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辐射量检测

仪器信息网辐射量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辐射量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辐射量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辐射量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辐射量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辐射量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辐射量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辐射量检测相关的资讯

  • 日本多地检测到核辐射物质 福岛核辐射量是通常6千倍
    日本共同社报道,15日至16日,日本各地纷纷检测到疑似从福岛第一核电站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  日本文部科学省16日宣布,在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约21公里处的福岛县浪江町附近检测到每小时330微西弗的辐射量,这相当于是正常情况下的约6600倍。而这一地区属于政府要求躲在室内的区域。  检测工作于15日下午8点40分至50分在该核电站中心区域西北20公里处附近进行。监测车用2种检测仪器对3处进行检测后发现,车外与车内辐射量分别为每小时330~240微西弗与300~195微西弗。  文科省文科审议官森口泰孝解释称:“一般情况下只要拉开距离,辐射量就会下降,但受气流等因素影响,辐射量未必与距离成正比。”就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他表示“首相官邸指示我们不得作出任何评论”。
  • 东京检测到辐射量超标 各路专家急赴福岛核电站
    综合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5日,日本的首都东京地区检测到放射性物质辐射量超过正常标准。据悉,东京市检测到辐射量超出正常标准,但该市一名政府官员表示,这样的辐射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日本政府表示,当地时间15日晨6时10分左右,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反应堆附近传来爆炸声。早些时候的报道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反应堆容器出现部分破损,这表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核泄漏。图为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前(左)后(右)对比图。  3月1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当地时间上午11点过后发生氢气爆炸。NHK电视台画面显示,现场冒出白烟。  日本首相菅直人当地时间15日上午11时在首相官邸发表告国名书,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趋向严重,要求在核电站20公里至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也要做好防止核辐射的准备。  稍早时候的消息说,含有超标辐射物质的云将抵达东京,市政府呼吁市民留在室内,关好门窗。  另有消息说,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一支穿戴特殊防辐射服的防化部队,已经紧急开赴福岛第一核电站,接替原先派往核电站的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部队。  此外,驻日美军表示,为向发生事故的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提供援助,美军横田基地与横须贺基地15日早晨出动了2辆泵车前往当地。  有意见认为,由于反应堆丧失冷却功能的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的燃料棒露出水面,2辆泵车将协助进行海水注入作业。泵车已分别于当天早晨5时许与8点半左右从基地出发。  受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影响,美国政府已派遣熟悉该核电站所用沸水反应堆的美国核管制委员会(NRC)的专家赴日。
  • 东京电力称福岛核电站辐射量超标约10万倍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东京电力公司27日晚称,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涡轮机房地下室积水放射性物质活度超标1000万倍的数值严重有误,其放射性活度超标10万倍左右。  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2011年3月23日发布的照片显示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内部建筑物受损情况。图为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控制室。  共同社消息称,东京电力公司27日上午曾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涡轮机房地下室积水的表面辐射量达到通常反应堆内冷却水的约1千万倍。  这一数字公布后,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等方面提出质疑。东京电力随后在当天下午承认分析结果有误,并宣布将重新进行检测分析。
  • 东京电力数据大摆乌龙 辐射量10万倍变1000万倍
    图为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控制室。  摆乌龙?福岛核电站2号机组积水辐射量严重超标,东京电力弄错数值  是10万倍,不是1000万倍!  东京电力公司3月28日凌晨宣布,对福岛核电站2号机组涡轮机房地下室的积水重新分析后发现,其放射性活度超标10万倍左右。这与其昨日上午公布的数据严重不符。昨日上午,东京电力宣布2号机组积水测出迄今为止的最高核辐射:每小时1西弗,是类似环境下正常状况的1000万倍。  昨日上午,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发言人西山英彦说:“这是极高数值,(放射物质)可能由反应堆泄漏。”据悉,人体一次承受1西弗辐射,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数据错 没有仔细研究数据  昨晚,东京电力宣布所谓“放射性超标千万倍”的检测结果严重失误,是把放射性物质钴—56误当成半衰期更短的碘—134。  媒体记者问“为什么未经确认就匆匆发布消息”,东京电力解释称,“因为担心如果不马上公布,事后会被批评为隐瞒不报”。  东京电力昨日上午曾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涡轮机房地下室积水中碘-134的放射性活度达到每毫升29亿贝克勒尔,“相当于一般反应堆运转时冷却水放射性物质活度的1000万倍”。  这一宣布立即被日本及国际媒体广为报道,但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认为“数值过高,很可疑。碘-134活度如此之高很不正常”,并要求东京电力重新分析。东京电力重新检测后发现,由于“没有仔细研究数据”,导致数值报告失误。  进展慢 2号机组暂停抢修  昨日,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受到过量核辐射,东京电力公司立即中断了作业,并要求现场工作人员撤离。目前该机组抢修作业已经暂停。  这大幅延缓了恢复电力的工作,因为要恢复机组内的冷却系统必须要在有积水的地下室中布线。  西山英彦说,对于1号机组希望能用水泵把积水抽走,并回收到有关容器中,目前抽水作业已经开始。2号机组也将采用同样方案。3号和4号机组积水处理方案尚在研究。东京电力还表示,目前向1至3号机组注水使用的是消防水泵,今后将改用电动水泵。这将降低工作人员遭辐射的危险。  检查 放射物可能正增多  据了解,东京电力26日在距离核电站的排水口向南大约330米的地方进行抽样检测后发现,海水当中的放射性碘131的浓度上升为法定标准的1250倍左右,而在昨日早上的检测中已经下降到750倍,但在下午2点半的再次检测中又发现浓度已经超过标准值1850倍。这表明,从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可能正在增多。东京电力公司认为,这可能是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水被从核电站中排到了海里。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26日就曾表示,核物质会随着海水的潮流逐渐稀释,并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但相关专家表示,1250倍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即便通过稀释,放射线的浓度也肯可能达到10倍到100倍左右。目前,应该对周边各县的沿岸地区的海洋水质也进行检查。  分析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前委员杰弗里梅里菲尔德:  担忧微量辐射毫无必要  据新华社电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美国西海岸、中国黑龙江省乃至欧洲部分国家都监测到极微量放射性物质,引起民众担忧。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前委员杰弗里梅里菲尔德却认为,这种担忧毫无必要。  “无论你身处美国还是中国,我认为,你都不会因为来自福岛的放射性物质而遭受严重后果,”梅里菲尔德日前表示。  梅里菲尔德1998年至2007年担任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委员。任职期间,他访问过全球半数以上的核电机组,其中也包括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他认为,来自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都将集中在事发地周边,即便有少量放射物扩散至日本以外地区、甚至“穿越太平洋”,也会在风和海水作用下被稀释,不会影响公众健康。  梅里菲尔德表示,关于辐射有一点需要明白:从对公众健康影响的角度而言,微量辐射“没有丝毫意义”。他举例说,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全球各地都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但水平没有高到足以引起对健康担忧的程度。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的第二年,美国相关部门在本土检测到一些物质辐射水平升高,但增高值只有美国人从日常辐射环境中受到辐射量的三百分之一。  东京电力遭批:作业方式有问题 员工受辐射本可避免  日本政府26日批评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处理核事故中的过失,包括派遣没有做足防辐射措施的作业人员进入核电站。  进入这家核电站铺设输电电缆的3名工作人员24日中午遭受过量核辐射,其中两人在未穿着胶靴的情况下接触含放射物质的废水,入院接受治疗。  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发言人西山英彦说,两名工作人员作业时所穿鞋子仅包裹到脚踝,无法保护腿部免受辐射伤害。“无论(东京电力)是否清楚废水中的高辐射水平,作业方式均有问题。”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副所长小山(HideyukiKoyama)26日承认,3名工作人员24日暴露在福岛第一核电厂高放射性的积水中,但如果事先妥善沟通,这个意外其实可以避免。  小山说,其实6天前就在1号机发现地下室积水,但直到24日,3名员工暴露在高计量辐射的积水中,才分析现场采集的样本。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说,类似事件可能破坏民众对于东电的信任。他补充说,日本政府“有意下达更坚定的指示”,要求东电尽量全面揭露电厂状况。新华社钟欣  ■链接  遭辐射3员工今出院  整体健康未受影响  据新华社电日本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昨日宣布,在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遭受放射线强辐射的3名工作人员将于今日下午出院。  研究所还透露说,两名踝关节以下遭受强辐射工作人员的皮肤目前尚无变化。有专家说,他们虽遭到很强剂量的辐射,但所受伤害仅局限在脚踝部分,不会对其整体健康状况造成影响。
  • 光辐射量子计量基准研究课题通过验收
    近日,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悉,由该院承担完成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光辐射量子计量基准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课题的完成将大幅提高我国光辐射计量的准确度,提升我国光学计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使光学计量整体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据课题负责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光学所副所长林延东介绍,该项目历时4年,开展了基于相关光子测量的光辐射计量量子基准研究,建立了基于相关光子测量法的光电探测器量子效率绝对定标装置,测量不确定度为0.7% 在基于低温辐射计的探测器量子效率测量研究中,建立了外量子效率数学模型,合成不确定度达1.8×10-4 在复现坎德拉技术研究中,实现了514nm和633nm两个波长点的发光强度量值的高一致性复现。这些研究成果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飞秒脉冲参数测量方法研究方面,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将小波变换方法应用于飞秒脉冲光谱相位的测量技术,降低了传统方法的不确定度和色散测量方法的误差,提高了光谱相位测量的准确度,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 上海两天约20人申请辐射检测
    3月16日,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接待了十多名从日本返沪的记者和市民。经检测,没有发现受到核污染的患者。  复旦放射研究所未测到受核污染患者  人体核辐射检查步骤:  物理性检测(应用仪器进行人体表面核污染和内污染检查)  ↓检测指标异常  生理检测(尿样、抽血等进一步的检查)  3月16日,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接待了十多名从日本返沪的记者和市民。经检测,没有发现受到核污染的患者。  据了解,不少市民通过电话咨询和预约检测。从前天起,共有约20人申请了核放射污染检测。该所负责人3月16日表示,已经检测过的人员,该所将不再重复检测。  3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的医师正对一位刚从日返沪的女士进行检测。上海日报 张锁庆 图  市民王先生前几日因公出差至韩国釜山,因担心自己受到福岛核辐射影响,3月16日下午来到位于斜土路2094号的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进行人体辐射检测。王先生说:“釜山靠近日本的东北部,福岛发生核泄漏之后,风向一开始也是往釜山这边吹的。所以担心是否被辐射到了。” 王先生于前天晚上飞抵上海,细心的他还将在当地穿着的以及前晚换下的衣服一同带来检测。  研究所工作人员利用“便携式γ能谱仪”和“表面沾污监测仪”对王先生进行了辐射检测,这两种仪器可以测到物体表面的γ射线剂量和β射线等剂量。一旦受到污染,这两种射线的剂量会同时提高。为了确保检测准确,工作人员会同时用两种仪器,相互佐证。  在监测时,工作人员把“表面沾污监测仪”分别调到碘131和铯137两个不同的工作档位。研究所刘海宽博士解释说,这次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就是上述两种。  刘博士手持黄色的“表面沾污监测仪”贴近王先生的颈部和胸部等体表部位,“表面沾污监测仪”在碘131和铯137两个监测档位,仪表的数值均无明显浮动,而“便携式γ能谱仪”的读数在90-180nSv/h(纳希沃特/小时)之间浮动。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放射医学专家吴锦海副教授说,这些数值是处在环境本底水平,说明即便王先生受到辐射污染,其影响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王先生放心地离开之后,放射医学研究所又接待了四位刚从日本大阪旅游返沪的市民。人均检测时间在十多分钟。  据吴锦海副教授介绍,对人体进行核辐射检查,主要先做物理性检测,如果发现检测指标异常,再进行生理性检测。目前,所有接受检测的人都只进行到第一步,没有发现受到污染。  生活中的一般射线不会对人体有危害  对于上海目前的环境,吴锦海副教授建议市民不需要恐慌,空气辐射量正常值一般在0.1-0.3μSv/h(微希伏/小时)之间,而这两天该研究所监测到的上海的空气辐射量在0.1-0.2μSv/h(微希伏/小时),没有监测到异常数据。  事实上,在大自然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接触到辐射。大气、水源、土壤、食品等中含有铀、镭等40多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但一般都在百万分之几的水平。建筑材料同样也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质,尤其是大理石等室内装潢材料更是如此。生活环境中的这种看不见的射线,通常称为天然放射性本底,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辐射危害。  在农作物选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放射性核素也有广泛的应用。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公众照射的剂量连续五年每年应不超过1mSv/a,单一年份不超5mSv/a 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职业接触限制剂量为连续五年每年不超20mSv/a,单一年份不超50mSv/a。  辐射量表  生活因素或行为 受辐照量(mSv)  一次腹部X射线检查 0.05-12  一次腰椎X射线检查 0.27-40
  • 核辐射检测仪热卖,真的有用吗?
