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气体间隔器

仪器信息网气体间隔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气体间隔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气体间隔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气体间隔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气体间隔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气体间隔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气体间隔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气体间隔器相关的论坛

  • 气体VOCs等时间间隔采样

    气体VOCs等时间间隔采3个以上样品,样品检测出来不平行!但是标准也没有明确要求平行,也没有像油烟那样要求是最大值的1/4就舍去,那是直接算平均值吗?

  • 【转帖】气体传感器的标定

    为了保证传感器的精度和系统的完整性,气体传感器需要被标定。传感器固定安装位置是很重要的,位置必须使标定容易完成。标定的时间间隔依传感器的不同而不同。通常,传感器的制造厂商将建议传感器的标定的时间间隔。然而,在传感器安装后的三十天,按照惯例应频繁的对传感器进行检查。在这个周期内,观察该传感器是否适合新的环境。 同样,厂家并没有在系统的设计中说明传感器性能影响的因素。如果传感器的功能作用能连续大约三十天,说明安装的可信度很高。在这段时间里,任何可能的问题都可确认和修改。经验说明:传感器第一次安装后三十天,按照操作的希望值,完成传感器的各种功能。大多数问题如传感器位置的不适合、其他气体的干扰、密度的降低,在这段时间里将会出现。在前三十天,传感器应做周检察。而后,制定维修计划包括标定的时间间隔。正常情况下,每月标定足以满足传感器的效率和灵敏度,同时月检察也能保证传感器的精度。传感器的标定方法和过程被立即确定。标定的过程简单、直接、容易。这种标定是一种简单的安全检查,不象实验室分析仪要求很高的精度。为了某一区域气体的质量和安全,要求气体的监视仪满足简单、可重复和经济。标定的过程将具有一致性和追溯性。标定的过程将在传感器安装的现场完成。 气体传感器的标定包括两步骤:首先是"零点"设置;然后是"量程"的标定,步骤1:"零点"设置 定义气体的零点没有确定的标准。许多分析过程,包括一些特殊的分析过程如EPA方法,都使用纯氮或纯人造气体来建立零点。这是因为这种瓶装氮气和人造气体容易获得。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普遍认为使用瓶装氮气和人造气体是传感器零点设置的一种好方法。不幸的是,这种方法不太准确。通常空气中除了含有氮气和氧气外,还含有微量的其他气体。同样,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很小百分数的水蒸气。因此,假设该区域的空气是清新的,使用周围的空气作为传感器的零点具有现实和实践意义。这个参考点依建立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区域内传感器的一个好参考点,总是认为该区域的空气清新,如某一办公室区域。这将给出更接近现实的零点,因为它将代表安装周围空气条件。水蒸汽的缺乏可能引起设定零点的数字低于传感器周围空气的零点数既零点漂移。这就是固态型传感器和光电离探测器使用时值得注意的地方。 标定的方法。考虑到所有因素,如传感器的型号和应用条件,应遵循以下建议的标定方法: A. 根据操作人员的判断,传感器周围的气体是清新的,没有非正常条件存在,这时,仪表的指示接近零(读数),零点设置的过程可以跳过。当出现疑问时,可使用塑料袋来得到一些在传感器周围认为是"清新"的空气。这是一个非常快而容易的过程。这种方法对于区别真报警和误报警是非常有效的。 B.压缩空气有一优点就是,气体在瓶中容易控制并容易携带。通过设备很容易、方便的得到空气。这种空气中含义少量的氮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些其他干扰气体。然而,这种气体的特点是湿度低,解决的办法是在采样系统中使用带有活性碳的过滤器,过滤掉所使用的潮湿气体中不想要的气体和水蒸汽。经过这个过程,才可以使用该气体对各种型号的传感器进行标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氧化碳气体并不能通过带有活性碳的过滤器而滤掉。 因此,规则规定:气瓶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必须与周围环境气体的含量相同。此外,使用苏达灰过滤器可以滤出一氧化碳。由于在采样系统管线上使用苏达灰过滤器可以滤出一氧化碳,所以此方法是二氧化碳传感器零点设置的好方法,很容易获得基本的零点。虽然人造气体通常是非常纯,但是它不能用于固态型传感器和光电离探测器,因为这类传感器要求在采样的气体中含有一些水蒸汽。这个问题解决的简单办法是,在采样系统管线上使用潮湿的薄绵纸。它的作用是使采样流中潮湿,对传感器有足够的水蒸汽。另外可选择使NAFION管,其描述在第十章"采样系统和设计"说明此概念。 标定气--控制器--NAFION干燥管或加湿材料--到传感器

