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农各科室检测

仪器信息网农各科室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农各科室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农各科室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农各科室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农各科室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农各科室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农各科室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农各科室检测相关的资讯

  • 我国科学家发展无酶荧光可视化快速检测有机磷农残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蒋长龙团队基于比率荧光材料构建可视化传感平台,实现快速定量检测环境和食品中的草甘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草甘膦凭借其高效、快速等特点成为国际上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在有机磷农药中占有重要位置。但较高的使用量及不合理的使用方法会造成农产品中草甘膦残留量超标,高残留、毒性强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安全。因此,发展快速、高选择性地检测草甘膦残留方法成为了控制和处理有机磷农残污染与危害的关键环节。目前人们通常采用实验室仪器或酶抑制法等检测方法来保证农残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但这些方法通常存在对环境要求苛刻以及操作复杂等问题。因此,建立高选择性及高灵敏的草甘膦残留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对贸易、环境、食品和人体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研究人员基于比率荧光纳米传感器开发了一种新型且无酶的便携式传感平台用于草甘膦的快速可视化检测。该传感器由设计制备的蓝色碳点(CDs)和金纳米团簇(Au NCs)构成,当草甘膦与碳点反应时,聚集诱导猝灭(ACQ)导致碳点的蓝色荧光快速猝灭,而金纳米团簇的橙色荧光保持不变。由于该传感器不依赖于酶,仅通过荧光色度变化,所以在极短时间(2秒)内即可实现对草甘膦的快速可视化响应及读数检测,检测限(LOD)低至4.19 nM,远低于国家标准。此外,研究人员还结合3D打印技术及智能手机颜色识别器,开发了便携式荧光检测平台,可在实时/现场条件下对草甘膦进行快速可视化定量监测,为农药残留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策略。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安徽省博士后科研计划的支持。     论文链接图1 比率荧光传感器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草甘膦残留示意图图2 基于智能手机的监测平台可视化定量检测草甘膦
  • 科学岛团队双模态传感策略用于氨基甲酸酯类农残可视化快速检测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蒋长龙研究员团队在可视化检测环境中的西维因检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主封面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上。西维因作为一种有效的广谱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已广泛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然而,过量使用或错误的使用方式会导致西维因残留,西维因在土壤、水果、粮食等介质中留存时间长,且易通过呼吸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内,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西维因残留的检测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近年来,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检测仍然侧重于仪器检测,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电化学分析、色谱等,但这些技术由于检测耗时长和复杂的样品预处理,不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因此,开发便携式和可靠的实时分析方法来检测西维因残留,对环境污染物监测和农业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研究人员利用氨基修饰的金纳米颗粒、硅量子点和碲化镉量子点作为传感中心,设计了一种双模态(比色-比率荧光)传感体系,能够可视化定量检测痕量西维因残留。当西维因进入传感体系后,会通过静电效应触发金纳米颗粒团聚,导致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变化,伴随着肉眼可观察到的自然光下的溶液颜色变化。同时,金纳米颗粒的团聚引发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硅量子点的蓝色荧光发射强度逐渐增加,而碲化镉量子点的红色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从而导致体系荧光颜色由红到蓝的显著转换。研究发现,双模态传感体系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与准确性,比色模式下检测限为49.6 nM,比率荧光模式下检测限为16.3 nM,实现了对实际样品中痕量西维因残留的高灵敏度、即时可视化检测。此外,结合3D打印技术与颜色识别应用(APP),研究团队还构建了具有高兼容性的便携式智能荧光检测平台,以扩展其实际应用。该工作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提供新策略,并拓宽了便携式可视化定量检测装置在化学传感中的应用。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的支持。图1. 双模态传感体系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西维因残留的机理示意图,该工作受邀作期刊封面报道。图2. (A)智能传感平台的检测示意图;(B)智能手机对荧光图像的RGB分析;(C)具有高兼容性的便携式传感平台;(D)紫外光下,荧光传感体系在加入浓度为0至200 μM的西维因后的图像;(E)荧光颜色变化(B值/R值)与西维因浓度的线性关系图。
  • 研究员开发便携式传感平台实现有机磷农残的快速可视化检测
    草甘膦凭借其高效、快速等特点成为国际上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在有机磷农药中占有重要位置。但较高的使用量及不合理的使用方法会造成农产品中草甘膦残留量超标,高残留、毒性强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安全。   因此,发展快速、高选择性地检测草甘膦残留方法成为了控制和处理有机磷农残污染与危害的关键环节。目前人们通常采用实验室仪器或酶抑制法等检测方法来保证农残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但这些方法通常存在对环境要求苛刻以及操作复杂等问题。因此,建立高选择性及高灵敏的草甘膦残留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对贸易、环境、食品和人体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蒋长龙团队基于比率荧光材料构建可视化传感平台,实现快速定量检测环境和食品中的草甘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该传感器由设计制备的蓝色碳点(CDs)和金纳米团簇(Au NCs)构成,当草甘膦与碳点反应时,聚集诱导猝灭(ACQ)导致碳点的蓝色荧光快速猝灭,而金纳米团簇的橙色荧光保持不变。由于该传感器不依赖于酶,仅通过荧光色度变化,所以在极短时间(2秒)内即可实现对草甘膦的快速可视化响应及读数检测,检测限(LOD)低至4.19 nM,远低于国家标准。   此外,研究人员还结合3D打印技术及智能手机颜色识别器,开发了便携式荧光检测平台,可在实时/现场条件下对草甘膦进行快速可视化定量监测,为农药残留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策略。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安徽省博士后科研计划的支持。图1 比率荧光传感器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草甘膦残留示意图图2 基于智能手机的监测平台可视化定量检测草甘膦
  • 合肥物质院固体所在可视化检测农药残留方面取得新突破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研究员团队在氨基甲酸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设计制备了两种高效的比率荧光纳米探针,并结合智能手机的颜色识别器,实现对食品和环境水体中农药的可视化定量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   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主要用作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杀菌剂,已成为农药的一大类别。有机磷农药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病、虫、草害,其挥发性强,遇碱失效。这两种农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在农作物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留。但它们在自然界中降解速度较慢,其残留随呼吸、皮肤吸收或误食进入体后,药物毒素会对人体器官功能受损,严重者会出现呼吸麻痹,甚至死亡,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国内外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主要分析方法仍然局限于酶抑制法和免疫测定等,这些方法通常存在成本高、操作复杂、耗时长等问题。因此,发展快速、低成本、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农药检测新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研究人员基于2, 3-萘二醛(NDA)和亚硫酸盐诱发的类 Strecker 反应原理,构建了一种无酶比率荧光探针,以 CdTe 量子点 (CdTe QD) 作为背景荧光,用于氨基甲酸酯农药(CPs)的全谱视觉识别。CPs加入后,通过亲核缩合反应产生绿色荧光的异吲哚,该荧光探针出现了从红色到绿色的明显颜色变化,实现对氨基甲酸酯的快速可视化响应,检测限(LOD)低至18.6 nM,远低于国家最大残留标准。   此外,通过集成绿色碳点和CdTe量子点(CdTe QD)构建了比率荧光探针,用于甲基对硫磷(MP)的高选择性定量检测。在碱性条件下,MP能迅速水解生成对硝基苯酚(p-NP), 氢键加强的瞬时反应导致碳点和p-NP之间的内滤效应猝灭绿色荧光,从而导致探针产生由绿到红的灵敏荧光色度变化,检测限低至为8.9 nM。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的支持。
  • 我国团队研制出纳米探针,借助手机实现农药残留可视化定量检测
    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科学物质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固体所研究员蒋长龙团队设计制备了两种高效的比率荧光纳米探针,并结合智能手机的颜色识别器,实现对食品和环境水体中农药的可视化定量检测。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和《ACS可持续发展化学与工程学研究》上。图 1. 比率荧光探针可视化检测氨甲基酸酯农药残留的机理示意图。 图 2. 比率荧光探针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机理示意图。  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主要用作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杀菌剂,已成为农药的一大类别。有机磷农药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病、虫、草害,其挥发性强,遇碱失效。这两种农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在农作物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留。但它们在自然界中降解速度较慢,其残留随呼吸、皮肤吸收或误食进入人体后,药物毒素会使人体器官功能受损,严重者会出现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目前,国内外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主要分析方法仍然局限于酶抑制法和免疫测定等,这些方法通常存在成本高、操作复杂、耗时长等问题。因此,发展快速、低成本、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农药检测新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无酶比率荧光探针,以CdTe量子点作为背景荧光,用于氨基甲酸酯农药的全谱视觉识别。氨基甲酸酯农药加入后,通过亲核缩合反应产生绿色荧光的异吲哚,该荧光探针出现了从红色到绿色的明显颜色变化,实现对氨基甲酸酯的快速可视化响应。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集成绿色碳点和CdTe量子点构建了比率荧光探针,用于甲基对硫磷的高选择性定量检测。在碱性条件下,甲基对硫磷能迅速水解生成对硝基苯酚, 氢键加强的瞬时反应导致碳点和对硝基苯酚之间的内滤效应猝灭绿色荧光,从而导致探针产生由绿到红的灵敏荧光色度变化,并且检测限远远低于国家最大残留标准。
