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自然密定仪

仪器信息网自然密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自然密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自然密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自然密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自然密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自然密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自然密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自然密定仪相关的论坛

  • 最值得看的一组美图:揭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最值得看的一组美图:揭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英国《每日邮报》11月15日甄选了一组神奇壮美的天然地球面貌景观,展现了大自然永远让人类感到惊讶和向往的鬼斧神工之美。这些景致就像是好莱坞科幻电影大片中出现的外星世界上的未来图画,因远离地球,不为人知而充满了神秘感,让人类充满好奇心,激起人类探索的欲望。不管是经过天然力量雕刻的高高耸立的石林和曲线优美的岩石,还是呈现出各种神奇颜色的大水坑,无不让人惊叹,无不让人感激大自然给我们呈现出如此绝美的画面。最值得看的一组美图:揭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181558_404995_1611037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181557_404994_1611037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181558_404996_1611037_3.jpg

  • 【转帖】《自然—遗传学》:中美科学家揭示玉米杂交机制

    《自然—遗传学》:中美科学家揭示玉米杂交机制 作者:刘传书 来源:科技日报由中国农业大学玉米中心、华大基因研究院、美国爱荷华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单位合作的研究成果“基因丢失与获得的多态变化揭示玉米中的杂交优势的机制”近日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遗传学》上发表。该研究报道了中国重要玉米骨干亲本的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插入/缺失多态性以及基因获得和缺失变异图谱,为玉米的遗传学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该研究对6个中国重要玉米杂交组合骨干亲本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发现了100多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和3万多个插入缺失多态性位点(IDPs),建立了高密度分子标记基因图谱;同时研究还发现了101个低序列多态性区段,在这些区段中含有大量在选择过程中与玉米性状改良有关的候选基因。此外,通过将玉米自交系Mo17及其他自交系的基因序列与玉米自交系B73的基因序列比对,研究人员对玉米自交系中基因丢失与获得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自交系中存在不用数量的基因丢失与获得性变异;利用SAOPdenovo软件对在其他自交系中存在而在B73中缺失的序列进行组装,研究人员发现了很多目前公布的B73参考基因组序列中丢失的基因。这些发现不仅为高产杂交玉米育种骨干亲本的培育提高了重要的多态性标记,同时也补充了玉米基因数据集,为进一步挖掘玉米基因组和遗传资源提供了大量数据。玉米具有非常显著的杂交优势,利用该优势是提高产量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人员选择了中国历史上和目前广泛流行的高产杂交组合骨干亲本,并根据多态性追踪了这些骨干亲本育成过程中基因组的变化方式。该研究还发现这些骨干亲本组合基因组的组合可弥补另一方功能元件的缺失,此种基因丢失与获得的多态变化和其他无义突变的互补作用可能与杂种优势有关。

  •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项“纳米科技平台上纳米材料和器件的若干基础研究”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项“纳米科技平台上纳米材料和器件的若干基础研究”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一、总体目标本专项的设立旨在充分利用国家纳米科技平台,实现数据和研究设备的共享;强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会)“纳米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整体布局的集成,推动学科交叉和合作研究;促进纳米科技的稳定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在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能力。本专项的依托单位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二、基本原则本专项将根据自然科学基金会“纳米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申请指南以及其他与纳米科技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各协作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在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关键研究领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 三、研究领域 1、纳米尺度的相关检测和表征 (1)纳米材料的表面物理化学过程和自组装方法研究 (2)纳米尺度内物理、化学性质的检测和表征 (3)分子纳米结构和单分子检测 2、纳米结构、纳米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探索 (1) 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技术研究 (2) 基于新原理的纳米电子器件和纳米光子器件 (3) 纳米材料及器件的设计和数学建模 3、纳米生物和医学器件研究 (1) 用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纳米材料及相关器件技术 (2) 探索靶向治疗的纳米药物及其载体的定向输送和缓释体系 (3) 单分子和单细胞的探测、表征和传感技术 四、申请本专项研究课题注意事项 1、申请人资格本专项各研究课题申请人必须符合自然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申请者资格,承担过或正承担着自然科学基金会“纳米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项目以及基金会与纳米科技密切相关的项目。研究课题申请不受自然科学基金会基金申请限项规定的制约。 2、申请者可根据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自由确定项目名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每个课题资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执行期限为2年。 3、本专项经费原则上应使用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协作实验室的大型仪器上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测试等方面的工作,在课题申请书上应明确表示使用大型仪器所在的协作实验室名称。课题经费按照申请内容和使用设备的情况划拨至相关的协作实验室。 4、申请者请于2006年1月10日前提交课题申请。使用统一电子版面上基金项目申请书,申请者可自行在基金会网站上下载,然后安装在个人计算机中,按照帮助文档的说明操作即可。基本信息表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基金项目”、亚类说明选择“其他”,附注说明填写“纳米科技平台上纳米材料和器件的若干基础研究”,报告正文按照面上项目撰写提纲撰写。一式5份报送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5、为避免重复资助,项目申请书应明确论述该项申请与其它相关研究项目的联系与不同。 6、自然科学基金会委托“纳米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专家指导组成员、协调工作组成员、本专项负责人和部分特邀专家组成本专项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评审等工作。评审中坚持择优和重点支持的原则,以到会评审专家投票的方式确定资助课题(赞成票须超过到会专家半数)。 7、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各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应保持稳定,确需变更的,课题负责人须及时提交变更申请及相应变更材料,经专项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管理领导小组审定。 8、本专项资助的课题研究所形成的论文、专利和数据库等须标注: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90406024”等相关字样。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汲志华 王荷蕾 联系电话: 010-82613928,62652123 传 真: 010-62652116Email: jizh@iccas.ac.cn wanghl@nanoctr.cn 通讯地址: 北京中关村北一街2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邮 编: 100080

  • 花露水达到一定的问题会自然吗?

