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自然伽井计

仪器信息网自然伽井计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自然伽井计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自然伽井计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自然伽井计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自然伽井计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自然伽井计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自然伽井计相关的解决方案。

自然伽井计相关的资讯

  • 北京科委:高时空分辨电子显微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可获千万级国家自然基金支持
    北京科委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相关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作用。新材料与先进制造中,高时空分辨电子显微系统关键技术及功能体系动力学集成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1000万元。研究要求围绕新型量子体系和低维纳米材料系统的研究需求,研究高时空分辨电子显微镜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功能体系动力学过程,解决脉冲电子束产生、脉宽压缩、显微成像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发展多时域、多维度的飞秒-亚纳米电子显微成像方法和解析理论。研究内容包括研制适合超快电镜的高性能电子源,提高脉冲电子束发射性能,发展具备超快时间分辨及高空间分辨的电子显微学表征新方法。重点支持项目还包括了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原子尺度准原位表征和机理研究,研究要求针对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对高活性和高耐久性的技术要求,研究和开发新型低维高质量活性和高低电压稳定性的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在原子尺度下用准原位方法表征催化剂表面结构和原子迁移过程,阐明催化剂表面原子结构与催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催化剂稳定性机制,制备满足高活性和长循环需求的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剂。通知全文如下:关于开展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各依托单位:北京市2020年起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以下简称区域联合基金),旨在吸引和聚集全国优秀科研人员,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相关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作用。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发布《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启动区域联合基金申报工作(申请通知详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www.nsfc.gov.cn),集中接收截止时间为2021年3月20日16时。为做好2021年度区域联合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深入开展项目组织动员各依托单位要深入分析优势研究团队情况,充分整合资源,调动科研人员申报积极性。做好交叉方向项目组织工作,促进优秀团队强强联合。认真研读申报通知和项目指南,做好申报政策宣讲和解读。二、积极联合企业等应用方共同申报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指南(北京节选,见附件)明确提出“鼓励申请人与北京地区具有较好研究实力和研究条件的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各依托单位要加强宣传,广泛动员科研人员与企业、创新中心等应用方联合申报区域联合基金项目。三、加强辅导提高申报质量各依托单位应积极组织领域专家对项目申报进行培训和指导,交流项目申报的经验和做法,提高申请书撰写水平;组织专家听取项目汇报、开展项目预审、提出修改意见,提升项目申报质量。各依托单位要充分发挥主体责任,加强项目组织与协作,加强与市基金的沟通和联系,共同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在项目组织申报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联系。联系人:郭凤桐;电话:010-6615481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2021年1月26日
  • 关于征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北京)指南需求的通知
    为深化落实12部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怀柔区将高端科学仪器产业作为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北京)实施区域特色的“揭榜挂帅”计划,即面向全国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企业征集前沿科技、重要材料、关键工艺、先进装备等方面的技术难点与需求。现将征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项目定位与支持强度区域联合基金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集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围绕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需求,聚焦关键领域中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促进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交叉融合创新,推动产出重大原创成果,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区域联合基金项目一般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形式予以资助。其中,“集成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1000万元/项;“重点支持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二、需求领域方向为响应‘三城一区’重点领域发展需求和国家基金委关于资助领域的统一要求,2024年项目资助的5个领域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新能源、现代交通与航空航天。高端仪器、传感器企业当前在上述领域中关于攻克新材料、关键的零部件等重大、紧迫需求均可进行申报。三、需求研究方向有关要求1.科学性。聚焦科学问题,体现基础研究特点,避免偏技术应用。2.导向性。不应出现明显限制性要素,在具有一定包容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体现怀柔区的需求、优势和区域特色。3.安全性。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防范科研伦理和科技安全风险。4.避免重复。需求具备创新性,避免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其他已资助项目重复。四、需求填报要求1.需求建议人应在国内高端仪器、传感器企业任职,原则上优先遴选怀柔地区或拟迁入怀柔的仪器传感器企业提出的需求。2.鼓励、建议需求建议人填写该需求领域方向的优势团队,联合市内外优势科研力量、产学研联合提出指南建议。3.经遴选、凝练指南科学问题后发布项目指南,“发榜”企业与“揭榜”科研团队联合参与项目申报,研究攻克全国仪器传感器的技术难点与技术需求,打造怀柔区高端仪器、传感器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创新策源地。4.请各企业于2023年6月9日(周五)12:00前,将需求建议书(加盖企业公章的扫描件,模板见附件1)和怀柔区2024年区域基金指南需求建议表(附件2)的电子版发送至指定联系邮箱(chuangxinfazhanke@163.com),逾期不予受理。(点击查看原文) 附件1 需求建议书模板.doc附件2 怀柔区2024年区域基金指南需求建议表.xls ( 创新发展科: 邸可心 17801047650) 怀柔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5月31日
  • 2016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揭晓 基因编辑“揽金”超3200万!
    8月17日,备受瞩目的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揭开面纱。37409个项目获资助,金额超过183亿元,其中,生命科学部获资助累计金额超过28亿元。那么,目前生物科学领域最火爆的CRISPR技术收获又如何呢?   37409个项目获资助 上海交大折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通告显示,2016年3月1日至3月20日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项目申请172843项,经初步审查受理169832 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专家评审意见,决定资助面上项目、重点项目等十类项目共计 37409项。具体分布如下:  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人员及申请人可于8月17日后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查询相关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向相关依托单位寄发纸质批准资助项目通知,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向申请人发送申请项目批准资助通知、不予资助通知及专家评审意见。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依然遥遥领先,拟资助项目共计901项,批准总金额高达5.08亿元,较去年增长超过2000万元。从获资助总金额来看,浙江大学紧随上海交通大学,批准总金额总计4.58亿元。排在第3位的北京大学获资助总金额为4.21亿元。从拟资助项数项目数量来看,上海交通大学与浙江大学依然是“冠亚军”,获得“季军”的是中山大学。  生命科学部获资助超28亿 CRISPR超3200万  在所有项目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生命科学部获资助项目有5800多项,累计金额超过28亿元。这些项目来自免疫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涉及了干细胞、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微生物等若干热门细分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获资助的CRISPR技术相关项目近60项,较 2014年明显增长 获批总金额超过了3100万元 ,是2014年的2倍多。那么,今年CRISPR技术“收获”如何呢?  数据显示,2016年获资助的CRISPR技术相关项目共计80个,总金额超过3200万元。其中,获批金额最高的项目是复旦大学李华伟教授主导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对遗传性耳聋的基因治疗研究”,资助金额高达240万元。 基因编辑领域 中国科学家正在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获批的项目中,除了大多数与最早发现的CRISPR/Cas9系统相关,还有关于新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pf1的项目。这一系统最早由Broad研究所的CRISPR先驱张锋提出,相关成果于2015年发表在Cell杂志上。此后,来自各国的科学家们对这一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解析。  今年4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及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pf1 in complex with CRISPR RNA”重要成果,首次揭示了CRISPR-Cpf1识别crRNA的复合物结构,对认识细菌如何通过CRISPR系统抵抗病毒入侵的分子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近几年,基因编辑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科学家也在这一领域开展了积极的研究。第一个CRISPR编辑猴子、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教授的新基因编辑工具NgAgo系统、华西医院全球首个CRISPR人体试验,这些成果和尝试都引发了全球科学界的关注。我们期待,在这些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在基因编辑领域能够取得更多的进展。今年获资助的部分CRISPR技术相关的项目
  • 广东人造鸡蛋经检为真鸡蛋 或特殊条件下自然变化
    河北平山县产的鸡蛋近日卷入广东雷州市“人造鸡蛋”风波。10日,广东省湛江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出具了检测报告,结果显示,抽样送检的样品均为真鸡蛋,并未发现“人造鸡蛋”。  2月7日,媒体披露,广东雷州市洪都大酒店出现疑似“人造鸡蛋”,熟蛋黄往地板上用力狠摔也摔不烂,且能“蹦高”40多厘米,初步调查认为鸡蛋可能来自河北平山县。随后,这一事件被媒体连续报道。  广东省湛江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对鸡蛋样品进行了严格检测,包括鸡蛋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否属于正常值,是否有假鸡蛋中可能含有的成分,如添加的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和日落黄等。  专家分析认为,在长期低温等环境作用下,蛋黄、蛋白也可能会变质凝固,的确可能会产生弹性,不排除是特殊条件下真鸡蛋出现自然变化。  这一事件引起河北石家庄市高度重视,并派出专人赴平山县督导。平山县政府成立了 “人造鸡蛋”问题调查核实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实行“日报告”制度,连夜对全县范围内的食品生产企业、养殖场、饲料加工企业、仓库、超市、商店、餐饮服务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特别是小作坊、小加工点,逐厂逐点开展无缝隙、拉网式排查核实,均未发现“人造鸡蛋”。
  • 上海市计测院科研项目获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近日,上海市计测院微纳米计量与仪器研发创新团队的“基于光学探针干涉的三维微接触测量机理及技术研究”项目,经申报获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坚持支持基础研究,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激励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思维,培育基础研究后继人才。   项目拟提出一种基于光学探针干涉的三维微接触测头模型。利用探针干涉高灵敏度、高精度的传感特性,寻求建立基于该方法的测头传感机理及位移传递机制;设计三轴测量力一致的悬挂结构,实现三轴分辨力、刚度各向同性的三维微接触测头开发。   我国装备制造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核心关键是解决超精密测量能力问题。项目研制成功后,将在测头传感机理和位移传递机制方面取得创新成果。突破微纳测头刚度、分辨力各向同性等关键技术难题;解决半导体、航空航天、精密制造中高深宽比、自由曲面、侧壁及边沿等复杂微结构的测量和表征问题。将满足微纳制造中不断缩小的特征尺寸与不断提高的测量精度的趋势要求,对推动微纳坐标测量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六届三次全委会在京举行
    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3月23日在京举行。在开幕式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陈宜瑜主任以《坚持战略导向激励自主创新 为科技引领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切实贡献》为题作了工作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监督委员会朱道本主任作了监督委员会工作报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许勤司长、财政部教科文司宋秋玲副司长到会并讲话。全委会委员出席会议,监督委员会委员列席会议。国办、中编办、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研究室、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中国科协等部门的有关同志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杰主持。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总结2009年的工作,分析科学基金发展形势,研究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和2010年的主要任务。  陈宜瑜主任在报告中指出:2009年共受理全国1674个依托单位提出的各类基金项目申请10.2万余项,比上年增加1.8万余项,增长21.6%。面对激增的申请压力,我们认真分析形势,正确把握工作重点和节奏,统筹实施资助计划,按照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三个系列的格局,资助了全国1056个依托单位的各类项目20343项,金额70.54亿元。  陈主任介绍说,在科学基金的长期资助及国家其他科技计划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基础研究优秀成果和创新人才不断涌现。2009年,我国科学家在超导高电荷态离子源、太阳磁场、干细胞、蛋白结构、克拉通破坏等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纳米和高分子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加工、糖尿病新药研制、煤炭清洁利用、数字家庭、陆地碳汇、防灾减灾、金融危机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09年度科技奖励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共28项,其中27项内地获奖者均不同程度得到过科学基金的有力支持。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所有授奖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大部分授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也都得到过科学基金的长期资助。  2009年,我们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通过开展战略研究,科学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 不断推进自主创新,年度资助计划得到全面落实 创新资助机制,宏观战略引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继续开展联合资助,战略协作稳步推进 拓展国际(地区)交流,合作研究不断深入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管理与监督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规范内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加强。  陈主任指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的攻坚期。我们要认清发展形势,把握发展机遇,审视基础研究多元化的资助格局,在坚持战略定位和工作方针、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依法管理、营造创新环境不动摇的基础上,把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科学基金发展的战略导向,不断增强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能力。  2010年,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财政预算计划投入科学基金逾83亿元,比上年增长30%。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央战略部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推进自主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0年是全面实现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目标、承接“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在精心做好各项日常工作的同时,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统筹资助计划,促进基础研究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国家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和基础研究发展的需要,今年拟安排年度资助计划95亿元左右。2010年集中受理期共接收全国1837个依托单位提出的各类申请114955 项,同比增长17.5%。要根据科学基金申请和基础研究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突出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战略导向,在安排基本预算的基础上,用好增量预算,提高资助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衔接协调好年度资助计划与“十一五”规划任务之间的关系。2、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深化战略研究,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工作。3、规范评审管理,不断提升科学基金制的公信力。4、开展国际绩效评估,提高科学基金的资助管理绩效。5、推进科学基金的开放协作,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国际竞争力。6、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研诚信建设。  会议还提供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9年度计划财务工作报告》的书面报告。全委会委员审议了会议的三份工作报告,并表决通过了关于各项报告的决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副主任王杰、沈文庆、孙家广、沈岩、姚建年、何鸣鸿出席会议并分别参加了分组讨论。最后,陈宜瑜主任作了大会总结报告,沈文庆副主任主持了总结大会。  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会议号召全委同志,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2010年两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战略定位,贯彻工作方针,突出三个更加侧重的战略导向,扎实做好2010年的各项工作,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科学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切实营造创新环境,奋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科技引领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北京大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经费4.7亿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公布了2013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中受理期)评审结果。在基金委正式公布的批准项目类别中,北京大学获批各类项目总计604项,批准总经费4.7亿元。其中,面上项目33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6项,重点项目29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个,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8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自由申请项目2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4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2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30项、联合基金项目2项。  北京大学在项目总体批准率、人才团队项目等方面继续保持优势:一、今年集中受理期间我校共申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41项,批准率达36.8%,较去年同期的31.8%有较大提升 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获批情况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此项人才基金自2012年设立,主要支持取得一定科研成就、具备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员,全国每年资助400人。目前我校连续两年每年获批28人,居全国首位 三、截至目前,北京大学获批立项的创新研究群体(不含延续资助)共计26个,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创新研究群体设立于2000年,每年资助30个,用于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群体。  注:因2013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结果未正式公布,故不含在内。