    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导致核辐射检测仪在线上平台销售火爆,这个仪器是否可以检测日常的核辐射量?  记者打开线上销售平台页面,搜索“核辐射检测仪”,词条中的数据显示,该产品“本周增速”232%。产品界面显示,仪器可以测含X射线、贝塔射线等辐射,可测日本食品、化妆品、海鲜、矿石、大理石等。记者咨询多家客服,有些表示没有现货,有些则表示近期订单量较大,发货比较慢。  对此,专家认为,放射性测量光有仪器做检测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前处理,以及相应方法的建立。测量过程当中,对于样品里面的不一样的物质,方法也不同。因此,对普通的民众来说,没有专业的知识,用普通仪器是很难发现的。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 张永清:目前来看,普通百姓购买放射性检测仪必要性不强。因为放射性测量过程中,只有一个仪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适合的方法,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测量,而且不同的样品有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如果说一般普通老百姓只是买一个仪器来测,他们还不具备专业的方法。  此外专家也表示,就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既要关注,但不要过于惊慌。
  • 堀场辐射检测仪日本本土热销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日本的辐射检测仪生产厂家不断收到来自企业等的订单,已开始增产相关仪器。除企业外,希望确认自身安全的个人咨询也骤增。其中,用于初中理科教学的辐射检测仪器也在抢购之列。  日本京都市的堀场制作所生产的辐射检测仪是为让学生学习放射线知识而研制的,在震后收到了500多份订单。该仪器仅手掌大小,售价约1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万元)。因其性价比高,受到在福岛县周边有生产基地的企业青睐。为满足需求,该仪器原本年产100台,3月下旬起已改为每周生产100台,休息日也照常开工。  东京都福生市的应用光研工业公司也开始增产小型辐射检测仪,但仍供不应求。该仪器原本年产200至300台,现在则力争月产100台。据称,素无业务往来的农业相关人士也前来咨询,希望用来测定农产品辐射量。  不过,缺货状况能否缓解目前还很难说。厂家介绍说,上次需求激增是在1999年东海村核临界事故发生后,各地方政府购买了仪器作为防灾用品,但此次除地方政府外,个人需求也很旺盛,因此“无法预测需求量”。
  • 解读核辐射检测仪原理,是否“智商税”?
    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反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并计划排放30年。该消息发布后,引起我国出现盲目“抢盐”的恐慌现象,并导致核辐射检测仪在线上平台火爆销售,甚至被抢购一空。许多专家表示,我们无需过度恐慌,理性关注即可,也有人支持购置核辐射检测仪来保证身体安全,那么作为大众居民,我们是否必要购置核辐射检测仪?其原理是什么?核辐射检测仪到底是不是“智商税”?且听本网来揭秘。核辐射检测仪的原理核辐射检测仪是通过探测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来进行工作的。放射性物质会不断地释放出α粒子、β粒子、γ射线等辐射,这些辐射会与检测器中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电离效应。在这个过程中,检测器中的物质会失去一部分电荷,导致检测器中的电荷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信号。核辐射检测仪通常采用闪烁晶体作为探测器,闪烁晶体是一种能够吸收射线并转化为可见光的物质。当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射线进入闪烁晶体时,晶体中的原子或分子会吸收这些射线,并把它们转化为可见光。这个过程被称为光致发光。然后,光被收集到光电倍增管中,并转化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会被放大和整形,以便后续的信号处理和测量。除了闪烁晶体,核辐射检测仪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探测器,如半导体探测器、液体闪烁计数器等。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与闪烁晶体类似,都是基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通过探测器中的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产生电离效应,从而检测辐射的强度和类型。而液体闪烁计数器则是一种将闪烁剂和光电倍增管结合在一起的探测器,它能够测量β粒子和γ射线。总之,核辐射检测仪是基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进行工作的,通过探测器中的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产生电离效应,从而检测辐射的强度和类型。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是核辐射检测仪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核辐射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辐射检测仪的材料和性能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为保障人类安全和环境健康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核辐射检测仪的应用场景辐射检测仪的应用场景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场景:1.核物理实验室、科研单位放射性实验室等会产生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主要用于日常放射性物质剂量检测,以便及时处理。2.用于海关和边境巡逻等,防止犯罪分子取放射性材料及放射性物质袭击的应急响应。3.环保部门、钢铁石材检测、矿山或金属检测公司等,用于监测放射源。4.医疗、工业等领域的X射线仪器的X射线辐射强度。5.其他检测放射性物质需要。综上所述,辐射检测仪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我们需要购买核辐射检测仪吗?最近的央视报道中,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张永清表示:“普通百姓购买放射性检测仪必要性不强。因为放射性测量过程中,只有一个仪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适合的方法,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测量,而且不同的样品有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如果说一般普通老百姓只是买一个仪器来测,他们还不具备专业的方法。”市面上价格较低的核辐射检测仪往往精度低,难以真正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而较为专业的核辐射检测仪价格昂贵,且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正确使用和维护才能合理使用。其次,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辐射量通常是非常低的,不需要过于担心辐射对健康的影响。而且,即使周围存在一些放射性物质,核辐射检测仪也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因此,建议普通人不要盲目购买核辐射检测仪,更不需要过度恐慌,如果确实需要检测辐射水平,可以寻求专业的检测机构或者政府部门进行检测。
  • 质疑政府核辐射数据 日本民众自费购买仪器检测
    据美国《纽约时报》2011年8月1日报道,由于无法相信政府公布的核辐射监测数据,越来越多的日本普通民众选择自费购买专业仪器,测量周遭环境是否遭受了核辐射污染。  这张东京电力公司提供的拍摄于2011年8月1日的照片显示,一名身穿核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和2号机组反应堆所在建筑附近主排气筒下方管线附近测量辐射数据。  从4月份开始,大越清子开始进行一个大胆的举动。她花费625美元(约合4022元人民币)买来一个放射量测定器,开始检测附近的树林小道、稻田等各个地方的辐射量。
  • 探访成都核辐射监测点:三种仪器力保成都安全
    探访成都核辐射监测点:营通街57号  在抚琴西路一排旧居后,营通街57号,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便在此处。3月30日,正是在这里检测到了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已证实其计量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但在公众眼中,这里却并不为人所知,其所作所为也蒙在面纱之下。  4月1日,记者走进这一监测点,揭秘核辐射监测的整个流程,窥看四川的核辐射检测体系。  设备:3种主要仪器监测成都辐射量  能力:可以监测到万分之一贝可的辐射量  分布:除成都站以外,全省还有8个监测站全省9个监测站  揭秘1:监测流程-“当电脑上显示数据偏离基本值的位置,就表示监测到辐射物了。”  哥俩楼顶“望风” 一兄弟楼内“验货”  中心站,本身也就是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成都监测点。整个监测点共有3个“法宝”――辐射自动站、大流量气溶胶采样器及高纯锗伽马谱仪。“我们成都有没有核辐射,全靠它们检测。”放射性检测室主任陈立告诉记者。  微粒采集  大流量气溶胶采样器它与辐射自动站一起摆放在监测点楼顶,两者加在一起共9台。采样器上附有一张滤膜,空气中的悬浮物和携带的辐射微粒均会吸附在上面,足够数量后,会拿到中心内部分析。  辐射监测  辐射自动站同样摆放在楼顶。可以随时捕捉空气中的γ (伽马)射线辐射剂量,“核辐射监测数据一秒钟就刷新一次,只要这个数值在天然本底水平内,就表明成都的环境没问题。所谓的天然本底水平,是指各种天然射线的辐射剂量,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陈立说。  高纯锗伽马谱仪摆放在楼下监测室内,不同于其它设备,其外形更像个“大桶”。楼顶的采样器滤膜上采集到样品后,工作人员将它们装盒,再置入这个“大桶”。10小时后,就能检测到样品中放射性物质含量。  辐射认定  高纯锗伽马谱仪连接着电脑,关于风速、风向、辐射量等数据不断刷新,“当电脑上显示数据偏离基本值的位置,就表示监测到辐射物了。”但无论超标与否,工作人员都会将监测的数据统筹后上报。  1微粒采集  大流量气溶胶采样器采样器上附有一张滤膜,空气中的悬浮物和携带的辐射微粒均会吸附在上面。  2辐射监测  辐射自动站可以随时捕捉空气中的γ(伽马)射线辐射剂量。高纯锗伽马谱仪在采样器滤膜上采集到样品后,置入这个“大桶”。10小时后,就能检测到样品中放射性物质含量。     探访成都核辐射监测点:营通街57号
