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红外检测

仪器信息网中红外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中红外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中红外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中红外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中红外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中红外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中红外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中红外检测相关的论坛

  • 近红外能检测辣椒中吸光度吗?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对近红外不太了解,最近接到个任务用近红外检测辣椒中色素含量,不知道近红外能不能检测,在此给大家解释下:辣椒中色素含量一般用色价来评价,也就是单位质量的辣椒提取的色素在460nm下的吸光度,这种色素比较复杂,是多种类胡萝卜素组成的,不知道哪家的近红外能够检测,咨询了几家公司,foss的近红外波长范围为400-2500nm,波通的950-1650nm,聚光的1100-1900nm,我想问问近红外可不可以直接用可见光扫描出色价来?是不是近红外都能够检测呢?

  • 红外热成像仪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成像仪在日常检测中时常使用到。同时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大力推进,传统的传统的变电设备检修和运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能够实时、有效、动态地评价设备健康状况成为确保设备安全、稳定 运行的前提, 红外成像仪是目前变电运行人员检测运行设备健康状况 的有力保证,可以有效的避免因设备发热而造成的非计划停电,为提 高供电可靠率做出了贡献策 针对当前变电设备红外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思考以及对红外测温未来发展的展望。 由于这种 技术无需对所测设备停电,即可准确发现安全隐患,所以更要充分利 用好、发挥好红外成像检测这一高科技手段,夯实变电设备“状态检 修”基础,确保运行的可控、在控、预控。 一 目前在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重设备,轻人员,培训工作不到位。 ( 1)重设备,轻人员,培训工作不到位 目前,红外成像设备已基本覆盖到重要的生产班组,极大提高了 生产一线的技术装备水平,然而,好的检测设备必须得到正确和规范 的应用,才可能发挥其最好的性能,不能只重视检测设备的配置,而 忽略了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目前对红外成像仪方面培训的主要方式还是以产品说明书为主,没有专业的培训教材和权威的培训师资, 虽然厂家的技术人员会不定期到各基层单位组织测温培训, 但由于运 行人员倒班的原因,造成了一线人员缺乏热像仪的操作技能培训,同 时,昂贵的机器也需要专业的使用和维护技巧,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在使用红外线成像器材时就不可避免要出现:保养不当、充电电池报 废、昂贵的红外线镜头被划损等等现象,既造成了经济损失,也影响 了测温工作的正常开展。 对策:(1)建立完善的红外成像检测制度,对红外检测工作的准备、 对策 风险预控、规范、安全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同时根据各站所 管辖的一、二次设备详细列表并建立测温表单,以表单的形式使测温 制度和规范落到实处;(2)加强红外热成像仪使用技术的培训,考 虑到运行人员工作的特殊性, 可以首先由相关厂家的技术人员对各个 部门的技术专责进行培训并考核, 然后由各个部门的专责负责对各个 集控站,变电站站长进行培训。 此文转自:深圳市杰创立仪器有限公司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font=宋体][font=宋体]由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其技术在食品营养成分、品质、微生物、真实性以及有害物质检测等众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见图[/font][font=Times New Roman]6-[/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6[/font][font=宋体]所示。[/font][align=center][img=,458,31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6/202406261013492017_4580_4070220_3.png!w690x493.jpg[/img][b][font='Times New Roman'] [/font][/b][/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font][font='Times New Roman']6-6[/font][font=宋体][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font][/align][b][font='Times New Roman']1. [/font][font=宋体]蛋白质检测[/font][/b][font=宋体]凯氏定氮法是蛋白质检测的常规手段,其实验操作繁琐,耗时较长,需要强腐蚀性化学试剂,是一种破坏性分析手段,检测样品无法进行二次销售。[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的优势,可实现乳品、肉制品等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此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还可实现氨基酸态氮的定量检测。氨基酸态氮含量是判定酱油、醋等调味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规氨基酸态氮的检测手段有双指示剂法以及电位滴定法,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不利于快速无损检测。[/font][b][font='Times New Roman']2. [/font][font=宋体]碳水化合物检测[/font][/b][font=宋体]食品中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素以及风味物质。通常,食品中不同种类碳水化合物用途不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可实现对不同碳水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因具有快速无损的优势,[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被广泛用于水果中糖类、大米中淀粉等物质的测定。[/font][b][font='Times New Roman']3. [/font][font=宋体]脂类物质检测[/font][/b][font=宋体]食品中脂类物质的传统检测手段是索氏提取、酸水解法等,存在耗时长,无法同时实现大批量样品检测等弊端。近年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被广泛用于肉制品、大豆、核桃、鸡蛋等食品中脂类物质的快速测定。[/font][b][font='Times New Roman']4. [/font][font=宋体]酸度检测[/font][/b][font=宋体]酸度是食品风味呈现的重要部分之一。食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酸味调味剂,而有机酸是评价食醋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分析手段如滴定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法等存在检测时间较长、样品无法二次销售等缺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可实现食品中酸度的快速无损测定,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font][b][font='Times New Roman']5. [/font][font=宋体]水分检测[/font][/b][font=宋体]水分是食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如肉的嫩度与水分紧密相关。传统水分分析手段多为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以及卡尔费休法等,但实验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由于水分对近红外有强吸收,故[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可实现食品中水分含量准确、快速、无损的测定。[/font][b][font='Times New Roman']6. [/font][font=宋体]其他[/font][font=宋体]化学成分检测[/font][/b][font=宋体][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还可实现酒中酒精度、黄酮、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油脂中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等化学成分和指标的无损检测。[/font][b][font='Times New Roman']7. [/font][font=宋体]食物微生物检测[/font][/b][font=宋体]微生物中的核酸、蛋白质等成分产生的光谱信息不同。因此,[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可用于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如食品中菌落总数、致病菌、霉菌以及毒素的检测,还可用于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活菌数量的在线监测。[/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然而[/font][/font][font=宋体],[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的灵敏度不高,[/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较难实现痕量微生物的检测[/font][/font][font=宋体]。[/font][b][font='Times New Roman']8. [/font][font=宋体]食物真实性检测[/font][/b][font=宋体]近年来,假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假酒事件等不断发生,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因其快速、无损、简单、高效的优点,被广泛用于食品真实性检测,如乳制品的品种产地鉴别以及肉类、酒类和饮料掺假鉴别等。通过建立鉴伪模型,可以快速获得检测对象是否掺假、掺假种类及掺假比例等信息。[/font][b][font='Times New Roman']9. [/font][font=宋体]食物污染物检测[/font][/b][font=宋体]现有研究表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可用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面粉中滑石粉等食品污染物的检测。然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尚较难实现对于低含量的食品污染物如农药与兽药残留的检测,以及无近红外吸收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等物质的准确定量分析。[/font]

