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电化学交抗仪

仪器信息网电化学交抗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电化学交抗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电化学交抗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电化学交抗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电化学交抗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电化学交抗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电化学交抗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电化学交抗仪相关的论坛

  • 【求助】电化学阻抗谱吗?

    CT-2B恒电位仪是华中科技大学生产的,型号较老了,可能是改名了是不是就是CS300型的电化学工作站能做电化学阻抗谱吗?如果不能,可以升级吗?

  • 【求助】能做电化学阻抗谱吗?

    CT-2B恒电位仪是华中科技大学生产的,型号较老了,可能是改名了是不是就是CS300型的电化学工作站能做电化学阻抗谱吗?如果不能,可以升级吗?

  • 【资料】浙江大学电化学阻抗测量技术与电化学阻抗谱的数据处理(PPT)

    电化学阻抗测量技术与电化学阻抗谱的数据处理[/url]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简写为 EIS),早期的电化学文献中称为交流阻抗(AC Impedance)。阻抗测量原本是电学中研究线性电路网络频率响应特性的一种方法,引用到研究电极过程,成了电化学研究中的一种实验方法。电化学阻抗谱方法是一种以小振幅的正弦波电位(或电流)为扰动信号的电化学测量方法。由于以小振幅的电信号对体系扰动,一方面可避免对体系产生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得扰动与体系的响应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这就使测量结果的数学处理变得简单。同时,电化学阻抗谱方法又是一种频率域的测量方法,它以测量得到的频率范围很宽的阻抗谱来研究电极系统,因而能比其他常规的电化学方法得到更多的动力学信息及电极界面结构的信息。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62225][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62225]电化学阻抗测量技术与电化学阻抗谱的数据处理[/url]

  • 电化学阻抗谱

    谁有电化学阻抗谱的分析资料及ZView怎么使用,有详细资料吗,谢谢了啊

  • 【求助】电化学阻抗谱扰动大小对测试数据的影响

    在电化学阻抗谱的研究方面是个新手,目前正在利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高阻抗材料的性质。由于实验体系初期的阻抗很大,测得的阻抗谱的数据很不理想。于是我们研究了不同大小的扰动对测试数据的影响。不知道这部分研究有没有意义?主要是担心这会不会是电化学阻抗谱中的基本常识,而在各个数据库中找到的直接相关的文献也比较少。希望对阻抗谱研究比较深入的同学能够指导一下。

  • 【分享】对电化学阻抗谱的一些认识

    在网上看到电化学阻抗谱的知识,很多人都它的理解还是不够的,分享一下说一些多交流阻抗谱的认识: 交流阻抗谱原理上是给出一个信号扰动,从反馈信号得到一些信息,为的是测试该体系某个状态下的包括溶液电阻,电化学电阻,扩散阻抗的情况,并从这些信息中 可以获得扩散系数,活化能等推论。 由于要测试某个状态下的信息,首先要保证体系本身是稳定状态,如果不稳定,那就同步极化。其次就是低频部分的频率不能太低。频率太低,意味着交流信号不再 被认为是扰动信号。 这里涉及到交流信号与体系响应之间的关系。 先了解一下测试参数,频率。交流信号一般是从10000Hz到0.01Hz,从硬件设计来讲,高频更高比较难,低频更低比较容易。0.01Hz相当于正弦 波波长100秒。意思就是由长达50秒在给正向或者负向的信号。振幅一般为5mV,那么这个50s的5mV的信号是否为扰动信号,就和该体系的扩散过程的 快慢有关。如果做到1000s,那么意味着你对此体系加最大5mV的电压正向持续了500s,也就是近9分钟。这个时间是否会使得测试条件下的稳态发生变 化?如果发生了,那么意味着0.001Hz的数据已经不准确了。 再谈频率和体系组件响应的关系。从公式推导上,在不做数据假设的情况下,总表达式是包含纯电阻,电容,电化学电阻(电荷转移电阻),扩散阻抗,电感等等性 质的。交流阻抗之所以能得到这些性质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些器件本身对于不同频率响应不同。简单的说,就是不同器件对于电流给定时的响应时间不同。纯电阻, 在电场建立的同时,即可响应。这个器件对电流的响应最快。可以想象即使是几十公里,甚至是几万公里,当电闸合上的时候,另一端瞬间就可以产生电流。原因在 于电场的建立是光速的,意即电势差是光速产生的。所以纯电阻在给定信号的瞬间(光速)即有响应,而在10000Hz的频率下,在万分之一秒的正向和负向之 间反转时,电容可以看做是导线。这也是电容分频的基础。也就是说在高频信号时,电容可以看做不存在。那么在万分之一秒的时间,电化学电荷传递过程也不会发 生。试验证明电化学过程的响应时间和电容是接近的,而在电容和电化学过程的频率范围,扩散仍不会响应。因为扩散离子从电场建立,到开始运动进行扩散是需要 时间的,并且,在阻抗谱中特指的是浓差扩散,意思是必须进行电荷转移,消耗掉离子,才会有浓差,才会有浓差扩散。因此此扩散过程为控制步,在低频处占主要 部分。 见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2968&do=blog&id=325674

