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气动制动器

仪器信息网气动制动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气动制动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气动制动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气动制动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气动制动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气动制动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气动制动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气动制动器相关的资讯

  • RTEC摩擦磨损试验机-助力刹车制动材料筛选与优化
    制动材料筛选测试应用 行业背景全球制动材料市场规模已接近千亿大关。中国是世界上超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基地之一,制动材料市场规模约占据全球市场的30%。新能源汽车、高铁、航空行业的高速发展,各国政府环保法规要求,行业对改进刹车系统、提高安全性能的需求,不断推动着制动材料的研发及相关产品的迭代。 现状及挑战传统的制动材料测试要经过全尺寸刹车片台架试验,以检测刹车片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通过使用时长、磨损程度、摩擦面积、摩擦声音等参数进行综合评价,整个过程周期长、成本高。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台架测试 Rtec先进测试方案Rtec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模拟制动材料测试过程中接触应力、接触条件、速度等条件变化,记录压力、扭矩、摩擦系数、速度、温度、声信号、磨损深度、磨损体积等参数,实现从小样品制动材料、刹车片到离合器、制动器等产品的测试筛选功能。经过筛选后可再进行台架测试论证。图1:小样品刹车材料检测图2:刹车片实物筛选图3:离合器整体测试 多次循环中载荷、速度、摩擦系数、温度等数据统计特点和优势1、适应性:从小样品到刹车片到离合器、制动器的全尺寸测试2、灵活性:高扭矩上、下旋转等模块可选,满足各类制动材料的测试需求3、通用性:满足SAE J2522等多个行业标准4、全面性:可对压力、速度、温度、湿度、磨损及整个制动过程编程控制并检测对应的参数5、经济性:缩短测试时间、提升测试效率、有效降低研发成本6、拓展性:可配置集成在线三维形貌系统,检测整个过程中刹车片的磨损变化关系 加速、恒速及减速制动过程中各参数统计分析应用小结Rtec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可适配制动材料筛选和检测工作。其满足多个行业标准、可精确记录分析各项数据,为制动材料的研发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有助于相关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加速产品更新迭代。同时该设备在机械、新材料、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公司简介RTEC-Instruments,Inc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由资深摩擦学、光学、微电子、半导体测试领域专家组成,致力于机械及材料表面力学精密检测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与科研及工业领域客户紧密合作,为行业进步、科技创新提供先进解决方案。
  • 云南质检院研发出汽车制动软管检测技术
    近日,云南省质检院结合检测需求,充分利用汽车制动软管膨胀/爆破/耐磨试验台、软管挠曲试验机等设备,自主研发汽车制动软管检测技术,实现从只会使用设备,到创新利用设备的能力提升。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昆明市注册的汽车维修企业已增加至3100多户,对汽车制动软管的消耗越来越大。云南质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汽配检测需求,进一步提升相关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 飞秒激光直写双刺激协同响应的水凝胶微致动器研究获进展
    在自然界中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产生特定的形状变化,这种响应行为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在众多材料中,水凝胶因其模量适中,刺激响应条件多样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因素而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仿生学以及材料科学的发展,能够感知和响应外部刺激的智能水凝胶致动器在软体机器人、传感和远程操控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微加工技术已经将响应型水凝胶致动器的尺寸缩小到微米级。然而,如何在微尺度下构建能够对复杂的微环境进行多重响应的水凝胶微致动器仍然是一个挑战。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美玲团队在双刺激协同响应的水凝胶微致动器的研究工作中取得进展。团队通过非对称飞秒激光直写加工制备了一种双刺激协同响应的水凝胶微致动器。该水凝胶微结构对pH/温度的双重协同响应是通过添加功能单体2-(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实现的。通过水凝胶微结构的拉曼光谱分析,解释了不同pH和温度下协同响应的产生机制,并且展示了由pH或温度控制的聚苯乙烯微球的捕获。该研究为设计和制造可控的微尺度致动器提供了一种策略,并在微机器人和微流体中具有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发表于Small 。   飞秒激光直写加工技术由于具有超高的空间分辨率、三维加工能力和无需实体掩膜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制备各种三维微结构。研究人员利用含有功能单体的光刻胶,通过调整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策略实现了具有不对称交联密度的双重响应水凝胶微结构的制备(图1)。   进一步地,研究人员制备了含有三个不对称微臂的微致动器来提高对不同环境的刺激响应能力。该微致动器由三个交联密度交替分布的微臂组成。为了更加方便地展示水凝胶微致动器在不同温度及pH条件下的可控性,研究还使用了直径10微米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目标颗粒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捕获(图2)。   此外,研究人员还描述了一种具有双刺激协同响应特性的微致动器(图3),其具有的更为丰富的形状变化是由温度升高时的氢键断裂与酸性条件下叔胺基的质子化同时作用产生的。该研究提出的双重刺激协同响应特性相较于单一响应刺激赋予了微制动器更大的可操控性,这一特性使其在微操纵和微型软体机器人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图1 双刺激协同响应型水凝胶微致动器的制备与响应机制图2 双重刺激响应型水凝胶微致动器的捕获行为图3 水凝胶微致动器的双重刺激协同响应特性
  •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两项汽车行业强制性国家标准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等16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包含两项汽车行业强制性国家标准,均由TC114(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339(工业和信息化部)执行,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1GB 9656-2021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GB 9656-20032023-01-012GB 40164-2021汽车和挂车 制动器用零部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2022-01-01一、《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修订后的标准技术内容参考UN R43。无相关产品标准类的ISO标准可采用。部分项目的检验方法修改采用相关ISO标准。修订后标准与GB 9656-2003的变化对比见表1。表1 GB 9656-2021修订版与2003版对比No.项目2003版修订版水平分析1前言/强制条款部分条款强制全文强制——2范围只适用于汽车明确了适用的车的类别。根据实际应用对适用范围的车辆定义更清晰、准确。优于2003版3术语无增加18个术语使标准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优于2003版4分类包括分类及应用部位说明删除应用部位说明,符合GB1.1要求。优于2003版5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总则对原片提出要求,将要求分为主要技术要求及一般技术要求删除原片要求及主要技术要求和一般技术要求的分类;将各种安全玻璃材料在不同应用部位需满足的要求以表格形式列出;提出钢化玻璃应用限制条件;增加了贴膜玻璃的要求。便于对各种安全玻璃材料的总体要求有全面的了解,使标准更便于。优于2003版6厚度对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区域钢化玻璃及塑玻复合材料及中空安全玻璃的单片厚度偏差提出了要求。技术要求:1.根据最新浮法玻璃标准,修订单片玻璃的厚度偏差;2.增加刚性塑料;3.对中空玻璃总厚度提出偏差要求;4.修改了对夹层玻璃及塑玻复合材料厚度偏差的描述。5.删除了区域钢化的内容试验方法:增加HUD玻璃的内容针对所有安全玻璃材料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考虑了最新产品的需求,采用了最新原材料标准。优于2003版 7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可见光透射比按车型、视区规定了最低可见光透射比值技术要求:1. 增加对后风窗的要求;2. 修改视区;试验方法:对试验设备“接受器及配套指示仪器的线性”略有修改,删除“或在读数量程的±10%之内,选择小值”。修改后的视区划分更符合目前车辆风窗玻璃设计要求;试验方法规定更科学。优于2003版8副像偏离按车型、视区规定了最高副像偏离值技术要求:1. 修改视区;2.对不做检查区域进行补充规定;试验方法:1. 对于靶式光源仪,增加了单环靶的结果表达;2.对于准直望远镜,调整了装置图中样品方向;将“可先用靶式光源仪以简单快速的扫描方法检查安全玻璃”列为可选择的过程;将结果表达中设计试验程序的表述移到试验过程。修改后的视区划分更符合目前车辆风窗玻璃设计要求;试验方法表述符合GB1.1的要求。优于2003版9光畸变按车型、视区规定了最高光畸变值技术要求:1. 修改视区;2.对不做检查区域进行补充规定;试验方法:对光源进行了修订,改为:150W石英卤素灯(如果不使用滤光片)或250W石英卤素灯(使用绿色滤光片)。修改后的视区划分更符合目前车辆风窗玻璃设计要求;试验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优于2003版10颜色识别对视区带色风窗提出的要求删除此项透射比不低于70%的视区带色前风窗玻璃不影响对交通信号颜色的识别。优于2003版11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抗磨性针对风窗及侧窗用夹层玻璃及塑玻复合材料技术要求:1.增加刚性塑料要求;2.增加该项目的适用部位试验方法:增加了对塑料材料的试验方法。使该要求更具合理性。优于2003版12人头模型冲击用于风窗及风窗以外部位的各种材料,钢化玻璃除外技术要求:1.删除前风窗以外夹层玻璃、塑玻复合材料的人头模型冲击要求;2.增加刚性塑料要求。3.对夹层玻璃冲击后状态要求表述更准确4.删除了区域钢化内容试验方法:增加了对刚性塑料的试验方法,包括对带减速装置人头模型冲击试验设备的校准方法。符合GTR6的要求,要求更明确。优于2003版13抗穿透性针对风窗用夹层玻璃及塑玻复合材料同2003版无变化14抗冲击性针对夹层玻璃、塑玻复合材料及钢化玻璃在高、低及常温下的冲击状态技术要求:1. 对夹层玻璃的称重要求进行修改;2.增加刚性塑料、HUD玻璃的要求;3.修改了前风窗以外夹层玻璃冲击后碎片剥落要求。试验方法:1.增加了对刚性塑料进行试验的内容;2.对冲击高度进行修改;3.增加了高、低温冲击试验的试验时机要求。要求更明确,试验方法更具可操作性。优于2003版 15碎片状态针对区域钢化及钢化玻璃技术要求:1. 对长条碎片的要求修订描述;2. 删除钢化玻璃的补做内容。3.删除了区域钢化内容试验方法:按曲率半径200mm对钢化玻璃的冲击点进行了修订。对长条碎片的要求更精准,对钢化玻璃的要求予以了加严。优于2003版 16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柔性无此项针对刚性塑料,新增项目。引入新材料。优于2003版17耐高温性针对夹层玻璃、塑玻复合材料技术要求:无变化。试验方法:1.增加了对样品的要求;2.删除了对样品数量的要求;3.增加了对超温控制的要求。检验操作控制更严格。优于2003版 18耐辐照性针对夹层玻璃、塑玻复合材料技术要求:无变化。试验方法:1.增加了对样品的要求;2.删除了对样品数量的要求;3.增加了辐照强度的要求。检验操作控制更严格。优于2003版 19耐湿性针对夹层玻璃、塑玻复合材料技术要求:1.原要求不变;2.增加了对刚性塑料的要求。试验方法:1.增加了对样品的要求;2.删除了对样品数量的要求;3.修改了试验后样品状态评价时机的要求;4.增加刚性塑料内容。检验操作控制更严格,引入新材料。优于2003版 20耐温度变化性针对塑玻复合材料 技术要求:无变化。试验方法:增加样品放置要求。检验操作控制更严格。优于2003版 21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耐燃烧性针对塑玻复合材料技术要求:1.增加刚性塑料的要求;2.降低燃烧速度试验方法:无变化。加严要求,引入新材料。优于2003版 22耐化学侵蚀性针对塑玻复合材料技术要求:增加刚性塑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根据刚性塑料增加负重法试验方法引入新材料。优于2003版 23耐模拟气候性无针对刚性塑料,新增项目。引入新材料。优于2003版 24挥发性有机物无针对贴膜玻璃,新增项目关注贴膜玻璃环保性能,优于2003版25检验规则对型式检验及认证检验的抽样规则进行了规定删除根据全文强制要求,删除此部分内容26判定规则写入试验方法条款以规范性附录的形式对每一项技术的判定进行了规定有利于标准整体框架的协调,简单扼要,便于使用,优于2003版27实施日期无根据强标使用特点,规定出过渡期使标准更具实施性28边缘应力有删除该项在2003版中针对钢化玻璃,为一般性技术要求,非强制项目29表面应力有删除该项在2003版中针对弯型夹层玻璃及塑玻复合材料,为一般性技术要求,非强制项目30耐模拟气候性有删除该项在2003版中该项目针对塑玻复合材料,为一般性技术要求,非强制项目31露点有删除该项在2003版中该项目针对安全中空玻璃,为一般性技术要求,非强制项目32加速耐久性能有删除该项在2003版中该项目针对安全中空玻璃,为一般性技术要求,非强制项目33太阳能特性该两项原计划在9656修订时应加入,针对目前汽车玻璃节能特性,是两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项目,也是申请9656修订目的之一,属于非强制性项目。但由于此次标准项目更改为安全技术规范,这两个项目也不能写入。34可见光反射比二、《汽车和挂车 制动器用零部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汽车和挂车 制动器用零部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烟台孚瑞克森汽车制动部件有限公司 、河北星月制动元件有限公司 、重庆红宇摩擦制品有限公司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长春一汽富晟特比克制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包含术语和定义、试验相关要求、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包装和标志、产品一致性等。本标准与UN R90的主要结构变化对比见表2。表2 本标准与UN R90主要技术要素对比本标准UN R90章节编号章节标题章节编号章节标题1范围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2定义——3认证申请——4认证4试验相关要求——5技术要求5技术要求及试验6包装和标志6包装和标志——7换装零件的变更和扩展7产品一致性8产品一致性——9产品不一致性的惩罚——10产品完全停产——11有权进行认证试验的技术服务部门和型式认证权威机构的名称和地址——12过渡期规定根据我国标准化相关文件规定,本标准除采用我国对应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替代UN R90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外,还增加了5项规范性引用标准,本标准涉及的规范性引用标准与UN R90规范性引用文件对应情况见表3。表3 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与UN R90对应关系一览表序号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UN R90规范性引用文件1GB/T 131-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ISO 1302:2002,IDT)ISO 1302:2002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GPS) - Indication of surface texture in technical product documentation2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ISO 6892-1:2009,MOD)ISO 6892:1998 Metallic materials – Tensile testing at ambient3GB/T 231.1-2009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ISO 6506-1:2005,MOD)ISO 6506-1:2005 Metallic materials – Brinell hardness test – Part 1:Test method4GB/T 3398.2-2008 塑料 硬度测定 第2部分:洛氏硬度(ISO 2039-2:1987,IDT)ISO 2039-2:1987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hardness – Part2:Rockwell hardness5GB/T 5620 道路车辆 汽车和挂车制动名词术语及其定义--6GB 5763 汽车用制动器衬片--7GB/T 7216-2009 灰铸铁金相检验(ISO 945-1:2008,MOD)ISO 945-1:2008 Microstructure of cast iron – Part1:Graphite classification by visual analysis8GB 126760-2014 商用车辆和挂车制动系统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UN No.13 Uniform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approval of vehicles of categories M,N and O with regard to braking9GB 21670-2008 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UN R13-H Uniform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approval of passenger car with regard to braking10GB/T 22309-2008 道路车辆 制动衬片 盘式制动块总成和鼓式制动蹄总成剪切强度试验方法(ISO 6312:2001,IDT)ISO 6312:2001 Road vehicles – Brake linings – Shear strength of disc brake pad and drum brake shoe assemblies – Test procedure11GB/T 22310-2008 道路车辆 制动衬片 盘式制动衬块受热膨胀量试验方法(ISO 6313:1980,IDT)ISO 6313:1981 Road vehicles – Brake linings – Effects of heat on dimensions and form of disc brake pads–Test procedure12GB/T 22311-2008 道路车辆 制动衬片 压缩应变试验方法(ISO 6310:2001,IDT)ISO 6310:2001 Road vehicles – Brake linings – Compressibility – Test procedure13QC/T 239-2015 商用车辆行车制动器技术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14QC/T 556 汽车制动器温度测量和热电偶安装--15QC/T 564-2018 乘用车行车制动器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 打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战” 微生物检测仪器机会多
    p  6月22日,农业部正式印发《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明确2017至2020年间将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兽药残留监测体系,完成31种兽药272项限量指标以及63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定。同时鼓励研发耐药菌高通量检测仪器设备、适合基层兽医实验室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器设备。随着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战”的打响,微生物检测仪器设备将迎来一大波发展机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2017—2020年)/strong/span/pp  为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管理,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根据《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制定本行动计划。/pp strong 一、前言/strong/pp  我国是畜禽、水产养殖大国,也是兽用抗菌药物生产和使用大国。兽用抗菌药物在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畜禽水产品有效供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兽用抗菌药物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养殖环节使用不尽合理、从业人员科学用药意识不强、公众对细菌耐药性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加之国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薄弱,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峻。动物源细菌耐药率上升,导致兽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降低,迫使养殖环节用药量增加,从而加剧兽用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和残留超标风险,严重威胁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隐患。当前亟需构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控制和残留超标治理体系,提高风险管控能力。/pp  strong二、行动目标/strong/pp  动物源细菌耐药和抗菌药物残留治理能力、养殖环节规范用药水平、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pp  (一)推进兽用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省(区、市)凭兽医处方销售兽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pp  (二)推进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剂逐步退出。动物源主要细菌耐药率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pp  (三)优化兽用抗菌药物品种结构。研发和推广安全高效低残留新兽药产品100个以上,淘汰高风险兽药产品100个以上。畜禽水产品兽用抗菌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pp  (四)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完善兽用抗菌药物监测体系。/span建立健全兽用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标准和考核体系,形成覆盖全国、布局合理、运行顺畅的监测网络。/pp  (五)提升养殖环节科学用药水平。结合大中专院校专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对养殖一线兽医和养殖从业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技能宣传培训。/pp  strong三、重点任务/strong/pp  strong(一)实施“退出行动”,推动促生长用抗菌药物逐步退出/strong/pp  加强重要兽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和预警提示,加大安全风险评估力度,明确评估时间表和技术路线图,加快淘汰风险隐患品种,推动促生长用抗菌药物逐步退出。/pp  1.开展促生长用人兽共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等国际组织有关标准,结合我国实际,2020年前完成相关品种清理退出工作。/pp  2.开展促生长用动物专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收集、分析和评价相关技术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留和耐药性监测,2020年前形成保留或退出的意见。/pp  3.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其他兽用抗菌药物开展风险评估,收集监测数据,分析技术资料,2020年前形成风险管控意见。/pp  strong(二)实施“监管行动”,强化兽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strong/pp  1.严格市场准入。加快兽用抗菌药物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兽用抗菌药物分类管理,鼓励研制新型动物专用抗菌药物。人用重要抗菌药物转兽用、长期添加用于促生长作用、易蓄积残留超标、易产生交叉耐药的抗菌药物不予批准。依据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交叉耐药和临床应用品种等情况确定应用级别,研究制定兽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和分级目录。/pp  2.规范养殖用药。制定发布《兽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南》,进一步规范兽医临床用药行为。推进养殖环节社会化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实施兽用处方药管理、休药期规定等兽药安全使用制度。加强兽药使用记录监管,对出栏动物应当查验用药记录。开展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研究工作,明确养殖主体兽药采购、储存、使用等各环节管理要求。修订药物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禁用兽药清单、休药期规定、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等技术标准。/pp  3.加强饲料生产环节用药监管。组织实施药物饲料添加剂监测计划,以超量、超范围为重点,严厉打击饲料生产企业违法违规添加行为 加大预警监测力度,持续完善相关检测标准和判定标准。/pp  4.建立应用监测体系。设立全国兽用抗菌药物应用监测中心和区域分中心,依托兽用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重点养殖企业等形成监测网络。通过国家兽药“二维码”追溯信息系统,监测兽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种类、数量、流向等情况,分析变化趋势。/pp  strong(三)实施“监测行动”,健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strong/pp  1.完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省级实验室为主体,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实验室为补充,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依托现有基础,完善国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分区域建立8家专业化实验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监测实验室,并在养殖或屠宰企业建立3-5个监测站(点)。监测站(点)负责细菌初步分离,专业化区域实验室负责细菌鉴定和耐药性监测,通过国家监测网报送结果。/span/pp  2.细化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科学合理制定养殖领域细菌耐药监测方案,积极开展普遍监测、主动监测和目标监测。监测面覆盖不同领域、不同养殖方式、不同品种的养殖场(户)和有代表性的畜禽水产品流通市场,获得动物源细菌流行病学数据。/pp  3.加强兽医与卫生领域合作。建立兽医与卫生领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的联通机制,实现两个领域的监测信息资源共享。/pp  strong(四)实施“监控行动”,强化兽用抗菌药物残留监控/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1.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兽药残留监测体系,鼓励第三方检测力量参与,持续实施抗菌药物残留监控计划,依法严肃查处问题产品。