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试装置

仪器信息网中试装置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中试装置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中试装置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中试装置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中试装置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中试装置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中试装置相关的解决方案。

中试装置相关的资讯

  • 山东着力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和中试装置开放共享 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注入新动力
    8月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山东加速推进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重大科技创新情况。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和中试装置开放共享,能够增加科技创新资源有效供给,减少仪器重复购置、闲置,便于企业链接会聚科技人才团队,降低企业创新成本。“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能够通过支付非常少的成本,共享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高效开展新产品研发、新技术验证,以此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注入新的动力。”省科技厅副厅长梁恺龙说。据介绍,我省2005年启动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工作,搭建了山东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网,目前入网的价值10万元以上的仪器有1.8万多台,入网会员单位近4万家。近日,我省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型科研仪器及中试装置开放共享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加力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和中试装置开放共享。《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大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力度,优化提升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网功能,到2026年年底,入网大型科研仪器达到3万台,仪器设备原值达250亿元,入网数量和仪器设备原值均达到全国前列。《若干措施》特别提出要强化使用单位支持激励,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共享大型科研仪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以创新券形式获得40%—60%的补助;对省内仪器资源无法满足需求,使用省外设备产生的费用,也可获得创新券补助。同时,将实现创新券“免申、即时”使用,针对后补助形式兑付创新券存在的流程较为繁琐、兑付周期长等问题,升级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创新券将以优惠券形式嵌入,实现直接抵扣,审核频次由“一月一审”变为“一单一审”,实现“免申即享”“即时兑付”,大幅提高创新券补助申领效率。《若干措施》提出,加强政策激励与管理。对开放共享程度高、服务质量好、用户评价高的设备供给方,省科技厅将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提高供给单位服务的积极性。同时,按照“应入网尽入网”的原则,推动各级财政资金购置的30万元以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全部入网管理。据统计,我省大型科研仪器和中试装置主要集中在高校,高校拥有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6614台,占全省的54.4%。“推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市场化运营,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符合条件的服务收入不上缴国库,留归单位纳入预算管理。”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王永振说。在推进中试基地开放共享方面,我省将对省级中试示范基地每年开展绩效评价,根据其上年度对外开展中试服务绩效给予最高200万元奖补支持。梁恺龙介绍,《若干措施》提出鼓励中试设备开放共享,将系统梳理分散在高校院所、企业等各类单位的中试设备资源,对符合条件的中试设备资源纳入开放共享服务网管理,从机制上解决中试平台开放性不足,中小企业建不起、用不上的问题,打造“中试+”生态。“推动科研仪器共享对促进我省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是多维度的。”梁恺龙介绍,近5年来,我省享受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和创新券补助的中小微企业,有74%通过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1285家中小微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 总站PM2.5切割效率测试装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p  PM2.5质量浓度监测的准确性高度依赖切割器的切割性能,怎样能证明所切割的是“PM2.5”广为公众关注。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联合中国计量院开展技术攻关,共同设计建设了多通道PM2.5切割效率测试计量标准装置”,并成功实现了测试的业务化应用。/pp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空气颗粒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653-2013)及美国环保署等国际环境保护机构均要求PM2.5质量浓度监测仪器配套的切割器50%切割粒径(Da50)在(2.5± 0.2)μm范围内、捕集效率几何标准偏差σg在1.2± 0.1范围内,以保障监测目标物是符合定义的“PM2.5”。建设符合计量学量值溯源特性且能实现业务化应用的PM2.5切割效率测试装置,一直是大气环境监测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总站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加强技术合作,共同设计建设了多通道PM2.5切割效率测试计量标准装置”,通过发生可溯源到我国计量基标准的标准空气动力学粒径的PSL粒子(GBW13642 ~ 13649),并采用气溶胶粒径谱仪对切割前后的PSL小球数量浓度进行测定,拟合反S型曲线,计算被测切割器Da50和σg。/pp  经过反复设计修改、测试和优化,解决了大粒径粒子发生困难、上下游一致性不稳定等技术问题,总站于2020年初完成系统建设,并开展了系统稳定性、上下游一致性和多个旋风式切割器切割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套系统具有测试时间短(3小时内完成一次8粒径测试)、一致性好等优点。与单/多分散发生器发生氯化钾等粒子、飞行时间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测试等方法相比,该系统测试的动气动力学直径结果可通过标准粒子直接溯源到我国的计量基标准,具有计量溯源性完整的优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f34dd08d-2855-49f6-9b55-a775f9795507.jpg" title="图1.jpg" alt="图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某品牌旋风式切割器切割效率曲线图(Da50=2.52μm,σg16=1.14,σg84=1.21)/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bcdb99b0-5d5e-44e2-99cc-72ea6de1c8ed.jpg" title="图2.jpg" alt="图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生态环境监测计量中心工程师开展装置调试与切割器测试/span/pp  下一步,总站将依托该装置开展国家环境监测网常用中低流量PM2.5切割器性能测试工作,待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发布后启动计量建标工作,并进一步研发多分散原理的切割效率测试装置和PM1切割性能测试方法。/pp  PM2.5切割效率测试装置的成功研发和业务化应用,会为说清切割的是否是“PM2.5”起到关键作用,并将为设备生产商研制性能优良的切割器、监测部门使用合格的监测设备、监管部门查处使用影响PM2.5监测质量的切割装置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为提升环境空气监测网数据质量起到积极作用。/p
  • 合肥研究院在ITER大口径磁场耐受测试装置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电源及控制工程研究室高格、蒋力课题组博士后黄亚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大口径磁场耐受测试装置线圈偏移对性能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工业电力电子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上。托卡马克装置周围环境磁场对磁敏感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作用,不同强度的磁场会影响器件设备的正常工作。大口径磁场耐受测试装置作为能够解决强磁兼容测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备受研究关注,该装置是由多组线圈组成的磁场发生系统,设计及安装过程中的线圈偏移会造成内部测试区域磁场性能的改变。为了研究线圈偏移与磁场性能的关系,科研人员针对3组线圈18个自由度的偏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单、多个变量的影响情况,从磁场分布数据的规律改进了计算方法,完成了多参数下最大允许偏移的快速计算,同时搭建实验平台,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研究以大口径磁场耐受测试装置为对象,研究线圈偏移对磁场均匀性造成的误差。根据系统原理,通过坐标变换阐述了线圈偏移引起的磁场的计算方法;讨论了单线圈和两个线圈在不同位置和角度偏移组合下的磁场性能分布;最后在偏差变量较多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确定设备线圈允许偏移的合理方法。同时针对各种偏移,总结了允许偏移量和误差的公式,便于计算出所需误差的允许偏移量,为实际安装相关设备提供了理论依据。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和安徽省自然基金的支持。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896766 图1:托卡马克装置周围的磁场分布图2:大口径磁场耐受测试装置
  • 年产500吨聚碳酸酯中试技术研发成功
    我国自主研发成功“年产500吨聚碳酸酯中试研发技术”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近日,从“铜城”白银传来好消息,由中国兵器集团甘肃银光聚银公司和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联合开发的“年产500吨聚碳酸酯中试研发技术”获得成功,该成果填补了国内一步光气界面法聚碳酸酯生产技术的空白,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来自国内该领域的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 聚碳酸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电气、电子和国防领域。我国是全球聚碳酸酯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由于关键技术工艺一直为少数发达国家垄断,国内尚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和工业规模的生产装置,长期依赖进口造成了极不协调的供需矛盾。 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是西部重要的聚氨酯原料基地,拥有国内最大的TDI生产线。聚碳酸酯项目是甘肃省政府和中科院科技合作的结晶,在取得工艺技术路线、合成反应条件、产品理化性能等小试成果的基础上,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科院、甘肃省和白银市科技部门及企业共同投资2100多万元,经过两年的攻关,建成年产500吨聚碳酸酯中试装置,在工艺、设备、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2008年10月生产出合格产品。 据该项目组长、聚银公司总工程师马建军介绍,聚碳酸酯中试研发,攻克了树脂反应和后处理等关键技术瓶颈,获得了一系列工程化数据,为开发万吨级聚碳酸酯工艺软件包奠定了基础,加快了产业化大生产进程。 更多阅读 年产500吨聚碳酸酯装置可行性报告通过评审
  • 大连化物所孙剑团队“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试技术”被评世界首创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在上海召开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珠海市福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1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试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属世界首创,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开辟了二氧化碳综合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该技术中试装置已在山东邹城工业园区开车成功,可生产出符合国VI标准的清洁汽油产品。大连化物所孙剑研究员在会上代表研究团队作了工作研究报告及查新报告,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试技术的研发历程。他介绍,二氧化碳加氢转化制液体燃料和化学品,不仅可实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还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储运,同时也为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实现“双碳”目标等提供新策略。但是,二氧化碳的活化与选择性转化极具挑战。国内外技术路线多集中于合成低碳化合物,若能利用该过程选择性生产高附加值、高能量密度的烃类燃料,将为推进清洁低碳的能源革命提供全新路线。该工作得到了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兴辽英才等项目资助。目前,该团队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生产成套技术,为后续万吨级工业装置的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由大连化物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DNL19T3组)孙剑、葛庆杰和位健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017年开发了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技术,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并被《自然》(Nature)杂志选为研究亮点。该技术历经实验室小试、百克级单管评价试验、催化剂吨级放大制备、中试工艺包设计等过程,于2020年在山东邹城工业园区建设完成了千吨级中试装置。装置累计完成各项投资四千余万元,并陆续实现了投料试车、正式运行以及工业侧线数据优化,于2021年10月正式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连续72小时现场考核。经连续 72 小时现场考核表明:循环比 2-4,二氧化碳转化率 85.1%,汽油选择性 76.1%,二氧化碳单耗 4.3 吨,氢气单耗 0.59 吨,汽油产品辛烷值、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达到国 VI 标准。评价专家组最后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属世界首创,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开辟了二氧化碳综合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取得了如下主要创新成果:(1) 创制了 Na-Fe3O4/HZSM-5 复合催化剂,通过多活性位点协同耦合应用于一步法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的工艺,实现了汽油的高收率合成,催化剂制备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2) 研制了高效等温固定床二氧化碳加氢反应器,通过导热油同向换热和尾气循环的集成应用,可大幅提升二氧化碳转化率和汽油选择性,满足了节能减碳的生产要求; (3) 开发了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新工艺,可在温和条件下生产以高辛烷值异构烷烃和芳烃为主要成分的国 VI 标准汽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项目处赵明处长总结发言中指出,石化联合会科技部近年来一直关注碳减排技术的开发,未来也将继续在全行业内开展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 上海比朗公司首家推出“气体光催化装置”
    Bilon品牌自2007年推出以来,一直不断地进行着技术的改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着高品质的检测产品。继2010年7月推出Bilon光化学发反应仪,Bilon家族再度创新,于2011年8月,上海比朗公司首家荣耀推出BILON-R-BA型&ldquo 气体光催化装置&rdquo ,该装置系统由反应系统和分析系统组成。配合我公司生产的光化学反应仪可完成气体的在线反应。气体光催化装置特征 气体光催化装置是一全密闭的反应器,其内部装有200mm*100mm大小,外部可调节高度的支撑块,测试样片放置在支撑块上。支撑块上方有一与其平行的光路窗口,反应器外部的紫外光通过此窗口照射到样片表面。通过调节支撑块的高度使得样片表面与窗口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反应气只能在样片表面和窗口之间通过。光路窗口材料可选用石英玻璃或硼玻璃。 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测试是在连续流动反应装置中进行,反应装置由反应气供应、光源、光催化反应器组成。由于反应物浓度很低,因此构成装置的材料必须满足低吸附性呵抗紫外线的要求,测试装置原理图见下图。产品详情请咨询:上海比朗仪器有限公司www.sh-bilon.com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988号7号楼5楼Tel:021-52965995/52965969
  • 扬州光电产品检测中心完成UL790光伏组件燃烧装置审核
    扬州光电产品检测中心完成UL790光伏组件燃烧装置审核及验收,目前已经投入使用。通过此次审核认证,扬州光电产品检测中心已经具备了成套光伏产品的检测能力,弥补了在华东地区无该测试项目的空白,该中心已被认定为全国第一家获得CBTL国际认可的光伏检测国家实验室。通过此项国际认证后,包括扬州在内的中国光伏产品不出国门便可接受&ldquo 国际标准&rdquo 的质量技术检测,其获得的认证证书也将在国际范围内得到承认。莫帝斯燃烧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的UL790燃烧测试装置,完全可以满足UL790标准中各项检测项目,是目前开展该类测试项目的最佳选择。www.firetester.cn
  • AURA Controls 发布高纯气体自动切换装置EXD
    压力和过程控制技术的世界领导品牌AURA Controls于2015年5月18日发布了一套精确度高、稳定性强的气体转换系统AURA EXD series。此系统能实现两个高压气源之间的自动切换,在对供气要求严格的应用过程中保障不间断气体供应。  AURA EXD series自动压差转换系统设计用来实现为重要的应用过程和要求严格的过程环提供持续的高纯气体供应。EXD非常适合色谱应用、样品采集和实验室设备中载气和校准气的气体输送。  此经得起考验的转换技术能通过定压阀装置提供失效保护程序,使终端用户能在不终止系统工作的情况下更换储气装置,同时也能延长每罐气体的使用时间。这项专利转换技术还可实现最大化的使用钢瓶气体,在气体将用尽时装置通过从每个储气装置抽取更多气体来增加流速 ,也能保障两个储气装置不会同时用竭。  EXD的全套接口可以灵活的运用于特殊需要的装配、冲洗等应用过程,隔离阀入口压力最高达3000psig。AURA EXD调节阀在100%洁净室中装配,整个系统全部经过了氦气检漏,也为氧气服务做过了清洁。AURA EXD series编译:郭浩楠
