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控制应定仪

仪器信息网控制应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控制应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控制应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控制应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控制应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控制应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控制应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控制应定仪相关的论坛

  • 给纯水机制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不可或缺的,下面把我们的纯水质量控制方案分享给大家,请提出宝贵意见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5.gif1 操作前准备纯水质量控制设备和纯水机应安装于通风干燥的环境,有温度控制的室内,有给排水管路、有220V电源插座。2 使用方法2.1 开启预热PH计,取用100mL的纯水机出水口的纯水,进行PH值测定,PH值5.0-7.5之间时,PH值符合实验室三级用水规定。2.2 开启恒温水浴槽,调至25±1℃,取用400mL的纯水机出水口的纯水于锥形瓶中,将电导率仪的电导池插入进行测量,电导率为≦5.0时,电导率符合实验室三级用水规定。2.3 配置20%的硫酸溶液,配置0.01mol/L的(1/5)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量取200mL的纯水注入烧杯中,加入1.0mL20%的硫酸溶液,再加入1.00mL(1/5)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混匀,盖上表面皿,加热至沸腾并保持5min,溶液的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时,可氧化物含量符合实验室三级用水规定。3 关闭电源。4 实验前后,应做好仪器使用记录,以保证其正常的工作状态。

  • 【转帖】控制电缆的选择和使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介绍了电力系统中如何选择控制电缆,在使用中如何保证控制电缆正常工作和干扰等措施和方法   从控制中心连接到各系统传递信号或控制操作功能的电缆统称控制电缆。控制电缆早期的功能比较简单,包括:指示灯显示、仪表指示、继电器和开关设备的操作、报警联锁系统等。近年来,由于弱电和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对控制电缆的选择和应用提出了新的功能和更高的要求。本文就近年来控制电缆的选择和使用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加以研讨,供研究参考。  1控制电缆的主要系列品种  当今控制电缆的主产品为:聚氯乙烯绝缘控制电缆、天然-丁苯橡皮绝缘控制电缆和聚乙烯绝缘控制电缆三大系列。此外还有交联聚乙烯绝缘和乙丙橡皮绝缘的产品。早年曾生产的油浸纸绝缘铅包控制电缆已经淘汰。传奇商务在线(www.021le.com)为您提供各种工业电器。  控制电缆的额定电压用U0/U表示。我国1998年颁发的国家标准对塑料绝缘控制电缆的额定电压规定为450/750V,国外已有德国等提出将600/1000V的产品,作为控制电缆的常规产品系列。目前我国也能生产600/1000V的塑料绝缘控制电缆。橡皮绝缘控制电缆的额定电压则规定为300/500V。  控制电缆的线芯为铜芯,标称截面2.5mm2及以下,2~61芯 4~6mm2,2~14芯 10mm2,2~10芯。控制电缆的工作温度:橡皮绝缘为65℃,聚氯乙烯绝缘为70℃和105℃两个等级。计算机系统的使用的控制电缆一般选用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以及氟塑料绝缘的产品。  2保证控制电缆正常工作,防止干扰的措施  为保证控制电缆在发生绝缘击穿、机械损伤或着火时,减少波及的范围,国家标准GB50217-9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规定:双重化保护的电流、电压以及直流电源和跳闸控制回路等需要增强可靠性的两套系统,应采用各自独立的控制电缆。  控制电缆投入运行后,同一电缆的不同线芯之间,紧邻平行敷设的电缆之间都存在电气干扰的问题,引起电气干扰的主要原因有:(1)由于外施电压在线芯间电容耦合的作用下产生的静电干扰 (2)由于通电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干扰。总的来讲,当邻近存在高电压、大电流干扰源时,电气干扰更严重,由于同一电缆的线芯之间的距离较小,其干扰程度也远大于平行敷设的紧邻电缆。例如某超高压变电所分相操作断路器的控制回路,三相合用一根电缆,曾发生过这样事故,由分相操作的脉冲使其它相的晶闸管触发,误导致三相联动,以后改用分别独立的电缆,就未再发生误动事故。又如某电厂的计算机监测系统,由于将模拟量低电平的信号线与变送器的电源线合用一根四芯电缆,曾引起在信号线产生70V的干扰电压,这对以毫伏计的低电平信号回路,显然会影响正常工作。  防止或减轻电气干扰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控制电缆的一个备用芯接地  实践证明,控制电缆中一个备用芯接地时,干扰电压的幅值可降低到25%~50%,且实施简便,而对电缆的造价增加甚微。  2.2对电气干扰时会发生严重后果的电路,不合用一根控制电缆  其中包括:(1)弱电信号控制回路与强电信号控制回路 (2)低电平信号与高电平信号的回路 (3)交流断路器分相操作的各相弱电控制回路,都不应使用同一根控制电缆。但对  的回路 (3)交流断路器分相操作的各相弱电控制回路,都不应使用同一根控制电缆。但对弱电回路的每一对往返导线如分属于不是同一根的控制电缆,在敷设时有可能形成环状布置,在相近电源的电磁线交链下会感生电势,其数值可能对弱电回路低电平的参数干扰影响较大,因此对往返导线仍应合用一根控制电缆为宜。   2.3金属屏蔽与屏蔽层接地  金属屏蔽是减弱和防止电气干扰的重要措施,包括对线芯的总屏蔽、分屏蔽和双层式总屏蔽等。控制电缆金属屏蔽型式的选择,应按可能产生的电气干扰影响的强弱,计入综合抑制干扰的措施,以满足降低干扰和过电压的要求。对防干扰效果的要求越高,则相应的投资也越大,当采用钢带铠装、钢丝编织总屏蔽时,电缆的价格约增加10%~20%。  强电回路中的控制干扰,由于其本身的信号较强,因此除了位于超高压配电装置或与高压电缆紧邻平行较长外,均可选用不带金属屏蔽的控制电缆。弱电信号控制回路使用的控制电缆,当位于存在干扰影响的环境,又不具备有效的抗干扰措施时,宜选用带金属屏蔽的控制电缆,以防止电气干扰会对低电平信号回路产生误动作或使绝缘击穿等影响。弱电回路的控制电缆如果能与电力电缆拉开足够的距离,或敷设在钢管中时,可能会使外部的电气干扰降低到允许的限度。  对计算机监测系统信号回路的控制电缆,其屏蔽型式选择的原则是:(1)开关量信号,可用总屏蔽 (2)高电平模拟信号,宜用对线芯的总屏蔽,必要时也可用对线芯的分屏蔽 (3)低电平模拟信号或脉冲量信号,宜用对线芯的分屏蔽,必要时也可用含对线芯分屏蔽的复合总屏蔽。  关于屏蔽层的接地方式,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计算机临控系统的模拟信号回路的控制电缆屏蔽层,宜用集中式一点接地。其原因基于保证计算机监控系统正常工作的要求,因为即使仅1V左右的干扰电压,也可能引起逻辑判断的谬误,集中一点接地可避免出现接地环流   (2)除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控制电缆屏蔽层只允许集中一点接地的情况外,其它的控制电缆屏蔽层,当电磁感应干扰较大时,宜采用两点接地,而静电感应的干扰较大时,则采用一点接地   (3)双重屏蔽或复合总屏蔽的内屏蔽层宜用一点接地,而外屏蔽层可以两点接地   (4)选择两点接地时还应考虑在暂态电流的作用下,屏蔽层不会被烧毁。  3沿高压电缆平行敷设的控制电缆的选择  控制电缆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该回路的工作电压,并应满足可能经受的暂态和工频过电压的要求。由于较长的高压电缆线路一般采用纵差动保护方式,其保护及监测信号等的控制电缆,往往与高压电缆紧邻平行敷设(俗称导引电缆)。当一次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电磁感应在控制电缆上出现的工频过电压值,往往可能超过常用的控制电缆的绝缘水平。例如:英国某特长12km的275KV电缆线路的旁边平行敷设的控制电缆,在一次系统单相短路电流25KA时,曾测得其工频感应过电压可达21~25KV(钢带铠装控制电缆)或12~15.5KV(铅包控制电缆),因此常用的5 KV或15KV级的控制电缆仍无法适应过电压的要求。又如我国某城市3km长的110KV电缆线路旁边,与其平行敷设的控制电缆,在一次系统短路电流15KA的作用下,出现的感应电压,经验算需选用绝缘水平不低于10KV级的控制电缆,目前国内已有15KV级导引电缆的产品,并曾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抑制感应过电压的措施还有:(1)控制电缆备用的线芯接地 (2)电力电缆铅包两端接地 (3)增设并列的接地线等。  4超高压配电装置控制电缆的选择  220KV及以上高压配电装置敷设的控制电缆,通常宜选用额定电压600/1000V等级的控制电缆 如有良好的屏蔽时,也可选用450/750V的控制电缆。其主要原因是:当高压配电装置中进行空载切合线路或变压器操作时,以及雷电波侵入的情况下引起的暂态过电压和不对称短路引起的工频过电压,由于电磁感应、静电感应和接地网上电位升高等原因,都可能在控制电缆上产生较高的干扰电压,对国内一些220KV及以上变电站的实地测试,控制电缆线芯中的暂态干扰电压有时可高达2500~4000V,具有金属屏蔽或备用线芯接地时,暂态过电压值可降低致60%以下。工频过电压的影响更大,某220KV变电站曾在一次系统短路时,由于接地网电位的升高导致控制电缆绝缘的击穿。

