够的密封力以保证酒质,防止挥发和污染。防伪特性:适度的开启力可以增加非法开启的难度,起到一定的防伪作用。安全性:过高的扭矩可能导致瓶盖突然弹开,造成意外伤害或酒液浪费。3-5Nm扭矩的合理性分析便利性:3-5Nm的扭矩范围适中,大多数成年消费者可以轻松开启,同时避免了儿童轻易打开的风险。密封性:此扭矩范围内的密封力足以保证二锅头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密封性,减少酒液的挥发。防伪性:适度的扭矩可以增加非法开启的难度,但不会对正常消费者造成困扰。安全性:3-5Nm的扭矩不会导致瓶盖突然弹开,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结论综合考虑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产品的密封性和防伪需求,以及安全性,二锅头瓶盖开启力设定为3-5Nm的扭矩是合理的。这一扭矩范围既满足了便利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又确保了产品的密封性和防伪特性,是平衡多方面因素后的一个理想选择。
  • 明珠发布带扭矩10000转油封旋转试验机台新品
    油封旋转性能试验机采用西门子可编程控制系统.适用于各种回转式油封进行密封性能的试验和研究工作,油封安装在验机上,主轴以一定的速度回转,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观察油封是否渗漏,每次可试验2件油封,测试轴可正、反转。本机结构合理,设计新颖,起动性能好,调速范围广,起动力矩大,噪声低,操作方便。技术参数:1. 主轴转速:10000r/min2. 主轴跳动误差:小于±0.03mm3. 轴心偏置调整量:0~5mm4. 可测试油封轴孔范围(单唇口油封):Φ7~Φ200mm5. 电机功率:2.2kW×2(根据具体油封尺寸加大功率)6. 压力范围:0~0.03MPa7. 温度范围:室温~120℃8. 电 源:AC380V三相五线制(必须有零线和地线)±10% 50Hz 9. 外形尺寸:1300mm×1000mm×1500mm10. 重 量:420㎏注:关键零部件均由日本小巨人LGMazak加工中心加工。创新点:区别于市场无扭矩油封旋转试验台,此款为带扭矩油封旋转试验台可在常温和高低温环境内进行试验带扭矩10000转油封旋转试验机台
  • 梅特勒托利多赞助2011亚太测量(质量、力和扭矩)论坛
    2011年9月19-22日,第10届亚太测量(质量、力和扭矩)论坛在西安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泰国、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近60位计量测试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就近两年来在各自国家进行的有关质量、力值和扭矩方面的量值传递和测量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亚太测量(质量、力和扭矩)论坛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日本大阪技术研究所于1992年联合创立,每两年一届,在各国轮流举办。除学术报告外,每届论坛都设立&ldquo 优秀青年论文奖&rdquo ,以鼓励专业领域青年人的科技创新。梅特勒托利多作为全球计量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设备制造商,在质量测量和研究方面与各国计量检测和校准机构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公司赞助了本届论坛,林桂兴总裁出席会议并致辞。
  • 振动试验基础:加速度传感器介绍
    如果说振动控制仪是振动试验系统的大脑,那么加速度传感器就是人体的感官部分。本文主要介绍电荷型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振动领域常用传感器加速度:压电型(电荷输出型或电压输出型IEPE)、动电型等。速度:激光测定器等。位移:LVDT(Linear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Laser等。频率响应特性:加速度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原因:相位关系),所以振动试验机系统多采用加速度传感器。※电荷输出型加速度传感器构造:原理:Q(电荷量) = C(电容) × V(电压)压力(F=mA)作用,压敏材料上产生电荷,对应电荷,输出电压变化。常见电荷型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质量要求必须保证测定物质量的1/10以下。※加速度传感器频率使用范围避开传感器的共振点,使用直线形区域。在低频区域(1-5Hz)尤其要注意,由于频率响应特性的缘故,测得的加速度会有一定的偏差,对反馈控制有较大影响。也许这就是振动台厂家的设备产品目录中设备频率使用范围都是从5Hz开始标注的缘故吧。另外还要注意环境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别篇叙述。※加速度传感器的固定要求①用手测 ②磁铁(2点吸附) ③磁铁(平面吸附) ④垫片胶水粘贴 ⑤胶水粘贴 ⑥螺丝固定上图中,可以看出采用螺丝固定是最好的,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一般振动试验,能提供螺丝固定的螺孔基本上没有,所以通常采用胶水(502胶水等)粘贴或垫片(绝缘地线)胶水粘贴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加速度传感器的重要参数灵敏度、最大测定加速度、电容等。例:加速度传感器型号:2353B、灵敏度:0.209pC/(m/s²)传感器电容: 890pF,加速度500m/s²振动时,输出的电压是多少?(传感器低噪声电缆的电容已忽略。)Q=0.209×500=104.5[pC]V=Q/C=104.5/890=0.11742[V]= 11.742[mV]※前置功放(电荷放大器)将加速度传感器的电荷输出电压(mV级别)转换,通过增幅放大到±V级的电压信号,输出给振动控制仪。电压输出型(IEPE or ICP)加速度传感器也经常应用,稳定可靠,直接电压输出。内部含有微电子电路,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比较大,一般使用上限在+125℃左右,建议在常温下采用。在三综合试验中,尤其需要特别注意试验条件的温度。备注:图片和部分文字等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本人。
  • 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SISF 2021)本月启动
    探究未知,引领未来——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SISF 2021)本月启动!高端、融合、创新、引领促进科学仪器及传感器创新成果集聚推动科学仪器及传感器产学研融合加快新型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报名通道  为加快推动怀柔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发展,助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将怀柔科学城建设过程变成创新过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将于2021年7月21日-22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  论坛以“探究未知,引领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学术交流与合作,探索有利于自主创新、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链优化的路径和模式,促进国内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重大成果落地北京,推动国内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未来新型生态系统建设和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同时,怀柔区主动融入北京市“两区”“三平台”建设,将论坛打造为“中关村论坛”的高水平平行论坛,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态势吸引先进项目落地和高端创新要素集聚。  大会预览  中文名称: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  英文名称: Yanqi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Sensors Forum 2021  (英文缩写: SISF 2021)  大会时间:2021年7月21日-22日  大会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大会主题:探究未知,引领未来  本届论坛将凭借怀柔科学城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吸引科学仪器核心资源集聚,为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助力,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提供坚实储备。论坛聚焦科学仪器及传感器领域的前沿科技和产业趋势,注重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是技术交流、政策解读、成果转化、产业衔接的开放式平台,已成为规格高、范围广、影响力强的品牌生态研讨会。  本届研讨会邀请到诸多国内外科学仪器及传感器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多场精彩演讲与对话,这里带您先睹为快!  一、科学决策需要解决哪些新命题?  开幕式&主题报告  时间:7月22日10:00-11:40  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大议会厅C厅  从政策服务到产业分析,兼具前瞻眼光和宏大格局:建设科技加速器,制定特色服务政策,怀柔融入北京市“两区”“三平台”建设有哪些新举措?以数据为支撑,以实践为依据,详细分析仪器产业和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思考,多重视角下路在何方?  主持人:张彤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报告一:《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伍建民 北京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报告二:《仪器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思考》  年夫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测试仪器首席科学家,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三:《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思考》  尤政 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和应用进展如何?  科学仪器专题论坛  时间:7月22日13:30-16:30  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大议会厅C厅  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作为新型产业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具有重要战略基础作用,其中的关键技术既包括基础科学,也包括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的顶级学者将展示这一领域中关键技术研究的最新动态,也将为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提供科技成果、解决方案和多维思路。  