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六源有机

仪器信息网六源有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六源有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六源有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六源有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六源有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六源有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六源有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六源有机相关的论坛

  • 有机实验员

    有机实验员与无机实验员的比例为多少?有机的工资多还是无机的工资多?前辈告诉我说现在有机实验员比较少?工资也比较高,但是具体什么情况不清楚

  • 【原创大赛】GC-FPD 测定微量有机硫和有机磷物质灵敏度异常的案例

    【原创大赛】GC-FPD  测定微量有机硫和有机磷物质灵敏度异常的案例

    [align=center]GC-FPD 测定微量有机硫和有机磷物质灵敏度异常的案例[/align][align=center]概述:检测器密封问题导致的灵敏度异常[/align][align=center]故障情况[/align] 某用户使用Shimadzu的GC-2014C-FPD检测器,测定环境空气中微量有机硫化物和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用户某时期的实验结果,有机硫灵敏度较低。 有机硫分析条件如下: 色谱柱:Rtx-1 30m*0.53mm*1um 柱流量:5ml/min,分流进样 分流比:20 进样口温度:200℃ 检测器温度:280℃ 柱温程序:40℃恒温 氢气流量:60ml/min 空气流量:80ml/min 样品:10ppm有机硫(硫化氢、二甲二硫、甲硫醇、甲硫醚) 进样体积:1ml 惰性六通阀进样 谱图:[img=,690,26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32131201583_7254_1604036_3.jpg!w690x265.jpg[/img] 硫化氢出峰甚小,几乎刚刚检出。 虽然有分流比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检出能力显然是不正常的。[align=center]仪器的检查和诊断[/align] 考虑到硫化物分析的特殊性(多种有机硫组分容易产生吸附等问题,检出限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决定先试验有机磷分析项目。 首先将检测器的滤光片更换为P滤光片,检查维护进样口、隔垫、衬管,更换色谱柱,设定有机磷分析条件如下: 色谱柱:Rtx-5 30m*0.32mm*0.5um 柱流量:1.5ml/min,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进样时间1min) 进样口温度:220℃ 检测器温度:290℃ 柱温程序:40℃保持1min,40℃/min升至200保持0min,10℃/min升至280,保持10min 氢气流量:80ml/min 空气流量:120ml/min 样品:0.1ug/ml有机磷混标1ul 谱图如下: [img=,690,2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32131391871_1839_1604036_3.jpg!w690x276.jpg[/img] 有机磷分析的信噪比较好,检出限也没有问题。至此可以基本排除仪器的气源和检测器硬件问题。 多说几句,Shimadzu的FPD检测器发生灵敏度降低现象,大部分原因是气源不良,尤其是氢气和空气不良。实验室现在多采用氢气发生器和空气发生器作为气源,发生器往往也会成为污染源。尤其是某些国产空气发生器,号称无油压缩机,其实内部就是一个冰箱压缩机,维护不足就会释放油蒸汽至空气出口,造成FPD灵敏度降低甚至不出峰的故障。氢气发生器维护不足,亦会有类似问题。 FPD测定微量硫和测定微量磷,除去滤光片不同,其他所有电器硬件机构都相同,既然测定有机磷没有问题,那么仪器的电器硬件系统(FPD放大板、光电倍增管、高压)应该没有大问题。[align=center]问题发现和处置[/align] 将S滤光片换回,柱子未变动,按照仪器出厂验收的标准方法,进样十二烷硫醇标品,标品可以出峰,但灵敏度不高。 多次重复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仪器点火电平跃变不太正常。FPD点火之前,做检测器的零点释放操作,观察输出电平,大致有数百微伏。点火之后再次观察,输出电平只有几万微伏,比正常的点火电平跃变低了一个数量积。如图:[align=center][img=,690,45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32132061758_1499_1604036_3.jpg!w690x456.jpg[/img] [/align] 用玻璃片检查FPD的出口,可以观察到水雾,确认火焰是存在的。 困惑之下,试探检查一下检测器的燃烧室部分,拆解检测器上盖的时候,发现上盖的紧固螺栓并未旋紧。拧紧螺栓,再次点火测试,电平跃变幅度正常,达到数十万uV,如图[align=center][img=,690,41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32132382541_2089_1604036_3.jpg!w690x414.jpg[/img] [/align] 进样测试,十二烷硫醇出峰正常。 再恢复色谱柱连接,进样微量有机硫样品出峰正常,如图: (关键看y轴单位,10ppm硫化氢的信噪比达到10000左右) [img=,690,28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32133089452_6902_1604036_3.jpg!w690x285.jpg[/img] 看来是FPD检修的时候,没有装配良好,造成检测器的密闭不良,造成故障。[align=center]试探原理解释[/align] FPD测定有机硫时,检测器内部气体流量较低(140ml左右),密封问题造成的影响较大。测定有机磷时气体流量大(200ml左右),密封问题造成的影响较小。 由FPD硬件结构推断,可能在漏气的情况下,火焰偏离了检测器内部光轴——即偏离A点(怀疑火焰位置会偏高),那么火焰经透镜聚焦之后的光斑就会偏离光电倍增管,造成灵敏度降低。[align=center][img=,690,31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32133248318_2599_1604036_3.jpg!w690x316.jpg[/img]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小结[/align]日常使用中注意观察,牢记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发的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装置样机通过检测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李淼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装置研发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开发的相关仪器通过了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专业检测,检测精度达到《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的要求,各项指标均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  在国家“863”项目“农田生境感知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下,课题组成员在痕量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人员通过单光源多通路方法降低了光源功率波动的干扰,并引入嵌入式系统与网络通信模块,开发了小型化、快速农残检测装置样机。实验表明,该装置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检测数据实现云存储,实现了农产品现场快速检测,未来有望进行产业化应用与推广。  此外,该课题组在农药残留检测基础技术研究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探索,旨在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光纤调制、先进纳米材料制备、微弱信号处理等技术,构建新型便携式农残拉曼光谱检测系统,实现超痕量农残的定性、定量检测。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1120/146583.shtml