  • 慈溪查处尾气虚假检测 有人临时安装污染控制装置
    p  核心提示: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临时安装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的办法蒙混过关通过检测,一组进入市凯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排气检测站蹲点暗访,环保执法人员对其询问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24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a19bae9f-a891-4417-988e-aefc88f55f24.jpg" title="1.jpg" width="450" vspace="0" border="0" hspace="0" height="324"//pp  因为排气检测不合格,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临时安装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的办法蒙混过关通过检测,然后再把装置拆卸。/pp  昨天,慈溪环保、运管、公安三部门联合展开突击行动,打击机动车排气检测中以虚假手段蒙混过关的违法行为。/pp  strong兵分两路,明查暗访/strong/pp  当天上午,执法组分两组分别展开行动,一组进入市凯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排气检测站蹲点暗访,另一组来到汽车修理店展开明查。为了不打草惊蛇,两组执法人员均便装出行。/pp  根据此前摸底了解,一些尾气检测不合格的车主通过“黄牛”引路把车开到附近汽修店,安装污染控制装置。/pp  上午9时,在“小聂汽修”店内,一辆黑色轿车悬在半空,维修工正钻在车底安装排气管,旁边放着刚换下来的排气管。环保执法人员对其询问时,对方称只是在安装测试。然而,当运管部门要店主聂某出示经营许可证时,对方却无法出示。/pp  原来,半年前这家店因超范围经营已被扣证,前事未了,聂某又在无证经营了。执法人员把聂某和维修工带上运管执法车,对其进一步询问笔录。/pp strong 行动拉网,双线收获/strong/pp  “有人在半路上拆卸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被我们抓到了。”9时50分,从暗访组传来消息,记者立即跟随检查组前往现场。在离检测站不远的展腾路上,一辆厢式柴油小货车正停在一家企业门口。/pp  据现场环保执法人员介绍,9时20分左右,暗访组在检测线蹲点时,发现这辆货车“颗粒物烟度”两次检测数据均为零,虽然按规定通过了检测,但这个“异常数据”引起了执法人员的警惕。暗访组立即派车辆跟踪。/pp  果然,车子开出没多久就停在了半路,很快来了名男子,动作麻利地拆起了净化装置,被随后紧随的环保执法人员抓个正着。/pp  “这辆车子昨天没通过尾气检测,车主让人临时安装了柴油颗粒物捕捉器,通过检测后今天又让他拆下来。”环保工作人员说,不法分子通过临时装卸净化装置牟利。/pp  慈溪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联合执法行动旨在严厉打击用弄虚作假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测的违法行为,有效遏制机动车维修单位的违法经营行为,把不法分子的气焰打压下去。/pp  接下来,环保部门还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同时要求慈溪市凯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加强管理,严防排气检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确保慈溪市大气环境质量日益得到改善。/p
  • 863计划项目“生物质制清洁燃料关键技术与示范”通过验收
    p  近期,科技部高新司组织专家对“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项目“生物质制清洁燃料关键技术与示范”进行了验收。该项目由东南大学牵头,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pp  该项目通过对生物质进行热化学转化、化学催化等方法制备液体燃料,拟突破品味提升、产品提纯、规模化生产及液体产品在动力装置中的运行验证等关键核心技术,打通工艺路线,提高转化效率,开发高效低能耗生产装置,形成数个大规模生物质制备高品味液体燃料的示范工程,为我国进一步拓展生物质能应用领域奠定技术基础。/pp  经过三年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开发了千吨级生物油加氢制取含氧液体燃料中试装置,制备的含氧液体燃料能够与汽柴油混合使用 建成了百吨级利用生物油制备燃油中试装置,油品转化率达到95.3% 建立了规模为1000吨/年的以生物质为原料水解生产乙酰丙酸乙酯联产糠醛中试装置,形成了3000吨/年生产工艺包,完成了系列生物质柴油替代燃料配方设计和生产。完成了1000吨/年规模乙酰丙酸酯化工艺中试,酯化收率达到91.76%。建立了年产10000吨生物油和6000吨炭粉的生物质稳定热解制备生物油示范工程,生物油产率52.3%,开发了100kg/h生物油催化调试中试装置和处理能力为12kg/h的连续进料中型浆态床生物油临氢精炼制备车用燃料试验装置等。/pp  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完成了合同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同意通过验收。/p
  • 谱育科技亮相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测试装备创新发展论坛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共同承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测试装备创新发展论坛”在湖南长沙圆满落幕。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仪器制造领先代表参与本次论坛及展览。谱育科技携全新质谱、光谱、色谱、前处理等自主创新研发成果亮相大会现场,聚焦高端科学仪器,探讨创新应用。谱育科技技术总工 姚继军博士受邀参会,分享了“国产质谱在常规检测和科研应用中的创新案例”,提到了仪器常规检测的效率、实时性、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常遇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总结;并强调,在科研应用中,产品技术的创新和客户应用需求可相辅相成,助力国产质谱不断的优化迭代。谱育科技拥有科研创新和深度定制的能力,可解决通用仪器行业缺乏创新、满足不了行业个性化需求等难题。论坛当日,姚继军博士还参加了大会同期举办的 “测试装备创新发展”主题圆桌论坛,与政府部门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们一起探讨了国内检测装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共商发展战略,共倡科创中国的建设决心。秀国产质谱成果 EXPEC 本次论坛同期举办的成果展览活动上,谱育科技全方位展示了EXPEC 7350 三重四极杆ICP-MS、 EXPEC 5231 GC-MS/MS、EXPEC 5210 LC-MS/MS、EXPEC 790S超级微波消解仪、EXPEC 3500 便携GC-MS等自主创新的高端科学仪器,获得现场的专家老师、参会代表们的热切关注。获专家领导点赞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以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湖南省分析测试协会、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的专家领导纷纷莅临谱育展台,对谱育在高端分析仪器领域实现的重大突破表示肯定,希望谱育可以坚持创新,积跬步以致千里,用更优质的产品在业内发挥带动作用,用更尖端的技术持续推动社会发展。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崛起谱育科技现已拥有较完整的质谱、色谱、光谱、理化等分析检测技术及气体、液体、固体等进样前处理技术,研制了实验室分析、现场化分析(便携、在线、移动)、自动化分析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组合,持续推出技术领先的系列产品,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专用化的科学分析解决方案。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谱育科技将坚持“自主研发、持续创新、深度定制”的核心理念,突破技术壁垒,推开外部阻力,做科技强国的筑梦者,做国产仪器崛起的践行者。
  • 澳大利亚发布了太阳镜和时装眼镜的指南
    2013年6月,澳大利亚发布了太阳镜和时装眼镜的指南。指南给出了太阳镜和时装眼镜的强制性标准、需要强制性符合的要求、消费者保障、供应商的职责等。  其中指出太阳镜和时装眼镜强制性的标准为AS/NZS 1067:2003《太阳镜和时装眼镜》。该强制性标准要求:  1.结构要求  (1) 镜片和框架不应有锐边锐角,以防止在使用时可能引起伤害   (2) 太阳镜和时装眼镜的镜片应牢固和安全地安装在镜框上‘  (3) 太阳镜(时装眼镜除外)必须最少:  成人的太阳镜必须含有40 mm宽和28 mm高,距离中心至少为64mm的两个椭圆   儿童的太阳镜必须含有34 mm宽和24 mm高,距离中心至少为54mm的两个椭圆。  2.性能要求  (1)光和紫外线透过要求  (2)太阳镜镜片的色匀性要求  (3)太阳镜镜片的密度符合性要求  (4)太阳镜镜片的着色  (5)平面偏振  (6)镜片的变光  (7)光强度  3.标识要求  所有的太阳镜和时装眼镜均需要符合以下的标识要求:  (1)确定制作商和销售商的身份   (2)依据下表确定的镜片的类型和描述镜片类型描述额外的信息要求标识要求0时装眼镜-非太阳镜非常低的太阳强光减弱部分的UV防护无无1时装眼镜-非太阳镜有限的太阳强光减弱部分的UV防护NOT SUITABLE FORDRIVING AT NIGHT无2太阳眼镜中度的太阳强光减弱良好的UV防护无无3太阳眼镜高度的太阳强光减弱良好的UV防护 无无4太阳眼镜-特殊目的非常高度的太阳强光减弱良好的UV防护MUST NOT BE USEDWHEN DRIVING此标识至少高5 mm  此外,变色太阳镜的镜片需标识“PHOTOCHROMIC LENSES”,若其在暗处能达到0号的要求,则其应标识“NOT SUITABLE FOR DRIVING AT NIGHT”。  详见:  http://www.productsafety.gov.au/content/item.phtml?itemId=1001474&nodeId=8caf0a7010a45fa3b39addd9a979cae0&fn=Supplier%20guide%20-%20Sunglasses%20and%20fashion%20spectacles.pdf
  • 321万!岛津等中标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2021年统购实验测试装备——001包: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一、项目编号:WKZB2111BJC300672/001(招标文件编号:WKZB2111BJC300672)二、项目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2021年统购实验测试装备——001包: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三、中标(成交)信息供应商名称:北京麦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苑155号院内西楼308室中标(成交)金额:321.0000000(万元)四、主要标的信息序号 供应商名称 货物名称 货物品牌 货物型号 货物数量 货物单价(元)1 北京麦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详见分项报价表 详见分项报价表 详见分项报价表 详见分项报价表 详见分项报价表
  • 大连化物所“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和副研究员刘艳廷团队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技术”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石化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主持,深圳大学骆静利院士担任评价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魏飞担任评价委员会副主任。科技成果评价现场会上,邓德会作了题为“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技术”的工作报告,介绍了技术背景、技术路线、创新点和知识产权情况等。评价委员会专家详细审查了报告及相关鉴定材料,并与研发团队就科学技术问题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研发团队开发的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新技术,主要利用碱性电解水产生的废热作为海水低温制淡水的热源,将碱性电解水系统与海水低温淡化技术进行耦合集成,创建废热回收系统,实现了热量的高效利用。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基于铠甲催化剂的25千瓦级海水制氢联产淡水中试装置。2023年12月19日至22日,石化联合会组织专家组对该中试装置进行了连续72小时考核。该装置实现了以海水为原料高效电解水制氢联产淡水,碱性电解槽直流电耗≤4.2kWh/Nm3H2@2300A/m2,氢气产能91.2 Nm3/d,氢气纯度≥ 99.999%,产生的淡水在满足自身电解需求的基础上,联产淡水29.3 kg/d,电导率≤ 20 μS/cm,盐度≤ 0.01 ppt。与传统电解水制氢装置相比,该装置的电能利用率提高了13.9%。最后,评价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技术创新性强,指标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工程化开发进程,早日建成工业示范装置。
  • 重庆:研制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工业CT等校准装置
    日前,重庆市印发《重庆市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了计量发展主要指标。其中明确指出,到2035年,计量装备国产化替代率要大于等于95%。《规划》强调要加快溯源技术及计量装备研究。重点面向先进制造、贸易结算、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及养老、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溯源技术和计量装备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结合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加强标准化、智能化、高精度计量器具的研制应用,提升重点领域计量装备国产化率以及国产计量装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其中,在先进制造领域,重点开展微纳米几何特征参量计量、发动机复杂部件失效定量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多参数仪器设备、无线传感器等计量技术方法、装备和技术规范研究。《规划》提出要服务高端仪器仪表发展和精密制造,涉及五方面服务高端仪器仪表发展和精密制造重点工作。其中明确提出在高端通用计量检测装备方向,重点研发面向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端通用计量检测装备,开发发动机运行试验平台性能评价系统,研制大齿轮多参量计量标准器具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工业CT等校准装置。《规划》原文如下:重庆市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提升计量能力和水平,全面开启全市计量事业发展新征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编制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计量工作,全市计量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计量基础建设、产业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已建成5个国家级计量检测中心,计量检定和校准服务项目超过2300项,强检计量器具检定覆盖率达到95%。计量整体能力实现西部领先,计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给计量体系带来的全新挑战,我市高质量发展需求与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新技术领域计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部分产业计量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区域间计量能力和水平差异较大,计量社会共治格局尚未实质性确立。推进计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计量基础研究,强化计量应用支撑,提升全市整体计量能力已成为提高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把计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计量创新能力、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着力提升供给质量,为谱写全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科技引领、创新突破。强化科技创新对计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计量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兼顾区域、领域、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攻克计量领域“卡脖子”技术,加速计量测试装备研发和国产化替代,推动计量产学研协同创新,更好激发产业增长潜力,提高计量创新链整体效能。——坚持需求牵引、供需联动。把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计量工作的出发点,围绕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问题,明确计量技术研究重点和计量服务发展方向,加强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强化计量服务支撑,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计量发展新机制。——坚持政府统筹、市场驱动。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加强政府对计量发展的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将政府调控重点放在系统培育产业健康生态、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计量机构在技术路线选择、服务领域布局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系统协同、融合共享。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积极性,着力完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计量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着力发挥计量的技术服务保障作用,强化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协同服务和综合应用。坚持将融合发展贯穿始终,有序推动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计量发展新生态,合力开创计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一代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基本建立,计量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计量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计量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充分激发计量技术机构科技创新活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重点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完成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方向性的基础理论和战略发展课题研究,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测量实验室,搭建一批产业契合度高的计量科研服务和成果转化平台,加快推进全市计量技术能力提升。