  • 铁基高温超导研究成果再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4年1月10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科学家颁奖。  以赵忠贤、陈仙辉、王楠林、闻海虎、方忠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筹)(以下简称&ldquo 物理所&rdquo )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ldquo 中国科大&rdquo )研究团队因为在&ldquo 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rdquo 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之前,这一奖项已经连续3年空缺。  这也是继物理所在1989年&ldquo 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rdquo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以来,又一项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国际一流成果。  物理学中的璀璨明珠,未来应用的希望之星  超导,全称超导电性,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指的是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温度,或超导转变温度以下时,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具备这种特性的材料称为超导体。  在超导研究的历史上,已经有10人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其科学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超导的机理以及全新超导体的探索是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前沿问题之一。它仿佛是镶嵌在山巅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着全世界无数的物理学家甘愿为之攀登终生。同时,超导在科学研究、信息通讯、工业加工、能源存储、交通运输、生物医学乃至航空航天等领域均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也许大多数人还没有察觉到,其实超导已经或多或少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外相继研制成功了多种超导材料和超导应用器件,超导正在为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着便利。如高温超导滤波器已被应用于手机和卫星通讯,明显改善了通信信号和能量损耗 世界上各医院使用的磁共振成像仪器(MRI)中的磁体基本上都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使用的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装备在医疗设备上使用,大大加强了对人体心脑探测检查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世界上首个示范性超导变电站也已在我国投入电网使用,它具备体积小、效率高、无污染等优点,是未来变电站发展的趋势。  这些超导应用,在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超导的时候,人类绝对没有预测到它今天的应用。超导在未来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也将大大超乎我们今天的预期。若能发现室温超导体,人类生存所面临的能源、环境、交通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中国成果震动学术界  物理学家麦克米兰根据传统理论计算断定,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一般不能超过40K(约零下233摄氏度),这个温度也被称为麦克米兰极限温度。  是否人类对超导的应用确实只能被限制在40K以下,还是麦克米兰使用的传统理论本身存在缺陷?40K麦克米兰极限温度是否可能被突破?为了探索这个问题,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做了无数次尝试。1986年,两名欧洲科学家发现以铜为关键超导元素的铜氧化物超导体,转变温度高于40K,因而被称作为高温超导体。2007年10月以来,王楠林、陈根富研究组就尝试生长LaOFeP和LaOFeAs单晶样品,并计划开展其他稀土替代物CeOFeAs等材料的合成。2008年2月下旬,日本化学家细野(Hosono)报道在四方层状的铁砷化合物:掺F的LaOFeAs中存在转变温度为26K的超导电性。之后,中国的铁基超导研究工作像井喷一样。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了转变温度4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接着又发现了系列的5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不同,初步的研究表明,铁基超导体在工业上更加容易制造,同时还能够承受更大的电流,这为应用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铁基超导体性质极为复杂,对科研人员的理论功底和实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彻底揭开高温超导的原理,探索和寻找到临界温度更高、更能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惠及千家万户的超导体,物理所和中科大的科学家们在铁基高温超导研究中引领了国际研究的热潮。国际知名科学刊物Science刊发了&ldquo 新超导体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rdquo 的专题评述,其中这样评价道:&ldquo 中国如洪流般涌现的研究结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国&rdquo 。同时铁基超导体工作研究被评为美国Science杂志&ldquo 2008年度十大科学突破&rdquo 、美国物理学会&ldquo 2008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rdquo 及欧洲物理学会 &ldquo 2008年度最佳&rdquo 。  2013年2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统计显示,世界范围内铁基超导研究领域被引用数排名前20的论文中,9篇来自中国,其中7篇来自该研究团队。这一切都表明,该团队在铁基超导方面的研究,毫无疑问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高温超导的研究基地  物理所对高温超导的探索和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86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被发现。1987年物理所研究组独立地发现了起始转变温度在100K以上的Y-Ba-Cu-O新型超导体。在此之前,世界上一切超导研究都必须采用昂贵并难以使用的液氦来使超导体达到转变温度,这对超导研究形成了巨大的障碍。物理所的这项成果把使用便宜而好用的液氮来达到超导转变温度变为现实,为超导研究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大大方便和加速了全世界的高温超导研究,并荣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同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物理所成立了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ldquo 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rdquo 为代表,物理所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高温超导研究基地,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人类理解和应用超导体做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中科大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也一直在高温铜氧化合物超导研究领域从事着重要的工作,并于1992年成立了中科大超导研究所,为我国在高温超导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经过中科大几代人的努力坚持,为我国培养并储备了一批从事高温超导研究的专业人才。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在人类超导研究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属于陶瓷性材料,复杂的制作工艺使其大规模应用难以实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国际物理学界倾向认为铜氧化物超导体能给出的信息基本上被挖掘殆尽,通过铜氧化物超导体探索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遇到了瓶颈。  机遇和有准备的头脑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研究进入瓶颈期以后,国际上的相关研究进入低谷,在各种学术期刊,特别是那些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高温超导的论文变得愈发困难。国内的高温超导研究因此遭受了打击,相关研究人员纷纷转到其他领域。  物理所很早认识到评价科学研究的关键是工作本身的科学意义,而非论文数量或影响因子。高温超导具有极高的科学重要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探索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开辟更多的高温超导研究蹊径,才是应对瓶颈期的正确态度。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物理所顶着&ldquo 没有好文章&rdquo 的压力坚持高温超导研究,为将来的科学突破做好了准备。与此同时,以陈仙辉为代表的中科大超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一直坚持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默默耕耘,并保持着对高温超导二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热情,并与物理所的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为后来的铁基超导研究奠定了合作基础。  基于长期的超导研究,物理所赵忠贤院士等从事超导研究的科研人员认为在某些具有特殊磁或电荷性质的层状结构体系中可能存在高温超导体,并一直不懈探索。2008年2月下旬,日本化学家细野(Hosono)报道在四方层状的铁砷化合物:掺F的LaOFeAs中存在转变温度为26K的超导电性。虽然这个转变温度仍然低于40K,但它立刻引起了物理所人的注意。由于铁的3d轨道电子通常倾向形成磁性,在该种结构体系中出现26K超导则非同寻常,有可能具有非常规超导电性。以赵忠贤院士为首,大家一致认为:LaOFeAs不是孤立的,26K的转变温度也大有提升空间,类似结构的铁砷化合物中很可能存在系列高温超导体。必须抓住机遇,全力以赴!  突破极限,勇攀新高  由于最早发现的铁基超导样品转变温度只有26K,低于麦克米兰极限,当时的国际物理学界对铁基超导体是不是高温超导体举棋不定。中科大陈仙辉研究组和物理所王楠林研究组同时独立在掺F的SmOFeAs和CeOFeAs中观测到了43K和41K的超导转变温度,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从而证明了铁基超导体是高温超导体。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标志着经过20多年的不懈探索,人类发现了新一类的高温超导体。  为了进行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必须合成一系列的铁基超导材料才能提供全面、细致的信息。物理所的赵忠贤组利用高压合成技术高效地制备了一大批不同元素构成的铁基超导材料,转变温度很多都是50K以上的,创造了55K的铁基超导体转变温度纪录并制作了相图,被国际物理学界公认为铁基高温超导家族基本确立的标志。  中科大陈仙辉组在突破麦克米兰极限后,又对电子相图和同位素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相图区间存在超导与磁性共存和超导电性具有大的铁同位素效应,这些现象后来都被证明是大多数铁基超导体的普适行为,对理解铁基超导体的超导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线索。另外,陈仙辉组发展了自助溶剂方法,生长出高质量的单晶,为后续的物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物理所王楠林组从实验数据出发,猜测LaOFeAs在低温时有自旋密度波或电荷密度波的不稳定性,超导与其竞争。闻海虎小组合成了首个空穴型为主的铁基超导体。方忠与实验工作者深入合作,进一步加强了有关物性研究。方忠及其合作者计算了LaOFeAs的磁性,并且得到了和猜测一致的不稳定性,做出了&ldquo 条纹反铁磁序自旋密度波不稳定性与超导竞争&rdquo 的判断。这一预言随后被国外同行的中子散射实验证实。在当前的铁基超导机理研究中,自旋密度波不稳定性同超导的关系已经成为最主流的方向。  截至2013年1月4日,铁基超导体的8篇代表性论文SCI共他引3801次, 20篇主要论文共SCI他引5145次。相关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被Science、 Nature、 Physics Today、Physics World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专门评述或作为亮点跟踪报道。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Peter Hirschfeld教授说:&ldquo 一个或许本不该让我惊讶的事实就是,居然有如此多的高质量文章来自北京,他们确确实实已进入了这个(凝聚态物理强国)行列&rdquo 美国斯坦福大学Steven Kivelson教授说:&ldquo 让人震惊的不仅是这些成果出自中国,重要的是它们并非出自美国。&rdquo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在五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科学家背后,有着一支庞大的研究团队。他们虽然默默无闻,但所做的杰出贡献都在铁基超导体的研究中熠熠闪光。  当已经发现的铁基超导体系不断产出优秀论文的时候,物理所的靳常青&ldquo 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要做出自己的新体系&rdquo 。他通过不懈地尝试和探索,在铁基超导体1111体系和122体系之外,找到了第三种全新的以LiFeAs为代表的111体系超导体,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LiFeAs的自旋密度波性质和其他体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对进一步探索高温超导的内在物理机制和提高超导转变温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丁洪是国家第一批&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入选者。他放弃了美国波士顿学院的终身教授职位毅然回国后的第二天就投入到了铁基超导的研究当中。当时,丁洪在国内的实验室还没有建成,他拿着样品跑到日本完成了测量,首次在实验上提出了铁基超导体的能隙对称性,解决了这个曾在铜氧化物超导体中被长时间争论的问题。  任治安当时是赵忠贤组的主要成员之一,之前也是赵忠贤的博士生,直接与其他80后一起合成了一系列转变温度在5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  王楠林研究组当时有一员干将名叫陈根富,2007年10月回国加入该组后,即着手开展了LaFeAsO等铁砷超导材料的探索合成工作。他不但率先发现了41K的CeFeAs(O,F)新超导体,还首次生长出了一批高品质的超导单晶样品,推动了相关铁基超导机理的研究。  就是这样一群值得世人崇敬的科学家,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淡泊名利,勇攀高峰,让世界对中国竖起了大拇指。而在我们满怀着景仰之情采访他们的时候,他们却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就像赵忠贤院士说的那样,&ldquo 荣誉归于国家,成绩属于集体,个人只是其中的一分子&rdquo 是每一个物理所人心中的信条。他们还反复强调说,自己只是中国科研人员中一个最最普通的集体。我们相信,和他们一样优秀和勤奋,乐于奉献,有志报国的科学家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各个领域还有很多,都在等待着厚积薄发,破茧而出的那一刻。  民生超导,强国超导  百余年长盛不衰的超导研究历史,表明新超导体探索存在广阔的空间,特别是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也为潜在的重大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材料体系。无论是比高铁快近一倍的超导磁悬浮列车,比现有计算机快数十倍的超导计算机,还是基于超导技术的导弹防御和潜艇探测系统,都将在不远的未来走进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国防。超导,这项二十世纪初的伟大科学发现,必将在二十一世纪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科院时,提出了&ldquo 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rdquo 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为中科院引领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取得科技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科研机构指明了方向。世界科技的竞争已经演化为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物理研究所放眼前沿,勇争一流,铁基高温超导只是他们科技强国梦里的一个片段。许许多多这样的片段连接起来,就可以被谱写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人篇章。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征集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候选项目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关于征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候选项目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2016年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将向国家奖励办公室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1项。为做好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条件  1.推荐自然科学奖项目的论文论著应已公开发表3年以上(即8篇代表性论著应在2013年1月1日以前发表),项目完成人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列入国家或省部级计划、基金支持的项目,应当在项目整体验收通过后推荐。  3.2015年度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未授奖(通过形式审查进入评审程序)的项目,2016年度不能以相关技术内容再次推荐。  4.2014年、2015年获奖项目的前三完成人,不能作为前三完成人推荐2016年度自然科学奖类项目。  5.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推荐项目的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评审。  6.存在尚未解决知识产权争议的项目不得推荐。  二、推荐工作及材料要求  1.请各常务理事组织报送推荐材料。先将电子版报送至指定邮箱,形式审查通过后,再按要求报送纸质材料。  2.推荐书是评审的主要依据,请严格按照《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励推荐工作手册》要求填写。内容应当完整、真实,文字描述要准确、客观,重点突出推荐项目的科学发现内容。项目一经推荐,未经允许,推荐书中的主要完成人等重要信息一律不得更改。  3.拟通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推荐的候选项目,不再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推荐。  三、推荐材料报送  请于2016年1月13日前将推荐材料电子版报送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委员会,逾期不予受理。  联 系 人:张建  电 话:(010)82800071 18511551275  电子邮件:maliano@cis.org.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2306室  邮 编:100088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15年12月17日