  • 【转帖】利用虛擬儀器測試、控制和設計用戶定義的測量系統

    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虛擬儀器在測試和測量領域已獲得廣泛應用,利用虛擬儀器能製作基於開放式架構的用戶定義系統,這使得今天的系統能夠得到擴展以適應未來的需要。本文主要探討虛擬儀器在測試、控制和設計用戶定義的測量和控制系統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虛擬儀器在測試和測量領域已經得到廣泛應用,透過不斷進行軟體創新並推出許多硬體測量設備,其應用範圍已逐步擴大。如今,在美商國家儀器(NI)等公司開發出的新技術的幫助下,虛擬儀器的用戶正將其擴展到控制和設計領域。正如從前推動測試開發一樣,虛擬儀器的優勢又開始推動用戶的控制和設計發展。 虛擬儀器包含一個基於電腦的平台,輔以強大的應用軟體、PC附加卡等性價比很高的硬體及其驅動軟體,這樣的組合,功能遠勝於傳統的測試和自動化儀器。虛擬儀器的出現代表儀器系統已經從傳統以硬體為中心的系統開始向以軟體為中心的系統產生根本性的轉變,如今的系統能充分發揮現代運算平台的運算能力、生產力,以及顯示和連接能力。PC和積體電路技術在近兩年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真正為在功能強大的硬體基礎上製作虛擬儀器提供方法的其實是軟體,它同時也提供了更好的創新方法,並大幅降低了功耗。虛擬儀器中的軟體 在一台虛擬儀器中,最重要的部份是軟體。只要有合適的軟體,工程師和科學家們就能透過設計和整合一個特殊過程所需的程式,高效製作自己的應用軟體。同時還可以製作一個最適合該應用以及今後的使用人員所需的用戶介面。他們可以定義該應用何時、如何從設備獲取數據,如何處理或分析、作業和儲存這些數據,以及如何將結果呈現給用戶。虛擬儀器中最常用的軟體是NI公司的圖形程式語言LabVIEW。有了強大的圖形軟體環境幫助,我們還可以為儀器添加智慧和決策功能。此外,軟體帶來的另一個重要的優點就是模組化。 圖1 利用LabVIEW製作用戶定義儀器和定製硬體。 虛擬儀器中的硬體 虛擬儀器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利用了一些最新處理器、類比數位轉換器和IC廠商(如英特爾、ADI、Xilinx等)對其現有技術的高投資。因為虛擬儀器是基於軟體的,所以基本上只要能夠數位化的訊號,就能被測量。虛擬儀器可以透過軟體實現系統定義,因而能夠最大效率地利用硬體資源。 此外,高速PC匯流排技術也為實現高性能的虛擬儀器提供了所需的頻寬。隨著商用匯流排技術的性能不斷增強,虛擬儀器系統的性能也在提高。有近10年的時間,PCI匯流排一直是高頻寬即插即用週邊設備的標準匯流排。而如今,速度更快的測量設備需要更大的頻寬,用以向PC機的記憶體輸送數據,以便利用現代處理器的強大功能。為了滿足人們對速度更快、擴展性更強的設備介面匯流排日益成長的需求,PC和週邊設備廠商開發了新一代的PCI匯流排PCI Express,而且具PCI Express匯流排的電腦產品近期已經開始出貨。發展最快的測量和控制平台PXI就是基於PC結構的,因而自然採用了PC領域最新的成果。虛擬儀器用於測試 測試領域是虛擬儀器很早就進入的領域。PXI聯盟中包含60多個成員,他們提供幾百種產品。同時,還有幾萬名研發工程師、驗證工程師、產品測試工程師和科學工作者們使用了成千上萬的儀器驅動器。 業界對測試的需求從未如此強烈。隨著創新的步伐不斷加速,工程師必須更快地推出有特點的新產品。同時,消費者的期望值也在不斷提高,例如,在電子產品市場,必須以低成本將各種完全不同的功能整合在一個很小的空間內。 所有這些都催生了新的確認(validation)、驗證和製造測試需求,擁有一個能夠與以上創新齊頭並進的測試平台已經不是一個公司可以選擇的,而是必須的。首先,該平台中必須包括一些廣泛適用的快速測試開發工具,能夠在整個產品開發流程中使用。其次,加速產品上市速度和提高產品生產效率的需求也要求產品測試必須是高吞吐量的測試。第三,要測試消費者需要的複雜多功能產品需要測試平台具備精確的同步測試能力。最後,隨著各公司為了使產品脫穎而出而向產品中添加新的功能,又要求測試系統能夠快速調整以測試產品的新特性。 要應對這些挑戰,可以採用虛擬儀器。其中包含了製作一個用戶定義的測試系統所需的快速開發的軟體和模組以及靈活的硬體。虛擬儀器能提供:適用於快速測試開發的直觀的軟體工具;基於商業新技術的快速、精確的模組I/O;一個帶同步功能,精密度高、吞吐量大的基於PC的平台。 圖2 在設計和製造今天的電子設備過程中測試具關鍵性作用。 近期出現了一種基於FPGA的硬體,該硬體可利用LabVIEW FPGA程式,這就是一項加速測試、控制和設計發展的創新。如果某位工程師需要增加一項硬體功能,例如添加一塊板上DSP或者增添一種新的觸發模式,那他可以在同一個軟體中定義這項功能,並將其配置到一塊板上FPGA中去。一直以來,工程師和科學工作者們都能利用模組I/O,透過LabVIEW製作高度整合的用戶定義系統,如今他們又能將這種用戶可配置性擴展到硬體本身。用戶可配置性和透明性提高到這個程度後,將會改變工程師建構測試系統的方式。虛擬儀器用於產業I/O和控制 PC和PLC在控制應用和產業應用中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PC帶來更大的軟體靈活性和功能性,而PLC則使應用具備出色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但隨著控制應用不得不向更加複雜化發展,必須注意在增加應用的功能性同時保持其耐久性和可靠性。 業界專家們已經發現,業界對更為複雜、動態的、適應性更強的基於演算法的控制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他們需要一些能夠滿足這種需求的工具。PAC就是虛擬儀器為業界這種需求提供的答案。 為解決上述問題,獨立研究公司ARC定義了PAC可程式自動化控制器。ARC的Craig Resnick將PAC定義為: 1. 具備多域(multi-domain)功能性(邏輯功能、運動功能、驅動和處理功能),該概念支援多種類型的I/O。要實現日益複雜的控制方法,必須整合邏輯、運動以及其他功能; 2. 一個單獨的多準則(multidiscipline)開發平台,單一的開發環境必須能支援多種類型的I/O和控制方案; 3. 能在跨機器或跨處理單元的設計應用中使用的軟體工具,能適當擴充以適應分散式作業; 4. 一組事實上的網路和語言標準,該技術必須利用常見且往往是高投資的現有技術; 5. 具備開放式、模組化的架構,這種設計和技術規格必須是開放式的、模組化的並且可以在實現中整合的。 PAC不但具備PC的軟體靈活性,還兼具PLC的耐久性和可靠性。LabVIEW軟體加上一個牢固的即時控制硬體平台,是製作PAC的理想方式。虛擬儀器用於設計 設計工程師在利用大量軟體設計工具的同時也必須用硬體來測試產品原型。通常,設計階段和測試/確認階段之間並沒有一個很好的介面,這就意味著一項設計必須在完成之後才能進入測試/確認階段。如果測試階段發現問題,就必須重新進行設計。 實際上,開發過程包含兩個截然不同的、相互分離的階段-設計和測試,這是兩個獨立的部份。從設計方面來說,EDA工具供應商在半導體設計日益增多,製造商對複雜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的情況下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工程師和科學家們都要求,在產品從電路圖設計到模擬,再到實體佈線的過程中,在不同的工具上要能實現設計再使用。同樣,測試系統的開發也在向模組化方向發展。 過去,人們一直忽視設計和測試這兩個領域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只有在新產品原型的設計階段才會引起注意。在新產品原型設計階段,設計工程師利用測試平台儀器對其設計實體原型進行健全性檢查(sanity-check),以保證其正確性。這些測試都是手動進行的,他們利用儀器探測電路,並觀看儀器上顯示的訊號,從中尋找這個實體原型的問題或性能侷限。當必須重覆進行這種製作原型-測試-調整-重建原型的設計過程時,設計師要重覆進行同樣的測試。而且,這樣的測試可能會十分複雜,需要進行頻率、幅度和溫度掃描,並自始至終收集和分析數據。正是由於這些工程師們關注的是設計工具,因此他們不願另花功夫去學習如何進行自動化測試。