主持人:郝 群 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光电学院院长  报告一:国际基本单位量子-常数化和中国计量院的应对研究  李天初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二:New Diagnostic Instruments for Infectious Disease Testing  Jonathan Cooper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  报告三:先进光电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姜会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春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四: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mage-Guided Robot-Assisted Microsurgery  Jin Kang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OSA/SPIE/AIMBE Fellow  报告五:多模态图像引导手术导航关键技术及应用  王涌天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OSA/SPIE/IET Fellow  报告六:Phase-imaging Techniques by Scan-less Transport Intensity Equations  Takanori Nomura 日本和歌山大学教授、SPIE Fellow  三、如何把握网络化时代的新机遇?  网络化传感测试专题论坛  时间:7月22日13:30-16:30  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大议会厅B厅  5G时代已然来临,网络成为产业要素重置和生态重构的基础架构,随之而来的测试、安全、存储、传输、数据处理等环节技术难题也层出不穷。这是重点领域的必解题,也是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只有领先一步才能把握时代机遇。  主持人:年夫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测试仪器首席科学家,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一:智能感知与智能制造  王 雪 清华大学教授  报告二: The role of metrology in the future human activities  Alessandro Ferrero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三: 物联网安全技术的综合化趋势与安全性评估的挑战  马建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报告四: 测试信息处理的算法和算力  彭 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五: Exploration robots towards resilient city infrastructure  Robert Richardson 英国利兹大学教授  产业升级,科技赋能。我们处于产业变革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历史交汇的重要节点,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数据链、人才链加速重组的当下,科学仪器和传感器领域的科技交流,将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坚,核心器件制造,产业生态建设提供内在驱动力。论坛聚焦科学仪器前沿科技,以更加务实、创新、求真的精神建设更加广阔、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资源汇集,推动政、产、学、研、用、资全面融合,为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产业变革夯实基础。2021年7月21日-22日,北京怀柔,期待与你相见!  怀柔概况  怀柔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北依燕山山脉,南偎华北平原,全区总面积2122.8平方公里,距中心城区50公里,距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2公里。截至2020年底,怀柔区有12个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44.1万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怀柔区的功能定位是:首都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和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 服务国家对外交往的生态发展示范区 绿色创新引领的科技文化发展区。“十四五”期间,怀柔区将立足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和生态涵养区定位,坚持“怀柔就是科学城、科学城就是怀柔”的工作理念,聚焦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为核心,以打造新型城市形态为支撑,以培育“高精尖”产业业态为根本,以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为保障,不断开创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新局面。  怀柔科学城  怀柔科学城规划范围100.9平方公里,以怀柔区为主,并拓展到密云区部分地区,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批复的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战略定位是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怀柔科学城正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将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国投创合领投高华科技,拓展高端传感器领域布局
    近日,国投创合完成对高端传感器领先企业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支持企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及新市场拓展。高华科技本轮融资数亿元。高华科技是以研发高可靠MEMS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及工业互联网系统工程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批量化研制工业级压力、加速度、温度、湿度、位移、转速、热流等各类传感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关键芯片自主研发,高质量完成了航空航天、高铁动车、矿山矿井、船舶、工程机械等重大工程所需传感器的研制和批量配套任务。高华科技曾获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有功单位,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其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成为“国产首台(套)”,并实现“量产配套”。高华科技建有两万多平方米的研发及制造基地,已通过ISO9001、IRIS认证、CCS型式认证、MA矿用安全标志等行业产品认证。其设备智能运维平台利用智能感知、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聚焦钢铁、化工、煤炭等行业的关键设备,通过对现场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实现实时检测、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通过对设备数字化建模,构建适合现场应用的智能预警体系;利用智能诊断模型、专家人工诊断等多种方式在线提供诊断结论,并结合可视化技术展示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助力工厂降本增效。高华科技不仅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还与北京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传感器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分会理事单位、铁道机车与动车理事会理事单位。
  • 传感器能为城市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做什么?
    山东省济南市,2017年8月,首批100辆出租车装上了能监测PM2.5和PM10的传感器,使得济南成为全国首个利用出租车进行大气监测的城市。同年10月,又有200辆出租车加装道路走航监测设备。在北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科研楼三层楼顶,一排排精密仪器正在不停运转,一组组数据被精确记录。传感器测试观测室里多台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大气污染物传感器正在进行性能比对,这些数据将为改进传感器性能提供基础依据。从济南到北京,从车载传感器到传感器测试观测室,新型低成本大气传感器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之一。作为生态环境部直属科研单位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近年来正在不断投入开展大气传感器的相关研发,为城市大气污染监测与溯源提供更精细的技术工具和数据依据。始于需求 源自基层大气传感器应用始于基层,源自2013年的一个电话。“我们从2013年开始研究城市网格化监测和大气传感器的应用,其需求来源于2013年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个电话。”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高健告诉记者。2013年,全国首次开展城市空气质量六项参数监测,也就是这一年,太原市夏季出现了严重的臭氧污染。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太原市政府找到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团队。但当时的太原只有4个监测点位,很难全面代表整个城市的污染状况。无奈之下,高健团队利用手动采样的方法在太原布设了60个监测点位,没想到效果很好,整个城市的污染地图被很好地呈现出来。从那时起,高健带领团队开始寻找便捷、低成本、有一定精度的传感器产品,来替代成本高、耗人力大但精度高的手工方法。2013年—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开始出现类似产品,“微型站”开始成为“标准站”的有效补充。2016年,高健团队组织了包括国内外十余个品牌的大气传感器评测工作,为时一年的细致评测后,发布了研究论文,阐述了大气传感器的适用条件、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案。