——计量服务保障效能日益提高。计量在全市重大战略中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更加突出,计量测试服务能力基本覆盖重要产业发展领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研制一批专业计量测试装备,形成一批专用计量测试方法和技术规范,计量服务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体系日趋完善。——计量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实施一批计量基础能力提升重点工程,在计量标准体系建设、标准物质研制、机构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区域协同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加速计量基础再造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统筹推进锻长板强优势和补短板蓄后势,全面提高计量基础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计量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持续深化计量监管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计量监管体制,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体制转变。强化计量技术规范制定修订,探索构建新型计量监管模式,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展望到2035年,全市计量科技创新水平与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计量整体能力跻身全国领先梯队。全面建成现代化计量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形成计量社会共治格局,区域计量能力高效协同发展。专栏1  计量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2020年2025年2035年指标属性1主持及参与编制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项)61030预期性2编制地方计量技术规范(项)5780110预期性3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计量科研项目(项)2510预期性4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计量科研项目(项)62686预期性5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项)84710001200预期性6建成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个)026预期性7建成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个)0610预期性8建成国家级计量检测中心/站(个)568预期性9建成国家计量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个)014预期性10计量装备国产化替代率(%)80%≥85%≥90%预期性11强检项目建标覆盖率(%)78%≥85%≥95%预期性12强检计量器具检定覆盖率(%)95%≥96%≥98%约束性13主要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90%≥95%预期性三、强化计量科技研发能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四)强化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计量战略发展和基础理论研究,创新计量应用技术。积极参与和推进“量子度量衡”计划,应对计量基准量子化变革,重点开展时间频率、力学、化学等计量技术研究及应用,形成一批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开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专栏2  强化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重点方向1.计量理论研究。重点开展计量战略发展研究,量和单位、不确定度理论模型研究应用、测量程序与有效性评价、可计量性设计、计量整体解决方案研究,计量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机理和效能评价研究。2.计量基础技术研究。持续开展力学计量、电磁学计量、化学计量等方面的计量基础技术研究。3.精密测量技术研究。重点开展高端数字测量技术、微纳米测量技术、图像识别测量技术、复杂几何测量技术、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和高端计量器件自主可控技术研究和应用。4.时间频率及传递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长距离超高精度激光时频传递技术、光纤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应用,满足下一代时频同步精度需求的基于量子纠缠的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五)加快溯源技术及计量装备研究。重点面向先进制造、贸易结算、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及养老、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溯源技术和计量装备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结合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加强标准化、智能化、高精度计量器具的研制应用,提升重点领域计量装备国产化率以及国产计量装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专栏3  加快溯源技术及计量装备研究重点方向1.先进制造领域。重点开展微纳米几何特征参量计量、发动机复杂部件失效定量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多参数仪器设备、无线传感器等计量技术方法、装备和技术规范研究。2.贸易结算领域。重点开展天然气计量检测、电子衡器智能检定及防作弊监管、高速动态汽车衡检测等计量技术方法、装备和技术规范研究。3.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开展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储供能、氢能源燃料电池、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等计量技术方法、装备和技术规范研究。4.医疗健康及养老领域。重点开展临床检验、医用诊断治疗、康复理疗、医疗环境监测、医疗器械安全监测等计量技术方法、装备和技术规范研究。5.节能环保领域。重点开展能源、气态污染物、能效水效、油气回收监测与检测等计量技术方法、装备和技术规范研究。(六)加强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创新发展远程和在线计量技术、复杂环境和极值量计量技术应用,加快开展数字化模拟测量、工况环境检测技术、直流电能计量技术、计量设备虚拟仿真技术、智能电网量测领域质量数据分析及评价关键技术等基础共性计量技术研究。加强智能化计量检测技术研究,强化涉及全市重点产业领域的多参数检测、在线检测、动态监测、远程监测、自动化检测等技术方法和计量仪器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增强快速检测能力。(七)优化计量科技创新生态。围绕国家战略和全市产业发展需求,针对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卫星导航、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实施西部(重庆)科学城计量科技创新项目。发挥好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科创引领作用,加速整合社会计量资源,充分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开展多学科融合、多领域合作,鼓励联合申报计量科技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实施重大计量科技攻关项目。加大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推动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专栏4  优化计量科技创新生态重点工作1.强化计量央地合作。加强全市计量检测力量与国家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深度合作对接,力争在国家计量基标准建设和技术资源共享方面取得突破。2.完善计量科技合作平台。加强全市计量检测力量与各专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围绕时间频率、导航定位和5G/6G通信等领域共建科技合作平台。3.建立重点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全市计量检测力量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节能等项目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提升全市整体计量检测研发能力。4.服务众创空间平台。引导全市计量检测力量与各类众创空间展开合作,为入驻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计量测试专业技术服务,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提升产业计量服务水平,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八)服务制造业发展。实施全市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工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需求,搭建一批计量公共服务平台,聚焦全市制造业领域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难题,加强应用性、创新性、前瞻性计量测试技术和产业计量测试方法研究及专用装备研制,为“重庆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测试服务。实施制造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充分发挥计量对产业链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实现计量对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支撑、技术保障和创新服务。专栏5  服务制造业发展重点工作1.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软硬件产品中植入应用的计量服务需求,持续推动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通信领域全产业链、全溯源周期的计量技术开发与测试装备研制,重点开展5G/6G通信、毫米波传输、关键元器件、大规模天线阵列、空间射频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和分析应用。2.汽车摩托车产业领域。围绕打造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换电模式示范城市、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充电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安全与保障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开展电磁兼容领域量传溯源技术研究。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机能效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建设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完整评价体系及规范性计量测试平台等。3.装备制造产业领域。顺应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新能源、增材制造等领域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发展趋势,重点开展数字化精密测量、大尺寸及微纳米高精密测量、复杂几何型面测量等计量检测技术研究,持续完善装备制造计量服务能力。4.消费品产业领域。面向全市食品、特色纺织品、新兴消费品等领域消费升级需求,重点推动食品添加剂、有机化学品残留、包装材料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以及消费品中生化计量、电离辐射计量等前沿性计量技术研究和相关标准物质的研制。5.材料工业产业领域。围绕全市增加高品质原材料供给和前沿材料工程化、产业化发展需求,重点开展面向绿色建材、化工材料等原材料,以及先进有色金属、石墨烯、气凝胶等新材料的前沿计量技术和关键特性参数计量标准研究。6.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面向全市居民健康管理、重大疾病发现、疫情防控保障等领域需求,持续推动远程医疗计量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重点开展精密医疗设备检测、植入材料检测和蛋白质计量、药物及疫苗研发生产计量、核酸计量溯源技术研究。(九)服务现代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计量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加大计量对现代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助力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服务我市建设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专栏6  服务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工作1.现代物流业。推进物联网核心元器件计量标准体系建设,重点研制物联网感知装备动态特性在线测试仪器设备,研究冷链环境动态监控系统校准技术,提升测试效率和质量。2.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面向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方面的测试、检验等计量服务。重点发展在线检测计量,完善检验计量服务体系。3.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加快商贸、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计量标准制定和技术研发,加大计量标准的推广应用力度。(十)服务高端仪器仪表发展和精密制造。面向高端仪器仪表和精密制造产业计量检测需求,重点完善压力、流量、电磁、光学、化学等仪器仪表检测能力开发,拓宽仪器仪表检测服务范围,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自动化水平。开展高端仪器仪表产业服务行动,建设一批计量测试共享实验室,解决企业生产设施不完备、检测能力不足等问题。鼓励引导企业进行高端仪器仪表研发,拓展产品种类、扩大服务市场,在特色仪器仪表领域持续做大、做强、做响“重庆制造”品牌。专栏7  服务高端仪器仪表发展和精密制造重点工作1.高精度计量检测装备。重点研发面向卫星导航、环境监测、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高精度计量检测装备,建立集成原子时标标准装置、高精度多轴转台标准装置以及大流量风速风向、微小流量、微小容量、高精度称重传感器、车辆动态多参数测量仪等检测装置。2.高端通用计量检测装备。重点研发面向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端通用计量检测装备,开发发动机运行试验平台性能评价系统,研制大齿轮多参量计量标准器具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工业CT等校准装置。3.面向高端应用的计量检测装备。重点研发面向智能制造、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等领域应用的计量检测装备,包括曲轴洛氏硬度测试系统、动态力值压力校准装置、大口径气体流速流量检测装置、自由曲面自动检测系统、多参数危险气体在线分析仪器等。4.传感器。重点开展面向环境监测、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的传感器检测能力研究,包括多维力值传感器、惯性运动参数传感器、动态称重传感器校准装置。5.特色仪器仪表。重点研发面向供水、供电、供气等基层民生计量保障领域的仪器仪表,持续提升智能水表、燃气表、流量计、加气机、热能表、焦度计、高压电能表等我市特色仪器仪表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十一)服务“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加强计量与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产业数字化科研生产平台联动,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强化互联网与物联网领域计量服务,高水平服务“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研究智能基础设施计量测试技术,解决影响全市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计量技术难题。开展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智能工业控制系统整体测量性能。推进计量检测大数据采集,拓展“工业互联网+计量”智能检测的市场应用。加强智能传感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全面提升物联网感知装备质量水平。专栏8  服务“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重点工作1.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测试评价技术及标准化测试数据集的研究。重点推进计算机视觉、跨媒体感知、自主无人智能等人工智能核心计量检测技术、关键参数测量与测试验证、标准制定修订等工作。2.产业数字化领域。提高测量过程控制有效性,为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提供大数据支撑。重点推进数字技术典型示范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和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在线监测计量体系建设。3.互联网领域。打造全频域、全时段、全要素的计量支撑能力,促进5G/6G、区块链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开展工业互联网物理信道、传输稳定性、功耗等参数的计量测试方法研究,提升数据传输可靠性。4.物联网领域。开展轻量级操作系统及测试技术研究,研究制定物联网感知装备测试标准和系统评价技术规范,开展测试评价。研制物联网感知装备动态特性在线测试仪器设备,提升测试效率和质量。(十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建立健全碳排放计量标准体系,推动地区和行业碳排放计量标准方法研究,依法开展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提升碳计量和碳汇计算技术支撑能力。推进全市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工作,强化结果运用,促进用能单位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拓展用能产品能效标识检测和能源平衡测试、能源审计等技术服务。加大能源资源和环境卫生计量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利用,助力生态环境治理。进一步提高能源计量动态监控能力,强化计量测试技术在碳足迹、碳追踪中的应用。专栏9  服务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1.碳排放领域。加强“双碳”计量技术、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碳市场基础标准、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和碳排放在线计量测试技术研究。组织质量法油流量标准装置、电动汽车充电桩远程在线检定装置的研发。2.能源领域。打造综合能源计量云平台,推进重庆市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建立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和分析系统。开展用能产品能效标识检测和能源平衡测试、能源审计等技术服务,重点研究能源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领域计量检测技术。