    "花露水里面的乙醇浓度在70%—75%,最低也会达到30%以上;且燃点仅为24℃。所以,涂完花露水后如遇明火...将会发生闪燃现象!"我是知道酒精遇明火会燃!但照他那么说,岂不是室温就会自燃?

  •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水利部办公厅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水利(务)厅(局):为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指导和规范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工作,生态环境部会同水利部、自然资源部组织制定了《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现予印发。[align=right]生态环境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水利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自然资源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2023年8月31日[/align](此件社会公开)抄送:各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各流域管理机构。

  • 【转帖】《自然》评出年度图片

    【转帖】《自然》评出年度图片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评出2008年度最佳图片,共16张,覆盖了多个领域,其中由碳纳米管构成的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的头像位居第一。1. 纳米奥巴马[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2/200812272036_126589_1644912_3.jpg[/img]这些半毫米宽的奥巴马头像每一个都由1.5亿个碳纳米管构成,这与今年美国大选投票人数相等。 (图片来源:John Hart, Sameh Tawfick, Michael De Volder, and Will Walker - University of Michigan)[color=#DC143C](版主解读-这张图片展示了碳纳米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科学加已经可以的设计和操作亚微米级的物质,这距离真正的工业化已经不遥远了)[/color]

  • 【分享】《自然》:科学家揭开大氧化事件之谜

    加拿大科学家通过对水成岩的分析显示,27亿年到25亿年前,地球上镍的数量大大减少,导致空气中氧气浓度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大氧化事件”,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发生了爆炸性进化。这是科学家首次揭开大氧化事件的秘密,该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目前,氧气占地球大气的21%,它是生命存活和延续的重要基础。地球目前已存在了45亿年,而在地球存在的前半期并没有氧气存在,氧只是以元素的状态存在于水或岩石中。之后,氧气才开始出现在大气和海洋中,但在大气中的含量仍不足1%。大约27亿年前,地球中的氧气突然开始聚集,这就是所谓的“大氧化事件”。   氧气作为一个分子很容易引起化学反应,除非它能持续不断地产生,否则它就会慢慢消失。现在,大气中氧气的浓度由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转变为化学能和氧气。   第一个促进光合作用的微生物是一种水生细菌,又叫蓝绿藻。科学家认为,在大约25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发生之前,蓝绿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3亿年,但它们产生的氧气很快被产甲烷细菌产生的甲烷所破坏,产甲烷细菌能够进行无氧呼吸。科学家认为,在早期大气的几亿年内,产生甲烷的微生物阻止了氧气的聚集。   这些产甲烷细菌都生活在有水的地方,它们能够在沼泽和水塘等缺氧环境下主要依靠镍来生存,没有丰富的镍,这些产生甲烷气体的酶就会受损。   加拿大艾伯特大学地球与大气科学系地质微生物研究室主任库尔特-孔浩司对取自澳大利亚西部地下深处的一类水成岩进行了分析,水成岩能在其内部保存岩石形成时发生的氧化和其他化学反应的证据,这些水成岩能够监测38亿年前海洋中镍的含量。科学家发现,在27亿年前到25亿年前之间———大氧化事件发生的时期,镍的数量大大减少。   华盛顿卡内基研究中心的多米尼克-帕皮诺称,时机非常符合,镍数量的减少削减了破坏氧气的甲烷的产生,因此触发了大氧化事件。   孔浩司团队也认为,在此段时间内,地壳变凉,火山喷发很少,因此火山爆发时喷入海洋中的镍的数量大大减少,使一些产生甲烷的微生物慢慢消亡。   科学家最后指出,尽管大氧化事件没有引起氧气浓度的突然增加,达到我们目前大气中的水平,但它确实让氧气不可逆转地增加了。

  • 如果城市都和自然界一样,真的就好吗?

    现在的潮流是亲近自然,真正的自然界其实并不见得都是那么好的吧,举个例子澳大利亚就经常有人被毒蛇咬伤,好在那儿城市的医疗条件比较好,死亡案例才没有频发。广州:银环蛇入室上床 男子梦中被咬身亡前天下午,白云区竹料镇米岗村,一个绿草环绕的村庄。风景如画的村庄也会潜伏危机。一男子正在家中一楼午睡,怀疑被入室的一条银环蛇咬伤陷入昏迷,入院欲治疗时已是心跳停止。广东省蛇伤急救中心专家表示,酷暑时节,蛇活动相当频繁,今年8月份该中心就收治了6例被蛇咬的患者,市民野外踏青需要注意防范。都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果总是提防着这呀那呀的生活,不能算是美好吧。

  • 从自然原理说说电气仪器仪表的接地原理

    [size=16px][font=&][color=#006400]我根据多年的工作与生活经验,总结出来其实仪表接地也是一个自然规律。现代生活,大家一般住在高楼中,虽然饮食起居有许多便利,但有许多人还是会身体不好,体质变差;而生活在乡村的许多人,尽管他们物质生活不如城里人,但也都其乐融融,身康体健。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过没有这样一个重要因素,地气。大地为万物之母,属阴,八卦中记为坤,是有着仅次于天的灵性与有道行的。大地通过地气,给万物以充沛的生机,使之得以滋生繁衍。人则通过接触地气,行走于天地间,生活于五行中,才得以成为万物之灵。人们在年轻时,可能不太在意地气之伟大,因为人在年轻时,阳气壮,故不将阴气放在心上。其实万物之道无不以阴阳相互平衡而发展和制约的。我们应该重视地气的影响,就连农村的老大爷老大娘都知道,人只有充分接触了地气,身子骨才硬朗,耳聪目明,饮食起居有规律,才能得以长寿;小孩子则要常受阳气,同时也要接触地气,阳气促其筋骨生长,地气则是让血脉充盈通达,这样才会有健康的身体。再来说仪表。所有需要接地的仪表,都是电气仪表。电为何物?电初生于天(在人工发电以前,只有来自于天上的闪电),但必返于地,此乃阴阳之大交合所致。天上的电,撕云裂雾,强光巨响,但只要一与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color][/url]通,就能安定下来。我们的仪表也是这样,所以在设计这些电气仪表时,都设计了不同的可靠的接地,就是为了让仪表能够平稳安全地运行。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仪表所处的独立环境,上天之电只有接触了地气,才会安定平衡,才能循其正道而行。我们许多仪表,不仅在仪表的供电与信号上要有可靠的接地,在其测量系统中,也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才能使仪表有可靠可信的测量结果。如pH测量,在无接液电极的情况下,测量值不容易稳定,易受外界干扰,所以辅以接液电极(一般以耐腐蚀的材质做成),以安定其所处环境的杂散电场干扰;如电磁流量计,必须辅以接地电极或接地环,以消除介质及周围的电场干扰,使测量电极处于大地地气之护佑中;再如DCS系统,其接地要求更为严格,从卡件到电缆,从各站通信到交互显示,都须有可靠的接地才能达到控制的可靠性不受影响。所以说,电气仪表的接地,是大自然的要求,也是大自然的体现,如同我的签名——道法自然。[/color][/font]这是本人在早年曾经在海川论坛上发表的帖子。请大家参考[/size]

