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定量风险分析

仪器信息网定量风险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定量风险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定量风险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定量风险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定量风险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定量风险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定量风险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定量风险分析相关的资讯

  • “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风险分析研究”课题通过验收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通过验收  6月26日,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担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风险分析研究”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的验收。  经过审阅资料、听取汇报、提问质询和充分讨论等验收环节后,由来自中国检科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验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部分内容已超额完成,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专家组认为该课题涵盖进口旧机电设备检验、进出口玩具安全、医学蚊媒生物和植物病害风险管理等领域,并首次确立了进口旧机电设备检验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建立了相关标准体系组成框架,制定了风险评价指南和检验规程,研发了首个旧机电设备安全环境隐患数据库。在进出口玩具安全应用方面,该课题将风险分析理论运用到玩具生产过程的分析,收集整理相关技术法规、标准及案例,建立了风险分析评价系统,研发了进出口玩具安全信息数据库。此外,该课题还建立了科学的医学蚊媒生物风险分析理论模型,以及亚洲枯枝疫病菌、李痘病毒等植物病害的风险分析理论模型。  该课题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之一。
  • 欧盟将大幅修订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
    欧盟最近大翻修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彻底加强食品安全的透明度、公开性和责任承担。  欧盟第六期科研架构计划(6th Framework Programme, FP6)之「食品安全」计划(Safe Foods)日前发表了相当创新的「整合风险分析模式」(Integrated Risk Analysis Approach),改进现有风险分析体系之内在缺失。  新的风险分析模式选择以三个领域:疯牛病(BSE)、丙烯酰胺(Acrylamide)和转基因产品(GMO)进行先导测试研究,除了传统的风险分析,同时纳入利益分析(Benefit analysis),并整合健康、环境评估,增加考虑经济、社会、伦理冲击评估,更贴近风险管理实务上决策者的需求。  3月16日出刊的《食品控制》(Food Control)学术期刊,发表了新模式详细内容,「食品安全」计划团队在文中也针对风险沟通提出进一步改善的建议。  欧盟行政当局与科技计划紧密配合,3月5日,欧盟食品安全署(EFSA)正式公告《基因改造植物环境风险评估指南(草案)》,征求公众意见。2月26日,欧盟食品安全署科学委员会公布《食品风险利益评估指南(草案)(Guidance on risk-benefit assessment of food)》,征求公众意见。
  • 产品EMC设计分析与风险评估技术高级研修班培训通知
    产品EMC设计分析与风险评估技术高级研修班培训通知培训时间:2023年3月11日-12日 培训地点:北京主办单位:电子工业出版社 培训讲师:郑军奇课程背景:本课程基于“国家标准GB/T38659.1—2020 EMC风险评估 第1部分:电子电气设备”全面解读并传授EMC设计分析方法和风险评估技术。培训内容:EMC基础及风险评估技术;产品结构设计EMC分析方法;原理图和PCB的EMC分析方法;产品设计EMC风险评估技术。报名及缴费:详见海报页二维码。报到地点:北京市丰台区金家村288号华信大厦电子工业出版社。报到时间:2023年3月11日上午08:00。住宿安排:根据反馈的住宿信息表,由工作人员预定,费用自理。未尽事宜请与工作人员联系(联系人:牛平月15101124402)。课程背景本课程基于“国家标准GB/T38659.1—2020 EMC风险评估 第1部分:电子电气设备”全面解读并传授EMC设计分析方法和风险评估技术。本课程面向工程实践,以解决问题和理论解读作为最主要的授课目标,学员学习后不但能解决自己产品的EMC设计缺陷,还能举一反三,再次设计新的产品并达到良好的EMC效果。另外,课程也配合大量的EMC设计案例,通过EMC案例的分析,向学员介绍有关EMC的实用设计与诊断技术,减少设计人员在产品的设计与EMC问题诊断中误区。同时通过案例说明EMC设计原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EMC设计的精髓。培训中首创提出“EMC风险评估技术”,将EMC设计提高到方法论阶段,把零散的EMC设计技术点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EMC设计的套路,系统指导产品设计,并形成一种新的产品EMC合格评定方法。讲师资历郑军奇,EMC领域知名专家,全国无线电干扰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IEC/CISPR)副主席。郑军奇老师,知名EMC专家,EMC高级顾问,长期从事EMC理论与工程研究,具备丰富的EMC实践和工程经验。专注于各类医疗、民用、工业用、军用、汽车零部件产品的EMC标准、EMC测试设备、产品EMC设计方法、EMC测试方法、EMC诊断方法、EMC整改方法的研究。发表EMC相关论文数篇,拥有多项EMC专利。对于产品EMC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较深的造诣,研究成果涉及PCB、滤波、接地、屏蔽、接口电路等各个方面。他是“EMC设计风险评估法”的创始人,“风险评估法”首次将产品的EMC设计提升到了方法论阶段,被广大企业的研发部门所采纳。他又是专业的EMC讲师,数百场的EMC培训经验,受到企业与学员的高度评价,是中国EMC工程应用领域培训领跑者,培训实践性强、解析透彻、生动易懂是他培训的最大特点。同时,他也是: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IEC/CISPR)副主席;全国无线电干扰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秘书长;工信部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认证(NITE)讲师;IEC、ISO注册专家;CISPR/S/AHG3召集人。出版EMC专著有: 《电磁兼容(EMC)测试与案例分析》2006年;《产品EMC设计风险评估(分析)法》2008年;《电磁兼容(EMC)测试与案例分析 第二版》2010年;《电磁兼容(EMC)测试与案例分析 第三版》2018年;《EMC TEST AND CASE STUDY》英文版 2018;《EMC设计分析方法与风险评估技术》2020年。面向人群EMC设计工程师、EMC整改工程师、EMC认证工程师、硬件开发工程师、PCB LAYOUT工程师、开发部门主管、结构设计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品管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等。课程大纲EMC设计分析与风险评估技术3月11日09:0~12:00第一篇:EMC基础及风险评估技术3月11日14:00~17:00第二篇:产品结构设计EMC分析方法3月12日09:00~12:00第三篇:原理图和PCB的EMC分析方法3月11日14:00~17:00第四篇:产品设计EMC风险评估技术优质售后服务,提升培训效果参训学员或者企业在课程结束后,可以享受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电磁兼容技术方面优质售后服务,作为授课之补充,保证效果,达到学习目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技术问题解答】培训后一年内,如有课程相关技术问题,可通过电话、邮件联系我社,我们将第一时间协助解决;(二)【定期案例分享】分享不断,学习不断;(三)【技术交流群】加入技术交流群,与行业大咖零距离沟通;(四)【研讨会】免费的线上或者线下研讨会。
  • 浙大学者分析18万人,喝饮料让人“变傻”,而果汁降低痴呆风险
    近年来,全球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含糖饮料高消费会导致肥胖以及相关疾病、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8.4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含糖饮料,含糖饮料的消费也被认为是全球死亡最大的行为风险因素之一。 痴呆症,是一个具有高经济和社会负担的全球健康问题。全球约有5740万痴呆症病例,每年新增约1000万例。在中国,有上千万患者,位居全球第一。尽管科学界投入了许多精力,但目前仍然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案来预防或治愈。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长征教授联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Sugary beverages and genetic risk in relation to brain structure and incident dementia: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每天喝2杯含糖饮料,与痴呆风险增加34%相关,相比之下,每天1杯果汁与痴呆风险降低23%相关,并且与更大体积的大脑灰质相关,与更小体积的脑白质病变相关,这些关联与遗传因素无关。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 UK Biobank 数据库的177926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6岁,所有人基线时未患痴呆症,其中12247名参与者接受了脑图像评估,每3-4个月通过饮食问卷收集一次参与者的含糖饮料摄入量,评估了含糖饮料、痴呆遗传风险与痴呆症风险和大脑结构之间的关联。 对于含糖饮料分类,包括含糖饮料(SSB)、人工加糖饮料(ASB)和天然果汁(NJ)。每杯饮料为250mL,根据每天摄入量分为:不喝、0-1杯、1-2杯、超过2杯。在平均9.5年的随访期间,共有1293名参与者发展为痴呆症。 研究发现,与不喝饮料的人相比,每天摄入2杯含糖饮料与痴呆风险增加34%相关;较高的人工加糖饮料也与痴呆风险增加相关,每天摄入1杯与痴呆风险增加13%相关,每天摄入2杯与痴呆风险增加30%相关。相反,与不喝果汁的人相比,每天1杯天然果汁,与痴呆风险降低23%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天然果汁与痴呆风险成 J 型,在每天1杯时风险最低。 含糖饮料摄入量与痴呆风险关系 当研究人员将含糖饮料与痴呆遗传风险联合分析发现,每天超过2杯并且具有高遗传风险的人与最高的痴呆风险相关,每天2杯SSB与痴呆风险高1.74倍相关,每天2杯ASB与痴呆风险高2.48倍相关。而每天喝1杯天然果汁且遗传风险低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最低,降低25%。 此外,通过大脑成像分析发现,每天喝1杯天然果汁的人,与较大体积的灰质显著相关,还与更小体积的脑白质病变相关。 这表明,与遗传风险无关,摄入较多的SSB和ASB与较高的痴呆风险相关,而适度摄入天然果汁与较低的痴呆风险相关。总的来说,研究结果强调了SSB和ASB的潜在有害作用,以及适度摄入天然果汁对预防痴呆症的有益作用。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jcnut.2023.01.015