  • 红外热像仪在刹车片温度检测中的应用

    刹车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汽车停车过程或者应急刹车过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驾驶和乘坐人员的生命有直接的影响。利用热像仪可以完全知道整个的刹车片的工作后温度变化过程,从而检验刹车片制动性和耐磨性。为什么要对刹车片进行温度监测?高性能的制动能力出自完美的刹车系统。汽车刹车系统一般包括刹车踏板、液压回路、卡钳、刹车片和刹车盘。当驾驶者踩下踏板时,液压回路将力量施加于装有刹车片的卡钳,卡钳合拢抱住车轮中的刹车盘,实现减速。对于刹车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摩擦材料的选择,它基本决定了刹车片的制动性能。温度是影响刹车片性能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变量。一方面,温度制约着刹车片的制动性、耐磨性等各方面的性能。另一方面,它又体现了刹车的制动性和耐磨性等性能。所以,温度采集在刹车片材料的研究中是至关重要的。红外热像仪在刹车片温度检测中的应用刹车片如果温度过高,它的效率就会降低。急刹车时,强烈的摩擦会使刹车盘和刹车片的温度高达1000℃!如果摩擦材质过硬会导致制动盘加快磨损,紧急制动时还有可能让制动摩擦片开裂或脱落,最终导致刹车失灵。使用热像仪,工程师可以完全知道整个的刹车片以及制动系统这个温度变化趋势。根据这个温度变化趋势,可以分析出刹车片制动状况,以及耐磨性。如果刹车片摩擦材质过软,在连续刹车后刹车片温度急剧升高,制动力会明显下降。相反,如果摩擦材质过硬,温度变化趋势较缓,则会导致刹车片制动盘加快磨损,紧急制动时还有可能让制动摩擦片开裂或脱落,最终导致刹车失灵。红外热像仪温度检测独特优势现有温度测量手段分三种:1、接触式热电偶接触式热电偶反应速度较慢,而且无法显示整个刹车片的整体温度分布情况,同时操作过于复杂,工程师的效率难以提高。2、红外点温仪红外点温仪反应速度快,又是非接触测温,但红外点温仪同样不具备整个刹车片温度分布的功能。3、红外热像仪红外热像仪弥补了接触式热电偶和红外点温仪的缺点,操作简捷,反应速度快,非接触测温,同时能够反映刹车片的温度分布,是目前最理想的检测工具总结红外热像仪拍摄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1、刹车片工作后,温度比较高(大于600℃),选用的热像仪时需要注意测温范围2、表面比较光亮时,非常容易将附近高温辐射源反射进红外热像仪,造成严重干扰,在拍摄时要注意避开附近高辐射物体。如何能做好红外热像检测?3、选择合适的测温范围,应该能够检测到1200℃的高温;4、先使用自动模式测量温度范围;然后用手动设置水平跨度,将温度范围设置在最小,并包含有先前测量的温度范围;5、切换各调色板模式,使热像图显示效果达到最佳(建议使用高对比度或铁红模式)。

