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地面基站

仪器信息网地面基站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地面基站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地面基站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地面基站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地面基站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地面基站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地面基站相关的解决方案。

地面基站相关的资讯

  • 安徽首次采用地面核磁共振法测地灾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安徽首次启动“地面核磁共振方法进行滑坡地质勘查”应用研究项目,运用地面核磁共振方法进行地质灾害防治。  据悉,地面核磁共振是利用不同物质原子核弛豫性质差异产生的效应,在地面上观测、研究在地层中水质子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的变化规律,进而探测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实现对地下水信息的探测。  安徽省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运用地面核磁共振方法能够经济、快速、准确的测出研究区段地下水的含水量、弛豫时间、相位等参数,并能根据上述参数反演其地下水孔隙度、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利用这些重要信息能够较好的识别滑坡滑带,为滑坡稳定性评价、治理提供关键性数据依据。
  • 理加联合参加2024 年遥感地面观测联盟年度会议
    2024 年 4 月 20 日-21 日,遥感地面观测联盟年度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河北怀来遥感综合试验站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定量遥感专委会、遥感地面观测联盟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河北怀来遥感综合试验站、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办。近年来我国建设了大量遥感地面观测场点,形成了多个观测网络,有力支撑了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促进了遥感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遥感地面观测联盟年度会议的召开,旨在更好地研讨并促进我国遥感地面观测场建设和遥感观测的发展。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共同探讨我国遥感观测事业的发展,分享了在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加联合)作为参展单位之一,携带公司相关遥感产品亮相会议现场,详细的介绍和专业的技术讲解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会议期间,理加联合的郑宁博士作报告《基于光谱技术的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立体监测方案及实践》,详细介绍了理加联合在高光谱遥感技术方面的突破性成果。郑博士的报告不仅展示了理加联合在遥感技术领域的专业实力,也为在场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通过此次会议,各位专家学者和行业同仁之间的交流探讨无疑将推动遥感地面观测技术的发展,为相关领域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并为未来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理加联合将继续致力于科技创新,在未来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中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和科技前沿,助力遥感事业的发展。
  • 川西地区首个微地震地面监测项目启动
    4月25日,由西南物探245队承担的“微地震地面监测”试验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川西地区进行的首个微地震地面监测项目。  该项目是针对新26#压裂作业进行的试验性监测项目,以详细了解井中压裂造成的微地震地面监测在新26#区域的适用性。  目前,该队已经完成对主要技术人员的微地震监测基本原理及操作方的系统培训工作和监测采集地震仪器的年检及道一致性检测工作,正进行野外点位实测及设备铺设工作。
  • 我国建成首套近地面沙尘观测系统
    地面50米范围内是沙尘暴发展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绿洲防护林可以减少70%的沙尘水平通量,消减风速30.5%—52.9%,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网对沙尘暴的阻截作用非常显著。这是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经过5年的观测研究获取的一组结论,该站研发的“0—50米近地面沙尘观测系统”为沙尘暴灾害防治和荒漠绿洲防护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这套系统由“风沙流流量监测仪”等6种自主知识产权的沙尘暴观测系统和风沙流观测仪器组成。科研人员对民勤地区沙漠、沙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3种地貌的气象、沙尘、环境、土壤、植被等进行了全面监测,系统开展了沙尘暴演变过程中风场结构与变化特征、沙尘通量、气溶胶浓度、降尘结构与时空变化、不同防护体系对沙尘暴过程的影响等多方面的研究,开创了中小尺度范围沙尘空间结构新学科领域。  “以前我国沙尘暴主要由气象部门靠卫星和激光雷达高空监测,50米以下地面条件是雷达监测的盲区,更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项目组负责人赵明介绍说,这套系统为沙尘污染预测预报和防沙固沙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解决了世界范围内沙尘暴的研究难题,在探索荒漠生态微观演变、干旱区经济模式、沙区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民勤县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石洋河流域下游,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是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其生态状况关乎河西走廊绿洲和祁连山冰川的稳定,对黄河流域、河套平原乃至华北地区的气候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等专家认为,这套系统改进和完善了近地面沙尘天气野外监测研究方法,建立的风沙流定位观测数据库和沙尘样品档案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研究空白。
  • 上海光机所太阳电池阵地面光照设备通过验收
    2011年6月,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研发中心(光源)研制的太阳电池阵地面光照设备通过了上海811所的现场验收。  验收组对设备技术指标进行了现场测试和检查,对有关技术文件资料进行了审查,并听取了该项目负责人李海兵所作的产品研制总结报告。验收组认为产品性能指标满足任务要求,技术文件资料完整有效,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太阳电池阵地面光照设备主要应用于定性模拟卫星在轨运行时的空间光照环境,用来检测光照状态下太阳电池阵功率输出功能的正确性、太阳电池阵电路之间电连接的匹配性、太阳电池阵与供配电分系统连接的匹配性,以及星上负载工作状态输出的正确性。  此前,上海光机所已为航天部门研制开发了多台套同类设备,并已成功应用于卫星电池的地面检测。该套设备交付后将用于相关国际合作项目,进行卫星地面检测和演示工作。
  •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关系之争论何时休?
    p  大概近十年以来,行业人士在不同场合不同媒介,都或多或少听到一些专家关于“a title="" target="_self"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2001-T000-1-1-1.html"strong地面水环境质量/strong/a标准”与“排放标准”关系(下文用“两标准”)的讨论,到2014-2015年,这方面的讨论和观点之争,已经发展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对立性观点或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集中在污水厂排放标准要到底是否应该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相接轨的问题 其次是,有水处理领域专家对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指标合理性的质疑。两标准之争看似是学术、技术层面的问题,然笔者认为,此争论事关未来相关水质标准制定的大原则问题,更事关未来水环境及行业发展的导向性问题!/pp  strong一、市政污水处理领域专家及相关人士对【排放标准要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接轨】方面的表述/strong/pp  建议或者呼吁“排放标准要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接轨”的代表专家是中国人民大学王洪臣教授,产业界代表性观点来自北京碧水源总经理戴日成。实际上,王教授对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之间的矛盾问题,大概在2005年前就发出了质疑的声音。/pp  1,目前可以公开查阅到的关于污水厂处理标准与水环境质量标准之间关系的最早论述,应该是中国人民大学王洪臣教授2007年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谈到“现代污水厂”方面的表述:“在缺水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重点必须瞄准完全的高品质的再生利用。王洪臣认为,目前再生水的水质标准太低,仅是已经丧失水功能的劣五类水。/pp  应该将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设计标准来考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07月03日第03版)刊发了“循环利用:破解水危机”一文,中国人民大学王洪臣教授谈到未来中国水环境问题时,强调了构建现代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和举措,同时进一步表述:" 北京总投资约80亿元人民币,对全部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或超深度改造,使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 #823" 。在2011年王洪臣教授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他谈到“我国水质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水质标准体系建设的目的和依据不够明确 我国水质标准体系法律效力模糊 我国水质标准限值不能做到宽严相济“等。/pp  但是王教授同时也强调“& #823水质标准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水环境质量标准、用水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相互衔接。”.在2013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提议,针对极度缺水地区,将城镇污水排放标准提高到一级A标准以上,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和水环境质量标准逐步接轨./pp  2,国内著名的MBR供应商碧水源总经理戴日成认为,中国湖泊治理不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标准滞后,管理和执行不到位 另一方面从治污理念上看,中国治污的目标不明确。他建议,水污染治理应朝着四类水的方向走,如果只达到一级A,只能缓解污染程度,抑制不了恶化的趋势。/pp  3,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郑兴2015年在《环保产业》杂志上正式撰文,阐述了一级A标准的演变,及旗帜鲜明地对排放标准向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方向发展进行了否定:“十一五”以来,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深度处理已经大量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一级A提标改造或新建(扩建)工程,将其作为出水达标的把关工艺单元,但早先设置一级A排放标准的初衷是提出再生水的基本水质要求,后来将其直接转变为排放标准并不太合适,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需要做比较大的重新调整,特别是粪大肠杆菌以及总氮、总磷标值指。