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化学元素分析

仪器信息网化学元素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化学元素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化学元素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化学元素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化学元素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化学元素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化学元素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化学元素分析相关的资讯

  • 天瑞仪器成功协办有色金属化学元素分析检测技术交流会
    为了进一步促进推进我国有色金属化学元素分析检测技术进展与产业升级,促进应用范围的不断加深与扩大,切实解决当前本领域内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3月29日—3月31日,由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中冶有色技术网主办,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瑞仪器)协办的“有色金属化学元素分析检测技术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在昆山成功举行。会议邀请了行业知名专家学者、科研院所、检验认证机构及有色金属领域相关代表、设备及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代表,就国家相关政策和学术研究进展、工程应用实例做了专题报告。会议开始,天瑞仪器董事长刘召贵博士致开幕辞,欢迎前来参会的老师及专家,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天瑞仪器董事长刘召贵博士致开幕词会议现场座无虚席天瑞仪器顾问余正东作报告作为国内化学分析行业的领航者,拥有多年累积的分析测试仪器的技术和实力,产品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行业中的地质考察、矿产、冶炼、加工、实验室研究、生产制造等环节。作为此次会议的协办方,还特地安排了专家学者们来公司参观考察,天瑞仪器总经理应刚热情的接待了考察团一行。天瑞仪器总经理应刚讲解仪器使用情况考察团参观多功能展厅考察团参观化学分析实验室考察团参观机加中心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天瑞仪器多媒体展厅、化学分析实验室以及天瑞仪器的机械加工中心。参观学习后, 专家学者们对我公司的热情接待表示诚挚感谢,对天瑞仪器在检测方面的相关产品及技术实力表示充分的肯定。 相信通过此次会议能够加强有色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同时也为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与机遇。未来,天瑞仪器将继续发展和巩固核心技术,为促进我国有色金属分析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金属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贡献科技力量。
  • 第114号化学元素再次被实验确认
    德国美因茨大学6月25日报告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通过实验再次确认了第114号化学元素。  在为期4周的实验中,科学家在120米长的粒子加速器内用钙离子轰击涂有钚涂层的薄箔,共制造出了13个第114号化学元素的原子。虽然数量看上去并不多,但这已是目前世界上第114号化学元素合成效率最高的实验了。科学家在实验中还鉴定出了第114号化学元素质量数分别为288和289的两种同位素,其半衰期大约为一秒。  在有关实验中,科学家使用了近年来开发的复杂测量设备“超锕系元素分离器和化学仪器”(TASCA)。这一设备能很有选择性地将第114号化学元素的原子从加速器其他反应产物中分离出来,并将其移入一个特殊的半导体检波器中。通过测量元素衰变时的辐射即可准确鉴定出第114号化学元素的原子。  德国科学家说,TASCA装置是世上现有效率最高的验证加速器中超重元素的设备。它将帮助科学家在未来实验中对第114号元素附近的超重元素进行化学检验,以便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为这些元素正确定位。科学家还希望TASCA能帮助他们发现第118号化学元素之后的新元素。  第114号化学元素是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的科学家于10多年前首次合成并确认的。其后美国科学家也制造出了两个该元素的原子。但该元素迄今尚未得到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正式承认。
  • 第112号化学元素正式得名“Copernicium”
    第112号化学元素正式得名“Copernicium”   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2月19日宣布,经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确认,由该中心人工合成的第112号化学元素从即日起获正式名称“Copernicium”,相应的元素符号为“Cn”。  为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于去年7月向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提出了上述命名建议,但当时该中心建议新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p”。由于“Cp”已有其他科学含义,为避免歧义,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经与发现第112号化学元素的研究小组协商,最终将新元素的元素符号定为“Cn”。该联合会选择2月19日为新元素正式冠名是因为这一天是哥白尼(1473年—1543年)的生日。第112号元素的名称是为了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  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于1996年在粒子加速器中用锌离子轰击铅靶首次成功合成了第112号化学元素的一个原子,2002年重复相同的实验又制造出一个第112号化学元素的原子。此后,日本的一个研究机构于2004年也合成了这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从而证实德国科学家的发现。  新元素原子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277倍,是得到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元素。
  • 118名青年化学家“代言”118个化学元素 有你认识的吗
    根据中国化学会网站消息,为庆祝2019联合国“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IYPT2019),传播元素及化学知识,展示当代青年化学家风貌,中国化学会面向会员遴选118名青年化学家,作为118个化学元素的“代言人”,组成“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  征集对象要求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相对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中国化学会个人会员,优先考虑科研的独立性和研究方向的独有特色。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也正式亮相!  据悉,在刚刚过去的全国科技周期间,118名元素代言人已经出现在中国化学会在时尚街区-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举办的“碳氮氧氟氖点亮三里屯”主题灯展了。接下来,他们还将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在暑期举办的“律动世界”化学元素周期表主题展览上与公众见面,介绍118个元素的小知识。中国化学会官方微信也将陆续推出“青年化学家:我为元素代言”专题,讲述代言人和元素的故事…   详细名单如下: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英文名代言人代言人单位1氢Hhydrogen李阔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2氦Hehelium孔学谦浙江大学3锂Lilithium郭少华南京大学4铍Beberyllium刘洪涛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5硼Bboron刘超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6碳Ccarbon彭海琳北京大学7氮Nnitrogen吕华北京大学8氧Ooxygen田振玉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9氟Ffluorine程义云华东师范大学10氖Neneon刘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1钠Nasodium余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镁Mgmagnesium杨东旭兰州大学13铝Alaluminum骆智训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4硅Sisilicon陈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15磷Pphosphorus陈永湘清华大学16硫Ssulfur翟天佑华中科技大学17氯Clchlorine何凤南方科技大学18氩Arargon王熙北京交通大学19钾Kpotassium关冰涛南开大学20钙Cacalcium赵倩香港理工大学21钪Scscandium黄闻亮北京大学22钛Tititanium张磊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23钒Vvanadium朱凯哈尔滨工程大学24铬Crchromium肖雪广东药科大学25锰Mnmanganese王从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6铁Feiron崔基炜山东大学27钴Cocobalt刘强清华大学28镍Ninickel陈昶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9铜Cucopper殷亮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30锌Znzinc李路吉林大学31镓Gagallium付磊武汉大学32锗Gegermanium肖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3砷Asarsenic侯旭厦门大学34硒Seselenium赵晓丹中山大学35溴Brbromine李栋湖北工业大学36氪Krkrypton何晓华东师范大学37铷Rbrubidium张如范清华大学38锶Srstrontium吴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9钇Yyttrium赵永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40锆Zrzirconium江海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1铌Nbniobium毕研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42钼MoMolybdenum宗利利厦门大学43锝Tctechnetium肖成梁浙江大学44钌Ruruthenium左小磊上海交通大学45铑Rhrhodium刘武昆南京中医药大学46钯Pdpalladium熊宇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7银Agsilver陆奇清华大学48镉CdCadmium付海燕中南民族大学49铟Inindium沈志良南京工业大学50锡Sntin赵爱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1锑Sbantimony崔树勋西南交通大学52碲Tetellurium何刚西安交通大学53碘Iiodine周欢萍北京大学54氙Xexenon苗军舰上海海洋大学55铯Cscaesium郭鹏飞太原理工大学56钡Babarium黄小青苏州大学57镧Lalanthanum刘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58铈Cecerium王阳刚南方科技大学59镨Prpraseodymium胡淑贤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60钕Ndneodymium段培高西安交通大学61钷Pmpromethium李恩泽山西大学62钐Smsamarium王保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63铕Eueuropium夏志国华南理工大学64钆Gdgadolinium蒋尚达北京大学65铽Tbterbium张闽华东师范大学66镝Dydysprosium孙豪岭北京师范大学67钬Hoholmium王明吉林大学68铒Ererbium朱权四川大学69铥Tmthulium邢星西北工业大学70镱Ybytterbium任同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71镥Lulutetium鲁照永南开大学72铪Hfhafnium李智上海科技大学73钽Tatantalum蓝宇重庆大学74钨Wtungsten张克伟青岛大学75铼Rerhenium房大维辽宁大学76锇Ososmium胡君北京化工大学77铱Iriridium杨秀晗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78铂Ptplatinum李剑锋厦门大学79金Augold祝艳南京大学80汞Hgmercury李春艳湘潭大学81铊Tlthallium黄又举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82铅Pblead张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83铋Bibismuth朱楠大连理工大学84钋Popolonium陈填烽暨南大学85砹Atastatine齐国栋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86氡Rnradon章炜东南大学87钫Frfrancium刘文博四川大学88镭Raradium宋振雷四川大学89锕Acactinium谭小丽华北电力大学90钍Ththorium第五娟苏州大学91镤Paprotactinium宋宏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92铀Uuranium袁立永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93镎Npneptunium梅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94钚Puplutonium王殳凹苏州大学95镅Amamericium徐超清华大学96锔Cmcurium庄小东上海交通大学97锫Bkberkelium朱晨苏州大学98锎Cfcalifornium张志鹏华东理工大学99锿Eseinsteinium张成潘武汉理工大学100镄Fmfermium孙其君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101钔Mdmendelevium王瑞兵澳门大学102锘Nonobelium赵瑞瑞华南师范大学103铹Lrlawrencium周永宁复旦大学104钅卢Rfrutherfordium赖跃坤福州大学/苏州大学105钅杜Dbdubnium朱挺中南大学106钅喜Sgseaborgium胡憾石清华大学107钅波Bhbohrium杨友华东理工大学108钅黑Hshassium于洋北京理工大学109钅麦Mtmeitnerium王晓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110钅达Dsdarmstadtium李凯深圳大学111钅仑Rgroentgenium王家钧哈尔滨工业大学112钅哥Cncopernicium王成亮华中科技大学113钅尔Nhnihonium李鹏飞西安交通大学114钅夫Flflerovium史壮志南京大学115镆Mcmoscovium李林南京工业大学116钅立Lvlivermorium周永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117石田Tstennessine高兴发江西师范大学118气奥Ogoganesson白硕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标国外76种化学元素检测任务,武汉质检机构拿到2000万“大单”
    中标国外76种化学元素检测任务,武汉质检机构拿到2000万“大单”。近日获悉,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湖北省土地资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成功中标沙特阿拉伯地盾水系沉积物样品测试任务,合同额2282万元。该任务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中标沙特阿拉伯地盾水系沉积物及重砂样品高精度地球化学勘查项目,项目总金额3.75亿元人民币,实施工作周期6年。根据合同约定,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在沙特阿拉伯地盾区54万平方千米内开展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用高精度仪器分析获得样品中76种化学元素高质量数据,并依此圈定一批找矿靶区,为沙特阿拉伯地盾区成矿潜力和远景评价提供地球化学依据,助力实现找矿突破。由于该项目需要分析76种化学元素,在国内尚无相应的配套检测方案,该中心组织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要成员的高层次课题攻坚小组,历时一年多时间,制定出国内首个水系沉积物样品76元素检测分析配套方案,并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能力考核中以可靠的数据质量、及时的分析效率、优质的服务水平取得最好成绩,最终获得该项目第一阶段全部样品测试合同。据悉,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在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的专业指导和大力支持下,2020年获批筹建省级质检中心“湖北省土地资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于2022年建成验收,该中心多次在国际国内市场拿到大额合同。多年来,该中心一直坚持围绕战略性矿产加强技术攻关,以技术创新引领标准高地,主持参与起草国家及行业标准76项,研制国家一级标准物质61种,其中“关键金属元素标准方法研究及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研制”成果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标准涵盖了土壤、沉积物、岩石等不同类别样品中76项元素分析方法及相关分析测试质量控制体系,已在国内外地质、环保、农业、冶金等领域实验室广泛应用;并参与完成湖北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调查项目测试工作,以及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长江流域国家地下水环境监测、湖北省地下水监测等一批重点水土污染检测项目,为绘好流域综合治理“地质地图”提供权威数据支撑。