  • 鹤壁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举行成立暨揭牌仪式
    11月25日上午,河南省鹤壁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举行成立暨揭牌仪式。鹤壁市政府副市长林鸿嘉出席并讲话。鹤壁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牛海民,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市政府副秘书长李辉显主持仪式。   林鸿嘉指出,鹤壁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成立,是市直检验检测机构重塑性改革的一个重要阶段性成果,将对我市统筹检验检测资源资质,促进检验检测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推动作用。涉改单位广大干部职工要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认识到推进检验检测机构重塑性改革,是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构建完整检验检测体系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推动我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的必然要求;要把准功能定位,增强服务效能,聚焦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围绕“质量强市”建设,充分发挥检验检测资质、能力、技术、人才、科研优势,不断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要巩固改革成果,实现系统集成,围绕新使命、新职能,推进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服务提质,实现从“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的根本转变。   市政府副市长林鸿嘉,市局党组书记、局长牛海民,共同为鹤壁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揭牌。   仪式上,市委编办副主任李冠利宣读成立文件,原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主任郭太忠、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郭永军做表态发言。   鹤壁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市检验检测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中心全体人员将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开创我市检验检测工作新局面,为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局相关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所属二级行政单位负责人、涉改单位干部职工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
  • 科学岛团队发展可视化快速检测多菌灵残留新策略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研究员团队,在基于光致电子转移的比率荧光传感体系,用于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环境和食品中多菌灵残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分析领域TOP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   多菌灵是一种苯并咪唑类农药,具有广谱杀菌特征,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但多菌灵在自然界中降解速度较慢,其残留随呼吸、皮肤吸收或误食进入体后,药物毒素会对肾脏造成破坏,甚至导致肾功能受损、精神恍惚等中毒症状,严重危害消费者安全。目前,国内外用于多菌灵残留检测的主要分析方法仍然局限于实验室仪器及免疫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通常存在成本高、操作复杂、耗时长等问题。因此,发展快速、低成本、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多菌灵检测新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研究团队基于光致电子转移(PET)机理建立了简单、高效、可靠的比率荧光传感体系,并开发了新型便携式传感平台用于多菌灵的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该传感器由超薄石墨氮化碳纳米片(g-C3N4 nanosheet)和罗丹明B(RB)构成,多菌灵通过静电作用与氮化碳纳米片反应,并由光致电子转移引发氮化碳纳米片的蓝色荧光猝灭,而罗丹明B橙色荧光保持不变。传感器通过由蓝到紫的灵敏荧光色度变化,实现对多菌灵的快速可视化响应及读数检测,检测限(LOD)低至5.89 nM,远低于国家最大残留标准。此外,借助3D打印技术及智能手机颜色识别器,研究团队设计的便携式智能传感平台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多菌灵检测,并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为农药残留现场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策略。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究与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的支持。图1. 比率荧光传感器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多菌灵残留的机理示意图。图2. (A)便携式多菌灵检测传感平台设计与基本操作流程;(B)荧光颜色对不同浓度多菌灵的响应;(C)传感平台操作界面;(D)R/B比值与多菌灵浓度的线性关系。
  • 化学所印刷微生物可视化检测芯片方面取得进展
    细菌、病毒、真菌等与生命健康相关。临床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是平板计数法,需要将菌液培养1-2天,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亟待发展快速灵敏的细菌检测新方法,这是纳米生物检测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宋延林课题组在纳米光子结构的印刷制备、光学性质调控、机理研究和生物检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24234;Chem. Rev., 2022, 122, 5, 5144–5164;Matter, 2022, 5, 1865-1876;Adv. Mater. Interfaces, 2022, 9, 2102164;Sci. Bull., 2022, 67 , 1191–1193;ACS Nano, 2022, 16, 10, 16563–16573)。科研人员利用绿色印刷技术精确地控制纳米光子结构的组装过程,通过周期性地排列结构单元实现了显著的光子共振增强效应,为超灵敏可视化检测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途径。近日,该课题组将一维纳米结构的光学信号放大作用与蒸发过程中毛细力驱动的颗粒预富集相结合,设计出快速超灵敏的微生物检测芯片。研究以聚苯乙烯微球悬浮液为墨水,在基底上印刷制备了大面积的一维纳米光子结构,并利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大量的羧基高效偶联抗体,特异性地识别待检测样本中的致病菌。研究发现,将毛细力诱导的咖啡环效应引入微生物检测,可在基底上对目标病原体进行预富集,提高检测效率。除了捕获细菌,纳米光子结构还具有强的光场局域能力,可显著增强细菌的散射光信号,提高检测灵敏度,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对其物理特征如生理环境、活性、繁殖状态进行可视化分析。进一步,研究实现了连续监测水、血清、尿液以及蔬菜等样本中的细菌情况。这种生物检测芯片制备简单、成本低,能够结合普通的商业显微镜或者手机直接获取检测结果,在医疗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科院和北京市的支持。基于一维纳米光子结构生物芯片快速、超灵敏检测细菌感染
  • “动植物生物反应器”主题项目各课题通过验收
    p  利用真核生物作为蛋白表达的工厂来生产蛋白药物、疫苗等重组蛋白产品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应用,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该领域科技创新。“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设置了“动植物生物反应器”主题项目对该领域进行持续支持。2017年3月17日,农村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对该项目到期课题进行了验收。陈焕春院士和陈晓亚院士带领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对课题执行情况的汇报,审查了相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验收专家组认为所有课题完成了规定的主要任务和指标,同意通过验收。/pp  “十二五”期间,“动植物生物反应器”项目各课题组建立了高表达且稳定遗传的乳腺生物反应器及水稻胚乳生物反应器等技术平台和体系,研制了蚕蛹高效表达口服蛋白药物,建立了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研发平台、鹿茸生物反应器及多基因协同高效表达等植物代谢工程技术体系,开发了植物油体生物反应器外源药物蛋白表达体系、高效表达目的基因的水牛生物反应器、高表达花色素苷及胡萝卜素的甘薯生物反应器等相关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相关课题组还建设了设施先进的重组蛋白类药物与疫苗的研究与生产基地,这些成果为现代生物技术向产业化过渡迈出了夯实的一步,为我国创新技术领域的升级与指导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重要理论和实践支撑。/ppbr//p
  • 直播预告!第二届半导体工艺与检测技术网络会议之光刻与刻蚀技术
    仪器信息网讯 半导体产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是现代日常生活和未来科技进步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球半导体科技和产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国围绕提升半导体领域竞争力,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半导体行业归根结底属于设备类行业,行业内素有“一代设备,一代工艺,一代产品”的说法。SEMI在SEMICON Japan 2022上发布了《2022年度总半导体设备预测报告》。报告指出,原设备制造商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全球总销售额预计将在2022年创下1085亿美元的新高,连续三年创纪录,较2021创下的1025亿美元行业纪录增长5.9%。在整个制造工艺流程中,光刻和刻蚀工艺的投资最大、研发难度和技术水平最高,对应的光刻机和蚀刻机也是半导体制造中最重要的关键设备之一。针对于此,仪器信息网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合组织于5月10日-11日召开的第二届“半导体工艺与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设置了“光刻与刻蚀及其检测技术”专场,依托成熟的网络会议平台,为半导体产业从事研发、教学、生产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的免费学习、交流平台,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聆听到精彩的报告。本次会议免费参会,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emicon2023/ 或扫描二维码报名光刻与刻蚀及其检测技术专场会议日程:时间报告题目演讲嘉宾专场:光刻与刻蚀及其检测技术(5月10日下午)14:00--14:30广义芯片特种紫外光刻设备研发胡松(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4:30--15:00海洋光学微型光谱仪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卢坤俊(海洋光学 资深技术&应用专家)15:00--15:30光刻照明系统关键技术刘俊伯(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副研究员)15:30--16:00微纳加工的干法刻蚀技术(拟)张忠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副主任工程师)嘉宾介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胡松胡松,博士,研究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博士导师,2000—2016年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电子装备及生物芯片仪器研究室主任,国家专家库专家、国家02专项调研组和指南编写组专家、集成电路测试仪器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咨询委专家,四川省重大仪器设备专家组专家,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会副主任,全国光电测量标委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理事,中国电子工业专用设备行业协会理事。 