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滴眼滑爽仪

仪器信息网滴眼滑爽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滴眼滑爽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滴眼滑爽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滴眼滑爽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滴眼滑爽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滴眼滑爽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滴眼滑爽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滴眼滑爽仪相关的资讯

  • 塑料保鲜膜有必要使用摩擦系数仪测试湿态下的摩擦系数吗
    塑料保鲜膜是家庭和商业厨房中常用的食品包装材料,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食品免受污染,减少水分蒸发,并在一定程度上隔绝氧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摩擦系数是衡量材料表面滑爽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尤其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它影响着材料的堆叠、展开和使用便利性。湿态下摩擦系数测试的必要性使用环境:在实际使用中,塑料保鲜膜可能会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或者用于包裹含水食品,因此测试湿态下的摩擦系数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产品性能:湿态下的摩擦系数可能会与干态时有所不同,这可能会影响保鲜膜的使用性能,如开合的便利性、包装的密封性等。质量控制:通过测试湿态下的摩擦系数,制造商可以对产品进行更全面的质量控制,确保其满足不同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安全标准:某些食品安全标准或包装材料标准可能要求测试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包括湿态下的摩擦系数。消费者体验:湿态下的摩擦系数直接影响消费者在使用保鲜膜时的体验,如易拉性、易撕性和易铺展性。摩擦系数仪的选择和测试设备选择:选择能够进行湿态测试的摩擦系数仪,确保设备可以模拟潮湿环境并准确测量摩擦系数。测试条件:设定合适的测试条件,包括湿度、温度和测试速度,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样品准备:按照标准要求准备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测试的有效性。数据记录: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摩擦系数、测试条件等。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塑料保鲜膜的湿态摩擦性能,并与干态性能进行比较。结论虽然塑料保鲜膜在干态下的摩擦系数测试是常规的质量控制步骤,但进行湿态下摩擦系数的测试同样重要。这不仅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产品性能评估,还可以确保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和安全标准的要求。因此,使用摩擦系数仪测试塑料保鲜膜湿态下的摩擦系数是有必要的,它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满意度。
  • 欧盟批准蔗糖脂肪酸酯用于调味饮料
    据欧盟网站消息,8月29日欧盟发布(EU)No818/2013号委员会条例,修订了(EC)No1333/2008号法规附录III,批准蔗糖脂肪酸酯用于水基澄清调味饮料香精,在香精中的最大用量为15000mg/kg,成品中的限量为30mg/L.  本法规自发布之日起第20天生效,所有条款都将具有法律效力并直接适用于所有成员国。  蔗糖酯是蔗糖脂肪酸酯的简称,其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用途。首先,蔗糖酯具有乳化作用,在制备O/W型乳剂时,如甜牛奶、纯牛奶、乳化饮料、混浊果汁饮料等,通常选用平衡值较高的蔗糖酯,所制得的乳剂可以任意稀释,可防止蛋白质凝聚和油脂上浮,不会产生沉淀、分层、油圈等问题。另外,蔗糖酯还可以改善食品口感,在饮料生产过程中,蔗糖酯呈现出良好的乳化和分散功能,且蔗糖酯本身没有异味,不会对饮料的风味产生负面影响,反而是饮料在吞咽时具有滑爽感且无腻味。  在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企业:一是掌握欧盟发布(EU)No 818/2013号委员会条例,批准蔗糖脂肪酸酯用于调味饮料香精的消息 二是在使用添加剂过程中尚须严格把控用量,切勿盲目使用 三是加强产品检测,保障产品顺利出口。
  • SYSTESTER发布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新品
    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品牌:【SYSTESTER】济南思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适用范围:气体透过率测定仪主要用于包装材料气体透过量测定工作原理:压差法测试原理型号:气体透过率测试仪(又称:薄膜透气仪,透氧仪,气体渗透仪,压差法透气仪,等压法透气仪,氧气透过率测试仪等,气体透过量测定义,药用复合膜气体透过率测试仪,人工智能技术仪,氧气渗透仪,济南思克,OTR透氧仪)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采用真空法测试原理,用于各种食品包装材料、包装材料、高阻隔材料、金属薄片等气体透过率、气体透过系数的测定。 可测试样:塑料薄膜、塑料复合薄膜、纸塑复合膜、共挤膜、镀铝膜、铝箔复合膜、方便面包装、铝箔、输液袋、人造皮肤;(红外法)(电解法)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气囊、生物降解膜、电池隔膜、分离膜、橡胶、轮胎、烟包铝箔纸、PP片材、PET片材、PVC片材、PVDC片材等。试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空气、氦气、氢气、丁烷、氨气等。 GTR系列 药用复合膜气体透过率测试仪,人工智能技术【济南思克】技术指标:测试范围:0.01~190,000 cm3/m2?24h/0.1MPa(标准配置)分 辨 率:0.001 cm3/m2/24h/0.1MPa试样件数:1~3 件,各自独立真空分辨率:0.1 Pa控温范围:5℃~95℃ 控温精度:±0.1℃ 试样厚度:≤5mm 试样尺寸:150 mm × 94mm 测试面积:50 cm2试验气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氦气等气体(气源用户自备)试验压力范围:-0.1 MPa~+0.1 MPa(标准)接口尺寸:Ф8 mm 外形尺寸:730 mm(L)×510mm(B)×350 mm(H) 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产品特点:真空法测试原理,完全符合国标、国际标准要求三腔独立测试,可出具独立、组合结果计算机控制,试验全自动,一键式操作高精度进口传感器,保证了结果精度、重复性进口管路系统,更适合极高阻隔材料测试进口控制器件,系统运行可靠,寿命更长进口温度、湿度传感器,准确指示试验条件一次试验可得到气体透过率、透过系数等参数宽范围三腔水浴控温技术,可满足不同条件试验系统内置24位精度Δ-Σ AD转换器,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使结果精度高,范围宽嵌入式系统内核,系统长期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嵌入式系统灵活、强大的扩展能力,可满足各种测试要求多种试验模式可选择,可满足各种标准、非标、快速测试试验过程曲线显示,直观、客观、清晰、透明支持真空度校准、标准膜校准等模式;方便快捷、使用成本极低廉标准通信接口,数据标准化传递可支持DSM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能实现数据统一管理,方便数据共享 (选购) 标准配置:主机、高性能服务器、专业软件、数据扩展卡、通信电缆、恒温控制器、氧气精密减压阀、取样器、取样刀、真空密封脂、真空泵(进口)、快速定量滤纸 执行标准:GB/T 1038-2000、ISO 15105-1、ISO 2556、ASTM D1434、JIS 7126-1、YBB 00082003 其他相关:系列一:透氧仪,透气仪, 透湿仪,透水仪,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药用复合膜气体透过率测试仪,人工智能技术,7001GTR透气仪系列二:包装拉力试验机、摩擦系数仪、动静摩擦系数仪、表面滑爽性测试仪、热封试验仪、热封强度测试仪、落镖冲击试验仪、密封试验仪、高精度薄膜测厚仪、扭矩仪、包装性能测试仪、卡式瓶滑动性测试仪、安瓿折断力测试仪、胶塞穿刺力测试仪、电化铝专用剥离试验仪、离型纸剥离仪、泄漏强度测试仪、薄膜穿刺测试仪、弹性模量测试仪、气相色谱仪、溶剂残留测试仪等优质包装性能测试仪!注:产品技术规格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SYSTESTER思克保留修改权与最终解释权!创新点:1.以边缘计算为特点的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赐予了仪器更高的智能性;2.赋予仪器高度自动化、智能化;3.外观设计独到智能全自动薄膜阻隔性测试仪
  • 娃哈哈营养快线陷凝胶风波 专家称含多种添加剂
    饮料业巨头娃哈哈陷入“饮用”风波。这次是其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的主打产品“营养快线”。  最近,有网友做了一个实验,将娃哈哈生产的饮料营养快线倒入一个瓷盘,经一夜时间阴干,饮料变成了白色的胶状物。这则消息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并对营养快线等果乳饮料营养价值产生疑问。  对于网友的试验,昨日(12月19日)晚间,娃哈哈集团发声明表示,液态乳制品或含乳饮料等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牛奶中的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一样具有凝胶性和成膜性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利用蛋白质的这种凝胶性能制造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豆腐皮、酸奶、鱼冻、肉冻、熟鸡蛋等。公司专业研发人员通过实验对比及机理研究,市场上各类液态乳制品,如牛奶、酸奶、乳饮料等含牛奶产品在脱水后都会出现凝胶现象。由于营养快线产品牛奶蛋白含量较高,因此其脱水后成胶是一种正常的蛋白质凝胶现象。  不过,有专家称,严格意义来说,类似于营养快线类的果乳产品并不属于乳品,只是饮料,其营养价值也远低于乳品。  网友实验“营养快线”  日前,网上一则有关 “营养快线”的消息称,有网友做了一个实验,将娃哈哈营养快线饮料倒入一个瓷盘,一夜的时间,饮料就变成白色的胶状物。  网友在帖子中称,是因“好奇而求证其他网友发布帖子真实性”而将娃哈哈营养快线饮料倒入盘子中阴干。结果发现,阴干后的饮料只剩一层“胶状的皮”。该网友同时还附上相关试验的图片进行说明。  这一消息因为营养快线的巨大销量而引发了广泛关注。  12月19日,杭州滨江区一连锁超市店长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目前市场上,类似于娃哈哈旗下的“营养快线”果乳产品很多,但娃哈哈品牌的销售情况最好,“娃哈哈同类品牌下,以最早面市的款式销售最好”。  娃哈哈公司官方网站显示,目前,该公司果乳系列产品主要有营养快线、营养快线幸福牵线、营养快线升级版、问候阳光、思慕C等。  娃哈哈集团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利税达到112亿元,一跃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四的饮料制造商。公开报道显示,娃哈哈乳饮料营养快线的年销售额已超百亿元。今年1~10月,娃哈哈营业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23.46%。  蛋白质含量低 添加剂种类多  中国儿童食品专业学会会员、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协会专家组委员唐家寰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大部分乳饮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只能达到1克/100毫升,所以不能归到乳品范畴。含乳饮料的蛋白质含量通常只有普通牛奶的三分之一左右,1公斤的牛奶可以兑出3~4公斤的含乳饮料。  公开资料显示,按照规定,鲜牛奶中每100毫升乳液中,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5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2月19日购得一瓶生产日前为2011年9月19日,编号为432033HC的娃哈哈牌“营养快线”,标签显示,其果汁含量≥5%,牛奶含量≥5%,而营养成分中,蛋白质为1克,保质期(常温)9个月。  乳业专家、原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表示,含乳饮料还有一特点就是含糖分较高,口感好。  王丁棉表示,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也是含乳饮料一大特点,“部分饮料含量多达近20种食品添加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购得的这款“营养快线”配料表中,包括水、复原牛乳(水、全脂乳粉)、白砂糖、食品添加剂,其中食品添加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阿斯巴甜、乳化硅油等共11种食品添加剂,以及牛磺酸等其他成分。不过娃哈哈在声明中称,其添加剂及含量完全符合国家各项安全标准要求。  专家:营养价值不如牛奶  娃哈哈公司官方网站对娃哈哈营养快线描述称:营养一步到位,是娃哈哈集团根据中国人独特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精心研制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牛奶果昔饮品。  至于其营养成分,该网站信息显示,“纯正果汁与香浓牛奶的完美结合,让营养快线不但拥有来自牛奶的丰富营养和钙质,而且还有来自果汁的丰富维生素。”  对于“营养快线”的营养价值,这则介绍还称,口感清新滑爽,营养丰富全面,一上市就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营养快线”获得市场青睐的原因主要在于口感,其实际营养价值远低于牛奶。  王丁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含乳饮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含乳成分少,其蛋白质含量多在0.7%~1.3%,若严格分类,并不属于乳品,只是含有牛奶成分,且实际营养价值远低于牛奶。
  • 永和黑豆浆检测含转基因成分