  • 成功案例:陕西安装热电ICP 6300用于实现定量、半定量分析微量元素
    2021年3月7日,工程师在陕西某检测公司安装热电ICP 63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品牌:热电 型号:6300。当天这台热电ICP 6300 安装调试、培训完毕,顺利通过客户验收,感谢客户的支持与认可! ICP利用氩等离子体产生的高温使用试样完全分解形成激发态的原子和离子,由于激发态的原子和离子不稳定,外层电子会从激发态向低的能级跃迁,因此发射出特征的谱线。通过光栅等分光后,利用检测器检测特定波长的强度,光的强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 ICP 6300既可采用单一的等离子体炬径向观测,也可以采用双向观测。径向观测适合于像金属或废弃油品这样的复杂样品,而双向观测则更为灵活,同时兼有轴向观测检出限低和径向观测干扰小的特点,特别适合环境样品的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 6300 性能谱图如下: 应用领域:热电ICP 63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适用于各类植物、土壤、环境、食品、石化、金属材料和地质样品中主量及微量元素的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 赛默飞热电 ICP 6300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独有的智能摄谱功能可拓展钢铁、有色、地质等复杂基体用户的使用范围。在原料实时检测、产品质量控制以及日后样品信息再分析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 从RASFF通报分析输欧出口食品接触产品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当前,食品接触产品的安全卫生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欧盟自1979年起就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食品安全快速预警系统(RASFF),该系统旨在畅通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交流,以供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采取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同时,该系统也为我们分析欧盟对食品接触产品监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平台。我们对2010年度欧盟RASFF通报信息进行了深入分析汇总,探寻对出口欧盟食品接触产品的风险和应对策略,帮助检验检疫部门及生产企业加强研究,寻求应对风险的有效方法,积极应对技术壁垒,避免出口受阻,提高我国相关产品在欧盟的声誉。  一、RASFF通报基础数据分析  2010年欧盟共通报我国食品接触产品160例,同比增长19.3%。通报的产品有:厨房用具145例,占总量的90.6%、野营炊具7例和食品包装材料8例。其中厨房用具中,按材质分类:金属用具49例 密胺、尼龙、塑料和硅胶等有机材料用具37例,玻璃、陶瓷制品14例,其他材料45例。对于金属制品多因为铬和镍??初级芳香胺等有机成分迁移为主,其中甲醛迁移多见于密胺类制品,而初级芳香胺迁移则多见于尼龙制品当中 对于玻璃、陶瓷制品通报原因则多为镉、铅及钴的迁移,与食品接触产品的组成和制造工艺有必然的联系。  二、RASFF通报产品不合格情况分析  通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有害物质迁移148例、有害物质超标4例、氧化损坏2例、感官性状改变2例、生锈2例、有副作用1例、不适合加热1例、有内伤风险1例、有塑料碎片1例。其中因含有害物质迁移而通报产品占总量的92.5%,重金属迁移通报77例,占迁移通报总量的52%,其中铬迁移通报量占46.7%、镍迁移21.7%、铅迁移14.1%以及镉迁移占13%。有机成分迁移61例,占迁移通报总量的41.2%,其中以初级芳香胺迁移通报最多,占有机成分迁移总数的49.2%,甲醛迁移占42.6% 而总迁移量过高通报16例。对欧盟出口的食品接触性材料,检测其迁移量指标较多。  三、RASFF通报产品不合格原因分析  不合格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原料把关意识不够。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采购劣质原料或者在原料中添加廉价基质,从而影响了产品质量,导致有毒重金属超标、迁移量超标等 二是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欠缺。辖区该类产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部分出口企业不能对工厂整个生产过程建立行之有效的控制程序,内部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检验把关力度不够,容易造成产品质量失控 三是企业对欧盟标准法规信息了解不够。食品接触产品根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使用条件、不同的出口国别,其检测项目和限量指标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今年欧盟实施284号指令,对大陆和香港生产的食品接触密胺和尼龙制品提出了更为严厉的要求。企业应及时掌握主要信息,理解技术层面上的区别,根据出口国家建立起产品设计方案和质量控制程序。  四、应对策略及建议  针对监管部门:  一是加大宣传,引导企业规范生产。很多欧盟国家在欧盟法规基础上根据各自国家法律变相地对中国输欧食品接触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同时,由于很多中国出口生产企业都是贴牌的代加工企业,产品发往欧洲后完全由国外客户负责销售,生产企业不能完全掌握和控制其产品在欧洲的流向,从而大大增加了产品被通报召回的风险。再者,很多输欧食品接触产品生产企业对欧洲各国各自的法律法规、限量要求和检测方法并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在企业自控、政府监管方面均存在一定失控和真空地带。为此,建议企业在接订单时应主动询问产品最终使用国并按最终使用国标准组织生产。  二是调整监管方向,及时调整法检目录。HS编码为765190090和7323990000的不粘锅产品,其涂层总迁移量超标风险较高,出口意大利的欧盟RASFF通报最多的不锈钢刀叉勺HS编码为8215系列产品,其重金属迁移量超标风险较高(2010年通报38次),其他还有大量食品用机械和设备(如烤肉架等其它厨房用具),均不在出口法检目录内,使检验检疫部门对该类产品出口的检验监管受到很大的限制,企业接受到宣传和培训机会也少,其产品容易在安全卫生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建议将HS编码为7323910000、7323990000、7612901000、7615190090、8215100000、8215200000、8215910000和8215990000等产品纳入出口法检目录,从而提高产品检验监管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强食品接触机电产品在安全卫生方面的检验监管力度。目前我国在食品接触机电产品的安全卫生方面的检验监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从2010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接触产品的种类来看,机电产品中食品接触部件已经纳入欧盟监测范围。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引起重视,加强食品接触机电产品在安全卫生方面的检验监管工作,一旦出口机电产品中有食品接触部件,应要求企业采用食品级原料组织生产。  针对企业方面:  一是加强供应商管理,重点把好原料关。大部分食品接触产品生产企业对生产原料的加工仅涉及到吹塑、注塑、装配等过程,基本不影响产品的化学性质,因此对原料的管理就成了控制成品安全卫生项目是否合格的关键因素。由于食品级原材料比较贵,部分企业采用工业级原料组织生产,难以满足对产品组织和性能的要求。为此,企业应建立起关键原辅材料管理台账和产品销售台账,台账记录完整,具有可追溯性 建立关键原辅材料质量验收制度,定期对其原辅材料做相关检测 对首次使用的原料、新工艺、新配方和新器型等进行试制并进行安全卫生控制项目的检测 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定期对供方进行考核及评价。  二是加大对产品特性的研究,重点监控关键控制点。不同的产品工艺(时间、温度等)会对不同产品的迁移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生产助剂的选择也会影响迁移量的检出。生产企业要对电镀、喷涂、硫化等工艺进行重点监控,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产品质量的动态识别、确定安全卫生项目控制关键点,编制相应的管理文件并有效实施,各质控点要按有关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并作记录。引导企业建立完整的过程、成品检验标准和检验制度并形成记录。  三是重视通报敏感国家的技术法规和要求。以意大利为例,其对不锈钢中铬和镍迁移限量比其他国家要严格得多,这也是我国遭欧盟通报的金属制品中,出口意大利的占绝大多数的原因之一。因此,相关出口生产企业应当重视对意大利相关技术法规和要求的收集,积极与意大利客户联系,了解意大利对金属制品的相关限量要求,加大对原料和工艺的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
  • 又一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获批上市!