推进清洁能源发电、储能及并网控制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电力碳足迹追溯、发输电能效提升以及特高压、清洁能源场景计量试验监测技术研究。3.环境监测领域。开展环境监测在线计量技术及装备、环境计量标准物质研究。加快用于水、土壤、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新一代智能监测装备集成开发。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环境监测类仪器的在线、便携、快速计量检测。重点提升环境、卫生领域污染物排放量监测能力,提升成品油、液化天然气、页岩气领域监测能力,助力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4.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展温室气体标准物质研究,进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温室气体纯度定值,开展污染物颗粒尺寸定值及分布研究。(十三)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计量专业优势,围绕建设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完善能源保障体系、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大工程、重要装备、重点网络线路计量需求,开展交通一体化综合检测、监测设备量值溯源和保证技术研究,开展计量技术攻关与先进测量装备研发,持续提升计量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保障能力。专栏10  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作1.交通运输领域。重点推进高铁装备制造、机动车测速、道路交通称重等计量技术升级迭代。围绕国际大宗高价值产品贸易,加强“渝新欧”港口计量体系建设和互认。2.城市交通领域。重点推进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卫星导航及应用等技术,开展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等智能城市交通系统涉及的信息、通信、传感器等计量检测技术研究,为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统计与监测平台提供计量测试数据,实现对交通运输领域能耗数据的动态监测。3.能源资源领域。重点推进能源资源计量领域的计量装备研制,制定修订能效水效标识产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创新能源资源计量检测技术手段,开展能源计量器具在线动态计量检测标准方法研究。4.水安全领域。重点推进城乡供水水源水质在线检测计量标准及计量技术研究,完善地表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水量计量、水雨情遥测、城乡供水监测、供水管网漏损监测、重点水源地水质监测计量标准及计量体系,重点提升漏水控制、污水处理、防洪能力等方面的计量检测技术水平。5.新型基础设施领域。面向5G/6G、千兆光纤、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空间互联网和量子通信网等网络设施建设需要,开展互联立体网络体系计量技术及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试验计量平台,打造一批复杂场景的应用试验计量基地。重点研发高精度守时系统,提供时间频率产品全产业链计量检测服务。6.自然资源监测领域。开展用于测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新一代地形地貌测量仪器校准溯源技术研究。五、夯实计量基础能力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十四)加强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体系,确保量值传递溯源链条的完备性。加快推进各类计量标准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在重点领域新建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提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覆盖率。专栏11  加强计量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工作1.国家计量标准。重点围绕保障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需要,立足我市时间频率、气体流量、卫星导航等优势计量专业,积极参与相关国家计量标准研究。2.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及计量应用需求,完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供给,加大关系民生和健康安全的相关产业计量标准建设力度,新建大长度、气体流量、膨胀法、真空等全市最高等级计量标准,填补西部地区相关领域量传溯源空白。3.部门(行业)计量标准。重点围绕部门(行业)发展需求,在能源、医化、理化、工业探伤、电力、水务等重点领域加强计量标准能力建设。4.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最高计量标准,加强计量标准能力建设,采用先进计量器具,提升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升级的相关计量技术支撑能力。(十五)加大标准物质研制应用。加强标准物质研发应用的市场化培育,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高校、技术机构、科研院所加大对标准物质的研发投入,加强对涉及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物质研发立项指导和知识产权政策扶持,大力支持公益性标准物质推广应用,提升标准物质质量控制、追溯管理能力。(十六)加快计量技术机构建设。持续加强计量技术机构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计量技术机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普惠性、基础性计量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技术资源配置,推动“一区两群”计量技术机构发展更加平衡充分。建立以国家级计量测试中心为龙头、市级计量测试中心为骨干、社会共建共享计量实验室为补充的全方位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培育一批规模效益好、创新能力强、具有产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计量测试机构。加强计量技术机构间的协同服务、协同创新,推动形成一批公共检测平台。专栏12  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提升重点工作1.国家级计量测试中心。重点提升我市现有国家级计量测试中心技术能力水平。围绕服务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争取新获批筹建一批国家级计量测试中心。2.市级计量技术机构。重点提升市级法定计量机构技术能力,完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区域法定计量机构保障能力。面向氢燃料电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数字监管、增材制造、石墨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建设一批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性能评价实验室。3.行业主管部门专业计量技术机构。负责部门行业计量标准建设与维护、专用计量技术与方法研究、专用计量器具的管理和使用。面向电力、水务、气象、地质勘测等领域开展行业内计量风险收集、评估、监测、预警,承担政府及行业指定的基础保障任务。(十七)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载体,加快计量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创新型团队建设。支持计量技术青年骨干参加国家级、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平台的研究、实验活动。实施计量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行动,加快培养产业计量服务与民生计量保障需求的紧缺人才。推进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称、职业技能等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制度有效衔接。探索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聘任机制。(十八)完善企业计量体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通过分类指导,帮助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工业企业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计量管理人员与计量器具,加强对计量检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和管理。发挥龙头企业和各类计量技术服务机构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中小微企业计量管理能力。鼓励社会各方加强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凡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十九)推动计量交流合作。围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区域计量协同发展,持续深化计量服务区域合作,组建川渝产业计量技术联盟,建立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打造区域资源互补、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监管执法互联的服务平台。加强计量对外交流合作,推动计量领域高质量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计量援助和国际计量交流合作。六、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提升计量监管效能(二十)完善计量法规体系。积极推动计量地方性法规制定修订,完善相关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加快全市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加强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建成符合市情实际、满足产业需求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成立重庆市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市计量技术规范制定修订、实施、评估和监督的全过程管理。探索建立计量技术规范的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计量技术规范的制定修订和宣传推广。(二十一)深化计量监管制度改革。坚持一般监管与重点治理相结合,推动计量监管制度创新。推动企业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管理模式改革。探索实施智能计量器具实时监控、失准更换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新型监管制度。推动对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项目量值准确性、可靠性计量评价,对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重大专项开展量值保障能力验证,推动对计量器具、测量软件、测量系统、测量平台开展综合计量评价。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快速有效处置计量突发事件。(二十二)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基层民生计量保障能力。面向精准医疗、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民生领域,完善相关计量保障体系,夯实高品质生活的计量基础。围绕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卫生防护、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计量监管需求,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三农”领域延伸,持续提升乡村计量技术创新和服务供给水平,缩小计量领域公共服务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专栏13  民生计量监管重点工作1.民生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民生计量保障,实现涉及民生领域重点强检项目全覆盖。加大现场计量检定校准装备配置,实现民生计量检定校准便利化。2.民生计量专项监督检查。持续开展加油(气)机、充电桩、出租车计价器、集贸市场(超市)衡器、民用“三表”和粮食市场在用计量器具等重点民生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和商品过度包装的专项治理,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秩序。3.计量惠民专项行动。组织计量技术机构进社区、进校园、进市场、进医院、进养老院,开展计量技术服务,打通计量惠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4.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农村计量服务供给质量和效果,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强粮食收储、农资销售、农产品收购等重点环节计量服务,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二十三)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聚焦数字赋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模式,通过器具智能化、过程自动化、数据系统化,积极打造新型智慧计量体系。推广新型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建立智慧计量监管平台和数据库。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推动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打造智慧计量实验室。推广智慧计量理念,推动企业开展计量检测装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质量控制和智慧管理水平,服务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二十四)推进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建立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管理模式。做好诚信计量建设规范宣传工作,在供水、供电、供气、成品油、验配眼镜等领域树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诚信计量典型,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强化市场经营主体责任,推动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开展诚信计量示范活动,建立完善诚信计量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推进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落实。(二十五)加强计量执法体系建设。加强执法协作,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提升计量执法效果。加强计量作弊防控技术和查处技术研究,严厉打击计量作弊、缺斤短两、伪造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计量业务监管和综合执法相衔接,加快信息共享,提升执法效率。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计量执法装备水平。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举报计量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二十六)推动计量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力量,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法制计量工作,构建开放、多元的法制计量格局。大力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新兴业态,培育和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持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强化对高校、科研院所所属实验室及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保障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七、保障措施(二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规划实施全过程。建立重庆市计量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计量工作,协调解决涉及全市计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区县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支持计量发展的实施细则和政策措施。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实。(二十八)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和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按规定纳入本级预算。发展改革、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投资、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积极落实国家计量检定相关优惠政策,努力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专项、重点工程及试点示范项目。加大对计量技术突破、模式创新、成果转化等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计量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服务。(二十九)加强学科和文化建设。支持高校加强计量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将计量基础知识纳入公民基本科学素质培育体系,在义务教育中增加计量基础知识教育内容,参与开展计量线上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深入开展计量科普宣传,推动计量科普基地建设,在“世界计量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对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计量科学技术的宣传普及,提高全民计量科学素养。大力传播计量文化,积极开展计量先进典型和榜样选树,不断增强广大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三十)加强协调联动。加强市政府有关部门与区县间计量工作的协调联动,统筹推进计量功能布局、政策扶持、应用示范等重点工作。探索组建全市计量智库,广泛吸纳高水平计量人才,研究趋势性、前瞻性重大计量问题,做好计量决策支撑和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优势和作用,集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努力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计量工作格局。(三十一)狠抓评估落实。各区县、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落实规划的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市场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通过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市政府。
  • 大科学装置好事多多,代表委员为何喜忧参半?