/pp  城市污水的再生处理十分重要,但目前一些地方排放标准的水质指标及限值,有朝着地表水水质标准机械靠拢的趋势,这是一种不科学的错误导向。一方面,现行的地表水水质标准本身存在明显的缺陷,另一方面,混淆了排放标准与接纳水体的水质目标(标准)之间应有的界限与区别。例如,过度强调出水COD达到30mg/L,甚至20mg/L的水平,是没有必要的,容易造成明显的浪费 而 TP0.3mg/L的所谓IV类水标准,其实仅仅适合于流动性良好的河流,对于基本没有流速或流速缓慢的城市水体,特别是再生水为主要或唯一补水的情况,TP至少应该低于0.1mg/L,最好低于0.05mg/L的水平。/pp  strong二、市政污水处理领域专家对【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缺欠及指标自身矛盾方面的表述/strong/pp  关于GB3838-2002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质疑,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郑兴灿2008年在《建设科技》撰文,指出:“制订 GBl8918-2002标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之一是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但GB3838-2002中有关氮、磷的指标在逻辑上相当混乱,尤其是总氮指标值。/pp  一般情况下,总氮包含有机氮、氨氮和硝态氮这3个组分,而且有机氮基本上都是可以氨化的,其中有机氮和氨氮的总和为凯氏氮(KTN),硝态氮则包含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但在GB3838-2002中,总氮、氨氮和硝酸盐氮的标准值之间找不到上述平衡关系”。郑兴灿在2010年撰文《重点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执行一级A标准的问题讨论》(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及深度处理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明确表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本身存在的明显缺陷。”/pp  strong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制定者对市政污水领域专家们意见的正式回应/strong/pp  针对市政污水处理领域专家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质疑,多年以来该标准的编制单位或者编制人一直没有正式回应。但是当环保部公布 GB18918-2002修订稿征求意见时,受“特别排放限值”高等级指标大讨论事件影响,“两标准”关系及相关的争论再一次被提了出来。也是这次机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主编映入市政污水处理行业专家们的眼帘。/pp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总工程师夏青,1978年起,开拓了中国水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是环境规划、环境标准、环境标志领域的著名专家。主持了长江、黄河等五大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担任了淮河、太湖、南水北调东线治污规划技术总负责 参与了1988、1999、2002年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编制和修订。2016年1月夏青正式在【水进展】微信专家群公开回应市政污水处理领域专家对“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关系问题的争论。/pp  1,关于两标准是否应该接轨问题的意见:以下是夏青先生的文字答复:题目“排放标准不能对地方环境质量负全责”:污水处理界的一些专家提出污水处理厂应和地面水标准四类接口,2013年就有报道,这也许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国家排放标准与地面水标准接轨的最早意见,但这一观点是不可取的。/pp  第一,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全责:不是排放标准负全责,因为政府不仅要监督污水处理厂运行,还要优化组织区域内的容量资源分配,技术经济投入分配,才能保证质量达标。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全部污水达一级B之后,山东南四湖是毎条河加人工湿地,江苏徐州是把进入安嶶的污水处理厂出水调至172公里外的盐城入海。这才实现了东线治、截、导、用、保五字方针,排放标准不负全责。政府手中除了国家标准,还有地方标准,规划和项目环评,治污规划,排污许可证、总量控制等多种手段以及多种监管措施来确保环境质量。/pp  第二,水质规划理论教会我们:为了保证水质达标,先要有水资源规划,后才有流域、区域、设施三级规划,要建立污染源排放与水质的输入响应关系,用数学优化的方法,合理组织污染源排放。徳国鲁尔区,爱姆舍河做为纳污河道,不上污水处理厂,至入莱茵河按新保护标准建污水处理厂。同样在莱茵河,保障荷兰饮水安全,不是提高河水水质到饮用水标准,而是上游各国为荷兰修建深度处理给水厂。/pp  有关择段排放、负荷分配、季节控制、生态流量、费用优化等可选择的方案都是水质规划教会我们,看看美国七百多污水厂用概率稀释模型指导处理厂符合水文节律运行,利物浦处理厂涨潮运行,退潮不运行,都是在利用环境容量,节约能耗,我们的一刀切就过于粗放了。/pp  第三,标准体系有职责定位:中国两类两级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对体系组成标准各有要求。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水质标准,由各卅颁布标准。中国在学习美国之前,暂用五类功能适应千差万别的地域差异。排放标准则强调排污去向,按进入不同功能区,制定有达标技术的宽严不同的排放标准限值。污水处理厂进入受纳水域的出口,划有混合区,混合区内不执行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pp  没有处理厂出水就达地表水标准的执行标准水域。也许王洪臣、戴日成等专家会说,没有混合区怎么办?稀释水量不夠怎么办?我说那就更得靠水质规划进行多方案优化,而不是处理厂提标一条路。如碧水源运行的十堰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出水后政府组织接口方案,进一步用人工湿地、人工快渗深度处理,也仅COD、氨氮达四类水标准。/pp  第四,企业社会责任有更高要求:提出达地面水的专家有来自企业的,更应理解简单提高排放限值,更多地用能耗换取污染物削减,不符合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总目标。王洪臣专家等提出的概念性污水厂绝对是好方向,国家和企业当共同推进。还有,真要污水处理厂提标,就再不能在终端卖力,而应在前端源分离下功夫,从粪尿不入污水处理厂开刀,用城乡营养物绿色大循环的战略措施为污水处理厂分担压力。简单压污水处理厂,是鞭打快牛的做法,应期待各部门形成合力,上点有用的措施,把钱用在刀刃上,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努力方向。/pp  最后表个态,只要有好技术,好方案,更省钱省能地提高污水出水标准,我举双手赞成,但不用接地表水水质标准,混淆两个标准体系,即使24项地面水考核指标都达地表水标准,那也是污水厂再生水,怎么用?还要考虑老百姓的感情因素呢。/pp  2,答复水处理专家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总氮指标的质疑!/pp  在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新排放标准的爭议中,水处理专家郑兴灿提出了“地表水标准中氮磷指标存在明显的逻辑混乱”,並影响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制定。看来需要为水质标准正本清源。由于近30年来全国一直执行的三代地表水标准都是我主持编制的,当然更有答疑的责任。/pp  郑兴灿专家的意见是2008年发出的,我问了他,他不知又在此次热议排放标准中被中科博联翻了出来。为答疑清楚,他的意见可以归纳为4点:/pp  1,总氮、氨氮和硝酸盐氮在标准中找不到总氮为各组合之和关系 /pp  2,氨氮和总氮标准值相等,硝态氮限值是否应为0?/pp  3,仅湖库限制总氮,河流不限,湖水来自河流,水质如何保障?/pp  4,河流总磷0.2毫克升,如何保障0.05毫克升标准的湖庫达标。/pp  我认为,以上四点,并不是逻辑混乱所致,而是水处理领域与水质标准领域跨领域交流不夠,造致对水质基准标准系统的误解。/pp  对于水处理专家,工作对象水处理厂是闭合系统,进多少氨氮等氮类污染物,都是总氮组成部分,有个总量,不管氨氮转化为亚硝酸氮,还是再转化为硝酸盐氮,水处理一方面关心这一耗氧过程和氮的形态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对某一时刻,水中总氮总量是氨氮加亚硝酸盐氮、加硝酸盐氮、加有机氮之和,来决定削减总氮的方法。因此,总氮等于各组分之和,概念十分重要。/pp  对于水质标准专家,工作对象江河湖泊水环境系统是开放系统,氮的源和漏是变化的,各种形态的氮源随时进出系统,光合作用、底泥释放、植物生长等都随时改变水质浓度,水质标准不关心氮类浓度场某一时刻的浓度定格,只关心某一种氮类指标对水生态糸统的影响浓度,这就是基准。注意,只有每一单指标的限值规定,因为全世界的基准都是单指标的剂量响曲线为基础。水质标准专家对单项指标安全浓度概念则十分清楚。/pp  这样看来,水处理专家关注氮总量转化过程和结果,水质标准专家关注单项指标安全浓度。两个领域的专家关注目标不同,产生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思维习惯也是正常的。如果承认两个领域的思维差异,再进一步解释水质标准是怎样制定的,就容易沟通了。/pp  先说氨氮,在1999年之前,以非离子氨和总氨为基准,1999年美国颁佈了氨的最新基准,以氨氮代替非离子氨和总氨,并给出不同pH和温度下的氨氮基准。由于温度和pH影响氨氮基准可相差10倍以上,V类水体定为2.0,可保护pH在8.1,温度在摄氏30度以下的所有水体的水生生物。硝酸盐氮则为保护人体健康的指标,按美国健康基准10毫克升定标。这两个指标都各自依据保护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不考虑与总氮有组分关係。/pp  再说总氮,在美国 2000年公布营养物特别基准后,重申分区调查用统计值制定标准,把总氮、总磷、叶绿素、透明度四个指标列为富营养化评价指标。我国湖库标准在无分区调查资料为依据的情况下,V类标准2.0,高于韓国的1.5,日本的1.0,美国的1.68,由于没有分区调查数据做依据,单项指标执法根据不充分,我一直建议另定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国家水质考评也一直不取总氮,所以反对以此指标值为依据定排放标准限值是有原因的。(这个指标美国只有湖库基准,为0.1至 1.68毫克升。)/pp  关于总磷,由于美国基准和世界各国标准近30年变化不大,我国水质标准,河流V类0.4,湖库0.2,河流lll类 0.2,湖库0.05。由于污水厂除磷技术俱备,对磷指标尚未成热点。只要与总氮等指标一起进入富营养化标准,并分区制定限值,有关营养物指标的管理,则主要是磷对水厂混凝工艺的影响,可在供水保障中提要求。/pp  郑兴灿专家提出的河流标准和湖泊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是因为水力学條件不一致,传输规律不同,标准有差异是必要的,美国以水力仃留时间30天为江河湖库分界。如何让江河与湖库水质相接?我们一靠环评,二靠治污规划来解决。例如:著名的引江济巢工程环评,因长江水总氮1.8,若每年30亿方水进巢湖,会造成巢湖全湖总氮超lv类,环境影响预测巢湖富营养化风险較大。/pp  又如: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庫,除总氮指标,水质为I类至ll类,总氮在lll类以下,原因在于陕西来水白河断面即达1.2,河流无总氮要求,因为饮用水,世界卫生组织无控制总氮要求,但进入湖庫,为保护湖庫生态,防止富营养化,需控制上游来水入庫总氮总量。面对汉江削减总氮任务,财政部、环保部、南水北调办,把十三五治理陕西、湖北面源氮磷污染列为重点,为保北方水源地长治久安,爭取拿出一条江控制总氮的示范。所以,标准虽有分类,各管一段,但流域区域水质问题糸统解决,还要靠环评、规划和监管。/pp  一次交流,不一定把问题都解决,相信只要多交流,两个领域会在融合中为我国水污染防治做出更大贡献。/p
  • 嫦娥四号红外成像光谱地面验证实验结果公布