  • 【资料】药物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概述

    摘 要 本文综合介绍各种药物中残留溶剂测定的多种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剂及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等。关键词 药物 残留溶剂 测定方法 药品中的残留溶剂是指在合成原料、辅料或制剂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未能被全部清除,服用后对人体有毒性和致癌作用,近年来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在新药研究中要求越来越严格。从1994 年起, ICH(人用药物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 着手编撰关于溶剂残留量的指导原则。1997 年美国FDA 根据此原则发布题为“杂质:残留溶剂(Q3C) 的指导原则(草案) ”。ICH程序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后通过此原则,欧盟、美、日三方签字后正式生效1 。我国在1995 年药典也规定7种限制溶剂残留项2 ,在2000 年药典中3 ,根据ICH 的限度要求对这7 种溶剂残留限量进行调整。ICH 要求检测的溶剂就有69 种,虽然我国药典并未要求按ICH的规定实施,但在新药研究中对于残留溶剂的要求事实上是参照ICH 的规定执行的。这是SDA 对新药研究从严从高要求的体现,也是与国际接轨,适应WTO规则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药品的合成、制剂、消毒工作涉及到的有机溶剂有上百种,气相色谱法是中国药典对有机残留溶剂测定的法定检测方法,也是检测有机溶剂的最常用、最适用的方法之一,但其他现代分析手段的应用,比如比色法、HPLC 法、核磁共振法、热重分析法以及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是对气相色谱法的补充,也是残留溶剂测定新方法有益尝试。最近十多年,残留溶剂测定的文献报道越来越多,为加强学习,也为使初学者对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作者查阅各种文献,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稍做总结,对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作一简要介绍,希望能给读者一点启示。

  • 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1.原理 样品经有机溶剂提取,纯化,浓缩后注入气相色谱仪,依靠流速恒定的气体(称为“载气”),在一定温度下,携带被测的气化样品,通过色谱柱,由于样品中组分与固定相之间的吸附力或溶解度不同而被逐一分离,随即通过电子捕获检测器,由记录仪将信号记录,或由微处理机自动制图和计算,并打印出分析数据。 电子捕获检测器(ECI))是一种对有机氯农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高灵敏度的色谱检测器。其原理:用。。Ni或。H源作为放射源,发射13射线轰击检测器中的载气分子,使之离解,产生大量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固定的基始电流。但它只对具有电负性物质(即能捕获电子的物质)有信号。当电负性物质进入电离室时,可以捕获慢速、低能量的点子,从而使基始电流下降,产生信号,然后根据基始电流降低信号测定被分析物质的含量。 2.仪器 GC仪(具电子捕获检测器)。 3.试剂 ①丙酮。 ②乙醚。 ③苯。 ④石油醚(沸程30~60℃)或环乙烷(沸点80,7℃)。 ⑤95%乙醚。 ⑥HCl04+冰乙酸(1+1)。 . ⑦浓H。S04。 ⑧无水Na。SO。。 ⑨2%NazS()4溶液。 ⑩K2 C2()4。 ⑩六六六、滴滴涕标准贮存溶液(100ug•mL-1)(精确称取六六六,滴滴涕各异构体lOmg,溶于苯,并分别定溶至100 mL,贮于冰箱中)。 ⑥六六六、滴滴涕标准应用液(20ug•mL~,0.01ug•mL-1)(均以苯定溶)。 4.仪器及工作条件 ①不同放射源,其条件分别为: a.氚一钛(。H—Ti)源电子捕获检测器:气化室温度170℃,检测器温度180℃,载气N。(99.99%),流速60 mL/min。 b.。。Ni源电子捕获检测器:气化室温度215℃,检测器温度225℃,载气N2(99.99%),流速90 mE/rain。 ②色谱柱条件:玻璃柱长2 in,内径3 mm,内装1.5%OV-17与2%QF-1及Chromosorb W酸洗,80~i00目。 5.检测 ①肉类: a.有机溶剂提取:称取20 g肉样于研钵中,加80 g无水Na2S04,研成干粉状,移人具塞三角瓶中,加环己烷100 mL,振荡30 rain,过滤。滤液转入分液漏斗中,加浓H:S0410 mL,振摇,放气,静置,分层,弃磺化层。有机相多次加浓H。S04 5 mI。,反复磺化,直至无色透明,弃硫酸层。有机相加2%Na2S04溶液100 mL,振摇,放气,静置,分层,弃水层。有机相加15 g无水NazS04脱水于K—D浓缩器中,浓缩至0.5-1.0 mL。取浓缩液2~5弘L注入GC仪检测(同时做空白实验)。 b.酸消化:取肉样于具塞三角瓶中,]E(1-k1)HCl0~+冰乙酸40 mI。,置80℃水浴加热5 h,移人分液漏斗中,加环己烷30 mL,20 mL,20 mL,20 mL分次提取,合并环己烷,经无水NaaSO脱水,过滤,转入100 mI。g-l~oe,定溶,然后用硫酸磺化,以下操作同a法(同时做空白实验)。 ’ ②蛋与蛋制品:称取10 g蛋样于具塞三角瓶中,JJ~NiN 50 mI。,振荡30 min,过滤于浓缩器中,除丙酮。在剩下的残渣中加50 mL环己烷,溶解残渣,并将其移人分液漏斗中,振摇,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再用环己烷20 mL重复一次,合并有机相。向其中加入15 g无水NazS04,使有机相脱水于分液漏斗中,用环己烷补足至i00 mL。加5 mL浓H2S04,磺化,以下操作同①a法,取浓缩液2~5 gl。注人GC仪检N(N时做空A实验)。 ③乳与乳制品:取50 g鲜乳样于分液漏斗中,加乙醇50 mI。,草酸钾0.5 g,振摇l min,加乙醚50 mL,摇匀,加环己烷50 mI。,振摇2 rain,静置,分层,弃下层。在有机相中,加15 g无水Naz804脱水于K—D浓缩器中,浓缩,残液为黄色透明油状物,加环己烷50 mL溶解残液,移人分液漏斗中,环己烷补足至100 mL。加浓HzS04 10 ml。,以下操作同①a法,取浓缩液2~5肛I。注入GC仪检测(同时做空白实验)。 ④粮食:取20 g粉碎的粮食样于具塞三角瓶中,加环己烷50 ml。,振荡30 rain,过滤于分液漏斗中,加环己烷至100 ml。。加lo mE,浓HzS04磺化,以下操作同①a法。取浓缩液2~5弘L注入GC仪检测(同时做空白实验)。 ⑤蔬菜、瓜果:取50 g匀浆的蔬菜瓜果样,加丙酮loo mL,振荡1 rnin,浸泡1 h,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环己烷100 mI.,振摇,加29/6 Nla2S04溶液200 mL,振摇,静置,分层,弃下层。有机相中加15 g无水Na2S04脱水,移人分液漏斗中,用环己烷补足至100 mL,加10 mL浓HzS04,磺化,以下操作同①a法。取浓缩液2~5uL注入GC仪检测(同时做空白实验)。 ⑥动植物油:取10 g油样于分液漏斗中,加环己烷250 mL,溶解,振摇,加浓硫酸磺化,以下操作同①a法(同时做空白实验)。 6.标准曲线制备与检测 ①外标峰面积标准曲线定量法:取六六六、滴滴涕标准应用液(0.01ug/ml。),用苯稀释定容成不同浓度,分别注人5肚L于G仪,以峰面积为纵坐标,农药含量为横坐标,分别绘制有机氯各同分异构体标准曲线。然后,将被检样品浓缩液也注入5肛I。,并在色谱图(图12—1)上量出峰高,再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农药含量。 ②内标峰面积标准曲线定量法:在已提取处理的样液中加入环氧七氯为内标物。从色谱图上量出内标物及各种农药的峰面积,求出各农药对内标物的峰面积比。以峰面积比对标准溶液浓度作图,分别绘制标准曲线。在检测样液时按上述加入环氧七氯为内标物检测,从标曲线上查得相当于所得峰面积比的溶液浓度,然后再换算成样品中农药含量。 7.分离效果及保留时间f表12.11 ‘ x一蕊Cs X l 000 m×1 000×等 式中:x——样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mg•kg~; Cs——标准曲线对应含量,弘g; V-——品纯化浓缩体积,mL; %——进样体积,mL; m——样品质量,g。 9.说明 ①无水NazSOt为样品脱水剂。 ②环己烷或石油醚在本实验中作用是提取样品脂溶性有机氯农药残留。 ③2%Na2S04为洗涤磺化时残留的极性物质。 ④乙醚(无水),丙酮为脂肪溶剂,在本实验中为提取试样脂肪。 ⑤K2C204。乙醇在本实验中作用为破坏乳脂球的脂肪膜,有利于乳品种农药的提取。 ⑥样品如为动物油、肥肉时,其提取样量为5 g;乳制品取样量按鲜乳折算;蛋与蛋制品10个鲜蛋去壳,混匀后再取样,蛋制品取样按鲜蛋折算。 ⑦蛋样在用丙酮处理后蒸除时,在浓缩过程中,溶液变粘稠,常有泡沫,应小心不让其溢出。 ⑧色谱柱只能选用玻璃柱,如选用不锈钢柱时,其有机氯农药残留物会对金属壁产生催化分解及吸附现象,干扰检测。 ⑨色谱柱装填已涂渍好固定液担体的操作必须认真,特别注意填充均匀、紧密,不应留有间隙或死空间。更不可损坏担体,以免改变柱的效能。填毕,NNNN_kNNNN~Ng。然后在略高于操作时的柱温下持续老化36~48 h。 ⑩气相色谱法是我国食品卫生检验标准第一法。本法具有快速、灵敏、简便、准确和分离能力高的特点,并能将六六六、滴滴涕各异构体分离,准确定量。本法最低检测限10—11~101。g。在一般情况以外标法(标准液系列)简便易行,而内标法(加人内标物,如环氧七氯)会产生由仪器响应改变而引起的误差和进样误差。方法回收率,。一BHC 88%~95%,7-BHC97%~106%,fl-BHC 85%~101%,&BHC 94~101%,P,P’一DDE 97%~101%,P,P,一DDT100%~102%。 资料来源:国家[url=http://www.rmhot.com][color=#000000]标准物质[/color][/url]网资料中心