在大气污染防治应用方面,大气传感器也迎来了井喷,针对工地、企业、园区、港口等目标场景的固定式应用,逐渐发展到无人机搭载、船载、车载等移动方式。例如济南市生态环境局2018年全面建成1000余个微站,在市、区县、街镇三级大气污染联防联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济南市大气污染治理向公里级网格化精细监管、快速精准溯源、联动高效治理的转变。目前,环保无人机搭载传感器设备在全国多个工业园区进行污染源位置排查、环境应急监测,锁定排放源,联动环境应急处置。船载传感器也已在江苏、上海等地示范应用,监测内河、港口等重点区域的空气质量,补全移动源监管的重要环节。小小传感器 能解大问题每个城市有各自的“基因”,决定了人与路的关系。道路是城市的血管,密集处往往是人口聚居地,是商业发达区域,是各类污染排放聚集区。在济南,从你身边经过的出租车,或许不是寻常的出租车,它可能装载着传感器。这些设备从出租车的外观上是看不出来的,因为设备藏身在车灯里。别看传感器体积小,它能弥补固定环境监测器械分布不均匀的缺陷。“在项目初期,我们考虑可以利用出租车的覆盖范围广、监测结果不受人为干预的特点,在车顶上安装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污染情况,通过与现有的空气监测站等定点大气网格化监测数据相互补充、相互校准的方式,获得监测区域的大气质量数据,高效促进大气污染源头治理。”高健告诉记者。每3秒一组数据;定位精度小于20米,精准治理;300辆车每天合计行程超过 6.9万公里,数据超过360万组,平均每天可覆盖95%以上的主城区机动车道路……这些数据弥补了定点大气网格化监测的不足,依托传感器的有力支撑,可以实现城市毛细血管的净化与疏通。获取数据只是第一步,治理才是关键。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从出租车传感器上获取的实时数据,精准锁定哪些地方有道路扬尘污染,从而进行精准治理,既节约时间,也节约了成本。在安徽省亳州市,除市区所有出租车外,还投入了近百辆装有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小型车辆,做到了监管全覆盖。相关人员一旦发现手机云图上出现颜色异常,就会第一时间在微信群里反映,通知对应的部门和执法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数千辆出租车安装并应用了这一传感器。“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研究,把传感器做精、做好,利用传感器体积小、成本低的优势,帮助城市更好地解决当地空气污染问题。”高健表示。新型传感器 面向新需求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考验。数据准确、参数齐全的新型传感器正在走上舞台。大气传感器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支撑,更是要通过多参数、全方位的监测,提升我们对城市污染来源和影响的科学认识。近年来,高健团队并没有停止对传感器技术前沿的探索。“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关键是要锁定最合适的产品和技术,解决科学需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沈毅成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将新型的粒径谱传感器、黑碳传感器应用于走航监测中。新型的测量参数能够帮助我们区分道路扬尘、柴油车、汽油车尾气和城市本底污染,实现街区尺度的颗粒物来源解析。”目前,济南市的微站网络和走航出租车搭载的PM2.5传感器已经全部升级成为粒径谱传感器,能够将颗粒物的浓度细分成31个粒径区间,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颗粒物对PM2.5、PM10的相对贡献。“更加先进设备不断走出去,多元化的数据不断传回来,大数据赋能智慧环保已经到来。”沈毅成表示。
  • 透明电极指纹传感器问世
    p  让手机屏任何位置都能识别身份/pp  科技日报北京7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 通讯》杂志近日发表了一项材料科学新突破:韩国科学家团队用超长银纳米纤维和纯银纳米线组成的随机混合网络纳米结构,创造出新型透明电极,进而产生一种透明的指纹传感器。在智能手机屏幕上的演示表明,这种传感器可以让用户将手指放在屏幕的任何位置进行身份识别,而不需要使用指纹激活按钮。/pp  指纹传感器是电子设备实现指纹自动采集的关键器件。其需要在一颗不足0.5平方厘米的晶片表面集成10000个以上的半导体传感单元,因此尽管指纹采集现在已很常见,但指纹传感器的制造仍属于一项综合性强、技术复杂度高、制造工艺难的高新技术。/pp  消费电子市场一直大力追求透明的指纹传感器。不过,现阶段的技术受限于关键性的设计限制,比如需要开发出具有光传输和电子导电功能高的透明电极。而此次,科学家终于推出了制造智能手机的指纹传感器阵列,这些阵列可以同步检测触觉压力和手指皮肤温度。/pp  韩国蔚山国立科技研究所科学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方法,来制造柔性透明的多功能传感器阵列。该设计的秘诀在于根据由超长银纳米纤维和纯银纳米线组成的随机混合网络纳米结构,创造出新型透明电极。/pp  这种混合网络表现出较高的光传输力和低电阻,极耐机械弯折。将其融入指纹传感器阵列后,就得到一个高分辨率装置,能够准确可靠地检测触摸条件下指纹的脊谷区域。/pp  研究团队将指纹传感器阵列、压敏晶体管和温度传感器集成至智能手机显示屏,借此展示了这项新技术在移动设备上的可应用性。这也意味着,这种传感器有望在未来取代指纹激活按钮。/pp  总编辑圈点/pp  手机迭代升级的速度太快,快到让人难以记起几年前的它,更难以想象几年后的它。如今我们对手机指纹解锁、指纹支付习以为常,简直都忘了曾经每天输入密码千百遍。这种“进化”还在继续:新上市的全面屏手机,正在用屏下指纹识别替代指纹识别键,只是指纹采集的位置依然固定。也许再过几年,随意触摸手机任何位置都能解锁。但愿那时,你还记得它曾经有个指纹识别键。/ppbr//p
  • 南科大杨灿辉和葛锜团队:多材料3D打印具有多模式传感功能的离子电容传感器
    在过去十年中,离电器件(Ionotronics or Iontronics,离子-电子混合器件,即基于离子与电子协同作用的器件)因其固有的柔韧性,可拉伸性,光学透明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势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的离电传感器由于器件结构简单、成分易泄漏,导致器件稳定性差,传感功能单一,极大地限制了实际应用。因此,设计制造性能稳定且具有多模式传感能力的离电传感器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杨灿辉团队与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葛锜团队,报道了通过多材料光固化3D打印技术一体化设计制造基于聚电解质弹性体的多模式传感离子电容传感器,解决了传统离电传感器稳定性差和功能性单一的问题,为可拉伸离电传感器的设计、智造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Polyelectrolyte elastomer-based ionotronic sensors with multi-mode sensing capabilities via multi-material 3D printing”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南方科技大学科研助理李财聪、博士生程健翔和何耘丰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杨灿辉助理教授与葛锜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深圳市软材料力学与智造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如图1所示,受人体皮肤对于拉、压、扭及其组合等外力的多模态感知能力的启发,研究人员利用多材料光固化3D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多模式传感能力的离电传感器。传感器采用了聚电解质弹性体(PEE),其高分子网络中含有固定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以及可移动的反离子,具备抗离子泄漏的特性。在打印过程中,PEE材料与传感器上的介电弹性体(DE)材料之间通过共价和拓扑互连形成了牢固的界面粘接。图1. 皮肤启发的多模式传感离电传感器。(a) 人体皮肤内多种力感受器示意图。(b) 人体皮肤可以感知单一的力学信号如压拉、压、压+剪、压+扭。(c) 基于多材料数字光固化3D打印技术制备具有多模式传感能力的离电传感器。研究人员首先合成了一种名为1-丁基-3-甲基咪唑134-3-磺丙基丙烯酸酯(BS)的单体,作为聚电解质材料的组成成分之一,并与另一种名为MEA的疏水单体一起进行共聚。然后通过优化BS和MEA的比例,平衡聚电解质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从而优化传感器的性能,如图2所示。图2. 聚电解质弹性体的设计、制备与光学、力学、电学性能以及热、溶剂稳定性。如图3所示,研究人员进行光流变测试验证了所开发的PEE材料的可打印性。然后通过180°剥离测试,分别测量了3D打印和手动组装的PEE/DE双层结构的界面粘接强度。结果表明,3D打印的双层结构由于PEE和DE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和拓扑缠结而具有强韧的界面,剥离过程发生了PEE材料的本体断裂, 粘接能达339.3 J/m2;相比之下,手动组装的PEE/DE双层结构界面弱,剥离过程发生了界面断裂,粘接能只有4.1 J/m2。在耐久度测试中,基于PEE的电容式传感器由于无离子泄漏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的信号,而基于传统的LiTFSI掺杂离子的弹性体的传感器由于离子泄漏,信号持续发生漂移,直至发生短路。图3. 离电传感器的可打印性与性能。(a) PEE存储模量和损耗模量随光固化时间的变化曲线。(b) 固化时间与能量密度随层厚的变化关系。(c) 打印的PEE阵列展示。(d) 3D打印和手动组装的PEE/DE双层结构的180°剥离曲线。(e) 3D打印的PEE/DE双层结构本体断裂示意图。(f) 手动组装的PEE/DE双层结构界面断裂示意图。(g) 基于PEE和基于LiTFSI掺杂离子的弹性体的电容式传感器的ΔC/C0随时间变化曲线。(h) 基于PEE的电容式传感器无离子泄漏。(i) 基于LiTFSI掺杂离子的弹性体的电容式传感器离子泄漏示意图。3D打印技术为器件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极高的灵活性。如图4所示,研究人员分别设计并一体化打印了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四种不同的离电传感器,器件均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特别地,通过器件的结构设计,即可以实现传感器灵敏度的大幅度优化,例如通过在压缩传感器的介电弹性体层引入微结构可以将灵敏度提高两个数量级,又可以实现传感器灵敏度的按需调控,例如通过设计剪切传感器前端的轮廓线或扭转传感器的扇形区域数量可以分别实现不同相应的剪切传感器和扭转传感器。图4. 拉伸、压缩、剪切、扭转离电传感器。(a) 拉伸传感器原理示意图。(b) 电容-拉伸应变曲线。(c) 压缩传感器原理示意图。(d) 有/无微结构的压力传感器的电容-压力曲线。(e) 剪切传感器原理示意图。(f) 一种剪切传感器实物图。(g) 不同灵敏度的剪切传感器的电容-剪切应变曲线。(h) 剪切传感器的疲劳测试曲线。(i) 扭转传感器原理示意图。(j) 一种扭转传感器实物图。(k) 不同灵敏度的扭转传感器的电容-扭转角曲线。(l) 扭转传感器的疲劳测试曲线。如图5所示,研究人员进一步设计并一体化打印了拉压、压剪、压扭三种组合式离电传感器。