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影像仪

仪器信息网高影像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高影像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高影像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高影像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高影像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高影像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高影像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高影像仪相关的论坛

  • 水质总氮测定空白值偏高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题名】:水质总氮测定空白值偏高影响因素分析【期刊】:【年、卷、期、起止页码】:【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GZHA201316061&dbcode=CJFQ&dbname=CJFD2013&v=XynBw2z6jcFY_5eA4AoeQN74uldoPuIusXnDbnMccb0VdNzvgC_UZWEGwnbaBh9s

  • 保圣质构仪高影响因子的文章

    保圣质构仪高影响因子的文章

    [size=15.0pt][color=#5b5b5b][back=white]谁说国产仪器就发不了高水平文章?下面这篇文章4.18,发表在SCI上面,请参考摘要和附件的原文章。[/back][/color][/size]还原剂对熟化陈米品质影响的研究【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抗坏血酸和亚硫酸钠对熟化陈米品质的影响。硬度增加和粘性降低最常见于熟化大米中。含硫和不含硫还原剂的运用能改变熟化陈米的品质使其接近鲜米的程度(P0.05),熟化陈米的硬度值、粘性值和粘性/硬度比值能完全恢复到鲜米水平,但是这种恢复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形态学结果表明,抗坏血酸能使淀粉颗粒充分膨胀,煮熟的陈米内部布满了较大的凹痕;但亚硫酸钠只使淀粉颗粒显示出相对较小的凹痕。粒径分析表明,抗坏血酸能促进淀粉颗粒的膨胀和分离,但亚硫酸钠的脱团作用只促进了淀粉颗粒的分离。综上所述,这两种还原剂有助于通过改变糊化行为将老化的稻谷恢复到新鲜水平,且这种恢复能力可以作为揭示水稻老化机理的关键探究因子。文章见附件

  • 【转帖】关于提高英文的问题,要多从专业的角度去努力

    关于提高英文的问题,要多从专业的角度去努力光知道一些应试英语的基础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那种教育方式基本上是属于纸上谈兵。我想这里大多数是在读或者已经MS,PhD,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感受和经验。我所说的也不一定合适,但我说出来了,有助于我进一步在脑子里加工,而获得进一步的感受和提高。我在高考的时候语文也才考73/120,语文经常是拖后腿。英语也就在70%的水平线上。自己一直觉得无论中文,还是英语,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提高。通过在blog上写长篇的文字,自己得到的感受是再也不惧怕写中文文字了。在没有锻炼之前,觉得写几百字的短文都无从下手。所以,脑子不锻炼,也就写不好文字。而英语问题,个人觉得国内研究生英语教育是有很大的问题。我没在国内上过研究生,但了解一些情况。研究生该上什么样的英语的问题,大家不仿讨论讨论。在国外,除了全英语教学之外,对专业的训练基本上是作业(当然得用英文写),写报告,做presentation,还有teaching。上课是否听懂了,一般很难说清楚,藐视听明白了,其实不然,那么作业可以来检验。但在国外的作业经常是跟课程没多大的相关,要自学很多新内容,还有很多老师根本都没提过的知识,更需要查找文献来做题。有时候,作业也没有固定的答案,纯粹是一个符合逻辑的问题。对综合能力的考验是写报告,有时候自己写,有时候几个人一起合作写。这些我都做过,跟人合作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每个人的背景不同,怎么协调好,这是所谓“team work ”的问题。尽管会磕磕碰碰,但经历下来,最后还是有很多收获的。不经历这样的training,将来在工作上要求时,有时候会觉得很束手无策,为了立杆见影的表现,自然更加紧张。上过的不少课,我最头疼的是考试,因为年龄大了,不喜欢坐下来背东西,而有报告,做presentation的课程,却感到异常轻松。做presentation是个口头交流能力的要求。经常看到刚从国内出来的人,在这方面没有经验和技巧。其实,这个不要看得高不可攀,几个要点掌握了,可以游刃有余。通常字体选:arial,这是默认的字体,大小:title 28~38,sub-title:24~28,整个presentation的字体和大小要保持一致的美观。每张slide不要出现完整的句子,而是要用关键的短语(phrase),要做到self-explanation。尽量要多些图或者分子式,忌讳全文字的slide,也不要每张slide做得满满的。做报告时,侧面一定角度对着听众,既可以看slides,也可以不时跟听众eye contact。绝对不能只盯着slides念,也不要担心自己口语不好,slide可以帮助听众理解你在讲什么,只要你的关键术语没说错,别的小错问题不大,脸皮厚点,心里别慌,大胆讲下去。但是,很多人是照着slides念或者按事先准备好的背,这样给人的感觉很不好。适当的在每张slide中间有些停顿,给听众理解的时间,同时给自己缓口气,千万不要百米赛跑一样,非得赶着讲完。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英语口语的锻炼最好的办法是做TA。刚开始的时候,面对大学生,会紧张,但要相信自己在专业领域里比他们强,慢慢的在交流中,学会了怎么说好英语。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信心,这才是敢说的根本。没有自信心,心里一旦打颤抖,也就影响了自己的表达。回到题目来。作为MS,PhD的expert,平时英语表达宁愿专业些,也不要太随意。这么说的目的是在学专业知识的时候,附带一个提高英语的任务。为什么很多人在讲自己做的课题的时候,无法用流利的英语表达出来?根本原因是没有把自己专业的英语融入进去,还只停留在普通英语表达上。这一点尤其要注意观念上的转化和有意识的去实践。万事开头难,但不去做永远都会觉得难(这跟我写这篇文字一样,如果我老觉得自己写作水平差,不好意思写出来给人看,也就不敢写了,那么我永远也得不到锻炼,永远也没有得到提高的机会。只要多锻炼了,经过思考和反馈,慢慢也就熟能生巧了)。还有一点是,为什么要从专业角度去努力提高英语?因为,普通英语学了那么多年了,来回学,方法都一样,不太容易获得大的长进。而且,到了MS,PhD阶段,学以致用的要求是现学现用。如果再抱着一本普通英语,恐怕来不及了。这个时候,提高英语难度也大了,用专业来促进英语,协同并进是一举两得的收获

