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粒子成速场仪

仪器信息网粒子成速场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粒子成速场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粒子成速场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粒子成速场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粒子成速场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粒子成速场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粒子成速场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粒子成速场仪相关的论坛

  • 【转帖】塑料粒子厂污水直排废气扰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4日11:49 江南都市报 [img]http://i1.sinaimg.cn/dy/s/2008-04-24/U2414P1T1D15421324F21DT20080424115301.jpg[/img]塑料粒子厂屡禁难关停  本报广丰讯记者夏昊摄影报道:成堆白色塑料垃圾堆满山坡,夹杂着塑料碎屑的黄黑色污水直排河沟。21日下午,记者在现场感受到了广丰县排山镇王坑村两家塑料粒子厂触目惊心的污染状况。  村民周金枝告诉记者,她家房子一侧的粒子厂是去年年初办起来的,不但污水直排农田,加工时产生的废气使周围乌烟瘴气。一年多来,她向镇政府和县里有关部门反映多次,但这家塑料粒子厂不但没被关停,反而越开越大。周某指着离她家约1公里远一处冒着浓烟的小窝棚告诉记者,那里也是一家塑料粒子厂。除了有关部门下来检查时停产,这些小厂几乎天天都在生产。另一名村民告诉记者,塑料粒子厂给周围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屡禁难关是有原因的,其中一家粒子厂厂主的兄弟就是镇政府工作人员。  “政府早有明文规定,塑料粒子厂要坚决取缔!”排山镇党委书记汪小青这样告诉记者。汪小青说,村民所称“厂主兄弟”是镇政府的一名司机,但镇政府不但没有因此包庇该厂主,还曾做过这名司机的工作,要求其配合粒子厂的关停工作。   据了解,镇政府将要求供电部门对两家粒子厂采取断电措施,并联系县环保局环境执法大队对这两家粒子厂予以坚决取缔。

  • 【原创】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

    【原创】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

    [center]一、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center]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时,将受到电场力和磁场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为:[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9112113026_01_1623423_3.jpg[/img][/center] 在回旋加速器中粒子的轨道大多呈圆形或螺旋线形,所以,当讨论粒子在加速器中的运动时常采用圆柱坐标系。以z代表轴向,以r代表径向,以Ө 代表辐向,则(2。1)式可写成三个分量的运动方程式:[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911211325_01_1623423_3.jpg[/img][/center]

  • 实验流场评估——数字粒子图像测速仪(DPIV)使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仪(DPIV)

    实验流场评估——数字粒子图像测速仪(DPIV)使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仪(DPIV),可以分析装置附近的脉动流条件,以确定心血管装置是否符合监管标准。疾病的触发因素(如剪切应力和停滞区域)可以高度精确地量化。先进的方法,包括适当的正交分解,也捕捉感兴趣的隐式流体力学现象。检查法ViVitro实验室测试为2D提供了关于设备周围流动的定量和定性的高速信息。定性输出包括基于颗粒条纹的流动评估,评估和描述任何流动分离、流动停滞、涡流形成、喷射性质、回流和其他流体机械现象的发生。定量输出包括心动周期不同阶段的速度、剪切应力和粒子停留时间。在心脏瓣膜手术期间,停滞流动可能导致潜在的血凝块形成。装置附近的高流速可能导致潜在的溶血和血小板活化。测量参数速度剪切应力(粘性剪切应力、雷诺剪切应力)停滞地区定性分析:湍流区域,流动分离,涡流形成,喷流计算的粒子停留时间(如果需要)范围经导管瓣膜;TMVR TAVI生物、聚合物、机械瓣膜:刚性或柔性静脉瓣膜和导管瓣膜导管腔静脉过滤器辅助心室装置任何植入流动模型中装置服务水平标准服务全方位服务适用标准ISO 5840-2:2021心血管植入物心脏瓣膜假体第2部分:外科植入的心脏瓣膜替代物ISO 5840-3:2021心血管植入物心脏瓣膜假体第3部分:心脏瓣膜[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4/202304301015561812_3608_1602049_3.png[/img]

  • 塑料粒子水分含量对产品的影响及水分仪应用

    塑料粒子水分含量对产品的影响及水分仪应用

    在注塑过程中,如果使用水分含量过多的塑料粒子进行生产,则会产生一些加工问题,如表面开裂、反光、有气泡,并且会降低产品的抗冲击性能和拉伸强度等。因此,水分含量的控制对于生产高质量的塑料产品是至关重要的。故而针对上述现象,深圳冠亚水分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门,研发并生产了SFY系列快速检测塑料粒子水分含量的水分仪器。目前该产品已被广泛引用到塑胶行业不同品种类型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等生产过程中,如: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改性聚苯醚、热塑性(PET)、聚苯硫醚(PPS)、液晶聚合物LCP、聚醚醚酮(PEEL)、聚醚酮(PEK)、聚醚砜(PES)、工程塑料--聚砜(PSF)、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酰胺(PA)通常称为尼龙等。[img=塑料粒子水分检测议,601,45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011438_01_2233_3.png[/img]SFY系列快速水分测定仪原理深圳冠亚牌“快速水分测定仪”是由深圳冠亚水分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并生产,该仪器具有温度设定、微调温度补偿及自动控制等功能, 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热解原理研制而成的新一代快速水分测定仪器。该仪器采用进口自动称重显示系统,人性化系统操作, 无需特殊培训,自动校准功能、自动测试模式,取样、干燥、测定一机化操作SFY系列快速水分测定仪参数1、称重范围:0-100g2、水分测定范围:0.01-100%★★JK称重系统传感器3、称重最小读数:0.001g4、样品质量:0.5-100g5、加热温度范围:起始-200℃6、水分含量可读性:0.01%7、显示参数:7种8、通讯接口:RS 2329、外型尺寸:380×205×225(mm)10、电源:220V±10%11、频率:50Hz±1Hz12、工作环境温度:-5℃-50℃13、相对湿度:≤80[img=塑料粒子水分仪,600,69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011437_01_2233_3.jpg[/img]SFY系列快速水分测定仪特点●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测试准确●无需安装、调试,拆箱即可使用;●无需培训,操作简单,省却繁琐的使用步骤;●测定时间短、工作效率高,一般样品快速出结果;●全自动测定,测量完毕报警提醒,测定过程无需看管;●用途非常广泛、几乎适用各行业的水分测定;

  • 【原创】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

    【原创】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

    [center]三、粒子特性参数与磁场参数间的关系[/center](一) 粒子封闭轨道的半径(rc)1. 轨道半径与粒子运动速度[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9112115127_01_1623423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021146_179775_1623423_3.jpg[/img][/center]2. 粒子轨道半径与粒子能量的关系 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运动的速度v通常较高,可与光速相比,因此须考虑相对论效应。根据相对论原理,粒子的运动质量与速度的关系为:设粒子的静止质量为m0,β为粒子的相对速度,则运动质量m为[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021150_179779_1623423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021150_179780_1623423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021150_179782_1623423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021155_179786_1623423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021156_179788_1623423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021156_179790_1623423_3.jpg[/img][/center]

  • 【原创】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

    【原创】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

    [center]二、拉摩定理(Larmor Theorem)[/center] 众所周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将受到一个作用力,该作用力就是劳仑兹力。力的大小为:[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9112113736_01_1623423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9112113746_01_1623423_3.jpg[/img][/center]

  • 【求助】质谱仪是测定带点粒子质量

    1,质谱仪是测定带点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如图所示是质谱仪工作的原理简图,电容器两极板相距为d,两端电压为U,板间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1,一束带电量为q的正粒子从图示方向射入,沿直线穿过电容器后进入另一匀强磁场B2,结果分别打在a、b两点(a的距离要比b远点),测得两点间的距离为ΔR,由此可知带点粒子进入磁场B2时的速度v= 打在两点的粒子质量差为Δm= 。(粒子重力不计)2.在倾斜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垂直纸面放置一根长为L,质量为m的直导体棒,导体棒中的电流I垂直纸面向里,欲使导体棒静止在斜面上,当外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竖直向上时,B的大小为 当外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为水平向左时,B的大小为 。要求:①要过程,我有答案。②像解答题那般详细,③在完美解题后,再最后附上一个思考的大概过程,④谢谢,