    永和黑豆浆检测出转基因 称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台湾永和国际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永和黑豆浆因检出转基因成分,被作退货处理。昨天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2月份共查出135批次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目前均已作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据质检总局通报,被检出转基因的永和黑豆浆产地为台湾,进口商为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于天津口岸进境,目前已作退货处理。另外,中粮肉食北京有限公司进口26吨巴西产鸡二节翅,货证不符 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进口的3000余吨澳大利亚产脱胶菜子油,被检出含有毒有害物质苯、甲苯 上海易初莲花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进口的澳大利亚产维多利亚2010莫斯卡托葡萄酒、莫斯卡托2011葡萄酒,被检出酒精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永和黑豆浆检测含转基因成分 再次“逗你玩”  “豆浆粉精”加水神奇变成的“豆浆”,其实里面不含大豆成分  记者走访发现该产品郑州市场有售,业内人士:长期食用影响身体  早上喝杯豆浆,吃些早点,已成为都市上班族的饮食习惯,豆浆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饮品。然而,近日,有网友爆料,白开水加“豆浆粉精”,一秒即可变豆浆。昨天,记者走访发现,郑州市场的确有“豆浆粉精”出售。记者买回一桶做试验发现,在开水中加入“豆浆粉精”,短短时间就能兑出一杯“香甜”的豆浆。对此,有关医生表示,长时间食用影响身体。  A  “豆浆粉精”加开水一秒变“豆浆”  震惊  “亲眼见小贩把几十杯豆浆扔掉,  心想咋这么浪费!”  网友“@乐活上海滩”在新浪微博中发帖称:用“豆浆粉精”,白开水一秒变豆浆!里面不含黄豆任何成分,只有香精和葡萄糖,没有一点儿营养价值,而这样的“豆浆”比天然豆浆利润翻了将近20倍!更重要的是长期食用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微博发出后,引来众多网友的讨论。  网友“@小穆V5”:估计早餐摊的豆浆都是这么来的吧,要喝豆浆还是自己做吧。  网友“@儒尘用心”:亲眼见过小贩把没卖掉的几十杯豆浆扔到垃圾箱,心想咋这么浪费!  B  一个摊位一早能卖百余杯豆浆  走访  “豆浆不就是用豆和水做出来的吗?”有市民不解地说。  前天上午8时许,正值早餐时间,记者在农业路一都市村庄随机走访了六七家卖豆浆的早餐点,每家摊位前都站满了人,多数市民在离开时会拿一杯豆浆边走边喝。在一卖鸡蛋灌饼的摊位前,短短5分钟内,共有11位市民来买豆浆。“早上时间紧,多数人都是吃个饼或包子,再喝杯豆浆。”该摊位老板说,他一早上能卖出100多杯。当记者询问该豆浆是从哪里进的,都有什么原料时,该老板表示是批发来的,自己并不清楚。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四五家卖豆浆的商户,商户们均不清楚所卖豆浆中含有什么原料,只是说“很有营养,对身体好”。  随后,记者又来到一家现场磨豆浆的摊位前,看到了现场制作豆浆的整个过程。据该商户说,他制作的豆浆是天然的,市民能看清整个过程,喝着放心。  走访中,多数市民反映,豆浆香甜可口,早上喝豆浆已是他们多年的习惯,对于市场上所卖豆浆中究竟含什么成分,他们均不知情,“豆浆不就是用豆和水做出来的吗?”有市民不解地说。  C  调查  郑州发现“豆浆粉精”有卖  问产品中究竟含不含豆?老板说“好像含”。  市场上真有这种“神奇”的“豆浆粉精”吗?记者进行了走访。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郑州市农业路与天明路口附近的一家食品城,在一家销售豆浆机等用品的商店,记者以卖早餐想买些“豆浆粉精”为由,与老板聊天。得知记者来意后,老板很快从柜台下拿出一桶“豆浆粉精”,记者在外包装上看到,该“豆浆粉精”是广东一家公司生产,上面醒目地写着“半合型粉末香精”、“食品添加剂”以及“自然纯香”的字样,配料显示为“食用香料、食用香精辅料” 说明中还写着“本品具有纯豆奶香味,采用多种名贵香料经科学方法浓缩而成,适用于豆奶及其他豆味饮品增香增味”。  该老板说,这种产品每桶40元,卖得很不错,放一点到水里就有很浓的豆浆香味,用它做出的豆浆味道好,但其不能单独用,要配合豆浆一起使用。在一桶开水中,兑少许的豆浆,再放些“豆浆粉精”,一桶香甜可口的“热豆浆”就出来了。“此种产品中究竟含不含豆?”该老板说好像含,要不怎叫“豆浆粉精”,很多商贩都是买它来兑制豆浆的,具体怎么兑,自己随意。随后,记者以40元的价钱买回一桶。  记者试验  试验结果戳穿谎言  无法兑出真正的豆浆  网友所述一秒变豆浆,是否为真?是否真如老板所说要配合豆浆使用?对此,记者进行了试验。  记者在杯中倒入半杯开水,又在水中放入一点“豆浆粉精”,几秒钟后,白色粉末溶化,香味扑鼻。搅拌后发现,杯中液体有些浑浊,但较稀,没有豆浆那样的淡黄色,更没有豆浆的浓稠感。  试验结果是:单往清水中添加豆浆粉精,勾兑不出真正的鲜豆浆。  随后,记者又拿出一杯现磨的浓豆浆,加入开水及少量豆浆粉精进行搅拌,色泽变浅,喝上一口,香味浓厚,口感顺滑,与路边所卖的豆浆非常接近。  温馨提示  真正的豆浆长啥样?  面对鱼龙混杂的豆浆类产品,专家提示在选择时应注意从色泽、组织状态、气味、滋味等方面进行鉴别。  优质豆浆:呈现出均匀一致的乳白色或淡黄色的混悬液型浆液,有光泽 浆体质地细腻,无结块 有豆香气,无其他异味 口感纯正滑爽。  劣质豆浆:呈灰白色,无光泽 会出现分层现象,结块,有大量的沉淀 有浓重的焦煳味和酸味、苦涩味等其他不良的气味和滋味。  危害之说  长期食用对肝脏肾有影响  一专业经营磨豆浆生意的杜先生说,老手艺做出的豆浆最为纯正,但无法量产,且成本较大。现在市场上,不少商贩为节省成本,直接用添加剂兑水做成豆浆,卖给消费者。“这种‘豆浆粉精’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根本不含豆,做豆浆的时候放些,就和做菜放味素一样,让食品更香、口感更浓。”杜先生说。  对此,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主治医师王晓说,这种“豆浆粉精”其实就是一种复合添加剂,偶尔食用含这种添加剂的饮品,影响不大,但若长时间食用,会加重人体肝脏的负担,对肝脏及肾均有影响 小孩儿长时间食用也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W2  永和黑豆浆  因检出含转基因成分被通报  质检总局3月29日公布了2012年2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其中,永和黑豆浆因被检出转基因成分(NOS、CaMV36S)上质量黑榜。  检查结果显示,永和国际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永和黑豆浆被检出含有转基因成分NOS和CaMV36S。据了解,该产品产地台湾,进口商为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于天津口岸进境。目前这批被检查不合格的产品已做退货处理。
  • 科技助力“双碳”企业低碳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强化
    “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科技助力‘双碳’云论坛”近日举行,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为主要内容。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科技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助力企业“双碳”实践成为关注的焦点。 低碳科技创新水平正大步向前 近年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著,体现在技术研发、技术推广力度、场景应用等方方面面。 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已成为重要课题。新能源发电是未来电力需求增长的重要依托,未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新能源企业在践行“双碳”使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了一系列布局和实践。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是全球海上风电市场的龙头企业。“硬核科技加速了‘双碳’的探索。”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王勇表示,在“双碳”背景下,上海电气从一家传统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向新能源方向进行转型,把新能源作为未来重要的新增长值,目前主要布局了风、光、储、氢以及基于风、光、储、氢形成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 “我们把业务发展的新战略聚焦到两个一体化,一个是纵向的一体化,把风电行业做深做透,去实现能源供给的成本最优。通过横向的一体化去实现用能的清洁化和高效化,服务和支撑‘双碳’战略目标。”王勇说。 能源行业的技术迭代正大步向前。“生物制造是解决碳排放问题的途径。”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臧慧卿举例,“我们现在生产的生物基尼龙,产品本身是减碳的,整个生物制造的过程也是减碳的,基于合成生物技术,我们能够做到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将新的基础材料规模化生产以后,我们把产品送到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从生产、使用的角度去减少碳排放。” 碳普惠机制作为碳市场的有力补充,吸纳社会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随着“双碳”目标热度不断提升,很多地方政府都开始开展碳普惠工作。如何激励用户更多地实践低碳的行为? 共享单车、电动车、顺风车等出行服务都自带低碳属性。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两轮出行事业部行业研究中心负责人刘芳表示,共享单车、电动车在全国有非常多的用户,参与的人非常多,有一个量化的基础,同时这也是一个碳普惠的重要场景。这两年哈啰出行已经和全国22个城市签订了碳普惠的合作战略,助力地方政府的碳普惠平台与C端用户实现互联互通。 科技助力形成“双碳”示范效应 随着“双碳”目标在各行各业的落实推进,产业低碳化转型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所在。企业也正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满足自身开展碳管理工作遇到的各类需求。实现“双碳”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数字化和“双碳”如何更好地结合? 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开始将“双碳”工作纳入企业的数字化进程里,他们把“双碳”看成一个机遇。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数字城市事业部负责人廖娅伶认为,龙头企业期待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当中依靠低碳的优势,抓住新的机遇,也希望抢先优化和重构低碳的供应链。“他们意识到碳也是一种资产,而且未来基于低碳资产的低碳金融可能会为企业带来进一步的资金流动性。碳资产本身的可信是基于碳数据的可信,所以区块链+互联网能够去解决这个问题。”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双碳业务数字化负责人季明雷也认为,以区块链、大数据、隐私计算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在制造业广泛应用,让企业间的协同变得更加高效、安全、互信,也让碳管理可延伸、可决策,带动产业链的发展。 国内外限制汽车以及重点零部件碳排放的政策相继出台,汽车行业需要未雨绸缪、主动布局。“在碳中和实践的过程中,数字化平台不可或缺。”季明雷表示,汽车制造的产业链长而复杂,排放源众多,数据量级很大,同时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对“双碳”还比较陌生,数字技术可以充分地表征能源与碳排放的分布,提升企业的能碳管理水平,降低企业参与碳管理的门槛。 据悉,吉利控股集团自主研发了“吉碳云”碳管理平台,运用吉利数科的区块链、大数据、隐私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为集团的各业务单位、供应链企业提供先进的碳管理平台服务。在过去的半年,吉碳云帮助吉利集团40多家工厂、100多款车型、上千个零部件核算碳足迹,管理年碳排放量6000万吨。
  • 新品发布:岛津推出双极性台式MALDI-TOF质谱仪MALDI-8030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12月31日,岛津重磅推出了新一代双极性台式线性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8030。双极性台式线性MALDI-TOF 8030质谱仪1988年岛津作为第一家推出了商用MALDI-TOF系统的公司,至今,岛津在MALDI-TOF领域已经拥有了超过三十年的研发和生产历史。30多年中,岛津推出了多个符合市场需求的MALDI-TOF产品。而且,2002年岛津的田中耕一因对“开发用于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软电离方法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为MALDI研究生物大分子铺平道路。今天,岛津上市了新一代双极性台式线性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 8030。新品延续了2017年岛津推出的台式线性MALDI- 8020的设计,同时升级和拓展新的功能。MALDI-8030的主要特点:1. 双极性多功能,适用于广泛的待分析物:系统可实现正负离子模式快速切换,负离子模式扩展了更多样品检测范围。2. 系统采用了200Hz长寿命固态激光器,355nm波长。3. 快速样品台,有效提高工作流程,提高样品吞吐量和易用性。4. TrueClean 自动源清洁功能。配备大口径离子光学系统,使仪器长期使用中源的污染风险降到最低。配备基于紫外激光器的源清洁功能,可自动快速实现源自清洁。 5. 台式仪器占地面积小,可以安装在任何实验室中。负离子检测示例:(一)PMAA不能在正离子模式下分析,但在负离子模式下可以轻松分析(二)基因分析负离子检测的优点是加合物少,更适合基因检测。(三)食品着色剂快速分析特色的WideBore 离子光学技术使用 MALDI 激光束的近法线入射(同轴)和宽孔口,以从离子光学器件中产生出色的效率和性能(灵敏度和分辨率)。特色TrueClean技术可实现离子光学元件的无缝自动自清洁-单击软件即可让用户执行清洁。且无需打破真空,也无需移除离子光学元件。
  • 高光谱成像 一双慧眼“看”透千年壁画
    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339dab1f-d9cb-44b9-85bb-0c2609f20835.jpg" title="201822573270.jpg"//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乐舞图》韩休墓中的一幅壁画《乐舞图》,左侧地毯前的男子可以隐约发现改动的痕迹(上图),经过对高光谱图像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左侧地毯前的男子处原先画了一个小孩(下图),后来被修改成了大人。/span/pp  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的不再是可见光的图像,而是颜色光谱反射率的信息,所以不会产生普通相机在不同光源照射下呈现相同颜色的色差问题,进而完整且真实地还原色彩与壁画的状态。不仅如此,近红外波段到短波红外波段对颜料有穿透能力,这意味着高光谱成像仪可以透视壁画。/pp  1月15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古代壁画典型颜料库建设项目和“流动博物馆”两个项目上开展合作。/pp  这次合作的基础建立在西安光机所拥有的光谱成像技术、光学超高分辨率成像等先进的光学技术基础上。这些曾经在军工领域大显身手的前沿技术,在壁画发掘与保护工作中也脱颖而出,成为记录壁画原始信息、辨别颜料成分的“利器”。/pp  strong看出颜料成分/strong/pp  在古代,颜料多以矿物质、植物等自然物质为主,经过几千年智慧的积累,同一种颜色可以用不同的物质表达,“比如红色就包括朱砂、赭石、铅丹等物质 黄色则可能是纤铁矿、密陀僧或雌黄等。”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基地办公室副主任王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举例说。所以即便看到同一种颜色,也无法立刻判断到底是哪种物质产生的颜色。“文保工作者看到壁画的第一时间就想知道颜料的成分。因为壁画的价值体现在表达内容上,颜料又是表达内容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王佳补充道。/pp  既然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得到结论,那么仪器分析就必不可少。“我们一直在尝试,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激光拉曼等手段分析,只是精确的仪器往往体积比较庞大,无法带到发掘现场。所以只能从壁画上刮取样品带回去检验。这样的取样化验的方法不可避免会对画作造成损害。”王佳无奈地说。/pp  高光谱成像仪的出现,让这些“无奈”迎刃而解。“高光谱成像仪分析颜料成分时完全不需要刮取颜料,是通过与壁画保持一定距离而进行非接触式扫描实现的。它判断颜料成分的依据是不同矿物质具有的光谱特征不同。可以说,光谱反射率是物质的‘指纹’,可以用来识别物质。”西安光机所副研究员张朋昌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而且,相较于精确度与体积无法“兼得”的大型仪器,高光谱成像仪经过西安光机所的不懈努力,已经可以适应较狭窄的场地,进行现场勘测。这些都为建立颜料库提供了基础。