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发射检测仪

仪器信息网发射检测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发射检测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发射检测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发射检测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发射检测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发射检测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发射检测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发射检测仪相关的资讯

  • 我国声发射检测技术获得国际肯定
    记者日前从中国特检院获悉,该院副院长沈功田研究员在日前闭幕的2013年世界声发射会议(简称WCAE-2013)上,成功当选国际声发射学会(简称ISAE)理事长。ISAE的永久秘书处也设立在中国特检院,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管理。  本次会议由国际声发射学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和中国特检院承办。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13个国家的97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收录论文86篇,其中口头报告41篇。会议期间,国际声发射学会召开了委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由来自9个国家的13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我国的沈功田研究员任理事长、李邦宪研究员任秘书长。  ISAE由中国和美国联合发起成立。这是在声发射领域,乃至无损检测领域首次由我国组织并发起的国际组织,彰显了我国声发射研究的水平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ISAE理事会的成立,建立了中国声发射科技工作者与国际声发射领域专家深入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我国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声发射技术的新发展,提高了我国声发射检测技术乃至无损检测技术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材料中局域源快速释放能量产生瞬态弹性波的现象称为声发射,大多数材料变形和断裂时都有声发射发生。用仪器探测、记录、分析声发射信号,并利用声发射信号对声发射源的状态作出正确判断的技术称为声发射检测技术。声发射技术适用于大型结构件的快速动态监测、检测和结构完整性评价,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材料试验、民用工程、航天和航空、金属加工、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且正在向生物等其他领域扩展。  我国的声发射检测应用面最广的是压力容器安全性检测和评价方面。现在有超过100家检测机构从事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自1984年,中国特检院一直致力于特种设备的声发射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国内声发射技术的领导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产、学、研、政四位一体的60多人的研发团队,承担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和社会公益科研项目近20项,制定国家或行业声发射检测技术标准10多项,开发声发射和管道泄漏检测仪器4种,培养声发射高级检测人员23名,中级近700名。其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等奖3项、二等奖6项。这项技术为企业解决了特种设备在线检测与安全评价的技术难题,既可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为生产安全提供技术保障,也可延长设备的运行周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对大庆炼油厂、燕山石化、镇海炼化、华北制药、江西铜业等18家企业开展的3000多台次压力容器和大型常压储罐声发射检测应用进行统计,就为他们减少了12亿元的停产损失。《中国质量报》
  •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上面搭载了哪些科学仪器?
    4月16日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丙遥二十八运载火箭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该星将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气象、农业农村等领域遥感应用,对提高卫星资源综合应用效能、促进环境保护事业意义重大。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科研卫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主要配置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宽幅成像光谱仪等有效载荷。卫星利用主动激光、高光谱、多光谱、高精度偏振等多种手段综合观测,可实现对对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气体、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以及陆表、水体等环境要素大范围、连续、动态、全天时的综合监测。卫星入轨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大气环境综合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作物估产及农业灾害等应用能力,推进卫星遥感数据在生态环境、气象、农业农村等方面应用,有效解决各行业部门对外国遥感数据的依赖。  国家航天局负责该卫星工程组织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和发射许可审批,生态环境部(牵头)、中国气象局、农业农村部等用户部门按分工负责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负责地面系统建设和运行,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卫星系统和运载系统抓总研制,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场及测控系统组织实施。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16次发射。
  • 中国首颗碳卫星成功发射 大面积光栅让“地球体检师”想测就测
    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科院声像中心 任晖摄  我国二氧化碳监测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已上升到25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且依然呈上升趋势,地表温度也在逐年升高。温室效应正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精确监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已成为有效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和应对的迫切要求。阿拉斯加冰川过去30年消融的景象,图片来自网络  本次发射的碳卫星作为我国首颗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实验卫星,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以大气二氧化碳遥感监测为切入点,利用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等探测设备,通过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验证系统,定期获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大气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将优于4ppm,使我国在大气二氧化碳监测方面跻身国际前列。  碳卫星是国家科技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我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能力部署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立项实施。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总体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负责卫星系统,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有效载荷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二氧化碳反演验证系统的研制、建设和运行。  负责本次发射任务的为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本次发射还搭载发射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自主安排研制的1颗高分辨率微纳卫星和2颗高光谱微纳卫星。  小卫星肩负大使命工作人员在低温实验室进行仪器调试,图片来自网络  22日凌晨3时22分,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它成为巡游在地球上空700公里的第三位全球二氧化碳“体检师”。碳卫星将在宇宙中跳起“华尔兹舞步”,不断变换观测模式,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监测,并借助模式同化和反演技术,最终形成全球碳排放情况的“体检报告”。  “小卫星肩负大使命。”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说。监测全球二氧化碳分布情况,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积极行动,也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而且,“知己知彼”,才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掌握主动权,发出“中国声音”。  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不是想测就能测  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不是你想测,想测就能测。目前为止,只有美国和日本发射了自己的碳卫星。美国OCO-2卫星,图片来自网络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本就非常低。碳卫星总设计师尹增山介绍,从2011年到2016年年底,经过近六年研制,我国碳卫星探测精度达到了优于4ppm(百万分比浓度)。也就是说,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超过百万分之四时,碳载荷就会发现。  如何发现?实际上,碳卫星对二氧化碳浓度采用的是“间接测量”法。大气在太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分子会呈现光谱吸收特性,碳卫星通过精细测量其光谱吸收线,可以反演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但这根线非常窄。要获取高精度的大气吸收光谱,就要依靠碳卫星的主载荷——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二氧化碳探测仪核心的技术指标和难点就是要同时实现高光谱分辨率和高辐射分辨率,这就如同检查人的指纹,普通仪器只看得到纹理,而二氧化碳探测仪可以把指纹放大一百倍,精细测量每条指纹的宽度和深度。  “要达到这么精细的分辨率,必须要有大面积光栅。”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郑玉权告诉记者,为突破这项关键技术,科研人员从最基础的制造全息光栅所需的高精度曝光系统研究出发,一点点攻克技术难关,最终在碳化硅基底上制造出高精度衍射光栅,并在航空校飞试验中进行了验证。  碳卫星探测仪上的大面积衍射光栅,能够探测2.06µm、1.6µm、0.76µm三个大气吸收光谱通道,最高分辨率达到0.04nm,这样的分辨率,在国内光谱仪器的研制上也尚属首次。  说起研制过程,郑玉权感慨颇多。六年的载荷研制,是预研攻关和工程实施的结合。他们从“无”到“有”,实现技术突破 又迎头赶上,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反正,遇到问题的彷徨、解决问题的艰辛和最终找到答案的欢乐,我们全尝遍了。”  碳卫星上的“配角”  将为研究雾霾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碳卫星上的“配角”——云与气溶胶探测仪也不可小觑。气溶胶,通俗点说,就是大气中的尘埃。探测仪可以帮忙排除探测时云和气溶胶的影响,提升二氧化碳探测数据的可靠性。碳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杨忠东表示,从设计能力上来讲,这款探测仪可以为研究雾霾提供重要数据支撑。碳卫星载荷系统,图片来自网络  “碳卫星本身,就肩负着‘创新’使命。”李加洪说。作为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身上,至少有四项大胆的技术创新——大面积光栅、多模式定标、敏捷姿态调控以及复杂的反演验证系统。“我们碳卫星的整体水平,比日本的还要高。虽是‘后发’,但我们已经实现了‘并跑’。”  技术上的卓越,并非这颗碳卫星的唯一追求。在大约半年的在轨测试之后,碳卫星将正式开始两年半的工作——让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到碗里来。“我们将按照应用需求,对后期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共享和服务。”李加洪透露,科技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已经制定了碳卫星数据管理办法。碳卫星数据将加载到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向国内各类用户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在国际合作方面,这些数据也会向地球观测组织(GEO)共享,这也是中国对GEO的实质贡献。  “一颗卫星远远不够。”不过,让杨忠东欣慰的是,六年来,他们不仅收获了这颗卫星,还了解和掌握了二氧化碳高精度遥感监测仪器的制备过程。“要满足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我们还要更多碳卫星。”第一颗有了,后续的,也就不再遥远。