  • 【分享】为寻找"上帝粒子" 欧洲大型对撞机延长运行一年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准备让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额外多运行一年,持续工作至2012年年底再关闭休整。他们相信,在这段时间里,LHC定能再接再厉,不负众望地找到希格斯粒子(或称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传说中赋予其他粒子质量的“上帝粒子”。  按照原定计划,位于瑞士日内瓦边境地底长达27公里遂道内的LHC将于2011年结束本阶段的工作,然后进入长达一年休整期,对各项设备进行重大升级。如果新计划获得通过并实施,LHC的持续运行时间就将超过3年。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 12月10日报道,目前围绕延期计划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正处于最后的完善阶段,欧核中心管理委员会很可能于明年1月表决同意。  科学家们认为,LHC找到希格斯玻色子指日可待,这一重大发现可能“就在拐角处”。负责加速器维修和升级改造工作的史蒂夫·迈尔斯说:“就此停止将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  探寻希格斯玻色子之旅前景乐观  LHC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科学家们长期以来有个疑问,为什么有些粒子如质子比较重,而另一些粒子如光子比较轻?上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大胆预测,存在一个希格斯场和希格斯玻色子。这种从理论上假定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该机制被看作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必要延伸。  起初有人怀疑,就目前的运行能量而言,LHC是否能找到希格斯玻色子。自从2008年发生氦泄漏重大事故后,经过维修再次开机的LHC一直按照其设计能量的一半在工作。欧核中心工作人员原计划从2012年开始让LHC停止运行15个月,其间采集数据,以便让对撞机提升至最高能量状态(14万亿电子伏特)满负荷运转。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达成共识认为,即使不升级,LHC也已经在标准希格斯粒子可能存在的大部分范围内布下了罗网。欧核中心主管研究和计算的塞尔吉奥·贝托鲁奇表示,大多数物理学家的理想猜测是,希格斯粒子的质量介于114吉电子伏特到 600吉电子伏特之间(1吉电子伏特=10亿电子伏特)。质量将决定希格斯粒子如何衰减,也决定了它能否被轻而易举地探测到。  贝托鲁奇说,质量较重的希格斯粒子或许更容易被发现。这是因为较重的希格斯粒子很可能会衰变成两种稀有的重粒子,即所谓的W玻色子和Z玻色子。而在LHC碰撞实验所产生的粒子中,W玻色子对或Z玻色子对相较于其他粒子来说更加“鹤立鸡群”,容易辨别。如果希格斯粒子质量较轻的话,其留下的“签名”就会融入到背景中,使探测难度增大,而物理学家也需要将好几个月的碰撞数据集中到一起并从中过滤出有用信息。  尽管面临挑战,但贝托鲁奇对于LHC的监控面已经能够覆盖希格斯粒子出没之处的大部分区域表示“非常乐观”。2008年事故之后,这台机器的表现格外出色,他认为,对撞机具备在2011年至2012年运转期内提交大批所需数据的能力。此外,他说,LHC管理方认为,他们能够将粒子对撞能量从目前的7万亿电子伏特提升至8万亿电子伏特。

  • 关于塑料粒子和制品的TGA测试的疑问

    关于塑料粒子和制品的TGA测试的疑问

    1,塑料粒子,以PP为例,在测试TGA的时候,如表格结果所示(主要是初始分解温度),不同批次之间算不算有大差别,或者说两个批次就是不一致,相差多少方可判定两种材料不一致。(这里的两个批次间隔时间较长2014年和2015年)。2,塑料粒子TGA测试结果的判定有没有参考标准,比如在一些塑料物性表中会有熔点的测试项目和国际标准,为什么没有塑料分解温度的测试项目,是因为分解温度不稳定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题外:DSC测试熔点的判定,不同批次间相差多少可判定不一致,除熔点外,熔融焓有无比较的意义。)3,在塑料制品和粒子生产中的质量评价中,如何以TGA和DSC来评价各批次制品和粒子的稳定性或一致性。在用TGA和DSC对塑料制品和粒子进行评价时,一般用哪些指标或参数来评价。求解以上疑问,谢谢。补充:有没有相关塑料及原料热分析测试的研究文章和文献,求推荐。电脑不能上传图片,是手机端上传的,不会编辑,抱歉。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251136_575013_2148614_3.jpg

  • 研究称上帝粒子若真实存在 宇宙将百亿年后湮灭

    2013年02月21日 来源: 搜狐科学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221/c0cb380a6d61128fa7c30e.jpg 艺术家描绘的作为宇宙诞生之初的大爆炸,目前,科学家研究讨论称,希格斯粒子如果真实存在,数百亿年后宇宙将彻底湮灭 【搜狐科学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科学家表示,如果2012年发现的神秘粒子真实是长期探寻的希格斯粒子,人们将面对的一个坏消息是:宇宙将终结于快速扩张的泡沫死亡之中;而面对的一个好消息是:距离这个宇宙末日来临还有数百亿年时间。 当前,科学家最新理论认为,希格斯粒子对于分配质量至其它基本粒子具有着重要作用,证实发现希格斯粒子将填补标准模型理论的最后空缺。2月18日,物理学家在美国波士顿市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度会议上讨论了希格斯粒子的状态。 费米实验室理论物理学家约瑟夫-林肯称,希格斯粒子的质量将决定宇宙未来的命运,如果我们使用所有现今知道的物理法则,将能够简单地计算出这个坏消息。宇宙可能处于固有的不稳定状态,在某种情况下,未来数百亿年之后宇宙湮灭消失。 他指出,希格斯质量值以及叫做顶夸克的另一种亚原子微粒质量值等宇宙参数,暗示着我们正处于稳定性边缘,也就是“亚稳定状态”。物理学家关注这种可能性已有30多年,1982年,物理学家迈克尔-特纳和弗兰克-韦尔切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指出,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真空泡沫将在宇宙某处成核,以光速向外快速移动,在我们察觉之前人类的质子将彻底腐烂。(卡麦拉)