  • 自然通风热老化试验箱的换气次数的测定

    自然通风热老化试验箱的换气次数的测定方法如下: 1、关闭试验箱的所有通风口。用粘胶带密封箱门口、进出气口、温度计插口及有可能进行箱体内外空气流通交换的部位。 2、将标准水银温度计置于试验箱内的几何中心处,用于观察试验箱内的温度,调节试验箱温度,达到不偏离试验要求温度的±2℃,在箱体内温度平衡后,恒温1小时。 3、用标准电能表测量在密封状态下试验箱加热器0.5小时或更多时间的耗电量,换算成平均功率P1。测量两位式控制加热器试验箱的开始和结束应在试验箱加热周期“开-关”对应点上。 4、拆去密封胶带,调节进出口气孔的位置,在箱体内温度平衡后,恒温1小时。以同样方法测量试验箱加热器在开封状态下耗电量,换箱成平均功率P2。 5、在离热老化试验箱约2m处,与试验箱的底部近似水平位置,且离任何实物至少0.6m处测量环境温度,箱内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在试验箱两种状态下应是相同的,误差应小于0.2℃。 6、测定后,按JBT4278.6标准中6.1计算,若得到的试验箱换气次数不符合试验条件,可重新调节进出气孔的位置。 7、若进出气孔的位置在极限情况下,试验箱的换气次数仍不符合规定,则该试验箱为不合格,不必再进行工作空间的检定。 8、热老化试验箱换气次数测试原始记录下来。

  • 美好一天从“自然”开始!

    活得自然一点,想笑的时候便笑,想哭的时候就哭,不要一直伪装坚强,也不要觉得哭泣就是脆弱,难过的时候,你要允许自己哭一会儿,哭完了,就重新振作起来,努力前行。美好一天从“自然”开始!

  • 自燃点测定仪安装方法

    自燃点测定仪,依据《DL/T70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厂用抗燃油自燃点测定方法》,为各大、中型发电企业及电厂用抗燃油的生产、检验部门专门设计制造,本仪器仅适用于执行DL/T706的试验、检验部门。(吉分已用 05.20)仪器安装1仪器在严寒和酷热高湿环境中运输、贮存后,应在5℃~40℃的正常工作温度下放置12小时后,方可使用。2开箱后,应按装箱单所列各项认真清点,确认备件是否齐全,并仔细检查仪器外观有无损伤,如有异常,请及时与本公司或售卖给您的经销商联系。3将仪器放置在实验室试验平台上。4将仪器的接地端子(在仪器后部)与大地良好、牢固地连接。5确认仪器上所有开关均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接好电源线。自燃点测定仪的国产生产厂家北京得利特的就符合多种标准,型号也比较多。他们主要产品仪器有动粘度测定仪,微量水分测定仪,颗粒计数器,酸值测定仪、界面张力测定仪、石油密度测定仪,自燃点测定仪,空气释放值测定仪、馏程测定仪等多种润滑油分析仪器、燃料油分析仪器、绝缘油分析仪器,水质分析检测仪器、气体检测仪器。

  • 美好一天从“顺其自然”开始!

    把眼泪留给最疼你的人,把微笑留给伤你最深的人。一直往前走,别往后看。顺其自然,内心就会逐渐清朗,时光越老,人心越淡。美好一天从“顺其自然”开始!

  • 美好一天从“顺其自然”开始!

    岁月会让人沉淀下来,向往一种简单,干净,温馨的氛围。该遇见的,总会遇见,而该离开的,亦不再强求。时间过滤下来的,都会是生命中最真切的感动。平静而温暖,美好而善真。美好一天从“顺其自然”开始!

  • 美好一天从“顺其自然”开始!

    珍惜,是为了更好的拥有;而放下,则是为了更好的前行。人生的际遇,就像窗外的雨,淋过,湿过,散了,远了。容不得我们许与不许,便已然不再。将美好留于心底,淡淡的就好;将悲伤置于脑后,遗忘了最好。美好一天从“顺其自然”开始!