  • 美国知名学者是如何看待影响因子的

    来源:NEJM字体大小: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Rheumatology 和 Arthritis Research and Therapy(影响因子:4.3)现任主编、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影响因子5.5) 前主编 Peter Lipsky 2007 年著文(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Rheumatology,2007年4月刊)评论影响因子,长青藤编辑中国区主任张科宏教授翻译整理了其中一些内容发表在《康复-生命新知》上,摘录如下:一本杂志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是这样计算的:杂志在过去2年内发表论文被引用的次数除以杂志发表论文总数。影响因子在过去50年中渐渐被研究单位用来评价杂志质量和研究者业绩。对于研究者而言,论文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升迁、基金资助和收入。Eugene Garfield 博士 1955 年提出影响因子的初衷之一是:“评价某篇特定论文的重要性和对研究领域的影响”,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影响因子存在下面几个重要问题。第一、影响因子的计算是杂志在过去2年内发表论文被引用的次数除以杂志发表论文总数。这看似公平,但哪些文章被记入计算公式的分母是由目的是盈利的 Thomson Scientific 公司决定的,而这个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商量的,原话是:A major concern with the IF is that it is administered by a for-profit company (Thomson Scientific), which selects the articles to be included in the denominator of the equation according to a secret formula that apparently can be influenced by negotiation(索引:PlosMed, 3:e291; 2006)。第二、对发表论文的引用是否恰当没有任何监控,一篇错误的论文可以被大量引用,因此提高杂志的影响因子。第三、影响因子适用于杂志而不是论文本身,通常综述被引用的次数较高,有些杂志就是通过大量发表综述来提高影响因子的。最后,不同领域由于研究者数量和发表论文总量的不同,影响因子自然有很大差别。上述问题在临床领域的杂志更为突出。高影响因子的前提是杂志目标读者本身就是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收录杂志的作者。临床医生日常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撰写论文,因此临床杂志的影响因子很难反映其真正的“影响力”,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其质量。Nature杂志的系列杂志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Rheumatology 由于开办时间很短,尚无影响因子。这份杂志的目的是让风湿病医生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杂志内容反映了这一主题,采用的论文是根据风湿病医生的需求和兴趣决定的。影响因子不能反映杂志质量和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因此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Rheumatology决定不采取任何人为措施提高杂志的影响因子。杂志的确发表过综述,但这纯粹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

