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汽车业影量仪

仪器信息网汽车业影量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汽车业影量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汽车业影量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汽车业影量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汽车业影量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汽车业影量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汽车业影量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汽车业影量仪相关的资讯

  • 汽车业“低碳”路在何方?
    被称作“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已经落幕。作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第二大行业的汽车行业将如何应对,中国车企的出路又在何方?  此前汽车专家陈光祖曾经表示,哥本哈根会议标志着汽车产业上低碳汽车新征程,建设低碳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一种新的“游戏规则”。  上个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根据专家预测,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远远的成熟,汽车的碳排放量在总排放量中的比重会越来越高,最终可能会占到25%~28%的份额。  目前,欧盟已经在汽车行业的碳排放标准建设方面做出了表率。2008年11月,欧盟议会通过了以轿车为代表的碳排放法规总体规划, 2012年要达到130克/公里,2020年要达到95克/公里。  从某种意义上讲,“低碳”已经成为事关汽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严肃话题。  单从技术角度看,新能源汽车是最彻底的减排解决方案,但是从技术成熟度、推广应用成本、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看,新能源仍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来自罗兰 贝格的预测数据显示,即便乐观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新能源动力车的市场份额也只能达到15%,这意味着短期内,新能源汽车对实现2020年的减排目标的贡献将是非常有限的。  再者,从目前国内车企的现状看,加强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节能环保和加快新能源车低油耗车的研发,成为他们身体力行“低碳”的主要举措。  例如,比亚迪坚持将电动车作为解决途径 神龙公司最新投产的第二工厂拥有全方位的节能减排考量,实现了水的零排放,使用无碳排放能源,降低排放污染 广汽本田将在降低废水排放、能源集约化建设、厂房建筑节能、能源动力站房建设中的节能降耗等方面积极促进减排工作 长安铃木加大对汽车低碳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与实际投入,尽快实现概念性技术的量化与生产 奇瑞则在生产方面最大限度实现几款车的共线生产,整合公司物流系统,改善和提升工艺水平,减少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东风日产则从着手生产更加环保节能的车型、建立绿色工厂和绿色专营店等多方面采取更多的节能减排措施 宝马汽车通过无污染的生产流程、研发低油耗和新能源汽车、实施绿色回收项目进行节能减排。  不过,除了企业自身高要求努力之外,更需要政府出台更为均衡的汽车产业政策。  已有专业人士指出,政府的决策和规划,才是最高境界的低碳。  这里不仅指的是政策,还有标准的细节。笔者认为,对于各车型的油耗,国家就应该在统一标准下进行严格地公示。  另外,国家还应着力使“整天开着大排量车的人为减碳做更多的事”。  汽车业的低碳之路,注定并不平坦。
  • 透视某国产仪企业绩激增:汽车业新国标如何掀巨浪?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近日,知名国产上市仪器设备生产制造商——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南华仪器)公布了/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8px "2019/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年上半年的财报信息。受益于汽车业两大新国标的正式实施,公司上半年营业总收入超过/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8px "2.1/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亿元,同比增长/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8px "202.12%/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超过/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8px "7567/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万元,同比增长竟达/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8px "413.90%/span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8px font-family: 宋体 "。/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主要财务信息呈火箭式蹿升/span /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最夸张一项增/spanspan7094%/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7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755427b8-8169-44d5-85a2-b2b8b164eb53.jpg" title="某国产上市仪器公司财报激增202% !汽车业新国标掀巨浪.jpg" alt="某国产上市仪器公司财报激增202% !汽车业新国标掀巨浪.jpg" width="600" height="378" border="0" vspace="0"//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根据最新财报信息,南华仪器的其他主要财务指标也出现了叹为观止的急剧增长。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也同比增长/spanspan442.22%/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现金流高达/spanspan1.6/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亿,同比增长/spanspan7094.77%/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基本每股收益大/spanspan0.938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同比增长/spanspan419.67%/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公司总资产已超过/spanspan6/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亿,同比增长/spanspan31.24%/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主要财务详情见下表:/span/p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1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7c4591d3-a9d9-4fa3-84fc-26ac21d22ba3.jpg" title="某国产上市仪器公司财报激增202% !汽车业新国标掀巨浪 (4).jpg" alt="某国产上市仪器公司财报激增202% !汽车业新国标掀巨浪 (4).jpg" width="600" height="318" border="0" vspace="0"//span/pp style="text-indent: 21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南华仪器是一家主要从事汽车检测设备及系统、机动车排放物检测仪器等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产制造商,近年来在环境监测设备与系统产品、有机挥发物气体在线监测仪也不断拓展。据其财报透露,公司在/spanspan2019/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上半年业绩火箭式蹿升的主要原因,在于/spanspan2018/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spanspan9/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月/spanspan27/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日正式发布的两大汽车业新国标于/spanspan2019/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spanspan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月/spanspan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日正式实施,并因此带来了公司新品机动车排放物检测仪器市场需求量的增长。这两大新国标分别为:/span/pp style="text-indent: 21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color:#00B0F0"GB3847-2018/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00B0F0"《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1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color:#00B0F0"& GB18285/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00B0F0"-/spanspan style="color:#00B0F0"2018 /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00B0F0"《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1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汽车业新国标如何掀起检测仪器市场滔天巨浪?/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13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dabc1bbc-4eba-42a9-aea6-ab57500008d0.jpg" title="某国产上市仪器公司财报激增202% !汽车业新国标掀巨浪AAA.jpg" alt="某国产上市仪器公司财报激增202% !汽车业新国标掀巨浪AAA.jpg" width="600" height="313" border="0" vspace="0"//span/pp style="text-indent: 21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trongbr//pp style="text-indent: 21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根据/spanspanGB18285-2018/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规定,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中的氮氧化物(/spanspanNOx/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测量需要优先使用红外法/spanspan(I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紫外法/spanspan(UV)/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以及化学发光法/spanspan(CLD)/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而原先采用电化学原理测量氮氧化物(/spanspanNOx/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的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自标准实施后/spanspan12/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个月内被要求停止使用。因此自/spanspan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月/spanspan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日新标准正式实施以来,所有使用电化学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的机动车检测站开始紧锣密鼓地更换设备。/span/pp style="text-indent: 21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而南洋仪器研发团队为适应汽车排放新标准,已经提前开发了采用红外法测量氮氧化物(/spanspanNOx/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的/spanstrongspan style="color:#00B0F0"NHA-509/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00B0F0"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span/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并形成批量生产,因此迅速成为/spanspan2019/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上半年国内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产生了良好的销售业绩。/span/p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1d8e2ea3-d80f-4341-bf8d-72e831e46b61.jpg" title="某国产上市仪器公司财报激增202% !汽车业新国标掀巨浪BBB.jpg" alt="某国产上市仪器公司财报激增202% !汽车业新国标掀巨浪BBB.jpg" width="600" height="327" border="0" vspace="0"//span/pp style="text-indent: 21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而另一个新国标/spanspanGB3847-2018/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则规定对柴油车污染物新增加氮氧化物项目的限值要求并进行检测,这项规定也需要于/spanspan2019/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spanspan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月/spanspan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日起正式实施。也就是说同日起,原有机动车检测站必须增加具备氮氧化物测试功能的柴油车排气分析仪,新建机动车检测站也必须配置该类型的仪器。/span/pp style="text-indent: 21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而南华仪器开发的/spanstrongspan style="color:#00B0F0"NHAT-610/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00B0F0"柴油车排气分析仪/span/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同样可以采用红外法测量氮氧化物(/spanspanNOx/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并符合新国标的规定,因此也迅速占领了该类仪器的国内主要市场份额。/span/pp style="text-indent: 21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当然公司环保监测设备及系统的投产及销售也带来了一定的营收增量,但是爆发式增长的背后,仍然是两大新国标带来的红利。/span/p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6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dcd768e0-b295-4cce-a39e-5d76d0ef335a.jpg" title="某国产上市仪器公司财报激增202% !汽车业新国标掀巨浪 (3).jpg" alt="某国产上市仪器公司财报激增202% !汽车业新国标掀巨浪 (3).jpg" width="600" height="169" border="0" vspace="0"//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关于南华仪器/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50px height: 3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01a13c5-03fa-4891-a8c4-345f9c4d79cd.jpg" title="某国产上市仪器公司财报激增202% !汽车业新国标掀巨浪.png" alt="某国产上市仪器公司财报激增202% !汽车业新国标掀巨浪.png" width="150" height="32" border="0" vspace="0"//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南华仪器成立于/spanspan1996/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南华仪器于/spanspan201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上市。现有产品包括机动车排放物检测仪器、机动车环保检测系统、机动车安全检测仪器及机动车安全检测系统,包括各种计算机检测/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管理网络控制系统软件。/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公司专注于环境污染与汽车安全监测的研发,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广东省空气环境污染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授权专利/spanspan79/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项,其中发明专利/spanspan14/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项,实用新型专利/spanspan53/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项,外观设计专利/spanspan1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项,另外公司还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spanspan86/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项。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包括不透光度计检测平台(又称烟度传感器)专利技术、气体分析光学平台(又称气体传感器)专利技术、全自动前照灯检测仪专利技术、汽车底盘测功机电控系统控制技术、汽车检测系统计算机集成控制技术等。发明专利明细如下:/span/p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2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48d5fb8a-7782-40dd-931c-9cd09c374241.jpg" title="某国产上市仪器公司财报激增202% !汽车业新国标掀巨浪 (2).jpg" alt="某国产上市仪器公司财报激增202% !