  • JJF1069讲座之五: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b][size=16px]JJF1069讲座之五: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size][/b][size=16px][/size][size=15px][color=#888888]张卿贤,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计量师、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从事光学计量专业22年,现为国家级资质认定评审员、国家一级计量标准考评员、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评员。[/color][/size][b][size=15px]一、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目的[/size][/b][size=15px] 影响机构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 设备、设施与环境条件、样品、方法、溯源性、与结果有关的材料等,有效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即可保证检定、 校准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因此,需要机构定期对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实质上就是应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定期对检定、校准和检测的结果进行验证,找出造成结果偏离的因素,发现其发展的趋势,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预防结果偏离的可能发生。[/size][b][size=15px]二、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关键点[/size][/b][size=15px]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应定期实施对检定、校准和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尤其应对质量体系中的关键节点实施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程序。[/size][size=15px] 这些关键节点包括:新上岗人员;新开展项目;测量方法更新;顾客投诉;测量设备计量性能变化;测量设备变更或改造后投入使用;计量比对、能力验证结果发现偏离;检定、校准和检测过程发生异常情况后;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实施后。[/size][b][size=15px]三、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方法[/size][/b][size=15px] 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中明确规定:机构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控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所得数据的记录方式应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如可行,应采取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审查。这种监控应有计划并加以评审,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size][size=15px]1.定期使用一级或二级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size][size=15px]2.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size][size=15px]3.利用相同或不相同方法进行重复检定、校准或检测。[/size][size=15px]4.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定、校准或检测。[/size][size=15px]5.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size][size=15px]注:选用的方法应当与所进行工作的类型和工作量相适应。[/size][size=15px] 对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控制是一种保证结果准确可靠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通过控制,获得相应的质量控制数据。机构对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控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size][size=15px](1)应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控制措施和控制计划。这种监督措施和计划应经过评审,并确认为是有效和可行的。 JJF1069-2012推荐了几种质量控制的方法,可根据机构的具体情况和具体的控制对象选择使用。[/size][size=15px](2)所得质量控制数据的记录方式应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如可行,应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审查,例如质量控制图。[/size][size=15px](3)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据时,应遵循已有的计划采取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size][size=15px] 在各项质量控制方法中,计量比对和能力验证是外部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措施,也是对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控制的一种科学、客观和有效的办法。为此,机构应建立计量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程序,并积极参加相关专业的计量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凡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比对和能力验证,在授权项目范围内的,机构必须参加。[/size][size=15px] 各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检定、校准和检测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定期组织对检定、校准和检测的结果进行监督抽查,监控和验证措施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但不限于这些方法):[/size][size=15px]1.定期使用核查标准或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size][size=15px]3.测量和检测设备的功能核查。[/size][size=15px]5.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size][size=15px]7.留存样品的重复检定、校准或检测。[/size][size=15px]9.审查证书、报告的结果。[/size][size=15px]11.盲样测试。[/size][size=15px] 机构应采用统计技术分析由以上方法得到的质量控制数据,发现质量控制数据超出预期时,记录、分析原因,并启动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数据分析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控制图、散点图、因果分析图等,控制措施可以是预防措施,也可以是纠正措施。[/size][b][size=15px]四、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相关程序[/size][/b][size=15px] 机构对于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实施质量控制应包括以下相关程序(但不限于这些程序):期间核查工作程序、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能力验证和比对工作程序、异常情况和外界干扰处理程序、证书和报告管理程序、检定、校准和检测质量控制程序等。[/size][b][size=15px]五、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偏离的处置[/size][/b][size=15px] 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程序的实施频次应结合机构的质量控制数据,下述情况下应增加质量控制程序的实施频次:[/size][size=15px]1.当实验室统计的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持续单方向变化时。[/size][size=15px]3.测量设备使用环境较为恶劣时。[/size][size=15px]5.检定、校准和检测人员新上岗或转岗时。[/size][size=15px]7.样品特性很不稳定时。 [/size][size=15px] 当质量控制数据表明,机构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已不满意或已接近不满意时,机构应停止相应的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对造成不满意或接近不满意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 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确保机构提供给客户的数据是准确、可靠的。 当质量控制数据表明机构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已不满意时,机构还应对以往的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对客户所造成的影响或伤害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应对以往的结果进行追溯,并告知相关客户,停止使用机构的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采取有关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的损失。[/size][color=#888888]本文刊发于《中国计量》杂志2019年第5期[/color][color=#888888]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张卿贤[/color]

  • 质量控制计划如何定才能保证控制有效?

    最近在做质量控制计划,但是能做完了才发现很多标准有的已经变更,只是没有找到新标准,这种情况是否在等到标准查新,方法确认后再制定,还是按照现有的标准进行制定才能保证控制的有效性?

  • 内部质量控制的制定

    内部质量控制也是实验室控制的一个重要活动,然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计划应该谁制定比较好,技术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还是.....

  • 【原创大赛】内部质量控制中标准物质应如何控制?

    【原创大赛】内部质量控制中标准物质应如何控制?

    前言说起质量控制,一般实验室首先想到的是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包括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实验室间比对等,对于内部质量控制无非就是人员对比、设备对比、新旧方法对比等。随着新准则CNAS-TRL-005:2018《轻纺检测领域质量控制方法》的发布,让我改变了内部质量控制的一些看法,下面就一国标棉贴衬织物为例说一说标准物质是如何进行质量控制的。[img=,690,21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71603303521_1857_1954597_3.jpg!w690x213.jpg[/img]图1— CNAS-TRL-005:2018《轻纺检测领域质量控制方法》中对标准物质质量控制的要求。1. 质量控制中参考依据的查找:既然是质量控制首先要知道标准物质控制的依据,要知道很多的标准物质制作都是有依据的,这种信息一般从包装的标签上可以找到,比如国标棉贴衬织物就是根据GB/T 7568.2来制造的,所以其参数必须符合该标准的要求。[img=,574,35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71603401697_2819_1954597_3.jpg!w574x352.jpg[/img]图2—国标棉贴衬织物包装上的标识2. 控制参数的选择:通过包装上的标准依据,我们可以找到相应的标准内容,根据标准规定我们将该标准物质的控制参数锁定为白度、平米克重和pH值三部分。[img=,690,47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71603533127_3501_1954597_3.jpg!w690x470.jpg[/img]图3—标准棉贴衬织物在标准中规定的参数3. 参数的控制:标准参数的控制,一般分为外观和内在质量两部分,对于外观质量一般是通过目测对包装完整性、标识的清晰度等进行控制,而对于内在质量的控制则需要通过实验室现有的条件进行控制。该棉贴衬织物的控制主要包括平米克重、白度、pH值进行控制。3.1 平米克重的控制:平米克重的控制是按照GB/T 4669方法操作,取代表性的贴衬织物,采用圆刀法采取100cm2的试样,用钢直尺对直径进行核查,然后调湿后称量其重量,通过称量的重量与面积的比值来计算平米克重。[img=,690,55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71604058487_5498_1954597_3.jpg!w690x553.jpg[/img]图4—标准棉贴衬织物圆形取样的直径核查[img=,584,80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71605340097_4014_1954597_3.jpg!w584x803.jpg[/img]图5—标准贴衬织物的称量结果根据以上测量的结果计算该棉贴衬织物的平米克重为1.141g/cm2=141.1g/m2;3.2 白度的控制:白度的测量是根据GB/T 8424.1依据电脑测色系统进行测试。[img=,521,34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71612084167_6724_1954597_3.jpg!w521x348.jpg[/img]图6—测试样品白度用电脑测色系统根据以上标准测试样品的X/Y/Z值分别为83.07/87.73/90.75,倒入公式计算得到Y10=87.73、W10=77.16、T10=-0.6[img=,690,32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71616294757_9033_1954597_3.jpg!w690x321.jpg[/img]图7—计算白度值所用的公式3.3 pH值的控制:将该标准棉贴衬织物作为测试样品依据GB/T 7573采用水萃取法进行pH值的测定。[img=,672,88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71617564425_4582_1954597_3.png!w672x880.jpg[/img]图8—pH值的测试结果。4. 结果的判定通过以上指标的测试,我们可以对该产品的控制参数进行判定,只有每一个参数都合格该标准物质才能最终判定合格。[img=,488,15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171630012785_6806_1954597_3.jpg!w488x155.jpg[/img]图9—结果的判定不合格判定:如果产品外部质量不合格或内部质量控制中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标准物质判定为不合格。总之标准物质的质量控制不能单单通过外观来控制,而应该通过现有的条件对内在质量进行控制。甚至可以通过试用的方式进行控制。只有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

    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检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在非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请问大家,水质检测在哪些地方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检测的过程中哪些地方需要受到环境条件的控制。例如仪器方面是要控制的,在滴定过程中需要控制吗?如果需要控制,是要多少温度和湿度范围。

  • 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抽样、检测时都有哪些控制要求?