  • 快速提高英语口语的锦囊妙计,教你真正有用的

    我们学习英语口语目的是为了与别人进行交流,所以英语口语中的几个要素的重要次序应为:流利——准确——恰当。寻找学伴一起练习口语,英语角是个不错的地方,在那儿我们不但可以练习口语,还可以交流英语学习经验,开拓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如果找不到学伴或参加英语角的机会很少,那么也没有关系,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自己练习口语,比如通过自己对自己将英语来创造英语环境,可以对自己描述所看到的景物,英语口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在我看来,其实学英语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的。 一、做一个学习计划 关于学习计划,其实很简单。先确定自己的英语水平。零基础的,要么就是英语什么都不懂,连abc都不知道,要么就是懂一点,但是仅限于hello和byebye打招呼。 如果是零基础的,我建议最好是找个老师或者找个英语培训班,其实吧,找英语培训班是我建议那些没有什么自觉性的人去做的,适合各个级别。毕竟学习是需要指导的,当然自学还是有用的,毕竟省钱又方便。个人认为这适合有一定基础,并且目标明确,对英语了解的人。 如果是半吊子的英语学习者,真心建议找位私教或者找个好的英语班进行学习。 推荐一个我觉得不错的外教一对一英语学习网站,地址是:http://t.cn/RqG6na5 里面有很多课程,都是外教一对一教学的,现在有活动免费试听一节课,剩下的要继续上课的,可以报名学习,要记着这年代没有那么多免费的午餐,人家好歹也是做英语培训的,不赚钱怎么请老师上课啊。 不过个人还是觉得,他们价位相对于线下的很多实体学校,比如英孚啊,韦博,美联什么的来说实惠许多,一节课20元左右,相对其它还是很划算的。 推荐里面的零基础课程和商务英语课,非常适合那些学口语的,纠正语音语调,然后商务英语上面会讲到很多关于外贸,企业方面的英文,还会涉及到一些邮件信函方面的商务写作英语。具体的你们自己去听课吧,我就不多介绍了。 二、可以去参加当地的英语角 英语角是个不错的地方,在你所在城市寻找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英语角。那边老外朋友很多,大家都是互相学习,抱着交友、语言交换的心态去的。在那里我们不但可以练习口语,还可以交流英语学习经验,开拓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英语角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创造说英语的平台,给我们相互交流的机会和环境,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不过我觉得英语角有时候真的会懒得跑,当然如果你刚好闲得慌,又想结识几个新朋友,或者想认识外国人可以去看看,还是不错的。 三、学会每天学一点,记录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水滴石穿。还有句古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说,要想学得好,坚持是必须的。也许让我们每天去背一篇500字的英文文章很难,那我们可以每天背一句,十天就有十句。然后十天后,我们可以每天背两句,再过个十天每天背三句。渐渐的,一个月下来,我们也可以背下将近500个单词,不是么? 还有不要简单的只是背句子,在背句子的时候可以记录一下,那些单词的用法,句子的时态。同时学会用单词自己造句。当然一开始是困难的,万事开头难。就像跑步,所有的跑步者都会说,跑步的前200米到500米是很痛苦的,但是跑过了之后,就轻松了。有时候就是这样。学英语前面的路程总是难熬的,过了之后,也会慢慢好起来。 所以从今天开始,每天学一点,并且把它记录好。不久以后,你会发现你的英语会上了一个台阶!

  • 新手学习液相讨论问题之4:溶剂峰很高影响标准曲线的积分么?

    目前在做山梨醇的分析,作标准曲线时,溶剂峰的高度分别是第一个标准点的120倍,最后一个标准点的7倍,也就是说,因为第一个标准点浓度很小,导致在图形上几乎看不到这个峰,要放大很多倍才能勉强看到,我想问的是,溶剂峰很高的话,影响各个标准点的积分么?另外,要想消除溶剂峰的影响,一般用流动相来溶解样品,我这儿恰好不是,流动相是75%的乙腈,溶解样品用的是纯水。有人作过类似的对比试验么?

  • 关于测量误差的规律性和影响特性的新概念

    继《误差理论的新哲学观》、《The new concepts of measurement error theory》分别由《计量学报》和《MEASUREMENT》出版后,又一篇反传统的论文《The new concepts of measurement error’s regularities and effect characteristics》再次由国际测量学联合会(IMEKO)的《MEASUREMENT》杂志发表(Measurement, Volume 126, October 2018, Pages 65-71),论文链接见[url]https://doi.org/10.1016/j.measurement.2018.05.045[/url]。 相应的中文版见附件,欢迎讨论,欢迎传播。 请朋友们理解,这种反传统的论文的发表过程本来就是相当艰难的,它必须打消编辑和审稿人的各种疑问,特别是这种业内高影响力的期刊,毕竟编辑和审稿人都是受传统观念熏陶过来的。所以,若有疑问,请一定首先耐心研读完全文。

  • 2012年新版SCI影响因子大起底

    1、2011年度影响因子top10首先呈上的是影响因子10大重磅杂志(图1)。这份排行榜主要有两个看点,一是冠军依然花落CA Cancer J Clin,而且影响因子一举破百。2011年,这份杂志仅刊出了19篇论文,便获得了10976次引用,真真令人乍舌。其他9家杂志,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详。这些杂志依靠着长期的积淀吸引了世界上诸多的投稿者,很多重要研究也非常愿意选择这些杂志作为交流的平台。因此top10对于这些杂志而言,几乎可以称之为自家的后花园。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2/06/29/1340863848_small.jpg图1:2011年度影响因子top10(点击查看大图)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看点是前几年的影响因子神话晶体学报A(ACTA CRYSTALLOGR A)终于褪去了传奇的外衣,这份曾凭借少数几篇文章的高引用率火箭式推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今年终于由54.333回归到2.076。2、2011年度篇均被引次数top10引用是SCI的核心所在,而综述更是被引的大户。如图2所示,篇均被引top10的杂志中,很多都是综述类杂志。丁香园会员非常熟悉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Nature也位居其列。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2/06/29/1340863849_small.jpg图2:2011年度篇均被引次数top10(点击查看大图)在总被引频次的榜单(图3)中,同样是名刊林立。这其中,有的是凭借百年积淀和高企的单篇引用率冲入排行榜,有的则另辟蹊径,凭借相对较多的文章数和不错的文章质量领跑对手。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2/06/29/1340863850_small.jpg图3:2011年度总被引频次top10(点击查看大图)3、2011年度涨、跌幅top10

  • 气相仪器操作检测遇到问题了,谢谢!!!

    计算压力值超出范围批什么意思?气相为GC-2014C,在对样品摸索测试条件过程中,边测试,边调整柱温,当柱温升高至215,进样室与检测室温度不变,为250与260,显示屏中显示计算压力值超出范围,是由于柱温过高影响到还是其它原因,如果柱温升高,其余条件不变,检测出的样品的结果是否准确?