    2024年,国家科技基础设施领域有许多值得期待的消息。地下700米,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有望建成;海拔5250米,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将迎来初光;高空600余公里,中法合作的太空望远镜卫星即将发射、运行……位于北京怀柔的我国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将打出第一束光;位于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计划开工建设;覆盖全中国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即将完成验收……“今年,我们会听到很多好消息。不过,我还是对发展前景非常担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装置那么多,怎样体系化布局?目前,我国已经布局建设了不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30多个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对于前沿基础研究来说,大科学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与基础研究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促进关系,有时是有和没有的关系。有,你就能做研究;没有,你就做不了研究。”王贻芳说。在他看来,繁荣的表象背后藏有隐忧。“这些年,大家对大科学装置更加重视,却也有了一些不太正确的期望,认为大科学装置可以立刻进行技术转移转化或带来其他实际的价值。”他还发现,这些年国家立项的一些大科学装置,“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大科学装置,而是大技术装置”。“目前在建、运行的大科学装置项目很多是‘十二五’时期立项的。‘十三五’到‘十四五’时期,国家立项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集中在技术上,如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等,对基础科学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越来越低。”王贻芳认为,大科学装置是用来做基础科学研究的设施,而大技术装置则是通过研究装置本身获得技术参数的设施。“未来,我国需要从理念上对大科学装置、大技术装置有所区分,在布局上加以平衡。”同样关注大科学装置体系化布局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现在地方政府、高校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布局,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体系化布局和分类管理。”王赤说。在他看来,对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设施,建议由国家主导,目标是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对于探索共性技术的设施,建议由地方政府和企业主导,目标是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而且,不同类型设施的运行状况和成果产出的评价也需要分类开展。规模那么大,如何建好用好?大科学装置规模大,经费投入也大。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在探讨如何利用大科学装置推动建制化基础科学研究,使大科学装置物尽其用。在王赤看来,我国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上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为了更好促进依托大科学装置的建制化基础研究,需要消除一些制约因素。“首先就是要加强顶尖科学家团队的力量。”王赤说,“以往我们以跟跑为主,现在开始并跑、引领,这更加需要顶尖科学家准确识别重大前沿科学方向,把握时代科技脉搏。”王赤认为,顶尖科学家要能够提出世界科技前沿问题,找到国家重大需求背后的科学问题,并用好大科学装置。此外,他表示,无论是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还是利用装置开展科学研究,都需要建设、运行、科研队伍更好融合,实现合作和数据开放共享。王赤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已经基本完成建设和联试任务,正在试运行,预计今年5月完成验收和全部工艺测试。去年,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装置——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建成,观测能力国际领先。为了“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在成都成立π中心,以充分利用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开展科学研究。“我们以π中心为平台,一方面,组织科研队伍,聚焦空间天气的主责主业,开展太阳射电探测,研究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与来自其他装置、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特别是与‘中国天眼’等装置开展联合探测,加强空间天文等学科交叉研究,充分挖掘圆环阵的创新潜力,发挥效能。”王赤说。周期那么长,何以稳住人心?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项目建设历时7年,如今即将见到初光。从2014年提出项目计划至今,全国政协委员、项目首席科学家张新民都不敢松一口气。“2017年初,项目开工建设,7年来整个团队成员克服了高原、疫情等带来的重重困难。”张新民说。这7年里,在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之外,最让他头痛的问题就是“如何留住年轻人”。“大科学项目的特色就是周期长,而周期长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年轻人的发展问题。”张新民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年轻人怎么写文章、发文章,怎么让他们留下来安心做项目,都是张新民需要考虑的问题。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张新民都能听到很多“‘帽子’满天飞,应该纠正”的话。他知道,要解决这件事,不那么容易。他只希望,那些暂时还难以减少的“帽子”可以向大科学项目、有组织科研团队的年轻人倾斜一点,让他们能留得下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过去的7年,让他感受同样深刻的还有疫情等因素导致项目工期延迟时的煎熬。“大科学装置的管理机制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条条框框依然存在。与工程项目不完全一样,大科学项目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很多工作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张新民说。他建议,要充分发挥首席科学家和项目经理部在大科学项目中的作用,在经费管理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大的决定权。如今,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项目即将建成,张新民又开始考虑下一步运行所需的经费问题。“建成后,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项目将成为国际上北天区唯一的高海拔原初引力波探测装置。我们有专门的经理部统筹管理,也有实力不错的科研团队。但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运行经费。第一年,运行经费问题不大,第二年以后的运行经费我们还要再去申请,到处筹措。”他说。他期望,有一天国家能拨给大科学装置稳定的运行经费,让科学家们可以真正把精力聚焦到科研上。
  • 动态气体稀释装置研制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0"tbodytrtd width="19%"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成果名称/p/tdtd width="80%" colspan="3"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动态气体稀释装置/p/td/trtrtd width="19%"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单位名称/p/tdtd width="80%" colspan="3"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四川中测标物科技有限公司/p/td/trtrtd width="19%"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联系人/p/tdtd width="35%"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潘义/p/tdtd width="1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联系邮箱/p/tdtd width="28%"p style="line-height: 1.75em "9026427@qq.com/p/td/trtrtd width="19%"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成果成熟度/p/tdtd width="80%" colspan="3"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正在研发 □已有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p/td/trtrtd width="19%"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合作方式/p/tdtd width="80%" colspan="3"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合作开发 ■其他/p/td/trtrtd width="100%" colspan="4"p style="line-height: 1.75em "strong成果简介: /strongbr/ /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7cb1b79c-6fea-4759-b6ad-1c14f1498136.jpg" title="1-动态气体稀释装置.png" width="325" height="349"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325px height: 349px "//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特点:每路采用单独质量流量控制器,显示标准状况和工作状况流量;气路惰性化防腐及吸附处理,多点校准,精度进一步提高; br/ 指标:流量范围(0-20000)SCCMbr/ 重复性 : 0.2%br/ 最大允许误差: 1%br/ 稀释比:1:1—5000:1(可选)/p/td/trtrtd width="100%" colspan="4"p style="line-height: 1.75em "strong应用前景: /strongbr/ DDG-I动态气体发生装置根据质量流量混合法,使用多个MFC精确控制流量,可动态稀释高浓度气体标准物质到所需要低浓度,也可单独控制每路输出样品流量。主要应用于计量检测部门检定气体分析仪、报警器等开展检定、校准上述仪器而配制气体标准物质,同时可用于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煤矿等多行业配制气体标准物质。/p/td/trtrtd width="100%" colspan="4"p style="line-height: 1.75em "strong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strongbr/ 实用新型专利1项 br/ 专利名称:气体稀释装置 br/ 专利号:ZL 2011 2 0514474.X/p/td/tr/tbody/tablepbr//p
  • 两部门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仪器设备被多次提及
    中试,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为打造现代化中试能力,支 撑产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1月23日联合发布《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目标,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重点产业链中试能力基本全覆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中试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试平台5个以上,中试发展生态进一步优化,一批自主研发的中试软硬件产品投入使用,中试对制造业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到2027年,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先进中试能力加快形成,优质高效的中试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试发展生态更加健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意见》的各项举措中,仪器设备被多次提及。“推动中试高端化”措施提出,加快高精度测量仪器、高端试验设备等产品研制,加强设计仿真软件攻关,将具有重大应用前景、高附加值的试验材料、高端产品和装备优先纳入首批次材料、首台(套)装备应用指导目录;“培育优质企业”措施提出,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仪器仪表、计量标准装置、试验检测设备、设计仿真软件等领域龙头企业;“强化标准支撑引领”措施提出,建立健全中试标准体系并发布一批关键标准,包括模拟仿真、 工艺工装、检验检测等关键技术标准,以及仪器仪表、中试线等试验设备标准;“加强计量服务保障”措施提出,强化中试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建立一批中试发展急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标准装置和计量标准物质库,研制专用计量测试方法和标准规范。《意见》全文如下:
  • 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培养合作精神比给钱更重要