组合式传感器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于不同传感通路之间相互的信号串扰,例如,当器件拉伸时,由于材料的泊松效应会导致垂直方向上的器件几何尺寸缩小,等效于压缩变形,导致拉伸激励引起压缩通道的信号变化。研究人员结合有限元模拟分析,通过合理的器件结构设计,有效地避免了不同通道之间的信号串扰。图5. 组合式离电传感器。(a) 拉压组合传感器示意图。(b) 器件实物图。(c) 拉压组合传感器等效电路图。(d) 单一传感模式下的器件信号。(e) 压缩激励下的电容-圈数变化曲线。(f) 拉伸激励下的电容-圈数变化曲线。(g) 拉压组合变形下的信号谱。(h) 压剪组合传感器示意图。(i) 器件实物图。(j) 压剪组合传感器等效电路图。(k) 单一传感模式下的器件信号。(l) 压扭组合传感器示意图。(m) 器件实物图。(n) 压扭组合传感器等效电路图。(o) 单一传感模式下的器件信号。最后,研究人员展示了一个由四个剪切传感器和一个压缩传感器组成的可穿戴遥控单元,并将其连接到一个远程控制系统,用于远程无线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如图6所示。这个可穿戴遥控单元中的四个剪切传感器负责感知手部的手指运动,用于控制无人机的方向。而压缩传感器则用于感知手指的压力,控制无人机的翻滚。这种可穿戴遥控单元的设计可以实现人机交互,提供更加灵活的控制方式。图6. 组合式离电传感器用于无人机的远程无线操控。(a) 无人机控制系统示意图。(b) 组合式离电传感器中剪切传感模块工作模式示意图。(c) 剪切传感模块工作原理。(d) 传感器五个通道电容信号测试。(e) 指令编译逻辑。(f) 组合式离电传感器实时电容信号。(g) 不同时刻的无人机飞行状态。文章来源:高分子科技023-40583-5MultiMatter C1基于高精度数字光处理3D打印技术和独家离心式多材料切换技术,MultiMatter C1多材料3D打印装备可实现任意复杂异质结构快速成型,在力学超材料、生物医学、柔性电子、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离心式多材料切换技术:独家开发的离心式多材料切换技术可实现高效材料切换和残液去除。离心转速可调,最高达8000转/分钟,60秒内即可完成多材料切换,单次打印多材料切换最大次数高达2000次,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可打印材料范围广:该设备支持粘度在50-5000 cps范围内的硬性树脂、弹性体、水凝胶、形状记忆高分子和导电弹性体等材料及这些材料组合结构的多材料3D打印,为不同行业和应用领域,提供了材料选择的灵活性。多功能多材料耦合结构实现:该设备可打印高复杂度、高精度、多功能、多材料耦合结构,支持同时打印2种材料,可打印层内多材料和层间多材料,且多材料层内过渡区尺寸在200μm以内,为复杂多材料结构制造提供高精度解决方案。
  • 科技部重大专项“激光高温湿度传感器研发”启动
    9月19日,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面向复杂工况的激光高温湿度传感器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召开。该项目牵头单位——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宣布:将用两年时间,突破包括湿度大动态范围自适应测量技术在内的4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工作温度在20℃~350℃的激光高温湿度传感器并最终实现产品化和工业化推广应用。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65a533d-af10-4879-9e93-fcc6b8f4c5f8.jpg" title="1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项目启动会现场/pp  “激光高温湿度传感器研制及产业化”项目的主要任务是研发面向复杂工况条件的激光高温湿度传感器。该类激光湿度传感器基于TDLAS技术(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简称)实现湿度的测量。19日上午举行的启动仪式上,该项目专家组负责人、我国著名激光和非线性光学专家、中科院院士姚建铨言简意赅地介绍了TDLAS技术的基本原理:即基于每种气体存在吸收特定波长光的现象,通过特殊波长的激光光源照射气体,气体吸收使之强度变弱,判断变弱程度计算气体浓度。相比于传统测量方式,在高温环境下使用该技术进行湿度测量,具有无交叉干扰、测量范围大、精度高、实时测量等优势,可实现高温湿度实时监测。该传感器一旦研制成功,可提升我国高温湿度监测水平,提高环保排放测算准确性、工业过程节能减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29a5385-e382-4fc9-9137-e4a0196ea234.jpg" title="2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科院院士姚建铨担任该项目技术专家组组长/pp  启动仪式上,来自科技部、航天科技集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参加了该活动。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的专家介绍了项目研制及产业化相关政策并同时表示,开展该仪器专项研制就是要解决我国环保、工业过程控制等多个领域高温湿度准确测量的难题。“高温环境下湿度测量,其准确性直接影响环保领域计算排放总量或工业生产领域过程控制效率。以环保领域为例,工业锅炉排放的污染物浓度测算需要测量烟气湿度。因此,烟气含湿量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排放总量,影响国家环保指标考核。” 高温湿度测量如此重要,但其技术实现的难度却非常大,正因为如此,该项目于今年8月获批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申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b8a8bca-d7e5-4b8a-9dae-a47cb33ad7d1.jpg" title="3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项目组负责人、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在汇报项目实施方案/pp  根据国家重大专项研发的相关要求,此次启动仪式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由项目牵头单位——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技术专家组和用户委员会汇报项目具体实施方案。此前,航天易联已经开展四年 TDLAS技术研发,具备相关基础,并于2016年6月开展高精度TDLAS湿度测量技术的成果评价,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该公司负责人李刚在汇报中对研究背景、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科研团队及研究基础、预期成果、项目研究周期等做了详尽汇报。据他介绍,项目组将围绕测量环境湿度大、工况干扰因素多(腐蚀气、静电、烟尘、液滴等)、缺乏高温高湿标定技术及恶劣工况下器件可靠性等关键问题,突破湿度大动态范围自适应测量技术、复杂工况多波长测量控制技术及激光器温度电流控制技术,研制工作温度20℃~350℃的激光高温湿度传感器,开展示范应用改进优化,达到烟道气、废气、锅炉汽等高温湿度实时测量的目的,实现最终传感器产品化、产业化。/pp  来自环境监测、无线电、仪表仪器等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组和由电力、环保、航天、石化等行业用户组成的用户委员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审阅论证材料并进行质询,同时针对产品示范应用阶段提出了相关建议。经过项目组答疑,专家组和用户委员会讨论后认为:方案目标准确,内容翔实,技术路线可行,一致同意该方案通过评审,建议尽快组织实施,围绕典型代表性工况开展更具针对性的设计开发、示范应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e5c3f041-6316-4495-ae98-f28eafd252ed.jpg" title="4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与会嘉宾了解TDLAS产品/pp  据了解,该项目研发是航天易联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的强强联合。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控股公司,具有四年TDLAS技术研发基础,拥有三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承担项目传感器研制和产业化工作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在半导体激光器研发领域一直处于我国领先行列,为本项目研制小型化半导体激光器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控制研究,擅长信号处理、仪器设计,为本项目开发核心算法和测量技术 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在环保仪器设备领域有近二十年的科研开发经验,为本项目现场测试、示范应用推广提供有力支撑。/pp  在项目实施方案中,研发团队提出:将在两年时间内,将本项目开发的激光高温湿度传感器应用在便携式烟道气参数测量仪、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和工业过程气湿度分析仪器中,开展5项示范应用,解决我国环保、工业过程控制等多个领域高温湿度准确测量难题。同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发明专利3项,文章1~3篇,标准1项。完成传感器质量体系文件,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开展产业化推广,项目完成后三年内实现年销售500套,年销售额2500万。/p
  • 回顾 展示 探讨 推动 ——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新型传感器技术在仪器仪表领域应用分论坛”成功举办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11月12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科技厅、郑州市政府等单位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郑州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于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由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新型传感器技术在仪器仪表领域应用分论坛”于12日下午成功举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传感器分会理事长、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艳丽、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仕卿出席了此次专题论坛,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传感器分会名誉理事长、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徐开先致开幕词。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感器行业专业人士二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5eed8c6-07c0-45bd-8f37-cbce7879340f.