    7月5日,济南高新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近日艾克韦生物收到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名称: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23220773;适用范围:与配套的核酸检测试剂共同使用,在临床上可对来源于人体全血、血清/血浆、口咽拭子、痰液、粪便样本中的靶核酸(DNA/RNA)进行定量、定性检测,包括病原体和人类基因突变、分型项目;注册证有效期:2022年6月27日-2027年6月26日。艾克韦生物自主研发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可与配套的核酸检测试剂共同使用,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定性检测,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该次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取得,丰富了艾克韦生物产品线,有利于增强艾克韦生物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提升公司实业运营板块核心竞争力,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公司简介:济南高新:济高控股集团成立于2005年,是济南高新区国有独资开发建设运营主体,主要承担园区开发、实业运营、资产管理、产业金融投资等任务。集团注册资本40亿元,截止目前总资产超过900亿元,净资产超过300亿元,全资、参控股及托管企业100余家,已形成“园区开发运营+产业金融+实业运营”一体两翼业务新格局。荣获“2019年政府园区平台转型标杆企业” 、“2019、2020、2021年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30强”、“2020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影响力10强”、2021中国值得尊敬的地产品牌企业,连续多年荣获“山东省房地产十大品牌企业”、“山东社会责任企业”、“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状”、“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称号。艾克韦生物:山东艾克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艾克韦生物)成立于2007年3月,是致力于临床生物医学、分子诊断、基因检测技术产品和高通量检测平台的开发、产业化与技术服务的创新型生物技术企业。2018年2月,被上市公司西陇科学(证券代码:002584)吸收合并。 艾克韦生物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将利用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地位,持续创新适用于临床诊断、流行性疾病防控、重大疾病、食品安全风险检测、个性化医疗等领域的分子诊断、基因检测技术和产业化,努力实现“为全民族提供高质量的医学诊断服务”的企业愿景。
  • 2015年无创产前检测市场分析:发展呈多样化,面向一般风险市场
    2015年无创产前检测(NIPT)的发展明显呈现多样化趋势,提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血液检测的地方实验室数量增加。  在美国,NIPT的发展重心从妊娠高风险市场向一般风险市场转变。虽然专业学会未推荐所有的孕妇都进行NIPT,但也没有对这种检测加以限制。同时,一些保险商开始为针对一般风险的NIPT买单,这种趋势未来还会继续。一些供应商表示,他们计划将发展重心放在一般风险市场上。  NIPT实验室数量增加  2014年底,Illumina和 Sequenom公司达成NIPT专利联营,决定把他们的NIPT知识产权授权给第三方,而不是由自己的实验室提供集中化的NIPT服务,这导致世界各地出现了一大批NIPT供应商。  Sequenom公司透露,去年秋天,他们向36个合作方授权了专利池,其中12 个合作方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NIPT产品。去年NIPT市场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公司之一是Quest Diagnostics,他们去年春天推出了QNatal Advanced检测,以取代 Sequenom公司的MaterniT21 Plus检测。  最近取得专利授权的公司Counsyl去年夏天称,他们在开发自己的NIPT,名为Informed Pregnancy Screen。Counsyl介绍,这个检测与Illumina的Verifi在技术上几乎相同,有别于其他NIPT的地方在于它的报告中含有阳性预测值。  Illumina公司从NIPT专利授权中获益良多,去年第三季度其可用于NIPT的NextSeq测序仪的销量增加了60%,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去年初批准了NextSeq CN测序仪,这款测序仪是Illumina和贝瑞和康合作研发的。  贝瑞和康和华大基因是中国目前最大的NIPT供应商,另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及国外的供应商包括 Ariosa公司都在抢占中国这一尚未开发的市场,随着中国一孩政策的结束,这一市场前景很大。  Illumina和Sequenom并不是去年唯一对外授权NIPT技术的公司。Roche收购Ariosa公司后,于去年春天开始把他们的Harmony检测授权给欧洲的供应商,例如德国的 Cenata公司,从五月开始为患者提供检测。去年秋天,Ariosa又把Harmony技术授权给了Sonic Healthcare公司,他们打算在澳大利亚和英国提供NIPT服务。  Natera公司把他们的Panorama检测授权给了一些外部实验室。例如加拿大的Life Labs Medical Laboratory Services在11月份称他们在多伦多的实验室提供Panorama检测,以及印度的MedGenome公司,它在2015年初就获得了Panorama技术的授权,上个月表示他们在班加罗尔的实验室提供Panorama检测。  另外,去年也有一些NIPT供应商不依赖于Sequenom、Illumina、Natera和Ariosa公司的技术,开发了独立的检测。  2015年初,英国Premaitha Health公司的Iona检测获得了CE认证,它是第一个获得该认证的NIPT,随后在英国、瑞士、波兰、智利、法国和希腊的实验室中使用。Premaitha公司并没有获得Sequenom和Illumina专利池的授权,因涉嫌侵犯其专利权而立即受到Illumina公司起诉。Premaitha公司的检测是在赛默飞的Ion Proton平台上运行的,上个月赛默飞为该公司提供了500万英镑(760万美元)的贷款。  比利时Multiplicom公司的NIPT产品Clarigo在去年秋天经过一项多中心研究验证后也获得了CE认证,但是还没有向实验室销售。Clarigo检测依赖于该公司专有的多重PCR技术,以及下一代测序。  去年另一个新起之秀是塞浦路斯的NIPD Genetics公司。去年夏天他们推出了Veracity检测,该检测使用的是靶向捕获测序方法,在Illumina测序平台上进行验证。该公司目前主要在欧洲和中东地区提供Veracity检测服务,并计划将其扩展到其他地区。  今年,NIPT供应商的数量会进一步增加。例如,英国的Oxford Gene Technologies公司去年夏天称,他们正在开发NIPT产品,并计划在获得CE认证后于2016年初推出。美国的Good Start Genetics公司去年春天称,他们扩大了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技术许可协议,计划开发NIPT产品,但未透露具体情况。  NIPT技术呈现多样化  除了NIPT数量的增长,其检测技术呈现出多样化,向低成本平台转变。 Ariosa公司的Harmony检测使用的技术首先从NGS转向了微阵列平台。11月,该公司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基于微阵列的检测与之前基于NGS的检测在临床表现上相同。Oxford Gene Technologies公司正在开发的NIPT同样也会在微阵列平台上运行。  德国LifeCodexx公司从2012年开始提供基于NGS的NIPT,但目前正致力于开发基于qPCR的检测,并准备对它进行CE认证。  NIPT产品面向一般风险市场  NIPT市场的竞争如此激烈,一些美国供应商增加了新的检测产品,开始面向妊娠一般风险市场。  去年秋天Sequenom公司称,其面向孕产妇和胎儿医学专家销售的 MaterniT21 Plus检测受到了激烈的竞争。他们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VisibiliT检测上,这项检测面向的是一般风险市场,在2015年年初在美国面世。Sequenom公司去年也推出了一项新NIPT产品MaterniT Genome,用于查找大于7MB大小的染色体异常。  Natera公司去年IPO 1.8亿美元上市,11月时声称,他们计划用现有的Panorama检测专注于一般风险市场。  去年秋天Illumina公司说,2016年初其VeriSeq检测有望获得CE认证。这项检测是一年前宣布开发的,在NextSeq平台上运行。  NIPT的医疗保险增加  总的来讲,去年美国针对一般风险NIPT的医疗保险增加,供应商们也因此受到了鼓舞。根据Piper Jaffray的分析师William Quirk的研究报告,20家保险公司,即几乎所有蓝十字与蓝盾协会的成员,都为妊娠一般风险的NIPT提供了保险,覆盖了近7000万人口。  尽管针对一般风险的NIPT还未完全受到专业学会认可,美国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为其提供保险。去年6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和母胎医学会(SMFM)发布了委员会意见,指出传统筛查方法对大多数女性依然是最合适的选择。然而,他们也表示,任何妊娠风险的女性都可以选择NIPT,不再像过去那样反对低风险的女性接受游离DNA检测。去年3月,欧洲人类遗传学学会(ESHG)和美国人类遗传学学会(ASHG)发布了联合声明,但并没有对不同风险的女性如何使用NIPT进行相关推荐。
  • 化妆品中安全性风险物质评估指南发布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发布  为指导开展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印发了《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对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义、风险评估基本程序、评估资料的提交形式、风险评估资料要求等进行了明确。  附:关于印发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指导开展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              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  一、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义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是指由化妆品原料带入、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带入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  二、风险评估基本程序  (一)危害识别:根据物质的理化特性、毒理学试验数据、临床研究、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定量构效关系等资料来确定该物质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二)危害特征描述(剂量反应关系评估):分析评价该物质的毒性反应与暴露之间的关系。对有阈值的化学物质,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水平(NOAEL)”或“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水平(LOAEL)”。对于无阈值的致癌物,可根据试验数据用合适的剂量反应关系外推模型来确定该物质的实际安全剂量(VSD)。  (三)暴露评估: 一般可通过申报化妆品的产品类型和使用方法,结合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量或检出量,在充分考虑可能的化妆品使用人群(包括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等)的基础上,定性和定量评价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对人体可能的暴露剂量。  (四)风险特征描述:确定该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概率及范围。对具有阈值的物质,计算安全边际(MOS)。对于没有阈值的物质(如无阈值的致癌物),应确定暴露量与实际安全剂量(VSD)之间的差异。  三、评估资料的提交形式  申请人可按以下两种形式提交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评估资料:   (一)申请人通过危害识别,判断产品中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可以提交相应的承诺书。承诺书应当陈述申请人对产品进行危害识别的分析过程及该产品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理由等。  (二)经危害识别后申请人认为产品中含有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则应当提交相应的风险评估资料。  四、风险评估资料要求  我国化妆品相关规定中已有限量值的物质,不需要提供相关的风险评估资料;国外权威机构已建立相关限量值或已有相关评价结论的,申请人可以提供相应的安全性评价报告等资料,不需要另行开展风险评估。  申请人提交的风险评估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来源。  (二)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概述,包括该物质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等。  (三)化妆品(或原料)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量及其相应的检测方法,并提供相应资料。  (四)国内外法规或文献中关于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在化妆品和原料以及食品、水、空气等介质(如果有)中的限量水平或含量的简要综述。  (五)毒理学相关资料:  1.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毒理学资料简述,至少包括是否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纳入致癌物。  2.参照现行《化妆品卫生规范》毒理学试验方法总则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毒理学资料摘要。根据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特性,可增加或减少某些相应项目的资料。  (六)风险评估应遵循风险评估基本程序,结合申报产品的特点进行。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具体评估内容及其结论。  (七)配方中含有植物来源原料的,对于仅经机械加工后直接使用的植物原料,应当说明可能含有农药残留的情况;对于除机械加工外,需经进一步提取加工的植物来源原料,必要时,也应说明可能含有农药残留的情况。  (八)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降低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含量的有关技术资料,必要时提交工艺改进的措施。  上述风险评估的相关参考文献和资料包括申请人的试验资料或科学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国内外官方网站、国际组织网站发布的内容。  五、风险评估资料的审评原则  (一)对于申请人提交承诺书的,应对产品中是否含有与《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的禁用物质等相关的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及其依据进行审评。   (二)对于申请人提交风险评估资料的,应对其完整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评:  1.评估资料内容是否完整并符合上述有关资料要求,不能完整提供的应有合理说明;  2.资料来源是否可靠,所提供资料是否为试验、检测报告或公开发表的科学文献;  3.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来源是否清楚,该物质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是否明确,是否提供该物质的含量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必要的毒理学评价资料,风险评估过程和评估结论等;  4.依据是否科学,资料是否充分,关键数据是否合理,分析是否科学、符合逻辑,结论是否正确。  (三)经审评认为承诺书存在问题的,审评专家应根据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提出具体意见及其相关依据。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供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依据或相应的风险评估资料。  (四)随着科学认识的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对已经批准或备案的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有关的风险评估资料进行再审评。
  • UHPLC-MS方案|下游生产工艺中HCP定性/定量分析
    前言宿主细胞蛋白 (Host Cell Protein, HCP) 是细胞生长和后续生产工艺中来源于宿主细胞系的生物药品杂质,会对药品最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通过一系列纯化步骤去除这些 HCP。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U.S. FDA)、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和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都有关于 HCP 监测的指南。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对三个来自于下游生产工艺不同纯化阶段的样品进行了基于LC-MS高分辨质谱串联平台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并对每个样品中存在的高风险HCP进行了特别标注。分析流程请见图1。 图1 实验整体流程(点击查看大图) 在经过一步ProteinA纯化后的样品中,鉴定到676个具有定量信息的HCP(peptide≥3,下同);再经过一步阴离子交换色谱(AEX)纯化后,HCP数目下降至111;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步阳离子交换色谱(CEX)纯化后,仅检测到7个HCP。三个样品中定性及定量的HCP数目请见表1。 表1 不同纯化阶段样品中定性并定量的HCP,所有数据均为三次生物重复的平均值 对于会引起免疫响应、降解蛋白或辅料的高风险HCP是科学家们在产品工艺的优化过程中尤为注意的。图2展示了随着纯化步骤的增多,高风险HCP数目呈减少趋势。图3展示了经过三步纯化后依然能够鉴定到的三个高风险HCP及其各自的含量。图2. 不同样品中高风险HCP数目变化趋势(点击查看大图) 图3. 经过三步纯化后样品中依然能鉴定到的高风险HCP(点击查看大图) 本实验中所有数据均是由一站式生物制药分析软件BioPharma Finder4.1处理。该软件内置HCP分析功能,可同时对目标蛋白和HCP进行搜库、定性和定量(图4~6)。图4 HCP鉴定结果展示界面(点击查看大图)图5 同一个HCP在不同样品中的变化趋势,每个样品均进行了三针技术重复(点击查看大图)图6 三步纯化后一条来源于高风险HCP肽段的二级谱图及覆盖率(点击查看大图) 客户得益用非变性酶解条件进行 HCP 鉴定和相对定量的工作流程,然后进行 LC-MS/MS 分析。使用 UHPLC 系统和高分辨率精确质量 (HRAM) 质谱仪在宽动态范围内进行HCP定性与相对定量,灵敏度可低至约 1ppm。为各个 HCP 提供定性和定量信息,可用于指导下游工艺开发和优化决策。证明 POROS 树脂具有高选择性,可有效去除不同含量和种类的 HCP。Biopharma Finder 4.1单一软件解决方案,可同时提供目标蛋白的肽图分析结果及HCP的定性定量结果。本研究中使用的样品由赛默飞生物工艺部下属的生物工艺设计中心(Bioprocess Design Center, BDC)所提供。该中心总监马骏表示,近年来,有关抗体药品中的HCP可能导致临床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不鲜,其中某些高风险HCP被发现可能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这些案例从客观上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在抗体药物的CMC开发过程中,越早对HCP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鉴别,越快在工艺开发中去除高风险HCP,就越有利于该药品在临床阶段的成功,而LC-MS联用的方法无疑为这一需求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 安徽省土壤监测明确413个风险监控点位,省及各驻市生态环境中心承担分析测试工作
    为全面客观反映安徽省重点污染源周边土壤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进一步做好2022年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制定《安徽省2022年土壤风险监控点监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安徽省2022年土壤风险监控点监测工作由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统一组织,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监测室、监测分析室、各驻市生态环境中心共同参与。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负责监测点位的信息核对、监测方案的制定,参与部分样品的测试,派员对样品采集、样品流转、样品制备和样品分析测试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编制监测报告和质量管理报告。各驻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样品采集、样品制备和流转。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合肥、池州、滁州、宿州、铜陵、淮北、黄山、亳州、芜湖、淮南、宣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共同承担分析测试工作。《方案》明确,安徽省2022年土壤风险监控点监测工作任务为413个风险监控点位。包括在2021年基础上13个重点风险监控点第二轮次监测和全部400个一般风险监控点第一轮次监测。13个重点风险监控点分布在马鞍山市2个、黄山市1个、阜阳市5个、池州市5个。全部400个一般风险监控点分布在全省16个市。本次监测需采集0~20cm表层土壤样品,监测指标为土壤理化指标、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三类。《方案》强调,根据国家计划要求和我省工作实际,我省2022年土壤风险监控点监测工作,样品采集和制备时间为4-7月,分析测试时间为8-10月,数据报送时间重点风险监控点为9月15日前、一般风险监控点12月15日前。监测报告和质量管理报告报送时间为重点风险监控点10月30日前、一般风险监控点第一轮监测报告2023年3月15日前。
  • 遏制环境水质抗生素风险,一针法快速分析21种磺胺类药物
    导读我国作为抗生素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普遍存在着抗生素滥用和无序排放等现象,这使得细菌耐药性问题更加严峻。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医疗废水以及动物饲料和水产养殖废水排放等。有调查显示,磺胺类药物是我国水环境中主要残留的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危害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 SA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吸收迅速,较为稳定和不易变质等优点。磺胺类药物都是以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为基本结构的衍生物。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需要合成二氢叶酸,而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对氨苯甲酸(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磺胺类药物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诺卡氏菌属、衣原体属和某些原虫均有抑制作用。磺胺类药物在环境中的残留和长期存在,会胁迫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并进一步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引起细菌耐药性并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分析方案为准确监测饮用水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等环境水体中磺胺类药物的污染水平,使用岛津超快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 21 种磺胺的快速、灵敏、准确的方法。&bull 前处理方法参考SC/T 9436-2020 《水产养殖环境(水体、底泥)中磺胺类药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中的样品提取和净化方法。&bull 标准溶液谱图磺胺脒等21种磺胺类药物的混合标准溶液色谱图(10ng/mL)如下图所示:&bull 方法学结果对不同浓度的21种磺胺类药物标准工作液连续测定6次,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79%和6.61%,显示仪器精密度良好。取空白水体样,加入少量磺胺脒等21种磺胺类药物混合标准品贮备溶液,使水样中添加浓度为分别为1、2、5 ng/mL,考察加标回收率结果。表1. 部分磺胺类药物的平均添加回收率结果(n=3)按照上述前处理方法净化后,测定磺胺脒等21种磺胺类药物的添加回收率,各化合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结果在70 ~110%之间,回收率结果良好。结论环境中普遍存在抗生素残留,极易引起细菌耐药性。这一问题现已引起国内社会的高度重视,一些专家学者呼吁,必须提高警惕并立即采取行动,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减少抗生素耐药性。遏制水质抗生素风险,岛津一直在行动!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监测前沿交流 | 高风险的微污染物——多重人为胁迫增加了大型城市淡水生态系统的风险
    第一作者:陈苗通讯作者:金小伟、徐建通讯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图片摘要成果简介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金小伟教授级高工团队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徐建研究员团队合作在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Micropollutants but high risks: Human multiple stressors increase risks of freshwater ecosystems at the megacity-scale”的研究论文。该文研究了大型城市(北京市)淡水生态系统中包含农药、PPCPs、非法药物和工业化学品在内的133种微污染物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考查了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对生态风险的影响,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了多重胁迫对微污染物生态风险的效应,定量了人类活动和气候条件对微污染物风险效应的相对权重。该结果说明淡水生态系统中微污染物的生态风险不可忽略,气候、土地利用、水文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微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在进行水域管理时必须综合考虑多重胁迫因素。引言人类世以来,淡水生态系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气候变化、水文调节、土地利用和化学污染物是威胁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同时,随着土地利用和城市化的加剧,许多淡水生态系统正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功能改变。除土地利用外,水环境中的有机微污染物也因其普遍分布和潜在的生态风险而引起广泛关注,长期接触微污染物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重大风险。在流域尺度的自然环境中,多种复杂的胁迫因素相互作用,对淡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很难确定其主要驱动因素。已知有机污染物与城市、耕地等人类土地利用有关,然而,以前的研究侧重于定性探索,缺乏对土地利用与多种微污染物暴露模式或生态风险之间的定量研究。