  • “上帝粒子”的性质尚需进一步探究

    “上帝粒子”的性质尚需进一步探究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061220_376118_1644522_3.jpg 俯瞰大型强子对撞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061220_376119_1644522_3.jpg CMS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061221_376120_1644522_3.jpg CMS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发言人宣布新玻色子的发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061221_376121_1644522_3.jpg现年83岁的彼得·希格斯教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061221_376123_1644522_3.jpg大型强子对撞机将在年底验证新玻色子的自旋特性 腾讯科技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昨天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宣布了关于希格斯玻色子,即被喻为“上帝粒子”发现结果,严格地说CMS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和ATLAS超导环场探测器得出的结果还存在500万至1000万分之一的证伪概率,也就是说从概率学统计上看,“上帝粒子”并没有得到100%的确认。但科学家认为这样的结果已经足够可以对外宣布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这是全世界最想得到的粒子,目前已经被人类发现了。 狂热的掌声、口哨声以及欢呼声荡漾在位于瑞士与日内瓦边界上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部礼堂内,这里是高能物理、粒子对撞实验的研究基地。早在五十年前左右,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彼得·希格斯就曾预言了该粒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意味着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可以解释所有已知的粒子和力场,现在已经发展完整了。 科学家认为希格斯玻色子位于125至126 GeV质量区间内,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CMS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与ATLAS超导环场探测器进行对撞分离试验,其标准差需达到5西格玛的水平。从该标准差角度看,即使按照粒子物理学家的严格标准,这样统计学概率也足以确认新粒子的发现。 在当地时间上午九时许,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干事罗尔夫豪雅(Rolf Heuer)对一场激烈的研讨会做了最后的总结,认为我们已经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现在,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高能物理国际会议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成为了会议的焦点人物。但是,位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附近的美国国家费米实验室主任、物理学家皮耶·奥登(Pier Oddone)对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希格斯玻色子被发现一事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对希格斯玻色子的判断还需要进一步确认,并评论到:“这看起来像是一只鸭子,而且走起路来也像只鸭子,因此我们也打算将其确认为鸭子”。 根据CMS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科学家乔·因坎代拉(Joe Incandela)以及ATLAS超导环场探测器科学家法比奥拉·贾诺蒂(Fabiola Gianotti)在一份报告中提到,我们发现了在125至126 GeV质量区间内存在于理论上希格斯玻色子相符合的神秘粒子,他们都声称CMS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与ATLAS超导环场探测器达到了5西格玛的标准差,这两个公告得到了热烈的欢呼。这个结果与较早前的发现大致相同,在去年12月份的对撞机研究中,至少两个科学家小组报告了类似的希格斯玻色子的提示信息。 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礼堂外,发布日前晚十一点多久开始有人排队等待进入发布礼堂中,由于没有足够的房间,许多人只能在门外守候。在过去的几天内,一连串的谣言、秘闻透露以及炒作层出不穷,而事实上该发现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收集,我们有自信认为目前的发现是最好的预期结果。 科学家认为希格斯玻色子赋予了所有基本粒子以质量,允许物质的存在事件发生,这是一个基本的物质或者量子单元,不论是希格斯场还是所有普通的实体,都必须允许所有的粒子通过,但是一些像光子就可以不受阻碍,因为它们是无质量的。这就如同一只被困在蜜糖中的苍蝇,必须顽强地奋斗。希格斯粒子与希格斯场在标准模型中存在,但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报告出来前,还没有被确定探测到。 在欧洲核子研究中的研讨会上充满了各种情绪和兴奋,比如彼得·希格斯教授(Peter Higgs),他在1964年假设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他认为今天在他的一生中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ATLAS超导环场探测器科学家法比奥拉·贾诺蒂认为该粒子与标准模型中的玻色子质量符合的非常好,但许多物理学家更倾向于称其为“新玻色子”,而不是希格斯玻色子。 这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该粒子的具体属性,即便是在质量区间上与标准模型中的希格斯玻色子符合得很好,但是还不能确认我们所发现的粒子与希格斯玻色子之间还存在那些相似属性。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干事罗尔夫豪雅认为:这是一次长途旅行,我们下一步将着手调查新发现粒子的所有属性,其中一个特性为粒子的自旋,在标准模型中希格斯玻色子的自旋应该为零。根据CMS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科学家奥利弗·巴奇木勒尔(Oliver Buchmueller)介绍:“大型强子对撞机将在2012年底确认希格斯玻色子的自旋特性。” 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标准模型是不完整的,其中并不包含暗物质和引力,因此非标准模型的希格斯子可能会更令人感到兴奋。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干事罗尔夫豪雅对此评论为:每个人都不只是对发现感到兴奋,而是关心这项发现的应用前景。

  • 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磁性纳米粒子/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且极具应用价值的新型材料,在现代科学的众多领域如生物医药、磁流体、催化作用、核磁共振成像、数据储存和环境保护等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家、工程师、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纳米技术使得生命科学和健康医疗领域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取得很大的进展。磁性纳米粒子是纳米级的颗粒,一般由铁、钴、镍等金属氧化物组成的磁性内核及包裹在磁性内核外的高分子聚合物/硅/羟基磷灰石壳层组成。最常见的核层由具有超顺磁或铁磁性质的Fe3O4或γ-Fe2O3制成,具有磁导向性(靶向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实现定向移动,方便定位和与介质分离。最常见的壳层由高分子聚合物组成,壳层上偶联的活性基团可与多种生物分子结合,如蛋白质、酶、抗原、抗体、核酸等,从而实现其功能化。因此磁性纳米粒子兼具磁性粒子和高分子粒子的特性,具备磁导向性、生物兼容性、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活性基团和一定的生物医学功能。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磁性纳米粒子可以简化繁琐复杂的传统实验方法,缩短实验时间,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试剂。目前,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方面主要应用在磁性分离、磁性转染、核酸/蛋白质/病毒/细菌等的检测、免疫分析、磁性药物靶向、肿瘤热疗、核磁共振成像和传感器等。下文将具体介绍磁性纳米粒子的性质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主要应用, 并列出对应于不同应用的具体产品。 磁性纳米粒子的性质 磁性纳米粒子有一系列独特而优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合成技术的发展,已成功生产出一系列形状可控、稳定性好、单分散的磁性纳米粒子。磁性纳米粒子具有的磁性使其易于进行富集和分离,或进行定向移动定位。磁效应由具有质量和电荷的颗粒运动形成。这些颗粒包括电子、质子、带正电和负电的离子等。带电颗粒旋转产生磁偶极,即磁子。磁畴指一个体积的铁磁材料中所有磁子在交换力的作用下以同一方向排列。这个概念将铁磁与顺磁区别开来。铁磁性材料有自发磁化强度,在无外加磁场时,也具有磁性。铁磁材料的磁畴结构决定磁性行为对尺寸大小的依赖性。当铁磁材料的体积低于某个临界值时,即成为单磁畴。这个临界值与材料的本征属性有关,一般在几十纳米左右。极小颗粒的磁性来源于基于铁磁材料磁畴结构的尺寸效应。这个结论的假设是铁磁颗粒在具有最低自由能的状态对小于某个临界值的颗粒有均匀的磁性,而对较大颗粒的磁性不均匀。前者较小颗粒称为单磁畴颗粒,后者较大的颗粒称为多磁畴颗粒。当单磁畴颗粒的直径比临界值更进一步降低,矫顽力变成零,这样的颗粒即成为超顺磁。超顺磁由热效应造成。超顺磁纳米粒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具有磁性,而在外加磁场移除后不具有磁性。在生物体内,超顺磁颗粒只在有外加磁场时具有磁性,这使得它们在生物体内环境中具有独特优点。铁、钴、镍等晶体材料都有铁磁性,但由于氧化铁磁铁(Fe3O4)是地球上天然矿物中最具磁性的,且生物安全性高(钴和镍等材料具有生物毒性),因而在多种生物医学应用中,超顺磁形式的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最常见。 铁磁流体(磁流体)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变得具有很强磁性的液体,它是既具有磁性又具有流动性的新型功能材料。铁磁流体是由纳米级的铁磁或亚铁磁构成的胶体溶液,颗粒悬浮于载体溶液中,载体溶液通常为有机溶剂或水。纳米颗粒完全被表面活性剂包裹以防止聚合成团。铁磁流体通常在无外加磁场时不保持磁性,因而被归类为超顺磁。铁磁流体中的纳米粒子在正常条件下由于热运动不发生沉降。 球形颗粒的磁性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直径成反比。对于直径小于0.1um的颗粒,其表面原子的百分数急剧增大,此时表面效应显著。颗粒直径减小,比表面积显著增大,同时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当粒径为1nm时表面原子数为完整晶粒原子总数的99%,此时构成纳米粒子的几乎所有原子都分布在表面上,在表面原子周围形成很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易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稳定结构,表现出高化学活性。因此,固定目标分子/原子效率高。[font='

  • 【求助】溶解塑料粒子

    请问我用硫酸溶解的塑料粒子,很快就完全溶解了,待冷却加水或者硝酸会有白色沉淀,这是什么原因?谢谢了!

  • 上帝粒子的悬念有尽头吗?

