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讲堂> 跨尺度锂电池研究

跨尺度锂电池研究

主讲人:黄建宇(燕山大学/湘潭大学) 上传时间:2022/08/08 11:18
  • 观看:163 次
  • 收藏:(0)
  • 评论:0人

课程详情

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和高安全性锂电池的制备涉及到材料制备/表征,极片涂覆和电池组装等多尺度结构优化。因此电池设计是一个多尺度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电池劣化和失效。因此发展跨尺度锂电池表征技术尤为重要。近年来本研究组一直从事多尺度锂电池表征技术开发。在宏观层面,设计出原位光学表征技术,成功地在宏观尺度揭示固态电池锂枝晶生长和传输机制。在介观层面,开发出在FIB-SEM里面微米尺度电池,发现硫化物电解质电化学-力学耦合失效尺寸效应。在微观领域,结合透射电镜和探针显微镜(TEM-STM),实现了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同步测量。利用TEM-STM平台,首次在电镜中构建了纳米电池,实现了对电化学反应的实时原位观测,开创了纳米电化学新领域。结合微机电加热系统,原子力显微镜和球差矫正环境电镜,利用TEM-STM平台可以实现温度、压力和气氛多场耦合条件下的原位电化学测量。本报告将介绍应用原位光学、FIB-SEM和TEM-STM平台在锂电池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纳米电池领域,发现锂嵌入硅导致粉化的尺寸效应。测定了锂、钠枝晶的力学性能,发现纳米锂、钠枝晶的强度比相应的体材强度高出200多倍。实现了锂枝晶的力-电耦合精准测量,揭示锂枝晶刺穿固态电解质机理。利用球差矫正环境电镜,实现了气体电池的原位测量。这些基础研究为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锂电池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技术路径。

讲师简介:

黄建宇,燕山大学和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此后于日本国家无机材料研究所、日本大阪大学、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波斯顿学院、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先后任职。一直以来以电子显微镜为主要研究手段,从事纳米力学与能源科学研究工作20多年。在电池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多种纳米力学和能源材料透射电镜-探针显微镜(TEM-SPM)的原位定量测量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制造出可在高真空度电镜中工作的锂电池,发明了在原子尺度上实时观察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的新技术,形成了原位纳米尺度电化学研究新领域,为锂离子电池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研究成果在《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Methods》、《PNAS》、《Nano Letters》等杂志上发表,共发表论文270余篇,h因子90,总引用次数近28000次,在各种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特邀报告100多次。

相关领域:

()-(制盐)

相关仪器:

()-()-()

我来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500发表评论

您好,请如实填写以下信息后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