  • 具体介绍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

    1.红外热成像基本原理 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释放出红外线,其能量与该物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红外线不为人眼所见,但是红外热像仪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可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并把能量分布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组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当热流在物体内部扩散和传递的路径中,将会由于材料或传导的热物理性质不同,或受阻堆积,或通畅无阻传递,最终会在物体表面形成相应的“热区”和“冷区”,这种由里及表出现的温差,通过红外热成像仪进行检测并成像,进而可以评估其质量或状态。2.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的应用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始了红外热像仪在建筑结构工程领域诊断维护的探索,使得红外热像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日臻完善,给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和评估技术前进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帮助,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程。国内的红外建筑检测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起步,一开始主要集中在外墙饰面砖的粘结质量以及渗漏检测方面。由于这些应用领域没有其它适合的检测手段,而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大面积、非接触远距离检测,不影响被测物体,使用安全,检测快速,结果直观可视等优势,使得该技术在建筑领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通过大量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总结出了具体的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颁布了各种测试规程,例如《CECS204:2006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缺陷技术规程》,对该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成熟的应用(如图1所示):墙面缺陷的检测,粘贴饰面的检测,渗漏和受潮的检测,热桥等热工缺陷检测,室内管道和电气设施的检测等。如图:建筑物缺陷的红外成像仪检测图像http://www.jetronl.com/uploads/allimg/120829/1_120829114451_1.jpg3.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 能量的消耗主要分成三部分:工业,运输和住宅。据统计,有30-50%的能量消耗集中在住宅。因此提倡节能建筑,提高能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对于新建筑和工程,比较容易处理,即建立并执行严格的节能标准和法规。然而对于现有建筑,能效相对较低,而每年只有1-2%的旧楼能得到翻新,因此,改善现有建筑降低其能耗势在必行。由于环境保护和节能的迫切需要,国内外特别是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都非常重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建筑中隔热层和气密性缺陷会造成室内空气不良、空气泄漏和受潮等,导致居住不舒适以及能源浪费。而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困难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和设备来诊断出问题所在。常规的视觉检测和评估通常效率不高,只能检测出一些明显的缺陷、表面缺陷,或隐藏的大面积缺陷。然而通常大部分缺陷并不明显,而且往往只有在造成严重的破坏之后才能知道,到时唯一的补救办法只能是花费高昂的重建费用。红外热像仪作为一种预维护诊断技术,是一种极为经济而且对建筑物本身没有损坏的诊断办法。热工性缺陷如隔热材料缺失、热桥、漏气和受潮等都会造成墙面的温度变化,通过红外热图像测得的表面温度可以表征出次表面的异常。以下将通过一些图片资料来阐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热传导损失、热对流损失、受潮、渗漏、外墙饰面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供有关质量检测和标准制订等部门在进行相关检测和标准编撰时参考。3.1.热传导损失检测在建筑围护结构中设计有隔热层,主要目的是以最合理的方式达到所期望的室内环境。经验表明,缺少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安装不正确、气密层和气密性不良都会降低轮廓的整体隔热性能,从而大幅提升能耗。对于新楼或旧楼,满足新的节能标准非常重要,隔热和气密层以及结构中其它任何缺陷都必须诊断并得到修补。建筑和隔热标准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改进。许多国家根据新的“环境能源效率指导方针”拥有或正在制订相应的节能标准。http://www.jetronl.com/uploads/allimg/120829/1_120829114558_1.jpg(2)红外热图显示出此新建楼房的节能效果很好,在检测中找不出热缺陷典型的隔热缺陷有: 隔热材料没有填充整个设计的空间(缝隙、孔洞、隔热层薄、隔热材料沉降、安装后材料收缩、在错误的位置进行刚性绝缘等) 隔热材料安装不当 HVAC 通过隔热层进行安装 有渗透性的隔热材料不足以阻挡气流的运动 隔热材料受潮http://www.jetronl.com/uploads/allimg/120829/1_120829114807_1.jpg(3)图红外检测清楚的显示楼房能量损失程度图3中楼龄为8年,红外图像显示在墙体和房顶都有明显的热损失,基础部位也没有隔热处理。对楼顶进行检测发现天花板没有安装隔热材料。另外,墙体没有足够的隔热层也会造成明显的热损失。室内外温差越大或材料的K值越低,就需要越大的制冷或制热功率。图4中显示在窗户和天花板之间的隔热层存在孔穴。http://www.jetronl.com/uploads/allimg/120829/1_120829114851_1.jpg图4红外成像可以找出天花板和窗口之间隔热材料的缺损。图4中此楼的其它地方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情况。这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问题,如在墙体空穴中形成受潮。合同承包商忽略了在墙体空穴中放置隔热材料,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很容易发现。在墙体空穴中安装隔热材料要求很严,必须填充在空穴中并紧实贴在墙壁上。如果没有这样安装很有可能成为空气对流的一个通道,隔热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一些部位,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形成热流相对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这些部位成为传热较多的桥梁,故称为热桥(thermalbridges),有时又可称为冷桥(coldbridges)。热桥附加能耗占整体建筑能耗的比例不断上升,根据调查和计算,在非节能型建筑中,各种热桥的附加能耗占建筑能耗的3%~5%,而在新型节能建筑中,一般占节能建筑的20%左右。砌在砖墙或加气混凝土墙内的金属,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梁、柱、板和肋,预制保温中的肋条,夹心保温墙中为拉结内外两片墙体设置的金属联结件,外保温墙体中为固定保温板加设的金属锚固件,内保温层中设置的龙骨,挑出的阳台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部位,保温门窗中的门窗框特别是金属门窗框等等。整个楼房存在大量的热桥,若图6所示,找出了热桥存在的位置,可以通过设置断热条来解决。http://www.jetronl.com/uploads/allimg/120829/1_120829114944_1.jpg图5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不当的隔热材料安装的影响图5中红外图像显示了不当的隔热材料安装的影响隔热材料没有紧贴在墙体上。这降低了隔热效率从而造成热损失。http://www.jetronl.com/uploads/allimg/120829/1_120829115028_1.jpg图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建筑围护结构中热桥红外图像3.2.对流热损失检测密封连接不良就会造成泄漏,气密内衬层安装不当或损坏往往会出现规律性缺陷。空气很容易通过刚性隔热体之间的部分。这些缺陷会引起不均匀的度分布,会引起房间里空气产生运动(气流),从而引起局部温度降低而增加能耗和尘土的沉降。这种泄漏路径比较复杂,不利用红外成像仪就很难发现。虽然气密性测试可以找出房间总体的漏气量,可以为气密性准确定量,但不能很好的找出气漏位置,除了窗边,门缝之外,很多时候气漏的位置在墙壁某处,一般不易被肉眼察觉。要找出气漏位置,传