  • 计量器具确认间隔的选择和调整

    计量器具确认间隔的选择和调整 1.计量器具的确认间隔 计量确认就是为保证计量器具满足预定使用要求所需进行的一组操作。它是一个新的概念,与检定、校准不同。由定义可知,计量确认是包括校准、必要的调整和修理、再校准、封印和标记等技术操作的一个综合概念。确认间隔是相邻两次确认的时间间隔,其概念范畴要比周期宽得多,实际应用也更为灵活,只有多次间隔时间相等时,才类似于周期。 确认间隔是计量确认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就确认体系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而言,它是关键因素之一。恰如其分地规定确认间隔是防止计量器具的误差超出规定的允许误差极限,保证确认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因为如果确认间隔过短,虽然不会有超过规定允差的风险,但很不经济。这种不经济一方面表现在确认费用过高;另一方面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不得不增加备用仪器。而确认间隔过长,又会增加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的风险,甚至产生废品,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正确选择确认间隔是一件非常重要而细致的工作。通常,除非前几次的校准结果表明:延长确认间隔对计量器具准确度的置信度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否则间隔不应延长,必要时还应缩短。 根据国家局《加强企业计量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非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企业可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对检定周期、项目、方法等作适当调整。本文探讨的确认间隔也主要针对非强检工作计量器具而言。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和环境监测、列入强检目录的计量器具,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调整范围,需定期定点进行检定,这是必须强化的计量法制意识。2.首次确认间隔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为保证确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确认间隔的确定应考虑一切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并制订专门的客观判定准则。首次确认间隔的选择,一般由计量检测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根据计量器具制造厂的建议、实际使用的频次、重要的程度、环境的影响以及所追求的测量准确度,并参考有关技术法规和兄弟单位的数据资料来确定。选择的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计量器具在使用中不符合技术规范的风险及维持最少的确认费用。 确认间隔的长短取决于许多因素:首先是计量器具的稳定性,它是影响确认间隔的重要因素。通常结构简单的计量器具的稳定性要较结构复杂的好,对于稳定性好的计量器具,其确认间隔可适当延长。其次,取决于所追求的测量准确度:确认间隔的长短与测量要求的准确度成反比,准确度要求高,意味着测量保证能力要留有较大的余地,因此其确认间隔应缩短。第三,是测量结果的重要程度:对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影响产品至关重要的安全指标,一旦测量数据失准将造成较大的危害。因而其测量仪器的确认间隔应适当缩短,并且在间隔时间内还应经常进行运行检查以防不测。第四,取决于器具的使用情况:计量器具使用的频繁程度和操作员的素质都是影响确认间隔的一个重要因素。使用频次高,或是操作者缺乏良好素质的情况下,器具的确认间隔应缩短。第五,取决于使用时的环境条件:计量器具所处的环境条件差(如温度高、尘土多、腐蚀气体含量高等),或环境条件变化剧烈,计量器具性能容易变坏,应缩短确认间隔。3.确认间隔的调整方法 确认间隔确定后,计量管理人员应根据多次确认结果的信息反馈及计量器具的管理状况及时给予调整。调整必须遵循两条基本而又对立的原则:一是在间隔内计量器具超出允差的风险应尽可能小;二是经济合理,使检定或校准所需的费用尽可能低。为寻求上述风险和费用两者平衡的最佳值,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使所确定的时间间隔趋于合理。 如果缺少资金或人员则意味着要延长确认间隔,但必须考虑到因使用不准确计量器具所带来的风险和由此产生的更多费用。按照ISO10012的有关要求,当发现计量检测设备处于失准状态时,必须对以前的测量数据和结果进行追溯,对其有效性进行评定,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如果对所有费用进行估算就会发现,缩短确认间隔反而可能会更经济。 那么如何合理、科学地调整各类计量器具的确认间隔呢?在GB/T19022.1的附录中介绍了五种方法: 第一种,阶段式调整法:当计量器具按常规进行确认时,如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应延长下一次确认间隔时间,超出允差,则应缩短确认间隔。这种阶段式反应可以迅速调整确认间隔,比较容易实施,其缺点是难以保持确认工作量的稳定和平衡。 第二种,控制图法:从每次校准中选择同一校准点,将校准结果按时间描点,根据这些点的分散性和漂移曲线计算出有效漂移。一般只要计算有效,就可以对校准间隔作较大的改动。同时对漂移的分析还可帮助找出漂移的原因。但该法对多参数、多量程设备的应用比较困难,它需对该类设备的变化有相当了解,实际上该法仅在采用自动数据处理时才使用。 第三种,日程表时间法:根据计量器具结构及预期可靠性和稳定性相似的情况,对器具初步进行分组,并根据工程直观知识初步决定各组的确认间隔。然后,对每一组器具统计在规定的间隔内返回的总数和不合格的器具数,若不合格器具所占的比例过高,应缩短确认间隔;反之,则延长确认间隔。 