    玉兔二号巡视器已在月球表面工作超过40个月昼,其搭载的红外成像光谱仪(VNIS)随着巡视器的行走路线已测得多个位置的红外成像光谱数据。VNIS是用于研究着陆区月壤和月表岩石成分并追溯其来源的主要方法。然而,太空风化、颗粒大小与多次散射、仪器的光谱响应和观测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光谱特征,并导致由月球表面光谱数据计算得到的矿物成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了定量评估不同 VNIS 数据处理方法的可靠性,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常睿在导师研究员杨蔚、副研究员林红磊的指导下,选择一块矿物组成与月球高地岩石相似的苏长-辉长岩进行光谱地面验证实验(图1)。地面验证实验研究的岩石(CR-1)由扫描电镜测得其实际矿物模式含量为12.9%橄榄石、35.0%辉石和52.2%斜长石。为了更准确计算CR-1的光谱结果,研究者将CR-1中的橄榄石、低钙辉石、高钙辉石和斜长石从岩石样品中研磨并分选出来,由地物光谱仪(TerraSpec-4,ASD)测得各单矿物的可见-近红外光谱结果(图2a),单矿物均具有各自的光谱吸收特征。由VNIS鉴定件测得的CR-1的光谱在971(±1)nm和1957(±8)nm波段处表现出明显的吸收特征(图2b)。该吸收特征与玉兔二号巡视器上VNIS在第3月昼探测到的岩石吸收特征相似。CR-1的VNIS光谱用Hapke模型计算出样品中矿物模式含量为7.5%橄榄石、39.3%辉石和53.2%斜长石,与其真实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根据该研究中数据处理方法并结合Yang et al.(2020)对嫦娥四号月表数据的光度校正,玉兔二号巡视器在第3月昼探测到的岩石更准确的矿物模式含量应为11.7%橄榄石、42.8%辉石和45.5%斜长石。巡视器在第26月昼又发现一块状月表岩石,其光谱吸收特征与第3月昼发现的岩石类似,其中矿物模式含量为3.2%橄榄石、24.6%辉石和72.2%斜长石。两月表岩石在“斜长岩-苏长岩-橄长岩”(Anorthosite-Norite-Troctolite, ANT)体系中均属于苏长岩范畴(图3)(Heiken G, 1991),意味着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下的岩层主要为ANT岩石。玉兔二号巡视器在第26月昼探测到的岩石含有更多的斜长石,并且更接近平均月壳的矿物组成。综上所述,嫦娥四号着陆区域的月球表面存在苏长质和斜长质的石块,分别代表了撞击熔融池中快速结晶形成的物质与平均月壳的成分。一方面,有撞击事件将月壤下伏层位物质挖掘至月球表面,这些被挖掘出来的物质具有南极艾特肯盆地(the South Pole Aitken, SPA)熔融池结晶深成岩的特征。另一方面,形成于SPA大撞击事件前的初始月壳物质也可以保留在SPA中。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Remote Sensing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国家航天局民用航天预先研究项目以及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的资助。图1.(a)嫦娥四号第3月昼探测的月表岩石图像;(b)月表岩石的光谱探测状态(黄色圆圈代表近红外波段光谱探测视场);(c)本研究地面验证实验使用的岩石(CR-1)图2.(a)CR-1中单矿物可见-近红外光谱;(b)嫦娥四号第3月昼所测岩石与CR-1的VNIS测得光谱图3.嫦娥四号测得月表岩石中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矿物组成分布(Heiken G, 1991)。图中标注了月球样品采样点,例如:A-11是Apollo 11,L-16是Luna 16,(H)和(M)分别表示高地和月海月壤
  • 研究揭示嫦娥四号红外成像光谱地面验证实验对月球SPA表面物质组成的约束
    玉兔二号巡视器已在月球表面工作超过40个月昼,其搭载的红外成像光谱仪(VNIS)随着巡视器的行走路线已测得多个位置的红外成像光谱数据。VNIS是用于研究着陆区月壤和月表岩石成分并追溯其来源的主要方法。然而,太空风化、颗粒大小与多次散射、仪器的光谱响应和观测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光谱特征,并导致由月球表面光谱数据计算得到的矿物成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为了定量评估不同 VNIS 数据处理方法的可靠性,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常睿在导师研究员杨蔚、副研究员林红磊的指导下,选择一块矿物组成与月球高地岩石相似的苏长-辉长岩进行光谱地面验证实验(图1)。地面验证实验研究的岩石(CR-1)由扫描电镜测得其实际矿物模式含量为12.9%橄榄石、35.0%辉石和52.2%斜长石。为了更准确计算CR-1的光谱结果,研究者将CR-1中的橄榄石、低钙辉石、高钙辉石和斜长石从岩石样品中研磨并分选出来,由地物光谱仪(TerraSpec-4,ASD)测得各单矿物的可见-近红外光谱结果(图2a),单矿物均具有各自的光谱吸收特征。由VNIS鉴定件测得的CR-1的光谱在971(±1)nm和1957(±8)nm波段处表现出明显的吸收特征(图2b)。该吸收特征与玉兔二号巡视器上VNIS在第3月昼探测到的岩石吸收特征相似。CR-1的VNIS光谱用Hapke模型计算出样品中矿物模式含量为7.5%橄榄石、39.3%辉石和53.2%斜长石,与其真实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根据该研究中数据处理方法并结合Yang et al.(2020)对嫦娥四号月表数据的光度校正,玉兔二号巡视器在第3月昼探测到的岩石更准确的矿物模式含量应为11.7%橄榄石、42.8%辉石和45.5%斜长石。巡视器在第26月昼又发现一块状月表岩石,其光谱吸收特征与第3月昼发现的岩石类似,其中矿物模式含量为3.2%橄榄石、24.6%辉石和72.2%斜长石。两月表岩石在“斜长岩-苏长岩-橄长岩”(Anorthosite-Norite-Troctolite, ANT)体系中均属于苏长岩范畴(图3)(Heiken G, 1991),意味着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下的岩层主要为ANT岩石。玉兔二号巡视器在第26月昼探测到的岩石含有更多的斜长石,并且更接近平均月壳的矿物组成。  综上所述,嫦娥四号着陆区域的月球表面存在苏长质和斜长质的石块,分别代表了撞击熔融池中快速结晶形成的物质与平均月壳的成分。一方面,有撞击事件将月壤下伏层位物质挖掘至月球表面,这些被挖掘出来的物质具有南极艾特肯盆地(the South Pole Aitken, SPA)熔融池结晶深成岩的特征。另一方面,形成于SPA大撞击事件前的初始月壳物质也可以保留在SPA中。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Remote Sensing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国家航天局民用航天预先研究项目以及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的资助。图1.(a)嫦娥四号第3月昼探测的月表岩石图像;(b)月表岩石的光谱探测状态(黄色圆圈代表近红外波段光谱探测视场);(c)本研究地面验证实验使用的岩石(CR-1)图2.(a)CR-1中单矿物可见-近红外光谱;(b)嫦娥四号第3月昼所测岩石与CR-1的VNIS测得光谱图3.嫦娥四号测得月表岩石中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矿物组成分布(Heiken G, 1991)。图中标注了月球样品采样点,例如:A-11是Apollo 11,L-16是Luna 16,(H)和(M)分别表示高地和月海月壤
  • 5G时代到来,岛津助力基站陶瓷滤波器及导电银浆工艺研究和生产
    背景简介5G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相较于4G技术,具有高传输速率、低时延、超大网络容量等特点。2019年是中国5G商用元年,先期5G架构的搭建会集中在基站建设。而5G信号频段高,穿透能力差,传输距离短,覆盖能力弱,因此5G基站数量将远大于4G。在国家“新基建”推动下,三大通信运营商计划2020年在国内建设5G基站50万个。5G时代,基站天线设计集成化,用于信号处理的射频部件有了较大改变,其中的每个天线滤波器所需数量倍数增加,因而重量轻、体积小的陶瓷介质滤波器将成首选,逐步替代现有金属腔体滤波器。 陶瓷介质滤波器生产工艺?行业面临的技术难点及要求 岛津助力研究生产测试方案岛津具备多种表征及测试设备,能帮助企业研究陶瓷滤波器生产工艺提供必要手段。 岛津特色应用 金属化步骤中导电银浆生产及工艺研究测试方案其中金属化步骤中所需导电银浆,为了保证其均匀性、流平性,银浆的配方、制备工艺及生产也需得到研究及控制。银浆生产企业需要特别关注。 更多详细信息,请联系岛津。
  • 精密测量院开展“八一冰川透视与层析遥感飞行试验”地面测量工作
    近日,精密测量院影像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过程团队,开展了国内首次冰川透视与层析遥感飞行试验的地面测量工作,采集了青藏高原八一冰川冰下地形、冰崖等数据,并开展了机载P波段SAR地面定标同步观测,为此次中科院青藏所组织的八一冰川航空遥感试验提供了重要的地面观测资料,也为中科院西北院八一冰川冰芯钻取位置精确确定提供了可靠参考。   精密测量院研究员江利明组织制定了此次地面测量总体方案,并受邀参与了航空遥感方案论证的指导工作。由精密测量院博士后杨波和博士生庞校光、刘易、李晓恩、蒲颂文、闻鑫等6人组建而成的八一冰川空地联合野外观测党员突击队,历时近20天,圆满完成了航空立体测绘像控点和雷达角反射器布设与定位、GPR冰下地形测量、冰崖地面激光三维扫描等地面观测任务。   本次作业难度大、任务繁重,仪器需搬运到海拔高度4800米以上开展陡坡冰面上测量,包括22处像控点与角反射器 GPS-RTK同址观测、7条总长超7公里GPR测线观测和1公里长冰崖激光点云扫描。多数队员首次登上高海拔地区,出现头痛、发烧等不同程度高原反应,但热情高涨,克服了各种困难,坚持完成既定任务。   2023年3~4月,中科院青藏所牵头,联合中科院空天信息院、精密测量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在黑河上游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八一冰川开展冰川透视与层析遥感航空飞行试验。利用新舟60遥感飞机,同时集成航空遥感系统多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波段、L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激光雷达、高分辨率线阵数字航空相机,并同步开展机载SAR地面定标和冰川厚度等地面观测。低频SAR层析技术是青藏高原冰下地形精细重建的一种新途径,可透视冰雪并对冰川内部结构三维成像,此次航空遥感飞行试验为国产P波段冰冻圈卫星的计划论证提供重要支撑。
  • 普洱:高精度地面温室气体监测站投入业务试运行
    6月1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国家基本气象站,一个高精度地面温室气体监测站投入业务试运行。该监测站可全天候高精度观测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还能开展风向、风速及风能资源观测。作为云南温室气体高精度观测站网的一部分,该监测站的观测数据全部并入全国温室气体观测网,为开展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传输通道和潜在源区等方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提升气候变化监测评估能力,持续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成效科学评估与碳排放核算提供支撑。
  • 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可在地面模拟太空环境做实验
    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报道,2月27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造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可以综合模拟低温、真空、电磁辐射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也被称为“地面空间站”。“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聚焦航天领域的重大基础性科学技术问题,构建我国首个空间综合环境与航天器、生命体和等离子体作用科学领域的大型研究基地,形成国际领先水平的空间环境耦合效应试验研究平台。相较于把实验仪器设备搬到太空,“地面空间站”既能节省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又可以根据科学问题和工程需要,设置特定的环境因素,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多次重复验证,从而打造更加安全便捷的实验条件和科研手段。“这意味着未来许多需要抵达太空才能进行的实验,在地面上就能完成。”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常务副总指挥、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说,项目建设坚持自主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各系统已全部投入试运行和开放共享,服务于国内外多家用户单位,支撑了我国一系列国家重大航天任务的实施,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实验室主任徐南平等担任联合主任的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突破了空间环境模拟及其与物质作用领域的系列关键技术,项目总体建设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装置运行成效突出,科技与社会效益显著,同意其通过国家验收。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说,该装置对我国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产业转型升级、高端人才培育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学校将不断优化装置技术指标,持续提高装置科学水平,加速形成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我国实现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重大跨越作出新的贡献。据了解,“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从2005年开始论证,到正式通过验收,历时18年,去年试运行以来,已经服务了国内外多家用户单位,支撑了我国多款宇航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一系列国家重大航天任务的实施,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验收委员会认为,这一项目突破了空间环境模拟及其与物质作用领域的系列关键技术,项目总体建设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里程碑!这种材料迎来产业化第一枪,全球首个钙钛矿光伏地面电站开工