    本报记者 张梦然 梦然快语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705/021372953844250_change_wangxl3712_b.jpg 霍金常赌常败。本来希格斯粒子一事这么多年没苗头,他是想拿来翻盘的,但在去年的这个时间,他认栽了,随后也很大方的请诺贝尔奖评委会关注一下彼得·希格斯。 2012年的7月4日,希格斯粒子出现的新证据搅动了物理学界。如今一年过去,有人操心起物理学的未来命运;有人依然对新粒子持怀疑及否定态度。在欧核中心(CERN)那边,支持这种亚原子粒子存在的证据正不断增加中。 但到了研究小组成员嘴里,说法几乎没变化。3日物理学家组织网文章援引CERN一位成员的话称:“现在毫无疑问的确定我们多了一枚新粒子,玻色子的一种。但还要再证明它是否就是人们苦苦寻觅的希格斯玻色子。” 爱好物理的网友纳闷道,这怎么还不如去年发布会上来的确定呢。当时CERN主任还对媒体称,如以一个外行人的角度,他们已经发现希格斯玻色子了。 一年的日子里,物理学家们也分析了铺天盖地的信息,数据总量是发现那时的2.5倍。今年3月,CERN小组已对外宣布,新粒子至少有两点“希格斯特征”:一是自旋为零;二是处于低能正宇称态。而且其表现恰如预期,让人越看越觉得它就是一直所企盼的结果。 但为何至今不敢绝对肯定地说,这个具备了希格斯粒子“五脏六腑”的新丁,就是那个答案呢? 因为其中有一些数据的疑点和观点的交锋仍待解决。 数据中不符合期望的值,不久前被判断为不具有影响整体结果的意义。但学派间的争论就没那么容易解决了。传统理论派认为,标准模型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唯一的,只有一个;而诸如弦理论等新锐派提出,这个数字最少也应当是5。 目前CERN搜集到的所有证据都在为“唯一论”提供有力的支持。但不管是多有话语权的实验室还是多么高瞻远瞩的物理学家,都不可能为上帝粒子的唯一性下定论,因为始终有可能存在其他超出强子对撞机乃至人类认知能力的粒子存在。 亦因此,科学家敢于将新粒子存在的证据拿到即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欧洲物理学会会议上发布,但一致认为要彻底证明新粒子的身份,更庞大的数据才是硬道理。 我们在此必须先赞赏CERN对待科学的严谨(忘了他们和意大利人闹的中微子超光速吧)。只是事态也在走向悲观,新粒子身份的悬念怕是没有揭晓的一天了,它最后成了“两分法悖论”里那个走也走不到终点的路人。 这些科学上的新突破,像是只为了解答“脑子出问题的人才会考虑”的艰涩理论,技术的进步则在为此提供帮助。但理论是不能被证明的——或者说,我们永远不能肯定是否找到了100%正确的理论。就算标准模型因希格斯粒子的确认而趋于完美,那它也仅描述了组成宇宙所有物质的5%而已——常规物质在宇宙中所占的比重。 不过,科学上虽永远无法证明某些事物是正确的,却可以进行相反的论证。其方法只有一个,不断减去那无穷的可能性。然后只要它在数学上是协调的、和人们一直以来的观察是一致的,那么它就有权力给一个长期争论的命题划上休止符。 也不用被此蛊惑的忧心起物理学的未来命运了。量子力学奠基人玻恩曾对一群科学家说:“尽我所知,物理学将在6个月内完结。”说话时是上世纪20年代末。 其实,如我等一般人眼中,上帝粒子这项物理学界“30年甚至40年间最大的发现”,最好有朝一日能变得像地球围着太阳转那样清楚明白,或者哪怕像天圆地方说一样荒谬也行——但恐怕,只有时间才是此事唯一的裁决者。 背景链接: 希格斯玻色子,因其难以寻觅又极为重要,也被称为“上帝粒子”。它是一种由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于1964年首次提出的行迹诡秘的粒子。被认为在大爆炸后宇宙冷却之时,赋予了物质“质量”的属性。在它被预言之前,标准模型有一个致命缺陷——它所演绎出的世界里没有质量,而当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这也是标准模型62种基本粒子中最后一块基石。 希格斯玻色子无法直接观测到,但能通过观测到某种粒子衰变之后产生的光子等其他粒子,反推这些光子会不会对撞机中粒子碰撞产生的希格斯玻色子衰变出来的。于是,自2008年起,依照彼得·希格斯本人以及其他重要学者的理论,全世界数以千计的物理学家们以欧核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为工具,花费三年多时间进行了捕捉上帝粒子的浩大工程。经过对撞机的能级不断调整以及数据经验的累积,在2012年7月4日,研究小组宣布发现了一种与希格斯理论描述高度一致的基本粒子。此被誉为现代物理学的最重要时刻之一,是人们理解自然的一个里程碑。 而著名科学家霍金此前一直对这种粒子不怎么“感冒”,甚至愿意打赌100美金说它不存在。不过,在2012年BBC的采访中,霍金说:看来我是输了这100块钱。 《科技日报》(2013-07-05 二版)

  • 【讨论】“上帝粒子”是否存在,仪器说了算!

    近日,一种疑似为“上帝粒子”的东东出现在了科学家的视野。这种粒子据说是与之前预言构成质量的“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可简称希格斯子)特征“一致”。若最终确定此次发现的新亚原子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那么粒子物理学中缺失的重要一环将会填补,支撑现代物理学的奠基性理论标准模型距离将被验证,万物质量来源之谜或许可解开。目前还无法确定这枚粒子就是科学家苦苦追寻半个多世纪的“上帝粒子”。初步结果鉴定,这是一颗新的粒子,而且应该是一种玻色子,但还必须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核校。发现这枚粒子的CERN,即欧洲原子核能中心,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实验装置——大型强子对撞机,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这颗“上帝粒子”。而且,CERN里的ATLAS和CMS两大研究组,配备来自世界各国的7000多名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参与工作。尽管还有诸多揣测,但这项新的发现可能,足以让全球物理界一片沸腾。因为,大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苦苦追求真理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科学领域,任何一件微小的分子,都不能看做是一次偶然。也许,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研究这么生涩的项目,既不能带来巨大的利润,也不能改变世界,研究这些东西看不出任何意义的。但科学讲究的是一种无上的信仰,就像牛顿看到了苹果坠地时的灵感乍现,我们无法用常人的思维去判断。要证明这枚新的粒子就是科学家苦苦追寻的上帝粒子,除了需要反复的数据推敲,还得依赖于专业的科研检测仪器。精准的数据是决定其成为上帝粒子的关键因素。益择网www.51select.com 鉴于当前形势,联合国内外各大品牌仪器供应商,特别推出多款新式科研检测仪器,期待能够在证实“上帝粒子”的道路上贡献自身的一份心力。强大的后台数据库支持,详细齐全的仪器参数比对服务,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科学技术提供了无限可能,让核校粒子的道路不再漫长!