以往对流域微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暴露、毒性和潜在生态风险。部分研究侧重于单一类别微污染物或某类污染物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定性关系,而忽略了土地利用的多尺度影响。先前的研究没有确定土地利用和气候条件对多类型微污染物风险效应的相对权重。本研究主要关注大型城市淡水系统中微污染物的分布模式、生态风险及其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效应,特别是土地利用的多尺度效应及多重胁迫的影响,以期为流域尺度水域治理和管控提供有效的保护策略。图文导读微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图1 北京市地表水中13类微污染物的浓度(a,*:P0.05)及在不同区域的分布(b,d.枯水期;c,e.平水期),不同字母表示显著差异(P0.05)微污染物的浓度总体表现为新烟碱农药(NEOs)有机磷酸酯(OPEs)抗病毒药(ANVIs),枯水期平均浓度分别为483、225和150 ngL−1。不同行政区域和河流中微污染物的分布和相对组成不同。南部区域的浓度明显高于北部区域,这与人类活动和污水处理厂分布显著相关。微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图2 不同类别微污染物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造成风险的比例(a.枯水期,b.平水期)。根据平均浓度(c)和最大浓度(d)确定的优控污染物(TUs1)在平水期,96.7%、100%和100%区域的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受微污染物的慢性影响,这一比例高于枯水期(分别为41.7%、98.3%和100%)。在平水期,8.3%、33.3%和1.7%区域的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处于高风险,而枯水期的比例分别为11.7%、3.3%和0%。有机磷农药(OPPs,杀虫剂)、三嗪类农药(TPs,除草剂)和OPEs占鱼类、藻类和无脊椎动物风险的最大比例,在枯水期分别占47.9%、46.6%和 56.5%。与平水期相比,不同的是拟除虫菊酯对鱼类风险的占比最大(图2a-2b)。这些结果表明,微污染物是威胁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根据微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对其生态风险进行排序(图2c-2d)。18种微污染物被确定为优控污染物,其中高风险和中风险分别有7种和11种。TU分别为445.9、300和182.4的λ-氯氟氰菊酯、六嗪酮和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TEHP)的风险最大,验证了农药和OPEs的潜在风险。此外,敌敌畏、吡虫啉、毒死蜱和三(1-氯-2-丙基)磷酸酯(TCPP)表现出较高的环境风险。该优控清单有助于管理和控制北京市甚至其他类似大型城市地表水中的微污染物。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对生态风险的影响图3 枯水期(a、b和c)和平水期(d、e和f)河岸带不同尺度(0.1~15km)内耕地、不透水表面和植被地与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生态风险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慢性风险的影响(图3)。当河岸带缓冲区分别超过5 km和2 km时,耕地对无脊椎动物和藻类的慢性风险有显著影响(p0.05),相关系数(R)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再增加的趋势(图3a)。在所有空间尺度(0.1~15 km)的缓冲区中,不透水表面对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的慢性风险显示出显著影响(p0.05)(图3b和3c),平水期影响最大的是缓冲区范围分别为1 km、2 km和5 km(图3e)。对于植被地,所有尺度缓冲区的土地利用(宽度为0.1 km的缓冲区除外)对慢性风险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p0.05),并且最大的相关系数位于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图3c和3f)。河岸带缓冲区中大于2 km的土地利用类型对三类水生生物的慢性风险有显著影响,表明太宽泛的河岸带缓冲区范围并不能解释当地的污染状况。在规划土地利用策略时,必须考虑最佳河岸带缓冲区,这有利于以较低成本获得理想的生态效益。图4 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的气候条件和人类土地利用对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慢性风险的直接和间接效应(a)及相应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系数(b)利用SEM确定了人类土地利用和气候条件对三种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生态风险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图4,χ2=14.784,df=17,CFI=1,RMSEA=0.000)。人类土地利用对水质参数(WQPs)和新污染物浓度有显著的正效应,尤其是对NH3-N(标准化路径系数β = 0.40, P0.05)、OPEs(β = 0.91, P0.001)、OPPs(β = 0.69, P0.05)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s)(β = 0.87, P0.01)。此外,气候条件对WQPs和新污染物的浓度有轻微的直接效应,气温和降雨量分别与三类生物的慢性风险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OPPs受到人类土地利用的正效应(β=0.69,P0.05),在无脊椎动物的慢性风险中起着主要作用(β=0.75,P0.001)。同样,OPEs受到人类土地利用的正效应(β=0.91,P0.0001),并且人类土地使用对藻类的慢性风险有很高的效应值(β=0.027,P0.05),总磷和NH3-N两种营养物质分别对无脊椎动物的慢性风险有显著的负效应和正效应,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0(P0.001)和0.26(P0.05)。人类土地利用对新污染物构成的风险具有正的总效应,而降水具有负的总效应(图4b)。且人类土地利用的总效应大于气候条件的总效应,表明人类土地利用对新污染物造成生态风险的贡献更大。经济的显著增长和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改变了大型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微污染物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人为压力源的土地利用可以作为解释不同营养级物种慢性风险的重要驱动因素。小结对大型城市淡水生态系统中133种微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和风险评估,发现除草剂、OPEs和杀虫剂分别对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的风险最大。确定了18种优控污染物,该清单可能有助于大型城市的微污染物管理和控制。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的慢性风险效应不同,其结果对规划土地利用管理和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多重胁迫因素,包括气候条件、污染排放,尤其是人类土地利用,影响着微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在控制流域内的微污染物时,有必要同时考虑这些多重因素。然而,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影响,它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在短期内不明显。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地关注微污染物与长期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淡水生态系统中多重压力源的相互作用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重视这些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本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 华中农业大学在稻米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土壤健康诊断与绿色修复重点实验室土壤化学与环境团队在稻米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rice that meet safety standards can still pose a risk to human health”发表在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食品安全关乎人类健康和社会福祉。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极易受重金属污染。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健康风险,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制定了稻米重金属的最大可接受浓度(MAC)。然而,食用人群的个体差异也会对人体健康风险产生重要影响,致使长期暴露于低于MAC浓度的稻米仍可能对部分人群存在健康风险。 针对受体和区域饮食习惯差异对健康风险的影响尚不清晰这一问题,土壤化学与环境课题组联合概率和模糊方法,精准识别了全国32个省份的关键受体,并测算了相应健康风险的超标概率,评估了不同省份5种重金属(镉、砷、汞、铅、铬)对健康风险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食用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稻米仍会可能造成不可忽视的健康风险,而长期暴露的儿童和幼儿最为严重。这种健康风险主要来自砷与镉。由于贸易发生空间转移等因素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区与健康高风险区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吻合。本研究近一步提高了重金属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精准性,为食品安全标准优化与农业污染治理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图1重金属健康风险的概率分布以及贡献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魏仁皓为论文第一作者,陈畅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资源与环境学院谭文峰教授、王真教授、刘朝阳副教授、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蔡俊雄教授等参与了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创新研究岗位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3-00723-7
  • 邀请函 | 2023年中药质量与安全风险防控大会
    ▎导读“为了搭建中药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交流沟通的平台,促进中药企业把握行业发展导向、质量风险及风险防控方法,严守安全底线,追求质量高线,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凝聚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合力,定于2024年1月12~14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8号)召开“2023 年中药质量与安全风险防控大会暨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质量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我们艾普拜生物将携带相关产品亮相在此次大会,恭候您的参观咨询。 产品介绍 ▎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是第三代数字PCR技术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全自动智能化工作流程,直观友好的交互界面,只需一步加样为用户提供最简捷的目标核酸绝对定量的解决方案,强大的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微滴可视化质控,原始结果溯源,确保数据可信度和可靠性;凭借3色/6色荧光通道先进设计和独特的串扰补偿,突破通道限制,实现高阶多重检测,节省时间和成本。▲ 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盘古(Pangaea)快速荧光定量PCR系统盘古(Pangaea)快速荧光定量PCR系统是由资深国际团队设计和研发匠心打造的,具有国际水准、优异品质的PCR产品。采用马洛半导体精确控温和独特的光波导检测设计,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均一性,升温速度可达8.5°C/s,获得结果快速。国际化软件设计和操作规范,操作简易,数据可视化,支持中英文等多语言,带来前所未有的操作体验。▲ 盘古(Pangaea)荧光定量PCR系统▎Pangaea Super 8 超快速荧光定量PCR系统Pangaea Super 8 超快速荧光定量PCR系统,20分钟得到结果,是用于即时检测的一款超快速、便携、免校准的分子诊断PCR仪器平台,保障现场快速分子检测需求。▲ Pangaea Super 8 超快速荧光定量PCR系统▎正倒置一体智能化高分辨荧光生物显微镜正倒置一体智能化高分辨荧光生物显微镜,采用世界级光学元件,在超高清显示屏上观察样品,具有无与伦比的清晰度。机身可180度翻转,轻松实现正、倒置功能切换,系统简洁,节省空间,简化操作,一机实现切片、培养皿、培养瓶、多孔板等多种样品类型的自动化采集成像;具备明场、暗场、相差、荧光、偏光功能,是真正的多面手,满足对显微成像设备的多种要求。▲ 创新型新一代正倒置一体生物显微镜艾普拜生物基于多重荧光检测技术的仪器开发平台艾普拜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市领军人才企业,通过ISO13485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获得与核酸微量检测以及数字PCR检测相关的多项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获批多个与多重PCR技术平台相关的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备案证。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实验技术等硬件和软件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建设有快速PCR、快速定量PCR、国际领先的数字PCR检测平台、显微成像获取与分析等仪器研发平台;建设有微量核酸检测开发平台,持续开发与疾病相关分子及细胞遗传学检验、靶向用药指导等分子诊断检测数临床检测产品,拥有技术过硬的研发团队,承担多项省部级技术研发课题。