  • 【资料】中红外光谱技术用于人体肿瘤在体原位检测的研究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65125]中红外光谱技术用于人体肿瘤在体原位检测的研究[/url]本文采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胃、肝、胆囊等肿瘤组织的在体原位检测。样品的红外光谱为美国热电Nicolet公司生产的中红外光纤、ATR探头与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改进的WQF-500型红外光谱仪联用测定。实验是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手术室中进行,实验前已经获得病人同意。实验结果表明在体原位的肿瘤组织的光谱特征同我们先前液氮冰冻样品以及新鲜离体样品研究中所得到的鉴别癌症与正常组织光谱变化规律的结果是相似的。在体原位红外检测结果与病理检验结果一致。

  • 【资料】红外检测器

    【资料】红外检测器

    红外检测就是利用红外辐射原理对设备或材料及其它物体的表面进行检验和测量的专门技术,也是采集物体表面温度信息的一种手段。 红外检测的原理 红外线检测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变化如图1所示。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7/200807231651_99712_1604460_3.jpg[/img]图1 红外检测物体表面温度变化示意 从图中可见,热流注入是均匀的,对无缺陷的物体,正面和背面的温度场分布基本上是均匀的,如果物体内部存在缺陷,在缺陷处温度分布将发生变化,对于隔热性的缺陷,正面检测方式,缺陷处因热量堆积呈“热点”,背面检测时,缺陷处则是低温点;而对于导热性的缺陷,正面检测时,缺陷处的温度是低温点,背面检测到缺陷处的温度是“热点”。可见,采用红外检测技术,可以形象地检测出材料表层与浅层缺陷和范围。 当一个物体本身具有不同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时,不论物体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还是低于环境温度;也不论物体的高温来自外部热量的注入,还是由于在其内部产生的热量造成,都会在该物体内部产生热量的流动。热流在物体内部扩散和传递的路径中,将会由于材料或投射的热物理性质不同,或受阻堆积,或通畅无阻传递,最终会在物体表面形成相应的“热区”和“冷区”,这种由里及表出现的温差现象,就是红外检测的基本原理。 红外检测器的分类 红外的检测器是红外分光光度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外的检测器也有多种。 红外检测器分为热电检测器和光检测器两类。热电检测器是将红外的辐射热能转化为电能,从而检测电信号来测量红外线的强弱。光检测器则是利用红外线的热能使得检测器的温度发生改变,从而导电性发生变化,此时通过测量电阻来衡量红外信号的强弱。 热电检测器有:DTGS(氘化硫三肽)、LiTaPO3(钽酸锂)等。 光检测器有:MCT(汞铬碲)、InTe(锑化铟)等。 红外检测的基本方法 红外检测的基本方法分为两大类型,即被动式和主动式。被动式的红外检测在设备的红外检测诊断技术中应用比较多;主动式的红外检测又可分为单面法和双面法 红外检测中对被测目标的加热方式也分为稳态加热和非稳态加热。 红外检测仪器的安装和运载方式有固定式、便携式、车载式和机载式(直升机装载)等多种。 (1)被动式红外检测 所谓被动式系指进行红外检测时不对被测目标加热,仅仅利用被测目标的温度不同于周围环境温度的条件,在被测目标与环境的热交换过程中进行红外检测的方式。被动式红外检测应用于运行中的设备、元器件和科学试验中。