  • 科学家发现疑似上帝粒子:物质为何有质量

    2012年07月04日 16:05 新浪科技微博http://i0.sinaimg.cn/IT/2012/0704/U5385P2DT20120704170330.jpg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上帝粒子最新进展发布会现场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消息,据路透社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亚原子粒子,这可能是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而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宇宙形成的关键。  英国科学技设施委员会行政长官约翰-沃默斯利在伦敦举行的一个发布会上表示:“我可以证实,一个粒子已被发现,这个粒子与希格斯玻色子理论所描述的粒子是一致的。”  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两个小组中的一个小组的发言人乔-因坎迪拉在日内瓦附近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对人们说:“这是一个初步的结果,但我们认为这个结果非常强,非常坚实。”  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理论上认为它应当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组成部件之一,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由于它难以寻觅又极为重要,因此被称为“上帝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最早是在1964年由6位物理学家共同提出来的,其中就包括英国爱丁堡的皮特·希格斯(Peter Higgs)教授。他们当时提出这一粒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释为何其它粒子会拥有质量。根据这一理论,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一种看不见的力,即希格斯场和与之相对应的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一同形成。正是这个场赋予其它基本粒子以质量的属性。  理论上,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将正好补全描述整个宇宙如何运行的物理学标准模型的缺陷,因此它便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今天的结果,CERN总监罗夫·霍雅(Rolf Heuer)说:“今天是人类自然观的一个里程碑。疑似希格斯波色子的发现,使我们有机会进行更加详尽的研究,也对统计规模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确定新粒子的性质,使探索宇宙的其他秘密获得一缕曙光。”(孝文)

  • 带电粒子在四极杆内的运动轨迹

    正弦或余弦驱动四极杆滤质器的理论离子的运动方程按照理论计算可知,在数字化四极杆滤质器的各工作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质量数为1271和624的离子在x轴上轨迹稳定,在y轴上轨迹不稳定;质量数为578的离子在x轴和y轴上都有稳定的轨迹;质量数为565和529的离子则在轴上有稳定轨迹,在yx轴上轨迹不稳定。 离子的受力分析设相邻极杆间电势差为02φ,其中0cosUVtφω=u数字化四极杆滤质器的理论计算令(cosekUVr ωω=−,ux其中()(kTk ξξ+=ua,若为正值时,离子在kx方向上所受到的力就是回复力,即离子在x方向上的运动就可以看做是简谐振动,而在y方向上所受到的力却是随着位移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是振幅逐渐增加的振动。若这与之前的分析完全吻合。k为负值时,离子在x方向上的运动就是振幅逐渐增加的振动,而此时y方向上离子的运动则是简谐振动。由于0φ是交流电势,因此值交替正负,这样就将离子的轨迹束缚在“稳定”状态。通过不断的改变k值,而使得离子在x方向和y方向上不断的交替进行简谐振动,使得离子能够在xy平面内具有稳定的轨迹。在四极杆工作时在其电极上施加射频电压和直流电压以形成随时间变化的四极场。离子在该电场中的运动轨迹稳定性会因质量数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根据轨迹稳定性的不同分离离子。然而迄今为止,质谱仪的电源驱动信号都是正弦或余弦波周期信号。这就使得通常各种四极质谱仪中都有一个高频振荡器,用于产生高频电压,由于电压幅值正比于被分析离子的质量数,因此在分析大质量数的离子时,常需要提供几千甚至上万伏的高频高压。这不仅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例如大电压下谐振点飘移问题),也可能导致器件内的放电问题,这样就对真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避免产生放电现象。分析四极场的特征可知利用电势变化频率实现质量分析可以降低高频电压的要求。然而正如前面所提,传统四极质谱仪上的高频高压是通过谐振网络得到的,因此很难实现利用频率变化进行质量分析。其实,驱动四极质谱仪工作并不一定是正弦或余弦波周期。E.Sheretov很早就提出脉冲射频电压驱动双曲场质谱仪的理论。现今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分析仪器的数字化。数字化电压简单地说即为矩形波电压来驱动四极杆滤质器。这样以来,在软件的控制下,频率和波形可独立调节,使得实现频率扫描,避免了电压过高带来的种种弊端。而且它能够允许波形延时或暂停,可灵活地对离子进行控制(如引入、引出离子),所以数字化四极杆滤质器具有传统正弦波驱动时无法实现地优越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正弦或余弦波驱动四极杆滤质器的理论计算,包括离子运动轨迹、稳定曲线和稳定图以及质量扫描图。最后是本章将着重阐述矩形波驱动四极杆滤质器的理论计算,以证明矩形波不仅能够完全代替正弦或余弦波驱动四极杆实现滤质功能,而且还能够实现正弦或余弦波所不能实现的频率扫描。 四极场理论 离子的空间束缚场首先考虑怎样才能将一个带电离子动态束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一个类似的物理原型给出了提示。这个物理原型就是简谐振动,最为简单的就是弹簧振子。小球所受到的回复力使得它在一维空间上的一段有限距离内往复做周期振动。其回复力的数学表达式如所示: K=KX从公式能定性的看出,小球所受到的回复力总是和它的位移方向相反。因此小球的运动始终被回复力提供的力场束缚在一个有限距离的空间内。这也就给出了一个方向寻找将电离子束缚在有限空间内的场。随时间变化的四极场实现了这一功能。理想的随时间变化的四极场能将带电离子束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 四极场的数学形式四极场可以表示成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位置的线性组合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该场在0Ex,y和三个方向上不相关。这使得离子运动分析变得简单,因此四极场还可以用公式表示根据xExφ∂=−∂、yEyφ∂=−∂和zEzφ∂=−∂

  •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六问

    2012年07月04日 14:04 新浪科技微博 http://i1.sinaimg.cn/IT/2012/0704/U5385P2DT20120704140352.jpg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设备,它是全世界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设备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已经接近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研究人员们已经捕捉到一些线索,目前的工作就是做进一步的努力去最终确定这一发现。那么究竟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它又为何如此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  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粒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也就是说,理论上认为它应当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组成部件之一。但是它仍然有待实验观测证实。科学家们提出的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了这种粒子的存在,其作用是解释为何其它粒子会拥有质量。根据这一理论,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一种看不见的力,即希格斯场和与之相对应的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一同形成。正是这个场赋予其它基本粒子以质量的属性。  为何这一粒子如此重要?  希格斯场赋予整个宇宙中其它粒子以质量的方式可以用游泳者在水池中受到的水的阻力来做比喻。如果粒子没有质量,它们便可以在宇宙中以光速前进,因为质量的本质便是对物体改变其速度的制约性。  这种粒子最早是什么时候被提出来的?  有关这一粒子的理论最早是在1964年由6位物理学家共同提出来的,其中就包括英国爱丁堡的皮特·希格斯(Peter Higgs)教授。他们当时提出这一粒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释质量的起源。  理论上,这一粒子的存在将正好补全描述整个宇宙如何运行的物理学标准模型的缺陷,因此它便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和其它构成宇宙基础构建的基本粒子不同,希格斯粒子至今仍然隐匿无踪,没有能在实验中被观察到。  如何对其进行搜寻?  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将两束质子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迎头相撞,在此过程中得到其它粒子。  在1989年至2000年之间,科学家们也曾使用同样位于欧洲核子中心的另一台加速器LEP进行搜寻工作,而在今年年初由于经费不足被关停之前,美国的Tevatron加速器也进行过对这一神秘粒子的搜寻工作。物理学家们表示,目前所收集的数据仍处于分析阶段,或许它们最终将会对搜寻玻色子产生有益的影响。  那么科学家们如何能知道自己究竟是否发现了这样的粒子呢?  如果在LHC加速器中进行的数以十亿计的对撞实验中真的产生了希格斯-玻色子,根据预测,它应当是不稳定的,会迅速衰变为更加稳定,质量更小的粒子。物理学家们需要对这些衰变产物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分析来推断这种被称为“上帝粒子”的神秘粒子是否存在。  在分析过程中,希格斯粒子是否存在会从数据图形的峰值中体现出来。然而即便科学家们发现了这样的峰值,他们也不能就此宣布发现了希格斯粒子,只有当他们确认这一信号是统计误差的概率低于100万分之一时才能比较有把握的宣布发现结果。  如果最终发现,或者没有发现这样的粒子存在,意味着什么?  如果希格斯粒子最终被证实完全符合理论预期,那么这样可能会让物理学家们有一点点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指望此次在LHC的实验将会拓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实验确认这样的粒子实际上并不存在,那么现有的标准模型将需要彻底改写,而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将发生革命性的改变。(晨风)