  • 第117号化学元素正式获官方命名 元素周期表符号为Ts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官网11月30日发布新闻公告称,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正式批准将117号化学元素命名为“Tennessee”,以表彰位于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范德堡大学和田纳西大学在该元素发现中作出的贡献。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符号为Ts,从此117号元素不再只有代号。  117号元素2010年首次被科学家发现,2015年12月30日,IUPAC和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联名宣布,已经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元素的存在,随后ORNL提出以田纳西州命名的建议,历时一年才得以正式批准。  117号元素作为一种超重元素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是科学家们通过钙-48原子轰击同位素锫-249人工合成的,而合成所需的锫-249,全世界只有ORNL的高通量同位素反应堆能够生成。ORNL为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提供了22毫克锫-249,经过6个月实验最后生成了6个Ts原子并获得了证实。  官方同意用“Tennessee”为117号元素命名还有一个原因,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卤族元素,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英文名称都是以-ine结尾,比如氟为“Fluorine”、氯为“Chlorine”,这样可保持卤族元素名称的一致性。  田纳西州州长比尔哈斯拉姆和ORNL主任托姆梅森分别发表声明。梅森表示,田纳西出现在元素周期表中证明了田纳西州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哈斯拉姆代表所有田纳西州人民对获得这一荣耀表示感谢。
  • 谁的青春没有一张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周期表150岁生日,各种炫酷周期表盘点
    pstrong--化学元素周期表150岁生日,联合国、Nature、Science等都在为其庆祝!/strong/pp  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周期表的150周年,也是IUPAC成立的100周年。联合国大会于2017年决定将今年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IYPT2019),以表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今年会有很多活动来庆祝元素周期表150岁的生日。那大家印象中的元素周期表都是什么样的?大家都见过哪些元素周期表呢?盘点了下各式各样炫酷的元素周期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6f39b81f-9fd9-4442-be96-0415ce3bd0e4.jpg" title="1.jpg" alt="1.jpg" width="585" height="248" style="width: 585px height: 248px "//pp  2017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宣布将2019年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IYPT2019),以表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2019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周期表的150周年,也是IUPAC成立的100周年。 联合国大会表示,“化学元素周期表是现代科学领域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成果之一,不仅反映了化学的本质,也反映了物理学、生物学和其他基础科学学科的本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b66a5f4e-b1f6-4afd-9404-ca08e2e484ae.jpg" title="2.jpg" alt="2.jpg" width="619" height="262" style="width: 619px height: 262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门捷列夫的周期表/pp  2019年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巴黎举行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IYPT2019)启动仪式,仪式上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与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部长戈图科夫(Mikhail Kotyukov)、法国科学院院长科尔沃(Pierre Corvol)以及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费林加(Ben Feringa)等贵宾一同为国际年庆祝活动揭幕。/pp以下是各类元素周期表盘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d25fb8ae-1f83-417f-aae5-af7713343143.jpg" title="10.jpg" alt="10.jpg" width="576" height="442" style="width: 576px height: 442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NIST 标准版元素周期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这张应该是目前最新最标准的元素周期表了,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发布。最后更新时间为2017年2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d7a978e3-3e38-4b89-a843-6ad1eefde2d6.jpg" title="11.jpg" alt="11.jpg" width="565" height="328" style="width: 565px height: 328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IUPAC版 元素周期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aac00d83-8dec-4b6a-8951-d6aa928c8e32.jpg" title="12.jpg" alt="1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人教版 元素周期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2043c8e3-5792-4163-ae7a-8a018ee755b6.jpg" title="13.jpg" alt="13.jpg" width="618" height="443" style="width: 618px height: 443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立体版 元素周期表/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9d561ec3-06d9-4169-afea-231dd4a94148.jpg" title="21.jpg" alt="2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标版 元素周期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1e0067a1-a79e-4e63-857f-44c7480d7c0d.jpg" title="28.jpg" alt="28.jpg" width="573" height="407" style="width: 573px height: 407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原子轨道版 元素周期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8adb6732-5bd4-4c14-88ab-0656a4894846.jpg" title="42.jpg" alt="4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科学趣闻:世界上最大的元素周期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5d925c66-2d39-4731-b297-02d124250e88.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90201151120.jpg" alt="微信图片_2019020115112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IFI 版 元素周期表/pp 是否勾起了你中学时的回忆?欢迎网友投稿发送你们喜欢的元素周期表给小编。邮箱:liuld@instrument.com.cn/p
  • 魔性洗脑:化学元素之歌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但凡我上学时候有这么魔性的元素之歌,化学肯定及格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点击下方查看视频/p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A7988ACBBF7C745B9C33DC5901307461&siteid=D9180EE599D5BD46&autoStart=false&width=600&height=490&playerid=621F7722C6B7BD4E&playertype=1"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 应用案例 | J200 LIBS元素分析仪在植物组织元素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化学元素空间分布制图(Mapping)及深度剖析分析法在生物组织、法证分析、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植物修复(利用绿色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环境中的污染物,是当前植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激光剥蚀技术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法成功地应用于生物样品化学元素空间分辨分析,实现多种元素同时检测,且不需或仅需简单样品制备,同时避免了污染物的产生及误差的引入。Kaiser等采用LIBS和LA-ICP-MS技术(J200 Tandem系统)检测处理后的向日葵叶片上元素Pb、Mg、Cu的空间分布情况,来探寻和验证样品元素分布研究手段。 1 实验方法 将向日葵水培,按0、100、250、500 μM的浓度梯度加入Pb-乙二胺四乙酸溶液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幼苗定期进行取样。采用LIBS和LA-ICP-MS方法对叶片的Pb、Mg、Cu元素分布进行测量,并采用AAS对三种元素的总量进行检测。 2 实验结果 下图为LIBS光谱图a)及LA-ICP-MS信号图b)。在LIBS光谱中,选择283.31nm及277.98nm分别作为Pb和Mg的特征峰,用以检测两种元素。 下图为Pb和Mg在样品取样区域内的元素分布情况。处理过的叶片,在叶脉周围组织中有更高的目标元素的含量。LIBS和LA-ICP-MS两种方法得到的元素分布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他们的剥蚀采样方式不同造成的。 Kaiser对不同时期收获的样品,分别进行了LIBS和LA-ICP-MS累计定量分析,得到元素的平均信号强度。下图显示Mg含量随着Pb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下图为空白处理叶片上1×1cm取样区域内Cu元素分布情况。采用的Cu的特征峰为324.75nm。在取样区域内,进行20×20的单次剥蚀。 Kaiser认为LIBS激光技术非常适合样品的元素空间分析工作,例如用于监测元素在植物样品中的迁移及空间分布等研究。
  • 元素分析仪器发展概况及未来拓展之路
    元素分析仪概况   元素分析仪器作为一种实验室常规仪器,对固液气三种形态的元素都可进行检测,对多种元素进行联测分析,例如有机的固体、高挥发性和敏感性物质中的碳、氢、氮、硫等元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元素分析仪器主要分为金属多元素分析仪、电脑多元素分析仪、有机元素分析仪以及电脑多元素一体化分析仪。  我国化学分析仪器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化学元素分析仪器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整体综合技术水平仅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在全球市场中只占有较小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约73%的化学分析仪器需要进口,在一些高档精密仪器领域比例更高,部分高端产品甚至完全依赖于进口,可以说落后的化学分析仪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我国一直重视化学分析仪器的研制与开发工作,“九五”和“十五”期间都将其列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技攻关,国内分析仪器市场正逐步改变着技术密集的高端仪器长期以来完全依赖进口的市场格局。随着我国对化学分析仪器行业的重视以及下游需求的不断增加,化学分析仪器市场发展速度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整体规模快速扩大。  中国分析仪器未来之路  中国的分析仪器既要抓创新、抓前沿,又要抓基础,二者紧密结合.但是,目前中国的钢铁分析仪器企业应以抓基础仪器为主.创新、前沿技术目前应在产学研用四结合的队伍中以科研院校为主,企业积极参加 而基础的炉前分析仪器的研制、产业化,企业的条件比科研院校好,所以应以企业为主,科研院校参与.但抓创新、抓前沿、抓基础都必须走产、学、研、用结合的道路。
  • 南京古生物所研发大型化石表面元素分析仪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伟团队研发的“非破坏性立体化石及文物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分析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常见的化石多为硬体骨骼化石,软躯体化石可提供更多生物信息,但由于生物死亡后腐败降解等原因通常难以保存。然而,软躯体在降解过程中会释放不同类型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与周围的沉积物发生反应,往往会在化石周围的岩石中留下一些化学元素信息。此前通常用电子显微镜的能谱(EDS)或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SXRF)检测化石表面的化学元素分布。这些分析需将样品-X射线光源-探测器(简称“样-源距离”)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才能获得化石形状和元素浓度的综合图像。如果开展一定面积的检测,就需将化石及围岩磨成平面(或不断调整样品位置,几乎较难实现),才能保持“样-源距离”不变。然而,磨平这种破坏性方法对于重要化石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无损伤检测手段亟待探寻。王伟团队研发的三维X射线荧光扫描仪通过建立化石及围岩表面的空间数学模型,实时移动检测器和X射线光源的空间位置,实现它们与化石及围岩表面保持同等距离。该方法克服了化石及围岩立体表面对分析结果的干扰,也避免了样品需磨平带来的损害。此外,该扫描仪还增加了惰性气体喷气口,可降低大气中的氧气、氮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得测量环境可与真空媲美。激光漫反射能量检测反馈系统可实现非光滑表面的精准检测,从而使大型化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无损测量成为可能。三维X射线荧光扫描仪的研发为古生物学-地质学研究提供了新工具,并可为文物等相关领域开展元素级样品鉴定提供参考。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三维X射线荧光扫描仪通过三维X射线荧光扫描仪对贵州龙化石进行检测并得到元素分布示意图。其中,左边为待测样品贵州龙化石,右边为Ca元素含量分布图,元素含量越高,则在图中显示的颜色越深。
  • 中科院王伟研究员团队研发大型化石表面元素分析仪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伟团队研发的“非破坏性立体化石及文物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分析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常见的化石多为硬体骨骼化石,软躯体化石可提供更多生物信息,但由于生物死亡后腐败降解等原因通常难以保存。然而,软躯体在降解过程中会释放不同类型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与周围的沉积物发生反应,往往会在化石周围的岩石中留下一些化学元素信息。此前通常用电子显微镜的能谱(EDS)或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SXRF)检测化石表面的化学元素分布。这些分析需将样品-X射线光源-探测器(简称“样-源距离”)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才能获得化石形状和元素浓度的综合图像。如果开展一定面积的检测,就需将化石及围岩磨成平面(或不断调整样品位置,几乎较难实现),才能保持“样-源距离”不变。然而,磨平这种破坏性方法对于重要化石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无损伤检测手段亟待探寻。王伟团队研发的三维X射线荧光扫描仪通过建立化石及围岩表面的空间数学模型,实时移动检测器和X射线光源的空间位置,实现它们与化石及围岩表面保持同等距离。该方法克服了化石及围岩立体表面对分析结果的干扰,也避免了样品需磨平带来的损害。此外,该扫描仪还增加了惰性气体喷气口,可降低大气中的氧气、氮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得测量环境可与真空媲美。激光漫反射能量检测反馈系统可实现非光滑表面的精准检测,从而使大型化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无损测量成为可能。三维X射线荧光扫描仪的研发为古生物学-地质学研究提供了新工具,并可为文物等相关领域开展元素级样品鉴定提供参考。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三维X射线荧光扫描仪通过三维X射线荧光扫描仪对贵州龙化石进行检测并得到元素分布示意图。其中,左边为待测样品贵州龙化石,右边为Ca元素含量分布图,元素含量越高,则在图中显示的颜色越深。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红外碳硫分析仪检测不锈钢中的常用元素
    红外碳硫分析仪检测不锈钢中的常用元素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00多种,在工业中常用的钢铁材料中可以遇到的化学元素约二十多种。对于人们在与腐蚀现象作长期斗争的实践而形成的不锈钢这一特殊钢系列来说,最常用的元素有十几种,除了组成钢的基本元素铁以外,对不锈钢的性能与组织影响最大的元素是:碳、铬、镍、锰、硅、钼、钛、铌、钛、锰、氮、铜、钴等。这些元素中除碳、硅、氮以外,都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过渡族的元素。实际上工业上应用的不锈钢都是同时存在几种以至十几种元素的,当几种元素共存于不锈钢这一个统一体中时,它们的影响要比单独存在时复杂得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考虑各元素自身的作用,而且要注意它们互相之间的影响,因此不锈钢的组织决定于各种元素影响的总和。 1).各种元素对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1-1.铬在不锈钢中的决定作用:决定不锈钢性属的元素只有一种,这就是铬,每种不锈钢都含有一定数量的铬。迄今为止,还没有不含铬的不锈钢。铬之所以成为决定不锈钢性能的主要元素,根本的原因是向钢中添加铬作为合金元素以后,促使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向有利于抵抗腐蚀破坏的方面发展。1-2. 碳在不锈钢中的两重性 碳是工业用钢的主要元素之一,钢的性能与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碳在钢中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形式,在不锈钢中碳的影响尤为显著。碳在不锈钢中对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碳是稳定奥氏体的元素,并且作用的程度很大(约为镍的30倍),另一方面由于碳和铬的亲和力很大,与铬形成&mdash 系列复杂的碳化物。所以,从强度与耐腐烛性能两方面来看,碳在不锈钢中的作用是互相矛盾的。 为了能准确的检测不锈钢的多种元素:碳、硫、锰、磷、硅、镍、铬、钼、铜、钛、锌、钒、镁等。麒麟品牌QL-S3000C型电脑红外全能联测多元素分析仪是本公司独家拥有、国内最先进的一款多元素联测分析仪,QL-S3000C型全能元素分析仪经由红外和比色原理的精确检测,将理化实验室的配置搭配得尽善尽美,其对性能、质量及精度的要求完全达到了国际化标准,而投资的总价即实在又超值!在国内首创元素分析仪用衍射光栅数码电机波长可调光学系统。产品采用可由计算机控制的元素分析仪专用的衍射光栅单色体,实现波长数码可调,即任意输入所需波长,光学系统即调整至指定波长,从而使产品可以实现由计算机控制,根据被测材料元素的要求,方便的迅速设定所需波长,可用于不锈钢、钢铁、铜铝等各种金属、非金属材料及其合金的多种元素分析。红外碳硫分析仪参考网站:http://www.jqilin.com