    2月15日,浙江省衢江区钙钛矿集中式光伏电站一期项目暨全球首个钙钛矿地面光伏电站开工仪式在后溪镇举行。衢江区钙钛矿集中式光伏示范电站一期项目占地约250亩,装机容量12兆瓦,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是全球首个钙钛矿地面光伏电站。一直以来,钙钛矿光伏电池被誉为水论文的神器,养活了一大批实验室,有网友戏称“思路不清晰,加点石墨烯。投稿不顺畅,涂点钙钛矿。”甚至有人断言钙钛矿是“科研灌水热门课题方向!毫无工业价值!”据统计,2020年,钙钛矿发表了一共17篇Nature和Science。但实际上,钙钛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体系。钙钛矿是指一类陶瓷氧化物,其分子通式为ABO₃ ,此类氧化物最早被发现,是存在于钙钛矿石中的钛酸钙(CaTiO₃)化合物,因此而得名。钙钛矿结构的化学通式为ABX₃,由于此类化合物结构上有许多特性,在材料相关方面应用及研究甚广。钙钛矿的第一篇文章是2009年横滨大学宫坂组发布。当时这个系统的光伏发电效率可以做到2%~3%。而钙钛矿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钙钛矿的最高效率已经达到29%左右。而传统的硅基电池(以及化合物半导体基太阳能电池),从1960年代到现在做了60年,最高效率也就28%左右。钙钛矿的厉害,就在于不到10年,就走了传统电池60年的路。而这主要得益于钙钛矿电池的分子具有非常好的光吸收性能。更难能可贵的是,钙钛矿所需的原材料储量丰富,制备工艺简单且可以采用低温、低成本的工艺实现高品质的薄膜。看起来如此优秀的一种材料为何被认为缺乏工业价值?这主要是由于其结构脆弱,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碎裂,也无法耐受高温和高湿度(遇水分解),还有一定的毒性和污染,不符合太阳能电池长期户外运作的要求,以上因素使得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受到巨大的限制,可能性和成功率也非常低。全球首个钙钛矿光伏地面电站项目的开工标志着光伏行业最令人期待的新一代钙钛矿技术迈向了成熟,有望成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里程碑和新开端。此项目的建设单位纤纳光电成立于2015年,创立初期以钙钛矿新材料研发、钙钛矿电池效率提升为研究重点,之后围绕着钙钛矿批量生产、组件稳定性等商业化核心研究展开探索,建有全球首个钙钛矿生产基地,首条100MW规模化产线。相关产品包括大面积高效钙钛矿组件、钙钛矿彩色光伏组件、钙钛矿轻质组件和叠层组件等多个产品系列,应用范围覆盖地面电站、工商业电站、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集中式、分布式和低碳多能互补场景。2017年12月27日,杭州纤纳光电公司宣布其钙钛矿太阳能微组件经过美国Newport认证,效率达到17.4%,这一结果打破了该公司此前保持的效率记录。目前纤纳光电已7次刷新钙钛矿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经权威太阳能电池效率测试机构日本电气安全与环境科技研究所(JET)测试认证,纤纳钙钛矿太阳能小组件在稳态功率输出下的效率达到21.4%,19.32cm²。还是全球首家且唯一一家获得钙钛矿组件稳定性测试报告的机构。
  • 湿地面临的威胁和退化:水污染严重
    湿地污染是湿地退化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使许多河湖(如巢湖、滇池、太湖等)湿地及沿海水域水质恶化,加速某些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和寄生虫的流行,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危害。  我国的主要湖泊中有52% 以上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主要污染物是CODMn、酚、氨氮等。同时湖泊普遍受到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染,富营养化程度严重,75%的天然和人工湖泊出现富营养化 其中10% 的湖泊达到严重的富营养化程度。  我国江河水质污染主要为耗氧有机物。1999 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401 亿吨。据对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松花江等水系监测,有63.1% 的河段水体遭到污染。长江接纳污水量最大,平均每日接纳废污水量达3569万吨。2005 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32%和27%。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低于Ⅳ类水质的水,由于水中有害物质含量已高出有关规定的指标,影响人体健康,不能作为饮用水,也不能作为渔业用水。  海岸带湿地水质和底质污染主要是由陆源污染物引起的。沿海1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排入海中污染物总量657 万吨。其中以有机污染物为主,占93.51%,其次是石油类、重金属、有机氯农药等。海岸带污染引起赤潮发生频繁、生物资源质量下降、局部滩涂成了死滩。
  • 检测显示地铁站内PM2.5值远高于地面
    三个地铁站不同区域的PM2.5值 (单位:&mu g/立方米)  &ldquo 12月2日,关于&ldquo 地铁雾霾&rdquo 的说法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有报道援引国内一家环境研究所的数据称,地铁内PM2.5是室外的16倍。对此,该机构负责人称,确实测过地铁内PM2.5的数据,但从没提过是室外16倍的说法。专家表示,一日的测量数据得出地铁内空气比较差也是不科学的。&rdquo   网曝  地铁PM2.5值是室外16倍?  12月2日,有媒体发布了一条关于地铁雾霾的报道,报道中提到,国内一家名为达尔问的环境研究所去年1月测量了地铁站台和室外测量数值,对比后发现地下PM2.5数值相当于室外16倍。  原报道中提到&ldquo 测量当日室外的PM2.5值为8,而在地铁鼓楼大街站的站台PM2.5为129,车厢内为72&rdquo ,建议读者今后乘坐地铁时佩戴口罩,并且应站在远离铁轨的站台处。  该报道一经发布便被网友在社交网络上转发扩散,有人提出以后坐地铁一定要戴口罩,更有网友留言道:&ldquo 防毒面具戴起来。&rdquo 有腾讯微博网友认为地下粉尘是任何地铁都会遇到的问题,不必过分夸大,文章中所提及的部分细节也并不准确。  实测  地铁站内PM2.5值高于地面  地铁站内的PM2.5数值真的比站外高出16倍?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12月2日下午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在1号线的复兴门站、南礼士路站以及2号线的宣武门站进行了实地测量。  通过对三个站点的地铁站口、闸机处、站台和车厢内四处位置的测量,北青报记者发现,PM2.5值的最高值是在复兴门站的站台,峰值达到了120.36g/m3,最低值是复兴门C出口,数值为10.69g/m3,最大的差值达到了12倍。  检测仪显示,地铁站口PM2.5值均在11g/m3左右,站台PM2.5值在50-120g/m3之间,闸机处的PM2.5值则在12-38g/m3之间,车厢内的PM2.5值也仅仅是在24-47g/m3之间。  站与站之间有时也有一定的差别,PM2.5值最高的是复兴门站,站台达到120以上,PM2.5最低的站台是宣武门站台,PM2.5值仅为49.00g/m3。  根据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在12月2日雾霾指数不高的天气条件下,地铁站内的PM2.5值确实比地面高,但最高也没有超过12倍。  声音  检测机构:未提出16倍的结论  为证实报道中所用数据的准确性,北青报记者12月2日联系到了达尔问环境研究所的负责人赫女士。  赫女士表示,她正在外地出差,尚未看到网上的报道,对方确实联系过自己,她给出的是网站上公布过的数据。对于报纸所用数据与网站公布数据是否匹配,赫女士表示自己对此还不知情,但可以在网站找到原始数据。&ldquo 我不知道他们给的是什么数据,也不知道是怎么给的,但16倍这个结论并不是我说的。&rdquo   北青报记者看到,研究所的网站上确实有几组地铁PM2.5数值的测量数据,但并未发现报道中提到的2号线与8号线换乘站鼓楼大街站的测量数据。与此同时,网站上没有公示去年1月份的PM2.5检测记录,这与报道中所述的数据记录时间也不吻合。  &ldquo 我们的仪器是随身携带的,就想测试不同环境和场所的PM2.5数值,看看是否有明显的区别。印象中有人说过地铁的通风不太好,所以在地铁也进行了测量。&rdquo 赫女士说,研究所并没有对地铁环境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也并非为得出结论而刻意采集地铁的PM2.5数值。  研究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在去年5月曾对地铁的PM2.5数值进行过检测,是和一所学校的师生一起进行的,&ldquo 学生家长觉得地铁里人杂,各种气味也比较重,怕对孩子身体有害,所以想请我们帮忙检测一下气体成分。&rdquo 由于研究所并不具备符合检测条件的仪器,所以使用了测量PM2.5的设备进行了记录,并随后将数据发布在了网站上。  地铁中的PM2.5数值与室外数值相差如此悬殊,是否为常态?研究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报道中引用的数据是个例,并不具备借鉴价值。&ldquo 室外PM2.5数值为8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但并非日日如此。若室外PM2.5数值为500,地铁内测量数值也不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受室外空气质量的影响不是很大。&rdquo   据了解,北京市朝阳区达尔问环境研究所,是一家经民政局批准正式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致力于环境质量检测与研究。其在官网上发布声明称,颗粒物浓度检测(PM2.5)等仪器为便携式测试仪器,更适合用作现场的快速定性测量。但达尔问自然求知社不具备专业检测资质,检测结果仅供公众参考。如果公众需要权威检测结果,建议并协助公众咨询具备专业检测资质的权威机构。  说法  专家:一日数据得出结论不科学  &ldquo 用一天的数据得出地下空气质量明显比地上差,肯定是不合适的。&rdquo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的主任马军告诉北青报记者,PM2.5在室外分布比较均匀,但室内特别是在地下测量,不同的区域数值会有很大差别,&ldquo 人流比较大、保洁情况较差的地方PM2.5的数值会相对高一些。&rdquo   除此之外,数据的测量方法也会对最终数值的呈现产生影响,&ldquo 这一天的数据是瞬时测的,还是一直测量取的均值,两种测量方法得出的结果都不太一样。若想得出最终的结论需要做系统的测量研究。&rdquo   近日,北京风力较大,PM2.5非常低,空气质量较好。马主任说,这两天北京的室内外PM2.5基本可以达到持平的状态,甚至室内的数值可能略高于室外,但平日室外PM2.5的平均值为90,会高于室内,与地铁的测量数据相对比也不会达到16倍这么悬殊的数字。就呈现出的单日地铁站台PM2.5数据来看,马主任认为数值确实比较高。  戴口罩是否能解决问题?&ldquo 地铁的PM2.5高出正常范围时戴口罩是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但要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找到问题出现的源头,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再对源头进行治理。&rdquo 马主任强调,一切行动的前提是要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如果确实存在地铁PM2.5较高的情况,那么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地铁回应  地铁内各线路均有通风设备  12月2日,北京地铁公司对此表示,地铁内是否有雾霾需要权威机构的检测。北京地铁各条线路都有通风设备,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排风在设计上也是有技术标准的。  京港地铁公司称,其所辖线路各车站都配备有相应的通风设备,包括风机及通风管道等,并且对通风设备采取每日巡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于通风管道系统会定期进行全面清洗,以确保其卫生清洁符合标准。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地铁公司近日还引进了一辆隧道清洁车,该车可以对隧道进行清洁,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消除安全隐患。隧道清洁车在走行、制动、电气等性能方面均基本满足北京地铁相关标准的要求,可有效清除附着在隧洞内壁和设备设施上的粉尘,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可靠性。据悉,目前国际上一些轨道交通较发达的城市均配备了地铁隧道清洁专用车辆,从而解决地铁隧道清洁环保问题。
  • ASD | 基于地面高光谱遥感技术估算城市河流水质参数