  • 【讨论】电化学阻抗的问题

    想问一下,在作电化学阻抗的时候如果开路电压不稳定怎么办?比如我开始测的开路电压是1.321v,10分钟后电压变为1.325v,在测得1.321v之后就马上作了交流阻抗,请问这对试验结果有什么影响?请高人解答一下,谢谢!

  • 电化学阻抗谱

    [font=&]【题名】: 电化学阻抗谱[font=微软雅黑, &][color=#333333][/color][/font][/font][font=&]【全文链接】: https://book.qciss.net/books/11568177[/font]

  • 求助,电化学工作站测阻抗谱

    请问谁知道用电化学工作站怎么测固体电解质的阻抗谱,电化学工作站的工作电极、辅助电极、掺比电极怎么接在电解质圆片的两边啊。

  • 关于电化学阻抗谱的问题!

    请问各位大侠,在那儿有较好的电化学阻抗谱的资料,还有高频,低频是干什么的,怎么决定这两个数值,以及极化电位和其中的参数设置!

  • 电化学阻抗实验的问题!

    电化学阻抗实验的高频,低频是怎么确定的亚?他们有什么用处。还有极化数值以及其他参数是怎么设置的亚,谢谢,有没有什么较好的教材和文献!

  • 【求助】关于电化学阻抗谱遇到的问题,求助!

    小弟刚刚接触电化学,用“天津兰力科 LK2005型电化学工作站”进行阻抗-频率扫描,但是无论怎样设置打出的阻抗谱都只有一半(如下图),有哪位大侠知道出了什么问题?谢谢了!2007-08-26 09:44:46 参数如下:测量方法:IMPF 电位Eo/mV =-1交流幅值Vac/mV = 30最大频率fmax/Hz= 50000最小频率fmin/Hz= 1频率点数Nf = 33等待时间to/s = 0 电流量程A/V = 1放大倍数X = 0低通滤波频率f = 0频率分布规律 = 1天津兰力科 LK2005型电化学工作站

  • 【讨论】电化学阻抗!

    想请教一下,做电化学阻抗一般使用什么型号的电化学仪器比较准确阿?还有就是用什么软件进行拟和的效果好一些!误差范围在多少可以作为拟和结果使用阿?听人说误差要小于10的负6次方,也有人说误差小于10%,实在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了,郁闷啊!现在使用ZVIEW进行拟和根本和实验数值相差太远,使用ZSIMPWIN进行拟和后误差大约在7%左右,我的体系可能大多还是应该算是和R(C(RW))模型比较相近,但是我的对电极使用的是铂丝,直径1mm左右,应该不算是大面积铂片电极,这个误差应该怎么消除呢,或者在拟和软件里面我是否可以设置最小的误差范围?如果可以,应该怎么设置啊?找高手帮忙啊!...vb 02 imp 0204v, R(C(RW)).par 1 = detect the sign of Zim 1 = modulus weighting factor 1,000 = sample area in square cm R(C(RW))2,254e-02 = chi squared index fixed symbol start end % error ------- ------ --------- -------- ------- ----------- 1 0 R 1558 15,58 2,947 2 0 C 1,503E-5 1,503E-5 4,271 3 0 R 221,9 221,9 4,161 4 0 W 0,003108 0,003107 4,9 -------------------------------------------------------------------------上面是我的拟和结果与误差欢迎大家讨论!