完成31种兽药272项限量指标以及63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定。/span/pp  2.建立养殖场废弃兽药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制度,逐步实施兽用抗菌药物环境危害性评估工作。开展养殖粪污中抗菌药物残留检测,建立评估方法和标准,推广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粪污处理技术,促进生态养殖发展。/pp  strong(五)实施“示范行动”,开展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strong/pp  在奶牛养殖大县、生猪养殖大县、水产养殖大县、全国绿色养殖示范县、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和具有规模养殖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选择生猪、家禽和奶牛等优势品种,开展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活动,推广使用安全、高效、低残留的中兽药等兽用抗菌药物替代产品,从源头减少兽用抗菌药物使用量。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并研究相关补贴制度。/pp  strong(六)实施“宣教行动”,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strong/pp  强化兽医等从业人员教育,将兽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课程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开设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课程。加强从业人员科学合理用药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安全用药知识,提高公众对细菌耐药性的认知度。/pp  strong四、能力建设/strong/pp  (一)提升信息化能力。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国家兽药基础数据平台,深入推进国家兽药“二维码”追溯实施工作,推动省市县三级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设备,与国家兽药基础信息平台对接,保证兽用抗菌药物产量、销量、用量全程可追溯,实现兽用抗菌药物生产、经营和使用全程监管。/pp  (二)提升标准化能力。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建立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标准体系,针对细菌分离和鉴定方法、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方法、药物耐药性判定等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收集、鉴定、保藏各种表型及基因型耐药性菌种,建立菌种库和标本库,实现各级实验室标准化管理。/span/pp  (三)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发挥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创立全国兽用抗菌药物科技创新联盟,围绕动物专用抗菌药物、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中兽药等抗菌药物替代品种和养殖领域新型耐药性控制技术等领域,开展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创新。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鼓励研发耐药菌高通量检测仪器设备、适合基层兽医实验室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器设备。/span鼓励开展细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研究。/pp  (四)提升国际合作能力。主动参与WHO、FAO、CAC、OIE等国际组织开展的耐药性防控策略、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标准制修订等工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协作,控制耐药菌跨地区跨国界传播。加强与发达国家抗菌药物残留控制机构及重要国际组织合作,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主动应对国际畜禽水产品抗菌药物残留问题突发事件。/pp strong 五、保障措施/strong/pp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组织领导。要根据本计划确定的行动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辖区工作方案,认真开展日常监管、监督抽检等具体工作。要强化责任,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明确养殖者的主体责任,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切实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pp  (二)加大政策支持。按照《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发改农经〔2017〕913号),统筹考虑相关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支持,加大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防控体系建设、监测评估、监督抽查和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等工作的支持力度 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pp  (三)发挥专家作用。成立全国兽药残留与耐药性控制专家委员会,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监管体系建设与完善提供专业指导 承担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风险评估任务,提供风险管理和政策建议。在相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增设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等岗位,鼓励各地建立兽用抗菌药物研究团队,加强抗菌药物替代研发、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耐药检测方法与标准研究等工作。/pp  (四)落实目标考核。将兽用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及动物源细菌耐药控制纳入国家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范围,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管体系、违法行为查处率、条件保障和经费预算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农业部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按年度、区域、进度进行量化、细化,各地要根据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确保行动计划有效落实。/p
  • 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曝大规模造假,盘点汽车零部件质检项目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报道,2020年2月16日,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日前表示,其在日本工厂制造的刹车极其零部件中,该公司发现存在篡改检查数据等不正当行为!调查发现,该公司至少从2001年开始就有此类不当行为。这一消息引发网络热议,网友戏称”躬匠精神”.据了解,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是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等厂车企的供应商,约有11.4万件产品存在伪造刹车装置及其零部件的检查数据,这些零部件中有5000件零部件未能通过曙光制动器与汽车制造商户制定的质量标准。此外,曙光制动器在日本本土的四家工厂确认了造假行为。无独有偶,近几年,日本企业频繁曝出造假行为。由于近年来日本企业造假事件频发,“日本制造”已经引发了强烈的信任危机。众所周知,汽车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项目的检测。仪器信息网跟随时事热点,简要整理了汽车质检常见检测项目,供广大感兴趣的用户参考。产品类别测试项目外饰件测试盐雾腐蚀/气体腐蚀/臭氧腐蚀氙弧灯老化/金属卤素灯阳光模拟老化/碳弧灯老化/荧光紫外灯老化高低温/高低温湿热循环/温度冲击/快速温变防尘/防水/淋雨测试振动/三综合振动/机械冲击机械耐久/疲劳/寿命涂层/镀层特性测试禁限用物质测试内饰件测试化学环保分析耐化学试剂燃烧特性金属卤素灯阳光模拟老化/碳弧灯老化高温红外光照测试高低温/高低温湿热循环/温度冲击/快速温变/低温落球振动/三综合振动操作性能测试机械耐久/疲劳/寿命耐摩擦/耐刮擦/硬币刮擦指甲硬度固化光泽度表皮黏附力/漆膜附着力/胶带附着力剥离强度汽车电子电器产品测试ELV及禁用物质测试耐化学试剂/耐电池液盐雾腐蚀/气体腐蚀/臭氧腐蚀防尘/防水/淋雨测试振动/三综合振动/机械冲击特定环境性能测试高低温/高低温湿热循环/温度冲击/快速温变功能性耐久/疲劳/寿命电学测试电磁兼容测试(CE /RE/ RI/BCI/ESD/ME/瞬态传导抗干扰/耦合传导抗扰度/电源间断跌落实验)产品认证座椅测试机械性能测试:H点/座椅总成纵向调节功能/滑道行程/静态刚度试验/颠簸和蠕动试验/模拟人体进出座椅试验/前坐垫向下强度试验/纵向调节疲劳试验/靠背骨架总成强度试验/靠背调节疲劳/头枕功能试验/座椅扶手强度和刚度试验气候老化测试:温度循环/耐低温耐潮湿、热老化、盐雾试验安规测试:阻燃测试化学环保测试线束测试机械性能试验:振动试验、机械冲击试验、跌落试验、插入/拔出力测试电性能试验:接触电阻、电压降测试、温升试验、耐电压测试、绝缘电阻测试环境试验:高低温、湿热试验、盐雾试验、防尘防水、耐试剂、气体腐蚀试验、耐臭氧试验化学环保测试:ELV、VOC、气味其它试验:尺寸测量、气密性试验、燃烧测试
  • 新品上市|VCML实验室/中试生产涂布印刷机
    RK试验室/中试涂布机VCMLVCML实验室/中试生产涂布印刷机是一款精密设计的涂布机,适用于以卷轴为基础的印刷、涂布和层压所有类型的柔性卷材,如纸张、薄膜和金属箔。VCML实验室/中试生产涂布机能够将各种涂层应用方法应用到各种涂料中,如油墨、油漆、清漆、溶剂型和水基粘合剂,特别适用于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和专门产品的小规模生产。VCML涂布印刷机优势✔适用于印刷、涂层和复合所有类型的柔性卷材✔适用于溶剂型、水型和UV型应用✔涂布和印刷系统容易互换✔带有图形设置和操作系统的触摸屏控制系统✔速度范围为1-70m/min的伺服驱动✔刚性的铝制框架✔集成电气和气动控制✔有多种标准印刷涂布工艺可供选择,可以配置成各种涂布方法,满足广泛的应用。这些涂层和印刷系统很容易互换。多功能涂布印刷机VCML客户名单VCML实验室/中试生产涂布机被广泛运用在涂料油墨,颜料,树脂,染料,胶粘剂,纸张,薄膜,医药,电池纺织等等行业,部分企业如下:实验室/生产中试涂布机VCML应用✔计量棒涂布✔凹版印刷✔直接凹版印刷✔反向凹版印刷✔胶印凹版印刷✔差异胶印凹版印刷✔柔印✔辊式刮刀涂布✔狭缝涂布✔旋转涂布✔气刀涂布✔热熔胶涂布旋转运行式涂布印刷机ROKO和实验室/生产中试涂布机VCML之间的比较详情旋转涂布印刷机ROKO试验室/中试生产涂布印刷机VCML (标准版)VCML – Load Cell Version试验室/中试生产涂布印刷机称重传感器版速度范围(m/min)0.2至22至205到50(标准)10到90速度范围是通过改变变速箱来设定的1至70m/min不需要更换变速箱1至50 m/min不需要更换变速箱操作控制传统的旋钮和开关彩色触摸屏(HMI)彩色触摸屏(HMI)操作语言多语种多语种卷板宽度可达300mm可达300mm可达300mm电气控制柜外部地板或墙壁安装集成控制面板远程落地式控制面板涂抹器直径mm67.5mm或(100mm用于凹印滚筒)81mm–100mm用于凹版印刷81mm–100mm用于凹版印刷驱动单交流电机2 个伺服电机2 个伺服电机速度控制变频器模拟设定伺服控制器数字设定伺服控制器数字设定尺寸,长*宽*高,m2 *1* 2.32.4*1*1.82.4*1*1.8最大卷材直径,mm300300300最大卷材重量,kg256060幅材张力范围,kg5 – 10kg1 – 20 kg1 – 20 kg张力控制手动手动自动闭环称重传感器开卷和倒带可拆卸自锁夹头悬臂自锁夹头也可提供气动夹头悬臂自锁夹头也可提供气动夹头开卷刹车卡尺气动装置磁粉制动器倒带离合器气动装置气动装置磁粉制动器工作噪音水平dB @ 1m757070干燥机隧道长度mm600900900喷嘴数量51111最大喷嘴速度m/s155喷嘴间隙mm1到21到21到2进排气管直径mm50100100加热器功率Kw111111气流调节喷嘴间隙和阻尼器喷嘴间隙和阻尼器喷嘴间隙和阻尼器蒸汽去除通往涂层托盘前后的排气管干燥机入口和出口上的排气管带排气装置的封闭涂层区域干燥机背面的集成排气管带排气装置的封闭涂层区域干燥机背面的集成排气管涂层区域提取认证ATEXATEX & NFPAATEX & NFPA烘干机穿线可拆卸底板允许从隧道下方穿线蛤壳式,气动开口,便于穿线蛤壳式,气动开口,便于穿线烘干机隧道保温无12mm 硅胶泡沫(低热损失)12mm 硅胶泡沫(低热损失)烘干机管道50mm柔性硅胶软管100mm柔性硅胶软管100mm柔性硅胶软管安装步骤将ROKO底座放在工作台上并固定 将干燥器定位并固定到框架上 定位并固定电气柜和电源风扇 将电源线连接到机柜 连接基本单元、机柜和电源风扇之间的所有电缆 在供应风扇和干燥器之间安装软管/管道 连接压缩空气和水管定位和调平机器 将电源线连接至机器(整体机柜) 连接压缩空气和水管定位和调平机器 将电源线连接到机器上 连接压缩空气和水管 从VCML布线并连接控制电缆至控制面板屏幕操作说明无HMI上显示的设置说明HMI上显示的设置说明远程故障诊断无可选可选实验室/生产中试涂布机VCML型号及技术参数卷板宽度可达300mm刚性铝框架长2.5m,宽1m,高1.8m悬臂式开卷和倒带带托盘升降机和槽的头部安装站带有可调节的气动压区的层压机站速度范围为1-70 m/min的伺服驱动实验室/生产中试涂布机VCML可选配件- 电子张力控制- 热风干燥- 加热层压机- 紫外线固化- 红外线- 电晕处理- 边缘引导- ATEX涂层区
  • 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行动提上日程 一大波仪器市场将爆发
    p  近日,农业部发布《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到2020年, 建立健全兽用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标准和考核体系,形成覆盖全国、布局合理、运行顺畅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实验室网络。/pp  期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如将加快推动饲料生产环节使用兽药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工作,实施饲料中兽药监测计划,持续完善相关检测标准和判定标准 设立全国兽用抗菌药物应用监测中心和区域分中心,分区域建立5-8家专业化区域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120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站(点) 以省级以上兽药监察(检验)机构为主体,建立健全市县级兽用抗菌药物监测机构,吸收第三方检测力量,持续实施抗菌药物残留监控计划, 完成31种兽用抗菌药物272项限量指标以及63项抗菌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定。/pp  能力建设包括标准、科技、信息化和国际合作四项,其中提升标准化能力建设内容方面将制定统一的耐药性检测监测相关标准,认证相应的检测仪器、试剂,制定各级监测网的管理规则和数据库标准,分区域建立耐药性监测参比实验室,指导建立菌种库、标本库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方面围绕动物专用抗菌药物、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仪器设备和以中兽药、低聚糖、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等为代表的抗生素替代品和养殖领域新型耐药性控制技术与产品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创新集成。鼓励耐药菌高通量检测仪器设备、监测网络设备以及基层兽医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pp  详细通知如下。/pp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关于征求《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农医药便函〔2017〕194号/pp  各有关单位:/pp  为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管理,综合治理兽药残留问题,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我局组织起草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详见附件),请提出修改意见,并于2017年3月27日前书面反馈我局。/pp  联系人:冯华兵,联系电话:01059192829,邮箱:yzc2829@sina.com。/pp  附件: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农业部兽医局/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7年3月21日/pp strong 附件:/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行动计划/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2017—2020年)/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征求意见稿)/span/strong/pp  为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管理,综合治理兽药残留问题,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制定本行动计划。/pp  一、前言/pp  我国是畜禽、水产养殖大国,也是兽用抗菌药物生产和使用大国。兽用抗菌药物在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畜禽水产品有效供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兽用抗菌药物市场秩序不规范、养殖环节使用不合理、科学安全用药意识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薄弱,细菌耐药形势严峻。动物源细菌耐药率上升,致使兽用抗菌药物疗效降低,迫使养殖用药增加,从而造成兽用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加剧、兽药残留超标风险提高,严重威胁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很大隐患。综合治理兽用抗菌药物,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是推动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亟需建立和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残留监测治理体系,提高风险管控能力。/pp  二、工作目标/pp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残留监测防控能力、养殖环节规范用药水平、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pp  (一)建立健全兽用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技术标准和考核体系,形成覆盖全国、布局合理、运行顺畅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实验室网络。/pp  (二)兽用抗菌药物凭兽医处方销售的比例达到50% 逐步推进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pp  (三)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剂逐步退出 研发和推广低毒、低残留新兽药产品100种,淘汰高风险兽药产品100种。/pp  (四)结合大专院校专业教育、新型农民培训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养殖一线兽医和养殖从业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技能宣传培训,掌握兽用抗菌药物科学使用知识。/pp  (五)促生长兽用抗菌药物使用量降低,动物源主要细菌耐药率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畜禽水产品兽用抗菌药物残留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pp  三、重点任务/pp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围绕促生长兽用抗菌药物逐步退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管、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和兽药残留控制网络规划布局、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和从业人员宣传培训等方面,实施“六项工程”:/pp  (一)实施促生长兽用抗菌药物逐步退出工程/pp  加强重要兽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和预警提示,加大安全风险评估力度,明确评估时间表和技术路线图,加快淘汰风险隐患品种。逐步推进风险评估工作:/pp  1.开展促生长人兽共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工作,如金霉素预混剂等产品,参照WHO、FAO、CAC、OIE等国际组织有关标准,结合我国实际,计划到2020年前完成清理退出工作。/pp  2.开展促生长动物专用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工作,如黄霉素预混剂等产品,收集、分析和评价相关技术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留和耐药监测工作,到2020年形成保留或退出的政策建议。/pp  3.开展喹噁啉类抗菌药物风险评估工作,如乙酰甲喹、喹乙醇、喹烯酮等品种,收集监测数据,分析评价技术资料,到2020年形成逐步退出方案。/pp  (二)实施兽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管工程/pp  1.完善兽用抗菌药物注册制度。加快兽用抗菌药物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人用、兽用抗菌药物分类管理,鼓励研制新型动物专用抗菌药物。人用重要抗菌药物、长期添加用于促生长作用、易蓄积残留超标、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不予批准。依据政策加快审批用于防治耐药菌感染相关创新药物以及疫苗。依据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交叉耐药和临床应用品种等情况确定应用级别,研究制定兽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和分级目录。逐步实施兽用抗菌药物环境危害性评估工作。/pp  2.规范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使用。制定发布《兽用抗菌药物兽医临床使用指导原则》,进一步规范兽医临床使用行为。推进养殖环节社会化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实施兽用处方药管理、休药期等兽药安全使用制度。开展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研究工作,建立养殖主体兽药采购、储存、使用等各环节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系统规范兽药使用行为。开展饲料药物添加剂规范、禁用兽药清单、休药期规定等修订工作,完善技术规范。/pp  3.加强饲料生产环节兽药使用监管。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加快推动饲料生产环节使用兽药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工作,实施饲料中兽药监测计划,持续完善相关检测标准和判定标准,重拳打击非法添加药物等违法行为,形成监管长效机制。/span/pp  4.建立兽用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设立全国兽用抗菌药物应用监测中心和区域分中心,依托兽用抗菌药物生产企业、诊疗机构、重点养殖企业、畜禽养殖大县等形成监测网络。通过兽用抗菌药物“二维码”追溯系统实时监测兽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种类、数量、流向和变化规律,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耐药性和残留的相关性。/pp  (三)实施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工程/pp  1.完善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建设国家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制订养殖领域抗菌药物使用与耐药性监测标准和监测方案。分区域建立5-8家专业化区域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120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站(点)。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区域实验室为主体,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实验室为补充,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span/pp  2.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开展普遍监测、主动监测和目标监测工作。覆盖不同领域、不同养殖方式、不同品种的养殖场(户)和有代表性的畜禽水产品流通市场。通过国家和省市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逐级上传药敏试验结果以及MIC频率分布 抗菌药物和饲料药物添加剂以种类和剂量分布频率逐级上传。获得动物源细菌耐药流行病学数据,支持耐药菌感染诊断、治疗与控制。/pp  3.加强医疗与养殖领域合作。建立医疗与养殖领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及其数据分析和发布的联通机制,实现两个领域的监测结果相互借鉴参考。/pp  (四)实施兽用抗菌药物残留控制工程/pp  1.加强畜禽水产品的抗菌药物残留监测工作。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以省级以上兽药监察(检验)机构为主体,建立健全市县级兽用抗菌药物监测机构,吸收第三方检测力量,持续实施抗菌药物残留监控计划,严格实施官方抽样、盲样检测、阳性追溯等制度,依法严肃查处问题产品。完成31种兽用抗菌药物272项限量指标以及63项抗菌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定。/span/pp  2.加强抗菌药物和耐药菌的环境污染防治。新、改、扩建兽药企业、养殖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养殖粪污抗菌药物残留检测,建立养殖废弃物抗菌药物残留状况动态监测控体系,推广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粪污处理技术,促进生态养殖发展。/pp  (五)实施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工程/pp  在奶牛养殖大县、生猪养殖大县和全国绿色养殖示范县选择生猪、家禽和奶牛等优势品种,遴选中兽药、微生态制剂等低毒、低残留兽用抗菌药物产品中可推广使用的品种名录,研制流行菌株的细菌疫苗,研究推广相关补贴制度 先行试点、总结模式、逐步推广,开展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工程,从源头减少兽用抗菌药物使用量。/pp  (六)实施从业人员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工程/pp  加强养殖业与兽医从业人员教育。将兽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课程体系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课程。加强兽医和养殖业从业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考核。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宣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公众对细菌耐药性危机的认知度。与世界卫生组织同步开展兽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宣传周活动。/pp  四、能力建设/pp  (一)提升信息化能力。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完善兽用抗菌药物生产企业、兽用抗菌药物产品批准文号等基础信息数据库,推动省市县三级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实现与国家兽用抗菌药物追溯系统对接,深入推进兽药“二维码”追溯系统建设,提高兽用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等信息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和评估能力。/span/pp  (二)提升标准化能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监测标准体系,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为监测工作提供有力支撑。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制定统一的耐药性检测监测相关标准,认证相应的检测仪器、试剂,制定各级监测网的管理规则和数据库标准,分区域建立耐药性监测参比实验室,指导建立菌种库、标本库。/span/pp  (三)提升科技支撑能力。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发挥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创立全国兽用抗菌药物科技创新联盟,围绕动物专用抗菌药物、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仪器设备和以中兽药、低聚糖、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等为代表的抗生素替代品和养殖领域新型耐药性控制技术与产品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创新集成。鼓励耐药菌高通量检测仪器设备、监测网络设备以及基层兽医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鼓励开展细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研究,为制订耐药控制策略与研究开发新药物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span/pp  (四)提升国际合作能力。主动参与WHO、OIE、FAO等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耐药性防控策略与CLSI、EUCAST标准制修订等相关工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协作,控制耐药菌跨地区跨国界传播。加强与发达国家抗菌药物残留控制机构及重要国际组织合作,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主动应对国际畜禽水产品抗菌药物残留问题突发事件。/pp  五、保障措施/pp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动物源细菌耐药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组织领导。要根据本计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认真履行日常监管、监督抽检责任。要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养殖和屠宰者的主体责任,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切实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pp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支持,加大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防控体系建设、监测评估、监督抽查、中兽药补贴和抗菌药物减量化示范创建等工作的支持力度 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pp  (三)发挥专家力量。改组成立全国兽药残留和兽用抗菌药物控制专家委员会,为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监管体系建设与完善提供专业指导 承担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风险评估任务,提供风险管理和政策建议。在相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增设抗菌药物替代研发、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耐药检测方法与标准研究等岗位,鼓励各地建设兽用抗菌药创新团队。/pp  (四)落实目标考核。推动各地将兽用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及动物源细菌耐药控制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范围,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管体系、耐药率、兽药残留超标率、条件保障和经费预算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农业部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按年度、区域、进度进行量化、细化,各地要根据工作要求,将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养殖企业,确保行动计划有效落实。/ppbr//p