    城市河流水资源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是城市生活和生态的根本保障。但是近年来,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水污染监测、水体保护、生态系统健康动态监测以及修复方法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水质监测是水污染控制的基础。传统水质监测主要基于野外采样后的实验室检测和分析,由于空间布局和采样点密度限制,在分析污染物在水面的连续迁移过程或大面积污染时,难以获得反映整个水体生态环境的总时空数据。遥感技术因其快速、实时和非接触操作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水质参数反演和水质监测的有效工具。其中,地面遥感监测技术以其小范围、高精度和点源信息获取等优点而取得较好效果。因此,该方法在小流域水质监测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实现河流水质单一指标的高精度定量反演。然而,基于地面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时,还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反演水质指标过于简单,反演精度较低,无法充分反映河流水质信息。其次,常用的回归和反演模型种类繁多,但对相关算法应用效果的系统比较和科学评估较少。因此,急需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为模型合理选择提供决策支持,提高水质反演效果。基于此,在本研究中,一组研究团队以邯郸市滏阳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测量获取水样的高光谱数据(ASD FieldSpec 4光谱仪)以及通过化学实验获取相应水质检测结果。然后引入偏最小二乘法(PLS)、随机森林(RF)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建立样本高光谱数据和6个对应水质参数(浊度(Turb)、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NH4-N、总氮(TN)、总磷(TP))的拟合模型,并进行验证和评估。在考虑高光谱数据非线性特性的基础上,上述三种算法的应用重点是消除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效应以及消除多种水质参数数据经光谱转换后可能存在的稀疏数据结构的影响。本文研究目的是寻找最佳反演算法,探讨高光谱监测技术代替实验室理化指标测试的可行性,评估反演模型对水质变化的预测效果。为城市河流水质监测提供更方便、更经济、更广泛的方法。图1 目标研究区水样收集断面分布图。图2 研究方法流程图。【结果】表1 PLS模型及其估算精度表2 Lasso模型及其估算精度表3 RF模型及其估算精度表4 水质参数最佳回归模型以及估算精度【结论】研究结果表明PLS模型对Turb,SS,COD,TN和TP的回归精度较好,但泛化性较差;RF模型对Turb,SS,COD,NH4-N和TP的预测效果优于PLS模型,具有更好的普适性;Lasso模型对COD,TN和TP有机污染物的反演效果最好,但对SS和NH4-N的反演效果较差。结果表明地面高光谱数据可以准确反演水体污染状况,实现大尺度、多参数水质监测。三种非线性反演算法具有较强的拟合能力,尤其是RF模型和Lasso模型在适用性和预测精度上相得益彰。与传统的回归模型PLS相比,机器学习算法综合实力更强,是城市河流水质参数分类、反演和预测的有效方法。提供了更高的反演精度和更好的鲁棒性。由于采集样本数据的限制,本研究仅分析了光谱和相应水质之间的关系。此外,讨论了三种算法的反演精度。对于后续研究,在更多补充数据的基础上,研究组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不同时间条件下水质参数的变化规律;二是研究同一水质参数在不同采集位置相同时的光谱敏感波段。然后进一步探索不同采样周期下是否具有相同规律;三是进一步研究不同污染条件下基于光谱信息的污染状态反演精度和迁移规律反演能力。
  • 国家级空基站网遥感真实性检验数据集发布
    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真实性检验场网(以下简称“空基站网”)2023年年会在南京开幕,会上发布了多谱段、跨平台的遥感真实性检验数据集,标志着国家级真实性检验场网运行服务体系整体成型。遥感真实性检验是评价遥感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从遥感数据到遥感信息转换的关键技术环节,对于提高对地观测技术定量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发布的遥感真实性检验数据集包括三部分:空基光学卫星全年时序检验数据集、空基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检验数据集和三江平原碳源汇综合实验场多周期检验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将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防灾减灾等国家重大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空基光学卫星全年时序检验数据集包括全国叶面积指数网络自动观测数据集、全国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集、多种气溶胶类型大气自动观测数据集,以及典型地物类型反射率数据集和典型湖泊水体数据集。空基SAR卫星检验数据集包括基于南北场网的SAR卫星辐射几何产品检验数据集和5分钟更新频次的全国重点区域厘米级对流层大气延迟监测数据集,夯实了国产SAR卫星定量应用的基础。三江平原碳源汇综合实验场多周期检验数据集可有效助力黑土地土壤、作物、生态、耕地质量等全方面监测,为黑土区时空精准多要素立体监测技术体系的构建、现代农业分区施策技术与分类发展模式研究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 Resonon | 利用航空、地面遥感和机器学习进行西瓜霜霉病严重程度的识别和分类
    被晒化的大地,被烘懒的万物,被汗水侵蚀的燥热......在烈日高悬的夏日,谁不想听见一声冰镇西瓜裂开的清脆,让清凉香甜的瓜瓤锁住一整个夏天的炙热。作为夏日最解暑的水果,西瓜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受到了霜霉病的青睐。霜霉病菌会在潮湿的环境中迅速繁殖,尤其是在温暖的夏季。这种病害会对西瓜植株造成严重的危害,从而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口感。在佛罗里达州的西瓜产量受到霜霉病的严重影响后,为了有效防治西瓜霜霉病,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了相关研究。利用航空、地面遥感和机器学习进行西瓜霜霉病严重程度的识别和分类佛罗里达州的西瓜产量受到包括霜霉病(DM)在内的各种病害的不利影响。准确的病害识别对于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策略至关重要。遥感工具,例如无人机(UAV)和高光谱成像,已被用于作物病害检测。先前的研究已成功利用遥感和机器学习(ML)对鳄梨和番茄等其他作物进行了病害检测。但是,关于使用遥感检测西瓜病害的研究有限。这项研究的目标是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和光谱植被指数(VI)来检测和分类西瓜中霜霉病的不同严重程度。在这项研究中,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Resonon Pika L室内平台系统(5个病害阶段:低、中(1和2水平)、高和非常高)及野外机载系统(2个阶段:低和高)分别测量了西瓜健康叶片和DM感染叶片的高光谱图像,选择感兴趣区域(ROI),将各种植被指数(VI)作为识别病害阶段的指标。利用多层感知器(MLP)和决策树(DT)两种分类模型来区分健康和DM感染植物。使用MLP来选择能够识别DM及其病害程度的最佳VI。(A)健康西瓜叶片和不同严重程度阶段的受DM感染的叶片(作为示例):(B)低(该图像包括感兴趣区域的示例);(C)中;(D)高。(E)Pika L高光谱相机在实验室中收集高光谱数据。田间DM严重程度阶段:(A)低;(B)高;(C)基于无人机的高光谱成像系统;(D)校准防水布。【结果】(A)5个病害严重程度(DS)阶段西瓜叶片的光谱反射特征(在实验室收集);(B)健康(H)和五个DS阶段西瓜叶片的相关系数。MLP和DT方法在实验室中区分健康(H)和西瓜DM几个DS阶段的分类结果。(A)田间收集高光谱图像的光谱反射特征;(B)健康、低和高霜霉病严重程度阶段西瓜植株的相关系数。MLP和DT方法检测田间西瓜感病植株与健康植株的分类结果。【结论】所选的最佳光谱VI对不同严重程度霜霉病的检测和识别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由于叶片组成的微小变化(与健康植物相比),低DS阶段获得了较低的分类结果。MLP方法在高和非常高DS阶段(87-90%)获得了最高的分类结果,而DT方法在所有DS阶段获得了较低的分类结果(与MLP相比)。一些VI可用于DS阶段病害检测和分类。利用高光谱成像识别最重要的VI来检测和识别多个DS阶段将进一步增强病害检测的理解和特异性。未来的工作包括开发一种简单且廉价的基于无人机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基于之前的研究和开发,仅测量窄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例如定制的多光谱相机),以特定波长为中心,用于田间DM早期检测。
  • 新一代声学多普勒水流剖面仪M9 在水文测验中的应用(一)
    摘要:新一代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水流剖面仪M9克服了早期仪器的缺陷,采用多频、智能的多种工作模式,解决了困惑水文的高、低流速测流难题。M9灵活的配置,考虑不同用户的需求,可实现无线通讯、内置GPS、遥控,解决河床走底引起的多普勒流速仪流量测验误差。列举了各种不同条件、环境的河道,采用 M9实测的案例,显示了该仪器的优异性能。关键词:M9;多频;智能;脉冲相干、宽带、窄带多种工作模式自动切换;高、低速测流前言采用多普勒频移原理研制的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水流剖面仪,应用于水文测验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制作复杂、生产成本高、以及使用量不大等原因,世界上能够生产该类仪器的著名厂家仅为可数的几家,而且基本上集中在美国。近几年,国内部分厂家开始研制类似产品,并陆续投放市场。二十余年来,厂家历经了数次的改进,生产出了不少型号和不同工作频率的仪器,供不同条件和环境下的使用。其性能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因为最初的设计是针对海洋测流需要,这对于在内河河道上的使用,带来了一些不足;在水文测验中还是感到有些不尽人意。一直以来,困惑水文的高、低流速测流难题,仍然没有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了目前所有多普勒流速仪产品存在的问题;美国赛莱默公司旗下的SonTek 公司在2009年开发出了最新一代的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水流剖面仪 M9/S5。经过数年多在世界各地的实际使用和比测,效果非常之好,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声学多普勒流量计。M9 的技术指标和配置 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要,M9系列的仪器有着灵活的配置。其标准配置为:仪器主机+10米电源/通讯电缆线(可延长);可安装在船舷边使用;实现主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通讯。若装备有小型载体(船体)时,可配置无线电台的通讯方式,通讯距离可达1500米,实现主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无线通讯。为了满足在河床走底情况下测流的需要,还可以选配内置的 GPS,有二种供选择;即 SonTek 的DGPS(亚米级精度),和SonTek 的RTK GPS(0.03米精度)。此外,M9/S5系列的仪器还可以配置SonTek自行研制的单体船,以及其它公司配套的三体船或自带动力的遥控船;这种浮体保证了仪器在测量时的平稳和较小的仪器入水深度。从上述技术指标可以看到,M9 从很浅的不到0.3米处河岸开始测量,一直到最深达80米的河床深度,仍然可以一次完成测量并计算出该测流断面的流量,这大大满足了全世界 85 % 以上河道测流的需求。M9/S5 的特点和优势作为一种全新的M9/S5,实际上是一款专为河流流量测验所设计的仪器。与老一代所有现有的多普勒流速仪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种频率换能器的配置。4个一组的二种不同频率换能器用于流速的测量,满足了从浅水到深水的不同河床条件,只用一款仪器进行流量测验的需要。2、垂直声波探头专用于水深的测量。改变了原先采用斜向测速声波测量流速的同时,测量水深的方法。直接提高了水深的测量精度,以及流量的测量精度。500KHz工作频率的波束使得仪器的测量范围增加到80米之深。3、全自动的测量方式,有四种自动转换的功能工作模式的自动转换。仪器采用了一种 SmartPulseHD智能脉冲功能,基于实测动态的水深和流速,自动地选择 脉冲相干(PC)工作模式、或 宽带工作模式、或 窄带工作模式,这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都有其优点和弱点。M9/S5充分发挥了各种模式的优势,自动切换,使得仪器始终处于高分辨率的最佳性能比。? 测量单元的自动转换。可根据实测水深和流速,自动选择从0.02~4米的测量单元。保证在浅水时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在深水时有更大的测量范围。? 