  • “973”关注全球变化与环境风险
    近日,国家“973”计划“全球变化与环境风险关系及其适应性范式研究”项目在京启动。  “这是首个研究全球变化与环境风险关系的‘973’项目。”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培军向《科学时报》阐述了该项目的两个核心:一是直接研究全球变化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问题,二是在考虑气候变化的同时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  据了解,该项目拟揭示全球变化对环境风险的影响机理及演变过程 构建整合渐变与突变环境风险为一体的定量综合评估模型和理论方法体系 评价我国及全球环境风险水平,拟定中国综合环境风险区划 提出我国及全球综合环境风险防御的适应性范式。  “开展这一研究,是我国制定应对综合环境风险对策的科学基础,也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史培军说。  该项目由北师大主持,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和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及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共同参与。
  • 开元仪器公司募资投向方面的风险解析
    公司是国内煤质检测仪器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在线检测项目和采样机项目中应用的核心技术均属公司的成熟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网易财经3月8日讯 开元仪器即将闯关IPO,其招股书介绍公司募集资金项目相关的风险表现如下: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自动化机械采样装置升级扩能项目(以下简称“采样机项目”)、中子活化在线检测分析装置产业化项目(以下简称“在线检测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研发中心项目”),面临如下风险:  (一)技术风险  公司是国内煤质检测仪器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在线检测项目和采样机项目中应用的核心技术均属公司的成熟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公司自主开发的NACA 煤质在线中子活化分析装置制造技术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并在2011 年初于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的技术审查会上通过与会专家的一致审查,目前已有2 项授权专利,另有4 项相关专利申请已被受理,其中有3 项发明专利申请。但是作为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在线检测装置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仍将面临一定的技术风险。采样机项目属于现有采样设备的升级扩能项目,由于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在规模化生产和销售中也面临着一定的技术风险。  近年来煤质检测领域由于旺盛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而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产品升级换代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出现越来越短的趋势。尽管公司在线检测项目和采样机项目确定前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技术储备和审慎论证,项目中拟应用的核心技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且公司拟通过募投项目研发中心的建设持续保持在上述产品的创新能力,但是如果公司竞争对手在短时间研发出能够替代公司募投项目产品的新产品,公司募投项目仍将面临一定的技术升级换代风险。  (二)市场拓展风险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拟投向的在线检测项目,其产品区别于传统的实验室仪器,主要用于对煤质的实时动态检测,在煤于皮带上动态输送的过程中,完成煤质检测过程。煤质的在线检测是煤质检测领域的发展方向,在线检测装置的应用,将大大提高电厂等耗煤大户的能效管理水平和清洁、安全生产能力,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和安全环保目的。尽管煤质检测设备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且公司作为煤质检测领域龙头企业,拥有丰富客户资源和市场开拓能力,但是在线检测装置作为新产品投放市场,仍将面临一定的市场开拓风险。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拟投向的采样机项目,是对公司现有采样设备生产的升级扩能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是公司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改变采制化发展不平衡状况,进一步完善采制化多元一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体现。尽管该项目的实施依托于公司采样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战略布局需要,但是由于本项目产能规模较大,公司仍将面临一定的市场开拓风险。  (三)原材料采购风险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拟投向的采样机项目,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大小行车、电机减速机、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等,均为通用性原材料。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拟投向的在线检测项目,主要原材料包括石墨块、钢材、电气元件、中子管等,其中除中子管外均为通用性原材料,公司在线检测项目通过技术创新,成功使用国产中子管替代了进口中子管,而国产中子管供应充足。尽管公司上述两个募投项目所用主要原材料均非稀缺产品,但是由于公司此次募投项目产能规模较大,公司仍将面临一定的原材料采购风险。  (四)其他风险  公司本次募投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均较大,项目达产后,每年增加固定资产折旧较多。尽管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对煤质检测仪器设备领域有深刻的理解,且募投项目均经过了详细严谨的市场论证和技术论证,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如果因为未能充分预见的原因,导致募投项目达产后未能达到预期经济效益,公司可能面临因固定资产折旧大量增加,而导致利润下滑风险。此外,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会大幅增加公司净资产,而相应的募集资金项目建成并产生预期收益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可能低于目前水平。
  • 污染大米或成居民暴露重金属最大风险源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学家发现污染大米成为居民暴露重金属的最大风险源。相关研究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  据介绍,湖南、江西、广东北部等地区是典型多金属成矿带,矿冶活动已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如大宝山矿区周边的新江镇上坝村村民癌症发病率高,癌症致死率高达56%,成为全国闻名的癌症村。有科学家指出,环境中重金属即使剂量较低,也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动物和人类健康,甚至导致癌症。  因此,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庄萍等科研人员对大宝山矿区周边居民癌症高发与食物重金属污染是否有关,饮食途径中不同暴露参数对风险度的贡献率如何等问题进行了多年探索,在比较了饮用水、土壤无意摄取和食物摄取等多种暴露方式之后,结果发现,食物摄入是危害矿区居民健康的最主要途径。  据研究人员分析,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镉经过食物链(农田土&mdash 稻米&mdash 鸡、菜园土&mdash 蔬菜/豆类、淤泥&mdash 杂草&mdash 鱼)传递,在大米、蔬菜、鱼肉、鸡肉中均有一定量的累积,且一半以上样品镉和铅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矿区周边成人和儿童通过食物途径摄入重金属的总目标危险系数THQ达到10.2和11.1(THQ大于1即存在健康风险),食物中重金属污染使当地居民面临巨大的健康风险。在多种暴露因子中,大米重金属铅和镉的危害贡献率超过了七成以上,成为当地居民暴露重金属的最大风险源。
  • 有毒有害预警体系建设,助力园区环境风险管理
    化工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化工产业集群地,同时也面临着环境安全隐患、化工事故频发的困境,据统计,仅2019年上半年,国内化学品事故高达800多起,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政府与民众的互信关系,而且极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适应园区当前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摸清环境风险底数、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实现有毒有害气体实时监测、分级预警、应急响应、高效处置,仍然是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管控的重要举措。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集成监测设备、预警平台和管控措施,辅之警情值守、运营维护、阈值算法、数据分析等配套服务,实现摸清环境风险底数、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提高应急响应效率的管控目标,打造“事前日常防控、事中应急响应、事后评估优化”的全流程管理技术体系,用于支持日常环境管理以及辅助应急处置决策,从而提升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能力。  聚光科技推出的解决方案根据《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技术导则”)等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结合园区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现状,从环境风险评估、预警站网布设、预警平台建设、配套制度完善等方面建设有毒有害预警体系,从而摸清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概率,建立政府公众良好互信关系,同时也为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安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通过 “摸底数、建平台、做分析、助管控、保成效”五步走的工作模式开展。  (一)摸底数:摸底排查,风险评估。通过监管现状调查、基础信息收集、企业工艺调查、移动走航监测、特征因子摸排等开展园区环境风险评估,梳理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筛选预警因子、识别风险单元、分析影响范围,为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提供基础。  (二)建平台:监测监控,数据收集。基于风险评估结果,结合优控因子筛选监测技术,布设“风险单元-企业厂界-扩散途径-环境敏感”四级预警网络,利用有毒有害气体预警平台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分级预警等功能,为环境风险管控提供监测数据。  (三)做分析:多维研判,决策支持。基于监测网络和信息化平台,建立有毒有害气体四级预警阈值算法,打造风险溯源、扩散模拟、三维地图等模型数据库,数据异常及时调用、运算和展示,为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四)助管控:风险防控,突发处置。建立第三方服务团队,配套预警发布、关联措施、质控制度等服务,采用任务管控流程实现分级处置,辅助用户处置突发事件。  (五)保成效:绩效达标,成效保障。对于园区异常事件,通过预警平台实现第一时间预警,通过模型分析实现第一时间响应,通过服务团队实现第一时间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第一时间闭环,保障园区环境安全。   作为国内领先的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聚光科技自主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新模式,解决方案具备以下三大亮点:  (一)全覆盖式服务模式:采取“立体监测+预警平台+配套制度” 全覆盖式服务模式,为业主提供“环境咨询、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培训演练”等综合服务,实现异常事件及时预警、高效响应、联动处置,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二)全域感知数据驱动:拥有最全系列化尖端设备,自主研发电化学法、光学法、色谱法、质谱法等国家技术导则中优选的监测方法,设备齐全,数据准确,可实现天、地、空全域监测。  (三)高效响应协同管控: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专家库资源”,为业主提供“运营维护服务、预警算法优化、常规数据报告、突发事件分析”等定制化服务,实现服务“高效、周到、全面”,有效避免事态扩大。  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解决方案已在广州立沙岛项目上有具体应用。立沙岛有毒有害气体预警平台一期接入23家企业风险单元监测数据,新建10套企业厂界监测点、1套扩散路径超级站,配套GC-MS、NH3、HCl等高精度分析仪,初步搭建“风险单元-企业厂界-扩散路径”多级监测网,基于监测数据的分析,构建园区综合管控平台,利用服务团队实现异常事件分级处理,提升园区异常事件处置效率,从而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概率。