  •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

    前言在我国,VOCs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 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20℃条件下,蒸汽压大于或者等于10 Pa且具有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通常分为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简称NMHCs)、含氧有机化合物、卤代烃、含氮有机化合物、含硫有机化合物等几大类。VOCs参与大气环境中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其对区域性大气臭氧污染、PM2.5污染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多数VOCs具有令人不适的特殊气味,并具有毒性、刺激性、致畸性和致癌作用,特别是苯、甲苯及甲醛等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伤害。VOCs是导致城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物,主要来源于煤化工、石油化工、燃料涂料制造、溶剂制造与使用等过程。本方法参考《HJ 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测试方法,使用全自动热解析仪建立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法。方法得到的挥发性有机物校正曲线R2 均在0.990以上,回收率为93.6%~108.4%,RSD为1.23%~9.87%。都满足了HJ734-2014中相应的要求。关键词 全自动热解析仪,HJ734-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1、 仪器和设备1.1 CDS 7550S 全自动热解析仪;1.2 GC- MS2010气相色谱-质谱仪;1.3 吸附管: Carbograph1 60/80,Carbograph2 60/80,Carboxen 1000 60/80混合填料,1/4英寸×3.5英寸;1.4 容量瓶:5mL,A级。2、 试剂和材料2.1甲醇(色谱纯, Fisher Chemical);2.2 内标标准溶液:ρ=2000μg/mL,1,2-二氯乙烷-d4和甲苯-d8,国家标准物质;2.3 4-溴氟苯:ρ=2000μg/mL,国家标准物质;2.4标准溶液: ρ=2000μg/mL,国家标准物质;2.5标准贮备液:ρ=1000μg/mL用甲醇(2.1)稀释标准贮备液(2.4),避光低温保存;2.6 内标使用液:ρ=50μg/mL用甲醇(2.1)稀释标准贮备液(2.2),避光低温保存;2.7 4-溴氟苯使用液:ρ=50μg/mL用甲醇(2.1)稀释标准贮备液(2.3),避光低温保存。3、测试过程3.1 样品分析方法3.1.1 热脱附条件吸附管初始温度:室温;聚焦冷阱初始温度:-5℃; 干吹流量:50ml/min;干吹时间: 5min;吸附管脱附温度:270 ℃;吸附采样管脱附时间:3min;脱附流量:50ml/min;聚焦冷阱温度:-5℃;聚焦冷阱脱附温度:250 ℃;冷阱脱附时间: 3min;传输线温度:150 ℃。3.1.2 GC-MS检测条件色谱柱:MEGA-624ms 60m*0.25mm*1.40μm;进样口温度:220℃;柱流速:1.5mL/min(恒流);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15:1;柱箱温度:38℃,保持2min,以5℃/min升温至150℃,以10℃/min升温至220℃,保持2min。离子源:EI 源;离子源温度:250℃;离子化能量:70eV;扫描方式:全扫描;扫描范围:SIM;溶剂延迟:2.0min;电子倍增电压:与调谐电压一致;接口温度:250℃。3.3校准曲线绘制分别移取一定量的标准贮备液(2.5)加到容量瓶(1.4)中,并用甲醇(2.1)定容至刻度,将容量瓶垂直振摇三次,混合均匀, 配制目标化合物浓度分别为 5、10、20、50、100μg/mL 标准系列。用微量注射器取 1.0μL 混标溶液注入老化好的空白吸附管,同时在吸附管中加入 1.0μL内标使用液(2.6),1.0μL 4-溴氟苯使用液(2.7),得到含量为 5.00、10.0、20.0、50.0、100ng 的校准系列吸附管,每根吸附管的内标含量均为 50ng。将采样管直接放入样品罐中,样品罐有自密封效果,无需加装密封帽。分析过程种可通过仪器的干吹功来代替离线的氮气吹扫过程,省去挨个给采集管进行离线氮吹带来的麻烦。按照3.1样品分析方法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测定,记录标准系列目标化合物和相对应内标的保留时间、定量离子的响应值。4、实验结果4.1目标化合物的色谱图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0/202210081513294122_1633_3191395_3.png图2挥发性有机物标样色谱图4.2标准曲线结果以目标化合物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用线性拟合建立校准曲线。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0/202210081513297590_9342_3191395_3.png图3异丙醇标准曲线结果以异丙醇为例,图3为其标准曲线。表1统计了所有化合物的线性结果R2值,以及RF-RSD。22种目标物的R2 均在0.993以上,其中大部分都在0.998以上。满足HJ734-2014中8.3.2要求的曲线相关系数需大于等于 0.995。表1 线性结果化合物名称保留时间/minR2RF-RSD丙酮7.1840.9936 25.72异丙醇7.4240.99969.57正己烷9.2890.998912.38乙酸乙酯10.6810.99729.11苯12.4710.99838.42六甲基二硅氧烷12.3090.993227.463-戊酮14.4180.996810.38正庚烷13.1020.9981 6.60甲苯16.8490.99757.16环戊酮18.8790.9977 7.49乙酸丁酯18.6870.996113.59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21.0740.99993.92乙苯20.7550.99735.69间、对二甲苯21.0740.99993.922-庚酮22.3510.9992 10.38苯乙烯22.1540.9999 3.65邻二甲苯22.1540.9989 3.65苯甲醚23.3290.9996 4.271-癸烯24.8250.99993.352-壬酮28.9080.9968 8.791-十二烯30.3490.9995 6.124.3 精密度及准确度结果对浓度为5ng、50 ng 、100ng的低中高三个浓度分别进行了 8 次平行测定,得到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见表2、表3、表4。三个浓度点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均满足HJ734-2014中10.1和10.2规定的精密度0.8%-36.1%,准确度91%-122%的要求。表2 5ng精密度准确度结果化合物保留时间/min计算浓度/ng平均浓度/ ngRSD/%平均回收率/%12345678丙酮7.1845.145.335.535.724.964.75 4.484.595.068.84101.2异丙醇7.4244.49 4.67 5.12 4.55 4.61 4.82 5.37 5.244.866.9897.2正己烷9.2895.575.385.355.454.885.155.074.735.205.63104乙酸乙酯10.6815.324.985.644.564.685.315.424.765.087.78101.6苯12.4715.194.97 5.69 5.144.905.245.395.265.224.79104.4六甲基二硅氧烷12.3094.994.855.185.575.404.775.375.175.165.37103.23-戊酮14.4185.264.855.324.614.344.544.654.894.817.1996.2正庚烷13.1024.89 5.114.945.034.875.495.045.125.063.92101.2甲苯16.8495.525.555.615.155.285.595.605.085.424.02108.4环戊酮18.8794.864.014.784.894.564.455.325.114.758.5895.0乙酸丁酯18.6874.355.324.644.325.314.204.554.764.689.1993.6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21.0744.905.064.915.084.684.795.415.044.984.4299.6乙苯20.7554.944.985.095.034.785.015.695.315.105.47102.0间、对二甲苯21.0744.905.064.915.084.684.795.415.044.984.4299.62-庚酮22.3514.695.244.914.984.434.994.985.144.925.1998.4苯乙烯22.1544.805.044.964.994.664.935.575.225.025.50100.4邻二甲苯22.1544.805.044.964.994.664.935.575.225.025.50100.4苯甲醚23.3294.474.424.754.444.684.555.434.864.707.1394.01-癸烯24.8254.544.874.664.654.454.615.305.084.776.1495.42-壬酮28.9085.124.525.295.054.914.925.225.135.024.83100.41-十二烯30.3494.904.945.094.894.825.065.215.195.012.93100.2表3 50ng精密度准确度结果化合物保留时间/min计算浓度/ ng平均浓度/ ngRSD/%平均回收率/%12345678丙酮7.18446.549.7 49.952.254.952.353.851.751.45.16102.8异丙醇7.42450.049.048.7 46.350.248.551.850.349.4 3.3298.8正己烷9.28943.150.450.046.448.345.644.651.647.56.4095.0乙酸乙酯10.68152.950.249.651.053.750.550.848.550.93.30101.8苯12.47149.947.648.950.253.049.649.447.249.53.6199.0六甲基二硅氧烷12.30946.251.858.348.747.745.958.652.352.29.87104.43-戊酮14.41850.146.147.251.353.850.251.648.749.9 5.0599.8正庚烷13.10244.051.552.044.147.153.544.251.948.5 8.4797.0甲苯16.84950.049.948.051.253.750.450.747.750.2 3.73100.4环戊酮18.87950.452.446.850.653.450.654.351.751.34.45102.6乙酸丁酯18.68748.949.649.252.754.251.752.649.451.03.92102.0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21.07446.749.448.948.849.649.748.949.148.9 1.9397.8乙苯20.75550.550.648.151.753.850.751.648.650.7 3.55101.4间、对二甲苯21.07446.749.448.948.849.649.748.949.148.9 1.9397.82-庚酮22.35146.348.848.348.150.949.351.148.949.0 3.1498.0苯乙烯22.15447.548.647.347.750.149.040.748.348.5 2.1297.0邻二甲苯22.15447.548.647.347.750.149.040.748.348.5 2.1297.0苯甲醚23.32947.048.749.048.350.849.749.948.449.2 2.6598.41-癸烯24.82545.847.346.845.949.647.248.147.547.3 2.5894.62-壬酮28.90842.846.649.249.253.551.253.349.649.47.1698.81-十二烯30.34947.450.048.648.251.550.251.650.849.8 3.1599.6表4 100ng精密度准确度结果化合物保留时间/min计算浓度/ng平均浓度/ ngRSD/%回收率/%12345678丙酮7.184104.6 104.0 104.2 101.6 102.7 104.6102.4101.8 103.2 1.23103.2 异丙醇7.424102.1 105.498.4101.2104.8102.5103.9105.4102.92.37102.9正己烷9.289102.2 99.72 101.2104.8102.5103.9105.4 105.4103.01.29103.0乙酸乙酯10.68195.694.694.3102.995.895.396.2106.0100.8 4.44100.8 苯12.471102.1 101.9111.8106.0107.1104.8102.2105.9105.23.18105.2六甲基二硅氧烷12.309101.3 105.5103.4104.895.7105.598.6102.8102.23.44102.23-戊酮14.418103.9102.8106.1102.2 98.499.7103.2100.8102.12.41102.1正庚烷13.102104.2102.8102.3102.7101.8 99.0101.792.4100.83.68100.8甲苯16.849105.5103.0102.8103.5103.9101.1103.7111.5104.43.02104.4环戊酮18.879107.8107.199.798.6100.9101.4104.7103.6102.93.40102.9乙酸丁酯18.68798.6102.5105.6103.799.7102.4103.6103.3102.42.21102.4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21.074101.6104.5105.5103.4105.2100.9101.499.3102.72.19102.7乙苯20.755102.1101.4107.1101.4109.899.9101.2100.9103.03.40103.0间、对二甲苯21.074101.6104.5105.5103.4105.2100.9101.499.3102.72.19102.72-庚酮22.351104.8100.7 103.8105.2105.7103.1105.7104.7104.21.60104.2苯乙烯22.154101.3103.5103.8106.4107.6100.9104.499.9103.52.59103.5邻二甲苯22.154101.3103.5103.8106.4107.6100.9104.499.9103.52.59103.5苯甲醚23.329100.897.798.599.8101.9102.7100.9101.7100.51.72100.51-癸烯24.825101.3106.3103.0108.0100.699.0107.999.3103.23.63103.22-壬酮28.908108.9107.7101.7102.8104.0103.8100.1101.9103.92.90103.91-十二烯30.349102.9103.2105.4101.0102.8101.3104.8101.5102,91.57102,95、结果与讨论本实验参考《HJ 734-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方法得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校正曲线R2 都在0.990以上,回收率为93.6%~108.4%,RSD为1.23%~9.87%,都满足了HJ734-2014中相应的要求。参考标准1、HJ 734-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 GCMS6800测定水中的6种有机磷残留