第四种,"在用"时间法:该法的核心是将计量器具与计时器连接,采用小时计算确认间隔时间,当计时器达到规定值时,将该器具送回进行确认。该法的优点是确认的费用与器具的使用时间成正比,可自动核对器具的使用时间。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最为合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 第五种,"黑匣子"测试法:该法选用便携式校准装置频繁地检查关键参数,或采用特制的"黑匣子"检查经过选择的参数。一旦使用"黑匣子"发现计量设备不合格,就将设备送回进行全部确认。这种方法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关键参数和设计"黑匣子",其优点是为使用人员提供了最大的实用性。 从上面的介绍可看出,确认间隔的调整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一种简洁实用、尽善尽美的调整方法,企业只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后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4.检定周期与确认间隔的关系 "检定周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它是确保量值传递准确可靠的行政和法制计量手段,其"周期"一般不允许企业自行调整,特别是强检计量器具必须按周期实行强制检定。但检定周期只是针对"检定"而言,其概念范畴要比确认间隔窄得多,它只是确认间隔的一种情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确认间隔更能体现企业自主经营、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经济规律,形成主动向上溯源以提高产品质量为宗旨的更高层次的计量意识,真正为企业创优、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因此,从"检定"走向"计量确认"是企业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计量工作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管理的必然趋势。 检定周期是根据受检器具所追求的准确度等级、可达到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期望的使用频次和必要的耗费等因素,经过实验验证后以技术法规的形式在检定规程中加以规定的。检定周期比较严密、完整和科学,检定能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作全面的测评,是目前行之有效的计量保证方案之一。但国家制订计量检定规程时不可能考虑到企业千变万化的实际状况,企业在执行规程时总有不切实际的感觉,固定的"周期"也不便于企业随生产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确认间隔以严密的科学性为依据,其确定和调整十分复杂,考虑的因素相当多,决非简单的延长或缩短。确定和调整间隔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相当的计量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本单位的计量器具十分熟悉,企业还需累积一定数量的检定、校准数据,才能进行确认间隔的调整。因此,在缺乏有效监控的情况下,企业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及时送检或许更为经济合理。 目前不少企业在确定确认间隔时,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片面强调减少检定、校准费用,盲目延长确认时间,甚至违背了保证计量测试准确性的原则。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个人的建议是:要么严格执行计量检定规程;要么全面、认真地按ISO10012标准溯源与监控,切不可从两者中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否则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 【原创大赛】广东省常用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用农药的时间到农产品收获时相隔的天数,可保证收获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不会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标准。不同农药或同一种农药施用在不同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不一样,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看清农药标签标明的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每季最多用药次数,确保农产品在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过后才采收,不得随意增加施药次数和施药量,以防止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以下列举了一些我省常用农药的使用安全间隔期,具体施药时就遵照所用农药标签的规定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杀虫剂 农药名称 含量及剂型 适用作物 防治对象 每季最多使用次数(次) 安全间隔期(天) 阿维菌素 1.8%乳油 叶菜 小菜蛾 1 7 柑桔 潜叶蛾、红蜘蛛 2 14 黄瓜 美洲斑潜蝇 3 2 豇豆 美洲斑潜蝇 3 5 啶虫脒 20%乳油 黄瓜 蚜虫 3 2 柑桔 1 14 20%可溶粉剂 黄瓜 3 1 3%乳油 烟草 15 双甲脒 20%乳油 柑桔 [ali

  •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怎样计算?