    我们是水质检测实验室,评审准则4.3.2中的规定在检验检测机构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验检测时,应予以特别关注,必要时,应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并记录,以保证环境条件符合检验检测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条文释义:检验检测机构在从事抽样、检验检测前应进行环境识别,根据识别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诸如生物消毒、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供电、温度、声级和振级等予以重视,使其适应于相关的技术活动。具体应该怎么在程序文件中规定呢,我除了想到雨天不应外出采样外,其他就不知道该怎样控制了,有没有了解的小伙伴给点建议呢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gif

  • 如何控制二噁英排放?

    [font=仿宋][size=21px]所谓二噁英,实际上是二噁英类的一个简称,指的是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的包含众多同类物或异构体的两大类,共210种有机化合物,但其中只有极少数种类被认为具有毒性。[/size][/font][font=仿宋][size=21px]二噁英并不是垃圾焚烧厂特有的公害,它是一种有机物与氯一起加热就会产生的化合物,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化学现象。二噁英在空气、土壤、水、食物和垃圾中都能发现,有研究显示,食品是其主要来源,人体接触的二噁英中约有90%来自膳食方面。[/size][/font][font=仿宋][size=21px]垃圾焚烧厂控制二噁英排放,主要采用成熟的前“3T”后高效净化技术,其一是保持焚烧炉膛内温度大于850度,并控制烟气在炉膛内停留2秒以上,使二噁英得到完全分解 其二是烟气通过最先进的净化处理系统,将单位二噁英浓度控制在0.1纳克以内,达到国际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size][/font][font=仿宋][size=21px]事实上,自现代垃圾焚烧技术诞生120多年来,平均每10年就有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进入21世纪以来的重大技术进步,主要是二噁英的高效处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实质性提升,现在大部分高比例采用垃圾焚烧的发达国家,垃圾焚烧厂对自然界二噁英排放总量的贡献率都低于1%。[/size][/font]

  • 如何控制二噁英排放?

    [font=仿宋][size=21px]所谓二噁英,实际上是二噁英类的一个简称,指的是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的包含众多同类物或异构体的两大类,共210种有机化合物,但其中只有极少数种类被认为具有毒性。[/size][/font][font=仿宋][size=21px]二噁英并不是垃圾焚烧厂特有的公害,它是一种有机物与氯一起加热就会产生的化合物,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化学现象。二噁英在空气、土壤、水、食物和垃圾中都能发现,有研究显示,食品是其主要来源,人体接触的二噁英中约有90%来自膳食方面。[/size][/font][font=仿宋][size=21px]垃圾焚烧厂控制二噁英排放,主要采用成熟的前“3T”后高效净化技术,其一是保持焚烧炉膛内温度大于850度,并控制烟气在炉膛内停留2秒以上,使二噁英得到完全分解 其二是烟气通过最先进的净化处理系统,将单位二噁英浓度控制在0.1纳克以内,达到国际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size][/font][font=仿宋][size=21px]事实上,自现代垃圾焚烧技术诞生120多年来,平均每10年就有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进入21世纪以来的重大技术进步,主要是二噁英的高效处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实质性提升,现在大部分高比例采用垃圾焚烧的发达国家,垃圾焚烧厂对自然界二噁英排放总量的贡献率都低于1%。[/size][/font]

  • 【我们不一YOUNG】实验室记录一定控制好十项环节

    [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size=18px][color=#444444]一、记录控制范围1.质量记录包含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记录、人员培训签到表和培训效果确认表等、供应商评价记录表、质量监督记录、不符合工作记录、采购记录等。2.技术记录包含测试申请单、测试原始数据记录表、测试报告、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测试记录、方法确认记录、设备期间核查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表等。3.记录可以存于任何媒体上,例如书面或电子媒体。二、记录格式1.产生于管理体系文件中的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使用检验检测机构相关文件规定的表格格式。2.应为每个不同的检测标准设计工作记录单,内容应包括全部试验项目及要求。对于检测活动中的原始数据记录格式由技术负责人按相应的检测标准要求设计,并提交给技术负责人批准。3.对于来源于外部的记录如检测报告、客户通知以及相关反馈信息的记录格式以实际要求为准。三、记录的填写1.所有工作的记录应清晰明了,在没有额外的解释说明下,可以通过书面的描述信息独自重复记录中描述的工作。2.记录输入包含时间、执行工作的人员、签名和注明时间。3.记录填写使用不易褪色的书写工具。4.记录中不适用的空白栏以“/”标识。5.所有记录应在产生的当时予以记录,不可以追记、补记和抄记,保证记录如实记载。6.测试原始数据记录必须进行确认并有确认人签字作为标识。7、记录要按照要求进行填写,当发现所使用的表单格式不适用时,发现者向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提出意见,经过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审核通过后,修改表单格式,重新发行,回收作废旧表单格式。四、记录的修改1.如果记录格式需要修改,应根据《文件控制程序》文件要求进行修改。2.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应划改,不可涂改,以免字迹模糊或消失,并将正确值填写在其这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如数据的丢失或改动。五、记录的存取1.所有记录应被严格限制存取以防止未授权的使用和修改资料。2.电子记录应设定“只读”或仅供阅读保护。3.电子记录应被备份以防止因设备失效、人为错误导致资料丢失。具体要求见《实验室数据控制管理程序》。六、记录的保存1.检验检测机构记录的存储应是易于调阅,并注意保存以防止损坏、变质及遗失。数据管理员将检验检测机构的记录收集整理,将记录数据名称、记录数据编号、权责单位、保存年限、保存位置及负责人等信息记录于《管理记录一览表》,交由检验检测机构主管审核后,由技术负责人核准。2.检验检测机构记录的保存年限,可标于《管理记录一览表》或相关标示页上。电子记录及其储存年限:由检测人员每月提交数据给数据管理员,数据管理员负责将记录转移到检验检测机构专用盘保存,公司计算机部将对其进行定期备份。需要时,数据管理员将数据刻录成光盘,光盘保存6年。3.除特殊情况外,所有技术记录,包括检测或校准的原始记录,应至少保存6年。如果法律法规、CMA专业领域认可要求文件或客户规定了更长的保存期要求,则检验检测机构应满足这些要求。人员或设备记录应随同人员工作期间或设备使用时限全程保留,在人员调离或设备停止使用后,人员或设备技术记录应再保存6年。技术记录,无论是电子记录还是纸质记录,应包括从样品的接收到出具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过程中观察到的信息和原始数据,并全程确保样品与报告/证书的对应性。4.所有书面记录应存放和保存在干燥文件资料柜中,电子档记录应按《计算机和自动设备软件数据控制管理程序》中要求进行保存,以防止记录的损坏、变质、丢失。七、记录的借阅或复制外部人员要借阅或复制记录时,必须经检验检测机构经理批准。八、记录的销毁超过保存期限的记录,在经过检验检测机构经理批准后,由资料管理员进行销毁。九、记录的保密未经申请方允许,不得将记录所含的保密性技术资料向他人泄漏和用作其它用途。十、审查作废检验检测机构应定期对储存之记录进行审查、维护并对已过保存年限之记录(电子文件或书面记录)进行清理并作废。记录区别与其它文件,它是证据,关乎检验检测机构相关活动的追溯等,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记录的管控。[/color][/size][/font]

  • 质量控制计划的五大控制要求!

    第一,实验室应制订质量控制计划,对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的实施内容、方式、责任人作出明确的规定 同时,对内部质量控制活动,计划中还应给出结果评价依据 质量控制计划应尽可能有代表性地覆盖实验室的检测项目、检测对象和检测人员。第二,质量控制计划经最高级别质量负责人批准后,该计划方可由技术管理员组织有关人员实施。 第三,质量控制计划中选择的质量控制方法,应与实验室所从事的检测项目类型和业务量相适应。质量控制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①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②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实验或水平测试或能力验证;③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重复测试;④对保留样品进行留样再测;⑤同一样品不同测试项目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第四,质量管理员应组织对质量控制的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应使用统计技术,还要将评审结果上报管理评审。比如对检测工作的有效性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持有怀疑时应找出潜在的不符合项的原因,并按照《预防措施管理程序》要求采取预防措施,最终上报管理评审。第五,实验室应当在所从事的各大类别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检验领域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

  • 如何控制二噁英排放?