  • 尘埃粒子计数器有哪些特点

    尘埃粒子计数器有哪些特点

    [size=16px]  尘埃粒子计数器有哪些特点  尘埃粒子计数器的主要特点包括:  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微小颗粒,一般可测量0.3微米以上的粒子。  宽测量范围: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粒径通道进行测量,能够覆盖较大范围的粒径。  实时监测:具有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实时显示空气中的颗粒数量和大小。  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  功能强,体积小,操作简单方便。  有不同尺寸和重量可供选择,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通常采用铁制喷塑外壳制成。  配备彩色7寸触摸屏显示,易于观察和操作。  这些特点使得尘埃粒子计数器在医药、光学、化学、食品、化妆品、电子卫生、生物制品、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洁净环境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2/202312111000040704_5136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size]

  • 【原创】震动的微粒子的解说者——狄拉克

    1902年8月8日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城。他跳级读完中学,在中学自学了相当高深的数学。1918年毕业后考入布里斯托尔大学电机系。1921年大学毕业,获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23年考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当数学研究生。1923年成为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数学系的研究生。1925年开始研究由海森伯等人创立的量子力学,1926年发表题为《量子力学》的论文,获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应邀任圣约翰学院研究员。1929年周游各国,作学术访问,先在美国逗留了五个月,后来和海森伯一起访问日本,再横贯西伯利亚,回到英格兰。1930年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932到1969年,狄拉克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牛顿曾任此职务,现任为霍金),1969年退休。他还担任过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执安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迈阿密大学等有名学府的访问教授。1933年狄拉克和薛定谔、海森伯一起分享当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71年起任剑桥大学荣誉教授,兼任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    狄拉克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量子力学,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并且从理论上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狄拉克青年时代正好是原子物理学实验积累了大量材料、量子理论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由于深受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20世纪物理学中理性论思潮的影响,加之个人的勤奋和思想方法的正确,狄拉克在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普遍变换理论的建立方面,在相对论性电子理论的创立方面,以及在量子电动力学和量子场论的建立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26~1927年,研究出量子力学的数学工具变换理论与费米各自独立地提出具有半整数自旋粒子的统计公式(费米一狄拉克统计法)。1927年提出二次量子化方法。把量子论应用于电磁场,并得完第一个量子化场的模型,奠定了量子电动上学的基础。1928年与海森伯合作,发现交换相互作用,引入交换力。同年,建立了相对论性电子理论,提出描写电子运动并且满足相对论不变性的波动方程(相对论量子力学)。在这个理论中,把相对论、量子和自旋这些在此以前看来似乎无关的概念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电子可以有负能值。由此出发,于1930年提出“空穴”理论,预言了带正电的电子(即正电子)的存在。1931年预言了反粒子的存在,电子一正电子对的产生和湮没。1932年,安德森在宇宙射线中果然发现了正电子。不久,布莱克特在用云室观察宇宙线时又发现了电子一正电子对成对产生和湮没的现象。1931年提出关于“磁单极”存在的假设。论证了以磁单极为基础的对称量子电动力学存在的可能性。1932年与福克和波多利斯基共同提出多时理论。1933年提出反物质存在的假设。假定了真空极化效应的存在。1936年建立了主要是关于自由粒子的经典场的普遍理论。1937年提出了引力随时间变化的假设。1942年为消除电子固有能量的无限大值而引人不定度规的概念。1962年提出u子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中u子被描写为电子的振动状态。此后,主要研究引力理论的哈密顿表述形式问题,以进一步把引力场量子化。  狄拉克原来从事相对论动力学的研究,自从1925年海森伯访问剑桥大学以后,狄拉克深受影响,把精力转向量子力学的研究。1928年他把相对论引进了量子力学,建立了相对论形式的薛定谔方程,也就是著名的狄拉克方程。这一方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满足相对论的所有要求,适用于运动速度无论多快电子;二是它能自动地导出电子有自旋的结论。这一方程的解很特别,既包括正能态,也包括负能态。狄拉克由此做出了存在正电子的预言,认为正电子是电子的一个镜像,它们具有严格相同的质量,但是电荷符号相反。狄拉克根据这个图象,还预料存在着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互相湮灭放出光子的过程;相反,这个过程的逆过程,就是一个光子湮灭产生出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的过程也是可能存在的。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1923-)在研究宇宙射线簇射中高能电子径迹的时候,奇怪地发现强磁场中有一半电子向一个方向偏转,另一半向相反方向偏转,经过仔细辨认,这就是狄拉克预言的正电子。后来很快又发现了γ射线产生电子对,正、负电子碰撞“湮灭”成光子等现象,全面印证了狄拉克预言的正确性。狄拉克的工作,开创了反粒子和反物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狄拉克是量子辐射理论的创始人,曾经和费米各自独立发现了费米-狄拉克统计法。狄拉克还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发表过大量有关宇宙学方面的论文,推动宇宙学研究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狄拉克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从理论上提出可能存在磁单极的预言。近年来有关磁单极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测取得了迅速发展。1982年国外已有报道,宣称有人发现了磁单极存在的证据。当然,假如真能从实验上证实磁单极存在,一定会引起物理理论的深刻变化。  狄拉克对物理学的发展充满信心,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兴趣、热情全部投入追求科学真理的事业。他为当代物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物理思想,如正则量子化、变换理论、合时微扰、二次量子化、粒子沙表象、空穴理论和反粒子概念、电有共把对称性。路径积分、多时理论、重正化方法、用单极、弦模型、不定度规、引力场量子化等等。这些创造性的新思想为当代物理理论的发展开拓出新路。一大批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杰出物理学家都是在狄拉克思想的引导下,或在狄拉克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而取得丰硕成果的。他对物理学的杰出的贡献也为他带来了崇高的声誉,他因建立了量子力学而和薛定愕共获193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39年获英国皇家奖章,1952年获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1968年获奥海默奖章。他除了是英国皇家学会的成员以外,还是前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和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罗马教皇科学院的成员。狄拉克曾应邀到德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作访问讲学。1935年7月应我国清华大学的邀请,在清华大学作了关于正电子的演讲,并会见了我国的物理学界人士。1984年10月20日,狄拉克在美国佛罗里达逝世,为悼念这位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报告会。  狄拉克一生著作甚丰。他的名著、《量子力学原理》(1930)以深刻而简洁的方式表述了量子力学,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这个领域的一本基本教科书。还著有《量子力学讲义》(1964)、《量子场论讲义》(1966)、《量子论的发展》(1971)、《希耳伯特空间中的旋量。(1974)、《广义相对论》(1975)、《物理学的方向》(1978)等。