/pp  而在此协议签订之前,我国并没有对古代画作特别是壁画的颜料光谱特征开展过系统的研究。因为与其他文物的修复工作相比,壁画修复的工作起步较晚。“壁画的考古发掘工作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至今也不过只有六七十年的时间。国内开展颜料测定工作时间更短,所以目前并没有系统的颜料资料库。”王佳解释说。/pp  发现高光谱成像仪可以分辨颜料成分起源于2013年,当时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正在发掘唐朝宰相韩休的墓葬。韩休墓的发现,与一起盗墓案密不可分。/pp  strong记录原始色彩/strong/pp  2006年,陕西省西安市民警破获了一起盗墓案,在查看被收缴的硬盘时,发现了一组壁画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壁画绘制精美,人物神情惟妙惟肖。通过衣着体态和面容形象,专家判断这是盛唐时期的墓室壁画。经过几年的审问,盗墓人终于吐露,这是从位于西安南郊郭辛庄村的一处古墓内拍摄的。/pp  2013年,这一墓葬在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郭辛庄村被发现。在进行抢救性发掘时,考古人员发现该古墓是唐代官员韩休与夫人合葬之墓。墓葬深约11米,坐北向南,墓道至墓室总长约40米。虽然遭到严重盗扰,但墓葬形制基本保存完整,还出土了鸡、鸭、牛、马、骆驼等陶质文物140余件。更让考古者们惊喜的是墓中的壁画几乎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且精美绝伦。/pp  墓室内,东壁绘制的是乐舞图,西壁是6幅条屏式的树下高士图,南壁是玄武图,在北壁的东部则发现了山水图。但遗憾的是,西壁的6幅图中有两幅不翼而飞,南壁的玄武图也被破坏殆尽 幸运的是,东壁满绘的乐舞图是近10年来,陕西省发现的最完整的乐舞图,图中男性胡人乐队和女性唐人乐队就像斗舞一般,在春日的闲暇时光里为墓主人表演,“这幅壁画恰巧反映了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为现代‘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了证据”。王佳说。更重要的是,北壁东部发现的山水画也将我国山水画成熟期提前。“以前,专家们一直认为山水画的成熟期是在宋代,但是这幅壁画中山水的画法显示,在唐朝山水画已经进入了成熟期。”王佳说。/pp  为了更好地将壁画完整地记录下来,陕西历史博物馆邀请西安光机所加入到保护壁画的工作中。“因为墓穴打开后,空气会让颜料的成分不稳定,进而产生变化。高光谱成像仪可以第一时间将颜色记录下来。”张朋昌解释说。/pp  strong透视涂改痕迹/strong/pp  高光谱成像仪果然不负众望,其可以接近100%复原壁画的被发掘的状态,甚至可以还原壁画曾经修改的部分。这双“慧眼”得益于高光谱成像仪可以覆盖范围更广的光谱。/pp  从原理上讲,光是一种电磁波,但是人眼可见的波段有限,即400nm至760nm波段,普通相机拍出的照片呈现的便是可见光的部分。而在760nm~2500nm的波段,虽然人眼看不到,却可以被仪器捕捉到,比如一些红外相机等就可以呈现一部分波段的图像。/pp  高光谱成像仪则覆盖了光波更广的范围,包括可见光、近红外(760nm~1000nm)和短波红外区域(1000nm~2500nm)。“我们可以再将400nm至2500nm区间的波长划分为宽度为N纳米的区间。对于同一幅场景,我们按波长从小到大依次用每一个区间波长的光去拍摄图像,将得到2500~400/N幅图像,这组图像作为整体被称作高光谱图像。”张朋昌解释说。/pp  正因为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的不再是可见光的图像,而是颜色光谱反射率的信息,所以不会产生普通相机在不同光源照射下呈现相同颜色的色差问题,进而完整且真实地还原色彩与壁画的状态。不仅如此,近红外波段到短波红外波段对颜料有穿透能力,“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透视壁画”。张朋昌说。/pp  在对乐舞图进行扫描时,张朋昌等人就发现左侧地毯前的男子隐约有改动的痕迹。经过对高光谱图像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证实了研究人员的想法:左侧地毯前的男子处原先画了一个小孩,后来被修改成了大人。更有意思的是,墓室壁画中类似的涂改还有多处,比如,在壁画右侧地毯左下角还有一处被涂改掉的兔子。那么,为何墓室的壁画会被涂改,这些被涂改的内容与后来的成人有何关系?高光谱成像仪的发现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更多的问题。/pp  除了“看到”画中被涂改的痕迹,高光谱成像仪还能够将细小的裂纹完整呈现,“这些细节反映了壁画的健康状况,对后期对其修复和保护工作都能提供思路,如果被忽略则可能错过重要的信息”。张朋昌说。/pp  为了完美地将细节复原,高光谱成像仪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是极高的,“首先要摒除一切环境光的干扰”,张朋昌说。所以在工作时,他们会将墓室内的环境光屏蔽,同时打开自己携带的光源,“将无关光源挡住后才能保证高光谱成像仪采集的数据准确。”张朋昌继续解释道。/pp  strong效力后续文保/strong/pp  参与韩休墓壁画的发掘工作让张朋昌难忘,因为这是对高光谱成像仪应用领域开拓的尝试,同样将这次经历铭记于心的还有王佳,他说:“这是我第一次进入真正的墓室,之前我一直在博物馆内的文物修复室工作。”他还记得在发掘的不到两年时间内,作为发掘人员,他们经历了地上接近40摄氏度高温,墓葬中却只有十几摄氏度的高温差。“当时是夏天,室外温度极高,但墓室内因为在地下11米的地方,所以温度不高。而且里面空气不新鲜,我们每隔半个小时就要爬到地面上透透气。”王佳说,“计算下来一天的爬上爬下的距离与攀上30层楼相差无几。”而且,很多在实验室可以使用的材料在墓室内却失效了。于是一边开发寻找新的材料,一边抓紧时间进行壁画揭取工作。当王佳看到壁画安全运到博物馆并修复完成后,“觉得吃再多苦都值得”。/pp  壁画的发掘工作的成功也让双方看到了进一步合作的前景。于是就有了签订协议建立颜料库的一幕。“我们将会从馆藏壁画入手,慢慢扩展。”王佳说,“希望最终形成中国古代壁画的颜料库。”目前,我国古代壁画一般被分为三类,包括墓葬壁画、石窟壁画和建筑壁画。但有些壁画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保留在原地,就会被搬迁到博物馆或其他文保单位进行修复保护,被称为馆藏壁画。“目前,我国陕西地区大部分被发掘的唐代墓葬壁画都在陕西历史唐代墓葬壁画博物馆内。”王佳介绍说。/pp  在发掘现场,韩休墓中的壁画除了一部分被高光谱成像仪扫描过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因为较为脆弱,不适宜当场扫描,直接被揭取后收入博物馆进行修复。现在,壁画的修复工作接近完成,接下来又到了高光谱成像仪大显身手的时候。“我们也是边实践边研究,关于算法的研究工作一直在进行。”张朋昌说。/pp  王佳也表示,除了颜料资料库的合作外,还能通过科技进行哪些文保工作需要具体再探讨。“我们将继续与西安光机所召开研讨会,先介绍我们修复的手段和过程,双方再从过程中寻找科技的灵感。”/p
  •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关键路径
    聚焦绿色低碳前沿发展趋势,运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资源优势,实现深圳“宜居城市、枢纽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任务,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深圳需围绕打造数字化、绿色化“双化”标杆、强化统筹管理、增强需求牵引、完善金融体系等四方面强化“数字引领”推进“绿色发展”。“双碳”目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化、绿色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2022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5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确定深圳市等10个地区首批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双化协同)综合试点。近年来,围绕“双碳”目标的落实与推进,深圳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数据显示,深圳在经济总量高居全球城市前列的同时,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均处于我国各大城市最低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聚焦绿色低碳前沿发展趋势,运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资源优势,实现深圳“宜居城市、枢纽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任务,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深圳需围绕打造“双化”标杆、强化统筹管理、增强需求牵引、完善金融体系等四方面强化“数字引领”推进“绿色发展”。打造“双化”标杆:聚焦重点领域,服务重点片区,发展核心技术一是推动“蓝”“绿”融合发展。国内外科技企业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实践效果显著,可以将海洋作为自然冷源,在海底布放高能耗数据中心,充分发挥海底数据中心省电、省水、省地、高安全、快速部署等优势,推动海洋工程与数据中心新基建融合发展。同时,打造绿色、智慧、高效的国际航运枢纽,推动盐田港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港铁联运”。针对海洋能源产业,打造深汕合作区海上风电基地,加强对潮汐能、可燃冰、深海矿业、深海油气等海洋新能源的跟踪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二是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载体。以前海为突破口,立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集聚区、大空港海洋新城等四大片区功能定位,推动数字化绿色化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在前海集聚,强化深港合作,创建“中国蓝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深圳国际低碳城”低碳产业聚集效应,汇聚绿色创新企业和技术交流平台。同时,大力开展气候友好型社区建设、零碳公园和近零碳示范社区等项目试点,以社区为单位对碳源分布、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总量控制,形成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全社会碳清单,打造绿色名片。三是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数据显示,全国各大城市中,深圳在数字技术密度上排名第一,但是在绿色技术密度上排名第七。可在前沿技术研发上,支持企业持续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基础性研究,加大颠覆性生产工艺与替代产品创新力度。通过培育、打造氢能应用场景,布局氢车运输、加氢站、光伏制氢等基础设施,实现从港口原料到生产制造的“零碳物流”。加快新一代核能技术、新型高效硅基光伏电池等超高效光伏/光热技术、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场、潮汐能等关键技术突破。强化统筹管理:加强部门协同,构建信息制度,健全碳普惠体系一是加强“双化”部门协同,发挥政策联动效应。设立市级“双化”协同机构,整合现有政策,打造“一站式”政策目录,统筹具体协同政策的制定、资源协调、资金部署和应用推广等,提升政策执行水平,以点带面打好“双化”协同发展的政策组合拳。同时,针对协同中具体涉及的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协同试点示范部署等,明确各部门权责分配,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政策协同,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联合区司法局、第三方监督评估工作组,对生态环境合规整改工作落地成效进行考察验收。二是加快构建现代信息披露制度。利用深港通机制,以香港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为基础,制定两地互认的ESG指标,探索建立统一发布绿色项目清单、认证目录和交易信息的“双化”共享信息系统,引导企业定期披露绿色项目信息,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时,建立市级数字化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企业、地方政府和部委平台互联互通,提高数据统计核算的效率、准确度、可信度和可追溯性,实现“能源+双碳”数据汇集。三是进一步健全碳普惠体系。充分发挥深圳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优势,围绕智慧交通、在线医疗、电子商务等低碳生活场景,推进碳普惠平台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打造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创意应用小程序,丰富碳积分换取绿色消费优惠的模式,引领全民低碳生活的社会新风尚。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 要进一步整合低碳要素,科学设计制度标准和减排量核算方法,建立健全评估评价体系。要更加注重便捷高效,建立个人低碳生活平台,广泛对接各类碳普惠项目和应用场景,让市民群众及时感知降碳行为的成效。同时拓展碳普惠消纳体系,推动各类主体消纳碳普惠减排量,开展大型活动碳中和行动,完善碳普惠支撑体系。增强需求牵引:加强政府采购支持,发挥企业力量,培育市场需求一是加快推进“工业上楼”,引导建筑业“双化”发展。目前,宝安区新建民用建筑已100%落实绿色建筑标准,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督促新建建筑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条例规定以及标准规范,对具备“双化”协同特征的设计方案、工艺、材料和技术设备等在评分标准的权重和评分细则的分值上给予侧重,鼓励在各类政府工程、PPP模式中采购绿色制造原料和产品,实现量质齐升。同时,在项目报建和施工过程中,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引导鼓励既有建筑安装能耗分项计量装置并将能耗数据实时传输至市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二是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深圳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2.1万家,是“双化”协同发展的主力军。建议依托国企技术、人才与资金优势,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建设“5G+数字工厂”,大力推广一批关键共性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借助绿色制造推动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支持上下游企业基于平台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销售和协同配送,高水平打造“双化”协同供应链体系,推动深圳制造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样板。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市场,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一是建设面向全球的绿色金融市场。加快绿色基金、债券、股权融资、基础设施REITs等金融市场建设,对接深交所和上交所南方中心等资本交易平台,积极发展蓝碳交易、探索绿色资产跨境转让,支持绿色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发行债务融资,引导各类资本加大对企业的股权投资。二是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基金、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研究绿色金融相关评估定价方法,发展碳资源领域绿色金融及其衍生品,开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挖掘提炼绿色金融产品案例。
  • “双一流”VS“111计划”,有何不同?
