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基础仪表

仪器信息网基础仪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基础仪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基础仪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基础仪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基础仪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基础仪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基础仪表相关的解决方案。

基础仪表相关的资讯

  • 全国人大代表王军:加快提升仪器仪表行业产业基础能力势在必行
    全国人大代表王军。 受访者供图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王军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要加快提升仪器仪表行业产业基础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王军现任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热能公司焊工,他常年扎根生产一线,凭借精湛的焊接技术,确保焊缝的高低差缩减到0.5毫米以内,得到行业相关专家一致认可。  他表示,辽沈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立足制造业相对集中的基础与特点,建议加快提升仪器仪表行业产业基础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军技民用”,实现深度军民融合发展。  据王军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仪器仪表行业整体科研能力和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但是产业基础保障能力薄弱成为重要瓶颈,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元件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全国人大代表王军建议,要加快提升仪器仪表行业产业基础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受访者供图以工业传感器为例,核心元件国产化严重缺失,呈现空“芯”化状态。王军表示,提升仪器仪表产业基础能力,将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确保产业链安全可控,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为此,王军建议要统筹安排,大力支持国家级平台建设,加强共性、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培育可贯通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封装和测试产业链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开辟新的途径。  同时,要继续加强对仪器仪表行业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扶持,并加大对“军技民用”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
  • 沈阳仪表院:关键基础元器件研发的“国家队”
    6月5日,在沈阳仪表科学院有限公司(简称“沈阳仪表院”)光学薄膜芯片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超净车间里,伴随着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工作,一箱箱荧光滤光芯片组件源源不断地镀膜、检测、封装、打包、装箱,随即发送全国各地。  “这种生产节奏我们已经持续两年多时间。沈阳仪表院作为工信部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单位,承担了核酸检测仪用荧光滤光芯片的生产任务,产品占市场份额超过60%,为国家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贡献,获得国资委的表彰。”沈阳仪表院一位负责人自豪地说。  生物医学光学薄膜元器件是沈阳仪表院研发的一种高科技产品,可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精准医学诊断领域的核酸检测、基因检测、生物酶标定仪器,技术水平属“国际一流”。这也仅是沈阳仪表院作为国家专精特新企业的“代表作”之一。  1961年5月5日,沈阳仪表院前身“第一机械工业部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成立。时至今日,该院一直秉承着“仪表元件争创一流”的初心,以“引领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推动装备制造技术进步”为使命,以成为仪器仪表和高端装备细分领域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为发展目标。60余年踔厉奋发,成就了科技创新“国家队”的风采:完成科研项目1800多项,获得国家、省、市各项奖励400多项,获得国家级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获得授权专利450余项(发明专利101项),主持和参与制订、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近500项、其中国家类标准100项。产品应用领域覆盖国民经济重点领域。  这些“代表作”不仅包括助力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月球探测器、北斗导航卫星等国家重点项目的精密金属波纹管,还包括推动国家重点装备和能源管网检测国产化的高性能传感器和高端管道检测仪器,还有半导体装备、一键式清洗系统等。  2002年,国家唯一“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沈阳仪表院。20年后,也就是今年3月5日,由院士领衔的专家评审组对沈阳仪表院攻关项目“高端装备用硅基压力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评估,得出结论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硅基压力传感器及敏感芯片国产化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正是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在进军智能制造、物联网应用高速发展时代,沈阳仪表院实现了新的突破,抢占了仪器仪表及核心元器件、高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制高点,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近日,沈阳仪表院投资4亿元,占地3万平方米的新产业园破土动工,将新建传感器芯片、光学敏感元件、机械敏感元件、高端装备等实验室和生产线。  目前,沈阳仪表院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级质量检验中心,有传感器、弹性元件、光学器件、专用设备、检测服务在内的五大产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沈阳仪表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以“四个面向”为战略引领,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沈阳仪表院坚守工艺元件争创一流的初心矢志不移。我们要在智能时代继续不断创新,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为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作出新贡献!”谈及未来,沈阳仪表院董事长曾艳丽自信地说。
  • 全国汽车标委会基础、仪表、等4个分技术委员会换届方案公示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批复,有关单位提出了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仪表、活塞组件、燃气汽车4个分技术委员会换届方案。为进一步听取各方意见,现将有关委员名单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1年8月27日。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将意见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电子邮件发送至KJBZ@miit.gov.cn(邮件主题注明: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仪表、活塞组件、燃气汽车4个分技术委员会换届公示反馈)。联系电话:010-68205240公示时间:2021年7月27日-2021年8月27日附件:1.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技术委员会第六届委员名单.docx 2.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仪表分技术委员第四届委员名单.docx 3.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活塞组件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docx 4.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燃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doc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1年7月27日附件1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技术委员会第六届委员名单技术委员会编号:SAC/TC114/SC3序号姓名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郑贺悦主任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孔晓霜副主任委员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任/高级工程师3孙正良副主任委员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4方衍副主任委员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5朱彤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室主任/高级工程师6李燕委员副秘书长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7张丽丽委员副秘书长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8李晓培委员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标准法规部部长/工程师9邓倩委员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10贾美霞委员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高级工程师11王新委员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科长12胡彩霞委员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紧固件分公司高级工程师13梁宏钦委员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标准主管/工程师14牛西友委员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科长15刘树生委员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高级工程师16尹丽华委员一汽丰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高级主管/工程师17谢福俊委员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工程师18李雪梅委员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经理19曹玉萍委员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工程师20李昌委员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科长21万为委员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科长/工程师22李汉委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科长/工程师23杨红霞委员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工程师24徐举宏委员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高级25赵万千委员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法规主管/工程师26张劲委员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7林小慰委员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28周小贞委员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工程师29张树祥委员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系统经理/工程师30陈艳玲委员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31严格委员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32彭科国委员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科长/高级工程师33邓晓玲委员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经理34李恩海委员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35李常青委员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科长/工程师36陈鸿娟委员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监37邱彬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数据管理处处长/高级工程师38戴梦洁委员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理39吕佳颖委员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部门总监/高级工程师40吴少华委员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41李铮委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工程师42唐淑花委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43熊碧云委员神龙汽车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44杨平委员上海球明标准件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附件2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仪表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技术委员会编号:SAC/TC114/SC8序号姓名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余国刚主任委员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2何举刚副主任委员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3崔功强副主任委员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工程师/工程师4张杰副主任委员安庆师范大学教授5朱桂林委员兼秘书长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总监/高级工程师6俞雪良委员兼副秘书长浙江汽车仪表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工程师7周奇文委员安徽域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8肖苒委员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9魏鹿义委员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工程师10陈朝军委员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高级工程师11陈文庆委员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长12王梅委员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主管13杨准营委员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科长/工程师14潘希潇委员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主任工程师/工程师15农云飞委员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科长16刘莲芳委员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长/高级工程师17徐杰委员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高级经理/工程师18高李明委员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三级经理/高级工程师19龙琴委员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组长/工程师20徐梅委员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高级工程师21刘金泽委员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22周革委员芜湖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23任家权委员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主管/高级工程师24方锡邦委员合肥邦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25王显会委员南京理工大学系主任/教授26苏世虎委员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高级工程师27宋卫平委员新乡北方车辆仪表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28汪超委员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传感器业务单元总经理29王宇委员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30王继东委员南京申华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企管总监/高级工程师31王婷委员武汉汉升汽车传感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32唐秀良委员宁波威奇尔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33余绍华委员合肥协力仪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34胡海龙委员伯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35李荣忠委员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36耿向阳委员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研发部长/工程师37孙元春委员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科长/工程师38伍跃洪委员重庆利龙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39唐彦杰委员重庆矢崎仪表有限公司产品设计部副部长40张欣委员成都天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工程师41刘金花委员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42孙永法委员黄山金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43刘泽委员成都大学讲师44纪立委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工程师45唐圣奇委员重庆三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46周鑫委员重庆德科电子仪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工程师附件3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活塞组件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技术委员会编号:SAC/TC114/SC24序号姓名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张平山主任委员华闽南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刘世英副主任委员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应用研究员3王星副主任委员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主任/正高级工程师4高广东副主任委员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任/高级工程师5姜殿昌委员兼秘书长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部长/应用研究员6陈文超委员兼副秘书长华闽南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工程师7王瑞华委员兼副秘书长株洲湘火炬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8黄鹏华委员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工程师9孟超委员焦作大学副院长/副教授10黄昌文委员安庆安簧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11刘治盛委员安徽金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12杨剑委员安庆帝伯格茨缸套有限公司部长/高级工程师13胡先德委员安庆雅德帝伯活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工程师14陈妙勇委员金华市宝琳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15吴义民委员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主任/应用研究员16文均委员成都银河动力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17林开景委员华闽南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8张伟委员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19陈卫东委员湖南江滨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室主任/高级工程师20张丹委员福建华威钜全