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热工智能仪

仪器信息网热工智能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热工智能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热工智能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热工智能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热工智能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热工智能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热工智能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热工智能仪相关的资讯

  • labtech China Congress盛大启幕,共探未来实验室安全、智能、可持续之路!
    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labtech China Congress)将于2023年7月11-1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隆重召开。作为亚太实验室行业灯塔展会——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在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延伸,本届 labtech China Congress主要分为三大部分,12,000+平方米大规模实验室展区、实验室行业论坛活动以及多主题现场模拟实验室Live Lab。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3涵盖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展区、实验室安全展区,实验室建设高质量峰会及Workshop精讲培训,并在现场以绿色实验室-设计咨询及认证和2050可持续发展实验室为主题的现场模拟实验室Live Lab。知名品牌携创新技术产品 共建实验室可持续生态圈近年来,随着实验室安全问题频发,实验室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涉及从实验室的布局、设备的维护保养,到危险化学品的存放、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到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许多方面。本届labtech China Congress的展区主要分为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展区和实验室安全展区,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1.2H馆内呈现。台雄、瀚广、依拉勃、江森自控、妥思、榕德、倚世节能、爱克威盛亚 、乐普乐吉、asecos、BRONE-LAB、BICASA、华测实验室、ICT2、杰斯瑞特、西斯贝尔、安瑞斯、赛弗、捷锐、捷仪、科仕、智全、国君、沃恩、艾柏瑞等优质展商(以上排序不分先后)将带来通风系统工程、消毒洁净设备、安全设备、消防设备、安防设备、实验室个人设备、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面的创新技术及产品,为用户提供完善的实验室安全解决方案,推进科研机构、食品、环境监测、制药、医疗卫生、化工及政府部门等国内外实验室建设行业领域EHS管理规范与体系优化,推动实验室建设节能减碳,保障科研人员安全,传递“人与实验室和谐发展”理念,助力构建实验室安全标准与评价体系。第二届未来医学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创新峰会 共话医学实验室未来发展大趋势《“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达标建设,与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互联互通,满足新形势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重大疾病防控需要。医学实验室建设一触即发。第二届未来医学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创新峰会将于7月11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1.2H活动区举办。本届峰会将深度契合实验室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以未来已来,升级变革为主题,深入探讨医学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关注实验室系统集成化建设、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与运维管理,提升实验室运营效率和建设质量,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建设,提高医学检验水平,切实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实验室管理高级论坛 探寻安全及智能化,实验室可持续发展之路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的布局、设备的维护保养,到危险化学品的存放、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等许多方面。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进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与检验检测相关联,实现深度融合,在未来形成数字化技术与检验检测相结合的数字化平台。本届实验室管理高级论坛将在7月1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M2-04会议室举办,以安全及智能化,实验室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主题,从人工智能与检验、医疗器械实验室智能化发展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等方面,聚焦实验室工作者的安全与健康,就智慧实验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交流。Live Lab现场模拟实验室 打造双重沉浸式未来实验室空间“安全、智慧、可持续”是labtech China Congress三大核心词,大会配套的产品及技术诠释了这三个关键词。本届labtech China Congress将持续打造现场模拟实验室Live Lab,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汇聚实验室仪器、设备与耗材、实验室家具与建设等行业新产品与新技术,通过场景化演示、操作及演讲,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实验室现代化设计风格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理念,展示在实验室技术和自动化相关的仪器设备、软件技术、服务解决方案及实验室建设方案,推动中国实验室未来发展。作为多年现场模拟实验室Live Lab合作伙伴——仕华那(上海)科技有限公司WALDNER,将与科汇实验室生态研究院一起亮相现场,共同打造以绿色实验室-设计咨询及认证为主题的现场模拟实验室Live Lab,通过主题演讲、工作坊和产品展示的方式,展示实验室新技术新产品,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实验室可持续发展一直是行业热门的话题。作为analytica China和labtech China Congress多年合作伙伴——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将在现场带来以2050可持续发展实验室为主题的现场模拟实验室Live Lab,展示具有未来感的实验室设计、建设、智慧化、实验室场景全流程解决方案。2023年7月11-13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labtech China Congress与你不见不散。labtech China Congress简介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labtech China Congress)由亚洲重要的实验室行业盛会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倾力打造。延续实验室行业“高峰论坛+展览展示+现场活动” 复合叠加型融合展示模式,实景打造多主题现场实验室及创新展区,持续关注科研生态系统与实验室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传递“安全、智慧、可持续”的实验室发展新理念,掀起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智慧实验室新风潮。慕尼黑博览集团简介慕尼黑博览集团作为知名的全球性展览公司,拥有50余个品牌博览会,涉及资本产品、高新科技、建筑与房地产、消费品及生活方式四大领域。集团每年在慕尼黑展览中心、慕尼黑国际会议中心、慕尼黑会展与采购中心举办逾200场展会,共吸引5万余家参展商及300余万名观众齐聚现场。此外,集团的业务网络覆盖全球,不仅在欧洲、亚洲、非洲及南美洲拥有数家子公司,还在全球设有约70个海外业务代表处。
  • 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1盛大启幕,共探未来实验室绿色智能发展之路
    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1盛大启幕,共探未来实验室绿色智能发展之路!由慕尼黑博览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同济大学,国际实验室建设与测评、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美国科学设备与家具协会(SEFA)协办的2021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暨智慧实验室大会(以下简称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1)于10月21至22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拉开序幕。作为亚太实验室领域行业灯塔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以下简称analytica China)在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延伸,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1从智联未来实验室、创新升级科研生态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出发,带来“两大主论坛+四大平行论坛+ Live X”的复合叠加型融合展示全新体验,从用户切实需求出发,传递“安全、智慧、可持续”的大会理念,探索创新实验室与未来实验室发展趋势,进一步推进国内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全面提升与发展。两大主论坛 双轮驱动 孵化加速创新诠释未来实验室前沿趋势为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数字中国,赋能大健康产业”的号召,推进国内开辟实验室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新道路,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1主论坛——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以科研建设及实验室设计与规划和世界/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下实验室建设与运维为两大主题,分析国内外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及政策标准,启发各类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深度思考,多方位拆解实验室设计规划和建设运维,提振上下游供需,孵化创新趋势。本届大会的另一大主论坛——智慧实验室大会,设立智慧实验室设计与规划和智慧实验室高效与管理两大话题,以实验室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变革为依托,分享国内外智慧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趋势和项目实例,共同探讨未来实验室绿色、智能发展之路。本次论坛以新颖模式诠释圆桌论坛,以混谈拆解,力出一孔:高级别生物实验室建设未来灯塔为主题邀请设计与规划单位、工程建设与EPC总包单位及两位用户单位携手同济大学资深专家一同探讨。四大平行论坛 聚焦核心主题重点深入安全、智慧、可持续labtech China Congress四大平行论坛围绕“安全、智慧、可持续”三大核心词,聚焦可持续实验室(1)——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实验室运维与评价、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可持续实验室(2)—— 国际角度洞察可持续、数字化与智能化,检验检测行业未来可期四大专题,从实验室运维与评价及国际化角度洞察出发,关注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实验条件和人员健康,解读人工智能与检验大数据、国内外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的现状与挑战、远程评审在实验室认可中的应用、实验室的建设验收、检验检测的数字化转型,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索可持续实验室的发展。实景打造多主题实验室展区 呈现实验室生态系统创新解决方案大会现场打造800+平米现场模拟实验室(Live Lab)和创新展区(Inno Lab)。瀚广、台雄和WALDNER分别在Live Lab展区内带来智慧实验室、涉化实验室和绿色可持续创新实验室。通过现场演示与操作让与会者亲身感受实验室前沿产品、创新技术、现代化设计风格及智能化信息化的先进管理理念。榕德、美诺、旭德、斐崴节能、释普、马斯德克、安捷伦等知名企业在Inno Lab中一一呈现实验室设计、规划、建设、操作、管理等涵盖整个生态系统的行业创新解决方案。同期活动精彩纷呈探寻X种沉浸式体验与活动此外,大会还有20+Workshop实验室精讲与培训、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年会、维亚项目落成仪式——绿色在行动:低碳,高质量实验室参观之旅、SEFA VIP RECEPTION 用户交流日、多主题大会茶歇用户交流圈等多场精彩丰富的同期活动,通过可持续发展实验室的空间与运维、规划与设计的现场演讲,实验室参观、用户交流圈的线下交流,提升用户对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多维度体验。另外,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年会也于大会同期召开,通过新产品发布、企业战略合作发布、行业沙龙等形式,共同推进创新基础科研、前沿生物技术和重大临床疾病研究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帮助转化医学项目建立系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转化通道。2021年10月21-22日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labtech China Congress与你不见不散。如需了解“labtech China Congress”更多详情,请关注官方微信“labtechChina”。
  • FLIR T865智能高端手持式热像仪,热像师的“好帮手”
    2022开年Teledyne FLIR就公布了四款主推产品想要深入了解的小伙伴戳这里:2022开年推荐|FLIR四款智能高端精品已备好,可“闪电”供货~今天小菲就来给大家详细解说下其中的高性能手持式红外热像仪:FLIR T865智能高端 ,全能高效FLIR T865红外热像仪FLIR T865是单触式电平/跨度,使您只需单触屏幕一次,就可以在热图像中选择出小片的聚焦区域,而且热像仪还会根据图像中该位置的热对比度,自动调节电平和跨度,再加上激光辅助自动对焦等智能高级功能,不仅节约了手动调节的时间,还能确保热像仪每次都能准确测温,和使用智能手机一样操作简单!FLIR巡检选项(FLIR Inspection Route)功能是专为需要定期检测大量目标物体的热像师设计,当电力工程师们需要对户外电气设备、室内设备、电缆线架、配电母线等进行大型巡检时,可以通过FLIR Route Creator编写巡检规划方案,然后下载到FLIR T865中,这样就可以按需规划好每天的巡检计划,优化巡检路线,还可以成批分类管理检查结果,让热像工程师们后续的工作流程更加高效!远距测量 ,定位准确FLIR T865红外热像仪FLIR T865搭配6°长焦镜头选件,可以从远距离对较小的目标进行检查,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降低风险。其搭载全新目镜取景器,使您无论处在室内还是室外,在任何亮度、光照环境下,都能做到不受太阳眩光干扰,让您可以安全舒适地开展工作!FLIR T865可测得-40℃,可测2,000°C,其测温精度高达±1°C/±1%,红外分辨率高达640*480,让你在大范围内看清故障细节,准确定位,轻松快速地做出最正确的决策!科研测温 ,定向分析FLIR T865红外热像仪强大性能的FLIR T865还可用于严苛的科研工作,它为科研领域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便携性,收集有意义的红外数据,无论是手持式或固定式配置。可选的微距模式允许您快速从广角切换到微距分析,无需更换镜头。当使用FLIR T865用于科研工作中时,搭配FLIR Research Studio专业软件,可以让您快速查看、记录、 分析多台FLIR热像仪和记录源的红外科研数据,还能将其及时共享给工作伙伴,加快科研进程!FLIR T865功能强悍,配件丰富可准确定位,生成清晰图像非常适合电力和制造行业将其纳入状态监测/预防性维护方案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系统效率和可靠性防止停电造成生产损失和停机高性能的FLIR T865还可用于科研领域监控实验过程,分析报告实验结果FLIR T865作为2022年主推款产品备货充足,供货迅速!想要的菲粉赶紧点击“阅读原文”抢购吧~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哦~
  • 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1盛大启幕,共探未来实验室绿色智能发展之路!