    [font=仿宋][size=21px]所谓二噁英,实际上是二噁英类的一个简称,指的是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的包含众多同类物或异构体的两大类,共210种有机化合物,但其中只有极少数种类被认为具有毒性。[/size][/font][font=仿宋][size=21px]二噁英并不是垃圾焚烧厂特有的公害,它是一种有机物与氯一起加热就会产生的化合物,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化学现象。二噁英在空气、土壤、水、食物和垃圾中都能发现,有研究显示,食品是其主要来源,人体接触的二噁英中约有90%来自膳食方面。[/size][/font][font=仿宋][size=21px]垃圾焚烧厂控制二噁英排放,主要采用成熟的前“3T”后高效净化技术,其一是保持焚烧炉膛内温度大于850度,并控制烟气在炉膛内停留2秒以上,使二噁英得到完全分解 其二是烟气通过最先进的净化处理系统,将单位二噁英浓度控制在0.1纳克以内,达到国际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size][/font][font=仿宋][size=21px]事实上,自现代垃圾焚烧技术诞生120多年来,平均每10年就有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进入21世纪以来的重大技术进步,主要是二噁英的高效处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实质性提升,现在大部分高比例采用垃圾焚烧的发达国家,垃圾焚烧厂对自然界二噁英排放总量的贡献率都低于1%。[/size][/font]

  • 求助:关于质量控制计划如何制定

    [size=16px]实验室的检测涉及多个领域、类别,有几百个检测标准,共计几千个检测项目,这种情况要制定年度质量控制计划呢?有以下几个疑问:1、是否每一个检测标准都要列清楚质量控制方式?如果全部标准都制定计划,那工作量也太大了。。。2、有些标准中已经规定了质量控制要求,比如空白试验、质控样测试、平行样、加标回收等手段,那这些方法的质量控制又要如何制定呢?3、有些检测标准或项目不常做甚至一年做不了一次,这种情况下,质量控制计划是否应该必须包含这些标准/项目?以上疑问求助各位老师,给我指导指导呗~最好能有个计划模板参考参考~[/size]

  • 实验室质量控制及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有什么不同?

    [align=center][b][size=16px]实验室质量控制及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有什么不同?[/size][/b][/align][size=15px][color=var(--weui-FG-2)]辉哥聊质量管理[/color][/size] [size=15px]我们的实验室日记[/size] [size=15px][color=var(--weui-FG-2)]2023-03-02 09:22[/color][/size] [size=15px][color=rgba(0, 0, 0, 0)]发表于广东[/color][/size][align=center]实验室质量控制[/align]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指为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它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两部分内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包括空白实验、校准曲线的核查、仪器设备的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它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对测试过程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size=18px][b][color=#2fc37f]实验室质控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color][/b][/size]1 通排风与水电系统和安全设施完备,能满足仪器设备测试要求,并满足检测人员安全作业要求 能避免测试环境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和测试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影响。2 精密仪器室要具有防火、防震、防电磁干扰、防噪音、防潮、防腐蚀、防尘、防有害气体侵入的功能 室温控制在 18 ℃~25 ℃ ,湿度控制在60%~70% 。3 实验室分析用水、化学试剂、标准溶液配置与标定应符合以下规定:痕量或超痕量分析使用一级水或超纯水 常量分析与常用试剂配置使用二级水 特殊分析项目使用特殊要求的试验用纯水,如无氯水、无氨水、无二氧化碳水、无砷水、无铅(无重金属)水、无酚水、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等 实验室制备或购买的纯水,使用前应对其质量进行检验。4 痕量或超痕量分析使用优级纯以上级别的化学试剂 标准溶液配置使用基准级别的化学试剂、常量分析使用分析纯级别的化学试剂 特殊项目分析使用光谱纯、色谱纯和超纯等级别的化学试剂。5 标准溶液直接或间接配置法(标定法),在进行标准溶液标定时,测得浓度值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 0.2% 。在质量控制中,仪器设备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 维护与检定应符合以下要求[size=18px][b][color=#2fc37f]1 严格执行大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color][/b][/size]2 不得使用未检定校准或检定校准不合格的检测仪器设备 3 对性能不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使用频繁、移动与便携式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和恶劣环境下使用的仪器设备,除进行期间核查外,需定期维护、保养与检查,并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校正后方可投入使用。[size=18px][b][color=#2fc37f]实验室具体质量控制方法[/color][/b][/size][size=18px][b][color=#2fc37f]1 空白样质量控制[/color][/b][/size]空白样主要包括容器、现场、仪器、方法空白样等,通过测定空白样以判断实验用水、试剂纯度、器皿洁净程度、仪器性能及环境条件等的质量状况或是否受控。[size=18px][b][color=#2fc37f]空白实验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color][/b][/size]①除分析方法另有规定之外,每一批样品小于 10 个时,检验人员制备方法空白样或仪器空白样不得少于 1 个 每一批样品不小于 10 个时, 每 10~20 个样品制备 1 个方法空白样或仪器空白样。②空白试验分析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或低于方法规定值 空白平行测定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 50% 。③有质量控制图的,将所测定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④若空白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分析。[size=18px][b][color=#2fc37f]2 平行样质量控制[/color][/b][/size]平行样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现场平行样、 实验室平行样和密码平行样, 通过平行样测定判断检测精密度状况或是否受控。[size=18px][b][color=#2fc37f]平行样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color][/b][/size]①每一批样品小于 10 个时,检验人员制备的平行样不得少于 1 个 每一批样品不小于 10 个,每 10~20个样品制备 1 个平行样。②平行测定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的,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测定。③有质量控制图的,将所测定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size=18px][b][color=#2fc37f]3 加标回收质量控制[/color][/b][/size]加标回收试验主要包括空白加标、基体加标、实际样品加标和密码加标回收试验,通过加标回收试验判断检测准确度状况或是否受控。[size=18px][b][color=#2fc37f]加标回收试验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color][/b][/size]①每一批样品小于10 个时,检验人员制备加标样品不得少于 1 个 每一批样品不小于 10 个时,每 10~20 个样品制备 1 个加标样。②加标样品测定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的,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分析。③有质量控制图的,将所测定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size=18px][b][color=#2fc37f]4 标准物质质量控制[/color][/b][/size]标准物质质量控制是指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同步分析,将标准物质的分析结果与其保证值相比较,评价其准确度和检查实验室内(或检验人员)存在的系统误差。[size=18px][b][color=#2fc37f]标准物质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color][/b][/size]① 实验室定期采用标准物质质量控制方法对实验室系统误差进行检查和控制 不定期对检验人员或新上岗人员进行分析质量考核检查。②实验室每月标准物质质量控制样品不得少于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样品总数的 5% ,每个检验项目(参数)室内系统误差检查应不小于 2 次 /a 。③ 检验人员应定期采用标准物质对计量检测仪器和标准溶液进行期间核查 根据实验室检测能力与分析方法变化实际情况等,采用标准物质检查和控制室内系统误差,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size=18px][b][color=#2fc37f]5 精密度偏性分析质量控制[/color][/b][/size]在具有良好管理的实验室中,分析数据的质量取决于分析方法和操作者对分析方法的了解和能否正确运用。好的分析方法应具有较小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并能达到一定的检出限。因此,对一个方法能否用于分析, 对一个经过改进的方法能否被接受,操作者对分析方法运用的如何等,都需要做出全面评价,然后才可以正式用于分析测试。这种全面评价的试验方法叫做精密度偏性分析质量控制试验。通过对影响分析测定的各种变异因素及回收率的全面分析,确定实验室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size=18px][b][color=#2fc37f]实验室间质量控制[/color][/b][/size]外部质量控制又称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指由外部的第三者,如上级监督机构!管理部门对实验室及其检测人员的分析检测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实行考察的过程,其目的是发现和消除实验室检测结果存在的系统误差和影响因素,保证测试结果可溯源性和可比性。外部质量控制有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三种类型。[size=18px][b][color=#2fc37f]1 参加能力验证活动[/color][/b][/size]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判定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能力的活动,是对实验室能力状况和管理状况进行客观考核的一种方法,也是认可机构加入和维持国际相互承认协议(MRA)的必要条件之一。化学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其结果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相关项目的检测现状,是对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的最佳检验#通过实验室间比对,可以得到不同实验室对量值测量的一致性和等效性。实验室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参加国际的、国内的(国家认监委、认可委(cnas)组织)能力验证活动。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发现实验室自身存在的诸如实验室质量管理是否规范、仪器设备是否符合检测要求、采用标准(方法)是否合适、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等问题,从中找出差距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实施整改措施,最终达到提高检测能力、实现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目的。[size=18px][b][color=#2fc37f]2 实验室间比对[/color][/b][/size]实验室通过参加国内不同实验室间的比对活动,积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如Robust法的z值分量评价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可以确定实验室相关检测项目的水平和状态,寻找可能改进和提高的机会,达到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目的。此外,当某个实验室开发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或技术时,也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组织一些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间比对来验证和评价其有效性和可比性。[size=18px][b][color=#2fc37f]3 测量审核[/color][/b][/size]测量审核是实验室对被测物品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是能力验证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室为了考察自己在某个检测项目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将某个检测项目的测试结果与提供运作的合作组织、认可机构(如认监委、认可委)指定的参考实验室的参考值进行比较,达到评价实验室是否具有胜任其所从事检测工作的能力以及找出差距、制定补救措施、提高检测质量的目的。进行测量审核通常是在两次能力验证计划之间且没有合适的实验室间比对计划时,采用的一种一对一的能力验证活动,这也是认可组织!政府部门和客户评价实验室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 试验室的温、湿度控制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材料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测试时的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必须遵守。如热采水泥堵窜室内试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规定,试体成型时试验室温度应稳定保持在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 试体带模养护箱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为加强试验室的温、湿度控制,试验室可根据自身条件建立一套温湿度控制系统和控制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试验速度的控制,在材料力学性能检测试验中,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加荷速度较快,试件的变形滞后于加在其上的荷载,测出的强度值高于材料固有的强度。如井下工具缸体检测中加荷速度较快,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会有所提高。但在实际试验工作中,有的检测人员忽视了加荷速度,在不了解加荷速度大小时随意加荷检测,或者不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加荷速度进行检测,致使检测结果失去可比性、真实性。  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掌握加荷速度是通过每秒荷载增加多少牛顿(N/S)来控制的,而有的标准给出的是每秒应力的增加(MPa/S),这就需要根据试件的实际尺寸加以换算,以便控制试验加荷速度。在实际工作中,检测人员应熟练操作万能试验机,确保试验的速度符合标准的要求,同时加荷应保持连续均匀,直至测出所需荷载值。