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传感器分会名誉理事长、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原院长/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徐开先致开幕词/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论坛邀请了六位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做了精彩的报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首席教授田贵云教授以题为“用于无损检测和评价的多物理及传感器成像系统”报告精彩开篇。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8a6df3a1-77eb-4d98-843b-6313c8d62bf1.jpg" title="2.jpg" alt="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首席教授田贵云/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袁峰结合多年传感器应用技术的积淀与大家分享“新型传感器技术在仪器仪表领域的应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097f9233-d0ec-4c57-bdde-57c44abe0147.jpg" title="3.jpg" alt="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袁峰/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汉威电子集团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古瑞琴梳理了“气体传感器的行业应用及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古总为我们讲述了气体传感器在环境空气监测、医疗、食品链监控、车用气体传感器及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方向,让我们对传感器有了更丰富的认识。中国传感器市场仍面临较大的挑战,目前70%的传感器来自进口,中国传感器市场份额较少,中美贸易战更是引起了中国人的觉醒。对中国未来传感器市场的发展,古总提出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国产厂商不断探索、创新共同的努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c401411-01c4-4e04-97ac-2731cd8cda2e.jpg" title="4.jpg" alt="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汉威电子集团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古瑞琴/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业传感器分联盟理事长谷荣祥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大家解读了“智能传感器在智慧城市中应用”技术。谷董说,感知、传输、计算、共享是智慧城市的四大构想。传感器可以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智慧城市需要一套合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他指出中星测控未来将在市场、工业、军工、民生等的应用方面做出努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4007e8f-2616-4bee-b68d-58022cacce8a.jpg" title="5.jpg" alt="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董事长谷荣祥/span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上海兰宝传感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勇基于兰宝智能制造新模式解读了“智能传感技术在数字化工厂中的运用”。报告中指出,数字化的基本要求就是让每一个单体的设备、每一个部件具备数据运算、通讯、基于信息融合的精确布置,以及远程运维、远程协调和自我管理的功能。智能制造的重点是装备和生产数字化 智能传感器技术与智能化的应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他提出,未来的传感技术要紧紧围绕智能制造,来加大产品的供应。/p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c6bfbf7-690d-4542-8d5c-1e1907c9d8bc.jpg" title="6.jpg" alt="6.jpg"/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上海兰宝传感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勇/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最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磁电子中心主任钱正洪教授的报告“新型自旋传感器件设计与应用技术”将论坛气氛推向高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018aee6e-50e0-461a-bc7a-19ebe9331c8e.jpg" title="7.jpg" alt="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磁电子中心主任钱正洪/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六位嘉宾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绎与分享,这场技术盛宴作为世界传感器大会的分论坛活动,回顾总结了新型传感器技术在仪器仪表领域的成就,同时展示了最新的前沿研究和应用成果,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对推动传感器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p
  • 怀柔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人才论坛上线,报名启动
    高端仪器装备是促进科技创新、拓展认知疆域的重要工具,也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和保障,而高端仪器装备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坚实支撑。拥有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不仅能提升科学仪器使用效率,更有助于提高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广泛链接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人才为引领推动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发展,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联合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将于2022年12月19日下午通过仪器信息网3i讲堂平台线上举办“怀柔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人才论坛暨首都海智‘创新链接’系列活动”主题网络研讨会。一、指导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组织部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创新服务处二、 主办单位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三、 承办单位北京怀柔硬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怀柔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四、支持单位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五、会议日程六、参会指南1、点击会议官方页面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huairou20221219)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2年12月19日;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会议联系人:杜老师(邮箱dufang@instrument.com.cn)。
  • “高精准分子识别有机半导体光电双模智能嗅觉传感器”项目启动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为牵头单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高精准分子识别有机半导体光电双模智能嗅觉传感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上海召开。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领导、中科院重任局领导、项目咨询专家组、项目和课题单位管理部门、项目核心成员等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项目咨询专家组由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刘云圻院士、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吉林大学卢革宇教授、海关学院谢秋慧教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研究员、复旦大学邓勇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刘欢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尤睿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段国韬教授组成。   会上谢晓明所长代表项目牵头单位对与会领导及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各位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可行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并表示将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并取得创新成果。项目负责人兼课题三负责人付艳艳研究员、课题一负责人马骧教授、课题二负责人黄佳教授,分别就项目和具体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及推进计划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汇报。   项目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本项目的总体实施方案,并着重指出在未来研究过程中,项目团队各课题承担方应紧密合作,强化协同机制,确保项目各关键节点把控及整体研究目标顺利实现。此外,专家组聚焦课题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点及项目实施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等方面,共同提出了针对性指导意见。经专家质询答疑、技术指导和综合评议,项目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论证。