  • 湖南发布先进制造业关键配套产品工程化攻关清单
    近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学技术厅、财政厅联合发布《先进制造业关键配套产品工程化攻关清单》。列入《先进制造业关键配套产品工程化攻关清单》的产品具备以下条件:属于湖南省内空白,主要依靠进口;属于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急需产品;湖南省内已有相关企业或科研院所对产品进行了一定的预研,拥有了一定的技术、人才、平台基础,具备开展工程化攻关的条件和基础。根据《支持先进制造业供应链配套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湘政办发〔2021〕49号),湖南提出,完善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根据企业发展潜力、市场前景、上下游“吸附力”等因素,对攻关清单内产品研发企业加大奖补力度。《先进制造业关键配套产品工程化攻关清单》序号攻关配套产品名称主要应用产业攻关预期主要性能指标1高压大流量柱塞式液压耦合器工程机械1、排量范围:63-250ml/r 2、额定压力≥35MPa;3、最高压力≥42MPa;4、转速范围500-4000r/min;5、总效率≥90%;6、容积效率≥96%;7、机型效率≥92%;8、设计寿命≥10000h。2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工程机械功率200HP,重量165kg,螺旋桨转速2700rpm,冷却系统冗余设计。3工程装备国产化电控系统工程机械1、采用全国产芯片,核心芯片也采用国产芯片完成相关功能,主频不低于400MHz;2、采用多核心芯片;3、采用离散的国产芯片搭建输出电路,具备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功能,并且完成工程产品应用。4高性能油气悬挂缸工程机械1、刚度特性跟阻尼特性设计匹配技术;2、自适应阻尼技术;3、试验测试技术;4、可靠性保障技术;5、与主机性能匹配调校技术。5施工升降机工程机械1、液压传动无级调速;2、额定提升速度60M/MIN;3、最大升高度200M。6谐波减速机工程机械1、精度≤1arcmin;2、背隙≤30sec;3、耐久寿命≥10000h;运行稳定无抖动无噪音。7变速箱工程机械制造工艺达到一次试锻成功的效果。8实时工业互联网协议从站控制芯片工程机械1、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软硬件国产替代;3、符合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国家标准。9基于机器视觉的无砟轨道铺轨控制系统工程机械针对无砟轨道辊筒放置回收的控制系统,通过多相机信息融合、机器视觉目标识别与定位、机械臂运动规划等方法,实现辊筒放置回收阶段的无人化、自动化,提升智能铺轨机组自动化水平,保证钢轨铺设高质量和高效率,降低铺轨工程劳动力需求。10高端大功率液压凿岩机工程机械1、冲击功率≮27kw;2、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500小时;3、整机寿命≮2000小时。11智能控制器工程机械1、IP防护等级:IP67;2、工作环境温度范围:最低温度-40,最高温度85;3、控制域总线通信速率通信速率≤5Mb/s;4、抗振等级10g;5、CPU算力极限≥3.2DMIPS/MHz;6、控制域网络通信速率≥5Mb/s;7、云侧网络通信速率:1000Mb/s;8、数据存储容量≥500Mbtye。12大型掘进机精密气动压力控制单元工程机械1、控制精度≮±0.1bar;2、控制压力范围≮16bar;3、抗泄露能力≮500m3/h。13高功率掘进机减速机工程机械解决高功率减速机结构设计优化,齿轮热处理等精密制造与装配技术,系统集成、多源同步试验与工程应用等技术难题,减速机驱动功率≥350kW,最大传递扭矩≥320kNm,传动效率≥92%,适应环境温度范围-30~70℃,设计寿命≥10000h。14超大直径主轴承工程机械针对Φ8m级全球最大直径主轴承的超高承载和长寿命要求,解决极限尺寸带来的设计理论、制造工艺和检测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制Φ8.6m主轴承样机,设计寿命≥10000小时,精度≥P5级,实现全球最大直径掘进机整体自主可控。15金属基压力传感器工程机械1、量程0.5~250 MPa;2、供电电压DC 8~32 V;3、测量精度0.1%FS~0.5%FS。16基于金属压敏功能安全性压力传感器工程机械1、量程0.5~250 MPa;2、供电电压DC 8~36 V;3、输出:S1=4-20mA,S2=4-20mA;4、测量精度0.5%FS。17永磁电机车车轨协同作业驾驶系统工程机械1、基于多传感器的视觉高度融合算法;2、面向矿下结构化道路的电机车自主感知方法;3、矿运有轨电机车定位技术;4、车载系统一体化集成的研究。18起重机臂架用管工程机械1、屈服强度≥1020MPa、抗拉1060~1250MPa、延伸率≥12%和-40℃低温冲击≥34J;2、直线度≤1.2mm/m19起重机臂架用方管工程机械1、屈服强度≥690MPa、抗拉770~940MPa、延伸率≥16%和-40℃低温冲击≥69J;2、直线度≤1.2mm/m。20储氢气瓶管工程机械、汽车制造1、开发45MPa储氢气瓶管;2、满足钢材纯净度、高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的要求;3、实现批量供货。21400耳铰工程机械1、实现电炉加热,电动螺旋压力机生产,锻后余热淬火网带炉回火。2、模具使用寿命、产品使用寿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2无磷纳米陶化剂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轨道交通1、盐雾试验(裸膜):4小时板面出现锈蚀;2、盐雾试验(陶化膜+电泳漆):1000hrs,划叉处单边腐蚀0.8mm,板面无起泡、生锈、脱落、起皱现象。23液压柱塞泵工程机械1、最高压力480bar;2、最高转速4250rpm;3、可靠性 MTTF50000。24高速高压液压马达工程机械1、额定压力400bar,最高压力450bar;2、最高转速5500rmp。25工程机械车辆线束工程机械、汽车制造、轨道交通1、线束防水等级实现动态IP67级;2、线缆弯曲半径从常规8D突破至6D。26大功率高亮度光纤激光器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单模10000瓦,调制频率:10kHz。27高端新能源智能工程起重机用超长超大液压油缸攻关工程机械1、行程大于16000mm;2、缸径大于800mm;3、最大推力达到2000t;4、微动性能达到5mm/s;5、轻量化水平提升15%。28全地面起重机用车桥Z75A等工程机械1、车桥数:5-9;2、转向桥数:全转向;3、驱动桥数(带分时驱动功能):3-6;4、承载能力/桥: 12T-18T;5、整桥输出扭矩:80000N.m;6、制动器: 25寸气压钳盘式、 500×180双锲鼓式、500×160单锲鼓式。29导电嘴自动更换站工程机械1、实现自动更换导电嘴功能,推出成熟产品;2、更换时间1min。30重载AGV工程机械1、实现负载为30T的重载AGV产品;2、采用激光导航;3、定位精度±10mm。31重型高精度螺旋锥齿轮工程机械1、产品大轮直径1650mm,齿轮精度达到DIN3965标准5级以内;2、产品小轮轴长超过2000mm,齿轮精度达到DIN3965标准5级以内;3、使用寿命三至五年年。32新能源汽车空调涡旋压缩机工程机械、汽车制造1、能效比3.2;   2、噪音值56DB;3、单一冷媒;           4、最低制热温度-30。33数字缸及其配件工程机械1、上限频率:200HZ;2、控制精度:0.01mm;3、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6000小时;4、产品减重:5%。342000T缸筒工程机械攻克缸筒内孔直线度、椭圆度、壁厚差及焊接技术等加工难点,工艺标准化。35起重机液压油缸工程机械1、原材料及密封性能满足极寒区域使用(-40°);2、缸销释放时间 ≤1s,臂销释放时间≤2mm;3、油缸最低运行稳定速度8mm/S;4、活塞杆盐雾试验≥200h,防腐等级9.5。36电磁磁轨制动器轨道交通1、吸力78kN;2、防护等级IP68。37160公里/小时城际列车耐热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轨道交通1、160公里/小时城际列车耐热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样件通过台架实验并完成通过列车跑车试验,拟建国内首条耐热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小批量生产线;2、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产品致密度达到99.5%;3、200℃时,抗拉强度≥200MPa , 300℃时,抗拉强度≥150MPa;4、摩擦系数变化满足制动要求(35~45)。38重型商用车自动变速箱汽车制造1、重量270kg;2、最大输入扭矩2800Nm;3、换挡时间700ms。39分布式空调汽车制造1、系统噪音低;2、无冷凝水烦忧;3、系统灵巧性好。40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汽车制造开发高面密度(440g/㎡)正极磷酸铁锂材料体系。41高能量密度快充石墨负极材料汽车制造1、比容量≥360 mAh/g;2、压实密度≥1.75 g/cm3;3、充电窗口≥6C。42车身域控制器汽车制造1、提高SMT设备的精度和效率,增强电路板生产自动化程度;2、增加总成装配及测试生产设备,提高总成装配生产自动化程度及产品质量;3、将车身BCM功能集成于一体,集成度高;简化整车线束,提高售后效率;提高整车控制的稳定性。43制动器钳体汽车制造1、NVH,1m近场55—60dB;2、100—0KM/H制动性能已超过国际水平;3、轻量化达到国际水平。44热管理集成模块汽车制造热管理集成模块应用于直冷直热热泵空调热管理系统,可以满足空调制冷、热泵采暖、电池直冷及电池直热等单独需求和组合需求,一套冷媒系统即可保证空调和电池相关的所有热管理需求,既能节省整车布置空间,应对大负荷充电工况,又能降低能耗、提升整车续航。45北斗多源融合X2高精度组合导航汽车制造高性能抗干扰、高完好性导航增强技术、集成射频、处理器、基带、抗干扰、支持全系统全频点信号,支持全系统全频点定位功能模组。46商用车变排量机油泵汽车制造、工程机械1、电磁阀PWM可调范围25%-75%和可调精度5kPa/1%PWM 2、发动机主油道压力可调范围100-450kPa。47汽油直喷喷射系统汽车制造1、工作压力350bar;2、喷油器流量偏差在±3%以内;3、喷雾粒径20μm以内。48电动涡旋压缩机热泵汽车制造1、GB/T22068-2008《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名义工况下,能效比≥1.50(国标要求≥1.40);2、在-20℃~45℃的工况下都可以正常运行制热制冷;3、可靠性试验按2000h进行(国标600h)。49高耐酸防粘遮蔽银浆汽车玻璃油墨汽车制造同等烧结温度下,耐酸强度超过72h,力争达到96h,防粘性能和遮蔽性能满足主机厂要求。50储能电池氢气传感器模组汽车制造、电力装备利用储能电池氢气传感技术有效发现储能电池故障或者缺陷,使锂离子电池多数事故可以获得更及时、准确的预警与管控,提升电池安全性,填补市场空白。51高耐久高性能低能耗偏光片汽车制造1、耐高温性:95℃*1000Hrs;2、耐温湿性:65℃*95%RH*1000Hrs;3、光学性能:单体透光率:(41.5±2.0)%,  偏光度:≧99.99%。52新能源功率器件陶瓷汽车制造1、最大功率:500W;2、最大耐压4000V(DC);3、寿命(1000h):R0.001);4、耐热:-55℃——+155℃。53新能源乘用车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汽车制造制动盘产品主要采用铝基复合材料1、材料抗拉强度≥150MPa;2、材料密度范围2.7-3.3g/cm³;3、相比现有铸铁产品耐磨性能提升50%;4、相比现有铸铁产品耐腐蚀性能提升80%。54安全型智能传感器电力装备1、直流关断能力:1500V;2、消除光伏组件产品缺陷和直流发电系统技术缺陷;3、解决光伏行业没有底层发电数据及存在直流高压无法关断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55核电板式换热器用高性能钛板带电力装备1、横向Rm:290-360MPa;2、横向Rp0.2:190-260MPa;3、横向屈强比:≤0.72;4、横向延伸率≥33%;5、弯曲:105°无裂纹;6、杯突:≥10.0mm;7、硬度≤130;8、晶粒度4-8级。56滑动轴承电力装备1、线速度:130m/s;2、比压:6MPa;3、温度:130℃。57超薄绝缘换位导线电力装备1、漆膜厚度0.05~0.11;    2、击穿电压4个≥2000,一个≥1000;  3、漆膜均匀性宽边或窄边的单面漆膜厚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超过0.02mm,单面最小漆膜厚度不低于0.02mm;4、耐直流电压500v直流电压不击穿。5810兆瓦级海上风电塔筒电力装备1、塔架高效焊接技术指标:塔架焊接装备实现国产化替代,采用国产的焊接电源设备,开发四丝窄间隙埋弧焊装备,自主研发智能控制软件,实现多丝焊缝精准控制,形成10兆级以上塔架成套焊接装备。I级焊缝一次性合格率98%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焊接效率比现有水平提升10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海上风电塔架防腐技术指标:研制国产喷涂装备及防腐技术,实现自动化喷涂装备国产化替代,从喷涂装备和喷涂工艺技术结合,最终提高防腐效果30%。3、塔架法兰平面度智能检测装备指标:塔架法兰平面度全自动检测,检测时间1套20分钟;塔架法兰平面度检测精度0.5mm内,从方法层次革新国外垄断产品。相比国外垄断产品,检测效率提升3倍,人员减少2人,检测精度不低于国外产品。59低碳环保聚丙烯电缆电力装备1、耐压试验:40kV/15min;2、最高额定工作温度℃:105℃;3、110-115℃的温度下,95kV/正负极性各10次,不击穿;4、随后交流电压40kV/15min,不击穿;5、抗张强度(最小值)15N/mm2;6.断裂伸长率(最小值)350%。60超/特高压特厚绝缘纸板、超/特高压绝缘成型件和整体绝缘出线装置电力装备1、厚绝缘纸板 厚度≤30mm;2、湿法绝缘成型件 抗张强度:纵向≥90MPa,横向≥60MPa 电气强度:垂直层向≥30kV/mm,平行层向≥8kV/mm。3、1100kV电力电抗器整体出线装置(无胶粘)。61100WM以上重型燃机单晶叶片精密铸件电力装备单晶完整性合格率>50%,一次枝晶间距<0.5mm,晶粒取向<20°,中试规模整体合格率>30%。62核电凝汽器用高性能耐蚀换热管电力装备1、A50(%)≥25;2、外径-0.1~+0.05mm;3、焊缝HV1≤180,基材HV1≤160,且焊缝与基材硬度差≤30。63锁紧盘电力装备此零件需在低温-40℃环境正常工作1、机械性能:在-40℃,冲击功≥29J;2、无损探伤:X射线一级;3、热处理:退、正、回,三种热处理工艺顺序生产,热处理曲线控制工艺目前国内数据需改进(自主研发至满足冲击功要求),需探索。64阀门电力装备此零件需在高温高压环境下长期工作1、机械性能:在常温、280℃、380℃,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分别达到565/300MPa、490/255MPa、465/225MPa。2、无损探伤:γ射线一级(局部)。3、热处理:退、正、回,三种热处理工艺顺序生产,热处理曲线控制工艺目前国内无具体数据(自主研发),需探索。65高功率锂电池电力装备1、最大支持10C充电,35C放电;2、常温循环达到5000次以上。66340Ah大容量叠片安全储能锂离子电池电力装备1、叠片储能电池容量≥340Ah ,0.5C下循环寿命≥10000次;2、电池单位容量散热面积≥10 cm2/Ah,在25℃、0.5C充放电下电池单体温升≤12℃;3、电池在短路、过充下不开阀,不发生起火爆炸。67直流融冰装置电力装备1、额定电流12000A,额定电压25kV.2、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3.融冰谐波≤5%,可抑制同塔双回线路感应电压6810kV防雷防冰复合绝缘子电力装备1、整支通流能力达到100kA、10kA标称放电电流下残压≤40kV、机械抗弯负荷≥8kN;2、冰闪和雨闪电压相比普通复合绝缘子提升15%以上;3、应用线路雷击跳闸率降低至0.2次/(100km.a)以下。69抽水蓄能电站发电机出口设备模块化成套研发 (开关序列)电力装备1、额定电流18000A;2、机械寿命20000次。70直流融冰装置电力装备1、额定电流12000A,额定电压25kV;2、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3、融冰谐波≤5%,可抑制同塔双回线路感应电压。7110kV防雷防冰复合绝缘子电力装备1、10kV防雷防冰复合绝缘子整支通流能力达到100kA、10kA标称放电电流下残压≤40kV、机械抗弯负荷≥8kN;2、10kV防雷防冰复合绝缘子冰闪和雨闪电压相比普通复合绝缘子提升15%以上;3、10kV防雷防冰复合绝缘子应用线路雷击跳闸率降低至0.2次/(100km.a)以下。72无人机载高精度测向定位系统航空航天1、单机实现辐射源测向精度0.5°以内;2、定位精度100m以内,载荷重量3kg以内。73碳化硅纤维陶瓷基火焰筒航空航天1、耐温1589K;2、1200℃材料拉伸强度≥200MPa 3、面内压缩强度≥250MPa 4、水氧条件,300小时后强度保留率≥90%。74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及推力测量装置航空航天1、最小推力分辨率:0.1uN       2、推力测试精度:0.1%FS;  3、推力测量范围:小型1uN-1mN;中型10uN-10mN    4、响应时间:动态测量小于0.1s。75大型紧缩场天线子系统航空航天1、提升大型紧缩场天线子系统的工作频率和静区尺寸,满足高频天线、RCS特性的测试需求;2、形成大型紧缩场天线子系统的结构设计能力,进一步实现轻量化,提高产品工艺性和生产效率等要求;3、对大型殷钢反射面切削加工、精度提升、消除应力的工艺方法进行完善和固化,形成不同尺寸和性能要求的反射面精确测量能力;4、开发高性能、宽频段馈源及馈源阵的研究,满足紧缩场测试的系统要求。76CR929宽体客机机身筒段成型工艺装备航空航天1、完成机身某一筒段一体化成型工装的研制攻关;2、完成机身蒙皮与长桁的整体自动化胶结定位工装的研制攻关。77C919大飞机零部件装配工艺装备航空航天在中央翼钻铆装配工艺装备上,实现电气液联合控制,基本实现自动化。78J/LS-234主机轮航空航天1、实现油液抗污染;2、适应高原环境要求。79C919炭刹车盘航空航天1、刹车摩擦力均衡稳定;2、耗材使用寿命接近国外先进水平。80国产大飞机起落架先进热处理设备航空航天1、有效工作区:Φ2500×4000mm,加热室极限真空度0.013Pa,淬火室极限真空度0.13Pa ;2、工作区温度:500-1200℃,炉温均匀性±5℃;3、压升率≤0.5Pa/h;4、淬火转移时间≤30s;5、气体淬火介质压力6-30Bar。81航空重油高压共轨喷射系统航空航天1、压燃式重油二冲程发动机;2、航空重油电控高压共轨系统。82用于飞机零件加工的龙门高速高精铣削加工中心航空航天1、切削速度15m/min 2、快速移动速度30m/min;3、重复定位精度0.003mm。83航空发动机空心单晶涡轮叶片航空航天合格率不低于50%。842195铝锂合金航空航天1、密度≤2.71g/cm3;2、弹性模量≥75GPa;3、抗拉强度≥560MPa,屈服强度≥520MPa,断后伸长率≥6%。857xxx超高强铝合金航空航天1、抗拉强度≥640MPa;2、屈服强度≥550MPa;3、断后伸长率≥12%。86全反、折反与大视场光学系统航空航天1、能量集中度70%以上;2、光轴一致性精度≤0.05mrad;3、光轴稳定性精度≤0.06mrad。
  • 工信部公示48项行业计量技术规范 10项涉及试验机
    今日,工信部启动对48项行业计量技术规范报批稿的公示,共涉及轻工、机械、石化、建材、纺织5大行业。其中,轻工和建材行业所涉规范最多,各有18项,纺织5项、石化4项、机械3项。在所有48项规范中,共有10项试验机相关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其中轻工和建材行业各有四项,石化和机械各有一项。分别是《旋转疲劳试验机校准规范》、《橡胶传动带(有扭矩)疲劳试验机校准规范》、《商用车制动器惯性试验台校准规范》、《道路车辆制动衬片摩擦性能拖曳试验机校准规范》、《小样缩比惯性摩擦磨损性能试验机校准规范》、《乘用车制动器惯性试验台校准规范》、《自行车部件疲劳试验机校准规范》、《自行车振动试验机校准规范》、《童车强度性能试验装置校准规范》和《纸和纸板抗张试验机校准规范》。48项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全名单公布如下:序号技术规范编号技术规范名称技术规范主要内容代替技术规范名称及编号建议实施日期备注1.JJF(机械)1020-2018旋转疲劳试验机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旋转疲劳试验机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用设备及校准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具有双向往复旋转和单向持续旋转功能的旋转疲劳试验机的校准,其他形式旋转疲劳试验机可参照使用。2018年12月1日2.JJF(机械)1021-2018商用食品冷柜试验室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商用食品冷柜试验室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用设备及校准方法。本规范适用于新生产的、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商用食品冷柜试验室的校准,也可供其他制冷检测试验室(如:冷藏陈列柜试验室、商用冰箱、冷柜试验室)的校准作参考。2018年12月1日3.JJF(机械)1022-2018渗透检验参考试块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渗透检验参考标准试块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用设备及校准方法。本规范适用于无损检测渗透检验参考标准试块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4.JJF(石化)012—2018黑白格玻璃板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满足GB/T1726-1979标准要求的黑白格玻璃板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用设备及校准方法。本规范适用于黑白格玻璃板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5.JJF(石化)013—2018耐码垛性试验仪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满足GB/T9280-2008标准要求的耐码垛性试验仪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用设备及校准方法。本规范适用于耐码垛性试验仪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6.JJF(石化)014—2018橡胶传动带(有扭矩)疲劳试验机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橡胶传动带(有扭矩)疲劳试验机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用设备及校准方法。本规范适用于汽车工业用V带、一般用途普通V带、一般用途窄V带、阻燃V带等橡胶传动带有扭矩疲劳试验机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7.JJF(石化)015—2018实验用平板硫化机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实验用平板硫化机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用设备及校准方法。本规范适用于加热板尺寸不大于1000mm× 1000mm实验室硫化橡胶试样用平板硫化机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8.JJF(建材)142-2018便携式建筑用拉拔仪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拉拔力值不大于1000kN的便携式建筑用拉拔仪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9.JJF(建材)143-2018桩基沉降检测仪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利用倾角传感器测量竖向位移量的桩基沉降检测仪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10.JJF(建材)144-2018商用车制动器惯性试验台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商用车惯性试验台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和复校时间间隔。本规范适用于商用车制动器惯性试验台及同类型试验机的校准,其他类似的试验机也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校准。2018年12月1日11.JJF(建材)145-2018混凝土配料秤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料斗组合式混凝土配料秤的新安装、校准、修理后校准、周期校准和使用中校准,其它具有类似型式的配料秤、配料系统校准可参照此规范进行。2018年12月1日12.JJF(建材)146-2018道路车辆制动衬片摩擦性能拖曳试验机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道路车辆制动衬片摩擦性能拖曳试验机的计量性能、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和复校时间间隔。本规范适用于道路车辆制动衬片摩擦性能拖曳试验机的校准,其他类似的试验机也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校准。2018年12月1日13.JJF(建材)147-2018小样缩比惯性摩擦磨损性能试验机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小样缩比惯性摩擦磨损性能试验机校准,规定了小样缩比惯性摩擦磨损性能试验机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和复校时间间隔。2018年12月1日14.JJF(建材)148-2018水泥中氯离子含量测定用蒸馏仪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磷酸蒸馏—汞盐滴定法对水泥及其原材料中氯离子进行定量分析用的水泥中氯离子含量测定用蒸馏仪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15.JJF(建材)149-2018水泥中游离氧化钙络合反应装置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甘油酒精法、乙二醇法和乙二醇萃取EDTA滴定法对水泥及其熟料中游离氧化钙进行定量分析时所用的络合反应装置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16.JJF(建材)150-2018卫生洁具便器用水量及冲洗性能综合测试装置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卫生洁具便器用水量及冲洗性能综合测试装置、卫生洁具便器用水量测试装置,其他相同功能的产品可参照此规范进行。