  •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再添利器
    4月16日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升空。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一颗科研卫星,生态环境部为该卫星牵头用户,卫星和运载火箭系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   该卫星将在国际上实现CO2的主动激光探测和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被动结合探测,能够对气态污染物、云和气溶胶以及水生态、自然生态等环境要素进行大范围、全天时综合监测,同时可支撑开展气象、农业农村等行业的遥感监测应用工作。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运行于705km的太阳同步轨道,星上搭载了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等5台有效载荷,整星重量约2.8吨,设计寿命8年。其中,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在国际上采用双体制激光技术探测气溶胶和CO2,通过主动方式对大气CO2柱总量进行精细化探测,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CO2浓度变化信息和气溶胶散射系数廓线、消光系数廓线、光学厚度、边界层高度等垂直分布信息,弥补以往被动观测的不足。高精度偏振扫描仪与多角度偏振成像仪联合观测可获取云和气溶胶多个角度的偏振信息,用于反演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时空分布信息,观测幅宽大于1800km,此外,还可通过与大气探测激光雷达载荷的协同观测与应用,实现近地表细颗粒物的定量探测。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可获取O3、NO2和SO2等气态污染物浓度信息,幅宽大于2300km,具备每天一次的全球覆盖能力。宽幅成像光谱仪可获取光谱范围从可见光至长波红外(0.415-12μm)的陆表和大气多光谱信息,观测幅宽大于2300km,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75m。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CO2和大气污染物遥感监测能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实现全球范围CO2的主动激光高精度、全天时探测,探测精度达到优异水平,可为CO2分布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精准的遥感数据支撑;在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方面,具备对全球细颗粒物(PM2.5)、气态污染物、云和气溶胶的定量化遥感监测以及对工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大气污染源的大范围、高动态遥感监测能力,可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在水环境遥感监测方面,可实现内陆大型水体水华、水质、水生植被以及近海海域赤潮、溢油、水质等的定量化遥感监测;在自然生态遥感监测方面,可实现生态系统关键参数的定量化遥感反演,为全国和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等业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将为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还将牵头组织研制发射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与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组网观测,进一步提升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遥感监测能力,为支撑国家“双碳”战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遥感监测数据支撑。
  •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5000在锂电隔膜检测中的应用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穿过隔膜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锂离子能量的存储和释放通过电极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隔膜、负极材料、电解液和其他材料组成。其中,隔膜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阻止正负极直接接触的作用,并允许电解液中的锂离子自由通过,提供锂离子传输的微孔通道。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孔径尺寸、多孔程度、分布均一性、厚度直接影响电解液的扩散速率和安全性,对电池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如果隔膜的孔径太小,锂离子的透过性受限,影响电池中锂离子的传输性能,使得电池内阻增大;如果孔径太大,锂枝晶的生长可能会刺穿隔膜,造成短路或爆炸等事故[1]。场发射扫描电镜在锂电隔膜检测中的应用”使用扫描电镜可以观察隔膜的孔径尺寸和分布均匀性,还可以对多层和有涂覆隔膜的截面进行观察,测量隔膜厚度。传统的商业化隔膜材料多为聚烯烃材料所制备的微孔膜,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单层膜及PP/PE/PP三层复合膜。聚烯烃类的高分子材料绝缘不导电,并且对电子束非常敏感,高压下观察会导致荷电效应,高分子隔膜的精细结构也会被电子束损伤。国仪量子自主研发的SEM5000型场发射扫描电镜,具备低压高分辨的能力,可以在低压下直接观察隔膜表面的精细结构,并且不会对隔膜产生损伤。隔膜的制备工艺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类[2]。干法即熔融拉伸法,包括单向拉伸工艺和双向拉伸工艺,工艺过程简单,制造成本低,是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的常用方法。干法制备的隔膜具有扁长状微孔(图1),但制备的隔膜较厚,且微孔均匀性差、孔径和孔隙率较难控制,组装后的电池能量密度低,主要应用于中低端锂离子电池。场发射扫描电镜在锂电隔膜检测中的应用”图1 干法拉伸隔膜/0.5KV/Inlens湿法即热致相分离法,将聚合物与高沸点溶剂等混合熔融,经过降温相分离、拉伸、萃取干燥、热处理定型等工艺制得微孔膜。与干法工艺相比较,湿法工艺稳定可控,制得的隔膜厚度薄、力学强度高、孔径分布均匀且相互贯穿(图2)。使用湿法工艺制得的隔膜虽然成本高于干法工艺,但组装后的电池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性能好,多应用于中高端的锂离子电池。结合国仪量子自主研发的孔径分析系统,可以对隔膜的孔径、孔隙率等特征进行快速自动化的分析(图3)。图2 湿法拉伸隔膜/1KV/Inlens图3 隔膜孔径分析/1KV/Inlens虽然聚烯烃类的隔膜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但受材料本身力学性能、耐热性及表面惰性的限制,单纯的聚烯烃隔膜无法满足锂离子电池高安全性和高性能的要求。为此,需要对聚烯烃隔膜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力学性能、耐热性及与电解质的亲和力。其中,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对隔膜进行表面物理涂覆[3]。无机陶瓷材料(图4)具有耐热性好、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并且表面的极性官能团有利于改善聚烯烃隔膜对电解液的浸润性,故其常作为涂覆颗粒以增强隔膜的耐热性和电化学性能。图5为经无机陶瓷颗粒涂覆后隔膜的陶瓷面的表面形貌。图4 氧化铝陶瓷粉末/5KV/BSED图5 陶瓷涂覆隔膜/1KV/Inlens
  • 声发射检测ISO标准再获突破!我国牵头制定的ISO 24367:2023正式发布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ISO 24367:2023《无损检测 声发射检测 金属承压设备》(Non-destructive testing — Acoustic emission testing — Metallic pressure equipment)。这是继2018年中国首项声发射检测国际标准ISO 19835:2018《无损检测 声发射检测 桥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的钢结构》发布实施后,由我国主持制定的第2项声发射检测领域国际标准。ISO 24367:2023由中国牵头,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沈功田研究员团队主持、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制定。该国际标准提案于2019年8月通过ISO/TC 135/SC 9(国际标准化组织无损检测技术委员会声发射检测分技术委员会)立项投票,组建“金属结构的声发射检测”工作组(ISO/TC135/SC 9/WG8)负责制定该标准,沈功田研究员担任工作组召集人和项目负责人。金属承压设备广泛地应用于石油、石化、化工、医药、食品、航空、港口等行业,属于工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设备,涉及到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旦这些设备发生开裂泄漏,往往并发爆炸、火灾或中毒等灾难性事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并引发严重环境污染,社会影响恶劣。金属承压设备是声发射检测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对象之一,美国和欧洲此前都执行各自国家和区域的检测标准。2023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明确指出,织密筑牢标准安全网,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推动重要基础领域国内国际同步制定,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标准与国际接轨。该国际标准项目以NB/T 47013.9-201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9部分:声发射检测》和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将我国研制的承压设备声发射检测的分级和评价方法写入ISO 24367:2023,获得了国际专家的高度认可。本标准的颁布为承压设备声发射检测技术服务国际互认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依据,对推动国内外声发射检测技术服务的质量提升和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 高光谱碳监测商业星座发布:33颗卫星组成,首发星明年发射
    4月24日,北京未来宇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牛旼在中国航天日Online-商业航天企业集中签约活动上发布全球首个基于高光谱碳监测的商业卫星星座“未来碳星计划”。该计划由未来宇航联合高校院所、国有企业及商业航天企业共同发起,为政府、企业和大众提供实时碳监测服务。“未来碳星计划”总投资20亿元,由33颗卫星组成,包括一颗全球星和部署在8个轨道面的每轨4颗卫星,卫星工作在500公里轨道。每颗卫星将搭载高光谱相机和星间激光通信荷载,可实现全球范围快速监测和重点目标小时级观测能力。首发星计划2023年完成研制并发射,2025年底前将完成星座发射。
  • 中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 搭载“利器”帮助监测雾霾