  • 【求助】电化学阻抗求助?

    我在测量电化学阻抗时使用的溶液是铁氰化钾与铁氰化亚钾的PBS溶液,里面含有0.1M的KCl,使用Ag/AgCl电极做参比电极,开路电压大约0.18V,我使用Pt丝做工作电极时,对电极也是铂电极,不同的电压得到的阻抗值相差很大,这样合理吗?我应该怎么进行处理!请指教!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传感器与通信系统和计算机共同构成现代信息处理系统。传感器相当于人的感官,是计算机与自然界及社会的接口,是为计算机提供信息的工具。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识别)元件、转换元件、电子线路及相应结构附件组成。生物传感器是指用固定化的生物体成分(酶、抗原、抗体、激素等)或生物体本身(细胞、细胞器、组织等)作为感元件的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则是指由生物材料作为敏感元件,电极(固体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气敏电极等)作为转换元件,以电势或电流为特征检测信号的传感器。图1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基本构成示意图。由于使用生物材料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所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度选择性,是快速、直接获取复杂体系组成信息的理想分析工具。一些研究成果已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临床检测、医药工业、生物医学、环境分析等领域获得实际应用。   根据作为敏感元件所用生物材料的不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酶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等。(1) 酶电极传感器   以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为例简述其工作原理。在GOD的催化下,葡萄糖(C6H12O6)被氧氧化生成葡萄糖酸(C6H12O7)和过氧化氢:   根据上述反应,显然可通过氧电极(测氧的消耗)、过氧化氢电极(测H2O2的产生)和pH电极(测酸度变化)来间接测定葡萄糖的含量。因此只要将GOD固定在上述电极表面即可构成测葡萄糖的GOD传感器。这便是所谓的第一代酶电极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由于是间接测定法,故干扰因素较多。第二代酶电极传感器是采用氧化还原电子媒介体在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传递电子。第二代酶电极传感器可不受测定体系的限制,测量浓度线性范围较宽,干扰少。现在不少研究者又在努力发展第三代酶电极传感器,即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直接和电极表面交换电子的酶电极传感器。  目前已有的商品酶电极传感器包括:GOD电极传感器、L 乳酸单氧化酶电极传感器、尿酸酶电极传感器等。在研究中的酶电极传感器则非常多。(2) 微生物电极传感器    由于离析酶的价格昂贵且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从而使研究者想到直接利用活的微生物来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敏感材料。这种将微生物(常用的主要是细菌和酵母菌)作为敏感材料固定在电极表面构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称为微生物电极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利用微生物体内含有的酶(单一酶或复合酶)系来识别分子,这种类型与酶电极类似 其二,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同化作用,通过检测其呼吸活性(摄氧量)的提高,即通过氧电极测量体系中氧的减少间接测定有机物的浓度 其三,通过测定电极敏感的代谢产物间接测定一些能被厌氧微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   微生物电极传感器在发酵工业、食品检验、医疗卫生等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测定葡萄糖的佛鲁奥森假单胞菌电极 测定甲烷的鞭毛甲基单胞菌电极 测定抗生素头孢菌素的Citrobacterfreudii菌电极等等。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由于价廉、使用寿命长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它的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抗体对相应抗原具有唯一性识别和结合功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就是利用这种识别和结合功能将抗体或抗原和电极组合而成的检测装置。   