    2009年,一项联合基金的诞生,让许多之前根本没有机会触碰那些动辄数亿元投资建设的大科学装置的科研人员,有了依靠其开展研究的机会。  “钱不能算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每年各为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投入2000万元。我们希望联合基金除了能给科研人员提供经费支持,还能让大科学装置真正成为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绝佳平台,并在此过程中,使我国科技工作者相对薄弱的合作研究精神得到培养,从而更加有效地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发挥科学基金配置科研资源的战略引导作用。”近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管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的副主任,沈文庆院士粗略地为记者勾勒了联合基金的资助情况。  他说,第一期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共三年(2009年度—2011年度)。联合基金依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北京同步辐射、上海光源、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与冷却储存环、合肥同步辐射四个大科学装置,前两年共资助了131个项目。  效果已经显现:尽管这些装置的承建和运行方都是中科院所属的研究所,但获得资助的60个单位中,有37个是非中科院系统的,实现了大科学装置的共享 在获得资助的项目中,95%以上涉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化学领域的交叉问题,促进了交叉领域的研究 还有,60后、70后、80后的年轻科学家成了联合基金项目的研究主力,达到了培育年轻人的目的。  今年是第一期联合基金的最后一年。据悉,续签的协议内容正在商议中,“钱肯定会比第一期多。” 沈文庆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沈文庆的关注点并没有局限在联合基金本身。  仪器不共享,不仅是钱的浪费  “我们在仪器共享和合作研究方面是有欠缺的。”沈文庆说,仪器不能共享的例子俯拾皆是,但大家对其危害的认识恐怕还不全面。“仪器没有共享,不仅是钱的浪费,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合作研究精神的薄弱。每个人都抱着自己的仪器搞研究,思维会被局限,难出创新成果。”  他指出,现在已经不是牛顿时代,个体的科学家不再可能靠一支笔、一张纸获得成功,必须与本学科、不同学科以及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深入合作,取长补短。而合作研究正是现代科学创新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沈文庆说,搞这个联合基金,就是希望能够藉此促进仪器的共享,促进科学家的合作。  “所依托的大科学装置其实倒不存在使用率低的问题。”沈文庆说,联合基金的优势是可以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在全国范围而不仅是中科院系统,选择更具创新性的项目进行支持。他介绍,联合基金是研究经费而非使用费,大科学装置的运行费用由国家财政负担,四个装置的依托单位既没有经济上的利益,也不能干预评审。“中科院能拿出钱来做这件事情,值得称道。”  仪器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沈文庆看来,新的科学问题,需要在相应的新设施上加以研究,没有自己创新出来的仪器设备,要获得世界一流的突破性、变革性的成果,是有难度的。他曾经参与过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历年来的诺贝尔奖中有三分之一是仪器的创新或与此有关的研究。  他说,遗憾的是,我国对仪器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的力量也不够。我们大部分科学仪器是从国外买来的。国际上很大一批仪器公司靠我们养活着,而不少我国自己做仪器的厂家,前几年却都没法生存了。  究其原因,沈文庆认为,问题出在评价体系上——大家都重视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搞仪器创新,很难发表文章,即使发表了影响因子也不会很高,愿意做的人当然不会很多。  “自主创新,转型发展,不仅是对国家、对地方如此,对科学研究也一样。我国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了,但真正要有质的变化,必须高度重视仪器创新,一流的科学家,一定要关注自己领域的仪器。”他呼吁。  他介绍,提升大科学装置研究能力的实验技术、方法及小型专用仪器发展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是联合基金主要资助方向之一。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在使用装置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新的问题、要求,对改进现有装置的性能大有好处。  对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的战略意义还需提高认识  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沈文庆告诉记者,联合基金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部分,自设立以来,着重推动了研究方向的确定和吸引高水平研究人员参与申请及年轻研究人员的培养,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程序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了机会, 80%以上的该联合基金项目负责人是三四十岁的年轻科学家。  与此相关的话题是,基础研究的战略意义还有待全社会进一步提高认识。沈文庆回忆说,10年前,他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当院长时,曾规定,留下来的博士生单位可以给20万的购房补助。“现在20万能买几个平方米?”目前,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以及一些年轻的科研人员都跳到了效益较好的非科技行业求发展,影响了科技人才的成长。  “我们要自主创新,要转型发展,到底缺什么?”沈文庆自问自答:“缺很多东西,但很重要的是缺基础性的创新,缺原始创新。”他引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的统计数据, 2009年,我国基础研究的经费为270.3亿元,绝对值比2005年翻了一番,但其在R&D总经费所占比例却比“十五”末的5.4%下降了0.7个百分点。而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都超过了15%,法、意等国家的比例更是达到了20%以上。“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而原始创新源于基础研究,不能不重视啊。”他呼吁。  大科学装置当成为天然的促进学科交叉平台  沈文庆认为,现代科学新的增长点,很可能是出现在交叉学科。  他介绍,过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每个学部都有自己的主体领域,交叉学科研究到底应该找哪个学部支持,不好判断。而大科学装置是一个天然的促进学科交叉的平台。做大科学装置的人很多是粒子物理、核物理专家、加速器专家,而使用者却来自不同的学科,做实验时,可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研究小组在同时工作,涉及生命、地学、材料等等领域。在一起交流是必然的。“别人做的事情可能是你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对开拓你的研究思路,提高研究水平肯定会有促进。”他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还决定从今年起连续三年,额外拿出一定数量的经费,开展与使用大科学装置相关的培训,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又多了一个交流的渠道,眼界会进一步开阔。  “开始可能只是把人聚集到一起,把仪器装置融合在一起,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内在科学的问题可能就会碰在一起。除了交叉,还会产生融合,产生一些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的创新性成果。”沈文庆说。
  • 人民日报:科学装置半闲置谁之过
    最近,《中国科学报》一篇名为《“第一缕曙光”的美丽与哀愁》的报道,读后让人真的感到很哀愁。  探测“宇宙第一缕曙光”,是当代天体物理领域一个非常前沿的课题。它的主要科学目标是研究“宇宙在大爆炸后什么时刻形成第一代恒星”,进而揭示宇宙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2007年建成的21CMA项目,被《科学》、《自然》杂志称为“可得诺奖的举措”。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耗资3000万元的21CMA建成后从未正常运行过。而且,由于很难再筹措到运行经费,今年8月份21CMA可能再次面临被关闭的命运。  据报道称,21CMA项目所面临的困境并非个案。很多已建成的科学装置,包括一些花钱更多的大科学装置,目前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多的科学装置成了鸡肋?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不容忽视:一是科研立项时论证不严谨、审批不严格,二是科学装置类项目管理上的“重建设、轻运行”。  据业内人士介绍,有的科研课题在立项时未经同行专家的严格论证,有的项目提出人专门找“同意”的专家来论证,有的项目则是“领导拍板”。这就导致一些课题项目在未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马。  此外,我国的科学装置工程一直存在着“重建设、轻运行”现象。相关部门往往是在装置建设之初很有热情,愿意花大功夫、投大力气,到后期运行时就缺乏系统的管理,当出现困难时甚至撒手不管。  如何防止类似的事情重演?  首先要把好课题立项和项目审批关。比如,在一个项目上马之前,必须经过多方权威专家长期深入调研和充分客观论证,不能只听一种声音。特别是对于像21CMA这类可能取得重大突破但预知风险大的项目,在立项时更要论证充分,对项目技术方案的可靠程度、运行存在的困难等,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立项前要科学评估出心理所能承受的最大风险系数,当评估结果在这个系数以上时,就要慎之又慎、三思而行。  立项审批关把好了,不仅科研经费能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避免“饿的饿死、饱的撑死”,同时也可有效防控科研项目的重复设置和科学装置的闲置。  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对科学装置的运行管理。经过严格审批的项目上马建成之后,应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维持运行。相关部门应给与充分信任,保证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如果项目在运行中遇到困难,也要尽最大能力帮助解决问题,不宜轻言放弃。
  • 强流加速器中子源及中子成像装置研制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 width="78"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成果名称/p/tdtd width="543" colspan="3"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p style="line-height: 1.75em "strong强流加速器中子源及中子成像装置/strong/p/td/trtrtd width="85"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单位名称/p/tdtd width="543" colspan="3"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北京大学/p/td/trtrtd width="85"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联系人/p/tdtd width="175"p style="line-height: 1.75em "陆元荣/p/tdtd width="16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联系邮箱/p/tdtd width="187"p style="line-height: 1.75em "yrlu@pku.edu.cn/p/td/trtrtd width="85"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成果成熟度/p/tdtd width="541" colspan="3"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正在研发 √ 已有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p/td/trtrtd width="85"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合作方式/p/tdtd width="541" colspan="3"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合作开发 □其他/p/td/trtrtd width="648" colspan="4"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p style="line-height: 1.75em "strong成果简介:/strong/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a8dfeb59-a7d2-459d-8957-49f9209e48e3.jpg" title="1.jpg" width="400" height="263"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63px "/span style="line-height: 1.75em " /span/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该项目采用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提供待加速的离子束流,利用国际先进的射频四极场加速器将带点离子加速到每核子1MeV的动能,用其轰击铍靶,产生10^12的中子束流,经过慢化后对被测物体进行探测研究。该中子成像装置可用于航空航天火工品检测,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等,成像物体尺寸约200*200平方毫米,成像分辨率达几个微米。/p/td/trtrtd width="648" colspan="4"p style="line-height: 1.75em "strong应用前景: /strongbr/ 该中子成像装置可用于航空航天火工品检测,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核反应堆用核燃料棒的检测。 br/ 该设备应用广泛,系列升级产品可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癌、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塑性炸药检测以及毒品检测等,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p/td/trtrtd width="648" colspan="4"p style="line-height: 1.75em "strong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strongbr/ 多项加速器及其相关技术已经申请专利,具有核心技术产权。/p/td/tr/tbody/tablepbr//p
  • 强流D+ RFQ加速器中子成像装置的性能改进研究
    成果名称强流D+ RFQ加速器中子成像装置的性能改进研究单位名称北京大学联系人马靖联系邮箱mj@labpku.com成果成熟度□研发阶段 &radic 原理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成果简介:中子成像(Neutron Imaging)与X射线成像类似,是一种射线无损检测技术。中子成像技术包括中子源技术、中子输运技术、中子探测技术、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等。中子成像技术在航天航空、国防建设、国家安全、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标准的无损检测手段。其中,热中子与氢、硼等轻元素,以及和钆等特定元素的反应截面很大,故热中子成像特别适合于金属包裹的轻物质或特定元素标记工件的无损检测,热中子成像已经成为航天火工品无可替代的无损检测手段。2012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陆元荣教授申请的&ldquo 强流D+ RFQ加速器中子成像装置的性能改进研究&rdquo 项目获得第四期&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rdquo 基金的支持。该项目旨在课题组已有的RFQ中子成像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北京大学RFQ中子成像装置的性能指标。在项目资金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购置并加工了重要配件,并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攻关,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主要工作包括:(1)改善RFQ的注入束流品质与流强;(2)解决离子源及其低能输运线部分电源的故障率较高的问题;(3)针对中子实验大厅地基塌陷的问题,重新调整RFQ中子成像装置的束线的机械准直;(4)进一步改善调谐板与RFQ电极支撑板的高频接触性能, 减少高频损耗。通过以上工作,仪器的改进工作顺利完成,其中RFQ加速器的运行占空比从目前的4% 提高到10%,成果成功通过项目验收。仪器的改进工作顺利完成,其中RFQ加速器的运行占空比从目前的4% 提高到10%。应用前景:此项研究已有多项专利和论证发表,其成果正在军口应用(航空航天关键部件检测,先进武器关键部件中子成像)和先进材料无损检测领域进行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 评论:要大科学装置,更要大科研队伍
