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自动焦距仪

仪器信息网自动焦距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自动焦距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自动焦距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自动焦距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自动焦距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自动焦距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自动焦距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自动焦距仪相关的论坛

  • 【讨论】焦距与景深

    笨笨的问题:是否焦距越长,景深就越好?有什么方法可以另焦距变大?因本公司需购买金相显微镜,看资料中有说到一些物镜可进行焦距的调节,不知道有这种功能的物镜是否图象的质量会更好?

  • 共焦距显微技术及其应用

    共焦距显微技术是一种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和3D重构的宝贵工具。共焦距显微技术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够从样片内部隔离和收集焦点平面,由此消除荧光样片中常见的模糊不清的“薄雾”。如何将该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中?请看本文的介绍。共焦距显微技术是一种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和3D重构的宝贵工具。共焦距显微技术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够从样片内部隔离和收集焦点平面,由此消除荧光样片中常见的模糊不清的“薄雾”。精美的细节通常被薄雾弄得模糊不清,无法用非共焦距、荧光显微技术检测到。在此应用中使用DLP技术使用户能够轻松改变观察条件,消除影响查看的不想要的振动。DLP技术的用途有两个:扫描和配置照明与检测针孔阵列。照明针孔通过以下方式创建:打“开”一个显微镜,而使周围的镜保持“关闭”状态。因此只有这一个微镜反射的光会透过光学系统。此微镜在物镜中的图像充当聚焦于物体的照明针孔。然后,在此针点碰到样片后“反射”的光会重新聚集到 DMD的同一微镜上。通常,当某个物体在荧光显微镜中成像时,产生的信号来自全厚度样本,该样本不允许大多数信号聚焦到查看器。共焦距显微技术通过位于平面像前面的共焦距“针孔”去除这种对焦不准的信息,此针孔充当空间滤波器,仅允许焦距对准部分的光成像。要使整个视野成像,可通过以覆盖整个视野的时变模式转换开关镜来配置马赛克。使用水平扫描并按每个垂直位置一个微镜几次来转换模式,就可扫描整个样片领域。然后在DMD执行扫描时使用CCD相机拍摄一个完整连续的图像。

  • 【求助】傅里叶透镜的尺寸与焦距的问题

    一般来说是不是焦距越大,尺寸越大呢? 对于后向汇聚的傅里叶变换来说对透镜的尺寸应该是要求不大,而仅是对焦距有要求吧,一般采用比较大的焦距是为了提高分辨率吧?另外有没有办法获得小尺寸的长焦距的傅里叶透镜呢?

  • 从电镜照片如何判断焦距,过焦,欠焦?

    从高分辨照片如何判断焦距,过焦,欠焦?有无机孔的话,可以根据Fresnel fringe判断,如果没有呢?感觉不好判断啊。做了FFT,背景环不明显。哪里有可以参考的书或文献,谢谢了!

  •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目镜及物镜焦距的长短区别

    显微镜的物镜组和目镜组都相当于凸透镜。先说物镜: 物镜的物(载玻片)处于物镜的1倍和2倍焦距之间,物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实像,处于物镜2倍焦距以外,但在目镜之前。由此可见,显微镜调整清晰后,通过观察物镜离载玻片的距离,就可以得出物镜的大致焦距。也就是说,物镜的焦距大致略小于载玻片到物镜组的组合中心的距离。而且越是放大倍数高的物镜,焦距越短,物镜离载玻片越近。再说目镜: 目镜的焦距较长。物镜所成的实像就是目镜的实物,这个实物位于目镜前1倍焦距以内靠近焦点的位置。目镜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因为此前物镜所成的像已经倒了,所以现在正立放大的像对于载物台上的真实物体而言就是倒的。 由于镜筒、物镜、目镜固定,所以我们调节镜筒的上下时,实际就是调节物镜所成的倒立放大实像在镜筒中的位置,当镜筒向载物台靠近时,倒立放大实像朝镜筒外移动(即远离物镜的方向),反之相反。当倒立放大的实像正落在目镜的观察点时,目镜才能成像清晰。

  • 【求助】请问单目显微镜1600X在大倍数上无法调到合适焦距的问题?