  • 德祥发布:日本特大地震——检测辐射的重要性!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8.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继日本福岛*核电站1号、3号机组发生爆炸事故之后,其2号机组又于15日早晨传出爆炸声。负责核电站运营的东京电力开始撤离部分工作人员。 BBC新闻:日本已经证实核泄露!现场人员紧急撤离,警告区扩至70km, 美军航母撤离, 日本向IAEA求援。亚洲地区的居民应采取必要措施。在出现下雨的24小时内待在家里,并关闭所有的门窗。穿能遮盖全身的衣物,并一定要遮盖脖子,辐射会*时间命中甲状腺。请采取积极的额外防护措施。请相互告知!我们对日本遭遇的灾难深表同情,也对他们给予真诚的祝福。同时,我们也要积极预防,只有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VELP 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mdash &mdash 用于对辐射危害的检测!! 意大利VELP公司生产的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采用的是盖革米勒工业标准管,并带有一个薄的云母底窗;可以检测所有的致电离子辐射:&alpha 和&beta 粒子,&gamma 和 x射线。主要应用于实验室,工厂和医院等对辐射危害的检测。 VELP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有三个测试档,测试参数为mR/h和cpm;采用过饱和电流自我保护功能,以免辐射超过量程而损坏,可承受超过*量程的100倍的辐射量;指针式显示,带LED 显示报警和蜂鸣报警双模式。技术参数:· 检测范围:0.5-5.0-50 mR/h· &alpha :*至2.5 MeV,一般在3.5 MeV时检测效率超过80%· &beta :一般在150 KeV时检测效率为75%· &gamma 和&chi 射线:通过底窗时*至10 keV,通过盒子时*至40 keV· 电源:9V碱性电池,可使用2000小时· 尺寸(W× H× D): 70× 210× 48mm· 重量:0.22Kg 联系方式: 徐智娟(南区、西区) 刘永勤/王晓磊(北区) 张奇/黄园(东区) Tel: (86)020-22273386 Email: joanne_xu@tegent.com.cn 刘永勤 Tel: 010-82327383 Email: yongqin_liu@tegent.com.cn 王晓磊 Tel: 0532-80790666 Email: xiaolei_wang@tegent.com.cn 张奇 Tel: 021-52610159&ndash 846 Email: qi_zhang@tegent.com.cn 黄园 Tel: 021-52610159-877 Email: yuan_huang@tegent.com.cn 更多产品请登陆德祥官网:www.tegent.com.cn德祥热线:4008 822 822邮箱:info@tegent.com.cn
  • 福岛第一核电站检测到迄今最高辐射值 抢修在继续
    前不久,日本政府公布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抢修的新一阶段工程表,表示目前核电站内当射性物质外泄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大幅的抑制。但就在昨天,东京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核电站内的局部区域检测出了在短时间内可立刻致死的超高辐射量,这也是第一核电站检测到的迄今最高的辐射值。日本共同社和《读卖新闻》网站2日报道,测出如此高辐射值的是核电站1号和2号机组反应堆所在建筑附近主排气筒下方管线的表面,东电方面推测辐射源可能是存在于管线内部的放射性物质。  主持人:那么这会不会对目前的抢修工程以及抑制核物质扩散的工作造成影响?我们马上来连线本台驻日本记者王洋了解一下。王洋你好!首先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昨天东电方面在核电站内检测出超高辐射量的这个事情?  记者:好的。东京电力公司昨天宣布称,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内的位于1号和2号机组厂房外的主排气塔的下方的管道表面附近,测量仪器所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活度最高超过了每小时1万毫西佛,是迄今最高辐射值,但东电表示这不会对抢修作业造成影响。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据了解,人体受到的核辐射的量只要超过7000毫西弗就会猝死。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只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呆上42分钟,那么也就必死无疑了。而东电公司对于在核电站内进行抢修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核辐射量的上限规定为250毫西弗,这也就意味着,工作人员在极限的情况下也就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1分半左右。  据东电透露,工作人员当天下午2点多的时候,在距离排气塔3米远的地方,用一根棒子绑上测量器对该地点进行了检测,当时的检测数值已经超过了检测仪器的上限1万毫西弗。这也就意味着,在该地点的实际核辐射量肯定是超过1万毫西弗的,这一数值已经刷新了迄今为止在核电站内的核辐射量的最高值。据了解,当时负责测量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核辐射量大约为4毫西弗左右。东电方面表示,迄今为止在该区域内进行作业的工作人员并不多,目前也并没有发现受到大量核辐射照射的工作人员。  主持人:那么为什么这个地点的核辐射量会如此之高?东电方面目前采取了什么措施?  记者:据东电公司透露,检测出超高辐射量的管道,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有原子炉厂房内泄出的气体通过。在3月12号1号机组的原子炉压力容器出现破损之后,为了给原子炉降压工作人员打开了原子炉的排气阀,因此,很可能是由于管道内部继续了含有高浓度放射性物质的气体,或者是管道外部附着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的微粒子。东电公司称,现在这条管道已经没有再被使用了。  在处理上,东电公司表示,他们已经封闭了距离现场半径数米的区域,并将用铁板将这一区域遮蔽起来,因此并不会对核电站内的抢修工程造成影响。但舆论指出,今后还有可能在核电站内的其它区域发现类似的状况,难免就会对抢修工程造成影响。因此,并且出于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着想,东电公司目前应该在核电站内展开更为全面细致的测量工作。  主持人:现在抑制核电站内的核物质外泄的问题仍然是人们所关心的,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在这一方面的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记者:我们知道,前一阵子日本政府与东电公司发布了新一阶段的工程进度表,并且表示第一阶段的抢修工程的目标已经达成,核电站内的核物质外泄的量比事故发生当时下降到了200万分之一。但毕竟还是没有完全控制住,所以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要进一步抑制或者说是完全控制核物质的外泄。  东电公司1号表示,他们将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内设置地下的防护壁,防止核物质向地下水和海水当中扩散,并且将这一工程的完工目标定在了新工程进度表的第二阶段期限内,也就是截止到明年1月初。  东电称,他们将先用一道深约30米、长约800米左右的钢板防护壁插入核电站与海边的交界处,形成一道防护墙把核电站内的1号到4号机组全部围起来,防护墙的深度将一直深入到地下水难以渗透的地层内。预计这一项工程的总费用将耗资1000亿日元以上,约合人民币80亿元左右,但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还没有决定这笔费用如何来分摊。
  • 福岛核电站废液入海 海水辐射量超标120倍
    人民网3月22日讯 据《读卖新闻》网站报道,受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影响,近日在核电站排水口附近的海水中检测出了超过法律规定浓度的放射物质。对此,东京电力公司22日称,已开始对该地点及第二核电站周边等南北10公里左右的4个地点的海水展开相关调查。  据悉,东京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21日对采集到的0.5公升海水进行了化验,结果显示,海水中碘131的含量已超出相关基准126.7倍。如果一个人在一年间每天持续饮用含有如此高剂量放射物质的水,饮用者将会受到超标的核辐射。另外,监测结果还可看出,海水中铯134的含量超标24.8倍,铯137的含量超标16.5倍。此外,在海水中还检测出了微量的钴58。  东京电力公司21日,向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汇报了海水放射物质含量检测超标一事。核电站事故产生的放射物质污染已经从大气扩散到了陆地及海洋。(田一飞 编译)
  • 香港监察日本输港食品辐射量
    3月13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宣布,因日本发生地震后引发核电站事故,中心已由即日起,对日本进口本港的新鲜食品,例如牛奶、蔬菜和水果,加强监察和进行辐射水平测试。此外,中心会与日本当局联络,以取得更多资料,并密切注视当地事态发展,监察最新情况。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强调,任何人若从日本回港后感到不适,可以接受医生检查 如在地震前或地震后很短时间内离开当地,则受到辐射污染的机会不大。若有人现时身处当地,并很接近出事的核电站,周一岳相信日本当局会为他们检查清楚,才让其出境。对于食物安全中心会在日本食品进口时进行抽检,作为辐射监察。周一岳表示,由于日本进口食物占香港整体进口食品很小的比例,故对香港的食品供应不会有任何影响。  据了解,食安中心由3月12日下午至3月14日下午5时,在香港市面抽取10个新鲜食品的样本化验,包括蔬菜、肉类及水产,而日本进口香港的食品,则主要抽取水产、肉类和奶类等化验。中心利用手提辐射仪器及辐射污染监察系统,量度食物批次的表面及样本中的辐射水平,全部化验结果均为合格。  相关链接:香港天文台:港辐射水平未受日本核电厂事故影响
  • 受日本核危机影响 核辐射检测仪器需求大增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日本发生特大海啸与核泄露事件后,赛默飞世尔科技(TMO)、丹纳赫(DHR)和Mirion科技公司生产的核辐射检测设备需求大步跃升。  需求大增的核辐射检测设备主要是用于检测那些长期暴露在日本311地震和海啸灾难中的救援队伍与灾民。销售业绩则主要来自于那些想为在日员工检查的公司以及那些担心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核泄露事件中受到核辐射污染的个人。热销的产品包括加州San Ramon市的Mirion科技公司的Instadose产品,价值为175美元,仅有一台计算机闪存驱动器大小;赛默飞世尔科技的伽马中子背包,价值30,000美元等。  目前,一些生产核辐射检测设备的企业开始要求员工加班,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用于生产相关设备。  赛默飞世尔科技辐射测量与安全仪器部副总裁兼总经理Adam Grose先生表示:“目前,人们的焦虑情绪非常强烈。”  昨天,Adam Grose先生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谈到,赛默飞世尔科技制造的高端设备多用于医疗成像、核电力工业等;此外,一些用于低成本设备的材料则是由合作伙伴推向市场。随着日本核反应堆问题的出现,赛默飞世尔科技及其合作伙伴都接到了许多客户的咨询电话,是平时的3~4倍。  丹纳赫旗下的福禄克公司总裁Barbara Hulit女士在电子邮件中表示:“自从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出现,我们就已看到,核辐射测量仪器在日本和世界各地的需求大增。这一新需求的大部分是来自于突发事件和辐射安全领域的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  制造辐射探测设备的封闭持股公司SE国际营销总监Corey Walker女士表示,SE国际平时探测产品的一周销量为200台,但目前此类产品销量已是平时的一倍还要多。SE公司的6个生产工人都已超时工作,此外一个下岗职工还被召回,重新投入到生产工作中。“消费者现在的状态有点慌乱,一听到辐射就会感到害怕。”