    从中国科学院获悉,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射升空。  据中科院空间中心副主任、碳卫星工程副总指挥龚建村介绍,该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能力,对充分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已经上升到25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并依然呈上升趋势,地表温度也在逐年升高。温室效应正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精确监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已成为有效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和应对的迫切需求。  本次发射的碳卫星作为我国首颗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实验卫星,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以大气二氧化碳遥感监测为切入点,利用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等探测设备,通过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验证系统,定期获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大气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将优于4ppm(百万分比浓度),使我国在大气二氧化碳监测方面跻身国际前列。  碳卫星是科技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我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能力部署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 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立项实施。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总体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负责卫星系统,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有效载荷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二氧化碳反演验证系统的研制、建设和运行。  负责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此外,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自主安排研制的1颗高分辨率微纳卫星和2颗高光谱微纳卫星,有效载荷由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43次飞行。  “千里眼”如何“看”二氧化碳?——详解我国首颗碳卫星  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这是我国首颗、全球第三颗专门用于“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卫星。  太空中怎么能“看”到二氧化碳?“看”到了二氧化碳又有什么用?这颗卫星还带了哪些“高精尖”科技?记者采访相关专家,揭开碳卫星的神秘面纱。  “千里眼”看颜色识气体  从厚厚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中,识别出哪些气体是二氧化碳,还要画出一张张“动态图”——碳卫星需要安上特制的“千里眼”。  本次发射的碳卫星,搭载了一台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这台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利用分子吸收谱线探测二氧化碳浓度。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通过看“颜色”来识别二氧化碳气体。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玉权解释,太阳光经过空气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对许多精细的颜色有了不同程度吸收。通过光学仪器对这些色彩进行非常精准的测量,可以反向推算出二氧化碳分子数量,从而得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碳卫星项目要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监测精度优于4ppm(百万分比浓度),即是说,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超过百万分之四时,“千里眼”就必须发现。  长春光机所助理研究员蔺超说,长春光机所为此制造了大面积衍射光栅,相当于在头发丝的宽度上划出200余条形状和直线度要求很高的刻线,“这样的精密元件,如同细密梳子,才能过滤出更为精细的色彩”。  地面观测点也能搜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据,为什么还要发射卫星?碳卫星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杨忠东说,全球二氧化碳地面观测站点总共仅有数百个,难以满足监测需求,只有用卫星俯瞰,才能绘制二氧化碳分布的全景图。  “碳排放”要有中国数据  掌握全球的二氧化碳分布状况有什么用?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说,在碳排放数据上知己知彼,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面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必然选择。碳排放的量化监测是各国最终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技术基础,在所有的碳排放量监测手段中,目前只有星载高光谱温室气体探测技术既能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进行高精度探测,又能获取全球各区域的气体浓度分布数据。  正因如此,各发达国家纷纷研发专用卫星。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一颗由日本2009年发射,一颗由美国2014年发射。  李加洪介绍,我国发射的碳卫星通过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验证系统,定期获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使我国在大气二氧化碳监测方面跻身国际前列。  “持家先要有账本,这个‘账本’就是我们自己监测到的碳排放量。” 李加洪说。  “高精尖”未来有望测雾霾  碳卫星上除了搭载二氧化碳探测仪,还有另一件“利器”——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这台探测仪可以测量云、大气颗粒物等辅助信息,为科学家精确反向推演二氧化碳浓度剔除干扰因素。  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虽然不是“主角”,但可能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杨忠东说,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能监测大气中的颗粒物,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并为研究PM2.5等大气污染成因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研究人员表示,具体如何监测雾霾,要等碳卫星传送回第一份数据后再做分析判断。  此外,碳卫星实现全球观测,是卫星平台频繁调整姿态、“翩翩起舞”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科研人员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技术跨越发展。
  • 南京市计量院非金属超声检测仪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
    近日,市计量院的《一种非金属超声检测仪的检定系统》项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权。  该发明主要用于调节和反馈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的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及二者的运动状态,与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的传统检定方法相比,能有效提高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及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测量误差的分析更加全面。
  • 生态环境标准《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防治电磁辐射环境污染,规范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现批准《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HJ 1199-2021)    本标准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短波广播发射台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pdf.pdf生态环境部  2021年10月29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1年11月1日印发
  • NASA将往空间站发射新仪器 以监测地表作物温度变化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9716cbcd-f5e6-4408-a908-e3a05298aa3b.jpg" title="New-NASA-instrument-on-ISS-to-track-plant-water-use-on-Earth.jpg"/  /pp  据外媒报道,为了更好地跟踪地球植物的用水情况,NASA正准备在国际空间站安装一种新仪器。该仪器被称为ECOSTRESS,或空间站上的星载热辐射计实验ECO系统,它将测量地球表面植物的温度变化。/pp  为了避免过热,植物会像人类出汗一样发生蒸腾作用,即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并通过植物毛孔释放水分的过程,该过程可以降低植物的温度。/pp  当水分不足时,植物会闭合毛孔以避免干燥。但是,毛孔对于植物摄取二氧化碳也是必不可少的,用于植物生产细胞燃料的光合作用。如果植物遭受长时间的“水压力”,它最终会饿死或过热,并死亡。/pp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ECOSTRESS首席研究员Simon Hook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当植物受到过度压力而变成棕色时,它往往为时已晚,无法恢复。” “测量植物的温度可以让你看到植物在到达这一点之前受到的压力。”使用ECOSTRESS,科学家和农业机构可以通过观察作物田间温度升高,发现日益严重的水压力迹象 - 干旱的开始。尽早认识到水资源压力可以让农民和其他方面制定解决方案并做出相应的规划。科学家以前曾试验过使用电子叶片传感器来监测植物的水分摄入量。/pp  美国农业部ECOSTRESS科学小组成员Martha Anderson表示:“ECOSTRESS将使我们能够监测田间水平的作物压力快速变化,从而能够更早,更准确地估算产量将受到怎样的影响。 “即使是在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出现短期水分胁迫,也会显着影响生产力。”/pp  新仪器将在下一次补给任务中运往空间站,计划于6月29日由SpaceX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该仪器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产生小片农田的高分辨率图像。 并将每隔几天对相同的小目标进行成像,监测温度的变化。/pp  “随着水资源对我们不断增长的人口变得更加重要,我们需要准确地追踪我们的作物需要多少水,”JPOS的首席科学家Josh Fisher说。 “我们需要知道植物何时变得易受干旱影响,我们需要知道生态系统的哪些部分因水分压力而更脆弱。”/pp  当与美国航天局其他地球观测卫星收集的数据(包括与地球水循环,植被变化和降水模式有关的数据)相结合时,ECOSTRESS测量可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不同气候模式如何影响区域水压力。/p
  • 风云二号08星携空间环境监测分系统成功发射入轨
    风云二号08星(G星)于2014年12月31日9:02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为该型号任务研制的空间环境监测分系统产品于北京时间2015年1月6日12:31开机运行。截至北京时间2015年1月8日14时,在轨连续工作2天2小时,目前已完成在轨初期探测数据分析工作,结果表明:空间环境监测分系统各单机工作正常,性能稳定良好,太阳X射线探测器探测到全部的C5级以上太阳耀斑 高能质子重离子探测器探测数据与太阳高能带电粒子活动状态一致,高能电子探测器探测通量合理、能谱结构清晰,在宁静时期与扰动时期的探测结果符合空间分布规律。  空间环境监测分系统包括太阳X射线探测器、高能质子重离子探测器和高能电子探测器三台单机,实时监测空间高能带电粒子通量、能谱的扰动,实时监测太阳耀斑爆发情况,用于预警太阳质子事件和卫星轨道高能电子通量变化,预报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事件,为卫星飞控管理、故障预防及异常情况分析提供服务。太阳X射线探测器可探测1.5~12.5keV (波长1~8Å )、3.1~24.8 keV (波长0.5~4Å )的太阳X射线,实现C5级以上太阳耀斑监测预警 高能质子重离子探测器可探测4~165MeV的高能质子和 4~20MeV/n 的He离子 高能电子探测器可探测0.2~4.0MeV的高能电子能谱分布及其通量变化。  探测结果如下:  太阳X射线探测器:开机以来共探测到1起M1级耀斑、5起C级耀斑,监测到全部的C5级以上太阳耀斑,符合产品设计要求,探测结果与同期GOES-15卫星观测结果一致,表明该单机工作正常。  高能质子重离子探测器:开机以来,太阳活动平静,无大级别太阳活动爆发,太阳高能带电粒子通量处于低水平状态,高能质子重离子探测器各探测通道数据保持低计数率状态,工程参数正常,表明单机工作正常。  高能电子探测器:地磁活动以平静为主,但地球同步轨道位于地球外辐射带的边缘,由于地球偶极场的削弱,太阳风影扰动影响使得该区域高能电子环境变化十分强烈和频繁。风云二号G星高能电子探测器在轨连续工作2天2小时,仪器状态稳定,探测数据反映了2昼夜、2次较大级别的地磁扰动期间高能电子通量的显著变化,各通道数据变化幅度最大达4个数量级,实时、灵敏地反映了地球静止轨道电子通量的扰动过程。通过与风云二号E星、美国GOES-15卫星同时期探测数据的比对和确认(见图4),风云二号G星高能电子探测器的探测结果正确,符合空间分布规律,单机工作正常。  综上所述,风云二号G星空间环境监测分系统在轨工作稳定、正常,获得了良好的探测数据。该分系统在轨工作状态确认后,空间中心将进一步作好在轨测试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确保空间环境探测数据有效应用,确保型号任务圆满成功。  图1 FY-2G卫星太阳X射线探测器耀斑探测结果  图2 GOES-15卫星太阳X射线探测器耀斑探测结果  图3 高能电子各能道通量时序分布(FY-2G高能电子探测器)  图4 高能电子通量时序分布(FY-2E空间粒子探测器)
  • 解读核辐射检测仪原理,是否“智商税”?