  • 吉天仪器食品风险监测技术及水质分析交流会于成都圆满落幕
    成都闷热天气持续多日,闷湿燥热的天气一直笼罩着这座古城,8月24至25日,吉天仪器为实验室里的实验员们带来了一剂清凉,吉天仪器食品风险检测技术及谁知分析交流会于成都召开。 吉天仪器的三位老师以应用为主线,以自身的实际经验为基础,为在场的各位老师介绍了原子荧光技术应用及食品中砷汞新版国标方法、ICP及ICP-MS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FIA应用和方法开发及试剂选择。会议吸引了来自四川、重庆各大科研院所、与检测相关国家机关单位的七十多位老师。分享会期间各位到场人员积极发言,会场气氛活跃。 会后及会议间歇,与会人员就会议介绍的各仪器产品进行了参观提问,对会议中介绍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对吉天仪器的各位老师及工作人员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吉天仪器也非常感谢新老客户对吉天仪器的支持及厚爱,感谢新老客户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仪器的支持与发展。
  • 清华大学风险特征污染物多指标监控仪亮相“十一五”成就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3月7日至14日,清华大学携风险特征污染物多指标在线分析仪亮相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展。风险特征污染物多指标监控仪  风险特征污染物多指标在线分析仪是国家重大水专项的重要研究成果,它结合现代生物检测技术及光学传感技术,能够灵敏、快速、定量在线的监测环境水体中的风险特征污染物,并最多可同时测定8种环境风险污染物指标,包括有毒化工污染物、农药、POPS、内分泌干扰物、生物毒素、重金属等。  该仪器自动化程度高,可对目标水体进行自动连续监测,单个测定周期控制在15min内,检测限可达μg/L~ng/L数量级,能够满足饮用水及饮用水源水质监控的要求。
  • 苏州计量院对20批次家用甲醛检测仪进行市级风险监测
    风险监测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通过产品检验检测、数据分析、资料收集等方式,系统和持续的收集影响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通报的活动。监测项目可以是标准以内的质量安全指示,可以是有探索性的项目。2019年9月到11月,苏州计量院对电商平台的20批次家用甲醛气体检测仪进行市级风险监测,部分产品的测量误差较高。消费者如果对室内空气质量有疑问,尽量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甲醛气体检测仪用高灵敏度电化学传感器原理,结合单片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对检测场所采集空气样品,空气中的甲醛被酚试剂溶液吸收,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显色剂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在现场直接比色测定。实现了现场对室内空气中甲醛快速实现半定量、特点结构简洁、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和直观的。可广泛适合于居室、室内、居住区、公共场所、生活场所和厂矿车间空气中甲醛的现场定量定性检测。常见的甲醛气体测试仪:1、利用探头进行测试,优点数据直读,携带方便,缺点是受温度湿度的影响较大,需要用标准气体校正,日常维护费用低,探头一般1年更换,且价格需几千元。2、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读数,采用成品药片,仪器体积小巧,采样15到30分钟后直接读数,精度可到0.005PPM,维护的费用就是药片价格约17元/片,而机器根本不用维护。小天鹅的相对操作起来比较复杂,采样15分钟后需要的步骤繁琐,精度可做到0.01,这类仪器的特点也比较突出精度高准确,干扰气体影响小,温度湿度都有补偿。3、手持甲醛检测仪可以连续可测甲醛的手持仪表。适用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化工等有甲醛的场所。4、便携式甲醛检测仪能在被测现场调零,无须借助室外空气。应用于公共场所室内甲醛气体检测、民用建筑室内甲醛气体检测、建筑材料中甲醛含量检测。
  • 研究再次证明:较高的咖啡消费水平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p  咖啡与健康的关系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根据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较高的咖啡消费水平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这项在近2万名参与者中进行的观察研究表明:咖啡可以作为我们健康饮食的一部分。/pp  该项研究在Seguimiento Universidad de Navarra (SUN)项目框架下进行,旨在评估地中海人群中咖啡消费与健康之间的关联。这是一项长期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于1999年开始,在超过22500名西班牙大学毕业生中进行。这项分析包括19 896名SUN项目参与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7.7岁。在进入这项研究时,参与者完成一份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问卷,以收集关于咖啡消费、生活方式和社会人口特征、人体测量数据和此前健康状况的信息。/pp  研究人员对参试者进行平均为期10年的随访。从研究参试者及其家庭、邮政部门和国家死亡指数中获得了关于死亡率的信息。在10年期间,337名参试者死亡。研究人员发现,每天至少喝四杯咖啡的参试者比从不或几乎不喝咖啡的人全因死亡率降低64%。每天每增加两杯咖啡,全因死亡率风险降低22%。/pp  研究人员观察了性别、年龄和地中海饮食习惯是否对基础咖啡消费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有任何影响。他们发现咖啡消费与年龄之间的显著交互作用。在那些45岁以上的人中,每天多喝两杯咖啡与随访期间死亡率降低30%有关。而在年轻的参与者中,这种关联并不显著。这意味着在年龄更大的人群中,咖啡的保护作用可能更强。/pp  延伸阅读:/pp  两篇发现“每天喝咖啡延长寿命”的论文遭热议,你怎么看?/pp  2017年7月,2篇发表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证实:每天喝咖啡可以降低过早死亡的风险 并且每天喝三杯咖啡可以降低患癌症、心脏病以及中风的危险。评论文章指出:咖啡的保护作用从生物学上看是合理的。咖啡中的多酚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与降低胰岛素抵抗和炎症等相关。/pp  咖啡喝越多,肝癌风险可能越低/pp  2017年6月,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一杯咖啡可能会将肝癌的最常见形式——肝细胞性肝癌(HCC)的风险降低五分之一。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每日咖啡消耗量越大,HCC的风险越低,喝5杯咖啡HCC风险降低50%。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首席研究作者Oliver Kennedy博士及其同事在BMJ Open中报道了这一发现。/p
  • 确保锂电池安全,珀金埃尔默推出定性定量检测锂电池溢出气体分析仪
    从锂电池溢出气体到微反系统,定性定量检测系统的气体组分含量以及系统总的气体体积,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任务:取样困难,取样时取样量占总体积的比列无从得知,这样即便对所取的气体进行了严格的定量测定,最终也无法和整个系统的气体总量关联起来。这个时候,一套真空进样系统就可以在这些场合大显身手了。在专业的气体分析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的基础上,使用全自动控制的真空进样系统,就可以实锂电池溢出气体,微反系统气体的气体含量的测定,而且可以根据真空度的变化计算出系统的总体积以及标准的取样体积,从而可以进一步计算出电池溢出气体的总体积、微反系统生成或消耗的气体的总量,进而可以通过这些测量值判断电池的质量、微反系统的效率。珀金埃尔默推出专业气体分析仪——带有真空进样系统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市场上唯一一套能定性定量测定电池溢出气和微反装置中的氢气、氧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轻质杂质气体、气体总体积以及气体中其它挥发性组分。珀金埃尔默锂电溢出气体或微反气体分析仪轻质气分析仪包含两个分析通道:通道1 使用氮气作为载气来全量程分析氢气、氦气。通道2 用于分析氯气中的氧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二、硫化氢和COS等轻质杂质气体。气质联用仪可以定性定量分析气体中其它非永久性气体。真空进样系统:可以和轻质气分析仪联用,和气质联用仪联用,或者和这两者同时使用。#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超越ASTM D1946用气相色谱法对重整气的分析规程标准要求。出厂设置即经确认验证,名符其实的“交钥匙”工程(气相色谱解决方案)。安装完成后立即可运行样品分析分析样品,获得快速且可靠的分析结果。材料超坚固且耐腐蚀,具备放空功能以杜绝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专用色谱柱填料,确保分析的同时氯气被完全反吹放空,延长仪器使用寿命。24H/7D全天候全自动运行,也可以按设定时间表运行。真空进样系统可以用于极其微量气体的定性定量测定,对于1-5ml的系统可以进行连续多次测定。欲了解详情,请扫描二维码,获取资料《锂电溢出气体或微反气体分析仪:微量气体的定性定量检测》。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下载右侧资料➡
  • 蒋士强:中国急需严密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教授蒋士强那里,《科学时报》记者看到了一份“日本食品健康影响评估计划”简介。这是蒋士强从熟识的日本同行手中获得的。  该计划从2008年开始,以5年为期,将对758种农药等化学品进行风险评估。在计划简介的最后,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因为没有时间进行食品健康影响评估,所以先制定肯定列表制,事后进行风险评估”。  国外的标准完全可信吗?  肯定列表制是日本为加强食品中有害的化学性污染(农药、兽药等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制度,涉及蔬菜、禽肉、水海产品等200多种农产品,部分标准与要求异常严格。该制度2006年公布实施时被认为是“史上最苛刻的标准”。而且,在此前后,欧美也不断修订和公布实施一系列食品安全标准,曾把我国的食品出口业打击得晕头转向。  日本为什么先制定肯定列表制,事后进行风险评估?“这充分说明肯定列表制其实缺乏风险评估的基础。欧美公布的食品安全标准也同样缺乏严密的评估,因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有着严密、复杂而科学的程序与步骤。”蒋士强说。  可尽管如此,我国至今还很难争取到相关话语权维护自己的利益,因为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技术手段——食品毒理学研究方面,我国起步晚,研究基础薄弱。据蒋士强介绍,我国1975年才首次开办食品毒理学培训班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国家标准到2003年才修订发布,2004年才实施 连食品毒理学方面的书籍出版都是近3年的事。  今年6月1日,我国的第一部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蒋士强认为,这部法律比任何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法更进步,概念更新。因为它是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以食品安全标准为核心,进而以法律条文明确食品安全的相关环节,直至法律责任。“而且对于近年来突出的添加剂问题,甚至用了多达10条法律条款予以规范。这是很难得的。”  但是,一个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由于缺乏食品安全毒理学的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很多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只能跟着国外走。蒋士强认为国内很多人口头上常说“风险性评估”,以为只要测出有害物质、搞清楚结构和含量就行了。至于毒理学数据,觉得从文献上查到的结果就是天经地义的依据。“我们有一个误区,觉得国外搞安全限量研究很科学,实际上不见得,他们也缺乏严密的食品毒理学应用基础研究。这一点,外国的科学家也认同。”  严密的食品风险评估难而繁  其实,食品的风险评估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程序手册中,对风险评估的步骤和过程有明确描述:首先是有害物的确定,接着是有害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是对可能摄入的有害物进行毒理学、生物学的影响评估,最后依据上述过程对产生不良健康影响的严重性作出定性和定量估计,包括相关的不确定性。  蒋士强认为,真正进行严密的有害物风险性评估,包括化学性污染(农药兽药残留、有毒有害的元素及添加剂等)和生物性污染(病原性微生物及毒素)及物理性因素的安全性评估确实非常重要,这是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基础。但是食品毒理学研究至今仍存在诸多难点和不足。  目前,人们一般根据药物毒理学和流行病学调查来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可药物学和食品学出发角度不一样。药是有病才吃,食品则是每天都吃。”蒋士强说,有害物质经食品进入人体后的分布、降解、代谢、转化、复合、排泄、蓄集等过程远比药物毒理学复杂。食品中有害物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也因地域、人种、年龄、性别、习惯及个体不同,而存在许多差异和不确定性。  另外,食品中有害物的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敏性本身就很复杂。蒋士强以云南的毒蘑菇为例,当地有的毒蘑菇在烹调前是绝对不能吃的,但如果放入火锅中煮一段时间,加之佐料的作用,毒素等就会降解,变为美味,可以安心享用 在我国使用广泛的味精,对于不少西方人来说,却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而且,伦理道德不允许用人来做毒理学、生物学试验,只能用动物做体内和体外试验,不仅费时,而且由于种属不同,反应差异和不确定性必然存在。