  • 中国投9100万元促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1月20日宣布,经评审和公示,有76种英文科技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将获得总金额达91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内最大的一笔科技期刊资助经费。中国科协2013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当日在北京举行,从9月开始实施的期刊影响力计划因是首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英文科技期刊项目,其进程备受关注。该计划源于中国科技期刊面临的危机。在2012年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世界科技论文中,中国科技论文19.01万篇、占12.08%,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科技期刊共有4953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但在上述期刊中,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少、结构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成为影响中国科技成果国际交流的瓶颈。另一方面,科研成果发表外流,2012年在SCI收录的高影响力期刊论文总数中,中国科技人员发表论文数为4020篇,其中80%发表在国外期刊上。为此,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6部门联合实施期刊影响力计划,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学术期刊等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计划分为两步,先是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的质量,然后在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顶级科技期刊群。据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介绍,此次共受理申报项目200个,包括申请46种新创刊。最终有76种英文科技期刊入选,其中新创刊10种,学科集中在工程、医学领域。“国际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英文科技期刊都被吸收进来”,他说。谈及“论文外流”,刘兴平坦言在中国国内学术界不乏争论,“有人认为外流是‘洪水猛兽’,也有人认为这是正常的过渡阶段”,他告诉记者,关键在于提高国内期刊水平、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形成有利的学术评价机制和政策导向。

  • 学会搞科研,写论文

    现在许多人都戏称发paper为“灌文章”、“捣文章”,这可能与目前国内的研究生教育现状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研究生自己的态度问题。我不主张所谓的“灌文章”和“捣文章”,但也不主张迟迟不发文章。对于博士生,现在好多高校研究所都有English Paper的要求,英文文章看起来难,等你轻车熟路后,发现也就那么一回事。许多人总是先发中文文章,然后在英文。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还是主张上来直接投国外杂志,而且尽量投影响因子高的。这样做有几点好处:首先,可以尽快提高你的英文写作能力;其次,可以得到许多专家的建议。国外杂志的审稿人一般都是大牛级别的人物,他们都比较负责任,会给你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甚至连你的语言错误都会帮你修改。这对你的帮助可是显而易见的啊;最后,退一步说,投高影响因子的不行,就当是请人帮助修改文章,当然别忘了感谢别人的劳动啊。再往低影响因子投,这样发表的几率大些。古人说班门弄斧,在我看来弄斧须到班门。第一篇文章要写就写英文,要投就投高影响因子的杂志(当然也不能高得离奇啊)。等折腾过几次,你就会发现,原来也就这么简单!

  • 黄曲霉毒素氮吹损失大吗?

    柱后衍生法,吹到近干,回收率一般只有80出头,不氮吹直接进样有机相浓度又太高影响了峰型,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回收率吗?