    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反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并计划排放30年。该消息发布后,引起我国出现盲目“抢盐”的恐慌现象,并导致核辐射检测仪在线上平台火爆销售,甚至被抢购一空。许多专家表示,我们无需过度恐慌,理性关注即可,也有人支持购置核辐射检测仪来保证身体安全,那么作为大众居民,我们是否必要购置核辐射检测仪?其原理是什么?核辐射检测仪到底是不是“智商税”?且听本网来揭秘。核辐射检测仪的原理核辐射检测仪是通过探测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来进行工作的。放射性物质会不断地释放出α粒子、β粒子、γ射线等辐射,这些辐射会与检测器中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电离效应。在这个过程中,检测器中的物质会失去一部分电荷,导致检测器中的电荷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信号。核辐射检测仪通常采用闪烁晶体作为探测器,闪烁晶体是一种能够吸收射线并转化为可见光的物质。当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射线进入闪烁晶体时,晶体中的原子或分子会吸收这些射线,并把它们转化为可见光。这个过程被称为光致发光。然后,光被收集到光电倍增管中,并转化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会被放大和整形,以便后续的信号处理和测量。除了闪烁晶体,核辐射检测仪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探测器,如半导体探测器、液体闪烁计数器等。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与闪烁晶体类似,都是基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通过探测器中的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产生电离效应,从而检测辐射的强度和类型。而液体闪烁计数器则是一种将闪烁剂和光电倍增管结合在一起的探测器,它能够测量β粒子和γ射线。总之,核辐射检测仪是基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进行工作的,通过探测器中的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产生电离效应,从而检测辐射的强度和类型。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是核辐射检测仪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核辐射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辐射检测仪的材料和性能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为保障人类安全和环境健康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核辐射检测仪的应用场景辐射检测仪的应用场景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场景:1.核物理实验室、科研单位放射性实验室等会产生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主要用于日常放射性物质剂量检测,以便及时处理。2.用于海关和边境巡逻等,防止犯罪分子取放射性材料及放射性物质袭击的应急响应。3.环保部门、钢铁石材检测、矿山或金属检测公司等,用于监测放射源。4.医疗、工业等领域的X射线仪器的X射线辐射强度。5.其他检测放射性物质需要。综上所述,辐射检测仪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我们需要购买核辐射检测仪吗?最近的央视报道中,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张永清表示:“普通百姓购买放射性检测仪必要性不强。因为放射性测量过程中,只有一个仪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适合的方法,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测量,而且不同的样品有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如果说一般普通老百姓只是买一个仪器来测,他们还不具备专业的方法。”市面上价格较低的核辐射检测仪往往精度低,难以真正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而较为专业的核辐射检测仪价格昂贵,且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正确使用和维护才能合理使用。其次,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辐射量通常是非常低的,不需要过于担心辐射对健康的影响。而且,即使周围存在一些放射性物质,核辐射检测仪也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因此,建议普通人不要盲目购买核辐射检测仪,更不需要过度恐慌,如果确实需要检测辐射水平,可以寻求专业的检测机构或者政府部门进行检测。
  • 精工盈司用于检测大米中的镉的X射线荧光检测仪器「SEA1300VX」发售
    用于检测大米中的镉 X射线荧光检测仪器「SEA1300VX」发售 无需预处理、只需数分钟即可完成含有标准的判断精工电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SIINT,社长:川崎贤司,总公司:千叶县千叶市)是精工电子有限公司(简称:SII,社长:新保雅文,总公司:千叶县千叶市)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测量分析仪器的生产和销售。本次,将于7月1日发售X射线荧光检测仪器「SEA1300VX」,无需处理就能在数分钟内检测出大米等食品中镉的含量。SEA1300VX食品中的镉污染是一个一直以来长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日本人将大米作为主食,为此厚生劳动省已通过食品卫生法设定了标准值。以往含量在1.0ppm以上的产品一直被禁止流通。但在去年4月,伴随食品卫生法的修订,糙米以及精米中镉的标准值被修改至0.4ppm以下,并从今年2月28日开始实施。以往,像这种针对大米中镉的浓度测量法,通常采用原子吸光分析或ICP发光分光分析等方法。但在分析时,需要对样品进行粉碎、溶解等预处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和时间,而且需要由专家进行操作,难以测量众多的样品。另一方面,X射线荧光分析法无需进行预处理,而且测量操作也很简单,因而被广泛用作管理工业产品等的有害金属浓度的检测仪器。但在食品检测中,在性能上则要求所需的检测浓度要比传统的0.1ppm高出1位以上,因而未能达到实用要求。精工电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运用长年积累的X射线荧光技术,把镉的检测强度提高到传统仪器的100倍左右※1,开发出可以检测出0.1ppm浓度的检测仪器「SEA1300VX」。「SEA1300VX」仪器只需把4g左右的糙米或白米装入测量容器,无需进行预处理,而且谁都能够很方便地测量。而且大大缩短了测量时间。例如,对于基本不含有镉的糙米,只需1分钟左右就可测量出是否超出0.4ppm的标准值。另外,对于含有浓度在0.4ppm左右的糙米,只需10分钟左右就可准确检测出镉的实际含量。再有,如果使用自动取样器,则只需设置一次,最多能够自动测量90个样品。每月能够测量约5,000个样品。另外,对于蔬菜等镉含量的检测标准,要比大米的检测标准更加严格。如果使用本机器,只需把样品进行干燥、浓缩,即可进行测量。另外还可测量砷、铅等有害金属的含量。为了确保人们在今后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精工电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正把「SEA1300VX」销往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SEA1300VX的主要特征】(1)直接测量糙米 只需把4g左右的米装入测量容器,然后按下测量按钮,就可测量镉的浓度。完全不需要传统方法中所必须的粉碎、溶解等预处理过程。(2) 对于不含镉的糙米,标准值以下的测量时间大约需要1分钟 通过改良检测仪,我们已把镉的检测强度提高到传统X射线荧光仪器的100倍※1。检测强度的提高直接缩短了测量时间。对于不含镉的糙米,用来判定在0.4ppm这一标准以下的测量时间只需1分钟左右。(3)力求定量、准确的测量,也只需10分钟 在镉的含有浓度接近0.4ppm的标准值时,某种程度上要求测量作业具备定量、准确性。这时,会自动延长测量时间。另外,对于确保标准偏差在0.05ppm左右的测量,也只需10分钟左右。(4) 用自动取样器进行自动测量 只要把所要测量的样品事先放置到仪器中,每1次就可自动测量最多90个样品。每月可测量约5,000个样品。【SEA1300VX的主要规格】 X射线源: 空冷式小型X射线管检测仪 : Vortex 半导体检测仪(无需液化氮)样品重量:     4g 仪器尺寸: 700(宽)×580(深)×730(高)mm【价  格】 1000万日元~(不含税)【参考】 X射线荧光分析法 通过向所要测量的样品照射X射线,根据由样品二次发出的X射线荧光,来检测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浓度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无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只需把样品设置到仪器上,就可简单地进行测量。※1与本公司产品相比,由本公司实施的调查。 本产品的咨询方式中国:精工盈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TEL:021-50273533FAX:021-50273733MAIL:sales@siint.com.cn 日本:【媒体宣传】精工电子有限公司综合企划本部 秘书广告部 【客户】精工电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分析营业部 营业二科TEL: 03-6280-0077(直线)MAIL:info@siint.co.jp
  • 560万!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辅助设备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GK22P104A0358Z项目名称: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辅助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5,60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辅助设备):合同包预算金额:5,60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辅助设备1(套)详见采购文件5,60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见“标的提供时间”要求。
  • 核辐射检测仪热卖,真的有用吗?
    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导致核辐射检测仪在线上平台销售火爆,这个仪器是否可以检测日常的核辐射量?  记者打开线上销售平台页面,搜索“核辐射检测仪”,词条中的数据显示,该产品“本周增速”232%。产品界面显示,仪器可以测含X射线、贝塔射线等辐射,可测日本食品、化妆品、海鲜、矿石、大理石等。记者咨询多家客服,有些表示没有现货,有些则表示近期订单量较大,发货比较慢。  对此,专家认为,放射性测量光有仪器做检测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前处理,以及相应方法的建立。测量过程当中,对于样品里面的不一样的物质,方法也不同。因此,对普通的民众来说,没有专业的知识,用普通仪器是很难发现的。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 张永清:目前来看,普通百姓购买放射性检测仪必要性不强。因为放射性测量过程中,只有一个仪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适合的方法,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测量,而且不同的样品有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如果说一般普通老百姓只是买一个仪器来测,他们还不具备专业的方法。  此外专家也表示,就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既要关注,但不要过于惊慌。