二种不同频率换能器工作状态的转换。可根据实测的水深和流速,在浅水时采用高频的3MHz换能器测量流速,在深水时采用低频的1MHz换能器测量流速;仪器始终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采样频率的自动转换。可根据水深的变化,自动调整仪器每秒钟的采样频率,其最高采样频率达到 70Hz。在水深变化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采样数,以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以下图为例,在同一个测流断面上,用二种不同的仪器测量的成果。上图是采用老一代多普勒流速仪实测的成果;下图是M9 采用智能脉冲功能所表现的高分辨率,犹如HD“高清电视”的效果。测量精度大为提高。4、仪器内部的流量计算功能。内置微处理器直接计算流量数据,而不再依赖于外部的计算机和测量软件进行实测数据的处理和计算。M9在测量过程中,即使通讯中断,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的过程,更不会因此而丢失数据。仪器测量运行时甚至可关闭计算机;而重新开机通讯后仍可获得全部数据。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可靠性。16G内存可用于保存实测的流速、水深流量、GPS等大量数据5、可内置的GPS,满足了在走底河床情况下,仍然采用声学多 普勒 原理测量流量的可能性,而不必过虑因为采用外置GPS 所带来的不兼容等问题的困惑。SonTek 自行研制配套的DGPS(亚米级精度),和RTK GPS(0.03米精度),不同于市场上所选用的各种型号的GPS。DGPS不需要寻找地面上设置的基站,直接接收地球上空静止卫星的差分信号,以获得差分GPS 的精度。RTK GPS也不需要地面上已知点的支持,而自行在河岸的任何开阔处设立一个RTK基站。使得仪器的使用非常之灵活和简单。保证了在走底河床情况下的正确测流。6、多种通讯方式 - 有线与无线的选择。对于无线通讯,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无线电台的通讯方式。有效的通讯距离达1500米。除了可使用计算机与主机之间的通讯之外,还可以采用平板电脑来控制主机测量的开始和结束,并在平板电脑屏幕上给出实测的各种数据、航迹和图表。使用非常方便。7、支持多国语言的操作、数据处理的计算机软件。可提供大量的实测数据,和经过计算、分析后的数据,同时提供多种方式,方便用户自行修正和处理数据。软件还可用于控制、下载、查看、分析数据等。
  • 1343万!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地面观测站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一批次)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SSGH-ZYHJ-23-03项目名称: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地面观测站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第一批次)预算金额:1343.10(万元)最高限价:1343.1(万元)采购需求:(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第二部分项目需求书;仪器设备参数具体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第二部分项目需求书,标注“▲”符号为核心产品)第一包:SO2自动监测仪2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1(万元/台);NO2自动监测仪2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2(万元/台);CO自动监测仪2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3(万元/台);03自动监测仪2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2(万元/台);▲PM10分析仪2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6(万元/台);▲PM2.5分析仪2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8(万元/台);温室气体(CO2、甲烷)自动监测系统1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25(万元/台);多参数气体校准仪2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6(万元/台);零气发生器2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6(万元/台);气象仪(五参数)2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2(万元/台);能见度仪2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3(万元/套);城市摄影系统2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2(万元/套);安护系统2个,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万元/个);数据采集2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0.5(万元/台);VPN加密设备2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3(万元/套);子站数据传输与网络化质控平台2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6(万元/套);采样系统2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0.9(万元/套);减压阀2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0.3(万元/套);空调4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0.8(万元/台);本包最高限价273.60(万元)。第二包:蒸渗仪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0(万元/套);▲大气温室气体总量观测仪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300(万元/套);大气温室气体总量观测仪方舱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7(万元/套);物候相机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3(万元/套);红外触发相机动物观测系统3套(6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5(万元/套);树干截流采集系统3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2(万元/套);热扩散式(TDP)植物茎秆液流仪3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8(万元/套);高清远距离瞭望系统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万元/套);多光谱相机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7(万元/套);无线物联网卡或无线网桥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0.5(万元/套);便携式叶面积仪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5(万元/套);数据处理、存储设备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0(万元/套);工作台1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0.5(万元/台);移动工作台1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0.7(万元/台);安防系统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3(万元/套);大屏及视频会议系统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1(万元/套);机房配套设施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8(万元/套);网络安全设备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3(万元/套);多旋翼无人机系统1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6(万元/台);大气环境监测系统1(大气环境监测模块)1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0(万元/台);大气环境监测系统2(环境监测传感系统)1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3(万元/台);双关云台1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6(万元/台);气体采集模块1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0.8(万元/台);风速风向监测模块1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7(万元/台);无人机电池1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万元/台);多旋翼无人机系统1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3(万元/台);高清摄像头1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万元/台);无人机电池1台,单项产品最高限价0.5(万元/台);样方地建设及调查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14(万元/套);本包最高限价476.50(万元)。第三包:监测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300(万元/套);本包最高限价300(万元)。第四包(进口产品,专家已论证):▲森林梯度气象生态系统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60(万元/套);▲涡动相关系统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57(万元/套);土壤监测系统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8(万元/套);区域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37(万元/套);NDVI归一化指数植被测量仪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4(万元/套);CO2 和H2O浓度的廓线监测系统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52(万元/套);固定式土壤二氧化碳监测系统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6(万元/套);草地梯度气象生态系统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22.5(万元/套);生长锥3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0.5(万元/套);便携光谱辐射计1套,单项产品最高限价45(万元/套);本包最高限价293(万元)。●注:1.投标人的单项产品报价不得超过招标文件对应的单项产品的最高限价;投标报价也不得超过本项目所投包的最高限价; 2.各投标人可就本项目上述两个包分别进行投标,各包需分别制作投标文件。但最多允许中标一个包,如同一投标人在两个包中同时被推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则授予中标金额最高的包,其他包的第二中标候选人为第一中标候选人,依次递补。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第一部分商务要求三、交货要求。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11-23至2023-11-29,每天上午00:00至12:00,下午12:00至23:59地点: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在线免费方式:社会公众可通过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免费下载或查阅招标采购文件。拟参与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潜在投标人需先在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注册,获取“用户名+密码+验证码”,以软认证方式登录;也可以用数字证书(CA)方式登录。这两种方式均可进行“我要投标”等后续工作(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网上下载招标文件须知:社会公众在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浏览公告并下载招标采购文件。(详见《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首页“下载中心”中“电子服务系统 v2.0 电子版操作说明”)。售价:0.0(元)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甘肃省张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地 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东北郊盛和路联系方式:0936-8278215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甘肃盛仕国恒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地 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中山路168号融创立方产业加速器8号工位联系方式:0931-8436186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曹学峰电 话:18793141706