    p  临近年底,各项新规大有停不下来的感觉,近日,又一个事关各高校的新政发布,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印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初看这个通知并不起眼,但是当看到这个计划的代号,相信很多人都会肃然起敬,“111计划”比“双一流”还多一个“1”,那么,这个计划到底有多牛呢?/pp  strong没有名单的 “双一流”已经让各大学暗自较劲/strong/pp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这项工作被高教界简称为“双一流”建设。/pp  围绕备受关注的“双一流”建设,舆论和业界一度出现了各种猜测、预言,网络上甚至流传出“‘双一流’大学建设拟定名单”。对于这一热点话题,今年10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曾回应:“教育部从未发布过‘双一流’名单,公众勿轻信谣言。目前教育部正与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争取尽早出台。/pp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曾表示, “双一流”是在“211”工程“985”工程的成绩和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整合和继承性推进。众所周知,1995年开始实施的“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随后,在“211”工程基础上,国家决定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即“985”工程。/pp  strong双一流战略下的高校标准的标准有四类:/strong/pp  第一类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在多领域建设一流学科,形成一批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或前列。/pp  这一类是定位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因为要求学校要“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已经进入985工程的北大、清华之类的综合性大学,和已经进入985工程建设高校的部分覆盖领域较宽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可以定位在这一类。/pp  第二类拥有若干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的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围绕主干学科,强化办学特色,建设若干一流学科,扩大国际影响力,带动学校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pp  这一类是定位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冲击“特色型”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如果说第一类主要是对综合型大学说的,这一类就是对综合实力较强的特色型大学说的。目前已经进入985工程的部分综合型大学、大部分特色型大学,以及一部分211工程大学,都可以定位在这一类。/pp  第三类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突出学科优势,提升学科水平,进入该学科领域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pp  这一类是定位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大学。主要覆盖的是办学特色明显、总体规模较小、没有形成特色学科集群的大学。个别985高校(冲击不上第二类的)、很多211高校,以及一些在以前的211工程建设中的因为地域平衡等原因没能进入的较高水平的特色型高校都可以定位在这一类。/pp  没有提到的第四类全国两千多所高校,是否都能够对应到这三类里面呢?当然不是。因为还有很多高校只是在按部就班地办学而已,根本没有“某一高水平学科”。这类高校,其实就是国务院《方案》里没有提的第四类。/pp  理智的说,并不能让全国所有高校都去争创世界一流,认清自己的定位,在自己的办学领域、办学地域,有所作为,力所能及地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发展需要的人才,这类学校的办学使命也就大致达到了。/pp  strong有名单的“111计划”入选的对象多是“211”/strong/pp  从通知中,不难看到,所谓“111计划”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是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其目标是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下简称“111基地”),努力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中国高等院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以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pp  “111基地”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项目的形式实施,按照“统筹规划、服务需求、科教融合、择优建设、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每一个“111计划”引智基地的建设周期为5年,每年度支持经费不低于180万元。该项目原遴选范围为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国务院侨办、中科院等所属“211工程”和“985工程”的中央部属高校,2016年首次面向全国地方高等院校开放。/pp  自该项目实施以来,遴选范围都是已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学府以及部分相对有实力的“211重点建设高校”。 这一点从2017年度新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立项名单就可以看出,能在“111基地 ”立项的多出身不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noimg/d5ef00e8-5171-4f1c-8b8c-0735cb8a2f0c.jpg" style="" title="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noimg/2c4447d6-2464-43e8-90cd-4721edcc3d8a.jpg" style="" title="2.jpg"//pp  strong“双一流”的经费跟“111计划”的钱来源不同/strong/pp  前几天,动源君曾转发一条信息《75所部属高校“晒账单”,哪些高校更会赚钱?》,综合2015年收入和年初结转结余、事业基金弥补差额的收支决算总额看,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和上海交通大学四所高校的收支决算总额超百亿元,其中清华大学首次超过200亿元,远远领先其他高校。/pp  高校的钱从哪儿来?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校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下涵盖了捐赠收入。/pp  财政补助收入即高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事业收入指的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这两者是各高校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等高校中占总收入的比重均超过80%。/pp  值得注意的是,各高校的财务决算情况也反映出“211工程”、“985工程”与 “双一流”建设的变化,部分学校已获得“双一流”专项财政资金投入。/pp  如北京大学决算报告显示,2013年获得的财政补助收入减少,主要原因是“985”工程专项资金较2012年减少6.3亿元。2014年,学校的财政拨款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资金比上年增加了4.6亿元。2015年,该项资金又增加了6.2亿元。/pp  对“111计划”的经费来源,从通知我们可以看到,“111基地”建设期间同样可获得专项经费支持,专项经费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主管部门、依托单位共同筹措,每年度支持经费不低于180万元。/pp  而且,通知明确规定,高校配套经费除补充聘请外国专家费用不足部分外,还可用于: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人员费、助研津贴和其他相关费用 “111基地”配备的国内优秀科研骨干赴国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短期访问及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所需费用 “111基地”召开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及其他与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相关的费用。/pp  通过以上梳理不难发现,建设“双一流”大学,必须先在学科建设上下工夫,对于第一类大学而言,就是要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 对于二类大学而言,就是拥有若干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的高水平学科 对于第三类而言,就是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pp  而“111计划”正是着眼于学科建设,以此说来,虽有差异,但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strong/pp  十八大以来,随着科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到新境界。根据形势需要,为加大力度引进国外优秀人才智力,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和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和管理,在2006年《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办法》基础上,我们重新制定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教育部 国家外国专家局/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6年11月3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一章 总 则/pp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以下简称“111计划”)实施和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引进国外高水平人才和智力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和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本办法。/pp  第二条 “111计划”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形成国际化学术团队,开展高水平合作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高质量学术交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科,提升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pp  第三条 “111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需求,结合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以优势特色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研究机构或世界一流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名海外顶级学术大师以及一大批学术骨干,与国内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相互融合,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重点建设100个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基地,努力取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pp  第四条 “111计划”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下简称“111基地”)建设项目的形式实施,按照“统筹规划、服务需求、科教融合、择优建设、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能职责/pp  第五条 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成立“111计划”领导小组,负责计划的宏观指导和决策。领导小组由两部门领导和相关司级领导组成,主要职能为:/pp  1. 制订“111计划”的整体规划、战略布局 /pp  2. 审核确定“111基地”建设名单和资助经费等。/pp  第六条 教育部科技司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司相关业务处室人员联合组成“111计划”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能为:/pp  1. 制订并发布“111计划”年度实施方案 /pp  2. 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111专委会”),作为学术咨询机构。委员会成员实行聘任制,5年一个聘期,可连续聘任 /pp  3. 对计划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111专委会”对项目进行评审 /pp  4. 负责“111基地”建设立项 /pp  5. 负责推进项目的执行和检查经费的落实 /pp  6. 组织对“111基地”的验收和评估。/pp  第七条 “111专委会”受“111计划”管理办公室委托,主要行使以下职能:/pp  1. 对“111计划”有关问题进行咨询 /pp  2. 负责计划项目的评审 /pp  3. 对各“111基地”的建设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与验收评估。/pp  第八条 高等学校是“111基地”建设的依托单位,获得“111计划”资助的高校应加强学科创新引智工作力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三章 支持范围与条件/pp  第九条 “111计划”遴选范围包括中央高校和地方高等学校。具体申报资格与申报数量由年度实施方案确定。/pp  第十条 申请本计划的“111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pp  1. 学科基础:/pp  依托学科应为国内一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研究基础。/pp  2. 人员构成:/pp  (1)应聘请10名以上海外人才团队,其中包括:1名以上国际一流学术大师,5名以上高水平学术骨干 或成建制10人以上国际一流海外团队。/pp  (2)国内人才团队10人以上,其中包括5人以上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拔尖人才。/pp  3. 人员条件:/pp  (1)海外人才应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研究机构任职或受聘于世界一流学科的教学科研岗位,与本学科有良好的合作研究基础。/pp  (2)海外人才应具有外国国籍,对中国友好,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富于合作精神。国际学术大师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诺贝尔奖获得者可适当放宽),学术骨干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pp  (3)国际学术大师应为外国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或国际公认的一流专家学者,其学术水平在国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取得过国际公认的重要成就。/pp  (4)海外学术骨干应具有所在国副教授以上或其他同等职位,在所属领域取得过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pp  (5)国内工作时间:国际学术大师每人每年原则上累计不少于1个月 海外学术骨干每人每年原则上累计不少于3个月,一般应保持有1名以上海外学术骨干长期在基地工作。/pp  (6)国内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的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科研骨干成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人才计划获得者应占有一定比例。/pp  第十一条 两个“111基地”不得引进同一名国际学术大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四章 申报、评审及立项/pp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按照年度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申报。以学校为单位,不受理个人申报。/pp  第十三条 申报单位根据核定的申报名额、本办法规定的申报条件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遴选、推荐,组织填写《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申请书》、并与相关材料一并报送至“111计划”管理办公室。/pp  第十四条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组织项目的评审工作。项目评审程序为:/pp  1.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凡审查不合格者将不予受理 /pp  2. 组织本领域同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评 /pp  3. 组织“111专委会”进行会议评审,对相关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并填写评审意见表 /pp  4.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汇总专家意见,并根据专家意见制定年度支持方案报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pp  5. 根据领导小组审批结果,公布“111计划”年度项目立项名单和资助经费额度。/pp  第十五条 予以立项的“111基地”依托高校须填写《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计划任务书》,并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后的任务书和论证报告作为中期绩效检查和验收的依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五章 组织管理与验收评估/pp  第十六条 “111基地”一个建设周期为5年,每个基地须从建设期首年度开始建立年度进展报告制度,每年根据相关通知要求将进展报告报送“111计划”管理办公室。/pp  第十七条 予以立项的“111基地”根据计划任务书的要求,须持续提升引进国外人才层次和水平,自主开展合作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大联合培养博士生力度,积极争取承担国内外重大科研任务,引领和支撑一流学科建设。/pp  第十八条 “111基地”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基地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111基地”实行“开放、流动、协同、共享”的运行机制。/pp  第十九条 “111基地”实行中期绩效检查制度,对立项建设后满3年的基地进行中期绩效检查。对中期绩效检查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要求予以整改或中止建设:/pp  1. 对明显未达到引智计划要求、难以完成预期目标的 /pp  2. 保障条件不能落实,无法按原建设方案实施的 /pp  3. 其他因人为因素严重影响基地正常建设的。/pp  第二十条 中期绩效检查委托“111专委会”进行,采取现场检查的办法,检查包括海外人才引进、重点工作进展、学校保障措施、基地管理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并形成中期绩效检查报告。/pp  第二十一条 对基地负责人调离的,其所在高等学校应在负责人调离后3个月内向“111计划”管理办公室提交负责人调整意见,经管理办公室同意后予以调整。/pp  第二十二条 “111基地”首个5年建设期结束后,由“111计划”管理办公室组织验收,“111基地”所在高校应按相关通知要求,填写《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验收申请报告》报“111计划”管理办公室。/pp  第二十三条 “111计划”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111基地”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程序包括:听取基地主任和依托高校的建设汇报,审核验收材料,考察研究平台和建设成效,对照任务书确定的建设目标,重点对引进海外人才和国际化团队建设、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学科提升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设管理和开放共享、高水平国际合作等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意见。/pp  第二十四条 对“111基地”建立滚动支持机制,对建设成效显著、验收结果良好的“111基地” 可继续滚动支持5年。/pp  第二十五条 “111基地”须参加5年一次的周期性评估,评估工作由“111专委会”或委托第三方专家组进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估内容包括学科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合作研究与协同创新水平、国际化团队建设和青年拔尖人才引进、管理运行和开放共享等,对通过评估的基地保留名称继续开放运行,对于未通过评估的“111基地”要求整改或淘汰。/pp  第二十六条 “111基地”要积极探索实质性、高水平、可持续的协同合作机制,推进机构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模式,积极承担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世界一流国际学术期刊建设等项目,鼓励基地人员在国际重要学术组织任职,不断提高国际合作的层次与水平。/pp  第二十七条 “111基地”经费支持人员所发表的相关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资料、鉴定证书及成果报道等,均须标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Supported by the 111 Project)中英文字样和项目编号。/pp  第二十八条 “111基地”要建立国际一流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国际化动态信息网站,营造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六章 建设经费与使用管理/pp  第二十九条 “111基地”建设期间可获得专项经费支持,专项经费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主管部门、依托单位共同筹措。/pp  第三十条 国家专项建设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聘请外国专家经费相关办法和规定执行,依托单位应保障“111基地”建设经费投入,规范使用、提高效益,接受监督检查。/pp  第三十一条 高校配套经费除补充聘请外国专家费用不足部分外,还可用于:/pp  1. 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人员费、助研津贴和其他相关费用 /pp  2. “111基地”配备的国内优秀科研骨干赴国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短期访问及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所需费用 /pp  3. “111基地”召开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及其他与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相关的费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七章 附 则/pp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办法》(教技〔2006〕4号)同时废止。/pp  第三十三条 有关高等学校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校“111基地”建设管理办法。/pp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111计划”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ppbr//p