    RT:请教各位达人: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怎样计算?看文献,75%百菌清600X安全间隔期为3.26天。。。。。。这个3.26是怎样确定的?

  • 【分享】几种作物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也许有用,发上来供参考。安全间隔期,是指从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消耗作物前的时期,即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的时间。各种药剂因其分解、消失的速度不同,以及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等不同,具有不同的安全间隔期。在农业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之间的时间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作物。以下介绍几种作物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小麦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乐果乳油10天;10%--氯苯醚菊酩乳油7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天;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天;25%灭幼脲悬浮剂15天;25%氧环三唑乳油28天;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21天;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天。  水稻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敌百虫晶体7天;50%马拉硫磷乳油7天;杀螟松乳油14天;50%倍硫磷乳油14天;50%地亚农乳油28天;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天;25%杀虫双水剂15天;10%-.氯苯醚菊酯乳油,早稻7天,晚稻15天;50%仲丁威乳油21天;50%杀螟硫磷乳油2l天;2%异丙威粉剂14天;50%稻丰散乳油7天;50%易卫杀可湿性粉剂15天;40%敌瘟磷乳油21天;2%春雷霉素水剂21天;5%丙硫克百威颗粒剂60天;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14天;25%优佳安可湿性粉剂21天;2%灭瘟素7天;20%望佳多可湿性粉剂21天;75%纹达克可湿性粉剂30天;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天;3%呋喃丹颗粒剂60天;5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21天;25%喹硫磷乳油14天;40%稻瘟灵早稻14天,晚稻28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1天;50%稻瘟酞可湿性粉剂21天;40%异稻瘟净乳油20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天。  棉花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高效灭百可乳油7天;20%双甲脒乳油7天;10%氯氰菊酯乳油7天;50%二嗪磷41天;73%克螨特乳油21天;75%硫双威可湿性粉剂14天;25%氯氰菊酯乳油14天;10%天王星乳油14天;2.5%敌杀死乳油14天;5%来福灵乳油14天;20%灭扫利乳油14天;10%马扑拉克乳油14天;35%伏杀硫磷乳油14天;20%速灭杀丁乳油7天;40.7%毒死蜱乳油21天。  白菜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乙酰甲胺磷乳油7天;10%-.氯苯醚菊酯乳油2天;10%氯氰菊酯乳油5天;2.5%敌杀死乳油2天;20%速灭杀丁乳油12天;25%喹硫磷乳油24天;5%来福灵乳油3天;20%灭扫利乳油3天;80%敌敌畏乳油5天;90%晶体敌百虫7天:40%乐果乳油10天。  番茄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天;10%天王星乳油4天;50%托尔克可湿性粉剂7天;10%氯氰菊酯乳油l天。  黄瓜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乐果乳油2天;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天;10%高效灭百可乳油3天;30%DI胶悬剂3天;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天。  苹果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乐果乳油7天;50%杀螟松乳油15天;20%三氯杀螨醇乳油45天;10%-氯苯醚菊酯3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天;2.5%敌杀死乳油5天;20%速灭杀丁乳油14天;50%溴螨酯乳油21天;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7天;25%倍乐霸可湿性粉剂2l天;5%来福灵乳油14天;20%灭扫利乳油30天;73%克螨特乳油30天。  科学施用农药对于作物生长非常重要。掌握常用农药安全问隔期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所以必须引起广大农民以及农药生产企业的重视。