根据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结构可将其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类。直接型的特点是在抗体与其相应抗原识别结合的同时将其免疫反应的信息直接转变成电信号。这类传感器在结构上可进一步分为结合型和分离型两种。前者是将抗体或抗原直接固定在电极表面上,传感器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结合的同时产生电势改变 后者是用抗体或抗原制作抗体膜或抗原膜,当其与相应的配基反应时,膜电势发生变化,测定膜电势的电极与膜是分开的。间接型的特点是将抗原和抗体结合的信息转变成另一种中间信息,然后再把这个中间信息转变成电信号。这类传感器在结构上也可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结合型和分离型。前者是将抗体或抗原固定在电极上 而后者抗体或抗原和电极是完全分开的。间接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通常是采用酶或其他电活性化合物进行标记,将被测抗体或抗原的浓度信息加以化学放大,从而达到极高的灵敏度。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例子有:诊断早期妊娠的hCG免疫传感器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甲胎蛋白(AFP或αFP)免疫传感器 测定人血清蛋白(HSA)免疫传感器 还有IgG免疫传感器、胰岛素免疫传感器等等。(4) 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   直接采用动植物组织薄片作为敏感元件的电化学传感器称组织电极传感器,其原理是利用动植物组织中的酶,优点是酶活性及其稳定性均比离析酶高,材料易于获取,制备简单,使用寿命长等。但在选择性、灵敏度、响应时间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动物组织电极主要有:肾组织电极、肝组织电极、肠组织电极、肌肉组织电极、胸腺组织电极等。测定对象主要有:谷氨酰胺、葡萄糖胺 6 磷酸盐、D 氨基酸、H2O2、地高辛、胰岛素、腺苷、AMP等。  植物组织电极敏感元件的选材范围很广,包括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植物组织电极制备比动物组织电极更简单,成本更低并易于保存。   细胞器电极传感器是利用动植物细胞器作为敏感元件的传感器。细胞器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被膜包围起来的微小“器官”,如线粒体、微粒体、溶酶体、过氧化氢体、叶绿体、氢化酶颗粒、磁粒体等等。其原理是利用细胞器内所含的酶(往往是多酶体系)。(5) 电化学DNA传感器    电化学DNA传感器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思想的生物传感器。其用途是检测基因及一些能与DNA发生特殊相互作用的物质。电化学DNA传感器是利用单链DNA(ssDNA)或基因探针作为敏感元件固定在固体电极表面,加上识别杂交信息的电活性指示剂(称为杂交指示剂)共同构成的检测特定基因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固定在电极表面的某一特定序列的ssDNA与溶液中的同源序列的特异识别作用(分子杂交)形成双链DNA(dsDNA)(电极表面性质改变),同时借助一能识别ssDNA和dsDNA的杂交指示剂的电流响应信号的改变来达到检测基因的目的。   已有检测灵敏度高达10-13g/mL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的报道,Hashimoto等[8]采用一个20聚体的核苷酸探针修饰在金电极上检测了PVM623的PatⅠ片断上的致癌基因v myc。电化学DNA传感器离实用化还有相当距离,主要是传感器的稳定性、重现性、灵敏度等都还有待于提高。有关DNA修饰电极的研究除对于基因检测有重要意义外,还可将DNA修饰电极用于其它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用于DNA与外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9],如抗癌药物筛选、抗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 以及用于检测DNA结合分子。无疑,它将成为生物电化学的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前沿领域。   生物电化学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内容很丰富。以上介绍的只是该交叉学科一些领域的概况。可以相信,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生物电化学将进一步蓬勃发展。