  • 济南大学于京华团队获2016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p  近日,山东省无党派人士、济南大学教授于京华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基于结构调控和光电性能的纸芯片微流控基础研究与传感机制”项目获2016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于京华是何许人?她又做了什么?今天,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f88c8d6e-29a0-4bab-8dab-74ee3a460227.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70527132312_副本.jpg"//pp  于京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无党派人士,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ppstrong  一张纸的大作用/strong/pp  疾病诊断、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于京华教授科研团队围绕纸芯片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为我国疾病诊断、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即时检测做出重要贡献。/pp  纸基微流控是分析检测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方法,因其可低成本广泛应用的突出特点,成为最具潜力的普及化的即时分析方法之一。于京华教授科研团队成功解决了纸上复杂体系化学反应,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在纸上由定性到定量分析的突破 解决纸上信号的转换问题,提出纸上高灵敏检测方法的新思想 解决纸上的化学处理方法,发现纸纤维的结构形貌调控规律及纳米材料生长方法,建立多功能的纸芯片检测系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和开拓性研究成果 提出三维芯片的集成,推动纸微流控基础理论的发展,同时推动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c38a0c72-187a-4b83-9def-1715a3bb7c2c.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70527132336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科研团队部分成员/pp  strong科教育人成果丰硕/strong/pp  于京华教授主要从事仿生传感器、新型免疫分析技术、食品安全、微流控纸芯片的研究。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她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86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课题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累计发表SCI 收录论文200余篇,获SCI 他引4000余次,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 余项 省级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e2036388-ba38-46f0-bc7a-b64bad894a2b.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70527132351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指导学生开展实验/pp  近年来,于京华教授指导学生科研创新硕果累累。她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获得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项,省级优秀硕士论文1项,省级研究生创新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指导的本科生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和交叉创新三等奖1项,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荣获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pp  于京华教授作为无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她任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积极为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建言献策,为学院发展提供研究咨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做出了突出贡献。/p
  • 白雪冬等原位电镜表征项目提名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 style="text-indent: 2em "仪器信息网讯/strong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 3月2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公告第95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结束,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对形式审查合格予以受理的33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25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以及93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在科技部网站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同时公布。对形式审查合格予以受理的6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18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专用项目在一定范围内公布。/span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7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a0ad89ab-bfc3-43fb-9837-1c6b46b726ec.jpg" title="1.png" alt="1.png" width="500" height="79"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indent: 2em "提名项目中,在“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受理项目目录”下“材料科学组”中,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原位电镜纳米表征方法的发展与储能机理的原子尺度表征”/span项目在列。/pp style="text-indent: 2em "该项目由专家提名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提名专家依次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贾金锋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靳常青研究员。/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项目主要完成人情况:/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1、姓名:白雪冬/pp style="text-indent: 2em "排名:1/pp style="text-indent: 2em "技术职称:研究员/pp style="text-indent: 2em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pp style="text-indent: 2em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pp style="text-indent: 2em "2、姓名:胡勇胜/pp style="text-indent: 2em "排名:2/pp style="text-indent: 2em "技术职称:研究员/pp style="text-indent: 2em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pp style="text-indent: 2em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pp style="text-indent: 2em "3、姓名:谷林/pp style="text-indent: 2em "排名:3/pp style="text-indent: 2em "技术职称:研究员/pp style="text-indent: 2em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pp style="text-indent: 2em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pp style="text-indent: 2em "4、姓名:许智/pp style="text-indent: 2em "排名:4/pp style="text-indent: 2em "技术职称:教授级高工/pp style="text-indent: 2em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pp style="text-indent: 2em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pp style="text-indent: 2em "5、姓名:王文龙/pp style="text-indent: 2em "排名:5/pp style="text-indent: 2em "技术职称:研究员/pp style="text-indent: 2em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pp style="text-indent: 2em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pp style="text-indent: 2em "br//p
  • 镁伽联合申报项目获国自然基金立项资助
    近日,镁伽科技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联合申报的科研项目先后获批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自2022年以来,镁伽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项目已连续三次入选国自然基金支持名单,这标志着镁伽在生命科学不同细分领域的科研创新实力得到认可并具备广泛应用价值,切实解决实验室质效痛点,能够为人类健康长寿的大命题贡献更多力量。此次镁伽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联合申报的项目——“机器人驱动的高通量中药新药及其作用靶点筛选新技术建立和示范应用”,旨在探索突破中药新药研发的劳动密集性、实验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等瓶颈。中药是一个复杂的化学成分体系,这一特性造成了从中筛选、确定有效组分和化合物的难度极高,人工操作繁杂且效率低。此项目结合镁伽在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领域的独特优势和中国中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长期的科研积累,通过镁伽自主研发的实验室自动化软件系统MegaFluent®将药物筛选工作站、荧光定量 PCR 仪等仪器进行有效串联,结合热稳定性蛋白质芯片技术,实现中药复杂作用体系靶点筛选及有效成分鉴定的全流程自动化,极大提高筛选质量,有效解决中药靶点、新药筛选的难题。▲机器人驱动的中药新药筛选和靶点系统示意图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副研究员陈鹏博士表示:“中药自身的物质多样性导致其药理研究的复杂性,中药作用靶点筛选是解读中药科学原理和复杂作用解析的关键环节,也是中药创新药发现的新增长点,目前针对中药复方还缺乏有效的靶点筛选技术,中医药机器人智能实验室团队前期研发了蛋白质热稳定性芯片技术,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的药理学和镁伽的自动化平台,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表明镁伽的自动化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获得了同行的认可,项目的实施有望为中药复杂作用解析和创新药物发现提供新的技术路径。”镁伽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联合申报的项目——“基于CRISPR/Cas9高通量筛选联合类器官探索PRKDC在骨肉瘤多柔比星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则是镁伽自动化高通量基因编辑以及类器官技术的成功应用。骨肉瘤当前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手术及辅助化疗为目前临床标准治疗方案。多柔比星是临床一线化疗药物,其耐药往往致患者化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湘雅团队与镁伽鲲鹏实验室结合各自在自动化高通量药筛、高通量基因编辑技术、类器官技术和骨肉瘤领域的专业积累优势,成功揭示骨肉瘤多柔比星耐药的作用及机制,将有效推动骨肉瘤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镁伽鲲鹏实验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副研究员涂超博士表示:“骨肉瘤是一种罕见肿瘤,治疗预后极差。其罕见性也是目前对其研究与有效治疗手段显著滞后于其他肿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常见的骨肉瘤治疗手段中,又有众多患者对多柔比星等一线药物产生耐药性,进一步增加了其治疗难度。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揭示骨肉瘤多柔比星的耐药机制,提升临床骨肉瘤的治疗效果,最终造福于患者。本项目目前已取得非常振奋人心的结果,其中离不开镁伽的自动化与高通量技术的大力支持。”2022年3月,双方联合申报的科研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骨肿瘤人工智能影像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精准预测研究”还获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该项目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结合临床影像,辅助诊断骨肿瘤,判断预后,为骨肿瘤临床决策提供支持。镁伽科技联合创始人张琰先生表示:“镁伽一直致力于以先进的科技生产工具和创新产品助力科学家释放更多潜能,此次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共同申报的项目能够获批国自然基金,是对镁伽有效赋能基础科研的认可,鼓励我们为人类生命健康这一大命题继续不懈创新。镁伽也非常荣幸能与众多优秀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参与到这么多有深远意义和价值的项目中,这也是镁伽‘创建更高效、更健康、更美好的世界’愿景的深刻践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最高级别的科研项目,代表着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此前,镁伽科技与清华大学联合申报的科研项目——“高通量自动化连续定向进化平台筛选纳米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已获批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 《自然》:两种新型基因编辑系统问世 魔剪家族添新员
    12月21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一项生物学进展,报告了两种新型的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  CRISPR被称为“生物科学领域的游戏规则改变者”,现已发展成为该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工具之一。以往研究表明,通过介入,CRISPR能使基因组更有效地产生变化或突变,效率比既往基因编辑技术更高。现在,生物学家们正致力于用CRISPR探究治疗人类遗传疾病的方法,而这种突破性的技术就是通过一种名叫Cas9的特殊编程的酶发现、切除并取代DNA的特定部分。它来源于细菌,在细菌内帮助抵抗入侵的病毒。目前的系统都是来自人工培育的细菌,而大量未培养的原核生物也成为替代性基因编辑工具的潜在来源。  此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吉利安.本菲尔德及其同事,分析了上万新改造的基因组,这些基因组来自在地下水、土壤、婴儿肠道和其他各种环境中发现的微生物群落,结果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新型CRISPR/Cas系统,他们将其分别称为CRISPR/CasX和CRISPR/CasY。随后,这两种系统在CRISPR/Cas9系统的发现者之一詹妮弗.杜德纳的实验室接受了检测,其活性得到证实。  新型CRISPR/Cas系统将作为一种基因组编辑工具,被研究人员广泛用于精准添加、删除或修改DNA片段。在CRISPR-Cas中的Cas,指的是在预定位置剪切双链DNA的DNA剪切酶。在最新的研究中,论文作者还报告了在古菌域首次发现Cas9,这一点尤为引人关注,因为过去认为,缺乏细胞核的原核生物都是没有此类系统的。
  • 西安交大《自然通讯》:百纳米级金刚石颗粒自驱动进入钢铁晶体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单智伟教授团队与材料创新设计中心团队合作,研究发现数十、甚至百纳米级别的金刚石颗粒可以在远低于钢铁熔点的温度下,以颗粒而非单个原子的形式,自驱动地进入钢铁晶体内部并且持续向内“行走”,最大行程可达数毫米且主体部分始终保持金刚石晶体结构。关于这一发现及其背后的物理机制的文章,以《纳米金刚石颗粒在铁晶体内部中的运动》(“Inward motion of diamond nanoparticles inside an iron crystal”)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西安交通大学为该工作的第一作者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王悦存副教授、王旭东博士、丁俊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单智伟教授和马恩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为该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李巨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张伟教授、沈阳理工大学段占强教授、贾春德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的梁倍铭硕士、黄龙超博士,范传伟工程师及博士研究生徐伟、刘章、郑芮,硕士研究生左玲玲等。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西安交通大学王宽诚青年学者等项目的支持。钢铁渗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多年前,其主要过程是:外界碳源(固/液/气)在高温下分解为活性碳原子并逐渐渗入进钢铁,从而使低碳钢工件拥有高碳表面,再经淬火、回火处理,获得高硬度、高耐磨的表面。传统认知中,渗碳所用的碳源必须要先分解成活性碳原子,然后才能在浓度梯度驱动下,以单个原子的形式扩散进入铁晶格并间隙固溶其中,过饱和后以碳化物或石墨的形式析出。然而,进入的碳无法以最理想的强化相——金刚石出现。由此引发了一个科学上的创新思考:金刚石小颗粒有没有可能整体进入钢铁晶体中,并且保留金刚石结构。为验证这一大胆设想,研究团队以金刚石纳米颗粒和高纯铁及低碳钢为对象(图1a, b),利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加热过程中金刚石纳米颗粒的运动过程进行实时观察:当表面附着有金刚石颗粒的钢铁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其表面氧化膜首先发生分解,暴露出新鲜的铁原子。然后这些铁原子迅速向上扩散覆盖金刚石颗粒的表面,金刚石颗粒在毛细应力驱动下被快速“吞没”进钢铁基底中。冷却至室温后观察发现:金刚石颗粒不仅能够大量进入到钢铁内部(图1c),并且沉入深度可达到纳米金刚石颗粒自身尺寸的数千倍以上(毫米级)。图1d示意了整个进入过程。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蒙特卡洛模拟及多维度表征,进一步揭示了纳米金刚石颗粒在钢铁晶体内部运动的微观机制:在铁的催化作用下,金刚石颗粒表面发生石墨化并部分溶解,在钢铁基底中及纳米金刚石颗粒周围分别形成长程和局部的碳浓度暨化学势梯度。在与此伴生的铁化学势梯度驱动下,金刚石周围的铁沿着金刚石和铁基底的界面不断上涌并形成一个向下局部应力,“推动”着金刚石向下前进。铁原子在金刚石颗粒表面的石墨层内的界面扩散,恰好为其远程迁移提供了快速通道(铁原子沿此通道向上迁移的速率得以高于铁晶格中碳原子向下运动的速率)。图1 (a)研究中所用的纳米金刚石粉的透射电镜表征;(b)纳米金刚石颗粒进入纯铁基底中的原位扫描观察;(c)纳米金刚石颗粒在铁内部的透射表征;(d)纳米金刚石自驱动进入钢铁基底的全过程及原理示意。由于纳米金刚石具有超高强度、热导率、化学稳定性与低热膨胀系数、低摩擦系数、超高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金属强化粒子。基于上述发现,将纳米金刚石渗入进钢铁材料中,形成钢铁和金刚石的梯度复合材料,有可能大幅改善钢铁的表面性能,如硬度、导热性和耐磨性等。中国是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制造国,生产了世界上90%以上的人造金刚石,其中作为副产品的纳米金刚石粉的价格仅为~2000元/公斤。初步估算显示1公斤纳米金刚石粉能处理10吨的钢材(形成mm级的硬化层)。中国的钢铁年产量超过1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中国也是钢铁的最大使用国,应用需求非常旺盛。该研究为钢铁材料的表面强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8692-5#citeas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助我老有所为