    由慕尼黑博览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同济大学,国际实验室建设与测评、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美国科学设备与家具协会(SEFA)协办的2021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暨智慧实验室大会(以下简称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1)于10月21至22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拉开序幕。 作为亚太实验室领域行业灯塔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以下简称analytica China)在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延伸,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1从智联未来实验室、创新升级科研生态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出发,带来“两大主论坛+四大平行论坛+ Live X”的复合叠加型融合展示全新体验,从用户切实需求出发,传递“安全、智慧、可持续”的大会理念,探索创新实验室与未来实验室发展趋势,进一步推进国内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两大主论坛 双轮驱动 孵化加速创新诠释未来实验室前沿趋势为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数字中国,赋能大健康产业”的号召,推进国内开辟实验室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新道路,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1主论坛——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以科研建设及实验室设计与规划和世界/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下实验室建设与运维为两大主题,分析国内外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及政策标准,启发各类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深度思考,多方位拆解实验室设计规划和建设运维,提振上下游供需,孵化创新趋势。本届大会的另一大主论坛——智慧实验室大会,设立智慧实验室设计与规划和智慧实验室高效与管理两大话题,以实验室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变革为依托,分享国内外智慧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趋势和项目实例,共同探讨未来实验室绿色、智能发展之路。本次论坛以新颖模式诠释圆桌论坛,以混谈拆解,力出一孔:高级别生物实验室建设未来灯塔为主题邀请设计与规划单位、工程建设与EPC总包单位及两位用户单位携手同济大学资深专家一同探讨。 四大平行论坛 聚焦核心主题重点深入安全、智慧、可持续labtech China Congress四大平行论坛围绕“安全、智慧、可持续”三大核心词,聚焦可持续实验室(1)——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实验室运维与评价、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可持续实验室(2)—— 国际角度洞察可持续、数字化与智能化,检验检测行业未来可期四大专题,从实验室运维与评价及国际化角度洞察出发,关注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实验条件和人员健康,解读人工智能与检验大数据、国内外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的现状与挑战、远程评审在实验室认可中的应用、实验室的建设验收、检验检测的数字化转型,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索可持续实验室的发展。 实景打造多主题实验室展区 呈现实验室生态系统创新解决方案大会现场打造800+平米现场模拟实验室(Live Lab)和创新展区(Inno Lab)。瀚广、台雄和WALDNER分别在Live Lab展区内带来智慧实验室、涉化实验室和绿色可持续创新实验室。通过现场演示与操作让与会者亲身感受实验室前沿产品、创新技术、现代化设计风格及智能化信息化的先进管理理念。榕德、美诺、旭德、斐崴节能、释普、马斯德克、安捷伦等知名企业在Inno Lab中一一呈现实验室设计、规划、建设、操作、管理等涵盖整个生态系统的行业创新解决方案。 同期活动精彩纷呈探寻X种沉浸式体验与活动此外,大会还有20+Workshop实验室精讲与培训、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年会、维亚项目落成仪式——绿色在行动:低碳,高质量实验室参观之旅、SEFA VIP RECEPTION 用户交流日、多主题大会茶歇用户交流圈等多场精彩丰富的同期活动,通过可持续发展实验室的空间与运维、规划与设计的现场演讲,实验室参观、用户交流圈的线下交流,提升用户对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多维度体验。另外,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年会也于大会同期召开,通过新产品发布、企业战略合作发布、行业沙龙等形式,共同推进创新基础科研、前沿生物技术和重大临床疾病研究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帮助转化医学项目建立系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转化通道。 2021年10月21-22日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labtech China Congress与你不见不散。 如需了解“labtech China Congress”更多详情,请关注官方微信“labtechChina”。 ### labtech China Congress简介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暨智慧实验室大会(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1)由亚洲重要的实验室行业盛会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倾力打造。延续实验室行业“高峰论坛+展览展示+现场活动” 复合叠加型融合展示模式,实景打造多主题现场实验室及创新展区,持续关注科研生态系统与实验室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传递“安全、智慧、可持续”的实验室发展新理念,掀起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智慧实验室新风潮。 慕尼黑博览集团简介慕尼黑博览集团作为知名的全球性展览公司,拥有50余个品牌博览会,涉及资本产品、消费品和高新科技三大领域。集团每年在慕尼黑展览中心、慕尼黑国际会议中心、慕尼黑会展与采购中心举办逾200场展会,共吸引5万余家参展商及300余万名观众齐聚现场。慕尼黑博览集团及旗下子公司的各类专业博览会遍及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土耳其、南非、尼日利亚、越南和伊朗。此外,集团的业务网络覆盖全球,不仅在欧洲、亚洲、非洲及南美洲拥有数家子公司,还在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有70多个海外业务代表处。 集团举办的国际展会均获得FKM资格认证,即:展商数、观众数和展会面积均达到展会统计自主监管团体FKM的统一标准并通过其独立审核。同时,慕尼黑博览集团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中有着非凡表现:集团先行获得了由官方技术认证机构TÜV SÜD授予的节能证书。更多信息:www.messe-muenchen.de 参会及赞助联系:媒体联系: 冯颖 女士 刘欣颖 女士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电话:+86-21-2020 5500 *685电话:+86-21-2020 5500 *635传真:+86-21-2020 5688/5699E-mail:vivi.feng@mm-sh.com传真:+86-21-2020 5688/5677E-Mail:cloris.liu@mm-sh.com
  • 智能催化剂,光谱产业迎来AI时代——ACCSI2024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新产业论坛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4月1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仪器信息网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新产业” 论坛于ACCSI2024期间成功举办。会议期间,各位报告嘉宾就光谱仪器硬件、软件、算法、实际应用场景等多层面进行分享,就AI赋能的光谱产业新态势展开探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用户、仪器企业管理及研发负责人、投融资机构代表等200余人共聚一堂,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会议现场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褚小立主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自1956年正式命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成为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在逐步塑造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的业务新形态,不断带来颠覆性、丰富性、创新性的新业态。当科学仪器插上AI的翅膀,能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助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进入了数据爆发的阶段,光谱数据也日益呈现出大数据的特点,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光谱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求。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光谱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赋能的光谱仪器新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同时,光谱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也将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光谱时代!此次论坛共邀请15位嘉宾做精彩的报告分享,并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褚小立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刘银年报告题目:《高光谱仪器与人工智能》2021年高光谱成像技术被欧盟列入“面向未来的100项重大创新突破”,而发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高光谱数据处理与应用,是未来高光谱遥感发展的重要方向。刘银年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高光谱技术及其突破发展,以及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再度兴起的大背景下,光谱和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结合和相互促进发展,如何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作用,力争为高光谱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同时,刘银年研究员也指出“智能”使应用变得“简单、便捷、迅速”,但背后仍需要大量“人工”开展长期综合的研究积累。浙江大学研究员 杨宗银报告题目:《光谱仪小型化研究》传统光谱仪体积大、价格昂贵,很难从实验室走出来,光谱仪微型化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这其中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缩小尺寸性能大幅下降;高分辨率与滤光片数量和成本的矛盾;运动部件导致稳定性差,分辨率低;波导通光量低,灵敏度低等。杨宗银研究员在报告中提到计算光谱+是大趋势,计算光谱用算力增强光学元件,能够减少器件尺寸和成本等问题。报告中,他给大家分享在光谱仪小型化研究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的工作,包括提出新的材料合成法、光谱器件新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基于新材料突破光谱尺寸极限等。不仅如此,他还介绍了其在仪器开发方面的计划和预期成果,包括光谱成像模块、微型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相机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傅钰报告题目:《人工智能赋能拉曼光谱鉴定和表征微生物》拉曼光谱是化学分子的“指纹图谱”,在微生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可以自动地从大量的拉曼光谱数据中学习和提取关键信息,使得在处理拉曼光谱数据时具有极大的优势。傅钰研究员在阐述其观点时提出,通过融合拉曼光谱技术与人工智能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能够开拓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新途径。他指出,利用拉曼光谱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微生物进行鉴定表征,展现出极大的潜力。此外,傅钰研究员还分享了他对于如何将这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实现产业化的看法。他认为开发完善人工智能算法,制定统一的拉曼光谱数据采集标准,以及共同推进光谱仪器的便携化与智能化是非常必要的。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 陈舟报告题目:《人工智能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应用和挑战》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是一项指纹式的超灵敏检测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各个领域都展现出极高的应用价值。面对如今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各种内部因素的交织复杂,人工智能也逐步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全流程中被广泛应用,加速了系统性的优化,加深了人们对于背后物理机制和光谱数据的理解,远超人脑计算与传统计算方法的能力。陈舟助理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尽管AI在SERS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如重复性、数据质量、数据对齐、拉曼大数据模型构建以及伦理原则等应用挑战。她强调,生物样本拉曼数据库是构建高质量AI模型的前提,也期待更多研究者的参与和贡献。南开大学教授 邵学广报告题目:《人工智能与新型光谱仪研制》邵学广教授的报告围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化学计量学展开,从传统光谱分析方法、多元校正,到人工智能,其展望了下一代光谱仪器的发展趋势。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邵学广教授还系统地阐述了基于MOE光谱仪、基于LC-SLM和DMD光谱仪以及近红外多元光谱仪的研制、挑战和发展趋势。同时,他也为大家分享了其课题组在水光谱探针与水光谱成像、深度学习方法的研究进展,希望可以和仪器公司合作,共同为光谱仪器在工业等场景应用做出贡献。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栾小丽报告题目:《基于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化工过程智能感知与监控》栾小丽教授从工业过程分子级智能感知和基于过程模式的智能监控两个层面进行详细讨论,其介绍说,通过引入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获取具有更高时间和空间信息颗粒度的分子级信息,从而实现从分子层面实时地对原料、生产过程以及终端产品进行质量监控。报告中,栾小丽介绍了其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光谱分解温度自适应补偿建模,近红外深度网络迁移学习建模,多层次长短期记忆网络建模,工业生产过程模式化运行,最佳操作经验知识固化,最佳反应终点判定等。不仅如此,报告中,栾小丽还列举了很多应用案例以给大家更多的直观感受。