汽车业新国标掀巨浪 (2).jpg" width="600" height="420" border="0" vspace="0"//span/pp style="text-indent: 21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附件:/span/strong/pp class="MsoListParagraph" style="margin-left: 45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1、/span/stronga href="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115/5030334123001331.shtm" target="_self"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pan style="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variant-east-asian: normal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9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 times="" new="" /span/span/strongspan style="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variant-east-asian: normal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9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 times="" new="" /spanstrongspan style="color:#00B0F0"GB3847-2018/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00B0F0"《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span/strong/a/pp class="MsoListParagraph" style="margin-left: 45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2、/span/strongspan style="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variant-east-asian: normal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9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 times="" new="" /span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strong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font-size: 16px color: rgb(0, 176, 240)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 rgb(0, 176, 240) "a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8/attachment/0e4c73cb-fbc1-4a6d-8e5d-f148180a870f.pdf" title="GB 18285-2018 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pdf"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font-size: 16px color: rgb(0, 176, 240) "GB 18285-2018 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pdf/a/span/strong/pp class="MsoListParagraph" style="margin-left: 45px text-align: center "strong欢迎加入汽车检测技术交流群互动交流/strong/pp class="MsoListParagraph" style="margin-left: 45px text-align: center "strong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19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9d75dee8-31b5-4140-89b3-fd85913e7f5b.jpg" title="111_看图王.jpg" alt="111_看图王.jpg" width="200" height="199" border="0" vspace="0"//strong/pp class="MsoListParagraph" style="margin-left: 45px text-align: center "strong欢迎加仪器信息网材料大V号小材子:XCZ3i666/strong/pp class="MsoListParagraph" style="margin-left: 45px text-align: center "strong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4d85130b-160a-4098-804e-48915ead2007.jpg" title="小材子.jpg" alt="小材子.jpg" width="200" height="200" border="0" vspace="0"//strong/p
  • 研发中心遍地 汽车业出现中国式“研发过剩”
    在网上搜索“汽车研发中心”,会发现满页都是“三年内建成四大研发中心”、“三大研发中心同时落成”、“已形成五国八大研发中心的布局”……似乎就在一年间,中国的汽车研发中心忽如一夜春风来,在境内外遍地开花。粗略估计,过去一年内新开张的研发中心已达数十家。但这些研发中心建立的初衷以及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却让人不得不担忧,其最终会成为在产能之外,汽车业的又一种过剩。  研发机构明显过剩  6月28日,长安汽车位于英国诺丁汉科技园区的研发中心正式挂牌。这样,在短短半年内,长安便成立了四个研究院,其全球研发格局也升级为“四国八地”,并欲扩展为“五国九地”。7月19日,总投资1.5亿美元的通用汽车中国前瞻科技科研中心破土动工。一年来,随着这股“研发”热潮,中国良莠不齐的汽车研发中心急速膨胀。  目前而言,国内的汽车研发中心大体分为三类:汽车企业的、科研机构的以及地方政府的。其中,自主品牌是研发中心最积极的拥趸。除长安外,今年3月,投资5亿元的奇瑞研发中心新基地项目正式开工 吉利也计划在杭州再建一个研发中心。  跨国公司方面,在首家研发中心已经普及的基础上,新的研发机构已在酝酿中,投资2.5亿美元的通用汽车前瞻技术科研中心就在去年底投入了使用。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投入也此起彼伏:“广西3年内要建4大汽车研发中心”、在上海落地的研发中心已近50家……  研发中心多为圈地套现  新能源研发中心是新的追逐焦点。其中,广州在去年就祭出了“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的旗号 北京则要在“三年建成世界一流电动汽车研发中心” 而在深圳,包括客车在内的各领域新能源研发大楼拔地而起 上海、西安等地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  虽然发改委已对新能源基地降温,但作为“科技单位”的研发中心仍只增不减。有分析指出,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大部分所谓的“新能源研发中心”都存在套取政策补贴的目的。即使在全球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也不需要这么多的研发中心,况且中国的新能源概念尚处在起步阶段。  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业内分析指出,“研发中心”尤其是新能源研发中心的急剧扩张有政策的原因。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通知要求,“‘十一五’期间所有新增的汽车产能必须满足自主开发产品的条件”。在2009年掀起的企业扩产大潮中,这份文件成为研发中心遍地开花的主要动力。  调查显示,国内汽车研发中心目前已处于“过剩”状态。据2009年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显示,在后续研发费用投入上,仅四大集团较多,而整个汽车行业的专利拥有量更是少得可怜。  同时,由发改委工业司主导的《中国汽车整车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研究报告也显示,我国整车车身接近大改型,底盘及电子系统接近中改型水平,而发动机总成却仅处于小改型水平。  车企缺乏联合开发  专家指出,事实上,现存的研发中心部分不乏推出产出效率较高的,如吉利、奇瑞的研究院以及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等。但以泛亚为例,其研发并非独立的,基本上每款车都是参与到“集合全球研发资源共同打造”的过程中。相比之下,自主品牌的研发中心没有“全球资源”可联动,只能靠原创技术含量较低的“自主研发”。  关注中国汽车业的欧洲汽车界研发人士也曾指出,中国企业单项能力很强,但在整车整合研发的核心竞争力上就比较差。从此而言,在对国内研发中心的审核严加把控的同时,对现有研发资源的整合利用、促成企业间的横向联合开发以及引入研发资源应该成为汽车业资源整合的重要内容。
  • 哥本哈根喧嚣暂平静 中国汽车业遭遇暗算
    喧嚣的哥本哈根终于平静下来,但带给中国汽车市场的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正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国汽车工业不仅要面临未来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还要面对各国高高筑起的二氧化碳减排法案出口壁垒。  一家自主品牌的技术研发人员刘克很担心:“未来几年,汽车业肯定是被重点关注的对象。”  2009年8月11日,国家环保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征求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轻型汽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的函。这份《意见稿》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首次列出了首个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  《意见稿》根据整车质量和类别、变速箱类别划分了16档共32个不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值。  《意见稿》规定整备质量在1430公斤和1540(含)公斤之间的车辆,手动挡车型的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控制在219克之内,自动挡车型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控制在233克之内。  尽管负责制定该标准的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的工作人员一再强调,这只是一项优选标准,不会对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及销售环节造成影响,但在各方利益平衡下的方案却凸显了当前国内汽车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标准的“苍白”。  据欧盟议会通过的标准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从目前的140克/公里,到2012年要达120克/公里,2020年要达到95克/公里,并以此为标准设置不同的汽车碳税。  以2009年汽车市场为例,中国以超过40%的增长速度傲视全球,但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只有30辆,远远低于千人保有量600辆的美国。欧美日传统汽车强国已进入稳定增长期,再加之消费观念成熟,一些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欧盟通过的二氧化碳排放法案,与其说是在减排方面做了表率,倒不如说是给当前的中国汽车工业戴上了“紧箍”。  到2012年,欧盟将对碳超标的新车,按超标比例递增的原则实行惩罚措施。超过目标3克以内每1克罚5欧元,超2克罚20欧元,超3克罚45欧元,要是超标4克将罚140欧元 而从2015年开始,每超标1克,都将被罚95欧元。  “这样的标准,不要说中国车企,就连欧洲自己,实施都很困难。”刘克所在的企业正准备进入欧洲市场,但由于碳排放筑就的技术壁垒,让他们只能在短时期内放弃这个想法。  解决方案并不是没有。福特的一项研究表明,到2010年,同车型的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与汽油发动机相比,可以分别减少26%、31%和33%的二氧化碳排放。  但迄今为止,国内对新能源车的补贴细化方案并未出台 而在企业层面,新能源车的技术储备尚无法满足阶段性的碳排放标准。已经在传统动力领域受制于人的中国汽车工业,在“碳时代”来临之际,将再次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小资料  欧盟:从2012 年开始将对CO2排放量超过130克/公里的M1类新车进行惩罚。  日本:3年期的政策,对低排放车型实施全免、减免75%和减免50%不等的优惠。  美国:到2016年将把小轿车和卡车的排放量减少30%,新车的平均燃油使用效率要从目前11km/升提高至15.44km/升。
  • 英福康新一代氢气泄漏检测技术助力汽车业提高生产效率
    &ldquo 氢&rdquo 松解决检测烦恼  英福康新一代氢气泄漏检测技术助力汽车业提高生产效率  全球汽车行业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竞争愈发激烈。为了抓住市场脉搏,满足业界客户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无论汽车整车制造商还是零部件供应商都在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而如何在生产速度快速提高的同时,有效保证产品质量,成为各大厂商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在质量检测工序中,汽车零部件气密性的检测是众所周知的难点,排除故障所需的时间也较长。为了帮助汽车行业解决这个难题,英福康长期致力于开发新一代泄漏检测技术。如今,氢检测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完善成熟。采用氢气泄漏技术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及时有效地检测出气密性不达标的瑕疵品,因而备受华晨宝马等国际整车品牌的青睐。  氢气作为检测气体  氢气,更准确的说是一种由5%的氢气(H2)和95%的氮气(N2)组成的合成气体,是氢检测技术中的主角。这种合成气体不仅无毒、不易燃烧,而且成分稳定,很难与其它材料表面的惰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在焊接等工序中,它能够有效防止金属表层氧化,通常被作为保护气体使用,并且符合国际ISO10156:2010标准。由于它生产简易、价格低廉(1000升只需机几欧元)、运输和储存方便,在工业上的使用非常广泛。  此外,决定它成为检测气体的最重要原因是:氢分子在的大气中含量微乎其微。通常,在一千万个大气分子中,能找到的氢原子大约只有5个,相当于0.5ppm。这意味着如采用氢气作为检测气体,一旦零部件存在漏孔,检测仪就可快速检测出氢分子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正因如此,氢气取代了很多传统检测介质,越来越广泛地在工业界被作为检测气体使用。  氢检测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价值  传统汽车零部件气密性检测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在水槽中水检以及使用喷雾剂检测等方法。和这些传统方法比较,氢气检漏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由于传统检漏方法通常采用液体为检测介质,这就使得零部件在检测后,不得不再经过一道烘干工序。而为了防止表层腐蚀,很多装有敏感电子元件的关键性零部件,比如变速箱,根本不允许和液体发生接触。  压低时间成本  传统检漏方法不仅工序复杂,也非常耗时。比如在汽车引擎的泄漏测试中,通过水检的方法检测员可以快速检测到一个轻微的5 x 10-2 mbar l/s的泄漏率,但是要找到漏孔的确切所在,则需要耗费多达几个小时的时间。检测的难度是由汽车引擎内部复杂的结构造成的,如果泄漏点在连接部位或狭窄的角落里,它将很难被检测出来。另外,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小气泡通常无法形成,导致较小的漏孔很难被发现。如此一来,作为一项纯粹的需要眼力的工作,检测结果完全取决于检测员的经验和关注度。由于生产线不能因为瑕疵品暂停运行,所以一旦检测出泄漏率,工人们就必须把泄漏的发动机搬运到下游的工作站进行漏孔定位检测。这样既需要人工,也浪费时间,对厂家而言,成本将大大增加。使用氢气泄漏检测方法,漏孔通常只需几分钟就能被准确定位。算下来,它比传统方法的速度快了平均10倍左右,能够很快的收回投资成本。MAN集团GE发动机部门的工厂设备组装规划师Peter Tripp先生表示:&ldquo 氢检测法帮助我们节省了五到十倍的时间,使我们的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过去我们得花费几个小时才找到漏孔,有时甚至无法准确定位漏孔的位置。而现在通过氢气检漏技术,我们只需要10到20分钟就能完成一台发动机的泄漏检测和定位。&rdquo   操作简易  氢检漏技术的实际运用非常简易。检测员只需将组合气体增压导入测试部件内部,然后通过敏感度高的氢传感器探头在部件表面几厘米处进行检测。一旦出现泄漏情况,氢传感器就会检测出氢分子含量超标,并且发出视听信号警告检测员。氢检测技术不仅能定位漏孔的位置,检测仪器还可以根据氢分子含量的多少,确认漏孔的的大小。稳定的混合气体也不会和被检测的零部件发生化学反应,杜绝表面腐蚀现象的发生。  泄漏率量化的重要性  氢检测能够根据泄漏率的多少来确定漏孔的大小,这一功能给汽车零部件的检测带来了诸多便利。在检测零部件标准泄漏率已知的情况下,通过量化实际泄漏率,能够判断出泄漏是属于由设计和技术条件导致的正常泄漏,还是属于不合规格的非常规泄漏。通过对泄漏的量化功能,氢检验技术能直接检测出不合格产品,从而加快返工的时间。  氢检测与其他检测方法的关键区别  决定一个泄漏检测仪器是否成功的关键是传感器的质量和灵敏度。如英福康在Sensistor ISH2000检测仪上采用的先进传感器和创新的软件,就让氢传感器具备了高效选择和快速的准备时间。高效选择功能保证了检漏结果不会受到检测气体以外含氢化合物的影响,例如在工厂车间里通常使用的润滑剂,溶剂等。快速的准备时间是指氢传感器检测到漏孔报警之后,传感器使氢饱和归零所需要的时间。只有在归零之后,传感器才能继续检测。所以说,归零时间越迅速,等待时间越短。集成、坚固的设计,灵活简易的操作和近乎零维修的质量,都是组成氢检测优势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低投资成本+低运营成本=成本高效  在实际的工业应用中的氢泄漏检测可以灵活使用在包括燃油和排气系统中的储罐、管道和阀门,机油系统和汽缸的冷却系统,以及变速箱和离合器等各种汽车零部件上。使用氢泄漏检测能够让对厂家在后期加工线(如干燥箱等)的昂贵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成为过去。此外,检测结果质量的提高也对生产带来了非常积极影响。次品、投诉和保修索赔的现象显著减少,也大大降低了相应的管理成本。来自Grammer AG的Georg Strecker先生是一名质量规划师,他表示:&ldquo 氢泄漏检测设备的使用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我们已经朝着我们交货&lsquo 零瑕疵&rsquo 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氢检测技术也让我们客户满意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大幅度的减少了索赔费用。&rdquo   展望批量泄漏测试  在生产线集成泄漏检测中,现今最常用的方法仍然是压力衰减发(或压降法检测)。检测出的瑕疵部件将被调出并返工。但这种方法通常不够准确。因此,根据不同生产线的的要求,有两种自动化的选配方案,来提高效率,展示测试结果的可再现性。如果厂家只需要检测出零部件是否气密,那么他可以选择在累积室里使用的集成气体测试。这种方法可以在不影响测试结果再现性的情况下,实现对温度高而表面潮湿的零部件进行检测,而采用压力衰减法必须将零部件进行降温和干燥处理。而如果厂家对确定漏孔位置和泄漏性质有要求,那么他应当选择结合了泄漏检测和漏孔定位两个工艺步骤的全自动化泄漏检测系统。行业领军品牌INFICON为汽车行业提供带有氢传感器探头的机器人手臂,通过模式编程对零部件进行全自动检测。氢检测法的种种优点,加上全自动的解决方案,缩短了装配和检测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AP57 w 发动机 英福康产品可用于多处汽车零部件的检测 ISH2000 w 检测仪  关于英福康  英福康(INFICON)是世界领先的检漏仪器仪表的开发商,制造商与供应商。其检漏仪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质量监控中有较高难度的工业流程中。英福康的主要客户有制冷和空调设备的制造商与服务商,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半导体行业以及检漏系统集成商。全球几乎所有重要的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是英福康的客户,其中包括安全气囊、空调及元件、油箱、喷油器系统、各种流体容器生产商等。  作为英福康控股(总部位于瑞士)的一个分支,检漏业务部门使用了英福康控股的其他下属业务部门的产品,如质谱仪和真空控制设备。在2006年,英福康 &ldquo 智慧科技(Wise Technology)&rdquo 专利的应用,为示踪气体检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在2011年,英福康收购了Pfeiffer Vacuum(前身为Sensistor的下属部门)公司的氢泄漏检测技术。  英福康在检漏领域拥有50多年的经验。它通过在科隆(德国),查斯(列支敦士登),林雪平(瑞典),雪城(美国)和上海(中国)地区的生产据点,在重要工业国家的销售办事处,以及与销售伙伴组成的广泛销售网络来进行产品的全球销售管理和支持。在2011年,在全球范围内,英福康实现了3.15亿美元的收益,拥有员工约950名。INFICON在 SIX 瑞士交易所上市,代号为IFCN。  英福康在中国  英福康(中国)是英福康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分公司,于2006年在中国上海投资设立了制造工厂,并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分别设有销售办事处。英福康在中国同步提供集团所有系列的创新产品,并响应中国客户的生产要求,确保为综合性的销售、培训、应用支持和维修服务提供本地化的支持。截至2012年年中,英福康在中国的员工人数超出 100人。英福康在中国发展迅猛,并计划伴随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扩大。  了解更多关于英福康的信息,请浏览:http://www.inficonautomotive.com/zh/index.html
  • 拜耳材料科技与奇瑞汽车打造联合实验室