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21张仪委员南京飞燕活塞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2王延亮委员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经理/高级工程师23王云委员安徽安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部长/工程师24许振清委员滨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级工程师25李鹏委员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6薛亚辉委员中内凯思汽车新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27代东华委员仪征亚新科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主管/高级工程师28罗爱华委员长沙一派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29林铁津委员安徽嘉来顿活塞汽配有限公司总经理30王忠涛委员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副部长/高级工程师附件4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燃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技术委员会编号:SAC/TC114/SC28序号姓名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李开国主任委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2刘桂彬副主任委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标准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刘玺斌副主任委员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4盛利副主任委员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长/工程师5陈万应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副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6郭文军委员兼副秘书长重庆凯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高级工程师7李军银委员兼副秘书长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气体机副总设计师/高级工程师8沈源委员兼副秘书长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吉利动力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9刘凯委员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窦慧莉委员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高级主任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1安东委员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12孟全国委员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高级工程师13程伟委员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资深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4俞奎委员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副所长/高级工程师15缪红燕委员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6张立尧委员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7程华委员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欧辉客车分公司产品总监/高级工程师18罗华山委员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19黄波委员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高级工程师20黎华平委员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1涂尚荣委员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科长/高级工程师22杨考军委员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技术课长/工程师23张顺意委员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工程师24喻镇涛委员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法规室主任/研究员级高工25周浩委员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工程师26朱红国委员重庆凯瑞质量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27文醉委员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8马凡华委员清华大学副研究员29朱磊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30李跃平委员西华大学系副主任/高级实验师31李静波委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32冷雪鹰委员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政府关系总监/工程师33汪凯委员重庆中节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理/工程师34周红委员中材高新成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工/高级工程师35张志刚委员嘉兴市罗欧电子有限公司电子部经理/工程师36徐贤伟委员嘉兴依相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工商管理经济师37刘宏伟委员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副总工/高级工程师38柏凡淋委员重庆重客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39徐焕恩委员北京兰天达汽车清洁燃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员
  •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8年度申报项目指南征求意见 含高端仪器仪表
    p  1月24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领域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等4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制造基础技术及关键部件”(见附件)重点专项在列。br//pp  “制造基础技术及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内容共包括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先进传感器、基础保障技术及高端仪器仪表五部分内容。其中先进传感器及高端仪器仪表项目申报范围按照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示范应用进行了分类,整理发现,相关示范应用类项目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相关项目范围及说明整理如下:/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0"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strong类别 /strong/p/tdtd width="70%"p style="text-align:center "strong项目范围 /strong/p/td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strong说明 /strong/p/td/trtrtd width="14%" rowspan="10"p先进传感器/p/tdtd width="70%"p高性能硅压力、加速度、角速度传感器前沿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类)/p/tdtd width="14%"p /p/td/trtrtd width="70%"p基于量子效应的微纳传感器前沿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类)/p/tdtd width="14%"p /p/td/trtrtd width="70%"p无线无源微纳传感器前沿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类)/p/tdtd width="14%"p /p/td/trtrtd width="70%"p微纳传感器与电路协同设计技术及设计工具(共性关键技术类)/p/tdtd width="14%"p /p/td/trtrtd width="70%"p微纳传感器与电路单片集成工艺技术及平台(共性关键技术类)/p/tdtd width="14%"p /p/td/trtrtd width="70%"p圆片级真空封装及其测试技术与平台(共性关键技术类)/p/tdtd width="14%"p由企业牵头申报。/p/td/trtrtd width="70%"p高温硅压力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应用类)/p/tdtd width="14%"p由企业牵头申报。/p/td/trtrtd width="70%"p单片集成多轴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应用类)/p/tdtd width="14%"p由企业牵头申报。/p/td/trtrtd width="70%"p无线红外高温微纳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应用类)/p/tdtd width="14%"p由企业牵头申报。/p/td/trtrtd width="70%"p运动部件壁面温度微纳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应用类)/p/tdtd width="14%"p由企业牵头申报。/p/td/trtrtd width="14%" rowspan="8"p高端仪器仪表/p/tdtd width="70%"p基于语义交互集成的仪器仪表新型体系架构(基础前沿技术类)/p/tdtd width="14%"p /p/td/trtrtd width="70%"p微弱电信号精密检测及高速数据处理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类)/p/tdtd width="14%"p /p/td/trtrtd width="70%"p基于量子效应的仪表原位标校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类)/p/tdtd width="14%"p /p/td/trtrtd width="70%"p面向恶劣环境的仪器仪表可靠性设计及验证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p/tdtd width="14%"p /p/td/trtrtd width="70%"p高性能真空监测仪表(示范应用类)/p/tdtd width="14%"p由企业牵头申报。/p/td/trtrtd width="70%"p汽车关键部件装配缺陷视觉检测仪(示范应用类)/p/tdtd width="14%"p由企业牵头申报。/p/td/trtrtd width="70%"p特种工况实时在线测量仪表(示范应用类)/p/tdtd width="14%"p由企业牵头申报。/p/td/trtrtd width="70%"p高性能特种控制阀(示范应用类)/p/tdtd width="14%"p由企业牵头申报。/p/td/tr/tbody/tablep  附件: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1/ueattachment/87b70d3c-beb3-447f-af80-a12cc062cf50.pdf"“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pdf/a/ppbr//p
  •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零部件”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发布 含高端仪器仪表
    p  8月3日,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其中“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零部件”重点专项在列。/pp  根据“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零部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内容,该重点专项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从基础前沿技术、 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三个层面,围绕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 工艺、先进传感器、高端仪器仪表和基础保障技术五个方向部署实施。专项实施周期为 5 年(2018-2022 年)。其中2018 年拟启动不少于 43 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6 亿元。相关示范应用类项目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 /pp 详细内容请见附件。/pp  附件:/pp style="line-height: 16px "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8/ueattachment/4c2ea818-b261-41f8-84f7-15efe50fc544.pdf"“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8/ueattachment/6c466d2a-4866-4256-9411-264620659d8e.pdf"“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width="16" height="16" style="width: 16px height: 16px "/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8/ueattachment/0ca53638-0960-4a36-951c-fe9b1cbb2d23.pdf"“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 2018 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df/a/pp br//ppbr//p
  • 仪器仪表行业扎实推进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为智能制造夯实基础 --2016年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培训交流大会在南京顺利召开
    2016年9月6日至7日,由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指导,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仪协”)主办,中仪协自动化仪表分会、南京自动化及仪表协会、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优倍”)协办,南京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支持的“2016年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培训交流大会”在南京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0多家仪器仪表企业的50余位信息化主管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中仪协高级顾问闫增序、副秘书长郑朝松、自动化仪表分会秘书长武丽英,南京自动化及仪表协会理事长焦小澄、副秘书长姜大纯,南京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秘书长、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健等领导出席。会议现场 会议由中仪协高级顾问闫增序主持,中仪协副秘书长郑朝松、南京自动化及仪表协会秘书长焦小澄、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健先后致辞。闫增序高级顾问主持会议中仪协副秘书长郑朝松致辞南京自动化及仪表协会秘书长焦小澄致辞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健致辞 会上,由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陶铮教授作题为《生产过程信息化与智能制造》精彩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信息化及其内涵,二是智能制造及其与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关系。陶铮教授认为,生产过程信息化绝不仅仅是有些人理解的制造执行系统,还应包括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开发链与供应链的集成、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车间IT基础设施、数字化工位、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和生产过程数据采集)等;关于智能制造,陶铮教授详细阐述了概念、背景、要素及其与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关系,认为推进智能制造,当务之急是推进生产过程信息化,如果生产过程信息化没有解决,智能制造就无法形成闭环,也就是说智能制造无法推进下去。整个讲座历时两个多小时,陶铮教授引经据典,并结合吴忠仪表的自身改革经验与教授本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内容专业且详实,会后交流不断。 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陶铮教授发言 上海辰竹仪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竹”)总经理王竹平向大家介绍了辰竹公司信息化构想及实施。辰竹公司作为三家生产过程信息化示范及推广应用试点单位之一,年前已通过了试点项目验收。王竹平总经理介绍道,实施生产过程信息化以来,公司人员减少了20%,但是制造工作量却增加了50%,交货按时率从72.62%提升到目前的98.98%,整体效率提升了46%。在谈到经验与体会时,王竹平总经理说,两化融合是一个持续改进和提高的的过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不是一个项目,只有坚持才会有效;企业要建立和培养自己的信息化专业队伍。上海辰竹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竹平发言 辰竹IT总监陆文虎以试点项目成果《电子加工企业制造过程信息化》为题,详细阐述了电子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的实施步骤。上海辰竹仪表有限公司IT总监陆文虎发言 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健介绍了该公司实施智能制造的进度计划。董健董事长将智能工厂实施细分为四大步骤,结合市场大环境、政策大背景与自身调研实施经验,通过罗列与分类,由浅及深、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实施情况。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健发言 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规划部部长叶建峰介绍了南京优倍生产过程信息化实施经验与体会。汇报形式图文并茂,动态工序穿插视频解析,从宏观数据到工位现场,内容生动形象且详实具体,令代表们对优倍的生产过程信息化充满了期待。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规划部部长叶建峰发言 会间会后,代表们各抒己见,交流热烈。为加深印象,7日上午,参会代表将实地参观了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的生产过程信息化现场,包括研发基地及其在六合区的工厂。本次会议得到了南京优倍电气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 四部门首次出台仪器仪表产业规划
    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网站上正式公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四部门《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行业性规划。与近些年来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物联网”热相比,这份多年来第一次出台的传感器和仪器仪表产业规划性文件似乎还没有引起注意。  “预算拨款优先拨给‘时髦’研究,而参加这些工作的人在职务晋升和物质奖励方面具有优势,可是新技术装备模型往往是在老工艺技术基础上打造出来的,缺少新东西”——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在其对中国的研究著作中如此评论中国的科研激励机制。  虽然这次四部门出台的《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被认为是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的一部分,但“基础”的落后从一开始就注定物联网式的战略新兴产业概念不过是中国式科研激励机制催生的“泡沫”。  “中国在传感器领域的水平非常差,装备制造领域的高性能传感器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所谓物联网的智能传感器,国内有这水平?传统的都做不好,新兴的就能做好?”谢坤(化名),一位曾参与超精密加工装备研制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老一机部人士就物联网这一话题对记者表示,“我当年参与的超精密加工装备使用的传感器都是瑞士的。”  在信息技术领域,传感、计算和通信是三大支柱。近些年来,随着PC和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在中国的日益普及和影响恶劣的科技造假事件接连暴光,CPU/DSP处理器类数字集成电路的概念也在公众中越来越普及。如果说CPU/DSP处理器是信息产品的“大脑”,那传感器就是信息产品的“五官”——现实世界中的光、电、热、力等物理现象都需要通过传感器转换为“大脑”处理的数字信号。  2011年,高铁温州事故发生后,华尔街日报曾发表题为《中国高铁真是“中国制造”?》的文章。文章中指出,中国的高速铁路网是利用进口零部件搭建而成的,国内工程师无法完全理解这些进口零部件的技术奥妙,这其中就包括防止列车碰撞的信号系统部件——中国高铁的“大脑”。包括高铁在内,中国在PC、手机和汽车等很多工业产品领域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国制造”这个巨人其实是“大脑和心脏不健全”。  本次四部门出台的《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一个亮点是提出成立跨部门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虽然越来越智能化的传感器和仪器仪表与集成电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但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仪器仪表产业在中国曾经隶属于机械行业,中国光学领域的泰斗、两院院士王大珩被称为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人。从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产业进入爆发式成长以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传感器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保障的基础元器件,也曾得到科技部的重视。从“十一五”开始,科技部在863计划的先进制造领域设立项目课题研发汽车、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的高性能传感器。不过,由学院派主导的863成果至今依然停留在“样品”阶段,无法成功进入产品阶段。  自“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概念提出后,传感器技术再次受到重视,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中,高性能模拟电路及数模混合电路被排在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集成电路类的第一位,排名在数字类的CPU、DSP和存储器芯片等通用集成电路之前。在已经启动的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中,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再次被排在智能制造装备基础零部件的前列。  传感器技术的重要性与落后现实之间的“尴尬”从某一角度反映出了中国过去20年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方向性偏差。与美国在CPU领域和韩国在存储器领域的垄断和强势不同,欧洲和日本在模拟集成电路领域依然成功地为本国汽车和装备工业等传统产业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所谓掌握CPU核心技术的论调在国内一直非常流行,但主张上马通用CPU的当事者们却闭口不谈其CPU的相关模拟技术为什么没有延伸出高性能的MCU微控器类产品,尽管后者的生产工艺只需180nm就足够,已经与Intel和三星的22nm生产线有相当于超过5代的差距。