Corey Walker女士补充到。  Mirion科技公司CEO Thomas Logan先生谈到:“目前,公司接到越来越多‘忧心忡忡的公民’的电话,他们都在担心自己暴露在辐射中,但是,我认为目前尚未有任何证据引发恐慌。”  昨天,美国环境保护局和美国能源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辐射环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影响。虽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Sacramento市的一个监测站检测到极微量的同位素氙133,且与日本福岛反应堆释放的物质“一致”,但是检测到的这点辐射量还不到令人担心的程度。  现在,至少有十几家公司在互联网上打出了辐射探测设备的广告,甚至于其中一些公司发现自己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SE国际网站上甚至弹出了一条横幅字幕,注明“由于日本核危机以及我们公司核辐射测量仪器的急速增长,SE国际暂不接受任何个人的零售订单。”  北达科他州Arrow科技公司的辐射安全部门负责人Brian Carlson先生表示:“用于个人辐射检测的放射量测定器订单比平时多了10~20倍。”同时,Brian Carlson先生接着说到:“每个人都非常担心自己受到核辐射。除了销售给美国公民个人,我们公司的产品还远销至太平洋附近的居民。”  SE国际Corey Walker女士说到,她和她的同事们通过提供辐射威胁与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试图平息人们内心的恐慌。她告诉美国用户不用过于担心日本的核辐射,甚至于他们都无须为此购买检测仪器。“当然,如果他们坚持购买,我会推荐他们购买Monitor 4。这是SE国际的旗舰产品,仅售325美元,非常的方便实用。”  相关链接:  日本强震 韩国“哄抢”核辐射测量仪  搭“核辐射”顺风车 电磁辐射检测仪热销国内市场  韩国没有可批量检测商品的大型核辐射检测设备
  • 香港食安中心:加强抽验日本输港食品辐射检测
    周一岳表示,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已加强抽验日本输港的食品,并进行辐射水平测试  中新网3月14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日本强烈地震海啸灾难,触发日本发生历来最严重的核电厂爆炸和核泄漏事故,当地生态有可能遭到毁灭性影响。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表示,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已加强抽验日本输港的食品,并进行辐射水平测试。香港食安中心自灾难发生至今,已抽取十个日本进口食品样本,全部未受辐射污染。  港暂未发现本地辐射有异常  日本发生史上最强烈的地震海啸,触发福岛核电厂发生爆炸,导致辐射泄漏。周一岳昨日表示,福岛核电厂发生爆炸后,香港暂时未发现本地辐射水平有异常情况,天文台将一直监察情况,并留意事态发展。他说,香港就辐射事件已有一套应变计划,有需要时港府会开启计划,但至今暂时没有这需要。  因应福岛核电厂爆炸灾难,周一岳表示,食安中心已由前日开始,加强监察日本进口香港的新鲜食品,包括牛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并进行辐射水平测试。他说,现时日本进口食品,只占香港整体入口食品很小比例,相信对香港食品供应不会有任何影响。至于港府会否停止入口日本食品,他表示,需视乎日本是否真的有辐射污染,若辐射污染严重,港府将采取相应措施,并相信日本政府亦会采取行动,阻止受污染的食品外销市场。  港食安中心抽检日本食品 无异常  由前日至昨日下午五时止,香港食安中心从日本进口的新鲜食品中,共抽取十个食品样本,包括蔬菜、肉类和水产,中心利用手提辐射仪器及辐射污染监察系统,量度食物批次的表面及样本中的辐射水平。检测结果全部满意,没受辐射污染。食安中心将与日本当局联络,以取得更多进口食品的资料。  周一岳说,灾难对日本当地的食品供应有严重影响,许多农田被海啸卷去,无法生产 作为地球村的一员,若日本有需要,港府定必提供协助。特区政府亦已接触日本政府及日本驻港总领事,了解当地有何需要。  周一岳:由日返港市民可前往医院检查  对于昨日有报道称,有四名港人仍处于福岛核电厂附近,被问及港府会否派救援队和医疗队到日本提供协助,周一岳表示,暂未收到日本有关求助的要求,需视乎日本需要决定是否派队。他说,港府曾接触日本的医疗同行,但日本方面认为可以自行处理。  周一岳说,若任何人从日本返港后感不适或担心受到辐射影响,可以前往医院接受医生检查。若市民在地震前或地震后很短时间内已离开当地,则受辐射污染的机会不大。至于仍留在当地接近核电厂的市民,他相信日本当局会为他们进行详细检查,才让他们离开。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应用科学系食品科学及食物安全课程主任方丽影认为,无论食品含辐射量的水平多或少,都属于危险现象,若市民进食这些受辐射污染的食品,最严重是会令体内细胞演变成癌细胞 但她说,仍需视乎食品受辐射污染的情况,现阶段无从得知最准确数据。
  • 手机辐射检测新方法靠谱吗?
    法国卫生部上周发表公报,要求销售电子产品的商家从明年4月起在所有销售点公布所售手机的辐射水平。公报中说,商家必须在销售点公布手机辐射的比吸收率。另外,法国卫生部还要求所有的手机广告必须标明产品的辐射水平。除手机之外,其他无线电电子产品在出售时也要遵守这一规定。  一时间,手机辐射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对于手机辐射是否影响人体健康这一问题,科学界始终存在争议,但法国政府在此方面一直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法国卫生部曾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证明手机辐射的危害,但这种可能性并不能被“完全排除”,负责生态环境事务的国务秘书尚塔尔茹阿诺甚至提议禁止儿童使用手机。  ——市场现状——  标准相对宽松 正规手机都能达到  手机是通过发射无线电波,通过地面基站的接收中转,从而实现语音和数据通信。这种被称作射频能量的电磁波在传输中,或多或少被人体吸收,从而对器官组织造成伤害。  国际科学界用“SAR”值即比吸收率来对手机辐射进行量化和测量,鉴定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否符合标准。这一数值规定了手机对人体每单位公斤允许吸收的辐射量的最高值。世界两大手机辐射标准制定者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也对辐射标准进行了统一。手机在出厂前辐射SAR值的美国标准为1.6瓦特/千克、欧洲标准为2.0瓦特/千克。2008年8月1日,我国发布了“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暴露限值”国家标准,规定了靠近人体头部使用,能发射电磁波的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公众头部暴露限值。标准规定SAR值不能超过2.0瓦特/千克,与欧洲标准相同。此外,标准还规定在移动电话产品说明书中应标识其电磁辐射值。  据该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生物、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滕俊恒介绍,2.0W/kg的要求其实是比较宽松的,国内正规企业生产的手机都能达到。但手机厂商们却对明示SA值显得极为敏感。在标准的讨论中,他们极力反对要求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SAR值。  此外,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也规定了电磁辐射对于人体的热效应危害值:头部不能超过38℃,躯干不能超过39℃,四肢不能超过40℃。但这些都是就相对单一的辐射激发源而言。  ——最新进展——  测试新方法OTA 能够更直接反映手机整机辐射性能  工信部电信管理局消息,近日,我国开始对TD移动终端进网检测实行新的OTA测试,其被正式纳为终端进网检验判定依据。这一新的测试方式侧重从手机整机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方面考察手机的辐射性能,更能直接地反映手机整机的辐射性能。  在目前的市场上,只有通过FTA(Full Type Approval)认证测试的手机型号才能上市销售。该测试并没有明确规定手机整机的辐射发射和接收性能,OTA测试主要是通过空中接口方式对终端辐射性能进行测试,正好弥补FTA测试在这方面测试的不足。目前,行业对手机辐射性能的考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天线的辐射性能进行判定,是目前较为传统的天线测试方法,称为无源测试 另一种则是在特定微波暗室内,测试手机的辐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称为有源测试。OTA就属于后者。  进行OTA测试的最直接好处是可以提高用户在网使用体验,但同时也对射频发射机/接收机厂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在手机通话时,由于人脑靠近手机天线,将降低手机的发射和接收性能,手机整机辐射的发射和接收性能都会降低。在手机研发过程中,如果能够定量测量人脑对手机的发射和接收性能的影响,从而进行优化设计,使发射和接收性能降低不能太大,即减少人体和天线的电磁耦合效应。通过对手机辐射性能的了解,生产厂商也能够更好地解决语音通话质量差、信号不好、容易掉线等多方面问题。  由于在当前的手机射频性能测试中,整机辐射反映了手机的最终发射和接收性能,OTA也因此成为手机厂商重视和认可的测试项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OTA测量方法由于其测量结果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受到越来越多运营商及机构的青睐,纷纷将该测试上升到强制性级别。  ——未来趋势——  检测软件使自测成为可能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将手机拿到检测站去检测显然不太现实。由此,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测试手机辐射的图片成了部分网友检测的辅助手段。这个图片是一个小人,下载到手机上后开始测试,跑步速度越快表明辐射越大。其实,这张图片和手机辐射没有关系。它实际上和手机屏幕的分辨率有关,分辨率越高,小人跑得越快,这和GIF格式图片的特性有关。  目前,已有一些公司着手研制防辐射耳机、防辐射自测软件,使得用户自测手机辐射值成为可能。据路透以色列消息,以色列初创公司Tawkon开发了第一个可以下载到手机上的、用来测量手机辐射的软件,旨在帮助用户在不用放弃手机的前提下减少所受到的辐射。目前,所有的检测手段还都是基于手机外部的测试。Tawkon的应用程序已可以应用于RIM公司的黑莓手机,今年晚些时候将可以提供给使用谷歌Android系统手机和诺基亚Symbian系统手机的用户。  该应用程序会监测手机用户,如果辐射水平达到“红色警戒区”的临界值,就会发出警报,同时会给出一些减少辐射的建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你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例如将手机的位置从水平变为垂直。”  许多手机的天线在底部,往往被用户的手所覆盖,导致手机释放出更多辐射。插上耳机或打开扬声器会减少辐射。此外,Tawkon还链接到全球定位系统GPS,该软件会告诉用户向哪里移动会到达一个“绿色区”,藉此降低受到的辐射。  ——专家建议——  不必过分担心辐射伤害  目前,学术界对手机电磁生物效应的某些机理尚有争议,部分科学家表示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打手机会对人体有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此前宣布,一项历时10年、旨在查明使用手机是否会加大脑瘤患病率的研究,因结果矛盾而宣告失败,原因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存在偏差。