  • [转帖]《自然》六月一日发表社论 :找中国的丑闻

    《自然》六月一日发表社论 :找中国的丑闻《自然》六月一日发表社论 :找中国的丑闻正当中国的科研扩张的时候,谁在注意捏造的结果?就是有必要的程序和有经验的专家委员会,调查研究不端总是带有很多困难。而中国,既无程序、也无有经验的委员会。如果这个国家在它成为重要的科学力量之时,要抓住不端的问题,必须改变这些现状。 中国研究机关有调查不端的结构,但是因为没有公开讨论和独立媒体的监督,研究者对这些结构没有信心。互联网上的快速和公开讨论,有填补空白的潜力,但是也有危险(见《自然》2006年441卷 392到393页)。它可以很容易地堕落成为一个危险的游戏,无控制的指控和反指控,而对了解实际不端毫无帮助。 去年南韩黄禹蜀的情况充分证明了互联网发现科学丑闻的力量。网上门户讨论黄论文中可疑的图像和资料,最终导致国立汉城大学进行调查,揭露了黄造假。互联网贴指控陈进数字芯片造假,也助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月将他开除。 对于中国和韩国这种没有适当调查不端指控体制的国家,互联网可以特别重要的作用。这不是说有体制国家完全能掌握这个问题,但是它们至少已经有一些必需的机构和程序来处理它。 中国社会“爱面子”的文化也使全面地公开向不端进攻难以想象。也没有有效的机制保护指控者。 在这种气氛下,由圣跌哥单独一个研究者操作的中文网站新语丝,对科学不端的监控起了显著的作用。但是,这个安排有很大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真正答案,要比连上互联网复杂的多。这需要中国研究机关建立独立的办公室,就象美国科学基金会的总检察办公室,或者美国卫生部的研究道德办公室。为了让这样的体制能够有效的运行,必须保护告密者。它也需要新一代的科学家经过教育知道什么使正当的科学行为。它也需要保证调查允许任何被告证明他们无辜的机会。 中国科学界,和全社会,正在挣扎着适应这些必需条件。为了多个原因(科学进步仅仅是其中一个),政府最优先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是一个害怕别人揭丑的国家,《自然》这个在全世界有影响的学术刊物让全世界的学着再次认识了中国的科研。中国人在国外杂志的投稿将会很困难,而且即使发表了,可信度会很差。

  • 晟鼎精密与仪器信息网结缘七周年 不得不说的故事

    晟鼎精密与仪器信息网结缘七周年  不得不说的故事

    晟鼎精密与仪器信息网结缘七周年不得不说的故事 一、缘于一开始的认可 2015年伊始,我来到晟鼎精密,彼时我的经验仅限于搜索引擎推广,付费B2B的认识仅限于阿里巴巴,对于仪器信息网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 说回与仪器信息网的结缘,缘自当时我的直接上司冼健威(GB/T 30693-2014国家标准参与制订者)的推荐和肯定,当时我们晟鼎的主营产品以接触角测量仪为主,公司想从表面性能检测设备开始,慢慢渗透表面性能处理方案的相关设备,从接触角测量仪,到等离子清洗机,到USC干式超声波除尘。每每聊起这些冼总都眼泛亮光,如今6年过去,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支撑了晟鼎5-10年的发展根基,而晟鼎精密也是沿着这条路慢慢发展扩大。 当时仪器信息网已有15年积累,日活,日收录和搜索引擎的权重都比其他仪器平台高很多,独占鳌头之势。同时我们的各路同行,国外和国内的优质品牌在仪器信息网上都有一席之地,更拥有高校和研究院这种高质量用户群体。于是,我们毫不犹豫的申请了一年的铜牌用户。二、因为信任,所以耕耘 最初,同行各出奇招,排名稳定。晟鼎精密作为小弟还在摸索徘徊,不懂3I规则 ,与仪器信息网的蜜月期一过,我们回到默默无闻的小白位置,没有展现,没有排名,没有咨询,200个商机点三次用完,我开始怀疑起我的选择。与仪器信息网的客服沟通后,客服指点我3I排名规则,耐心解答我的疑虑:有些客户排名好与级别有关,一年7W的钻石会员与我们4980的铜牌不可同日而语,而我们不能因为会员级别低就放弃努力。于是在此后的工作中,我慢慢上传解决方案,上传资料,做用户群,优化图片 ,优化内容页,在一番努力过后,晟鼎的接触角测量仪出现在自然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位置,在这此后晟鼎新上的等离子清洗机,用同样的方式也保持了很好的排名。在这里也很感激这个平台,付出与收获成正比,不至于只拼价格。016年,晟鼎精密在网络推广平台上投入了6W的推广费用,拿下600W的首单成交额,而仪器信息网占了不到10%的推广成本,也获得了几十万优成交额。并且相较于搜索引擎推广,仪器信息网的客户质量要高。2017年,与公司领导沟通后,我们选择了级别稍高的银牌会员,直到现在。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6/202106091611489678_7583_3114748_3.png!w690x396.jp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6/202106091612537616_5173_3114748_3.png!w690x326.jpg 晟鼎精密信任这个平台,也认可平台带给晟鼎的价值,不仅仅是获得优质的询盘信息,更是表面处理检测行业,仪器行业一份品牌价值的认可,在高校,研究院用户的心里,仪器信息网上能找得到的设备,默认为这个行业较高端,值得肯定的设备。这取决了平台和公司双向的努力。三、品牌+品质双赢 结识仪器信息网以来,我们晟鼎精密不管是资料数据,解决方案,典型用户,评分都比同行要高,虽然没做搜索排名,也没有超高的会员级别,但仍然能在平台上收获良好的用户反馈。作为10年以上的网络推广人员,也做过众多平台的优化工作,个人认为仪器信息网最好的一点是保持初心,不为竞价而竞价,始终重视平台的价值大于一切,平台诸多优秀的活动,专场 ,新品,解决方案,在仪器仪器享有盛名,获得很高的认可和赞誉。 未来,愿晟鼎与仪器信息网携手同行,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仪器,服务更多优质的客户,实现品牌与品质双赢。

  • 【资料】自燃物品介绍!