  • 盯紧万亿“蛋糕”,青岛“仪表”亮出刀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仪器仪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改造世界的基础,被誉为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不久前,来自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信息显示,2023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已经进入万亿元时代。作为我国科学仪器的发源地之一,青岛仪器仪表产业已经走过40多年的历史,对全国产业发展贡献颇多。在新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当下,仪器仪表更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纽带。海克斯康青岛双智赋能中心。青岛把精密仪器仪表列入重点突破的新兴产业之一。顶层设计上,青岛成立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工作专班,由市领导挂帅重点推进;在生态培育上,青岛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已集聚海克斯康、鼎信通讯等上下游重点企业26家,正聚力打造北方仪器仪表产业总部基地;在创新举措上,青岛两年间推动11个仪器仪表项目获部市联动支持,拟支持资金近1.5亿元……通过系列“组合拳”,青岛不断强化产业链发展优势。目前,全市仪器仪表领域规上企业达85家、科技型企业1000余家,产业链规模达160亿元。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良好的产业配套能力,让青岛仪器仪表产业不断在全国增强“显示度”,引领着我国仪器仪表国产化、高端化发展进程。01基础雄厚仪器仪表有“高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电力、轨道交通、导航、测绘、实验分析等领域,是制造业实现突破的基础支撑和核心关键。尤其是在工业自动化发展成为主流的当下,先进仪器仪表可以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先进的测量技术,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优化生产过程、提高安全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很少人知晓的是,青岛仪器仪表产业的起步,源于一段中国科研人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奋斗历程。1981年,美国戴安公司在天津展出Dionex14型离子色谱仪,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关注。但该公司经理却傲慢地对中国参展人员说:“你们几十年内不会搞出来的”。这句话刺痛了包括原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研究员刘开禄在内的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心。我国首台国产化离子色谱仪鉴定会专家。以此为起点,以刘开禄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展开攻关。实验室装备简陋,买不到特需的化学试剂,就用含有强烈毒性的氯甲醚等工业原料;为了寻找国产化配件走遍全国,把所有能找到的国产技术都用上……在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工程师的参与下,1983年,我国首台国产化离子色谱仪在青岛诞生,并在当年投入市场,填补了国家空白。在那段艰苦岁月里,国产化离子色谱仪在水质检测、粮食种植等领域立下汗马功劳。自此,青岛仪器仪表产业不断壮大,逐渐走在了全国前列。在离子色谱领域,以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青岛埃仑色谱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扎堆”发展,让青岛的离子色谱仪在全国形成品牌效应,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在高端质谱领域,融智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了青岛第一台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平台QUANTOF,以极高的检测灵敏度获得欧洲市场认可。在环境科学仪器设备制造领域,海纳光电有限公司、青岛众瑞智能环境有限公司、青岛明华电子有限公司等生产的环境领域的仪器设备达上百种,产品仪器稳定性、精度等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海洋科学仪器领域,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等为代表的科研机构研制了海洋浮标、海洋监测仪器、海洋气象监测仪器、海洋调查设备等装备,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在头部企业引领下,青岛仪器仪表制造业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2023年,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8%,连续两年增速超17%。去年,青岛仪器仪表产业集群还入选了首批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02链式发展产业发展绝对不是单个企业的成长,而是需要“串珠成链”,提升上下游协同配套能力,通过集聚发展释放动能。在青岛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园区企业正聚焦工业测控系统与装置、实验分析仪器、传感器及核心元器件三个重点方向提速发展;在创盛仪器仪表产业园,通过打造“园区+协会+产业基金”运营模式,汇聚109家行业企业,以基金投资等方式,产业园还在持续吸引全国研发项目落地青岛。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青岛仪器仪表产业形成了各类企业梯次成长的良好趋势——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五年取得了200多项科研成果,微波、毫米波、光电、通信及基础测量等30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链主”企业海克斯康拥有全球测量精度最高、测量范围最大和产品线最广的计量产品和方案,可面向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29个行业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此外,乾程科技、艾普智能、海研电子、众瑞智能等企业找准赛道,在智能电表、电机检测、海洋监测、口罩检测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也位居全国前列。青岛启动一批仪器仪表产业领域部市联动支持项目。立足于此,青岛仪器仪表产业不断迈向产业链最高端。不久前,青岛一次性启动8个仪器仪表领域部市联动支持项目,促成7组产学研合作签约,为进一步推动关键仪器仪表设备实现国产化提供创新引领。在系列签约中,来自北京的签约项目占比超70%,这是近年来青岛科技创新领域单次签约北京项目最多的一次。两年间,青岛共为仪器仪表产业的11个项目争取到部市联动支持,拟支持财政专项资金近1.5亿元。龙头企业多次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建立联系,一体化推动了青岛仪器仪表领域重大成果的产出和转化。这些成果和项目,为青岛拓展下游产业链提供了有力支撑——青岛有600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还有大量高校、科研院所、检测中心,他们的发展离不开仪器仪表的“进化”;作为开放型城市,青岛进出口数万种农产品、工业品、电子产品等,必须用仪器仪表进行检测把关;青岛在海洋领域重点科研项目众多,也需要仪器仪表作为科技工具支撑。03持续引领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高端仪器的发展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稳定性、智能化、核心零部件研发等方面国产化支撑力不足。面对国产替代的历史性机遇,青岛仪器仪表产业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引入高能资源、发力高端赛道、拓展应用领域,提升国产仪器自主可控水平。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大湾区创新中心。上述与北京科研机构的集中签约,就是青岛仪器仪表产业面向未来布局的重要一环。立足小型化飞行时间质谱仪产业化、国产质谱仪研发及产业化等课题,来自这些机构的前沿科技成果将在青岛仪器仪表产业链的配套支持下,加速产业化应用。此外,青岛市科技局打造了集智慧管理平台、揭榜挂帅平台、云端研发平台和仪器仪表产业基金为一体的“三平台一基金”,并创新“财政股权投资+无偿补助”持股孵化模式,着力解决精密仪器仪表领域科技成果“临门一脚”的转化难题。面向仪器仪表产业高企,青岛出台园区培育计划,以最高500万元的力度,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青岛则按照“企业出题、政府搭台、高校院所解题”的思路,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揭榜攻关快速响应机制,以最高100万元的力度支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供应链稳定、要素链完备、创新链活跃,青岛仪器仪表产业持续塑造“青岛制造”新优势。面向未来,青岛还要强化技术攻关、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产业推进,不断提升科学仪器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以引领姿态推动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升级发展。
  • 仪器仪表进出口将进入“双百亿”时代
    “预计2010年仪器仪表行业的产销增幅在11%左右,区间为9%-15%;利润增幅为10%左右,区间为8%-15%;进出口可能是低中速正增长。”提及2010年的行业发展态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特别顾问奚家成给出了几个主要指标。  他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解释说,正常情况下,仪器仪表行业的增速要比GDP的增速高4到8个百分点;同时,今年整个装备工业的增长指标是15%,仪表行业不同于汽车或农机,要稍低一些。  “如没有意外,这些目标是有把握实现的,因为内需在逐步增长,而出口已经见底回升,”奚家成为本报记者详解了行业2010年的发展趋势。  同比前高后低环比平稳增长  今年的产销增幅同比将前高后低,逐步向下;而环比平稳增长,波动向上。奚家成分析说,目前宏观环境趋好,“经过了去年一年的经济拉动,今年的需求协调性会逐步提高;同时,国家反复强调结构调整和科学发展观,一些新兴产业和改造型需求会上升,即结构调整性需求显现。”  “利润增幅同比年初陡增,逐月回落至年末,环比上升,但增幅不大。”他进一步解释说,因为生产要素价格止降趋升,增利内因将受考验。这其中有两大看点:一是三资企业的利润回升力度,二是本土企业的增幅是否持续大于三资。“以前三资企业的利润一直都是远远高于本土企业,去年是一个转折点,如果继续下去,说明是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在提高。”  进出口将进入“双百亿”时代。奚家成认为,今年进口将会上升,同比增幅可能恢复到两位数。这其中,经济复苏加快、国外产品具备技术优势并更快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是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出口会低速增长,估计是一位数,其中加工贸易的占比会下降,出口产品附加值上升。  创新与调整成效将显  2010年全行业自主创新与结构调整的成效会明显呈现。  奚家成告诉记者,“预计今年自主创新将集中在三个方面:流程工业自动化(PA)的提高、工厂自动化(FA)的兴起、科学仪器的提高和应用拓展。”  他认为,在流程工业自动化方面,今年要关注百万千瓦火电超超临界机组的控制系统是否顺利投运,800万到1000万吨炼油装置的控制系统和大乙烯工程的控制系统能否突破。“据我所知,至少有两家企业已经分别开始交货。”  与此同时,科学仪器领域也将有提高突破,其应用研究和领域细分服务也将有所加强。除了光学分析、环境试验、探伤设备等传统领域的提高突破,科学仪器领域将进一步注重关键零部件的质量和水平。  民生用仪器设备可谓前景广阔。“行业内自觉不自觉地都在关注民生用仪器的发展前景。有的正考虑下大功夫开发热量表,我认为这很正确,”奚家成表示,“住宅建设部部长已明确表示必须要用热量表分户计量,这个领域的需求至少在北方不比煤气表少,这个市场可不小,外企已抢先进入,本土企业要提高敏感度。”  新拓展领域的成果及其产业化、规模化已经开始。“可能形成一定气候的有三种设备,一是在仪器仪表和检测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节能环保设备,其中心技术是测量技术和测量仪器;二是特殊材料和节能材料;三是应急救灾设备。”奚家成判断说。  生产流程控制待推进  对于仪器仪表行业来说,在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中,现代过程控制和企业管理堪称两大重点。  “我们这个行业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有差距,必须要通过现代生产管理解决这一问题,而利用信息技术的生产流程控制正是现代生产管理的基础,”奚家成告诉记者,不少企业以现代生产管理为突破口推进“两化融合”并已取得成效,这一做法正逐步向全行业推开。  “两化融合”对仪器仪表业既是“功课”又是商机。所谓功课,奚家成解释说,即产品研发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要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从工序开始的自下而上的现代生产管理系统。  而商机则意味着,冶金、电力、石化等行业都提出了两化融合的实施方案,PA市场带来了大量高水平的需求;以机电制造业为代表的断续流程工业的两化融合,将使FA产业形成巨大市场。  外资利用“有变化”  奚家成告诉记者,经过这一轮经济危机的影响,仪器仪表行业在对外合作方面将产生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变化,但会有波折,对于仪表行业来说,外资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需求受到了一定影响,产能扩张的积极性比原来低。“近来,发达国家‘经济实体化’的呼声日高,其影响还有待观察,但国外普遍认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地位进一步上升。”  其次,行业内的外资企业开始由“制造+市场”向以市场为主转变。这表现为“外转内”的倾向增强,加工组装基地的作用日渐趋弱。“原来不少外资企业以外销为主,现在将逐渐调整成内外兼顾;而内外并重的企业则转向以内为主。”奚家成说,“外资和本土企业的合作原来以制造为主,现在是经营、应用、集成、服务企业性合作明显上升,或者挑选市场能力很强的制造企业来合作,以前是大投资、小市场,现在则是小投资、大市场,经常是由单项合作制造入手,不断扩大经营范围。”  与此同时,外资之前凭借经济实力与技术优势与本土企业竞争,现在则是向以发挥技术优势为主的方向转变。  “外资2007年之前的扩张性投资暂告一段落,现在的投资多以打补丁式改造为主。”奚家成介绍说,外企除了保持产品优势,开始适应市场变化,加速调整,更侧重发挥应用、集成等高端服务优势外,同时还出现高端产品“普及化”,争夺中低端市场的倾向。  此外,在与外资的合作中,本土企业也有不少变化,即主动性提高,主导性增强,内容形式多样化。  “以前的对外合作多是引进、合资,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现在则从人才、管理等方方面面进行合作,”奚家成说,“以前是外对内,现在开始出现内对外,本土企业开始筹划并购。同时,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合作的方向目的越来越明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利润为主,现在则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培养人才为主;当前的合资即使外方控股,不少企业坚持中方人事的主导权;在合作的同时,保持母体的自主开发能力。  “现在是对外合作的好时机,我们应抓住时机,加大力度,力争突破,使其再上一个台阶。”奚家成表示。
  • 《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
    《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围绕三大需求 突出三项重点  近日从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获悉,《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出台。“十二五”期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将主要围绕国家重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的需求,加快发展先进自动控制系统、大型精密测试设备、新型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三大重点。  据了解,近5年是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自建国以来发展最快的5年。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国际仪器仪表行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仪器仪表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但《规划》同时指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还存在国产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与国外产品有明显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集中度低、企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目前,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需求也受到高度关注,国家对能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这些都为仪器仪表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新的发展机会。同时,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企业必须尽快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国内企业在功能安全技术、安全仪表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仪表、物联网等新技术和新产品领域也才刚刚起步,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明显,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战略为“强化创新、狠抓基础,市场导向、拓宽领域,体制创新、优化结构,持续推进、振兴产业”。未来5年,全行业将以中高端产品市场为目标,大力加强设计、制造和质量检验能力,使国产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瞄准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把行业的服务领域从面向传统领域拓展为面向多个新兴领域;大力推进企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若干“过百亿”龙头企业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加强对已取得成果的持续推进和长期投入,保持核心技术的不断积累,形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据悉,“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将力争使出口额超过300亿美元,出口增幅大于进口增幅。同时,基本完成石化、火电、核电、风电、轨道交通等领域典型装备控制系统的自主化,并基本满足以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紧急事件公共安全处理为代表的重点领域的需要。  同时,记者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网站上看到“《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获批”这则新闻,新闻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近日,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知,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组织起草的《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获工信部批准,并委托本协会予以发布。  该规划显示,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或接近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左右;出口超过300亿美元,其中本国企业的出口额占50%以上,到“十二五”末或“十三五”初贸易逆差开始下降;积极培育长三角、重庆以及环渤海三个产业集聚地,形成3-5个超百亿的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过百。  在行业关键技术方面,未来五年将重点解决新型传感器技术、工业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功能安全技术及安全仪表、精密加工技术和特殊工艺技术、分析仪器功能部件及应用技术、智能化技术、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