  • 炎炎夏日,泰林为您送上一丝清爽凉意
    这个夏天有点热,为了响应广大客户朋友的呼声,我们特地送上冰爽福利一份,给大家降降温~即日起,我们推出“满就送”活动,只要您购买指定耗材,就能免费获得微生物检测相关仪器一台。机会难得,赶快来抢购吧!S60微生物限度培养器F47/F47-R100微生物限度滤杯微孔滤膜活动规则活动时间:即日起至9月30日活动咨询:0571-86589008活动1活动期间凡购买微生物检测耗材S60、F47、F47-R100或任意微孔滤膜,单笔金额达到3万元,赠送HTY-300微生物过滤支架或HTY-30B隔膜泵一台。活动2活动期间凡购买微生物检测耗材S60、F47、F47-R100或任意微孔滤膜,单笔金额达到5万元,赠送微生物检测系统HTY-302或302G一台(含3只同等型号泵头)。活动说明1、购买耗材全额付款后才能参与活动赠送;2、每笔合同只能赠送一台仪器;3、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泰林生物所有。
  • 网传42所“双一流”大学 教育部:名单8月底公布
    p  据人民网报道,近日,在网络上广泛流传“42所双一流大学出炉,世界一流大学名单!”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记者从教育部官方微博“微言教育”了解到,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回应:“双一流”建设的有关工作仍在过程中,最终名单确定后拟于8月底左右正式公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014d0b56-2f52-4454-910b-53bef3460738.jpg" style="" title="1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5fbdc4bd-6a15-42cd-bfc6-8f964e5cefa8.jpg" style="" title="2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网传首批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来源:网络)/pp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决策。根据《总体方案》《实施办法》,按照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遴选认定了一批“双一流”拟建设高校。至于名单问题,该负责人回应:“目前有关工作仍在过程中,最终名单确定后拟于8月底左右正式公布。”/pp  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开文件信息,国务院于2015年11月5日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文件,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50484eb7-6945-4f06-b619-0673cd32b4af.jpg" style="" title="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5d9c84e7-f0af-4743-a16b-a142cd469926.jpg" style="" title="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来源:中国政府网/pp  教育部在《2016年工作要点》中也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研究制订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办法,建立信息公示网络平台。推进教育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更大力度落实“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进一步加大向中西部、东北部地区倾斜力度,加大力度支持培养青年人才。制订实施高校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组织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组织高校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建立完善高校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机制,推动高校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深入推进科技评价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和学科评估机制。持续推进“2011计划”取得实效。深化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改革,启动高校专业化智库建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7814feb-e83f-49fc-a645-f062c44ab7ae.jpg" title="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来源:教育部官网/p
  • 多地发布双碳实施方案!助力“双碳”,人才缺口这么补
    近日,天津市科学技术局等6部门发布《天津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加强绿色低碳领域人才选拔培养,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只是天津,放眼全国,上海、吉林、贵州、内蒙古等地相关政府部门也已经陆续发布了关于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升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能力”成为各地方案中都提到的一项内容。产业、技术变革催生新需求2020年,我国提出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就是人们熟知的“双碳”目标。其实,早在“双碳”目标提出前,我国的清洁能源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在水电、风电、光伏及氢能、储能等领域,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均在有序进行。而当“双碳”目标提出后,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就此开始,清洁能源领域人才队伍开始走上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转型之路。面对新形势,原有人才队伍能否满足需求呢?答案是否定的。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开发服务处处长牛萍在具体调研中发现,战略科学家不足、复合型人才稀少、产业人才短缺成为当前“双碳”科技人才市场的主要特点。牛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面向“双碳”目标,通识教育难以满足复合型“双碳”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导致高校“双碳”科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与此同时,“双碳”领域相关产学研合作不足,产业人才缺乏,这些都是导致“双碳”人才出现紧缺的原因。在具体产业方面,从教育部下发的方案中可以看出,储能与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金融和碳交易等领域尤其缺乏人才支撑。“人才需求的改变,源于产业需求的变化。”相关业内专家表示,“在‘双碳’目标提出前,氢能和储能产业关注的是‘能’,而在‘双碳’目标提出后,产业的关注点转变为‘碳’。换言之,‘双碳’目标的提出使氢能和储能等相关产业的技术目标,由追求相对减排率转变为追求绝对减排量。”不仅是产业变化,技术变革也会带来人才需求的改变。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被形象地称为“碳捕手”,其可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其他碳排放源中捕集,并运输到特定地点加以利用或封存,具有减排规模大、减排效益明显的特点。不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并未“合体”,而是各自分散在不同行业。伴随降碳要求的不断增加,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技术需求也随之增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被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同时,行业从业者也要完成技能、知识等的“交叉融合”,此外还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加入。产学研多方推进人才培养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拔地而起。示范园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拉了个群”,联合产学研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源网荷储”(以“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为整体规划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一体化新型能源系统发展,建设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示范园中的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是三峡集团培养储能技术人才的一个基地。”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综合能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尹立坤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020年,他们综合考量全球先进储能技术,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选择对8种新型储能技术进行研究,并建成2个行业急需的大型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20余家科研单位进行技术攻关,联合培养人才。此后短短2年,一系列储能技术成果相继落地:当前国内容量最大的功率路由器设备,国内规模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储能系统动态模拟平台,兆瓦时级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科研成果创下“行业之最”的同时,科研人才也不断涌现。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集团已培养博士20余名,其中15名青年骨干研发人员已走上企业储能一线工作岗位。产业之外,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高校也加快了探索的脚步。2021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作为学科交叉研究平台,该研究院整合清华大学相关领域学科优势,直面“双碳”领域复合型人才稀少等难题,协同打造低碳、零碳、负碳等颠覆性的核心技术,推动碳中和相关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环境学院教授鲁玺介绍,目前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有8个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涵盖低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零碳建筑、零碳交通、工业深度减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战略及气候治理与碳金融等交叉领域,以系统思维推动碳中和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关键一步在于转变观念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正式印发,从国家层面对“双碳”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此后,各领域“双碳”行动方案陆续出台,“双碳”“1+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双碳”科技人才培养的政策举措不断优化。2022年4月24日,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从加快紧缺人才培养、促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9个方面,明确22条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同年8月17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提出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培养和发展壮大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建设面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可持续人才队伍。“对于‘双碳’人才的培养,我国在‘双碳’‘1+N’政策体系下,不断统筹优化‘双碳’科技人才培养举措,顶层设计已相对健全。”牛萍介绍,但在省市区县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双碳”工作实施方案及规划中,对“双碳”人才培养虽有所提及,却仍然缺乏关于“双碳”人才的专项政策,缺少更具体的实施举措。在牛萍看来,双碳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步在于转变观念。从科研人才到产业人才,都需要将“碳”的观念树立起来,提升自身的“双碳”素养,让“双碳”理念先行。尤其是各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开展科技人才“双碳”素养提升行动,为各类“双碳”人才涌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未来,面向“双碳”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牛萍建议,要建立“双碳”重点领域全球高层次人才动态监测机制,为“双碳”科技人才靶向引进和自主培养提供决策参考;加强符合“双碳”标准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在国际标准平台上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 法国取缔含双酚A的食品容器及家庭器具
    2012年10月9日,法国国会参议院(即上议院)通过禁令取缔含双酚A的食品包装。法国国民议会(即下议院)已于2011年10月12日通过有关法案。不过,参议院对法案做出了多项修改。  根据第10/2011号规例,在欧盟层次上,双酚A获准用于食品接触物料内。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曾对双酚A的毒性进行多项科学研究,认为每日摄取量不超过0.05毫克双酚A(以每千克体重计算)属安全水平,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风险。  虽然如此,法国于2010年已实施法例取缔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不过,当时欧洲委员会并未因为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的报告而反对法国的立法举动,反而通过第2011/8/EU号法例,禁止在欧盟生产或销售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  与此同时,自2010年起,比利时、丹麦及瑞典已取缔供3岁以下幼童使用的含双酚A产品。  2011年,法国国民议会以法国食物、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局(ANSES)的研究结果为理据,采取更强硬的姿态,投票通过禁止制造、进口或出口所有含有双酚A的食品包装、食品容器和家庭器具。禁令将由2014年1月1日起生效,而婴儿食品容器更会于2013年1月1日实施禁令。此外,法案亦规定,但凡含有双酚A并接触到食品的产品,必须标明含有双酚A,并说明孕妇与3岁以下儿童不应使用该等产品。  法国参议院确认国民议会通过的禁令,并做出多项修订,当中主要修改是把禁令实施日期延至2015年7月1日。不过,针对含双酚A婴儿食品容器的禁令实施日期则没有改变。  此外,参议院决定,根据法国食物、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局的意见,由2015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含有若干类内分泌干扰物(包括双酚A)的医疗器具。  在法国食物、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局指出即使低含量双酚A亦会影响人体健康之后,欧洲委员会要求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再次研究双酚A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将于2013年5月完成研究。  与此同时,欧委会认为,法国通过的法案将会阻碍货品在欧盟流通,西班牙、意大利及英国亦支持欧委会的观点。所以,法国的决定可能会在欧洲法院遭到反对。  法国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将交由国民议会二读,但日期尚未公布。  法国食物、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局已于2012年9月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建议,修订双酚A的分类,列为会损害生殖能力的化学物,藉此在欧盟层次收紧对双酚A的管理。根据关于物质和混合物分类、标签和包装的第1272/2008号规例,上述修订将导致欧盟禁止双酚A在市场上推广。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将在其网站上公开收集意见,为期45天。在法国公布建议后的18个月内,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将须提交最终建议。
  • 智能化与功能化双提升:珀金埃尔默揭幕多款前沿分析仪器新品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5月15日,珀金埃尔默 “创新不止 探索无界”新品发布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活动集中展示了其在分析仪器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包括NexION 1100/2200 系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Pyris STA 9/TGA 9/ DSC 9热分析系统以及 GCMS 2400 气相色谱质谱仪与 LC 300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新品悉数亮相。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汪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丁延伟等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参与,珀金埃尔默副总裁/大中国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朱兵,全球无机产品经理Erica Cahoon、全球气相色谱产品经理Alessandro Baldi Talini等多位公司高层及相关产品负责人出席活动,现场还有近百位合作伙伴、用户代表等共同见证本次新品发布。发布会现场珀金埃尔默大中国区无机产品经理魏攀主持会议珀金埃尔默副总裁/大中国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朱兵博士致辞发布会伊始,珀金埃尔默副总裁/大中国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朱兵博士致辞。在致辞中,朱兵首先回顾了公司的创新历史,作为全球分析仪器的领军企业之一,从创始以来,珀金埃尔默不断创新,创造了科学仪器史上的多个第一。而从1978年进入中国以来,珀金埃尔默始终坚持为中国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产品足迹已遍布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此次新品发布会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珀金埃尔默将持续以创新技术和更好的服务,为中国用户带来更多价值。揭幕仪式致辞过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汪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丁延伟、珀金埃尔默副总裁/大中国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朱兵,全球无机产品经理Erica Cahoon、全球气相色谱产品经理Alessandro Baldi Talini以及珀金埃尔默大中国区产品管理及技术支持总监陈潇共同为新品揭幕。本次新品发布会,珀金埃尔默发布了多个品类的重磅新品。NexION 1100/2200 ICP-MS,具有独特的三组四极杆设计,独有的四极杆通用池技术,既支持使用氦气碰撞模式,也支持纯反应性气体(如纯氨气)反应模式,实现高效精准的干扰去除。除技术升级之外,包括现代化的软件工作流、便捷的LCD 触摸屏及独特的LED 状态指示灯等功能均在用户体验上有大幅提升。该仪器具有灵活高效、抗干扰能力强、基质耐受性高等特点,并能提升检测通量,降低设备运营成本。Pyris STA 9/TGA 9/ DSC 9热分析仪则整合了最先进的热重分析(TGA)和同步热分析(STA)技术,在温度控制方面进行了升级,缩短加热、冷却时间;模块化设计,可在TGA和STA仪器之间互换炉体,为预算紧张的实验室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同时触摸屏操作更加人性化。为科研人员在材料表征、反应动力学研究、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更为精密和全面的数据支持。GCMS 2400 气相色谱质谱仪搭载了分体式触摸屏设计,可实现远程操控和诊断,提升操作便利性;配备智能液体进样系统,可灵活满足各种样品通量需求;工作站全新设计,更加简洁高效;已拆卸的检测器设计使得仪器能够灵活应用于不同的实验需求,方便更换及维护;仪器在提升分析速度和性能的同时简化操作流程。LC 300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则提供了多种泵和检测器的选择,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实验室的多样化需求。独特设计使得从正相色谱切换至反相色谱的过程得以简化,从而显著提高实验效率。配备的SimplicityChrom软件具备直观且灵活的用户界面,进一步简化操作流程,助力研究人员快速获取高质量数据。揭幕仪式后的技术交流环节中,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汪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丁延伟、珀金埃尔默全球无机产品经理Erica Cahoon、全球气相色谱产品经理Alessandro Baldi Talini以及大中国区热分析产品经理华诚、大中国区色谱产品经理韩志强以及全球高级应用科学家刘秋丽等多位专家就ICP-MS、热分析及相关联用技术、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以及实验室智能化等技术进展及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分享。技术交流圆桌讨论发布会最后还举行了圆桌讨论环节。特邀专家学者与珀金埃尔默高层及相关产品专家,一同畅聊了当下科学仪器市场的机遇、挑战以及技术发展脉络。此次新品发布会是珀金埃尔默时隔数年第一次举行线下新品发布,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学者及合作伙伴齐聚一堂。随着多系列新品的发布,珀金埃尔默将携最新产品及细分领域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技术及服务支持。
  • 双一流计划:985、211高校仍是被选中的大赢家