  • 第十八届全国声发射学术研讨会预通知
    尊敬的专家/代表:声发射学术研讨会是国内声发射行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学术会议,为声发射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了交流平台。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声发射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促进声发射技术的发展,加强国内声发射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批准,定于2023年8月11日至13日在黑龙江大庆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声发射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东北石油大学承办。热忱欢迎全国声发射领域专家、学者与学生积极参加。本次会议将邀请沈功田等声发射著名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交流声发射技术的最新研究与应用成果,征集声发射会议论文,研讨声发射技术新的研究方向,促进声发射技术在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领域中的应用。本次会议将设研究生分会场,评选优秀论文。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承办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协办单位 美国物理声学公司(PAC)北京代表处、清诚声发射研究(广州)有限公司、北京科海恒生科技有限公司二、征文范围(1)声发射技术标准化;(2)声发射检测仪器、传感器新技术;(3)声发射信号人工智能分析与识别;(4)声发射技术在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断裂、疲劳和腐蚀等)中的应用;(5)声发射技术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结构损伤演化表征与评价中的应用;(6)声发射技术在无机非金属(陶瓷、玻璃、水泥、岩石、混凝土等)材料性能测试中的应用;(7)声发射技术在石化装备、管道、储氢设备、起重机械、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中的应用;(8)声发射技术在岩石、页岩油开采、桥梁、隧道、矿山等工程中的应用;(9)声发射技术在轴承、汽轮机叶片和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中的应用;(10)声发射技术在风电设备、海洋石油平台等大型结构状态和健康监测中的应用;(11)声发射技术在宇航结构、航空器壳体和主要构件检测中的应用;(12)声发射技术在机械加工、焊接、磨损等过程监测中的应用;(13)声发射技术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应用;(14)声发射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15)声发射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三、征文进度要求1、摘要截止时间:2023年7月20日;2、全文截止时间:2023年8月20日;3、论文接受邮箱:nepuae2023@163.com(注:为了方便会议筹备,请尽快提交摘要及全文,同时备注参会人员名单!)注:参与优秀评选的研究生现场提交论文全文(仅交流使用,不影响后续投稿),安排在研究生分会场进行宣读,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奖并颁发证书。四、会议总体日程安排五、会议酒店及交通(1)会议酒店:待定地址:待定电话:待定(2)交通路线:待定六、会议赞助与仪器展示欢迎各企业、科研院所等以各种形式赞助本次会议,详情请咨询会议组委会。欢迎各企业在本次研讨会期间展示声发射仪器设备,详情请咨询会议组委会。 七、会议注册正式代表会务费1200元,学生代表会务费800元。付款方式为银行转账、现场缴费或扫描二维码注册报名缴费,会务费发票由会务服务公司统一开具。大会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会议不组织旅游,不发放纪念品。八、会务组联系方式蒋鹏 邮箱:jpnepu@163.com徐海丰 电话:0459-6504690 邮箱:121234920@qq.com刘颖红林 电话:0459-6504690 邮箱:280718425@qq.com
  • 堀场辐射检测仪日本本土热销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日本的辐射检测仪生产厂家不断收到来自企业等的订单,已开始增产相关仪器。除企业外,希望确认自身安全的个人咨询也骤增。其中,用于初中理科教学的辐射检测仪器也在抢购之列。  日本京都市的堀场制作所生产的辐射检测仪是为让学生学习放射线知识而研制的,在震后收到了500多份订单。该仪器仅手掌大小,售价约1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万元)。因其性价比高,受到在福岛县周边有生产基地的企业青睐。为满足需求,该仪器原本年产100台,3月下旬起已改为每周生产100台,休息日也照常开工。  东京都福生市的应用光研工业公司也开始增产小型辐射检测仪,但仍供不应求。该仪器原本年产200至300台,现在则力争月产100台。据称,素无业务往来的农业相关人士也前来咨询,希望用来测定农产品辐射量。  不过,缺货状况能否缓解目前还很难说。厂家介绍说,上次需求激增是在1999年东海村核临界事故发生后,各地方政府购买了仪器作为防灾用品,但此次除地方政府外,个人需求也很旺盛,因此“无法预测需求量”。
  • 河南研发“无线传输分体式PCR检测仪校准装置” 为战“疫”增添利器
    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面PCR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尤其适用于检测一些培养周期长或缺乏稳定可靠检测手段的病原体。PCR的模板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模板的取材主要依据PCR的扩增对象,可以是病原体标本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标本处理的基本要求是除去杂质,并部分纯化标本中的核酸。多数样品需要经过SDS和蛋白酶K处理。难以破碎的细菌,可用溶菌酶加EDTA处理。所得到的粗制DNA,经酚、氯仿抽提纯化,再用乙醇沉淀后用作PCR反应模板。PCR检测仪是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关键设备,核酸检测是根据病毒的基因序列配制出相对应的引物和探针,利用PCR检测仪对待测样本进行扩增。近日,河南计量院研制出无线传输分体式PCR检测仪校准装置,基于自行设计的多通道温度检测模块,应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分析,设计指标满足《JJF 1527-2015 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校准规范》的要求。只需将该装置的检测模块置入待校准的PCR检测仪中,工作人员无需进入实验室内部,即可对仪器进行校准,不但能够节约PCR检测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成本和宝贵的防护资源,还能极大降低计量人员本身的感染风险,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无线传输是利用无线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是对应的。随着无线技术的日益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应用越来越被各行各业所接受。无线图像传输作为一个特殊使用方式也逐渐被广大用户看好。其安装方便、灵活性强、性价比高等特性使得更多行业的监控系统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建立被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的连接。无线传输分为:1、模拟微波传输就是把视频信号直接调制在微波的信道上(微波发射机,HD-630),通过天线(HD-1300LXB)发射出去,监控中心通过天线接收微波信号,然后再通过微波接收机解调出原来的视频信号。2、数字微波传输就是先把视频编码压缩(HD-6001D),然后通过数字微波(HD-9500)信道调制,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接收端则相反,天线接收信号,微波解扩,视频解压缩,临了还原模拟的视频信号,也可微波解扩后通过电脑安装相应的解码软件,用电脑软解压视频,而且电脑还支持录像,回放,管理,云镜控制,报警控制等功能;存储服务器,配合磁盘阵列存储;这种监控方式图像有720*576、352*288或更高的的分辨率选择,通过解码的存储方式,视频有0.2-0.8秒左右的延时。数据采集分析过软硬件结合,可以记录、显示和分析众多生命科学相关信号,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纸带记录仪、绘图仪、XY绘图仪、示波器和电压计。把信号变成便于数字处理的形式,以减少数字处理的困难。无论计算机的容量和计算速度有多大,其处理的数据长度总是有限的,所以要把长时间的序列截断。在截断时,会引入一些误差,所以有时要对截取的数字序列加权,如有必要,还可用专门的程序进行数字滤波。然后把所得到的有限长的时间序列按照给定的程序进行运算。例如作时域中的概率统计、相关分析,频域中的频谱分析、功率谱分析、传递函数分析等。数据采集分析应用领域包括:血流动力学、离体组织灌流、离体器官、灌流、微血管张力测定系统、微循环血流测定(激光多普勒)、新陈代谢研究(运动生理学、心肺功能测定)、电生理系统(细胞内、细胞外、电压钳)、超声血流量测定、植入式生理信号(血压、生物电、神经干放电、体温等)无线遥测、心理学、清醒动物血氧饱和度测定、人体无创血压、心输出量测定。PCR检测仪是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特定DNA扩增的一种仪器设备,PCR技术的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PCR的三个反应步骤反复进行,使DNA扩增量呈指数上升。反应最终的DNA扩增量可用y=(1+X)n计算。Y代表DNA片段扩增后的拷贝数,X表示平均每次的扩增效率,n代表循环次数。平均扩增效率的理论值为百分百,实际反应初期,靶序列DNA片段的增加呈指数形式,随着PCR产物的逐渐积累,被扩增的DNA片段不再呈指数增加,而进入线性增长期或静止期,即出现“停滞效应”,使平均效率达不到理论值。PCR扩增仪通常由热盖部件、热循环部件、传动部件、控制部件和电源部件等部分组成。被广泛运用于医学、生物学实验室中,例如用于判断检体中是否会表现某遗传疾病的图谱、传染病的诊断、基因复制以及亲子鉴定等。PCR检测仪分类PCR仪分为普通PCR仪,梯度PCR仪,原位PCR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四类。荧光定量PCR仪光学校准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特异性更强,自动化程度更高,且有效地解决了PCR污染的问题,应用领域及应用量都不断增加。但其设计更为复杂,温度模块和光学系统设计同时影响其性能和实验准确性,为定量PCR仪校准带来了巨大挑战。采用生物试剂等方式对定量PCR仪荧光部分校准缺乏溯源性,无法分析误差来源,存在较大缺陷。采用Cyclertest 3D optical定量PCR仪光学校准系统对ABI 7500 Fast Real-Time定量PCR仪的温场部分和荧光系统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温度模块和光学系统共同进行检测并分析相关性能够更科学全面地评估定量PCR仪性能,满足定量PCR仪校准需求。