一直从事微细光学技术与专用设备研制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三十多项国家科技攻关、中科院重大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仪器装备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近年来以副总师完成国家重大仪器装备专项项目—超分辨光刻装置研制、以项目技术首席和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家02专项课题—EUV极紫外光刻真空及机械系统、以项目副总师完成国家02专项项目—NA0.75ArF曝光光学系统α样机研制。主持研发单面和双面深度曝光机、无掩模光刻机、投影光刻机、纳米压印光刻机、精密工件台、生物芯片仪器等,销售超1000台(出口50多台),为我国微细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发挥了较大作用,结束芯片设备与仪器完全依赖进口且受制于人的历史。发表科技论文150余篇,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一本,授权专利50余项,指导并毕业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10余名。2015年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或国务院政府津贴,多次被评为中科院院、分院及研究所先进工作者、优秀导师和标兵。【摘要】广义芯片包括集成电路在内所有由光刻技术制造具体一定功能和集成度的系统,如第二代第三代化合半导体,传感器(应变,光栅,光电探测器,气体传感器等),显示器件,生物芯片,发光器件,MEMS,微光学元件,分立电子器件,通迅器件等。这些广义芯片基底种类有金属、玻璃、化合物、高分子薄膜、陶瓷等,基底尺寸变化很大,光刻工艺持殊(有的要求深曝光,有的要求3D光刻,有的要求双面套刻,有的要求边缘套刻等等)。报告重点介绍针对特种广义芯片的解决方案。海洋光学 资深技术&应用专家 卢坤俊现任海洋光学亚洲公司应用工程师主管,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化学硕士学位。主要负责光谱仪相关产品的技术支持与光谱解决方案的应用开发工作,有着10年以上的环境、智能农业、化工、消费电子、半导体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光谱应用背景。【摘要】 介绍海洋光学公司及工业客户合作模式,并分享海洋光学微型光谱仪在半导体膜厚测量,CMP过程膜厚测量, PECVD过程监控,Plasma Etching终点指示以及 Plasma Cleaning过程监控中的原理及应用。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副研究员 刘俊伯刘俊伯,博士,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电子装备总体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投影光刻装备相关核心技术研究。2017 年入选西部之光人才计划,2020 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获创新基金计划资助。 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装备项目、02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四川省融合类研究项目等项目,重点开展光刻机投影光刻曝光系统、综合像质原位测试、全链路逆优化仿真模型等核心技术研究,在OPT EXPRESS、OPT LASER ENG 等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20余项。 组织团队成功研制UVSTEP系列化投影光刻装备,在军民领域实现多台套上线应用,获首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金燧奖”。特别在压力敏传感器领域,该型投影光刻设备打破国外光刻装备“卡脖子”现状,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副主任工程师 张忠山2016于苏州大学获博士学位,2016年-2018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主任工程师,负责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微纳加工平台运行 。发表文章14篇,授权专利15项。201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中的“关键技术人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负责科学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一项;除此之外,参与多项国家重大项目。
  • 抗药性菌株可视化检测新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智慧植保创新团队的“检测炭疽病菌对甲氧基丙烯酸(QOI)类杀菌剂抗药性的组合物及其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团队克服了传统植物病原菌抗药性检测方法中存在的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效率低等诸多缺点,建立了一种炭疽病菌对QOI类杀菌剂抗药性的田间快速检测方法,可用于田间抗性菌株快速检测、早期预警和快速选药,为构建药剂智能筛选和药效智能评价提供了技术手段。 据介绍,该技术成果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判断直观,通过荧光染色或胶体金检测技术,实现了结果可视化,可指导用户田间地头科学智能选药,实现了精准选药和精准用药。
  • 新型传感器推动农残快速检测技术
    6月29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中国—新加坡国际合作项目“荧光标记的人工抗体微纳传感器对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在合肥顺利通过验收。验收专家组经过质询和讨论后认为,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该项目取得多项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通过以磁性纳米粒子为基质,合成出高效的人工抗体新材料,实现了复杂样品中农药成分的快速分离富集 并且成功研制出可视化检测的试纸和微纳芯片,其检测限达到0.1ppb,优于欧美标准,为食品安全及农产品贸易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农残传感器的研究具有原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项目实施,该院在J. Am. Chem. Soc.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7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件(其中已获授权1件) 培养了4名博士、6名硕士。合作双方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新方负责人韩明勇被中科院聘为特聘研究员。  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认为,该项目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该项目取得多项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通过以磁性纳米粒子为基质,合成出高效的人工抗体新材料,实现了复杂样品中农药成分的快速分离富集 并且成功研制出可视化检测的试纸和微纳芯片,其检测限达到0.1ppb,优于欧美标准,为食品安全及农产品贸易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农残传感器的研究具有原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家组还建议有关部门对该项目继续给予支持,加速项目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智能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项目通过验收,表明在实验室阶段是没有问题的,接下来的关键在于,课题组成员想要实现芯片的产业化,“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这个芯片能够比较低廉,安装在类似手电筒那样的便携设备上就能用。”据悉,该研究课题还在另一个方向上寻找检测农残的“秘密武器”,那就是试纸。目前,这种“试纸”并未产业化,需要多次的临床试验和进一步地优化,来保证它的稳定性。工作人员表示,不管是测农残的芯片,还是试纸,科研人员都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终希望这些实验室科研成果能够走进普通百姓家,让消费者方便地使用。
  • 各大医院检验科自动化检测需求升温
    眼下,面对独立实验室的竞争,大医院的检测科已感觉到:亟需增强自动化检测方面的业务能力。  “检验科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日益凸显,而临床诊断对检验报告准确性和高效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实验室自动化一直是医院检验科建设的重要目标。”谈到医院检验科作用的时候,西京医院院长刘建中告诉记者。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医院检验科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需要多元化、可靠、有价值的临床检验服务及技术,帮助各科医生为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从而制定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同时,精确快速的临床检验报告也能帮助患者抓住最佳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患病期的生活质量,并可节约患者和社会的医疗开支。  医院实验室自动化可以为检验科进一步提高科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提供帮助,从而使检验流程更科学,整体表现更优秀,为操作人员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可见,实验室自动化已成为众多大型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提高医院检测水平  随着医院规模的逐步扩大,更加需要通过检测系统的自动化来扩充能力和提高检测效率。  以西京医院为例,作为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医疗服务中心之一,西京医院的高峰日门诊量超万人,为检验科实验室带来每日约6800份的巨大样本量。  西京医院检验科郝晓柯主任指出:“以检验科免疫组为例,标本的离心、开盖、分注和贴标签等前处理程序约占检验工作量的60%,易造成错误率达79%。”  仅仅依靠人工来完成检测工作,检验质量和出报告时间都难以保证。因此,自动化对确保临床医生作出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满足门急诊、ICU、病房和手术室等部门对快速检验报告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医院越来越重视自动化检测对检测质量和时间的保障,很多大医院都愿意为此投入更多资金,自动化建设的展开也使大医院能够尽快追赶上独立实验室的脚步。  “样品前、后处理的自动化可大幅减少检验科作业量,患者也就能更快地拿到检测报告,对于一个每天处理6800个以上样品的实验室,输出能力能得到显著改善。”谈到实现自动化的效果时,西京医院院长刘建中如是说,“同时,还能防止混淆患者标本,提高检验质量,尽量减少人员暴露于检测样本的机会,降低感染风险,提高生物安全性,并可合理分配人员,让工作人员远离重复性的人工作业,转而承担实验室更具挑战性的角色。”  人才短板  “直到2006年,罗氏诊断才在中国的医院安装第一台设备,”据罗氏诊断大中华区总经理黄柏兴介绍,“10年前我从新加坡来到中国的时候,当时有兴趣做自动化检测的医院很多,但大家认为中国的人力成本相对比较低,所以由人力去处理这些标本更廉价。后来,医院的规模逐渐增大,发现仅靠人力已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  随着这些年的投入,我国医院的自动化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医院的自动化检测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刘建中表示:“我国的大医院,尤其是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就设备来说,跟国外医院已几乎没有差别,甚至有些设备拥有的量要比国外还多,差距主要体现在软件上。”就目前来看,人才上的差距最明显。  据郝晓柯介绍:“以前医院的科室分为医疗科室和医技科室,检验科大部分都是叫医技科室。检验科属于辅助科室,从知识结构上都有一点欠缺。因此,很多医生不愿意去检验科工作。”  因此,强化检验医师制度对于实现自动化检测非常重要。例如协和医院就有一个非常好的模式,查房的时候,检验科的检验医师也参加,提高了检验医师的地位,使得很多医学生愿意到检验科工作。  为医院量身定制  现在,不少医院都已进入流水线阶段,不过,仅仅依靠流水线难以帮助实验室持续发展。  “流水线和非在线一定要结合好。单一的流水线无论是哪一个厂家的流水线,都只能应用于自己厂家的设备。”郝晓柯强调,“现在西京医院既有流水线,又有分流式的前处理,这样,我们可以把国际顶尖的检验仪器设备结合起来。用非在线的前处理方式把所有设备结合在一起。”  因此,检验科不仅需要流水线,还需要目标任务自动化,它使各工作站及由这些工作站所产生的数据通过实验室IT解决方案来连接和管理。目标任务自动化贯穿前处理、处理、后处理来实现检测过程完全自动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诊断设备提供商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  罗氏诊断亚太区总裁罗兰迪格曼指出:“罗氏在给医院提供设备的同时,还要去跟医院配合,研究每个医院的不同,量身定制适用于每个医院的解决方案。另外,罗氏诊断的检测模块是很灵活的,可以随着医院的发展和规模的发展,相应地增加模块,满足医院的需求。”
  • 农残国标更新一年,您家的农残检测还好吗?