  • 电化学工作站 交流阻抗

    有谁用过CHI660型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交流阻抗的啊?麻烦问一下能做出来吗?低频和高频是直接连接的吗?为什么我的做不出来呀?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 请教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的测量方法

    想请教个问题.我刚开始做交流阻抗, 我用的是 IM 6e 电化学工作站测交流阻抗,在测试界面的setting ,有个potential 是什么参数,它与参比电极电位有什么关系?

  • 【分享】张祖训,汪尔康的《电化学原理和方法》

    张祖训,汪尔康等著的关于电化学理论及分析方面的书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专用教材之一,建议学电化学的看看,侧重于理论和分析方面。这年头,出来混都不容易,希望能够多多支持,以后要有书可以再传一些书籍上来共享。[~72709~]

  • 电化学工作站测皮肤电极阻抗

    求助:如何用电化学工作站测皮肤电极接触阻抗啊?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参考电极在而电极测量法和三电极测量法中分别应该如何放置呢?

  • 电化学阻抗谱导论(Cao Chunan)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1749]电化学阻抗谱导论[/url]

  • 【谱图】有奖征图:电化学阻抗谱(EIS)的研究和应用

    【谱图】有奖征图:电化学阻抗谱(EIS)的研究和应用

    电化学阻抗谱(EIS)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固体材料表面结构表征,在金属腐蚀体系、缓蚀剂、金属沉积中的应用,在生物体系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往往要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或等效电路模型,选用的依据主要是能够很好地解释研究体系中所进行的具体过程,具有确定的意义,所得结论能够很好地解释体系的性质并指导进一步的研究。 嵌入型电池电极的典型电化学阻抗谱.JP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2/200812131624_123902_1604910_3.jpg[/img] 欢迎大家秀一秀自己的作品,有奖征图(积分+威望)!

  •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属不属于分析化学范畴?请各位专家给出答案!

    我的专业是分析化学专业,但由于我在一个研究所跟二导做课题,做的是导电聚合物电化学交流阻抗研究。可前几天我回学校开题时,有的老师说这是物理专业方面的,希望我做点分析方面的东西。我很纳闷,因为这涉及到我的毕业问题。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属不属于分析化学范畴?希望专家们给我答案![em63] [em63] [em63] [em63]