    2013年8月16日学校科技处正式公布了本年度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立项名单,我榜上有名。8月20日晚上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批准通知。通知书开头是这样写的:&ldquo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规定和专家评审意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决定批准资助您的申请项目&rdquo 。这是我作为一个退休人员正式获批的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意义非凡。有网友在科学网上质疑&ldquo 退休教授是否可以申请和获批国家基金项目&rdquo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一般人眼里,科研战线的退休人员就应该彻底离开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事业,安享快乐的退休生活,不要和年青年&ldquo 抢饭碗&rdquo 。据我所知,即使在欧美国家大学,除了极少数对科学研究痴迷的教授外,多数在70岁之前也基本脱离科学研究第一线去享受家庭生活了。我的同行,国际岩石磁学领军人物,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物理系Dunlop教授好像也是在近70岁办理退休手续,为了感谢他对&ldquo 岩石磁学&rdquo 理论研究领域的贡献,&ldquo 美国地球物理研究-固体地球&rdquo 杂志专门开辟一期&rdquo 岩石磁学&rdquo 专辑,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纪念,但是Dunlop教授2010年仍然在国际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并引用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另一位1973年博士毕业的同行老太太也将于年底退休。当然在欧美一些大学(例如MIT)也有个别资深教授愿意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仍&ldquo 奋斗&rdquo 在教学第一线,这种人骨子里面就是以&ldquo 工作为快乐&rdquo ,对于这样具有丰富科学研究经历和教学经验的教授,大学当然会乐意支持。  退休人员是否可以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需要有法规和规则为依据,这里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87号令&ldqu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rdquo (2007年4月1日起实施)第三章&ldquo 申请与评审&rdquo 第十条(一)(二),这是最重要的法规依据(见上面&ldquo 项目批准书第一句话) 2、&ldqu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章程&rdquo 第四章第十七条规定 3、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没有需要标注申请人&ldquo 是否退休&rdquo 要求,也没有年龄限制。而在科技部很多项目,例如863和973项目就明确规定申请人不得超过55周岁,退休人员自然不在申请之列。当然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特殊人物似乎可以超过这个年龄界线,随意申请。因此,依据上述三条(一条法规、一条基金委内部规定、一条实际操作规则)我决定退休后继续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因为申请是我的权利,是否批准是同行专家与国家基金委员会的事情。从项目批准通知书看,一个国家基金项目要想获得批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申请人资格要符合&ldqu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rdquo 的规定 第二、申请项目需要经过专业同行公正公平的评审 第三、最后经过国家基金委员会批准。显然,第一项与第三项属于程序上审查的内容,包括审查申请人是否超项及是否存在其它违规事项,第二项才是属于实质上的内容,即作为一个退休人员,你是否还有创新的科学思想与精力承担基金项目,并产出好的科学成果,需要同行专家说来了算。1991年我获批的项目通知书是这样介绍的:&ldquo 你提出的科学基金申请,经同行专家评议,有关学科评审组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同意给予资助&rdquo 。对比22年间隔的国家基金项目批准书,现在的批准书文本格式更符合法律和更加规范。  其实,我以前就知道,退休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不可能是第一人,当然实际获批项目很少。记得有一年,一位72岁退休研究员申报国家基金项目,他科研做得很好,曾在国际顶尖刊物发表过好成果。他的项目通过同行专家评审,拿到桌面评审时一位专家详细介绍了这位老者的科研工作和成果,大家认为应该支持这位老者的项目,最后顺利通过。喻海良博士说,&ldquo 他曾见过一位80多岁退休老先生,依然作为负责人申请国家基金。很可惜,当年没有成功&rdquo 。据说我这个项目审批过程除了得到同行专家支持外,我长期&ldquo 死心塌地做研究的态度&rdquo 和&ldquo 业绩&rdquo 也得到基金委相关学科领导的赞赏。尽管我获批项目经费低于地学部面上项目平均数,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它可以支持我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革命过70。到那个时候,一旦科学研究思想枯竭,我将彻底告别专业科学研究。到时候如果科学网继续存在,我将很可能成为一名&ldquo 专职科学网博文&rdquo 作者,用博文向大家吐露心扉,交流我的人生感悟,权当我在另一个战场&ldquo 继续革命&rdquo 。当然,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如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也许我将继续申请下一个项目。在公平公正的专业同行中有一种共识:国家基金不差钱,差的是好的科研态度、好的科学问题和好的研究成果。国家基金委经费从成立之初的8000万左右到现在的200亿,只有27年时间。当初地学部青年基金项目力度3万左右,面上基金5万左右,到现在分别达到25万和80万。因此,我认为分几个项目给极少数研究基础较好,有点想法,身体健康,还愿意继续做点科学研究的退休人员,既符合法规,也应该可以理解。  我决定继续申报国家基金项目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在职研究工作中还有一些重要想法希望能够继续进行,这些想法也与国际同行交换过意见,想努力争取实现,出一点好成果。在这一点上我似乎有一点&ldquo 死不瞑目&rdquo 的英雄气概 二是自己精神状态不错,身体还好,一下子完全闲下来很难做到,需要一个过渡期。在我接近退休时,有朋友依据我的&ldquo 一贯表现&rdquo 猜出了我的心思,他们说:刘老师,目前看,你只会退而不休。还有人替我做广告宣传,热情邀请我参与他们课题,做一点力所能及的研究。所以,刚刚退休(2011年退休,学校返聘一年,到2012年中才真正脱离教学第一线)在校内外就有两个课题组诚恳邀请我参与他们项目研究,其中校内课题组已经合作了多年,我也乐此不疲干得很带劲。  回顾我的科学研究经历,说心里话,我自己也不能理解,一个来自农村的&ldquo 贫苦农民的儿子&rdquo 居然会对枯燥无味的基础科学研究感兴趣,因为有人说过&ldquo 科学研究是富人的游戏&rdquo 。我这一辈子没有其它爱好,过的似乎是&ldquo 苦行僧式生活&rdquo 。几十年来除了外出,基本上每天家里-办公室两点一线,包括所有的节假日,过着极其平凡而&ldquo 有意义&rdquo 的生活。俗话说,&ldquo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rdquo ,&ldquo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rdquo ,这样理解我就释然了。当然,我几十年的这种工作生活状态也&ldquo 得益&rdquo 于老伴的大力支持,用她的话说:&ldquo 你这一辈子只与你的科学研究为伴&rdquo 。我们相濡以沫近40年,老伴最懂我的心。别看我来自农村,但是对家务事全然不在行,而老伴是一个来自家境较为优越的独女,却把家里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让我和儿子得以在这个&ldquo 幸福港湾&rdquo 快乐地工作和学习。当然我们&ldquo 爷俩&rdquo 也努力以&ldquo 优异成绩&rdquo 回报老伴的付出。从目前情况看,我俩似乎基本做到了。我将继续&ldquo 心无旁骛&rdquo ,力所能及地做&ldquo 自己的科学研究&rdquo ,将学术研究的革命进行到底!(作者:刘庆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评动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21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会议召开 2021年6月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在北京召开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会议。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侯增谦院士、管理科学部主任丁烈云院士出席会议,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刘作仪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侯增谦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是较为相似的群体类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支持的是同一依托单位中的研究人员在某个特定领域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培养和造就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团队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则可以整合国内多个单位的优势科研资源,通过汇聚不同领域、不同学科方向的优秀科技人才,推动他们共同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交叉融合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和人才高地。希望评审专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术判断力和鉴赏力,代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管理科学部公平公正地评选出最好的项目。  管理科学部丁烈云主任在致辞中指出,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人才项目可分为青年科学基金、团队项目、和基地项目三个层次,而我们将要评审的创新研究群体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就分别属于团队和基地这两个重要的项目类型,它们由多个优秀科技人才共同开展有组织的创新活动 习总书记在上个月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 希望各位专家能够站在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高度,为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管理科学部选拔出优秀的项目。管理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向参会专家介绍了2021年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申报情况及上会推荐项目的产生过程,并对会议评审的意见与要求做出了说明。  评审专家认真听取了两类项目申请人的汇报,经过讨论投票,遴选出了2021年度2项创新研究群体拟资助项目和1项基础科学中心拟资助项目,顺利完成了项目的评审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21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议在京召开  2021年6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在北京召开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议。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侯增谦院士、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副主任何鸣鸿研究员、管理科学部主任丁烈云院士出席会议,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刘作仪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侯增谦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是自然科学基金委最重要的人才项目之一,也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且享有很高声誉的一类项目。从人才发展规律来看,优青项目申请人通常是处于学术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段,多数申请人已经取得了非常突出的学术成果并在国内外学术界崭露头角。如何能优中选优,更为精准、综合地遴选出优青项目,一直是自然科学基金委不断探索的关键问题。他建议各位专家可从申请人独立的学术创新能力、所取得成果的原创性、学术发展潜力、及学术道德规范等四方面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价,为管理科学领域优秀人才的遴选贡献力量。  管理科学部丁烈云主任结合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各位专家是代表国家在进行人才选拔,专家的评审工作是促进人才项目建设、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体现。监督委员会何鸣鸿副主任向各位专家传达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科研诚信、评审纪律、和评审规范的要求。管理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向参会专家介绍了2021年度优青项目申报情况及上会推荐项目的产生过程,并对会议评审的意见与要求做出了说明。  评审专家认真听取了优青项目申请人的汇报,经过讨论投票,遴选出了22项2021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拟资助项目,顺利完成了项目的评审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2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议召开  2021年6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在北京召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议。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侯增谦院士、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副主任何鸣鸿研究员、管理科学部主任丁烈云院士出席会议,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刘作仪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侯增谦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社会关注度非常高、且享有很高声誉的一类项目,而科学精准的定位、公平公正的遴选,则是确保该类项目获得社会高度关注和良好评价的基本保障。由自然科学基金委所选拔出来的杰青项目主持人已经在各自领域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制定明确的评审标准,从而使专家能够更为精准、综合地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一直是自然科学基金委各个学部不断探索的关键问题。他提出了如下五方面评审原则供参会专家借鉴:申请人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请人是否在方法学上有创新,是否发现了关键的科学证据,是否对科学领域扩展了新的知识,以及是否对经济社会有贡献等。希望评审专家充分发挥科学鉴赏力和学术判断力,为管理科学领域杰出人才的遴选贡献力量。  管理科学部丁烈云主任结合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了杰青项目不仅是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一个品牌,也是中国的一个品牌,各位专家的评审工作是促进这一国家品牌建设从而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体现。监督委员会何鸣鸿副主任向各位专家传达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科研诚信、评审纪律、和评审规范的要求。管理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向参会专家介绍了2021年度杰青项目申报情况及上会推荐项目的产生过程,并对会议评审的意见与要求做出了说明。  评审专家认真听取了杰青项目申请人的汇报,经过讨论投票,遴选出了10项202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拟资助项目,顺利完成了项目的评审任务。
  • 自然资源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收官
    p  2019年12月29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收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召开了竣工验收会。由袁道先、王浩、王光谦等14位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验收认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竣工,使我国地下水监测事业产生了质的飞跃,是我国地下水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成果,标志着我国的地下水监测工作迈入国际领先行列。/pp  会上,自然资源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首席专家李文鹏在会上介绍了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果。他表示,该工程首次构建了国家级地下水三维自动化监测网,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基本单位,在人口密集区、国家重大工程区、地下水超采区、地面沉降区进行重点监测,实现了对我国主要平原盆地和岩溶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质的有效监测,大幅提高了我国区域性地下水专业监测的能力和水平。/pp  其次,工程运用物联网和北斗通信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研发了集地下水水位水温和大气压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自动传输、数据整编、综合分析及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完成国家信息中心与省级节点及数据灾备节点之间的专线网络,实现了国家级和省、市等多级地下水监测网的联动管理和数据信息共享服务。/pp  同时,工程建设完成地下水水质测试与质量控制实验室,可分析无机、有机化学指标100余项,满足国家地下水监测网水质测试和质量控制的需求。改建完成的河南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及秦皇岛海平面综合监测站,将为我国地下水科学和气候变化等综合研究提供科学观测平台和基础数据。/pp  再次,工程编制了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网优化、监测井建设材料和工艺等13项地下水监测标准体系,有效带动了省—市级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并将为后续水资源和生态环保监测网的建设提供依据。北京、内蒙古、河南等10个省级监测井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19亿元,建设完成2389个省级监测井。/pp  此外,自然资源部通过工程实施形成了10171个监测站点建设全过程的水文地质勘探成果资料,全面更新了整个监测区的水文地质参数系列,大幅提升了监测区水文地质认识。/pp  据介绍,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启动于2015年6月,总投资达22亿元,共建设完成20469个监测站点,由自然资源部和水利部共同建设。其中,自然资源部建设完成10171个监测站点。两年试运行结果表明,水位水温自动监测数据到报率保持在95%以上,每年产生8900余万条水位水温数据,水质测试指标从35项扩展到97项,工程总体运行平稳。所获两次全国水质监测数据已应用于并将持续服务于我国地下水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和水资源管理,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p
  • 60多家依托单位共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新规
    使用&ldquo 公务卡&rdquo 结算资金列出、实现痕迹管理,增加财务中期检查和验收环节,间接费用比例与依托单位信用评级挂钩&hellip &hellip 近日,在贯彻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工作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财政部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60多家依托单位共商基金管理新政的落实措施。  如何放  劳务费设定更合理,打通使用会议费、差旅费等  &ldquo 引入间接经费,比例也比过去管理费的5%高出很多,这就使依托单位的间接成本得到了合理的补偿,改变了过去资金成本捉襟见肘的局面。&rdquo 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文亚看来,新办法解决了科研工作中的许多难题,&ldquo 间接费用明确可以支出绩效工资,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rdquo   文亚认为,新办法中劳务费调整成结合当地实际和工作时间等综合考虑,这样的设定更加合理。&ldquo 过去用于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人员的劳务费用,不能超过资助经费的15%或者10%。这种一刀切的比例核定方式,没有照顾到不同科研项目的实际差异。&rdquo   此外,新办法中关于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能够打通使用的新规定也受到了欢迎。&ldquo 实际使用中这三项经常难以分开。&rdquo 多位依托单位的科研人员都表示,打通使用让他们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结。  如何管  明确五大禁区,支出使用公务卡,实现&ldquo 痕迹&rdquo 管理  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在会上表示,科研经费要&ldquo 放管结合&rdquo ,并强调了新办法中的管理监督措施,比如新管理办法规定了资金使用的五大禁区:项目负责人不得擅自调整外拨资金,不得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不得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不得违规开支测试化验加工费,严禁使用项目资金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  就项目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杨卫举例说明,&ldquo 新办法根据基础研究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下放了部分预算调整权限,简化了审批环节,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方便。但同时,资金监管也有了更多要求。&rdquo 这些要求包括:对于部分资金支出提出实行&ldquo 公务卡&rdquo 结算,减少现金支出,实现&ldquo 痕迹&rdquo 管理。进一步明确规定资金使用中不得开支的内容。对于成本补偿方式资助的项目,增加财务中期检查和验收的环节,从而更好防范资金使用的风险。在间接费用管理方面,以后还将逐步采取提取比例与依托单位信用评级挂钩。  对于进一步细化落实《资金管理办法》,各依托单位也有不少思考和建议。浙江大学目前正在建设文理兼容的大科研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希望利用完善的信息系统,来突破传统人工控制经费的技术瓶颈。内蒙古大学根据新办法,正在着手建立完善的预算审核和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跟踪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实施过程,制定间接费用的管理办法,完善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等。(原标题:60多家依托单位共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新规 科研经费 放管咋结合)
  • 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公布