    GB2763-2021发布已经一年,无论是从事食品生产与销售的企业,还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已经有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对自己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调整。可是农残超标问题还是屡屡出现在各地监管机构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之中:● 2022年1月,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在2批次食品中发现灭蝇胺与克百威超标;● 2022年1月,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在4批次食品中发现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等超标;● 2021年12月,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在3批次食品中发现乙酰甲胺磷、氟虫腈、克百威等超标;● 2021年12月,四川省市场监管管理局在抽检中发现草甘膦等超标。各类通报,不胜枚举。可见农药残留既是市场监督机构的检测zhong点之一,也关乎食品生产企业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经营与声誉,需要得到生产企业与检测机构的重视!具体来讲,对于企业,检测机构与监管机构中的检测人员来说,如何在大规模筛查中排除假阳性假阴性从而提升检测的准确度,以及如何攻克现行强极性农残分析痛点来提升检测的效率,无疑是目前农药残留分析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那么如何应对农药残留的检测挑战呢?采用GB 23200.121-2021《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与采用GB 23200.113-2018《植物源性食品中208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无疑是进行农残检测的jue佳标准。简便的QuECHERS前处理,大范围的农药覆盖,用过都说好! 咱们这次先聊聊 新的 GB 23200.121-2021 LC-MS/MS法针对《GB23200.121-2021》国标方法,赛默飞的解决方案在使用QuEChERS前处理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单针进样20分钟内,同时测定出331种农药及其44种代谢物共计375种农残组分,真可谓快捷,高效,准确,可靠。而且对您现有的检测方案来讲,无论是样品前处理,还是仪器分析方法,均可直接移植,无缝衔接,助您轻松应对GB 2763的要求与复杂的农残检测任务。下面向您展现前处理到20分钟出检测结果的全部流程,若您想要查看具体检测方法,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赛默飞的工程师对茶叶,玉米粉,黄瓜,豆角与番茄这五种基质样品进行了分析,所展现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水果,蔬菜,谷物以及茶叶等植物源性食品基质的农残分析。QuEChERS前处理:QuEChERS着实是快速,简便,成本低廉,有效,可靠和安全,做检测的老师们也可以摆脱日常旋蒸或过SPE小柱之痛。在本方案中,样品经过了振荡混合,赛默飞QuEChERS提取盐包与净化管的处理,经过旋涡混合和离心,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制备好上机检测所需的样品。检测:经过前处理的样本在赛默飞Vanquish Flex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赛默飞TSQ Fortis三重四极杆质谱平台上一针进样,正负模式同时采集,可在20分钟的较短时间内,轻松实现对植物源性食品中多达375种农药的筛查和确证,极大的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色谱峰图对称且尖锐,表明了待测农药组分在保留时间窗口内均可以实现高效的色谱分离效果。赛默飞TraceFinder软件中也有预制的GB23200.121 LC-MS/MS方法包,可以帮助老师快速建立植物源性机制多农残的定量筛查与采集方法。 黄瓜基质中375种农药的TIC图(5.0 ng/mL)(点击查看大图)对检测出的375种农残的定量限,均可以达到GB23200.121中规定的五种基质对应的定量限要求。在定量限条件下,所有测定农残化合物均能获得良好的谱图效果,可实现准确定量定性分析。方案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与检测机构的多农残检测需求。
  • 鞍山投资千万元提高农残检测能力
    近期,市发改委联合市农委、市畜牧局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800万元,改造鞍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提高农残等检测能力。  据了解,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800万元,地方配套20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鞍山市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实验室改造、购置 仪器设备等。将购置检验、检测实验仪器及配套设备23台(套),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其他有害物质分析的仪器设备,检测样品前处理设备,样品采集与 运输、贮藏设备,测试数据处理设备等。项目建成后,将增加农产品产地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由于购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大气、水、土壤和污染源等 方面的能检项目达到680项,确保主要粮油产品、蔬菜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和污染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据了解,检测将在食物源头进行,包括农业专业种 植合作社、各地批发市场和农业生产大户,通过检测,查看是否有农残超标等现象,如超标由相关机构责令进行整改。  项目完成后可使鞍山市质监站检测项目的检验精密度整体提高10%至30%左右,检测的灵敏度提高5至10倍,检测范围扩大50%,检测样品数量 提高200%,提高了检测能力、科研研究和快速反应的能力,为我市农业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盒快速处理重大涉农事故提供技术保证。
  •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关于开展2018年农药质量检测能力比对工作的通知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strong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关于开展2018年农药质量检测能力比对工作的通知  /strong/pp各有关单位:/pp  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农药产品质量检测能力,经研究,我所决定组织开展2018年农药质量检测能力比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pp  一、能力比对内容/pp  (一)试验样品和标样/pp  此次能力比对工作的试验样品为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样品和标样由我所统一提供,每个单位发放1个试验样品,每份样品约30克。各单位在收到样品后,应对样品是否完好进行确认,如发现包装破损或有泄漏污染等无法测试的情况,请及时与我所联系。/pp  (二)检测内容/pp各参加单位按照GB 20701-2006《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中“4.3三环唑质量分数的测定”方法进行,对试验样品按照标准规定的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三环唑质量分数,平行测定两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pp  二、参加单位/pp  具有农药质量检测能力的科研、生产、试验、检验检测等单位均可报名参加。/pp  三、有关要求/pp(  一)本次能力比对工作为自愿报名参加,参加单位须填写农药质量检测能力比对报名表(见附件1),并向我所支付能力比对费用1900元,汇款时请务必注明质量比对和纳税人识别号,于4月30日前将报名表和银行汇款底单以电子邮件发送至我所质量审评处。/pp  收款单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pp  银行账号:11-040101040003558/pp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朝阳路北支行/pp  (二)试验样品将于5月中旬发放。各参加单位在收到样品后应及时开展试验,按要求撰写试验报告(见附件2),于5月31日前将试验报告(含电子版)提交至我所质量审评处。/pp  (三)各参加单位应高度重视,严格自律,独立开展试验。/pp  四、其他事项/pp  (一)我所对能力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总结报告,并适时公布。/pp  (二)我所对参加能力比对工作的单位进行统一编号,总结报告中比对结果均以编号标识,不显示单位名称。/pp  (三)本通知及其相关附件可在中国农药信息网站(www.chinapesticide.org.cn)政务通知专栏查询和下载。/pp  (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pp  联 系 人:姜宜飞、吴进龙/ppstrong  /strong联系电话:010-59194072、59194073/pp  传 真:010-59194064/pp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100125)/pp  电子邮箱:icamazhiliang@126.com/pp  附件: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3/ueattachment/bca07f76-158d-489f-9da6-a9c61b404700.docx"农药质量检测能力比对报名表.docx/a/pp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3/ueattachment/de8c8a62-39ec-44c9-8d70-05466e2f34a1.docx"农药质量检测能力比对试验报告.docx/a/pp style="text-align: right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pp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8年3月28日/p
  • 迪安诊断推出微生物分子药敏检测管理系统,扩大宏基因检测项目支持范围
    近日,迪安诊断(300244)研发中心与数智中心数字化交付平台团队共同开发了微生物分子药敏检测管理系统。该系统简化数据传输和管理,规范结果解读,保障数据安全,可辅助实验室独立开展检测并快速报告。系统的发布扩大了宏基因检测平台的项目支持范围,使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技术惠及更多的病患。  微生物分子药敏检测是一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质谱、基因组测序等,来检测病原体对抗菌剂的敏感性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培养法,微生物分子药敏检测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结果,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剂治疗患者,降低耐药性发生的风险,提高治愈率和预后。  近年来,病原微生物的基因测序技术与行业发展迅速,已形成数十亿产值的检测服务市场。微生物分子药敏检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实验流程复杂繁琐、数据传输和管理不便捷、结果解读和报告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数据安全性不高等。  对此,迪安诊断快速搭建自身的病原微生物基因测序服务体系,为各科研中心、医疗机构提供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客户。  微生物分子药敏检测管理系统  迪安诊断宏基因检测平台  迪安诊断宏基因检测平台是“测序+分析+报告”一体的完整病原微生物检测解决方案。依托迪安诊断自主研发的算法、知识库、规则引擎,平台实现了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的全流程检测线上化,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分析和结果比对功能,更好的助力临床精准诊疗。  公司持续秉持扎实做好自身产品迭代,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不断提升与稳固病原检测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原则。此外,迪安诊断还致力于推动mNGS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应用,以期为临床感染精准诊断贡献专业力量。