由于它不需要附加热源,在生产现场基本都采用这种方式。 (2)主动式红外检测 主动式红外检测是在进行红外检测之前对被测目标主动加热,加热源可来自被测目标的外部或在其内部,加热的方式有稳态和非稳态两种,红外检测根据不同情况可在加热过程当中进行,也可在停止加热有一定时间后进行。 1)单面法:对被测目标的加热和红外检测在被测目标的同一侧面进行。 2)双面法:相对于上述的单面法而言,双面法是把对被测目标的加热和红外检测分别 在目标的正、反两个侧面进行。 (3)加热方式 1)稳态加热:将被测目标加热到其内部温度达到均匀稳定的状态时,再把它置放于一个低于(或高于)该恒定温度的环境中进行红外检测。 这种方式多用于材料的质量检测,如被测物内部有裂纹、孔洞或脱粘等缺陷时,则被测物与环境的热交换中热流将受到缺陷的阻碍,其相应的外表面就会产生温度的变化,与没有缺陷的表面相比则会出现温差。 2)非稳态加热:对被测目标加热,不需要使其内部温度达到均匀稳定状态,而在它的内部温度尚不均匀、具有导热的过程中即进行红外检测。 3)如将热量均匀地注入被测目标,热流进入内部的速度要由它的内部状况决定,若内部有缺陷,则会成为阻档热流的热阻,经一定时间会产生热量堆积,在其相应的表面会产生热的异常。缺陷造成的热流变化取决于缺陷的位置、走向、几何尺寸和材料的热物理性能。 红外检测仪器的安装和运转方式 (1)固定式:用于对旋转型设备故障的监测、关键设备的监测和生产在线产品工艺、质量的监测。 (2)便携式:便携式的红外检测仪器应用十分广泛,在日常巡检、定期普测、配合设备检修和跟踪监测中都要使用(主要使用或配合使用)便携式仪器。 (3)车载式:在进行设备的定期普测时,由于被测设备数量多、检测路线长,必须采用车载式检测。车载式是把热像仪装载在汽车(或其它车辆)上,可以使用两组测距不同的镜头摄取远、近两处设备的红外图像;对于汽车不能到达的目标,则步行到位检测;车内有图像监视器显示,操作者发现异常(包括需要立即检修和进一步调查监测两种情况),则立即在车上纪录并打印,及时向主管人员递交红外检测报告;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可采用无线电电话取得联系。 (4)机载式:对于需要在上空检测的目标,特别是极长距离、人员和车辆都不便到达的高山峻岭处的设备检测,应该采用直升机机装载热像仪进行。 红外检测的优势 红外检测作为非破坏检测众多方法中的一个,它们的功能在相比之下是各有特色,但红外检测却有其独到之处,形成了它的检测优势,可完成X射线、超音波、声发射及激光全息检测等技术无法担任的检测。 (1)非接触性:红外检测的实施是不需要接触被检目标的,被检物体可静可动,可以是具有高达数千摄氏度的热体,也可以是温度很低的冷体。所以,红外检测的应用范围极为宽广,且便于在生产现场进行对设备、材料和产品的检验和测量。 (2)安全性极强:由于红外检测本身是探测自然界无处不在的红外辐射,所以它的检测过程对人员和设备材料都不会构成任何危害;而它的检测方式又是不接触被检目标,因而被检目标即使是有害于人类健康的物体,也将由于红外技术的遥控检测而避免了危险。 (3)检测准确:红外检测的温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检测结果准确率很高。例如,它能检测出0.1℃,甚至0.01℃的温差;它也能在数毫米大小的目标上检测出其温度场的分布;红外显微检测甚至还可以检测小到0.025mm左右的物体表面,这在线路板的诊断上十分有用。在某种意义上说,只要设备或材料的故障缺陷能够影响热流在其内部传递,红外检测方法就不受该物体的结构限制而能够探测出来。 (4)操作便捷:由于红外检测设备与其它相比是比较简单的,但其检测速度却很高,如红外探测系统的响应时间都是以μs或ms计,扫描一个物体只需要数秒或数分钟即可完成,特别是在红外设备诊断技术的应用中,往往是在设备的运行当中就已进行完了红外检测,对其他方面很少带来麻烦,而检测结果的控制和处理保存也相当简便。