  • 质谱技术快速发展 未来市场格局将是“群雄激战”
    p  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离子源技术及质量分析器技术的变革,质谱仪器设计的快速改进,使得质谱仪成为化学分析领域非常有效的一种分析工具。早些年,我国质谱供应商的数量还屈指可数,到如今,随着分析物质的日益复杂,质谱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庞大的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质谱供应商行列,可以预见未来质谱市场的格局将是“群雄激战”。/pp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先进的质谱技术才能够让仪器厂商们从暗潮汹涌的质谱市场中脱颖而出。为了帮助更好的了解当前中国质谱技术,笔者特意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前质谱热闻,分析预测了未来几年中国质谱技术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为有志人士提供帮助。/pp  众所周知,离子源是质谱的核心部件之一,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质谱的灵敏度。针对离子源,国内外都开发了许多实用技术,其中部分技术国内还具有知识产权,值得进一步大力发展,这要看应用的定位。高效化、灵活化、专用化、简便化,是可以重点考虑的内容。/pp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质谱技术飞速发展,质谱仪市场需求迅猛,成为分析领域最重要的仪器。质谱仪是将物质粒子电离成离子,通过适当电场或磁场将它们分离,并检测其强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仪器。/pp  质谱的动态范围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混合物检测,永远会丢失低丰度组分,这从离子化的竞争性抑制,就产生这个问题了。因此,改善离子源才是提高动态范围的根本之道。基于金属标签的免疫单细胞质谱技术为解决复杂基质中的快速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带来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启示。/pp  除上述细分技术外,得益于质谱技术的发展,过去几十年来,许多临床检测实验室已经陆续引进质谱技术,因为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度的特点。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涉及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临床分子生物诊断等方面。正是由于质谱技术在生化检验中的优异表现,进一步促进了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迅速发展。/pp  看到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将目光投向了质谱,计划加入中国质谱大军 并且国家也对质谱有了更多关注,我们有理由对中国质谱充满信心。当然在中国庞大的质谱市场中,目前中国厂商的声音还很弱小,中国质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突出重围”还需时日。希望我国众多的质谱企业能够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推动中国临床质谱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质谱技术能更好、更广泛的为我们服务。/ppbr//p
  • 科技部财政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科研经费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对《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新规于今年1月1日执行。新规加强了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管理,明确规定科研项目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合同要求进行管理,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和违反规定转拨资金,不得虚列支出,不得以任何形式谋取私利。  新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制度。规定了内部和外部监督制度,要求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并依法接受财务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新规进一步规范单位预算编制,要求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完善了预算编制程序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制度,尽量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整 增加决算管理内容,强化决算管理,体现预决算管理的完整性。  新规规范和加强了收入支出管理。实行了“大收大支”管理,进一步健全了科学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制度。修改完善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支出的定义,在事业收入中新增教学活动收入,在支出管理中增加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票据管理等制度改革和管理有关要求。
  • 全套高光谱航空遥感监测系统首现山西
    近日,山西省气象局成功建成了拥有高光谱成像仪PHI-1309、POS AV-510高精度定位定姿系统和Trimble R8 GPS接收系统(地面基站)组成的航空遥感监测系统,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该套现代化设备的气象部门。  PHI-1309高精度光谱成像仪,可在生态、环境、农业等方面提供高精度的监测和分析结果。POS AV-510是最著名的商业化的航空直接对地目标定位系统,集成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能提供每秒上百次的精确定位定向数据,为机载航空遥感数据几何校正提供了更加简捷的方法。Trimble R8 GPS接收系统可作为地面基站配合航空遥感数据采集过程中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以消除GPS系统本身的定位误差。此外,山西省气象局还完成了基于OMIS-II成像光谱仪在山西的首次试飞工作,制定了一套航空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的操作流程。  按照《山西气象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山西气象现代化整体实力要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要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全套高光谱航空遥感监测系统的建成,为构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十二五”气象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
  • 环境监测报告是否适用《检验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官方答复来了
    问根据《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要求,社会上从事环境监测服务的检验检测机构受运营商委托,对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监测,出具的报告是否属于检测报告,是否适用《检验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您好!留言收悉,针对您的问题,现答复如下:《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第六点规定:“对以任一天线地面投射点为圆心、半径50米范围内有公众居住、工作或者学习的建筑物的通信基站,投入运行后尽快自行或者委托依法通过计量认证的监测机构按照《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环发〔2007〕114号,对周围电磁环境敏感目标进行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机构根据该条接受运营商的委托,并在资质认定能力范围内出具加盖CMA标志的检验检测报告的行为,适用《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中,发现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据《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进行处理。感谢您对市场监管及认可检测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回复部门: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时间:2021-11-05
  • 总局答复!关于检验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和行业标准管理
    Q:根据《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要求,社会上从事环境监测服务的检验检测机构受运营商委托,对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监测,出具的报告是否属于检测报告,是否适用《检验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A:您好!留言收悉,针对您的问题,现答复如下:《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第六点规定:“对以任一天线地面投射点为圆心、半径50米范围内有公众居住、工作或者学习的建筑物的通信基站,投入运行后尽快自行或者委托依法通过计量认证的监测机构按照《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环发〔2007〕114号,对周围电磁环境敏感目标进行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机构根据该条接受运营商的委托,并在资质认定能力范围内出具加盖CMA标志的检验检测报告的行为,适用《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中,发现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据《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进行处理。感谢您对市场监管及认可检测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回复部门: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  时间:2021-11-05强制性行业标准合法性问题  Q:请问,目前存在的强制性行业标准是否合法?  《标准化法》规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尽管该法第十条第五款规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实际上,《行业标准管理办法》规定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然而,《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并非是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决定,仅仅是一个部门规章,依据此规定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是否违法?  A:您好!《行业标准管理办法》不是制定强制性行业标准的依据。回复部门:标准创新管理司时间:2021-11-04
  • 中国三所高校同一天发表2篇Science 和1篇Cell!