  • 在近红外分析过程中,如何取制质量控制样品?使用质量控制样品应注意些什么?

    [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近红外校正模型投入使用之后,应对仪器的性能以及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精度进行[/font][/font][font=宋体]持[/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续监测[/font][/font][font=宋体],实时规避[/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预测误差[/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宋体]除了日常履行对仪器性能的自检之外,也可仿效湿化学分析方法,采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监测,因[/font][/font][font=宋体]烟草是[/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天然植物样品,尽管[/font][/font][font=宋体]取制[/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样品时采取了预防措施,但长期(如[/font]1[font=宋体]年以上)储存样品,保证样品成分不变是十分困难[/font][font=宋体]的,其理化性质会随时间[/font][/font][font=宋体]而[/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变化,导致所测量光谱的改变[/font][/font][font=宋体],从而影响其耐用性[/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所以,[/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选择质量控制样品[/font][/font][font=宋体],应[/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具有[/font][/font][font=宋体]时效性和[/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代表性[/font][/font][font=宋体],也就是[/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应[/font][/font][font=宋体]在模型校正样品所覆盖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产地、品种和等级的[/font][/font][font=宋体]范围内[/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适时[/font][/font][font=宋体]选择样品[/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且数量[/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不宜低于[/font]60[font=宋体]个,[/font][/font][font=宋体]并采取与建模校正样品统一的实验方案,规范制样、规范[/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保存[/font][/font][font=宋体]、规范[/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测定参考数据[/font][/font][font=宋体],以及在使用[/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质量控制样品[/font][/font][font=宋体]时,规范测量样品[/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光谱[/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宋体]若增删校正样品维护更新模型,应对原质量控制样品的范围和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保证更新后的质量控制样品仍在维护后的模型的校正样品范围内,模型对质量控制样品符合内插分析要求。[/font][/font][font=宋体]使用稳定均匀的质量控制样品来[/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监测[/font][/font][font=宋体]仪器和[/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校正模型[/font][/font][font=宋体]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性能[/font][/font][font=宋体],往往监测出来的是仪器性能(含仪器测量附件)的变化情况,如[/font][font=宋体]维修后[/font][font=宋体]仪器硬件的[/font][font=宋体]光学[/font][font=宋体]一致性改变[/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波长重现性波动、光谱仪检测器(探测器)老化,检测器相应水平出现不稳定或下降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光谱测量重现性变差。校正模型就是一个数学关系式,有什么样的光谱,就计算出什么样的结果,只要待测样品光谱落在模型校正样品的光谱空间范围内,符合模型内插分析要求,那么,模型的计算结果就可靠。如果待测样品源于新产区、新品种等,超出了模型校正样品的空间范围,通常待测样品光谱[/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的马氏距离就会大于[/font][/font][font=宋体]模型校正样品光谱马氏距离的平均水平,[/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马氏距离越大[/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就越低,模型对待测样品的预测就属于外推,若再与参考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就可比较明确的判断出校正模型适应能力的优劣。[/font][font=宋体]所以,质量控制样品的主要作用是监测仪器硬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而监测预测软系统(模型)的适应能力,宜使用有代表性的新样品(建议参考质量控制样品的制作要求)来考量比较合理。[/font][/font]