    4月8日,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产公司之一的拜耳材料科技和中国汽车业领先企业之一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立“奇瑞-拜耳汽车轻量化联合实验室”。同时,拜耳材料科技在奇瑞汽车中央研究院举办科技日活动。  节约能源是拜耳材料科技和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目标,双方将参与制造轻质和节能汽车,保护环境。  双方计划,充分发挥奇瑞在汽车生产、研发和销售的经验和行业优势,结合拜耳材料科技在轻量化材料及汽车整体轻量化解决方案和应用领域的优势,以轻量化材料及相关技术在汽车上的研究及产业化应用为主旨,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  “奇瑞—拜耳汽车轻量化联合实验室”是双方合作项目的重头戏。双方将在聚氨酯复合材料,聚碳酸酯塑料(11850,-135.00,-1.13%)车窗用材料,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吸音降噪等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展开共同研究,并对外联合申请项目及推广。  作为联合实验室的前哨战,拜耳材料科技在奇瑞中央研究院设立了展示厅,作为展示拜耳材料科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平台。并且,拜耳材料科技准备在奇瑞开展主题为轻量化、环保、内饰应用、车身及外饰、电器电子和技术服务等的技术交流会。  “相信通过这些贴近客户的合作,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客户的需求。加上双方定期的、紧密的技术交流、咨询和人员培训。我们会一起向汽车轻量化的方向踏出坚实、有力的步伐,为中国汽车业的可持续化发展贡献出我们的力量。”拜耳材料科技聚碳酸酯亚太区高级副总裁何海德表示。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建辉表示,奇瑞-拜耳汽车轻量化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对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借助于该联合实验室,未来将以轻质、节能、环保汽车为目标,合作开发先进的汽车轻量化技术,致力于推动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创新平台。”  此次合作,是继去年拜耳材料科技在上海成立了拜耳汽车技术中心后,为推动本地的创新能力并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展开合作为目标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举措。  “秉承‘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使用宣言,拜耳材料科技一直致力于汽车行业的环保、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我们非常荣幸与奇瑞开展合作,共同就汽车轻量化展开研究,并期待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相信此次合作不仅互利双赢,而且有利用中国汽车业的长期发展。” 拜耳材料科技聚碳酸酯亚太区高级副总裁何海德博士说。
  • 汽车社会蓝皮书:汽车增长挑战环境保护
    中国网1月23日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汽车社会研究网完成,以“汽车社会与规则”为研究主题,针对中国汽车社会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的《汽车社会蓝皮书》今日发布。  《汽车社会蓝皮书》认为,2012年中国正式进入“汽车社会”,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了20辆。  蓝皮书认为2012年中国汽车社会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  中国冲过“汽车社会”门槛进入加速期  如果私人汽车的增长保持这样的速度,5年多私人汽车保有量就会翻一番,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会达到40辆,10年左右百户汽车拥有量将达到或接近60辆,多数家庭将拥有汽车。  庞大的产销量基数下,汽车保有量增长惊人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增速已经放缓,不再可能出现几年前那种“井喷式”的增长,但由于国内汽车产销量都近2000万辆,未来汽车工业即使是零增长,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依然非常惊人。  后发地区汽车增速快,全国汽车人口快速增加  以千人汽车拥有量看,增速排在前面的地区是宁夏、青海、新疆、河南、江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安徽、广西等地区增速都超过了20%。2012年上半年,汽车驾驶人已经达到了1.86亿。  汽车使用环境恶化  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几乎国内所有大中型城市的共同问题,2012年汽车社会发展指数显示,汽车环境得分下降。  汽车增长对环境保护的挑战加剧  汽车的增加加大了减排的难度。环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像氮氧化物、PM2.5这些污染物与汽车直接相关,降低污染的难度加大,成本增加。汽车不仅带来空气污染,也带来声污染。  蓝皮书认为中国汽车社会面临如下困扰:  民众汽车消费意愿提高与汽车使用成本上升的矛盾  民众汽车消费欲望不断提高,无车者意向购买率和有车者换车意愿均高。调查显示,城市无车者一年内有购车意愿的比例为24.7%,二年内有购车意愿的比例为31.6%,五年内有购车意愿的比例为28.8%,合计的比例为85.1%,而永远不打算买车的比例为2.7%。2012年因燃油价格、城市停车费用、汽车行驶不畅造成在途时间延长等经济和时间成本的增加,整体的汽车使用成本在上升。汽车使用成本上升最快的是时间成本,随着各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快速上升,一二线、甚至许多三线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堵车花费时间增加,在途时间延长,时间成本增加很快。  汽车产业增长预期强劲与各地受迫性汽车限制政策出台的矛盾  汽车行业对汽车增长的预期一直很高,汽车业界对于中国汽车产销的预测一直非常乐观。即使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产量3000万辆,15%出口,每年增加的汽车将是2550万辆,短期内爆发式的增长将给国内的交通、能源、停车空间等汽车环境带来空前的压力。与汽车业界“增长派”不同的是城市管理者的“限制派”,近两年,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实行了汽车限购政策,成都、杭州等城市实行了现行政策,北京、贵州则实行了限购、限行双重政策。  汽车社会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出于不同管理部门的汽车社会管理政策缺乏统筹,出台的汽车政策常常不兼容,如政府管理部门出台汽车限购政策,汽车行业则认为这些政策违反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不同行业和部门对于汽车的管理也存在缺乏科学性,如2012年国庆中秋小型车高速公路不收费的政策,缺乏前期调研,对高速公路流量增加可能造成的影响没有科学的估计,造成一些时段、路段的大拥堵,甚至连是否收卡,以及免费结束时段如何衔接等都很混乱。  汽车社会规则不完善,汽车社会风险加剧  目前的交通法规的制订还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一些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一些地方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个人和部门的利益,对于交通违章和超载存在以罚代管,只罚不管。汽车的增加使得社会风险加剧,社会的脆弱性突显,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暴露了许多社会管理的问题和弱点。  汽车成为社会分化象征,汽车问题升级为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贫富差距的拉大,这种财富差距比较突出地表现在汽车的消费上,从不到3万的国产微型车到车展车价纪录刷新的1.5亿的豪车。巨大差距带来的是社会对贫富差距的不满,集中反映在人们对于豪车违法、横行事件的“标签化”反应。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特权也成为引发民众不满的工具。汽车社会分化的另一个现象是汽车与民族情绪的结合,汽车品牌成为区分爱国与否的标准。湖南长沙、山东青岛、陕西西安等多地发生推翻、打砸日系车和烧4S店等行为。  路权意识缺失,文明状况堪忧  “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其中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路权不明晰。路权意识的缺失是造成交通秩序混乱的根源。交通法规没有能够强化人们的路权意识,混乱的相互侵犯路权使得尊重路权在实际效果上受到了惩罚,在大家都抢行的情况下如果礼让就寸步难行,长期下去就没有人坚持尊重别人路权。在城市道路日益拥挤的情况下,路权之争越来越激烈,影响到社会车辆出行的公务车拉开了政府官员与民众的距离,带来了负面影响。  面对已然来临的“汽车社会”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蓝皮书提出以下建议:  一、未来汽车的发展及其走向并不是由作为汽车产业主要角色的生产厂商和消费者来决定,而是由城市空间来决定,更具体地是由各城市的决策部门和政策决定的。中央政府应该制订全面的汽车社会发展规划,把汽车相关的不同方面纳入整体规划,特别是解决汽车产业与城市管理之间的矛盾,统合不同部门汽车相关政策,使得这些政策不再出现不兼容的问题,确保汽车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各地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应该研究当地汽车社会发展现状,研究出台科学的、系统的汽车社会管理体系,不再只从交通上解决汽车社会问题,而是从汽车社会的宏观角度协调汽车社会的不同方面,使得汽车社会可以有序、可持续、和谐发展。  三、各地应该切实评估目前汽车限制性政策的利弊,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调节汽车的增长速度。限制汽车购买和使用,提高汽车使用成本已经成为未来一、二线城市管理者不得不祭出的无奈之招,未来几年深圳、武汉、杭州、成都、西安等将可能加入汽车限购行列,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等将逐步实行汽车限行政策。在汽车成为民众消费必选项的情况下,出台适当的汽车政策要能够做到既不伤害汽车产业又能满足民众需求。  四、各级党政机关应该重视汽车社会带来的社会问题,加强社会管理,处理好汽车社会下的公平问题,处理好公车、校车等问题,通过有效的途径,从法律上、纪律上、道德上、文化上建立健全汽车社会的规则,使得汽车社会进入良性运行。  五、以明确路权、保障路权为突破口,通过法律、教育等手段强化民众的路权意识,惩罚侵权行为,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汽车文明程度。  六、提高全社会的汽车风险意识,落实交通安全法规的执行,有效降低汽车事故的发生,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 2011上海国际汽车耐候老化技术研讨会
    2011上海国际汽车耐候老化技术研讨会通知及论文征集说明 由美国Q-Lab公司和翁开尔中国公司联合主办的2011上海国际汽车耐候老化技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9月15日隆重召开。 55年来,Q-Lab公司作为光老化和耐候性测试仪器及户外测试服务的行业领导者,一直致力于行业内技术及测试的推广。于2006广州、2007上海和2009上海分别举办国际汽车耐候老化技术研讨会之后,我们将于2011年9月份再次举办上海国际汽车耐候老化技术研讨会。与这一盛会同期举行的还有2011上海国际汽车测试展及汽车老化国家标准审定会。 新的国家汽车老化标准自2009年开始启动,包括全国整车厂,一、二级供应商和检测机构在内的20家单位共同协作,投入两千多万元,历经两年时间,终于在近期完成。本次会议将会对新标准内容和比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讨论。 另外,还有来自主机厂、材料厂和检测机构的多位专家,将会针对最新的老化性能要求,测试技术及提高材料耐候性成果等方面的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此次会议,您可以了解最新起草的国家汽车标准的技术背景和内容;分享汽车国家标准试验研究成果;了解汽车产业耐候老化最新进展;并有机会与200位汽车业一线的技术专家面对面交流。 本次会议将编辑会议论文集,欢迎大家投稿,投稿截止日期为2011年8月15日。优秀论文将安排大会发言。 如需了解详情,敬请致电:联系人:Amanda ZhaoTel:+86-21-58797970Fax: +86-21-58797960E-mail: azhao@q-lab.com.cn 美国Q-Lab公司上海代表处www.q-lab.com
  • 程远:汽车研发中心不是“便利店”
    过去一年内,中国新开张的汽车研发中心已达数十家。有人对这些研发中心建立的初衷以及投入与产出的效率产生了诸多的担忧,认为“研发中心”最终会成为中国汽车业在产能之外,又一种过剩。  汽车设计离不开画图,但是汽车设计又不是纸上画出来的,真正的研发中心不是简单的画图室。真正开发一款车型,要有完整的数据库,要有开发体系,更要做大量的实验与检测,必须有一系列的实验检测设备和手段,简单地说,要有台架试验室、风洞、噪声实验室、试车跑道等等。一款车型设计出来后,要经过上百次的碰撞试验,需要经过百万公里的试驾,要经过各种极端条件的试验,一般小公司是做不了的。  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研发中心,除了需要有各种专长的设计人才,硬件的投资也相当巨大,可以说“深不见底”,绝不是几亿元、十几亿元就能搞定的。这样的研发中心不可能很多,因为不是谁都投得起的,也不是说建就能建起来的。目前在中国,真正“从头到尾”功能齐全的研发中心,奇瑞的“国家汽车工程实验室”完全建成以后,勉强可以算一个,但与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相比,也还有一定差距。  一般来讲,具有一定规模的独立汽车制造企业,都会有一个小型开发中心,以便及时对产品进行改进和改良,研究竞争对手,为市场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当然社会上也有一些独立的“研发公司”,确切地应该叫做“设计公司”,它的本事就是画画图。这样的“研发中心”有几个技术人员,可能是来自大企业或者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因为不具备真正的研发手段,只是为企业做一些单项的研究项目,做些小活,绝对不可能完整地开发出一款新车型来。这样的“研发中心”在欧洲很多,特别是意大利的都灵,可以说“低头不见抬抬头见”,它们一般就是给企业打打工,干不了大事。如果说功能齐全的大型研发中心好比shopping mall,这种小的设计公司则是“加油站”、“便利店”。就像我们需要大商场,也需要小商店,这样的“研发中心”多几个、少几个,无所谓,任其自生自灭,无碍大局,不会造成什么大的“资源浪费”。
  • 工信部成立电动汽车国标法规制定工作组
    近日从工业信息化部了解到,为贯彻落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我国电动汽车标准研究制定和产业健康发展,在前期研究和汽车业界讨论的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成立电动汽车国际标准法规制定与协调工作组。  工信部表示,该工作组有明确的工作章程和组织架构。其中组织架构方面,工作组由国内汽车整车及动力电池等零部件相关企业、电网公司、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行业组织机构等近40家成员单位组成,装备工业司司领导任组长,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秘书处工作 各成员单位选派专家分别组成电动汽车安全专家组、电动汽车与环境专家组。  其中,电动汽车安全专家组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担任组长单位,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副组长单位 电动汽车与环境专家组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组长单位,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为副组长单位。  工信部表示,该工作组的成立,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在电动汽车全球技术法规制定中积极发挥中国作用,履行好我国作为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框架下《1998年协定书》缔约国的权利和义务。  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的国家战略。工作组的成立,推动了我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工作组将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各方优势和企业主体作用,为我国参与制定电动汽车全球技术法规提供有力支撑,为电动汽车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技术支持,为完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推进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咨询,将在提升我国电动汽车研发能力、提高标准法规制定水平、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新能源汽车相关检测仪器将出现新的需求
    p  近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2019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要点突出抓好重点急需标准的研究与制修订工作,主要内容涉及3个部分:优化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创新发展 研究重点领域,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强化国际参与,提升国际影响力。要点在5个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做出详细描述,涉及安全、能耗、电磁兼容、充电、电池回收等几十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要点中特别强调,将采取多项工作和措施,提升这些标准的国际影响力,支撑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法规的协调推进。/pp  同时,仪器信息网编辑也注意到,5月20日,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在京发布《中国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研究》报告 综合中国汽车业发展及排放目标,对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国有望在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其中,一级城市私家车将在2030年实现全面新能源化,而全国范围内的全面退出将在2040年。/pp  综合可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随着这些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实施,相关的检测市场和检测仪器市场有望呈爆发性增长。/ppbr//pp strong 附录:/strong《2019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pp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切实把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突出抓好重点急需标准的研究与制修订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组织全国汽标委编制了2019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主要内容如下:/pp  一、优化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创新发展/pp  1.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立新能源汽车强制性和推荐性国家标准相协调的体系框架,加快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标准子体系建设,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为契机,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通信等融合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pp  2.及时更新电动汽车标准化路线图。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结合在研标准项目进展情况,适时修订《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保持时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持续发挥路线图对标准体系的基础支撑作用。/pp  二、研究重点领域,满足产业发展需求/pp  1.电动汽车安全领域:完成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充电连接安全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等标准的征求意见 完成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标准的技术审查。