  • 中科院建立重金属离子可视化检测新方法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王素华研究团队近期在重金属离子污染现场快速敏感检测研究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可视化检测的新方法,并研制出新型的可视化传感器。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的Analytical Chemistry、英国皇家化学会的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和Nanotechnology国际期刊上。  痕量重金属离子检测目前主要依赖于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实验室方法。尽管这些方法检测精度比较高,但仪器耗资昂贵、运行费用高、操作要求多,检测比较费时、费力,而且测量时需萃取、浓缩富集或抑制干扰等复杂前处理过程。  针对这些难题,智能所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制备出针对汞离子的特异性有机螯合配体,与汞离子通过配体交换反应形成螯合物,进一步在发光量子点表面发生快速的阳离子取代反应,导致量子点的荧光效率发生改变,从而通过荧光强度和颜色的变化实现对汞离子的高灵敏选择性检测(Anal. Chem. 2012, DOI: 10.1021/ac302822c)。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荧光发射峰位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同时伴随着量子点的黄光会逐渐演变成红光(如图示)。研究人员进一步设计并组装了针对汞离子的纸质传感器,实现了对纯水、自然湖水中汞离子的快速可视化检测。  研究团队提出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具有不依赖大型贵重的分析仪器、可进行裸眼观测、响应时间快等优点,能够实现痕量重金属离子的现场快速可视化检测。  研究人员又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发光氧化石墨烯的新型比率荧光纳米复合探针,通过探针不同颜色荧光的比率变化,可将其应用于可视化检测分辨不同价态的铁离子(Fe2+)。在紫外光照下,随着Fe2+浓度的增加,探针的荧光颜色从红色变为蓝色,从而实现对Fe2+的可视化检测(Nanotechnology 2012, 23, 315502)。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对氧化石墨烯的多层规整自组装,研制出了由多层氧化石墨烯组装的电极材料,结合电化学原理,可实现对铜离子的高选择性和敏感检测(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 22631)。  该研究得到国家973项目“应用纳米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图示:针对重金属汞离子的现场快速可视化检测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中心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的市场情况和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近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四十二站: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7年4月,是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公益型院所科研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中心整合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六个研究所专业检测技术资源,形成了拥有“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CNAS)”、“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CMA)”、“农业部蔬菜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CMA)”、“北京市肥料质量监督检验(CMA)”、“农业部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北京市实验室计量认证资质(CMA)”等6项认证资质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近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拜访参观了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潘立刚博士热情接待了到访人员,并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  中心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李云伏院长亲自兼任主任。中心采取学术委员会领导下的首席专家负责制,聘请院内外12名本领域知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委任在检测技术信息化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王纪华研究员任首席专家,带领一支高效、精干、勇于创新的科研队伍。目前直接从事农产品质量与农田环境相关研究工作的在职科研人员40多人,客座研究及科研辅助人员近百人。此外,中心还和高校合作招收研究生,目前已有1名博士后在站,3名博士在读,4名硕士在读。  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中心  承担新标准制定  潘立刚博士介绍说:“目前中心承担了农业部的两项方法标准制定:一是快速检测采样方法规则:当下快速检测的应用非常多,快速检测具有精度低、速度快、覆盖范围大的特点。快速检测大多数采用了表面采样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确定采样方法、采样数量、采样步骤等具体的标准。”  “二是农业科学仪器分类与代码标准:这是和中国农科院合作的一个项目,希望能有利于对国内的农业科学仪器进行管理。这项工作重点在于确定分类的标准,分类标准要得到行业内的普遍认可才行,现在该标准的初稿已经完成,农业部准备正式发布公告征求意见。”  联合发起成立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2009年11月,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市农业环境监测站、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等多家单位于联合发起成立了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中心为学会办事机构挂靠单位。学会主要开展检测技术服务、科研需求调研、知识普及、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基地建设等六个方面的工作。  潘立刚博士介绍说:“学会目前已经开展了房山污染农田治理、怀柔西洋参重茬现象、大兴区西瓜产地土壤中碘分布以及西瓜果实中能否富碘等科研项目,为首都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实际的技术支持。此外,学会还组织参加一些展览培训活动,向市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今后学会还会继续深入的开展农业科研、检测技术服务、公益性的宣传培训等方面的活动。”    农田环境监测——对北京的农田进行全面评价  潘立刚博士介绍说“农田环境监测是我们的一个特色,其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对农田的土壤质量和灌溉水质进行分析监测 二是对田间作物生理的监控,即农田的植物生理指标测定,如光合作用、呼吸效率、叶片大小以及最后的产量估测等。”  “目前,中心与地勘局,农业环境监测站合作对北京地区的农田土壤质量进行全面评价。由于北京农田面积比较小,都市型现代农业要求高,所以有望在全国率先‘摸清家底’。中心已在大兴区、顺义区以及京承路沿线获得大量有关土壤中重金属、养分数据。获取数据只是第一步,之后还需要分析大量数据,寻找规律,如风、河流、工矿企业、道路等对农田环境的影响。最理想的是能建立农田环境监测系统,输入历史数据,对污染物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建立数学模型,甚至建立专家系统,这样就可以进行预警或指导农业种植布局。”    检测信息化技术——自主开发新仪器,构建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网络  “由于中心的前身依托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因此在检测信息化技术研究方面独具优势”,潘立刚博士表示:“这也是中心的一个特色,一些信息化技术如远程数据传送可以实现在田间采样分析的同时将检测结果传送回监控中心,进行实时监控 数据可视化表达让分析检测结果表达的更加清楚,这样不仅是专业人员,每个人都能看懂 数据锁定技术可以确保样品检测结果更加可靠,分析人员不去田间就没法获得当地的GPS。并且在检测的同时能够获得采样点的检测结果和坐标定位,并且能同时对数据加密,数据不能随意篡改。”  潘立刚博士介绍说,结合检测信息化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了两款仪器:便携式X射线重金属分析仪、果蔬污染物三合一便携式检测仪,并与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和韩国美卡西斯(北京)科技公司共同开展分析仪器研发平台建设。  便携式X射线重金属分析仪中引入GPS定位和上位机软件空间分析功能,不仅可以在田间快速同步检测20多种重金属,而且使重金属定量信息与取样点的位置信息在米级精度上实时匹配,还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空间插值、分布特征分析、污染原因查找、污染等级评价和专题图可视化表达,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甚至可以实现预警。该仪器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目前该仪器已在北京、天津、河北、吉林、辽宁、云南、山东、江苏、湖北、重庆等10个示范区进行示范应用。  自主研发的XRF7便携式X射线重金属检测仪  果蔬污染物三合一便携式检测仪采用了酶抑制法和化学法,通过自主研发的多通道专利技术,集成了果蔬类农产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亚硝酸盐和重金属铅含量三合一检测功能,实现了仪器小型化、多功能、高效率(可同时检测多个样品)、产地现场活体采样的特点 仪器自带GPS模块,使测试信息与取样点的位置信息在米级精度上实时匹配 具有数据实时远程传输和测定数据安全锁定功能 与仪器配套的上位机软件可以对检测数据进行插值、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评价和专题图可视化表达。  自主研发的HISFM-FW果蔬污染物三合一便携式检测仪  中心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另一项工作重点是构建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主要农作物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中的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网络。目前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湖南、黑龙江、吉林等地30多家科研院所、农业推广站、食品企业、农业科技园等建立了网络节点,每个网络节点都配备了福斯InfratecTM 1241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共同开展样本获取、联网检测和数据传输工作,现在已经积累了近万份谷物样品和近十万条数据,首次在全国粮食主产区构建起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网络。中心负责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网络中心的建设、运维、数据传输、标准下达和分析评价,具有制定定标规范和检测标准的能力。潘立刚博士介绍说“十二五期间我们打算进一步扩大这一项目,积累更多数据,对谷物品质进行准确评价。为了让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网络中心能健康发展,以后中心也会考虑商业运作。”  福斯InfratecTM 1241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同时还开展公益性的检测服务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和相应的仪器配置是分不开的。研究中心目前拥有常规分析仪器、无机分析仪器、有机分析仪器和植物生理生化分析仪器等。  常规分析仪器  装备电子天平、旋转蒸发仪、微波消解仪、加速溶剂萃取仪、分光光度计、人工气候箱等常规仪器和设施,主要开展样品前处理、比色、滴定、过滤、干燥、燃烧等基于物理和化学方法的常规分析检测工作。  戴安ASE 300快速溶剂萃取仪  图注:主要用于快速提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大大缩短萃取时间,提高萃取效率,减少萃取溶剂用量,显著降低了单个样品的提取费用,具有节省溶剂、快速、健康环保、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无机分析仪器  装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仪、元素分析仪、流动注射分析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凯氏定氮仪、纤维素测定仪等,开展土壤养分、重金属污染物检测与监测,农产品品质、水质与水环境评价,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科研和分析检测工作。  英国SEAL AutoAnalyzer3 流动注射分析仪  图注:流动注射分析仪基于双光束分光比色原理,采用空气片段连续流动分析(CFA)技术进行的自动样品分析,适用于水、土壤提取液、饮料或混合物中硝酸盐、氮、氨、硫化物、硼化物和磷酸盐等多种物质检测。仪器优点在于全自动操作、低的检测限、高精度和重复性、低试剂消耗,检测效率达每小时40~100样品。  德国Elementar VARIO Macro元素分析仪  有机分析仪器  装备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PC-GC-MS)、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红外显微成像仪、半自动快速微生物鉴定仪等,开展有机污染物、农兽药残留、农产品品质和生物技术在检测中应用等科研和分析检测工作。  瑞士步琪NIRLab N-200近红外光谱仪  珀金埃尔默Spectrum 400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成像仪  图注:红外显微镜技术是在红外光谱仪的基础上,将红外光路引出到外接的显微镜上,通过显微镜就可得到待测物的直观图像。在此基础上直接选择待测物的特定区域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得到特定区域的高质量红外光谱图。具有灵敏度高、吸光度准确、制样方便等特点。  岛津 GPC-GC-MS-QP2010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图注:与气相色谱相比,气质联用可以通过特征离子更准确地对待测物进行定性。与凝胶色谱的联用,大幅度的提高了样品前处理的效率。  