    9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国科金发计〔2022〕46号)。根据通告,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接收项目申请294396项,经初审和复审后共受理292829项。经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议审批,资助面上项目20472项、重点项目76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7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226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30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2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5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3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521项和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09项(包括外国优秀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49项、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60项)。集中接收期间接收的其他类型项目正在评审或审批过程中。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人员和申请人可于9月8日以后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查询相关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于9月8日至13日使用report@pro.nsfc.gov.cn电子邮箱向申请人发送申请项目批准资助通知、不予资助通知以及专家评审意见。随后,将向相关依托单位寄发纸质项目资助结果通知,并附资助项目清单和不予资助项目清单。未获资助的申请人如对不予资助决定有异议,可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相关注意事项详见附件。附件: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资助项目复审工作注意事项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详见自然科学基金委官方网站首页“政策法规”栏目)规定,申请人如对不予资助决定有异议,可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相关注意事项如下。一、提出复审申请1. 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接收工作自9月8日开始,9月28日16时截止。2. 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在线填写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表。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如有遗忘,可向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索取。3. 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人打印1份复审申请表,确认纸质与电子复审申请表内容一致,并在纸质复审申请表上签字后,以快递方式寄送(以邮戳日期为准)相关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二、受理复审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科学部负责受理复审申请。请注意,具有《办法》第八条所列以下情形之一的复审申请将不予受理:(一)非项目申请人提出复审申请的;(二)提交复审申请的时间超过规定截止日期的;(三)复审申请内容或者手续不全的;(四)对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等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的。对不予受理的复审申请,由科学部告知复审申请人不予受理决定和原因。三、审查复审申请1. 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科学部负责受理和审查复审申请,审查依据是《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和《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2. 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科学部将在10月28日前,将复审审查结果书面通知申请人。3. 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可通过信息系统随时查看本单位复审申请人复审申请的提交情况与处理结果。非集中接收期受理项目的不予资助复审工作参照上述程序进行。
  • 北京启动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改革
    首次以联合资助模式支持基础研究,10月29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签署的《联合资助试点合作框架协议》和《2014年度合作协议》,在未来3年里,双方将共同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联合资助北京市的科学基础研究。  根据合作协议,首次合作期为2014年&mdash 2016年,北京市科研院出资不低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出资的5倍。这一新的举措标志着首都地区的科研机构不仅是科技活动的创新主体,更是科技投入的主体,也必将成为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  联合资助试点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开放合作,充分整合首都科技资源。联合资助项目面向首都地区充分开放,鼓励北京市科研院外的其他单位与市科研院下属单位联合申报。以项目为纽带,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通过创新资源和要素汇聚,引导更多中央资源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一直在探索基金投入体系多元化的新模式,此次通过启动管理改革试点,将引导社会力量关注基础研究,资助基础研究。北京市科研院将利用已有优势资源,通过与北京市基金联合资助项目这一平台,寻求与中央单位优势资源的合作与互补,发挥衔接中央在京资源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工作管理办法公布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工作管理办法 /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2015年7月7日委务会议审议通过)/strong/pp  strong第一章 总 则/strong/pp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以下简称评审专家)工作的管理,确保评审专家履行义务,切实维护评审专家的权利,充分保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评审的公正性和规范性,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pp  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称的评审专家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聘请的在项目通讯评审或者会议评审过程中,行使评审权利、提出评审意见的科学技术人员。/pp  第三条 评审专家的聘请、评审活动管理、监督和保障等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pp  第四条 评审专家工作管理应当坚持权责统一、程序规范、监督有力的基本原则。/pp  第五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在评审专家工作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pp  (一)聘请评审专家并建立评审专家库 /pp  (二)组建会议评审专家组 /pp  (三)组织开展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工作 /pp  (四)提供必要的评审工作条件 /pp  (五)监督评审专家评审工作 /pp  (六)其他与评审专家管理相关的工作。/pp  第六条 评审专家在评审活动中具有下列基本权利:/pp  (一)选择是否参与评审工作 /pp  (二)获取评审工作所需的有关信息和材料 /pp  (三)独立开展评审工作。/pp  第七条 评审专家应当在评审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pp  (一)严格遵守与评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pp  (二)准确把握科学基金资助政策和评审标准 /pp  (三)独立、客观、公正地作出判断并提出评审意见 /pp  (四)自然科学基金委要求履行的其他职责。/pp  第八条 评审过程中出现回避或者保密情形的,评审专家应当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回避与保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pp  strong第二章 评审专家选聘/strong/pp  第九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聘请担任评审专家的科学技术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pp  (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和较强的学术判断能力 /pp  (二)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作风严谨,客观公正,廉洁自律 /pp  (三)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评审工作。/pp  第十条 科学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然科学基金委不能聘请其作为评审专家:/pp  (一)因有剽窃他人科学研究成果或者在科学研究中有弄虚作假等行为受到处罚或者处分的 /pp  (二)存在严重违法或者犯罪记录的 /pp  (三)参加各类科技评审活动中存在不良记录的 /pp  (四)自然科学基金委认定的其他不宜作为评审专家情形的。/pp  第十一条 依托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推荐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科学技术人员作为评审专家人选。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对被推荐的评审专家人选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聘请。/pp  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直接聘请符合条件的科学技术人员成为评审专家。/pp  第十二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建立评审专家库,并将聘请的评审专家的资料列入评审专家库进行管理与维护。/pp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将聘请评审专家的情况告知本人及依托单位。/pp  第十三条 评审专家发生工作单位变动、研究领域变化等情形的,应当及时办理信息变更并告知自然科学基金委。/pp  依托单位应当定期对本单位评审专家的信息进行核查,对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自然科学基金委或督促评审专家办理信息变更。/pp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审核评审专家和依托单位提出的信息变更并及时更新评审专家库。/pp  第十四条 评审专家出现下列情形的,自然科学基金委不再聘请作为评审专家:/pp  (一)不愿意担任评审专家的 /pp  (二)无法继续履行评审职责的 /pp  (三)在履行评审职责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 /pp  (四)存在本办法第十条情形不宜继续履行评审专家职责的 /pp  (五)自然科学基金委认定的其他情形。/pp  strong第三章 通讯评审管理/strong/pp  第十五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从评审专家库中随机选择同行专家对已经受理的项目申请进行通讯评审。选取专家的具体数量按有关项目管理办法执行。/pp  自然科学基金委选取通讯评审专家时应当考虑申请人提出的不宜评审其项目的专家名单。/pp  第十六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向评审专家发送评审材料,并对通讯评审意见的撰写提出具体要求,评审材料包括项目申请材料以及通讯评审意见撰写说明或者指导文件等。/pp  第十七条 评审专家接到评审材料后,因为难以作出学术判断、没有精力等情况无法评审的,应当在收到评审材料后及时告知自然科学基金委并说明理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重新选择评审专家。/pp  第十八条 评审专家应当按要求认真阅读申请材料,依照有关项目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评审标准作出判断,撰写评审意见,并按照要求及时向自然科学基金委反馈评审意见。评审专家不得请他人代评或代撰写评审意见。/pp  strong第四章 会议评审管理/strong/pp  第十九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从评审专家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评审专家,组建会议评审专家组对项目申请进行会议评审。会议评审专家组组建原则如下:/pp  (一)每个会议评审专家组内同一法人单位的成员限1名 /pp  (二)考虑不同学科领域、不同部门和地域的代表性 /pp  (三)注意选择一定比例的青年、女性科学技术人员。/pp  选取的会议评审专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pp  (一)在以往的评审工作中具有良好的信誉 /pp  (二)长期在科研第一线工作 /pp  (三)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情况,具有战略思想和宏观把握能力 /pp  (四)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pp  第二十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特邀部分专家参加会议评审工作。特邀专家具有与会议评审专家同样的权利和义务。/pp  每个会议评审专家组内的特邀专家数量一般不超过该会议评审专家组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pp  第二十一条 每个会议评审专家组设组长1至2名,成员数量根据各类项目管理办法规定执行。/pp  评审专家连续参与同一类型项目的会议评审不得超过两年。/pp  第二十二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在会议评审前通知评审专家。评审专家因故无法参加会议评审的,应当及时告知自然科学基金委。/pp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公布会议评审专家组名单。/pp  第二十三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在会议评审前,向评审专家提供评审所需要的年度资助计划、项目申请材料、通讯评审意见及结果等评审材料,告知评审专家会议评审的讨论、投票等基本评审要求。/pp  第二十四条 评审专家应当在充分了解评审要求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评审资料,客观公正地提出评审意见。/pp  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应当对评审专家不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行为规范》的行为进行提醒或者制止。/pp  第二十五条 评审专家应当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项目申请独立进行记名或者无记名投票表决。/pp  投票结果应当现场公布。/pp  strong第五章 监督与评估/strong/pp  第二十六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记录评审专家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pp  第二十七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整理专家通讯评审意见向申请人提供,申请人可以就评审专家的评审工作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书面意见或建议。/pp  第二十八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通过评审专家履职情况调查等方式建立评审专家监督的制度。/pp  第二十九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公布专门的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等联系方式,接受科学界和社会公众对评审专家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行为的举报。/pp  第三十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定期对评审专家履行评审职责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pp  (一)遵守评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情况 /pp  (二)工作态度和勤勉状况 /pp  (三)履行评审职责的能力 /pp  (四)执行回避与保密规定的情况 /pp  (五)自然科学基金委认为的其他评估内容。/pp  申请人提出的意见或者建议、评审专家监督意见以及社会公众的举报将作为自然科学基金委对评审专家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pp  第三十一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根据评估结果建立评审专家信誉档案并定期进行维护。/pp  第三十二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评审专家的评审提供时间、工作条件、经费等相关保障措施。/pp  评审专家可以就评审保障方面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意见和建议。/pp  strong第六章 法律责任/strong/pp  第三十三条 评审专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 情节严重的,通报批评,不再聘请其为评审专家:/pp  (一)不履行评审职责的 /pp  (二)未按规定申请回避的 /pp  (三)披露未公开的与评审有关的信息的 /pp  (四)对项目申请不公正评审的 /pp  (五)利用工作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pp  第三十四条评审专家在评审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pp  (一)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pp  (二)泄露国家秘密的。/pp  第三十五条评审专家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移送有关部门处理。/pp  strong第七章 附 则/strong/pp  第三十六条 项目管理中,中期检查与评估、结题审查、预算评审及财务验收等评审工作的评审专家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pp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1995年10月30日公布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组建试行办法》同时废止。/p
  • 自然景区环境监测站-配备安装支架的防腐木负氧离子监测站#2023已更新
    自然景区环境监测站-配备安装支架的防腐木负氧离子监测站#2023已更新【TH-FZ4】旅游景区自身对气候变化与环境破坏表现出极度的敏感性与脆弱性,与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紧密相关的气候紊乱、生物多样性损失、自然景观破坏、自然突发性事故与传染病增加等问题已经给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因而环境因素是景区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评估中不可忽视问题。一、产品简介负氧离子在线监测系统可全天候监测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同时可根据用户需求扩展监测项目,如:空气温度、空气湿度、PM2.5、PM10、大气压力、氧含量、噪声、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模块化结构设计,传感器都可以单独替换,配备专业安装支架,现场可通过LED屏幕直接读取数据,亦可远程云平台/WEB/微信公众号实时查看数据,后期运营维护方便。二、应用范围旅游景区、生态庄园、湿地公园、瀑布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售楼处、学校三、技术参数1、风速:测量原理超声波,0~70m/s(±0.1m/s);2、风向:测量原理超声波,0~360°(±1°);3、空气温度:测量原理二极管结电压法,-40℃~85℃(±0.3℃);4、空气湿度:测量原理电容式,0~100%RH(±2%RH);5、大气压力:测量原理压阻式,300hPa~1100hPa(±0.02hPa);6、PM2.5:测量原理光散射,0-1000ug/m3(±15%)7、PM10:测量原理光散射,0-1000ug/m3(±15%)8、噪声:测量原理电容式,30~130dB(±1.5dB)9、负氧离子:测量原理圆筒式电极吸入式,0-10万个/cm³ (±10%)分辨率1个/cm³ 10、氧含量:测量原理电化学,0~100%uol(±3%uol);11、数据存储:可存储一年的原始监测数据;12、数据传输:GPRS/4G/光纤13、功耗:800w14、供电方式:220V市电、太阳能(选配)15、工作环境:温度-40℃-60℃,湿度0%-100%16、屏幕:2m*1米,由36块P10单红单元板拼接而成,单元板尺寸32cm*16cm17、支架:大型防腐木景观亭,外表美观,贴合景区环境18、生产企业具有ISO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19、生产企业具有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计算机软件注册证书20、生产企业为信用企业四、产品特点1、集成度高,方案灵活:系统可集成负氧离子、空气温度、空气湿度、PM2.5、PM10、大气压力、氧含量、噪声、风速、风向2、系统稳定:已合作上千家公园景区,后台运行稳定,免维护,故障率低3、多种传输:可根据现场网络情况定制传输方式,2G/4G/光纤4、支持扩展:支持传感器扩展,485接口、modbus协议传感器都可以直接使用5、显示方案多样:可根据现场需求,选用点对点、点对多、多对点的LED屏幕数据显示方案
  • 北京理工大学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2015年2月7日,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联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三所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ldquo 基于界面双电层效应的角加速度测量仪器&rdquo ,在理工国际教育交流大厦第一会议室召开启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郑永和局长、信息科学部张兆田副主任、信息科学部一处熊小芸处长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邀请的专家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曾广商院士、龙乐豪院士、包为民院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苏哲子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陈定昌院士、黄瑞松院士、刘永才院士,清华大学褚福磊教授以及南京理工大学付梦印教授。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郑辛副院长,北京理工大学陈杰副校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三所林思刚副所长、尚克军处长、时兆峰主任、李晗副主任、孙荣凯高工,北理工自动化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王军政教授、汪渤副院长、夏元清副院长、刘昕戈副院长,以及项目组全体人员。会议由北理工科研院马少鹏部长主持。首先北理工陈杰副校长代表学校对专家表示感谢,希望专家为项目把关,保证项目后续工作顺利开展;航天三院郑辛副院长代表航天三院指出仪器研制的重要意义,对北理工与航天三院的长期紧密合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项目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王美玲教授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三所李晗副主任分别对项目的整体情况、单位所承担的研究内容及已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研制仪器的研究意义和技术前沿性,对已开展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针对项目可能存在的研究难点提出了宝贵意见,并期望项目圆满完成,早日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海、陆、空、天等领域,为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贡献。项目承担单位领导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三所林思刚副所长、自动化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王军政教授对专家的指导表示感谢,并承诺将大力支持项目工作,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国家自然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张兆田副主任说明了重大仪器的宗旨,对项目先期工作给予肯定,对专家建议表示感谢;国家自然基金委政策局郑永和局长肯定项目工作的同时指出项目组要振奋精神、团结协作,在学校、科研院、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确保项目按期完成。会议之后,专家和领导参观了项目承担单位自动化学院的保障条件和研究成果。
  • 科学家首次合成含6种碱基的生命:超越自然法则?