    我司有一台灵峰光学产的XSP-35-1600X的显微镜,现出现以下问题~1:用头发作为试样: 1).用目镜(10X,16X) 物镜(10X)可以轻松调到焦距,并且观看很清晰 2).如果把物镜更换为(40X)或者(100X)时无法调到焦距,并且连试样的轮廓的都看不到 3).使用维修替换法,首先把目镜换了,情况一样. 再把物镜也更换了,情况还是一样.2:疑问 1).为什么在100X-160X可以轻松调好焦距 2).加大倍数就无法调到可以观看试样的焦距呢?在此,还请各位显微镜的高手不吝赐教!

  • 你们用的马尔文擦拭镜片后调整完焦距后会自己再次变动吗?

    我们公司做石墨的,一直在用马尔文2000做粒度测试,因为原料不好,经常清洗镜片,每次清洗过后要调整焦距,但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偶尔听到样品池的里面会发出咔咔的声音,有时候遮光度就变化了,焦距也就跟着变化了,想向各位求助,你们遇到过吗?

  • 哪个答案对?光栅刻痕\面积\焦距,哪个更能反映单色器性能,色散率是否为综合指标?它与前三者关系如何?

    以上问题有三个答案,请问哪个对?答:答案1:色散率是光栅刻痕数、光栅面积和焦距的综合指标,光栅刻痕数越多,光栅面积越大,焦距越长,仪器的色散率越好。 (回答者:本网VIPbinfu) 答案2:仪器的色散率正比于光栅线数和谱仪焦距,反比于狭缝宽度,与光栅面积无关。光栅面积与光通量有关,光栅面积大则通光孔径大,光能量强。色散率和光通量都是单色器的重要指标。 (回答者:本网VIPzhujx) 答案3:我不同意回答2的答案. 参见binfu老师的答案,这才是科学的:在实际工作中用线色散率dl/dλ表示。对于平面光栅,线色散率为: d l /dλ= nf / d cosβ式中,f为会聚透镜的焦距。β为闪耀角。光栅的分辨率R等于光谱级次n与光栅刻痕总数N的乘积,即R= nN例如,对于一块宽度为50mm,刻痕数N为1200条/mm的光栅,在第一级光谱中(即n=1),它的分辨率为 R=nN=l×50 mm × l200/mm =60000可见,光栅的宽度越大,单位宽度的刻痕数越多,分辨率就越大。

  • 【原创】8 简单理解光谱仪焦距,线色散系数,分辨率,狭缝宽度,光谱带宽

    对于用户来讲,最有用的是光谱带宽,既代表分辨率,也说明光通量大小。线色散系数和狭缝宽度决定分辨率,也是光谱带宽;焦距和光栅刻线以及光谱仪设计模式决定线色散系数;光谱带宽和分辨率之间也有区别:因为分辨率是能够测试得到的最小的半高宽峰,于是,还要引入一个参数,就是最小扫描步进。要获得一个峰,至少需要5个点(有些说3个点,有些牵强),那么我们的分辨率还有一个限制项---3倍步进!从这个意义讲:光谱带宽不等于分辨率。