2018年12月1日17.JJF(建材)151-2018陶瓷片密封水嘴耐久性测试装置校准规范本校准规范适用于陶瓷片密封水嘴耐久性测试装置的校准,其他进行陶瓷片密封水嘴耐久性测试的综合或单个功能的装置可以参照本规范进行校准。2018年12月1日18.JJF(建材)152-2018钢化玻璃能耗测试装置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物理钢化法钢化玻璃生产线能耗测试装置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19.JJF(建材)153-2018建筑玻璃用分光光度计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玻璃用分光光度计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20.JJF(建材)154-2018建筑玻璃用便携式测色仪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玻璃用便携式测色仪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21.JJF(建材)155-2018水泥净浆马氏流动时间自动测定仪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测定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水泥净浆马氏流动时间自动测定仪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22.JJF(建材)115-2018汽车安全玻璃光畸变仪校准规范本校准规范适用于符合GB/T5137.2汽车安全玻璃光畸变仪的校准。JJG(建材)115-94《汽车安全玻璃光畸变仪校准规范》2018年12月1日23.JJF(建材)136-2018玻璃软化点测定仪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采用吊丝法进行测定的玻璃软化点测定仪的校准。JJG(建材)136-99《玻璃软化点测定检定规程》2018年12月1日24.JJF(建材)129-2018安全玻璃检测用恒温恒湿箱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安全玻璃检测用恒温恒湿箱的校准。JJG(建材)129-99《安全玻璃耐温湿试验仪校准规范》2018年12月1日25.JJF(建材)156-2018乘用车制动器惯性试验台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乘用车制动器惯性试验台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和复校时间间隔。本规范适用于乘用车制动器惯性试验台的校准,其他类似的试验机也可参照本规范进行校准。2018年12月1日26.JJF(轻工)101-2018电动自行车电机测功机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测量上限200Nm以内的电动自行车电机测功机首次校准和使用中校准。其他同类型测功机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2018年12月1日27.JJF(轻工)102-2018空气净化器性能试验舱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空气净化器对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净化性能测试用试验舱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28.JJF(轻工)103-2018洗衣机洗净率检测装置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修理后的搅拌式、滚筒式洗衣机洗净率检测装置的校准。本规范也适用于其他类型洗衣机洗净率检测装置的校准。JJG(轻工)107-1994洗净率检测装置2018年12月1日29.JJF(轻工)104-2018自行车轮辋周长检具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自行车轮辋带尺和轮辋专用游标量具的首次校准和使用中校准。其他同类型检具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2018年12月1日30.JJF(轻工)105-2018自行车辐条张力计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测量上限2000N以内的自行车辐条张力计的首次校准和使用中校准。其他同类型张力计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2018年12月1日31.JJF(轻工)106-2018自行车部件疲劳试验机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车把组合件疲劳试验机、曲柄组合件疲劳试验机、车架(脚蹬力)疲劳试验机、鞍管疲劳试验机、前叉疲劳试验机、避震前叉疲劳试验机、车架水平力疲劳试验机、车架垂直力疲劳试验机、轮毂闸/盘闸前叉疲劳试验机等疲劳试验机的首次校准和使用中校准。其他同类型疲劳试验机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2018年12月1日32.JJF(轻工)107-2018自行车振动试验机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振幅(0~20)mm、频率(6.6~12)Hz、加速度(0.4~4)g(g=9.8m/s2)的自行车振动试验机的首次校准和后续校准。其他同类型试验机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2018年12月1日33.JJF(轻工)108-2018童车强度性能试验装置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儿童推车跨越障碍试验机、童车跌落试验机、学步车座位强度试验机、儿童推车耐久试验机、儿童推车制动装置试验机、童车撞击及童车稳定性试验台的首次校准和使用中校准。其他同类型试验装置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2018年12月1日34.JJF(轻工)109-2018电动自行车控制器测试装置校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电动自行车控制器测试装置的首次校准和使用中校准。其他同类型测试装置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2018年12月1日35.JJF(轻工)110-2018卫生纸厚度测定仪校准规范适用于最小分度为0.001mm,卫生纸及其制品材料厚度的测定仪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36.JJF(轻工)111-2018纸杯杯身挺度测定仪校准规范适用于纸杯杯身挺度测定仪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37.JJF(轻工)112-2018纸和纸板卧式挺度仪校准规范适用于恒速弯曲法原理、测量上限值10000mN的纸和纸板卧式挺度仪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38.JJF(轻工)113-2018纸浆游离度测定仪校准规范适用于纸浆游离度测定仪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39.JJF(轻工)114-2018造纸专用冲切器具校准规范适用于造纸专用冲切器具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40.JJF(轻工)115-2018纸和纸板抗张试验机校准规范适用于各种立式结构型式的纸和纸板抗张试验机的校准JJG(轻工)58.1-20002018年12月1日41.JJF(轻工)116-2018纸和纸板耐破度测定仪校准规范适用于纸张和纸板耐破度测定的耐破度测定仪的校准JJG(轻工)61-20002018年12月1日42.JJF(轻工)117-2018纸制卫生用品吸收速度测定仪校准规范适用于纸制卫生用品吸收速度测定仪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43.JJF(轻工)118-2018纸浆标准解离器校准规范适用于纸浆标准解离器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44.JJF(纺织)040-2018卷曲弹性仪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卷曲弹性仪的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适用于弹性仪的校准。其它类似卷曲弹性仪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JJF(纺织)040-20062018年12月1日45.JJF(纺织)032-2018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垂直法织物折痕回复性测定仪的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适用于折痕仪的校准。其它类似折痕仪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JJF(纺织)032-20062018年12月1日46.JJF(纺织)068-2018垂直燃烧试验仪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垂直燃烧试验仪的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适用于垂直燃烧试验仪的校准。其它类似设备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2018年12月1日47.JJF(纺织)081-2018纺织品防紫外线测试仪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纺织品防紫外线测试仪的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适用于纺织品防紫外线测试仪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48.JJF(纺织)083-2018织物沾水度仪校准规范本规范规定了织物沾水度仪的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适用于沾水仪的校准。2018年12月1日据此,此次公示将持续至2018年8月26日。期间如有疑异,可填写《行业计量技术规范报批稿反馈意见表》反馈至工信部科技司,邮件:gaopengfei@miit.gov.cn,联系电话:010-68205243。附件:行业计量技术规范报批稿反馈意见表.doc。
  • 以“公益服务+检验检测”助力品质滨州建设
    山东省滨州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滨州市特检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服务优势,启动“公益服务+检验检测”,把检验检测与企业服务相结合,从单一的检验检测扩展到包括政策咨询、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隐患排查等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品质滨州建设。   自十月份“公益服务+检验检测”实施以来,两个月共开展帮扶企业46次,帮助企业消除隐患100余处、完善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19次、提供隐患排查技术公益服务22次、提供针对性安全教育培训公益服务20次。形成了常组织、常动员、常服务的公益服务格局,充分发挥了特种设备检验的主力军作用,助力品质滨州城市建设。   助力生产,持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滨州市特检院坚持“服务为本”,在进行特种设备法定检验的同时,根据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积极深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经验交流、现场培训、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等的指导。通过精准“帮扶”,解决企业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空白、制度缺失和设备隐患等问题。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热力公司一台电站锅炉紧急需要内部检验。热力公司从接到通知到起炉只有10天时间。为保障企业生产运行,滨州市特检院接到企业检验需求,立即安排检验人员前往对接检验前工作。为节约检验时间,现场合理分组,全力保障该锅炉的起炉工期,并帮助企业全面排查其他在用特种设备安全隐患。   强化技术支撑,把好安全关。滨州市特检院坚持特检机构公益属性,围绕国家和省、市重点工作,发挥纽带作用,搭建企业、检验机构、监管部门的“近距离”沟通平台。博兴县先达农化有限公司,是博兴县一家大型农药产品生产企业,因产业调整,企业新上一批生产装置。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办理使用登记及购买时需要附带哪些资料、安装时注意事项等不清楚。了解情况后,滨州市特检院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讲解和指导,并多次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给企业进行讲解,帮助企业处理了问题、解决了困惑。为消除老旧电梯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滨州市特检院对农业农村局办公楼的老旧电梯进行安全技术评估。发现机房设备间驱动主机的制动器严重老化、门机故障率较高等6处问题。重点检查了机器设备间驱动主机制动器工作的可靠性,对底坑缓冲器、张紧轮受潮环境中腐蚀情况,紧急救援装置的安全性等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全面提高考核质量 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滨州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中心入驻渤海公共实训基地,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服务“工业兴市、实业强市”的战略,投入约260余万元,引进了先进的考核模拟机,理论考试机位由原来的60台增加到140台,提升了理论机考化和实操技能化。实现年考试能力15000人/次,提高了考试能力和效率。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便捷、高质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服务。助推“企业家梦想”,开辟“绿色通道”考试服务,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方案,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滨州市特检院始终树立公益服务理念,将“公益服务+检验检测”作为推动特种设备安全帮扶活动的重要手段,强化公益属性,提升专业化水平,扎实推进特检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倾心服务城市公共安全,建立长效的特种设备公益服务机制,引导企业重视特种设备安全责任,推动全市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成就企业家梦想,以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助力品质滨州城市建设。
  • MTS 发布新模拟器——地下设施和管道的守护者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全球知名高性能试验机和传感器供应商MTS系统公司于9月25日宣布,已开发出一种独特的土壤-结构相互作用模拟器,该模拟器可在地下基础设施的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这一全新的系统将首先亮相于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新国家地下基础设施(NBIF)中,用以研究土壤位移和地面移动对地下设施、管道以及地下结构的影响。沉降和变形常使土壤发生位移,形成地下空洞和不稳定断裂区域,由此而产生的压力对埋在地下的管道施加了巨大的作用力,造成地下管道失效、泄漏和破裂的潜在风险,如果破裂的管道是天然气管道或石油管道,那很有可能将对人类、野生动物和财产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运用MTS的这一新模拟系统,伯明翰大学大学将能够更好地研究复杂的土体变形过程及其对地下结构的影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这个巨大的模拟系统有一个5× 10米的可移动地板,可以埋在地下5米深的设计复杂的坑内。可移动地板的运动依靠50个MTS DuraGlide制动器提供动力,额外的地面制动器将可以控制土壤的运动,并在尺度模型和全尺度试验中模拟灰岩坑等地面位移。据悉,伯明翰大学计划在未来利用这一革命性的新系统来改进管道检测和评估的地球物理遥感技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TS总裁兼CEO Jeffrey Graves博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基础设施老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用MTS这一新模拟系统来开发的土壤稳定解决方案将对保护看不见的地下基础设施大有裨益,让建筑物和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加安全。”他告诉记者,这一模拟系统是MTS在众多应用领域成功经验的高度结晶。融合了汽车设计和构造、地震研究、航空航天多通道控制等各个维度的先进技术手段。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 Nigel Cassidy教授补充说:“MTS在液压试验机等领域积累了大量专业知识和经验,我们很高兴能与他们合作,共建这一创新性的新设施。”/p
  • 2014上海支持企业购买国外仪器资助3358万
    为贯彻落实&ldquo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rdquo ,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研发水平。根据《上海市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及&ldquo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2014年度鼓励企业购买国际先进研发仪器设备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rdquo 的精神,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完成了2014年度鼓励企业购买国际先进研发仪器设备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评审等工作。2014年鼓励企业购买国际先进研发仪器设备专项资金拟支持24项,资助资金总额3358万元。 2014年度鼓励企业购买国际先进研发仪器设备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公示清单 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 15000吨起重铺管船研制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期)工程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3面向高精细化彩膜的PS研发及产业化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4高效热交换器用铝复合材料厚度及板型高精控制研发项目华峰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54G一致性测试服务平台研发项目上海泰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6年产2800万条纳米粉体复合体包装材料生产技改项目上海艾录纸包装有限公司 7新型环保防火建筑节能新材料的研发项目亚士创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8工业过程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 9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 瑞士MIKRON公司Multistar LX-24工位组合机床引进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 10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产业化生产线上海上创超导科技有限公司 11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主氦风机研发项目上海鼓风机厂有限公司 12大型客机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二期工程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13新型抗排异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质量研究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4新化学物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上海化工研究院 15Link 3900型汽车NVH惯量制动器试验台开发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16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制备技术研究项目上海神舟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17研发4G通信模块从TDD制式向FDD制式转换的测试项目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18集成式电子驻车制动钳的开发及应用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19单抗生物相似性药物大品种技术平台研究项目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0引进食品安全研发分析设备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21精密塑料模具精度提升研发项目上海精本模具有限公司 22集成式触摸屏产品技术开发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23心血管病、抗糖尿病等制剂产品研发项目普霖贝利生物医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24荧光自动DNA测序工艺技术改进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澳大利亚研制纳米电子束曝光系统
    本报讯 据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网站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世界最强大的纳米设备之一——电子束曝光系统(EBL)。该系统可标记纳米级的物体,还可在比人发直径小1万倍的粒子上进行书写或者蚀刻。  电子束曝光技术可直接刻画精细的图案,是实验室制作微小纳米电子元件的最佳选择。这款耗资数百万美元的曝光系统将在澳大利亚亮相,并有能力以很高的速度和定位精度制出超高分辨率的纳米图形。该系统将被放置在即将完工的墨尔本纳米制造中心(MCN)内,并将于明年3月正式揭幕。  MCN的临时负责人阿彼得凯恩博士表示,该设备将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发展下一代微技术,在面积小于10纳米的物体表面上实现文字和符号的书写和蚀刻。此外,这种强大的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钞票诈骗防伪、微流体设备制造和X射线光学元件的研制中,还可以支持澳大利亚同步加速器的工作。  凯恩说:“这对澳大利亚科学家研制最新的纳米仪器十分重要,其具有无限的潜力,目前已被用于油漆、汽车和门窗的净化处理,甚至对泳衣也能进行改进。而MCN与澳大利亚同步加速器相邻,也能吸引更多的国际研究团队的目光。”  MCN的目标是成为澳大利亚开放的、多范围的、多学科的微纳米制造中心。该中心将支持环境传感器、医疗诊断设备、微型纳米制动器的研制,以及新型能源和生物等领域的研究和模型绘制。除电子束曝光系统外,MCN中还包含了高分辨率双束型聚焦离子束显微镜、光学和纳米压印光刻仪、深反应离子蚀刻仪和共聚焦显微镜等众多设备。  凯恩认为:能够介入这种技术使我们的科学家十分兴奋,它可以确保我们在未来十年内在工程技术前沿领域的众多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也将成为科学家在纳米范围内取得更大成就的重要基点。(张巍巍)
  • 总投资9000余万 国家桥门式起重机械产品质检中心正式揭牌
    打造国内领先技术服务平台 创立国际先进行业核心品牌  国家桥门式起重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揭牌  占地约2.3公顷、总投资90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34268平方米的国家桥门式起重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国起中心)在江苏省特检院的基础上,由江苏省特检院无锡分院(以下简称无锡分院)建设并将于3月26日正式揭牌,承担国起中心建设和运行工作的无锡分院也喜迁新居。无锡从此有了国家级起重机械行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也是国家级特种设备产品质检中心首次落户地级市。图为崭新的国起中心大楼 无锡分院牵手英国劳氏船级社  无锡是特种设备的制造及使用密集地区,拥有在用特种设备19多万台,相关特种设备制造企业660多家,其中起重机械制造企业近200家,特种设备制造量占全国总量的1/6,年总产值达400多亿元,而起重机械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无锡已初步形成起重机械制造业基地。随着起重机械行业的迅速发展,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为起重机械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行业的技术进步、产品质量的提升、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结合无锡分院的区域优势和业务、人才、实验室等特点,2008年1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在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筹建国起中心,由无锡分院负责实施。无锡市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与支持,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也莅临国起中心视察指导工作。  去年年底至今,国起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实验室认可(CNAS)、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CMA)、审查认可(CAL))“三合一”评审,并以高分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现场验收。  在国起中心建设过程中,无锡分院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国家中心为宗旨,对装备设施投入、人才引进培养、科研项目开发、文化建设发展进行了重点建设和提高。  装备设施投入。作为国起中心的母体,无锡分院是无锡地区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及技术服务的法定技术机构和研究单位,先后通过了国家实验室及检查机构认可认证。以此为基础,国起中心添置了总价值21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建成了电动葫芦试验室、制动器试验室、构件试验室、安全保护装置实验室、力学性能实验室、无损检测实验室、等离子体光谱实验室和微波消解实验室、金相显微分析室、综合测试实验室9大实验室。其中电动葫芦实验室多个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制动器试验台测试项目和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静态制动力矩的液压杠杆法、制动器安装平台的液压升降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国起中心将提供包括电动葫芦型式试验、制动器性能试验、构件静载及破断性能试验、安全保护装置振动/冲击/电气防护性能试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等技术检测服务。  人才引进培养。无锡分院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近年来,先后从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学府引进了一批材料焊接、起重机械等专业毕业的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无锡分院有职工近250人,包括博士/博士后4人,硕士近50人 中级以上职称科技人员占50%以上 拥有高级检验师证4张、美国ASME检验师证两张、国家评审员证24张,持证层次、比率,在全国同类机构中名列前茅。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无锡分院更注重对人才的培养。2010年,组织人员外出培训共44批次,参训人员达175人次,举办了16个专题的内部学习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共 1275人次,邀请了香港理工大学麦卓明博士、德马格起重机械有限公司须雷博士等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进行交流、讲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国起中心贮满了前进的力量。  科研项目开发。一批又一批人才的加入,使得无锡分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有力地推动了国起中心的科技发展。2010年,无锡分院共申报了10个科研项目,其中5个科研项目通过了江苏省质监局的立项审查,参与的质检总局科研项目“埋地钢质管道综合检测技术研究”通过了质检总局的鉴定,科研项目“安全制动器综合性能试验系统研究”和“电动葫芦型式试验台研制”被列入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无锡分院还参与了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 TSG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Q7014-2008《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型式试验细则》等法规的起草与审定工作。 2009年8月20日,无锡分院与世界顶级检验机构英国劳氏船级社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个与国际知名检验机构开展科技合作的检验单位,为国内检验机构与国际接轨积累了经验。  2010年,无锡分院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制了构件静载试验台、与太原科技大学合作研制并开发了“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参数化设计验证评审软件”、与江南大学合作进行了“冲压钢制管法兰的力学特性分析与标准化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加速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步伐,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良性循环的空间。在此期间,无锡分院为央企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300吨级造船门式起重机进行了应力测试,其应力测试能力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列 先后两次完成了国家“863计划”支持项目7000米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无损检测,填补了国内深潜器钛合金焊缝超声波检测的空白 接受美国福特公司委托,对其汽车生产流水线钢结构项目进行无损检测,为将检验工作推向国际市场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以此为鉴,国起中心专门制定科技创新激励制度,鼓励技术骨干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  文化建设发展。和谐的特检文化是航船上的风帆,保障着航船的平稳行进。作为江苏省特检院文化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无锡分院以彰显和谐特检,构建特检家园为主线,着力营造特检文化氛围,深入推进国起中心文化建设工作。历年来,无锡分院信息和宣传工作在江苏省特检系统、无锡质监系统中名列前茅,各方面工作先后在国家、省、市各级媒体上得到报道。近两年,无锡分院还成立了管弦乐队,设立了健身房、台球室、羽毛球室等配套健身设施,为培育健康活力的单位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无锡分院还积极创建文明窗口与品牌形象,各检验部门以服务企业、保障安全为己任,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着力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10年磨一剑,3载铸辉煌。即将进行的揭牌,是国起中心建设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掀开了国起中心快速发展的新篇章。无锡分院也将以此为契机,引领国起中心这艘巨轮,扬帆起航,驶向世界。