  • CTG发布便携式荧光生化需氧量(BOD)检测仪新品
    便携式荧光BOD检测仪SMF4对河流、河口及沿海区域废水排污进行有效监测。SMF4测量原理是通过检测废水中荧光蛋白色氨酸,建立色氨酸荧光强度和生物需氧量之间相关性,从而输出BOD当量。SMF4可实时、现场监测,测量范围广,能够在几小时内进行大规模的调查,记录和分析,同时也提供实时污染问题的实时数据信息。仪器特点测量水中有机污染物,提供BOD当量;现场即时读数,无需实验室分析成本和时间;追踪污染物源头;数据记录和远程监控功能;可以由不熟练的实验员进行日常监控; 不需要消耗品或试剂;技术参数(1)仪器尺寸尺寸包括把手:18 x 30 x 15厘米;总重量包括电池:2.2公斤;防溅密封型;(2)仪器特点液晶显示器93 x 70毫米;可控背光;内部可充电电池;键盘字母数字和导航;比色皿座和盖;内部存储器数据捕获多达2000个采样记录(内部存储器可以通过RS232端口下载,提供9针RS232至RS232 / USB输出,以将SMF4连接到PC或数据记录器,PC需要Windows 98/2000 / XP / 7);自动采样数据记录;2秒快速测出结果;(3)技术参数参数BOD激发波长(nm)280发射波长(nm)360灵敏度(mg/l)0.05测量范围(mg/l)0.05~50(4)电池特征 SMF4由镍氢可充电电池供电,工作周期可以使用约30小时。当每小时间隔记录睡眠模式时,电池寿命约为4周。 使用提供的充电器需要8小时充满电。电池电量由LCD显示屏上的电量图标显示。(5)样品池比色皿座是按照标准荧光比色皿尺寸10 x 10 x 40 mm;比色皿座和盖将通过荧光比色皿进行自动取样;样品池是流动石英比色皿,样品体积1.8毫升,实验需要小量程的蠕动泵和硅胶管,硅胶管通过仪器盖子中的孔放入比色皿中,通过蠕动泵抽取样品送到比色皿中进行测量。 案例应用 SMF4 BOD检测仪应用在英国Bude进行河流监测。实验结果显示高于正常背景的读数代表河流受有机物污染,如下图所示河流监测BOD数据、SMF4荧光强度和BOD之间线性相关图。 创新点:可实时、现场监测,测量范围广,能够在几小时内进行大规模的调查,记录和分析,同时也提供实时污染问题的实时数据信息。便携式荧光生化需氧量(BOD)检测仪
  • 射线检测仪测到地球磁场出现裂缝 引发人类关注未来
    地球周围有巨大的地磁防护罩,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太空射线的伤害。  一项最新地球研究报告说,地球磁场不仅正在减弱,而且出现裂缝,因此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随时会受到高能量宇宙射线的威胁。  据物理学网站近日报导,印度科学家使用世界最敏感、最大型的宇宙射线检测仪器于近期观察到地球磁场出现裂缝。  科学家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s Review Letter)上指出,因为地磁出现裂缝,所以日冕喷发的巨大等离子能量束冲击地球磁层,引发地磁风暴。  地磁裂缝  这种检测仪器为GRAPES-3 介子望远镜,位于印度乌提(Ooty)的塔塔基础研究院(TIFR)宇宙射线实验室。2015年6月22日,该实验室记录到时间长达2小时的200亿电子伏特(20GeV) 高能量太空粒子束,以每小时250万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造成很多距北极较近的国家地区出现无线电信号中断。  当时,天空出现绚丽多彩的北极光。科学家说,这是因为地磁遭受那种极高速粒子的冲压而产生磁暴的结果。  而这种磁暴的根本原因是近年强度不断减弱的磁场发生重新联接时出现一种磁场裂缝。  报导说,地球磁场是一种人肉眼看不见的无形保护层,减少我们受宇宙射线的威胁。而这个巨大的防护罩近年来出现明显的变化,因此那些潜在的太空威胁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地磁分布变化  澳洲Science Alert科技新闻网曾于5月11日报导,科学家注意到,地球磁场保护层已经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如地磁北极发生了偏移。  地球磁场强度近年来一直在减弱,目前地球磁场强度以每10年下降5%的速度减弱,而且减弱速度比以前快10倍。而且地磁的分布特点出现改变,即地磁在某些地区增强,在某些地区减弱。  欧洲空间局(ESA)在5月初布拉格召开的“生命地球研讨会”(The Living Planet Symposium )上报告,地磁北极正快速地朝向亚洲东方偏移。  该报告指出,自1999年以来,地球磁场强度在北美上空减弱3.5%,而在亚洲增强2%。大西洋南部的南美地区,地磁强度异常减弱2%,而且近7年来其减弱趋势一直朝着西部方向发展。  与人类未来有关  科学家推测,地球磁场强度不断减弱的最终结果是地磁两极倒转,造成宇宙射线强烈照射地球,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因此遭受毁灭性灾难。科学家估计,这种地磁倒转的灾难会每10万年发生一次。  报导说,这种研究结果听起来很可怕。但是实际情况可能不是想像的那么糟糕。欧洲空间局地磁观测项目经理鲁尼弗莱博哈根(Rune Floberghagen)于2014年7月曾解释:“这种磁极突然倒转不是瞬间出现,而是在几千年或者几百年的时间内发生。这种现象在过去的历史发生过许多次。”  而且2014年7月,加州大学等机构于英国皇家《国际地球物理研究杂志》(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发表报告认为,78.6万年前的地球磁场活动曾在6000年内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后在100年间发生磁场两极倒转。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考特妮斯普莱恩(Courtney Sprain)说:“我们很惊讶,当时地球磁场的两极倒转速度很快。”  科学家根据目前的地磁减弱情况推测地磁南北极会在今后几千年间突然发生倒转。  伯克利分校的地质年代学中心主任保罗瑞尼(Paul Renne)教授表示,虽然尚不清楚将在何时突然发生下一次的地球磁场倒转,但人们需要多思考一旦发生后人类会遭受什么。
  • 买鱼先测核辐射,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在韩销售火爆!
    首尔东区为学校食堂提供的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日本宣布将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引发韩国民众强烈的担忧焦虑情绪。据报道,因为担心各类海产品会受到核辐射影响,危害身体健康,不少韩国民众选择购入“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市面上检测仪多种多样商家称需求在不断增加韩国一公司职员A近日在网上购入了一台价值3万韩元(约167元人民币)的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随着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日期临近,A对食用生鱼片产生了担忧。A说,看到广告宣传用检测仪可以检测鱼身上是否有辐射,于是选择了购入该仪器,“如果能够检测出没有辐射,就可以放心食用”。经营生鱼片店的B最近也花费300万韩元购买了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因为福岛核污染水事件引发的争议,光顾的客人越来越少,B一直在考虑转行。后来,B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视频,称一家生鱼片店在用便携式检测仪对鱼进行放射性检查后,顾客增加了。于是B购入了检测仪,将其视为“最后一根稻草”。B还认为,应该向客人们也广泛宣传使用放射性检测仪。在韩国,对放射性检测仪等设备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首尔铜雀区鹭梁津水产市场方面表示,正在配备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来进行水产品检查。首尔城东区也向区内35所学校食堂投入300万韩元预算,用以购买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某销售放射性检测仪的企业表示,由于担心福岛核电站污水排放带来的影响,有关水产品放射性检测仪的购买咨询大幅增加,“特别是生鱼片店经营者和水产业者,需求很大”。对鱼类等各种水产品产生的食品安全担忧在韩国蔓延,不少市民和个体户都开始在网上购买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等检测辐射的产品。但有专家警告说,这可能是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借不安心理来销售未经验证的产品。目前,韩国的网上购物平台正在销售多款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商家称,这些检测仪不仅可以测出服装、食品,甚至可以检测出空气中是否有放射性物质。市面上的检测仪从圆珠笔盖到手机大小,大部分都可以随身携带,价格在3万韩元至300万韩元不等。销售检测仪的相关人士解释说,把检测仪靠近水产品,就可以检测出放射性物质,也就是说,如果检测结果正常,就可以放心食用。韩国仁川综合鱼市场,买者寥寥专家解释:便携式检测仪无法检测鱼类内部辐射市面上销售的放射性检测仪真的能检测出水产品中的辐射吗?实际上,被核污染水浸透的鱼,在带皮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无法检测出辐射。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在检测放射性元素时,也要去除鱼皮,将样品切碎后放入专门检测仪器中3小时左右的时间。有人指出,只是把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放在鱼身上,很难准确检测出结果。有专家解释,如果想用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检测出水产品受到核污染,被检测的水产品至少要受到每公斤5000贝克勒尔(衡量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源的计量单位)的辐射污染。而食品药品安全处规定的标准值则是每公斤100贝克勒尔。另外,这些便携式检测仪只能检测出物体表面以及空气中不具有危险性的辐射。专家还指出,这些检测仪的更换周期也很短,使用6个月到1年时间就需要重新校准仪器。通过二手交易购买的仪器有可能无法正常启动。韩国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已持续一个月之久。人们大量囤积食盐已导致食盐供应短缺严重。韩国政府被迫释放食盐库存,来稳定食盐价格。据报道,除了食盐,韩国民众还开始囤积紫菜、裙带菜、凤尾鱼等水产品。尽管韩国政府自2013年起就禁止进口福岛地区的海产品,并于最近宣布维持禁令,但消费者仍然担心这些核污染水会流入日本领海并影响海洋生物。与此同时,也有些企业见缝插针,利用消费者的不安心理来营销。近日,韩国一保险公司以“因污水排放,国内癌症发病率将提高”为宣传,推销癌症保险。销售食盐、海带等水产品的企业也在增加,他们称自己销售的是“核污染水排放前的最后一批”,来引起消费者的不安。对此,韩国政府表示,将密切关注那些没有科学依据、制造消费者焦虑的商业行为,一旦在此过程中发现有违反消费者保护法的行为,将采取严厉措施。
  • 农药残留检测仪与传统检测方法的区别