  • JJF1069讲座之四:文件控制及记录控制中的注意事项

    JJF1069讲座之四:文件控制及记录控制中的注意事项

    [b]JJF1069讲座之四:文件控制及记录控制中的注意事项[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888888]作者简介————[/color][/size][/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888888][img=,200,25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4/202104181413589775_4336_1626275_3.jpg!w200x250.jpg[/img][/color][/size][/font][/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作者简介————[/font][/size][/font][size=14px][color=#888888]于宝良,高级工程师,全国振动冲击转速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一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国家级考评员,计量标准国家一级考评员。[/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 2002年以来,作为考评员,参加了近20个省、地市级计量技术机构、国家计量站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及监督检查。2013年以来,作为考评组长,组织了对10个地市级计量技术机构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及监督检查。[/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 2013年,作为授课老师,为北京市培训了30多名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评员,对北京市所有区县计量技术机构及授权计量站宣贯了2012版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color]。[/size][size=14px][/size][size=16px][b][color=#ab1942]一、文件控制[/color][/b][/size][size=15px][/size][b][size=15px]1.文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size][/b][size=15px][/size][size=15px] 文件是过程控制的依据,也是进行各种质量、技术活动的依据,还是向客户提供产品满足要求的证据文件。[/size][size=15px]文件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改进是至关重要的。[/size][b][size=15px]2.文件控制的含义[/size][/b][size=15px][/size][size=15px] 文件控制是指对文件的编制、批准、发放、使用、评审、修改、再次批准、标识、必要时回收和作废等全过程活动的管理。[/size][b][size=15px]3.文件控制的目的[/size][/b][size=15px][/size][size=15px] 对文件实施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现行文件适宜、充分、清晰,且是有效版本,防止误用作废文件。[/size][size=15px]为此,应从编写、审批、发布、使用、作废、更改、更新以及保管八个环节,对文件实施全过程的控制。[/size][b][size=15px]4.考核规范对文件控制的要求[/size][/b][size=15px][/size][size=15px] 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5.4条款对文件控制做了如下要求:[/size][size=15px]机构应控制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所有文件(内部制定或来自外部的),诸如法律法规、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检测(检验)规则或方法、抽样方案、标准以及图纸、软件、规范、指导书和手册等。[/size][size=15px]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5.5的要求进行控制;[/size][size=15px]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数据应依据7.3.8的要求进行控制。[/size][b][size=15px]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size][/b][size=15px][/size][size=15px]a)为使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size][size=15px]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size][size=15px]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size][size=15px]修订应予以控制,除非有别的特殊决定,应由原审查和批准人员审查和批准方可。[/size][size=15px]这种人员须能利用适当的背景信息作为其审查和批准的依据。[/size][size=15px]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size][size=15px]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size][size=15px]f)确保机构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size][size=15px]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果出于某种目的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size][b][size=15px]5.现场考核中文件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size][/b][size=15px][/size][size=15px](1)文件控制程序[/size][size=15px] 有的机构制定的文件控制程序,机械地照搬JJF1069-2012的要素要求,没有根据机构自身的工作性质及特点,对机构使用的文件进行清晰分类,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方法,致使文件控制程序可操作性差。[/size][size=15px](2)缺少体系有效运行应有的文件[/size][size=15px] 有的机构明显缺少体系有效运行应有的文件。[/size][size=15px]机构层面的,如缺少“原始记录编制作业指导书”文件,造成机构各实验室编制的原始记录信息、格式等不一致,甚至缺少一些必需的信息。[/size][size=15px]实验室层面的,如缺少“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文件,造成同一项计量标准,不同的人员进行期间核查的方法、记录、结果表达不一致。[/size][size=15px](3)文件的适宜性[/size][size=15px] 有的机构制定体系文件的出发点只是应付考核,既没有对文件定期评审的规定,也没有支持进行定期评审的记录。[/size][size=15px]如在对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从上次考核到监督检查两年多的时间内,体系文件没有任何修订,个别机构体系文件甚至在两次机构考核的五年间都没有任何修改。[/size][size=15px](4)外来文件[/size][size=15px] 外来文件,特别是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是保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校准工作质量的重要文件。[/size][size=15px]有的机构没有专人负责外来文件的更新,造成近年的考核、检查中,时常发现使用过期技术文件的情况。[/size][size=15px](5)文件控制[/size][size=15px] 文件控制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是检定、校准原始记录的控制。[/size][size=15px]检定、校准原始记录的控制,正确做法应该是:[/size][size=15px]a实验室计量标准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依据机构体系文件及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编制原始记录。[/size][size=15px]b机构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原始记录进行审核。[/size][size=15px]c机构质量管理部门对审核通过的原始记录备案并允许印刷使用。[/size][size=15px]d实验室需要对已经备案的原始记录进行修订时,应向机构质量管理部门提出修改申请,批准后再按a、b、c的规定进行修订。[/size][size=15px] 考核过程中发现,有的机构检定、校准原始记录由实验室自行编制使用,缺少审核、备案、批准使用等环节的控制,造成检定、校准原始记录不符合考核规范及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要求。[/size][b]二、记录控制[/b][size=15px][/size][b][size=15px]1.记录控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size][/b][size=15px][/size][size=15px] 记录是指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完成活动证据的文件。[/size][size=15px]记录控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为可用于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证据。[/size][b][size=15px]2.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记录的分类[/size][/b][size=15px][/size][size=15px]《考核规范》将记录分成两种:[/size][size=15px](1)质量记录[/size][size=15px] 考核规范中的质量记录主要是(但不限于)以下几种:[/size][size=15px]a质量管理体系活动记录,包括质量监督员监督检查记录,质量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记录等。[/size][size=15px]b人员培训考核记录,包括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培训考核过程记录、培训考核结果评价记录。[/size][size=15px]c纠正措施记录。[/size][size=15px]d预防措施记录。[/size][size=15px]e内部审核记录,包括内部审核计划、内部审核实施过程记录、内部审核报告。[/size][size=15px]f管理评审记录,包括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实施过程记录、管理评审报告。[/size][size=15px](2)技术记录[/size][size=15px] 考核规范中的技术记录主要是(但不限于)以下几种:[/size][size=15px]a检定、校准、检测活动的原始记录。[/size][size=15px]b计量标准稳定性、重复性考核记录。[/size][size=15px]c计量标准期间核查记录。[/size][size=15px]d计量标准器溯源证书确认记录。[/size][size=15px]e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更新确认记录。[/size][size=15px]f已签发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检测报告的复制件。[/size][b][size=15px]3.考核规范对记录控制的要求[/size][/b][size=15px][/size][size=15px] JJF1069-2012之5.5条款对记录控制做了如下要求:[/size][size=15px]为提供符合要求及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而建立的记录,包括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应得到控制。[/size][b][size=15px]需要注意的是:[/size][/b][size=15px][/size][size=15px](1)质量记录应包括来自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报告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等。[/size][size=15px](2)技术记录是进行检定、校准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它们表明检定、校准和检测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或规定的过程参数。[/size][size=15px]技术记录可包括表格,合同,工作单,工作手册,核查表,工作笔记,控制图,外部和内部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报告,顾客信函和反馈意见。[/size][size=15px] 机构应制定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size][size=15px]a)记录的识别、收集、索引、存取、存档、存放、维护和清理。[/size][size=15px]b)记录应真实可信、清晰明了,并以便于存取的方式存放和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等适宜环境的设施中,并应规定记录的保存期。[/size][size=15px]c)所有记录应予以安全保护和保密。[/size][size=15px]d)保护和备份以电子形式存储的记录,并防止未经授权的侵入或修改。[/size][b][size=15px]4.现场考核中记录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size][/b][size=15px][/size][size=15px](1)质量记录形式化[/size][size=15px] 如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监督检查记录,只规定每次监督检查应检查多少份证书及记录,缺少针对人员、设施、方法、测量设备、过程、环境条件等的检查内容,也缺少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及纠正措施的描述。[/size][size=15px](2)检定校准记录不符合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要求[/size][size=15px]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及校准规范,一般在附录中规定了检定或校准的原始记录内页格式。[/size][size=15px]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及校准规范是由国家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制定,检定规程及校准规范规定的原始记录内容应该更符合该项目检定或校准的要求。[/size][size=15px]有的机构编制的原始记录没有采用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规定的原始记录内页格式。[/size][size=15px](3)检定校准共用一份记录[/size][size=15px] 对同一个既开展检定,也开展校准的项目,有的机构共用一份原始记录。[/size][size=15px]JJF101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规定,检定是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size][size=15px]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其第一步是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则是用此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这里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都具有测量不确定度。[/size][size=15px]由检定和校准的定义可知,检定和校准的方法、过程、结果表达均不同。[/size][size=15px]因此,检定/校准共用一份记录显然是不合适的。[/size][size=15px](4)校准记录缺少不确定度评定信息[/size][size=15px] 有的机构在校准的原始记录中没有任何不确定度评定的信息,而在校准证书中却给出了扩展不确定度;[/size][size=15px]有的机构在校准的原始记录中只给出扩展不确定度,而缺少获得扩展不确定度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信息。[/size][size=15px](5)期间核查记录使用检定或校准记录[/size][size=15px] 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对测量设备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在两次检定或校准之间进行的核查。[/size][size=15px]期间核查不是测量设备的再检定或校准,因此,期间核查应有符合期间核查特点的单独的原始记录。[/size][size=15px]但是,有的机构期间核查记录仍使用检定或校准记录。[/size][size=15px](6)计量标准稳定性、重复性考核记录不符合JJF1033-2016的规定[/size][size=15px] 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对计量标准稳定性、重复性考核记录的格式、内容有明确的规定,有的机构计量标准稳定性、重复性考核记录没有采用JJF1033-2016的规定。[/size][size=15px](7)计量标准器溯源证书确认记录[/size][size=15px] 计量标准器溯源证书确认记录,应对溯源证书中给出的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等计量特性,与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中规定的相应指标进行比对,并对比对结果进行评价。[/size][size=15px]有的机构的计量标准器溯源证书确认记录内容不全面,起不到证书确认的目的。[/size][align=center][size=14px][color=#888888]END[/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img=图片]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Zpzl0bhgT4mSsm8MXFpicUykAzbdia9yhquhxyVcPLPJ52yNIS5AOlKbdZfu00hFucweic6lBl2o41pkdCYTFrAyA/64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888888]本文刊发于《中国计量》杂志2019年第4期[/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888888]作者:[/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于宝良[/color][/size][/align][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888888]作者简介————[/color][/size][/font]

  • 如何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各位:我们实验室最近尽心了监督评审,技术专家按照新的CL10针对我们制定的质量控制计划开了个不符合项。大体的意思是我们制定的质量控制计划没有覆盖要求,请问有哪位专家有现成的模版,请给我参考一下。谢谢!