沃特世UPLC-MS/MS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图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不易挥发性化合物分析测定、极性化合物的分析测定、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测定、大分子量化合物(包括蛋白、多肽、多聚物等)的分析测定。    植物生理生化分析仪器  装备小型自动气象站、地物光谱仪、冠层分析仪、激光叶面积仪、叶绿素荧光分析仪、凝胶成像系统,以及多种温光电传感器等,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室内和田间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研究和服务。  美国Davis 气象测量站  图注:Davis 气象测量站,是一台全自动化气象数据收集的测量记录仪,能测量并记录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雨量等气象变化数值,还能计算寒风指数、露点温度、体感温度,及做简易的气象预报、暴雨警报。  美国LI-COR 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图注:原位获取植物叶片的光合参数及小环境参数,可用于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动态变化、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植物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逆境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抗逆植物的筛选。  美国CID CI-203便携式激光叶面积仪  图注:利用激光技术方便、快速地测量植物离体和活体叶片的面积、长度、宽度、周长、长宽比和形状因子。  后记  在参观交流过程中,中心承担的多项科研任务以及机构管理运行机制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科学研究方面,虽然中心在农产品质量监督领域,属于成立时间较短的研究机构,但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固有优势独辟蹊径,在信息化技术与农田环境监测方面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认可。去年中心又申请到了一项经费达400万元的科研项目,目前根据科研需要中心正在不断购进仪器设备。  在科研管理上,中心整合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六个研究所的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改变了检测技术人员在科研机构的弱势地位,充分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各尽其能,促进了中心的科研工作进展。  此外,中心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深入到田间,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且能联系一线工作者,让普通老百姓有机会更好的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采访编辑:秦丽娟
  • 山西省召开全省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双认证”工作推进会
    7月15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与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召开全省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双认证”工作推进会,全面贯彻国务院食安委重要部署和山西省食安办具体要求,深入落实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三年提升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全省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双认证”步伐。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新安,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继广出席会议并讲话。郭新安指出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和山西省市场局联合举办这次推进会和培训班,对于贯彻落实好山西省农产品质量提升方案,推进农产品质检机构“双认证”工作,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力推动山西省农产品检测机构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做好资质认定工作是促进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完成好今年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市场监管部门要全力配合农业农村部门打赢这场硬仗,团结协作,加强沟通,加快推进“双认证”工作步伐,共同做好山西省食品安全工作。姚继广强调要以重任在肩的紧迫感提高站位。开展农产品质检机构“双认证”是国务院食安委的明确要求,是农业农村部工作要求,更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在最需要强化检测的关键时期,我们决不能掉链子、出问题。要以如履薄冰的危机感认清形势。要深刻认识山西省“双认证”工作推进缓慢的问题,各部门要联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清醒谨慎,多措并举把这个短板补上,持续提升农产品检测能力。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破解难题。认真查缺补漏,对照流程,紧盯关键项,逐项梳理、查找不足。制定攻坚方案,明确问题短板、逐项提出攻坚举措,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逐项抓好落实,主动向政府报告,尽快完成整改,尽快递交认证申请书。全力做好服务,组建专家团队,提供“一对一”服务。要以迫在眉睫的压力感推动落实。压实各方责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尽职免责”的工作格局。强化督导指导,挂图作战、时序推进,建立“双认证”工作报告制度,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月一会商,一月一指导。严格考核奖惩,把“双认证”比例50%纳入对各市的各项考核,与安全县创建挂钩。他还就农资打假、风险监测、舆情防控等工作进行了强调。推进会后,山西省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处姚胜利处长、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行政审批处刘光琳处长、山西省检测中心专家还对“双认证”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了培训。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中心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市县分会场共114个,各市、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分管领导,相关科室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市、县检测机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约700余人参加会议和培训。
  • 月旭科技助力《中国药典》之中药材农残检测
    中国药典中关于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的发展随着对中药材农药残留的报道日益增多,人们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药典对其制定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科学。以下是《中国药典》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发展:《中国药典》出版年份限定与变化2000提出了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2005没有变化2010提出了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和12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3种拟chu虫ju酯的检测方法2015提出了9种有机氯农药、22种有机氯类农药、有机磷类农药、拟chu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测定色谱和涉及76种农药和155种农药的多农药残留量测定的质谱法2019年修订了2341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中第五法(药材及饮片(植物类)中禁用农药多残留测定法),新增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将多农药残留的测定分别扩增至91种农药的气质法和526种农药的液质法新增公示稿0212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增订药材 饮片(植物法)33种禁用农药由于通常的中药材活性成分沸点相对较低,一般用煮沸形式即可使其药用成分溶出。此过程极易使残留于药材内部的农药随之溶解,危害中药服用者的健康。常见的农药残留及其危害主要有:中药材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其危害中药材活性成分一般为有机分子,其沸点相对较低。因此,一般用煮沸形式即可使其药用成分溶出,但此过程极易使残留于药材内部的农药随之溶解,危害中药服用者的健康。种类可能的危害有机氯农药干扰动物体内分泌,从而破坏机体稳定,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及遗传毒性。有机磷农药长期接触低剂量有机磷农药还会对人体产生致癌、生殖毒性等危害。拟chu虫菊酯类农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可引起全身抽搐、癫痫样发作、流涎、失禁等一系列症状。损害动物及人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其他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微生物制剂、激素类、抗菌素类等)使用较少。你们看,这些农药残留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多大的伤害呀,对健康人的伤害姑且不论,有服用中药需求的人身体更是需要用心照顾。对此,制定科学合理、覆盖范围广泛的中药材及其制剂检测分析方法是重视中药材及其制剂安全问题,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首要条件。中药材及其制剂检测分析特点:1、中药材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易确定,为建立合适的分析方法带来一定难度;2、中药制剂是按照中医理论组成,要根据组方规则建立分析方法;3、药材来源差异大,药材来源、炮制方法、制剂种类、辅料的差异都会对分析方法的效果造成影响;4、中药中的杂质来源多样,可能是中药材中带有的色素、多糖或是中药炮制过程中、制剂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干扰物质;5、中药材中不需检测的其它天然活性成分也会干扰目标物的检测。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中药材及其制剂(基质)种类多样、成分复杂、杂质等干扰因素多,为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带来一定困难,选择合适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非常重要。中药材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样品前处理技术和仪器检测技术两部分。样品前处理技术除了直接用中药材提取液进行检测的方式,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有固相萃取法(SPE)、液相微萃取法(LPME)、固相微萃取法(SPME)、磺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MAE)、超声波辅助萃取法(SAE)、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MSPD)、快速样品处理法(QuEChERS)、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等,尽管前处理方法多样,选择一种泛用、节省成本、方便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将会大大提升实验效率。其中,固相萃取法采用选择性吸附、选择性洗脱的方式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富集,广泛应用于农药的检测分析的前处理方法。优点是回收率高、重现性好、适用范围广、简单快捷,并且可以实现现场应用和自动化操作。快速样品处理法(QuEChERS),这种前处理方法操作方法简单,耗时短,有机溶剂溶剂消耗量少,与抗干扰能力强的二级质谱联用,不仅克服了基质干扰和大部分的假阳性问题,而且使二级质谱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广泛应用于果蔬、谷物、中草药的农残检测。仪器检测技术仪器检测技术主要分为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通过气相色谱仪与高相液相色谱仪搭配不同的检测器实现对痕量农残成分的检测。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气相色谱-质谱/串联质谱由于精确的定量性能逐渐普及,灵敏度远高于GC方法中其他通用检测器中任何一种,特别适合中药材中的农药残留的检测。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与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连接了MS检测器,极大提高了对农药残留检测的灵敏度,主要分析对象为极性大、沸点高、相对分子质量大或热不稳定的少数农药品种。由此,2020版《中国药典》新增的《2341农药残留量测定第五法》提出了三种前处理方法与两种仪器检测方法前处理方法1、直接提取法(可与SPE法联用)2、快速样品处理法(QuEChERS)法3、固相萃取法(SPE)仪器检测方法提出了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月旭科技助力中药农残检测针对近日公示的2341 农药残留量测定第五法 药材及饮片(植物类)中禁用农药多残留的检测方法,月旭科技提供成套的检测耗材包,并特别推出气质质和液质质方法测定中的混标产品以及适用的前处理小柱。