开展《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宣贯实施。/pp  2.电动汽车能耗领域:结合中国工况及乘用车第五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的研究成果,完成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条件等标准的征求意见,开展增程式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标准的预研工作。/pp  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领域:完成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标准的技术审查,加强低温起动性能、能量消耗量及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等标准的试验验证,加快车载氢系统、加氢口、加氢枪、加氢通信协议等标准的制修订,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标准的预研工作。/pp  4.充电设施及加氢系统领域:完成传导式车载充电机、充电耦合系统电磁兼容等标准的技术审查,启动无线充电系统及互操作性、车辆传导放电要求等标准的制定。基于对大功率传导充电技术的研究,推进充电连接装置通用要求、电动客车接触式充电系统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pp  5.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完成动力电池的材料回收要求、包装运输规范、拆卸要求、梯次利用要求等标准的报批工作,完成汽车用废旧动力单体电池拆解技术规范的技术审查,加快推进放电规范和梯次利用产品标识等标准的制定,开展回收拆解指导手册和可梯次利用设计指南等标准的预研和立项工作。/pp  三、强化国际参与,提升国际影响力/pp  1.深入参与全球技术法规制定。履行联合国世界车辆协调论坛(WP29)框架下的电动汽车安全(EVS)、电动汽车与环境(EVE)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HFCV)等法规制定工作组副主席职责,继续深入参与电动汽车安全第二阶段、混合动力汽车功率测试方法等全球技术法规的研究与验证工作,组织并承办好第六次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工作组会议。/pp  2.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系统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框架下电动汽车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协调工作,积极组织召开国际标准注册专家会议,组织研提国际标准提案,不断加大我国在电动汽车传导充电、无线充电机以及电动摩托车等相关国际标准的参与力度。/pp  3.持续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已经建立的中欧、中德、中法、中日等双边合作机制以及APEC、“一带一路”等多边交流平台,继续加强在电动汽车安全、能耗、关键部件及充电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测试验证工作,支撑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法规的协调推进。/ppbr//p
  • 美国拟对中国进口汽车零件采取新执法行动
    外界预期,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将宣布若干针对中国进口汽车零件的贸易执法行动。美国制造业联盟最近发表3份报告,把中国的涉嫌“违法贸易手段”与美国汽车零件业的就业情况拉上关系。此外,白宫在大选年面对国内经济难题,可能会借机在贸易政策上向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事实上,新成立的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的最初任务之一,将是调查有关中国违法贸易手段的指控,并针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件积极采取执法行动。  奥巴马在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的年度立法会议上宣布成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是美国最大工会之一,代表汽车及多个行业的工人。虽然奥巴马未有提及汽车零件贸易,但他誓言将反对世界任何国家采取不公平贸易手段,当中包括中国在内。  美国制造业联盟在上述其中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汽车零件供应链于200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流失了逾400,000份工作,而业内其余160万份工作也面临流失的风险,主要因为汽车零件进口迅速增长,特别是来自中国的进口汽车零件。  报告承认,自经济衰退见底后,美国汽车零件业增聘了60,000人,但与多年来已经流失的职位相比只是九牛一毛。报告亦指出,由于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件数量急增,美国汽车销路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本土汽车业的就业数目。报告表示,过去10年,中国汽车零件出口飇升逾9倍。据称,中国政府于2001至2011年间,透过补贴煤、电、天然气、玻璃及钢铁价格,向当地汽车零件业给予大量补贴。联盟指出,自2001年起,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汽车零件总值达620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的汽车零件贸易逆差到2010年增加逾8.5倍至80亿美元。  报告亦提及人民币被低估、中国要求外国投资者向当地联营企业转移技术、不公平对待进口货,以及限制稀土和其他重要原材料出口等问题。报告认为,各项手段以及中国政府向当地汽车零件业提供补贴,都违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  另一份报告则重点说明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对汽车及汽车零件业的支援措施。报告称,中国政府计划于未来10年投资逾180亿美元,令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混能车及相关主要零部件生产国。报告表示,中国政府将于未来5年投资1.5万亿美元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包括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年增长率目标为35%。报告认为,规划涵盖的汽车零部件包括电池、电动引擎、电子控制系统及燃料电池。  因此,美国制造业联盟及多名国会议员促请奥巴马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对付中国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掠夺性贸易手段”。联盟行政总监保罗(Scoot Paul)曾经表示,联邦政府必须采取行动。民主党俄亥俄州参议员布朗(Sherrod Brown)主张较为进取的方针,民主党缅因州众议员米肖(Mike Michaud)已要求美国政府“使用一切资源采取针对中国的贸易执法措施”。  联盟未有评论美国可能采取的贸易执法行动,媒体引述消息指,虽然近期联邦法院裁定美国不能向来自中国等非市场经济体的进口货征收反倾销税,有团体将向当局提出新的反倾销及/或反补贴申诉。此外,美国亦可以向世贸组织提出解决贸易纠纷,这是较为可取的策略。  参议员布朗认为,另一个办法是由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采取主动,但其能否及如何解决中国给予汽车零件补贴的问题仍属未知之数。根据奥巴马于2月28日发布的行政命令,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的任务包括(i)作为美国贸易代表处及其他联邦政府部门的沟通平台,统筹符合国际贸易协议及本土贸易法例的贸易措施 (ii)统筹美国贸易代表处、其他有贸易相关责任的联邦政府部门及美国情报体系,以便交换有关外国贸易伙伴可能违反国际贸易协议的情报资讯 及(iii)向美国工人、商界及其他相关人士宣扬讯息,让更多人士参与辨识、减少或消除外国贸易壁垒及外国的不公平贸易手段。参与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的政府部门包括美国贸易代表处、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事处、国务院、财政部、司法部、农业部、商务部及国土安全部。此外,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将向美国知识产权执法统筹主任,咨询与美国贸易权益中知识产权的相关执法问题。  美国总统在2013年的财政预算案中,建议向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拨款2,600万美元,当中2,400万美元拨归美国商务部的国际贸易管理局,余下的200万美元则拨予美国贸易代表处。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由全职的美国贸易代表处高层官员统领,人员数目介乎50至60人。  更多详情参见:  http://www.hktdc.com/info/mi/a/baus/en/1X07UL27/1/Business-Alert-US/Auto-Parts-From-China-Could-Be-Subject-Of-New-Enforcement-Action.htm
  • 从七大新兴产业看化工发展新机会之一:让新能源汽车跑得更快更远
    不久前,国务院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7个产业将被重点培育并加快推进。这些新兴产业与化工密切相关,未来有望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化工科技如何推进新兴产业崛起?新兴产业又将给化工行业带来哪些机会?本版从今天起组织系列报道“从七大新兴产业看化工发展新机会”。  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必带动电池技术和轻量化技术升华。助力新能源汽车业打造一颗强劲的“心脏”,让它的动力更强劲更持久,是相关化工企业的机遇,更是责任。  锂离子电池  关键材料力争国产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其关键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它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核心技术。据测算,一台纯电动汽车需要40~50千克的正极材料和电解液,约为单个手机电池耗用量的1万倍。新能源汽车对锂电池材料需求量很大,但我国多数无法自产。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核心,约占电池成本的40%。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四种——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以及三元材料,其中第一种在我国占主流。不过,从单电池电压来看,磷酸铁锂比钴酸锂等材料低很多,导致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偏低,电池系统体积很大,大规模运用还需作更多技术论证。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锰酸锂还是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在循环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充放电性能等方面还存在缺陷。  隔膜是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全球近95%的隔膜由日本旭化成、东燃化学及美国Celgard三家公司生产。我国隔膜研究起步较晚,生产企业屈指可数,其中仅有星源科技、金辉高科、新乡格瑞恩、桂林新时代等几家技术相对成熟。目前国产隔膜在低、中端市场已经大部分替代了进口产品,并有少量产品进入高端市场,但适用于车用动力电池的三层结构隔膜和陶瓷/塑料复合膜尚不能生产,全部依赖进口。  我国有十多家锂离子电解液生产企业,但绝大多数从事溶剂提纯和电解液配制,电解质盐、添加剂等关键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制约了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目前,固体和凝胶电解质开始被用作一个特殊的组件,同时发挥电解液和电池隔膜的作用,成为企业的关注热点。  燃料电池  打破质子交换膜瓶颈  燃料电池是目前很多专家认准的方向,不少国际巨头也在该领域发力。由于启动快速、负载响应快,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成为了燃料电池技术的代表,其核心就是那一张膜。  性能优异的原材料产业化是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关键。质子交换膜生产技术一直为美国和日本所垄断,国内企业多采用美国杜邦公司产品。科研人员希望研究出增强、自增湿、在中温120℃左右工作的复合质子交换膜。  今年以来喜讯频传,山东东岳集团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膜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垄断,同时其年产500吨的燃料电池磺酸树脂离子膜生产装置建成投产 武汉理工大学承担的质子交换膜研究开发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采用独特制备工艺与树脂末端修饰技术,使复合膜气体渗透性大大降低,质子传导率和耐久性明显提高。  此外,碳载铂催化剂的产业化问题也急需解决。该催化剂在电极中分为加快阳极燃料氢氧化和加快阴极氧化剂氧气还原两类催化剂。国内许多单位都在研发碳载铂及非铂催化剂,并在产业化方面取得进展,但离国外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材料创新  轻量化要求高于传统汽车  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的动力系统与传统汽车的区别很大,需要额外增加200千克的重量。由于电池技术等未能同步发展,行驶里程短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减轻重量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动力不足的缺陷,因此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比传统汽车更高的轻量化要求。  轻量化需求拓展了高性能材料发展空间。在设计中大量采用塑料,不仅可以满足轻量化要求,还有利于降低成本,而塑料逐渐成为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譬如,保险杠等外装件以塑代钢 仪表板、座椅、头枕等对安全、环保、舒适性能的要求较高,内饰件采用可吸收冲击能量和振动能量的弹性体和发泡塑料来制造,可减轻碰撞时对人体的伤害 燃油箱、发动机和底盘上的零件等功能结构件则多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甚至特种工程塑料(如聚碳酸酯耐力板)。  目前,汽车塑料件的发展重点已经向开发结构件、外装件用的增强复合材料和高性能树脂材料转移。电池组的框架和结构部件、电池隔膜等对材料也提出了创新性的要求。一些公司已经拿出了高性能聚酰胺等候选方案:通过材料革新提升荷电线和连接器负荷,达到功能集成化,以降低下一代逆变器的自重和成本
  • 爱色丽协助中国汽车工业提高整车涂装水平
    由东南科仪担任总代理和技术服务中心的美国爱色丽(X-Rite)色彩色差仪(测色仪,分光光度测色仪),在建立色彩标准,量化(数字化)色彩现象和电脑自动配色领域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发生产出世界最先进的便携式、台式积分球式分光光度颜色测量仪器,其产品在下列应用领域名列前茅:汽车、家电等的金属漆,珠光漆检测评价(覆盖全球90%的主流汽车生产厂,配套厂);全球印刷和彩色冲印行业的质量认可(全球100%的KODAK认证店,全球100%的苹果印前输出中心);在涂料行业亦获得广泛认同和广泛应用。MA-68II五角度色彩色差仪,在业界至少领先10年(目前其它品牌最多可三角度同时测量),在15° 、25° 、45° 、75° 和 110° ,5个不同观察角度测量色彩变化,并可分析金属闪光漆的颜料色度和金属漆,珠光漆动态指数,指导喷漆工艺,适用于汽车、家电金属闪光漆及珠光涂料的生产。 除全球所有主流汽车厂广泛采用外,目前因国内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已被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金杯、东南汽车,庆铃汽车,重庆五十铃、株州亚马哈、关西涂料、大桥化工等广泛采用。 在最近广州某日资汽车企业的招标项目中,MA-68II以独一无二的高性能指标,一举击败对手,获得三套订单,货品总值超过8万美元。再次显示X-Rite五角度分光光度计在金属漆领域的技术先进性和不可替代性,为帮助广州地区逐渐成为中国汽车业制造重镇奠定了基础。有关爱色丽(X-Rite)的产品资料,产品样本,产品试用,标书写作和供货事宜,请联系其总代理:东南科仪Http://www.sinoinstrument.com E-mail: dongnan@sinoinstrument.com南方(华南,华东,西南与中南)地区请联系:广州:东风中路268号广州交易广场1706  (510030)电话:020-83510088(十线)  83510550  83510358 传真:020-83510388
  • 德国莱茵TUV与爱达克联手上海设立汽车零部件检测实验室
    德国莱茵TUV与全球最大的第三方车辆工程设计公司爱达克(EDAG)进军国内汽车零部件检测验证市场。经过年余筹备,已于2011年第四季在上海设立汽车零部件检测实验室(ACT,Automotive Components Testing),推出汽车零部件检测验证服务。结合德国莱茵TUV在产品验证的全球知名度与爱达克在车辆产品领域的研发技术,双方的优势互补性合作将有助提升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由于汽车零件种类繁多及检测项目繁杂,多数国外汽车整车厂实验室都没有足够的检测产能,零部件的委外第三方检测已成为国外汽车整车厂所采用的通用办法。目前,全球仅汽车内饰件和电气电子部件检测服务的费用总额每年就超过20亿美元。在国内,委外第三方检测还属新生事物,但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伴随而来的汽车零部件委外检测需求也与日俱增。根据SMR 市调数据显示,国内汽车内饰件和电气电子部件的委外第三方检测服务费用已达到1.79 亿美元,并且在未来5年,中国所需的检测服务可望每年递增20%。     对国内零部件生产厂商来说,以往零件在供给本土合资整车厂或国外车厂时,都需先在国外整车厂或其认可批准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样品检测,检测通过和认可之后才能正式供货,这样的过程往往需要克服更多沟通问题、耗费更多的时间及成本。有鉴于此,德国莱茵TUV与德国爱达克合作成立中国境内第一家为国外整车厂认可的汽车零部件检测实验室(ACT),可为国内零部件厂商依据国外整车厂或客户特殊规定的质量及实验标准,在国内完成检测认可工作,为客户缩短验证时间,减少验证成本,扫除沟通障碍。同时,客户也能参与到检测过程中来,面对面地讨论实验结果,从而提升和改善自身的研发实力及制造水平。  正如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副总裁吕伯肯先生所说,"德国莱茵TUV与爱达克的合作即着眼在弥补国内外整车厂在整体零部件市场检测能量不足的缺口,上海零部件检测实验室(ACT)可以协助国内外整车厂确认合格的零部件规格,并进一步提升整体汽车业的出口质量水平。"  上海零部件检测实验室同时也将是国内第一家被大众、宝马、戴姆勒、通用等欧美整车厂认可接受的检测实验室,一期投资2000万人民币,配备最先进的仪器和检测设备,协同中德两国的车辆技术专家,进行汽车零部件性能检测、化学及EMC 检测,可检测的零部件包含内饰件,电线电缆、控制单元、插头、开关、保险丝、等其它组件。  关于德国莱茵 TUV 大中华区  德国莱茵 TUV 集团作为国际知名的独立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拥有近140年的经验,在全球五大洲61个国家设有 500 个服务据点,全球员工数超过 14,500,能提供全球客户所需的服务支持。 德国莱茵 TUV 大中华区员工约 2,500 人,服务范围包含:工业及能源服务、电子电气产品测试、通讯测试、化学测试、食品安全测试、人体工学、系统管理等测试认证服务。 德国莱茵 TUV 向来以严谨高品质的测试认证服务着称,并以公正独立的角度提供各项专业评估,为当地企业提供符合安全、品质以及环保的优质服务和解决方案。
  • 新合资政策剑指创新 多家汽车研发中心本土开花