    p  《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和《细胞》(Cell)作为目前国际上最顶尖的学术期刊,每期发表文章数量都很少,发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关领域的顶尖研究成果。/pp  2017年6月16日,来自中国三所高校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最新的Science和Cell上,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各发表一篇Science,北京大学等研究团队联合发表一篇Cell。本期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这三篇顶尖论文。/pp  strong中科大潘建伟团队Science发表量子纠缠重大成果/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17c1bcba-a8c5-4a57-81d4-80506c0b59ad.jpg" title="1497838630663781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p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了千公里级的量子纠缠。在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卫星将处于纠缠态的光子发送到相距超过1200千米远的地面基站(青海德令哈站和云南丽江高美古站),远远超过此前144千米的传送距离,为更远距离的量子通信打下了基础。这项工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刊登在6月16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上。/pp  “中国已经领跑量子通信”,没有参与这项工作的日内瓦大学物理学家Nicolas Gisin评价道,“这个实验证明全球量子通信是可行的,而且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pp  想要建立安全的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从太空中发送量子密钥,然后将其分发到百十公里远的地面节点。以中国古代哲学家名字命名的“墨子”号卫星,重达600千克,2016年被发射到近地轨道,而这只不过是投资达10亿美元的太空量子实验项目(QUESS)的排头兵。/pp  墨子号携带了一系列装配好的激光器和晶体,它们可以产生成对的纠缠态光子,并将其分离,分别传输到卫星视线范围内的不同地面基站。在最近的测试中,这三个基站分别坐落在德令哈市、乌鲁木齐市和中国遥远南部城市丽江,其中德令哈市和丽江市的地理距离达到1203千米,这大踏步地提高了纠缠光子传输距离的记录。/pp  目前这套系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因为目前报道的墨子号和基站间的信号传输速度不足以维持实用的量子通信。墨子号每秒发射约600万对纠缠态光子,但是大约每秒只有一对可以既通过大气层又被地面基站上的聚光望远镜接收到。潘建伟是这个项目的领导者,他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推进和筹措这个实验项目。他将这个成就比作探测月球上一根火柴发出的单个光子。/pp  潘建伟认为,墨子号传输纠缠态光子的效率比“最好的通信光纤高万亿倍”,“我们做的工作是缺少墨子号就不可能做到的,而且未来5年,太空量子实验项目会发射更多的量子通信实验卫星。”/pp  strong中山大学张杰鹏教授团队发表一篇Science/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3f285af7-f08c-4095-878e-a962ecb1384c.jpg" title="1497838658861646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山大学长江学者、杰青张杰鹏教授/pp  6月16日,中山大学张杰鹏教授研究组在Science发表论文" Controlling guest conformation for efficient purification of butadiene" ,报道了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设计、合成、气体吸附和相关机理的研究成果。/pp  为了使产品或原料达到足够高的纯度,工业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成本进行化学混合物分离。工业能耗大约占人类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其中化学混合物分离的能耗大约占工业能耗的二分之一。工业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主要是蒸馏和溶剂吸收,不仅高能耗而且对环境损害很大。例如,作为几种最大宗的化工产品/原料,乙烯、丙烯和1,3-丁二烯,需要使用低温高压或溶剂萃取精馏,将其与分子量相似的碳氢化合物副产物分离。基于客体分子的尺寸、形状、极性和极化率等特性的差别,多孔材料可以对混合物中各组分产生差异性吸附。但是,现有多孔材料对重要工业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偏低,仍难以在温和条件下进行高效的分离纯化。/pp  张杰鹏教授与合作者致力于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气体吸附和相关机理研究,近年来取得了系列进展。该团队不但发展了原位X射线单晶衍射、原位光谱表征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吸附分离的机理和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还提出多种策略用于精确调控、提高,甚至是“反转”气体吸附选择性,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pp  该研究工作由张杰鹏教授研究团队独立完成。中山大学廖培钦博士(201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张杰鹏教授为通讯作者,共同作者还有黄宁宇(2016级研究生)、张伟雄副教授以及陈小明院士。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面上项目、以及中山大学的大力支持。/pp  strong北京大学张泽民研究组等发表一篇Cell/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e4a446e6-d64b-4932-bf6e-b1132cff0fea.jpg" title="1497838675253343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北京大学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张泽民/pp  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BIOPIC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张泽民研究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暨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肝胆胰外科彭吉润研究组,以及美国AMGEN公司的欧阳文军研究组在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Landscape of infiltrating T cells in liver cancer revealed by single-cell sequencing”的研究论文,首次在单细胞水平上描绘了肝癌微环境中的免疫图谱。/pp  张泽民研究组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暨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肝胆胰外科彭吉润研究组及美国AMGEN公司的欧阳文君研究组深入合作,在单细胞水平对肝癌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的转录组及T细胞受体(TCR)序列进行了综合分析,完成了超过5000个T细胞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对T细胞进行亚群分类、发展轨迹分析及比较不同亚群中T细胞克隆的分布,该研究探索了不同亚群之间的关系,鉴定每个亚群特异的基因表达,揭示了肿瘤中的T细胞在功能、分布和发展状态方面和其他部位的T细胞截然不同。/pp  该项工作是国际上首次大规模针对肿瘤相关T细胞的单细胞组学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数据资源,为多角度理解肝癌相关的T细胞特征奠定了基础。该项工作的数据积累、科学发现和理论推演有望促进已有的免疫治疗方案在肝癌中的临床应用,并有助于发现有效的针对肝癌治疗免疫治疗靶点,进而加速创立新的肝癌免疫疗法。同时,该项工作也为肿瘤免疫的图谱勾画作出了范式,为今后对其他肿瘤开展类似的研究及各类肿瘤免疫的发展提供了基础。/pp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BIOPIC中心博士后郑春红,博士研究生张园园、郭心怡,前沿交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郑良涛,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郭化虎和美国AMGEN公司博士后Jae-Kwang Yoo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BIOPIC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张泽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暨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肝胆胰外科彭吉润,以及美国AMGEN公司的欧阳文军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资助。/p
  • 智慧环境聚光科技水环境监测与治理黑科技—多功能水质取样无人船
    热点回顾 News央视科教频道《创新进行时》栏目播出的《碧水保卫战》专题片曾报道杭州水环境监测治理的黑科技,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聚光科技”)的多功能水质取样无人船位列其中。图片来自《创新进行时》USV-2200多功能水质取样无人船为了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地形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污水排放事故,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排放达标情况,聚光科技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出自动无人船。它应用灵活,可实施水质自动监测、水样采集、暗管排查、日常巡河、河道地形勘测等功能。USV-2200多功能水质取样无人船视频无人船系统由无人船体、遥控器、地面基站、微型定位系统、采样箱、侧扫声呐和地面站软件组成。操作员可用遥控器对无人船进行手动控制,也可以通过地面站设置无人船进行自动驾驶。在航行的同时,无人船自动采集江河湖库的水环境信息、水面视频图像和无人船状态信息。01入河暗管排查02河道无人船巡查03地表水水质走航04地表水水质自动取样聚光科技推出系列自动无人船,根据需求同时安装不同的模块,复合多种功能,为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新的“利器”,进一步助力碧水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聚光力量。
  • 宁波材料所在深海工程材料原位损伤监测方面取得进展
    深海资源丰富,战略价值巨大,深海开发对先进海洋装备需求巨大,然而在深海极高压力、低溶解氧、强电解质、复杂微生物等强耦合作用下,金属结构长期服役时面临腐蚀缺陷带来的力学结构失稳等致命性风险。目前国内针对深海极端环境关键材料超长期服役过程表界面环境、结构演替等的原位监测技术薄弱、数据匮乏,难以对深海工程材料数年以上的力学-电化学-微生物等强耦合损伤开展快速评价及寿命预测。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员和毛飞雄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在成功研发海洋工程材料原位立体监测装置的基础上,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探测团队紧密合作,在深海工程材料原位腐蚀损伤监测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联合团队突破了传感器高精度、低能耗技术及深海耐高压设计,开发出国内首套6000米级原位腐蚀损伤监测实验舱,该实验舱可实现深海环境因子及材料损伤状态数据多维实时采集、高效融合处理,并可结合深度神经网络与电化学模型最优化拟合,快速分析材料损伤演变过程,为深海材料服役状态监测及损伤快速评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为深海长驻型装备选材设计、安全服役、运维保障提供重要依据。实验舱于近日搭载于深海基站成功完成功能验证实海试验,未来将进一步开展长周期深海原位试验工作。   研究团队长期针对我国海洋新材料跨海域环境适应性考核数据匮乏、新材料服役性能与实验模拟数据严重不匹配等关键技术难题,率先建成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工程材料服役评估评价平台”,先后布局了东海、南海等跨海域海洋材料试验台站,累积了超过8年的环境考核数据。本次实海试验意味着团队在针对深海领域的海洋材料试验台站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完善我国在东海、南海以及深海等苛刻海洋环境下材料强耦合损伤失效数据体系,借助物联监测和AI辅助大数据技术支撑深海材料与装备服役寿命的可靠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舱搭载于深海基站深海原位腐蚀损伤监测实验舱成功海试海洋工程材料原位立体监测装置与跨海域服役大数据平台
  • 山东省科学院研发多旋翼远距离烟气实时监测系统
    目前,由于各种人为因素,企业偷排现象仍非常严重,导致环境监测数据失实。日前,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研发的多旋翼远距离烟气实时监测系统,成功破解了环保执法部门遇到的难题。实际监测时,操作人员可预先设定坐标和高度,无人机自主按照设定数据,飞行到指定地点悬停,然后通过机载各种气体传感器对指定位置空气中的PM2.5、PM10、二氧化硫等空气含量进行定量分析,还可以检测空气浓度,及早作出雾霾天气分析。  据了解,多旋翼远距离烟气实时监测系统是国内首创性地将自主研发的传感器及设计平台应用于无人机,并通过系统控制实现了高精度定位(定位差小于50厘米),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也是国内唯一专注于在无人机上搭载自主研发的传感器进行环境监测的系统。该系统由移动飞行平台、机载气体检测设备、机载3G/4G通讯模式、机载高清视频图像采集系统、地面通讯控制基站和无线传输系统五大控制系统组成。  该系统还创新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移动平台高精度自定位控制算法,多移动平台协调控制算法、基于移动平台的多Sink型无线传感网络的路由维护方法、时变复杂网络的自适应同步控制方法、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资源分配方法等多项科研成果。
  • 大唐联仪张祖禹:通信测试仪表发展,“从单点突破到全面领先”
    无线电频谱作为电磁空间的基本载体,是国家基础性、稀缺性战略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5G/6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卫星互联网等,对频谱资源的需求大幅增长。因此,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无线电频谱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和效益,已成为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必然要求。9月15日,在2023年中国无线电大会的“无线电监测与检测技术”论坛上,中信科移动旗下大唐联仪(以下简称大唐联仪)总经理张祖禹,发表了《通信测试仪表发展分析》的主题演讲,对无线电管理特别是移动通信测试中仪表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终端测试、基站测试、核心网测试等方面对仪表设备系统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国产仪表发展的困难点和突破的关键点,并一起探讨了国产仪表做强之路。张祖禹表示,在我国的无线电管理条例中,无线电监测、检测是重要内容,目前,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国内企业入局高端测试市场难度较大,国内市场的相关产品国产化率较低,但市场潜在机会巨大。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国产仪器仪表厂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大唐联仪紧紧抓住5G向传统行业的渗透、车联网融合演进、卫星互联网融合演进等方向,从芯片到终端进行了全产业链的仪表布局。同时,张祖禹对国内仪表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国产仪表发展,需要整体规划布局,从单点突破到全面领先;二是要各个独特领域做到“隐形冠军”;三是要做自上而下的整合,实现体量突破,真正做到和国际产品同台竞技。尽快突破移动通信产业链中仪表这个薄弱环节,为产业的平稳和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