北京农林科学院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黄文倩报告题目:《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水果品质在线无损检测方法研究》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是采后商品化处理的核心,黄文倩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到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内部品质在线无损检测取得了巨大进步,却未实现大规模应用。为了推动其应用,黄文倩强调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构建高质量数据集、软硬件优化结合以及标准化作业流程的必要性。他还提到,需发展专用的模型算法,以充分发挥深度学习算法在数据处理和学习方面的强大能力。陈爱明代替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翼鹏分享报告报告题目:《基于近红外技术的原料配方智能替换研究》原料配方替换是在确保产品质量稳定一致性的前提下,以库存或潜在库存量较大的原料或原料组合,替换库存稀少或成本较高的原料或原料组合,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但极具挑战的问题。陈爱明讲到基于近红外分析技术快速、无损与多指标分析的特征,系统性地表征不同原料间的化学空间,构建适合近红外数据与配方替换特点的全局优化方法,在带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发展原料配方替换的流程和方法,才能输出满足条件的最优配方替换结果。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褚小立报告题目:《微小型光谱仪器与深度学习算法的结合应用》褚小立教授从现代微小型光谱仪器的技术特征、进展、应用以及深度学习网络在光谱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分享,深入探讨了拉曼、近红外等便携式、微小型光谱仪器,以及多光谱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在各领域的应用,并强调微小型光谱技术与深度学习算法融合所带来的创新潜力是无限的。褚小立满怀信心表示,国产光谱仪器破浪在即!科研的进步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自然也是离不开仪器技术的助力。此次论坛的报告环节中,更是邀请了6位光谱仪器厂商的代表亲临现场,为大家分享了光谱仪器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具备的新优势、新技术,以及能实现的新解决方案、新应用领域和场景,为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使得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便捷。海洋光学Ocean Optics Arelis Colόn博士报告题目:《AI Raman Spectroscopy of Analyte Mixtures》(海洋光学销售工程师陈术开场介绍)深圳市海谱纳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陈余泉博士报告题目:《下一代视觉传感器 4D光谱感知——微型光谱仪及其应用》荧飒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王伟报告题目:《创新赋能荧飒,让国产红外更具生命力》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苗鑫报告题目:《快照式多光谱相机前沿应用探究》南京智谱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杨浩报告题目:《视频级光谱成像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河南精谱检测设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刘季报告题目:《人工智能助力高端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国产替代》专家合影留念会议期间,各位专家也就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谈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话题,部分专家也分享了他们对于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新兴产业的未来趋势和发展见解。刘银年研究员认为:“人工智能对光谱仪器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还推动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相信人工智能将为光谱仪器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邵学广教授谈到:“人工智能给科学仪器,特别是光谱仪器产业带来了很多的变革、机遇和挑战,这其中的影响主要还是围绕仪器的结构设计、生产、应用三个方面展开。特别是,数据处理方法的变革将会给仪器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杨宗银研究员分享到:“人工智能跟光谱的结合,会让整个光谱的领域往更加通用性的方向发展。从赋能的角度来看,比如测量、数据分析,只要数据库中的数据量足够大,即使非专业人士不标准的测量,也可从中直接获得结论。”傅钰研究员相信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一定能促进生物学或微生物学研究的革命。“光谱对于单一物质来说,其分辨是非常好的,但是对于复杂体系,用传统的统计学的方法是很难进行精确的鉴定和解析。人工智能的出现恰恰是因为它是基于大数据的,不需要进行人工筛选,从而对数据进行精准分析,这能够大大的促进光谱学在生物学复杂体系中的应用。”陈舟助理研究员说:“人工智能在光谱仪器产业中的自身优势主要体现在处理大量数据的速度极快和对大数据的深入理解能力两个方面,这使得在决策、诊断和预测过程中能够实现更高的准确度,这些优势将极大推动光谱产业的未来发展。此外,光谱仪器的小型化是当前的一个趋势,但在小型化过程中信号损失和质量保证成为挑战,而这正是人工智能可以发挥其潜力的地方。”除了以上专家的分享,我们也对此次参加论坛的几位专家进行深入的采访,敬请期待后续相关报道。相信在与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我国光谱仪器产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春天。关于ACCSI:“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ACCSI)”始于2006年,已成功举办十七届。每年一届的“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旨在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等各方的有效交流,力求对中国科学仪器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有关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更多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精彩内容,请点击链接:ACCSI2024现场直击
  • 我国消防应急救援红外热成像智能头盔技术获重大突破
    经过3年多不懈攻关,湖南达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一种消防应急救援头盔—炜安红外热成像智能头盔,这标志着我国在消防应急头盔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取得重大突破。据了解,炜安红外热成像智能头盔由视频实时传输存储、大数据分析、通讯指挥一体软件平台和可穿戴单兵红外热成像装备系统组成,采用以HSD-INV(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边缘端人工智能热像传感器,搭建高度集成的智能平台,集消防头盔、对讲通信、视频传输、火场区域测温、生物探测识别、有害气体报警、应急照明、卫星定位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可拆可装、实用方便、操作简单、日夜可视等特点。湖南达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总监何清平介绍,炜安红外热成像智能头盔除具有传统消防头盔的防撞击、抗高温、防腐蚀、防热辐射、反光等作用外,还实现了4大创新突破。一是红外热成像增强现实技术的加成,消防人员穿戴安装有热视觉摄像机的智能头盔,能够透过烟雾大火看清火场真实情况,开展科学救援,从而提高消防人员火场防护和救援能力,最大程度地保护其生命安全。二是集成了先进的红外温度传感器,能实时监控火场内温度变化,并将温度变化情况传输到智能头盔及后端指挥员的显示屏上,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锁定火场高温点,找到起火点,发现被困人员,并迅速展开现场救援。三是智能集成SOS一键求救,当消防人员在火场遇到突发状况无法通过呼喊求救时,只要触动SOS一键报警按钮,报警信息就能迅速发送到消防指挥平台,获得及时救援。四是将个人防护、侦检器材、灭火救援工具、通讯指挥设备等高度集成化为可穿戴单兵装备,大大提高了单个消防人员的战斗力。此外,炜安红外热成像智能头盔还使传统的应急救援指挥模式得到升级,实现了可视化指挥。该头盔通过采集的火灾现场音视频数据,结合电子地图、在线监测、移动终端,生成一张现场实时救援图,将火场分布、报警定位、区域温度、有害气体、现场处置等情况实时传输到消防指挥平台,为后台指挥员提供真实的决策依据。据悉,湖南达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一种消防应急救援头盔、一种消防用在线监测设备、一种消防用值守设备等5项专利。其中,一种消防用值守设备已于2023年5月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目前,该智能头盔产品已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和IP66级防水检测,取得了防爆合格证。2023年10月25日,炜安红外热成像智能头盔成功中标湖南省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2022年度装备采购项目,中标金额439.8万余元。
  • AI成两会热词,指引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创新发展
    大模型、机器人、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过去一年,人工智能频上头条,也成为今年北京两会上的热词。人工智能产业,特别是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发制造,是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最关注的领域,报告中多次提到“人工智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最强指引。当前,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仪器仪表的品种问题,但我国的仪器仪表开发长期处于追踪状态,基础研究薄弱,产品聚集在中低端,自主研发的高端仪器性能较弱,导致高端仪器仪表和前沿引领性的科学仪器大量依赖进口。这两年,赵晓光针对北京仪器仪表制造业做了深入调研,“北京仪器仪表行业规模不大,尤其是占全国传统仪器仪表产业的比例不高,但拥有一批新一代智能创新企业。”优势突出,但挑战也不容忽视,例如仪器仪表制造业小、散、弱,相关政策需要落地实施细则,创新技术和产品缺少试错机会等。挑战中蕴藏着机遇。赵晓光建议,支持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打造智能仪器制造产业集群,支持大模型落地应用,强化高水平仪器仪表标准和计量规范制定。同时,优化相关支持政策,形成以北京为产业龙头,带动华北地区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创新发展、抢占世界技术与产业高地的新格局。
  • 工信部发文,石化行业智能仪器装备将迎一批新标准
    据工信部11月21日消息,为切实发挥好标准对石化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规范和引导石化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深入落实国家智能制造及标准化有关政策及要求,工信部组织编制了《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版)》(下称《指南》),并于近日印发。《指南》明确目标: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累计制修订30项以上石化行业重点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石化关键数据及模型技术、石化关键应用技术等标准;对于原油加工等石化细分行业,优先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服务等特有场景应用的标准,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在石化行业的广泛应用。《指南》提到智能装备标准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与仪器仪表、自动识别装备、控制系统、检验检测装备、人机协作系统、工业机器人、工艺过程装备等七个部分,如下图所示。主要用于规定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工艺过程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数据字典、通信协议、接口、集成和互联互通、优化等技术要求,解决生产过程中智能装备之间,以及智能装备与物流系统、检测系统、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之间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的问题。智能装备标准子体系(1)传感器与仪器仪表标准:主要包括面向石化复杂生产过程中的微型化、智能化、低功耗传感器的数据编码与交换、系统性能评估等通用技术标准;温度、压力、流量、在线分析等智能仪器仪表的采集、分析、自诊断等接口、通信、集成标准。主要用于解决数据采集与交换过程中数据格式、程序接口不统一的问题。(2)自动识别设备标准:主要包括石化专有自动识别设备的数据编码、接口规范等标准。主要用于石化物流、仓储应用的自动识别设备及对象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3)控制系统标准:主要包括石化专有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标准。主要用于规定石化生产过程及装置自动化、数字化的信息控制系统,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散型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等,解决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控制方法、通信、集成等问题。(4)检验检测装备标准:主要包括石化专有检验检测装备标准。主要用于石化产品质量检测、泄漏检测、火灾检测等智能识别系统的互联互通和通信集成。(5)人机协作系统标准:主要包括用于石化防爆终端、操作屏等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相关人机协作标准。(6)工业机器人标准:主要包括面向石化生产过程中智能装卸、产成品仓储、长输管线巡检、装置日常巡检等环节专用机器人的统一标识及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等通用技术标准;石化专用机器人与人、环境、系统及其他装备间的通信、接口、协同标准。主要用于规定石化专用机器人的系统集成、人机协同等通用要求,确保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规范性、协同作业的安全性、通信接口的通用性。(7)工艺过程装备标准:主要包括炼油、乙烯等成套装备的数据接口、通信协议等通用技术标准。主要用于解决石化工艺过程装备相关的数据采集、集成等问题。附:石化行业智能制造现行和在研标准清单附件:《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版)》.pdf
  • 禾工科学仪器AKF-2010新型智能卡氏水份仪通过验收
    经过一年时间的技术攻关,结合国内外水份测定技术,应用新的数据通讯技术及基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控制软件研制而成的禾工科学仪器公司AKF-2010新型智能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日前已经通过严格测试验收,此次推出的AKF-2010智能卡氏水份仪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目前国内多种水份测定仪相比,AKF-2010型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具有多项技术领先: AKF-2010智能卡氏水份仪采用带触摸屏的超大屏幕LCD液晶显示器,是国内唯一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控制平台,人机对活灵活方便;具有极大的扩展性,可以方便升级为电化学自动滴定系统; 采用技术先进的10/100M以太网通讯接口,可以实现对仪器的远程控制和远程数据传输处理及监管。 具有丰富的运算功能,多种结果(水分百分含量、水分百分ppm、样品中含水的绝对值、消耗卡式试剂体积)同时显示;同时具有强大的数据通讯扩展能力,可以通过USB接口与各种仪器进行数据通讯; AKF-2010智能卡氏水份仪采用灵活的分组滴定技术,可以根据样品进行滴定精度和滴定速度自行调节,方便快速,高精度测试不同范围水分含量;根据实验的环境条件,可以设置“自动”或“手动”飘移值背景扣除,确保分析结果更为准确;可以根据不同卡尔费休试剂标选择“自动”或“手动”终点识别。 操作平台具有中英文双语界面自由选择,试验结果自动存储和打印;滴定结果可按GLP/GMP要求格式输出,并对存储的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打印参数包括:滴定剂用量、含水率、统计结果(平均值、标准差、相对变异数),初始样本重量、日期时间、样本编号、滴定剂、空白值、漂移值、滴定时间、滴定参数、计算公式等。 高精度标准的活塞式滴定管及防扩散滴定头,确保高精密的电位滴定。滴定管的推嵌式设计,使它在任何时候都能轻松、快速地更换。滴定反应瓶的模块组合大大降低了反应瓶等消耗件的成本,使AKF-2010智能卡氏水份仪的消耗品成本极低。 AKF-2010具有密封性良好的滴定池,所有的密封件均采用高度稳合的模具生产,使滴定过程与外界完全分开,自动给排液系统能自动更换溶剂或排除废液,避免了化学试剂与人体的接触。 技术指标: 测定范围:10ppm -100%(H2O ) 滴定瓶: 20ml进口玻璃滴定管,附抗紫外线护罩 阀门和管路材质: 三向双通电磁驱动控制阀,防腐材质FEP具抗紫外线功能 精确度:±0.05% 显示器:5.6”高清液晶显示屏 外接电极:双铂金电极,电位:±1900mV 电流: ±200μA 测量时间: 30秒到十几分种 RS-232C:两组连接口,可外接电脑或电子天平 数据存储量:100000条(可扩充) 数据传输:USB 便携式打印机 键盘式汉字输入功能 可外接键盘、鼠标 网络连接功能,可以在线传输数据 产品名称:AKF-2010智能卡氏水分测定仪 上市时间:2009年7月10日 市场价格:29800元