  • 【转帖】施一公谈提高英文科研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能力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是与同行交流、取得国际影响的必经之路。有些国内的科学家,实验做得很漂亮,但常常苦恼于论文的写作力不从心,成为国际交流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博主的亲身体验出发,给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年轻的PI提供一个借鉴。文章最后做简短总结。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都知道,那时我的英语不算好(英语四级考试仅为“良”),写作尤其糟糕。初到美国之时,对英文环境适应得很差,读一篇JBC的文章要五、六个小时,还常常不理解其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心里压力极大。很幸运,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时,1991年4月遇到了学兄和启蒙老师John Desjarlais。听了我的苦恼后,John告诉我,“Spend 45 minutes every day reading Washington Post, and you will be cruising with your written English in two years”(每天花45分钟读《华盛顿邮报》,两年后你的写作能力会得心应手)。这条建议正合我意 - 我原本就对新闻感兴趣!于是,我每天上午安排完第一批实验后,都会在十点左右花一小时的时间阅读《华盛顿邮报》,主要看A版(新闻版)。刚开始,我一个小时只能读两、三个短消息或一个长篇报道,中间还不得不经常查字典看生词。但不知不觉间,我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1992年老布什与克林顿竞选总统,我跟踪新闻,常常一个小时能读上几个版面的消息或四、五个长篇报道,有时还把刚看到的新闻绘声绘色地讲给师兄师姐听。阅读直接提升了我的英文写作能力。看完一些新闻后,我常常产生动笔写自己感想的冲动。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游泳队取得了四金五银的好成绩,美国主要媒体纷纷指责这是中国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但没有任何检测的证据,完全凭美国运动员的感觉。此事让我很气愤,我生平第一次给《华盛顿邮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各写了一封信,评论报道的不公平。没想到两天后《巴尔的摩太阳报》居然原封不动的把我的信刊登在“读者来信”栏目,同事祝贺,我也洋洋得意。受到此事鼓励,我在此后三年多的日子里,常常动笔,有些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大部分投稿石沉大海),也曾代表中国留学生写信向校方争取过中国学生的利益。有时还有意外的惊喜。95年的一天,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今天出版的《巴尔的摩太阳报》上有我的评论文章!我急匆匆赶到街头买来5份报纸,果然,在A版的倒数第二页,以15x15厘米的篇幅发表了我一个多星期前寄给报社、本以为不会发表的一篇抨击吴宏达的文章。以上是简述我个人英文写作提升的一段过程。但是,科研论文不同于读者来信,有其专业特点、甚至是固定格式。1994年,我第一次完整地写科研论文,感觉很差。好不容易写完的文章,连我自己都不愿意读第二遍;勉强修改之后,交给了老板Jeremy Berg。他拖了三周没看我的文章,我实在忍不住了、去催他,上午9点,Jeremy告诉我:今天看!11点,我去他办公室催,秘书拦住我,说Jeremy正在办理重要事务,两点前不得打扰。我心里惴惴,不知Jeremy在干什么。下午一点半,Jeremy急匆匆过来找我,拿了一叠纸, “This is the draft. Please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We can aim for a Science report.”(这是初稿,你看看如何,我们可以试试《科学》)我仔细一看,天啊!一共7页,四个多小时Jeremy已经把文章的整体写完了,只是缺少Method和 references。让我郁闷的是,他根本没有用我的初稿。【其实,写文章贵在一气呵成。我也沿袭了Jeremy的风格。2006年10月,在我们处于劣势的激烈竞争中,有两个课题面临被 scoop的危险,我曾经两次、一晚上赶一篇文章。10月15日,傍晚8点左右开始写、通宵,第二天早晨10点完成一篇按照《细胞》杂志格式的论文,包括abstract, introduction, results, discussion,仔细阅读一遍后于下午4点半完成网上投稿。这篇文章最终发表在12月份《自然》的子刊《结构与分子生物学》上(电子版于11月10日发表)。另一篇,10月18日,晚6点开始写、通宵,第二天早晨8点完成,上午9点半完成投稿,最终发表在12月15日的《细胞》上。当然,能通宵完成一篇文章,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研究领域非常熟悉,对文章整体的大概思路已经深思熟虑,所有的Figures都事先做好了。这些前期工作即使全身心投入也需要3-4天。】从1994年自己写第一篇科研论文的艰难到现在写起来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我总结出如下经验:1.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刚开始可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我会在近期专门写一篇博客文章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强读专业杂志能力的办法。2.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自对实验数据的总体分析。必须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Figures),最后才能执笔。3.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即Figures)写一个以subheading为主的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话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的华丽,而主要留心逻辑(logic flow),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4.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优秀的科研论文,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习别人的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的不同,有些领域(包括我所在的结构生物学)有它内在的写作规律。科研文章里的一些话是定式,比如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 we performed …”,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former, but not the latter, hypothesis …”, “Despite recent progress, how …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 等等。用两次以后,就逐渐学会灵活运用了。在向别人学习时,切忌抄袭。在美国一些机构,连续7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的完全一样,原则上就被认为抄袭(plagiarism)。5.第一稿写完后,给自己不要超过一天的休息时间,开始修改第二稿。修改时,还是以逻辑为主,但对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对abstract和正文中的关键语句要字斟句酌。学会用“Thesaurus”(同义词替换)以避免过多重复。第二稿的修改极为关键,再往后就不会大改了。6.第二稿以后的修改,主要注重具体的字句,不会改变整体逻辑了。投稿前,一定要整体读一遍,对个别词句略作改动。记住:学术期刊一般不会因为具体的语法错误拒绝一篇文章,但一定会因为逻辑混乱而拒绝一篇文章。 这套方法行之有效,我对所有的学生和博士后都会如此教导。我的第一个博士后是柴继杰,1999年加入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实验室。继杰当时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很差。我对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每天花半小时读英文报纸”。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下来了!经过几年的努力,2004年继杰已经能写出不错的grant proposal,2006年他的第一篇独立科研论文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随后相继在《自然》发表两篇、在其它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十多篇论文。写作能力开始成熟。发表论文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要明白:论文只是一个载体,是为了向同行们宣告你的科研发现,是科学领域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科研论文写作时,一定要谨记于心的就是:用最简单的话表达最明白的意思,但一定要逻辑严谨!其实,中文和英文论文皆如此!

  • 化妆品中铁对镉的测定干扰

    为何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镉的测定,提到,当铁的浓度超过镉浓度的一百倍时,不宜用氘灯扣背景,是铁干扰对测定影响导致结果不准确还是干扰过高影响氘灯寿命呢?