  • 日本开发农残自动分析仪 50分钟完成检测
    据日本媒体消息,宫崎县综合农业试验场、岛津制作所、大阪大学、神户大学组成的研发小组,开发了短时间内全自动分析农作物中残留农药成分的装置。  使用该装置、以前花近一周的分析现只需50分钟就可完成。宫崎县从3月末开始将使用该装置进行分析。  据宫崎县报导,在日本国内使用的农药成分约有400种,世界上约有800种。以前各种成分的检测方法各异,而且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也很费时间。  该研发小组利用&ldquo 超临界流体&rdquo 在高温、高圧下同时拥有液体和气体特性,具有高提取能力的性质,使用二氧化碳等超临界流体,省去了提取相关的前处理过程。建立了提取、分析为一体,可同时检测500种成分的全自动检测体系。  该装置中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可降低到过去的十分之一。并可以切断样品和空气的接触,可使用于氧化分解而难于检测的成分的检测上。
  • 农残检测玩转大数据 两院士科普农药“电子身份证”
    “信息时代,农药残留检测面临着三大挑战——检测如何实现电子化、大数据报告生成如何实现自动化、农药残留风险溯源如何实现视频化。”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分析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面临的形势,并分别为如何有效检测果蔬农药残留和食源微生物“支招”。  信息化重塑检测手段  “农药残留定性鉴定的实物标准可用电子标准取代,实现农药残留检测电子化。利用非靶向农药残留高通量高分辨质谱技术,我们可以对150多种水果和蔬菜、1200种常用农药进行快速侦测。‘为符合一项标准,需购买400~500个农药标准品’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了。”庞国芳说。  农药残留检测电子化实施后,每一种农药都有自身独有的“电子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包含了农药的保留时间、一级加和离子精确质量、同位素分布、同位素丰度和二级碎片(4~5)精确质量数及谱图。  检测的电子化取消了标准品做参比,改用电子标准定性鉴定,具有节省资源、减少污染、提高分析速度并且清洁高效等优势。  除此之外,科研人员还开发了农药残留质谱自动匹配定性鉴定软件。只要将软件植入仪器中就可以直接进行检测,通过将检测结果与农药质谱库比对,便可显示农药残留情况,实现了农药残留检测的高速度(半小时)、高通量(500种以上)、高精度(0.0001质荷比)、高可靠性(10个确正点以上)、高度信息化和自动化。  “以山东为例,未检出农药残留食品298例,占23.8% 有农药残留但未超标893例,占71.3% 有农药残留且超标61例,占4.9%??最常检出农药残留的种类为芹菜、青椒、番茄??其中芹菜在潍坊检出13种农药残留、在淄博检出16种农药残留??最常检出的农药为苯醚甲环唑、蚍虫林、甲基硫聚灵??”  电脑模拟人声详细汇报着农药残留检测情况,这是庞国芳团队的农药残留风险溯源实现视频化的创新成果。  以非靶向侦测技术为依托,把形成的农药残留数据库与中国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相关联,庞国芳团队开发建立了目标农药-食品名称-食品产地三维空间可视化自动生成软件,为风险溯源、残留预警、产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同时,《中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在线制图系统》视频软件也实现了地图模块、农药图标模块和农药数据模块的互联互通,使农药残留情况一目了然。  大数据助力风险预测  由于高分辨质谱检测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产生的是多维化的农药残留数据,例如产地、商品情况、目标农药等,而每一个农药残留数据又有大量的表征,因此产生的数据极多。  为此,科研人员建立了五个基础数据库为残留定性鉴定提供理论保障。  这五个数据库是:实验室检测数据库、农药信息数据库、多国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标准数据库、多国农产品分类数据库、地域信息数据库。  “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全国10个联盟实验室。这10个实验室完全统一,且操作规范。”庞国芳介绍道,通过实施封闭运行、循环侦测,保障了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库建立后,为了将数据表征出来,科研人员建立了智能分析系统。  据介绍,该系统分为四个层面:  一是五大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层面   二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来表达的统计分析学层面   三是业务层面,规定了一项农药残留的指标要用24项表征具体描述   四是展示层面。  四个层面互联互通,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农药残留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显示检测结果。  目前,农药残留大数据库构建已具雏形,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284个区县,共600多个采样点 截至目前,共检测涵盖146种水果蔬菜的20000多批样品,其中400多种检出农药残留。样品数据具有代表性与普遍性,且能形成自动分析报告。  病原微生物防控是保障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需求。  针对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领域存在的风险不明、缺乏共性关键技术保障体系、重点行业亟待建立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及工艺等问题,吴清平带领团队在全国45个城市进行了食品采样,最终收集了5000份样品,检测得出数据132988条。  “通过风险识别,我们发现速冻食品、肉与肉制品、熟食是最易被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三类食品。”吴清平介绍。通过对分离菌株进行抗药性检测,研究人员发现我国食源性致病菌,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耐药性普遍较高。  以先进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技术)为依托,在检测特异性靶点选择上,吴清平团队对极易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牡蛎进行了重点研究,发现牡蛎鳃组织是很好的识别食源性微生物的靶点。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探明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分布规律、风险水平,获取并保藏菌种20000株以上 菌种信息清晰,涵盖了菌株来源、抗药性、血清型、毒力基因等方面,初步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识别数据库。  两位院士一致认为,在信息时代,通过高通量快速检测建立起农药残留数据库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数据库,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和风险溯源的重要依凭。
  • CFAS 2016: 食品与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百花齐放”
    仪器信息网讯 3月30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国际论坛(CFAS 2016)之“食品与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专题”分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该专题分论坛共有6个专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纷纷介绍了用于食品与农产品检测的各种快速、便捷、安全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报告题目:新型磁性分子印迹纳米材料在农产品污染物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报告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王珊珊 磁性纳米材料由于粒径小、比表面大、低毒、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控和再生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疾病诊断、免疫检测和传感检测中。王珊珊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和在传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提出磁性纳米材料由于成本低、产率高、磁学性能和类酶活性等纳米特性在样品前处理和传感检测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其也有着目标物种类限定,复杂样品基质分析选择性难等局限。 基于微流控芯片和物联网技术的新一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叶嘉明研究员 微流控芯片是一种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微全分析平台,学术界和产业界曾一致认为微流控芯片“极有可能领导化学和生物医学检测的下一场革命”。微流控现场快检系统具有便携、自动化、操作简单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和医疗诊断等领域。由叶嘉明研究员带领的项目团队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现场、快速检测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如全自动高通量农残检测系统、手持式农残快检系统等,这些产品快速、简单、全自动并能够一次性进行多达12个样品的检测,满足农残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林炳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林炳承研究员还在现场对叶嘉明研究团队的成果进行了点评和充分肯定。 此外,叶嘉明研究员还在现场发布了全球首台微流控芯片农残速测系统——YoungChip-PR12和全球最小的微流控芯片速测系统YoungChip-PEN01。 报告题目: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快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报告人:南京大学 许丹科教授 许丹科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几种生物芯片技术如微阵列生物芯片、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及其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可视化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制备、检测原理及其在肉类、牛奶检测中的应用实例。可视化微阵列生物芯片具有高通量、多靶标、微量化、智能化、可视化和低成本等优势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赛默飞、倍肯等企业代表也纷纷带来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报告题目:赛默飞快检技术在食品与农产品行业的应用报告人:赛默飞世尔手持式分析仪业务发展经理 陈辉 报告题目:互联网+食品安全智能监管整体解决方案报告人:北京倍肯恒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张丽杰
  • 五洲东方实验室仪器巡回展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5月6日(立夏)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验室仪器巡回展暨产品体验会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9报告厅成功举办。产品体验  本次巡回展共展示了五洲东方独家代理的德国MEMMERT公司二氧化碳培养箱和德国SIGMA公司3K15离心机和加拿大BIOCOMP公司的全自动密度梯度制备分离系统和五洲东方公司自有品牌BIODROPSIS超微量核酸蛋白测定仪BD-1000,同时展出德国BRAND公司移液系列产品、英国WPA公司Biowave DNA蛋白质/核酸分析仪、美国BARNSTEAD公司超纯水仪、法国INTERSCIENCE 拍打式匀浆器、德国BANDELIN公司的超声波清洗器等多项实验室仪器,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各个研究所实验室老师的大力支持和热烈欢迎,共有70余位师生专程到展台参观。 仪器展示  通过德国BRAND移液器和滴定器的拆分和校准现场挑战活动(有奖),20多位各科室师生都通过了滴定器20秒和移液器30秒大关获得纪念奖,很好地宣传了德国BRAND经久耐用的品牌形象和公司影响力。 客户咨询  2011年北京五洲东方公司将以提供实验室全面解决方案的配套仪器与耗材为广大实验室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农大资环学院
  • 智能型农药残留检测仪——豇豆不过关,检测出农药残留