    国外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启示  打造国家实验室,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围绕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一项新使命。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是如何运作管理的?能给上海带来怎样的启示?本报今起推出分析,希望对上海的国家实验室建设有所借鉴。  国家实验室是一种世界通行的科研基地形式,兴起和发展于二战前后,主要围绕国家使命,从事基础性和战略性科研任务,通过多学科交叉协助,解决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在不同国家,国家实验室名称各异,有的叫“国家(或联邦)实验室”,有的叫“国家科研中心或研究所”,也有的叫“学会、协会或联合会”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实验室,诞生了一大批诺贝尔奖得主,获得了许多科技创新成果。  集中式科研攻关,避免各自为政  美国从20世纪上半期就开始建立国家实验室,迄今已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国家实验室系统,在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研究员崔晓文介绍,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布局一般充分考虑大学及大型工业企业的需求及优势,从而有效凝聚和整合全国科技资源,更好发挥国家创新平台和增长引擎的功能。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柴之芳表示,综合性强是美国国家实验室一大特点。美国能源部对国家实验室的要求是:“应当更注重科学领域的交叉点,而不是各个学科内部。国家实验室的价值,在于它们能从事高校或民间研究机构难以开展的交叉学科综合性研究。”以位于纽约长岛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为例,它有4个研究方向:先进加速器、同步辐射、分子影像和核成像、计算科学 下设8个科学中心:功能纳米材料中心、神经成像转化中心、计算科学中心、辐射化学中心、环境科学中心、国家核数据中心、加速器物理中心、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共建的脑科学中心,可谓“一业(核科学技术)为主,惠及其他”。  国家实验室实体化、大规模运营的好处,是便于组织管理科研团队,集聚优势力量,在重大前沿科技领域快速取得突破,避免各科研团队各自为政。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研究员何建华说:“我国的重大科技专项虽然也是目标导向、任务导向,但都分散在多家单位进行。这种集中式科研攻关,值得我们借鉴。”  大科学装置,不能仅仅是一个平台  还记得人类首次在琥珀里发现的恐龙尾巴吗?科学家们借助上海光源等装置发出的同步辐射光,获得了这段尾巴的纳米级“X 光片”,最终确认这是来自白垩纪手盗龙的尾巴。正在建设的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拥有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这与同样依托大科学装置的美国国家实验室相比,有什么明显不同?  上海市科学学所研究员任奔认为,上海的大科学装置作为一个专业性研究机构和研发平台,在我国科技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美国国家实验室相比,它在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研究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曾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的何建华介绍,拥有先进光源(ALS)、粒子加速器、分子铸造工厂、电子显微镜等大科学装置和先进仪器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有雇员5000人左右,其中的科研人员分为长期人员(类似于固定人员)、项目聘用(聘期通常为5年)、短期聘用等类型。不少科研人员在高校兼职做教授,使实验室项目与高校科研、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何建华回忆,他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物理生命科学部工作时,部门主任、副主任都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市科委基地处处长过浩敏认为,上海的大科学装置目前较好地发挥了平台作用,为许多科学成果的产出做出了贡献,但除了继续对外开放,也要建立起一支颇具实力的科研队伍,使大科学装置的价值最大化。  成立专业机构,“吆喝”科研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周岱教授曾牵头有关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课题研究。据介绍,德国的国家科研机构每两年会对研究项目进行同行专家评议,其结果作为下一阶段给予该研究所经费的参考依据。一般是先阅读定量数据为主的状态报告,随后实地考察了解情况,最后通过集体讨论形成评价报告。日本的理化学研究所于 1993年设立了由海外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内著名学者组成的“顾问委员会”,每隔7年对主任研究员进行一次非常严格的科研成就评价。目前我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般由政府主导进行周期性评估,以国内专家为主,只有在某些领域会聘请一些国外专家。周岱指出,对于未来国家实验室的科研项目,政府要逐渐实现“管评分离”,在同行专家评议中引入一定比例的国际权威,使得评价更加国际化和更有针对性。  据了解,美国国家实验室都把技术转移作为服务国家的一个重要使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来促进技术转移并形成激励机制,使国家实验室和美国的企业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人员、设备、方法、专业知识以及广泛的技术信息上实现共享。眼下,上海一些科研机构在成果转化上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周岱建议,未来的国家实验室可以建立并不断加强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机构,为科研成果大声“吆喝”,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欧盟取得小型大功率微波发射装置技术突破
    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提供资助支持,由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公(CEA)科技人员领导的欧洲NMP研发团队,在小型大功率微波发射装置的研制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开发出的小型大功率产生电磁辐射的微波振荡器,在雷达侦查、广播电视、卫星通讯,当然还包括微波炉领域,具有广阔的革命性应用前景。  纳米科技作为原子和分子尺度上的科学,正在日益快速地向各行各业渗透,应用纳米技术开发的微波振荡器,在不利用外部磁场的情况下可以对纳米磁体进行人为操纵磁化。而且,微波振荡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经受住持续的微波共振频率的冲击。这种被称作为自旋转移纳米振荡器的微波发生装置具有体积小、高协调性和宽温度情况下正常运行的特点。技术成功的关键是提高输出功率,NMP研发团队开发的新型技术,成功地提高了自旋转移纳米振荡器的转换效率和功率输出。提高输出功率首先要解决多振荡器(阵列)震荡阶段的同步,优化设计摩擦弹簧这一在给定时间内的震荡周期运动,成为研发团队攻克的难点,为摩擦弹簧的精细化制造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  NMP研发团队的科技人员经过反复的对比试验,在传统生产线上实现了新型自旋转移纳米振荡器原型机的设计与制造,通过优化验证振荡器与锁定相位之间4种不同的偶合机制,结合理论推导和实验方法,最终确定了最佳同步相位。获取的结果已证实,新型自旋转移纳米振荡器的输出功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而相位噪声得到有效降低。研发团队正在计划启动建造10台自旋转移纳米振荡器阵列装置同步优化的中试设施。
  • 环保产业陷“致命低价”隐忧 拼技术才是生存王道
    繁荣背后,环保产业市场的隐忧已现。  近一段时间,低价中标事件接连出现,而低价竞争、暗箱操作等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环保产业市场的健康发展,规范市场竞争成为当务之急。接受记者采访时,多家企业明确表示不参与低价竞争,他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做好监督。  行业应加强自律,抵制恶性竞争,企业应通过技术比拼拓展市场  “我们的市场营销能力比较弱,所以我们选择进入技术难度比较大的领域,比如重金属废水治理等。”湖南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浪告诉记者,他们的营销方式之一就是把中试装置运到用户的厂区,进行实际处理操作,让用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和运行情况。  在江西铜业重金属废水处理项目的竞争过程中,最初有三四十家环保企业有意向参与,经过业主第一轮筛选后留下8家企业。然后就是现场技术比武,应用中试装置进行废水处理,形成现场考核报告。  最终,华时捷脱颖而出,处理后水质达到《铜、钴、镍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现在,华时捷涵盖全国60%铜冶炼产能、50%黄金冶炼产能和40%铅锌冶炼产能的废水治理工程。  采访中,湖南省环保厅常务副厅长王会龙也没有回避行业规范的问题。他表示,规范环保市场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同时也要加大工程验收和监测力度,严厉打击粗制滥造行为。  湖南省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柴田告诉记者,为规范企业行为,湖南省环保产业协会曾在2014年制订了《湖南省环保产业协会自律行为规范》,具体禁止行为包括采取重复报价或恶意降低价格进行恶性竞争,以及诋毁同行等不正当方式承揽业务的 明知委托方的不合理设计要求,却为了自身利益,勉强或者主动配合委托方,在工程设计中私设偷排、暗排管道的等。  环保产业是个性化市场,企业要走高科技之路,提供系统服务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凯天环保总裁周波平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4年,凯天环保为吉林长春客车的厂房进行污染治理时,预算出现了一些问题,预算101万元,但实际需要150多万元。当时也有人提出使用较便宜的零部件以减少投资,但被公司董事长叶明强否决。  “不管赔不赔,都要认真按照协议把工程建好。尽管那个项目我们亏了50万元,但运行效果一点没打折扣。2007年,我们再去投标高铁项目时,就获得了对方极高的评价。截至目前,我们陆续拿到了那家公司的14个项目,合同总额近4亿元。”他说,这件事对企业影响很大,坚持建一个工程,树一座丰碑。  周波平强调,与其他市场不同,环保产业是个性化市场,任何一个项目的治理方案都是个性化的。对于企业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新产品,而且这些工程都是一次性的,没有返工的余地。一旦出现问题,返工的代价非常大。  “低价竞争是环保市场的致命问题。但凯天环保坚持走高科技之路,做别人做不了的项目,同时提供系统服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现在,凯天环保已经成为国内厂房污染治理的领军企业,订单涉及国内众多机车制造、飞机制造企业。  看效果的时代,技术为王,小企业要找准定位,创新特色技术  用湘牛环保集团董事长贺志勇的话说:“现在是一个看效果的时代,需要企业拿出真正的看家本领,确保设施达到运行效果。”  在环保行业摸爬滚打20年,他坦言,环保企业要生存,找准定位,选择合适的细分领域很重要。“我们选择煤焦化行业废水治理切入,这方面多是建成项目的提标改造工程,投资额比较小,是大企业看不上的小项目。”贺志勇说,“我们虽然小,但我们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对市场前景很乐观。”  这一观点与王会龙不谋而合。他认为,现在的污染减排形势和路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吨量级减排向公斤级减排过渡,从大户减排向散户减排发展,从重工程到强管理。“这是说给小企业听的。环保产业发展要突出技术引领,但这已经不是一项技术包打天下的时代,更需要有特色的技术。”  众所周知,钢铁行业正在经历寒冬,但致力于冶金行业烟气治理的中冶长天一直没有停止技术创新的脚步。其自主研发的烧结烟气活性炭净化技术在宝钢湛江基地活性炭烧结烟气净化工程投入试运行,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在政策法规执行不严格的时候,伪技术有生存空间,一旦严格执法就需要真正解决问题的技术。”中冶长天副总经理叶恒棣告诉记者,尽管现在很难,但仍要坚持创新。  “市场上环保公司鱼龙混杂,但市场的终极规律是性价比,要为客户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 叶恒棣表示,还要做好风险评估,选择好用户。真正诚信好、抗风险能力强、产业升级比较好的企业,还是会选择与他们合作。不要追求规模扩大,要稳扎稳打,把内功练好,熬过这一段艰难的日子,迎接下一个发展机遇。
  • 德国IKA中试产品全新登陆中国