  • 金国藩:大珩先生为仪器仪表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大珩先生为仪器仪表事业做出杰出贡献金国藩大珩先生为仪器仪表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也是大珩先生自认为一生所做过的几件大事之一。2007年11月11日王大珩先生身体不好住在301医院时,我去看他,他说躺在床上没事,想了想一生所做的几件大事;1.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2.参与了我国第一支激光器的研制。3.与杨嘉墀、陈芳允、王淦昌建议设立863项目。4.参与航天测试的研制工作。5.关注计量研究工作,担任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6.关注我国的遥感工作。7.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建议者之一。8.建议我国自制大飞机。9.建议我国设立光学工程专业。10.建议成立中国光学学会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11.建议科学院与工程院作国家的咨询工作。12.建议重视我国的人才培养。13.对我国仪器仪表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我想我就讲讲王老对仪器仪表方面的贡献吧。提到仪器科学和产业的发展,我们情不自禁地会想起一位老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那就是王大珩先生。大珩先生从事科技事业,尤其是光学和仪器仪表事业已经整整73年。过去人们常说“人生70古来稀”,可王老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已经辛勤耕耘了73年,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精力和智慧都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大珩先生对科技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战略性的。他是“863计划”的倡导人,两弹一星的功臣,他多次参与过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他就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多次向国家提出建议,他亲手建造了一批知名的科研院所,他亲自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他是一位卓越的战略科学家。在庆祝大珩先生95岁华诞的时候,我想以我个人学习和实践的切身体会,谈谈大珩先生对仪器仪表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一)重要的思想大珩先生对仪器仪表事业的贡献,首先要谈到他在关于仪器科学创新发展方面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精辟的论述。王老非常强调仪器仪表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此他具有深刻的、科学的认识。王老指出:“仪器不是机器,仪器是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工具,而机器只能改造却不能认识物质世界。”王老又说“测量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的源头。”并指出“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和社会生活中的‘物化法官’。”还说“仪器仪表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卡脖子’的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现代仪器设备则是第一生产力的三大要素之一。”王老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那就是“中国科学技术要像蛟龙一样腾飞,这条蛟龙的头是信息技术,仪器仪表则是蛟龙的眼睛,要画龙点睛”,等等。王老是一位使命感和责任心极强的科学家,他把仪器仪表重要性的这些思想和认识无数次地发出呼吁和广泛宣传,终于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同,成为我国发展仪器仪表的科学依据,经常反映在政府文件、大学教材、学术论文和会议发言之中,是我国仪器仪表发展历程中值得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王老一再强调,“仪器仪表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还关系到国家和公共安全以及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仪器仪表产业的自身特点是规模和市场不大,但吸收和应用新技术成果最快,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创新发展,就是搞产业化也有别于其他产业,国家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大珩先生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利用各种不同的场合,多次向国家和政府提出支持加快发展仪器仪表的建议。其中,最重要的建议有三次。一次是1979年4月,他联合汪德昭等科学家共同发起,以出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成立大会全体代表的名义提出了“关于加快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建议中提出了希望国家成立仪器仪表工业总局,统一管理和支持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这份建议受到邓小平、方毅和余秋里等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于当年10月就批准成立了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1995年和2000年他又两次联合一批院士向国家提出了关于加快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建议,同样受到了朱镕基、吴邦国、温家宝等领导人的重视,许多意见被政府采纳,对推动和加快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老对仪器科学的创新发展有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他认为仪器科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发展极快,而且同不少学科交叉,保持创新和发展,加强学术交流至关重要。从建国初期到2003年最后一次主持以“激光制造与未来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由王老建议召开或亲自主持和参加的有关仪器科学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达数十次之多。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学术交流会议的神圣殿堂,在王老的建议和亲自安排下,科学仪器的学术会议几次步入了香山科学会议的殿堂,成为香山科学会议讨论的主题之一。1983年在上海由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四国仪器仪表学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工业发展组织共同发起举办的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大珩先生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仪器仪表发展及未来趋势”的学术报告,受到中外几百位专家学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这次学术会议的召开,对我国仪器科学学术会议的举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王老对举办学术会议一贯是高标准要求。他明确提出,学术会议要吸收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参加,选题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要允许不同学术观点展开讨论,要不断提高学术交流的水平。在王老的指导和影响下,我国仪器科学的学术交流步入正轨,蓬勃开展,对促进我国仪器科学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多年来王老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并常常告诫我们,那就是要保持仪器科学与产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必须有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有一批领军人物。王老说,优秀的科技人才和领军人物的基础培养都在大学,因此他特别重视和关心大学教育。早在1949年,王老留学回国不久,便建议在大连大学工学院设立应用物理系,并担任系主任主持创建工作。1952年,王老又和龚祖同院士等共同建议并促成教育部在浙江大学设立了光学仪器系。为了争取把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列入高等教育的一级学科,王老多次亲自到教育部商议。王老身体力行地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他不顾工作繁忙,亲手创建了长春光机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和哈尔滨科技大学(现哈尔滨理工大学)并担任校长。几十年来,从这几所大学走出来的几万名光学和仪器科学的科技人才,为我国仪器科学与产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老在我系也担任了兼职教授,除指导了我们的工作,并亲自指导了一位博士生。王老在百忙之中还抽身亲自主持编写了几百万字的《现代仪器仪表技术与设计》一书,送给了100多所大学的图书馆,他对培养人才倾注了无限的关怀和爱心。王老在实际工作中十分注意对人才的大胆使用和培养,与王老共过事,从王老身边成长起来的优秀科技人才不计其数。其中一些人已成为院士和知名的科学家。王老还一直期待着领军人物的涌现,这也是王老创新发展仪器科学的一个重要思想。王老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而且强调研究方向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研究成果要注意向产业化转化,仪器科学也必须这样。王老担任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期间,在他的指导下,该实验室从事原子光谱的研究,结合建设实际的需要,在重金属找矿等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王老关于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许多重要思想,不仅对推动我国仪器仪表事业发展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也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并发扬光大。(二)光辉的实践王老从事科技事业70年。70年间王老始终没有离开过仪器仪表战线。他为仪器仪表事业奋斗了70年,实践了70年。王老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光辉照人。1952年中国科学院在长春正式成立仪器馆,王老被派任副馆长,主持创建工作。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仪器馆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1976年再次改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就是我们常称的长春光机所,王老一直担任所长。到1981年,王老调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技术科学部副主任赴京工作,王老在长春光机所工作了近30年。在这30年间,大珩先生把长春光机所建设成为科学院规模最大、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光学和科学仪器的研究所和生产基地,为国家研制和生产出一大批国防和经济建设急需的光学精密仪器。其间,大珩院士还亲自主持和参与了“大型电影经纬仪”、“红宝石激光器”、“3000次/秒高速摄影机”、“高精度陀螺仪”、“KM4太阳模拟器”等项目的研制工作,这些项目的成功都获得了国家奖励。在长春光机所工作的30年间,大珩先生的实践活动触及的领域非常广阔,创造的业绩令人惊叹。1956年他参加制定我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主持编写了仪器仪表和计量技术的专业项目规划;从1962年开始他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并作出重要贡献;1964年他参与组建上海光机所并兼任所长;1972年他参与组建成都光电所的工作;在此期间他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光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并被选举担任理事长和副理事长;他参与创建并担任校长的长春光机学院和哈尔滨科技大学也是在此期间成立的;30年间他还多次率团出国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利演讲以及作了其他许许多多事情。王老常说,长春的30年是难忘的。是他事业起步和为他后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30年。在我们看来,这30年的实践是一位卓越的战略科学家人生经历中所走过的塑造英雄的平坦而又崎岖、平凡却又伟大的铺满光辉的历程。作为一位战略科学家,大珩先生非常关心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多次从战略的高度向国家和政府提出重大的建议,这也是王老一生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王老提出每一项建议,总要先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且非常注意建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是王老一贯的严谨的科学作风。在这里我只想讲一件事,这是我亲身经历和感受极深的一件事,那就是2000年王老联合了11位院士,其中也包括我本人,向吴邦国、温家宝和李岚清三位副总经理提出了加快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一份建议。三位副总理很快做出了批示,要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科技部商议提出支持仪器仪表发展的具体办法。得知这一消息,为了尽快落实副总理的批示精神,早日商议出支持仪器仪表加快发展的有效办法,在王老的带动下,杨嘉墀院士和我一起走访拜会了两委一部的领导同志。最后研究确定,由两委一部委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一个专家调研组在全国开展一次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提出报告和支持仪器仪表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当时已经85岁高龄的王老,为了使这次的建议贯彻落实,为了仪器科学和产业的创新发展,欣然参加了调研组开展调查研究。这次调研历时3个月,走访了7个省市,王老调查了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等几十个企事业单位,会见了几百名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管理者。王老在这次调研中,认真负责,不辞辛劳,感人至深。在上海,他几次听取反映意见到深夜;在重庆,他一天调查5个企业直累得需要人架才能行走,我们很遗憾的是王老在这次调研结束回到北京便住进了医院。调研组一份两万多字的《振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对策和建议》调研报告,也是在王老亲自主持和参与下完成的。王老关于仪器科学创新发展的许多重要思想,在报告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次调研和这份调研报告,对促进我国仪器仪表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老为这次建议,这次调研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他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心,他的崇高的人格和作风,在仪器仪表界被广为传颂。王老非常关心同人民健康紧密相关的生命科学医疗仪器的发展。他亲自参加了苏州六六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一项重要的科技成果——准分子激光人眼像差矫正系统的评价和鉴定,提出了产业化的重要建议。特别是,当王老得知一项反映生命代谢具有重要意义的红外TTM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成果,他立即亲自去考察,并在“非典”期间安排这项技术成果同国外产品作对比实验,为这项成果对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贡献付出了大量心血,事后还亲自安排TTM技术在香山科技会议上进行讨论,为此王老还专门作了技术报告。王老为推进仪器科学的创新发展真是生命不息实践不止。(三)杰出的贡献王老的贡献是战略性的、全方位的,在推动仪器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方面王老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这里,我想着重谈谈以下四个重大贡献。第一,王老关于创新发展仪器科学的许多重要思想,已经被政府和社会各界认同,成为发展我国仪器仪表科技和产业的思想武器和政策依据。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仪器仪表被看作是机器,放在机械制造部门管理。由于它的生产规模、产值和市场不大,往往引不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因素影响和阻碍了仪器仪表的快速发展。王老关于“仪器仪表不是机器”,“测量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的源头”,“仪器仪表产业属于信息产业”,“仪器仪表对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为仪器仪表的发展正了名,指了路,鼓了气。现在,再也听不到仪器仪表不重要的声音,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对发展仪器仪表高度重视,在政策上、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我国仪器仪表产业10年来每年产值超过20%的增长率迅速增长,仪器科学与产业面临大好形势,王大珩院士重要思想的影响功不可没。第二,几十年来,大珩院士不仅在自己的科学研究事业上做出了许多重大的业绩,更为重要的是他亲手为我国创建成功了一批光学和仪器科学的研究、制造和教学基地,其中长春光机所、上海光机所、成都光电所、安徽光机所、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和一批国家实验室就是突出的代表。这些基地几十年来为我国仪器科学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如果让王老回忆一下他一生创建各种基地和培养人才的经历,他会如数家珍一般讲出说不完的故事。第三,王老为了加快仪器仪表发展多次提出重大建议对我国仪器科学与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我只列举一个例子说明。2000年王大珩院士联合11位院士提出加快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建议提出后,受两委一部委托在全国开展了调查研究,王老又主持撰写了《振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对策和建议》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又赶在2001年2月送到国家计委。在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九届四次大会上,计委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发展仪器仪表放到重要位置”。在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中提到仪器仪表,而且要把“发展仪器仪表放到重要位置”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这就把“发展仪器仪表放到重要位置”列入了国策。当时仪器仪表战线一片欢腾,倍受鼓舞,一致表示要加倍努力迎接仪器仪表发展春天的到来。接着,王老又约同杨嘉墀院士和我向当时计委主任曾培炎同志提出建议,希望计委立专项支持仪器仪表的发展。几年来,国家发改委对工业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和医疗仪器立了若干专项,拨出了很大一笔资金支持产业化发展。科技部对科学仪器的发展非常重视,年年都立专项给予支持。第四,王老多次参与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特别是对仪器科学与产业的发展给与高度重视并制定出科学的可行的规划,这对我国仪器仪表的发展贡献很大。王老一生中多次参与了国家和学科以及部门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次。一次是参与了制定我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由他主持编写了仪器仪表和计量技术的专业项目规划,另一次是参与了在2003~2005年期间制定我国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工作。这里,我重点谈谈后面一次王老所作的杰出的工作。2003年5月,王老得知要准备制定我国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当时还是“SARS”在北京肆虐横行的时候,王老便告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要立即组织专家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关于仪器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建议。在提出建议书的过程中,王老几次参与讨论提出意见。王老还建议向农业、环境、交通等10个专题提出相关领域发展仪器仪表的建设。为此,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专家为我国制定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了10份建议书。这份热情,这份心意和所作的如此大量的工作,受到了科技部、工程院、中国科协等许多部门和组织的肯定和赞扬。不仅如此,王老担任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顾问,还亲自撰写了一份发展科学仪器的建议。在我国制定出的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环境科学、农业、交通、安全等许多学科和产业领域中都对发展相关的仪器仪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我国仪器科学与产业未来的发展处在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下,前景非常美好。大珩先生为仪器仪表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要衷心地感谢他,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金国藩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将出版《中国仪器仪表年鉴》