  • Oxford Nanopore开发连接智能手机的纳米孔测序仪
    牛津纳米孔技术公司(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透露,正在开发一种连接智能手机使用的纳米孔传感器,用于DNA测序和其他应用中。公司还对其他研发中的新产品进行了介绍。另外,该公司成立了一家分公司,名为Genome Foundry,关注合成生物学的应用。  开发连接智能手机使用的纳米孔仪器SmidgIon  公司首席技术官Clive Brown透露,这款新型纳米孔仪器称作SmidgIon,正处于早期研发阶段,预计在2017年末可以投入使用。该产品同样将使用应用于MinIon和PromethIon仪器的核心纳米孔传感技术,但是该仪器将比MinIon更小,每个flow cell中有256个channel,可以连接到智能手机上或者其他低功率仪器上,用于感应DNA、RNA或蛋白质。  据公司透露,SmidgIon可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包括疾病爆发中的病原体监测,分析环境样本或者农业样本,对于野生动植物或木材进行实时物种鉴定。  其他正在开发中的产品  Brown说,另一个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的产品称作Project Zumbador,该产品将生物学样本的核酸提取和文库制备结合到一个设备中,将在第三季度发布。  公司同时还在研发MinIon和PromethIon上直接进行RNA测序的kits,这项产品计划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提供给开发者。公司表示,该产品可利用adapter和马达蛋白控制RNA移位,指导RNA进入纳米孔。Oxford使用这种方法已经对来自人类鼻病毒的RNA进行了测序,并表示直接进行RNA测序可以检测到RNA上的甲基化修饰。  另外一个产品VolTrax是一款样本制备仪器,将在今年秋天提前供应给目前使用Oxford纳米孔测序平台的客户。公司表示,首批发布的仪器VolTrax将依附在一个小型USB仪器上,然后附着于MioIon或者PromethIon仪器上。  Oxford Nanopore同样还计划不久后实现MinKonw平台碱基识别软件的本地使用。  第一台PromethIon近期已经出货  Brown说,第一台PromethIon近期已经出货给客户了,他还展示了该平台的一些内部数据,共使用了48个flow cell,每个flow cell中含有3000个channel。使用R9试剂,每个纳米孔每秒测序250个碱基,准确率和小孔利用率都与MinIon一致。该系统目前的性能是运行48小时产生6.2Tb数据,将来会进一步增加至12.4Tb。根据Brown的报告,公司目前正在调试软件用于控制大型数据集的碱基实时识别,优化芯片表面化学试剂以及生产流程,并开发一种快速的碱基识别程序。  全部使用新型纳米孔R9  除此之外,Brown表示,Oxford Nanopore已经不再出售R7纳米孔的flow cell,现在已经全部替换成R9纳米孔的flow cell,R9即CsgG,最近得到比利时VIB研究所和伦敦大学学院授权。Brown补充道,新型的flow cell还整合了坚固的膜和一个更新的解旋酶马达蛋白。公司使用新的flow cell测序得到的最长读长为500kb,目前主要关注于提升通量和同聚物识别能力。  公司在一份声明中指出,R9系统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尤其是对于1D reads,这种reads仅读取DNA的一条链。新型碱基识别软件不同于以往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它是基于神经网络模型,进一步提升了准确率。R9型flowcell测序时,每个纳米孔每秒测序250个碱基,而R7型每秒最多测定70个碱基,因此公司表示换用R9型flow cell后MinIon将产出更多的数据。Brown说,目前1D reads的准确率为90%,2Dreads准确率为95%。  与R9型flow cell配套,公司正在推出一种快速测序kit。用该kit建库只需要10分钟,而且使用的耗材比以前更少,MinIon运行开始后马上进行数据分析。公司声明中表示,目前许多早期客户正在测试这款快速测序kit,“它将很快推出市场。”  成立分公司Genome Foundry  Brown最后提到了Oxford Nanopore的一家新的分公司Genome Foundry,该公司旨在开发一种“用于合成生物学的MinIon”,使用专有的、非亚磷酰胺的DNA合成试剂。公司的目的是为了使用类似于VolTrax的仪器开发长链DNA分子。
  • 禾工科仪推出AKF-1A型智能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
    禾工科仪综合多年制造与销售各种分析仪器的经验,研发出最新的AKF-1A智能卡氏水份测定仪。  1、采用带触摸屏的超大屏幕LCD液晶显示器,Windows操作风格,人机对活灵活方便   2、具有丰富的运算功能,多种结果(水分百分含量、水分百分ppm、样品中含水的绝对值、消耗卡式试剂体积)同时显示   3、滴定过程中彩色滴定曲线动态显示,精度和滴定速度可自行调节,对水分含量试验结果自动存储,可选购打印机   4、新增加多功能泵与反应池相接,解决了以往易出现的反应池内废液排不出的现象
  • 工信部试点、湖南工信厅授牌!力合科技环境智能化工业设计中心成立
    近日,网传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获批湖南省环境智能化自动检测仪器装备工业设计中心,且由工信部授牌。3月10日,力合科技(300800.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确认了该消息属实!力合科技表示:公司自主创新的“基于‘5G+AI+VR’水环境智慧化监管解决方案”入选了工信部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并获批了由湖南省工信厅授牌的“力合科技环境智能化自动监测仪器装备工业设计中心”。关于力合科技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位于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司拥有“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专业从事环境自动化监测仪器仪表制造,以自主研发生产的环境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应用自动化控制与系统集成技术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并为客户提供环境监测设施的第三方运营服务。公司应用先进的环境分析检测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形成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空气/烟气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平台等系列产品,为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成套智能化监测方案。
  • X-Ray智能检测设备商工源三仟获数千万Pre-A轮融资
    近日,北京工源三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源三仟”)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原子创投、国联金投致源共同领投,华工科技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设备批量交付、增强技术储备,并扩充研发和销售团队。公开资料显示,工源三仟成立于2021年,起源于大连理工大学,瞄准工业市场的产品内部缺陷检测需求,通过将人工智能与X射线探伤技术结合,为客户提供高效率、高精度的X-Ray在线自动检测设备。过去一年,工源三仟重点聚焦锂电池和电子半导体行业两大赛道,并与多家头部客户达成深入合作共识。2023年,公司的目标是在持续推动与头部客户的合作的同时,实现规模化交付。原子创投副总裁赵旸表示:“X-Ray无损探伤技术具备巨大的工业应用价值,已经成为高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检测技术。随着中国高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工业X-Ray的市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且亟需打破国外垄断。同时,该领域人才较为稀缺,而工源三仟在工业X-Ray在线检测领域拥有多年的技术积累,产品已成功交付客户使用。我们非常看好工源三仟的团队和发展前景。”国联金投致源投资总监张领表示:“智能制造正在不断赋予传统产业新能量、赋予制造业更高效率、更好效果,将世界带入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的新时代。工源三仟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优秀初创企业,将人工智能与X射线探伤技术结合,实现工业X光在线检测,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彻底消除产品质量隐患。期望工源三仟继续深耕智能制造,覆盖更多应用场景,为中国制造业的质量优化做出贡献。”华工科技投资总监朱建锋表示:“华工科技非常看好AI+X-Ray技术解决方案未来在工业影像检测的广泛应用。随着新能源电池行业进一步精细化和集成化,以及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行业的3D堆叠等趋势,此赛道将迎来快速发展。目前工业影像检测的X-Ray设备存在误检率、漏检率高以及效率低的痛点,工源三仟自研的高速重建算法可大幅降低反投影运算量,提高模拟加速效率,在短时间内快速重建产品的断层数据,解决行业客户痛点。”
  • 2018年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性进展
    p  2018年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多方面实现突破进展,国内外的科技公司都在不断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更多领域,不论科技巨头还是初创企业,都在致力于不断创新,推动技术进步。/pp  1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pp  入选理由: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的最重要分支,也是比较难的一支。曾经,机器翻译被我们调侃为 “低级翻译”,而如今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准确性大大提高,堪比专业人工翻译。例如谷歌翻译、微软语音翻译以及搜狗语音识别等都是基于此项技术。/pp  技术突破:机器翻译其技术核心是一个拥有海量结点的深度神经网络,可以自动的从语料库中学习翻译知识。人类大脑处理语言的过程毫无疑问是最为复杂的认知过程之一,曾经很多人都认为机器翻译根本不可能达到人类翻译的水平。2006年,科学家提出了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使至少具有7层的神经网络训练成为可能。由于能够比较好地模拟人脑神经元多层深度传递的过程,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有着非常明显的突破性。2018年3月,微软宣布其研发的机器翻译系统首次在通用新闻的汉译英上达到了人类专业水平,实现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又一里程碑突破,将机器翻译超越人类业余译者的时间,提前了整整7年。/pp  2、基于多传感器跨界融合的机器人自主导航/pp  入选理由: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类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其中自主导航是近年来人类一直想要攻克的技术壁垒,臻迪(PowerVision)通过声呐、视觉等多传感器融合,使其水下机器人能实现自主导航及智能识别,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pp  技术突破:随着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及作业任务越来越复杂,单一传感器难以满足应用需求。而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对硬件资源依赖程度比较高。臻迪(PowerVision)基于自身在机器人行业多年所积累的各类传感器、惯性导航、运动控制、相机、视觉检测/识别、SLAM等核心技术,以及深度学习的深入研究,通过嵌入式端一体化,集成平台的系统架构及优化设计,突破了移动平台硬件资源的限制,使水下机器人更加准确、智能、全面地感知目标,并具备对水下目标进行锁定、检测、识别、跟随的能力。/pp  3、DuerOS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pp  入选理由:DuerOS3.0能够为用户带来了划时代的自然对话交互,包括情感语音播报、声纹识别等能力在内的自然语言交互技术的全面升级。/pp  技术突破:DuerOS是百度秘书事业部研发的对话式AI操作系统,拥有10大类目的250多项技能。DuerOS包括了从语音识别到语音播报,再到屏幕显示的一个完整交互流程,以及背后支撑交互的自然语言理解、对话状态控制、自然语言生成、搜索等等核心技术,这些技术支撑着应用层和能力层的实现。2018年7月4日,最新的DuerOS 3.0正式发布,使赋能的产品能够实现语音多轮纠错,进行复杂的递进意图识别与带逻辑的条件意图识别,从而更加准确判断用户意图,最终实现功能升级,利用扩展特征理解用户行为。基于此,DuerOS3.0提供了包括有屏设备解决方案、蓝牙设备解决方案和行业解决方案等在内超过20个跨场景、跨设备的解决方案。/pp  4、移动AR技术/pp  入选理由:未来AR与AI需要相互加持,可以将AR比喻成AI的眼睛。增强现实技术包含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视频显示及控制、多传感器融合、实时跟踪及注册、场景融合等新技术与新手段,为人类感知信息提供了新的方式。/pp  技术突破:集成了众多计算机科技和图形图像学技术,包括实时渲染技术、空间定位追踪、图像识别、人机交互、显示技术、云端存储、数据传输、内容开发工具等领域。AR技术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在视觉化的增强现实中,用户利用头戴显示器,把真实世界与电脑图形重叠在一起,便可以看到真实的世界围绕着它。/pp  5、生物特征识别技术/pp  入选理由:行为识别技术应用于安防,为安全又上了一道锁。/pp  技术突破:店铺安装摄像头已经是一件非常普遍的行为,但普通的摄像头只能纪录店铺内人们的行为,如果发现盗窃需要通过观看监控记录人工排查,耗时费力。比如日本电信巨头NTT宣布研发出一款名为“AI Guardman”的新型人工智能安全摄像头,来帮助店家抓扒手。这款监视器系统,可以即时扫描影像串流、估测影像中的人物肢体动作,然后将这些数据与预设的“可疑”行为相比,发现潜在的商店扒手,如果发现可疑行为,系统就会透过App通知店家。/pp  6、机器人流程自动化/pp  入选理由: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能够帮助甚至代替人类负担大量简单且单一、重复而繁琐的工作,并且具有高效性。/pp  技术突破: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是通过使用高性能认知技术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和工作的效率。人类只需在操作界面上编写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流程,即可处理各种业务。Gartner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范围中大型商业巨头里有300家陆陆续开展了RPA工程,将原先手工化的流程进行自动化改革。随着科技的进步RPA将融入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即智能流程自动化(Intelligent Process Automation)。相当于在基于规则的自动化基础(RPA)之上增加基于深度学习和认知技术的推理、判断、决策能力。/pp  7、微软小冰,会作词作曲演唱的人工智能的诞生/pp  入选理由:简单粗暴的早期市场,“使人工智能系统变得有用”是吸引用户的唯一出路。而会学习、工作的人类社会人工智能少女显然满足这个需求。/pp  技术突破:在微软2018人工智能大会上,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李笛曾经分享到,现在多数用户跟语音助手交互的时间其实不超过5秒,一般就是让语音助手去执行一项命令,这样的语音助手其实只是像语音化了的遥控器。但是,小冰的团队希望语音助手能做更多的事,比如走到比较后端,去提供内容。在文字创作这一部分,小冰一开始学写诗,现在已经迭代出了创作歌词的模型。在声音创作方面,小冰除了唱歌以外,还会创作有声读物。在大会之前,小冰就已经出了一本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小冰写诗的功能已经全面开放,正在筹备的第二本诗集将是与人合作完成,小冰能很快速生成一些原始诗歌内容,创作者可以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的成果属于创作者,因为小冰已经完全放弃其创作的内容的版权。/pp  8、“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亮相/pp  入选理由:在现在这个“生病已是常态”的社会,大数据在医疗领域哪怕一点点的突破都足以所有人瞩目,2018年8月15日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柏惠维康科技有限公司“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我们对医疗机器人又多了一份信心。/pp  技术突破:“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已经成功开展了包含颅内活检,DBS,血肿抽吸,SEEG,核团毁损,导航等其他各类神经外科手术,其精准性,简易性,有效性及微创性获得专家的认可。“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由计算机及软件系统、机械臂、摄像头三部分组成:计算机及软件系统(手术规划软件)负责合成患者头颅的三维模型,方便医生观察病灶,进行手术规划 机械臂,负责定位医生规划的手术位置,精度达到1mm,同时还是多功能手术平台 摄像头,可实时捕捉机械臂和患者的位置信息,确保机械臂按手术规划路径运动到指定位置。“睿米”作为脑外科手术的“GPS”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定位到颅内的细微病变,实现精准的微创手术。目前,“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已进入天坛,宣武,301,协和等三甲医院,并成功开展DBS手术。/p