    宝马最近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国技术中心,这是继美国加州技术中心和日本东京技术中心之后,宝马在海外投入运营的第三家技术研发中心。该技术中心主要目标是关注中国汽车行业和其他行业的新趋势和新技术,探索它们应用于宝马产品中的可行性,并将适合的技术尽快应用于宝马车型。  在此之前,通用、丰田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目的是更好地实施本地化策略。事实上,中国相关职能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合资汽车公司开设研发中心,以提高中国本土汽车产业的开发能力。在利益与政策双重推动下,汽车公司研发中心在全国已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  研发中心遍地开花  4月中旬,华晨宝马董事长吴小安宣布将华晨宝马研发机构升级为研发中心,“华晨宝马研发中心建在我们的铁西新工厂内,将配备高压测试设备、电动车实验室、模拟车型和声学测试设备等先进设备。而且,华晨宝马也将首次开展夏季和冬季车辆测试项目。”吴小安表示研发中心的目标是形成整车研发的能力。  戴姆勒-奔驰海外唯一的商务车研发中心也于3月底在福建投入运营。在贯彻落实本土化策略的大背景下,奔驰研发中心采用包含产品设计中心、整车综合试验室、零部件测试试验室、道路试验场和试制车间,并且在设计放行、测试数据等方面,与戴姆勒研发中心总部可以进行同步确认和数据共享。  跨国公司通用汽车、奥迪、标致雪铁龙,早都在2008年之前在中国开设了研发中心。2011年底,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在江苏常熟挂牌,这是跨国公司首家中国独资研发中心,配有一条全长约5.2公里的环状试车场地,6.89亿美元的投资额也创下了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中心的最大规模。该技术中心将负责最重要核心零部件的开发,新能源汽车国产化的技术也将在此完成。  除了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合资汽车公司研发中心已成为新建项目的“标准动作”。2012年底,长安标致雪铁龙研发中心奠基仪式在深圳举行,该公司称,建立研发中心是“积极响应国家汽车产业政策”。根据发改委关于新建合资汽车公司的规定,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必须要建立产品研发机构,这也是近年来很多合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合资企业的本土化研发浪潮早已暗流汹涌。在2007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50项获奖成果中,有9项来自于合资汽车公司或合资汽车研发中心,包括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本田等。而在2008年度该奖项的50项获奖成果中,东风日产、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东风本田、上海通用等均榜上有名。  本地化的驱动力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我们之前引进的车型都是外方在国外开发、导入到中国的,未来我们将会导入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车型。”日系一家合资汽车公司高层对记者表示。  随着竞争加剧,简单地实施海外车型本土化适应工程,已无法满足日益丰富的中国市场需求。要想夯实其在华的既得利益并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从研发环节到制造环节国产化率的高低,已经成为决定外资车企在华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北京现代、东风本田、东风雪铁龙等合资企业的本土化研发计划相继实施。对于合资企业走本土化之路,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陈祖涛认为,合资企业本土化研发能帮助中国汽车业尽快了解欧美法规、质量要求、环保、国情等各方面的内容,使中国车更容易被世界接受,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无疑也会加快。  盖世汽车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80%以上主要汽车合资厂商都在国内建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事实上。跨国零部件企业也纷纷在2006年以后大量在华新建研发中心。目前博世已在华成立5个研发中心,大陆集团在上海也设有两个研发中心。从职能来看,跨国零部件公司研发中心多为开发适合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而做的检测、标定、测试设计,但部分已开始在中国做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并向该公司全球其他研发中心实施输出。  从国家政策层面看,相关职能部门早已不满汽车合资“市场换技术”成果。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预示着职能部门对汽车自主开发的推动进一步落实。深谙中国市场游戏规则的合资公司“问弦知雅意”,纷纷迅速做出积极的反馈。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合资公司建立研发中心具备诸多现实利好。该人士举例说,“合资公司研发中心建成后,有被定义为"科研成果"和"自主研发"的产品,便可以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某合资汽车公司高层对记者表示,新版的公务车采购目录几乎将外资品牌剔除在外,但有了“合资自主”的外衣,合资品牌依然能够在政府采购等方面施展拳脚。  “只有合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力度,中方才有可能在研发过程中逐渐掌握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这一直都是近几年中国政府在各种会议、政策中表露出的希望。”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2011上海国际汽车耐候老化技术研讨会
    2011上海国际汽车耐候老化技术研讨会2011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WeatheringTechnology Symposium2011年9月15日 上海 背景Q-Lab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光老化及耐候性的技术推广工作。于2006广州,2007上海和2009上海分别举办了国际汽车耐候老化技术研讨会,并得到一致的好评。今年我们将在上海国际汽车测试展期间举办2011上海国际汽车耐候老化技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主题2009年开始起草的国家汽车老化标准,在全国包括主机厂,材料厂和检测机构在内20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投入了大量人、物力,开展了业内最大规模大气曝晒和实验室加速比对试验,总投入达2千万人民币,取得了大批实验结果,并完成了标准的起草工作。本次会议中多位专家将与大家分享实验成果,相信此次会议必能将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的老化实验和技术水平发展。您将获得的收益&bull 了解最新起草的国家汽车标准的技术背景和内容&bull 分享汽车国家标准试验研究成果&bull 了解汽车产业耐候老化最新进展&bull 与 200位汽车业一线的技术专家面对面交流演讲嘉宾&议题摘要(排名不分先后)&bull 制品分技术委员会题目:近年国家汽车非金属标准的制定情况介绍(主题发言)&bull 柳立志 主任 襄樊国家汽车测试研究中心题目:新内外饰国家标准的制定过程和主要成果为时两年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在各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此项工作的成果包括:1) 首次在行业内开展了内外饰件材料进行系统的比对试验。2)首次就国际上现行的主要方法作了全面的对比研究,找出适合中国气候条件的先进的加速测试方法。3)参照国际上先进的汽车老化测试方法标准完成了氙灯、紫外两个汽车老化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bull 孙杏蕾 工程师 Q-Lab中国代表处题目:中国海南、敦煌大气曝晒与实验室QUV、氙灯加速老化试验方法相关性研究目前各汽车主机厂的实验室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多来自于国外,未与中国的气候条件作过全面系统的相关性对比试验。此次国标对比试验中,分析了40种汽车外饰油漆和45种汽车内饰塑料的15种实验室加速老化测试循环与海南、敦煌两种户外自然曝晒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对比试验结果,得到与户外自然曝晒相关性好的实验室加速测试循环,并写入汽车老化氙灯、紫外国标中。&bull 黄小翰 材料工程师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题目:汽车内饰材料的发粘评估和分析汽车内饰材料发粘特性越来越受关注,通过与BASF, PRET和Q-Lab的合作研究,我们找出材料发粘现象产生的机理,并确定了评估的方法和实验条件。&bull 王纳新 正高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题目: UV穿透率测试在涂层性能检测中的应用UV穿透率测量已广泛应用于面漆紫外防护性能评估。本文提出了一种涂层UV穿透率的透射光谱法测试方案,建立了涂层设计模型,得到了涂料、涂层厚度及其耐候性间的关系。根据建立的模型,能够快速检测涂层质量和确定涂层最经济的工艺膜厚,指导涂层设计和确定生产线相关工艺参数。对涂层的耐候性优劣做出快速判断。&bull 李泽华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CWTR)题目:汽车内饰材料环境失效分析方法探讨汽车工业中大量采用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作为内饰材料。高分子材料一般利用红外光谱、热裂解质谱、扫描电镜、差热分析等方法进行原材料比对筛选、质量控制、成分检验以及环境失效分析。本文围绕汽车内饰材料环境失效分析中应用的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展开了探讨。&bull 陈拯 工程师 奇瑞汽车股份公司题目:汽车内外饰材料老化问题试验分析耐候、耐光老化性能是汽车内外饰产品的基本性能要求之一,由于内外饰材料类别较多,其老化失效形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对一些常见汽车材料老化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介绍相关耐侯、老化试验评价方法。&bull 演讲人 徐莉珺 BASF 公司题目:汽车PP/TPO材料的稳定延长PP/TPO材料在汽车环境中的使用寿命,同时又必须满足汽车的低挥发、不发粘等其它要求,因此选用合适的塑料添加剂来满足这些要求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将根据这些性能要求探讨添加剂的选择以及相互影响。&bull 演讲人(待定)海南热带汽车试验有限公司题目:汽车非金属材料大气老化试验方法研究摘要:本文简单论述了汽车产品进行大气环境老化腐蚀性暴露试验的重要性及其经受大气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后的老化破坏模式与试验情况,提出了制订汽车非金属材料及其零部件室外大气暴露试验方法需要考虑的问题:暴露试验条件、试样、试验期限、投试时间、检测周期、检测注意事项和结果评定。&bull Ron Roberts 副总裁 美国Q-Lab公司题目: 我们正在研发一种新式加速老化测试方案,它将会显著提高弗罗里达曝晒观测失效和加速老化测试的相关性。现在有多种涂料,在弗罗里达南部接受曝晒测试,同也在转鼓式加速老化测试仪器中被检测。退化后,由FITR光谱,UV光谱,失光和色变导致化学构成的改变。新的测试方法将精确的重现分层,裂化,失去光泽,色变和起泡等现象。在新的测试方案中,水循环的持久性是基于对湿度时间和真实的水吸收率来测量的。最新开发的选择性过滤片展示了加速测试仪器中光源的光谱分布和地面輻射匹配度,它提高了化学构成变化的种类并加速了曝晒的匹配度。普通失败模式的复制,显示了涂料体系在湿度循环中吸收了水分,以及在加速测试中,模拟自然曝晒的辐射光谱分布。讨论环节:我们将邀请业内的专家与参会代表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专家包括:刘树文 经理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于慧杰 主任 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彭彪斌 主任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杨如松 技术总监 上海汽车有限公司对于涂料和零件的加速测试,可以避免产品的失效并提高您产品的利润。主办单位:美国Q-Lab公司 翁开尔有限公司协办单位:重庆第59所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襄樊国家汽车测试研究中心SGS-CSTC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支持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分会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非金属制品分技术委员会注册会务费:2011年8月30日前报名付费人民币800元整;2011年9月01日后报名付费人民币1200元整前五位报名者,将获得免费参会资格。报到时间:2011年9月15日会议酒店:上海徐汇瑞峰酒店(上海市徐汇区肇嘉浜路7号)住宿费用(自理):徐汇瑞峰酒店,参考价450元/间/晚 (双早)附件酒店(自理):格林豪泰酒店,参考价239元/间/晚(无早)酒店地址:上海市卢湾区打浦路92号联系人:赵女士电话:+86-021-5879-7970手机:+86-13681748288传真:+86-021-5879-7960电邮:azhao@q-lab.com.cn附件: 《2011上海国际汽车耐候老化技术研讨会》及报名表下载来源: www.hjunkel.com
  • 2015上海国际汽车耐候老化及腐蚀测试技术研讨会9月17日-18日上海举行!
    关注汽车腐蚀与老化防护技术,为汽车行业提供问题解决方案 2015年也是Q-Lab公司中国办公室成立的第10个年头,研讨会现场我们会随机抽取10名参会代表,送出10台kindle电子书阅读器! 主办单位:美国Q-Lab公司 翁开尔贸易有限公司 背景 经过20多年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到了以质量取胜,以效益取胜的阶段,汽车的耐候老化性及耐腐蚀性,不仅影响到汽车表观,更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能。相应地,中国汽车开发试验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作为汽车材料、零部件、及整车的重要测试指标,耐候老化测试和腐蚀测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而且对汽车耐候及腐蚀性能的关注度,不仅仅局限于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也包括汽车的二级、三级供应商,同时耐候性和耐腐蚀性的提高也需要汽车产业链中所有单位的参与。为了配合汽车行业的发展和需求,Q-Lab公司多年来一直不懈地致力于耐候老化及腐蚀技术的推广工作,2006年在广州,2007、2009、2011、2013年在上海, 我们举办了国际汽车耐候老化技术研讨会。今年,我们将在中国上海举办2015年上海国际汽车耐候老化及腐蚀技术研讨会。 这是一个关注汽车腐蚀与老化防护技术的专业论坛,自2006年举办以来得到汽车业界及防腐蚀老化领域专业人士鼎力支持:上海通用汽车、一汽大众、奇瑞汽车、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中国一汽、上海汽车、神龙汽车、广汽丰田、比亚迪汽车、Volvo、长城汽车、海马、菲亚特、天津一汽夏利汽车、北汽福田、东风汽车、南京汽车、SGS汽车材料测试中心、CWTR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国家汽车测试研究中心(襄樊)、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天罡助剂、BASF、PPG、SGS通标公司、Intertek、华测检测、BYK、金发科技、3M中国、汉高、立邦、杜邦、阿克苏诺贝尔、通用电气、海南汽车试验研究所、国家高分子材料与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化工研究院)、上海中钢集团、上海涂料、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上海奥申汽车检测、深圳市安姆特检测技术、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纺织工业南方科技测试中心(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总后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等。 演讲嘉宾 & 议题摘要9月17日 汽车老化腐蚀测试技术研讨会老化专场1) 冯国华 上海通用汽车 高级经理 2) 汪浩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可靠性试验科科长题目:新的汽车老化国家标准的应用 3)刘罡 北京天罡助剂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4) Katharine E. Morgan, ASTM 全球执行副总裁 题目:全球各行业如何使用ASTM达到他们的目标5) Ron Roberts 美国Q-Lab公司 销售副总裁题目:最新交通工具用涂料的耐候测试标准ASTM D78696) 沈恺 BYK仪器中国区技术经理 题目:涂料中的荧光对汽车涂料耐候性的影响和测量9月18日汽车老化腐蚀测试技术研讨会腐蚀专场1) 黄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防腐蚀老化分会(筹)秘书长 2) 戴毅刚 宝钢股份研究院(技术中心) 冷轧产品研究所 首席研究员题目:汽车板的腐蚀与防护3) 王振尧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 研究员题目:镀锌钢在典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机理与锌保护性评价 4) Sean Fowler 美国Q-Lab公司 全球技术营销专家题目:现代腐蚀测试---干湿交替循环腐蚀测试 5) 章皎琅 海南热带汽车试验有限公司 题目:整车油漆涂层耐候性评价方法研究 6) 曾登峰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厦门分部 测试部工程师题目: 几种表面状态的金属材料海洋环境腐蚀试验7) 李伟 SGS Auto Dept. 实验室主管及腐蚀测试总工题目: 现行主要汽车循环腐蚀标准的比较 免费参会,名额有限,请及时注册!期待您的参与!(在线注册链接为:http://web.q-lab.com/Extranet/96729/forms.aspx?msgid=3868b515-8b1b-4380-b174-88d0c0f39086&LinkID=CH00096729eR00000017AD )更多信息,请联系: 美国Q-Lab公司中国代表处 市场部:Olivia Zhang 张端 女士ozhang@q-lab.com +86-21-5879-7970
  • 我国汽车材料界的“拓荒牛”——马鸣图教授
    马鸣图教授1942年生于河南兰考,1964年上海交大毕业后分配到机械工业部汽车研究所工作;1978年作为文革之后的首届研究生,入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学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85年已取得博士学位,重回汽车研究所(现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工作至今。  三年前,笔者在一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坛会上与七十七岁的老科学工作者马鸣图教授邂逅。论坛上,身高一米八五、体魄健硕、思维缜密马鸣图教授,对轻量化进行深入浅出的系统论述,同时也道出他的心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英明决策再次点燃了他绽放科技成果之花的激情。这次谋面我们一见如故,携手踏上了打造我国“钢铁与制造业有效供给新经济体系”的示范之路。并肩战斗的岁月中感触到在马老勤奋拼搏的身后有着一颗情操崇高的心灵,更清楚地看到他在我国汽车材料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再到高质量发展的历程中默默拓荒的身影和留下的一个个勤奋与智慧的丰碑。2021年5月24日马鸣图教授给专家组汇报科研成果 初出茅庐第一功,发明了我国首代军车关键零件用钢1965年,响应党中央号召,支援三线建设;马鸣图随汽车研究所组织部分人员内迁到重庆,主要承担以“法国贝利埃汽车公司”引进的军用越野车为依托,实现我国第一代军用车国产化的开发和生产基地建设。法国贝利埃汽车公司生产的重型越野汽车为北大西洋集团公约专用车,被誉为“沙漠里的羚羊”,车型的越野性能好,功能强,结构较复杂,并且具有自救能力,运行可靠;该车用钢系列为镍铬钼系列,强韧性匹配较好。其前桥内外半轴用钢为30NCD16,相当于30Cr2Ni4Mo,合金含量高,性能要求高:在抗拉强度1000MPa下冲击韧性大于150 J /Cm2,这种性能指标对于当时的调质结构钢是十分高的指标,该钢种曾被誉为法国的“王牌结构钢”,还用于飞机的起落架。我国当时缺镍少铬,就必须开发国内富有的合金元素钢种替代镍铬钢,而且性能又必须满足军用车的需要。为加快军用汽车生产的进度,曾有一个方案是仿制法国的30NCD16,但钢材交到綦江锻造厂进行零件锻造时发生大量的开裂,难以做出合格的锻坯,这条技术路线难以走通。最后,经过无数次的开发 、实验试制终于于1976年成功开发了我国富有合金元素的30Mn2MoW,合金量大幅度降低,成本下降,强度和韧性均达到30NCD16的要求,同时工艺性能优于30NCD16,拥有良好的锻造性能。该钢种是我国独创,这一钢种的研发成功,支持了我国首代军用车的生产和国防建设,并用于我国首代导弹运输车,该成果于1990年获得“国家发明奖”。《双相钢--物理和力学冶金》---我国先进高强度钢发展的奠基石1978年,马鸣图教授以对双相钢的产生、双相钢特性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双相钢深刻认识为基础,率先提出了“汽车轻量化”的概念。同时,对双相钢的强化特性的研究,提出和建立了全新的“计算双相钢强度的混合物定律和表征方程”,用导出的不连续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混合物定律,代替当时大量应用的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混合物定律。该方程可根据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合金成分计算和预测双相钢强度,大大提高了计算的精度和预测的准确性。这一成果不仅丰富了双相钢的强化理论,同时,也为双相钢强度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有关研究论文发表于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材料力学性能会议”会刊上。基于对双相钢流变特性的C-J分析的曲线,提出了描述双相钢流变特性的综合变形模型,即双相钢变形的第一阶段用晶体强化的Ashby M.F 微观力学模型来描述双相钢的初始屈服和加工硬化特性;在C-J分析曲线的拐点之后,用Mileiko S.J理论来描述双相钢的均匀变形和组织之间的关系,这一综合模型较好的描述了双相钢的初始加工硬化和均匀变形阶段的流变特性,为双相钢性能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80年代初,马鸣图教授关于双相钢的研究成果得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W.S.Owen教授认可,之后,W.S.Owen教授发表在“金属工艺技术”上的文章:“一个简单的热处理能够挽救底特律(指美国汽车工业)吗?”,深刻阐明了双相钢对美国汽车四大工业支柱之一的“汽车工业”的重要性和对我国未来汽车工业的重要性。