    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提升仪器仪表行业的影响力,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掌握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动态,推动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2013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协会将组织编辑出版《中国仪器仪表年鉴》纳入协会重点工作内容。考虑到行业实际情况,2013年首先从《中国仪器仪表年鉴(自动化仪表)》(以下简称《年鉴》)开始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本次《年鉴》编纂工作由协会统一组织,拟邀请行业老领导、知名专家作为名誉主编,由协会、自动化仪表分会(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的主要领导和部分企业家组成《年鉴》编委会。协会秘书处、自动化仪表分会秘书处、北京质协企联信息技术中心等主要工作人员组成《年鉴》编辑部。《年鉴》内容包括:自动化仪表行业发展现状、自动化仪表新产品、新技术情况、自动化仪表重点行业应用情况、专家视点、重点企业介绍、行业大事记等。  《年鉴》编纂相关工作已经启动,希望各有关单位关注《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积极支持和配合《年鉴》的资料收集和招商工作,把《年鉴》办成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行业面貌的行业读本。  联系人:郑朝松  联系电话:010-68584722  邮编:100825  地址:北京西城区月坛南街26号4066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2013年7月1日  原文链接:关于编辑出版《中国仪器仪表年鉴(自动化仪表)》的通知
  • 中国代表团出席仪表国际标准制修订会议
    今年6月,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功能安全中心主任史学玲教授和刘瑶工程师作为中国代表团代表,出席了在美国休斯敦召开的TC65和IEC61508(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IEC61511(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国际标准修订会议,及在法国巴黎召开的IEC/TC65/WG19(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系统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国际标准制定会议。 关于IEC/TC65/MT61511(IEC61511修订工作组)会议,中国代表团主要参与了&ldquo 功能安全-IEC61511与IEC61508中术语及 定义的分析&rdquo 技术报告小组的讨论。该技术报告是IEC61511在过程行业的应用,为过程行业用户或业主理解IEC61511与IEC61508中的术语 及定义提供指导,以便过程领域业主/用户能够联系和理解设备使用相关的(IEC61508)要求和安全仪表系统规范、设计、安装、操作和维护相关的 (IEC61511)要求,从而确保工艺可以达到或保持安全状态。技术报告中,对于IEC61508与IEC61511中完全相同的术语、术语相同定义不 同的、定义相同术语不同的、术语定义相同目的不同的等各种情况的术语及定义给出了阐述。 关于IEC/TC65/WG19会议,主要工作是制 定&ldquo 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系统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rdquo 国际标准,致力于解决自动化应用中,元件、设备和系统的寿命与全装置的寿命间的差异问题。例 如,一些半导体元件只是为短期使用而造,随后就废弃了。相对的,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时间相当长。该标准可应用于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使用的基于电气、 电子、可编程设备的自动化产品和系统。这些产品和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在它们的生命周期以及装置或工厂的寿命期内会经历变更。该标准定义了一系列通用参 考模型,这些模型可应用于各行业的自动化产品和系统。中国代表团就标准的内容结构提出了建议,目前的标准草中每条款下面内容太多,并且要求不明确,未能清 晰的告诉读者应该如何做,对于内容多的条款应分成多个子条,并先阐述要求,再给予说明。根据此建议,工作组对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 中国代表团通过参加会议,及时掌握了国际标准的最新动态,为将国际上自动化行业最新的理念和技术方法引入国内,将国内自动化行业的良好实践带入国际标准打下了基础。
  • 指尖“拨”仪表,光影照星空丨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助力航天员出舱
    2022年9月2日0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期间,陈冬、刘洋在舱外作业,蔡旭哲在舱内配合支持,并使用智能显示器进行状态监视和操作。航天员使用的智能显示器、笔记本计算机等智能交互设备和舱内舱外照明设备均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人机交互团队研制。团队承研的仪表与照明分系统是载人航天领域独有的、最具特色的分系统,是航天员与航天器的“纽带”。航天员通过该分系统设备操作航天器、感知航天器。在经历了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等几代发展后,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全面进入了智能化时代。音视频环绕,两大利器协作在轨出舱任务需要三名航天员合作完成,且面临不同舱段协同、舱内外协同、天地协同等复杂场景,如何高效沟通协作是一个难点。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可以为航天员提供视频语音为一体的分布式数字化远程终端系统,提供天地间文本、图片、流媒体混合通信模式,创建并实现了视频图像多媒体组播共享的点播系统。在出舱任务中,航天员可通过智能显示器实时监测舱外图像及机械臂全景、局部图;同时,话音系统支持天地会议通话、专用通话、出舱通信等多种模式的话音通信。确保航天员之间、航天员与地面之间“看得清、听得准”。四两拨千斤,指尖舞动机械臂仪表智能显示设备和机械臂操作台梦幻联动,组成面向双臂管理的操作平台,实现空间双机械臂多点动态接入的操作管理,为航天员提供在舱内完成空间机械臂多模式操作的友好人机交互操作体验。系统首次将力反馈技术引入空间机械臂的在轨操作中,可较好增强操作者的临场感,并通过快捷按键、图形页面软按键,进行全部机械臂操作。同时,提供灵活的软件维护方式,可在轨更新操作交互界面。照明全覆盖,点亮漫漫夜空此次出舱任务,仪表与照明分系统为航天员准备了两台新的神器:云台照明灯。随问天实验舱发射的云台照明灯具备全覆盖角度转动的能力,为此次出舱任务点亮舱外环境,成为航天员舱外行走的“灯塔”。舱外云台灯是空间站首次在轨应用的照明设备,通过多自由度转动机构以及投光灯光学系统设计,使得航天员出舱路径以及舱外作业点的照度得到充分保障。定制随心愿,享受太空生活不同于地球,太空没有昼夜、四季的变化。航天员在轨每天会经历大约14次日出日落,体内的生物钟很容易被打乱,并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睡眠障碍、倦怠和健康损害。为此,仪表照明分系统统一规划了空间站多舱段多自由度动态照明为主、固定照明为辅的一体化、多维度、定量化照明系统。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后,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手机APP调节舱内照明环境、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避免长时间单调的环境带来的不适,从而保证航天员更高效地工作、更放松地享受高质量睡眠,让他们在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活力满满。简约不简单,工作效率up仪表智能显示器采用先进的图形交互技术,创建了空间站面向用户的新一代自主配置人机交互模式。仪表智能显示器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简洁明了的界面上通过文字、图形、动画多种方式,实现航天器信息的显示与处理。它还汇集了包括飞行信息、报警信息、航天员身体健康情况等内容,航天员可以通过首页索引快速查看到想要的信息。在执行专项任务时,航天员可以实时监视相关动作涉及的设备参数状态,以支持出舱任务、机械臂操控、手控遥交会对接等操作。另外,仪表与照明分系统精准对接在轨任务规划,设计了专项任务页面的交互流程,实现了“自动切换页面”和“一键手动切换”,使得航天员可以专注任务本身,免去繁琐操作。不论是在轨工作还是生活,智能仪表照明不仅能够帮助航天员高效完成每一项在轨任务,而且能够为航天员提供高品质太空生活,陪伴守护航天员多彩太空旅行的每一天。
  • 增长24.2%!2023年1-10月全国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数据出炉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19409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2%。一、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加快1—10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3.3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36.6%,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4.2%,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8.7%。1—10月份,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4%,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38.5%。二、高技术产业引领投资增长1—10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8.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3%,增速比制造业投资高5.1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16.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7%。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0.5%,增速比服务业投资高10.1个百分点。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37.3%,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9.1%。三、民间投资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1—10月份,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5%,降幅比前三季度和1—8月份分别收窄0.1个和0.2个百分点。其中,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1%。分行业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住宿和餐饮业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7.9%、17.4%和10.2%;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14.2%,增速高于全部基础设施投资8.3个百分点;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9.1%,增速连续4个月回升。四、民生补短板投资较快增长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9%,增速比全部投资高3.0个百分点。其中,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1.3%,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4.8%,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5.7%。1—10月份,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29.4%,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0.6%。五、大项目投资贡献率提高1—10月份,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简称“大项目”)投资同比增长9.9%,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7.0个百分点;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比前三季度提高3.8个百分点。下阶段,要积极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推动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快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动能;扎实做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工作,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 专家为浙江仪器仪表发展出谋划策
    浙江省自1958年以后,才开始有了几家仪表厂,但基础差,生产规模都比较小。1980年前,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市排名居第18位,产品中电能表和水表是全省仪表工业的两大支柱,工业总产值和利润分别占70%和67%。改革开放后有了较快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有了较快的发展和进步。  根据全国统计部门统计历年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工业总产值数据:  1980年&mdash &mdash 1.96亿元  1990年&mdash &mdash 10.41亿元  1995年&mdash &mdash 46.99亿元  2000年&mdash &mdash 99.31亿元  2005年&mdash &mdash 247.40亿元  2010年&mdash &mdash 616.16亿元  2013年&mdash &mdash 697亿元(主营收入)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浙江形成了一批国家级龙头骨干企业,开发生产了一批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品,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全行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有了较大提升。经济总量已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仪器仪表大省之一。  发展中主要问题是由于历史原因,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较突出。除部分骨干企业外,就全行业整体而言,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产品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小而弱,同质化矛盾较多,制约了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提高。最近两年多项经济指标低于全国增幅,值得引起关注。国家电网智能电表交换2.3亿台规划已超额完成,电能表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将引发市场格局的新的变化。浙江是全国电能表生产大省,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二左右,所受影响较大,必须及早做好应对措施。  根据浙江仪器仪表行业的现状和实际,保持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优势,下一步值得重视思考的意见:  着力推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仪器仪表对新技术的敏感度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因此对新技术的依存度更为迫切。纵 观国内许多仪器仪表企业的兴衰变迁,一些企业崛起,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又有一些企业由辉煌陷入困境,甚至被淘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因无不与技术创新 成败有关。联系省内中控科技、聚光科技、舜宇光学等企业,连年发展得很快,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与国外著名跨国公司竞标中连续得胜,打 破了过去一直由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连年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里的嘉奖,靠的主要是技术与创新能力强,能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品升级,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 得到提升。而又有不少企业,技术能力十分薄弱,产品老化,同质化严重,企业没有发展后劲,尤其在行业产品转型的关键时期,凡技术创新跟不上的企业,在洗牌 中渐渐被挤出市场。因此,可以说,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现有产品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应是浙江仪器仪表行业持续发展,保持优势的关键。  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谋事在人,成事靠人。当前企业间各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以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仪器仪表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正向着以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发展,对高新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在全行业中,除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和骨干企业外,大多数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尤其缺乏高层次领导人才和创新人才,严重 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培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产、学、研三结合制度,利用社会技术资源,健全职工培训再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营造人才顺利成长能施展才华的环境氛围。在加强专业技术力量的同时,加强管理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尽快形成技术、管理、技能三支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保持优势提供人才保证。  &ldquo 走出去&rdquo 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市场国际化有了较快推进,企业&ldquo 引进来&rdquo 、&ldquo 走出去&rdquo 有了较快发展。但许多企业多年来还习惯于把开放理解为只是&ldquo 引进来&rdquo ,理解为跨 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缺乏去世界市场博弈的打算和勇气。其实开放从来都是双向的,可以&ldquo 引进来&rdquo ,也可以&ldquo 走出去&rdquo 。如果过去我们更多地&ldquo 引进来&rdquo 是客观 条件所限,那么今天&ldquo 走出去&rdquo 则是发展所需。  我们一批骨干企业,在国内重点工程项目与外国跨国公司竞争中都能连续取胜,为什么不可以去 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竞争呢?又如电能表等产品,国内市场饱和,供过于求,而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又有优势,更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去国外谋发展,不仅可以出 口产品和项目,而且还可以在国外投资办企业。   杭州海兴实施国际化外向型战略已取得很好成效,先是电能表出口,继而在国外投资办厂,至今已在国外办了七家企业和四家营业中心,运行情况都很好。多年来 创汇居全国同行第一位,2003年实现利润利税4.85亿元,利润3.95亿元。其销售利税率和销售利润率分别高达31.22%和25.49%,为全国同 行瞩目。华立仪表集团在国外也投资开办了多家企业;聚光科技收购荷兰Synspcc75%股权,情况也很好,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签。  培养提高企业家队伍  企业家是国家战略资源。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地区产业格局。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很大程度得益于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的努力。  企业家是一家企业的带头人,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者,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组织者,人力资源和市场的开拓者,关系特别大,责任特别重,要培养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要有自强的创新精神,锲而不舍的坚强毅力,站得高、看得远,具有世界视野,很强的思维能力,能从全局高度思考问题,敏锐洞察产业和技术 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和思路,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努力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开发人力资源创新型发展,要有爱才用才的能力和魄力,知 人善用,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系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特别顾问吴天益)