    经过数轮的重点建设和支持,“211”高校及其优势学科入选概率自然更大。非“211”高校只要坚持优化学科结构,以特色取胜,同样有机会竞争“双一流”。 政府应建立配套政策,通过综合改革机制,对高校进行分类评估和差异化激励,避免由于对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的倾斜投入而对教学型大学产生冲击,防止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发生“学术漂移”。  历经十余年的波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终于盼来了新校区建设工程的动工仪式,并有望在2017年竣工。  这所偏居珠江口西岸的二本院校,早在2000年就提出规划新校区,在2013年奠基后又因资金缺位等问题未能如愿。但剧情在2015年反转,广东省和佛山市明确为其提供60亿元的扶持资金,其中的25亿元用于建设新校区。  在佛山科技学院坐上办学的“加速器”背后,是当前国内多地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码。因教育部近日宣布若干行政文件失效而引发的“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 “一流学科”)建设大讨论,事实上在国内已经迎来落地和对接方案。河南、河北等省份明确了部分入围“双一流”的名单,而江苏、广东则提出“双高水平” (“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与“双一流”衔接。  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公布的“双一流”和“双高水平”院校名单,“985”、“211”高校仍是被选中的大赢家,但也有类似河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非“211”高校入围。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益明教授分析,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框架下,985和211高校因之前的资源投入和发展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非“211”高校进入“双一流”,则显示了双一流计划的开放性与竞争性。  “211”“985”院校仍是宠儿  从各方面看,“211”院校都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支持行动中占尽先机。  河南省以往常因仅有郑州大学 一所“211”院校为人“诟病”。为改变此局面,河南省出台《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豪砸31亿打造“一流学科”。河 南省明确到2024年,5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10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内前列,ESI排名进入前1%,或在权威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十名 或前5%。在该方案一期名单中,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普通高校有更多的机会竞争“双一流”,但郑州大学还是毫无悬念成为了大赢家。首批 入围的17所高校中,郑州大学占据了35个学科的9席,其中占据10个优势学科的4个,以及25个特色学科的5个。同样拥有一所“211”高校的内蒙古, 在建设4~6所国内一流高校的目标中,还专门提到重点支持内蒙古大学率先进入“国内一流”,争取早日进入“世界一流”。  即使在强校扎堆的上海,“985”、“211”高校也是大赢家。上海提出“高峰高原”计划,2014~2017年预计投入36亿元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在其中的I类高峰学科名单中,21个学科仅有5个学科来自非211工程院校,“211”高校仍占主要地位。  广东省2015年公布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中,省内四所“211”高校全部列入重点建设高校之列,而非“211”仅有华南农业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工业 大学入选。但是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18个学科全部来自于非“211”高校的优势学科。但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高水平建设资金安排中,“211”的暨 南大学跟非“211”的南方医科大学所获资金相差603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相差3800万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蓝表示,经过数轮的重点建设和支持,“211”高校与非“211”高校在教学、科研的实力上已存在明显“分化”,“211”高校及其优势学科入选概率自然更大。  朱益明教授表示,985、211工程早前的实施成效无法否认。“双一流”应当是在985、211工程等各种原先重大教育项目的综合、提炼和提升,而不可能绕开“985”、“211”高校另起炉灶。  教育部官员此前回应多份985、211工程文件失效时称,前述两大工程将统一纳入即将启动的“双一流”建设。  不过,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宗晓华表示,由于“双一流”建设政策更加重视绩效与竞争,入选高校和学科在获得倾斜投入的同时,对其学术产出的水 平和质量、资金分配与使用、目标责任和绩效的要求更高,对于缺乏竞争优势的大学或学科。获取这一机会不仅不是赢家,还会成为“负担”。不同高校应合理定 位,错位发展,应该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非“211”高校借势突围?  从“双一流”在各省落地的进展看,尽管“211”高校还占据支持对象的主体,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往落选211工程的院校已有借势上位的迹象。  前述提及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就是一例。自2015年被纳入“广东高水平理工大学”行列,这所二本院校目前明确获得的扶持已有2015-2020 年省市共计投 入60亿元。除了新建校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频频砸出重金招揽海内外英才和高分考生,并破天荒地与3名院士达成柔性引进意向。该校还提出中期目标:到 2025年学校办学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理工类院校排名50位左右。  类似佛山科技技术学院,广东很多二本高校的发展就得益于高水平大学的推动。上月该省召开的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工作布置会上, 11个有本科院校的地市将至少选择一所本科高校进行“省市共建”,并扶持所有本科高校建设1~2个重点学科,而且已有茂名、韶关等8地市政府支持本地高校 发展。中山市还计划“十三五”期间计划将投入30亿元,力争引进1~2所高水平综合大学、2~3所高质量特色学院。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不仅提出建设“双一流”,还提出建设自己的“高水平大学”等概念。除了“双一流”,广东省还提出“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 “高水平理工大学”、“高水平理工学科”等概念。“高水平大学”的提法同样出现在江苏,其对应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15所以上高校进入全国百强”, 而该省“211”高校仅有11所。这也就是说,江苏“高水平大学”方案已经给该省非“211”高校预留了空间。而在网传河北教育厅“双一流”方案中,则出 现了一层次大学、二层次大学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国家一流学科的区分。而此前一举成名的科学家韩春雨领衔的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学科赫然在列。  朱益明表示,在国家层面“双一流”计划之外,各地方的高等教育支持计划也徝得鼓励。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我国高校发展应该有来自各方的支持。除各级政府支持外,社会、企业也有支持我国高校争创一流的责任,也应有相应的支持行动。  李蓝表示,广东等地提出的“双高水平”,比“双一流”更容易做到,其实施的范围能汇集更多高校和学科。而广东提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高水平理工学科”又能结合当地的经济转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主任龚放也指出,美国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崛起正是在于它们在学科选择和学科方向上另辟蹊径,别具一格。而国内的 “2011”计划中,南京工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的脱颖而出也是应用性大学的突破的成功例子。现在方兴未艾的知识生产模式是问题导向和社会需求导向的,是 需要跨界行动、多方协同创新,并以方案、对策或者技术创新、产业换代为指归为成果的。高等院校管理层和学科领军者需要关注知识生产方式变革对大学发展的影响。  宗晓华表示,非“211”高校只要坚持优化学科结构,以特色取胜,还是有机会去竞争“双一流”的。政府应建立配套政策,通过综合改革机制,在省级加强统筹, 对高校进行分类评估和差异化激励,引导这些高校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追求卓越,避免由于对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的倾斜投入而对教学型大学产生冲击,防止整个高等 教育系统的发生“学术漂移”。  “希望有更多高校进入双一流,但不限于‘985’或‘211’。”朱益明说。
  • 迪马科技发布《塑料奶瓶中迁移双酚A检测》解决方案
    从2011年4月20日起,卫生部就《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公告事宜》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部门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拟自2011年6月1日起,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如奶瓶)生产和进口。自2011年9月1日起,禁止销售含双酚A的婴幼儿食品容器。例如婴儿奶瓶等。但双酚A允许用于生产除婴幼儿奶瓶以外的其他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和涂料,迁移量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双酚A,也称BP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造的化学物质,被广泛用于化工产品和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如婴儿奶瓶、餐具、微波炉器皿、食品包装容器的涂层、饮料瓶以及供水管道等。 科学研究表明,双酚A在加热时能析出到食物中,可能会扰乱人体代谢过程,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甚至致癌。此外,双酚A有雌性荷尔蒙效果,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现女性化变化。考虑到婴幼儿属于敏感人群,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护婴幼儿健康,因此决定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 目前我国只有一份适用于所有PC瓶的现行国家标准,就是GB14942-1994《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里面对双酚A用量规定:一升蒸馏水中所含的酚须&le 0.05mg,在GBT 23296.16-2009 食品接触材料 高分子材料 食品模拟物中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对具体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规定。 迪马科技在借鉴国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塑料奶瓶中迁移双酚A检测方案。 关于迪马 迪马科技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制造科学、高效的化学分析产品,提供完善服务和全面解决方案的知名色谱消耗品制造商,在色谱填料研发,色谱柱制造和相关分离产品等多个技术领域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核心技术产品包括:液相色谱柱、气相色谱柱、固相萃取柱、色谱溶剂和化学标准品。
  • 两款美颜霜被验出水银超标
    图一图二  水银超标:“亮丽快(日霜)911”(图一)及“绿叶嫩白霜”(图二)两款美颜霜水银含量超标,海关呼吁市民切勿使用。  从香港政府新闻网获悉,海关近日呼吁市民切勿使用两款名为“绿叶嫩白霜”及“亮丽快(日霜)911”的美颜霜,因它们水银含量超标。水银含量过高可引致中毒影响神经系统及肾脏。  “绿叶嫩白霜”水银含量由百万分之2万9,000 - 百万分之4万不等,另一款“亮丽快(日霜)911”的水银含量为百万分之5,600 - 百万分之16,000不等。根据国家标准之化妆品卫生标准,水银含量不能超过百万分之一。  到目前为止,海关分别在荃湾及屯门两间店铺搜获71盒“绿叶嫩白霜”及6盒“亮丽快(日霜)911”美颜霜,行动仍在进行中。  水银含量过高可引致中毒影响神经系统及肾脏,征状包括手震、焦躁、失眠、记忆力衰退、注意力难以集中、视力或听力下降及味觉出现变化,严重情况可损害肾脏功能。  根据《消费品安全条例》,任何人不得进口、制造或供应消费品,除非该等消费品符合条例的一般安全规定,否则即属违法。如属首次定罪,最高可被罚款10万元及监禁1年,而其后各次定罪则最高可被罚款50万元及监禁两年。
  • 北大研制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 重量仅2.2克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61f92578-2a77-4450-bae3-0909e6aa5712.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70604220236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程和平院士在发布会上介绍研究成果/pp  历经3年多的协同奋战,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工学院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组成跨学科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超高时空分辨微型化双光子在体显微成像系统》的支持下,成功研制新一代高速高分辨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重量仅为2.2克。/pp  原始论文于5月2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Methods(IF 25.3),相关技术文档同步发表于Protocol Exchange(DOI: 10.1038/protex.2017.048),并已申请多项专利。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的成功研制是世界成像仪器领域的重大突破,为脑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研究的推进提供了重要工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93671403-0d47-4f16-a918-f9e51a10842b.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70604220241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闻发布会现场/pp  据介绍,该科研团队通过这一微型显微镜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清晰、稳定的图像。该显微镜适于佩戴在小动物头部,可实时记录数十个神经元、上千个神经突触的动态信号。在大型动物上,还可望实现多探头佩戴、多颅窗不同脑区的长时程观测。/pp  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陈良怡说道:“这是我们第一次观察到自由活动状态下的小鼠是‘怎么想的’。通过这套新型显微镜,可以在自由活动的哺乳动物上对其神经活动进行更精准研究。”/pp  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阿尔西诺· 席尔瓦教授评论称:“从任何一个标准来看,这款显微镜都代表了一项重大技术发明,必将改变我们在自由活动动物中观察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方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3180638f-621d-4745-b274-e1bea7ef57a2.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70604220248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程和平、陈良怡、王爱民、张云峰、宗伟健、吴润龙、李明立等研发团队成员在发布会上与听众交流/pp  作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的一个硕果,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的成功研制彰显了北京大学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先期布局的前瞻性,锻炼了一支以年轻PI和硕博研究生为主体、具有学科交叉背景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国智造”队伍。目前,该研发团队正在领衔建设“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即将启动的中国脑科学计划。可以期待,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将为实现“分析脑、理解脑、模仿脑”的战略目标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pp  strong延伸阅读/strong/pp  相比单光子激发,双光子激发具有良好的光学断层、更深的生物组织穿透等优势,其横向分辨率达到0.65μm。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的成像质量可与商品化大型台式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相媲美,远优于目前领域内主导的、美国脑科学计划核心团队所研发的微型化宽场显微镜。采用双轴对称高速微机电系统转镜扫描技术,成像帧频已达40Hz(256*256像素),同时具备多区域随机扫描和每秒1万线的线扫描能力。此外,采用自主设计可传导920nm飞秒激光的光子晶体光纤,该系统首次实现了微型双光子显微镜对脑科学领域最广泛应用的指示神经元活动的荧光探针(如GCaMP6)的有效利用。同时采用柔性光纤束进行荧光信号的接收,解决了动物的活动和行为由于荧光传输光缆拖拽而受到干扰的难题。未来,与光遗传学技术的结合,可望在结构与功能成像的同时,精准地操控神经元和神经回路的活动。/pp  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改变了在自由活动动物中观察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方式,可用于在动物觅食、哺乳、跳台、打斗、嬉戏、睡眠等自然行为条件下,或者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长时程观察神经突触、神经元、神经网络、远程连接的脑区等多尺度、多层次动态变化。/pp  该成果在2016年底美国神经科学年会、2017年5月冷泉港亚洲脑科学专题会议上报告后,得到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内外神经科学家的高度赞誉。/p
  • 双碳目标提出三年:绿色低碳转型方向不会改变
    3月13日,全国两会正式闭幕。两会期间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词汇成为舆论热议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要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作为一种全新业态和发展模式,数字经济通过与其他经济部门的深度融合,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与促进居民低碳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如此,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丰富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选择与途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2年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但总体看,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方向不会改变。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从国内情况看,虽然我国统筹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压力不断加大,但“双碳”工作仍在稳步推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表示,去年一年,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先后出台能源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政策文件40余项,这使“双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此后,国务院又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顶层设计。目前“双碳”目标的“1+N”体系主要包括在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实施碳达峰方案,以及在科技支撑、能源保障、碳汇能力、财政金融价格政策、督察考核等方面予以保障。伴随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生态领域建设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多的领域之一。根据双碳目标的安排,到2025年,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其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而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将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也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标要求,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记者了解到,按照上述目标,目前各地区、各行业结合实际情况正细化双碳行动方案。在《报告》发布暨“碳达峰碳中和”研讨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一鸣表示,当前要落实碳达峰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减碳力度,要加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投入,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创新体制。《报告》指出,未来我国“双碳”支持政策体系将更加完善,伴随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碳达峰路径进一步差异化、明细化,该项工作推进也将更加务实。《报告》认为,下一步,我国需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实现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同时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有序发展新兴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全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并健全“双碳”制度和政策体系,差异化推进国际合作,为实现“双碳”目标构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 北京检验检疫局高分辨质谱“双谱库”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近日,记者在北京检验检疫局“高分辨质谱在检验检疫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专题研讨会上获悉,该局在高分辨质谱“‘双谱库’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和“兽药残留快速筛查前处理方法研究”均取得重大进展,已建立了13000种有毒有害化合物筛查谱库和106种重点监测化合物的HCD高能质谱裂解谱库,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目前,两个谱库主要用于食品中有毒有害化合物的筛查与确证工作 针对食品中未知污染物的鉴定,建立了涵盖80万种化合物的数据库,可用于未知化合物的鉴定工作 同时,北京检验检疫局博士后工作站还建立了动物源食品中多残留检测的通用型前处理技术,为有毒有害化合物的筛查与确证提供了技术支持。  据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刘鑫、严华介绍,现阶段该局高分辨质谱已经从前期的谱库建立和前处理方法摸索转入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阶段。“双谱库”技术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已经从“一滴香”中检出了增塑剂,从市售猪肉中检出了抗生素,从蜂蜡中检出了润滑剂成分 使用未知物筛查谱库鉴定了干扰猪肉中强力霉素和西马特罗检测的假阳性成分,并为多个阳性样品提供了高分辨质谱确证。  会上,北京检验检疫局王大路副局长对项目研究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杨金良总顾问指出,高分辨质谱在检验检疫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意义重大,不仅是提升北京口岸对食品中未知物质筛查的检测能力,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将有利于政府在决策中掌握主动权,扭转食品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提升政府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有效的认知能力,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既是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食品安全、人民健康的保证。