  • “高精度多组分气体检测传感器研制”启动会召开
    3月17日,“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跨地域复杂油气管网安全高效运行状态监测传感系统及应用”课题“高精度多组分气体检测传感器研制”启动会在安光所召开,会议由张志荣研究员主持。   项目承担单位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陈朋超教授级高工、课题承担单位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张志荣研究员、课题参与单位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总院蔡永军副总监等相关科技人员2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加了交流会。   课题负责人张志荣研究员就承担的研究任务、总体目标、实施方案、研究队伍等进行了汇报。该课题主要针对油气管网微小泄漏感知能力不足、特殊场景传感器缺乏、区域站场泄漏逃逸不明晰等痛点及热点问题,以集成探头研发、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组网方式等研究内容为核心,建立两类型高性能传感系统,为构建管网传感器及系统综合试验平台,开发管网智能传感系统数字化应用平台,建立管网状态感知指标体系和传感器谱系提供技术支持,并在中俄和中缅油气管道的多个典型场景进行示范应用,为全面实现管网状态监测水平的提升和管道感知技术的自主可控贡献力量。   与会人员听取了汇报后,针对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讨论,充分肯定了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并针对涉及的中俄、中缅管道及站场的示范应用情况作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希望所研发的多类型传感器能够在多个场景形成突出的特色应用,解决现场亟需的技术难题,以切实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的重要指示要求。会后,与会人员还参观了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   “跨地域复杂油气管网安全高效运行状态监测传感系统及应用”项目,由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微感光电子有限公司、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等优势研究机构联合承担。
  • 第十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盛大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1月8日,成都都江堰,第十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盛大开幕。本届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西南大学承办,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科学院俞汝勤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关亚风教授、化学传感器执行主编沈国励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院长余孝其教授主持,四川大学校长助理郭勇教授致欢迎辞,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海龙教授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长宽先生分别讲话。此次会议盛况空前,相比上一届规模扩大3成,学术报告及参会人员都超过预期。  第十二届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开幕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余孝其 主持开幕式  四川大学校长助理 郭勇 致欢迎辞  郭勇代表承办方,向与会专家和代表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予以支持的专家、教授和积极参与服务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28年前的11月,首届化学传感器暨第三届离子选择性电极学术交流会在成都召开 今天,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再次在成都召开,感谢大家对四川大学的信任!希望会议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涯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同学们在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坚持奋斗!期待专家们报告精彩、与会代表深入探讨,让参会各方更好地了解、合作,促进我国化学传感器科技领域的发展。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吴海龙 讲话  吴海龙就近年化学传感器专业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作详细介绍。回顾了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 成立30周年来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化学传感器领域后继有人和欣欣向荣的新面貌。特别介绍了近些年专业委员会所取得的突出成绩,2014年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2012年,《化学传感器》刊物被得到新闻出版总署认可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列为“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刘长宽 致辞  刘长宽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学术大会共收到390多篇论文,创下历史之最!这代表了中国化学传感器行业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本次会议将安排13个大会报告 共设3个分会场,安排42个分会邀请报告、60个口头报告,还有逾260篇论文以墙报形式进行交流,并将开展青年优秀论文和优秀报展评奖活动。  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 关亚风 主持学术报告大会  湖南大学院士俞汝勤  报告题目:《化学传感器早期学术活动回眸及对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思考》  俞汝勤从早期组织离子选择性电极读书会的那一刻开始,到今天第十二届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的举办,让与会代表沉浸在中国化学传感器的学术交流史话中,中间虽有很多的困难但更有不懈的追求 抒写了化学传感器领域学术交流的精彩篇章,留下了中外学术交流史上的一段段佳话。俞汝勤院士精彩的报告,和与会代表一起分享与殷晋尧先生访问欧洲的往事,告诫青年学子要学好中文。也带着与会代表一起走进剑桥牛顿故地,去深刻理解分析化学发展未来,要重视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建设。  上午,大会还安排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牛利作《移动设备上的传感分析》报告,以犀利的言语点评国内外不同类型传感器在移动APP、移动检测产品(大部分指手机或PAD)中的应用情况,如,比较靠谱的皮肤含水量测量,也有奇葩的鬼魂电磁场探测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逯乐慧作《纳米探针的设计及应用》报告,介绍了新型纳米造影剂探针和黑色素为载体的成像探针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黄国贤作《Biosensing with Novel Fluorescent Agents-Construction of Biosensors for Antibiotics》报告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樊春海作《纳米探针的设计及应用》报告 西南大学材料能源学部教授李长明作《纳米生物传感》报告。  分会场  下午,大会将组织3个分会场,共安排22个特邀报告和27个口头报告。如,《生物分子界面行为与生物传感》(南京大学夏兴华)、《生物样miRNAs定量检测》(华东理工大学 叶邦策)、《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南京大学 朱俊杰)、《激光诱导荧光新型生物传感器》(四川大学段忆翔)、《双电位电致化学发光生物分析》(南京大学 徐静娟)、《高阶化学传感与多维校正》(湖南大学 吴海龙)、《纳米材料制备及生物传感应用》(武汉大学 何治柯)等。  9日的学术报告同样让人充满期待!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关亚风研究员、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蔚泓教授、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鞠幌先教授、武汉大学庞代文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蒋兴宇教授、中南大学周飞艨教授等将继续进行大会邀请报告。还有3个分会场的20个特邀报告和33个口头报告。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 生物传感器迎快速发展期 山东谋局抢“传感”市场