    (一)自燃物品定义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二)自燃物品特性自燃物品多具有容易氧化、分解的性质,且燃点较低。在未发生自燃前,一般都经过缓慢的氧化过程,同时产生一定热量,当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积热使温度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时便会自发地着火燃烧。凡能促进氧化反应的一切因素均能促进自燃。空气、受热、受潮、氧化剂、强酸、金属粉末等能与自燃物品发生化学反应或对氧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它们都是促使自燃物品自燃的因素。

  • 看国自然基金有感而发,简扒英国的自然基金评审制度

    自从国自然基金公布后,网友们都跟炸了窝一样,议论纷纷,几家欢喜几家愁。中榜欢呼的,淡然面对的,抱感恩心态的大有人在,总体说来更多的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再看落榜者有些自嘲,有些抱怨,有些质疑评审的公正性。其实没中也不一定说明自己的研究水平低。http://images02.cdn86.net/kps01/M00/7E/28/wKiAiVXa32Kzk-NPAAHt6b60o2I926.png  不过事实如此,不管你承认与否。就像不管你有没有高质量论文,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能获得国家级的基金资助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小编以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会(EPSRC)(相当于中国的自然科学基金会)为例,为小伙伴们扒一扒EPSRC的基金申请评审过程。  EPSRC项目一般分为专题项目(special calls)和一般项目(responsive mode)。专题项目有截止日期,一般还有预审,即要求先递交一份Letter of Intent)它基本上是项目申请书的一个简短版本。预审申请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基金会决定是否邀请你在规定日期内再递交完整的项目申请书。一般项目则没有固定的截止日期,且只需递交完整版。  项目申请书的评审一般也分通讯评审(函审)和会审两个阶段。函审一般有3-5份。申请人在递交项目书时可以推荐3个评审人,基金会一般会从中选一个。  函审有正式的表格,要求评审人对申请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审:  1)质量(quality),包括a) 创新性、与现有研究的关系、时效性;b) 雄心(ambition)、冒险性(adventure)及通用性(transformativeness); 和c) 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适用性。  2)申请人研究基础(track record)  3)重要性(national importance, 即对国家社会经济的潜在意义);  4)学术影响(academic impact)  5)所申请经费的合理性和项目管理。  最后,评审人需根据上述评审内容给出一个综合评审意见并打分(1-6)。  一般在收到三份以上评审意见后,项目申请将进入会审阶段。会审前基金会会把每份通讯评审意见发给申请人,申请人可以对每份评审意见写份答复(一般最多一页),特别是反驳负面的评审意见。这些回复将与评审意见一起进入会审。  会审时,每份申请书一般由两位专家对评审意见进行综合并在评审会上介绍。这两位会审专家大多是所谓的小同行。基金会明确说明会审专家并不是写一份新的评审意见,而是对通讯评审意见的评审结果及合理性作出综合评估。同时,基金会也一再强调scientific excellence,即quality 和applicant是评审的关键内容,其它方面次之。有趣的是,会审过程完全可能颠覆某个函审的结论,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形:  1)评审意见与其它评审相差太多;  2)评审意见对申请书的评价与最后打分极不一致;  3)打分很高,但没有实质性的评审意见;  4)打分很低,但评审意见的措辞过于激烈,且会审专家觉得申请人反驳意见合理。  需要注意的是,哪怕你觉得某份评审意见胡说八道,你的反驳也必须有理、有据、有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会审专家的共鸣。  写到最后小编想叨叨的是,由于项目批准的成功率很低,项目申请成功与否有很大的随机性。总的来说,决定你的基金申请是否成功的因素有三,三分之一是你的过去,三分之一是你对未来的设想,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你的运气。 本文源自:莱博医学

  • 看国自然基金有感而发,简扒英国的自然基金评审制度

    自从国自然基金公布后,网友们都跟炸了窝一样,议论纷纷,几家欢喜几家愁。中榜欢呼的,淡然面对的,抱感恩心态的大有人在,总体说来更多的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再看落榜者有些自嘲,有些抱怨,有些质疑评审的公正性。其实没中也不一定说明自己的研究水平低。http://images02.cdn86.net/kps01/M00/7E/28/wKiAiVXa32Kzk-NPAAHt6b60o2I926.png  不过事实如此,不管你承认与否。就像不管你有没有高质量论文,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能获得国家级的基金资助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小编以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会(EPSRC)(相当于中国的自然科学基金会)为例,为小伙伴们扒一扒EPSRC的基金申请评审过程。  EPSRC项目一般分为专题项目(special calls)和一般项目(responsive mode)。专题项目有截止日期,一般还有预审,即要求先递交一份Letter of Intent)它基本上是项目申请书的一个简短版本。预审申请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基金会决定是否邀请你在规定日期内再递交完整的项目申请书。一般项目则没有固定的截止日期,且只需递交完整版。  项目申请书的评审一般也分通讯评审(函审)和会审两个阶段。函审一般有3-5份。申请人在递交项目书时可以推荐3个评审人,基金会一般会从中选一个。  函审有正式的表格,要求评审人对申请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审:  1)质量(quality),包括a) 创新性、与现有研究的关系、时效性;b) 雄心(ambition)、冒险性(adventure)及通用性(transformativeness); 和c) 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适用性。  2)申请人研究基础(track record)  3)重要性(national importance, 即对国家社会经济的潜在意义);  4)学术影响(academic impact)  5)所申请经费的合理性和项目管理。  最后,评审人需根据上述评审内容给出一个综合评审意见并打分(1-6)。  一般在收到三份以上评审意见后,项目申请将进入会审阶段。会审前基金会会把每份通讯评审意见发给申请人,申请人可以对每份评审意见写份答复(一般最多一页),特别是反驳负面的评审意见。这些回复将与评审意见一起进入会审。  会审时,每份申请书一般由两位专家对评审意见进行综合并在评审会上介绍。这两位会审专家大多是所谓的小同行。基金会明确说明会审专家并不是写一份新的评审意见,而是对通讯评审意见的评审结果及合理性作出综合评估。同时,基金会也一再强调scientific excellence,即quality 和applicant是评审的关键内容,其它方面次之。有趣的是,会审过程完全可能颠覆某个函审的结论,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形:  1)评审意见与其它评审相差太多;  2)评审意见对申请书的评价与最后打分极不一致;  3)打分很高,但没有实质性的评审意见;  4)打分很低,但评审意见的措辞过于激烈,且会审专家觉得申请人反驳意见合理。  需要注意的是,哪怕你觉得某份评审意见胡说八道,你的反驳也必须有理、有据、有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会审专家的共鸣。  写到最后小编想叨叨的是,由于项目批准的成功率很低,项目申请成功与否有很大的随机性。总的来说,决定你的基金申请是否成功的因素有三,三分之一是你的过去,三分之一是你对未来的设想,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你的运气。 本文源自:莱博医学