  • 奥林巴斯XRF元素分析仪助力工业检测更方便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轻工业和重工业领域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不断进行产业革新。为了匹配生产,产业检测领域出现了不少检测设备,其中奥林巴斯XRF元素分析仪便是在产业线生产检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个。  奥林巴斯XRF元素分析仪助力国内元素分析仪的发展,具备全天候持续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的能力,采用创新的Axon技术,装备新型的四核处理器和超低噪音处理器,提高X射线频率,在提高检测速度的同时也提高检测的准确度,降低容错率。  奥林巴斯XRF元素分析仪以X射线荧光技术为基础,X射线荧光可以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材料分析,尤其是合金材料,可以快速分析其中的元素成分,非常适合应用于流水生产线。它工作的核心是针对化学元素进行分析,适用于各种生产合金的企业和产品中含有金属元素的生产企业。  奥林巴斯XRF元素分析仪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常见的一种便是阀门材质检测。生活中的阀门随处可见,水龙头、燃气阀门、汽车排气阀门等等,为了耐高温和防止变形,阀门通常是采用金属材质。奥林巴斯XRF元素分析仪可以对这些合金材料进行元素分析,确定合金材料成分,检测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否合规,从生产线保障产品质量,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还有一种则应用于水泥行业,水泥在生活中使用的地方比较多,特别是建筑领域都会用到水泥,因此把控水泥质量至关重要。奥林巴斯XRF元素分析仪可以对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金属元素含量和氧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这也是检验水泥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奥林巴斯XRF元素分析仪也可以应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进行工业固体分废弃物中有毒或有害的重金属分析,防止有毒或有害金属进入土壤,污染环境。  综合来说,奥林巴斯XRF元素分析仪具有三大特点,分别是高分辨率、高准确率、高效率。高分辨率体现在对生产线产品金属元素的区分度方面,不仅能够分辨重金属元素,还能够分辨轻金属元素。高准确率主要体现在Vanta系列XRF元素分析仪运用核心技术装备了承载力更强的电子元件,能够适应通量更大的产品生产线,提供更加稳定的短时快速质量检测。  以上就是关于“奥林巴斯XRF元素分析仪让工业检测更方便”的相关介绍,如需了解更多关于XRF元素分析仪的特点,可联系赢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发现生命的轨迹——化石中的碳元素分析 | 前沿应用
    不少收藏家热衷于收藏古生物化石,因其稀少且价格昂贵而具有价高的市场价值。但在科研人员的眼里,这不是一块具有"市场价值"的“稀有石头”,而是通往人类生命起源的探索通道。然而,在这种稀有的、不可再生的、形成于人类史前地质时期的生物和活动遗迹中,有什么是科研学者们探寻的?这一连细胞内部的细胞质等物质都已消失,DNA痕迹也荡然无存的石头内部,还有什么能够证明生命曾经的存在?也许是细胞壁?又或者,是细胞壁中的碳?图片来源:Pixabay地球早期生命的探寻科学家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甚至有一些迹象表明,早在38亿年前地球上就存在生命了。然而,如何找到这些生命存在的直接证据呢?其实我们已经找不到几十亿年前活着的生命了,因为它们早已被分解为各种化学元素。但科学家们也并非毫无办法,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古老的岩石——这一早期地球的唯一记录,来寻找这些生命存在的直接证据。图片来源:Pixabay查亚和他的同事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寻找答案,岩石中的微生物化石以及它们的元素、化学特征及其同位素丰度能够证明生命曾经真实地存在过。安德鲁查亚辛辛那提大学的地质学教授,专注于古生物学--古代生命的研究生命的标识——碳为什么科学家们要寻找化石遗迹?因为化石中不仅充满了因岩石和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矿物,还存在细菌细胞壁所留下的碳特征。虽然细胞的内部早已被大自然吞噬了,与之相随的DNA痕迹也荡然无存,但由碳分子组成的细胞壁有时会被保存下来,所以碳也是表明生命存在过的化学特征之一。像查亚这样的科学家就把那些他们认为已经足够古老、且有早期生命证据的岩石带回实验室,将这些岩石标本切割成仅有人类头发丝厚度的薄片,然后分析这些切片以寻找微小细菌的存在。存有化石的岩石要知道,细菌存在的痕迹非常不明显,一个很大的细菌细胞也仅为人类头发丝宽度,它的长度从几微米到一百微米不等。细菌的形状通常也很简单,呈棒状或球状,并没有很多可供识别的特征。面对如此细微的细菌痕迹,地质学家如何让人们相信他们发现的确实是一个曾经活着的生命的化石?他们需要提供更有力的证据,而生命体化石成分中的碳原子就是这样的证据。图片来源:Pixabay识别化石中的有机碳我们已经知道化石中的碳原子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标识,然而,如何验证化石中的有机碳呢?查亚使用拉曼光谱仪来识别化石,他使用的是HORIBA 的T64000三光栅拉曼光谱仪。“你可以把含有化石的岩石薄片放在拉曼光谱仪搭配的显微镜物镜之下,把激光聚焦在上面,通过显示的光谱,我能知道细菌是否存在有机碳。”利用仪器进行的拉曼光谱成像, 能对材料空间定位,终能绘制出一张地图,地图上显示棕色的地方,就是细菌中具备碳特征的部位。由此得出化石中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还可以利用T64000制作三维地图,因为球形细菌中的有机碳球很难用显微镜下的二维图片来展示,而三维地图可以。HORIBA T64000高性能拉曼光谱仪注:如需了解该研究中HORIBA T64000光谱仪的详细介绍及使用问题,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资深工程师将为您答疑解惑。寻觅地球之外的生命科学家们正在努力了解地球上的生命历史,这也促进了其他行星上生命的探索。目前的火星探索——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发射于2012年, 主要是为了寻找可能存在过生命的环境——有液态水存在的地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找到这样的环境, 进而探索其地质情况, 以寻找早期生命存在的直接证据。这一任务很可能在下一次火星探测任务——火星 2020计划中完成,那时候,收集到的样本将被带回地球实验室进行研究。除了火星,科学家们也在研究木星。图片来源:Pixabay为何寻找地球外的生命?科学家们认为这可以加深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我们可以把我们有关早期地球的知识, 应用于其他行星, 特别是火星, 因为火星与地球相似,甚至可以认为, 几十亿年前的火星也许就像地球一样。“如果我们发现了火星或太阳系其他地方存在过生命的证据,而这些生命又拥有跟地球上生命相同的生物化学规律,那意味着:我们很可能拥有共同的起源。由此表明:生命其实很容易进化,宇宙的每个角落都可能存在生命。”。查亚如是认为。图片来源:Pixabay除了乘坐飞船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之外, 宇宙中还有什么?也许是生命的化学特征?也许是单细胞类型的生物?也许古老的地球也曾经存在过这些生物?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许多科学家探寻其他星球的原因,人类对于地球历史和宇宙起源的探索从未停止。对人们来说,这样的探索是一个挑战,无论是从宇宙的星球还是从远古化石中的碳元素,然而这样的探索却永不会停止.今日话题古生物的发现与研究是一件辛苦却也颇具趣味的事情,其实很多科研工作也都是如此。如果您正在从事的研究跟古生物有关,可以留言分享您科研中有趣的地方;又或者您有对古生物研究感兴趣,有推荐的书籍电影,欢迎留言分享~我们会在今日话题发布后的三个工作日内,为点赞数高的读者送出星巴克咖啡券一份~ 点击查看更多往期精彩文章 生物传感器,让人工智能真正活过来|国际用户简讯牛津大学开创单细胞水平微生物代谢研究新方法|海外用户简讯解一颗石榴石,梦回千年“海上丝路”|光机所考古中心前沿用户报道瞪你一眼,就能“看透”你 | 用户动态青岛能源所实现毫秒级单细胞拉曼分选,"后液滴"设计功不可没|前沿用户报道表面增强共振拉曼光谱探究细胞色素c在活性界面上的电子转移 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HORIBA Scientific 致力于为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先进的检测和分析工具及解决方案,如:光学光谱、分子光谱、元素分析、材料表征及表面分析等先进检测技术,旗下Jobin Yvon光谱技术品牌创立于1819年,距今已有200年历史。如今,HORIBA 的高品质科学仪器已经成为全球科研、各行业研发及质量控制的首选,之后我们也将持续专注科研领域,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咨询相关技术服务。
  • 发现生命的轨迹——化石中的碳元素分析 | 前沿应用
    不少收藏家热衷于收藏古生物化石,因其稀少且价格昂贵而具有价高的市场价值。但在科研人员的眼里,这不是一块具有"市场价值"的“稀有石头”,而是通往人类生命起源的探索通道。然而,在这种稀有的、不可再生的、形成于人类史前地质时期的生物和活动遗迹中,有什么是科研学者们探寻的?这一连细胞内部的细胞质等物质都已消失,DNA痕迹也荡然无存的石头内部,还有什么能够证明生命曾经的存在?也许是细胞壁?又或者,是细胞壁中的碳?图片来源:Pixabay地球早期生命的探寻科学家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甚至有一些迹象表明,早在38亿年前地球上就存在生命了。然而,如何找到这些生命存在的直接证据呢?其实我们已经找不到几十亿年前活着的生命了,因为它们早已被分解为各种化学元素。但科学家们也并非毫无办法,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古老的岩石——这一早期地球的唯一记录,来寻找这些生命存在的直接证据。图片来源:Pixabay查亚和他的同事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寻找答案,岩石中的微生物化石以及它们的元素、化学特征及其同位素丰度能够证明生命曾经真实地存在过。安德鲁查亚辛辛那提大学的地质学教授,专注于古生物学--古代生命的研究生命的标识——碳为什么科学家们要寻找化石遗迹?因为化石中不仅充满了因岩石和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矿物,还存在细菌细胞壁所留下的碳特征。虽然细胞的内部早已被大自然吞噬了,与之相随的DNA痕迹也荡然无存,但由碳分子组成的细胞壁有时会被保存下来,所以碳也是表明生命存在过的化学特征之一。像查亚这样的科学家就把那些他们认为已经足够古老、且有早期生命证据的岩石带回实验室,将这些岩石标本切割成仅有人类头发丝厚度的薄片,然后分析这些切片以寻找微小细菌的存在。存有化石的岩石要知道,细菌存在的痕迹非常不明显,一个很大的细菌细胞也仅为人类头发丝宽度,它的长度从几微米到一百微米不等。细菌的形状通常也很简单,呈棒状或球状,并没有很多可供识别的特征。面对如此细微的细菌痕迹,地质学家如何让人们相信他们发现的确实是一个曾经活着的生命的化石?他们需要提供更有力的证据,而生命体化石成分中的碳原子就是这样的证据。图片来源:Pixabay识别化石中的有机碳我们已经知道化石中的碳原子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标识,然而,如何验证化石中的有机碳呢?查亚使用拉曼光谱仪来识别化石,他使用的是HORIBA 的T64000三光栅拉曼光谱仪。“你可以把含有化石的岩石薄片放在拉曼光谱仪搭配的显微镜物镜之下,把激光聚焦在上面,通过显示的光谱,我能知道细菌是否存在有机碳。”利用仪器进行的拉曼光谱成像, 能对材料空间定位,终能绘制出一张地图,地图上显示棕色的地方,就是细菌中具备碳特征的部位。由此得出化石中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还可以利用T64000制作三维地图,因为球形细菌中的有机碳球很难用显微镜下的二维图片来展示,而三维地图可以。HORIBA T64000高性能拉曼光谱仪注:如需了解该研究中HORIBA T64000光谱仪的详细介绍及使用问题,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资深工程师将为您答疑解惑。寻觅地球之外的生命科学家们正在努力了解地球上的生命历史,这也促进了其他行星上生命的探索。目前的火星探索——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发射于2012年, 主要是为了寻找可能存在过生命的环境——有液态水存在的地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找到这样的环境, 进而探索其地质情况, 以寻找早期生命存在的直接证据。这一任务很可能在下一次火星探测任务——火星 2020计划中完成,那时候,收集到的样本将被带回地球实验室进行研究。除了火星,科学家们也在研究木星。图片来源:Pixabay为何寻找地球外的生命?科学家们认为这可以加深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我们可以把我们有关早期地球的知识, 应用于其他行星, 特别是火星, 因为火星与地球相似,甚至可以认为, 几十亿年前的火星也许就像地球一样。“如果我们发现了火星或太阳系其他地方存在过生命的证据,而这些生命又拥有跟地球上生命相同的生物化学规律,那意味着:我们很可能拥有共同的起源。由此表明:生命其实很容易进化,宇宙的每个角落都可能存在生命。”。查亚如是认为。图片来源:Pixabay除了乘坐飞船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之外, 宇宙中还有什么?也许是生命的化学特征?也许是单细胞类型的生物?也许古老的地球也曾经存在过这些生物?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许多科学家探寻其他星球的原因,人类对于地球历史和宇宙起源的探索从未停止。对人们来说,这样的探索是一个挑战,无论是从宇宙的星球还是从远古化石中的碳元素,然而这样的探索却永不会停止。 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HORIBA Scientific 致力于为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先进的检测和分析工具及解决方案,如:光学光谱、分子光谱、元素分析、材料表征及表面分析等先进检测技术,旗下Jobin Yvon光谱技术品牌创立于1819年,距今已有200年历史。如今,HORIBA 的高品质科学仪器已经成为全球科研、各行业研发及质量控制的首选,之后我们也将持续专注科研领域,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 元素周期表喜添新成员:4种新元素获提名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6ad50889-8ac2-4e11-bf4c-a9d2ea60289e.jpg" title="catchpic-c-ca-ca89266a8a16b76a4976f81c482bacda.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4个获提名的新元素(元素周期表的右下角)/pp 化学管理机构、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6月8日在一份提案中宣布,113号元素将被命名为nihonium(Nh) 115号元素将被命名为moscovium(Mc) 117号元素将被命名为tennessine(Ts) 118号元素将被命名为oganesson(Og)。/pp  该联合会去年年底宣布,确认上述4种新元素的存在。这些元素由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科研团队发现,他们也获得了对这些元素的正式命名权。/pp  根据IUPAC的规定,发现方对新化学元素拥有命名权,而新修改的命名原则是可根据神话概念及人物、矿物和其他相似物质、地名与地理区域、元素性质或科学家姓名来命名新元素。/pp  IUPAC下属无机化学部门主席Jan Reedijk在一份媒体声明中表示:“尽管这些元素的名称看起来多少有些任性,但它们完全与IUPAC的规则相一致。”或许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命名要数第118号元素oganesson。该元素以俄罗斯杜布纳市核研究联合学院(JINR)83岁研究人员Yuri Oganessian命名。Yuri曾帮助发现了大量的超重元素。第118号元素是人类目前合成的最重元素。/pp  这是有史以来第二次用一个健在的科学家为新元素命名。而之前的一次曾引发了巨大的争议——199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 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议用该国核化学先驱Glenn Seaborg的名字为第106号元素seaborgium命名。起初,IUPAC通过了一项决议,表示元素不能以健在的科学家命名,从而拒绝了美国科学家提议,但最终IUPAC还是妥协了。/pp  IUPAC表示,以莫斯科地区命名的第115号元素Moscovium向“JINR所在地、古老的俄罗斯土地表达了敬意” 而第117号元素tennessine则“赞扬了美国田纳西地区——包括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范德堡大学和诺克斯维尔的田纳西大学——在超重元素研究中作出的贡献”。/pp  JINR的研究人员与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 利物莫尔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合作,共同发现了上述两种元素。/pp  第113号元素nihonium则是第一个以东亚国家命名的人造元素。日本在2004年就宣布合成了第113号元素,这也是亚洲科学家首次合成的新元素。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仁科加速器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将第113号元素以日本国名(Nihon)命名为nihonium。IUPAC表示:“这个元素的名称与发现它的国家直接联系起来。”/pp  在此之前,最近添加到元素周期表上的是flerovium(Fl,第114号元素)和livermorium(Lv,第116号元素)。所有这些人造元素——包括最新的4个元素——都是在实验室中通过粉碎更轻的原子核创造的微量元素,并且它们在分裂成更小、更稳定的片段之前仅存在了几分之一秒的时间。/pp  自从19世纪门捷列夫首创现在通行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以来,人类已发现了118种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上按原子序数排列,每一列称作一个族,每一行称作一个周期。/pp  研究人员表示,这4种新元素将完成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元素的排列,并为寻找元素“稳定岛”提供证据。现在的元素周期表只有七行,其中第七行中原子序数在93号及以上的元素都在自然界中不稳定,是人工合成的。然而核物理学家早就预言说,可能存在一个超重“稳定岛”,岛内元素原子的质子和中子数量超越元素周期表内的元素,但十分稳定。/pp  这4种新元素将接受为期5个月的公众评议。除非有公众抗议,否则,按计划IUPAC理事会将在今年11月初正式批准4种新元素加入化学元素周期表大家庭。/p
  • 4个化学新元素有了中文名 你知道怎么读吗?