    农药残留检测仪与传统的检测方法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以下是详细的比较:    1.检测原理与技术:    农药残留检测仪:主要基于酶抑制原理和光电比色法原理。通过测定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水解后产生的黄色物质在特定波长(如412nm)下的吸光度变化,计算出抑制率,从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    传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光谱法(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这些方法通常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或特征光谱来判断物质的组成和含量。    2.检测效率与速度:    农药残留检测仪: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特点。它能够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传统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复杂的样品预处理和较长的检测时间,不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3.检测范围与准确性:    农药残留检测仪:主要针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快速定性初筛检测,具有较低的检出限。    传统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多种类型的农药残留,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以及其他类型的农药。此外,传统检测方法通常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4.适用场景:    农药残留检测仪:适用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工商管理、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生产基地、超市、商场等部门的现场快速检测。    传统检测方法:适用于实验室环境下的精确检测和定量分析。    5.成本与便携性:    农药残留检测仪:成本相对较低,且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和操作,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传统检测方法:通常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成本较高,且设备笨重,不便于现场操作。    综上所述,农药残留检测仪在检测速度、便携性和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而传统检测方法在检测范围、准确性和精确度方面更具优势,适用于实验室环境下的精确检测和定量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点击此处可了解更多产品详情:农药残留检测仪
  • 无损检测仪器——射线标准起草工作启动
    全国试标委无损检测仪器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于2010年4月15日-16日在丹东召开无损检测仪器——射线标准起草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丹东华日理学电气有限公司、丹东市无损检测设备有限公司、丹东方圆仪器有限公司、丹东通用电器有限责任公司、丹东市东方晶体仪器有限公司、丹东通广射线仪器有限公司、丹东东方电子管厂、丹东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丹东荣华射线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丹东新力探伤机厂、丹东七宝电器设备制造厂、丹东东方仪器厂、丹东亚业射线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丹东辽东射线仪器有限公司、辽宁仪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十五家单位,参加本次会议的委员和代表24人。  本次会议由辽宁仪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会议由标委会秘书长李洪国主持并致欢迎词。秘书长李洪国系统地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并对目前标准化的重点工作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做了阐述和安排。  到会委员和代表对标委会归口的《无损检测仪器 工业X射线探伤机电气通用技术条件》、《无损检测仪器 工业X射线探伤机 通用技术条件》、《X射线晶体定向仪》、《无损检测仪器 工业软X射线探伤机》、《无损检测仪器 射线探伤用密度计》、《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无损检测仪器X射线应力测定仪 技术条件》、《无损检测仪器工业X射线检测系统》、《无损检测仪器 工业X射线图像增强器成像系统技术条件》、《无损检测仪器 X射线轮胎检测系统》十项行业标准的六项修订标准和四项制订标准草案稿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  1、《无损检测仪器 工业X射线探伤机电气通用技术条件》:增加“3.1.5电源电压波动”、“3.1.6电磁干扰” 修改了“3.4保护措施”等。  2、《无损检测仪器 工业X射线探伤机 通用技术条件》:增加了“3.1.6电磁干扰” 修改了“3.2技术性能”和“3.3安全与可靠性要求” 对“4 试验方法”进行了逐条逐句的讨论、修改 删除了“表3”中的“13”等。  3、《X射线晶体定向仪》:对“3.2使用性能”多处做了的修改 将“刻度显示型”删掉等。  4、《无损检测仪器 工业软X射线探伤机》:修改了“5.2.1环境温度” 增加了5.6.2对高压变压器的描述 增加了6.11.3.2的参照图表“表6”等。  5、《无损检测仪器 射线探伤用密度计》:修改了“4.1环境条件”和“4.3安全要求”等。  6、《无损检测仪器 工业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将表格做了简化,并根据产品发展及市场需要对表1、表2等做了详尽的修改。  7、《无损检测仪器X射线应力测定仪 技术条件》:修改了“4.1环境条件” 在“4.12散射线照射量率”中增加“参照GB22448-2008中3.1规定进行”并将“散射线照射量率”改为“散漏射线空气比样动能率” 将6.7中“射线照射量率”改为“散漏射线照射量率”等。  会议建议起草单位会后根据修改意见进行整理形成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全体委员和代表经过两天的共同努力使大会圆满结束。
  • 环境减灾二号F星成功发射!全天候、全天时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又添新成员
    8月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F星。环境减灾二号F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支持立项,由生态环境部与应急管理部联合牵头组织研制的业务卫星。该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十三五”立项的环境系列“2+2”星座(2颗光学、2颗SAR)正式组网运行,初步形成了多要素、全天候、全天时的中等空间分辨率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  环境减灾二号F星指标设计与环境减灾二号E星一致,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499公里,设计寿命8年。星上配置了5米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应急数据处理分系统两台有效载荷。其中,5米S波段SAR载荷具有受云、雨等天气影响较小的优势,可弥补光学卫星易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的不足,同时,成像空间分辨率/幅宽可分别达到5米/35公里或25米/100公里;应急数据处理分系统通过星上实时成像、热点区域信息快速提取及预处理,可大幅提升海上溢油等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卫星遥感数据保障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环境减灾二号F星将与环境减灾二号E星实现组网观测,使5米S波段SAR载荷数据获取和覆盖能力相比单星提升一倍,将有效弥补南方多云多雨地区光学卫星遥感有效数据的不足,大幅提升全天候、全天时生态环境遥感业务化监测能力。在水环境遥感监测方面,可针对浒苔、水华、溢油等突发环境事件、污染事故和重点风险源调查等提供重要的数据源保障,对海岸线变化、河流干涸断流等进行实时监测;在自然生态监测方面,可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监管,土地利用分类、植被长势监测以及生物量评估等业务应用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积极会同工程各参试单位,抓紧做好卫星工程在轨测试与应用评估工作,为有效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重要数据保障。
  • 来论丨别被“核辐射检测仪”收割“智商税”
    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导致核辐射检测仪在线上平台销售火爆。在一些线上销售平台页面,“核辐射检测仪”产品“本周增速”232%。产品界面显示,仪器可以测含X射线、贝塔射线等辐射,可测日本食品、化妆品、海鲜、矿石、大理石等。连日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引发关注,“如何防辐射”成为热门话题。继部分地区出现“囤盐”“囤水产”现象后,“核辐射检测仪”也成为“哄抢”的对象。商家在销售页面指出,该仪器可以检测日本食品、化妆品、海鲜等,就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制造销售噱头。单从“核辐射检测仪”的字面理解,这种仪器似乎很管用。在一些消费者看来,有了这样的“神器”,自己在购买和使用任何产品时,都可以先测一测,看看有没有核辐射,做到安全放心。但是,所谓的“核辐射检测仪”在日常生活中作用并不大,更像是一种“智商税”。专家指出,这些便携式检测仪只能检测出物体表面以及空气中不具有危险性的辐射。如果想用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检测出水产品受到核污染,被检测的水产品至少要受到每公斤5000贝克勒尔的辐射污染。而食品药品安全处规定的标准值则是每公斤100贝克勒尔。换句话说,水产品辐射污染远远还没达到这种仪器检测能力之前,就已经被有关部门禁止生产和流通了。所有普通消费者在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水产品,用这种仪器都是检测不出辐射污染的。如此情况下,此等仪器又有什么实际用处?再者,光有检测仪器不行,还得会使用才行。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张永清指出,放射性测量过程中,只有一个仪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适合的方法,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测量,不同的样品有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没有专业的知识,是很难有效使用的。对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问题,我们既要关注,也不必过于惊慌。事实上,对于日本核污染风险,有关部门早有严密的应对措施。早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我国就已经开始对日本福岛县等可能遭受核污染影响的日本进口食品进行入境管理。今年7月初海关总署表示,继续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10个县(都)食品,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严格实施100%查验,持续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监测力度,确保日本输华食品安全。8月24日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后,我国海关已经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要相信国家有能力应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保障国民的消费安全,不信谣、不传谣,不盲目跟风抢购。