    智能型农药残留检测仪——豇豆不过关,检测出农药残留豇豆(智能型农药残留检测仪云唐)也叫长豆角,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一种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而且经过烹饪之后十分美味可口,深受大家的喜爱。可是,最近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却发现了三批不合格的豇豆,具体情况如下:福建省厦门市新华都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前埔店销售的豇豆(菜豆),克百威检出值为0.14mg/kg,标准规定为≤0.02mg/kg,经检验超标7倍,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福建省厦门市香格里拉酒店(厦门)有限公司采购的长豆(豇豆),克百威检出值为0.12mg/kg,标准规定为≤0.02mg/kg,经检验超标6倍,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厦门市同安区小曾蔬菜店销售的豇豆,水胺硫磷检出值为0.25mg/kg,标准规定为≤0.05mg/kg,经检验超标5倍,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克百威和水胺硫磷是什么?克百威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残留、高毒性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螨、杀线虫剂,具有内吸、触杀、胃毒作用,并有一定的杀卵作用。水胺硫磷是一种速效杀虫、杀螨剂。水胺硫磷能通过食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人类中毒。豇豆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豇豆,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智能型农药残留检测仪云唐检测标准:依据国家标准方法(GB/T5009.199-2003)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粮农组织FAO残留农药检测标准、世界环境保护局EPA参照摄入量等要求来设计。采用酶抑制率比色法对水果、蔬菜等农林产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含量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豇豆农药残留超标没办法百分百避免,所以在此要提醒大家,平日里切菜之前要先进行浸泡,然后再用流水反复冲洗。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已要求管辖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并要求责令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食品、分析原因进行整改。
  • 株洲市配置农药残留检测仪器进学校
    抑制蔬菜农药残留,保障师生饮食安全。7月2日,湖南省株洲市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校园”工程,株洲市五中、市特殊教育学校各受赠一套检测设备和相关药剂。  据悉,检测设备每套价值1万元,包括型号不同的两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农药残留速测仪、农药速测卡,所赠检测药剂可使用一年。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校园”工程,旨在为学生、幼儿把好餐饮安全最后一道关。本月起,株洲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陆续向13所学校赠送快速检测设备。
  • 浙农林大师生研发“电子鼻” 助力茶叶品质检测
    5月11日,中新网从浙江农林大学(下称“浙农林大”)获悉,该校师生团队成功研发茶叶品质智能嗅觉检测技术。这一技术能在短短2分钟内迅速识别茶叶的产地与品质信息,且准确率高达99.8%,极大地提升了茶叶品质检测的效率。近年来,中国茶叶市场交易额持续增长,预计2024年将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在茶叶销售旺季,茶叶的品质往往成为决定其价格的关键。然而,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茶人,也难以实时精准地掌握茶叶的特性品质。针对这一现状,浙农林大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团队曾进行了一项涵盖3078份有效问卷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无论是茶叶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均期望有一种高效精准的茶叶检测技术,以应对市场上茶叶产地造假、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目前市面上的茶叶检测大多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不仅耗费的时间较长,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也相对较大,同时化学检测还有碾碎、滴定、萃取等步骤,操作复杂且有损样本,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难以在市场中普遍推广。”面对这一挑战,2022年底,浙农林大的李馨怡等学生开始思考,能否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和云数据库技术,研发一套快速无损的茶叶产地、品质检测系统。在此想法的驱动下,李馨怡牵头组建了一支由物联网、茶学、计算机、大数据等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云鼻智鉴科技团队,并邀请该校食品安全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惠国华教授担任指导老师,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在研发过程中,李馨怡和团队成员们对包括西湖龙井、祁门红茶在内的12种市面热门茶叶进行了测定,并收集了近150万条实验数据。他们发现,非线性的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柱富集技术的结合,能够丰富茶叶气体数据的采集,并加快系统检测的速度。经过一年多的科研攻关,云鼻智鉴科技团队成功研发出“云鼻智鉴”茶叶品质快速检测系统。该系统融合了电子鼻设备、数据可视化界面和数据分析软件,实现了对茶叶产地品质的高效无损检测。通过将茶叶样本与电子鼻检测探针置于密封容器内,系统能在两分钟内迅速判断出茶叶的原产地和品质等级。浙江农林大学云鼻智鉴科技团队研发的系统在显示茶叶检测曲线。   云鼻智鉴科技团队供图在此期间,李馨怡还与团队成员们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并获得了《基于电子鼻数据的茶叶品质分析软件V1.0》等7项软件著作。值得一提的是,此项技术的成功研发,得到了多家茶叶加工厂的青睐。目前,相关技术已在杭州凤禾植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柔润茶叶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投入使用,还与数家企业建立了商业合作关系。李馨怡表示,这项新技术的成功研发,不仅有助于茶叶生产商提高品控标准,还能为消费者提供前所未有的透明度,确保每一位茶叶消费者都能享受到优质、可靠的茶叶产品。
  • 两会建议:食品农残检测纳入国家层面
    据合肥晚报报道,建立统一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杜绝食品添加乱象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从源头解决农残问题……昨天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进就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建立统一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添加剂是食品安全问题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国家对此有着严格规定,明确了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滥用添加剂就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现象。”徐进在发言时透露,国家明确规定的防腐剂是33种,每种添加剂的用量都有一个上限,可一些商家为了延长产品的销售周期,尽管不加量添加某一种添加剂,却选择同时添加几种添加剂,导致食品添加剂滥用的现象发生。此外,有些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只是一些厂家的副产品,达不到相关标准。  徐进还认为,多头管理是导致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介绍,我国的食品标准是由卫生部制定,工商局和食品药品管理部门进行市场管理,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各管一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从而出现了监督和执法不到位等问题。  对此,徐进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解决食品药品监管当中的多头管理问题,严厉打击食品药品不法行为。  严禁剧毒农药尝试生物农药  食品安全问题应从源头抓起,如何保证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关键是追本溯源,针对农药残留问题进行监管。  如何监管农残问题,徐进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严禁生产和使用剧毒农药,推崇生物农药 二是尽快研发出农残检测仪器,对农残现象进行严管。  “农残问题令人生畏,可从市场监管来看,检测体系仍不健全。”徐进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家都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可是这个问题事关民生甚至安全,应上升到国家层面。  “能不能将生物农药的使用和国家惠农政策结合起来,通过给予相关补助,鼓励农民使用生态农药,并严控农民使用剧毒农药。”徐进说,尽管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剧毒农药,可一些地方为了利益,还是照常生产,对于此现象,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体系,一旦发现这种现象,不仅要处罚,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谈及生物农药,徐进有着自己的心得。据介绍,15年前,他便关注农残问题,为此还特意找了50亩地进行试验,结果显示,用生物农药同样可以让庄稼生长得很好。“相比于一些剧毒农药,生物农药的成本可能会高一点,建议国家将生物农药的推广使用和惠农政策相结合,按照相关标准来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偿。”
  • 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11月28日,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技术在西安航空基地正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这一技术的国产化,填补了业界空白,大大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在无损检测仪器研发与生产方面的差距,是我国无损检测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无损检测在各制造行业的品质管理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超声波检查因其安全、经济、简便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无法对任意复杂形状以及非金属物体内部缺陷实现高效、直观地检测。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航空工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迄今对这些新型材料的无损检测还缺乏有效的手段。  由西安金波检测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成功突破了无损检测领域中的这一世界科研难题。该检测仪的问世,对任何形状物体及绝大多数材料的内外部探伤,小到电子元器件,大到飞机机身部分均可进行无损检测,并可在高温、有毒等恶劣环境下工作。使用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对飞机机翼、火车车轴等高速运载工具部件以及发电设备、压力容器等产品进行定期检查,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安全使用寿命,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如果传统的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被比喻为“收音机”技术,则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无损检测技术就属于“电视机”技术。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由检测单元和激光单元组成,可简单地将超声波的传播过程可视化,并根据波形变化检查出被测物体内部或表面的损伤,通过计算机屏幕清晰、实时地观察。由于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技术实现了无损检测的可视化,对物体内部存在的缺陷及损伤的识别变得非常容易,且可防止无损检测中经常发生的漏检和误判。  金波公司研发的“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探测仪”,是西安航空基地入区企业科技创新的典型范例。西安航空基地具有集飞机设计研究、生产制造、试飞鉴定、教学为一体的航空产业体系,同时具备各类与航空产业有关的高科技研发群,对于“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的使用、推广、乃至产品改良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阔空间与平台。依托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目前西安航空基地已成立无损检测服务平台与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先后为近百家西安航空基地入区企业及国内航空、航天、军工、核电、电力领域企业提供服务,出具检测报告80余份,解决了众多目前无法解决的难题,大大提高了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了航空产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