  • 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p  2016年,全国31个省市仪器仪表行业累计进出口总顺为794.5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51亿美元,下跌1.91%。/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337198044159.jpg" width="360" height="281"//centerp/pp /pp /pp  一、各地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pp  1、各地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总额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216781028546.jpg" width="595" height="335"//centerp/pp /pp /pp  2016年,全国31个省市仪器仪表行业累计进出口总顺为794.5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51亿美元,下跌1.91% 上海、河南等13个省市同比合计增加了13.93亿美元。其余18个省市合计减少29.45亿美元,广东减少最多《20.46亿美元》 上海、河南、福建、山东和浙江等5个省市的增加额均超过1.50亿美元,上海增加最多(3.77亿美元)。/pp  2、各地仪器仪表行业进口总额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347384093266.jpg" width="590" height="341"//centerp/pp /pp /pp  全国31个省市仪器仪表行业累计进口总硕为449.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1500万美元,下跌1.13% 上海、福建、北京等15个省市同比合计增加了12.13亿美元。其余16个省市合计减少17.28亿美元,广东减少最多(9.13亿美元) 上海、福建和北京等3个省市的增加额均超过2.00亿美元,上海增加最多(3.04亿美元)。/pp  3、各地仪器仪表行业出口总额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367836025944.jpg" width="597" height="334"//centerp/pp /pp /pp  全国31个省市仪器仪表行业累计出口总额为345.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36亿美元,下跌2.92% 河南、天津、上海等12个省市同比合计增加了8.41万美元。其余19个省市合计减少18.77亿美元,广东减少/pp  最多(11.32亿美元) 河南和天津的增加额均超过2.0亿美元,河南增加最多(3.14亿美元)。/pp  4、各地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贸易差额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378740074541.jpg" width="584" height="334"//centerp/pp /pp /pp  全国31个省市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累计贸易逆差104.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21亿美元,上升5.25% 全国只有广东、浙江、河南和江西等4个省实现贸易顺差,合计实现顺差66.29亿美元。其中27个省市合计逆差170.82亿美元 天津、河南等12个省市同比合计减少逆差13.25亿美元,天津减少最多(5.60亿美元),其余18个省市合计增加逆差18.47亿美元。/pp  二、仪器仪表行业主要省市进出口比较/pp  1、2016年1一12月仪器仪表主要省市进出口增长、贸易差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378912015379.png" width="450" height="316"//centerp/pp /pp /pp  浙江省的进口增长率最高(9.62%),广东省的进口增长率最低(-9.50%) 山东省的出口增长率最高(2.45%),广东省的出口增长率最低(-89%) 广东省的贸易顺差最高(45.20亿美元),上海市的贸易逆差最高(-52.59亿美元)。/pp  2、2016年1一12月仪器仪表主要省市进出口结构、出口强度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389380010818.png" width="470" height="313"//centerp/pp /pp /pp  浙江省、广东省的出口比重大于进口比重。浙江省的出口强度最高,出口比重是进口比更的3.78倍 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的出口强度小于1,即出口比重均低于进口比重。/pp  3、2016年1一12月仪器仪表主要省市进出口占有率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398381067663.png" width="436" height="315"//centerp/pp /pp /pp  广东省的进出口占比最高(27.58%),江苏省和上海市居后分别为19.36%和16.37% 广东省的出口占比最高(38.31%),江苏省和上海市居后分别为19.54%和11.23% 上海市的进口占比最/pp  高(20.32%),江苏省和广东省居后分别为20.29%和19.35%。/pp  三、近两年仪器仪表行业主要进口商品比较/pp  1、近两年分析仪器进口数量、均价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407351020904.png" width="590" height="312"//centerp/pp /pp /pp  2、近两年电子测量仪器进口数量、均价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415182006152.png" width="579" height="326"//centerp/pp /pp /pp  3、近两年试验机进口数量、均价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422405017475.png" width="582" height="323"//centerp/pp /pp /pp  4、近两年压力检测仪表进口数量、均价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430860052860.png" width="568" height="315"//centerp/pp /pp /pp  /pp  5、近两年自动调节或控制仪器及装置进口数量、均价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438052090761.png" width="575" height="322"//centerp/pp /pp  6、近两年流量、液位仪表进口数量、均价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445852086194.png" width="580" height="311"//centerp/pp /pp  7、近两年显微镜进口数量、均价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455071080068.png" width="573" height="322"//centerp/pp /pp  8、近两年大地测量仪器进口数量、均价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462949054068.png" width="571" height="316"//centerp/pp /pp  9、近两年医疗仪器进口数量、均价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470859030003.png" width="561" height="322"//centerp/pp /pp  10、近两年光学元件、零件、附件进口数量、均价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485398000998.png" width="565" height="312"//centerp/pp /pp  11、近两年分析仪器零件进口数量、均价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485585027037.png" width="586" height="316"//centerp/pp /pp  12、近两年电工、电子测量仪器零件、附件进口数量、均价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492823079447.png" width="565" height="317"//centerp/pp /pp  四、仪器仪表子行业出口交货值比较/pp  1、仪器仪表子行业出口交货值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501559037581.jpg" width="586" height="338"//centerp/pp /pp  仪器仪表行业出口交货值1194.35亿元,同比增长2.19%,净增25.55亿元 仪器仪表行业出口依存度12.90%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出口依存度7.16% 电工仪器仪表制造出口依存度10.79% 供应用仪表及其他通用仪器制造出口依存度10.79%。/pp  2、仪器仪表子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量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509734001176.png" width="580" height="336"//centerp/pp /pp  3、仪器仪表子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量比重比较/pp  centerimg alt="2016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比较"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5/12/nick/1494550518657044114.png" width="573" height="339"/ /center/p/p/p/p/p/p/p/p/p/p/p/p/p/p/p/p/p/p/p/p/p/p/p
  • 仪器仪表业低开向上 进出口两位数增长
    虽然年初低开,但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主营收入逐月向上,至今年6月份,该行业的主营收入增加值增幅已超过全国制造业增幅2.8个百分点。  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奚家成介绍,今年以来,仪器仪表行业的产销形势总体正常,上半年行业利润增幅有所回升,主营利润率持续上升,进出口走势强于预期,增幅达到了两位数。  他判断说,预计仪器仪表行业全年的产销可以达到15%左右的预定目标,保持中高速增长。  主营收入逐月向上  奚家成为记者分析说,因为去年基数偏高等原因,今年年初仪器仪表行业的主营收入增加值增幅创了本世纪以来的新低(6.5%),到3月开始逐月回升,至第二季度时各月的增加值增幅均已超过12%,而6月份的主营收入增加值增幅已达到12.6%,超过了全国制造业增幅2.8个百分点,超过机械工业1.9个百分点 1~6月主营收入增加值累计增幅高于全国制造业增幅0.5个百分点,比机械工业增幅低0.8个百分点。  全行业产销形势总体正常,需求略显偏弱,并未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预计全年产销可达到15%左右的预定目标,保持中高速增长。 奚家成表示。  从行业内部看,环境监测、试验机、分析仪器、农林牧渔仪器、测绘仪器、电子测量、工业自动化等分行业的主营收入都保持了15%以上的增幅 受房地产疲软、商用车和国产车增幅不高等影响,供应用仪表和车用仪表增长趋缓 因为结构调整进展不快和传统产品需求渐趋饱和等,衡器、钟表计时仪器等的增幅偏低。  利润增幅逐渐回升  今年年初仪器仪表行业的利润同比增幅起步偏低,到二季度开始回升,但幅度不大。  据介绍,该行业的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同比增幅均高于主营收入增幅,特别是产成品的库存明显上升,同比增幅已由去年末的9.16%上升至今年中的18.11%。  在各分行业中,供应用仪表、环境监测仪器、试验机、勘探地震仪表、电子测量仪器、计时仪器、光学仪器、衡器等的利润同比增幅较大 电工仪器、测绘仪器、分析仪器、车用仪表、导航气象仪器、教学仪器、医疗仪器等同比一位数低增长或负增长。  此外,行业中中小型企业的利润增幅高于大型企业,中资企业的利润增幅要高于三资企业。今年以来,全行业的亏损企业数在小幅增加,占比为18.64%,同比上升了8.05%,但亏损额却同比下降了1.49%。  奚家成告诉本报记者说,目前行业中只有少部分技术进步明显、现代管理见效的企业能够达到15%以上的利润率,大多数企业都还处于微利状态。主营成本同比增幅13.14%已经接近主营收入的增幅12.61%,近年来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正在被逐渐消化。  预计今年全年行业的利润增幅能够达到13%的预定指标,主营收入利润率仍能保持8.5%以上高位。  进出口走势强于预期  仪器仪表行业的进口增幅已连续三年在一位数徘徊了,今年年初突增至两位数的高点,并一直保持了整个上半年。奚家成表示。  在国内经济处于调整期、需求并未转旺的情况下,仪器仪表行业的进口增幅骤升,其重要因素之一是国际贸易斗争引起的新一轮关税减免,许多仪器仪表因被列入了电子产品、环保产品而降减免关税。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各类中高档测试仪器设备,如半导体晶片或元器件制造用光学仪器、检测仪器、高档显微镜、衍射设备、金属材料试验机、超声波探伤仪、气体或烟雾分析仪等,这些产品的进口均大幅增长。  他分析说,之所以出口增幅能重上两位数,既与国际市场的缓慢复苏有关,也得益于本国产品竞争力的提高。电度表等大宗出口商品经去年一年的低迷后已恢复了正增长,而光学元件、电工和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等的增幅都在20%以上。分散型控制系统、轨道交通用车载控制设备、核磁共振装置等高档仪器装备的出口也大幅增长。  因为基数等原因,预计下半年仪器仪表行业的出口增幅将回落,但全年仍能保持高于进口增幅的两位数增长,并减小进出口逆差。他判断说。  控制系统只进不出状况改变  控制系统是典型的高技术产品,其主导产品分散型控制系统DCS是工业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核心装备。在前几年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DCS发挥其技术、性价比和服务优势,不断取得进展。  上半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CS中标率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外企,并进入了多个长期都由国外产品占领的领域和企业。中资DCS企业的经营规模已经超越了国际知名厂商在华的企业。而除了主控系统外,安全系统、核电控制系统、轨交控制系统等专用系统也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  控制系统作为高端产品长期只进不出的状况正在改变。奚家成告诉记者说,今年上半年轨交车载系统ATP一项的出口金额已超过5000万美元。而控制系统的发展,也带动了优化软件、MES等工控软件的发展和集成、总成能力的提升以及MIV、MAV等高端服务的开展,拓展了工程能力和盈利空间。  他还介绍说,城镇集中供热是北方十五省市重要的民生工程,而为此开展的供热监控系统和热量表计技术已经成熟并实现了产业化,目前国内从事热量表计、供热监控系统的制造生产和城镇供热工程改造服务的企业已有数百家,而近年来每年生产制造和采购安装的热量表计在200万台以上,供热监控系统达数千套―――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来推动此项惠民工程。  但是,由于供热管理体制改革和分户计费管理办法的滞后,上述监控系统及装备大部分至今都尚未投运。奚家成透露说,我国的供热系统推广应用还有待改革。  信息化有序推进  在两化融合方针的推动下,生产过程信息化、数字化车间等工作取得了进展。仪器仪表行业的生产过程信息化专项已经顺利启动,三个示范试点企业也已按计划开展工作,并通过交流互助诊断等形式向行业拓展。  据悉,目前该行业一些骨干重点企业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数字化生产线并改造老线,使其适应信息化的要求。而有些二百人左右的小企业已经聘请国外专家改造生产线、上机器人、制定信息化生产方案等,推进企业的现代生产模式和数字化生产。  行业将组织三个示范试点企业的经验扩大到二、三十家企业并影响全行业,以生产过程信息化等措施推动改变行业面貌。他表示。
  • 仪器仪表行业上半年数据出炉
    近日,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发布该行业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上半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体运行状况好于预期,产销值以及行业利润均取得两位数增长,但增幅均出现缓慢回落。 由于国际市场疲软,行业进出口增幅同比双双回落,但企业的上市速度加快,兼并重组取得一定成效。  专家预计,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上半年基数、季节性因素影响,下半年,仪器仪表行业产销环比将会出现波动向上的局面。  行业运行局势良好  1-6月,仪器仪表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产销和订单状况良好,工业总产值累计2709亿元,同比增长27.1%,工业销售产值累计2617亿元,同比增长26.3%。行业产销值在取得增长的同时,增幅却同比缓慢回落,由二月份的27.9%缓慢降至27.1%,环比则由年初的-36.6%上升至18.7%。  数据显示,行业上半年利润呈逐月递增态势,1-6月,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28%,但利润同比增幅明显回落。可以看到,目前,多数企业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利润增幅,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并未出现经济财务明显恶化情况,而全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也已回升至8.25%,继续保持制造业中的领先地位。  来自进出口方面的数据显示,仪器仪表行业在今年上半年进出口同比增幅双双回落,进口增幅已自年初30.5%降为10.9%。其中,进口增幅较大的是实验室分析仪器、医疗仪器和试验机,增幅分别为45.1%、44.2%和71.9%。  今年上半年,行业出口同比增幅自上年34%降为15.4%,月出口额在15亿~16亿美元间窄幅波动,出口交货值同比增幅已由上年的25.7%降为13.3%,在全行业销售产值中的占比已由高点30%左右降为18.7%。  虽然由于国际市场疲软,出口增幅下降,但出口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如技术含量较高的分散型控制设备同比增长97.5%,其出口额今年将首次超过1亿美元。除此之外,电度表是我国有竞争优势的大宗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高,目前,以往长期大量出口的磁电式已被电子式代替,产品的平均单价提高约一倍,其出口金额有望超过4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仪器仪表行业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行业内企业的上市速度也明显加快,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取得一定成效。  2010年,行业有17家企业上市,占前20年上市总数的29.8%,今年上半年又有天瑞、中海达、聚光、理邦、三星、林洋等6家企业上市。行业企业通过上市,经济实力得到显着增强,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据行业专家介绍,目前,行业还有数十家企业正在积极准备上市。  下半年预测  “受上半年基数及季节性因素等影响,预计仪器仪表行业下半年产销环比将波动向上,同比将逐步向下”。行业专家对记者表示,上半年行业库存同比上升,这不仅说明上年同期恢复性增长的旺销已告一段落,同时,库存绝对值并未大幅增长,这也意味着行业并未过热,行业的需求产销正逐渐回归常态。  因此,上述专家表示:“如果行业六月的产销值创今年高点后,七、八月将逐步回落,到九、十月可能会小幅回升,年底将不会再出现像上年的大幅‘翘尾’的现象,预计全年同比增幅将回落约10个百分点,也处于正常平稳增长区域”。  同时,在他看来,由于上半年行业产销同比增幅下降3个百分点,但利润同比增幅下降18个百分点。因此,今年下半年,行业利润同比增幅下降快于产销的趋势仍会继续,但降幅差将逐渐缩小,利润与产销的同比增幅逐渐接近,并将成为常态。  据中国仪器仪表协会预计,今年行业利润同比增幅将在20%左右。该协会表示,2009-2010年,行业利润增长的主因是恢复性增长的规模效应。但今年,在成本上升、需求增长趋缓的经济环境中,多数企业仍能保持一定幅度的利润增长,则是靠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来实现。预计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将超过8.5%,有可能创历史新高,接近9%,保持制造业中的领先地位。  此外,该协会表示,由于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预计行业在下半年的进出口增势将逐步趋缓,进出口月环比将在一位数区域波动,同比增幅在10%左右。然而,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启动,特别是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核电、振兴新兴产业等专项规划的实施,中国仪器仪表协会预计今年末或明年初,高档仪器及监测控制装备的进口将进一步上升,全年进出口逆差将超过160亿美元。  最后,该协会表示,由于各个行业的“十二五”规划逐步确定,与仪器仪表相关的规划、创新工程、专项等将陆续启动。“十二五”时期,市场对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产业的关注度和扶持力度比“十一五”大,这将对行业的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该协会看来,由于最早的项目将在今年4季度开始启动,其对行业发展的实质性作用将从2012年开始。
  • 仪表行业出口需直面的挑战
    仪表行业出口需直面的挑战 近几年,我国仪器仪表产品中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及装置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加的双重利好下发展迅速,出口也猛增。工业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仪器仪表十二类产品中增速较快的产品,同时,在十二类产品中仅仅只有计量仪表一种产品出现了同比下降的现象。诸多现象无一不表现出风光的出口形势,但这背后,却有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工业4.0的推出,各国对仪表的需求也开始增多。仪表行业“走出去”成为发展的重要战略。无论是出口到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加强技术交流,还是出口到南非、中东等地区扩大市场,都是必可不少的经历。同时由于各国不同的仪表标准和技术要求,对整个仪表行业和企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于此同时,以德国、美国等为代表的仪表高新技术大国也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注重亚洲市场。以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为代表的仪表产业,还将面临来自各个国家的激烈竞争。在如此大环境下,仪表企业作为行业竞争中的主体,其建设能帮助我国仪表行业更快走出去,更多的参与到全球的发展建设中。  护航中国仪表出口  我国的仪表行业加大出口,首先要了解到各个国家市场的具体要求,而这也是最基本的条件。美国一直是我国仪器仪表最大的进出口国家,因此针对于美国市场,我国必须要把握好美国对仪表的需求特点和技术要求,提高自身科技水平,生产出适应的产品。中东和非洲是我国出口较低的地区,针对于此,我们需要做的是挖掘这些地块的市场因素,提升出口量。在这些地区,往往由于进口基数较小,因此发展速度提升快。  其次,是了解我国各个省份的生产条件。广东和上海是我国进出口最大的两个省份,针对于此,我国其它省份的发展可以进行产业联合,抱团发展。通过学习,使得我国仪器仪表进出口集中度高,不会分散。  技术差距明显 出口任重道远  随着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仪表技术在国外应用成功,表明了我国仪表行业开始正式进入国际市场。但由于我国在科技领域投入力度与国外相差甚远,因此我国仪表产业过多的仍是依赖于劳动力成本低,而无法真正达到高科技产业出口。而这种优势往往会趋于饱和,导致获得的利润下降。  我国仪表行业出口的明显差距还是在于技术水平,这个关键因素导致我国不能生产和研发一些高端产品,所以只能依靠进口才能满足,更不用考虑如何出口了。由于我国行业起步晚,在短期内缩小国外产品的差距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出口,就需要中国仪器仪表企业在引进西方优秀技术时能消化、吸收,并加强与高校和研究院的合作,促进创新水平,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可以说,我国仪表出口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内容来自看仪器网
  • 对标“东方瑞士”: 丹东仪表基地的50年梦想