    p  5月9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名称。这4个元素的中文发音依次为“nǐ”“mò ”“tiá n” “à o”。/p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7b7e0538-f604-45ba-bedd-910cb986b282.jpg" title="1_副本.jpg"//p/centerp  该元素是铝族最重的元素,但由于具有放射性且衰变速度快,至今仍没有足够稳定的同位素,因此无法验证其特性是否与该族相符。科学家于2003年在镆的衰变产物第一次发现该元素,再于2004年直接合成。至今成功合成的这种元素原子一共只有14个。其寿命最长的同位素为286Nh,半衰期约为20秒,因此可对其进行化学实验。/pp  2003年8月,科学家在镆的衰变产物中首次探测到该元素。2004年2月1日,一个由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联合组成的研究小组发表了这一项发现。/pcenterimg alt="" src="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2521972.jpg" height="39" width="340"//centerp  2004年7月23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森田浩介使用209Bi和70Zn之间的冷融合反应,探测到了一个278Nh原子。他们在2004年9月28日发表这项发现。/pcenterimg alt="" src="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2601913.jpg" height="42" width="342"//centerp  2015年12月31日,理研取得本元素的命名权,并被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认为该元素符合“发现元素”标准,预计本元素将会被命名为Japonium,符号Jp,跟日本的缩写一样,但此命名未被使用。这也是首次由亚洲国家取得新元素命名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58800025-8ddf-4d43-a729-e5bc35e4ee7a.jpg" title="2_副本.jpg"//pp  镆(Moscovium,Mc)是元素周期表15 (VA)族中最重的元素,但是由于还没有足够稳定的镆同位素,因此并未能透过化学实验来验证其特性。/pp  科学家在2003年第一次观测到镆,至今合成了大约30个原子,其中只探测到4次直接衰变。目前已知有5个质量数连续的同位素:287–291Mc,其中291Mc的半衰期最长,约为1分钟。/pp  2004年2月2日,由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联合组成的科学团队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表示成功合成了镆。他们使用48Ca离子撞击243Am目标原子,产生了4个镆原子。这些原子通过发射α粒子,衰变为Nh,需时约100毫秒。/pcenterimg alt="" src="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2739131.jpg" height="41" width="508"//centerp  115号元素主要有两个命名提议,一个是根据法国物理学家保罗· 朗之万命名为langevinium,另一个提议是根据Dubna研究所所在地莫斯科州命名为moscovium。IUPAC于2016年11月28日正式采用后者。/p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bff00cc4-e594-49c2-b73f-7c65b7066eac.jpg" title="3_副本.jpg"//p/centerp  该元素(Tennessine,Ts)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超重化学元素,原子序为117。Ts在所有人工合成元素中质量第二高,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7周期的倒数第二位置。2010年,一个美俄联合科学团队在俄罗斯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首次宣布发现Ts。2011年的另一项实验直接生成了Ts的其中一种子同位素,这证实了2010年实验的一部分结果 原先的实验在2012成功得到重现。2014年,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也宣布成功重现该实验。2015年,负责检验超重元素合成实验的IUPAC/IUPAP联合工作小组(JWP)确认Ts已被发现,命名的提议权由美俄联合科学团队取得。/pcenterimg alt="" src="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2814825.jpg" height="76" width="362"//centerp  IUPAC于2016年6月8日建议将此元素命名为Tennessine(Ts),源于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范德堡大学和田纳西大学所在的田纳西州,此名称于2016年11月28日正式获得认可。/p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e28d393d-0e2a-4ee1-8889-46825f8d8faf.jpg" title="4_副本.jpg"//p/centerp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超重元素,原子序为118。其最早于2002年被位于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JINR)的科学家成功合成,并在2015年12月由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及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UPAP)所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所确认。在元素周期表上,它位于p区,属于18族,是第7周期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其原子序和原子量为所有已发现元素中最高的。/pcenterimg alt="" src="http://i.guancha.cn/news/2017/05/09/20170509193001781.jpg" height="43" width="256"//centerp  直至1960年代Og仍被称为eka-emanation(emanation是氡的旧称)。[34]1979年IUPAC发表了对元素新命名的建议,并将其命名为ununoctium。/pp  俄罗斯的发现者于2006年公布发现此元素。2007年,联合核研究所主任表示,研究团队正考虑两个名字:以格奥尔基· 弗廖罗夫(Georgy Flyorov,杜布纳的研究实验室创立人)命名为Flyorium(现成为114号元素的名称),及以莫斯科州(Moscow Oblast,杜布纳所在地)命名的Moskovium(现成为115元素Mc的名称,Moscovium)。他也表示,虽然这是俄美合作发现的(美国提供撞击中的目标元素锎),但Uuo名正言顺地应以俄罗斯命名,因为联合核研究所的Flerov核反应实验室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能取得这种成果的设施。IUPAC于2016年6月8日建议将此元素命名为Oganesson(Og),以表扬奥加涅相的贡献,此名称于2016年11月28日正式获得认可。/p
  • 元素周期表添4个新成员 化学课本将改写
    p  4个新的化学元素如今已经被正式添加到元素周期表中,这也意味着,这张表的第七行终于完整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20161668226450.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3757b915-33dc-4022-bcd4-e434b3b7887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元素周期表的第七行完整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片来源:Sandbh/Wikimedia Commons/pp  多年来,第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早已被用铅笔写在了元素周期表上,而来自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实验室也曾多次宣称发现了这些元素。然而对于这4个新元素的官方认可一直等到了2015年年底—— 一组独立专家日前一致认为,相关证据是有效的。总部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2015年12月30日宣布了该专家组的结论。/pp  所有这4种新元素都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粉碎更轻的原子核人工合成的。质子和中子不稳定的凝聚体在分裂成更小且更稳定的碎片之前仅存在了几分之一秒的时间。/pp  那些发现这4个新元素的团队如今可以为元素的名称和两个字母的符号提出建议。这些元素可以用它们的一个化学或物理性质、一个虚构的概念、一种矿物、一个地方或国家,或是一个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pp  发现第113号元素的优先权授予了日本研究人员,他们非常高兴,因为这将成为第一个在东亚被命名的人造元素。当这一元素于12年前首次被发现时,“Japonium”便被建议作为它的名称。/pp  位于东京附近和光市的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仁科加速器科学中心于2004年首先宣布发现了第113号元素。这也是亚洲科学家首次合成新元素,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也参与了这一研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mp52413726_1451983172599_2.jpe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d491f458-9771-426f-9718-88420b278ae4.jpg"//pp  日本的研究小组使用加速器使第30号元素锌的原子加速,然后撞击第83号元素铋的原子,使二者原子核融合在一起而得到113号元素。他们从2003年开始实验,在2004年、2005年和2012年共3次合成了113号元素。到那时,研究人员已经有了该元素的3个原子。/pp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在为IUPAC的决定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科学家而言,这比一枚奥林匹克金牌具有更大的价值。”(野依良治并非日本研究团队成员,但他是RIKEN前任所长。)/pp  俄罗斯和美国研究人员之前也曾发表声明表示发现了第113号元素,但并未被来自IUPAC和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的专家组授予优先权。/pp  然而俄罗斯和美国却从其他3种元素那里获得了荣誉及冠名权。/pp  IUPAC/IUPAP委员会表示,第115号和117号元素首先由俄罗斯杜布纳市核研究联合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州利弗莫尔市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合作发现。其他团队的工作——例如瑞典研究团队使用一部德国加速器——则帮助确认了第115号元素的存在。/pp  而发现第118号元素的荣誉——这是迄今为止人工合成的最重元素——授予了杜布纳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团队。该元素有一个曲折的历史——1999年宣称发现这一元素的一项声明于两年后被收回,原因是有指控称存在伪造数据的行为。/pp  英国利物浦大学核物理学家Rolf-Dietmar Herzberg表示,物理学家如今正在尝试人工合成第119号、120号元素,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这一研究是能够实现的。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表示看见了新的元素——德国达姆施塔特市重离子研究GSI亥姆霍兹中心研究人员曾于2012年进行了5个月的试验但未获成功。在第120号元素之后,研究人员认为,让两个原子核融合的可能性近乎为零。/pp  迄今为止,元素周期表上从自然界发现的元素只到第92号元素铀,93号及以上的元素都是人工合成的。按惯例,新元素命名一般用国名、地名和人名等加上后缀“um”的形式。/p
  • 从原理到应用,6大类元素分析仪大比拼
    p  元素定义:是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span/strong,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自然中发现的元素有90余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余种./pp  元素(element)又称化学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它们只由几种有共同特点的原子组成,其原子中的每一原子核具有同样数量的质子,质子数来决定元素是由种类。/pp  明白了我们要检测的东西是什么,接下来就进入正题,看看各元素分析仪器的分析过程及性能对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0, 112, 192) "主要元素分析仪器/span/strong/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1.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 /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 /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  3.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AFS) /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  4.原子发射分光光度计(AES) /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  5.质谱(MS) /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  6.X射线分光光度计(XRF ) /span/strong/pp  常见分析仪器的归属类型:/pp  ICP-OES:是原子发射光谱的一种,原名ICP-AES后改名为ICP-OES /pp  ICP-MS: 无机质谱(MS),用于分析元素含量,也用于同位素分析 /pp  FAAS、GAAS和 HGAAS(HAAS):火焰原子吸收、石墨炉原子吸收和氢化物原子吸收,都属于原子吸收一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各种元素分析仪器分析过程、特点及应用/span/strong/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span/strong/pp  strong1.分析过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e2fdc87e-0993-48a6-befd-0ce8f87e01a0.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rong2.原理:/strong/pp  利用比耳定律(A=ξbC),其中ξ为摩尔吸光系数,对于固定物质为常数 b为样品厚度 C为样品浓度 A为吸光度。很明显,在样品厚度和摩尔吸光系数一定的情况下A与样品浓度成正比。/pp  strong3.主要特点/strongstrong:/strong/pp  (1)灵敏度高/pp  (2)选择性好/pp  (3)准确度高/pp  (4)适用浓度范围广/pp  (5)分析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应用广泛/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原子吸收和荧光分光光度计/span/strong/pp  strong1.分析过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4893d001-558b-4388-a325-5cf4e753ce51.jpg" title="2.jpg" alt="2.jpg"//pp  strong2.原子吸收光谱法原理:/strong/pp  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是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pp  公式:A=KC/pp  式中K为常数 C为试样浓度 K包含了所有的常数。此式就是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pp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以原子在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发射光谱分析法。所用仪器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近。/pp  strong3.原子吸收主要特点:/strong/pp  (1)灵敏度高FAAS可以测试ppm-ppb级的金属 /pp  (2)原子吸收谱线简单,选择性好,干扰少。/pp  (3)操作简单、快速,自动进样每小时可测定数百个样品 /pp  (4)测量精密度好,火焰吸收精密度可以达到1-2%,非火焰可以达到5-10%/pp  (5)测定元素多,可测试70多种元素,利用化学反应还可间接测试部分非金属。/pp  strong4.原子荧光主要特点:/strong/pp  (1)有较低的检出限,灵敏度高。/pp  (2)干扰较少,谱线比较简单。/pp  (3)仪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pp  (4)分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pp  (5)由于原子荧光是向空间各个方向发射的,比较容易制作多道仪器,因而能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原子发射分光光度计/span/strong/pp  strong1.