  • 【转帖】生命化学领域的电化学研究进展

    生命化学领域的电化学研究进展 在生命过程中,人和动物的代谢作用及各种生理现象大都与电流和电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并具体表现为无论是能量转换、神经传导、光合作用、呼吸过程,还是基因遗传、疾病防治、药物体内释放等都伴随着电子的转移。作为一门研究电子(或半导体材料)—离子以及离子—离子导体界面性质变化过程与机理的科学,现代电化学已把生命过程中的电化学反应作为其重要的研究内容。同时,生命科学也把电化学方法作为重要的实验手段,尤其是伴随着近期两个学科在一些相关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显出其优势。本文将对包括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生物分子和生物膜等生命科学和电化学相结合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归纳总结。1电化学传感器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以生物材料作为敏感元件,电极作为转化元件,电势或电流等作为特征检测信号。其中的生物材料包括了酶、抗原、抗体、激素等生物体成分和细胞、细胞器、组织等生物体本身。由于生物材料作为敏感元件使其具有高度选择性,这种传感器已成为一种最直接的生命反应过程检测方法 且控制速度快、灵敏度高和使用简便并且不破坏样品等特点,则又使其特别适用于生物溶液和活体组织中某组分的连续监测。根据所用生物材料的不同,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可分为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以及微生物传感器、动植物组织传感器等,其中,前三者尤其重视,而制备这些传感器并在生物体系中应用则是其研究的中心。1.1 酶传感器  酶传感器的反应原理是传感器的敏感膜中包含有固定化的酶,当酶与被测定的无机物质或有机物质反应时,反应产物被传感器响应。目前已经报道的酶传感器有几百种,已商品化的有10几种,如GOD(葡萄糖氧化酶)电极传感器、L-乳酸单氧化酶电极传感器、尿酸酶电极传感器、胆固醇传感器、生化需氧量(BOD)测定仪等。酶传感器目前投入使用较少,是因为自然界已经鉴定的2500多种酶大都不稳定,且难以提纯和固定,使其商品化受到限制。为此,选择稳定的酶并采用合适的酶固定化方法,以及对相关酶电极反应过程进行研究已成为酶电极研究的重点。  近期,IsaoKarube等总结了酶传感器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并介绍了目前酶固定化研究的状况。JuozasKulys研制了一种基于CPEs的葡萄糖传感器,在浓度(1.5~50)×10-3mol/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有很好的稳定性。穆绍林等用电化学方法将黄嘌呤氧化酶固定在聚苯胺中制成的聚苯胺黄嘌呤氧化酶电极,具有快速的生物电化学响应和较高的稳定性。阚锦晴等研制了一种新的尿酸酶电极,用聚苯乙烯石蜡体系来制备涂膜聚苯胺尿酸酶电极,该方法简单,所制得的电极有较好的生物电化学活性。董飒英等做了葡萄糖球菌肠毒素C1(SEC1)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电化学机理的研究,以期确定最佳制备条件。ChenLQ等研究了改进的葡萄糖氧化酶(GOD)传感器,添加聚赖氨酸等改进酶与电极间的电子传递。信号明显,响应范围可以达到45×10-3• mol/L。V.G.Gavalas等利用多孔碳电极有效改进酶传感器的稳定性,对酶的活性无影响,并可以增加酶的吸附量。Enrique等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微型酶传感器,用于检测中枢神经嘌呤的释放,响应快,稳定性好,检测灵敏度达200mA/(mol/L• cm2)。1.2 免疫传感器  新近出现的免疫传感器是利用抗体对抗原的结合和识别功能将抗体或抗原与电极组合而成的检测装置。利用抗体和抗原的特效性结合,检测膜上生成抗体和抗原的复合物的电位改变,从而获得不同的响应。目前已经制成的免疫电极有: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甲胎蛋白(AFP或APF)免疫传感器、测定人血清蛋白(HSA)的免疫传感器、胰岛素免疫传感器、诊断早期妊娠的HCG免疫传感器以及IGG免疫传感器、胰岛素免疫传感器等。  近期,Jordi等利用缩氨酸放大β-牛乳糖酶免疫传感器对抗体的响应信号。该研究可以用于口蹄疫的临床诊断。董飒英等在研究HCG免疫传感器响应的基础上,利用尿素作为解离剂,探讨了生物电极的重复使用和酶活性的损失问题。周兰香等将待测兔抗原用丝素蛋白溶液固定到石墨电极表面,选用山羊抗兔IgG—HRP抗体与其选择性结合,采用直接电位法检测兔抗原的浓度,检测范围宽,响应时间短,最低检测浓度为1.0×10-10mol/L。彭图治等研制的一种检测乳腺癌抗原(CAl5—3)的新型免疫传感器,不受其它抗原干扰,灵敏度高,测定范围为15~240U/mL,线性关系良好。陈瑞川等研制的聚间苯二胺膜乙肝免疫电极响应时间仅为8min,线性范围为0.125~0.32μg/mLHBsAg,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  B.B.Dzantiev等研制了一种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杀虫剂2,4-D和2,4,5-T,检测限达40~50ng/mL,响应时间短。DmitriIvnitski等讨论了免疫传感器和选择性酶传感器在病菌检测的临床诊断学、血样分析和环境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和前景。新型免疫传感器中,标记免疫电极可以大大提高免疫电极的灵敏度 催化抗体传感器,则兼有免疫传感器和生物催化传感器的双重功能,使免疫传感器成为可重复使用的可逆性传感器。1.3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与光学DNA传感器和压电DNA传感器一样是一种全新的DNA检测技术。它的原理是利用固定在电极表面的某一特定序列的ssDNA与溶液中的同源序列的特异识别作用(分子杂交)形成双链dsDNA,导致杂交前后电极表面结构发生改变,同时借助一能识别ssDNA与dsDNA的杂交指示剂的电流响应信号的改变来达到检测基因的目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分子识别能力强,无放射性标记,对人体无危害,检测速度快且操作简单,并可与流动注射技术相结合,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和活体检测。目前DNA生物传感器应用于基因分析和药物分析,涉及做特定基因的检测、DNA的损伤分析以及DNA结合药物的检测和新型药物分子的设计等研究工作。YiLu等探讨了DNA作为生物传感器材料的优越性,并研究了DNA传感器对某些金属离子响应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目前,DNA传感器的电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①与酶、免疫传感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扩大其实用性,进一步拓展DNA传感器的应用范围 ②适合于高灵敏度检测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杂交指示剂的筛选研究,主要为选用双嵌合剂和三嵌合剂来改进目前使用的单嵌合剂 ③寻求单链DNA在电极表面固定化的新方法以优化电极结构 ④在临床疾病基因诊断上和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尤其是抗癌药物在DNA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机理研究,为抗癌药物的筛选提供依据。