  • 巩固工业安全领域的领先地位,英国豪迈收购Lazer Safe
    英国豪迈集团近日宣布收购 Lazer Safe 私人有限公司(“Lazer Safe”)。Lazer Safe 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珀斯,是一家为工业压力制动器设计和制造安全解决方案的公司。公司的激光技术旨在保护工人操作薄板金属制造机器时的人身安全。其模块化产品广泛用于终端工业市场,是获得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认证的 SIL 3 产品。本次收购 Lazer Safe 为无负债无现金收购,现金对价为 4500 万澳元(约 2300 万英镑),资金由豪迈自有资金完成。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的前 12 个月,Lazer Safe 未经审计的收入为 2180 万澳元(约 1120 万英镑),销售回报率处于豪迈目标范围 18-22% 的理想区间。Lazer Safe 将成为豪迈安全事业部旗下独立子公司。英国豪迈集团首席执行官Marc RonchettiLazer Safe 进一步提升了英国豪迈集团在工业安全领域的地位。随着监管日益严格、相关企业提高效率和保护员工安全的增长需求,工业安全行业有望实现长期增长。Lazer Safe 与我们的企业宗旨高度一致,即保护人类和环境,每一天都致力于为每个人创造一个更安全、更清洁、更健康的未来。我们很高兴欢迎这样一家公司加入豪迈,成为豪迈机器和工业安全技术业务的重要成员。Lazer Safe 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Ian Costley汽车、大众运输、建筑和能源发电等行业的发展带动了薄板金属使用量增长,进而促进了市场对于压力制动器的需求。加入英国豪迈集团后,Lazer Safe 可以加速在国际市场发展,帮助更多制造商保护他们的工人,应对日益严格的安全法规,并提高生产力。
  •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6版)征集意见 涉及质谱等精密测量仪器
    11月18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6年版)进行公示,包含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配套基础件、电子及医疗专用装备等在内的14项重大技术装备,涉及四极杆质谱仪、多声道超声波气体流量计、制动器在线监测系统等多款精密测量仪器,及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仪等医疗装备。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是指经过创新,其品种、规格或技术参数等有重大突破,具有知识产权但尚未取得市场业绩的首台(套)或首批次的装备、系统和核心部件。其中首台(套)装备是指在用户首次使用的前三台(套)装备产品 首批次装备是指用户首次使用的同品种、同技术规格参数、同批签订合同、同批生产的装备产品。  通知原文如下:  为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应用,按照《关于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财办建〔2015〕82号)、《关于申请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费补贴资金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办建〔2016〕60号)等相关要求,我们组织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5年第二版)进行了修订,现在网上予以公示。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16年12月18日前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反馈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  邮编:100804  电话:010-68205624  传真:010-66013708/68205623  电子邮箱:zhuangbei@miit.gov.cn  附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6年版).doc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  2016年11月18日
  • 最新!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完整版
    序号编号通用规则名称1CNCA-00C-001:2008《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注销、暂停、撤销实施规则》2CNCA-00C-002:2009《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涉及ODM模式的补充规定》3CNCA-00C-003:2013《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生产企业分类管理、认证模式选择与确定》4CNCA-00C-004:2013《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生产企业检测资源及其他认证结果的利用》5CNCA-00C-005: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6CNCA-00C-006: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工厂检查通用要求》7CNCA-00C-007: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信息报送、传递和公开》8CNCA-00C-008:2019《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自我声明》 产品大类产品种类及代码产品规则名称一、电线电缆(3种)1.电线组件(0101)CNCA-C02-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电器附件)2.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线电缆(0104)CNCA-C01-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电线电缆产品3.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0105)二、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5种)4.插头插座(0201)CNCA-C02-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电器附件)5.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开关(0202)6.器具耦合器(0204)7.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电器附件外壳(0206)**8.熔断体(0205、0207)CNCA-00C-008:2019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自我声明三、低压电器(2种)**9.低压成套开关设备(0301)CNCA-00C-008:2019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自我声明**10.低压元器件(0302、0303、0304、0305、0306、0307、0308、0309)四、小功率电动机(1种)**11.小功率电动机(0401)CNCA-00C-008:2019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自我声明五、电动工具(3种)*12.电钻(0501)CNCA-00C-008:2019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自我声明*13.电动砂轮机(0503)*14.电锤(0506)六、电焊机(4种)*15.直流弧焊机(0603)CNCA-00C-008:2019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自我声明*16.TIG弧焊机(0604)*17.MIG/MAG弧焊机(0605)*18.等离子弧切割机(0607)七、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19种)19.家用电冰箱和食品冷冻箱(0701)CNCA-C07-01:2017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20.电风扇(0702)21.空调器(0703)**22.电动机-压缩机(0704)CNCA-00C-008:2019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自我声明23.家用电动洗衣机(0705)CNCA-C07-01:2017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24.电热水器(0706)25.室内加热器(0707)26.真空吸尘器(0708)27.皮肤和毛发护理器具(0709)28.电熨斗(0710)29.电磁灶(0711)30.电烤箱(便携式烤架、面包片烘烤器及类似烹调器具)(0712)31.电动食品加工器具(食品加工机(厨房机械))(0713)32.微波炉(0714)33.电灶、灶台、烤炉和类似器具(驻立式电烤箱、固定式烤架及类似烹调器具)(0715)34.吸油烟机(0716)35.液体加热器和冷热饮水机(0717)36.电饭锅(0718)37.电热毯、电热垫及类似柔性发热器具(0719)八、电子产品及安全附件(共计18种)38.总输出功率在500W(有效值)以下的单扬声器和多扬声器有源音箱(0801)CNCA-C08-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音视频设备39.音频功率放大器(0802)40.各类载体形式的音视频录制、播放及处理设备(包括各类光盘、磁带、硬盘等载体形式)(0805、0812)41.各种成像方式的彩色电视接收机、电视机顶盒(0808)42.电子琴(0813)43.微型计算机(0901)CNCA-C09-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信息技术设备44.便携式计算机(0902)45.与计算机连用的显示设备(0903)46.与计算机相连的打印设备(0904)47.多用途打印复印机(0905)48.扫描仪(0906)49.服务器(0911)50.传真机(1602)CNCA-C16-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电信终端设备51.无绳电话终端(1604)52.移动用户终端(1606)53.数据终端(1608)54.多媒体终端(1609)55.电源(0807、0907)CNCA-C08-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音视频设备CNCA-C09-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信息技术设备九、照明电器(2种)56.灯具(1001)CNCA-C10-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照明电器57.镇流器(1002)十、车辆及安全附件(13种)58.汽车(1101)CNCA-C11-01:2020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汽车59.摩托车(1102)CNCA-C11-02:2021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摩托车60.电动自行车(1119)CNCA-C11-16:2021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电动自行车61.机动车辆轮胎(1201、1202)CNCA-C12-01:2015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机动车辆轮胎62.摩托车乘员头盔(1105)CNCA-C11-15:2017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摩托车乘员头盔63.汽车用制动器衬片(1120)CNCA-C11-20:2020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汽车用制动器衬片**64.汽车安全玻璃(1301)CNCA-00C-008:2019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自我声明**65.汽车安全带(1104)**66.机动车外部照明及光信号装置(1109、1116)**67.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1110、1115)**68.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1114)**68.汽车行驶记录仪(1117)**70.车身反光标识(1118)十一、农机产品(2种)71.植物保护机械(1401)CNCA-C14-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农机产品72.轮式拖拉机(1402)十二、消防产品(3种)73.火灾报警产品(1801)CNCA-C18-01:2020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火灾报警产品74.灭火器产品(1810)CNCA-C18-02:2020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灭火器产品75.避难逃生产品(1815)CNCA-C18-03:2020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避难逃生产品十三、安全防范产品(2种)76.入侵探测器(1901)CNCA-C19-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防盗报警产品77.防盗报警控制器(1902)十四、建材产品(3种)78.溶剂型木器涂料(2101)CNCA-C21-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装饰装修产品79.瓷质砖(2102)80.建筑安全玻璃(1302)CNCA-C13-01: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安全玻璃十五、儿童用品(3种)81.童车类产品(2201)CNCA-C22-01:2020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童车类产品82.玩具(2202)CNCA-C22-02:2020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玩具83.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2207)CNCA-C22-03:201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十六、防爆电气(17种)84.防爆电机(2301)CNCA-C23-01:2019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防爆电气85.防爆电泵(2302)86.防爆配电装置类产品(2303)87.防爆开关、控制及保护产品(2304)88.防爆起动器类产品(2305)89.防爆变压器类产品(2306)90.防爆电动执行机构、电磁阀类产品(2307)91.防爆插接装置(2308)92.防爆监控产品(2309)93.防爆通讯、信号装置(2310)94.防爆空调、通风设备(2311)95.防爆电加热产品(2312)96.防爆附件、Ex元件(2313)97.防爆仪器仪表类产品(2314)98.防爆传感器(2315)99.安全栅类产品(2316)100.防爆仪表箱类产品(2317)十七、家用燃气器具(3种)101.家用燃气灶具(2401)CNCA-C24-01:2021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家用燃气器具102.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2402)103.燃气采暖热水炉(2403)注:*所标记产品为实施自我声明程序A(自选实验室型式试验+自我声明)的产品(7种),**所标记产品为实施自我声明程序B(指定实验室型式试验+自我声明)的产品(12种)。
  • 赛多利斯百得推出全新电动移液器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广州国际分析测试与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China Lab 2012)于2012年5月30日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拉开帷幕。值展会召开之际, 赛多利斯百得(Sartorius Biohit)公司举办了Picus 电动移液器亚洲地区首发仪式。赛多利斯实验室产品及服务亚洲区总裁兼百得中国执行总裁埃里克皮特森先生和赛多利斯实验室产品及服务大中国区总经理刘晓霙女士共同为Picus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埃里克皮特森先生和刘晓霙女士共同为Picus揭揭幕  据埃里克皮特森先生介绍,Picus 电动移液器于2012年4月17日在德国慕尼黑生化展全球首发。由于该产品是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因此能使实验人员保持最佳的工作姿势 并且其重量很轻、体积很小,所以易于使用并且稳定可靠。在Picus推出后,其凭借杰出的设计在2012年被授予了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  据悉,该产品具有如下特点:具有直观的用户界面 提供完美的吸头密封 热键可储存多达10个程序 调节轮提供极其快速的量程设定与便捷的菜单导航 采用微孔板向导系统。此外,该产品还采用了新一代电动移液器技术:加强型DC-motor概念使Picus具有很好的性能 电子制动器能迅速、精确地中止活塞的运动,尤其在连续的分液过程中,确保了高精确度 光学传感器实时监控活塞的运动,保证了移液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发布会现场,用户现场体验Picus 电动移液器
  • 赛多利斯百得推出全新电动移液器
    赛多利斯百得(Sartorius Biohit)于2012年5月30日广州国际分析测试与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China Lab 2012)上举行了Picus 电动移液器亚洲地区首发仪式。赛多利斯实验室产品及服务亚洲区总裁兼百得中国执行总裁埃里克· 皮特森先生和赛多利斯实验室产品及服务大中国区总经理刘晓霙女士共同为Picus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埃里克· 皮特森先生和刘晓霙女士共同为Picus揭幕 全新的Picus 电动移液器于2012年4月17日在德国慕尼黑生化展全球首发。Picus是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因此能使实验人员保持最佳的工作姿势 并且其重量很轻、体积很小,所以易于使用并且稳定可靠。在Picus推出后,其凭借杰出的设计在2012年被授予了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  Picus具有如下特点:具有直观的用户界面 提供完美的吸头密封 热键可储存多达10个程序 调节轮提供极其快速的量程设定与便捷的菜单导航 采用微孔板向导系统。此外,该产品还采用了新一代电动移液器技术:加强型DC-motor概念使Picus具有很好的性能 电子制动器能迅速、精确地中止活塞的运动,尤其在连续的分液过程中,确保了高精确度 光学传感器实时监控活塞的运动,保证了移液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发布会现场,用户现场体验Picus 电动移液器 大合影~恭喜参加&ldquo 凭回执,拿U 盘&rdquo 活动的观众们,如愿以偿得到Picus 8 G 优盘!
  • 科艺仪器有限公司成功参加2016慕尼黑上海激光/光电展
    2016年3月15-17日,科艺仪器有限公司成功参加了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2016慕尼黑上海光博会,科艺仪器位于W4馆#4118展位。此次盛会汇集了世界光电子行业的所有门类,是展示最尖端光电科技技术的专业平台展会。 科艺公司此次着重推出自有品牌Brolight的微型光谱仪、无线型激光功率计,这两个产品秉承了科艺公司对品质苛求的水准,因而关注度最高。 在本次展览会上,科艺公司沿袭了一贯的“为客户提供激光、光学及运动控制产品及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的做法,展出了激光加工领域中的激光源,包含美国Synrad射频CO2激光器以及新推出的脉冲型CO2激光器P400,美国CEO半导体泵浦激光器,德国Photon Energy 皮秒激光器,德国Laserline高功率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德国DPI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德国Qioptiq(Linos)扩束镜和平场聚焦透镜;以及美国CTI激光扫描振镜及新推出的全数字型Lightning-II高端扫描振镜(极高精度和速度)、三轴动态解决方案,法国CEDRAT压电制动器等和目前大热的用于智能交通和无人机的美国Velodyne激光雷达传感器。 同时,作为Newport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科艺公司亦同时展出了Newport公司的太阳光模拟器、功率计、调整架、精密定位平台等经典产品及New Focus的可调谐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及运动控制产品。通过技术整合,采用Newport精密定位平台为核心部件的Apico耦合系统。 作为激光行业的专业供货商,科艺也同时展出了Dataray的激光光束分析仪和激光光束分析相机、Daylight中红外激光器、EOT公司的高速探头、高功率隔离器、Haas公司的激光加工头系统及激光光束分析仪、Yamamoto的激光防护镜和防护材料等等。 今后,科艺公司将继续秉持“专业品质服务”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欢迎访问我司网址www.anp.com.hk或致电400-886-0017垂询相关产品信息。
  • 医用陶瓷材料力学测试,且看我英斯特朗
    陶瓷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它兼有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共同优点。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科研、医疗、工业、建筑等,具有优异性能的高级陶瓷材料更是生物医疗领域的明星材料,在这类陶瓷材料的力学测试中经常能看到英斯特朗试验机的身影。陶瓷材料在现代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补牙、牙冠、贴面、种植体和牙箍。标准ISO6872"牙科-陶瓷材料”对牙科所用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做出了规定,同时提供了测试其弯曲强度的基本方法。测试时,采用英斯特朗万能材料试验机或ElectroPuls电子动静态测试系统,借助Bluehill软件运行试验及分析试验结果。采用微型压缩夹具,安装不同直径的砧子,装载小尺寸样品。测试既可在空气中进行,亦可浸在液体槽中来模拟人体内环境。英斯特朗弯曲夹具符合ISO6872标准试验的测试要求,夹具的特殊设计能确保跨度距离和对中的高精度,解决了这类试验中关键的对齐及平行问题。当今社会中,无数人正在遭受颈部椎间盘突出和腰间盘突出的痛苦,这是一种常见的人体老化现象。当连接脊椎的椎间盘失去灵活性和冲击吸收能力时,神经和脊髓就会受到压迫,引起手臂和颈部的慢性疼痛。过去40年,医学上往往采用颈椎融合术解除此病患,然而这种手术通常会导致颈骨不能运动,造成颈部其余椎间盘的负荷加重。针对上述情况,全新的临床试验是将人造的颈椎间盘组件,即由钛和陶瓷复合材料制成球窝结构,植入脊椎后可以代替受损的颈椎间盘,使患者的人造椎间盘的运动幅度可以和正常的颈椎间盘保持同样的水平。除了上述临床试验以外,医疗器械制造商也在研究人造颈椎间盘在遭受冲击时如何持保持持续有效,以及由钛杯边缘产生的陶瓷球开裂或剥落和固定于底座的陶瓷附件松动或损坏的情况。采用英斯特朗9350HV型落锤试验机,安装45kN (10000 磅) 载荷容量的冲击头可为试验提供足够大的载荷容量。该系统还配有气动回弹制动器,有效防止试样受到任何二次冲击。由于样品的大小、形状和样式不同,英斯特朗可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定制平面锤头和承载夹具。根据英斯特朗9350HV型落锤试验机的控制特性,选择冲击能量和落锤点,客户能够系统地增加每个试样的载荷量级。这样就能收集人造椎间盘受到不同冲击时的应变数据,然后形成产品的冲击性能记录。除上述应用场景外,英斯特朗试验机也可应用在其他高性能陶瓷材料或结构的测试中。SiC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可靠的化学稳定性、良好抗热冲击性能,在国防、核能和空间技术、汽车工业及海洋工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Instron试验机可对SiC陶瓷材料的抗弯强度性能进行检测,测出其三点抗弯强度。另外,英斯特朗试验机也可以应用在双重固化树脂陶瓷粘接耐久性测试上。将样品通过502胶水固定在自制器具上,然后将器具安装在Instron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使用缝合线(直径为0.3~0.349mm)沿着树脂柱粘接区的界面,通过抗拉实验模式对树脂柱与陶瓷的粘接界面进行剪切加载,加载速度为1.0mm/min,直至粘接界面断裂,即可测试双重固化树脂陶瓷粘接耐久性。
  • “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21申报指南:拟安排8.6亿元启动18个项目