    p /pp  近日,美国生物合成领域专家弗洛伊德· 罗穆斯伯格(Floyd Romesberg)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新成果。他首次用实验室合成的X-Y碱基对和相应的氨基酸,在实验室内创造出了含ATGCXY六种碱基的全新生命体。/pp  这一成果打破了自然界的碱基束缚,创造出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全新生命体。然而,这一成果是否意味着人类开启了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打造生命体的全新时代?对此,专家有不同看法。/ppstrong  突破第一关/strong/pp  “整个研究很有深度和广度,这个研究团队在这个方面做了20多年的研究,很系统。” 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生物所计算定量生物系独立课题组组长叶世欣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pp  在基因中加入两个碱基,相当于将遗传密码子得到了扩充,也就是说,过去自然系统中的64个密码子,“理论上,扩充到了216个”。/pp  密码子通过编码形成氨基酸,研究发现自然系统中的64个密码子,形成20种氨基酸,并最终为地球生命的形成提供所需的蛋白质。/pp  64个密码子和20种氨基酸的组合形成了地球上这么多生命,如果216种密码子与其可能形成的氨基酸进行组合,理论上说,相当于“让细菌利用更多氨基酸来制作蛋白质”。/pp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因研究专家告诉记者,能够拓展遗传密码本身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人工氨基酸改造研究已有多年历史,但由于技术瓶颈和应用推广等问题一直较“小众”。而此成果让科学家感觉“看来突破第一关了”。/ppstrong  基因治疗新手段?/strong/pp  新的合成基因密码的出现,让人对基因治疗的未来有了新的期待。然而,合成的新基因密码是否会成为新的基因工具,从而为基因治疗提供全新手段?对此,科学家认为目前并不乐观。/pp  “完全合成的基因,到用于疾病治疗有很大距离。”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研究员谷峰告诉记者,自然界已有的天然工具用于基因治疗,目前都只能在很小的范围转化,如从细菌到人体转化的实现非常困难。/pp  谷峰介绍称,基因剪刀从细菌移植到哺乳细胞,常常存在效率不高,靶向性不够强甚至脱靶的问题。因而,完全合成的基因想发挥天然系统内的基因工具都难以完成的任务,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pp  “外来密码子效率有多高”“如何达到生产的标准”“如何解决靶向性问题”,这是相关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所在。/pp  “这一系统能否移植到动物上,如果动物能够实现就很有意思。”谷峰称,从大肠杆菌到动物是一个飞跃。”但这需要对这一系统做进一步的优化,才有可能把外来的基因放到希望的地方去,达到“指哪儿打哪儿”的效果。/ppstrong  效率是最大瓶颈/strong/pp  谷峰所担心的效率问题,也是叶世欣关注的焦点。/pp  “问题是现在的效率会很低,毕竟不是天然的密码子,所以虽然有更多的可能性,但在实施方面会有更多困难。”叶世欣所说的效率,是与自然系统中识别天然碱基的效率相对而言。/pp  以非常容易生产的绿色荧光蛋白(GFP)为例,应用人工合成的这种全新基因密码生产GFP蛋白质,效率是内源密码编辑蛋白质效率的10%,甚至更低。/pp  正是由于此,科学家才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保持十分冷静的态度,因为其仍是“十分基础的研究”。但这并不能否认该成果对于其他相关研究所具有的建设性意义。/pp  在叶世欣看来,一方面研究对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巨大推动,有望让细菌体合成有更多化学性质的蛋白质。另一方面,在基础研究中,这一探索也将帮助科学家了解遗传密码的起源。/pp  “遗传密码,最早是从很简单的碱基、氨基酸开始,扩充过程中就会吸收新的元素,通过倒推这样的研究就会帮助我们探讨遗传密码的起源问题。”她说。/pp  有媒体报道称,未来或许如科幻电影中的“金刚狼”等生命体,通过这样的技术都可能会成为现实中存在的生命。/pp  不过专家表示,当前该研究是在细菌系统内进行,并不存在人们所担忧的会影响人类遗传密码等伦理问题。“将来如果把这种想法放入哺乳细胞中,可能伦理问题就是可以探讨的话题了。”叶世欣说。/pp/p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 高校各显“神通”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接收项目申请276715项,经初审和复审后共受理274982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项目管理办法以及专家评审意见,自然科学基金委2021年第14次委务会议决定资助面上项目19420项、重点项目740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7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107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20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2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2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337项、NSAF联合基金项目36项,合计45681项。集中接收期间接收的其他类型项目正在评审或审批过程中。近期,青塔团队从项目平均资助金额、重大项目资助情况、项目资助率等多个维度,对2016~2019年间,各大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表现进行多维度分析解读,以期能够让大家对于高校们的科研活动和贡献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各大高校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情况,请关注青塔,及时获取自科基金最新单位统计。▎面上项目资助率面上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的主要部分之一,覆盖面也最广。如果想要了解一所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质量,从面上项目的资助率着手,以点带面进行观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2016~2019年获资助面上项目总数≥100项的高校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面上项目申报资助率最高的是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均在40%以上。而后是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面上项目申报资助类均在35%以上。“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三所高校的面上项目资助率同样在30%以上,面上项目申报质量相当出色。南方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陆军军医大学、深圳大学在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表现最优,获批率在23%以上。▎项均资助金额大于平均值的高校2016至2019年,我国高校共获批国家自然14.7万项,总资助金额超800亿,单项平均资助金额约56万元。由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层次不同,比起看数量,项目的平均资助金额更能从整体上反映一所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的综合表现。值得注意的是,2016~2019年间,仅有5个单项资助金额过亿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5所高校斩获,分别为:北京大学(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清华大学(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这5个项目单项资助金额较大,为避免单个项目引起整体数据失真,因此这5个项目未纳入下文项均资助金额统计中。经过梳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年总立项数≥400项的高校中,共有50所高校的项均资助金额超过了整体平均水平。这些高校不仅获资助项目数量规模极为可观,整体项目质量也相当出色。从统计结果上看,2016年~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项均资助金额在100万以上的仅有三所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北京大学,彰显出他们非凡的科研实力。在一流学科高校中,华东理工大学项均资助金额最高,为80.94万元,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三所高校的项均资助金额也在70万元以上。这50所高校中,还包含了四所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69.53万元)、华南农业大学(60.22万元)、哈尔滨医科大学(57.27万元)和南京工业大学(56.84万元),保质保量,表现出色。▎单项资助金额≥500W元项目统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中,重大重点项目的资助金额通常比较高。故而单项资助金额较高的项目数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承担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能力。与项均资助金额情况类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单项资助金额≥500万元的项目统计中依旧保持在前三位。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单项资助金额≥500万元的项目数量也均在20项以上,具有出色的承担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从2016年至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整体表现来看,许多高校都有着可圈可点的表现,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根据教育部近期公布的数据,“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务,建设了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占全国80%以上,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现如今,新一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已经公布,我们也衷心祝愿高校们都能够取得新的突破,为我国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各大高校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情况,请关注青塔,及时获取自科基金最新单位统计。
  • 国家自然基金申报结果,哪些大学更出色?
    8月23日,北京大学官网公布了本校在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期的立项结果。据悉,北京大学获批各类项目总计717项(含深圳研究生院),创近五年新高,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18.1%。项目类别方面,获批面上项目36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81项,重点项目3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3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量位居全国第一,再创全国历史新高;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获批量均创北京大学近五年新高。近期,随着更多高校公布本校2021年自科基金获批情况,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统计结果来了。详情如下:上海交通大学:1322项上海交通大学共获各类项目资助1322项,比2020年同期1148项增长15%;获资助直接经费7.19亿元,比2020年同期5.75亿元增长25%。其中,面上项目60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23项,重点项目36项,创新研究群体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项,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16项。中山大学:1013项中山大学截止目前获批资助项目1013项,较去年同期增长4%,获批准直接经费4.6亿,同期获批项目数及经费数均再创新高。其中包括,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21项,较去年增长14%;获资助面上基金项目455项。人才类及重点类项目方面,中山大学获202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项;获重点项目14项;获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四川大学:583项四川大学此批次共有583个项目获得资助,包括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获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数等均创下历史新高。西安交通大学:569项获资助各类项目569项,较去年同期增长77项,增幅达15.65%,获资助项目数再创西安交大历史新高,获资助项目经费2.87亿元。获资助项目包括面上项目26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7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项,重点项目8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交流研究项目2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2项,联合基金项目3项。山东大学:504项山东大学共获各类项目资助504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2项。其中,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立项数较2020年翻一番,创历史最好成绩;总获批立项直接经费2.6亿元,立项经费数再创新高。郑州大学:372项郑州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2项,获批直接经费13611.6万元。获批项目包括,青年项目241项,面上项目127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深圳大学:358项2021年度集中申报期,深圳大学共申请项目1684项,首批获资助358项,比去年同期增加10项,资助率达21.3%,高出国家平均资助率近5个百分点。其中面上项目135项,比去年增加16项,青年科学基金212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杰青优青合计数量创造历史新高。天津大学:342项天津大学共有342项项目获得资助。其中,面上项目195项,青年项目111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项,重点项目10项,直接经费合计2.43亿元,创历年新高。南昌大学:326项南昌大学共获各类项目资助326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优秀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立项总数和标志性项目立项数都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苏州大学:315项苏州大学共获得3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直接经费16478.7元,列江苏高校第二。其中,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3项、重点项目3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项。南方医科大学:309项南方医科大学获立项数共计309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14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56项。获资助直接经费13898.7万元。获立项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5项,增长率为5.10%,超过去年年终303项的历史最好成绩。南京医科大学:305项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依托单位,共有305个项目获得资助,累计获批直接费用13925万元。其中,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专项项目1项,面上项目131项,青年项目167项。厦门大学:291项厦门大学首批共获各类项目资助291项,立项直接经费1.9437亿元。其中面上项目17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4项、重点项目9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5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优青)10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暨南大学:279项暨南大学共获资助279项,获资助直接经费1.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7%,获资助直接经费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暨南大学首次获得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并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项、重点项目3项。重庆大学:260项重庆大学共有260项申请获得立项资助,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重点项目6项、面上项目13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12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5项、其他项目1项。南开大学:256项南开大学共有256项项目获得资助,直接经费约计1.61亿元,为历年新高,其中面上项目138项、青年项目99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7项、重点项目9项,集中接收期内申报项目资助量较2020年同期增长23项。中国农业大学:233项中国农业大学共获资助各类项目233项,其中面上项目13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8项,重点项目1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3项,直接经费合计约1.49亿元。华中农业大学:207项获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07项,包括面上项目139项、青年科学基金60项、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项。获资助直接费用11576万元,项目资助率22.7%。与2020年集中接收期相比,获资助项目数增加了20项,获资助直接费用增加1316万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6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有206项申请获得立项资助,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重点项目6项、面上项目10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4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3项、专项项目2项,获资助面上项目首次突破百项大关,并获直接资助经费11223万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8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8项(含以中科院水利部水保所为依托单位11项),较去年同期(173项)增长25项,创历史新高;获批直接经费9412万元。获批项目包括,青年项目85项,面上项目108项,重点项目1项,优青项目2项,国家杰青项目1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1项。与2020年同期相比,青年项目增长幅度较大,优青项目和国家杰青项目有新突破。华东师范大学:179项华东师范大学首批获资助一共179项。其中,面上项目95项,青年科学基金65项,重点项目1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广州医科大学:172项2021年,广州医科大学申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1174项,立项172项,资助金额7893.8万元,资助率14.6%,立项数和资助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重点项目2项,重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项,面上项目64项,青年科学基金102项。中国矿业大学:172项中国矿业大学共有172项获得资助,其中重点项目(含国际合作)6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7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9项。西南交通大学:168项西南交通大学今年首批获资助项目168项,其中面上项目83项,青年基金项目80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4项,重点项目1项。扬州大学:168项扬州大学共有168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其中重点项目2项,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面上项目6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8项,资助的直接经费达到7028万元。立项资助数和直接经费均创历史新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65项西电共获各类项目资助165项,比去年增加26项,增长18.71%,资助总经费达947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91万,增长20.17%。所获资助项目中,面上项目7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6项,重点项目6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与去年相比,面上和青年项目资助数增长显著,重点项目取得新突破。合肥工业大学:164项合肥工业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资助项目164项,获资助直接费用7524万元,项目资助率23.36%。本次获批面上项目8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6项、重点项目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NSAF联合基金项目1项。浙江工业大学:161项浙江工业大学共161项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已超去年全年立项总数(159项),有望创历史新高,其中面上项目76项,青年基金78项,重点项目1项,优青项目2项等。立项资助率超全国平均资助水平5个百分点。江苏大学:161项江苏大学本年度集中受理期共申报各类项目930项,获得立项资助161项,创近年新高,立项率17.3%,高于国家平均立项率0.5个百分点;较2020年同期立项数增加17项,增长率超过1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59项浙大二院共获资助159项,其中包括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重点项目1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专项项目1项、面上项目64项、青年基金88项。贵州大学:157项贵州大学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7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10项、青年项目28项、地区项目117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总直接经费5796万元,立项数和立项经费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实现贵州省高校零的突破。北京科技大学:157项北京科技大学此次共获批各类项目157项,获批直接经费8207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05%和11.74%。获批项目类型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73项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7项。中国海洋大学:155项中国海洋大学共获批各类项目155项,获批直接经费10617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14%和39.22%,项目数和经费数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获批项目类型包括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3项,重点项目5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1项,面上项目81项,青年基金项目57项,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3项,专项项目1项。海南大学:150项海南大学获批项目150项,其中面上项目13项,青年项目39项,地区项目97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实现了新的突破。获资助数量较去年同期的102项增加了48项,增幅为47.06%;获批直接经费5295万元,较去年的3527万元增加了1768万元,增幅为50.13%;平均资助率为19.43%,较去年的15.18%增加了4.25%。北京工业大学:149项北京工业大学共有149个项目获资助,其中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80项、青年项目60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直接经费合计8608.7万元,“十四五”开局之年获资助项目数再创新高。西南大学:148项2021年,西南大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创历史新高,集中申报接收期间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57项,除部分正在评审的项目还未公布结果外,暂时获准立项148项,批准直接经费暂为6773万元,项目资助数在重庆市相关依托单位中暂列第三位。从项目类别来看,西南大学今年斩获了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同时,还获批面上项目7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6项。上海中医药大学:147项上海中医药大学共获资助项目147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优青项目2项、面上项目76项、青年项目67项,总直接经费6773.7万元,立项数和经费数均刷新以往成绩,立项数和经费数较去年分别增加17.6%和18.7%。西北大学:144项西北大学共有144项项目获得资助,其中重点项目4项,优青项目1项,面上项目67项,青年基金7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昆明理工大学:143项昆明理工大学2021年集中受理期共申请项目877项,首批获资助143项,比去年同期增加10项,资助直接经费5919.6万元,获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稳中有涨,再次位居云南省第一位。其中,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陈永昌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是昆明理工大学培养的第二位国家“杰青”;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潘波教授、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李天晴教授获重点项目立项资助,保持了近几年重点项目立项不断线的良好势头。