  • 【求助】电化学阻抗谱图分析

    最近测试了两个样品的电化学阻抗谱图,用版上大家介绍的方法进行拟合,却始终得不到满意的结果,现求助于版上的高手帮忙看看我的结果能不能按图上(Figure 2)的模型进行很好的拟合,谢谢了!附件是sample1和sample2的原始数据。

  • 生物芯片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前面已经讲过生物芯片是生物传感器的延伸,所以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就是生物芯片的研究基础中的重要部分了!下面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行简单的介绍。须指出的是,生物芯片中用到的生物传感器与传统的电化学传感器有一些不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传统电化学传感器的认识应用到生物芯片的研究中去。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传感器与通信系统和计算机共同构成现代信息处理系统。传感器相当于人的感官,是计算机与自然界及社会的接口,是为计算机提供信息的工具。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识别)元件、转换元件、电子线路及相应结构附件组成。生物传感器是指用固定化的生物体成分(酶、抗原、抗体、激素等)或生物体本身(细胞、细胞器、组织等)作为感元件的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则是指由生物材料作为敏感元件,电极(固体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气敏电极等)作为转换元件,以电势或电流为特征检测信号的传感器。图1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基本构成示意图。由于使用生物材料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所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度选择性,是快速、直接获取复杂体系组成信息的理想分析工具。一些研究成果已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临床检测、医药工业、生物医学、环境分析等领域获得实际应用。   根据作为敏感元件所用生物材料的不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酶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等。(1) 酶电极传感器   以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为例简述其工作原理。在GOD的催化下,葡萄糖(C6H12O6)被氧氧化生成葡萄糖酸(C6H12O7)和过氧化氢:   根据上述反应,显然可通过氧电极(测氧的消耗)、过氧化氢电极(测H2O2的产生)和pH电极(测酸度变化)来间接测定葡萄糖的含量。因此只要将GOD固定在上述电极表面即可构成测葡萄糖的GOD传感器。这便是所谓的第一代酶电极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由于是间接测定法,故干扰因素较多。第二代酶电极传感器是采用氧化还原电子媒介体在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传递电子。第二代酶电极传感器可不受测定体系的限制,测量浓度线性范围较宽,干扰少。现在不少研究者又在努力发展第三代酶电极传感器,即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直接和电极表面交换电子的酶电极传感器。  目前已有的商品酶电极传感器包括:GOD电极传感器、L 乳酸单氧化酶电极传感器、尿酸酶电极传感器等。在研究中的酶电极传感器则非常多。(2) 微生物电极传感器    由于离析酶的价格昂贵且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从而使研究者想到直接利用活的微生物来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敏感材料。这种将微生物(常用的主要是细菌和酵母菌)作为敏感材料固定在电极表面构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称为微生物电极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利用微生物体内含有的酶(单一酶或复合酶)系来识别分子,这种类型与酶电极类似 其二,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同化作用,通过检测其呼吸活性(摄氧量)的提高,即通过氧电极测量体系中氧的减少间接测定有机物的浓度 其三,通过测定电极敏感的代谢产物间接测定一些能被厌氧微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   微生物电极传感器在发酵工业、食品检验、医疗卫生等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测定葡萄糖的佛鲁奥森假单胞菌电极 测定甲烷的鞭毛甲基单胞菌电极 测定抗生素头孢菌素的Citrobacterfreudii菌电极等等。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由于价廉、使用寿命长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它的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抗体对相应抗原具有唯一性识别和结合功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就是利用这种识别和结合功能将抗体或抗原和电极组合而成的检测装置。   