    5月11日,科学技术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等“十四五”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积极探索“揭榜挂帅”等科技管理改革举措,全面提升科研投入绩效。“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坚持纯电驱动发展战略,夯实产业基础研发能力,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突破产业链核心瓶颈技术,实现关键环节自主可控,形成一批国际前瞻和领先的科技成果,巩固我国新能源汽车先发优势和规模领先优势,并逐步建立技术优势。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21年度指南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原则,围绕能源动力、电驱系统、智能驾驶、车网融合、支撑技术、整车平台6个技术方向,按照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拟启动18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8.6亿元。其中,围绕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方向,拟部署不超过3个青年科学家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不超过1500万元,每个项目500万元。原则上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示范应用类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1. 能源动力1.1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基础前沿技术,含青年科学家项目)研究内容:全固态电池中电极(正极、负极)与固体电解质界面稳定化与自修复机制;微结构固态复合正极(含活性材料、 电解质、电子导电介质等)中电子、离子的输运特性;具有导电骨架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和固态电池中界面/结构对锂沉积形态的影响;超薄高离子电导率固体电解质层制备技术及面离子输运均匀性、机械强度、与正负极界面兼容性;新型电池结构、干法电极、新型电解质层制备方法及封装方式;电池内部温度/力学/电 化学场以及失效破坏等实验表征技术及固态电池综合评价方法。考核指标:固态复合正极比容量>400mAh/g;复合金属锂负极比容量>1500mAh/g;固体电解质厚度<15μm,室温电导率>1mS/cm,锂离子迁移数>0.8;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容量>10Ah,比能量>600Wh/kg,循环寿命≥500 次。有关说明:支持一般项目的同时,并行支持不超过3个不同技术路线(互相之间、与一般项目之间技术路线均明显不同)的青年科学家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5年。1.2 车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燃料场景需求的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关键部件、电堆、系统设计及集成技术,主要包括:优化电极微观结构,研究高性能、高可靠电池结构设计及可控制备技术;优化连接体材料及结构,开发低成本连接体加工及涂层致密化技术;开发高一致性、长寿命电堆组装技术,形成千瓦级电堆批量制造能力;研发氢气、天然气、醇类等不同燃料处理技术及关键部件;集成不同燃料应用 场景的SOFC系统,研究系统快速启动响应技术,研究系统在模拟行驶工况下的应用安全。考核指标:建立车用SOFC关键部件、电堆与系统技术及理论体系。完成高性能、高可靠电池的结构设计和验证,电流密度 ≥300mA/cm2条件下,电压衰减≤4‰/千小时(运行时间≥1000h);形成低成本金属连接体及涂层材料加工工艺,连接体高温服役5000h,ASR≤30mΩ‧cm2;掌握SOFC电堆组装技术,单电堆功率≥1.0kW,电堆功率密度≥1.0kW/L,电效率≥60%;完 成氢气、天然气以及醇类等为燃料的SOFC系统开发,额定发电功率≥50kW,启动3分钟达50%输出功率,发电效率≥55%(DC,LHV),建立系统安全性能评价体系。有关说明:实施周期不超过 5 年。1.3 高密度大容量气氢车载储供系统设计及关键部件研制 (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燃料电池重型车辆长途续航需求,研究车载储氢瓶、车载储氢系统设计、制造和检测技术,研究不同工况下大容量储氢的释放和泄露规律,研制车载70MPa大容量IV型瓶、集成瓶阀、储氢系统调压阀组、储氢系统控制器、氢气泄漏探测传感器等,形成高压力、大容量车载储氢系统。针对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供氢需求,研究大流量、高动态等复杂工况条件下供氢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研制氢气流量控制阀组、循环引射器、机械循环泵等核心部件。针对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快速加注需求,研究加氢口预冷高压大流量气氢在车载系统中的扩散、增压、升温等规律,获得稳定匹配与安全阈值控制技术,定义各部位材质循环加载要求、车载储氢系统受氢口与加氢枪的机械接口方式,开发面向高可靠、高安全的氢燃料快速加注操作流程、接插连接规范及通信协议。考核指标:车载70MPa大容量IV型瓶储氢系统有效储氢质量≥32kg,氢气泄漏率≤10mL/h,供氢能力≥7g/s,系统服役寿命≥10年;形成相应气瓶与瓶阀的自主知识产权及产品标准,制 定系统零部件、总体结构、集成设计等安全设计准则。其中,70MPa氢Ⅳ型瓶满足T/CATSI 02007—2020要求、容积≥400L,单瓶质量储氢密度≥6.8wt%,单位储氢能力碳纤维使用量<10.7kg/kg H2;集成瓶阀设计压力≥70MPa,内置电磁阀寿命≥50000次, 瓶阀功耗≤8W,瓶阀质量≤1.2kg,瓶阀集成电磁开关装置、过流量装置、超温超压泄放装置(TPRD)、温度检测装置和手动操作装置;调压阀组循环寿命≥50000次,输出压力波动范围10~15%,波动持续时间≤10s,输出流量≥7g/s,质量≤1.2kg;车载氢系统控制器具备独立加氢模式、红外通讯、6路以上氢安 全检测通道,具备加氢状态控制与停车氢安全巡检策略;加氢口及加氢枪加注速率≥7.2kg/min,加氢口使用寿命≥20000次,加 注过程瓶内气温≤85℃。大流量氢气流量控制阀组最大喷射流量≥7g/s(阀组流量),内外氢气泄露率≤0.3mL/h@30bar,耐久性: 喷射阀开闭次数不小于4亿次(比例电磁阀全开闭次数不小于500万次);大流量氢循环引射器压升≥50kPa,引射比≥2.2,电堆功率覆盖范围60~400kW;大流量氢气循环泵系统压升≥50kPa(采用氢气混合气体,循环流量≥3000slpm,氢气浓度≥90%),功耗≤1.5kW,效率≥46%,噪音≤70dB,寿命≥20000h。建立快速加注机械接口标准、通信协议和加注操作规范,并形成标准送审稿;加注协议标准符合国际通用需求。2. 电驱系统2.1 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电驱动系统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内容:在电驱动系统集成与控制方面,研究SiC电驱动系统新结构、多物理场集成和全域高效控制方法,研究SiC电驱动系 统电磁兼容特性及抑制方法,解决SiC电驱动系统在高密度集成和高效控制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新型电驱系统技术测试与分析,完成电驱系统前沿技术对标评价;开展车用服役条件下电驱系统功率器件、电机绝缘和轴承等系统致命故障检测、诊断和预测方法研究,形成电驱系统健康管理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在新材料与新器件方面,研究高性能超级铜线(包括但不限于基于铜合金和铜/纳米管等复合材料的高性能超级铜线)及电机绕组制备技术,探索大电流SiC MOSFET芯片载流子输运性能高温骤降机理和抑制栅介质界面缺陷等可靠性增强方法,研究超低杂散参数/高效散热的SiC模 块与组件协同优化技术,实现材料与器件优化。考核指标:超级铜线在20℃的电阻率≤1.90×10-8Ωm,180℃的电阻率≤2.57×10-8Ωm,并应用于高性能电机样机;1200V SiC MOSFET单芯片通流能力≥ 250A@150℃,导通压降≤2.5V@250A/150℃,最高结温250℃ , 阈值电压偏移≤0.1V@150℃;SiC电机控制器峰值功率体积密度≥70kW/L@峰值功率300kW,EMC 达CISPR等级4要求;提交电驱系统产品对标测试与技术分析报告共5份,每年样本量2套,提交电驱系统健康管理标准规范1项。有关说明:实施周期不超过5年。2.2 高性能轮毂电机及总成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在高性能轮毂电机及总成方面,突破轮毂电机与制动、转向和悬架系统深度集成与转矩矢量分配技术难题,实现轮毂电机系统性能、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的持续提升,为全新电动化底盘开发和产业化提供核心零部件支撑;在高密度轮毂电机方面,研究高密度轮毂电机的电磁机热声等多物理场协同设计与仿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转矩脉动抑制、噪声抑制和可靠性与耐久性验证方法,开发轮毂电机的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技 术(包括冷却结构、动密封等)。考核指标:轮毂电机总成30s峰值转矩重量比≥20N∙m/kg;轮毂电机总成系统最高效率≥92%,系统CLTC工况综合使用效率≥80%;轮毂电机在额定转速点(额定转矩转折点),1米噪声总声压级≤72dB(A),防护等级不低于IP68,冲击振动标准不低于传统轮毂指标,电磁兼容性能满足Class4级及以上,轮毂电机总成产品实现装车运行。形成可靠性与耐久性测试规范。2.3 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及高效机电耦合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高效清洁燃烧(包括但不限于新型喷射、高EGR率、新型点火、高压缩比、可变机构技术等)结构优化、高效热管理、高效后处理、先进控制策略、低摩擦和低噪声等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技术,开发出热效率高、排放好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研究新型构型、一体化机电集成、高效传动、高效热管理、动态控制和低噪声等机电耦合技术,开发出高效率、高集成、低成本的机电耦合变速箱。研究先进混动控制系统、高效混动控制策略、混动专用电机及电池、高压安全管理、测试验证等混动总成技术,实现总成高效和高可靠性,通过整车高效优化控制实现整车级行业领先动力和能耗指标。考核指标:专用发动机最高热效率≥45%,整车排放满足国六b+RDE;机电耦合系统机械传动效率≥95%,机电耦合系统综合效率≥85%(注:WLTC工况电平衡工况下的发电和驱动的加权综合效率);产品可靠性及寿命满足整车要求,实现装车运行。所搭载的整车0~100km/h加速时间≤7s,A级车在电量维持模式下油耗≤0.0018×(CM-1415)+3.8L/100km。混合动力专用高效发动机在额定功率下,1米噪声总声压级≤90dB(A);机电耦合系统在其基速点(转矩转折点),1米噪声总声压级≤78dB(A), 完成产品公告的量产车。3. 智能驾驶3.1 多域电子电气信息架构(EEI)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内容:构建基于服务的车路云网一体化集中式电子电气信息架构,探索高内聚、低耦合架构新形式,研究混合关键级任务调度与分配机理,建立域内、域间高可靠软件动态资源共享协议,探索车辆终端、边缘节点和云平台算力分配技术和通用应用开发架构,形成域内、域间、车云标准接口,实现软件模块复用以及整车软件管理;研究C-V2X和车载网络融合的新型架构底层软件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车载以太网和时间敏感网络等通信机制,设计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软件信息系统构架,构建数据远程分析、诊断、调校与升级一体化技术平台;研究电子电气架构安全冗余体系,基于多维度安全设计方法,构建故障检测、主动重构控制及可靠高效的多层纵深防御体系;研究电子电气架构评估与实时性仿真分析技术,建立多层级、一体化电子电气架构测试验证体系,搭建车路云网一体化集中式电子电气信息架构测试平台;研究电子电气信息架构集成应用,实现技术应用与示范。考核指标:架构支持车路云一体化协同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可实现软硬件独立和域间协同计算,架构支持算力集中的弹性中央计算平台和分布区域管理控制器实现整车软件定义功能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化软硬件接口≥400 个,接口包括:智能化传感器接口,原子服务接口,车—云标准接口和车与路侧设备接口等,标准接口支持2种以上的操作系统。电子电气架构一体化技术平台支持C-V2X信息交互,车辆相关软件升级时间≤20分钟,车载网络通讯速率可达10Gbit/s,时间敏感业务流转发时延小于50微秒,时间同步精度小于20纳秒。具有高可靠的冗余防失效机制,形成架构冗余设计准则和预期功能安全的解决方案。满足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磁安全要求,通过GB/T 18387和GB 34660标准 测试。建立信息安全纵深防御设计准则和防护策略。形成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仿真、评估、优化和测试验证评价体系。在2家以上整车企业获得应用,完成相关技术标准或草案 3 项。有关说明:实施周期不超过5年。3.2 学习型自动驾驶系统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人车路广义系统的多尺度场景理解技术,开发交通参与者的长时域行为预测系统;自动驾驶感知—决策—控制功能在线进化学习技术,研发模型与数据联合驱动的高效迭代求解算法,开发通用的建模、优化与分析软件;研究自动驾驶系统的高实时车载计算装置,包括低功耗异构计算架构、分布式高效任务管理、策略模型压缩/编译/部署等关键技术;研制多维驾驶性能分析系统与训练平台,包括边缘场景的自然驾驶数据库、 以安全性为核心的驾驶性能评估模型、支持虚拟交通场景的半实物在环训练等;开发自动驾驶系统学习功能集成与测试验证技术,包括符合车规级标准的开发方法及测试流程,功能优化、故障诊断、远程监控、人机交互等辅助模块,以及封闭测试场和开放示范道路的试验。考核指标:典型交通参与者行为预测时域不少于5s,长时域 轨迹预测误差≤0.6m(横向)和≤2m(纵向);支持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自我进化训练,涵盖典型道路场景≥5类和交通参与者≥4类,在线学习系统的更新周期≤30min;车载计算装置运行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算法模块时,单位功耗算力≥2Tops/W,主要功能模块平均延迟150ms;边缘场景的自然驾驶 样本片段≥1万个,边缘场景类型≥80类,自动驾驶性能评估模 型的准确性≥90%;训练平台支持≥100个交通节点虚拟交通场景,支持不少于20辆实车的封闭测试场或开放示范道路的验证; 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项。3.3 智能汽车预期功能安全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智能汽车预期功能安全认知技术,包括与场景理解紧密相关的感知认知和决策规划等系统的性能局限分析技术、结合系统正向开发流程的危害分析及风险评估技术,构建面向智能汽车的预期功能安全量化评估模型;研究预期功能安全实时防护技术,构建预期功能安全实时监测与防护系统;研究降低预期功能安全风险的机器学习成长系统关键技术,包括面向自动驾驶机器学习成长平台的数据系统以及面向大数据的预期功能安 全高性能云计算技术;研究人机交互的预期功能安全关键技术,包括车内外人机交互的预期功能安全防护技术及其功能模拟技术;研究预期功能安全场景库建设及测试评价技术,包括场景库测评优先子集和覆盖梯度研究、搭建预期功能安全仿真测试模型,研究预期功能安全量化与测试评价技术,建立预期功能安全试验验证规范及标准。考核目标:开发预期功能安全实时防护系统一套,实现预期功能安全的实时保障,并在不少于20个边缘场景下进行技术验证;搭建面向大数据的数字孪生高性能云计算平台1套;开发自动驾驶系统预期功能安全分析、仿真测评和管理工具软件1套;开发有条件自动驾驶及以上级别的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测试案例库1套,测试用例≥300条;搭建预期功能安全实车测试平台1个;完成≥100万公里实车道路数据采集,构建预期功能安全场景≥1000个;完成预期功能安全量化开发及测试评价体系标准或草案1项。4. 车网融合4.1 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CPS)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内容:面向智能汽车与信息通信及智能交通一体化,建立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基础理论,研究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架构体系构建、分析与构型优化方法;研究智能汽车信息物理融合机理,解构系统要素功能间协同机制与耦合规律,研究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建模方法;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开放性、涌现性和演进性特性,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重构设计与系统工程方法;研究智能汽车信息物 理系统测试验证与量化评估方法,建立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关键指标体系;研究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协同实现方法,构建典型参考系统以及系统确认方法。考核指标:建立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架构、特性分析、建模、设计、评估、验证、协同实现、系统确认与系统工程方法; 架构体系包含设计分析维度≥7个;总系统架构包含系统需求定义≥2000项,系统功能、逻辑和物理架构要素不少于4500个; 系统建模工具原型可支持不少于4个类别的模型融合;系统设计工具原型可支持不少于7个维度的系统全生命周期重构设计考量,且可支持不少于50个用户端的数据库并发访问修改和唯一设计版本溯源;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关键指标体系包含不少于7个维度的量化关键指标且总数不少于50个;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典型参考系统原型的可支持不少于16类智能汽车运行场景和不少于3000项测试用例的测试验证;完成相关理论著作不少于3项,技术指南或路线图不少于3项,完成系统工程应用手册1套。有关说明:实施周期不超过5年。4.2 高精度自动驾驶动态地图与北斗卫星融合定位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支持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动态地图模型与架构,研究面向中国道路特点、支持增量更新与扩展的地图数据模型,建立动静态、变分辨率地图数据的表达与存储机制;研究面向量产车众包数据的地图在线更新技术,研究地图数据实时加密与偏转技术;研究基于地图感知容器的网联汽车协同感知技术,建立车—路—云网联信息的多源融合机制;研究车规级北斗定位芯片与车载多源定位终端技术,构建基于北斗及其增强系统的车 载定位、导航、授时一体化系统,研究融合视觉、惯导与地图的智能全息组合主动定位技术;研究自动驾驶地图与定位系统的车载软硬件集成技术。考核指标:地图模型支持动静态多层数据调用,包括自动驾驶感知与决策的应用接口协议,地图覆盖公里数≥1万公里;高精度地图每100米相对误差≤15厘米,基于专业采集车地图更新 准确率≥99%,基于众包数据地图更新准确率≥90%;超视距无盲区感知检测准确率≥90%,动态信息传输延迟≤1秒;基于车载北斗卫星定位终端,多源信息融合实现高精度定位,试验场条件下,静态高精度增强定位误差≤1厘米,动态高精度增强定位误差≤10厘米,有卫星信号覆盖的常规城市综合路况下,动态高精度增强定位误差≤20厘米;支持具备车路协同感知功能的高精 度地图示范区域2个以上,完成相关技术标准或草案≥5项。4.3 自动驾驶仿真及数字孪生测试评价工具链(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人—车—路—环”耦合的高保真建模仿真技术, 研究高精度传感器、动力学、环境建模技术和强耦合机制,研发支撑L3及以上自动驾驶实时仿真软件;融合自动驾驶场景及交通流特征的云端仿真技术,研究包含中国自动驾驶事故场景特性的宏微观一体化交通流建模与加速测试技术,开发场景批量生成与高并发大规模云计算测试平台;车—云—场协同的自动驾驶在线加速测试评估技术,研究基于交通流的驾驶员行为、自动驾驶车辆行为的云端协同与场地孪生连续测评技术;多车协同的整车交通在环数字孪生技术,研制高灵敏的驱动、制动、转向一体化整车级系统平台,研究“人—车—路—环”实时模拟与虚实融合交互集成测试技术;自动驾驶测试评价平台及工具链,研究驾驶智能性评级、缺陷自动识别与安全性能认证技术,构建标准化的工具软件及硬件平台。考核指标:高精度自动驾驶仿真软件的极限工况动力学模拟精度≥90%;开放道路自动驾驶事故场景案例≥1000例;云控平台数据规模支持PB级,仿真任务执行成功率≥99.9%,达到10000个/分钟用例生成速率及 10000个/小时用例测试速率;数字孪生测试系统支持车速200km/h,最大制动强度10m/s2,最大转向角 40°;数字孪生支持虚、实传感器信号叠加;工具链支持L3级以上自动驾驶全流程测试,完成相关技术标准或草案不少于2项, 服务自动驾驶车型不少于20个。5. 支撑技术5.1 汽车电控单元关键工具链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发汽车电控单元模块级软件建模工具,实现基于模型的软件设计功能;研发汽车电控单元软件测试验证工具,实现软件测试验证的流程标准化、接口统一化、测试自动化;研发汽车电控单元软硬件集成测试与标定工具,实现电控软硬件功性能的在线优化;研发车辆通讯总线仿真与测试工具,实现对车辆通讯总线的功能测试和性能优化;开发基于云技术的汽车电控单元设计仿真平台与模型库,实现自主工具链的云端并行计算技术。考核指标:汽车电控单元软件开发及验证的关键工具链能够满足V型开发流程,研制覆盖软件建模、软硬件测试、通讯总线仿真与测试等环节的关键工具不少于4种;汽车电控单元模块级软件建模工具能够支持系统图形化建模、连续与离散仿真、状态机建模等不少于3项的基本功能;汽车电控单元软件测试验证工具支持图形化测试用例搭建、支持自定义测试用例库、测试用例库及测试计划统一管理等不少于3项基本功能;汽车电控单元软 硬件集成测试与标定工具能够支持不少于2种类型标定协议,支持用户可定制的图形标定界面,支持标定数据的记录以及刷写等 不少于3项基本功能;车辆通讯总线仿真与测试工具支持总线监测分析、总线激励、诊断服务等不少于3项基本功能;自主开发工具的云上服务平台实现云端用户登录不少于1000人次/12个月,工具链包含的云端模型库中有效模型数量不少于50个。5.2 关键车规级芯片的测试技术和评价体系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车规控制、通讯、计算、安全、存储芯片在车载使用要求下的可靠性、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设计开发基于FPGA半实物平台和芯片实物平台的车规芯片功能安全测试用例库及测试技术;针对智能驾驶使用要求,研究车规计算芯片的算力、能耗测试技术;针对网联驾驶使用要求,研究车规信息安全芯片基于国密算法安全保证能力的信息安全测试技术;搭建车规控制、通讯、计算、安全、存储芯片测试平台,建立其在车载使用要求下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考核指标:搭建支持多样本(≥20个)同步试验、试验温度范围-40~250℃、湿度相对湿度65%、压力≥15psig(磅/平方英寸)的环境应力试验系统,以及可施加电源(电压范围0~20V且分辨率10mV)偏置的寿命试验系统;搭建EMC测试环境,支持传导干扰(20Hz~108MHz)、辐射干扰(20Hz~40GHz)、HBM_ESD(10kV)、电源间断跌落实验(时间≤1ms);搭建支持1024数字通道资源,5G通讯速率,激励电压范围-0.5~+1.5V且分辨率为10μV的ATE测试系统;开发车规计算芯片测试系统,支持GPU/AI 等多种架构车规计算芯片在不同系统配置下(内核可配置、主频测试精度最小100MHz)的算力测试(范围覆盖 5~20TFlops、5~300Tops)及能耗测试(最高精度0.1W);设计开发支持车规芯片半实物和实物芯片的功能安全测试系统,测试范围覆盖车规计算芯片的总线、存储、DDR、时钟、IO、中断等硬件模块及底层软件,完成1~2款芯片功能安全测试用例开发至少1000条;开 发车规信息安全芯片国密算法(SM1~SM4)检测系统,支持被测芯片≥5000次/秒签名验签测试,开发支持置信度(ɑ值0.02~0.05) 任意定义且不少于4个真随机源任意开关的随机数据采集及随机性水平的测试平台,开发信息安全测试用例(包含安全攻击用例)至少100条;在车规芯片测试方面形成5项以上标准提案。5.3 车载储能系统安全评估技术与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多场景全工况多因素耦合下电池系统安全性损伤机理、演变规律及评价技术,研究电池系统热失控热扩散评价技术,研究电池系统失效致灾危害评估技术,研究电池系统使用寿命与安全耦合机制与规律,建立动力电池多维度安全性评价体系和标准;研究动力电池系统高频失效行为的孕育演化机制和复现评估技 术,研究车端感知、线下检测、云端数据协同的在役动力电池系统 安全性风险评估技术;开发智能无损检测装备及软件。研究多场景多因素耦合下车载氢系统失效机理、失效模式及定量化安全评估技术;研究车载氢系统失效危害评估技术,建立 车载氢系统多维度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氢气泄露可视化检测技 术,研究车载氢系统微量氢泄漏检测技术;研究车载氢系统安全风险在线监测方法。考核指标:建立动力电池多维度安全性评价体系和装备;开发在役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智能无损检测系统不少于2套,测试准确度不低于90%;搭建车载氢系统安全性定量化评价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在商用车和乘用车上进行应用验证,在线监测系统安全响应时间小于1秒;车载氢系统微量泄漏检测精度高于50ppm;车载氢系统严重泄漏预判准确率>95%;形成5项以上动力电池系统和车载氢系统安全性评价相关标准提案。5.4 高效协同充换电关键技术及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车—桩(站)—云多层级充电物理信息网体系架构,大数据驱动的安全高效充电管理与控制技术,研发车桩(站)互联互通实时数据交互平台;研究基于用户行为识别与充电设施状态感知协同的充电负荷时空多维度预测方法,充换电设施网点布局与站点构型规划方法;研究车—桩—云协同信息服务的运营管理与决策理论方法,用户行为识别与充电设施状态感知协同的车群充电规划方法与引导技术;研究快换站多型号动力电 池包融合存储、识别和充电技术,快换电池包标准化技术,多车型、多型号电池包识别和匹配技术,研发可多车型共用动力电池快换设备;研究多功率等级兼容的无线双向充放电技术,研发大功率、高效率、智能适配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备。考核指标:建成车桩数据交互平台,实现跨平台车桩数据互联互通,跨平台的数据互通与调用平均响应时间≤1s,高并发服务能力≥200万个,接入充电桩≥100万个,车≥100万台,车型≥100个,抗DDoS攻击能力≥200G/s;数据传输可靠性>99.95%, 信息安全通过三级等保评测;构建城市公共充换电场站建设规划模型和技术规范;充电桩利用率提高≥30%,车辆充电等待时间降低≥30%;快换电池系统兼容电池包类型≥3种,可更换车型≥3个,电池更换时间≤90s;无线充放电系统双向功率≥30kW, 工作间隙≥20cm,输出电压范围 DC250-900V,10%到 100%负载 范围内系统效率≥92%,最高效率≥94%,满足多车型互操作性, 实现3个以上车型搭载验证。6. 整车平台6.1 纯电动客车/乘用车高效高环境适应动力平台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极寒环境整车低能耗自保温技术,高温高湿环境下动力平台高效冷却技术、高绝缘和高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多应用场景的电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内部温度预测方法、温控回路智能高效控制技术;研究电驱动、动力电池以及乘员舱热管理系统间的能耗耦合机理,研究高效智能化热管理控制技术,研发多热源协同智能高效一体化热管理系统;研究多阀门多通道多冷却回路一体化、压缩机低温可靠性、可变制冷剂充注量等空 调技术,研发低温高效热泵空调系统;研究基于功能域的动力平台高效集中式控制技术、基于大数据的整车能量管理优化标定技术,研发基于自主核心芯片的多合一高压集成控制器和网联化整车综合控制系统,研发高环境适应动力系统平台和专用化底盘。考核指标:12米纯电动客车:整车能耗≤52kWh/100km (CHTC工况);全气候(环境温度范围覆盖-30~+55℃)续驶里程≥300km(CHTC 工况);-30℃环境下,车辆续驶里程不低于常温续驶里程的 85%,车辆冷启动时间≤8min,空调制热功率≥14kW,COP≥1.3。55℃环境下,空调制冷功率≥22kW,COP≥ 1.7;研制车型≥2个,30分钟最高车速≥100km/h,0~50km/h 加速时间≤15s,最大爬坡度≥25%,实现百辆级验证应用。B级乘用车:整车能耗≤14kWh/100km(CLTC工况);全气候(环境温度范围覆盖-30~+55℃)续驶里程≥500km(CLTC工 况);-30℃环境下车辆续驶里程不低于常温续驶里程的85%,车 辆冷启动时间≤5min,空调制热功率≥4kW,COP≥1.3。55℃环境温度下,空调制冷功率≥7.5kW,COP≥1.7;研制车型≥2个,最高车速≥180km/h;0~100km/h加速时间≤4s,满载最大爬坡度≥30%;实现千辆级验证应用。6.2 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开发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一体化平台架构,研究重载车辆的整车物理结构与电驱动系统、智能驾驶系统间的耦合机理与设计方法;开发面向恶劣环境的重载车辆智能驾驶系统, 研究颠簸路面大盲区多源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研究强振动、重载荷等条件下车辆故障诊断及导向安全智能决策技术,研究大幅变载荷工况下车辆纵横向协调控制技术;面向复杂工况的重载车辆大功率智能电驱动系统开发,构建面向重载车辆的新型驱动系统拓扑结构,研究湿滑坡道下自适应力矩分配与预测型智能控制技术;开发面向多场景作业的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仿真验证平台,研究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的硬件在环仿真与编组作业模拟技术;开展典型场景下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的无人化协同作业示范 应用。考核指标:开发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的整车平台原理样机1套;小尺寸(0.5m×0.5m×0.5m)障碍物检测距离≥100m,距离检测误差≤0.3m,重载车辆在100吨及以上载重条件下停靠控制误差≤0.5m,可实现16%坡道的坡停坡起;开发自主可控的电驱动系统,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特定场景与工况下综合能效提升20%,在 1km/h车速下仍可有效电制动;开发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仿真验证平台1套;在典型场景下开展不少于50台100吨及以上载重车辆的无人化协同作业示范运行,并稳定运行1年以上,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平均能耗降低 15%;形成相关技术标准或草案1项。附件:“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pdf揭榜挂帅榜单.pdf形式审查条件.pdf编制专家名单.pdf
  • 仪器领域5人入选“2018年机械工业百名工匠”