    “随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健康医疗产业的发展,作为其核心技术的生物传感器产业也随之迎来庞大的市场需求,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将加快产业化应用,抢夺市场先机。”山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刘孟德在14日举行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及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市场蛋糕巨大当日,国内生物传感器领域的专家齐聚济南,围绕临床检验、家庭医疗、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和生化反恐等诸多领域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及相关产业,探讨以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生物传感器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为载体,组建生物传感器工程技术中心,加速推动产业化发展。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建国告诉记者,从20世纪80年代起,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检验、疾病诊断与治疗、食品分析、环境监测、工业过程检测与控制、毒物检测及战争生化预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现代分析仪器的前沿科技领域和国际市场竞争的热点。“我国在生物传感器新原理、新方法和新结构方面已取得一系列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但研究成果向产业转化进程还比较缓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先恩告诉记者,2010年全球生物传感器市场销售额突破了100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225亿美元。其中临床检验占44.9%,家庭诊断20.2%,环境监测14.3%,实验室10.7%,工业过程6.6%,生化反恐3.3%。但我国目前生物传感器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不超过10%。根据全球知名市场调研公司PMR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未来6年,全球生物传感器市场将经历快速增长,该市场2014市值为129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22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7%。由于医疗保险普及率的不断扩大、人口基数大以及卫生保健系统的不断升级,亚太地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  “当前慢性病及生活方式相关疾病发病率上升、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生物传感器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纳米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推动了生物传感器市场的快速增长。”张先恩表示。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山东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化已经走在了前面。据史建国透露,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意欲借助其工业生物传感器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的科技平台,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生物传感器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体系。据了解,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是我国惟一实现生物传感器产业化应用的科研单位,已先后研制出葡萄糖、还原糖、乳酸等多种生化分析传感器,建立了生物传感器在工业环境下运行的实验方法、操作规程、配套试剂及培训服务体系,产品占国内市场95%以上(其余5%为进口产品),在我国食品发酵、生物医药等科研及产业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生产过程只依赖于物理和化学传感器的落后局面,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为我国生物工业的过程控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以氨基酸发酵产业为例,全国年产量300多万吨,年总产值超过400亿元 生物传感器应用于氨基酸生物反应器的系统优化、葡萄糖流加控制、产物分离提取等过程,可提高产率10%-15%,年增经济效益达40亿元以上。按照整个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应用情况计算,年增经济效益可达100亿元以上。”史建国说。  据史建国透露,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将与中科院及相关企业合作,利用生物传感器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体系,开发新的酶分子元件,增加生物传感器检测指标,实现对多种代谢产物的检测 将生物传感器与物理、化学传感器融合,研发多传感器分析模块,建立工业生物过程的在线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 生物传感器与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结合,构建新型的智能化工业生物过程控制与运行模式。  “当前山东工业转型升级的焦点和瓶颈问题是缺乏关键的核心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产业升级,山东省科学院组建生物传感器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体系是有益的探索。”山东省经信委科技处处长封宗庆当日表示,我省将积极推动此类产学研协同创新。
  • 政产资多方汇聚ACCSI2023,共推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发展
    5月19日,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推介会暨怀柔区重点企业新品发布会,在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上同期召开。会议现场推介会由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怀柔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主办,北京怀柔硬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北京怀胜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市长城伟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支持。2017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批,明确以怀柔科学城为核心承载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怀柔区结合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战略定位,聚焦把科学城的建设过程作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致力于发展“中国创新、服务世界”的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特区,以打造世界级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先导区、创新策源地、应用场景示范区和科技服务生态为发展目标。至今,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引入真空、低温、电镜、光电、质谱等细分领域相关企业近300家。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北京市怀柔区政府特聘专家陶斌武致辞,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怀柔园管委会主任杨惠芬介绍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红光介绍怀柔仪器公司及其科技服务能力,北京怀胜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淼对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进行推介。北京市怀柔区政府特聘专家陶斌武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怀柔园管委会主任杨惠芬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红光北京怀胜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淼来自北京三维博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六维博艺精密机械技术有限公司、中科艾科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埃地沃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云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川翔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熹宝科技有限公司、大束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林赛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等众多人士汇聚,共推我国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此外,会议举办了高端精密加工共享服务平台、真空技术联合实验室、硬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的揭牌仪式,北京怀柔科技创新创业基金签约仪式,怀柔区重点企业新品发布启动仪式。高端精密加工共享服务平台揭牌真空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硬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揭牌北京怀柔科技创新创业基金签约怀柔区重点企业新品发布启动怀柔区重点企业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北京中科长剑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中科艾科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多场低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华创测控(北京)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大恒星图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等现场发布重磅新品。多家仪器企业发布新品高端仪器和传感器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更是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问题的基础领域。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怀柔科学城把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借助ACCSI2023契机,本次会议将赋能怀柔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升级与发展,有效助推怀柔形成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战略高地,为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更大贡献。
  • 多方加速布局 传感器超2000亿市场空间待掘!