  • 科学家提出未来20年粒子物理学研究框架

    追寻隐藏在物质、能量、空间与时间背后的秘密2013年08月10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常丽君 科技日报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8日报道,由美国物理协会组织的斯诺马斯夏季研究会于7月28日到8月6日召开,会上来自100所大学和实验室的近700位粒子物理学家经过9天的密集讨论,最后以一个统一的框架来总结。这一框架规划了物理学家如何在未来20年里揭示隐藏在物质、能量、空间与时间背后的秘密。 在过去两年中,物理学家在理解宇宙基本法则方面取得了非凡进步,但在有关宇宙性质的很多方面依然觉得困惑。比如中微子的基本属性、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所有性质等等问题至今仍保持神秘。而在去年7月发现与希格斯玻色子高度近似的新粒子并不断加深确认后,物理学家们提出了一个粒子物理学未来研究工作的20年展望,包括了今后要研究的宇宙问题框架。 以下是问题简述: (1)希格斯粒子与人们迄今为止所遇到的任何其他粒子都不同,它为何会不同?还有更多的不同之处吗? (2)中微子非常轻、难以捉摸而且会在飞行中改变身份。怎样使这些特性符合我们对自然性质的理解? (3)已知粒子占了宇宙中所有物质的1/6,剩下来的是暗物质。但它究竟是什么?我们能在实验室里探测到这些粒子吗?自然界还有其他未发现的粒子吗? (4)自然界已知有四种力,它们能否统一成一种力的形式?还有其他科学家未曾预料的新力吗? (5)时空中是否存在隐藏的新维度? (6)大爆炸产生了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今天的世界只由物质组成,为什么? (7)宇宙的膨胀为何会加速? “在粒子物理学领域有许多能量,也有大量的观点,”美国物理协会粒子与场分部主席乔纳森·罗斯纳说,“在过去的一年来,我们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并在研究中微子行为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但还有更多秘密等着发现。我们对宇宙物质和能量掌握的还不到5%,而在未来20年里,将有什么实验来帮助我们拓展这些知识呢?” 此外,会议报告也反映了科学家们的下一代观念,包括了对研究生、博士生和该领域年轻科研成员的调查结果,而他们将成为粒子物理学界的中流砥柱。“我们对近1000名年轻科学家进行了调查。” 美国锡拉丘兹大学研究人员乔纳森·阿萨迪说,“斯诺马斯进程还在计划下一代实验,其中许多长达10年之久。今天的决定将造就未来年轻科学家的职业,从现在开始他们将执行这些实验。” 最终报告将于今年秋季公布,将详细解释每个问题的科学重要性,以及探索这些问题所需的科学仪器。会议报告将为粒子物理学项目优选小组(P5)提供决策参考,开发战略性计划并为美国能源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建议。(常丽君) 《科技日报》(2013-08-10 二版)

  • 【资料】太阳可能是神秘暗物质粒子制造工厂

    【资料】太阳可能是神秘暗物质粒子制造工厂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6/200806191615_94067_1622715_3.jpg[/img]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神秘的暗物质遍布整个宇宙,但其特性却是数十年来一直困扰天体物理学家的谜题。如今,一组科研人员开始对太阳内部展开研究,以探讨其最可能的成因之一,从而创造了首次有 望破解这一谜团的机会。  [B]十个小组全力寻找 [/B] 人类一直认为,这种被称为暗物质的不可见东西,占据了宇宙中90%的空间。到目前为止,天体物理学家只是通过重力对恒星和星系的影响,推断出某些神秘物质的存在(例如,暗物质使星系的旋转比原本预期的要快)。 在人类假设中,暗物质的基本组成成份主要可能由两种粒子组成:即所谓的axions和WIMPs(即微弱反应大粒子)。目前有十个小组正在致力于找寻这种重量较大的WIMPs,其中GLAST小组就专门探寻假设WIMPs及其反物质自我相互消亡过程中会产生的伽玛射线。另有少数几个小组则致力于探寻重量较轻的粒子----axions。 在佛罗里达大学物理学家大卫.坦纳和其他科学家看来,无论从社会学角度还是从技术原因,WIPM小组的数量都远远多于axion小组。比如,WIMPs小组会吸引更多的天体物理学家的专业意见,另外,这一重量较大的大粒子也更让人浮想联翩。坦纳教授对SPACE.com表示,“WIMPs还意味着超对称性和超大尺寸,因此一旦被探测到,会给理论学者们提供大量的可研究空间,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来自伯克利大学的X射线天文学家休.哈德森则率领一个小组进行axion研究,他表示,他们发现了一项极有前途的探寻axion的新方法:探查太阳内部。最近在圣路易斯召开的全美天文学年会上,哈德森发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B] 太阳可能是暗物质粒子制造工厂[/B] 无论在电荷之下或是旋转之中,axion的重量都极轻,因此极难与宇宙中周围的物质相结合--即使在这种粒子存在的情况下。太阳被认为可能是制造这些暗物质粒子axions的工厂,具体的想法是:当太阳核心的光量子受到磁场吸引时,他们就会变成axions。由于微粒子只是偶而会与普通物质发生相合作用,因而很容易就会飞越太阳的核心部分,一路畅通地到达由其它粒子组成的太阳表层。一旦到了太阳光环之上,这里的太阳磁场是非常之强的,axions会再度变回成光量子。 哈德森小组希望,通过能够观测到太阳X射线的三大卫星--Yohkoh、RHESSI和Hinode的现有设备能找到这些光量子。哈德森表示,到目前为止的X射线影像已经显示出发现了axion信号。他整个小组成员希望,通过综合大量的映像信息产生更强的潜在的复合信号,进一步增强其探索的灵敏度。这一复合映像可以帮助天体物理学家们去除所谓的背景噪音,它可能是由任何其它物质生成的,而决不是axions。

  • 尼龙粒子中Si元素含量测试探究

    想探究下关于尼龙66中Si元素含量的测试前处理问题!!不知道有没经验的老师可以指导下,万分感谢,(之前处理方式为,称取19g尼龙粒子加入25ml超纯水中,装在50ml离心管中,制备超纯水为空白对照,进行实验),得出结果是空白对照=10ppb,样品≈30ppb左右,但怀疑尼龙的吸水性会导致溶剂变少而使浓度变高,并非完全的是尼龙的析出。所以想采取消解办法来进样[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 测试,如何消解才能有效?