    仪器信息网讯近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机联)公布了“机械工业百名工匠”97位入选名单,其中,仪器仪表领域5人入选,包括重庆川仪3位,重庆四联2位数。仪器仪表领域5位入选人名单如下:【文末附97位入选全名单】序号姓名单位及职位17刘平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数控机床操作工,首席技师51李鸿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分析仪器仪表装配工,首席技能专家52粟道梅重庆四联测控技术有限公司PDS变送器装调组长54青增泰重庆四联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制造二部,组长94黄中明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流量仪表分公司焊工  奖项背景——为更好宣传机械工业改革开放40年发展成就,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组织开展了系列庆祝活动。其中“机械工业百名工匠”选树活动,旨在通过集中征集宣传一批标志性产品,充分展现机械工业拼搏奋斗的发展轨迹,展示广大企业创新进取的重要成果,以扩大行业影响力,助力企业拓展产品市场,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变强。  选树机械工业百名工匠活动旨在发掘出代表我国机械工业高技能水平的杰出一线员工。活动推举出近百名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生产和服务的人员,其中包括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九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特殊人才,也包括省部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省部级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省市技术能手等,有岗位奉献近40年的老员工,也有工作不满10年的年轻人,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第一线本职工作中勇于创新、建功立业、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为企业创造较大经济价值 既注重个人技能的不断提升、追求卓越、又注重传帮带 通过工艺改进、方法创新、解决普遍性和基础性的质量难题,充分体现了精益求精、专注敬业、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行业不同类型所有制的企业、不同层次的劳动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附:97位入选全名单2018年机械工业百名工匠名单序号姓名工作单位1田浩荣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刘新安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3高喜喜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4邱峰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5戴天方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6池昭就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7吴庆富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8卫建平北京首钢机电有限公司9那馥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杨金安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1仲双宏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谭志强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3吴伟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4于伟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15刘文生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6孟维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17刘平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18徐仲维湘电集团有限公司19孙高立山东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20陶巍琳哈量集团数控刀具公司21曹彦生北京航天新风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22王树军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3谭柱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24覃懋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25吴何庆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6刘海旺北京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27易国强湘电集团有限公司28周璇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29冉作义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30陈真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31王俊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2曾国荣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33余晓冬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34罗进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5张琨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36李戈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37白焰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38刘战军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39李家喜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40汤海威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41卢国珍天水西电长城合金有限公司42程永吉天水西电长城合金有限公司43马怀群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44刘斌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45朱庆海上海电气上重碾磨特装设备有限公司46阚宝春上海电气上重碾磨特装设备有限公司47俞磊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48唐朝辉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49黄实现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50杨长剑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51李鸿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52粟道梅重庆四联测控技术有限公司53廖正钢湘电集团有限公司54青增泰重庆四联测控技术有限公司55史欣兵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56马迎新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桥箱有限公司57王建磊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8张道东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59杨会力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60邓圣鑫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1方世奇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2庞安定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63张绍武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64焦刚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65李智江西华伍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66张军红天水西电长城合金有限公司67聂永彪江西华伍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68袁勇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69胡步洲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70庹明珠东莞市晟图印刷设备有限公司71周李荣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72戚道旸威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73金建杭杭州杭氧工装泵阀有限公司74张亚雄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75王战略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76王鑫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7吴佐溪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78刘新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79王建彪浙江华岳包装机械有限公司80李彦民保定维尔铸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81葛春新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82冯树德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83陈军沈阳飞行船数码喷印设备有限公司84李静宇纽科伦(新乡)起重机有限公司85陆荣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86张翔浙江劲豹机械有限公司87李永民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88刘新春大连液力机械有限公司89李方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90高德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91夏维新纽科伦(新乡)起重机有限公司92陈仁强潍坊东航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3徐春杨东莞市龙行胜机械有限公司94黄中明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流量仪表分公司95周强浙江吉润春晓汽车部件有限公司96孙月波浙江通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97李琦西安西电电力系统有限公司
  • “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斩获国家科技奖
    “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自动控制技术。可以说,控制系统就是工业装备的‘大脑’。这个‘大脑’聪明不聪明,不仅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也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安全。”谈到最熟悉的“控制系统”,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文海研究员打了个形象的比喻。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项目应用照片  1月9日,王文海第二次站在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上。凭借“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包括浙江大学、上海电气、上海三菱电梯、杭州优稳自动化、上海大学等在内的项目团队,斩获了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如果说,2013年得奖的‘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平台研究与应用’专注的是通用控制系统领域,那么这次的项目则聚焦于专用控制设备领域,比如汽轮机控制、电梯控制等,”王文海告诉记者,“专用控制装置跟工业设备紧密耦合,成套、专用、软硬件高度集成,具有二次开发工作量小,实施效率高,高安全、高性能,高精度等特点”。  以电梯而言,通用控制技术可以在普通电梯上得到应用,但摩天大楼所需要的高速/超高速电梯在能量回馈、多机调动和紧急刹车上都有更高的要求,这时候就需要在通用平台的基础上深度耦合,即“挖的更深”,实现成套专用,及高安全与高性能。  据王文海介绍,上海三菱电梯与上海电气、浙江大学等开发的高速/超高速电梯成套专用控制系统的制动器寿命可达1800万次,是国内其他产品的9倍,其可靠性、舒适性、能效等性能指标在国内都具有领先水平,应用该控制系统的高速/超高速电梯已占据国产电梯的80%。  除此之外,项目团队还成功研制出超临界/超超临界汽轮机成套专用控制系统、超临界/超超临界直流炉成套专用控制系统,并广泛应用于脱硫、脱硝、除尘、污水处理等领域,产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  而“挖的更深”,在同一领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迎接新的挑战,也是王文海团队二十年来一贯奉行的理念。  “研究生阶段,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的控制系统经常出毛病,我们最常去的就是企业,给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王文海从1985年起就在浙江大学学习和工作,当时,我国大型企业的高端控制装备全部依赖进口,成为中国工业大而不强、受制于人的关键之“痛”。“这不单是一个成本问题,更隐含安全问题,于是在导师孙优贤院士的支持下,我们决定做一套自己的控制系统。”王文海说。  如果说当初走上研发控制系统这条路,王文海凭借的是激情,那么之后,他和他的团队靠的则是“沉得下去、足够专注”的韧性。王文海(左一)及团队在进行高安全成套控制装置及系统的运行实验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套控制系统面世,到“全集成新一代工业自动化系统”,到“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平台”,再到 “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如同通讯领域的2G、3G到4G、5G,控制系统也在一代一代升级,每一个问题解决的同时,新的问题又冒出头来。  “刚开始并没有想象到事情这么复杂”王文海说。二十余年来,他们不仅把自己领域的边边角角都摸了个遍,还悉心钻研跨领域的其他相关知识,终于得以在控制系统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钻越精。  “接下来这几年,您还会专注于控制系统的研发吗?”  “当然。我们就是专做控制系统,只做控制系统。”  当记者抛出这个问题时,王文海拿出了最新的计划书,“随着智能制造的升级,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面临很大的挑战,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专做控制系统,只做控制系统”,这也是采访过程中王文海经常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除了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这种“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专注与执着,想必也是他和他的团队收获成功的法宝。
  • 质检总局2010年第四批产品质量抽查结果公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公布2010年第4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告》(总局2010年第168号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展了2010年第4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现将抽查结果予以公布。  本次对食品、日用消费品、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工业生产资料等29类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其中,食品共抽查了5类,包括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肉制品、灭菌乳、食品添加剂(碳酸钠、碳酸氢钠) 日用消费品共抽查了9类,包括羽绒服装、羊绒衫、针织内衣、纸巾纸(含湿巾)、轮椅车、插座、汽车用GPS导航仪、汽车用制动器衬片、轻型载重汽车轮胎 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共抽查了5类,包括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纤维板、采暖用散热器、陶瓷坐便器、通用水泥 工业生产资料共抽查了10类,包括数控系统和数显装置、阀门、高速旋转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永磁直流电动机、不锈钢焊条及碱性碳钢焊条、镁碳砖、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塑料编织袋、复合塑料编织袋)、便携式载体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一般压力表、出租汽车计价器。  国家质检总局已将本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并已责成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本次抽查中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依法进行处理。  特此公告。  附件: 1. 小麦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2. 食用植物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3. 肉制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4. 灭菌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5. 食品添加剂(碳酸钠、碳酸氢钠)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6. 羽绒服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7. 羊绒衫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8. 针织内衣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9. 纸巾纸(含湿巾)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10. 轮椅车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11. 插座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12. 汽车用GPS导航仪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13. 汽车用制动器衬片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14. 轻型载重汽车轮胎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15. 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16. 纤维板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17. 采暖用散热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18. 陶瓷坐便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19. 通用水泥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20. 数控系统和数显装置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21. 阀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22. 高速旋转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23. 永磁直流电动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24. 不锈钢焊条及碱性碳钢焊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25. 镁碳砖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26.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塑料编织袋、复合塑料编织袋)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27. 便携式载体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28. 一般压力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29. 出租汽车计价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日附件:抽查结果.rar
  • 盘点!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技术中的应用
    20 世纪70 年代的发生的石油危机,推动了国外汽车轻量化材料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研究如何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过程中,制定了一些非常严格的强制性法律和制度,目的是为了降低车辆的燃油消耗,减少汽车的尾气排放。因此,汽车厂商为了满足政策法规的要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用于研发节能环保、轻量化、可回收的材料。此外,各国政府为企业、大学以及研究机构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用于研发汽车轻量化材料,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汽车轻量化的发展。目前,我国汽车材料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大量自主研发的新材料以及新技术已经成功实现商业化。一、车用高强度钢材料及其技术发展趋势为了在与其他种类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扩大高强度钢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巩固高强度钢在汽车用材中的主导地位,未来高强度钢的技术开发将紧密围绕汽车工业降低成本、减轻车辆自重的要求来展开。研究重点内容包括:1.新一代先进高强度钢(板、管材)的开发目前的高强度钢(比如双相钢、低合金高强度钢、TRP 钢和复相钢)的强度均在400~1200MPa 左右。而通过对化学成分的优化设计以及对冶炼技术的改进,可以减少或取消贵重合金元素的用量,开发出强度更高,且其他性能(塑性、韧性、成形性)优良的高强度钢。比如,高成形性的品种、高弹性模量的品种和成形后强化非烘烤硬化新品种等。2.先进的成形技术研发目前高强度钢的成形工艺主要有深冲、延展、拉伸翻边、弯曲等,由于这些工艺本身的局限性,先进成形技术的研发显得十分迫切。未来成形技术研发方向主要有:管件液压成形、板件液压成形、辊压成形、电磁成形与气体热成形等 此外先进高强度钢的焊接高强度钢与其他合金连接的激光拼焊技术以及开发新的连接技术,也是未来研发的重点。3.成形过程的CAE 分析高强度钢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遇到的难题是“成形”。由于强度的升高,必然造成成形困难且成形后可能发生开裂和回弹,用计算机进行成形的CAE 分析,对成形过程的变形路径进行优化,以保证成形而避免开裂 对回弹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回弹,进而进行回弹补偿,可大大提高和改善高强度钢的成形性,从而大大节约模具调试时间和修模工作量。4.进一步研发超细晶粒钢超细晶粒钢是一种新的高强度钢板材料。这样的钢材料的主要经济指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与现有的钢材相比较而言,其强度和韧性均超过了现有钢材的一倍以上。新型超细晶粒钢主要类型分为400MPa 级和800MPa级,具备了高均匀度、超细晶粒以及高洁净度等三大主要特征。二、铝合金材料的应用进展最近几年来,全球性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愈发严峻,面对这样的形势,很多汽车制造商就要在降低车辆自重和降低燃油消耗方面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降低因为汽车生产过程多带来的环境损害后果。在材料属性方面,铝硅合金多具有共晶和亚共晶结构,也有一部分的汽车零件仍然会使用传统的过共晶铝硅合金,但是这种材料的铸造性能和机加工性能不够优越,近些年来多采用的是低硅或中硅亚共晶铝硅合金材料。再者不同用途的汽车零部件,所采用的铝合金材料特点也存在差异。铝铸造产品多应用于转向机构和制动器零部件中,铝铸造零部件可以承受大于10MPa 以上的压力,其耐腐蚀性和强度也较高,要不断研究开发出力学性能高、耐腐蚀强度高的铝合金材料。研发具有良好铸造性能的Al-Cu 系耐热铝合金以满足制动器耐热要求;研发具有良好耐磨性的Al-Si-Fe-Mn-Cr 合金以满足自动变速箱离合器零件、冷气压缩机汽缸、换挡拨叉件的要求。此外,应用于车体与悬挂系统的部件,除了具备高强度外,还要求开发具备能量吸收与良好的变形特性,Al-Si-Mg 系非热处理型高强高韧性铝合金是未来研发方向之一。三、镁合金材料的应用进展镁及镁合金材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汽车轻量化材料,但存在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材料性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问题和腐蚀问题等。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镁合金材料及其成形制造技术。镁合金材料的成形方法分为铸造加工成形和塑性成形,当前主要运用的是铸造成形方法,且压铸方法是镁合金铸造成形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最近发展起来的镁合金压铸新技术包括充氧压铸和真空压铸,充氧压铸在生产汽车镁合金零部件上的应用较广泛,真空压铸可生产出AM60B 镁合金汽车方向盘和轮毂。镁合金成形以铸造工艺为主,但铸件的缺陷限制了镁合金性能的提高,局限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镁合金使用塑性成形方法,可有效地消减铸件缺陷的影响,通常采用热处理强化和形变强化可明显地提高合金的性能,但由于镁的密排六方结构,变形难度比钢、铝和铜等要大。如果直接运用铝合金已有的塑性成形方法,往往会使得镁合金材料的成品率很低,使塑性加工成形成本过高,影响了镁合金在各领域的应用。因此,加快发展镁合金塑性成形方法也是研究的热点和发展的趋势。四、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应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CFRP) 具 有独特的性能优势,是汽车新材料领域备受关注。相较于其他汽车材料而言其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力学性能优异汽车上使用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密度仅为1.5~2.0g/cm3,只达到普通碳钢密度的20~25%,质量是同体积铝合金的约2/3,但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要高于传统的金属材料,抗拉强度达到了钢材的3~4 倍。CFRP 的疲劳强度是抗拉强度占比达到70%~80%。另外,CFRP 的振动阻尼特性也要优于轻金属,例如通常轻合金发生震动后需要9s 震动才能停止,而CFRP 振动2s便可以停止。2.一体化制造汽车结构发展的另外一种趋势就是模块化与整体化。采用复合材料能够在其成型过程中制成形状各异的曲面,能够完成汽车零部件的一体化制造。采用一体化成型制造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减少汽车零部件数量和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工序,另一方面也使得零件的生产周期大幅缩短。3.吸能抗冲击性强CFRP 具有的粘弹性也相当出色,同时碳纤维和基体之间会因为局部的微小摩擦而产生界面应力。在粘弹性与界面摩擦力共同作用下,CFRP 汽车制件能够表现出优越的吸能抗冲击能力。再者,经过特殊制作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具有的碰撞吸能结构可以在剧烈碰撞状态下碎裂成很小的碎片,使得撞击能量得以最大化的分散,这种材料的能量吸收能高出普通金属材料的5 倍左右,极大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保障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4.耐腐蚀性好碳纤维丝束和树脂材料共同组成了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其耐酸碱性能也较为优异,用其制造的汽车零部件无需进行表面防腐处理,其耐候性及耐老化性极好,寿命是普通钢材的约2 ~3 倍。五、结语汽车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世界铝业协会的报告指出,汽车自重每减轻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因此,汽车轻量化对于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和天然纤维增强聚合物生态复合材料是当前轻量化、节能环保、可回收汽车新材料的重要组成。轻量、节能、环保和可回收将成为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参考文献:[1]范子杰,桂良进,苏瑞意.汽车轻量化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4(01):1-16.[2]陈晓斌,韩英淳,胡平,等.板料材质及厚度对车身结构性能及轻量化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40(增刊).[3]高阳. 汽车轻量化技术方案及应用实例[J].汽车工程学报,2018,8(001):1-9.[4]彭孟娜,马建伟.碳纤维及其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J].合成纤维工业,2018,041(001):53-57.[5]付彭怀,彭立明,丁文江.汽车轻量化技术:铝/镁合金及其成型技术发展动态[J].中国工程科学,2018,20(001):84-90.