    位于鸭绿江畔,黄海岸边,总规划面积7.65平方公里的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以下简称&ldquo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rdquo ),是丹东经济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临近农历新年,但这里依旧忙碌如常。丹东圣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传芳刚刚挂断一个关于业务洽谈的电话,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又响了起来。张传芳笑着对记者说道,&ldquo 企业搭上了园区发展的顺风车。你瞧,这电话是一个接一个,生意是一单接一单啊!&rdquo   自2009年4月,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成立以来,丹东便不断向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千亿元规模的全国最大的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的目标砥砺前行。  &ldquo 丹东速度&rdquo 的信心和实力  谈及对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最初感受,张传芳用四个字形容&ldquo 出乎意料&rdquo 。张传芳对记者解释道,&ldquo 2009年6月,我们到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进行考察,当时起步区一期的整体框架建设基本完成,但配套设施尚未完全到位,我们认为企业在年底之前顺利入驻园区会存在一些困难。不过,园区方面非常注重建设效率和服务效率,最终我们在2009年9月与园区方面签订了相关合同,在2009年12月顺利入驻园区,实现了我们最初的愿景。&rdquo   事实上,2009年4月,丹东市用20天的时间即推出了初步的发展规划和产业优惠政策。一个月内招商工作全面展开,两个月后起步区一期14栋共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上梁,四个月后起步区二期26栋共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工建设。从开工建设至2010年底,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就赶超了此前半个世纪仪器仪表产业产值的总和。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区销售经理李江对记者表示,&ldquo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体现了一种&lsquo 丹东速度&rsquo ,这种速度展现了丹东抢占仪器仪表产业制高点的信心和实力。&rdquo   据了解,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7.65平方公里,拟通过5&mdash 10年的努力,打造成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千亿元规模的全国最大的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近年来,在丹东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丹东已经成为继京津、重庆、江浙地区之后,成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仪器仪表产业新高地。  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  温州到丹东的直线距离约1450公里,但在精明的温州企业家眼中,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却是企业落户的最佳选择。  罗涛,正是这些千里迢迢将企业落户在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温州企业家之一。&ldquo 选择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就是看好了这里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rdquo 罗涛的话语间透露着对自己选择的自信和满意。  罗涛所言不虚,上世纪60年代,国务院就提出要把丹东建成&ldquo 东方瑞士&rdquo 。由此,丹东生产的手表、精密仪表、热工仪表、射线仪器、光学仪器均得到长足发展,为丹东仪器仪表产业蓄积了企业、产品、人才、科研等基础优势。  现如今,丹东生产的家用煤气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工业用X射线仪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核检测仪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智能化配电监控仪表、激光粒度仪、IC卡煤气表、IC卡电表、IC卡水表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矿山尾矿监测系统、X射线实时成像、食品异物检测系统等新产品潜力巨大。  &ldquo 良好的产业基础是企业科研成果的孵化器。&rdquo 辽宁东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项目负责人有着自己切身的感受,&ldquo 入驻园区后,企业的产品研发不断出新,以前两三年才能完成一项产品研发,现在半年就能推出一项新产品。&rdquo   不可估量的产业集群效应  无论走到哪里,张传芳都会告诉合作伙伴,自己的企业来自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这其中的缘由始终为张传芳津津乐道,&ldquo 去年,我们和一家企业洽谈合作事宜,起先他们并没有拿定主意,但后来一听我们是来自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企业,当即就与我们签订了合同。&rdquo   &ldquo 起初,我也好奇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痛快地做出了决定。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对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有过接触,对园区内的企业具有极高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因此,现在我们企业出去洽谈合作时,都会骄傲地说我们是来自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企业!&rdquo   据了解,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对入驻企业的盈利性和成长性都进行了一定考核,以保证入驻企业是产业内的优质企业,从而保证园区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有着类似感受的并不止张传芳一人。罗涛告诉记者,&ldquo 企业入驻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后,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抱团发展,形成了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使得市场对入驻这里的企业更加信任,加快了企业和基地的发展。&rdquo   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包良清告诉记者:&ldquo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会形成市场的品牌效应、人才集聚效应,更会推动上、下游产品的配套产业流动,使生产成本降低,形成物流效应。与此同时,它还将成为研发平台、成果对接平台、融资平台。&rdquo
  • 无锡市:培育发展仪器仪表产业,建设特色仪器仪表产业 园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无锡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计量工作,“十三五”以来,无锡市计量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计量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新形势下,无锡市仍存在着计量体系不够完善、计量基础较薄弱、计量监管和计量测试创新不足、社会共治还存在短板和不足等问题。为全面提升无锡市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和《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22] 72号),结合无锡市实际,制定了《无锡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行动计划》(以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无锡市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计量科技创新力、影响力进入国内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计量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计量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新建2个省级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培养10名计量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领军人才),打造5个计量科技创新团队。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新建成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个以上,服务先进制造业企业300家以上,新建1个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引导发展10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仪器仪表企业,培育2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仪器仪表(标准物质)品牌,民生计量产品的合格率明显提升。计量监督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市新建和升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0项以上,制(修)订省级计量技术规范5项,强制检定项目市级及以下建标覆盖率达95%以上,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满足社会95%以上的量值传递溯源需求。计量基础支撑体系更加完善。推动计量惠民工程实施提质增效,建设2个以上省级计量惠民示范县(市、区),引导培育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2000家以上,加强计量文化和科普工作,建设3个“计量文化基地”,聘请10名“计量文化宣传大使”。展望到2035年,无锡市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重点领域计量技术取得关键突破,计量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跻身国内前列。在加强计量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加强民生和产业计量领域创新研究。加强民生领域计量检测新方法研究;加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领域快速、在线、远程等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加强物联网、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计量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推动计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推动计量检定、校准证书数字化;建设无锡市计量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物联网、新能源汽车、食品安全等领域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动计量检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计量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加大检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构建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在加快培育发展先进测量产业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先进计量标准;建设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省级计量测试中心;加强关键参数计量测试技术和测量装备研究;实施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开展产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培育发展仪器仪表产业。建设无锡特色的仪器仪表产业园;建设无锡市仪器仪表产业服务平台;建立以仪器仪表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先进测量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仪器仪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鼓励仪器仪表企业与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加强技术合作。加快标准物质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标准物质研制“小巨人”企业;鼓励开展新型标准物质研制;完善标准物质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此外,《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标和具体举措,并对各部门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着眼于服务科技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发力;服务产业发展,重点解决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的问题;服务高品质生活,持续推进计量惠民工程;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和加强监管等。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行动计划》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加强文化建设、严格评估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 创新技术助力中国仪器仪表成出口大国
    创新技术助力中国仪器仪表成出口大国近日,有新闻报道称,欧洲议会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支持欧盟签署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减免201项高新技术产品关税的协议,为欧盟正式签署该协议亮了绿灯。此次协议涉及到了201项产品,其中就包括了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仪器仪表。相信这一消息会为目前稍显疲软的仪器仪表进出口市场带来新的转机。仪器仪表进出口市场进入疲软期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但是在进出口方面却不容乐观,2015年更是创了六年来进出口量新低。我国仪器仪表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自1995年国家提出“九五计划”后便步入飞速发展阶段。在“十五”期间,国家相关部门又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工业自动化仪表、仪器仪表元器件、信息技术电测仪器、尖端测量仪器等八大类仪器仪表。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更是大大促进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市场的发展,当年进出口总金额达153.7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314.68%,其中出口金额同比增加0.9%,进口金额同比增加26.3%。2002 年,“两化融合”这一概念的提出,带动了各个产业领域对自动化的需求,“十一五“期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已跃居为国际上行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2010 年进出口总额达600亿美元。至此,我国仪器仪表技术已有了显著提升,国产仪器仪表在国际市场中逐步占据一席之地,而许多国外企业也逐渐重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来华设厂,加速国内外市场融合。然而自2012年起,受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猛烈势头受到冲击,出口不畅,国内生产企业材料与人力成本升高造成市场需求不旺,产业低迷。到了2015年,进出口总规模更是自09年来首次下降,进出口总额676亿美元,进口同比下降5.36%,出口同比增长0.46%。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在一些中低端仪器仪表产品上,国内技术已有提升,导致进口需求大幅减少 而国际市场同样进入疲软期,在华企业高端产品的出口受到影响,本国企业中低端产品出口也受到阻力。政策调控成为推动力众所周知,大量的进出口能为本土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促使企业迅速掌握国外市场动向,从而有利于企业改进产品,提高产品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因此各国政府对于进出口贸易一直十分重视,仪器仪表关税的减免就是政府对于国际进出口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相信这一消息对于我国仪器仪表企业来说也是十分振奋人心的。有专家指出,这一协议达成后,将有助于中国仪器仪表产品扩大出口,也有利于降低其元器件和设备的进口成本,提升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推动我国仪器仪表产品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前不久,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访华之旅也为扩大仪器仪表的进出口市场带来了促进作用。德国制造业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其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与中国一直以来经贸往来密切。此次默克尔访华的目的正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进一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这将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在装备制造业,尤其是仪器仪表产业创新技术方面的研究和生产,助力中国跻身仪器仪表市场出口大国。 内容来自看仪器网
  • 仪器仪表在“工业4.0”下该如何发展?
    工业4.0,自概念首次被德国提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工业生产。各大工业行业欲通过工业4.0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获得新的突破。作为工业基础的仪表行业,该如何应用工业4.0?以及未来发展道路通向何方?都成了急需解决的重点。今天,笔者给大家对这些问题简单做下解读。 众所周知,“工业1.0”是机械制造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也是见证了仪表行业从“出生”到“壮大”的阶段。但是,对于工业4.0,却无法用一个词语准确描述其真正的涵义。但如果将范围缩小至仪表行业,也许我们可以获得答案亦是未来发展新道路。 首先,仪表行业作为工业经济的基础,在工业生产上起着“推进器”的作用。这时工业4.0在仪表生产上是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近二十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仅仅通过生产的优势、或是成本上的优势来获得屹立不倒的地位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生产上,工业4.0强调的是智能工厂化生产,通过转型升级获得高超的产品之后,对于产品的售后运作情况也能实时监控,实时帮助解决产品难题和反馈客户。在销售模式上,工业4.0强调的不再是以往的单方面销售,而是包涵到整个行业、整个管理、整个供应链等集中的模式形成仪器仪表销售上的竞争优势,扩大生产数量。 其次,在研发上,仪表行业也是充当着“先锋”的作用。工业4.0在科研生产上可以通过CPS网络实现研究人员与仪表与高科新技术的识别、交流,可以帮助仪表科研人员加速生产研发,达到仪表在新领域上的开拓与成长。在高科技术上的突破,可以打破目前我国仪表在多个领域上的被垄断的局面。通过工业4.0模式,增加我国仪表产品含金量,加速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实力,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工业4.0为我国仪表发展打造了一片新天地。 最后,仪表行业在民用活动充当着基础设施的作用。这时候的工业4.0是绿色、是互联。在工业4.0环境下,民用生活实用的仪表可以通过互联模式进行普及,使先进的仪表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而对于不利于生活的产品,也要得到具体信息,进行升级或是淘汰。突出了在工业4.0条件下,工业制造不在是重中之重,而服务转型的比重开始上升。民用仪表的应用情况,亦或是市场占有情况,都需要掌控。只有掌握好这些详细信息,才可以在仪表未来发展中挖掘出民用市场的充足活力。 仪表行业的工业4.0是能生产出能提高效率、绿色环保的产品?亦或是能扩大市场占有率?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在未来发展中,由于仪表设计的领域十分广泛,使其信息化程度必须得到提高,互联网化程度必须相应提升。在未来发展中,利用互联网达到生产和销售的互联已经是大势所趋,也是在工业4.0环境下的必经之路。
  • 专家:仪器仪表将迎石化智能工厂建设机遇
    9月2日讯,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主任解怀仁表示,仪器仪表行业将在未来两年迎接石化智能工厂建设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石油和石化行业新建或者扩建了不少大型一体化现代化装置,企业仪表自动化、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在企业安全生产、降耗提质、提高整体经济消息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为石化企业实现数字化工厂提供了条件,未来10年的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智能化的炼化一体化工厂。  2012年,石化智能化工厂领域所做的工作主要是改善信息基础设施、计量仪表两个基础,深化了一些管理软件的应用,打好了智能化工厂建设的基础。  解怀仁表示,中国在2013-2014年,将规划进行企业经营分析与运营监控、HSE应急指挥、能源优化、三维数字工厂、全长优化等智能工厂重点系统的建设 ,加强集成应用,支持集中的运营管理模式,达到石化行业的先进水平。2015年,中国将重点建设知识管理系统和优化控制系统,实现全面集成和构建智能工厂的基本框架,达成自动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目的,建成千万吨级智能化炼化厂。  这些规划给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测量系统、安全仪表系统、以及信息采集等自动化仪表都有较大的需求量。  目前国内涉及到仪器仪表制造的A股上市公司有:天瑞仪器、金卡股份、奥普光电、智云股份、广陆数测等。
  • 仪器仪表核心技术“空心化”,高端仪器仪表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