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是,我们既不敢说手机与脑瘤之间没有关系,也无法确认那种可能存在的正比关系。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诸如手机干扰固定电话、干扰电脑屏幕、手机装饰物闪烁等现象,就以为手机的辐射很强,其实,这只是一种电子干扰现象。GSM手机发射的是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容易干扰电子线路,电子线路受到干扰后,就会发出噪音,并不是由于辐射功率大引起的。  但是仍有很多专家认为,手机要实现通讯功能就必须接收和发送强力的无线电波,在使用手机过程中,信号最强的天线部恰恰离大脑最近,所以一定会对人脑有负面影响。2009年瑞典及多个欧洲国家的研究发现,使用手机10年以上,可能会增加患脑癌和口腔癌的危险。荷兰最新研究也显示,手机辐射还与失眠、老年痴呆症、儿童行为问题、男性不育等有密切关系。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安民介绍,手机对人体有危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过分担心。人体存在着活跃的免疫系统,担负着免疫调节、免疫监控、免疫杀伤和免疫修复等功能。无论是电离辐射还是非电离辐射造成的细胞分子水平结构的损害,都会通过健全的免疫系统进行准确的识别和精确修复,保持人体细胞和脏器功能的完整。但由于免疫系统的衰退、一次超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或长期的低剂量辐射,这些均超过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修复能力,人体细胞终于发生了不可逆的畸变,畸变的细胞无序增殖,恶性肿瘤就可能生成。  距离放射源越近电磁辐射越大,接受辐射越长危害越大。因此常跟人体“零距离”接触的手机危害最大。他建议,在使用手机时,最好使用耳机,且将手机距离头部30厘米以上,以减少电磁辐射对大脑的伤害。手机电池电量较弱、信号较弱及刚接通的一刹那,产生的辐射稍高。这些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打手机,或者避免将手机靠近身体。平时,最好将手机放在包内或距离人体一米以外的地方。将手机挂在胸前、放在上衣口袋或裤兜的习惯最好赶紧改掉。  ■ 国外经验  各国纷纷研制防范措施  目前,日本、以色列等国的科研机构都在积极探索降低手机辐射的新举措,以色列的科技人员前不久研制出了能够在一些重要公共场所禁止使用手机的新装置,以避免在医院、飞机等场所,由于手机的使用而造成公共危害。  日本科学家也利用海洋中贝类的壳体经过加工,研制出了能够涂抹在手机外罩上的涂层,以减少或降低手机的电磁辐射。一些国家的管理部门还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手机对人类健康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一定会找到既安全又方便的降低手机电磁辐射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从而使手机能够更好地为现代人类的生活和通讯服务。
  • 核辐射可致白血病和甲状腺癌 及时补碘防范辐射
    人一年内能接受最高核辐射量就是1000微西弗,已从事30年核辐射防治的湖南省劳卫所(湖南省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副所长、核物理专家李植纯说,这相当于我们照射一次X光片接受的核辐射量。  “目前,日本核电站爆炸幸亏只是一般化学性爆炸,而不是反应堆的爆炸。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反应堆的爆炸,所以日本核电站爆炸,不会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造成危害。”湖南省劳卫所核辐射防治专家刘建军博士说。  每人每年可接受的辐射量,约为照1次X光  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放射性照射。我们常说的辐射分为两种: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是指电磁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指核辐射或放射事故产生的辐射。按照来源划分,电离辐射可分为天然电离辐射与人工电离辐射。天然电离辐射来自外太空和地球本身。人工电离辐射来自人类活动。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可通过反应堆生产出多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制造出多种射线装置。  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的数据,每人每年可接受的辐射剂量在2.4个毫西弗 (辐射剂量单位,1毫西弗=1000微西弗)。其中,来自空气中氡的剂量就为1.16个毫西弗,接近人均接受剂量的一半。氡气主要来自土壤及各种建筑材料。室内氡暴露导致的肺癌仅次于吸烟,是诱发肺癌的第二位重要因素。所以,国际上和中国都对室内氡浓度给出了限值。  各国对食品、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也有限制。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职业照射剂量限值,每年每人接受的有效剂量不能超过20毫西弗,对广大公众,每年每人接受的有效剂量,不能超过1毫西弗(1000微西弗)。人体照射一次X光片,接受的核辐射量大概也是1000微西弗左右。  日本11日发生强烈地震后,福岛核电站冷却系统发生故障,当局采取注入海水等降温措施防止危险发生。14日上午,福岛第一核电站再次发生氢气爆炸,不过日本政府表示,核反应堆安全核没有受损,因而不大可能引发大规模泄漏。  根据日本检测到的数据,核电站内随后检测到的核辐射量为每小时1015微西弗。1015微西弗是什么概念呢?已从事30年核辐射防治的湖南省劳卫所(湖南省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副所长、核物理专家李植纯说,日本每小时的核辐射量,相当于人体每年可承受的最大核辐射量。  遭遇辐射,白细胞会明显降低  刘建军博士说,自然界存在着三种射线:α、β、γ射线。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α、β、γ三种射线由于其特征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称急性放射病。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的辐射损伤,称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见于接受过量射线的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难者,主要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病变等。  “核辐射对人威胁最大就是白血病和甲状腺癌。”李植纯说。遭遇核辐射,最先的变化是血象,一般情况下白细胞会明显降低,严重时,会患上白血病;另外一种的危害是造成甲状腺癌的发生。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数以千计的青少年因遭受核辐射患甲状腺癌。  日本广岛和长崎曾被原子弹轰炸,受电离辐射暴露的有几十万人。根据对这些人的调查结果,辐射引起的白血病病例增加得最多,其次是多发骨髓瘤。良性和不明原因肿瘤也有增加。只有直肠癌、胰腺癌和子宫癌病例,与无受照人群相比,没有增加。  发生核辐射事故,尽早服碘片  发生核辐射事故怎么办?李植纯说,发生核辐射事故时,最好是离开辐射区,如不能,那就在家关好门窗,这样能起到屏蔽核辐射的作用,在户外,要对五官严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碘-131是日本本次核泄漏事件中,在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之一。它是碘的放射性同位素,被人体吸入后可能引发甲状腺疾病。  其次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服用稳定性碘片。服用量成年人推荐为100毫克碘, 儿童和婴儿应酌量减少,但碘过敏或有甲状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刘建军博士说,补充“碘”对防范核辐射有用,除了含碘的药物外,海产品一般都富含碘,其中以海带和紫菜含碘最为丰富,多吃此类食品也有助于抵抗核辐射。
  • 日实验室核泄漏 已有30人受辐射
    日本一座核物理实验室23日发生辐射物质泄漏事件,运营方大约一天半以后才向监管机构和当地政府通报,受到严厉批评。据NHK、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称,在昨日接受辐射检测的29位研究人员中,又有24人被发现受到辐射,其中2位为女性,被辐射量最大达到1.7毫希沃特。截至当地时间昨晚8时30分,总计有30人确认受到辐射,其中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55岁。今日,该机构将对最后6人进行检测。  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认为,30人受到辐射污染在日本国内十分罕见,严重程度仅次于2011年福岛核事故与1999年茨城县东海村的核燃料加工厂辐射泄漏事故。  无视警报  继续实验超4小时  根据管理实验装置的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的调查,事故发生之时,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用质子束轰击金,由于实验装置出现问题,导致射出的质子束能量超过通常能量的400倍,致使金在高温下蒸发,照射生成的放射性物质随蒸汽扩散。  另据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的调查,23日上午11时55分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时,警报随即响动以示异常,但研究团队在并不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复位警报装置,再次开启实验。大约1小时30分后,由于放射量持续上升,实验装置自动停止运行。此时,研究团队的对策却是开启换气扇并继续实验。最终,在持续上升的放射量面前,下午4时许,研究团队不得不放弃实验。  事发后  未及时调查周边辐射量  接连不断的错误操作导致放射性物质被排放至外界环境,但发生事故的当天,该实验室并没有对周边环境进行辐射量调查,直到次日24日下午5时许,附近的测量站发现辐射量突然上升,才意识到出现了泄漏。晚上9时40分,原子力规制委员会与茨城县收到原子能开发研究机构的报告。此时距离事故发生已逾33小时。  目前,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已经承认,无视警报继续实验以及没有及时开展周边辐射量调查是失策。
  • 地铁安检仪辐射危害引发质疑 专家建议加强管理