    前言: 近年来,饮水安全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喷洒后的农药可以分布于空气、水和土壤中,而直接施用于土壤的农药则会流入附近的水体或渗透到地下水中。有机磷农药作为世界上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农药,正通过各种途径污染水源。目前,水中痕量有机磷农药的分析方法正在不断改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具有检出限低,定性能力强、定量准确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水中痕量农药残留的检测。仪器简介GC-MS 6800是天瑞仪器精心打造的一款高性价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中农药残留的测定。http://www.skyray-instrument.com/cn/images/2015/0420/1.jpg实验原理用有机试剂萃取水中可能残留的有机磷农药,用GCMS进行测定,以保留时间和标准质谱图比对进行定性,以各物质定量离子峰面积及外标法进行定量。在国标GB3838-2002中,对六种有机磷的限量分别为:对硫磷3ug/L,甲基对硫磷2ug/L,马拉硫磷50 ug/L,乐果80 ug/L ,内吸磷30 ug/L,敌敌畏50 ug/L。一、实验部分1.1 试剂及仪器二氯甲烷:色谱纯;无水硫酸钠:分析纯;6种有机磷标准品:各100 ug/mL;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6800);旋转蒸发仪;氮吹仪1.2 6种有机磷检测仪器条件色谱柱:DB-5MS(30m*0.25mm*0.25um),柱流量:1.0mL/min进样口温度:270℃,气质接口温度:260℃,离子源:260℃ 柱箱温度:50℃(1min) 20℃/min 200℃(7min)30℃/min 280℃(1min) 进样量:1.0uL(不分流),不分流时间:1.0min,分流比:10:1溶剂切除时间:4min检测器电压:-1000V,电流:100uA扫描方式:SIM扫描 SIM扫描时分段扫描参数设置:扫描起始时间/min持续时间/min扫描离子/amu44109 145 185 2208487 88 93 125 143 170 229122200 233 246 26314293 97 125 173 235http://www.skyray-instrument.com/cn/images/2015/0420/2.jpg图1 6种有机磷(0.5ug/mL)SIM扫描图1.3 实验步骤取水样250mL置于5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2g无水硫酸钠溶解后,用20mL二氯甲烷萃取,充分振荡5分钟,静置分层,收集有机相;用20mL二氯甲烷再萃取1次,合并有机相;有机溶剂经盛有2g无水硫酸钠的玻璃漏斗脱水后旋转蒸发至约5mL,氮吹至近干,用正己烷准确定容至2.0mL,过0.22um有机滤膜后测试。二、数据与讨论2.1 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取浓度为0.5 μg/mL6种有机磷标准工作溶液,平行进样7针,考察各组分出峰时间及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其相对标准偏差如下表所示:名称保留时间RSD/%峰面积RSD/%敌敌畏0.093.43内吸磷0.065.38乐果0.057.22甲基对硫磷0.086.25马拉硫磷0.094.77对硫磷0.094.39从上表可以看出,六种有机磷的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8%,保留时间相对标准偏差<0.1%,结果表明本方法的保留时间重复性和精密度良好。2.2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在本方法确定的实验条件下,移取1.0uL 3.4配置好的有机磷标准工作溶液,进样检测,将所得各个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应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得各个组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同时计算各个组分的检出限,相关结果见下表:物质名称线性方程方法检出限(μg/L)敌敌畏y = 1.6E+05x – 600 R2 = 0.99910.1内吸磷y = 78038x – 3242 R2 = 0.99770.2乐果y = 1.2E+5x – 568 R2 =

  • ICH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残留限度!

    残留溶剂无防治作用并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本文对国际协调大会(ICH)制订的指导原则及各国执行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药品的残留溶剂,又称有机挥发性杂质,是指在活性药物成分、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有机挥发性化学物质。药品还可被来自包装、运输、仓储中的有机溶剂污染。药品生产商有责任确保终产品中的任何一种残留溶剂对人体无害。 各国药监部门曾使用不同的药品残留溶剂指导原则,为此国际组织展开了协调工作。经相关程序讨论和审查后,国际协调大会的指导原则于1997年7月17日获得通过,被推荐至国际协调大会(ICH)的指导委员会采用。该指导原则要求,如果某个药品的生产或纯化过程可导致溶剂残留,就应对这个药品进行检测,并且只检测生产过程或纯化中使用或产生的那种溶剂。根据使用量的多少,可采用累加的方法计算药品中残留溶剂的量。如果累加量低于或等于指导原则中的推荐量,则该药品无需进行残留溶剂检测;如果累加量高于推荐量,则必须对该药品进行残留溶剂检测。该指导原则适用于颁布以后上市的所有剂型和给药途径,但不适用于在临床研究阶段使用的潜在新药和新辅料,也不适用于已上市的现有药物。在某些情况如短期(小于30天)或局部应用下,视具体情况,溶剂的高残留量也可接受。 按照毒性大小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该指导原则将溶剂分成三类(所列举的溶剂并不完全,应对合成和生产过程所有可能的残留溶剂进行评估):