    近日,《科技日报》发表了题为《壮大基础资源,夯实科技创新根基》的文章。文章指出,“虽然我国在一些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高端科研软件、核心零部件、科研仪器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非常薄弱。特别是相关领域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发展水平与我国现有科学技术水平不相匹配。”主要体现在:科研关键材料、设备核心零部件、试剂依赖进口;高端科研仪器设备市场基本由美国、欧洲、日本的企业控制;国内科研基础软件、数据库技术能力薄弱。文章还指出,“目前我国高端仪器仪表产品等的关键核心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仪器仪表整机厂家存在着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该文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的张 越、王晓明。(图来源互联网,侵删)壮大基础资源,夯实科技创新根基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仍较薄弱,特别是核心仪器设备、关键零部件、科研基础软件、数据库等存在短板,制约了我国科研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当前,加强原创性技术突破和基础研究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学和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在国家创新战略中持续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特别是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点领域方向,统筹形成了上海等3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张江等4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3+4”区域创新格局,加快发展创新型新基建,持续谋划和投资建设大科学装置等科研平台,成果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然而,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仍较薄弱,特别是核心仪器设备、关键零部件、科研基础软件、数据库等存在短板,制约了我国科研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相对薄弱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对于国家科技发展有着关键作用。虽然我国在一些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高端科研软件、核心零部件、科研仪器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非常薄弱,特别是相关领域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发展水平与我国现有科学技术水平不相匹配。一是科研关键材料、设备核心零部件、试剂依赖进口。目前我国高端仪器仪表产品等的关键核心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仪器仪表整机厂家存在着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二是高端科研仪器设备市场基本由美国、欧洲、日本的企业控制。根据美国化学会旗下《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公布的2018年度全球仪器公司TOP20排位榜中,有8家是美国公司,7家来自欧洲,5家为日本公司。三是国内科研基础软件、数据库技术能力薄弱。以工业研发软件领域为例,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计算机辅助工程仿真分析软件CAE、芯片设计软件EDA的核心技术与市场份额基本由德国西门子、美国欧特克、法国达索、瑞典海克斯康、新思科技等国外企业控制。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方面,国外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占80%左右,全球主流的人工智能开发框架都托管在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一旦这些科研基础软件、数据库等遭遇禁用和封锁,我国科研工作将有可能被迫停止或者受到巨大影响。强化对短板领域重点方向的布局我国在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方面存在的短板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创新进程的推进,亟须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布局。一是完善关键基础材料、试剂前沿布局,加强对重点领域科研的支撑保障能力。加快前沿新材料前瞻性布局。加快在光刻胶、高纯靶材、高温合金、高性能纤维材料、高强高导耐热材料、耐腐蚀材料、大尺寸硅片、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把握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加速融合的趋势,开展新材料前沿与交叉技术研究。以下游应用需求为牵引,推动关键材料、核心工艺、专用生产装备等协同研发、中试和产业化应用,补齐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高关键材料与试剂的综合保障能力。二是提升高端科研仪器的创新、制造和应用水平。强化高端科研仪器前期基础研究,开展高分辨质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大型分析仪器,以及磁共振成像仪、超分辨荧光成像仪、冷冻透射电镜等生命科学仪器等的关键部件和主机研发及工程化,增强国产仪器的灵敏度、精确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做强高端科研仪器产业链,加强前端研发设计、后端维护和耗材配套服务保障,提供操作系统软件、实验室软件、过程分析软件等系统解决方案。做大高端科研仪器应用市场,加强在生命科学、化学品、金属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国产高端科研仪器的推广应用,打破质谱、色谱、光谱、电镜等高端仪器国外垄断。在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科学领域,适时启动若干筹备论证充分的大科学装置建设。三是强化生物、材料与工业领域科研数据库与软件的研发应用。加强新材料研发与制造计算模拟应用、推动建立行业材料数据库、建立面向行业领域应用的仿真模型软件系统,完善材料设计平台、产品设计平台、工艺设计平台。强化生物育种模拟与决策、建立生物育种数据挖掘系统,将作物生产决策模型嵌入农业数据库,提供生物育种数据与模型科学决策、种质资源管理、试验规划、性状采集、品种选育、系谱管理、数据分析等育种过程数据分析与服务支撑。加强与完善生物样本资源库、生物信息数据库建设,完善药物筛选平台及计算模拟的应用。在工业领域,建立EDA开发企业、芯片设计企业、代工厂商等上下游企业联合技术攻关机制,聚焦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等工业控制系统,开展多点位、低延时、高可靠、低能耗软件产品的联合攻关和适配迁移。在设计仿真系统软件方面,探索开放式工业软件架构、系统级设计与仿真等技术路径。针对软件研发共性需求,建设基本求解算法库、组件库、通用模型库,推动基础资源开放共享。提升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对科研的支撑能力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促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高端产业取得新突破的重要基础。我国亟须统筹推动核心仪器设备、关键零部件、科研基础软件、数据库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取得突破,提升我国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一是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强化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对科研的支撑能力。在国家层面设立跨领域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领导小组或专班,形成高效的管理机制。筑牢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支撑能力,强化对于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撑力度,推动我国在科研基础设施核心软件、零部件等短板领域的集中攻关。需要进一步强化重点区域国家创新平台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统筹部署,形成科技创新的簇群效应。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中,加强对于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梳理国内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需求清单,合理制定技术攻关的规划与路线图。建议全面梳理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特别是科研仪器、核心零部件、关键试剂、软件与数据库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障碍。长期、持续、动态、跟踪研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国际前沿研究进展,集成国内外跨领域跨部门专家资源,研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发展的技术路线,支撑我国在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关键领域进行技术研发重点方向的前瞻性战略布局。三是鼓励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发企业主体与使用需求方进行联合攻关与系统迭代。加快提升科研产业生态主体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加快培育科研仪器、装备及相关核心软件、零部件的龙头企业,推动我国创新型龙头企业向科研基础设施领域转型。提升企业主体自主研发科研平台、重大科技装备等的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指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强对我国计算、存储、人工智能等技术及产品展开教学、研究和实验。在能源、生命、材料和粒子物理等领域,启动若干大科学装置联合预研、联合规划建设。推动国内操作系统、数据库、AI开发框架等核心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化应用。四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使之成为在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科学研究需要的试剂、材料、零部件以及仪器设备大多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征,其产业形态决定了适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长时间聚焦钻研,依托突破核心技术工艺瓶颈与经验积累形成竞争优势。全球范围内,科学研究需要的小批量产品通常由一两家企业控制,而我国企业在起步阶段往往处于技术与产品成本的劣势,需要政府采取研发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引导资金投入、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对我国科研急需的关键资源进行支持,培育形成企业技术与产品竞争力。
  • 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的我们与明天的展望
    仪器信息网讯 在&ldquo 第七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简称 CIOAE 2014)&rdquo 大会报告中,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曹乃玉女士作《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的我们与明天的展望》主题发言。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曹乃玉女士  据介绍,在&ldquo 十二五&rdquo 的发展路程中,国家对仪器仪表行业提出了&ldquo 转型升级&rdquo 、&ldquo 强基工程&rdquo 、&ldquo 两化融合&rdquo 等方面的规划,其中&ldquo 转型升级&rdquo 是指产品从以工业市场为主转为以民生、科技、环保、节能减排市场为主,并向智能化、信息化升级;&ldquo 强基工程&rdquo 包括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基础技术(曹秘书长表示:就现有条件看,企业应当在后&ldquo 两基&rdquo 上多下功夫);&ldquo 两化融合&rdquo 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规划中也对企业提出了技术进步、结构调整、素质提高,增强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要求。  由2013年的统计数据可知,从事仪器仪表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以上)4022家,其中从事科学仪器制造企业1439家(包括像实验分析仪器企业199家,环境检测仪器企业80家、光学仪器企业287家等)。  在业务收入方面,2013年仪器仪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8256.2亿元,同比增长15.09%,其中科学仪器主营业务收入2522亿元;仪器仪表行业实现利润724.5亿,同比增长16.53%,其中科学仪器实现利润227.4亿元,同比增长11.67%;仪器仪表出口236.1亿元,同比增长7.5%;仪器仪表进口402.1亿元,同比增长3.25%,进口主导仪器为实验分析、光学仪器、大型精密仪器等。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2013年科学仪器行业市场需求大,企业运行稳步增长,但增幅速度放缓,其中实验分析、地质、光学仪器均呈一位数增长,利润水平普遍低于全行业,而且出口交货值大幅下降。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39家,其中亏损企业157家,占10.9%,应收账款460亿,占全行业31%。  对于2014年行业的表现,曹乃玉女士介绍到,2014年行业市场需求旺盛,企业运行保持中速平稳,增幅在12%-15%之间,企业利润空间有所加大。环境检测、气象海洋、农林牧渔仪器需求上升,实验分析、光学仪器竞争加剧,但进口产品加大趋势短期内不可改变。  不过,目前行业两大关键问题,&ldquo 高端科学仪器&rdquo 、&ldquo 产品可靠稳定性&rdquo 无根本突破。同时曹乃玉女士也指出了在线技术及产品、中高端传感器技术、系统继承技术、成本等当前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方面。  未来产业该以什么样的路径发展?曹乃玉女士介绍到,仪器仪表定位于&ldquo 战略性新兴产业&rdquo (包括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未来市场产品在两个层面的需求明显:一是高端产品研发;二是量大面广的仪器,特别是在食品、环境等领域的在线仪器,精度在短期内不是重点,快速、应用、可靠稳定才是重点。 此外,曹秘书长在会上还透露,根据信息产业部有关通知,仪器仪表行业将不再制定&ldquo 十三五规划&rdquo ,让企业完全回归社会。
  • 2015年仪器仪表进出口创六年新低
    p  2015年仪器仪表行业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但是在进出口方面出现了下降态势,创了六年来新低。2015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缘何出现下降?我们一起来看看原因。/pp  来自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总额676亿美元,进出口总规模09年以来首次下降。其中,进口金额414亿美元,出口262 亿美元,逆差152亿美元,创六年来新低。国内市场需求疲软,本国企业水平提升,导致进口大幅减少 国际市场的疲软,既影响了在华三资企业高端产品的出口,又对本国企业中低端产品出口产生了一定影响。两个市场叠加的结果,为进出口逆差的下降创造了条件。/pp  与去年相比,进口同比下降5.36%,出口同比增长0.46%。仪器仪表行业上一次进口负增长出现在2009年。/pp  2015年全年,仪器仪表进口延续了2014年的下行走势,除3月略有反弹外,其他月份均为负增长。1-12月,161类产品中57.1%同比下降。进口产品中,分散型工业过程控制设备降幅较大,为31.52% 压力/差压变送器、电子万能试验机一位数负增长 气体或烟雾分析仪同比下降13.58% 气相色谱仪基本与去年持平,进口金额2.7亿美元 此外,试验台、物镜、质谱联用仪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3.10%,24.81%,33.13% 液相色谱仪增幅16.14%。/pp  出口情况不容乐观,从年初的12.8%正增长逐月下滑,7月出现0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之后的8月、11月又出现两次负增长,12月转负为正。行业传统大宗出口产品中,未装配的光学元件同比一位数正增长 电度表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单相电子式(静止式)电度表增幅27.34%,三相电子式(静止式)电度表同比增长23.16%。/pp  预判2016年,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环境的改善,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逆差有望继续降低。/p
  • 国产飞机已来临 国产仪表行业该往何处发展
    11月2日,在历经8年的潜心研发,中国大飞机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代表着国产中程干线科技技术的突破,是大型客机国产化的一大飞跃。笔者在为大飞机兴奋的同时,也不免想到我们仪表行业。作为工业基础,又是重中之重的行业,国产化问题已经阻碍了我们太久太久。7年研发大飞机,我们的仪表行业自动化也该往何处发展呢?  C919自问世以来,对于其到底是不是属于国产化的问题纷争不断。其实,关于C919最核心的航电、飞控和发动机都由中航工业参与其中 机身和气动布局近乎由中航工业和商飞完成等等。从这一点上看,我国掌握者此次研发的核心技术,是我国发展的一大突破。我们再来看仪表,进口的仪表如果在国内形成了垄断地位,通常售价会高达几百万,但如果当同类国产仪表问世时,进口的仪表就会将价格直接降成一二十万,这种明显的价格差体现出了我国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我国仪表行业通过科技创新,自主研发,就能使进口仪表的价格呈现指数下降,这对于国产仪表借鉴国外技术和对比国产仪表的劣势中提供了众多机会。因此,仪表企业在面临这价格上的变动时,必须要抓准机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那么,C919是否是纯国产呢?通过C919主要研发单位我们可以发现,发动机使用的是美国GE的发动机,辅助动力APU使用的是美国霍尼韦尔生产的,燃油系统是由美国派克宇航生产,防火监测系统是由英国凯德生产等等。这一点上看,我国在国产大飞机研发中要走的路还很长。仪表方面同是如此,虽然我国仪器仪表行业面临着贸易方面的冲击,进口仪表免各种税收的压力,进口仪表价格的冲击,但我国的仪表行业已经开始在一些通用领域中得到了技术突破。此次,第26届重庆多国展中,多个国产仪表厂商都呈现出了他们的高科技产品,其技术国际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在研发中参考了国外的技术,但也是仪表国产化的一大助力。  作为仪表行业,为什么要多研发国产化仪表,或者说到底国产化仪表能带给国内仪表企业哪些好处。也许,我们也可以从C919中学到一些。C919作为国产的大型客机,首先在中国明航领域,打破了原先波音747、空客的垄断 同时通过大型客机的研发,能成功带动大量的上下游行业领域,比如说仪表领域,大型客机设计的高端仪表和控制系统都能使仪表行业增加收入机会,提升科学技术 最后,能锻炼出一批真正的才能之人。同理,仪表行业国产化能带来:  首先是打破国外仪表行业的垄断,加快自身仪表技术的研发,从以进口为主,慢慢向出口靠拢,争取能使仪表行业在进出口中能保持平衡,不会出现巨大的贸易逆差。这将对于国内仪表销往国外也提供了机会,加快了技术的整合和转型升级。  其次仪表行业的国产化,能带来同行业和上下游的升级,比如说大型客机仪表技术的研发成功,使其能顺利运用在工业和生活中,使得民用仪表更加准确,工用仪表在提升效率中得到提升,带动了同行业和上下行业的发展。  最后,仪表行业国产化,将会为国家提供大量的仪表行业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能提升仪表行业的研发和设计能力。这是国产仪表行业想在国际上占据地位的必备条件,也是我国想要突破仪表发展,提升整体水平的第一基础。
  • “丹东速度”挺起仪器仪表产业龙头
    300亩核心区的动迁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已完成 辽宁仪器仪表学院、14.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研发检测中心和1.5万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 预订标准厂房计划入驻的企业从20多户迅速增至52户,总投资高达34亿元……从“出生”至今不到两个月,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加速度”成长。鸭绿江畔,一个千亿元规模的现代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正在强势崛起。  仪器仪表产业是丹东的传统产业,目前全市有生产企业16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6户,再加上电子元器件等相关配套产业,主业收入达到45亿元。4月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丹东要将仪器仪表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作为丹东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丹东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调研后认为,丹东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家队伍,有产业基础,有研发队伍,有1万余名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工人,还占有举足轻重的市场份额,完全具备打造千亿元规模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实力。  为此,丹东市确定了建设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目标: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打造成为最具活力的机制体制创新示范区、最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区、世界前沿水平的千亿规模的现代仪器仪表产业的集聚区。  根据规划,基地选址在丹东新城区,总规划面积7.56平方公里,分为研发区、生产区、人才培训区和综合服务区4个功能区。与此同时,丹东相继出台了10多项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并组织以仪器仪表产业为主打推介的专题招商团赴香港、深圳、无锡、北京、东莞、杭州等地招商,产生了轰动效应,多家企业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5月初,省教育厅与丹东市政府举行对接合作签字仪式,双方共同搭建省内高校与丹东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对接合作平台,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以及其他服务领域建立长效机制。5月31日,增地扩建200亩的辽宁机电学院也在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落户,为产业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支持。至此,丹东形成了由专业院校、研发中心、生产企业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仪器仪表产业生产体系。  正是看到产业基地巨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在此开发建设冶金矿山在线检测分析仪表项目。而今年年初搬迁到新城区的丹东科大仪器厂借助丹东仪器仪表产业造“大船”的机遇,企业的发展势头更猛了,不仅迎来了数家新客户,更尝到了就近合作的甜头———近邻丹东奥龙射线仪器有限公司把10万元的订单“照顾”了新邻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