  • 求助下载文献一篇

    黄芪散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MG53/PPAR通路的影响 高颖 秦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推荐]给急于短时间提高英语水平者的忠告[转载]

    给急于短时间提高英语水平者的忠告[转载]我很奇怪的发现,已经到了21世纪还有这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常常幻想着通过很短的时间或者花很少的经历来学习一门语言。这是不可能的! 英语学习在大原则上没有什么可以讨巧,没什么捷径。 一分耕耘可能会有一分收获! 作文是最体现语言功力的地方,你有多少能力马上反映出来。 背诵是唯一而且实实在在提高自己能力的方法。 把新概念的3和4的120篇文章全背下来的大有人在。 把圣经背下来的人也大有人在。 甚至把webster背下来的人也大有人在。 有人怀疑他们是不是疯了? 不是! 他们是智者.背是唯一提高自己英语能力的方法。 在新东方学习过GRE的人也许会知道,背诵GRE文章和难句是常事。 一般在遇到生涩的文章时,唯一能够真正搞懂它的方法是背诵。 不懂就背下来,虽然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但却是最实用的。 现在许多广告中有很多误导,他们从商业上考虑不断的出什么"速记单词""快速提高班"等等花招。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也许因为这些广告舆论引导,有些人产生了很多幻想。而幻想最终是经不起事实考验的。 "速记单词"?怎么"速记"?怎么把20000多单词快速的装到脑子里去? 以前的确有这样件事情,有个人把GRE的词频的8000多单词用了7天全部背下来了。 牛人!!! 可是过了一个多月他基本全忘记了。 为什么? 因为量不到,工作量不到.虽然他在7天里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上面。 但是这与他真真正正掌握8000GRE单词的应该花的功夫相差太多了。 我想一天背1000个不认识的词已经应该是极限了,而且持续了7天。 恐怕这是那些"速记单词"所无法想像的事情.但结果又怎么样了呢? 如果你现在楸着那些办学人的领子问他们:你的英语是速成的吗? 或者你觉得英语学习的关键是什么时? 你猜他们会说什么???? 。。。。。。 我现想劝那些"想学好英语,而又不想花功夫或者不去面对背诵的人" 还是放弃吧,人生有很多路可以走,不一定非得学习其它语言。 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都是在浪费时间。 学习英语首先要端正态度。 不要把你的时间浪费在寻找方法上了,当你下定了决心能够刻苦的学习的时候,也就是你迈向成功的时刻!

  • 赛默飞ICS-600离子色谱测定无机阴离子问题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测水中氯离子和氟离子,空白值太高影响测定,原来用的屈成氏水,后来新买了一批就变高了,在之前仪器硫酸根出双头峰报修过一次。求大佬救命,在过几天就CMA评审了[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710050929_01_3315098_3.jpeg[/img]

  • 2012,你打算给你的质谱找个一起登船的伴儿不?

    前段时间出差较多,一个全新的市场。对于我,对于东家。每时每刻,都在给客户沟通他们之前早已存在的但不全面的认知。不少朋友觉得,我的同行之前告知他们的,都是买了一台色谱或者质谱,即可“万事通”。贻笑大方。众所周知,各种类型的质谱,串联质谱之所以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联姻”,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依据定性定量的侧重,分子质量范围,样品极性,基质复杂程度等等将各种神马色谱质谱撮合成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于是乎,才有了各种奖,各种高影响分子的papers,纷至沓来。您的实验室都有了哪些色谱质谱?是否已经满足了您的工作需要?是否曾经,现在,或者将来做媒,给你的宝贝儿找个伴呢?“相亲”的标准又是如何呢?期待您的参与。