  • 人定胜天还是顺应自然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20111/021326211402525_change_chd2156_b.jpg 早在二十世纪初叶,有识之士就开始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进行观测和研究,寻找人类文明与保护地球环境之间的合理边界。但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对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如何保持和维护环境等争论一直喋喋不休。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加剧,世界范围内普通民众对地球环境变化给现在和将来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的关注大大增强,国际上有关地球环境的讨论不再仅仅是专家学者之间的事,更多的是促使各国政府研究制定本国的碳排放标准、加强环境检测和环境保护,以及积极参与讨论和制定世界范围内的地球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碳排放标准问题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问题。 两派观点针锋相对 全球人口增加、经济和网络发展、自然资源消耗以及外来物种(如转基因生物等)入侵等对地球环境和生态变化的挑战,业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持环境保护论的人认为,人类活动的扩张以及对地球资源没有保护的过分开采,导致了地球环境恶化,人类无法抗拒自然规律,只应顺应自然界的需要,努力恢复生态平衡,才能为子生后代留下可以生存的良好环境。 正如艾玛·马里斯在《混乱的花园:在后野生化世界里拯救自然》一书中指出:“我们正处于这样一种位置,即我们不得不采取更多的干预和管理措施来弥补(我们的错误)。其实最简单的办法是回到过去,使一切恢复原样!”马里斯强调用恢复生态学工具,修复地球上的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环境活动家马克·林纳斯在《上帝的物种:拯救人类时代的地球物种》一书中写道,“自然之力已经无法拯救地球,而我们可以,未来正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持技术干预论者认为,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像一艘地球太空船一样,人类可以进行开创性地监控、管理,甚至是重新设计这个系统。 2011年环境论占据上风 目前,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及地球上(包括陆地和海洋)每一个角落,不仅可以在世界各地找到原子弹试验造成的辐射沉积物,而且可以在格陵兰深厚的冰层中找到工业革命时代留下的化学物。伴随着地球人口膨胀带来的对化石类能源消耗和自然资源的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地球温度不断上升,人类面临的环境挑战被急剧放大。 发生于2011年的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特别是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给环境主义者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现实证据:科技发展无法给人类的生存安全带来可靠保障。他们认为,日本大地震后造成的核泄漏足以证明现在即便是将来,也无法通过科学技术成果确保人类的核安全。震前,科学家认为日本海沟(世界最深海沟之一)两侧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强度是里氏8.4级,但是实际发生的地震强度高达里氏9级,大大高于理论值。由于对地震强度的估计偏低,建设在海边的福岛核电站在设计时,其防海啸堤坝的抵御能力是18.7英尺,因此,尽管它挡住了地震海啸产生的13英尺高的第一波巨浪;但是,随之而来的第二波巨浪高达49英尺,不仅使测潮器失灵,而且切断了核电站的备用电源,导致核反应堆无法冷却发生爆炸,造成巨大的核泄漏。 宾西法利亚大学环境科学家理查德·艾利说:“由于地震,我们无法确定哪里可以建核电站,但由于地震,为了我们的生存安全,最好把已有的(核电站)也关了。” 2012年争论将持续,合作是焦点 著名作家和环境活动家比尔·麦基班在其近期出版的名为《地球》一书中指出,人类不应该为已有的东西而高兴,而应该具有新的价值观和理想。“未来应该属于、也能够属于小而多,而非大而少。”分散化有助于人类的小问题扩散,从而变成大的社会问题。 无论是环境论者还是技术干涉论者,在有效处理全球环境问题上,大多认为需要各层面政治家拿出现实和勇于负责任的勇气,而不是功利主义。例如,在处理气候变化问题上,涉及全球范围的合作,但令人遗憾的是直至今天,这方面一直难以取得成果,更别说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 对于我们即将面对的地球的未来,长期从事地球环境研究的知名学者斯图尔特·勃兰特指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正在取得进步,目前我们正已远离暴力、残忍和不公。人类在进化自己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面对人类活动加剧和保护地球环境的矛盾,这位既同意技术干预又强调环境保护的代表人物认为,在保护地球环境面前,“过去我们只认为自己是上帝。现在应该改为:我们是上帝,并且不得不为之努力”。(记者 田学科) 《科技日报》(2012-1-11 二版)

  • 【分享】怎样使自然改变?

    [size=3][color=maroon][font=宋体]群众提问[b]:[/b][/font][/color][font=宋体]我对于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很担忧,比如环境恶化和人们的健康状况下降等等。从卡巴拉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如何改变法律去规范环境使用和保护?应该制订怎样的各国和国际环境法?要用什么看法来发展恰当的概念和法律规范?[/font][/size][b][/b][size=3][b][color=maroon][font=宋体]卡巴拉学家回答:[/font][/color][/b][font=宋体]让我们令自然改变,或者令人改变。但人毕竟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命令只会使我们更加远离自然,并危害它以及我们自己(即我们作为其不可分割的部分)。无论我们怎样试图减少人类对自然伤害的努力都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效果。[/font][/size][size=3][font=宋体]主要是,自然所有的动作都是有目标的。自然对我们的影响力并不依赖于我们对非生命的、植物的和动物的阶层的看待,而是它反映我们对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系的看法。人包含整个自然,并且所有的自然部分和人一起[/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下降[/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或[/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上升[/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一切都根据最高的阶段[/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人[/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来评估。[/font][/size][font=宋体][size=3]自然影响到我们,以迫使我们改变:不是改变我们对自然的态度,而是我们对别人的态度。我们应该将自私自利的对别人的态度改变为利他主义的,就像父亲对孩子的感受。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自然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我们对其他自然部分的态度也会改变的。[/size][/font][size=3][font=宋体]任何一些强制的方法无法改变我们所被要求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改变自己!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将会减少自然对我们和别的其部分的打击。[/font][/size][size=3][font=宋体]还存在一个问题:即使我们领会到改变自己的必要性,却仍然想象不了如何去做到!因此,我们被赋予卡巴拉科学,它起源于我们自私自利之路,当古巴比伦分裂之时。卡巴拉是一个告诉我们要团结成为一个整体的科学。继续推广卡巴拉并帮每一个人理解到它,正好是文明新的权力。我们只需要了解[/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保护环境[/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包括免受我们的利己主义影响。让我们共同努力。[/font][/size]

  • 美好一天从“顺其自然”开始!