  • 【第三届原创参赛】农药残留与安全间隔期

    [color=#fe2419][size=3]维权声明:本文为liwei7893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size][/color][size=3][font=宋体][color=#000000] 在农药制剂的标签上,往往会注明,在某某农产品上的安全间隔期为……天。这是怎么来的?有考虑过吗?[/color][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这个“安全间隔期”与农药残留限量又有什么关系?[/color][/font][/size][size=3][font=宋体][/font][/size][size=3][font=宋体][color=#000000]先解释名词:[/color][/font][/size][color=#000000][b][size=3][font=宋体]农药残留:[/font][/size][/b][size=3][font=宋体]农药使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叫农药残留。[/font][/size][/color][size=3][font=宋体][color=#000000]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的必然现象,只是残留的时间有长有短,残留量的数量有多有少,残留不可避免。[/color][/font][/size][color=#000000][b][size=3][font=宋体]农药残留限量[/font][/size][/b][size=3][font=宋体]:确切的说,应该叫“最高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evels,MRLs)。最高残留限量(MRLs)是在田间残留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的,这种试验必须遵守良好农业实践的要求,不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实际上,MRLs的确定也考虑到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要求。[/font][/size][/color][color=#000000][b][size=3][font=宋体]安全间隔期(pre-harvest intervals PHI):[/font][/size][/b][size=3][font=宋体]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放牧、收获(采收)、使用、消耗作物前的时期,或者说是在农作物上使用农药的最晚时间,既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间隔时间。[/font][/size][/color][size=3][font=宋体][color=#000000]故安全间隔期又名安全等待期,它是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中的一部分,也是控制和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一项关键性措施。[/color][color=#000000] [/color][/font][/size][color=black][size=3][font=宋体]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既达到防病治虫又能保证农作物食用安全的前提。大于安全间隔期施药,收获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不会超过规定的允许残留限量,可以保证食用者的安全。[/font][/size][/color][size=3][font=宋体][color=#000000]安全间隔期([b]PHI)[/b]的确定,通常是根据残留试验的数据和资料综合考虑后确定的。某种农药在一种作物上的残留水平,在其发育阶段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单位表面积的使用量和天气状况,其次是农药剂型、施用方法等因素的影响。[/color][/font][/size][size=3][font=宋体][color=#000000]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方法1,首先假定残留测定数据呈正态分布,然后对每个时间间隔采样的残留结果计算其数学平均值、标准偏差和最高残留限量。利用这些数据即可在给定的安全间隔期内计算最高残留限量,或在给定最高残留限量时计算安全间隔期。考虑到有时并没有足够的把握认为残留试验的数据结果呈正态分布,方法2采用了与数据分布状况无关的参数(四分位值quartile)。而且该方法可以在常规试验好、给出的数据量(每个作物约8个试验)的基础上计算常规数量级的最高残留限量(MRLs)。[/color][/font][/size][color=#000000][size=3][font=宋体]根据残留试验的结果得出的结论,确定安全间隔期[/font][/size][size=3][font=宋体]([/font][/size][b][size=3][font=宋体]PHI[/font][/size][size=3][font=宋体])[/font][/size][/b][size=3][font=宋体]。[/font][/size][/color][color=#000000][size=3][font=宋体]所以,农药安全间隔期([/font][/size][b][size=3][font=宋体]PHI[/font][/size][size=3][font=宋体])[/font][/size][/b][size=3][font=宋体]与农药[/font][/size][size=3][font=宋体]最高残留限量(MRLs)具有不可分隔的联系。[/font][/size][/color]

  • 仪器校准时间间隔是按标准还是校准报告有效期

    仪器校准时间间隔是按标准GB/T27410-2010附录C还是按照校准报告有效期呢?比如电热鼓风干燥箱,温湿度计,GB/T27410-2010附录C中建议是3年间隔,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和分样筛也是3年,GCMS和ICP建议两年!但是校准证书只有1年的效期,我们为节省成本,在作业指导书上规定校准时间间隔,这样做是否可行?有技术评审员说可以,怕下次监督时遇到其他评审员说不行?纠结中!

  • 废水采样频次时间间隔

    HJ 91.1 中6.3.2.2规定生成周期在8h以内的,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小于2h 生成周期大于8h,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小于4小时;每个生成周期内采样频次不少于3次。2小时的时间间隔可以做到,有不少企业生成周期大于8h,按规范要求就要间隔4h采一次样,3批次就要8个小时,4批次要12小时了。各位老师家采样的时候,采样时间间隔是怎么执行的?