  • 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21申报指南:拟6个技术方向启动19个任务
    2月1日,科技部发布“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认真研究收到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相关重点专项的项目申报指南。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将不再反馈和回复。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21日,修改意见请于2月21日24点之前发至电子邮箱gxs_njc@most.cn。附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关于“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稿中提到,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坚持纯电驱动发展战略,夯实产业基础研发能力,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突破产业链核心瓶颈技术,实现关键环节自主可控,形成一批国际前瞻和领先的科技成果,巩固我国新能源汽车先发优势和规模领先优势,并逐步建立技术优势。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21年度指南拟在能源动力、电驱系统、智能驾驶、车网融合、支撑技术、 整车平台6个技术方向,启动19个指南任务。1.能源动力1.1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全固态电池中电极(正极、负极)与固体电解质界面稳定化与自修复机制;微结构固态复合正极(含活性材料、电解质、电子导电介质等)中电子、离子的输运特性;具有导电骨架结构的金属锂负极和固态电池中界面/结构对锂沉积形态的影响;超薄高离子电导率固体电解质层制备技术及面离子输运均匀性、机械强度、与正负极界面兼容性;新型电池结构、干法电极、新型电解质层制备方法及封装方式;电池内部温度/力学/电化学场以及失效破坏等实验表征技术及固态电池综合评价方法。1.2 高安全、全气候动力电池系统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动力电池低温环境充放电性能衰减的电化学机理,研究加热方式、加热策略对电池安全、电池寿命的影响机制,研发动力电池系统无损极速加热新结构、新方法及其加热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全气候环境条件下动力电池系统安全充放电方法和控制管理技术,极端低温和高温条件下的耐候性,研发全气候电池系统技术;研究动力电池可靠性与车载振动、环境温度、动态载荷等交变应力的耦合关系及其疲劳损伤规律,高挤压强度下的安全性防护方法,电池系统故障诊断、安全评估与预警方法;研究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爆炸当量估计方法、热失控扩展路径及特性、热失控延缓和阻断控制机制;研发基于以上关键技术的高安全、全气候的新结构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系统。1.3 车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开发(基础研究)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燃料场景需求的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关键部件、电堆、系统设计及集成技术,主要包括:优化电极微观结构,研究高性能高可靠长方形电池结构设计及可控制备技术;优化连接体结构及流场设计,开发低成本连接体加工及涂层致密化技术;开发一致性长寿命电堆组装技术,形成电堆批量制造能力;研发不同燃料处理技术及关键部件;开发不同燃料场景应用的SOFC冷热电联供系统,研究与SOFC耦合的快速启动响应技术,提出效率优化与冷热电管控策略。1.4 高密度大容量气氢车载储供系统设计及关键部件研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燃料电池重型车辆长途续航需求,研究车载储氢瓶、车载储氢系统设计、制造和检测技术,研究不同工况下大容量储氢的释放和泄露规律,研制车载70MPa大容量IV型瓶、集成瓶阀、储氢系统调压阀组、储氢系统控制器、氢气泄漏探测传感器等,形成高压力、大容量车载储氢系统。针对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供氢需求,研究大流量、高动态等复杂工况条件下供氢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研制氢气流量控制阀组、循环引射器、机械循环泵等核心部件。针对燃料电池重型车辆快速加注需求,研究加氢口预冷高压大流量气氢在车载系统中的扩散、增压、升温等规律, 获得稳定匹配与安全阈值控制技术,定义各部位材质循环加载要求、车载储氢系统受氢口与加氢枪的机械接口方式,开发面向高可靠、高安全的氢燃料快速加注操作流程、接插连接规范及通信协议。2.电驱系统2.1 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电驱动系统技术(基础研究)研究内容:研究基于铜合金和铜/纳米管等复合材料的高性能超级铜线及电机绕组制备技术,探索大电流 SiC MOSFET芯片载流子输运性能高温骤降机理和抑制栅介质界面缺陷等可靠性增强方法,研究超低杂散参数/高效散热的SiC模块与组件协同优化技术,实现材料与器件优化。研究SiC电驱动系统新结构、多物理场集成和全域高效控制方法,研究SiC电驱动系统电磁兼容特性及抑制方法,解决SiC电 驱动系统在高密度集成和高效控制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新型电驱系统技术测试与分析,完成电驱系统前沿技术对标评价;开展车用服役条件下电驱系统功率器件、电机绝缘和轴承等系统致命故障检测、诊断和预测方法研究,形成电驱系统健康管理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2.2 高性能轮毂电机及总成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高密度轮毂电机:研究高密度轮毂电机的电磁机热声等多物理场协同设计与仿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转矩脉动抑制、噪声抑制和可靠性与耐久性验证方法,开发轮毂电机的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技术(包括冷却结构、动密封等)。轮毂驱动系统集成:突破轮毂电机与制动、转向和悬架系统深度集成与转矩矢量分配技术难题,实现轮毂电机系统性能、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的持续提升,为全新电动化底盘开发和产业化提供核心零部件支撑。2.3 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及高效机电耦合技术(共性关 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结构优化、高压喷射、高压缩比、高效燃烧、电动气门、低摩擦和低噪声等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开发出热效率高、排放好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研究新型构型、一体化机电集成、高效传动、高效热管理、动态控制和低噪声等机电耦合技术,开发出高效率、高集成、低成本的机电耦合变速箱。研究结构集成优化、动态协同控制、高压安全管理、测试验证等混动总成技术,实现总成高效和高可靠性。搭载专用动力电池,通过整车高效优化控制实现整车级行业领先动力和能耗指标。3.智能驾驶3.1 多域电子电气信息架构(EEI)技术(基础研究)研究内容:构建基于服务的车路云网一体化集中式电子电气信息架构,研究高内聚、低耦合架构技术,探索车辆终端、边缘节点和云平台算力分配技术和通用应用开发架构,形成域内、域间、车云标准接口,实现软件模块复用以及整车软件管理;研究C-V2X和车载网络融合的新型架构底层软件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车载以太网和时间敏感网络等通信技术,设计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软件信息系统构架,构建数据远程分析、诊断、调校与升级一体化技术平台;研究电子电气架构安全冗余技术,基于多维度安全设计方法,构建故障检测、主动重构控制及可靠高效的多层纵深防御体系;研究电子电气架构评估与实时性仿真分析技术,建立多层级、一体化电子电气架构测试验证体系,搭建车路云网一体化集中式电子电气信息架构测试平台;研究电子电气信息架构集成应用,实现技术应用与示范。3.2 学习型自动驾驶系统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人车路广义系统的多尺度场景理解技术,开发交通参与者的长时域行为预测系统;自动驾驶感知-决策 -控制功能在线进化学习技术,研发模型与数据联合驱动的高效迭代求解算法,开发通用的建模、优化与分析软件;研究自动驾驶系统的高实时车载计算装置,包括低功耗异构计算架构、分布式高效任务管理、策略模型压缩/编译/部署等关键技术;研制多维驾驶性能分析系统与训练平台,包括边缘场景的自然驾驶数据库、以安全性为核心的驾驶性能评估模型、支持虚拟交通场景的半实物在环训练等;开发自动驾驶系统学习功能集成与测试验证技术,包括符合车规级标准的开发方法及测试流程,功能优化、故障诊断、远程监控、人机交互等辅助模块,以及封闭测试场和开放示范道路的试验。3.3 智能汽车预期功能安全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智能汽车预期功能安全认知技术,包括结合系统开发“V”字流程的正向危害分析、风险辨识以及机器学习算法不确定性及可解释性研究,构建预期功能安全量化评估模型;研究预期功能安全实时防护技术,构建预期功能安全实时监测与防护系统;研究降低预期功能安全风险的机器学习成长系统关键技术,包括面向自动驾驶机器学习成长平台的数据系统以及面向大数据的预期功能安全高性能云计算技术;研究人机交互的预期功能安全关键技术,包括车内外人机交互的预期功能安全防护技术及其功能模拟技术;研究预期功能安全场景库建设及测试评价技术,包括场景库测评优先子集和覆盖梯度研究、搭建预期功能安全仿真测试模型,研究预期功能安全量化与测试评价技术,建立预期功能安全试验验证规范及标准。4.车网融合4.1 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CPS)技术(基础研究)研究内容:面向车路云网的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通信与系统动力学融合构型建模技术,研究异构可组合模型形式化表达和模块化开发技术,建立系统设计模型库;研究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高效协同的体系架构框架构建技术,突破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和构型优化关键技术,建立系统需求、功能、逻辑和物理架构;研究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并发组件设计技术,研发可溯源连续传递数据库,建立系统云协作总体设计软件工具;研究实验系统评估和验证 技术,研发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在环半实物试验装置及测试案例集;研究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应用实现技术,研究建立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协同的示范平台。4.2 高精度自动驾驶动态地图与北斗卫星融合定位技术 (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支持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动态地图模型与架构,研究面向中国道路特点、支持增量更新与扩展的地图数据模型,建立动静态、变分辨率地图数据的表达与存储机制;研究面向量产车众包数据的地图在线更新技术,研究地图数据实时加密与偏转技术;研究基于地图感知容器的网联汽车协同感知技术,建立车-路-云网联信息的多源融合机制;研究车规级北斗定位芯片与车载多源定位终端技术,构建基于北斗及其增强系统的车载定位、导航、授时一体化系统, 研究融合视觉、惯导与地图的智能全息组合主动定位技术;研究自动驾驶地图与定位系统的车载软硬件集成技术。4.3 自动驾驶仿真及数字孪生测试评价工具链(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人-车-路-环”耦合的高保真建模仿真技术, 研究高精度传感器、动力学、环境建模技术和强耦合机制, 研发支撑L3及以上自动驾驶实时仿真软件;融合自动驾驶场景及交通流特征的云端仿真技术,研究包含中国自动驾驶事故场景特性的宏微观一体化交通流建模与加速测试技术, 开发场景批量生成与高并发大规模云计算测试平台;车-云-场协同的自动驾驶在线加速测试评估技术,研究基于交通流的驾驶员行为、自动驾驶车辆行为的云端协同与场地孪生连续测评技术;多车协同的整车交通在环数字孪生技术,研制高灵敏的驱动、制动、转向一体化整车级系统平台,研究“人-车-路-环”实时模拟与虚实融合交互集成测试技术;自动驾驶测试评价平台及工具链,研究驾驶智能性评级、缺陷自动识别与安全性能认证技术,构建标准化的工具软件及硬件平台。5.支撑技术5.1 汽车电控单元关键工具链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发汽车电控单元模块级软件建模工具,实现基于模型的软件设计功能;研发汽车电控单元软件测试验证工具,实现软件测试验证的流程标准化、接口统一化、测试自动化;研发汽车电控单元软硬件集成测试与标定工具, 实现电控软硬件功性能的在线优化;研发车辆通讯总线仿真与测试工具,实现对车辆通讯总线的功能测试和性能优化;开发基于云技术的汽车电控单元设计仿真平台与模型库,实现自主工具链的云端并行计算技术。5.2 关键车规级芯片的测试技术和评价体系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车规控制、通讯、计算、安全、存储芯片在车载使用要求下的可靠性、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设计开发基于FPGA半实物平台和芯片实物平台的车规芯片功能安全测试用例库及测试技术;针对智能驾驶使用要求,研究车规计算芯片的算力、能耗测试技术;针对网联驾驶使用要求,研究车规信息安全芯片基于国密算法安全保证能力的信息安全测试技术;搭建车规车规控制、通讯、计算、安全、存储芯片测试平台,建立其在车载使用要求下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5.3 车载储能系统安全评估技术与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多场景全工况多因素耦合下电池系统安全性损伤机理、演变规律及评价技术,研究电池系统热失控热扩散评价技术,研究电池系统失效致灾危害评估技术,研究电池系统使用寿命与安全耦合机制与规律,建立动力电池多维度安全性评价体系和标准;研究动力电池系统高频失效行为的孕育演化机制和复现评估技术,研究车端感知、线下检测、云端数据协同的在役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风险评估技术;开发智能无损检测装备及软件。 研究多场景多因素耦合下车载氢系统失效机理、失效模式及定量化安全评估技术;研究车载氢系统失效危害评估技术,建立车载氢系统多维度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氢气泄露可视化检测技术,研究车载氢系统微量氢泄漏检测技术;研究车载氢系统安全风险在线监测方法。5.4 高效协同充换电关键技术及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车-桩(站)-云多层级充电物理信息网体系架构,大数据驱动的安全高效充电管理与控制技术,研发车桩(站)互联互通实时数据交互平台;研究基于新能源汽车运行应用大数据的充电负荷时空多维度预测方法,充换电设施网点布局与站点构型规划方法;研究车-桩-云协同信息服务的运营管理与决策理论方法,用户行为识别与充电设施状态感知协同的车群充电规划方法与引导技术;研究快换站多型号动力电池包融合存储、识别和充电技术,快换电池包标准化技术,多车型、多型号电池包识别和匹配技术,研发可多车型共用动力电池快换设备;研究多功率等级兼容的无线双向充放电技术,研发大功率、高效率、智能适配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备。6.整车平台6.1 纯电动客车/乘用车高效高环境适应动力平台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极寒环境整车低能耗自保温技术,高温高湿环境下动力平台高效冷却技术、高绝缘和高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多应用场景的电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内部温度预测方法、温控回路智能高效控制技术;研究电驱动、动力电池以及乘员舱热管理系统间的能耗耦合机理,研究高效智能化热管理控制技术,研发多热源协同智能高效一体化热管理系统;研究多阀门多通道多冷却回路一体化、压缩机低温可靠性、可变制冷剂充注量等空调技术,研发低温高效热泵空调系统;研究基于功能域的动力平台高效集中式控制技术、基于大数据的整车能量管理优化标定技术,研发基于自主核心芯片的多合一高压集成控制器和网联化整车综合控制系统,研发高环境适应动力系统平台和专用化底盘。6.2 智能电动重载车辆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开发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一体化平台架构, 研究重载车辆的整车物理结构与电驱动系统、智能驾驶系统间的耦合机理与设计方法;开发面向恶劣环境的重载车辆智能驾驶系统,研究多尘、颠簸等场景下大盲区多源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研究强振动、重载荷等条件下车辆故障诊断及导向安全智能决策技术,研究连续大长坡、大幅变载荷等工况下车辆纵横向协调控制技术;面向复杂工况的重载车辆大功率智能电驱动系统开发,构建面向重载车辆的主辅一体式永磁电机驱动系统拓扑结构,研究多态湿滑大坡道下自适应力矩分配与预测型智能控制技术;开发面向多场景作业的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仿真验证平台,研究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的硬件在环仿真与编组作业模拟技术;开展露天矿山等典型场景下智能电驱动重载车辆的无人化协同作业示范应用。
  • 投资1600万美元 阿文美驰在南京同步建设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11月3日,美国阿文美驰公司(ArvinMeritor)在南京举办技术中心和生产基地奠基仪式。据悉,该项目占地3.2万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美元,建成后将拥有500名员工。同期,阿文美驰还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招募优秀的本土专业人才构筑高效的平台。  阿文美驰全球工业车辆业务总裁兼亚太地区总裁Tim Bowes表示,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重要驱动引擎,也是阿文美驰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为此,公司一直在持续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以进一步推进中国业务的快速增长。除了南京项目的新增投资外,阿文美驰还于今年初向徐州合资公司追加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用于将徐州美驰工厂的总体产能增加20%以上。事实上,阿文美驰仍会根据中国业务扩展的需要不断增加在中国的投资。  据阿文美驰中国区执行总监Jason Apter介绍,除了独资成立的美驰重型车辆系统(南京)有限公司外,南京项目总投资的50%(800万美元)被用于技术中心的建设。该技术中心将成为公司全球技术网络的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共享阿文美驰分布在美国、意大利、英国和印度等地的技术中心资源,加强公司产品在中国制造、研发、测试和验证的能力,进而为不断壮大的本土客户群提供先进动力传动系统和制动产品解决方案。同时,建成后的南京工厂将主要面向卡车和客车等公路车辆市场提供车桥、主减速器、气压制动器及售后产品。此外,新的南京工厂还将成为阿文美驰中国售后业务中心,提高公司为国内和国际市场提供完备售后服务的能力。  15年前,阿文美驰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现在华拥有4个生产基地、1个技术中心和位于上海的亚太区总部。截至目前,阿文美驰逐步在中国构建了完善的生产、研发及销售布局。随着新技术中心的建成,在大大提升阿文美驰本土化开发及测试能力的同时,既可以有效降低产品研发、匹配的成本,又能提高公司响应本地客户的效率。
  • 赛多利斯(Sartorius)水分仪和移液器荣获美国读者选择大奖
    美国权威杂志《实验室装备杂志》(Laboratory Equipment magazine)公布了2014年度读者选择大奖(Readers' Choice Award)。读者选择大奖由《实验室装备杂志》设立,由其读者投票评选出得奖的最后结果,每年评选一次,目前已成功举办四次。此次共有14台仪器设备获得2014年度读者选择大奖,赛多利斯水分仪和Picus移液器在众多仪器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2014年度实验室设备类别和液体处理系统的读者选择大奖获奖产品信息1. Mark 3水份分析仪 (LMA100P)Mark 3水分分析仪(LMA100P)为您提供最高效的水分分析方案, 其特点如下:1. 效率极高:可一拖四,同时测定4个样品;2. 测试速度快:3. 结果准确:降低了热失重法水分仪一切不确定因素的可能性;加热室设计成接近零点加热;内置温度稳定性最好的天平,配有校准砝码和温度校准系统。4. 使用方便:将样品放入样品室,系统自动判定终点、自动读数和打印。5. 内置与标准方法匹配的多种应用方案。2. Picus 电动移液器2012年红点设计奖和芬兰设计奖得主。它是赛多利斯最新,最舒适的移液器。作为市场上最小,最轻的电子移液器,它设计是为了减轻使用者工作负担,避免重复性肌肉劳损发生。它的新一代技术,电子制动器和活塞控制系统保证移液准确度。通过独特的微孔板向导功能使微孔板加样更加稳定。 索取产品资料请给我们留言。赛多利斯集团是一家国际领先的实验室仪器、生物制药技术和设备的供应商。实验室产品及服务部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实验室仪器如实验室天平、移液器和纯水设备、实验室耗材包括实验室过滤器和移液器吸头,以及优质的服务。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涵盖过滤、液体处理、发酵、细胞培养和纯化,并致力于生物制药行业过程控制。工业称重专注于对食品,化工和制药行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称重、监控和控制。 赛多利斯集团在欧洲、亚洲以及美洲都拥有自己的生产及研发机构,并已在全球110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及代表处,总共拥有5,000多名员工。 赛多利斯中国 电话:400.920.9889 / 800.820.9889 传真:021.68782332 邮箱:info.cn@sartorius.com 官网:www.sartorius.com.c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