    最近,深圳、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地铁站X射线安检仪相继被媒体曝出没有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引起了公众的普遍恐慌,那么在国内地铁站入口处的X射线安检仪,许多乘坐地铁的乘客再熟悉不过了。逢包必检已成为大家日常乘坐地铁时牢记的一个常识。最近,深圳、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地铁站X射线安检仪相继被媒体曝出没有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引起了公众的普遍恐慌,那么,地铁安检仪对人体究竟有没有伤害?它的工作原理究竟是什么?它释放的辐射剂量究竟有多少?生活中我们又会遇到哪些辐射?又该如何科学地去防范辐射的危害?  每年的辐射量相当于乘飞机2小时的辐射量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供应了国内多个城市的地铁安检仪,据该公司的研发人员介绍,X射线是比可见光波长还要短的一种电磁辐射,具有比可见光更强的固体、液体穿透能力,甚至能够穿透一定厚度的钢板。当X射线穿过物品时,不同物质组成、不同密度和不同厚度的物品内部结构能够不同程度地吸收X射线,密度、厚度越大,吸收射线越多 密度、厚度越小,吸收射线越少,所以从物品透射出来的射线强度就能够反映出物品内部结构信息。  地铁X射线安检仪就是采用线扫描工作方式,物品逐层被X射线照射 透射射线信号被探测、处理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就得到了图像,图像上能够表现物品的内部信息。按每年365天、每天通过地铁安检2次计算,地铁乘客每年因地铁安检接受的辐射剂量也不大于0.01mSv(10μSv),该值仅相当于1.5天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或者乘飞机飞行2小时的辐射剂量,因此,不会对乘客造成伤害。  据该公司称,该公司生产的产品获得了北京市环保局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这在北京市环保局处得到了证实。据不久前一位曾独立参与北京市多家地铁站辐射检测的专家透露,按照现有的标准检测显示,北京市多家地铁站所检测到的辐射剂量符合国际国内标准。  对地铁安检仪辐射质疑,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放射装置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处理,消除公众对辐射的恐慌,避免“谈辐色变”。  生活中处处有辐射  “说到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朱立教授介绍到,电视塔、微波炉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核辐射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α、β、γ射线,X射线,中子和其他粒子束。“自古以来,人类就在天然的辐射环境中繁衍生息,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受到天然辐射的照射。”  天然辐射有三个来源,来源之一就是人体内部有放射性核素钾—40。天然辐射的第二来源是土壤、岩石中含有的铀、钍、钾—40等天然放射性核素。住的房子、走的路、喝的水、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气都有可能含有微量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的第三来源是宇宙射线。宇宙射线包括外层空间来的初级宇宙射线,以及它与大气层中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次级宇宙射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要受到这种宇宙射线的照射。这三种天然辐射,构成人们通常所说的“天然本底照射”。  天然辐射随时间的变化较小,但随地域、环境的变化较大,例如纬度高的地区、地势高的地方,或在洞穴中、在地下室里,或居住在花岗岩、煤渣砖房屋中的人们,受到的天然辐射要高一些。据世界权威机构2003年发布的统计。世界天然辐射水平的范围为1—10毫希沃特/年,平均为2.4毫希沃特/年,其中体外40%为体外的受照,60%为食入、吸入后所引起的体内照射。  朱立介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还会接触到各种人为的辐射,如X光检查、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使用微波炉等。住在核电厂周围每年约受到0.0002毫希伏,乘坐飞机每小时约0.005毫希伏,每天看1小时电视则每年约0.001毫希伏,吃食物每年约0.02毫希伏,一次X光检查约0.50—2.0毫希伏。  辐射的生物效应有两大类: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躯体效应是对受照人体本身的效应,如皮肤烧伤、白血病、甲状腺癌、致死等。遗传效应是受到人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影响下一代的健康。一般来说,人体一次受到250毫希沃特以下的照射不会发生损伤。“尽管人体对辐射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但是,辐射会不同程度地损害人体的健康。”朱立强调。  科学防辐射小贴士  五种人特别要注意电磁辐射污染  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 经常使用电脑、电视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 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 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  家用电器摆放不宜过于集中  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  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同时尽量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  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注意人体与办公和家用电器距离,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离电器越远,受电磁波侵害越小。如彩电与人的距离应在4至5米,与日光灯管距离应在2至3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
  • 我们该如何做好辐射防护?
    据新华社报道,澳大利亚政府沿公路搜寻将近一周,终于在2月1日找回一枚直径和高度不足1厘米的微小放射性胶囊。近日,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一粒用于采矿作业的放射性胶囊在运输途中丢失。据报道,这枚胶囊是用于检测铁矿石密度的仪器组件之一。它是一个微小圆柱形容器,直径6毫米、高8毫米,内含放射性物质铯137,每小时辐射量为2毫希沃特(希沃特为辐射量的单位),相当于进行10次X射线检查的辐射量。铯137的作用是什么?对人体和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不慎接触到放射性物质,该如何进行辐射防护?有哪些技术手段可帮助搜寻微小放射物?就相关问题,《中国科学报》采访了清华大学教授、辐射防护专家桂立明。“铯137是核素的一种,广泛应用到医疗、能源等各种核技术中,因为它释放出的伽马射线能量适中,且易储存。”桂立明说。桂立明介绍,铯137“本性”活泼,当它被用作放射源时,通常先把它溶解在氯化物液体中,接着用陶瓷将其吸收,并在高温下煅烧成圆柱形固体“陶瓷”。为避免有人触摸“陶瓷”表面,致使粉末掉落的风险,工作人员大多还会再加一层不锈钢套,而尺寸则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制作。正常情况下,这样密封的放射源对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目前,铯137普遍运用于工业、医学、农业及生物学应用等领域中。比如,工业核仪表密度测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辐照育种等。然而,人们常常对放射源“谈之色变”。在桂立明看来,放射源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要看放射源的类型、接触剂量和接触时间。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其分为5个类别:极危险源、高危险源、中危险源、低危险源和极低危险源。桂立明认为,澳大利亚这一丢失的放射性物质属于第四类低危险源。事实上,地球上的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被“辐射”着。“宇宙射线,以及空气和土壤中都存在着放射性物质,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指出,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2.4毫希沃特,这是无法避免的,但并没有危险。”桂立明补充举例,到医院做一次CT,一般会产生8毫希沃特辐射量,也不会对人体产生重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很难触碰到放射源。桂立明表示,原因是,不少放射源具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即它的使用与外界条件无关,在日晒雨淋等非常恶劣的条件上都可使用,所以常常被用在其他仪器无法发挥作用的野外矿山、油田等的探测。此外,近年来,国际原子能机构也提倡减少放射源的使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开始发展利用放射源替代技术:比如X光机和加速器。人们对放射源的恐惧与过去发生的“核事故”有关。已故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曾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辐射安全问题是存在的,但辐照设施是密封的和有屏蔽的,其放射性一般不会扩散,不会对周围环境和民众生活造成影响。公众也应提高辐射防护意识,此前澳大利亚政府就建议,群众发现放射源后应与之保持至少5米的距离,并立即打电话上报。就放射源寻找技术而言,桂立明表示,目前尚未有特别的技术手段,一般的探测器便足够,这是因为放射源释放出的射线在数米远的距离外都可被探测到。据报道,此次澳大利亚利用一辆搭载探测设备的搜寻车,以70公里时速行驶途中捕捉到辐射,搜寻人员随后使用便携式探测器,在距离路边大约2米处找到这枚胶囊。“作为一种危险源,放射源的丢失的确令人恐慌,这是客观存在的。”桂立明说,当前全球各国对放射源的管理都非常严格,对于丢失事件,政府要对公众进行及时正确的知识科普,引起老百姓重视的同时,不能带来恐慌。
  • CT扫描真的有必要么?过量辐射危害病人健康
    X射线断层成像(CT)扫描及正电子断层(PET)扫描等作为常见医学检查手段,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简便、准确等特点。 不过,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年至少有400万年龄在65岁以下的美国人接受医学成像检查时受到大剂量辐射。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过量辐射 研究人员调查2005年至2007年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100万客户,计算出他们在接受各种扫描检查时承受的辐射量。 结果显示,在此期间的至少一年中,1.9%的客户接受至少20毫西弗特辐射,约相当于平均值的7倍。按此比例推算,美国全国每年约有400万人接受辐射量超过20毫西弗特。 此外,在这些“超量”患者中,还有10%接受至少50毫西弗特辐射量,这个数值超过核能从业人员每年的辐射量上限。 虽然研究并未估算辐射可能引发的癌症比率,但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心脏病专家丽塔雷德贝格医生说,辐射检查可能会增加数以万计额外的癌症病例。 增加风险 “可以明确的是,使用低剂量辐射时癌症发病率就在增加,当辐射剂量提高时,癌症发病率也会提高,”《纽约时报》27日引述雷德贝格的话报道。 过去20年,辐射扫描检查在心脏病医疗领域应用普遍,医生可以借助它检查患者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心脏供血功能。一些心脏病专家还建议,即使没有出现胸痛或呼吸急促等心脏病临床症状,患者也要进行常规心脏扫描。
  • 【朗铎科普】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辐射大吗?对人体有伤害吗?