蒋士强介绍说,在现行的残留标准值和每日容许摄入量(ADI)的确定程序中,由动物毒性试验结果推论到人时,考虑到动物和人的生物学差异,一般采用值为100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如此之大,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安全,另一方面也说明食品毒理学的许多关键问题和实验技术方法还没有研究透彻,不确定性很大”。  蒋士强还指出,我们过去制定饲料和添加剂标准、土肥和环境标准,都是从促进动物与作物生长的角度出发,而有害物在生物体内和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代谢、转移、富集的过程也如同有害残留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毒性反应那样复杂,许多问题有待深入实验、研究和探讨。  虽然难但必须做  “虽然难做,我们还是要做,而且要加强力度做,这样才能取得国际上的相关话语权,也才能对得起生产者和消费者,减少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盲区和误区。”蒋士强强调。  我国因缺乏国际上的相关话语权而“吃亏”的案例不少。“往往是国外公布一个安全限量标准,我们就跟进。再推出相应的检测标准、投入品标准等。然后大量购买仪器,建设检测系统,并大力追求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高精确。”蒋士强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对策。而且,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体系不仅滞后,还有些混乱。应该花更多力气,以食品毒理学研究这个根本性问题为核心,构建完善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体系。  “首先应根据食品毒理学和微生物学及营养学,制定出安全质量标准。”蒋士强认为这一点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已有明确规定,但很多人理解不全面。此外,不仅从药效,更应从农药兽药的降解、代谢以及生物富集等高度来确定农药兽药安全使用标准 应从动物对饲料及添加剂的吸收、代谢和残留等高度制定饲料及添加剂的标准 应从作物对养分和有害物的吸收、代谢、降解、转移、富集等高度来制定土肥、农药和生态环境标准。  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研究  亟待深入和创新  我国近几年已开始相关研究。蒋士强介绍说:“有的内容已经接近于深层次的食品毒理研究。比如研究常用兽药在动物体内以及蔬菜地中有毒有害物的代谢、富集、降解及转移的过程。这些可算开始进入应用基础研究阶段了。”  但蒋士强觉得目前我国还缺乏足够支持来研究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另外,近年来,国外除了研究传统的毒理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如基因表达、克隆、核酸杂交、PCR、DNA测序和突变检测、荧光原位杂交、DNA芯片技术、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核磁共振技术、转基因动物技术等。“我查了一下,国内发表的相关论文不仅不多,影响力也不太高,且以综述为主。而分子生物学应用于食品毒理学研究是技术创新的大趋势,我们应该充分重视。”
  • 我国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
    记者24日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为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32家省级疾控中心将成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省级中心”,北京市疾控中心等6家省级疾控中心将成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  国家卫生计生委陈啸宏副主任24日在相关电视电话会议上说,各省级中心主要职责是在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发挥技术统领和牵头作用,负责对辖区内风险监测工作机构业务管理,开展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并承担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和上报等工作 6家参比实验室要按照各自的参比项目,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质量控制、监测结果复核、技术培训和新方法新技术研究等相关工作。  陈啸宏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系统、持续地监测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食品中有害因素及其变化情况,并经过科学评估,将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确定监管重点以及评价管理措施效果等提供科学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健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到2015年末,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全部县级行政区域,并逐步延伸到社区、乡村,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三定”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组织开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牵头在本辖区组织实施。
  • 美国FDA公布一种新的食品危害风险评估系统
    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消息,2013年3月美国FDA公布了一种新的食品危害风险评估系统iRISK,可满足食品安全相关人员,尤其是联邦政府对定量风险评估系统的需求。  iRISK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定量风险评估系统,可用于评估微生物或化学污染物的风险以及处理措施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通过相关数学函数、标准数据录入模板以及蒙特卡洛仿真技术,该系统对以下7个方面的数据和假设进行了整合:食品、危害、消费者群体、危害物全程模型、消费结构、剂量反应曲线、健康效果,从而完成对整个食品供应体系(从初级生产、制造、加工、零售分销、最终到消费者的整个阶段)中的多个食品-危害配对引发的风险进行评估、比较和排序。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感官分析方法 定量描述感官评价小组表现评估导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计划号:20230268-T-469),由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6)归口管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的《感官分析方法 定量描述感官评价小组表现评估导则》国家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请填写《意见反馈表》,盖章或签字后于2024年2月26日前,以Email的形式反馈给我们,逾期未回复意见的按无意见处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秘书处联系人:钟葵电话:010-57825133电子邮箱:zhongkui@cnis.ac.cn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永安路36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昌平实验基地附件:1.《感官分析方法 定量描述感官评价小组表现评估导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2.《感官分析方法 定量描述感官评价小组表现评估导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3.《感官分析方法 定量描述感官评价小组表现评估导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表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二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
  • 建设新污染物风险评估与管控实验室需要采购哪些仪器?
    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消息,日前,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发布《新污染物风险评估与管控实验室(首期)建设》项目新污染物实验分析测试平台设备采购市场调研公告。公告内容显示,为保障广东省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管理需求,拟购置一批新污染物实验分析测试专业仪器设备,建设新污染物实验分析测试平台,进行水体、土壤和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全氟有机化合物、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溴化阻燃剂、微/纳米塑料和内分泌干扰物等多类型新污染物的鉴别和测试,开展环境筛查与识别、环境毒性效应测试、环境基准标准制定、环境风险评估等多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形成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新污染物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体系,为准确预测及评估新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演变规律和防控政策制定提供基础保障。为充分了解市场情况,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实验分析测试专业仪器设备进行市场调研,包括快速扫描纳米红外光谱仪 、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等共计23类仪器。采购内容(详见附件)序号采购内容1快速扫描纳米红外光谱仪 (允许进口)2核磁共振波谱(允许进口)3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允许进口)4高分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允许进口)5Zeta电位仪6梯度PCR仪7荧光定量PCR仪(允许进口)8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允许进口)9相差显微镜10植物根系分析仪11人工气候箱12超净工作台13凝胶成像系统14电泳仪15生物安全柜16真空手套箱17-80度冰箱18台式高速离心机19细胞培养箱20高压蒸汽灭菌器21原子荧光光度计22十万分之一天平23氮吹浓缩仪
  • 国家药监局公布《指南》 将严控化妆品中风险物质
    “霸王二噁烷”、“章光101致癌门”等化妆品风波接连发生,为有效控制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日前国家药监局公布了《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要求,要明确该安全性风险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概率及范围。专家分析,该指南从技术上要求企业在安全性风险物质评估中,提供更多更明确的证明资料,以进一步保障消费使用者的健康安全。  明确安全值范围  《指南》指出,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是指由化妆品原料带入、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带入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例如二噁烷作为杂质可被带入化妆品中,如果过量,可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霸王”洗发水风波中,国家药监局公布,日常消费品中(食品和药品除外),二噁烷在30ppm的理想限值范围内不会危害健康,《指南》也对这样的安全值范围标示进行了明确。在可能有安全性风险物质的风险特征描述中《指南》要求,要对具有阈值(也就是“临界值”)的物质,计算安全边际 对于没有阈值的物质(如无阈值的致癌物),应确定暴露量与实际安全剂量之间的差异。关于毒理学相关资料,《指南》要求明确,配方中含有植物来源原料的,应当说明可能含有农药残留的情况。  风险评估包括婴幼儿、孕妇  《指南》在风险评估基本程序中指出,一般可通过申报化妆品的产品类型和使用方法,结合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量或检出量,在充分考虑可能的化妆品使用人群(包括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等)的基础上,定性和定量评价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对人体可能的暴露剂量。  此外,分析评价该物质的毒性反应与暴露之间的关系时,对有阈值的化学物质,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水平(NOAEL)”或“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水平(LOAEL)”。对于无阈值的致癌物,可根据试验数据用合适的剂量反应关系外推模型来确定该物质的实际安全剂量(VSD)。  专家:规定过于细化难操作,企业要自律  “霸王”风波中,不少媒体大众质疑,二噁烷这个被美国列为致癌物质的毒物,为何没在我国的任何一部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中做出限量标准,国家药监局在澄清“霸王”产品二噁烷含量是否在安全范围内时,还需借用美国、澳大利亚的限量标准做评估。与此同时,对3月已出征求意见稿的《化妆品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评审原则》,何时可正式公布充满期待。  原卫生部化妆品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裘炳毅告诉记者,此次《指南》的公布有利于百姓消费安全,但大家也要了解,对于化妆品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评估的规范,规定太细致太具体,有难度。光化妆品禁用物质就有1000多种,再添加风险物质,检测技术难实现。而且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日化产品能上市,首要条件是安全,其次是产品作用。在此情况下,除了政府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企业也要加强自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