    花落尽,是秋,有些失去是必然,不要太伤感,人生没有过不去的难关。雪化尽,是春,有些转折是形势,不要太纠结,会转弯才能有所改变。美好一天从“顺其自然”开始!

  • 【转帖】《自然》杂志盘点2009年气候科学

    气候无疑是2009年的重要“标签”之一。虽然去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没能达成一个新的国际减排协议以接替将于2012年“寿终正寝”的《京都议定书》,但它确实成功地将全球的关注目光聚焦到全球变暖这一议题上。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英国北部遭遇“千年一遇”的暴雨;而自圣诞节前就开始肆虐欧美各地的罕见暴雪至今仍未见有收势的迹象,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各地“为非作歹”,应对气候造成的影响更显紧迫。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科学家们在气候科学领域获得了很多意义重大的发现,但同时,也围绕一些话题产生了诸多激烈的争论。《自然》杂志网站近期刊文对此进行了梳理。1.气候变暖全球化2009年的开场消息可谓在意料之中,不足为奇:总体说来,南极大陆正在变暖。2009年1月,华盛顿大学的气候学家埃里克斯泰格及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表明,暖化现象在南极大陆广泛存在。他们通过综合卫星监测数据和气象站的历史记录,对南极地区过去50年来的气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西南极洲的平均气温逐年升高了0.1℃。2009年10月份发表的另一项研究佐证了他们的发现。英国南极调查局的莉斯托马斯和同事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报告说,对从南极半岛西南部钻取的冰芯研究的结果显示,过去50年中,南极气温升高了2.7℃。这些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证据,表明人类行为引起的变暖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我们现在看到,地球七大洲都在变暖,这与气候模型的预测一致,是温室气体效应的结果。”斯泰格说。2.关于降温的误解2009年3月,一篇探讨气候变化周期的技术性论文被广泛曲解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降温的时期。为了以正视听,研究人员耗费了大量精力。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凯尔斯旺森和安纳斯塔西奥斯托尼斯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发表报告称,尽管21世纪气温总体会升高,但是在这个上升趋势中,会交替出现阶段性的30年变暖和30年变冷。他们对气候的自然变化能否解释这种冷暖期的更迭进行了研究,考察的因素包括厄尔尼诺现象等短期天气事件。结果发现,不同形式的气候自然变化确实会同步存在,从而让气候状态发生转换。研究人员说,我们大概在2001年至2002年间就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变暖的过程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停顿,然后气温接着又会升高。有些批评家针对研究数据提出异议,并怀疑两位研究人是否将这种情况与气候正常的逐年变化混淆了,即气温在有些年份里会下降,在另外一些年份里则会升高,即使从长期来看气温的变化趋势是上升的。对此,斯旺森表示:“无论如何,要注意我们不是在谈论全球降温,而仅仅是变暖过程中的一个停顿,这一点很重要。”然而到了2009年9月,关于降温的话题又卷土重来。德国吉尔大学莱布尼兹海洋研究所的气候学家莫季布拉蒂夫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上发表讲话称,有必要以10年为一个时间尺度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以加大预测的准确度。他指出,由于气候存在自然可变性,从理论上而言,我们可能看到“10年甚至20年里气温相比现在的水平要低”。据报道,拉蒂夫曾经预测全球会变冷,其言论得到了气候变化否认者的响应。但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研究人员们普遍都认可,目前地球正在经历全面的变暖,并且这一趋势会长期持续下去。2009年11月,英国气象局、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和英国皇家协会发表声明称,过去的10年是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热的一段时期。3.确定海平面上升幅度整个2009年,科学家们在确定海平面随气温升高而可能上升的幅度方面取得了进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2007年的报告中预测,到2100年,海平面将升高多达59厘米。但报告同时指出,这是一个较低的估计值,因为目前海平面升高值的计算依据的是水温升高后海水的体积变化,没有将另一个重要因素——冰山的裂冰作用这一动力过程的“贡献”考虑在内,而在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边缘地带,冰川断裂现象越来越常见,冰川融化后流入大海的水量很难估计。2009年3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国际科学大会发布报告说,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升高1米。其中的一个“罪魁祸首”是“热膨胀”——海洋变暖的速度比此前设想的要快50%,当温度升高时,海水就会膨胀。另一个“犯罪同伙”则是格陵兰和南极洲的冰盖消融速度快于预期。2009年7月,哥伦比亚大学的马克施德尔和同事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IPCC的预测可能是正确的。研究小组通过使用珊瑚化石和对冰芯测量获得的数据,重建了过去2.2万年间的海平面波动状况。根据他们的计算,到2100年,如果温度升高1.1℃,海平面将只会上升7厘米;而温度升高6.4℃的话,海平面将上升84厘米。施德尔说:“基于两种估算方法是完全独立的,这一结果支持了IPCC的结论。”他同时警告说,如果对海平面上升的估计是正确的,地势较低的国家以及三角洲地区将会成为洪灾的“口中之物”。2009年9月,英国南极调查局的哈米什普里查德及同事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格陵兰和南极洲两个地区的冰盖融化速度比之前认为的要快得多,这是由于“动态变薄”过程导致的,在这个过程中,温暖的海水会逐渐削蚀冰盖的边缘。由于目前科学界还未揭开“动态变薄”羞答答的“面纱”,海平面到2100年的升高幅度很可能会超过1米。4.开展更多关于减排目标的磋商关于减排目标的确定,科学界提出了多种衡量方案以供讨论,有人表示需要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稳定在450ppm(百万分之450)或者350ppm;还有人认为应该让全球排放在2015年或者2020年达到峰值以避免出现灾难性的气候暖化后果;另有一组科学家建议,将重点放在一个整数上会比较容易。这个数字就是1万亿吨。这是二氧化碳累积排放的极限。牛津大学的麦尔斯艾伦及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刊发文章表示,如果我们希望得到一个合理的机会来避免气温升高超过工业化时代之前水平2℃的话,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就必须控制在1万亿吨以下。考虑到自1750年以来我们已经排放了5000多亿吨二氧化碳,现在只剩下另一半5000亿吨可以支配。而按照目前的排放速度,40年后我们就将达到这个数字。从政治上而言,这项将累积排放控制在1万亿吨的策略会增加政策制定者继续延期行动的风险,他们的理由将是:不用着急,只要在排放到1万亿吨之前停下来就行。但艾伦表示,这项控制累积排放的举措强调的是排放的最终宽限,我们拖延得越久,最后不得不采取的行动的力度就越大。