  • 【分享】医药中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残留限度

    药品的残留溶剂无治疗作用并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本文对国际协调大会(ICH)制订的指导原则及各国执行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药品的残留溶剂,又称有机挥发性杂质,是指在活性药物成分、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有机挥发性化学物质。药品还可被来自包装、运输、仓储中的有机溶剂污染。药品生产商有责任确保终产品中的任何一种残留溶剂对人体无害。 各国药监部门曾使用不同的药品残留溶剂指导原则,为此国际组织展开了协调工作。经相关程序讨论和审查后,国际协调大会的指导原则于1997年7月17日获得通过,被推荐至国际协调大会(ICH)的指导委员会采用。该指导原则要求,如果某个药品的生产或纯化过程可导致溶剂残留,就应对这个药品进行检测,并且只检测生产过程或纯化中使用或产生的那种溶剂。根据使用量的多少,可采用累加的方法计算药品中残留溶剂的量。如果累加量低于或等于指导原则中的推荐量,则该药品无需进行残留溶剂检测;如果累加量高于推荐量,则必须对该药品进行残留溶剂检测。该指导原则适用于颁布以后上市的所有剂型和给药途径,但不适用于在临床研究阶段使用的潜在新药和新辅料,也不适用于已上市的现有药物。在某些情况如短期(小于30天)或局部应用下,视具体情况,溶剂的高残留量也可接受。 按照毒性大小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该指导原则将溶剂分成三类(所列举的溶剂并不完全,应对合成和生产过程所有可能的残留溶剂进行评估):