1986年,马鸣图教授和日本茨城大学教授友田阳联合主办了“双相钢微观力学研讨会”,根据近4年的关于双相钢的研究成果以及所发表的文章并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撰写了国内外关于双相钢的首部学术专著《双相钢-物理和力学冶金》,该书于1988年01月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发行,于2009年01月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再版。《双相钢--物理和力学冶金》是冶金企业、机械制造企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企业从事金属材料、热处理和力学性能的科研或工艺开发的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材料专业的师生、研究生重要的参考资料。为我国先进高强度钢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实现我国双相钢总产量已超过千万吨。该著作对我国双相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并取得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大促进了我国先进高强度钢的发展和在我国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被誉为我国先进高强度钢发展的经典著作。双相钢包辛铬效应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80年代,马鸣图教授在双相钢的包辛格效应的研究中,采用力学和磁物理参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了磁软化现象,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新的试验结果,取得了具有开拓性的研究进展,使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世界前沿。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实验室主任法国科学院院士Haik在评价该成果时,认为“该研究结果开创了包辛格效应研究的新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力学参量和磁物理参量的对比研究分析,深刻阐明了这一重要的经典效应(包辛格效应)和重要的表征参量背应力的物理本质及其与相间应力的关系与消除背应力的方法,为高强度材料的成形回弹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他针对该成果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其中,“Bauschinger effect and back stress in a dual phase steel”在“Trans.ISIJ”创刊号上发表。马鸣图教授1990年访问日本茨城大学时,曾被友田阳教授以日本人最高礼遇邀请到家里居住做客,对许多关于双相钢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回国后,马鸣图教授、中科院力学所段祝平教授、日本茨城大学教授日本钢铁学会主席友田阳(Yo Tomota)教授联合撰写了《金属合金中的包辛格效应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学术专著,该书于1994年5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被列为我国高校研究生力学性能教学中的重要参考书。振臂疾呼“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材料和传统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为了误导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全世界大谈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深受其影响,不少制造业被迫开始了“关、停、并、转”。对此,马鸣图教授振臂疾呼: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根本,只有发展制造业国家才能强盛,人民才有就业的机会,才可能有强大的国防。针对在材料行业刮起的大力发展纳米材料的狂热之风,各行业大肆炒作纳米的概念,从食品、日常用品、洗涤用品到各种新型材料都是纳米化。马鸣图教授又提出:用高技术改造传统材料,并在中国上海举行的“首届国际工程师大会”上发表题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材料》的文章,强调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材料才是材料行业正确的发展方向,该文后来刊登在“中国机械工程”杂志上。文章引用美国材料协会主席Thomas.W.Eagar的“传统材料由于高新技术的溶入,正在发生一场‘平静的革命’”为导语,表述了这场革命的主要表现是传统材料生产率的增长、性能的改善和价格成本的下降,强调了传统材料发生这种变革的基础是严格、科学地对材料制造工艺和零件制造工艺的要求的深刻理解,描绘了这种变革的连续性、进步性。实践证实了马鸣图教授的预言:传统材料行业由于高新技术的不断融入实现了传统材料功能的不断提升、零部件价格的下降,由此所产生的商业价值远远超出新材料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开创“材料性能和零件功能关系”的哲学理念在倡导发展基础材料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马鸣图教授针对材料性能和零件功能之间关系,论述了两个概念的差异与共同点,从哲学理论的高度为高功能零件的开发和材料潜力的充分发挥提供了依据和方法。他认为,材料是用于制造有用物件的物资,在人类的历史上曾把当时使用的材料作为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又将材料称为建设当代文明的支柱之一。这些足见材料在发展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任何一个材料要取得更快更协调一致的商用价值和成果,所要求的不仅是材料的制造工艺、价格、物理性能,更应该强调的是由材料取得的相应制品的几何形状和制品功能的工艺过程;同时还应强调在保持材料经济价格的前提下,将这些材料快速进入市场的能力。实际上,一个新材料商品化的时间可能是该材料研发成败的关键。在这些方面,传统材料比新材料更有优势。他总结出材料的研发包含的四个方面:首先是研发化学成分组织工艺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第二是筛选出合理的成分后,进行材料的冶金工艺性能研究,并进行材料的试制;第三是试制的材料要能够用经济、方便、快捷的方式转化为有用的物件,即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工艺性能;其四是试制的零件应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零件具有高的功能并且具有合理的性价比。长期以来,我国许多材料的研发停留在完成第一、第二方面,对后期材料的应用研究缺乏认识和实践重视不足,导致了不少新材料技术的开发半途而废,因此,在重视材料研发的同时更要重视材料的应用研究。提出弹簧钢松弛抗力的产生机理,发明表征参量和测试方法在高强韧性弹簧钢的研究中,提出了弹簧钢松弛抗力产生的机理,表征参量和测试方法;在美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业的广泛认可,指导了高性能弹簧钢的合金设计和产品开发。这一研究成果所撰写的论文于1991年被录用为《国际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宣读论文》,该会议在美国亚里桑那州的凤凰城举行。论文已经被收录于美国“SAE PaPEr”。同时,美国汽车工程学会要编写当年SAE会刊(即Trans.SAE),SAE会刊编委会对该论文给予高度评价,称该文章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文章内容有创新;文章内容具有长期的保留和参考价值;文章撰写文笔流畅。率先倡导发展燃气汽车,开拓汽车燃料新科技之路1992年,马鸣图教授当选为重庆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以后,率先建言提出“要在重庆市发展天然气汽车”,并得到了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科委也拨出专款对该项目予以推动。1995年,马鸣图教授带领的科技攻关团队历时三年,圆满完成了“燃气汽车关键零件开发和产业化”的科研任务,成功开发出了高可靠性的65升钢内衬复合材料环向增强的轻量化气瓶、燃气汽车发动机的ECU控制单元。并对重庆市的出租车实施了全面改装,既降低了排放,又实现了出租车在汽油高价位时低价低成本运行。这些科研成果有效支持了重庆燃气汽车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保证了重庆出租车行业的优质发展,同时,该科研成果陆续在其他省市和国际上得到了较好地推广应用。2002年,“燃气汽车气瓶可靠性的研究”成果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燃气汽车关键零件开发和产业化”科研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2008年“燃气汽车关键零件开发和产业化”科技成果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引入EVI模式并成功转化,材料的新成果应用又添利器 EVI是英文Early Vendor Involvement的简称,原意为材料供应商对用户开发新产品的先期介入模式,它来源于对材料生产企业的质量服务体系和对客户应用的支持系统,在马鸣图教授的推动下,现已发展成为通过技术合作支持用户新车型的开发,逐步形成了EVI的工作流程和模式。2008年10月,马鸣图教授应韩国POSCO的邀请参加在首尔举行的“POSCO EVI Global Forum 2008”大会,特邀做《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轻量化和高强度钢的应用》报告,并与韩国浦项钢铁公司总裁交流了EVI的概念和内涵。回国后,根据我国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韩国EVI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深化,并将这一成果发展成为我国在新车开发过程新材料应用的一整套的集成解决方案。马鸣图教授引进和完善的EVI的活动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发用户需要的产品;第二阶段是在汽车企业零件制造中如何对用户进行帮助,对产品的开发先期介入,开发出具有高的性价比零件;第三阶段是“钢铁企业如何使用户快速的应用新的钢铁产品”,即钢铁生产和汽车产品的开发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双方达到EVI的深度合作和发展共赢;第四阶段是材料的供应商转变为解决用户问题的合作伙伴,包括对用户的硬件、软件、商业支持等。EVI的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但是材料宫颈部门要进行EVI活动应该具备有满足用户需要的相关材料和完整的数据库;具有材料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技术人才及物质实力;对材料研发全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认识应用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对材料应用企业和零件生产企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牢固树立起用户第一的思想。从2008年到2018年,韩国POSCO公司每两年都有召开一次EVI的国际论坛,共召开了7次,马鸣图都作为嘉宾参会,通过各类展品和报告对EVI的内涵和重要性有十分深刻的理解,为扩大这一理念的应用,从2017年起到2019年已召开两届EVI及高强钢氢致延迟断裂国际会议。本人和中信金属公司郭爱民先生共同作为会议主席主持会议的召开,并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集。今年将召开第三届这一国际会议,马鸣图教授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会议的交流成果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可,并给予高度评价,取得诸多进展和一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2016年和韩国POSCO首席专家在国际会议上合影发明新型热成形钢,为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助力护航针对热冲压成形用钢的强韧性不足及氢致延迟抗力的不足,马鸣图教授在早期已经形成和提出的复合微合金化理论基础上开发了高强韧性和高氢致延迟断裂抗力的热冲压成形用钢,改变了国际上应用的三十年一贯制的热成形用钢22MnB5,目前,这类性能优良的热成形钢已形成了1500-1800MPa钢种系列,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热成形用钢的强韧化水平以及氢致延迟断裂抗力;从而提升了热成形构件的轻量化水平与安全性和可靠性。现在,又将复合微合金化研发的成果拓展应用到非调质钢中,开发出了高强韧性的非调质钢,并在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及特种装备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自2010年以来,马鸣图教授对热冲压成形技术和材料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国内外有影响的成果,助力国内建成180余条热成形生产线,平抑了热冲压成形构件的价格,为我国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国教授共同作为大会主席已组织召开了五届热冲压成形国际会议,提升了我国热成形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现在又创新性地将热冲压成形技术拓展到商用车上应用,解决了长10米,宽2米,厚3-10毫米的大型热成形构件生产的相关装备、工艺、板坯传输和水冷模具的诸多关键问题。已生产U型底板的城市渣土运输翻斗车,将翻斗的重量从4.35吨减到2吨,轻量化率超过50%,为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该项成果将在建筑、国防工业、高速公路护栏、船舶等领域拓展应用,为我国预期碳达峰和碳中和作出新的贡献。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国等在国际会议上合影谦恭学习开拓创新,享誉国内外同行马鸣图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和美国MTS公司合作,共同改进MTS809拉扭复合加载实验系统的机架刚度;通过增加机架的立柱直径,加厚机架横梁尺寸,使改进的机架刚度比原机架提高十倍,成为这一产品系列的定型产品。MTS公司通过提供拉扭复合加载引伸计和相关附件,给这一工作的成功表示肯定和奖励。80年代末,和日本茨城大学友田阳教授开展国际合作进行拉扭复合载荷下材料响应效应的研究和包辛格效应研究,提升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水平。90年代,和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开展建筑防火钢的研究,这是我国最早在该领域内进行的研究,并取得成果;双方共同编写了“材料科学和工程研究进展第一集”,系统介绍了英国和国际上结构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日本千叶大学开展复合材料研究和交流,共同编写了“材料科学和工程研究进展第二集—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金属基和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促进了我国在该领域内的新的发展。本世纪初,和国际上知名企业韩国POSCO开展先进高强度钢的研发、应用和性能检测评价方面的研究和合作,前后承担有近十个项目,促进了我国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研究和应用;马鸣图教授还是高强度钢热冲压成形国际会议的会议主席,来自国外的代表一致认为该会议是国际上高学术水平和实用性相融合的国际会议,连续五届的国际会议和由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议论文集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热成形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上的影响,从而提升了我国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的水平,也使我国从热成形生产线装备的进口国到出口国。马鸣图教授和台湾金属研究中心及台湾中钢开展热成形工艺技术和用钢方面的合作,促进了两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中汽院和台湾中钢已经在重庆建设了关于LFT以及热成形的合资企业,目前运作正常。和日本神户制钢的合作交流促进了我国汽车用高强度变形铝合金板材的发展和应用。马鸣图教授和国际上诸多有影响的科学家及专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如:美国南卡罗里奥大学焊接专家赵玉津合作制定点焊试样的标准,并发表文章;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国共同作为会议主席主办国际热冲压成形会议;和日本钢铁协会主席友田阳、韩国金属学会主席权伍俊等或合作研究,或学术交流,或双方互访,或共同著书,或联合发表文章,或交流研究生,扩大了中国学术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也增加了对外交流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机会。和英国林建国院士共同主持国际会议56科研硕果累累,耄耋之年奋斗不止马鸣图教授56年的科研生涯,先后承担国家863、973、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复合微合金化、强韧性合理匹配,以及以零件功能为目标的选材原理和方法。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36项,国家发明奖三等1项,省部级奖一等3项、二等16项,三等16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编10部;论文300余篇;发明专利10余项。从2016-2018年,和有关单位合作得到三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的支持;十二五期间,还承担铝合金汽车板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2020年,两年间共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马鸣图教授先后被国家科委、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协授予“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奖”。被誉为汽车材料领域的大师泰斗,为我国汽车材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马鸣图教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共同探索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钢铁制造业有效供给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理念,已得到新富集团李靖伟董事长的首肯和支持。新富集团依托其自身商用车全产业链的优势与实力,主动承担了“超高强、高延迟断裂抗力汽车用钢与热成形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的任务,并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模式。马鸣图教授作为新团队的首席科学家,他时刻以“老骥自知夕阳晚,不需扬鞭自奋蹄”自勉,他对知识的追求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对科研的热情仍不减当年,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他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 投资3.6亿 全球百强企业德国博世在东海建汽车测试中心
    6月28日,由全球100强企业之一的德国博世集团投资3.6亿元的博世夏季汽车测试中心项目在东海县正式签约。  博世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汽车技术生产商及独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其业务领域包含汽车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建筑智能化技术,集团约有27.5万名员工,遍布60多个国家的300多家分公司和区域性公司,其中仅汽车技术部就拥有员工12万名,业务遍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及地区。博世集团在汽车零部件各个方面的研发及生产水平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在汽车安全领域,如ABS、TCS、ESP等主动安全系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博世集团注重本土化研发、培养中国本土化人才,其产品性能及超前的环保理念赢得了国内各大汽车厂商的认可。  博世夏季汽车测试中心项目经过两年多的考察谈判,东海县凭借海陆空交通兼备的优势和江苏沿海开放发展的机遇,最终在几十个备选地中脱颖而出。  据了解,该项目一期将于2012年建成投产,先期主要服务于博世汽车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ABS、TCS及ESP的研发及测试,将成为博世亚太地区的测试中心,并向中国汽车主机厂开放。该项目的落户,对于东海县乃至全省汽配行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汽车以旧换新,仪器设备厂商有哪些机会?
