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讲堂> 可变形颗粒与医学应用

可变形颗粒与医学应用

主讲人:马光辉(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上传时间:2022/05/25 17:34
  • 观看:576 次
  • 收藏:(0)
  • 评论:0人

课程详情

本团队通过发展微孔膜乳化法制备均一微球微囊的理论和技术,成功制备出了系列生物可降解颗粒,在缓释微球制剂、蛋白分离介质领域获得成功应用。进一步提出了用合成颗粒为底盘构建仿生疫苗策略,系统研究了颗粒佐剂增 强免疫应答的构效关系,并取得了新的发现。近年来,本团队提出可变形颗粒的思路,用Pickering乳液模仿病原体的变形性和表面抗原的流动性,以其为底盘构建的流感、新冠、肿瘤等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取得了优异效果。进一步发现在颗粒表面包裹细胞膜,细胞膜的流动性可大幅度提高表面酶分子的作用效果。从上述结果可知,可变形颗粒的各种性质和应用效果之间的关系,是颗粒学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讲师简介:

马光辉,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国际期刊J Microencapsulation、IEC Res等杂志编委,Particuology生物颗粒主题编辑。研究方向为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工程和医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用于生化分离、药物载体、免疫佐剂(疫苗递送系统)、细胞培养微载体、酶固定化载体等创新产品。在Nat. Mater., Sci. Transl. Med., Nat. Nanotechnol., Nat. Biomed. Eng., Sci. Adv., Nat. Commun., JACS,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Biomaterial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他引超过12000次,3篇论文先后获得Elsevier出版集团颁发的“Highest Cited Original Research 2006 Awards”,“Top 50 Highly Cited Articles by Chinese Mainland Authors (2006-2010)”,“Top Cited Paper for 2010 and 2011”奖励。出版中英文专著11部,英文书章节10余章,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化学工程师手册《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中国学者首次参加撰写)。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1项,美国专利授权4项,欧洲专利授权2项,日本专利授权2项,专利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500多家单位得到应用。获2020年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获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1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4年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2016年“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相关领域:

(军队/公安/司法)-(信息和通讯设备)

相关仪器:

()-()-()

我来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500发表评论

您好,请如实填写以下信息后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