  • 十问“上帝粒子”:新发现背后的谜团

    7月初,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其特征与号称“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高度吻合,引起了学界的轰动和社会的关注。 但在新闻背后,感兴趣的读者或许会还冒出了不少问号:“上帝粒子”真是物理学家都梦寐以求的“圣杯”吗?它是否就隐藏在我们身边?为什么物理学大师霍金不相信它的存在?这次会不会又是一个类似“中微子超光速”的乌龙……带着这些疑问,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参与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欧核中心CMS项目中国组成员陈国明。 “上帝粒子”并非一切物质的质量之源,而且只存在于宇宙大爆炸初期,科学家是要在实验室里“复活”它 科技日报:希格斯粒子为什么让物理学家如此关注? 陈国明:希格斯玻色子又称希格斯粒子,将它称为“上帝粒子”,是因为它是基本粒子的质量之源。 我们知道,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构成。而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和胶子组成,夸克、胶子和电子等至今为止没有发现有更深层次的结构,因此被称为基本粒子。 简单地讲,有了希格斯粒子,基本粒子才有质量,有了质量才产生引力,才会有宇宙中的元素、恒星、行星和生命。 科技日报:今天宇宙中一切物质的质量是否都来自希格斯粒子,“上帝粒子”的称号是否名副其实? 陈国明:“上帝粒子”只是个通俗说法,不能说希格斯粒子给一切物质赋予了质量。 按照物理学标准模型,物质的质量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夸克、电子等基本粒子的质量;另一部分则是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结合能,这部分占的比重其实还要更大。 另外在物理学标准模型的62种基本粒子中,其他61种都已被实验证实了存在,只有希格斯粒子这关键一环仍然悬而未决,它的难以捉摸也让研究者多了几分敬畏。 科技日报:希格斯粒子为什么这样难找?如果它们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话,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捕获不到它们的踪迹? 陈国明:根据物理学标准模型和大爆炸理论,我们的宇宙起始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刚发生时,无数的正反粒子同时产生,轻子和夸克通过与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获得了质量。这些粒子凝聚成物质,通过长时间的演化形成了星系。 而希格斯粒子的使命,在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初始就已经完成了。现在物理学家要再次寻获希格斯粒子的踪迹,就只有建造能量强大的对撞机,在里面给两束高能粒子进行加速、对撞,来模拟宇宙开始的时刻,在实验室里重新“复活”希格斯粒子。 然而每1012次的质子对撞,才可能产生一次希格斯粒子。就好比在一大堆沙子中,有一颗是金沙,需要找出来。更麻烦的是,这种粒子一旦产生就转瞬即逝,十亿分之一秒后就会衰变成光子和强子等其他粒子。 科学家只能通过观测这些粒子,反推它们会不会是希格斯粒子产生后又衰变出来的。 虽然时间仓促,但此次实验结果可信度足够高,而要确认“上帝粒子”现身可能还需继续投入巨资 科技日报:作为迄今最大、最昂贵的物理科研装置,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就是为了寻找希格斯粒子吗?为什么要造这么大的对撞机? 陈国明:LHC位于瑞士与法国交界处,加速器轨道总长27公里,投资30.68亿瑞士法郎,设计能量达14万亿电子伏(14TeV)。LHC设有4个对撞点——ATLAS、ALICE、CMS和LHCb,均有中国资金和学者的参与。其中两个主要实验ATLAS(超环面仪器)和CMS(紧凑缪子线圈)的目标,就是寻找希格斯粒子和其他新的物理现象。 对撞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消耗大量能源给粒子加速,再让两束具有巨大动能的粒子对撞。能量越高,粒子相互轰击时发生的作用就越大,越容易产生希格斯粒子。此前费米实验室的Tevatron(万亿电子伏特加速器)和欧洲的电子对撞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运行,一直没找到希格斯粒子,后来发现就是因为能量太低。因此LHC从一开始就寄托着寻找希格斯粒子的最后希望。 科技日报:去年CERN格兰萨索实验室过早公布未经验证的“中微子超光速”错误结论,引起了学界的一些批评。这次CERN和费米实验室如此“高调”地公布发现新粒子,是否也有追求轰动效应,甚至说在欧债危机下争取公众支持、争取科研经费的考虑? 陈国明:此次所用的数据截止到今年6月中旬,而6月底就要完成数据处理,得出结论。这次公布结果,可以说在时间上确实很赶,很紧张,主要原因是为了在7月7日在澳大利亚开幕的世界物理学大会之前发布,在会上迎接全球同行的审议。另一方面恐怕也有争取公众支持的因素。 但与无心得出“中微子超光速”结论的OPERA项目不同,LHC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希格斯粒子,自从2010年3月开始运转以来也取得了这一阶段所需的数据,而数据积累越多,实验灵敏度就越高,越有可能做出发现。应该说今年收获结果不算晚也不能算早,在预期时间之内。 此外,每个实验都从两个独立衰变到找到这个新粒子,而每个衰变道都有多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得到一致的结果、CMS和ATLAS两个实验都取得了一致的研究结果,2012年的结果也与2011年的一致,加上确定性水平达到5西格玛(在统计学上为“真”的比率是99.99994%),出现“乌龙”的可能性应该说还是很小的。 至于美国费米实验室公布的结果,在灵敏度和价值上要低于LHC,而且他们的Teratron加速器去年底已经关闭了,这次是对以前数据重新分析。 科技日报:目前CERN也尚未确认这次发现的新粒子就是希格斯粒子,您认为要真正确认“上帝粒子”已经找到,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陈国明:虽然这次发现新粒子的一些特征,比如产率(出现几率)、衰变模型等与之前预言的希格斯粒子相吻合,但现在统计性太少,还不能确定这个新粒子的各种特性,因此这次也可能发现的是另一种新粒子。 以目前取得的数据,要最终确认希格斯粒子的存在恐怕还远远不够,仍然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积累。可能还需要再建一个高能量的直线正负电子对撞机,才能更仔细、准确地验证这个结果。不过要建这个对撞机,耗资会相当于数百亿人民币,跟LHC差不多,需要国际合作来实现。 并非所有物质理论模型都给“上帝粒子”留了位置,为了物理学的未来,必须搞清楚它的存在与否 科技日报:既然希格斯粒子被称为物理学家梦寐以求、苦苦寻觅的“圣杯”,为什么霍金此前坚持认为希格斯粒子不存在?为什么前几年寻找希格斯粒子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怀疑之声? 陈国明:其实在物理学界,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希格斯粒子必定存在。像我是做实验物理的,此前也确实不完全相信它的存在。但毕竟希格斯粒子的存在与否,事关物理学标准模型的根基。无论相信、反对还是怀疑希格斯粒子的存在,大家都希望尽快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因此才会投入这么大的项目进行研究。 在理论物理学领域,标准模型并不是唯一的金科玉律。其他还有像超对称理论,认为存在多种希格斯粒子,且与标准模型当中的希格斯粒子有很大不同;而霍金等一些科学家则支持超弦理论,这种理论能把包括引力在内的自然界全部4种基本作用力统一起来,这是标准模型和超对称理论做不到的;但超弦理论中并没有希格斯粒子的位置。正因为这个,霍金才会出100美元跟人打赌说希格斯粒子并不存在,不过他打输了。 科技日报:如果这次能够确认发现了希格斯粒子,将对物理学有哪些意义? 陈国明:如果能证实这次发现的就是希格斯粒子,将是里程碑式的成就,使物理学迈出一大步。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之所以能被广泛接受,就是因为这个体系中的其他粒子都已经找到,和宇宙大爆炸也不冲突,证据基础非常扎实。而像超对称理论中预言每种已知的粒子都有一种伴子,但至今一种伴子都没有找到;超弦理论同样也没有证据。如果能确认希格斯粒子确实存在,物理学标准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将更加坚实,从而推动物理学家探索其他前沿问题。 科技日报:当确认发现希格斯粒子之后,粒子物理学还要解释哪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陈国明:即使这次终于发现了希格斯粒子,仍远远不意味着粒子物理学即将画上圆满句号。物理学标准模型不是万能的,像暗物质、暗能量、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等问题,它都不能解释。而根据现有理论,我们的宇宙组成中有73%是暗能量,23%是暗物质,只有4%是目前理论所能解释的物质。 此外,目前人们认为夸克和轻子是最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否还由更小的粒子组成,是否能组成不同于质子、中子的其他形态,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科技日报:如果证明希格斯粒子不存在,或者这次发现了一种不符合现有理论的新粒子,是否会像19世纪末催生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经典物

  • 塑料粒子专用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测定金刚石微粉中的水分含量

    金刚石微粉是最硬的一种超细磨料,广泛应用于机械、航天、光学仪器、玻璃、陶瓷、电子、石油、地质、军工工业部门,是研磨抛光硬质合金陶瓷、宝石、光学玻璃等高硬材料的理想材料。本试验通过用卡式加热炉对金刚石微粉样品进行加热,释放出其中的水分,用空气作为载气间接进样测定金刚石微粉中水分含量,验证AKF-PL2015C塑料粒子专用卡尔费休水分仪测定金刚石微粉中水分含量的可行性、准确度与重复性。

  • 物理学基本粒子“上帝粒子”身份获新证据支持

    物理学基本粒子“上帝粒子”身份获新证据支持  新华网日内瓦3月14日电(记者 吴陈 王昭)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14日发布公告称,对更多数据的分析显示,该中心去年宣布发现的一种新粒子“看起来越来越像”希格斯玻色子。  CERN去年7月4日宣布,该中心的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ATLAS和CMS发现了同一种新粒子,它的许多特征与科学家寻找多年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  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其他粒子都已被实验所证实,只有希格斯玻色子未得到确认。由于它极其重要又难以找到,故被称为“上帝粒子”。  根据最新公告,科学家分析了比去年的研究多两倍半的数据,计算新粒子的量子特性以及它与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强有力地表明它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但CERN表示,目前还无法判断它到底是标准模型中的希格斯玻色子,还是其他理论预测的好几个最轻的玻色子的组合。要弄清这个问题,还需要大型强子对撞机搜集更多数据,对各种衰变模式进行分析,“找到这个答案需要时间。”  希格斯玻色子得名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他预言了这种粒子的存在。假设中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  对这一重大发现做出重大贡献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已于今年2月中旬进入第一次长期停机维护,CERN将对包括大型强子对撞机在内的整个系列加速器装置进行维护和升级。  停机期间很多实验工作将继续进行,其中包括对大型强子对撞机收集的新粒子数据进行分析。大型强子对撞机预计于2015年再次启动,届时其对撞能量将提高到设计最高能量——每粒子束流7万亿电子伏特。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