  • 实验室管理的六大“控制”

    [align=center][b][size=16px]实验室管理的六大“控制”[/size][/b][/align][size=15px]光谱分析之家[/size] 实验室管理工作,要做好,需要多注意下面提到的这几点。这样子,才能够把实验室管理工作变得井井有条。做好实验室管理要懂得一些科学方法和借助一些先进的管理软件。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实验室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的几点具体内容吧。[b]标准规程的控制[/b] 标准规程是检测、判定的依据,要采取多种渠道,及时收集新标准,确保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标准版本现行有效,同时对新、旧标准应加以分析比较,并按标准规程的新要求,做好仪器设备改造、配置以及新标准的贯标等基础工作。为此有必要对所管辖区的实验室制定出基础的技术标准配备规范,明确所辖业务的各类试验应该配备的基本技术标准,确保主要业务标准配备覆盖面达到100%,实现以标科研、以标实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实验设计缺陷而造成的质量事故。[b]样品控制[/b] 试验用样品的状态应符合标准要求1.样品要有代表性,抽样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进行。比如: 钻井泥浆、水泥类试验检测规定,袋装水泥要从该批不少于20袋水泥中任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那种一次性提取半袋或整袋水泥作为试验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也是不可取的。  2.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数量过少,试验带来误差增大,故标准对材料试样的数量都有要求。在实际试验工作中,要加强试验数量的控制。标准要求做平行试验的,应等分样品分别试验,如只做一次试验,就拼凑数据出报告,是应严格禁止的。  3.试样的尺寸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试样的尺寸要满足标准要求。 在井下工具拉压扭试验采用的《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明确了金属材料样品的尺寸(长度),如果样品的长度不符合标准要求,仅仅靠调节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下钳口位置来完成试验,显然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b]仪器控制[/b] 仪器设备及各种计量器具是检测工作中最基本的工具,它的完好程度和准确度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样影响到对工程质量的评判。1.对计量标准器具的控制。 实验室计量标准器具或校准装置的建立、更换、封存与撤销,应建立内容完整的技术档案,并符合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有关程序规定。计量标准器具周检率为100%,符合JJF1033的要求。  2.对国家明确规定的强制性计量检定的试验仪器设备,必须全部送检并及时送检,检完后对校准的器具进行复核,检查校准数据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3.对部分不属强检范围,自行制定校准规范。对部分不属强检范围,国家又尚未制定校准规范的试验仪器设备,应依据仪器说明书、相关技术规范、相关计量检定规程等自行制定校准规范,作为定期自行校准的依据,控制好计量数据的精度。如:水泥抗压夹具、水泥试验筛通常也必须自行进行校验,否则对检测结果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 4.除了检定(校准)之外,定期保养与检查。 还应注意仪器设备及各种计量器具平时的定期保养与检查,如每月检查水泥搅拌机叶片与锅之间的间隙,发现问题,立即停用,经计量部门重新检定(校准)并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b]标准物质控制[/b] 实验室应建立相关制度,从标准物质与标准材料的选购、验收、存放、发放、使用以及废弃标准物质处理等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标准物质在有效期内使用,确保其定值准确度、均匀性、稳定性等计量性能满足检测要求。 购买到优质的标准物质和标准材料,应选择有资质和能力的服务方,并获得相应的资质和能力的证明性文件。对一些长期、重要供应商建立合格供方名录,以这些供应商作为固定用户,从而保证试验用材料的相对稳定性。如建筑试验用的标准砂,一般一个地区只有一家是指定销售商,在购买标准砂时,一定要向销售商索取销售授权书和合格证书,不要为便宜去买一些假的标准砂,进而影响试验的工作质量。[b]温湿度控制[/b]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材料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测试时的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必须遵守。如热采水泥堵窜室内试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规定,试体成型时试验室温度应稳定保持在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 试体带模养护箱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为加强试验室的温、湿度控制,试验室可根据自身条件建立一套温湿度控制系统和控制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 [b]质量控制[/b] 试验工作中应通过重复试验、比对试验、能力验证等方法来抵消试验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试验室工作质量。1.重复试验  重复性是由同一个试验室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用同一样品试验所得试验结果的误差。如水泥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的重复性是由同一个试验室,在相同的操作人员,相同的标准砂,较短时间间隔内,用同一样品所得试验结果的误差来定量表达。对于28天抗压强度的测定,一个合格的试验室在上述条件下的重复性以变异系数表示,要求在1%~3%之间。2.比对试验  试验室内的比对试验是试验室的不同人员,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用同一样品试验所得试验结果的比较。试验室内的比对试验具有易操作,且利于提高试验人员的检测能力。通过试验室间的比对试验可以消除试验室的系统误差,这一误差是重复试验、同一试验室由不同人员操作的比对无法消除的。通过此比对,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及时纠正与改进因操作、温湿度环境条件及设备因素等引起的各种偏差。 3.能力验证 要真正使试验室内部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检测能力上一个台阶,在通过比对改进之后,最好参加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机构的能力验证试验,只有通过能力验证,才能了解自己在该检测项目中的真实水平,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早纠正和整改。

  • 【讨论】审核9001:2000-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时,您认为应关注的要点

    审核9001:2000-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时,我认为应关注的要点: 1、组织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条件是否做出了识别? a、产品和服务特性的信息是否明确; b、为满足产品和服务所需的资源是否明确,含人员要求、设备、监视和测量装置等; c、对满足产品和服务特性而必需采用的方法是否明确?应有必要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2、组织是否按上述明确的规定,进行操作和控制? a、查看国家的相关标准或规定,验证组织制定的内控标准或规定是否符合要求; b、抽查几个工序点的记录(生产现场抽,不要抽历史记录),验证工序点是否满足组织制定的要求; c、抽查成品检验中若干项目的检验记录,验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技术数据是否符合要求; d、重点抽查质量控制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控制情况。 3、组织对交付、放行和交付后活动的控制情况如何? a、查原材料、半成品紧急放行情况有没有? b、查原材料、半成品紧急放行(交付)情况后控制(或追溯的)的活动记录。 请大家参与讨论。

  • 确保结果有效性中内部质量控制方案的制定

    在新准则中提出的质量控制方案,和原来的质量控制计划有区别吗?是不是质量控制方案可以代替质量控制计划了?还是方案是一个作业指导性文件,质量控制计划是每年制定的一个文件,两者怎么样处理比较合理?

  • 实验室如何实施文件控制?

    [font=宋体]实验室管理运行是依据各种文件展开的,管理运行也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对文件的控制是实验室有序运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文件的控制应做到以下6个方面:[/font][font=&][/font][font=宋体]1)文件应有唯一性标识。所有文件,无论是整套还是单行本,即使是一个表格,都应有唯一性编号,做到唯一性管理,防止混淆、误用和丢失。[/font][font=&][/font][font=宋体]2)文件发布之前应进行审核并批准。发布文件是需要大家理解并执行的,所有文件批准之前应进行审核,审核后批准发布。实验室在文件发布方面,应规定好谁编制、谁审核、谁批准,不能失控。[/font][font=&][/font][font=宋体]3)定期审查文件,必要时进行变更。文件不可能第一版发布就很圆满,编制出的文件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不适宜、不充分的情况;经过实际运行,也需要变更和改进。通过定期审查文件,发现和变更不适宜的地方,使其更加成熟、适用。实验室应规定,谁定期审查文件,什么时候审查?要有记录,必要时变更。[/font][font=&][/font][font=宋体]4)识别文件变更和当前修订的状态。文件变更时,需要填写变更申请单,经过负责人审查批准后再去实施变更。如果文件发生了变更,就应注明文件变更和修订的状态,是第一次修订,还是第二次、第三次修订?不至于产生混淆。[/font][font=&][/font][font=宋体]5)在使用地点应可获得适用文件的相关版本,必要时,应控制其发放。文件是工作的依据,会随时使用、随时参考。所以,文件使用人、使用地点应获得相关文件。不同的岗位需要文件的不同,文件发放是有对象之分的,应予以控制。[/font][font=&][/font][font=宋体]6)防止误用无效、作废文件。作废文件应该及时作废和回收,但也有一些作废文件是作为资料保存的,应有“作废”标识;如果留用作为前后两种版本的对比或参考,应加盖“作废”标识予以明示,防止误用。[/font][font=&][/font][font=宋体]对文件的控制和管理,有助于管理体系规范运行,便于对实验室活动的复现和溯源,也是实验室证明自身能力的重要依据,实验室有必要持续做好相关工作。[/font]

  • 仪器设备与计量器具的控制

    仪器设备及各种计量器具是检测工作中最基本的工具,它的完好程度和准确度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样影响到对工程质量的评判。1.对计量标准器具的控制。实验室计量标准器具或校准装置的建立、更换、封存与撤销,应建立内容完整的技术档案,并符合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有关程序规定。计量标准器具周检率为100%,符合JJF1033的要求。  2.对国家明确规定的强制性计量检定的试验仪器设备必须全部送检并及时送检,检完后对校准的器具进行复核,检查校准数据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3.对部分不属强检范围,自行制定校准规范。对部分不属强检范围,国家又尚未制定校准规范的试验仪器设备,应依据仪器说明书、相关技术规范、相关计量检定规程等自行制定校准规范,作为定期自行校准的依据,控制好计量数据的精度。如:水泥抗压夹具、水泥试验筛通常也必须自行进行校验,否则对检测结果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  4.除了检定(校准)之外,定期保养与检查。还应注意仪器设备及各种计量器具平时的定期保养与检查,如每月检查水泥搅拌机叶片与锅之间的间隙,发现问题,立即停用,经计量部门重新检定(校准)并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