  • 世界500强企业选用上海禾工AKF新型智能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
    上海禾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AKF2010智能卡氏水分测定仪已经上市,该水分测定仪采用最新WINDOWS操作系统控制,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强大的扩展功能,是目前国内最先进,性价比超高的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产品。 水分测定仪在长达数月的市场促销活动中,被国内多家知名企业选用,获得了许多用户的认可,部分用户已经连续采购多台。近日,我公司新型智能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AKF-2010在激烈的采购竞争中,成功进入固恩治(青岛)工程橡胶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并顺利通过验收,我公司再一次成功和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合作。 固恩治(青岛)工程橡胶有限公司,原为固特异(青岛)工程橡胶有限公司,是由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固特异公司在中国投资建成的第二家独资企业,现为美国凯雷投资公司旗下产业。主要生产汽车用橡胶软管及软管总成,产品销往国内各大汽车主机厂及亚太地区的汽车市场。 AKF-2010智能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技术参数 测定范围:10ppm -100%(H2O ) 滴定瓶: 20ml进口玻璃滴定管,附抗紫外线护罩 阀门和管路材质: 三向双通电磁驱动控制阀,防腐材质FEP具抗紫外线功能 精确度:± 0.05% 显示器:5.6&rdquo 高清液晶显示屏 外接电极:双铂金电极,电位:± 1900mV 电流: ± 200&mu A 测量时间: 30秒到十几分种 RS-232C:两组连接口,可外接电脑或电子天平 数据存储量:100000条(可扩充) 数据传输:USB 便携式打印机 键盘式汉字输入功能 可外接键盘、鼠标 网络连接功能,可以在线传输数据 AKF2010卡氏水分测定仪可以广泛使用于下列用途: 药 物: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及中间体、药物制剂 有机化工:碳氢化合物、醇、脂、醛、有机酸 无机化工:盐、酸、碱 石油化工:原油、汽油、机油、润滑油 化 肥:尿素、硝酸铵 农 药:农药、农药乳化剂 染 料:光亮剂、染料、染料中间体 食品饮料:米、面粉、奶粉、啤酒 表面活性剂:洗衣粉、洗涤剂、织物柔软剂 化 妆 品:洗面奶、护肤霜、发乳、手油、牙膏
  • 工信部征集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
    记者15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为推动智能检测装备创新和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征集工作。计划面向但不限于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钢铁、石化、纺织、医药等重点领域,聚焦制造过程、产品质量、设备运行、远程运维、安全环境等关键环节,征集一批市场需求迫切、技术水平先进、应用效果明显、推广价值突出的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通知指出,所征集的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涵盖产品研制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品技术就绪度等级不限,近三年开发完成的、目前正在开发的,以及未来三年计划开发或建议开发的创新产品均属于征集范围。鼓励采用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融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智能检测装备感知、分析、控制、决策能力,实现快速、高效、在线等检测功能。另外,产品应具有明确应用场景,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或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根据通知,经第三方机构遴选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建立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项目库,为后续分类施策提供依据。对于技术就绪度较高,达到工程样机、小批量生产、推广应用阶段的创新产品,优先推荐纳入到首台(套)保险补偿,加强供需对接、宣传推广;对于技术就绪度较低,处于方案设计、试验验证、初样样机等阶段的创新产品,着力支持开展技术攻关、工程化研发、应用迭代,尽快突破关键技术、形成供给能力。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布《2018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评估白皮书》
    p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等四大权威机构、历时半年完成该本重磅报告,从全新的角度阐述了中国 AI 产业和学术的创新现状。/pp  《2018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评估白皮书》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思保环球联合发布。/pp  白皮书聚焦人工智能的使能技术与应用场景两个层面,基于论文、专利、人才、行业壁垒等多个维度,创新性地构建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评估体系,客观评价了当前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水平,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布局人工智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0a3a11e3-a62a-4d56-940e-8c02731f2d87.jpg" title="01.jpg" alt="0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研究范围和评价体系/strong/pp  随着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次发展浪潮,在全球主要国家的积极推动下,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的投入与期许空前高涨。构建科学客观的创新评估体系,准确评估当前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水平,对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报告结合人工智能细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聚焦语音交互、文本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四项使能技术,以及交通、医疗、制造、安防、零售等八大重点应用场景,对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水平进行了客观的评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e7adc7d7-250c-470c-9a14-ce0c9b6599d9.jpg" title="02.jpg" alt="0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 1 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评估范围/strong/pp  为客观分析四项核心使能技术和八个重点应用场景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报告基于现有学界产业创新评估的研究成果,结合人工智能产业的行业属性,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构建了科学客观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评估体系。体系下设使能技术就绪度指数和应用场景融合度指数两个一级评估指标,并在使能技术就绪度下设立了理论、应用、性能驱动力三个二级指标,在应用场景融合度下设立了资源、技术、数据、场景、环境驱动力五个二级指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19326b91-7308-4a89-808f-e947bccd24df.jpg" title="03.jpg" alt="0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 2 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评估体系/strong/ppstrong  人工智能使能技术就绪度/strong/pp  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推动以语音交互、文本处理、计算机视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并在多个场景迅速落地。为客观评价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四项使能技术的发展水平,报告从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性能三个维度进行了评估,分别计算出四项使能技术的就绪度指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c1242858-0d8f-4a1c-84d4-1606e17b800b.jpg" title="03-1.jpg" alt="03-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 3 人工智能使能技术就绪度评估维度/strong/pp  从使能技术就绪度指数来看,深度学习就绪度最高。作为人工智能的主流算法,深度学习就绪度最高(8.3),经处于技术成熟期 计算机视觉(7.7)和语音交互(6.2)次之,处于技术应用的探索期,主要体现在以语音助手和医疗影像诊断为代表的产品已经逐渐进入实用阶段 文本处理则仍处于技术爬坡期,技术进展缓慢使其离真正实用仍存在较大距离。/pp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930c05be-a40b-48cc-bc72-da298eb24a47.jpg" title="04.jpg" alt="0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 4 人工智能使能技术就绪度指数/strong/pp  从使能技术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是布局重点。在理论研究(论文产出)方面,四项使能技术从2013年开始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深度学习是学界关注重点,其次是计算机视觉。语音交互和文本处理的论文产出增速较为平稳,但文本处理论文产出量和引用频次均为最低。在应用研究(专利申请)方面,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专利申请占比较高,但平均专利强度较低,专利布局仍处于起步阶段 语音交互专利申请比例低但平均强度较高,表明语音交互关注度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617px height: 32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e8156869-318e-4c45-b498-c0b1782cfe87.jpg" title="06.jpg" width="617" height="328"//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605px height: 31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09863951-a378-42c6-bc6a-8dd5d06bdd2d.jpg" title="05.jpg" width="605" height="316"//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 5 人工智能使能技术实际发展情况/strong/pp  从中美两国使能技术发展水平来看,美国四项使能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均大幅领先于中国。在理论研究方面,中美文本处理领域的差距最小,深度学习领域差距最大 在应用研究方面,深度学习领域的差距最小,语音交互领域的差距最大。具体来看,美国四项使能技术的论文影响力和平均专利强度要远高于中国,中国论文和专利“多而不强”的局面依然存在。同时我们还发现,中国四项使能技术专利申请量均居首位,特别是相关研发机构近三年活跃度较高,超过54%的专利均在近三年申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054caf0c-259b-4eba-acaa-8edc0e3ec037.jpg" title="07.jpg" alt="0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 6 中美两国使能技术发展水平对比/strong/pp  从使能技术人才分布来看,美国人工智能领域四项使能技术相关的高端人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统计发现,美国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超过1.3万,中国不足0.5万,与美国相比差距悬殊。从细分技术领域来看,计算机视觉相关的高端人才占比最高,达38%,其中美国5432人,中国1892人。从中国人工智能使能技术研发人才分布来看,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和浙江五省市人才优势明显,其中北京、广东人工智能研发人才超过万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9c3a5e84-d27a-410b-a814-837ea5335cf8.jpg" title="08.jpg" alt="0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 7 全球人工智能使能技术人才分布/strong/pp  strong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融合度/strong/pp  随着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使能技术的发展,大量科技企业从特定的行业或场景出发,推动人工智能使能技术与行业加速融合,提供差异化的新产品、新服务和解决方案,形成了丰富的“AI+”应用场景,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报告从资源、技术、数据、场景和环境五个驱动力维度对八个“AI+”场景进行了评估,分别计算出了八大应用场景的融合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bbb7b813-c24b-40a9-baeb-8e8760e7d967.jpg" title="09.jpg" alt="0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图 8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融合度评估维/strong/pp  从应用场景融合度指数来看,人工智能与各行业依然处在人工智能融合的早期。