广东工业大学:141项广东工业大学共有141项(不含重大仪器、科学中心、重大研究计划、部分联合基金等)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为7318万元,其中包括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实现零的突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项目1项,是广工连续三年获得此类型项目;获得优秀青年基金项目3项,创广工该类型项目历年立项数历史新高。青岛大学:139项青岛大学首批获资助项目139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1项,面上项目46项,青年基金91项,获批直接经费5233万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31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获各类型资助项目131项,直接经费7165万元,获资助项目包括重点项目3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面上项目7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项。太原理工大学:127项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依托单位,共有127个项目获得资助,获批直接经费4789万元。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4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9项、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1项,立项总数和青年科学基金立项数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宁波大学:122项宁波大学获1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项目数再创历史新高,平均项目资助率达20.54%。获批项目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6项,青年项目7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青年项目资助数首次超过70项。北京交通大学:120项北京交通大学共获批120项,较上年增长17.65%,获批直接经费共计6527万元,较上年增长29.68%,获批资助率为23.58%。本次获批的120个项目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2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项;面上项目64项;青年基金项目50项。华南农业大学:116项华南农业大学共有116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其中,兽医学院刘雅红教授团队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获直接经费1000万元;生命科学学院王海洋教授获重点项目资助,材料与能源学院潘振晓教授和植物保护学院程代凤副教授分别获化学科学部和生命科学部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哈尔滨医科大学:112项哈尔滨医科大学本年度集中受理期申报项目842项,共获资助11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7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项,总直接经费5275.50万元。安徽医科大学:107项安徽医科大学共107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直接费用3751万元,其中,面上项目3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7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项,连续第二年立项数突破百项大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6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次共有106个项目获得资助,包括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面上项目4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5项。直接经费资助7130万元,获批资助率为29.94%。安徽大学:106项安徽大学共有106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直接经费达4047万元。广州大学:106项广州大学本年度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85项,立项106项,直接费用合计为4890万元。其中,优秀青年基金2项,面上项目52项,青年科学基金51项,重点项目1项,立项率18.12%。广州中医药大学:103项广州中医药大学共获各项资助103项,其中面上项目4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4项,总直接经费4039万元,总立项数、总直接经费数和资助率均处于全国中医药高校前列。南通大学:100项南通大学共获资助项目100项,资助直接费用3907.4万元,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9项、其它专项基金项目2项。中国人民大学:99项中国人民大学获得资助99项,获资助直接经费5229万元。在2020年获得78项,取得历史上集中受理期项目最好成绩后,又取得了新的突破。立项数较2020年增长27%,较2019年翻了一番。常规项目的立项直接经费首次突破5000万元。其中,重点项目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项,面上项目5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9项。贵州医科大学:97项贵州医科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0项,青年基金12项,地区基金74项,直接资助经费3678.2万元,项目经费较去年增长16.95%,获批项目数量再次刷新历史最好成绩。广西医科大学:97项广西医科大学共获得立项资助97项,其中面上项目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5项,地区基金项目75项,获直接经费3307.30万元,项目立项数和资助经费较去年同期均呈稳步增长趋势。昆明医科大学:97项昆明医科大学共计97项获准立项,同比去年增加了14项,增幅为16.9%,立项数位居云南省第三位。其中,地区科学基金项目88项,面上项目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资助直接经费3362万元,比去年增加了554万元,增幅达20%。长安大学:92项长安大学共有92项项目获得资助,同比增长3.4%,其中重点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41项、青年科学基金48项、专项项目1项。资助项目直接费4050万元,同比增长2.3%。西安理工大学:92项西安理工大学获资助92项,创集中申报阶段历史新高,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1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项,直接经费共计4186万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89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89个项目获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华中师范大学:88项华中师范大学共获批各类项目88项,资助率达到34.5%,获批项目数和资助率均创华中师范大学最好成绩。据统计,华中师范大学今年共获批面上项目5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7项,物理学院杨亚东教授获批重点项目1项,物理学院罗晓峰教授获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遵义医科大学:86项遵义医科大学获批各类项目资助86项,获资助直接经费2987.60万元。其中,面上项目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74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85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共有85项申请获得资助,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2项,青年基金62项,获直接经费资助近3000万元,立项数量和经费数较去年均有稳步提升。长沙理工大学:83项长沙理工大学共有83项课题获立项资助,其中面上项目44项、青年科学基金38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项。立项总数再创历史新高,位列湖南省属高校第一。陕西师范大学:80项陕西师范大学共获准立项80项,资助直接费用3490万元,资助率为20.73%。获得立项的项目包括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项,面上项目39项,重点项目1项。福建师范大学:80项福建师范大学集中申请的项目共获批79项(资助经费3595万元),按类别分布:重点项目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面上项目36项、青年项目41项。此外,福师大还获非集中申请的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截至目前,累计获批80项。石河子大学:79项石河子大学2021年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项,资助直接经费2727.40万元,立项数和立项经费位列疆内高校首位。江西农业大学:79项江西农业大学立项项目再创历史新高,共计79项,立项数位居省内高校第二,获资助直接经费2691万元,平均立项率为22.1%。东华理工大学:76项东华理工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再创历史新高,立项总数达76项,资助经费达2761万元,资助经费位列江西省高校第二。上海理工大学:75项上海理工大学获批资助75项,项目立项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3%,其中面上项目31项,青年项目42项,并斩获两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分别是光电学院谷付星老师的“微纳光纤光子器件”和管理学院赵靖老师的“道路交通流建模与分析”。四川农业大学:75项四川农业大学共获资助项目75项,经费3714万元,其中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面上项目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5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项。山东农业大学:74项山东农业大学74个项目获得资助,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37项、青年项目36项,累计经费3175万元。立项数量较去年同阶段增加8项,特别是青年项目增加14项,青年项目立项总数也达到近3年最高。浙江理工大学:73项浙江理工大学共有7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立项数位列浙江省属高校第三。其中,左彪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立项,获批面上项目30项、青年项目39项、其他项目3项。湖南师范大学:72项湖南师范大学共有72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获批直接经费3122万元。从项目类别统计来看,湖师大今年获得1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7项面上项目和34项青年基金项目。其中,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王接词教授的“相对论性量子信息”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资助总经费为200万元。河南农业大学:72项河南农业大学共有72项项目获得资助,获资助直接经费2957万元。立项数较上年度增加10项,增幅16.1%,立项数再创历史新高。获资助项目含面上项目29项、青年基金42项、重点项目1项。华东交通大学:72项华东交通大学共获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项,其中面上项目1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8项,批准直接经费共2523万元。立项总数和面上项目数均获新突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70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共有70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总经费2674.5万元。其中,面上项目1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9项。浙江中医药大学:69项浙江中医药大学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稳中有进,共获立项69项,较2020年同比增加16.9 %,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面上项目3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8项。陕西科技大学:67项陕西科技大学共获批6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据悉,在陕西省属高校中,陕西科技大学获资助项目数量仅次于西北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位居第三。宁夏大学:67项宁夏大学共有67项获得立项资助,其中面上项目2项,地区科学基金57项,青年科学基金8项。杭州师范大学:66项杭州师范大学今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6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2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8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项。获批直接经费2834.7万元,获较去年同期增长2.1%。西安科技大学:66项西安科技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66项,其中面上项目3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0项,总经费2818万元,立项总数、立项总经费和面上项目数量及占比等再创西安科技大学新高。成都理工大学:64项成都理工大学共获批各类项目64项,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包括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和生态环境学院,共获批项目17项。其中,李天斌教授获批重点项目;范宣梅教授获批202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成为成都理工大学至今第5位获批该项基金的教师。徐州医科大学:63项徐州医科大学共有63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项,直接经费2719.40万元,获批项目数及资助经费均创历史新高。浙江农林大学:62项浙江农林大学共有62项课题获立项资助,资助直接经费总计2867万元,立项数首次突破60项大关。与2020年集中接收期相比,获资助项目数增加了6项,增长率10.7%,资助经费增加545万元,增长率23.5%。立项数列省属高校第7位,资助经费列省属高校第5位。此外,今年浙江农林大学首次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青岛科技大学:62项青岛科技大学共获资助基金项目62项(其中面上项目2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3项),获批项目直接经费2514万元,项目立项数和经费数均创历史最好成绩。湘潭大学:61项湘潭大学共获批资助61项,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34项、青年项目26项,立项率为19.06%。桂林理工大学:61项桂林理工大学本年度共获批立项6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直接经费2287万元。山西医科大学:61项山西医科大学获批各类项目61项,其中包括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临床研究专项项目1项、面上项目24项、青年基金34项。安徽农业大学:58项安徽农业大学共获批58个项目,包括优秀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19项、青年基金项目38项,同比增长26.1%,项目经费共2208万元(不含间接费用)。西北师范大学:58项西北师大58项课题获批资助,直接经费合计2087万元,平均资助率为21.32%。其中,面上项目6项、经费359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项、经费216万元;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3项、经费1512万元。南华大学:57项南华大学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50项,获批57项,资助直接经费2048.7万元,项目申报数、立项数和资助经费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8%、46.2%和57.2%,项目申报数和立项数增幅均位列湖南省属高校第一。北京工商大学:56项北京工商大学共获准立项资助56项,资助直接经费2455万元。与2020年度相比,新增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项目立项总数量增加22项,增长率为64.71%,获批数量和经费再创历史新高。江西理工大学:56项江西理工大学共获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6项,其中面上项目1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8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7项,批准直接经费共1995万元。桂林医学院:55项桂林医学院共获资助5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地区基金项目48项,青年基金4项,面上项目3项;获批直接经费1896.7万元。广西师范大学:53项广西师范大学获得项目立项53项,项目直接经费1857万元,立项数和直接经费数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0%和1.6%。其中,面上项目7项,青科科学基金项目1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1项。上海师范大学:52项上海师范大学共有52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直接经费2073万元。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6项,比2020年增长23.8%,实现了连续四年大幅增长。河北大学:51项河北大学获资助51项,其中面上项目2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8项,获资助数量创河北大学历史新高。 青岛农业大学:50项青岛农业大学获批准立项50项,资助直接经费2044万元。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项。此次获批的重点项目是青农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获批经费350万元。甘肃农业大学:46项甘肃农业大学共有46项课题获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批准直接经费共1591万元。获批项目类别情况为:面上项目1项,资助直接经费58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资助直接经费72万元;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1项,资助直接经费1437万元。湖南科技大学:46项湖南科技大学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3项,最终立项46项,资助总经费约1956万元。其中,获批面上基金项目2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项。兰州交通大学:46项兰州交通大学共46项项目获批资助,直接经费合计1677万元,平均资助率为12.96%。其中,面上项目6项,经费343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经费96万元;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6项,经费1238万元。海南医学院:45项海南医学院共获得项目资助45项,直接经费资助总额为1557.1万元。其中,面上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1项。河南中医药大学:45项截至目前,河南中医药大学已获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45项,资助直接费用1480万元,其中面上项目1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3项,连续四年保持增长。贵州中医药大学:44项贵州中医药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其中青年基金3项,地区基金41项,总立项数比2020年度立项数增长25%;直接资助经费1474万元,增长26.2%,再次刷新历史最好成绩。武汉工程大学:44项武汉工程大学共44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其中面上项目1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6项,获批直接经费1679万元,获批项目总数、资助经费和面上项目数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9%、24%和38%。东莞理工学院:43项本年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计43项,其中优青项目1项、面上项目11项、青年项目31项,立项数同比增长34.4%。资助总经费达1568万元,经费同比增长69.1%。沈阳农业大学:43项沈阳农业大学共获批立项资助43项,其中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8项,青年科学基金22项,直接经费总计2455万元。广西中医药大学:43项广西中医药大学共获得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3项,资助额度共计1729.2万元,其中包括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2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科技大学:43项江苏科技大学共获资助项目43项,资助直接费用429.4万元。本次获得立项项目中,面上项目1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0项、其它专项基金项目1项,基金立项总数在江苏高校中排名第22位。重庆交通大学:41项重庆交通大学共有41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直接费用1321万元。与2020年相比,重庆交通大学的立项数量增加了20.6%,也是“十三五”该校自科基金项目年平均资助数的150%,创历史新高。北京建筑大学:40项北京建筑大学集中受理期共申报基金项目222项,共获准资助基金项目4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6项,青年项目23项,获批直接经费1779万元,获准资助率约为18%。云南师范大学:40项云南师范大学大学共计40项获准立项,同比去年增加了5项,增幅为14.39%,立项数与西南林业大学并列,位居云南省第五位。其中,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0项,面上项目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资助直接经费1421万元。长江大学:40项长江大学共计获批4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8项。重庆邮电大学:39项2021年,重庆邮电大学共牵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8项,目前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资助的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共39项,直接经费1602万元。浙江工商大学:36项浙江工商大学共获批36项,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1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汪美贞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甘肃中医药大学:34项甘肃中医药大学共有34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其中,面上基金项目1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批准经费共计1147万元。贵州师范大学:33项贵州师范大学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5项、地区项目27项,总直接经费1120万元,项目立项数和立项经费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增长。烟台大学:32项烟台大学首批共获各类资助项目32项。其中,面上项目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4项,资助经费总额1029万。立项总数与去年持平,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增长26.3%。中南民族大学:32项中南民族大学共32项项目获批资助。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1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项,直接经费总额为1461万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32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有32个项目获准立项,立项率为3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5个百分点,立项总量同比增长23.1%。从项目类型来看,获批项目包括面上项目1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项。山西农业大学:29项山西农业有29个项目获得资助,包括7个面上项目、22个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直接经费总计934万元;立项数和资助金额均创历年新高。哈尔滨理工大学:28项哈尔滨理工大学共有28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立项数目较2020年度略增,直接经费总计1338万元。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2项,面上项目15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石家庄铁道大学:26项石家庄铁道大学共获批立项26项,其中面上项目1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5项,资助直接经费达1000万元。陕西中医药大学:26项陕西中医药大学共有26项喜获立项资助,获批经费839万元。其中药学院共获8项立项资助,包括面上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获批经费223万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5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有25项获得批准立项,其中面上项目1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项。杭州医学院:25项杭州医学院共获立项25项,其中面上项目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8项,与2020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6.7%和12.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3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共有23个项目获准立项,其中面上项目5项,青年项目18项,立项数量比2020年增加4项。