  • 美研发出新型辐射监测仪器
    近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研发出一种新型的辐射监测及检测仪器,该仪器能更精确地检测出核环境下的放射性污染程度,同时,它的造价将低于以往产品,并且拥有卓越的检测速度。  目前,这种新型的辐射分光仪已获得专利,第一批产品也将于不久面世。而新技术也为阿维森纳设备公司带来了新业务,这个位于俄亥俄州的公司将依托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技术生产相关部件。相关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辐射分光仪将最终向全球推广,全球相关行业都能运用这种新技术。  据悉,每年用来处理核辐射污染地区的花费就达到数亿美元,而这主要是二战前后生产核武器所遗留下来的历史污染。这些地区包括华盛顿州汉福德原子能研究中心、南卡罗莱纳州萨凡纳河区的核废料场地以及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俄亥俄州立大学有害辐射防护学教授戴维汉拜表示,相比以往的检测仪,新型分光仪的工作效率将更高,它能同时检测并定量伽马射线和贝他射线,而在此之前,要想同时检测这两种射线,必须有两台不同的检测仪器和其他的化学测试,这是个相当耗时的过程。“新型设备能在15分钟内对检测对象给出精确结果,而以往这一过程需要半天,新设备不仅简化了流程,还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这一新型分光仪是戴维汉拜和阿比福森尼耗时10年的研究成果,阿比福森尼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副教授。新型分光仪能快速辨别出测试物中所含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数量。通过对土壤样本的检测,分光仪显示出该土壤样本含有铯137及锶90这样的污染物,而这些都是产自核反应堆中。此外,分光仪还能辨别伽马射线和贝他粒子,而这是鉴定污染级别的必要环节。  戴维汉拜称:“我们也能做到清除核辐射污染物,但是这个过程造价很昂贵,而从事我们这个领域的人都会对此发问,这种所谓的‘清除’到底能做到多彻底?因此,我们应该各尽所能去加大研发力度,并经常去进行精确性测试,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办法控制成本,这一切都有利于我们保护环境。”  戴维汉拜表示,这一系统最终能用于检测核能行业的辐射情况,同时也能应用于医学界的放射性跟踪研究。  俄亥俄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目前已与德克萨斯州的Ludlum设备公司签订合同,用以生产第一批设备,俄亥俄州立大学技术转让办公室也希望能获得许可证以用于商业开发目的。另外,分光仪的电子系统将由阿维森纳公司生产。
  • 核辐射检测仪网上热卖 买家多为日本人
    根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但凡有重大事件发生,商家的第一反应总会是能不能从中掘到金,这就是商家的逐利本能。这不,日本地震与核泄漏也给这些商家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与核辐射有关的商品大卖特卖,从核辐射检测仪到防辐射浴盐,从防辐射服到防辐射保健品,只要能打上防辐射标签的一概都不落,概念牌打得噼里啪啦响。  适合个人使用的最便宜300元  在一众核辐射有关的商品中,真正属于核辐射商品的恐怕就是核辐射检测仪了。核辐射检测仪是个小众的专业商品,因此很难在一般的卖场看到踪影,只有专业的仪器仪表市场才有销售,而因为这种商品销量小,因此又以网上销售居多。记者在华强北仪器仪表市场走访发现,确实有商家在销售该商品,但都会特意制作一个标签挂在铺面,否则一般人很难找到该仪器。  一销售核辐射仪的商户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是在网络店铺中销售核辐射仪,最近确实销量猛增,以前一个月也就卖两三台,3月份销售了16台。仪器仪表商城的汤先生说,他主打的个人剂量核辐射报警仪这个月除了线上销售增加,线下销售也猛增,约销售了一两百台。不仅如此,由于仪器热卖,厂家出现了缺货现象,价格也随行就市,从以前的900-1000元涨至1200元。  “订单主要来自日本。”汤先生说,很多买家都是在深圳生活的日本人,或是日本人的中国朋友,他们买这个仪器是寄回日本给家人或朋友使用,还有部分香港人购买,自己使用的中国买家也有一些,主要来自距离日本比较近的大连等东北沿海地区。据他介绍,这种仪器以前的销售对象是医院放射科或一些研究机构,个人购买几乎没有,最近半个月的买家几乎都是个人。  据悉,核辐射检测仪的型号约有十多种,外形小巧、适合个人使用的检测仪的价格从300-5500元不等,但在近期均销售不错。  防核辐射商品多数是炒概念  除了核辐射检测仪,记者搜罗到的其他核辐射相关商品则多数是打概念牌,自我炒作。这些商品包括防核辐射服、防核辐射口罩、防核辐射空气净化机、防核辐射保健品、防核辐射化妆品等类别,这些商品均有防核辐射的标签,声称能防核辐射,但价格又很便宜,与一般同类商品无异。  防核辐射服可以从头武装到脚,价格却五花八门,高至3万元的有之,低至36元的更多,而销量比较大的也是这种价格低的防护服。防核辐射口罩的销量也比较大,价格最低不到1元,一般价位集中在3-5元,而专业的防核辐射口罩价格在4000元左右,当然,最近销量较大的是价格低的商品。  深圳四海劳保公司告诉南都记着,该公司近期销售了3000余件防核辐射口罩。深圳华安劳保用品公司负责人则表示,最近买家对于口罩、安全帽的询价比较多。  而大坪劳保用品经营部负责人则表示,目前市面上的专业口罩为防尘、防毒气功能,没有听说过能防核辐射,“但是有口罩隔离,可能也能对核辐射起到一点作用。”据他介绍,几十元的防护服都是无纺布材料制作,可以说是一次性用品,只能起到防护浅层次污染的灰尘、液体、气体、粉尘、农药等作用,到那种污染重的区域也不管用。  据劳保业人士介绍,现在市面上出现的防辐射产品,多数都是打概念牌,即使真能防辐射,也只能防手机、电脑等物品的电磁辐射,比如孕妇防辐射服,因为国内还没有针对防核辐射服装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因此,目前热卖的所谓防核辐射用品多数可以判断为虚假。
  • 搭“核辐射”顺风车 电磁辐射检测仪热销国内市场
    北京市环保局首次公布京城辐射环境信息引起市民对于生活环境中辐射指数的关注,部分市民还自购仪器自行测量电磁辐射。23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测试仪器技术标价不一且规格混乱,还有人借“核辐射好帮手”推销。相关专业人士表示,市民自测辐射行为并不可取。  检测仪称能测“核辐射”  热销辐射测试仪、钻石信誉电磁辐射检测笔、台湾原产电磁辐射测试仪……在淘宝网输入“辐射”二字,各种广告语扑面而来。日本地震后,平日无人问津的辐射检测仪搭上了“核辐射”的顺风车,销路大开。仅以电磁辐射测试仪为例,这种仪器价格从八九元到上百元、上万元不等,一款声称从德国进口的标价36000元。而一款198元的家用测试仪一个月内竟卖出182件,还有一款来自香港的电磁辐射检测仪称是“核辐射好帮手”。而据专家介绍,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与核辐射无关。  再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产品的各种技术指标也不尽相同。有的仪器测量频宽是50赫兹到3000兆赫兹,也有仪器的频宽为50赫兹到5000兆赫兹,有些厂家自行规定了低频和高频,低频为5赫兹到40万赫兹,高频则为30兆赫兹到2000兆赫兹。不仅如此,仪器误差也不同,有的是3%,有的是5%。  而专业人士指出,应该根据辐射源的频率来选择测试仪的频宽。而对于低频和高频的区分,厂家的划分也不科学。一般来说,超低频有不同限值,用的较多的是50赫兹或者100赫兹。高频则是10万赫兹到30兆赫兹,30兆到300兆为超高频,300兆到30万兆属于微波频率。  专业机构1500元起测  目前,北京市环保局并无附属的对外测试电磁辐射的单位,市场上活跃的一般是第三方检测机构。  “主要是测‘房’测‘站’。”一家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测的数据大多是用来打官司用的,有测小区附近的高压线电磁场的,有测机房和设备的,还有居住在变电站或者手机基站附近的居民也要求测试辐射环境。他们一般会根据客户所处的地段和要求,测量出电场或者磁场强度、功率密度,并出具一份报告。  这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因为个人测试的数据并未经过CMA国家计量认证,不具有法律效力,居民打官司时还得请专业公司来测。  由于是专业测试,这些机构的开价也不低。北京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技术中心工作人员透露,他们测试一般3个点起测,一个点500元,一次至少1500元。另一家检测机构谱天测试中心同样是3个点1500元起测。工作人员还“关照”记者:“如果个人测,我们能优惠点。如果是开发商或者物业委托,就走对公价格,自然要贵点。”据了解,该机构给小区做一个环境评价,平均价格是3万元到4万元。  电磁辐射环境有国标  对于自测电磁辐射行为,专业人士指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北京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技术中心的一位金姓工程师告诉记者,检测设备购买后得先拿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做检定,之后才会使用,使用过程中也会按固定周期拿去检定,以保证仪器的灵敏度。市民个人购买仪器检测,在准度上就无法保证。  那么,什么样的辐射环境才算正常?环保部颁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指出,在30兆赫兹到3000兆赫兹这一公众最敏感范围内,电磁场功率密度的标准限值为0.4瓦每平方米,低于这一数值才比较安全。关于超高压选变电设置的工频电场、磁场强度限值,我国推荐0.1毫特斯拉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金工程师还建议,市面上的各种电磁辐射测试仪器良莠不齐,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性能差别很大。且电磁辐射受环境影响因素很大,即使误差较大也难以识别,测出来的数据并没有说服力。如果真有这方面需要,建议市民邀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去测试。  相关链接:  受日本核危机影响 核辐射检测仪器需求大增  韩国没有可批量检测商品的大型核辐射检测设备  日本强震 韩国“哄抢”核辐射测量仪
  • 科学家研制辐射检测餐盘和过敏原检测仪
    最近,关于食物安全的话题再度一次次地拷问人们的神经,先是日本核危机,让所有与日本沾边的食物和用品似乎都沾染上放射性元素,谈核色变,然后咱国内的天才化学家们也不甘人后,先后发明了染色馒头等高级货,一时间,我真不知道到底哪些东西能吃了——我只好求助于设计师们,看他们能否拿出些能让我更放心进食的工具来:     1、辐射检测餐盘:来自Nils Ferber的设计,餐盘上嵌着三圈环状OLED发光体,背面是辐射检测仪。如果放入盘中的食物是安全的,这些餐盘和普通盘子不会有区别,而一旦食物已经被放射性元素沾染,那么光圈会被点亮,从最轻微的一根光圈,到超过预设量的三根光圈(第三根是红色的)——当然了,我若是你,只要亮起一根,我就打死也不会再吃这些东西了~      如果开始亮起红色圈,那么这款食物的放射性,就超过预设值了——所以,爱稀奇觉得,根本就没必要设置3个圈,如果第一、二个光圈也意味着有一定的放射性(哪怕极微量),谁还会去吃呢?  2、食物过敏原检测仪(下图):事实上,尽管福岛发生了这么大事故,食物自带放射性的案例还是挺少的。相较而言,你我普通人更应该防备的也许是过敏——很多食物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让人浑身疙瘩,甚至致人于死命。如何最快速判断食物是否含有过敏原?设计师Erik Borg和飞利浦公司合作,打算开发一款很便携的食物过敏原检测仪,能通过某种方式对食物进行检测,然后在屏幕上显示检测结果。    如果你不幸是过敏体质,那么你一定要随身带好这件宝贝了,像古代大侠用银针试毒那样,每上一道菜就检测一次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