根据应用场景融合度指数显示,汽车(3.9)、医疗(3.8)和家居(3.7)是人工智能融合度相对较高的三个场景 零售(3.5)、机器人(3.3)和安防(3.2)次之 制造(3.0)和教育(2.8)融合度指数较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fd163fcd-8227-4366-a819-b308fdfc0442.jpg" title="10.jpg" alt="1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 9 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融合度指数/strong/pp  从应用场景的融合实际情况来看,汽车、医疗、家居是布局重点。在技术驱动力方面,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专利申请自2014年开始爆发式增长,其中汽车和医疗领域增长明显,而教育和零售领域增长相对缓慢。在资源驱动力方面,人工智能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人才主要集中在汽车、医疗、家居领域,从事零售、教育的人工智能研发机构和人才相对较少。结合近三年专利申请情况来看,专利布局重点更是主要集中在汽车、医疗、家居和安防领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则是新的应用热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4980be83-78d8-4f80-b336-bf9b46ff65c5.jpg" title="11.jpg" alt="1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图 10 人工智能专利在各应用场景的分布/strong/pp  从全球应用场景融合整体水平来看,美国应用融合优势明显。在八大应用领域中,美国人工智能研发人员数量占据一半左右,而中国各领域人工智能研发人员普遍偏少。在专利申请量方面,除医疗领域外,中国的专利申请规模均超过美国,特别是在机器人和制造两个领域专利优势明显。在专利申请强度方面,美国大幅度领先中国,中国专利质量仍有待提升。具体到应用场景来看,美国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专利规模和强度优势显著,中国机器人和制造领域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实力具有一定的优势。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4ccb8ba2-bb21-4366-bd70-c1941763d2e6.jpg" title="12.jpg" alt="1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 11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研发实力对比/strong/pp  从应用场景融合的主要瓶颈来看。高质量数据缺乏、行业壁垒高、应用场景不清晰是当前人工智能与行业深度融合的主要瓶颈。从数据积累程度来看,汽车、医疗和机器人三个领域具备一定的数据优势,而家居和制造两个领域数据积累明显不足。从数据开放程度来看,汽车、教育和机器人三个领域数据开放程度较高,而医疗和制造两个领域数据开放程度相对较低。从场景介入壁垒来看,医疗、制造的行业壁垒较高,人工智能企业较难进入。/ppbr//ppimg style="width: 654px height: 344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f565c015-ce97-4aac-833e-0b198b1b4f26.jpg" title="14.jpg" width="654" height="344"//ppimg style="width: 655px height: 354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e2406269-5aef-4a27-82ec-e7e09c9244ed.jpg" title="13.jpg" width="655" height="354"//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评价/strong/pp  通过使能技术和应用场景融合情况评价,我们可以发现,人工智能整体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从使能技术发展来看,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当前主流的人工智能算法,是目前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 深度学习技术已处于成熟期,并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实际场景中,也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发展瓶颈 计算机视觉和语音交互尚处于技术应用初期,两项技术均开始在不同的场景中尝试应用落地 而文本处理仍处于技术爬坡期,技术进展缓慢。从应用融合来看,基于报告对应用场景发展阶段的划分,目前人工智能在汽车、医疗、家居、零售、机器人和安防行业处在融合的培育期,而在制造和教育行业仍处在融合的萌芽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ed712604-8970-40d5-9286-4ecfbda3ff66.jpg" title="15.jpg" alt="15.jpg"/strong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判与展望/strong/ppstrong  01/strong/ppstrong  使能技术/strong/pp  语音交互。语音交互技术存在对大规模数据依赖性强,远场识别准确率低、复杂场景识别效果欠佳等技术瓶颈,特别是语义理解技术尚未真正突破严重制约着语音交互技术的规模化商用。语音交互下一步将重点提升在远场识别尤其是复杂环境下的识别率,而智能家居无疑仍然是语音交互技术应用探索的最佳场景。/pp  文本处理。场景、学习和数据获取是文本处理技术面临的主要困难,增强学习、视觉语言融合、联合学习将是未来文本技术的主要突破方向。发展中的文本处理技术将率先渗透到数字化程度高、政策和社会性障碍低、个性化元素强的行业。/pp  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的瓶颈在于复杂程度高、鲁棒性低、数据匮乏和算力成本过高。计算机视觉的发展重点在于利用非监督学习和迁移学习方法降低数据依赖,提升算法试用领域,并实现与文字、语音技术的深度融合。/pp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依赖于多层神经网络下的梯度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大量参数不断优化,但是多层梯度下降后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和非凹的,深度学习方法的有效性难以得到理论证明。未来深度学习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对深度学习机制的理解和实际模型的借鉴性研究。/ppstrong  02/strong/ppstrong  应用场景融合/strong/pp  AI+汽车。以无人驾驶为主导的智能汽车是人工智融合度较高的应用场景,传统的汽车行业将被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所革新。但智能汽车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车辆软硬件技术、人工智能算法、以及政策和商业化不成熟等多重挑战。/pp  AI+医疗。快速发展的智能医疗领域已经出现虚拟助手、辅助诊疗、智能影像、药物研发、精准医疗等多种新实践。底层医疗数据的数量质量参差不齐、复合人才体系缺乏、医疗行业应用场景磨合难度大、行业壁垒高等都制约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pp  AI+家居。人工智能与家居的融合是当前业界探索的重点。人工智能在交互、决策和服务三个层面优化、提升家居产品性能。产品价格高、用户隐私保障难、语音识别率低、互联互通难等是智能家居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pp  AI+零售。人工智能助力零售行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并带来消费场景的进一步延伸,全面提升了用户消费体验。当前,基于应用场景的技术提升和可靠性存在挑战。另外,如何有效打通C端和B端是智能零售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pp  AI+机器人。人工智能推动机器人从机械化迈向智能化。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和服务领域逐渐成为人类重要助手,如协助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及公共服务机器人等。但受制于人机交互、环境感知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水平限制,目前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依然较低。/pp  AI+安防。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处于探索应用阶段。智能安防以算法、算力、数据作为发展的三大要素,在产品落地上主要体现在视频结构化、生物识别、物体特征识别三个方面。人工智能将推动安防行业逐渐向城市化、综合化和主动化方向发展。/pp  AI+制造。人工智能从研发创新、质量控制、故障诊断、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然而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仍处于培育期。缺乏高质量行业数据、企业计算能力不足、通讯标准无法协调是实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主要障碍。/pp  AI+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可有效改善教、学、练、作业、测评、管理等多个环节,实现合理配置教育教学内容,科学实施因材施教。高质量的学习轨迹数据缺乏和技术本身尚未成熟,造成人工智能和教育领域的融合程度远落后于其他行业。/p
  • 上海精科公司“DSC30M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列入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由精科公司和复旦大学研发的DSC30M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带热质联用接口),经专家评审,市科委批准列入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08年度科学仪器、化学试剂、测试方法和仪器联盟项目计划”。 差示扫描量热仪(简称DSC)主要用于物质的熔融、凝固、分解、化合、还原氧化、吸附、纯度、热硬化、结晶、相图制作、催化剂方面的研究,是有机、无机、高分子、矿物、建筑、石油化工、纺织、药物、炸药等应用领域的主要分析仪器,应用十分广泛。该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智能化、机电一体化、小型化,填补国内热质联用领域的空白。
  • 特殊光成像公司显微智能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近日,特殊光成像公司济南显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显微智能)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领投方为玲珑基金,十月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将继续用于公司新产品的研发注册及市场学术推广。显微智能成立于2017年,管理中心位于上海,并分别于杭州、长沙、济南设立了分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职能中心,期间还获得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及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显微智能拥有全球领先的特殊光成像技术平台,其原研首创的皮摩尔级超高灵敏度图像探测器全球领先。目前,显微智能获得相关专利三十余项,其特殊光成像领域的相关专利检索量全球前三,并已形成两腺外科荧光导航设备、微创外科荧光导航设备和一次性手术耗材的产品布局,构造了“设备+耗材”的商业闭环。其中,甲状旁腺成像系统、三示踪荧光内窥镜系统等产品均为国内首创。显微智能也是国际范围内极少数可以掌握自体荧光成像技术并成功完成商业化的公司。2020年,显微智能曾获得鲁信创投的天使轮投资。2021年初,显微智能获得创投领投,正海投资等跟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据悉,显微智能计划在今年7月启动A轮融资。显微智能创始人杨聪表示:“上半年公司在全国新冠疫情严峻复杂的形势下砥砺前行,如期获批三张二类注册证、实现了预期的经营目标并最终完成本轮融资,这离不开新老投资人对公司的鼎力支持与公司团队专业务实的工作态度,也离不开包括园区领导、医院专家在内的社会各界朋友对公司的关怀和帮助。随着国内疫情管控形势逐渐明朗,公司下半年也一定可以赓续前行,厚积薄发,逆风而上。”玲珑基金董事长张军表示:“特殊光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医疗器械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赛道之一,也是公司的重点关注方向。显微智能立足于特殊光成像技术的底层突破,目前已成功实现多款国内乃至国际领先产品的商业化,完成了甲乳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等多科室产品布局,与逾百家三甲医院完成了学术及市场合作。疫情期间,公司依然如期完成多张核心产品的注册工作,并取得了符合预期的销售成果,这充分反映了公司团队不惧挑战的创业精神和优秀的业务能力。很荣幸能参与显微智能本轮融资,也希望能与公司携手共进,共同打造特殊光成像领域的领先品牌。”十月资本合伙人龚寒汀表示:“显微智能是国内特殊光成像领域尤其是自体荧光领域的优秀研发企业,基于在该领域深厚的技术积淀,公司已经形成了特点鲜明的产品管线,解决了相关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痛点,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我们非常有幸能够参与显微智能本次融资,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支持企业利用核心技术开发出更多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产品。”
  • 未来15年人工智能将在医疗领域发挥作用
    p  2017年6月2日到4日,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主题为“疑难及重症肝病的时代”,有近2000位国内外代表与专家参会。该会议是我国肝胆病领域学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盛会之一。本届大会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段钟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大会吸引了将近两千位从业者参与,数万人在线观看直播。/pp  在4日的会议上,医疗领域人工智能领军企业Airdoc创始人张大磊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展望和局限》的演讲中,其中提到“未来15年人工智能将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的观点,引起了众多参会人员的极大兴趣。/pp  strong人工智能将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strong/pp  以去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为导火索,人工智能这个词已经出现在街头巷尾,到如今AI+已经开始覆盖各个领域,医疗就是主要领域之一,很多专家认为,医疗将会成为人工智能最先落地的领域,在本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上同样出现了医疗人工智能的影子。/pp  张大磊在演讲中表示, 过去15年软件的兴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同时也造就了很多伟大的公司,比如亚马逊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图书商、谷歌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营销平台、领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猎头公司,软件改变了世界 而接下来的15年,人工智能将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pp  纵观技术发展趋势,以2012年AlexNet的出现是一个分水岭,AlexNet 在当年的ImageNet图像分类竞赛中,top-5错误率比上一年的冠军下降了十个百分点,人工智能开始了飞速的发展,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被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张大磊认为接下来15年人工智能将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pp  strong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strong/pp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快速发展,在某些特定领域已经超过人类。医学影像是疾病诊断的个主要路径之一,因此通过机器读取医学影像成为了一个热点,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对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同时也产出了众多的高分科研论文。/pp  整个医疗行业复杂程度高,涉及知识面广,人工智能可以在多个环节发挥作用。比如:医学影像识别、生物技术、辅助诊断、药物研发、营养学等领域,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医学影像识别。/pp  张大磊介绍,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识别的应用上主要有三种方法:分类,检测和分割。分类可以将有病和正常的医学影像区分开来 检测可以识别出病灶并用框框出来 分割可以将病灶轮廓分割开来。每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需求的问题。/pp  张大磊透露,如今Airdoc已经在肺结节、乳腺癌、冠脉斑块、皮肤癌、眼底病和病理等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pp  strong模型训练的局限/strong/pp  张大磊表示,未来想象力巨大的医疗人工智能,在模型训练上依然有很大的局限。/pp  比如数据标注,人工智能学习疾病的过程就像我们上学时候学习知识,一定要保证课本的准确,数据标注的质量完全决定了算法的准确性,专家分开标注数据,取最终的共同部分可以尽量保证数据准确性。/pp  现在的人工智能尚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并不具备沟通的功能,因此现在的人工智能更多的应用在类似图像识别辅助分析这样的不需要和患者进行深入沟通的领域,其他的领域的发展仍然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继续完善。/pp  训练的数据集也是一个问题,样本量越大,模型学习的东西就越多,容错率也就更大,可以排除很多的干扰,这对于实际应用是一个巨大的前提。/pp  本次大会主席段钟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重症肝病、疑难肝胆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张大磊对医疗人工智能的看法受到了段教授的肯定。/pp  段教授表示,随着医学的发展,过去一些诊断不了或者不容易诊断的疾病,现在可以诊断出来了,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为医生提供巨大的帮助,让医生工作更加轻松,最终使得病人受益。/p