    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是通过内部高压发生器产生X射线激发被测物体表面电子,电子在跃迁时发生能量释放从而获得各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在设计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时,优先考虑的就是使用安全。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要操作得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尽管如此,我们在使用仪器时依然要注意安全,这样才能保证操作者和其周围人员的人身安全。辐射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数据显示,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辐射中。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毫西弗,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毫西弗,来自地面γ射线的为0.5毫西弗,吸入(主要是室内氡)产生的为1.2毫西弗,食入为0.3毫西弗。人每年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西弗。戴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一年有0.5至1毫西弗;一次X光检查0.02毫西弗。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辐射安全常识在设计上,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不进入测试界面测试时,不会发出任何电离辐射(即X射线)。对于一个给定的辐射源,三个因素决定了人体所接受的辐射剂量:1受照射时间受照射的时间越长,人体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也就越大。辐射量与受照射时间成正比。2与辐射源的距离离辐射源越近,所受的辐射剂量就越大。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如,距离辐射源1英尺所接受到的辐射量是距离辐射源3英尺所接受到的辐射量的9倍。因此,当仪器快门打开时,应保证手和身体的各个部位远离仪器的前端,以使所受的辐射量减至最小。3辐射屏蔽屏蔽指的是任何介于操作者和辐射源之间的材料。屏蔽材料越多,材质密度越大,所受到的辐射就越少。可选购测试架作为测试样品过程中一种附加的屏蔽装置,反向散射屏蔽附件也十分有效,对于某些应用特别适合。孕妇使用时应该注意:错误操作与使用会导致辐射暴露。操作人员对设备安全需负责:使用时,设备应该始终由受过正规培训的操作人员负责。不使用时,应放到安全地方存放。测量时,不要将手部接近设备头部。当检测窗口被物体覆盖时,安全指示灯亮。如果探测器未检测到物体时,不会产生出X射线。关于X射线设备仪器的辐射安全标准对人体伤害可以参照关于X射线设备仪器的辐射安全标准。在我国国家标准GB 15208。GB15208:1-2005《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中,对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提出的辐射安全指标是:设备的单次检查剂量不应大于5μGy;在距设备外表面5cm的任意处(包括设备的入口、出口处),X射线泄漏剂量率应小于5μGy/h。Gy(戈瑞):吸收剂量,指人体受到电离辐射后吸收了多少能量。1千克被照射物吸收电离辐射的能量为1J(焦耳)时称为1Gy。即:1Gy=1J/kg。Sv(毫西弗):有效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电离辐射量。它不仅与吸收剂量有关,而且与射线种类、能量有关。(1Sv=1J/kg,1mSv=10-3 Sv)首先设备本身应带有射线的屏蔽装置,比如说防护铅板和铅玻璃。其次,管头有光闸或者防护罩,主要照射面应该是密不透风的。至于漏散的部分,计量相对于要照射面更小,且波长变长,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认为就更小了。X射线是直线不会拐弯。综上所述,只要正确操作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用户们可以放心地使用。操作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注意事项扣动扳机之前请注意X射线穿越方位。检测过程中不要将身体任何部分接近检测区域,尤其是眼睛和手部。不要手拿样品至检测窗口进行测量分析,而是要将设备测试窗口抵住样品来进行测量。在检测小且薄的样品或低密度材料,例如:塑料,木材,纸或陶瓷时,请使用配选件安全遮挡或台式样品架进行检测。操作设备时,如果有需要,可以配备有正规机构认证的剂量计。
  • 科普:拍一次X光片的辐射 跟坐一次飞机差不多
    11月8日是国际放射日,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一神奇的射线使人类对疾病诊断、治疗模式发生了改变。为了纪念伦琴,而将这天定为“国际放射日”。但是关于X线、CT等放射性检查,很多人却因其“辐射”望而却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主任居胜红主任医师表示,放射检查其实被大家“妖魔化”了。  疑 问  放射科的三类检查 都有辐射?  居胜红介绍说,放射科检查主要包括三大类:X线、CT、核磁(MR)。平时老百姓常见的X线、钼靶是属于X线的,CT主要的检查项目有CT平扫、 CT增强、CT 介入,MR则主要有MR平扫、MR增强、MR造影。其中X线和CT是有辐射的,CT的辐射剂量大于X线,但是核磁检查是没有辐射的。  一次放射性检查 辐射有多大?  居胜红具体介绍说,因为不同种类的辐射能量各不相同,而且不同身体组织吸收辐射的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量化,人们就定义了一个叫做希沃特(Sv) 的单位。医学上一般采用毫西弗(mSv)来衡量危害性,1Sv = 1000mSv。一般来说,一个人正常生活的话,一年接受的辐射量在3个毫西弗左右。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辐射量才0.1毫西弗。由于设备的日益先进,检查所用时间更短,所受的辐射也就越来越小。  “即使是比较复杂的冠脉CT造影,由于先进的设备,已不是之前回顾性的扫描,辐射量已下降82%,每次检查的辐射也控制在1毫西弗左右。而拍一张X光片的辐射就更小,跟坐一次飞机差不多,只有零点零零几个毫西弗。”这样的辐射剂量,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误区 1、孕妇做放射检查致胎儿畸形?  对于放射性检查,很多准妈妈都是敬而远之的,总是担忧会不会造成胎儿的畸形、智障甚至流产。特别是有些准妈妈,在不知道怀孕的情况,拍了次胸片后,担心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就将孩子流掉。对于这些大家“约定俗成”的看法,居胜红要为放射检查“讨个说法”。  专家介绍道,对于孕妇在危及生命安全,必须要做CT等检查时,医生才建议进行检查。医疗上也还会考虑对特殊人群特殊照顾,孕妇和儿童应当尽可能减少辐射。对孕妇儿童群体需要暴露于有射线的检查时,会在腹部等敏感部位放置铅板等防护措施。另外,目前先进的仪器也有自动降低辐照量的功能。  2、新生儿不适合做放射性检查?  除了孕妇,对于孩子是否能进行放射性检查,很多家长也是存在一定的顾虑,总觉得放射性检查的辐射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居胜红解释道,一些病还必须用放射性检查。如小儿支气管异物,X光片是检查该病的唯一方法,如果不做,医生则不知道患儿支气管里有异物,从消炎角度给患儿输液,无法解决问题。对于比较疑难的疾病,医生是建议进行CT检查的,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如果是大血管畸形,只有通过CTA 检查才能发现。  3、片子拍多了 癌症几率增加?  “拍一次胸片,就有几率患上癌症”。很多人以为进了放射科就像是进了一个遍布辐射的“危险区”。居胜红指出,这属于一种过于保守或过于敏感的认识。虽然X线对生物细胞有一定的杀伤破坏作用,但由于在检查室中的玻璃及墙体都是隔离辐射的,并且一定时间段内,也有专业人士监测室内的辐射量,其辐射量微乎其微。  提醒  孕妇和儿童  需格外关注  居胜红特别强调,当疾病危及生命时,只有通过放射性检查来判断疾病时,检查的益处远远大于微乎其微的辐射所造成的影响。  “当然,如果是已经怀孕,准备要进行X线等相关检查时,务必要告诉放射科检查技师。”居胜红特别提醒。儿童及育龄女性等特殊人群也要特别注意保护。专家指出,育龄妇女进行腹部或骨盆部位检查前,应首先问明是否怀孕,严格控制对孕妇的医疗照射,特别是在孕早期时,非急需不应实施腹部尤其是骨盆部位的医疗照射。胎龄越小,对辐射就越敏感,可能造成的影响就会越大。而且,孕妇不适合做增强CT,因为造影剂可能会渗透到胎盘,不利于胎儿。同样儿童也不适合进行使用造影剂的增强CT和磁共振的检查。
  • 日本终于承认福岛辐射致癌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noimg/0436f0ae-94e7-4299-b882-40ef32e010d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核泄漏之后的变异植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noimg/482f255b-55fb-460b-8336-679f477f9b6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的现场救援人员。/pp  日本政府日前首次承认福岛核事故导致了癌症病例。有分析认为,承认核电站事故导致癌症或将引发针对负责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行的东京电力公司以及针对日本政府的大规模法律行动。日本政府从最开始就低估了核泄漏的危害。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的癌症病例出现。/pp  日本厚生劳动省20日证实,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名工人罹患白血病与遭受辐射有关。这是自2011年福岛核泄漏以来,日本当局首次承认福岛核泄漏事故致癌症病例。/pp  日本厚生劳动省一名官员20日向媒体记者通报,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名男性员工罹患白血病,已被证实与遭受辐射有关,将按照工伤相关政策予以补偿。/pp  “这个人感到身体不适,便去看病,结果被医生诊断为白血病,”这名官员说。日本当局认为无法排除其致病因素与福岛核泄漏有关。/pp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遭遇大地震及强烈海啸。因海水灌入导致断电,福岛第一核电站的4个核反应堆中有3个先后发生爆炸和堆芯熔毁,造成灾难性核泄漏。/pp  核泄漏发生后,东京电力公司在受损反应堆建筑外安装隔离罩,以防放射物质进一步泄漏到更远范围。据厚生劳动省官员介绍,这名男子是建筑工人,曾为受损反应堆安装隔离罩,施工时间长达一年多。/pp  尽管该男子施工时身穿防护服,但仍受到少量辐射。他总共遭受19.8毫西弗特辐射,其中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工作期间遭受15.7毫西辐射。/pp  据日本媒体报道,这名男子现年41岁,最初被诊断为白血病时还不到40岁。/pp  日本政府先前一直否认福岛核电站员工及附近居民的癌症病例与核泄漏存在任何关联。/pp  日本独协医科大学放射学教授木村晋三(音译)认为,日本政府首次承认癌症病例与辐射有关,“对维护员工权益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pp  木村指出,这名男子所受辐射量低于50毫西的安全标准上限,但仍然罹患癌症。不少人质疑日本当局以及东电所设定的安全标准上限是否合理。/pp  按照厚生劳动省官员的说法,“该男子所受辐射量与所患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我们出于让员工获得(工伤)补偿的考虑”,决定承认其白血病与核事故有关。