  • 【分享】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粮油检测中的应用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在粮油检测中的应用0前言 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美国材料检测协会(ASTM)将波长780~2526nm的光谱区定义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主要应用两种技术获得:透射光谱技术和反射光谱技术。透射光谱波长一般在780~1100nm范围内;反射光谱波长在1100~2526nm范围内。[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区(NIR)是由Herschel在1800年发现的。真正用于农产晶方面的实用分析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Karl Norris等人首先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区测定谷物中的水分、蛋白质。但是由于分子在该谱区倍频和合频吸收弱,且谱带重叠严重,给分析和鉴定带来了困难,以致于NIR分析技术的研究曾一度陷入低谷,甚至处于停止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仪器硬件的迅速发展,以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解决光谱信息提取和消除背景干扰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使得近红外分析技术不仅用于农产晶、食品和生物科学领域,而且还应用到石油化工、烟草、纺织、环保等行业。1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原理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近红外分析技术是依据被检测样品中某一化学成分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区的吸收特性而进行的定量检测的一种方法。它记录的是分子中单个化学键的基频振动的倍频和合频信息,它的光谱是在700—2 500nm范围内分子的吸收辐射。这个事实与常规的中红外光谱定义一样,吸收辐射导致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发生膨胀、伸展和振动。中红外吸收光谱中包括有C—H键、C—C键以及分子官能团的吸收带。然而在NIR测量中显示的是综合波带与谐波带,它是R—H分子团(R是0,C,N和S)产生的吸收频率谐波,并常常受含氢基团X—H(X—C、N、O)的倍频和合频的重叠主导,所以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范围内,测量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使用NIR技术是因为它与样品相互作用时输出的能量效率比中红外光更为实用。 NIR的辐射源(仪器上的灯)要比用在中红外的能量高得多,而且它的检测器也具有更高检测效率。这些因素意味着NIR仪器的信噪比值远高于中红外仪器。较高的信噪比意味着样品的观测时间可比中红外仪器短得多。近红外辐射对于样品的穿透性也较高,因此样品的前处理常较中红外简单。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根据其检测对象的不同分成近红外透射光谱(NIT)和近红外反射光谱(NIR)两种。NIT是根据透射光与入射光强的比例关系来获得在近红外区的吸收光谱。NIR是根据反射光与入射光强的比例来获得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区的吸收光谱。 近红外分析技术是综合多学科(光谱学、化学计量学和计算机等)知识的现代分析技术,使用包括NIR分析仪、化学计量学光谱软件和被测物质的各种性质或浓度分析模型成套近红外分析技术等。经过对这种模型的校正,就可以根据被测样品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快速计算出各种数据。建立被测样品成分的模型时,主要用到的校正方法有多元线性回归法(MLR)、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法(PLS)、人工神经网络法(ANN)。 2 近红外定量分析的性能与特点 近红外分析技术是依照物质特征峰的强度来测定各组分的含量,关键是要建立时间与空间都稳定的数学模型——定标方程来预测样品成分含量,因此,定标方程的专一性很强。对某种物质成分含量进行定标时,两方面的因素对其有重要影响:一是定标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且数量不能过少(一般应达40个以上);二是必须对定标样品成分进行准确的化学分析。近红外定标完成后还须经内部验证(对定标本身的准确性进行检验)和外部验证(对应用定标分析未知样品的准确性检验)才能最终应用于生产实践。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之所以成为一种快速、高效、适合在线分析的有利工具,是由其技术特点决定的。首先它适用的样品范围广,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固体、半固体和胶状体等不同物态的样品,测量方便,对样品不需要任何前处理,可进行无损检测;其次它的分析效率高,可进行多组同时测定,并且根据已建立的相应数学模型得出样品的多个组分的定性和定量结果;另外它的分析速度快,整个测量过程大多可在1rain内完成。在现实世界中,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成分分析面临着许多困难,分析结果常因样品基体的取样量、平均重量和基本成分差别而有异同。当面对大量样品(如工业产品),而传统方法又不能及时提供可靠数据时,NIR分析却能快速无误地做到。