分析过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3f0e5fdc-f945-4e01-9c4f-7238f511c132.jpg" title="3.jpg" alt="3.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2.原理/strong/pp  原子的核外电子一般处在基态运动,当获取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不稳定(寿命小于10-8 s),迅速回到基态时,就要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若此能量以光的形式出显,即得到发射光谱(线光谱)。/pp  发射的光波长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465515c6-4eaa-4a6b-b16a-785849c6c925.jpg" title="0.png" alt="0.png"//pp  每个元素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光谱,从而进行元素定性分析。/pp  strong3.主要特点/strong/pp  (1)高温,104K /pp  (2)环状通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pp  (3)惰性气氛,电极放电较稳定 /pp  (4)具有好的检出限,一些元素可达到10-3~10-5ppm /pp  (5)ICP稳定性好,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约1% /pp  (6)基体效应小 /pp  (7)光谱背景小 /pp  (8)自吸效应小 /pp  (9)线性范围宽。/pp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质谱分析法/strong/span/pp  strong1.分析过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389e5ec2-0606-4be5-bad8-d1e0e9dd7a52.jpg" title="4.jpg" alt="4.jpg"//pp  strong2.原理/strong/pp  使试样中各组分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进入质量分析器,通过电磁场按不同m/e的变化,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量数及其相对峰度,提供分子量,元素组成及结构的信息。/pp  strong3.主要特点:/strong/pp  (1)质量测定范围广泛 /pp  (2)分辨高 /pp  (3)绝对灵敏度,可检测的最小样品量。/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X荧光光度计(XRF)/span/strong/pp  strong1.分析过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908c4b76-7454-4801-876b-f21696fadca4.jpg" title="5.jpg" alt="5.jpg"//pp  strong2.原理:/strong/pp  受激发的样品中的每一种元素会放射出二次X射线,并且不同的元素所放射出的二次X射线具有特定的能量特性或波长特性。探测系统测量这些放射出来的二次X射线的能量及数量。然后,仪器软件将探测系统所收集到的信息转换成样品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及含量。/pp  strong3.主要特点:/strong/pp  (1)快速,测试一个样品只需2min-3min /pp  (2)无损,测试过程中无需损坏样品,直接测试 /pp  (3)含量范围广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几种元素分析仪器对比/span/strong/pp  strong1.工作范围/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1eceb58a-ba37-4cb0-b29a-24f3ef593b8a.jpg" title="6.jpg" alt="6.jpg"//pp  strong2.无机分析产品的检出限/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d55d223e-1a23-4835-af62-3185baa3e6b5.jpg" title="7.jpg" alt="7.jpg"//pp  strong3.干扰/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4958e1cd-ea8c-4447-bf43-4ce9ce5b38b4.jpg" title="8.jpg" alt="8.jpg"//pp  strong4.费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72e71f99-335a-49ba-85f8-7a850e6b86e4.jpg" title="9.jpg" alt="9.jpg"/  /pp style="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818.html"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192,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医用原子吸收光谱仪会场/span/a/pp style="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646.html"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192,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金属多元素分析仪会场/span/a/pp style="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476.html" target="_self"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192, 0, 0)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有机元素分析仪会场/span/a/p
  • 多元素分析仪针对钢材的化学成分检测优势
    多元素分析仪针对钢材的化学成分检测优势 钢材中除了主要化学成分铁(Fe)以外,还含有少量的碳(C)、硅(Si)、锰(Mn)、磷(P)、硫(S)、钛(Ti)、钒(V)等元素,这些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对钢材性能有很大影响: 南京麒麟科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的QL-S3000C型电脑红外全能联测多元素分析仪针对钢铁材料检测,由红外和比色原理的精确检测,将理化实验室的配置搭配得尽善尽美,其对性能、质量及精度的要求完全达到了国际化标准,而投资的总价即实在又超值!采用计算机实现程序控制和数据处理。能快速、准确地测出钢铁和有色金属中多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自动化程度高,首创元素分析仪不定量称样功能,准确可靠,方便用户操作。 电脑红外全能联测多元素分析仪钢材的化学成分检测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1.碳。碳是决定钢材性能的最重要元素。碳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如图6-3所示:当钢中含碳量在0.8%以下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但当含碳量在1.0%以上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反而下降。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焊接性能变差(含碳量大于0.3%的钢材,可焊性显著下降),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大,耐大气锈蚀性下降。一般工程所用碳素钢均为低碳钢,即含碳量小于0.25%;工程所用低合金钢,其含碳量小于0.52%。多元素分析仪针对钢材的化学成分检测优势2.硅。硅是作为脱氧剂而存在于钢中,是钢中的有益元素。硅含量较低(小于1.0%)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而对塑性和韧性无明显影响。3.锰。锰是炼钢时用来脱氧去硫而存在于钢中的,是钢中的有益元素。锰具有很强的脱氧去硫能力,能消除或减轻氧、硫所引起的热脆性,大大改善钢材的热加工性能,同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锰是我国低合金结构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4.磷。磷是钢中很有害的元素。随着磷含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屈强比、硬度均提高,而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特别是温度愈低,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愈大,显著加大钢材的冷脆性。 磷也使钢材的可焊性显著降低。但磷可提高钢材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故在低合金钢中可配合其他元素作为合金元素使用。5.硫。硫是钢中很有害的元素。硫的存在会加大钢材的热脆性,降低钢材的各种机械性能,也使钢材的可焊性、冲击韧性、耐疲劳性和抗腐蚀性等均降低。6.钛。钛是强脱氧剂。钛能显著提高强度,改善韧性、可焊性,但稍降低塑性。钛是常用的微量合金元素。7.钒。钒是弱脱氧剂。钒加入钢中可减弱碳和氮的不利影响,有效地提高强度,但有时也会增加焊接淬硬倾向,钒也是常用的微量合金元素。 南京麒麟科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2016.06.22更多资料请登陆以下网站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 http://www.jqilin.com红外碳硫仪 http://www.qilinyiqi88.com元素分析仪 http://www.qlfxy.com多元素分析仪 http://www.jqilin.net火花直读光谱仪 http://www.njqlyq.com碳硫分析仪器 http://www.njqilin.com
  • 德国元素“服务到家”活动 --上海站
    德国元素“服务到家”活动 --上海站亲爱的用户朋友: 感谢您一直对我们的支持。我们非常高兴邀请您参加“服务到家”活动。这次的会议将于2019年6月3日-11日在上海举办。公司技术人员将为客户介绍仪器原理,操作,日常维护内容,为客户对仪器进行维护检查,发现仪器潜在问题,并给出仪器维护建议。您只需要提前报名,锁定时间,我们专业的工程师会上门检修您的仪器,并给出专业的维护建议! 德国元素Elementar公司经过公司经过110余年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化学元素分析领域余年的创新和发展,一直致力于提供的全球领导者,一直致力于提供碳氢氧氮硫( 碳氢氧氮硫( CHONS)的全方位解决方案,给客户提供大量新技术及应用,满足用户需求 。为了能够更好的向广大用户分享我们产品的最新性能以及行业应用进展 ,我们在不同的城市举办“服务到家”活动,诚邀莅临 !时间:6月3日 -11日地点: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号环境学院216室(上海理工大学环境学院) (免费维护培训会议限25人)会议联系人:裘女士E-mail: angela.qiu@elementar.cn
  • 114号和116号元素诞生记:验证历时4年多
    10月24日,俄罗斯科学院中央大楼,第114号和116号两个新化学元素的命名仪式在此举行。  这就像是一场宗教洗礼:“神父”是来自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主席巽和行,“新生儿”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两个新元素第116号和第114号元素,“教堂”是位于俄罗斯科学院中央大楼的金色礼堂。  10月24日,在这间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大厅里,坐满了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政界人士:既有俄罗斯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也有俄罗斯科学院的代表和美国利弗莫尔市市长,还有波兰、南非等国驻俄罗斯的大使。  这些大人物齐聚一堂的原因,是为两个新生儿“上户口”。在这个被莫斯科人誉为“金脑袋”的大楼里,巽和行宣布了两兄弟元素的大名:老大116号元素叫Livermorium (简称Lv),以纪念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所在的利弗莫尔市 老二114号叫Flerovium(简称Fl),以纪念苏联原子物理学家格奥尔基弗廖罗夫。  巽和行的话语刚落,背后的投影屏幕上赫然显示出这两个新元素的符号和简称。会场掌声四起,兄弟俩终于在化学元素周期表这幢大楼里安家落户了。  这场隆重命名仪式的召开,也意味着科学界关于116和114两个新成员的质疑和争议尘埃落定。此前,宣称成功制得这两个新元素的科研机构不止一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对俄罗斯来讲,这场仪式在俄罗斯科学史上也有着重要意义。”参加该命名仪式的IUPAC执行主管特里伦纳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只要控制“子弹”和“标靶”的大小和撞击的速度,就有可能制造出类似的新元素  在这场命名仪式之前的一个半世纪里,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编制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经过了多次修订和拓展,从最初的63种元素扩展到现在的100多种。刚刚入住元素周期表的兄弟俩,按照质子数分别被排在了114号和116号。  当时的化学家们应该想不到, 在大名鼎鼎的92号铀元素被发现之后,周期表竟一直延续了20多位。曾有人断言,105号元素是“真正的尽头”,因为随着核电荷的增大,质子间的排斥力也将远超过核力,会导致衰变的发生。  不过,这个“断言”没能维持几年,106至109号元素就陆续被合成。如今,就连114号和116号都在周期表上落户了。  它们都是在俄罗斯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发现的。这个以前苏联原子物理学家格奥尔基弗廖罗夫命名的实验室,曾宣布104号至107号等“超铀元素”的发现。来自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加入了两个新元素的合成实验。  “俄罗斯科学家用于发现114号元素和116号元素的方法在业界久负盛名。”伦纳表示。包括114号和116号在内,科学家已经制造出约30个人工合成元素。它们在自然界里不存在(或者是痕迹量的),一般通过两种元素的高速撞击来制得。它们一部分是超重元素,即原子序数大于110的化学元素。  制作方法听起来并不难:让两个较轻的原子核互相撞击,以制取较重元素的核子。但是实验过程并不容易,据伦纳介绍,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和科学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实验成本也非常昂贵,只有六七个实验室具备这样的条件。  俄美联合研究小组分别于1999年6月和2000年7月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两个新元素。他们利用回旋加速器,用含有20个质子的钙原子核,轰击含有96个质子的放射性元素锔,从而制得116号重元素的原子核。  116号元素生成之后,几乎立刻衰变成第114号元素,并释放出含2个质子、2个中子的粒子。而114号元素又会进一步衰变成更轻的元素。当然,114号元素也可直接通过钙原子核轰击94号元素钚而制得。  伦纳打比方说,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个较轻的元素想象成子弹,将另一个看作靶子,子弹与靶子撞击之后会产生很多碎片,新元素就在其中。“在以后的试验中,科学家只要控制子弹和标靶的大小和撞击的速度,就有可能制造出类似的新元素。”  来自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化学家肯穆迪透露,元素114和元素116实际上只是“副产品”——它们一开始是在偶然的实验对撞中产生的,随后科学家才着手进行专项合成,“当时我们每周都能撞出一个(元素114或元素116)原子”。  位于莫斯科州杜布纳市的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不甘示弱。其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夸口说:“我们的实验室已不是第一次体验到这种快乐了——15年前,当元素周期表中第105号元素改名为‘杜布纳’时,我们就体会过这种快乐。这次命名证明,只有我们的学者在我们的加速器上才能获得这个元素。”  评估过程十分困难,但命名过程相对简单  不过,在114号和116号诞生的10多年里,兄弟俩一直属于“黑户”。一直到去年6月11日,IUPAC才正式确认了它们的存在。  命名的问题随之而来。科学家们根据它们所在的元素周期表位置,将其称为114号元素和116号元素,并按照国际惯例,暂时给它们取了个拉丁文的小名。  不过,由于合成超重元素的重大科学意义,竞争也异常激烈。最先合成或发现元素的实验室,对其命名往往有建议权。  据报道,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所属的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最初提出,以弗廖罗夫的姓氏命名114号新元素,以新元素的诞生地莫斯科州之名命名116号新元素。但这种企图包揽命名权的做法遭到了美国合作方的抵制。为表达不满,美方提出了“达芬奇”、“伽利略”以及“利弗莫尔市”作为备选。  这并不是两国科学家第一次争夺命名权。早在1964年,当时的苏联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宣布发现了104号元素,但实验数据在随后的20年里被一再修正。196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小组也“决定性地”合成了104号元素。