  • 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研制十年路
    今年2月上旬,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使用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验证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 在南京脑观象台投入使用的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成像系统。  “第三次双光子显微镜测试顺利结束!”  “无比完美!”  “这一次的曲线如此丝滑!”  ……  4月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程和平的微信对话框,被同事们发来的这些评论不断刷新。而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内,掌声此起彼伏。让大家欢欣鼓舞的,是中国空间站再次传来的好消息。  当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使用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进行成像测试。他们用探头轻轻掠过脸部和前臂,一旁的电子屏幕上立即显示出皮肤结构及细胞的三维分布影像。  这不是显微镜第一次在轨成像测试。今年2月上旬,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使用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验证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  “如果能从这些图像中发现空间环境中人体变化规律,就更好了!”程和平捧着手机与记者分享这些科学图像时说。  只有了解程和平团队十年来经历的艰难曲折,才能体会这些图像的来之不易。2013年,程和平带领团队开启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研究时,“全世界都不看好”。  历经10年,该团队完成了从科研仪器技术创新,到技术产品化,再到技术服务平台化的跃迁。他们将中国带到全球大脑成像研究的前沿,让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在中国的高校院所、企业得到推广应用,为脑科学研究搭建起重要实验平台、提供了海量数据支持。  程和平希望,用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拓展人类对脑宇宙的认知疆域,为探索脑机接口原理、深化对大脑疾病机制的了解、推进药物研发开辟一片新天地。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使用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视频截图)  一束光的启迪  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记忆是如何存储和恢复的……在世界各国的脑科学计划中,这些问题吸引着全球科学家们不断上下求索。  在2021年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发布的125个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中,有22个问题与脑科学相关。  双光子显微镜的出现,仿佛是照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束光。  1992年,程和平用世界上第二台双光子显微镜,首次实现了心肌线粒体成像。  “双光子显微镜,是用两个光子同时激发同一个荧光分子的光学成像技术。它具有天然的光学断层扫描效果,能看到的组织深度更深,成像的清晰度更高,像一个高性能的X光机。”程和平说,与单光子显微镜相比,双光子显微镜看得准、看得深、光损伤小。但传统的台式双光子显微镜非常笨重,足有房间那么大,所以只能观察头部固定的动物或者动物的脑切片。  研究一款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观察自由行走的小动物脑袋中的一颗颗神经元的动态变化,成为程和平藏在心底的一个梦想。  一个梦想的点燃,有时只需一个使命的召唤。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程和平带队申请了“超高时空分辨微型化双光子在体显微成像系统”项目。  那一年,美国启动“创新性神经技术推动的脑计划”,欧盟启动了旨在建立大型脑科学研究数据库和脑功能计算机模拟平台的“人脑计划”。  而此前,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已把“脑科学与认知”列入基础研究8个科学前沿问题之一。  “中国科学家只有用自己研发的观测仪器,做出原创性的脑科学成果,国际科学界才会认可。我们希望研制一款成像仪,率先让中国科学家用起来。用国外的仪器做研究,都是在别人建设的四梁八柱上做文章。”程和平用使命必达的决心来筹备项目的启动。  一场跨越山海的探索  想实现双光子显微镜在自由活动的动物体上的高清成像,必须为它“瘦身”。  然而,极大的技术难度,让团队一度面临质疑。程和平向科技日报记者坦言,7200万元的投入“相当于一吨百元大钞”,究竟能不能收获一个看得见的未来,大家当时心里很忐忑。“那时世界多国尝试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的研制,但都没有实质性突破,尝试十几次都无疾而终。”他说。  程和平所言非虚。2008年,瑞士有课题组公布了他们的微型双光子系统,仅重0.9克,并实现了大鼠在体钙成像信号。但其空间分辨率极低,也未实现真正的自由运动下的成像。  2009年,德国有课题组展示了它们的微型双光子系统,其理论分辨率接近大型的双光子显微镜。但其探头较重,扫描速度很慢。  程和平身后,有一支不同寻常的团队,团队中有人研究超快激光器,有人专攻高速电路,有人擅长图像处理,有人能做大数据分析……然而,研究起步阶段,团队中无人具备研制系统性科研设备的经验,技术路线也不确定。  “怎么办?只有一点点地认真做。”程和平给团队立下军令状。  在项目开始的前两年,大家争分夺秒地汲取多学科的营养。在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300平方米的大仪器联合实验室里,来自机械、光学、生物、电路等研究领域的师生汇聚在一起,交流切磋。每周六上午的集体学习,大家分享一周行业动态,介绍各自研究进展。同时,大量的国内外顶尖专家被邀请来作报告。  引进来的同时,团队也频频走出去。仅2014年,他们就涉足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西班牙。每去一个地方,大家都会在当天晚上写好总结,发给团队共同学习。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对航天员皮肤表层成像。  一场持续十年的攻关  2017年,团队终于迎来了振奋人心的进展。  在如今北京大学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备研发平台内,一个只有拇指大小、重约2.2克的显微镜探头,被珍藏在实验室深处——这是团队于2017年成功研制的第一台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的核心部件。  这台显微镜可以实现高时空分辨微型化成像,能实时记录数十个神经元、上千个神经突触动态信号。这些突破性的进展,使其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4年后,该团队推出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的2.0版本,其成像视野扩大到初代显微镜的7.8倍,同时具备三维成像能力,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运动行为中大脑三维区域内上千个神经元清晰稳定的动态功能图像。  今年2月,团队又发布了他们研制的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该显微镜能直接透过大脑皮层和胼胝体,首次实现对自由行为中小鼠的大脑全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功能成像,神经元钙信号最大成像深度可达1.2毫米,血管成像深度可达1.4毫米。  致广大而尽精微。10年,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完成了从高清成像,向更广、更深成像的科研布局。然而,这在研制一款“大国重器”的探索之旅中,也许仅仅是开始。  2016年,当第一代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的研究即将“破土”时,一个声音再次在程和平脑海里回响,“如果投入‘一吨百元大钞’,只是交付3台显微镜,性价比太低了。应该先让中国科研院所、企业的实验室用起来,做出领先国际的研究,再向国际市场推广。”  让程和平下定决心办公司的,还有3年来培养起来的一支团队。“国家投入这么大,让我们长了一身本事,项目结题后如果团队散了就太可惜了。”程和平说。  办公司让研究成果产品化,成为程和平团队的共识。2016年,程和平团队创立了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维景)。  一个新时代开启了。  一场自立自强的产业突围  当科学技术的光芒照进产业,不仅砥砺技术创新的成色,也可以点亮一片“暗夜”。要将高端精密科研仪器产品化,元器件的可靠性、稳定性必须过硬。  微型物镜,是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的关键核心零部件。团队核心成员、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吴润龙记得,最初做原理样机时,团队从国外一家公司进口微型物镜。  但当团队进入显微镜产品化阶段后,对方的发展战略也发生变化。“对方要求我们购买他们合作伙伴的单光子显微镜系统,物镜不再单独售卖,而这个系统的价格要100多万元。代价太大,我们不能被‘卡脖子’。”吴润龙说,自此,团队开始自行设计高数值孔径的微型物镜,并联合国内企业加工,在超维景进行装配和测试。  自胜者强。2018年,赵春竹到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为助力物镜的自主研发按下了快进键。  “经过三代技术攻关,我们已经掌握了高端物镜的设计技术。但在自主设计、加工的基础上,还要形成高精度自主装配的流程和方法。微型物镜由多个镜片叠加而成,每片直径约3毫米,最初我们将所有的镜片一起装配完后,统一调试,但发现精度相差太大。后来,我们优化了装调工艺,每安装一片镜片,都用仪器检测光轴偏移量、焦距等参数。由于物镜直径太小,一开始,调整几微米的误差,都要耗时一两天。”赵春竹回忆,最艰难的时候,大家几乎绝望。但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大家几微米几微米地死磕,想办法迭代技术,最终攻克了高端微型物镜装配技术。  光纤是显微镜微型化的另一个瓶颈。团队成员、北大电子学院副教授王爱民设计了一款蜂窝状的空芯光子带隙光纤,让激光通过光纤传输到微型化探头的过程中,脉冲不发生畸变、能量几乎不损耗,以有效激发小动物体内的荧光分子。  但让王爱民措手不及的是,设计方案有了,国内却没有厂家能生产这种光纤。“我们最初找了一家外国公司订制。但一年后,这家公司提出翻番的价格,每米光纤的价格接近万元,仅光纤的成本就增加了几百万元。”他回忆说,团队被“逼上梁山”,转而联袂上海光机所的一位青年学者一起摸索加工工艺,进行国产化。  在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陈良怡看来,科研仪器国产化过程中的突围,也将带动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  “我们的论文发表后,很多技术被公开了,但很多人做重复实验时无法再现,是因为加工中有很多细节问题难以解决,这些细节在学术论文中也难以呈现。”陈良怡说,如果想将这款显微镜尽快用起来,就要将科研成果产品化,带动产业的发展。而产品化的过程,也促使他们思考,如何用成像技术推动神经科学、脑科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  目前,超维景研制的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已服务了150余家国内实验室,年平均销售额达5000万元。今年,公司还将拓展国际市场。  一项世界首创的应用  10年前项目启动时,程和平抱着“从幼儿园开始读一个博士学位”的心态,研制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  时光浩荡向前,多年的厉兵秣马是否能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团队将答卷写进宇宙苍穹。  2019年,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大力支持下,程和平团队、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英贤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丽爽团队联合相关企业及院所,组建了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项目团队,由程和平担任总负责人。  “中国要发展载人航天、要研究生命科学,太空是一个难得的实验室。在失重环境下,人体细胞是如何完成新陈代谢的,大脑的神经元又将发生什么变化,都是很好的研究课题。双光子显微镜成像深度深,可以帮助我们逐层扫描、分析航天员的细胞结构和代谢成分信息。”程和平说。  2022年9月,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研制成功。当年11月12日,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搭乘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运抵中国空间站,成为世界首台进入太空的双光子显微镜。  今年2月上旬的一天,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终于开机。坐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看到航天员操作画面传回,程和平松了一口气:“终于成功了。”  消息传来,整个团队沸腾了。“这辈子能做这么一件事情,值了!”王爱民至今回忆起来仍激动不已。  鲜为人知的是,为了达到航天应用的标准,显微镜经历了一次次蜕变。  精密的显微镜,要能承受飞船发射时的剧烈振动,这要求它足够抗振。“最初,激光器的核心部件被振得粉碎。”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王俊杰记得,为了让显微镜“强健筋骨”,他们将激光器的核心部件设计为固态结构,以增强激光器的机械强度,同时在激光器外部增加了减震装置,相当于给其上了一层保险。  超维景的团队也参与进来。超维景超快激光事业部经理陈燕川介绍,他们将激光器核心部件置于-40℃至80℃的温度下循环试验,使部件在短期内反复承受极端高低温变化应力以及极端温度交替突变的影响,以排查隐患。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团队还制作多组关键部件样品,进行加量级、破坏性的振动冲击试验,保证显微镜能满足航天发射环境各种极端条件的挑战。  最终,团队实现了多项突破:首次在轨验证实验实现了世界上首次双光子显微镜在轨正常运行,国内首次实现飞秒激光器在轨正常运行,国际上首次在轨、在体观测航天员细胞结构和代谢成分信息。  一个梦想的启航  从突破理论研究瓶颈,到试水产业蓝海,再到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程和平团队将科技创新的底色写在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应用的跃迁中。如今,一个更宏大的构想正在渐次舒展。  在南京江北新区,成立近4年的北大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以下简称转化院),已搭建起高端脑成像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南京脑观象台”。后者可以提供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超灵敏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及高速三维扫描荧光成像系统等设备,帮助科研团队获得从大脑突触、神经元集群、神经环路,再到全脑水平的全景式脑功能成像。  科研团队的身后,还有一群人与他们并肩作战。  几乎每天,实验员陈雪莉都要为小鼠注入观测所需的荧光蛋白,对小鼠进行行为训练。  当她为小鼠戴上显微镜探头后,一旁的屏幕上会立即呈现出小鼠大脑的钙活动影像。  “脑观象台有一支技术团队。对于遴选通过的研究项目,技术团队会与科研团队一起制订实验计划,为学者们制备、训练小鼠,采集小鼠的脑活动成像数据,再将小鼠的行为学数据和脑活动数据匹配,供科研人员分析小鼠在表现出某种行为时,大脑发生了什么变化。”转化院副院长赵婷解释,脑观象台希望将学者们从繁琐高难的实验技术细节中解放出来,加速从理论设想到实验发现的进程。  凭借南京脑观象台成像技术的支持,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收获惊喜、成果迭出:小鼠有喜新厌旧的行为,而孤独症小鼠却存在这一行为缺陷;清醒状态下小鼠癫痫发作时,神经元异常放电……  赵婷介绍,如今,脑观象台已经服务了100多家单位的180余个课题组,开机时间累计超过2万小时。脑观象台与江北新区联合发起的两期“探索计划”,也已累计支持48项课题研究。  十年春华秋实。一颗在未名湖畔种下的种子,如今正在千里之外的扬子江畔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荫泽全国的脑科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40多年前,少年程和平曾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下带有科幻色彩的理想——“做一款思维记录器”。  跨越万水千山,如今,理想照进现实,中国脑科学研究风华正茂。
  • 大连化物所提出光催化烯烃的卤代/吡啶双官能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陈庆安团队在光催化烯烃的卤代/吡啶双官能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出通过调控氧化淬灭活化模式和自由基极性交叉途径,实现光催化非活化烯烃的卤代/吡啶双官能化反应新策略。该策略作为对传统Heck型反应的补充,通过自由基反应过程避免了中间体β-H消除带来的底物限制,高效地将卤代基和吡啶基团区域选择性地加成到烯烃双键。  由简单底物快速构建复杂分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烯烃的催化官能化反应由于底物成本低且来源广泛而备受关注。虽然经典的Heck反应和还原型Heck反应提供了烯烃的芳基化和氢芳基化的有效途径,但这些方法均涉及了卤原子的消除,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废弃物。此外,碳卤键的选择性构建十分重要,它是多种官能团转化的重要反应位点。因此,在不牺牲卤原子的情况下,实现烯烃双键同时构建新的C-C和C-X键具有重要意义。  陈庆安团队长期致力于发展不同催化体系,以实现烯烃选择性催化转化与合成。在前期相关研究(Angew. Chem. Int. Ed.,2019;Angew. Chem. Int. Ed.,2020;Angew. Chem. Int. Ed.,2021;Angew. Chem. Int. Ed.,2021;Angew. Chem. Int. Ed.,2021)基础上,该团队最近利用卤代吡啶和非活化烯烃作为简单的反应底物,采用光催反应策略来实现非活化烯烃的卤代/吡啶双官能化。科研人员通过添加三氟乙酸,促进卤代吡啶底物发生质子化,使铱光催化剂更易于发生氧化淬灭,激发质子化的卤代吡啶产生亲电性吡啶自由基,进一步与富电子的非活化烯烃发生加成;氧化态的铱光催化剂可将生成的烷基自由基中间体氧化为碳正离子,进一步捕获体系中的卤负离子,实现C-C键和C-X键(X=Cl,Br,I)的选择性构建。此外,科研人员还进行了Stern-Volmer荧光淬灭、循环伏安法、量子产率测定等机理探究实验和动力学研究,解释了反应途径调控的机制和反应机理。为进一步验证该反应的实用性,科研人员开展了一系列转化实验:利用烯烃的卤代吡啶双官能化产物的碳卤键,可发生进一步的消除反应,以及与亚磺酸盐、硫氰酸盐、苯硫酚和叠氮钠的取代反应得到相应的转化产物。  相关研究成果以Photo-Induced Catalytic Halopyridylation of Alkenes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 AAV衣壳滴度自动化标准化分析方案
    重组AAV载体(rAAV)已经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基因治疗病毒载体之一,由于载体本身结构和生产工艺复杂性,没有合适标准品作为对照,在研发阶段、临床前动物和临床病人阶段,准确标准化定量不同研究人员和实验室病毒载体剂量一直是主要问题。Tony Hitchcock等(BioProcess International, 2017)说明了由于AAV载体异质性,导致能感染目的细胞并转导表达目的蛋白的病毒量很少,下图说明只有小比例细胞可完成有临床价值的目的蛋白表达。 临床前和临床研究重要前提是病毒含量准确检测,作为AAV基因治疗开发中的关键质量属性,准确检测病毒含量需要从不同维度和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来评估。病毒生物功能学检测主要是通过感染培养的细胞,重组基因组在细胞内复制或转导的目的异源基因表达,这两种类型检测分别为感染性或病毒转导滴度。相反,物理方法不依赖于病毒的生物学功能,病毒DNA通过衣壳消化酶处理后提取,常规的检测技术是qRCR和数字PCR,称为基因组滴度检测;对于病毒衣壳滴度检测采用ELISA方法、HPLC、SEC-MALS和NTA等技术;为了评估病毒感染的效价,必须要检测感染滴度。 D Grimm 1999说明AAV2衣壳蛋白可能引发宿主体液免疫原性反应,迫切需要检测AAV制剂中总AAV衣壳的准确数量。目前检测病毒衣壳滴度最普遍采用传统孔板ELISA实验,特别是PROGEN公司开发ELISA检测试剂盒。但是这些ELISA方法动态范围窄、手动操作步骤多、耗时长和不易标准化,行业都在开发更快速、重复性更好和通量更高的检测方案,自动化检测方案为病毒衣壳检测领域铺平了道路。 Bio-Techne公司旗下ProteinSimple为了加速AAV衣壳滴度分析,利用PROGEN公司经过严格验证金标准抗体,结合全自动微流控ELISA技术平台Ella,成功开发了AAV自动化快速检测试剂盒。目前广泛使用的血清型是AAV2,可靶向眼、肾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Ella AAV2检测方案可检测AAV2病毒生产过程中衣壳完整的AAV2滴度,将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Ella微流控技术结合,实现了AAV2病毒衣壳滴度的自动化快速可重复检测。1Ella自动化操作流程对比手动ELISA,可减少80%手动操作时间和人员投入(15min VS 80min)2Ella ELISA实验具有更宽动态检测范围,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工艺阶段的样本浓度测试要求3自动化实验检测具有更高数据精密度,适合不同实验室和不同时间点实验数据对比研究对比PROGEN传统手动ELISA,Ella自动化方案总结 以上技术对比可说明,与传统ELISA方法比,在操作复杂、费时和重复性差等方面Ella都有明显提升,其检测方案具有更高自动化程度,具有更宽检测范围,可更快速获得实验结果。特别适合AAV病毒载体工艺优化和CMC生产过程中衣壳滴度检测,而且Ella软件符合21 CFR Part 11,安全性高,符合GMP要求。 除AAV2自动化快速检测方案外,Ella已经成功开发HEK293 HCP自动化检测方案,致力于实现AAV基因治疗产品的工艺和质控测试自动化。扫码获取AAV衣壳滴度自动化标准化分析方案ProteinSimple,Meet Ella | ProteinSimple 全自动微流控免疫分析仪 全自动 高灵敏 高精度 快速视频号
  • 广州优瓦联合联邦快递迎战“双11”
    还有不到20天就要到一年一度的"双11"网购狂欢节了,作为网购促销力度最强的一天,各家电商平台已开始推出"双11"促销预售。根据国家邮政局预测,今年"双11"活动累计形成快件总规模超过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成,最高日处理量将达到9000万件,比去年增长38.5%。为了应对"双11"成交量大、快递速度慢的节奏,广州优瓦仪器有限公司将会在11月10日启动联邦快递服务,全程保障各位新老客户标准品的物流安全!   "双11"期间,快递量骤增,运能就成为快递能否及时送达的关键,也是卖家和买家最关心的问题。广州优瓦仪器有限公司为了让客户更好更快的收到优瓦标准品/对照品,在"双11"网购狂欢节期间全面推出联邦快递发货应战,针对广东省外的所有城市,均采用直达航班的联邦快递运邮,对广州优瓦所有客户提供高端的增值服务,开辟特殊的物流运力,全程确保客户标准品/对照品的物流安全。