  • 在线红外技术在化学反应监测中的应用

    在线红外是一种实时监测反应体系中红外吸收光谱的仪器,可以真实直观地反映化学反应的起点和终点、反应速率、反应中间体等重要信息,而且可以弥补离线分析前处理复杂、检测结果不连续、分析效率低等不足,因此在反应

  • 【原创大赛】汽油中甲缩醛红外检测方法

    【原创大赛】汽油中甲缩醛红外检测方法

    [align=center] 汽油中甲缩醛红外检测方法[/align][align=center]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lign][align=center]品控部:杨阿娟[/align] 甲缩醛是一种无色澄清易挥发可燃液体,主要用于杀虫剂配方、皮革和汽车上光剂、空气清新剂等;甲缩醛做为汽油中的非法添加物,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对其进行检测[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本方法[/color][color=#333333]是[/color][color=#333333]用红外光谱法对汽油中的甲缩醛进行检测,汽油是由C4~C12的烷烃、烯烃和芳烃等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成品汽油本身还含有多种功能添加剂,采用传统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和液相色谱等分析[/color][color=#333333]方法,[/color][color=#333333]定量分析汽油组分的难度大大增加[/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汽油中的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化学键的红外振动吸收[/color][color=#333333]比[/color][color=#333333]较单一,主要为C-H键、C-C键的各类振动吸收峰,而汽油添加剂大部分为含有O、N等元素的化合物,可产生独特的红外振动吸收峰,所以利用红外光谱就很容易识别这类化合物,并可依据吸光度进行定量;[/color][color=#333333]主要仪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color][color=#333333]正庚烷:分析纯[/color][color=#333333]甲缩醛:纯度大于99.8%[/color][color=#333333]精致无添加剂汽油[/color][color=#333333]检测器:DTGS KBr检测器(分辨率为4cm[/color][sup][color=#333333]-1[/color][/sup][color=#333333]);扫描波数:4000~500cm[/color][sup][color=#333333]-1[/color][/sup][color=#333333];扫描次数:32次。[/color][color=#333333]方法:[/color][color=#333333] 在吸收池中注入正庚烷分析纯不得有气泡,进行背景扫描,配置五个递增的0.0、0.5、1.0、1.5、2.0不同浓度的甲缩醛标品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要求线性r[/color][sup][color=#333333]2[/color][/sup][color=#333333]大于0.99,满足光谱定量的线性要求,波数在1140[/color][color=#333333]cm[/color][sup][color=#333333]-1[/color][/sup][color=#333333]±5[/color][color=#333333]cm[/color][sup][color=#333333]-1[/color][/sup][color=#333333]处吸收峰为甲缩醛的定量谱带,对样品进行检测,用标定好的线性关系进行计算,最终求得样品中的甲缩醛含量,该方法检出限为0.05%[/color][color=#333333]。[/color]下面是标准谱图和曲线:[align=center][img=,481,30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091541_01_2904018_3.png[/img][/align][align=center]标准曲线1,浓度0.73%[/align][align=center][img=,481,30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091541_02_2904018_3.png[/img][/align][align=center]标准曲线2,浓度1.00%[/align][align=center][img=,481,30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091542_01_2904018_3.png[/img][/align][align=center]标准曲线3,浓度1.16%[/align][align=center][img=,481,30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091543_01_2904018_3.png[/img][/align][align=center]标准曲线4,浓度1.39%[/align][align=center][img=,481,30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091544_01_2904018_3.png[/img][/align][align=center]标准曲线5,浓度1.73%[/align][align=center][img=,651,36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091544_02_2904018_3.png[/img][/align]根据标准曲线的浓度和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根据线性方程对未知检测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准确,操作简单方便!