  • 智能气体传感器探测化学药品更灵敏

    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便携式可调节的二维微型气体色谱仪,能识别并检测化学气体成分,更加灵敏智能,可用于探测爆炸物、化学武器挥发气体,还能通过病人的呼吸诊断病情,侦查矿井是否安全等。仪器也非常节能,对矿井作业和偏僻地区医疗室具有很大优势。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分析化学》杂志上。 该校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范旭东(音译)解释说,挥发气体中的各种成分就像一团团微小的云重叠在一起,检测之前要把它们分开,而在挥发性混合气体中,要识别各种成分非常困难。目前大部分传感器是让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两个试管,第一个试管内涂有一层聚合物,会减缓较重分子速度,大致把各种气体按重量分开。 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的传感器在分离各种化学成分方面更有效。让气体先通过第一个试管获得初步线索,然后用一个泵和压缩机从第一个试管中收集气体,间隔规律地送入第二个试管中,进行第二道检测。第二个试管内涂有一层极化聚合物,一端带正电另一端带负电,会减慢那些被极化了的气体分子的速度,未极化的分子能以更快速度通过。根据这些信息,研究人员就能识别出气体中的化学成分。再给这套系统加上一个决策装置并连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能看到各种化学成分逐步分离的整个过程。 在决策装置引导下,一小团云完全通过后,压缩机才能再次运作,这种方法能让同一种分子聚集在一起,分析数据更容易。第二道检测过程还可以增加一个轮换试管,让气体更快通过,此时决策装置还充当“接线员”,当一个试管正“忙”时就把气体送入另一个试管。这样气体从第一个试管出来进入二道检测试管时就不会停顿。 二道检测试管还可以专门定做,用不同涂层做成各种长度的试管来分离特殊气体,比如一种专用分子“热线”,可以探测某些特殊分子。范旭东说:“如果怀疑某地有化学武器泄露,我们就送一批这种专用分子‘热线’过去,能极灵敏地识别出这些成分。” 目前,研究小组已经证明了新装置能在两个检测试管之间分配气体,智能传感器能识别包含20种不同成分的化学气体,以及植物释放的混合物成分。

  • 从哪里可以知道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呢?

    买的苯醚甲环唑药袋上写着在梨树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4天,但其他的乙嘧酚磺酸酯、嘧菌酯、氟菌*肟菌酯都没写着,网上也搜不到。请问哪里可以知道呢?谢谢大家了

  • [分享]如何确定再校准的时间间隔?

    如何确定再校准的时间间隔?——再校准的时间间隔取决于测量风险和经济因素,即测量设备在使用中超出允许误差的风险就当尽量小,而年度的校准费用应当保持最少,也即如何使风险和费用两者的平衡达到最佳化。 在确定测量设备校准间隔时,一般需要考虑: (1)相关计量检定规程对检定周期的规定; (2)在进行型式批准时有关部门的要求或建议; (3)制造厂商的要求或建议; (4)使用的频繁程度; (5)维护和使用的记录; (6)以往校准记录所得的趋向性数据; (7)磨损和漂移量的趋势; (8)环境的严酷度及其影响(例如,腐蚀、灰尘、振动、频繁运输和粗暴操作); (9)追求的测量准确度; (10)期间核查和功能检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为便于校准间隔的确定,实验室可绘制仪器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采用固定的校准周期较易管理,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

  • 谁清楚气体分割器的原理?求助

    我看到某气体分割器,其原理是capillary flow-rate mixing method 。我查了 空气与废气监测方法 还是不明所以 里面提到渗透法 感觉不是 还有个 毛细管扩散法 好像也不太像 不过还是对上传 空气与废气监测方法的仁兄 致敬 !很感谢的!求助大家 谁对这块比较熟悉 麻烦相告 先谢勒 信箱 haier666666@sohu.com