  • 凌工科技发布凌工智能型冷却水循环机(LC2500)新品
    一、产品介绍 凌创(LC)系列智能型冷却水循环机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精密仪器设备冷却,循环水质结净,换热效率高,循环冷却水恒流或恒压模式可选,自动调节冷却水流量或压力,精确在线显示循环冷却水流量及压力;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循环冷却水温度、流量或压力控制精度高;可与需冷却设备之间通讯,通讯协议RS485、RS232、Can通讯可选,本地或远程调节循环冷却水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二、主要特点智能化控温、控流、控压;采用PID控温,控温精度达±0.1℃;外形美观、操作方便;可远程设置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可远程启停设备;可扩展电导率在线检测,实时检测循环水质状态;三、应用领域分析仪器领域: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扫描仪、透射电镜(TEM)、氧氮氢分析仪 实验仪器领域:疲劳试验机、高频熔样机、凯氏定氮仪、索氏提取器、脂肪提取仪、旋转蒸发仪、不锈钢(玻璃)反应釜、发酵罐、回流提取装置、蒸馏冷凝器、电泳仪、手套箱 激光设备领域:激光打标机、激光切割机、激光雕刻机、激光打印机、激光投影仪、激光器 真空设备领域:真空镀膜机(包括真空离子蒸发/磁控溅射/MBE分子束外延/PLD激光溅射沉积)、真空炉、等离子刻蚀机、真空泵(分子泵/扩散泵/旋片泵/罗茨泵/干泵) 机床设备领域:CNC机床电主轴/液压站/润滑站/切削加工液/减速箱、CNC机床伺服电机/直线电机/力矩电机 注塑设备领域:小型注塑机、小型挤出机 包装机械领域:PCB钻孔机、铣边/槽机、贴片机、充磁机创新点:1、冷却水自动恒流、恒压模式可选:流量、压力可以精确自动调节,流量控制精度± 0.2L/min,压力控制精度± 5Kpa;2、冷却水电导率检测:通过检测冷却水电导率大小自动判断循环水质情况,及时提醒用户更换循环水,提高被冷却仪器的使用寿命和散热效率,使得被冷却设备运行更加安全、稳定;3、多种通讯协议可选:RS485、RS232、以太网、CAN通讯可选,本地+远程控制冷却水温度、流量、压力及产品故障报警信息;凌工智能型冷却水循环机(LC2500)
  • 融资|聚焦生命科学机器人,博工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近日,广东博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工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青橙资本领投,华峰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募集资金将用于加速生命科学机器人产品研发以及市场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培养箱机器人、离心机器人、生物样本存储机器人博工科技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机器人产品技术研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场景落地应用的高科技创新企业。据了解,博工科技最早从干细胞培育场景切入,自主研发了培养箱机器人、离心机器人、生物样本存储机器人等模块化机器人产品,已在干细胞培育场景成功应用,实现细胞存储制备工艺工厂化,并逐步拓展到医学检测和医药研发等应用领域。先前5月份,博工科技入选《东莞市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 。《推荐目录》将搭建机器人企业与应用单位对接的信息渠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成果并推广应用,解决智能机器人场景落地存在的局限性问题,促进产业成果更好地赋能工业、医疗、农业、建筑、应急及社区生活等领域智能化升级,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同时,鼓励智能机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新产品、新业态上市,为东莞坚持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工信部把精密仪器纳入“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智能制造装备范围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要加大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智能制造装备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方向。《决定》的出台对加快推进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进一步带动整个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智能制造装备通常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十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快速。一是初步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产值已达到3000亿元以上 二是一批重点产品取得成果,高速精密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等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其中高端立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采用国产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长期的垄断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年产45万吨合成氨、轨道交通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也采用了国产数字控制系统(DCS) 大型轴流式压缩机组、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机械等陆续实现了远程监控和维护诊断,实现了智能化和网络化 三是涌现出一批智能制造装备的骨干企业,如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大连光洋、中国四联、浙江中控、和利时、沈阳新松机器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瓦轴集团、沈鼓集团和陕鼓动力等。  未来十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应牢牢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本着“创新优先、重点突破、技术融合、夯实基础、多元投入”的原则,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和执行等环节,融合集成先进制造、信息和智能等技术,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绿色化。重点发展:  一、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  重点发展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份仪表与高可靠执行器,智能电网先进量测仪器仪表(AMI),材料分析精密测试仪器与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新型无损检测及环境、安全检测仪器,国防特种测试仪器等各类试验设备。  二、智能控制系统  重点发展综合性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具有与现场总线设备实现动态数据交换功能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模拟控制等功能有机集成的可编程控制系统(PLC),先进高效发动机及其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专用控制系统。  三、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  重点发展高可靠性力敏、磁敏等传感器,新型复合、光纤、MEMS、生物传感器,仪表专用芯片,色谱、光谱、质谱检测器件 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液压/气动/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 电力电子器件及变频调速装置。  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加强专项研究成果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 重型数控金切机床 数控特种加工机床 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 重型锻压设备 清洁高效铸造设备 新型焊接设备 大型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 非金属成型设备 新材料制备装备 高档数控系统 数控机床功能部件 数字化工具系统及量仪。  五、智能专用装备  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 矿山用智能自卸电铲、智能化全断面掘进机、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装备为代表的智能化大型施工机械 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多功能印刷机械 大型先进高效智能化农业机械。  六、自动化成套生产线  重点发展百万吨级及以上大型乙烯、大型PTA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集成,大型煤化工自动化关键装备 大型液化天然气生产储能自动化关键装备、大型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系统 高效棉纺、短流程染整自动化生产线 大型煤炭井下自动化综合采掘成套设备及大型露天矿自动化成套设备。
  • 工信部:我国炼化等领域智能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导读6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提到,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超过6000家,炼化、印染、家电等领域智能制造的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韩夏表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取得了长足进展。支撑融合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融合发展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抓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行动。截至2021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3%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0.7和25.9个百分点。在新技术、新应用的作用下,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都加速变革,有力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二是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发布智能制造国际标准42项、国家标准300多项,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国家标准的覆盖率达到97.5%。建成了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8%,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了3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三是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加快建设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已经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截至目前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标识解析体系已经完成夯基架梁,五大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基本实现全国省级地区全覆盖。培育较大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四是大力提升产业支撑能力。2012至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从10.7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软件产业规模从2.5万亿元增长至9.5万亿元,双双位居国民经济各行业前列。筑“魂”强“基”成效显著,工业APP数量突破60万个,经营管理类的工业软件市场占有率达到70%,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持续提升。韩夏指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完善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行动,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 重庆市级工信化重点实验室认定启动 重点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和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等领域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一批企业重点实验室将发挥大作用。3月4日,市经信委消息称,即日起我市启动2023年度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下称工信化重点实验室)申报认定,重点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和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等领域进行培育,合规企业可在4月15日前向市经信委申报。按照认定要求,企业申报应具备条件包括:依托单位在重庆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明确的建设发展规划,研究方向符合全市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目标,有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实验室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有与研究方向相匹配的科学研究试验设备、仪器装备及配套设施等仪器设备,其价值不低于1000万元;有技术带头人和研发团队;取得过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成果和经济效益,具备承担省部级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能力和条件;依托单位有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转化及应用推广能力,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优先支持申报。“工信化重点实验室是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也是全市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支撑力量。”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我市自2015年开展此项评定活动以来,先后培育认定100多个重点实验室,对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业创新能力提升等起到推动作用。比如在上年度我市评选出的13个工信化重点实验室中,包括青山工业新能源乘用车变速器实验室、博腾制药小分子抗病毒原药料工艺实验室等一批涉及汽车、电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实验室,在创新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而入选企业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亦成为近年全市工信化重点实验室创建的一大亮点。届时,市经信委将与市财政局共同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审、答辩评审和现场核查,择优确定认定名单并进行公示和授牌,并协助入选企业推动其工信化重点实验室持续进行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 天美公司-日立高新全新一代高智能热场扫描电镜SU5000新品发布会-广州站