    p style="text-indent: 2em "目前,传感器产业已被国内外公认为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它以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为世人所瞩目。我们国家工业现代化进程和电子信息产业20%以上速度高速增长,带动传感器市场快速上升。/pp style="text-indent: 2em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传感器相关企业4.9万家,广东省以超过9700家的企业数量排名首位,江苏、浙江分列二三名。2019年,相关企业新注册超过7600家,同比增长17.22%,今年上半年新增企业数量为2369家。此外,全行业68%的企业注册资本低于500万。/pp style="text-indent: 2em "接近传感器(也称为检测器)是电子设备,用于通过非接触方式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因此,它们可以被用于多个行业,包括机器人技术,制造,半导体等。据工作原理,接近传感器可以分为: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磁感应传感器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 "br/ 其实在智能化场景中常用的两种接近传感器是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和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只能检测金属目标。这是因为传感器利用电磁场,当金属靶进入电磁场时,金属的电感特性改变了场的特性,从而警告接近传感器存在金属靶,根据金属的感应方式,可以在更大或更短的距离处检测目标。br/ br/  电感式接近传感器也叫涡流式传感器,由三大部分组成:振荡器、开关电路及放大输出电路。电感式接近传感器是核心是振荡器和放大器,用于检测金属材质的物体。但是不同的金属的衰减,标准的检测物体是铁,但是不锈钢、铝合金、铝、铜等等都会有不同的衰减程度。由此可见,这种接近开关所能检测的物体必须是导电体。br/ br/  电容式传感器是以各种类型的电容器作为传感元件,将被测转物理量或机械量换成为电容量变化的一种转换装置,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电容式传感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保证高的精度,可以做得非常小巧,以实现某些特殊的测量;能工作在高温,强辐射及强磁场等恶劣的环境中,可以承受很大的温度变化,承受高压力,高冲击,过载等;能测量超高温和低压差,也能对带磁工作进行测量。br/ br/  由于电容式传感器带电极板间的静电引力很小,所需输入力和输入能量极小,因而可测极低的压力、力和很小的加速度、位移等,可以做得很灵敏,分辨力高,能感应0.01μm甚至更小的位移。br/ br/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2188.8亿元,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51.8亿元,行业将保持17.6%的快速增长速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传感技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产品正逐渐向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红外技术、新材料技术、纳米技术、复合传感器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br/ br/  传感器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设备,电子产品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数字化时代,传感器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如何在传感器领域实现突破?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原材料、技术、工艺等方面均存在“突破口”。br/ br/  接下来,国内传感器企业需要从自身出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继续优化技术和工艺细节,实现这些领域与进口产品对比的突破。与此同时,发挥在国内市场应用、服务、渠道、价格、产业生态系统等领域的固有优势,实现整体实力提升,积极推进市场化应用。br/ br/  在政策鼓励、资金扶持、技术进步等多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相信国内传感器产业发展将取得更多成果,并造福于产业升级和社会民生。br/br//p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一体化高精度称重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项目启动
    2017年11月2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一体化高精度称重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项目在牵头单位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召开了启动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地处领导,行业专家,项目参与单位的领导、科研骨干等参加了本次会议。该项目为期三年,由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长沙湘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中测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项目将开发十万分之一分辨的高精度称重传感器,并完成工程化产业化开发和计量测试标准方法,实现批量生产,在天平称重、水分测量、密度和热重测量等领域形成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据项目负责人朱新强总经理介绍,高精度称重传感器不但在工业、制药、环境、医疗等诸多行业中不可或缺,广泛应用,而且也是精确量值传递的计量保障,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我国只能实现万分之一分辨,对这一传感器部件进行研究,不但可打破国外的垄断,使我国称量和计量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而且对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可提供有力支撑。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在精密称重技术和电子天平产品方面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丰富研究经验,是我国首先开发出万分之一称重传感系统并商品化的企业,当前是国产天平品种最多、技术领先、国内产值最大的公司,开发的AE224型电子分析天平2016年被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评为“国产好仪器”中唯一称重类产品。
  • 国内学者成功研发石墨烯温度流量一体化传感器
    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国内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基于石墨稀材料的大量程、高精度的流量、温度传感器,有望在热力系统进行规模应用。/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3e7bf569-3c52-4b91-b4b2-dd53a82c552f.jpg" title="20160407151516449.jpg"/  /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清华大学 朱宏伟/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近日,清华大学朱宏伟教授团队和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石墨烯温度流量一体化传感器件。他们针对热力系统检测用流量、温度传感器的应用需求,通过对石墨烯传感的作用与规律研究,突破石墨烯材料在热量表流量计应用的关键技术,开发热力系统检测用石墨烯流量、温度传感器件,解决了现有传感器表面结垢、功耗高等问题,形成了批量制备能力,有望在热力系统进行规模应用。/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该团队完成了石墨烯晶片形状、尺寸、表/界面状态对传感性能调制研究,通过基于石墨稀材料的传感工艺结构设计,开发了大量程、高精度的流量、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元件测量范围达到0.01~6m3/h,测量精度达到0.005m3/h 温度传感器元件测量范围达到0~100℃,测量精度达到0.02℃。/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在石墨烯流量、温度传感材料基础上,同时开展了两项拓展研究:1)提出了一种实现高灵敏柔性应变传感的新思路,通过石墨烯与超弹超薄高分子材料复合构建了一类基于柔性传感器原型器件,开发了面向可穿戴装备的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和工艺,在应变、压阻、扭转、挥发性有机物、声波等几个典型传感应用上进行了探索,并可探测脉搏、语音等微弱生理信号,有望应用于移动医疗、可穿戴式设备等领域 2)研究了水在石墨烯层片孔中的扩散特性,开发了一种同位素标记法,揭示了水分子在石墨烯中的扩散系数比微孔滤膜中微米尺寸通道的扩散系数高4~5个数量级,证明了水分子可超快速传输,为基于石墨烯的传质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在快速过滤与分离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相关研发成果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所制备的六种传感器发表在ACSNano、Adv.Funct.Mater.、Small、NanoRes.、Appl.Phys.Lett.、Chem.Commun.等期刊上,并被学术媒体Nanowerk、Graphene-Info和MaterialsViewsWiley做为研究亮点报道,被评价为“…全新的传感机制、石墨烯的高性能应用…”,“石墨烯的机电效应结合其它特性…促进了在高灵敏传感中的应用,…这些传感器的潜在用途包括柔性显示、智能服装、电子皮肤、体外诊断等,在可穿戴健康检测类设备上有较大的应用空间”。/ppbr//p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一体化高精度称重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项目启动
    p  2017年11月2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一体化高精度称重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项目在牵头单位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召开了启动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地处领导,行业专家,项目参与单位的领导、科研骨干等参加了本次会议。/pp  该项目为期三年,由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长沙湘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中测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项目将开发十万分之一分辨的高精度称重传感器,并完成工程化产业化开发和计量测试标准方法,实现批量生产,在天平称重、水分测量、密度和热重测量等领域形成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据项目负责人朱新强总经理介绍,高精度称重传感器不但在工业、制药、环境、医疗等诸多行业中不可或缺,广泛应用,而且也是精确量值传递的计量保障,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我国只能实现万分之一分辨,对这一传感器部件进行研究,不但可打破国外的垄断,使我国称量和计量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而且对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可提供有力支撑。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在精密称重技术和电子天平产品方面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丰富研究经验,是我国首先开发出万分之一称重传感系统并商品化的企业,当前是国产天平品种最多、技术领先、国内产值最大的公司,开发的AE224型电子分析天平2016年被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评为“国产好仪器”中唯一称重类产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ee74af00-ad68-4bfd-8b50-828e3ceb74e1.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71219134856(1)_meitu_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项目启动大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b791e411-dc3b-4cc4-885a-5c19d9754690.jpg" title="微信图片2_meitu_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颁发技术专家组聘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de672c8-8b51-4a22-bf08-4b593324bf75.jpg" title="微信图片3_meitu_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颁发用户专家委员会聘书/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