  • 中红外光谱仪检测单晶硅中的间隙氧

    近期单位内想使用中红外光谱仪检测单晶硅中的间隙氧不知道有没有先进使用过这种方法我目前遇到的问题是1. 无氧无碳片选现在市面上都没有卖了 不知道哪里还可以买到这种氧碳标准硅片2. 取基线的范围有900~1000 cm-1处也有别的文件写说960~1040cm-1 到底选哪边比较恰当,原因是什么3.有没有哪家仪器这方面做的比较详实的,可以供我们参考参考

  • 【原创】利用AOTF近红外技术检测中药中微生物的方法 (国家专利号:200710017123.6)

    实验目的:在中药制药行业,对细菌等微生物的的检测按照国家药典的规定是必须进行的一项检测项目,常规的检测方法是利用培养基培养计数的方式来进行检测,该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力,至少需要48小时才能得到最终的检测结果,不能够保持一个流畅的生产过程。如何寻找一种快速的检测方式,能够迅速得到检验结果,对中药制药行业的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几年在中国兴起的近红外检测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析检测技术具有不需要样品的预处理,检测速度快(秒级速度),不消耗试剂、绿色环保分析等特点,符合菌检快速检测的要求,但是,能否利用近红外技术对细菌等微生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如何?以往从未见此方面的论文或报道。鉴于此,我们利用美国Brimrose公司的Luminar 5030型便携式AOTF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对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提供的20个样品进行光谱采集,建立模型并预测,以考察AOTF-NIR技术能否在菌检项目中成功应用。仪器条件和样品处理:仪器:美国BRIMROSE公司产的Luminar 5030型便携式AOTF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主要部件包括:光学部分、控制部分、电源适配器、笔记本电脑。仪器波长范围为1100nm到2300nm,2nm的波长增量,扫描次数为300,采用InGaAs检测器。挪威CAMO公司The Unscrambler分析软件。样品:新癀片不规则颗粒状样品20个,编号为1-20,其中1号和2号样品中的微生物已经杀死,为死菌体;3-20号样品中的微生物为活菌体。并提供每个样品细菌数和霉菌数的数据,单位为:个/克。详细报告:[url=http://www.jhlaotf.com/pro/A_shownews.asp?id=301]利用AOTF近红外技术检测中药中微生物的方法[/url]

  • 近红外能否检测甜叶菊中的甜菊糖苷组分?如果可以,有什么好的仪器推荐

    近红外能否检测甜叶菊中的甜菊糖苷组分?如果可以,有什么好的仪器推荐

    大家好!近日听说近红外可以应用于检测甜叶菊中的甜菊糖苷组分检测。甜叶菊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有效成分甜菊糖苷为一组混合物,目前国标(GB8270-2014)规定的组分有11种,各组分在甜叶菊干叶中的含量不一,低的在1%以内,高的能达到10%以上。甜菊糖苷的结构式如下,请问是否可以使用近红外进行检测,如果可以,有什么好的仪器推荐。谢谢![img=,690,57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5/201705031611_01_1626004_3.jpg[/img]

  • 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否实现酒类样品中的金属元素检测?

    [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现有文献表明[/font][/font][font=宋体],[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可以实现酒类样品如白酒、黄酒中的金属元素检测。金属离子在近红外谱区的吸收主要是与金属阳离子和氢键的络合有关。[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已应用于白酒中钾、钠、镁、钙、铜和铁离子[/font][sup][font=宋体][font=Times New Roman][83][/font][/font][/sup][font=宋体]、黄酒中钾、钙、镁、锌和铁离子的检测[/font][sup][font=宋体][font=Times New Roman][84][/font][/font][/sup][font=宋体]。[/font][b][font=宋体]调味品(醋、酱油)检测[/font][/b]

  • 红外检测中的糊法怎么做的

    [color=#444444]用红外光谱仪检测药品,一般用过溴化钾压片法和液体石蜡糊法,糊法的做法是10—15mg样品粉末,滴加2—3滴液体石蜡,研磨成均匀糊状,涂抹在溴化钾窗片上扫描。但是糊法总是做不好,扫描出来各种各样奇怪的图谱。请问高手,有没有红外糊法的技巧?[/color]

  • 红外热像仪在检测汽车刹车片温度变化中的应用

    刹车片如果温度过高,它的效率就会降低。急刹车时,强烈的摩擦会使刹车盘和刹车片的温度高达1000℃!如果摩擦材质过硬会导致制动盘加快磨损,紧急制动时还有可能让制动摩擦片开裂或脱落,最终导致刹车失灵。  使用热像仪,工程师可以完全知道整个的刹车片以及制动系统这个温度变化趋势。根据这个温度变化趋势,可以分析出刹车片制动状况,以及耐磨性。  如果刹车片摩擦材质过软,在连续刹车后刹车片温度急剧升高,制动力会明显下降。相反,如果摩擦材质过硬,温度变化趋势较缓,则会导致刹车片制动盘加快磨损,紧急制动时还有可能让制动摩擦片开裂或脱落,最终导致刹车失灵。红外热像仪在温度检测中的独特优势。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