    2月19日,比亚迪官宣,推出比亚迪秦PLUS和驱逐舰05两款荣耀版混动车型,最低售价仅7.98万元。就在同一天,五菱、长安汽车、哪吒汽车、北京现代、上汽通用别克等多家车企品牌陆续发布多款车型的降价消息。新能源汽车再次打响“价格战”。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特别提出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据悉,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细则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中。有行业人士预估,有望撬动千万辆级汽车市场。当“价格战”叠加以旧换新政策,整个汽车行业无疑会变得更加“内卷”。为保持市场份额和盈利空间,各大车企纷纷将提质增效列为2024年首要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精度、自动化、智能化的仪器设备需求将迎来增长。高精度仪器设备能够确保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的制造精度,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仪器设备能够降低人工操作的误差,提高生产效率。为助力汽车产业提质增效,仪器信息网将于2024年3月19-21日举办第六届“汽车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网络会议。会议聚焦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新能源汽车测试、汽车尺寸测量三大主题,邀请20余位来自车企、钢厂、高校、检测机构等资深专家以及知名科学仪器企业技术代表分享精彩报告。点击图片直达会议页面1、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失效分析是研究汽车零部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原因、特征和规律;研究其失效分析技术和预防技术,目的在于分析零部件失效的原因,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汽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失效分析最重要的分析方法包括金相分析、无损检测、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本次会议,来自一汽、东风、中车、奔驰、抚顺特钢、北科大的行业专家将分享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思路与案例,欧波同将分享其智能化汽车材料显微分析解决方案。2、新能源汽车测试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国家政策层面正逐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新能源汽车测试,仪器设备厂商也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测试解决方案,本次会议,中汽研、招商车研、北汽新能源、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等资深工程师将分享新能源三电系统测试分析技术,日本电子、仪景通、天津三英、梅特勒托利多技术专家将展示其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测试领域的应用。3、汽车尺寸测量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尺寸偏差的来源主要有设计偏差、零件制造偏差、装配过程偏差和质量检测偏差等。这些偏差经过传递和累积,可能导致最终整车尺寸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对车身制造尺寸偏差的研究及控制尤为重要。本次会议,高校科研院所几何精密测量仪器研发专家以及检测机构应用专家,将分享机器视觉、3D扫描仪、激光跟踪仪在汽车尺寸测量方面的应用。欢迎大家免费报名参会!也欢迎仪器设备厂商分享汽车检测领域解决方案!赞助联系人:韩经理(手机号:18910514091 邮箱:hanyf@instrument.com.cn)扫码报名抢位附会议日程: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嘉宾单位3月19日 专场一: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09:00-09:40汽车零部件疲劳失效分析冯继军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 专家总师09:40-10:10欧波同智能化汽车材料显微分析解决方案苏瑞雪北京欧波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发展(BD)工程师10:10-10:50齿轮失效模式及影响因素探讨邵亮一汽集团研发总院全重实验室 高级主任10:50-11:30汽车非调质钢连杆胀断失效分析张朝磊北京科技大学 副教授11:30-14:00午休14:00-14:40汽车钢典型缺陷的金相表征技术及与失效的关系程丽杰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专家14:40-15:20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工程技术属性-AI智能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李平平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15:20-16:00汽车金属零部件涂层性能试验及评价宋伟伟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16:00-16:40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的基本程序与应用宫秀勉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 工业服务与信息安全项目经理3月20日 专场二:新能源汽车测试09:00-09:30面向新一代动力电池(全固态电池)的原位表征与测试技术研究李华锋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 实验室主任09:30-10:00专业的汽车生产环境检测系统-PCI系统的介绍朱明芬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0:00-10:30锂离子电池快充策略的制定及应用朱阳阳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经理10:30-11:00Evident光学显微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应用吴丹霞仪景通光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高级产品经理11:00-11:30X射线三维CT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检测的应用康馨予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1:30-12:00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及其应用高敏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12:00-14:00午休14:00-14:30面向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的动力电池内外状态预测模型陈思言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副教授14:30-15:00Evident X射线荧光分析仪在新能源汽车产中的应用谈思涵仪景通光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15:00-15:30原料及零部件质量控制与检测对汽车安全的影响黄永康梅特勒托利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细分市场专家15:30-16:00三元电池过充燃烧特性及其安全边界研究方升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16:00-16:30新能源汽车充电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及充电连接装置要点解读黄林波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能源试验研究中心 检测师16:30-17:00新能源汽车能量流测试分析张胜强中汽研软件测评(天津)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17:00-17:30汽车声学包设计之测试与仿真庞金祥比翱科技集团 研发总监3月21日 专场三:汽车零部件尺寸测量09:30-10:00汽车关键零部件机器视觉在线检测技术卢荣胜合肥工业大学 教授10:00-10:30全自动化3D扫描在汽车尺寸测量中的应用肖华根优尔鸿信检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10:30-11:00激光跟踪仪及其在汽车尺寸测量中的应用董登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研究员参会指南1、点击会议页面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会议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utomobile2024/2、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3、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4、会议联系人:牛编辑(手机号:13520558237 邮箱:niuyw@instrument.com.cn)
  • 世界顶级汽车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南通
    2月16日,由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投资的研发中心爱信(南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开业典礼。  日本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是丰田集团的核心汽车部件厂商,在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列368位,并且在汽车业界著名权威杂志《Auto Motive》评选出的“2011全球汽车部件供应商”中列第4位。在美国、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等近20个国家拥有生产据点,构筑了以各地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据点为中心的供应体系,生产和供给着传动系统、制动与底盘、车身和发动机等不同品种的产品。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看好中国汽车市场前景,在南通开发区独家出资设立继美国之后在海外设立的第二家汽车技术研发中心爱信(南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部件的研发、设计及性能测定、评价、技术服务等相关业务。该公司一期投资280万美元,先期租用开发区管委会服务外包大楼开展工作。同时,将于2012年3月扩大投资,启动其在南通开发区的中国汽车部件研发中心总部大厦的建设项目,并考虑增加相关投资项目。
  • 涂料色彩测量解决方案在工业、汽车、建筑领域的应用
    涂料作为工业与民用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在工业生产、汽车制造、建筑施工等众多领域广泛运用,对物体表面起到保护、装饰、增强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作用。近些年来,全球经济的稳步前行与科技的日新月异,促使涂料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消费观念的转变与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消费者对涂料产品在性能表现、环保特性、功能拓展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基于此,针对工业、汽车、建筑等不同应用领域的特性,量身打造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涂料行业实现长远发展、突破创新的核心要点。在这样的形势下,针对不同行业的涂料色彩测量解决方案应运而生,为涂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工业油漆和涂料的解决方案对于工业涂料领域,精准的色彩测量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关键。由于工业涂料常用于机械制造、船舶、航空航天等对涂料性能要求极高的行业,需要能够适应复杂的使用环境和工况条件。通过先进的色彩测量技术,严格把控工业涂料的色彩参数,实现高性能、高稳定性的色彩配方,为工业生产中的设备和产品提供可靠的保护与装饰。爱色丽为此推出了一系列专业的色彩测量仪器。其中,Ci64 手持式积分球分光光度仪,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场景的色彩测量需求;MA - 5 QC 多角度分光光度仪可精准评估特殊效果油漆和涂料;MetaVue VS3200 非接触台式分光光度仪能对液态涂料进行准确测量;Ci7800 台式分光光度仪具备先进的测量功能和精准度;而针对卷钢涂料,ERX145 分光光度仪、GlossFlash 6060 在线光泽计以及 ESWin 闭环色彩控制软件的组合,可实现生产线上的色彩和光泽的实时监控与测量。这些仪器为工业涂料的色彩测量提供了全面且精确的解决方案,助力工业涂料达到高质量、高性能的标准,更好地满足工业领域的应用需求。二、汽车油漆和涂料的解决方案在汽车涂料方面,色彩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随着汽车市场对于个性化、多样化色彩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对涂料品质和环保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色彩测量解决方案能够助力汽车制造商和维修厂精准调配色彩,确保车身色彩从原厂漆到修补漆的完美匹配,同时满足汽车涂料在耐候性、耐腐蚀性和抗磨损性等方面的高标准。爱色丽为此提供了专业的色彩测量解决方案与相应仪器。其中,MA - 5 QC手持式多角度分光光度仪,通过五个标准测量角度,能够准确一致地评估效果涂料;MA - T12手持式多角度分光光度仪可以测量颜色、闪烁度和颗粒度,实现效果涂料的沟通与可视化;EFX QC软件能够跟踪效果涂料的色彩测量数据,评估质量并发现改进空间,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并减少浪费。这些解决方案与仪器相互配合,使得汽车涂料在色彩精准调配、性能品质把控等方面得到有效保障,助力汽车制造商和维修厂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与高标准,为消费者打造出色彩亮丽、性能卓越的汽车产品。三、建筑油漆和涂料的解决方案建筑油漆领域同样离不开高效的色彩测量解决方案。建筑的外观装饰和长期保护对于油漆的色彩和质量有着严格要求。从大型商业建筑到居民住宅,色彩测量技术可以帮助建筑油漆实现精准配色,满足建筑设计的多样化需求,并且在耐沾污性、耐候性和环保性能等方面达到理想效果,为建筑增添美观与持久的保护。爱色丽为此提供了全面且专业的解决方案。例如,Ci64 手持式分光光度仪,能精准、一致地再现每种涂料的色彩;MetaVue VS3200 非接触式台式色差仪可对粉末或液体着色剂进行准确的色彩数据测量;Color iQC 软件通过唯一代码实现对每个测量和着色剂的跟踪与追溯。而在配色方面,Ci7800 台式分光光度仪能够无缝沟通和协调色彩关键值与规格,Color iMatch 软件则可以优化初始色彩匹配,减少配色尝试的浪费,保证在指定的公差要求内实现理想的色彩效果。这些仪器与解决方案相互配合,使得建筑油漆在色彩测量、配色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都能够达到高质量标准,为各类建筑提供美观、耐用且环保的油漆涂层。在涂料行业不断发展与变革的当下,针对工业、汽车、建筑等不同领域的特点与需求,爱色丽的涂料色彩测量解决方案凭借专业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各领域涂料的品质提升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相信在未来,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演变,涂料色彩测量解决方案将不断优化升级,推动涂料行业攀向新的高峰,为人们的生活和各个产业领域创造更大的价值。四、关于爱色丽“爱色丽彩通 ”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成立于1958年。作为全球知名的色彩趋势、科学和技术公司,爱色丽彩通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品牌、制造商和供应商管理从设计到最终产品的色彩。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色丽彩通
  • 国产三坐标测量机企业系列走访第1站英示测量:缔造量具量仪“一站式”超市,解决测量难题
    近年来,我国高端制造业蓬勃发展,对高精度测量设备的需求持续攀升,极大地推动了以三坐标测量机为代表的精密测量仪器市场的迅猛增长。全球知名品牌和国产新兴势力纷纷加入这场激烈的竞争,竞相展示各自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随着国产替代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国三坐标测量机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深入了解中国三坐标测量机产业的发展态势,仪器信息网成立25周年之际,特别策划了“万里行”系列走访活动。该活动深入中国三坐标测量机代表性企业,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展实地走访,探寻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和亮点,为发展新阶段赋能。走访第一站,由上海大学李明教授,仪器信息网产业研究部主任武自伟、营销服务中心经理韩永风、测量仪器编辑牛亚伟等组成的走访项目组,走进了苏州英示测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示”)。英示总经理沃林等高层领导热情接待了走访团队,并与项目组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合影留念一、行舟竞渡,走国产化发展之路长期以来,三坐标测量机这一高精度测量仪器的技术和市场主导权一直掌握在少数国外知名企业手中。这种局面使得国际市场上的三坐标测量机产品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技术更新和服务支持也往往受限于这些厂商的节奏。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由于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市场渠道不畅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在三坐标测量机领域的参与度一直较低。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国内企业开始逐渐加大在三坐标测量机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力度。交流现场,沃林总经理表示,英示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攻克国外三坐标测量机卡脖子技术,并详细介绍了英示三坐标测量机的竞争优势。此系列产品采用了经典的桥式结构,整体式工作台,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测量的准确性;配备了高精度空气轴承,能够极大地减少摩擦,确保测量过程中的平稳性和精准度;独特的Z轴防扭矩设计,更是巧妙地减小了旋转误差,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此外,现场三坐标测量机专为车间现场设计,无需压缩空气,即可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英示三坐标测量机沃林总经理进一步补充道,三坐标测量机仅是英示众多产品中的一类。在当前行业高度竞争的背景下,英示凭借近万种产品,构筑起一座精准测量的堡垒。产品覆盖机加工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测量几何尺寸和形位公差、硬度测量、金相分析、工件表面和内部检查、推拉力和扭力测试、环境试验等。如今,英示的综合目录已成为行业客户的参考工具书。随着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英示更是走在前列。作为国内唯一能够全面实现数字化的测量品牌,英示不仅提供标准产品,更能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在线自动化检测系统。此外,英示的部分产品已成功入选国防科工局和工信部联合编制的《国产清单》,打破了国外品牌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为测量设备的国产化进程贡献了重要力量。一直以来,英示积极响应国家“自主可控”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国产化发展之路。经过多年发展,英示形成以中国苏州为中心,辐射全球的战略布局,在八十多个国家建立了稳固的销售渠道,同时,在德国、西班牙、捷克、美国、巴西、印度等地均有分公司,国内客户已涵盖航天、航空、核电、高铁、船舶、汽车制造等大中型企业和专业院校。英示在测量领域的影响力正逐步扩大,成功获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企业等,已成为工业测量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二、上下求索,推动高端装备制造自1995年成立以来,英示与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携手,共同推进测量技术的研发与产品创新,不断汲取全球顶尖企业的成功经验,致力于提供更为精密、先进的测量解决方案。英示能够快速响应并满足多样化应用场景与复杂环境下的测量需求,确保客户在各种挑战面前都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测量技术人才,英示还建立了机械行业能力评价长度计量实训基地,为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同时,英示与国家及地方计量院所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推动计量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英示作为国家技能大赛赞助企业,多年来支持了世赛选拔赛、国赛、国家一类和二类大赛、部分省赛、行业赛等100多场赛事的测量工具及仪器和技术协作,成为技能大赛的“优秀合作企业”。以三坐标测量机为例,英示在测量理念、技术和方法上始终保持着前瞻性的研究态度。通过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高效的测量手段对传统测量量具进行数字化改造和赋能,为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质量数据网络的构建提供准确、高效、可靠的数据源,其他相关量具和量仪产品亦是如此。英示秉承“解决测量难题”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生产过程中现场测量、在线测量和快速测量的量值溯源能力,发挥计量检验检测在产业技术基础创新中的变革性作用,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的高效发展。三、持续深耕,助力产业加速度在探讨国产三坐标测量机产业的发展策略时,英示沃总在交流中表示,在当前行业内卷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单纯的产量和价格竞争已经无法满足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需求。真正的竞争优势,源于对服务的深度挖掘和精准提供。沃总指出,客户在测量过程中常常遇到“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快、测不准”等痛点,这些问题是制约测量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这一挑战,英示坚定地将重心聚焦于研发针对这些痛点的精准、高效测量解决方案。正是这种核心服务能力的持续强化和提升,使得英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英示也深刻认识到三坐标测量机关键零部件和组件的重要性。沃总强烈建议,国家应像对待工业母机一样,对三坐标测量机的关键零部件和组件给予高度重视,进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并组织相关力量进行技术攻关。这有助于提升国产三坐标测量机的整体技术水平,更能推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沃总进一步表示,英示公司不仅仅满足于作为三坐标测量机的生产商,更将致力于打造一个量具量仪的“一站式”超市。这个超市将汇集各种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设备,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测量解决方案。这种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将极大地提升客户的测量效率和精度,解决他们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英示总部大楼即将落成交流会结束后,沃林总经理向远道而来的上海大学李明教授以及仪器信息网的相关人员表达了深深的谢意。他亲自引领这一行人参观英示的展厅,详细介绍了英示在国产三坐标测量机及量具、量仪产品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和技术突破。