前者建议将104号元素命名为“kurchatovium”,以纪念苏联“原子弹之父” 伊戈尔库尔恰托夫 后者则提出命名“rutherfordium”,以纪念美国“原子物理之父” 欧内斯特卢瑟福。  最终,化学元素命名权威机构IUPAC的判定:104号命名为Rutherfordium。这一局,美国胜出。  这一回,IUPAC似乎谁也不想得罪。伦纳表示,114号和116号元素几乎是同时发现的,这是第一次,也正好将元素的命名权进行“理想地分配”:俄美科学家各持一个名字。  但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澄清,他并没有听说过所谓的命名风波,“有可能俄罗斯方面也提供了116号元素的备选名称”。他强调,IUPAC才是最后做决定的机构:双方分享荣誉,这样才是公平的。  实际上,命名过程本身相对来讲很简单。命名所遵循的原则也不复杂:只要该名字之前没有用过,并且名字和符号足够清楚明确,“不要太离谱儿就行”。在经过科学家的建议,并将建议的名字在网站上公示5个月之后,IUPAC就可以拍板决定了。  新元素特别是超铀元素的命名,大多用来纪念卓有建树的科学家。比如科学家在1944年通过用亚原子粒子轰击钚的方法,所得到的第96号元素被命名锔,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而102号元素锘是为了纪念诺贝尔,112号则是为了纪念哥白尼。  相比元素命名,评价的过程却很困难。IUPAC与IUPAP组成6人联合专家小组,需要对实验的各个方面进行反复验证:实验能否重复、结论是否正确。科学家们对114号和116号元素的验证,从一开始,到10月24日命名仪式,中间持续了4年多的时间。  “万一出错了,我们担不起这个责任。”伦纳很是严肃。  没有最终的元素,只有更重的元素  命名仪式结束之后,巽和行教授对记者表示:“目前,我们已经组建了联合工作组,优先工作方向是进一步开展第113、115、117和118号元素的评估工作。我们只能等待,但我们也不知道到底要等多长时间,也许是6个月,也许要两年。”  这些新元素也由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制成。不过它们还没有拿到入住元素周期表的入场券,未获IUPAC的官方认定,也没有名字。  和114号和116号一样,它们都是超重元素,极其不稳定,存在时间最多只有几秒钟,追踪和分析都非常困难。例如116号“利弗莫尔”的寿命仅仅只有几毫秒,之后便衰变成114号“弗廖罗夫” 而弗廖罗夫在存在半秒钟之后,很快就会衰变成112号“哥白尼”。  由于时间太短,难以捕捉,对它们进行实验都很困难,目前还停留在理论求证阶段。  但它至少证明了之前的核理论预言是正确的。这一理论预言预测在质子数为114、中子数为184的“双幻数核”298、114附近的原子核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围绕它可能存在着由成百个超重元素核组成的“稳定岛”,有可能被合成出来,这些核被称为超重核。原子核为超重核的元素称为超重元素。  在命名仪式上,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负责人尤里奥卡聂相表示:“第114和第116号元素是‘稳定岛’上飞来的第一拨鸟。通过这一系列发现,我们已经看到了上升,感觉到距离稳定岛越来越近了。”他还强调:“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获得某个新的元素,而是证明,我们所猜测的‘稳定岛’的真实存在。”  “利弗莫尔”的出现,以292的原子量轻松夺取了原本属于112号元素的“最重元素”的霸主地位。但是它能保持多久,还要看117号和118号什么时候能够得以确认。  “其实,更重的119号,乃至后面的元素都有被发现的可能,”伦纳说,“只是需要重新开始数以百万计次的实验,才能找到新的元素。”  就在多年前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的时候,他也留下了很多空格,并大胆地预测:“属于这些空位的元素将来一定会被发现。”  114号和116号元素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名号,那只是它们英语名字,也是标准名称。至于它们的中国名字被命名成什么,“不在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权限范围之内”。伦纳表示,“这个决定权在中国科学机构的手中”。
  • 德国元素“服务到家”活动 --南京站
    德国元素“服务到家”活动 --南京站亲爱的用户朋友: 感谢您一直对我们的支持。我们非常高兴邀请您参加“服务到家”活动。这次的会议将于2019年7月22日-26日在南京举办。公司技术人员将为客户介绍仪器原理,操作,日常维护内容,为客户对仪器进行维护检查,发现仪器潜在问题,并给出仪器维护建议。您只需要提前报名,锁定时间,我们专业的工程师会上门检修您的仪器,并给出专业的维护建议! 德国元素Elementar公司经过公司经过110余年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化学元素分析领域余年的创新和发展,一直致力于提供的全球领导者,一直致力于提供碳氢氧氮硫( 碳氢氧氮硫( CHONS)的全方位解决方案,给客户提供大量新技术及应用,满足用户需求 。为了能够更好的向广大用户分享我们产品的最新性能以及行业应用进展 ,我们在不同的城市举办“服务到家”活动,诚邀莅临 !时间:7月22日 -26日地点: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海路68号 南京新街口苏宁诺富特酒店玲珑厅(免费维护培训会议限30人)
  • 德国元素“服务到家”活动--武汉站
    德国元素“服务到家”活动 --武汉站亲爱的用户朋友: 感谢您一直对我们的支持。我们非常高兴邀请您参加“服务到家”活动。这次的会议将于2019年7月8日-12日在武汉举办。公司技术人员将为客户介绍仪器原理,操作,日常维护内容,为客户对仪器进行维护检查,发现仪器潜在问题,并给出仪器维护建议。您只需要提前报名,锁定时间,我们专业的工程师会上门检修您的仪器,并给出专业的维护建议! 德国元素Elementar公司经过公司经过110余年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化学元素分析领域余年的创新和发展,一直致力于提供的全球领导者,一直致力于提供碳氢氧氮硫( 碳氢氧氮硫( CHONS)的全方位解决方案,给客户提供大量新技术及应用,满足用户需求 。为了能够更好的向广大用户分享我们产品的最新性能以及行业应用进展 ,我们在不同的城市举办“服务到家”活动,诚邀莅临 !时间:7月8日 -12日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87号君宜王朝大饭店6楼日月潭2厅 (免费维护培训会议限35人)
  • 德国元素“服务到家”活动 --贵州站
    亲爱的用户朋友: 感谢您一直对我们的支持。我们非常高兴邀请您参加“服务到家”活动。这次的会议将于2019年8月26日-30日在贵州举办。公司技术人员将为客户介绍仪器原理,操作,日常维护内容,为客户对仪器进行维护检查,发现仪器潜在问题,并给出仪器维护建议。您只需要提前报名,锁定时间,我们专业的工程师会上门检修您的仪器,并给出专业的维护建议! 德国元素Elementar公司经过公司经过110余年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化学元素分析领域余年的创新和发展,一直致力于提供的全球领导者,一直致力于提供碳氢氧氮硫( 碳氢氧氮硫( CHONS)的全方位解决方案,给客户提供大量新技术及应用,满足用户需求 。为了能够更好的向广大用户分享我们产品的最新性能以及行业应用进展 ,我们在不同的城市举办“服务到家”活动,诚邀莅临 !时间:8月26日 -30日地点: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5号 贵阳盘江诺富特饭店 (免费维护培训会议限35人)
  • 元素小百科丨上天下海,这种金属“钛”强了 ​
    钛金属日益被人们重视,被誉为“现代金属”和“战略金属”,是提高国防装备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物资,由于钛具有熔点高、比重小、耐腐蚀、导热系数低、高低温度耐受性能好、在急冷急热条件下应力小等特点,其商业价值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人们认识,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石油、电力等高科技领域。 元素特征 钛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Ti,原子序数22,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IVB族。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其特征为重量轻、强度高、具金属光泽,耐湿氯气腐蚀。钛的密度为4.54g/立方厘米,比钢轻43% ,比久负盛名的轻金属镁稍重一些。机械强度却与钢相差不多,比铝大两倍,比镁大五倍。钛耐高温,熔点1942K,比黄金高近1000K ,比钢高近500K。液态钛几乎能溶解所有的金属,因此可以和多种金属形成合金。钛加入钢中制得的钛钢坚韧而富有弹性。钛与金属Al、Sb、Be、Cr、Fe等生成填隙式化合物或金属间化合物。 钛元素的发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钛最早的发现者是来自于英国的格雷戈尔(Reverend William Gregor),1791年,他在英国马纳坎附近的一条小溪旁发现一些会被磁铁吸引的黑沙,分析出里面含有氧化铁和一种无法鉴别的金属氧化物。1795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鲁斯(Martin Heinrich Klaproth)在研究金红石时也发现了该种氧化物,并以希腊神Titans命名了其中的未知金属物质,中文音译为“钛”。当他知道格雷戈尔之前的发现后,也取得了一些马纳坎矿物的样本,并证实它含钛。1795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鲁斯(Martin Heinrich Klaproth)在研究金红石时也发现了该种氧化物,并以希腊神Titans命名了其中的未知金属物质,中文音译为“钛”。当他知道格雷戈尔之前的发现后,也取得了一些马纳坎矿物的样本,并证实它含钛。 钛元素的分布 钛属于稀有金属,实际上钛并不稀有,其在地壳中的丰度占第七位,占0.45%,远远高于许多常见的金属。但由于钛的性质活泼,对冶炼工艺要求高,使得人们长期无法制得大量的钛,从而被归类为“稀有”的金属。用于冶炼钛的矿物主要有钛铁矿(FeTiO3)、金红石(TiO2)和钙钛矿等。矿石经处理得到易挥发的四氯化钛,再用镁还原而制得纯钛。中国钛资源总量9.65亿吨,居世界之首,占世界探明储量的38.85%,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地,其中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钛资源基地,钛资源量为8.7亿吨。中国探明的钛资源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08个矿区。主要产区为四川,其次有河北、海南、广东、湖北、广西、云南、陕西、山西等省(区)。钛的应用01在军工方面的应用钛在军事工业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用途。核动力潜艇、水翼艇、迫击炮身管、反坦克导弹、导弹发射器、坦克防护板、防弹背心等大量用钛。据资料介绍,一艘台风级核潜艇,用钛量高达9000吨,由此可见军工对钛材的需求巨大。02在航天航空方面的应用钛广泛用于航空工业,民用飞机用钛量约占构架重量的20~25%。此外,战略火箭发动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天线等也大量用钛。03在海洋产业方面的应用在海水中,钛具有其他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耐蚀性能,特别是耐受海水的高速冲刷腐蚀。目前,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都已研制出各种先进的钛制深潜器、潜 艇、海底实验室装置来进行海洋研究。此外,沿海电站、海上采油设备、海水淡化、海洋化工生产、海水养殖业等都广泛采用钛制设备和装置。04在化工方面的应用目前钛设备的应用已从最初的“纯碱与烧碱工业”扩展到整个化工行业,设备种类已从小型、单一化发展到大型、多样化。据化工部门预计,化工行业的年用钛 量将超过1500吨。二十世纪70~80年代以后,我国真空制盐企业逐步开始采用钛金属材料制造设备,结果设备腐蚀情况大大改观。05在石油精炼中的应用 在石油精炼过程中,石油加工产品与冷却水中的硫化物、氯化物和其他腐蚀剂,对炼油装置特别是低温轻油部位的常减压塔顶冷凝设备的腐蚀性严重,设备腐蚀 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炼油工业的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将钛制设备引入到这些高腐蚀的环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06在汽车工业方面的应用钛的轻质、高强度等性能早已被汽车制造商所关注,钛在车上的应用已有许多年的历史,目前车几乎都使用了钛材,日本汽车用钛已超过600吨,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用钛还在快速增加。07在医学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在人体内植入金属是十分常见的外科手术,由于钛金属具有与人体组织排异反应弱,目前被广泛于人工骨骼、人工关节、人造牙等人体植入物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钛在制药机械、医疗器械方面的应用也得到进一步的认识,未来需求不可低估。08在体育和日用品方面的应用钛在全球高尔夫球具制造领域的消耗数量巨大,每年用于钛高尔夫球具制造的钛材量高达6000多吨。此外,网球拍、羽毛球拍、滑雪杖、雪铲、登山冰杖、登山钉、雪撬、击剑防护面罩、钓鱼杆、自行车、眼镜架、手表、工艺品以及其它生活用品都广泛使用钛材。09在能源材料中的应用除上述用途外,钛在电池材料、核工业、建筑材料、地热开发、电力、尤其探勘与开发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 元素周期表或迎来一个新“兄弟”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背诵元素周期表的学生可能又要再多记忆一个元素了。一个国际科研小组2日说,他们利用新实验成功证实了117号元素的存在,这一成果使得该超重元素向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更近了一步。  117号元素是以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为首的一个国际团队于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的。但此后,只有2012年曾成功重复这一实验。  最新实验在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进行,欧洲、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多国研究人员参与。他们在粒子加速器中,用钙离子轰击放射性元素锫,成功生成117号元素。117号元素很快又衰变成115号元素和113号元素。  这一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物理学评论通讯》上。研究人员接下来将把成果提交给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审核,该联合会将会决定是否还需进一步验证。如果审核通过,该联合会还将决定哪个机构拥有117号元素的命名建议权。  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序号在92以后的重元素在自然界中难以稳定存在,104号及以后的元素被称为超重元素,寿命更加短暂,迄今所有的超重元素均为人工合成。不过按照已提出几十年的&ldquo 稳定岛&rdquo 理论,随着新合成的元素越来越重,它们会变得更加稳定,存在寿命也随之延长。  近年来科学家合成了一系列超重元素,第114号和第116号元素已正式成为元素周期表的新成员。而成功合成117号元素,按照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科学主管霍斯特· 施托克尔的评价,是&ldquo 通往生产与探测位于&lsquo 稳定岛&rsquo 上的超重元素的重要一步&rdquo 。
  • 美法科学家交付火星化学成分分析仪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表示,美、法两国科学家合作研究小组9月21日将研制的、名为“ChemCam”的仪器交付给了喷气推进实验室。该仪器将安装在计划于2011年发射的火星探测车“好奇”(Curiosity)上,其作用是帮助人们了解火星上的化学元素。  据悉,未来新的火星探测车抵达火星表面开始工作时,“ChemCam”仪器带有的激光器会向距离火星探测车7米处的目标发射激光,并利用激光诱导分解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技术检测被激光照射目标物质所含的化学成分或元素。  具体分析过程是,首先用激光束轰击分析目标,轰击点仅为针头大小。在激光的作用下,被轰击的物质发生蒸发。随即利用光谱分析仪捕捉和分析蒸发物质发出的闪光。由于原子在激光作用下转变成电离原子时将发出光波,而不同的原子在电离时发出的光波波长不同,因此“ChemCam”可以通过将观察到的光波波长与自身携带的原子光谱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推断出被轰击目标物质中所含的原子或元素。  研究人员表示,即使岩石目标被灰尘遮盖也难不倒“ChemCam”分析仪,因为它可以先用激光清理掉灰尘或其他覆盖物,再对岩石样品进行分析。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ChemCam”仪器研制负责人罗杰维恩斯说,他们汇集了众多的新理念才将该仪器变为现实。  “ChemCam”仪器法国参与人员负责人斯尔维斯特莫瑞斯认为,该仪器如同地质化学观察仪,将为人们提供有关火星的组成成分数据,以了解它过去、现在或将来是否适于居住。同时该仪器还将帮助火星探测车控制组选择最有价值的目标,供探测车上的其他仪器进行研究。未来,美、法联合研究小组将共同操控“ChemCam”在火星上的元素分析活动,并解释获得的数据。  “好奇”火星探测车是迄今为止针对火星探测最大且能力最强的机器人。它采用核动力驱动,自身重量超过了900公斤,尺寸大小如同小汽车。搭载它进入火星大气层的太空舱的大小甚至超过了当年搭载3名宇航员的“阿波罗”登月舱。包括“ChemCam”在内,“好奇”探测车上所要携带的仪器总数为10台。其他的仪器能够帮助人们了解火星矿产、嗅出有机物质、观察气象和辐射环境、钻探火星岩石(深度为数厘米)。根据原定计划,“好奇”探测车将于2011年11月从佛罗里达航天中心发射,2012年8月抵达火星。
  • 分享:分析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