  • 【原创大赛】气体自动进样器 分享篇

    【原创大赛】气体自动进样器 分享篇

    现在,空气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空气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投入的支持资金越来越大,一线工作人员待检样品与日俱增,笔者近日查阅资料,日常的实验室气相色谱分析中,通常的气体进样方式为手动进样。手动进样方式必须靠人去定时操作进样,人工操作往往给气体进样带来一定的人为因素误差,如进样时间的不一致会造成气体出峰谱图重复性不好,研究分析认为,气体样品自动进样器需要进行很好国产化和有效地创新,必定会有很广阔的空间,长此以往可以向微型化穿戴化发展。 目前 GB/T1615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更新滞后,同时由于我国工业尤其是化工业发展迅猛,标准已经很难适应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日常工作都深受其扰。但是,相对于液体自动进样 顶空进样等等来说,实验室气体直接自动进样一直是发展的空白,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尤其是现在PM2.5关注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痕量化 快速化 便捷化 已经成为主流的今天,数年以后,人们已经不仅仅要求看到PM2.5的数值,而是需要看到某个区域污染物的种类名称以及浓度含量,因此,气体自动进样器必须加快研发速度,必须向精细化准确快捷方面持续发展。 以非甲烷总烃测定为例,气体自动进样器原理进样阀(InjectionValves) :多数自动进样器用六通进样阀作为进样阀,它包括圆形密封垫(转子)和固定底座(定子)两部分。定子连接到管路、样品环、进样孔以及其他外围部件,一般是用不锈钢或者陶瓷等耐磨材料制造。转子和定子紧密结合,操作时可以转动,一般用较定子柔软的材料制成,如碳氟聚合物。自动进样器的转子是通过电动马达带动的,而手动进样器则是在转子上连了一个手柄。转子包括一些细小的刻槽用于连接到不同的定子位置。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181547_527765_2328678_3.jpg如图所示,双六通阀,用流量计测定定量环是否充满溢出,利用手柄切换,反冲技术进入色谱分析,虽然这样改造较以往气密针抽取一定体积样品,进样口直接进样有一定优势,但是弊端也是依然存在1、必须时刻人工值守,不能实现序列分析;2、气袋直接进样以及进样完毕阀门切换和启动色谱仪的时间间隔,还有人工因素的干扰,如此来讲,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数据的重现性和准确度,基于以上因素,决心继续改装。查找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国产气体自动进样器研发进展缓慢,积极性不高,仅仅有北分厂在做,但是创新不高,国外瑞士CTC以及美国ENTECH在系列性研发,如美国ENTECH 7032Aj就是一款气体自动进样器,主要由一个16向34孔样品选择阀 1个双向8孔的回路进样阀门 1个1毫升的定量环 以及一个真空泵组成,可以分析21个样品一次序列,全部实现电路控制,还可以与浓缩仪相连,浓缩以后在进入色谱或者质谱,如此来看的话,即实现了效率提高,数据重现性以及准确度也会提升不少,我认为,这套设备与INFICON的hapsite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没有实现样品自动进样过程.如下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181619_527772_2328678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181619_527773_2328678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181619_527774_2328678_3.jpg它可以实现直接进样分析的过程,可以实现浓缩不浓缩的过程,但是如果做实验室分析来讲的话,必须要有自动进样装置配套,可以配套设施里面都不含有自动进样器!因此,自动进样器这产品的发展,需要引起关注!

  • 他山之石:什么是间隔修约?

    [size=16px]不懂就问的小船:请问0.1、0.2、0.5单位修约是什么意思?代表要修约到什么位?有什么区别?xulusure说:[color=#444444] 修约间隔就是数值修约的间隔。比如修约间隔0.1,修约之后的数值就是10.1、10.2、10.3、10.0......这样的;修约间隔0.2,修约之后的数值就是10.2、10.4、10.6、10.0这样的;修约间隔0.5就是10.0、10.5、11.0、11.5这样。[/color][color=#444444] 至于修约间隔不为10的整数倍时的修约方法,要先将修约间隔和拟修约数各乘以一个数值k,使修约间隔为10的整数倍,再按4舍6入5为双的规则修约,最后将结果除以k即为你所需要的数值。[/color][color=#444444] 比如10.11以0.2间隔修约,先将10.11和0.2各乘以5,即50.55以1间隔修约,结果为51,51再除以5为10.2,那么10.11以0.2间隔修约的结果即为10.2。[/color][/size][color=#444444][font=Tahoma, &][color=#444444] 参考文件: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color][/font][/color]

  • 如何确定设备校准时间间隔?

    确定校准时间间隔,取决于测量风险和经济因素,即测量仪器在使用时候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的风险应当尽量小,而年度校准费用应当保持最少,还要参照相关规程要求,将这些风险和费用,要求等平衡达到最佳化等等,还有哪些可以参考补充,能够多校准间隔确定提供思路,欢迎大家讨论!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指南采样间隔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指南 污染影响类。这里边规定了采样频次,请问环境空气和废气有没有标准规定这每天采样四次需要间隔得时间。比如验收水采样周期在8小时之内的,没1小时采样一次。周期大于8小时的,每小时采样。环境空气和废气有没有具体的标准[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251426072814_8309_5681179_3.png[/img]

  • 测试法帖子的间隔

    测试法帖子的间隔测试法帖子的间隔测试法帖子的间隔测试法帖子的间隔测试法帖子的间隔测试法帖子的间隔测试法帖子的间隔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