  • 瞄准科技前沿!复旦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名单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教研函〔2022〕1号),复旦大学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入选。2019年12月,复旦大学宣布“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将于2020年试点建设,并启动博士研究生招生。据介绍,“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内容将紧扣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任务,致力于解决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和工艺技术,以及集成电路封测各个环节的核心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202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20〕30号),集成电路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作出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决定,就是要构建支撑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大力度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率先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夯实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应用学科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同时,深化科教融合,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力量开展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联合科研,加强重大科研平台协同对接,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约54.1万人,同比增长5.7%。从产业链各环节看,2020年设计业、制造业和封装测试业的从业人员规模分别为19.96万人、18.12万人和16.02万人。预计到2023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人左右。有关专家表示,集成电路学科入选“双一流”,将使该学科的建设发展得到更多支持。创道投资咨询总经理步日欣向记者指出,集成电路的人才培养还体现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下设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专业,在产业中统称为电子工程。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中,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也被列入名单。“入选双一流对于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避免了学科发展的同质化,可以获得国家和高校层面的重点扶持,可以更好地提升相关领域的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步日欣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 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教高厅函〔2019〕18号/p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pp  为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系列文件要求,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经研究,教育部决定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pp  strong一、主要任务/strong/pp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span/pp  strong二、建设原则/strong/pp  面向各类高校。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pp  面向全部专业。覆盖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分年度开展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pp  突出示范领跑。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pp  分“赛道”建设。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地方高校名额分列,向地方高校倾斜 鼓励支持高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一流本科专业。/pp  “两步走”实施。报送的专业第一步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育部组织开展专业认证,通过后再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pp strong 三、建设方式/strong/pp  1.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分三年完成。每年3月启动,经高校网上报送、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提交汇总材料、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推荐意见等,确定建设点名单,当年10月公布结果。/pp  2.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按照建设总量不超过本行政区域内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20%,分三年统筹规划,报教育部备案后与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同步组织实施。每年9月底前,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报教育部,当年10月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一并公布。/pp  3.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如同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按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布。空出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额可延至下一年度使用。/pp  4.根据2019、2020年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情况,2021年将对各专业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数量和建设进度进行统筹。/pp  strong四、报送条件/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一)报送高校需具备的条件/span/pp  1.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pp  2.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紧扣国家发展需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着力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专业,改造提升传统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pp  3.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积极集聚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推进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pp  4.努力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建立健全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并持续有效实施,将对质量的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二)报送专业需具备的条件/span/pp  1.专业定位明确。服务面向清晰,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pp  2.专业管理规范。切实落实本科专业国家标准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近三年未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pp  3.改革成效突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方法手段不断创新,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引领带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pp  4.师资力量雄厚。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水平高。/pp  5.培养质量一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毕业生行业认可度高、社会整体评价好。/pp  strong五、报送办法/strong/pp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报送。教育部直属高校直接报教育部,其他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教育部 地方高校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报教育部。各地各高校报送专业点数(比例)分年度下达。/pp  strong六、组织保障/strong/pp  (一)构建三级实施体系。教育部等14个“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负责部委(单位)统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组织实施工作,指导各地、各高校落实有关文件要求,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推动构建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实施体系。/pp  (二)完善经费保障。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应当统筹利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等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和其他各类资源,各地应当统筹地方财政高等教育资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pp  (三)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计划实施过程跟踪,针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对于建设质量不达标、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专业建设点予以撤销。/pp  strong七、关于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报送工作/strong/pp  1.报送数量。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2019年度报送的专业点数不超过本校本科专业布点数25%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2019年度报送专业点数量不超过本地所属地方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15%。/pp  2.在线登录账号和密码。高校使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登录账号及密码。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央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须明确工作联系人,于2019年4月15日前将姓名、单位、座机、手机、电子邮件、传真号码报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文科处,获取报送系统登录账号及密码。/pp  3.在线报送时间和网址。在线报送时间为2019年4月20日—6月30日,请登录“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报送系统”(网址:http://udb.heec.edu.cn),按照系统提示填报。/pp  4.在线审核和提交。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央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须在2019年6月30日前,登录报送系统,严格按照限额,完成所属高校报送信息的在线审核和提交工作。/pp  5.纸质材料报送。高校在线报送完成后,请导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汇总表》,加盖本校公章。教育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材料直接报教育部 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材料加盖主管部门公章后报教育部 地方高校材料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盖公章后统一报送教育部。请于2019年7月1日前(以邮戳时间为准),将材料寄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文科处,邮编:100816。/pp  联系人及电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朱蓓蓓、徐健,010-66097823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郭栋、南方,010-82213390、82213395。/pp  附件:/pp style="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4/attachment/c0aa342c-383c-4150-8849-8fc2e3726d5f.docx" title="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分专业类建设规划.docx"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分专业类建设规划.docx/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4/attachment/633b38d5-3557-45f5-9319-abeba1c0efc5.docx" title="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采集表.docx"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采集表.docx/a/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教育部办公厅/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9年4月2日/p
  • 业界:以数字技术精准化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近日,空天地一体化碳源碳汇综合监测管理治理平台“绿色大脑”在京发布,旨在以数字技术精准化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召开的数字双碳高峰论坛暨全国首创双碳城市“绿色大脑”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绿色大脑”集合了卫星遥感监测系统、飞艇遥感监测系统、无人机监测系统和地面综合能碳应用管理平台及相关数字化智能化治理系统,构建了城市上空“500公里(卫星)-20公里(飞艇)-100米(无人机)”城市外源空间大气温室气体和生态环境实时监测网络。同时,将城市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农业及居民等碳排放主体全面接入地面综合能碳应用管理平台,城市管理者即可全方位实现对各类碳排放主体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会上,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与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碳中和评价体系联合实验室”,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进行了职能拓展,现场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中国标准化协会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等12家新成员举行实验室联合共建签约仪式,联合实验室将在双碳园区、双碳城市的标准化建设、工业碳排放指数及碳监测、碳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 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碳中和评价体系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碳中和分会执行会长常青介绍,“绿色大脑”所构建的覆盖各领域的“空天地一体化”碳源碳汇综合监测管理治理平台,可以实现碳排放及碳汇的核算、核查、核证、生态环境评估及修复核查,提供碳双控管理、能源分项计量、碳排放测算、碳减排测算、能耗预测、能效评估、优化控制、相关治理、故障预警等专业服务,有效解决碳排放数据的精准监测、管理、治理问题,为各地开展双碳领域的政策制订、实施、监督、考核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为碳源碳汇交易主体摸清自身碳源底数、积极参与碳汇交易提供可信的数据来源,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事业发展。 “精准监测和管理碳排放数据的‘绿色大脑’,将进一步助推碳交易市场发展,从而以金融杠杆的力量服务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常青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刘先林表示,“绿色大脑”体现出了创新性,是以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生动体现。他认为,卫星遥感技术领衔的空天地一体化平台服务于国家“双碳”战略,具有很多鲜明的优点,是大势所趋。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谈到,空天地一体化“绿色大脑”平台的成功研发将对建设绿色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在数字经济时代,绿色化、数字化、普及化是时代的关键词,‘绿色大脑’平台的设计初衷,就是以多层次、全覆盖、精准化的方式,大力推动能源使用的绿色化、能源管理的数字化、双碳服务的普及化,这将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发挥助推作用。”徐锭明说。
  • 新品速递|Z-Theta双轴控制运动系统全新上市
    Haydonkerk Pittman最新推出了一款高效、精确、紧凑的双轴控制运动系统“Z-Theta”,该系统可以在超小空间中同时实现直线+旋转双轴运动,产品设计充分考虑了系统的集成性,与传统设计(需要多个供应商和复杂组装配件)不同,Z-Theta 是一个模块化设计的系统, 客户可以直接使用,给OEM 厂家的集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Z-Theta双轴控制运动系统将ScrewRail花键轴、 螺杆和导轨集成在了一个细长的同轴管中,结合独特且紧凑的Haydonkerk双运动电机系统,实现了直线+旋转双轴运动。与其他方案相比,该系统减少了50%~80% 空间,更加紧凑,并且性价比更高,也更可靠。Z-Theta双轴控制运动系统 的优点:• 空间紧凑,尺寸小• 易于设备系统中集成• 模块集成化设计减少了采购成本和时间• 对于特殊应用可优化配置性能• 可兼容大部分驱动器和控制器Z-Theta双轴控制运动系统具有性能优越,使用寿命长且运行平稳、静音等优点,使得其在医疗仪器,实验室设备,机械自动化、半导体和轻工业自动化等应用中具有绝对优势。该系统支持客户个性化定制,包含多种螺杆导程、自由式或消间隙螺母、步进电机、多种分辨率的光学编码器等多种配置可选。Haydonkerk Pittman产品研发经理Join Keith Knight表示:“Z-theta 是一款高速、精确、尺寸紧凑、高性价比的双轴运动控制系统,Z-theta 双轴控制运动系统开发设计时特别考虑了实验室的自动化设备,适用于例如自动取样器、分析仪器、DNA测序仪等需要精密且高速运动的应用场景。随着实验室设备中的化学提取和分析工艺的进步,样品和流体部分的运动控制正在成为设备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设备体积越来越小是实验室设备发展的趋势。”Haydon Kerk Pittman在动控制应用和行业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对运动控制组件的专业了解,可以成为您下一个运动控制项目的合作伙伴。关于Haydonkerk PittmanHaydon Kerk Pittman是由精密运动控制领域3个品牌的组合,分别是Haydon、Kerk和Pittman。作为阿美特克精密运动控制(AMS)部门成员,Haydon Kerk Pittman (HKP)供应各种精密直线和旋转运动产品,被公认为是精密梯形丝杠和消隙螺母组件、直线步进电机、直线导轨和导向系统、有刷和无刷电机以及完全定制系统的领先制造商。HKP在全球范围内为实验室自动化、医疗仪器、半导体制造、运输、楼宇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等苛刻市场提供高性能的解决方案和产品。阿美特克是电子仪器和机电设备的全球领导者,年销售额约为50亿美金。为材料分析、超精密测量、过程分析、测试测量与通讯、电力系统与仪器、仪表与专用控制、精密运动控制、电子元器件与封装、特种金属产品等领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全球共有18,000多名员工,150多家工厂,在美国及其它30多个国家设立了100多个销售及服务中心。
  • 迪马迅速推出乳品中“双氰胺”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近日在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样本检测中发现了二聚氰胺(双氰胺)残留。目前国际标准未对食品中的双氰胺限量,但高剂量的双氰胺对人体是有毒的,含有双氰胺的奶类产品可能会对婴幼儿产生副作用,婴幼儿器官的构造、发育和机能都不完善,对食品十分敏感,容易导致堵塞肾脏等情况发生。 针对此次食品安全事件,迪马科技应用实验室快速做出反应,根据目标物双氰胺的结构特征,采用独特的ProElut DCD双氰胺专用固相萃取小柱,很好保留目标物双氰胺,去除干扰物,达到净化目的,回收率在80%以上。 详细检测方法如下:乳品中双氰胺的检测 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牛奶、奶粉等乳制品中双氰胺的检测。2 样品准备(1) 奶粉:称取1 g样品于离心管中,向离心管中加入2 mL水,混匀; 牛奶:称取2 g样品于离心管中;(2) 向离心管中加入1mL乙酸铅(200 g/L)、2 g NaCl、10 mL乙腈,涡旋混合2 min,6000 rpm下离心5 min;(3) 收集上清液,残渣依次用10 mL、10 mL乙腈按照步骤(2)提取两次。(4) 合并三次上清液,混匀,取15 mL(相当于0.5 g奶粉或者1 g牛奶)待净化。3 SPE柱净化&mdash &mdash ProElut DCD(Cat.#: 65359) (1)活 化:10 mL乙腈;(2)上 样:将待净化液加入小柱,弃去流出液;(3)淋 洗:向柱中加入10 mL乙腈,弃去流出液;(4)洗 脱:向柱中加入30 mL5%氨水-乙腈溶液,收集流出液;(5)重新溶解:将洗脱液35 ℃下减压蒸至近干,用流动相定容至1 mL,上机分析。4 分析条件色谱柱:Inspire Hilic,250 mm× 4.6 mm,5 &mu m(Cat# 81406)流 速:1.0 mL/min检测器:218 nm柱 温:30 ℃进样量:20 &mu L流动相:A:0.01 mol/L乙酸铵(用乙酸调节pH至4.0)B:乙腈A : B=5 : 95 5添加回收结果目标化合物基质添加水平(mg/kg)回收率(%)双氰胺牛奶0.2580.88奶粉0.581.06 双氰胺标准溶液色谱图(0.25 mg/L)牛奶中双氰胺检测(添加水平0.25 mg/kg)的液相色谱图牛奶中双氰胺检测(空白)的液相色谱图奶粉中双氰胺检测(添加水平0.50 mg/kg)的液相色谱图奶粉中双氰胺检测(空白)的液相色谱图 乳品中双氰胺检测相关产品信息(大部分现货供应):货号名称规格样品前处理65359ProElut DCD双氰胺专用SPE小柱1 g/12 mL,20/pk24435812管防交叉污染真空SPE萃取装置12位4806考克(控制流量)15/pk99011真空/正压两用泵,无油1/pk37177ProMax针头式过滤器 Nylon13 mm,0.22 &mu m 100/pk37180ProMax针头式过滤器 Nylon13 mm,0.45 &mu m 100/pk色谱柱及保护柱81406Inspire HILIC色谱柱250 mm× 4.6 mm,5 &mu m标准品12-N-11681-5G双氰胺[461-58-5], Purity is 98%5 g56-41924-50MG双氰胺[461-58-5],pharmaceutical impurity standard, &ge 95.0% (HPLC)50 mgHPLC溶剂 缓冲盐 离子对试剂50101乙腈 HPLC级4 L50138乙酸铵HPLC级100 g50132乙酸 HPLC级50 mL通用色谱产品52401B瓶架/蓝色50 孔52401A瓶架/白色50孔5323样品瓶(棕色/螺纹)2 mL, 100/pk5325样品瓶盖/含垫(已经组装)100/pkH80465HPLC进样针25&mu L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