    1. 玻意耳,R. Boyle (1627~1691)  英国化学家、 物理学家和自然哲学家。1627年1月25日生于爱尔兰利斯莫尔,1691年12月30日卒于伦敦。1635年入伊顿公学学习。1639年赴欧洲游学,1644年回国。1654年在牛津开始系统地研究化学、医学和物理学,在家里建立了化学实验室,制备各种药物,逐渐成了一位实验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同时他又阅读了大量的英文、法文、拉丁文科学著作,认识到化学是一种重要的理性科学,并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工艺。166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80年当选为会长。  玻意耳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他将汁液的酒精溶液滴在纸上,做成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他用过的植物有紫罗兰、玫瑰花、洋红、石蕊等。直到今天,化学家还采用玻意耳的方法。他也是第一位给酸和碱下定义的化学家,他指出能将蓝色果汁变成紫红色的物质都是酸:颜色变化与此相反者则是碱。与此同时,他还研究很多检验方法,例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来检验铜盐 利用能形成氯化银沉淀且沉淀在放置过程中逐渐变黑的现象来鉴定银。  玻意耳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化学学科和化学理论的发展上作出过重大贡献,是第一位阐述元素本性的科学家。化学主要起源于炼金术,到了15~16世纪,化学开始摆脱炼金术的束缚,但仍从属于医学和冶金,没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玻意耳从亲身的实践中体会到化学应该有其自身的目的,而不是医学和冶金学的从属品。玻意耳提出最重要的理论是化学元素概念。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早就提出四元素说,认为万物是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构成的。帕拉采尔苏斯则提出三要素说,认为万物是由盐、硫、汞三种要素以不同比例构成的。玻意耳认为他们都没有涉及问题的本质,他认为元素是具有确定的、实在的、可察觉到的实物,它们应该是用一般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为某些简单实体的实物。玻意耳第一次为化学元素下了明确的定义,使化学发展有了新的起点。  玻意耳还研究了磷和磷酸的性质,发现磷燃烧后产生白烟,它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磷与强碱溶液放在一起产生一种气体,它和空气接触后,生成缕缕白烟,即磷化氢的氧化反应。  玻意耳在物理学方面也有成就,研究得最多的对象是气体,其研究成果以发现气体的弹性(即可压缩性)最为有名。他在一支一端封死的U形玻璃管中充满水银,封闭的一端留有一部分空气。当加在空气上面的重量越大时,空气的体积就越小,从而证明了空气的体积与加在它上面的压力成反比,这就是著名的玻意耳定律。  玻意耳著有《怀疑派化学家》、《关于颜色的实验和考察》、《天然矿泉水实验室简编》、《空气发光》等多种书籍。  2. 马格拉夫,A.S. Marggraf (1709~1782)  德意志化学家。1709年3月3日生于柏林,1782年8月7日卒于柏林。1734年在弗赖贝格学习冶金学,后在普鲁士皇家药房工作。1754~1760年,任柏林科学院化学实验室主任,1760~1761年,任物理化学部主任,  1767年任科学院院长。曾为巴黎科学院的通讯院士。  他是分析化学的先行者,最早利用显微镜进行化学研究,改进了一些分析工具和天平,用火焰法区分钾和钠,对氧化钙、氧化镁和氧化铝进行了识别,建立了铁的试验法。  在无机化学方面,他最先制成黄血盐和氰化钾 支持燃素说。在有机化学方面,他1747年发现甜菜根中含有甜菜糖 还发现并提纯了樟脑。他是一个在多方面取得成就的化学家。著有《制糖的化学实验》  (1747)和《化学论文集》(1761~1767)。  3. 日夫鲁瓦, C.J.rfuluwa  在1729年,最早使用容量分析,用纯碳酸钾测定乙酸的浓度,他将乙酸逐滴加到一定量的碳酸钾溶液中,直到不再发生气泡为止。但容量分析是到了19世纪,由于成功地合成了各类指示剂,才得到广泛的应用。  4. 贝格曼,T.O. Bergman(1735~1784)  瑞典分析化学家。1735年3月9日生于卡特琳娜贝里,1784年7月8日卒于梅德维。曾在乌普萨拉大学学习。1761年任该校数学教授,1767年任化学教授。  贝格曼可称为无机定性、定量分析的奠基人。他首先提出金属元素除金属态外,也可以其他形式离析和称量,特别是以水中难溶的形式,这是重量分析中湿法的起源。当时还没有原子量,也没有化合物的分子式。贝格曼一生作了大量分析工作,对化学分析作过很多改进。1775年他编制出在当时最完备的亲和力表,表中将各种元素按亲和力(即反应和取代化合物中其他元素的能力)的大小顺序排列。此表受到广泛的赞扬。他曾多次分析矿泉水和矿物成分。过去为了测定化合物中金属的含量,必须先将它还原为金属单质,方法十分繁琐费力。贝格曼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只须将金属成分以沉淀化合物的形式分离出来,如果事先已测知沉淀的组成,即可算出金属的含量。他在1780年出版的《矿物的湿法分析》一书中,提供了那一时期矿石重量分析法的丰富历史资料。这本著作涉及到银、铅、锌及铁的矿物通过湿法过程的重量分析法。所介绍的测定组分包括金、银、铂、汞、铅、铜、铁、锡、铋、镍、钴、锌、锑、镁和砷。1779年他还曾编著过一些书,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分析化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在书中介绍了许多检定反应,例如:用黄血盐检定铁、铜和锰,用草酸和磷酸铵钠检定钙,用硫酸检定钡和碳酸盐,用石灰水检验碳酸盐等。他还曾根据蓝色试纸遇酸变红的特性检验出&ldquo 固定空气&rdquo (二氧化碳)具有酸性,称它为&ldquo 气酸&rdquo 。他在分析工作中广泛使用过吹管分析,认为吹管是分析上很有价值的工具。他的论文收集在 6卷本的《物理和化学论文集》中。  5. 克拉普罗特,M.H. Klaproth (1743~1817)  德意志分析化学家和矿物学家。 1743年12月1日生于韦尼格罗德,1817年1月1日卒于柏林。1759年在一个药剂师处当学徒。1771年到柏林开设药店,并在一所外科医学院任教。1792年任柏林炮兵学校讲师。  1810年成为柏林大学第一任化学教授和柏林科学院院士。179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他在分析化学方面做了重大改进并加以系统化。在重量分析中,强调沉淀必须烘干或灼烧至恒重。为了测定矿物中的金属含量,他采用称量适当的沉淀化合物,再利用换算因素求得金属含量。他最先记录下分析测定的物质成分的实际百分比。这样做,不仅可以发现分析过程中的误差,而且往往可以在被化验的矿物中发现新元素。他不仅改进了重量分析的步骤,还设计了多种非金属元素测定步骤。他准确地测定了近 200种矿物的成分及各种工业产品如玻璃、非铁合金等的组分。  克拉普罗特1789年分析沥青铀矿时发现元素铀并命名。同年分析锆石时发现元素锆。1795年分析匈牙利的红色电气石时,证实英国W.格雷哥尔1791年发现的新元素,并取名为钛。1798年证实1782年F.J.米勒· 冯· 赖兴施泰因在金矿中发现的新元素,并命名为碲。1803年证实同年J.J.贝采利乌斯发现的铈并命名。他是A.-L.拉瓦锡反燃素说的拥护者。编有《矿物学的化学知识》一书。  6. 贝托莱,C.-L. Berthollet (1748~1822)  法国化学家。1748年 12月9日生于上萨瓦省塔卢瓦尔,1822年卒于巴黎附近的阿尔克伊。最初入阿纳西学院学习。1768年在意大利都灵大学获医生资格。1778年任一印刷厂的检验员,后任厂长。1794年任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780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789年发现氯的漂白性质,并提出通过滴定靛蓝标准溶液来测定漂白液中氯含量的容量分析方法。  贝托莱1785年首先提出氨由氮和氢组成。1787年与A. -L.拉瓦锡等人共同发表化学命名法。1791年指出动物的机体中含有元素氮。他测定氰氢酸和氢硫酸的组成,发现它们的酸性,指明拉瓦锡提出的所有酸含有氧的理论是错误的。他主张物质的组成是可变的,反对J.-L.普鲁斯特提出的定比定律。因此,非整比化合物称为贝托莱体化合物。他发表过《亲和力定律的研究》(1801)论文,著有《论化学静力学》(1803) 一书。  7. 普鲁斯特,J.-L. Proust (1754~1826)  法国分析化学家。1754年9月26日生于昂热,1826年7月5日卒于昂热。1774年在巴黎学习化学。后迁居西班牙,先后在塞哥维亚、萨拉曼卡等地的一些学校中任教 1789年在马德里任教授。在马德里期间,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为他装备了非常豪华的皇家实验室,任命他为实验室主任。因此,他的实验室极适合于做定量分析工作。1806年普鲁斯特离开西班牙访问巴黎。1808年法军攻占马德里时,皇家实验室被毁。1816年被选入巴黎科学院。  普鲁斯特的主要贡献是确立了定比定律。从A.-L.拉瓦锡和18世纪后期的著名化学家出版的著作中可以明显看出,化合物有固定组成的概念已被普遍接受。然而,当时法国的化学权威C.-L.贝托莱关于化合物的组成可变的观点仍很流行。普鲁斯特的更广泛、更系统和更精密的研究,使定比定律得以在严谨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确立。1799年他明确地阐述了这一定律。从1802年至1808年间,普鲁斯特分析了上千种样品,在《物理杂志》上发表许多文章,以确凿的实验数据击败了贝托莱的论点,确立了定比定律,并指出贝托莱所用的化合物样品是不纯的,因而普鲁斯特也是第一位正确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化学家。他还分离出葡萄糖,发现某些植物中有糖存在,区分出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之间的差别,用硫化氢从金属盐溶液中沉淀出重金属。  8. 盖-吕萨克,J.-L. Gay-Lussac (1778~1850)  法国化学家。1778年12月6日生于圣莱奥纳尔,1850年5月9日卒于巴黎。1797年入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学习,1800年毕业。法国著名化学家C.-L.贝托莱请他到他的私人实验室当助手。1802年他任巴黎综合工科学校的辅导教师,后任化学教授。1906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09年任索邦大学物理学教授。1832年任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化学教授。  真正的容量分析法的建立应归功于法国J.-L.盖-吕萨克。1824年他发表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用磺化靛青作指示剂。随后他用硫酸滴定草木灰,又用氯化钠滴定硝酸银。这三项工作分别代表氧化还原滴定法、酸碱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创自J.von李比希,他用银(Ⅰ)滴定氰离子。  盖-吕萨克1805年研究空气的成分。在一次实验中他证实,水可以用氧气和氢气按体积 1:2的比例制取。1808年他证明,体积的一定比例关系不仅在参加反应的气体中存在,而且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也存在。1809年12月31日盖-吕萨克发表了他发现的气体化合体积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在化学原子分子学说的发展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他1802年发现了气体热膨胀定律。1813年为碘命名。1815年发现氰,并弄清它作为一个有机基团的性质。1827年提出建造硫酸废气吸收塔,直至1842年才被应用,称为盖-吕萨克塔。  9. 莫尔,K.F.moer  莫尔对容量分析作出卓越贡献,他设计的可盛强碱溶液的滴定管至今仍在沿用。他推荐草酸作碱量法的基准物质,硫酸亚铁铵(也称莫尔盐)作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准物质。  10.贝采利乌斯,J.J. Berzelius (1779~1848)  瑞典化学家。1779年 8月20日生于东约特兰省的林雪平,1848年8月7日卒于斯德哥尔摩。1796年入乌普萨拉大学医学系学习,180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任斯德哥尔摩医学院医学、植物学和药物学助理教授,1807年任教授。1815~1832年,任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外科医学院的化学教授。1808  年选入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1818~1832年,任终身秘书。他的研究工作涉及许多领域。  18世纪分析化学的代表人物首推J.J.贝采利乌斯。他引入了一些新试剂(如氢氟酸用于分解硅酸盐岩石和二氧化硅测定)和一些新技巧,并使用无灰滤纸、低灰分滤纸和洗涤瓶。他是第一位把原子量测得比较精确的化学家。除无机物外,他还测定过有机物中元素的百分数。他对吹管分析尤为重视。吹管分析可认为是冶金操作之微型化,即将少许样品置于炭块凹处,用氧化或还原焰加热,以观察其变化,从而获得有关样品的定性知识。此法沿用至19世纪,其优点是迅速、所需样品量少,又可用于野外勘探和普查矿产资源等。他创始了重量分析,最早分离出硅(1810)、钽(1824)和锆(1824) 详尽地研究了碲的化合物(1834)和稀有金属(钒、钼、钨等)的化合物。他大大改进了分析方法(使用橡皮管、水浴、干燥器、洗瓶、滤纸、吹管分析)和燃烧分析方法(1814)。  在发展原子论方面,贝采利乌斯认为,为了确立原子学说首先应以最大的精确度测出尽可能多的元素的原子量。1814年他发表了包含41种元素的原子量表,1818年增加到45种元素,1826年增加到50种元素。后一张表实际上同现在的数值一样(除了碱金属和银的数值是现代数值的2倍)。他发现了几种新元素:铈(1803)、 硒(1817)、钍(1828)。他还提出了新的元素符号体系,沿用至今。  在电化学方面,贝采利乌斯1814年提出了电化二元论:化合物都是由两种电性质不同(即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组分构成的,开创了对分子中各原子间相互关系的探索。在研究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以及解释无机化合物性质和制备过程方面获得成功。  在有机化学方面,贝采利乌斯在1806年最早提出&ldquo 有机化学&rdquo 这个名称。他发现了外消旋酒石酸,并由于它与酒石酸有相同的化学组成,但有不同的物理性质而认识到同分异构现象,并命名。1835年他发现了催化作用,并命名。  贝采利乌斯著有《化学教程》(2卷,1808~1812)和《电的化学作用和化学比例理论》(1814)。  11.罗塞, H. Rose ,(1795~1864 )  1829年,首次明确提出和制定出系统定性分析方法,并提出一个简明的系统分析图表。  12.比拉迪尼, H. de la Bellardiere  1826年, 首次制得碘化钠,并以淀粉为指示剂,将它应用于次氯酸钙的滴定。开创了&ldquo 碘量法&rdquo 的研究与应用。  13.李比希,J. V. Liebig (1803~1873)  德意志有机化学家。1803年 5月12日生于达姆施塔特(现属联邦德国),1873年4月18日卒于慕尼黑。他父亲是医药、染料、颜料和化学药品商人,有些货物在家里制造,因此李比希自幼就接触到化学实验。1818年曾当药剂师的学徒。1820年在波恩大学学习,一年后转学到埃朗根大学,18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到巴黎,常听J.-L.盖-吕萨克和P.-L.杜隆等著名化学家的讲演。不久就在盖-吕萨克的实验室中工作。1824年回到德国,任吉森大学化学教授,创立了著名的吉森实验室。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地进行化学训练的教学实验室。1852年李比希任慕尼黑大学教授。184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4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830年,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将碳氢分析发展成为精确的定量分析技术,并对许多有机化合物进行分析,获得了相当精确的结果,写出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他最早使用银(Ⅰ)滴定氰离子,开创络合滴定法。但1945年施瓦岑巴赫发明了氨羧配位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之后,络合滴定法才迅速发展起来。  李比希在有机化学领域内的贡献多得惊人。他作过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的准确分析,改进了有机分析的若干方法,定出大批化合物的化学式,发现了同分异构现象。他在化学上的重要贡献还有:发现并分析马尿酸(1829) 发现并制得氯仿和氯醛(1831) 与F.维勒共同发现安息香基并提出基团理论(1832),为有机结构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 提出多元酸理论(1839)。1840年以后的30年里,他转而研究生物化学和农业化学。他用实验方法证明:植物生长需要碳酸、氨、氧化镁、磷酸、硝酸以及钾、钠和铁的化合物等无机物 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只有转变为碳酸、氨和硝酸等才能被植物吸收。这些观点是近代农业化学的基础。他大力提倡用无机肥料来提高收成。他还认为动物的食物不但需要一定的数量,还需要各种不同的种类,或有机物或无机物,而且须有相当的比例。他又证明糖类可生成脂肪。还提出发酵作用的原理。李比希一生共发表了 318篇化学和其他科学的论文。著有:《有机物分析》(1837)、《生物化学》(1842)、《化学通信》(1844)、《化学研究》(1847)、《农业化学基础》(1855)、《关于近世农业之科学信件》(1859)等。他还和维勒合编了《纯粹与应用化学词典》。1831年创办《药物杂志》并任编辑,1840年后此杂志改名为《化学和药物杂志》,他和维勒同任编辑。  14.本生, R. W. Bunsen, (1811~1899)  化学家。1811年3月31日生于格丁根,1899年8月16日卒于海德堡。曾在霍尔茨明登学院肄业,不久考入格丁根大学学习化学,183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到德、法、奥地利、瑞士等地作科学研究旅行 3年。后在格丁根、马尔堡和布雷斯劳等地的大学任教。1852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直到1899  年退休。他1842年当选为伦敦化学会会员。