深圳技术大学:23项各类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集中申请共140项,截止至目前获资助23项,相比去年增加6项,资助率与国家平均资助率持平,其中面上项目6项,比去年增加3项;青年科学基金17项,比去年增加4项,项目直接经费总额764万元,比去年增加225万元。重庆科技学院:23项重庆科技学院获批资助立项23项(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基金项目19项),获批直接经费691万元,项目总数和直接经费均创历史新高。西南医科大学:22项西南医科大学共有22个项目获立项资助,获批直接经费950.7万元。其中面上项目13项,青年项目9项,面上项目获资助数及获批经费创历史新高。广西科技大学:21项广西科技大学2021年度获批立项21项,立项数创历史新高,获批直接费用663万元,立项数较2020年增长了75%。在所获项目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2项。海南师范大学:21项海南师范大学获批资助项目21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项目2项,地区项目16项,资助直接经费769万元。同比去年,海南师范大学立项项目数增长50%,资助直接经费增长47%。内蒙古民族大学:20项内蒙古民族大学共获资助项目数20项,共获得直接经费681万元,项目数较2020年增加了3项,直接经费增加100万元。从项目类别来看,面上项目1项,地区项目16项,青年基金3项。赣南师范大学:20项赣南师范大学共有20个项目获批立项,其中,生命科学学院(脐橙学院)获批9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获批4项、化学化工学院获批4项、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获批2项,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获批1项。辽宁大学:20项辽宁大学共计获批20项,其中面上项目8项、青年项目12项,资助经费共计744万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共获批20项,其中面上项目12项,青年项目8项。地球科学部2项,工程与材料科学部17项,信息科学部1项。资助经费(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共获得一千余万元。西安工程大学:19项西安工程大学2021年度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7项,获批直接经费514万元。滨州医学院:19项滨州医学院共有19个集中接受期项目获立项资助,其中面上项目5项,青年基金14项,共获得资助经费616万元。吉首大学:18项吉首大共有18项项目获批立项,资助总经费约769万元,其中包括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8项。广东技术师范大学:17项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共有17个项目获批立项,较去年增加了10项。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基金项目13项,直接经费资助总额为540万元,立项数和经费数均为广技师历史新高。山西财经大学:16项山西财经大学国家自科项目申报100项,立项16项,立项率为16%,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5项。榆林学院:16项榆林学院共有16项基金获得资助,获批直接经费计540万元。榆林学院校长许云华负责申报的“双尺度陶瓷纤维(束)微力学及协同强韧化机制 ”获面上项目资助,资助经费58万元,这是该校建校以来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此外还获批地区基金12项,青年基金3项。内蒙古师范大学:16项内蒙古师范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较去年同期(12项)增长4项;获批直接经费610万元,较去年同期(421万元)增长189万元。从获批项目类型看,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地区项目13项。重庆理工大学:15项重庆理工大学共15个项目的立项支持,其中包括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面上项目、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直接经费总额937万元。此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实现了重庆理工大学该类项目零的重大突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14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年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面上项目8项,立项数同比增长40%。获批直接经费984万元,经费同比增长53%,创近年新高。金陵科技学院:12项金陵科技学院共计立项12项,获批资助金额322万元。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1项。绍兴文理学院:11项绍兴文理学院共获1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包括面上项目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南京晓庄学院:10项南京晓庄学院共获批10个项目,其中面上项目2个、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个。上海健康医学院:10项上海健康医学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获资助经费333万元。浙大宁波理工学院:9项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共有9个项目获批立项,项目直接经费总计315万元,包括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面上项目3项。中国传媒大学:8项中国传媒大学共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立项数稳步提高。山东交通学院:7项山东交通学院共有7项科研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面上项目2项,共获批直接经费239万元,立项总数和面上项目数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茅台学院:7项茅台学院此次共获批了7个项目(集中接收期),在贵州省高校中排名第十位。湖南理工学院:7项湖南理工学院共有7个项目获立项资助,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项目3项,直接经费310万元。河南工程学院:6项河南工程学院共有6个项目获批立项资助。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项目3项,获直接经费资助金额达249万元。齐齐哈尔医学院:5项齐齐哈尔医学院共有5个项目获批资助,包括面上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直接经费资助182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5%的项目已实施分类评审
    在6月6日举行的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自然科学基金委确立了以“构建理念先进、制度规范、公正高效的新时代科学基金治理体系”为目标,以“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三项任务为核心的系统性改革方案,通过近五年的持续努力,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徐想 摄)在资助管理策略改革方面,一是明确资助导向,根据科学问题的属性进行分类申请和评审,对“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进行分类评审,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去年总共收到28万份申请,85%的项目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评审,科研人员选题质量显著提升。二是完善评审机制,也就是鼓励每一个评审人,不管是会评还是同行评审,都要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试点范围已经覆盖到61%的学科领域,涉及评审专家4.6万人。三是优化学科布局,试图解决学科划分越来越细,相互隔离又相互重复的问题。大幅简化申请代码,代码体系由三级调整为两级,数量由3500多压缩到1300多,迈出了根据知识体系结构和逻辑优化资助布局的第一步。在资助管理机制改革方面,一是实施原创探索计划。建立随时受理申请、预申请、交互式评审等新的机制,及时支持极具创新性的思想。过去两年共资助了204项这样的申请。二是实施人才资助体系升级计划。优化基础研究人才成长的资助体系。“杰青”项目每年资助量由200项增加到315项,“优青”项目由400项增加到630项。青年项目过去4年间共资助了7.5万项,一大批年轻人在这个项目的支持下进入了基础研究领域,资助项目数逐年增长。三是推进学科交叉研究资助管理改革。去年成立了交叉科学部,已经开始受理资助交叉领域的人才类项目,统筹组织重大类型项目的立项。四是完善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机制。改革联合基金,针对不同合作对象,明确出资比例。按对象的公益性质层次,与企业是1:4,与地方政府是1:3,与部门是1:2,引导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础研究支撑社会经济重大需求的能力。协议期内吸引外部资金投入123亿,今年联合基金吸引的外部经费已经相当于中央财政投入的近8%。五是优化资金和项目管理机制。率先在“杰青”项目中,给科研人员足够的自主权,开展了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随后青年基金和“优青”项目也实施包干制。全面实行无纸化申请,简化项目申请流程,实施代表作评价制度。在资助管理布局改革方面,根据源于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将9个科学部整合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生命与医学、交叉融合”四个板块,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用宏观调控经费引导各个领域科研人员围绕重大的复杂问题协同攻关。李静海表示,下一步,科学基金将以转变科研范式与提升凝练科学问题能力为抓手,在努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更加主动开拓未来,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 国家自然基金立项公示,这份排名看哪些高校名列前茅?
    p  8月17日,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揭晓。与此同时,许多公号争相统计了2017年度国自然基金立项高校立项数排名,动源君发现,如果将2017年度国自然基金立项高校立项数排名、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校立项排名、中央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排名、2016年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发表SCI论文等四个排名放在一起看,赫然得出一个结论:名校就是名校。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span在四个榜单中均有出现,不愧是众多高校中的塔尖部分。/pp  strong中央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排名/strong/pp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4077cda0-bd44-4880-99b1-1ef193820eed.jpg" title="1.jpg"//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前10名的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span/pp  strong2016年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发表SCI论文排名/strong/pp  近年来,中国科研学者发表SCI论文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仅2016年SCI收录的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共304054篇,其中2526篇被选作ESI高水平论文。LetPub对2016年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发表SCI论文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791a39e6-0bc9-4694-bd06-cad8b81c7028.jpg" title="2.jpg"//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前10名的高校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span/pp strong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排名/strong/p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71b59b3e-b07f-4193-96c6-251064ee0046.jpg" title="3.jpg"//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前10名的高校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从中不难看出,上海交大一枝独秀,是唯一一家5亿元俱乐部成员和千级项目数单位。立项经费超过4亿元的,则有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华科、复旦、北大、和同济立项数也都排在清华、西交大等工科强校之前。/span/pp  strong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校立项排名(截至6月5日)/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2f7b87e8-42cf-4bef-996d-b8bb9b57643e.jpg" title="4.jpg"//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从已公示的项目中,目前前10名的高校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来看,均超过亿元大关。项目总数可达173项,中央财政经费可达344299万元,占比达到16%。/span/p
  • 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优青项目指南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继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一、项目定位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资助模式  1. 资助强度:100-300万元。  2. 资助期限:3年。  三、依托单位  已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依托单位访问系统并填写相应信息后,可以直接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尚未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单位应当在系统中先提出登记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可以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系统将于2022年2月15日以后开放。  四、申请人条件  1.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2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2022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1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 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支持期内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五、申报说明  (一)申请人注意事项  1.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按照项目指南要求,与依托单位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于2022年2月15日以后登录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 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  3.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行无纸化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公正性承诺书等材料至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审核后在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二)依托单位注意事项  1. 依托单位应认真组织申请工作,并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规性。  2. 依托单位应在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日期(2022年4月15日)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3. 依托单位提交电子申请书时,应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签署承诺后提交至自然科学基金委。  六、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86-10-62329133 62325562 62328623  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信息中心):+86-10-62327021  七、相关链接  1. 单位访问系统链接  访问https://isisn.nsfc.gov.cn/,点击“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依托单位系统”。  2. 项目申请信息系统链接  https://isisn.nsfc.gov.cn/
  • 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发布情况
    近日,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分项目申报指南已陆续发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发布32个项目的申报指南,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合作与交流项目”已发布获资助批准通知。从资助强度、申报截止时间、发布部门、发布日期、申报状态五个方面将近期发布的基金指南情况做了汇总,数据均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供读者参考。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启动项目一览(截至2月22日)序号项目名称发布部门发布时间资助强度申报截止时间申报状态1面上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1月13日2022年3月20日指南发布2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1月13日2022年3月20日指南发布3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1月13日2022年3月20日指南发布4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1月13日2022年3月20日指南发布5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1月13日2022年3月20日指南发布6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1月13日2022年3月20日指南发布7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1月13日2022年3月20日指南发布8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1月13日2022年3月20日指南发布9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1月13日2022年3月20日指南发布10数学天元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1月13日2022年3月20日指南发布11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1月13日2022年3月20日指南发布12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1月13日2022年3月20日指南发布13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1月13日2022年3月20日指南发布14联合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1月13日2022年3月20日指南发布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自然科学基金委2022年2月11日100-300万元2022年4月15日指南发布16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欧洲城市化联合研究计划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合作局2022年2月21日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200万元/项(直接费用)2022年9月14日16时(北京时间)指南发布17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科研资助基金合作研究项目指南国际合作局2022年2月21日2022年资助计划约为16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项。2022年4月22日16时指南发布18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信息科学部2022年2月17日2022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8项左右,资助直接费用约为8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4项左右,资助直接费用约为300万元/项。3月20日16时指南发布19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地球科学部2022年1月28日3月15日16时指南发布20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化学科学部2022年1月29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1-3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200-300万元/项;拟资助集成项目3-4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800-1000万元/项。2022年3月20日16时指南发布21团簇构造、功能及多级演化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化学科学部2022年1月29日拟资助培育项目15-25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8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5-7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300-400万元/项。2022年3月20日16时指南发布22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指南国际合作局2022年1月25日资助资金为直接费用。  1. 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20万元/年/项;  2. 外国优秀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40万元/年/项;  3. 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80万元/年/项。2022年3月20日16时指南发布23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基金合作研究重点项目港澳台事务办公室2022年1月26日2022年资助计划约为10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项。2022年4月29日16时指南发布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大挑战:户外疟疾媒介控制”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合作局2021年12月27日中方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经费不超过150万元,美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25万美元2022年2月24日16时指南发布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合作交流与双边研讨会项目国际合作局2021年12月21日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5万元/项2022年2月17日16时指南发布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基金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合作局2021年12月20日计划资助约40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项。2022年2月18日16时指南发布272022年度中日韩前瞻计划项目国际合作局2021年11月19日2022年计划资助合作研究项目2项左右。中方资助强度不超过400万元/项(直接费用)2022年1月24日下午16时指南发布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加拿大卫生研究院健康生命轨迹计划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合作局2021年11月12日中方资助强度为直接经费不超过1500万元;加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250万加元2021年12月10日下午16时指南发布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生物多样性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国际合作局2021年11月2日中方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经费不超过100万元;美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50万美元/项。2022年3月29日下午16时指南发布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可持续区域系统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合作局2021年8月17日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300万元/项(直接费用),美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50万美元/项。2022年1月24日16时指南发布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皇家学会 合作交流项目国际合作局2021年8月13日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0万元/项。英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2万英镑/项。2021年9月29日16时指南发布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合作与交流项目国际合作局2021年6月7日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20万元/项2021年9月3日16时19个项目获资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