  • 技术“李鬼”搅局“论文崇拜”?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4/03/17/B1394611812_small.jpg人才评价是一件不大容易做好的事情。就以高校年年进行的职称评定为例,大家的非议就不少。当前,比较通用的办法是,欲申请职称者需要为评审委员会提供若干篇论文,或者若干部专著,还需回答评委们的提问。评审委员会则要通过同行专家投票来决定取舍。多少年来,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众所周知,这样的评审方法,在国内外已经备受诟病。评委们的困扰是:到底这些论文专著是如何发表的?能否真正代表申请者的业务水平?笔者就曾亲眼看过这样的广告:只要你把“论文”寄送或发送到某某杂志编辑部,再“奉上”人民币若干,即可保证将“贵论文”刊载出来。如此这般,还能够将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当作职称评定的“标准”吗?正当人们思考应该如何对付这种困难局面的时候,一则新的消息又使人们猛受刺激:国外已经冒出能够自动“撰写学术论文”的软件!也就是以“信息技术手法”冒充李逵的“李鬼”幽然现身。且看此等“李鬼”是怎样挥舞“板斧”的——据报道,几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三位研究生编写出了“论文自动生成软件SCIgen”。这个软件能够轻松地从固定词库中随机抽取若干专业术语,再以符合文法的方式“妙笔生花”,写出一篇又一篇的学术论文。因为学术论文中大量充斥着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用词和固定的句式,所以这种文章乍看上去相当符合规范。如果再配上漂亮的图表、详细的引用文献,往往能唬住不少人。2005年,由机器生成的论文就曾被第九届“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多学科国际会议”收录。真相传出,令会议主持者大跌眼镜,无地自容。紧接着,德国学生又用这个神器于2008年、2009年两度向在中国武汉举办的国际会议投稿,结果虚拟的教授被当成知名学者,还被热情相邀担当“会议主持人”!另据最新消息,目前SCIgen又有了升级版——Mathgen。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职称评定办法,过去可以实行的办法,今天不一定可行了。面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李鬼”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只能是积极应对,而不能这样长期无所作为。必须对原有人才评价方法实行改革,犹如今天已经不能总拿GDP来衡量干部优劣一样。我听到国外有的知名大学的做法是,先由业内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再让申请评定职称者回答“三轮提问”。第一轮是要求其回答本专业发展的几个趋势;第二轮是要求其提供几个能够反映其所谈趋势的鲜活案例;第三轮是要求其概括总结出本专业领域几条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显然,这是很难蒙混过关的。如果三关能过,则这个人就可以评上其该评定的职称了。显然,这是针对学术性职称而设计的方法。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技术性的或者管理性的职称申请,则应该另开途径。不过,从论文“利益搅局者”现身,到技术“李鬼”的幽然显现,世人应该有所思:是不是我们在人才评价方面已经暴露出令人担忧的弊端?那些看来在嘲弄我们的软件编制者,是不是在挑战现行的、不合理的人才评价方式?前些年就有教授归纳出,论文数篇数,课题数个数,在此基础上,论文看登载论文的期刊级别,课题看下达部门单位的来头,再看看课题经费给予的多少。这种评价方法,与创新成果何干?行文至此,一幅褪了色的20世纪20年代的画面在我脑海浮现:闻悉清华大学要开办国学研究所,梁启超郑重地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曹问:他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答:那就难了。梁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近百年前,靠着识才、荐才的梁启超和大胆用才的曹云祥,陈寅恪有幸进入清华国学所。若其生逢今日,不知尚有幸否?

  • TEM聚不了焦

    小白近期新学了JEM2100透射电镜,但是发现放大倍数上了10万倍之后聚焦困难,不管怎么调焦距拍出来的图都是模糊的。求大佬分享经验~

  • 【求助】关于放大倍数,工作距离,调焦的相互关系

    公司用的是JEOL的扫描电镜,因为是菜鸟,常常为得到清楚平滑的像而痛苦不已,有两个问题,望高手指点。1.关于放大倍数,工作距离,调焦的相互关系 首先是以上三个参数的准确定义; 放大倍数屏幕有显示,可以直接调的,但究竟改变了什么使放大倍数变化了?是焦距f吗? 工作距离究竟指什么?为什么调节Z轴,屏幕上的工作距离不变(屏幕上的工作距离好像是人为设定的) 调焦(Focus)究竟改变了什么?是物距,相距还是焦距?2.怎么才能快速得到平滑的像 看到别人的SEM的像都很清晰平滑,但我好像很难调好,我就知道加大SpotSize可以使图象平滑,有其他方法吗? 还有就是有的样品的像有的区域非常的亮,很难调清晰。别人说是样品不平,但据我所知,SEM的景深应该很大的;样品某些区域很亮,物理实质是什么?是电子聚集吗?是不是镀Pt就可以了?谢谢!!!

  • 自动聚焦时发现样品动了

    先我把样品调好了位置,在几百倍的时候自动聚焦,结果变模糊了,而且有时发现样品动了个位置,这是怎么会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