1853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5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859年与G.R.基尔霍夫一起发明了第一台以光谱分析为目的的分光镜,创立光谱分析法,并通过实践使其成为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生提出每一化学元素具有特征光谱线,为元素发射光谱分析奠定基础。并用以研究太阳的化学成分,证实了太阳上有许多地球上常见的元素,由此说明其他天体和地球在化学组成上的同一性。他和基尔霍夫借助于光谱分析,发现两个新元素铯(1860)和铷(1861)。  本生的科研成就很多,重大的有:他离析出二甲胂基氧,测定所有易挥发的二甲胂基化合物的蒸气密度,得出正确的化学式。本生这一研究工作,被J.J.贝采利乌斯用来证实他的理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类似,只是后者的元素被前者的基所代替。1841年本生发明锌-碳电池,后称本生电池。1853年发明本生灯,利用此灯检定出许多矿物的组分,这种灯一直沿用至今。1855年发明吸收比色计。他1860年获科普利奖章,1877年获戴维奖章,1898年获英国工艺协会的艾伯特奖章。著有《气体测量方法》(1857、1877)、《光谱化学分析》(1860年与基尔霍夫合著),1892年与H.E.罗斯科合著《光化学研究》。  15.弗雷泽纽斯, C. R. Fresenius,(1818~1897)  C.R.弗雷泽纽斯是19世纪分析化学的杰出人物之一,1841年发表《定性化学分析导论》一书,提出&ldquo 阳离子系统定性分析法&rdquo ,其阳离子分析方案一直沿用。该书于十九世纪中叶被译成中文,书名《化学考质》。他创立一所分析化学专业学校,至今此校仍存在 并于1862年创办德文的《分析化学》杂志,由其后人继续任主编至今。他编写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两书曾译为多种文字,包括晚清时代出版的中译本,分别定名为《化学考质》和《化学求数》。他将定性分析的阳离子硫化氢系统修订为目前的五组,还注意到酸碱度对金属硫化物沉淀的影响。在容量分析中,他提出用二氯化锡滴定三价铁至黄色消失。  16.马格里特,F. Margueritte  1846年,首次应用高锰酸钾法测定铁。此后将该方法扩展,应用于测定其它可被还原为低价化合物的金属  17.勒克, E. Lunk  1877年,首次人工合成酸碱变色指示剂-酚酞。  18.贝仑特,R. Behrend  1893年,发明了电位滴定法,并且首先画出了电位滴定曲线。  19.奥斯特瓦尔得  1894年,以电离平衡理论为基础,第一次对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机理进行了解释。  20.高贝尔斯莱德, F. Goppelsroder  1901年,研究发现,利用混合物溶液的各组分在滤纸上扩散速度的不同所形成的色层,可以定性分析溶液的成分。  21.茨维特,С.Tswett (1872~1919)  俄国植物生理学家和化学家。1872年 5月14日生于意大利阿斯蒂,1919年6月26日卒于苏联沃罗涅日。1896年获日内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全家移居俄国。1901年获喀山大学植物学学士学位。1902年任华沙大学讲师,1907年任兽医学院教授,1908年任华沙理工大学教授。  他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分析化学中极重要的实验方法──色谱法。他的第一篇关于色谱法的论文发表在1903年华沙的《生物学杂志》上。1906~1910年的论文都发表在德国的《植物学杂志》上。由于他的论文发表在不大知名的期刊上,所以当时没有引起化学界的注意。在这几篇论文中,他详细地叙述了利用自己设计的分离装置,分离出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叶黄素的过程,即将植物叶子的萃取液放在装填碳酸钙的玻璃柱中,用石油醚淋洗,组分在柱中分离形成色带。他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色谱法,开创了色谱分析的先河。色谱的英文一词即来源于俄文。1931年,R.库恩才发现茨维特所发明色谱法的重要性,才使此法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茨维特应用化学方法研究细胞生理学。1900年他在树叶中发现了两种类型的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后来又发现了叶绿素c,并分离出纯的叶绿素。  22.埃米希,F. Emich(1860~1940)  分析化学家。1860年9月5日生于格拉茨,1940年 1月22日卒于同地。1878~1884年,在格拉茨工业学院学习化学,1888年任该学院的讲师,1889年任副教授,1894~1931年任教授。埃米希还是维也纳科学院院士。  埃米希是公认的近代微量分析奠基人。他设计和改进微量化学天平,使其灵敏度达到微量化学分析的要求,改进和提出新的操作方法,实现毫克级无机样品的测定,并证实纳克级样品测定的精确度不亚于毫克级测定。他主要研究无机微量分析化学。19世纪90年代用显微镜观察各种沉淀反应,进行定性分析。20世纪初,他研究成功细线反应。他把一根很细的线浸在反应物的溶液里,然后观察颜色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例如,从用石蕊浸润过的丝线上发生的颜色变化,就能检出3× 10^(-10)克氢氧化钠或5× 10^(-10)克盐酸 从浸润过硫化钠的细线上的变化,可以检出10^(-9)克的多种金属离子等。他还制成了一整套微量分析仪器,为发展无机微量分析奠定了基础。著有《微量化学教程》,已译成英、法、俄、意文本 还著有《微量化学实验》,已译成英、俄文本。他发表的论文在100篇以上,并曾获维也纳科学院的李本奖。  23.理查兹,T.W. Richards (1868~1928)  美国物理化学家。1868年 1月31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日耳曼敦,1928年4月2日卒于马萨诸塞州剑桥。1882年入哈弗福德大学,先学天文学,后改学化学。1885年毕业后入哈佛大学深造,1888年获博士学位。后获哈佛大学的旅行奖学金,到过欧洲一些大学访问,接触到V.迈尔和瑞利等著名化学家。1889年回国,任哈佛大学助教,同时进行原子量的测定工作。1894年升为讲师,1901年任化学教授,两年后任化学系主任。1907年任柏林大学教授。1912年任吉布斯实验室主任。他是美国科学院和法国科学院院士。曾两次当选为美国化学会会长。  他发展了涉及银和氯的重量法分析技术,发明了浊度计,引用了石英玻璃仪器等。  理查兹从1883年开始研究原子量的测定。他大大改进了重量法测定原子量的技术。他的试验极为精细,首先测定了氧的原子量,然后重新测定了铜、钡、锶、钙、锌、镁、镍、钴、铁、银及碳和氮的原子量。他还最先发现同一个元素的原子量随来源不同而可能出现差异。他仔细测定了不同来源的放射性矿物中铅的原子量,测得由铀衰变生成的铅的原子量是206.08,从钍衰变而来的铅的原子量是208,普通的铅的原子量是 207.2。由此于1913年证实了同位素的存在,并进一步证实了放射性衰变理论。理查兹因精确测定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而获1914年诺贝尔化学奖。1910年获戴维奖章,1911年获法拉第奖章,1912年获吉布斯奖章,1916年获富兰克林奖章。  24.普雷格尔,F. Pregl (1869~1930)  分析化学家。1869年9月3日生于莱巴赫(今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1930年12月13日卒于奥地利格拉茨。1893年毕业于格拉茨大学医学院,1899年任该校生理化学和医药化学助教。1910年任因斯布鲁克大学化学系主任兼药物化学教授。1913年任格拉茨大学药物化学系主任。  普雷格尔是有机微量定量分析奠基人,他所领导的实验室成为世界闻名的有机微量分析中心。1904年普雷格尔在研究胆酸时,曾从胆汁中离析一降解产物,其量尚不足作一次常量碳氢分析,在听了埃米希于1909年所作的有关微量定量分析的讲演并参观其实验室后,促使他研究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技术,决意将常量燃烧法改为微量法(样品数毫克),并获得成功。他和W.H.库尔曼共同设计的可以称量到微克级的微量天平和其他微量分析技术,只用1~3毫克试样就可以进行比较迅速和准确的定量分析。1912年他又建立了一整套有机物中碳、氢、氮、卤素、硫、羰基等的微量分析方法,对于发展有机化学非常重要。普雷格尔因发明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而获得1923年诺贝尔化学获。主要著作有《有机微量定量分析》(1917)。  25.阿斯顿,F.W. Aston (1877~1945)  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1877年9月1日生于伯明翰,1945年11月20日卒于剑桥。曾在梅森学院(后改为伯明翰大学)学习化学,1898~1900年学习有机化学。1900年毕业后在酿造公司工作 3年。1903年回伯明翰大学研究气体放电现象。1910年进入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担任J.J.汤姆孙的助手。1920年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1921年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第一次实现同位素的部分分离。1919年阿斯顿设计制成第 1台质谱仪。  阿斯顿1913年在卡文迪什实验室和汤姆孙研究放电管的阴极射线,在电磁场的作用下测量带正电的气体离子的荷质比时,发现了质量数为20和22的氖稳定同位素。阿斯顿又对天然氖进行扩散分离,□确证了□Ne的存在,同时也是第一次实现同位素的部分分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离开剑桥。战后返回剑桥卡文迪什实验室,1919年阿斯顿设计制成第 1台质谱仪。他利用这台仪器研究了50种以上元素的同位素,并测定了许多核素的质量。1925年他改进了原有的质谱仪,使准确度达到1:10 000。1927年设计的第3台质谱仪的准确度为1:100 000。质谱仪的改进,导致更多同位素的发现。阿斯顿因发明质谱仪和发现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及其整数定则而获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著有《同位素》(1922)、《质谱和同位素》(1933)、《元素的合成》(1936)等。  26.法伊格尔,F. Feigl (1891~1971)  化学家, 1891年5月15日生于维也纳,1971年1月26日卒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曾就学于维也纳工业大学,1919年任维也纳大学助教。1927年任该校讲师,1935年任教授。1939年迁居瑞士、比利时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起定居巴西。在巴西农业部矿产研究室任职,继续研究点滴试验。他曾为奥地利科学院和巴西科学院院士。他还是奥地利、巴西、英国、瑞士、日本等国化学会的荣誉会员。  分析化学中点滴试验的奠基人。1921年和1923年分别发表了《点滴反应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和《作为微量化学操作法的点滴分析和呈色反应》,被公认为系统讨论点滴试验的最早论文。  法伊格尔在分析化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①系统地研究了无机物及有机物的点滴分析。将有机试剂用于无机定性分析,使检出下限达到微克以至纳克级,并创立官能团效应学说。②将一些新的概念引入点滴试验,例如催化及诱导反应、毛细现象及表面效应、荧光现象、固相反应、隐蔽和解蔽,以及有机点滴试验中的各种热解法等,扩大了点滴试验的领域,对新分析方法的发展影响很大。曾获奥地利科学院的普雷格尔奖和巴西科学院的爱因斯坦奖章等。他的大部分工作载入他所写的两部著作中:《使用点滴反应的定性分析法》和《专一性、选择性和灵敏性试剂的化学》,后者被誉为&ldquo 近代分析化学发展的里程碑&rdquo 。  27.科尔托夫,I.M. Kolthoff (1894~  )  美国分析化学家。1894年 2月11日生于荷兰阿尔墨洛。1918年获乌得勒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8~1927年任讲师。1927年移居美国,任明尼苏达大学化学系教授。1958年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27年他研究沉淀的生成条件和晶型与纯度的关系,创造了从浓溶液中获得具有大的内表面积结晶的方法,这种结晶很容易用重结晶法提纯。此法可用于重量分析。1937年他研究利用碘离子来催化铈(Ⅳ)离子与砷(Ⅲ)盐的反应,其反应速率与碘离子的浓度成正比。1955年后,研究非水溶剂中的酸碱平衡和非水滴定。所著的《无机定量分析》被广泛采用为高等学校化学系教科书。其他著作有《综合分析化学》、《指示剂的用途》、《电导滴定》等。  28.海洛夫斯基,J. Heyrovsk (1890~1967)  捷克斯洛伐克分析化学家,1890年12月20日生于布拉格,1967年3月27日卒于同地。1914年获伦敦大学理学士学位,1918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1926~1954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1950年为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创办极谱研究所,并任所长。1952年当选为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院士。1965年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外国会员。曾任伦敦极谱学会理事长和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副理事长。  1922年海洛夫斯基以发明极谱法(见极谱法和伏安法)而闻名于世。1924年与志方益三合作,制造了第一台极谱仪。极谱法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分析技术,通过测定电解过程中所得到的电流-电位(或电位-时间)曲线来确定溶液中欲测成分的浓度。这种分析方法具有迅速、灵敏的特点,绝大部分化学元素都可以用此法测定。此法还可以用于有机分析和溶液反应的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1941年海洛夫斯基将极谱仪与示波器联用,提出示波极谱法。海洛夫斯基因发明和发展极谱法而获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主要著作有《极谱法在实用化学中的应用》(1933)和《极谱学》(1941)等。  29.马丁,A.J.P. Martin (1901~  )  分析化学家。1910年3月1日生于伦敦。1932年获剑桥大学学士学位,1936年获博士学位。1933年在剑桥营养学研究所工作时,专门从事食物营养成分的分析,并于1934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维生素E的吸收光谱》一文。1936年任利兹羊毛工业研究所化学师,从事毛织物的染色研究。1946年在诺丁汉制靴研究所研究生物化学,发表了论文《复杂混合物中的小分子多肽的鉴定》,介绍了利用电泳和纸色谱鉴别小分子多肽。1957年在国家医学研究所任职,1973年任舒塞克斯大学教授。  马丁和R.L.M.辛格共同发明分配色谱法,用于分离氨基酸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还用于分离类胡萝卜素。此法操作简便、试样用量少,可用于分离性质相似的物质以及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由于这一贡献,马丁和辛格共获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1953年马丁和A.T.詹姆斯发明气相色谱法,利用不同的吸附物质来分离气体,广泛用于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30.沃尔什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1955年,沃尔什发表了著名的《原子吸收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设计制造了简单的仪器,使利用原子吸收原理进行多种痕量金属元素的分析获得成功,他被公认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创建人。  31.蒂塞利乌斯,A.W.K. Tiselius (1902~1971)  瑞典生物化学家。1902年 8月10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971年10月29日卒于同地。他 4岁时随家移居哥德堡。1921年入乌普萨拉大学,就读于物理化学家T.斯韦德贝里。1924年获化学、物理和数学三个硕士学位,1930年获博士学位。后任乌普萨拉大学化学讲师、副教授。在此期间曾先后两次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和进修,1938年任教授。同年任新建的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1946年任瑞典全国自然科学研究会主席。194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国院士。  蒂塞利乌斯1925年从事胶体溶液中悬浮蛋白质的电泳分离研究。曾自制超速离心机测定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和形状,并与斯韦德贝里合作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报道了测定蛋白质淌度的新方法。1930年他进一步改进实验手段和装置,发表了关于色谱法和吸附的论文。1935年从美国回国后,重新改建原有电泳装置,发展了区带电泳法,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分辨率。1940年他用自己设计的新电泳装置成功地分离了血清中蛋白质的4个组分,分别命名为:白蛋白、□、&beta 和&gamma 球蛋白。该法迅速应用于分离和鉴定各种复杂蛋白质及其他天然物质的混合物的组成。  他因对电泳分析和吸附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了血清蛋白的组分而获得1948年诺贝尔化学奖。  32.施瓦岑巴赫 G.Schwarzenbach  1945年,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发明利用氨羧配位剂的配位滴定剂法。该方法很快引起各国分析化学家的重视和广泛实验。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容量滴定方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