  • 实验分析仪器--有机质谱仪电子电离源与化学电离源简介

    [b]一、电子电离源[/b]电子电离源是有机质谱仪器最基本的离子源,下图为电子电离源的简图,图中阴影区为一定能量的电子与有机蒸气分子相互作用的区域,有机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正电荷离子,然后在推斥板和拉出板的作用下离开离子源。 [img=15](LVJ31OPGRH)WUK]UK1O.png]https://i3.antpedia.com/attachments/att/image/20220126/1643166940487833.png[/img][b]1.电子电离的过程[/b]电子电离即EI,早先是 Electron Impact缩写,现在改为Electron lonization的缩写。这是因为前者易造成误解,以为电子真的与有机分子相碰撞面发生离子化,由于在分子的范内电子是如此之小,在0.133 ×10[sup]-6[/sup]kPa (10[sup]-6[/sup]mmHg)的真空条件下要攻击到所相遇的有机分子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不可能;其次,从有机化合物的键能角度看,碳一氟单键为485kJ/mol,碳一氢三键为890kJ/mol,若70eV能量的电子相当于6688kJ/mol,一且与有机分子相碰撞,那么分子的任何键都会发生断裂,这样有机分子的裂解是无规律可循的。可是,事实上有机化合物的裂解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严格地说,应把EI过程称为电子碰撞诱导裂解。电子靠近或者穿越分子,由于它的波与分子的电场相互作用而发生扭曲,扭曲的波可认为由许多不同的正弦波组成,其中有一些将以适当的频率作用于分子轨道上的价电子,导致后者的激发,最终有机分子抛出一个电子留下了正电荷于分子上形成分子离子,70eV的电子使分子离子化,并给予分子离子的剩余内能5~6eV,也就是这些剩余内能使分子离子发生进一步的单分子离子的裂解反应。[b]2.离子化效率[/b]电子能量在10~15eV(该离子化电位简称IP)时就能使有机化合物分子发生电离。不过此时的离子化效率很低。在50eV时离子化效率达到最大值,但一般是设定在70eV。因为在前者的情况下,任何电子能量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离子化效率的明显变化。通常作为70eV,也有选择在70~100eV,不过标准EI谱图都是在70eV条件下获得,因此把它作为一个标准设定值,改变电子能量对化合物的电子电离谱型有一定的影响,过高的电子能量会增加分子离子的裂解几率。[b]3.离子源和离子化室[/b]电子电离源是包括离子产生、离开离子化区域、形成的离子束进行聚焦,并通过狭缝或者透镜将离子送出离子源这样一个整体。离子化室则属于离子源的一部分,是离子化的工作区域,为了便于清洗和切换离子化室也有做成离子体、离子匣等,它通常总带上灯丝,后者通过电流产生表击用的热电子。灯丝温度约有2000℃,故在热电子的出口处装上屏蔽缝,可控制到达灯丝的有机分子不再返回到离子化区域。离子源内装上的一对磁铁可以使发射电子沿着磁力线方向做螺旋式运动,由此改善电子束的形状和方向,使产生的离子在能量上有小的色散,并有效地提高离子化几率,推斥板和拉出电位透镜使离子很快地离开离子化室,不让形成的正离子在壁上失去正电荷。推斥板加上正电位,帮助把正离子推出。有的仪器的EI源灵敏度还是推斥板电位的函数,它的电位值有两个相应峰值,其中一个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但处于不稳定状态;另一个峰值则很稳定。离子源其他各透镜的安排、电极板几何形状是考虑到源内电力线的分布,达到构成一定形状离子束的目的。[b]4. 离子源温度[/b]单靠灯丝发热产生的温度是不能满足离子源的清净要求,通常离子源内还要有加热部件,尽管在真空条件下[例如离子源有0.133×10-6kPa(10-6mmHg)真空,离子化室内真空度则为0.133×10-5kPa(10-5mmHg左右)],气体分子间的碰撞几率是很小的,且正离子一且形成也很快离开离子化室,所以离子一分子之间的碰撞几率也很小,但这不妨得有机分子与器壁的(在离开离子化室前大约有50次)。所以离子源的温度设置既要低于有机分子热解的温度,也要避免有机分子冷或者产生严重记忆效应。[b]5. EI离子源的正离子[/b]在EI源中,实际上形成正、负电荷两大类离子,可以通过改变极性的办法分别予以接收,在一般的条件下EI源中形成负离子的丰度仅为正离子的0.1%~1.0%,因此大量的研究集中在EI源中产生的正离子。[b](1)分子离子[/b] 它是由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的,是质谱谱图中最重要的信息。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是偶电子的分子,所以分子离子为奇电子离子。一般不用母离子来称呼分子离子,因为它是相对于子离子而言的,与分子离子相关的还有准分子离子和假分子离子,前者是指M+H或M-H离子,M是指分子,有一些类别的化合物在EI源中能形成上述准分子离子。假分子离子是指分子经离子化后形成与原来分子结构不同的离子,一般认为分子离子的结构与中性分子的结构没有多大差别,许多裂解过程是由此出发。但是,从能量的角度看,分子离子是处于不稳定的激发状态,因此又应该在结构上与中性分子有差异。这一观点也为一些实验结果所证实。例如,Ph-SO-CH[sub]3[/sub]在EI源中能产生苯酚离子,证明该分子离子经重排形成 PhOS-CH[sub]3[/sub],然后失去SCH[sub]3[/sub]形成上述离子。将有别于原来中性分子结构的分子离子称为假分子离子。[b](2)碎片离子[/b] 分子离子有多种裂解方式,可以说,各种裂解反应是处于竞争之中,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碎片离子,分子离子的裂解遵循这样的原则,在所有的裂解反应中哪一个反应需要的能量越低,则该反应就占优势。不过优势的反应不一定在谱图中为最强峰,因为它还会进一步发生二级、三级裂解。碎片离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断裂形成的碎片;另一类是重排形成的。简单裂解是比较常见的,从解析的角度来看,这种裂解能直观地反映分子的部分结构,它为人们所期望。重排离子比较复杂,重排的过程是分子内部发生氢或者其他原子或者基团的转移,并同时释放中性分子或自由基。显然,释放的中性分子或自由基以及形成的碎片在原来的结构中是不存在的。从解析的角度来看,氢原子的重排还不影响结构的判断,而基团重排(常称骨架重排)常容易造成假象面导致解析上的失误。[b](3) 同位素离子[/b] 自然界存在的元素中有70%左右具有天然同位素,这就意味着含有某种元素的碎片离子并不只呈现一个单峰,而是出现一簇峰。