  • 【转帖】如何提高英语科技写作能力

    不时有读者来信询问如何提高英语科技写作能力,现回复如下。首先,要多读。文献人人都读,但是每个人的角度和深度都不一样!很多人读文章只看摘要和结论。在纳米材料合成领域,往往读者看看:这个材料是怎么合成的,它的形貌学是怎样的,然后模仿其合成思路来合成自己的东西。这种“不求甚解”的方法的好处是能浏览大量文献,适用于“大忙人”。但是我不采取这种“不求甚解”的方法。我认为做学问就是要把事情搞清楚,在阅读文献上要"go the extra miles",即花比别人更多的功夫。为此,我读了几千篇文献,有的文献还在不同的时间、从头到尾反复揣摩好几遍,不但看科研的内容,而且看文章的写法,特别是引言、结果和讨论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写文章的风格,当然也有“盲点”,即不是什么都懂的。比如说虽然我是自封的“催化专家”,但是读Journal of Catalysis上的文章,不是每篇都能读懂。读各种文章,哪怕和自己课题关系不大,都能提高科研写作水平。读的时候注意很多人(包括我),都有“偏食”的习惯,即在杂志里面寻找“对胃口”的文章、简单的文章来读,这样恰恰导致提高缓慢。可以在找出好文章的前提下学习好文章。一般来说,发在好杂志上的文章,科研做得好,写作要求也更高。但是这不代表发在好杂志上的文章写作水平一定高。如能以文献的作者为师,吸取他人长处,那就更好了。我常常读到写得很好的文章,打印下来反复揣摩。比如在催化领域,有个牛人叫Alfons Baiker,文章写得非常棒,读了很有启发。小结:不要“不求甚解”,而要带着目的地精读。一开始要结合自己的课题去读,慢慢拓展出去阅读,还可以学习写文章好的作者的系列文章。其次,要多写、多修改。现在有种说法:实验是第一性的,没有数据就没有文章。有了数据,写文章很简单的,只要花几个晚上把数据包一包,看图说话说这是圆的、那是方的就行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把文章写好是文学家的事,科学家不必重视这个,要“让数据说话”。 的确,文章应建立在好的科研工作基础上,没有数据就没有文章,但草率地包装文章只会“欲速则不达”。一些作者投好杂志屡试不中,是因为他们只是收集数据、堆砌数据,而在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提出理论和撰写文章上花的力气太少。其实,一些优秀的研究者花在数据分析和文章撰写、修改上的时间常常多于采集数据的时间。数据是表观的实验现象,而从深层次认清数据蕴含的规律进而提出理论模型是非常重要且耗时的。同样的数据,一般的人“报数据”,只能投低档次杂志;而有的人能从看似普通的“石头”里开采出“美玉”来,这就是区别。其次,如果说实验结果如同舞台剧的演员表演,那么论文写作就如同灯光、音乐、舞台造型和节目编排,能给舞台剧增光添彩。通过撰写论文,作者还能理顺学术思路、整合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再次,修改文章可以是一个如“反馈电路”般的“再设计”过程。经验丰富的作者能从看似完整的数据和草稿中找出漏洞,设计出新的实验,把事情搞清楚,把审稿人的潜在疑问“扼杀在摇篮里”。我以前的博导Francisco Zaera对写论文精益求精。第一次把论文草稿给他,他在纸上改得“全国山河一片红”。本以为修改一遍就能投稿了,但是他每次又如审稿人般提出尖锐问题,要求补充实验。我做了新的实验并修改文章后,他又把稿件改得面目全非。甚至把文章放在抽屉里做“冷处理”,在对该文章有新的认识后再继续修改。这样要历时大半年、一年,修改五到七个循环后才能投稿。事后想想,这才是一种踏实严谨的科研作风,这也是他的文章投好杂志总能一举命中的原因。科技英语写作和英语和语文绝对是相通的。英语没学好,科研论文读起来拗口。而语文没学好,科研论文的逻辑性、条理性不够。现在有种“秘诀”就是摘录、照搬文献中的常见句型,如"It was found that..."我认为那用处不大。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能把科研内容有条有理地讲清楚,比背诵句型更有用。写文章的时候,很多人都任由着自己的性子发挥,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但是这么做了以后,别忘了把文章精练化。我发现:报纸、杂志上很多文章都很精练,每句句子都“正中靶心”。比如我在博客上发了一篇慎重选择博士后(或博士生)导师 [url]http://zhenmafudan.ycool.com/post.3171345.html[/url],当时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3000字。但是应邀在科学新闻双周刊发表时,我精心把文章删减到1800字,而基本意思不变![url]http://www.sciencenet.cn/skhtmlnews/2009/6/453.html[/url]再看看很多科研论文,是否也可以精炼?比如同样的东西在摘要、引言、结果、讨论和结果部分反复强调,再比如两句句子表达的是一个意思,还有说了和中心无关的无用的话。我发现,当花力气把这些东西精练以后,科研论文更加集中,效果更加好了。即“照准靶心打”。对我在科研写作上帮助很大的是当国际刊物审稿人的经历。这使我更加仔细地阅读稿件,反过来帮助自己用审稿人的眼光来挑剔自己的稿件,做好自己稿件的“审稿人”,"be self-critical"。同时我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权限看到其它匿名审稿人的审稿意见和作者的答辩信,即使有时候看不到,也可以从作者后来正式发表的版本里看到修改的痕迹。看到这些宝贵的审稿意见,等于是吸收了养料,对提高科研写作水平、熟悉什么杂志发什么样的文章、了解审稿人会问什么样的问题非常有帮助。最后,我要说科研论文的出产是有一定流程的。不是说写好初稿交给老板就行的。如果能在写初稿、反复自我修改、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修改、写答辩信、校对清样等各个环节上都全程参与、认真对待,那么对该文章的认识才全面,对提高科研论文写作水平有帮助。而如果只是写好初稿,依赖老板搞定其余的东西,那么学不好。结论是做一切事情要用心去做才能做好

  • 测石粉中的铅结果偏高

    本实验室用的是TAS-990型号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用火焰吸收法测石粉中的铅含量,前处理是湿消化化法(加盐酸和硝酸消解),定容后上机,测得的结果总是偏高,而且石粉中镉的含量一直在6ug/ml左右 感觉很奇怪,测其他样品的铅和格斗还正常,是不是石粉中钙含量高影响结果????请哪位高手指点一下

  • 美国访学一年学到的投稿经验

    在国内时,总觉得美国同行很一般的文章常能发到很高影响因子刊物上,认为是语言问题和国外期刊对中国人的偏见。到了美国后,才发现不是这回事。首先,我所在小组的美国人及其指导的学生(有许多中国人)随时都在看文献,都在研究文献。因为查文献对他们很容易(绝大部分自己download, 找不到的图书馆直接pdf邮件)。因此他们论文的前言都写得很好,时代感很强,直接引起editor的兴趣。二是他们文章写完后,改了又改,左讨论右讨论。 有时时间长达半年。三是他们对自己的文章很自信,投稿时常从Nature (或Science)等刊物开始投起。据他们讲,在这些高级别的刊物上发文章运气占很大成分。被拒稿后(高级别的刊物拒稿越快),依次从高往下投,不怕拒稿。因此我所在小组的论文往往在IF=6左右的刊物上就打住了。相比起来,我以前很怕拒稿,因此总是投一些有把握的低级别刊物,而且一般被拒3次左右就对论文没有信心了。最大感受是美国同行对拒稿一点都无所谓,心理素质很高。且美国的刊物对美国人的拒稿一点都不含糊。是不是美国所有的学者都是这样,我不知道。但我所在的小组就是这样。