    天美公司-日立高新全新一代高智能热场扫描电镜SU5000新品发布会于10 月28 日在广州隆重举行,包括天美公司、日立高新、以及知名专家和VIP 客户在内的大约60 余人参加了此次发布会。全新一代高智能热场扫描电镜SU5000,它采用了全新的EM Wizard用户界面,相比于传统电镜操作方式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使非专业人员也可以轻松获得高品质的图像。全新一代高智能热场扫描电镜SU5000  发布会首先由天美公司华南区总经理吴灵威先生致辞,吴总在致辞中首先对各位贵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天美公司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括性介绍,指出了天美公司是目前中国仪器行业内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并且具有目前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分销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发布会随后由日立高新科学仪器事业部代理部长Watabe先生致辞,在致辞中Watabe先生首先对各位贵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SU5000 做了总体介绍,在致辞中其对日立高新在研发实力和多年的高品质的保障做了整体介绍。 天美公司华南区总经理吴灵威先生和日立高新科学仪器事业部代理部长Watabe先生分别致辞  日立高新科学仪器设计部本部长Sato先生详细介绍了最新推出的SU5000新的用户操作界面EM Wizard,它可以帮助用户在没有专业技能的前提下获得符合需求的样品图片。EM Wizard采用了经验设计理念来显著改进电镜的可操作性,它包含了多种自动化功能,无需用户进行复杂的设置。用户只需要选择观察的目标,如观察表面信息或找出材料的分布情况,EM Wizard即可完成从设置到图像捕捉的一系列工作。当然,SU5000也允技能熟练的用户像过去一样自由的设定操作条件。除此之外,EM Wizard还有各种教育培训工具,可以帮助初学者或对电镜了解较浅的用户更好的操作电镜,提高他们的技能;对于技能熟练的用户,它提供全面的操作能力和对初学者的培训支持。日立高新科学仪器设计部本部长Sato先生报告  随后日立高新技术主管工程师罗琴对SU5000 进行详细讲解,拥有的“multi-finder”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确定样品的观察位置,相比于传统的图片导航功能更加直观方便,提高了数据的重复性以及测量通量。同时,SU5000具有强大的扩展功能,其最大工作电流为200nA,确保了可观察和分析的样品范围。SU5000可以装配多种附件,如EDS、WDS、EBSD、CL等,能够满足未来日益广泛的材料观察和分析需求。全新的五分割高灵敏度BSE探测器和低真空二次电子探测器UVD可以使我们在低真空下同时获得样品的成分和形貌信息,对于荷电样品和含水样品的观察具有重要意义。日立高新技术主管工程师罗琴和应用工程师席小宁分别报告  接着日立高新技术应用工程师席小宁简要介绍了超高分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SU9000及SU8200的尖端电子枪技术和超高分辨本领及最新的应用实例。     会议现场 合影  发布会后各位知名专家和 VIP 客户对SU5000热场扫描电镜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提问,对SU5000 表现出操作简便且功能强大的扫描电镜充满信心,希望这款高智能热场扫描电镜能够给广大用户带来真正的帮助。公司介绍:   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天美(中国)”)是天美(控股)有限公司(“天美(控股)”)的全资子公司,从事表面科学、分析仪器、生命科学设备及实验室仪器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及分销 为科研、教育、检测及生产提供完整可靠的解决方案。天美(中国)在北京、上海、等全国15个城市均设立办事处,为各地的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天美(控股)是一家从事设计、研发、生产和分销的科学仪器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继2004年於新加坡SGX主板上市后,2011年12月21日天美(控股)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香港股票代码1298),成为中国分析仪器行业第一家在国际主要市场主板上市的公司。近年来天美(控股)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先后在新加坡、印度、澳门、印尼、泰国、越南、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公司亦先后收购了法国Froilabo公司、瑞士Precisa公司、美国IXRF公司和英国Edinburgh等多家海外知名生产企业,加强了公司产品的多样化。 更多详情欢迎访问天美(中国)官方网站:http://www.techcomp.cn
  • 智能自定位 创领高效率 FreeScan Trio 三目激光手持三维扫描仪
    FreeScan Trio三目激光手持三维扫描仪为先临三维自主研发的又一款跨时代创新产品,是先临天远FreeScan系列的旗舰机型。FreeScan Trio采用公司原创的智能自定位技术,可实现不贴点激光扫描;同时配置了高分辨率的三目视角和132束激光线以及五种测量模式(高效/标准/精细/深孔扫描模式,摄影测量)。智能自定位技术,无需贴点高效模式下,采用原创自定位技术,通过98线密集激光阵列配合三目视角,省去粘贴和去除标志点的冗长辅助工作,且无需光学跟踪,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高性能激光光源无惧黑色、高亮材质。高精度,保障准确测量标准模式下,专注于获取高精度的测量结果,精度最高可达0.02mm(精细模式下0.01mm)。快速扫描,打造流畅体验结合2,510,000点/秒的扫描速度和650mm×580mm大幅面,以及优化软件算法,打造快速流畅扫描体验。高分辨率,完整还原细节精细模式下,最小点距可达0.01mm,配合500万像素工业相机,完整获取细微特征。深孔扫描,应对狭窄区域深孔模式下,具有更小镜头夹角,能够有效减少视觉盲区,提升数据获取完整度。摄影测量,全局精度控制全新升级三目摄影测量,无需编码点,高效控制大尺寸物体三维扫描的全局精度,此测量模式下体积精度高达0.02mm+0.015 mm/m。
  • 高精度工业X-Ray在线检测「工源三仟」获数千万Pre-A轮融资
    智能检测设备企业「工源三仟」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原子创投、国联金投致源共同领投,华工科技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设备批量交付、增强技术储备,并扩充研发和销售团队。工源三仟成立于2021年,瞄准工业市场的产品内部缺陷检测需求,通过将人工智能与X射线探伤技术结合,为客户提供高效率、高精度的X-Ray在线自动检测设备。过去一年,工源三仟重点聚焦锂电池和电子半导体行业两大赛道,并与多家头部客户达成深入合作共识。实际上,由于X射线探伤技术能够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反映产品内部的结构,因此早在20年以前,锂电池行业就已普遍采用X-Ray对电芯极片对齐度进行检测。如今在行业头部客户的主导和支持下,高端消费电子和锂电池行业正在大批量导入X-Ray在线全检,工业X-Ray设备行业开始迎来高速增长期。相关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锂电池X-Ray检测设备市场年增长超过30%,电子行业X-Ray检测设备的市场年增长超过20%,整体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人民币。工源三仟创始人兼CEO左嘉铭表示,使用寿命、检测效率、检测准确率是决定工业设备综合使用效率的三大基础指标。但公司在市场调研中发现,目前主流的X-Ray设备公司只是完成了设备的集成,依托较好的供应链管理和价格进入市场,但在X-Ray成像方案、机械自动化设计和自动检测算法等行业核心环节上并未进行深入研发。因此,当前市场中许多设备只能做到基础的信息采集,难以对图像进行深度学习的高清化处理,更无法实现高精度自动检测,这导致整体设备的漏检率和误报率较高,影响了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例如在锂电池极片检测方面,X-Ray影像为灰度图,检测到的缺陷与产品本体颜色相近,特征较为微弱,加之还有许多背景干扰,一直是X-Ray设备检测的一大痛点。目前主流的检测方式为人眼比对+传统图像处理辅助,实际交付的误报率往往超过15%甚至20%。面对这一痛点,工源三仟基于多年的AI算法积累,提出了基于图像分割的多维联合模型,实现精确且鲁棒的检测效果。在创业前期,公司已经对多家头部锂电池厂商的X-Ray设备进行改造,使总体NG比例降低至2%以内。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2D X-Ray在线设备的大部分型号开发,覆盖卷绕电池、叠片电池、电路板及功率半导体等应用。从业务层面看,2022年公司主要帮助客户进行X-Ray设备改造,同时进行批量生产的技术储备,核心是构建锂电池场景下的多维联合模型。公司的X-Ray产品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并陆续出货,订单量稳步增长。谈及2023年目标,左嘉铭提到,希望今年在持续推动与头部客户的合作的同时,实现规模化交付。“X-Ray是一个较为通用的技术,但其应用场景并不局限在锂电池和电子半导体行业。”左嘉铭谈道,未来工源三仟将进一步探索X-Ray技术的更多应用方向,例如3D打印、MiniLED、碳化硅模块等。原子创投副总裁赵旸表示:“X-Ray无损探伤技术具备巨大的工业应用价值,已经成为高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检测技术。随着中国高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工业X-Ray的市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且亟需打破国外垄断。同时,该领域人才较为稀缺,而工源三仟在工业X-Ray在线检测领域拥有多年的技术积累,产品已成功交付客户使用。我们非常看好工源三仟的团队和发展前景。”国联金投致源投资总监张领表示:“智能制造正在不断赋予传统产业新能量、赋予制造业更高效率、更好效果,将世界带入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的新时代。工源三仟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优秀初创企业,将人工智能与X射线探伤技术结合,实现工业X光在线检测,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彻底消除产品质量隐患。期望工源三仟继续深耕智能制造,覆盖更多应用场景,为中国制造业的质量优化做出贡献。”华工科技投资总监朱建锋表示:“华工科技作为新能源及智能制造行业从业上市公司,非常看好AI+X-Ray技术解决方案未来在工业影像检测的广泛应用。随着新能源电池行业进一步精细化和集成化,以及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行业的3D堆叠等趋势,此赛道将迎来快速发展。目前工业影像检测的X-Ray设备存在误检率、漏检率高以及效率低的痛点,工源三仟自研的高速重建算法可大幅降低反投影运算量,提高模拟加速效率,在短时间内快速重建产品的断层数据,解决行业客户痛点。”
  • 工信部领导视察“食品安全智能检测车”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于2011年11月启动了由浙江大学牵头,学会成员单位14家仪器生产企业参加的“食品安全智能检测车”共同研制计划。课题组历经半年的艰苦攻关,检测车于近日研制成功。6月6日,在2012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质量全检测技术应用国际论坛暨展览会期间,应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要求,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秘书长带队一行前往工业和信息化部万寿路办公区迎接有关领导的参观指正。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副部长杨学山、苏波、刘利华,以及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总经济师周子学等领导参观了食品安全智能检测车。苗圩部长听取研制课题组汇报检测车主要特点和功能苗圩部长亲自到车上查看车载仪器配置情况  苗圩部长在详细了解智能检测车车载仪器配置并听取研制课题组负责人周建光教授工作汇报后,肯定了智能检测车对食品质量快速检测、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应用功能,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准确、快速、科学、有效的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服务,积极拓展移动检测食品质量应用领域。  朱宏任总工详细询问了检测车的功能特点、检测项目等问题,并在认真审核检测车上完全配备了随机选取的近十种食品安全检测必配的仪器之后,激动的评价:“这是我看到的集成度最高、检测覆盖面最广的智能检测车……”,同时希望在现有研发试验基础上,明确定位,突出快速检验检测车辆的功能特色。朱宏任总工程师点评检测车并提出改进意见  副部长杨学山、苏波、刘利华,总经济师周子学、科技司闻库司长、装备工业司张相木司长、消费品工业司王黎明司长、财务司王占甫司长、消费品工业司高伏副巡视员、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郭翔处长等其他部领导也对智能检测车的研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为检测车总结了“仪器配备全部国产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相融、服务小微企业”等三个重要创新点。智能检测车  智能检测车采用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设计,车内配置国产检测仪器装备42台(套),可检测农药残留、抗生素、添加剂等2750项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检测结果可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传输。整车造价相当于欧美等国同类检测车的十分之一,主要用于小微企业食品质量检测及食品安全应急检测服务。智能检测车可根据地区、部门、企业的的不同检测需求和购置财务预算,自由选择定制式配置方案。智能检测车的研制和应用对提升我国食品企业特别是小微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和应急检测能力,推动食品检测领域两化融合和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国产化具有着重要意义。
  • 新品上市:Red-Octopus-智能的高压制备系统
    经过在纯化制备领域十年的技术沉淀,2018年7月27日,phenomenex在华子公司 - 博纳艾杰尔科技继blue-octopus中压纯化系统之后,再次倾情奉献red-octopus高压制备系统。red-octopus高压制备系统专门为实验室高压纯化需求所设计,融入更多智能化元素,为您的纯化工作带来更轻松体验。 点击了解更多产品信息即日起联系当地销售员,获得新品专享礼遇!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400-606-8099 设计先进性能可靠专业版软件界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