除了丰度最大的同位素外,还有丰度较小的其他质量的同位素。[b](4)多电荷离子[/b] 这是指多于一个电子的离子。在EI源中常见的是双电荷离子,三电荷离子比较见,但有时也能发现,如(CH3)[sub]3[/sub]Si-O-Si(CH[sub]3[/sub])2-O-Si(CH[sub]3[/sub])[sub]3[/sub]化合物,它的M-CH[sub]3[/sub]离子就出现三电荷离子(m/z 73.7),稠环、有机金属化合物、含溴或氧的化合物中均可找到双电荷离子,强度一般为基峰的1%左右,个别的情况可以达到6%,例如,9H-芴的EI谱图中有m/z 69(2.8%)、m/z 69.5(6.0%)、m/z 70(0.8%)。由于同位素的存在,在低分辨的谱图中很容易发现非整数质量的离子而得以辨认。双电荷离子可以是分子离子也可以是碎片离子,出现双电荷离子的强度次序可按如下排列饱和烃饱和胺类烯烃饱和含硅化合物多烯经芳香烃芳香含氢化合物请注意,双电荷离子的强度不一定和单电荷离子相对应,这意味着在谱图中找到明显的双电荷离子,它所对应的单电荷离子不一定有很大的强度。反之亦然,另外,经归一化后的质谱图中对低强度的双电荷离子并不表示,再加上计算机处理低分辨谱图时以整数名义质量表达,所以在标准谱图中都难以见到双电荷离子,即使它们存在的话,而在早期紫外示波记录仪上则很容易发现。[b](5)亚稳离子[/b] 离子化室中形成的离子在到达收集器前不发生进一步裂解者皆称为稳定离子,否则便为亚稳离子,亚稳离子能反映母一子离子之间的关系,为裂解反应提供信息。这里需要说明的有两点,一是磁质谱的仪器中,当有足够长的无场漂移区时在低分辨的谱图上就能呈现亚稳峰,亚稳峰的峰形是呈扩散的高斯型或平顶、盘形峰,它至少占据1个质量单位以上的峰宽,并小于基峰的1%强度。不过如同双电荷离子的情况,只有使用紫外示波记录仅才能发现。也可以使用特定的装置记录这些亚检跃迁,二是有三种反应得不到亚稳跃迁信息,即源内分子内部的异构或重排;形成络合过渡态的过程;快速的二级裂解。第三种情况是指形成的一碎片离子具有相当低的出峰电位(简称AP)值,它立即发生二级裂解,此时的一级裂解反应无亚稳跃迁,而二级裂解的业稳峰常被误认为由母离子变成最终子离子反应的亚稳跃迁。[b]二、化学电离源 [/b]化学离子化(简称CI)是1969年开始应用的技术,由于它具有强的分子或准分子离子峰和较高的灵敏度等特点而得到迅速发展。常规的CI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离子化室内反应气体压力为0.133kPa(1mmHg)的条件下,样品蒸气分子与反应离子相互反应导致样品分子的离子化,形成的分子离子或准分子离子会进一步发生裂解构成碎片,由此构成CI谱。如果用图解来表示的话,下式中R代表反应气体,R+表示反应气体的反应离子,A代表被分析的样品分子。它仅表示CI的原理,实际的反应离子和样品分子离子的情况要复杂得多。R+e[sup]-[/sup]→R[sup]+[/sup]+2e[sup]-[/sup] R[sup]+[/sup]+A→A[sup]+[/sup]+R A[sup]+[/sup]→A[sub]1[/sub][sup]+[/sup],A[sub]2[/sub][sup]+[/sup]→A[sub]3[/sub][sup]+[/sup][sup][/sup][b] 1.正离子化学电离[/b]正离子CI可分为酸碱型和氧化还原型两种主要形式[b](1)酸碱型[/b] 它是指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质子的转移,按下式表达为M+BH[sup]+[/sup]→MH[sup]+[/sup]+B M+BH[sup]+[/sup]→[M-H][sup]+[/sup]+H[sub]2[/sub][sup]+[/sup]B由于反应离子是偶电子离子,样品生成的准分子离子也是偶电子离子,故这种类型也称为偶电子酸碱反应。例如,常用甲烷(CH[sub]4[/sub])气作反应气,它的反应离子是CH[sub]5[/sub][sup]+[/sup](47%∑I)和C[sub]2[/sub]H[sub]5[/sub][sup]+[/sup](41%∑I),它们是经过下述过程产生的。CH[sub]4[/sub]+e-→CH[sub]4[/sub]++2e[sup]-[/sup] CH[sub]4[/sub]++CH[sub]4[/sub]→CH[sub]5[/sub][sup]+[/sup]+CH3[sup]-[/sup]CH[sub]4[/sub]+→CH[sub]3[/sub][sup]+[/sup]+H[sup]-[/sup] CH[sub]3[/sub][sup]+[/sup]+CH[sub]4[/sub]→C[sub]2[/sub]H[sub]3[/sub][sup]+[/sup]+H[sub]2[/sub] [b](2)氧化还原型[/b] 它是指反应过程中发生电荷的转移。[b]2、 正离子CI谱的特征(1)提供分子质量信息[/b] 如果分子离子峰有1%相对强度,便认为该化合物的EI谱提供了分子质量信息,那么70%~80%有机化合物可以用EI方法进行分析,这就意味着20%~30%有机化合物在EI源中缺少分子离子峰成者相对强度低于1%而容易淹没在化学噪声之中。CI方法可以获得明显的分子质量信息,可以解决剩下的20%~30%中的一部分。[b](2)EI与CI的信息可以互补 [/b] 除了分子质量的信息外,EI谱图以低质量处的碎片峰为其特点,而CI谱图以高质量处的碎片峰为其特点,因此在一些化合物中它们的结构信息可以得到互补。以苯丙胺类化合物为例,这类物质可以使中枢神经兴奋,因而被用作体育运动的兴奋剂或者是毒品。苯丙胺类的EI谱图中主要断裂发生在a位,正电荷留在左右两边即芐基或含氨碎片上均有可能,其相对强度取决于它的结构,对于No.1~No.3化合物,基峰为含氯碎片,进一步丢失HCN或 CH[sub]3[/sub]N-CHCH[sub]3[/sub]或CH[sub]3[/sub]CN 对于No.4~No.6化合物,则基峰为CH[sub]3[/sub]CH=N+R[sub]1[/sub]R[sub]2[/sub],苯丙胺类的EI谱图中看不到分子离子峰,碎片峰以低质量区域为主。苯丙胺类CI图中主要断裂发生在a和b两处,除了在a处断裂时获得强的芐基离子(m/z 91),且在b处断裂时也有显著的PhCH[sub]2[/sub]C+(CH[sub]3[/sub])H(m/z 119)结构信息离子,不过a断裂时获得含氯碎片的离子m/z(42+R[sub]1[/sub]+R[sub]2[/sub])均不如EI谱中相对应含氯碎片的强度,CI谱提供了很明显的M+H[sup]+[/sup]峰。当然No.1例外,无M+H峰,但存在了高质量处M+H一HCN的基峰,也就是说在高质量处有相当强度的碎片离子存在。因此在分析未知的苯丙胺类化合物时结合EI谱和CI可以得到分子结构信息。(3)选择性裂解反应 由于CI谱的碎片与化合物的官能团性质及其位置有关,再加上不同性质的反应气体可以改变碎裂的程度,因此可以在CI上实现选择性的裂解并应用于结构测定,也包括异构体的区分