根据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结构可将其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类。直接型的特点是在抗体与其相应抗原识别结合的同时将其免疫反应的信息直接转变成电信号。这类传感器在结构上可进一步分为结合型和分离型两种。前者是将抗体或抗原直接固定在电极表面上,传感器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结合的同时产生电势改变 后者是用抗体或抗原制作抗体膜或抗原膜,当其与相应的配基反应时,膜电势发生变化,测定膜电势的电极与膜是分开的。间接型的特点是将抗原和抗体结合的信息转变成另一种中间信息,然后再把这个中间信息转变成电信号。这类传感器在结构上也可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结合型和分离型。前者是将抗体或抗原固定在电极上 而后者抗体或抗原和电极是完全分开的。间接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通常是采用酶或其他电活性化合物进行标记,将被测抗体或抗原的浓度信息加以化学放大,从而达到极高的灵敏度。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例子有:诊断早期妊娠的hCG免疫传感器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甲胎蛋白(AFP或αFP)免疫传感器 测定人血清蛋白(HSA)免疫传感器 还有IgG免疫传感器、胰岛素免疫传感器等等。(4) 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   直接采用动植物组织薄片作为敏感元件的电化学传感器称组织电极传感器,其原理是利用动植物组织中的酶,优点是酶活性及其稳定性均比离析酶高,材料易于获取,制备简单,使用寿命长等。但在选择性、灵敏度、响应时间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动物组织电极主要有:肾组织电极、肝组织电极、肠组织电极、肌肉组织电极、胸腺组织电极等。测定对象主要有:谷氨酰胺、葡萄糖胺 6 磷酸盐、D 氨基酸、H2O2、地高辛、胰岛素、腺苷、AMP等。  植物组织电极敏感元件的选材范围很广,包括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植物组织电极制备比动物组织电极更简单,成本更低并易于保存。   细胞器电极传感器是利用动植物细胞器作为敏感元件的传感器。细胞器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被膜包围起来的微小“器官”,如线粒体、微粒体、溶酶体、过氧化氢体、叶绿体、氢化酶颗粒、磁粒体等等。其原理是利用细胞器内所含的酶(往往是多酶体系)。(5) 电化学DNA传感器    电化学DNA传感器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思想的生物传感器。其用途是检测基因及一些能与DNA发生特殊相互作用的物质。电化学DNA传感器是利用单链DNA(ssDNA)或基因探针作为敏感元件固定在固体电极表面,加上识别杂交信息的电活性指示剂(称为杂交指示剂)共同构成的检测特定基因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固定在电极表面的某一特定序列的ssDNA与溶液中的同源序列的特异识别作用(分子杂交)形成双链DNA(dsDNA)(电极表面性质改变),同时借助一能识别ssDNA和dsDNA的杂交指示剂的电流响应信号的改变来达到检测基因的目的。   已有检测灵敏度高达10-13g/mL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的报道,Hashimoto等[8]采用一个20聚体的核苷酸探针修饰在金电极上检测了PVM623的PatⅠ片断上的致癌基因v myc。电化学DNA传感器离实用化还有相当距离,主要是传感器的稳定性、重现性、灵敏度等都还有待于提高。有关DNA修饰电极的研究除对于基因检测有重要意义外,还可将DNA修饰电极用于其它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用于DNA与外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9],如抗癌药物筛选、抗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 以及用于检测DNA结合分子。无疑,它将成为生物电化学的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前沿领域。   生物电化学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内容很丰富。以上介绍的只是该交叉学科一些领域的概况。可以相信,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生物电化学将进一步蓬勃发展。

  • 【求助】请教大家:电化学阻抗谱十分混乱

    刚刚开始学习测量电化学阻抗谱,但是得到的谱线十分混乱,根本没有办法拟合。并且在测量过程中,经常出现“数据无法整合”的报错信息。即使用电组和电容组成的Dummy Cell也是如此。请教大家:是不是测量中连线的接触问题,还是另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谢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