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研究背景
Part 2
研究发现
Part 3
研究设计
图1:整体研究设计示意图
Part 4
研究内容
Part 5
研究结论
Part 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何子豪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202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骨缺损修复等研究。
共同第一作者
李晖
医学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助理教授,医师,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副研究员。
通讯作者
邢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基础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专委会骨与软骨再生学组副主委、《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第四届编委等。
▷长期从事骨科领域基础研究,重点关注干细胞的理化调控机制及类器官构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局级、校级及院级课题3项。
▷参与编译书籍8部。获国家专利10项。
▷在the BMJ、JAMA network、Bioactive Materials、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Biomaterial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文章50余篇。
通讯作者
林剑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康复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任国家大骨节病和氟骨症治疗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北京大学医学部骨科系教授、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亚洲工作组主席 (Chair of OARSI Asian Task,2019-2021)、《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脊柱和关节病领域领衔专家(2016-2020)、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理事(OARSI,2014-2018)。
▷在骨关节炎的细胞治疗、运动治疗、手术治疗及软骨损伤诊疗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复杂成人关节畸形矫形领域成绩卓越。在基础研究领域,长期从事干细胞功能调控在关节外科的研究,尤其关注于干细胞微组织治疗、干细胞力学及免疫调控、干细胞组织工程及人造细胞研究。
▷曾先后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州立大学圣乔治医院骨科研究所、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研修。
▷曾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等基金资助,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人,发表SCI论文6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
通讯作者
杜亚楠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2021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获得者(2018年)、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2015年)。
▷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NA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
▷在“微组织工程”这一特色交叉研究方向进行创新探索,实现理论探究和技术转化。开发的3D微组织技术可作为新一代细胞药物的扩增制备平台和药剂学递送系统革新体外细胞培养和再生医学;同时可辅助建立仿生生理/病理模型,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和病理机制研究。
▷相关微组织工程产品已经商品化,并获得美国FDA和中国CDE相关资质备案,为再生医学、药物开发和病理研究提供新型平台技术、理论模型和解决方案。
Part 7
研究技术支持
更仿生:由数万颗弹性三维多孔微载体组成,孔隙率>90%,粒径大小可控于50-500μm区间, 均一度≤100μm,形成真正的3D仿生细胞培养。
资质全:
2项中国CDE药用辅料资质,
备案号:F20200000496、F20210000003;
3项美国FDA原料药及药用辅料资质,
备案号:037798 & 035481、29721。
易收获:配合特异性降解技术,实现温和无损的细胞收获。
更安全:拥有权威机构出具的裂解残留检测、细胞毒性、热原反应、遗传毒性、体内免疫毒理学相关质量评价报告,以及溶血性、皮下注射局部刺激性、主动全身过敏性、腹腔注射给药毒性等安全性评价报告。
易放大:通过3D培养方式,结合华龛生物3D细胞智造平台全线产品可以实现全自动封闭式大规模细胞培养,实现百亿量级细胞收获。
通过定制化微载体,满足不同细胞培养需求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详情)
更多
前沿研究 | 3D微载体技术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厂商
2024.10.11
与龛同行•爱心公益︱华龛生物2024甘肃省庄浪县史坪小学之行
厂商
2024.10.11
活动纪实︱齐聚深圳,掀起产业高质量发展“头脑风暴”
厂商
2024.10.11
热烈祝贺︱新东澳集团申报新职业“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建议通过!
厂商
2024.10.11