  • EN71-3有机锡测试离子源温度标准没有规定

    请问各位老师,我们在建立有机锡测试方法的时候发现没有规定离子源温度,查了一些帖子发现大部分在230℃到250℃之间,请问各位大佬,这个离子源温度是如何规定的呢,我们用的是30m x 0.32mm x 0.25um的色谱柱[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8.gif[/img]

  • 【转帖】关于发布《水质 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等六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

    关于发布《水质 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等六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部公告 2009年 第54号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现批准《水质 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等六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 《水质 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501-2009);  二、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溴化容量法》(HJ 502-2009);  三、 《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 503-2009);  四、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HJ 504-2009);  五、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HJ 505-2009);  六、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HJ 506-2009)。  以上标准自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bz.mep.gov.cn)查询。  自以上标准实施之日起,由原国家环境保护局或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发布的下述七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废止,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水质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GB 13193-91);   二、《水质 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T 71-2001);  三、《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蒸馏后溴化容量法》(GB 7491-87);  四、《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 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GB 7490-87);  五、《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7-1995);  六、《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GB 7488-87);  七、《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GB 11913-89)。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二○○九年十月二十日

  • 【资料】中科院化学部院士——刘有成

    刘有成 有机化学家 1920年11月6日生于安徽舒城。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5年考取奖学金赴英国留学,1948年在利兹大学有机化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赴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51年到芝加哥大学随M.S.Kharasch教授任博士后研究员。1954年回国后历任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系名誉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7?年任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94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为自由基化学、单电子转移反应、辅酶NADH模型还原反应机理等。单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于1987年、1995年两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求助:废硫酸中的有机硫酸酯的检测方法

    新年好!最近客户送来一个废酸样品,“这个样品叫废酸:黑色粘稠,有臭味。硫酸浓度约60%左右,剩下的有硫酸酯(可能是硫酸C8酯、硫酸C12酯等),烃类,SO2,水(约2%左右)”,请问一般的GC/MS能进行其中有机硫酸酯的定性分析吗?样品该怎么处理比较稳妥?求助!

  • 【新定制混标8】HJ734-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22种混标

    迪马科技发布新产品啦,一大批新混标疯狂来袭!!!本混标适用于《HJ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快来抢购哟!HJ734-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22种混标 产品信息:Dikma No: 46692Description: Custom Mixed VOC (22 Analytes)1000 mg/L in Methanol : H20 (90:10) 1ML中文描述: HJ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22种混标货期:现货 适用于《HJ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1000 mg/L在甲醇/水(90/10)中, 1 mL/安瓿,Cat. No.:46692 序号化合物CAS英文名称1丙酮67-64-1Acetone2异丙醇67-63-0Isopropyl alcohol3正己烷110-54-3n-Hexane4乙酸乙酯141-78-6Ethylacetate5苯71-43-2Benzene6六甲基二硅氧烷*107-46-0HexaMethyldisiloxane73-戊酮96-22-03-Pentanone8正庚烷142-82-5n-Heptane9甲苯108-88-3Toluene10环戊酮120-92-3Cyclopentanone11乳酸乙酯97-64-3Ethyl lactate12乙酸丁酯123-86-4n-Butyl acetate13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84540-57-8Propylene Glycol Methyl Ether Acetate14乙苯100-41-4Ethylbenzene15对二甲苯106-42-3 p-Xylene16间二甲苯108-38-3m-Xylene172-庚酮110-43-02-Heptanone18苯乙烯100-42-5Styrene19邻二甲苯95-47-6o-Xylene20苯甲醚100-66-3Anisole21苯甲醛100-52-7Benzaldehyde221-癸烯872-05-91-Decene232-壬酮821-55-62-Nonanone241-十二烯112-41-41-Dodecene*其中六甲基二硅氧烷(Cat. No.:54-205389-5ML)、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Cat.No.:50P-C16527500)需单独购买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