/pp  东电则表示,对政府最新表态“不便作出回应”,但对患病男子表示同情。这家公司承诺会减少旗下员工所受的辐射量。/pp  厚生劳动省官员没有透露这名患病工人的具体获赔额度,只是表示会覆盖医疗费和失去劳动能力的相关补偿。/pp  目前,还有3起类似的福岛核电站员工罹患癌症病例,尚待日本当局鉴定是否与核泄漏有关。/pp  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报道,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共有大约4.5万人曾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参与善后清理工作。福岛第一核电站站长吉田昌郎2013年7月因食道癌去世,时年58岁,而东电否认吉田患癌与遭受辐射有关。知情人士称,吉田生前坚守核电站,努力挽救受损反应堆。/pp  综合新华社电/pp  延 伸 /pp  抢险者患癌属工伤/pp  日本厚生劳动省20日宣布,认定一名参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抢险而遭受辐射的男性罹患白血病属于工伤。这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日本首次认定参与抢险的工作人员患癌属于工伤。/pp  厚生劳动省强调,这名40多岁的男性遭受辐射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只是基于补偿劳动者的观点进行了认定。/pp  在日本,因受到放射线辐射而罹患白血病被认定为工伤的标准是每年遭受5毫西弗特以上辐射,并在遭受辐射1年后发病,这名男性遭受的辐射量远远超过了这一标准。/pp  被认定为工伤后,这名男性将获赔医疗费和误工费。不过厚生劳动省负责人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每年遭受的辐射超过5毫西弗特就一定会患白血病。/pp  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到今年8月底,共有约4.5万名工作人员参与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抢险,人均遭受辐射量约为12毫西弗特,其中约有占47%的人所遭受的辐射超过了每年5毫西弗特的标准。由于报废反应堆的工作远未结束,今后因遭受辐射而申请工伤认定的人可能会进一步增加。/ppbr//ppbr//p
  • 香港天文台:港辐射水平未受日本核电厂事故影响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日本福岛县核电厂发生爆炸,香港天文台表示,监测显示,过去两天香港辐射水平没改变,相信事件没有影响香港。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黄永德说,按日本当局公布的核泄漏水平,估计影响不会持续太久。但绿色和平组织称,日本当局尚未清楚交代反应堆机组损坏情况,呼吁香港特区政府留意事态发展。  黄永德接受香港商台访问时表示,过去两日监测,香港辐射量没改变。“我们的辐射仪器,一年365日每日24小时不断监测,过去两日辐射(水平)与平时的水平完全一样,因为日本主要是西风带,如果放射物去到大气层会向东飘去太平洋,香港在日本的西南面,所以香港暂时不会受辐射影响。”  香港城大建筑系讲座教授梁以德同意黄永德讲法,他说,核辐射以水蒸气和海水散播,但由于风向及水流问题,不会传向香港方向。他补充,福岛的核事故是受许多连续的参数影响,包括大地震引发海啸,以致厂房控制出问题,后备供电没启动,冷却系统未能正常运作等。另外,香港发生严重地震机会较低,即使是旧楼,只要做好维修,亦足够抵御香港可能发生的地震。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古伟牧称,日本当局尚未清楚交代反应堆机组损坏情况,难以确认是否已发生核泄漏,纵释放蒸气能避免大规模爆炸的可能,仍会泄漏辐射,对人体健康长远构成威胁,再者反应堆融化危机持续。他呼吁香港特区政府留意事态发展。  相关阅读:香港监察日本输港食品辐射量
  • 福岛核电站4号机组爆炸 东京核辐射达20倍
    相关专题报道:日本发生9.0级地震 核电泄漏致核辐射  据共同社最新消息,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四号机组当地时间15日中午12时(北京时间15日上午11时)左右发生爆炸。据称,这是一次与一、二、三号机组类似的氢气爆炸。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5日早些时候在记者会上说,第一核电站的四号机组起火,放射性物质辐射量有所上升。  当地时间15日上午11时,日本首相菅直人就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核电站危机发表告国民书。  菅直人说,受损核电站还有进一步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可能性。菅直人再次呼吁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20公里半径的居民离开避难,并表示绝大多数人已经疏散避难,  菅直人还表示,超过20公里半径、30公里半径的居民根据今后核反应堆的情况,不要外出,在家或办公室待命。福岛第二核电站已经向方圆10公里内的居民发出避难要求,希望所有居民避难。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东京都当地时间15日下午13时发表核辐射监测报告说,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核物质已经飘至东京,东京地区的放射线量已经超过了往常的20倍,而且继续处于上升的趋势。另外,与东京都相邻埼玉县政府也发表报告说,埼玉县的核辐射量也比平时增加了20倍。
  • 日本核试验设施发生泄漏 30人确认遭受核辐射
    位于日本茨城县内的原子能实验设施23日发生核泄漏事故,截至26日已有30人在检查后被确认遭受核辐射,最大辐射量为1.7毫希沃特。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和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26日称,又有24名研究人员被确认在茨城县东海村的加速器实验设施(J-PARC)核泄漏事故中遭到辐射。加上此前确认遭到辐射的4人,截至26日共有24人确认遭到辐射。最新确认的24人年龄在24岁至55岁之间,男性22人,女性2人。其中7人遭受的辐射量为0.1毫希沃特,4人为0.2毫希沃特,3人为0.4毫希沃特,1人为1.7毫希沃特。核泄漏事故发生时共有55人在事故设施附近,目前已有49人接受辐射检测,另外6人27日接受检测。  据悉,导致核泄漏发生的原因是工作人员实验操作失误。事故发生在23日中午,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24日晚间才向政府报告,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25日凌晨向媒体公开这一消息。
  • 记者亲测日本福岛核辐射 华中科大造计量仪“震得手麻”
    前日起,《新华社记者“冒死”现场亲测福岛核辐射,日本还能去旅游吗?》的报道,刷爆朋友圈。楚天都市报记者昨日了解到,新华社记者手中的个人辐射计量仪,是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谢庆国团队的科研成果。  谢庆国是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研究员,“数字PET”发明人。这款个人辐射计量仪尺寸较小,但灵敏度高,可检测自然环境的微弱辐射变化,并对辐射超阈值实时报警。  本月22日,新华社东京分社记者华义深入福岛核泄漏禁区,测量辐射情况。谢庆国团队的华越轩硕士得知后,与华义取得联系,寄送辐射测量仪器,并提供专业的辐射数据解读和科普知识指导。  23日下午的直播中,华越轩一直在后台紧盯华义手中的个人辐射计量仪。在发生核泄漏的机组附近,华义关闭了报警器,但计量仪对辐射的反应仍“震得手麻”。  测量显示,福岛禁区外围的辐射强度高达0.4μ Sv/h(幅射计量单位),是日本自然本底辐射(日常来自自然环境的辐射)的40倍。在该区域生活一年,累计辐射吸收剂量比国际标准高出3倍多。  华义还在直播中展示了他从22日到23日累计接受的辐射剂量:17.95μ Sv。华越轩说,这一剂量约为自然本底辐射的27倍。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一年,累计剂量将达到9.8mSv,超过安全值9倍多。辐射剂量仪出自华中科大  硕士生请缨,助力检测福岛辐射剂量  今年3月11日是日本福岛地震6周年,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后遗症影响如何?在得知新华社记者将于2月19日赶赴福岛,深入核泄漏禁区用直播的形式探知真相时,谢庆国团队专注于辐射探测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华越轩主动提出,为新华社记者提供仪器与咨询服务。  个人辐射剂量仪可对弱辐射场的细微变化作出快速响应,对辐射超阈值实时报警,帮助用户有效避免非必要的辐射。23日下午3时左右,直播正式开始。看到仪器上显示的数据,华越轩心情沉重:福岛禁区外围的辐射强度依然高达每小时0.4微希沃特,大约是日本其他地方正常环境下辐射剂量的40倍。如在该区域生活一年,累计辐射吸收剂量将比国际标准建议的公众年吸收量高出3倍多。  离核电站越近,辐射数值越高  新华社记者靠近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机组,辐射剂量仪的数值飙升,甚至突破每小时200微希沃特,是在东京一些地方测得的辐射值的四五千倍,仪器发出强烈的报警,震得手发麻。  在直播中,新华社记者两日内在福岛累计接受辐射剂量达17.95微希沃特。华越轩分析,这个辐射剂量约为正常环境下的27倍,如果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一年的平均累计剂量就达9800微希沃特,超过安全值9倍多,将对人体产生极大危害。  将建立辐射剂量分布数据库  事实上,这已不是谢庆国团队第一次参与这样的重大国际事件。2013年和2016年,朝鲜分别进行了两次地下核试验,谢庆国团队都是第一时间奔赴中朝边境,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实时发布辐射剂量实测数据。  谢庆国团队已派出专业科研人员在日本各地开展一系列的辐射探测工作,将建立相关的辐射剂量分布数据库,为研究应对福岛核泄漏次生危害、防止核辐射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危害提供技术支持。  这种技术还可用于早期癌症检测  谢庆国团队还将这款辐射剂量仪所基于的“数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简称“数字PET”)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全数字PET中,于2015年研制出全球首台临床全数字PET机器,或将推动癌症治疗的进步。  2001年以来,华中科大教授谢庆国带领团队致力于全数字化和精准测量的全数字PET研究。基于数字PET技术,谢庆国团队研发出一系列辐射探测产品,使看不见摸不着的辐射变成一个个精准数据,并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套全数字辐射探测解决方案。  谢庆国团队还将数字PET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全数字PET中,于2015年研制出全球首台临床全数字PET机器。这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人体临床全数字PET,有望推动面向癌症早期检测的PET检查向普及化发展。  据该团队介绍,首台人体临床全数字PET机器对病人做全身检查仅需5分钟,耗时仅为传统设备的一半左右,实现了全数字PET检测又快又准,而检测时的辐射量远比X-RAY、CT、MRI小得多。全数字PET一旦进入临床应用,能提升医院服务患者的能力,并且降低PET检查的价格。  据了解,首台临床全数字PET机器将于今年3月开始进行临床试验,在国内完成100例临床试验后,将接受有关方面对试验情况进行评估。如一切顺利,临床全数字PET将很快进行量产,投入临床使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