    作为实验室通用仪器的生产商,IKA的各类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的中试产品更是对新产品的开发起到关键的作用。 近日,IKA公司一行人员拜访了上海人和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并对我们的销售、市场、技术人员就IKA中试产品进行了专业的培训。培训中,分别讲解了IKA搅拌器、批处理分散机、在线式分散系统以及实验室反应器和中试设备。 IKA中试规模搅拌器作为中试车间物料搅拌的好帮手,对于加速固液物料的溶解、化学合成、介质热量交换以及易混合的固液物料的搅拌处理,都是理想的选择。 RW 28 基本型 批处理,最大处理量 80|(H2O) 强力机械式搅拌器,两个速度档位分别用于高粘度物料的搅拌和强烈搅拌,采用穿透式搅拌桨。通过温度限制器自锁装置实现的特殊马达过热保护装置。 RW 28 基本型顶置式机械搅拌器 技术参数 电源 220-240 V / 50 Hz 马达功率 220 W 最大粘度 50,000 mPas 搅拌杆输出功率: 60 min-1 1,000 min-1 1,144 Ncm 86 Ncm 速度范围 I档 (50 Hz) 60 - 400 min-1 速度范围 II档 (50 Hz) 240 - 1400 min-1 其他参数 外形尺寸 (W× D× H) 123× 252× 364 mm 重量 7.4 kg RW 47 D 每次批次最大处理量 200|(H2O) IKA最为强劲的搅拌器,可用于实验室、中试车间和小规模生产。两个速度档位分别用于高粘度和强烈搅拌。 RW 47 D 顶置式机械搅拌器 技术参数 电源 3× 400 V / 50 Hz 马达功率 513 W 最大粘度 100,000 mPas 搅拌杆输出功率: 60 min-1 1,000 min-1 4,642Ncm 285 Ncm 速度范围 I档 (50 Hz) 57 - 275 min-1 速度范围 II档 (50 Hz) 275 - 1,300 min-1 其他参数 外形尺寸 (W× D× H) 145× 340× 445 mm 重量 15 kg IKA批处理分散机可在几分钟内完成搅拌器在数小时内难以混合的物料,高效处理每个实验环节。 T 65 D ULTRA-TURRAX 处理量 2 至50|(H2O) T65D高性能分散机,适用于分批次混合、乳化及分散流体物料。采用强力三级异步电机。 T 65 D 分散机 (分批处理) 技术参数 电源 3× 400 V / 50 Hz 马达功率 1.8 kW 最大粘度 5,000 mPas 温度范围 0 -180℃ 分散刀具长度 520 mm 转速 7,200 min-1 线速度 21.9 m/s 其他参数 外形尺寸 (W× D× H) 190× 580× 380 mm 重量 28 kg IKA在线分散系统是IKA最具代表性的连续混合设备,使用可节省时间、资金和资源并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IKA magic LAB, LABOR-PILOT 以及PROCESS PILOT流量高,特别适合生产和工艺优化。通过配置不同的选配件,在线系统也可转化成为实验室和中试混合系统。 IKA magic LAB 2000/03 小型实验室在线分散系统,用于乳化和悬浮生产,可扩展用于特定的连续和循环混合操作。 IKA magic LAB 2000/03 技术参数 电源 230 V / 50 Hz 马达功率 900 W 温度长/短时操作 80℃/120℃ 最大处理压力 2.5 bar 标准转速 16,000 min-1 可调转速范围 3,000-26,000 min-1 线速度 23 m/s 流量(标准速度) 130 1/h (H2O) 其他参数 外形尺寸 (W× D× H) 170× 270× 215 mm 重量 7 kg 最后介绍了IKA实验室反应器和中试设备。IKA实验室反应器有多种用途,可用来测量控制多个参数;中试设备不仅可用于混合和分散,还可在固液混合过程中有效地自动吸入物料。 实验室反应器LR 2.ST 模块化可扩展的实验室反应器,可用于实验室优化和模拟各种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实验室规模混合、均质处理。适合于真空操作,与物料接触的密封件采用耐溶剂腐蚀和耐温度冲击的FFPM材料。无级调速,内置相对钮矩显示装置,用于测量粘度改变。即使在负载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微处理器精确控制设定转速稳定。 LR 2.ST实验室反应系统包括以下配置: ● 支架系统 ● EUROSTAR强力控制型P7高扭矩实验室搅拌器 ● LR 2000.11锚式搅拌浆,带流料孔 ● 安全开关 ● 反应釜盖 反应釜盖方便安装分散机(ULTRA-TURRAX),温度计,混匀棒以及其他装置 实验室反应器LR 2.ST 技术参数 电源 230 V / 50 Hz 有效容量 0.5-2 | 最高处理温度 230℃ 容许真空度 25 mbar 最大粘度 150,000 mPas 搅拌器马达功率 130 W 转速范围 8 - 290 min-1 其他参数 外形尺寸 (W× D× H) 460× 430× 1,240 mm 重量 25 kg 此次培训的内容丰富,IKA公司针对中试产品的性能特点向我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现在此与大家分享。如需订购请联系。 更多详情欢迎来电咨询:400 820 0117 同时欢迎点击我司网站 www.renhe.net 查询更多产品优惠信息。 上海人和科仪欢迎经销商合作洽谈! 上海人和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虹漕路39号怡虹科技园区B座四楼(200233) 电话:021-6485 0099 传真:021-6485 7990 公司网址: www.renhe.net E-mail:info@renhesci.com 【上海人和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十数年一直致力于提升中国实验室生产力水平,从提供全球一流品质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到为客户度身定制系统的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专业、细致和全面的技术支持服务实现&ldquo 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rdquo 的承诺。主要代理品牌:IKA、BROOKFIELD、GRABNER、ILMVAC、MIELE、MEMMERT 、KOEHLER、SIEMENS、EXAKT、COLE-PARMER、ATAGO、YAMATO、ESPEC等。】
  • 国内首个“强光磁试验装置”启动建设
    作者:王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记者从安徽大学获悉,“强光磁试验装置”项目日前正式启动建设,将建成为国内首个集成自由电子激光与强磁场、低温的科学装置。国内首个“强光磁试验装置”“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是由安徽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的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强光磁试验装置”作为先期启动项目,以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核心,组建了由校长匡光力领衔的24位高层次人才的研究团队和设施建设项目组,完成了项目建设方案和空间布局方案。专家组认为,“强光磁试验装置”的建设在国内首次将自由电子激光与强磁场、低温进行集成,为研究材料的微观物性、超快动力学过程等提供了新的关键研究手段。“强光磁试验装置”由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系统和五个实验站组成,其中集成了强激光、强磁场、低温等多种调控物质特性的技术。不仅能够支持材料科学前沿研究,也能支持化学、生命科学等其它学科的研究,还具有直接支持集成电路产业、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的潜力。据悉,“强光磁试验装置”将以四年顺利完成为目标。同时,科学安排进度,能够先行完成的模块,抓紧时间建设完工,尽快投入使用,保证建成一个使用一个,争取早出效益。目前,安徽大学已经开始进行场地改造、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工程设计、各实验工作站工程设计。描绘物质“全形态图谱”“强光磁试验装置”的主要特色是,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和强磁场、极低温等条件联合作用,全方位表征材料的微观物性和超快动力学过程。举个最通俗的例子,水是每个人每天都要遇到的一种物质,在高温环境中能看到水变成蒸汽,此时水就以气态形式存在;常温下,水以液态形式存在;零度以下,水会以冰即固态形式存在。人们可以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看到水会呈现不同形态。实际上,如果改变气压条件,水会呈现更加复杂的形态。同理在强磁场条件,也会观察到水的另外形态。这些丰富多彩的形态,真正完整构成了水的“全形态图谱”。观测到的形态越全面,对于水的本质特点就掌握的越透彻,也能更好地利用水。从另一个思路看,可以设置不同的条件,来呈现人们希望得到的水的特定形态,这在科学上就称为“调控”。实际科学研究对象丰富且复杂,强磁场和低温集成的环境,是极为有力的调控手段,因而受到了高度重视。自由电子激光相当于焦距连续可调的聚光灯和摄像机的组合,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焦距组合,就能观察到人们所想看到的非常隐蔽微小的细节或者抓住转瞬即逝的点滴。比如一个水珠从天而降、落到桌面、撞击桌面,人们可以仔细地以百万分之一秒每帧的方式来观测,从极为平常的水滴下落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水的特殊形态和动力学规律。 现在,“强光磁试验装置”既提供了环境,又提供了观察工具,并且把它们高度集成在一起,能够发现很多未知。
  • EAST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升级进入二期
    EAST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辅助加热系统工程开工典礼,11月29日在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举行。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何鸣鸿、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刘永、合肥研究院院长王英俭等共同为工程开工剪彩。  詹文龙表示,等离子体所通过自主创新率先研制建成了世界上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是我国聚变界的里程碑。但EAST建成运行仅是它整个科学计划的第一步,作为探索核聚变能源的先进实验装置,EAST肩负重要科学目标,需要对装置进行升级改造。  而EAST辅助加热系统将极大地提高EAST装置性能,使其在发展稳态高性能等离子体物理的科学研究计划中始终处于世界前沿地位,必将提升我国聚变能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詹文龙强调,要把EAST辅助加热系统建设好,把“EAST二期”引入国际舞台,作出更多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成果和贡献。  何鸣鸿表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平台,EAST建成运行后将能够探索更多科学问题,基金委一直很重视核聚变相关的研究,希望研究所能做出更多一流工作。
  • 欧盟研制出量化测定霉菌毒素痕迹便携检测装置
    典型的霉菌毒素(Mycotoxin),由自然界真菌(Fungi)在基于小麦食物,包括谷物和食品中生长繁育过程产生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化合物有毒物质,主要损害人体的肾脏和免疫系统。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食品加工链的各个阶段,如农场、啤酒厂、食品加工工业、餐馆和小食品店等,尤其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中小企业主题提供130万欧元资助,总研发投入200万欧元,由意大利Automation SRL公司牵头负责,欧盟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SMEs)同意大利罗马大学和葡萄牙INESC研究所科技人员,联合组成的欧洲DEMOTOX研发团队。致力于将科技界在实验室的霉菌毒素检测技术创意,通过商业化的中试示范项目,直接研制开发出可从食品、饲料和饮料中量化测定霉菌毒素痕迹的低成本便携式检测装置。  DEMOTOX研发团队的科技界主要合作伙伴意大利罗马大学和葡萄牙INESC研究所为该项检测技术的持有者,技术的主要创意点在于:1)利用沉积于玻璃衬底的a-Si:H光敏感应器技术(a-Si:H Photosensors),可快速检测出饲料、食品、啤酒和饮料中一种毒性很强的菌株毒素,即赭曲霉毒素A(OTA,Ochratoxin A) 2)结合采用不同方式的表面处理工艺,提升检测霉菌毒素的敏感度与准确性 3)发现霉菌毒素在食品链中难以分解的抗体,研制出有效祛除霉菌毒素的新工艺。  DEMOTOX研发团队围绕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的创意,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场合的系列紧凑型便携式检测装置,已分别在农场、食品加工业、啤酒厂、餐馆和食品店进行验证。获得的初步结果,显示出创新型霉菌毒素检测技术装置未来广阔的应用前景,必将为消费者愈来愈更加关注的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 共享大科学装置,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我国如何以大科学装置为平台,全力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进一步让大科学计划和工程真正为全世界人民谋福祉,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全国两会期间,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他们认为,对我国来说,建设大科学装置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享这些科学设施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背景下,解决创新问题离不开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是破解人类重大挑战的必由之路。聚焦前沿 打造国之重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四个面向”。“大科学装置是前沿性、战略性基础研究活动的承载平台。建设和发展大科学工程或装置,对实现‘四个面向’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成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现有的大科学装置,如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等,都是剑指颠覆性创新的国之重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目前运行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就是我国典型的大科学装置之一,它能将不同种类的重离子加速至接近光速,不仅可以敲开原子核开展前沿科学探索,取得新核素合成等大批核物理前沿科学成果,还能为深空探测、绿色能源、粮食育种等领域的国家重大任务提供关键支持。”杨建成介绍说,相关成果已在生命健康、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发的我国首台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治疗装置,目前已实现临床应用,成功治疗了1000多例肿瘤患者。”杨建成认为,大科学工程中产生的颠覆性和前沿性技术,往往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主动作为 推动深度融合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是中国目前参与的重要国际大科学工程之一。作为首倡国之一,中国始终是SKA项目的坚定支持者和主要参与方,参与见证了其发展的几乎所有重要事件,是这一宏伟工程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中国进一步主动拓展在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中作用的同时,更应积极寻求“以我为主”的合作新途径,积极谋划国际大科学工程。沈志强认为,加强开放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可以通过项目合作、数据共享、联合攻关等方式,学习借鉴国际上在工程建设、技术攻关、人才培养、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成功模式和先进经验,确保每一项大科学设施都能发挥最大潜能。这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大设备”产出“大成果”效能,推动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双重飞跃。集聚发展 形成“虹吸效应”“大科学工程应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产生协同作用,形成集聚效应,也将有利于联合攻关和前沿交叉学科发展。”杨建成强调。大科学工程的独特优势,不仅在于“机器”,更在于“人才”。作为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其在培养和凝聚人才、促进国际科技合作方面能发挥独特作用。沈志强认为,我国在新建和现有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建设发展中,需培养、汇聚跨学科的顶尖人才,既包括一流的科研工作者,也涵盖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领域的专家。杨建成认为,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或独特特点的大科学装置,能够形成“虹吸效应”,吸引全球相关领域的尖端科学家参与国际合作,从而提高科研影响力和创新能力。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