他强调,这些测量设备不仅具备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更在助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英示产品能够与各种智能制造系统和数字化平台无缝对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英示展厅通过实地探访和深入交流,走访项目组对英示的技术实力、创新能力以及市场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英示的众多量具量仪产品在性能上达到国际水准,甚至在某些关键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英示“INSIZE”作为中国基础装备制造业的代表性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与德国Mahr、日本Mitutoyo品牌并列齐名。走访活动不仅强化了仪器信息网与英示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五部门发文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仪器人应关注这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企业和有关单位要加强质量管控,积极提高在线检测能力,产品下线时按照标准要求开展涉水抽检、路试抽检,并重点开展整车绝缘、充放电、淋雨等测试。全文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厅联通装〔2022〕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应急管理厅(局)、市场监管局(厅、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消防救援总队,新能源汽车企业和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进一步压实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指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安全体系,全面增强企业在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运行监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处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一)强化组织保障。企业要明确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的负责部门,统筹推进本企业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完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行监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处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质量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三、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三)规范产品安全性设计。企业要制定产品安全性设计指导文件,并根据已销售车辆暴露的安全问题持续修订完善。安全性设计指导文件可细分为整车级、系统级、零部件级,包含但不限于整车功能安全、动力电池安全、使用操控安全、充换电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四)强化供应商管理。企业要对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整车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提出明确的产品安全指标要求,制定供应商质量体系评价制度,强化供应商评估。鼓励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积极配合开放与产品安全、质量分析等相关的必要数据协议。(五)严格生产质量管控。企业要建立完备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合理设置安全质量监控节点,积极提高在线检测能力。产品下线时按照标准要求开展涉水抽检、路试抽检,并重点开展整车绝缘、充放电、淋雨等测试,检测数据存档期限不低于产品预期生命周期。(六)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水平。企业要积极与动力电池供应商开展设计协同,持续优化整车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匹配以及热管理策略,明确动力电池使用安全边界,提高动力电池在碰撞、振动、挤压、浸水、充放电异常等状态下的安全防护能力。鼓励企业研究应用热失控实时监测预警装置和早期抑制及灭火措施。四、提高监测平台效能(七)开展运行安全状态监测。企业要落实安全监测主体责任,自建或委托第三方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平台(简称企业监测平台)。企业要按照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用户的协议,对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并按照相关标准要求上传监测数据,确保上传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监测数据不得违法违规使用。(八)强化运行数据分析挖掘。鼓励企业加强对车辆运行数据的分析挖掘,梳理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的安全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持续优化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安全性能。鼓励积极研究应用先进安全预警方法,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预警能力。(九)建立隐患车辆排查机制。鼓励企业加强车辆运行安全状态隐患排查,及时跟踪和确认长时间离线车辆的安全状态,妥善处理大面积聚集停放、频繁报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五、优化售后服务能力(十)加强服务网点建设。企业要合理布局售后服务网点和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专用检测工具与设备,提升服务人员安全服务意识,确保各服务网点具有必要的售后服务和应急处理能力。各服务网点要设置独立的动力电池检测维修区域,落实防火分隔措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十一)优化维护保养服务。鼓励企业细化产品维护保养项目,及时通知用户进行维护保养,在维修保养时加强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检测,并结合车辆使用年限、行驶里程、故障报警信息等开展安全隐患抽样检测,及时发现产品安全隐患并妥善处理。同时,企业要依法公开其生产车型的有关维修技术信息。(十二)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车辆。鼓励企业通过驾乘操作规范手册、视频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的用车养车习惯。明确告知消费者安全注意事项,指导消费者熟悉电池安全使用边界、车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发生起火燃烧等事故的常见征象等,掌握逃生自救技能,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建立完善客户档案制度,确保及时精准确定缺陷汽车产品范围。六、加强事故响应处置(十三)完善应急响应服务。企业要建立完善不同车型及不同使用场景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法和预案,建立“7×24小时”全天候事故应急响应通道,明确告知消费者应急报警方式,及时、准确接收用户报警信息,并进行记录和妥善处理,积极降低事故损失。(十四)深化事故调查分析。企业要加强事故报告和深化调查分析,当车辆发生起火燃烧、涉嫌失控等安全事故时,应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开展事故调查,深入研判事故原因,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完整、准确提交车辆事故相关数据、事故分析报告。(十五)开展问题分析改进。企业要重点管控单车型或同产品技术平台重复出现的同类事故,并开展深度调查和原因分析。其中,因设计或系统性原因导致的车辆事故,要对相应车型采取改进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车辆事故,应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并在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予以告知、培训。(十六)履行召回法定义务。企业要加强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等缺陷线索的收集和调查分析,如实向相关部门报告调查分析结果。对于确认存在缺陷的产品,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主动实施召回,切实履行召回法定义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七、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十七)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企业要依法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车联网卡实名登记、汽车产品安全漏洞管理等要求。对车辆网络安全状态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网络攻击、入侵等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十八)强化数据安全保护。企业要切实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企业要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处理活动,以及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十九)落实个人信息安全防护。企业要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制定内部管理和操作规程,对个人信息实行分类管理,并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八、组织实施(二十)加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提高安全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本意见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安全体系,提高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各零部件供应商、售后服务等相关企业要协同做好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共同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保障能力。(二十一)强化统筹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信息共享和事中事后监管。对于发生重大或典型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将依法依规采取约谈、公开通报、责令限期整改等措施。各地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指导企业按照意见精神做好落实,依法依规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共同做好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作。(二十二)营造良好氛围。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技术支撑作用。鼓励行业组织研究建立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积极宣扬先进典型,适时曝光负面案例。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为新能源汽车安全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附件:企业监测平台建设指南.pdf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2022年3月29日
  • 五部门发文推动机械、电子、汽车相关仪器设备可靠性水平提升
    近日,为提升制造业可靠性水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3〕7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两步走”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按照夯基础、优服务、促提升的思路,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建立标准体系、完善公共服务等举措,力争形成100个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实施可靠性提升,为实现第二阶段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第二阶段到2030年,聚焦锻长板、促成效,按照树标杆、强带动、促转化的思路,充分发挥可靠性标准引领作用,推动10类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可靠性公共服务机构和可靠性专业人才,促进我国制造业可靠性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成为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实施意见》聚焦机械、电子、汽车三个重点行业,一方面,通过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可靠性,促进相关行业产品可靠性提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发挥行业基础优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为其他行业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制造业可靠性整体水平提升。在基础产品方面提出:机械行业,重点提升仪器仪表用控制部件、传感器、源部件、探测器、样品前处理器等关键专用基础零部件和高端轴承、精密齿轮、高强度紧固件、高性能密封件等通用基础零部件的可靠性水平;电子行业,重点提升氮化镓/碳化硅等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精密光学元器件、光通信器件、新型敏感元件及传感器、高适应性传感器模组、北斗芯片与器件、片式阻容感元件、高速连接器、高端射频器件、高端机电元器件、LED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水平;汽车行业,重点聚焦线控转向、线控制动、自动换挡、电子油门、悬架系统等线控底盘系统,高精度摄像头、激光雷达、操作系统等,深入推进相关产品可靠性水平持续提升。在整机装备与系统方面提出:机械行业,提升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测试分析仪器、光电检测仪器、生物医学仪器等高端仪器设备精度和可靠性水平;电子行业,重点提升曝光机、蒸镀机、切片机、涂覆机等电子专用设备,质谱仪、示波器、电子透镜等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水平;汽车行业,重点突破基于数字化试验场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检测与评价技术,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软件功能性能、可靠性水平、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综合能力,提升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价、使用寿命评价、安全性及故障预警、低温适应性等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评价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可靠性水平提升。《实施意见》全文如下:
  • 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研发中心设立情况一览
    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华成立研发中心,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它们的研发中心多是其在华合资企业成立的。如1994年,日本小糸制作所在华合资企业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技术中心,并从1999年开始,着手开发汽车电子照明产品 1998年,博世在华合资企业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的技术中心开业。  不过,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规模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是最近几年的事。从盖世汽车网统计的跨国企业在华零部件研发中心设立情况来看,大部分研发中心是在2006年以后开业的,尤其是最近两年研发中心开业更为密集。而且有些企业在华设有不止一个研发中心。比如,博世已在华成立4个研发中心,第5个研发中心也将于2012年开业。大陆集团在上海设有两个研发中心。  注:1.阿文美驰在南京建技术中心的投资协议已于2010年4月29日签署   2.厦门市外商投资局2008年10月称,捷太格特将在厦门设研发中心。  这些在华设立零部件研发中心的企业,大部分为全球百强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而国外较小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现在很多还处在在华设立或扩大生产基地的阶段,还没到加大本地化研发这个阶段。  已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大部分都选在上海,因为这里及附近省份集中了中国几大整车企业,基础设施便利,汽车高校和人才较多,也是众多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亚太区总部和工厂所在地。  从研发中心的规模及其在这些企业巨头全球研发体系中的地位来看,这些在华研发中心大部分为其在成熟市场之外最大的或最先设立的研发中心,很多在华研发中心均为其亚洲最大的研发中心或在亚洲唯一一个或第一个研发中心。有些更被规划成仅次于其总部研发中心的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有些研发中心在某些技术研发领域已是其全球最大的。比如:霍尼韦尔2005年在上海落成的全球涡轮增压器技术中心,是其继美国和法国研发中心后,在亚洲最大的涡轮增压器研究机构。后来霍尼韦尔集团又对其在华所有业务的研发中心进行整合、扩建。舍弗勒在上海嘉定的研发中心是其亚洲最大的研发中心。康明斯在武汉的研发中心的四期建成时,将成为仅次于美国总部技术中心的康明斯全球第二大研发机构。伟世通在上海的技术中心已是其全球最大的内饰技术中心。  从这些研发中心的主要职能来看,很多都是开发适合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而做的检测、标定、测试,但也有些已开始尝试在中国设立,并且是为中国设计,有些也已开始在中国做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有些研发中心已开始影响其全球其他研发中心。
  • TSI公司将参加“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博览会”
    美国TSI公司将于2017年9月19-21日,参加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的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博览会。此次博览会是发现面向组件和整车的最新测试、开发和验证技术的理想场合。从NVH测量工具、碰撞测试服务和耐久性/质量验证技术,到车辆动力学工具和无损检测技术,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博览会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汽车测试展会。美国TSI公司为满足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用户的需求,将于会上展出以下多种检测技术和设备。TSI 公司3795 型纳米颗粒物排放测量仪(NPET)是一款便携的、精准的仪器,它能够测量包括建筑机械、公交、固定式发电机组等在内的各种柴油动力源排放物中总固态(非挥发)颗粒物数量浓度。NPET 具有坚固耐用、用户友好的工业设计,非常适合于科研人员、监管检查员以及维护人员使用。3090 型发动机排放颗粒物粒径谱仪(EEPS ™ ) 是一种能够快速响应且具有高分辨率的仪器,能够测量稀释后尾气中含量极低的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它能够提供市面上最快的时间分辨率为每秒10 次,这让它非常适合进行发动机动态和瞬态测量。它能够完成发动机排放颗粒物5.6 ~ 560nm 的粒径分布和数量浓度的测量,覆盖了整个重要的粒径范围。欢迎您届时莅临TSI公司位于上海世博展览馆3号馆的3043展位!关于TSI公司TSI公司研究、确定和解决各种测量问题,为全球市场服务。作为精密仪器设计和生产的行业领导者,TSI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客户合作,确立与气溶胶科学、气流、健康和安全、室内空气质量、流体力学及生物危害检测有关的测量标准。TSI总部位于美国,在欧洲和亚洲设有代表处,在其服务的全球各个市场建立了机构。每天,我们专业的员工都在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
  • 事关电动汽车!国标《机动车冷却液 第2部分:电动汽车冷却液》征求意见
    11月15日,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制修订计划,交通运输部已组织完成了《机动车冷却液 第2部分:电动汽车冷却液》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14日。本标准是GB 29743《机动车冷却液》系列标准的第2部分,其中第1部分GB 29743.1-2022《机动车冷却液 第1部分:燃油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已于2022年发布。本标准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牵头起草,参与起草的单位还有中公高远(北京)汽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电动车冷却液是新能源汽车用量最大的一种工作液体,实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温控目标;作为新兴产品,国内外标准尚无相关内容。电动车冷却液标准的建立,对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冷却液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适用于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以乙二醇为防冻剂原料调配而成的电动汽车用冷却液的生产、检验和使用。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分别为通用要求、理化性能要求和使用性能要求。具体指标如下表。通用要求外观颜色气味理化性能要求密度(20.0℃)冰点(原液和50%体积稀释液)沸点(原液和50%体积稀释液)pH值(原液和50%体积稀释液)灰分水分氯含量硫酸盐含量硼含量储备碱度对汽车有机涂料的影响使用性能要求电导率(25.0℃)静态腐蚀(80℃±2℃,336h±2h)循环台架腐蚀(80℃±2℃,1064h±2h)橡胶材料兼容性(80℃±2℃,168h±2h)泡沫倾向(30℃±1℃及80℃±1℃)高温稳定性(135℃±1℃,168h±2h)储存稳定性(60℃±2℃,336h±2h)耐硬水稳定性(90℃±2℃,336h±2h)沉淀物体积标准附件还规定了电车冷却液电导率、静态腐蚀、循环台架腐蚀试验方法以及电车冷却液与橡胶材料兼容性试验方法。详细内容见附件。本标准是强制性国家标准,且为首次制定,填补了电动车冷却液相关领域标准的空白。附件:编制说明_机动车冷却液 第2部分:电动汽车冷却液.pdf征求意见稿_机动车冷却液 第2部分:电动汽车冷却液.pdf
  • 珠海市广通汽车有限公司订购我司汽车ABS测定仪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1999年08月30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客车、客车底盘、医疗车、轻型客车和载货车及零部件的开发、制造与销售(具体型号按工信部公告的型号执行)等。广通汽车是国家十一五863计划的协办单位,其中LNG环保公交车更是获得国家863项目验收专家高度评价,特别是成功承接香港九龙双层巴士的加工业务后,一跃成为英国亚历山大在亚洲唯一加工商,同时成为国内唯一全面掌握全铝车身工艺和全面掌握最先进的双层巴士制造工艺的企业。先进的工艺技术,也赢得了香港高端旅游巴士公司的认可,先后成为香港捷联汽运等多家客运企业的供应商,成为国内最早通过欧盟认证,出口意大利的中国客车企业。 珠海市广通汽车有限公司订购我司汽车ABS测定仪。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