  • 如何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自身素质、锻炼、勇于创新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的过程。从事英文护理文献翻译的人,特别是初学者,要想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加强自身基本素养  所谓基本素养,是指翻译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亦即对翻译者的基本要求。除了应该具有高尚的“译德译风”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之外,译者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素养,即一定的英语水平、较高的汉语修养和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大量的翻译实践表明,这三方面的素养越高,越能顺利地完成翻译工作。关于英语水平,应注意打牢基础,扩大词汇量,广泛阅读,最好能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训练同时并进,较之单攻翻译能更快提高英语水平。在汉语修养方面,应加强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知识的研修,多阅读、多写作、多练习修改文章。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要努力精通本职业务,多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经常阅览国内、外护理专业期刊,掌握学科发展动态。  2、在翻译实践中锤炼  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通过大量的实践而要提高翻译能力,无异于想学游泳却又不下水一样。当然,实践也要讲究科学性。初学者若无行家的指点,最好是先找一些难度切合自己水平且有汉语译文的材料进行翻译练习。自己的译文写成后同人家的译文相对照。先看看自己在理解方面是否准确,其次看看自己的表达是否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从中找到不足。随着水平的提高,可找些比较简单的本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文章进行翻译,以后逐步过渡到英文护理文献的翻译。坚持循序渐进多翻译多投稿,定会硕果累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坚持每天都多少搞点翻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大有长进。  3、向他人学习并勇于创新  初学翻译的同志一方面可多读些英汉对照类阅读材料或有汉语注释的英语读物;另一方面还可根据译文类杂志上提供的某篇译文的原文出处去查找到相应的原文,继而进行对照阅读。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自己的差距,学习和吸收他人在理解原文精神和翻译表达等方面的长处,促进翻译能力的提高。如果是自己选材进行翻译,当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要虚心向他人求教。另外经常阅读一些有关翻译技巧的书籍,也有助于翻译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还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在翻译过程中,既不能拘泥于别人提供的译文,也不能受囿于以往形成的条条框框。随着翻译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根据翻译标准的要求去创造新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完善翻译工作。

  • 计算压力值超出范围批什么意思?谢谢。。。。

    计算压力值超出范围批什么意思?气相为GC-2014C,在对样品摸索测试条件过程中,边测试,边调整柱温,当柱温升高至215,进样室与检测室温度不变,为250与260,显示屏中显示计算压力值超出范围,是由于柱温过高影响到还是其它原因,如果柱温升高,其余条件不变,检测出的样品的结果是否准确?

  • 专家称的“色谱研究重前沿轻应用现象”,你怎么看?

    近日,第19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在福建落幕。这次会议共吸引了包括院士、协会代表、色谱仪器生产厂商负责人等在内的900多人参加。多名与会专家向记者表示,色谱学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分离材料领域,但与生产相关的应用研究数量却非常少,这种现象亟须改变。在欣喜于中国近年来在色谱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的同时,多名专家也指出,我国目前的研究仍存在误区——重前沿而轻应用。  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看来,目前,我国科学家都热衷于前沿科学研究,而对于应用性研究关注太少。总是先建立分析方法,再去寻找其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不是针对问题去建立方法。  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关亚风认为,是目前中国学术界以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为主的评价体系造成了色谱科研领域的此种境况。“就应用技术而言,10年前,各大仪器公司开发应用方法的能力就超过了很多学术及研究机构。如果评价体制不变,这种状况很难改变。”  陈洪渊则表示,科研工作者要能坐“冷板凳”,将“井底”坐深,高影响力成果自然会水到渠成。“中国要成为色谱研究强国,需要加强原始创新,需要有世界级、有辨识度的研究成果,需要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色谱产业中来。”专家称的“色谱研究重前沿轻应用现象”,你怎么看?

  • 湿法消解测定大米中总砷含量偏高

    请问各位朋友们:我按照标准,采用湿法消解,测定大米中总砷。质控样含量偏高挺多,是什么原因呢?样品平行性很好,但是就是高。质控样测定值比证书上的标准值高了10%,虽然Z值符合要求。请问偏高影响因素是什么呢?标准系列线性很好的,平行样精密度也不错。但是结果就是高。

  • 【求助】水溶液样品的FTIR测定

    我要测定的是有机酸(如柠檬酸)侵蚀矿石后的浸出液的红外谱图。有机酸是我自己配置的水溶液,请问如何制作样品啊?我看到一篇外文中,作者说用KRS-5技术,直接可以测定水溶液样品。是否就是指窗体材料用的是KRS-5的液体池?其它窗体材料可以吗?比如:CaF2等。另外,实验室老师说将样品蒸干,测固体样。那我采取什么方法蒸干合适呢?(我怕温度过高影响样品)我是第一次红外光谱,请大家帮帮我!谢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