  • 【分享】《自然》:吃红肉易向人体牵入“特洛伊木马”

    人们常说,红肉吃多了对健康有害。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话确实有它的道理。美国科学家近日首次发现,当某种细菌在人体中标靶一种特殊的分子时,就会导致食物中毒。而这种分子来自于牛羊肉等红肉,并非人体自然产生。相关论文10月2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Ajit Varki和同事发现,一种名为subtilase细胞毒素的强力细菌毒素,能特异性地标靶表面具有某种非人类分子的人类细胞。这种分子名为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是一种多糖,人体不会自然产生。 subtilase细胞毒素由某些种类的大肠杆菌产生,会导致血性腹泻和具有潜在致命性的溶血性尿毒症(HUS)。人类食用受污染的红肉后经常会受到感染。 Varki说:"讽刺的是,人类自己提升了自身患上疾病的风险,这些疾病来自含有某种大肠杆菌的受污染红肉或乳制品,因为它们含有高水平的Neu5Gc。Neu5Gc分子被吸收到人体中后,成为了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的靶标。"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Neu5Gc结合到人体的位点与毒素绑定相一致。Varki说:"当毒素绑定到非人类的Neu5Gc受体时,它能导致严重的食物中毒和其它症状。"所以,研究人员强调,为了安全起见,人们需要食用适当烹煮的肉类和充分灭菌的乳制品。

  • 用于治疗癌症的“自然杀伤”细胞的表观遗传学开关

    自然杀伤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即时杀手,能够即时杀灭外来侵入物和癌细胞。尽管科学家就如何利用这些细胞的潜在能力所开展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但对这些自然杀伤细胞是如何从非免疫细胞转化而来的这个问题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目前,研究者发现了一种酶,能够利用一种外遗传途径(一种能够修改细胞中DNA的读取方式,而不改变其基因蓝图)来促进自然杀伤细胞的生长及其功能的形成。自然杀伤细胞可能有助于癌症的免疫治疗。这些免疫系统卫士时刻都在履行其警戒的职责,因此,人们认为它们能够消除那些偶遇的且经常躲过化疗的肿瘤细胞。目前,正在进行的二十几项旨在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应对癌症的能力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然而,正在开发的这类药物当中,没有一种采用外遗传途径。根据今天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份研究报告,这种情况也许是个错误。来自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诺里斯综合癌症中心的一个由陈思毅(Si-Yi Chen)带领的团队的研究表明,酶MYSM1(代表 Myb-like, SWIRM 和 MPN 结构域蛋白 1)控制了自然杀伤细胞通过表观遗传变异达到成熟的最后步骤。他们认为,这种酶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通过增加成熟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来与癌细胞作斗争。来自北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癌症免疫学家普鲁诺罗尔·马修(Porunelloor Mathew)说:“这对我们理解自然杀伤细胞的发育非常重要”。他本人并未参加这项研究。一种使肿瘤细胞自毁的新型癌症治疗方法一种新型化疗药物将其目标指向癌细胞的组织结构,可导致所有类型的恶性肿瘤自我毁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万灵抗癌新药。这种药名为TR100,该药的原理是摧毁构成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而不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任何损害。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对老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表在本月的“癌症研究”期刊上。就像一栋建筑物,细胞要保持其形状就必须有一定的支撑结构。两种分别称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蛋白质为癌细胞提供结构支持;它们就像一些较长的结实且互锁的线缆。健康的人体肌肉细胞,包括构成心脏的细胞也利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由于这个原因,多数研究人员已经放弃了将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作为化疗的目标,针对这些蛋白质的药物的开发在过去的25年中几乎停滞不前。然而,国际肌球蛋白专家Dr. 彼得﹒冈宁(Peter Gunning)始终在不断推进这项研究,而目前,他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他和其他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分离两种特定类型的肌球蛋白,称为原肌球蛋白。只有癌细胞需要利用这些蛋白,而健康的肌肉细胞并不需要它们。他与本论文的首席作者贾斯汀·史丹(Justine Stehn)共同开发了TR100这种药物。程序性细胞死亡:致使肿瘤发生内爆“我们已经对癌细胞的内部构架或结构的核心组件进行了跟踪,”一位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医疗科学系,肿瘤学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史丹(Stehn),在一次健康热线的专访中说道,“当细胞察觉到其构架出现重大错误时,它将会出现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情况。”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遗传性定时炸弹,潜伏在每个人体细胞中。如果细胞被损坏、被感染或运转失常,人体能够对它发出自毁信号。“它就像我们看到的大楼坍塌那样”,史丹(Stehn)说,“如果一个大楼的结构和支架被移除,它就会自己坍塌。”程序性死亡导致细胞自身分裂成为小块的碎片,这些碎片能够被其它细胞所吸收、回收并重新利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